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亚马>文章列表
亚马
递交招股书近两个月后,美团点评的上市之路再进一步。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美团点评已经于8月23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同时,负责美团上市的投行已经向投资者发出邀请,将于9月初进行IPO路演。美团点评正式提交IPO申请之前,坊间流传,为避免稀释股权,美团点评计划按照港交所规定考虑出售该公司约10%的股份,以此计算,美团点评的目标市值将达到600亿美元。但6月25日港交所网站上挂出了美团点评递交的招股书之后,境内A股和港股股市行情出现普遍下跌,科技股整体形势并不太好。据接近美团的中介人士透露,在聆讯前的NDR(非交易路演)期间,大部分机构投资人普遍给出500~550亿美元的估值区间。第一财经记者还了解到,美团点评将于明日正式启动PDIE(Pre-DealInvestorEducation)和分析师路演,并于下周五确定基石投资者。目前,美团除了外卖和到店业务外(团购),还涵盖酒店、旅游、打车、票务、短租、美业、家政、共享充电宝、生鲜电商等各个方面。美团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是,2017年,美团交易额达人民币3570亿元,营收339亿元,拥有3.1亿年度交易用户数。自2015年至2016年,美团交易用户人均每年交易笔数从10.4笔提升至12.9笔,2017年这一数值高达18.8笔,交易笔数三年增长超80%。其中,按交易次数排名前10%的头部用户人均每年交易笔数达到了98笔。而美团平台的在线合作商户从2015年的约300万增长至2017年的约550万,其中2017年活跃商家达440万。由于业务线足够多元化,美团从团购到外卖,再到酒旅、打车等不同领域都受到诸多挑战。因此,市场普遍的观点是,这都是“烧钱”打下来的江山。招股书显示,2017年美团净亏损达到190亿元。不过,这190亿的亏损是包含了“优先股公允价值”的调整前数字。如果按照调整后的数据,2017年美团经调整后净亏损为29亿元。如果按照经调整亏损净额计算,美团的调整后净利润已经从2015年的-59亿元收窄至2016年的-54亿元,而2017年进一步收窄至-29亿元。本次公布的招股书还披露了美团现在手上到底有多少弹药。截至2017年年底,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94亿元,短期理财258亿元。这意味着,到去年年底,美团账面上还有接近452亿元(约7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美团点评如今还有着鲜明的外卖公司标签,但在美团点评CEO王兴的规划中,公司的未来是服务电商平台,美团点评的假想敌是亚马逊。“虽然我们看起来像是在发展很多不同的业务,但实际上只是朝着一个目标在努力。”王兴曾表示,美团点评是一家围绕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公司。“仔细观察所有垂直领域后,你会发现他们总会在某个用户群体形成交集。而就餐、点餐、看电影、旅游、租车的用户,基本上就是同一群人。”
一起惠2018-08-24 09:39:49441 次
8月23日消息,日前,有卖家透露,亚马逊已发送通知告知卖家亚马逊日本站的“日本消费税金额分开表示规则更改”的系统升级时间将会延期。消费税金额显示规则实施延期亚马逊方面表示,最终升级日期确定之后,亚马逊将重新发送邮件以及在卖家中心通知卖家。而由于2018年8月30日系统不会发生任何更改,如果卖家因使用感受自己内部的软件、或者使用第三方软件且已经进行修改者,需于系统更新日期确定之后在进行相关对应。了解到,此前,不少亚马逊卖家收到亚马逊日本站点关于消费者事宜调整的通知,通知指出,为了方便卖家,以及应对未来的税费改革,亚马逊将进行网站规范开始展示消费税金额,当时定向的调整系统日期为8月30日。推进速度没想象中快针对本次“日本消费税金额分开表示规则更改”,海豚日本仓的事业合伙人向东海认为亚马逊本身一直希望能帮卖家规避日本消费税。但如果亚马逊日本把消费税税项显示出来,消费者购买跨境电商卖家产品需要缴纳消费税时,相当于买家成本付出更多,这时卖家利润也会下降。对此,日贸通的CEO吴铁冰则表示,日本本土一项规则的出台一般需要较长时间,这也是亚马逊日本内部系统没有升级的原因。“当然,对于海外商家来说,这个税是亚马逊代收的,然后交给日本政府。如果是日本本土商家,本身在采购和销售中就已经交了税,而且还有营业税和各种决算费用。交税是趋势,早来晚来的问题而已。”他说道。日本消费税究竟是什么?实际上,日本作为没有设置VAT(增值税)的国家之一,消费税就是该国的主要税务。众所周知,在日本线下购物要向消费者收取一定的消费税,税费会直接在价格后面备注。但海外商户在电商平台上给用户销售产品的情况可能复杂得多。据了解,正常情况下,中国企业入境日本申报两种税,一是关税,二是消费税。举例说明,如果申报的商品价格是100美金,关税按照2%收取的话,消费税需要缴纳8美金,关税需要缴纳2美金,一共缴纳10美金就可以进入日本境内销售了。如果以200美金出售商品,收取消费者16美金的消费税,那么卖家上交给日本政府的将是中间的税差8美金。而这部分实际是由消费者来承担的。但是,一般而言,如果销售主体是在境外的话,是不收取消费税的。速贸天下CEO林雅志表示:“境外消费是不需要产生税的,因为是进口。但是由于这几年跨境电商产生的金额越来越大,日本政府开始关注税费问题。”对此,向东海则表示,日本政府在这方面存在一个漏洞。“亚马逊属于境外平台,经营主体主要是境外企业或者个人,亚马逊平台上面的一口价是含税价格,而且消费者也缴纳了税费,但是这部分钱是并没有交给日本政府,去向是不得而知的,政府也无从下手。”他说道。“当然,如果是日本当地的企业或者个人入驻了亚马逊日本站点,面向日本市场销售,当销售金额进入了其日本银行账户时,就必须向日本政府交纳消费税。而本地的电商平台任何情况下都需要遵守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日本本土电商平台发展的。”向东海补充说道。但是一位花名为大兵的深耕日本亚马逊多年的跨境电商卖家强调,这个新政最终导致卖家们必须规范自己的日本消费税问题。在此新通知出现之前,大兵曾说:“在政策正式调整之前(8月30日前),亚马逊平台上面的标价确实是含税价格,但是这个税费是零。政策正式实施之后日本政府会开始收取消费税,税率为8%。目前还不清楚缴税流程。”当然针对消费税缴纳这个事情,吴铁冰认为,随着国外电商平台越来越规范,交税是趋势,本土化运营是趋势。这是无法更改的。“其实也没什么大影响,因为日本亚马逊的大玩家没有那么多,有语言的壁垒摆在那里。很多大卖家也都做好了这个准备的。”吴铁冰说道。但不管如何,因为系统仍未进行调整,因此此前由于消费税分开表示规则新政二对成本结构以及价格体系进行调整的卖家则需要调回过去的状态了。
一起惠2018-08-24 09:36:28290 次
土耳其最近成为大家热议的对象,主要因为两点,第一是因为土耳其的通货膨胀,第二则是因为亚马逊和阿里等国际电商平台在当地的新举措。两平台加深土耳其市场布局日前,全和悦土耳其分公司相关人士向透露,亚马逊土耳其站将于9月底10月初正式上线运营。同时,该相关人士还表示,亚马逊土耳其站上线运营后,前期主推书籍与电子产品两个重点类目。而对于中国卖家十分关心的平台入驻问题,根据全和悦土耳其专员Sue透露,亚马逊土耳其站目前只面向拥有本国(土耳其)注册主体公司的第三方卖家入驻,并且一个公司主体只能注册一个账号。实际上,早在今年4月,亚马逊已宣布即将在土耳其推出电商平台Amazon.com.tr,主要面向土耳其本土消费者。在这之前,亚马逊已经在欧洲开通了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5大站点。但是,有业内人士表示,亚马逊将在今年年底启动该站点。看来该计划或许会被提前。值得注意的是,土耳其作为“一带一路”沿线上的重要国家,已经成为了备受跨境电商关注的新蓝海市场。除了亚马逊,阿里巴巴也对土耳其电商颇为关注。6月28日,土耳其电子商务公司Trendyol宣布,阿里巴巴决定投资该公司,具体投资金额约为7.5亿美元。Trendyol在1份声明中表示,透过这项投资协议,阿里巴巴和Trendyol将携手促进公司在土耳其和周边地区的发展。而在本月中旬,据Axios引述多位消息人士透露,阿里巴巴集团已经收购土耳其电商公司Trendyol的绝大多数股权。明显,在这个横跨欧亚两洲的新兴市场国家,这两大电商平台也许会进行正面交锋。通货膨胀的危与机但这个市场最近并不好过。据了解,自从8月1日开始,土耳其里拉兑美元的汇率已经下跌了超过四分之一。尽管最近几天,土耳其方面通过各种手段,成功使里拉对美金的汇率止跌回升,但依然不能停止这场汇率危机带给土耳其的巨大冲击。8月15日,土耳其发布由总统埃尔多安签署的关于大幅度提高美国进口产品关税的法令,将自美国进口的乘用车关税提高了120%,酒精饮料关税提高140%,烟草提高了60%。对化妆品、大米和煤炭等商品的关税也有所提高。此前,埃尔多安刚刚宣布抵制美国电子产品。作为中东地区最大经济体,土耳其连日来正经历一场汇率危机。仅在8月10日一天,里拉的跌幅达到17%。直到土耳其央行8月13日宣布对所有银行提供流动性、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金融稳定,里拉汇率14日和15日方才止跌回升。业内人士称,高通货膨胀率将使土耳其民众节约过日,中国商品价廉品优,在经济收紧期间,这无疑促使土耳其人通过跨境电商购买中国商品的需求量将比以往明显上升。然而,也有一些人持否定态度。鉴于土耳其的通胀情况,而此前中国与土耳其过往已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Sue则建议,对于从事土耳其跨境电商业务的卖家来说,在回款环节最好直接由土耳其里拉转人民币。补充资料:土耳其市场概况土耳其人口增加快互联网渗透高根据欧洲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土耳其在2017年大约有8060万人口,到了2018年,预测会有8140万人口,新增人口不断上升,意味着消费能力会逐步加强。2016年,土耳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8630亿美元,人均GDP为10820美元,从国外的货物进口为1990亿美元。对此,土耳其订立目标,期望到2023年立国100年时,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增加至2万亿美元,人均GDP增至25000美元。