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化妆品品牌>文章列表
化妆品品牌
【一起惠讯】10月22日消息,今年的天猫双11已经进入预售阶段,日前,化妆品电商小也的电商业务负责人徐珍向一起惠表示:“每年的双11,都是化妆品的痛。”据徐珍介绍,今年的双11,小也的备货量达到了4000万,并将在淘宝、天猫、京东、蘑菇街等多个平台上开展促销活动。徐珍表示,对于小也这个从淘宝成长起来的品牌,淘宝网依然是双11的重中之重,淘宝网将占到备货总量的60%,天猫平台为25%,其他平台共占15%。徐珍透露,今年小也的双11促销,最大的亮点将来自移动端。“相比以往EDM、邮件等营销方式,移动端在与用户的互动上更有优势。”据她介绍,目前,小也在微信上有一个订阅号和一个服务号,双11期间,小也将会在两个官方微信号上推出签到有奖、转盘抽奖等活动。她预计,今年双11,小也移动端的销售占比将达到60%-70%。不过,在徐珍看来,相比其他类目,双11的价格战还是让化妆品品牌心力交瘁,尤其是像小也这样经营香奈儿、CK、DIOR等国际香水品牌的渠道商,在优惠方面很难达到双11平均5折的水平。徐珍认为,由阿里发起的双11大促,已经经历了6年的成长,如今不能再停留在价格战的初级阶段,而应该更加关注用户购物体验的改善,但是从今年双11的趋势来看,小也还是不得不“跟着平台的节奏走。”据了解,小也香水成立于2003年,并在同年进驻淘宝平台,先后创立小也化妆品淘宝店和小也香水淘宝店;2010年10月小也入驻进驻天猫平台;2011年10月10日,小也化妆品B2C商城正式上线。
一起惠2014-10-23 09:31:41625 次
【一起惠讯】10月17日消息,日前集结张柏芝、黄圣依、李金铭、秋瓷炫四位女明星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明星到我家》在江苏卫视开播,一起惠获悉,化妆品品牌韩束投入5000万成为这档节目的特约合作方。今年韩束在电视节目中疯狂斥巨资打广告,先后以2.4亿元冠名江苏卫视《非诚勿扰》、5500万冠名天津卫视《非你莫属》、5800万冠名东方卫视《背着青春去旅行之花样爷爷》、1800万赞助东方卫视《女神的新衣》、1960万投播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第二季等综艺节目。另外,韩束在万达、晶茂2条院线全国共计512家影院投放广告;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城市9个高铁站投放整体展示区广告。整合韩束广告投放数额,一起惠发现,截止目前束今年全部广告投入已经接近5.5亿元。
一起惠2014-10-18 09:19:34850 次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十一长假,各大商场纷纷打出打折促销的牌子,这其中,化妆品柜台的生意尤其火爆,仔细看看,雅诗兰黛、兰蔻、植村秀等等,琳琅满目,而国产品牌却寥寥无几,国产化妆品都去哪儿了?消费者不买国产化妆品,究竟是崇洋媚外还是技不如人?从现在来说,国产品牌是主要集中于三四线城市或者是农村地区,而一二线城市的确很难觅到他们的身影,主要生产珍珠类护肤品的国产化妆品品牌欧诗曼董事长沈志荣坦诚,现在其实城市中的白领确实很多不愿意用国货,他们产品的战略方针是消费者尽量能够便宜的使用,都用得起,为大多数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但是在他看来毕竟工薪家庭是大多数,而他们是使用国产化妆品的主要人群,总的来讲白领是少数,而他们白领更多的使用洋品牌,在他看来也更多是出于对品牌的追求效应。沈志荣:白领现在的崇洋媚外是比较重的,他们都是些外来品牌,雅诗兰黛、兰蔻等等这些,其实那个东西我们都知道,这种配方我们都有,但中国人不适应,因为西方国家的人肤色和我们中国人的肤色天差地别,他人高马大,皮肤很粗鲁,毛孔很粗,我们中国人是比较小巧玲珑的,都是皮肤很细腻的,所以跟他那个不一样。其实像沈志荣这样认为洋品牌不适合国人皮肤的,在国内的市场分析之中也不乏少数,无限极有限公司质量部总监姚松君,也就是酱油大王李锦记下面子产品负责人作出回应。姚松君:每个人根据他的肤质、生活习惯、生长的环境不同,也会对他选择化妆品方面有不同的需求,也不是说这一套东西好国外用就一定适合中国,因为外国女人肤质跟中国还不一样,她的胶原蛋白的结构很容易随着年龄增加就断裂,很容易衰老,中国女人的肤色细腻、肤色好,所以用的东西应该会有很大区别。国产品牌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改变目前现状是不是有具体的对策呢?对于目前国人不认可,而且销售范围比较狭窄的尴尬的处境,其实国产品牌们自己也都意识到了。他们也在想究竟从哪些方面来改进,是否是销售渠道的问题,无限极有限公司质量部总监姚松君表示,他们现在是采用的是这种类似于安利、玫琳凯这样的直销模式,从而尽量避免产品进入超市,被掩盖到茫茫的海洋之中。