上调
11月22日消息,小编获悉,今天,宝尊电商发布了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宝尊电商交易总额(GMV)为4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71%。总净营收为8.90亿元人民币,超过汤森路透调查的分析师平均预估8.76亿元人民币。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属于宝尊公司股东的每股摊薄净利润为0.09美元,超过汤森路透调查的分析师平均预估0.08美元。宝尊CFO陈兆明表示:“我们第三季度业绩表现优异,总GMV同比增长71%,在上个季度将全年GMV同比增速由超过50%上调至超过60%,基于前三个季度GMV的出色表现,以及我们对于公司战略和运营能力的信心,我们预计第四季度GMV同比增速将超过70%。”“我们很高兴又一次收获了一个出色的季度,驱动力来自于我们不断增强长期竞争优势,且获益于现有品牌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创新工具带来的效率优化。”宝尊电商董事长兼CEO仇文彬更是如此说道。据小编了解,在今年“双十一”当天,宝尊电商联手140多个国际领先品牌,以50亿的成交额和同比翻番的强劲增长显示了品牌电商的实力。
继今年9月便利蜂被爆出进军无人货架领域之后,这块业务在近期有了重大进展。据数位便利蜂和去哪儿员工透露,便利蜂无人货架目前开站落地的城市不少于80个,正处在大举招聘阶段,从一线BD、BD经理到城市经理、区域经理、大区经理,来自去哪儿网的员工达到八成左右。这两家公司本就渊源甚深。2016年初,庄辰超(去哪儿创始人)、赵轶璐(原去哪儿CFO)和吴永强(原去哪儿CTO)共同创立斑马资本。便利蜂创始团队之一王紫曾是7-ELEVEn北京大区经理。斑马资本对便利蜂实行控股型投资,即目前便利蜂所需的所有资金都来自斑马资本,没有进行过外部融资。目前,便利蜂投入运营(21家)和已经签约的门店接近100家,今年9月,有媒体报道便利蜂正式入局无人货架,且该项目将独立运作。值得注意的是,另一家采用“便利店+无人货架”模式的是上海明星公司猩便利(创始人为原大众点评COO吕广渝),它也被便利蜂无人货架业务视为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之一。尽管在初期,速度是这门生意的关键,但便利蜂这一轮招聘仍被一些业内人士评价为“打法激进”。“比如XX,一个二线城市,就有一个170左右的销售团队,分成两批,相互竞争着做同一件事情。”一名知情人士告诉小编,“目标是签约一些写字楼里的公司,一般是30人以上规模的,签完这些客户,这170多号人怎么办?”另一些被挖的去哪儿BD则表示,“不看好这种新零售模式”,“单损耗就非常可怕了,怎么赚钱?”虽然存在疑虑声音,但还是有大量BD选择从去哪儿离职、加入便利蜂。这跟便利蜂开出了不错的待遇有关,比如职级上调一级、绩效系数提升等。据了解,一个业绩较好的二线城市销售经理,月收入不会低于1万元。另一方面,去哪儿大住宿事业部的人事动荡直接促成了这轮人员流动,而这也可视为携程整合去哪儿业务的余绪——此前,携程一直将高星酒店握在手中,而将低星酒店交由去哪儿管理,以此来抵御和美团在低星酒店上的竞争。但是面对这块利润不高、处于“守势”的业务,携程在近期做出了缩编的决定。“9月份之前去哪儿的大住宿事业部还是跟携程各做各的产品线,10月一个内部会宣布,去哪儿压缩编制,区域经理、城市经理调岗,bd给赔偿走人。”一名去哪儿内部人士告诉小编。“上个月我们部门走了5个,还剩7个。”去哪儿某二线城市酒店BD称。另据小编获悉,参与管理便利蜂销售体系的,正是一手打造去哪儿“直销铁军”、并于年初升任去哪儿网总裁的张强。此举被解读为张强对庄辰超再次“创业”的支持,而携程内部亦对此表示默许。“虽然头衔还保留,但权力已经被架空了。”一名知情人士分析。公开资料显示,张强先后历程阿里巴巴中供销售经理、美团网大区经理,于2014年初加入去哪儿后,在三年时间内先后担任目的地事业群负责人、大住宿事业部CEO、去哪儿网COO、去哪儿网总裁,职业生涯可谓顺风顺风。在去哪儿内部,张强被视为带队直面美团点评竞争的功臣——2016年,去哪儿大住宿事业部单日订单突破百万,并实现盈利,也在中低星市场建立了优势地位。“地推行业跟着谁干是很重要的,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而且这一行最能造神,你进公司时树立的价值观、对公司的认同感,也许都是来自一个人。”一名离开去哪儿、加入便利蜂的人士告诉小编。
PumaSE(PUMG.DE)彪马上调全年业绩预期后,却在发布三季度完整业绩时警告四季度利润率将受压于折扣活动,导致股价在盘中一度急泻3.7%。然而随后市场传闻称PumaSE彪马控股股东KeringSA(KER.PA)开云集团最快会在2018年将其分拆,该股在午盘已经收复失地。KeringSA开云集团处理PumaSE彪马持股的传闻每过一段时间便会翻炒。巴黎和伦敦的银行家称,KeringSA开云集团计划在明年通过IPO和拍卖同时进行的双轨制运作分拆PumaSE彪马。PumaSE彪马首席执行官Bj?rnGulden在今天的财报后电话会议上已经例牌否认。他表示没听说过潜在交易,又指出近几年一直在涌现相关的媒体报道。随着PumaSE(PUMG.DE)股价在过去一年飙升一半,市值已经恢复到KeringSA开云集团前身PPRSA10年前入股时的市值——53亿欧元,KeringSA开云集团寻求退出只是时间问题。KeringSA开云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Fran?ois-HenriPinault去年接受《金融时报》访问时,曾明确指出将保留PumaSE彪马的控股权,直到起码2018年。这个时间点与目前的传闻吻合。再者,Fran?ois-HenriPinault今年4月已经退出了PumaSE彪马的董事会,当时也引起市场一阵骚动。KeringSA开云集团发言人则强调Fran?ois-HenriPinault的退出是为了简化决策过程,以提高PumaSE彪马的盈利能力。在今年2月的KeringSA开云集团年度业绩发布会上,Fran?ois-HenriPinault表示没有计划出售任何表现不佳的品牌,包括PumaSE彪马,“这并非优先要务”,他说道,同时称改善该集团的利润来得更重要。KeringSA开云集团在2007年以收购PumaSE彪马多数股权,并以此为扩展生活方式业务,与奢侈品业务互补。然而自此之后PumaSE彪马难以呈递显著增长,直到2015年才有起色,而且EBIT更从收购时的3.72亿欧元收缩至2015财年的9,630万欧元。体育用品和奢侈品的协同效益也从未实现,加之KeringSA开云集团已经把专注点从零售业务抽离,10年前收购PumaSE彪马时集团名称PPR(Pinault-Printemps-Redoute)中的Printemps巴黎春天百货和法国邮购和电子商务服饰品牌Redoute乐都特都已被出售。PumaSE彪马上周宣布预计本财年可实现EBIT2.35-2.45亿欧元,意味着会比2016财年的1.28亿欧元增长83.6%-91.4%,全年固定汇率计销售增长预期也从此前的12%-14%调高至14%-16%。在截至9月底的三季度,PumaSE彪马录得11.218亿欧元的净销售,优于市场期望的10.91亿欧元,较去年同期9.90亿欧元上涨13.3%,固定汇率计涨幅为17.4%。固定汇率计最大品类鞋类取得23.2%的增长,服装和配件也分别增7.6%和23.9%。按市场,EMEA、美洲和亚太地区各按年上升22.7%、15.6%和10.2%。Bj?rnGulden将成功归功于集团在时尚运动市场的努力。TheNPDGroup体育行业分析师MattPowell也指出当前处于“非功能性市场”,当市场流行功能品类,PumaSE彪马极度挣扎,但现在休闲风盛行,PumaSE彪马成为了赢家。“与Rihanna(蕾哈娜)的合作让我们的品牌在年轻消费者之间再次变得火爆”,Bj?rnGulden今天向分析师解释。根据Bj?rnGulden,女装现在已经跑赢其它所有业务,并占集团1/3的收入,在此之上,女性消费者也在购买中性产品。除了从2014年开始出任女装创意总监的Rihanna蕾哈娜外,TheWeeknd与SelenaGomez这对当红的情侣档、网红中的巨擘KylieJenner、中国首席超模刘雯等明星名人都是Puma彪马品牌的代言人。通过改善对产品和营销,PumaSE彪马和AdidasAG(ADSGn.DE)阿迪达斯集团两大德国巨头都成功重振美国市场,利用时尚休闲的运动产品削弱了当地消费者对篮球鞋和其它功能用品的需求,NikeInc.(NYSE:NKE)耐克集团与UnderArmourInc.(NYSE:UAA)安德玛遭受的冲击最为严重。无时尚中文网数据显示,NikeInc.耐克集团最近的一季度收入几乎零增长,创接近7年以来的最低增速,最大市场北美出现3%的销售跌幅。UnderArmourInc.安德玛即使幸免于倒退,也只能实现0.3%的微弱增长,该集团在8月下调了全年销售增长预期,同时宣布关店裁员等重组措施。盈利方面,PumaSE彪马三季度EBIT同比猛涨67.9%至1.012亿欧元。EBIT利润率大幅提升290个基点,从去年同期的6.1%飙升至9.0%。净利润为6,210万欧元,较去年同期3,950万欧元增加57.2%。不过Bj?rnGulden警告当前四季度假日季的折扣横行,尤其需要警惕零售市道艰难的美国市场以及天气偏暖的欧洲市场,因此他不期望本季毛利率表现会非常强劲。三季度该集团录得毛利率48.1%,比去年同期45.8%上升230个基点,进步主要受惠于采购流程改善、高毛利产品比例上升以及价格调整对汇率逆风的抵销。PumaSE(PUMG.DE)尾盘升幅扩大至3.05%,报362.0欧元。