目前,土耳其的互联网普及率为51%,土耳其互联网信息基础较好,电信基础建设良好,移动互联网已经基本普及4.5G网络,40%的土耳其网民经常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根据土耳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表明,在土耳其16-74岁的网民中,24.8%的人会在网上购买商品和服务。电商市场及受欢迎品类随着中国和土耳其的双边关系不断发展,中土经贸活动日趋活跃,双边贸易量稳步上升,双方商界对对方市场认识逐步加深,土耳其商人对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越来越感兴趣,中国商品以其质量和价格比优势在土耳其市场颇具竞争力。根据土耳其工商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土耳其电商市场销售额为64亿欧元(约合487.9亿元),到了2016年就增长至69.5亿欧元(约合529.8亿元),更是有预计称,2017年将达到86亿欧元。中国香港2016年对土耳其总出口额为10亿美元,2017年前11个月总出口额为8.48亿美元。据了解,中国出口到土耳其的商品比较受欢迎的品类,包括食品、汽车、电子产品、金融服务、资讯及通讯科技、化工产品和家居玩具等。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时尚电商在土耳其发展比较快,一方面是因为土耳其纺织业较为发达,另一方面是土耳其女性时尚消费水平较高,在电商平台上的销售也以时尚类为主。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品牌例如小米、华为、魅族等电子产品销量也在不断上升。搜索仍是第一流量入口土耳其互联网用户PC搜索量位居欧洲首位,互联网用户使用习惯以搜索为主。在土耳其电子商务市场中,搜索仍是第一流量入口。在2017年的数字广告收入中,搜索引擎带来的额收入占比53%,其中关键词搜索成为占比最重的行为。YouTube,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是土耳其主要社交媒介,土耳其52%的人是月度移动社交网络用户。支付情况和电商平台在支付方面,土耳其最常见的网上支付方式是信用卡支付:分期付款的忠诚卡(loyaltycards)、万事达卡(Mastercard)以及Visa卡,信用卡支付占比达到了90%,是土耳其电商用户最常用的支付方式。但是,像BKMExpress、ipara和Paytogo等移动支付公司在土耳其的使用率也在不断上升。电商平台方面,土耳其约有1.6万余家电商网站,而土耳其最大的电商平台Hepsiburda仅占市场份额的13.57%,其余电商占比均未超过10%,这也就表明了,土耳其电商市场目前还尚未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此外,土耳其排名靠前的其他电商平台还有GittiGidiyor(eBay投资的大型拍卖网站)、N11、Sahibinden和Trendyol(阿里投资的服装时尚网站)。贸易政策土耳其进口体制是基于世贸组织成员义务、欧洲关税同盟国协定、欧洲自由经济区的自由贸易协定、普惠制原则和国家发展需要制订的。土耳其拥有透明和开放的贸易制度,除法律、法规及国际协议禁止之外,所有产品都可在出口制度条例框架下自由出口。任何个人或企业均可注册登记,自由从事进口业务,土耳其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其关税表以货品编码协调制度为基础。欧盟——土耳其关税同盟于1996年1月生效,在关税同盟下,土耳其和欧盟对彼此大部分制成品的关税、其他附加费以及进口配额均已取消。土耳其还采用欧盟对来自第三国或地区的进口产品实施的共同对外关税。因此,从欧盟及土耳其以外地区进口的产品,只要在进口国办妥进口手续,并交纳关税或相应的收费,便可在欧盟及土耳其境内自由移动。
一起惠2018-08-22 11:02:48505 次
8月21日消息,获悉,据亚马逊平台上的卖家爆料,近期亚马逊新公开了一个项目是关于打击跟卖和销售盗版产品的:透明计划(Transparencyprogram),该项目主要用来打击假冒产品,以达到保护品牌方和买家利益的目的。该计划能从源头上杜绝恶意跟卖。一、透明计划是什么?透明计划的产品会被贴上“透明标签”(一个蓝色T标),是一个唯一的二维码标签,这个二维码标签会对应到参加透明计划的SKU上。透明计划开始后,顾客只需要使用亚马逊新的Transparencyapp应用,扫描产品外包装上的二维码,马上就能知道产品的真实性以及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包含的信息比如制造商,日期,地点,有效期等等。买家能看到信息的多少取决于制造商上传到透明数据库的信息,所以会因SKU的不同而不同。二、如何参加透明计划?·首先必须是Brandowner(品牌所有者)。·成功进行品牌备案2.0,就是在亚马逊上品牌备案成功的商标要求是R标。·目前只限美国站。参加了亚马逊的透明计划后,品牌方有了独有唯一的二维码标签的保护,而这些二维码会对应到你参加亚马逊透明计划的商品包装上,现在的跟卖主要是两种:1.FBA跟卖:当其他卖家FBA跟卖你的时候,他必须获得你的溯源标识,并且在产品包装上贴上防伪二维码,否则将被进行货物销毁;2.自发货跟卖:当其他卖家在提交Listing的offer时,亚马逊会要求跟卖者提供正确二维码进行验证,否则不能跟卖该listing。
一起惠2018-08-22 10:49:20350 次
亚马逊的一封邮件让该平台日本站点的卖家陷入“懵圈”状态。日本消费税已经成为日亚卖家必备的“议题”,但仍有不少卖家不知道消费税是什么。实际上,怎么规范境外电商平台税务问题是日本政府一直头疼的问题。日本作为没有设置VAT的国家之一,消费税就是该国的主要税务。众所周知,在日本线下购物要向消费者收取一定的消费税,税费会直接在价格后面备注。但海外商户在电商平台上给用户销售产品的情况可能复杂得多……卖家懵了亚马逊日本站要求规范消费税了?近日,有不少卖家收到亚马逊日本站点关于消费者事宜调整的通知,通知指出,为了方便卖家,以及应对未来的税费改革,亚马逊将进行网站规范开始展示消费税金额,并且在8月30日调整系统。对此,海豚日本仓的事业合伙人向东海:“亚马逊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发过相关邮件通知过卖家,卖家可以在后台选择显示或者不显示消费税,但是都是轻描淡写,大家也没当回事,今年亚马逊应该会直接作出系统的调整。”为什么亚马逊会接二连三的发出这样的一个邮件呢?速贸天下CEO林雅志表示,大概在5年前,日本就规定所有卖家的标价和消费税不可分割。向东海也称,日本本土的电商平台基本都是需要标注税费,标注方式是商品售价+税费,分开标注,线下零售也是这样的模式。据悉,在此之前直到目前为止,亚马逊日本站上显示的仍是含税价格。但这个“含税”价格是否含税大概很多卖家都不得而知。实际上,一般而言,如果销售主体是在境外的话,是不收取消费税的。速贸天下CEO林雅志表示:“境外消费是不需要产生税的,因为是进口。但是由于这几年跨境电商产生的金额越来越大,日本政府开始关注税费问题。”“但是日本政府在这方面存在一个漏洞,”向东海说道,“亚马逊属于境外平台,经营主体主要是境外企业或者个人,亚马逊平台上面的一口价是含税价格,而且消费者也缴纳了税费,但是这部分钱是并没有交给日本政府,去向是不得而知的,政府也无从下手。”“当然,如果是日本当地的企业或者个人入驻了亚马逊日本站点,面向日本市场销售,当销售金额进入了其日本银行账户时,就必须向日本政府交纳消费税。而本地的电商平台任何情况下都需要遵守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日本本土电商平台发展的。”向东海补充说道。但是一位花名为大兵的深耕日本亚马逊多年的跨境电商卖家强调,这个新政最终导致卖家们必须规范自己的日本消费税问题。大兵:“在政策正式调整之前(8月30日前),亚马逊平台上面的标价确实是含税价格,但是这个税费是零。政策正式实施之后日本政府会开始收取消费税,税率为8%。目前还不清楚缴税流程。”对此,也向亚马逊平台相关人士进行咨询,但截至发稿前,亚马逊仍未给予官方答复。日本关税?日本消费税?暂不说亚马逊平台上有没有收取日本买家消费税,如果按照正常程序走的话,入境日本到底需要缴纳什么税呢?什么情况下卖家才需要缴纳消费税呢?正常情况下,中国企业入境日本申报两种税,一是关税,二是消费税。向东海举例说道:“如果申报的商品价格是100美金,关税按照2%收取的话,消费税需要缴纳8美金,关税需要缴纳2美金,一共缴纳10美金就可以进入日本境内销售了。如果以200美金出售商品,收取消费者16美金的消费税,那么卖家上交给日本政府的将是中间的税差8美金。而这部分实际是由消费者来承担的。”“但是中国卖家的货物一般是进不了日本的,必须在日本有公司才能接受日本进口货物,”向东海补充说道,“另外,日本不像欧洲有VAT,日本只有消费税和关税。日本消费税申报一般是固定值为8%,关税申报一般是0到9%不等,一般服装类、纺织类比较高,在9%左右,其他都是1%到3%不等。”林雅志,日本进口的企业,要么是在日本有自己的公司,可以自己缴纳税款,要么委托第三方代理公司,根据卖家的流水和销售额收取代理费用。“在日本注册公司有好有坏,”林雅志说道,“一方面,企业除了缴纳申报货物价格所需的消费税和关税之外,还需要缴纳额外的法人税,而日本的法人税高达40%;另一方面,日本银行的年化利率仅1%到2%,和中国的月化利率相同,所以在日本融资是相对容易一些。”“另外,直邮模式和海外仓发货模式下征收消费税的起点不一样,”向东海,“如果从中国以直邮模式发往日本,单次在15000日币(相当于935人民币)以上需要收取消费税,海外仓模式无论金额多少都需要卖家缴纳消费税。另外,日本本土的电商企业一年销售额在一千万日币以内的,可以申请免缴消费税。”消费税从8%上调至10%带来的影响了解到,日本的消费税税率调整也是一波三折。早在去年,日本首相安倍晋就已经公开表明,到2019年10月将把消费税从8%上调至10%。据悉,日本消费税从1989年的3%,在1997年涨到了5%,2014年涨到了8%,明年可能会再次上涨。那么税率的不断上调,对于中国面向日本市场的跨境电商企业和消费者而言有什么影响?林雅志表示,如果明年日本政府把消费税率调到10%,整体而言,对于消费者日常消费没有太大的影响,无非是增加2个点,虽然生活成本会有增长,但是幅度并不大,只是对高额贸易影响较大。另外,税率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的跨境电商卖家,因为中国卖家在价格上具有优势,如果是像家居这样的产品,就算提升两个点,多出的钱也是比较多的了。向东海则认为,日本消费税率上调,实际上是日本政府在提升物价,增加消费者负担,制造通货膨胀。但电商和零售的消费税会同时上调,所以相比之下对电商影响不大。卖家大兵表示,收取消费税其实对卖家影响不大,因为消费税在日本线下很正常,而卖家在线上售卖的商品还具有价格优势,竞争力更强一些。如果消费税上调的话,卖家只需提高售价,加强成本核算就好了。
