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日前在上海表示,中国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简称CIPS)建设已取得显著进展,将落户中国上海。刘士余是在2014年度的CCP12(全球中央对手方协会)全体会员特别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做出上述表述的。早在2012年4月,央行决定组织开发独立的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连接境内外直接参与者,处理人民币贸易类、投资类等跨境支付业务,覆盖亚非欧美等主要时区人民币结算需求。它将对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自由兑换以及资本项目开放具有重大意义。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是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好办法,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就表示,要推动上海成为全球创新交易定价结算中心。
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原中国银联创新部高级主管嵇文俊目前已离开中国银联,加入深圳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盒子支付,出任COO(首席运营官)一职。记者联系中国银联方面,确认嵇文俊已离职,盒子支付方面也确认了这一消息。盒子支付是一家主要从事移动支付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事实上,过去几年,移动支付行业发展迅速,有业内人士认为,嵇文俊加入盒子支付,或是看好移动支付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曾任银联要职资料显示,嵇文俊于2004年起供职于中国银联,曾担任中国银联近年来多个重要产品的负责人,包括中国银联航空行业综合解决方案、消费信贷产品和供应链融资产品、持卡人服务平台建设(即银联钱包)、积分产品及B2B产品、与非金融支付机构产品战略合作等产品。盒子支付成立于2011年7月,主要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智能云POS终端及智能刷卡服务,是与中国银联签署手机刷卡器战略合作的首批第三方支付公司。资料显示,盒子支付目前已完成了两轮融资,或将再进行第三轮融资。今年5月,在盒子支付的“微支付”上线时,盒子支付相关人士就提出过将社交引入交易的概念,推出了基于消费者和商户供需关系的“生活圈”。“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把商户和用户联系起来,形成交易、促销、再交易的闭环,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反向O2O。”该相关人士表示。嵇文俊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过类似观点,“没有人是为了支付而支付,一定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因此,搭建良好、易用的移动支付应用环境是最关键的问题。产业各界应该把力量集中起来,打造应用商城,完善现场支付环境。”移动支付快速增长根据央行发布的《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指出,去年移动支付业务共有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86%和317.5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7月21日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6月,我国网民手机上网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使用率。手机支付增长迅速,用户规模达到2.05亿,半年度增长率为63.4%。交银国际分析师马原在研报中指出,移动支付将是第三方支付潜力最大的领域,由于连接了很多线下场景,客观上实现了“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支付,移动支付将快速增长。“移动网上支付与消费者生活的紧密结合,催生了众多应用场景和数据服务功能,也带动了手机端商务应用的迅速发展。相比2013年底,手机购物、手机团购和手机旅行预订的用户规模增长率分别达到了42.0%、25.5%、和65.4%。”《报告》中指出。随着移动支付市场的不断加大,以支付为基础实现O2O也成为众多机构看重的方向。在微信支付推出的时候,腾讯执行总裁刘炽平曾表示,“财付通作为腾讯开放平台的变现基础,将成为合作伙伴高效的营收渠道,财付通可借助微信平台在移动支付上有极强的延展性。财付通将为开发者在移动支付领域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和更多支持,为合作伙伴实现O2O闭环。”中国平安旗下的“壹钱包”2.0上线时,除了增加理财、借贷功能以外,还增加了线下的“店面付”功能。中国平安曾表示,将围绕人们“医、食、住、行、玩”的生活需求,继续丰富和拓展使用场景,创新线下支付形式,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各种金融增值、营销支付等一站式金融服务。马原在研报中表示,由于移动支付在成本上的优势,更容易创造长尾客户的金融需求,线下支付放开后,最有机会实现快速突破,进而抢占传统金融的份额。
近日,有媒体曝出中国银联日前开发二维码支付,方案包括线上和橱窗扫码支付和线下扫码支付。同时,经过前期的技术研发,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系统已开发完成,目前正与银行商讨合作推广事宜。中国银联相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基于二维码支付安全性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中国银联在市场上从未启动过二维码支付的商业应用。即便二维码支付因安全问题被央行叫停,记者了解到,包括支付宝和部分银行并未放弃二维码支付使用,央行也没有对继续使用二维码支付的商家或机构采取强制性或处罚性措施。银联仍坚持以卡支付近日,有媒体曝出中国银联日前开发二维码支付,方案包括线上和橱窗扫码支付和线下扫码支付,中国银联一位产品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国银联的二维码支付本质和移动支付NFC差不多,仍将坚持线下有卡(银行卡)支付,只是把刷卡的过程转化为扫码。他还表示,中国银联即便是使用二维码支付,仍会以线下支付为主,从业务合规的角度来说,按照央行《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线下收单以卡支付为核心。一位接近中国银联的人士则向记者表示,中国银联的二维码支付是以卡支付作为主要方案,不过,也不排除未来采用虚拟账户支付。中国银联会发挥布局线下商户的优势,未来POS终端将具有生成二维码功能,并很快铺开,相较于二维码线上支付,线下支付要更安全。中国银联技术专家徐静雯博士介绍,中国银联研究出技术成熟、业务可行、且安全可控的解决方案并获得监管部门及合作机构认可后,才会推出相关产品与服务。据记者了解,此前,银联商务内蒙古分公司于今年3月开始在全自治区范围内进行二维码预授权业务推广,截至5月中旬,分公司已在各地市中高档酒店陆续布放了84台二维码预授权POS终端,交易笔数超过26000笔,交易总金额超过1800万元。不过,中国银联方面人士向记者表示,内蒙银联商务采用的创新方案只是帮助客人简化了预授权完成这一步骤,并没有替代刷卡支付。据了解,一般酒店完成这种订单类交易的时候,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预授权需要刷卡,同时酒店前台会记录卡号、预授权号和订单号;第二步是客人结账的时候,需要做预授权完成,整个过程时间较长。内蒙古银联商务的二维码方案是简化预授权完成这个过程。二维码支付仍在使用?2014年3月13日,央行下发紧急文件《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叫停的条码(二维码)支付服务。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支付宝和一些银行仍并未暂停二维码支付,用户可以继续使用。用户使用支付宝钱包扫描淘宝和天猫商城二维码,即可输入密码支付,而不少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手机银行APP里也已嵌入了二维码支付功能。2013年4月,中信银行把二维码支付与NFC支付、全网收单等一同被整合进了名为“异度支付”的产品里,工行、建行、浦发、民生等银行也在手机银行APP中添加了二维码支付功能。各大支付机构都不愿意放弃二维码支付市场,中国支付网创始人徐雨文向记者表示,支付机构推出二维码是市场和业务发展的必然需求,不过仍需衡量支付风险与支付便利性。“央行并未完全叫停二维码作为支付载体的方式,但央行需要把控总体的风险水平,如二维码支付的限额、使用场景等。”此前,支付宝公关王子凌向记者表示,二维码作为一种信息接口,本身不存在安全问题,支付宝钱包也只能读取本公司商品的二维码信息。一位前支付宝扫码业务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支付宝二维码支付在目前的使用场景中是安全的。不过,支付机构也在加大安全方面的投入。4月9日,支付宝在北京宣布将联合多方共建安全基金,首批投入4000万元。财付通也要求微POS二维码支付硬件厂家提高安全等级。
昨日在支付宝钱包出现的“信任宝”内容。该信息昨日下午已经从支付宝钱包撤下。在虚拟信用卡被叫停后,昨日,支付宝钱包中一款名为“信任宝”悄然上线,根据产品描述,信任宝是由金融机构依托支付宝平台,根据网购信用为您专属定制,最长38天免息期。对比上述描述,南都记者发现这与支付宝去年高调宣布启动、随后却多次跳票最终不了了之的“信用支付”十分类似。不过,支付宝相关人士昨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目前该业务为内测阶段,只提供给内部员工进行测试,并没有对外公开,目前也没有上线计划。而昨日下午,南都记者发现,“信任宝”已经从支付宝钱包中撤下。根据南都记者在昨日上午看到从支付宝钱包看到的该项业务的描述,支付宝方面形容,信任宝是一种全新互联网金融服务,由金融机构依托支付宝平台,根据客户的网购信用专属定制。“最长38天免息期,付款快如闪电,更有多重保障,护卫资金安全。”其中,“最长38天免息期”,与去年支付宝宣传的“信用支付”提法一样。而当南都记者选择开通“信任宝”时,支付宝钱包显示,所在区域尚未在开通范围。去年,3月份,阿里金融事业群总裁胡晓明曾高调对外公布,阿里巴巴即将推出的信用支付业务。据彼时介绍,支付宝将根据用户在淘宝和天猫的交易和消费记录,向用户提供1元-5000元的信用额度,信用额度可用于在淘宝等购物支付,用户需要在还款日之前进行还款,最长可获得38天免息期。胡晓明曾许诺,该业务将去年4月份在湖南和浙江进行试点,随后拓宽至全国。不过,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尽管过去一段时间,市场对于信用支付的上线时间一直有所传言,但是信用支付却一直“跳票”。对此,有银行人士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央行和银监会叫停“虚拟信用卡”看来,信用支付难以“出生”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监管的态度。那么在支付宝钱包中出现的“信任宝”是否意味着“信用支付”将换个马甲再度上线呢?对此,支付宝相关人士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进行了否认。其强调,目前该业务为内测阶段,只提供给内部员工进行测试,并没有对外公开。至于南都记者为何也可以看到该业务,其表示,或许是通道上出现错误。“目前还没有上线计划。”支付宝人士强调。昨日下午,南都记者发现,“信任宝”已经从支付宝钱包中消失了。
