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公司>文章列表
公司
上周三,英国奢侈品电商平台公司FarfetchLtd更新F1文件,拟出售30,056,495股A类股,发行价15-17美元,拟总募资约4.5-5.1亿美元。若承销商最终行使选择权,最终将发售35,682,020股A类股。Farfetch的A类股和B类股分别对应1份和20份投票权,较美国上市科技公司更为集团,Farfetch大股东JD.comInc.(NASDAQ:JD)京东目前正因为类似的情况饱受质疑。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美国被捕后股价两个交易日暴跌16.0%,市值蒸发72亿美元,有公司治理专家表示,持股15.5%的刘强东拥有京东79.5%的投票权,令董事会几乎是一人独大,拥有绝对权力。Farfetch创始人JoséNeves和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一样,拥有公司的B类股。若以招股价中间价16美元IPO,公开配售后,Farfetch将拥有242,422,500股A类股和42,858,080股B类股,其中B类股总投票权857,161,600份,占总投票权1,099,584,100份的约80.0%。目前,京东通过子公司KadiGroupHoldingLimited持有FarfetchA类股股份41,005,030,占比19.4%,但投票权只有3.8%;IndexVenturesV(Jersey),L.P.持A类股13.4%并拥有2.7%的投票权;AdventPrivateEquityFundIV持A类股12.9%对应2.6%投票权;Farhold(Luxembourg)S.ar.l.持A类股11.6%对应2.3%投票权;DSTGlobalIV,L.P.和AdvancePublications,Inc.各持A类股7.0%对应1.4%投票权。而JoséNeves持有公司B类股42,858,080,为集团唯一B类股持有人,持股20.3%的葡萄牙人对公司拥有绝对80.2%的投票权,IPO发售后,由于A类股增加,JoséNeves的投票权相应减至78.0%。在股权披露后,Farfetch上年接受京东投资的估值亦水落石出,3.97亿美元19.4%股份对应的公司估值仅20亿美元,仅为号称50亿美元的40%。若此次IPO以16美元招股中间价发行,并获行使“绿鞋”,Farfetch的市值将接近40亿美元。Farfetch在文件中还称,法国富豪FrancoisPinault家族投资工具Artemis拟购买公司5,000万美元A类股。FrancoisPinault是奢侈品集团KeringSA(KER.PA)开云创始人,该公司目前由其儿子Francois-HenriPinault控制,开云拥有Gucci古驰、YSL等知名品牌,而该公司大股东Artemis还拥有知名拍卖行佳士得。8月20日,FarfetchLtd终于向SEC递交F1文件,拟以代码“FTCH”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据文件显示,FarfetchLtd又是另一个“流血上市”的科技公司典范。过去三年,Farfetch的亏损逐渐加剧,2015-2017年经调整后EBTIDA分别为-4,737.5万美元、-5,338.0万美元及-5,807.9万美元。报告期内,三年营业亏损分别为5,747.0万美元、8,866.2万美元、9,446.3万美元。2018年上半年,Farfetch亏损大幅加剧,经调整后EBITDA亏损4,907.5万美元,同比较2017年1,397.2万美元亏损加剧逾2.5倍。据F1文件显示,截至2017年底,Farfetch拥有935,772名活跃用户,按年较2016年的651,674名增长43.6%,较2016年同期56.8%的增幅明显放缓;上年公司收入3.860亿美元,同比增幅59.4%,同样较2016年的70.1%的收入增幅放缓,集团2016年收入2.421亿美元,经调整后平台收入2017年录得2.964亿美元,同比增幅63.8%,2016年收入1.809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69.4%。2018年上半年,英国公司GMV录得6.240亿美元较2017年同期3.872亿美元增长61.2%,经调整后平台收入按年增长59.5%,由1.315亿美元增至2.098亿美元。经调整后收入平台收入指集团整体收入减去物流收入,再减去伦敦精品买手店Browns的收入。2015年,Farfetch收购创立于1970年的Browns,后者在奢侈品行业衰退的情况下无力为继。2015-2017年,Farfetch的订单数分别为80.05万、125.97万和188.10万,客单价分别为586.8美元、583.6美元和620.0美元。2018年上半年订单数130.53万,较2017年85.32万增长53.0%,客单价622.1美元,按年增51.4%,2017年上半年为591.7美元。
一起惠2018-09-11 08:52:19357 次
支付宝对用户开放了一种先消费后付款的功能叫花呗,花呗确实给那些有钱放在余额宝中吃利息不舍得拿出来的朋友很多的实惠,不过花呗是用风险的,那么花呗被盗刷后怎么追回,怎么减少亏损呢?1、打支付宝电话95188,立即冻结支付宝帐号2、重新申请第二个支付宝帐号,备用,花呗是有这个风险,而且支付宝被盗的案例多了去,花呗又不能取消,盗号的完全可以帮你重新开启,到时就是各种悲剧,你别以为只在花呗,支付宝是连锁的,天猫分期还有各种贷,真出事就没办法了,卡农论坛的卡妖们反应打客服不解决,报警追不回钱,最后总结:只能认栽。事实上支付宝官方给出的回应是这样的:花呗服务有相应的安全保障服务,如果出现账户被盗,请用户及时联系95188客服,蚂蚁微贷核实无误后会在将用户被盗后发生的花呗的已还款款项(如有)返还给用户;同时建议不要轻易泄露账户和手机等信息,保障账户安全。如果并未造成用户损失的,经核实无误后会为用户取消。还有一种方法可以盗刷,叫补卡盗号,支付宝官方说就十万分之一的概率而已。但是你手机卡都被补办了,手机支付宝有卵用,概率相当低但是有N多真实案例。花呗被盗需要还钱吗,如果不打算再用花呗,可以不还;如果还想接着用,建议还掉或者再重新注册一个支付宝帐号开通花呗。现在什么东西都有风险,小到放在家门口的笤帚拖把甚至晒在外面的衣服,大到公司机密文件甚至是大活人,这个都有风险。所以说什么东西都有风险,只是说我们尽量能去做好力所能及的防护措施,把这些降到最低而已。要是什么事情都盯着风险不放的话,这个社会出门都没法出了。其实支付宝安全度还是非常高的,大部分发生的花呗被盗刷的事件,往往和花呗套现有关,用户通过非法途径(如网上中介)套现花呗,骗子趁机获得支付宝账号与密码,随后进行盗刷,此外,手机丢失,导致支付宝账号相关信息泄露,也增加盗刷风险。
一起惠2018-09-11 08:48:01447 次
近日京东快递在微信上线了“京东快递”小程序,开始正式承接个人快递业务。“京东快递”的服务类别为“快递、物流”,主体信息为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目前京东快递的个人业务仅支持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配送范围为中国大陆地区。运费则是按照物品重量或体积x时效新产品基础运费+包材费用(可选)+报价费用(可选)构成。北上广的用户只需要在小程序中下单即可使用该业务。在此前京东快递并没有开放个人快递业务,京东此举也是正式入住个人快递业务的开始,相信会对现在的菜鸟和顺丰构成一定的压力。
一起惠2018-09-08 10:09:09366 次
5年时间,4次审议,3次公开征求意见,中国电商首部电商法终于问世。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电子商务法,共7章89条,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由全国人大财经委牵头的《电商法》颇具法律高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2013年电商被列入立法规划到最终出台的五年时间,电商带来的数字化经济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根据商务部发布《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7》显示,2017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37.9%。作为数字经济最活跃、最集中的表现形式之一,电子商务正全面引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也成为促进开放、创新、带动创业等方面的推进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随着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不仅实物电商取得长足的进步,网约车、外卖等O2O多领域的服务电商亦如此。2017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9万亿元,移动支付交易额达200多万亿元,从业人员接近4250万,均位居全球前列。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国网络零售额达7万亿元,约占全球的50%;全球电子商务企业前10位中,中国企业就占据四席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问题,假货泛滥、产品质量和安全、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不断发生,然而,对电商领域立法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电子商务法应该具有国际性、前瞻性,希望能够增添促进电商发展的内容,电子商务法立法并不成熟。”马云为此表态。而京东负责税务与资金的副总裁蔡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流露出的却是对电商法的极度期待:“如今,互联网是强势经济,实体经济反而是弱势经济,电子商务法应当尽快出台并执行,落实市场主体准入,加强事中监管,以及解决与线下并不一致的税收流失问题。”并且直言目前的电商法还“不够解渴”。阿里和京东作为电商当之无愧的代表,观点不一形成鲜明的对照。对于这部经过多方博弈的《电商法》将带来哪儿改变,其背后有着怎样的阈值?个人网店卖家登记:动了谁的奶酪?“电商不是法外之地,相当多所谓的个人网店都是成规模的公司化运作,而且享受到了比实体店更特殊的超级待遇,比如:可以无照经营、可以不缴纳税收、可以无固定经营场所……这些特殊待遇背后就是竞争的不公平和对实体经济的事实伤害”,在去年两会期间,刘强东在国税总局座谈会上,发了一腔“税腑之言”,话锋直指电商平台上的小微企业。期间,炮轰电商纳税问题的还有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王填表示,中国零售业已经进入新零售阶段,线上线下将会高度融合,电商公平纳税(尤其是C2C电商)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阶段,以便营造实体和电商公平竞争的环境。电商纳税问题,个人网店等中小微企业是否要纳入登记范围,是否推进线上线下平等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也是电商法最具争议的部分。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电商法起草组副组长尹中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电商法争论比较多的就是第十条。“从草稿、调研,一直到四审都有意见。”电商相对于传统商家,政策上对待上确实有一定的不公平,但是,政策调整如何把握阈值显得至关重要。此次,电商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包括自然人在内的电商经营者需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和税务登记。从最终条文来看,立法者的思路依然是登记为原则,不登记为例外。其中也留了一个缺口,那就是三审稿中将“个人从事零星小额交易活动”也纳入例外情形的范畴。从市场主体登记的内容来看,应是放宽,对于广大的自然人卖家及相应的电商平台,增加例外情形,减轻了登记义务,应是利好。再就是,电商法在市场主体登记放宽的同时,又明确规定不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的个人卖家在首次纳税义务发生后,必须办理税务登记。由此可见,本着线上线下相一致的原则,电商立法对此持肯定态度。此次,电商法推翻了2008年《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中,免除自然人网店工商登记义务的规定。而政策一出台,对C2C模式的淘宝影响不可谓不大。阿里系电商模式是平台模式,如果按照淘宝2017年4.82万亿的GMV来计算,按照17%的增值税来计算,淘宝卖家需上交8194亿的税收。据业内人士透露,按照即将实施的电商法案,对于电商经营者中个人网店、微商等放宽登记主体的规定来看,至少有10%的淘宝卖家受到影响。相当于上百万个人淘宝卖家将和线下经营者一样,按照经营纳税流程依法进行登记纳税。尽管仍然留了一个“零星小额”的例外缺口,但电商法并没有规定“零星小额”的额度究竟是多少,标准十分模糊,后续仍需配套规范来明确具体标准。所以,不难看出为何以自营为主的京东对电商法的有不同的诉求。“一刀切地要求自然人网店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是不合理的,因此立法作了除外安排。需要提示的是,依法可以不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的电商经营者,并不代表不适用电商法。”一位资深分析师表示。电商法明确了电商经营者作为纳税主体,赋有纳税义务。同时,国家为了保护弱小企业、促进市场竞争、提升创新能力,规定了电商经营者可以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硬币总有两面性,相应的优惠也只能适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数据:平台共治的内核此次电商法作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基础的法律框架,涉及的面比较广,有经营主体、经营行为、合同、快递物流、电子支付等在电商中比较典型的问题,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此次电商法有对未来平台共治的前瞻性引导。在电商法中指出,国家未来将采取措施推动建立公共数据共享机制,促进电商经营者依法利用公共数据。