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下跌>文章列表
下跌
唯品会(NYSE:VIPS)今天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17财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报告显示,唯品会第三季度总净营收为人民币153亿元(约合2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20亿元增长27.6%;归属于唯品会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381亿元(约合508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3.429亿元下滑1%。根据雅虎财经汇总的数据,华尔街14位分析师平均预计,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计算,唯品会第三季度每股收益为0.14美元。财报显示,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唯品会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每股美国存托凭证摊薄收益为人民币0.91元(约合0.14美元),符合分析师预期。此外,华尔街14位分析师平均预计,唯品会第三季度营收将达22.9亿美元。财报显示,唯品会第三季度总净营收为人民币153亿元(约合23亿美元),略微超出分析师预期。主要业绩:-唯品会第三季度总净营收为人民币153亿元(约合2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20亿元增长27.6%;-在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过去12个月中,唯品会的活跃用户人数同比增加22%,从去年同期的4960万人增加至6050万人;-唯品会第三季度总订单数量与去年同期的6010万份相比增加23%,至7400万份;-唯品会第三季度毛利润为人民币35亿元(约合5.26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9亿元增长19.4%;-第三季度归属于唯品会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381亿元(约合508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3.429亿元下滑1%;-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投资减值损失、来自于业务收购交易的无形资产摊销支出及股权法投资),唯品会第三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5.598亿元(约合841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5.955亿元。财务分析:营收唯品会第三季度总净营收为人民币153亿元(约合2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20亿元增长27.6%,主要由于总活跃用户人数和平均每用户收入增长。唯品会第三季度活跃用户人数为2380万人,比去年同期的2080万人增加15%。唯品会第三季度总订单数量为7400万份,比去年同期的6010万份增加23%。毛利润唯品会第三季度毛利润为人民币35亿元(约合5.26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9亿元增长19.4%。唯品会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2.9%,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24.4%,这种下降主要是由于公司投资于促销活动以获取市场份额,但由于公司在整体营销活动方面减少了支出而得到了平衡。运营支出唯品会第三季度总运营支出为人民币32亿元(约合4.741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25亿元。唯品会第三季度总运营支出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20.6%,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21.2%。唯品会第三季度履约支出为人民币17亿元(约合2.516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0亿元。唯品会履约支出的增长,主要反映了销售量和已履行订单数量的增长。唯品会第三季度履约支出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10.9%,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8.5%。唯品会履约支出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主要是由于公司采取了扩张措施,以便为唯品会平台以外的“最后一公里”业务的增长提供支持。唯品会第三季度营销支出为人民币4.784亿元(约合719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6.415亿元。唯品会第三季度营销支出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3.1%,低于去年同期的5.3%。唯品会第三季度技术和内容支出为人民币4.550亿元(约合684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3.745亿元,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公司继续致力于投资人力资本、先进技术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行动。唯品会第三季度技术和内容支出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3.0%,低于去年同期的3.1%。唯品会第三季度总务和行政支出为人民币5.466亿元(约合822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5.006亿元。唯品会行政和总务支出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3.6%,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4.2%,这种下降主要是由于公司规模的扩大令效率得到了提升。运营利润唯品会第三季度运营利润为人民币4.482亿元(约合674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5.288亿元。唯品会第三季度运营利润率为2.9%,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4.4%。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以及来自于业务并购活动的无形资产摊销支出),唯品会第三季度运营利润为人民币7.032亿元(约合1.057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7.320亿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以及来自于业务并购活动的无形资产摊销支出),唯品会第三季度运营利润率为4.6%,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6.1%。净利润第三季度归属于唯品会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381亿元(约合508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3.429亿元下滑1%。第三季度归属于唯品会股东的净利润率为2.2%,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2.9%,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毛利率下降,以及由于公司对唯品会平台以外的物流业务进行了投资,从而使得履约成本增长。唯品会第三季度每股美国存托凭证摊薄收益为人民币0.56元(约合0.08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0.58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投资减值损失、来自于业务收购交易的无形资产摊销支出及股权法投资),唯品会第三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5.598亿元(约合841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5.955亿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投资减值损失、来自于业务收购交易的无形资产摊销支出及股权法投资),唯品会第三季净利润率为3.7%,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5.0%。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投资减值损失、来自于业务收购交易的无形资产摊销支出及股权法投资),唯品会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每股美国存托凭证摊薄收益为人民币0.91元(约合0.14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00元。在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这一季度,唯品会用于计算摊薄亏损的美国存托凭证平均加权数量为627678468股。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截至2017年9月30日,唯品会所持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及限制性现金总额为人民币37亿元(约合5.566亿美元),持有至到期的证券价值为人民币2.303亿元(约合3460万美元)。在第三季度中,唯品会用于业务运营活动的净现金为人民币4亿元。业绩展望唯品会预计,2017财年第四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228亿元到人民币2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0%到25%。这一预期反映了唯品会对市场和运营状况的当前和的初步观点,未来可能有所改变。注:本财报中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6533:1。电话会议:财报发布后,唯品会将在美国东部时间11月21日早上8:00(北京时间11月21日晚上21:00)召开电话会议,公司管理层将出席会议,对公司财务业绩和运营表现进行讨论。要收听唯品会的电话会议,美国投资者可拨打电话+1-845-675-0438,国际投资者可拨打免费电话+1-855-500-8701,中国内地投资者可拨打电话400-1200654,香港投资者可拨打电话+852-3018-6776,密码均为“#3299529”。美国东部时间11月29日以前,美国投资者可拨打电话+1-855-452-5696,国际投资者可拨打电话+61290034211,收听唯品会电话会议的录音,密码均为“#3299529”。此外,投资者还可登陆唯品会网站的投资者关系频道http://ir.vipshop.com,收听电话会议的在线直播和录音。股价变动:当日,唯品会股价在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下跌0.53美元,报收于9.25美元,跌幅为5.42%。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6:32(北京时间21日5:32)的盘后交易中,唯品会股价上涨0.25美元,至9.50美元,涨幅为2.70%。过去52周,唯品会的最高价为15.49美元,最低价为7.79美元。
一起惠2017-11-21 09:15:20315 次
携程网今天发布了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财报显示,携程网第三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79亿元(约合12亿美元),同比增长42%,环比增长23%;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2亿元(约合1.85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400万元,上一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2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0倍左右。据雅虎财经汇总的数据显示,17名分析师平均预期,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携程网第三季度每股收益为0.24美元。财报显示,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经稀释每存托凭证盈利为人民币2.10元(约合0.32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另外,15名华尔街分析师平均预期,携程网第三季度营收为11.5亿美元。携程网第三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79亿元(约合12亿美元),也超出分析师预期。2017年第三季度业绩概要:-携程网第三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79亿元(约合12亿美元),同比增长42%,环比增长23%;-携程网第三季度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2亿元(约合1.85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400万元,上一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27亿元;-携程网第三季度财务业绩表现强劲;-携程网继续加强自身在低线城市中的领先地位;-携程网的国际业务一直都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动能。高管点评:“我们在第三季度再次取得了强劲的运营和财务业绩,在产品、服务和科技方面多年的投入巩固了携程对用户和供应商合作伙伴不可取代的价值定位。”携程CEO孙洁说,“以客户为中心是携程的核心价值观,未来公司将竭尽所能尽一切所能去持续秉承这一原则。”正如携程执行董事会主席梁建章所言,携程的根基在于旅游产品的创新、一站式服务体验、业界一流的全天候客服。梁建章说,“我们在过去这些年取得了飞速地发展取得的进步是巨大的,然而仍然只触及了这只是全球旅游市场机会的冰山一角。我们在自成立以来取得过去积累了的成功的经验,未来我们将保持好奇心和创造创新的能力,不断巩固我们的竞争壁垒。”2017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和业务发展: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净营业收入为人民币79亿元(约合1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比上一季度增长23%。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酒店预订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8亿元(约合4.2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主要由于酒店预订业务量的增长。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酒店预订营业收入比上一季度增长22%,主要由于酒店预订业务量的增长以及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交通票务服务营业收入为人民币34亿元(约合5.1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主要由于订票量增长以及合并了Skyscanner自2016年12月31日以来的财务业绩。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交通票务服务营业收入比上一季度增长15%,主要由于订票量增长以及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旅游度假业务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0亿元(约合1.5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主要来源于团队游和自由行业务量的增长。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旅游度假业务营业收入比上一季度增长69%,主要由于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商旅管理业务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03亿元(约合30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这种增长主要来源于旅游产品覆盖范围的扩大。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商旅管理业务营业收入比上一季度增长2%。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为83%,相比之下2016年同期为78%,上一季度为82%。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产品开发费用为人民币22亿元(约合3.