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什么时候>文章列表
什么时候
因销售的“天然水晶”吊坠实是仿品水晶,亚马逊网站经营者北京市世纪卓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被判消费欺诈。昨天,该案在朝阳法院宣判,亚马逊网站一审被判退还消费者货款并三倍赔偿。庭后,此案涉及的消费者刘艳清证实自己是有12年经验的“职业打假人”。新消法实施一年,北京朝阳法院审理的消费者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较去年同期增长10.3倍。昨日,北京市朝阳法院通报称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对案件增长“贡献”最大。亚马逊拒绝赔偿称并非专业珠宝商涉案的三款水晶吊坠价款共计449元,其中的瑞福恒吊坠是亚马逊自营款。买主刘艳清说,购买时这些全介绍为“天然水晶”。刘艳清认为,根据国家规定,仿的天然珠宝应加“仿”字。商家行为属于欺诈,故起诉索赔三倍赔偿1347元,及200元检测费等。庭审中,亚马逊方认为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并辩称有两款吊坠是两家网店经营的,亚马逊只是提供交易平台,与刘先生之间没有买卖合同关系。对于自营瑞福恒吊坠,亚马逊则称,因亚马逊并非专门的珠宝产品销售商,对相关专业不了解,信任供货者才标注的水晶,非故意欺诈,不同意赔偿。两款网店所售吊坠未支持索赔诉求该案昨日当庭宣判。朝阳法院认为,亚马逊在商品介绍中,未在水晶前加“仿”字,亦未对材质系仿水晶做其他形式文字说明,致使消费者难以对其所购商品材质及相应价值作出准确判断,损害了消费者的权利,违反消法规定。根据双方建立的瑞福恒吊坠买卖合同关系,亚马逊应退还该吊坠货款、三倍赔偿刘先生共千余元,并承担1/3检测费67元。关于其他两款吊坠,法院认为亚马逊仅为网络交易平台服务者,因此未予支持这两款吊坠的诉讼请求。庭审后,双方未明确表示是否上诉。■追问为何另两款吊坠未支持索赔?本案中,为何两款吊坠未承担责任?本案承办法官董璐介绍,作为网络交易平台,如果亚马逊方无法提供实际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或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或明知商家有欺诈行为、没采取必要措施,这三种情况下才承担赔偿责任。经审查,亚马逊并不存在上述三种情况,因此不承担两款吊坠的相应赔偿责任。为何打假人不属“知假买假”?本案中被告曾提出刘艳清知假买假,但未获法院支持。对此,董璐介绍,对本案而言,没有证据显示原告知假买假,法院认可原告是一个实际消费者。对于“知假买假”,新消法具体法律规定只针对食品、药品、化妆品有明确规定,支持知假买假的消费者,其他情况则要具体分析。法院如何看待职业打假人?朝阳法院民二庭庭长李有光表示,有些消费者发现所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了,没有更多时间精力做这些,职业打假则对消费者有利。职业打假人通过维权行为提示商家诚信经营,唤醒普通消费者的维权意识,督促生产者经营者遵守法律法规,形成良性市场秩序。普通消费者如何有效维权?董璐法官介绍,消费者网购时,应与网络交易平台、商家深度沟通,购买前看清楚商品到底是网站自营、还是第三方商家直营,以便明确维权对象。重要的是留存网页情况,商家随时更改网页信息的,消费者发现问题后应对网页进行公证,留存发票。法院认定的证据中,消费者提供相应证据应基本形成证据链,网络交易平台不认可所售商品,则需提供反证,否则法院将采信消费者说法。■探访网上大量水晶饰品难辨真伪昨日,记者在某个大型电商平台,搜索关键词“水晶”字样,跳出的店铺就达350多家,这些店铺都有水晶饰品在售,展示图片精美,价格从几十到上千,完全无法用肉眼辨别真伪。记者随机进入几家水晶饰品专营店,看到饰品表述也大致相同:“蓝水晶”、“奥地利水晶”,“瑞士紫钻”,有的会特别标注“天然水晶”并写明配证书,但未标注天然水晶的则也未说明是仿品还是天然品。刘艳清称,根据珠宝玉石名称的国家标准,天然宝石直接使用天然宝石基本名称或矿物名称命名,无需加“天然”二字,仿宝石则应在所仿的天然宝石基本名称前加“仿”字。■对话“网络打假常被电商拉黑”职业打假人刘艳清称,网购珠宝首饰10次中8次有问题,网络“店中店”打假难“我不否认职业打假人这个身份,我这个职业干了12年。”昨日庭后,刘艳清大方承认职业打假身份,他说自己的实战经验至少超过百次,而新消法出台后,允许一些商品知假买假,对职业打假人来说是个利好消息。但他也遇到困难——被一些电商列入“黑名单”。记者:新消法出台一年,打假环境有什么变化?刘艳清:(新消法)对我们绝对是个利好消息,我2014年出庭超过40次,年打假数至少增加15%。我的打假胜诉率也达95%,剩下5%不能说不应该胜诉,而是出现了人为的、不便细说的事情。记者:什么时候把打假范围从实体店转到了网上?刘艳清:也就一年半吧。那时候我发现质检、工商部门开始加大网络查处力度。网络上售假的特点,按我个人的案例,目前按比例分是珠宝首饰和贵金属较多,买10次,至少有八次产品质量有问题,标称材质不符。记者:商家对你的态度如何?刘艳清:亚马逊已经永久封存我的账户。稍后我要起诉他侵权,为什么要封我?就因为打你的假?那你为什么要卖假呢?虽然我可以在群里任意找一个人代购。记者:你是有一个团队在做打假吗?刘艳清:可以这么说,我正在注册公司。记者:有培训学习的过程?刘艳清:有,比如中华工商联的珠宝鉴定师,我跟那学了很长时间。记者:本案中,另两个未获赔的水晶,你要起诉相应网店吗?刘艳清:有难度。因为这种店中店,要到他的执照注册地起诉。那两个我在考虑是否上诉或申请再审,但还没想好。
一起惠2015-03-13 09:16:50503 次
大家好,我就是最近被黑出翔的余佳文。反正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嘛,我被骂了,公司业绩还变好了,我觉得我比陈欧好多了,陈欧是被骂产品,至少我不是被骂产品,而是被骂这个人。骂就骂嘛。我今天分享什么呢?第一个讲做产品,怎么做一个好的产品?那你觉得我吹牛逼就吹牛逼,你爱怎么想怎么想。第二个讲怎么推广,这点我很牛逼啊,你看我能够被全国人民骂,被全国人民夸,你就得跟我学。好产品不需要太多功能,也不靠口碑来吹牛,重要的是别犯这几个策略性错误第一,做产品是让消费者知道你是什么,而不是你觉得你是什么。我觉得大家都在讲,产品如何做到极致、如何树立口碑,这些都是吹牛逼。我觉得做产品讲的是策略,怎么讲策略呢?那就是无论是做互联网还是传统行业,不是你觉得你的产品是什么,而是消费者觉得你的产品是什么。要试想你的东西做出来之后,消费者会觉得它是什么东西。比如麦当劳,不是“餐饮”,而是“快餐”。360,这个产品特质不是杀毒,而是安全。只有你的东西出来,能够让消费者立刻知道特性是什么,这个产品才能够成功。第二,别做太多的功能让用户一句话理解你非常重要。如果一家公司要用户花功夫去弄明白你的产品有这样、这样、这样的功能。你就会发现消费者一点都不会理解你的产品。就像超级课程表,我们会对外说超级课程表,但我们软件里有一个功能叫下课聊,它特别火,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学生交友平台,仅仅是面向大学生的哦,别到时候又说我吹牛逼。但我们从来不对外宣传下课聊,我们只对外宣传超级课程表。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我们宣传了一个产品里的两个功能,消费者就会觉得混乱。大家都说我吹牛逼,说我根本不赚钱什么,其实超级课程表其实已经涉及到学生的金融,招聘,兼职,包括培训。我们光在北京就有几个录播室,录制很多很多课程。但我们从来不会把这些东西放到超级课程表里,把这些功能描述加进去,顶多给这些产品做做广告。因为我们知道这样会打乱用户的思考。有些互联网公司觉得,我有一个入口,(就可以)做得很大。比如说超级课程表,如果我们做学生分期,我们就把学生分期功能,放在超级课程表里面,因为这样能够赚钱,能够导流量。但这是错误的,你会发现短期你的利润是很高的,但是长期下来是损失的。因为你的消费者的印象就变成它既是一个超级课程表,又可以做分期,你一听,消费者就会混乱,不理解你的产品到底是干什么的,你产品一定不会成功的。第三,不要比服务,不要比产品昨天我跟邢帅在聊,做教育也好,做什么东西都好,不要比服务,不要比产品。就像一个人一样,你说余佳文丑不丑,有人说帅,有人说丑。比服务,比好与坏,这个东西没标准的,你永远比不过别人。可乐饮料在美国有两个品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美国当年卖的最好的饮料是可口可乐。那竞争者百事可乐怎么打可口可乐?它出了一种饮料,也是可乐类的,但比可口可乐甜那么一点点。这时候百事做了个测试,在不透露品牌的前提下,把两杯可乐给消费者试饮。消费者都觉得百事可乐比较好喝;但如果在告知两杯可乐各自品牌的前提下,消费者出于对传统品牌的高度认可,他们还是会觉得可口可乐比百事可乐好喝,因为可口可乐是老牌正宗的可乐,它才是可乐的代表,而百事可乐是个新产品。结果可口可乐傻逼到什么程度呢,它看到百事可乐出了一款比较甜的可乐之后,就出来一款饮料也跟它差不多,甜那么一点点,做了个新牌子。结果一下消费者就混乱了,原来你可口可乐是正宗牌,你现在不正宗了,在原来的领域。所以有时候做产品策略就错在这里,有时候你会发现,我发展一个新的产品线,会让你公司短期业绩增长,但长期下来你是做不过别人的,你会比别人差。第四,千万别拿改造人家产品的缺点来做你的优势我个人其实还做投资,我见过很多公司这样跟我说,我发现行业内哪些公司的产品有缺点,这个缺点,那个缺点,我要改造他们的缺点,把那个东西做好。我认为我们本身服务要做好,但是千万别拿改造人家产品的缺点来做你的优势。真正攻击你的竞争对手,千万别攻击它的缺点。一攻击它的缺点,要么同样是攻击你自己,要么是攻击不到位。为什么?有些公司,比如它价格贵了点,你觉得它价格贵,我做一款价格比它便宜的东西出来卖;但是有时价格战,价格虽然是人家的缺点,但往往并不是人家最致命的缺点。那我们要发现一家企业最致命的缺点在哪里?应该是它的优点。一家企业的优点一定是它的缺点。三个正确的产品策略:改造别人的优点;让消费者理解你与竞争对手不一样;缩小战场比如麦当劳和汉堡王。麦当劳当时把汉堡产业在全美国做得特别大,汉堡王怎么打呢?它发现麦当劳优势在于它是有条生产线的,它能够快速大规模生产一个汉堡,而且就同一个口味的。汉堡王觉得这是它的优点,所以它们才能够迅速地制作出一个汉堡,但缺点就是消费者不能个性化。这时候汉堡王怎么打,它推出了一种产品就是你来我汉堡王吃汉堡,你先挑好你的料,我制作一个给你,它通过这个手段,迅速打下了市场,所以业绩做的特别好。而麦当劳是做不了的,因为生产线是麦当劳的优点,麦当劳不可能去改变自己的优点。所以你把经营对手吊起来打,它很痛,但它又不能反抗。比如美国有两家汽车公司,A公司生产的是又大又宽敞的汽车,价格卖得特别贵,B公司想怎么打,我生产一模一样的汽车,然后我价格比你便宜来卖,结果你会发现,你把市场都打乱了,原来可以都卖贵一点,大家都能赚钱,你出便宜了,人家也可以跟你降价,打价格战,这市场打不下来的。但是C公司怎么打呢,他发现又大又宽敞是你的优点,但是一定也有你的缺点,就是不够便利,太大了,所以它推出了又小,又便利的汽车,打下来市场。改变一个市场不是改变人家的缺点,而是改变人家的优点,我们才能够迅速成长。这是做产品第一个策略。那做产品策略第二种是什么?第二种,我认为是侧翼战,就是在消费者脑子里抢一块地盘。比如牙膏,原来有一个牙膏公司,推出的是韩国的牙膏,乳白色的,可以固齿,防蛀,结果消费者就一直觉得说那这个牌子一定是固齿的,那有另外一家公司怎么打呢,它推出了清新口气牙膏,一下打开了市场。还有另外一个洗面奶,洗面奶外面推出美白的,护肤的,滋润的等等等等。但我一个朋友在广州做洗面奶,做祛痘。结果一下子市场就打开了。所以我觉得第二种打法就是:尽量让消费者觉得你跟别人是不一样的,消费者能理解你。第三种打法,我叫游击战,就是超级课程表打法。我当时初来这个市场,我发现在大的社交平台里面,我做不过腾讯,做不过人人网,做不过新浪微博,但是我可以把战场拉小啊,拉到校园里我就是老大了。我可以迅速铺开,别人做不到的。因为老大不可能顾及到多个市场,但我可以在小市场里面迅速去成长,所以超级课程表才能够做到1000多万大学生在使用。我没吹牛逼。我觉得还有另外一种,就是做到不一样。原本口香糖是清新口气的,那你打口香糖新品牌打什么?防蛀嘛,多咀嚼可以防蛀的,那你可以迅速打开这个市场。所以不要去改造别人的缺点,要么改造别人的优点,要么让消费者觉得你跟别人不一样,要么把战场缩小,你的产品才能做好。所谓外面的产品经理啊,公司说我的服务多好,多怎样,然后我的UI体验多好,整天不都是扯淡吗。只有你的产品策略对了,后面那些东西才能走对,这是我的观点,你可以喷我。广告营销一定要懂两大用户传播心理:自己收藏起来再看;转给那个特定的TA看下面讲怎么做营销。因为我做这个用户量,一个用户成本3毛钱,然后最近还不用,央视给我播了30秒广告,我几句话播了30秒广告,也帮我挣了很多钱嘛。基本我可以吹牛逼说我不怎么花钱我就可以做推广。但是怎么做营销呢?我觉得广告还得投,那些所谓不投广告,就可以做起来一家公司,这些公司都扯淡的,我不相信。我也投了很多广告费,但是我觉得投广告最重要是,不是告诉别人我是什么,而是尽量让你的消费者理解你是什么,让消费者知道,会跟别人说,它是这样这样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你就成功了。所以有些广告你会发现,如果你长期要投广告,你的边际成本是不趋于零的,但是我这样投广告,边际成本慢慢就会趋向于零。因为我的用户会有口碑,只有你做到让消费者理解你是什么你才能形成口碑。别做伤害品牌的广告。