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优配良品>文章列表
优配良品
7月26日消息,独家获悉,餐饮食材供应链运营平台“优配良品”联合创始人、云事业群副总裁刘磊向小编透露,优配良品在创业28个月之后,已经整体实现月度规模化盈利。优配良品联合创始人、云事业群副总裁刘磊朋友圈截图刘磊向小编介绍称,目前,优配良品已经开放了北京、沈阳和成都等城市,其规模化的逻辑是建立在北京实现整体盈利后,才将验证过的模式复制到沈阳和成都等城市,所以沈阳从开放到实现单月盈利仅耗时100天,下一步,优配良品会将这套方法论复制到更多城市。优配良品创始人、CEO史庆东朋友圈截图据小编了解,2014年,食材B2B开始火爆,链农、美菜、饭店联盟、小农女等一众创业公司集中出现,并先后获得较高额度融资。而此时,创立于2015年3月的优配良品还未出生。长久以来,食材类型企业在盈利能力上备受质疑。如今,成为最早实现规模化盈利的企业。“我们比别人起步晚,没有先发优势,别人可以有钱任性,烧钱做规模,花钱涨知识,而我们每天想的都是怎么活下去。”刘磊如是说道。食材B2B盈利是个大难题,优配良品是怎么做到的?小编综合多位创始人观点了解到,2014年食材B2B风潮,主要对标企业为美国Sysco(西索科)。但美国与中国,在农业、餐饮等领域存在诸多差异导致食材B2B的盈利能力备受质疑。“准确地说,优配良品是一家‘餐饮食材供应链运营平台’,这是优配良品创始人史庆东从几年前就开始说的。曾鸣教授提出S2b之后,大家也可以把我们理解为一家S2b的平台。”优配良品联合创始人、云事业群副总裁刘磊介绍称。联合创始人刘磊主要负责优配良品的云事业群,涵盖采购、供应商管理、商品管理、仓储、物流以及售后服务等整个大供应链体系。“我们希望通过构建全新的餐饮食材供应链生态,让餐饮经营更美好。”刘磊介绍称,作为S2b最核心的部门S,我的任务就是带领云事业群的团队,洞察餐饮客户的深层需求,整合全供应链的优质资源去服务客户,通过食材供应这件事协同客户优化整个经营链条,提升经营利润,降低因为食材的加工等级低或者供给不稳定而造成的固定、人力、能源成本的浪费,规避因食品安全问题而带来的经营风险,增加客户规模化扩张和优化菜品结构的能力。“在盈利这件事儿上,我认为我们只是兑现了对客户、对兄弟团队、对公司、对合作伙伴的承诺,背后是这条生态链上所有的伙伴企业一起努力的结果。”刘磊称。看中安鲜达,“易果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易果成立于2005年,12年的生鲜供应链沉淀,对于优配良品来讲,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传授和能力共享。我们在上游供应链的整合上是互通的,易果给予了我们很多实际的帮助,也帮助我们完成了很多行业认知能力的提升。”刘磊分析称。优配良品联合创始人、云事业群副总裁刘磊介绍称,优配良品在战略层面主要由史庆东负责,我的工作相对具体,当时接受易果的投资,也更多是从战略层面考量。从实际工作的认知上讲,易果与优配良品产生了很好的协同效应。“在仓储物流层面,优配良品也与易果进行充分的融合和协同。为易果官网、天猫超市生鲜板块等C端大流量平台,造就了优配良品的覆盖、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优配良品和安鲜达充分协同,让我们多了一双可以遍布全国的脚,而安鲜达则多了一双在全国拿订单的手。”刘磊分析称。据小编了解,不就前刚刚结束的618活动中,易果方面曾对外披露,2个小时内获取15万个生鲜订单,全天订单数超过30万单。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涉足生鲜领域的物流,安鲜达极有可能是顺丰之后的第二大物流企业。盈利只是“开始”而已小编从优配良品创始人、CEO史庆东处了解到,2016年,优配良品曾在系统上花掉了相当大的精力,包括与合作企业打通、优化系统服务等。在北京深挖很长一段时间后,优配良品也开始寻求在全国领域发力。“从今天起,我们算是刚刚开始。”刘磊认为。“盈利只能说明方向选择是正确的。还有很多成本和费用没有降到最低,未来肯定还有空间。”可以肯定的是,优配良品的初心没有变过,通过产业链上所有伙伴的共同努力,帮助餐饮客户,让他们的生意能够经营的更简单一些。目前,优配良品在完成规模化盈利后,不断复制无疑成为其未来的主要方向,而快速实现盈利,持续造血无疑会成为最关键一步。