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主要由于产品开发人员相关费用上升。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产品开发费用比上一季度增长7%。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产品开发费用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28%。若不计股权报酬费用(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产品开发费用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25%,与2016年同期和上一季度的27%相比有所下降。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销售与市场营销费用为人民币24亿元(约合3.5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主要由于销售与市场营销相关活动增加。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销售与市场营销费用比上一季度增长19%。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销售与市场营销费用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30%。若不计股权报酬费用(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的销售与市场营销费用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30%,与2016年同期的26%相比有所上升,与上一季度相比持平。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的管理费用为人民币6.74亿元(约合1.0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主要由于管理人员相关费用和顾问费用上升。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的管理费用比上一季度增长11%。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的管理费用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9%。若不计股权报酬费用(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的管理费用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7%,与2016年同期和上一季度相比持平。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的营业利润为人民币14亿元(约合2.04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营业利润为人民币4.47亿元,上一季度的营业利润为人民币6.45亿元。若不计股权报酬费用(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2017年第三季度的营业利润为人民币17亿元(约合2.62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营业利润为人民币10亿元,上一季度的营业利润为人民币12亿元。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的营业利润率为17%,相比之下2016年同期为8%,上一季度为10%。若不计股权报酬费用(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2017年第三季度的营业利润率为22%,相比之下2016年同期为18%,上一季度为18%。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的所得税支出为人民币3.13亿元(约合470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所得税支出为人民币2.21亿元,上一季度的所得税支出为人民币5.29亿元。携程网有效税率的同比变化,主要是来自于享受优惠税率的特定子公司的税收差别以及不可抵扣费用。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2亿元(约合1.85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400万元,上一季度归属于携程网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27亿元。携程网2017年第三季度经稀释每存托凭证盈利为人民币2.10元(约合0.32美元)。若不计股权报酬费用(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2017年第三季度经稀释的每存托凭证盈利为人民币2.70元(约合0.41美元)。截至2017年9月30日,携程网的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及短期投资余额为人民币470亿元(约合70亿美元)。业绩展望:携程预计2017年第四季度净营业收入年增长率约为25-30%。该预测反映了携程根据当前形势所做出的初步判断并有可能发生调整。电话会议:财报发布后,携程管理团队将于美国东部时间11月1日晚8点(上海/香港时间11月2日上午8点)召开财报电话会议,收听电话会议的电话号码如下:美国:+1.888.268.4180国际:+1.617.597.5485密码:73194124#预登记请点击下列链接:https://www.theconferencingservice.com/prereg/key.process?key=PU4LBP6UX2017年11月9日前,可拨打以下电话收听电话会议录音:美国:+1.888.286.8010国际:+1.617.801.6888密码:32849003此外,携程网站投资者关系频道http://ir.ctrip.com将进行电话会议网络直播,并提供录音,录音将在网站上保留12个月。股价变动:当日,携程网股价在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下跌0.34美元,报收于47.55美元,跌幅为0.71%。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8:28(北京时间2日6:28)的盘后交易中,携程网股价上涨1.45美元,至49.00美元,涨幅为3.05%。过去52周,携程网的最高价为60.65美元,最低价为39.71美元。
一起惠2017-11-02 09:28:46234 次
再过一个月左右,维密(VictoriasSecret)中国首秀就要在上海举行了,维密上半年业绩不好,现在来想让中国姑娘们为美丽买单,也在费劲功夫。据相关分析,中国的内衣市场年销售额在1000亿以上,在整体的市场中女式内衣约占到了60%,市场规模约超过600亿元。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带动了中高端内衣的消费需求,消费者对内衣的需求从款式、面料、工艺质量等基本功能需求逐渐上升到对归属和情感价值的高层次需求,越来越重视内衣的人文关怀和品牌价值,关注消费过程的体验,消费者购买中高档内衣的比例越来越大。国内姑娘们对内衣的逐渐重视,也让微商、淘品牌乘势而起,海淘平台、代购等无奇不有。曾有位房地产大佬说胸罩按平米算,比房价贵多了,此言有荒谬之处,但这巴掌大的小东西确实是个大生意。国内最大的女性内衣品牌,当属志玲姐姐代言的都市丽人,在前几天都市丽人和京东合作搞出大新闻,偷偷过问异性朋友对都市丽人怎么看,她说她也喜欢志玲姐姐,但都市丽人太老了(品牌老化是都市丽人的第一大问题),她喜欢优衣库和Oysho。都市丽人:“中国内衣第一股”的增长瓶颈显现都市丽人成立于1998年,号称“国内首家快时尚内衣品牌”,产品主要针对年轻女性群体。2012年,林志玲成为都市丽人的代言人后,都市丽人的知名度有了质的提升。2014年6月26日,都市丽人(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被称“中国内衣第一股”。截止至2016年年底,集团门店数量为7651家,大部分为都市丽人品牌门店,且都市丽人占有国内内衣行业最高的市场份额,约占行业的3.2%。明显看出上市对于都市丽人的业绩有很大的正向刺激,从13到14年营收从29.16亿人民币增至40.08亿人民币,增长额度超10亿;2015年是都市丽人近年业绩的巅峰,营收49.53亿人民币;2016年营收出现明显下跌,为45.12亿人民币。从构成分布看,都市丽人主要营收来自向加盟商销售产品,这部分四年营收依次为22.4亿、26.9亿、31.56亿、25.2亿人民币,很明显2016年业绩下跌主要是由于加盟商不给力,导致都市丽人供应商2B业务收入大幅减少。直营零售方面的业绩比较平稳,四年依次:6.76亿、12.44亿、16.23亿、16.8亿人民币。都市丽人从14年开始发展电商业务,三年营收依次为0.74亿、1.75亿、3.13亿人民币,成长迅速,是都市丽人的增长亮点。都市丽人2016年毛利率为44.0%,同类企业的毛利率一般接近60%,相比之下都市丽人的毛利率较低,原因其一应是其加盟店业务份额较大,稀释了整体毛利率;其二是都市丽人非内衣产品占比较多,如保暖服、睡衣、袜子背心等,这一块业务由于南极人、北极绒类品牌低价对市场入侵,毛利不会高。都市丽人的净利润从15年到16年从5.4亿跌至2.42亿,跌幅超过一半!而2016年都市丽人的净利率下跌至5.4%。毛利率上升可以理解不断改变销售渠道及产品组合,进一步整合供应链所致,四年从36.7%增至44.0%。对于代工供应商而言,大量生产能降低单位成本,所以一般单量越大,单位报价就会越低。从2013年开始,都市丽人的门店速度和营收皆大幅上升,总采购成本同步上升,不过单量也会随之上升,让议价能力增强,让单位采购成本有所降低。从毛利率走势看,2016年都市丽人毛利下降,毛利率却略有上升,销售下跌,必然有库存积压现象。都市丽人维持运营的存货量也相应上升,从2014年开始,每年都有两个亿以上的存货增加,不过16年存货增加了3.5个亿,营收下跌,可见产品销量也有同幅度下降。存货是流动资产,存货增加且周转率降低,给都市丽人现金流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有大幅度减少,很可能是回购加盟商库存,并且新增了2亿元人民币贷款。库存上涨和资金流压力表明都市丽人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影响净利润大幅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过高的费用支出。销售及营销费用和一般及行政费用大幅度提升,主要是因为,自营店数的增加,人员费用、和店铺租金等支出上升。按年报中的披露,都市丽人认为三四线城市投资少、回报水平高,是公司渠道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从店铺分布看,都市丽人的地铺主要在三四级城市及县城,并且加盟店占大多数,加盟费也是可观的收入来源。如上图示,15年都市丽人的单店营收略有上升,而直营门店平均单店营收较大幅度上升,平均上涨17.5万人民币,这可能让管理层有了乐观的预期,于是在16年大量增加直营门店数量。从门店数量可以明显看出,16年上半年都市丽人的直营店数量增加447家,上升40%。但预期的增长并没有出现,平均门店营收在下跌,根据年报显示,亏损门店主要是街道门店和百货门店开始出现亏损,同时大量费用支出也给都市丽人现金流带来一定压力,于是我们能看到2016年下半年开始都市丽人才是关闭亏损门店,但已经严重影响整体业绩。综上所述,国内女性内衣第一品牌并不像代言人那么美妙,由于对市场需求的激进预判,都市丽人面临库存、现金流压力。尤其是存货周转天数不停上升,滞销会逐渐累积,电商有增长的潜力,但都市丽人产品需要调整。引援节流,多项举措能否渡过难关业绩下降,都市丽人聘请了多名新高管,以求改善集团的管理。2017年,都市丽人做出一系列开源节流活动,削减16年运营不佳的影响,寻求新的增长点。首先都市丽人继续关店,尤其是直营店,上半年关闭了228家,同时翻新门店刺激客户需求。今年5月5日,都市丽人公布了复星入股的公告。根据公告内容,都市丽人与复星国际全资附属公司签订股权认购协议,复星以2.5港元的认购价,溢价9.17%,获得都市丽人2.4亿配发股,占比配发后总股本11.18%。根据公告内容,由复星认购而募集的资金总额为6亿元,将用于销售分销渠道改革、收购和合并项目以及流动资金供给。复星入股的同时还与都市丽人的四个大股东签署了一项业绩对赌协议:营收方面要求都市丽人2017年同比增长不低于3%,2018年不低于6%,或是较2016年相比2018年增长不低于9.18%。利润方面要求扣除非经常性项目后,2017年同比增长不低于20%,2018年不低于15%,或是较2016年相比2018年增长不低于38%。而如果都市丽人未达到对赌要求,则四大股东需赔付1亿作为补偿,并且协议中还对四个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做出了一定的要求。引入复星资金,都市丽人解决了资金压力的同时,将担负业绩承诺的压力。根据都市丽人2017年中报,今年上半年,都市丽人净利润同比下跌16.74%至1.45亿元人民币,销售额则同比下跌5.98%至20.79亿元。随后5月12日,都市丽人发布公告,与KIMURATAN及青岛大都订立战略合作协议,集团获委托为销售代表及分销商,以于中国透过线上、传统营销及分销渠道,营销及分销KIMURATAN两个品牌(爱情设计及BIQUETTE)旗下产品。战略合作协议初步期限至2018年末。KIMURATAN(TYO:8107)是一个成熟的日本婴儿及儿童服装企业,颇受日本市场认可,其于日本逾40个城市拥有超过250家销售分店。KIMURATAN的品牌包括爱情设计、BIQUETTE(贝开特)、Youpi!(幼碧)、MotherGoose等。近年由于日本出生率走低,KIMURATAN处境并不理想。都市丽人从2014年开始涉足童装,2015年其童装品牌眯雅佳已在其大多数门店有售。都市丽人想开拓童装市场作为新增长点,二者也是各取所需,但眯雅佳一直都不在都市丽人收入划分中,主营业务难以增收,如今引入成熟品牌和产品,延伸组合能行吗?根据都市丽人2017年中期报告,上半年营收20.79亿,同比下降6%,毛利9.37亿,毛利率45.1%,同比下降2.6%,净利润1.45亿,净利率6.96%,同比下降0.9%。红利期之后,电商是都市丽人仍能保持增长的领域。如此不难解释为何都市丽人将电商作为业绩突破口。9月29日,都市丽人与京东合作超级品牌日,在京东总部的宣传会上,都市丽人公布了今年线上7.5个亿的业绩目标,品牌代言人及公司股东林志玲以首席设计师身份亲力解说产品,京东为都市丽人进行了全渠道的大力度宣传,并且刘强东也亲自站台表示“对都市丽人这样优质的品牌,京东集团十分愿意与之合作,倾力支持。”都市丽人选择京东,一方面是因为都市丽人京东销量约为天猫的四分之一,在腾讯、网易等京东合作渠道的推动曝光下,会有不错的业绩增长。另一方面,京东欲做大服饰版块,在多家服装企业关闭京东店后,京东也需要推动合作品牌业绩来展示其实力。更重要一点,京东和都市丽人背后都有今日资本,二者合作可能涉及背后资本的推动。消费升级,中低端内衣受到冲击都市丽人能否打一场翻身仗,兑现与复星资本的业绩保证,就看下半年了。但目前为止,都市丽人仍是国内最大的内衣企业,老大如此,不知与同行相比如何。除了都市丽人,国内还有较大的另外两家内衣上市公司安莉芳控股和汇洁股份。安莉芳是老牌香港企业,成立于1975年,主营女性内衣、睡衣、泳衣等,2000家门店覆盖全国300个城市,大部分门店在百货专柜。汇洁成立于1996年,前身是前身为“深圳市曼妮芬针织品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了专业内衣研究机构——汇洁内衣研究院,并与西安工程大学联合成立了“汇洁-西安工程大学内衣研究院”。公司主要从事人体工学研究、工艺技术研究、内衣设计制造及营销等,目前约有1500家直营门店。下面是三大女性内衣上市公司的情况对比:上图能明显看出三家企业的差异。都市丽人规模最大,门店最多,但毛利率和产品价格都较低,定位大众薄利多销,但若产品卖不出去,运作效率降低,渠道的运营费用会拖累企业,低价定位也让库存处理变得困难。安莉芳作为老品牌,毛利率最高达到80%左右,品牌溢价能力较强,不过也说明在同等价位安莉芳产品的用料和质量可能略有落后。汇洁有自己的研究机构,定位中高端,主力品牌价格都较高,但业绩是三家公司中最稳定的。总体来看,三家相比,都市丽人和安莉芳的业绩都有较大下滑,汇洁则保持平稳发展。如今消费升级风在吹,都市丽人大众定位,会逐渐被追求高品质的消费者抛弃。安莉芳成本过低,同等价位有更多选择后,消费者自然会选择更符合价位品质的产品。而三家企业都在关店,应是国外品牌入华以及线上渠道和海淘消费的影响。根据我的观察,目前零售业产品端有两个很大的变化,一是渠道扁平化和供应链升级,使原本“高价”的商品变得“低价”;二是对于非稀缺商品,细分“加法”,选择“减法”的产品结构更符合当下消费习惯。内衣作为刚需产品,有抗周期性和非季节性的优势,在操作上有优势,库存处理也少受影响。凭借定位、知名度和渠道优势,我认为都市丽人在在三四线城市和线上仍有潜力,但款多价低的产品结构,已经不符合长远发展需要。而内衣市场的方向应是健康舒适有品质,像维密这样可能带有“物化”倾向的产品,也需要不久就会被新女性抛弃吧。
一起惠2017-10-27 09:16:54242 次