距离淘宝双十一活动已经没有多少天了,所以的淘宝卖家都在准备迎接此次的双十一活动,很多的卖家也打算做双十一直通车推广,那么双十一直通车价格怎么出?小编来告诉你双十一直通车价格怎么出!双十一直通车价格怎么出?1、小编建议各位卖家双十一直通车价格可以大胆的去出价,然后将无线端的直通车出价设置为PC端直通车出价的150%--200%。2、直通车推广宝贝的关键词在刚开始投放时,建议将基础出价设置为市场平均出价的110%左右。宝贝的精准长尾词的出价可以在设置到市场平均出价的140%。3、卖家们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比较合理的出价上限,投放的热词出价要量力而行,建议卖家不要将热词出价轻易超过这个上限。4、在直通车关键词后续的优化中,要依据关键词质量得分的具体变化来进行调整,如果关键词的质量得分上涨,其出价可适当下调,反之则适当上调。如果缺乏技巧或者没有时间,可以使用省油宝自动优化,根据关键词的表现会自动调整出价,优化的比较及时准确。双十一直通车出价技巧是什么?1、统一出价你在给直通车关键词初次出价的时候,你是可以设置为默认出价的,然后统一去给所有的直通车关键词出同一个价位。这样去做的话有利于对竞价环境做一个摸底,接下来你再根据数据的反馈,去做好下一步的调整。所选关键词必需要是高质量得分的关键词,不然会造成一定的浪费。2、分析直通车数据根据数据反馈,来分析关键词的预测,并进行记录,这样可以帮助检验和提升自己的预判能力,做到有依据的改变,有结论的尝试。另外,数据分析应该重点分析点击量、展现量、点击率、花费等数据,然后根据这个数据情况,来决定是否要对出价进行调整。3、综合调整直通车出价当对数据和关键词情况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以后,就需要进行调整了,比如说查看自己的关键词排名,看是否还在优先展示类目,然后查看目前关键词的平均点击单价。大家看完以上的内容后,应该知道双十一直通车价格怎么出了吧!小编还为大家介绍了双十一直通车出价技巧哦,希望以上的内容对大家会有帮助哦。更多相关的内容尽在一起惠返利网,请多关注我们。
跟随中通和韵达,在公司内网挂出涨价通知的圆通,表态“双11”期间不会涨价。10月12日晚间,圆通速递副总裁叶锋对外发布消息称:可以很明确地跟大家报告的就是,“我们‘双11’期间不涨价,‘双11我们没有调价的安排。我们‘双11’没有调价计划。”不过,对于澎湃新闻记者“双11”后会不会涨价的追问,圆通方面回应称“再说”。当天晚间,圆通的内网也已撤下了那则涨价通知。一天之前的10月11日,圆通在内网发布《关于圆通网络旺季市场提价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经总部研究决定:自即日起,全网各网点对客户收取的快递费,在原有的价格基础上进行上调,指导价为1kg(含)以内上调0.3元/票,超过1kg(公斤)部分上调0.3元/kg。《通知》称,圆通此次涨价是为了“确保圆通全网平稳运营,保障旺季时效,带给客户高质量的服务体验”。《通知》还称,为应对旺季高峰,全网不断加大各项基础建设投入,且人工成本不断上升,运输成本持续增加,给全网络带来极大经营压力。圆通方面没有对撤回《通知》一事作出解释。也未表态是否会继续执行《通知》的内容。
据CNBC报道,阿里巴巴股价涨逾1%,市值升破4700亿美元,超过了亚马逊。截至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1:21,阿里巴巴股价上涨1.22%,报184.32美元/股,市值达到4721亿美元。与此同时,亚马逊股价下跌0.87%,报982.35美元/股,市值为4719亿美元。今年阿里的股价翻了一番多,华尔街一些分析师依旧看好阿里,上调了阿里股价的目标价,认为其云营收能力增加、投资者对蚂蚁金服和菜鸟网络估值增加等,都是促使其股价上涨的因素。全球投资界两大权威风向标——富国银行、FTSE富时罗素指数先后发布报告追捧阿里巴巴股票。富国银行对阿里巴巴给出“跑赢大盘”的评级,目标价225美元。富时罗素指数也首次将阿里巴巴纳入基准指数,以指导投资者关注这只中国科技股。在外界看来,亚马逊和阿里巴巴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阿里巴巴称霸中国电商市场,而亚马逊在美日英法德的市场份额居首位。接下来两者会将争夺印度或者东南亚其他国家,阿里开始在印度投资,有种种迹象表明亚马逊在印度电商市场动作频频,可能会在明后年成为该国家电商市场第一。阿里巴巴和亚马逊早已不是单纯的电商公司,两家在电影娱乐行业等都有涉足。不管是业务驱动,还是资本逐利的原因,阿里和亚马逊正在双双挺进5000亿美元市值俱乐部。至于阿里和亚马逊今后会不会出现正面硬碰的情况,马云近期接受彭博社采访,有被问到和亚马逊的竞争问题,他的回答是:花很少时间研究怎么和亚马逊竞争,而是研究能从亚马逊身上学到什么。而分析人士也认为,尽管两者存在很有同质竞争,但两家的商业模式并不一样。第四财季,阿里巴巴集团收入为385.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创下自IPO以来最高季度收入增幅;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利为10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整个2017财年,阿里巴巴营收为人民币1582.73亿元(约合229.94亿美元),同比增长56%。净利润为人民币412.26亿元(约合59.8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712.89亿元下滑42%。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578.71亿元(约合84.0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427.91亿元增长35%。
阿里巴巴的手快摸到亚马逊的背脊骨了。截至美东时间9月22日收盘,亚马逊市值4565亿美元,阿里巴巴4507亿美元,二者的市值仅仅差了1.3%。而在差不多两个月之前,二者市值的差距一度达到了1000亿美元。这之后,阿里追赶的脚步越来越快。不得不说,全球的投资人对于这两家公司都给予了厚爱。今年,阿里的股价翻了一倍,而亚马逊上涨了27%。此前高盛公布的一份最受对冲基金欢迎股票名单中,阿里和亚马逊均在列。高盛投资组合策略研究表明,2017年注定是低波动性和低回报的一年。因此,很多对冲基金都在涌入这些受欢迎的股票中,以保证回报率。在股价翻倍之后,华尔街的一些分析师仍然上调了阿里股价的目标价,认为其云营收能力的增强、投资者对蚂蚁金服和菜鸟网络估值的增加、B2C市场份额的增多等等因素,将促使股价的继续上行。而对于亚马逊,有分析师认为,亚马逊的云计算业务正在迅速增长,该项营收在未来八年时间里的复合年增长率将会达到20%。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之后,再把AmazonGo的模式嫁接进去,他们的增长速度会非常迅速。不管是业务驱动,还是资本逐利的原因,阿里和亚马逊正在双双挺进5000亿美元市值俱乐部。战争不只是在资本上,无论是市场和业务层面,二者的战场都已经硝烟四起。2016年,来自调查公司Euromonitor的数据,阿里巴巴以47%的份额位列中国电商市场第一,京东20%排名第二,而亚马逊仅剩1.3%。