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完美>文章列表
完美
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场所中,可以现场买菜,现场体验做菜,在体验过程中,觉得这个厨具不错,可以现场通过APP购买,等你回家,所买的厨具也送到家了。这种先体验后购买的场景化体验购物是不是很炫酷?日前,天猫、新七天和盒马鲜生共同打造“未来厨房”线下场景式体验店,正在把这种想法变成现实。什么是“未来厨房”线下场景式体验店?用新七天CEO左英杰的话来讲,未来厨房是由天猫、盒马、新七天联手打造,旨在为消费者提供基于厨房的场景式新零售体验服务。据一起惠了解,“未来厨房”立足于盒马高端消费者,通过线下门店明星综艺节目、互动体验教学、品牌快闪、厨艺比拼、蒙面吃王等多种组合活动方式,让消费者在体验美食制作过程中实地体验厨房用品。同时“未来厨房”将深度整合天猫及盒马资源,基于天猫品类日、品牌超品日、欢聚日、盒马营销活动等节点为品牌商提供全新新零售营销阵地。而在“未来厨房”场景式体验店开店当日,用户可以体验的品牌包括方太、博世、海尔、九阳、美的、科勒、维他密斯、中粮、老板、华帝、Onecup、卡罗特等。三者的身份:导流者+运营者+承接者“未来厨房”线下场景式体验店的打造过程中,天猫、新七天和盒马鲜生,各自扮演什么角色呢?左英杰告诉一起惠,天猫是未来厨房模式的主导方,新七天具体负责营运,盒马鲜生是线下体验场景的承接方。左英杰讲述了一个用户使用案例来描述“未来厨房”的使用场景。一对小情侣来到盒马鲜生,买了一只龙虾,现场体验做了一把,然后觉得做小龙虾的厨具真心不错,男士用盒马鲜生APP扫描二维码下单了。而在两人吃饭的过程中,盒马鲜生三公里配送服务者已经从新七天的店里把所买厨具送到了小情侣家中。“未来厨房”的打造过程中,天猫、新七天和盒马鲜生的身份各自是什么呢?左英杰解释道,天猫和盒马鲜生,一个为流量入口,一个为流量承接,闭环完成方。新七天在其中的作用更多是具体运营维护。左英杰告诉一起惠,在整个“未来厨房”线下场景式体验店,新七天的作用从原来的流量运营、品牌服务两个维度变成如今的线上线下全场景运维六大维度。品牌展现方面有什么不同呢?左英杰表示,天猫平台上可能更多呈现的是大品牌,而那些小而美的家电品牌虽然性能设计非常好,但放在天猫平台上就会被淹没。这时,“未来厨房”线下场景式体验店就可以通过展示体验的方式把小而美品牌亮出来,通过网红、KOL或用户自己体验式传播。“未来厨房”能给品牌服务商带来什么?用左英杰的话来说,未来厨房将帮助品牌商和品牌服务商打造好新零售线下体验场景,让用户通过体验完成购物,为用户近距离体验品牌产品提供场景,从而做到线上线下联动,服务品牌全域营销需求。除了对品牌方和品牌服务商带来销量拉动外,对于主导打造“未来厨房”线下场景式体验店的天猫和盒马鲜生来讲,“未来厨房”又有什么作用呢?有业内人士分析称,阿里体系下的这两员“大将”通过打造的场景式体验店相互协作,将小而美的品牌、在天猫平台上大量“淹没”的好品牌筛选出来,以场景体验的的方式在盒马鲜生线下展示,经由用户体验、网红/KOL/名人体验、直播展示等方式,引导用户体验购买。这又不失为一种新的阿里营销手段,在新零售的场景下为品牌提供线上线下全域展示、全域营销。“两者的品牌入驻形式可能会不同,天猫上是各个品牌的旗舰店,而盒马鲜生更多的是小而美的优质品牌的场景式展示区。”该分析人士表示。值得一说的是盒马鲜生。在最后的购买环节,用户体验后通过盒马鲜生APP扫描购买,也可以通过天猫搜索购买,而在“未来厨房”线下场景式体验店里,更多指引用户体验后通过盒马鲜生APP扫描购买。这也意味着,未来在盒马鲜生的APP上,或许会形成一种新的品牌入驻方式——场景式入驻。品类可能会更多偏向小而美的中小优质品牌,筛选制的,以此和天猫海量大品牌形成差异化。用户购物变化:从先买后用到先用后买巨头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一种新的购物场景在巨头的手里推出,如果它被证明是可行的,将会迅速成长引爆。作为在阿里手里探索出的“未来厨房”线下场景式体验店,它会出现引爆新购物方式的现象吗?作为一种还在探索的新思路,“未来厨房”线下场景式体验店引导用户更多的以体验为主,先体验后购买。这似乎是一种新的用户购买方式,从以前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先买后用,到现在盒马鲜生推出的“未来厨房”场景式体验店里的先用后买。用户购物习惯在巨头引导下悄悄发生变化。“至少现在看起来是成立的。”某购物中心负责人表示,用户在盒马鲜生的线下店里吃吃喝喝,在体验展示的带动下,如果觉得好,就直接去盒马鲜生场景式体验线上店购买,然后所购买的东西直接被配送到家。“现在看来,这种形式可能会直接冲击原有的购物中心和超市,未来大家可能会更多地去盒马鲜生买生活日常用品所需的一切东西。”有家电品牌电商负责人表示,“比如我买生鲜,我可能先去盒马鲜生,在盒马鲜生让其现场做了吃了。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菜不错,就通过盒马鲜生APP买了,让其送至到家;觉得这个锅具不错,买了让其送至家。在其烹饪的过程中,我还可以去盒马鲜生其他可能出现的场景式线下店体验购买其他东西。”该购物中心负责人告诉一起惠,这是极其有体验感而且方便的,如果这样,那很大一部分用户可能未来都不会去其他超市和购物中心了,或者去的频次去变少。左英杰表示,“未来厨房”线下场景式体验店会迅速在盒马鲜生的各个线下店同步铺开。如果成效显著,可能其他类型的线下场景式体验店就要马上来了。阿里通过“未来厨房”线下场景式体验店,正在憋一个“大招”。天猫+盒马+X:可能出现的新探索当天猫+盒马鲜生+新七天的“未来厨房”线下场景式体验店被证明有效,受用户好评后,阿里必会将这种天猫+盒马鲜生+品牌商或品牌服务商的“天猫+盒马+X”模式迅速复制到其他品类。对于未来可能扩充的品类,左英杰告诉一起惠,日用百货类等家用类和体验性强的品类,在盒马鲜生是最容易做成线下场景式体验店的。上述购物中心负责人认为,阿里的盒马鲜生,借助阿里强大的力量,未来有可能会成为“新版”商业地产。线下一切以体验为主,线下体验线上购买,配送到家,未来将有可能从生鲜美食拓展到一切可以在线下体验购买的品类,从而让各地购物中心和商业地产类全变成场景聚合式线下体验店。“有这么一种可能,现在的商业地产购物中心低迷,阿里借助盒马鲜生这种线下强体验的新鲜物种,以此收购更多的商业地产和购物中心,从而为阿里所有线上品类的线下体验提供支撑,达到阿里所提倡的新零售。”该购物中心负责人表示。有家居品牌电商负责人表示,在阿里的技术、支付、物流、数据等强大资源的支持下,未来可能会出现在阿里所有线上平台下单购买,在各地都有阿里各种线下实体里体验的完美结合的情况,从而用户购物再也离不开阿里了。