北京时间10月27日早间消息,亚马逊今天发布了2017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亚马逊第三季度净利润为2.5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净利润2.52亿美元相比增长2%;净销售额为43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27亿美元相比增长34%。亚马逊第三季度营收和每股收益均超出华尔街分析师此前预期,推动其盘后股价大幅上涨近8%。在截至9月30日的这一财季,亚马逊的净利润为2.56亿美元,每股收益0.52美元,这一业绩略好于去年同期。2016财年第三季度,亚马逊的净利润为2.52亿美元,每股收益0.52美元。亚马逊第三季度运营利润为3.4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5.75亿美元相比下降40%。亚马逊第三季度运营利润数据中包含了来自于全食超市公司的2100万美元运营利润。亚马逊第三季度净销售额为43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27亿美元相比增长34%,其中包含了来自于全食超市公司的13亿美元营收。不计入来自于全食超市公司的营收以及汇率变动给亚马逊净销售额带来的1.24亿美元的正面影响,亚马逊第三季度净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9%。亚马逊第三季度营收和每股收益均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据雅虎财经统计的数据显示,22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亚马逊第三季度每股收益0.03美元,20名分析师平均预期亚马逊第三季度净销售额为421.4亿美元。在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12个月时间里,亚马逊的运营现金流为17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在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12个月时间里,亚马逊的运营现金流为150亿美元。在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12个月时间里,亚马逊的自由现金流为81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在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12个月时间里,亚马逊的自由现金流为90亿美元。在扣除租约本金还款以后,亚马逊过去12个月时间里的自由现金流为35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在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12个月时间里,亚马逊扣除前述项目以后的自由现金流为53亿美元。在扣除融资租赁本金还款以及根据资本租约所获资产以后,亚马逊过去12个月时间里的自由现金流为流出10亿美元;相比之下,在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12个月时间里,亚马逊扣除前述项目以后的自由现金流为流入38亿美元。今年7月,亚马逊预计第三季度净销售额为392.5亿美元到417.5亿美元,同比增长20%到28%,其中包含了汇率变动预计将会带来的约1.25亿美元的负面影响,即40个基点左右,这一预期区间的中值为405亿美元,超出分析师当时预期;并预计第三季度运营利润为-4亿美元到3亿美元。亚马逊第三季度产品净销售额为287.68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23.39亿美元;服务净销售额为149.76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03.75亿美元。按照地域划分,亚马逊北美部门(美国、加拿大)第三季度净销售额为254.4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88.74亿美元增长35%;运营利润为1.12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55亿美元。亚马逊国际部门(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和中国)第三季度净销售额为137.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6.09亿美元增长29%;运营亏损为9.36亿美元,与于去年同期的运营亏损5.41亿美元相比有所扩大。亚马逊AWS云服务第三季度净销售额为45.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2.31亿美元增长42%;运营利润为11.71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8.61亿美元。亚马逊第三季度来自于北美部门的销售额在总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为58%,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来自于国际部门的销售额在总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为31%,低于去年同期的32%;来自于AWS云服务的销售额在总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为11%,高于去年同期的10%。按照服务和业务类型划分,亚马逊第二季度来自于在线商店的净销售额为263.9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15.90亿美元相比增长22%,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同样为同比增长22%;来自于实体店的净销售额为12.76亿美元,去年同期并无这项收入;来自于第三方卖家服务的净销售额为79.2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56.52亿美元相比增长40%,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同样为同比增长40%;来自于订阅服务的净销售额为24.4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5.32亿美元相比增长59%,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同样为同比增长59%;来自于AWS云服务的净销售额为45.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2.31亿美元增长42%,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同样为同比增长42%;来自于其他业务的净销售额为11.2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7.09亿美元增长58%,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同样为同比增长58%。亚马逊预计2017财年第四季度净销售额为560亿美元到605亿美元,同比增长28%到38%,其中包含了全食超市公司对同比增长率的约1000个基点的影响。另外,这一预期还包含了汇率变动预计将可带来的约12亿美元的正面影响,合270个基点。亚马逊还预计,2017财年第四季度运营利润为3亿美元到16.5亿美元,相比之下2016年同期运营利润为13亿美元。据雅虎财经统计的数据显示,20名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亚马逊第四季度净销售额为589.4亿美元。当日,亚马逊股价在纳斯达常规交易中下跌0.48美元,报收于972.43美元,跌幅为0.05%。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8:12(北京时间27日6:12)为止的盘后交易中,亚马逊股价大幅上涨77.08美元,至1049.51美元,涨幅为7.93%。过去52周,亚马逊的最高价为1083.31美元,最低价为710.10美元。
一起惠2017-10-27 09:14:37240 次
北京时间10月20日凌晨消息,支付服务提供商PayPal今天公布了2017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PayPal第三季度净营收为32.3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26.67亿美元增长21%,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22%;净利润为3.8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3.23亿美元增长18%。PayPal第三季度业绩和全年业绩展望均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从而推动其盘后股价上涨逾4%,突破52周最高价。在截至9月30日的这一财季,PayPal的净利润为3.8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3.23亿美元增长18%;每股收益为0.31美元,比去年同期的0.27美元增长17%。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PayPal第三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为5.6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4.25亿美元增长32%;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46美元,比去年同期的0.35美元增长31%,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财经信息供应商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PayPal第三季度每股收益为0.43美元。PayPal第三季度净营收为32.3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26.67亿美元增长21%,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22%,这一业绩也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彭博社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PayPal第三季度营收为31.78亿美元。PayPal第三季度总支付额(TPV)为1140.4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74.03亿美元增长30%,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29%。其中,约35%的总支付额来自于移动设备;移动支付金额同比增长54%,至400亿美元左右。PayPal第三季度总运营支出为28.16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23.19亿美元。其中,交易支出为11.02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8.30亿美元;交易和贷款损失为3.63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2.71亿美元;客户支持和运营支出为3.46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3.25亿美元;销售和营销支出为2.78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2.33亿美元;产品开发支出为2.40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2.15亿美元;总务和行政支出为2.93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2.61亿美元;折旧和摊销支出为1.94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1.84亿美元。PayPal第三季度运营利润为4.23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3.48亿美元;运营利润率为13.1%,与上年同期的13.0%相比基本持平。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PayPal第三季度运营利润率为19.9%,与上年同期的18.4%相比上升157个基点。PayPal第三季度运营现金流为10.0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8.01亿美元增长26%;自由现金流为8.4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6.18亿美元相比增长36%。截至2017年12月31日,PayPal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及非股权投资总额为71亿美元。PayPal第三季度有效税率为15.7%,与上年同期的10.3%相比上升547个基点;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有效税率为16.9%,与去年同期的15.3%相比上升158个基点。PayPal第三季度新增活跃用户账户为820万个,截至季度末为止的活跃用户账户总数达到了2.18亿个,其中包括1700万个以上的商家账户。在第三季度中,PayPal处理的交易量达到了19亿次,同比增长26%。在过去12个月时间里,PayPal的每活跃账户交易处理量为32.8次,同比增长9%。PayPal预计,2017财年第四季度该公司净营收将在35.70亿美元到36.30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20%到22%,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20%到22%;每股收益将在0.37美元到0.39美元之间;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调整后每股收益将在0.50美元到0.52美元之间,这反映了约2.25亿美元到2.40亿美元之间的调整,主要代表着预估为2.05亿美元到2.15美元的股权奖励支出以及相关的雇主薪酬税。据雅虎财经网站提供的数据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PayPal第四季度营收将达35.6亿美元,每股收益将达0.51美元。PayPal还预计,该公司2017财年全年的净营收将在129.20亿美元到129.80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19%到20%,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20%到21%;每股收益将在1.34美元到1.36美元之间;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调整后每股收益将在1.86美元到1.88美元之间,这反映了约8.90亿美元到9.05亿美元之间的调整,主要代表着预估为7.30亿美元到7.40亿美元的股权奖励支出以及相关的雇主薪酬税。据雅虎财经网站提供的数据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PayPal全年营收将达128.6亿美元,每股收益将达1.84美元。当日,PayPal股价在纳斯达克市场的常规交易中下跌0.01美元,报收于67.25美元,跌幅为0.01%。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8:00(北京时间20日6:00)的盘后交易中,PayPal股价上涨2.75美元,至70.00美元,涨幅为4.09%,突破52周最高价。过去52周,PayPal的最高价为69.61美元,最低价为38.06美元。今年截至目前为止,PayPal股价累计上涨了68.71%,相比之下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14.4%。
一起惠2017-10-20 09:25:20380 次
北京时间10月19日凌晨消息,eBay今天发布了2017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eBay第三季度净营收为24.0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2.17亿美元增长9%;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的净利润为5.2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18亿美元增长25%。eBay第三季度调整后盈利符合华尔街分析师此前预期,营收则超出预期,但第四季度盈利展望未达预期,导致其盘后股价下跌逾5%。在截至9月30日的这一财季,eBay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的净利润为5.2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18亿美元增长25%;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的每股摊薄收益为0.48美元,比去年同期的0.36美元增长32%。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eBay第三季度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的净利润为5.1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5.09亿美元相比增长1%;来自于持续运营业务的每股摊薄收益为0.48美元,比去年同期的0.45美元增长7%,符合分析师此前预期。汤森路透调查显示,分析师预期eBay第三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48美元。eBay第三季度净营收为24.0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2.17亿美元增长9%,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8%,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汤森路透调查显示,分析师预期eBay第三季度营收为23.7亿美元。eBay第三季度总商品交易额(GMV)为21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7%。eBay第三季度总运营支出为12.75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1.77亿美元。其中,销售和营销支出为6.27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6.00亿美元;产品开发支出为3.16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88亿美元;总务和行政支出为2.54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24亿美元;交易损失准备金为6800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5600万美元;已获得无形资产摊销支出为1000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900万美元。