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
电商大鳄已经意识到低线城市潜在的机会。日前,京东以大篷车形式走进全国100多个三到六线城市。1号店董事长于刚也于近日表示,早期在地域扩张上不够激进,只将业务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应该更快地布局三四线城市。在业界看来,大型电商已经在一二线城市各有所长,站稳脚跟,但在三四线甚至更低线的城市知名度还有待提高,这正是它们的机会,但成本也很大,尤其是在物流配送方面。“京东在一二线城市的占比已经很高了,但三四线城市的增速会更快。”京东CEO沈皓瑜认为,三四线城市的GDP增长迅速,但在京东的销售占比并不高。据介绍,从本月开始,京东大篷车将兵分三路,走进100多个城市,增强消费者对京东品牌的认知。沈皓瑜表示,“以前的线下活动比较少,主要靠产品和口碑拉动,今年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城市做了线下推广,比如在二线城市公交车车身广告、三四线城市的刷墙广告”。在上述人士看来,不像流量广告可以实时监测到转化率,但从整体销售上看,线下推广还是非常有效的。据介绍,“渠道下沉”是京东2014年的重大发展战略,京东从两个方面推进渠道下沉战略,包括对三四线城市物流配送服务提速,以及通过落地广告等形式加大京东品牌在这些城市的推广力度。数据显示,中国有2860多个行政区县,这些三至六线城市对电商的品牌认知还处于非常模糊的阶段,网购在这些区域基本上等同于淘宝,其他电商品牌的知名度并不高,这些潜在的购买力实际上是个消费富矿。于刚近日对媒体表示,1号店的创业史中也出现不少错误:早期在地域扩张上不够激进,只将业务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应更快地布局三四线城市。目前,已经有电商尝到了甜头。电商“妖股”唯品会将目标群体定义在三四线城市,在唯品会看来,三四线城市不发达,很多品牌买不到,只有在省城才能买到,网站没有地域限制,商品可获得性就提高了。不过,潜在的消费力必须有物流的支撑,到三四线城市建仓成为共同的选择。沈皓瑜表示,截至3月底,京东配送站已覆盖全国495个城市,今年将大力拓展三至六线城市,扩大运营网络。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京东已经覆盖了1700多个区县,90%以上的订单由自有配送员配送。不过,对于小县城、小农村,沈皓瑜直言,订单量达不到的话,没有办法建立自有配送,只能与第三方合作。1号店除了在北上广建立了大型仓储物流中心外,武汉、济南、泉州等地也已经建仓,另外,广东东莞市洪梅镇仓储中心也已经开建,并且继续寻找合适的城市建仓。唯品会则是通过落地配公司实现乡村都无盲点覆盖。对于苏宁云商来说,物流可以依托其现有的线下零售门店,不过,苏宁云商并未涉足县一级地区。“未来县一级的市场将是苏宁云商开店的着力点。比如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区的县级城市没有苏宁云商的店面,但这块市场是很大的。”苏宁云商方面表示。
【编者按】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中,海淘行业被人为地被炒得很热,从政府到媒体,从企业到资本,俨然从去年被人人喊打、走私代购、见光死的灰色角落,瞬间被提升到了光明正大的跨境进口电商正规军的腔调。但作为跨境进口电商行业的先行者,洋码头CEO曾碧波认为,产业链和企业人才的发展节奏并没有因为政府关注、媒体炒作、各种资本注入而瞬间全部到位。“海淘”的前世今生大家习惯将跨境进口电商称为海淘。事实上,“海淘”这个词最早于2011年下半年出现在一个名叫“海外E购”(letsebuy.com)的小论坛。论坛创始人的初衷是教一些论坛上的朋友如何去国外网站购物,然后在国外找家物流公司将包裹运输回国这样一件事。所以,“海淘”的原始狭义解释是特指国内买家自行访问海外电商网站,下单订货到国外仓库,然后自己找国际快递转运回国的购物形态。而随着去年9月份上海自贸区“跨境通”平台上线,以及天猫国际的加入,再加上各大媒体的轮番炒作。到今天为止,“海淘”这个词俨然升级为描述所有可以帮助中国消费者从海外购物的产业,也就是跨境进口电商产业。但无论叫什么名字,号称中国电子商务最后一片蓝海的进口电商产业,现今存在着以下三个“一头热”的特点。第一个“一头热”:政策比市场热代购、海淘、转运这些字眼在去年上半年还都和走私、灰色、逃税这些字眼有着强烈关联,而不管有意无意,把之前这个看上去不那么性感的行业推到“风口浪尖”的恰恰是政策。2012年底,国家发改委联合海关总署推出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批准了5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本意是基于出口外贸不振背景下鼓励跨境出口电商。但实际上,我觉得出口电商的最大瓶颈现阶段并不在于国内政策,而在于国外市场。所以,最后几个试点都开始聚焦进口电商。在进口电商试点开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需要直面的问题是,目前中国进口电商产业根本还没有形成,只有一大堆水客倒爷,是一个只有下游没有上游的产业。所以在前期进行需求调研和企业访谈时,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暂时只能找到一些转运公司和代购网站。上述政策出台背景直接导致了今天进口电商产业里政府比市场热的现象。这个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中一个表现是,相关监管方案的出台或许超前。根据我们的观察,进口电商产业发展迭代至少还需要2-3年的周期。而目前各个试点口岸推出的监管方案,主要是基于保税区的备货和集货进口监管体系,这可能已经远远跑到了产业发展的前面。我曾反复强调,进口电商产业真正的上游是国外出口商,而不是中国进口商。对比下出口电商,大家就会明白。今天出口电商在国外还存在所谓的“境外进口商”么?互联网最大的贡献是“短路”——缩短产业链,上游直接对接下游。因此只要还存在中国进口商,这个链条就还没有得到完全的优化。今天监管方案中保税备货的进口模式是不错,但对于国外出口商来说可能还是太早了,因为今天他们连怎么做中国生意都还没弄懂。我什么都还没开始卖,就让我囤一吨货到中国保税区?有点不太现实。所以,我认为,目前的备货模式解决的不是国外商家的烦恼,而只是徒增中国境内进口商的烦恼。另一个表现是,试点口岸很多,扶持力度很大,但实际业务量很少。为了推动跨境进口电商试点发展,几个口岸试点单位都推出和提供了非常给力的政策和资源,比如绿色通关通道、备案产品免检、二线行邮税通关等,地方政府甚至提供各种费用补贴,外管局也特意配套颁发了17个跨境支付牌照以降低购汇成本。但从过去的一年效果来看,做的最好的一个口岸一年也不过七万票的规模,而淘宝全球购频道一天的成交量可能就不止七万单。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因为,无论是备货还是集货模式,都缺少真正针对进口电商产业上下游的形态分析,尤其是上游出口商形态的分析。而上游的出口商根本还没开始打算做中国市场生意,所以不管政策如何给力,行业里玩来玩去的始终是一堆水货倒爷。很多人会问我,如果洋码头全部采用试点口岸的保税进口模式,是不是试点口岸的业务量就会大起来?我实话说,洋码头也没什么量,一天几千单,放在哪个口岸都起不了什么作用。洋码头辛苦做了几年,现在销售额也不过区区过亿,而随便几个大的淘宝店年销售额都过亿了。第二个“一头热”:下游比上游热海淘最大的兴奋点就是中国消费者的痛点。国内外物价的巨大差距以及国外产品品质正驱动着中国消费者成为发达国家眼里“走动的钱包”。国内越来越多的中产消费者开始意识到这个差距,更多的人开始尝试海淘,虽然很艰辛、很麻烦,但依然孜孜不倦、热情十足。海淘、代购、水货,这都是中国消费兴起过程中老百姓用钱包投票的结果和产物。但需要正视的是,不管中国消费者如何有需求,如何有钱,不管中国有多少倒爷,在今天这个产业链条里,上游还远未兴起。这中间,海外商家既存有不了解中国市场的信心壁垒,也有怕得罪现有代理商利益格局的原因。