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云病房>文章列表
云病房
【编者按】如何帮助医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地提升效率?已经做了5年多医生工具的杏树林推出了个新方案“云病房”。线下空间有限,那如果把线下的物理病房搬到“云”上,让医生随时可以管理患者,对医生的效率提高是否有效?(注:医生工具杏树林成立于2011年,旗下拥有“病历夹”、“医口袋”两个核心产品,官方数据称目前App下载量约为271万,注册医生91.6万,拥有电子病历240万。)杏树林CEO张遇升日前在一次演讲中分享了这个新方案,其演讲内容整理如下: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张遇升,是杏树林的创始人。今天给大家汇报的是一个解决方案——云病房。在IT和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候,传统的方式到底还有一些什么新的做法?传统的销售我将它分成了两个时代。1.0的核心是我们怎样把信息通过线上的方式传递到目标用户。以前这些信息都是在线下,在会议上,在DA上,在医学的Paper上,现在我们传到线上后再传递给目标受众。但这种方式有很大的问题,现在的信息都是过剩的,每个人的微信信息相信都没有读完过,光是把信息推送给用户并不能深刻帮助解决他的问题。所以2.0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工具解决临床问题,服务临床需求。因为医生这个职业核心是完成核心工作,只有帮助他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快更高效,才能提供更大的价值。这种传播和服务才有持久性。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杏树林为企业做过的案例,即如何找到临床医生在工作中真实的问题,通过工具和服务帮他解决,同时服务到他的患者,对处方、销量有真正的影响。第一个案例是一位医生,她每天的病人量非常大,但物理世界的病房太小,装不下这么多人,是否可以有一个云病房,让病人出院后可以长期在平台上进行管理,同时可以获取病人很多的资料?医院曾经专门找企业开发了各种网站、公众号,但都未能满足医生希望随时随地管理患者的需求。为什么没有满足?我们深入进去发现缺乏三个东西,第一缺动力,这种投入可以让医生额外获得收入、额外获得科研数据还是可以更快地提升临床水平?多干活后实现的价值是什么?这方面有缺失。第二缺少执行人,大科室的工作人员非常忙,主任有想法,让主治做,主治交代给住院医,住院医也很忙,没人愿意做事,所以缺真正落地执行的人。第三缺工具,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人,帮助他们做这件事。对于大多数的临床大夫来说,这三者都是缺乏的。很多企业的想法无法实现就在于光给了医生一个工具或者一个人是不够的,必须把三者组合起来,才可以最终实现需求的满足。所以我们把三件事都做了,首先提供一套工具,帮助管理病人的软件流系统。第二是流程,每一个病种的流程都很烦琐,房颤和心衰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个科室想做事的时候,额外的需求也不一样,不同的人想研究的药品种类不一样,对病人疾病的关注点也不一样。皮肤科和眼科病人的治疗差别特别大,所以我们要提供流程。第三我们会提供临床管理顾问去现场工作,后来慢慢变成专家的个人秘书。这个人需要非常标准化,工作要求、监督管理和执行手册是非常成体系的工作,我们招募和培训了很多这样的人,如果有需要可以派驻到科室里工作,如果科室里有现成的人,比如退休的护士或不忙的助理,我们可以帮忙提供培训。只有三者结合到一起,才可以实现需求的满足。光是软件、执行人和流程都不够,必须三方面结合一起才能形成对需求的满足。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设备,生成更多的有用临床数据,形成闭环管理。科室有了这样一份服务后,可以定期收到报告,所有病人、关心的数据点和病人的转归,都会以邮件或微信的方式发到主任的邮箱,同时数据可供深入研究和分析。这是我们做过的真实案例,在肿瘤领域帮助分析几千例病人,帮助他们发表了临床研究的文章。还有很多临床用户,自己拿数据在中华医学会的杂志或者医院的报纸上发文章。这是朝阳医院抗凝治疗的数据,对比经过管理的患者和未经过管理的患者,治疗的效果如何。管理和未经管理的患者INR达标率和有效抗凝率有显著的差异,虽然这不是非常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是一个随访研究,但数据改变非常显著。通过给病人提供管理服务,有效抗凝率比未经管理的病人显著提升。这给我们一个提示,在某些疾病领域,通过这个服务,患者的依从度、DOT显著延长。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结论支持这一结果。美国上世纪90年代做了很多患病管理项目,在很多疾病领域,都证明了对患者依从度和DOT的影响,这不是一个特别新的IDEAR,美国上世纪90年代通过呼叫中心的方式,就已经得到证明。下面再分享一个真实案例,一个企业发现卒中患者中,有高危复发风险患者得到的治疗和筛选度是不够的,很多复发卒中的患者并没有被有效地筛选出来。这存在很多原因,有可能是医生工作太忙,也有可能医生不记得有这件事,或者医生得到的教育或者行为不够规范。用什么方法让医生把这些高危患者筛出来并且给予充分的治疗呢?这就是一个现实的需求。我们后来跟企业一并开发了“三早”(早筛、早治、早防)强化教育,让护士把出院的高危病人筛选出来,只要通过简单的Essen评分就可以把高危病人筛选出来,大于6分就是高危,就需要强化治疗,需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我们把这个过程在手机端全部实现,通过线下队伍变成一个项目推广到一百多家医院,影响了三万多个医生,有10万高危患者在一年中筛查出来。只要患者被筛查出来,医生就会得到提示,作为卒中复发高危病人,就要强化用药。不同的医院之间还有比赛,显示不同的医院的达标率。这项工作开展一年后,从第三方数据可以看出,开展了这个项目的医院里,药物使用率从25%上升到52%,即有52%的医生会在这一类病人中规范地使用产品。用EI值测量产品的渗透率,在做了这个项目的医院里,也有显著的提高,没开展的医院,数据没有显著变化。这个案例提示我们,医生在临床中有这个需求,只是因为他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也没有意愿做这件事。如果我们可以提供一个好的方案,通过护士或其他人帮助医生实现这个行为,对医生教育和患者获益都有非常大的提高。总结一下,我认为传统的MCM需要被升值,传统的1.0阶段只是一个信息的分发或者信息的传递。把物理世界的信息放到数字世界传递,只能上受众更广、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但效果是大打问号。所以我们跨入到2.0阶段,进入医生的工作流,看医生的工作流程中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而这些问题跟我们的产品特点和产品的推广策略相结合。这种项目不容易做,设计和执行难度都非常大,比你在线上发布信息要难多了,需要很精密的设计。未来3.0阶段可以运用更多的技术简化2.0阶段的实施成本,可以使用AI大数据的方法,替代人工操作,变成全自动化。而且可以让企业内部的内容管理和医生在线渠道、销售CRM在数据层面全部打通。
一起惠2017-04-12 09:14:00341 次
每周热门资讯更多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万表网
最高返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