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
提起“华为”二字,人们的第一印象还是通讯设备供应商。这家1987年在深圳成立的公司,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象征。在传统运营商市场,华为给人的印象大致可以归纳为“低调”、“可靠”,这在B2B市场是很好的品质。正是这样的品质,让华为把自己的通信设备卖到了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1/3的人口。不过,当一个品牌需要直接面向消费者时,“低调”就成为了一个障碍。华为开始在手机终端业务发力之后,如何从一个B2B品牌转为大众接受的B2C品牌,成为华为终端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经过几年的摸索,华为手机在品牌塑造上已经有了自己的方向,也有了自己的专属粉丝群体——“花粉”。通过一次次的产品发布,华为在逐渐让自己的手机产品往中高端市场集中,而不再去拼低端手机的出货量。事实上,这样的转型对于华为来说,挑战是多重的。首先是从传统B2B品牌向B2C转型,思维和心态都要转变。其次是由国产品牌的低端印象,向中高端转型。同时,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华为还要适应社交媒体以及电商等新渠道的崛起。面对这么多的挑战,华为终端品牌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据记者了解,华为内部对于品牌的打造有着自己的长期规划,短期的销量并不是他们所看重的。比如说之前市场热炒的P6,华为更关注的是,这样的产品完成了它的生命周期之后,究竟能给华为终端的品牌加多少分。华为终端中国区CMO杨柘认为:“我更愿意把每一个华为产品上市,看作是华为攀登品牌高峰的一级台阶。现在说某级台阶具体起了多少作用,还很难说。但站在峰顶回身去看时,就能知道曾经踩在脚下每一级台阶的意义。”试错如今在华为终端的脚下,已经踏过了很多“台阶”。其实华为很早就涉足终端市场,不过最初华为是依靠为运营商定制机起家,早期华为熟悉的套路是:根据运营商提出的需求,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控制成本,造出尽可能低价的手机。有些手机甚至都没有打上华为的logo,而是直接以运营商的品牌出售。本质上说,这依然算不上B2C,因为采购方是运营商,华为依然是对运营商的需求负责。“竭尽所能满足客户需求”,这是华为的强项,也是华为多年服务于运营商所积累的经验。但是,当华为开始在手机上打上自己的品牌,并希望这样的手机能被消费者认可卖出高价时,问题就出现了。华为面对的不是某家运营商的明确定制需求,而是成千上万个不同的消费者。在纷繁复杂的手机终端市场,消费者的“口味”也总是变幻莫测。某款产品现在能抓住人们的眼球,但也许几个月之后,大家就又有新欢了。看看曾经手机市场的王者们如摩托罗拉、黑莓、诺基亚都风光不再,就能理解这个市场有多么残酷。作为“新兵”的华为,可以说已经付出了不少学费。除去赞助足球等投入的巨额营销费用,在产品层面,华为手机经历了很多试错。以2012年发布的P1为例,这可以算是华为手机进军高端塑造品牌的首个尝试。P1是在2012年1月举行的国际电子消费展(2012CES)上正式发布的。但在此之前,为了最求更薄的效果,华为内部已经毙掉了很多方案,付出了大量的研发成本。最终全部推倒重来才有了P1的问世。而一些已经发布的产品,也给华为带来了不少经验教训。比如P1发布不久之后推出的D1,产品上市时间被推迟了大半年,宣传时机和消费者关注度早已错过。其原因就在于,与海思芯片的磨合出现问题,导致产品必须修改。类似这样的“波折”在竞争对手看来也许是闹笑话,就像看一个小学生自己在那瞎折腾。但在华为内部看来,这些都是难得的实战经验。华为终端营销副总裁邵洋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这个过程对我们很重要,虽然失败我们却磨合了几样东西。”比如通过D1的失败,华为内部进行了手机终端与旗下海思芯片的磨合。而之后的D2,华为磨合了材质,积累了在手机中运用金属工艺的经验。新的“价格战”在经历了智能机大潮初期的比拼之后,越来越多的国产厂商们发现,大家陷入了“用规模换利润”的困境之中。由于没有品牌溢价,产品局限于低端,大家互相杀价的结果就是,赢得了庞大的出货量,利润却寥寥无几。事实上,从今年开始,国产品牌们希望在中高端站住脚跟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什么样才叫中高端?在产品品质和体验难以一言概之的情况下,价格就成为区分高中低端产品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希望打造品牌的国产厂商们,正在经历一轮新的“价格战”。只不过这场战争比拼的不是谁的价格更低,而是谁的产品能卖出更高的价格。提到高端旗舰手机,人们想到最多的品牌还是苹果和三星。在苹果发布iPhone5S,三星发布GalaxyNote3的同期,国产品牌们也集中发布了一批“旗舰”产品,但是在价格上依然存在差距。华为终端中国地区部总裁王伟军注意到,国际品牌在分食高端市场的同时,其实也在逐步下探价格,进一步挤压国产厂商的生存空间。“一些国外品牌的厂家把价格由高往下降的时候,其实导致了很多国内厂家把价格进一步往下下沉,其实这对整个产业链来讲是一种不健康的状况。”王伟军说,一些国内厂商被迫把价格不断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国产厂商如果不能往高端突围将更加危险,本就不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将被进一步压低。王伟军表示,根据市场调查机构赛诺的统计数据,“在今年上半年,仅有少数两三家终端制造厂商的价格是往上走的,华为是其中之一。”“这是这个行业很可悲的事情,并不是说价格越低越好,还是给消费者体现出性价比,质量有保障的产品。”王伟军表示。对国产厂商们来说,从低端走向高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当然比一些国际品牌从高端切入低端市场要困难很多。但是,这也是大家在即将到来的4G时代能否活得更好的关键。王伟军告诉记者,他认为4G对国产厂商来说是一个机会,“我对华为在4G来临实现品牌弯道超车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改变营销思路华为今年力推的P6,为其带来了不一样的改变。王伟军表示,7月份P6手机的单月超过30万部,“根据赛诺统计,在2500-3000元的机型里头,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这样的规模。”这为华为终端内部对于冲击中高端精品机型也带来了更多的信息。“我们也希望能够不断的做出精品,三千以上,甚至到四千以上的机型。”王伟军说,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性价比和使用体验。P6对于华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第一次在2500-3000元的价位段中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更重要的是品牌营销理念的变化。在杨柘看来,P6营销手法确实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过去,华为的广告宣传可以总结为:我有好东西,你买吧。但是P6反其道而行之,做到了说‘我这里有您要的东西,您要的东西在我这里’。”如果说从前华为只知道一味地往外推产品,现在则是把推产品加上拉用户结合在了一起。这其实是在提升价格之外,华为营销思路最大的改变。虽然价格依然是区别一个品牌是属于高端还是低端的最直观表现,但是杨柘认为,要想让这一个品牌受到别人的尊敬和喜爱,价格仅仅是品牌的一方面,更多地还是要谈论价值。而怎么样才能让消费者觉得你的产品是真正有价值的?这需要一个综合的提升,“包括我们公关呈现,广告呈现,渠道呈现,产品呈现,服务呈现,以及甚至包括我们人员的整体素质的精神面貌对外的呈现。”杨柘说,“给予消费者提供更高的价值的时候,我们的品牌自然而然就会往上走。”但是,要真正完成这样的提升,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一款款的新产品,为华为的品牌进行背书。杨柘认为,每一款产品在走完了研发、上市、退市的生命周期之后,如果给华为的品牌带来的是加分,那就证明它是成功的。
【一起惠返利网讯】11月4日消息,一起惠返利网从消息人士处获悉,今年天猫双十一商家参战热情空前高涨,与之相应的还有商家大跃进式的亢奋情绪,不惜制定了高于去年实际销售额10倍的目标。敲锣打鼓下的数据狂飙随着规模和影响力的逐步放大,天猫双十一不仅是商家扩大市场份额、比拼业绩的机会,也是变相掠夺平台资源的战场。一位箱包类电商人士告知一起惠返利网,在天猫内部组织的商家动员会上,不少商家群情激昂,先后报出远高于去年同期业绩的销售目标,5倍、10倍,令人瞠目结舌。“去年卖几百万的,今年就敢报几千万;去年卖几千万的,今年销售预期肯定破亿。”在这位电商人士看来,这种“打鸡血”“放卫星”式的虚报数字,把动员会简直变成了拍卖会、招标会,让人浮想联翩。更有某女装品牌私下向一起惠返利网透露,不少服装类传统品牌很早就开始筹备“双十一”,誓将在当天拿下四五亿的销售额。这种“豪赌”的劲头与天猫总裁张勇(逍遥子)面对媒体时所流露出的冷静沉着显得有些南辕北辙。“每当有人报出了较高的销售标的,旁边就会响起锣鼓声,好像已经捷报连连。”据另一位化妆品类目的卖家介绍,天猫双十一几乎把原先阿里巴巴销售的那套办法照搬了过来,在这种热闹的、甚至是狂躁场面下,商家很难保持理智。一起惠返利网在与近百个品牌商交流过程中也发现,多数传统品牌表现得更加兴奋,态度也相对乐观。一起惠返利网掌握的前期备战情况来看,天猫双十一商家的销售目标过亿者比比皆是,较去年同期翻两番、翻三番的也不在少数。诸如秋水伊人这样敢于坦承销量不及预期,注重利润空间的品牌商凤毛麟角。放卫星是无奈和焦躁实际上,“放卫星”似乎已经成为商家应对双十一的惯用营销手段。但这种大跃进的思维,暴露出商家在面对流量高峰时的焦虑与浮躁。一起惠返利网了解到,2012年双十一前期,也曾有很多商家信誓旦旦地宣称将冲击亿元销售目标,但呐喊并没有如期转化成销量,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根据天猫方面公布的数字,2012年双十一真正销售过亿的品牌只有杰克琼斯、骆驼和全友家居三家旗舰店。“虽然天猫双十一期间流量、转化率都是通常的几倍,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商家利益均沾。相反,真正的赢家只可能是少数派,其他人枉做炮灰。”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很难说天猫是原罪,但天猫的商业模式注定了它会诱发商家豪赌的心态。”上述人士坦言,天猫其实就是一个流量漏斗,每次迎来促销旺季,它都会鼓励数以万计的品牌商想尽办法,为平台吸引的数以亿计的用户,然后再将这种高价值流量兜售出去。最终能够享受到流量红利的通常都是可以实力雄劲的大品牌和大卖家。为了成为“少数俱乐部”中的一员,商家只能假扮“土豪”,报出超高的销售预期,来换得天猫侧目。“天猫和淘宝完全是两种玩法,两个世界。天猫从创立之初,就是为了吸引线下传统品牌入驻的。所以,越是到后期,中小卖家、网络品牌越是没得玩,可以获得的资源也便越稀缺。”上海一家代运营商表示,生态环境的变化,加速了中小卖家的淘汰,而大品牌则也愈发财大气粗,无所畏惧。一起惠返利网注意到,在天猫预热的多个会场中,几乎被那些线下耳熟能详的国际品牌、一线品牌覆盖,而曾几何时呼风唤雨的淘品牌则只能在夹缝中求得一隅。好大喜功的中国式零售超大销售额对于中国的零售市场意味着什么?一个神话还是一场荒诞的闹剧?在去年天猫破天荒的创造了191亿元单日成交记录以来,这个将破坏力和建设性融为一体的“怪物”就让好大喜功的中国零售业界在寒颤中不断反思。显然,超大销售额对于很多商家都心知肚明。在他们看来,“刷单”已经成为双十一的另外一种隐晦称呼。这也是为何那些亢奋的品牌商会放出10倍于去年的“卫星”,“只要刷得再猛一切也便迎刃而解”。但无法解决的是双十一所带来的通胀式的巨大库存压力以及畸形的物流后遗症。据业内人士透露,去年双十一某备货过亿的家纺品牌,实际销售只有7000万,留下的库存只能慢慢消化,但彼时整个国内零售消费能力已经被双十一一天透支完毕。而创造单日1.27亿惊天数字的杰克琼斯,几近达到了零售业单店销售的极致,却在事后短短12天内遭到了超过日常9倍的退款重创。另一方面,催化出来的超大销售额引起社会资源的损耗和效率的下滑。从去年数据来看,虽然几大快递公司出动了80万名快递人员备战,但7800万个包裹却让第三方花费了超过一周的时间才恢复正常运力。然而,这样一个如同怪物般的双十一,正是由那些好高骛远的众商家共同创造,又从众人中汲取养分,迅速成长,令无数商家既爱又怕。