此次电商法在8月27日的四审,也正恰逢滴滴“乐清惨案”的档口,在滴滴顺风车业务下线整改期间,相关部委对滴滴的数据接入进行了相应的通报和监督接入。建立基础信息共享和上报制度可谓实现平台共治的一个可行路径。出租车司机杀人,不会去找出租车司机,那是因为所有出租车信息在当地公安局有备案的。而滴滴司机的信息,如果能和公安联网,共享上报,这次乐清事件的解决结果或许不一样。基础商业信息必须上报,好比住房子警察要登记信息一样,这是国家维持基本秩序的需要。如果公安局掌握这部分信息,相信滴滴司机作案以后,不至于在锁定上延误黄金时间。据相关报道了解到,地方交通部门与滴滴公司围绕不合规网约车监管进行了一场长达一年的数据拉锯战。一位地方交通监管部门相关人士曾经描述了这一监管的难度,其中一个难度源头即为数据的缺乏。该监管人士所在的城市从今年5月开始对不合规网约车进行了一轮整治,但是在整治过程中,需要平台方提报数据,在有效数据进入政府监管平台后,大量不合规的网约车将会成为重要的监管目标——多个城市交通管理者已经在约谈中要求滴滴限期清退平台上不合规的网约车。“一开始,我们当时要求滴滴在既定时间内清退若干车辆,并且按日上报清退车辆的数据;后来我们改变策略,要求滴滴每日上报剩余车辆的数据,如果我们发现运营的网约车不在滴滴上报的车辆中,我们就会罚款,最终累计罚款超过40万。”该人士透露。数据被互联网企业视为极为重要的竞争力。京东、阿里一直标榜自己为科技公司,是商业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其底气便来源于数据。程维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关于无人驾驶领域的竞争时,提及滴滴的优势之一即为数据,在程维看来滴滴平台有2100万车辆,其他无人驾驶竞争者均没有如此大的车队帮他们进行数据收集。滴滴智慧交通首席科学家刘向宏在2018年的一次论坛中曾经介绍滴滴每日处理的定位数据达到了106TB(1TB为1024GB)。数据同样是当前互联网立法中必然涉及的内容。电商法也不例外。电商法明确规定了电商平台需向市场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报送经营者的身份信息和税务相关信息。同时,还需要按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相关数据信息。此外,平台还需积极履行提示经营者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和税务登记的义务。无论是数据主动报送还是被动的提供,对于电商平台都是不小的压力和负担。但它的积极意义也不容忽视。从监管角度而言,便于登记和税收制度的落地。无论是市场监管部门,还是税务部门,要履行登记和收税的监管职责的前提是掌握经营者的相关信息。只有赋予平台及时报送或者提供相关信息的法定义务,上述目的才可能实现,登记和收税的相应规定也才有可能落到实处。整体看,市场主体登记、税务登记、数据报送、数据提供,四大核心义务,全面系统,互为补充,为电商平台编织了一个巨大的法律规制网。相应责任:折中阈值在对于平台责任认定上,从“连带责任”到“补充责任”再到“相应的责任”上几经改动。相较于三审稿,我们看到《电商法(草案)》有了重要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将平台经营者的“连带责任”修改为“补充责任”条,以及对“平台经营者不合理限制平台内经营者的交易”“对平台内经营者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未依法采取必要措施”的处罚上限做了明显提高。从“连带”到“补充”,多位学者直言,这两个字的变化将深刻改变平台的利益格局。然而,在四审稿中,中国消费者协会于8月29日发表措辞严厉的声明称,这两个字的修改将很大程度上减轻电商平台的责任,使得电子商务法有严重隐患,希望能够改回“连带责任”。不同的声音出自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持召开的“电子商务法三审稿立法建议”研讨会上,美团研究院院长张腾质疑:“第37条的规定是否意味着,滴滴要变成出租车公司,美团要变成餐厅、酒店等公司?给平台加了很多安全保障的义务,逼迫着这些平台为了实现这种义务,变成一个个线下实体,这和互联网发展的初衷是完全违背的。”因而,电商法最终确定“相应责任”做了折中处理。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说,未来争议解决中,如果特别法有所规定就从其规定,否则需要法院依据平台的过错、责任性质和份额等具体认定,可以理解为更有弹性和灵活性。平台责任的加减法争议,也体现在其他立法细节中。2016年以来,不少新增法条都对社会热点问题作出回应,比如“共享经济下的押金退还问题”,剑指“大数据杀熟”的个性推荐条款等,都旨在加重平台责任。可是,伴随电商蓬勃发展而来的问题亟需法律在监管上给予风险提示和引导。对于实体和线上的权责之争也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问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就表示,实体企业承担大量责任,电商平台不应特殊。网上购物已经成为消费者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产品和质量也成为消费者诟病平台最突出的问题。立法应该参照对实体零售企业的管理,强化平台主体责任,而不是避重就轻。这对于维护消费者利益,抑制假冒伪劣和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鼓励实体经济改进产品质量,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部分平台利用灰色地带,漠视现有法律法规,挑战社会道德底线,对于社会和消费价值观的负面导向不容忽视。很多百货,购物中心和超市也是平台型企业,多年来,实体企业在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承担了大量责任,也努力消除了诸多隐患,这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电商平台不应特殊。电商法具有平台安全审核的义务,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平台责任阈值需要周全设计,考虑面和辐射面需要不断地补充和调试。所以,首部《电子商务法》问世,意味着全面电子商务的时代已经到来,它后续的发展与进步,都将更加稳健与成熟。当前不规范、不正当的“野蛮生长”时代也必将终结,许多企业特别是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将承担起让整个电子商务生态更加健康的重任。
一起惠2018-09-08 10:06:09608 次
峰瑞报告第13期,我们来聊聊当下火热的消费升级,并试着从历史中寻找答案。太阳底下无新事,消费升级也并不是什么新风口。中国当下抢占新街口的便利店业态、家居杂货行业的精彩纷呈、时不时掀起波澜的咖啡创业,以及开始成为流行词的柔性供应链,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都发生过。伴随着消费升级浪潮的,往往是本土化消费品公司的崛起。1972年,日本十元店连锁品牌大创生活馆创立。同年,东京有了第一家全家便利店。两年后,东京开了第一家7-Eleven便利店。1980年,日式连锁咖啡店罗多伦Doutor在东京开业,现罗多伦成长为日本仅次于星巴克的连锁咖啡馆。1980年代,宜家在多个国家所向披靡,唯独在日本,败给了本土家居品牌宜得利。此外,消费升级超级物种无印良品、优衣库分别诞生于1980年和1984年。峰瑞资本持续看好消费升级领域的投资机会。我们研究邻国日本40年前的消费趋势,不是照猫画虎或者亦步亦趋,而是为了抽象出底层逻辑——消费升级不等于贵;消费升级最大的机会是本土化;“性价比”是可复制的模式,好品牌满足用户的感性诉求……希望能带来启发。欢迎在文末分享你的看法。留言最走心、最能让报告作者产生共鸣的那位朋友,将收到峰小瑞搜遍全网能买到的唯一一本全新的《下流社会》。书中展现的是1990年代及之后的日本社会。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消费升级过后,日本人并不是都买贵的。社会是分层的,我们始终很难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个国家的消费趋势,不论这个词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这本书对我们理解当下中国的消费发展趋势可能会有帮助。1970s-1980s日本消费升级对中国当下的启示/01/为什么对标日本?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创业和投资是近20来年的事,消费升级要古老得多。它已经存在了40年甚至更久。中国当下正经历的、被视作新鲜事物的消费升级,在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发生过。美日两国既是人口大国,也是制造大国,之后成为消费大国。从微观上看,经济发展到相似程度,会有相似的公司出现。这是我们研究其他国家消费升级发生过程的意义。在这篇报告里,我们总结、归纳日本七八十年代的消费升级,希望能对当下的消费升级有所启发。为什么选择日本,而非美国?相比美国,在消费升级发生的原因、发展过程等方面,中国与日本有更多相似性。中日两国的城市结构很像,车多道窄,餐厅等商业体密集,能够给消费相关的商业模式提供机会。美国地广人稀,开车外出很方便,商业体的密度也不够大。中日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也有相似度。以峰瑞投资的抹茶品牌关茶为例。抹茶最先发源于中国,流传到日本,如今又在中国热起来。除了人文地理上的相似性,中国和日本在经济发展趋势上也有相似之处。两国都经历过长达10年以上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GDP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0%左右。日本从50年代进入高速增长期,1968年超越德国之后一直稳坐GDP世界第二的席位。直到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GDP排名第二的国家。随着GDP的增长,日本和中国相继举办东京奥运会、大阪世博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积极地融入全球化体系。打开国门的另一重意义是,许多国外品牌迅速涌入日本和中国,两国本土消费品牌面临全球化的竞争,消费者告别物质匮乏时代。相比之下,美国在消费升级中基本上没有外来品牌的“入侵”。经历十多年的经济发展,两国又从高速增长进入到中速增长阶段。日本从高速到中速的转折点在1975年。1974年的石油危机导致日本经济在当年负增长。从1974年到1990年,日本的年化增长率从10%左右跌到5%左右。中国则在2012年之后,经历“新常态”,GDP增长率在6%、7%左右。中国现在和日本1975年到1985年的经济增速相近。当经济进入中速阶段,消费升级才真正开始。从匮乏到拥有不能叫消费升级,只能叫做“我刚刚吃饱”,“我刚刚用过好的东西”。物质丰富之后,消费者从当初的眼花缭乱变得“处变不惊”,对很多事物失去了新鲜劲儿,消费审美需要升级,支出结构也有必要优化。我们现在熟知的日本的消费品公司,大多成立于1970年至1980年。1972年,全家便利店、大创生活馆、宜得利成立。1974年,东京开设第一家7-Eleven便利店。1980年无印良品成立。1984年优衣库成立。人均GDP是我们在消费升级过程中经常讨论到一个经济指标。人均GDP达到8000美金之后,商业领域会发生很多神奇的变化。日本大概在1978年达到人均GDP8000美金,中国在2016年。日本70年代末消费占GDP的比重大概在55%—60%,中国现在大概在35%—40%,可见我们的消费需求还没有被完全释放。在一个高速发展、欣欣向荣社会,民众的消费取向相对统一。经济增速放缓后,阶层差距增大,需求开始分化。有人消费低价产品,有人购买奢饰品。消费者的地域分布、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举例来说,日本卖得最好的方便面有两类,第一类是700日元(约42元人民币)以上价位的方便面,卖给爱好健康的用户。还有一类是300日元(约18元人民币)以下的方便面,销售给中产阶层以下的人群。这两类产品打的是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人群,都能赚到钱。我们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当时日本的消费者和当下中国的消费者,但有意思的是,日本七八十年代的年轻人和中国的90后非常类似。他们出生于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中间时期,自出生起生活环境相对优越。因此,他们有较强的消费欲望,在消费上更加大胆,也更加追求个性化。插播一道思考题Q:在社会分化的过程中,走轻奢路线的公司和主打便宜的公司,哪一种有机会做大?峰瑞观点(freesvc)根据对日本消费品行业以及日本社会的观察,我们总结出来四个关于日本消费升级方面的规律:第一点是本土化。日本社会受西方影响很深,但从1970年代开始大量本土品牌涌现,它们在与国际大牌的较量中胜出,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第二点是个人化。日本的消费单位从家庭变为个体,消费风格从追求一致到彰显自我,便利店兴起。第三点是“更好更便宜”。消费者对于商品的价值与价格判断力增强,供应链效率提升使得零售环节缩短,消费品的性价比增高。第四点是,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和感性诉求,慢慢转变成社会消费的主导性力量。这表现在,消费者追求“小确幸”:1970年代初,大型商品如家电等已基本普及,商品逐步趋于小型化,消费者渴望用小价钱买到即时愉悦。此外,商品的精神属性增强:消费者开始看重商品的附加价值所带来的精神满足。/02/消费升级最大的机会是本土化伴随着消费升级浪潮的,往往是本土消费品公司的崛起。中国和日本都曾经历过洋品牌大量涌入本土市场的阶段。过去十年,必胜客、肯德基、麦当劳、联合利华这些品牌曾经在中国市场高速增长。近年来国内的洋品牌增长放缓,本土消费品公司崭露头角。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日本发生过一起本土公司打败国际化巨头的典型案例。宜家1974年进入日本市场,由于产品不符合日本市场需求,在与日本本土品牌宜得利(NITORI)的竞争中渐处劣势,1986年,宜家退出日本市场,直到2006年,宜家才重新进军日本市场。