eBay第三季度运营利润为5.78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5.42亿美元;运营利润率为24.0%,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24.4%;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运营利润率为29.6%,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29.9%。eBay第三季度持续运营业务的有效税率为25%,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22%;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持续运营业务的有效税率为23%,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22%。eBay第三季度持续运营活动产生的运营现金流为8.77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7.20亿美元。在第三季度中,eBay总共回购了2500万股普通股,回购总价值约为9.07亿美元。截至2017年9月30日,eBay的已获批剩余可回购股票价值为26亿美元。截至2017年9月30日,eBay所持现金、现金等价物和非股权投资组合总额为114亿美元。eBay预计,2017财年第四季度净营收为25.8亿美元到26.2亿美元,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同比增长6%到8%;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来自于持续经营业务的每股摊薄收益为0.40美元到0.45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来自于持续经营业务的每股摊薄收益为0.57美元到0.59美元,其中值未达预期。汤森路透调查显示,分析师预期eBay第四季度每股收益为0.59美元,营收为25.8亿美元。eBay还预计,2017财年全年净营收为95.3亿美元到95.7亿美元,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同比增长约7%,符合分析师预期;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来自于持续经营业务的每股摊薄收益为1.85美元到1.90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来自于持续经营业务的每股摊薄收益为1.99美元到2.01美元,其中值符合分析师预期。汤森路透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eBay全年营收为95亿美元,每股收益为2美元。当日,eBay股价在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上涨0.48美元,报收于37.97美元,涨幅为1.28%。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6:59(北京时间19日4:59)的盘后交易中,eBay股价下跌1.97美元,至36.00美元,跌幅为5.19%。过去52周,eBay的最高价为39.28美元,最低价为27.28美元。
一起惠2017-10-19 09:25:04217 次
据CNBC报道,阿里巴巴股价涨逾1%,市值升破4700亿美元,超过了亚马逊。截至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1:21,阿里巴巴股价上涨1.22%,报184.32美元/股,市值达到4721亿美元。与此同时,亚马逊股价下跌0.87%,报982.35美元/股,市值为4719亿美元。今年阿里的股价翻了一番多,华尔街一些分析师依旧看好阿里,上调了阿里股价的目标价,认为其云营收能力增加、投资者对蚂蚁金服和菜鸟网络估值增加等,都是促使其股价上涨的因素。全球投资界两大权威风向标——富国银行、FTSE富时罗素指数先后发布报告追捧阿里巴巴股票。富国银行对阿里巴巴给出“跑赢大盘”的评级,目标价225美元。富时罗素指数也首次将阿里巴巴纳入基准指数,以指导投资者关注这只中国科技股。在外界看来,亚马逊和阿里巴巴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阿里巴巴称霸中国电商市场,而亚马逊在美日英法德的市场份额居首位。接下来两者会将争夺印度或者东南亚其他国家,阿里开始在印度投资,有种种迹象表明亚马逊在印度电商市场动作频频,可能会在明后年成为该国家电商市场第一。阿里巴巴和亚马逊早已不是单纯的电商公司,两家在电影娱乐行业等都有涉足。不管是业务驱动,还是资本逐利的原因,阿里和亚马逊正在双双挺进5000亿美元市值俱乐部。至于阿里和亚马逊今后会不会出现正面硬碰的情况,马云近期接受彭博社采访,有被问到和亚马逊的竞争问题,他的回答是:花很少时间研究怎么和亚马逊竞争,而是研究能从亚马逊身上学到什么。而分析人士也认为,尽管两者存在很有同质竞争,但两家的商业模式并不一样。第四财季,阿里巴巴集团收入为385.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创下自IPO以来最高季度收入增幅;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利为10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整个2017财年,阿里巴巴营收为人民币1582.73亿元(约合229.94亿美元),同比增长56%。净利润为人民币412.26亿元(约合59.8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712.89亿元下滑42%。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578.71亿元(约合84.0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427.91亿元增长35%。
一起惠2017-10-11 09:35:06275 次
分析称,LBrands在2018年以前都不会有任何恢复增长的迹象。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以下简称“维秘”)母公司LBrands日前发布了今年9月以及截至9月30日的35周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整体而言,LBrands今年9月的表现优于8月:今年9月,其净销售额同比增长1%至9.816亿美元,可比销售额下降2%;而今年8月,其净销售额同比下降1%至8.42亿美元,可比销售额同比下降4%。据悉,在9月份,美国所遭受的飓风灾害对LBrands的整体销售带来了大约1%的负面影响,同时,其一年前撤掉泳装业务的举动继续产生着2%的负面影响在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35周内,LBrands的净销售额下降4%至70.15亿美元,可比销售额下跌7%。全集团公司以及维秘品牌的可比销售额均受到裁撤泳装业务的影响,分别减少了5%及8%的销售。不过,其官方指出,维秘品牌的业务在2017年年底有望迎来增长,这主要得益于该品牌即将在西班牙开出的首家门店,以及该品牌即将与时尚品牌Balmain合作推出的联名系列。据悉,该联名系列将于11月29日正式发布,正好为2017维秘大秀首播之后的第一天。对此,分析师表示怀疑,不少人指出,LBrands未来业绩堪忧,2018年以前都不会有任何恢复增长的迹象。当然,维秘没有停止过努力。该公司CEONicholasCoe此前曾表示,为了维护品牌的健康发展,公司计划在今年年底前翻新420家门店。同时,维密仍然将海外市场视为扭转业绩的主要机会,而中国更是其开启全面进攻模式的一个主战场。去年4月,维密高价购回其在中国的代理业务,随后又在天猫开设海外旗舰店。今年,它又先后在上海、成都开出直营旗舰店,并宣布将在上海举办2017年的维密内衣大秀。根据欧睿国际的数据,中国女性内衣市场营业额在今年将达到250亿美元,是美国的两倍。但这个市场的竞争也在加剧。英国高端内衣品牌AgentProvocateur在中国市场至少已有7家门店,大中国区70%的销售来自于内衣。他们在去年还表示未来几年计划在中国再开出20家店铺。此外,意大利内衣品牌LaPerla在中国已有17家门店,去年其亚洲地区营业额增长40%,主要贡献也来自中国市场。显然,维秘想要通过中国市场力挽狂澜,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一起惠2017-10-09 09:36:01292 次
Gap打算把更多资源投向那些仍在增长的子品牌,同时削减掉不再赚钱的部分——即使这意味着它的核心品牌会遭到冲击。这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公司在周三宣布,未来三年他们打算关闭200家Gap和BananaRepublic的门店,同时新开270家OldNavy和Athleta。不过,他们并未透露各个品牌门店分别会有多少增减,以及具体哪些门店会受到影响。2015年上任的CEOArtPeck在一则声明中表示,过去2年他们花了不少力气对整个集团“该如何运营”进行调整,未来则将把重点放在“如何增长”上。OldNavy和Athleta被认为是更值得投资的两个子品牌。OldNavy过去一年以来已经取得了8%的销售增长,而Athleta旗下的运动类产品也有两位数增长。按照Peck的估计,这两个品牌未来3年的销售额将分别超过100亿和10亿美元。相比之下,主线品牌Gap的可比销售额已经连续14个季度没有任何增长;而BananaRepublic的销售额则已经连续10个季度持续下跌。另一个增长点是线上渠道。上个季度,Gap集团的线上及移动端业务取得了双位数增长。他们正试图在更多市场推出“线上下单、线下提货”服务,同时通过童装品牌BabyGap测试服装订购服务。和A&F、J.Crew等百货品牌类似,Gap需要重新找到它的消费者。人们在服装上的花销正在减少,并且更乐于购买打折商品或者在网上下单,这使得传统百货渠道的人流不断减少。为了调整成本结构,Gap自2005年一共关闭了650家门店,总零售面积减少了500万平方英尺(约46.4万平方米)。此外,它还在现有的3600个直营及经销商零售点中试验更小规模的门店形式,希望在未来3年节省5亿美元成本,用于投入新的增长计划。但这些策略并不能解决Gap面临的根本问题——主线品牌缺乏特色。在90年代,Gap曾是“effortlesscool”的代名词。数字营销机构Forward3D的CEOMartinMcNulty还记得,当时Gap找来众多明星拍摄了一支穿着卡其裤、跳摇摆舞的电视广告。这支广告传递的信息很明确:运动、牛仔、街头、休闲……Gap可以代表一切与酷相关的风格。但很快,细分品牌后来居上。试图代表一切,意味着失去所有。“即使Gap通过设立BananaRepublic和OldNavy等子品牌成功切分出休闲着装(out-of-officewear)以及低价服装的产品线,这些子品牌的成功只是反衬出Gap主线品牌如何逐渐失势。”MartinMcNulty对Adweek说。2014年,Gap找来知名广告公司W+K拍摄了一支以“DressNormal”为主题的广告。尽管请来DavidFincher和SofiaCoppola执导、ElisabethMoss和AnjelicaHuston主演,但这轮新营销仍未能给销售带来任何正面影响。原因还是一样——在美国本土市场,8500万千禧一代已经成为消费主力。与90年代追捧Gap的4000万X世代相比,他们的口味更加细分、多元化且个性化,你不可能试图取悦所有人。ArtPeck于2015年上任后,直接取消了创意总监一职。设计流程开始去集中化,不同团队甚至外部第三方共同合作设计。Peck还鼓励集团高管更关注数据积累,以了解消费者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的确,作为一个高街品牌,Gap过去数年无论换过几任创意总监,都未能在设计上找到任何独属于自己的特色。但问题其实不应完全归咎于创意总监的能力,而在于Gap作为一个服装企业是否对设计予以了足够的重视。以西班牙快时尚品牌Zara为例,其母集团Inditex的CEOPabloIsla曾对彭博社表示,“我们能够凭借收集到的数据在季中及时作调整,但归根结底,我们提供给消费者的是‘时尚’。如果没有设计感,我们就什么都不是。”2012年,主管H&M旗下品牌COS的RebekkaBay加入Gap,也未能如众人所望的那样带来任何改变。Bay离任时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显得很无奈:“Gap不是一家以设计为主导的公司。对于什么样的衣服最终会在店里售卖,我几乎没什么决定权。”今年以来,Gap在产品创新上最大的亮点是推出了塑形牛仔裤和运动裤系列“Sculpt”。不过从技术层面看,它仍然是营销性质更强——Sculpt系列的材质由88%纯棉、9%的聚酯纤维和3%的弹性纤维构成。这种混合材料并不算少见。如此看来,无论新一轮的策略调整是否奏效,Gap至少都需要想清楚,它的核心资产到底为何,以及它在设计上的特质到底是什么。
一起惠2017-09-09 08:59:53360 次
亚马逊似乎在马不停蹄地给全食超市(WholeFoods)贴上自己的标签,着手实施自己擅长的“价格战略”,在竞争激烈的超市零售行业中,利用价格优势吸引顾客。亚马逊周四宣布,该公司将从下周一(即完成137亿美元收购全食超市的当天)开始对全食超市的部分受欢迎的商品采取降价措施,同时还将专门为亚马逊Prime会员提供全食超市的打折和补贴服务。亚马逊以137亿美元收购全食超市的交易,于周四得到了全食超市股东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批准,这一交易的确给诸多的实体店蒙上了一层阴影,他们早已对如何应对亚马逊感到惴惴不安。如今的降价新政更让亚马逊和全食超市的诸多竞争对手股价纷纷下跌。除此之外,亚马逊还表示,该公司将开始在部分选定的全食超市店内安放储物柜(AmazonLocker),这样消费者就可以在这些店内取走或退回亚马逊订单。亚马逊全球消费者业务主管杰夫-威尔克(JeffWilke)通过声明表示,“一开始,为了推动全食超市的业务,我们将从周一开始降低全食超市的部分最畅销商品的价格,包括WholeTrade有机香蕉、专门养殖的三文鱼、有机大褐蛋、特定规格的瘦牛肉以及其它更多商品。当然,这还只是开始,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在全食超市市场为亚马逊Prime会员提供客户回报项目,并将继续降价。未来会有大量的工作和机遇等着我们,我们对此感到非常激动和振奋。”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的交易将于下周一完成。亚马逊表示,在交易完成之后,约翰-马基(JohnMackey)仍将担任全食超市的主管,届时,全食超市将作为亚马逊的下属公司运营,总部仍将保留在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Austin)。事实上,亚马逊将对全食超市的部分商品采取降价措施,这也是业界众望所归的结果,这主要是由于亚马逊擅长以较低的利润率方式来经营业务,但此次实施这一价格战略的速度的确快得惊人。(亚马逊的运营利润率约为2%,而全食超市的运营利润率约为5%。)亚马逊此次对全食超市部分商品降价,旨在帮助全食超市吸引更多主流的购物者,同时也是为了阻击低价商品卖家进入有机和天然商品领域。不过,亚马逊和全食超市均未透露将实施多大的降价幅度。无论如何,亚马逊的这种降价行为已经引发了超市业界诸多人的担心,他们担心——亚马逊不仅会降低全食超市的商品价格,而且还会把非常具有人气的Prime客户忠诚计划整合到整个全食超市业务之中,同时再利用全食超市的商品来加强亚马逊网站自身的商品供应量。受上述消息的影响,美国克罗格公司(Kroger)的股价下跌了7%之多,美国超价商店公司(Supervalu,主要业务包括,食品经销和食品店经营)的股价也下跌了4%,而沃尔玛和Target的股价则分别下跌了2%和3%以上。另外,亚马逊还宣布,计划在亚马逊网站并通过PrimePantry、PrimeFresh和PrimeNow发货项目等销售全食超市私有品牌的商品。亚马逊的这些计划事实上早被业界看出端倪,例如,Recode此前就曾报道称,亚马逊可能会利用全食超市的400多家门店来推动旗下的当日送达业务。至于亚马逊的这些送货交易是否违反了全食超市与日常用户快递初创公司Instacart之间签署多年的当日送达业务交易协议,目前仍不得而知。
一起惠2017-08-26 09:20:50264 次
