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处
社交电商最近很火。2月5日,云卖商城CEO陈大东在广州发布会上对外宣布,云卖公测两月用户39万,成交额306万。网传云卖公测业绩骄人主要是背靠大BOSS腾讯!不过,陈大东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一直强调其“草根”出身,但云卖确实与腾讯有着弯曲的渊源。如果不是腾讯,那云卖的幕后支持者会是谁?移动社交电商靠什么来逆袭?一场“借鉴”风波在云卖上线广州发布会上,云卖商城CEO陈大东话锋一转,提到了京东去年从腾讯手中收购来的拍拍网:拍拍微店“0门槛一秒开店”、佣金制模式等,“应该是借鉴自云卖。”根据陈大东的说法,2014年12月5日云卖上线公测当天,拍拍微店一位负责人电话联系上了陈大东,一个星期后,拍拍网负责人带着团队到广州东海科技,了解云卖的运作模式。12月23日,拍拍微店在广州举办招商分享会,陈大东赴约并见了拍拍微店一众高管。当时,拍拍微店有意收购东海科技,即合并云卖团队。但被陈大东拒绝。同件事儿到拍拍微店口中却是另一种说法。拍拍微店方面告诉南都记者“我们目前对任何企业都没有收购计划。分销和代理都是传统零售领域常见的经营模式,目前市面上所有的移动电商平台,比如有赞、口袋购物、微盟都在采取这种模式和相应的功能。大家根据对这种业务模型的不同理解,采取了不同的目标和微店形式。拍拍微店的分销体系,是基于自身的社交传播模式和传统分销模式来理解和开发的,未来会不断地完善和优化。”如果不是腾讯系,还有谁会“看上”云卖?一种传言指向“海尔帮”。“云卖已经与海尔旗下的B2B服务平台巨商汇达成了合作共识,已经到合同盖章的阶段。巨商汇平台上的商家都将成为云卖的供应商。”接近云卖的知情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云卖之前向电商B2C卖家提供店铺营销推广设计等服务,对于卖家开店面临的需求会有更好的把握。不过,巨商汇方面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和云卖未签订任何协议。巨商汇是海尔启动转型之后出现的创客小微公司之一,并不能代表海尔。南都记者获得的信息显示,双方更有可能的合作模式是云卖或成为巨商汇的第三方服务供应商,而不是巨商汇的商家成为云卖的供应商。社交电商盛宴开启这是中国电商崛起的新主线。“2014年,数千商户将中国流行的直销模式移植到移动平台上,通过建立半私密的50-100人组成的微信群,向朋友和朋友的朋友销售从有机蔬菜到最新时装等各类商品。2015年,这一趋势仍将继续。”麦肯锡在《2015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中如是说。拍拍微店负责人郭彬告诉南都记者,拍拍微店去年10月中旬发布之后,仅用了66天时间日均销售就已经突破了2000万元,单日峰值达到6000万,其APP在今年1月15日正式上线后,第一期可以分销的商品超过3000款。而云卖公测两月用户39万,成交额306万。据悉,拍拍微店与云卖都植入了“云仓库+分销系统”的运作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获取新客成本较低。“拍拍微店商家获取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其他传统C2C电商平台的三分之一。”郭彬说。陈大东则分析指出,在传统平台电商上购买1次“关键词”需要10~15元,每天推广成本达到近万元;而品牌商进驻云卖,除了2万元服务费用,其他推广费用都是以“佣金返利”的方式补贴到了消费者身上。南都记者获悉,社交平台陌陌在今年1月份上线“礼品商城”,把“网购行为”融入到了社交中。
黑马说:一个在网上卖钢铁,3年交易额900亿;一个在网上卖塑料,成立6个月单月交易额增长超过300倍,相比过去15年未变的B2B行业,是否春天来了?找X网的模式,在大量的行业中正在被复制。根据我们的观察,这些行业需具备几个特征:1、标准化的大宗商品。2、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大。3、经销环节复杂。对于B2B电商而言,纯粹的信息平台已成过去,打通交易环节的垂直平台时代已到来。同一波浪潮中同一波推动者推动这次浪潮的其实是一波人。2010年,找塑料网创始人牟斌从网易辞职,改行去进入钢铁B2B行业。稍晚,他的5年老同事——找钢网联合创始人饶慧钢同样从网易出走,在牟斌的建议下,转行进入钢铁行业,进入中国钢材网。在中国钢材网,饶慧钢认识了王东、王常辉。三个好兄弟又陆续离职,一起创办了找钢网。2012年5月,找钢网正式上线。它的模式与传统B2B有很大不同:此前的钢铁门户偏重于信息展示,而找钢网是一个重度垂直平台,从信息到交易环节全部打通。对于老朋友的离职创业,牟斌起初不太理解,他无法想象凭借VC的几百万投资,能够做成钢铁生意。接下来的情况很超乎意料,找钢网在华东市场迅速铺开:上线仅4个月,单月交易额便突破3亿元。2013年,其交易额达到153亿元,2014年飙升至688亿元。对于2C电商而言,这几乎是个天文数字。找钢网用3年时间,干了京东10年的事儿。找钢快速发展到了今年,刚过去的1月20日,找钢网宣布获得来自IDG资本领投的1亿美元D轮融资。找钢网的成长过程深深地教育了牟斌。经过3年观察,牟斌对找钢网的模式也有了深入的思考:通过撮合交易充分服务经销商,进而形成一个类似淘宝的垂直行业交易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平台必须专注于服务交易者买到最便宜、最好的货。目睹了找钢网的成功后,牟斌终于按奈不住,离职创业。得到消息的老同事饶慧钢立刻抛去橄榄枝,请他做找钢网华南区的负责人。当时条件非常诱惑,其中还包括了已经极有价值的公司期权,可惜当时牟斌已向前东家口头保证,离职一年内不做钢铁相关的事情,只好婉拒老同事的好意。虽然没有合作成功,但牟斌还是在饶慧钢的帮助下,得到了真顺基金和经纬创投100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他们都参与了对找钢网的早期投资,对找钢模式有深入的理解。在获得了早期投资后,牟斌研究了大量的行业,终于,牟斌找到一个与钢铁相似的行业——塑料。“我从事钢铁行业5年,在钢铁行业中,交易的中间环节顶多3次,而塑料能达到4次;塑料行业的交易活跃度比钢铁还高,价格波动频繁,钢铁一天一个价,而塑料一天两个价,每吨价差达100-300元,行业内的经销商都因为价格波动找不到合适的货而苦不堪言。”牟斌感觉这个领域很有机会,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因此他很快与来自阿里和塑料行业两位联合创始人开始了创业之旅。2014年7月1日,找塑料网正式上线。随后的势头也如找钢网一般:上线后半年单月交易额翻了300倍。目前已经覆盖华南和华东两个塑料行业集中地区,并将很快扩张至华北。互联网的本质在于加快信息的流转速度,认识到这点的找塑料网也在自身的IT系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现在公司已有一套非常完善的内部信息系统,同时聘请在塑料行业从业经验丰富的员工,让员工可以高效、专业地为客户找到价格合适、质量满意的货物。“B2B垂直交易,有专业交易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客户都是在这个领域从事交易超过10年以上的,如果不能够很专业地和客户进行沟通,平台价值就会很小。典型塑料行业的经销商一般需要花2到14天的时间进行买家的寻找,有了找塑料后,一般15分钟就可以完成找货的流程。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经销商,未来找塑料可能还会在仓储物流等方面进行大量投资,力求服务好塑料产业的上下游。”牟斌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业公司的。可复制的找X网模式找塑料网的发展形势表明:找X网的模式可以复制,牟斌对其特点进行了简单总结。1、必须是大宗商品。大宗商品的最大好处在于标准化,大家对于产品的质量都有清晰的认识;2、中间炒货渠道众多。从厂家到经销商,再到二级、三级、四级的经销网络,最后到买家,这中间有大量的信息不对称,资金利用率也低;3、坚持在交易环节服务客户。相比起阿里巴巴或者慧聪,找X网会更加垂直,力图以最专业的方式,服务好行业客户。“总而言之,不是整个B2B的春天来了,而是大宗商品的B2B的春天来了,钢铁只是其中一种。”牟斌说。资本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其实,助推这次浪潮的资本也是同一拨。找钢网的A轮投资是险峰华兴和当时李祝捷所在的真格基金,B轮是经纬创投,C轮是雄牛资本和红杉资本,D轮是IDG资本等投资机构。这些投资机构中有一半是找塑料网的股东。当然,其中也不乏新参与者,比如启明创投。今年9月,启明和IDG联合投资了找塑料网2000万美金。这是目前为止,化工塑料B2B领域最大的一笔投资。作为B2B领域资深投资人的李祝捷,已经在B2B里面投了多个公司,涵盖农业、鲜花等多个领域,很多项目都在投资后半年内相继获得了A轮融资。真顺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祝捷认为这个领域的春天才刚刚开始。“这次B2B电商对传统行业的改造非常彻底,最近陆续看见很多项目获得融资,而且估值都不低,这不是因为泡沫,而是因为投资圈都集体意识到了B2B电商的价值。”
【一起惠讯】1月30日消息,一起惠获悉,有住网与海尔地产云菜网在青岛宣布合作,共谋智能家居业务,抢占智能家居入口。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内容包括“3年100亿元合作量”、“建立共同互联网资源库合作”等。有住家居表示,有住网与海尔云菜网的合作会形成一种互动互补的“对充电”模式,两网共享注册用户,互相提供资源和解决方案,最终带来良性循环,促进上游和终端的直接连接。有住家居方面还称,对用户而言,此次两网合作带来的好处在于,在品质得到保证的基础上,性价比更高,家装产品和材料可自助跟踪,最重要的是,装修时间大大缩短了。据一起惠了解,海尔地产云菜网于2014年12月底上线,为B2B和B2C供应商交互交易平台。有住家居有住网,于2014年7月底上线,为互联网在线装修平台,旗下产品有面向个人的599元每平米的家装“百变加”和面向地产商的“Ideahome”。将装修建材业务搬到网上的,推行在线监工跟踪、低价格高性价比玩法的,并非只有海尔有住,小米雷军旗下顺为资本领投6000万元注入的“爱空间”即以手机监工、699元每平米等互联网形式入局,被称为“小米家装”。居然之家也于今年年会宣布,将开放在线设计装修平台,打造家居O2O服务平台。而就整个智能家居生态圈而言,海尔的布局是基于海尔U+平台,开放接口,家装、家居、家电全面并进,2014年11月,海尔发布了由智能网关、门窗磁传感器、水浸传感器等组成的SmartCare智能家居套装。手机厂商魅族本月中旬宣布加入了U+产业联盟。
立足于成都、初期定位于儿童用品、服务于荷花池大成市场批发零售业务的手机端O2O平台的“地狗互联”近日宣布获得1000万元的天使投资,投资方为成都网货商会相关领导以及成都业界著名天使投资人和传统企业老板。成都地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首个将传统电子商务和传统线下贸易和移动互联网相结合,打造一个全新的线下购物新体系。投资方代表表示,之所以投资该项目,除了看中该项目创新的“O2O+手机APP+儿童用品”模式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该项目定位:“地狗互联致力于提供商家对商家、企业对企业、企业对客户的移动互联网络o2o批发平台,为广大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稳定、安全的在线批发、零售应用服务,使批发和批发个人建立自己的o2o落地批发自主定价移动互联网平台”,这样看来,“儿童用品”只是个切入点而已,未来生长空间还有很大。目前传统的O2O电子商务模式,虽然在价格上比实体店销售具有一定优势,但与中国人的购物习惯还是有些抵触,实物质量与价格对应的预期存在较大的落差,网上商品品质参差不齐,购来的产品因质量,尺寸、色泽等各种不合预期的原因最终被束之高阁,花了钱还不能买到理想的产品,这也成为网购者回流到实体店最大的因素。而实体店面临的问题就是价格因素和空间局限,消费者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已经没有非常整块的时间逛大量地面店和网店、进行货比三家,选择质优价廉的商品,另一方面人们希望通过手机网络端更加方便的、精准进行购物,但又受困于网络购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安全性。也就是这些因素让批发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供需产生矛盾,矛盾事物中往往蕴含着机遇,地狗互联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迅速推出手机APP移动购物工具,而有了地狗互联这样的奇葩购物神器,消费者每天只需要花费自己碎片化的自由时间,利用地狗互联APP提供的地理定位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购物,既节约了时间,又能自主定价,还能体验在实体店购物的良好的体验以及对商品百分之百的确定性,这样双赢的创新模式,自然少不了跟随者。地狗互联联合创始人兼公司董事长孙才军指出:无论在从事传统商业经营还是互联网商业经营,其实最重要的是能否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实质性的收益和好处,为广大消费者群体提供方便、快捷、简单、极致的购物模式,目前业界所提出的O2O商业模式从宏观的角度上落地性并不是很强,作为中国这个复杂而又简单的商业市场,中国的互联网商业市场未来的格局发展还真的需要广大互联网从业者和传统企业经营者共同去探讨和研究,我深信,中国的未来O2O市场必定是成为中国商业发展的零界点,同样也相信地狗在获得前期1000万元投资之后,会从线下和线上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给出让广大消费者满意的解决方案,请相信地狗,相信你身边的传统门店。地狗天使投资人舒甫彬同样也表示:此次投资地狗只有一个简单的意图,相信地狗的商业模式将会是传统线下商家进军互联网领域做跨界营销最好的利器,同样也相信众投资人的眼光,作为地狗最大的投资人,他不但能给地狗带来丰厚的传统线下商家资源和资金支持,作为优秀的企业家,他也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地狗的发展过程中,为地狗的成长贡献出自己绵薄的力量!同时,据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在中国的移动用户(即手机使用者)数量是PC用户数量的5倍,移动互联网的价值将不可限量;把握住了这么多核心优势点,地狗互联何愁没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而作为有经验有眼光的投资者,不选择这样的产品,是不是太不符合他们的投资理念?