宜家在日本失败的核心原因在于,日本家居行业有很强的本土属性。从销售渠道来看,日本大多数家具店是小型店面,因为城市格局紧凑,土地资源有限。宜得利在上海的几家店面,开在购物中心不起眼的地方,大概四五层,500—1000平米。而宜家在欧美地区会开设几万平米的大店,大店面延长了顾客的消费时间,仅餐饮就占据宜家约10%的销售额。宜家以大卖场为主的销售渠道形态历史悠久,不太可能因为某一个海外市场就彻底改造这种销售形态,于是给竞争对手留下突破口。此外,从供应链管理、生产效率来看,日本家具公司的生产成本远远低于海外公司。曾经,日本传统手工生产模式和宜家在供应链管理上有差距,但日本家具公司借鉴宜家管理供应链的方式,降低成本,赢得价格优势。从产品风格来看,宜家和宜得利虽然同属于简约风格,但北欧简约风格大多是深蓝色、深灰色,日本以木色为主。根据宜得利打败宜家的方法,本土公司能够从销售渠道、供应链管理、产品风格中找到机会。宜家在中国是否会有同样的遭遇?20年前,宜家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中国本土的生产能力、企业家团队、资金格局等等不足以组建一家公司向宜家发起挑战。如今宜家已经在中国扎根20年,被打败的可能性更小。不过,国内的家具市场体量至少能够达到万亿。宜家2017年中国的销售额为132亿,只占家具市场1%左右的销售额。因此,本土公司还有大块的剩余市场可以争夺。除了家具之外,中国还有诸如饺子、肉夹馍、米酒、茶等本土化品类。特别是茶。基于中国的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可能会出现有影响力的本土茶品牌。优秀的消费品牌会有较长的窗口期,不会像互联网风口期那么短——一般就3到6个月。如果现在去投直播产品或者出行应用大抵已经没机会了,仗打完了。但在消费领域,可能还会有5—10年的窗口期。日本已经走过消费升级的窗口期,但在窗口期诞生的公司仍然有极大的影响力,并保持高速增长,它们的发展上限非常高。峰瑞观点(freesvc)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最大的机会是本土化。日本在七八十年代经历了本土化品牌的崛起,我们相信中国也会出现,且这个时间窗口就在当下。/03/瞄准单身人士的钱包日本消费升级第二个值得借鉴的点是个人化。从1970年代起,日本社会个人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在日本,1亿人口中有将近2000万人过着独居生活。社会发展节奏越来越快,催生了少量、高频的个人化消费行为。个人化的趋势促使很多新的消费公司诞生和发展。第一个体现是便利店的兴起。1970年代初,日本从美国引入便利店的发展模式,以本土品牌全家(1972)和美国品牌7-Eleven(1974)为代表的便利店业态迅速崛起。在日本,便利店从1970年代兴起到成为核心零售业态,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如今便利店的零售额占日本的零售市场的10%左右,接近中国电商占零售总额的比例。便利店在日本有今天这样的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和主要为家庭卖产品的超市相比,便利店做的是个人的生意,人们习惯于少量、多次地购买。除了个人化的视角之外,数据显示,从1973年到1995年,日本便利店的飞速发展与日本的人均GDP发展是同步的。1973年,第一家7-Eleven成立。1987年,日本人均GDP大概在2万美金,7-Eleven突破3000家。1995年,日本人均GDP达到高峰,4万美金左右,7-Eleven突破6000家。个人化的第二个体现是自动售卖机大受欢迎。自动售卖机在日本70年代消费升级过程中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现在的外卖,都是满足消费者快速就餐的需求。日本自动售卖机迎来爆发始于1970年大阪举办世博会。那年世博会参观人数达6422万,突破世博会历史纪录。在解决数量庞大的参观人群的饮食需求方面,会场里的自动售卖机功不可没。当年,全日本还只有100万台自动售卖机。1975年,这个数量高达300万台。这种增长持续到1990年,自动售卖机的数量达到500万台后增速趋于平稳。日本大概有1亿人,相当于每20人拥有1台自动售卖机。那么,问题来了:如果20人拥有一台自动售卖机是合理的密度,那中国有13亿人,是否应该有5000万台以上的自动售卖机?日本便利店于1973年起步,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跟日本七八十年代有一定的相似性,便利店在中国的天花板有多高?峰瑞观点(freesvc)便利店作为一种满足个人少量多次消费特征的零售业态,在中国肯定有空间,但中国的便利店以及自动售卖机大概率上不会像日本一样,成为如此高密度的业态。一个原因是,中国的互联网对商业的影响太强。如果开一个5000平的O2O生鲜店,保证3公里内半小时送货,基本上能够替代便利店和自动售卖机。此外,个人化的消费趋势会深刻影响餐饮业。现在日本最大的餐饮公司是7-Eleven,它在日本买了不计其数的盒饭,做便利店的同时做了餐饮。1975年,日本餐饮业的市值大概不到10万亿日元,1990年左右接近30万亿日元,增长了3倍。当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之后,餐饮业进入平缓期。2017年,日本餐饮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5万亿日元左右,接近1.5万亿人民币。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13到15倍,餐饮行业的市场规模大概是3万亿人民币,只是日本的2倍。峰瑞观点(freesvc)从宏观上讲,中国未来10到15年很有可能出现非常优秀的餐饮公司。但是,宏观的美好与现实的困难并存,餐饮创业需要极大的耐心。它本质上是服务业,从0做到100亿美金的过程非常艰难。/04/更好更便宜,如何可能?日本消费升级第三个重要的趋势是“更好更便宜”。消费者对于商品的价值与价格判断力增强,供应链效率提升使得零售环节缩短,性价比增高。消费升级的本质是把更好的东西卖得更便宜,而不是更贵。“便宜”指的是,跟我们心里预期价位相比,价格更低或者说可以承受。打个比方,消费者本来要在饮食上花费20%的开销,但现在只花15%,消费的品质却更好。国内目前也有不少“更好更便宜”的产品。名创优品有一个爆款产品是9块9的零钱包。“90分”使用和美国品牌新秀丽同等品质的材质,但便宜很多。喜茶给顾客提供有新鲜水果和鲜茶调制的饮品,比国外咖啡品牌售卖的饮料价格低。日本在消费升级过程中,以大创生活馆、无印良品为代表的低价格、高品质的品牌在1980年代开始出现,并于19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持续逆势崛起。另一个符合更好、更可承受价格的典型品牌是优衣库。优衣库把控品质和价格的关键在于它所使用的SPA(SpecialityRetailerofPrivateLabelApparel,从商品策划、生产到零售一体化控制的销售形式)模式把线下零售效率提升到极致。SPA就是品牌商从头到尾把控生产流程,从上游的采购原料、控制生产质量,到下游的销售、库存控制、在线销售、客服等环节全部自己做。SPA模式高效,但建立的过程比较复杂。优衣库、宜家、ZARA、网易严选、小米这些品牌都属于SPA模式。我们来分析下SPA模式的特征:第一,SPA模式中供应链链条延伸至材料制造商。优衣库经典的Heattech系列,穿起来很保暖,这种在原材料上的创新只有端到端的公司才能做到。小米也在把控产品的零部件,以满足小米整个产品生态链的发展。第二,SPA模式下的品牌很少打广告。宜家、ZARA、优衣库这些端到端零售的公司开设的门店本身就是广告。营销费用低,所以品牌能够把更多的盈利返还给消费者,形成正向循环。第三,SPA模式中数据全链条打通。ZARA一个门店产品的销量可能第二天就会传到西班牙总部。当一个零售品牌能够做到能够做到打通整个生产链条和信息链条,库存管理这种零售中的核心难题会迎刃而解。SPA模式用可控的价格,给消费者提供有品质的产品,获得很高的消费者剩余(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减去消费者的实际支付量)。SPA模式在家居和服装行业产生的效果显著,但是成功难度大,一旦做成了说不定就是一国首富。优衣库的创始人柳井正多次登上日本首富之位,欧洲首富很长一段时间是ZARA的创始人。SPA模式下的品牌很有生命力。人们会开玩笑说“百万年薪优衣库”,即使消费者的收入增长,也还是会选择优衣库。除了SPA模式之外,基本款这种模式定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优衣库做到“更好更便宜”,提升商业效率。基本款能让单个SKU有更多销量,容易形成规模效应,使得品牌商在原料商面前有更大的议价能力,更容易管理库存。另外,基本款容易产生线上购买,因为它意味着fitsall,品质稳定,与时尚趋势关联小,百搭,不太需要试穿。这能部分解释优衣库在天猫的销量要远远高于ZARA。在中国,能够做到SPA模式的公司很少。中国的很多消费品牌是“经销商品牌”,它们从经销商手上收钱,而不是直接向消费者收钱,本质上它的客户是经销商。信息反馈不够通畅,导致品牌商在管理SKU时,不能够很快响应消费者的需求。SPA模式中,是没有经销商这个角色的。还有另外一种模式叫做“红星美凯龙模式”。它作为零售终端,收取品牌的场地租金,但是不直接把控产品。简单地说,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上,经过了多层中间商,花几万块钱买一张床是常事。红星美凯龙盈利很好,作为商业模式本身可行,但是它没有把效率提升到极致。峰瑞观点(freesvc)创立于1980年代初的优衣库,是优质低价的典型。优衣库成立时,日本人均GDP大概在2万美金,比现在中国高两倍。但中国的消费升级叠加了移动互联网这一加速利器,所以中国消费品公司的崛起将比日本来得更快。/05/“性价比”是可复制的模式好品牌满足用户的感性诉求日本在消费升级方面第四个重要的趋势,是重视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和感性诉求。这其实很好理解。正如很多人对品牌的认知,就是情感附加值。1970年代初,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空调等大型家电商品在日本已经普及。当物质过于丰富之后,纯粹物质属性的产品的重要性会下降,消费者会更倾向于购买小型产品或者精神属性强的产品。中国目前也处于这样的阶段。消费者渴望用小价钱买到能让自己愉悦的产品,追求“小确幸”,看重商品的附加价值所带来的精神满足。如果我们从心理和感性诉求来分析基本款,它之所以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拥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原因是基本款是一种生活主张,表达着一种普世的生活态度或者价值追求,随性、不张扬、安静,不“自以为是”,容易引起白领或者中高学历的人群的共鸣。日本七八十年代消费领域中增长最快的品类是家居杂货,十年间大概增长了10倍。无印良品、大创生活馆、东急手工店都属于这个品类。家居杂货品类低价、不占地方,能给消费者带来“小确幸”式的心理满足。一个小相框,一束花就会让家里变得很温馨,很有调性。除了“小确幸”之外,消费者还有其他方面的心理诉求。产品的品牌定位和消费者的心理诉求息息相关,比如,三只松鼠的品类定位是坚果,情感定位是萌、可爱。江小白的品类定位是白酒,情感定位是“生活很简单”。无止尽的个性化、追求自我是一种情感定位。比如,大家都穿耐克,我穿PARTICLEFEVER(粒子狂热),展现我的个性和风格。但我的个性是什么?什么样的产品能凸显自我?这类话题本质上是社会学问题或者哲学问题,不一定能够通过购买消费品获得答案,但是很多人会试图通过消费来寻找答案。其次,消费者追求永恒性的品牌。很多奢侈品牌通常会有几百年的历史,能营造一种永恒高贵的感觉。消费者容易被高级品牌的永恒性吸引,所以时常会有“复古热”、“怀旧热”。另外,消费者会有焦虑感,有自我改造的心理诉求。消费者购买健身课程和使用知识付费品牌是两种最典型的想要缓解焦虑的消费行为。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很多,一个产品不需要满足消费者所有的心理诉求,但必须能够击中某一点心理诉求才能发展得长远。需要注意的是,“性价比”不是一种心理诉求,而是一种模式,每个品牌都可以复制。但如果消费品牌突然从“性价比”转换成满足用户某一方面的心理诉求,可能会把没有这种心理诉求的消费者拒之门外。不过,每一种定位的选择,不可能影响所有人。所以,当品牌的用户体量变大时,反而可能会在品牌上处于弱势,不敢轻易定义品牌的情感召唤或者界定要满足消费者什么样的心理诉求。但是像“纳谷”这样的新品牌,可以大胆选择维护忠实用户,让口碑传播最大化。无印良品是一个很好的满足消费者心理诉求和情感需求的品牌。它背后的情感召唤是什么?第一点,关注环境问题。喜欢无印良品的消费者喜欢返璞归真的美,不喜欢过度工业化的产品。第二点,对日本文化的萃取和认同。无印良品成功地把日本禅宗文化的核心概念,比如无即是有、留白等等提取出来,变成品牌核心DNA。它呼应了日本消费者本土化的心理诉求,其它国家很难复制。峰瑞观点(freesvc)无印良品成立初期的口号是“提高商品的品质,降低商品的价格”,产品价格比同类产品低1/3。但它在中国比在日本本土卖得贵,因为它在中国主打中高端市场,和在日本本土的定位不同。我们需要区别清楚产品的本土定位和海外市场定位。性价比和对消费者的情感召唤共同铸造了无印良品,两者缺一不可。目前无印良品在中国有情感召唤,但缺少性价比,本土品牌可以从中寻找发力点。/06/总结最后,我们用日本家居杂货行业来做总结,分析它的发展如何印证消费升级的趋势,以及我们能够借鉴的经验。在日本,家居在1980年代复合增长率极高,在所有行业中排第二,仅次于保险。家居杂货源于日本本土文化。家居杂货体积很小、价格不高,满足了独居人士的消费需求,而且能够增添生活情趣、表达个性。我们分析历史上的消费趋势,不是照猫画虎或者亦步亦趋。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抽象出底层逻辑。一个在消费升级中能够快速发展十年以上的行业,必然在某一方面呼应了社会发展的某种趋势,才能与社会同步发展。希望日本消费升级的发展过程,能够对我们有所借鉴。
一起惠2018-09-08 09:54:24696 次