每年新生开学的时候,都有很多企业把卫生巾送给我们,为什么?大学生要军训,穿军靴很痛,拿卫生巾去垫脚。当时我就问一个朋友,其他企业的卫生巾我都不接了,只用你单个品牌的卫生巾,我帮你送,好不好?他说,好啊,这流量很大!当场我就说这是很傻逼的行为。你会发现短期内(通过这个市场活动)你的品牌是曝光的,但长期下来(品牌)是受损的。因为卫生巾是贴在私处的,你拿它来垫脚,消费者会怎么理解?只能理解成是低劣的、价格便宜的拿来垫脚的东西。所以你的品牌就不能在消费者的心中占领心智。所以有时,你看到一家企业的营销人员和公关人员短期内业绩是上升的,但长期看是下降的。做广告一定要懂得用户传播的心理。用户传播的心理有两种:一种是收藏,比如超级课程表会发一些四六级资料,很多用户会转发,用户为什么会转发?他们想要收藏起来。比如你微信朋友圈分享这些东西,其实你都是收藏起来之后可以看。如果你的营销内容能够做到让用户收藏的欲望,你就成功了。第二种传播,是消费者到底想给谁看。写广告文案有时候不是给消费者看的,而是给消费者想给的那个人看。什么意思呢?比如有一天你和女朋友闹分手了,两个人闹得很凶,突然有一篇文章说,有时候两个人吵架也是增进感情的方式,你就会发现你会转,你女朋友也会转,因为她想给你看,你也想给她看。有时候会说好男人的十大标准是什么,很多女的都会转,不是转给朋友看,而是转给你男朋友看的。不是写好文案就那么简单,而是写好后想清楚你的消费者想给谁看,你可能就传播的特别快。要分析广告价值。我们能够分析每个小时的新增用户,他的成本是多少钱;而且一定要利用别人的资源帮你免费做广告。前几天我被骂,我一直没说话,你骂去吧,因为被骂的东西是很容易传播的,很多人都把超级课程表和余佳文都拿去骂,骂吧,没关系,很多人都会好奇去查我。等他们骂的声音不多了,我再出来解释。被骂的那几天我在干嘛呢?我在想,被骂了,用户量肯定会增长,如果这个时候产品做的不够好,用户进来不喜欢,我们就损失了;所以这几天我一直憋在公司,憋在家里,想产品怎么搞。所以我们全公司没有人回应,有人说佳文你要做公关,我说不做,先把产品做好;那帮骂我的人帮我业绩翻了30倍,我干嘛要和他们吵。等骂的差不多了,产品改好了,我再回应,所以今天我就出来了。90后CEO怎么管公司:老板把方向,员工往前冲;企业方向乱了,员工做什么都累,而且是心累另外讲公司怎么管。我公司只有100多人,其实比较好管。在座一些企业可能上千人,可能很难管,但是我想分析一些人性的东西,让老板去理解一个企业应该怎么管会更好。不一定我的办法是最好的,但它最合适我的公司。企业一定要做到三点:第一点是方向;第二个是流程;第三个是文化。方向是什么?你会发现你的员工一直喊累,老板说那给他放假。员工的累分两种累,一种是心累,一种是身体上的累,当你的企业方向很明确,员工方向很明确,你会发现加班熬夜他们都愿意干,他们都不累;当你的企业方向是混乱的,你会发现员工做什么都没方向,他是心里很累。所以做一个老板,最重要的是我定好企业的方向。第二个是流程,老板可以不管公司。我经常讲一句话,老板给员工发工资,老板还要管公司,其实有点傻,所以我从来不管公司的事。但是我敢说这话的前提是你公司的流程一定是很清楚。结果不可控,但流程是可控的;文化管人,流程管事,流程一定要有,流程不一定是你设计的,但一定是公司下面的高管设计好的,老板一定要参与到流程的设计中去。流程设计好了之后就是文化了,企业的文化就是老板的性格。我性格怎样员工就怎样,所以我特别流氓,我的员工也和我一样。我每天干嘛,第一是给企业想方向,企业方向定下来就不会改,很多人会觉得我没事干。我会去关心员工吃得饱穿得暖,因为我们员工都是大学生,为了省钱,租了一个破房子,晚上连冷气都没有,所以我都会去关心他们。我每天早上就刷员工的朋友圈,看他们这两天想什么。员工不需要管,老板发自内心的去疼爱你的员工,你把他当你的家人看,你的员工会给10倍的回报给你。所以我的工作是关心员工,多和员工吹吹牛逼,讲讲故事。毛泽东会开枪吗?我不知道,但是你会发现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很可怕的,老板越聪明,你的员工就越笨。我说了,杀人抢劫放火都是你的事情,往前冲,谁活着回来就是团长,林彪说的嘛。你会发现员工是充分自由的,但是他有一个度,这个度必须老板来把握。但是别太过干预员工的工作,他们真的很聪明,所以我就觉得有时候就是要发挥劳动人民的智慧,让他往前冲,老板把方向把好了,往前冲就是了,你的企业会跑得特别快。1000、2000人的企业可以怎么搞呢?核心那些东西还是老板亲自管,但销售、运营推广可以按员工的方式去管,这样是可以的,因为他们比你聪明;他们能想出乱七八糟的招式出来。我为什么敢让员工自己开薪水,又砍掉了招不到一线部门最想要的人的人力资源部?我曾经讲过让员工的薪水自己开,很多人就骂你是吹牛逼吧,我觉得他们根本不知道我在想什么。为什么我一定要按照你的方式去做事,你可以说我的方式在你的公司不成立,但是你不能说这个方式是错的。为什么薪水要员工自己开?我假定自己是员工,在公司打工,我会想几个问题,第一,我每天晚上加班到那么晚,隔天还要准时上班,不准时上班会被扣工资,所以就准时下班嘛。在我的公司,上下班时间随便你,结果员工每天晚上都会加班到很晚,周末都会来公司,余佳文是不会给加班费的,你可以不来,只要把事情搞定了。员工都很自觉的在公司加班。如果你昨天喝醉酒,你就晚点来嘛,今晚加加班,把事搞定就行了。这样的话你的员工会特别自在。第二个我让他们薪水自己开,为什么?因为我想过在一家企业,我今天干了那么多事情,比我另外一个同事还牛逼,结果薪水和他一样,我心里会怎么想,我每天都会想什么时候可以提薪,他又不好意思和你提。所以我就说薪水你自己开,但是我有一条规定,如果你的薪水开的高过你的能力,我就把你炒了,薪水自己开不代表我们不做事,我们也有流程,我们也会监督着你。后来发现员工都害怕开太高薪水,都开比他的能力低那么一点点的薪水。所以你的员工成本是降低的,其实这样反而会促使员工会多读几本书,多干一点活,跟你余佳文去提薪水,员工要发多少薪水不重要,能干多少事很重要。然后我又把人力资源部砍掉,为什么?我们人力资源部其实没干什么活,他就是招个人进来,但你会发现真正在第一线工作的才最清楚他们要什么人,哪个部门确认你们自己去找,如果你觉得你们不缺,想自己加多一点班,分多点钱,那是你自己的事情。那具体的事情都让员工干了,我干什么呢?我除了定方向,还花很多时间在员工身上。我每天早上都刷员工的朋友圈,看他们这两天想什么。我曾经刷过一个员工的朋友圈,他说“心酸”,我立刻去问你干嘛心酸。他说他妈妈骨折了,因为觉得是小事没去医院,一个晚上在疼。我隔天早上一辆车就到他家门口等着,把他妈带去医院。你会发现虽然我的公司没有规律、没有规则,但是其中有很多规律,它变成生态系统了。我当年真的是拿了1000块出来创业,不管别人是不是觉得我在吹牛逼,我也确实拿了阿里巴巴千万美金的投资,而我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正是因为我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让企业跑的很快。我觉得中国有两个人很懂管理,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毛泽东。但诸葛亮36岁就死了,事必躬亲,诸葛亮很聪明,他什么事都会自己看一遍,所以他死的很快。但毛泽东没有,毛泽东下面武将很多,你去打,毛泽东说我就一个方向:去打,毛泽东是最会管理的,所以可以多去看一下毛选,还是挺不错的。我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一个吹牛逼的余佳文。你是老大,但是换到个新领域,你出了一个跟人家一样的东西,那人家就是老大了。所以最后反而消费者转向百事可乐了。
一起惠2014-12-10 09:45:57614 次
【一起惠讯】12月3日消息,随着处方药互联网销售解禁降至,阿里健康也终于显露真身,旗下首款产品“阿里健康客户端”浮出水面。这是继电商、物流、金融之外,阿里巴巴谋求的的又一新增长点。用手机客户端可直购处方药一起惠查看这款App发现,阿里健康可以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拍照上传,社会药店通过这款App以市场竞价的方式响应电子处方,患者则根据价格、服务、品牌等因素选择提供药品供应和配送的商家。接下来则是比价、下单、支付……这对于一个热衷网购的人来说再熟悉不过。然而,阿里健康传递出的“杀气”已经令不少药品流通渠道内、靠信息不对称及特殊关系过着滋润日子的中间商们感觉寒冬将至。据阿里健康有关人员透露,阿里健康目前将石家庄作为唯一试点开始运营。这是电子处方,以及处方药互联网销售的一次推动。现阶段,阿里健康App上提供的总体药价比医院低20%甚至更多,而且还有订单满减的优惠。“第一次是降价20%,很快降到50%,接下来降100%,医药逐步分离,完全重新利益分配,大幅度降低老百姓用药成本、医保成本,医疗机构回归去治病的根本……”数据显示,我国万亿规模的药品市场中,处方药占八成,其中药店零售渠道只占到20%。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促进互联网药品交易的政策相继出台,许多药店都开展了网络售药业务。最新消息则称,国家将有望最快在2015年元旦开放处方药的网上销售。而作为国家药监局首批的互联网药品零售(B2C)第三方平台资质,阿里健康似乎正处于领跑地位。“医药分开是政府和企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够促成医药分离,阿里可以提供工具,把地域的用药情况、地域的病症、消费者偏好,以及趋势分析提供给制药企业,让从生产到消费者之间的渠道越来越扁平化,让患者吃到应该吃到的药物。”张守川坦言。神秘背后推手现身据悉,阿里健康模式的缔造者及操盘手王亚卿和张守川,这两位不再年轻的电商人,此前在京东时就属于职业化程度较高的两块“硬骨头”。王亚卿曾是甲骨文全球副总裁,曾与刘强东在美国谈得投缘,并出任京东集团CTO。张守川则操盘麦德龙中国北方区,管辖不同国籍、数千人的团队。张守川2009年加盟京东后,率领POP平台杀出了血路。在二人离开京东后,电商行业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2014年,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相继上市,并进入成熟期,电商市场业已瓜分完毕,还会留下哪些机会?如此看来,阿里健康显然是王亚卿和张守川志在必得的“后电商时代”版图。实际上,据知情人士透露,王亚卿此前就受托完成中信21世纪(阿里健康前身)的数据迁移,并在中信集团的挽留下,成为中信21世纪的CEO。2013年8月,王亚卿邀请曾一起摸爬滚打的张守川加盟,后者任职COO。接近京东的人士透露,王张两人年龄相仿,教育背景类似,同为海归身份,一个擅长技术,一个擅长运营,在京东搭档时配合默契,类似组合在互联网圈并不多见。在两者相得益彰的努力下,中信21世纪很快获得了阿里巴巴的资本青睐,并最终促成了这笔或将改变未来国内医药格局的重大交易。一位接近中信21世纪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信21世纪在拿到阿里巴巴的注资之后,不仅仅实现了国企向混合所有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阿里巴巴成熟的云服务和大数据技术,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健康信息化标准,谋求该领域的领头者地位。但阿里健康的野心似乎远不止此,其背后已经可以预见医药市场的变化,以及阿里巴巴对更高境界商业生态的谋求。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中国医疗改革、医药分离、医保制度等环节的逐步推进,不单单是处方电子化,一场关于未来医疗产业的变革即将到来。前人想都不敢想的三板斧这是否是假大空的喊话?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的阿里健康几个核心点便可窥一二:阿里健康瞄准的是什么?简单的说,三个支柱:一是对物的追溯,二是对人的追溯,三是整个医疗流程的“平台化”。对物的追溯相对容易理解。阿里健康原本就拥有最全的药品监管码(2014年药品监管码入网率接近50%,未来是90%甚至更高),在这套可以做到对药品最小单位进行追溯和记录的条码之下,药品流转将变得信息化、透明化。而药品监管仅仅是第一步,未来则是保健品、化妆品、食品,乃至服装等非标品。“你是什么时候生产啊,走什么流通渠道,然后怎么到终端消费者手里,是可以查询的。其实这是为食品安全或者健康保障提供了一个基础。”至于对人类生命体征的追溯,则是犹如《星际穿越》般烧脑的构造。据知情人介绍,未来阿里健康要做到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终老,所有的生命体征都将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等等手段转化成为数据,并通过阿里云实现对人类身体健康情况的实时追踪。一起惠了解到,王亚卿和张守川极力主张让阿里健康实现从有病求医到疾病预防的转变。也即当一个人的生命出现异样,就会接收到智能设备的推送,从而提醒他是否应该及早治疗或饮食、起居习惯上作出调整改变。实现上述看起来像是美国大片中的场景,在阿里健康看来,只需10年,也许更短。因为随着技术的革新,很多趋势可以预见,智能内衣、智能床垫,乃至基因检测、抽血,各种数据都会成为阿里医疗未来重要的“造血细胞”。但这也只是阿里健康的一部分。据知情人士透露,其正在着手创造的,是一个医疗机构入驻平台,类似虚拟医院(或者互联网医院),也就是医疗“平台化”。这里的想象空间,似乎让阿里巴巴看到了未来。假如10年之后,医院不复存在,这算不算电商平台诸侯争霸的时代结束后,下一个能够把创业者吹向天空的风口呢?