同时他们现在也关注到了电商的渠道优势,姚松君说,其实任何压力都来自自身,任何竞争也来自内部,不是外部给的压力,因为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之中都会面临很多外部的竞争对手。在无限极的发展当中,最大的竞争对手、最大的敌人也就是自身,很多问题都是在自己没有及时的把握和确定公司的发展方向,没有解决公司内部的问题的时候,不能够很好的应对外界的变化,关键还是要自己能不能主动去迎接变化变革,以创新的方式来引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很多自主品牌都拥有的问题,而在欧诗曼董事长沈志荣看来,更多是缺乏政策支持,这个应该也是目前国产品牌发展急需解决的矛盾。沈志荣说目前从化妆品行业对国家的贡献来说,包括纳税和解决劳动力都是有很大的贡献,但是国家却认为这个化妆品行业是一种奢侈品,在政策支持上并没有太多的倾斜,包括像国外的很多品牌在国外的一些地区都是有支持的,而在我们中国却行不通,这也是他认为中国国产品牌发展的困境所在。沈志荣:我们欧诗曼的都是上百年品牌,都是政府支持的,中国为什么老品牌都倒了,我们报的项目像珍珠化妆品这个项目报上去就给他们否掉了,化妆品搞什么科学技术,这个是真的很可笑,很悲哀的。
一起惠2014-10-09 09:27:55605 次
【一起惠讯】9月5日消息,日前,多家商户向一起惠反映,京东美妆类目近期将发生重大调整:原有的POP平台店铺将在两个月内全部关闭,转为京东自营。这也是继洗护、喂养类目之后,又一个由POP转自营的类目。某化妆品经销商向一起惠官方微信(iebrun)爆料称,包括韩后、珀莱雅等品牌商在内的多家京东化妆品专卖店商品被莫名下架,且预测跟京东准备将化妆品类目收归自营有关。对此,一起惠就此事联系了多家京东POP平台的化妆品商户。某化妆品品牌商电商负责人称,其所在品牌的京东POP店铺在一周前就已经关闭,未来在京东将全部以自营模式经营。这一要求由京东自营团队方面提出,其所在的品牌也全程配合。上述品牌电商负责人估计,未来京东化妆品类目自营和POP模式的比例将由现在的6:4调整为8:2。而另外有两家化妆品商家负责人则透露,京东两个月之内将彻底关停化妆品POP,全部转为自营模式。就化妆品类目的这一调整,一起惠向京东官方核实了相关情况,京东方面回应称,此消息不属实,京东目前没有全部转为自营的计划。此外,京东方面也未透露进一步信息。尽管京东否认了化妆品类目将全部转为自营,但该类目向自营倾斜的趋势却非常明显。除了上文中商家反应的情况,一起惠还在京东检索了多个化妆品品牌的关键词,发现大多数品牌的检索结果中,京东自营商品已经占据绝对优势,极少见到POP店铺商品。至于京东做出这一重大调整的原因,各个商家有不同的分析。一位化妆品品牌的京东店铺代运营商认为,这一调整跟此前聚美优品的假货事件有直接关系。“聚美的事情出来之后,京东就已经开始在做调整了,好几个跟人体直接接触的商品类目,都做了调整。收归自营,可能是为了更好地把控质量。”而另一化妆品品牌电商负责人则称,一年前就知道京东会将化妆品类目会向自营倾斜,只是最近才开始快速落实。在他看来,京东化妆品类目收归自营是必然的趋势,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京东方面认为能将自营团队的优势从3C数码扩展到化妆品类目,而且从销售情况来看,化妆品类目的自营部分销售情况确实更好。上述负责人称,此前其品牌在京东的销量一直是自营优于POP。“POP店铺月销售在100万左右,而自营部分月销售能达到三四百万。”也因如此,对于关闭POP店铺这一调整,其相对比较配合。其次,京东POP商户对天猫的“偏爱”或许是导致京东做出此调整的另一原因。“大多数的京东POP商家习惯将流量引导到天猫,京东POP则相对受到冷落。因此,短期来讲,转为自营对京东来说更有利。化妆品与3C数码比较类似,都是标准品,转化为自营也比较合适。”再有,京东试图通过增加自营类目提高竞争壁垒,用自己的规则对战天猫。“相比开放平台,自营的门槛更高。POP业务一直难以追上天猫的京东,与其以弱攻强,不如选择强化自营优势,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据一起惠了解,在今年7月份,京东多家洗护、喂养类店铺就爆料称,京东运营小二通过电话通知商家,京东POP将关闭洗护、喂养类目,但京东方面对这一情况依然给予否认,称后期还会筛选优质的品牌商入驻,这一态度与此次的化妆品类目的调整颇为相似。另一个与这一调整相关的消息是,京东已经在组织架构上启动新一轮调整,将原有同一类目下两套管理体系(自营和POP)合并成“一条线”。京东官方称,原有食品、生鲜、母婴、汽车部分(维修保养、车载电器、美容清洗)等类目全部转到日百自营管理;营养保健、汽车部分(整车、汽车装饰、安全自驾)则全部转到了POP。对京东这一调整最为关心的无疑还是其POP平台的商家。一起惠曾通过调研了解到,很多商家对京东未来的自营、POP的方向性感到捉摸不定。不过,上市之后,刘强东反复强调和肯定自营对于京东的价值,甚至盈利空间也来自于自营。而在最新的一次京东财报电话会议,京东又解释称,其二季度销售额的真正增长并非来自3C数码等“拳头品类”(自营),而是此前一直被看做非核心业务的日用百货品类和开放平台的增长。