新加坡网约车巨头Grab日前阐述了其雄心勃勃的融资计划,并预计公司营收明年将翻番。这进一步证明,这家东南亚最具价值的初创企业正在向网约车之外扩张,同时加剧它与印尼对手Go-Jek的竞争。在收购Uber东南亚业务以及深入共享单车和数字支付等领域后,Grab的营收将在2019年翻番至20亿美元。同时该公司联合创始人HooiLingTan还在新加坡举行的彭博社SoonerThanYouThink技术峰会上透露,Grab有望在今年年底前融资30亿美元,其中包括来自丰田汽车的10亿美元——这也是日本汽车厂商迄今在网约车领域最大的一笔投资。目前,Grab正在人口多达6亿的东南亚迅速扩张,试图成为该地区最大的运输平台。其融资计划加大了Go-Jek的压力,后者已经宣布计划向国外市场扩张,进军新加坡、泰国、越南和菲律宾。HooiLingTan表示,Grab正在探索进入各种领域,包括外卖、金融和卫生保健行业等。“东南亚地区的‘绿地’比世界其他任何地区都更多,因为技术还没有真正塑造这里的生活。我们计划扩大在印尼的业务,”她说。成立六年的Grab正在与Go-Jek进行激烈的竞争,后者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印尼雅加达,起初是一款网约摩的服务,之后进军其他数十个领域,允许用户支付账单,定外卖和购票等。Tan表示,Grab将在印尼大举扩张,公司在当地的营收今年已经增长了两倍,并拥有65%的网约车市场。其外卖服务GrabFood目前在印尼30座城市运营,到今年年底将扩张到超过130座城市。在日本软银集团和中国滴滴出行公司等投资者的支持下,Grab正在利用雄厚的财力进行地域和业务扩张。与Uber的交易巩固了Grab对东南亚地区打车服务的控制,尤其是在本土市场。但用户对价格、服务延迟和客服的抱怨也越来越多。Tan表示,与Uber东南亚业务整合是其中一些问题的根源。“老实说我们确实犯了错,我知道知道这一点,随着不断学习,我们将不断改进,”她说。在宣布收购Uber东南亚业务后,Grab成立了一家风投公司,并向其他创业公司开放其平台,以提供更多服务。今年3月,Grab推出了包含多款共享单车服务的GrabCycle,以及电动踏板车租赁服务Popscoot。该公司此前表示,这些新推出的服务将帮助公司的营收在今年首次达到10亿美元。
一起惠2018-09-08 09:50:15486 次
一位途歌南京的运维人员称,和他相熟的十几名运维人员所垫付的费用,加起来有20万。“准备起诉他们(途歌)了。”共享汽车品牌途歌在南京的最后一批撤退是从8月7日下午5点钟开始的,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这是一场悄无声息的撤退。原本散落在城区各处的100多辆大众Polo,被整整齐齐地停放在南京市真武路旁的一处破旧的停车场内,等待着最后的装车。第二天一早,当南京的用户打开途歌App时,才惊讶地发现,地图上竟然一辆车都没有。几天之后,这批挂着“苏A”牌照的大众Polo,出现在途歌另一个重点进驻的二线城市西安。一个月后,西安的二手车网站上,有人开始集中出售印着途歌logo的白色轿车。卖家大大方方地表示:“这些车原来都是共享汽车。”与此同时,在途歌进驻的北京、深圳、广州等几座城市内,用户都明显地感知到,线下运维接近于停滞,原先途歌签约的停车场网点,很难找到可用车辆。软件上能看到的车,大多已在外部的停车场停放多时,需要缴纳高昂的停车费,点进App,上一个用户在页面中留言提醒“车没油了”、“停车费两百,别开”的情况比比皆是。9月5日上午,北京丰台刘家窑一带的途歌,多为没油车和故障车以漂亮的Smart、MiniCooper甚至宝马、奥迪为车队组成的途歌,是目前市面上少有的运营着汽油车的分时租赁商。自由停放、接力用车(非合作停车场,用户承担停车费)的模式和中高端的车型,曾一度为其赚足眼球。但距其目前公开的最新一轮2600万美元B+轮融资已经过去8个月后,缴纳了1500元押金的用户们开始频繁在网络上发声。一个QQ群内,不断有人互相询问着退押金的进度。一位途歌南京地区的运营人员告诉记者,途歌目前还拖欠着南京运维人员垫付的停车费及油费,“加起来一共有20多万”。“最近做了些调整,我们在9月20日左右会推出新的服务。”9月4日,途歌创始人兼CEO王利峰回复寻找中国创客称,目前平台上车辆较少的原因是正在对原有车辆进行升级维护,用车难的情况只是“短期过程”。一场悄无声息的撤退留下20多万欠款在将南京城内的最后一批车拉走后,途歌南京地区的负责人才告知运维人员公司要“撤退”的消息。“第二天一上班,负责人就一对一地找我们谈话,称车都已经调走了,公司将要撤离南京。”途歌南京的运维人员李耀(化名)对记者说,在此之前,“公司一直瞒着我们”。但他们在此前已经隐约感觉到不对。从7月中下旬开始,他们已经先后两次将城内的共享汽车集中拉走。平台上的车子越来越少,“觉得公司可能真的要撤退了”。直至途歌正式将车辆全部调离南京,相关负责人也并未向他解释“撤退”的原因。对于途歌南京地区20多名线下的运维人员而言,这一切来得太快了。途歌南京地区车辆调度群,负责人在群中发消息要求将车“直接开到停车场区”。几分钟前,运维人员还在群中发送着调度信息。今年3月,途歌宣布正式进驻南京,这是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和西安之后,这家共享汽车平台在全国进驻的第7座城市。上线之初,途歌就开放了“1.8亿元优惠礼遇”,并称其为“共享汽车史上最大优惠力度的开城狂欢”,用户只需注册便可立即获得1800元的用车体验券,获得一个月的免费自由行。李耀称,撤离之前,途歌共在城内铺设了400辆左右的共享汽车,车型以宝马Smart及大众Polo为主。他主要负责南京地区的车辆调度,工作轻松,只需要根据用车情况将车辆开至相应的网点,再加加油,一个月的收入就可上万。唯一有一点不好的是,车辆的停车费及油费需要运维人员先行垫付,之后公司再进行报销。一二线城市车位资源紧张,停车费往往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李耀称,常常一个月垫付的停车费及油费,就有上万。一般情况下,运维人员会在当周将费用上报,大概两周后垫付的钱就能到账。但这次撤离之后,垫付的费用却迟迟未能到账。“多的有八九千,少的有三四千。”李耀说。另一位途歌南京的运维人员称,和他相熟的十几名运维人员所垫付的费用,加起来有20万。“准备起诉他们(途歌)了。”8月7日深夜,途歌南京地区的运维人员将城区内最后的100余辆大众Polo轿车集中开往停车场北京等各地运营被指停滞在途歌入驻的其他城市中,拖欠线下运维人员垫付费用的情况同样存在。百度贴吧“途歌吧”内,自称为“北京途歌地勤”的人士爆料称,“北京途歌公司大部分地勤离职,地勤是需要垫付费用,报销一个月都不下来,现在让办公室人员都下去收车,而且运行范围缩小,很多车没油。”一名自称是刚刚离职的深圳途歌地勤同样称,途歌在深圳拖欠许多网点费用,“人家停车场都不让途歌停了,公司就把网点删了。”自称是途歌广州地区的地勤人员已经垫付了3万,“拖着我们,想走又怕拿不到报销,不走又越陷越深。”至少从目前来看,途歌在全国的大多数城市都陷入了找车难的境地,社交媒体上能找到大量用户吐槽平台上找不到可用车辆的案例,线下运维的效率也直线下降。9月3日晚,记者在北京永安里附近打开途歌App,附近的十几个网点均无可用车辆。少数几个停在外部停车场的汽车,几名用户在车辆下留言称:“没有油了、停车费216”。北京一名白领用户李阳(化名)对记者表示,最近北京的途歌网点内很难找到可以开走的汽车,他家附近的一家合作网点在不久前已经从途歌平台上下线。“撤点其实还可以理解,但你能看到很多没油的车、坏车、停车费几百上千的车都‘瘫’在停车场,继续算着停车费没人管。”“最近一两个月的事儿,之前完全不会有这种情况。”李阳觉得,途歌的运营出了问题,他正准备退掉1500元押金。北京永安里地铁站旁的一家停车场内,途歌在此租用了3个车位。停车场的保安人员称,以前3个车位常常占满,现在则一直处于空闲状态,近一个月已经很少见到有途歌的运营人员来此调度车辆。途歌客服人员对记者解释称,“平台将部分车辆下线进行重新保险和维护工作,可能导致一些车辆没有及时加油或者调度。”另一名客服则表示,平台正在进行调整,北京地区正在为车辆加装油卡盒,大概到本月底会加装完成800辆车,届时用车体验会恢复正常。途歌CEO王利峰更是否认了线下运营陷入停滞的质疑,称部分车辆是在更新油卡盒子和硬件,“别急,短期过程,等到下周换完硬件就好了”。至于拖欠运维人员垫付费用的情况,王利峰同样予以否认,“我们的地勤都在忙着干活呢,没时间上网瞎忽悠,也不存在你说的拖欠工资的情况。”某深圳用户在微博上吐槽途歌无车可用创始人回避撤离南京称9月20日将推出新服务公开资料显示,自2015年成立至今,途歌已经完成5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过5000万美元。最近一轮B+轮融资完成于今年1月,由海益得凯欣基金(CHP)领投,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和真格基金跟投。当时,途歌表示将加快市场扩张步伐,深化一线城市的业务规模并加快二三线旅游城市的扩展。途歌首个选择进驻的,就是发展潜力较好的二线旅游城市——南京,但显然,扩展效果并不理想。途歌客服对记者解释称,南京地区下线所有车辆是应当地交管部门要求,对平台上的车辆进行统一检查及维护,“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检查完后会继续上架。但运维人员李耀告诉记者,目前途歌在南京地区的线下运维团队已经解散,“公司要求我们签了自愿申请离职的协议,也没有给出善后措施。”李耀认为,途歌撤离南京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运营成本太高”,上述途歌南京的运维人员也称“停车费太贵”。和其他“定点取还”的共享汽车品牌不同,途歌的模式是“随时随地取还”,不免会遇到停车费的问题。用户在合作停车场的“网点”内停车无需缴纳费用,但在“网点”之外,用户则需负担大部分停车费(官方会酌情给予少量‘途币’补贴)。途歌将这种模式称之为“接力”。上一个用户将车辆停至外部停车场后,下一个用车用户就要承担车辆的停车费。为了鼓励用户养成习惯,途歌会补偿用户一定的“途币”,可折抵用车费用。即便如此,由于一线城市停车费高昂,仍然会遇到用户自掏腰包的停车费高于租车费的情况。“很多时候我要用车的费用大概算下来也就不到100块,但停车费往往就得两三百,这种情况只能放弃用车。”一位用户说。国贸附近一家非合作停车场的管理员告诉记者,面对高昂的停车费,很多用户只能再把车开回车位,“我们也只能接着计费,最后等运营来交钱,想不通他们怎么挣钱。”或许是为了减轻平台的运营负担,王利峰对记者表示,途歌近期正在对现有业务进行调整,预计9月20日左右会推出新的服务,“以接力用车为主营业务,逐渐淡化网点”。据其透露,过去半年途歌的超过80%的主要订单都是接力用车已经逐渐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在8月30日,途歌在App中推出了“网点还车有礼”的活动,鼓励用户将使用后的车辆归还至固定的合作网点处,并随机奖励用户途币,“最高有30途币”,活动将持续至10月31日。王利峰拒绝了记者当面采访的需求,也未就途歌退出南京市场一事作出详细回应。记者就此事询问途歌公关人员,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应。“我们会在近期公布(新一轮)融资。”王利峰对记者说。
一起惠2018-09-07 09:05:48478 次
9月6日消息,小狗电器昨日公告称,拟申请终止在新三板挂牌。小狗电器表示,因长期战略规划调整的需要,拟申请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终止挂牌。公司拟于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10个转让日内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提交终止挂牌的申请,具体终止挂牌的时间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批准的时间为准。公司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相关负责人已就公司拟申请终止股票挂牌相关事宜进行了充分沟通与协商,并已就该事达成初步一致意见,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资料显示,小狗电器成立于1999年,主营业务包括吸尘器、除螨仪及扫地机器人等。2018上半年,小狗电器实现营业收入3.39亿元,同比增长5.59%,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净利润3463.40万元,同比增加69.55%。2016年12月6日,小狗电器挂牌新三板。2017年12月29日,证监会网站披露小狗电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小狗电器申请登陆创业板上市。2018年8月30日,证监会更新小狗电器预披露材料,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067万股,募集资金6亿元,登陆创业板。
一起惠2018-09-07 09:01:24338 次
“36个同事,平均年龄27岁,上线7天吸引54家投资机构,3天内完成融资1.5亿。”8月30日,子弹短信官方发布总激活用户量超过400万,距离子弹短信正式上线仅过去10天。同时,子弹短信方面对外宣称:暂停所有采访需求,暂不发声,专职做产品。这样一款发展神速且号称“解决了微信痛点”的即时通讯软件,在罗永浩卖力的宣传下,从互联网圈和锤粉中不断蔓延,逐渐发酵至朋友圈,却在最当红的时候突然低调。“优化”微信痛点的子弹短信能否撬动微信这座10亿用户流量池,一直是外界争议的热点。虽然子弹短信方面和罗永浩均表示,无意挑战微信,且子弹短信诞生于办公场景,主要解决沟通效率不高的问题,目标人群是日常处理海量消息的商务人群,但子弹短信产品设计却与微信十分相似。向左微信,向右钉钉,借用网易云信的IM技术,资讯流同时引用腾讯新闻和今日头条,51家VC、7家科技巨头的战略投资部……怎么看子弹短信都像待价而沽的资本商品,等着资本市场敲槌定价。卖服务卖“痛点”8月31日,知乎用户“祥子”爆料称“子弹短信是基于网易云信SDKDemo改的套壳聊天UI”。一时间,子弹短信抄袭一说甚嚣尘上,甚至有人质疑子弹短信就是个整合软件,用网易云信的SDK搭建IM和音视频,最大的语音特色是由讯飞提供的技术支持,中间的资讯流直接套用今日头条。随后,网易云信方面公开辟谣称:“我们是专门提供IM和音视频云服务的PaaS产品,专门给类似子弹短信的C端提供技术支持,平台上有几十万的企业和开发者在用我们的服务,不存在抄袭。”业内人士也称:“子弹短信只是用了网易云信的服务器和底层技术,但是没有抄袭这么严重。”据网易云信的介绍,网易云信是一款IM云服务产品,将IM功能服务端以云服务(SDK)的形式开放,仅需三步:在管理中心创建应用、获得APPKey,免费下载网易云信SDK,几行代码完成SDK接入,即可让APP在短时间内接入强大稳定的通讯能力。网易云信的技术支持对创业团队来说,即可节省人力也可节省前期的金钱和时间投入。那SDK对IM软件来说是否是核心技术呢?子弹短信是否犯了“红芯浏览器”的“套壳之罪”呢?蓝鲸记者咨询了相关的技术研发师,他说:“这个要看具体实现方式,一般来说,SDK应该不是IM最主要的部分。”微信“补丁”子弹短信最大的亮点是高效沟通,同时支持“语音输入、文字输出。”发送语音的同时会自动转为文字附带,且语音有进度条可以调整语音进度。这一功能的推出得到了微信上深受语音迫害的用户的追捧,微信大部分用户都表示,看到长语音就崩溃,甚至根本不会点开语音,如果不发文字就拉黑的更是大有人在。子弹短信的这一创新同时满足了发语音党和发文字党的需求。且搭载讯飞输入法的子弹短信,语音识别率高达97%。