在工行统一支付宝快捷支付通道之后,工行和支付宝的备付金合作也将终止,取代工行的是同属四大行的建行。建行发布公告称,已经和支付宝签署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存管框架协议。支付宝方面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选择建行作为备付金存管银行的主要原因系因为建行是当前与支付宝合作的诸多银行中,支付成功率最高的银行。不过市场人士认为,支付成功率并非支付宝转向建行的主要原因,支付宝与工行双方之间的合作终止与此前合作上暴露出来的问题有关。易观分析第三方支付分析师张萌表示,支付宝的备付金规模庞大,是各家银行争夺重点,合作银行必须给出一定的业务优惠。备付金存管行转向建行建行发布的一则新闻稿泄露了支付宝备付金存管银行更改的新动向。根据建行新闻稿,近日,中国建设银行与支付宝签署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存管框架协议。此次建设银行与支付宝备付金存管框架协议的成功签署,将为双方带来更多业务合作空间。“这意味着工行与支付宝的备付金合作将停止,由建行取而代之。”一位第三方支付业内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据悉,工行与支付宝的备付金存管合作始于2011年6月,市场消息称,工行与支付宝合作的备付金存管行(含分支机构)逐渐增至约150家。不过,对于与工行分支机构合作规模,支付宝方面表示不方便对外披露。而市场有消息称,此前,支付宝试图与建行、工行打造“双存管行制”,就此还向央行征求过意见,最终未能落实。对于此次支付宝倒戈,选择建行作为备付金存管行,工行总行相关人士不愿详细说明,只表示,这是双方的一次市场选择。而支付宝方面则对南都记者表示,支付宝重新选择建行作为备付金存管银行,是考虑到目前在合作的银行中,建行的支付成功率最高,已超过工行。不过,对于这样的说法,市场并不认同。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王维东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认为,应该与双方的合作默契度相关,此前,由于下调快捷支付额度以及统一快捷支付接口等问题,支付宝与工行口水战不断。建行:备付金管理将按监管要求“支付成功率应该是较为次要的原因。”易观分析第三方支付分析师张萌还指出,支付宝重新选择备付金存款业务是基于利益考虑的因素更多。她表示,支付宝的备付金规模庞大,是各家银行争夺重点,能否吸引支付宝与之合作,关键是能给出多大的业务优惠。据悉,目前支付宝不对外公布备付金的规模。根据建行公布的数据,作为全国最大的互联网支付机构,互联网2013年交易额超3万亿元,日交易额峰值超350亿元。市场有传言为几百亿元级别。而昨日接受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指出,由于具体结构没有对外公布,具体数据难以判断,不过去年余额宝的开通,对于备付金流向货币基金或对备付金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去年发布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其中第8条规定,支付机构应当并且只能选择一家备付金存管银行,可以根据业务需要选择备付金合作银行,需要将50%的备付金存在备付金存管银行。不过业内人士透露,这一点在工行与支付宝的合作中,从来没有做到过。而对此,建行方面表示,目前双方刚签订合作框架,进一步的合作细节尚未确定。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4月份公布的《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应就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存管业务建立统一管理机制,未经总行书面授权,任何分支机构不得直接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开展备付金存管业务,强化备付金的监督管理”。此举被看做是银行在与支付机构合作时,将直接由总行负责,可以防止支付机构通过各个击破分支机构的方式提高谈判筹码。不过,对于此次建行与支付宝合作,各家分支机构是否可以单独行动,建行方面表示,建行将按相关规定进行。
央行多次“严控”之后,昨日国内5家主要比特币交易平台发表联合声明称将采取“一致的自律行动”,在5月10日之前停止新的融资融币,关闭与比特币相关的杠杆交易,并对高频交易征收手续费。发表声明的五家平台分别是比特币中国、OKCoin、火币网、BtcTrade和CHBTC。有报道称,目前比特币中国、OKCoin和火币网三家的交易量就占全球的60%至70%。五家交易平台称,将在5月10日之前停止新的融资融币,在全部融资或融币还清后停止杆杠交易业务。昨日,比特币中国创始人杨林科告诉新京报记者,比特币的风险本身已经很高,如果允许杠杆交易,价格很容易被“庄家”控制,谋取更大利益。“平台停止融资融币后,会减少庄家的做多和做空,让价格保持稳定。”此外,各大交易平台还将对高频交易征收一定的手续费,并确定统一费率。杨林科称,正常交易依旧是零手续费,只是对于高频交易收费,这主要是为了抑制投机,抑制价格暴涨暴跌。据介绍,目前费率还没有最后确定,但不会太高。有分析称,免手续费曾是比特币交易平台吸引玩家的重要手段,客观上推动了投机行为,若恢复手续费征收,有利于比特币价格的稳定。
近日,中移动近期正在与苹果进行“支付方面的合作”,未来Appstore将在信用卡支付的基础之上添加“短代支付”(短信代收费),也就是说,未来用户在Appstore付费下载时将可以使用手机资费进行付款!来自移动内部消息同时显示,与之配套的还有Appstore与中移动在渠道内容方面的合作。两项合作预计在Q3伴随iOS8的推出正式公布。中国是Appstore的第二大市场,每年为苹果贡献18%的应用下载量,但收入贡献仅为3%。相比第一大市场美国,在贡献28%的下载量后,同时给苹果带来了42%的收入。数据上的鲜明对于让Appstore在中国开发者中的处境显得有点尴尬,封闭的生态和严苛的门槛让手游开发者们对苹果又爱又恨。但随着与运营商在支付层面的深入,现实将有所改变:来,听听巴人详细跟您聊聊。为什么要添加手机资费支付?1、手机资费支付+第三方支付目前是渠道付费主流。一位手游开发者直言,对于苹果的收费方式,他一直感到无奈,不高的收入让开发者对iOS系统总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一位360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国内渠道市场一半以上都使用的是包括短代支付在内的手机资费支付方式,其次才是第三方支付、点卡、银行卡等等。一位资深人士表示,事实上,一些大胆的开发者仍会冒着被Appstore下架的风险在应用中添加手机资费支付或第三方支付的代码,当然,这绝对是小众。而更多想在iOS上捞金的开发者都会选择越狱市场,用户在91等市场下载时无需跳转Appstore,直接下载安装包即可完成,宽松的下载环境让第三方支付和手机资费支付行为在越狱市场中形成主流。而国内40%的越狱率也进一步压低了苹果的营收空间。2、信用卡普及率在国内尴尬。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截止去年Q4全国信用卡发卡量为3.76亿张,但开卡率仅有3-4成,常年使用信用卡的人往往拥有两张以上的信用卡。粗略算来,国内的有效信用卡用户仅有不到7000万人,而对于目前手游的主力年龄层,这一数字则会继续衰减。这也造成了,苹果在中国Appstore平均每次下载仅能收获0.03美元,低于全球平均值近6倍。3、iOS应用付费结构的特殊。与国内安卓市场中60%以上App均为免费不同,Appstore的应用有72%为付费下载应用,正如前文所说,在层层筛除后,所剩无几的Appstore信用卡付费用户是没有能力消费近72%的Appstore付费应用的,苹果空耗这么多的宝贵资源,心在滴血。透过以上也就不难理解,苹果为啥要急着和中移动合作开启运营商支付的步伐了。而从各种小道得知消息的从业者们,无不叫好。当然,有人欢喜也有人忧。1、开发者和运营商是最大现金赢家。中移动内部人士证实,未来在Appstore上的分成比例将是移动拿15%,苹果拿85%,而开发者部分则由苹果根据不同等级产品来定。多了一个吸金渠道,中移动自然是乐意的。而对于CP来说相对简便的付费方式,也会给自身带来收入上的提高。一位开发者对巴人表示,如果苹果真的开放短代支付,其在iOS上的收入或将翻翻,至少也是增长50%。而更为重要的是,苹果未来将会以此为契机对国内游戏开发者更加看重,包括扶植政策在内都会有所倾斜。2、或对91、PP助手造成压力。PP助手内部人士对巴人表示,PP目前的主要付费方式是通过第三方支付,用户可使用支付宝等手段进行付费。该人士表示,如果苹果开短代支付,的确会造成一部分用户去尝试回归Appstore,但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而上述开发者对此的看法则是,部分开发者有可能会因此转向与苹果进行接触合作,毕竟非越狱用户依然是主流,部分开发者的回归也将对Appstore的收入产生积极作用。3、将扩展至三大运营商,同时开启内容合作。苹果在全球的推广相当依赖运营商。在国内市场,运营商同样保持着对部分分发渠道的控制,业内人士透露,苹果将会与移动进行内容层面合作,通过在Appstore开设运营商专区等形式。该人士同时表示,与联通和电信的接触已经在进行中,合作模式扩展至三大运营商是必然。那有没有风险?业内人士对巴人表示,核心问题是短代支付的“坏账率”太高,也就是用户在付费后,很难较快把款项打给开发者造成欠款比较严重。消息人士表示,这也正是苹果先和移动方面试水合作的原因。目前,联通、电信方面均没有与苹果开展类似合作,包括付费方式在内的合作双方也相当谨慎。同时巴人从业内人士了解到,对于中移动而言,更大的问题在于各地方运营商所推出的不同活动造成了计费混乱,是否允许用户使用赠送的花费进行Appstore支付,是目前移动内部面临的大问题。最后也有人并不看好与运营商之间的这类合作。TalkingData副总闫辉认为,增加开发者收入及扩大iOS用户群的前提是苹果必须改造目前的付费流程,如果付费流程依然是iTunes登陆后选择几档充值金额,这一改变或许就仅仅是增加一种付费方式而已。但总的来说,对于开发者这仍然事件好事,有知情人士透露,这一与运营商的合作将在iOS8发布时公布,届时,谁受益谁知道...