更多服务商入局:阿里新零售生态壮大左英杰把目前的新七天定位为新零售服务商。对于在这个“未来厨房”线下场景式体验店的打造过程中,为什么是服务商的新七天而不直接是品牌商呢?某跨境服务商COO表示,电商服务商手里运营的品牌多为小而美的品牌,而且服务商手中品牌集中,相比找一个品牌商展示其单一的自家产品,拥有多品牌的服务商更吸引用户。“用户可挑选的品类多,线下的场景式体验店也会更像购物中心。”事实上,今年开始阿里在大力推广新零售业务的同时,除了原来的阿里体系内的“各大王牌”,阿里也开始伸出大手准备将服务商揽入怀抱。一起惠了解到,日前阿里推出阿里零售云矩阵产品,支持不同品类的新零售服务商入驻。阿里对可以入驻零售云的服务商类型做了规定,包括咨询类、系统类、运营类、营销类、地推类、智能硬件类。阿里表示,服务商成为阿里零售云生态下的一员后,可以享受相关的权益。包括商务激励、市场合作、合作伙伴认证、项目支持、培训赋能、奖项评定与颁发、商务合作高层对标。从零售云拉拢服务商入局到天猫+盒马鲜生+X(服务商)探索,阿里的新零售生态了又多了服务商这个大块,零售生态越来越完善。
一起惠2018-09-07 08:56:44231 次
一为什么是新零售?新零售不是一夜之间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而是随着电商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电商发展的认识逐渐进化而来。本章就分析一下从电商进化到新零售的过程。电商的崛起一切都要从电商说起。最初的电商,被定义为纯线上销售。这是以淘宝为代表的线上销售平台的崛起,其最根本的特征,就是线上销售产品和服务。最初基本上全是产品,服务是后来发展起来的。我们说,电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纯线上销售、O2O和线上线下一体化,也就是本书所探讨的新零售。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电商(E-commerce)都是从ToB业务开始的,然后才到了ToC的业务。美国可圈可点的两大ToC业务的电商平台,一是亚马逊,二是EBay。亚马逊是卖书起家的。作为电商的起步,卖什么很重要。书是一个非常标准化的产品,基本上你在实体店看到的书,在线上销售也是一字不差。而且卖书还有另外两个好处,一是对书的介绍可以很丰富,二是按各种信息对书检索也很容易,这样就体现出线上销售的一大优势。后来,亚马逊才拓展为全品类的线上电商销售平台。与亚马逊不同的是,EBay开始是一个集市,换句时髦的话说就是CtoC电商平台。也就是个人有什么用不着的东西想处理掉换成钱,就可以在EBay上吆喝着卖掉。亚马逊和EBay的电商模式,后来都传到了中国。亚马逊是国人模仿的,就是目前已经逐渐从我们视野中消失的当当网。而EBay则是直接到中国来运营,电商平台叫做易趣。淘宝则是2003年左右马云的阿里团队裂变出来的,模仿的不是亚马逊而是易趣。所以我们看到即使是今天的淘宝,依然带有集市的特征。行业内人依然把淘宝看作是CtoC模式,虽然淘宝上运营的主体已经很少是真正的个人了。淘宝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开始是纯集市模式。即使你是公司,在淘宝上经营,也和个人无差别对待;然后有了淘宝商城。对淘宝上那些规模较大而且信誉不错的商铺,给予特别的信誉等级;最后才是天猫的出现,标志着淘宝由原来的CtoC转化为BtoC和CtoC共存的电商平台。不过消费者中,可能还是有相当数量的人分不清天猫和淘宝的差异。中国电商的崛起,是以反线下传统实体经营开始的。所以刚开始的电商,都是线上的基因。线下不管是渠道还是生产企业,或者是经销商,都是被颠覆的对象。一时间,黑云压城城欲摧。线下那些被称之为“传统”的生产企业、渠道以及经销商们都诚惶诚恐,担心线上的电商一夜间会将自己颠覆了。电商就是颠覆。为什么互联网的出现催生了电商的迅猛发展?为什么中国的电商发展要比欧美的电商发展要迅猛得多?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里做详尽的分析。然而,人们很快发现,单凭纯线上的销售,似乎还没法实现对线下的完全颠覆。于是当团购O2O的概念传入中国后,又兴起了一股O2O的热潮。一时间,O2O又成为颠覆线下销售的新的独门暗器。总之,无论是纯线上销售的电商,还是O2O,其主体依旧是线上,其主题依旧是颠覆线下。O2O的困境所谓O2O,是英文OnlinetoOffline的缩写,即从线上到线下。O2O诞生于美国的团购,一般是从线上购买线下的服务,然后到线下去消费。从电商发展的逻辑来看,它弥补了线上不能销售线下服务的不足。但是线上的电商平台将O2O用到了线上产品的销售上,用来弥补线上销售产品缺乏实物体验的缺陷。就家居产品来说,其一大特征就是大标非标。大标是指大件标准品,客单价大,消费者一般不轻易决策购买,需要更多的思考,需要更多对产品实物“眼见为实”的体验。非标品更不用说了,非标品一般需要购买前的测量,以及购买后的安装服务等。于是,用纯线上销售的模式来销售属于大标非标的家居产品,就很无奈。这也是家居行业在电商发展初期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O2O模式给线上的电商平台带来灵感:如果我们让线上的消费者到线下体验,然后再回到平台上来购买产品,不就能够克服线上销售缺乏实物体验的缺陷吗?这里注意两点:一是O2O虽然似乎解决了线下产品实物体验的问题,似乎还未能很好地解决线下服务的问题。于是线上平台在努力发展第三方的家居产品的配送安装服务;二是光有一个从线上到线下的O2O不行,为了实现线上销售,线上电商平台还要实现另外一个从线下回到线上的O2O。这里的O2O则是英文OfflinetoOnline的缩写。线上电商平台还美其名为O2O闭环。直到现在,我们还不时听到所谓的“闭环”的概念。这个“闭环”的概念基本上就来自上述的故事。而且似乎什么什么一闭环了,就完美了。事实上,所谓O2O闭环,都是线上电商平台的一厢情愿:你让消费者从线上到线下去体验,首先你的问问线下的渠道愿不愿意,得问问线下的经销商愿不愿意。另外,你还得问问消费者愿不愿意。我们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线上电商平台O2O闭环就是耍流氓》。关于O2O,我们这里介绍几个真实的小故事:第一个故事是O2O的概念还没有引入中国时,线上的电商平台是看不起那些做电商还与线下打交道的同行。大家都知道我们行业最早的电商是做网络团购的。说白了,就是线上通过BBS等互联网工具进行集客,然后拉到线下来进行团购销售。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O2O吗?!