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
2月10日早间消息,移动医患交流平台春雨医生发布“私人医生干预指导下的服务电商”新模式。该模式是以“私人医生”服务为基础,服务内容除了包含“在线咨询、电子健康档案、社区”等基于互联网的产品服务,还包括健康产品和药品等物理产品。春雨医生CEO张锐表示,要改变医药电商以流量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开创以基于医患强关系为纽带的服务型电商模式,发挥医生在药品采购流程中的决策价值,形成医药和健康产品的持续购买,从而大幅度降低用户的获取成本,建立良性的药品电商生态,这也是春雨全面开启商业化的第一步。首款基于“服务电商”理念设计的春雨妈咪宝盒,已经在春雨平台正式售卖。去年下半年开始,移动医疗成为移动互联投资领域的新热点。继2013年7月拿到B轮风投后,2014年8月由获得由中金、如山创投、淡马锡旗下的Provillion的c轮5000万美元的风投。还有其他几家企业随后也相继宣布拿到了巨额风投。这显示出资本市场对该领域前景一片看好。作为中国移动健康领域的行业先锋,如何将已聚集了数千万级用户和庞大医生资源的平台效应变现,成功吃到螃蟹,春雨在商业化探索道路中的一举一动,都广受外界关注。建立医患之间长期持续的“强关系”春雨医生成立于2011年,3年半的时间里春雨专注于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轻问诊”服务。目前已经获取了超过4500万的用户和5.5万的医生,每日解决超过6万个问题,并提供全部问题在3分钟内获得回复的体验。据春雨医生的CMO刘成平介绍,轻问诊是春雨建筑新型医患关系的切入点,此前春雨已经通过定向咨询、包月等形式建立了医患长期关系的雏形,在此基础上,春雨将在2015年全面建立医患之间的强关系和长关系的私人医生服务。私人医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是基础医疗必不可少的一环,私人医生长期跟踪整个家庭的健康状况,与患者建立起长期且持续的关系。而在中国,人们往往在生病时去医院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这种关系是短期的,甚至是一次性的。春雨医生表示,希望借助“私人医生”服务的推出弥补中国私人医生层级的缺失,帮助用户和医生建立长期且持续的“强关系”。新推出的私人医生服务中包括: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长期线上咨询,基于用户电子健康档案的长期数据检测,以及医患社区等沟通平台;此外,还包括医生基于对用户健康情况的判断推荐的健康商品、药品等物理产品。用“服务电商”取代“流量电商”目前的药品和健康产品的电商平台,以天猫药馆为例,依然以“流量”为核心,以漫射式的购物为基础,以客单价最大化为目标。但药品和健康产品本身是流量转化率低的产品,一方面,消费者对药品和健康产品的采购往往是定向精准的,而非漫射式的,漫射式的购买只很小比例地存在于otc药品和计生用品中,而这类产品的客单价都是比较低的。另一方面,药品和健康用品的购买决策并不在用户手中,而在医生手中,必须有医生干预、决策,才能形成安全购买、重复购买和有效购买。因此帮助用户进行决策和吸引用户回访,才是药品电商销售的两大命门。春雨介绍说,建立基于私人医生的长期医患关系,是帮助用户寻找到一个了解自己身体情况可以长期提供药品和保健品消费的“决策人”。将B2C电商与医疗服务相结合,解决用户的决策问题。而基于用户电子健康档案的大数据,则意在分析用户的消费行为,利用数据解决用户的回访问题。春雨医生目前每日问题量5万,其中40%有购药需求,在春雨平台获取的不仅是流量,而是用户,春雨是用户沟通平台、用户管理平台和持续购买服务平台。春雨可以通过用户在春雨的行为记录和持续更新的数据勾勒出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春雨可以解决用户购药决策和重复购买的两大药品电商瓶颈问题。春雨选择了从安全性最高的育儿包切入,接下来会切入慢性病用药,跟着政策会切入处方药销售。有来自商业保险公司和医管部门的多消息源称,春雨正在和医保部门紧锣密鼓地接洽,实现平台部分医保报销试点。
百货经营依然承压,并购HOF探索模式升级。南京新百公司目前拥有4家百货商店,在零售环境持续低迷下,百货经营依然承压。南京新街口店与新百芜湖店14年营收均有个位数下滑,东方商城受三公消费影响仍处下滑阶段,新百淮南店(14年4月开业)贡献收入3865万元。公司近两年积极推进零售转型,包括门店改造及品牌结构优化,以及引入餐饮、娱乐等新业态。同时,公司14年收购英国第四大百货HOF88.89%股权,为公司探索百货模式升级创造空间,HOF在买手制、自有品牌以及线上业务方面拥有较强实力,能够从经营模式以及管理经营上为公司带来实质性贡献,预计双方整合有望在15年下半年或16年全面推进:1)HOF拥有上百个自有品牌,且生产主要分布于亚洲,为将HOF模式嫁接于国内百货渠道,未来公司或将其生产线逐步将国内转移,加大自有品牌及买手制产品比例;2)HOF线上经营模式较为成熟,可与公司美西网(二三线跨境电商平台)有效对接,完成线上部分的整合。HOF已于2014Q4并表,在完成并购后,HOF实现建店166年以来最好的Q4业绩,单季度贡献营收43.83亿元,净利润3.18亿元,充分显现HOF管理层及员工对并购的积极态度,经营效率获得提升。全年来看,HOF营收规模146.1亿元,由于承担巨额高息负债,14年仍处亏损阶段,若15年能顺利完成债务置换,HOF有望减亏或实现盈利。背靠实力大股东,助力向“零售+医疗养老”双主业转型。南京新百公司背靠实力大股东三胞集团,集团目前已实现商业零售、电子制造、传媒、医药、地产以及金融六大产业布局,对公司而言,有望重点在商业零售与养老医疗两大领域加快整合步伐。商业零售方面,包括集团近几年收购的麦考林、拉手网等零售资产,均存在与现有主业的整合空间;医疗养老方面,集团旗下不仅拥有徐州第三人民医院(现已更名江苏人民医院徐州分院)、安康通等国内优质资产,同时拥有以色列最大的养老公司Natali,依托于集团在医疗领域的优质资源,公司未来向“零售+医疗养老”双主业的转型步伐或将持续加快。公司此前已公告参股Natali中国35%股权,正式切入养老医疗服务领域。作为在以色列市场份额达70%的养老公司,Natali拥有全球领先的养老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国内养老产业仍以养老地产模式为主,专业养老服务仍处于蓝海阶段,这背后需要强大的产品与技术(大数据)作支撑,进入壁垒较高。在未来居家养老模式有望占主导的趋势下,Natali凭借专业服务优势,有望实现对中国市场的快速渗透,尤其对中高端家庭用户,市场前景广阔。公司近期引进战投高特佳集团,并以5.58亿元转让新百药业90%股权,我们认为,此举不仅将有利于现金流回笼,同时公司也将集中资源及精力重点发力养老医疗领域,加快战略转型步伐。物业资产价值突出,河西项目进入业绩释放期。公司主要物业地处南京核心商圈,拥有新街口百货店、东方商城以及定增方式购买的南京国贸中心物业(1.64万平米),自有物业面积合计20多万平米,物业资产价值突出。同时,公司在河西的新百新城地产项目(20万m2可销售面积)最早将于15H2确认收入,并在未来几年进入业绩释放期。根据估算,河西项目预计可带来收入60亿(均价3万/m2),利润12亿以上,有望分期确认。另外,盐湖龙泊湾项目结算将进入收尾阶段,15年仍将贡献业绩。风险提示。终端零售环境持续低迷;公司与HOF整合效果低于预期;地产项目收入确认延迟。百货转型升级或将加快,看好未来医疗养老布局,维持买入评级。公司目前正向“零售+医疗养老”双主业转型,零售业务有望以收购HOF为契机,加快百货模式转型升级,同时HOF具备良好经营基础,扭亏后有望贡献可观业绩。依托于实力大股东三胞集团,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在医疗养老领域布局,参股Natali中国正式进军医疗养老领域,未来发展前景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7年EPS分别为1.61/2.07/2.59元,增速分别为43.9%/28.9%/25.2%,对应15年PE22X,考虑到公司未来业绩的较快增长,以及在零售与医疗养老领域的巨大整合空间,当前估值仍具提升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3月20日,中国平安公布2014年年报,净利润高达479亿元,同比增幅超30%,很可能问鼎净利润最高的保险股,而拟十送十再每股派利0.5元的分红方案也堪称上市以来的大手笔。业绩亮丽固然吸引眼球,但当日新闻发布会上,董事长马明哲关于互联网健康医疗的言论却更引人关注。他称,在整个平安的互联网金融大局中,健康医疗也要置入进去,要把健康医疗与互联网相结合。“在健康医疗领域整体投入已近百亿元,再投10亿元到运行一年有余的新型互联网健康管理整合平台上。平安在健康医疗领域已布局6年,包括投资收购、自主筹建药房、体检、医院门诊等多类医疗服务。”3月23日,平安集团一位负责该项目的相关人士透露。本报记者获悉,负责马明哲这项计划的执行人是现任平安健康险董事长的王涛,马明哲不惜重金从阿里巴巴将其挖来,正是要在互联网健康医疗领域布局。平安新花样平安的互联网金融已经玩得高潮迭起,旗下已有陆金所、万里通、平安好房、平安好车等一系列线上平台,而线上医疗健康的“棋子”也正摆上棋盘,这枚棋子正是平安健康管理的一个APP界面。“这个界面的健康医学咨询平台已上线全科、内科、儿科、妇科、骨科等十多个科室,全职在编专业医生68人,年底可达300人,计划2015年底到1000人,仅此一项,每年成本就超2亿。