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去中心化>文章列表
去中心化
【一起惠讯】11月21日消息,一起惠获悉,口袋购物旗下“微店”日前正式上线了买家版,有意为微店卖家营造一个中心化流量入口。从微店买家版目前的情况来看,其核心功能是聚合微店上的所有卖家和商品,让C端消费者按照类目寻找商品,同时提供搜索入口。目前,微店买家版共有女装、女鞋、箱包、配饰、美妆等接近20个类目。另外,根据手机LBS特性,微店买家版还提供“附近微店”、“周边生活”等功能。据了解,微店是口袋购物于2013年上线的手机开店工具,卖家可以低门槛入驻,快速开店。根据口袋购物提供的数据,目前,微店共有1200万家店铺、8300多万月活跃消费者、158亿元总成交额。值得注意的是,与很多微信电商一样,微店的一个关键特点是获取流量的渠道分散,分布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不具有大型流量入口。这种“去中心化”的电商模式近期一直被业内看好,并被认为是未来电商的大趋势。但不能忽视的一个现象是,仍然有不少微店卖家存在流量上的困惑,尤其对一些不善于利用社交渠道营销的卖家来说,引流更是个问题。据一起惠了解,今年7月份,口袋购物曾尝试上线PC端购物平台,为微店卖家导流。据口袋购物CEO王珂介绍,这一平台的上线后,口袋购物购买的PC端广告流量能够更容易被分配到微店卖家。10月份,在首届微店大会上,除了宣布获得C轮融资,王珂还表示,微店接下来将2亿元资金用于为微商们引流。可见,如何解决微店卖家的流量来源,是微店不敢忽略的一大问题。
一起惠2014-11-21 09:28:45680 次
【编者按】口袋通是32岁的白鸦第二次创业,但他的创业想法似乎从来没消停过。在导购网站“逛”之后,白鸦甚至想到了做老人手机和月子中心,但都在冷静下来之后选择搁置。相比错过了最佳市场机遇的“逛”,口袋通踩到了微信电商的准确节点上,有人认为白鸦这次“找到感觉”了。作为老阿里人,白鸦深知淘宝模式的弊病,他认为PC端的平台模式导致很多商户的畸形发展,丧失了零售企业的一些本能。那么在他心中,怎样的活法才更牛叉?口袋通能做什么?又做不了什么?在与一起惠的一次对话中,白鸦系统讲述了自己的想法。淘宝京东磨灭了商家的本能一起惠:口袋通接触到很多的商家,他们有哪些困惑?是否存在流量上的困惑?白鸦:在微信这没这么回事(导流量),放弃这个想法吧。不要用原来的思路去干事儿。我们也在做联合营销,也做导流,后面还会有大规模的导流,但是这个导流不是说我抢好一个坑位,然后拿最低的价格去砸,不是这样的,是要拿你的商品,拿你的服务去吸引消费者,跟原来那些点是不一样的。一起惠:按照你的说法,是不是在“去中心化时代”的时代里,商家会更多的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说依靠哪个平台给我分配流量?白鸦:对,过去我们的商家,做了十几年电商,毛都没有,就仓库里一堆货,公司里一堆人,没有自己的顾客,每天90%的流量是买的,只要停了广告的投入就没有订单了,每年的广告投入在翻倍的增长,所以商家得的客户是这样得来的。投广告还是不投,不投是死,投很快也得死。一起惠:现在商家在微信上自己找流量、找客户的能力足够吗?白鸦:作为一个零售商,如果没有能力跟你的顾客互动,没有能力跟你的顾客打交道,就该死,就不是能力够不够,没这个能力就死了。我们接触的商户里,也有做得很差的,但能够真正深入做下来的都还不错。自己找客户、跟客户打交道是商家的本能,只是以前的模式把这一本能磨灭了。以前我用我的信用规则,我用我的销售规则,我用我的消费者评价,反正我搞一堆好的规则,你就遵守我的规则,你就能卖了,反而把这个能力(与顾客互动)给磨灭掉了。但是零售的本质就是单个商家,甚至单个销售员跟单个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销售。口袋通只能是一个工具,一个基础服务,让你知道一些基本的规则和玩法,同时提供合作机会让你与其它厂家互动,剩下的怎么跟顾客互动应该由你自己来搞定。今天有很多微信营销的人说,我帮你跟你的顾客互动,帮你把这些东西全做完,不可能的。这事跟没有人能够替你男朋友给你写情书是一个道理。引流:三分靠借力七分靠自己一起惠:口袋通已经拥有不少商户资源,怎样整合利用这些资源?白鸦:我们后面会做更多的商户之间的串联,无外乎是这么几个事情:第一,商家自己的流量不要浪费了,你说我是个卖袜子的,但我的消费者进来之后你天天只有袜子,那它的重复购买、流量转化可能是有问题的,所以只有袜子还是不够的,这个时候他其实是可以跟其他的商户产生合作的,我们想办法从产品上、从机制上,让商家和商家之间的合作构起来。第二,我们会去挑头,把商家组织起来,让商家去跟一些有趣的、有真正自己粉丝的,能够跟粉丝产生互动的自媒体和一些有影响力的垂直媒体合作,让那些自媒体和垂直媒体跟一系列的商家有一些合作性的东西。第三,我们其实已经开始在做的,组织商家参与微信和微博的导流的内测,让商家有更多的流量和更多的订单,这个原则我们自己和商家都在把握。你在淘宝上、京东上90%流量全是靠买的,而你在生活化电商上更多的期望值应该是只有那么30%(或者40%)的流量是外部导给我的,还有60%、70%流量(其实叫订单更准确)应该是我自己在跟顾客互动过程中得来的。一起惠:关联销售的事,能举一个例子吗,在微信移动电商做法下怎么样做的?白鸦:以前关联销售是说一个卖包的找一个卖衣服的,俩人挂上广告好像就能卖动了,发现扯淡,没有真正卖动的,我了解到的一个箱包卖家,跟多少家合作,没有一个卖得动的,但是发现在这个粉丝时代关联销售变得很有意思了。我举个例子,我们一个卖燕窝的商家,因为它服务做得很好,积累了一群真正的粉丝,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尝试了卖痱子粉、莲子,效果非常好。莲子几小时就卖完了,痱子粉只能限量,只能大家抢。这里有两个很关键的,第一个是商家真正站出来替他的消费者承担责任,替他的消费者挑好的商品;第二个是消费者真正信任商家,以前消费者呢?我信任你是因为其它买家的评论还可以,你的信用等级还不错,因为这个信任你。而真正的粉丝是,我一直在跟你互动,我天天买你家的东西,我都知道你们家的故事,我知道你什么时候上新,我知道你每一款东西的状态,愿意为你推荐的产品买单。把不擅长的外包出去一起惠:刚才你提到基础平台,实际上口袋通也在开放一些接口给其他的服务商。是不是说你们会选择做一个相对比较轻的模式,把一些能力开放给其他服务商,而不是说样样都去深入,全部包揽?白鸦:对,这有点像层层外包了。我们要深入的只是三个东西:一是会深入到基本的顾客管理,顾客管理这个事情我们会有多深做多深,现在在这上面做的相对比较浅。会员分层、喜好分析、积分规则、资产管理、会员卡以及更多会员身份的东西,往下会越来越深,一定会深入到客户生命周期管理,客户消费预测等等。二是结合社区把消费者发现商品的过程、消费过程做得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乐趣。三是在全网销售的协作上我们也一定会越做越深。原来一个商家只在淘宝卖完了,现在要在微信上卖、京东上卖、1号店上卖,一个商品怎么做统一的上架,怎么做统一的库存管理,怎么做统一的销售浮动,销售之后的整个的订单的处理、发货的管理、物流的跟踪、消费者的售后服务,整个这些销售的协作对于商家是很大的问题。至于说把哪个商家包装得更个性化,我们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我们已经有十几万的商家,未来会有几百万的商家,几千万的商家,这么多商家不可能针对性做每一个商家的个性化服务。我们会有更多的服务商,或者叫代理商,由他们来提供个性化服务。一起惠:你提到全网销售也是我挺想问的一个问题,现在我们理解到的口袋通更多的是跟微信绑定在一起,未来口袋通会拓展微信以外的机会吗?白鸦:刚才我说的客户经营就不只是经营微信的粉丝,还有全网的粉丝,微博、陌陌、豆瓣、facebook、twitter我们都会合作。一起惠:顾客的管理也包括淘宝、京东平台的用户吗?白鸦:包括,只是我们的重点是在社交上,因为淘宝、京东、1号店并没有给到商家真正的顾客,他给到商家都是一个个的符号和一个个的手机号,据说现在淘宝连手机号也不给了。这些大平台的数据只能帮助商家去分析他的顾客特征,并不能去帮他和顾客做互动,一旦不能帮商家和消费者做互动,那么这个渠道其实只是一个数据渠道,不是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电商做微信自媒体?胡扯一起惠:现在一些企业做微信的思路是以内容为导向,通过订阅号编辑好的内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白鸦:以内容为导向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可能有一部分的品类适合于做内容,去做一些指导性、顾问式的内容,去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从而产生一些消费。比如说母婴,可能适合做这样一些东西,实际上是服务导向。你是一个商家,你就绝对做不好媒体,我们从来没有见到哪个商家做好了一个媒体的,因为你的出发点是“我要赚他钱”,怎么可能把一个媒体做好呢。作为商家,它的出发点就一定不是公正的,不可能有客观的内容导向,所以商家是不可能做好媒体的。商家一定是服务导向的,通过服务赚钱,这是完全天经地义的。一起惠:确实有一些电商想在微信上做一个自媒体,首先抛开电商的印记,做一个自己品类里的垂直媒体,以此来吸引用户。白鸦:胡扯嘛,因为最终的目的是赚钱,怎么能开发得了呢,你可以看现在做生活消费类的自媒体,背后一定不是一个商家在做的。一起惠:那媒体做电商呢?白鸦:媒体做电商,更多的是利用媒体引导力、利用媒体影响力,去做一些消费引导,也很难做的很深入,而且媒体做电商一定是综合性的。品类相对多一些,很难做垂直性的电商。