可是那时那些做纯线上电商的人看不起这些还到线下来进行销售的同行,称他们为“伪电商”。第二个故事是淘宝(那时还没有天猫)的第一个O2O项目,就发生在家居行业。那是在2010年,就有人在筹划淘宝的线下店铺,取名为“爱蜂潮”。第一个店2011年底开张,在北京的四惠。可惜运营不久就关门了,然后易地城外诚再战,最后还是失败了。否则,我们说马云的新零售可能要提前3-4年。之所以提这个故事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爱蜂潮“的失败,却孕育出互联网家装的发展。(详情请看《互联网家装发展》一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第三个故事是天猫的O2O战略(带闭环的O2O)遭到了来自线下渠道的强烈反抗。这也来自于我们家居行业。2013年双十一前天猫布置了闭环的O2O战略,但是遭到了线下19家连锁家居商场的联合抵抗,结果天猫最后只能放弃了该项战略的执行。当然这个故事已经过时了。今天阿里已经投资居然之家,与居然之家联合起来做新零售。2014年是O2O年。这一年,行业内外大小会议,几乎无一不O2O的。但是,总体说来,线上电商平台的O2O(闭环)战略是失败的。我们在2012年底总结电商发展时,用“线上下不来,线下上不去”来描述电商发展的困境。后来却发现这个“线上下不来,线下上不去”恰好描述了线上电商平台实施O2O闭环战略时的窘境。直到2015年底我在参加一次行业会议时,还听到演讲嘉宾用“线上下不来,线下上不去”来描述行业电商发展的状态。O2O为什么会出现”线上下不来,线下上不去“的困境呢?线上应该如何下来,线下又应该如何上去呢?
一起惠2018-09-03 09:11:15346 次
“子弹短信”火了,如今还被媒体推到了“挑战微信”的高度。8月20日,在坚果Pro2S的发布会上,锤子科技CEO罗永浩第一次对外介绍了这款社交产品,并宣布同时面向安卓、iOS两大系统开放下载。在此后的一周,它以火箭般的速度蹿红,引发各界关注。子弹短信由快如科技开发,团队成立不到4个月,7天之内完成两轮融资,金额达数亿元人民币,超过50家VC争抢份额,产品发布两天就登上iOS免费榜、社交榜第一名,日下载量达44万,截至8月30日0点14分总激活用户超400万……这些是过去10天子弹短信取得的成绩。如此快速的增长和高关注度,让子弹短信有点猝不及防。从产品角度来看,子弹短信还未成熟。过去一周多的时间里,子弹短信的iOS端已经进行了4次更新,更新内容均为修改Bug。宣传上,罗永浩“卖力营销”带来的高关注度也出乎了子弹短信的意料。据全天候科技了解,子弹短信目前尚未组建自己的公关团队,但最近几日频繁收到媒体约访。全天候科技获悉,在昨日(8月29日)晚上,快如科技领导层决定“禁声”,要专注做产品,不愿意再接受媒体采访。有消息人士称,“子弹短信”之所以想低调行事,是不想被微信“封杀”。一位从事社交产品开发的资深技术人士表示,社交领域所有的创新项目,一开始和巨头正面竞争都不可能赢,只能从侧面切入,打造差异化产品。前期低调积累用户,不被巨头注意,达到引爆点才有可能切入这块市场。“目前子弹短信上线时间太短,更多在炒作热点,用户并非自然增长。这对子弹短信来说不是好事。”子弹短信一经推出就被戴上“挑战微信”的高帽。这对于它而言,也许是一种捧杀。一位VC投资人士向全天候科技透露,包括腾讯、头条、百度、红杉等在内的投资机构和巨头都参与了“子弹短信”本轮融资的竞逐,“腾讯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后来没见上快如科技创始团队,一怒之下停了给子弹的接口”,该投资人士说。在“子弹短信”目前最新的版本中,“腾讯新闻”已经从资讯流消失了,甚至在安卓版本中,“今日头条”也消失了,为此子弹短信还特意发了一条官方微博说明情况。目前,子弹短信的推广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微信和朋友圈。业界在好奇——子弹短信能火多久,能长多大?它距离被微信彻底封杀还有多远?过去的几天,罗永浩的微博内容几乎全部与“子弹短信”相关:腾讯投资部貌似在接触子弹短信的研发公司快如科技;上线7天完成1.5亿融资,估值超过6亿,五十多家机构才见了不到十分之一;支付宝很快会进入子弹短信……在罗永浩的描述中,“子弹短信”俨然成了一款明星产品。子弹短信今日宣布,截至8月29日午夜12点,子弹短信单日新增用户量突破100万,2018年8月30日0点14分,子弹短信总激活用户量达到400万。对于一个平均年龄27岁,总计36人的团队而言,这个成绩可以说很亮眼。子弹短信8月30日公布的用户数据除了罗永浩的“流量带货”能力、博人眼球的营销手段,“子弹短信”能够吸引如此多的注意力,的确在某些社交场景指向了用户的一些痛点:不需要进入聊天对话界面即可回复信息;默认的发送方式是“文字+语音”,聊天双方可以同时收到文字和语音,语音有进度条,可以拉到想听的位置;不安装App也可以通过网页版和短信交流;聊天信息云同步等等。在用户的评价里,很多人提到了沟通效率高,这是罗永浩和用户共同称赞子弹短信的地方。不过,伴随着高关注度,吐槽子弹短信的声音也随之而来。比如语音转化文字准确率低;表情包不丰富,不能自行添加表情;获取用户通讯录后并未单列子弹短信的联系人,用户需要翻看全部通讯录里寻找子弹短信用户等等。另外,子弹短信的云储存聊天记录功能,也可能会涉及用户隐私问题。有用户注意到,《子弹短信用户协议》有条款称,快如科技将尽可能保障安全,但是不能完全避免安全信息泄露的风险,所以无法做出任何确定性的保证或承诺;由于各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自行泄露主密码、不可抗力或第三方原因)导致用户的密码泄露带来的损失,快如科技不承担责任。中信证券产业分析师王冠然认为,现在的子弹短信很像早期的微信,模式更轻便,通讯更简单。微信承载的东西太多,用户真正想要的反而不突出。这让子弹短信抓住了不少人的眼球。但凭借这些就能撼动微信的地位吗?洪泰基金副总裁黄瑀不这么认为。他称,“社交关系的沉淀具有强大的惯性,子弹短信的微创新不足以让用户迁移。”王冠然同样对子弹短信挑战微信表示不看好,但他也表示,社交产品最重要的一点是“网络效应”,如果子弹短信的用户可以达到中国人口的20%,就有机会颠覆微信。8月28日,罗永浩在个人微博上宣布子弹短信获得新一轮1.5亿元人民币投资。企查查的信息显示,成为资本和高榕资本是本轮的领投方,部分老股东跟投,此次融资后“子弹短信”的估值达到了6亿人民币。(图片来源:企查查)这个速度可谓神速。子弹短信引发投资人狂欢并不令人意外。毕竟,中国的社交领域已经许久没有出现新面孔,腾讯至今依然雄踞霸主地位,陌陌、探探、脉脉、阿里的来往,都在细分领域耕耘,很难真正威胁到腾讯。