一起惠2018-08-17 09:59:17335 次
中东地区作为亚、非、欧三大洲接合部,是“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重要区域之一,也是跨境电商的目标蓝海区域之一。大家眼中的中东或许都是多金的,那么中国的跨境电商企业在这好不好掘金呢?日前,和DDU速递CEO魏世界进行了对话,魏世界分析了目前中东市场面临的困境,并且给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昙花一现”的中东电商市场2017年亚马逊开始抢滩中东市场收购了Souq,紧接着,以全球最大地产商之一Emaa集团董事长Alabbar为代表的海湾投资商,以及沙特主权投资基金共同投资打造了十亿本土电商平台Noon,中东迎来跨境电商发展高峰期。“这是一个井喷式的发展,”魏世界说道,“特别是在沙特,阿联酋,科威特这三个国家的手机普及率非常高,尤其是阿联酋,其智能手机普及率高达70%到80%。中东地区对电商的需求很大,但是该地区的电商渗透率却很低,直到2016年之后才发展起来。”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年的时间,中东地区的电商消费者市场一下“坍塌”。魏世界表示,去年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尤为突出,并且标价还很高。据悉,迪拜有一个中国最大的批发市场,中国卖家把相同的产品挂在网上,价格却翻了3到5倍,消费者体验极差,市场自然就垮掉了。另外,中东地区很多产品是限制入境的,如电子烟,成人用品等,但是并不代表这些产品在中东没有市场。很多人看中“商机”钻空子,以谋取利润,这使得中东电商市场更加无法规范,这些都直接影响部分卖家收益。魏世界举例说道:“DDU的某个客户,在相同金额广告投入费用下,去年一天能出600单左右,而今年只能出200单左右,并且产出比较去年比整体降低50%。”支付环节没打开拒签率达50%作为深耕迪拜的本土综合型物流公司,DDU不仅涉及头程货运,还涉及最后一公里配送等服务。妥投率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公司收益。魏世界,除了产品质量问题,中东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支付环节没有打开,消费者没有可选的线上交易方式,同时使用信用卡的人群比例很低。加上迪拜的移动支付还没发展起来,导致大多数人选择COD(货到付款)交易,线上支付止步不前。“像Souq、Noon这样的本土电商平台,线上支付方式在逐渐完善,在迪拜大约有30%的人在使用信用卡支付,70%使用COD的方式。而中国的跨境电商平台,约95%都是使用COD方式,线上支付比列极低。”魏世界说道。货到付款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方便消费者的,但是在这样一种情形之下却是对物流公司和电商平台是不利的。魏世界表示,DDU给客户的承诺是3次尝试投递,如投递成功之后也只收取一次的快递费用。这是货到付款的弊端所在,实际大部分的货物都需要连续3次投递,这种情况常有发生的话,对于DDU而言人力物力成本过高,而在阿联酋有的妥投率却只有50%。“当然,不同公司的拒签率是不一样的,海外仓和直发方式的签收率也是不一样的,阿联酋地区直邮方式的签收率为50%左右,海外仓发货的签收率在70%到90%。”魏世界说到。根据目前DDU的数据显示,目前有很多商家的客户都来自独立站,独立站比较偏爱从国内直发,从采购发货到收货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而很多消费者是没有耐心的,加上货到付款的方式,消费者随意下单随时取消订单,这期间没有任何成本。这也是造成拒签率高的另一客观原因。7000多家物流公司集聚迪拜最后一公里配送成难题拒签率过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物流公司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难度,虽然阿联酋的物流体系已经相当成熟,但是还是存在这样的问题。魏世界表示,在阿联酋空运有世界第一大机场,海运有中东第一大码头杰贝阿里码头,整体而言,其物流体系的配套设施都是世界一流的。但是从电商的角度来说,由于客户的支付使用习惯,签收率低等原因,导致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度增大,另外,不是所有的快递公司都是有资质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迪拜的物流公司有7000多家,做快递类的不到200家,在这个大体系之下,有做清关的,有做拖车运输的,有做快递的,有做仓储服务的,其中单独做快递的,值得注意的是,拿到邮局审批且有快递执照的合法同城快递公司只有49家。“DDU就是这其中一家,”魏世界说道,“目前DDU团队总共有90人左右,在阿联酋有接近60人,划分为两个部门,货运部门和快递部门,这两个部门紧密配合。货运部门主要负责从中国到迪拜的头程运输,包括清关,运输,仓库等。快递部门负责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但是阿联酋有一些偏远地区,配送起来相对困难。”这么多的物流公司,并且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还有待解决,所以竞争压力不言而喻。魏世界表示,DDU之前也是一个传统的物流公司,专门做迪拜清关和拖车服务,在2015年初转型做快递,直到2015年底才定位到电商物流,现在的市场已经很细化了。魏世界,DDU虽然还没强大到和国际大物流公司竞争,但是也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第一,中国管理团队+迪拜运营团队的运作模式。DDU基本面向中国市场,所以在沟通上是无障碍的。另外DDU的智能物流操作系统,可以与客户之间进行无缝衔接。第二,DDU的业务重点是在海外仓+最后一公里配送。目前,针对中国市场而言,暂时还没有与DDU做相同业务框架的公司,特别是电商二次销售领域,其他的快递公司基本没有涉足。沙特、阿联酋新增增值税中国企业进入需核算好成本虽然目前来说中东市场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正是这样,或许挑战也是机遇。据悉,专注中东市场的浙江执御(JollyChic)短短几年就成为了估值十亿美金的独角兽,环球易购、Shein、ClubFactory等也占有比较高的市场份额,中东购物类APP下载量排行榜已经被中国公司占去了大半块江山。当然想要进入该市场就必须要了解整体概况。魏世界表示,阿联酋目前在外汇管制上还没特别的限制,所以资金流转还是比较自由的,虽然2008年之后银行监管相对较严,但是资料齐全问题就不大。另外,海湾国家市场的大部分货物关税是5%,高新科技类1%,烟酒的税率分别是50%和100%,因为烟酒属于管制类的产品很难入境,除非是专门经营且有相关许可证的公司才能涉足。值得注意的是,从2018年1月1日起,中东市场新增增值税,税率为5%。目前只有阿联酋和沙特两个国家有增值税,但是增值税相关工作还不是很完善,相关销项抵扣体系还不成熟。基于以上中东市场的各方面要求,魏世界给想涉足中东市场或者已经进入中东市场的企业提出以下五点建议:第一,中国企业进入中东市场最主要的是把成本算清楚,包括增值税,关税,运费,末端配送,签收率低导致的退件成本核算。第二,风险控制非常重要,必须合法合规。无论是头程运输还是末端配送再到资金回款,都要找有资质的公司合作,尽可能规避风险,另外,产品需要合法合规,不准入境的产品不做。第三,企业进入中东市场要走品牌化的道路。品牌化是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精耕细作,越早建立自己的品牌越好。第四,从粗放式发展转为精细化运营,从包装、品质、推广、订单筛选、售后等各个环节严格把控,提高产品性价比。第五,2016-2017年,小卖家们在Facebook等平台随便砸广告就能赚快钱,但是现在中东的电商整体环境已经规范了很多,Souq和Noon都很重视用户体验,中国卖家也应该转变思路及操作模式。另外,根据中东的文化和市场需求来看,现在母婴类,时装类,3C产品等品类的市场很广阔。重新洗牌之后的中东市场,品牌商的价值将会凸显,或许中东市场的暂时衰落对于跨境电商而言是重新进入该市场的绝佳时期。
一起惠2018-08-10 09:31:59358 次
亚马逊雄心勃勃的降低医疗成本计划将首先在该公司位于西雅图的总部试水。两名不具名知情人士透露,亚马逊正在就在公司总部开设初级医疗门诊事宜进行内部讨论。亚马逊的早期计划是,今年晚些时候先招聘少量医生,开设一个只为部分员工服务的试验性诊所,然后明年初扩大诊所服务的员工范围。在推动降低医疗成本方面,亚马逊在美国企业中位居前列。通过指导员工到急诊门诊就诊,预防疾病,并在膳食和健身方面提供指导,企业希望员工更健康,远离医院。1月份,亚马逊宣布与摩根大通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合作,以改进医疗质量、降低成本。一名消息人士称,亚马逊之前希望外包其门诊,向专业机构购买服务。经过数轮讨论后,亚马逊决定自己设立诊所。亚马逊发言人未就此置评。苹果已经在为员工和家属建立自己的门诊。苹果旗下ACWellnessNetwork为诊所招聘逾40人。投资公司ComcastVentures高管迈克尔·扬(MichaelYang)表示,亚马逊可以利用内部诊所为样本,扩大规模向非员工提供服务。AmazonGo就是一个例子,亚马逊最近公布了在芝加哥和旧金山开设AmazonGo的计划。迈克尔·扬说,诊所存在的一大问题是,亚马逊是否向其数以千计的仓库员工开放,他们有不同于工程师和销售人员的需求。
一起惠2018-08-10 09:24:07442 次