一起惠2017-07-26 09:04:55269 次
近日,记者从中国最大海鲜供应链企业“亚洲渔港”获悉,其将独立拆分旗下餐点产品,试水餐饮行业B2B模式,推出涵盖中西点等数百种专业餐点产品线的“亚洲之星”品牌。近年来,不断提高的城市化水平以及生活速度的加快正在逐渐改变消费者的饮食习惯,人们选择外食的几率大幅增长,除了继续关注食品的口味与品质之外,对出品效率的高要求也正在逐渐影响着消费者对于餐饮门店的选择。消费者偏好的转变,以及快餐化的趋势,正在推动餐饮行业向便携式、工业化产品的方向发展,而以面点为代表的餐点领域则显示着餐饮行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有行业人分析,餐饮食材B2B还处于萌芽上升阶段,并吸引许多企业纷纷布局:美团、饿了么相继进军B端,抢占市场;三全、思念等企业也纷纷成立相关部门试水餐点B2B,发力餐饮渠道,餐点领域正逐渐受到众多一线品牌的重视。亚洲渔港是海鲜餐饮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致力于提供海鲜产业供应链一站式服务,亚洲渔港方面表示,目前已构建冷流物流系统、DC+干线物流体系、城区配送体系以及多个大型中转仓与几十个基地仓,以布局冷链网络。同时,亚洲渔港也在中西面点、蔬菜水果等领域有所布局。其旗下全资子公司亚食联发展(大连)有限公司定位于食材供应B2B平台,整合上下游产业和服务资源。联合国内外食材生产商、种养殖场、贸易商以及物流服务商等,为餐饮业、零售业、生鲜电商等提供各品类食材的销售、展示、采购、仓储、物流、金融等一站式服务。亚洲渔港相关负责人表示,亚洲渔港旗下研发团队致力于超过20万种食材的菜品研发,通过强大的餐饮大数据处理中心,可及时掌控中国最新最快的餐点潮流信息,并且结合市场潮流趋势和餐饮业主的具体需求实现快速、优质的创意餐点输出。有公开资料显示,餐饮食材B2B已然成为风投的宠儿:美菜网于2016年6月获投2亿美元D轮融资;优配良品于2016年1.2亿A+轮融资;小农女于2016年1月获投数千万B轮融资...
一起惠2016-12-08 09:47:07540 次
11月8日消息,有知情人士爆料称,苏宁大手笔投资易果生鲜。该知情人士还透露,易果生鲜近日实际上已完成了C+轮融资,而苏宁为此轮投资的领投方,加上此前的C轮融资,易果生鲜今年融资总额高达5亿美元。据此,向易果生鲜高层人士确认消息,该人士表示需等待易果市场部官方回应,截至发稿,暂未得到明确回复。据了解,苏宁于2015年进军生鲜电商,推出线上生鲜品牌“苏鲜生”,产品涉及蔬菜、水果、海鲜、禽蛋、肉类等。据了解,今年3月,生鲜电商“易果生鲜”宣布完成C轮融资,阿里、KKR集团投资。该轮融资金额未对外宣布,据称是生鲜电商行业最大融资。此后,易果生鲜宣布投资食材B2B优配良品、新加坡健康食品公司SunMoon(易果生鲜拥有该公司51%股权)。优配良品创始人史庆东介绍称,从2015年开始,双方开始推进生鲜供应链等合作。目前,优配良品主要负责易果生鲜在华北地区的生鲜供应链。其同时表示,华北地区易果拥有电商行业最大的市场份额。此外,公开资料显示,SunMoon创立于1977年,拥有水果种植、加工及仓储设施,并在世界各地采集产品并分销至东南亚、中国、中东、印度和美国。据悉该公司与157个供应商进行合作,交易大约100种蔬果、坚果、果汁等产品,拥有11000个销售网点,共有1019名员工。今年9月,易果方面曾对外宣布,目前,易果共有4000个SKU,全为生鲜类产品,客单价在150-200元,综合毛利率超30%。物流端安鲜达目前拥有6地7仓,日均可处理订单10万以上,覆盖全国330个主要城市和地区,履单成本20%出头,损耗在3-4%。此外,整理易果公开资料获悉,2013年后,易果开始运作天猫超市,根据计算易果预估将在2018年实现盈利,2016财年的GMV目标为36亿元。11月8日消息,有知情人士向亿邦动力网爆料称,苏宁大手笔投资易果生鲜。该知情人士还透露,易果生鲜近日实际上已完成了C+轮融资,而苏宁为此轮投资的领投方,加上此前的C轮融资,易果生鲜今年融资总额高达5亿美元。据此,亿邦动力网向易果生鲜高层人士确认消息,该人士表示需等待易果市场部官方回应,截至发稿,亿邦动力网暂未得到明确回复。