我们的目标是平台聘请全职医生1000人,全天候不间断向用户免费提供各类疾病的在线医疗咨询。”在谈到一个互联网平台何以需要10亿投资资金时,平安健康险公司一位高层人士3月24日向本报记者算了一笔账。本报记者了解到,马明哲曾对外表示,未来平安要把资产端与健康端视作两大转型支柱。在他新构建的互联网金融“医食住行玩”图谱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医”。但就目前而言,虽然医排在第一位,要搞起来的难度显然要比其他几样大很多。“就医问诊是把个人的生命安全交付给医生,而在日常生活中互联网问诊作为辅助参考手段还可以,如果全部依赖这个平台,它的可信度有多高,医生的资质如何确认,是不是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线下就诊?如果线上医生给出的用药建议不仅没有让病人恢复,反而延误了医治时机引发医疗纠纷,又怎么解决?对这些问题,一家保险金融集团能做好吗?”3月25日,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何启梁(化名)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记者从平安内部了解到的信息显示,平安进入互联网健康医疗解决的仍然是健康教育、咨询、点评、挂号预约、导医等前端业务,很难替代患者的后期诊断、治疗。平安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坦言,通常情况下,病患在线问诊完成后,如果还有后续需求,一部分会需要去医院进一步诊断或治疗,另一部分可自行购买非处方药进行自我治疗。“要弄清楚的一个概念是,有些企业推出的健康管理O2O模式不是健康医疗的终局,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个市场的赢家必须要打通线上及线下的资源。健康产业尤其是移动医疗领域信息不对称、进入门槛高、可持续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等特点,使每一个企图用互联网模式重塑这个市场的玩家,面临较其他行业更高的不确定性风险。目前,平安的这个产业链已成为业内唯一提供在线问诊、在线购药、在线预约门诊、线下就医陪护、诊后跟踪评测全环节的平台。但是它的运作持续性还有待观察。”上述人士称。医疗棋局如何下本报记者获悉,为了向用户推这个客户端,马明哲甚至为这个界面喊出了请全国人民来看病。但它既不是医院,也不是药房,更没有面对面的医生,马明哲如何玩转这外界甚至都看不懂的局棋。“平安的健康管理APP界面如果单纯地看,只是一个简单的客户端,但它的特殊之处在客户端的后面,是无数的医疗资源的购买整合乃至自建,比如前期平安很多在健康医疗产业的投资行为,都是包含在这个客户端里面。”3月25日,上述平安内部人士解释称。据其透露,马明哲喊出的口号自有其底气,平安已经在深圳筹建名医医疗中心,在数月前全资收购了快易捷药网,持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全国持有该牌照的企业仅有13家。同时,平安还完成了全国1000余家三甲医院的服务整合,驻点提供特需门诊预约和就诊陪护服务。记者了解到,平安准备以移动医疗APP及垂直领域的智能硬件服务为先导,从健康管理入手,到亚健康管理,再到疾病的引导和管理,最后是健康保险产品对整个疾病风险的覆盖和医疗成本的控制,平安因此形成贯穿病前、病中到病后的健康产业链。与此同时,马明哲还为互联网医疗产业链设计了盈利预期,平安准备通过平安药网,批发整合药品资源,降低医药流通环节浪费的资金,同时可以降低平安健康险的赔付水平;通过医网面向内外部客户群,构建会员制体系,通过建立自有或签约医院、医生网络,提供医疗服务;信息网则是通过会员制营销,建立客户电子健康档案。这三个网以互联网作为基础,打通整个健康险产业链。前述平安负责人表示,平安在整个医疗健康产业链上会自建医生团队,是与其他移动医疗软件最大的不同。平安在产品端搭建一个由各类专科医生组成的平安医学咨询平台,全职雇佣医护人员来为用户服务,平安在此领域内无需像市场上其他竞争对手那样,通过向用户收费来补贴医生。平安还会通过聘请全国顶尖的各专科学科带头人作为医学科学家。此外,所有平安健康APP界面上提供的线上医疗咨询服务均由平安产险承保,确保出现医患纠纷时用户的实际损失可以得到补偿。
在“互联网+”概念迅速蔓延的情形下,互联网巨头、药企、零售商等纷纷切入电商领域,并看好未来市场发展。而即将公布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则把医药电商进一步推到了风口。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网上药店销售规模约42亿元,较2012年翻了2倍,预计2015年我国医药电商的交易规模将达到百亿。“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布局电商平台,为未来抢夺市场谋一席之地,尽管一些企业具体发展思路可能并不清晰。”一位上市公司药企董事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医药电商目前还仅仅是概念阶段,并不能起到业绩支撑作用。兴业证券认为,虽然中国药品电商理论空间大,未来至少有3000亿元的市场空间,但药品电商要获得实质性发展仍然要面对较多的挑战,业内分析人士总结为处方来源、医保支付、物流配送等。各路资本角逐医药电商Wind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处方药市场约8000亿元,非处方药只有2000亿元。兴业证券认为,按照网售药品占市场份额的30%来计算,医药电商伴随着政策的放开将释放出至少3000亿元的市场空间。另有药品网购意愿调查显示,未来肯定或很可能会网购药品的消费者合计占比64%,大多数网购消费者能够接受网络购买医药产品的方式,潜在消费群体规模巨大。正是因为看到了未来潜在的巨大市场,资本纷纷涉足医药电商领域。阿里系的天猫医药馆已领跑其他同行,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第三方医药电商平台。而其收购中信21世纪有限公司并改名阿里健康后,拥有了国内首个可开展互联网药品销售(B2C)的第三方平台试点牌照,诸多药企开始入驻阿里健康平台。2011年,京东宣布注资医药流通企业九州通旗下网上药店“好药师”,借助九州通的行业优势进军医药电商领域。双方以合资的形式运营“京东好药师网”,九州通负责仓储,京东负责配送。后双方因股权问题产生分歧,2013年京东撤资终结了这一合作。但京东并未放弃这块市场。2014年京东又开始“卷土重来”,“营养保健、医药”被升级为经营大类,并如愿以偿于2014年底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资质。在互联网巨头引领电商潮后,各医药商业企业、药品流通企业以及传统电商企业也开始纷纷“触网”。目前,国内A股布局医药电商的上市公司有上海医药、九州通、第一医药、康恩贝、康美药业、国药股份、一心堂、以岭药业、嘉事堂、太安堂、海虹控股、英特集团等10余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涉足医药电商后,立即受到市场青睐。如3月9日晚间,上海医药发布公告称,出资7000万元人民币与自然人季军共同投资设立上海医药大健康股份有限公司,涉足医药电商。公告发布次日,股性并不活跃的上海医药股价在高位开盘,并拉至涨停。三大瓶颈待突破在资本竞相进入,经过几年的布局后,国内医药电商已形成了多种模式:一是以嘉事堂、一心堂、国药股份、第一医药、九州通、上海医药、英特集团为代表,这几家医药商业领域的上市药企,具备线下连锁药店、药品配送能力;二是以岭药业、太安堂、康恩贝、康美药业、同仁堂这类药品生产企业进军医药电商,此外还有传统医院、传统企业和HIS厂商的整合;三是搭建第三方药品销售平台,例如天猫医药馆、京东医药城、1号店;四是以华润集团健一网、七乐康为主的独立垂直电商等。一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目前网上药店主角的并不是药品,而是医疗器械。如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主要销售医疗器械、保健药品,非处方药也只占总比重的20%;而其他药企自建电商又面临流量的提升问题。在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看来,目前医药电商面临的规模局限及盈利问题,主要是受医药电商自身发展瓶颈所致,如需要面对处方来源、医保支付、物流配送等问题。兴业证券也表示,药品电商要获得实质性发展仍然要面对较多的挑战。兴业证券分析认为,政策困境是中国药品电商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目前,政策困境是网上限售处方药、医药不分开处方难外流、医保不能线上支付、医保统筹账(医保占比最大部分,只在医院使用)不能用于零售终端支付。上述问题的解决并非一蹴而就,兴业证券分析认为,这涉及整个医疗生态圈的改变,需要协调多方利益,而这或许会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阿里健康对接医院处方的计划也并非一帆风顺。据了解,阿里健康原计划打算直接联通医院信息系统,医生开药后直接将处方上传到阿里健康,再让零售药店来抢单。2014年5月,马云亲自与河北省相关负责人洽谈,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只换来河北省卫生计生委下属处室建议医院配合的文件。