大约一周之前,外媒很多报道都在diss亚马逊的虚假评论,于是就有人猜测平台的Review政策将会进一步收紧。最近,亚马逊通过限制和拒绝某些产品评论,正在进一步收紧VP评论的审核流程。亚马逊VP评论就是平台知道留评者是真实购买,所以确定了他们拥有该产品的评论权。这中间可能掺杂了一些非真实购买的情况,但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亚马逊检测也不是摆设。如今,在某些特定的产品上,亚马逊只接受VP评论。这些产品包括:“AmazonChoice”的产品、受欢迎的产品、贴牌的产品。也就是说以上这些产品,如果买家没有真实购买,就无法进行留评。亚马逊甚至有更进一步行动,如果买家以折扣价购买产品,那么产品评论也将无法过审。这意味着亚马逊VP评论要同时满足以下2个条件:1、确认留评者真实购买了产品;2、没有用大幅折扣价格进行购买产品。这里有趣的是,亚马逊不允许以折扣价购买产品的消费者留下评论,那可能意味着买家无法对在Prime日,黑色星期五或其他促销活动中购买的产品进行评论。但亚马逊的真正目的是防止卖家提供折扣代码,让消费者以低价格购买并留下评论,也就是另外一种刷单行为。之前有一些服务可以自动在某些产品上提供折扣代码,期望买家会留下评论,现在亚马逊正在严打这种刷单行为。如果买家认为产品存在问题,并且亚马逊或卖家已经提供了退款服务,那么该卖家即便是真实购买,也不能进行留评。亚马逊进一步收紧评论政策行为实际上都是为了博得消费者的认可。买家购买时喜欢看产品评论,但一旦对评论失去信任,那么评论就会变得毫无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一些明显虚假评论不仅毫无意义,还有可能失去买家订单。在亚马逊上仍存在很多非VP评论,这对于卖家来说是有价值的。但并非所有的评论“待遇”都一样,亚马逊似乎更注视合乎留评规则及时间。如果买家以折扣价购买产品,并想留下VP评论,那么亚马逊将进行阻止。
一起惠2018-08-08 09:43:20254 次
4月:当当网5月:亚马逊、国美在线、当当网6月:苏宁易购、唯品会、华为商城、史泰博、京东商城、1号店、中粮我买网、网易严选、视客眼镜、华为商城、国美在线7月:国际妈咪、DHC中国、华为商城
一起惠2018-08-01 10:19:55815 次
亲爱的一起惠会员们:大家好!亚马逊2018年5月确认收货订单已于2018年8月1日结算,其中包含4月下单5月确认收货订单以及4月无效订单,5月下单6月确认收货的订单将在结算次月订单时处理,请各位会员知悉,若在确认中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感谢大家对一起惠的支持!一起惠返利网2018年8月1日
一起惠2018-08-01 10:17:14499 次
据国外媒体报道,路透社看到的一份政策文件草案显示,印度正在考虑设立一个单独监管机构并进行立法,以解决该国所有与电子商务相关的问题,消除目前监管该行业的法律不成体系现象。这份政策文件即《国家政策框架草案》中提出的一些措施包括:本地数据存储、强制使用国内用卡支付网络Rupay进行网上交易,以及推动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提供网上零售服务。该文件还表示,印度还将采取措施,发展数据存储能力,并鼓励在印度国内存储数据。这份文件还称,将给予时间让电子商务行业“在本地化成为强制性要求之前进行调整”。该政策草案表示,“在遵守隐私、许可等相关规定情况下,印度政府将有权让数据存储在印度国内,以实现国家安全和公共政策目标。”该文件表示,印度反垄断监管机构将考虑改变外资投资的进入规则,以便对可能扭曲竞争的电子商务市场的并购行为进行强制审查。Flipkart是印度重要电子商务公司之一。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Walmart)、电商巨头亚马逊旗下印度子公司,以及由日本软银(SoftBank)支持的Snapdeal,目前正在展开对Flipkart的收购。
一起惠2018-08-01 09:49:17548 次
最近一段时间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则有趣的新闻,有人打车打不到,于是找了个同城货运的货拉拉。或许这只是个偶然事件,并非货拉拉的营销策划。但这份机智在博人一笑的同时,也让货拉拉以及它所处的同城货运行业走入了更多人的视线。事实上,这个看起来非常低调的领域已经发展多年,在经历早期的争议和探索后已经有一些稳定运行的玩家。例如刚刚提到的货拉拉,而在7月12日,58速运也宣布完成第一期2.5亿美元的融资,这也说明了经历资本寒冬、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等多方面考验后,同城货运已经实现了“去伪命题”标签,关于行业现阶段核心要素以及未来竞争方面,也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左手规模化,右手精细化:审时度势的折中之术才是王道对于同城货运行业来说,虽说已经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也有了类似货拉拉、58货运等发展态势良好的企业,但终究一直都没有诞生真正意义上的独角兽,这也使得对于同城货运的行业特征值得进行更深一层次的研究。烧钱大战一贯是互联网的拿手好戏,那么这个行业是否按照以往网约车、团购大战、共享单车一般打起“规模”战?在过去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同城货运行业确实是按照互联网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验去做,那就是“痛并快乐”的发展。一面规模化快速扩张,一面投入大、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事实上,唯快不破的竞争理论下,规模决胜理论在过去很多领域都已经得到证明,滴滴、美团的成功就是如此,在笔者看来,凡是可以以规模取胜的行业都有着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方面,不易于快速复制扩张的领域往往更强调扩张速度。不容易的往往最具价值,以网约车为例,网约车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地域性明显,不符合边际成本的递减规律,基本上每到一个新地方都是一个从零到一的过程,每到一个新地方都需要靠烧钱推广市场,尤其是在行业规范化之后,相关许可的获取也成了快速扩张的门槛。一个空白市场,率先进去的玩家往往具备抢占用户心智的价值,这一壁垒的建立往往很难被攻克,因此,轻装上阵,快速枪战市场就成了建立优势的不二法门。而同城货运行业明显具备这一特征,用户需求的培养、司机货车的招募等都是极具本地化特征的要素,如今的货拉拉、58速运等平台能发展到现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之前抢占规模化先机。一个简单、门槛低的商业模式,谁先到达规模优势,谁就有行业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具备劳动力密集型特征的互联网公司更强调服务网络的规模。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过去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几年受到了冲击,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O2O、新零售等理念的先后涌起,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的互联网服务形式开始不断创造价值。基于懒人经济下的新经济特征,外卖也好,网约车也好,骑手或者司机的抽成都是有限的,人口密度较高和人力成本却异常的低,打造出来一个规模化的有效服务网络才是其商业价值的体现,而同城货运正是如此,对城市服务网络往往比较重视。通过前面两点,同城货运似乎是个规模导向的领域,然而通过对现在行业竞争格局进行观察,不难发现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烧钱战、规模战当中,同城货运领域的玩家依旧不少,蓝犀牛、一号货车、速派得、咕咕速运等,市场上一度出现大量同质化的平台。而盈利模式、定价规则、司机的培训、货损问题等基本要素一直都没能实现标准化。如此看来,同城货运行业靠烧钱打出的规模化是很难杀死竞争对手的,走向精耕细作似乎也成了必然,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决定的:首先,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粘性”绝对称得上是一个热词。但“运货”,长期需要的人群往往都会自备运货工具,临时使用的人群,很久才会用一次,这与吃喝住行等其它生活服务还是有很大不同,具备过于低频的特征,行业很难建立起“用户粘性”,不像其它规模取胜的行业快速建立起用户习惯,基于规模化很难实现用户心智的占领,这就需要从效率、体验等其它方面入手进行精耕细作。在这一方面,同城货运行业的业内人士也表示,在风口退去以后,通过一点点试错建立起的服务体验壁垒确实比用优惠券燃烧起来的火墙要更加牢固。其次,产业本身规模化到达一个瓶颈期。不同商业形态所需要的土壤肥料各有差异,外卖的滋生土壤可以是各级城市;打车的滋生土壤同样也可以是各级城市。但同城货运的话,在一二线城市,还有部分三线城市需求往往会更大些,但低线城市的需求量明显不足。因为一二线城市生活节奏更快,目标用户数量大,用户时间碎片化特征明显,互联网思维浓重,对于同城货运这种互联网服务形式更容易接受。而且这些城市的面积比较大,更容易产生货运的服务需求。而底线城市则正好相反,这也使得同城货运玩家在经过规模扩张后,很难进行接下来的下沉攻击,这也是行业瓶颈期的由来。而规模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阶段,则需要进一步精耕细作提高效率,解决之前野蛮发展时期留下的后遗症。最后,正如当初马化腾朱啸虎朋友圈争论共享单车时所说的:“再便宜、再性价比高的功能机在智能化浪潮下必然不堪一击。”在智能浪潮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任何行业都不能置身事外。对于同城货运行业来说,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是行业精细化运作的必要手段。由此可见,同城货运似乎又是一个应该精细化运营的行业。而在以往的经验中,效率与规模很多时候都会形成一个“二律背反”,毕竟资源本身是存量的,一方的多了,对另一方就会造成挤压。加大精细化运作往往牺牲规模,重视规模也很难全身心进行精细化运作。事实上,对于同城货运来说完全可以打破这个“二律背反”。在行业初期,以规模主导,但现如今更强调两方面的协同实力。它不像共享单车那样数量庞大,在取得规模进行个体智能升级容易造成重复投放和资源浪费,货车的个体数量较少,智能设备的投放其实不影响已经投入使用的货的。而且前面我们讲过,行业受地域方面影响颇深,瓶颈期很快就会达到,即便规模上慢了半拍也不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规模和精细完全可以同步进行。因此,在行业早期快速扩张的货拉拉、58速运等平台如今都放缓了前进的步伐,改为“两条腿”走路,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大幅大加强对产业经营方式的精细化运作。智慧物流不是决胜利刃:推倒边界的壁垒重组才是最终的胜负手在互联网领域创投圈,投资人经常会问创业公司这样一句:“如果BAT想抄你的产品,你怎么办?