国外商家可能会拥抱前去旅游购物的中国游客,但是谈到通过电子商务对中国直销出口,到今天为止,真正采取行动并且有成效的不会超过个位数。以奶粉为例。中国妈妈对国外奶粉的需求很热。但国外又如何呢?各种禁售、限购、产能限制,上游真正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完全对此无动于衷。有的更多是国外当地的黄牛倒爷到门店里扫货拿货,然后倒卖到国内。再举一例,最近新冒出各种海淘网站的普遍特点是只做下游,不做上游,即做信息抓取提供内容服务的多,实实在在做销售的少。即使要做销售,也都是找黄牛进的货。据我所知,某海淘网站订单量很大,但是取消订单比例超过60%。做互联网和做电子商务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区别就是纯互联网青年不懂零售产业链,不知道下游眼球多没有用,烧钱也没有用,烧的越大,骂的越多。第三个“一头热”:资本比企业热虽然洋码头不缺钱,但打年初以来,我们接待了不下20家投资机构。纵观行业里其他新兴的各种海淘网站,只要像点样子,故事讲的清楚,项目轻易拿几千万投资毫无悬念。按照雷军的名言:“站在风口,猪都可以飞起来”。现在跨境进口电商,也绝对成为资本市场的风口,电商大佬也都纷纷出手。不过可悲的是,即使是风口,能算的上是猪的也少的可怜。风一阵阵吹过,飞起来的是满地黄沙,一头猪都看不到。由于产业沉淀不足,去年底之前,行业里正儿八经做海淘,做进口电商的少的可怜,多的都是一些代购和转运网站,以及一些折扣导购论坛,远谈不上跨境电子商务。等到今年资本突然热起来了,风吹起来了,才突然冒出一大堆项目,很多都是深信雷军的名言冲着资本成立的项目。但是这些创业者们都忘记了:其实“风过之后,最先掉下来的就是猪”。今天的产业形态里面,主要有三拨人在玩进口电商。一拨是境内电商大佬,比如天猫、京东、1号店,这拨人玩的模式很重,走的也慢,基本资本是投不进去的。一拨是政府或者和政府有牵连的国企,比如各个口岸试点城市的各种交易服务平台,这部分资本根本不敢投进去。最后一拨人是各种互联网人士做的海淘导购代购网站,做的很轻,提供资讯导购等内容整合。说良心话,这些服务真心不需要太多资本,“北美省钱快报”这些内容服务商做导购,没有资本进入活的也很滋润。“美国购物网”、“毕德代购”这些代购网站也给中国消费者提供代购服务很久了,一直也都活的很自在。其实还有一拨人远在国外,但是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该不该拿钱。这帮人就是那些海外的倒爷黄牛,他们手里优势就是有货,能搞定货源,台面上台面下的都可以搞定。但是拿风险投资貌似对他们来说还比较遥远。我的直觉是:可能还需要再等待半年到一年时间,这一批新成立的项目经过市场洗礼后,在真正一起推动整个产业链整合升级之后,市场上值得投资、也需要资本注入的项目才会更多。实际上,天猫国际在真正带动整个产业进行升级迭代。我建议,众多新成立的项目应该多跟随天猫的节奏进行垂直深度整合,建立自己的产业价值和壁垒。否则轻飘飘地随风而起、只会烧钱,等天猫产业链整合结束,你会连北都找不到。真正的威胁不是政策而是走私上面三个“一头热”,是我近期对整个产业的观察和思考,其实现在我很担忧。因为在繁杂的市场里、噪音太多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和企业的心态都会很浮躁,最终大家会忽略产业链里需要真正解决的问题,忽略进口电商健康发展的真正威胁其实不是政策而是走私。我一直担忧的最差情况就是大家忽略产业发展周期和节奏,毫无底线的竞争下去,最终逼良为娼、水货泛滥,政策监管没有信心,来个紧急刹车,那大家就都没得玩了!到今天看来,我这个担忧自然是杞人忧天,我非常欣慰地看到国家对这个产业的重视和支持,这个对于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我也一直觉得各个监管部门不轻易下结论,不随意给行业戴上一个走私的帽子就已经很好了。事实上,相关部门只要基于现有的监管体系和政策进行局部微观的改良,比如提高入境清关效率,扩大无纸化通关范围,加大力度打击走私水货,对于今天这个产业阶段来说已经是功德无量了。
【编者按】三人可以成虎,也可能成“屎”。一个再好的商业概念,被咀嚼千遍,也变得乏味。O2O就在2014年遭遇了这样的经历。当平台模式被说尽、传统行业亟待互联网改造的时候,O2O似乎成了所有零售企业的不二法门。但实际上,又有多少从业者看清了其中门道?抑或只是拾人牙慧?所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以下这篇文章,来自宝胜国际——国内最大运动服饰零售商——电商发展事业部总经理邢科春的思考,算是为那些走在O2O路上、即将成为“肥料”而不知的先行者们道上警世恒言。O2O铺天盖地,各种总裁班,呐喊着颠覆;各种所谓成功和不成功案例,好不热闹。仔细看看,除了口号,除了呐喊,似乎什么实质性动作都没有。作为一个苦逼的O2O探路者,我只想说:少喊颠覆,多想服务!通常是无知者无畏,唯一不缺的就是口号。但革命不是吹牛扯淡,而是要踏踏实实,一点点的推敲和改善。我们冷静的思考一下:1、颠覆,请问你要颠覆谁?2、你懂得被颠覆者的实力吗?他强大还是你强大?3、你看好了他的哪块肥肉?4、你用什么来颠覆人家?你尝试了吗?扩大规模和范围了吗?5、凭什么是你来颠覆?你的竞争对手是谁呢?6、假设你颠覆了之后,你怎么赚钱?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知道身后又有谁要颠覆你吗?如果你没有影响到利益格局,那么你连成功的门儿在哪里都不知道;如果你影响到了利益格局,拜托你能够真的强大,可以颠覆,而不被对方打死。O2O里没有排山倒海式的颠覆,只有蹲下身子,倾听消费者的需求,一点点的微创新,顺应消费者的习惯,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产品,提供更温心的服务。我们习惯了“打土豪分田地”消灭式的竞争模式,我们忽视了“润物细无声”的服务思维。O2O不是消灭谁,而是要思考更好的服务:1、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消费者的痛点是什么?消费者能说出来的需求是需求,消费者自己觉察不到的需求,才更有价值。2、罗列了一大堆需求和痛点,如果让你做减法,只选择其中一个,你选择哪一个呢?3、如果这个需求被服务的更好,消费者愿意多付一块钱吗?4、你怎样做,你的目标消费者才会哭着喊着追着,拿着钞票来买你的产品?O2O只是一个工具,不是万能钥匙,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甚至不同的地域,以“消费者主权”为思考原点,利用你的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谈恋爱。什么叫成功?对于传统产业来说:1、产品开发更加符合会员粉丝的核心需求,投放市场的节奏更加精准,不早,也不晚。2、由于前置的需求调研和预定,生产的数量/配比,交付的节奏,交付的地点,交付的方式,刚刚好满足会员/粉丝的预期,加上一点点的惊喜尖叫。3、消费者吃了喝了玩了爽了,帮助商家口碑传播了;然后还想要你的产品。4、商家的口袋里多了净利润,也清楚的知道下一波需求和利润预期。此时,请你说“我成功了”。而在此之前,都是做梦,因为你随时会被市场打回原形。O2O是温水煮青蛙的渐进式,2014年不可能有什么过于成功的案例,大家都忙于技术闭环和系统打通,能够出来公开讲成功案例的,除了“叫兽”,除了阿里京东,又有多少实干家?所以,2015年会陆陆续续冒出端倪,暴露冠军相;2016年之后,才可能是成功案例一箩筐,而那时,大家忙着巩固地盘赚钱,谈成功有意思吗?春华秋实,就如农民伯伯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卖了粮食数钞票,你若问他,他只会憨厚的笑笑,继续数钞票。【关于宝胜】国内最大的运动品服装零售商,是nike、adidas、reebook、nautica、converse等诸多国际品牌在国内的总代理商。
亲爱的各位惠友小伙伴:因京东结算系统升级,造成最近结算延迟,给大家带来不便,敬请见谅,目前正在等待京东方面消息,请大家不要着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跟进此事,感谢大家对一起惠的支持!祝大家生活愉快!一起惠返利网2014年6月24日