“事实上,在医药不分开的前提下,处方药方是很难流出医院的。很多医院为防止处方外流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电子病历不经过患者,直接存储医院电脑生成。”上述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医院攻关不顺,阿里只得另找出路。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从阿里健康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近期阿里健康与北京军区总医院已经建立了合作,阿里健康的电子处方平台已经在北京军区总医院试点,先锁定慢性病中的高血压和高血脂两个病种,主要针对自费患者,暂时绕开医保的复杂问题。在史立臣看来,如果失去了医保这一环,医药电商不可能放量。上述上市药企董事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在这场市场盛宴中,医院是一座无法绕过的堡垒。医药电商发展还需要解决“最后一公里”即药品配送的问题。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强互联网药品销售管理的通知》规定:连锁企业通过互联网销售药品时,应当使用本企业的药品配送系统自行配送。但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受成本太高及自身配送能力限制等影响,医药电商能真正做到自行配送的并不多。如此前北京同仁堂广州药业连锁有限公司也开通了同仁堂全国首个网上药店,但由于受到“自行配送”规定的约束,只能在其网页上注明:“本商城药品的配送范围仅为广州市内9家实体店方圆约2公里内。”另外,金象网上药店也推出过“金象一小时”,即在北京城区,工作日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5点前成功下单均可在当天1小时内送达,可配送的产品为100种。但这种自行配送模式还是以失败告终。而第三方物流进行药品配送需要取得相关牌照。因为药品作为特殊的产品,对物流条件要求相对较高,整个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领域都必须在符合国家《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标准下进行。而普通快递公司根本达不到配送要求,目前绝大部分物流企业不具有配送药品的资质。据了解,圆通、顺丰在内的多家速运公司都曾向监管部门咨询过相关药品配送资质认证事宜,但因为涉及不同区域监管部门认证等问题,目前申请仍在搁置中。
针对阿里健康COO张守川被曝离职的消息,昨日记者从阿里健康相关负责人处得到证实。张守川阿里健康相关负责人表示,“张守川是由于个人原因离开公司,目前已经与接管人完成工作交接,但接管人选还不方便对外公布”。该负责人还称张守川离职并不是临时决定,而是在一段时间之前就已经有离开的计划。网上有流传阿里健康CEO王亚卿在员工内部邮件中,也确定张守川由于个人创业原因离职的消息。北京鼎臣医药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分析,张守川离职或是因阿里健康在医药、医疗战略布局的问题,让张守川难以施展拳脚。“一方面,阿里健康去年与河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行‘阿里健康’App,全国破例设立处方药网售试点,另一方面网售处方药即将开闸的消息流出半年多但政策仍难产,阿里健康陷入尴尬的境地”,史立臣分析,“张守川作为职业经理人,想要在短期内做出一番成绩,但是就目前的医药电商形势,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汤臣倍健日前发布的一则《关于与关联方合作设立移动医疗公司的对外投资公告》透露了张守川的去向。公告表示,汤臣倍健与控股股东梁允超的关联公司诚承投资、喜乐佳投资、张守川、崔龙江、韩思婷、文东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投资5000万元设立移动医疗相关业务的新合资公司。其中张守川出资368万元,占总出资额的4.5%。
【一起惠讯】3月11日消息,一起惠获悉,国内O2O资深操盘手邢科春加盟医药电商平台七乐康董事会。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邢科春此次担任七乐康董事,将融汇传统零售行业O2O的经验,加速七乐康业务落地。业界预计,此举将对七乐康的扩张产生积极影响。据一起惠了解,七乐康是医药电商领军企业,A轮融资3亿元,到账超过1亿,已经加大对系统研发、CRM、WMS方面投入。七乐康亦获得国内首张医药B2C物流筹建批文,除广州总仓,2014年底建立华东分仓,加快对全国市场的布局。据悉,邢科春先后在朗讯科技和Intel工作,并在龙旗科技担任高管,之后任职宝胜电商事业部总经理,负责O2O业务,2015年2月底离职。
医药企业九州通与B2C企业京东合资建医药电商好药师曾被视为一段很好的姻缘,九州通与好药师也计划在网上售药市场大干一场,这一合作却在两年后以京东彻底退出而告终。为何当初九州通与京东会“分手”,好药师如今“单飞”得怎么样?好药师CEO蒋志涛日前谈及这段往事时表示,当初九州通与京东分手因“股权”,但双方依然保持合作愉快。控股权纠纷引发与京东“分手”资料显示,2011年7月,九州通和京东签署协议,合资重新组建好药师,到双方“分手”时,好药师已实现单月网上售药1500多万元的业绩,其增长让九州通和京东感到满意。真正让双方爆发矛盾的是股权之争。根据协议九州通占51%,京东占49%,只差区区2%,但九州通与京东两位强势的大佬谁都不愿意主动放弃对好药师的控制权。蒋志涛对腾讯科技表示,2013年京东已经在筹备上市,其在上市前希望对合资公司的股权进行一些调整,想要控股好药师,京东与九州通在股权调整方面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蒋志涛说,好药师被九州通视为公司重要的业务,被京东控股就成京东上市公司一部分,九州通失去对好药师的控股权,而九州通的想法是让好药师在其旗下发展,甚至独立上市。“失去对好药师的控股权可能九州通短期之内收益比较好,就是‘嫁’过去也不坏。但九州通有更大的目标,不想失去自己的未来,这是九州通不同的想法。”除对好药师控股权之争外,京东与九州通在目标方面也存在差异。有分析人士指出,京东在电商医药领域要做的是开放性平台,开放性平台能发展更多合作伙伴,业绩增长更快。2015年的营业额目标7到9亿合资不成生意在。虽然九州通与京东“分手”,双方依然是合作关系。蒋志涛说,九州通独立运作好药师后,双方态度都很开明,作是共同求进,分开后两家也有促进。2014年12月2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信息显示,京东拿到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A证。这是也2014年第5张互联网药品交易A证。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A证不仅是审批单位和编号,还有资格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提供服务,相当于一个药品第三方服务平台的牌照。蒋志涛说,过去好药师在京东平台出售的全部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随着京东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A证,好药师能够出售的商品的范畴也在增加,这对好药师是好事。如今的好药师不仅依赖于京东平台,也借用其他外部平台,好药师与天猫、一号店、亚马逊中国这些第三方平台业务都有对接和支持。借助外部平台之外,好药师也希望将自身打造成一个医药电商平台,包括通过微信作为官网和好药师签约线下店进行O2O合作。好药师还有一个药急送平台,宣称已连接一万家药店。蒋志涛说,“通过这一微信平台,在你所在的地方下单时,附近一公里之内有药店响应。”据知情人士透露,好药师2013年营业额是2.4亿,2014年是约5亿。按照好药师的说法,2014年的营业额要低于预期,好药师2015年的营业额目标是7到9亿。蒋志涛说,2014年业绩低于预期主要是由于此前有舆论说处方药政策下放,但政策一直没有放。可能在“两会”后会进入倒计时,预计到那时,好药师业务可以有更好的开展。