平静之下暗潮涌动。央行以安全性为由暂停二维码支付一个多月后,真相开始浮出水面。“现在监管层不表态,也不讨论(二维码支付)这个业务形态的安全性到底如何。”一位财付通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他至今仍认为,暂停或许因为这一形态触及了“他人”利益,“但我们会全力配合,执行这一政策”。21世纪经济报道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包括财付通、支付宝在内的多家第三方支付开展二维码支付前,并未向央行报备。该信息也得到了一位接近央行的权威人士证实。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早在2013年10月,财付通就把深圳市威富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威富通”)等第三方公司列为合作伙伴,并签署合作协议。通过向这些合作伙伴开放接口,再由合作伙伴发展多级代理商的方式,进行腾讯财付通移动支付产品的业务推广,“包括拓展商户、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关服务”。一份威富通与一级代理商签署的合作协议显示,威富通在财付通移动支付的相关接口下,开发“商户移动支付管理平台”,商户可通过该平台接入财付通。平台内容包括,商户移动支付终端(SPAD),商户移动支付手机软件(SPAY),和SwiftPass商户移动支付管理后台(包括手机版和手机微信版)。财付通的二维码支付模式中,商户向SPAD移动支付终端硬件和SPAY软件输入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信息,设备自动生成二维码,消费者再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得消费信息,替代了线下通过POSS机刷卡的环节,最后通过绑定银行卡的微信支付功能进行支付。“相当于通过扫码把传统的线下支付转化成线上支付了。这个模式中,财付通一边绑定发卡行的银行卡,中间替代了银联的角色,还充当了收单机构的角色,只不过由传统的线下收单转为线上收单。”汇付天下一位人士说。记者调查发现,最核心的问题是,“商户移动支付管理平台”中嵌入了未获得银行监控的账户,财付通作为收单机构返还给商户的资金都从该账户在平台中清收,资金安全存在隐患。这也是央行暂停二维码支付的重要原因。此外,财付通通过多级代理的模式,让利给代理商的同时,压低发卡行的费率分成,打破了传统线下刷卡支付的费率分成规则,开辟了一个新的支付模式和生态,传统模式下的银联、发卡银行、收单机构的利益受损。4月28日,财付通方面独家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称,“‘二维码支付’作为一项创新型支付服务,财付通及业内第三方支付机构都会遵循央行的指导意见和监管要求来开展。”目前,财付通已针对涉及的相关业务和合作进行了逐步有序的暂停处理。“二清”平台资金安全隐忧在财付通这种通过合作伙伴发展多级代理商的商户拓展模式中,威富通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开发了“商户移动支付管理平台”。该平台一边接入作为收单机构的财付通账户,一边连接商户。“相当于威富通做了一个‘二清’(二级清帐系统),所有的钱都要从财付通经过威富通的账户,才能给返还到商户的账户。这个账户又不受银行监控(并非托管账户),随时都有挪用资金的风险,有违规之嫌。”一位财付通二维码支付代理商认为。根据央行《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收单机构应建立资金结算风险管理制度,不得挪用特约商户待结算资金;建立收单交易风险监测系统,对可疑交易及时核查并采取有效措施。一位从事传统收单业务的第三方人士则认为,按正常流程,资金流的路径是“消费者账户-银联-收单机构-商户账户”,信息传递则逆向;二维码支付模式中,财付通承担了银联和收单机构的双重角色,返还给商户的资金应由财付通直接进入商户的账户,清账只能由获得收单牌照的财付通开展,威富通并不具有收单、清账资格。记者从一份代理商的商户推广资料中获知,为保障资金安全,威富通最初计划把银行托管账户引入平台。即,财付通通过威富通平台账户返还至商户账户的资金,在银行的监控之下进行。“威富通最开始让我们找银行合作,一方面是账户监管,另一方面是作为合作伙伴帮我们开拓商户,银行根本不愿意合作。”上述代理商称,“最后威富通在民生银行开了一个普通的‘代收、代付’公司账户,资金都是从这个账户清收的,并没有银行的托管和监控。”央行曾表示,暂停二维码支付是基于安全性考虑,其信息安全、资金安全保障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二维码支付是一种全新模式,安全性上没有经过认证,目前也没有测试标准。传统支付模式中,银行卡、POSS机国内和国际都有一套很严格的标准,相关设备和技术都是经过第三方检测的。此外,二维码的科技含量不高,制作和生成简单二维码的技术门槛很低,所以风险比较大。”财付通官方回应称,“财付通根据央行和支付清算协会的意见,正积极与监管部门、专业组织、安全机构等共同探讨二维码支付标准制定。”“二维码支付的核心是把线下业务做到了线上。创新需要鼓励,但必须有安全性底线。”一位第三方支付人士认为,二维码支付已突破了监管红线。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此前,财付通至少向威富通、乐刷两家合作伙伴开通了二维码支付的接口,而对应商家使用的终端平台,则由两家公司分别开发。对于记者“是否有其他开放接口的合作伙伴,及威富通的上述平台是否得到了财付通认可”的询问,财付通方面拒绝回应;威富通总经理鲜丹则表示无可奉告。央行暂停二维码支付后,财付通曾向威富通发送一份暂停业务推广的公函。另据知情人士透露,财付通认为这种代理模式鱼龙混杂,内部已在讨论是否收回所有代理的问题。剥开多级代理利益分成体系传统线下支付模式中,商户拓展一般由包括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在内的收单机构负责,银行本身拥有大量客户资源,大都由银行客户经理承担开拓商户的工作;第三方支付则采用直销或代理模式。记者调查发现,财付通二维码支付无论在商户拓展的模式,还是分成规则上,都打破了传统标准。对原有的线下支付生态是颠覆性的改变。财付通的商户拓展也是代理模式,其中却多了一层“合作伙伴”,比如由威富通作为合作伙伴去发展代理商,且是多级代理商的模式。“我们是区域一级代理商,央行暂停二维码支付前,大部分商户是我们自己发展的,也发展了几个二级代理商,至于这下面还有没有三级、四级代理商我们就不清楚了。”上述财付通代理商说。前述《办法》规定,收单机构同时提供收单外包服务的,应对二者分别管理;收单机构作为收单业务主体的管理责任和风险承担责任不因外包关系而转移。“收单业务被层层外包,导致代理商利润摊薄,尤其是最后一层的代理商利润微薄,可能就会放松对商户资质的审查。”一位传统收单第三方支付人士则表示,“根据发改委的价格指导规定,收单机构通过代理商跟商户谈的刷卡手续费不能超过一定限额,每个行业稍有差别,餐饮行业是1.25%。”代理商透露,这种多级代理的机制下,财付通通过威富通向一级代理商收取的费率是0.65%,后又降至0.55%,商户最终的支付费率由各个代理商与商户洽谈,并没有费率上限,多出部分就是代理商的利润;在多级代理的机制下,下一级代理商向上一级代理商上缴的费率也由二者洽谈,费率差就是中间代理商的利润。“上级代理发展下级代理,再从中抽取利润,这类似‘传销’,破坏了原有的代理机制。”上述从事传统收单的第三方支付人士称。按上述费率机制,商户支付的1.25%费率中,威富通从一级代理商只拿到了0.65%或0.55%的费率,除去威富通的抽成,财付通拿到的费率更低,一半以上都让给了合作伙伴和代理商,这中间还要向发卡银行付费。在传统线下支付,发卡银行、银联、收单机构对商户刷卡手续费的分成比例一般是7:2:1。也就是说,收单机构外包商户拓展的代理商的费率,由收单机构从上述2成的整体费率中分羹。财付通二维码支付的分成机制,则通过巨量让利给合作伙伴和代理商的方式,目的是快速拓展商户。据记者了解,在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对接发卡银行后,持卡人通过第三方支付的通道进行快捷支付,目前支付宝、财付通给银行的费率为1‰-3‰,甚至免费。而传统线下刷卡支付模式中,发卡银行的分成比例是7成,以1.25%的商户刷卡费率计,费率为0.875%。“每个行业都有它的规则。这样下去,(其他人)就没法玩了。它的这种代理机制,我认为是挺混乱的。央行暂停完全是有道理的。”上述从事传统收单的第三方支付人士表示。暂停后遗症:代理商之殇财付通兴致勃勃地布局二维码支付,未曾想被央行紧急暂停,剩下只有代理商的一地鸡毛。据21世纪经济报道调查,仅财付通向威富通开放的接口下,威富通目前便在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辽宁六个省级地区分别发展了1家独家代理商。乐付也在多个地区发展了大量代理商。“一级代理下面还有二级代理。上次召开全国代理商大会,一共坐了70桌。”一位财付通代理商表示。财付通一家一级代理商透露,该公司目前已拓展了11处网点,其中8处为直拓商户点,3家为旗下的二级代理商,员工超200人。“按合同条款,我们目前已经向威富通交了70万款项,包括代理费用和购买终端系统设备的钱。加上办公室租赁、员工工资等,目前总投入近400万。”上述一级代理商负责人称,“公司是专门为这个代理业务成立的,现在业务暂停了,200多人闲了一个多月。”央行暂停令后,财付通已上线的少量商户的支付功能也暂停,原来开拓线下商户的代理商陷入困局。财付通官方回应称,“对于合作伙伴的合法权益,财付通很重视,会在遵循监管意见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予以保障。”