昨天,中兴商业公布前三季度业绩报告,相比此前业绩预期下滑10%,公司1-9月实现净利润653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34%。此外,记者在三季报重大事项中发现,公司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中兴云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经进入仓库装修阶段,这意味着这家零售行业龙头企业已经开始试水电商。记者登录中兴云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网站发现,中兴云购已经启动招商活动,欲将其打造成为东北地区百货、生活服务类最大的门户网站。据介绍,中兴云购网是中兴商业旗下新一代B2C网上购物平台,开创中兴百货和中兴优选两大特色板块。其中,中兴百货在线销售品牌服装、鞋品皮具、家具百货等;中兴优选则主推生鲜果蔬、节日礼品及进口食品。一位接近中兴商业的人士向记者透露,中兴商业有一个独立部门负责中兴云商的相关工作,当前在沈阳地区已经展开相关广告铺垫,但并未开展大规模的营销活动。预计中兴云商在12月初上线,公司会考虑先于此时间点的半个月内加大宣传力度。截至目前,中兴云商的招商情况比较乐观。在技术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苏宁云商、红旗连锁等传统零售业企业纷纷加入电商大军,其股价也随即起飞,苏宁云商自今年6月最低点4.56元起的最大涨幅已超过210%。金融界资深分析师马小东向记者表示,随着百姓消费习惯发生巨大变化,传统商业模式的线下转向线上已经成为企业必然选择,这一概念在二级市场上也得到了各路资金认可。不过,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电商大战之中,意味着行业仍面临着混战,未来还存在一次激烈的洗牌,只有真正具有实力的公司才能成为行业龙头。
【一起惠返利网讯】当面对利益的时候,多数企业往往倾向于选择当即获利,而智者看到的是长远的价值。亚马逊中国正是国内最典型的孤独而又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亚马逊做的事情就像我们在股票市场上看到的高手常常做的,在机会大于风险的区间里,孤独并且不断买入市净率、市盈率都很有吸引力、被严重低估的“大盘蓝筹”,看起来短期难以获利,一旦价值在恰好的时机释放,将一飞冲天。对手融资的时候在改造系统2005年,亚马逊中国一年销售额不过1亿左右,如今,亚马逊中国的年销售额也达到了百亿级别。亚马逊在中国平均每年超100%的增速,已经跑赢了美国市场。只是与一些国内竞争对手相比,这组数据变的顿时失色。从2007年—2012年上半年,京东商城的年销售增长率依次为350%、267%、203%、155%、105%、120%。同样是“净利润为负”,规模和增长率京东则更加吸引眼球。京东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在合适的时间幸运地拿到了融资,而在此之后,电商界启动了一轮疯狂的投资热潮,包括当当网、麦考林、易迅网、唯品会等大型电商平台都开始吸引融资,而垂直电商也借热点拿风投。很短的一段时间,整个行业在热钱的快速驱动下,步入了并不太健康的快增长通道,不过当时听到的最多的字眼便是,融资、招兵买马、扩张、烧钱、倒闭等。当时的环境下,亚马逊按兵不动,只是在做着一件外界看来缺少投机意识的枯燥项目,即改造系统和搭建数据库。一位曾参与了亚马逊当年改造的IT技术老兵这样告诉一起惠返利网:“当时对卓越的改造,就是利用数据来优化购物感受、利用数据分类客户资源、利用数据匹配最佳供应链整合方式,进而优化消费体验。”亚马逊中国当时的负责人王汉华也曾具体谈及到其IT系统的优势和作用,“经过多年的累积,亚马逊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数据库和IT系统,系统根据数据库可以大概预测某个产品的某一型号在某一个地区一天能有多少订单。以某一款畅销书为例,系统会根据历史数据预测出这本书在上海当天的销量,而供应商备货、发货时间在系统中也有记录,假定为三天。那么,在亚马逊的采购部门,十天前就会将这个订单发给供应商。即,在消费者还没有下订单的时候,这本书就已经备在库房里了。”其实类似的优秀细节还有很多,覆盖到亚马逊的方方面面,甚至在一些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上,亚马逊超出同行很多距离,触及到了很多被同行所忽视的价值神经末梢。正是如此,亚马逊中国在对手们纷纷融资抢占市场先机的时候,低调地在修炼内功,而这样的修炼恰恰反映了亚马逊长远价值投资的性格类型。所以在价值区间的底部运行阶段,很少看到亚马逊中国如天猫、京东一样的风生水起,但也从来没有步入8848、搜易得一样的厄运通道,亚马逊一直在沉着并孤独的埋伏着。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过去的几年时间,亚马逊在资金、流量、技术、数据各个方面都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完全可以与天猫、京东做主要战场的正面冲击并搏出位,但亚马逊却选择的是“只做该做的事。”仓储和物流向极限效率优化一位在传统零售和互联网零售领域具有很强话语权的资深供应链人士告诉一起惠返利网:“亚马逊与其他电商平台最大的不同是,孤注一掷般地在优化供应链,也真正将美国亚马逊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精髓复制到了中国。”仓储和物流向极限效率优化看似简单,其实正是亚马逊最核心的另个价值投资手法。“优化消费体验的关键是快速反应的供应链,而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在于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货物随机摆放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也能使理货员将这一段流程的效率最大化。”某国际零售巨头物流总监这样说道。与一些其他电商平台加大仓储物流资金并集中增加大量人手不同,亚马逊第一步仍旧是以系统为基础去匹配仓库。乍一看来,很多公司仓库物流部门的迅速增肥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亚马逊的价值投资让两者在遇到单量变大的时候,利用先进系统支撑的可以更加的从容。一位业界人士在微博上利用配图做了含蓄的对比:当面临爆仓单量的时候,亚马逊货架堆积很满,但整齐有序,某知名快递公司则包裹堆积如山,乱作一团。亚马逊的优势在于可以由系统来匹配最佳的仓库,亚马逊在全国有15个运营中心,分别位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总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而每个仓库没有从属关系,任何订单都会由系统进行自动匹配到发货成本最低、到达效率最高的仓库。亚马逊的价值投资就是在不断的优化各个环节的配合效率。因此,亚马逊管控供应商方面也有独特的办法,美国亚马逊后台系统可以和供应商直接对接,以确保产品从供货仓储到配送的效率最优。在国内,亚马逊正积极引导供应商系统与亚马逊进行对接。供应商看到每种产品的库存或市场需求,都可以很迅速的做出反应,进而优化效率。再看货物在货架上的存放,亚马逊采用打乱式存放,看似品类上有大量交叉,而实际上货物在仓库中依靠其长宽高可以达到最大化存储,也有利于理货员走流程的速度。有数据显示,这种存放方式,每个订单要比按类目存放节约不少时间,整个运营效率甚至会提高2-3倍。不少参观过亚马逊仓库的业界人士也曾提到过亚马逊仓库中几个优秀的细节:图书音像类商品会放在书架上进行存储,以防止折页和磨损;高价品将放置于指定区域单独保管和发货,防止丢失;保质期商品将根据生产日期,以先进先出的原则发货;而食品放在空调间,以保证有适合食品保存的温度和湿度。对内管理如此严苛的标准,在很多行业人士看来可以适当“松绑”。业内人士认为,“步子豪放点可以走的更快”,暗指亚马逊每一步都过于谨慎。不过,亚马逊方面曾明确表明,现在的严苛是为之后的更加高效,而其实也是其典型的价值投资的主要一步。积蓄力量从开放平台单点突破2011年7月,就在业内人士均以为天猫、京东等平台已经把开放平台的发展机会全部占尽时,亚马逊宣布正式推出“我要开店”服务,这一动作被当时亚马逊中国总裁王汉华称为“10年里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一”。行业人士看来,在当时的节点,电商再介入开放平台已经徒劳,而应该去转攻其他方向。但亚马逊中国当时传达出来的态度则是:过去多年已经在IT系统、仓库、物流、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基础建设,现在是时候发力开放平台。并且亚马逊方面传达出一些可以提供给第三方卖家的重要优势。仅以上述仓库为例,卖家无需投入仓储、物流等耗资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无需投入人力进行库存管理,订单分拣,配送和客服等繁杂的日常工作,可以有更多时间、人力、资金去拓展和优化其产品线,专注战略决策。现在,亚马逊更是支持多渠道配送,很容易满足跨平台运营需求,而商户可以使用储存在亚马逊运营中心的库存,配送来自亚马逊以外的其他销售渠道的订单。更加凸显其人性化的是,针对不同需求(配送时间点、配送包装等)又有不同配送方法再让其增益。事实上,两年后的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综合电商加入开放平台队伍,包括苏宁、QQ网购、1号商城等,甚至已经有很多垂直领域B2C宣布走开放平台路线。这样的现象证明,至少当时的亚马逊坚持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最终得到了市场验证,所以还有如此之多对商业价值的跟随。不过,有冷静的互联网零售人士看来,对于亚马逊而言,现在也存在一些风险。