一起惠2014-09-05 11:06:37744 次
【一起惠讯】国内最早对移动电商的报道始于2008年,那一年淘宝高调上线手机网页版。2010年,淘宝和麦考林相继发布手机客户端。紧接着是2012年,凡客不断释放出移动端交易额猛涨的信号……从2010-2012年,淘宝、凡客、麦考林基本上是国内移动购物领域的最为高调几个的弄潮儿,京东、腾讯电商、唯品会、聚美优品则鲜有露面。进入2014年,移动购物市场风云突变,凡客、麦考林几乎都已淡出行业视线,曾经默不作声的京东、唯品会、聚美开始疯狂在移动端做文章,最出人意料的是,本来以为已经格局初定的电商行业内杀出一个“万能的微信”,让之前一骑绝尘的阿里巴巴倍感压力。市场份额:手机淘宝仍然是老大“相比三四年前,移动电商的地盘已经被重新划分了,小角色逆袭、狠角色淡出、巨头联姻的戏码开始上演。”一位关注国内移动电子商务格局的人士指出。一份来自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上,手机淘宝交易规模占比达到76.4%,说独占鳌头毫不为过,京东、腾讯电商、买卖宝、凡客等电商的份额都少得可怜。再来看看两年后的移动购物市场,淘宝依然是大多数手机网购人群的首选,但其在移动电商整体市场的地盘正在被一群新对手抢占。一起惠官方微信近期关于“你使用频率最高的购物App”调查结果显示,57%的受访者使用频率最高的购物App是手机淘宝,8%的受访者选择了手机京东,3%的受访者选择了手机美团,两年前市场占有率仅有3.9%的腾讯电商,如今已成为京东囊中之物——但腾讯却通过微信这一“新物种”重新获取了27%用户的垂青。曾经大张旗鼓进军电商的腾讯铩羽而归,现在一心做社交工具的微信却让移动电商甚至整个电商界风浪迭起,这让淘宝在移动端开始失控,同时失去安全感。因此,淘宝无线在去年一直忙着屏蔽微信、屏蔽导购,让自己越来越封闭。而它越是封闭,平台卖家就越是“不安分”,寻求更多的流量入口。横向PK:电商五虎各显神通一起惠调查了一批在手机淘宝之外有其它移动端销售渠道的卖家,发现京东、唯品会、聚美优品、微信等电商App成为近期受到卖家关注的几个“潜力股”。综合公开的资料以及卖家提供的信息,一起惠对上述几类电商App做了多个维度的对比。论用户基数,手机淘宝有足够的PC端“老本”,用户量在2013年就突破了3亿,早就与其它电商App拉开了距离——相比之下,京东App的1亿用户只能算“小儿科”,聚美优品、唯品会更不在一个层次。不过与微信相比起来,手机淘宝的用户量级也顿时相形见绌。公开报道显示,微信的用户总量在2013年突破6亿,正好是手机淘宝的2倍。而论购买力,唯品会和聚美优品的闪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秒杀了淘宝和京东这两个大而全的庞然大物。同样,京东虽然主力数码家电是标准品,但其单价更高,且对产品对比有较强的需求,因此用户决策也更迟缓。微信的购买力则基本上还是个谜。虽然京东近期宣称上线微信购物入口之后单日成交额相比之前“我的银行卡”下的二级入口翻了8倍,但长远发展商有待观察。另外,微信上基于公众号的微信商城销量更是寥寥,大多数品牌商目前对微信商城都是“刷存在感”“养着”的心态,收割期还远远未到。一起惠调查了一批在上述各个平台都有布局的卖家,从销售情况、平台系统、平台策略等方面了解了上述平台在移动端的不同现状。从销售情况来看,在PC端完全与淘宝、天猫不在一个量级的唯品会,正在成为对卖家极具诱惑力的移动销售平台。某知名户外品牌电商总经理向一起惠透露,其在唯品会的移动端销量占比已经略微超过天猫。“如果两个平台上都能卖出100件衣服,那么唯品会有30件是在移动端销售出去的,而天猫只有20件是移动端销售出去的。”根据唯品会财报,其在2014年第一季度的移动端销售占比已达到36%,今年4月份的移动销售占销售比例甚至已经达到43.6%。手机淘宝虽然也一直在强调流量的不断攀升,但从去年双十一披露的数据来看,其销售额占比为15%。从移动端的引流策略来看,唯品会也在做一些更大胆的尝试。上文提到的品牌商向一起惠介绍,唯品会已经在尝试手机端商品专供,商家需要对手机端平台进行独立供货,“而手机淘宝目前吸引用户的就是低价、低价、低价,手机专享价几乎成了唯一的杀手锏,这样带来的用户实际上并不忠诚”。再看平台数据的开放情况,除了手机淘宝能开放部分基础数据,唯品会、聚美优品、京东平台的卖家几乎都指出“数据太封闭”的现状。据商家透露,聚美优品对于运营、销售数据的管理上都采取封闭的策略。“我们不知道哪些订单和用户是通过聚美的移动端来的,哪些是从PC端来的,有时甚至连移动端男用户多还是女用户多都分不清楚。”一位化妆品品牌的创始人告诉一起惠。剩下的市场机会:移动导购崛起?