近日,特卖电商唯品会公布了第二季财报,净营收突破175亿元人民币,实现连续19个季度盈利,刷新了电商行业的持续盈利的记录。2008年8月,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广州成立,同年12月8日旗下网站上线,主营业务为互联网在线销售品牌折扣商品,包括名品服饰、鞋包、美妆、母婴、居家等。2012年3月23日,唯品会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到了2014年,唯品会市值超1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特卖电商。在中国B2C网购交易市场仅次于天猫和京东成为中国第三大电商,其盛况将这种垂直电商的新模式推上顶峰。然而好景不长,不到三年垂直电商这种新型模式就面临夹缝中求生存的窘境。如今,2017年即将过去三分之二,电商发展也达到高潮,综合电商不断扩张,新兴电商不断崛起,垂直电商垂死挣扎。在垂直电商发展难以看到未来的情况下,唯品会2015年4月起股价长期下跌,目前仅为峰值的三分之一。那么,连续盈利的唯品会,为何发展到现在依然被唱衰呢?连续盈利,奈何投资者依旧看衰近日,唯品会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总净营收为175.2亿元人民币(约合25.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34.4亿元人民币增长30.3%;其活跃用户总数增长22%,增加到2810万;总订单量同比增长23%,增至8480万。这是唯品会自上市以来连续盈利的第19个季度。在艾瑞咨询近日刚刚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国品质电商专题研究报告》中,唯品会在综合品质用户满意度方面位列整个行业第二,在正品保证方面排名第一。尽管如此,业界对唯品会的唱衰仍然没有停止。唯品会在近几年一直持续盈利,并坐到中国第三大电商的位置,但是日趋下降的股价却给唯品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电商行业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阿里巴巴一直在盈利,京东连续亏损,直到今年第一季度才开始真正盈利,不过两家电商的股价都在上涨。然而,从上市至今一直在盈利的唯品会,股价却从2015年开始就一直处在下跌的状态。唯品会最新发布的财报还显示,归属于唯品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865亿元人民币(约57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516亿元人民币下滑了14.4%。此前,德意志银行更是将唯品会的评级由“买入”下调至“持有”,同时将目标价从15.5美元下调至12.6美元。与之相反,德意志银行在下调唯品会评级的同时却将阿里巴巴的目标价上调至27%至201美元。下调当天,唯品会股价便暴跌8.5%,随后一周股价进一步下跌到4.47%。而在昨日中国概念股收盘时,唯品会更是大跌8.11%至10.20美元。其实,德意志银行将唯品会下调的原因可以从另一方面考虑,虽然唯品会近几年一直在盈利,但是其增速已经开始放缓步调。而阿里巴巴不但长期处在盈利的状态且一直在新领域扩展,使德意志银行看到其发展前景。京东则刚好符合西方经济学的投资规律,有长期的亏损转变为盈利,开始进入收获的季节。以此来看,两大电商股价创新高也就不足为奇,唯品会之所以会出现股价长期下跌的状况是因为,没有让投资者看到其发展前景。因此,即使唯品会持续盈利,还是改变不了其股价下跌的状况。而唯品会接下来要面对的除了股价下跌的困境,还有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市场。而阿里和京东两大综合电商的垄断面前以及新兴电商的挤压,对唯品会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电商第三极,终究还是笼罩在阿里和京东的阴影之下前段时间京东收购唯品会消息震惊业界,甚至引爆了社交网络。尽管双方都出面否认合并传闻,但多家媒体却认为两家电商可能会秘密谈判合并事宜。不论合并传闻属实与否,都意味着唯品会作为全球最大的特卖网站已经失去昔日辉煌。那么,是什么让开创中国电商新模式的唯品会连续盈利却还是不被看好呢?一方面,综合电商抢占市场份额,垂直电商夹缝生存。以美妆产品为例,此前某时尚杂志曾做过一份关于《中国女性美妆网购趋势分析白皮书》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受访者中有79%会通过网购渠道购买化妆品,其中,综合性平台占45%,品牌官网站36%,垂直官网占34%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现在垂直电商模式在美妆市场的销售渠道占比日趋下降,唯品会股价持续下跌,聚美优品自上市以来股价就一年比一年低,前段时间更是又创新低股市降到了一成,而同为垂直电商的天天网更是身陷生死迷局。作为综合电商的阿里和京东不但股价创新高,还继续扩展女性市场,而一直以女性为目标消费人群的唯品会市场份额也在不断被抢占。从大的市场环境来看,在综合电商的垄断之下,垂直电商盛极而衰。唯品会随着大环境的衰落,其收入、净利润以及订单量增速也开始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唯品会发展陷入瓶颈期,品类扩展较慢,无法保证其盈利还能维持多久。与其他电商相比,唯品会品类扩展相对较慢,其主要经营箱包,目标客户群为年轻女性。在唯品会太过于专注这类商品以及消费人群的时候,其竞争对手阿里巴巴和京东已经开始扩展女性服装领域,以及开发新的用户群体。而唯品会在提升品质服务、增加人才资源、提升物流的同时,并没有通过多种品类吸引其他消费群体,这便导致新用户增加缓慢。除此之外,唯品会自建物流的投入也不可小觑。若想改变现状,唯品会则需要突破当前现有的模式。由此可见,唯品会除了笼罩在两大综合电商的阴影之下,市场份额不断被抢占,以及自身品类单一无法吸引新用户,新业务投入过高等,都是导致其股价下跌、增速不断放缓的主要原因。优势减弱,唯品会能否找到新的立足点?与其他网站相比,唯品会成立之初找准空间顺势生存的确少走了一些弯路。其闪购模式自身便可以带动用户自发抢购,如此一来营销费用便可以省掉一部分,且容易生成口碑。但现在垂直电商模式岌岌可危,唯品会还有机会逆势而上吗?2014年,艾瑞咨询发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B2C购物网站交易规模市场份额》与《中国移动购物企业交易规模市场占比》中,唯品会与天猫和京东分别名列前三,组成中国第一电商阵营。而在唯品会特卖道路上多年蝉联中国特卖第一电商位置上,留下贡献的当属唯品会区别于一般电商的物流管理。有业界人士认为,唯品会走的最对的一步棋便是其高级副总裁唐倚智专门为闪购定制的“快进快出”的物流模式。截止今年第一季度,唯品会已经实现93%的订单自己配送,但是随着其竞争对手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其订单数量未必会增加。唯品会在发展之初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打造了属于自己平台的独特优势。但是随着消费环境的改变,“消费升级”、“品质电商”等概念的出现,都给电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唯品会的独特优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就算不上优势。如今,在综合电商的垄断之下,垂直电商的发展愈来愈艰难。阿里巴巴已经在服饰品类有了绝对性的优势,而京东正在突破美妆和服饰等品类,继续提升营收。唯品会主营的服饰箱包也开始被替代,若想突破现状则必须找到新的立足点,但寻找这个新的点并不容易。总而言之,2014年垂直电商发展至顶峰后,在综合电商的挤压之下,转而开始走下坡路。唯品会也随着大环境开始出现增速放缓的现象,到了2015年便陷入股价长期下跌窘境。目前唯品会除了提升品质、加强物流,暂时还没有其他动作。未来,唯品会能否突破现状迎风而上,还有待观察。
一起惠2017-08-21 09:17:18306 次
唯品会今天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17财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报告显示,唯品会第二季度总净营收为人民币175.2亿元(约合25.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34.4亿元增长30.3%;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865亿元(约合57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516亿元下滑14.4%。根据雅虎财经汇总的数据,华尔街12位分析师平均预计,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计算,唯品会第二季度每股收益将达0.19美元。财报显示,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唯品会第二季度每股美国存托凭证摊薄收益为人民币1.18元(约合0.17美元),不及分析师预期。此外,华尔街12位分析师平均预计,唯品会第二季度营收将达26亿美元。财报显示,唯品会第二季度营收为25.8亿美元,不及分析师预期。主要业绩:-唯品会第二季度总净营收为人民币175.2亿元(约合25.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34.4亿元增长30.3%;-唯品会第二季度活跃用户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22%,至2810万人;-唯品会第二季度总订单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23%,至8480万份;-唯品会第二季度毛利润为人民币38.6亿元(约合5.69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32.4亿元增长19.1%;-第二季度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865亿元(约合57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516亿元下滑14.4%;-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投资减值损失、来自于业务收购交易的无形资产摊销支出及股权法投资),第二季度归属于唯品会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7.282亿元(约合1.07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6.775亿元增长7.5%。财务分析:净营收唯品会第二季度总净营收为人民币175.2亿元(约合25.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34.4亿元增长30.3%,主要由于总活跃用户人数、回头客人数和总订单数量增加。唯品会第二季度活跃用户人数为2810万人,比去年同期的2300万人增加22%。唯品会第二季度总订单数量为8480万份,比去年同期的6890万份增加23%。毛利润唯品会第二季度毛利润为人民币38.6亿元(约合5.69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32.4亿元增长19.1%。唯品会第二季度毛利率为22.0%,低于去年同期的24.1%。唯品会毛利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公司投资于促销活动以获取市场份额。运营支出和运营利润唯品会第二季度总运营支出为人民币34.2亿元(约合5.049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26.5亿元。唯品会第二季度总运营支出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19.5%,低于去年同期的19.7%。唯品会第二季度履约支出为人民币16.4亿元(约合2.425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1.5亿元。唯品会履约支出的增长,主要反映了销售量和已履约订单数量的增长。唯品会第二季度履约支出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9.4%,高于去年同期的8.6%。唯品会履约支出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主要是由于公司采取了扩张措施,以便为唯品会平台以外的“最后一公里”业务的增长提供支持。唯品会第二季度营销支出为人民币7.521亿元(约合1.109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6.723亿元,这反映了公司加强品牌知名度、吸引新用户以及扩大市场份额的战略。唯品会第二季度营销支出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4.3%,低于去年同期的5.0%,主要由于该公司正在促销活动和销售与整体营销措施之间做出战略性平衡。唯品会第二季度技术和内容支出为人民币4.478亿元(约合661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3.915亿元,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公司继续致力于投资人力资本、先进技术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行动。唯品会第二季度技术和内容支出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2.6%,低于去年同期的2.9%。唯品会第二季度总务和行政支出为人民币5.788亿元(约合854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4.342亿元。唯品会第四季度行政和总务支出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3.3%,高于去年同期的3.2%,这主要是由于股权奖励支出增长以及受到了建设互联网金融业务所带来的影响。唯品会第二季度运营利润为人民币6.217亿元(约合917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人民币6.439亿元。唯品会第二季度运营利润率为3.5%,低于去年同期的4.8%。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和来自于业务收购交易的无形资产摊销支出),唯品会第二季度运营利润为人民币8.877亿元(约合1.30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8.372亿元增长6.0%。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和来自于业务收购交易的无形资产摊销支出),唯品会第二季度运营利润率为5.1%,低于去年同期的6.2%。净利润第二季度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865亿元(约合57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516亿元下滑14.4%。第二季度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率为2.2%,低于去年同期的3.4%。导致这种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毛利率下降,以及由于计入了一项人民币1.031亿元的投资减值损失。唯品会第二季度每股美国存托凭证摊薄收益为人民币0.64元(约合0.09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每股美国存托凭证摊薄收益为人民币0.76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投资减值损失、来自于业务收购交易的无形资产摊销支出及股权法投资),第二季度归属于唯品会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7.282亿元(约合1.07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6.775亿元增长7.5%。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投资减值损失、来自于业务收购交易的无形资产摊销支出及股权法投资),第二季度归属于唯品会股东的净利润率为4.2%,低于去年同期的5.0%。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投资减值损失、来自于业务收购交易的无形资产摊销支出及股权法投资),唯品会第二季度每股美国存托凭证摊薄收益为人民币1.18元(约合0.17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每股美国存托凭证摊薄收益为人民币1.12元。在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这一季度,唯品会用于计算摊薄亏损的美国存托凭证平均加权数量为629352488股。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截至2017年6月30日,唯品会所持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总额为人民币42.0亿元(约合6.192亿美元),持有至到期的证券总额为人民币3.432亿元(约合5060万美元)。在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这一季度,唯品会来自于业务运营活动的现金为人民币2.7亿元。注:本份财报中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7793:1。业绩展望唯品会预计,2017财年第三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149亿元到人民币1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4%到28%。这一预期反映了唯品会基于市场和运营状况而作出的当前和的初步预期,未来可能有所改变。电话会议:财报发布后,唯品会管理团队将于美国东部时间2017年8月17日上午8点(北京时间8月17日晚上8点)召开电话会议,收听电话会议的电话号码如下:美国:+1-845-675-0438国际:+1-855-500-8701中国内地:400-1200654中国香港:+852-3018-6776密码:#58958603在2017年8月25日前,可拨打以下电话收听电话会议录音:美国:+1-855-452-5696国际:+61290034211密码:#58958603此外,唯品会网站投资者关系频道http://ir.vip.com将对电话会议进行直播,并提供录音。股价变动:当日,唯品会股价在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下跌0.07美元,报收于11.10美元,跌幅为0.63%。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6:35(北京时间17日4:35)的盘后交易中,唯品会股价再度下跌0.43美元,至10.67美元,跌幅为3.87%。过去52周,唯品会的最高价为16.44美元,最低价为9.94美元。
一起惠2017-08-17 09:17:24295 次