但是,在中国以外的市场上,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2016年的数据,亚马逊在美日英法德的市场份额都是首位。如果想要甩开对手,二者必须要争夺下一个高成长性的市场。童士豪认为,战场可能会在印度或者东南亚其他国家。阿里在印度投资了Paytm、Snapdeal,而亚马逊已有迹象可能在今、后年成为印度电商市场的第一。在业务层面,亚马逊和阿里都认为自己不再是单纯的电商公司,除了已经成为新的增长点的云计算业务,在电影娱乐行业,两家也都有涉足。根据二者最新的财报,电商业务在目前公司整体营收中的占比均超过了85%,亚马逊略高几个百分点。而在双方都极为看重的云计算业务上,亚马逊AWS在2017财年第二财季营收为41亿美元,在总营收中的比重达到13.48%;而阿里云2018财年第一财季的营收为3.59亿美元,占总营收的比重接近5%。在娱乐业方面,阿里的核心战略在优酷土豆。而从小众电影起家的亚马逊电影工作室近年来获奖无数,此前有消息称,他们正在和苹果竞购007电影系列版权,转战大制作。尽管拥有如此多的同质竞争,但分析师们认为,两家的商业模式并不一样。特别是对未来的成长进行分析时,必须要看到二者的差别,同时要考虑到中美经济环境的不同。近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接受彭博专访时也问及与亚马逊竞争的问题,马云称花很少时间研究怎么和亚马逊竞争,而是研究能从亚马逊身上学到什么。阿里巴巴的工作“是鼓励更多公司成为亚马逊”。
2013年,谷歌和苹果相继进入音乐流媒体领域,Pandora和Spotify价值攀升。业界称,在线听歌将会取代下载,成为主要的音乐消费模式。日前传出消息,美国四大互联网巨无霸之一的亚马逊,也在筹备自家的音乐流媒体服务。实际上,包括电影电视剧在内的数字内容,已经从下载向流媒体转型。亚马逊之前已经提供了影视点播服务,音乐流媒体,成为一个显而易见的短板。美国科技新闻网站Recode预测,今年年内,亚马逊将会推出类似Spotify的流媒体服务,将会和包邮会员服务Prime捆绑。行业消息人士称,亚马逊已经开始和音乐行业进行“严肃”的沟通,希望获得版权。其中的一位消息人士表示,亚马逊迄今还没有获得一家音乐公司的支持,原因之一是亚马逊也希望音乐公司提供类似Spotify、Rhapsody和Beats等服务商类似的授权费折扣。消息人士称,亚马逊和音乐行业的谈判,已经进行了“数个月”。在数字内容产业,一个不成文的规则,是订户规模越大,内容商提供的版权授权费也越低。亚马逊在音乐流媒体领域是新手,没有用户,想要获得优厚的版权费政策,存在难度。之前,英特尔网络电视项目夭折,原因就是空无用户,未能获得版权商的支持。Recode认为,之前亚马逊面向包邮会员推出了影视点播的增值服务,推动付费会员增长,而在线听歌服务,将成为新的增值服务。亚马逊目前的Prime会员收费标准,是每年79美元,今年初,亚马逊对《华尔街日报》表示,会员费可能会上调40美元,到119美元。费用上调,亚马逊势必需要增加服务内容。之前,亚马逊也在陆续招募数字音乐行业的高管加盟。2012年10月,索尼音乐公司高层Michael-Paull加盟亚马逊,负责数字音乐业务。亚马逊还挖到了曾在流媒体服务商Rhapsody和MOG负责业务拓展的高管DrewDenbo,去年,亚马逊再次挖到了在Rhapsody负责版权引进的AdamParness。科技媒体指出,如果亚马逊要进入音乐流媒体领域,其必须反省数字内容服务的营销。虽然亚马逊每年花费10亿美元,购买Prime视频服务的版权,但是业界的一个共识是,亚马逊的播出效率并不高,未能充分利用版权视频,许多用户,在亚马逊杂乱的主页上,难以寻找到视频点播的入口。目前还不清楚亚马逊的音乐流媒体服务,到底是采取苹果的电台随机播放模式,还是谷歌的点播特定歌曲模式。去年,谷歌和苹果相继进入了被Pandora、Spotify等厂商主导的音乐流媒体市场,舆论称,巨头的转身,标志着数字音乐已经开始从下载时代向流媒体时代迈进。
8月30日消息,全球零售商一站式采购平台敦煌网昨日发布公告称,平台将下调单笔订单金额大于1000美金订单佣金。公告显示,本次佣金调整有以下两个方面内容:第一、银行转账方式支付订单,单笔订单金额≥1000美金,佣金调整为0.5%,支付手续费0.5%。该调整自2017年9月5日生效。第二、非银行转账方式支付订单,单笔订单金额≥1000美金,佣金调整为0.5%,支付手续费2.5%。该调整自2017年9月1日生效。(调整前后佣金表)此外,敦煌网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以上调整自生效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此番佣金调整,敦煌网方面表示,主要是为了满足更多中大型的采购商和批发商的需求,提高大额订单在批发采购商中的价格竞争力。在今年6月份,敦煌网就面向全平台商家制定站外自主引流返佣奖励政策,主要是为了鼓励商家主动投资站外广告提升网站流量,促进销售。据悉,敦煌网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第一个B2B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致力于帮助中小企业通过跨境电商走向全球市场。敦煌网已实现140多万家中国供应商在线,4000万种商品,覆盖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万买家。
近日,特卖电商唯品会公布了第二季财报,净营收突破175亿元人民币,实现连续19个季度盈利,刷新了电商行业的持续盈利的记录。2008年8月,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广州成立,同年12月8日旗下网站上线,主营业务为互联网在线销售品牌折扣商品,包括名品服饰、鞋包、美妆、母婴、居家等。2012年3月23日,唯品会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到了2014年,唯品会市值超1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特卖电商。在中国B2C网购交易市场仅次于天猫和京东成为中国第三大电商,其盛况将这种垂直电商的新模式推上顶峰。然而好景不长,不到三年垂直电商这种新型模式就面临夹缝中求生存的窘境。如今,2017年即将过去三分之二,电商发展也达到高潮,综合电商不断扩张,新兴电商不断崛起,垂直电商垂死挣扎。在垂直电商发展难以看到未来的情况下,唯品会2015年4月起股价长期下跌,目前仅为峰值的三分之一。那么,连续盈利的唯品会,为何发展到现在依然被唱衰呢?连续盈利,奈何投资者依旧看衰近日,唯品会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总净营收为175.2亿元人民币(约合25.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34.4亿元人民币增长30.3%;其活跃用户总数增长22%,增加到2810万;总订单量同比增长23%,增至8480万。这是唯品会自上市以来连续盈利的第19个季度。在艾瑞咨询近日刚刚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国品质电商专题研究报告》中,唯品会在综合品质用户满意度方面位列整个行业第二,在正品保证方面排名第一。尽管如此,业界对唯品会的唱衰仍然没有停止。唯品会在近几年一直持续盈利,并坐到中国第三大电商的位置,但是日趋下降的股价却给唯品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电商行业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阿里巴巴一直在盈利,京东连续亏损,直到今年第一季度才开始真正盈利,不过两家电商的股价都在上涨。然而,从上市至今一直在盈利的唯品会,股价却从2015年开始就一直处在下跌的状态。唯品会最新发布的财报还显示,归属于唯品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865亿元人民币(约57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516亿元人民币下滑了14.4%。此前,德意志银行更是将唯品会的评级由“买入”下调至“持有”,同时将目标价从15.5美元下调至12.6美元。与之相反,德意志银行在下调唯品会评级的同时却将阿里巴巴的目标价上调至27%至201美元。