一起惠2014-12-03 09:21:26617 次
“易宝支付这两年做的最核心的事情是业务布局。支付是一个非常薄利、基础的服务。支付就像当年QQ一样本身不赚钱,但它来获得用户,在这个基础上叠加服务。”易宝支付创始人兼总裁唐彬在接受《东方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表示。“战略布局什么的?易宝的战略,其实现在想的已经很清晰了,这两年来看,支付是基础载体,就像腾讯通过支付,QQ把用户吸进来,Google通过搜索,把用户流量吸进来一样。”熟悉易宝的人都知道新近提出的口号叫“支付+金融+营销”。唐彬认为这种跨界是必然的趋势:一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一体化。二是移动互联网打法和传统的不一样。传统的靠流量为主,移动互联网进入互联网金融深水区,流量不是核心了。三是垄断行业正在被打破,如金融、通信。“它更多强调的是精准,怎么对一个或一类客户,提供深层次服务,这个时候要把技术、模式跟整个商业流程结合起来。”他认为,如果说互联网第一波核心是营销为王的话,第二波则是商业中后台全方位流程的改造。支付的未来毋庸置疑,支付行业是机会巨大的行业。唐彬特别提到,二维码支付是一个创新方式,虽然有风险,但是它是市场内生发展出来的,是有生命力的。央行提出暂停二维码支付是为了把风险问题搞清楚,以后放开是必然的。“现在我感觉已经应该很快放开了。像银联、银行都在做。但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创新、业务推进、速度方面比传统银行有优势。”“如今,互联网通过20年的发展,打破缺口,打破垄断了。但是它发展速度太快,冲击力太大,所以从政府尤其是监管的角度,担心不可控,暂停也好,规范也好,不是认为这个东西不好。而是想这个东西很好,我们要支持创新,但是同时不要出大篓子。”在唐彬看来,P2P应该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你把它想象成民间借贷的网络版,打破了思维、地区界限。二是P2P是很乱的市场,跟美国P2P模式不太一样,LengdingClub模式是偏中立的,中国更多的是资金池配套。低成本、风险可控是核心。如果没有这个核心的话,P2P迟早出问题。在谈到预计什么时候会有泡沫爆发这个问题时,唐彬表示:“如果从中国民间金融市场几万亿的市场规模看,P2P还是很小的,P2P就是两千亿元,从市场容量角度讲还没有泡沫。但是从市场混乱度方面,大家太同质化了,风险控制不了。互联网把忽悠钱变得很容易,跑路的特别多。就像国内市场一样,一方面资金多的很,M2达到一百多万亿元,一方面很多企业拿不到钱,其愿意就是没有理顺机制。”“我认为支付未来会从去帮助大量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去解决融资、营销、个性化服务、信息不对称问题。支付是个交易平台的核心载体。”“在我看来,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不在乎是互联网金融或不是互联网金融,用户在乎的就是金融服务。比如作为小企业主,能不能快速借到低成本的钱。不要拘泥于渠道,要在乎实质事情。需要钱的人拿不到钱,或者拿到钱成本这么高,这是要反思的,我认为中国金融业这个问题不解决就风险太大了,或者经济不能上个大台阶。”第三方支付未来趋势是什么样的?第一,支付可以成为一个基础平台。第二,既然是个基础平台,它上面可以叠加很多服务,比如说支付加金融,可以变成金融增值服务,像余额宝;支付加营销,可以变成一个像餐饮营销类产品哆啦宝的服务。通过支付,把用户信息留下来,数据留下来,帮助你更好的服务。做商业的中后台唐彬认为支付不是简单一个工具,支付是互联网金融交易的核心环节,交易包含了支付结算、金融服务、营销服务。支付是易宝的载体。但是支付本身是利润很薄的,尤其在中国这个竞争主体这么复杂,唐彬走了一条差异化的路。易宝首先选了行业路线,但行业路线很辛苦的。每个行业不一样,每个行业组建团队,没有三年是升不上去的。下一步打通行业,打通行业的方式,一是通过金融,一是通过营销。所以易宝这两年从银行挖了很多人才过来。投资了哆啦宝,投资了互联网改造的五味餐厅,唐彬更多的是想改变这个商业的中后台。“我的理念就是互联网金融新的一波,叫深水区,从流量眼球导向变成一个产业互联网的生根,全商业流程改造这么一个趋势。”在唐彬看来,易宝现在选的行业,尽可能是没有物流或物流很小的,交易链比较复杂,比如航空业、保险业。据了解,易宝支付第一家大客户是深圳航空,花了将近一年时间沟通交流,通过银行担保、技术认证等方法解决信任问题,得到对方认可。这反应了唐彬做市场从不冒失攻击,而是把人员分布在市场的角落里,静观竞争对手的动向,寻找市场的空隙。“这些行业都比较难进入。因为它的门槛比较高,比如说航空公司就那么几个大的,保险公司也就那么几个大的。但是一旦进去之后,你的根基就深了,它提供的服务就不是个点对点就能够满足的了。这样的话,我跟阿里巴巴、腾讯竞争的门槛就很高了,就是我的护城河。因为我们也想形成阿里巴巴那么多的用户资源和品牌影响力。一个个行业挖的很深,把资源沉淀下来,不要急,慢慢随着产业互联网起来,我们也就起来。”针对BAT都在做支付,对易宝的影响是怎么样时,唐彬说,比如说微信支付主要面向点对点用户,对支付宝伤害是最大的。易宝是做行业支付的,对公司相对影响就很小。“易宝对支付一直的看法,支付是一个核心的交易平台的组成部分。”“就像支付宝、腾讯,更多的是还以C为核心的。易宝做的是行业整个链条,从源头到用户,中间很长的。互联网进入深水区以后,易宝做的是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核心不在于流量,产业互联网核心在于整个产业高效、透明和增值服务,这是我们的主战场。”无疑,对易宝支付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良机。他有一个理念要做意见领袖。“我们在支付领域里面,至少行业支付是这么开拓的,希望去把我们的思想去影响更多的人,让这个行业更好地发展,这是最大的目的。”在跨界过程中,唐彬理解互联网是一群人浪漫,从业者在一起交流思想,互相碰撞,这本身就是浪漫的一部分。
一起惠2014-10-01 09:16:58867 次
【编者按】租过房或是通过中介买过二手房的消费者可能会注意到,微信朋友圈中开始有些房产经纪人在“晒房源”。通过移动端、社交媒体,碎片化地去找寻合适匹配的房源信息,逐渐开始流行起来。但是早在2011年时,类似链家地产这样的中介公司所尝试的移动互联网和O2O策略还仅仅是PC业务的平移,虽然也在线下店布局了Wifi和iPad等设备,但来来往往的顾客似乎并不“感冒”。历经三年的试错,链家地产开始回归理性思考。关于房产中介服务O2O,应该追寻的本质是什么?移动互联网又为这个行业带来了怎样的提升?以下是链家地产信息总监宋靖宇的公开分享:北京的朋友都知道链家地产,链家地产是做二手房交易的企业,传统叫做中介。我大概4年前接触这个行业,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中介还需要IT?不就是拿Excel这边有一堆房,那边有一堆客户,匹配一下,大家签合同就可以了吗?但是,当你进入这个行业去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这个行业还挺复杂。给大家简单举几个数据,以北京为例,北京大概有600万套住宅,大概有1万楼盘,每年有6000小区成交。在北京,链家地产有1100家门店,大概有2万经纪人。在面对这样的数据,企业要如何管理?比如,每个经纪人、或者每个销售团队覆盖多大的销售规模?哪些房子是他能够销售的?哪些房子是他可以去看,但是他不能去销售的?哪些房子他能够看到核心的数据?哪些房子能看到全部的数据?所以说,这样的数据管理还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而这还只是从业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如果从客户、业主到经纪人的全局视野来看问题,就会变得更加复杂。不动产服务行业的特点我自己总结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有几个特点,第一,它是非标的。就是每一件商品,也就是说每一套我们买的房子都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同一个单元,同一个楼层,不同的房间,它的户型,它的朝向,它的采光或者它的视野都是不同的,很难用标准化的方式去量化。第二,标的非常大。很多年轻人都会经历租房、买房、换房这样几个过程,但是不管处于哪个阶段,在每套买卖的房子上面,标的都非常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客户的决策过程和一般的购买行为有比较大的差异,会比较慎重。第三,强交互的过程。消费者从开始有买房的念头,到最终签约以及完成整个交易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线下强交互的需求,这样的行为,在用IT的手段支持整个业务发展的时候,会有相对比较大的区别。“强交互”的这一点,跟我们今天讲的主题“移动”,有比较大的关系。2012年:移动初体验,PC端功能移植是主要思路在链家的体系里面,我们大规模的IT建设是从2009年开始的。我们基本上把整合的系统分成内外两条线:一条线针对我们的客户、业主,简称我们的消费者。他们来看到我们整个体系的时候,可以看到什么信息、数据,以及可以给他们什么样的体验。另一条线是我们的经纪人,为了业务的需要,他需要什么样的系统来支撑。传统的这两条线都是在PC端进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网和内网,外网我们叫链家在线,内网我们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我们叫SE。链家在2011年左右尝试关注移动的领域,我们真正启动是在2011年底。我自己稍微做了一些总结,每一年整合的思路和进展都有不同的主题。在2012年刚刚开始做的时候,我自己理解,我们还是处在摸索的阶段。当时,我们的思路是把两个PC端的系统,整体搬到移动端,当时用的就是简单的功能平移。大家可以看到这是我们的外网,我们把它叫掌上链家;而这边是掌上SE,就是经纪人用的系统。但后来我们发现,这种简单平移似乎不太对。移动有社交的概念,有位置的概念,有纯粹移动的概念,同时还要利用时间的碎片,但这些我们好像都没怎么充分利用,而且也没有真正结合移动的特点来审视业务。2013年:摸索中前行,通过技术驱动业务提升所以,结合我们的实践,我们自己跳出来重新审视:这个行业到底需要什么,移动到底对这个行业有什么样的帮助、触动和影响。从这个视点出发,我们发现这个行业的本质还是“信息”。消费者需要我们提供准确、真实、完整的信息。结合这样的思路,我们进行了新的尝试,比如推出了“真房源”。虽然在一段时间内,整个互联网里中介房源的信息可以说真实度非常差,但是从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信息必然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准确,我们需要把这些事情做好。