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
【一起惠讯】9月5日消息,日前,拍拍网发布公告,将从9月份开始针对B店(非个人店铺)征收即技术服务费(俗称扣点或佣金)。但此举却引发了部分商家的不满,成为商家宣泄情绪的突破口。据悉,拍拍网上大部分B店商家是从QQ网购中转过来的。在京东接手之前,拍拍网是C2C的模式,所以不涉及扣点。有卖家透露,QQ网购服饰品类的扣点为5%,而且货到付款的订单也不会向平台方缴纳扣点。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此前,部分商家在QQ网购平台凭借腾讯的付费流量系统可以保证一定的转化率,从而获取一定的利益。但京东接手后,QQ网购商家被迫转移。也有商家选择在腾讯流量体系下的拍拍网上重新开店。京东集团接手拍拍网之初表现出的重视态度,也让很多商家也对新拍拍寄予厚望。新拍拍在运营之初,也曾许诺将为商家提供大量的免费流量,扶持小而美商家。但众多商家反映,已经运营两个多月的新拍拍并未推出任何具体的后续政策。而拍拍网9月份开始征收扣点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引发了商家这段时间累积起来的不满情绪。其实,相比其他电商平台,新拍拍的扣点并不算高。以服饰配饰类目为例,新拍拍扣点8%,京东的扣点也是8%,天猫的扣点为5%,而唯品会的扣点水平则在20%到30%之间,当当网相关类目的扣点在6%到10%之间。大部分拍拍网商家也承认,电商平台征收扣点本是很平常的事。但同时商家也指出,新拍拍既然向B店收费就应该提升相应的服务,为商家提供更多资源。“事实上,现在B店和C店的政策并无不同,新拍拍也没有为我们提供更多资源支持。”对于此种言论,拍拍网方面表示,会为非个人卖家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我们已经有一些针对非个人卖家专门开放的促销工具,未来将为所有卖家研发更多平台促销工具。拍拍网还可能推出旗舰店搜索直达等政策。”拍拍网还介绍:“在9月1日前入驻的卖家依然享受流量购买1:1的补贴政策,即购买一份,补贴一份。此外,拍拍平台还会在外部投入大量广告,充分利用百搜索排行、手Q和广点通等资源,后续还将引入微信等移动端流量。”但是一位商家查看后台流量数据后发现,最近几个月所经营店铺的自然流量占比反而出现下降情况。该商家指出,几乎所有商家都必须花钱买流量才会有成交量,这和此前拍拍网在腾讯旗下的经营状况并没有太大区别。甚至不少拍拍网商家反映,现阶段推广成本不断提升,已经达到30%。而且,由于拍拍网连货到付款的订单也都要一并扣点,所以商家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商家对扣点的态度一位服饰类商家算了一笔账,拍拍网服装类目扣点8%,只有当商品的毛利率达到60%,扣除各种成本支出后,大部分商家才能获得5%的净利润,少部分优秀的商家可以获得10%的净利。在这种情况下,8%的佣金对于部分商家则是一笔数额非常“恐怖”的成本。有些商家已经开始考虑关闭B店,转而专心经营无需扣点的拍拍C店。
继7月份和eBay达成和解协议后,周四LVMH集团和另一科技巨头Google谷歌亦达成和解,9月4日两间公司发布联合声明,宣布“进一步加强当前广泛的资源合作,以解决在线广告和出售假冒商品问题。”与Google的和解是一项强硬的LVMH本周第二次宣誓“以和为贵”,昨日LVMH宣布在巴黎商业法庭的调解下签署协议,与Hermès爱马仕国际长达四年的股权纷争画上句号,以修补了这两间全球奢侈品巨头之间的关系。LV和Google自2003年就开始就侵权问题开始打官司,LV控告Google向卖家出售LouisVuitton路易威登购买关键字,而这些卖家以此出售假冒LouisVuitton路易威登产品。不过,美国法律在类似的诉讼案中一直判科技公司无罪,因此LVMH一直在欧洲市场对eBay等提起诉讼,但是出了少量金额现金赔偿外LVMH很难获得实质性好处。同样的情况出现在中国,阿里巴巴是“罪魁祸首”。一直受淘宝卖家售假困扰的LouisVuitton路易威登在去年和淘宝签署打假备忘录;另外Kering开云集团旗下一众奢侈品Gucci古驰、YvesSaintLaurent于7月9日在美国向阿里巴巴及其平台商家提起诉讼,控告阿里巴巴故意为一大批制假商在全球各地包括美国出售非法商品创造可能性,不过随即KeringSA开云集团撤销对阿里的诉讼并达成和解协议。
【一起惠讯】9月5日消息,一起惠从多个电商ERP服务商处获悉,为了备战2014年天猫双11,官方陆续开展压力测试,对日订单处理能力做出预估和判断。据一起惠了解,每逢天猫双11前夕,服务商都会经过压力测试。以便更好地掌握卖家使用的订单处理系统在“双十一”期间订单峰值时运行状况,提早发现系统性能瓶颈,为大战一触即发增添了几分悬念色彩。依照惯例,参与压测的服务商主要以ERP软件系统为主,测试过程中将模拟执行订单整个流程,包括下载转换、审单合单、发货等环节评审小二组则会根据实际情况,从订单综合处理能力、服务器配置消耗程度、系统可扩容性、测试技术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评审。从一位ERP服务商的反馈来看,目前压力测试还看不出与往年有太大的变化,至于双11订单增长程度,还很难预料。值得注意的是,淘宝开放平台计划于9月10日起暂停进销存及ERP软件的审核接入,此次暂停将持续到12月31日。虽然尚无法判断此次暂停接入是否与双11压力测试有直接关联,但从服务商的口吻可知,ERP应用在双11期间肩负重任,淘汰一些劣质软件服务商势在必行。“接入淘宝的应用太多,同质化严重,影响到服务商的盈利状况,因此,淘宝有必要适当地控制一下节奏。”据商家透露,此前CRM应用接口也停止申请很长一段时间。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淘宝卖家服务市场已经围绕双11展开促销活动,除了订单处理系统,一些流量转化工具、促销工具和CRM产品都成为热销商品,低价出售或限时抢购。据悉,2014年天猫双11招商工作已经启动,天猫将从支付宝成交额、店铺类型、开店时长、客单价、DSR三项、售后服务综合指标、商家主营类目等维度对满足准入门槛的商家进行综合考量,最终确定入围双11活动的商家名单。数据显示,2013年天猫双11创造了350.19亿元交易总额,日订单达到1.67亿。双11当天一分钟不到成交破亿、半天时间刷新去年纪录。
【一起惠讯】9月5日消息,日前,多家商户向一起惠反映,京东美妆类目近期将发生重大调整:原有的POP平台店铺将在两个月内全部关闭,转为京东自营。这也是继洗护、喂养类目之后,又一个由POP转自营的类目。某化妆品经销商向一起惠官方微信(iebrun)爆料称,包括韩后、珀莱雅等品牌商在内的多家京东化妆品专卖店商品被莫名下架,且预测跟京东准备将化妆品类目收归自营有关。对此,一起惠就此事联系了多家京东POP平台的化妆品商户。某化妆品品牌商电商负责人称,其所在品牌的京东POP店铺在一周前就已经关闭,未来在京东将全部以自营模式经营。这一要求由京东自营团队方面提出,其所在的品牌也全程配合。上述品牌电商负责人估计,未来京东化妆品类目自营和POP模式的比例将由现在的6:4调整为8:2。而另外有两家化妆品商家负责人则透露,京东两个月之内将彻底关停化妆品POP,全部转为自营模式。就化妆品类目的这一调整,一起惠向京东官方核实了相关情况,京东方面回应称,此消息不属实,京东目前没有全部转为自营的计划。此外,京东方面也未透露进一步信息。尽管京东否认了化妆品类目将全部转为自营,但该类目向自营倾斜的趋势却非常明显。除了上文中商家反应的情况,一起惠还在京东检索了多个化妆品品牌的关键词,发现大多数品牌的检索结果中,京东自营商品已经占据绝对优势,极少见到POP店铺商品。至于京东做出这一重大调整的原因,各个商家有不同的分析。一位化妆品品牌的京东店铺代运营商认为,这一调整跟此前聚美优品的假货事件有直接关系。“聚美的事情出来之后,京东就已经开始在做调整了,好几个跟人体直接接触的商品类目,都做了调整。收归自营,可能是为了更好地把控质量。”而另一化妆品品牌电商负责人则称,一年前就知道京东会将化妆品类目会向自营倾斜,只是最近才开始快速落实。在他看来,京东化妆品类目收归自营是必然的趋势,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京东方面认为能将自营团队的优势从3C数码扩展到化妆品类目,而且从销售情况来看,化妆品类目的自营部分销售情况确实更好。上述负责人称,此前其品牌在京东的销量一直是自营优于POP。“POP店铺月销售在100万左右,而自营部分月销售能达到三四百万。”也因如此,对于关闭POP店铺这一调整,其相对比较配合。其次,京东POP商户对天猫的“偏爱”或许是导致京东做出此调整的另一原因。“大多数的京东POP商家习惯将流量引导到天猫,京东POP则相对受到冷落。