【一起惠讯】和国内其他品牌类似,或许是看中了跨境电商蓝海市场,互联网女装品牌欧莎已悄悄地踏上了网上“出海”之路一年有余。不过,新的环境意味着新的开始,更复杂的国际市场也意味着更广阔的发展天地。这便是欧莎等品牌商们痛并快乐着的缘由。那么,在这条漫长的跨境征途中,怎样才能找到正确方向?对此,欧莎海外营销负责人紫龙指出,自己跌跌撞撞走到现在,终于看到曙光,靠的就是“笨功夫”,通过不断试错去换回宝贵的经验。据介绍,欧莎从今年年初开始涉足跨境生意,主要采取多平台运行策略,在速卖通、亚马逊等平台均有开店。其中,亚马逊店铺的月平均增速超过50%,目前,月销售额在5万美金左右。“这与半年前刚起步不久时相比,也是个不错的成绩了。”紫龙谈道,“我们也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去做跨境生意,只能慢慢摸索、不断试错,至少这是我们品牌发展的一个新思路。”紫龙告诉记者,2012年之前,欧莎每年的增速超过100%,但从2013年起,其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就遇到了瓶颈。一方面,越来越多竞争对手杀入电商市场,传统服装品牌的入侵对欧莎这种互联网品牌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另一方面,经过8年时间,欧莎已铺遍国内所有平台,在国内渠道上已很难找到进一步上升空间。“怎么办?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求变,走向国外市场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于是,在2013年年终的一次例会上,我们所有高层一致决定到要去全球市场寻求机遇。”他指出,针对跨境业务,欧莎制定了多品牌、多渠道的战略。多渠道就是指同时上多个平台,多品牌就是并购或融合各种不同品牌,以提升整体销量和营销水平。在渠道的选择上,欧莎方面表示,因为淘宝的关系,最初主要利用速卖通来作海外营销平台,并且得到了一定的流量倾斜,也为欧莎带来了可喜的销量。而与亚马逊的合作则不同,因为没有流量支持和政策优惠,一开始经历了一个比较痛苦的磨合期,但好处是能接触到欧美一线消费群体,也更有利于树立品牌形象。据悉,欧莎在亚马逊最初的不适应,不仅因为平台对商家没有任何流量倾斜,也因为亚马逊的产品展示以简单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描述为主,与国内的风格完全不同。第一个月欧莎亚马逊“全球开店”每天的订单仅有一两个,整个月的销售额也只有1000多美金。紫龙指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做品牌,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针对这些困难,我们和亚马逊多次商谈,制定了具体改进策略。简单来说就是关注用户需求,给用户最想要的产品。”因此,欧莎接下来做的事就是对产品进行系统的调整。对其而言,既需要关注欧美市场的流行时尚,又需要关注同行在海外销售较好的产品式样,同时还需要做些“笨功夫”,那就是不断试错,根据用户反馈不断更换产品的式样,以选出更适应国外用户的产品。“我们从没做过外贸,所有运营经验都是基于国内的,所以只能通过大量的试错去累积经验,特别是在选品和款式上。再通过销售数据与后台数据来分析,哪些款、什么价位、什么样的关键点让它产生了销售额。我们就会把这些共性和特点抓出来,形成选品框架和参数体系。”紫龙解释道。据其透露,经过近一年的摸索,欧莎目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跨境生意经验。欧莎最大的优势在于供应链,开发、设计和生产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而那些铺货型竞争对手则是更多的依赖于在市场上拿货,也没有太多设计。此外,相对于其他渠道,欧莎对亚马逊全球开店的服务也比较有信心,其产品由亚马逊统一提供客服、进行管理、包装、运送,可以避免退换货带来的问题,也能给买家带来较好的体验。
很多人看不懂小米模式,认为小米靠得不过是奇技淫巧,不过是靠低价位来赢得目前的销量而已,有什么前途?比专利,连国内的中华酷联都比不过,比对产业链的控制,能比得上三星?他们这些前辈都挡在前面,小米能怎么超越?纵使小米目前靠高性价比和营销博得了销量,以后怎么办?它的那一套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早就被华为、魅族、酷派、一加等手机品牌学到了,随着国内手机公司纷纷成立了电商品牌,而且专利技术还比小米厉害,小米以后怎么玩?靠miui?miui不过是安卓的一层外壳而已,要是以后安卓闭源了,你分分钟灭掉,怎么拼得过IOS和WP们?纵使成了第一,也不过名不符实,空有销量而已,这样的品牌成了第一,就是中国科技的悲哀。大部分看不起小米的人都是这个想法吧?首先,如果这么想,那说明你们的确不了解小米模式,认识得很片面。小米一直强调自己是互联网企业,可大多数看不起小米的人一直认为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不过是小米的噱头而已。或者认为,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就是互联网营销思维。这都是不对的。那么小米的互联网思维是什么?互联网思维就是基本功能免费,增值服务收费。比如QQ,比如360,基础的聊天、杀毒功能都是免费的,那什么是赚钱的?比如QQ秀,或者是腾讯游戏,或者是广告收入等。它们为什么费心在增值服务上收费,而不直接在QQ的聊天上,360的杀毒上收费呢?而要将基础功能做成免费?答案很简单,为了铺量,如果QQ的聊天,360的杀毒收费,恐怕用它们的人会很少。大家都有一个这样的想法,收费的不如免费的,收费的还要钱,万一感觉不好岂不是白花了钱?而免费的,哪怕差点,好歹免费啊,哪怕感觉不好,不用就是了,没有一点损失。所以大家都往免费的软件上凑。而用在手机上是怎样呢?那就是手机这个硬件免费,靠增值服务,比如各种配件、手机软件、互联网服务收费。可手机硬件成本不像软件的成本,摊在每个人头上非常低,手机成本实实在在的需要材料。目前很难通过各种增值服务弥补硬件成本,那么怎么办呢?有办法,我手机贴近成本价发售,这样也可以大量铺量,并且可以靠各种增值服务赚钱,这样就安全多了。小米模式就是这样,简单的说,靠接近成本价的手机等硬件大量铺量,并且在硬件上搭建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同时出售各种周边产品,靠这些来赚钱。所以说,小米不(仅仅)是一家手机企业,它是互联网企业。他想做的是互联网行业的巨头,而不是手机行业的巨头,手机只是用来铺量的手段而已,等到手机的量达到一定的层次,就可以靠手机里面的各种软件和互联网服务赚钱了。就像腾讯的QQ,本身不赚钱,但是用QQ的人太多了,于是腾讯靠各种增值服务,比如游戏,比如QQ秀,会员等增值服务赚钱。QQ只是用来获取用来获取用户流量的手段而已。小米想做的,就是从硬件领域,迂回包抄软件和互联网领域。表面上看,小米是手机公司,其实它是互联网公司。它想做的,就是在手机的量,准确的说,是手机内MIUI的量达到一定的层次后。靠软件和互联网服务,比如说电子书、视频、游戏、各种软件等赚钱。小米想通过接近成本价的硬件,强力介入硬件领域,由于巨大的价格优势,这时,就会有很多人用,而一旦有很多人用小米的硬件,小米在硬件上搭建的各种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就可以大量赚钱了。所以,接下来,如果小米的手机销量达到一定的量级以后,你会看到小米手机上会有越来越多小米自家的软件,比如小米小说、多看阅读、米聊,以后还有可能会有什么小米黄页软件、小米浏览器,小米视频等软件出现。而软件和互联网才是小米真正想做的,手机硬件只不过是盒子,盒子赚不赚钱,有多少专利,小米才不在乎。那么小米为什么不直接做一家硬件企业,或者互联网企业,而要从硬件领域,迂回进入互联网领域?首先,不说国外,单单说国内,硬件领域,就有华为、酷派这些老牌硬件企业。互联网领域,有腾讯,百度这些老牌互联网企业,如果直接做硬件,或者互联网,那么就要面对直接和他们厮杀的结果,而一家新企业是很难打得赢他们的。所以,你们说,小米硬件专利比不过华为、三星这是对的。如果小米是硬件企业或互联网企业,的确会像你们所说的,无法取胜,因为硬件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都有巨头在前面拦路。那么小米能怎么办?小米能做的,就是走这些巨头没走过的路!那条路没走过?从硬件入手,迂回包抄软件和互联网领域,这条路,没有人走过!于是小米选择走这条路!华为酷派一众硬件企业想和小米厮杀,小米会笑着说,对不起,我是互联网企业,你们找错人了。我的盈利方向在互联网领域,和你们不构成直接竞争。那么,腾讯百度一众互联网企业想和小米决斗……等等,他们会和小米决斗吗?小米可是掌控着硬件,目前就有超7000万人用小米手机,明年如果卖出去一亿多台,那就有将近两亿台小米手机。他们巴不得和小米合作,通过小米家的硬件平台推广自家的软件呢。所以,为什么说不能直接拿华为三星一众硬件企业和小米比,因为它们属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所以你们说,小米硬件专利啊什么的不如华为苹果等企业,这些都是对的,但这又如何?小米本来就不打算在硬件领域深度发展,互联网才是它的目标啊。而要达成小米的互联网巨头的目标,就要运用互联网思维。也就是基本功能免费,增值功能收费这一思维,用在手机上就是手机免费,靠软件、互联网服务、周边产品赚钱,这样能够极速铺量。手机免费不现实,但接近成本价销售还是可以的。小米于是便以接近成本价销售它的手机等众多硬件,价格低,对于百姓总有很大的吸引力的,等到用的人多了,比如达到几亿层次,这时,我在MIUI当中预装各种小米软件和互联网服务。由于有几亿人用小米的硬件,那么通过硬件推广软件也变得很容易。毕竟软件和互联网的载体是硬件,你都用我家的硬件了,我还怕你不用我家的软件和互联网服务?所以,小米接下来会怎么做?小米接下来会将这一思维贯彻下去,硬件接近成本价销售,随着元器件价格下跌。一有利润,马上让硬件降价,再接近成本价销售。这样由于硬件很便宜,就会有很多人买,一旦miui用户有了好几亿,那么,搭载在miui当中的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就可以大展拳脚赚钱了。而软件和互联网服务赚钱,可以拿出一部分,补贴硬件成本。让硬件价格再次下跌,硬件价格一旦下跌,那么性价比会更突出,就会有更多的miui用户。有更多的miui用户,软件和互联网服务赚的钱就越可观,软件和互联网服务赚的钱越多,硬件价格就可以进一步下降。这是一个良性循环。那么,最终,小米模式会演变成怎样?那就是硬件完全免费!靠软件和互联网服务赚钱!试想一下,假设小米硬件完全免费,靠软件和互联网服务赚钱。那么这时,小米的软件和互联网生态一定是极其完善。那么,一台免费,而且服务非常完善的手机和其他要钱、而且服务比不上小米手机的手机,你会买哪一个?这就是三体中的降维打击!一旦小米真的能做到这一步,基本上天下无敌了。硬件都免费了,其他硬件企业还怎么和小米对抗啊?如果谁都用小米家的硬件,那么也非常容易通过小米家的硬件用小米家的软件和互联网服务,那么,这样一个变态的互联网企业,其他互联网企业又怎样和小米对抗?我知道,肯定有人有疑问,比如如果真实现硬件免费?软件和互联网服务赚的钱够弥补硬件的成本?比如小米4,1999,怎么可能在软件和互联网服务花这么多钱?首先,买小米的人不止是买最高的配置的手机,还有大部分人买红米,对于小米来说,无论你买红米还是小米都是一样的,都收获了一个互联网用户。拿红米note来说,目前卖899,成本按800算,你如果每个月在软件和互联网服务付出100元,那么小米一年就能挣1200元,刨去硬件成本,小米在软件和互联网领域就赚了400元。那么有人会说:我脑子有坑,一个月在互联网上花一百元?那我问你们,你们每个月充多少话费?大部分人都有几十块吧?为什么你充话费就舍得几十块?甚至很多人每个月话费上百块吧?在网上就舍不得一百块?归根结底,是大家还没养成网上付费的习惯,而却有充话费的习惯,这取决于现今的电子支付手段还不发达。十年后你再看看,大部分人每个月在网上付费都有两三百元,别说没有这么多。看电子书、看电影、买桌面、看小说打赏、看短视频、购物、听歌、玩游戏、购买软件等,现在很多人动辄在玩游戏或者起点看小说购买道具、打赏作者上千元,虽然是少数,但未来的互联网服务经济不可想象有多发达。十年后,电子支付手段很发达,随手就能付费,大部分民众也有网上付费的习惯,硬件的那点成本不算什么的。如果平均每个人用两百元,一年也能有2400,那么1999的最高配置的成本也不算什么。更别说,如果小米做大了,还有广告收入、软件预装、分发收入、小米网流量也可以变现成现金、各种配件的收入……那有人又会说,那这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硬件免费跟不免费对于普通人来说不都一样?最终都是从自己身上付费。话可不能这么说,虽然羊毛出在羊身上,但穷人和富人都能免费享受同样的科技产品,唯一差别之处在于穷人享受的互联网服务没有富人多,但这也不算大的问题。不过是少玩几个游戏,少看几个视频而已,但对于拉平穷人富人之间的信息鸿沟、贫富差距还是有巨大的帮助的。试想一下,假如有朝一日,最穷的人家里也能够用的起各种科技产品,这难道不算好事?穷人会自觉在互联网服务上少付费,而富人会在互联网服务上倾向于多付费,这其实相当于把富人的财富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分了一部分给穷人,让穷人也能够享受科技产品。所以,如果,我是说如果,小米成功了,其他跟互联网、硬件有关的企业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和小米合作,硬件企业帮小米研发、生产硬件,软件和互联网企业给小米提供软件技术支持和互联网内容服务支持;另一种可能,就是直接死一片。