【编者按】日前,药监局发文,为处方药在线销售打开了一扇窗,这让苦候已久的医药电商企业守得云开见月明,寻觅到爆发增长的新机。对于相对后端的制药企业而言,则怀揣不甘人后的心态,也想搞出点动作,分一杯羹。处方药究竟给整个医药在线销售带来的是市场增量,还是换汤不换药,业内人士有着自己的见解。以下为一起惠与某制药品牌电商负责人(深喉)的对话:一起惠:制药电商这些年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好像风头都被医药B2C抢了。深喉:制药电商不太好做,就是没有什么方法。不像医药电商,(医药电商分两种,一种制药电商,一种药店电商。)制药电商没有零售权,没有零售权就没有货权。没有货权严格来说不算电商,只是通过药店手段来进行销售。制药厂这些年电商也没有形成一种比较好的思路,它只是这么简单的制药,可操作的东西少,可规划的东西也很少。制药电商跟传统的药店差不多。所以我们也一直在琢磨这块到底该怎么做。我看到一起惠的新闻说,医药电商政策要放开,特别是准许线上销售处方药,这对制药电商可能是个机会。公司在网上做一个小的平台就把中介商直接就甩了,直接对药店。一起惠:制药企业打算通过自建电商去中介化?深喉:制药电商原先建立渠道和传统渠道没有什么分别,现在反而有机会真正进入电商模式了。而且到时候就是B2B,而不是B2C了。一起惠:为什么会是B2B?深喉:制药公司未来的方向应该是把OTC(非处方药)变成单独的公司,把非处方药这块剥离出去,成为一个B2B平台,而不是在原有的公司体系架构内。很多传统企业做电商的配置是电商放在销售下面,但有些制药公司把它放在市场下面。在市场部,拿到的费用都是市场费用,投放的定位都是市场定位。对于电商目前的情况来说,我认为不太正确。电商还是接地气的,偏零售的东西多一些。一起惠:制药企业做电商的春天到了吗?深喉:我觉得药店可以发展,制药发展的机会不大。以后竞争也挺厉害。药店资源就那么点,谁家药都想卖。而且网上卖药不是所有药品都好卖。天猫主要靠那十几家药店,排在后面的销量都很有限。一起惠:但处方药的开放会带来市场增量。深喉:按照行业内的每年100%的增长,去年40个亿,今年整个市场估计得到一百个亿。其实买药的用户就这么大群体。假如线下占90%,线上只占10%,以后发展可能线下变成60%,线上变成40%,或者90%+40%等于130了。处方药开了之后肯定会增加销量,但是处方药安全是一个挑战。因为销售端的药店国家监管上很难万无一失。一起惠:除了天猫、京东这些综合大平台,医药电商谁做的相对好一些?深喉:现在几个B2C中,广州康爱多可能是平台销售最好的。上海华源也不错。健一网拿到风投,我估计它可能慢慢会做大。但是说严谨一点,整个医药B2C药品销售占的很少。主要还是围绕医疗器械、保健品、成人用品。其实大的药品在网上买是有好处的,不受仿制品的干扰,没有店员强制的促销。但是区别在于如果要增量的话,大的药品一般一线、二线城市生成率比较高,如果电商卖的比较多的话,就会抢他的线下市场。假如真的要增量,就要做更往下级的城市。但是城市越往下上网的人越少,去药店买药可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这么看,三四线城市机会也不大,就是依托平台,看它们怎样去发展三四线城市网上购药。一起惠:京东很早就开始尝试O2O的方式做医药,今年京东的拓展方向也是三四线城市,医药电商可以在这方面多去尝试。深喉:主与京东、天猫O2O发展医药,要向三四线甚至五六线城市下沉,这种逻辑理论上其实是能带过去一些销量,但是要看下级城市总体的量能不能赶超一二级城市的总体的量。毕竟中国下级城市比较多此外,如果做O2O,线下药店肯定是哪个赚钱卖哪个,都愿意卖利润高的。一起惠:传统药厂想要在线上推广自己是不是挺难的?深喉:天猫有个品牌站,做一个小的健康平台,通过一些健康的知识,还有一些专家的问答,来拢住消费者,同时,药厂也能在这里做一些品牌宣传。比如仁和、同仁堂,可能都在规划医药馆,但是具体规划成什么样还不清楚,品牌站也是没有零售权的,顶多在上面做链接,链接到药店。你可以在这里有些投入,对整个消费者的购买转化还是有所提高的,对单个药店转化不会很高。因为天猫购物习惯还是要搜索,药品的搜索,病症的搜索,所以即使有些投入,对公司也没有什么影响。还是要消费者了解你的药才能增加购买力吧。一起惠:微信是个机会吗?微信建立了品牌对用户直接的链接。深喉:微信是建立了品牌和用户直接的链接,但是固定的用药群体每年是基本上保持不变的,唯一机会是抢你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你要通过这种病症的搜索来抢市场份额。一起惠:像什么寻医问药这种健康咨询类的APP是否是一种营销通路?深喉:逐渐会投一些广告,这类APP的目的是,消费者有购药的需求,上网去查,看完以后需要一个引导。一起惠:这种投广告相对于原先天猫内种是不是会有一些变化,比如说原先主要投天猫,现在会分流。深喉:也不是,像制药公司会先考虑投一些大的视频网站,还有电商平台,这种投放是面对整个市场。如果有特定需求的,就会很难精准投放。
【一起惠讯】国内最早对移动电商的报道始于2008年,那一年淘宝高调上线手机网页版。2010年,淘宝和麦考林相继发布手机客户端。紧接着是2012年,凡客不断释放出移动端交易额猛涨的信号……从2010-2012年,淘宝、凡客、麦考林基本上是国内移动购物领域的最为高调几个的弄潮儿,京东、腾讯电商、唯品会、聚美优品则鲜有露面。进入2014年,移动购物市场风云突变,凡客、麦考林几乎都已淡出行业视线,曾经默不作声的京东、唯品会、聚美开始疯狂在移动端做文章,最出人意料的是,本来以为已经格局初定的电商行业内杀出一个“万能的微信”,让之前一骑绝尘的阿里巴巴倍感压力。市场份额:手机淘宝仍然是老大“相比三四年前,移动电商的地盘已经被重新划分了,小角色逆袭、狠角色淡出、巨头联姻的戏码开始上演。”一位关注国内移动电子商务格局的人士指出。一份来自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上,手机淘宝交易规模占比达到76.4%,说独占鳌头毫不为过,京东、腾讯电商、买卖宝、凡客等电商的份额都少得可怜。再来看看两年后的移动购物市场,淘宝依然是大多数手机网购人群的首选,但其在移动电商整体市场的地盘正在被一群新对手抢占。一起惠官方微信近期关于“你使用频率最高的购物App”调查结果显示,57%的受访者使用频率最高的购物App是手机淘宝,8%的受访者选择了手机京东,3%的受访者选择了手机美团,两年前市场占有率仅有3.9%的腾讯电商,如今已成为京东囊中之物——但腾讯却通过微信这一“新物种”重新获取了27%用户的垂青。曾经大张旗鼓进军电商的腾讯铩羽而归,现在一心做社交工具的微信却让移动电商甚至整个电商界风浪迭起,这让淘宝在移动端开始失控,同时失去安全感。因此,淘宝无线在去年一直忙着屏蔽微信、屏蔽导购,让自己越来越封闭。而它越是封闭,平台卖家就越是“不安分”,寻求更多的流量入口。横向PK:电商五虎各显神通一起惠调查了一批在手机淘宝之外有其它移动端销售渠道的卖家,发现京东、唯品会、聚美优品、微信等电商App成为近期受到卖家关注的几个“潜力股”。综合公开的资料以及卖家提供的信息,一起惠对上述几类电商App做了多个维度的对比。论用户基数,手机淘宝有足够的PC端“老本”,用户量在2013年就突破了3亿,早就与其它电商App拉开了距离——相比之下,京东App的1亿用户只能算“小儿科”,聚美优品、唯品会更不在一个层次。不过与微信相比起来,手机淘宝的用户量级也顿时相形见绌。公开报道显示,微信的用户总量在2013年突破6亿,正好是手机淘宝的2倍。而论购买力,唯品会和聚美优品的闪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秒杀了淘宝和京东这两个大而全的庞然大物。同样,京东虽然主力数码家电是标准品,但其单价更高,且对产品对比有较强的需求,因此用户决策也更迟缓。微信的购买力则基本上还是个谜。虽然京东近期宣称上线微信购物入口之后单日成交额相比之前“我的银行卡”下的二级入口翻了8倍,但长远发展商有待观察。另外,微信上基于公众号的微信商城销量更是寥寥,大多数品牌商目前对微信商城都是“刷存在感”“养着”的心态,收割期还远远未到。