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
【编者按】日前,药监局发文,为处方药在线销售打开了一扇窗,这让苦候已久的医药电商企业守得云开见月明,寻觅到爆发增长的新机。对于相对后端的制药企业而言,则怀揣不甘人后的心态,也想搞出点动作,分一杯羹。处方药究竟给整个医药在线销售带来的是市场增量,还是换汤不换药,业内人士有着自己的见解。以下为一起惠与某制药品牌电商负责人(深喉)的对话:一起惠:制药电商这些年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好像风头都被医药B2C抢了。深喉:制药电商不太好做,就是没有什么方法。不像医药电商,(医药电商分两种,一种制药电商,一种药店电商。)制药电商没有零售权,没有零售权就没有货权。没有货权严格来说不算电商,只是通过药店手段来进行销售。制药厂这些年电商也没有形成一种比较好的思路,它只是这么简单的制药,可操作的东西少,可规划的东西也很少。制药电商跟传统的药店差不多。所以我们也一直在琢磨这块到底该怎么做。我看到一起惠的新闻说,医药电商政策要放开,特别是准许线上销售处方药,这对制药电商可能是个机会。公司在网上做一个小的平台就把中介商直接就甩了,直接对药店。一起惠:制药企业打算通过自建电商去中介化?深喉:制药电商原先建立渠道和传统渠道没有什么分别,现在反而有机会真正进入电商模式了。而且到时候就是B2B,而不是B2C了。一起惠:为什么会是B2B?深喉:制药公司未来的方向应该是把OTC(非处方药)变成单独的公司,把非处方药这块剥离出去,成为一个B2B平台,而不是在原有的公司体系架构内。很多传统企业做电商的配置是电商放在销售下面,但有些制药公司把它放在市场下面。在市场部,拿到的费用都是市场费用,投放的定位都是市场定位。对于电商目前的情况来说,我认为不太正确。电商还是接地气的,偏零售的东西多一些。一起惠:制药企业做电商的春天到了吗?深喉:我觉得药店可以发展,制药发展的机会不大。以后竞争也挺厉害。药店资源就那么点,谁家药都想卖。而且网上卖药不是所有药品都好卖。天猫主要靠那十几家药店,排在后面的销量都很有限。一起惠:但处方药的开放会带来市场增量。深喉:按照行业内的每年100%的增长,去年40个亿,今年整个市场估计得到一百个亿。其实买药的用户就这么大群体。假如线下占90%,线上只占10%,以后发展可能线下变成60%,线上变成40%,或者90%+40%等于130了。处方药开了之后肯定会增加销量,但是处方药安全是一个挑战。因为销售端的药店国家监管上很难万无一失。一起惠:除了天猫、京东这些综合大平台,医药电商谁做的相对好一些?深喉:现在几个B2C中,广州康爱多可能是平台销售最好的。上海华源也不错。健一网拿到风投,我估计它可能慢慢会做大。但是说严谨一点,整个医药B2C药品销售占的很少。主要还是围绕医疗器械、保健品、成人用品。其实大的药品在网上买是有好处的,不受仿制品的干扰,没有店员强制的促销。但是区别在于如果要增量的话,大的药品一般一线、二线城市生成率比较高,如果电商卖的比较多的话,就会抢他的线下市场。假如真的要增量,就要做更往下级的城市。但是城市越往下上网的人越少,去药店买药可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这么看,三四线城市机会也不大,就是依托平台,看它们怎样去发展三四线城市网上购药。一起惠:京东很早就开始尝试O2O的方式做医药,今年京东的拓展方向也是三四线城市,医药电商可以在这方面多去尝试。深喉:主与京东、天猫O2O发展医药,要向三四线甚至五六线城市下沉,这种逻辑理论上其实是能带过去一些销量,但是要看下级城市总体的量能不能赶超一二级城市的总体的量。毕竟中国下级城市比较多此外,如果做O2O,线下药店肯定是哪个赚钱卖哪个,都愿意卖利润高的。一起惠:传统药厂想要在线上推广自己是不是挺难的?深喉:天猫有个品牌站,做一个小的健康平台,通过一些健康的知识,还有一些专家的问答,来拢住消费者,同时,药厂也能在这里做一些品牌宣传。比如仁和、同仁堂,可能都在规划医药馆,但是具体规划成什么样还不清楚,品牌站也是没有零售权的,顶多在上面做链接,链接到药店。你可以在这里有些投入,对整个消费者的购买转化还是有所提高的,对单个药店转化不会很高。因为天猫购物习惯还是要搜索,药品的搜索,病症的搜索,所以即使有些投入,对公司也没有什么影响。还是要消费者了解你的药才能增加购买力吧。一起惠:微信是个机会吗?微信建立了品牌对用户直接的链接。深喉:微信是建立了品牌和用户直接的链接,但是固定的用药群体每年是基本上保持不变的,唯一机会是抢你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你要通过这种病症的搜索来抢市场份额。一起惠:像什么寻医问药这种健康咨询类的APP是否是一种营销通路?深喉:逐渐会投一些广告,这类APP的目的是,消费者有购药的需求,上网去查,看完以后需要一个引导。一起惠:这种投广告相对于原先天猫内种是不是会有一些变化,比如说原先主要投天猫,现在会分流。深喉:也不是,像制药公司会先考虑投一些大的视频网站,还有电商平台,这种投放是面对整个市场。如果有特定需求的,就会很难精准投放。
【一起惠讯】国内最早对移动电商的报道始于2008年,那一年淘宝高调上线手机网页版。2010年,淘宝和麦考林相继发布手机客户端。紧接着是2012年,凡客不断释放出移动端交易额猛涨的信号……从2010-2012年,淘宝、凡客、麦考林基本上是国内移动购物领域的最为高调几个的弄潮儿,京东、腾讯电商、唯品会、聚美优品则鲜有露面。进入2014年,移动购物市场风云突变,凡客、麦考林几乎都已淡出行业视线,曾经默不作声的京东、唯品会、聚美开始疯狂在移动端做文章,最出人意料的是,本来以为已经格局初定的电商行业内杀出一个“万能的微信”,让之前一骑绝尘的阿里巴巴倍感压力。市场份额:手机淘宝仍然是老大“相比三四年前,移动电商的地盘已经被重新划分了,小角色逆袭、狠角色淡出、巨头联姻的戏码开始上演。”一位关注国内移动电子商务格局的人士指出。一份来自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上,手机淘宝交易规模占比达到76.4%,说独占鳌头毫不为过,京东、腾讯电商、买卖宝、凡客等电商的份额都少得可怜。再来看看两年后的移动购物市场,淘宝依然是大多数手机网购人群的首选,但其在移动电商整体市场的地盘正在被一群新对手抢占。一起惠官方微信近期关于“你使用频率最高的购物App”调查结果显示,57%的受访者使用频率最高的购物App是手机淘宝,8%的受访者选择了手机京东,3%的受访者选择了手机美团,两年前市场占有率仅有3.9%的腾讯电商,如今已成为京东囊中之物——但腾讯却通过微信这一“新物种”重新获取了27%用户的垂青。曾经大张旗鼓进军电商的腾讯铩羽而归,现在一心做社交工具的微信却让移动电商甚至整个电商界风浪迭起,这让淘宝在移动端开始失控,同时失去安全感。因此,淘宝无线在去年一直忙着屏蔽微信、屏蔽导购,让自己越来越封闭。而它越是封闭,平台卖家就越是“不安分”,寻求更多的流量入口。横向PK:电商五虎各显神通一起惠调查了一批在手机淘宝之外有其它移动端销售渠道的卖家,发现京东、唯品会、聚美优品、微信等电商App成为近期受到卖家关注的几个“潜力股”。综合公开的资料以及卖家提供的信息,一起惠对上述几类电商App做了多个维度的对比。论用户基数,手机淘宝有足够的PC端“老本”,用户量在2013年就突破了3亿,早就与其它电商App拉开了距离——相比之下,京东App的1亿用户只能算“小儿科”,聚美优品、唯品会更不在一个层次。不过与微信相比起来,手机淘宝的用户量级也顿时相形见绌。公开报道显示,微信的用户总量在2013年突破6亿,正好是手机淘宝的2倍。而论购买力,唯品会和聚美优品的闪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秒杀了淘宝和京东这两个大而全的庞然大物。同样,京东虽然主力数码家电是标准品,但其单价更高,且对产品对比有较强的需求,因此用户决策也更迟缓。微信的购买力则基本上还是个谜。虽然京东近期宣称上线微信购物入口之后单日成交额相比之前“我的银行卡”下的二级入口翻了8倍,但长远发展商有待观察。另外,微信上基于公众号的微信商城销量更是寥寥,大多数品牌商目前对微信商城都是“刷存在感”“养着”的心态,收割期还远远未到。一起惠调查了一批在上述各个平台都有布局的卖家,从销售情况、平台系统、平台策略等方面了解了上述平台在移动端的不同现状。从销售情况来看,在PC端完全与淘宝、天猫不在一个量级的唯品会,正在成为对卖家极具诱惑力的移动销售平台。某知名户外品牌电商总经理向一起惠透露,其在唯品会的移动端销量占比已经略微超过天猫。“如果两个平台上都能卖出100件衣服,那么唯品会有30件是在移动端销售出去的,而天猫只有20件是移动端销售出去的。”根据唯品会财报,其在2014年第一季度的移动端销售占比已达到36%,今年4月份的移动销售占销售比例甚至已经达到43.6%。手机淘宝虽然也一直在强调流量的不断攀升,但从去年双十一披露的数据来看,其销售额占比为15%。从移动端的引流策略来看,唯品会也在做一些更大胆的尝试。上文提到的品牌商向一起惠介绍,唯品会已经在尝试手机端商品专供,商家需要对手机端平台进行独立供货,“而手机淘宝目前吸引用户的就是低价、低价、低价,手机专享价几乎成了唯一的杀手锏,这样带来的用户实际上并不忠诚”。再看平台数据的开放情况,除了手机淘宝能开放部分基础数据,唯品会、聚美优品、京东平台的卖家几乎都指出“数据太封闭”的现状。