因此,短期来讲,转为自营对京东来说更有利。化妆品与3C数码比较类似,都是标准品,转化为自营也比较合适。”再有,京东试图通过增加自营类目提高竞争壁垒,用自己的规则对战天猫。“相比开放平台,自营的门槛更高。POP业务一直难以追上天猫的京东,与其以弱攻强,不如选择强化自营优势,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据一起惠了解,在今年7月份,京东多家洗护、喂养类店铺就爆料称,京东运营小二通过电话通知商家,京东POP将关闭洗护、喂养类目,但京东方面对这一情况依然给予否认,称后期还会筛选优质的品牌商入驻,这一态度与此次的化妆品类目的调整颇为相似。另一个与这一调整相关的消息是,京东已经在组织架构上启动新一轮调整,将原有同一类目下两套管理体系(自营和POP)合并成“一条线”。京东官方称,原有食品、生鲜、母婴、汽车部分(维修保养、车载电器、美容清洗)等类目全部转到日百自营管理;营养保健、汽车部分(整车、汽车装饰、安全自驾)则全部转到了POP。对京东这一调整最为关心的无疑还是其POP平台的商家。一起惠曾通过调研了解到,很多商家对京东未来的自营、POP的方向性感到捉摸不定。不过,上市之后,刘强东反复强调和肯定自营对于京东的价值,甚至盈利空间也来自于自营。而在最新的一次京东财报电话会议,京东又解释称,其二季度销售额的真正增长并非来自3C数码等“拳头品类”(自营),而是此前一直被看做非核心业务的日用百货品类和开放平台的增长。
昨日,同程旅游(以下简称同程)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宣布斥资50亿元再送出1亿张门票,开启中国景点门票1元时代。同程CEO吴志祥称,未来会将“1元门票”常态化。今年春节前后,携程和同程掀起一轮景区门票价格战。随着携程4月2亿美金入股同程,业界本以为双方将休战、市场将进入平稳期。但同程网推出的“1元门票”无疑又重燃价格战火。今年前半年,大至携程,小到驴妈妈均跟进1元门票。从刚刚发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财报来看,在线旅游市场正式进入“以时间换空间”的恶战阶段。行业龙头携程当季净营收同比增长38%,但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则同比下滑36%;去哪儿的净收入同比增长127.3%,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2亿元人民币;刚刚上市的途牛净收入同比增长84.9%,净利润亏损1.29亿人民币。而在财报中,各家公司对于亏损和利润下滑的解释均出现营销、渠道成本的大幅上升。同程尽管没有上市,无详细财务数据可查,但吴志祥表示,接下来同程依然会战略性亏损,直至移动端业务做成行业老大。在线旅游市场似乎正在重走当年的“电商大战”之路。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大手笔烧钱营销,抢夺用户。吴志祥表示,仅去年,在线旅游整个行业返还给用户(一种营销方式)的金额就超过20亿元。而一位接近携程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携程已经备足“弹药”,将于第四季度发起一轮价格战。在线旅游市场的另一特征则是资本运作更加密集。携程近四个月陆续入股同程、途牛、华远国旅,同时接受了Priceline5亿美金的投资。此外,腾讯投资同程,阿里入股佰程网。电商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争夺,“天下”初定。那么,在线旅游市场最终格局将如何确定?烧钱大战旅游市场研究咨询机构劲旅咨询发布的《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旅游市场总交易额约为29475亿元,其中在线旅游市场交易额约为2522亿元,渗透率仅8.6%。市场空间巨大是各大巨头纷纷入局的重要原因之一,与2010年前后的电商行业类似。从行业格局来看,当时的电商行业,阿里一家独大,京东正在崛起,腾讯、唯品会、聚美优品等均加入战局,垂直电商更不计其数。目前的在线旅游市场,同样出现携程领先一步,去哪儿、同程、途牛等来势汹汹,而穷游、驴妈妈、马蜂窝等也开始加大推广力度。从竞争结果看,电商企业或凭模式(如唯品会的闪购、京东的自营),或凭细分领域(如聚焦护肤品的聚美优品),或借规模和服务(如京东物流)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电商的几年恶战中,资本是最大的驱动力。据公开数据显示,京东在上市之前的5轮融资近30亿美元,其它电商同样经历过多轮融资。而这部分资金绝大部分投入到营销推广、吸引用户和构建配送物流体系中。在线旅游市场之前也曾通过返现等方式在机票、酒店等业务上进行营销投入,随着腾讯、百度和阿里的入局,营销大战迅速升级。今年以来,原本坚持先盈利的同程在先后获得腾讯、携程近20亿元投资后,开始大力推广其首创的1元门票。据吴志祥表示,截至目前,仅此一项活动,5个月已投入5亿元。这相当于每个月“烧”1亿元,从而开始进入战略性亏损轨道。而此次又通过招商银行授信50亿元,继续投入1元门票,同时还在“10元酒店”等方面开始投入。从携程、途牛和去哪儿的二季报看,其在销售、推广营销和研发费用等一些方面的同比增长显然超过了营收增长,长期来看,对资金的需求不言而喻。此外,在线旅游市场的竞争处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成熟时期,各大在线旅游公司在争夺PC用户的同时,也在抢占用户的手机屏幕。上述各家公司之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将聚合整个公司资源推动移动端的发展。一位在线旅游公司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现在在线旅游公司通过网上获取一个用户的价格平均在50元左右,如果从0开始,达到2亿用户,至少需要100亿的投入,因此,没有资本参与,这场游戏的结局将和团购一样。线下360模式以亏损方式迅速抢占市场似乎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标准途径。实物电商经过一轮资本血拼之后,京东、唯品会等崛起;生活类电商,如团购网站,在经历“千团大战”之后所剩无几。同样涉及线上线下的在线旅游是否会重蹈团购覆辙?从目前的态势来看,类似团购当时的“千团大战”,各大在线旅游网站依然是通过补贴用户的方式进行资金投入。吴志祥之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营销模式,而不是一种商业模式,长期来看无法持久,风险极大。因此,他试图将“1元门票”打造成一种商业模式,类似360的免费引流,依靠其它延伸服务盈利的模式。不同的是,360所处的安全软件是纯互联网产品,流量变现也是通过纯线上的方式,比如游戏分发。但在线旅游则涉及线下,如景区、酒店等,链条长、模式重。若保证门票供应商利益,由平台补贴,这种打法显然不可持续;而让供应商承担“1元门票”的差价损失,同样不成立。吴志祥表示,同程目前首创了“四方共赢”模式,试图从产业链中寻找摊销成本的可能性。这四方包括同程、景点、游客和合作伙伴。以一张1元门票为例,如果票面价格为100元,差价99元将由多方承担,比如景区基于营销需求承担一部分;用户如果以银行卡(比如联名卡,其卡可以参与1元门票活动)、并且是新开卡参与,开卡行也将承担一部分,因为开卡行得到了一个用户。因此,同程作为平台方承担的实际费用远低于99元。吴志祥并未透露各方具体的成本承担比例。而“1元门票”可助同程以较少的投入获取用户。吴志祥透露,线上获取一个用户的成本为几十元,而同程目前开始与一些消费品商家联合促销,以资源互换、不涉及资金来往的方式获取用户,成本大大降低。发布会当日,同程网与招商银行发布了M+联名卡。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和洛阳栾川鸡冠洞景区相关负责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看重的是同程的互联网营销效应,内地景区对数字营销不熟悉,需要借助平台,更重要的是这种推广成本远远低于传统的硬广方式。同程网试图以此维持1元门票活动,进而抢占用户,吴志祥称为同程模式,以单点突破,进而延伸其它服务。按照360模式,用户一旦积累到一定规模,将面临变现问题。吴志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同程网形成一个流量平台,可以和大众点评这样的企业合作,提供休闲旅游中的餐饮等周边服务,以此获得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同程与大众点评同属腾讯系。