一起惠调查了一批在上述各个平台都有布局的卖家,从销售情况、平台系统、平台策略等方面了解了上述平台在移动端的不同现状。从销售情况来看,在PC端完全与淘宝、天猫不在一个量级的唯品会,正在成为对卖家极具诱惑力的移动销售平台。某知名户外品牌电商总经理向一起惠透露,其在唯品会的移动端销量占比已经略微超过天猫。“如果两个平台上都能卖出100件衣服,那么唯品会有30件是在移动端销售出去的,而天猫只有20件是移动端销售出去的。”根据唯品会财报,其在2014年第一季度的移动端销售占比已达到36%,今年4月份的移动销售占销售比例甚至已经达到43.6%。手机淘宝虽然也一直在强调流量的不断攀升,但从去年双十一披露的数据来看,其销售额占比为15%。从移动端的引流策略来看,唯品会也在做一些更大胆的尝试。上文提到的品牌商向一起惠介绍,唯品会已经在尝试手机端商品专供,商家需要对手机端平台进行独立供货,“而手机淘宝目前吸引用户的就是低价、低价、低价,手机专享价几乎成了唯一的杀手锏,这样带来的用户实际上并不忠诚”。再看平台数据的开放情况,除了手机淘宝能开放部分基础数据,唯品会、聚美优品、京东平台的卖家几乎都指出“数据太封闭”的现状。据商家透露,聚美优品对于运营、销售数据的管理上都采取封闭的策略。“我们不知道哪些订单和用户是通过聚美的移动端来的,哪些是从PC端来的,有时甚至连移动端男用户多还是女用户多都分不清楚。”一位化妆品品牌的创始人告诉一起惠。剩下的市场机会:移动导购崛起?除了唯品会、京东、微信等背景强大的平台,还有一个在移动端低调啃噬淘宝卖家和流量的势力是“导购类应用”:美丽说、蘑菇街、口袋购物等原来仰仗于淘宝而活的导购平台,都试图将卖家攥在自己手里,形成闭环数据的全新交易平台。去年曾有小型卖家向一起惠透露,其在半年内的成交订单中有81%来自移动导购平台口袋购物,因为口袋购物对销售的拉动,其直接从五钻卖家升级为皇冠卖家。很快,手机淘宝开始对移动端导购应用“耍心机”,例如在导购应用的商品详情页强制用户跳转到淘宝客户端,劫持导购App用户。在“享受”到淘宝种种冷遇之后,导购类网站均开始尝试自己拓展商户,自建平台。对于一些难以承担高昂营销成本、曝光率极低的卖家来说,拥有不少用户量的“导购系”网站具有不小的吸引力。根据蘑菇街的官方数据,其在推出优店平台(自有B2C平台)后,单月销售额即突破3亿元,目前注册用户约达8000万,其中手机月活跃用户超过3500万,超过60%的单月交易额来自移动端。而口袋购物的“微店”也在暗中“挪移”淘宝平台的卖家,在移动端帮助其实现一键搬家。一位关掉淘宝店、入驻微店两个月左右的女装卖家向一起惠透露,其日均订单已在200单左右。此外,还有一个手机淘宝潜在的大对手——拍拍网。此前在腾讯不温不火的拍拍网并没有独立的移动客户端,只有wap版页面。并入京东后,拍拍网被作为了重点攻坚项目,大有要重症旗鼓对战淘宝的气势,若能反击成功,手机拍拍无疑也将成为分食手机淘宝流量的重要角色。此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平台类App,品牌忠诚度较高的商家都已经纷纷开始自建App,尽管目前产生的销售效果有限,但品牌商对一款自有App的兴趣却在不断上涨。这可能是一个很多人曾经预测到结果、却无法预测进度的趋势。在一起惠日前举办的一场移动电商专题沙龙上,出乎意料的是,品牌商和开发者们最关心的问题不是在淘宝或者微信上如何布局,更是如何在自己的官方App上进行商品和流量的有效运营。这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品牌商们的忧虑。品牌商们相信,真正的移动时代一定是去中心化的。他们认为用户如果愿意在自己的手机上拿出十几兆的内存装在自己的客户端,是忠诚度的真实表现。在平台模式引导的前5年,平台以大规模的入口式流量和低价驱动了用户向电商的迁移,但并没有解决品牌商如何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只有当一个用户是因为我的商品或服务,而不是因为平台的促销和低价而来,这个用户才是我们真正感到安心的。”一家在平台上成长起来的化妆品品牌创始人坦言,这是他对移动时代最新的认识。
【一起惠讯】6月16日消息,刚进入“蜜月期”的腾讯和京东日前出现一点轻微的“不和谐”,原因是京东“顶风作案”通过公众号鼓励用户进行朋友圈营销,赚取CPS。一起惠获悉,京东官方服务号“京东JD.COM”近期一条鼓励用户通过朋友圈分享赚佣金的微信遭到其它用户举报,被微信官方屏蔽。据了解,京东近期在其官方服务号中发布消息称,用户将活动页面或者商品链接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若朋友通过该分享链接购买商品并确认付款,分享者将获得一定量的佣金。这一消息一经发布,被不少用户截图发到朋友圈,质疑京东在进行微信所不允许的朋友圈营销,很快该消息被微信官方屏蔽,屏蔽原因为“此内容被多人举报,相关的内容无法进行查看”。在今年4月初,微信正式发布《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明确支持,禁止公众号以奖励或其他方式,强制或诱导用户将消息分享至朋友圈的行为。奖励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实物奖品、虚拟奖品(积分、信息)等。很明显,京东这一鼓励用户朋友圈分享商品赚佣金的做法是撞到了枪口上。一起惠调查了解到,京东这一微信分享返利业务背后的实际运营方是原腾讯电商推广平台“易推广”,此前主要是基于拍拍网做CPS返利业务。腾讯电商入股京东之后,易推广业务于腾讯电商一起打包给了京东。京东的微信一级入口上线之后,易推广也开始同步拓展基于微信分享的CPS返利业务。根据其官方介绍,用户可以推广微信购物入口“品牌”“聚惠”“新发现”三个栏目的活动获得佣金,也可以分享部分店铺或者单品获取佣金,佣金比例在0.5%-8%左右。
【一起惠讯】6月9日消息,上线已近两周的京东微信入口日前有了新的进展。一起惠了解到,京东微信入口在在商品来源、订单列表、频道架构等方面都有了一些细微的调整。首先,在商品来源上,京东微信入口内来自微店的产品明显增多。据一起惠了解,虽然京东微店一直被认为是京东微信入口的一个重要亮点,但该入口上线初期,绝大多数的商品都来自于京东平台(包括自营和POP),基本上没有来自微店的商品。而近期,京东微店的产品出现在微信“购物”频道的几率明显增加,并且用户可以在浏览单品之后进入微店店铺浏览同店商品。一起惠注意到一个现象,不少京东POP平台商户若同时开通了微店,那么其商品在微信购物频道将同时有两种呈现路径。例如京东POP平台商户“趣玩网”,其微店和京东POP平台的商品都能呈现在“购物”频道,而且其同款商品的价格有可能在微店更低。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京东微店商品已经开始逐步接入微信购物频道,但其与京东自营和POP平台的商品仍然有“区别对待”:一方面,对用户已经下单的商品,京东会将其分为“微店订单”和“京东订单”两类;更重要的是,目前微信购物频道的关键词搜索智能直达京东平台的商品,不能直达微店商品——这意味着,除非首页有推荐位置,京东微店的商品很难呈现在用户面前。除了引入更多微店商品,微信购物频道近期还有一个细微调整是“新发现”栏目增加了类目列表,主要分为精选、数码、生活、女人、男人、首发等6个类目。而在微信购物频道上线初期,新发现的商品并不多,因此并无类目划分。