据了解,苏宁于2015年进军生鲜电商,推出线上生鲜品牌“苏鲜生”,产品涉及蔬菜、水果、海鲜、禽蛋、肉类等。据了解,今年3月,生鲜电商“易果生鲜”宣布完成C轮融资,阿里、KKR集团投资。该轮融资金额未对外宣布,据称是生鲜电商行业最大融资。此后,易果生鲜宣布投资食材B2B优配良品、新加坡健康食品公司SunMoon(易果生鲜拥有该公司51%股权)。优配良品创始人史庆东向亿邦动力网介绍称,从2015年开始,双方开始推进生鲜供应链等合作。目前,优配良品主要负责易果生鲜在华北地区的生鲜供应链。其同时表示,华北地区易果拥有电商行业最大的市场份额。此外,公开资料显示,SunMoon创立于1977年,拥有水果种植、加工及仓储设施,并在世界各地采集产品并分销至东南亚、中国、中东、印度和美国。据悉该公司与157个供应商进行合作,交易大约100种蔬果、坚果、果汁等产品,拥有11000个销售网点,共有1019名员工。今年9月,易果方面曾对外宣布,目前,易果共有4000个SKU,全为生鲜类产品,客单价在150-200元,综合毛利率超30%。物流端安鲜达目前拥有6地7仓,日均可处理订单10万以上,覆盖全国330个主要城市和地区,履单成本20%出头,损耗在3-4%。此外,整理易果公开资料获悉,2013年后,易果开始运作天猫超市,根据计算易果预估将在2018年实现盈利,2016财年的GMV目标为36亿元。
一起惠2016-11-09 09:14:55568 次
10月11日消息,日前,从多方获得消息,顺丰方面已经于2016年9月推出生鲜B2B平台“大物图”。据此,向顺丰相关负责人求证,截至发稿,并得到明确回复。从接近顺丰的高层管理者处获悉,大物图所属“深圳市大物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人、总经理高俊波,同时于顺丰任职“顺丰冷运事业部信息技术总监”。此外,从大物图已公开信息了解到,平台入住商家要求是原产地资源,商家入驻需经过审核。提供包括信息、交易和团购等服务。目前,平台所谓“超值团购”板块仅有一个,并标有500人以内成团79元/份、500人以上成团69元/份,1千克内蒙古羊肉卷。大物图方面介绍称,大物图为生鲜食材B2B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其运输方式为“全程冷链”,并与顺丰方面合作。平台提倡所有供应商应用现代管理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物流技术、节能和温度监控技术,通过低温加工、低温贮藏、低温运输及配送、低温销售。据了解,此前,顺丰方面曾多次推出生鲜项目,但多以2C的项目为主,如嘿客、顺丰家、顺丰优选等。但其生鲜项目的效果似乎差强人意,今年9月,顺丰优选相关负责人介绍称,所有原来线下的顺丰家、嘿客统一更改为顺丰优选,该工作到年底完成,新开的线下门店则直接叫顺丰优选。据悉,新的顺丰优选线下店70%为进口食品,以生鲜、水果、进口零食为主,面积约100平米,经营商品数400~500个,全部为实物销售,看上去更像一个以进口商品为主的便利店。据了解,2016年,多家生鲜B2B平台获得亿元及以上融资,主要包括美菜、优配良品、宋小菜等。
一起惠2016-10-11 08:46:49598 次
8月24日消息,日前,易果生鲜CEO张晔对外公开数据时表示,2016财年,易果生鲜日均GMV目标为1000万元。从7月数据看,最接近易果的竞争对手可能的体量也只到易果的1/3或1/4。张晔还曝光了其它数据,目前,易果生鲜有4000个SKU,综合毛利率超过30%,损耗率在3~4%。2016年上半年,维持200%的增长,日均订单量已经突破5万单以上,客单价为150~200元。此前,生鲜B2C平台美味七七倒闭。随后,天天果园、本来生活,接连被爆出关闭线下店、停止O2O业务等消息。天天果园与本来生活回复相似,均为“业务调整”、“并入B2C业务”。“深耕供应链和物流,做成生鲜供应链+物流的云平台,未来依然可以接入各种适合的入口。”张晔如是说道。据了解,2015年,易果生鲜领投食材B2B平台“优配良品”,总投资额达数千万元。易果生鲜华北地区的生鲜供应链由优配良品全权负责。
一起惠2016-08-25 08:53:34710 次