下调当天,唯品会股价便暴跌8.5%,随后一周股价进一步下跌到4.47%。而在昨日中国概念股收盘时,唯品会更是大跌8.11%至10.20美元。其实,德意志银行将唯品会下调的原因可以从另一方面考虑,虽然唯品会近几年一直在盈利,但是其增速已经开始放缓步调。而阿里巴巴不但长期处在盈利的状态且一直在新领域扩展,使德意志银行看到其发展前景。京东则刚好符合西方经济学的投资规律,有长期的亏损转变为盈利,开始进入收获的季节。以此来看,两大电商股价创新高也就不足为奇,唯品会之所以会出现股价长期下跌的状况是因为,没有让投资者看到其发展前景。因此,即使唯品会持续盈利,还是改变不了其股价下跌的状况。而唯品会接下来要面对的除了股价下跌的困境,还有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市场。而阿里和京东两大综合电商的垄断面前以及新兴电商的挤压,对唯品会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电商第三极,终究还是笼罩在阿里和京东的阴影之下前段时间京东收购唯品会消息震惊业界,甚至引爆了社交网络。尽管双方都出面否认合并传闻,但多家媒体却认为两家电商可能会秘密谈判合并事宜。不论合并传闻属实与否,都意味着唯品会作为全球最大的特卖网站已经失去昔日辉煌。那么,是什么让开创中国电商新模式的唯品会连续盈利却还是不被看好呢?一方面,综合电商抢占市场份额,垂直电商夹缝生存。以美妆产品为例,此前某时尚杂志曾做过一份关于《中国女性美妆网购趋势分析白皮书》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受访者中有79%会通过网购渠道购买化妆品,其中,综合性平台占45%,品牌官网站36%,垂直官网占34%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现在垂直电商模式在美妆市场的销售渠道占比日趋下降,唯品会股价持续下跌,聚美优品自上市以来股价就一年比一年低,前段时间更是又创新低股市降到了一成,而同为垂直电商的天天网更是身陷生死迷局。作为综合电商的阿里和京东不但股价创新高,还继续扩展女性市场,而一直以女性为目标消费人群的唯品会市场份额也在不断被抢占。从大的市场环境来看,在综合电商的垄断之下,垂直电商盛极而衰。唯品会随着大环境的衰落,其收入、净利润以及订单量增速也开始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唯品会发展陷入瓶颈期,品类扩展较慢,无法保证其盈利还能维持多久。与其他电商相比,唯品会品类扩展相对较慢,其主要经营箱包,目标客户群为年轻女性。在唯品会太过于专注这类商品以及消费人群的时候,其竞争对手阿里巴巴和京东已经开始扩展女性服装领域,以及开发新的用户群体。而唯品会在提升品质服务、增加人才资源、提升物流的同时,并没有通过多种品类吸引其他消费群体,这便导致新用户增加缓慢。除此之外,唯品会自建物流的投入也不可小觑。若想改变现状,唯品会则需要突破当前现有的模式。由此可见,唯品会除了笼罩在两大综合电商的阴影之下,市场份额不断被抢占,以及自身品类单一无法吸引新用户,新业务投入过高等,都是导致其股价下跌、增速不断放缓的主要原因。优势减弱,唯品会能否找到新的立足点?与其他网站相比,唯品会成立之初找准空间顺势生存的确少走了一些弯路。其闪购模式自身便可以带动用户自发抢购,如此一来营销费用便可以省掉一部分,且容易生成口碑。但现在垂直电商模式岌岌可危,唯品会还有机会逆势而上吗?2014年,艾瑞咨询发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B2C购物网站交易规模市场份额》与《中国移动购物企业交易规模市场占比》中,唯品会与天猫和京东分别名列前三,组成中国第一电商阵营。而在唯品会特卖道路上多年蝉联中国特卖第一电商位置上,留下贡献的当属唯品会区别于一般电商的物流管理。有业界人士认为,唯品会走的最对的一步棋便是其高级副总裁唐倚智专门为闪购定制的“快进快出”的物流模式。截止今年第一季度,唯品会已经实现93%的订单自己配送,但是随着其竞争对手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其订单数量未必会增加。唯品会在发展之初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打造了属于自己平台的独特优势。但是随着消费环境的改变,“消费升级”、“品质电商”等概念的出现,都给电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唯品会的独特优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就算不上优势。如今,在综合电商的垄断之下,垂直电商的发展愈来愈艰难。阿里巴巴已经在服饰品类有了绝对性的优势,而京东正在突破美妆和服饰等品类,继续提升营收。唯品会主营的服饰箱包也开始被替代,若想突破现状则必须找到新的立足点,但寻找这个新的点并不容易。总而言之,2014年垂直电商发展至顶峰后,在综合电商的挤压之下,转而开始走下坡路。唯品会也随着大环境开始出现增速放缓的现象,到了2015年便陷入股价长期下跌窘境。目前唯品会除了提升品质、加强物流,暂时还没有其他动作。未来,唯品会能否突破现状迎风而上,还有待观察。
8月17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18财年第一季度(2017年4月1日-6月30日)业绩,在收入、年度活跃消费者、移动月活用户多方面实现超预期强力增长,显示新零售战略的持续推进对于集团各项业务的强大带动作用。其中,核心电商收入加速巩固领先优势,天猫在B2C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平台付费商家数量及平均支出均创历史新高;跨境及国际消费业务继续强劲增长,为长期增长奠定基础;云计算付费用户超过100万,达成重要里程碑。阿里巴巴该季度收入达人民币501.84亿元(74.03亿美元),同比增长56%,其中核心电商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30.27亿元(63.47亿美元),同比增长58%。中国零售平台上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4.66亿,约为中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移动月度活跃用户更高达5.29亿,较2017年3月增长2200万。在财报出炉之前,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对阿里业绩进行预热,评级机构上调对阿里股价预期,机构投资者纷纷进场。据CNBC报道,索罗斯、DavidTepper等全球最富有的对冲基金大佬纷纷在二季度大手笔增持阿里巴巴股票,其中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大举增持近八成。美国投资机构Stifel则将阿里预期股价调高9%至180美元。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武卫表示:客户管理收入的显著增长,反映我们为消费者带来了具有差异化的商业价值。我们计划继续投资于长期增长机遇,而其中的一部分已经在为消费者及投资者带来巨大的价值。