【一起惠讯】今年京东618店庆是京东上市之后的第一次大促,众多商家感觉此次大促势头很“猛“,在营销、宣传方面投入重金。而此时,天猫也推出6月年中大促,并主推家电数码、服装、时尚百货、美妆、家装五大类目和京东形成对冲的局面。实际上,虽然京东和天猫作为两大综合电商平台在6月短兵相接,但两者促销节奏和规划并不尽相同。双方促销节奏和重点不同从6月4日到16日,在各个时间节点,京东分别推出了不同品类的促销专场。从6月17日到20日则是为期3天的全品类大促,下图显示部分京东促销的安排。天猫除了在5月末推出电器底价购和在6月初推出的涉及食品、酒饮和运动类目的看球囤货活动,涉及美妆、时尚百货、数码家电、家装生活等重要品类的促销活动全部集中在6月16日到6月19日,此外在6月26日还推出服饰大促。天猫将数码家电品类的促销定位6月18日自然是希望在京东店庆日吸引消费者关注,冲击京东主打品类的销售。但京东店庆月的战线显然拉的更长,涉及品类也更多,节奏和天猫完全不一样。而且由于有自营和POP平台两块儿业务,营销活动更为复杂。天猫年中大促的所选择的时间点和品类则相对集中,营销方式仍然是以红包加五折为主。从双方的大促页面中就可以看出,和天猫仅在618当天推出数码家电的品类的促销相比,京东在全品类促销中和各类专场中将家电和3C类目做为主要促销品类都融入其中,在经营品类上京东依然侧重数码3C和家电。天猫则更侧重服装鞋帽等品类,此次年中大促还专门推出为期4天的“女性专享”,经营重点和整体气质和京东有明显区分。京东大促不受天猫狙击影响有电器类商家表示,天猫年中大促狙击京东店庆,其实对京东并没有太大影响。“京东和天猫的顾客群重合度不到20%。而且现在促销活动频繁,用户的消费行为反而偏向理性,营销宣传的作用反而降低。习惯在京东购物的用户依然会选择京东,喜欢天猫氛围的用户也仍回去天猫选购。”该商家指出,京东多标品,客单价高,男性用户多,家电3C仍然是主推品类。而天猫更加综合,有很多非标品,适合用户寻找长尾的个性化产品。这些不同之处就造成了京东和天猫顾客群的重合度其实并不高。“今年都没有听说只能选择一边参与大促活动的消息,说明其实天猫和京东现在在销售上的直接竞争并不是很激烈。”一位商家指出,京东虽然在销量规模上一直比不过天猫,但是也在建立和天猫不一样的发展逻辑。“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一直是京东的吸引用户的强大优势,现在京东在国内的一线城市基本可以实现一日达。”业内人士认为,发挥自建物流的配送优势,将该项服务开放给POP的商家,是未来京东保障服务优势并扩充销售市场的关键。大促背后各有布局分析人士指出,在6月大促冲销量的背后,天猫和京东应该各自有不同的诉求和侧重点。京东刚刚完成上市,而阿里集团也将在8月筹备上市,双方的所处的环境和发展阶段并不相同。“提升整体形象和流量价值是天猫的当务之急,在阿里集团上市前的年中大促无疑是一次绝好的宣传和营销机会。”商家指出,此次大促,天猫不仅更注重娱乐性和趣味性,在活动设置方面也和世界杯等事件进行接轨。而且天猫的服饰专场更以“国际品牌联合狂欢”作为活动亮点,提出大牌5折的概念,希望借助国际大牌力量提升平台调性。此外,天猫年中大促也在手机淘宝和天猫无线进行了布局,引导消费者通过手机扫码。虽然,近期天猫在移动端的宣传比较低调,但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移动端是其现阶段重点要布局的领域。此前,阿里集团在移动端通过收购、并购的方式布局众多项目,但还没有实现相互的打通,整合资源将成为阿里集团未来一段时间的关键词。与之相对,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迅速吸引流量资源成为京东上市之后的最重要诉求,于是布局流量端口是京东现在的重点任务。在6月店庆期间,京东明显希望借助大促将腾讯带来的移动端资源、以及拍拍网等实物网购资源打通,以便为京东未来平台化的扩张做好准备和支持。只有拥有丰富的流量入口,才能为吸纳优质供应商打好基础。据了解,京东618在无线端,除独立的移动客户端之外,手Q和微信成为了京东在无线端促销的重要平台。在微信端,京东的一级入口将在618同期上线,另外,在手机QQ端,京东也将有购物入口。为了促进消费者对京东在这些移动端销售入口认知,京东在这三个端口推出价值10元亿的京东红包,并且领取后可以直接跳转到移动端相关的销售页面,引导用户在移动端消费。
【一起惠讯】6月4日消息,一起惠获悉,京东与微信近日加快了融合步伐,除了正式上线微信一级入口,京东日前已经在其移动客户端开通微信登录功能,并暗示紧接着将开通微信支付。据悉,京东的微信登录功能与其618特别版客户端同步上线,用户可以将微信账号与原京东账号绑定。此前,京东支持的第三方登录方式包括QQ、新浪微博、支付宝等。一起惠了解到,在此之前,1号店、蘑菇街等其他电商已经纷纷开通了微信登录和微信支付。目前,京东在移动端还未开通微信支付,但其在应用更新中明确暗示这一功能将在不久之后上线。实际上,在京东刚刚上线不久的微信入口中,所有商品都已经能支持微信支付。除了微信支付,京东在移动端支付方面的“另一手准备”是网银钱包。今年三月份,京东网银钱包以及客户端同时亮相,不过目前网银钱包仅支持充值、转账、提现等基础理财功能,不支持购物。
【公告】一起惠5月份爆料上榜前三名名单公示亲爱的惠友:大家好,非常感谢我们的爆料用户辛勤的耕耘,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为感谢我们的爆料用户,每月都会进行前三名用户进行相应的奖励,当然未上名单的同学您也不要着急,每月都会产生前三名,只要你参与,我们就非常的欢迎。下面是上榜名单:(3个工作日内处理到账)友情提示:以上上榜的用户,可以选择京东礼品卡或者亚马逊礼品卡。以上活动解释权归一起惠返利网所有一起惠返利网2014年6月3日
【编者按】七乐康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医药电商,连续三年天猫医药馆第一。在过去的几年里,七乐康只在线下开了9家门店,但却有信心能够冲击更广阔的医药电商领域。在七乐康董事长石振洋看来,七乐康要做的不仅仅是O2O这样的简单布局,而是颠覆医药行业,成为用户身边的私人健康“保镖”。这个看似有些遥远的梦想,究竟分几步?石振洋说,从一盒安全套开始。以下为一起惠与石振洋对话实录:“嘿兄弟,买两盒安全套回家试试吧”一起惠:业界应该如何理解七乐康?七乐康石振洋:七乐康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因为我们线下店比较少。一起惠:线下店有多少家?七乐康石振洋:9家线下门店,线上业务占了95%。所以我们是一家医药的互联网企业。我们用互联网思维去思考企业的发展。一起惠:医药电商平台里谁拥有最大的客户群?七乐康石振洋:用户量最大的医药互联网企业都是卖“套套”的。一起惠:这个用户量级在行业中是什么水平?七乐康石振洋:七乐康目前是国内最大的医药电商平台。我们的性质是互联网大药房,主要用户人群是“80后”、“90后”,“70后”是辅助的放射形人群。一起惠:“60后”有人通过线上购买吗?七乐康石振洋:“60后”基本没有。“70后”有一些,“80后”和“90后”占了80%的份额,所以他们是最主要的消费人群。针对“80前”这一波用户,他们对于新玩意的兴趣和接受度相对保守,我们不能直接说“嘿兄弟,买两盒药回家吃吃吧”。根据我们的客户群体进行需求分析,我们设计了美瞳、套套、医疗器械、保健用品的营销。一起惠:七乐康有多少用户并不单纯是来买“套套”的。七乐康石振洋:七乐康有500万左右的会员,大部分会员跟七乐康的关系,开始于“套套”,有了第一次接触良好的消费体验,二次消费时除了计生用品外,还可能带上美瞳、医疗器械、保健品等等。目前“套套”的比重占了总销售额的20%左右。一起惠:安全套这样的产品实际上是眼球经济,引起用户对七乐康的关注。七乐康石振洋:七乐康的服务叫“谈恋爱”理论。希望我们的用户群体以后的私人健康服务全部能在七乐康实现。如果单纯在七乐康买药,客户不会有这么强的需求和七乐康进行更深的交流和互动。所谓“谈恋爱”理论,就是当你见到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你说我们结婚吧,会把人家吓跑的。但如果在小区附近见到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第一天看一眼不讲话,第二天也是一样,时间长了以后,大家熟悉了之后,你就可以问你是不是住这附近啊?交流之后留个微信,第四次可能就喝咖啡,第五次就泡吧,可能最后就成朋友甚至是夫妻了。一起惠:所以说药品并不是七乐康主推的产品?七乐康石振洋:药品是我们健康服务的一部分,目前来说不算最主要的产品,但是随着未来的发展,这些人在七乐康买套套也好,买美瞳也好,就会形成习惯。一起惠:这需要很高的老顾客回购率或者用户留存才能实现。七乐康的复购率如何?七乐康石振洋:30%左右。用户如果已经与七乐康有三五次的接触,那么在七乐康在买药就会更踏实更理顺成章。七乐康会针对人群做产品的规划,所谓看菜吃饭,这是我们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80后”已经是33岁了,再过两年可能也会给小孩买药了。一起惠:上有老、下有小。七乐康石振洋:对。