所以,我们推真房源。但是,我也要指出,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信息”和“信息本身的价值”。举个例子,我们曾经做过一个项目叫做匹配,就是为一位客户匹配一套房子,使最终成交的概率达到非常高的程度。如果做到这一点,经纪人的效率会有巨大的提升。但最终你会发现这个事非常难,难点在哪?不在于这个模型多么难,而在于你没有办法刻画客户的需求,或者你根本没有办法准确的描述客户真实的需求。第一,客户不会愿意告诉你他的真实需求,因为他刚刚接触经纪人,还不熟悉不信任。第二,即便客户告诉你,他的描述也是不全面的。第三,其实他不知道他有什么需求。客户告诉经纪人他想要买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在这个过程中,客户自己做了非常多的信息处理和翻译的工作,但是很多时候客户并没有能力做这个转换。而从房产经纪的角度,更有价值的是那些原始的数据:年龄,在什么性质的公司工作,工作了几年,年收入多少,工作地点等等。这些信息才是客户真实的业务需求,从IT的角度看,可以认为客户自己将这些业务需求转换为系统需求了。这个匹配工具推出来以后,结果特别有意思。我们的经纪人的反馈是:这个模型其实已经非常准确,输入一个客户的需求,工具推荐出来的房子,从老经纪人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靠谱的,成交概率会在80%以上。但是你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这些房子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业主都是不成心卖的,也就是房源的质量。这个问题要解决特别困难。所以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只关注移动本身的技术能够给行业带来的效率提升,我们还要思考信息本身的价值。通过移动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加工,从而提升信息的准确度。当时我们提出了要做到专业、增值、效率。专业、增值和效率本身就是信息的体量。比如说我们原来介绍一套房源的时候,数据量在KB级,现在我们慢慢把信息扩充,最后变成兆级的。消费者不需要你去帮他做太多加工解读,因为每个人的解读完全不同,你不可能替每个消费者做出适合他的解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房子尽可能完整地呈现给他。第二,就是我们说的有贡献有收获。信息的采集本身非常重要。这个行业的特点决定了交互的三方:客户、业主和经纪人,每个人都不愿意贡献信息。我们当时做的是通过移动端的技术手段使信息采集尽可能便利。其次,贡献信息的人要有收获。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2013年有了一些尝试,我们做了试点,给每个经纪人发了一个IPAD,希望他们通过IPAD和业主、客户做更好的沟通。另外我们也借助移动技术开发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应用。这个行业有一件事看起来很小,但是非常重要,就是钥匙的管理。很多业主委托我们卖房的时候,会把钥匙交给我们。业主把钥匙给我们,意味着对我们的信任,那么我们的安全性是不是能够不辜负这种信任?针对这点,我们开发了一个应用。经纪人通过一个标签,自动去识别在什么时候谁拿了这把钥匙,什么时候还回来。但是在实践中有一点觉得非常困难,那就是这个钥匙在使用过程中会被转借。比如我是一个经纪人,我今天带一个客户看房,我拿了这把钥匙。当我还没有还的时候,另外一个同事也要去看这套房子,这时候我可能就没有还到箱子里面去,就直接把钥匙给到另外一个人。那么,这个过程就无法记录。后来我们尝试通过手机做这个事。两个人在同一个时间去摇一摇。如果在同一个位置,同一个时间去摇,通过某种关联,可以设定这个钥匙完成转借的工作。通过移动技术,我们把钥匙转借这件事管理起来了。我们在2013年有一些感觉。第一,要回归到行业本身,到底这个行业能够推出什么东西。第二,移动技术确实能够使得原来不太可能出现的业务场景变得可能。2014:再思考,回归业务本质在2014年,我们思考的重点放到了客户体验上面。针对客户的需求,我们可能需要回归业务本质来看问题。我举个具体的例子:买房、卖房、租房,哪些事情有可能在移动端发生?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考虑客户群的特点和心理。首先,买房这个事标的非常大,绝大多数人都会将它当做一个大项目,因此不可能仅仅通过手机就完成整个交易过程。其次,现在买房的客户群以70后到85前居多,他们更倾向于在电脑前搜索研究,而不是用IPAD。但是,租赁的情况就完全不同。很多人觉得租赁这个事完全可以在手机上完成下单。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就会考虑应该把租赁单独做成APP。将买卖和租赁分开,就是针对不同的客户群提供不同的客户体验。另外一个具体问题是如何让客户和经纪人将看房时得到的信息和感受,甚至是现场拍摄的照片保留下来并且进行分享。对经纪人来说,提供更加准确和直接的信息,不仅是提升经纪人效率,而且也是促进客户完成这种体验。当我们将前端、后端、PC和移动完全打通的时候,不仅意味着信息的关联,而且是促进了信息的采集。当然微信上面的尝试我们也在进行,从去年年底我们就开始做微信公众号。微信确实和传统的APP有比较大的区别,第一它有传播的特点;第二它是弱交互;第三它是入口。微信因为这些特点,使得它和APP会有课题上细分的区别。我们现在大概的应用是把它和我们的“400”呼叫中心结合起来使用。呼叫中心的特点是强交互:客户或者业主给400打电话的过程中时间非常短,我们需要立刻作出响应,而且一旦通话结束,企业就没有其它渠道跟客户继续保持联系了。但微信是介于传统互联网的网站(或者APP)和电话之间的东西,它可以和客户进行交互。针对这一点我们做了一些尝试,特别是我们在老客户的维系上面做了一些事情,类似于偏媒体方面的尝试。我们初步感觉有一些效果,但是现在还刚刚起步,我们也在不断的观察调整。总体来说,特别想强调,这些都是我们更容易看到的前台的东西,而我们之所以有前台的呈现,或者有销售的数字支撑,是因为有后台给经纪人使用的业务系统。后台更加重要,它是基础,是数据,是业务逻辑,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关于安全和设备管理关于安全,我简单说一下。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不是太好,还是很粗浅的尝试。对于我们来讲,安全非常重要,但又相对复杂,后台的服务器的安全问题可能跟大家差不多,我们有另外两个主要的复杂性。第一,我们在全国有接近2500家门店,每个门店都是直营,都有WIFI的接入,这样就等于暴露了非常多的入口,每个点都可能成为问题点。第二,我们的经纪人流失率还是非常高的,再这样的背景下,怎么管控他的设备,怎么管理每个人员以及管理每个设备数据的安全,相对比较复杂。我们做了很多尝试。有两个大的思路,一个是我们用MDM的方式进行强管控,一个是BYOD,然后用其它应用层的东西来考虑整合安全。今天我们也没有什么答案,总体来看我们更倾向于BYOD的方式。我想跟大家强调,因为我不希望误导大家。我们这个行业有我们这个行业的特殊性,特别是我们人员的流动非常大。如果用MDM,给每个经纪人配一部手机,但这个经纪人用了两个月就离职了,那么这个手机要如何处理?我们考虑了各种各样的可能,但没有找到特别稳妥合适的处理方式,所以最终放弃了。但是链家有另外一条业务线,我们叫自如。它是做资产管理,简单来讲它叫租赁版的如家。我们会在北京签很多整栋的物业,这个物业会按照链家统一的标准进行装修、配置和改造,配品牌的家居家电,然后去出租,这些房间都会接WIFI。因为相对来说这条业务线的人员比较稳定。所以我们用MDM的方式给销售人员配统一的IPAD,让他完成他整个的业务。所以,在不同的场景下面,对安全的考虑和策略差别很大。总结与思考简单总结一下,对于移动互联网,我也在不断摸索,还不能说有特别成功的经验。今天回过头来看,2011年、2012年很多的策略可能是错的。或者三年以后,我们回过头看今年,很多的想法也不一定是对的。目前我感受比较深的有三点。第一,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新技术确实使原来不太可能实现的业务场景变得可能。我举一个例子,这是我们已经上线的系统,叫乐拨。它针对什么事?就是骚扰。我相信所有人都接到过中介问你要不要买房卖房的电话,其实我们自己也很痛苦,特别想改变这个情况。在传统的PC时代,企业没有办法管理众多的客户资源和信息,而为了让经纪人和销售人员做这种销售,企业一定会把这些电话给他。客观来说,今天作为一种相对比较低成本和有效的手段,这种方式的电话销售不可能被完全取缔。我们当时为了管理也设定了一些规则,经纪人在给客户打完电话后需要在系统标注这个客户有没有需求,如果有两个经纪人在系统里标记这个客户确实没有需求,我们就把这个电话号码删掉。但后来我们发现,这个规则到了经纪人的执行层面很难产生共鸣。他们会说,这个系统你点两次没需求就再也不给你这个电话号码了,所以大家千万不要点这个没需求。但是移动互联网确实使有效管理客户资源变得可能。思路就是自动记录每次通话的时长,通过分析,我们自动知道哪些电话应该继续被打,哪些电话不应该被打。这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我们希望这件事能有效果,希望未来大家不再接到骚扰电话。第二,我们希望能够从全流程来综合考虑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不是单纯地来看某条线的内容。讲O2O也好、还是讲移动互联网,其实它是多方位的。企业整个的流程是从售前到售后,线上还是线下,其实有一些是通过技术手段,通过系统来完成。有一些还是要借助于管理的手段,管理的规则来完成。面对经纪人、面对客户,在不同的维度上面,企业如何来经营你的产品,可能要从全过程的角度去看。并不是在手机上就能把所有的事情想清楚,我觉得它是立体的东西。第三,回归本质,还需要从产业链的角度思考企业移动战略的规划和布局。今天我们需要看到行业的发展趋势。今天的房地产经纪行业还是经纪公司独大,但是一个成熟的房地产服务业市场可能并不是这样,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来看,有一点比较肯定,就是信息一定会越来越开放,单纯靠信息来收费的时代已经远去,更多是看信息之上所提供的服务是什么。如果这个大的背景正确,那么这个行业会产生什么样的细分和细化。在细化的产业链里面,客户的需求又是什么?经纪人的需求又是什么?移动互联网能够提供什么?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坦白来讲,今天大家都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我们不去思考,不去动作,估计我们也就没有未来。我们必须争取往前走,这样才有机会,在摸索的过程中寻找答案。我的分享就这么多,谢谢!