除了唯品会、京东、微信等背景强大的平台,还有一个在移动端低调啃噬淘宝卖家和流量的势力是“导购类应用”:美丽说、蘑菇街、口袋购物等原来仰仗于淘宝而活的导购平台,都试图将卖家攥在自己手里,形成闭环数据的全新交易平台。去年曾有小型卖家向一起惠透露,其在半年内的成交订单中有81%来自移动导购平台口袋购物,因为口袋购物对销售的拉动,其直接从五钻卖家升级为皇冠卖家。很快,手机淘宝开始对移动端导购应用“耍心机”,例如在导购应用的商品详情页强制用户跳转到淘宝客户端,劫持导购App用户。在“享受”到淘宝种种冷遇之后,导购类网站均开始尝试自己拓展商户,自建平台。对于一些难以承担高昂营销成本、曝光率极低的卖家来说,拥有不少用户量的“导购系”网站具有不小的吸引力。根据蘑菇街的官方数据,其在推出优店平台(自有B2C平台)后,单月销售额即突破3亿元,目前注册用户约达8000万,其中手机月活跃用户超过3500万,超过60%的单月交易额来自移动端。而口袋购物的“微店”也在暗中“挪移”淘宝平台的卖家,在移动端帮助其实现一键搬家。一位关掉淘宝店、入驻微店两个月左右的女装卖家向一起惠透露,其日均订单已在200单左右。此外,还有一个手机淘宝潜在的大对手——拍拍网。此前在腾讯不温不火的拍拍网并没有独立的移动客户端,只有wap版页面。并入京东后,拍拍网被作为了重点攻坚项目,大有要重症旗鼓对战淘宝的气势,若能反击成功,手机拍拍无疑也将成为分食手机淘宝流量的重要角色。此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平台类App,品牌忠诚度较高的商家都已经纷纷开始自建App,尽管目前产生的销售效果有限,但品牌商对一款自有App的兴趣却在不断上涨。这可能是一个很多人曾经预测到结果、却无法预测进度的趋势。在一起惠日前举办的一场移动电商专题沙龙上,出乎意料的是,品牌商和开发者们最关心的问题不是在淘宝或者微信上如何布局,更是如何在自己的官方App上进行商品和流量的有效运营。这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品牌商们的忧虑。品牌商们相信,真正的移动时代一定是去中心化的。他们认为用户如果愿意在自己的手机上拿出十几兆的内存装在自己的客户端,是忠诚度的真实表现。在平台模式引导的前5年,平台以大规模的入口式流量和低价驱动了用户向电商的迁移,但并没有解决品牌商如何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只有当一个用户是因为我的商品或服务,而不是因为平台的促销和低价而来,这个用户才是我们真正感到安心的。”一家在平台上成长起来的化妆品品牌创始人坦言,这是他对移动时代最新的认识。
一起惠2014-06-19 11:34:14718 次
4月12日,化妆品电商聚美优品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上市申请文件。与包括京东等在内的不少中国电商股通过资本驱动规模,然后冲刺IPO的成长路径不一样的是,聚美优品主要通过自我造血来成长--成立近四年至今,仅融资约1300万美元。截至2013年底,聚美优品已实现连续7个季度盈利,且2013年净利额同比增长近6倍。在中国电商界中,“刘强东们”通过“外输血”模式推动公司前行,而聚美优品的陈欧则选择了“内造血”路径角逐江湖。盈利式增长聚美优品向SEC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13年底,该公司连续盈利已达7个季度。以此推算,聚美优品至少从2012年第二季度便开始盈利。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正是中国平台电商们烧钱抢份额的高潮期,比如当年的刘强东,深信“不该赚钱的时候去赚钱就是愚蠢”的商业逻辑,以资本为后台推动力、以市场份额为追求目标,随即掀起“6•18”、“8•15”两场电商烧钱大战。与“刘强东们”烧钱赚份额的逻辑不同的是,陈欧倾向于自我造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2年“8•15电商战”刚过,10月12日上午,陈欧在微博上表示:“只有规模而没法盈利的企业已经被资本市场抛弃,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会更加理性地思考做企业的根本,那就是盈利并活下来,只有这样,行业才能共赢。”聚美优品招股说明书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该公司已盈利,且当年合计净利额达837万美元,2013年净利额同比增长近6倍,冲高至5800万美元。聚美优品的前身团美网,成立于2010年3月,到2012年第二季度盈利时,仅成立近2年,且至今只融资了近1300万美元。与聚美优品造血式成长路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选择输血模式的京东,2004年涉足电商的京东10年多已融资约22.3亿美元,京东向SEC提交的F1更新文件显示,2013年京东净亏损4990万元人民币,总体上还未摆脱输血轨迹。