所以从这种角度看,七乐康的药品的销售占比已经从5%、10%上升到20%左右了。药店O2O是个伪命题吗?一起惠:听说和同行相比,七乐康的价格会高10%左右,医药产品又很标准化,会不会对销售有影响?七乐康石振洋:肯定有影响。但为什么消费者还是愿意在七乐康买单,而且重复购买率在业内领先?说明消费者不仅买的是产品,还有服务和愉快的消费体验。七乐康让消费者感受到服务的价值。一起惠:服务上有什么特别之处?七乐康石振洋:首先包装上我们以客户体验为核心。客户之前有反映说,收到的包装箱会压变形,我们改进后,人站在包裹上箱子都不变形;其次七乐康无条件退换货,只要是从我们这里卖出去的产品,哪怕是套套你用了之后说不合适,那退回来吧,这是七乐康的承诺另一方面,我们以前也会收到客户的电话、微信,他们会反馈给我们需要关注哪些服务细节,这对我们非常重要!这就是互联网的UGC,即用户贡献内容(服务细节)。一起惠:从一个电商人的角度去看,传统药店会被颠覆吗?这个产业会被颠覆吗?七乐康石振洋:颠覆是不可能的,少一半是肯定的。一起惠:少一半,那已经很要命了。七乐康石振洋:一定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发生了变革,健康服务业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一起惠:线下药店的利润率空间大吗?七乐康石振洋:线下药店的毛利在30~45%左右,但是会越来越少。就好比说,以前消费者都是骑单车上班的,如果整天悠哉悠哉的话,他的单车就可以了。但是一大部分人群开始坐着汽车上班了,这时候拥有单车的人,肯定被淘汰了。但是,最后会留下几辆单车,属于什么呢?放在历史博物馆里展览,或者放在小区里巡逻。一起惠:线下药店最大的威胁是比他跑得更快的商业模式?七乐康石振洋:第一变化就是物业成本的提高;第二利润产品基本上被互联网摧毁,特别是保健品、医疗器械、计生用品。另外,政策要求每个店至少要配一位执业药师。目前国内执业药师比较少,根据CFDA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的数字,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国累计有27万人取得执业药师资格,但其中在药品零售单位的只有7万多人,相当于6家药店争抢一名执业药师。这对线下药店来说,是非常致命的问题。一起惠:还有什么品类会是药房利润空间很大的?七乐康石振洋:奶粉、药品、个人护理品等。未来的话,随着处方药网上销售开放,以及国家医药改革进一步的推进,传统药房的利润肯定还会被挤压,而且还会被网上药店挤占市场份额,营业额也会有所下降。一起惠:当一个市场趋向于成熟的时候,高利润的产品还会继续保持吗?七乐康石振洋:不会,消费者在线下药房普遍很难找到目标药,传统线下药店有一个“终端拦截”的营销方式,往往会给用户推荐高毛利产品,知名的药反而买不到。就比如说你去买个“达克宁”,结果非得让你买个“达克宁他爹”。功效差不多,但是价格贵上不少。市场趋于成熟,产品价格更加透明,高利润产品很难继续。一起惠:京东要借药房做O2O生意。我听说七乐康从去年开始就布局O2O,现在进展如何?七乐康石振洋:现在我们的技术系统已经是在试运营阶段,6月份会正式推出,让客户更方便的体验互联网的魅力。一起惠:医药电商O2O的痛点是什么?七乐康石振洋:以前的医药O2O严格来说叫扯淡,为什么?网上购物,一个人买了血压仪送给老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O2O的方式,线上下单,线下提货,自己去到药店把血压仪拿回家。另一种是今天下单了,可能明天或者后天下午,就直接送到你家。这根本就不需要O2O。再比如,你肚子痛,痛得都冒汗了,还会想O2O?直接去药店或医院了。所以药店的O2O,严格来说是一个伪命题。我个人更倾向于O+O。一起惠:O+O是什么概念呢?七乐康石振洋:宝岛眼镜做O2O,配眼镜一定会有框架镜,框架镜一定要到现场去磨。这样有在线上买的东西,也有到线下去完成的部分。单一药品O2O,我认为是一个伪命题。O+O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可以增加会员互动。和刘强东花一样的钱做私人健康保镖一起惠:在你的脑海中,七乐康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七乐康石振洋:未来,每个患者在七乐康都会有一个健康档案、健康数据,然后根据这些,七乐康提供一整套的健康咨询、服务、解决方案。一起惠:用户的私家医院?七乐康石振洋:严格地说是私家健康保镖。一起惠:距离这些,还有那些没做好?七乐康石振洋:我们的布局已经成功了。只是需要用最快的速度去推动。一起惠:需要花很多钱么?七乐康石振洋:这个钱是非常多的。一起惠:花多少钱?七乐康石振洋:估计和刘强东花的差不多吧。我们建的是整个的医药流通线,也就是我们规划中的“健康大平台”今年4月,七乐康已经正式推出APP,这个系统还在进一步完善中。除了用于购物、查询物流以外,更重要的是围绕APP开始启动“大健康管理平台”,逐步整合移动健康监测、体检、涉外医疗等相关企业。“大健康管理平台”以产品为起点,建立与客户的营销体验,通过物流、支付体系、无线终端等渠道对技术数据进行分析,形成闭环服务。这些有关健康以及咨询方面的数据,不仅能为消费者提供个人今后健康分析引导,还将成为遗传医学调查的可统计数据,为人类健康研究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平台正处于筹备阶段,希望5年内能实现目标。一起惠:这个是一个很宏伟的蓝图。
【一起惠讯】微信小店昨日正式曝光,业界对微信“零门槛”开店一片哗然。不过,一起惠从多位资深电商人士出了解到,微信小店在目前的电商形势下,并非颠覆性十足,全民开店的时代远未到来,而塑造一个“微信版淘宝”则属天方夜谭。零门槛是伪命题据一起惠了解,微信小店并非像其自称的“零门槛”,所谓零门槛,是相对第三方开发者而言,商家可以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使用微信官方的免费工具,自行建站,并在微信店铺上完成一系列的销售工作。但实际上,如若商家使用微信小店,必须申请公众账号服务号,并获得官方认证,同时,只有在接入微信支付的前提下,才准许在微信上开店。“账号认证要300块,微信支付2万保证金,而且今后每成交一笔,还要抽成。”商家指出,微信小店零门槛不等同于免费。种种条条框框和前期费用,已经将大量的小卖家置之门外。“原本以为微信小店是给了‘小而美’卖家一次绝地反击的机会,毕竟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大平台已经不会再有浮出水面的机会。但是,微信小店也不是为我们小卖家预备的,其天然门槛已经决定了不是谁都有机会。”某原创设计师品牌负责人称,此前之所以没有寻找第三方开通微购物,就是因为有上述障碍存在。微信小店并没有把门槛拉到全民参与的段位上。微信版淘宝乃是悖论目前,多数中小卖家仍在持续观望中,特别是对微信小店未来的流量情况不可预判的前提下。一起惠在调查过程中获悉,多数卖家对微信小店的顾虑来自流量支持。虽然建站越来越方便,但是没有流量导入,也好比死水一潭。微信订阅号做电商不同于淘宝,没有大而集中的搜索作为流量引入,商家只能通过社会化传播的营销方式,来与用户之间产生联系。此前,腾讯方面还特别强调了电商去中心化的概念。“微信集中的流量导入的是京东这样的一级入口,微信小店目前还看到与京东入口之间的关联。”商家指出,如果没有统一的引流,小店店主就需要自行开展营销,然而微信是坚决不会放任卖家肆意胡来的。“微小店一出,喝彩声不绝,但微信本质上是个朋友圈,不是推广工具,涨粉不容易,这就决定了微小店的业绩瓶颈。”某知名代运营商直言,微信小店难以在移动端复制淘宝C2C的玩法,主要原因在于电子商务已经走过小企业创业阶段,开始进入大鳄竞争时期,大企业垂直整合各类流量的能力是最强的。此外,腾讯缺乏做电子商务的基因,电商基因的短板并没有补起来,自主做开店市场,是否能够突破原有的商业模式,暂难判断。不上不下或成鸡肋此前有观点认为,微信小店的出现,可能首当其冲的是微盟、口袋通这样的第三方开发者。但从这几家企业的反应来看,尚属淡定。口袋通创始人白鸦直言,虽然会受到影响,但微信小店要“接盘”的是数量繁多的超小商户。“官方开始入手培养市场,我们就可以踏实的做真正卖家的服务。生态分工基本开始确立。”从目前商家反馈的情况判断,已经开始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开设微购物的品牌商,对微信小店“感冒”程度很低,特别是在个性化需求方面,微信小店的功能显得“太过鸡肋”。相反,小卖家因体量太小,也很难入第三方开发者的“法眼”。这也就是白鸦所言的“分工确立”。不过,由于前述门槛原因,小卖家仍然迟疑未决是否要开设微信小店。这也使得微信小店有些“上下够不着”。相比之下,业内人士认为,微信小店更适合于导购、自媒体。特别是专注细分垂直领域的账号,本身已经具备认证,开通微信支付功能,借助已有的粉丝人群,寻求变现似乎更加近水楼台。“这也是为什么微信小店会把美丽说这样的账号用作推广案例的重要原因。”上述人士指出,美丽说此前已经开始一系列的B2C模式的尝试,而微信小店刚好可以帮助其释放能量。