你的壁垒是什么?”。事实上,关于壁垒的思考问题是任何一个行业每一家公司不同的阶段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同城货运领域而言,效率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的智慧化进程,因此不少人提出智慧物流会是决定最终结果的胜负手,但这真的是事实吗?我们先看一下理想蓝图中,智慧物流推动下的同城物流形态。不断提升运营效率这是基于新零售理念下智慧物流的最终理念。而同城货运,解决的其实就是“车”与“货”的信息匹配问题,具体来讲其实就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作为底层架构,进行全自动调度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将配送信息货物、时间、地点等与车辆运载能力、位置、任务等以及路况信息三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和匹配,根据配送员位置、用户位置、目的地进行合理规划路线,减少配送时间,从整体优化入手实现系统的高效运作。那么做到这些的难度很高吗?都是处于积极向上阶段的创业公司,都有大的投资人背景,谁比谁的眼光会差很多?智慧物流的大背景下,行业各路玩家都会加大这些领域的布局,而且创新不易,技术研发本身其实是个持续性的进程,试错成本很高,即便在技术上真的处于领先,但在具体实施阶段是否采取也是个未知数,毕竟技术越高,价值越大,投放成本也越高,但具体的效果上却不一定会有多大差距。就像过去很多手机厂商都把跑分作为手机的一个重要卖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为了突出其“发烧友”的定位,同时也是营销方面的需要。但是用户直观感受却并没有那么强,只要达到心理预期的基础分就可以了,性能的极致很多时候并不一定适合大众消费。同城货运领域,除非真的有绝对性的技术领先优势,能够给予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极大的提升,否则,在体验没有太大差距的情况下,那么用户决策的主要驱动则要回归到了价格上来,如此一来,技术价值高的企业反而不占优势。以往几次工业革命一样,技术的进步更多地是充当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是整个行业的进步,绝不是一家的独大。就最近几年科技公司的表现来看,曾经很多壁垒颇深的行业,如今都将被“开源”的重拳打破,最终受益的也将是整个科技行业,而人工智能方面,无论是谷歌、亚马逊等世界科技巨头,还是国内的BAT,都曾有过技术开源对外输出的表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同城货运原先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特征明显,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但随着行业“智慧升级”的深入,行业的进入门槛在不断地提高。水涨船高,但同一片水域不会厚此薄彼,船与船之间不会因为“水涨”就能判断彼此之间谁的“船身”更加坚固,因此,技术不足以成为行业间竞争的决胜因素。那么行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什么呢?在笔者看来这主要取决于八个字:推倒边界,壁垒重组。规模和效率在很多时候都被人们称作是行业竞争的壁垒,但你有的,别人也有,那就称不上了,如何在拉锯战中获得更多的认可,从而在规模上吞噬对手成为核心问题,在现阶段,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尽可能的提供更多服务,占据更多的用户时间,这不仅仅是行业内部竞争的需求,同时也是规避“野蛮人”的方式。在移动互联网进入深水区的今天,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也使得行业的竞争对手可能不只是在行业内部,更多的可能还来自于外部势力的侵入,很多领域的独角兽都在想方设法将自己的优势从单一或少数支点上升到生态系统层面。例如美团,主营业务一定是团购和外卖,但现在又涉足到了旅行、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多个生活服务领域,看似它在四处树敌,但与此同时这背后也有一定的商业逻辑。其扩张速度以及各个业务的稳定性暂时不论,但出发点是没错的,它攻击的就是用户生活的刚需性场景,每个用户手机上的APP是有限的,时间又是那么的碎片化,因此类似于综合类电商挤压垂直电商的逻辑,一站式服务平台战胜单一垂直类服务平台也是一定的。对于货拉拉们来说也是如此。真正的优势应该建立在多个堡垒上,而不是一个堡垒,应该以主营业务为同城货运为基础,以此作为担当整个平台生态赋能的前端流量入口,对其它细分市场进行渗透。如此一来,一方面规避了周边行业的野蛮人偷袭,先发制人抢占先机;另一方面,正如前面我们所说的那样,同城货运在生活场景中过于低频,但如果能渗透其它相对高频的场景这将在行业竞争中绝对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平台服务矩阵的相互转化上。因为通常情况下,流量转化的前提是要拥有较短的转化路径。用户在使用平台上某个高频服务时,潜移默化的会对其它暂时不就需要的服务功能留下印象,这就打入了用户心智,一旦需要,往往会成为首选。这其实就形成了业务之间流量转化的网络协同,形成了一个具备强大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生态体系,可以掌握更加详细的相关用户数据画像,这在未来也是极具想象空间。而在具体业务扩张的选择方面,货拉拉们其实也有着多重选择空间,例如开篇那则新闻提到的网约车,当前滴滴打车难的问题已经愈演愈烈,这也使得行业风口过去之后依旧会有曹操专车、美团等玩家们的加入,老玩家易到的卷土重来。本身主打与“车”有关的城市服务网络,货拉拉们与网约车市场有着很多相似的运营逻辑,涉足网约车市场不失为一种业务拓展的有效路径。除此之外,就整个同城物流服务而言,同城货运终究只是个细分领域,而其它各项业务,例如新零售兴起的同城即时配送、快递服务、跑腿服务等项目,货拉拉们其实也有着涉足的“基因”,同时也有利于建立更加完善和长远价值的城市物流服务网络,随着新零售的不断深入,在B端服务方面也有着很大想象空间。运货是核心,围绕运货积累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做服务品类的横向扩张,然后再反哺运货业务,同时在垂直方向上精耕细作、扩张规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打造拥有多个堡垒的生态组合拳,而这或许才是货拉拉们发展和竞争的正确姿态。
一起惠2018-07-31 09:44:11589 次
迅速发展的东南亚市场也开始规范跨境电商的行为了,但这对跨境电商卖家来说则意味着成本的提高。获悉,日前,泰国内阁批准了对“税收法”的修订草案,对所有电子商务交易征收VAT(增值税)。目前,新法案仅针对没有在泰国进行商业注册登记的跨境电商,包括亚马逊、Google、Facebook和Line等公司。VAT为7%增收门槛为180万泰铢据了解,该立法草案邀请通过电商向泰国聚美提供服务(不论消费者的居住地)的外国运营商在年度收入超过180万泰铢(约36.49万人民币)的VAT注册门槛时,该运营商需要登记并缴纳VAT。这里面的外国运营商包括网站和APP平台。因此,当电商平台销售超过VAT缴纳限额时,该平台必须按照产品7%的价格向泰国税务局缴纳增值税。值得注意的是,外国运营商是不能向泰国客户收取增值税,也不能申请进项税抵免货退款的。因此,对于海外企业来说,只能通过提高自己产品售价来让消费者消费时自己的低耗增值税成本。此外,如果外国运营商选择在泰国注册增值税业务是,也可能会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如果外国运营商不遵守该增值税规则,将会受到定期罚款以及缴纳其他附加费。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泰国海外供应商可以通过直接把产品销售给泰国消费者并把产品邮寄到消费者手上。而当邮寄的产品货值低于1500泰铢(约304人民币)时,是免税的。但上述法律生效后,该免税额度也将随之取消。据了解,该法案将在皇家公报上发布180天后生效。虽然该法案正式实施日期尚未清楚。但国外电商平台也应在2018年年底或2019年年初对即将出台的法律进行准备。法案实施后每年将新增30亿泰铢税收泰国税务局官员表示,内阁最新通过的电商增值税开征管理实施办法将不会对国内经营的电商造成影响,因为新法案针对的是那些没有在泰国国内有合法商业登记注册的跨国电商,但从事的网购业务又都是从泰国人的手中赚取了收益。因此根据泰国有关法律,这些出售商品和服务给泰国人的行为必须要缴纳增值税。“尽管税务部门无法获取企业购买在这些公司上的网络广告具体的费用,但会参考同行业上一年度财报情况来确定一个缴税金额。”上述关于说道。根据泰国税务局官员初步统计的数据,真的电商增值税后,泰国政府每年将新增30亿泰铢(相当于6亿人民币)的税收额。但是,对于泰国政府来说,本次法案的执法难度并不容易。有外媒指出,如果支付平台不在泰国并且泰国法律不要求收取增值税,则执法是一项挑战,因为大多数主要的全球电子商务平台都位于国外。因此,在第一阶段,泰国税务局更希望电子商务平台和产品的所有者在泰国当局注册并让相关机构代表他们收取增值税。外媒指出,该措施将为泰国在线和离线业务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后者已代表税务机关征收增值税。不止泰国全球跨境电商合规营运成趋势当然,泰国并不是唯一开始对跨境电商合规营业实行立法规范的。在今年7月1日,澳大利亚实施进口商品GST缴纳新政,对跨境电商征收10%的增值税。根据该法案,澳大利亚GST的征收将增加相关范围及规定:1.如果货物是由消费者进行购买并在供应商协助下被进口到澳大利亚,尽管产品的价值低于1000澳元,仍需缴纳GST。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根据澳大利亚海关规定,澳大利亚消费者在购买价值低于1000美元的进口商品是不用缴纳GST,其中包括服装、书籍、电子设备和运动器材等产品。然而,若该新政真正实现后,在十二个月内澳大利亚营业额达75000澳元或以上的供应商将都需要注册和缴纳GST税。2.如果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物商品,商品是在平台或者供应商的协助下进入澳大利亚,那么电商平台的运营方将被视为低价值货物供应商。这也意味着尽管卖家的年营业额低于75000澳元,但如果其是在电商分销平台上进行销售的话,进口的产品还是需要算GST。除了澳大利亚外,在今年上半年,瑞典海关也开始对所有的非欧盟电商物品(含邮件)向收件人征收VAT(瑞典VAT税率为申报价值的25%),不区分货值高低。与此同时,如果货值低于150欧元,收件人需向瑞典邮政再支付7.5欧元服务费;如果货值高于150欧元,收件人需向瑞典邮政支付12.5欧元服务费。而实际上,从2016年开始,英国财务部开始发布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督促发货到欧洲的卖家注册VAT。随后,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也开始要求卖家注册VAT,否则就会遭遇罚款甚至封号的威胁。在政府的压力下,卖家们必须去开始了解并注册VAT。从上述市场对跨境电商的措施上看,明显全球各国对跨境电商的理解越趋加深,与此同时,也正配套相应的法律,去规范跨境电商,防止税务的流失。而对于跨境电商来说,则更需要关注如何实现合规运营,从而避免因政策变动所产生的损失。