将线上的免费模式移植线下,同程网试图在激烈的竞争中另辟蹊径,构建自己的护城河,但延伸服务的收益是否涵盖引流的成本,将需要吴志祥极大的平衡能力。同时无论前端引流,还是后端变现,涉及如此长的链条,依然是同程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编者按】从PC时代走入移动时代,时尚电商美丽说过渡得相当顺利,目前,该平台超过70%的订单来自移动端,日均访问量超过1千万。而据美丽说官方透露,其注册用户已达到1亿,并且以女性为主,其中,超过60%的用户是85后和90后,而在60%里又有过半是90后。日前,美丽说高级副总裁大熊在“亿邦疯人会”上对美丽说的移动业务经验做了相关总结。他指出,看准了移动商机后,美丽说几乎是强迫自己的团队从PC思维转移到移动思维,但用户从PC到移动端的迁移却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以下为大熊的9个总结性观点:1、美丽说的优势在于对时尚的把控能力,也非常看重商家快速稳定的供应链,因此只欢迎一部分符合这两点的淘宝卖家。2、今后十年,最大的趋势之一就是年轻女性的时尚消费在快速升级。因此,日益需要专业化的服务,为她们提供更好的时尚消费体验,帮助她们发现时尚、购买时尚。3、做移动电商一定要优选,包括商户、商品、供应链都要优选。4、移动端页面的展现、店铺的展现以及商品详情页,一定要足够简洁。举个例子,ASOS移动端页面每个商品只有4张图,正面、背面、细节、吊牌,文字信息也非常简洁。另外,手势上也要简洁,不要上下左右都能滑动,最好是只支持上下滑动。5、发现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比如社交网络的运用和商品的推荐体系。要尽量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来做精准推荐。而且,有一个被印证了的事实是,移动窗口做搜索其实不那么方便。6、从PC思维转移到移动思维,美丽说几乎是强迫自己的团队去关注和思考移动端,强行忘掉PC端。7、美丽说做移动非常早,那个时候还有很多红利,加上用户年轻,用手机的概率非常大,所以完成用户从PC到移动端的迁移很快、很容易。8、什么地方有流量就去什么地方经营自己的用户。建议初做移动端的品牌商先从微信公众账号开始做起,因为微信上有很大的流量,而一个品牌商去做APP的推广没那么容易。9、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移动端的推广没有太多的技能,只能去烧钱。但是,加强社交发现非常关键,因为用户可以产生内容,他有自己的关心点,你就可以把这个关心点转变为卖点。
【一起惠讯】9月3日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针对部分类目,京东就组织架构上已着手启动新一轮调整,以期解决自营与POP(开放平台)两种经营模式左右互博的问题,并实现优势互补。其最可能实施的方案,是将原有的同一类目下两套管理体系合并成“一条线”。自营POP双线并一线某专营店经销商告诉一起惠,其所属的日用百货类目的管理结构上已经开始有了变化,部分子类目的POP部门与自营合并,从而成为一个部门之下的两个团队。“预测感受最明显的变化将来自于各类目的组织架构,至于上层有没有调整很难说,但是按照类目来分的采销(自营)和POP这个级别已经是一个总监来管理,或者总监更上一级。”据某保健品品牌商家透露指出,由于组织架构变化,人事方面也会跟进调整,其所在的类目的总监被POP的人“取而代之”。据一起惠了解,京东POP平台此前先后有张守川、程峻怡、蒉莺春主管。今年4月份,京东为上市做出最重大人事调整,蒉莺春担任京东收购的新拍拍总裁,POP交由开放平台事业部总经理辛利军负责;同时,蓝烨则兼任京东采销主管。对此,京东官方表示,京东并没有进行自营和POP管理结构的调整,只是内部在品类划分上稍做变动。至于这种“变动”,京东称,已经有一段时间,包括食品、生鲜、母婴、汽车部分(维修保养、车载电器、美容清洗)等类目全部转到日百自营管理;营养保健、汽车部分(整车、汽车装饰、安全自驾)全部转到POP。“京东两种经营模式的融合,最好的策略是根据类目的受众人群消费特点来制定发展规划。比如服装,京东一定会以POP为主,自营为辅;3C可能就是直营,禁止或者限定POP店铺数量来控制,仅仅做补充。”有业内人士建议,京东比较好的方式就是抓大放小,大的类目和支持做自营,小的放开做POP。京东想往自营拉商家?随着京东内部管理结构上的变革,商家层面则伺机而动,应对新的变化。“最明显的感受三点:一是资源重新分配,二是商家需要选择与京东的合作模式,三是部分商家也要针对京东结构的变化调整电商业务的结构。”据某品牌商透露,京东此前针对部分品类向商家释放信号,并在内部会议上初步渗透了自营和POP融合协作的发展层级规划。一位与会商家提供的线索来看,京东将从基础运营、资源整合、潜力挖掘和大品牌战略四个步骤逐步实现部分类目自营和POP的统一管理。该商家称,京东将提升品牌的展现和曝光,同时享受京东仓配、货到付款和客服等统一的服务,增强品牌诚信度。“也包括商家比较重视的流量资源,京东也会对两套经营体系的相互引流作出调整。”此前,由于京东早期主打3C数码,因此在其他类目上前段的展示上相对偏弱,这也遭到了部分POP商家的诟病。对于开放平台这一模式而言,商家显然对流量分配机制格外在意。“京东的设想是未来自营商品和POP商品联合促销,像品牌团、为新品牌特卖等,包括一些频道页面、集合促销页面、商务舱等也会联合推广。”一位商家告诉一起惠,这样的变化意味着,资源将按照类目重新分配,京东自营和POP都可以平等地拿到资源,自营商家也可进行产品运营操作,POP的商家也会有更多机会参加到京东的整体活动。“比如一个首焦页面类目里,既会有采销商家也会有POP商家。”不过,也有商家认为,京东此举有意为扩充自营做铺垫,把POP平台上的好商家和爆款产品引入到自营。“那天开会,有个负责采销的总监去推销了半天,采销原来最大的优势是有活动有销量,适合品牌厂家和大经销商。”不过,在商家眼里,京东自营模式毛利低、资金运转慢、客户数据不公开等因素,很可能制约商家向自营转型,“更何况POP现在也可以入仓”。鉴于部分品牌在京东上自营和POP两边均有销售,其原有横向的采销和店铺运营结构也将随着京东的变化而变化。“索性从并到一起,成立一个京东业务部算了。”刘强东心中的天平难忖度实际上,并非每个类目和品牌的商家均会在此轮调整中受到波及。比如某化妆品互联网品牌主管就直言影响不大,因为京东化妆品领域并非主力平台,而且越细分的市场人群越固定,属于京东经营模式调整不会触及的那一层。“京东的重点还是3C和数码,就算是用在京东买欧莱雅这样的大牌,也可能只是顺带买一个而已。”一起惠调研了解到,相比组织架构调整,商家更加关心京东未来的走向。特别是此前洗护喂养等类目被京东强行关闭店铺,转做自营后,京东未来对自营和POP的方向性另商家捉摸不定。上市之后,京东集团CEO刘强东的若干“冰山一角”式的表态,也让3.8万POP商家不断揣测未来京东的走向。刘强东反复强调和肯定自营对于京东的价值,甚至盈利空间也来自于自营。“自营做了价值链条的一半,第三方只做了20%。”不过,在最新的一次京东财报电话会议,京东对现有经营模式和经营效率做出了阐释。京东认为,二季度销售额达到630亿元中真正的增长并非来自3C数码等“拳头品类”(自营),而是此前一直被看做非核心业务的日用百货品类和开放平台的增长。“家用电器和日用百货的营收呈现净增长,而且服装鞋帽、食品和箱包等品类的增长率均超过平均水平。”京东CFO黄宣德在电话会议上表示。此外,从一年一度的“618”活动中来看,以品牌为主的POP商家也是占用了京东绝对的营销资源。而一起惠此前从知名IT企业获得的消息则是,在自营品类中的家电、3C进行部分开放,吸引大型品牌的代理商、经销商入驻京东平台开店,从而为未来的O2O做部署。“刘强东的心思是想突出京东的自营在B2C中的核心竞争优势,采销管控能力既是零售的的本质,也是京东区别于天猫的最强门槛。”商家指出,所有人都在忖度“东哥”的心思,天平究竟向哪一边倾斜。对此,资深零售人士、知名电商高管、投资人黄若指出,京东当时从品类杀手(3C数码)向横向品类扩充,从自营转向联营,一方面其用户能够为其新品类带来几乎免费的流量,另一方面,高毛利品类和营收模式也会令促使其尽快盈利。但问题在于,京东同时做这两件事,节奏感和时间点没有把握好。“同时做造成的不利影响,一方面普通消费者的心目中,京东品牌的识别特征被弱化了;另一方面,每个商品类别的规划没有做到那么好,平台应该是对自营的一种补充,核心主体还是自己的主打商品。”黄若表示。