今日,在第九届中国零售商大会全体会议上,“中国零售百强发展解读”报告正式发布,天猫超过苏宁跃居百强榜首,零售百强销售增速连锁第三年放缓。9家电商企业入围,贡献率高达54%去年,百强排名首次将电商列入其中,今年依旧如此,数据显示,入围的9家电商销售高速增长,对百强零售企业整体销售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4%,较上年电商贡献率提高了4.4个百分点。(9家电商企业入围零售百强)据了解,2013年,进入百强的零售企业中,有9家电商,分别为天猫、京东、腾讯B2C、唯品会、亚马逊中国、当当网、1号店、聚美优品、凡客诚品。比上年多出一家,销售达到5732.7亿元,占百强整体销售的比重为20.7%,较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平均销售额增速为76.2%,虽然相比2012年134.1%的增速大幅下降了57.9个百分点,但仍比百强整体销售增速高出56.4个百分点。天猫超过苏宁跃居百强榜首如果扣除9家电商,2013年的零售百强(91家实体零售企业)销售规模同比仅增长10.6%,比2012年放缓0.4个百分点。(扣除9家电商,91家实体零售企业销售规模同比仅增10.6%)报告显示,前十大企业的销售额占百强销售比重首次过半。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天猫2013年销售规模达3470亿,超过苏宁跃居百强榜首。不仅如此,千亿企业增加至6家,其中4家是实体零售,2家是电商。分别为天猫、苏宁、大商集团、国美电器、京东、华润万家。从另外一个层面再次说明,电商的崛起正不断加大对传统零售的冲击。(中国零售百强前十位)(前十大企业的销售额占百强销售比重首次过半)百亿级跨区域企业格局稳定2013年零售百强中,销售额过百亿的零售企业有64家,其中有6家是网上零售企业,扣除之后,58家销售过百亿的企业中,有31家跨区域经营企业,27家区域内经营企业,与2012年相比,区域内经营企业增加1家,跨区域经营企业数量持平。百强报告还显示,百强企业单店销售增长贡献继续处于较高水平。若扣除网上零售企业,2013年零售百强中91家实体店零售企业门店数同比增长2.6%,平均单店销售规模为5728.4万元,同比增长7.9%,单店销售增速继续高于门店扩张速度,同时,在销售增长贡献率上,单店增长贡献达到74.1%,继续处于较高水平。
【编者按】全球各地在线零售的增长带动着物流配送模式的多样化发展,但是由于各个区域市场电商发展程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同,其对物流配送的期待值也有所差别。日前,国外权威市场调研机构yStats对全球电商市场的物流配送发展情况做了调查,结果显示,亚洲在线购物者对配送时效的要求最高,欧美消费者则更看重多样化、定制化的物流配送服务。据一起惠了解,自从2009年亚马逊推出当日送达服务后,全球很多电商玩家以及多渠道零售商们也纷纷跟上了这一步伐,比如美国的GoogleShopping、Nordstrom、eBay、沃尔玛,英国的Net-a-Porter,印度的Snapdeal,中国的京东等等。不过,调研显示,相比当日送达服务,多数在线购物者更期待免费快递或者到店提货的服务。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是,零售商们都在发展自己的物流配送网络,把物流中心挪向更接近消费者的地方,并增加附近门店的配送服务。通过这些行动,商家们逐渐涉入了DHL、UPS、FedEx、DPD等物流公司或运输商的领域。从各区域市场来看,在线购物者对物流配送服务的要求以及当地物流体系的实际发展情况有所不同。1、北美:不求快图便宜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提供免费配送和当日送达服务,大商家甚至发展了自己的配送团队。当日送达成为了商家们追逐的潮流,尽管只有不到10%的在线消费者表示当日送达服务是影响其网购的最关键因素。更多的结果显示,对北美消费者来说,免费或更低价的配送服务才是在线购物体验最重要的考虑。2、拉美:为免运费凑单该市场面临着不同的物流配送问题。在巴西,物流以邮政系统为主,最大的挑战是消费者对免费运送的需求以及物流配送延迟所引起的消费者不满。在阿根廷,超过一半的在线购物者选择送货上门,四分之一的在线购物者选择自行到附近商店取货。在墨西哥,在线购物者看重免费配送服务,超过一半的在线购物者会为了免运费而凑单,提供免运费服务的在线零售商也获得了更大的销售增长。3、中欧:当日达是标配欧洲在线购物者也普遍看中免费配送服务。三分之二的德国、瑞士和奥地利消费者期待实现免费配送的在线购物体验。尽管消费者更偏爱两三日之内的免费配送,当日送达仍然成了德国在线零售商的标配。同时,高价的配送费也成了德国消费者放弃在线购物的主要原因。4、西欧:邮政大于快递英国在线购物者寻求更多的配送选项,免费配送服务也是其决定是否网购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法国,邮政体系是目前B2C电商市场物流服务的主导者,三分之一的法国在线购物者会选择提供快速配送服务的在线零售商。在西班牙,配送时间过长是20%的消费者关闭在线购物车的原因。5、东欧:快递大于邮政俄罗斯的物流配送业务发展迅速,多数增长来自快递公司而非邮政系统。配送时间上,半数俄罗斯在线购物者希望网购商品能在一周内送达,但实际上,超过三分之一的在线购物者需要等几个星期才能收到网购商品,10%以上的人甚至要等待几个月才能收到。大部分波兰在线购物者几天之内就能收到网购商品,但他们普遍表示配送费用过高。在土耳其,送货上门的选项是消费者选择在线购物的原因。在乌克兰,绝大多数在线购物者喜欢自己到快递公司、邮政局或者实体店去领取网购商品。6、北欧:可以接受慢只要更便宜送货上门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最受欢迎的物流服务选项,在线购物者也愿意为了更低的花费而接受多天送达的配送服务。7、亚洲:快!快!快!相比欧美而言,亚洲在线购物者似乎更注重物流配送速度。20%的日本在线购物者认为,快速的物流配送服务是选择网购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去年的情况看,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在线购物后3天时间能收到货物,而更多的人则是在一周左右的时间收到。此外,大部分日本在线购物者希望能有指定送货时间的选择。在韩国,B2C电商的物流配送是在线零售的一个激烈竞争领域。去年,韩国大部分B2C电商订单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几乎全部由快递公司承担,邮政服务占比不到1%。在快速增长的中国B2C电商市场,物流配送竞争非常激烈,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国际的运营商和零售商都争先提供更多选择和更快的配送时间。而且,大部分中国在线购物者都把免运费作为B2C电商配送的关键因素。而在其他亚洲国家,尽管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今年年初,仍有一小部分印度大型在线商家推出了当日送达业务。在印度尼西亚,不到20%的在线购物者享受过免费配送的网购体验,而在新加坡,这一比例超过三分之一。8、中东中东地区主要的B2C电商公司都面临配送延迟的现象,其配送时间最长能达到30天。“免运费”和“当日送达”同样也是中东在线购物者的两个最重要物流服务选项。9、非洲B2C电商的配送因落后的物流设施严重受阻,但消费者对快速、省钱的配送服务的需求驱动着物流的发展。在埃及,运送时间的延迟是10%的消费者所面临的问题。同样,在摩洛哥,配送方面的担心也是25%的消费者不选择网购的原因。在南非,这一问题也非常显著,超过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运送时间是其进行网购的最大障碍。