自2011年招商银行提出“消灭信用卡”战略后,移动支付持续爆发,手机钱包、二维码支付、各类支付钱包、虚拟信用卡等等层出不穷。央行2013年支付体系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信用卡累计发放3.91亿张,较上年末仅增长18.03%。在信用卡告别“跑马圈地”的时代,发卡量持续回落,移动支付却获得高速发展,全年完成交易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86%和317.56%,这些现象似乎都支撑着“信用卡消亡论”。但驶入2014年,第三方支付监管不断升级。从年初传出央行在第三方支付牌照上将减少发放的频率和数量,到3月14日央行下发关于暂停支付宝、微信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支付的指导意见,再到央行通知汇付天下等八家主流支付公司4月1日起,停止线下收单接入新商户,到4月18日银监会联合央行下发10号文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一系列延续性的监管政策显示,移动支付仍面临安全和风控的检验。显然,在解决风控“头号难题”之前,谈消灭信用卡仍为时尚早。但在“会理财”的支付宝面前,传统的信用卡支付早已“相形见绌”,再也按捺不住“触网”的脚步。“触网”保卫战银行还在“深耕”信用卡。4月19日,民生银行携手银联,“民生银联车车信用卡”面向私家车主“触网”首发。据悉,针对私家车设计信用卡在银行业并不是首次,之前建设银行与广发银行均有针对私家车推行信用卡。“除了具备信用卡常规的消费信贷服务之外,提供的酒后代驾、机场接送、商务代驾、道路救援、代办年检等车务管家所有服务的预约及使用,均可通过民生信用卡手机客户端完成操作。”据民生银行人士介绍称,此次民生银行还针对习惯于网购的客户群,加油返现的金额可直接用于民生信用卡商城购物消费。民生银行行长洪崎称,“集支付、结算、消费于一身的金融产品,已渗透我国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内信用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民生信用卡注重客户细分市场,将高端、小微信用卡市场锁定为重点目标市场。”上述民生银行人士称,此外还推出国内最顶级的无限及钻石信用卡、覆盖最多币种的留学生信用卡,以及针对80后的in卡和女性“女人花”信用卡等各种特色主题卡。就在4月18日,农业银行举行信用卡360度服务升级品牌发布会,农行业务总监刘桂平称,该行信用卡已由产品服务时代正式进入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服务品牌构建时代。会上,农行还携手中国银联发布了全新信用卡产品——“农行漂亮妈妈信用卡”。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市面上产品主要面向都市女性群体,同质化程度高且细分程度不够,年轻妈妈们作为重要细分群体,对育儿消费个性化服务需求强烈,将推动银行卡市场的精耕细作。一直以来,国内信用卡从百货、汽车、航空等多个行业领域研发注重客户细分市场,从数量上来说,信用卡累计发卡量目前近4亿张,发展迅猛。但在线金融搜索平台“融360”近期发布的信用卡用户满意度调查显示,银行和持卡用户对于收费项目是否合理以及在度的把握上有很突出的认知差异,信用卡人性化服务尚有很大发展空间。这份持续开展了1个月,近9万名用户参与的在线调查显示,持卡用户普遍指责信用卡全额罚息规定为霸王条款,有87.3%的用户对信用卡全额罚息收费方式不满意。但迄今各银行在容差和容时服务的执行力度有限,执行标准不一。只有工商银行一家取消了全额罚息制度,只按欠款部分计提利息。违规巨额套现信用卡已成不良重灾区。今年年初,央行一纸“79号文”下发到第三方支付机构,从4月1日起,叫停了包括汇付天下、易宝支付、随行付、富友、卡友、海科融通、盛付通、捷付瑞通在内的8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入新商户,银联商务和广东嘉联也被要求自查。《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整治信用卡预授权交易套现,正是此次爆发叫停事件的导火索。通俗地说,POS机开通预授权以后可以超限15%,比如说一张2万元信用额度的信用卡,用户存入100万元后,额度就扩大到了115万元,有些持卡人利用这个规则,把钱套出来,可以花掉115万元,这和银行发行信用卡时的授信额度成比例上升。不断恶化的信用卡坏账规模,正是监管层下定决心整肃的主要原因。央行公布的《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13年我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251.9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86%,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1.37%,占比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和损失额出现了近几年不曾出现过的整体上升。根据上市银行年报显示,2013年年末的信用卡不良贷款率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上升,兴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0.91%上升到1.82%,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由1.55%上升到1.75%。兴业银行年报对此解释称,信用卡逾期增加12.36亿元,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受宏观经济放缓影响较大或自身经营管理不善等问题,出现还款困难或违约。尽管民生银行年报并未公布信用卡不良贷款情况,但洪崎透露,“截至目前,民生银行信用卡发卡量已经逼近2000万张,信用卡业务已经连续6年实现盈利。”从全球范围来看,信用卡业务从发卡到实现盈利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国内商业银行而言,现实的情况是,信用卡业务往往微利,甚至不盈利。谈及民生银行异军突起实现快速盈利的原因,民生银行内部人士称,一是得力于民生银行的事业部经营,信用卡中心直属民生银行总行,且总部设立在北京,自2005年发卡以来,在全国83个城市设立了一级或者二级分中心;二是民生银行的高端联名卡以及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开展的跨界整合行销活动,在提升了双方品牌影响力的同时,创造了极高的社会关注度。
北京时间4月25日午间消息,支付宝昨晚发出公告,明确表态不会为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提供充值和提现服务,也不允许通过支付宝购买或销售相关交易充值码。支付宝在声明中称:“从即日起,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将我公司各类支付服务用于比特币、莱特币等的交易资金充值及提现、购买及销售相关交易充值码等活动,不得通过我公司服务划转相关交易资金。一经发现,我公司有权立即停止有关服务。”支付宝强调,从未向任何第三方提供比特币登记、交易、清算和结算等服务,并提醒用户注意比特币交易中的风险。目前,由于第三方支付的充值渠道已经被明令禁止,国内主要比特币交易平台——比特币中国、OKCoin和火币网主要提供两种人民币充值途径:一是银行转账,二是假手线上线下渠道,销售充值码。支付宝此次叫停,可能对后一种方式造成影响。比特币中国副总裁凌亢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坚称,支付宝的最新声明不会对比特币中国造成很大影响。他认为,通过哪种支付途径销售BTCC充值码,由渠道商家自行选择,与比特币中国无关。比特币中国官网显示,目前共有10家授权网店销售BTCC充值码,其中6家来自淘宝,需要通过支付宝付款。截至发稿时,这些网店尚未针对支付宝的声明做出应对。此前,淘宝已经将“比特币”设为搜索屏蔽词。新的规则落实后,销售比特币充值码的淘宝网店可能面临更严厉的打击。相比之下,另一家比特币交易平台火币网可能面临更大的难题。本月早些时候,火币网宣称由于多家银行将停止为其服务,将放弃银行转账渠道。用户要想往该平台上充值,必须从第三方网店购买充值卡。这也是目前火币网的主要充值渠道。新浪科技今天联系火币网的充值网店,被告知仍可以用支付宝向其转账。若支付宝最新政策落实,这些网店的运转将面临重大考验,进而威胁到火币网的资金流入。另据媒体报道,4月24日上午,央行约谈部分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部署下一阶段比特币风险的防控工作,希望彻底切断比特币交易的资金链条。知情人士称,被约谈的对象包括仍与比特币交易有关的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少于二十家,包括各大商业银行,支付宝、财付通等大型支付机构,以及前期卷入火币网充值码事件的易生支付、易宝支付等。据报道,央行要求各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在5月10日“北京比特币国际峰会”召开前,向社会公众传达其不再为任何比特币交易提供金融服务的态度,引导民众远离比特币交易。支付宝昨晚宣布封杀比特币,很可能是领会了央行的监管思路。支付宝方面表示,正在清查销售比特币交易平台充值码的网店,查实后将予以封禁。