“太紧张了,半个小时的演讲彩排了几次,最终还是无法完成。”跨进进口电商平台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能在千人大会上神侃半天,但在洋码头2014年新闻发布会的前夜,他因为过于认真反而说话不流利了。及到第二天下午,曾碧波穿了他在美国买的皮鞋,以及一身烫过的休闲商务装,提前来到了新闻发布会现场:在上海外滩茂悦大酒店一楼大宴会厅,能容纳千人的场地摆了二十多张圆桌,来自全国的三十家媒体在这里等待洋码头第一次亮相。这样高大上的格调是曾碧波始料未及的,在此之前他甚至拒绝见媒体。仅仅在四个月前,一起惠到洋码头的办公室,发现曾碧波忙得抽不出完整的交流时间,一坐下来就是创业者忍住哈欠说话的经典表情。那个时候,他告诉一起惠,还不宜对外说太多,大战在前需要练内功。而跨境进口形势就在四个月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海关总署发布《海关总署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以下简称56号公告),还没有完整团队的进口电商平台就能获得大笔投资,亚马逊和天猫等大佬也加大了行军速度,而仅有1年时间的洋码头手机端高峰时一天能卖一百万美金。曾碧波说,站在这个时间点上,他必须出来卡位了,用服务告诉中国消费者:到洋码头买国外品牌就像上天猫一样方便,下一波洋码头就是要抢走天猫和京东的进口业务,他已经站在风口上准备很久了。图:曾碧波在洋码头2014年新闻发布会上淘宝系对零售业的变革还不彻底早在2000年初,曾碧波负责易趣网手机类目的时候就看到了互联网的威力。摩托罗拉市场价5000元的一款新手机,易趣网上只要3000元就可以到手。摩托罗拉抓狂了,战略高级副总裁冲到易趣办公室,找到二十四五岁的曾碧波质问,凭什么要破坏摩托罗拉的价格体系。“对不起,我不犯国法,只违反了你们的家规,要告就告吧。”曾碧波说当时自己只是小小屌丝,是互联网打破渠道规矩让摩托罗拉愤怒了。后来,在美国读书的曾碧波眼看着天猫和京东把分销代理统统打掉,全中国人可以在网上享受同一合理价。2003年到2009年,在国内电商风刮得最热的时候,有人甚至极端地认为未来线下零售不能再卖标准化产品了。就在这个时候,曾碧波按捺不住回国建立洋码头。“淘宝和京东,只是改变了中国的零售业,但是还没有改变世界的零售业。飞利浦剃须刀在京东要卖1200,同比线下或许已经便宜了,但是洋码头可以卖500,最后媳妇熬成婆的京东说我们窜货。”曾碧波说,国外产品到中国卖得贵,不是因为交关税(中国海关个人物品平均税率在10%左右),而是另有其因。第一,国外品牌对中国消费者的态度不同。“同样都是人,为什么我要三千块钱买一个Coach包,欧美人只要一百美金?从东莞直接到商场完全是内贸,与关税无关。实际上是国外品牌在中国建立了分销体系,利用高进入门槛实施歧视性定价,赚取了大量不合理利润。”第二,国际零售市场流通效率比国内流通市场流通效率高。“简单来说,Coach在中国定价5000元,进入打折周期需要3~4个季度,美国市场流通体系高度发达,上市时只能将价格定在100~150美金,不然目标用户就会迅速被竞争对手抢走,然后经过一个季度左右时间就开始打折,两个季度之内进入奥特莱斯做特价。”洋码头就是连接中国买家与欧美商户的中间平台,目前以海外具备零售资质的中小商户为主。而手机端“扫货神器”则是C2C平台,目前有两千多个当地的居民给中国消费者提供代购服务,他们有当地的信用记录,当地的护照、当地的居住地址,他们把线下商场、奥特赖斯里面各种折扣品、新品拍照上传,中国消费者实时动动手指头就可以付款下单。扫货神器自2013年8月份推出来,每天欧美、日韩品牌轮流开始竞拍,不到1年的时间日销售过万美金,20%的转化率,60%的回头率,以及两三千的客单价。这么漂亮的数字,曾碧波说洋码头根本没用大数据、社交营销等互联网手段,不过就是站在了风口上:中国有3亿的中产阶级,每年出生1800万婴儿,他们需要国外的品牌。洋码头过去五年秘密练了什么功?实际上,洋码头过去五年的努力并不在互联网上,而在打通买卖之间的鸿沟,比如招商与物流。国内电商平台招商很容易,但跨境进口招商却很难。“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完全是两个市场,中国一个产业起来只要三到五年,一个时代就结束了,撑死到八年就完了。而欧美的流通业需要十年到二十年,他们有自己固有的节奏,不会因为中国有市场就加快步伐,这点与中国商人不同,中国人觉得我帮你多卖一些东西不是很好吗,今年你卖五百万,明天我帮你卖一千万,这是不得了的事情。但是对于欧洲的品牌商来说,他们一般是家族企业,产量只有那么多,卖欧洲市场就可以了,对中国的大市场没那么积极。”曾碧波告诉一起惠,就算是天猫国际在海外招商一样困难重重。洋码头采取的是曲线救国的方式:一是找当地的零售商合作,而没有一开始就找品牌商;二是在“扫货神器”中发挥群众买手的力量,连零售商都绕过了。为了更好地管理买手和海外商家,洋码头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美国、日本、英国等地设立团队,培训海外商家与买手怎么利用洋码头做生意。曾碧波说消费者在哪里,生意就必须遵从哪里的规矩。“强调本土化,中国人用支付宝而不是万事达卡,看中文而不是英文,喜欢用QQ而不是MSN,未来还会把微信添加进来,总之在洋码头买东西跟京东、唯品会一样便利,但你买到的是原汁原味的海外货。”有了货之后是要解决配送问题。2009年曾碧波刚回国,完全不懂一个快递从美国发到中国到底需要多少钱,用了两年的时间跟很多货代公司、空运公司、物流公司了解,大家动辄告诉他需要一二十美金。也就是说花20美金买一条裤子,结果运费也要20美金。“我把传统国际物流中的每个环节摸得透透,重新组织成自己的国际物流服务。”曾碧波找到了很巧的方法——中国出口量太大了,飞机出去全是满着。中国进口量太小了,飞机都是空着回来——曾碧波让利用回来的空飞机载满洋码头的货物。“大家猜一猜洛杉矶空运到上海,一公斤运价多少?1美金?4块人民币!什么概念?我买30美金的李维斯牛仔裤,只花30人民币运费,而国内专卖店多少?800人民币!”在洋码头2014年新闻发布会上,曾碧波讲到四十分钟还是情绪激动,根本不记得前晚的紧张了。随着业务量的快速增长,除了洛杉矶、旧金山、纽约、芝加哥、悉尼等地的仓库外,接下来洋码头还要在休斯敦、法兰克福、巴黎、伦敦、东京建仓。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售后服务,洋码头的做法是:本土退货,海外维权。中国消费者退货只要把货退到上海,怎么退到国外不用管;如果买到假货,洋码头海外团队帮消费者海外维权。“我们跟欧美、澳洲当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都有合作,当地入驻我们洋码头的商家和个人买手都需要在这里面注册。中国消费者受到任何权益上的侵害,享受的权益跟欧美当地的消费者是一样的,不会因为你是中国国民,消费者权益就不保护。”曾碧波说,本土退货,海外维权,这八个字他想了好久,是与同行竞争中他最满意的利器。跨境进口电商进入首轮卡位期2014年下半年开始,洋码头明显加快了步伐:在商家的角度来说,取消平台扣点费用以降低入驻门槛;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9月份母婴产品免物流费。之所以采取如此激进的做法,主要是因为曾碧波判断跨境进口电商经过半年的刺激发展已经到了卡位期。“市场上有一些信号释放出来,如果我今天再不出来的话,洋码头可能就不是先锋了,而是先烈了,危机感推动我们在努力往前走。”8月份海关总署发布56号公告的官方解读,首先明确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合法地位,其次非常清晰地告诉市场,中国消费者直接找海外商家买东西按照物品交税(按照个人自用货品报关)。通常来说这个费用比贸易税低太多了,比如3C类产品按贸易报关的费用是物品报关的四倍。“56号文公告对行业影响太深了,政策清晰之后加快了跨境进口电商的产业升级,亚马逊也加快推出了自己的服务政策,洋码头来有必要早行动。”曾碧波说小公司跟大公司竞争就要游得快,要不然就被大公司吃了。另外,曾碧波还还看到一个信号,国内跨境进口电商热度太高,团队和供应链都没建好的公司也能拿到投资,他判断2015年会有许多电商平台冲进来砸钱加剧竞争。“我不怕同行之间竞争,最怕有人拿出一笔钱来破坏规则,没货就大量走私,贿赂海关毫无底线,铺天盖地打广告,结果消费者上来了却没好货,配送时间要一个月,那就坏事了,消费者吐槽的不是某个网站,而是整个跨境进口行业。”如今看来,跨境进口电商的发展速度比曾碧波预计得快,他甚至认为三五年之后,国外零售商可能会开通中文网站做中国人生意,淘宝的海外代购卖家在正规军的围攻最终会消亡。所以,曾碧波判断2014年和2015年将会是跨境进口电商布局的关键阶段。“2014年是媒体一头热,产业事业本身还处在摸索阶段,不太合适投太多钱进来。2015年将会出现较大范围的竞争,适合投资的项目也会增多。2016年到2017年竞争会白热化,那个时候大家到处建仓,大打价格战,互相吐口水,全场免运费,什么竞各种争手段都会拿出来。”现在的洋码头是在与时间赛跑,在国内电商国际化不足、亚马逊等国际电商本土化还不够的时候,他要拼命往前游。一起惠了解到,2015年洋码头还会在各大城市建立售后服务中心,部分消费者在当地就可以把货退掉。“我给自己打分60分,希望过了两年能达到85分,释放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力。”曾碧波说,零门槛海外购和无国界的零售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他最兴奋的一刻是看到跨境进口电商把国内电商逼得危机四伏。至于竞争中能做第一、第二还是第三,那是投资人感兴趣的。届时只要洋码头做的事靠谱就会有蛋糕吃,仅仅是做一百亿还是一千亿的区别。