但是这些功能优化真的是用户的“刚需”吗?安装一个讯飞输入法是否就能解决微信的这一痛点呢?如今市面上的输入法都有语音转文字的功能,且微信的语音也有转化文字的功能,唯一欠缺的就是语音条不能拖动进度,一不小心点错了还要重新听一遍。可是作为社交软件,作为即时通讯,很多语音听过一次就不会再听第二次,进度条这种功能在实际使用中真的频繁吗?为追求高效率,子弹短信还推出来全局悬浮球,无需进入APP按住悬浮按钮即可发送消息。同时推出快捷回复功能,用户无需进入聊天页面,在APP消息列表页面就可以快捷回复。但是这些功能是要基于好友数量多且消息繁多的时候才能看到它的价值,如今好多人为了“测试”而下载,至今好友列表里好友数量仍是寥寥无几,消息更是收不到几条,这些看似十分便利的功能实在是“英雄尚无用武之地”。打着解决微信“痛点”大旗的子弹短信,先把自己的社交关系链做起来,吸引用户使用子弹短信才是当务之急。如果微信开发了相关功能,子弹短信又有多少胜算呢?但是靠着这些“痛点”,子弹短信得到了极大的宣传,既收获了第一批用户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初步认可,7天的时间融资1.5亿,10天总激活用户量超过400万。同时,还带火了讯飞输入法,带动其母公司科大讯飞股价上涨,一个扒皮贴还带火了网易云信。仓促间的“半成品”在老罗不断为子弹短信造势的同时,子弹短信方面却在大肆的招揽人才。8月28日,罗永浩转发了子弹短信的一则招聘IM服务端开发工程师、Android及IOS研发工程师等工程师招聘微博,并留言:“已经跟快如科技确认:子弹短信上线七天,已经完成第一轮1.5亿融资。”据天眼查显示,第一轮融资的投资方是成为资本和高榕资本。创始人郝希杰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也曾透露:“目前子弹短信最关心的事情,是团队和服务器能不能支撑高频信息的稳定性,以及信息安全问题,1.5亿元融资也将有很大一部分用于此。此外,新融资还会用在扩展团队和产品推广上。”子弹短信自8月20日上线至今,仅IOS系统已更新了6个版本,可见子弹短信目前仍存在诸多BUG,服务器也尚不稳定。与其说是一个产品,如今的子弹短信更像一款为了融资仓促间推出的“半成品”。甚至有用户称这不就是11年前的微信吗?就连声讨子弹短信的理由都与当年的微信如出一辙:界面太丑、不灵活、加载慢、没人用、服务器繁忙无法注册……7年前微信出现这些BUG还可以说是当时技术不达标,如今,子弹短信有什么理由还存在这些问题?难道是为了“碰瓷”微信为自己造势?甚至子弹短信的短信功能也被嘲讽倒退回了“飞信”时代。只不过飞信发短信是免费的,而子弹短信仍要付费。据锤子科技客服回复称:若对方没有安装子弹短信,会以普通短信的形式发送,具体收费情况请以运营商为准,若对方已经安装子弹短信或使用网页版子弹短信,信息会通过数据网络发送到应用内,不会产生短信费用。虽然罗永浩在微博中称,已经再跟运营商谈合作,以后快如科技会买单。但是这个周期又要多久呢?向左微信,向右钉钉此前罗永浩曾在微博中提到,子弹短信上线7天,接触了54家VC和7家科技巨头,如今已知的只有两家。据创始人郝希杰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透露:目前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有和子弹短信接触,但具体进展不方便透露。而罗永浩多次在微博中提到,支付宝会接入子弹短信,虽然子弹方面多次否认挑战微信,但创始人郝希杰在接受界面专访时曾提到:未来也会考虑类似朋友圈的功能,但是如果子弹短信要做的话,一定会和微信做出差异。同时,他表示,子弹短信不打算切入陌生人社交领域,只关注熟人社交。不知子弹短信不进入陌生人社交领域是否与大股东兼创始人王力有关,毕竟王力还是专做陌生人社交的陌陌COO。在早先的一次采访中,郝希杰还称:做子弹短信的初衷是想要做一个像Slack这样专注于本地化办公沟通的产品。未来想做的是将办公中多有环节打通,比如聊天、邮件、待办事项、文档、网盘、投票等等。这样的定位又让外界认为子弹对标的不是微信而是钉钉。
一起惠2018-09-07 09:00:01388 次
1.选择“公司转账”支付方式以后,进入【收银台】页面;2.选择“企业网银支付”或“企业汇款”。若需企业汇款,点击“确认并获取汇款识别码”。3.收到汇款识别码并在线下完成公司转账,等待系统对账完成即可。
一起惠2018-09-06 10:23:25380 次
菜鸟成立至今,马云已经在各种场合一再申明“菜鸟不做快递”。然而,一个由菜鸟直营的落地配品牌却已悄然问世。菜鸟直营的物流业务有知情人士向一起惠爆料,菜鸟已经牵头其并购的几家落地配公司(上海万象、南京晟邦、成都东骏、浙江芝麻开门以及陕西黄马甲)成立了“新零售配送联盟”,在全国铺设五大区直营网络服务新零售。而这支具备强大区域配送能力的队伍,会在年底前以一个新的落地配品牌呈现——新配盟。据了解,落地配业务由落地分拨、同城和地县转运、入宅服务三大要素组成,其与快递的主要区别是,落地配由为电商配送、代收货款等业务发展而来,属于区域型配送,注重精细化和专业化,而非快递式的扩张网络,因此落地配在时效上优于其他快递,并有较强的区域配送能力。一位接近“新配盟”的知情人士向一起惠展示了招商信息,内容展示了“新配盟”的主营配送业务:(1)B2C:支持当日达、次晨达、隔日达、预约配、代收货款、签单返还、上门退换货等;(2)B2b:即省内/同城仓到店配送服务。(3)O2O:即门店到家即时配,支持半小时达、一小时达、两小时达等。据介绍,“新配盟”已经完成华东(江浙沪皖)、华北(京津冀)、华南(粤桂闽琼)、华中(湘鄂豫赣)、西南(云贵川渝)五大直营区域的覆盖,其它地区也在逐步拓展。上述人士还透露,事实上“新配盟”在今年618期间就已经投入运营了,不过预计在年底才会对外发布独立的自有品牌。而到2020年,其业务中非天猫系订单占比将超过50%。“万象物流的落地配业务已经全部卖给了菜鸟,而且都会被纳入新配盟。”一位接近万象物流高层的业内人士向一起惠透露称,菜鸟并购万象、整合进新配盟的事情目前正处于交割阶段,估计很快将交割完毕,具体信息还不方便对外。图片来自某落地配公司高层喵递宅配的重生?目前,菜鸟方面还未通过官方公布新盟配相关的信息。一起惠就“新配盟”询问了菜鸟相关负责人,也并未得到回复。不过,公开资料中还是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在搜索引擎中键入“新配盟”,会出现了一系列相关的招聘信息:菜鸟新配盟兼职人员、浙江新配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派件员、阿里新配盟物流生产组长、阿里新配盟仓库操作员、分拣员、物流统计员等。据观察,这些信息大多发布在今年5月,也就是菜鸟并购多家落地配公司之后。而在社交平台中,也已经有一些个人账号,将自己的备注信息标注为“菜鸟新配盟”,“新配盟:专注新零售B2C宅配”等。贴吧中的信息显示新配盟与菜鸟并购的落地配公司晟邦物流和万象物流有关“新配盟的业务,菜鸟早就在筹备做了,喵递就是原型。当时喵递刚刚注册,还没正式对外就被媒体曝光了,所以这件事才暂时搁置下来。现在的新配盟就是当时喵递要做的。”一位接近菜鸟的知情人士如是说。今年2月,一个名为“杭州喵递宅配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喵递”)的企业出现,经营范围包括物流数据采集、处理和管理,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方案设计,物流信息处理及咨询;海陆航空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海关预录入、进出口货物报关代理家电、家居用品、健身器材、卫生浴具;仓储服务,普通货运,货运代理等。根据公开资料,喵递由菜鸟100%控股,隶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由菜鸟直管,整合其参股的落地配企业,从江浙沪开始试点服务。只是,喵递始终没有面向C的服务入口。不过,一起惠发现,近期,喵递的工商信息变更中重点增加的“食品销售”,似乎也预示着其业务的明朗化。一起惠注意到,上述阿里新盟配仓库操作员的招聘信息,正来自菜鸟并购的企业之一——南京晟邦物流有限公司。值得关注的是,南京晟邦物流有限公司、成都东骏快捷物流有限公司、杭州喵递宅配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新配盟物流有限公司等,已经被李武昌、谢杨长等几位共同高层连接起来。其中,李武昌同时系杭州喵递宅配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晟邦物流有限公司、浙江芝麻开门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成都东骏快捷物流有点公司法人,而谢杨长既是重庆新配盟物流有限公司的法人,又是贵州东骏快捷物流有限公司和昆明东骏物流有限公司的高管。图片来自天眼查可见,喵递和新配盟背后的联系,也是有据可查的。即将完整的菜鸟版图成立五年来,菜鸟相继投资了百世、日日顺、心怡、全峰、圆通等,将运满满、东骏快捷等纳入阿里系,负责最后一公里的饿了么、点我达、速递易也已经被收入囊中,而今年年初,又收购了五家落地配企业。自此,菜鸟网络已经以物流基础搭建者的角色,逐渐将仓储、干线运输、物流地产以及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都逐渐纳入了自己的版图。一位快递行业资深人士指出,菜鸟的“新配盟”不仅可以补充其区域配送能力,更重要的意义是成为菜鸟全新城市配送体系的“一块重要拼图”。“菜鸟业务已经贯穿了仓储、干线物流、快递甚至最后一公里配送,落地配是紧缺并且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一环。”该人士强调,落地配企业的根本优势在于城市仓到店之间的配送,而店到家之间已经有蜂鸟和点我达等嫡系团队了,补齐落地配就是一套完整的城市配送网络。上述人士表示了他对新配盟成熟运转的期待:“在新配盟补足城配网络之后,它能提供的服务可能更多,包括丰富菜鸟驿站的功能、支持智能快递柜的运营、维护天猫的无人收货机等。“阿里正不断强调通过物流对人货场进行重新连接和改造,全球商品的72小时必达,还有城市配送的1小时、半小时达都会成为标配。”一位电商行业人士非常认可阿里在终端配送方面的动作,“高效的城市配送对提升时效的意义不言而喻,新配盟更是重要的一环。”另一位物流专家则表示,菜鸟做新配盟这一步棋“一箭双雕”:既可以用直营模式提升阿里系包裹在城市中的配送质量,又可以逐渐稀释掉快递企业的业务量,让菜鸟对快递终端业务的依赖逐渐减少。“原本快递企业70%的业务就来自阿里系,当新配盟分流其一定城配业务量之后,很可能让快递公司沦为干线物流。”该专家补充道。他指出,快递行业很可能面临着一场“自身定位”危机,这也是快递企业都急于寻找高自由度订单的原因。“未来菜鸟和各方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恐怕会变得更加微妙。”
一起惠2018-09-06 09:15:52699 次
1今年以来,亚马逊股价累计上涨超过50%。亚马逊市值从6000亿美元突破如今的1万亿美元,仅仅用去了165个交易日。2亚马逊是一家并不遵循华尔街游戏规则的公司,相比盈利指标,这家公司不断给外界传达出的抢占未来先机的信号,在持续亏损的情况下获得了高估值。3在牢牢占据电商领域的霸主地位后,亚马逊又开始觊觎线下的零售渠道:收购全食超市、自建线下书店。4云服务(AWS)启动于2006年的新业务,目前已经成为亚马逊的另一大支柱,并且成为亚马逊最赚钱的业务。5有分析师认为,尽管亚马逊输掉了率先突破1万亿美元市值的竞赛,但冲击2万亿美元市值的赢家很大可能会是亚马逊。如今已经很难让人记起,亚马逊起步于图书的在线销售。对于现在的这家电商巨头说,几乎没有业务的边界,在许多领域,亚马逊已经无人能敌。随着市值的不断攀升,其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也顺理成章地登上全球富豪榜榜首。美国时间9月4日早盘,亚马逊股价开盘后上涨突破每股2050.27美元,成功站上1万亿美元市值。今年以来,亚马逊股价累计上涨超过50%,过去5年,亚马逊股价更是翻了6倍。近年来,亚马逊股价呈加速度上升态势,市值从6000亿美元突破如今的1万亿美元,仅仅用去了165个交易日。与一个月前突破1万亿美元市值的苹果相比,亚马逊的故事如此不同:这是一家并不遵循华尔街游戏规则的公司,相比盈利指标,这家公司不断给外界传达出的抢占未来先机的信号,让它即便是多年连续亏损,仍在市场中获得了高估值。1万亿美元市值的亚马逊,人们依然看不到它的边界在哪里,近日在Facebook上组织的关于苹果和亚马逊谁能够率先突破2万亿美元市值的投票中,大多数人投给了后者。亚马逊上市以来股价走势图亚马逊的崛起与传统零售的没落在电商领域,亚马逊无疑占据着不可撼动的主导性市场地位。根据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的报告显示,今年亚马逊平台上美国零售总额为2582.2亿美元,占到美国当年全部电商总额的49.1%,遥遥领先于其他电商平台,位居第二的eBay所占份额仅为6.6%。如此规模下,亚马逊电商业务仍在保持良好增长,根据其2017年财报显示,北美电商业务同比增长33%,国际电商业务同比增长43%。对于亚马逊电商业务近年来的增长贡献最大的无疑是第三方销售,根据亚马逊在今年4月份发布的年度股东信所称,第三方商家在亚马逊平台上销售商品已经超过全平台的一半,最新数据显示,该比例达到了68%,而亚马逊自营的直销业务占比为32%。从最初在线售卖书籍开始,亚马逊逐步扩张成为销售一切的网络电商平台,在亚马逊崛起的同时,是传统零售行业的集体没落,外界最经常将亚马逊与零售巨头沃尔玛做比较,2015年年中,亚马逊市值超越沃尔玛,是这一趋势发展的里程碑事件,随后,亚马逊股价继续突飞猛进,而沃尔玛则依然徘徊不前。市值的差距基本反映了外界对未来零售趋势的判断,那就是电商化,去年亚马逊电商销售总额是沃尔玛、Target、百思买、Nordstrom、HomeDepot、梅西百货、Kohl’s和Costco美国主要零售商的总和的6倍。亚马逊与沃尔玛市值对比在牢牢占据电商领域的霸主地位后,亚马逊又开始觊觎线下的零售渠道,2017年,亚马逊斥资130亿美元收购全美第六大日用品连锁超市全食超市,标志着亚马逊正式全面进入总额7000亿美元的日用品市场。在将传统书店逼上绝路后,亚马逊又以自己的品牌开设了线下体验式书店,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用户体验。作为亚马逊业务三大支柱之一的亚马逊Prime会员,随着亚马逊业务的不断扩大,其对于用户的价值也在不断体现,从最初的享受免运费快速送达,到可以获得大量的娱乐、影音资源等,Prime订阅已经成为亚马逊稳定的收入来源之一,今年年度股东信上,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兴奋地宣布,亚马逊Prime会员在正式发布13年后,注册人数目前已经超过1亿人,2017年全年,亚马逊在全球向Prime会员供发送了50亿件商品。云计算成业绩驱动力除了电商业务以外,亚马逊最受人瞩目的是云服务(AWS),这一启动于2006年的新业务,目前已经成为亚马逊的另一大支柱,事实上,AWS已经是亚马逊最赚钱的业务。