一起惠2014-09-29 11:51:03712 次
【编者按】口袋通是32岁的白鸦第二次创业,但他的创业想法似乎从来没消停过。在导购网站“逛”之后,白鸦甚至想到了做老人手机和月子中心,但都在冷静下来之后选择搁置。相比错过了最佳市场机遇的“逛”,口袋通踩到了微信电商的准确节点上,有人认为白鸦这次“找到感觉”了。作为老阿里人,白鸦深知淘宝模式的弊病,他认为PC端的平台模式导致很多商户的畸形发展,丧失了零售企业的一些本能。那么在他心中,怎样的活法才更牛叉?口袋通能做什么?又做不了什么?在与一起惠的一次对话中,白鸦系统讲述了自己的想法。淘宝京东磨灭了商家的本能一起惠:口袋通接触到很多的商家,他们有哪些困惑?是否存在流量上的困惑?白鸦:在微信这没这么回事(导流量),放弃这个想法吧。不要用原来的思路去干事儿。我们也在做联合营销,也做导流,后面还会有大规模的导流,但是这个导流不是说我抢好一个坑位,然后拿最低的价格去砸,不是这样的,是要拿你的商品,拿你的服务去吸引消费者,跟原来那些点是不一样的。一起惠:按照你的说法,是不是在“去中心化时代”的时代里,商家会更多的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说依靠哪个平台给我分配流量?白鸦:对,过去我们的商家,做了十几年电商,毛都没有,就仓库里一堆货,公司里一堆人,没有自己的顾客,每天90%的流量是买的,只要停了广告的投入就没有订单了,每年的广告投入在翻倍的增长,所以商家得的客户是这样得来的。投广告还是不投,不投是死,投很快也得死。一起惠:现在商家在微信上自己找流量、找客户的能力足够吗?白鸦:作为一个零售商,如果没有能力跟你的顾客互动,没有能力跟你的顾客打交道,就该死,就不是能力够不够,没这个能力就死了。我们接触的商户里,也有做得很差的,但能够真正深入做下来的都还不错。自己找客户、跟客户打交道是商家的本能,只是以前的模式把这一本能磨灭了。以前我用我的信用规则,我用我的销售规则,我用我的消费者评价,反正我搞一堆好的规则,你就遵守我的规则,你就能卖了,反而把这个能力(与顾客互动)给磨灭掉了。但是零售的本质就是单个商家,甚至单个销售员跟单个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销售。口袋通只能是一个工具,一个基础服务,让你知道一些基本的规则和玩法,同时提供合作机会让你与其它厂家互动,剩下的怎么跟顾客互动应该由你自己来搞定。今天有很多微信营销的人说,我帮你跟你的顾客互动,帮你把这些东西全做完,不可能的。这事跟没有人能够替你男朋友给你写情书是一个道理。引流:三分靠借力七分靠自己一起惠:口袋通已经拥有不少商户资源,怎样整合利用这些资源?白鸦:我们后面会做更多的商户之间的串联,无外乎是这么几个事情:第一,商家自己的流量不要浪费了,你说我是个卖袜子的,但我的消费者进来之后你天天只有袜子,那它的重复购买、流量转化可能是有问题的,所以只有袜子还是不够的,这个时候他其实是可以跟其他的商户产生合作的,我们想办法从产品上、从机制上,让商家和商家之间的合作构起来。第二,我们会去挑头,把商家组织起来,让商家去跟一些有趣的、有真正自己粉丝的,能够跟粉丝产生互动的自媒体和一些有影响力的垂直媒体合作,让那些自媒体和垂直媒体跟一系列的商家有一些合作性的东西。第三,我们其实已经开始在做的,组织商家参与微信和微博的导流的内测,让商家有更多的流量和更多的订单,这个原则我们自己和商家都在把握。你在淘宝上、京东上90%流量全是靠买的,而你在生活化电商上更多的期望值应该是只有那么30%(或者40%)的流量是外部导给我的,还有60%、70%流量(其实叫订单更准确)应该是我自己在跟顾客互动过程中得来的。一起惠:关联销售的事,能举一个例子吗,在微信移动电商做法下怎么样做的?白鸦:以前关联销售是说一个卖包的找一个卖衣服的,俩人挂上广告好像就能卖动了,发现扯淡,没有真正卖动的,我了解到的一个箱包卖家,跟多少家合作,没有一个卖得动的,但是发现在这个粉丝时代关联销售变得很有意思了。我举个例子,我们一个卖燕窝的商家,因为它服务做得很好,积累了一群真正的粉丝,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尝试了卖痱子粉、莲子,效果非常好。莲子几小时就卖完了,痱子粉只能限量,只能大家抢。这里有两个很关键的,第一个是商家真正站出来替他的消费者承担责任,替他的消费者挑好的商品;第二个是消费者真正信任商家,以前消费者呢?我信任你是因为其它买家的评论还可以,你的信用等级还不错,因为这个信任你。而真正的粉丝是,我一直在跟你互动,我天天买你家的东西,我都知道你们家的故事,我知道你什么时候上新,我知道你每一款东西的状态,愿意为你推荐的产品买单。把不擅长的外包出去一起惠:刚才你提到基础平台,实际上口袋通也在开放一些接口给其他的服务商。是不是说你们会选择做一个相对比较轻的模式,把一些能力开放给其他服务商,而不是说样样都去深入,全部包揽?白鸦:对,这有点像层层外包了。我们要深入的只是三个东西:一是会深入到基本的顾客管理,顾客管理这个事情我们会有多深做多深,现在在这上面做的相对比较浅。会员分层、喜好分析、积分规则、资产管理、会员卡以及更多会员身份的东西,往下会越来越深,一定会深入到客户生命周期管理,客户消费预测等等。二是结合社区把消费者发现商品的过程、消费过程做得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乐趣。三是在全网销售的协作上我们也一定会越做越深。原来一个商家只在淘宝卖完了,现在要在微信上卖、京东上卖、1号店上卖,一个商品怎么做统一的上架,怎么做统一的库存管理,怎么做统一的销售浮动,销售之后的整个的订单的处理、发货的管理、物流的跟踪、消费者的售后服务,整个这些销售的协作对于商家是很大的问题。至于说把哪个商家包装得更个性化,我们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我们已经有十几万的商家,未来会有几百万的商家,几千万的商家,这么多商家不可能针对性做每一个商家的个性化服务。我们会有更多的服务商,或者叫代理商,由他们来提供个性化服务。一起惠:你提到全网销售也是我挺想问的一个问题,现在我们理解到的口袋通更多的是跟微信绑定在一起,未来口袋通会拓展微信以外的机会吗?白鸦:刚才我说的客户经营就不只是经营微信的粉丝,还有全网的粉丝,微博、陌陌、豆瓣、facebook、twitter我们都会合作。一起惠:顾客的管理也包括淘宝、京东平台的用户吗?白鸦:包括,只是我们的重点是在社交上,因为淘宝、京东、1号店并没有给到商家真正的顾客,他给到商家都是一个个的符号和一个个的手机号,据说现在淘宝连手机号也不给了。这些大平台的数据只能帮助商家去分析他的顾客特征,并不能去帮他和顾客做互动,一旦不能帮商家和消费者做互动,那么这个渠道其实只是一个数据渠道,不是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电商做微信自媒体?胡扯一起惠:现在一些企业做微信的思路是以内容为导向,通过订阅号编辑好的内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白鸦:以内容为导向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可能有一部分的品类适合于做内容,去做一些指导性、顾问式的内容,去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从而产生一些消费。比如说母婴,可能适合做这样一些东西,实际上是服务导向。你是一个商家,你就绝对做不好媒体,我们从来没有见到哪个商家做好了一个媒体的,因为你的出发点是“我要赚他钱”,怎么可能把一个媒体做好呢。作为商家,它的出发点就一定不是公正的,不可能有客观的内容导向,所以商家是不可能做好媒体的。商家一定是服务导向的,通过服务赚钱,这是完全天经地义的。一起惠:确实有一些电商想在微信上做一个自媒体,首先抛开电商的印记,做一个自己品类里的垂直媒体,以此来吸引用户。白鸦:胡扯嘛,因为最终的目的是赚钱,怎么能开发得了呢,你可以看现在做生活消费类的自媒体,背后一定不是一个商家在做的。一起惠:那媒体做电商呢?白鸦:媒体做电商,更多的是利用媒体引导力、利用媒体影响力,去做一些消费引导,也很难做的很深入,而且媒体做电商一定是综合性的。品类相对多一些,很难做垂直性的电商。
一起惠2014-09-02 10:01:03560 次
【编者按】正如雷军与董明珠年初的赌局,排除作秀因素,时至今日,的确悄然进入第三波变革周期:移动互联网、O2O、去中心化、传统零售转型等核心话题正逐步占据从业者的视野。电商职业经理人更加关注未来还有哪些暗藏的机遇。对此,资深零售人士、知名电商高管、投资人黄若以“座谈老中医”的视角,对现今电商行业把脉,并针对性地就接下来电商领域的几个核心趋势做了一一解读。提问一:在去中心化的时代里,再看电商,它留给了哪一类企业机会?平台式的电商是否还适合在去中心化的时代里生存?黄若:其实这个问题很好。首先,我们现在为什么要追求去中介化?因为在移动互联网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前,在PC端,卖家制造一个拥有三千万、五千万用户的机会非常小。下一个机会,应该寻找一个有几十万、几百万用户量级,甚至更小的创业项目。小也可以做大项目。屈臣氏的体量比沃尔玛千分之一不到,他的生命力难道没有价值了吗?屈臣氏的优势表现在哪里?第一,复购性很强,商品天然有很强复购性,使小的用户群变大。第二,品牌性比较强,不一定是多大的品牌,但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和认可度比较高。例如保健品、营养品、药妆,都非常典型。第三,用户定位很清晰,比如说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有很强的购物需求,例如母婴类的产品。这些都是有可能产生去中介化。当然,去中心化不是非此即彼。现在自媒体的出现也是去中介化的一个表现。以前在没有微博、微信时,媒体人想做这些事情其实是很难的。但是因为有自媒体诞生,就非要说所有媒体人都得下岗,也不见得。所以电商要先看,先看3年5年之内,是否有很多去中介化的电商存在,仍待观望。提问二:有些电商企业面临的尴尬,有人说他像互联网公司,有人说他是零售公司,如何看待这两者之间的联系?黄若:所谓的传统和电商的人才组合,电商比较年轻,强调创新,传统行业强调持续,其实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在强调创新的同仁面前,细节显得很多余;在强调执行的所谓线下的这些同仁面前,他们觉得机会永远就是做出来的,不是靠标新立异想出来的。这个是最大的一个冲突。我的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团队搭配一定要兼顾两边,如果团队中的一把手自传统行业,他的副手,或是下面的骨干必须是来自互联网;反过来,如果一把手来自互联网,那么底下的一定要来自传统行业。你记住我下面这句话:既然碰撞不可避免,就让碰撞在最基层的那个细胞单元去发生,而不要到上层去发生。到上层去碰撞就完了。比如,做运营的老大是互联网人士,今天一早起去找传统背景的做推广的老大,然后你们去碰撞。假如我是这家公司的总裁,你们到我这里来碰撞,这个公司就完蛋了。所以,我们需要明白,在一定程度上,传统企业出生的背景的人和互联网出生背景的人一定会有碰撞,让这个碰撞越在底下吸收越好,越在越底下震动会越小。提问三:电商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如何看待一个上市公司的财报,一打眼最注重哪些指标?黄若:我去看一家公司财务报表最在意什么问题?其实我最在意的是用户构造,就是用户的表现,对这个的关注度会搞过销售的增长和利润的增长。这种用户表现包括:用户的活跃度、平均购买频次、购买转化率,获得用户的平均成本,然后拿来去行业比较。我觉得,电商行业中,最能体现一家公司的能力往往是用户的成本。至于说商品的采购、租两个办公楼之类的,都是次之的。提问四:京东在过去一个阶段经营策略有所摇摆,从最早的自营,到后来的开放平台。但近期部分品类,诸如母婴,开始收缩,转做自营。刘强东也在多个场合称,自营才是京东未来的核心。如何看待B2C平台如何平衡自营和联营呢?黄若:我们先把这个话题抛开,跟大家做个一般分享。如果你在管理一家企业,更多的时候我们讨论这是个该不该做的事。其次,我们还要关心什么时候做?“Timeisanything.”即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就是在企业战略定位的时局中,时间点的划分非常重要。当当网当年犯了江湖大忌,就是从一个商品类别试图扩充到N多个商品类别。因为图书是一个小类别,所以一定要把握节奏。那时候,我一直在讲,当当扩充品类是从“onetofew”,就是从1到有限的几个,而不是从1到多。因为一个很小的图书类别支撑不了30多个商品。同样的道理,京东一定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京东从数码电器发展而来,毫无疑问,体量一定要远远大于当当网的体量。但是,它从一个品类杀手要往外面扩充,时机选择很关键。它同时在做两件事情,一个是从一个品类扩展到N多个品类;另外一个是从直营扩展到联营。这两个战略发展,任何一个都是正确的。