一起惠2018-07-23 10:46:31341 次
7月17日,拼多多更新了自己的招股书,终于明确了发行价格和数量。将以每股16美元-19美元价格发行856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最高融资18.7亿美元,有望于7月26日登陆美纳斯达克上市。腾讯和红杉资本拟在此轮IPO中分别增持2.5亿美金,其中前者将在IPO后持有17%的股份,继续保持第二大股东的地位。今年排队上市的国内互联网企业扎堆,其中不乏像滴滴、小米、美团、拼多多这样大体量的企业。而拼多多可能是其中争议最大的一家,支持者认为存在即是合理,反对者则指责拼多多假冒伪劣严重、巨额亏损、流量依赖严重,质疑模式能否持续。商品假冒伪劣问题取决于发展策略和高层意志除了吐槽无处不在的砍价式分享骚扰之外,人们对拼多多意见最多的其实还是假冒伪劣商品问题。有人甚至指责,淘宝的很多厂商把阵地转移到了拼多多,这种推测不是没有可能,商家逐利追着流量跑很正常。我们不能说拼多多在有意保护不良商家,但如此多的假冒伪劣商品问题,拼多多作为平台显然无法推脱关系。在我看来,假冒伪劣商品问题并不是拼多多无法解决,而是它现在还没有真正将其放在急迫解决的台面上来。原因有这两个方面:1、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公司,拼多多要做的事情很多,现阶段可能没有足够的精力来解决这个问题;2、现阶段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会对其某些阶段目标(比如商家数量、GMV等关键指标)相违背,主观上它更希望推迟到以后再来处理。不过,假冒伪劣问题非常容易伤害用户体验,成为随时可能炸响的地雷。在之前春节的系列互联网回乡观察中,我已经接触到不少人反映商品质量不佳而逐渐弃坑的实例。而近一段时间,关于此类问题的批评报道也时不时在朋友圈刷屏,侧面反映了事态不容忽视。当然,目前这个危机还没有大规模地爆发,这是因为:1、拼多多的主流目标群体为三四线以下城市的中老年人用户,他们对此问题的敏感性不如主流电商平台的用户;2、用户增长尚有一定的空间,受到流量裂变进坑的用户远大于弃坑的用户。但潜在用户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当增长速度放缓时,如果假冒伪劣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加上新用户逐渐成熟变得对产品和服务挑剔起来,那么危机将会立即浮上水面。届时用户大量流失下降,随之而来的是GMV和营收受挫下跌。以拼多多现在的发展速度来估算,我推测最快明年年中就可能面临这种现象。这或许是拼多多急于现在上市的主要原因。从各项数据来看,目前拼多多一切都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估值当然也会很漂亮,而这对于黄铮来说非常重要。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拼多多急于上市,或许也有先实现上市再快速回头来解决平台管理问题的意图。拼多多的商品伪劣和服务问题能否解决,由其发展策略决定,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取决于高层领导的意志。目前它在拼上市,现阶段急需做大的是规模,无论是用户数量还是交易。而上市成功的话,或许就能把精力放在管理上来,侧重于追求效率和质量。而解决问题的方式,除了大力整治现有平台,还很可能会培育新的交易平台。这好比阿里把淘宝做大后,利用淘宝的流量和用户来打造全新的天猫一样。亏损不是问题,有流量有份额实现赢利并不难还有不少人则担心拼多多的亏损。既然现在有年2600亿元这么大的GMV了,那就应该有规模效应能够赚钱,为何还在亏损呢?这的确是个本质的问题,创业不成做公益已经被大家当成了笑话,不想着赚钱的企业肯定不是为投资人负责的好企业。细究起来,拼多多现有的亏损问题并不大,它具有较大的潜在盈利能力。原因如下:首先,拼多多现有亏损并不是业务性亏损,而是处于扩张阶段的策略性亏损。到处当赞助商打广告,拼多多为了快速上位花费了不少的银子。而这一切都是费用,要记入运营成本表现为亏损。特别是在规模尚未达到之前,这笔费用占比更是高得多。其招股书显示,2017年拼多多投入销售和市场开支的费用为13.45亿元,同比增长近7倍,2018年一季度上述数据已经攀升到12.17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这也是今年一季度亏损2.8亿元的主要原因。试想如果拼多多收敛一下激进打法,今年一季度的市场费用只花一半,很可能就实现近3亿元的利润了。其次,拼多多的营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拼多多目前整体佣金费率只有1.4%,在电商行业中属于较低水平,仍有提升的空间。对标纯平台的天猫,除了手机等少数类目外,后者的大多数类目的佣金比率都在5%或更高。而京东和亚马逊的第三方平台佣金比率还要高一些,当然这是因为它们的推广广告位较少,而且第三方平台商品可以和自营商品一起出现在搜索页。作为平台,拼多多的佣金费率应该可以向天猫标准靠拢,在目前的基础翻一倍到2.8%问题不大。这意味着,将在同等GMV的情况下实现营收的翻番,而且费率还控制在天猫之下。有人可能会说,拼多多客单价低难以支撑这么高的佣金比率。其实大家误会了,低价很多情况下并不代表低毛利润率,商家是完全有能力覆盖佣金成本的。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我在教坏拼多多,这是必然的趋势,或许很快将会看到拼多多的具体行动。此外,坑位费、广告费也将是拼多多营收的新来源。对于尾部和新商家来说,购买精准的站内广告来打开销路是很必要的,平台则从中获得相应广告收入,拼多多只需学阿里和京东依葫芦画瓢即可。因此,只要有流量、用户和市场份额,电商平台想赚钱并不难。你看阿里,纯平台营收和利润一路涨得飞快;再看京东,第三方平台业务同样撑起了赢利的半边天。作为新兴的电商平台,拼多多要实现盈利并非难题。电商流量为王,没有微信的话拼多多还能称王吗?电商流量为王,但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拼多多的流量。主要风险在于现有流量模式是否可持续,如果失去微信支持,拼多多有没有足够的流量自我生生产能力。目前,社交电商基本上都依托于微信而存活,体量越大则风险越大。因为体量小的,尚有可能通过其他的社交应用获得对等的新流量。而体量大的平台一旦出现断流,则很难寻找新的流量来源。比如:去年锌财经报道之后,云集微店的公众号被彻底封号,就对其整体运营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导致后者元气大伤。微信目前的用户数量突破了10亿,已经成为国民基础应用,也就是说其用户增长天花板已经触及。而拼多多在挖掘移动社交红利人口上,效果非常显著,已经下沉到了县镇一级。根据招股书的披露,拼多多的用户超过了3亿人,可以说,它已经挖掘了一半多的目标用户人群了。剩下的一小半,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乡村一级,在物流基础设施普及之前很难开发他们。或者说,开发的价值不大,因为很多地方达不到人口规模而无法实现渠道下沉。也就是说,拼多多的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也即将到顶,下一步它将瞄准什么样的人群?拼多多目前还是依托微信产生的流量裂变,并带来相应的交易流水。由于腾讯的入股,我们通常把拼多多视为腾讯系,在微信体系享有一定的特权,否则以拼多多的疯狂分享可能早就被微信给封杀了。拼多多无法一直保持着野蛮生长的特权,因为微信不可能长期牺牲用户体验来扶持拼多多。这意味着拼多多必须具备自我流量生产能力,换言之,脱离了微信的倾斜性支持如何生存?拼多多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其策略开始有所转变并已行动。目前我观察到有两个看似微小但很重要的变化迹象:1、原来在帮好友砍价在微信中就可以,但现在必须在APP才能完成。很显然拼多多开始从微信向自己的APP导流,并试图将用户沉淀在APP上。2、目前在拼多多APP上,不少商品的拼团低至2个人,而且可在拼多多直接上发起和加入。这与传统电商平台的零售方式非常相近,实际上将用户购买门槛降至最低,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促进APP上的下单转化率,培养和巩固用户的消费习惯。拼多多在招股书中称其APP月活超过了一亿,但没有透露有多少交易是在拼多多APP上的闭环中完成的。如果拼多多能实现在自有APP上完成30-50%的交易额,就是非常大的成功。这意味着它有望摆脱对微信等外在流量的依赖,具有较强的自我流量生产能力。由于相关数据尚未公布,拼多多流量实力究竟如何,目前只有它自己清楚。上市即已开始,拼多多和淘宝必有一战拼多多上市讲了很多故事,电商、社交、阿里巴巴、京东、Costco和迪士尼,甚至还一度讲了个电商版Facebook的概念。抛开众多概念不论,在移动电商上拼多多的确有想象力,用户和GMV同步快速增长。但拼多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拼多多的用户多为增量市场,是移动互联网兴起后的新用户,他们普遍的特点是年纪较大或是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那里多是阿里和京东尚未来得及下沉开发的市场,拼多多提前抢占阿里和京东的潜在增长空间。通常来说,业内认为京东的用户平均购买力略强于天猫,而天猫又高于淘宝。从拼多多现有情况来看,其用户消费特征与淘宝比较接近。之前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卸载淘宝的用户有50.3%流向了拼多多,而拼多多的卸载用户中有78.3%流向了淘宝。在经营模式上,拼多多已经基本放弃了自营,全面转向了轻资产、高利润的平台模式。这样一来,拼多多和京东错开了竞争身位。加上逐渐从拼团回归到传统销售方式上来,拼多多将与淘宝争取相同的用户和商家,因此决战在所难免。拼多多全部身家都押在电商业务,而淘宝是阿里最核心的两个业务之一(另一个是支付宝),承担着流量生产和商家培育的重任。对于两者来说,这是一场谁都输不起的战争。目前来看拼多多的优势在于高成长率,而淘宝则在服务和体验上占优。对于拼多多来说,上市后最要紧的是,尽快解决平台的假冒伪劣商品问题,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一起惠2018-07-18 10:01:18449 次