盈利秘诀:巧降成本聚美优品能够在成立仅近两年后便步入盈利式轨道,究其原因,可从盈利空间与成本控制两个纬度来解剖。从盈利空间的角度来讲,聚美优品切入的化妆品电商领域前景广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Frost&Sullivan的一份报告内容汇总后发现,中国美妆产品行业零售销售总额,在聚美优品成立时的2010年,达到1362亿元,2013年几乎翻倍至2209亿元,2018年预计更会冲高至4318亿元,市场容量从而达到2010年的约3.17倍。在此期间,线上美妆电商的份额也会逐渐上升,由2010年在线B2C美妆产品销售额占中国美妆产品零售销售总额的1.3%上升至2013年的10.2%,到2018年该比例预计将增长至21.9%。化妆品电商领域孕育的庞大容量,为聚美优品的成长提供了市场前提。聚美优品营收额也从2011年的0.92亿美元,飙升至2013年的8.17亿美元,上涨近8.85倍。除市场容量为聚美优品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行业空间之外,化妆品领域的高毛利率特性也让聚美优品具备极大的毛利率提升空间。聚美优品招股书显示,该公司2013年毛利率为24.5%,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线下化妆品零售商莎莎(sasa)和屈臣氏毛利率分别达到47%和35%,一些国际著名化妆品品牌厂商甚至可达70%。目前聚美优品的毛利率低于他们,主要缘于其销售结构,即聚美优品所销售的产品主要由代理品牌和独家品牌两部分组成。其中销售额中占比约15%的独家品牌,一般毛利率可达70%;相应地,另外约85%的第三方代理品牌,毛利率相对较低,从而拉低了总体毛利率。化妆品的毛利率较高,伴随聚美优品在生态链条中溢价能力的提高,提升独家品牌占比,在运营效率基本保持的情况下,其毛利率仍可相应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在市场容量广阔及行业毛利率较高的背景下,聚美优品赚钱能力极强,而另一方面,聚美优品在支出端也有让业内惊讶的成本控制能力,这可从电商所在的新客获取成本、市场费用和包括仓储、分拣、物流等在内的履约成本等指标处得到体现。在履约成本方面,鉴于化妆品单位体积小,从而在仓储、分拣以及物流配送等方面,相较于3C、服装等品类,成本控制更具优势。聚美优品招股书内容显示,该公司2011年、2012年、2013年的仓储物流费率分别为12.8%、8.8%、7.2%,呈逐年下降趋势。新客获取成本方面,2013年聚美优品平均获取一名新客户的平均成本为38元,而为64元,前者仅为后者的近六成。市场费用方面,聚美优品招股书显示,该公司2011年~2013年市场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0.1%、11%、6.3%。综合下来,2013年聚美优品的盈亏平衡点为16%,即公司毛利率超过16%便可盈利。值得注意的是,主打自有品牌的乐蜂,毛利率接近30%,超过聚美优品的24.5%,不过2013年乐蜂却亏损1.5亿元,区别就在于成本控制能力。如欲深究聚美优品的成本控制能力,不得不提到陈欧另类的企业家自营销逻辑。2010年3月,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的陈欧回国创立了团购网站团美网,当时的学习对象是美国的Groupon,后于2011年在千团大战的背景下转向化妆品B2C的聚美优品。聚美优品的营销逻辑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模式,陈欧及其管理团队通过自身价值观和人格魅力营销来塑造企业家的自媒体品牌形象,然后通过自媒体品牌形象吸引相应圈层的粉丝,而后围绕粉丝社群进行粉丝生态营造。比如陈欧有意参加诸如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搭车”等节目以及推出“我为自己代言”系列广告,迅速将自己打造成为未来而奋斗、激情的80后创业者代表,陈欧体迅速引起强烈共鸣。记者曾与不少业内营销界人士沟通,他们认为,产品广告营销模式是工业化思维,以企业家自媒体为代表的价值观营销是互联网思维产物。比如小米的雷军、华远地产的任志强、SOHO中国的潘石屹、阿里巴巴的马云以及正走在企业家自营销路上的董明珠等,皆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打造企业家自媒体形象,然后进行粉丝生态经营。陈欧式的企业家自营销模式,成本相对较低,且客户忠诚度高。聚美优品招股说明书显示,客户量方面,2011年、2012年、2013年,聚美的活跃客户(时间段内至少购买过一次商品)总数分别为130万、480万和1050万,回头客分别占客户总数的53.8%、56.3%和62%;订单量方面,2011年、2012年、2013年聚美优品总订单数分别为约450万单、约1600万单和约3600万单,每位活跃客户的平均订单量则始终保持在3.4单左右,其中回头客订单额分别占订单总额的比例分别高达约86.7%、86.6%和88.9%。