毕竟到那时,要和小米相抗,除了一种可能,别无它法,那就是硬件免费。但是硬件免费,需要极其完善的软件和互联网服务生态的支持。这只能是巨头企业还有可能。不过到那时,小米拦在这条路前面,其他企业要越过去,就很难了。那么有人会说,那这样其他企业怎么办?其他企业会倾向于和小米合作。刚才说了,小米模式决定了小米的行业整合能力很强。硬件领域的企业跟小米没有直接利益冲突,它们会和小米合作,借助小米品牌巨大的流量优势推广自家的硬件产品,比如小米手环、小米移动电源、小米摄像头、ihealth血压计,这些都不是小米公司生产的,但却和小米公司合作,借助小米推广它们的产品,而小米也因此完善了自家的智能家居生态链,以后在物联网领域有一个席位。那么软件和互联网领域也不会和小米竞争,因为它们想借助小米家硬件推广自家软件和互联网服务。所以有人说miui做大了会遭到谷歌的打击,这是不对的,因为小米家有硬件基因,小米做大了,谷歌会更倾向于和小米合作,谷歌给小米提供开源的安卓和一系列技术、内容支持,小米负责推广他家的产品。所以,小米作为互联网企业,入股百度旗下的爱奇艺,百度反而支持,为什么?因为百度还打算和小米合作,通过他家的硬件推广自家的爱奇艺呢。所以,小米在硬件领域,会有强大的整合能力,随着小米越来越强大,会有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企业加入小米生态链或者和小米合作,而小米得到了更加完善的物联网生态链以及卖这些硬件给小米网带来的巨大流量以及卖掉后得到的利润分成。在软件和互联网领域,也会有许多软件和互联网企业和小米合作,小米负责推广,而他们给小米提供软件技术支持、内容支持、服务支持,让miui变得更加强大。小米更有可能变成一个物联网科技平台,整合各个行业领域企业,小米得到了完善的生态链,而各个企业借小米品牌流量得到了推广。接下来说miui,miui从技术上来说,不算牛逼,只是安卓的一层壳,但是,小米本来就没打算靠miui的技术和ios、WP等操作系统比,它想做的,是在miui当中内植入自家的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因此和ios、塞班们,并不构成直接的竞争,纵使有朝一日,安卓闭源了,那么自行演化就是了,闭源了对于国产一众手机来说,就是安卓系统不再更新了,那么自己演化就行了,这影响又不算大,毕竟你安卓总不可能把泼出去的水收回来吧?以前开源公布的那些源代码,你还能把它从别人电脑中删除掉?对小米来说,miui甚至比手机更重要,因为它承载着小米的互联网梦想,所以说,哪怕你不用小米手机只要用miui,小米就很高兴了。而小米手机,是小米的互联网梦想的基石,你用红米,或者小米3,小米2,小米4,对于小米来说都是一样的,都收获了一个用户。硬件+软件+互联网三驾马车模式让小米的互联网的路非常宽广。你不用我家的手机,行,用小米平板,用小米电视也是一样的。你连这些也不用?哪怕你用其他品牌的硬件。刷miui对小米来说也是一样的,哪怕你miui也不用,你只要用我家的软件,我也能盈利,,你在苹果手机用多看阅读等小米系的软件,对小米来说同样不错。而小米三驾马车模式加上轻模式,让小米的行业整合能力很强,比如小米的智能摄像头、小米手环、小米电源、小米电视、小米平板、小米路由器、小米智能血压器等等,都是不同的科技硬件领域,而小米能够游刃有余。小米也打算这五年内投资一百家硬件企业,纳入自己的生态链。而miui当中集成的服务是与不同的软件企业领域,比如小米黄页、小米流量监控、小米一键式连wifi等,和迅雷、搜狐、金山、百度等企业都有合作。小米模式,让小米行业整合能力很强大,同时能整合硬件和软件和互联网领域的多个企业的帮助。这让小米模式在接下来的物联网时代大有作为。很多人有疑问,小米目前的营收大部分来自硬件,为什么还标榜互联网公司。目前来说,小米营收的确大部分来自硬件,那是因为软件和互联网生态布局的速度赶不上硬件铺量的速度,小米自己也没想到,自己硬件铺量的速度会有这么快。而且在互联网领域,入门用户最起码要上亿,才有能力发挥威力,小米目前用户才7000多万,因此互联网方面的营收赶不上硬件方面的营收,目前还只是第一个阶段,硬件铺量阶段,第二个阶段,软件和互联网生态布局阶段,第三个阶段,硬件完全免费,软件和互联网生态布局完成。目前小米还只是第一个阶段,以后硬件的营收比重会越来越少,与之相比,软件和互联网营收比重会越来越大,直到最后硬件负营收,软件和互联网营收额是天文数字,此时小米模式才完全展开。我为什么希望小米成功?因为我觉得小米真的有可能改变世界,如果它的模式完全展开。试想一下,免费的硬件,完善的服务,基本上已经没敌手了,毕竟有谁敢把自家产品完全免费?假设小米成功了,那么小米所投资复制小米的那一众国产企业也会因此而崛起,这难道不是中国的幸事?如果小米真的成功了,小米会带领成千上万的企业走出去,同时带领成千上万的国外企业走进来,这对于中国崛起、更加开放是有帮助的。同时,小米成功了,那么,也会有很多穷人们能够用的起免费的硬件,这对于减小贫富差距,难道不是一件好事?至于什么技术专利什么的,如果小米真的能成功的话,还愁没有专利?你以为那些巨头专利都是自家研发而来?靠收购各个企业足够积累足够的专利了。我希望小米能够成功,因为我希望,有朝一日,硬件能够完全免费,中国企业也能走向世界,中国也有许多站在科技巅峰的企业,穷人富人都能用的起各种科技产品。希望小米公司的口号实现:让更多人享受科技的乐趣。接下来简略地回答大家心里的一些疑问:首先,硬件完全免费只是一个理想化的小米模式的最终结局。小米未必一定会走,也许硬件降价到一定程度,后来者无法追赶,小米就不降了。即使走也有可能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比如充米币送手机、买手机送智能摄像头,送米环等等价值的礼包、以旧换新、或者你每月在小米硬件上消费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小米自动送你手机或其他硬件。花钱买手机等过一段时间自动返还相应金额进你的账户。有人说,我用小米手机不用收费的软件,光用免费的。你能从软件中赚到我的钱?也能啊,不然微信等软件如何赚钱的?微信估值好几百亿吧?免费软件可以通过广告、分发其他软件等方式收费。有人说,我只用你的手机,系统换掉,软件也不用你的。你怎么赚钱?首先,软件和系统也是有粘性的,比如QQ,你亲戚朋友都使用QQ交流,你用其他的软件就无法和他们很好的交流,如果小米成了巨头,肯定也有很多类似的有粘性的软件出现,让你无法用其他软件,再说了,软件分发、软件预装也是一种收入,你在小米手机上用其他软件,也能赚到钱的,因为小米替那个软件分推广,不然你以为爱奇艺、优酷等为什么要和小米合作。再说系统,如果miui的服务足够好,好到无可替代,你会想着换其他系统?即使你狠下心把系统换了,可小米家就只有手机吗?还有小米平板、小米电视、小米摄像头……。未来还有可能有小米智能锁、小米智能门、小米智能空调……如果你用的都是小米家的,那时,想更换系统,恐怕代价太高了。那么,又有兄台有疑问,如果手机等硬件完全免费。软件、服务的收入能够弥补硬件成本?未来是互联网的世界的,电子经济会高度发达。你看见一篇文章写得好,可以随手打赏一些钱,比如1米币、10米币、100米币等。而且支付手段可能非常方便,点一下屏幕也许就能打赏。现在网上随手付费的人不多,十年后你再看,电子支付非常发达,随手就能付费,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付费的服务的。你看见一个人唱歌唱的好,也可以打赏,一段视频很搞笑,也可以随手付小费。就像现在的起点小说,动辄有人打赏上百块、上千块、甚至上万都有。未来手机网上支付极其方便,可能你在网上随便唱歌、拍视频、写东西、帮别人玩游戏都能赚钱,也能很容易就为某些服务花钱。看视频、看小说、听歌、手机桌面、玩游戏、买软件、小米黄页、分发软件、预装软件、广告收入、小米云服务、小米商城购物、手机人工智能助理、小米配件等等,有各种方式赚钱。未来互联网经济会高度发达,而互联网的载体是硬件,只要你用小米家硬件,它总有各种途径赚到钱。有兄台又问,没看见小米有什么软件和互联网布局。小米成立了电子支付公司、入股了爱奇艺、和优酷合作、收购了多看、成立了小米互娱公司、现在也有小米桌面、小米系统、米聊、小米小说、WPS等软件,以后还会有各种小米游戏、自制视频等。这些都是在布局。还有知友说,你用了苹果三星还会跑回去用小米手机吗?是啊,假如有朝一日,小米手机价格低得令人发指,你会不会尝试用用?还是继续用昂贵的苹果和三星呢?另外,你用miui,为了享受更好的适配,可能会使用小米手机,你买了小米手环,为了更好的体验,可能会使用小米手机……小米家的各项产品,互相之间是有粘性的。有人说,小米的互联网服务和软件怎么打得败谷歌等行业巨头?那些行业巨头没必要打败小米,小米有硬件基因,它们和小米合作,通过小米的硬件推广自家的软件和互联网服务,而小米可以得到它们的技术支持,这对双方都有好处。
国产手机在“双十一”创造了惊人销量,在天猫2014年“双十一”全类目TOP10排名中占据三席,小米、华为、魅族分别排在第一、第二和第九位,上演了三强争霸的戏码。目前,智能手机竞争日益激烈,高端阵营有苹果和三星。原先,在国产手机中,小米一直凭借着互联网玩法独步天下,然而,在中端阵营中,玩家日益增多,竞争日益激烈,利润也在被削减,怎么证明自己在国产手机阵营中的地位?品牌厂商都需要一个机会,“双十一”就成为重要的契机。“双十一”暗战手机进入智能机时代后,离互联网和电商都很近,又是标准化的电子产品,天然就适合进入互联网销售,今年“双十一”仅天猫平台1天卖出189万部手机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过,这个庞大销量的诞生,背后是三家国产手机厂家运用互联网思维暗战的结果。社会化营销一直是小米的强项,通过各大论坛、社区、微信、微博、qq空间、百度贴吧等不断与消费者互动,以同城会、爆米花等形式举办的线下活动深得米粉的心。小米以“米粉”群体为基础,擅长把流量转化为销售。这点与“双十一”提升销量的路径不谋而合,最终其创造出15.6亿元的销量。据小米科技公关负责人刘琪介绍,“双十一”前小米既有常规的官网导流、社交媒体预热与引爆,也有过小游戏送优惠券、通过挖宝游戏引导收藏,同时还与天猫进行官方流量合作,通过约300家线下服务网点扫码送优惠券等方式引来大量流量。引流的效果非常明显,11日零点一过,仅4分48秒支付金额便超过了1亿元,自此一直到活动结束,小米官方旗舰店始终稳居在手机类目以及天猫全网店铺排名的第一位。在“双十一”期间,“最快破亿”和“最高销量”是两个商家非常关注、也很容易引发传播效应的概念。当这两个概念都被小米一扫而光时,这种局面完全在魅族科技副总裁李楠的意料之中,他表示:“我们在第一分钟排在第一,紧接着我们降到了第二,MX4没货之后我们降到了第三,主要还是MX4货量的问题,只有6万台,预订用户优先,也就是先要满足预订用户的量,所以可以抢的现货只有3万台。”11日当天,一直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坐阵应对的他,也按照预案及时“变阵”调整策略,“我们其实面临两个选择,是把货堆到天猫,还是分给其他渠道?我们选择是分货,其实天猫的货被秒光之后,很多用户不知道我们在京东和苏宁也有货。”李楠表示。与小米、魅族不同,华为手机在“华为”这个响当当的品牌引领下,推广开展得更扎实。华为手机荣耀品牌公关负责人白毅介绍,华为手机此次销量主要是荣耀系列实现的。在推广上,前期通过微信小游戏吸引用户注意力,主要传递用户可参与抽奖特斯拉。然后是对热销的荣耀6推出预存定金优惠购活动,可享受当天发货。“11日当天的活动更有针对性,当天赠送礼品、配件打折,针对购机用户直接赠送荣耀耳机、手环优惠券、APP大礼包等。这些都是给用户带来福利回馈的活动,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白毅表示。O2O研究专家王济民撰文指出,传统企业只要有产品方面的深厚功底,再插上互联网思维的翅膀,其崛起的速度大有后来居上的架势。华为手机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其学习和复制小米的互联网打法,尤其是荣耀系列选择与大型互联网公司跨界合作,用合作伙伴的社交传播优势打造社会化营销,强化品牌影响力,其发展的势头,大有赶超小米手机的趋势。此次“双十一”华为手机销量10.6亿元,如果小米15.6亿元的销量中减去手机之外的产品,最后在销量数字上的差距就更小了。打榜的意义小米、华为、魅族三大国产手机品牌平时在互联网上的销售做得已经非常不错,尤其是小米,目前仍只有网上销售渠道,为什么还要花费如此大的力气在“双十一”冲销量,其供应链体系能否支撑,背后是否还有其他因素的考量?在李楠看来,“从传播角度来说,‘最快破亿’的音量如果是100,那么其他数据的音量就是60。”企业不约而同更看中的是“双十一”“最快破亿”和“最高销量”这样的概念给品牌带来的好处,以及在电商圈的影响力。就类似当年央视标王带来的品牌溢价空间,让许多老板不顾一切地举牌。只是有意思的对比是,上周刚刚结束的2015年央视招标开始淡化总成交额和标王这样的概念,企业争夺的阵地开始向新经济领域转移,而每年“双十一”的全类目、分类目排行榜成为让商家疯狂的传播点。不过,在这种追逐中,企业反思的速度与央视招标相比更快也更早。李楠就认为,“双十一的本质,是阿里花了很多传播把流量汇集到这一天,媒体对这一天也非常关注,品牌也把货堆到这一天,双十一最终是用销量换报道的一天,赚到媒体报道的眼球及市场用户的眼球,是捆绑所有人在玩。但是玩单日销售,这个赌得有点畸形了,如果你想拿到这个指标,你必须之前和之后断货,你断一个月,我断三个月,都挤压到11月11日这一天。”企业除了销量和品牌考虑外,也把“双十一”看作维护粉丝、与粉丝直接交流的机会。在白毅看来,“双十一”已经成为一个电商平台年度狂欢的节日,由于华为平时有严格的价格体系,能打折优惠的机会并不多,因此荣耀借此机会回馈用户,更容易培养“花粉”的忠诚度。刘琪也表示,小米有两个大的电商节日,一是4月份的米粉节,再就是天猫“双十一”。“小米参与‘双十一’并不过于看中销量,而是重在磨练团队,提升电商服务能力。举例来说,今年米粉节小米物流团队创造了单日出库发货订单56万单的记录,小米物流‘双十一’单日总出库运单达93.7万单,10大配送中心24小时不间断发货,仅用3天就完成出库。”刘琪说。不过,如果把“双十一”看做一个订单巅峰时点的话,手机厂家如何调配自己的供应链体系,使之与巨量订单的覆行相匹配,如何协调平时销售与大促销的节奏,如何分配商品在不同电商平台的数量,这些都需要厂家有更长期的规划。采访中,小米和华为都为“双十一”备足了货,保证每个订单的消费者都能拿到心仪的手机。但在销售平台的商品数量分布上,则每家各有不同。像小米,“双十一”就把所有资源和销量目标都砸在天猫一个平台上,只是根据大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人喜欢不同的小米产品,只预先在仓储配货上做了有效的优化,增加配送速度。而魅族更强调的是各个平台的均衡,最终目标是让消费者都能拿到货,而不是跑到黄牛手中。“我们其实是有足够多的货,但是我们并未放在天猫一个平台上。如果不能成为‘最快破亿’的品牌,我们宁愿把货放在更多的平台以及线下渠道,保证能让用户拿到。”李楠说。华为的选择是几乎覆盖所有电商网站,最终在天猫全品类排行第二,在京东商城、亚马逊、一号店、唯品会、苏宁易购等手机类目都排名第一。