从国内电商转战跨境电商,从欧美市场转战东南亚和非洲市场,在出海之路上越走越远,经验自然就越来越多。怕输就不要做,想赚钱就不能怂,盼成功就不能鼠目寸光,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相信每个人都懂。如何才能在海外市场成功笼络人心,如何能用首战经验拓展更多海外市场,不同海外市场该如何切入呢?近日,与小蚁科技跨境电商总监Penny林旖颖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共同探讨了跨境电商的海外之路。品牌先行顺利切入欧美市场国内市场逐渐饱和,国外市场抢滩激烈,竞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在跨境电商的头顶上,未雨绸缪似乎是化解危机的正解。据悉,前几年小蚁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上游批量代工,2016年的时候进入美国市场,2017年的时候进入欧洲市场,Penny表示,小蚁在进入欧美市场之前就已经生产出了适应海外市场的产品,利用品牌先行的优势让渠道商和零售商主动找到小蚁,加上小蚁的大量宣传促进了本次的转型。短短两年时间,小蚁品牌已经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认可,无论是在品牌认知度还是市场占有率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Penny称,目前,小蚁在速卖通平台上是出海十大品牌之一,亚马逊平台上牢牢占据个大品类bestseller,这主要归功于小蚁能够紧跟趋势,市场宣传和推广的渠道广。当然,知识产权和专利问题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面临的,也是很多中国企业出海的门槛。Penny指出,中国品牌出海欧美市场存在两个门槛,一方面在产品打造上,技术和专利是一大难点,另外一方面是公司战略方案,大多海外渠道只不过是清库存的一种方式,很多企业把国内线下的生意直接搬到海外,在产品创新和推广宣传方式上也是倾向于国内模式,自然做不好。而小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专门组建了海外的团队,根据当地市场的需求,借力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Penny称,在市场拓展方面,小蚁会将权利直接下放到成熟地区的企业,全权交给当地办公室独立运作,当然上海总部会作为总舵对技术研发,生产渠道进行支持,在公司整体战略上进行方向上指导。主打分销转战东南亚市场东南亚虽然是众多企业看中的蓝海市场,但是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时效性差等问题,很多企业虽然跃跃欲试但还是战战兢兢,怕投资会存在风险。对此,Penny表示,小蚁完全没有这样的担忧,因为小蚁是全权交给当地的分销商来拓展东南亚市场,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小蚁会在线下招募一些当地的公司去销售,利用当地公司的资源优势拓展市场,把当地的运营和推广也给分销商来做,线上可能会和国内的一些大卖家进行合作来做分销,小蚁本身只负责寻找合作资源,自身不去运营。Penny称,小蚁的产品非常适合东南亚市场,目前,在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占有率都很高,另外,小蚁还会利用打包托管的模式拓宽分销渠道,即官方开一个旗舰店,把店铺打包托管给分销企业去做,当然分销商也可以自己开一个店铺来做。当然,销量的多少有一部分取决于品牌的知名度,而目前中国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普遍不高,Penny表示,在提升海外知名度方面,小蚁除了直营团队的努力,还会高效协同当地分销零售代理,铺线下做地推,参与各种活动宣传,在信息化透明的时代,市场营销方面也可以说是全面开花,主流宣传渠道有,杂志,网红,大V等合作。中国品牌出海需要长期投入虽然短期就能收益是最好的结果,但是中国品牌在出海的道路上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成长,最重要的是要不断的投入才能有回报。对此,Penny给出中国出海的企业三点建议:第一,中国品牌出海,更多是以批量出海为主,大多跨境电商在市场的占有率表现出色,但是能体现出品牌溢价的企业还不是很多,尤其是服装品类,需要花几年时间线上线下、品牌推广、产品研发同时进行,不是一个短期内能打出爆款的节奏。第二,不要照搬国内的运营模式以及人才梯队,根据集团的战略方向,在一个市场足以支撑起技术研发项目,并且可以落地的时候组建专门的海外研发团队,当然,这需要当地人才货和政府资源等。第三,不能只在乎眼前数据,适当放权。给当地的分销公司一定权利,在符合集团整体利益以及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让分销企业自由支配。和大多中国品牌一样,小蚁也希望更够在海外市场有更好的成绩,Penny表示,得益于跨境电商平台出海的品牌溢价和渠道福利,小蚁今年会把重心放在多渠道分销上,带领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占领全球市场。
一起惠2018-07-18 09:56:46368 次
如果取消了亚马逊Prime会员,在会员到期之前,客户仍可访问之前通过Prime阅读借阅的电子书。但在会员到期之后,将无法访问之前通过Prime阅读借阅的电子书。书签、笔记和标注将保存到客户的亚马逊帐户,方便将来客户重新加入亚马逊Prime会员或订阅KindleUnlimited后再借阅此书时使用。
一起惠2018-07-17 10:23:45212 次
亚马逊全球各个国家的Prime会员服务均不能共享。在Z.cn,亚马逊Prime会员购买亚马逊海外购商店中带标识的商品,单笔订单满200元时,可享免费直邮中国大陆地区。
一起惠2018-07-17 10:22:00274 次
就在许多消费者摩拳擦掌准备在亚马逊PrimeDay中好好抢一番打折商品时,部分用户却遇到无法打开购物页面的技术故障。美国当地时间16日,亚马逊购物节PrimeDay开放首日即遭遇这样的尴尬。亚马逊的PrimeDay是亚马逊为Prime会员提供的购物节活动,通常在每年的7月中旬开始,今年的PrimeDay从7月16日开始持续36小时,在这段时间内,用户可以在亚马逊平台上买到许多打折力度很大的商品。但今年PrimeDay,许多用户却遇到了页面无法打开的问题,这一技术故障同时出现在桌面端和手机移动端。部分用户看到如下错误页面。对此,亚马逊在其官方推特账号中发布推文称,“部分用户在购物时遇到问题,亚马逊方面正在解决这些问题,许多用户能够成功购物,在PrimeDay在美国开始的第一个小时,用户下单的总数已经比去年同期要多,依然有成千上万的打折商品到来。”受到技术故障的影响,亚马逊股价在当天收盘后的盘后交易时间下跌1%。外界预计,今年PrimeDay将超越去年的记录,实现至少34亿美元的交易额。但受到技术故障的影响,这一目标或许也将会受到影响。根据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此前的报告显示,亚马逊到今年底将占领美国近一半的电商市场,去年底,亚马逊的市场份额为44%。
一起惠2018-07-17 10:05:51232 次
因为自有品牌,经济学家和律师们开始越来越多地争论“亚马逊是否在其市场上表现出垄断或反竞争行为”时,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犹如梦中惊醒:“什么?亚马逊的自有品牌?这些年都做了哪些?”没错,我们要讨论的就是AmazonBasics——亚马逊自有品牌。根据OneClickRetail的报告,2017年亚马逊的自有品牌AmazonBasics在宠物用品和床具产品线上,销售了大约200万美元的产品。现在其Wag牌狗粮进入了估值约300亿美元的宠物食品市场。而宠物食品市场,是2017年美国人总计在宠物身上花费的721亿美元中最大的一块。这些数据尚不足以引发关于垄断或反竞争行为的讨论。真正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一家总部位于华盛顿的负责审查商业和法规的新闻服务机构TheCapitolForum,在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指出:亚马逊用它的算法和平台推广自己的产品,会与依赖于亚马逊平台的零售商产生竞争。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又当裁判又踢球。自有品牌,电商巨头市场战略中的心头肉自有品牌是大型分销商如超级市场、连锁店等将自有商品品牌的产品,外包给优秀制造商进行贴牌生产的产物,一般价格略低于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Amazon自有品牌和网易严选、京造、淘宝心选一样,是各大零售电商们的心头肉。因为它们不仅可以使平台获取质量更可信、成本更低的商品,还可以让这些平台充分将手中已积累的零售数据创造更大价值,同时扩大会员客户数量。即使在没有第三方卖家的情况下,这些电商平台也可以通过自有品牌,保持和顾客的联系。此外,在线上和线下数据打通的新零售时代,这些平台还可以在线下建立实体店,售卖自有品牌的产品,吸引顾客。对此,美国Cadent咨询公司预测在未来十年内,大平台的自有品牌将会从知名品牌“窃取”多达640亿美元。亚马逊的日用品自有品牌,在2017年为亚马逊增加了约20亿美元的销售额。该公司进一步预测,到2027年,这部分收入将会增加到200亿美元。