从一个品类扩展到多个品类,它要解决的就是两个问题:第一,用户能够给它的新的品类带来几乎免费的客户资源;第二,一个低毛利的商品类别上,京东很难实现盈利,所以它往高毛利方向发展,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它往这个平台上面的突出,我们也能看出这其中的缘由,第一点,和从数码网往百货扩充一样,它是用户的输出,用户的进一步地获取;第二,它有这么多的仓储配送系统,能够支持第三方商家的服务,而这种服务恰恰是天猫、淘宝在短期内很难和它竞争和抗衡的。但我还是觉得它在节奏感上出了一些问题。所谓的节奏感,我非常喜欢说“oneatatime”,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你只能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我觉得它这两者,从数码向其它商品类别的扩充和从直营向联营的扩充,这两个时间点没有把握好,所以会导致几个混乱:第一,普通消费者的心目中,京东品牌的识别特征被弱化了,最终顾客会觉得上京东到底要买什么?京东也有平台,京东的平台跟淘宝、天猫的平台有什么不一样,是因为它价格比淘宝低吗?不见得。是因为它的产品比淘宝丰富吗?也不是。是因为京东能统一配送吗?好像也不是。第二,每个商品类别的规划没有做到那么好。从长远来讲,我会觉得平台应该是对自营的一种补充,这种补充更多的是边缘的商品类别,核心主体还是自己的主打商品。提问五:如何看待看拍拍网以后的前景?黄若:关于拍拍和京东的合作,坦率地说,我非常看好这次联姻。京东模式强于后端的供应链和商品的配送,但是前端的表现形式上一直是落后于别的竞争对手。与腾讯的合作,不仅给京东理论上带来了流量,更多可能是带来了拍拍、QQ网购在前端表现方面的技能,包括他们的技术团队。另一方面,这种结合使得京东有可能从原先“淘宝和其它电商公司”,变成“淘宝、京东和其它电商公司”。京东成了第一集团。而且,加上拍拍,京东已经进入了淘宝的领地,相反,淘宝进不了京东的领域。所以,不管你这个平台做得怎样,但是你已经在别人的土地上,你可以跟他抗争。淘宝没有自营,进入不了京东的供应链。从战略上讲,这毫无疑问肯定是占据了主动优势。但是,这次的结合,我最大的担心其实是两家公司文化的碰撞。在业界这么久了,我也知道陆陆续续有很多核心人员离开拍拍。当时的结合本身想追求1+1>2,但如果这些人陆陆续续地离开,会导致1+1<2。我个人愚见,京东有些过早地去斩断了拍拍和腾讯的血缘。通常来讲,合并一家公司最好的做法,是合并之后,让它自己乱一乱,一年半、两年以后,慢慢再收编。如果我是收购方的操盘手,我不会这么快地去把它收编。它已经是收为我的旗下了,给它换个台子,早一点晚一点,何必那么匆忙呢。举个例子,亚马逊当年收编卓越,过了三四年,才把名字换成Amazon公司。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问六:流量是电商主要的成功因素,新电商都用低成本来吸引流量,那么在移动端有没有吸引流量的创新方法?黄若:总体上我们现在看到,移动在流量上还是洼地,它的流量获取成本还是比较低的。移动流量获取的趋势跟PC有个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移动是非常典型的SNS获取流量的渠道。我们在PC端人为地进行SNS来获得流量,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方法。到现在为止PC端更多的流量还是靠广告,硬广推广。虽然有微博,但是微博还是始终没有占到PC端流量获取的主力。所以,你打开任何一家大的PC电商公司,它的流量来源排名要不是硬广、要不关键字、要不中小联盟;在移动端就不一样,移动端更多的是通过SNS,比如微信账号,相互之间的互粉,更像是一个自媒体驱动的流量。提问七:目前的传统零售企业,诸如万达、王府井、银泰做电商,能否看到代表未来的趋势?黄若:其实到现在为止,中国的传统零售,在电商领域一直没有很大的突破,可能唯一的一家公司算是苏宁传。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传统企业已经是一个现有秩序的的既得利益者,这种群体,它要逼到角落才会反抗。这是中国和美国最大的不同。对于美国,社会相对稳定相对成熟,年增长率也相对缓慢的经济形态,传统零售如果不做电商的话,是负增长。中国在过去的十几年,虽然说有受到电商的冲击,但是传统零售照样能够维持每年10%—20%的正增长,所以,这种危险还没有到来,它还没有感受到所谓的切腹之痛。为什么中国的十大零售企业只有苏宁一家是做电商的,其实快速增长的中国社会给了传统零售很大的空间。往前看,有两个不一样的地方,传统零售有两种,一种是所谓“二房东”,像百货公司、购物中心;第二是买卖式,像苏宁、国美。我觉得前面那种情况,它受的冲击会非常的强烈,这里面就包括各地的百货公司。作为任何一个入驻的商家,一定会评估性价比。那么,传统百货业的性价比跟那些网上的“房地产公司”——电商平台相比,是没有什么优势的,无论是成本结构或是顾客资源,都比较令人担忧。相反,传统零售的买卖模式,因为掌握强有力的采购、库存管理能力,暂时收到的冲击还有限。提问八:如何看待小米的雷军和格力董明珠的赌局?黄若:这个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世界。马云和王建林的赌局、雷军和董明珠,谁也不能证明谁比谁厉害。可能我活到50岁了,我看事情就是比这些意气风发的人看得要淡一点。现在的革命者,可能三步五步以外,有新的革命者一直在瞄准你。五十步笑百步吧,我其实更看好的是,未来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未来的商业形态一定是一个多元的商业形态,不是说谁吃掉谁。以前的电商形态有一点很不好,就是非此即彼,你一定要战胜谁,一定要冲过去。其实顾客本身是多元的,我们做零售也是多元。我喜欢说这一句话,顾客的多元性决定了我们作为零售的提供者必须给顾客多元的选择。同样是做零售商,你买一个东西送老丈人、送太太、送朋友,还是自己用,选择的标准就是不一样的。顾客喜欢多元化,所以不存在这个东西一定要战胜另一个东西,这个行业本来就不存在垄断性。
一起惠2014-08-11 09:53:32552 次
【一起惠讯】8月6日消息,继封杀用户手机号“未果”后,淘宝又出重拳,自8月12日起,淘宝将限制优惠券投放量,从每天百万量级瞬间缩减至每天限量1.6万张,进而整治卖家营销行为。根据卖家提供的线索显示,淘宝此轮调整主要针对三个方面:1一次给淘宝传输的发送用户数量(买家昵称)从100降至20;2卖家通过第三方服务商(ISV)发放的优惠券总量限制为16000张/每天,与官方工具保持一致;3API安全等级从W1改为W2。营销服务商面临“报废”没有人质疑淘宝整顿服务商市场的初心,但淘宝新政横空出世,令不少卖家措手不及,另一方面则“重创”以优惠券为主要营销业务的CRM服务商。从政策瞄准的靶心来看,最主要的设定,是优惠券的发放数量被牢牢控制在1.6张上。根据服务商和卖家的反馈,通常情况下,优惠券在各类大促的应用力度远远超过这一数字,特别是在“双11”这样的全年营销节点上,优惠券带来的市场杀伤力显著。“双11一天就发上百万张优惠券,按照现在的限定要求,1天发1万多,要发100多天才能覆盖到顾客群,达到营销效果,这等同于瞎扯淡!”商家对此吐槽道。而从服务商的层面,特别是以优惠券群发类CRM提供商,则几乎面临“报废”的危险。“本来ISV可以定时或者以事件触发的方式给老客户发送优惠券,也就是说什么时候发送我们来控制。”服务商指出,根据新规,必须在卖家授权后的30分钟内可以发送优惠券,如果超过30分钟则不能使用优惠券营销。限制优惠券数量治不了本在服务商看来,淘宝通过限定优惠券来净化市场的做法并不十分理智,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招数略显拙劣。某大型CRM服务商指出,目前市场上的确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营销工具。有自称“2014淘宝最强引流神器”的软件,可以直接将任意买家添加到会员管理系统,并进行无限制的优惠券发放。部分不法卖家利用这一漏洞,经过仿真提交,将陌生人纳入会员系统,借优惠券群发功能招募新会员。然而,对淘宝这一最新决定,服务商们并不表示理解。他们认为,淘宝一贯的“一刀切”政策,旨在快刀斩乱麻,却没有击中要害。据悉,所谓的“淘宝最强引流神器”每天可以导入5000个会员,由此可见,即使现在限制1.6万会员优惠券投放,也很难规避营销泛滥。“首要补的漏洞是禁止卖家将一般买家吸纳为新会员,限定的门槛不是发放优惠券的数量,而是要产生购买行为才能成为会员,这才是治本的关键。”对此,服务商指出,其作为第三方仅仅提供了发券的接口,不应当被“连坐”。淘宝的“买家逻辑”据一起惠了解,此次调整并非服务商首次“中枪”,此前淘宝就曾下令屏蔽买家订单手机号,“买卖失联”的危机一度造成卖家和CRM服务商的恐慌。不过,这一条令最终在诸多质疑声中被淘宝活活“生咽”回去。朝令夕改的作风也体现在此次调整中,一起惠注意到,在出台政策不久后,淘宝官方即将“API安全等级从W1改为W2”这一条删除。即淘宝不再将自动发送作为限制条件,这也让多数服务商可以松一口气。而实际上,有业内人士指出深层逻辑,无论是此次限定优惠券发放力度,还是此前的屏蔽买家手机号,淘宝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从来都是围绕买家,而不是遵从卖家逻辑或者服务商逻辑。“买家愿意多些优惠信息,条件和政策就会放宽些;嫌骚扰了就收紧。”资深电商人士黄若曾指出,淘宝作为平台,赚的是出售顾客流量钱,追逐的是流量效益最大化。优秀的平台能够有很强的聚客能力,从而平台经营者有权通过卖家和第三方服务商收取租金、销售佣金,进而获取利润。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有足够多的买家,才会有卖家,有足够的卖家,才会衍生更多的服务需求。这也从本质上决定了,获取用户成本最低和服务用户体验最优,而这两者之间发生冲突,淘宝更乐于站在买家的角度思考问题。
一起惠2014-08-06 09:47:29597 次
【编者按】资深电商人士、素有“桃花岛主黄药师”美誉的黄若,在金盆洗手、远离电商多年后,却似乎仍然惦念着这片曾经奋斗过的江湖。一起惠注意到,“黄老邪”此次重新审视电商时,零售业态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IPO榜单上,预留给京东、阿里巴巴的位子终于不必虚左以待;移动互联网赋予电商新的增长红利;品牌商开始在疾走中高谈阔论“互联网思维”;唯品会股价一路高走,成为二级市场最会赚钱的电商公司……面对风起云涌的市场,电商高管、职业经理人、操盘手应该如何应对与之而来的变化,特别如何在新的商业文敏能到来前,更加从容地在管理过程中做出最佳决策,黄若给出了独到的建议。亦如黄若在新书《再战江湖》中所言:“作为一名管理者,最为稀缺而关键的能力,在于宏观战略和具体执行之间的连接。所谓的两点一线,如果没有一条实线串联,再好的布局和规划,都是没有价值的零碎星点。很多时候,我们有灵光一现的火花,更有执行时推进十分努力却依然效果不佳的困扰,单就一个点来看,它们都很正确,但从战略到落地这条线是否规划得连贯有节奏,往往决定成败。”电商公司的管理管理,这是个被无数人讨论过,无数书籍论述过的话题。行业不同,管理的方法自然不同,哪怕同一个行业,不一样的企业文化,也自然有不同的管理风格。我喜欢把管理看成裁缝。就是说,一名好的管理者,特别是企业高管,应当是一位好裁缝。既然天下没有两个身材完全一模一样的人体,在一名优秀裁缝看来,也就不应该有两件完全相同的服装。就拿阿里巴巴的管理来说,就与百度公司大不相同,喜欢的人说它能鼓舞士气,有激情,又猛又持久的口号很贴近时代,不喜欢的人则认为近似宗教式的洗脑,本身就是反互联网的。虽然都是零售,电商公司的管理,特别是与人相关的管理,与线下零售有很大不同。从最明显处说,电商公司强调创新、开放,线下零售重视执行、细节。以我较熟悉的大型连锁零售业态来说,其业务遍布全国多省或者区域多城市,员工人数多,经营网点分散。本着追求单一成本优化和为顾客提供持续性的购物体验,企业讲求的是流程、标准化,各个环节的分解和环环相扣。这样的管理体系,更多是工业时代的产物:能够把一个收银台效率优化到每小时800件扫描不算本事,挑战在于能否把几千台收银台上的员工都训练得动作流畅人机协调。换一句话讲,单点上的100分不足称奇,需要的是几千个点上都能达到95分。用简单的数字公式,1000个95分的操作,其价值远远超过只有几个明显员工的100分。当然优秀操作者是要受到鼓励的,但核心的,则在于平均值的提升。以前我在线下零售业从事运营管理时,很喜欢的一个方法是“平均准则”——theruleofaverage。这是我自己的经验总结,在实际管理中很有效。所谓的平均准则,就是把一个统计数字的平均线作为起跑点,用来考评,促进低于平均线的人员或部门,例如说100家门店,平均的商品库存天数是50天,当30家门店库存超过50天;或者人均客单价120元,有20家门店低于120元。那么我们需要针对性的分析这些低于(高于)平均线的店面、部门、人员,其中存在哪些问题,什么环节是客观存在的(例如近期修路导致来客人数减少),什么环节是管理或操作方面做得不好,应当改善的。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方法十分有效,前提是管理者不能不问青红皂白的一味指责,而是要深入其中,了解实际情况,一起参与讨论和改善。平均准则容易见效的内在原因在于,我深信员工都有上进心,都希望自己和所在的团队能够做得出众,至少不比别人差。