【一起惠讯】当中国人还在疯狂地扑向天猫双11的时候,家住美国纽约的华裔Rise决定将丝芙兰(Sephora)告上法庭。11月19日消息,作为全球第一奢侈品公司LVMH集团旗下的美妆连锁专卖店丝芙兰的美国官网,日前却由于屏蔽美国华人消费者,特别是女性消费者的在线ID,而引发关注。一起惠在各大华人聚集的论坛和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注意到,由于遭受丝芙兰美国官网的不公平封号、取消VIB会员资格、积分清零等对待,消费者的抱怨纷至沓来。一位纽约华裔消费者正准备将丝芙兰美国公司告上法庭,起诉其行为是“种族歧视”,并要求赔偿。这位由于诉讼而不得不隐去姓名的消费者(文中化名:Rise,微博帐号:Rise_Against_Sephora)透露。涌入的华人把丝芙兰官网整瘫痪了丝芙兰美国全年全店折扣次数很少,通常是年中内部员工折扣、年底VIB会员折扣(亲友折扣),这次的事件发生在年底的VIB会员折扣促销活动中。何为VIB会员?一起惠了解到,丝芙兰会员制分三种:1.BeautyInsider:普通会员,任何有美国邮政地址的用户都可以在其店内或者网上注册,没有任何会员购买要求限制,相应福利最少;2.VIB-VeryImportantBeautyInsider:相当于VIP,成为条件是每个VIB每年在丝芙兰店内或者网上消费达350美金。概念类似航空公司积攒里程,每消费1美元获得1分积分,积分可以用于兑换店内产品,如一套知名品牌彩妆套装大概需要500分,兑换价值接近1分0.1美元;积分不可累积至第二年。3.VIBRouge:比VIB还要高的会员,每年消费金额达1000美元,同时具有相应福利。事情发生于11月6日到10日的促销活动。此次活动只针对VIB及以上会员,促销开始前数周,VIB会员通过邮政系统获得实体折扣码两个,一个为自己消费,一个可以给自己的朋友消费(朋友不需要是VIB用户),每个折扣码折扣额度均为八折。11月6日凌晨,促销活动开始,由于突然涌入的大量用户,丝芙兰美国官网瘫痪(相比天猫情何以堪)。第二天(11月7日),不少华人用户陆续可以登录的时候,却发现不能够通过自己的VIB账户进行购买。在联系了丝芙兰官网提供的客服联系方式(邮件、留言、电话、FB留言)后,大部分被封的华人用户得到的统一回答是:“出于安全原因,您的帐号被封。这是公司的商业决定,目前所有被封的账户不能解封,同时您账户里的积分也将清零或者不能被使用。”在多方面投诉无效以后,各大华人论坛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大量此次“丝芙兰封号事件”的帖子,其中不乏抱怨和谩骂之声,也出现了号召抵制丝芙兰的声音。11月11日,位于美国纽约的丝芙兰用户Rise决定以“种族歧视”为理由状告丝芙兰此次封号行为,并启动微博用以向同命相连的华人消费者招募相关资源和收集相关证据。祸起代购,实则躺枪?由于接连收到大量投诉,要求解封帐号,11月7日,丝芙兰在其官方Facebook页面上登出了以下声明:“昨日(11月6日),造成网站瘫痪的原因是来自北美和美国之外的数个国家突然涌入的大量大宗买家(bulkbuying)和机器人账户,这些账户都具有倒卖货品性质。目前网页、手机App等系统正在恢复工作中……恢复的工作也是分步骤进行,一些我们美国和国际忠实用户被暂时封号,我们理解这为您的消费带来的不变,并为此感到抱歉……但是,基于倒卖的原因,我们将永久封存某些账户:倒卖是现在全球和行业里逐渐普遍的一种行为。为了保护我们的顾客和品牌,我们已经确认了一些利用促销机会大量囤积货品以便通过其他途径倒卖获利的账户。经过认真的考虑,为了惠及我们的主要客户,我们决定查封这些账户。”一起惠注意到,该声明一出,立即引发被封账户消费者大量的反弹。文中对于“倒卖”所用的是英文表述为“resell”,其所指的是目前华人比较热衷的代购行为。不少被封帐号消费者表示,自己一年购买的数量并不巨大,而且都是自己使用,也被封号。“丝芙兰连货物都加入不了购物车,凭什么就认定是代购,并由此封号。”有消费者戏称。随着信息也逐渐收集,消费者们发现,这些被封账户一般都具有两个重要特点:1.使用流行的中国大陆姓氏注册账户。根据Rise后来在微博进行的统计,目前收到报告被封的账户100%的姓氏都可明显看出是中国大陆姓氏的拼写,如Zhang,Wang,Li等;2.使用流行的中国大陆邮箱进行注册。同样根据Rise的统计,超过90%的被封账户用来注册登记的邮箱后缀为126.com、163.com、qq.com。同时,在网络上,关于此事的看法则分成两派:一派坚决维护自己的权益,特别是从未或者很少进行过代购行为的华人ID,认为丝芙兰可以查处代购行为,但是必须要经过严格的筛选。简单粗暴地以姓氏和邮箱来进行封号操作不合常理;另一派则严苛指责代购扰乱了市场也拖累了自己,认为丝芙兰此举情有可原。“不断要求他们解封也太没骨气了,以后不买就好了,跳上跳下地叫嚷太丢人了。”然而,Rise告诉记者,丝芙兰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其行为操作都有不公允之处,特别是对待华人消费者甚至涉嫌“种族歧视”。“1.商家不能只通过姓氏和邮箱就认定这个用户具有代购倒卖的嫌疑而封号,就如同因为肤色种族就拒绝提供服务一样,这违反了1964年通过的民权法案(CivilRightsActof1964),涉嫌种族歧视。“2.在自由经济环境下,代购不应该由商家来管。如果是在美国境内倒卖,IRS(国税局)应该进行管理和查处;如果是倒卖出国,那进口国海关负责管理和查处。商家和消费者的购买合同自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那一瞬间起就完成了,商家不能够对货品售出后消费者的处理进行干涉。如果担心倒卖扰乱市场,那可以采取‘限购’政策,这样完全就解决了问题。”Rise表示,实际上,很多用户因为网站瘫痪并不能登录网站进行购买,没有构成大宗购买或者倒卖行为。她表示,在此行为发生前,丝芙兰单方封号也是一种“有罪推定”。据悉,Rise已经将此案已经交律师处理,并将在近日正式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据司法人士介绍,此类集体诉讼预计周期不会短,如果丝芙兰被判种族歧视,其赔偿金额也将极为巨大。【最新进展】据一起惠了解,丝芙兰自11月14日起,陆续向订购成功的账户发送邮件。其称由于库存原因,产品将推迟一周或者更长时间发送,并由对此带来的不便向用户道歉。有趣的是,丝芙兰官网以不知道何种标准,对消费者进行了不同积分的赔偿,有的用户反映收到了250分积分,有的称收到500分,也有称一分未收到。丝芙兰官网也未对此做出更详细的解释。另外,陆续有用户收到丝芙兰寄出的订单,但某些订单存在问题:1.用户未下订单但是收到货品;2.多收到货品;3.信用卡未扣款,但是收到货品。目前,Rise仍在其微博上号召有问题订单的用户保留订单,联系丝芙兰客服并且保留一切相关交流证据。有被封用户反映,丝芙兰貌似解锁其账户,可以登录查询积分,过往订单等信息,但是一旦将货品加入购物车进入“结账”过程,还是发现其账户并没有被真正激活,只是一种解封假象。【其他补充信息】丝芙兰官网和实体店中,用户注册时签署的“用户悉知”里并没有任何关于大宗购买和倒卖行为的条款,其“商店政策”里也没有相关条款。在此次封号行为开始之前,丝芙兰并未向任何用户发送任何形式的通知会查封其账户,其后也未做任何解释,大量用户最初得到的反馈都来自电联客服的回答。【关于1964年通过的民权法案(CivilRightsActof1964)】第二章第201条第一款(a)所有的人均有应该完全的、平等的并且排除任何基于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或者其民族而产生的歧视或者隔离的享用任何公共膳宿处(publicaccommodation)提供的各种货物物品、服务、设施和、位于任何地方的根据本条所定义的公共膳宿处(PublicAccommodations)所提供的好处、便利和以及膳宿服务的完全的、且平等的权利,而不受任何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或者民族的歧视或隔离。
最近的一场数据造假被曝光。据《财新网》报道,10月18日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中,阿里巴巴处理了包括天猫总裁在内的4名管理者,并承认一款手机的预约数据经过人工改动。一家流量买卖网站的首页商业贩售数据流量造假并不鲜见。在众多数据泡沫的背后,夹杂着利益的冲动、面子的作用。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互联网研究者、从业人员均表示,流量作弊的现象的确存在。“这是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潜规则。”《博客网》创始人方东兴告诉记者。“大家都懂的规则”“买流量?我有,我买了100MB。”王清(化名)搞不清什么是网站流量。他所说的100MB只不过是虚拟空间。2013年,上班族王清利用业余时间办了一家网站,尽管指望它盈利,但他仍然只在熟人圈里做了推广。惨淡的是,网站现今没有一条广告。网站流量通常指网站访问量,包括独立访问者数量(UV)、页面浏览数(PV)等指标。这些指标影响着广告主投放广告的决心。“网站主要登的是家乡商业领袖的动态。”王清的规划是,先把网站的内容做好,吸引足够多人浏览,有了人气之后再谈广告,甚至可以请商业领袖赞助,“反正业余时间做的,可以慢慢来”。他直到今天依然是“内容为王”的坚定信奉者。每天,网站更新十余条信息,消息转载自各大媒体。在后台的编辑系统中,为了调整一个字体,他有时会反复刷新浏览好几次。这家网站运行了两年,王清期待的第一笔广告一直没有来。在世界网站Alexa排名中,他的网站排名数百万。由于远远超出10万名,网站连被显示各时间段访问量的资格都没有。“对方是广告客户,你说你的网站好,怎么证明,只有看访问量排名。”王清慢慢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刘非(化名)所服务的网站,曾经也不注重这项访问量排名。这是一家新闻资讯类网站,具有官方背景,坚持“干干净净做内容”,至于如何提高访问量,一度不是网站关心的重点。相对这些“寂静”的站点,商业网站则处于一个暗藏厮杀声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中,因为与“变现”联系在一起,访问量成为看不见的资源。关注互联网领域多年的前媒体人阳淼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无论从经济收入还是融资来说,流量多都是有好处的,“流量多,广告变现或者导流能力会强一些。数字漂亮,融资会更高。”在阳淼看来,一般综合性或是面向大众的网站会看重Alexa排名,门户网站的地位早已不用通过Alexa排名来确定。王清发现,一些网站在准备寻找广告主的赞助之前,会采用刷流量的方式作弊,提升自己网站的排名。“刷流量的一般主要是所谓的‘草根站’。”阳淼说的草根站主要指个人网站、网店等,“有的草根站需要变现,短期内比较大的动静才会做。”一些新闻资讯类网站在刚推出的时候,也可能采取这种办法。一位创业多年的互联网人士坦言:“任何网站做好都得买流量,这是互联网大家都懂的规则。”可刷流量可定制Alexa排名网站流量,并不昂贵,也并不隐蔽。在互联网搜索“流量买卖”等关键词,能弹出不少相关交易网站或软件。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一家流量联盟以提供IP出售为主,价目表中,最低的标准是每天200个IP,价格仅1.19元;最多的为每天50万个IP,价格2931.5元,平均每个流量大约0.005分钱。另一家网站的价格则便宜一些,售价是24元1万IP。“这些不是一次性投放的,而是24小时分配投放的。”前述客服人员建议,为了让数据更加真实,可以根据平常实际访问量来选择投放的数量。还有的刷流量网站采用包月的方式,平均每个流量两分钱。客服人员表示,如果选取的是平均每天8000流量,一个月的价格是4800元,也可打折到3600元,“今天确定合作,明天就能看到8000流量。”他称,因为这属于人工点击,所以价格比一些同行稍高一些。此外,除了包月套餐之外,还有包季度、包年等套餐。当问及流量作弊是否会被人举报,客服表示,如果每天只有几千的投入,不会被举报,被举报的往往是一天被注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其实,在这个市场中,不仅是购买流量,甚至Alexa的指定排名位置也被宣称可以量身定做。