数字营销研究公司GartnerL2也对此专门进行了一项研究,更深入地探讨了亚马逊雄心勃勃的自有品牌战略在所有产品中的应用:服装、鞋和珠宝等品类,已占到亚马逊自有品牌的86%。由于亚马逊自有商品的价格比其它品牌的同类商品低,亚马逊在线商城上的第三方卖家感觉在和亚马逊进行价格竞争。这就犹如在沃尔玛旁边开了一个便利店,然后尝试和沃尔玛抢生意一样。在GartnerL2公司的这项研究中,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第一方卖家和第三方卖家,是否有希望与亚马逊自有品牌竞争?”答案显然是“没有太多希望。”因为亚马逊已经积极地进入园艺、户外、杂货、健康、家居、厨房以及其它日常必需品领域。但AmazonBasics只面向Prime会员。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品牌商需要接受的是,自有品牌在亚马逊的整体战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AmazonBasics:亚马逊手中的王牌GartnerL2的研究还表明,AmazonBasics是其自有品牌业务线中的最大赢家。尽管亚马逊目前约80个自有品牌中,只有三个以“亚马逊”命名,但它们占据了该公司自有品牌产品的近25%。报告指出,这意味着“AmazonBasics代表着亚马逊自有品牌战略中的一个超大角色。”另一个关键点是:亚马逊已经将它自己打造成了消费者默认的商品搜索引擎。跟据研究公司Survata的报告,大约49%的消费者会从亚马逊开始搜索第一件商品。而从Google或其它搜索引擎开始的36%的商品搜索,很大比例也会转向亚马逊的商品列表。这些关于消费者从哪里开始搜索商品的发现,印证了GartnerL2公司的研究结果:“与传统的零售商相比,亚马逊更像一个传统的搜索引擎。”亚马逊甚至比Google更了解顾客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以及什么时候需要补货。这些大数据使亚马逊占据了一个有利点来决定下一个自有品牌的最佳候选产品、以及如何将其自有产品放到它的搜索引擎中。这种方式将会吸引到最佳潜在客户,尤其是Prime会员。令人尴尬的是,许多公司仍然需要在亚马逊上寻找新客户和更广泛的分销。而这就好像是和亚马逊合作起来,将业务拱手让给亚马逊。亚马逊手中拿了所有的牌,而且按照它当前的速度,似乎没有什么办法能阻止它向市场的迈进。所幸的是,还有很多实体零售巨头似乎可以与之抗衡,比如传统的实体零售店沃尔玛、Target和Costco。尽管面对舆论这样的质疑:其是否会在自家平台上对自有品牌进行流量倾斜?亚马逊仍计划在2018年大力发展自有品牌,并将它们和智能家居AmazonAlexa语音购物系统,以及Prime会员项目结合起来。网易严选、米家、京造、淘宝心选的品牌图谋在国内电商市场,自有品牌同样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作为网易旗下原创生活类自营电商品牌,“网易严选”是在2016年4月正式上线的。当一年后消费者发现,一套在无印良品商售价590元的纯棉格子床上三件套,在网易严选上售价仅为299元时,网易严选则表示“该产品由无印良品的制造商生产”。“好的生活,没那么贵“的理念,让网易严选在2017年交出了不俗的成绩:2017年,网易公司净收入达到541.02亿元(人民币),其中电商业务净收入贡献了21.6%。尤其是在2017年Q4网易电商收入出现了大幅增长的态势,占比达到31.9%(46.54亿元),在2017年四个季度中占比最高。两年前网易严选的SKU只有30个,而到目前已经达到了1万个左右。网易严选通过自身巨大的流量入口,面对众多制造商有了更多选择余地,在丰富其产品线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采购成本。这套供应链打法也很快渗透到网易严选的新零售布局中:今年4月其宣布要打造100家严选HOME(实体店),这与严选拓展不同业务领域方向(如家居软装领域)的战略极为契合。如果说网易严选的成功在于“选”,那么行业内另一个玩家小米的米家,则胜在“控”。一直以高性价比产品作为优势的小米,在2016年3月上线了“米家”品牌,其中的产品均来自小米生态链伙伴企业。雷军曾提出:“当几乎所有的人都劝我把小米产品卖贵的时候,我感到孤独,因为他们不了解我的梦想和追求。不管你们认不认同,我就是要一条路干到黑,就是要做出感动人心但价格公道的产品。”结果是,2017年小米生态链销售额超过200亿,对比2016年销售额增涨了100%。究其原因,是米家产品并非向供应商采购,而是小米从产品设计、营销、供应链管理等多个角度,共同和生态链企业严控品质的结果。对于更多新玩家来说,严选和米家不是难以挑战的高峰。“京造”是京东在2018年1月中旬悄然上线的生活家居自有品牌。无论其是想“京东造”、“精心造”,还是“经得起造”,都意味着在2015年便开始独立运作五大自有品牌却以失败告终的京东,不甘放弃、卷土重来的“自有品牌”决心。在今年“618”购物节上,刘强东在微信朋友圈为“京造”带货,也开始让京造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以目前京东的市场资源和供应链掌控能力,想必未来绝不会仅仅局限于消费电子类产品的范畴。作为“迟到”的巨头,6月28日阿里巴巴也在杭州举办了“淘宝心选”品牌发布会。抛开外界的各种分析,看一下制造商的见解:“作为工厂,在新型材料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和淘宝心选合作后,我们拥有了更多大数据的支持,知道生产的方向在哪里,这能够帮助厂商及时洞察到消费者端的需求,持续地推出爆款。”似乎,我们又看到了亚马逊AmazonBasics的踪影。结束语笔者对于这两年众多电商巨头们纷纷进入到自有品牌领域,持向好的看法。首先是这些年随着电商市场的迅速发展,假货问题凸显,容易让消费者对电商平台感到失望和“没底儿”。而电商巨头们用自有供应链资源和自身品牌来塑造的,有品质保障、且性价比高的商品,无疑会让消费者在产品种类和价格方面都有了更多的选择。而在美国,人们担心亚马逊的自有品牌会垄断市场确实值得关注。据CNBC文章显示,目前来看亚马逊自有品牌的市场份额占比还远未达到50%。在有可能碰到垄断的红线之前,亚马逊或许还会继续挖掘一下其自有品牌的潜力。而沃尔玛、Target等零售巨头的存在,则会阻止可能发生的垄断态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电商巨头自有品牌的存在,对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确实是一个威胁。应对方法或许正如印度电商平台Flipkart在2017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自有品牌领域时,其自有品牌业务负责人AdarshMenon的提示:“只要第三方卖家的商品质量和价格都有保障,就不会受到太多来自Flipkart自有品牌的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这些不得不面对的趋势,电商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还是要做好“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的准备。毕竟无论是在质量、价格、还是在产品研发能力上,他们都要接受越来越大的挑战。
一起惠2018-07-16 09:46:14380 次
“负载均衡”这是一场配送平台和配送平台之间的合作:在外送高峰时段,Instacart选择Postmates共同完成高峰时段的配送,目前仅在旧金山地区试点。据彭博消息,Instacart日前完成了2以美元E轮融资,由CoatueManagement和GladeBrookCapitalPartners领投。Instacart仍然自行完成平台消费的配送服务,但当平台需求量很大的时候,会将一些订单交付给Postmates。Postmates创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旧金山。这家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在为商家和品牌提供配送服务(如沃尔玛),公司几乎可以承接任何类型的送货服务,但一般以方便食品、杂货和零售商品为主,大部分商品承诺在半小时到1小时送达。但此次和Instacart的合作,意味着Postmates第一次为一家原本就有配送服务的企业,提供配送支持。这发生于杂货零售市场的一个转折点。亚马逊以140亿美元收购WholeFoods,促使竞争者们加快布局更加快速、便捷的配送服务,如Target、沃尔玛等大型零售企业。杂货市场高度分散,为Instacart们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但只有数量、没有质量的交付是毫无意义的,Instacart和Postmates的合作,是为了保证上午和下午早些时候的按时交付,这个时间点是大多数Instacart订单的交付时段。和喜欢热食、准备好的用户不同,Instacart的订单大多集中在上午和下午“不早不晚的时候”。Instacart西北区总经理MichelleMcRae解释说,和Postmates的合作主要考虑到“负载均衡”。就像许多按需服务一样,Instacart看到了在某些特定日期、或某一天的特定时段出现的需求峰值。此次尝试主要为应对高峰时段,并且是在Postmates未被充分利用的时段,利用的是Postmates的闲置运力。McRae还强调,此次尝试不会影响到现有的消费者或配送服务商,因为Postmates仅在高峰时段提供服务。有趣的是,这让Postmates看到了一个更大的机会:在使用相同或更低的人力成本的情况下,提供额外的按需配送服务。“我们认为这肯定是Postmates未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ostmatesSVPDanMosher表示,大多数企业和品牌都希望拥有快速交付能力,随着公司的扩张产生足够的密度,以足够经济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点。不仅仅面向餐厅、零售商,对其他潜在的按需服务也是如此。他补充说,企业配送服务(toB)所占比例永远不会超过Postmates直接面向消费者(toC)的业务比例。二者的合作目前仅在旧金山进行,但Instacart称计划将该业务扩大到其它地区。但这项合作并不是排他的,Postmates也正积极和沃尔玛合作,将商品配送到消费者手中。
一起惠2018-07-16 09:43:12388 次
161-180/1206 记录9/61 页首页上一页1...6789101112...6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