经历过跌宕起伏而后重拾市场的凡客诚品,目前正在尝试通过新业务增加用户黏性。一直秉持高端定位的服装定制业务,成为凡客诚品的新战线。凡客上线定制服务服装虽是朝阳产业,却越来越难做,企业在不断增加新业务。近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凡客诚品官网发现,页面新增了私人定制业务。记者查询发现,凡客诚品私人定制的产品包括衬衫、西装上衣、西装套装、西裤。网站显示,凡客诚品定制业务目前仅在北京、上海两个城市推出,衬衫产品依据面料产地、功能分为499元起、699元起、999元起三个起步价格;西装产品定制方面也依据不同原料,单件西裤售价699元起,西服套装高至7990元起。北京商报记者从凡客诚品市场和品牌部负责人刘亿林那里了解到,顾客在凡客诚品官网填写预约信息、工作人员与顾客确认时间后,由着装顾问上门测量顾客所需衣物的尺寸。北京商报记者向刘亿林确认是否上线私人定制业务时,该工作人员透露,自去年底,凡客诚品开始筹划定制服装业务,今年4月在网站上线。目前,凡客诚品的私人定制业务还处于公测阶段,具体定单数量还不便透露。据他介绍,凡客诚品在北京、上海各有8-10名着装顾问。“目前定单来自于自然流量,9月左右,公司将主推定制服务业务。”该工作人员说。凡客诚品工作人员表示,公司顾客的消费水平在提升,同时公司要推出符合中高消费需求的产品,增加用户黏性。据悉,凡客诚品将通过公测阶段的消费反馈,逐渐完善定制服务涉及的产业链功能。上述工作人员透露,“上线几个月来,会有消费者对定制服务提出特殊、严格的要求,目前公司都能满足顾客的需求”。昔日铁粉已长成“金粉”公开资料显示,凡客诚品由创始人陈年创办于2007年,据了解,凡客诚品的产品涵盖男装、女装、童装、鞋、家居、配饰、化妆品七大类,支持全国1100个城市货到付款、当面试穿,收货之日起7天内可为消费者提供退换货服务。凭借29元的平民T恤,凡客诚品曾在国内服装零售领域一炮打响。经过快速扩张的凡客诚品,曾估值高达30亿美元,旗下员工数量达1.3万人。陈年曾把凡客诚品2011年的销售额目标从40亿元上调到100亿元。相关信息显示,在2013年末,凡客诚品的员工数量开始锐减。据陈年在参加一次论坛对话活动时表示,当时公司有150名在职员工,用户有七八百万。同时陈年称,未来凡客诚品还会做大。不过,在凡客诚品开始重振公司后,新产品也重获市场认可,印有诗歌与个性标语的T恤又在年轻消费者和“铁粉”中广为流传起来。在2017年初宣布2016年靠免烫衬衫业务获得很好的业绩。对于此次推出私人定制西装套装业务,凡客诚品是看到10年前的忠实顾客如今处于另一个职业阶段,他们对高档商务服装有更多需求。业内人士分析也认为,凡客诚品此举,也是在针对“铁粉”客群的新需求,针对这批成长起来的“金粉”推出的业务。定制服务胜算几何对于上线定制服务的原因,陈年曾表示,衬衫是凡客诚品口碑最好的产品。2013年、2014年,凡客诚品在这个阶段是口碑最好的时候。陈年介绍,凡客诚品在2013年、2014年调整期间,了解到用户对西装要求越来越高,这让陈年找到了“灵感”。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我国私人定制服装市场规模1022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2000亿元。另外,国内服装品牌雅戈尔、报喜鸟也纷纷入局定制服装市场。国内服装行业战略专家、UTA时尚管理集团中国区总裁杨大筠认为,定制服装并非行业新形式,一直以来都定位高端。未来定制服装行业会出现高增长,但不会成为年轻人等主流消费群所追求的个性消费趋势。杨大筠进一步解释称,定制服装会在婚纱、礼服等特殊场合服装领域受欢迎,在日常穿着服装中,消费者对定制服务需求还不算高。从国内男性服装需求来看,很多公司不会对男士做出严格的着装要求,将定制服装打造成快时尚、平价模式,多数是营销手法。凡客诚品是电商平台,其实还不太具备制造“基因”,在定制业务执行中需多下功夫。国内多数定制公司实现盈利并不简单。不过,刘亿林则对北京商报表示,在定制服装中实现盈利其实并不是件难事。此外,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建议,定制服装要在品控上下功夫,凡客诚品应努力“让消费者相信凡客诚品的产品质量有保证”。
6月14日消息,据彭博社报道,为了与新东家沃尔玛(Walmart)融合得更加顺畅,Jet.com(去年8月被沃尔玛以33亿美元收购)正计划逐步剔除自己平台上所售的Costco旗下品牌产品。据了解,自2015年成立以来,Jet就大量销售KirklandSignature品牌的产品,而该品牌隶属于沃尔玛的竞争对手Costco。根据最新的调查,在Jet网站搜索关键词“KirklandSignature”可以找到229个结果,包含了从灌装坚果到袋装烤紫菜在内的丰富的产品。(Jet.com所售的Kirkland产品)不过,不久之后,用户可能就无法在Jet买到Kirkland的产品了。日前,Jet公司新闻发言人MeredithKlein在一封邮件中提到,Jet将剔除该品牌,但部分由第三方卖家提供的Kirkland产品暂时不会受此影响。据悉,此举是由于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店(Sam’sClub)是今年的重点发力方向,它也和Costco一样,主要靠自有品牌业务拉动整体销售。目前,Sam’sClub的自有品牌Member’sMark共拥有20个商标,并增加了海盐焦糖、全天然猪肉等300种新品。而Jet作为沃尔玛麾下的一员,放弃竞争对手Costco旗下品牌而代之以自家亲戚Sam’sClub旗下品牌,这一举动并不奇怪。事实上,当初沃尔玛收购Jet的时候就有评论指出,这桩交易看来是很讨好的,Jet既有沃尔玛线下劲敌Costco的模式,也有沃尔玛线上死对头亚马逊的影子。一方面Jet需要沃尔玛提供必要的SKU、仓储与物流,另一方面沃尔玛也有机会借助Jet在线上零售扳回一局。Jet曾被喻为“线上版Coscto”,最初依靠基于会员关系的购物模式一炮而红,并因此积累了大量用户。其会员需支付50美元/年的费用,作为回报将获得各种价廉物美的商品资讯,以及比任何电商便宜10-15%的商品价格。尽管后来Jet适度上调部分商品价格,但基于对自身商业模式的信心,预计到2020年将拥有1500万付费会员,会员费收入将达7.5亿美元。不过,随着盈利压力的上升,Jet的策略是否会变化、是否能保持其用户粘性,以及Costco思路是否会与沃尔玛的购物中心进货策略有冲突等,一直都是沃尔玛与Jet的融合过程中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打廉价牌登场的Jet,此前一直跟Kirkland合作是合情合理的,现在要断绝与该品牌的关系的确显得有点生硬。不过,可以看出,Jet仍在努力地与沃尔玛各方面进行整合,而隶属于Costco的Kirkland成了横亘在他们中间的一个障碍,不得不割舍。”一位零售业分析师这样评论道。
“有料车指数”近期,有消费者反映,瓜子二手车网悄悄上调了中介服务费,价格从原来的3%上涨到了4%,单笔车辆交易中介费的最低费用,已经上调至3500元。南都记者注意到,2016年1月份,瓜子二手车的单车平均佣金不到1600元,但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其佣金已经翻倍,此举引来各方热议。瓜子二手车方面回应称,交易费由3%增长至4%,同时推出“放心宝”这一产品,为买家提供12大系统保障。这是瓜子二手车打造全服务平台的开始,未来瓜子二手车会推出与车相关的所有服务。服务费悄然上涨在瓜子二手车“我要买车”板块中,南都记者点开一辆2013款别克英朗GT1.6L手动进取版的信息,该车售价6.30万,售价下方明确标注了“服务费:3500元(车价4%,最低3500元)”。而记者点开另一辆车的信息发现,2013款2.4L自动豪华版索纳塔八代售价10.6万,其服务费则需要4240元。据南都记者了解,在瓜子二手车的官网上,车主如果想卖车,可以通过该平台将车辆信息上架,要购买二手车的用户也可以从该网站上看到这些信息,看中之后,双方再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易。在整个交易过程中,瓜子二手车收取一定额度的中介费(服务费)。瓜子优信融资竞速去年第三季度,瓜子二手车可谓是当时业界关注的焦点。企业刚刚拿到了由红杉领投、经纬和蓝驰跟投的2.5亿美元A轮融资,堪称同行之最。随后,影视红星孙红雷成为了品牌代言人,企业还表示将在品牌建设层面每年投入10亿元,以巩固企业在二手车电商领域的地位。紧接着,各式线上线下广告铺天盖地。特别是今年春节前后两个月,在投放了上亿元的广告费后,的确为3月份的销量带来了明显的促进。但4月以来,瓜子二手车“火力”稍降。坊间消息称,4月份瓜子二手车交易量下滑。瓜子二手车相关人士表示,企业在不同时间节点,有不同的战略考虑。“本周四瓜子二手车网融资发布会上,创始人杨浩涌会给大家一个说法。”根据规划,瓜子二手车2016年的市场费用在10亿元左右,加上人员支出及公司运营费用,新一轮的融资箭在弦上。对于现有的模式,瓜子二手车已经做好了至少2年的战略规划。———今年年初,优信刚刚宣布完成新一轮5亿美元融资。值得注意的是,二手车电商平台之间的“互撕”战再度升级。本周四,这边厢,是瓜子二手车网的融资发布会,那边则是优信集团的全新品牌战略发布。两者前后时间相隔一小时,好戏正在继续上演。