一起惠2014-09-02 10:01:03560 次
【一起惠讯】9月1日消息,一起惠最新获悉,银泰商业正在尝试一种突破性的管理经营方式,鼓励线下实体店店员内部创业,通过微信开店的方式,实现银泰零售板块的互联网化。据知情人士透露,与此前银泰网独立运作不同,银泰此次实施的内部创业方案主要围绕着银泰商业现有的资源和组织结构展开。店员微信开店的背后,银泰身为商品供应商,作强有力的支撑。该人士称,鉴于技术接口已经和线下完成对接,理论上,店员是可以在微信上经营银泰线上线下全平台所有的商品。“如此一来,银泰就成了全员销售的军团,每个员工都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媒体或平台,这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商业逻辑。”上述人士表示,银泰目前将这个内部创业项目当做移动领域一种大胆的尝试,同时也是作为传统零售业态O2O的新探索。据一起惠了解,此前在成都举办的移动电商大会上,银泰商业信息管理部总经理吴煜曾指出,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所有体系的反应都发生质变,每家门店都开设了包括微信在内的自媒体账号。“统一管理,但每家门店会保持自己的特色。”一起惠注意到,银泰在各个地方门店的微信公众号,都添加了“迷你银”自定义菜单。销售人员可直接在迷你银下上传商品,并开设微信店铺。以银泰北京大红门店为例,其迷你银中就包括杰克琼斯、新百伦、雅戈尔等各类品牌专柜人员以店铺名义开设的店铺。而另一个银泰微信订阅号“喜欢银泰”中,则推出了“晓店”模块,里面云集了部分来自安徽、浙江温州等地银泰百货店员开设的个人店铺。不过,援引知情人的消息,全员创业的产品页面上线也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银泰方面目前还无意大范围推广店员开微信店一事,只是在部分实体店开展,包括杭州银泰也没有试点。至于最终跑起来之后是否与原计划可以全面拼接,现阶段还难以确定。在银泰百货北京大红门店实地走访中,一起惠从部分品牌营业员和专柜店长口中获悉,目前银泰全员开店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①店内有免费的WIFI,但迷你银在银泰百货实体店中并未看到推广,在店内摆设和粘贴的都是当地店铺的官方微信账号。②在开店上传的商品并非银泰百货线下所有的实物商品,而是部分促销品和新品。③迷你银为店员开设了后台权限,店员可自行通过微信后台进行商品信息上传。④迷你银线上线下货品一样,价格统一,折扣也是一模一样。⑤用户在迷你银下单,可到店自提,也可以要求送货。如果选择送货上门,银泰会出邮费,而用户则享受包邮。不过,有意思的一个细节是,店员并不能直接看到用户在微信下单,而是由银泰百货的人到店提醒店员出货。之后店员再负责打包,银泰负责发货。⑥迷你银手机下单只能选择支付宝,但据店员反映,接下来也会链接微信支付。⑦从迷你银走的订单,银泰会给营业员提成,但也有部分店员反馈说,提成是给到店铺。⑧店员目前在迷你银还只能销售本店铺品牌的商品,未能打通全平台所有品牌。⑨与品牌商的微信购物账号不同,迷你银仅限于当地银泰百货的货品。例如杰克琼斯微信购物店铺中,基本展示的是其全部产品,而迷你银的店铺则是店员所在的这家银泰百货的商品,彼此之间不存在共享库存问题。此外,微信购物在店销售的提成,由品牌商分给店员,而迷你银则有银泰提供。来自前银泰人士的说法,迷你银全员微信开店是银泰内部的一个“快店计划”,类似个人网盟CPS。这样的做法,除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外,相比于以线下门店为单元建立自媒体账号,员工以个人身份在微信开店似乎更加机动灵活,且可以大幅降低试错成本。深圳某百货公司新媒体营销高管坦言,对于传统零售业而言,目前与电商、移动互联网融合上最大的痛点在与“船大难掉头”,不可能像互联网公司一样,可以各种试错。“毋说‘九死一生’,一次犯错的机会都不能有。沉重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传统企业的活力。”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让员工到微信上去开店,帮助公司卖货,需要企业管理者具备一定的胆识和眼光。然而,从另一个层面判断,在电商的猛攻之下,百货则与电商失之交臂,乃至节节败退。一组数据显示,银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披露营运业绩,截至201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银泰百货店总销售76.17亿元,同比增加2.5%;同店销售总额72.18亿元,同比则下降2.4%。实体营收的下滑则与店员收益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小微创业有可能帮助传统零售业完成由内而外的变革,无论是组织结构,还是经营模式上,都会激发系统的创造力。此前,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就曾指出,企业组织从金字塔结构到扁平,逐步被小微化,上级不再是领导,而是用户。为此,海尔已创建了多个小微团队,一旦运作成熟,则可能独立成为新的公司。另一个类似的例子则是顺丰,据一起惠了解,顺丰已经低调开启内部员工创业机制,鼓励快递员返乡开设网点,逐步从而完成顺丰向三四线城市,乃至更深更细的区域渗透的网络布局。
一起惠2014-09-01 09:36:45695 次
【一起惠讯】8月26日消息,日前,一位业内人士在微博中透露,新一版微信或将上线“卡券”频道,并曝光了“卡券”的位置在微信原有频道“钱包”的下方。据一起惠了解,腾讯微信支付运营总监黄丽在之前举办的医药电商大会中也透露,新版微信中将会出现类似会员卡集合的企业入口,即“卡券”频道。黄丽表示,微信将会为商家提供会员服务的功能。“微信可以把会员卡进行数据化,可以变成微信里面的虚拟会员卡,这都将在卡券这个功能中实现。”由此可见,卡券不仅可以记录用户的行为和数据,还可以承载用户的优惠活动以及权益体系,并且和实体卡关联,实现线上组织、线下消费。“每个用户在商家的线下店铺或者在线上办理会员卡之后,用户的所有消费行为都会激活微信中卡券这个入口。”黄丽指出,卡券频道将会显示用户所有的会员卡,未来用户可能不再需要钱包、卡包,支付和会员卡功能都能通过微信实现。黄丽直言,微信将通过卡券等功能帮助商家实践O2O,但是微信不会做一个很重的O2O。“我们不希望商家只有打通物流、配送、门店、电商渠道、支付等所有环节才能做O2O,这样造成商家的负担很大。”黄丽介绍,商家通过微信可以获得和用户直接沟通的能力,发虚拟会员卡的能力,还有营销能力,支付能力,所有这些能力都是单独的模块。“商家可以根据需求自由选择微信上的功能模块,微信希望将各种功能下沉到商家和渠道。”实际上,据一起惠了解,腾讯此前就曾推出微生活会员卡服务,用户通过线下二维码扫描实现对商铺的关注后,可直接将店铺会员卡收集到统一的卡包之中。而在投资大众点评后,腾讯还将微生活会员与大众点评实现整合,微生活会员将可能直接使用大众点评的预订、外卖、点餐等服务。微生活会员卡所服务的商家则能通过微信、大众点评等多平台触达用户。不过,相比微信卡券,微生活会员卡更多的是针对线下的餐饮、影视、娱乐等本地化服务,前者则瞄准了现有的零售体系下的传统品牌商。藉此,微信已初步完成对线下实物消费(微购物)和非实物消费(微生活)两条路线的O2O布局,并将其统一在微信应用下,获得流量。多位业内人士曾向一起惠反映,此前的微信‘购物’入口目前仍然是中心化的电商模型,并不能将微信的社交威力更好地体现并释放出来。“相比之下,卡券更更贴近消费者的偏好,使得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被进一步缩短。”某日用快消品牌商坦言,卡券可以让品牌在微信上有了更明确的归宿,个性化的流量价值有望匹配更加精准。
一起惠2014-08-26 15:01:16749 次