根据亚马逊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AWS云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0%,达到54亿美元,尽管占总收入比例仅为10%,但该业务却是亚马逊所有业务部门中盈利能力最强的,运营利润14亿美元,运营利润率在该季度中达到了25.7%,与之相比,亚马逊在北美地区的电商业务运营利润里仅为3.7%,而在全球地区的运营利润率则为-4.2%。亚马逊云服务作为亚马逊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业务,目前年化收入也超过了200亿美元,2017年,AWS宣布了1400项服务和功能,当年活跃用户增长了250%。在新兴的云服务市场,目前亚马逊AWS牢牢占据着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根据研究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亚马逊AWS份额达到49%,微软的Azure以不到3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谷歌的云服务市场份额则在5%以下。根据Gartner报告预测,全球公有云业务收入总额到2020年将达到4114亿美元,根据这一预测结果,亚马逊的云服务业务依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一万亿美元市值不是终点亚马逊历年收入与利润趋势以上是所有研究亚马逊的人最津津乐道的一张图:从1997年成立至今,亚马逊的营业收入不断增长,而利润始终保持平缓甚至经常出现亏损,这是亚马逊呈现给外界的独特的“亚马逊模式”,那就是几乎毫无保留地将收入投入于未来长期的业务拓展上,而这一独特模式被华尔街所认可,这也就是为何亚马逊即便是不断出现业绩亏损,市场也愿意给他上百倍的市盈率的原因。在突破1万亿美元市值以后,亚马逊的增长还远未终结,事实上,这家电商巨头对外展现的,是仍有无限可能性的未来。从20年前上市到如今突破1万亿美元市值,亚马逊用20年时间验证了自身模式的成功。尤其在过去两年,亚马逊迎来了发展的“拐点”,以加速度增长,因为其模式越来越受到外界的认可,赶超沃尔玛,亚马逊用了18年,但在接下来2年时间,亚马逊的市值就达到了沃尔玛的两倍。亚马逊目前的市盈率高达160倍,反映了外界对其未来增长的看好。除了占据主导地位的电商业务以外,亚马逊的未来在于云服务、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无人超市、内容原创和分发以及医疗健康服务,其中,云服务在目前也处于遥遥领先。在智能家居领域,具体来说,便是通过以智能语音助手Alexa为核心打造的亚马逊生态,包括智能门锁、家庭内多设备控制等,作为亚马逊人工智能落地的战略性产品Alexa,去年获得更广泛的用户接受度,目前开发者为Alexa平台开发了超过3万种技能,用户能够使用超过1200个品牌、4000个智能家居设备进行使用。目前,全美智能音箱市场中,亚马逊占据约76%的市场份额。在2B业务方面,亚马逊则将进一步巩固其在云计算方面的优势,目前亚马逊AWS已经是亚马逊内部最赚钱的业务,未来凭借其业务的进一步扩张,有望获得更客观的收入和利润。在传统电商领域,亚马逊计划进一步扩展至线下领域,2017年收购的全食超市便是这一努力的具体动作,此外,亚马逊研发推出的AmazonGo无人超市是其对未来零售购物体验的实验性尝试,而医药市场也是亚马逊正在开拓的另一大电商业务品类。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的广告业务也在快速发展,在今年第一季度中,亚马逊主要包括广告收入的“其他收入”项目同比增长139%至20.3亿美元。在业绩继续高歌猛进的同时,亚马逊的投入也丝毫没有放缓的迹象,今年的几项重点投资包括内容领域的60亿美元投资,与摩根大通、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联合发起的致力于降低医疗开支的项目以及在国际市场电商业务的投入等。根据高盛的统计,今年前6个月,亚马逊投入于其云服务和电商业务的资金总额达130亿美元,比谷歌高20%,是Facebook的3倍多。麦格理银行分析师认为,即便在亚马逊的核心电商零售业务的利润率不增长的情况下,其他业务依然能够在接下来几年获得可观的利润增长,尤其是基于订阅模式的亚马逊云服务AWS和新的广告业务正在不断超出市场的期望。有分析师认为,尽管亚马逊输掉了率先突破1万亿美元市值的竞赛,但冲击2万亿美元市值的赢家很大可能会是亚马逊。摩根士丹利预测从目前至2025年,亚马逊平均年化增长率约为20%。
一起惠2018-09-06 09:03:19531 次
9月4日消息,一起惠获悉,短视频平台快手联合零售科技公司有赞,进行短视频电商合作已经进入落地阶段。此前有消息称,快手在4月份即开始测试推出“快手小店”功能,一起惠了解到,该功能已于7月中旬正式上线。快手和有赞已实现用户账号相互打通,每个主播均可开启自己的小店,在快手作品、短视频、直播等场景内,直接引导粉丝在快手App内直接进入有赞商家店铺购物,而商品则来源于快手主播合作的有赞商家店铺。据悉,快手和有赞的合作并非短视频在电商领域的首次“试水”,短视频抖音早在今年3月就将淘宝链接关联到了抖音号中,目前已有多个百万级以上的抖音号中出现了购物车按钮。一起惠了解到,相比于抖音引导用户跳转到淘宝购买的方案,快手和有赞的联手直接实现了App内购买。在双方用户帐号的打通的基础上,用户可免登录购买购物,也直接培养了快手用户的购物习惯,形成从“内容--粉丝--变现--复购”的完整交易闭环,而于商家及内容创业者而言,这将提升其私域流量的价值与潜能。有赞方面表示,此次快手接入有赞商家,快手的短视频创作者可以开设自己的“快手小店”,通过短视频或直播的形式对粉丝进行商品推荐,亦可通过推荐求他小店商品进行变现。货源的选取上,可以通过自有商品供货,或者在有赞分销市场中寻求与粉丝属性匹配的商品进行分销。以此在原有变现方式的基础上,电商拓宽了创作者的变现方式、降低了变现设限的门槛,得到“实惠”的创作者将获得更大的创作动力,如此形成良性的内容循环生态。此外,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7月短视频月活跃用户数达5.08亿,占国内网民数46%。因此,有业内认识指出,随着短视频创作者的增长,内容创作者的流量变现问题已经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
一起惠2018-09-05 09:36:55446 次
主要内容·印度零售业近十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市场成熟度低,潜力巨大印度零售行业近十年来保持7.82的复合增长率稳定增长。到目前为止,印度零售业仍绝大部分以零散的小店为主,主要消费品为食品,高度离散的市场和低成熟度的消费环境预示着未来巨大发展潜力,也越来越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目光·手机数码带动电商,人均收入稳步提升,农村地区零售增长日益显著自2015年以来,由于手机产业带动,印度电商行业发展迅速,到2017年GMV以达200亿美元;印度人均GDP为1534美元,竺帆估计一二线城市居民人均GDP以达2500-3000美元,已经达到黑白家电销售量的跃迁区域,量变引发质变;容易被忽视的农村地区,零售行业持续高增长,随着基建的完善,未来价值不容忽视。·政策开放力度虽小,春江水暖鸭先知2017年末,印度开放了单一品牌零售的FDI限制,但30%的本土采购限制仍较为严格。而市场的表现较为积极,沃尔玛收购印度电商龙头Flipkart进入印度;宜家历时28年终于落户印度,苹果也在跃跃欲试……1、印度零售行业概况1.1过去十年保持稳定高增长印度零售业近十年来一直保持7.82%的复合增长率稳定增长,是全球零售行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A.T.Kearney新报告“2017年全球零售业发展指数(GRDI)”,印度因为近年来零售业高速的发展和低市场占有率,超越中国成为零售投资方面评分最高的国家。预计在未来零售业发展速度回继续提速,预计到2020年,零售业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6800亿美元增长到11000亿美元。图1:印度零售市场规模(十亿美元)数据来源:竺帆整理1.2市场高度离散,消费环境成熟度低图2:印度各类消费品占比数据来源:竺帆整理从消费品的角度看,印度零售消费中有超过70%为食品消费,其他类型消费品占比偏低,消费者方面挖掘空间较大。从零售商的角度看,印度的零售业主要由小零售店的组成,占印度零售市场的93%,印度有超过1500万家本土小店。这些商店的规模通常较小,销售从当地批发商批发来的货物;超市、大型商店和连锁店仅占印度零售市场的7%,这一数值在美国为85%,市场高度离散的现状也预示着印度零售市场超高的发展潜力。图3:小零售店和连锁店市场份额(%)数据来源:IBEF2、印度零售行业发展潜力2.1数码产品带动电商崛起近年来,印度零售行业快速增长的一大因素是电子商务在印度的崛起。由于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内外企业在印度的快速发展,预计印度电商在2018-2020年的增长率将超过30%,2020年电商的的规模将超过600亿美元;到2020年,互联网渗透率将由2017年的2.6%增长到5.45%。图4:印度电商行业规模(亿美元)数据来源:PwC,Redseer2.2城镇人均收入增加,量变引发质变印度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根据竺帆的实际了解,由于黑钱的存在,保守估计印度总GDP被低估30%以上。预计2018年人均GDP将以5.49%的速度整张到1534美元;对一、二线城市而言,人均GDP将达到2500-3000美元,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城市居民已经接近黑白家电消费的跃升阶段。图5:印度人均GDP(美元)数据来源:IBEF2.3消费金融助力零售业发展除了购买力之外,印度年轻消费者逐渐开始形成品牌意识,消费习惯也由价格敏感、追求极致的性价比转而开始注重质量。2017年,印度消费金融增长速度为17.8%,预计在2018-2019财年将继续保持17%-18%的增速。较为完善的征信、银行体系,使消费贷初创公司可以方便的提供各种消费信贷服务,同时也推动了印度高单件商品零售业的发展。除了NBFCs和银行之外,印度人的信用卡的持有量和使用量也在增加。图6:印度消费金融规模(百万美元)数据来源:Creditvidya2.4农村地区已成为零售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消费品在农村的增长速度远快于城市地区,如快速消费品行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价格上,其增长速度都高于城市地区。这也凸显了农村地区的增长机会。图8:零售市场增长速度(%)数据来源:Livemint3、在印主要零售企业及主要政策3.1外资对零售市场的投资情况全球各地的投资者都十分关注印度零食市场,尤其是印度电子商务。2017年,外资对印度电商领域的投资达8亿美元;2018年,沃尔玛以160亿美元收购Flipkart,同时亚马逊加大20亿美元对印投资到70亿美元。政府允许外资对电商平台持股100%,这对外国投资者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但对2C的业务中,印度政府还没有放开外资的限制。目前,印度电商领域主要由Flipkart(沃尔玛)和亚马逊主导,阿里巴巴通过Paytm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表1:印度零售行业投融资情况数据来源:竺帆整理3.2印度零售业的企业印度主要连锁超市有:Moresupermarket(AdityaBirlaRetail)-523家店SpencerDaily-120家店RelianceFresh-502家店BigBazaar-259家店印度主要专卖店有:Croma:3C数码店,在印度的21个城市有110家商店RelianceDigital:3C数码店,在印度有600家专卖店Pantaloons:服装专卖店,有超过77家商店ShoppersStop:服装专卖店,在印度有超过83家商店批发商城:这是在印度出现的一种新的零售业态。因为政策限制,这类商城只做2B业务。主要企业有:Metro:遍及孟买、加尔各答、德令哈市和旁遮普24家商店RelianceMarket(RelianceRetail):经营43家商店BestPrice(Walmart):在9个州经营21家商店3.3政府政策多品牌零售在多品牌零售中允许51%的外国直接投资,最低投资上限为100美元。30%的制造或加工产品的采购必须来自印度。投资于后端基础设施(后勤、土壤测试实验室、种子农业和农业加工单元)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至少50%。50%的工作机会可以留给农村青年,某些农产品可能需要从贫穷的农民手中购买。为了确保公共分配制度和粮食安全制度,政府紧缩储备以采购一定数量的货物。目标应该是确保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更实惠的价格给消费者以及更好的服务。单一品牌零售允许100%的外国直接投资在单一品牌零售。五年后,必须有30%的原材料采购自印度。表2:印度零售业FDI限制数据来源:竺帆整理
一起惠2018-09-05 09:34:37397 次
