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通卡
「中国人可以用Alipay(支付宝)支付车费,还享受优惠。」今年十一期间,我去新加坡玩,在出租车上,司机师傅向我推荐支付宝付款。和国内的出租车一样,司机给我了一个二维码,支付宝扫一扫便可支付车费。我以新币金额支付,支付宝以实时汇率扣除人民币,还优惠了50块人民币。随后的几天,我在新加坡发现了更多和国内相似的移动支付体验。在中国游客圈中比较有名的餐馆、商场以及机场免税店,都支持支付宝付款而且,支付宝还提供了力度较大的优惠活动,如果把所有的优惠商家全踩一圈,能优惠600元人民币。——当然是面向中国游客。不只是在新加坡,今年国庆期间国人出游的几个热门目的地香港、泰国、台湾、日本的众多餐饮、超市、免税店都可以刷支付宝。按照蚂蚁金服官方公布的数据,今年国庆期间国人使用支付宝在境外消费的总数是去年同期的8倍多。人均消费金额也大幅提升了近50%。境外消费的主力军是90后,用户数占比高达44%,人均消费金额达到了1301元。一场由中国公司发起支付革命正在海外进行——爆买的中国游客更愿意使用移动支付而不是刷卡。这引起日本金融机构的警惕,他们也准备推出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支付宝这么好用,外国人感受到了吗?支付宝全球化,一方面是提升中国游客出境游的体验,当然还有另一方面:为境外用户提供便利的移动支付服务。在过去的两年,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不仅把支付技术输出到境外,还在香港、印度、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拿到了支付牌照,并推出当地版「支付宝」。可是,被支付宝便捷服务圈粉的境外用户并不算多。截至今年8月,支付宝海外版的用户达到4000万。相比之下,截至今年6月,支付宝在国内的活跃用户已经达到5.2亿。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当地居民日常使用支付方式的仍然是交通一卡通,而不是手机。交通一卡通支付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足够成熟,用户习惯短时间难以改变。加上支付牌照、本地化运营的问题,中国的移动支付产品成为境外居民支付的首选并不太容易。最近,还有香港媒体争论,八达通卡已经够方便了,有没必要使用支付宝。PayPal、ApplePay是支付宝全球化中比较大的竞争对手。但即使在PayPal、ApplePay占绝对优势的美国市场,移动支付的规模远不及中国——2017年9月道琼斯通讯社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支付规模是美国的90倍。境外用户在自己的居住地对移动支付并没有太大感觉。如果来中国游玩,感觉也会和中国人非常不一样。为了了解境外游客在国内支付现状,我去了趟外国游客扎堆的北京秀水街。无论是咖啡奶茶店还是服装店,都在醒目位置贴有微信、支付宝的付款二维码,一些店铺有VISA标识。我在一家奶茶店旁观察了半个小时,这家店的收银台上放了一个大大的二维码,支持微信、支付宝、京东、百度钱包支付,可外国人并不能注册这些支付账户。前来购买奶茶的外国人基本都用现金。在另一家支持刷VISA卡的服装店,老板告诉我说,绝大部分来店里购物的外国游客都是用现金支付,只有很少一部分刷卡。秀水市场也考虑到了外国人支付的现实情况,在咨询台提供外币兑换人民币服务。秀水市场店铺。看着国人方便地使用移动支付,而自己慢吞吞地数现金,这些境外游客只能望洋兴叹了——在移动支付海外化中,他们是非常重要的突破点。在服务这些用户上,支付宝还没有特别的行动。反倒是不声不响的百度钱包打起了主意。今年7月,百度钱包与PayPal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合作协议,目前双方的合作主要是向国内的百度钱包用户提供跨境消费服务。不过,百度钱包相关负责人告诉PingWest品玩,双方的合作也会有方便外国人到中国消费的考虑。「针对境外用户,我们后续会为境内商户提供PAYPAL和VISA、MASTER卡等外币支付能力,同时为境内商户进行人民币结算。同时针对入境游场景,PAYPAL收购了国外最大的聚合支付平台Braintree,UBER、Airbnb、Booking等公司均是Braintree的合作伙伴,我们也希望依托于这些场景,将百度的商户(包括糯米、外卖)提供给到国内游玩的用户。」统计显示,2016年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38亿人次。如果能服务好这部分用户,百度钱包将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相比之下,支付宝在境外用户推广,重要的形式还是电商。