根据腾讯8月15日发布的第二季度和中期业绩,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已达到10.58亿。尽管被不少人认为,子弹短信挑战微信是以卵击石,但“敢赌”是风险投资人的共性。黄瑀告诉全天候科技,比起击中用户痛点,目前子弹短信更像是击中了投资人希望投到下一个现象级社交产品的痛点,“子弹团队背景好,已经在爆发阶段,哪怕只是看到有1%替代微信的可能性,对投资人而言也是不可抗拒的诱惑。”子弹短信的一位A轮投资人表示,他是第一时间投资的子弹短信,一天就把钱打给了快如科技。他看中的是罗永浩的团队,认为社交领域的市场还很大,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性。目前,中国互联网社交领域呈现微信一家独大的现状,腾讯的另一个社交软件QQ活跃用户数在急剧下滑。据腾讯最新财报,QQ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03亿,比去年同期下降5.5%,而QQ空间月活跃账户数达到5.48亿,比去年同期下降9.5%。突然出现一个“挑战微信”的选手,短短几天用户数就摸到了400万,这足以令投资人兴奋。对于目前子弹短信推出的功能,黄瑀认为门槛并不高,但这些功能微信大概率不会做。“增加这些功能会让产品变得更重,且微信现在的追求不再只是做一个交流工具,而是做一个平台。而子弹还处在做功能性产品的阶段。”他说。目前,子弹短信还没有推出朋友圈,但已经上线了内容栏目——资讯流,起初包含今日头条和腾讯新闻,不过很快就遭到了腾讯的反对。有投资人告诉全天候科技,腾讯投资部门亲自上门求份额,但因没见到快如科技的创始团队未能如愿。王冠然认为,腾讯并不会任由子弹短信发展,后期可能会采取封杀手段。快如科技联合创始人郝浠杰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在锤子科技做产品经理时,工作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痛点,在钉钉和微信之间来回转换,两个工具在工作沟通中都不算完美。做子弹短信的初衷是想要做一个像Slack这样专注于本地化办公沟通的产品。Slack是一款企业在线协作工具,2014年诞生于硅谷。它将电子邮件、短信、GoogleDrives等多种工具及服务整合在一起,为企业构建一个集中式的本地沟通和协作工具,一经推出便大获成功,成立一年便达到10亿美元估值,被称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SaaS创业公司。从郝浠杰的表述看,子弹短信要聚焦的是那些每天处理消息量非常大的人群。郝浠杰在采访时把子弹短信和微信明确区分,“我们未来想要做的,是将办公中所有的环节打通,比如聊天、邮件、待办事项、文档、网盘、投票等等,所有的环节你都在一个软件里完成,不用再需要其他。想聊微信?没关系,工作完了回家你想怎么聊都行。”可以说,子弹短信想要对标的是“钉钉”,而不是微信。尽管目标和方向都是做一个企业间用户工作的软件。但无论用户还是投资人,似乎对子弹短信的期待都是“下一个微信”。目前子弹短信获取用户的渠道很大程度也是基于微信,而逃离微信诉求最高的人群是90后,但子弹短信的目标用户中,中年男性居多,要迁移这部分用户成本太高。另外,一位社交平台的产品经理告诉全天候科技,目前子弹短信的设计更适合男性,对于女性而言,可能并不会把子弹短信当作社交的首选。“文字+语音的功能对女性而言比较鸡肋,女性比较敏感,而且比较希望保持神秘感。语音会暴露情绪和想法。只有男性才无所谓自己的声音信息。”也许,快如科技目前也尚未想好产品定位。虽然郝浠杰表示,大方向不会变,但他同时也提到,希望把种子用户留下来,把微信的用户引导过来,并可能增加资讯、引导用户建群、增加类似朋友圈的功能等。而这些其实都是在对标“微信”。但直接挑战微信难于上青天。曾经米聊、来往、易信等都曾来势汹汹,但很快就偃旗息鼓了。即便没有微信这个强大的对手,子弹短信想要做好社交本身也没那么容易。郝浠杰接受界面新闻近日采访时说,现在并不去关心和考虑微信的情况,没有打算和微信抗衡,也并不打算切入陌生人社交。“子弹短信和微信面向的用户并不一致,严格的来说,只是面向微信人群下的一支细分人群,在意信息沟通效率,每日需要处理很多信息的人群。”他称,自己并不担心微信等社交平台未来更新和子弹短信类似的功能,他认为,子弹短信对用户需求的嗅觉是无法被抄袭的。
一起惠2018-08-31 09:46:05328 次
一把好牌终被打散,滴滴的创始人程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滴滴出行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装机必备APP,堪称国民级应用,但接连发生的安全事故与滴滴推诿的态度,使用户对其倍感失望,一时间媒体、大V纷纷口诛笔伐,更有明星带头卸载滴滴。相比起5月的郑州空姐遇害一事,此次被诟病更多的是滴滴客服的不作为,从已披露的受害者亲友第一次与滴滴客服沟通的时间至得到确定反馈,耗时总计151分钟。纵使软件新增了紧急求助功能,却在警方介入后不能及时提供受害人乘车信息,使得救援无法开展,滴滴的这一安全系统显得形同虚设。上一次滴滴出百万悬赏缉凶,这一次则在事发之后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暂时下线顺风车业务,将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客服副总裁黄金红免职。然而这并不能平息公众的怒火,两起事故,两个花季女孩,滴滴高层管理者至今无一人出面公开道歉,这更加剧了公众对滴滴及其创始人的质疑,一时间关于企业价值观的讨论跃然纸上。作为共享经济的倡导者,滴滴无疑站在了黄金赛道上,但一把好牌终被打散,滴滴的创始人程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说过的这三句话,或许已经决定了滴滴的命运。1、产品做到70%就上线在当前新一辈的互联网巨头中,83年的程维虽然是年龄最小的,却是公认战斗力最强的。在滴滴图书馆入口的第一排书架上,清一色地陈列着战争史书,程维就是在这样的狼性文化里带着滴滴一路向前。2017年底,程维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布:滴滴目前的日单量在2500万单以上,已经是全球是最大的出行平台。这意味着2012年6月成立的滴滴,用了短短6年时间,就站在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最前端。收获成功的同时,滴滴也遭遇了远比任何一个公司都要艰难的创业史,从快的到Uber,PK掉了无数对手,在政策的灰色地带中试探。