【编者按】从2010年11月8号正式上线到现在,男人袜已经闯荡江湖近4年。而几乎与男人袜同期上线的贴身衣袜类B2C维棉和袜管家,都没有活过3年,更没有赶上微信电商的好时候。幸存下来的男人袜,正试图借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改写袜子电商的悲剧命运。男人袜最初打开市场正好赶上了微博的浪潮。2012年的时候,男人袜来自微博的订单量能占到总订单的1/3。但很快,微信的浪潮盖过了微博,成为企业的新宠儿。这个属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杀手级产品,正在塑造一种“去中心化”的电商形态——不依赖淘宝、京东等中心化入口,在碎片化场景里抓取属于自己的粉丝,耕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微信的运营成本相对更低,尤其是不需要砸钱在直通车和钻展上。”男人袜创始人陈伯乐告诉一起惠,其虽然开通了淘宝C店,但并没有专人运营,目前淘宝的销量能占到男人袜整体的1/4左右。陈伯乐称,相比微信,淘宝用户与男人袜的目标人群不那么吻合,忠诚度也不高。据他透露,男人袜微信用户的重复购买率约为50%,而淘宝重复购买率仅为10%。在微信之外,App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各家企业都在筹谋的标配产品。陈伯乐介绍,男人袜也曾经开发了自己的独立移动客户端,但运营微信公众号之后,App已经基本上停止运营。“品牌商开发独立App要看能给用户带来多少价值。我们的用户里面,有很多一年就买四次袜子,安装一个独立客户端对其来说并没有必要。因此我们的App下载量其实并不高,粘性也不大。”陈伯乐并不迷信App,在他看来,真正的拥抱移动互联网是找到更好的接触用户的渠道,而不是非要开发一个App。如何在移动端接触用户?陈伯乐自身是个技术派,对于营销并不在行,但男人袜总能找到噱头吸引眼球。从朋友圈众筹股权、做防弹袜,到众筹防臭袜,这个迷你公司总能找到话题引爆点。陈伯乐毫不讳言,众筹股权、众筹防臭袜这些举措的营销意义实际上大于实际的资金意义。“即便众筹不成功,我们还是会做防臭袜。”但实际上,截至目前,离众筹最后期限还有3天,男人袜已经筹到5.1万人民币,超过众筹目标金额5万元。除了这类制造噱头的活动,男人袜在微信上采取最多的活动是赞助公众号,例如跟罗辑思维合作,通过活动向粉丝赠送袜子,获取品牌和产品曝光。而微信公众号内的付费广告则是男人袜无法承担的,“一个点击5毛钱,对我们来说还是挺贵的,而且购买转化率还不一定高。”此外,由于粉丝的粘性比较高,男人袜做了另一个大胆的尝试:预售冰丝毯,如果用户预订量达到500,男人袜就投入生产冰丝毯,如果达不到数量,就不贸然生产。结果是:用户的预定量很快达到1000条,于是男人袜很快投入生产,目前已经售罄。但陈伯乐表示,这只是一次非常规的尝试,并没有要长期销售冰丝毯的打算。但这些推广活动对男人袜的市场拓展来说其实远远不够。微信的外部流量获取成为男人袜最大的困惑。男人袜的微信商城服务商口袋通实际上也在想办法帮其解决流量问题,例如,口袋通在尝试聚集自己的多家客户进行联合推广。这种办法虽然能吸引不少粉丝,但购买转化率并不高。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由于微信官方限制跨账号支付,用户在A卖家的微信页面无法向B卖家付款。据陈伯乐介绍,目前男人袜更多的是把老用户引到微信,对于如何获取新用户,还没有尝试出太多好办法。“他通常在京东买袜子,觉得有一个就差不多了,也没有太大兴趣去了解其他的网站。”一位女士这样形容她IT行业的先生在婚前购买袜子的习惯。这能从一个小侧面反映出袜子垂直电商依然面临着教育用户、市场推广的大难题。“怎么让这类人知道他们的网站,成本还是挺高的。”陈伯乐也多次向一起惠提到在市场推广方面的煞费苦心,玩众筹、上电视节目、获取更多的媒体曝光,他希望能尽可能多地尝试抓眼球的方法。但也有“跑偏”的时候,“比如我们去年推出的防弹袜,当时是想制造一个噱头,生产‘能防子弹’的袜子,成本非常高,卖价是168一双,做了1000双,但销售情况并不好。”陈伯乐坦承。
一起惠2014-08-14 08:41:39699 次
【编者按】正如雷军与董明珠年初的赌局,排除作秀因素,时至今日,的确悄然进入第三波变革周期:移动互联网、O2O、去中心化、传统零售转型等核心话题正逐步占据从业者的视野。电商职业经理人更加关注未来还有哪些暗藏的机遇。对此,资深零售人士、知名电商高管、投资人黄若以“座谈老中医”的视角,对现今电商行业把脉,并针对性地就接下来电商领域的几个核心趋势做了一一解读。提问一:在去中心化的时代里,再看电商,它留给了哪一类企业机会?平台式的电商是否还适合在去中心化的时代里生存?黄若:其实这个问题很好。首先,我们现在为什么要追求去中介化?因为在移动互联网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前,在PC端,卖家制造一个拥有三千万、五千万用户的机会非常小。下一个机会,应该寻找一个有几十万、几百万用户量级,甚至更小的创业项目。小也可以做大项目。屈臣氏的体量比沃尔玛千分之一不到,他的生命力难道没有价值了吗?屈臣氏的优势表现在哪里?第一,复购性很强,商品天然有很强复购性,使小的用户群变大。第二,品牌性比较强,不一定是多大的品牌,但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和认可度比较高。例如保健品、营养品、药妆,都非常典型。第三,用户定位很清晰,比如说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有很强的购物需求,例如母婴类的产品。这些都是有可能产生去中介化。当然,去中心化不是非此即彼。现在自媒体的出现也是去中介化的一个表现。以前在没有微博、微信时,媒体人想做这些事情其实是很难的。但是因为有自媒体诞生,就非要说所有媒体人都得下岗,也不见得。所以电商要先看,先看3年5年之内,是否有很多去中介化的电商存在,仍待观望。提问二:有些电商企业面临的尴尬,有人说他像互联网公司,有人说他是零售公司,如何看待这两者之间的联系?黄若:所谓的传统和电商的人才组合,电商比较年轻,强调创新,传统行业强调持续,其实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在强调创新的同仁面前,细节显得很多余;在强调执行的所谓线下的这些同仁面前,他们觉得机会永远就是做出来的,不是靠标新立异想出来的。这个是最大的一个冲突。我的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团队搭配一定要兼顾两边,如果团队中的一把手自传统行业,他的副手,或是下面的骨干必须是来自互联网;反过来,如果一把手来自互联网,那么底下的一定要来自传统行业。你记住我下面这句话:既然碰撞不可避免,就让碰撞在最基层的那个细胞单元去发生,而不要到上层去发生。到上层去碰撞就完了。比如,做运营的老大是互联网人士,今天一早起去找传统背景的做推广的老大,然后你们去碰撞。假如我是这家公司的总裁,你们到我这里来碰撞,这个公司就完蛋了。所以,我们需要明白,在一定程度上,传统企业出生的背景的人和互联网出生背景的人一定会有碰撞,让这个碰撞越在底下吸收越好,越在越底下震动会越小。提问三:电商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如何看待一个上市公司的财报,一打眼最注重哪些指标?黄若:我去看一家公司财务报表最在意什么问题?其实我最在意的是用户构造,就是用户的表现,对这个的关注度会搞过销售的增长和利润的增长。这种用户表现包括:用户的活跃度、平均购买频次、购买转化率,获得用户的平均成本,然后拿来去行业比较。我觉得,电商行业中,最能体现一家公司的能力往往是用户的成本。至于说商品的采购、租两个办公楼之类的,都是次之的。提问四:京东在过去一个阶段经营策略有所摇摆,从最早的自营,到后来的开放平台。但近期部分品类,诸如母婴,开始收缩,转做自营。刘强东也在多个场合称,自营才是京东未来的核心。如何看待B2C平台如何平衡自营和联营呢?黄若:我们先把这个话题抛开,跟大家做个一般分享。如果你在管理一家企业,更多的时候我们讨论这是个该不该做的事。其次,我们还要关心什么时候做?“Timeisanything.”即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就是在企业战略定位的时局中,时间点的划分非常重要。当当网当年犯了江湖大忌,就是从一个商品类别试图扩充到N多个商品类别。因为图书是一个小类别,所以一定要把握节奏。那时候,我一直在讲,当当扩充品类是从“onetofew”,就是从1到有限的几个,而不是从1到多。因为一个很小的图书类别支撑不了30多个商品。同样的道理,京东一定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京东从数码电器发展而来,毫无疑问,体量一定要远远大于当当网的体量。但是,它从一个品类杀手要往外面扩充,时机选择很关键。它同时在做两件事情,一个是从一个品类扩展到N多个品类;另外一个是从直营扩展到联营。这两个战略发展,任何一个都是正确的。从一个品类扩展到多个品类,它要解决的就是两个问题:第一,用户能够给它的新的品类带来几乎免费的客户资源;第二,一个低毛利的商品类别上,京东很难实现盈利,所以它往高毛利方向发展,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它往这个平台上面的突出,我们也能看出这其中的缘由,第一点,和从数码网往百货扩充一样,它是用户的输出,用户的进一步地获取;第二,它有这么多的仓储配送系统,能够支持第三方商家的服务,而这种服务恰恰是天猫、淘宝在短期内很难和它竞争和抗衡的。但我还是觉得它在节奏感上出了一些问题。所谓的节奏感,我非常喜欢说“oneatatime”,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你只能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我觉得它这两者,从数码向其它商品类别的扩充和从直营向联营的扩充,这两个时间点没有把握好,所以会导致几个混乱:第一,普通消费者的心目中,京东品牌的识别特征被弱化了,最终顾客会觉得上京东到底要买什么?