天猫平台已经做到了年交易额2000亿,且原先完全保持平台中立的策略正在转移,阿里已经在物流、搜索、本地服务、移动等领域展开了紧锣密鼓的投资、收购或其他布局;京东集团2013年在扶植第三方平台商户方面研究了多个方案,涉及了物流、IT、互联网金融、电商营销等方面;就在9月中旬,苏宁宣布推出苏宁开放平台3.0版本苏宁云台,以自贸区模型重新规划和构建开放平台生态模型。当越来越多的大平台都开始转攻开放平台阵地时,这个市场变的更加纷扰,竞争也变的不可避免。不过,就像亚马逊全球总裁贝索斯此前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所说:“如果你所做的每件事都围绕三年规划展开,那么你的竞争对手就太多了;但如果你愿意投资一个七年期的规划,你的竞争对手就少了很多——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这样干。”因此,亚马逊中国凭借其长线投资的战略已经去掉了大量的竞争威胁,冷静的价值投资将逐渐发威。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5日早间消息,美国财经网站MarketWatch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阿里巴巴集团将要到明年才会进行IPO(首次公开招股)。消息人士表示:“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聘请银行家。”根据这名消息人士的说法,阿里巴巴集团到目前为止尚未做出最终决定,即在纽约还是在上海上市。不过预计阿里巴巴集团将很快做出这一决定。阿里巴巴集团到明年才进行IPO的决定有可能不利于雅虎股价,雅虎目前持有阿里巴巴集团的约1/4股份。雅虎的许多投资者此前预计,阿里巴巴集团将很快进行IPO。7月17日,在雅虎发布中国市场投资的财务数据后,股价大涨9%。今年以来,雅虎股价已上涨超过70%,而雅虎市值的很大一部分都在于所持的阿里巴巴集团股份。雅虎今年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阿里巴巴集团的营收和利润均大幅增长。对阿里巴巴集团业绩的预期通常会推动雅虎股价上涨。本周早些时候,花旗集团上调了雅虎的目标股价,并表示阿里巴巴集团的估值提升是这一上调的关键原因之一。如果阿里巴巴集团推迟IPO,那么这些投资者将要等待更长时间才能获得回报。不过,这为Twitter的IPO让出了道路。Twitter本周公布了IPO招股书,有可能在未来1个月内完成IPO。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专业投资者将不必对投资Twitter和阿里巴巴集团进行二选一。《南华早报》此前报道称,阿里巴巴集团将在纽约上市,并将选择纽交所或纳斯达克(3807.75,33.41,0.89%)市场。不过该报纸的消息人士拒绝透露更进一步的信息。阿里巴巴集团的规模远大于Twitter。在7月份公布财报时,雅虎表示,阿里巴巴集团在截至今年3月底这一季度的营收为138亿美元,利润为6.69亿美元。在周四公布的招股书中,Twitter表示,截至6月底这一季度的营收为1.21亿美元,净亏损4220万美元。阿里巴巴集团此前与香港股票交易所的高管发生争论,这意味着阿里巴巴集团在香港上市的可能性已经很低,这也表明其上市之路并不平坦。如果阿里巴巴集团明年上市,那么融资总额将达到Twitter的数倍。雅虎7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阿里巴巴集团的营收同比增长率达到71%。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上市可能将受到投资者的追捧。美国投资者青睐大型互联网公司,例如LinkedIn(244.99,-0.08,-0.03%)、Yelp、Groupon、Zynga(3.76,0.09,2.45%)和Facebook(51.04,1.86,3.78%)。这些互联网创业公司均在过去2年半中上市,市值总和约为1500亿美元,而IPO融资额则达到数十亿美元。不过这些公司在上市后的表现好坏参半。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以小博大,将价格战火燃烧到京东商城的自留地;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游戏,他破釜沉舟,以企业盈利为代价换取极致般的用户体验;电商江湖,什么才是最有效的破敌利器?大浪淘沙,谁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英雄?本期《财经面对面》对话1号店董事长、联合创始人于刚。1号店董事长、联合创始人于刚人物简介于刚,1号店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学士,康乃尔大学物理硕士,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决策科学博士。曾任戴尔全球采购副总裁、亚马逊全球供应链副总裁。实时监控竞争对手用系统确保低价2013年,电商江湖硝烟再起,就在大佬们宣称“休养生息”之际,历来低调的1号店异军突起,7月,1号店借五周年店庆之际频频擎起降价大旗,推出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优惠促销;8月,1号店又以“D50计划”发力手机市场,贴身比价京东商城,直接将价格战火引到京东的自留地。新浪财经:你挑战的是一个非常擅长或者是善于价格战的京东,你的底气在哪里?为什么会主动地去挑战京东?于刚:其实我们没有挑起任何的价格战,我们只是用一个很好的价格策略去管理我们手机这个价格品类,我们用系统去管理,保证我们手机品类可以很健康很快速地去发展,这个管理后面的价格策略和价格模型全是系统去管理的。新浪财经:7月份是我们5周年店庆,也推出了优惠促销的措施,也有数据说,我们在7月份当中有27%的商品是达到1号店历史最低价格的,这算是属于一个价格战的类别吗?于刚:我们认为我们给顾客提供的是价值,而且是个长期的价值,当然价格非常重要。你可以到网上去查,基本上我们所有的价格指数,我们用系统管理保证在业界都是排在前三位。我们有一个价格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每天监控我们60多家竞争对手的1700多万商品的价格和库存,后面有我们公司的价格策略和价格模型。而且我们每个星期在周商业回顾的时候,中间很重要一部分就是回顾价格,就是我们和竞争对手的价格比较,保证我们的价格时刻有竞争力。价格我们是靠系统去管理。新浪财经:中国有个习惯就是大家都很喜欢模仿。于刚:你像前端的这些都很容易被模仿的,你新推出一个商业模式,你的营销方法,营销手段这都很容易被模仿,不容易模仿的更多的是那些系统。也许正是因为1号店有了这套强大的价格管理系统,于刚才有了大规模扩张商品品类的底气。一直以“网上超市”为定位的1号店,从2011年开始,更多地向“百货商场”的方向发展,而这种“全品类”化的扩张策略也已成为各大电商企业的发展趋势。1号店会否陷入同质化的尴尬局面,成了于刚面临的新挑战。于刚:从商务模式上我们经过很多的思考,其实当时我们是以快速消费品切入的,我们知道快速消费品它确实存在着很多的这种大、重,有短的保质期,还有易漏易损等等的一些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半径比较短。新浪财经:毛利也比较低?于刚:毛利其实也不怎么低,我觉得比3C数码电子消费品高多了,但是它有不适合电子商务短半径的特征,所以我们迅速地开始扩张到服装,扩张到电子消费品,母婴保健等等。所以说让我们迅速地,一个是丰富我们品类,让我们整个这种商品的综合性,让它商务模式化变得更健康,我也可以有黏性很强的快速消费品,我也可以有很多可以为公司盈利的包括服装、服饰、珠宝、箱包,还有一些保健品等等这类商品,让我们整个的商务模式更健康。新浪财经:你这个拳头分开打总是没有你往一个方向打有力量,怎么扬长避短呢?于刚:我觉得我们的聚焦始终不变,我们聚焦在顾客体验上面,和我们核心竞争力上面。顾客体验它是一个综合的考量,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商品的丰富度,因为你必须要有顾客想要的东西他才会来,然后才是商品的价格,系统整个界面的友好度和售后的服务等等。我觉得我们不管是从最早三千个商品,从快销品切入电子商务,后来不断引入3C数码、服装、图书,包括最近引进的生鲜,我们都是真正地实现我们最早的梦想,就是让顾客可以足不出户享受这种优质的现代化生活。将用户体验指标与员工薪酬挂钩得用户体验者得市场,对于电商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固然重要,但是提升用户体验的优质服务更为关键,这或许就是1号店在硝烟弥漫的电商战场中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将用户体验细化到极致,需要完善供应链、信息系统、客服、产品等一系列前后端的系统,于刚为此找到一套独特的方法。新浪财经:所有的电商企业,其实不光是1号店,大家都会说顾客体验度对我来说是最最重要的,那为什么1号店可以保持这样的速度或者市场更多的认可,他们就没有做到呢?于刚:因为顾客体验这个事很容易把它喊成一个口号,很多企业都这样说顾客是上帝,顾客是衣食父母,我觉得这个东西一喊就变成口号了,我们不希望成为一个口号。所以说我们采取了很多具体的做法。比如说我们找了一个第三方公司给我们每个星期做顾客体验调查,它要调查数千个顾客,然后得到一个顾客体验指标。我们同时把这个由三方公司调查的顾客体验指标,和我们所有员工的薪资、奖金、提升挂钩起来,让每个员工都知道他做的事情是会影响到顾客体验的,让每个人都去关注顾客体验,比如说你做采购的,你采购来的商品是不是顾客要的商品;然后你是仓库里面的,每个商品的质量能不能保证,到时候有没有破损,出去的时候有没有灰尘;然后当然配送就不用讲了,还有很多客服售后,能不能真正实时地解决顾客的问题,顾客打电话来不是想听你说一声抱歉,这个没有用的,我们希望解决顾客问题。所以说我们考核客服怎么考核呢?考核他四个小时之内完整地解决顾客(问题的)比例,也就是说顾客问题解决率。新浪财经:但是我当时也听说你们推这个具体的考核也是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推(的时候)也遇到很多大家的不理解或者说阻力。于刚:很大的阻力,当时我们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新浪财经:最大的让你印象深刻的阻力后来是怎么样的?于刚:当时最大的阻力,很多部门就说顾客体验跟我有什么关系,都是配送员的事情,他们跟顾客直接打交道,也就是客服的问题,他们对顾客态度好一点就行了,所以说我们遇到巨大的阻力,最后两个月的时间,我和峻岭召集我们所有的高管二十多个人说今天是最后一次会议,你有选择,你可以离开1号店,但是这是我们的理念,你必须接受,你要留在1号店你就必须接受这种理念。推出来之后我发现效果非常好的。我们刚推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的顾客满意度是84.4%,等我们过了一年我再回头看,我们已经做到了92%。新浪财经:其实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是非常地不容易。于刚: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解决顾客体验问题并不是说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我们是专门有一套分析,叫Paretoanalysis(帕累托分析),怎么做分析呢?