零售巨头亚马逊的业务线越来越复杂,比如在音乐流媒体、视频服务等领域大举扩张,呈现出向用户提供一切服务的发展态势。而据外媒最新消息,亚马逊正准备进入网络票务市场,已经和场馆展开接触。据英国路透社报道,美国的场馆票务销售是一个利润丰厚的市场,业内出现了一个主导性的垄断服务商Ticketmaster。据四位消息人士称,亚马逊已经在和美国大量的场馆运营商进行谈判,将会帮助他们在网上销售门票。据媒体分析,在亚马逊看来,网络票务市场目前发展成熟,到了大举进入争夺市场的时候。消息出台之后,亚马逊股价下跌了2.5%,Ticketmaster母公司LiveNation的股价则大涨了5%。众所周知的是,亚马逊通过电子商务积累了海量的用户,尤其是通过其Prime包邮会员制度,掌控了大量的忠实用户,而亚马逊可以利用最新的技术,面向这些会员提供更多的服务,会员基础也成为亚马逊开拓新业务的巨大优势。此前,亚马逊已经推出了完全独立的音乐流媒体和版权视频服务。这些内容服务过去仅仅是包邮会员享受到的免费福利,而在规模做大之后,亚马逊往往能够升级成为行业竞争力更强的独立服务,和苹果、谷歌(微博)、Netflix等对手展开竞争。网络售票已经是十分成熟的互联网业务,进军票务市场,也将有助于亚马逊吸引更多网民注册成为包邮会员。另外,亚马逊也拥有大量的第三方卖家,票务销售将会有助于其他音乐、体育赛事相关商品的销售,比如体育俱乐部的LOGO商品等。据悉,Ticketmaster已经成为美国许多一流场馆的独家票务经销商,之前也出现过一批新创公司,希望能够在网络售票领域撼动这家巨头的地位,但是由于Ticketmaster和各种场馆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因此新创公司挑战的过程颇为艰难。据消息人士称,过去在英国市场,亚马逊曾经小范围推出门票销售服务,但是影响力有限。其中英国的体育场馆并不执行独家票务经销商的制度,给亚马逊带来了运营机会,但是在美国市场,合作环境将十分不同。消息人士称,亚马逊此前曾经和Ticketmaster进行协商,希望能够和对方合作,共同开发美国网络票务市场,但是双方的谈判后来中断,主要原因是在如何分享用户数据方面出现了分歧。在网络零售领域,亚马逊一直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再加上该公司对于新业务的大举投资和研发,这导致亚马逊的利润表现一直以来不佳。媒体指出,进军票务市场,有助于改善亚马逊的利润。根据相关市场研究机构的统计,去年在各种票务销售中,Ticketmaster一共获得了16亿美元的收入。
一起惠2017-08-12 09:41:15281 次
提起暴风,总会有人想到它登陆资本市场后创造的股价神话。2015年3月24日,暴风集团成功在A股上市,随后连续29个交易日涨停。当年5月21日,暴风集团的股价就飙升至307.56元/股,当日总市值达369.07亿元,也成为暴风集团上市后的最高收盘价。然而,此后暴风股价一路下跌,截至今年7月18日停牌,该股股价已跌至20.20元,市值跌至67.06亿元,相比2015年顶点时的369.07亿元缩水达82%!股价大跌,虽然与市场整体波动有关,但暴风自身经营情况恶化也是重要原因。7月14日,暴风集团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当期暴风集团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4269.11万元-89122.94万元,同比增加约50%-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1320.44万元-1886.34万元,同比下降30%-0%。期间,暴风集团还经历了二股东成功套现9.74亿元,7名高管套现9469.61万元,其背后是暴风集团上市两年多来在核心业务方面表现不如人意。1、暴风TV增收不增利2015年12月,登陆创业板不久的暴风集团发布暴风TV品牌,进军互联网电视行业。暴风统帅则主要从事互联网电视销售业务,该公司是暴风集团子公司。其中暴风集团持股27.31%。暴风集团2016年年报显示,其全年销售商品收入9.17亿元,成本10.57亿元,毛利率为-15.29%,相比2015年进一步下滑。2016年暴风统帅营收9.29亿元,但净利润亏损3.58亿元。2016年是暴风集团互联网电视面向市场的第一个完整会计年度,暴风TV全年销量约80万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44%达到9.3亿元,占暴风集团总收入的56%。这也改变了暴风的营收构成模式。2013年暴风集团广告收入占总营收的95.4%,2015年上市后该数据降至70%。至2016年,暴风集团广告业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已降为35.1%,硬件销售收入成为上市公司主要营收。靠着内容收费补贴硬件、低价销售的促销方式,乐视电视曾迅速占领市场。这一销售策略,被暴风用在其互联网电视业务上。不过,有分析指出,“采用内容补贴硬件、低价销售策略的暴风,陷入了电视越卖越多,公司利润越来越少的境地。”从暴风TV官网上可以看到,暴风目前在售的电视产品共有5个系列41款产品,售价从1499元到9999元不等。上述41款电视,有28款购买后附带赠送会员或其他硬件产品。如售价9999元的暴风人工智能电视65R6PRO,含499元12个月暴风会员;售价7999元的暴风人工智能电视65X5ECHO,赠送1099元人工智能外脑。不过,受电视业务尚处积累用户的投入期、上游电视面板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同期暴风集团硬件销售部分的营业成本高达10.57亿元,同比增长778.90%。并且,营业成本中,硬件销售即终端成本占整体营业成本的比重达88.03%,这也使得其2016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69.53%。暴风集团曾表示,未来3年暴风TV的销量要达到1000万台,但2015年底才进入互联网电视市场的暴风,面对的是一片红海的市场。暴风集团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其互联网电视销量为23.5万台,这与年初预估2017年暴风TV250万台-300万台的销售计划相差甚远。“从今年上半年互联网品牌呈现出的塌方式下滑可知,互联网电视高速增长的时代即将过去,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将目光转向传统电视品牌。”家电行业人士刘步尘表示。2、VR经历“寒冬”除了进军互联网电视市场,暴风集团在VR概念上也投下重注。自2014年9月推出第一代VR产品“暴风魔镜”后,暴风的虚拟现实之路就一发不可收,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暴风魔镜已经完成了5次迭代,期间还推出了VR一体机暴风魔王。2016年1月,暴风魔镜宣布2.3亿元B轮融资,融资完成后,暴风魔镜估值达14.3亿,一度成为国内估值最高的VR公司。2016年年报中,暴风集团称暴风魔镜经过2年半时间的发展,累计销量超过200万,在京东的份额为88%,在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处于第一阵营。今年一季报上,暴风集团披露暴风魔镜实现销量约60万台,同比增长229%。暴风魔镜在京东平台品牌销量占比达到90%。在暴风魔镜京东旗舰店上可以看到,暴风在售48款VR产品,包括一体机、盒子及配套产品。其中一体机的售价在3000元左右,两款一体机购买评价在500+。暴风VR盒子价格则多在100元以下,畅销产品购买评价在20万+以上。从现实情况来看,暴风魔镜主要聚焦低端市场,技术含量并不高,没有太大的市场竞争力,再加上用户体验不佳,暴风在这场竞赛中虽领先一个身位,但已被后来者迅速追上。有分析亦指出,暴风科技主要是做VR盒子为主,目前主要是针对国外出口市场,国内市场多以零售为主,销售数据较三星GEARVR差距较大,属于入门级VR技术。暴风集团年报数据显示,暴风魔镜2015年收入为1.24亿,净利润亏损2273万,净利率为-18%,净利率比乐视的“烧钱大王”致新电子-8%的净利率还低。由于亏损,2015年暴风魔镜被剥离出上市公司。经过资本催熟的VR产业,在经历了“2016年VR元年”之后,资本市场对VR的投资也变得更加谨慎。进入下半年,VR公司的融资记录大幅减少,曾经获得融资的VR厂商也陆续宣布倒闭。在VR产业泡沫横行、行业遇冷之际,行业内诸多公司均受到了影响,暴风也未能幸免。去年10月,有媒体报道称,暴风魔镜公司启动了一轮新的业务调整,裁员近半;暴风魔镜团队几乎腰斩,有的部门甚至直接被裁掉。虽然暴风方面对此做出了解释,称此次人事变化属于公司正常的业务调整,但其未明确回应裁员一说,业内也开始对暴风的VR生态持观望态度。此外,暴风还在逐年增加投入的研发费用,但是资本化研发占比也仅为39.62%,说明研发项目的资本转化率依然不足,所以VR项目可能会成为公司长期投资的项目,真正实现带动公司业绩发展的目标还尚且言早。3、内容弱势在内容方面,暴风集团也有过尝试。2016年3月,暴风科技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作价31.05亿元购买甘普科技100%股权、稻草熊影业60%股权、立动科技100%股权。根据公告披露信息,三家标的公司甘普科技、稻草熊影业以及立动科技的增值率分别达到106倍、38倍以及60倍。然而,该交易并未获得证监会的通过,已被叫停。当年,暴风还先后成立了暴风影业、暴风体育,以图实现影视、体育等娱乐内容的全面覆盖和互动。但今年3月30日,冯鑫在投资人沟通会上承认,曾被集团寄予厚望的影业业务,自从收购稻草熊影业失败后便处于停滞状态。而暴风体育发展重心并不在赛事版权、转播上,而以运营APP为核心。暴风集团称,暴风体育不盲目追求版权的获取。暴风在版权购买和内容获取上的谨慎与暴风集团掌舵人的观念以及集团的资金链状况相关。冯鑫曾对外表示,希望通过不买版权、不自制内容,拥抱“信息流”来抄近道。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作为互联网电视业务基础的内容优势缺乏,将影响整个生态的布局。在PC时代向手机移动端迁移过程中,BAT凭借充足的现金流和完善的产业布局开始迅速抢夺视频平台及资源,优酷土豆、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在巨头的扶持下逐渐站稳脚根。对于迟迟未加入版权争夺战的暴风而言,想要获取优质版权就变得更加艰难。暴风在内容上的短板还可以从其被搅入的版权官司中得到印证。根据暴风集团招股书显示,暴风科技自2011年起至招股书签署日,涉诉案件174起,尚未结案的仍有22起,多为版权官司。根据2016年年报,公司2016年涉及侵犯版权的诉讼共4起。4、靠投资业务和政府补助支撑业绩Wind资讯数据显示,上市以来,暴风集团累计募资10.12亿元,其中IPO融资2.14亿元,债券融资2亿元,累计借款融资5.98亿元。而乐视网上市以来累计融资超过300亿元,远超暴风。在融资有限下,暴风资金链在2016年略显紧张。截至2016年年末,暴风集团期末现金由4.1亿元下降至2.42亿元。2016年,暴风集团营业收入16.47亿元,净利润亏损2.42亿元,但依赖于少数股东损益的存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81万元。真正支撑暴风集团近两年业绩的,或是投资业务和政府补助。暴风集团2016年年报显示,其纳入合并范围的共有13家,此外还有9家由于持股比例被纳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5家合联营企业。上述企业中,半数以上是以投资为主的企业。2016年,暴风集团获得1902.8万元的政府补助,暴风旗下的上海隽晟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净利润9330万元,上述两项金额,是暴风集团2016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一倍左右。2015年暴风集团实现营收6.52亿元,归属净利润1.73亿元,但当年暴风转让子公司暴风魔镜股权以及对剩余股权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量获得1.04亿元投资收益,同时获得政府补贴1024万元。5、结语没有一家企业的衰败是突如其来的,一切都有迹可循。仔细观察暴风的业务布局,看起来气势汹汹,雄心勃勃,但事实上后劲不足,各大业务捉襟见肘。业内人士评价暴风目前状态“硬件亏损,内容无望,体育没影”。急于求进的背后是暴风面对市场环境变革的躁动和不安。暴风业绩的下滑或许正预示着过去“讲故事”的模式正逐渐被投资者所遗忘。接下来,是成为风暴,席卷一切;还是被风暴席卷?看似平静的风暴眼中,暴风冯鑫正在等待结局。
一起惠2017-08-10 09:35:05297 次
1886年,大卫·麦可尼在美国纽约创立了“加州香氛公司”。1939年,麦可尼以故乡一条河的名字“AVON”重新为公司命名,也就是现在的“雅芳”,而大卫·麦可尼也被称为“雅芳之父”。1990年,雅芳以直销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传销比较猖獗,不少国人觉得直销就是传销。因此雅芳初到中国并没有什么起色,只能改变营销渠道转而以专卖店的方式进行销售。直到2005年直销开始逐渐解禁,雅芳在中国市场拿到了业内第一张直销牌照,才开始做起了直销。然而却因为直销人员和专卖店的利益冲突,雅芳又没能拿出合理的应对政策。在此之后,雅芳在中国区的业绩开始一落千丈。如今,雅芳已经卖掉日本和美国业务的多数股权,并退出了韩国、越南、爱尔兰等市场。那么,在亏损数额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曾经作为世界领先的美容化妆品直销公司,还能扭转颓势重新拿回“世界直销第一人”的称号吗?业绩每况愈下,SheriMcCoy引咎辞职?2012年麦考伊正式接管雅芳集团,并成为董事会成员。当时麦考伊也是临危受命,刚刚进入雅芳就面临着海外贿赂案、抵御科蒂的收购等一系列任务。然而,麦考伊自接任雅芳CEO之后业绩却连连下滑,关于麦考伊因为业绩持续亏损而卸任的传闻也一直不绝于耳。近日,雅芳发布了Q2财报:销售额同比下降3%至13.96亿元,运营利润为3160万美元同比下降了63%,净亏损达到4550万美元。其股票在第二季度调整之后每股收益为3美分,低于去年的7美分;营收同比下降了3%至13.5亿美元。从财报来看,雅芳的业绩还在持续下跌。发布财报之前,雅芳被传了很久的高层动荡传闻也被证实了,其首席执行官SheriMcCoy(谢琳·麦考伊)因为业绩持续亏损,迫于投资者的压力将于明年三月份正式卸任雅芳CEO一职。目前,雅芳公司已经委托机构寻找新任CEO。麦考伊自从2012年开始负责运营雅芳集团以来,其集团的净亏损已经达到了18亿美元。雅芳的激进合伙人BaringtonCapitalGroupLP和他的合伙公司NuOrionPartnersAG两家共持有雅芳3%以上的股份。其实,在雅芳发布第一季财报之后,Barington就要求驱逐麦考伊,并声称“雅芳在麦考伊的管理之下,股东价值遭到了重大破坏”,认为麦考伊没有能力以适当的方式管理这家公司。据知情人士透露:麦考伊在此之前就离开雅芳公司的时间和条件等问题与董事会进行商讨,不仅如此,雅芳在最近几个星期已经任命了一些重要高管。本以为去年推出的复兴计划可以缓解投资者的忧虑,没成想今年的第一季度雅芳意外的蒙受了季度亏损,其财报显示:雅芳报告期内的净利润亏损为0.37亿美元。看到这样的业绩单,麦考伊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也就不意外了。不可否认,麦考伊在化妆品产品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毕竟曾多年在强生负责Neutrogena、Aveeno等护肤品的市场营销工作,但是对雅芳的直销模式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因此,麦考伊在管理雅芳期间业绩持续亏损的事实并不能抹去,而她本次卸任的原因可能不只是迫于投资者的压力,还有一部分是出于自己的责任。断臂求生,错失新零售,雅芳依然一蹶不振自2012年,雅芳董事会拒绝全球日化巨头科蒂向其抛售的橄榄枝后,雅芳股价已经下跌了85%,而最近3个季度的业绩增长也是负数。那么,是什么让雅芳一步步走向衰落呢?首先,雅芳受大环境影响,颇有时运不济的意味。以中国市场为例,雅芳进入中国市场至今27年,初入中国市场的雅芳因为其直销模式而受传销连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直销行业都处在灰色地带。直到2005年,《直销管理条例》出台之后,直销行业才得以迅速发展。那时,安利、玫凯琳等直销品牌也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在直销开始发展的时候偏偏雅芳又遇到了强劲的竞争对手。据了解,雅芳刚在中国发展直销时,由于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没有销售技巧,只能上门推销。但是这种销售方式对企业形象并没有好处,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得不偿失。而雅芳的竞争对手安利则与之不同,他们会组织直销员定期培训,提高销售人员的销售技巧等。此后,雅芳在中国市场有经历了多次高层管理变动,从2010年到2016年初,五年时间先后经历了五任掌门。在如此动荡的环境中,雅芳连续业绩想要保持业绩上升并不容易。其次,麦考伊接任雅芳CEO以来,对雅芳扭转颓势的策略一直是断臂求生。尤其是在去年推出复兴计划之后,先是出售了旗下的英国天然护肤品牌IizEarle,然后又在年底宣布分割北美业务,将80%的北美业务以1.7亿美元出售给了私募股权公司博龙资产管理公司(CerberusCapitalManagement)。此前,麦考伊一直不肯放弃雅芳的生源地美国市场,一直把资金砸在拯救本土市场方面,而不考虑处在直销上升时期的墨西哥和巴西市场。直到2015年年底,雅芳公司才决定出售美国业务,使得此前拯救美国市场的资金都打了水漂。不仅如此,随着新零售的发展消费者开始进入数字化购物时代,受电商的冲击和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国际品牌的挤压之下,加之实体店租金、人工成本大幅度的上涨,雅芳越来越吃不消。由此可见,雅芳从行业巨头亏损到CEO下台并不是一朝一夕所造成的,在大环境的冲击下选择断臂求生或许是对的,但是其策略的时机可能有所偏差。若在2012年接受日化巨头科蒂的橄榄枝,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但这都是雅芳自己选择的路。复兴计划可能遥遥无期,雅芳再寻他路?目前,雅芳正处在业绩持续下跌的窘境之中,传言为麦考伊续命的JamesScully也没起到什么作用,在交付了新一季的财季亏损之后还是被宣布下台,但是麦考伊的下台似乎并不能改变雅芳当前所面临的困境。麦考伊卸任之后雅芳在去年开始推出为期三年的复兴计划,此项计划是雅芳管理层与北美接盘侠博龙资产携手推出。复兴计划包括:裁员、大力投资技术和服务升级以及寻求中国业务的替代,当时中国区业务约占其销售总额的1%。雅芳复兴计划具体表现在:为了在计划期间完成削减3.5亿美元成本的目标,削减全球IT部门员工;在技术方面与科技巨头惠普合作;在商业模式领域,雅芳集团依然维持为人诟病的直销模式为主打,目前并没有升级转型。而这时,雅芳中国区业务的亏损状态已经连续三年之久。有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4年,雅芳中国的销售额逐年递减。2014财年,雅芳收入88.51亿美元,比2013财年的99.55亿美元减少11%;净亏损从100万美元增加至3.85亿美元。2015年9月,雅芳负债累计已超过20亿美元,在整个亚太地区中国雅芳领跌。复兴计划是雅芳陷入业绩谷底之后的拼死一搏,然而在新一季财报出来之后,复兴计划就受到雅芳激进投资者以及合伙公司的批评,而在麦考伊卸任之后这项复兴计划再次实施恐怕就无限延期了。总而言之,雅芳从日化巨头企业发展到现在的窘境,更多的可能是在环境和转型时机的影响下所造成。在众多人眼中,雅芳也只能是曾经了不起的集团,而麦考伊也是雅芳复兴计划里的牺牲品。现在,业界更好奇的可能是:雅芳下一任掌门人会是谁?