【一起惠讯】1月22日,康爱多网上药店总经理王燕雄向记者介绍,2015年康爱多将开始启动O2O的布局,并且借助移动端完善医事服务。启动O2O布局自建线下渠道王燕雄介绍,康爱多未来希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快速的为用户配送药品、解除用户对于网上售药的疑虑,所以将在2015年启动O2O业务。“康爱多O2O项目在线下将以自建门店和渠道为主,和阿里健康的O2O模式完全不同。”王燕雄表示,未来康爱多也有可能借助母公司太安堂的线下资源。据悉,由于康爱多的O2O项目各项业务还未开展,规划也有待继续完善,所以详细信息暂时不方便透露。借助移动端完善医事服务康爱多除了通过O2O项目提升服务能力,2015年还将通过移动端和用户加强沟通和互动,完善医事服务。王燕雄介绍:“药品是非常特殊的商品,很多用户并不了解相关知识。所以康爱多要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我们所说的医事服务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用户任何和购药、药品服用有关的服务需求都囊括其中。”2015年,康爱多医事服务的相关专业人员将达到1000人,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中国医师协会。康爱多将把移动互联网的互动和信息分享和传统呼叫中心业务结合起来。“微信将是康爱多和用户之间进行互动的一个重要渠道。”据一起惠了解,目前康爱多在移动端主要通过官方APP完成销售,通过wap网站获取新用户,而微信渠道则为用户提供服务。预计2015年总销售额超10亿王燕雄介绍,按照康爱多以往的增速计算,2015年康爱多的销售增长将超过100%,全年总销售额预计超过10亿元。同时,王燕雄强调,2015年是一个非常难预测发展速度的一年,因为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例如,处方药网上销售具体什么时间开放、如何开放?属地化医保是否开放?今年这些政策因素将对医药电商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此外,王燕雄认为,处方药网售开放对于一些布局电商的传统医药零售企业既是机遇也是危险。“处方药网售开放后将极度拉低药品的毛利率,有些药品的毛利率有可能下降50%,这些企业能否承受这样的变化还是未知数。”充分利用太安堂资金和产品资源据一起惠了解,康爱多在2014年9月被太安堂收购,2015年两者将进一步融合。王燕雄介绍,2015年康爱多将继续获得大股东增持5亿元,在此之前太安堂已经为康爱多注入16.5亿元。有了上市公司太安堂的支持,康爱多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而且太安堂的产品非常丰富,拥有500条以上的产品线,其中绝大部分产品都能够为康爱多所销售。王燕雄表示:“这对双方都是非常有利的,太安堂的产品也能通过康爱多在线上迅速进行推广和营销。”王燕雄指出,太安堂的各方面的资源也比较多,有助于康爱多获得更多的政府和社会资源的支持,同时进一步提升康爱多的公信力和认知度。
【一起惠讯】1月16日消息,医药电商市场面临井喷,医药企业摩拳擦掌。德生堂CEO龙岩告诉记者,德生堂医药将全线发力,在去年2亿的基础上,今年将有希望做到5亿。“信心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策方面的,一是我们的互联网产品。”龙岩称。龙岩认为,2015年《互联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法》预计将会出台,处方药的放开将会给医药市场带来井喷,对此,德生堂早有准备。在2014年的时候,德生堂在甘肃成立了一家医院,医院可以实现远程处方操作,进行远程的开方和审方。“在目前的实体门店处方药限购的过程中,我们就是通过这样的审方和开方系统来给患者服务的,下一步在网上售药的时候,这套系统仍然可以为网上药店服务。”除了政策方面,让龙岩信心满满的是德生堂的互联网医药产品。去年已有不少行业尝试了用互联网的方式做爆款,销量颇喜,白酒行业的江小白、三人炫即为典型例子。在这种思路之下,龙岩表示,今年将推出独特的互联网医药产品,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推广。龙岩表示,在今年行业井喷的背景下,德生堂2015年的一大重点是扩张。物流体系上,目前德生堂仅有在甘肃,西安,北京三处物流直接配送点,今年计划大幅提升配送点的覆盖范围。线下门店上,目前德生堂有近200家,2015年将通过加盟的方式,重点在北京大幅增加连锁店数量,并与线上的“111医药馆”进行名称上的统一,一定程度上的互动。有创新亦有坚持,龙岩告诉记者,德生堂在2015年坚持的是品牌定位和人群定位,坚持做药品特卖网站,进而推广健康美丽时尚的概念。据一起惠了解,近年来,德生堂线上业务每年都以200%的速度递增。去年双11德生堂大药房采取了在移动端寻求增长、官网引流、突出自有品牌的策略,全网销售额为967万元,在天猫医药馆排名第六。
【一起惠讯】康复之家是一家专业经营家用医疗器械盒康复护理用品的全国连锁机构,从2004年到2014年花了十年时间深耕线下,拥有一百家直营店铺。在2014年7月份之前,康复之家在医药电商领域一直十分低调,曾为三家网上药店做过代运营、积累经验。此后,康复之家收购德开大药房,入驻了天猫、1号店、京东等电商平台,经过了四个月的经营,线上月度销售额超过1000万。但康复之家不满足于线上业务的迅速发展,而是希望将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应用到集团的整个链条中,充分发挥线下门店的价值。这种设计是否适合医药电商目前面对的挑战?这种逆潮流而行的实验,如何才能成功?记者与康复之家董事长柏煜进行了深度沟通。康复之家董事长柏煜在向记者分享2015年新规划的时候,提出一个观点:只注重线上布局,而缺失线下服务的医药B2C是死路一条。所以,康复之家在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天网”和“地网”的概念,并且将地网的支撑和服务作为发展的基础以及核心竞争力。柏煜指出,地网即在线下建立千城千店的服务平台,而天网则是康复之家在互联网上的布局,两者相互关联和支撑。地网:服务成为线下店核心职能在柏煜的设想中,未来千城千店组成的地网将承担三个职能:销售、体验、服务。关于销售,康复之家的线下店制定了独特的产品经营结构:大件商品、有服务需求的商品位居经营的第一梯队,未来将逐步加大SKU占比;满足用户即时性需求的便利性商品则位居第二梯队;而任何医疗器械销售终端都会有普通商品则位居第三梯队,康复之家会将把这部分竞争性产品平价化,用低价占领市场。柏煜指出,之所以进行这样的经营调整,就是为了和电商以及其他传统零售门店进行差异化的竞争。“体验”作为线下门店的另一职能,则帮助医疗器械店汇集客流,发挥优势。柏煜介绍,康复之家旗下很多门店现已开放了店内众多产品的免费体验,店内放置的产品免费给周边居民使用。“我们之前在北京刘家窑经营了七年的一个门店,开放免费体验之后,有些居民才知道我们是一家医疗器械店铺。店面人流迅速从100人提升到300人。”柏煜表示,康复之家开放免费体验是一个长期行动和策略,每天都有各种活动。居民可以免费测血压、血糖、吸氧、试用按摩仪、烤灯。“这么做并不需要什么成本,而且代步车、轮椅等产品,用户只有试驾过才敢购买,还有一些产品需要检验和测量后,用户才能使用。”、为用户提供服务则是线下门店的重要职能,也是地网的核心内容。和其他传统门店不同的是,康复之家的线下门店不仅为到店顾客提供安装、讲解等服务,而且还将为当地的网络订单提供上门安装、讲解等属地化服务。这种模式不仅能为网购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且能够打通线上线下的客流,集团还会为线下门店专门结算服务费用。此外,线下门店还将承担维修、退换等服务。柏煜向记者介绍,现在很多医疗器械品牌已经和康复之家达成合作,康复之家的线下门店负责这些品牌的售后服务。“大部分医疗器械产品的工作原理是一致的,这些品牌只需提供配件,门店的业务员会帮助用户维修。这相当于我们在为用户服务的同时,也服务了上游品牌。康复之家地网将成为帮助品牌对接消费者的服务平台。”其中,线下门店承担网上订单的属地化服务,但是并不提供属地化配送。用户的商品可能是由总仓发货、或者厂家发货,无论发货源头,线下门店通过微信群、QQ群等方式获得当地网上订单的信息后,都必须迅速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柏煜认为,门店是库存量有限制约了属地化配送,但是未来最高效的模式是厂家直接发货,康复之家门店的业务员提供服务。千城千店:只需三年“提供属地化服务的成本事实上是非常高。康复之家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提供该服务,并且覆盖这部分成本,所以将以加盟的方式迅速扩大开店的数量和范围。”柏煜表示,康复之家将利用2015到2017这三年的时间实现千城千店的计划,目前康复之家拥有100家直营店铺。柏煜介绍,从2004年到2014年,康复之家经过了10年的发展,通过直营业务积累了充分的资源和经验,现在已经具备了正式启动加盟业务的条件。“康复之家能够为加盟店铺提供货源、客源、管理和品牌。”一起惠获悉,康复之家不仅是很多医疗器械品牌的总代理,而且拥有自有品牌和定制款的商品,以及和品牌商合作推出的独家销售产品,当然也会提供各类常规产品。在商品供应上给予店铺保障后,还将通过下放网络订单的服务职能打通线上线下客流,有助于店铺进行二次营销。在店铺管理上,由于康复之家有十年的经营经验,所以可以帮助加盟店建立一套管理模式,规避店铺管理上的风险。柏煜认为,康复之家是中国家用医疗器械的第一零售品牌,所以对加盟店有足够的掌控力,可以及时清退不合格的商家。天网:2016年冲刺市场第一与此同时,康复之家也在布局线上销售平台的搭建,即“天网”。天网由入驻平台和自建官网这两个渠道构成。据一起惠了解,康复之家在2014年收购了德开大药房,获得了网上售药和销售医疗器械的证书,并且以德开药房的名义入驻了天猫、1号店等电商平台。之后,康复之家的月度线上销售额在4个月之间,迅速从200万上升到1000万以上。随后,推动官网的发展也被康复之家在2015年初提上日程。由于此前康复之家也获得了专门的医疗器械网上销售牌照,所以官网可选择以德开大药房或者康复之家的名义搭建。柏煜对康复之家的网售业务似乎更加自信,认为集团在团队能力和线下资源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而且供应链也是医疗器械零售行业中最好的。“我们的电商团队此前曾经为三家网上药店做过代运营,团队有一定经验,在医药电商中可以达到前十的水平。除了团队之外,我们还有众多的线下门店资源,给予服务方面的支撑。”柏煜强调,天网和地网是相关联的,结合点在于客源和服务。“如果不能为用户提供线下服务,只能销售一部分产品,而我们经营的三分之一的产品都需要配备服务,尤其是大件产品。现在很多医药B2C的模式是走不通的,而且没有一家赚钱。”梳理了康复之家在医药电商领域中的优势之后,柏煜也没有掩饰对未来发展的期望,他向记者透露,康复之家2015年在医药电商领域中的目标是市场销售份额可以“坐三望一”,2016年则希望争夺行业第一。