程维本人也一直游走在资本之间,确保在相对自主的情况下获得足够的融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面对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程维的保命秘诀之一就是:快!入局要快,新品上线就要1000个司机在线;扩张要快,占领市场,烧钱提速;融资要快,创业公司6个月融资一次的速度,在滴滴这里变成3个月;做产品更要快,2个月完成上线。初创团队面临的最大问题,往往是寻找靠谱的技术合伙人,程维是销售出身,虽曾是支付宝最年轻的区域经理,在技术面前却始终难以大施拳脚。他找来了百度的研发经理张博做CTO,并叮嘱他:时间不能再拖了,两个月产品必须要上,能响就行。第一代滴滴打车软件就这样仓促推出了,“产品做到70%就上线”,这是程维总结出的经验,这样既能赶时间,也能不让产品出现大bug,剩下的问题,可以边跑边迭代。滴滴产品总监罗文和设计总监赵天翔在2016年做客腾讯汇时,说过这样一番话:“集中设计和开发团队的实力,先解决那些80%的用户所面临的共同的、高频的诉求和痛点,并且作到专注和简单。20%差异化的需求先不满足,而是在后面持续的迭代过程中去完善和优化。滴滴4次产品迭代都证明了,一款产品不用等到做到完美才能够发布和推广。”这如此产品设计理念的驱动下,滴滴上线新品的速度快到让外界感慨,“专车、快车、代驾、巴士,从来没有哪家公司在这么短的时间推出这么多垂直产品。”但70%的完成度真的就够了吗?事实证明,堪称国民级网约车平台的滴滴连最基本的乘客安全问题都无法保障,客服流程冗杂、投诉机制反应滞后、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取被害人相关乘车信息,这些产品本身的漏洞在事故发生后一一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中。1%的侥幸,就可能会带来100%的伤害,更何况是30%的侥幸呢?2、尔要战,便战“滴滴是一家非常没有安全感的公司,出生在血海狼窝,生下来就面临激烈的竞争。”程维不止一次强调过滴滴一路走来的浴血奋战,他极为欣赏成吉思汗西征时的战书,“尔要战,便战”。初创时的滴滴,在北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摇摇招车,当时后者早有红杉资本300多万美元的融资,而滴滴只有天使投资人王刚给的70万和程维自己出的10万,一共80万元起步资金。摇摇招车有钱在电台黄金时段和机场做广告,滴滴就避开机场在火车站争地盘,注册送WIFI、鸡蛋饼,使出浑身解数做地推。2012年冬天寒风刺骨,程维和团队戴着大皮帽子、裹着棉衣等在西站边上,用30秒的时间说服司机并安装上滴滴软件,靠着“死磕”的精神一点点拿下了北京的地盘。之后程维顺势一路南下,杀到上海跑马圈地,干掉大黄蜂;推出滴滴顺风车,挤走了估值达10个亿的微微拼车;曾经火爆一时的嘀嗒拼车、e代驾也只有大幅裁员的份。与此同时快的也在迅速崛起,成长为滴滴强有力的竞争对手,2013年9月,腾讯开始借滴滴推微信支付,网约车赛道上迎来了巨头的参与,烧钱补贴用户,滴滴的乘客用户从2000万激增到1亿。2014年1月,随着腾讯1亿美金融资到位,滴滴补贴大战陷入疯狂状态,随后在阿里支持下快的跟进,这场红包大战一直打到5月份才告一段落,双方烧掉近20亿元,堪称惨烈。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这天滴滴与快的合并,这场大战中滴滴奠定国内网约车的霸主地位,程维赢了。一波刚平,一波又起,7月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找到程维,说服他接受Uber占股40%的投资。程维如何能甘心做一个傀儡?这场仗他一定要打。当时Uber估值超过400亿美金,是滴滴的10倍,并且短短几个月就占据了中国近三分之一的市场。程维坦言,跟Uber打,优势就是本土化,除了战略部署之外他每天最重要的是就是做团队激励,鼓舞士气。新一轮的网约车大战延续了红包补贴的策略,投资人看中了用户、支付入口、流量等庞大数据的价值,击鼓传花般地为滴滴提供弹药。整个2015年,滴滴烧掉了122亿元人民币,平均每月烧掉10个亿。Uber在中国也烧掉了25亿美元,虽然双方表面上势均力敌,但触角在全球的Uber明显力不从心了,如果选择继续烧钱会累及Uber的全球化战略。最终,扛不住的Uber亮出了“白旗”,这一仗程维又赢了。2016年8月,滴滴出行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网约车市场过了两年的平静期,又一轮风暴起于2018年的上半年,美团打车在上海强势杀入,直接划走滴滴三分之一的蛋糕。程维毫不退让,立刻在无锡掀起了外卖大战,“我们一路碰到了太多对手,美团肯定不是最弱的,但也未必是最强的”。接着首汽约车、嘀嗒、易到这些老玩家重振旗鼓,高德、携程也相继入局,滴滴面临一个新的战场,从没输过的程维,又一次站在了冲锋前阵的位置。3、2018年我们将会全面出击滴滴从2012年创办到2018年初,已经完成了16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200亿美元,拥有100多家投资者,最新估值550亿美元。在资本的眷顾下,滴滴的两位80后掌门人,CEO程维和总裁柳青身价暴涨。目前,35岁的程维以165亿财富排在胡润富豪榜189位,滴滴的天使轮投资者王刚,也因滴滴获资本青睐估值飙升而身家增长至60亿。随着资本的积累、估值的扩张,滴滴也将其触角伸向金融、外卖、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版图日益扩大,程维一次次强调:“2018年滴滴要全面出击,一做国际化,二要推动共享新能源汽车和配套的服务体系。”早在完成与Uber中国的合并之后,滴滴就开始加速国际化进程,目前已经与全球七大出行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网络服务遍及超过1000个城市。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滴滴也早早布局,2017年1月26日,滴滴正式宣布在美国加州山景城成立AILabs(人工智能实验室),重点推进全球智能交通前沿技术的发展。在国内则与北汽新能源、比亚迪等12家汽车厂商达成了合作,开始打造自己的“智能共享出行联盟”,要在多个城市运营自己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出行之外,滴滴还上线了“滴水贷”小额信贷项目,用户最高可申请30万元的贷款额度,支持随借随还。滴滴方面作为入口,主要为产品导流和提供数据,资金来源则为新网银行等持牌机构。仅仅6年,从网约车平台到产业生态链,滴滴的速度之快被程维形容为,每天都像坐在飞速行驶的车上,轮子都要飞出去了,还要不停踩油门。全速前进中的滴滴很难慢下来构建最基本的安全逻辑,100天之内,两起乘客受害的恶性事件,迫使滴滴的脚步骤然静止,一连撤职两位高管,全面出击变成了重点整改。从初出茅庐到所向披靡,滴滴一路走来打败了无数对手,却在登顶后离初衷越来越远。程维或许想过创业的成功,但他却失掉了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希望他能如自己所言,做一个内心充满敬畏的人,敬畏用户,敬畏行业,敬畏一切。