【一起惠讯】9月2日消息,据一起惠了解,日前,国内进口红酒B2C商城品尚红酒和顺丰嘿客启动战略合作,通过该项目实现品尚红酒的落地销售和线下体验,并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据悉,由于顺丰嘿客不仅通过用户自提和送货上门等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而且还将推出多种便民服务,有望充分汇集线下流量。所以,品尚红酒作为垂直电商希望借助顺丰嘿客接触到线下消费者。品尚红酒CEO张辉军告诉一起惠,顺丰嘿客会成为基于社区的销售平台,和天猫、京东一样直接面对用户。“未来用户可以在顺丰嘿客便利店内进行购物前的感受和体验。虽然目前嘿客店内还没有太多实物商品,但是随着发展,这种情况一定会改变。”张辉军坦言,嘿客背靠顺丰集团拥有很强的品牌优势,而且目前拥有2000多家线下店资源,覆盖了众多城市的社区。双方合作后,这将是品尚红酒进行销售渠道下沉的良好通路。“与此同时,顺丰嘿客也在多方寻找优质产品供应商,双方一拍即合。”据一起惠了解,品尚红酒的购买和营销页面已出现在嘿客便利店的电子终端上。消费者可以通过店内的网络终端进行即时购买。同时,品尚红酒还凭借展板在店内进行虚拟展示,每款产品都有对应的二维码,用户可以扫码购买。张辉军称,用户在嘿客便利店下单后,订单会被提交到品尚红酒的官方后台系统,然后被即时分配到当地最近的品尚红酒线下店,接单的线下店将进行同城配送,通过顺丰快递将货品送到用户的收货地。如果订单的收货地址不在线下店的配送范围内,则需品尚的总仓发货。一起惠获悉,品尚红酒拥有100多家线下店,主要分布在省会和二三线城市,店内的产品适合大众消费,价格区间在70到300元之间。线下店和线上系统已经打通,并统一进行会员管理。虽然品尚红酒的线下店数量和规模上无法和顺丰嘿客相比,但是双方合作后可以在物流配送方面形成互补。“我们每个城市的线下店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仓库,为当地订单进行同城配送。”张辉军解释,顺丰嘿客在一个城市内可能拥有很多家社区店,品胜红酒可能每个城市只开设了一家线下店,但是两者覆盖地域的重合度还是很高。关于顺丰嘿客和入驻商家之间的利益分配,张辉军介绍,顺丰嘿客将向商家收取销售分成、入驻费和广告费,广告费即商品在嘿客便利店的虚拟货架上进行展示所需的费用。根据品尚方面提供的数据,品尚红酒拥有在线会员超过650万,上百家线下实体店;2013年完成5亿元销售收入,历经多轮风险投资;建有全国最大的葡萄酒专业物流体系,在北京、深圳、上海拥有占地超20000平米的三大恒温仓储基地。
【编者按】口袋通是32岁的白鸦第二次创业,但他的创业想法似乎从来没消停过。在导购网站“逛”之后,白鸦甚至想到了做老人手机和月子中心,但都在冷静下来之后选择搁置。相比错过了最佳市场机遇的“逛”,口袋通踩到了微信电商的准确节点上,有人认为白鸦这次“找到感觉”了。作为老阿里人,白鸦深知淘宝模式的弊病,他认为PC端的平台模式导致很多商户的畸形发展,丧失了零售企业的一些本能。那么在他心中,怎样的活法才更牛叉?口袋通能做什么?又做不了什么?在与一起惠的一次对话中,白鸦系统讲述了自己的想法。淘宝京东磨灭了商家的本能一起惠:口袋通接触到很多的商家,他们有哪些困惑?是否存在流量上的困惑?白鸦:在微信这没这么回事(导流量),放弃这个想法吧。不要用原来的思路去干事儿。我们也在做联合营销,也做导流,后面还会有大规模的导流,但是这个导流不是说我抢好一个坑位,然后拿最低的价格去砸,不是这样的,是要拿你的商品,拿你的服务去吸引消费者,跟原来那些点是不一样的。一起惠:按照你的说法,是不是在“去中心化时代”的时代里,商家会更多的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说依靠哪个平台给我分配流量?白鸦:对,过去我们的商家,做了十几年电商,毛都没有,就仓库里一堆货,公司里一堆人,没有自己的顾客,每天90%的流量是买的,只要停了广告的投入就没有订单了,每年的广告投入在翻倍的增长,所以商家得的客户是这样得来的。投广告还是不投,不投是死,投很快也得死。一起惠:现在商家在微信上自己找流量、找客户的能力足够吗?白鸦:作为一个零售商,如果没有能力跟你的顾客互动,没有能力跟你的顾客打交道,就该死,就不是能力够不够,没这个能力就死了。我们接触的商户里,也有做得很差的,但能够真正深入做下来的都还不错。自己找客户、跟客户打交道是商家的本能,只是以前的模式把这一本能磨灭了。以前我用我的信用规则,我用我的销售规则,我用我的消费者评价,反正我搞一堆好的规则,你就遵守我的规则,你就能卖了,反而把这个能力(与顾客互动)给磨灭掉了。但是零售的本质就是单个商家,甚至单个销售员跟单个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销售。口袋通只能是一个工具,一个基础服务,让你知道一些基本的规则和玩法,同时提供合作机会让你与其它厂家互动,剩下的怎么跟顾客互动应该由你自己来搞定。今天有很多微信营销的人说,我帮你跟你的顾客互动,帮你把这些东西全做完,不可能的。这事跟没有人能够替你男朋友给你写情书是一个道理。引流:三分靠借力七分靠自己一起惠:口袋通已经拥有不少商户资源,怎样整合利用这些资源?白鸦:我们后面会做更多的商户之间的串联,无外乎是这么几个事情:第一,商家自己的流量不要浪费了,你说我是个卖袜子的,但我的消费者进来之后你天天只有袜子,那它的重复购买、流量转化可能是有问题的,所以只有袜子还是不够的,这个时候他其实是可以跟其他的商户产生合作的,我们想办法从产品上、从机制上,让商家和商家之间的合作构起来。第二,我们会去挑头,把商家组织起来,让商家去跟一些有趣的、有真正自己粉丝的,能够跟粉丝产生互动的自媒体和一些有影响力的垂直媒体合作,让那些自媒体和垂直媒体跟一系列的商家有一些合作性的东西。第三,我们其实已经开始在做的,组织商家参与微信和微博的导流的内测,让商家有更多的流量和更多的订单,这个原则我们自己和商家都在把握。你在淘宝上、京东上90%流量全是靠买的,而你在生活化电商上更多的期望值应该是只有那么30%(或者40%)的流量是外部导给我的,还有60%、70%流量(其实叫订单更准确)应该是我自己在跟顾客互动过程中得来的。一起惠:关联销售的事,能举一个例子吗,在微信移动电商做法下怎么样做的?白鸦:以前关联销售是说一个卖包的找一个卖衣服的,俩人挂上广告好像就能卖动了,发现扯淡,没有真正卖动的,我了解到的一个箱包卖家,跟多少家合作,没有一个卖得动的,但是发现在这个粉丝时代关联销售变得很有意思了。我举个例子,我们一个卖燕窝的商家,因为它服务做得很好,积累了一群真正的粉丝,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尝试了卖痱子粉、莲子,效果非常好。莲子几小时就卖完了,痱子粉只能限量,只能大家抢。这里有两个很关键的,第一个是商家真正站出来替他的消费者承担责任,替他的消费者挑好的商品;第二个是消费者真正信任商家,以前消费者呢?我信任你是因为其它买家的评论还可以,你的信用等级还不错,因为这个信任你。而真正的粉丝是,我一直在跟你互动,我天天买你家的东西,我都知道你们家的故事,我知道你什么时候上新,我知道你每一款东西的状态,愿意为你推荐的产品买单。把不擅长的外包出去一起惠:刚才你提到基础平台,实际上口袋通也在开放一些接口给其他的服务商。是不是说你们会选择做一个相对比较轻的模式,把一些能力开放给其他服务商,而不是说样样都去深入,全部包揽?白鸦:对,这有点像层层外包了。我们要深入的只是三个东西:一是会深入到基本的顾客管理,顾客管理这个事情我们会有多深做多深,现在在这上面做的相对比较浅。会员分层、喜好分析、积分规则、资产管理、会员卡以及更多会员身份的东西,往下会越来越深,一定会深入到客户生命周期管理,客户消费预测等等。二是结合社区把消费者发现商品的过程、消费过程做得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乐趣。