在俄罗斯、巴西等热衷于从淘宝海淘的国家,支付宝与当地的支付方式合作落地。去年双11的数据显示,支付宝国际线上交易笔数同比增长了60%,全球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用支付宝在线参与买买买。其中,俄罗斯人血拼战绩最佳,交易笔数占到总量的48%。今年的双11,支付宝把购物狂欢节推广至更多地区。比如,菲律宾版支付宝GCash与菲律宾第二大零售集团Ayala旗下的GloriettaMall推出GCash专享优惠的线下购物狂欢节;在香港,「支付宝HK」APP新用户在双11期间通过7-ELEVEN及CirkleK便利店和渣打银行为「支付宝HK」账户充值时,将可以获得天猫的通用红包,红包可用于双11的线上购物。在用电商带动境外用户使用支付宝的同时,支付宝在当地同时推出打车支付、领取优惠券等服务。但对支付宝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支付宝接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想要服务外国人还差一步在国内习惯了移动支付之后,出境一点都不会别扭,因为「支付宝」的标识时不时就会冒出来。在境外,你能想到的消费场景,支付宝都帮你想到了。目前,在欧美、日韩、东南亚、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支付宝接入的海外线下商户门店范围涵盖餐饮、超市、百货、便利店、免税店、主题乐园、海外机场等几乎所有吃喝玩乐消费场景。甚至,在芬兰航空所有往返中国内地及香港航线上,空中购物可以使用支付宝结账;在全球最大的两家邮轮公司——挪威邮轮和嘉年华邮轮上,你也可以使用支付宝扫码付款。为了满足国人不同目的地的消费需求,支付宝已支持美元、港元、英磅、欧元、日元、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新加坡元等27种外币结算。而且,支付宝的铂金会员还可以享受更划算的汇率。一位新加坡的商家说,接入支付宝之后更给游客多一种选择,而且目前接入是免费的。接入之后,中国游客更愿意用扫码付款,而不是现金。有意思的是,支付宝在境外众多大型商户接入之后,很多街边小店也自愿提供二维码扫码付款,他们使用个人账户收款,和国内的街边小店一样。我在香港见到了很多这样的小店。一家鱼蛋粉店的老板说,一些大陆游客经常问起可不可以扫码付款,索性找大陆的亲戚帮忙开设了支付宝和微信账户,方便大陆游客使用。无论是微信还是支付宝,在境外推广的难度似乎并不在商户端而是在用户端——中国游客的强大消费能力让凡是有中国游客的地方,商户都愿意接入支付宝,但大多数当地居住的居民依然在「冷眼旁观」。除了信用卡和现金的用户惯性之外,最大的门槛是实名认证,根据2016年7月公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规定,所有支付类帐户都必须进行实名认证,并对帐号的实名等级做出了定义:I类账户主要适用于小额支付,比如大家最常用的手机红包,但这类账户余额支付累计限额1000元;II类账户可以日常消费、转账、购物、缴水电气费等,但一年不能超过10万元;III类账户可以进行大额的理财,账户余额支付年累计限额20万元。也就是说,想要使用一个网络钱包进行「消费」至少要是II类帐户才行。而II类帐户要求三种可信信息交叉验证,可信信息包括身份信息认证、银行卡信息认证、电信认证、学历认证等。而大多数的外国人只能提供身份信息认证,即其所属国家的护照信息,而无法提供中国发卡行发行的银行卡、中国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实名手机,因此也几乎不可能完成II类帐户的实名认证。而支付宝和微信要想对境外用户提供服务,除了要满足中国的上述规定之外,还要满足服务所在国对支付的相关监管。而一旦两国的监管政策相互矛盾,则更无法提供服务。这其实并非是中国支付出海的困境,也是其他所有跨国支付企业的难点。即便是老牌的PayPal也是通过一些复杂的分公司结构来实现跨境结算的合规操作。不过,商户已经解决了,中国游客也自带了「推广」效果。中国支付真出海的一天可能并不远了吧。
近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香港金管局)宣布,根据《支付系统及储值支付工具条例》,向三三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快易通有限公司、PayPal香港有限公司、易票联支付等8家储值支付工具(SVF)的发行人发放第二批SVF牌照。今年8月,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等5家机构获得了首批SVF牌照。