移动端交易额占比近半聚美优品招股书的内容显示,聚美优品的移动化转型也较为顺利。2013年12月,聚美优品交易总额中,来自移动端的贡献占比已达到约43%,2014年一季度该比例继续提升至49%。在时下的电商圈,甚至整个IT圈,移动端已成战略制高点,也是一家IT公司未来想像空间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这从马云撒网式布局移动端以及移动端对腾讯、Facebook、百度市值涨跌的决定性影响等皆可得到体现。已向SEC提交IPO申请的京东,鉴于自身移动端布局的不力,从而牵手腾讯。这笔交易中刘强东为了得到微信入口而付出了不菲的代价。相应地,腾讯在这笔交易中所付出的易迅部分资产、拍拍、QQ网购等实物资产反而成了添头,微信的入口价值成了腾讯资产包中的主角。对于聚美优品移动端占比近半的原因,除了该公司管理团队的战略重视外,也与其销售模式和目标客户群存在极大的关系。电商公司在布局移动端时,受限于移动端屏幕尺寸的原因,产品信息展示的宽度与深度不足的问题,一直较为困惑,但聚美优品的销售模式为限时特卖模式,每天向用户精选销售的产品品类相对较为集中。垂直特卖模式简化了搜索和挑选过程,以特定推荐模式可以带给消费者更简便的浏览体验,更宜适合移动端发力。放大到整个化妆品电商行业的角度来说,也较为适合移动端发力。相较于服装、3C等品类,化妆品品类的SKU(库存量单位)本来就较少,比如聚美优品的合作伙伴有1700家,但仅有1万多个SKU。这种SKU较少的情况,也一定程度上会减缓移动端展示不足的困境。此外,聚美优品的目标客户群主要是年轻女性,易于接受移动端购物模式。除了移动端这块基础性布局外,聚美优品另一块基础性工作便是假货预防的机制性建设。2013年,以交易总额为评价标准,聚美优品以22.1%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中国最大美妆电商。作为行业的领头羊,化妆品电商行业被信任的程度越高,自身越受益。基于此逻辑,据记者了解,在中消协、中国质量万里行的监管下,聚美优品联合百家化妆品品牌公司成立了真品联盟,自掏腰包强推中国化妆品真品联盟防伪码体系。其基本逻辑在于:力争将每一个进聚美优品仓储的SKU,都需自带一个基于二维码基础上的防伪码,且这个防伪码只能使用一次,扫后便作废,以免被假货链条二次利用。当消费者购买了聚美优品的相关产品时,消费者线下可通过二维码随地扫描,即时进入真品联盟防伪码体系,通过唯一的防伪码来核对产品的真假,从而从机制设置上净化电商环境,打消消费者对假货的疑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聚美优品本次计划通过IPO交易筹集最多4亿美元资金,拟在纽交所或纳斯达克挂牌,股票交易代码为“JMEI”。IPO筹集到的资金用途主要为营销和品牌宣传活动,包括建立更多的实体店,增加独家商品范围,扩大物流网络,提升物流保障能力,增强IT架构系统,以及其他一些企业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潜在的收购、投资和结盟等。
一起惠2014-04-14 09:34:46777 次
【一起惠讯】4月2日独家消息,原来的淘宝化妆品超级大店NALASHOP化妆品商城已经并入最新美妆商城“丽子”旗下。据一起惠了解,丽子商城是在原有的NALA商城基础上升级而成。原有NALA商城目前已经停运,而原来的商城在经营产品上与现在的NALA天猫店、NALA淘宝店接近。不过,此次全新上线的丽子商城形式一改此前的传统式的B2C商城结构。整合了博客、食品、产品、团购等多种页面方式进行产品推荐。一起惠发现,丽子相比较传统的化妆品B2C商城,主要进行了产品精编,如将此前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女主角千颂伊所用的六款口红进行小专题方式推荐。对于每款产品,丽子编辑会进行比较精炼而活泼的描述,而页面下面会有用户的详细评价。在产品专题页面,对应的会有产品入口和价格,用户点击后会进入该产品的详情页。一位淘宝美妆自有品牌的创始人告诉一起惠:“这个做法很明显是在提高转化率。”据其分析,化妆品网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产品很多,用户往往很难甄选适合自己的产品,也很难把握产品真正的优势。丽子以文字+产品精编的形式发布产品,比较容易触动消费者内心,形成转化。该人士透露,此前运动品网购商城优个网在这方面一直做的较好,每款产品都有专业的编辑进行形象的描述,往往做一些类比,之后的经营数据发现对转化有很好的带动效果。据了解,丽子是辛巴信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香港NALASHOPINVESTMENTCORP.、经纬创投中国等联合投资、提供全球美妆零售与服务的网络零售公司。旗下有丽子化妆品零售官网,娜拉(NALA)化妆品零售品牌、农草堂保健品零售品牌。同时还有美丽工匠、美丽法则、理肤师、柏羽等自主化妆品品牌。丽子代理和销售的国内外知名化妆品品牌超过300余种,目前累计购买用户超过500万人。丽子公司旗下NALA淘宝网店和天猫旗舰店分别是淘宝和天猫上最大的化妆品零售品牌之一。