据商家透露,聚美优品对于运营、销售数据的管理上都采取封闭的策略。“我们不知道哪些订单和用户是通过聚美的移动端来的,哪些是从PC端来的,有时甚至连移动端男用户多还是女用户多都分不清楚。”一位化妆品品牌的创始人告诉一起惠。剩下的市场机会:移动导购崛起?除了唯品会、京东、微信等背景强大的平台,还有一个在移动端低调啃噬淘宝卖家和流量的势力是“导购类应用”:美丽说、蘑菇街、口袋购物等原来仰仗于淘宝而活的导购平台,都试图将卖家攥在自己手里,形成闭环数据的全新交易平台。去年曾有小型卖家向一起惠透露,其在半年内的成交订单中有81%来自移动导购平台口袋购物,因为口袋购物对销售的拉动,其直接从五钻卖家升级为皇冠卖家。很快,手机淘宝开始对移动端导购应用“耍心机”,例如在导购应用的商品详情页强制用户跳转到淘宝客户端,劫持导购App用户。在“享受”到淘宝种种冷遇之后,导购类网站均开始尝试自己拓展商户,自建平台。对于一些难以承担高昂营销成本、曝光率极低的卖家来说,拥有不少用户量的“导购系”网站具有不小的吸引力。根据蘑菇街的官方数据,其在推出优店平台(自有B2C平台)后,单月销售额即突破3亿元,目前注册用户约达8000万,其中手机月活跃用户超过3500万,超过60%的单月交易额来自移动端。而口袋购物的“微店”也在暗中“挪移”淘宝平台的卖家,在移动端帮助其实现一键搬家。一位关掉淘宝店、入驻微店两个月左右的女装卖家向一起惠透露,其日均订单已在200单左右。此外,还有一个手机淘宝潜在的大对手——拍拍网。此前在腾讯不温不火的拍拍网并没有独立的移动客户端,只有wap版页面。并入京东后,拍拍网被作为了重点攻坚项目,大有要重症旗鼓对战淘宝的气势,若能反击成功,手机拍拍无疑也将成为分食手机淘宝流量的重要角色。此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平台类App,品牌忠诚度较高的商家都已经纷纷开始自建App,尽管目前产生的销售效果有限,但品牌商对一款自有App的兴趣却在不断上涨。这可能是一个很多人曾经预测到结果、却无法预测进度的趋势。在一起惠日前举办的一场移动电商专题沙龙上,出乎意料的是,品牌商和开发者们最关心的问题不是在淘宝或者微信上如何布局,更是如何在自己的官方App上进行商品和流量的有效运营。这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品牌商们的忧虑。品牌商们相信,真正的移动时代一定是去中心化的。他们认为用户如果愿意在自己的手机上拿出十几兆的内存装在自己的客户端,是忠诚度的真实表现。在平台模式引导的前5年,平台以大规模的入口式流量和低价驱动了用户向电商的迁移,但并没有解决品牌商如何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只有当一个用户是因为我的商品或服务,而不是因为平台的促销和低价而来,这个用户才是我们真正感到安心的。”一家在平台上成长起来的化妆品品牌创始人坦言,这是他对移动时代最新的认识。
【一起惠讯】6月9日消息,根据数据魔方的相关资料,一起惠汇总了淘宝女装2014年5月销售排名前十的品牌的销售额和相关数据。传统品牌欧时力在天猫和淘宝平台上的销售总额超过8600万元,排名女装行业第一。热销品牌的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哥弟和GIRDEAR哥弟,5月销售额分别约为8000万元和7500万元(品牌排名中重复出现和数据魔方品牌库的录入有关)。线上品牌韩都衣舍排行第四,销售额约为6800万元。茵曼排名第八,销售额接近5000万元。在5月销售排名前十的女装品牌中,仅有韩都衣舍和茵曼两家线上品牌。部分在双11等电商大促中销售表现良好的线上女装品牌的日常销售表现却不如哥弟、欧时力等线下品牌。从曝光数据上看欧时力和哥弟等传统品牌的商品价格和客单价都要高于线上女装品牌。业内人士认为,这些线上品牌的运营思路的优势和价格优势在大促活动中更能体现出来。但在日常经营中,传统女装凭借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对线上女装有一定影响和冲击。而且从日前淘宝和天猫的部分销售数据看,欧时力、秋水伊人、哥弟等传统品牌在连衣裙这一细分类目的销售上的具有优势。上榜的品牌中还有ZARA和韩国SZ等国际品牌,但一起惠通过在天猫和淘宝平台查询发现,这些品牌并没有正式入驻,但是有很多代购店铺和其他渠道店铺品牌授权不明确。除此之外,天猫现阶段力推的国际品牌并没有惊艳表现。
【一起惠讯】6月6日消息,韩都衣舍集团已于今年春季低调入驻阿里巴巴旗下外贸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正式涉足海外市场。同时,为了更加贴近欧美消费者,其将针对海外市场推出大码女装子品牌。一起惠获悉,由于对海外市场比较陌生,跨境服务环节也比内贸业务更加复杂,目前,韩都衣舍的速卖通店铺在选品、营销推广、售后服务等方面都比较谨慎,处于逐步了解海外市场需求的阶段。在产品上,韩都衣舍外贸业务依然秉承着“韩风快时尚”的风格。但由于欧美消费者在服装的样式偏好和尺码剪裁等方面与国内消费者有很大的不同,韩都衣舍专门针对海外市场成立全新的子品牌。据韩都衣舍方面透露,“范·奎恩”便是因外贸业务而生的子品牌,该品牌定位为韩风大码女装。为了更好地面世,韩都衣舍决定先在国内推广该品牌,目前其已在天猫开设了范·奎恩官网旗舰店,但还未在速卖通上线。由于很多服装款式还处于生产阶段,正式销售的产品还比较有限,部分产品通过预售方式进行销售。对于入驻速卖通以来的发展情况,韩都衣舍方面表示,由于刚刚开始做海外业务,一切都还在慢慢摸索,每天产生的订单也比较少,业务额要做起来还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不过,其指出,虽然目前韩都衣舍只在速卖通开了店,但正在与eBay、亚马逊等平台接触,不久会开设更多的店铺来做海外业务。
【一起惠讯】今年京东618店庆是京东上市之后的第一次大促,众多商家感觉此次大促势头很“猛“,在营销、宣传方面投入重金。而此时,天猫也推出6月年中大促,并主推家电数码、服装、时尚百货、美妆、家装五大类目和京东形成对冲的局面。实际上,虽然京东和天猫作为两大综合电商平台在6月短兵相接,但两者促销节奏和规划并不尽相同。双方促销节奏和重点不同从6月4日到16日,在各个时间节点,京东分别推出了不同品类的促销专场。从6月17日到20日则是为期3天的全品类大促,下图显示部分京东促销的安排。天猫除了在5月末推出电器底价购和在6月初推出的涉及食品、酒饮和运动类目的看球囤货活动,涉及美妆、时尚百货、数码家电、家装生活等重要品类的促销活动全部集中在6月16日到6月19日,此外在6月26日还推出服饰大促。天猫将数码家电品类的促销定位6月18日自然是希望在京东店庆日吸引消费者关注,冲击京东主打品类的销售。但京东店庆月的战线显然拉的更长,涉及品类也更多,节奏和天猫完全不一样。而且由于有自营和POP平台两块儿业务,营销活动更为复杂。天猫年中大促的所选择的时间点和品类则相对集中,营销方式仍然是以红包加五折为主。从双方的大促页面中就可以看出,和天猫仅在618当天推出数码家电的品类的促销相比,京东在全品类促销中和各类专场中将家电和3C类目做为主要促销品类都融入其中,在经营品类上京东依然侧重数码3C和家电。天猫则更侧重服装鞋帽等品类,此次年中大促还专门推出为期4天的“女性专享”,经营重点和整体气质和京东有明显区分。京东大促不受天猫狙击影响有电器类商家表示,天猫年中大促狙击京东店庆,其实对京东并没有太大影响。“京东和天猫的顾客群重合度不到20%。而且现在促销活动频繁,用户的消费行为反而偏向理性,营销宣传的作用反而降低。习惯在京东购物的用户依然会选择京东,喜欢天猫氛围的用户也仍回去天猫选购。”该商家指出,京东多标品,客单价高,男性用户多,家电3C仍然是主推品类。而天猫更加综合,有很多非标品,适合用户寻找长尾的个性化产品。这些不同之处就造成了京东和天猫顾客群的重合度其实并不高。“今年都没有听说只能选择一边参与大促活动的消息,说明其实天猫和京东现在在销售上的直接竞争并不是很激烈。”一位商家指出,京东虽然在销量规模上一直比不过天猫,但是也在建立和天猫不一样的发展逻辑。“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一直是京东的吸引用户的强大优势,现在京东在国内的一线城市基本可以实现一日达。”业内人士认为,发挥自建物流的配送优势,将该项服务开放给POP的商家,是未来京东保障服务优势并扩充销售市场的关键。大促背后各有布局分析人士指出,在6月大促冲销量的背后,天猫和京东应该各自有不同的诉求和侧重点。京东刚刚完成上市,而阿里集团也将在8月筹备上市,双方的所处的环境和发展阶段并不相同。“提升整体形象和流量价值是天猫的当务之急,在阿里集团上市前的年中大促无疑是一次绝好的宣传和营销机会。”商家指出,此次大促,天猫不仅更注重娱乐性和趣味性,在活动设置方面也和世界杯等事件进行接轨。而且天猫的服饰专场更以“国际品牌联合狂欢”作为活动亮点,提出大牌5折的概念,希望借助国际大牌力量提升平台调性。此外,天猫年中大促也在手机淘宝和天猫无线进行了布局,引导消费者通过手机扫码。虽然,近期天猫在移动端的宣传比较低调,但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移动端是其现阶段重点要布局的领域。此前,阿里集团在移动端通过收购、并购的方式布局众多项目,但还没有实现相互的打通,整合资源将成为阿里集团未来一段时间的关键词。与之相对,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迅速吸引流量资源成为京东上市之后的最重要诉求,于是布局流量端口是京东现在的重点任务。在6月店庆期间,京东明显希望借助大促将腾讯带来的移动端资源、以及拍拍网等实物网购资源打通,以便为京东未来平台化的扩张做好准备和支持。只有拥有丰富的流量入口,才能为吸纳优质供应商打好基础。据了解,京东618在无线端,除独立的移动客户端之外,手Q和微信成为了京东在无线端促销的重要平台。在微信端,京东的一级入口将在618同期上线,另外,在手机QQ端,京东也将有购物入口。为了促进消费者对京东在这些移动端销售入口认知,京东在这三个端口推出价值10元亿的京东红包,并且领取后可以直接跳转到移动端相关的销售页面,引导用户在移动端消费。