4月28日消息,据最新获悉,今日,永辉方面联合伊利、农夫山泉、好丽友食品、康师傅等100余家企业,宣布将拓展生鲜B2B业务。永辉方面称,其B2B项目主要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部队、院校、医院等单位食堂及酒店、餐饮行业、家庭提供食材,此外,还将涉及生鲜出口业务。永辉超市副总裁翁海辉介绍称,永辉的B2B业务将依托彩食鲜板块,重庆彩食鲜项目已经在4月启动,接下来将在北京、福建等地区陆续启动。据悉,2015年11月20日,永辉超市的运营方永辉投资有限公司与韩国CJ集团旗下CJfreshway成立了希杰富乐味永辉(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和北京彩食鲜食材流通有限公司两个合资公司。两家公司注册资本均为1亿元,双方持股比例分别是7:3和3:7。从主营业务上看,前者针对海外供应商商品采购,后者则以中央厨房、食品加工和处理为主。据了解到,目前,涉及生鲜、食材的B2B平台颇多,除撮合模式的链农、小农女、有菜之外,还有自营模式的美菜、优配良品,再加上不久前获得超过1亿元融资的宋小菜。此次,背靠京东的永辉超市加入战局,或许会让战局更加难以揣摩。
一起惠2016-04-29 09:08:23810 次
继“百团大战”、外卖大战之后,餐饮O2O的战火开始燃向后端的采购供应链。每年超过万亿元体量的餐饮采购大蛋糕,激发了众多创业企业利用“互联网+”对餐饮行业重新发现和改造的热情,用户群的竞争也从个体消费者转向了想象空间更大的餐饮企业。轻模式、重模式、细分市场、补贴价格战……竞争的胶着程度毫不逊于C端。然而,看似繁荣的餐饮B2B背后,是几乎全行业都在巨额亏损。以去中间商为存在价值的餐饮B2B企业,被迫沦为新的中间商,重复着传统中间商的盈利模式。万亿市场引来群雄纷争与庞大餐饮市场相伴相生的是庞大的餐饮供应链。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国餐饮收入达29280亿元,全年突破3万亿已无悬念。如果按照采购成本占营业收入的30%-40%计算,餐饮采购市场有超过万亿元的体量。有业内人士表示,餐饮的食材供应从源头到餐厅,要经过多级批发商,中间环节的加价率超过100%。而这部分利润就是食材B2B企业所觊觎的大蛋糕。自去年开始,涌现出了一批瞄准餐饮后端供应链的互联网企业。一亩田、美菜、链农、饭店联盟、天平派上线的时间间隔非常短,并很快获得融资开始培育市场。紧接着,不甘心被跨界打劫的餐饮人抱团反击,由餐饮集团联合发起的众美联上线也加入竞争。而专注于区域或细分领域的食材B2B平台就更多了,如小农女、菜点点、优配良品、集食达、餐馆无忧、冻冻、餐饮管家、蔬东坡、分分钟等,它们也纷纷成为风投的宠儿。餐饮食材B2B市场兴起,也引起了外卖O2O大佬们的关注。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后,紧接着便放出即将上线美团菜市场的消息。饿了么则高调上线旗下食材供应B2B平台有菜。这些外卖大佬利用手中掌握的餐馆资源,也想在餐饮供应链上分一杯羹。传统食材批发商也不再淡定。本月,自称新发地“二道贩子”的杨海军打造的生鲜电商平台——锦绣生鲜宣布上线,为餐企配送生鲜蔬菜,实现了传统批发企业向“互联网+”的转型,并获得了中海软银的天使投资。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食材B2B的出现针对的是餐饮企业采购上的痛点,降低了采购过程的资金成本以及时间成本,同时,电子化线上采购也能够为餐厅后期做账等工作提供便利。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表示,餐馆每天都需要相对固定的食材供给,这种需求稳定、刚性,而且有足够的规模。相对于C端的个体消费者,B端的餐饮企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竞争胶着暴露行业痛点同类企业的快速诞生,迫使已经上线的平台加快复制扩张步伐,以尽可能多的获得市场份额及用户。但是培养餐饮企业在线采购习惯绝非易事。长期以来,餐饮行业供应链处于原始状态,不仅冗长,还混杂着各种商业潜规则,各方利益复杂交织,令市场培育难度极大。大型餐饮企业啃不下来,是当前食材B2B平台面临的共同难题。