把顾客各种各样的反馈从线上的反馈,电话的反馈和线下各种各样社区里的反馈归纳起来,总结起来,把它分类,每次解决最大的几类,把最大的几类解决,新的问题又冒出来了,然后再解决那些问题,做一个问题清单,每个星期的问题每个星期解决,这个没有magic(魔法),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把它一天解决的,我们是通过五年多的时间,每一天点点滴滴地做到现在。对1号店有深刻了解的话,你会发现我们这么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一直是中国电商里面成长最快的企业之一,2011年的时候我们还被德勤评为全亚太地区成长最快的企业,其实它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但是我们聚焦不是在成长上面,我们全部放在顾客体验上面。你可以看到我们周回顾的时候,两个小时的时间有半个小时全是放在顾客的反馈上面,叫聆听顾客声音,我们所有的六十几个公司的各部门的负责人全部一起来看看顾客对我们有什么反馈,我们怎么样去把顾客所提出的问题系统化地及时地去解决。还有一个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我们要求所有的高管必须定期地要做一日客服,一日配送和一日仓储,我自己也全都做过,到仓库里去入库、上架、检货、包装、配送,包括最后的分捡和做配送,我也做过客服,而且我每天都去看所有顾客的一些反馈,这样就让我们所有的高管有第一手的资料,知道我们怎么样更好地服务顾客。新浪财经:大家也会称1号店为电商的黑马,大家就想,这个逆袭的故事它接下来会怎么延续,我们如何再进一步保持我们黑马的速度一直往上走?于刚:其实我们认为,将来区分一个优秀电商和平庸电商的分水岭还在于它的顾客体验。所以说我们认为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纲举目张,这个纲就是顾客体验,这个成长、发展和它的盈利都是目,如果把顾客体验做好了,是不会担心你的发展盈利的。不盈利是战略选择现在规模和速度最重要尽管于刚可以为了提高用户体验而暂时牺牲盈利的空间,但是任何商业的本质和核心都是“盈利”,持续的亏损绝非发展的长期驱动力,在中国电商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的今天,选择主动“盈利”还是被动地“不盈利”,成为考验企业家们智慧与决策的难题。新浪财经:但是对于电商来说盈利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词,对于盈利是怎么样的一个考虑?于刚:我们是非常重视这点的,因为电商不管是哪个企业它最后都是要盈利的,我们从最初怎么样去设计我们的商务模式,我和我的搭档刘峻岭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不断去讨论怎么样让这个商务模式真正可行的,我们希望我们是成熟的一次创业,而不是一次拍脑袋,脑袋一热就出来创业,商业模式里面很多的数据,很多财务的一些分析我们都做过大量的工作,做了很多的市场调查,我们知道怎么样才能让这个商务模式它具有盈利的可能和将来具有这种可扩性。比如说,我们认为电商全场免运费它是不可行的,因为它的商务模式是不对的。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从开始到现在,不管有多么大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压力,我们从来没有过免运费,它并没有减缓我们前进的步伐,这是一个。还有一个是我们精细化管理,刚才讲了我们开发了大量的系统,做了大量的优化,光去年一年我们运营成本就降了37%,我觉得在这些,我们还有很多BIPBusinessImprovement(业务改进)一些项目,让我们的运营成本和我们的商务模式可行,运营成本下降。新浪财经:到今天1号店已经开始盈利了吗?于刚:1号店还没有盈利,但是这是我们的战略选择,因为如果要盈利这个不难,因为我们知道有些品类是盈利的,有些品类是不盈利的,有些服务模式是盈利的,有些服务模式是不盈利的,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最早的vision(愿景)我们一定要提供,让顾客可以足不出户享受所有的商品和服务,我觉得在这个道路上我们不会偏移的,我们不会因为短期要盈利的这种压力或者怎么样来改变我们的商务模式,一定要给顾客提供丰富的商品,所有顾客想要的服务和商品我们都提供。新浪财经:我相信在和团队或者和我们股东在聊的时候,应该给大家一个预期说,有没有设置一个时间点?于刚:我们实际上对盈利的要求,我们内部也是有目标的,包括时间目标和我们整个进程也是不断地去审核,新浪财经:哪一年的时候?于刚:但是这个我们对外是不公布的,你可以看到,我们不断地在做什么事情呢?一个是优化我们的供应链,我们可以看到每年我们的利润是在大幅提升的,同时我们自己的运营成本也是在不断下降的,我刚才提及的,光去年一年我们运营成本降了37%,我觉得这个速度还是非常可喜的。我们认为在这个时候规模是非常重要的,发展速度是非常重要的。电商是个规模游戏决策速度比决策质量重要中国电商行业的集体亏损正是受制于这种“以速度换规模”的行业大环境,电商企业以牺牲盈利为代价大打“价格战”,寄希望于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扩大规模,并将所有的竞争对手远远抛在身后,然而在一轮轮残酷的大浪淘沙之后,谁会有希望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新浪财经:有没有发现现在互联网创业就是“唯快不破”,如果电商没有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就容不得你慢慢地去做着一些东西吗?就是必须要这么快吗?最根本的对电商来说就是快速?于刚:必须的。因为你知道互联网就是把整个全世界变成平的,大家都联系起来,然后信息的传播它是光速的。所以,这个时候决策速度的重要性超出了决策质量的重要性,有时候太追求一次就把决策做对,这往往失去了战机。我和刘峻岭我们搬了五个办公室,我们永远都是在一个办公室里面分享。所以,决策起来非常快,有时候即使我们两个人有些冲突,认为这个事情意见完全不一致的时候,我们迅速地把决策团队一起带进来一起讨论马上做决策,有时候不做决策比做一个错误决策还糟糕。新浪财经:但是在追求快的时候,快不是最重要的,刹车才是最重要的,1号店怎么做到我快马上就快的起来,慢我也可以随时调整我的步伐?于刚:实际上我们的快并不是我们去追求的快,它是水到渠成的,我们因为做了正确的事情,聚焦在顾客体验上,把顾客体验做好了,顾客口碑好了,一传十,十传百,这样让你自然的发展很快。实际上你看好几次因为速度太快了,我们仓储、配送跟不上,我们爆仓了,然后我们订单跟不上了,配送不出去了,我们在今年周年庆7月的时候,前几天我们都还要截单,也就是我们到下午五六点就停止接受订单了,我们还是把关注点放在顾客身上,让“快”成为一个副产品。新浪财经:这个行业的洗牌对你来说,认为是一个行业正常的?于刚:我觉得是正常的,实际上这种大浪淘沙让整个行业更健康,真正地让那些能生存下来的,真正的可以做好所有这一切的,包括商品的丰富度、价格、服务等等,最后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新浪财经:但这个行业洗牌你觉得到一个什么程度可能就是一个阶段?于刚:它肯定最后是有几家生存,然后大多数都会被淘汰掉,我觉得这个东西就看谁做得更好,因为顾客是有选择的,尤其电子商务化他的选择更容易。线下你从一个超市到另外一个超市还有具体的一些距离,怎么去。但是线上它随时就可以转,你做得不好,他做得更好随时可以转,价格也是透明的,服务也是透明的,我觉得这一点让电子商务对广大的消费者来讲它是一个福音,让他真正的有选择。新浪财经:那你这么说的话小电商就都没有生存的余地了,全都要被淘汰掉,如果说你觉得有一些小电商它可以生存下来,你觉得它应该有哪些必须要做到的地方?于刚:小电商将来假如要生存的话,它恐怕得有它的一些核心竞争力,比如说它有一些政府政策上的壁垒或者一些很专业的品类,但是一般来讲电子商务它就是个规模游戏,你必须要有巨大的规模,因为这些投入不管你是仓储物流,还有技术,IT上的投入,还有人才,现在竞争这么强,人才投入都是巨大的,你规模太小实现不了规模效益。新浪财经:垂直电商还有空间吗?于刚:觉得垂直电商如果是自有品牌的话,它是有空间的,如果它是标准化的品牌,竞争确实蛮难的。因为电子商务它是有这个特征,它是一个规模游戏,它不受时间、空间、货架的限制,如果你一个垂直电商你可以做的品类我也可以做的话,顾客他希望一站式购买,他希望在一个地方我把我所有的都搞定,而且这种规模越大的电商如果也非常重视顾客体验的话,可以跟顾客产生情感的交流和为顾客个性化的服务的话,那么对于这种小的和垂直化电商挑战确实很大的。新浪财经:可不可以这么理解,你认为电商是一个规模游戏,所以,你才会有现在这样的一个追求发展速度,然后尽快地圈好地?于刚:可以这样讲,但是我们的关注点还不是在发展上面,还是在顾客体验上面,因为发展是一个副产品,我们顾客口碑做好了,顾客体验做好了,你整个成长它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新浪财经:你觉得1号店离电商第一阵营还有多远?于刚:我们并不是去那么看重这个究竟是第几名,我们流量,刚周年庆的时候日流量过了千万,也就是一天有一千多万的用户上1号店来逛、来买,我觉得这个是,在中国B2C电子商务里面是排在前三位的,但是我们并没有过多地去关注究竟它排名是怎么样的,我们更关注的还是顾客怎么看我们,我们怎么为顾客服务好,创造更大价值,我人生中间的一个哲学就是我们一定要创造价值,如果我们创造了价值我们就会有自己的价值。新浪财经:电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你觉得到今天来说,它未来的趋势是怎么样的?大概你觉得会存活几家?于刚:我觉得电子商务再往前的发展还会这样继续地集成化、平台化和规模化,我觉得具体是几家很难预测,我觉得会有那么三五家。新浪财经:包括1号店吗?于刚:肯定会有1号店的。企业要常革自己的命做对事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新浪财经:你们创业的时候起点还是比一般的(创业者)会比较高一些,因为你们从跨国公司的高管出来,当时你们有做过swot分析吗?于刚:我们当时还是做了很多的分析,我们叫做成熟的创业,我们想都将近50了,四十好几了,这次创业的话风险还是很大的,我们不想拍拍脑袋就出来做一件事情,我们想要做就做轰轰烈烈的事业。所以我们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中间好几次我们又回头来把以前的推翻掉,又重新设计商务模式,又出去做市场调查,我们去了很多的超市,也去了很多的卖场,做了大量的数据分析,保证每个数据我们都是正确的,而且有些商务模式中一些假设我们要多次求证,现在看起来我们早期的这种谨慎和这种思考还是非常有用的。我觉得我和刘峻岭的价值观非常非常一致,这就是为什么很快就走到一起决定一起合作创业,我们非常透明,当然这么多年有众多别的一些机会,但是我们从来都是对对方透明,都是全身心地承诺在这个事业上。再就是我们对所有的问题。新浪财经:你们不吵架吗?于刚:我们有很多争论,非常多的争论,但是我们争论有个非常重要的一致的一个观点就是,我们争论的最后只是对这件事的真理在哪,而不是说你对还是我对,你对我对没关系,大家都一致地去找到这个真理,大家都认为一定要做诚信的企业,因为这是企业可以长久地去发展,顾客绝对是放在第一位的,然后要非常强的执行力,还有就是不断地去创新,经常要革自己的命才行,如果不革自己的命,别人会来革我们的命。