5月27日消息,在美国实体零售行业“哀鸿遍野”的背景下,终于有一家站出来对颓势“说不”了。日前,美国电子产品零售商BestBuy(百思买)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同店销售额微增的同时,在线销售额再次迎来高增长,使得整体业绩远超分析师预期。据悉,在截至4月29日的第一季度中,百思买同店销售增长1.6%;总体营收增长1.1%至85.3亿美元,其中,美国本土市场增长1%至79.1亿美元,国际市场也从一年前的6.14亿美元增至6.16亿美元;净收益为1.8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29亿美元有所下降。经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为每股60美分,同比增长40%,高出去年同期的每股43美分,也高于此前分析师预期的每股40美分。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季度中,受游戏和移动产品需求上升的影响,百思买在线销售保持了连续好几个季度的良好态势,大涨22.6%至10.2亿美元。这让百思买与其他几家Q1在线销售都表现亮眼的美国零售巨头站在了一起。比如,亚马逊Q1在北美市场的销售额增长了23.5%,Target在线销售额增长21.5%,TheHomeDepot(家得宝)在线销售额增长了23%。为此,百思买上调了全年销售增长预期,预计公司销售将在52周里增长一个百分点。而第二财季,其同店销售预计增长1.5-2.5%,营收预计增长至86亿美元和87亿美元之间。事实上,在美国传统零售商纷纷陷入困境之时,百思买是个扭转乾坤的成功案例,完成了很多华尔街曾经认为不可能的任务。自2015年以来,营业额和营业利率便开始回升、增长。其为此付出的努力包括:推出价格匹配政策,保证和亚马逊价位一致;进一步完善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利用实体店推进电商运营;不断引进新品,专注自身特色等等。
北京时间4月27日凌晨消息,支付服务提供商PayPal今天公布了2017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PayPal第一季度净营收为29.7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25.44亿美元增长17%,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9%;净利润为3.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3.65亿美元增长5%。PayPal第一季度业绩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并上调了2017财年全年的业绩展望,从而推动其盘后股价大幅上涨逾6%。在截至3月31日的这一财季,PayPal的净利润为3.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3.65亿美元增长5%;每股收益为0.32美元,比去年同期的0.30美元增长6%。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PayPal第一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为5.3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4.52亿美元增长18%;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44美元,比上年同期的0.37美元增长19%,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FactSet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PayPal第一季度每股收益为0.41美元。PayPal第四季度净营收为29.7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25.44亿美元增长17%,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9%,这一业绩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FactSet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PayPal第一季度营收为29.4亿美元。PayPal第一季度总支付额(TPV)为993.2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10.56亿美元增长23%,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25%。PayPal第一季度总运营支出为25.44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21.37亿美元。其中,交易支出为9.87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7.52亿美元;交易和贷款损失为3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2.55亿美元;客户支持和运营支出为3.17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2.96亿美元;销售和营销支出为2.38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2.33亿美元;产品开发支出为2.14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1.95亿美元;总务和行政支出为2.65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2.31亿美元;折旧和摊销支出为1.83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1.75亿美元。PayPal第一季度运营利润为4.31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4.07亿美元;运营利润率为14.5%,与上年同期的16.0%相比下降150个基点。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PayPal第一季度运营利润率为21.6%,与上年同期的21.1%相比上升50个基点。PayPal第一季度运营现金流为7.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7.38亿美元增长2%;自由现金流为6.0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6.05亿美元相比基本持平。截至2017年12月31日,PayPal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及非股权投资总额为64亿美元。PayPal第一季度有效税率为12.3%,与上年同期的13.5%相比下降120个基点;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有效税率为17.8%,与去年同期的18.1%相比下降30个基点。PayPal在第一季度中通过回购股票的形式向股东返还了5.17亿美元现金。PayPal第一季度新增活跃用户账户为600万个,截至季度末为止的活跃用户账户总数达到了2.03亿个,其中包括1600万个商家账户。在第一季度中,PayPal处理的交易量达到了17亿次,同比增长23%。在过去12个月时间里,PayPal的每活跃账户交易处理量为32次,同比增长12%。PayPal预计,2017财年第二季度该公司净营收将在30.5亿美元到31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15%到17%,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7%到19%;每股收益将在0.30美元到0.32美元之间,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调整后每股收益将在0.41美元到0.43美元之间。PayPal还预计,该公司2017财年全年的净营收将在125.2亿美元到127.2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15%到17%,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7%到19%;每股收益将在1.28美元到1.33美元之间,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调整后每股收益将在1.74美元到1.79美元之间。当日,PayPal股价在纳斯达克市场的常规交易中下跌0.30美元,报收于44.41美元,跌幅为0.67%。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6:49(北京时间27日4:49)的盘后交易中,PayPal股价上涨2.79美元,至47.20美元,涨幅为6.28%,突破52周最高价。过去52周,PayPal的最高价为45.04美元,最低价为34.00美元。