当你推动平均线以下的人或部门把目标努力达到平均线的时候,你正在一步步提升你的平均线,提高你的经营效率,从95,到97,97.5。这里的关键在于要知道低于平均线的症结所在并协调解决,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去观察、了解,而不是仅仅听几个别人的总结、汇报,这是管理者的首要功课。多年前我经历过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我还在线下负责零售店的运营管理,有一家新开的门店,收银台的收银效率一直不高。区域总经理反馈的消息是说员工新手多,操作还不熟练,换一句话说,这是培训端的问题。后来我到这家店呆了两天,发现一个让我震惊的情况,这家店开在地下一层,由于上下水的连接局限,员工厕所的坑位比其他门店少了近一半,更糟糕的是,工程部在装修时没有仔细研究,简单的就把男女厕所的坑位数一应减少了一半。这样问题就来了,本来多少员工需要一个厕所位在开店计划里是有依据可参照的。如今这么一半数减少下来,男员工的问题还不大,生理上的自然特征使得男性上厕所的平均时间短于女士(如果你是一位男士,什么时候你和你的女朋友逛商场期间上厕所,在没有排队等候的前提下,如果你出来以后发现她已经在等你,那你就得上男科做检查了)。主要的是零售门店男女员工的比例通常是3:7甚至2:8,加上场内几百名促销员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女员工,其结果大家可以想象得出:女员工上厕所每次都要排长长的队,等候10分钟是经常的事。加上有些主管不近人情,上厕所时间长了还要被扣分处罚,导致很多收银员上岗4个小时期间不敢喝水,就是怕上厕所等待时间过长被批评。了解到这个情况,我当时被深深触动了,自责,这是作为管理者的疏忽。那天晚上我回到酒店,顾不得洗澡、吃饭,先坐下来写了一篇很感性的短文,发到公司内部:这一份失职的不安……解决的办法呢?第二天我们商定,把邻近的经理办公室拆掉,改成女厕所。顺便提一句: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在大多数公共场所:商场、游乐园、体育馆,女厕所门前的排队现象十分普遍,这其实源于一个很愚蠢的设计:男女厕所的比例是一比一!这就是实体零售管理中的细节、执行力,点滴处改善的空间。现在时髦说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管理模式,这无疑有很多新理念,新价值观。我很欣赏互联网基因打造的电商企业那份开放和鼓励创新的管理文化,其企业结构大多比较扁平化,相较于等级森严,凡事层层报告的线下管理体系,这样的风格更适应信息时代的管理要求。工业时代的管理是权威式的,自上而下的,员工们更习惯于仰视,而信息时代的特点是参与、分享,彼此之间更多是一种平视关系。职务大小通常只是责任的轻重,没有太多尊卑贵贱(当然对名人的个人崇拜,粉丝效应则趋于放大)。这种工作氛围很符合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世界。相比于机械的执行,电商公司需要不断的创新。自主自发、自我激励的工作氛围往往引领着一家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在这方面,淘宝、亚马逊中国,还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淘品牌公司,都有员工激励和开放式管理的创新。近两年我在私募投资界服务,拜访过无数电商公司,有人问我怎么快速判断一家企业在管理方面有没有互联网基因,我半开玩笑的回答:一看彼此称呼,动不动就手肿(总)脚肿(总)的,那是线下运作的典型特征。二看员工上下班,是不是要强迫打卡。打卡作为一项日常管理工具无可厚非,但如果你让员工迟到就得扣钱,又如何要求他们有主人翁的责任感自发加班?大家都从有关报道中读到过亚马逊的披萨管理理念,即任何讨论以一张披萨饼够吃的任务为原则,也就是说,3~5人是开会讨论问题的合适人员规模。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如何且不探究,但它体现的是扁平化的管理,充分的授权和决策的及时性。所以对很多希望转型进入网上零售的传统企业来说,经营模式和人才结构固然重要,但大的挑战还在于怎样接受互联网的管理文化,你难以用一套工业时代的管理手段,去有效运作一家信息时代的企业。特别是在中国,绝大多数线下公司的创始人、老板,本身就成长于工业时代或者前工业时代,他们往往有毅力,有眼光,有执行力,但更习惯于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管理,85后、90后新新族群,未必习惯于这一套。回过头来看,创新有余执行不足,则是互联网出身的电商公司最为普遍的管理薄弱环节。电商公司大多数人习惯于粗犷式的管理,用我的描述就是:六十分万岁,干嘛要对细节处花那么多精力呢?钱,有的是(风投机构可以输血),市场,大得很(网络世界没有边界)。记得我在淘宝工作时,曾经写过一封内部邮件:在我们快速向前奔跑的时候,请不要忘记绑紧自己的行装,因为,掉在地上的金子,本身就是财富。有一个现象,在我自己经历的两家电商公司均存在:开会基本没有纪要,上次周会的决定下周碰头时通常不做追踪。这是很不良的习惯,既然大家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讨论决定一件事,落实的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跟进的,多半不见追踪落实。不信你翻翻自己曾参与的讨论,有多少事项说了半天,再无下文了。这个方面,线下企业管理要扎实得多,仅仅连锁运营的Actionplan(周行动计划),列明事项内容,牵头人,完成时间表,每周定期回顾,这一点就足够大多数电商企业借鉴的。很多时候我们过多沉醉于探讨新模式、新市场、新手段,这当然具有无限价值。但任何创新都需要落地,需要实施领域的细化、调整。有不少创业阶段的B2C公司,几乎每一年就要重新定义公司战略、市场定位,这就好比在十字路口,往每个方向都走了五十米,几番辛苦下来,却发现自己还在原点徘徊。这个时候,你一咬牙往前走下去,遇到问题解决它而不是绕开它,往往会事半功倍。所以我们常听到这样的口号:创新是财富。我对此完全认可,不过更应当加上一句:执行是收获。有创新而缺乏执行,就好比把财富撒在大街上。电商公司的管理,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员工,特别是骨干员工的流动率。这个问题很多企业都注意到了,通常采用(积极的)员工业绩奖励或期权制度,乃至还有住房、子女教育津贴等方式来努力吸引优秀员工,加之以(防御性的)竞业禁止或者如果离职股权收回等等约束手段。但总体来说,效果并不理想,这个行业的员工流失率,和线下零售相比,依然高出很多。我很不赞同什么换一次工作穷三年,换一个行业苦十年的说法,这话听上去十足的土财主口气。在互联网,企业价值不在几处不动产,多少机器设备,财富主要是员工的付出和耕耘。古人就有良禽择木而栖的训诫,更何况在信息时代,人们追求更好的自我实现,更丰富的劳动报酬,这是时代给予今天职业人的空间。你总不能一边和投资人忽悠提高公司的估值进而拉升你的身价,一边指望借来唐僧的紧箍咒把员工死死拽在你的手心。都在高呼互联网思维,请不要只挑对你有利的部分放大。互联网时代的择业观,意味着员工不再死抱一张固定的名片,意味着85后90后希望有更多尝试和比对。所以我们要从观念上正视,平均流动率高是这个时代的正常现象,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现在的成功人物们很多都有第几位第几任女友,前任现任太太,为什么你就要求员工死守在你的这个二亩三分地。在这个问题上,与其强调留住一个人名在你的公司名册里多少年,不如着意在其任职期间有更好的称职表现和产出。互联网时代,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正在从彼此一辈子,进化到相互携手一阵子。好的公司与员工关系有如恋爱:爱你,真心的付出,离开你,良好的祝福。我的朋友许维有一句评论很地道:互联网年代,唯一能够留住员工的条件,就是公司的成长速度高于员工自己的成长速度。薪水、期权、合同,都非根本。因为,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过去几十年人类科技进步的成果,已经超过了几千年积累总和,那凭什么还要用以往的用人观念去衡量新新代青年?注:本文摘选自黄若新书《再看电商》黄若简介:中国连锁零售及电子商务骨灰级领军人物,江湖人称“黄药师”,跨界老兵。原当当网首席运营官,天猫创始总经理。有近30年的商业、零售业从业经验,曾长期任职多家全球500强企业高管、历任易初莲花、万客隆、天津家世界等知名零售企业总经理、执行副总裁等职。后加入淘宝网,任运营中心副总裁并负责淘宝商城的组建,带领团队开创了网上零售B2C平台这一全新电商模式。一位实操型的商业管理者,具有丰富的大型企业管理经验,同时对东西方不同的企业体系及消费者行为有着深刻了解。在领导零售业创建、重组和业务拓展方面具有专长。2011年6月自电商行业隐退,现服务于风险投资业。
一起惠2014-07-16 17:13:03521 次
一起惠常见问题问答汇总新手篇尊敬的会员:大家好,关于目前一起惠功能不断增多,同时也增加了许多实用方便的功能,但是对于新手可能不是很了解,也不清楚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目前比较集中的问题功能进行全部汇部,方便大家进行查询。一、常见问题篇问:淘宝如何返利?具体操作步骤是怎样的?答:淘宝返利教程http://www.178hui.com/news/view/1225.html问:商城如何返利?具体操作教程以下地址:答:http://www.178hui.com/news/view/92.html问:惠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答:惠币是由一起惠出台的虚似币、直等于现金、比值为(1元=100惠币=100集分宝)同时也可兑换实物商品。实物商品兑换地址:http://www.178hui.com/jifen/index.html问:提现有手续费用么?淘宝返利可以提现为现金么?同时可以提现为支付宝红包么?答:提现到支付宝无任何费用(提现到银行卡需支付手续费)、淘宝返利不允许提现为现金、只能以集分宝形式发放到提现支付宝问:提现到账时间是多久?答:一起惠提现时间标准为三个工日内到账(不含工作日和节假日、遇此将顺延)问:因注册时姓名和支付宝乱填的,能否修改支付宝姓名和账号?答:一起惠基于用户安全考虑、用户暂时不能自主修改姓名和支付宝、需联系在线客服进行协助更改。问:一起惠提现标准是多少?答:一起惠提现标准为10元起提、金额为10元的正整数倍(如10元、20元、100元、300元等),若现金不足10元可以在会员中心转换为惠币配合签到惠币提现(有7%手续费),惠币提现的要求与现金同理,数量为1000的正整数倍,如1000、5000、20000等,需要注意惠币提现需要其中50%来自返利,如提现惠币1000,其中至少500惠币来自淘宝返利或者商城返利转换而来的惠币(爆料天猫优惠商品获得的惠币算在50%内),如果超过50%的惠币都是单纯签到,一起惠财务处理提现或兑换将予以驳回处理,望各位惠友理解!问:一起惠提现有红包奖励吗?答:提现红包的奖励规则如下,等级越高,提现红包金额越大,奖励的红包面额也就越大,如钻石会员,单笔提现大于等于1000元,奖励200元红包:问:邀请好友注册有奖励么?答:目前邀请好友最高奖励50元,按每次被推荐人返利提成5%、奖励达50元后系统将自动停止奖励。人数无上限,即邀请使用的人越多获得的奖励越高,现在可以通过复制链接发给QQ好友、群、MSN好友,第二类是复制html代码发布到各大论坛博客等;第三种是一键分享插件,单击即一键分享至微薄、QQ空间、QQ好友、人人网等媒体。需要注意的是邀请好友不能刷邀请号,即自己用邀请链接自己注册帐号刷奖励,这种被发现是会被扣除奖励并做封帐号处理哟问:积分有什么作用?如何获得积分?答:积分获取可以通过评论爆料,商城购物返利获得(返利金额采用四舍五入法计算,返利金额:积分=1:1,即0.5元≥返利金额<1.5元=1积分)。同时每成功交易一笔、会按照返利金额进行同比返积分、积分可以兑换优惠劵、实物等。二、功能升级篇问:一起惠淘宝订单返利结算时间为多久?答:一起惠淘宝确认为用户收货返回订单,确认收货16天即可提现(系统自动确认、基于淘宝三包政策退换货无返利)问:一起惠商城返利订单结算时间为多久?答:因商城较多,部分商城结算时间有一定的误差,最快的商城是1个月左右,例常见的主流商城京东商城结算时间,本月下单,次月40天左右结算,例,4月1日-4月30下的订单,次月40天左右,即预计在6月10日左右结算,因为是结算当月收货的订单,故月初下订单的朋友会觉得返利时间稍为有点长。问:我在通过返利网购买商品时丢单了,应该怎么办?答:商城订单一般在10分钟左右返回(京东商城返回时间为15分钟左右,超过20分钟请重新下,亚马逊是次日早上10点前返回,苏宁订单是在线支付30分钟内返回,货到2小时内返回),友情提示:因合作商城较多,具体情况不一一例出,只例出常见使用商城,为避免你的损失,建议在超过30分钟未跟上订单,取消重新下单或者及时与我们联系。淘宝天猫订单返回需要确认收货后即可返回。