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客户前来咨询时,他们会根据客户希望达到的排名,来预估一个相应的流量值,之后逐步地提升,“一般20天左右会有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当然,如果付费结束之后,仍然想持续通过刷流量获得这个位次的排名,需要定期续费。“各类型的网站购买流量的都很多,小到个人站,大到知名门户站。”一位宣称可以刷Alexa排名的客服表示,不仅有事业单位,还有商业网站,有的网站已经在Alexa排名中几百名。“新闻网站、门户网站都有。”他称,“放心,我们对客户资料保密。”按照他的说法,之所以至少从月付开始,直到季付、半年付、年付,是因为大客户希望能够获得稳定的流量来源,这样才可获得更好的融资等发展,小客户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这也是其持久性不如大客户的原因。方东兴告诉记者,有的大的门户网站也搞流量作弊,只要有收益,不分大小,“这个行为肯定是不合理的,但是网站为了生存,为了收益,就一定要做。网站流量作弊问题非常复杂,五花八门,各种原因,各种形式都有的。”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说,在早期桌面互联网时代,作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访问量、流量排名对于投资人的估值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所以一些专业的公司专门刷流量、刷排名帮助融资。“还有一些比较高明的手段,如黑客级的,通过一些方式入侵到普通用户的电脑里面,在电脑后台悄悄访问客户的网站,造成看起来访问量很高,其实这些客户是没有访问的。”李易说。据公开资料与媒体披露,这些刷流量的服务提供商大多采取机器人作弊的技术手段,有的使用恶意插件,有的则使用木马、病毒等手段植入其他网民的电脑,让对方不得不访问,有的则利用不同计算机之间的IP互访等功能。为什么作假流量作弊的现状如何?多位受访的互联网资深人士表示,没有具体的数据,但其中的“水很深”。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2007年,国内对流量作弊的质疑曾经引起一阵风波。当时有行业网站报道称,Alexa公司调整了全球排名的算法,大量中国网站的排名出现下滑。“原先排名在前1000名的中国网站,有三分之一被完全清空或大幅降低排名。”报道披露,这一次被清空的网站几乎都是2007年的新兴热门网站,包括视频、娱乐等领域。在该网站同时进行的网友调查中,“你认为网站流量作弊现象是否严重”的问题里,81%的网友选择“非常严重,很多新兴网站都在作弊”。阳淼认为,流量作弊这个产业出现的时间不止七八年,很可能有互联网的时候就出现了。方东兴告诉记者,使用流量作弊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些是与利益、广告收入相关,有些则是因为需要亮眼的排行榜、行业排名,有的则需要较大的数据吸引投资者。另一个因素则是竞争。“你不作弊,对手作弊了,对你会很不利。排名低于对手,就会处于弱势地位,不利于竞争。”方东兴表示,这个背后有很多很复杂的因素。除外部竞争外,网站中不同部门、不同频道之间都会有竞争,依靠流量的排行来激烈角逐。“专门帮着作弊的公司其实也是有偿服务的。”方东兴说,另一种情况是,网站自己弄虚作假,比如淘宝网站,一些商家搞出虚假订单量,吸引客户,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客观上来说,行业会造成一些泡沫,但是整体来说,这就是一个需求。具体情况大家都知道,还是有很多方式去检测的,你是瞒不住的。还有就是看着热闹一点,其实具体影响没多大。”阳淼告诉记者。多位互联网的广告主告诉记者,他们对流量作弊并不陌生,也琢磨出一些规律最大限度防止作弊行为。例如,在没有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各日PV值波动较大,或者24小时内每小时的IP访问量大致平均等。阳淼表示,如果在行业内,大家对这种现象都很了解,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有时出现的问题是“忽悠行业外的人”。“比如,政府网站来找人运营这个网站,那个人可以短期内把它刷得非常好看。”不公平的行业生态方东兴认为,在法律上,流量作弊几乎是“无从监管”。因为流量是网站自身的机密,外界很难获知,不像财务审计,相当于一个商业机密的组成部分,“网站自身统计都很难准确,外部就更搞不清楚了。”在李易看来,流量作弊带来的不公平来自更远的时刻。他分析,桌面互联网时代已经过去,门户网站也不热门,1.0时代的网站慢慢被边缘化,竞争没有那么激烈了,“现在更多的精力是放在APP上面。抓排行榜,抓流量,更多的是集中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上面。”他说,这其中的方法是一样的,在预装上造假,在激活上造假,在活跃量上造假,“投资人看的就是这些东西,比如,下载的数量,周活跃量,月活跃量等,作假的商业链也是伴随着时代的潮流进化的。”李易举例,在APP时代,有的用户会看见手机里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这就是在预装的时候留有后门,需要的时候,可能会瞬间操纵几千万台的智能手机完成某些事情,之后再将其卸载掉。“老老实实做网站的,反而没有了竞争排名上的优势。”刘非对这种改变暂时没有适应。其实,流量作弊如何维权,这是早被媒体追问过的问题。“现在的规定很难上升到法律层面,起诉渠道也是没有的,大多都是不了了之。”李易说,白名单制度也很难起作用,“因为交给你检测的时候我这个APP是很干净的,认证之后,我再加入东西,请问你怎么去核实?”“在中国这个百花齐放的时代,靠行业自律是不可能的,比如在行业风投,他造假我能不造假吗?你侵犯我不侵犯,你融到了钱,我融不到,那我不就死了吗?刚性需求,生死需求,行业自律是不可行的。”他说。“这样的商业竞争,中国很难避免,它只是商业造假,生态就是这样,从道德上来说不太好,对于创业者来说可能不太公平,不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创业环境。”李易说,这个环境不是政府可以左右的,本身就是行业里面的生态,“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投资人境界的提升,会慢慢地会好起来。”
【编者按】亚马逊直邮开道中国海淘市场,酝酿新的爆发,这对于耕耘多年的跨境电商市场是个极大利好。无论这是否是一场“狼来了”的游戏,但至少可以让人预见到互联网世界真的可以是平的。但降低了进口门槛,亚马逊的竞争优势是否依旧?假如亚马逊为中国网购人群提供的仅仅是海外商品而已,又能否在以价格战为主的中国电商市场环境中俘获用户的心?亚马逊中国过去几年走过的老路,对亚马逊直邮又意味着什么?在研究明白这一个个复杂的问题之前,不妨先听一听美国消费者对亚马逊的看法。美国电商起步早,但近些年发展势头没有国内迅猛,再加上不同的物流配套、信用机制以及社会文化,美国电商较国内电商发展更加多元化。在这其中最不能忽视的Amazon,最近也宣布将开通直邮中国的业务。一方面可以看出各大电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另外一方面,Amazon在美国的核心竞争力能不能复制到中国去成为了一大迷点。虽然不能称作Amazon达人,但是也是办了五年的AmazonPrimeMembership(亚马逊金牌会员服务)。在此,简单介绍一下在美国,怎么用Amazon才是精明之选,也可由此体现Amazon在美国的核心优势,希望不久以后国内的用户也可以感受到其方便快捷。首推:Prime两天限时送达基本上在Amazon购物不需要任何的会员资格,有钱就能买,这跟其他国内常见的电商没有区别。但是,Amazon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会员制——Prime会员制。已经推出了九年的AmazonPrime会员制目前的会费为99美金一年(去年还是$79),主要好处有四点:1.可以免费观看超过四万部的电影电视剧;2.可以用Kindle电子书每个月免费借阅一本书,并且没有归还时限;3.可以下载超过一百万首歌;4.可以在Amazon上使用“两天限时送达”服务购买超过1500万种商品。前三项不赘述,这个跟整个国家的知识产权体系有关系,在国内不花钱也能看电影、看《跑男》、看美剧,也能听歌读书,没啥稀奇的。但是第四条,对于网购的人来说,意义非凡。“两天限时送达”意味着什么呢?很多人看这句话可能没太大感觉,说国内还能指定哪天几点送到呢,美帝人工贵,不能比。正是因为美国人工成本高,所以两天限时送达的价值难能可贵。在美国,一般网购小宗物品,物流商不超过四个,最多选择的是USPS(美国邮政)、FedEx(联邦快递)和UPS,其中USPS是公家所有。那么问题来了,美帝物流哪家强呢?这个很难讲。美国快递业务也分区,全美五十个州,州内快递、跨州快递、跨东西海岸快递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称霸,简单说来,有以下几种方案:1.州内首选USPS;2.跨州较远距离FedEx可能比较合算;3.跨州近距离USPS性价比更高;4.商务件、贵重物品以及对服务要求高的首选UPS;为什么跨州较远距离FedEx比USPS价格便宜呢?因为在不追求时效的情况下,FedEx和UPS大多采用公路运输,而USPS在一定距离以上都是飞机运输。所以假如洛杉矶寄往西雅图这样横跨南北,或者旧金山到纽约这样穿越东西海岸的时候,USPS都是飞过去的,价格自然就贵了。而不管选择哪种,除非州内或者相邻州的包裹,最便宜的普通件至少需要3个工作日才能送达,如果距离远,走上个8-9个工作日根本不稀奇。如果想快,比如FedEx的三天送达或者USPS的“expressservice”,那就再多掏少说20%、多则几倍的快递费吧。换到国内这样想想,吉林的小明买了海南岛的椰子干,等上个把礼拜才收到包裹也不稀奇吧?而用Amazon的Prime服务,无论你在哪儿,Amazon承诺下单后两个工作日送达。也就是说,东北的小明周一下单,周三就能收到海南岛的椰子干了。当然了,这椰子干是不是在小明周一下单后才从海南岛发货的,那就不一定了。Amazon的这个服务是怎么实现的?和京东类似,Amazon网站上有自营产品、有发货产品(FBA)、也有第三方卖家商品。这其中,能够享受Prime服务的产品,是自营产品和发货产品。自营产品和发货产品的区别在商家和Amazon的关系上,但它们的共同点是,商家都需要提前将自己的产品发到亚马逊遍布全美的几个大仓库去。也就是说,海南椰子干也许在一两个月以前就已经运到了天津的仓库,所以东北的小明用“两天限时送达”下单后,很快就能收到货。那么有人又会说,我不需要那么着急吃椰子干,等两天和等一周对我来说无所谓的(可能么?),那Prime另外一个在购物上的优势就体现在了退货政策上。Prime的退货政策应该来说是比较完善和合理的,有理由的退货买家不需要出任何费用,也就是说假如你在门市买了件衣服,回家仔细一看衣服破了一个洞,你连开车去商店退这个过程这个油费都不需要,会有人上门来取货退货。这个服务我以前在国内不是没有享受过,但只能说太少了。而Amazon的Prime几乎是为购物做了保证,特别是对于衣物等购买,实在太方便,不用担心尺寸问题。要知道,6PM退货也是要收钱的。其次:一站购物图方便公平地说,Amazon上买便宜么?不见得。但Amazon的优势在于:东西多。想买开架护肤品,不需要drugstore,Amazon上有;想买设计师大品牌衣服,不需要去NM这样的高端百货网店刷,Amazon上有;想买厨房小用具不知道去哪儿找,Amazon上有;想买打印纸墨盒不需要去staples网站,Amazon上有;想给娃买玩具,不需要去ToysRUs网站,Amazon上有……Amazon上,什么都有。付或者不付运费,两天送达或者超过两天,总之Amazon上啥都有。所以,如果我想找一些特别的东西的话,我就会在Amazon上找找看,因为我还有Prime,感觉上用得越多,我那99刀就花得越值。差点忘了说,Amazon这99刀的年费其实一个会员制可以有五个账户用。我在一个论坛上,以每个账户15刀的价格卖给了四个人,也就是说,我自己才花了39刀。其实“会过(日子)”也就是“鸡贼”的同义词吧?直邮国内玩得转?Amazon直邮中国的具体措施还没有曝光,但是有渠道称应该会是利用自贸区的仓库来操作,产品也是针对国内消费者的精选产品。那么问题又来了,Amazon怎么才能跟那些已经开展了直邮业务的电商,或者是淘宝代购竞争呢?请允许我大胆地设想一下:1.首先Amazon不太可能在国内复制Prime或者其他几个在美国流行的会员制,因为国内的消费者不会为这个掏钱。看看Costco就明白了,连Costco这样在美国利润大部分靠会费收入的,到了天猫提都不提会费的事儿,电商的会员制至少现在看来行不通;2.包邮还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不过也许会提出“多加十块两天送达/当天送”这样的服务来吸引对快递时间要求的高的消费群体,但是如何部署仓库的问题有待解决;3.包税也应该是具有诱惑力的一点。Amazon直邮毕竟还是属于跨境电商,货物如果是放在了自贸区仓库的话,小件商品还好;那大件商品,比如空气净化器,还是会涉及海关的税务问题。如果能妥善解决税的问题,也应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一点;4.现在看起来,Amazon直邮的货品应该局限在自营商品这块。以“直邮”作为卖点也许可以再向供货商要个新的低价,毕竟帮助没有能力在国内建渠道的中小卖家拓展市场也是一块诱人的蛋糕。见识有限,请多海涵。不过,萦绕在我脑海里很久的另外一个问题还是没能解决:Amazon的直邮,将置Amazon.cn于何处呢?