泾醚对医药领域的布局又有新动作了。1月13日,刚公布百亿定增计划的广药白云山与阿里健康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将在医药电商等领域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而就在前一天晚间,马云旗下的云锋投资也现身白云山的定增案,成为广州国资系统之外,唯一的战略投资者。广药集团副总经理陈宁表示,引入云锋基金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是为医药电商、医疗健康服务和大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云锋基金董事总经理朱艺恺则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本次投资并不是看好其中一个业务,而是看好广药整体业务,其特别提到对广药拥有的老字号品牌感兴趣,“我们一直关注中药领域,广药拥有很多老字号品牌,未来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文化对这些品牌进行投资和挖掘。”看中中药老字号品牌根据白云山定增方案,本次的定增价格为23.84元,募资总额不超过100亿元,其中,包括广药集团以及广州国资旗下的两家公司参与定增,金额主要用于“大南药”、“大健康”、“大商业”3个板块的发展,而值得注意的是,定增投资者中,马云旗下的云锋基金也现身其中。“早在一年前,我们便想参与广药的定增,当时有考察,本次主要是看好广药的产业和发展。”朱艺恺表示,医疗健康是云锋基金非常核心的方向,也是重点投资领域。首先,这次广药推行了员工持股,将员工利益和公司利益放在一起,这是我们非常看好其以后发展空间的一点;其次,广药有很多重要的老字号品牌,我们想利用互联网文化,对这些品牌进行投资和挖掘,希望在中药领域寻找到发展新的机会。本次云锋基金将以现金的形式投资近5亿元,记者了解到,目前白云山旗下拥有的老字号品牌除了王老吉之外,还有陈李济、敬修堂、潘高寿、采芝林等,不过朱艺恺并没有透露具体看中的是哪些老字号品牌。除了股权投资以外,阿里巴巴集团与云锋基金共同控股的上市公司阿里健康(00241.HK)也宣布与白云山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意味着,以马云为代表的阿里系正多方联袂白云山进行跨界合作。阿里健康CEO王亚卿表示,合作的关键点在于,医药电商领域所占的份额还非常少,这可能是我国电子商务领域最后一块大蛋糕,合作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相结合,这是我们双方发力的方向。本次战略合作,广药集团与阿里健康将在医药电商、医疗健康服务和大健康产业等三大领域积极对接,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表示,在新医改和移动医疗的大背景下,双方的合作将为白云山向互联网转型提供新的思路和商业模式。他透露,合作的方向包括医药电商、未来医院、现代物流延伸服务等方面。IT巨头频频布局医药圈“电子商务已经在敲门了。”李楚源表示,目前广州医药公司已经用“广药健民”这个电子商务平台,但集团电子商务也是未来的一个模式,未来电子商务是公司拥抱互联网一个重要的议程。广药方面透露,广州医药公司的合营方全球最大的医药商业企业沃尔格林博姿联合公司也将对广州医药公司进行等额增资,为10亿元。事实上,从目前的数据看,医药电商在国内药品零售的份额还很小。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医药B2C规模不过4亿元,到2012年全年销售已达16.65亿元;2013年继续呈爆发式增长,全年交易规模达42.6亿元。但相较于高达2607亿元的年度药品零售总额,2013年医药电子商务市场所占比重不到2%。不过,IT巨头已经马不停蹄地布局医药领域。不久之前,腾讯在两个月内便狂砸1.7亿美元,入主丁香园和挂号网,而阿里巴巴也一直想打开这扇门,从天猫医药馆到支付宝牵手海王星辰,再到未来医院。2011年,云锋基金便向寻医问药网投资了数千万元人民币,去年7月,云锋基金又向华康全景网砸出了千万元人民币,阿里健康的O2O布局也已经快速拉开,至今覆盖全国2万多家药店门店。“我们每年都看很多项目,当中不乏医药领域,因为这是我们看好的一个领域。”朱艺恺对记者表示,其中对中药领域尤为关注。除了广药之外,传统药企融入互联网的趋势也悄悄显现,仁和集团本周便宣布全面向互联网转型,阿里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在医药行业,未来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如果现在对互联网没有兴趣,之后连感兴趣的机会也没有了。”他认为,“这是对现有模式的巨大冲击,新的产业链正在形成。”显然,这些布局都是在网售处方药开闸呼声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发生的。狠砸40亿凉茶竞争恐加剧除了高调联袂互联网巨头之外,本次白云山定向增发值得关注的还有,将有40亿元用于增资以“王老吉”品牌为核心的王老吉大健康产业。陈宁介绍,这40亿元的资金中,有部分资金将用于“加快销售渠道下沉和餐饮渠道的抢夺”,此外,未来还要以“王老吉”品牌为核心,通过开发或收购等方式,借力凉茶供应商渠道,发挥乘数效应,力争培养更多的明星产品。事实上,广药已经在布局,记者了解到,王老吉近日还推出了非凉茶新品“吉芝草”虫草饮。广药集团总经理陈矛对外透露,2014年,王老吉销售量按快消口径已经实现200亿元目标,全国终端接近600万个,在大型商超、批发小店铺货达到85%以上,餐饮渠道铺货达60%以上。根据最新的披露,王老吉大健康在2012年、2013年和2014年1~9月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7.13亿元、64.24亿元、58.22亿元,“做大做强王老吉大健康对公司实现‘千亿市值’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药方面表示。李楚源表示,王老吉是本次增资的重头戏,未来不排除分拆上市这种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的举措。在狠砸40亿的背后,加多宝与王老吉之间的凉茶市场份额之争显然又进入新一场战役,“两家企业已经不断在投入宣传费用抢夺市场,定增之后,意味着王老吉有更多的资金支撑,未来的竞争可能会升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分析。
1月12日,国内传统OTC(非处方药)巨头仁和药业宣布,联合200多家药企打造“和力物联网”B2B平台,同时下月将推出联合连锁医药和互联网企业的“叮当送药”O2O业务。仁和集团董事长杨文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希望通过与医药企业、连锁药店、医疗机构和医疗信息企业的整合打造大健康产业链平台。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作为传统制药企业,仁和药业此举也是积极拥抱医药电商政策利好的表现,但也面临着人才、企业接受程度等方面的挑战。计划联盟平台单独上市根据仁和药业方面的信息,公司希望打造全国原材料、辅料、包材及药品供应商B2B平台。通过“和力物联网”平台,引入大数据分析及共享,几年内逐步实现采购金额300亿元的规模。“目前公司已经集结了200多家企业,希望2、3年发展到1000家。”杨文龙告诉记者,“通过这种模式,公司希望能够实现药企联合采购,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并提高企业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杨文龙表示,公司还希望打造终端联盟、医疗联盟、信息联盟,将连锁药店、国内外医疗机构、健康类互联网企业联合起来,通过大数据将相关资源实现对接。根据计划,“和力物联网”将在2020年单独上市,希望能够打造百亿市值。记者了解到,下月初,仁和药业还将上线“叮当送药”O2O产品,主要与连锁药店和医药互联网企业合作。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公司也在和阿里健康等互联网企业联络,希望之后能达成合作。“对于仁和来讲,做这个事情比较有优势,一方面仁和有很大的销售队伍,在全国很多药厂有产品合作,也有很多OEM工厂销售代理,并且主业是OTC,和各大连锁药店有直接的合作。”一位长期关注仁和药业的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公司之前的销售代理模式将变成战略合作关系。”联盟对中小企业更有利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武滨告诉记者,产业链联盟平台的模式是借鉴了美国的模式,国内企业比如人福医药(600079,SH)也有类似的联盟,但相对较小。“美国医药流通企业的转型基本就是这种模式,能够有效为供应商提供资源。”武滨说,“我国中小型企业比较多,比如5000万元销售规模的企业,在原材料、包材等方面议价能力比较弱,没有价格优势,通过这样的联盟就比较容易实现,因此产业链联盟对中小企业更有利。”目前,业内更关注网售处方药业务。路透社报道称,网售处方药政策最早将在本月底推出,届时将开放超过10000亿元的市场。以非处方药为主业的仁和药业是否会参与进来?对此,杨文龙告诉记者,公司也在关注相关政策,“我们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来做,将配合相关资源,国家放开的话就更有条件了。”从2012年起,仁和药业通过收购也开始涉足处方药业务,实行与OTC业务并举的“两条腿走路”。“医疗行业是受互联网冲击比较晚的行业,消费者对医疗行业更注重服务,并且互联网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武滨表示,医药电商模式是不错,但要做好也不容易。“一方面,企业可能对商业机密比较担忧,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武滨说,人才对于传统企业也是一个挑战。