京东也有平台,京东的平台跟淘宝、天猫的平台有什么不一样,是因为它价格比淘宝低吗?不见得。是因为它的产品比淘宝丰富吗?也不是。是因为京东能统一配送吗?好像也不是。第二,每个商品类别的规划没有做到那么好。从长远来讲,我会觉得平台应该是对自营的一种补充,这种补充更多的是边缘的商品类别,核心主体还是自己的主打商品。提问五:如何看待看拍拍网以后的前景?黄若:关于拍拍和京东的合作,坦率地说,我非常看好这次联姻。京东模式强于后端的供应链和商品的配送,但是前端的表现形式上一直是落后于别的竞争对手。与腾讯的合作,不仅给京东理论上带来了流量,更多可能是带来了拍拍、QQ网购在前端表现方面的技能,包括他们的技术团队。另一方面,这种结合使得京东有可能从原先“淘宝和其它电商公司”,变成“淘宝、京东和其它电商公司”。京东成了第一集团。而且,加上拍拍,京东已经进入了淘宝的领地,相反,淘宝进不了京东的领域。所以,不管你这个平台做得怎样,但是你已经在别人的土地上,你可以跟他抗争。淘宝没有自营,进入不了京东的供应链。从战略上讲,这毫无疑问肯定是占据了主动优势。但是,这次的结合,我最大的担心其实是两家公司文化的碰撞。在业界这么久了,我也知道陆陆续续有很多核心人员离开拍拍。当时的结合本身想追求1+1>2,但如果这些人陆陆续续地离开,会导致1+1<2。我个人愚见,京东有些过早地去斩断了拍拍和腾讯的血缘。通常来讲,合并一家公司最好的做法,是合并之后,让它自己乱一乱,一年半、两年以后,慢慢再收编。如果我是收购方的操盘手,我不会这么快地去把它收编。它已经是收为我的旗下了,给它换个台子,早一点晚一点,何必那么匆忙呢。举个例子,亚马逊当年收编卓越,过了三四年,才把名字换成Amazon公司。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问六:流量是电商主要的成功因素,新电商都用低成本来吸引流量,那么在移动端有没有吸引流量的创新方法?黄若:总体上我们现在看到,移动在流量上还是洼地,它的流量获取成本还是比较低的。移动流量获取的趋势跟PC有个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移动是非常典型的SNS获取流量的渠道。我们在PC端人为地进行SNS来获得流量,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方法。到现在为止PC端更多的流量还是靠广告,硬广推广。虽然有微博,但是微博还是始终没有占到PC端流量获取的主力。所以,你打开任何一家大的PC电商公司,它的流量来源排名要不是硬广、要不关键字、要不中小联盟;在移动端就不一样,移动端更多的是通过SNS,比如微信账号,相互之间的互粉,更像是一个自媒体驱动的流量。提问七:目前的传统零售企业,诸如万达、王府井、银泰做电商,能否看到代表未来的趋势?黄若:其实到现在为止,中国的传统零售,在电商领域一直没有很大的突破,可能唯一的一家公司算是苏宁传。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传统企业已经是一个现有秩序的的既得利益者,这种群体,它要逼到角落才会反抗。这是中国和美国最大的不同。对于美国,社会相对稳定相对成熟,年增长率也相对缓慢的经济形态,传统零售如果不做电商的话,是负增长。中国在过去的十几年,虽然说有受到电商的冲击,但是传统零售照样能够维持每年10%—20%的正增长,所以,这种危险还没有到来,它还没有感受到所谓的切腹之痛。为什么中国的十大零售企业只有苏宁一家是做电商的,其实快速增长的中国社会给了传统零售很大的空间。往前看,有两个不一样的地方,传统零售有两种,一种是所谓“二房东”,像百货公司、购物中心;第二是买卖式,像苏宁、国美。我觉得前面那种情况,它受的冲击会非常的强烈,这里面就包括各地的百货公司。作为任何一个入驻的商家,一定会评估性价比。那么,传统百货业的性价比跟那些网上的“房地产公司”——电商平台相比,是没有什么优势的,无论是成本结构或是顾客资源,都比较令人担忧。相反,传统零售的买卖模式,因为掌握强有力的采购、库存管理能力,暂时收到的冲击还有限。提问八:如何看待小米的雷军和格力董明珠的赌局?黄若:这个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世界。马云和王建林的赌局、雷军和董明珠,谁也不能证明谁比谁厉害。可能我活到50岁了,我看事情就是比这些意气风发的人看得要淡一点。现在的革命者,可能三步五步以外,有新的革命者一直在瞄准你。五十步笑百步吧,我其实更看好的是,未来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未来的商业形态一定是一个多元的商业形态,不是说谁吃掉谁。以前的电商形态有一点很不好,就是非此即彼,你一定要战胜谁,一定要冲过去。其实顾客本身是多元的,我们做零售也是多元。我喜欢说这一句话,顾客的多元性决定了我们作为零售的提供者必须给顾客多元的选择。同样是做零售商,你买一个东西送老丈人、送太太、送朋友,还是自己用,选择的标准就是不一样的。顾客喜欢多元化,所以不存在这个东西一定要战胜另一个东西,这个行业本来就不存在垄断性。
一起惠2014-08-11 09:53:32552 次
【一起惠讯】2014年已然过半,一边是京东、聚美接连上市,却爆发假货丑闻;一边则是魅力人格体裹挟着互联网思维,在激进后萧条沉寂。两种商业模式尚未碰撞就相继触礁。在平台、PC格局书写已毕,移动互联网随时准备接下王位之际,用市场说话的电子商务,还存留哪些机会?零售实战派领军人、电商骨灰级操盘手黄若则给出了五条锦囊妙计,但在一起惠看来,可以用一句话来概述,那就是:创新!创新!创新!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是互联网思维的精髓,亦是电商创业从仿美到超美的关键之匙。以下为黄拓自述:从革命者到反革命电商既得利益者开始恐惧早期进入行业的人,已经成为既得利益之王。他们放出的最大声音就是,这是一片红海,99%的人都会死掉,不要进场。十年前八年前他们是起义军,是革命者,如今坐了江山,坐拥良田,成为地主,非常害怕后来者的革掉他们的命。这种趋势,对于众多创业者而言是件好事。为什么?这种声音的背后透露着他们的固步自封、不再进步。BAT里某个大佬说过的一句话我是非常赞同的,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距离破产只有30天。当你从革命者的姿态,变成捍卫者的姿态,其实已经走向创新的对立面。目前电商占社零总额的8%,还很微不足道。你用10年时间创造了8%,为什么后面的兄弟不能用5年时间再创造一个8%出来呢?从别人碗里捞鱼要创新而非沿袭老路下一轮的创业者最忌讳的,是用上一轮的路数去做今后五年的电商创业。前一轮创业者是在开疆辟土,靠烧钱、融资教育市场,获得顾客。那个时候的顾客好比公海里面的鱼,但现在创业是从别人的池塘里把鱼捞过来,你是在捞京东的鱼、淘宝的鱼、亚马逊的鱼。所以,如果重复过去10年不断烧钱的做法一定坏事。下一波的发展寄希望于有没有新的玩法,特别是新的获客路径,以及新的载体,比如SNS、大数据给新的电商创业者提供了新的机会,这些机会是前辈所没有的。去中心化时代来临用几十万用户养活一个企业下一个电商热点可能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这个道理好比上学时,老师往杯子里放小石头,再放碎石,接着撒沙子,都以为装满了的时候,再倒进一杯水。所谓的去中心化,就像线下零售,先有沃尔玛、家乐福这种大型的卖场,接下来一定会有专卖店、品类杀手、品牌旗舰店。同理,作为下一轮的创业者,一定特别关心去中心化的方式。去中心化的时代是建立在有几十万的用户就可以维持公司存活的基础上,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要两千万注册用户,八百万产生购买。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今天再去做一个超大规模的电商平台,比如万达,为什么大家都不看好?如果换做五年前,万达用类似做规模、跑马圈地的方式做电商,会获得市场份额,因为它资金雄厚。但如今没有模式创新,靠烧几轮钱去搞定,绝对痴心妄想。当然,去中心化也不算是“小而美”,小和大是相对的概念。还拿沃尔玛和屈臣氏作比较,屈臣氏的体量不到沃尔玛千分之一,但不代表没有生存价值。去中心化的价值将表现在:①商品复购能力很强,小的用户族群即可拉动,手机数码这样的大类目肯定不适合;②品牌性比较强,用户认可,忠诚度高,比如像保健品、营养品、药妆,用户驱动性很强;③用户族群定位清晰,比如母婴场景,这个阶段消费很强。不过,去中心化不能过于极端理解。就像自媒体也算一种去中心化式生存,但不意味着有了自媒体,传统媒体人就都要下岗。电商的去中心化是未来三五年不断诞生新的电商模式,但不代表非此即彼,不再有大的电商平台存在。PC向左移动向右PC上的电商基本上等同于实物电商,移动电商则趋向生活服务领域。所以,站在今天的时间节点,再展望三五年,会发现,两者的分化会越来越明显。买书、电脑、订两箱可乐,都会在电脑上完成;找咖啡厅、买电影票、做按摩通过手机端下单会越来越多。包括微信,其实做得最好的就是生活服务类电商。我家附近卖烧烤的大叔,80%的生意都来自于微信。PC端做电商要讲究牌照、抠图、装修各种繁琐的事情,移动端获客成本极低,可能就是看到我在买羊肉串时也在玩微信,他就加上我为好友。需要购买时,提前10分钟预约就可以了,把互联网和生意的结合变得非常简单。消费决策因素重新排序从便宜到便利两年前我就曾经提过,过去10年,在谈论电商时,我们都愿意说便宜、低价。虽然这两者是零售永恒的主题,但是随着这个行业不断走向成熟,它的重要性在降低。相反,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在慢慢显现,消费者从追求便宜、低价,到追求便利、服务、品质。这一点和顾客年龄发展、收入水准有关。淘宝平均用户年龄大致在20岁-27岁,天猫大致在25岁-30岁,绝大多数B2C的用户年龄则在27岁-27岁。随着年龄增长,用户会从C2C向B2C靠拢。我们仍然同意,买东西最便宜的地方在淘宝,但带来的另一面是购物时间长,一个熟练的淘宝用户,在淘宝上不花个二三十分钟,是卖不到东西的;但在京东、亚马逊可能五分钟就下定消费决策,效率更好。除了节省时间,还能提供稳定的服务体验。这是10年前同一批用户所不会考虑到的。