一起惠2017-08-09 09:22:21258 次
7月27日消息,日前,速卖通发布通告称拟对投影仪类目实行品牌封闭邀约管理规则。据速卖通方面表示,本次品牌封闭管理速卖通将自7月26日至8月2日征求意见,在这期间目前有投影在线商品的卖家可通过问卷系统提出建议和意见。其中,具体品牌封闭邀约管理时,速卖通将根据投影仪行业市场已有品牌的占有率、消费者评价等因素,筛选了投影仪热招品牌,并邀请卖家入驻。同时,当前正在经营以下热招品牌的店铺,需要根据以下入驻要求在9月22日前提交资料完成升级。(热招品牌的店铺)而除热招品牌外,速卖通将暂停其他品牌新招商入驻。当前正经营非热招品牌的店铺,需要根据以下升级要求在9月22日前完成升级:速卖通方面强调,本次升级仅针对中国卖家,西班牙Plaza定向邀请店铺除外。而这次的品牌封闭管理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消费者体验,给优质投影仪品牌提供更多的支持。小编了解到,在今年6月7日,速卖通连发3条公告,对数据线行业品牌、婚纱行业品牌以及男女鞋行业品牌邀约管理机制发布细则,制定了新的品牌店铺升级策略。这次品牌邀约管理时间从6月7日开始,至8月1日全部商家可获得店铺是否可升级继续经营的结果。而自速卖通平台6月7日发布公告以来,小编时刻关注该平台上鞋行业、婚纱行业和数据线行业三个类目每天商品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写行业的跌幅明显最大,达到了66.89%;婚纱行业产品数跌幅达27.05%;而数据线行业产品数量下跌最少,跌幅只有17.8%。具体数据如下表:实际上,早在5月16日下午,速卖通连续发布三则公告称,平台将对手机数据线、婚纱礼服和鞋行业3个类目实行品牌封闭邀约管理规则。品牌封闭管理则意味着不符合新政要求的卖家今后就不能卖非邀约品牌产品。有卖家指出,过去苦心积累的非邀约品牌产品好评或也将因产品下架而失去意义。因此,不少卖家开始反馈不满。然而,或许是迫于卖家舆论的压力,在6月7日,速卖通才开始发布公告,对5月16日新政做出新一轮解析和细节修改,就是现在谈及的品牌邀约管理机制了。
一起惠2017-07-28 09:28:44256 次
MichaelKors昨日宣布以近9亿英镑(近12亿美元)成功收购JimmyChoo,此笔交易较后者最开始提出的收购价格要求溢价了36.5%。根据协议条款,JimmyChoo将成为MK的全资子公司。并且MichaelKors方面称,将会保留JimmyChoo首席执行官皮埃尔·丹尼斯带领的现有管理团队。戴安娜王妃钟爱的JimmyChooJimmyChoo创立于1990年,是英国著名的高跟鞋、手提包和香水制造商,尤其是以高跟鞋闻名。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轻奢界异军突起,就连已故的黛安娜王妃,都是该品牌的忠实拥趸。2011年,JimmyChoo被德国亿万富翁雷曼家族旗下的JAB控股有限公司以超过5亿英镑的价格收购。2014年,JAB首次宣布公开募股,但出售部分股权后该公司仍是JimmyChoo大部分资产的所有者,拥有68%的股份。2014年10月,JimmyChoo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随后开始在中国开设实体店。2016年1月,“金融时报”报道称,在中国经济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该公司是奢侈品行业中表现最好的公司之一。2016年,在中国区的拉动下,全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5%。然而,今年4月,JAB就表示了出售JimmyChooJ意向,从而集中力量经营旗下的餐厅和咖啡店业务,要远离时尚和鞋类。随后便有媒体报道Coach也在准备收购JimmyChoo,并且聘请了曾在JimmyChoo任职的JoshuaSchulman为品牌首席执行官。在Coach以24亿美元收购了KateSpade后,MK终于出手了。据BBC报道,MK公司的名誉主席兼首席创意官MichaelKors表示:“我们欣赏JimmyChoo设计的迷人风格,它的设计引领潮流,十分期待它的加入。”MK公司称,此次收购预计将带来一些益处,包括将JimmyChoo销量增至10亿美元的机会,以及更平衡的投资组合,促使产品多样化。并且JimmyChoo还将有机会在男装系列中有所发展,并加大对全球市场的敞口,尤其是推进在亚洲市场的快速发展。截止周一收盘,MichaelKors每股价格为188.6便士,市值54.65亿美元。消息宣布后,JimmyChoo在早盘交易中股价上涨了17%,周一收于195便士,市值为8.89亿英镑。轻奢合并潮MK是轻奢行业里热门的牌子,但近年来,女包市场价格竞争激烈,MK等女包品牌的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销售疲软。受此影响,MK也将业务扩展至至连衣裙和男装,并在电商业务方面投资。此外在和Coach的竞争中,MK的日子过得并不好,2015年后利润持续走低。2017财年四季度财报显示,MK的营业收入10.6亿美元,同比下跌11.2%,报告期内净亏损高达2680万美元。其中,同店销售幅度下滑14.1%,批发渠道销售额下跌22.8%,许可经营收入为3340美元,同比下滑6.2%。在盲目扩张之后MK没能逃离的“流行以后,业绩迅速下滑”的轻奢品牌怪圈,业绩由盈转亏。今年6月,MK还宣布要关闭旗下100-125间店铺,这样每年可省下6000万美元的开支。据悉此笔交易完成后,MK将会开辟全新的奢侈品鞋履市场,以应对其核心手袋业务增速放缓。先是LVMH合并了Dior,再是Coach收购了KateSpade。可以看到,无论是因为市场疲软销售额降低,还是各大奢侈品店竞争激励,盲目扩张导致利润下降,亦或是处于自身发展需要等原因,整个奢侈品行业已经进入了整合并购阶段。此次收购后,MK和Coach的竞争或许会升级,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都不重要,依旧可以愉快的买买买。
一起惠2017-07-27 09:32:47238 次
可能已经传言过无数遍了,但这一次,京东和唯品会的“合并”将极有可能进入到实质阶段。有多个信息源指向,京东正在和唯品会秘密谈判收并购事宜。如果此事朝向乐观的态势进发,将是撼动B2C电商市场格局的决定性事件。“以前都是设想,但这一次进入到实质性接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小编,京东和唯品会两家上市公司极有可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开始拉锯似的协商,“至于最终是收购、入股还是换股,尚未有定论,都有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唯品会联合创始人洪晓波近期朋友圈发布了一则耐人寻味的图片。熟悉洪的人说,三年来,他可能就发了这一次朋友圈。图片文字为:“Todream对抗无法打败的对手承受难以承受的伤痛去勇士都不敢去的地方不管多么绝望,不管多么遥远毫无犹豫,为梦想而战”而此前,唯品会曾一次性清空3万多条微博,宣布品牌升级,从“一家做特卖的网站”升级为“全球精选,正品特卖”。一位接近唯品会的电商经理人则指出,市场上对双方的走势一直有各种揣测和觊觎,但实际上双方合并的概率不大,但深度的合作一定会开展下去。这位经理人是亿邦马蹄社成员,与京东和唯品会都有长达几年的合作。“京东和唯品会从未真正在一个维度上竞争过,也没发生过正面冲突,这使得双方的结合有了‘感情上的前提’。其次,两家在商业模式、业务板块和发展路径上都有共同点,比如都是从自营B2C起家,再逐步开放第三方平台,都分拆了金融业务、重组了物流业务等,这让两家可以谈得来,有共同语言。”一位业内人士向小编分析京东与唯品会合并的可能性。“二者的互补性也很强。唯品会女性用户超过80%,京东则以男性用户为主,但一直在追求女性用户比例上升。唯品会最有优势的品类是服装,京东的数码家电是大头,擅长非标品的唯品会扩张品类至更多标品,而擅长标品的京东则在向更多非标品但渗透。”前述人士说道。就像契科夫的小说定理,如果开篇出现了一把手枪,在后面的某个篇章就一定会发射子弹。在多位爆料人士看来,京东和唯品会的“合体”,就像是让“子弹飞一会儿”。因为涉及两家上市电商公司,事情显然不会迅速发酵。“双方策划于密室,外界显然不得而知。而这件事一旦曝光,对电商行业都将是地震级别。特别是对竞品而言,可能是一次残酷的打击。”前述知情人士说道。截至小编发稿时,涉及此次交易的双方均尚未对此事作出明确回应。唯品会公关部人士表示,本次唯品会联合京东发声纯粹是本着维护市场公平健康有序发展这样的一个相同目标,而对于外界关于两家公司合并的猜测,其表示“大家太有想象力”。在小编的进一步求证过程中,多位电商资深人士均表示尚未听到这一消息。而另一位人士则表示,自己更关心双方一旦结成连理,将对电商产生怎样的影响。在B2C市场,由于平台经济的虹吸效应明显,巨头公司的绝对优势已经形成。从历年“618”和“双11”各种平台之间的激烈对决可见一斑,“二选一”的故事不断上演,似乎已经印证了,在平台面前,商家可选择的余地并不多。在部分商家严重,唯品会此前一直扮演着“坐山观虎斗”的角色。以限时特卖起家的唯品会,在商家心目中有良好的口碑。尽管创始人沈亚相对低调,但整体团队务实的风格以及对零售态势的把握,赢得商家,特别是服饰品类商家的赞誉。唯品会也一度被商家称作“电商的第三极。”但天猫和京东两家巨型体量级别的公司正在吞噬更多的电商市场份额。最新易观等多个数据平台统计,这两家公司所占据的B2C市场份额已超过80%。随着在线零售规模增速的逐步放缓,所有的电商平台、零售商、品牌商基本意识到电商人口红利正在走向终结,随之而来的则是存量市场中的“零和博弈”。京东和唯品会的合并,意味着从三家分晋到两强对垒时代的彻底到来。就在日前,京东和唯品会两家公司刚联合发出“抵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声明,把矛头指向共同的竞争。而这次行动也被业界解读为释放出了两家公司正在探索“联姻”可能性的信号。对手的强势也会加速这一谈判的进程。据北京时间报道,在商家资源的争夺上,或将有21家品牌最终选择与天猫方面签订JBP协议(独家战略合作),京东唯品会不免遭遇“断腕”之痛。“从主动性上来看,京东出于‘联吴抗曹’的需要,主动性更强,但沈亚可能扮演这次大动作的关键角色。”一位资深电商人士告诉小编,唯品会近来不仅感受到两大巨头拼杀对市场的压迫,后有追兵也可能敦促这家一直以来发展稳健的公司积极的拥抱“大势”。据商家称,目前某些社交电商平台发展很快,其月度GMV已经超越了唯品会。这对渴望更多选择的商家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另一方面,两家电商巨头除了在线上厮杀的一团糟,也开始将手伸得更远。譬如阿里巴巴所提倡的新零售,几乎要席卷整个传统商业,将原有泾渭分明的线上和线下搅和到一团。再譬如刘强东倡导的“智能零售”所引发的第四次商业革命,都有意无意地在挑拨市场的神经。此外,两家公司均在过往投资、兼并了大量的实体商业。2015年,小编曾独家揭开了阿里巴巴投资苏宁的序幕。此后,双方的军备竞赛即一发不可收拾。京东也在去年和沃尔玛实现了扎实的资本绑定。值得关注的是,在过去的一年中,京东股价上涨90.61%,而唯品会股价却下跌了18.70%。市值在60多亿美金的唯品会是京东市值的十分之一。今年4月份,据唯品会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的20-F文件显示,老虎基金环球(TigerEntities)在去年减持其所持有的唯品会股份后,已从主要股东名单中消失。而在财务表现上,唯品会在过去的两个季度一直被拷问最多的问题,则是利润、收入和新用户增长的乏力。另一方面,从限时特卖到综合性平台扩展品类的方向上,唯品会也曾被质疑是都速度偏慢。但实际上,唯品会自上市以来,已经实现了长达18个季度的连续盈利。