在移动支付领域,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场支付与远程支付的较量才刚刚开始。4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IC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晓枫在“2014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表示,NFC生态圈落后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可能发生快鱼吃慢鱼的现象。他同时又表示,移动支付发展目标方向应以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中国银联的NFC移动支付电子化路线为主导,第三方支付机构、地方性区域性移动支付电子化路线为补充。也有观点认为,央行之所以力挺NFC还是不愿看到商业银行在支付领域中的地位旁落。机构发力NFC支付NFC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通过在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配置了NFC支付功能的手机可以用于机场登机验证、门禁钥匙、交通一卡通等。针对NFC业务的五大要素:NFC手机、NFC-SIM卡、相关应用、客户端、受理环境,有包括电信运营商、商业银行、银联等多家机构参与其中。中国移动(微博)下属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贺新初在22日表示,为普及NFC终端,每卖一台NFC手机,中国移动总部会给30元的补贴;中移动总部亦发文要求,4G卡默认要绑定NFC-SIM卡;应用方面,中国移动将在近期发布TSM(TrustedServiceManager)平台,接入应用商;受理环境方面,除了携手银联改造POS机,与20多个城市公交地铁达成合作,中移支付还将通过社会代理渠道加速商圈覆盖。而中移动在3月发布的《TD定制终端产品白皮书》显示,2014年计划销售NFC终端3000万台。据此计算,中移动支付的补贴将达到9亿元。NFC支付的另一家主要参与者——中国银联,正着力推进与NFC手机相适应的受理终端——“闪付”POS机。这一设备主要是对直联收单领域的POS机功能进行改造,每台费用补贴在300~500元。根据银联在4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全国“闪付”终端近300万台。由此来看,银联此项投入已达9亿~15亿元。银联方面还表示,已有近20家商业银行进入银联的移动支付平台,另有近30家银行已完成签约或即将上线。而在此之前,中国电信(微博)也曾表态,4G时代的天翼终端将全部具备NFC功能。中国联通(微博)也正与多家银行合作推广NFC手机钱包,个别省市已启动NFC手机钱包专用SWP卡采购。真金白银之下,各家机构正厉兵秣马,蓄势待发。“同床异梦”的尴尬2011年12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子公司正式获得支付牌照,获准开展移动支付业务。但NFC支付的概念远早于此。“我记得在2004年时谈论移动支付,NFC支付就被认为会成为主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第三方支付人士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产业链太长可能是NFC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涉及到的机构太多,并不是哪一家就能推动的。”“目前推动移动支付发展的主要贡献还是来源于远程支付,近场支付的发展确实不是很快。”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张萌回应本报记者时称,NFC支付发展较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从产品形式来看,NFC支付需要个人消费者更换相适应的手机或手机卡,商户则需要申请相适应的受理终端,这些硬件设备的替代成本无论是由用户、商户还是相关运营商来承担,都存在推广的阻力;从产业链来看,NFC支付需要涉及电信运营商、软硬件提供商、商业银行、银联等多个行业或部门,环节颇多;从应用场景来看,目前NFC技术主要应用于公共交通、门禁等,便利性并不突出。在NFC支付领域,伙伴之间的分歧由来已久。此前,NFC技术的工作频率一直存在两类标准——银联的13.56MHz和中移动的2.4GHz。双方分别坐拥银行与移动用户资源,互不妥协。直到2012年6月中移动与银联签订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放弃自主开发的2.4GHz标准,接受银联13.56MHz标准。NFC支付标准才最终统一。最早从2006年涉足手机支付业务,贺新初称:“从2006年到今年,这八年是抗战的八年,不断与自己抗争,也要与行业内、行业外的声音抗争。”对于机构之间的“恩怨”,监管层了然于心。“NFC移动支付技术客户体验有待提升,NFC手机、闪付POS和TSM平台三方面的合作有一定困难。此外,商业银行、中国银联、通信运营商能否形成紧密合作的商业模式,现在看还是个未知数。”李晓枫在22日这样表示。银行卡检测中心副总经理范贵甫介绍说,目前通过检测的NFC手机大概只有50余款。移动支付跑马圈地与发展缓慢的NFC近场支付相比,以第三方支付主导的远程支付发展迅速。尤其微信支付、二维码支付等形式的出现,迅速吸引了舆论的关注。李晓枫认为,目前移动支付服务会出现包括三条平等的电子化建设线路,包括商业银行的NFC支付业务;以电商平台、社交平台、行业供应链信用支付平台为依托的线上手机移动支付业务;通信运营商自身或与银联合作的NFC支付业务。尽管李晓枫强调,从央行的角度来看不同线路“一视同仁”,但他又表示,移动支付应以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中国银联的NFC移动支付电子化路线为主导,第三方支付机构、地方性区域性移动支付电子化线路为补充。“在网络金融信用评估、线上双边市场、信用支付等诸多建设内容方面,NFC生态圈落后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可能发生快鱼吃慢鱼的现象。”他说。作为“快鱼”的第三方支付仅仅被视作补充,上述第三方支付人士认为,央行还是为了保证商业银行在支付领域的地位。“NFC支付相当于银行‘空中发卡’,将银行账户里的资金转入手机,手机就像一个‘零钱包’。而远程支付会吸引用户将资金转入第三方支付的账户,形成虚拟账户体系,这并不是监管层乐于见到的。”他解释,对于监管层来说,虚假账户可能意味着监管漏洞;但对于第三方支付来说,建立账户体系才能增强用户黏性,有更多的业务空间。但张萌认为,并不能简单地对NFC支付与远程支付进行比较,因为这两种方式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及需求。对于这两种方式的发展空间。贺新初认为,NFC业务将在未来3-4年突破3亿规模。但上述第三方支付人士却表示,目前NFC支付也只是在韩国和日本比较流行,在欧美国家同样不是主流的移动支付方式。“现在仍然在跑马圈地,培养消费者移动支付消费文化习惯的阶段。是否会是一场赢者通吃的赛跑,鹿死谁手有待观察。”李晓枫说。李晓枫同时透露,央行将建立移动支付技术检测认证体系,要求提出商业银行移动支付、移动金融相关任务时间表。
IPO前夜,京东需要给资本市场讲一些比卖数码家电更激动人心的故事,腾讯入股是一件,互联网金融也是一件。3月底,刘强东在“中关村100”企业家俱乐部和李彦宏、雷军等大佬一起开研讨会时,曾放出豪言,称京东未来70%的利润都将来自金融;而今年以来,京东在金融方面确实是动作不断:京保贝、京东白条、网银钱包、小金库……基本上是阿里有的,京东要有,阿里没的,京东也要有。最新的一个动作是在4月15日,上线了一款叫京东8.8的基金产品,年化现金支付比率为8.8%,号称京东金融首款“超级理财”。京东金融,听上去,看上去,好像都很生猛的样子。可是,长期以货到付款为主,连网络第三方支付都没怎么玩过的京东,真能把金融做得这么牛逼啊?总归有点将信将疑。本文粗略解构下京东金融,上篇主要关于toC业务,下篇则是toB业务。双端皆有布局虽然从2012年开始,京东就和银行接触,开始谋划一些金融业务,并且通过收购网银在线拿下了一个第三方支付工具,但京东金融真正起步应该是2013年7月。当时,金融事业部从京东电商业务中正式独立了出来,而且连续申请了商业保理牌照、小贷牌照、基金支付牌照,还有财务咨询牌照;在金融这样一个强监管的领域,有牌照,才能正儿八经干活。从业务范围上看,京东金融在toB端和toC端,双端皆有布局。上篇:TOC业务很明显,京东toC端的业务就是全面向阿里看齐的节奏:网银在线类似支付宝,小金库类似余额宝,京东白条类似虚拟信用卡,京东8.8类似淘宝理财。虽然,互联网金融红成了辣子鸡,余额宝示范效应下,很多人跃跃欲试,但其实,这行门槛很高,赚钱很难,对于京东而言,我觉得,一个很大的掣肘,是规模问题。1)消费金融:数据不够,风控亚历山大京东白条,我身边没一个人申请到,门槛好像很高。一方面,业务刚上,要慢慢铺开可以理解,但另一方面,我相信也是京东风控压力比较大的原因。京东白条是类信用卡业务,原理是利用用户在电商平台上留下的数据来判断个人信用,并给予授信额度,商业模式也和信用卡类似,靠收取逾期利息和分期付款手续费盈利。用数据判断授信额度这件事,听着比较高大上,但实际上,这很难,且现阶段,效果很可能还不如银行。你有没有房、有没有车、有多少收入、信用怎么样,这是给予用户授信额度时,机构需要借助信息、数据去反推的东西。别看银行的信用卡办卡好像很随意,实际上,银行会回去翻查你很多信息,在中国,银行是有很多特权的,能查到的东西超乎很多人的想象。比如说判断你有没有房,银行会去查你的央行征信报告,如果你曾经在银行办过房贷,这条信息是很可能被银行写进央行征信报告,这个,京东查不了;还有可能,银行和市级房管局搞好了关系,接入了对方信息,你有没有房,也就一目了然了。电商怎么判断你有没有房?看你买了装修材料,估摸着你可能买房了。和银行比,各位觉得哪个准?阿里的虚拟信用卡喊了一年才姗姗来迟,其实不仅仅是监管原因,风控难度,也是一个因素。阿里平台上的数据可是明显多于京东的,无论是实名认证的用户量,地址库,还是活跃程度,支付宝对接的银行卡等等。阿里尚且犯难,京东的挑战应该更大。而且,某种程度上,京东的风控还必须做得比阿里更好,因为,京东白条的违约成本比阿里的虚拟信用卡要低。众所周知,支付宝推的“虚拟信用卡”,前一段被央行叫停了,而看着类似的京东白条却躲过了监管。原因是,京东白条不是一款金融产品,而是“赊销”模式。阿里是平台,不是直接的卖家,虚拟信用卡的授信由阿里的合作银行垫资,所以是金融产品,央行、银监可以监管;但京东自己是卖家,白条实质是个“赊销”凭证,而非金融产品,你去店里买东西,人家愿意晚两天收你钱,这事儿央行可管不着,非要找监管机构,那应该是工商局,然后,赊销这事儿不犯法啊,所以工商局也不会来取缔。赊销让京东白条躲过了金融监管,但是,也有弊端。监管,也不都是添堵,很多时候也是有红利的:如果虚拟信用卡你不还,你就是欠银行的钱,这事儿会被写进央行征信报告的,这个影响大家明白的,会影响你日后的各种借贷行为;可是京东白条你不还,你是欠京东钱,此事不会进征信报告,京东基本拿你没辙,甚至连封杀你在京东上购物都做不到,你重新申请个账号就好了,这又不用实名验证。京东只能去法院告你,问题是,就几千块钱的事儿,打个官司未免太劳师动众了。用户的违约成本太低了,京东要控制坏账率,就只有挑选更高质量的用户,此时,如果平台数据有限,风控就真的是亚历山大了。要知道,银行的风控能力并不弱,加上强约束力,网点催收能力,很多银行信用卡的坏账率仍然超过1%。为什么在京东白条上线后,大批用户吐槽申不到,其中很多甚至已经是京东的高级会员,还有人吐槽似乎只有用信用卡付过钱的才能申到。