新浪财经:你们吵得最凶的时候,最大的一次分歧是什么样的一个事情?于刚:我们很多次,早期的时候对商务模式,我们有时候甚至拍桌子的这种,都认为我不认同,他也不认同,但是没关系,做一件正确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我们更多讨论这个事情本身是不是个正确的事情。新浪财经:有没有谁也说服不了谁?于刚:有,经常有。我有一个字叫1+1>10,因为我们两个人互补非常强,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所有的问题都摊在桌面上谈,我们不怕冲突,我们有很多解决冲突的方法,我们追求真理,而不追求是你对还是我对,这个没有什么关系,我们甚至每两周的时间,我们就会坐下来关在屋子里做批评和自我批评,回头看看过去的两周我们做了哪些正确的决策,做哪些错误的决策,而且我们两个人这种性格的互补,我觉得还是和我们本身思考方法的互补还是非常强的,刘峻岭是一个直觉非常好,感觉非常好,马上看到有很多机会,我需要处理很多的信息、数据,然后用自己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思考,去真正理解了这件事情,我才能够往下再走一步,才愿意推动一步,我觉得我们这种互补的关系让我们避免了很多的错误,让我们也很快地去做出决策。新浪财经:因为你在创业之前,本来就是教授出身,而且你是拿到物理学的硕士,还有决策学的博士,后来又是在跨国公司的高管工作,凡事有正反面的,正面我们已经看到了,但是如果从反面来看的话,你觉得它带给你哪些弱项的地方?于刚:一个就是以前我学术的背景太追求完美,所有东西都是要求他的,所有的证明都一丝不苟,我觉得实际上,创业过程中很难一次把所有东西都考虑那么周全,考虑到位,实际我在不断地纠正这一点,咱们先把事情先做出来,然后再去完善它。所以,有时候把一件事情先推出来很重要,因为这个时机变的很重要。这是一点。还有一点,以前在戴尔、亚马逊做高管,见识过全球最顶尖的一些人才和团队,我当然希望我的团队也那么优秀,对整个1号店的发展,那肯定是更急一些,看到很多不满的,执行力不到位的,就会更严厉一些,其实有时候发现,我们得一点点做起,从一个创业型的公司来讲的话,我们的起点还是很低的,我们一步一步地提高所有团队的素质和执行力。
日前,苏宁宣布,定义为开放平台3.0模式的苏宁开放平台正式上线。免年费、免平台使用费、免佣金是苏宁开放平台给商户的条件,也是苏宁云台主打的特色。不过,排名居前的电商巨头天猫、京东等已经在开放平台上构筑起较深、较宽的护城河,苏宁能否从天猫、京东商城[微博]处抢到市场份额呢?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开放平台的关键在于抢夺优质供应商资源,随着各家平台电商纷纷推进平台开放,未来在开放平台形成竞争优势的或许仅有几家实力强劲的企业,其他电商或只能专注于“小而美”。平台竞争优势逐渐集中电商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促销战、价格战层出不穷,电商为抢占市场大打出手。传统零售商苏宁、国美对行业逐渐成熟、竞争逐渐充分的电商业态度也在快速转变。从起初“冷对待”到迅速触网、甚至开放平台转型为零售互联网企业,传统零售商正在尝试着走一条另类的线下线上融合之路。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认为:“自主经营式B2C模式,目前仍是苏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不过因为这部分业务需要电商企业自主采购、自己负责销售、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成本高昂,目前尚无有效的盈利之策。所以,转型开放式平台,可以让苏宁在快速扩充规模的同时降低经营成本。”作为开放平台的后来者,苏宁为吸引商户开出的优惠条件是“三免、两低、一担保”政策。近年来,大量的广告投放,网络广告费用的飞涨,让电商的推广费大幅上扬,各电商纷纷寻求新的营销方式,京东商城也以售卖首页广告位及收取各项促销推广费获得广告收入。苏宁的“诱人”条件,无形中给其他电商巨头带来巨大压力。与此同时,苏宁或也将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员申正远表示:“苏宁大规模的招商行动必然会给京东、天猫带来压力。电子商务之间的竞争是一个规模和服务的竞争,包括客户规模、供应商规模以及物流体系等。苏宁开放平台‘三免’将极大吸引商家。在供应商争夺战中,苏宁的实力不可小觑,但天猫、京东等电商老大已具备雄厚的实力,苏宁未来的路还很长。”业内人士认为,平台开放关键在于抢夺优质的供应商资源,但优质的供应商毕竟有限,随着各家平台电商纷纷推进平台开放,行业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因此,未来在开放平台形成竞争优势的或许仅有几家实力强劲的企业,其他电商或只能专注于“小而美”。零售商加速互联网转型苏宁近年来的动作,无不透露出对苏宁易购在业务比重方面的提升。今年,苏宁易购运用自主采购、开放平台、战略联盟、并购等多种方式进行品类扩张,扩充百货品类。今年2月份,苏宁宣布新的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形成了三大经营事业群、28个事业部和60个大区组成的新架构。6月8日,苏宁线下和线上正式实现同款同价,产品可供顾客实时比价。而此次,苏宁云台也将实现“双线”同时开放。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微博]表示,此次苏宁云台的开放是加速苏宁互联网转型的手段。“双线同价实质是O2O模式的建立,包括平台、店面开放,在店面引入互联网技术。双线不能按照传统意义上简单的开放来理解,包括线下兑换货、网点支付等,双线全方位开放,可节约成本。”梁振鹏认为:“苏宁线上开放平台商户可进入苏宁线下门店,这种差异化资源是其他纯电商企业所不具备的。但苏宁首推的线上、线下同步同价模式,不可能短期内一蹴而就。”申正远告诉记者:“与其他电商相比,规模化的线下实体店是苏宁的最大差异。苏宁‘双线模式’短期内会出现阵痛,长期值得期待。”欲建多维盈利模式?苏宁曾不止一次进行大规模招商。此次,苏宁完全开放平台,可谓是苏宁对商业模式的一次“全身心”开放,然而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多次被疑尚未找到清晰盈利模式的今天,苏宁云台的盈利模式又将如何?如何实现健康的盈利,让众多电商巨头苦不堪言。今年2月份,一向标榜“零利润”的京东商城终于完成第四轮约7亿美元的融资。然而在这个烧钱的行业,靠不断融资来弥补现金流的空缺始终是难以长期维系的方式,对盈利模式的探索难以推进,让电商再也伤不起、等不起。此次苏宁云台的开放,盈利模式亦引发各方关注。苏宁云台是否已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孙为民告诉记者:“今年2月份苏宁易购已完成转型成为平台商,团队已经到位。资源是盈利的核心,物流、推广、经销等都将构成苏宁云台盈利的来源,随着成本的集约化,苏宁转型互联网企业后,盈利模式将是多维的。”数据显示,苏宁易购2012年实体商品销售收入152.16亿元,总收入183.36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210.8%。虽然苏宁易购去年成长速度高于电商整体成长速度,但提及业绩目标,苏宁方面仍较为谨慎。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表示:“苏宁易购销售指标承担者是销售商品事业部也是商户,平台开放后业绩将超过自营模式。苏宁易购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核算公司,以后线上线下融合将共同承担苏宁的销售指标。”他认为,苏宁此次开放平台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互联网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尝试,未来3年到5年时间里,实践将证明苏宁是否探索出一个新的可持续发展盈利模式。
【编者按】过去五六年电商的发展就像过山车,冲下来的时刻多数人都沉默了。近期,一起惠返利网走访了多位老电商人,发现不少经历过高潮的他们再次创业了,于是推出独家报道“亿邦三问”特别栏目,展现电商老人的新起点。以下是成立10年之久D1优尚网CEO邹远明与一起惠返利网的互动。D1优尚网CEO邹远明一起惠返利网:现如今大家都不做开放平台了,为什么D1优尚网还要从自营转到开放?邹远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现处的商业模式要求我开放,过去两三年我一直努力做自有品牌自营服装平台,与其它服装平台不同的是,我们按照服装搭配、服装风格来搭建页面和目录,平均每个订单搭配购买件数在2.5件左右,我们有个品牌叫“小栗舍”,是搭配及品牌风格做得最好的,有些粉丝一个单订买8~10件。但这种模式需要不断上新搭配、新款式,一家公司玩搭配玩不起来,所以我们想带着几百上千家优质商户一起玩。第二个原因是我们有条件这么做,网站日均PV超过100万,日均UV20万,既有做品牌的经验,也有运营开放平台的经验。一起惠返利网:我记得这是你第三次转型了,2003~2009年你做综合类自营购物平台,2009年调整为美容服饰类购物商城,2012年只做自营品牌,如今再次转为开放平台,是因为每一步都难走得下去吗?邹远明:创业十年,我们见过许多倒下的同行,每一步调整都让我们在多变的环境中存活下来。去年我们日均单量有3000单,最高时超过10000单,如果我们现在不开放,在开放为主流的当下订单量会慢慢减少,最后会被边缘化,即使现在小生意还做得不错,但在未来三五年就要被大的平台挤掉。一起惠返利网:这是一条不易的路,麦考林也尝试过你现在的路线,不成功。况且现在还有京东、当当、苏宁等大开放平台存在。你打算怎么做?邹远明:有个卖围巾的商户和我们说,一号店那么大名气,每个月才卖几条围巾,你们能卖多少啊。我们说,你知道沃尔玛还卖图书吗?但卖不过一个小书店的。所以说,大平台不可能吃掉所有市场。而且,大平台有大平台的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从无数类似的商品中艰难地做出选择,消费者在类目页面很少有耐心翻五页以上的。对于商户来说,过去我们的自有品牌也入住过其他大型平台,最大的体会就是——他们对我们备库量有较高的要求,但不顾我们的死活。我记得去年参加某家大平台团购,他们说你们库存少于2000件就别参加。结果我们库存只有800多件,后来赶制了1500件。最后团购数量说出来你都惊讶,只团购200多件。所以,其他平台都追求大销量、低成本、低利润率、大库存、商家间拼死竞争,最后的赢家是平台自己。而我们希望打造一个轻松双赢的平台,不把商户拖入库存陷阱。一是用技术的手段,自己用的一套软件将来也给商户用,给商户提供库存周转率提示、备库量提示。二是用招商的原则来保障,消费者能按照各种风格、材质、不同身材、不同场合选到满意的衣服就行,不会海量招商,也不会出现雷同风格过多的商户。D1优尚网将会是一家以服饰搭配为亮点的开放平台,现在女孩都喜欢看时尚杂志,欣赏里面模特的着装,但是看中后无处购买,而我们既教人穿衣服又能直接下单。如果大多数客户能接受这种模式,那么D1优尚网的开放就是一个很不错的生意。