1月8日下午消息,1号店董事长于刚发布2014年业绩:截止2014年底,1号店在线销售商品超过800万,注册用户接近9000万,移动注册用户超过3600万,订单占比超过40%,在全国8大城市实现当日达,166个城市实现次日达,在11个城市实现自营商品58元包邮。不过于刚并没有披露具体的销售额数据。他表示,2014年1号店实现同比2013年品类翻番,目前在售商品超过800万种,涵盖食品饮料、酒水、生鲜、进口食品、美容化妆、个人护理、服饰鞋靴等。“食品尤其是进口食品,还有手机分类非常受消费者亲睐,生鲜、流行百货、美护分类的发展迅速。”于刚介绍,以进口食品为例,2013年底的品类为14,000种,2014年底已经达到近70,000种,进口牛奶2014年1-9月的销量占整个进口牛奶国内线上销售量的50%,占总进口牛奶量的10%。1号店2014年还全面布局移动,推出“摇一摇”、“社区体验店”、“小区雷购”等创新尝试。截至去年底,1号店拥有移动注册用户超过3600万,订单占比达到40%以上。在5月18日“掌上1号店狂欢节”期间,移动端销售首度超越PC端,占比达到54%。而在双11期间,1号店移动端顾客数占比达到57.7%。于刚透露,价格策略将成为1号店2015年的战略重点之一,“剁手价”、“1贵就赔”、“低50”是1号店2015年价格策略的三大标签。在进一步巩固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市场的同时,将也通过多种渠道、多个模式深耕区域市场,往二三线城市下沉。据了解,去年在上海大本营之外,1号店借助获得进口商品直采资质的优势,通过“进口直采+分销”形式,招募二三线城市分销商,以拓展当地市场,将1号店的进口直采商品输送到这些区域。此外,1号店亦在一些二三线市场尝试深入拓展,比如山西美特好和湖北宜昌站。在供应链方面,以库存周转天数为例,目前1号店的库存周转天数已经降到10天以内。自配送在全国8个城市实现当日达,16个城市实现准时达,166个城市实现次日达。2014年,1号店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11个城市降低自营商品包邮门槛,实现58元包邮。在于刚看来,供应链是电商最核心的竞争力,他认为电商未来的比拼就是供应链,“我们需要在顾客需要的时间和地点,以他需要的方式将商品送到他的手中。2015年,1号店将继续优化供应链管理,为消费者和我们的商家提供价值”。2014年,1号店在海购、互联网金融、O2O、互联网医药、营销和大数据应用方面均有动作。2014年9月,经过三个月高效筹备的“1号海购”项目上线,以“保税进口”和“海外直邮”的双模式为用户带来海外商品。“1号海购”现拥有近百家商家,在售商品达12,000种,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英国、德国、新西兰、台湾等地,品类覆盖母婴、美护、营养保健、进口食品、3C、箱包、轻奢等。2014年4月,1号店面向供应商、入驻商户、第三方合作伙伴和顾客的全方位金融平台“1金融”正式上线。目前,1号店已经陆续推出的金融产品包括“1订贷”、“1保贷”、“1元保险”和“1号钱包”,并已经为数千商家提供贷款金额数亿元。对于当下流行的O2O概念,除了在上海以外的区域试点以外,上海本地也有不少尝试。比如2014年4月,1号店就推出了自己的首个O2O实践项目——涵盖了送货集散地、顾客取货点、营销中心三大主题功能的中远两湾城社区体验店。其后,1号店又陆续在古美湾、北新泾等地增设了线下社区体验店,并推出“社区团”服务,最快可在3小时内完成社区内的急速配送。12月,1号店在“社区团”的基础上推出“小区雷购”服务,上海中环以内的消费者当日16:00前通过1号店移动客户端选定区域下单,即可享受优质的生鲜产品及其他民生商品当日包邮到家,所有产品保证价格低于1号店自营价。2014年8月,1号店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许可,从事互联网药品第三方平台试点。截止目前,1号医药馆在售医药商品数量已达25,000余种。
【一起惠讯】1月6日消息,日前,业内有消息称,1月份国家将开放单体药店网售。对于这一政策,四川德仁堂电商信息呼叫中心总经理李建认为,需要加大对单体药店的管控力度,防止不合格的单体药店影响整个医药电商。李建指出,此前连锁药店需要满足很多审核条件才能获取网售牌照,这种审核对用户和行业是一种保障。而且连锁公司由于规模大、影响大,所以对于药品质量的管控和对医师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很多单体药店的从业者并不懂药品,即使开放单体药店的网上销售,也要制定严格的审核标准。”李建表示,国家政策虽然要逐步放开,但是也要考虑到各种情况。否则不合格的单体药店可能让消费者对医药电商丧失信任,危害行业。据一起惠了解,也有业内人士表达了类似的担忧,认为开放单体药店网上销售后,需要完善医药电商的推出机制,及时清退不合格商家,以维护行业发展和用户信心。和很多业内人士一样,李建认为,处方药网售开放之后,医药电商个类目的销售占比会有所调整,但是处方药并不会迅速爆发。其中,社保问题是一个制约因素。“社保和医药电商打通在技术打通并不困难,但是各级管理部门会考虑到打通之后,管控难度会大大增加。但是开放依然是大趋势,一两年之后,社保和医药电商有望打通。”李建向记者介绍,未来德仁堂电商的发展将侧重O2O业务,通过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官网、APP、微信服务号、呼叫中心等渠道获取用户,然后通过线下实体店或者仓库进行配送。德仁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带动实体店的销售。
【一起惠讯】1月5日消息,日前,谈到1月份即将颁布的两大医药电商新政策,好药师CTO王乐天不仅认为开放处方药网上销售是重大的利好消息,而且强调开放单体药店网售新政将助力医药电商O2O业务的发展。王乐天指出,开放单体药店网售有助于医药电商O2O的发展,因为连锁药店在线下区域中占比有限,所以限制了O2O服务的能力和覆盖范围。“单体药店网售开放后,大量药店可以被纳入到医药O2O的生态体系之中。线下药店可以通过好药师这样的信息平台,从线上向线下导流。”“好药师最近一年都在进行O2O方面的布局和尝试,现在政策门槛的降低将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帮助好药师完善O2O生态体系。”王乐天向记者介绍,好药师未来希望实现O2O地域化服务。2015年好药师将与合作药店紧密联系,形成共存关系,希望通过O2O业务和政策利好,帮助药店获取更多订单。关于处方药网售开放,王乐天认为,这对于医药电商和通过互联网新市场的医药零售企业都是利好政策,线下传统药店可能受到一定冲击。“目前传统医药零售企业在线下也在遭遇人口红利结束、房租和人力成本不断上升、药品销售利润下降等问题。所以众多传统药店也希望通过互联网开拓新市场。”处方药网售正式开放后,处方的流向将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王乐天介绍,现在业内正在通过两种不同方式解决处方的流通问题。阿里集团收购的中信21世纪就通过用户自主上传处方的办法,收集处方信息。此外,现有试点的医疗机构和线下药店合作,用户到医院的合作药店之后,可以通过网络和医疗机构的医师通话,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处方。此外,王乐天向记者透露,处方药网上销售将会分批次开放,第一批将以慢性病药品为主,所以未来在该领域将会出现新的竞争热点。“在新市场中,先进入者有先发优势,而进入者可能会以价格战的方式争夺市场,这将给市场带来一定冲击。”