《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第二批获得牌照的机构中,易票联支付为唯一的内地机构,此前,易票联支付已经在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8家机构获第二批SVF牌照第二批获得SVF牌照的公司为三三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快易通有限公司、易票联支付、侨达国际有限公司等,牌照均于11月4日起生效。据了解,香港《支付系统及储值支付工具条例》已于去年11月13日生效,并设有一年过渡期,让SVF发行人申领SVF牌照,过渡期满之后,获发牌照的机构才能继续运营。香港金管局高级助理总裁李志达表示,加上第二批SVF牌照,目前香港共有13名SVF持牌人,香港金管局乐见市场上有不同背景的公司提供各类SVF产品,令香港的零售支付更趋便利。香港金管局实施SVF监管制度,有助加强公众对使用有关产品与服务的信心,继而可推动本地零售支付业务的创新及发展。今年8月,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TNG(Asia)、HKTPayment和八达通卡5家机构获得了首批SVF牌照。银盛支付某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第二批企业的范围和领域较第一批有所扩大,“首批获得牌照的是香港本土做储值卡业务比较久的企业,微信和支付宝也已经在香港开展了比较久的业务,而第二批有一些机构的业务并不是特别大,也获得了牌照。”内地机构赴港拿牌欲望强继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后,易票联支付成为第三家获得SVF牌照的内地机构。易票联官网信息显示,其成立于1999年,2011年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银行卡收单及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证,目前与国内30多家主要的银行开展了全面的第三方支付业务合作,是中国银联(UnionPay)和万事达卡(MasterCard)国际清算组织成员机构。为国内7-11、美宜佳等连锁零售行业商户提供服务,合作业务覆盖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会员卡、便民支付等。此前,易票联支付已在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上述银盛支付内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内地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有非常强烈的愿望在香港取得牌照,以便开展业务,“有很多家机构也在积极争取,但由于申请条件差异以及香港要求较严,未能申请成功。”“香港监管机构肯定倾向于选择已在香港开设分支机构,并在香港开展业务,之前的历史记录比较良好的企业。”上述银盛某支付内部人士表示,“在预付卡方面,内地之前有三张牌照被(监管部门)取消,香港方面肯定也会有所借鉴。”相较于内地两百多家企业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涉及银行卡收单、网络支付和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等诸多领域,香港的第三方支付市场玩家甚少,业务集中在储值卡方面,竞争远不及内地充分。业内人士指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进入,推动了香港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今年9月20日,支付宝在一次生态伙伴大会上透露,作为“Alipay+”计划的一部分,今年将向香港商户开放支付宝口碑营销平台。数据显示,支付宝在香港接入的商户数已达到8000家。
在香港,可以不用现金而用直接用支付宝、微信支付吗?近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发出第一批“储值支付工具牌照(SVF)”,支付宝和微信均在获批之列。自此,支付宝、微信支付终于在香港合法落地。早在2007年,支付宝就开始布局香港市场。来自支付宝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香港已有近6000家线下实体店铺开通了支付宝付款,范围涵盖百货、便利店、超市、酒店和主题乐园等场景。微信钱包也于2016年初始向香港地区用户推出微信钱包服务,抢占移动支付先机。第三方移动支付领域,内地已然走在世界前列。出门不带现金,用手机扫码支付似乎成了内地居民的一种新消费习惯。而这些人同时也是构成内地赴香港旅游购物的主要人群。“春江水暖鸭先知”,香港零售业最先嗅到商机,美妆、超市、快餐、商场成为香港最早一批试水新支付方式的商家。