原因应该就在于京东没这么强的风控,万一坏账率太高,承受不起,而已经用信用卡付过钱的,这是银行已经把过关的客户嘛,质量自然高点。2)个人理财:潜在用户不够,产品不好卖小金库类似余额宝,对接的也是货币基金,不必多说。京东8.8,之前牛皮吹得挺大,高收益,创新啊啥的,但实际上,这就是一款锁定两年的定期支付混合型基金,怪只怪以前金融离我们太远,出个不一样的,大家就以为是创新,其实,在工行、交行等,同类产品已经卖很久了。京东8.8不保本,每个月支付比率为年化8.8%,年化收益率浮动,如果达不到8.8%,就会拿你的本金出来先给你。收益有可能比货币基金高,但风险性也会明显大于货币基金。在天天基金网上查了下,显示目前混合基金有251只,近一年,年化收益率为正的,是152只,比目前余额宝收益率高的大概是105只,占比42%。还不错对吧?但是,又看了下近6个月的收益,收益为正的,就只剩69只了,不足三成。汗。看来这半年国内投资环境是不行啊。而这当中,京东8.8的运营方国泰基金有7只,近一年,最赚钱的净值增长10.66%,最亏钱的跌了15.55%,近6个月,是全亏……所以,京东8.8收益有高于余额宝的可能,但可能性有多大呢,大家自己掂量。从销售效果看,京东8.8是4月15日上线的,京东连续两天,首页一直是置顶广告,我16日买了100元,18日登陆,还是可以买。这个基金统共也就是10亿的规模,卖两天都卖不完,除了产品本身风险高于货币基金这个因素(其实能接受高风险产品的人还是有很多的),关键,我觉得还在于京东能撬动的潜在理财用户规模不够。支付用户量——理财用户量(稳健性)——理财用户量(激进型),我感觉,这三种是形成金字塔形状的,支付是底层。仔细想想,有多少人在京东是在线支付的,有多少人熟悉网银在线,有多少人信任它是安全的?网银在线对接了多少银行,有多少支付场景?网银在线的移动客户端有多少装机量?支付宝积累了十年,8亿注册用户,3亿实名认证A类用户,移动端装机过1亿,且用户对其认知是偏金融属性的,这,是余额宝能卖得动的基础。此前支付宝卖预期年化7的保险理财产品,保本是2.5%,其实也有最终受益低于余额宝的可能,但是,8.8亿,5分钟售罄。目前,互联网金融要在产品层面创新,难度还比较大,主要还是渠道的优化,但即使是淘宝那么大的流量,卖理财产品,效果都很一般(因为这说到底是基金公司在卖,不是支付宝在卖),京东要做,难度更可想而知,而如果网银钱包用户量,对接银行,支付场景等等上不去,理财产品必然会很很难卖。C端的业务,对规模非常倚重,用户数据规模不够,风控会很难,潜在用户量不够,赚钱会很难。余额宝一年的管理费是0.3%、托管费是0.08%,销售服务费是0.25%,总共也就是0.63%,余额宝都卖成这样了,天弘基金去年还没扭亏呢。京东金融,是个好故事,可是,如果突破不了规模掣肘,那好故事要变成好生意,真心难,起码,靠C端业务为京东集团贡献利润,不太现实。那么,靠B端业务呢?下篇,来说说toB端的业务。京东ToB端的业务目前主要是向供应商放贷,理财方面虽有规划,但目前尚未启动。什么是供应链金融?京保贝的业务,属于“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其实是银行传统业务,挺复杂的,如果简单地根据供货商所处的不同阶段,大体可以如图所示分为四种:前三种从左到右,风控难度依次递减,授信额度一般也会依次提高;理由很简单,企业有订单,不代表一定能交货,交了货也不一定卖得掉,拿得到货款,所以通常订单不如入库单靠谱,入库单又不如应收账款靠谱。第四种,风控难度最高,因为此时供应链已结束,企业手里没有现成单据可以提供,只能告诉银行,我以前如何如何,我很有信用,属于纯信用贷款了。当然,在实操时,上述四种往往会有融合,因为企业手里可能会同时有订单、存货、应收账款,和信用。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协调供应链上对现金流的争夺问题。因为在现代商业中,很多时候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模式,还有预付和赊销,现金会在强势的一方手里停留更长时间,引入供应链金融,可以缓解弱势一方的资金压力。京保贝:类沃尔玛模式在国外,供应链金融的标杆是沃尔玛,刘强东也是经常拿沃尔玛做榜样,据他说,沃尔玛净利润45%是来自金融业务,而京东目标是做到70%。京东金融toC的业务是向阿里看齐,toB的,我觉得确实更类似沃尔玛。原因在于,京东和沃尔玛都是零售商,要批量采购、建仓囤货,要和供应商结算货款;而阿里不是,阿里是纯平台,货是不经阿里的手的。某种程度上,京东和沃尔玛做供应链金融的底子是比阿里好的,因为他们自己就是采购方、仓库、和应收账款的付款方,在这些单据的真实性认定上,他们会比银行、比阿里都更有优势;银行要靠人肉识别,阿里则要靠数据模型来猜,相对来说,京东的风控要更好做。不过,有意思的是,业内对阿里小贷称赞有加,对京保贝却一直颇有微词,在他们看来,阿里不欠卖家钱,而京东压账期是出了名的,欠你钱再给你贷款,这事儿听着有点怪怪的。。供应商要么忍受账期,损失利息,要么付出利息让钱快点到账,以便再生产,横竖是被京东欺负了。其实,这和我说京东底子好并不矛盾。一方面,京东风控能力有限,京保贝此前只做了最简单的应收账款融资,欠你钱又借你钱的感觉特别明显,今年,京东已经扩大到了入库单;另一方面,供应链上强势一方得利是必然的,只是体现方式会不同,京东体现在了账期上,阿里账期很好,但是卖起直通车、钻展等各种营销工具,那也是不手软的。规模是掣肘在上篇分析C端业务时,我说规模是京东金融的最大掣肘,这一点放在B端业务,我觉得也是适用的。信贷本质上是和实体经济的规模强相关的,年化10%,或者更高的利率把钱拿去,要是产生不了更高的收益,这不亏了么,不如不借。京东2013年的销售规模,之前说1000亿,财报上的净营收写的是693亿,好吧,按1000亿算。淘宝天猫呢,去年大概是1.6-1.7万亿,掐掉刷单、卖理财产品一类的水分,再怎样,1万亿总是有的;知道沃尔玛是多少么?4692亿,注意,是美刀!换算成人民币,超过2.9万亿!沃尔玛能靠金融业务赚钱,和它背后的销量有很大关系,销量高,供应商的融资需求才越大,因为需要很多钱去生产和运输商品。阿里小贷目前的贷款余额大概是120亿,除去阿里巴巴B2B的20亿,淘宝平台大概就是100亿规模。万亿销量也就是催生出百亿贷款规模?为啥,因为有意愿借钱,并且有能力还钱的人,没那么多啊。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是可以从银行等别的渠道借到钱的,银行虽然动作慢,但在中国特殊的金融体制下,他们毕竟资金成本低啊,不是所有人借钱都是急吼拉吼,要当天就借出来的。。据我所知,在阿里小贷借贷量比较大的客户,有不少也是银行客户,如果急需,就从阿里借,不急,还是去银行。京东风控比阿里简单,但是,京东的供应商相对于淘宝卖家也比较大,这些企业从银行拿到钱会更容易。互联网金融其实是很难做的,目前基本就是个从银行捡漏的活。回到京东,京东销量就算是1000亿,能支撑多大的贷款余额规模?此前,京东公布过一个数字,说京保贝上线一个月,累放10亿,累放这个说法参考价值不大,阿里小贷累放10亿大概需要两天。。借出去几天就还,可以算累放,借出去几个月,也是累放,但产生的利息收入会差很多,计算利息收入主要是看贷款余额。阿里100亿的贷款余额,资金成本大概7-8个点,贷出去是18个点,利差有10个点,粗略算,去年等于赚10亿利差(实际要更小,因为100亿不是均值,是年末的数字),这基本也就是养活自己的水平,还不能为集团贡献太多利润,因为这收益要覆盖坏账和运营成本(机器、人力、数据购买等),只有规模持续放大,到一定量级,那么运营成本被摊薄,才能开始赚大钱。同理,京保贝如果规模不够,也是赚不了钱的。金融,其实是个规模效应很强的产业,国内银行的净利差3个点都不到,比阿里小贷少多了哦,但为啥宇宙第一行可以一年吃出2630亿净利润,量大啊。。。京东金融,故事不错,起码比奶茶那个好,而且,这有可能从好故事成长为好生意,值得往下讲。但是,无论是toC的业务还是toB的,规模都是其面临的难题,无规模,不成活,量上不去,刘强东说的七成利润靠金融,可就是吹牛不怕事大了。
据了解,网易理财本次推出的“收益宝”,首批限量3亿元,并于本月15日正式开售。据网易理财负责任透露,该产品每月1日、16日免费提取;每月15日官方公布下期结算利率,用户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认购,银行卡支付不受第三方转账限额影响。预期年化收益6.6%。从3月份以来,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断下跌,从“6时代”进入了“5时代”,同类产品余额宝截至2014年4月9日17时,七日年化收益率为5.368%;微信理财通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5.441%,收益最高的京东小金库收益调至5.582%,也掉下了6%的关口。而传统银理财业务方面,据央行公布的今年1月信贷数据,当月人民币存款减少9402亿元,同比少增2.05万亿元。有业内人士分析,该组数据的出炉,显示出银行存款正在大规模外流,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成为其中的重要原因。
昨日,央行及银监会严厉谴责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有关不实报道,央行表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刊发《央行与银监会分歧危及市场信心》和《监管机构内耗阻碍中国金融改革》两篇文章,文章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肆意歪曲事实,对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声誉造成恶劣影响。昨日央行还在微博发布称:日前媒体报道的央行再度出手整顿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卡收单业务的所谓外包管理试点,以及各地将成立支付机构管理办公室等,与事实不符。