一起惠2014-04-02 15:27:17719 次
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3月19日报道称,当当网和亚马逊涉嫌销售假名牌化妆品。该消息致使19日盘中当当网股价大跌超过6%,亚马逊股价则基本没受影响,截止无时尚中文网发稿时间双方未就此事作出官方回应。央视财经栏目的微博账号于19日晚发布微博称,“记者从亚马逊上分别以310元、99元购买了巴黎欧莱雅清润葡萄籽特润霜,雅诗兰黛红石榴日霜,对此,雅诗兰黛上海商贸有限公司和欧莱雅中国公司出具了鉴定结果,均为假货!”而《经济半小时》栏目调查发现,当当网所售化妆品来自“天照天”批发市场,当当网方面提供不出任何能证明“正品”的进货凭证。而据雅诗兰黛公司确认,当当网以355元售卖的雅诗兰黛精华红石榴水与其官方渠道产品不符。中国媒体已经多次包括电商平台售假,而其中尤其以化妆品售假曝光次数最多,此前涉及的电商平台包括京东、聚美优品等。由于国际知名化妆品品牌极少授权第三方平台销售产品,因此中国电商销售的如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品牌产品基本非正规渠道进货。在多次的媒体报道中,欧莱雅、雅诗兰黛也均表示并未授权第三方销售集团旗下品牌产品。另外由于亚马逊和当当均以B2C业务为主,因此涉嫌售假的疑为“第三方卖家”。此前包括eBay和Amazon等电商都曾在美国遭遇过“售假”的诉讼,eBay在2010年遭遇珠宝商蒂芙尼售假诉讼,地方法院和上诉法院都判处第三方eBay不用负连带责任。该判决此后一直被被沿用至类似案件。2014年1月中旬欧莱雅集团和eBay长达六年的“售假”诉讼案宣告和解。准备赴美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电商平台淘宝网此前也因售假严重被告上法庭,最后判决如同eBay的诸多案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央视在互联网的信誉褒贬不一,多次“打假”或者“揭黑”新闻被认为缺乏专业,支付宝甚至在3月16日发布微博称央视节目《是真的吗》对支付宝的报道“说的是!假!的!”。
一起惠2014-03-20 10:23:52613 次
【一起惠返利网讯】10月24日消息,一起惠返利网最新获悉,手机淘宝微淘即将全面公测,任何卖家和第三方均可入驻微淘,并开通公众账号。微淘官方表示,如此前已经成功注册淘字号并认证成功的卖家,其淘字号名称将受到微淘提前保护。微淘全面公测时,“淘字号”将默认为其微淘账号名称。一起惠返利网了解到,微淘早在今年4月份就开始进入内测阶段,并先后展开3次邀请码的发放。官方数据显示,内测期间,微淘累计各种品牌账号、媒体账号、达人账号5万多个。另一方面,不断有各种商家爆料称在微淘运营过程中斩获颇丰。例如化妆品品牌肌情900多个粉丝直接引导成交5万元;达人账号“值得入手的小物”今年7月份就做到了月成交150万;兼具卖家和达人账号特征的“十分钟年华不老”发布1条微淘消息就带来了20万订单;通过微淘让粉丝选款投票的女装卖家“莉家”手机端成交占比远超30%……日前,一起惠返利网从微淘官方了解到,微淘将与淘宝旗下另一款社交产品爱淘合并,合并后的新平台仍然叫做微淘,将更加专注买卖关系建设,在帮助卖家布局移动端。据介绍,微淘、爱淘打通后,卖家的一切信息将在手机和PC端同步展现。同时,爱淘和微淘还会将两个原有平台的粉丝数据打通,新账号囊括两个平台的所有账户。据一起惠返利网了解,微淘和爱淘合并早有传闻。阿里巴巴CEO陆兆禧本人也曾亲口表示,两款产品“要合在一起”的意愿。而在此之前,原本还处于定向邀请制的微淘也突然中断了邀请码的发放。外界猜测,此举正是微淘与爱淘合并的前奏。自今年发布微淘以来,淘宝一直在有意通过各种方式刺激卖家和买家关注并参与到微淘的互动中。最典型的是在近期公布了对微淘卖家在双十一活动方面的极大优先权。淘宝方面称,今年的双十一,只有开通了微淘账号且粉丝数量在1000以上的卖家才有手机淘宝双十一入场资格。而最新消息显示,淘宝在其最新的移动客户端版本中再次加强了对微淘的推广力度:淘宝无线搜索正式开始收录淘宝卖家的微淘账号,手机用户通过搜索店铺名称,可直达其微淘页面。
2013-10-24 10:02:20695 次