【一起惠返利网讯】9月11日消息,一起惠返利网获悉,国内知名跨境电商仓配服务商“递四方”(4PX)正在向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商转型,并于近期推出了“ECOSS电商一站通”,涉足代运营服务。递四方副总裁冉涛预计,三年之后,ECOSS带来的利润将占到公司整体利润的50%以上。“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服务商只提供单一的价值将无法满足卖家的需求。仓储物流服务只能作用于后端供应链,却无法直接给卖家带来销量的提升。如果不能帮卖家解决‘怎么卖’的问题,将会限制我们的发展,这也是促使我们转型的重要考虑。”冉涛对一起惠返利网表示。服务侧重建渠道单一行业入手冉涛介绍,ECOSS在服务上侧重于企业全球电商渠道的搭建,帮助企业在四个渠道完成全球十几个主要国家的布局。四个渠道包括亚马逊、ebay等综合电商平台,海外垂直电商平台,品牌官方独立B2C以及海外分销渠道。而在客户的选择上则会从单个行业开始切入,做透一个行业再涉足其他行业。递四方选中的第一个行业是宠物用品。冉涛表示,今年内,递四方将专注在宠物用品行业开发客户,而不会涉及新的行业。“就宠物行业而言,在美国,除了ebay和亚马逊外,还有7家主要的垂直电商平台,以及一些宠物用品比价网和宠物交友网,这些都是我们要拓展的渠道。在英国或是德国,情况又会完全不一样。”“代运营不仅仅只是管理几个ebay账号,那样对于企业来说,只是一些基础劳动力的外包,没有太多意义。而且不同行业在国外的情况很不一样,只注重IT技术,不重视行业本身的差异也是错误的。”冉涛指出传统电商代运营存在的缺陷。客户瞄准大企业收费百万级ECOSS的目标客户定位为还未涉足电商的传统品牌商、制造商,以及想要拓展海外电商渠道的国内电商品牌、传统品牌,且销售规模需到达一定量级。ECOSS服务在收费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最初的项目启动费用,100万元人民币,递四方负责全球渠道的搭建和品牌的推广,并承诺基础销售额;另一部分则是5%的销售提成。据了解,ECOSS目前能提供的服务包括购物车建站、货源分销、渠道管理软件、在线推广、在线收付、全球物流和仓储等。目前除了海外营销和支付业务引入了第三方服务商外,ECOSS的其他业务都由递四方自己提供。未来除了仓储物流等递四方的核心业务外,其他业务都会陆续开放给第三方服务商。目标实现快速转型人才是瓶颈一起惠返利网了解到,递四方旗下,除了主营业务4PX速递外,还包括建站服务平台美赞拓,渠道拓展平台美胜商、货源分销平台借卖网等,但此前都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冉涛透露,随着今年5月份,直属集团本部ECOSS业务中心成立,递四方开始从流程上对旗下业务进行整合,并通过项目制的方式来调动所有资源,推动代运营业务。而递四方在ECOSS业务开始以来的三个月,也遇到了一些转型之痛。冉涛指出,最主要的困难在于运营人员对于行业了解深度的不足以及专业人才的引进,而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去解决。此外,客户对于递四方是仓储物流服务商的固有印象也可能会对ECOSS业务的拓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冉涛表示,未来两年,公司发展的最重心将放在ECOSS业务的培育和拓展上,公司希望能在明后年快速实现从仓配服务商到综合服务平台的转变。
【一起惠返利网讯】9月4日消息,麦包包相关运营负责人向亿邦动力网透露,麦包包将要开始拓展新的海外精选箱包品类,而目前麦包包的主营产品仍然是自有品牌。“我们很快会引入一些国外知名箱包品牌。”麦包包相关负责人称,去年麦包包曾做过一些调整,将利润不良和不符合自身消费者需求的品牌进行了彻底剔除,此次扩展的意义在于重新精选。据其介绍,引入海外知名箱包品牌后,麦包包的网站客单价将会比现在的220元-250元再增加不少。据透露,9月就会有两个知名拉杆箱品牌入驻,Q4将会有一些知名女包入驻。不久前,麦包包官网刚刚启动了6周年庆典促销活动,此次庆典与麦包包往年的周年庆有较大差异,将会明显看到未来转向精致主义的生活方向。因此,此次促销主要面向的群体是白领、成熟的网购女性。据悉,此次周年庆活动已经上线了全新的页面,同时麦包包方面做了充足的备货,官方预计,此次活动将会产生约2000万的销售。
【一起惠返利网讯】9月4日消息,以婚纱、鞋服、箱包等时尚产品为主要品类的外贸B2C电商米兰网(Milanoo.com)日前正大力推广假发产品,在网站推出了假发产品免运费的促销活动。据一起惠返利网了解,米兰网的假发品类总共包含了数百种产品,包括人发制假发、蕾丝假发以及合成假发,价格区间在34美元到172美元。目前,米兰网实行假发免费运送的推广活动,截止到9月15日。米兰网一直都以“时尚”作为自己的风尚标,主站的产品线包括婚礼服饰、场合礼服、角色扮演、戏剧装扮、时尚服装、鞋、包、美妆、珠宝等。其假发产品属于时尚装扮类,主要销往欧美地区,消费者以年轻女性及学生为主。据了解,在小额跨境在线交易中,中国的假发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领了70%以上的份额。美国假发进口额占世界假发进口总额的62%,其他主要假发进口市场有日本(9%),英国(4%),南非(3%),香港(3%)。由于海外消费者对假发产品需求量大,而且假发产品利润高,米兰网或许会将假发作为新的发力方向。此外,在线外贸平台全球速卖通曾透露,2011年以后,假发相关商品的平台交易量快速增长。2012年年初至今年3月,速卖通平台假发每日成交总额增长了10倍,到2014年或将占有美国四分之一的市场。假发出口或将成为中国外贸电商的一个亮点。
6月6日晚,苏宁全国200多家分公司,8000多名管理干部举行了名为“线上线下同价誓师大会”。上海市虹口区苏宁电器曲阳店的销售员张博(化名)正在家里玩微信,公司已经表示,鼓励个人通过微信、微博向客户做营销,一旦产生销售将给予奖励。但是对于他的师傅徐明(化名)而言,却并没有那么乐观。徐师傅不用智能手机,他仍然相信会有人到实体店下单。6月8日始,苏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所有门店销售的所有商品都与苏宁易购同品同价的政策。对于苏宁而言,这无异于一场自身造血功能的整体改造。从供应链管理、物流建设、售后服务、信息技术,细微至销售员的培训与洗脑,苏宁已经至少准备了半年时间。而在业界看来,苏宁的转型才刚刚开始,阵痛难免,现在论成败还为时过早。前奏:张近东“变线”在过去的几年间,张近东几乎每年都会去美国。考察拜访沃尔玛、亚马逊、百思买,IBM等科技巨头,“以科技重塑传统连锁零售业态”,已经是盘旋在脑子里很久的念头。“对于中国传统零售行业而言,苏宁已经走在了最前面,至于未来能走多远,现在谁也不敢断言。”与此同时,苏宁一边遭遇传统零售业毛利率下滑的挑战,另一面开始切身体验到互联网带来的冲击。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分析了经营思路上的变化,“2009年易购上线,当初的构想比较狭隘,认为缺少网上渠道就做一个。2009年到2012年年底,我们做了两个渠道,一个是实体、一个是网络,却是割裂的。我们日益感受到,线上线下最终要走向融合。”2013年2月,“苏宁电器”正式更名“苏宁云商”,公司架构也随之整体调整,苏宁构筑起总部管理、总部经营、地区执行三大管理层级,将其概括为“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设立电子商务、连锁平台和商品经营三大经营总部,涵盖实体产品、内容产品、服务产品三个大类28个事业部。“从公司角度是彻底转型互联网,从苏宁易购角度来说,2013年的变化就是做成彻底的互联网公司。”孙为民说。中场:线上线下“落地”对于苏宁云商而言,线上线下同价背后实际上落地的仍是O2O的商业模式。苏宁未来的实体店不再是简单的实体店铺,演变成新的互联网店面。通过实体店给消费者提供的展示、体验与服务,同时与网上购物的便利性相结合。两个平台又共享同样的库存、商品、物流、服务。苏宁云商转型很大的壁垒还在于执行力,IBM电子商务顾问王祺指出,来自渠道的反弹、理念贯彻,包括技术上的执行力都将为双线同价带来一系列问题。“但是苏宁特有的实体店会在未来的长期增长中有所体现。”王祺认为,价格只是渠道融合的第一步,最终将归结到用户体验的融合。“而这种体验,在国内苏宁仍占有优势,是竞争对手京东等给不了的。”仅是开始:阵痛难免与考核变奏为了配合渠道融合带来的考核难题,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亦表示,将于近期推出相应的考核方案:一是门店辐射半径内的线上销售计入该门店销售业绩;其次门店销售员有更多非门店陈列产品(包括线上产品)推荐给消费者,产生销售给予奖励。这种变化的目的显然为了最大程度激活基层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即使如此,仍然有一系列阵痛在等待着苏宁。瑞银证券的研报指出,“此举能够一定程度增强线下门店的价格吸引力、推动线下同店销售增长,但将有损公司整体业务毛利率,为公司主动采取的降低利润、扩大市场份额之举。”瑞银维持“中性”评级,下调目标价至5.5元。宏源证券分析师陈炫如则认为,苏宁旨在打造O2O运营模式,其线下体验做得不够。全国的物流布局还有很长路要走。技术性的操作问题显然也仍在调试中。按照苏宁的设计,转型后借助其后台信息系统,可以将门店与线上相同的商品成交价锁定。但在上海某苏宁门店,由于系统的原因,记者仍然没能完成线上线下的现场比价。“受限于技术执行力的推进,实际操作难免会遇到问题。”王祺指出,受到竞争者的影响,电商的价格调整可能一天几跳,即使实行价格监测,门店纸质标签的更替困难,都会降低调价效率。
6月24日消息,一起惠返利网获悉,知名农产品电商“贡天下特产网”(以下简称贡天下)在日前的一次注册送体验券的O2O活动中,4天即获得43000个有效订单及27000个真实注册用户。“农产品本身的特异性,使注册即送券的传统营销方式找到了第二春。”分析人士指出,注册即送券的方式,在B2C竞争早期拉新客时很有效,但近来已经不太管用。贡天下CEO戴海涛介绍,6月17日,在北京金源燕莎购物中心,贡天下参加了一场名为“山西品牌中华行北京站”的活动。用户只要在现场设置的网站展示柜台在线注册,手机验证后,贡天下即赠送一张面值为20元的体验券。体验券可以直接抵用商品及物流费等,基本等同于没有任何限制条件。贡天下“山西品牌中华行”活动产品展示戴海涛对一起惠返利网表示,此次共发放出2万张体验券,原本预期能产生1万个体验订单,结果却大大出乎想象:活动于6月17日展开,前两日表现平平;19日凌晨贡天下网站流量及体验订单量开始飙升,当日体验订单飙升到18000单,日UV增加5万以上,PV增加50万;20日流量继续攀升,截至20日结束,共获得约43000个有效订单。但在用户的结构中,贡天下分析后发现,43000个订单中共有约27000个独立送货地址,其中有236个送货地址购买了10单以上,也就是说即使通过手机号码验证,存在较为严重的刷单现象。“而且,绝大多数用户采用了购买10元,另外10元充当物流费用,是明显的新用户。”戴海涛估计,这样的用户每下一单,贡天下就会净损失十几元。戴海涛表示,虽然会造成损失,但贡天下必须坚持发货,并保证订单的及时送达。“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消费者品尝之后认可了我们的产品,那他们一定会再回来购买。如果20元能换来一个忠实用户,我觉得是非常值得的。”此外,由于事先准备不足,短时间内订单量激增造成了网站19日与20日一直处于半瘫痪状态,影响了用户体验。贡天下已向用户发送了道歉信,并再次赠送了20元优惠券。据了解,此次活动中,类似“赚客吧”、“什么值得买”等优惠券分享论坛起到了重要作用。贡天下发现18日下午开始,有很多论坛自发地抓走了此次活动的链接,并进行了推广。还有用户利用活动设置的“漏洞”,找出了刷单的方法,并分享到论坛中。一起惠返利网了解到,注册送现金券的推广方式被电商网站普遍采用,金额也从10元到200元不等,但事实上效果并不明显。业内人士分析,贡天下此次活动能获得成功,一方面是由于未对体验券设置使用上的限制。据了解,大多数网站对于现金券的使用都设置有最低消费金额,如消费满100元才能使用,且不能抵用物流费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特产类里,如果只是小零食的话,一般只需要几元钱到十几元钱,一张优惠券就能抵掉所有的花费,所以很有吸引力。如果是主卖3C电器类的网站,商品动辄数千元,几十元的优惠很难成为消费的决策因素。”该人士表示。但特产类电商中的礼品类的商品则售价较高,且拥有很大的利润空间。通过现金券的方式,带来用户,并打响品牌,对于拉动关联销售及重复购买有很大的帮助。