一起惠2018-08-29 09:50:30368 次
焦虑的女人们,正在成为知识付费的主力。当很多人对知识付费仍然停留在罗振宇、吴晓波等“高精尖”的职场达人培训时,一波越来越丰富的内容正在影响着整体的生态。诸如美妆、亲子、家庭职场平衡等针对女性群体的知识付费内容占比正在变高。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这一年涌现出不少知识付费的平台,知识能够实实在在获得收入。头头是道基金董事崔璀先后见证了估值20亿的“吴晓波频道”、拥有3500万用户的十点读书等项目的诞生和壮大。她曾无意间听到一个故事,一位全职妈妈在丈夫碰到企业管理问题时,在网上学习了管理课程,并对丈夫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这让她对女性自我提升觉得感动的同时,也发现了这块市场的商机。出于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上课充电,而付费知识课程的易获得、时间短、价格低等特点,迅速成为了这部分女性的选择。无论是遇到情感的困惑、职场的瓶颈、育儿的难题,女性们都会找到相应的课程和老师,一边学习一边咨询。在这个趋势下,不少平台上线了针对女性群体的付费课程,也出现了更多垂直于育儿、女性职场等细分领域的平台。“对于男性来说,解决职场的困惑,就解决了80%的问题,但对一个女性来说,这可能仅占10%。还有亲子育儿、亲密关系、职场自我发展、家庭和职场发展冲突等等,这意味着更多不同的课程,和更垂直的社群。”崔璀认为。但目前无论是针对哪个群体的付费课程,都还存在着营销大于内容,实际效果不佳的问题。女性群体想要依靠买知识付费课程实现自我提升,很大程度上还需要靠“火眼金睛”挑选。“女性焦虑”下的机会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市场部工作的李拉,最近发现自己有一些“职业焦虑症”。这是她步入职场的第四年,也是她觉得自己急需充电的一年。她并未选择到学校进修,而是选择了这两年流行的知识付费课程。从2016年开始,李拉开始买知识付费课程,她把学习的时间安排在下班后的9点-10点之间。从学习PPT制作,到学习PS应用,最近她又买了得到平台的《如何成为研究高手》,和三节课的《产品运营入门》。购买功利性很强的课程,李拉希望让自己多掌握技能,来缓解自己在职场上感到的焦虑。同样希望借助“上课”来缓解焦虑的,还有40岁的张婕,“现在每天有无数件事情要做,管孩子、管工作,说不烦躁是骗人的。”她正处在最烦闷的时期,孩子7岁,刚上小学一年级,自己在职场上还要竞争公司管理层的岗位。在工作和家庭之间转换已经疲惫不堪,但双重焦虑之下,她还是买了一些课。张婕在千聊平台上买了“戒吼”课程,顾名思义,不要再对着孩子吼,而是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和教育孩子,这是妈妈群里广泛传播的课程。随后,她会花一个小时上职场课程,学习撒切尔夫人怎样演讲、学习美国国务卿赖斯的表达等等。在畅销书作家、“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创始人李筱懿看来,焦虑是现在社会不同年龄段女性共有的通病。这是因为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也在不断上升,女性意识正在觉醒,因此对提高自我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强烈。而因为这种焦虑兴起的付费知识课程,已经是一门生意。知识付费平台“千聊”的创始人朱峻修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最初创业时并没有只关注女性群体,而是想要搭建一个面向更大市场的语音直播和知识分享平台。但运营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女性用户占据了更大的比重,平台推出的情感、心理、美妆等课程,都获得了更高的销量。“20-49岁之间,二三线城市的年轻女性,往往具有旺盛的学习和自我提升需求,热爱泛进步类的知识。”千聊并非唯一以女性为主的平台,据全天候科技了解,拥有3500万用户的十点读书和1.5亿用户荔枝微课,平台的女性用户的都高达70%以上。根据2018年极光大数据对主要知识付费平台的调查,喜马拉雅FM和分答的女性占比分别为50.5%和51%,已经和男性用户平分天下。这些平台上,课程相对较为低廉,交付预期并不高,但能够产生集聚效应,提高复购率,内容生产机制也能更加持续。泰合资本投资副总裁蒋科告诉全天候科技,男性群体对知识付费内容的交付预期比较高,是因为对于学习的效果有明确的预期,比如加薪、职场进步等。但知识付费并不是技能本身,很多时候并不能帮助用户达成这个目标,因此产生心理落差,导致续费率低。而女性的知识付费内容偏向生活类、情感类,属于文化消费和精神消费,比较容易实现,对效果比较容易产生满足感。女性学习变迁:从功利到兴趣知识付费平台小鹅通的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小鹅通知识付费的用户中,女性用户占比达到了62%。女性付费用户中,个人提升和母婴亲子是付费用户比例最高的两个,分别占据27%和18%。而心灵情感、生活文艺、女性时尚、医疗健康等领域,合计达到整个付费用户分布的15%左右。出于这样的趋势,目前面向女性受众的课程在每个付费平台都能占据一席之地,多与情感、亲子和职场相关。千聊、荔枝微课平台上面向女性用户的课程较多。打开千聊首页,就可以看到诸如完美妆容、30天瑜伽课、恋爱观、女性自我管理方法等相关课程。十点读书也推出了和女性职场、健康、亲子、文艺等方向的书籍分享课。得到的首页推出亲子专栏,还有面向职场女性的解压、管理人脉、提升职业形象、礼仪等课程。音频平台喜马拉雅FM推出了专门的亲子教育专栏,情感方面,也找到了张德芬打造的女性成长必修课。蜻蜓FM推出了100天女神养成记、幸福课、完美关系必修课等针对女性受众的课程。