内地游客无疑是这波风潮的引领者和实践者。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香港本地居民却并没有享受到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带来的便捷服务。一方面,在香港本土早已有了一位强劲的对手——八达通卡。20年前就已经推出的八达通卡,几乎支持香港所有日常消费场景:快餐店、便利店、超市、巴士、渡轮、医院、学校等,“一卡在手”就能实现消费和充值。另一方面,申请支付宝需要实名认证,香港居民需要提供在内地办理的银行卡、手机号码及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要求,如果用户支付账户未能补全身份信息,那么通过支付宝账户余额进行支付会受到一定影响。这就直接将大量香港用户挡在门外。为了抢占香港市场,支付宝推出两种方式代替支付宝余额支付:信用卡和支付宝购物卡。但使用信用卡在淘宝上支付会被收取1.5%-3%的手续费;而使用支付宝购物卡,则需要使用储值卡充值余额的方式,要承受一定汇率波动的风险。同样,港版微信钱包能提供的服务也有限,香港用户不能通过微信转账给朋友,也不能在便利店使用微信支付功能。港版微信也没有微信红包功能,即香港用户不能向微信好友发红包。此番,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拿到SVF,对香港商家、内地游客及香港本土市民都是一大利好。这不仅意味着香港商家及内地游客能继续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带来的便利,曾经阻碍香港本土用户的因素,也将有所改变。按照香港金管局发布的文件,持牌机构的运营范围包括线上支付、销售点流动支付、P2P转账以及实体卡四个方面。支付宝拿到的运营范围是线上支付。支付宝方面表示,支付宝之后会开出一个专门的“港币账户”,用于淘宝消费可以免除服务费,也会根据实时汇率兑换成人民币进行结算。香港用户可以将本地银行卡与这些支付工具绑定,直接存入港币用于日常消费,也不用受到内地“网络实名制”要求的限制。微信钱包的运营范围有两样:线上支付和P2P转账。微信支付方面解释,线上支付和大陆的理解一样的,香港版的微信钱包也有九宫格,提供一些线上支付的服务。P2P转账指的是WeChat用户之间的转账(P2P是英文的peer-to-peer,点对点),与大陆理解的P2P(person-to-person)不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按照规定,支付宝和微信钱包运营范围都不包括“销售点流动支付”,指的是实体店铺线下支付功能。这对内地游客来说影响不大,但对于香港居民,这意味着将不能在香港的实体店使用二维码支付。在百货、便利店、超市、酒店和主题乐园等场景消费,消费者需要与店员进行线上转账消费,支付步骤较为繁琐,和其他支付方式相比受欢迎度会大打折扣。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庞大的市场,在金融市场管理方面也比较成熟,更符合国际标准。如果能在香港闯出一片天地,对两家公司完善国际化战略布局都大有裨益。显然,此次发放的牌照,对支付宝和微信来说,不是终点。最新消息显示,支付宝将于今年10月13日停售支付宝购物卡,同日推出港币增值服务。为了吸引香港本土用户,支付宝已经率先开锣。
【编者按】那些只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的“屌丝”一族,究竟有多少人和他们一样境遇?4个亿!是的,在中国,公交卡发卡量已达到4个亿,这个数字几乎等同于国内消费者信用卡的持有量。当然,这4亿张卡片中蕴藏的商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只要它能够变身成支付工具,又一个线下“支付宝”的故事就要诞生了。城市之间不能“一卡通”建亿通是一家港资背景的互联网企业,从08年至今一直专注于城市一卡通多领域增值服务的研发,是城市一卡通网上充付平台专业服务提供商。它现在要在全国主要城市开疆僻壤,让不同地域、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城市一卡通变成一张真正的支付网络。“在香港,八达通卡共计2300万张,每天可以产生消费额1.4亿港币,其中通过八达通卡小额支付占比50%。”建亿通市场总监李国玉告诉一起惠,在香港乘客看来,八达通卡里的资金仅有一半是用来乘车。但是,在大陆地区,情况则没有那么乐观。特别是不同的行政区域下不同的交管系统、通卡公司想法各异。目前,在国内使用一卡通,无论是乘坐交通工具还是线下消费,多数还仅限本市,仅有极个别的地区在住建部的牵头下实现了联动。李国玉指出,从技术层面,城市之间采用不同的后台系统;从管理上,各自交管部门下发不同的补贴政策,如果让一卡通可以跨区域进行消费,那么,其间除了要突破技术关口,还要摆平各方利益。