【一起惠讯】11月5日消息,在临近双11之时,上海有十多家品牌商进行了闭门讨论。与前面五次双11相比,今年双11预热气氛明显下降,品牌商认为双11越来越像春晚,没有冲动没有刺激更没有惊喜,一切均是在常规化作战。“双11进行到今年已经是第六次了,商家对双11的运作趋于理性,从预算、备货、预热到售后等各个环节均有经验;从天猫的角度来说,也很难找到新玩法刺激高增长,从各家品牌商PC端的数据推算,今年较去年相比能有30%的增长已经是极限了;而消费者对双11也不再冲动,不过是像过年吃饺子、看春晚必须得有。”品牌商告诉一起惠,从各方角度来说今年双11肯定不像从前能有诸多兴奋点可陈述。即便如此,品牌认为双11仍然非常有价值,单日订单量达到峰值是对团队电商运营能力的大检阅,并且参加双11逐渐从赔本赚吆喝转而开始真正赚钱。讨论结束之后,一起惠就此总结了他们对2014年双11的七大精细化做法与真实判断。1、天猫PC端增长态势疲软今年各家双11到底能做多大?品牌商认为与天猫整体销量密切相关。“今年大家的销量会紧紧跟着大盘走,如果大盘翻倍增长,商家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如果大盘只有30%的增长,你想要60%的增长,那肯定难死了。”与此同时,众多品牌商也告诉一起惠,从PC端日常的流量来看,今年双11当天PC端的增幅最低或许只有10%。“与去年相比,PC端平日流量基本持平,所以较去年的350亿今年双11总体销量增幅顶多在10%~30%之间。”基于此,上述十多家品牌商一致认为,PC端唯一的增长因素在于双11货品本身。“如果主会场和分会场的卖家备货给力,让消费者真正觉得卖得值,这会大大释放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或许会意外拉高销量。”但对于真正的大品牌来说,在双11当天让利十分有限。“平常的毛利是40%~45%,这一天也有39%~43%,我们肯定不会不顾品牌形象和新品牌一样乱打折。”一位女鞋品牌电商负责人透露,今年双11天猫要求鞋服类商家备货必须与线下同款,并且在天猫是首发,这其实是在用微利抢占线下市场。而对于新品牌而言,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为了抢占销售名次,而高价买广告、低价出售商品。大家开始严格做好市场预算,在能赚钱的情况下做好双11销售额。“去年双11玩死了一批品牌商,备货几千万最后只卖了几百万,或者备货上亿最后只卖一两千万,售罄率不到30%的品牌商今年库存压力非常之大。今年大家都学乖了,不可能再冒一次挤压库存的风险。所以从备货上说,今年各家新品比例不会太高,而且去年的库存今年肯定还要拿出来再卖。”2、唯一的惊喜在移动端与PC端相比,从各家品牌商移动端的数据来看,移动端的数据虽好看但“虚”的成分比较大。“各家对外说无线端销量占比超过50%,但实际上心里都明白,其中多少比例访问路径还是在PC端,不过冲着无线端的专项价格来下单。移动端销量真实占比能有35%就算很不错的,这是由天猫平台本身的局限性所决定的,他们在无线端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用户行为,很多时候玩的还是左手倒右手的游戏。”此外,无线端的流量虽增长快,但垃圾流量较多,而且转化率低。加上诸如360这样的广告商更愿意把有效流量给APP,而不愿意给电商网站。所以品牌商想要真正完好移动端,在今年双11中还属不易。虽然如此,但品牌商一致认为,今年天猫双11唯一的看点就在于移动端。“PC端已经能猜测到结果,唯一猜不透的就是大盘增长与移动端增长了,无线端或许会给此次双11贡献惊喜,有些品牌三四线城市的手机下单比例比一线城市还要高。”3、不能惯着天猫得罪其他平台与其他平台相比,天猫依然是绝多数品牌的第一大线上通路。“京东看起来卖得多,但是账期长。唯品会卖得快,但扣点高,也有账期问题,而且退回来的货随意包装退回来就像垃圾。天猫虽然最强势,但相对而言可控性比较强。”针对双11当天各家平台如何铺货?各家平台承担的任务又是什么?“许多品牌商计划得很好,这个平台卖货,那个平台清库存,到最后发现能做好一两家平台就不错了。实际上只有每家平台都需要我们竭尽全力,天猫可以要求我们用90%的精力在他的平台上,但不能要求我们完全不理其他平台。”一位线下品牌商直言,尽管天猫销量占比重,但惯着天猫的强势而得罪其他平台不值得,长期下去只会被天猫拿住咽喉。而针对今年天猫双11力挺国际品牌的做法,国内品牌认为国际品牌很难支撑得住陡增的订单量。“他们刚入天猫,平时一个月就卖十几万,到了双11仗着天猫给的资源而忽然卖几千万甚至上亿,但是他们的IT系统、物流、售后等环节都没匹配上,也没打过硬仗,卖得越多说不定导致他们后面死得越快。”正是因为如此,品牌商认清了跟着某家平台转而不去布局其他渠道会很危险。“从淘品牌到国内传统品牌,再到海外时尚品牌,天猫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扶持目标。作为品牌商需要明白的是,双11当天做得好是因为自己的运营能力扎实,还只是凭借天猫给予的资源支持。把大促与资源支持当作饭吃,容易上瘾自费武功。”4、品牌商大铺双11广告是傻帽行为针对双11,商家该如何做市场预算?对于品牌市场渗透率不强的品牌而言,在双11当天会考虑做一些市场广告投放。但他们认为,如果没有财务模型凭直觉认为哪个活动好就参加,后面总的算下来往往赔本。“过去天猫免费给我们海景房,现在他们必须看到我们在线下投放了广告,并且放上天猫的Logo,才肯和我们置换资源。不仅是外部环境变了,我们自身的意识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做双11,不管多少钱肯定要买流量,只要能做出销售业绩。现在先做预定销售目标,在预定销售目标上稍微多铺点货,通盘算下来还能赚钱的情况下,考虑能有多少钱去做广告投放,拿不准的流量不买,太贵的流量也不会买。”而更多的一线品牌商则认为,针对双11投放广告是为他人做嫁衣。“双11前后流量是最贵的,而且买与不买对客户的影响并不大,双11那一天流量自然会进店,你花大钱做广告就太傻了,实际上好处都被天猫得了。”此外,一些运营成熟的品牌商透露,过去广告在天猫站内投放得更多,而现在是在站外投放得更多。“现在流量渠道比过去更多,各家卖流量的平台也专门为双11留下了空档,到了第四季度就会因双11而涨价。”5、售罄率低于30%会玩死自己“今年双11多少商家卖的是去年双11的库存,或库存面料翻单?”一位不愿具名的服装类目商家告诉一起惠,去年双11玩死了一批人。正是因为如此,今年品牌商非常重视对售罄率的控制。“售罄率如果没达到30%后续会比较麻烦,超过50%以上日子才会好过点。”一是在备货阶段要非常理性。“TOP10与TOP20的卖家在双11当天的销量增长量级是不一样的,每个商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日常运营猜测当天能有多少增长,不要单凭广告或者资源支持就盲目备货,另外还要优化货品结构。”二是在预热阶段和双11当天每个环节都要把我好。“0到8点的销量基本是由预热产生的,这个销售比例做得好的话会达到近40%。双11当天怎么做好店铺氛围、货品成列、产品描述等运营细节,均关系到售罄率高低。”三是在售后环节要及时处理。“售后处理能力关系到退货率和店铺评价,据说去年有的卖皮草的店铺退换货率高达60%,如果退货率高比没卖出去损失还大。”6、双11当天官网扮演什么角色?在双11当天,自有官网该扮演什么角色?有的品牌商选择在自家官网也同步做促销,甚至提前做促销。“自家官网的顾客基本是会员,提前释放双11的促销算是回馈会员的一种方式。”也有品牌商认为自家官网不用顾及双11。“自家官网做的是会员生意,天猫双11做的是卖货生意,这一天我们就是冲着卖货赚钱而去的,所以在双11当天做自己的平台没意思,因为大潮都在往天猫涌,我们只要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天猫上就好了。你在官网做动作与不做动作,从我们的实际效果来看只有些微差异,不值得费那个劲。”一起惠发现,品牌商对于双11的态度日益理性和严谨,以至于需要自找兴奋点去鼓励和历炼团队。“往年打双11这一仗很匆忙,团队像打了积血一样,今年什么都是按部就班地来,就是对当天的临门一脚还有兴奋点。为了在日常平淡工作中寻找到一点刺激,使得本来流程化的事情变得有所不同,我们会把销售目标调到团队踮脚还差一点够不着,比如今年本来计划一个店能卖7500万,最后给团队的制定的目标是卖一个亿,让他们围绕着这一个亿来倒腾事情。”
【一起惠讯】双十一逼近,部分电商服务商按捺不住赚钱之心,一些蝇营狗苟的牟利手段被接连曝光。在一起惠此前披露某知名ERP软件服务商以双十一聚石塔升级之名向商家收服务费后,又有商家爆料,指出某些服务商无中生有,假借菜鸟电子面单收取商家额外费用。据商家反映,对于阿里巴巴联合菜鸟最新推出的电子面单,有ERP软件服务商仍然声称要接口费,强制收费。“阿里电子面单是新近推出的一项优惠服务,以帮助商家快速完成物流的升级转化,却成为了收费的借口。”一起惠了解到,电子面单服务是菜鸟网络与指定快递公司合作的“菜鸟云栈”项目之一,商家提出申请,快递公司总部审核,预发物流单号,授权商家开通此项服务,并通过热敏纸打印输出。“菜鸟版”电子面单技术需要实现多方系统对接,实现商家、阿里平台、ERP服务商与快递公司的电子面单协同服务。电子面单是阿里巴巴、聚石塔,以及菜鸟物流力推的项目。相比传统的纸质面单,电子面单更加高效便捷。特别是在大促期间,可以省去打印的时间和耗材成本。“通常情况下,双11这种大促节点前夕,商家都会更换高速打印机,以免受到打单速度影响发货。”在商家看来,虽然备战期间已经做好流程管控和货源准备,但实际的打单情况则须分秒必争。电子面单的另一个好处是规避操作失误。按照传统的打单方式,快递单需要和天猫订单绑定在一起,无论哪种ERP软件都无法认为避免绑定中出的差错。而电子面单和ERP完成对接之后,则变成了一体化的过程,减少人为操作可能带来的纰漏。该服务商指出,随着电子面单的普及,商家也在寻找合适的ERP软件服务商时加大了对此的咨询量。例如商家会普遍比较关心服务商的ERP系统是否支持电子面单,老客户也会关注电子面单接入后是否收费的问题。但据上海一家ERP软件服务商透露,电子面单的应用,从ERP对接技术上只是某项功能的改进,虽然存在一定的研发成本,但并不算高。“好比早期的电子商务,发货之后从来没有短信提醒这么一说,订单后来接入了短信营销功能,就支持短信通道推送,这要收费吗?”商家对此质疑道。实际上,收取费用与否的决定权掌握在服务商手中,而是否购买该服务商的软件和服务,决策权则掌握在商家手中。但双11当前,很多服务商临时更换ERP会有些措手不及,特别是订单量级较大,且发货流程复杂的品牌商而言,对于服务商的用双11幌子收取接口费用的“倒行逆施”,也只能逆来顺受。“额外收取费用不太合理,特别是拿着双11当借口。”商家反馈,即使牵涉阿里巴巴、菜鸟、聚石塔推广电子面单,也没有理由让商家来承担其中的额外成本,“此前淘宝商家是业务推出了订单全链路功能,就是商家可以在后台旺旺看到订单在ERP中的状态,服务商本身就要在对接上去支持商家使用这个功能,而不是另行收费。”据悉,目前ERP服务商在针对电子面单一项“增值”服务的费用上,尚无统一标准,因此沉水摸鱼、杂乱无章的市场乱象也层出不穷。“对此,阿里方面还没有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也很难去逐一管理。”“到了这个时候,即使商家不愿意,‘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在不自愿的情况,也得被迫缴费,因为害怕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商家表示,市场上绝大多数服务商比较良性,但和之前某ERP厂商收取聚石塔升级费用一样,行业领军企业的个别行为会带动其他公司的跟风,从而造成“趁火打劫”最终变成行业潜规则。“借双11服务器升级,以及电子面单的对接来收费的行为,有伤商家的感情,是饮鸩止渴。借双11服务器升级收费而不将目光聚集到自己本身服务的行为都是耍流氓。”上述服务商指出,在双11期间涉及到的聚石塔升级等费用,将由自己全部承担,所有商家完全免费。同时,在促进商家电子面单的对接上,也不会收取任何费用。
【编者按】对于当过大爷又依然保持增长的传统零售来说,对互联网不耻下问有点难度。不过,总有个别人看到变革在即焦虑非常,乐于放低姿态与互联网人士碰撞。日前,一起惠组织了十余名互联网零售骨灰级创业者走近几家传统零售企业,针对他们开展互联网业务诚恳拍砖,并最后整理出他们的15大疑问,供其它传统零售做电商参考。传统零售:我的网上商城销量一直在增长,为什么你们还说我没未来?网上零售资深顾问团:传统零售现在才做PC端的话,就算一年能卖1个亿,不过是一个线下门店的年销售额。从卖货的角度来看,网上这点销量对这么庞大的公司来说毫无意义。更何况,现在才开始做电商,在线上怎么能卖得过京东和天猫?过去有批人以为开个网站就能卖东西,后来全玩完了。你的思路是凭借自己在线下的优势,然后能复制出另外一个京东,在现在的这个阶段是完全不可能了。传统零售企业需要明白的是,在互联网上卖东西,与在互联网上给用户创造价值,完全是两种思维。如果仅仅把线下东西的搬到网上卖,真的就不要开始了。传统零售:我在线上是要完全颠覆过去,还是在原有基础上做微创新?网上零售资深顾问团:有些传统服装企业来找我说要变革,我的意见是,如果想突围,基因突变才有可能,想在现有的状态下谈微创新几乎是不可能的。谁能救柯达?柯达当初做了许多的创新,站在那个时候看都是对的,为什么最后还是死了?因为他们始终站在柯达的固有利益做事。这也就回答了,为什么电商做得好的都是纯粹线上生长起来的,因为空地造楼才会重构商业模式。传统零售:PC与无线,我该怎么找切入口?网上零售资深顾问团: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像样的公司没几个,增长又非常快。过去的电商尚且把PC端的用户往移动端倒,你现在才进入PC端,并且1年砸几个亿,这肯定是费钱又难出成绩的,好比你90年代没动手开线下店,而等到现在才开始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不要再在PC端费力了,赶快把重点放在讨论怎么玩好SoLoMo上,你在PC端省下来的钱都可以买几个移动公司了。做生意肯定要看时机,现在来看,未来三到五年PC电商时代会过时。未来的主流是电视?还是手机?谁也说不清。