资本是企业发展的催化剂,而股权交易市场则是企业获取资本的便捷通道。“新三板”(指全国股份转让系统)的诞生正是为了类似跨境电商这种中小企业给予融资服务的。然而,从去年开始,如安克创新、赛维、爱淘城等拥有一定规模的跨境出口电商企业开始陆续终止挂牌新三板,留存在新三板的跨境电商卖家们越来越少了。从三年前的新三板“挂牌潮”到现在的“摘牌潮”,跨境电商们和新三板的“相识”到“分手”也只是不到三年时间。那么,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节点跨境电商们纷纷“逃离”新三板呢?什么样的企业才适合新三板呢?对此,一起惠借助数据的分析和与新三板跨境电商企业的访谈,希望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今年已有近千家公司终止挂牌新三板实际上,“逃离”新三板的不仅只有跨境电商企业。根据股转系统上的终止挂牌公告数据显示,从今年年初开始,截止今年8月28日,已有966家公司股票终止挂牌新三板。而在去年一年,该数字为709家,其中98%都是主动终止挂牌的。而在2016年终止挂牌新三板的企业则为56家,2015年仅为13家,2014年为16家。从2015年开始,离开新三板企业的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状态,且在2017年骤增。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摘牌”企业突然增加外,新加入新三板的企业也开始减少。根据股转公司公布的2017年市场统计快报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家数为11630家,这个数字仅比2016年底增加了1467家。而在2016年,全年新增新三板公司数量为5034家,2017年新增数量比2016年缩水了70%。“摘牌原因:配合公司发展需要”从跨境出口电商行业上看,从“挂牌潮”到“摘牌潮”的时间可能会更短。一起惠统计了新三板上以产品零售发家的部分跨境电商企业新三板历程发现,这类具有一定规模的跨境电商的挂牌时间主要集中在2016年,而终止挂牌的时间则集中在2017年和2018年。这些企业摘牌时对外宣布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个是被并购,另外一个则是“配合公司发展需要”。一起惠了解到,随着市场对跨境电商模式的了解加深,去年开始越来越多上市企业开始并购跨境电商企业,如天泽信息并购有棵树与浔兴股份并购价值链两个并购案的“被并购方”均为曾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而实际上,在今年8月终止挂牌新三板的爱淘城,也曾与上市企业新华锦有过并购的洽谈,但最终因为估计分歧较大而终止了该进程。当然,更多的企业是因为“公司发展需要”而终止挂牌新三板的。如在今年2月宣布拟申请终止挂牌新三板的百事泰(目前还没正式摘牌)以及今年4月正式终止挂牌新三板的赛维均属于上述原因。此外,以3C配件品牌“Anker”发家并已经拓展到智能家居等多个产品线的安克创新在此前也向一起惠透露,其主要是在准备向证监会递交IPO材料,因此才终止挂牌新三板。从收益和成本看“逃离”原因当然,无论是走往主板还是“发展需要”,均表明新三板目前已经不足以支持这些企业的发展需要了。新三板最主要的功能仍为融资,那么,这些跨境电商从进入新三板后整个融资情况是否良好呢?对此,一起惠整理了部分跨境电商企业的融资情况。一起惠了解到,大部分跨境电商企业在新三板上均有过1到2次发行股份的经历。其中,包括安克创新和有棵树均发行过两次股票:安克创新2017年8月融资超过8972万元;2017年1月融资3.269亿元;有棵树2016年12月融资8125万元;2016年9月融资3.2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两者第一次融资级别都在3亿以上,而第二次融资开始减少,在亿元以下。而爱淘城和百事泰的融资额则更少,均在4000万以下。但是,这种股权交易并不仅能在新三板内实现。实际上,因为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对投资群体的规定,导致其并不像证券交易所那样拥有足够大的股权交易频率。目前,我国证券交易所的投资者结构以中小投资者为主,而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实行了较为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对自然人和机构都有具体要求。主板与创业板则侧重于通过股票买卖赚取市场差价。但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是中小微企业与产业资本的服务媒介,主要是为企业发展、资本投入与退出服务,不是以交易为主要目的。该功能在新三板外也能完成。与之相比较,跨境电商企业在新三板内投入的成本是较高的。跟其他企业不同,因为跨境电商的贸易模式的特殊性,其在“阳光化”方面是存有难度的。一位跨境电商专家向一起惠指出,因为部分跨境电商贸易在采购是拥有小批量多频次的特征,所以有时销售的产品的“票据”并不完善,导致贸易流程难以确保“阳光化”。此外,登陆新三板后,企业所需付出的服务费也并不少。一位新三板企业的CFO向一起惠透露,目前服务机构通常按年给新三板企业收取审计费用。这个费用的大少主要根据企业的性质、日常工作和项目的工作量来决定的。一般制造企业会贵一些。上述企业高管强调,审计费用一般从20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而实际上,对于亿元级跨境电商卖家企业,这类服务费一点都不算少。如百事泰今年上半年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为436.7万,爱淘城去年上半年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仅为563.5万元。“如此看来,在新三板外融资的成本实际上要低得多。终止挂牌能减少因为在新三板挂牌而出发的运营成本,比如财务公告、新兴披露等人力或财力投入。”上述高管说道。
一起惠2018-09-05 09:30:38346 次
9月4日消息,电子元器件电商立创商城宣布获得1.05亿元首轮融资。据了解,本轮融资战略投资方为深圳市天河星供应链有限公司,同时双方将在供应链管理、仓储服务、线上业务、市场拓展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据了解,天河星2017年营业额近30亿元,2018年预计可达到50亿元,共代理包括TDK、AVX、ROHM、Nichicon、SAMSUNG等50余个品牌全系列产品,遍布全国30余家分子公司,为汽车电子、通讯设备、电子产品、安防监控、家用电器、工业、医疗等各行业推荐产品和技术服务。而立创商城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提供一站式电子元器件线上采购服务。拥有1万多平米现货仓库,现有库存品种超18万种。2018年3月,成立S2B事业部,打造面向全球中小企业的电子元器件供应链服务平台。对于本次合作,天河星供应链董事长叶德仁表示:“电子元器件分销市场是一个复杂而广阔的市场,天河星服务行业近20年,主要协助原厂服务行业排行前100位的大中型电子制造业,对于更加活跃的百万级小微电子企业,传统的销售和供应链管理模式面临瓶颈。天河星需要与立创合作,用互联网和电商的方式来服务更多小微客户的需求。”
一起惠2018-09-05 09:23:44263 次
2018年夏秋之交,无人零售从业者记忆中的那份狂热已经褪去──他们不再是媒体追捧的明星,不再如盘旋于风口之上时有恃无恐,不再7乘24小时地奔赴天南海北的会场……一年时间内,有人打磨企业,学会了沉淀;有人亦步亦趋,试着走出新路;有人习惯了舞台,故事涌动如喷泉;有人则早已退场,回望徒留四壁萧条。百果园也是其中一员,其“大百果联盟”也曾引发行业热议。如今,百果园另起炉灶,继续自己的无人零售业态探索,一起惠密切关注,并在近期与百果园无人零售事业部总经理党玮进行了交流,试着为读者解读百果园的无人零售密码。“大百果联盟”浮沉记2017年夏天,党玮来到杭州,考察了几家当时已经颇有名声的无人货架企业。在看完经营方式和销售数据后,他确信这是一个可以跑通的模式,一场跨品牌的联姻开始酝酿。2017年9月,百果园宣布联合无人零售头部玩家发起了“大百果联盟”,以供应链赋能的姿态进军无人货架行业。由于生鲜品类特殊,这个领域的玩家大多有着成熟的生鲜供应链和前置仓布局,新兴的无人货架企业则无此基础。此时,在百果园的计划中,依托其源头供应链优势和全国2600多家门店网络,以及覆盖41个城市的仓储配送中心,联盟内的无人货架公司可以最方便地获取生鲜水果,百果园则获得了一个广阔的全新渠道,称得上一举两得。百果园也曾在当时给出运营“大百果联盟”的细则及意义:将水果供应链体系全面开放到运营层面,增强成员企业与用户之间的粘性;通过水果经营为联盟成员带来更高的客单价和毛利率;丰富消费者的可选择品类,满足联盟成员的用户需求,做到一日一配;依托数据为联盟成员提供精细化的运营;在机场、火车站等流量区域,加持百果园开放供应链,带来更好体验。……在公布“大百果联盟”之前,百果园和合作的无人货架企业做了一些试点,发现办公室场景对水果的需求确实存在。由于水果商品的客单价相对较高,在一些百人以上的公司内,甚至有效提升了单点100%的销售额。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合作伙伴规模铺开了。资本在下半年纷纷加码,一副盛世画卷似乎将要展开。有钱了是好事,但资本的深入再度改变玩法,也曾党玮感到困惑。此前,无人货架的损耗一般由入驻企业所承担,因为可以满足员工的办公室消费需求,许多企业愿意为这件事买单。资本加码后,玩法变成了货损由运营货架的企业买单,被入驻的企业不是不想花钱,而是不需要花钱了。几个月里,百果园参与合作的无人货架最终入驻了大约500家办公室。随着运营的深入,百果园发现同样的货架、同样的水果,摆在在不同的位置销量呈现显著的差异,部分座落偏僻的货架始终入不敷出。但货架在办公室的摆放位置,并不由百果园及其合作伙伴决定。随着跑马圈地升级,铺设成本激增;规模不断扩大,供应链和运营成本同样水涨船高,许多仅靠想象空间融资的企业疲态尽显。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缺失,让这些企业在飘上天后难以着陆。今年上半年,无人货架行业陷入“关店潮”,最终只剩下了一批在运营、供应链、融资方面各有优势的企业。行业持续洗牌,百果园也顺势从无人货架行业中转身。即便如此,党玮依然看好无人零售的模式,只是这一次,他换了一种方式。“精准打击”的生鲜数字化今年1月开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居民楼内,陆续出现了一种专卖水果的智能冰柜“百果盒子”。这是百果园最新的无人零售探索,截至发稿前,“百果盒子”共投放了约200台。党玮向一起惠介绍,目前投放的“百果盒子”,使用的是RFID的识别技术。关注过一起惠去年报道的读者知道,相比于时下流行的视觉识别,RFID天生有着运营成本高的问题,已经有许多无人便利店放弃了RFID,转身投入了纯视觉的怀抱。与视觉识别的柜机相比,RFID的标签需要成本、贴标也需要人力成本,这两项成本还会随着业务量的增大而递增。在成本更高的情况下,百果园为何依然选择RFID作为自己的识别技术呢?原来,视觉识别锁定的是一类货品,或者说锁定的是某个SKU。但对于水果来说,只能识别出这里面是哪类水果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这盒水果的最佳食用期、供应链批次和溯源信息,然后才能根据临期信息做出更精准的运营。将先放进来一天的水果打折出售,远比等水果腐烂后丢弃好得多。RFID可以精准地锁定一件商品,方便进行运营上的“精准打击”。同时,生鲜行业本身就有一个PC中心(生产加工中心)进行标准份的生产,在这个把非标转化为标品的过程中需要打包和贴上品牌商标、信息标等标签,人力成本天然存在,贴RFID标自然也不在话下。党玮表示,未来百果园将尝试把商标、信息标等与RFID整合,提高贴标效率。此外,RFID的成本也在下降。去年夏天,在一起惠发布一连串无人零售文章的同时,RFID标的价格约为六毛五一张,现在则已经降到了四毛以内。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未来,同类RFID标签的价格可能降到三毛以内,超高频的还会更便宜。尽管行业毛利率并不高,但生鲜行业的客单价却是相对较高的。“百果盒子”里SKU的均价大概是15元,RFID标所占成本会在3%以下,与其提供的便利相印证,处于完全可以接受的水平。目前,“百果盒子”需要印证的是这个市场的受教育和接受程度。同样的水果,走远一点到门店去买是10元一份,在楼下的“百果盒子”里买可能是10.5元一斤。如果用户愿意买单,这多出的5毛钱成本就是有价值的;如果大部分用户宁可走更远到门店里买10元一份的水果,RFID标在这个点位的成本就失去了价值,但显而易见的是,便利性已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首要选择因素。如今,百果园的线上渠道销售额占全线销售额的20%左右。党玮对一起惠表示,目前还很难预测未来“百果盒子”将在整个渠道内占多大的比重,但这个上限可能非常高。“无论是做门店还是做货柜,百果园的首要目的是盈利,因此会先通过试点和运营找到盈亏点,充分了解了市场,拿到消费者的行为数据,才能大规模铺开。在规模化之后,才谈得上占比问题。”在此前的数据中,一群典型的被“百果盒子”和百果园门店双重覆盖的价值客户,大概有60%在门店消费,40%在“百果盒子”消费。“掌握更多的精确数据,才能更好地对规模化后的情景做出先知。”百果盒子的运营之基:供应链和智能化智能商业不仅仅技术之争,也是方法论之争。视觉和RFID等技术是底层,不影响全局,却是数字化的基础。前文提到,RFID的使用,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在准确地标注出产地、品种、重量、“食用日期”等数据背后,则牵扯着一条完整的生鲜供应链。在供应链的种植、采摘、运输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数字化的记录,最终才能做到数据的环环相扣。这也是在党玮看来一个很大的优势:和别家的无人零售店相比,百果园的优势恰恰在于供应链。当年因为没有合适的供应链服务商,百果园只好自建供应链,却意外地构筑起了自己的竞争壁垒。据百果园介绍,其已在全球布局了230多个水果基地,并预计2020年海外基地直采比例做到60%。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曾表示,百果园源于对商业本质的一些认识,判断产业创新有三大方向。第一个就是大数据的运用:本质是通过深度地发现和挖掘,发掘满足顾客需求。第二个方向就是机械化+智能化:机械化的本质是替代简单劳动,智能化的本质是替代复杂劳动,这两者合起来,就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三个方向就是产业互联网:本质和核心就是全产业链高效协同。“百果盒子”的设计初衷,实际上是想通过锁定的一些高流量商品,加一些少量的长尾产品,服务一个比较固定的人群。党玮认为,过去的商超逻辑都是抢占流量最大的地方,覆盖更多的人群,让消费者集中到这个区域来买更多的东西。经营者只需要把商品提供到里面,不需要很精准的数据,就可以做零售。今天,百果园想把用户的消费数据整合到一起,通过一些行为的对照分析,做出精准的推荐,引导其下单。百果园开店是有基本条件的,单位面积户数少于一定数量,百果园不会进驻这个区域,“百果盒子”同理。但由于“百果盒子”的运营相对较轻,可以随时调整,这给了党玮更多的时间去验证如何通过精细化运营,让原本进驻了就亏钱的区域也做到盈亏平衡,这对百果园的经营方法论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在党玮眼中,“百果盒子”看重的运营包括两方面:一是人和货的对应关系,另一个则是上文提到的供应链能力,包括最后的物流能力。由于和门店的选址有所重合,百果园在全国的20多个初加工中心和近8万平方米的配送仓,加上遍布在全国40多个城市的超过3000家线下门店,都可以成为“百果盒子”的配送基地,减免了物流基建的成本。而在人和货的关系上,党玮更乐于把“百果盒子”布局在社区和居民楼中,而非机场、地铁站等人流密集区。他把前者称为固定区域,后者称为流量区域。党玮认为,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固定区域的消费者更值得教育,教育完成后就不会离开,这种留存将更为长远,也更适合目前所需要的精准运营。而流量区域的消费者更像是过客,目前这套先开通免密支付再购物的流程也在这个场景下带来了太多的门槛,从需求上看,生鲜也是更靠近居民楼而非机场,水依然是更适合摆放在流量区域的商品。生鲜行业的智能商业尝试,在做与不做、怎么做、在哪做这些事上,百果园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方法论,也许已经领先了。