有接近聚美优品人士透露,假货风波之后,聚美优品订单减少30%以上,对公司业绩造成极大影响3月以来,垂直化妆品电商间的战争波澜起伏,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近日,聚美优品更是卷入其中,被曝施压供应商涉嫌不正当竞争,且陷入造假风波。对此,有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聚美优品来货渠道或存有漏洞。不过,聚美优品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聚美自成立之初就坚持与正规代理商建立合作,很早就在采购部专门设置自己的质检员,所有产品都是实物拍摄,采购商品的进货渠道更是经过层层把关。”订单大幅减少投诉量增多实际上,虽然聚美优品方面表示,造假事件对公司销售并无影响。但据记者了解,聚美优品假货风波之后,订单大幅减少。记者曾多次拨打聚美优品官方客户电话,均因客服全线繁忙被挂断。一位接近聚美优品人士表示:“假货风波事件之后,聚美优品订单减少30%以上,投诉量大幅提升,消费者要求退换货现象不断,对公司业绩造成极大影响。”此前联合创始人陈鸥在聚美优品推出三十天无条件退货、全程保障、100%正品的三大政策,抢占市场。然而不足两年,聚美优品却负面消息缠身,除了“假货”质疑,日前还被曝出涉嫌“施压供应商”,要求供应商不向其他电商提供促销支持,否则将面临账期延长甚至解除合作。值得一提的是,陈欧将这些风波视为“竞争者惯用手法”。为增强消费者网购化妆品的信心,近日,陈鸥联合欧莱雅、玉兰油、佰草集、谜尚、曼秀雷敦等40多家国内外品牌联合发起成立“真品联盟”,并发出电商“行业自律”宣言。不过陈鸥的这一举动并未平息争议,反而引来新一轮质疑。来货渠道存漏洞?那么,对于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假货问题,到底是否真有其事呢?对此,中国互联网协会一位人士表示,关于聚美优品卖假货的说法只是来自于一位自称是“聚美优品前员工”的网友,其可信度低,需要有客观事实为依据。而一位广东化妆品销售渠道商告诉记者:“造假现象在化妆品屡见不鲜,对于聚美优品这样大型化妆品网站来说,渠道一般较为正规。网站产品价格低于专柜,一方面是减去人工、店面等成本,另一方面不乏可能有部分水货充量。”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聚美优品爆发造假风波,不少大牌化妆品企业却选择与其撇清关系,这与聚美优品的强硬态度不无关系。据乐蜂网爆料,聚美优品要求各品牌供应商给予最大力度促销,并将账期延长逾60日。此外,对于聚美优品的产品的渠道和来源,部分化妆品企业也有所质疑。一位化妆品品牌负责人表示:“部分化妆品销售网站来货渠道存在漏洞,并非从正规渠道获得,其中不乏一些大型销售网站。”不过,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表示,电商聚美优品在行业内,尤其是细分化妆品细分市场中的实力不容忽视。陷入假货风波主要是因为近期其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等引发消费者质疑,而聚美优品难以拿出确凿的证据来洗刷自己的清白。虽然风波来势汹汹,短期内对企业会有不利影响,但从长期看,不会对企业造成致命的威胁。行业恶性竞争对手互揭短实际上,在一向被认为“水很深”的化妆品业,高价和大品牌产品成为众多不规范商家“动刀”的目标,由于化妆品价格高、产品质量层次不齐,有着巨大利润“缩挤”空间,且渠道复杂,从而让商家有机会谋取巨额利益。而为了夺取这块巨大的蛋糕,竞争对手之间也“大打出手”。3月初,聚美周年庆大促销,3天网站销售即过10亿元。当时,垂直化妆品电商口水仗一度升级,乐蜂网暗指聚美优品对供应商提价,湖南卫视与淘宝网合作的嗨淘网更是微博质问其卖假货。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电商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内建立合理、有序、公平的竞争环境,为电商未来的长期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而价格战不断,不仅进一步挤压了行业利润,使双方两败俱伤,而且也不利于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业内人士还指出,电商最大的优点在于高开放、灵活性强、成本低,劣势在于售后服务不健全,商品价格竞争激烈,利润微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售后服务等方面势必会“偷工减料”,损害消费者正当权益。未来需要在售后服务、个性化服务、保障产品质量等方面有所提升。
2013-03-23 01:59:501317 次
61-70/70 记录4/4 页首页上一页1234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爱奇艺
最高返利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