【编者按】近来,很多传媒企业为了拓展自己的营收渠道,都开始涉及一些出版发行以外的业务,其中不乏有很多传媒企业利用自己的传播影响力来做电商。日前威海报业旗下半岛海洋商城已经正式上线营业,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媒体也悄然展开了电商业务。在此,一起惠盘点了国内外与电商相关的媒体,以供参考。威海报业旗下半岛海洋商城主要是经营海鲜商品,这样就能有效的整合当地的海鲜零售商。不仅能够促进报业单位本身的发展,也能够提高当地企业的知名度和盈利水平。与威海报业相似的是青岛掌控传媒,他们利用旗下的媒体类APP“掌上青岛”以及“掌上青岛”的微信公共账号销售青岛的海鲜、果蔬、啤酒、崂山茶等特产类商品,未来还计划扩展到本地生活服务上。这两家都是本地传媒企业为本地的商家提供一个平台,并且借此盈利的模式,是一种本地媒体可以借鉴的电商模式。除了这种媒体自建的本地电商,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电商平台涌现。例如,香港商报推出爱购商城,经销香港及国外市场进口的产品等、南方报业推出鞋包世界网、广州日报也以8000万元资金入股家居电商。这些都是传媒企业做电商的典型,充分发挥了媒体自身的优势来推动电商平台的发展。其中做的特别突出的当属深圳报业,深圳报业的电子商务平台“深商e天下”旗下一共有三个电商平台,包括B2B平台“深商网”、食品B2C平台“名物汇”和B2B2C品牌直营商城“超级猫”。据“深商e天下”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由深圳市政府支持,市经信委组织,深圳报业集团主办,覆盖深圳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网上商城、网店、传统企业和公共服务机构等六大类市场主体,将承担起深圳企业电子商务转型的重要责任。由此看来,媒体做电商不仅是为了自己带来好处,也承担了很大的社会责任。除了那些自建平台和APP等进行电商事业的媒体,现在也有媒体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传播工具来做电商的传媒企业。日前中国新闻周刊就利用微博开始卖茶叶,这种试水电商的方式不仅成本小,而且也能获得做电商所追求的利润。此外,成都商报以二维码为纽带,连接纸媒与电子商务的做法也十分有新意。当读者对周刊展示的任何物品产生兴趣,只需"看到""拍下"这两步,马上即可通过二维码订制自己的购物生活。这种用手机扫码购物的"纸上电商",能尽可能缩短媒体上展示商品转化成实际商品的时间。近年来,国外时尚杂志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也并不鲜见。此前《GQ》选择在男士奢侈品零售网站PARK&BOND出售杂志刊出的主编精选货品、《Esquire》也向读者推广自己电子商务网站Clad.com。2012年由康泰纳仕集团出版的《Lucky》杂志运营的购物网站myLuckymag.com上线,去年康泰纳仕还与亚马逊Quidsi合建美妆电商网站,目前又成立了专门的电商部门。尽管平台方面媒体的渗透率已经很高,但是在电商服务方面媒体也不是没有参与。粤传媒就曾被曝与天猫联手拓展电商物流,公司通过整合现有庞大的报纸投递、零售、运输、铺面网络和数据库营销及呼叫中心资源,推进发行网络向物流网络转变。此外,华数传媒也与支付宝宣布展开互联网电视支付合作。分析人士认为,媒体与电商的关系已经十分密切,一方面电商需要媒体来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媒体也需要通过电商渠道来拓展自己的盈利渠道。除了双方的相互利益,也能整合更多的商家,推动整个电商行业的发展。
【一起惠讯】6月5日消息,一起惠从接近大众点评网高层的业内人士获悉,大众点评网近日新聘了CIO,或许将在后台运营技术层面加快步伐推动O2O实施进程。“美邦CIO闵捷五月份离职了,然后被大众点评看中聘为CIO,已经就职两周左右了。”就此,一起惠电话询问闵捷,他确认已经离开了美特斯邦威,但并没有透露是否会担任大众点评网CIO。“我因个人原因离开美邦,暂时不想对此谈太多。我十分感谢美邦对我的锻炼,美邦在互联网上的作为令我成长不少。”一起惠了解到,闵捷从2008年开始加盟美邦,担任美邦CIO多年,中间短暂离开尔后又回归,历经邦购网的创建与改革、传统门店的改造与体验店的新建,以及线上接触点的全面布局。他推崇无边界零售的经营理念,重新定义品牌与消费者的连接方式。据上述透露信息的业内人士分析,大众点评网已经不仅是一家提供餐饮信息服务的公司,类目已经包括线下百货零售、品牌店零售、酒店预订、休闲娱乐与结婚等线下消费场所。之所以启用闵捷为CIO,与闵捷在美邦打通O2O闭环的从业经验和成绩不无关系,点评肯定希望闵捷的加入能够加速扩张步伐。此外,一起惠从大众点评网内部老员工了解到,原大众点评网CIO兼商家副总裁王雨将卸任CIO职位,专职担任商家副总裁全力推动点评与商家合作。“点评的业务越来越宽,这两年合作的商家也越来越多,譬如对接万达这样的线下大佬后台系统难度很大,需要一个既熟悉点评又熟悉商家的人全力以赴去推动。”在简短的通话中,闵捷还对一起惠表示,美邦的O2O业务不会因为自己的离开而受影响。截至目前为止,消费者可以通过门店wifi、微信服务号、小票二维码、APP等渠道进入并可以在邦购网完成交易,去年邦购网营收见好,高于天猫旗舰店。目前美邦在后台系统上已经实现库存信息共享,各个渠道的信息共享和服务改造正在进入进行中,接下来消费者在各个渠道购买的商品都可以在门店退换货。
今日,阿里通信正式公布170号资费方案:上网、语音、短信均以流量计费,通话1分钟=0.75M,1条短信=0.5M;流量0.125-0.2元/M,单价随使用量递减;流量费每满1元跳1档,用多少收多少,账单不足1元的零头直接抹掉。外界期待已久的“懒人计费”模式细节也终于曝光。阿里通信170号将不设任何强制性费用,无服务费、无月租、无来电显示费、无漫游费,全国免费接听。用户入网首月,可以从0元起步,按照1元加油包自动叠加收费:0-37元间,每使用5M流量计费1元;37-77元间,每6M计费1元;77-127元间,每7M计费1元;127元以上,每8M计费1元。语音流量之间的兑换、计费升档、不足1元抹零,这些均由阿里通信后台自动完成,不需要用户费神选择、设置。入网次月开始,阿里通信170号将设有每月7元的保底消费。阿里通信方面对此表示:“其实我们很不愿意设置这个7元的门槛,主要是业务初期号码资源非常紧张,担心有人恶意收卡、囤卡,导致真正的用户拿不到号码。”这7元包含了35M流量,可以打46分钟电话,对真正的用户而言,仅仅是个象征意义的门槛。“目前的计费标准主要根据基础运营商提供给虚拟运营商的批发价来制定的。”阿里通信方面承诺,未来一旦争取到更低的批发价,将参照现有的模式同步下调新老用户每一档的资费,让用户不用换号也能享受最新的资费优惠。阿里通信官网www.aliqin.cn今日同步上线。针对前期首批10万靓号预约用户,阿里通信将根据基础运营商的要求,在官网分批开放29个城市归属地的170“亲卡”入网。同时,首批预约用户可在标准资费基础上,享受一定的折扣优惠。阿里通信官网和官方微博近期公布具体时间表和入网优惠信息。阿里通信将结合消费者在淘宝、天猫、支付宝的会员等级和消费、信用数据,授予170号用户一定金额的信用额度,在额度内可透支电话费,避免错过重要电话。通过阿里巴巴旗下网站和移动应用,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充值,或办理永不停机业务。此外,为打造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SIM卡”。阿里通信后续还将为170用户提供各种淘宝、天猫的购物特权和优惠;阿里旗下数字娱乐、来往、云OS手机等业务,也将与虚拟运营商业务深度结合,为用户提供各种意想不到的创新服务。其中一个重要探索方向是“WiFi免费通话”,即在WiFi环境下,阿里通信170号码可免费打电话、发短信,真正做到用流量免费打电话!另一个方向是“全民免费WiFi”,使170用户免费接入无处不在的线下WiFi。阿里通信方面表示,“懒人计费”模式为年轻化的互联网群体贴身打造,摒弃复杂化的套餐设计,直指用户痛点。