链农CEO刘源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不把大型餐饮企业列入目标客户实属无奈。虽然大型餐饮企业的订单大,但是账期太长,对于创业公司而言,账期几乎可以称之为死穴,尤其是对那些正在快速扩张的企业而言。此外,食材B2B平台希望能将分散的餐厅采购需求汇集起来,以此获得与供应链上游的议价能力,从而达到降低餐厅采购成本的目的。而大型餐饮企业本身就有完备的采购系统,并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培养起了自己的议价能力,对于平台这方面的需求不强。况且,一些手握采购大权的人从个人利益出发,对推动“阳光采购”也并不热心。为此,目前B2B创业企业几乎都把目光瞄准了中小餐厅。中小餐厅一般都是餐厅老板亲自采购,采购频次高且花费时间,一直都是中小餐厅的痛点所在。然而,中小餐厅的钱也并不好赚。采购频次高、品种多,但每次采购的量都不大,对价格又高度敏感,致使配送成本居高不下。为了拉拢更多客户从而吸引风投,食材B2B平台普遍采取烧钱刷单方式,长此以往,一旦融资出现问题,很可能会出现因资金链断裂而影响企业整体运营甚至倒闭的情况。事实上,今年8月,一亩田大规模裁员正是因为新一轮融资不畅导致的。由于融资没有及时到位,依赖员工返利刷单刷出“漂亮业绩”的一亩田,不得不靠裁员渡过难关。在如今这个资本寒冬,融资难已经成为不少创业公司的症结,对于靠烧钱培育市场的食材B2B平台也不例外。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就目前来看,食材B2B已经被商家炒起来了,但是,烧钱刷单培育市场的竞争方式并不健康。对于食材B2B平台而言,快速复制扩张固然重要,但是目前还没有针对这个领域的明确监管政策的情况下,做好品控及食品安全是餐饮链任何环节都不能忽视的重点。直供模式不能承受之重目前,食材B2B平台的经营模式可以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自采自营为主的重模式;另一类则是以搭建平台撮合交易为主的轻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优劣,但对于满足餐饮企业的需求而言,目前似乎还都有段距离。对食材B2B平台来说,真正的难点在于对上游供应商资源的开拓。自营模式的平台希望利用互联网,砍掉中间环节,实现生鲜农产品从农户到平台的直供。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可以更加直接地感受产品质量,同时缩短供应链、提高电商平台的毛利率。然而,看似无比诱人的自营模式,真正实施起来难度极大。除了农产品自身标准化、食品安全等问题外,采购、分拣、仓储、物流等环节的建设,几乎是把传统批发商的工作又重复做了一遍。自己成了中间商,还是像原来的中间商一样靠差价赚钱。而且随着订单量的增加,仓储及物流的压力也接踵而至,这对于那些对农产品生产规律缺乏了解的电商平台来说,无疑也是巨大挑战。与自采自营的重模式不同,以撮合交易为特征的轻模式平台类似淘宝,本身只搭建平台,具体交易则需经销商与餐厅自行完成。能够在低成本情况下去完善、变革、整合原有的行业资源,实现行业整体效率的提升。不过,轻模式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餐饮供应链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难以保证两端用户的黏度。有业内人士分析,既然餐厅可以在平台上与供应商交易,那也能在线下达成合作,这就会造成平台型电商用户的流失。缺乏对产品品质的把控也是这类轻模式平台的短板。更重要的是,轻模式缺少壁垒保护,一旦有互联网巨头强势进入会不堪一击,被收购可能就是最好的出路。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餐饮行业的供应链都因庞大的餐饮市场而存在着巨大的商业需求,并由此催生出众多复杂的利益关系。而且,中餐的原材料成千上万,价格差异也很大,整合这样的供应链条的难度可想而知。互联网的出现让整合餐饮供应链成为可能。虽然现在仍然处于萌芽阶段,但随着市场和行业的发展,未来很可能会出现若干家既具备强大的线上技术能力,同时又拥有丰富的线下资源的企业,或许能解决餐饮企业长期面临的供应链难题。