比如坐公交,北京4毛钱,全国最低,但在上海,坐地铁,只有9折……显然,在地方保护色彩的笼罩下,谁也不愿意“肥水”外流。更重要的一点是,对比香港八达通卡50%的小额支付比例,北上广深四城一卡通非交通消费占比均不超过20%,深圳市民手中持有的交通卡“深圳通”小额消费占比甚至仅仅1%。巨大的市场真空,让建亿通这样的公司看到了机遇。如何将这些散落各地的城市公交卡系统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最终实现信息流、数据流、资金流的互通?建亿通的做法有点像“银联”,只是手段更加互联网化。无论市民手中持有的是哪个城市的一卡通,只要通过建亿通的“都都宝城市一卡通网上充付平台”,即可完成卡片识别、充值和刷卡消费。通过互联网实现城市一卡通异地消费与充值。把小额支付玩到极简想要促进持卡小额消费并非那么容易的事情。如果把一卡通和银行借记卡、信用卡、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等众多支付工具放到一起,想要在结算的一瞬间胜出,一卡通必须给用户一个足够理由。简单直接是决定因素,只有这样,才会让用户在消费决策中,果断、豪不犹豫地用一卡通进行结算。所以,建亿通从最开始就没打算把目标设定成和银行、第三方支付抢生意,而是刚好在“零钱”消费层面做了补充。建亿通主打的就是小额消费市场,而在这个梯度中,可以面临的竞争对手只有一个——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我并不觉得微信支付在线下的革命性和杀伤力有传说中那么强。”李国玉戏谑称,每天都在给家人洗脑,因为太太是“潮人”,春节期间在红包和打车应用的刺激下,对微信支付“捧”得不得了,但却也发现并非所有的场景都适合。“在实际消费过程中,你会发现,如果在报摊买份儿报纸,在便利店卖瓶水,需不需要繁琐地打开微信,一级级跳转进去,扫码,最后还要输入支付密码?不如直接掏两个钢镚儿更方便。”在李国玉看来,小额消费就是要把流程化繁为简,只有极简化的手段才是最佳的用户体验。在同银行卡、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的比拼中,城市一卡通支付方式显得更为便捷。另一个切中用户“痛点”的是,持卡者绝对不会在一卡通里充更多的零钱。由于公交卡通常非实名制,没有账户和密码,所以,持卡者仅仅把它视作存放零钱的钱包,即便丢了也不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从数据上也能提供若干作证,4亿公交卡日交易额仅为3亿元,平均每张卡消费额度不足1元。而北京地区,持一卡通线下小额消费的客单价也不超过50元。最后一环的狙击战留给建亿通唯一难题在于,如何让消费者甘心把口袋里的零钱转化成为一张卡片。假设用户在支付场景下,仍然热衷于掏零钱,那么一卡通小额消费只能是纸上谈兵。为了避免意愿落空,建亿通除了广辟线下消费渠道,还必须让充值通道和消费通路对接。这其实也是建亿通的主营业务,即为线下便利店、理发店、药店、快餐店等零售场所提供成本低廉的充值和消费终端设备,更好的培养C端用户小额消费习惯。在一起惠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在香港地区有4500家服务供应商可以接受八达通付款,单是读写器和收费终端就多达6万部。这也许是一个很好地推演。虽然现实与香港的情况相去甚远,但至少可以看到无数个“香港”正在蠢蠢欲动。从政策上讲,政府鼓励一卡多用,按照李国玉的推算,在大陆地区现阶段的发展规模,以一个城区30万张卡规划,至少要铺设50-60个网点。这里面要涉及到房租、水电、人工、资金清算等各种成本。所以,建亿通希望把产品做到低成本。正是B端产品成本极低化,才会使商户愿意接入公交卡充值网点,同时也为C端用户提供了便捷的充值方式。不过,在这个支付体系“最后一公里”的战场上,原有的“发卡行”——通卡公司已经做了布局。现行一卡通城市中,有线下POS铺设实施能力的不在少数。另一方面,支付宝、微信都在大力向线下推进POS机,大批互联网、年轻用户涌入线下,将成为颠倒乾坤的决定因素。为了应对这些新局面,建亿通必须重新选择和“巨头”做敌人还是做朋友。同时,还必须更具互联网的装备和武器。目前,银联也正在积极推进“闪付POS”,并逐步替代传统POS机。这种“闪付”因为拥有和NFC技术标准、非接触式IC卡相同的通讯频率,只需软升级,便可支持城市一卡通小额支付需求。据介绍,建亿通公司推出的公交卡充值APP已经成为部分城市NFC手机用户的“充值利器”,并接入了包括支付宝在内的多家第三方支付。同时该公司也在与TSM平台服务商积极探讨基于该平台实现NFC手机“空中发卡”功能,让手机成为公交卡,将“闪付”进行到底。接下来,建亿通还会利用LBS定位,与合作伙伴展开更多商业合作的可能性,比如社交分享、广告平台搭建,为线下商铺带来更多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