一起惠2014-08-01 16:16:54620 次
【一起惠讯】7月17日下午消息,被京东收编后的拍拍网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公布了新拍拍网在流量分发、用户分享、平台规则等多个方面的举措。据一起惠了解,自今年3月,京东集团收购原腾讯旗下的拍拍网,并将其设为独立子公司进军C2C市场之后,就立即开始了拍拍网的重塑。京东集团副总裁兼拍拍网总裁蒉莺春流量分配体系:给予1:1投放补贴京东集团副总裁兼拍拍网总裁蒉莺春表示,拍拍网重塑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流量分配体系的改造。重建后的流量体系中,首先是稳定的流量补贴。蒉莺春表示,新拍拍网在3-5年内不会以盈利为目的,相反,将会通过大量包段和采买资源,给予卖家流量和广告补贴,帮助卖家用更低成本获取用户。2014年拍拍网的广告流量将对商家进行1:1投放的补贴,也就是商家外投多少广告,平台相应的会补贴多少广告,直接将商家的广告成本降低50%。同时,拍拍网的流量政策会非常稳定,在2015年和2016年也会继续对广告投放进行补贴,辅助培养生态建设。另外,在免费流量的分发上,拍拍网还公布了新的搜索白皮书。对搜索规则做出了重大改版,最大化地降低销量因子在搜索中的权重,加权商品质量、店铺服务水平、商品转化率、店铺留存能力等核心运营能力的评分,并引入了来自共同兴趣群体及好友推荐的个性化搜索能力。据了解,在目前的C2C生态中,卖家获取免费流量的途径主要来自于平台搜索。双向打通:PC与微信、京东与拍拍除了通过合理的流量分配,帮助卖家低成本地获取新用户之外,如何帮助卖家建立和用户的直接触达、沟通、维护、营销等体系,也是这次拍拍在运营规则中重点改进和提升的。新拍拍在运营上将鼓励卖家和买家建立直接的沟通渠道,让卖家对消费者实现更精准便捷的自主触达。一起惠了解到,在新版拍拍的首页上,推出了一个“我的拍拍“的模块。系统会根据用户的标签、喜好、年龄、购买、收藏、浏览记录,以及积累的电商行为轨迹,智能推荐出用户曾经购买或最感兴趣的商品和店铺。还会借助用户关系链,匹配好友的喜好和行为记录,打造“与我兴趣相同的朋友为我推荐”、“同城的朋友为我推荐”等个性化首页。让消费者更方便地找到感兴趣的店铺,也让店铺可以通过标签聚合相匹配的客户类群。另外,拍拍网还已经开发了卖家PC店铺与微信店铺的一键打通的功能。届时,卖家的PC店铺将可以为微信店铺导流、吸引新客,而微信店铺则可以帮助卖家更好的维系、管理和运营老客户,这种去中心化的做法将帮助中小卖家更好的维系回头客,提升老客户收入占比。同时,拍拍网与京东商城的打通融合也在快速进行。拍拍将打通与京东商城的联合登录体系,搜索打通也在进行当中,未来消费者在京东商城搜索不到的长尾商品会显示拍拍网的搜索结果,京东商城的优惠券和京豆未来也可在拍拍使用。除此之外,京东的物流和金融服务也将对有需求的卖家群体开放,以提升商家的服务体验。规则体系重建:承诺不随意调整规则在流量和运营体系之外,拍拍网这次也发布了全新的规则体系。在这个规则体系中,拍拍网重点强调了四大经营理念:鼓励创业,做真正的“小而美“;建立行业规范有序竞争,杜绝假货、鼓励原创;致力于向买家提供全方位的售后服务,和为中小商家提供长期稳定的激励政策和扶持计划,保障商家在拍拍平台的健康经营发展。拍拍网表示,规则体系的发布将使得拍拍更好地扮演服务者的角色,从整个流量体系、产品体系、奖惩体系和用户体系等全方位帮助优秀的商品和商家提供最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服务,在既定的规则下,让参与的多方自由自主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规则体系中,拍拍网重点强调了杜绝假货的核心原则,并表示绝不会因为收入和广告的因素放纵假货,将采取严厉的措施打击售假的行为。同时,拍拍网也承诺将保证平台规则的稳定性,将不会随意调整规则而忽视卖家利益。蒉莺春表示,现阶段中国的C2C生态并不健康,其中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在生态链上大多数商家都无法盈利。新拍拍网的使命就是让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同时让商家获取合理利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C2C健康商业生态。
一起惠2014-07-17 16:59:39550 次
【一起惠讯】国内最早对移动电商的报道始于2008年,那一年淘宝高调上线手机网页版。2010年,淘宝和麦考林相继发布手机客户端。紧接着是2012年,凡客不断释放出移动端交易额猛涨的信号……从2010-2012年,淘宝、凡客、麦考林基本上是国内移动购物领域的最为高调几个的弄潮儿,京东、腾讯电商、唯品会、聚美优品则鲜有露面。进入2014年,移动购物市场风云突变,凡客、麦考林几乎都已淡出行业视线,曾经默不作声的京东、唯品会、聚美开始疯狂在移动端做文章,最出人意料的是,本来以为已经格局初定的电商行业内杀出一个“万能的微信”,让之前一骑绝尘的阿里巴巴倍感压力。市场份额:手机淘宝仍然是老大“相比三四年前,移动电商的地盘已经被重新划分了,小角色逆袭、狠角色淡出、巨头联姻的戏码开始上演。”一位关注国内移动电子商务格局的人士指出。一份来自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上,手机淘宝交易规模占比达到76.4%,说独占鳌头毫不为过,京东、腾讯电商、买卖宝、凡客等电商的份额都少得可怜。再来看看两年后的移动购物市场,淘宝依然是大多数手机网购人群的首选,但其在移动电商整体市场的地盘正在被一群新对手抢占。一起惠官方微信近期关于“你使用频率最高的购物App”调查结果显示,57%的受访者使用频率最高的购物App是手机淘宝,8%的受访者选择了手机京东,3%的受访者选择了手机美团,两年前市场占有率仅有3.9%的腾讯电商,如今已成为京东囊中之物——但腾讯却通过微信这一“新物种”重新获取了27%用户的垂青。曾经大张旗鼓进军电商的腾讯铩羽而归,现在一心做社交工具的微信却让移动电商甚至整个电商界风浪迭起,这让淘宝在移动端开始失控,同时失去安全感。因此,淘宝无线在去年一直忙着屏蔽微信、屏蔽导购,让自己越来越封闭。而它越是封闭,平台卖家就越是“不安分”,寻求更多的流量入口。横向PK:电商五虎各显神通一起惠调查了一批在手机淘宝之外有其它移动端销售渠道的卖家,发现京东、唯品会、聚美优品、微信等电商App成为近期受到卖家关注的几个“潜力股”。综合公开的资料以及卖家提供的信息,一起惠对上述几类电商App做了多个维度的对比。论用户基数,手机淘宝有足够的PC端“老本”,用户量在2013年就突破了3亿,早就与其它电商App拉开了距离——相比之下,京东App的1亿用户只能算“小儿科”,聚美优品、唯品会更不在一个层次。不过与微信相比起来,手机淘宝的用户量级也顿时相形见绌。公开报道显示,微信的用户总量在2013年突破6亿,正好是手机淘宝的2倍。而论购买力,唯品会和聚美优品的闪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秒杀了淘宝和京东这两个大而全的庞然大物。同样,京东虽然主力数码家电是标准品,但其单价更高,且对产品对比有较强的需求,因此用户决策也更迟缓。微信的购买力则基本上还是个谜。虽然京东近期宣称上线微信购物入口之后单日成交额相比之前“我的银行卡”下的二级入口翻了8倍,但长远发展商有待观察。另外,微信上基于公众号的微信商城销量更是寥寥,大多数品牌商目前对微信商城都是“刷存在感”“养着”的心态,收割期还远远未到。一起惠调查了一批在上述各个平台都有布局的卖家,从销售情况、平台系统、平台策略等方面了解了上述平台在移动端的不同现状。从销售情况来看,在PC端完全与淘宝、天猫不在一个量级的唯品会,正在成为对卖家极具诱惑力的移动销售平台。某知名户外品牌电商总经理向一起惠透露,其在唯品会的移动端销量占比已经略微超过天猫。“如果两个平台上都能卖出100件衣服,那么唯品会有30件是在移动端销售出去的,而天猫只有20件是移动端销售出去的。”根据唯品会财报,其在2014年第一季度的移动端销售占比已达到36%,今年4月份的移动销售占销售比例甚至已经达到43.6%。手机淘宝虽然也一直在强调流量的不断攀升,但从去年双十一披露的数据来看,其销售额占比为15%。从移动端的引流策略来看,唯品会也在做一些更大胆的尝试。上文提到的品牌商向一起惠介绍,唯品会已经在尝试手机端商品专供,商家需要对手机端平台进行独立供货,“而手机淘宝目前吸引用户的就是低价、低价、低价,手机专享价几乎成了唯一的杀手锏,这样带来的用户实际上并不忠诚”。