3月11日消息,日本第二古老的货运公司日本大和运输公司(ヤマト運輸)或将在近日提高服务费用,包括个人用户小额包裹投递在内的业务将全面涨价。大和运输公司方面表示,此次调价的原因主要是快递数量激增造成的配送员人手不足,外部竞争加剧也是原因之一。此前,公司工会曾呼吁减少货运班次,以减轻货车司机的工作量。而早在2016年夏天,大和运输公司就曾因横滨分公司增大工人工作时长并未能及时支付加班费用而受到横滨北劳动标准审查办公室的的审查。而这也是大和运输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调价,由于消费税的上涨和人力成本的提高,大和运输公司在1990年上调了运费,调整幅度在100~110日元之间。目前,公司还没有公布此次调价的幅度。据悉,大和运输公司的运费主要由包裹质量、发送地、目的地等因素决定。例如,三边长之和在60厘米以内的箱子,从关东或关西地区发货,价格为864日元。此次调整运费后,计费系统和服务规则也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考虑在快递高峰时段征收附加费、中午12点到14点之间停止收件等。此外,大和运输公司正在和包括日本亚马逊在内的大型企业就物流费用涨幅等问题进行谈判。而网购数量增多则是导致快递量激增的一大原因。有日媒评论称,作为日本最大包裹递送公司的大和运输提高服务费用,可能对日本国民的网购习惯产生影响。日亚、日本乐天和雅虎的物流费用也会随之上涨。一位跨境物流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大和运输的提价导致日本电商物流费增加,对海淘物流及转运的成本会造成较为直接的影响。大和运输公司成立于1919年11月29日,CEO长尾裕,资本规模超过500亿日元(约合25亿元人民币),员工约16万人。目前,其是日本最大速递公司,业务涉及货运、空运、海运、仓储,宅急便服务分为文件、常温、低温、到付、当日、国际、高尔夫等。2000年10月,大和运输公司的“黑猫宅急便”正式在台湾运营。2010年,黑猫进军新加坡和中国市场,在上海成立子公司。2011年,黑猫进入香港。
GooglePlay和网易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引发热议。据外媒TheInformation消息,中国互联网公司网易,正在与GooglePlay的母公司Alphabet接触,双方可能通过合资公司的形式,在中国大陆地区提供GooglePlay应用下载服务。该消息被讨论的范围,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应用分发竞争变局本身,不少用户在微博评论称:这可能是Google再次在国内面向C端用户提供服务的开始。然而这并不代表Google近些年在中国缺乏用户,这家全球范围内以2C产品知名的公司,已经以2B的业务形态,在中国收获了不少企业级用户芳心,并且市场营收方面亦获得回报,这也是Google大中华区总裁石博盟始终强调“我们一直都在。”的原因。Google母公司Alphabet组织架构和产品2B背后的大生意石博盟(ScottBeaumont)上述强调来自2016新年致辞,每年一次的视频致辞,都是这位Google大中华区总裁中文水平经受考验的时刻,他于2013年从Google欧洲战略合作拓展业务负责人的职位上调任,并在其后一直工作居住在中国,主要负责Google在中国的业务。如果石博盟“我们一直都在”的声明还略显语焉不详,那2017年鸡年春节到来之前,同样的中文致辞视频里,不难发现这种“一直都在”的真正所指。这位Google中国的掌门人说:“我们帮助很多开发者、创业者和企业成长壮大,拥抱全球移动浪潮。”Google大中华区总裁石博盟:我们一直都在虽然未公布具体数据或成绩,但从其他多个角度,不难发现Google在新姿势下的风生水起。首先是收入方面。虽然财报中没有直接体现大中华区的数据,看不出广告业务占比高达90%的收入源中,来自中国客户的具体贡献。但从石博盟2015年接受采访的回答中,可以窥见Google中国的收入量级,他就广告业务表示:“Google在中国的业务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在下一年,我们有望进入Google全球前十位市场。”新浪科技采访了Google的顶级代理商Mobvista,对方表示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议题之一便是Google的广告投放业务,而作为代理商之一,他们为自己的广告主提供在Google平台的mediabuying的服务,方式则主要通过GoogleAdWords。据Mobvista透露,目前代理客户中,以某家国内知名的内容分发公司为例,每月消耗在Google的流量近百万美元,而该代理的Google业务每月打数百万美元,其中一半用以充值,另一半则作为优化投入。而且仅此一家代理所带来的营收,在Google提供的流量生意中占比不到15%,Google针对中国提供的流量供给仍远大于需求。Google方面自然很清楚这一数据,在下一阶段计划中,着力挖掘的将是中国传统400万家制造型和贸易型企业的出海流量需求。这也是GoogleAdWords体验中心在各地接连建立的原因。郑州、天津、大连、上海、贵阳、长沙、东莞、深圳、西安……仅2016年一年,以线下实体店展示为主的GoogleAdWords体验中心就在国内各城市落地,除了展示Google的科技产品,其中更重要的一项便是展示Google在帮助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的能力及实力。这些体验店也多是代理商实际运营,他们建立体验中心让更多企业级客户,特别是传统制造和贸易型客户看到Google所提供的服务及产品,再通过代理的方式,汇集到Google的渠道团队。虽然在C端用户市场缺席,但Google在名声方面的口碑则为合作达成助益良多。据另一家参与建立体验中心的代理商表示,与国内搜索引擎投放不同,即便之前不了解Google的具体模式,但也相信在Google的投放并不会让品牌在海外受损。“有意思的是,客户一方面默许了Google在中国互联网的缺席,另一方面又以一种实用主义心态希望借助Google在国际上的互联网资源与经验,尽快打开海外销售市场。”上述代理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团队人数不多,但Google中国的销售团队却不容小觑。即便在2011年,Google中国的销售小组还赢得了当年度由Google管理层颁发的内部特殊奖励,原因是该团队出色地帮助中国企业主规划和实现了市场目标。通过GooglePlay开发的Veewo团队与开发者和中小企业共赢这也是在Google中国从事销售工作的员工感到自豪的原因。一位业已去职的Google销售员工向新浪科技表示,在Google中国工作并非外界猜测或报道的那样——产品不为本土市场所用所以缺乏成就感,他们的成就感来自工作能让更多开发者实现梦想。“可能你的父母通过你们的产品更方面是科技公司成就感来源之一,但如果让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开发者通过坚持梦想,获得更好的收入和回报,那也令人满怀成就感——毕竟在中国,站着把钱挣了并不普遍。”这位Google中国前员工说。去年12月8日,Google中国召开了近5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活动,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上千名中国开发者齐聚,见证了中国版开发者网站的推出。这被外界解读出不少版本,但现场参与的开发者表示,对于他们而言,通过Google完成自己的产品链条更方便了。