在新一季的财报数据中,唯品会活跃用户在一季度实现32%的涨幅,增至2600万;单季总订单量增长23%,增至7210万。这也是唯品会多年坚持“特卖”战略持续奏效的强有力回应。至于新客增长放缓问题,CEO沈亚曾表示,除了淡旺季变化等因素,唯品会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高新客的质量,努力实现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平衡。“无论如何,唯品会依然是增长强劲的优质电商公司。”一位电商平台CEO指出,接下来电商演义将会空前惨烈。“赤壁之战”或将在今年的双11见分晓。附表【融资情况】公开披露的京东融资历程:2007年,京东获得今日资本首批融资千万美元;2009年获得今日资本、雄牛资本及梁伯韬私人公司共计2100万美元的联合注资;2011年,获得俄罗斯DST、老虎基金等共6家基金和个人融资共计15亿美元;2012年11月,获得加拿大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老虎基金共计4亿美元融资;2013年2月,获得加拿大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和KingdomHoldingsCompany等共计7亿美元融资。唯品会于2013年3月23日正式登陆纽交所,发行价为6.5美元,融资7150万美元。在此之前公开披露的融资历程为:2010年6月,唯品会(当时叫唯友佳品网)获得松禾资本天使轮投资;2010年10月,获得红杉和DCM联合风险投资2000万美元(A轮);2011年4月,再次获得红杉资本和DCM的联合投资5000万美元(B轮)。【投资并购情况】京东(不完全统计):2010年3月,收购韩国SK电讯旗下B2C网站千寻网;2011年7月,投资九州通旗下北京好药师大药房连锁;2012年1月,收购日系精品购物B2C商城迷你挑80%股份;2012年10月,收购网银在线;2013年9月,投资餐厅外卖服务“到家美食会”;2014年1月,收购今夜酒店特价;2014年3月,腾讯入股京东,京东收购QQ网购和拍拍网100%权益以及易迅网10%股权;2015年5月,投资途牛;2015年5月,投资金蝶,占股10%;2015年6月,收购的社交阅读应用“拇指阅读”;2015年6月,入股永辉超市,持永辉超市10%股份;2015年6月,投资美国大数据分析公司ZestFinance;2015年7月,投资买卖宝;2015年11月,投资数据服务商聚合数据;2016年6月,收购1号店;2016年8月,投资等蜂来;2016年8月,投资汽车互联网企业易车控股有限公司;2016年12月,投资锣卜科技;2017年3月,投资金蝶医疗;2017年4月,投资网易味央;2017年6月,投资全球时尚精品购物平台Farfetch;唯品会(不完全统计):2014年2月,收购乐蜂网;2015年年初,投资东南亚特卖网站Ensogo;2015年10月,投资法国时尚电商Showroomprivé;2015年11月,投资英国时尚电商Brandalley;2016年10月,全资收购浙江贝付;2017年7月,收购“好信医药”连锁药店;
一起惠2017-07-20 09:22:42329 次
连续三个月的香港零售业好数据让阴霾了很久的零售业从业者看到了希望,市场纷纷猜测,香港零售业开始回暖。香港零售业回暖?那么,香港零售业真的摆脱低迷开始复苏了?从销售数据来看,香港零售业似乎出现了一些回暖迹象。据香港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5月份零售业总销售额临时估计为359亿元,按年上升0.5%,升幅较4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为连续3个月上升。高盛也乐观地预计,今年香港零售业将继续反弹,销售水平将比去年增长2%。另外受访港游客消费复苏影响,预计香港2016~2020年的销售年增长水平将维持在2%~3%。零售管理协会主席郑伟雄也表示,今年上半年升幅势头不错,预计销售额只会取得轻微跌幅。随着今年下半年香港将举办多项大型活动,有望吸引更多旅客来港消费,相信今年的销售额有望取得增长。但是仅三个月上涨数据就能证明零售业回暖?况且这三个月的涨幅均不大,且从首五个月来看,零售业总销售金额的临时估计为下跌0.7%。从这些数据来看,香港零售业回暖似乎要打个问号。香港政府发言人也表示,零售业销售的短期前景仍要取决于访港旅游业的复苏步伐,以及在各种外围不明朗因素下本地消费意欲的表现。“天时地利”优势其实,今年香港零售业可谓具备“天时地利”优势。在时间上,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香港将举办多项大型活动,有助吸引内地游客;地利上,欧洲频发恐袭,加上内地采取“禁韩”措施,均促使更多内地游客放弃韩日转来香港旅游。另外,港元汇率走软,访港人数回升也有助香港零售业回暖。据智通财经统计,今年以来人民币兑港元上涨了约2.86%。访港人数方面,据驴妈妈、途牛等业者发布“2017香港旅游消费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内地游客今年上半年赴港游人次是去年同期的3倍,赴港游回暖趋势明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赴港人数有了很大增长,但由于购物模式改变,每人的消费金额下降,最后总体消费金额也没有获得较大提升。此外,香港为了迎合内地电子支付习惯,还积极引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内地旅客的换兑损失。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接受内地游客使用支付宝的香港本地商户超过8000家,微信支付在香港已有1500家近200个品牌的商户接入。面临的挑战具备“天时地利”的香港零售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房租问题。据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公布的物业报告显示,香港5月九龙地区私人零售业楼宇的平均租金价格为每平方米1478港元,九龙为1307港元,新界为1344港元,分别较今年1月上涨了3.65%、3.16%、11.63%。智通财经了解到,因为高房租及业绩不理想,香港核心商圈开始出现退店潮,其中包括RalphLauren(拉尔夫?劳伦)、MaduraParis、Forever21等。另外,近来很火的海淘分走了一部分客户资源。据中国领先的电商导购平台返利网今年2月13日公布的年度业务数据显示,受益于国内海淘产业的快速增长,其海淘业务2016年交易额同比上升439%。随着消费升级和海淘电商平台的普及,2016年中国海淘产业增速迅猛。另外,第三方机构iiMedia发布的《2016-2017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也能反映海淘是有多么火爆。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6.3万亿元,是2013年时的2倍多,海淘用户规模达到4100万人次。iiMedia预计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8.8万亿,海淘用户规模达到7400万人次。走出困局之法从上文来看,香港零售业优势似乎还不明显,但面临的问题却较严重,那么香港该怎么走出零售业困局呢?电商或是一个出路,多个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内地网购港货数量急剧增加,同时港人也开始接受网购。据京东发布消费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港货网购交易增长迅速,内地用户网购港货的热情持续增长,2016年6月19日至2017年6月18日的一年时间里,总体消费金额是两年前的2.3倍。众所周知,香港旅游业一直是香港零售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零售业发展。若发展网购,香港零售业将能打破访港旅客人数限制,即使内地买家不来香港,也可以轻松与其交易。另外,此前一直不太信任网购的港人近来也开始做出尝试。据数据显示,在2017年5月,港人购买内地产品的成交量较之2014年5月增长了503%。虽然港人网购的主要是内地商品,但也反映出港人的消费习惯已经开始改变。在业内人士看来,香港的线上零售市场尚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值得全球互联网零售巨头大力培植市场。其实目前内地电商平台已经打响香港线上零售争夺战。智通财经了解到,2016年的“双12”,香港苏宁正式推出网上商店,随后天猫超市入局,于今年的6月12日宣布正式进军香港。
一起惠2017-07-14 09:23:40301 次
深陷资金链危机尚未看到解决,还在停牌中的乐视网又遭到了持仓基金的“挤兑”。7月8日,中邮基金、嘉实基金、易方达基金纷纷公告下调乐视网的估值,中邮基金、嘉实基金给出的估值价格为22.37元,易方达基金给出的估值价格为22.05元,与停牌前4月14日的价格30.68元相比,分别下调了27.09%和28.13%,相当于连续3天下跌10%,即3个跌停。中邮基金公告称,为使旗下基金估值公平合理,决定自7月7日起对旗下部分基金持有的乐视网股票进行估值调整,调整后估值价格为22.37元;嘉实基金、易方达基金也公告表示自7月7日起,对旗下基金持有乐视网的估值进行调整,嘉实基金给出的估值价格也是22.37元,易方达基金给出的估值价格为22.05元。从乐视网的重仓机构名单来看,中邮基金、嘉实基金主要是主动偏股型基金持仓乐视网,易方达基金主要是被动指数型基金持仓。7月7日,A股市场主要指数走势平稳。不过,从基金净值变动来看,因为下调乐视网估值,相关重仓乐视网的基金净值跌幅明显。中邮系旗下多只基金跌幅超过2%,跌幅居所有基金前列。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基金跌幅超3%,同门的另外3只基金跌幅也超2%,嘉实泰和下跌1.43%,而易方达基金旗下受影响的几只指数基金,由于持有乐视网仓位并不高,当天净值跌幅不到1%。上周,乐视系被曝出资产遭法院冻结,贾跃亭也宣布离职乐视网,乐视网的危机仍在发酵。而在第二季度,部分重仓乐视网的基金已经出现到了净赎回,如中邮战略新兴产业的份额从一季度末的12.52亿份下降到二季度末的11.44亿份,中邮核心竞争力份额也从11.41亿份下降到10.05亿份。值得注意的是,4月17日停牌至今将近3个月,处于危机漩涡中的乐视网近日公告,将自7月18日起再度停牌不超过3个月,同时,公司创始人、控股股东贾跃亭辞去董事长职务,不再在乐视网担任职务。此次估值下调,或许令一年前以45.01元参与定增的财通基金、嘉实基金、中邮基金与牛散章建平的持仓雪上加霜。去年8月初,他们认购1.07亿股合计48亿元定增,即将在1个月后即8月8日迎来解禁,其中,财通基金、嘉实基金、中邮基金分别认购了3910万股、2133万股、2133万股,牛散章建平认购了2488万股。以停牌前4月14日的收盘价30.68元来计算,财通基金、嘉实基金、中邮基金以及章建平合计已经浮亏超15亿元;如果乐视网复牌后真的跌到22.37元,浮亏将扩大8.89亿元,浮亏将从目前的逾15亿元扩大到逾24亿元,相当于亏掉50%。
一起惠2017-07-10 09:14:30193 次
61-80/204 记录4/11 页首页上一页1234567...11下一页尾页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爱奇艺
最高返利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