再看平台数据的开放情况,除了手机淘宝能开放部分基础数据,唯品会、聚美优品、京东平台的卖家几乎都指出“数据太封闭”的现状。据商家透露,聚美优品对于运营、销售数据的管理上都采取封闭的策略。“我们不知道哪些订单和用户是通过聚美的移动端来的,哪些是从PC端来的,有时甚至连移动端男用户多还是女用户多都分不清楚。”一位化妆品品牌的创始人告诉一起惠。剩下的市场机会:移动导购崛起?除了唯品会、京东、微信等背景强大的平台,还有一个在移动端低调啃噬淘宝卖家和流量的势力是“导购类应用”:美丽说、蘑菇街、口袋购物等原来仰仗于淘宝而活的导购平台,都试图将卖家攥在自己手里,形成闭环数据的全新交易平台。去年曾有小型卖家向一起惠透露,其在半年内的成交订单中有81%来自移动导购平台口袋购物,因为口袋购物对销售的拉动,其直接从五钻卖家升级为皇冠卖家。很快,手机淘宝开始对移动端导购应用“耍心机”,例如在导购应用的商品详情页强制用户跳转到淘宝客户端,劫持导购App用户。在“享受”到淘宝种种冷遇之后,导购类网站均开始尝试自己拓展商户,自建平台。对于一些难以承担高昂营销成本、曝光率极低的卖家来说,拥有不少用户量的“导购系”网站具有不小的吸引力。根据蘑菇街的官方数据,其在推出优店平台(自有B2C平台)后,单月销售额即突破3亿元,目前注册用户约达8000万,其中手机月活跃用户超过3500万,超过60%的单月交易额来自移动端。而口袋购物的“微店”也在暗中“挪移”淘宝平台的卖家,在移动端帮助其实现一键搬家。一位关掉淘宝店、入驻微店两个月左右的女装卖家向一起惠透露,其日均订单已在200单左右。此外,还有一个手机淘宝潜在的大对手——拍拍网。此前在腾讯不温不火的拍拍网并没有独立的移动客户端,只有wap版页面。并入京东后,拍拍网被作为了重点攻坚项目,大有要重症旗鼓对战淘宝的气势,若能反击成功,手机拍拍无疑也将成为分食手机淘宝流量的重要角色。此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平台类App,品牌忠诚度较高的商家都已经纷纷开始自建App,尽管目前产生的销售效果有限,但品牌商对一款自有App的兴趣却在不断上涨。这可能是一个很多人曾经预测到结果、却无法预测进度的趋势。在一起惠日前举办的一场移动电商专题沙龙上,出乎意料的是,品牌商和开发者们最关心的问题不是在淘宝或者微信上如何布局,更是如何在自己的官方App上进行商品和流量的有效运营。这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品牌商们的忧虑。品牌商们相信,真正的移动时代一定是去中心化的。他们认为用户如果愿意在自己的手机上拿出十几兆的内存装在自己的客户端,是忠诚度的真实表现。在平台模式引导的前5年,平台以大规模的入口式流量和低价驱动了用户向电商的迁移,但并没有解决品牌商如何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只有当一个用户是因为我的商品或服务,而不是因为平台的促销和低价而来,这个用户才是我们真正感到安心的。”一家在平台上成长起来的化妆品品牌创始人坦言,这是他对移动时代最新的认识。
一起惠2014-06-19 11:34:14718 次
【一起惠讯】微信小店昨日正式曝光,业界对微信“零门槛”开店一片哗然。不过,一起惠从多位资深电商人士出了解到,微信小店在目前的电商形势下,并非颠覆性十足,全民开店的时代远未到来,而塑造一个“微信版淘宝”则属天方夜谭。零门槛是伪命题据一起惠了解,微信小店并非像其自称的“零门槛”,所谓零门槛,是相对第三方开发者而言,商家可以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使用微信官方的免费工具,自行建站,并在微信店铺上完成一系列的销售工作。但实际上,如若商家使用微信小店,必须申请公众账号服务号,并获得官方认证,同时,只有在接入微信支付的前提下,才准许在微信上开店。“账号认证要300块,微信支付2万保证金,而且今后每成交一笔,还要抽成。”商家指出,微信小店零门槛不等同于免费。种种条条框框和前期费用,已经将大量的小卖家置之门外。“原本以为微信小店是给了‘小而美’卖家一次绝地反击的机会,毕竟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大平台已经不会再有浮出水面的机会。但是,微信小店也不是为我们小卖家预备的,其天然门槛已经决定了不是谁都有机会。”某原创设计师品牌负责人称,此前之所以没有寻找第三方开通微购物,就是因为有上述障碍存在。微信小店并没有把门槛拉到全民参与的段位上。微信版淘宝乃是悖论目前,多数中小卖家仍在持续观望中,特别是对微信小店未来的流量情况不可预判的前提下。一起惠在调查过程中获悉,多数卖家对微信小店的顾虑来自流量支持。虽然建站越来越方便,但是没有流量导入,也好比死水一潭。微信订阅号做电商不同于淘宝,没有大而集中的搜索作为流量引入,商家只能通过社会化传播的营销方式,来与用户之间产生联系。此前,腾讯方面还特别强调了电商去中心化的概念。“微信集中的流量导入的是京东这样的一级入口,微信小店目前还看到与京东入口之间的关联。”商家指出,如果没有统一的引流,小店店主就需要自行开展营销,然而微信是坚决不会放任卖家肆意胡来的。“微小店一出,喝彩声不绝,但微信本质上是个朋友圈,不是推广工具,涨粉不容易,这就决定了微小店的业绩瓶颈。”某知名代运营商直言,微信小店难以在移动端复制淘宝C2C的玩法,主要原因在于电子商务已经走过小企业创业阶段,开始进入大鳄竞争时期,大企业垂直整合各类流量的能力是最强的。此外,腾讯缺乏做电子商务的基因,电商基因的短板并没有补起来,自主做开店市场,是否能够突破原有的商业模式,暂难判断。不上不下或成鸡肋此前有观点认为,微信小店的出现,可能首当其冲的是微盟、口袋通这样的第三方开发者。但从这几家企业的反应来看,尚属淡定。口袋通创始人白鸦直言,虽然会受到影响,但微信小店要“接盘”的是数量繁多的超小商户。“官方开始入手培养市场,我们就可以踏实的做真正卖家的服务。生态分工基本开始确立。”从目前商家反馈的情况判断,已经开始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开设微购物的品牌商,对微信小店“感冒”程度很低,特别是在个性化需求方面,微信小店的功能显得“太过鸡肋”。相反,小卖家因体量太小,也很难入第三方开发者的“法眼”。这也就是白鸦所言的“分工确立”。不过,由于前述门槛原因,小卖家仍然迟疑未决是否要开设微信小店。这也使得微信小店有些“上下够不着”。相比之下,业内人士认为,微信小店更适合于导购、自媒体。特别是专注细分垂直领域的账号,本身已经具备认证,开通微信支付功能,借助已有的粉丝人群,寻求变现似乎更加近水楼台。“这也是为什么微信小店会把美丽说这样的账号用作推广案例的重要原因。”上述人士指出,美丽说此前已经开始一系列的B2C模式的尝试,而微信小店刚好可以帮助其释放能量。
一起惠2014-06-03 08:54:13658 次
【一起惠讯】5月26日消息,日前,腾讯总裁刘炽平在2014年第一季度财报的分析会上解答了外界对于微信购物模式的疑问。据他介绍,未来基于微信的购物将主要分为“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两种模式。刘炽平解释称,中心化的电商平台,是指即将上线的京东入口,只需要点击进入平台,多种多样的商品就会展现在用户面前;而去中心化的平台,是指商家各自的官方公众账号,这类商家主要是有线下实体店的商家。“这些商家自身有能力积累客户,它们的商品有能力把客户从线下引到线上来。这样的结果就是,它们有能力维持线下到线上的客户关系并能够在线上完成交易。”刘炽平解释到。实际上,去中心化的平台也就是微信与传统零售商合作的O2O业务,腾讯目前正在努力吸引一大批传统零售商,通过微信打通线上线下,天虹商场、王府井百货、绫致服装等都属于典型合作案例。据一起惠了解,此前负责微信O2O业务的团队主要包括微生活和微购物。知情人士称,腾讯电商打包给京东之后,上述两个团队并未融入京东,而是留在腾讯,并入了微信事业群。这也意味着,腾讯对O2O业务并未放手交给京东,而是打算通过微信事业群深化发展。在与微信购物紧密相连的微信支付业务上,刘炽平也做了详细解读。据他介绍,目前微信支付的增量用户主要来自于手机游戏、团购以及其他的电子商务交易。同时,一些支付用户还来自于O2O应用,包括打车应用、零售商等。据了解,微信支付目前已接入了包括大众点评、蘑菇街、美丽说、高朋网等在内的电商应用,以及王府井百货、上品折扣等传统百货企业。未来将在微信开通一级入口的京东商城,接入微信支付也是必然。此外,从腾讯此次财报分析会上的高管解答不难看出,虽然腾讯的电商业务基本已经完全打包给了京东,但其与电商依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腾讯并没有打算将其一刀斩断。无论广告还是支付等“泛电商”业务,都不会因为投资京东而受到束缚,“支付和按实际效果收费的广告业务,我们都会继续与其他的电商公司进行合作。”刘炽平表示。
一起惠2014-05-26 18:08:25598 次