蒋科提到的生活类、情感类、兴趣类的内容正在越来越丰富,占比甚至超越了目的性强的专业技能类课程。据崔璀介绍,目前市场上很多课程内容都只是干货的讲解,更适合男性用户,而女性用户更喜欢指导、陪伴类的课程。“要在共情和干货中选择一个完美的结合点。”买了很多技能类课程的李拉告诉全天候科技,最近在连续两天听着“产品运营入门”的课程睡着之后,她放弃了这门课,“学不进去,3个月的学习时间马上就到了,我才学习了不到1/3。”李拉提到。实际上,在买的课程中,她能坚持下来的不多。她坦诚每一次按下付款图标的时候,总是信心满满,幻想着3个月后能有更飞速的提升,但最后往往事与愿违。“定好了每天晚上学习的时间,但经常加班或者晚上和朋友聚会,回到家收拾一下很快要睡觉。一天的课程落下了只能靠周末补回来,落下太多就干脆不补了。”李拉提到,很多时候,一个不感兴趣或是“太费脑细胞”的课程,拖延到最后会形成恶性循环。最近,李拉听从朋友的推荐,开始听情感、美妆、健身类的课程。体验之后,深深感觉这类课程花费的头脑和精力更少,却在心里上有很大的安慰。她在上下班路上,就可以完成部分课程,更难得的是,“听完情感课,我学会剖析我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能更舒心地面对。”现在,李拉只保留了几门简单的女性课程,提高气质,修养身心。从功利化的学习,走向兴趣化学习,不只是李拉一个人的经历。2018年5月的新榜知识分销课程列表top100,包括财富投资、职场技能等相关课程占据45个席位。而读书、健身、旅游、摄影、写字等更加贴近生活类课程占据55个席位。从大分类来看,兴趣类占比超过50%。从内容种类来看,100个课程覆盖了30种以上不同类别的内容。在半年以前,兴趣类课程可能还不到10%。下沉市场旺盛的求知欲2017年开始,知识付费的赛道逐渐增多,豆瓣、知乎等社交平台纷纷进场,今日头条近期也宣布正式入局。在崔璀看来,很多平台不是在做知识付费,而是用内容的方式流量变现。她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随着类目和数量的增多,不少人陷入了“决策瘫痪”。“知识课程和商品不一样,它的挑选没有可以参考的标准,只能去试,或者靠品牌背书。比如说你想听财富相关的课,很容易选吴晓波。但是女性内容,现在好像想不出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人来为付费课程背书。”崔璀说。在这种需要“火眼金睛”挑选的情况下,目前知识付费项目已经出现问题。“42章经”创始人曲凯曾提到,知识付费是一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生意,同质化严重,干货缺乏,质量低的课程也可以通过价格优势逆袭。朱峻修本人也有些悲观,他曾提到在“千聊”平台的800万单节、50万小时的课程里,很多讲师的内容逻辑延续的是传统的逻辑,内容的稀缺性不够。这会导致更多和李拉一样受众,最终选择其他的学习方式。不过,有问题也意味着有机会。“虽然市场上似乎是个老师就可以开课,但是目前已经有人在用内容塑造品牌,在长期的积累和交流下,未来一定会出现几个平台是能够被垂直用户认可熟知的。现在才刚刚开始。”崔璀说。2017年底,崔璀参与创建了知识付费项目Momself,针对宝宝妈妈,提供生育前后所需的心理辅导和育儿知识。从怀孕到孩子出身成长,宝妈面临的每一步都是崔璀看中的痛点。产前焦虑、产后抑郁、育儿经、重返职场等,她和团队已经围绕相关话题开展了多门课程。“妈妈群体的终身成长,都可以纳入我们关注的行列。”而处理职场和家庭方面,李筱懿也正在做更多的尝试。全职妈妈李筱懿会对读者们说,“我不能兼顾家庭事业,但我很努力,这就是我的现状。”从她的第一本畅销书开始,她一直在传递一个自己的价值观——女人要把自己摆在第一的位置,不是孩子或是老公,而是自己。她的课程也在引导女性更多进行人生和职场规划,走一条自己的路。2016年她拿到了头头是道基金的投资,创建针对集社交、电商和知识付费于一体的平台——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我们的核心用户大概是这样一种形象:本科毕业,已经工作七八年,月薪上万,消费能力较强。可能已经步入婚姻殿堂,追求生活和工作上的自我成长。同时人生也面临生活、工作、情感等多方面的困扰。”李筱懿提到。了解到用户需求之后,李筱懿得以“对症下药”,她与喜马拉雅FM合作的女性职场课《职场成功女性三大心法》目前取得了17万份的销售成绩。李筱懿很看重对社群的运营和维护,她认为一个成熟的社群,可以对女性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出书、付费课程只是第一步,现在我们要打造的小社群,涉及到关乎一个女性成长的各个方面,女性用户也能从这个平台上,找到走出困境的方法。”李筱懿说。近期刚完成1600万元Pre-A轮融资的“简知”也是一个专门针对女性的女性内容付费平台,创始人谢冠鹏曾提到,简知的主要用户群体是主打25-45岁普通家庭女性。这部分群体大多已婚甚至已育,会苦恼于婆媳、育儿、婚姻等家庭问题。相较于那些付费能力强的头部精英群体,她们更加焦虑,也更愿意寻求外部建议,因而付费意愿会更强。在崔璀看来,在知识付费领域,垂直人群永远有机会,重点看能不能把握好这个群体的需求,能不能把这个群体打透。“打透的方法,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打法,从内容到渠道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布局。”从渠道上看,目前的新机会在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市场。蒋科已经注意到这个趋势,他看到樊登读书会等知识付费平台已经通过裂变等形式,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在乡镇这个级别,如果用户想追求比看电影和打游戏更高一点的文化消费是很难的。最常见的文化消费升级的模型就是他们自己组织读书会。以此作为模板,更多的付费课程仍然有获得下沉的契机。”蒋科说。他提到,有了微信等平台的赋能,通过分销、群红包、广点通等、通过头部产品带动、线下宣传等五花八门的方式,产品有机会到达受众。但能够留住用户的,仍然是持续获取精准流量的能力。“这要求创业公司有场景运营和社群运营能力。需要对症下药,除了管理、财经,可以增加写艺术类、文化类,也可以有养花、烹饪等更贴近生活方面的知识。”最近,李筱懿发现,更多三四线甚至乡镇的女性具备了足够的消费能力,也开始注重自我发展。“我们办了两次‘香蜜游’,这是20人一个小团,价位在4万左右的出国深度游,来自一线城市的用户占比不到20%。”她举例。对于未来知识付费的发展趋势,蒋科总结:“目前知识付费领域主要是瞄准男性、精英人群,我觉得未来还有几个拓展方向。分别是针对女性群体、老年人、小孩、下沉人群的知识付费内容。流量上,目前主要聚集在头部内容平台,未来生活化、多元化的腰部化内容,可以在垂直受众中高效传播。”