三是在全网销售的协作上我们也一定会越做越深。原来一个商家只在淘宝卖完了,现在要在微信上卖、京东上卖、1号店上卖,一个商品怎么做统一的上架,怎么做统一的库存管理,怎么做统一的销售浮动,销售之后的整个的订单的处理、发货的管理、物流的跟踪、消费者的售后服务,整个这些销售的协作对于商家是很大的问题。至于说把哪个商家包装得更个性化,我们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我们已经有十几万的商家,未来会有几百万的商家,几千万的商家,这么多商家不可能针对性做每一个商家的个性化服务。我们会有更多的服务商,或者叫代理商,由他们来提供个性化服务。一起惠:你提到全网销售也是我挺想问的一个问题,现在我们理解到的口袋通更多的是跟微信绑定在一起,未来口袋通会拓展微信以外的机会吗?白鸦:刚才我说的客户经营就不只是经营微信的粉丝,还有全网的粉丝,微博、陌陌、豆瓣、facebook、twitter我们都会合作。一起惠:顾客的管理也包括淘宝、京东平台的用户吗?白鸦:包括,只是我们的重点是在社交上,因为淘宝、京东、1号店并没有给到商家真正的顾客,他给到商家都是一个个的符号和一个个的手机号,据说现在淘宝连手机号也不给了。这些大平台的数据只能帮助商家去分析他的顾客特征,并不能去帮他和顾客做互动,一旦不能帮商家和消费者做互动,那么这个渠道其实只是一个数据渠道,不是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电商做微信自媒体?胡扯一起惠:现在一些企业做微信的思路是以内容为导向,通过订阅号编辑好的内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白鸦:以内容为导向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可能有一部分的品类适合于做内容,去做一些指导性、顾问式的内容,去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从而产生一些消费。比如说母婴,可能适合做这样一些东西,实际上是服务导向。你是一个商家,你就绝对做不好媒体,我们从来没有见到哪个商家做好了一个媒体的,因为你的出发点是“我要赚他钱”,怎么可能把一个媒体做好呢。作为商家,它的出发点就一定不是公正的,不可能有客观的内容导向,所以商家是不可能做好媒体的。商家一定是服务导向的,通过服务赚钱,这是完全天经地义的。一起惠:确实有一些电商想在微信上做一个自媒体,首先抛开电商的印记,做一个自己品类里的垂直媒体,以此来吸引用户。白鸦:胡扯嘛,因为最终的目的是赚钱,怎么能开发得了呢,你可以看现在做生活消费类的自媒体,背后一定不是一个商家在做的。一起惠:那媒体做电商呢?白鸦:媒体做电商,更多的是利用媒体引导力、利用媒体影响力,去做一些消费引导,也很难做的很深入,而且媒体做电商一定是综合性的。品类相对多一些,很难做垂直性的电商。
尊敬的会员:大家好,京东返利9月份POP商家将维持8月份返利补贴,针对参与POP商城返利比例,将按照商家返利比例进行返点,若中途有其它变动,将另行通知,感谢大家对一起惠的支持!京东返点比例:http://www.178hui.com/mall/view-252.html一起惠返利网2014年9月1日
上海快递业知名专家江以南断言,能达快递已经全线停业,他判断,“快递行业已经进入了"大鱼吃小鱼"时代。”“小鱼”之间的整合兼并将在2014年至2016年之间发生、完成。总部设于上海的广东能达速递物流有限公司(简称,能达快递)的两个客服热线,商报记者昨天拨打的结果是,“对不起,您所拨打的号码已停机。”上海快递业知名专家江以南告诉记者,这家中小型快递公司已全线停业。能达申诉率高居业内榜首商报记者昨天还几次拨打能达快递的400电话,每次都在聆听半分钟的企业介绍后,传出“您所拨打的用户没有应答”的提示音。上海快递业知名专家江以南将能达快递的全线停业归咎于三个因素,“一是业务发展停滞不前,相关人士透露,能达快递业务量徘徊在20万至30万件每天;二是内部管理层乃至股东更换频繁,导致决策摇摆不定,无明确发展思路和定位,错失良机;三是后续发展无充分资金支持。”能达快递于1999年10月在广州创立,于2002年8月组建网络,于2009年5月以华南、华东、华北三大网络为基础成立了全国网络。江以南告诉记者,能达快递的前一任经营者,“十分想做大做强,于2010年11月6日将总部迁往上海,招纳贤才,锐意改革,但是后来或因业务乏力不得不退出。”能达快递于2013年9月9日召开股东大会,整体转让股权,原董事长徐建荣、总裁温伟才全面退出,孙云龙为新任法人代表、董事长,原圆通副总裁张国强为新任全国总裁。公司注资2亿元,并开启一系列改革模式,将2014年确定为转型升级年,声称“凝心聚力、再创辉煌”。但是江以南昨天称,能达快递“近一年来,业务仍无较大起色,以致今日停顿局面”。2014年7月,国家邮政局统计的全国57家快递公司,平均申诉率为每百万件快件14.4件有效申诉;能达快递是申诉率最高的快递公司,当月申诉率为65.7件有效申诉/百万件快件,其中,延误申诉率为3.34件有效申诉/百万件快件,丢失申诉率为14.48件有效申诉/百万件快件,投递服务申诉率为33.41件有效申诉/百万件快件。2013年7月时,能达快递的申诉率为37.3件有效申诉/百万件快件,意味着客户的不满意在一年间增加了近一倍。上海邮政加入同城快递战能达快递等中小型快递公司,原本可以通过价格战,从中低端市场起步。但是,自去年起,“高帅富”的顺丰快递一再降低身段,向下侵占“三通一达”的地盘,相继推出电商速配、电商特惠、顺丰小盒、商盟惠、绿色通道等优惠电商的系列产品,其中,针对小商家、微小快件的顺丰小盒,同城价可低至8元,跨省价可低至12元,基本持平“三通一达”。“三通一达”则压抑各档价格,导致更弱小的快递公司,发展空间更小。上周,国企上海邮政加入厮杀,推出了名叫“快寄”的同城快递业务,当天收件、隔日送达,每单最低价6元,让民营快递公司感到惊讶。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4年1-7月份邮政行业运行情况,全国快递业业务量累计完成70.2亿件,同比增长52.9%;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061.3亿件,同比增长41.9%。业务收入的增幅低于业务量增幅,快递业被认为已经整体陷入微利时代,处于盈亏平衡点边缘,一些弱小的快递公司,将是停业、关闭、投资人退出的结局。顺丰以外的民营快递公司,依然实行加盟(承包)制,由公司将某片区授权给通过资格评估的加盟申请人,授权其使用品牌,与其他网点实现全国联网运营。加盟者、承包者都需要向公司支付费用。面对利润下滑、亏损袭来的局面,很多加盟商不想干了。商报记者昨天在电商类网站上发现大量的转让快递网点的信息,比如,上海徐先生转让汇通快递位于嘉定区江桥万达广场附近的承包区,“所有客户资源均一起转让,省去前期没客户的烦恼。没做过也不要紧,有熟手可以带,最多一周可以熟悉所有环节。”海南大学经济学教授王毅武表示,一部分小型快递公司势必会在行业“洗牌”中消失或被兼并。江以南预计,快递业“小鱼”之间的整合兼并,会在2014年至2016年之间发生、完成。
【一起惠讯】9月1日消息,被京东收购后的QQ网购日前已更名为“京东网购”,名称和标识也已换上了京东的外套。平台首页的商品分类列表及子频道均直接跳转至京东页面,仅剩下小部分商品停留在原来的QQ网购页面。据悉,腾讯入股京东商城后,如何整合腾讯旗下复杂的电商业务一直备受关注。此前,京东曾表示,整合之后QQ网购平台将不再使用,鼓励平台商户“搬家”到京东,但在腾讯电商与京东平台的融合过程中,QQ网购不会被关闭。同时,京东还称,网购运营的广告产品(直通车、焦点投放、易直投、点石成金和空间直投)均会持续发展。不过,商家从QQ网购搬迁至京东的过程并非那么顺畅。一起惠发现,从京东网购首页点击进入一个美容美妆类目的活动页面,竟出现了整个页面空白、无产品展示的情况。而用户也无法直接识别哪些商品会跳转到京东,哪些商品还在原来的QQ网购平台进行交易。据知情人士透露,腾讯电商并入京东之后,QQ网购的商家一部分搬迁至拍拍B店或C点,另一部分搬迁至京东POP平台。目前来看,大部分QQ网购的商家已搬迁完毕,只有少数商家还在搬迁之中。