【编者按】P2P公司拍拍贷2013年有效放贷规模为10亿元,明年有望突破60亿元,这样的增速让现今的电商企业乃至互联网望尘莫及。究竟是基数太小,还是盘子太大?面对阿里小贷这样的企业,作为“屌丝”一族的P2P模式又有哪些先进性?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中,是P2P模式本身存在漏洞,还是玩家战略出现问题?带着这些思考,一起惠返利网与拍拍贷执行副总裁周浩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探讨。以下是对话实录:P2P金融尚无成熟模式一起惠返利网:拍拍贷今年整体的增长情况与去年相比如何?拍拍贷周浩:我们今年的增长按照现在的发展来看,可以做到10个亿(有效放贷)。与去年相比是3倍的一个增长,而且这个数字是超过了前面三年的总和。一起惠返利网:请您预判一下明年的形势,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好,或者细分到P2P行业也好,明年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拍拍贷周浩:明年我们内部定了一个目标:保60亿,争100亿。现在有的用户数大概是200万左右,明年用户数的目标至少是5倍的一个增长。明年这个行业肯定还是会继续大幅度的,快速的发展。虽然拍拍贷做了6年多,但是到今天为止,在P2P金融上还是非常初始的一个状态。抛开互联网圈子来说,连媒体都不是很知道P2P金融,行业在这种状态下,肯定是认知度还很低的,未来的空间还是非常非常大的。一起惠返利网:3到5倍的增速,在互联网行业或者在电商行业已经是相当高的水准。是因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井喷,致使它的增速要相对要高很多,还是明年拍拍贷有其他的一些业务的扩张方式?拍拍贷周浩:从大的角度来说,所谓的民间借贷,在江浙的南方城市已经非常厉害,资金已经不是几万亿这规模了。这些东西未来都会逐步转到线上去。通过互联网之后,所能覆盖的范围、规模和效率都会更大,这是不需要去验证的。以今年来说,我们营销上几乎没花什么钱,明年我们在市场上确实会投入一定的资金去做营销,让更多的人知道拍拍贷。第二点是技术保障。明年按照计划可能会投入1300万美金,去升级我们的服务器、系统等,以保证可以承担我们3-5年内的业务发展的量。第三点是风控的优化,有一套新的线上风控机制。坦白来讲我们还没办法做到100%的自动化去审核,必须是半自动化半人工的。明年我们针对第一次结款的用户,特别是个人用户,只要达到我们最基本的几个要求,整个风控就能一次自动化的完成审核,不需要人工介入。明年如果这套系统能正式投入运营,当流量来了之后,我们不希望通过大量的人员扩张去承载他们,而是通过系统去做风控,这样的我们的规模和效率又能上一个台阶。一起惠返利网:很多现行的P2P企业出现了问题,存在一些漏洞,包括一些负面的报道,以至于大家对这个行业的期望大打折扣。这是不是P2P模式本身的问题?拍拍贷周浩:今年我们已经看到,近千家公司进场,由于监管还没有彻底落地,整个P2P行业鱼龙混杂,各种包装,不对称的风控,最夸张的是自融。比如一个房地产公司,想开发一个项目,银行没给钱,然后在网上开一个P2P公司,以借钱的名义去融资,结果去开发房地产。明年肯定会有一个洗牌过程,资质不全,经验不足的小企业会受到影响,一定资源会向大的企业去集中,这些资源集中之后,整个市场肯定会有一个再向上发展的机会。我们监管的机构,这几年一直在在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这件事情,而且央行和银监会一直在做调研,每次做调研的时候,拍拍贷都会去参与。明年对金融创新还是一个非常支持的态度,十八大、三中全会中对消费金融的支持,大的基调上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从银行的角度来说,它必须去做更大的一个改革,来迎接互联网金融。它现在所担心的,还是这个行业突然跳出这么多公司,都在摸索、调研的阶段。所以说,P2P金融还不能说有一个模式,也就是说还不够成熟。明年应该是所谓真正的模式被市场大范围去验证的这样一个时间。传统金融很难自脱媒一起惠返利网:一般传统企业在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以后,都会认为有质的飞跃,模式的正确与否也是很快就能得到市场验证的?拍拍贷周浩:金融和电商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电商有在一年两年突然爆发,形成一个成熟的环境。而金融是不可能的,金融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金融的本质是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又对数据、模型、经营人员的经验有很大的依赖性。即使的借助互联的技术,互联网金融也必须有一个积累的阶段。拍拍贷到现在做了6年半,要问核心做了什么事情——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不断去积累用户的数据。现在每个用户有1千条的数据,然后去做风险控制模型,不断的去优化。然后把我们的坏账率不断往下调,拍拍贷也不是第一天把坏账率做到现在这样。(今年全平台是1.52%的坏账率,电商客户的坏账率更低,在0.5%左右。)拍拍贷也坏账率有高的时候,2008年就比较高,能做到现在这个程度就是依赖着数据积累和风控模型去达到的。一起惠返利网:如果让您来评价,究竟一家什么样的P2P公司才是健康的,或者说应该具备哪些要素?拍拍贷周浩:其实P2P只有一个核心,抓住这个核心才是真正的P2P,就睡“透明”。比方说“他”通过我这个平台向“你”借钱,平台必须保证“他”是谁,“你”是谁。“他”是什么样的需求,“你”怎样借钱给“他”,这些必须要明确的对应。也就是再下一步说,我们之间必须是“点对点”的对应关系。当然一个债务人可能对应多个债权人,反过来一个债权人可以对应多个债务人,这些必须是点对点的,这个是最核心。为什么这样讲?P2P说是颠覆也好,改良也好,跟传统的银行到底有什么不同,最本质的一个概念是金融脱媒。银行是一个中间商。银行拿存款人的钱去贷款给别人,这当中,存和贷是隔离的。从互联网的角度上讲,这就是信息不队称,银行发的财其实是信息不对称的财,因为“他”不认识“你”,所以找银行借钱;如果“他”认识了“你”,这条结款路会不会更通畅呢?P2P平台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让“他”能够找到“你”,让“你”能够找到“他”,脱离这样一个媒介。一起惠返利网:互联网为什么会促使脱媒的发生?拍拍贷周浩:这里面有两方面的原因。主观上,随着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具备这样一个条件。长期以来扮演这个媒介角色的银行,没办法去胜任这件事情。因为银行贷款流程长,门槛高,相当一部分是需要抵押的。当然银行也有信用贷款,但是抵押是为主的。它判断你的就是你的还款能力。这种做法,需要它所有的业务去核对大量的资料,以确保在他们的体系里是可Work的。举一个很夸张的例子。现在银行贷款越来越难了,朋友去买车,去贷款,以前只需要到自己的工资行,去打印近六个月的流水单还有加盖银行的章就可以。现在还要出具税务局的税条,而且必须由银行工作人员陪同去当面打印出来才有效,理由是流水单有造假,这样效率很低。银行受制于体制上的原因,必须面签,必须有线下网点才能去做,这样一来贷款的成本很高,这就决定了它只能服务一些比较大的贷款,利润比较高的贷款,小额的贷款就没办法去做。P2P公司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第一没有地域局限,第二流程快、简单,关键是控制好风控模型,就能以相对银行低的成本去完成一笔贷款,这样的话就有机会把服务卖给更多的人,更小额的贷款。再有,现在银行的覆盖能力更差,如果业务还必须依托网点来做的话,显而易见没有办法满足。拿招商银行来讲,招行在全国的网点有400个(概念是包括一个分行和几个分理处)。央行对于银行每年扩展的网店数是有规定的,招行一年只能拓展四五十个网店数。拿工行来说,全国网店数最多的,但是工行对三四线城市的覆盖还是有限的,由于成本问题,工行这两年在砍网点,往回收。一起惠返利网:银行自身做互联网化,是不是一种自脱媒行为?拍拍贷周浩:银行本身为什么不能自脱媒,是由于它的机制、成本所决定的。P2P正好在这个时间点,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谁有能力扮演的最彻底,谁就是最彻底的P2P公司,谁也就有能力占领最大的市场份额。拍拍贷之所以这么多年来坚持,因为只能这样做,实实在在抓住P2P的本质,平台的透明和对称,来做这个业务。核心把风控做好,提高我们处理每一笔的效率,同时降低成本。任何生意的本质也是如此。一起惠返利网:哪种类型的电商企业或者卖家在拍拍贷去做贷款,他们的贷款需求如何?拍拍贷周浩:电商企业相对较大的,年交易在几千万有,小的几百万的也有。我们平台对淘宝的卖家要求是3钻以上。电商是一个轻资产的行业,就是需要资金快速的流动。有些平台会要求三年的贷款,强制卖家借钱至少一年以上,这就是胡来。因为电商不是这个需求。拍拍贷是这个P2P行业唯一一个针对电商成立专门事业部的。一起惠返利网:阿里巴巴在做小贷,京东、苏宁等进驻到互联网金融领域内,怎么看到大玩家和拍拍贷种独立的P2P的竞争关系?拍拍贷周浩:第一,以阿里巴巴来说,它的电商企业很多,额度也非常高,但是没有办法覆盖所有的。它的审核是越来越严格。如果交易上有投诉,或者负面的指标,就会影响贷款,这些企业也是优质企业,由于平台本身越收越紧,门槛越来越高,贷不到款,就有可能跑到拍拍贷来贷款。