【一起惠讯】当别的类目在微信上已经逐渐出现明星卖家时,医药类目似乎还较为沉寂。日前,医药电商平台七乐康官方微信运营负责人林瞰向记者介绍了七乐康微信运营状况,以及其正在酝酿的转型规划。“七乐康官方微信之前的运作思路偏向于销售,通过限时限购的方式展示物美价廉的商品,吸引用户来关注。但经过一年左右的探索,我们觉得微信运营可能不太适合硬销售,所以考虑将微信的定位改变为以服务为主。”林瞰介绍到。林瞰总结了七乐康微信运营的一些典型经验,“官微一发销售相关的信息,就掉粉。而策划一些有趣、好玩的活动,同时辅助给予粉丝一些回报,往往会取到不错的效果,吸引很多新粉丝。”因此,七乐康接下来准备重新包装其微信公众号,将其打造成一个医疗服务的入口,为客户提供用药安全、健康管理、品牌沟通等服务。据林瞰透露,目前七乐康已经重新组建团队,并配备了专门的技术队伍开发了微信端的系统对接CRM和多渠道客服系统。此外,七乐康正在尝试引入更多垂直体系的合作方(如医疗、挂号、医生问诊等),为客户提供服务,而非单纯的商品。“医药类目的特殊性在于,用户通常有明确的需求。从一些调研数据来看,关于医药类的商品或服务,用户更关心的是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对于价格往往不是最为敏感的。另外,人们虽然普遍对健康都会关心,但人的本性决定往往是生病了之后才会对健康和医疗知识有非常大的关注。”林瞰告诉记者。基于此,他认为C2B的模式会更适合医药类目。七乐康未来的微信运营会更多朝医药品类库、知识库和在线咨询方面发展,提供“找药、买药”的一站式咨询和健康助手。据一起惠了解,七乐康于2013年11月份正式上线微官网,12月份获得微信支付接口,并通过嫁接wap页面来提供微信购买功能。目前,七乐康官方微信公众号有十余万粉丝,其中超过一半为七乐康老客户。据悉,七乐康已经开发了一套会员系统,将官网、APP、微信的用户全部打通。用户从任何一点登录,都能获得全部累计的积分,消费券等会员服务。“微信早期对于七乐康来说,是快速进入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尝试和切入点。由于具有天生的社交基因,注定了微信和APP(包括手机天猫店铺)有着天然的区别,微信拉近了运营方(商家)与用户(或者说粉丝)的距离,双方的沟通更加直接和便利。”林瞰总结到。
【一起惠讯】12月26日消息,2014年是医药电商快速发展的一年,2015年医药电商又会有哪些新变动?记者联系到111医药馆董事长龙岩,他表示医药电商在2015年将会出现首次销量大爆发,并且整个医药行业也会随之发生巨大改变。111医药馆董事长龙岩医药电商物流牌照放开门槛降低一起惠了解到,药品作为特殊的产品,对物流条件要求相对较高,整个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领域都必须在符合国家《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标准下进行,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物流企业并不具备配送药品资质。正是因为如此,对医药电商企业而言,目前物流配送是限制规模发展的绊脚石,导致医药电商推出类似“1小时达”、“药急送”等服务难以兑现。但这一难题正在被市场解决,日前医药电商平台七乐康获得国内首张医药B2C物流牌照,宣布成立广州七乐康现代医药物流有限公司,正式开始自建现代医药物流系统。对此,龙岩判断到2015年国家将会降低医药物流牌照发放门槛,届时会一批有资质的医药和物流公司会获得医药配送资质。“今年下半年出来《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表示,有医药经营许可证的企业经过备案就可以在线上经营药品,符合资质的物流和医药公司都可以做医药物流配送。《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到明年应该就会实施,网上卖药与物流配送的门槛就会大大降低,医药电商只要有自己的仓储符合GSP的要求,不自建配送公司也可以在网上经营。”销量首次出现爆发式增长龙岩介绍说,正是因为配送条件不完善、国家监管政策不明朗,导致大部分医药零售企业对电商还是持观望态度,暂时只有一小部分的医药连锁在试水电商。“网上开药店前期在技术和营销上的投入较大,暂时市场上还没有成功的医药电商案例。加上医药连锁线下日子还不错,电商配送条件不完善、国家政策还未放开,所以目前只有一小部分的医药连锁在小心试水电商。”但在2015年,线下医药连锁这一观望的态势会发生改变,龙岩分析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阿里健康的加入会加速医药分家。现在零售药房所占的市场份额大概在20%~30%,也就是3000~4000亿,还有一万多亿的处方药销售在医院完成,而国家将有望最快在2015年元旦开放处方药的网上销售。“市场倒逼医药分家,这一万多亿会有多少流到市场上?所有的医药连锁肯定都去争抢,市场格局将会发生大的变化。”二是《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新政推出,降低网上开店卖药门槛,完善医药电商物流配送条件,医药电商的高增长会被线下医药连锁所关注。一起惠了解到,天猫医药馆公布数据称,2014年天猫医药馆的医药类目双十一销售额同比增幅315%(除天猫医药馆的保健品、滋补品成交之外)。对此,龙岩表示,医药线上销售每年的增速与双十一的增速接近。“2012年全网医药零售12个亿,到2013年约40个亿,2014年很可能突破百亿。到了2015年新政出台以后,我估计全网销售300亿都不止了。尤其把阿里的处方药算上的话,这个市场就不知道是多大了。”市场集中程度变高为兼并重组做准备龙岩告诉记者,目前医药线上零售基本处在同质化竞争阶段,与其他品类的竞争点类似,但中间肯定有很多出位的机会。“因为药品是标准品,国家有专门系统GSP监控,质量不会有问题。大家比拼的还是价格、服务、发货速度。”与传统渠道相比,龙岩认为医药网上零售在每个竞争环节会厮杀得更厉害,并且日后线上和线下逐渐融合。“医药零售未来是立体化竞争模式,包括商品价格、顾客体验、服务水平等,在线上竞争优缺点则会被放得更大。”同时龙岩判断,未来医药零售的入口会呈现出多样性特征。“药店的入口会非常多,有从实体店过来的,有从PC端过来的,有从移动端过来的,移动还分很多很多的入口。可能还会出现虚拟性药店,打个比方,我是龙大夫,我拿着手机就可以给患者指导用药,我在网上的身份就是一个店铺。”正是互联网的覆盖面加宽,加上规模急速增长,龙岩判断未来医药连锁的行业集中程度会变得越来越高,出现全国性的大连锁企业。“现在医药连锁基本是在某个区域做得很强,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医药大连锁。未来市场集中程度变高之后,区域性的小连锁日子会变得难过,部分会被大连锁并购或者重组。”出现新模式的服务公司一起惠了解到,111医药馆大药房已经在甘肃成立了民营医院。龙岩告诉记者,这是在为处方药网上零售布局。“如果我需要在线销售处方药,就需要有一家医院专门帮我们开处方。所以我自己成立了一家非营利性质的民营医院,这样我们有专门的医师团队可以在线为消费者服务了。”龙岩判断,医药电商一旦爆发起来,自建民营医药只是医药连锁采取的手段之一,在服务上面的创新和变化肯定会更加丰富。“拿客服举例,网上卖药不能只靠机器人,要需给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互动和咨询,这就需要一个专业的咨询团队。所以未来111医药馆网上药店除了一般的客服,还需要有专业的医生和药师,医生可以开处方,药师可以审核处方,这些远程都可以做。”流量入口被BAT把控针对百度、腾讯和阿里争相在医药电商上发力,龙岩认为三家大公司在医药领域的投入会快速速刺医药网上零售市场,其中阿里巴巴的优势更明显。“三家公司都是从移动端入手,阿里最大的优势就是先入为主,品牌影响力更强,并且拿到了最全的药品监管码,他们对整个药品流动的路线都会划清楚,最后肯定会控制网上医药零售格局,并且会影响到上游药品生产企业,因为他们有大数据。”此外,龙岩还分析,医药电商自己做独立B2C成本巨高,短期来看医药连锁肯定依赖阿里等大平台去发展电商。“医药网上零售最后很可能走嘀嘀打车的模式,只是医药行业的嘀嘀打车是BAT等大平台,作为医药连锁肯定要紧紧抱住平台来发展。”一起惠了解到,111医药馆的电商定位是一家专做药品特卖的网站,目前在北京、甘肃、陕西三个省市20多个城市拥有200多家连锁门店。龙岩在甘肃金昌起家,规模扩张中把总部从甘肃搬到北京。111医药馆试水电子商务已经有三年,经历了两次双十一,电商团队一共有200多人,其中物流有四五十个人,今年在2014年双11当天全网销售额达967万元,在天猫平台销售额达867万元位列天猫医药馆第六。
【一起惠讯】随着元旦临近,备受关注的医药电商新政策即将颁布。有消息称,国家将开放处方药的网上销售,线下单体药店也可以在网上开店。康复之家董事长柏煜记者表示,这是一个晚来十年的新政,将会给产业和企业带来重大利好,但是利好效应不能被过分高估。“处方药线上销售解禁之后,这一巨大的市场并不会迅速爆发。”柏煜指出,医保问题将延迟处方药线上市场的爆发。各个地区的医药政策各不相同,2015年全国只有两个地区的医保体系支持本地网上药店,在这种情况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经营将面临困难。而整个体系的打通大概需要3到5年时间。柏煜还坦言,目前只有部分线下药店在医保体系中,拥有相应的资格。这种资格成为重要的资源,这是计划经济的做法。如果医药行业在线下不能解决这一问题,也将影响线上产业的发展。“虽然元旦新政策的颁布将会推动线上药品的销售,但是2015年医药电商的主流市场依然是医疗器械。”柏煜介绍,医疗器械品类在医药电商中仍然会占很大的比重,而且明年将有一批医疗器械零售商开始发力线上。关于单体药店开放线上开店和销售,柏煜告诉记者,新政颁布之后,医药电商依然存在门槛。“今天这个时间点和3、5年之前已经大不一样了,没有实力的商家在医药电商领域中是没有机会的。”柏煜认为,2015年很多传统大佬将会逐步登场,医药电商将进入竞争激烈的战国时代,供应链、资金投入、团队将成为三个重要的竞争点。“资金方面,现阶段商家不仅要进行前期投入,而且后期也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否则将前功尽弃。团队方面,现在电商行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强,需要领导者有足够的把控力。单体药店从目前来看并不具备优势,拥有经营资质但是解决不了竞争问题。”据一起惠了解,康复之家医疗器械连锁是一家专业经营家用医疗器械和康复护理用品的全国性连锁机构。康复之家自2004年创立以来,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300多家医疗器械直营连锁店。2013年康复之家在全网发力医药电商,并且在线下布局千城千店,为O2O项目的启动做准备。