民资快递业将迎来最为强劲的竞争对手。近日有消息称,中国邮政旗下的各地邮政,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出同城快递业务,收费标准将大大低于目前快递业通行的资费标准。邮政系统强大的网点资源等优势,若再辅以价格优势,或将挤垮目前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民资快递。经《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证实,此事属实。上海邮政早在2011年4月,就已推出商务速递业务,以“7+2”的资费标准,在试点同城快递业务。而传言中的北京邮政商务速递业务,或将以5元起价的收费模式冲击市场。北京试点低价快递一位民营快递的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5元起价的收费模式恐将引发新一轮的恶性竞争。如果参照这个“5+1”的收费模式,所有的民营快递都会亏损。近日有消息称,北京邮政将作为试点在城六区推出“廉价快递”业务,以满足普通包裹与EMS之间的用户需求。目前,拥有300人队伍的北京邮政下属的商务投递局已正式挂牌成立。在定价方面,该廉价快递5元起价,1斤以上的包裹按标准加价。其推出的廉价快递业务主要针对银企账单和国内小包裹,将来会逐步扩展至同城快递业务。在时效上,上述业务能保证上午收寄的快件当日达。超低价入市,辅以独享的邮政配送资源,北京邮政试点“廉价快递”的消息出来后,让很多民营快递的管理层开始坐立不安。国内一位民营快递的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如果消息属实,5元起价的收费模式恐将引发新一轮的恶性竞争。在如今高企的人力及物流背景下,如果参照这个“5+1”的收费模式,所有的民营快递都会亏损。更让快递行业里很多人感到惊讶的是,这次推出廉价快递业务的主体,是隶属于中国邮政的北京邮政。中国邮政目前的业务共分3类,分别为邮政业务、邮储银行和速递物流。其中中国邮政旗下的速递物流公司是专业经营和管理全国邮政速递物流业务的,拥有EMS特快专递和CNPL中邮物流等品牌。经过近两年的调整,EMS如今的价位已经能与民营速递中的顺丰做到不相上下,比“四通一达”略高。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我国《邮政法》里有明确规定,邮政企业的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应当分业经营。其中,速递业务、储蓄业务,包括一些代收费业务,都被明确划分为竞争性业务,应当与享受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及补贴的邮政基本业务区分开。“若一边拿着国家的财务补贴,一边与民营速递进行市场竞争,不仅违反了《邮政法》,也有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原则。”徐勇说。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民营速递企业的管理层,均持有类似的看法。回应:服务升级而已隶属于上海邮政的商务速递业务,资费标准为“7+2”,即首重1KG为7元,每续重1KG及其零数加2元,较民营快递的价格略低。上述消息称,北京只是廉价快递业务全国复制的开始。北京城区完成创新试点后,未来可能将上述模式向全国范围进行推广。记者尝试联系中国邮政的有关负责人,但未获回应。有上海邮政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事实上,这一模式早已在上海开始试点。自2011年4月起,上海邮政就已经推出上海邮政商务速递业务,进行试点运营。记者采访获悉,隶属于上海邮政的商务速递业务,资费标准为“7+2”,即首重1KG为7元,每续重1KG及其零数加2元,较民营快递的价格略低。对于行业里“违反《邮政法》及竞争公平性原则”的指责,上海邮政上述负责人向本报回应称,目前的商务速递业务,是在其邮政基本业务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如以前用户若对邮寄小件物品的安全性有一定要求,一般可采取“挂号邮件”的模式,但挂号邮件必须到邮局营业窗口交寄,其模式已经不太符合年轻主流用户的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中国邮政给予各地邮政分公司一定权限,对原有的邮政模式予以升级,这也是邮政改革的一小部分。该人士表示,为保证与同属中国邮政的EMS不产生或尽量少产生同业竞争的关系,上海邮政在商务速递的寄件内容和服务范围上略有区分,如寄件的物品重量多为1KG以内的小件物品,如文件、单证、票据和卡类,服务范围只限于上海市全境,只提供少数的国内小包服务等。难以企及的竞争优势有人士建议,即使中国邮政拟涉足速递业,也应将眼光瞄准外资快递,更多的提供国际间速递及高端速递服务,而非降低身段以低价入场。这个被称为“廉价EMS”的邮政商务速递业务,是否会被认定为与普通的快递业务有直接竞争的关系,恐将成为其存在合理性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据最近已起草完毕的《邮政普遍服务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拟在整个快递行业征收邮政普遍服务基金。而按该基金的征收标准,为国内同城快递0.1元/件、国内异地0.2元/件、港澳台1元/件、国际2元/件;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年营收200万元以下企业可免征。这个被行业里称为“份子钱”的征收标准,被认为将从普通快递企业中切走企业利润的25%~40%。目前,我国快递企业利润普遍在3%~5%。“一边从民营快递企业中收取‘份子钱’,一边还享有国家对邮政的财务补贴,中国邮政的竞争优势太过明显。”有国内民营快递的负责人愤然的说。“廉价EMS”对市场的冲击也不言而喻。无论是北京邮政传言中的“5+1”,或是上海邮政正在执行的“7+2”收费模式,都是目前成本模式下,民营速递企业难以做到的。徐勇表示,此外,邮政系统相比于民营快递公司,在物流上还有很多后者难以企及的优势,如其拥有遍及全国的网点,有可用来进行速递业务的飞机,其在铁路和公路上享有“绿色通道”,在市区的停车等方面均有政策优惠。资源优势和网点优势,使其很容易在终端市场上取得更大的份额。而今若其再将财务上的优势转化为价格优势,会令很多民营快递企业难以生存。多位快递行业人士向本报呼吁,虽经过多年发展,中国邮政在提供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中西部资源投入不均衡的问题,其更应当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保障公民基本通信权的服务上,而非与民企争蛋糕。另有人士建议,即使中国邮政拟涉足速递业,也应将眼光瞄准外资快递,更多的提供国际间速递及高端速递服务,而非降低身段以低价入场。
酒仙网虽然此前一直在进行网络售酒,但主营类目为白酒品类,葡萄酒网购市场在近两年也出现爆发式增长,也买酒、品尚红酒、酒美网等以进口红酒为主营的B2C商城都分别获得了多轮风险投资。“红酒网购市场超百亿的规模之中,酒仙网也想分一杯羹。”某电商人士告诉亿邦动力网,“酒仙网此前真正的业务点是白酒分销,而进口红酒在国内因为市场还未完全合理划分,而不错的毛利率和市场空间也可以为酒仙网在利润和营业规模方面进行良好的补充。”根据易观国际数据,2012年上半年酒类B2C网购营收份额中,酒仙网占比36.5%,获得三轮融资,分别为2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和2亿人民币。据易观智库预测,2014年整个酒类网购市场规模将突破130亿元。
3月20日消息,据彭博社的报道,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今天在香港举行的瑞士信贷亚洲投资大会上表示,未来阿里巴巴将会通过收购实现移动应用业务的增长。马云表示,阿里巴巴自三年前开始涉足移动业务,但是却没能跟上竞争对手腾讯的发展步伐,后者在去年第四季度的净收入增长了37%,而微信用户量在今年1月份已经超过3亿,“我们在这个领域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我们的创新能力确实不如腾讯,他们的微信是个非常棒的产品,”马云说道,“未来阿里巴巴将会通过兼并和收购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谈及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时,马云表示未来5年将会是中国电子商务的黄金发展期,电商的销售额有望在5年内占到中国零售业总额的30%。市场研究公司易观国际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网购消费者已经超过美国,而在线交易额将会在2015年达到2.57万亿元,2012年中国市场的在线交易额为1.22万亿元。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年底,中国一共有5.64亿互联网用户,较2011年增长了10%。据了解,阿里巴巴集团2012年的净利润达到4.84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1%,而销售额则同比增长74%,达到40.8亿美元,“如果阿里巴巴进行IPO,那么其市值将有可能超过腾讯和百度,”国信证券分析师埃里克·仇(EricQiu)表示,目前腾讯和百度的市值分别是63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另据悉,目前阿里巴巴集团一共拥有2.4万名员工,除了提供B2B贸易、个人零售和支付等服务之外,还涉足云计算、在线支付和拍卖等服务领域。