不少用户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面对运营商提供的数十种套餐,该如何选择实在让人纠结。选的套餐通话时间够了,流量又不够用了。选贵一档的套餐,结果这个月流量又剩下好多,流量到月底清零,用不完钱就等于白花了。这数十种套餐,再加上各种流量包,排列组合一共有上百种选择,一些有"选择焦虑症"的用户,算来算去最后发现把自己算糊涂了。而采用阿里通信的计费模式,简单、极致,用户根本不需要选择、计算,也完全不用担心浪费产生。消费者甚至还能“占点小便宜”,当1元8M流量时,如果只用7M,系统不计费,就可以省1块钱。今年4月,阿里通信率先完成自建客户管理和计费系统,因此在计费、服务和业务创新方面获得最大的灵活性。阿里通信“统一以流量计费”的资费模式,在全国通信运营商中尚属首例,预计将对通信行业产生极大震动。针对资费不够透明的用户痛点,阿里通信将于近期推出一款专属APP,让170用户可以轻松掌握自己的花费明细。通过这款APP,用户可以实时查看账户余额,本月已用流量和花费金额,通话、上网、短信明细,非常透明。独特的“消费水位线”设计,则可以让用户直观地了解已使用的流量和继续使用将产生的费用标准,一目了然。此外,阿里通信10029官方24小时客服热线、在线旺旺客服也将同步上线,为170用户提供服务。首批限量公测用户,将最早拿到170“亲卡”。5月7日,阿里通信170号码限量公测,共300个名额,短短几天内便有30多万网友申请。6月3日起,这批卡片将陆续寄出。阿里通信系首批获得牌照的虚拟运营商,目前拥有三大运营商的转售资格,全部采用170号段,其中1700号段为中国电信,1705号段为中国移动,1709号段为中国联通。5月12日,阿里通信发布“亲心”品牌,并启动1709联通号段预约,当天就有17万人涌进预约平台抢号。首批北京、上海、杭州的170号,当天晚上即预约一空,最高时每秒钟就有10人预约。
【一起惠讯】6月4日消息,女装互联网品牌茵曼已于今年春季低调入驻外贸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悄悄地打开了自己的出海之路。一起惠获悉,茵曼速卖通店目前仅提供了女装类目下的连衣裙、短袖及T恤、短裙、上衣、裤子等几个产品分类,商品SKU也比较有限。为了促销,茵曼速卖通店铺内还打出了单笔订单满100美元立减5美元的口号,一部分商品也贴上了不同的折扣优惠标签。从店铺展示来看,除了正常的产品呈现页面,茵曼还推出了“特价宝贝”和“热销产品”两个专区。“特价宝贝”区域的产品打出了10%到70%不等的折扣价标签,而“热销产品”分区域则展示了整个店铺中下单量较大的商品。有茵曼内部人士告诉一起惠,目前茵曼的速卖通店铺销量不大,每天的订单也不多。这是由于该业务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很多东西都在摸索,公司暂时不想迅速去占领市场,而是尝试性地去做、去了解国外顾客真正的需求。不过,该人士也表示,茵曼以前就是做外贸出身的,也开过自己的工厂,所以做外贸电商对其来说不是难事,只是暂时不会迅速的大面积铺开,而是会有规划性的去做。现在的主要投入是在人员上,有一个独立的团队在做速卖通。一起惠了解到,目前,茵曼并没有针对外贸业务推出单独的品牌或者单独的产品线,其外贸业务产品和国内业务属于同一个商品系统,但不排除未来会独立出外贸子品牌及产品线的可能。据悉,除了茵曼,今年国内还有一大批淘品牌陆续入驻速卖通,比如欧莎、阿卡、韩都衣舍等都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方面是今年速卖通重点扶持品牌商、走商城化路线的政策倾向,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速卖通的“天猫化”。
【编者按】七乐康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医药电商,连续三年天猫医药馆第一。在过去的几年里,七乐康只在线下开了9家门店,但却有信心能够冲击更广阔的医药电商领域。在七乐康董事长石振洋看来,七乐康要做的不仅仅是O2O这样的简单布局,而是颠覆医药行业,成为用户身边的私人健康“保镖”。这个看似有些遥远的梦想,究竟分几步?石振洋说,从一盒安全套开始。以下为一起惠与石振洋对话实录:“嘿兄弟,买两盒安全套回家试试吧”一起惠:业界应该如何理解七乐康?七乐康石振洋:七乐康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因为我们线下店比较少。一起惠:线下店有多少家?七乐康石振洋:9家线下门店,线上业务占了95%。所以我们是一家医药的互联网企业。我们用互联网思维去思考企业的发展。一起惠:医药电商平台里谁拥有最大的客户群?七乐康石振洋:用户量最大的医药互联网企业都是卖“套套”的。一起惠:这个用户量级在行业中是什么水平?七乐康石振洋:七乐康目前是国内最大的医药电商平台。我们的性质是互联网大药房,主要用户人群是“80后”、“90后”,“70后”是辅助的放射形人群。一起惠:“60后”有人通过线上购买吗?七乐康石振洋:“60后”基本没有。“70后”有一些,“80后”和“90后”占了80%的份额,所以他们是最主要的消费人群。针对“80前”这一波用户,他们对于新玩意的兴趣和接受度相对保守,我们不能直接说“嘿兄弟,买两盒药回家吃吃吧”。根据我们的客户群体进行需求分析,我们设计了美瞳、套套、医疗器械、保健用品的营销。一起惠:七乐康有多少用户并不单纯是来买“套套”的。七乐康石振洋:七乐康有500万左右的会员,大部分会员跟七乐康的关系,开始于“套套”,有了第一次接触良好的消费体验,二次消费时除了计生用品外,还可能带上美瞳、医疗器械、保健品等等。目前“套套”的比重占了总销售额的20%左右。一起惠:安全套这样的产品实际上是眼球经济,引起用户对七乐康的关注。七乐康石振洋:七乐康的服务叫“谈恋爱”理论。希望我们的用户群体以后的私人健康服务全部能在七乐康实现。如果单纯在七乐康买药,客户不会有这么强的需求和七乐康进行更深的交流和互动。所谓“谈恋爱”理论,就是当你见到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你说我们结婚吧,会把人家吓跑的。但如果在小区附近见到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第一天看一眼不讲话,第二天也是一样,时间长了以后,大家熟悉了之后,你就可以问你是不是住这附近啊?交流之后留个微信,第四次可能就喝咖啡,第五次就泡吧,可能最后就成朋友甚至是夫妻了。一起惠:所以说药品并不是七乐康主推的产品?七乐康石振洋:药品是我们健康服务的一部分,目前来说不算最主要的产品,但是随着未来的发展,这些人在七乐康买套套也好,买美瞳也好,就会形成习惯。一起惠:这需要很高的老顾客回购率或者用户留存才能实现。七乐康的复购率如何?七乐康石振洋:30%左右。用户如果已经与七乐康有三五次的接触,那么在七乐康在买药就会更踏实更理顺成章。七乐康会针对人群做产品的规划,所谓看菜吃饭,这是我们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80后”已经是33岁了,再过两年可能也会给小孩买药了。一起惠:上有老、下有小。七乐康石振洋:对。所以从这种角度看,七乐康的药品的销售占比已经从5%、10%上升到20%左右了。药店O2O是个伪命题吗?一起惠:听说和同行相比,七乐康的价格会高10%左右,医药产品又很标准化,会不会对销售有影响?七乐康石振洋:肯定有影响。但为什么消费者还是愿意在七乐康买单,而且重复购买率在业内领先?说明消费者不仅买的是产品,还有服务和愉快的消费体验。七乐康让消费者感受到服务的价值。一起惠:服务上有什么特别之处?七乐康石振洋:首先包装上我们以客户体验为核心。客户之前有反映说,收到的包装箱会压变形,我们改进后,人站在包裹上箱子都不变形;其次七乐康无条件退换货,只要是从我们这里卖出去的产品,哪怕是套套你用了之后说不合适,那退回来吧,这是七乐康的承诺另一方面,我们以前也会收到客户的电话、微信,他们会反馈给我们需要关注哪些服务细节,这对我们非常重要!这就是互联网的UGC,即用户贡献内容(服务细节)。一起惠:从一个电商人的角度去看,传统药店会被颠覆吗?这个产业会被颠覆吗?七乐康石振洋:颠覆是不可能的,少一半是肯定的。一起惠:少一半,那已经很要命了。七乐康石振洋:一定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发生了变革,健康服务业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一起惠:线下药店的利润率空间大吗?七乐康石振洋:线下药店的毛利在30~45%左右,但是会越来越少。就好比说,以前消费者都是骑单车上班的,如果整天悠哉悠哉的话,他的单车就可以了。但是一大部分人群开始坐着汽车上班了,这时候拥有单车的人,肯定被淘汰了。但是,最后会留下几辆单车,属于什么呢?放在历史博物馆里展览,或者放在小区里巡逻。一起惠:线下药店最大的威胁是比他跑得更快的商业模式?七乐康石振洋:第一变化就是物业成本的提高;第二利润产品基本上被互联网摧毁,特别是保健品、医疗器械、计生用品。另外,政策要求每个店至少要配一位执业药师。