【一起惠讯】9月1日消息,上线已三个月的京东微信购物入口虽然让平台商家趋之若鹜,但其运营方式也让很多商家摸不着头脑。一起惠近期注意到商家对该入口报名流程上的两大困惑:一是报名对象,二是是否存在变相收费的问题。据一起惠了解,京东微信购物入口上线初期,商家有两条报名通道,一是京东POP运营团队,二是原QQ网购运营团队(即现在的京东微信手Q事业部)。但7月初,京东将微信购物的报名入口统一到了POP运营团队,京东微信手Q事业部方面将不再接受报名,负责活动排期、商家审核、盘货以及后续的一系列运营。虽然京东对微信购物入口的报名渠道规定已经非常清楚,但在实际运营中,有的商家依然一头雾水。似乎有不少商家实际上并未理解该条规则,或者并未遵守该条规则,仍然通过微信手Q事业部方面报名。有商家透露,日前,京东运营人员在商家QQ群内发布了一条消息,严厉斥责了商家跳过京东POP运营团队,直接向“微信促销组”(指微信手Q事业部团队)报名的行为,并称这一行为有“私下讨要资源”的嫌疑,未来京东将严重查处这类行为。一位从QQ网购搬迁到京东POP平台的商家告诉一起惠,其此前一直通过QQ网购“精灵”(指运营人员)报名参加微信购物活动,搬迁到京东后,被告知要找京东POP运营报名。而当其找到京东POP运营的时候,又被告知应该找微信手Q事业部。“找腾讯那边的人(指微信手Q事业部)一问,人家说既然京东的人都这么说了,那他们就开始征集商品,按照正常流程发征集表格、商家提报。但提报之后,却又被京东POP方面当做违规。”上述商家称,“到底是谁说了算,我们完全懵了。”针对上述商家对报名渠道的疑问,一起惠联系到京东官方,其回复称:“京东微信手Q事业部和京东运营都是京东的团队,我们内部有清晰的工作职责分工和运作规则,内部合作顺畅。关于具体的内部流程信息不便对外公布。”而除了“找谁报名”这一问题,另外还有商家向一起惠表达了对微信购物入口活动“变相收费”的质疑。虽然京东微信购物入口目前并未尝试直通车、钻展等一些付费营销,商家参加微信活动不需要投入展示费用。但有商家曾表示,京东内部有规定称,在京东PC主站品牌团购买了坑位的商家,在微信购物入口(包括聚惠、手机秒杀等)将获得一定的优先资格。据一起惠了解,目前京东主站品牌团的坑位费3W-5W/期,每期展示时间为2天。不过截至发稿前,对于商家提出的这一优先权问题,京东方面也没有正面回复一起惠。
【一起惠讯】日前,林氏木业首家O2O体验馆一经开业便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不仅因为O2O一直是电商业内持续发酵的热点话题,还由于林氏木业作为线上崛起的互联网品牌,高调试水线下的背后隐藏着和以往不同的经营逻辑。经过几年的经验积累,线下零售对于林氏木业不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林氏木业开始运用一些线下的资源和玩法打造自己的O2O模式。林氏木业O2O项目确立了充分利用线下原有资源和客流的想法,新体验馆建设在交通便利的佛山龙江二桥325国道上。“首家O2O体验馆占地2000平米,旁边是佛山一环和南二环,还有S15沈海高速,覆盖直径达200公里。”林氏木业运营总监马灿兴向一起惠介绍。更重要的是,新体验馆地处家具销售集中地,很多知名的品牌体验店都开设在旁边。马灿兴认为,林氏木业入驻必将抢占原有传统家居卖场的线下用户。然而,此前无论是美乐乐体验馆,还是天猫爱蜂巢家居体验馆大多开设在较为偏僻的地区。曾有媒体在报道中描述,大部分来到体验馆的用户都是被线上宣传吸引而来的,线下的自然客流非常少。2011年,林氏木业也曾在选址偏僻的地方开设过“仓储式营销”的体验店,但客流只能保证不亏损运营。如果说,此前家具电商线下体验馆的主要逻辑是将线上客流引导至线下,然后通过体验完成更多成交的话,林氏木业的思路则出现逆转。林氏木业首先要求线下自然客流能够满足体验馆的正常经营,而且希望体验店作为电商延伸到线下的触角将更多客户从线下吸引到线上。连接:天猫部署“空军部队”由于林氏木业的O2O体验馆将是其线上原有业务重要的支撑和补充,所以体验馆中互联网元素、互联网接口特别突出。一起惠注意到,该体验馆的外部的墙壁上几个大大的天猫logo和“Enter”字符十分引人注意。内部像迷宫的一样的体验馆分为上下两层,占地2000多平米,全场无死角的覆盖WIFI,确保用户可以秒速下载软件、浏览网页、扫码。体验馆内每件商品都展示了天猫二维码,扫码以后可直接跳转到天猫产品页进行购买。这样消费者无需等待结账付款,非常方便。在支付环节,林氏木业O2O体验馆还获得了天猫的技术支持,包括打通支付宝支付、声波支付以及二维码支付。未来,林氏木业希望交易方式能够统一,方便企业财务管理。此外,林氏木业为了和到店用户在线上产生互动,还将开发企业App,进行O2O店铺的商品维护以及会员关系管理。“该App不仅可为消费者提供最新的产品资讯和优惠信息,而且还有专门的指引图帮助消费者快速到达指定产品区域。”目标:一家店做到3000万不仅在店面布置方面凸显了互联网元素,林氏木业这种以线上原有业务为主导的逻辑还促进了线上和线下业务在运营层面中的融合。从会员管理体系来看,线上线下完全一致。林氏木业O2O项目依然全部通过消费者的淘宝账号进行会员管理。马灿兴介绍,所有消费者的订单信息都包含淘宝账号,包括林氏木业手机APP用户都需要淘宝账号进行登录,这样就不会改变现有的会员关系管理。林氏木业的设想是,未来线上线下的经营活动也将紧密结合,一些线上的大型促销活动都可以在体验馆举办。例如,在林氏木业参与聚划算活动的前一个星期,消费者就可以在体验馆中尝鲜,可能线下的价格甚至比线上更加优惠。但另一方面,由于线下展示商品数量有限,体验馆将陈列林氏木业的热销爆款、大促主推款。林氏木业希望,消费者在体验了大量同质不同款的商品后,可以到线上更丰富的产品中进行选择。除了丰富产品线的展示宽度和深度,林氏木业还试图让体验馆的运作模式具有可复制性。根据规划,未来每家O2O体验店单纯家具品类的销售额达到2000万到3000万元,还将整合家具、建材、家纺、饰品、家电等类目的商家,共同打造大型家装用品体验馆。“进店的用户除了购买家具以外,还可以将所需的家装用品一并采购,实现一站式购物。”马灿兴坦言。
昨日,品牌导购网站“爱图购”获得了千万美金A轮融资,投资方为经纬、盈开、中科院旗下的国科基金。“爱图购”跟蘑茹街的区别主要在于其定位,只做品牌产品,品类主要覆盖女性时尚产品,“爱图购”称其用户规模已达1500万。爱图购旗下还有另外一款产品叫“In“,是一款类似Nice的以“品牌+标签”的图片社交产品,Nice在7月份时已获得B轮融资2000万美金,用户可以在照片上打上各种标签,如品牌、地点、兴趣,或者其他任何你能想到的有意思的标签,然后将这些打上标签的图片和好友进行分享。跟Nice不同的地方在于,In在用户群体上更多聚焦于妹子,UGC内容上也更聚焦于女性时尚商品,除了添加品牌(用户可以直接搜索相关品牌加标签)、地理位置等的标签外,In也可添加萌萌的贴纸。爱图购此番融资也会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In产品完善当中去,优化用户体验、强化社交功能。比如Nice不久前就加入了同城和给人加标签的功能—标出自己的小伙伴并@他们,这无疑有利于将品牌社会化传播的功能最大化。前不久,天猫的Fun(范)也推出了类似的功能。“爱图购”官方称In自6月发布以来用户已近200万。爱图购两者是互补的产品,对接的是相同的用户群体和商家,分别满足了用户的购买需求和晒图的需求,也满足了商家的售货需求和品牌传播需求。该团队目前有80多人,核心成员主要来自阿里、19楼及浙报的媒体人。
【一起惠讯】8月27日消息,一起惠从多方消息源了解到,移动导购类应用口袋购物已经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中包括了腾讯。有投资界人士透露,口袋购物此轮融资金额在1亿美元左右,投资方包括了腾讯和老虎基金。“口袋购物在6月份前后已经开始进行此轮融资谈判,不过最终敲定时间不详。”根据媒体报道,此前口袋购物已经完成了两轮融资。2012年4月,口袋购物宣布完成A轮1200万美元融资;2013年1月,消息称口袋购物已获得B轮融资,但官方并未承认。一起惠联系到口袋购物CEO王珂,对于本次腾讯和老虎基金的投资,其仍然表示不予回应。本轮融资中最大的看点是腾讯入局。业内人士分析,按照腾讯投资的风格,通常会不局限于资本层面,而是会有更多资源上的整合。在口袋购物的两大业务主线(导购App、微店)中,最有可能与腾讯产生联系的是移动端建店工具微店。这款今年年初上线的工具,已经很快俘虏了一批中小电商卖家,大有要成为一个“移动端小淘宝”的阵势。有消息称,截至今年6月中旬,微店已有300万商家入驻,日交易额约达7000万。而微店卖家的一个重要平台就是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至于腾讯(或者说微信)会与口袋购物进行怎样的资源合作,还不得而知。