有接近聚美优品人士透露,假货风波之后,聚美优品订单减少30%以上,对公司业绩造成极大影响3月以来,垂直化妆品电商间的战争波澜起伏,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近日,聚美优品更是卷入其中,被曝施压供应商涉嫌不正当竞争,且陷入造假风波。对此,有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聚美优品来货渠道或存有漏洞。不过,聚美优品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聚美自成立之初就坚持与正规代理商建立合作,很早就在采购部专门设置自己的质检员,所有产品都是实物拍摄,采购商品的进货渠道更是经过层层把关。”订单大幅减少投诉量增多实际上,虽然聚美优品方面表示,造假事件对公司销售并无影响。但据记者了解,聚美优品假货风波之后,订单大幅减少。记者曾多次拨打聚美优品官方客户电话,均因客服全线繁忙被挂断。一位接近聚美优品人士表示:“假货风波事件之后,聚美优品订单减少30%以上,投诉量大幅提升,消费者要求退换货现象不断,对公司业绩造成极大影响。”此前联合创始人陈鸥在聚美优品推出三十天无条件退货、全程保障、100%正品的三大政策,抢占市场。然而不足两年,聚美优品却负面消息缠身,除了“假货”质疑,日前还被曝出涉嫌“施压供应商”,要求供应商不向其他电商提供促销支持,否则将面临账期延长甚至解除合作。值得一提的是,陈欧将这些风波视为“竞争者惯用手法”。为增强消费者网购化妆品的信心,近日,陈鸥联合欧莱雅、玉兰油、佰草集、谜尚、曼秀雷敦等40多家国内外品牌联合发起成立“真品联盟”,并发出电商“行业自律”宣言。不过陈鸥的这一举动并未平息争议,反而引来新一轮质疑。来货渠道存漏洞?那么,对于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假货问题,到底是否真有其事呢?对此,中国互联网协会一位人士表示,关于聚美优品卖假货的说法只是来自于一位自称是“聚美优品前员工”的网友,其可信度低,需要有客观事实为依据。而一位广东化妆品销售渠道商告诉记者:“造假现象在化妆品屡见不鲜,对于聚美优品这样大型化妆品网站来说,渠道一般较为正规。网站产品价格低于专柜,一方面是减去人工、店面等成本,另一方面不乏可能有部分水货充量。”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聚美优品爆发造假风波,不少大牌化妆品企业却选择与其撇清关系,这与聚美优品的强硬态度不无关系。据乐蜂网爆料,聚美优品要求各品牌供应商给予最大力度促销,并将账期延长逾60日。此外,对于聚美优品的产品的渠道和来源,部分化妆品企业也有所质疑。一位化妆品品牌负责人表示:“部分化妆品销售网站来货渠道存在漏洞,并非从正规渠道获得,其中不乏一些大型销售网站。”不过,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表示,电商聚美优品在行业内,尤其是细分化妆品细分市场中的实力不容忽视。陷入假货风波主要是因为近期其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等引发消费者质疑,而聚美优品难以拿出确凿的证据来洗刷自己的清白。虽然风波来势汹汹,短期内对企业会有不利影响,但从长期看,不会对企业造成致命的威胁。行业恶性竞争对手互揭短实际上,在一向被认为“水很深”的化妆品业,高价和大品牌产品成为众多不规范商家“动刀”的目标,由于化妆品价格高、产品质量层次不齐,有着巨大利润“缩挤”空间,且渠道复杂,从而让商家有机会谋取巨额利益。而为了夺取这块巨大的蛋糕,竞争对手之间也“大打出手”。3月初,聚美周年庆大促销,3天网站销售即过10亿元。当时,垂直化妆品电商口水仗一度升级,乐蜂网暗指聚美优品对供应商提价,湖南卫视与淘宝网合作的嗨淘网更是微博质问其卖假货。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电商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内建立合理、有序、公平的竞争环境,为电商未来的长期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而价格战不断,不仅进一步挤压了行业利润,使双方两败俱伤,而且也不利于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业内人士还指出,电商最大的优点在于高开放、灵活性强、成本低,劣势在于售后服务不健全,商品价格竞争激烈,利润微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售后服务等方面势必会“偷工减料”,损害消费者正当权益。未来需要在售后服务、个性化服务、保障产品质量等方面有所提升。
3月21日消息,亿邦动力网获悉,昨晚腾讯发布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腾讯电商2012全年营收44.3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营收439亿元人民币的10.1%。亿邦动力网从腾讯年报中还发现,腾讯电商部门全年营收成本44.3亿元人民币,毛利率约5.3%。此外,腾讯电商Q4营收16.8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营收84.6亿元人民币的13.8%;高于上季度的9.8%。营收成本15.4亿元人民币,占营收的91.5%,以此计算毛利为8.5%,高于上季度的4.3%。腾讯电商关于2012年的电商表现,腾讯方面表示,由于提升了若干商品类别(如消费电子)的B2C电子商务交易业务规模,并录得交易量大幅增长。年内,已扩大区域覆盖范围并增加对物流及与交易履行相关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据亿邦动力网了解,2012年,腾讯重组了业务架构,电商部门从原有的事业部,转为单独组建的电商控股公司(ECC),以实现更为集中及有效的管理。随后,腾讯电商还实现了对海派B2C电商易迅网的控股,从而在整个电商格局中规模有所增强。在此基础之上,腾讯在过去一年完成了对旗下拍拍、QQ商城、QQ网购的资源整合,进而形成了开放平台与自营平台并行的双核模式。凭借腾讯入股注入了资金、流量等诸多资源,易迅开始遽然加速,并从原先一家上海区域电商向更广的地域版图扩张。易迅网CEO卜广齐曾表示,腾讯控股易迅一年半以来,易迅的订单量大幅增长了10倍。“尽管电子商务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但我们相信这正是互联网下游产业一个具吸引力的机会以充分发挥我们的竞争优势。”腾讯方面在解读财报时强调,腾讯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包括庞大的注册用户群、为消费者提供的结算支付服务、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力及网络对用户口碑提升的影响力。腾讯指出,未来阶段将继续扩大在中国的区域覆盖范围,透过对业务基础设施投资提升用户体验并探索移动电商的新领域。附腾讯Q4财报及全年报数据:腾讯第四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121.531亿元(19.335亿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长5.1%,比去年同期增长53.4%;净利润为34.636亿元(5.510亿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长7.6%,比去年同期增长36.5%。腾讯全年总收入为人民币438.937亿元(69.83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0%,全年净利润为人民币127.319亿元(20.25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8%。
京东首页广告报价单出笼加速流量变现京东正在广开渠道提升利润率,把流量转化为收入,除推广告服务外,京东还上线了很多其他服务,如上线数字音乐平台、应用平台,推出租车、彩票、旅游,希望实现今年季度盈利。京东首页广告报价单1月6日消息,据电商人士龚文祥爆料,京东近日向商家下发京东广告报价单,并新增首页单品售卖广告形式,其中,这些广告价格根据所在位置不同,价格也不太一样。京东官方暂时没有对此作出回应。据了解,在京东一屏单品位置价格最高的是“疯狂抢购”和“限时抢购”两个类别,价格可达到1天2.5万元,“热卖商品”、“热评商品”、“新品上线”所在的广告位价格为1天8000元。京东首页还有其他区域,比如丽人楼层单品、生活楼层单品价格稍低。这也意味着京东在广告变现步伐上加快。此前,亿玛CEO柯细兴透露,京东商城2012年广告收入近2亿元。有分析认为,随着搜索广告平台和京东开放平台广告系统上线,京东流量变现的举动更加明显,未来来自广告方面的收入会更高。实际上,京东近年来也一直在广告变现上努力。不久前,京东内测搜索广告平台“京东快车”,每个品类邀请一部分商家测试。京东快车表现形式为:在搜索页左侧栏展示“推广商品”及底部“商品精选”;服装鞋帽三级类目页增加上方“热卖推荐”位置。京东称,推出该服务的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同时帮助品牌客户提升品牌认知度和产品知名度。京东开放平台广告系统被认为是对淘宝直通车模式的借鉴。淘宝直通车是按点击付费的效果营销工具,给商品带来曝光量的同时,也实现了精准推广。更早之前,京东商城高级副总裁程峻怡透露,京东开放平台广告系统将于2013年初推出,供第三方商家使用。不过,程峻怡表示,京东商城广告系统将采取消费者欢迎度和竞价的付费模式,与淘宝“直通车”不完全相同。据悉,京东正在广开渠道提升利润率,把流量转化为收入,除推广告服务外,京东还上线了很多其他服务,如上线数字音乐平台、应用平台,推出租车、彩票、旅游,开放物流和推出金融服务,绑定上游银行业下游厂商,希望实现今年季度盈利。
实施4年的家电下乡政策将于明年一月份最后谢幕。家电下乡政策红利消退之后,行业增长在点在哪里,尤其是那些中小品牌的发展空间在哪里?他们将面临更残酷的生存问题,因为家电三大扶持政策中的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先后宣告终结之后,剩下的节能补贴政策恰恰是拉大了行业巨头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差距。前一段时间有消息传言未来新的家电政策将会出台,一直是“只见楼梯响,未见人下来”。说实在的,政策的推动在短期内是可以保证企业产品销量的延续,可说“搭救”了那些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不具实力的小品牌,但实质上却未能增强他们的竞争能力,而且还大大透支了市场,从长远来看,仍然不利于中小品牌的发展。现在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跌,这样从企业成本方面来说是下降的,减轻了一些中小品牌的生存压力,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利润将会有提升空间。从今年三四季度以来,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走低,与10月底相比,11月27日沪铜期货价格下降1.13%,沪铝期货价格略升0.36%,DCE塑料期货价格下降1.68%。国内镀锌板指数也与10月底基本持平。上游原材料下跌,也可以说是给了中小品牌一个“集中资源优势来进行产业链的升级”的机会,就看能否抓住机会为未来长远生存发展布局。笔者认为,虽然下乡政策已经宣告结束,但中小品牌仍然在行业巨头们还无瑕兼顾的三、四线市场,以及一些城乡结合部有很大的优势,而且这些市场受电商的影响较小,网购还没有成为主流。据笔者观察,现已有一些中小品牌的企业和相关经销商已经把目光集中在这一区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