昨日,央行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有媒体报道的央行再度出手整顿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卡收单业务的所谓外包管理试点,以及各地将成立支付机构管理办公室等,与事实不符。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人民银行部分分支机构正在试点规范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单外包业务,对POS收单代理商资质进行审查和整顿,收单代理商今后或需通过报备持证上岗。并有消息称,央行支付结算司正在协调各省人民银行,成立第三方支付机构管理办公室,以后各地的代理都要通过支付公司报备,未报备的视为无证经营将被取缔并处罚。昨天下午,央行官方微博对媒体的上述报道予以否认。央行表示,支付机构银行卡收单业务已在2013年发布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中作出了明确规定,未来将继续按照鼓励创新、规范服务的总体要求,促进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同一天,央行还发布公告称,当日在公开市场进行了440亿元的28天正回购操作和700亿元的14天正回购操作。由于本周二(8日)央行已在公开市场进行了470亿元14天正回购及160亿元28天正回购操作,考虑到本周到期资金高达2320亿元,本周央行于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达550亿元。这是央行9周以来首次在公开市场实现资金净投放。此前央行已连续8周实现资金净回笼,其中过去两周分别回笼资金620亿元和980亿元。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比特币是个神话,这个神话,未来在哪里,没有人说得清,但是,在中国,它走向终结的那一天,或许为期不远。继去年底,央行明确比特币不是货币之后,有消息称,央行会再度出手,要求国内的商业银行限期关闭比特币账户,目前,多家比特币网站已经对新政作出了反应。上周市场就曾传言,央行已经在3月中旬下发了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加强比特币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家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关闭在这些平台的所有账户,截止期限是本月的15号。深圳一家比特币交易网站"比特时代"日前发布了关于暂停人民币充值的公告,公告称,受到央行政策的影响,第三方支付将于当晚起暂停使用,银行卡转账充值也将被撤销。比特时代客服人员表示,现在是敏感时期,政策很严。客服人员:一切关乎人民币充值通道我们暂时都停掉了,也不排除后续会恢复人民币充值通道,暂时是停掉了,您现在先等待一下吧,如果是恢复充值的话我们会在官方渠道发布相关的最新公告的。同样,更多的网站也都发表了类似的声明,FXBTC在其官网上挂出了紧急通知,称收到多家商业银行的电话通知,为了落实央行下发的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尽快到银行办理销户。并强调此事并非谣言,该公告表示,不再处理银行充值,本周日以后,将暂停银行卡提现业务。比特币中国CEO李启元说,他们的支付宝[微博]第三方支付渠道也已经被关闭,如今正在等待商业银行的正式通知。如果渠道都被切死,那么只能通过现钞交易。李启元:如果银行不能走,第三方支付不能走的话,那现钞是一个方式,剩下的话就是他们自己支付或者是用一些充值代码这方面的方式。其实对于比特币的监管,不管是比特币平台还是比特币玩家,都不陌生。去年12月5号下午,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以比特币为产品或服务定价。消息发布后一个小时以内,比特币的价格跌幅达到了35%,这一天甚至被称为"国内比特币创业者最黯淡的一天"。然而时间进入今年,比特币的日子依旧不好过。在2月25号,世界最大规模的比特币交易所运营商Mt.Gox宣告下线,在2月28号,Mt.Gox再一次表示,因为交易平台的85万个比特币被盗一空,公司已经向日本东京地方法院申请了破产保护。3月,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央行在今年3月18号发文,要求4月15号前停止一切比特币交易。对此传言,央行3月21号晚间通过微博公开表示,此为失实报道。那么,现在,如果央行新政为真,第三方支付平台通道、银行账户交易全部的关闭,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要做比特币交易,可能只能够进行面对面交易,或者将资金转向国外充值。那么比特币在中国,将举步维艰。虽然央行还未证实这一新政,但有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对比特币的态度并没有改变,即出于风险防范的目的,对其进行进一步管控。如果未来,比特币交易依然无法在境内实现银行转账、提现,那么中国的比特币交易平台生存前景着实令人堪忧,复旦大学教授孙立坚[微博]认为,央行的一系列动作,仍是限制比特币对现有货币体系的挑战。孙立坚:停止他的这样的一种支付和充值的功能,关键的问题已经看到比特币的属性越来越走向货币的功能。比特币作为一种电子货币,今天游离于货币制度的这样一种支付平台的拓展,实际上是挑战了现有的货币体系的稳定。虽然央行的新政还没有公开发文,但市场反应可以说立竿见影,比特币从4月2日下午的3000元左右,跌到昨天下午的2700元左右。比特币中国CEO李启元:上一周价格已经跌下来了,跌了10%,20%左右,全球的用户对中国对比特币的信心可能有点打击,所以价格会跌下来。但在今天上午,有部分论坛的玩家表示,个别小型的交易平台又恢复了充值,比特币价格与昨晚相比又上涨了100元左右。
全市场最大的货币基金余额宝正在经历调仓的烦恼。“前一段时间,天弘基金的人在银行间市场收了一波短债。不过近期短债的供给也相对较多,没有见明显的扫货。”深圳一位债基基金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上次天弘在市场广泛收取短券的时间大约是3月6日左右。彼时,三大行暂停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基们定存,那个时段更是传出银监会摸底货币基金投资协议存款、央行欲废货币基金享受“提前支取协议存款不罚息”的政策红利等利空消息。“余额宝明显受到影响,在满市场地收短债。”上述债基基金经理透露,能做定存的话肯定优先做定存,做不完钱太多只能在银行间买三个月以内的券。3月24日,央行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不允许存在提取支取存款或提前终止服务而按原约定期限利率计息或收费标准收费等不合理的合同条款。此前的2011年证监会曾规定,有存款期限但根据协议可提前支取且没有利息损失的银行存款,不受“货币基金投资定期存款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30%”的限制。但如果央行叫停“提前支取不罚息”,这个限制将生效,这意味着,货币基金投资定存的比例将会遭遇30%的红线。北京某基金分析人士指出,超过这一红线的货币基金不得不面临回撤定存另谋出路。而如按此前余额宝公布的5000亿规模计,其至少有3000亿元将要从协存转投其他投资标的。余额宝投资管理者王登峰在日前接受专访时亦称,2014年将逐步提高债券投资,在债券持有方面将偏向AA+评级以上的中高级评级品种,在价格风险以及久期方面,债券组合将不会超过3个月。“我们一直在收短券。”天弘基金某人士透露,但具体的资产配置不方便透露。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发现,“大象难以起舞”,拥有几千亿体量的余额宝,在债券市场大规模投资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持券者已然待价而沽,这或给收益率一路走低的余额宝,再次带来压力。提前谋出路摆在余额宝前的严峻问题是,如果不投协存,投什么?船小好调头。但余额宝无疑是当今市场规模最大、覆盖客户最广、钱最多的货币基金,显然难以调头。其年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资产净值为1853亿元,持有人户数为4303万户,户均持有的基金份额为4307份,均是个人投资者持有,没有机构投资者。在年底流动性紧张的时刻,余额宝每万元收益攀上了创立以来的最高点1.822元,七日年化收益最高为6.763%,而高出不少同行的收益的主要功臣便是银行定存。年报显示,截至2013年年末,余额宝投资定期存款的金额高达1754.5亿元,占资产净值的94.68%。其中投资1个月以内的定存为518亿元,投资1-3个月定存为836.5亿元,投资3个月以上定存为400亿元,而投资活期存款仅有9102万元。进一步的数据显示,余额宝定期存款利息收入即为18.6亿元,而其报告期内的利润为17.9亿元。据悉,目前余额宝的规模已达5000亿元,用户突破8000万,短短三个月的爆发式增长令人咂舌。“如果按照30%的红线计算,余额宝将有约60%的资金需要撤回定存,大约是3000亿元。”上述分析人士表示,比较好的选择便是投资短融等。前述债券基金经理透露称,3月6日左右,天弘基金在银行间市场满市场找短券,另外其还在大量认购国开债。一是国开债的发行量比较大,另外流动性也比较好。事实上,此前余额宝的掌舵者也对国开债青睐有加。年报显示,该基金从事银行间市场债券正回购交易时,就是用5000万张国开债作抵押,这部分期末估值为49.82亿元。“我们一直在收短券。”天弘基金某人士透露,但具体的资产配置不方便透露。事实上,余额宝去年投资债券与定存相比,是小巫见大巫。年报显示,其去年只在银行间市场购买了债券,摊余成本为127.62亿元,仅占基金资产净值的6.8%。待价而沽挤压收益目前市场上各类宝宝们投资定存的比例基本超过了50%。“虽然他们的投资结构也需要调整,但规模远远小于余额宝,主要还是看余额宝调整资产配置给市场带来的影响。”上述分析人士称。除了余额宝,汇添富现金宝、易方达易理财等热门货币基金的投资银行定存占基金净值的比例也均高达94.44%和96.44%,但是他们的规模却远不如余额宝。截至去年末,汇添富现金宝和易方达易理财的资产净值分别为120.73亿元和27.54亿元,就连被寄予厚望的华夏财富宝的净值也仅10.65亿元。“余额宝几千亿的体量,又不能投资长债,大家都盯着他。”上述债基基金经理表示,都知道他要买短融,到时候价格肯定不会低。北京一位债基基金经理直言,“此举对中长期品种的影响相对间接,但利好短融。之前大的货基都不配短融,原因就是短融量太小,流动性不好。像余额宝这种上千亿的货基配5%的短融,也会对市场造成大的波动。”目前短融市场的总规模约为1.5万亿,而整个货基的规模约为2万亿元。从优先选择的定存到无奈投资债券的货币基金,无疑收益率将受到多重挤压。事实上,从年底的最高峰,余额宝一直在经历着收益率一路下滑的尴尬境地。1月8日,余额宝每万元收益达到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1.822元,春节期起起伏伏,而春节后则一路下跌,3月31日这一指标下降为1.431元,降幅达21.5%。从七日年化收益看,余额宝也从1月的最高点6.763%降至3月31日的5.361%。