目前国内执业药师比较少,根据CFDA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的数字,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国累计有27万人取得执业药师资格,但其中在药品零售单位的只有7万多人,相当于6家药店争抢一名执业药师。这对线下药店来说,是非常致命的问题。一起惠:还有什么品类会是药房利润空间很大的?七乐康石振洋:奶粉、药品、个人护理品等。未来的话,随着处方药网上销售开放,以及国家医药改革进一步的推进,传统药房的利润肯定还会被挤压,而且还会被网上药店挤占市场份额,营业额也会有所下降。一起惠:当一个市场趋向于成熟的时候,高利润的产品还会继续保持吗?七乐康石振洋:不会,消费者在线下药房普遍很难找到目标药,传统线下药店有一个“终端拦截”的营销方式,往往会给用户推荐高毛利产品,知名的药反而买不到。就比如说你去买个“达克宁”,结果非得让你买个“达克宁他爹”。功效差不多,但是价格贵上不少。市场趋于成熟,产品价格更加透明,高利润产品很难继续。一起惠:京东要借药房做O2O生意。我听说七乐康从去年开始就布局O2O,现在进展如何?七乐康石振洋:现在我们的技术系统已经是在试运营阶段,6月份会正式推出,让客户更方便的体验互联网的魅力。一起惠:医药电商O2O的痛点是什么?七乐康石振洋:以前的医药O2O严格来说叫扯淡,为什么?网上购物,一个人买了血压仪送给老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O2O的方式,线上下单,线下提货,自己去到药店把血压仪拿回家。另一种是今天下单了,可能明天或者后天下午,就直接送到你家。这根本就不需要O2O。再比如,你肚子痛,痛得都冒汗了,还会想O2O?直接去药店或医院了。所以药店的O2O,严格来说是一个伪命题。我个人更倾向于O+O。一起惠:O+O是什么概念呢?七乐康石振洋:宝岛眼镜做O2O,配眼镜一定会有框架镜,框架镜一定要到现场去磨。这样有在线上买的东西,也有到线下去完成的部分。单一药品O2O,我认为是一个伪命题。O+O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可以增加会员互动。和刘强东花一样的钱做私人健康保镖一起惠:在你的脑海中,七乐康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七乐康石振洋:未来,每个患者在七乐康都会有一个健康档案、健康数据,然后根据这些,七乐康提供一整套的健康咨询、服务、解决方案。一起惠:用户的私家医院?七乐康石振洋:严格地说是私家健康保镖。一起惠:距离这些,还有那些没做好?七乐康石振洋:我们的布局已经成功了。只是需要用最快的速度去推动。一起惠:需要花很多钱么?七乐康石振洋:这个钱是非常多的。一起惠:花多少钱?七乐康石振洋:估计和刘强东花的差不多吧。我们建的是整个的医药流通线,也就是我们规划中的“健康大平台”今年4月,七乐康已经正式推出APP,这个系统还在进一步完善中。除了用于购物、查询物流以外,更重要的是围绕APP开始启动“大健康管理平台”,逐步整合移动健康监测、体检、涉外医疗等相关企业。“大健康管理平台”以产品为起点,建立与客户的营销体验,通过物流、支付体系、无线终端等渠道对技术数据进行分析,形成闭环服务。这些有关健康以及咨询方面的数据,不仅能为消费者提供个人今后健康分析引导,还将成为遗传医学调查的可统计数据,为人类健康研究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平台正处于筹备阶段,希望5年内能实现目标。一起惠:这个是一个很宏伟的蓝图。
【一起惠讯】微信小店昨日正式曝光,业界对微信“零门槛”开店一片哗然。不过,一起惠从多位资深电商人士出了解到,微信小店在目前的电商形势下,并非颠覆性十足,全民开店的时代远未到来,而塑造一个“微信版淘宝”则属天方夜谭。零门槛是伪命题据一起惠了解,微信小店并非像其自称的“零门槛”,所谓零门槛,是相对第三方开发者而言,商家可以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使用微信官方的免费工具,自行建站,并在微信店铺上完成一系列的销售工作。但实际上,如若商家使用微信小店,必须申请公众账号服务号,并获得官方认证,同时,只有在接入微信支付的前提下,才准许在微信上开店。“账号认证要300块,微信支付2万保证金,而且今后每成交一笔,还要抽成。”商家指出,微信小店零门槛不等同于免费。种种条条框框和前期费用,已经将大量的小卖家置之门外。“原本以为微信小店是给了‘小而美’卖家一次绝地反击的机会,毕竟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大平台已经不会再有浮出水面的机会。但是,微信小店也不是为我们小卖家预备的,其天然门槛已经决定了不是谁都有机会。”某原创设计师品牌负责人称,此前之所以没有寻找第三方开通微购物,就是因为有上述障碍存在。微信小店并没有把门槛拉到全民参与的段位上。微信版淘宝乃是悖论目前,多数中小卖家仍在持续观望中,特别是对微信小店未来的流量情况不可预判的前提下。一起惠在调查过程中获悉,多数卖家对微信小店的顾虑来自流量支持。虽然建站越来越方便,但是没有流量导入,也好比死水一潭。微信订阅号做电商不同于淘宝,没有大而集中的搜索作为流量引入,商家只能通过社会化传播的营销方式,来与用户之间产生联系。此前,腾讯方面还特别强调了电商去中心化的概念。“微信集中的流量导入的是京东这样的一级入口,微信小店目前还看到与京东入口之间的关联。”商家指出,如果没有统一的引流,小店店主就需要自行开展营销,然而微信是坚决不会放任卖家肆意胡来的。“微小店一出,喝彩声不绝,但微信本质上是个朋友圈,不是推广工具,涨粉不容易,这就决定了微小店的业绩瓶颈。”某知名代运营商直言,微信小店难以在移动端复制淘宝C2C的玩法,主要原因在于电子商务已经走过小企业创业阶段,开始进入大鳄竞争时期,大企业垂直整合各类流量的能力是最强的。此外,腾讯缺乏做电子商务的基因,电商基因的短板并没有补起来,自主做开店市场,是否能够突破原有的商业模式,暂难判断。不上不下或成鸡肋此前有观点认为,微信小店的出现,可能首当其冲的是微盟、口袋通这样的第三方开发者。但从这几家企业的反应来看,尚属淡定。口袋通创始人白鸦直言,虽然会受到影响,但微信小店要“接盘”的是数量繁多的超小商户。“官方开始入手培养市场,我们就可以踏实的做真正卖家的服务。生态分工基本开始确立。”从目前商家反馈的情况判断,已经开始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开设微购物的品牌商,对微信小店“感冒”程度很低,特别是在个性化需求方面,微信小店的功能显得“太过鸡肋”。相反,小卖家因体量太小,也很难入第三方开发者的“法眼”。这也就是白鸦所言的“分工确立”。不过,由于前述门槛原因,小卖家仍然迟疑未决是否要开设微信小店。这也使得微信小店有些“上下够不着”。相比之下,业内人士认为,微信小店更适合于导购、自媒体。特别是专注细分垂直领域的账号,本身已经具备认证,开通微信支付功能,借助已有的粉丝人群,寻求变现似乎更加近水楼台。“这也是为什么微信小店会把美丽说这样的账号用作推广案例的重要原因。”上述人士指出,美丽说此前已经开始一系列的B2C模式的尝试,而微信小店刚好可以帮助其释放能量。
今日,在第九届中国零售商大会全体会议上,“中国零售百强发展解读”报告正式发布,天猫超过苏宁跃居百强榜首,零售百强销售增速连锁第三年放缓。9家电商企业入围,贡献率高达54%去年,百强排名首次将电商列入其中,今年依旧如此,数据显示,入围的9家电商销售高速增长,对百强零售企业整体销售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4%,较上年电商贡献率提高了4.4个百分点。(9家电商企业入围零售百强)据了解,2013年,进入百强的零售企业中,有9家电商,分别为天猫、京东、腾讯B2C、唯品会、亚马逊中国、当当网、1号店、聚美优品、凡客诚品。比上年多出一家,销售达到5732.7亿元,占百强整体销售的比重为20.7%,较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平均销售额增速为76.2%,虽然相比2012年134.1%的增速大幅下降了57.9个百分点,但仍比百强整体销售增速高出56.4个百分点。天猫超过苏宁跃居百强榜首如果扣除9家电商,2013年的零售百强(91家实体零售企业)销售规模同比仅增长10.6%,比2012年放缓0.4个百分点。(扣除9家电商,91家实体零售企业销售规模同比仅增10.6%)报告显示,前十大企业的销售额占百强销售比重首次过半。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天猫2013年销售规模达3470亿,超过苏宁跃居百强榜首。不仅如此,千亿企业增加至6家,其中4家是实体零售,2家是电商。分别为天猫、苏宁、大商集团、国美电器、京东、华润万家。从另外一个层面再次说明,电商的崛起正不断加大对传统零售的冲击。(中国零售百强前十位)(前十大企业的销售额占百强销售比重首次过半)百亿级跨区域企业格局稳定2013年零售百强中,销售额过百亿的零售企业有64家,其中有6家是网上零售企业,扣除之后,58家销售过百亿的企业中,有31家跨区域经营企业,27家区域内经营企业,与2012年相比,区域内经营企业增加1家,跨区域经营企业数量持平。百强报告还显示,百强企业单店销售增长贡献继续处于较高水平。若扣除网上零售企业,2013年零售百强中91家实体店零售企业门店数同比增长2.6%,平均单店销售规模为5728.4万元,同比增长7.9%,单店销售增速继续高于门店扩张速度,同时,在销售增长贡献率上,单店增长贡献达到74.1%,继续处于较高水平。