我们对于阿里金融来说是一个补充功能。比如有的商家贷100万,阿里那边只能批下来80万,剩下的20万就到拍拍贷来贷,拍拍贷和阿里也不是完全竞争的关系。第二,整个大的格局,淘宝、天猫虽然还是整个电商无疑的老大,但是从今年来讲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整个电商大的平台,越来越分散,去中心化,会出现“千岛”态势,一定是大势所趋。最终会形成多个平台,多个中心存在的格局。对于P2P金融公司来说也会增加更多的机会。淘宝的贷款更多的面向它的淘系,它的优势是对淘内的订单等数据的掌控,一旦不在淘内了,跟现在又不一样了。而拍拍贷,没有这样的基础,一开始就必须从社会资源上,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一旦去中心化之后,对我们来说是有好处的,我们天然就是适应这样一种模式。第三,电商一直都需要金融服务。一些电商公司真的没有钱了怎么办呢,有很多方法,通常是晚发工资的方法,资金比较充裕的时候会去银行做一些融资等,但是这些方法是没办法长久的,当他们知道有P2P这种方式,可以短期、快速的通过信用贷款,这个市场会爆发。一起惠返利网:现在电商占拍拍贷的比重多少?拍拍贷周浩:从交易额的比重来算,电商占到34%。互联网金融100%是屌丝经济一起惠返利网:拍拍贷借贷金额是怎样的维度,分为哪几个层级?拍拍贷周浩:我们总体分成个人借贷和企业借贷。个人借贷方面,第一次过来的,都是规定3000,之后额度可以向上调,最高是50万。企业额度是没有下线的,但是最高也是50万。从信用贷款的角度上来说,再放高的话,这个风险有点大,而且确实必要性不是那么的强。从企业实际贷款的金额来看,平均的贷款金额还是在10万以内。一起惠返利网:大家都觉得互联网金融是屌丝经济,不知道您怎么看?拍拍贷周浩:我100%认可是屌丝经济。首先,它是小额度的,利用互联网这样的一个覆盖能力。按照全网覆盖,小额度,这样的一个特点去做的。所以必然是屌丝经济。第二个,它服务的一定是那些在传统的金融渠道,获不到相应的一些服务,或者获得服务的门槛很高的这样一些人也好,屌丝的个人和屌丝的企业。一起惠返利网:拍拍贷是不是针对“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拍拍贷周浩:主要是“小”“微”,连中都谈不上。往“中”靠,至少我能看到的这几年很小。首先,往上面靠拢的话,你的优势并不明显,银行确实有他的价值所在,他们对中大型企业的线下服务能力,我们是不具备的。第二个原因是,那些大企业的数量有限,银行能够服务好他们,就不需要我们来操心。第三点,以中国现在的整个P2P包括互联网金融来看,首先解决的问题是能借到钱,但是就借钱人来说,整体所要担负的成本确实不低。这个成本有一些是被故意做高的,有的企业做得不透明,不透明才可以把成本弄的很高。但本质上来说,未来这个成本会降低。当P2P往上借贷的成本——资金——比银行低的时候,也许有可能往“中”走。这两三年还是主要服务小微企业和屌丝,这也是P2P最大使命所在。
2013-12-09 09:58:05819 次
2013电商5大看点阿里分拆京东天猫争上市时不待人,国内电商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气势从2012年的混乱之中杀出,直面2013。然,刀光剑影并无暗淡,鼓角争鸣亦未远去,以往遗留的几大悬念极有可能在2013年依次揭开。亿邦动力网在此预测2013年电商界最值得关注的五大变局,以供参考。看点1阿里分拆的棋局腾讯电商、凡客、阿里巴巴在过去一年都进行了事业群的分拆和布局。但阿里自认为分拆得还不够彻底。依照马云的计划,将阿里巴巴拆散成为30个子公司或产业群更为合适。分拆的背后是马云对集团化管理的推翻与重建。马云已过不惑之年,重新思考后的他对于阿里大盘的考量不再是规模化增长和绩效的提升,而是如何让枝繁叶茂的生态体系更合理健康的成长,从而保证物种多样化和独立性的同时,塑造阿里大孵化器新的价值观。以2012年11月底的数据判断,1万亿的大淘宝交易仅是开端,未来有可能是10万亿甚至更多,阿里有信心向实体零售领域发起攻击。这样的局面是马云以前所期盼的,也是前所未有不曾驾驭的。在这个阿里系中,每一次事件的爆发均动一发而系全身,从“清洗卫哲”到“淘宝十月围城”,从“支付宝转移”到“阿里反腐聚划算”,没有一次不牵扯到马云的精力,没有一次不将其摆上风口浪尖。因此,阿里的拆分有望让“去中心化”的概念落地,将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得以分化。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将根据马云所提出的“平台、金融、数据”对旗下产业群进行重组,以促进其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时代的创新和活力。看点2打破谁先上市的僵局由于退市后阿里巴巴重新上市的时间表尚未确定,2013年谁能率先冲向二级市场捞金将成为万众瞩目的大事件。以目前的形势分析,阿里巴巴(包含旗下天猫)、京东商城、凡客等电商企业均具备野心和实力冲击纳斯达克。但横亘在这些企业面前的是海外资本市场窗口期何时打开,以及能否获得合理的估值和融资回报。以去年成功上市的唯品会2012年财报和股价的表现来看,控制成本结构,及早盈利,将成为接下来IPO的风向标。因此包括京东、凡客在内的一众电商企业纷纷对外放出2013势必盈利的宣言。但唯品会的一路走高得益于2012年品牌商高压库存的释放与快消渠道型商业模式的碰撞,同京东、凡客等电商模式相近的已上市公司当当和麦考林均不容乐观。这也为后来者上市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唯独不同的是阿里巴巴,这个庞大机构的IPO计划虽然势在必行,但从管理者的情绪上看,并不急于冒进。显然,刚刚拿到银湖资本、俄罗斯投资基金、淡马锡控股、云峰基金以及国开行等重金注入后,阿里巴巴不像其他电商平台那样对资金的渴望如此强烈。最早2013,最晚2015,无非是估值的多与少,以及上市前以何等价位去回购雅虎剩余持股的问题。看点3传统企业O2O破局2013年,万达电商要O2O,苏宁电商要O2O,汽车电商要O2O,家装电商也要O2O……虽然O2O被团购演绎成“废柴”,但却有可能在实体零售领域制造一颗原子弹。在传统品牌全面触“网”之后,2013年的电商开始进入对大型传统零售业改造的攻坚阶段。但现实情况却是,尚未有一家传统零售企业思索出明确路径。万达从挥金寻觅电商总经理,到最终仅召集20人的团队,目测整个国内电商界均无人敢于接招,足以说明这样的改造的复杂程度和不确定性。与此同时,电商对家装、汽车等线下经销渠道的改造以及市场的重新布局也障碍重重。涉及到个性化定制、大体积产品物流、安装售后等流程的复杂性,网上卖货的模式或许不再可行。因此,未来O2O的定位将极有可能成为offlinetoonline的数据平台搭建,再到onlinetooffline的引流和资源整合。依照马云与万达董事长王健林的赌局,未来阶段虚实共存的零售模式仍将长期博弈。对于如何将线上与线下格局融会贯通?如何在避开电商斗转星移的同时还能使出一招神龙摆尾?是左右互搏还是扼腕断臂?这都是传统企业必须攻克的难题,才不会让O2O成为纸上空谈看点4移动电商市场格局从概念到落地,移动电商的脉络正在逐渐清晰。2013年将是移动电商全面角逐以及商业模式全面确立的一年。从国外趋势上看,以ebay为首的老牌电商开始通过移动端完成对亚马逊等老对手的“弯道超车”,其移动收入在过去三年中都呈现翻倍增长的态势。反观国内,纯移动电商App虽然建立的产品,但还没有明晰的盈利模式,长期处在市场营销和打造口碑的阶段;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的电商,诸如淘宝移动、凡客移动、1号店、团购移动、外贸等效果初显。从另一层面上判断,随着移动平台和使用场景的逐渐丰富,移动电商有望在今年爆发出更多的物种。譬如在二维码支付、LBS、SNS等成熟产品和技术之上诞生的移动电商应用极具市场想象空间,传统企业也开始意识到有望在移动电商领域可以后发制人。而当物种达到一定丰富程度的时候,整个产业链条也便水到渠成形成真正的闭环。看点5垂直电商生死局从骗局到生死局,垂直电商已在众说纷纭中逐渐远离网络零售的核心竞争。垂直电商到底死不死?依照电商大佬们的判断,垂直电商并非没有竞争力,而是没有找到核心竞争力。当当网李国庆认为垂直B2C的困境在于不够垂直、缺乏特色、亏损率居高。资深零售人士黄若则指出,以自有品牌为主的垂直电商大有作为。刘强东也对零售平台型垂直电商的前景表示堪忧,更看好垂直品牌。尽管嘴上如此说,但大佬们驾驶的平台战车对垂直电商的碾压却从未消停。红孩子被收购、维棉关门大吉、玛萨玛索传闻四起、初刻求收购……节节败退的垂直电商想要在2013绝地反击,仍要在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上有所追求,并在资本寒冬的情形下有所取舍。此外,面对不可避免的价格战,垂直电商则需尽快找准定位。向唯品会这样依靠低价销售名品库存的路数靠拢,或许能找到一线生机。
2013-01-07 23:55:581046 次
61-73/73 记录4/4 页首页上一页1234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爱奇艺
最高返利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