随着处方药网上销售政策出台临近,医药电商有可能成为2015年医药行业最重要的主题投资机会之一。综合考虑政策的开放式顶层设计性质、新产业起点足够低、相关公司存量业务基本面支撑度高、因电商初期“不挣钱”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使二级市场验证期更长等诸多因素,2015年起医药电商将进入政策驱动期,医药电商将有望成为贯穿2015全年的主题投资板块。医药电商潜在市场空间巨大早在2005年12月北京京卫大药房(药房网)就获得国内第一张《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但2011年之前,网上药店的销售一直处于零售连锁企业自我探索阶段,几乎没有形成规模销售。直到2011年6月,淘宝商城医药馆(2012年重新上线时改为天猫医药馆)上线后,网上药店市场才开始实现快速发展。据新康界统计,2013年中国药品整体市场规模约1.4万亿元,主要销售终端为城市等级医院,约6271亿元,占比52%,零售药店约2571亿元,占比21%,而网上药店销售收入约42亿元,占比只有0.4%。无论是相对还是绝对空间,医药电商尚有巨大增长空间。首先,B2B业务因各地都建立有非营利性的药品集中采购的平台,并没有衍生出足够大的商业市场规模,企业主要介入模式是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市场规模较小,后续发展空间广阔。其次,B2C业务暂无行业龙头产生,处于多方并进的格局,随着政策逐步放开,预计门诊和零售转换形成的潜在B2C市场空间约1000亿元,格局上可能会形成1-2家自营平台型企业以及若干家特色细分企业。再次,O2O业务目前处于商业模式探索初期,主要约束是处方来源和医保支付,预计未来可能会形成全国巨头(BAT等互联网巨头)和区域龙头共存的格局。从电商业务证照格局来看,当前大部分企业都已经有所准备。根据《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互联网药品交易(医药电商)按照交易对象不同分为以下三大类: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易;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通过自身网站与本企业成员之外的其他企业进行的交易;为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从证照持有企业来看,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均持有相应牌照。行业步入政策驱动期2014年5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目前《意见征求稿》已经进入内部协商讨论阶段,基本确定的内容包括:B2B第三方交易平台、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批发企业开展网上药品购销活动无需审批或备案;B2C牌照不再审批,采取备案制;B2C第三方交易平台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审批条件进行审批;暂定以正面清单形式逐步放开处方药网售;允许委托第三方物流配送。处方药网上销售放开,医药电商三大约束“可以卖、有得卖、能报销”走出第一步,预计2015年起医药电商可能会迎来政策出台高峰期。考虑到处方药网上销售放开是大趋势,预计《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可能会在2015年上半年颁布。而且随着处方药网上销售政策颁布,预计药监部门还将陆续出台销售目录、第三方物流配送标准等相关政策,而国家和各地发改委、卫计委、人保部将会就电子处方、引导处方外流、医保报销对接等一系列问题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投资方向上,产业方向正确、兼具业绩支撑度的个股将迎来爆发机遇,建议投资者重点从处方、医保、品种、物流、服务、平台六个维度对医药电商标的进行筛选。处方方面,在现有政策和机制约束下,实现处方自由流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卫计委的主动配合,预计医药分开政策的陆续推进落地会成为促发因素,可重点跟踪北京这样医改推进较快的城市。医保方面,医保支付对接是目前医药电商的关键性约束,由于医保管理体制本身的复杂性、区域性,短期实现大范围对接存在难度,可重点跟踪与地方医保部门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区域性连锁龙头,如一心堂。品种方面,医药电商的品种包括OTC和处方药,OTC品种数量较少,占整体销售额较小,影响较小。处方药放开后,不可避免会导致终端价格竞争,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找到最具成本优势的品种,将成为大部分医药电商企业的硬约束。物流领域,尽管本次征求意见稿放开了第三方物流限制,但预计出于药品安全考虑,监管部门会对物流配送环节设定相应的标准,短期第三方物流很难实现大规模突破,可重点跟踪医药物流能力较强的公司。服务领域,门诊处方分流的主体是慢性病口服类药品,主要患者群体是中老年群体,需要优质的药事服务,预计监管部门也会针对药师服务出台相关规定,可重点跟踪药师队伍构建基础相对较好的区域性连锁龙头企业。平台建设领域,医药电商B2B、B2C、O2O未来都会有相应的平台产生,但短期市场格局并不清晰,可重点跟踪已经有相应平台布局的公司。
香港上市公司中国星文化今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引入新控股股东稼轩集团,成为中国星文化的大股东。而稼轩集团的主要股东则是国美,系国美控股集团及京文唱片创始人许钟民夫人马青合资成立。据悉,本次交易将为中国星文化产业带来约5.5亿港元资金,其中,稼轩集团出资近4亿港元。公告显示,中国星文化以每股0.2港元的价格,向稼轩集团﹑VisionPath及瑞东环球等四名主体配发13.79亿股新股,及13.79亿股带有换股权的优先股。4名投资者承配新股后,共持有该公司60%股权,其中稼轩集团持有42%。若优先股转换后,合并持股比例将进一步增至75%,其中稼轩集团持有52.5%。据悉,稼轩集团等投资者入股中国星文化后,将会大力扩展在内地的文化、传媒和娱乐业务。国美为何入主中国星文化?资料显示,中国星文化前身为中国传媒影视,原隶属于香港中国星集团,业务涉及影视制作、影视版权、影人经纪等方面。国美控股集团目前业务覆盖电器连锁﹑物流仓储﹑商业地产及医药等领域。其中电器连锁业务在内地近400个城市拥有近1700家门店,年含税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稼轩集团另一股东马青的丈夫许钟民在1990年代初创办了京文唱片,旗下艺人包括韩红﹑崔健﹑汪峰,同时也为毛阿敏﹑李云廸﹑朗朗等发行唱片。20世纪90年代初,京文唱片打造了国内最大的的唱片发行及媒体推广平台。它还是内地最早与国际唱片公司﹑电影公司﹑媒体公司合作的民营企业,并成功将DISCOVERY及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引入中国大陆市场。据了解,中国星文化今后将与互联网结合,将强势介入互联网文化通路。而国美正是需要通过一个新的板块加快其互联网转型。近两年,国美最大竞争对手苏宁通过资本手段,例如收购PPTV等一系列动作向互联网转型,而国美因业绩持续下滑而一直采取关闭门店、提高定制化产品等多种方式改变亏损业绩,而并未加快整体的转型步伐。截止前三季度,国美业绩开始扭亏为盈,净利润达10.18亿元同比提升74.9%。国美发展迎来最好时期。昨日,国美控股集团总裁黄秀虹在第12届中国企业竞争年会上表示。但与此同时,国美也面临着业绩持续增长的危机。国美业绩虽然扭亏,但家电零售市场增长放缓,受京东、阿里等电商巨头对线下市场的挤压,国美靠原有业务保持持续增长已很困难。一位电商人士分析认为,国美作为一家家电渠道商,不全面向互联网转型将必死无疑,百思买在中国家电零售市场的退出可窥见一斑。更重要的是,京东、天猫等电商对家电市场的渗透已威胁到国美和苏宁。目前家电品牌商已开始提高电商的比例,并规划未来两年将电商销售比例提高至30%。因此,国美需要找到新的业务和核心资源来扭转在零售商的地位。从国美投资中国星文化的目的来看,国美认为新兴网络文化服务更有前景。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网络视听产业总产值预计达378.4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电影及电视剧产业,也迅速发展。目前,互联网公司也都纷纷向传媒产业渗透,阿里巴巴娱乐宝一期募集7300万元资金投入到《小时代3》《狼图腾》等4部电影及一个网络社交游戏上。百度以1.915亿元完成对纵横中文网的收购。投资中国星文化后,国美摆在眼前的将是如何驾驭文化传媒这一新领域带动未来业绩的正向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