【一起惠讯】5月29日消息,据一起惠了解,近期韩都衣舍集团低调推出了一个新的女装子品牌范奎恩,该品牌的定位是韩风时尚大码女装。现在该品牌已经在天猫上开设了范奎恩官网旗舰店,通过预售的方式进行销售。这主要是由于很多服装的款式还处于生产阶段。据一起惠了解,范奎恩未来还会通过速卖通销售到国际市场。现在范奎恩旗舰店中的女装,每款只有一个最大尺码。现在店铺内大概上线了20款服装,已经开始有了销售。很多用户还换购了店内的VIP会员卡。范奎恩官方表示,该品牌是韩都衣舍集团旗下设计师打造的,在坚持韩风时尚的基础上为大码女性提供舒适的穿着体验,希望成为国内韩风大码女装的第一品牌。范奎恩选择“女王”这个词汇作为品牌内涵的诠释,希望帮助大码女性打造自信、优雅、时尚的女王形象。在品牌介绍中,范奎恩表示,该品牌下的大码女装采用了3D立体剪裁,符合人体的线条和流畅性。
【编者按】多年以后,当刘强东回顾“电商编年史”时,准会想起2014年他去美国纳斯达克敲钟时那个遥远的清晨。电商史上没有哪一年比2014年更应该被深刻铭记,至少到现在是这样:聚美优品、京东在这一年接踵登陆美国资本市场。截至目前,国内已经有六家B2C型电商企业圆了“上市梦”。而在后面虎视眈眈的,还有万人瞩目的电商“银河战舰”——阿里巴巴,即将浮出水面。相比5年前电商第一股麦考林的弱不禁风,京东、阿里巴巴个个膀大腰圆、来势汹汹。在投资者眼里,他们是最后一波平台故事的硕果,是黄金期、涨潮期的宠儿,但身后也是万丈悬崖——六家公司超过一半不盈利是不争的事实。这也不由得让业界心生疑虑:上市成功之后,平台电商是否会为了在二级市场把故事继续讲得动听,而让商家贡献更多利润?平台故事说破收割期开始什么是最好的时代?一起惠粗略计算,上述七大上市电商公司(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总市值已接近2000亿美元,这几乎是一支可以闯入硅谷并肆意横行的“军团”。单是独当一面的阿里巴巴,其市值就有望超过Facebook。什么是最坏的时代?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些一窝蜂追逐平台模式的效仿者,早已一命呜呼。即使是上市的六家公司中,仍有一半在亏损中苦苦挣扎。以昨日上市的京东为例,其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净亏损800万美元,2014年第一季度净亏损额竟然达到52.9亿人民币。(Q1亏损的主要原因,一是对创始人刘强东的股权激励,二是优先股赎回价值增值产生了大约14.94亿元的支出。这一侧面也反映出,多数平台资本赎回期将至,亏损加剧,逼迫电商上市融资。)一起惠核算这六家上市公司2013年财报,在累计创造728亿美元营收的同时,整体总利润仅为0.29亿美元。即使是年度盈利的唯品会,其净利率才仅为3%。显然,平台模式正在成为上市公司一袭“皇帝的新装”,它非但没能带来更多的毛利空间,相反,在过去几年的电商演义中,同质化竞争、价格战,逼迫平台坠出一道无节操、无底线的反方向弧线。在投资者眼里,平台电商的故事已经接近尾声,摒弃利润的上市公司,会遭到资本市场惩罚性的反击。当当网曾是冰火两重天的典型代表,从发行价17美元,最高一路暴涨到32美元,作为当时唯一盈利的电商,几乎书写了中国电商海外上市的资本神话。但好景不长,在资本追捧下,跟京东抢份额,跟淘宝拼规模,陷入亏损泥沼,股价险些跌穿。当当网201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净利润回升到200万人民币。“但这种‘做’出来的利润,根本不值一提,好比我跟朋友借200万,只够在北京五环边上买套房。”某位投资界大佬直言。“京东也是一样。自营业务效率虽然很高,但长期依赖存在天花板,且始终未能盈利;POP虽然在增长,但前面有淘宝和天猫,日子不会好过太多。”一位特卖商城类B2C电商高管告诉一起惠。即使强悍如阿里,近来也被摇晃得厉害。有不少商家反映,天猫、淘宝的流量也开始出现下滑趋势。“天猫管理层在今年的战略会上,明确释放出信号,要追求品牌调性,可以忽略规模。但需要注意的是,放弃规模不代表放弃利润。”某女装品牌电商人士向一起惠解读,天猫对零售市场的控制力在减弱,在规模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保证利润显然是当务之急。而来自唯品会的几家品牌商则异口同声,称“苛政猛于虎”。“唯品会从流血上市,到而今的股价百倍疯长,拐点就在于效率和毛利的提升。”一位福建男装品牌商告诉一起惠,如今上一期唯品会,要为其贡献品牌毛利的40%。无独有偶,刚刚声称要忽略股价、把JMEI从手机的股票软件删去的聚美优品,也被商家爆出扣点从上市前的18%悄然抬升至20%。在商家眼里,上市的光辉并无法掩盖平台们“生意人”的本质。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一起惠官方微信(iebrun)近期的一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阿里巴巴、京东上市后,超过六成商家对平台各种费用、扣点的飙升感到忧心忡忡。一起惠官网微信投票:商家最担心平台上市后的各种费用上涨问题“上市电商公司一旦将注意力转移到二级资本市场,做出漂亮财务报表,对商家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某男鞋品牌负责人感慨道。平台红利结束品牌商趁早觉悟不可回避的是,电商行业正在迎来重要的转折点。早期野蛮竞争、圈地运动的时代正在远离,取而代之的,是在投资人的注目下“裸泳”,更加透明化、规范化的操作。随着增速放缓形势的咄咄逼人,电商对经营指标、投入产出和利润也更加关注,平台红利彻底宣告结束。某大型垂直B2C电商CEO表示,电商平台为了攫取利润,一方面培养新生意,不断哄新玩家进场,且最好个个是“土豪”;另一方面则把手伸向现有商家口袋里,让老商家贡献力量。“一到大活动就让你掏钱,平时让别人进来,拿你做案例。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文明。”分析人士认为,平台故事之所以无法继续演绎,在于平台模式本质是反效率的,平台把自身的成本社会化,只会为成功者授勋,不为失败者买单。“电商不断通过规模扩张来弥补自己的亏损,违背了零售业通过提升效率来抬高收益的本质规律。”当平台模式走到尽头,总要有人来买单,其“生意人”的本质也便暴露无遗。“天猫过去几年利用‘双十一’这样的营销节日,不断以各种免费广告资源的形式树立品牌标杆,但很快,这些品牌成熟、稳固之后,免费午餐将结束,关系再‘铁’的品牌也要花钱置换资源和位置。”某女装一线操盘手向一起惠透露,几大平台上市之后,倾向性的重点扶持政策会逐步收紧,聚焦到投入产出比更大的品牌身上,甚至不会超过20家。即便在上市之后仍然可以在POP上为商家创造局部流量红利的京东,其未来仍然会面临规模化效应的问题。“5-6年前,淘宝的卖家也很爽,没有太多费用,但当卖任何商品都遭遇100个商家同质化竞争的时候,就要拼价格或者拼广告位,成本无疑会剧增。”黄若坦言,以前商家就像漂在西湖水上,有天然的曝光机会;现在几十万个商家,跳到湖里,就浮不到湖面上。在平台游戏中,品牌是被绑架的,必要时候是要妥协的。据粗略计算,现在每杀出一家女装小额盈利电商,年销售额在3000万以上,利润300万左右,要挤死三家才能实现。茵曼CEO方建华也在2013年双十一之后曾直言,对于传统品牌来说,想做大电商的话,少于1个亿,“搞不动”。“阿里巴巴2013年全年总营收79.52亿美元,所有商家净利之和是多少,有心人不妨算算,更能看清自己是不是肥料一枚?”上述女装操盘手人士提醒,需要留意平均每个买家在天猫淘宝上购物一单的广告消耗,和购物产生的商家净利,到底谁大谁小。至于那些还在平台外围观望乃至犹疑不决的线下品牌商,几乎与这些已经上市的电商平台绝缘,再难享受平台红利。“品牌商需要重新定位,新经济形势下,品牌积淀本来有限,过度爱惜羽毛,定会失去机会。”后“裸奔时代”:谁的春天来了?显然,在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们的舞台上,再上演“屌丝”传奇的故事几无可能。上市公司的集体“裸奔”,极有可能成为品牌“触网”的分水岭,也让互联网创业者、亟待变更的传统企业、投资人将视线锁定在新的蓝海之上。据一起惠了解,如茵曼、韩都衣舍这样的铁杆淘品牌也开始四处布局通路,平衡淘系电商与非淘系电商的格局,以便进可攻、退可守。“两家公司去年在天猫的的销售占还在80%左右,今年已经将这一比例降至60%。”对于那些尚未进场的线下品牌而言,在第二、第三梯队的电商阵营中,仍然还存在短暂的红利期。比如一如既往沉稳的亚马逊中国,虽然一直不温不火,但当市场整体降温之后,其平台价值则会显现。再比如用手机贴膜来“勾搭”客流的苏宁易购,其传统渠道通路正在全面互联网化,为那些有意进军O2O的品牌商提供了条件。而且,从这两家公司过去两年对电商的投入来看,从来“不差钱”。此外,一直对电商有所觊觎的百度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参与这场战争,试图重新布局,利用“微购”、钱包、糯米等撬动未来轻应用购物的上游流量供应商。