【一起惠讯】8月27日消息,一起惠从国内进口网上商城洋码头了解到,9月份起洋码头将全面取消收取海外商家平台服务费,进一步降低了海外商家进入门槛,丰富平台海外商品的多样性。“海外市场现在高度透明和成熟,这对中国做跨境进口领域的电商是极大的机会,洋码头针对海外卖家推出了各种给力的解决方案,降低他们进入中国门槛,同时也让洋码头未来在获取海外资源上变得更加轻松简单。”洋码头CEO曾碧波说,此举意味着洋码头不再向商家收扣点费了。据行业内人士透露,国内一般跨境电商平台会收取海外商家8%~10%的服务费,洋码头首先取消服务费的公司会加剧进口电商的竞争。“跨境进口这两年才发展起来,今年和明年是大家布局的关键阶段,后面的竞争也会和国内电商一样竞争惨烈,洋码头和当初淘宝打eBay一样对商家免费,无疑是想率先扩大地盘。”而洋码头相关人士表示,取消扣点费,会降低毛利低的海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会令更多元化商品品类入驻国内平台。洋码头此次尝试取消海外商家平台服务费,在海外市场上游企业资源的争夺上取得先机。一起惠了解到,洋码头的海外商家已经近千家,超过50%的商品是由海外商家提供,2013年洋码头交易额超过2亿元,今年有望超过4亿元,是中国最大跨境进口电商平台公司。曾碧波透露,洋码头今年将会持续给海外商家以及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惊喜。
【一起惠讯】淘宝商城创始人、当当网前COO黄若将中国电商模式分为两个半的时候(买卖模式+平台模式+介于两者之间的代销模式),日日顺O2O则创造出了电商新玩法——“D2D”。不过,对于这样一种尚未探路、形似空中楼阁式的概念,在互联网思维满天飞的时代,是否如愿落地,则仍需时间检验。对此,一起惠与海尔日日顺进行了一次深度交流,并了解到日日顺作为第三方电商平台实施D2D战略的可行性和创新性。以下为日日顺对D2D模式八个关键问题的解析和独立思考:1.D2D是对过去电商行业快速变化中一种回顾式思考和梳理,区别于O2O单纯的线上与线下的结合,D2D更注重工厂与消费者之间的关联性。O2O的目的是整合线上线下的资源,解决渠道冲突,给用户更好的体验;D2D则是协助品牌与用户更好地交互。2.D2D不是简单的M2C。日日顺会选择某一类产品在网上先交互,了解客户需求,然后生产定制化产品。紧接着,进入前期预热,找到对个性化产品感兴趣的用户,然后通过限时特卖的方式,比如只用一天的时间销售这款产品。最后,如果用户继续,可以保证三个小时迅速上门安装(该业务在日日顺内部命名为“极速购”)。整个链条,从定制到安装,仅需一天的时间即可。区别于一般的商业模式,其他商家购买和安装是分离的,安装需要预约。日日顺在D2D的支撑下,送装一体。3.日日顺可以借助服务体系预判市场需求,这个区域能卖多少台,就直接把库存搬到送货车上,从而提升配送时效。目前,日日顺有9万台送装一体车,可以准确判断消费者所在区域,城市需求量大小。未来日日顺的思路是,把这9万台送装一体车变成物流版的“嘀嘀打车”,用户可以抢单,抢到之后就往客户家里送,从而做到速度最快,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这也意味着,日日顺的仓库从固定变成流动,未来可能命名“车库网”。这种模式十分适合应季的商品,比如夏天卖空调,用户等不及要上门送货、安装、调试,如果付了钱以后,三个小时就到家门,用户体验是做到极致了。4.日日顺这种极致设想的底气(或者说杀手锏)是什么?日日顺的判断是:服务。用服务做翘板,掀开家居家电产业零售市场的一个豁口。而D2D则让这个豁口变成一条快车道,最后形式在上面的物流、信息流、金流、人流都是日日顺最终触达消费者的重要环节。比如日日顺最大的底气,就是海尔强大的线下服务穿透力,且越往下越强。除了9万辆微小车,海尔的3万5千家加盟店,配以8万人的服务兵团,这样,日日顺能够非常快速地渗入到品牌本来碰不到的市场。比如某些品牌在二三级市场、或者四五级市场只有经销商,没有送货能力,有的甚至连经销商都没有,日日顺的物流体系可以覆盖到。5.微小车看上去像是一个个的独立经济体,也可视作小型经销商,这点很符合海尔张瑞敏提出的“人单合一”以及“小微创新”理论。但是9万辆车跑出去,成本不低,如何提高运转效率,合理的预判和订单分配是基础,否则一旦出现各种空跑,物流界“嘀嘀打车”的故事就只能是空谈。对此,日日顺的解释是,微小车是流动的经销商,库存是提前分配的。通过交互的介入,日日顺会预判哪些区域需要多少商品,之后按需生产。比如青岛卖500台,日日顺的微小车领取订单和商品,可以分解至区。因为D2D本身就是一个定制产品,所以是限量,这台车上的商品卖完就没了。6.日日顺D2D另一个与众不同是,将产品与服务区分开来。即商品价格是绝对透明的,同时服务是差异化的,其他平台不具备的,包括品牌商和供应商都没有能力去整合的服务体系。个性化定制和服务体系的搭建非常重要,服务不能匹配个性化需求,就不能更好地体现竞争力。日日顺举例称,一些类似浴盆、马桶这样的建材产品,用户在下单之前主要是犹豫尺寸是否合适,自己不够专业则不懂丈量方式。那么,日日顺就抓住这个用户需求的痛点,上门帮助用户测量。再比如,像买瓷砖或者买地板,家中铺多少块地板是合适的,日日顺通过交互,可以为用户直接测算。7.D2D不仅仅搞定了消费者端的需求,也解决了供应商和渠道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点,正式过去阶段,业界广泛讨论的O2O可能会造成的困扰,即线上线下管道冲突。日日顺认为,电商不应给传统零售带来更多内耗,而是加分,对原有的内部体系有所补偿。为此,日日顺制定的政策是推出“1+N”(1家品牌旗舰店+N个品牌专营店)的销售模式。在一起惠看来,1+N模式实际上早先已经广泛曝光,但背后的真实目的并没有解析得太清楚。实际上,这种开放平台上的招商基础,与早年间,黄若创办淘宝商城(现天猫)时采用的“1+3”策略的初衷如出一辙。只不过,彼时淘宝商城主要解决的是假货、窜货,管控商家质量,完成的是从良莠不齐的C2C模式,向可控的B2C模式转型;而现在的1+N主要针对经销商的抵触情绪重新制定的利益分配机制。“如果品牌商想要规范经销商,做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体系,到日日顺来。只要经销商进来,产品内容、营销活动、价格都有厂商来定,在线上线下把经销商体系管理起来。”据日日顺方面介绍,某地板家具品牌接入日日顺,把线下4000等多个经销网店全部搬到日日顺,同时,这4000家线下店还可以差异化地销售日日顺平台上的其他产品(非地板类),资源瞬间得到有效利用,规模也可以迅速提升。8.日日顺并没有打算把这种D2D作为一种小范围的试错之举,而是战略考量,最终是要平台化的。即日日顺在思考这种模式的前提,不是单一为了解决某一款个性化产品的销售,而是变成一种机制,一种标准化的服务可以支撑起所有的产品。据日日顺透露,日日顺关于D2D模式,包括个性化定制、预售、快速供应链整合、微小车配送这些环节已经操练已久。在7月份已经启动首轮销售。
【一起惠讯】8月26日消息,日前,一位业内人士在微博中透露,新一版微信或将上线“卡券”频道,并曝光了“卡券”的位置在微信原有频道“钱包”的下方。据一起惠了解,腾讯微信支付运营总监黄丽在之前举办的医药电商大会中也透露,新版微信中将会出现类似会员卡集合的企业入口,即“卡券”频道。黄丽表示,微信将会为商家提供会员服务的功能。“微信可以把会员卡进行数据化,可以变成微信里面的虚拟会员卡,这都将在卡券这个功能中实现。”由此可见,卡券不仅可以记录用户的行为和数据,还可以承载用户的优惠活动以及权益体系,并且和实体卡关联,实现线上组织、线下消费。“每个用户在商家的线下店铺或者在线上办理会员卡之后,用户的所有消费行为都会激活微信中卡券这个入口。”黄丽指出,卡券频道将会显示用户所有的会员卡,未来用户可能不再需要钱包、卡包,支付和会员卡功能都能通过微信实现。黄丽直言,微信将通过卡券等功能帮助商家实践O2O,但是微信不会做一个很重的O2O。“我们不希望商家只有打通物流、配送、门店、电商渠道、支付等所有环节才能做O2O,这样造成商家的负担很大。”黄丽介绍,商家通过微信可以获得和用户直接沟通的能力,发虚拟会员卡的能力,还有营销能力,支付能力,所有这些能力都是单独的模块。“商家可以根据需求自由选择微信上的功能模块,微信希望将各种功能下沉到商家和渠道。”实际上,据一起惠了解,腾讯此前就曾推出微生活会员卡服务,用户通过线下二维码扫描实现对商铺的关注后,可直接将店铺会员卡收集到统一的卡包之中。而在投资大众点评后,腾讯还将微生活会员与大众点评实现整合,微生活会员将可能直接使用大众点评的预订、外卖、点餐等服务。微生活会员卡所服务的商家则能通过微信、大众点评等多平台触达用户。不过,相比微信卡券,微生活会员卡更多的是针对线下的餐饮、影视、娱乐等本地化服务,前者则瞄准了现有的零售体系下的传统品牌商。藉此,微信已初步完成对线下实物消费(微购物)和非实物消费(微生活)两条路线的O2O布局,并将其统一在微信应用下,获得流量。多位业内人士曾向一起惠反映,此前的微信‘购物’入口目前仍然是中心化的电商模型,并不能将微信的社交威力更好地体现并释放出来。“相比之下,卡券更更贴近消费者的偏好,使得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被进一步缩短。”某日用快消品牌商坦言,卡券可以让品牌在微信上有了更明确的归宿,个性化的流量价值有望匹配更加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