更早之前,虽然有网络上的额外要求,但这些Google的开发者通过Google提供的服务让自己目标得以达成。Veewo是一家主打休闲游戏的开发团队,规模不足15人,但通过GooglePlay,他们的休闲类游戏《超级幻影猫》在海外收获了数千万用户,占到了总用户数的70%以上。在Veewo的联合创始人杨迅看来,Google提供的便利不止于渠道本身,而是通过工具技术让整个开发和运营效率变得高效。比如在开发测试阶段,融合了BetaTesting和FastIteration的工作流,他们可以快速测试游戏,并且能够及时迭代。其次,GooglePlay上能实时回复玩家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游戏开发者来说,可以更好了解玩家的意愿;第三是PromotionCode提供了全新的运营思路,可以实时激励玩家。但是这位多年游戏人也强调,这种激励和充值之类的思路完全不同,而且游戏的变现主要通过GoogleAdmob实现,作为开发者,他可以把全部工作重心放在产品开发、设计和策划上,不用为渠道、变现模式等费劲脑汁,用他的话来说:“你做好自己擅长并喜欢的事情,名声、成就感和财富都会自然而然。”据这位游戏行业多年从业者称,国内手游厂商创业两三年就千万流水上亿流水的现象并不罕见,但作为一名从5岁就接触游戏的热爱者,他不希望当下那些热爱游戏的小孩,未来对游戏的印象都是“充值”。他也不希望游戏里满是影响用户体验和UI美观度的广告,甚至也不愿设计一款让用户难以自拔的游戏。Veewo主创团队去年从北京搬家至厦门“Veewo的核心就是希望通过游戏让人在工作学习之余有放松,我可能就玩个3分钟5分钟,这个过程里不用考虑任何事情,完全是思想放空的状态,而且美术设计、故事策划等都能到最极致的样子,不用各种各样的原因去妥协。”杨迅告诉新浪科技。他还透露,如果不是完全转到GooglePlay上开发,可能在分发渠道上,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为这一块在国内,潜规则明规则都无法避开。最大的改变则发生在去年春节,在年底动议之后,杨迅和他的Veewo团队搬离了工作生活近十年的北京。他们集体“逃亡”至厦门集美,这里没有雾霾,也可以让他们安心于游戏开放和产品设计,每天跟喜欢的事情在一起,并且只要有网络,他们就能GooglePlay在全世界找到用户,并实现盈利。实际上,这样的开发者和小开发团队在Google上并不少见,来自中国的宝宝巴士、Elex都是这样的小而美的开发者团队,而Google正在通过自己的用户数、影响力和技术,让这些小而美的梦想成为可能。不过,这些隐而不宣的Google中国故事,多数停留在开发者群体中。全球市值第一的互联网巨头,只有一些特定的时刻才被热议,有人惋惜,有人怀念,更多人则不知道,ToC成为往事后,ToB的Google正有一个闷声前进的新天地,口碑良好,站着挣钱。
德国运动品牌集团阿迪达斯正在复兴美国市场。去年1至9月份阿迪达斯在美国的平均月市场份额为4.3%,耐克为41%,据NPD集团的最新数据显示,阿迪达斯今年市场份额上涨至7.1%,耐克则下跌到38%。从数据比较可以看出,虽然耐克仍然优势明显,但是阿迪达斯正在快速蚕食耐克的市场。另外,今年阿迪达斯还从Skechers手中夺走了美国运动鞋第二的市场位置。阿迪达斯第二季度业绩延续第一季度的强劲势头,特别在耐克统治的美国市场表现强势,也击败了UnderArmour成为这个市场增长最快的运动品牌。在该地区,阿迪达斯营业额猛涨22.6%至7.88亿欧元,高于第一季度21.6%的涨幅。第二季度阿迪达斯总营收增长13%达44亿欧元,在汇率恒定的基础下,涨幅达21%,远超分析师预期。据时尚头条网数据,耐克全球未来订单即今年9月至明年1月期间仅增长了5%,低于分析师的预期,更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4%,中国市场的订单表现也比预期差。另外,彭博社分析师ChenGrazutis指出,最新一季度耐克毛利率在下跌,这意味着该公司将更依赖折扣促销获得销售增长,是一个非常不好的苗头。英国《金融时报》分析评论指出,曾一度作为运动服装市场统治者的耐克正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正加速丢失其统治的市场,最近受到了新老竞争者包括阿迪达斯、UnderArmour、Reebok以及Lululemon的强势挑战,市场份额迅速下降,强大的耐克正变得脆弱。分析人士表示,阿迪达斯正在做出改变,其在美国的市场前景变得明朗。今年1月公司宣布KasperRorsted接替HerbertHainer担任CEO后,阿迪达斯的股价涨幅达到两位数。受业绩强劲推动,阿迪达斯的股票今年以来已上涨78%,反观耐克股票则下跌17%,成为表现最差的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前CEOHerbertHainer从1987年就进入阿迪达斯销售部工作,并在2001年成为CEO,任期超过15年,值得关注的是,新CEOKasperRorsted和他的前任不同,对于运动服饰行业来说他是个门外汉,不过,他在管理德国美容品牌汉高的八年时间里聚集了一批崇拜者,现在他更加用业绩证明自已可以继续向耐克发起挑战。KasperRorsted表示,公司已经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阿迪达斯几年前没有关注消费者需求,过于静态导致失去了消费者对品牌的热诚。为了振兴美国市场,阿迪达斯其实在两年前就开始了大型重组,把200名员工从德国总部直接派往美国,其中包括首席设计师,目的是打破两个地方独立运作的状况。有业界人士透露,阿迪达斯全球品牌官EricLiedtke在美国德国两个市场都工作过,并有丰富的品牌运营经验,公司的重组让高管团队更加了解美国本土市场,步步紧逼挑战耐克,这也是让耐克睡不好觉的原因。毫无疑问,阿迪达斯目前是令耐克最头痛的竞争对手。得益于鞋履的强劲增长,去年阿迪达斯利润再次回到10亿欧元的水平。NPD集团的分析师MattPowell指出,过去两年阿迪达斯没有提供美国消费者尤其是在鞋类想要的产品,比如复古鞋和休闲跑鞋,但近2年来,阿迪达斯很聪明地整合了旧产品和新产品,该品牌在美国今年返校季最畅销的5款产品里的2款都是经典款式。阿迪达斯北美区总裁MarkKing表示,一切都有可能,因为公司正放弃老套陈旧的做法加速前行。今年7月,阿迪达斯上调了2016年度业绩预测,预计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同比上涨35%至39%,即在9.75亿至10亿欧元之间,公司早前预计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25%。
8月24日消息,美国蔓越莓品牌OceanSpray旗下的蔓越莓干产品Craisins是跨境进口电商的热门产品,最近OceanSpray就中国消费者对Craisins的购买行为进行了一次市场调研,并分享调研成果。调查显示,线上是Craisins消费者最早认知以及最常购买该品牌的首要渠道,后续消费中线上渠道销售额占比达72%,而找不到购买途径是非该品牌消费者给出的主要理由。Craisins消费者长啥样?调查结果显示,Craisins消费者主要为女性,年龄大多在18-40岁之间,一般来自高收入家庭。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国外旅行是蔓越莓干消费者获取品牌信息以及购买产品的最大来源之一。Craisins消费者出国旅行次数比其他品牌多。在哪儿知道Craisins的在哪儿买的?受访者的主要品牌认知方式包括线上、朋友推荐、礼品、海外购物,分别占22%、17%、12%。最初购买渠道线上比线下稍多一点,前者占59%,后者占41%。目前常用的购买渠道也是线上,占比达到72%,差不多是实体店的2.6倍。就为什么没有购买Craisins的的问题,消费者最常给出的理由是“很难找到”。喜欢买多大的多久买一次花多少钱Craisins消费者最常购买的包装大小为中等,也就是400~800g,尤其是女性。就每月消费而言,Craisins消费者每月花190元购买该品牌产品,主要用来自己使用。另外,Craisins的复购比例比较高,83%的用户过去半年里买过两次以上,40%的买过4次以上。据了解到,此次调查受访者为600名来自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普通消费者,每个城市至少100人,访问形式为20~25分钟的线上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