而在移动端,不少独立品牌都开始思索自建通路,寻求增长红利。“2012年年底时基本上没有任何一家电商移动销售占比能超过20%,但在2013年,行业迎来爆发增长。”据业内人士透露,2014年仍然是移动快速增长的一年,特别是在细分市场里,有些移动端年底销售占比达到50%并非天方夜谭。最后,对于那些熬过了一个又一个资本寒冬、仍然跟在大部队后面、继续活着的垂直电商,在大平台上市结束之后,似乎终于盼到了春天。这些具有高粘性用户、集合特定人群的电商平台,将向唯品会、聚美优品一样,在更多的细分领域中深耕细作,并重新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一起惠讯】5月19日消息,一起惠获悉,日前飞亚达发布2014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飞亚达一季度收入符合预期,净利润增速略超预期,业绩回升信号明显.公告显示,飞亚达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22亿元,同比增长8.94%;扣非后净利润0.43亿元同比增长24.6%,略超预期。其中飞亚达表收入大概2.6亿元,增速在30%左右,国外名表收入大约5.6亿元,增速在-5%以内。平安证券曾对飞亚达电商业务进行过分析。分析中提到,飞亚达电商占比提升,渠道结构改善。2013年公司自有品牌实现收入6.8亿元,同比增17.6%。受政府打击三公消费政策影响,2013年飞亚达表大客户直销渠道收入锐减,预计收入占比由2012年的7-8%下滑至4%左右,单价和毛利率较高的零售渠道占比提升。受此影响,飞亚达表销售均价较2012年提升15.9%,毛利率提升0.3个百分点至67.1%。公司继续发力电商渠道,全面进驻天猫、京东、苏宁、亚马逊、易讯、唯品会、一号店等电商平台,线上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7-8%。根据差异化需求实现线上线下产品区隔,目前80%的线上产品与线下不同款,毛利率不低于线下渠道,公司也积极探索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微支付等创新营销手段。公司今年将继续保持200-300家的门店扩张速度,随着零售、电商收入占比提升,渠道结构将进一步改善。公司持续投入品牌建设和产品升级,每年产品有5-8%的售价提升,品牌认可度和溢价能力稳居国内钟表品牌前列。
【一起惠讯】5月20日消息,据一起惠了解,近期淘宝网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版。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淘宝网改版比2013年SNS化的改版更加深入,涉及到淘宝网和天猫的流量分配问题,分析新版页面可以预计未来天猫商家来自淘宝网的流量将大幅减少。改版后,淘宝网首页第一屏左侧恢复了淘宝特色服务,而类目列表则下移了,显示了更加直观。在类目列表右侧设置了发现“发现好货”和“发现好店”两个模块。有业内人士测试后表示,上面展示的商品和店铺都是来自淘宝集市店。淘宝网最低部的钻展也多增加了一个小的展位。此次改版最大的变化还是类目部分的变化。一级类目取消了直通车的入口,而且也不再仅仅是一个搜索页面。一级类目的页面上充满了“今日上新”、“甜美风格”等各类活动。在二级页面中分为各类活动和商品自动排序的展示两个部分。而且女装类目的二级和三级类目的类目导航直接按照“最新上架”这个要素进行商品排序,其他类目大多按照“默认排序”。在淘宝搜索中,宝贝通路提到最顶端,整体风格更加扁平化,分类的文字颜色从蓝色变成黑色。淘宝网对类目页面进行改变之后也将对淘宝集市卖家的商品展示产生很大的影响,近日很多商家表示商品在类目页面找不到了。在类目页面由于一级类目并不直接导向商品,而是各个类目的活动,所以参与到这些活动之中对集市卖家来讲十分重要。此外,业内人士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在淘宝网类目页面中来自天猫店铺的商品大幅减少,有些类目直接没有了天猫的商品。“现在淘宝网的流量资源明显向淘宝C店倾斜,天猫店在淘宝网的流量入口现在就只有广告位和已经被指定好的豆腐块位置了。”根据这几天数据魔方中淘宝网和天猫的流量情况的对比,可以看出此次改版对流量分配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从下图可以看出天猫在5月15日淘宝网改版之后流量就一直下降,而淘宝网的流量从15日到17日却出现了上升。淘宝网和天猫的流量一个上升一个下降,所以全网的整体流量还能维持。有商家认为,坚持在淘宝网和天猫共同投入精力和资源的卖家将受益,而仅仅布局天猫的商家则难以抓住此次淘宝网改版可能会带来的流量资源。钻展对天猫店铺的重要性可能将进一步提高,由于淘宝网引流到天猫的入口只剩几个钻展展位,钻展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于淘宝网集市店,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淘宝网此次将“上新”作为一个商品展示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快店铺上新频率能够获得更多的类目流量,对商家对于供应链的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天特价和淘金币两个营销活动重要性也大幅提升。
【一起惠讯】即将赴美IPO的京东开始加快增值服务的盈利脚步。5月20日消息,京东开放服务平台开始正式向入驻服务商进行流量收费。与天猫聚石塔类似,京东开放服务平台的收费依据也是服务商对API接口的调用次数。不过,比起聚石塔50万次的免费额度而言,京东的免费流量门槛相对更为严苛。京东给出的收费标准中,已经在服务市场中发布的通用应用,每天超过30万次,即开始向服务商征收费用,只有高级API接口,才可以以50万次作为起征点。而针对不同类型的API接口,京东向服务商收取的费用也不尽相同。最低档的收费标准为0.0001元/次,主要面向已发布服务市场的普通API;而未发布服务市场的应用,超出免费门槛,则按照0.0008元/次计费。据了解,新的流量收费执行标准已经正式开启,不过5月份为试行期,只计费,不收费。另外,服务商如应用已迁入云鼎,账单执行7折优惠。目前,京东开放服务平台支持流量收费采取后付费方式,同时支持预充值。京东方面表示,允许服务商欠费的时间额度为7天。从第8日起,欠费账户下所有处于运行状态的Appkey均会处于欠费暂停状态,无法调用接口。显然,向服务商收取费用已成大势所趋。淘宝自进入2014年开始,就开始收紧对服务商的管理,并出台多项收费方案。比如,针对营销增值类接口的服务商开始收取10到15万元不等的保证金。以及后来的针对ISV对API接口的调用超过50万次数的进行收费。与之相仿的是,京东方面也有意强化软件/应用的在线交易,强调ISV如为京东POP商家提供软件服务,必须将软件服务发布至京东服务市场,进行在线交易。同时,针对软件/应用开发商,采取管理措施,建立流量管理规则。一起惠了解到,京东SIV数量在2013年年底增加到400家;开放的API接口从去年年初的70个,迅速飙升到年底的500个;APP应用款型数量也从去年4月份的18款猛增至年底的550款左右。京东力求2014年继续扩大API覆盖面,其订单生产占比提升至80%以上;服务市场应用卖家覆盖率提升至70%以上。同时,京东还将持续招募ISV,壮大京东电商应用生态;第三方ISV有望扩展至800家,ISV应用1000款,模板市场800款。
【一起惠讯】6月27日消息,据一起惠了解,天猫预售未来将和天猫国际一起开展发现全球优质进口商品活动,并且将E速宝冷链配送服务和C2B的预售模式相合作解决漫长供应链带来的问题。天猫商城期望通过预售模式进一步解决进口生鲜配送问题。6月27日,天猫提前和美国西北车厘子订下买卖契约,先订购,后采摘。并且天猫将联合国内专业的物流冷链服务商,通过E速宝冷链配送服务,第一批冷链服务将覆盖国内25个城市。据悉,第一批采摘的车厘子将由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亲手交给天猫总裁逍遥子,送达第一名预售下单的北京消费者手中。除了美国西北车厘子外,天猫还通过美国农业贸易处引进60多种进口食品同期预售,包括杰克丹尼(JackDaniels)、深蓝(SKYY)、占边(JimBeam)、快啤酒等知名啤酒。此外,零食、饮品、生鲜类商品中,包含了当下在全球最为热销的品牌和食品。天猫商城还将开始寻找全球优质进口商品,并将“北纬37度”定为行动目标,寻找全球原产地直供、最新鲜的水果、食品。为此,天猫将陆续这些原产地国家的政府机构合作。