技术日异月新,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跟得上步伐才不会OUT。传统零售:我不懂移动电商,怎么设置公司组织架构?网上零售资深顾问团:自己当甩手掌柜,让他们有机会试错。另外,可以将移动团队分为三四个小组,让每个组朝自己的方向走,最后肯定会有人给你惊喜。举个例子,有家传统连锁零售公司在互联网过程中,假设未来有“大洪水”把自己整个产业冲掉,特地把电商团队分为三个小组:一个小组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天猫、京东等平台卖东西,这批人的工作和打仗似的,所以特性是执行能力非常强,但没有创新能力。第二个组是洪水来了之后的诺亚方舟,假设洪水把原有产业全部冲掉,可以指望这个组继续生存下去。第三个组是一群神经病,创新能力极强,每天研究怎么把自己干掉。每一个组的核心组合一样,但外部组合不一样,比如有大数据专家,有LBS的专家,有AR专家,总之是根据需要组合。传统零售公司的组织像恐龙,老板是上面的一只小头,下面有庞大的身躯。而互联网企业的组织是越小越灵活,也越有攻击力,下面员工不仅有决策依据,还有决策的权力。传统零售:做电商投入这么大,又要协调线下资源,是不是自己管才靠谱?网上零售资深顾问团:老板定好战略方向就行,先不要自己直接管业务,不要不服老,实操还是年轻人干更好。比你年轻二十岁的我们早在2006研究互联网就挺费劲了,更何况今天的互联网世界更加复杂,带着过去成功经验的50后和60后,真的在互联网上的学习能力不如年轻人。而且大老板直接管理,下面的人大多不敢直言,不知不觉就按照大老板过去的思维行事了,根本不是在做一件颠覆自己的事业的事。传统零售:大家说电商前期就该烧钱,你们觉得我烧多少才行?网上零售资深顾问团:如果是低价亏钱的话,不要以为自己亏得起,线上一年烧几十亿和玩似的。从前,天猫和京东不断烧钱,那是为了教育市场,好处自己占了。今天市场已经很成熟了,不用再有人来充当教育者的角色了,低价已经没消费者关注你了,你还亏钱做买卖,不是自己给自己扎刀放血吗?传统零售:我在线下的优势就不能嫁接到互联网上吗?网上零售资深顾问团:过去你在线下的竞争力不一定能成为互联网的竞争力,在某些特殊品类上竞争力也不一定是互联网的竞争力。对于互联网的人群来说,需要的是个性化服务,而不是你的供应链优势。京东的供应链没你强,后端系统搭建也没你们强,但是人家就可以一边跑一边改善,用户照样买账。所以说,传统零售做电商想要借助线下的优势,必须先有线上的优势才能接得住。而且借助线下优势的时候一是必须梳理产品,二是还要产品属地化,先在区域做出优势,再扩散到其它地方。梳理产品和属地化有什么好处呢?现在你只知道用户进店买东西,但你不清楚哪些是消费者必须买的,哪些是顺带买的。如果你分清楚了上海地区哪些品类是消费者进店必买的,这个品类对于你的用户来说就是高频和强需求的商品,在移动端做这些品类的推送效果肯定会出来。传统零售:京东在补传统零售的课,我们在补互联网的课,谁的胜算大?网上零售资深顾问团:京东是在互联网生长起来然后补线下的课,而传统零售是在线下生长起来补互联网的课,这两种补课的出发点就不一样,公司性质不一样,结果也会不一样,他们肯定比你们来势凶猛。传统零售:都是要补课,京东为什么比我们来势凶猛?网上零售资深顾问团:打仗的思维就不一样,传统企业都在从资源思考未来,比如一个眼镜店一般是八米,他们就是从这八米往外看。一个超市辐射五公里宽,他们的生意就是看这个五公里。而互联网一看就是看全部,很少是看一个点。而且你也曾经颠覆过别人,你肯定知道旧公司自救与新公司进攻完全是两码事。传统零售:阿里比京东强多少?京东比我们强多少?我们竭尽全力变革的胜算有多大?网上零售资深顾问团:我是易趣的第一批钻石卖家,淘宝刚建立我就泡在里面了,淘宝和京东的发展我全都经历过了,感觉阿里甩开京东有上百条街了,因为阿里构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京东只是一个平台而已。而你们在线上才刚开始走,表面是看是一张网页,实际上后面差异巨大。比如你仔细看页面,有些电商的页面本身就是产品导购员,导购员的能力决定你的销售能力,客服不过是处理售后的工作。而有些网站产品页却像是有标准模板,有模板就是冰冷的。从规律上来说,一个企业遇到大变革的时代,只有从波峰走到波谷才会有新生。不过,也有例外,比如IBM和通用,革自己的命又活过来了。海尔的张瑞敏也不信邪,自我颠覆走互联网道路,不一定成功,但方向肯定是对的。传统零售要变革,不仅需要决心,还需要见识和运气。传统零售:我在三四线城市还很强,市场应该留给我们时间做改变吧?网上零售资深顾问团:前三年百货公司说,他们的业务又没负增长,怎么就不行了?结果这一波死得最惨的就是百货,业务连续两年下降30%左右后很难自救了。有些传统零售以为三四线城市市场还很巨大,互联网还没渗透进去,实际上被颠覆的速度远远比你想象中快。因为一个零售公司业务一旦下降就没头了,业务下降5到6个点就该非常紧张了。何况今天的互联网出各种奇迹,类似我们这群人随便建一个网站开始侵蚀你了,有的甚至根本不是做零售的专业选手,比如有个孕妇在家没事干,就在微博整天晒自己买的东西,吸引一堆妈妈粉丝,每个月就有五六百万销售。你面临的是这种无所不在的竞争,所以传统卖场已经没有等待的时间了,如果不珍惜时间解决好与用户交互的问题,后面日子肯定好过不了。传统零售:互联网与用户的交互方式到底有什么特别?网上零售资深顾问团:传统零售与用户基本没交互,客人来了买了东西就走;互联网是用机关枪扫客户,来一百个人只有三四个人买东西走;而移动互联网是一对一的沟通,和用户交朋友顺便卖东西,客户还会发布评论迅速影响周围的人。所以,在移动互联网的世界,企业与用户的社会关系改变了,现在传统零售必须打通用户之间的关系,不然你卖的东西的确是我的刚需,但却不是唯一选择,你对我而言是冰冷的,而互联网却给我提供一对一服务,最后我还是去了网上。传统零售面临的问题时,你有用户无粉丝,最典型的就是王老吉和加多宝纷争,他们打得那么热闹,网上没有人替加多宝说话吗?你说怕上火喝王老吉,你是功能性饮料,和我没感情啊。现在淘宝比三年前买东西差不多贵了50%,京东的东西也并不比家乐福便宜,用户照样去网上买。因为年轻人去你那里,没有获得额外的东西,在网上购物却更便捷。传统零售:线下进店人越来越少、越来越老,我该怎么办?网上零售资深顾问团:对于线下大卖场来说,租赁收入早就超过卖货收入了,现在线下客流减少,不仅伤害自身业务,更要命的租赁收入就会跟着减少。所以,未来的驱动力如果还是靠选一个好地段开店,未来一定会OUT。先不说传统零售怎么利用互联网手段拉客,好好发挥现有自己线下的场景优势就效果非常好。线下店有一两万平方米,可以发挥出亲情、娱乐和医疗等各种价值,而不仅仅是卖货。比如我举一个很神经的一个例子,在成都看到一家亚洲最大的购物中心,店铺招商很牛逼,都是大品牌,可是却空荡荡没啥人。如果是我来做的话,每天在屋顶举办最牛逼的演唱会,入场票免费发,人气一定会上来,后面费用商家可以分担。所以,传统零售可以开动脑子想如何活化线下资产,玩好热环境营销。比如许多地方不让大妈跳广场舞了,你们可以轰轰烈烈搞一个广场舞比赛,借助那些大妈把整个城市的年轻人拉过来。比如三四线城市医疗条件非常差,你可以把最不值钱的地方拿出三百平方米,每天给老人量血压,这不仅帮政府干了好事,最后收集的数据的商业价值就吓死人。你要知道一个血糖公司愿意花一两万买一个顾客资料。这块可以和医疗机构合作,现在医改医生可以走出医院。第二个就是通过互联网服务把年轻人吸引进来,即使你把东西送到他们家,还是很愿意进来。在互联网无所不在的今天,传统零售能不能迎合下服务极致的大潮,往前走一步,举例说用户今天吃什么,我在互联网上根据你家情况给你做好菜谱,你到我店里直接取就可以,或者选择我来送也行。美国就有这样的公司,在互联网上抓各大超市最便宜的食材,根据用户的情况选好菜单,现在也玩得很好。或者你帮消费者做了食品检测,健康未来是一个大议题,越来越多人注重食品安全,线下这块市场也足够你吃的了。总之,可以联合你的商家,通过社会化服务以及娱乐等手段在线下营造社群,用小孩子和老人把全家带进来,同时结合互联网把年轻人也拉进来。只要人流量不降,租金就不会少。如果客流量下降得厉害,商场就完蛋了。传统零售:线下商家看重各自的客户资源,怎么让他们之间玩会员打通?网上零售资深顾问团:你弄一个APP,把这个大平台做好,后台系统很方便让商户接进来。一开始先联合四五家商户玩小联盟,不出让客户的详细信息,而是给他打标签,不同的品牌打的标签不一样,可以交互研究,把一个消费者整体的消费观研究清楚,他们会觉得你是一个大土豪,小联盟慢慢就玩成大联盟了。传统零售:我想在线下革命,最大能进行到什么程度?网上零售资深顾问团:对于传统零售而言,不管是在线上革命还是在线下革命,都要舍得既得利益。线下最大程度的变革,甚至日后你可能不靠传统零售赚钱了。比如,未来一家卖眼镜的连锁店,他可以自己不管店铺了,而是做一个水电服务平台,因为他有实力培养验光师,有实力搭建IT系统,有全中国最大的采购量,有能力玩好O2O,接下来干嘛要自己管店?店铺可以送给入驻的商户,自己赚钱的方式有多种,比如通过收集大数据研究新产品。
【编者按】本周,Costco下嫁天猫消息传来,业界又哗然了。这不仅仅是一次跨国合作,更像是一次传统零售的倒戈。天猫到底哪里吸引了这条“美帝大鳄”?作为美国第二大传统零售商,落地中国之前先借电商试探市场的策略是否可靠?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先让一起惠驻美编辑张弦带领业界小伙伴领略一下Costco在美国本土的风采。据说Costco让人钟爱到“罄竹难书”的地步,是这样吗?Costco在天猫开了旗舰店,看到这条消息的第一时间,兴奋!兴奋的是,我最爱的仓储超市也开到祖国去了,以后亲朋好友要吃个美国大杏仁,再来个鱼油维生素奶粉什么的就方便了。随后我马上登录了天猫观摩了一下页面,虽然产品线不够丰富,但是价格优势还是挺吸引人的。总之我觉得此举挺好的,只不过有不少小伙伴们对于此并不太理解。下面我简单说说我有多爱Costco,关键是,为什么爱。第一次去Costco的时候,觉得咋这么土,不就跟北京的Sam’sClub(山姆会员)、麦德龙差不多么,不就是仓储式超市么,不就是以量大取胜么。按我妈的话说,不就是“明贵暗便宜”么,因为量大所以摊下来就比较合算么,至于一车一车的往家搬么。大概三年过去了,Costco已经成为了我心目中的最爱超市,习惯了每周必须去一到两次的,而且你在Sam和麦德龙见过卖Chanel的包、卡地亚的表么?有一天突然被问道:如果有天Costco没了,比如垮了,或者不可控力,消失了,咋办?我想了想,居然有想哭的冲动。为什么这么喜欢,作为消费者,原因无非就是两点:物美+价廉。先说物美。Costco的货品产品线非常丰富,但是相对来说,一条产品线给人的选择不见得太多,通常就是2-3个牌子的选择。比如洗厕所的清洁剂,相比Walmart、Target这样的超市来说,Costco提供的选择就比较少了。但是,Costco提供的这2-3个选择,一定是市面上所有的牌子里面属于Top等级的。也就是说,在Costco购物,消费者最不用担心的是质量,因为他们提供的货品,本身就不是走低价的路线,质量相对来说很有保障。这个特点在某些产品线来说,优势不明显,但是在某些产品上来说,优势就很突出:我最爱的,就是蔬菜水果肉蛋奶等等生鲜产品。虽然Costco的生鲜产品并不像WholeFoods或者TraderJoe’s大打有机牌,但是其产品质量还是非常有保证的。例如我曾经在朋友圈晒过两个皮薄的跟纸一样的无籽儿小西瓜,水分甜度,真的爱上加州分分钟。再比如说,Costco卖的鸡蛋,比外面的鸡蛋都要大,等级都要高,多出一个A。简单来说,在Costco,你不用怎么挑,随便拎起来的货物都是属于传说中的“中上”水平的。当然,追求有机农场这个那个的另说。所以话说回来,当消费者生活的全部方面,吃喝拉撒睡各种需求的产品,都可以在Costco找到比较高质量的成熟货品时,购物相对来说真的简单了很多。我自己的经验是,如果这款产品在Costco卖了,那基本上就能说明其产品质量是比较上乘的了。再来就是大家最为关注的“价廉”。作为一个号称“鸡贼”的平时以网购为主的,各种优惠方式途径都烂熟于心的主妇来说,还是那句话,如果没有特殊的大型折扣,看上的东西在Costco出现了,那就从了吧。比如Dyson吸尘器(我没有想打广告)——我在想换吸尘器的时候做了很多调研,最后基本锁定这个牌子,当时盛传另外一家知名商场黑色星期五打折的时候折扣很诱人,但考虑等不到那个时候,而且还得额外办信用卡,果断放弃转而投奔Costco。结果运气好,遇见厂家提供了折扣不说,买回家的产品我一看配置,在其他商场里是根本不可能打折的,心里顿时那个美。虽然明面上看Costco的产品价格标价也不低,但是我觉得一来本身这些产品的质量就很好,在外买不到这个价钱;二来赠品多、配置高、或者包装大,这样算下来就相当的便宜。比如某个牌子的电动牙刷,在外面卖79.99美元,Costco同样的产品套装卖119.99美元,但是包含两把牙刷,两个刷头,另外还附赠一个便携式旅行消毒盒子……这些算在一起在外单卖就39.99美元,聪明如你们,还能算不出来?有人会说,怎么不想想每年最少还要掏55美元的会费呢。是的,一个家庭的Costco会员费用基础卡每年是55美元,包含两张卡。那我说,我掏的还不止55美元,我掏的是110美元办的“高级会员”呢。但是高级会员的好处是,每一笔我的消费,哪怕是买盒盐,都会有2%的“返点”,每年年底,返点的钱我能拿到90多块。说实际上,我才花了十几二十刀就办了这个卡了。当然,前提是你得知道你在Costco的消费量大不大,不过由此也可见它确实是我的真爱。话说回来,啥事儿都不是完美的,加上Costco这次是在天猫上开店,有几点还是得说说的。1.Costco的货品包装通常来说都很大,比较适合家庭购买,毕竟单身一人抱着一个特别大桶的干果罐默默地边看电视边,吃吃到过期还吃不完可能也凄凉了点;2.一般情况下,Costco能提供的品牌、款式选择不多,当然对我这种土人来说是能满足要求了,比如80美元7牛仔裤,你非要要求SmokeNavySuperSkinny,可能也不太合适了;3.天猫上的这个店,我觉得目前看选择还是太少,比如个人护理我只看见了S牌的脱敏牙膏和C牌的洗面奶,但是相信慢慢选择会多起来的,毕竟都从台湾发货,不少日韩品牌还叫北美“土狗们”羡慕呢。当然我也就懒得说偶尔我能找到Sisley这样的货了。最后再说一点,北美Costco每家店外面的foodcourt中售卖的食品也很合算,1.99美元的大热狗还配可乐哪儿去找,2.99美元三个球的Gelato别地儿也少,而且新出的4.99美元的牛肉汉堡还是现做的,微辣带点甜我也就不说了,反正你们的煎饼果子秒杀所有啊!