一直以创新定制手机模式在通讯行业内独树一帜的青橙手机近日又有新的举动:为了面向企业用户批量定制的采购业务,青橙手机正式入驻全球最大企业间B2B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成为首家战略布局B2B的通讯大鳄。这一创新举动意味着一直以个人用户为核心的青橙手机,正将自己的创新定制模式在以公司为单位的组织架构中,逐步推进开展。纵观目前国内手机各大厂商,销售模式多是以WEB电商平台对接终端消费者。无论是淘宝,还是京东,手机厂商总是希望能将自己的产品无孔不入地置身与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中。但这样以来,对于公司企业用户来说,不仅无法将自身的用机需求信息告知厂商,而且也不能在批量采购中获得相应的优惠价格。青橙在阿里巴巴开展的B2B业务,正很好地解决了这一亘古问题。青橙手机CEO王迅向记者介绍到:“我们现在在做通过技术服务,给每个行业做解决方案。比如能源系统、煤炭系统、电力系统都需要移动终端。企业需要个人终端对其进行支持,并且引导企业进行商业的决策。这样的话,企业就需要进行改造,需要大批专用的移动终端。”“而且每个行业,对移动终端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青橙的B2B业务,所发展起来的先决条件。”王迅这样说道。事实上,在公司用户层面上,青橙手机已经在行业内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最近,山东就有一家煤炭企业,通过青橙为井下矿工量身定制了一批特殊的手机,以提高工作效率。要知道的是,矿工在井下作业,条件恶劣且时常伴随危险的发生,“他需要一台和工作相结合的,能加快工作效率的移动终端,既能够保证工作需要,而且还要保证不带来任何安全隐患。”王迅这样说道。近年,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iphone或三星智能机之外,选择华为、联想、小米、青橙等中国品牌。但仔细分析来看,既能在个人用户上做到全面深度定制,又能在企业用户上做出符合要求的手机通讯解决方案,青橙手机还是第一家。相信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客户,通过青橙来定制属于公司员工内部的专属手机。“未来的手机通讯市场,用户一定将是从个人转向企业。”对于为企业用户量身定做手机的价格,青橙CEO王迅说,“首先是支付主体不一样,相比个人消费市场,企业市场是企业支付的,企业是社会利润中心,他愿意为提高生产效率支付相应的生产成本,他讲的是投入产出比。这与个人感性的消费是不一样的。”
昨日京东商城副总裁徐雷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京东在微信上的一级入口将在近期上线,但具体时间并未透露。京东的路演资料显示,其所预计在微信的接入口为一级入口,直接与朋友圈、扫一扫等平行,而不是之前精选商品所处的“我的银行卡”的下一级。据徐雷透露,微信的大入口或在京东的618购物节期间推出,“不是为了618而特地推出,但是适逢赶上了618购物节,因此会有一些促销的因素。”徐雷称,在618购物节上,京东与腾讯将会进行进一步的合作,届时微信、手QQ、京东APP会同时发起10亿红包一起抢的活动。与此同时,徐雷强调京东微信一级入口的推出时间、位置、用户界面等都会根据实际的运营情况进行调整,目前并无定数。早在5月21日,徐雷曾在微博上表示,微信在十日之内将设置京东入口,但随后他删除了该微信,京东方面也并未进行回复。京东与微信的融合在这段时间一直受到外界关注。一方面,微信我的银行卡-精选商品已在近期进行改版,并逐步启动京东商品的迁入(此前该频道主要为QQ网购和易迅网商品);另一方面,“京东微店”项目项目也已启动。
【一起惠讯】5月26日消息,一位商家向一起惠透露,银泰网CEO林琛日前已经离职,并于日前加盟了刚刚嫁入京东的拍拍网,任副总裁一职。据商家透露,日前,林琛曾跟随拍拍网一众高管共同亮相,围绕拍拍网即将推出的招商新政与卖家进行沟通。林琛此前在银泰网任职COO,廖斌离职后,林琛火线接任CEO。林琛被业内评价为少有的对电子商务、传统零售内部运营及管理都很内行的人才。林琛曾在一起惠第八届网上零售年会上表示,零售的数据化促使银泰集团去做O2O尝试,“因为我们觉得用户的决策路径和决策产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我们作为一个百货公司,还不能跟随用户决策路径去改变自己的布局,以后会被用户抛弃。”据一起惠了解,在林琛的主导下,银泰网曾在国内零售业率先实现线上与线下数据的融合,打破数据孤岛,通过体内和体外循环,为银泰商业打造更为完善的数据O2O闭环。据悉,做为直接对标淘宝的战略布局,拍拍网在与京东合并后,在集团内部相当受重视。此前,一直负责京东商城开放平台业务的副总裁蒉莺春已经升任为拍拍网总裁,将全面负责拍拍网的业务管理。林琛则作为运营主管,协助蒉莺春对拍拍网进行重塑。
【一起惠讯】5月26日消息,日前,腾讯总裁刘炽平在2014年第一季度财报的分析会上解答了外界对于微信购物模式的疑问。据他介绍,未来基于微信的购物将主要分为“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两种模式。刘炽平解释称,中心化的电商平台,是指即将上线的京东入口,只需要点击进入平台,多种多样的商品就会展现在用户面前;而去中心化的平台,是指商家各自的官方公众账号,这类商家主要是有线下实体店的商家。“这些商家自身有能力积累客户,它们的商品有能力把客户从线下引到线上来。这样的结果就是,它们有能力维持线下到线上的客户关系并能够在线上完成交易。”刘炽平解释到。实际上,去中心化的平台也就是微信与传统零售商合作的O2O业务,腾讯目前正在努力吸引一大批传统零售商,通过微信打通线上线下,天虹商场、王府井百货、绫致服装等都属于典型合作案例。据一起惠了解,此前负责微信O2O业务的团队主要包括微生活和微购物。知情人士称,腾讯电商打包给京东之后,上述两个团队并未融入京东,而是留在腾讯,并入了微信事业群。这也意味着,腾讯对O2O业务并未放手交给京东,而是打算通过微信事业群深化发展。在与微信购物紧密相连的微信支付业务上,刘炽平也做了详细解读。据他介绍,目前微信支付的增量用户主要来自于手机游戏、团购以及其他的电子商务交易。同时,一些支付用户还来自于O2O应用,包括打车应用、零售商等。据了解,微信支付目前已接入了包括大众点评、蘑菇街、美丽说、高朋网等在内的电商应用,以及王府井百货、上品折扣等传统百货企业。未来将在微信开通一级入口的京东商城,接入微信支付也是必然。此外,从腾讯此次财报分析会上的高管解答不难看出,虽然腾讯的电商业务基本已经完全打包给了京东,但其与电商依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腾讯并没有打算将其一刀斩断。无论广告还是支付等“泛电商”业务,都不会因为投资京东而受到束缚,“支付和按实际效果收费的广告业务,我们都会继续与其他的电商公司进行合作。”刘炽平表示。
尊敬的会员:大家好,京东返利6月份POP商家将维持5月份返利补贴,针对参与POP商城返利比例,将按照商家返利比例进行返点,若中途有其它变动,将另行通知,感谢大家对一起惠的支持!京东返点比例:http://www.178hui.com/mall/view-252.html一起惠返利网2014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