昨日,被称为港股新一代“股王”的腾讯控股上演跳水行情,盘中最大跌幅达7.6%,创2011年10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总市值也跌破万亿港元,并连累其他科技股和游戏股大跌。业界普遍认为,受到央行叫停二维码支付等政策影响,腾讯正在打造的O2O商业梦想严重受挫。昨日表现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昨日,腾讯控股早盘低开低走,盘中最高跌7.6%,最低触及513港元,创2011年10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最终报收521.5港元,下跌5.866%,市值为9720.76亿港元,跌破了万亿港元市值。腾讯高台跳水与此前的高歌猛进形成了巨大反差。今年以来,凭借微信以及全面布局移动电商业务,腾讯在资本市场炙手可热,股价曾突破630港元。然而,自本月10日腾讯公布入股京东消息以后,腾讯控股就下跌不止。14日,央行出手叫停了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等业务,资本市场普遍看淡腾讯,认为“腾讯精心编织的O2O商业梦基本上要泡汤了”。与此同时,自央行出手干预市场的一周多来,港股的内地银行股迎来涨声一片,显示市场资金从新经济概念股又回流到传统金融股。原因上有监管“紧箍咒”下有业绩增速降在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管的宏观背景下,比特币、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都成为了牵动金融监管政策大变的导火索,首当其冲的就是微信支付,这使得腾讯精心打造的商业链条将断掉“支付”一环。在业界看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已经带来了相关机构的管理瓶颈。尤其是随着大量网络平台的线上服务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风险控制的压力会急剧增加,而现行监管体系无法完全覆盖,专家认为适度的混业监管或是未来的一个选择,但涉及相关立法和监管体系的变化,需要较长时间,程序性问题会有很多,这些都会拖慢微信的商业步伐。微信活跃用户增长停滞除了受到监管政策影响,自身业绩“没那么漂亮”也是影响其股价下跌的重要因素。从腾讯2013年全年业绩看,该公司2013年净利润155亿,同比增长22%,这一增速是五年来最低。而备受投资者关注的是:微信纯社交活跃用户已增长停滞。数据显示,微信月活跃用户数的标准,已从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在微信或Wechat上至少发送一条信息,变为:至少发送一条信息,或至少登录一次微信上的游戏中心,或至少更新一次朋友圈。这意味着,腾讯对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的计入方法放宽了,连登录一次游戏中心或更新一次朋友圈,也算“活跃用户”,意味着腾讯社交活跃用户的增长可能并没有那么乐观。后市短期或受挫长期仍看高至700港元尽管近期遭遇重挫,但业界对腾讯前景仍多数看好。一方面,政策风险将逐步释放。就在本周一,央行对外表示暂停相关业务是意在风险防控而不是终止,未来将在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开办相关业务。这些表态意味着腾讯的O2O商业计划只是暂时减缓,一旦“微信支付”获得监管层同意后大力铺向市场,腾讯借助O2O业务又将实现快速增长。高盛预计,腾讯的主营业务手机游戏今年可以贡献66亿港元收入,作为腾讯O2O中的重要一环,微信支付将在2017年获得423亿港元手续费收入。高盛以市盈增长率1.2倍计算,将腾讯18个月目标价由450港元上调至700港元。隐忧微信商业预期被透支拿下搜狗、大众点评和京东之后,传闻称腾讯还将以3亿美元以及微信入口,来换取优酷土豆20%股权。虽然两家公司官方昨日均对记者表示“不予置评”,但消息人士透露,两家确实在谈。知名IT经理人王冠雄认为,腾讯将继续采取这种“微信嫁女”的模式,通过投资来扩充平台实力,同时拉动业绩增长。一家第三方支付人士认为,现在腾讯的策略似乎是“变现+补充微信场景”。腾讯一直在做“加法”,在微信上创造各种商业场景;同时腾讯也在做“减法”:电商交出去了,搜索交出去了,现在又将把视频交出去。也有人认为,腾讯近期的多笔收购,其实对微信商业预期的一种透支,通过投资入股等资本手段,提前将微信流量变现。“腾讯把不良资源打包出售给行业内的领先者,这是彻底放弃这些领域,也等于把自己的未来给断送了。”有行内人士如此评价。
【一起惠讯】3月21日消息,日前,央行向第三方支付企业下发草案,规定个人支付账户单笔消费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为了了解,该草案对大件和贵重商品的网购带来的影响,一起惠联系了多家珠宝、家具和大型家电类目的商家。商家向一起惠分享了四种解决方案,而且普遍认为草案即使实施对业务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第一,增加货到付款比例。LG电商负责人唐心宏表示,在京东平台上LG销售的商品有一半是通过货到付款的形式向消费者收费,自然不会受到政策影响。所以,草案一旦真的实施,商家可以通过增加货到付款的比例的方式进行应对。第二,引导买家通过引用卡或者银联渠道进行支付。唐心宏还指出信用卡的线上付款功能应该是不受影响的,通过银联渠道用网银支付应该也不会受5000元限额限制。“央行还不会自己限制自己的。”第三,线上预付定金,线下结清尾款。潮宏基电商总经理张天兵表示,可以通过让消费者在网上预付保证金,然后收货的时候当面付清尾款的方式解决问题。增加订单的到付比例,消费者在网上只支付少量定金。张天兵认为,即使个人账户消费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的规定实施,也不会对业务带来太大影响。“2000元有2000元的玩法,大家的心态要平和。”第四,一个订单分几次付款。经营定制家具的商家倍安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最重要的还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至于支付一定有方法。商家可以将一笔支付分拆为两笔,或者让买家分两天支付都没有问题。一起惠联系的商家都普遍认为,5000元的限额只是草案,该草案有很大可能不会直接实施,各方的利益需要进行一定的平衡。有的商家认为,央行规定个人支付账户消费金额违背发展趋势,是不合理的。也有商家认为,加强规范是好事,但具体规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起惠讯】日前,有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无线端即将做出四大战略调整,其中将支付宝作为未来无线入口的设想令业界颇感意外。据一起惠了解,上述人士提供的四点变化分别为:1、支付宝即将作为无线入口,来往微淘等无线并入支付宝;2、微淘流量目前来自天猫淘宝,下一步引流来往;3、来往即将转型,发力扎堆功能,模式借鉴美丽说;4、淘宝、天猫引流,微淘将偏向客户管理。仔细对比此前阿里巴巴制定的无线战略,以上四点,每个都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特别是让支付宝来充当无线入口,几乎全盘否定了原先将“来往”作为移动互联网敲门砖的核心思想。实际上,昨日即有传闻称,在最新版本的来往中,将会添加钱包功能,对接支付宝,从而打通来往营销端到支付端的闭环。这一举动也被认作对微信支付的围堵之作。不过,从新的消息来判断,来往也好,微淘也罢,最终殊途同归的命运指向了支付宝。也就是说,支付宝未来将会继续走开放平台的道路。虽然当前支付宝面临央行的强势压制,不过,以支付宝为载体的阿里金融体系将在接下来承担阿里巴巴更大的野心。这也不难理解为何阿里无线此前重新组阁中,明确提出将支付宝CEO彭蕾放到重要位置。相关人士指出,阿里无线此前的路线押宝在“来往”上显然不够明智,而在这狂推来往的过程中,基本与微信没有太多的正面交锋。相反,倒是微信支付杀了支付宝一个措手不及。春节期间,微信用“诺曼底登陆”的方式,积极蚕食支付宝在移动支付领域不可动摇的地位。无论是抢红包,还是打车软件补贴大战,最终落子的仍然是激活移动支付的绑定。在此过程中,已经明确可以看到,支付宝钱包更加向前端靠拢,而不是作为交易的最后环节。“把支付宝作为阿里无线的重要入口,可以将原先分散为两部分的资源合二为一,集中应对微信的挑战。”上述人士坦言,阿里本质上缺少SNS的基因,与其追着打微信,不如稳固好最强的制高点,那就是支付。此外,支付宝衍生金融产品则蕴含着更高的商业价值。以余额宝为例,其8000万的用户贡献了超过3500亿的沉淀资金,这种速度甚至出动了传统银行、货币基金的奶酪。更有杀伤力的是,余额宝的可视化,让用户每天都乐于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拿出手机,像看股市行情一样,关注着年化收益率的涨跌,即便其现在已快破5%。这种强大的用户粘性,为支付宝抢夺移动互联网船票的机会大大增加。至于来往的边缘化,该人士也有着类似的解读:如果作为干扰敌人视线的虚晃一招,来往的确在短期内获得了关注度,当那些大牌明星渐渐失去活跃度,马云也不再强制KPI的手段来推销,也注定了来往在2014年宿命般的结局。在多数用户看来,由于市场占有率的差距,微信和来往之争并非像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一样分庭抗礼。能存活用户手机桌面上的app,必须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价值。“来往把微信当做竞争对手的那一瞬间,其实已经输了。相反,陌陌就从来不说和微信的比较,而是说做陌生人交友,打一个很清楚的概念,与微信定位明显区分,反而抢了1个亿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