如果发生丢单情况,请至“会员中心”-“订单反馈”处按照要求提交问题订单相关信息,如订单商城、订单号、订单实付金额、订单提交时间、订单截图以及丢单或结算的问题描述等。淘宝丢单另外要附带宝贝地址哟。若以上均不能处理请及时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处理。也可拨打我们的官方客服热线:0833-2595665问:我的订单在结算时显示无效拿不到返利,应该怎么办?答:无效订单一般情况是该订单不符合商家的返利要求,故结算时被判断成无效订单。如果有订单被判断成无效订单,各位惠友先自检下有没有出现以下情况,如该订单中的商品发生过退换货情况、下单未付款,或者是一个帐号下了大批量的订单被商家判定为经销商订单、开具增票信息、或者是属于非正常购买,属于POP商家刷单被查出所以被判定为无效订单,再或者是该商品使用了不支持返利的优惠券礼品卡等抵扣现金支付的类型。如果不属于上述情况的正常购买产生订单,且未发生过退换货情况订单被判定为无效订单,麻烦各位惠友至“会员中心”-“订单反馈”处按要求提交该条订单相关信息,如该商品正常购买的截图,购买的商城名称,订单号,实际支付的金额(除去礼品卡优惠券运费等),订单提交时间以及该条无效订单的相关情况说明等。按照要求提交后,我们的工作人员将会尽快为你核实,若订单商家核实为有效订单,我们将会做补单处理,返利金额将会补发至惠友的一起惠帐户上。问:为什么结算订单时,我的订单有的结算了,而有的未结算呢?答:一起惠在结算商城订单时,是按照确认收货时间算的,比如结算16年2月份的订单,是指16年2月1日至16年2月29日区间确认收货的订单。如您在16年2月29日在京东商城提交了一笔订单,您在3月1日时在京东商城确认收货,那么这笔订单将在结算16年3月订单时进行结算,你也可以关注一起惠结算快讯发布的公告进行查询,如果发现有订单符合结算时间而漏结算的,请联系网站右下角的在线客服咨询。问:在线客服的服务时间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我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找不到客服。答:目前客服在线时间为工作日(春、夏、秋三季)早上8:30-17:30(冬季)早上9:00-17:30若在此外的时间出现问题可以通过站内信给我们留言。或者发邮件进行投诉处理,邮箱:service@178hui.com问:我要推广功能如何使用?会不会丢单?答:我要推广功能是为用户出台更加方便的跟单功能,只支持一起惠商城返利频道下的商城,淘宝天猫拍拍网等网站不支持。详情操作教程请参考:http://www.178hui.com/news/view/5023.html问:一起惠爆料平台如何使用?答:爆料平台是一起惠为广大热爱网购的惠友提供的一个优惠信息分享平台,让更多热爱网购的朋友看到第一手的优惠促销信息,以更低更实惠的价格入手需要的商品,为大家营造一个和谐、友好、互助的网购社区式平台。如果你是普通的买家,可以在一起惠爆料平台浏览寻找自己需要的商品优惠信息,你可以在爆料平台首页,搜索你需要的商品,我们将及时为网友用户提供最优质的促销好价商品。问:爆料平台如何分享爆料?爆料有什么奖励?答:当然,这不是让您义务的来爆料,一起惠独创爆料模式,不购买也可以拿返利,当您通过自己收集到的优惠信息经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加工出一篇优美的爆料文章后,使更多的网友以实惠超值的甚至是BUG类型的价格购入需要的商品后,我们也将该条爆料商品的返利以奖励的方式发放到该条爆料的作者帐户上,更为重要的是爆料商品的返利金额不设上限,如:您爆料的一件商品的返利金额为3元,当一个惠友购买后你获得3元的返利,当100惠友购买后就是300元,当一千个网友一万个网友购买后呢?爆料的收益是与该条爆料的质量有直接关系,如商品的实际优惠,以及您的爆料推荐理由够不够充分明了,以及该条爆料的受众群体的大小都是有关的哟。(爆料教程请点击)问:爆料支持哪些平台的爆料?答:目前支持淘宝、商城爆料(暂不支持淘宝活动爆料)三、福利篇问:签到有什么作用?是否可提现?答:每位会员每天签可免费领取5惠币(相当于5集分宝)问:纯签到用户是否可提现?答:纯签到会员不可提现,签到的惠币最大只能占提现惠币总数的50%。问:兑换话费一个月有上限次数吗?答:一起惠为福利各位惠友,按照各帐号等级设置阶梯式兑换折扣话费,已从最开始只支持惠币兑换升级至现在的返利金额与惠币都能兑换,最大的折扣力度,小编君知道的兑换话费根据钻石排列,可做到全网最高的9折充值,比如在有“万能的”头衔淘宝网充值100元的话费,小编君大致看了,最低能做到99元,而在一起惠钻石会员兑换100元的话费,仅需90元返利即可兑换充值。目前每个用户可以在一起惠兑换3次话费福利。其他实物商品的兑换同样享受此折扣哟。以上为目前一起惠返利网常见问题汇总、欢迎广大会员进行补充。一起惠返利网2016年4月19日
一起惠2014-03-06 14:52:0213180 次
【一起惠讯】1月2日消息,京东副总裁兼开放平台总经理Kate近日发了一封面向开放平台部门的内部邮件。邮件中,Kate总结了2013年里京东开放平台所做的几件大事,其中包括全面开放、梳理平台规则、柔化品牌形象、促进品类协同、敢于试错以及不断提升服务意识等。在谈到试错时,Kate表示:“这是通往成功之路不可或缺的途径。”此前在开放平台合作伙伴大会上,京东集团首席营销官蓝烨表示,未来开放平台将占据京东整体交易额的一半左右。Kate也为京东开放平台2014年做了全面的规划——继续完善生态建设、推进系统更新和产品升级、O2O落地、渠道下沉、BI以及和品牌商在多维度共建品牌形象。以2014年六大重点事件中的渠道下沉为例,京东即将力推的“闪购”模式,或是其中的一大杀手锏。以下是Kate的内部邮件:各位开放平台的同学们:谢谢大家在过去一年里的兢兢业业。我们一起用最快的速度,在过去的一年里,初步搭建和梳理了平台规则、卖家生态、培训机制、会员体系和品类结构。我们的变化是明显的:品牌开始来了,卖家知道怎么在京东备货了,消费者可以在平台上买到更多东西,你们每个人的信心和成就感,都更强了。我记得我讲过好多次,我们在做一件特别伟大有意义的事情。这件事情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生活。她颠覆着我们对于物品、交易和流通的认知,改变着这个世界上最古老最强大最传统的零售行业的业态;她让更多人通过指尖键盘满足所有生活所需,通过新科技享受低廉的生活成本。这种颠覆性的创造力,让所有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用自己无处安放的青春一起做了几件大事:1.开放2.规则3.柔化4.品类协同效应5.试错6.服务意识开放:开放是生态的基础。开放首先是心态的开放,然后是系统、物流、流量的开放。规则:开放要有序;规则不是羁绊,是保障。平台建设中平台规则、卖家后台管理系统,卖家生态,质量控制,是公司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之一。柔化:只有柔化了的形象,从页面到姿态,才可以承载柔美的衣装、美妆、家装、食材品类的协同效应:1stparty+3rdparty最大化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完善了品类结构=协同效应>一切试错:其实我们一起犯过很多错误,有些你们可能都不记得了。比如说双十季红姐不成功的服装入仓,但是却为今天闪购入仓流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比如说老辛接了自营之后曾经想在2014狂卖卫生纸,结果一算帐发现有更好的办法取得品类的协同效应;比如说学松跟我曾经争论了一晚上的O2O,互相都觉得对方逻辑不清楚但也就试试吧,于是研发处又多了一个项目;比如说范卉郭彬经常为了一个促销页面可能的产出吵得不可开交,人仰马翻,痛哭流涕,最后试来试去终于知道谁应该在什么时候抱谁的流量大腿。。。这些伟大的试错,是我们每一个人伟大创造力的最好体现;这些经过推敲的试错的背后,都是对京东,对电商事业深深的爱。试错,是通往成功之路不可或缺的途径。第五点最重要了,你们心里都已经非常明白了,我就不说了。我们做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属于服务行业,服务好商家服务好用户,这是我们前行的基础。互联网的特征是快。在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世界已经过去几光年。我们在各种聊天工具里夜以继日地为了页面,SKU,交互体验,BUG互相折磨;我们在各种终端看到竞争对手又推出了新的服务而我们没有跟上而痛苦自责;我们因为商家发货缓慢物流跟不上客户投诉增多而心急如焚——各位,这些焦虑明年仍然会存在。这些焦虑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我珍惜甚至迷恋这种焦虑,这种焦虑让我们永远在前沿,在进步。互联网的特征是无边界。我们已经发现,我们做的事情,开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线上线下,你有哪一刻真正完全离开过JD、忘记过JOY吗?所有跟京东有关的事情忽然就在你的面前出现——而我们要做的,是更好地利用这种无边界,为更多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用好我们每一个人的想象力。明年我们要做什么?1.继续完善生态建设,夯实我们的基础运营和服务意识——这是基本功,大家不能懈怠。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品牌,更多的精品SKU,来犒赏我们的用户,形成良性循环。2.推进系统更新和产品升级——最好的产品和系统都来自于互通有无而来的改进。我们的平台环境要更干净,更通畅、更良性,系统要更稳定、更可靠、更精确。移动客户端是重中之重。3.根据集团战略,努力做好两件大事:O2O和渠道下沉。O2O:这里包括一切跟本地生活有关的东西,从商超、食品、汽配,到服务。这个brick+click的模式讲了好多好多年,现在我们终于有更多的装备和京东特质可以灵活地利用这个概念,O2O的本质是便捷,是一体,是模糊边界,随时随地。渠道下沉:我们有特别多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把这件事执行好。大家有没有想过不同区域的商家、货品和销售节奏对于三四线用户转化的影响?从宏观上看,城镇化、互联网宽带的继续渗透、物流的深入布局,对于各品类商品的集散、用户的迁徙会带来什么样的趋势,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将要推出的闪购,会是我们渠道下沉的通道之一。4.BI——对于数据的分析需要更加系统。我们在前行的路上可以激进,但是需要数据把我们拉回原点,给我们指引。5.和品牌商在多维度共建品牌形象——这个真是说得容易做得难。但这是一件一定要坚持做下去的事情。我们要在各个纬度上成为品牌成长的伙伴,共赢,这是做好生意的前提。6.继续读书——我希望大家在新年都多读书,完善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体系。能静下心来阅读的人,总会有明灯,指引他前行。就是因为我们都还年轻,就是因为青春无处安放,就是因为我们热爱电商,所以我们要一起把这件伟大的事情做好。2014年,京东开放平台,因为你们,会更好!Kate
一起惠2014-01-02 14:37:39501 次
【公告】淘宝返利常见问题问:通过一起惠去淘宝下单怎么看不到订单?答:淘宝合作规定要求用户确认收货才能看到订单,但是可以通过会员中心--订单管理--淘宝查单--输入订单号查有没有跟到。问:一起惠淘宝为什么比同行返利高?会不会是骗人的?答:一起惠为感谢用户对一起惠的支持!补贴用户,让用户得到实在的优惠。一起惠正规企业运营,可致电四川乐山工商局查询(乐山一起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服务热线:0833-2271213问:高返利什么时候可以提现?为什么我确认收货了还是显示未结算?答:因在国家三包政策中用户收货15天内可以退换货,退货后是没有返利佣金的,即确认收货后需要16天才可以提现。问:提现多少时间到账?答:工作日(周一至周五)24小时到账,最迟不超过48小时,超过将按提现的佣金赔偿50%(节假日顺延)。问:淘宝返利为什么是惠币?惠币可以做什么?可以返现金么?答:根据淘宝要求规定,返利网不得向用户返现金,只能通过返利虚拟积分。惠币可以兑换淘宝官方集分宝、全场通用和现金一样。问:淘宝跟单丢了之后怎么办?答:及时联系在线客服登记,我们会有专业的技术进行核实,若因一起惠的原因导致用户损失,将进行全额赔偿。问:返利网可以加盟么?网上好多返利网说是公司运营的,加盟后可以赚很多的钱。答:一起惠正规网站,不存在加盟公司,同时也不会向用户收取一分钱、凡是通过各种要求你出钱加盟,需小心注意,也可以向网警举报。
2013-09-16 18:13:408489 次
181-192/192 记录10/10 页首页上一页1...78910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爱奇艺
最高返利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