【一起惠讯】仅靠卖化妆品上市,聚美优品的故事没那么动听。所以,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关系到未来成长空间的两大数字特别受资本界关注:一是移动销售占比达49%,二是开放平台销售占比为14.5%。对此,一起惠从多位服装、箱包与家居类品牌商了解到,与移动销售占比相比,他们更关心的是开放平台运营情况。“把PC端与移动端割裂来看是不科学的,PC端卖得好,移动端才会卖得好,现在平台都是把老客户往移动端倒,整体运营水平高才是王道。开放平台的发展速度更与商家切身利益相关,也更能说明聚美的成长空间有多大。”然而,目前的状况是,多数品牌商普遍反映在聚美优品开放平台销售量偏低。“以服装类目为例,现在大家的主要渠道还是倾向以天猫与唯品会为主,连京东和当当都差不多沦为‘鸡肋渠道’了,聚美情况就更差,只比凡客稍好。一位女装互联网品牌负责人称,聚美优品开放平台上的销量只有唯品会的十分之一。针对商家们关心聚美优品上市之后会不会扭转现状,一起惠联系到多位资深卖家与电商从业者,他们分析聚美优品做开放平台会遇到三大障碍。障碍一:聚美没有卖服装的基因据悉,聚美优品IPO招股书中只公布了2013年营收收入为4.83亿美元、开放平台销售占比14.5%,以及笼统地说明供应商和第三方商户约1700家,所以,外界并无法真正掌握聚美优品第三方商户平均年销量的真实情况。为此,一起惠联系到多位聚美第三方商户,得到的反馈却是,一般中档女装卖家一期能卖5万到10万、春夏一期能卖1万到5万。中偏低档女鞋上聚美促销活动一期销量不会超过十万。总体来说,聚美优品开放平台上的销量增速较慢,在商家看来,更适合甩死库存。为什么活跃用户有1050万的聚美优品,开放平台销量却没能迅速崛起?“陈欧不是做服装的人,他们团队身上流的是营销的血液,对服装的把关以及理解上还远远不够。”一位退出聚美开放平台的箱包品牌商告诉一起惠,这是聚美开放平台身上的致命伤。处境尴尬的不仅是聚美,京东与当当网自做开放平台之后,服装、箱包与家居一直是其重点开拓类目,但始终没有树立竞争门槛。被商家列为天猫、唯品会之外的第二梯队。一位有多年传统零售从业经验的人士分析,隔行如隔山,电商跨品类运营,没有平台们想象中容易。“化妆品是标准化产品,服装、箱包与家居是半标准化产品,虽然同样是针对女性用户,但是运营完全是两码事。”障碍二:只做跟随者难具超越性随着特卖模式的兴起,聚美优品与唯品会无论是商业模式上,还是品类上均高度重合,注定二者要正面厮杀。“先不论唯品会已经树立‘最大的服装品牌特卖平台’这一先发优势,单从现实条件来看就是聚美优品难拼得过的。”在“二选一”中,品牌商态度多数倾向于唯品会。首先,唯品会与商户合作已有成功经验,流程也相对成熟。多数商家选择放弃聚美优品的主要原因在于,更愿意与唯品会走在一起达成长线的框架合作,“尽管唯品会招商政策很苛刻,扣点也更高,但是商家更看重唯品会带来的销量。”据唯品会合作商户反馈,唯品会在商家选定上树立了门槛:聚美不要求商户入仓,所以也没有售罄率的要求。相反,唯品会要求商户商品必须入仓,并且在入仓前对商家有入选考察,若商家售罄率低于60%则容易被淘汰,这也逼迫商家不能反复上旧款。此外,在价格管控上,唯品会要求品牌商供货全网最低,聚美要求比全网旗舰店低5%即可。其次,唯品会对商家如此强势,是因为其掌握了大量用户,并且把一部分利益反馈给消费者。“唯品会对商家严厉,受益的是消费者。在上新速度与性价比上,唯品会击中了消费者的痛点,也就树立了行业服务标准。正是因为如此,唯品会上有一批客单价在380元以上的用户,这是天猫平台上都很觊觎的。”商家反馈,跟随者聚美优品在供应商与用户两头都没有核心竞争力,从而可以冲击到唯品会这样的渠道,也就在对比中失去了控制权。此外,一位高端女装品牌电商负责人分析,聚美优品可以与唯品会差异化,主做中低端品牌,但这样做的结果则面临逐渐被边缘化的威胁。“电子商务发展到任何阶段,服装都是存在于品牌卖场+折扣卖场+地摊这三种市场中。品牌卖场与地摊是大头,中间的折扣卖场是对传统渠道的补充。唯品会为什么能做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品牌卖场天猫在走明显下坡路,给了唯品会留了一个机会。”障碍三:自营品类上不了台阶难带动开放平台实际上,无论是传统零售业还是电子商务,开放平台初期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自营平台的带动。而对于聚美优品来说,有一个致命问题一直没有被解决:网上化妆品难排除假货和水货的嫌疑,在品牌商那里美誉度并不高。“中高端化妆品还是以走线下为主,对线上非官方渠道向来是排斥的。”中高端品牌对聚美优品的态度决定了其规模与用户质量。“如果能搞定大品牌,让他们把正品拿上来卖,聚美可以往上走一大步,否则只能走中低端路线,卖卖水货,吸引的也是中低端用户。”一位女鞋品牌商告诉一起惠,聚美用户以一二线城市的低收入年轻女性为主,虽然总体客单价过得去,但是购买实力有限,对单品的价格较敏感。一起惠注意到,上市招股书显示的客单价也能佐证,聚美优品为22.7美元,唯品会为34.7美元,京东为64美元。上述商家分析,聚美优品的客单价相对较低,并且消费者购买化妆品多是一次购买几件产品,反映出聚美用户单品价格更低。顾客购买力直接决定了开放平台的销量的成长性。华平资本顾问、当当网前任COO黄若曾经分析,当当网开放平台做精品百货不容易,理由就是图书购买者消费能力有限,带不动客单价较高的产品。“相对京东来讲,当当网是个小体量的公司,他们撬不动那个大盘。这点不能学京东,因为京东的用户是买800块的东西,然后要他买200块的百货,这是可以带得动的。当当的用户是买50块的图书,你要50块的用户带动200块的百货,那是很困难的。”在一起惠联系的众多第三方商家中,有部分品牌商直言,并没有官方直接授权入驻聚美优品的开放平台,在聚美优品的特卖商城中看到的极有可能是代理商为其供货。“每个平台用户群属性不同,进入聚美,是希望销量扩张还是品牌溢价?平台被资本包围,我们很担心明年会产生泡沫。聚美做开放平台是寻求规模增量,在新扩张的品类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品牌商是不愿意做小白鼠的。”某女装淘品牌指出,品牌进驻平台寻求增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阶段更乐于找稳健的合作伙伴。针对聚美优品在开放平台上难有大发展,也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近两年移动电商飞速发展,小而美的垂直电商会越来越多,聚美优品与其做大而全不如做专而精。“MG面膜年销售额也有十个亿,无线端用户越来越细分,类似MG面膜这样的品牌商或者渠道商势必会多起来。聚美如果开放平台做不好,自营平台也会受到蚕食。但做专而精需要时间积累,不如直接拿流量兑现容易,对于上市后的聚美来说,快速增收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一起惠讯】5月16日消息,淘宝昨日发布公告,叫停淘宝客在返利网站进行推广活动,同时,聚划算也不再支持返利类淘宝客推广。昨日中午,即有消息放出,称淘宝将在7月份针对返利网站进行一次大型调整,调整后,淘宝有可能全面封杀返利网站。随后,淘宝官方则直接发布通知,自2014年7月1日零点起,要求淘宝客不得在返利类型的渠道内向用户提供淘宝平台商品链接、店铺链接、店铺名称及掌柜旺旺名的搜索服务功能。淘宝同时强调,返利类型渠道内如涉及阿里巴巴集团相关品牌,如淘宝返利,天猫返利等,必须链接至阿里妈妈官方推广频道或活动页面(如爱淘宝),不得以任何形式自行搭建或推广与淘宝、天猫、聚划算等购物相关的非官方页面(包括但不限于购物频道、商城频道等)。此外,自2014年6月1日起,聚划算将不再支持返利类型淘宝客的推广,并不再支持基于参加聚划算推广并已开团的商品或服务成交而产生的佣金。即卖家无需向淘宝客支付前述佣金,淘宝客亦不得要求卖家支付前述佣金。关于上述调整的理由,阿里巴巴方面称,是为了保障淘宝商家的利益,维护商家的正常经营秩序。该消息一出,随机引发业界哗然。部分业内人士指出,淘宝此举意在让阿里妈妈、一淘网等淘宝官方的推广渠道取代返利网站,主宰淘宝的流量导入。相反,过于依赖淘宝的返利网站则有可能失去淘宝客这一介质,从而面临生存危机。不过,出乎意料的是,返利类网站之一的返利网则通过官方微博对此予以肯定,并表示,阿里妈妈针对返利类淘宝客推广方式的调整政策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返利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非常支持这一政策,未来返利网会继续和阿里妈妈深入合作,共建健康多赢的生态圈。”实际上,据一起惠了解,此次调整并非淘宝首次与返利类型网站之间“擦枪走火”。2012年11月份,时为淘宝联盟的阿里妈妈就曾宣布,2013年以后,将不再支持针对淘宝站内购物返现金给会员或买家的淘宝客模式。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这是对返利网站的封杀,同时也是在为淘宝旗下一淘网开路。但淘宝很快对此予以回应,称“并没有封杀任何一个网站”,新规则只是针对给用户返现金的模式,并不拒绝以其它返利形式与返利网站合作。“卖家生存、买家利益、各部门产品线的配合与冲突、大生态系统的平衡。任何规则的调整都可能会对一大批卖家、消费者甚至生态系统中的各环节产生巨大影响。”此前,淘宝曾试图中断与低价导购网站的来往,某商家直言,一个新的政策需要具备各方面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确实不是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