【一起惠讯】10月9日消息,日前,跨境电商兰亭集势的营销总监李忠美对外谈及了兰亭集势的营销经验。她指出,兰亭集势通过直接搜索品牌名而获得的流量已超过10%,其在海外市场能获得一定知名度的重要因素就是高投放的营销策略。李忠美向一起惠表示,兰亭集势的股东一直对营销费用太高的事实持质疑态度,但在兰亭集势看来,这才是优势所在。因为前期的营销投入可以换来更好的后期效果,比如前期营销是兰亭集势后期招募更多品牌商的必经之路,同时,从业务出发,兰亭集势也需要大量的营销投入。“兰亭集势针对两百多个国家,日均UV约260万,欧美市场占85%的份额,这都是重要的客户资源。而我们想要服务好更多的境外客户,就需要更多的本土化,比如使用本土客服人员、本地仓建设等,这些都是投入很大的地方。”李忠美直言。据悉,在营销方面,兰亭集势经历了从最早定位中低端到现在向品牌化转型的过程,其最关心的问题始终是复购率,因为,“跨境电商不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双向的”。目前,海外用户直接搜索兰亭集势购买婚纱的比例已超过10%,这便是营销投入所带来的品牌效应。李忠美指出,兰亭集势之所以能在国外做品牌,不管定位是低端、中端还是高端,最关键的是抓住了一部分客户的认可。“最初可能会认为是推广做得到位或者技术很牛,但回归本质,兰亭集势之所以婚纱做的比较突出,是因为我们做婚纱是非常有竞争优势的、性价比非常高。换句话说,兰亭集势找到了婚纱这个突破口。”她谈道:“产品好是第一,但‘酒香也怕巷子深,产品做好之后就是营销和推广,这时才能事半功倍的。可如果产品没有到位就做营销,就会出现今天来了一万个流量,走掉八千个流量,结果就是走掉的八千个流量不会再回来了。”从兰亭集势的经验来讲,遇到转换率问题时,首先会检查客服有没有问题,因为客服对转换率的影响非常大,其次就是查看询单量和基本流量。而基本流量有很多种,站内、站外、视频、社交网络还是其他的邮件营销,这些都需要去细化。比如,某个月的销售额下降了,兰亭集势就会统计出是什么品类下降、什么询单下降以及什么分类的流量下降,再针对每一项去做营销上的优化。此外,一起惠了解到,目前,搜索引擎营销仍然是兰亭集势投放比例最大的一项,但也会有更多新型的营销方式做补充。因为,搜索引擎可以抓住购买意愿最强的客户群,而新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好处是即便用户没有很强烈的购买欲,也能借此树立口碑和信任度。
【一起惠讯】10月8日消息,慧聪网创始人郭凡生今日对外宣布:他与慧聪网CEO郭江将从两者所持的慧聪股份中向全体员工赠股,每位慧聪管理人员将收到10000股原始股,普通员工将收到1000股原始股,锁定时间2年。“凡今天在册的每一位慧聪员工,管理人员将收到每人10000股原始股,员工每人1000股原始股,锁定时间2年。这些股份以慧聪目前市值超过一亿港元。股份将从我和郭江的股份里划拨给大家。我们要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第一家真正全员持股的公司,只要你是慧聪人,你就将成为慧聪的股东。”郭凡生表示。据一起惠了解,今天入职的慧聪员工也将能拿到此次赠股。但股票需在2年后才能变现,若员工在2年内离职,期股将会收回,郭凡生表示,从1992年慧聪创业起,就坚持劳动股份制制度,至今已向员工发放了11次期权,而在未来的几年里,优秀的员工还将拿到多次期权。一起惠了解到,慧聪网将于今年10月10日从香港创业板转到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由(08292)变更为(02280),此次慧聪转板并不涉及发行新股。慧聪网于2003年在港交所创业板上市,其开盘价1.23港元,昨日慧聪网的收盘价为14.56港元。今日慧聪网股票开盘后,股价小幅下滑。目前慧聪网总市值约95亿港元。慧聪官方表示,此次之所以转板上市主要是为了提升慧聪网整体形象并提高股票流通量,对公司日后的成长性、财务灵活性、业务发展等方面带来诸多好处。另一方面,转板上市还将获得更多投资人士和机构的认可。
10月10日上午消息,B2B电商平台慧聪网今日正式从香港创业板转到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变更为02280,开盘价为14.5港元。慧聪网于2003年在港交所创业板上市,开盘价1.23港元。因业绩不断增长及转主板计划传出,近一年来慧聪股价迅猛增长,从3港元左右一路飙升至14.4港元(以10月9日收盘计算),市值达到95.45亿港元。慧聪官方表示,此次之所以转主板上市主要是为了提升慧聪网整体形象,并提高股票流通量,对公司日后成长性、财务灵活性、业务发展等方面有诸多好处,并且转主板还将获得更多投资人士和机构认可。不过本次慧聪转板并不涉及发行新股,在数日前慧聪网董事长郭凡生发给全体员工的一封邮件中,他表示将与CEO一起从个人股份中向全体员工赠股。具体计划是:在职的每一位员工,管理人员将收到每人10000股原始股,总价值草果7000万港币,一般员工每人1000股原始股,总价值约4000万港币,锁定时间2年,这些股份以慧聪目前市值计算超过1亿港元。慧聪网转板曾经出现一些插曲,其最早于2013年5月向港交所提交转板申请,后因单一大股东出现变化,不符合港交所相关政策而撤回申请。2014年4月15日,慧聪再次提交转板申请并最终成功。在业务方面,目前慧聪网聚焦于工业化B2B领域,为买卖双方寻求匹配信息及服务,同时尝试介入交易环节。目前慧聪网主要收入来自于互联网会员服务、商业目录、黄页目录、会议及其他服务。根据慧聪网2014年中期财报,2014年上半年销售收入约为46530万元,较2013年同期增长约30.1%。
【一起惠讯】10月8日消息,慧聪网创始人郭凡生今日对外宣布:他与慧聪网CEO郭江将从两者所持的慧聪股份中向全体员工赠股,每位慧聪管理人员将收到10000股原始股,普通员工将收到1000股原始股,锁定时间2年。“凡今天在册的每一位慧聪员工,管理人员将收到每人10000股原始股,员工每人1000股原始股,锁定时间2年。这些股份以慧聪目前市值超过一亿港元。股份将从我和郭江的股份里划拨给大家。我们要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第一家真正全员持股的公司,只要你是慧聪人,你就将成为慧聪的股东。”郭凡生表示。据一起惠了解,今天入职的慧聪员工也将能拿到此次赠股。但股票需在2年后才能变现,若员工在2年内离职,期股将会收回,郭凡生表示,从1992年慧聪创业起,就坚持劳动股份制制度,至今已向员工发放了11次期权,而在未来的几年里,优秀的员工还将拿到多次期权。一起惠了解到,慧聪网将于今年10月10日从香港创业板转到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由(08292)变更为(02280),此次慧聪转板并不涉及发行新股。慧聪网于2003年在港交所创业板上市,其开盘价1.23港元,昨日慧聪网的收盘价为14.56港元。今日慧聪网股票开盘后,股价小幅下滑。目前慧聪网总市值约95亿港元。慧聪官方表示,此次之所以转板上市主要是为了提升慧聪网整体形象并提高股票流通量,对公司日后的成长性、财务灵活性、业务发展等方面带来诸多好处。另一方面,转板上市还将获得更多投资人士和机构的认可。
据国内电商B2B平台慧聪网(08292)发布的公告显示,慧聪网将于今年10月10日从香港创业板转到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变更为(02280)。据了解,此次慧聪转板并不涉及发行新股。而在今天慧聪网董事长郭凡生在发给慧聪全体员工的邮件中表示,将与CEO郭江(微博)一起从个人股份中向全体员工赠股。“凡今天在册的每一位员工,管理人员将收到每人10000股原始股,总价值超过7000万港币,一般员工每人1000股原始股,总价值约4000万港币,锁定时间2年。这些股份以慧聪目前市值超过一亿港元。”慧聪网曾于2003年在港交所创业板上市,其开盘价1.23港元,眼下慧聪的股价为14.56港元(以今天10月8日开盘计算)。慧聪官方表示,此次之所以转板上市主要是为了提升慧聪网整体形象并提高股票流通量,对公司日后的成长性、财务灵活性、业务发展等方面带来诸多好处。另一方面,转板上市还将获得更多投资人士和机构的认可。财报显示,慧聪网在2014年上半年销售收入约为46,530万元,较2013年同期增长约30.1%。
【一起惠讯】在滴滴、快的两个App之外,打车领域实际还有一个隐秘的巨头级玩家——银联。一起惠了解到,中国银联旗下银联商务与中信银行合作推出的迷你POS收款方式已渐渐在部分出租车扩散开,与此同时,银联商务开发的收款App也试图抢占司机手机屏幕的位置。据悉,中信银行和银联商务合作的这款出租车POS机在今年6月份正式于北京地区推出,主要在北方出租公司推行。一起惠了解到,北京渔阳等出租车公司近期也已经开始配置了这款POS机。值得注意的是,与这款POS机配套的还有一个司机端的App“北京银商出租车”,开发者为北京银联商务有限公司。一位北京地区的出租车司机告诉一起惠,在使用银联POS机收款时,需要与上述App配合使用。据其介绍,该App通过蓝牙与POS机连接,支持收款、余额查询、订单明细查询和签到等功能。一起惠注意到,银联和中信银行推出的这款POS机不仅支持普通的银行刷卡,还支持银联闪付(NFC支付方式),乘客将支持闪付的卡在POS机感应区轻轻一挥就能完成支付,不需要输入密码。不过,与滴滴打车、快的打车不同的是,“北京银商出租车”App并没有通过现金补贴的方式来激励司机使用,上述司机称,银联和中信银行方面给的“好处”是可以通过签到、收单等方式来换取一些粮油类生活用品。这些措施似乎并没有给司机带来太大激励。据上述司机表示,其目前很少使用该POS机收单,而且通过App与POS机连接还比较麻烦,经常会出现连接不上的情况。但不可否认的是,未来出租车内支付的形态已经被打车App和银联改变。以滴滴打车为依托的微信支付、以快的打车为依托的支付宝钱包、以银联为依托的刷卡支付,都将让现金支付成为一种越来越罕见的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