一起惠2016-01-04 09:36:35528 次
在中央高层的多次强调下,“供给端改革”近期成为一个经济学热词。中国经济似乎正在从“看需求”时代走向“看供给”时代,政府的注意力从拉动投资、消费、出口转移到改造供给端(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为企业减负。总理到底说了啥?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中央对“供给端改革”提出了哪几条指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对该问题发表的讲话大致强调了两点:1、产业升级,产品、服务、业态都要升级;2、打破行业垄断,保护公平竞争,处理重点行业的“僵尸企业”。作为连接了两个企业端的B2B电商,能从这一政策中享受到怎样的红利?日前联系到工业B2B、农业B2B两大领域的资深人士做了相关分析。工业B2B:减少垄断中小企业入局快塑网联合创始人兼CEO郭坚晖分析称,B2B平台一端为供应端,一端为需求端,主要工作就是合理优化产业供应链环节,总理力挺打破供应端垄断,走市场化道路,会在大环境上给B2B营造一个更好的市场环境。可以说,供应端决定着B2B企业的合理化成本。郭坚晖同时举例称,如石油化工领域,以前是“两桶油”垄断,市场效率相对低下,中小企业成本高企,被抹杀了一定的竞争力。解放上游,促进“两桶油”在市场和销售上忠实客户,改善了整个大化工产业链的生态环境。类似联想化工集团这样的优秀企业,也可以进入这个领域,推动行业进步。农业B2B:解救高成本的苦逼电商从农业方面来看,土地制的改革将成为一个关注点。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姜超分析,改革土地制度,加速确权流转,将放活农村土地经营,农产品的规模化流通将有望扩大。据了解到,2015年我国土地流转率仅为35%,这意味着,大多数的土地还处于“小农经济”状态,离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还差很远——而这也正式目前农业B2B电商发展的重要阻碍。一位农产品电商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农业B2B(包括农产品、农资、农技)行业存在几个重要困境:首先,农产品规模化流通受阻,致使农产品B2B平台成本高、损耗严重。据悉,目前国内的美菜、优配良品、本来生活等电商平台都主打产地直采,而因我国土地较为分散,农产品品牌效应较差,产地直采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以美菜、链农为例,其大部分产地直采均无法绕过合作社、蔬菜经理人、菜贩子等,农产品标准推行具有一定困难,以此导致的后续流通成本增大,农产品耗损加大,分装成本加大等诸多问题。其次,农资B2B平台物流成本较高。据悉,农村物流现状一直得不到根本性提升,除对农产品进城、商品下乡产生困扰之外,农资供给效率同样不高。以农资B2B平台云农场为例,实现规模化后,其农资供给物流费用将得到大规模下降。最后,农技B2B平台老农帮创始人杨磊分析称,按照国外经验,当土地流转率超过25%时,农机、农技的需求量出现爆发期。土地规模化后,农机、农技需求会有大幅度提升。而奥科美旗下农产品溯源平台绿色家递CEO毛爱科也曾透露称,目前,我国大部分农场规模较小,作业水平科技含量较低,其希望以溯源技术,整合农场,随后将智能化、数字化设备输入农场。甚至连小米也可能成为土地流转的“受益者”。小米科技内部人士透露,早在3年前,小米便已经开始关注农村互联网,2015年,雷军旗下顺为资本先后投资美菜、51订货网、什马金融等项目,均与三农相关。有分析人士称,已经在手机、家电领域都已经相对成熟的小米,未来投入农业智能设备也完全有可能。
一起惠2015-12-07 09:00:05474 次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爱奇艺
最高返利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