一起惠2018-09-04 09:29:38327 次
9月3日消息,一起惠获悉,天猫发布新增《1小时达服务规范》通知公告。公告显示,1小时达服务,是天猫直送服务标准下由商家向买家提供的一项物流服务,是指买家在天猫购买1小时达商品时,其购买行为符合服务履行标准的,商家承诺向买家提供在约定时间前送达该商品的服务。一起惠了解到,1小时达商品是指带有“天猫直送天猫保障的配送服务”字样的商品。而享受1小时达的买家需要同时满足三项条件:(1)买家的收货地址在商家承诺支持1小时达服务的区域内;(2)买家在指定时间(具体时间以商品详情页或确认订单页或订单详情页面显示时间为准)拍下并完成付款;(3)在电脑端“我的淘宝”-“已买到的宝贝”中点击“查看物流”,在“物流详情”中带有“天猫直送”标识(无线端类似查看路径)。关于服务保障天猫方面表示,商家应履行1小时达服务但实际未履行的,当用户发起投诉且投诉成立后,每个订单需向买家支付5元违约金,商家授权天猫代为向买家执行违约金支付,该违约金将以天猫超市1小时达商品优惠券方式直接发放到买家淘宝账号“红包卡券”中。而商家向买家支付违约金后,该未履行1小时达服务的行为,不再属于《天猫规则》中违背承诺的投诉受理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公告中还提到一些特殊说明,包括:1、若买家与商家有另行约定配送时间,且该时间与1小时达服务时间冲突的,则商家可按约定时间配送,无需提供1小时达服务。2、若买家与商家另行约定配送地址,且修改后的配送地址不在商家承诺提供服务的区域内,则商家无需提供1小时达服务。3、商品的送达时间以物流公司系统内记录的签收时间为准。4、商家承诺商品支持1小时达服务的区域,以买家在“确认订单信息”页面填写详细收货地址后展示的信息为准(以页面是否提示“承诺1小时送达”为准)。5、如存在以下特殊情形的,商家可不提供1小时达服务:1)因买家原因(更改收货地址、地址不详、地址错误、联系不上、要求改期派送、拒收、无代收人、买家自提等)导致包裹延误派送或无法送达的;2)收件人学校、单位或住宅小区不允许投递人员入内,或买家代收方原因,造成延误的;3)收件人地址为机关、单位等机构,而周六、周日和公众节假日不接收邮件、包裹,造成延误的;4)寄递物品违反国家禁、限寄规定或有关运输管理条例,经有关部门没收或依照有关法规、规定处理的;5)因不可抗力造成延误的,“不可抗力”是指不可预见、不可避免或不可克服的客观情况以及其他影响配送时间、造成包裹配送延误的客观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全国性或区域性空中或地面交通系统管制或中断(如天气原因等)、政府行为、邮政主管部门政策变化、战争、地震/台风/洪水/火灾/大雾/大雨等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类似事件)。此外,服务投诉路径有无线端和电脑端两种方式:无线端:手机淘宝点击“我的淘宝”-“我的订单”中点击“查看物流”,在物流详情页面点击“物流服务”-->点击天猫官方客服,在线反馈投诉。手机天猫点击“我”-“我的订单”中点击“查看物流”,点击“在线客服”,在线反馈投诉。或者,点击“天猫超市”-“我的”,点击“我的客服”,在线反馈投诉。电脑端:“我的淘宝”-“已买到的宝贝”-“我的订单”中点击“查看物流”,在物流详情页面点击天猫官方客服,在线反馈投诉。据悉,1小时达服务规范将于2018年9月6日首次生效。
一起惠2018-09-04 09:22:29468 次
一为什么是新零售?新零售不是一夜之间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而是随着电商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电商发展的认识逐渐进化而来。本章就分析一下从电商进化到新零售的过程。电商的崛起一切都要从电商说起。最初的电商,被定义为纯线上销售。这是以淘宝为代表的线上销售平台的崛起,其最根本的特征,就是线上销售产品和服务。最初基本上全是产品,服务是后来发展起来的。我们说,电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纯线上销售、O2O和线上线下一体化,也就是本书所探讨的新零售。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电商(E-commerce)都是从ToB业务开始的,然后才到了ToC的业务。美国可圈可点的两大ToC业务的电商平台,一是亚马逊,二是EBay。亚马逊是卖书起家的。作为电商的起步,卖什么很重要。书是一个非常标准化的产品,基本上你在实体店看到的书,在线上销售也是一字不差。而且卖书还有另外两个好处,一是对书的介绍可以很丰富,二是按各种信息对书检索也很容易,这样就体现出线上销售的一大优势。后来,亚马逊才拓展为全品类的线上电商销售平台。与亚马逊不同的是,EBay开始是一个集市,换句时髦的话说就是CtoC电商平台。也就是个人有什么用不着的东西想处理掉换成钱,就可以在EBay上吆喝着卖掉。亚马逊和EBay的电商模式,后来都传到了中国。亚马逊是国人模仿的,就是目前已经逐渐从我们视野中消失的当当网。而EBay则是直接到中国来运营,电商平台叫做易趣。淘宝则是2003年左右马云的阿里团队裂变出来的,模仿的不是亚马逊而是易趣。所以我们看到即使是今天的淘宝,依然带有集市的特征。行业内人依然把淘宝看作是CtoC模式,虽然淘宝上运营的主体已经很少是真正的个人了。淘宝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开始是纯集市模式。即使你是公司,在淘宝上经营,也和个人无差别对待;然后有了淘宝商城。对淘宝上那些规模较大而且信誉不错的商铺,给予特别的信誉等级;最后才是天猫的出现,标志着淘宝由原来的CtoC转化为BtoC和CtoC共存的电商平台。不过消费者中,可能还是有相当数量的人分不清天猫和淘宝的差异。中国电商的崛起,是以反线下传统实体经营开始的。所以刚开始的电商,都是线上的基因。线下不管是渠道还是生产企业,或者是经销商,都是被颠覆的对象。一时间,黑云压城城欲摧。线下那些被称之为“传统”的生产企业、渠道以及经销商们都诚惶诚恐,担心线上的电商一夜间会将自己颠覆了。电商就是颠覆。为什么互联网的出现催生了电商的迅猛发展?为什么中国的电商发展要比欧美的电商发展要迅猛得多?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里做详尽的分析。然而,人们很快发现,单凭纯线上的销售,似乎还没法实现对线下的完全颠覆。于是当团购O2O的概念传入中国后,又兴起了一股O2O的热潮。一时间,O2O又成为颠覆线下销售的新的独门暗器。总之,无论是纯线上销售的电商,还是O2O,其主体依旧是线上,其主题依旧是颠覆线下。O2O的困境所谓O2O,是英文OnlinetoOffline的缩写,即从线上到线下。O2O诞生于美国的团购,一般是从线上购买线下的服务,然后到线下去消费。从电商发展的逻辑来看,它弥补了线上不能销售线下服务的不足。但是线上的电商平台将O2O用到了线上产品的销售上,用来弥补线上销售产品缺乏实物体验的缺陷。就家居产品来说,其一大特征就是大标非标。大标是指大件标准品,客单价大,消费者一般不轻易决策购买,需要更多的思考,需要更多对产品实物“眼见为实”的体验。非标品更不用说了,非标品一般需要购买前的测量,以及购买后的安装服务等。于是,用纯线上销售的模式来销售属于大标非标的家居产品,就很无奈。这也是家居行业在电商发展初期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O2O模式给线上的电商平台带来灵感:如果我们让线上的消费者到线下体验,然后再回到平台上来购买产品,不就能够克服线上销售缺乏实物体验的缺陷吗?这里注意两点:一是O2O虽然似乎解决了线下产品实物体验的问题,似乎还未能很好地解决线下服务的问题。于是线上平台在努力发展第三方的家居产品的配送安装服务;二是光有一个从线上到线下的O2O不行,为了实现线上销售,线上电商平台还要实现另外一个从线下回到线上的O2O。这里的O2O则是英文OfflinetoOnline的缩写。线上电商平台还美其名为O2O闭环。直到现在,我们还不时听到所谓的“闭环”的概念。这个“闭环”的概念基本上就来自上述的故事。而且似乎什么什么一闭环了,就完美了。事实上,所谓O2O闭环,都是线上电商平台的一厢情愿:你让消费者从线上到线下去体验,首先你的问问线下的渠道愿不愿意,得问问线下的经销商愿不愿意。另外,你还得问问消费者愿不愿意。我们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线上电商平台O2O闭环就是耍流氓》。关于O2O,我们这里介绍几个真实的小故事:第一个故事是O2O的概念还没有引入中国时,线上的电商平台是看不起那些做电商还与线下打交道的同行。大家都知道我们行业最早的电商是做网络团购的。说白了,就是线上通过BBS等互联网工具进行集客,然后拉到线下来进行团购销售。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O2O吗?!可是那时那些做纯线上电商的人看不起这些还到线下来进行销售的同行,称他们为“伪电商”。第二个故事是淘宝(那时还没有天猫)的第一个O2O项目,就发生在家居行业。那是在2010年,就有人在筹划淘宝的线下店铺,取名为“爱蜂潮”。第一个店2011年底开张,在北京的四惠。可惜运营不久就关门了,然后易地城外诚再战,最后还是失败了。否则,我们说马云的新零售可能要提前3-4年。之所以提这个故事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爱蜂潮“的失败,却孕育出互联网家装的发展。(详情请看《互联网家装发展》一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第三个故事是天猫的O2O战略(带闭环的O2O)遭到了来自线下渠道的强烈反抗。这也来自于我们家居行业。2013年双十一前天猫布置了闭环的O2O战略,但是遭到了线下19家连锁家居商场的联合抵抗,结果天猫最后只能放弃了该项战略的执行。当然这个故事已经过时了。今天阿里已经投资居然之家,与居然之家联合起来做新零售。2014年是O2O年。这一年,行业内外大小会议,几乎无一不O2O的。但是,总体说来,线上电商平台的O2O(闭环)战略是失败的。我们在2012年底总结电商发展时,用“线上下不来,线下上不去”来描述电商发展的困境。后来却发现这个“线上下不来,线下上不去”恰好描述了线上电商平台实施O2O闭环战略时的窘境。直到2015年底我在参加一次行业会议时,还听到演讲嘉宾用“线上下不来,线下上不去”来描述行业电商发展的状态。O2O为什么会出现”线上下不来,线下上不去“的困境呢?线上应该如何下来,线下又应该如何上去呢?
一起惠2018-09-03 09:11:15418 次
本周江南布衣有限公司发布2018年度业绩公告,虽然总收入涨幅达到22.8%,但相比上个财年的38%增长已经大幅度放缓,业绩报告公布后引发股价大降16%,创今年以来最大跌幅,市值蒸发至少12亿港元。2018年度业绩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江南布衣的年内总收入为人民币28.64亿元,同比增长22.8%;毛利为18.258亿元,同比增长23.8%;纯利为4.104亿元,同比增长23.8%;同店销售增长8.9%;虽然涨幅不如去年同期,但总体来说还是处于上涨趋势。期内,江南布衣有限公司在全球经营的实体零售店总数由1591家增加至1831家,零售网络覆盖中国内地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及全球其他1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海外的80个销售点。总体来看2018财年零售店铺增长达到8.9%。另根据财报显示,在性质划分支出方面,服装设计费用大增,从去年同期的1910万元增至今年的4105万元,增长高达215%,这也代表着品牌更加注重原创设计的投入,持续创新挖掘品牌产品更多更丰富的内涵。成功的粉丝经济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内总结提到了二零一八财年,其活跃会员账户数(活跃会员账户为过去12个月内任意连续180天内有2次及以上消费的会员账户(去重))逾36万个(二零一七财年:逾26万个)。二零一八财年购买总额超过人民币5,000元的会员账户数目逾16.2万个(二零一七财年:逾11.8万个),其消费零售额亦达到人民币19.2亿元(二零一七财年:人民币14.0亿元),贡献了超过四成线下渠道零售总额。由此可见,江南布衣的粉丝经济模式在集团销售额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全渠道的布局下,通过线上平台与消费者建立个人化的互动联系,不仅能够更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动向,也能更添增粉丝粘性,是在当今消费中逆流而上的品牌忠诚度。为什么江南布衣可以得到如此多的忠诚粉丝?除了线上线下保持一致的同款同价,还有不少针对消费者的福利与会员折扣措施,线上的各种活动、生日祝福。积分兑换等专属福利活动。在全渠道的布局下,也增多了消费者尽可能多的选择组合,赋予消费者一站式购买可能与购买方式的自由切换。强大的品牌运营、粉丝维护能力及差异化优势,以及非常注重产品设计研发与产品质量,综合构成有吸引力的品牌形象,江南布衣才有了现在的成绩。即将登上纽约时装周今年纽约时装周将于9月5日至9月15日举行,目前已有19个华人品牌入选官方日程,去年引起热议的天猫中国日继续扎根纽约,江南布衣集团旗下品牌“JNBY”也将登上纽约时装周天猫中国日,目标吸引更多国际粉丝构建江南布衣的生活方式生态圈。JNBY品牌将发布2019SSunlimited新系列,这一系列用轻松的方式重现构建,模糊生活的场景,展现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表达对当下与未来的态度;跨越年龄和性别,打破规则和“被定义”,从艺术到成衣到生活,有更宽的边际与形态。此次也将首次尝试突破传统流程和模式,从设计定稿到货品生产,最后到零售上架用时不到30天。部分商品更是可以通过即看即买模式,边看秀边选购。
一起惠2018-09-03 09:08:57398 次
681-700/5492 记录35/275 页首页上一页1...32333435363738...275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