一起惠2018-07-24 11:27:00317 次
上市之后第8天,小米发布了创业8周年纪录片。在纪录片中,除了小米一些著名的故事外,雷军还分享了一些未曾披露过的故事。有人问雷军:“如果你有一个月假期,你最想干什么?”雷军:“我其实有今年的计划,我想去看一下金字塔。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很好的地方,你没有去过。”“过去八年,印象最深的发布会,是哪一场?”雷军:“我觉得印象最深的发布会是第一次发布会。我是提前10分钟到现场,结果我发现我挤不进去,很不容易才挤进去以后呢,当时阿黎来找我说,赶紧提前开始,不开始要挤死人了,然后赶紧开始、赶紧开始。”小米上市8天后发布创业8周年纪录片,未来会有更刺激的项目在纪录片中,除了小米和雷军的广为人知的故事外,雷军还分享了一些未曾披露过的故事。上市之后第8天,小米发布了创业8周年纪录片。在纪录片中,除了小米一些著名的故事外,雷军还分享了一些未曾披露过的故事。有人问雷军:“如果你有一个月假期,你最想干什么?”雷军:“我其实有今年的计划,我想去看一下金字塔。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很好的地方,你没有去过。”“过去八年,印象最深的发布会,是哪一场?”雷军:“我觉得印象最深的发布会是第一次发布会。我是提前10分钟到现场,结果我发现我挤不进去,很不容易才挤进去以后呢,当时阿黎来找我说,赶紧提前开始,不开始要挤死人了,然后赶紧开始、赶紧开始。”在过去八年中,小米最受人称道的是两件事。第一,是以互联网模式做高性价比的手机,迅速起家,推动了智能手机产业效率和销售上的变革。“以互联网模式做手机”、“性价比”也成为了小米的标签。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15年7月,在一次内部会议上,雷军说:两个星期前,面试了一个我们高管推荐的人,他觉得这个人非常厉害,我跟他说这个人不行,他说为什么?我说这个人跟我聊了一个小时,他的简历接近完美。在一家重要的供应商,他接手的时候是900万美金一年,然后4年干到了2亿美金。我说你是挺牛,他说我有能力把稻草卖成金条,这就是我的能力。我跟他说,你跟我们的价值观不符,我们不需要骗用户的人。而且关键是你的用户就是我,我跟他用黄金价买稻草?第二,是小米在经历2016年的严重滑坡后,还能够重新夺回市场。2016年,小米手机出货量下滑,跌落中国厂商的冠军宝座,仅排在第四名,全球范围未能进入前五名。2015年,小米出货量达到7000万,虽然守住了国产厂商的第一名,但也未能达成1亿部手机的出货量目标。谈到小米这次滑坡,知名IT评论人keso在片中表示:今天的手机市场已经到了一个过度竞争的局面,可能过去的那个小米的做法、想法更具有颠覆性、更具有革命性,今天呢大家的差异性越来越小了······忽然它就到了一个边界,你就碰到了天花板。你就发现你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办法再去突破了。这个时候你就发现被你否定的那些东西今天还是有效的。2016年,雷军亲自挂帅手机研发和供应链,同年10月发布了第一款全面屏手机。在营销上,小米疯狂开线下店,从互联网电商转型到新零售的路子;并且开始请明星代言,包括梁朝伟、吴秀波、刘诗诗等,这一策略延续到了今天,比如小米8的代言人就是吴亦凡。此外,小米还在发力海外市场,尤其是印度市场。2017年,小米成功了打赢了翻身仗,全球出货量达9240万台。今年一季度,小米成为中国第二大、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在片中,小米37号员工刘安昱操着一口东北话说道:“我在看更新的更刺激的项目,到时候一定不会让你失望。反正我现在是心里面都是一团火”不过,未透露任何详情。刘安昱说的这个项目会是什么呢?
一起惠2018-07-18 09:59:22231 次
闲鱼作为和淘宝相关联的二手平台,当你在淘宝的买的东西不想要了想转卖的时候,就可以使用闲鱼,因为是交易物品的二手平台,闲鱼不像淘宝天猫管理的比较严谨,闲鱼退款次数是多少?今天开淘网小编就来为大家开扒!闲鱼买家可以申请退款多少次?关于这个问题,只要卖家拒绝可以一直申请,但是不用这样,可以第一次卖家拒绝就申请淘宝介入处理,因为你一直申请退款,卖家不同意15天后会自动进入淘宝介入,早一天介入早一天解决问题。淘宝对闲鱼卖家的约束力比淘宝店铺和天猫弱,一旦发生纠纷,双方维权都有困难。“申请退款”前提是买家没有确认收货!确认收货付了款再想退你还不如去买彩票呢!!作为闲鱼卖家没有谁喜欢退款退货,这一般意味着:*商品需要再次销售,延长出货回款周期;*商品更旧,更加贬值;*买家是老刀手,借机砍价;*买家居心叵测,可能换货或换件(例如数码产品、化妆品)………………总而言之,申请退款的信号弹升起时,一场买卖双方的攻防战是难免的。闲鱼上退款无非两种情况:1.双方协商好,退款退货或只退款不退货(后者概率比中大奖还低),运费一般由退货的买家支付;2.双方协商不果,买家发起退款申请,要求淘宝介入,通过一到数日时间不等,大众评审(这是啥?——>淘宝判定中心或淘宝客服两种渠道裁定是否可以退款,如何退,谁支付运费等,在卖家收到货后,如果认为货品无误,同意退款,货款回到买家支付宝或来源(例如信用卡支付是不能退回支付宝,只能回到银行);淘宝裁定后可能有几种结果:1)卖家认可,货到确认,退款成功(这是最顺利、最理想的情况)2)卖家不认可裁定,货到不收直接退回,需要买家再次申请介入,最好的结果是淘宝强制执行退款,买家货款双收,但是这样一般会反复折腾很久;3)卖家认或不认裁定,在收货后以各种理由拒绝退款(货不对、货破损),双方要反复提交证据给淘宝进行判定,最终结果参见2)总的看来,淘宝的规则还是倾向于维护买家的利益,但是也要考虑证据是否充分、逻辑关系清晰、有理有据。PS:以上所说的“申请退款”前提是买家没有确认收货、买家没有确认收货、买家没有确认收货!确认收货付了款再想退你还不如去买彩票呢!!闲鱼不同于淘宝不同于淘宝!===================在闲鱼上交易经验的一点分享=====================与其货到手后因为种种原因退货退款,不如把发生纠纷的萌芽扼杀在付款之前我在闲鱼上有买有卖,除了最近这一次之外,其它十几次交易都非常顺利愉快,不夸张的说,我的(闲鱼)相互评论,好看得跟刷单刷出来的似的!知道这是买卖东西,不知道还以为相互送礼。能够愉快交易的前提有几项:1.诚实。作为卖家时我坚持一定把出售品的信息写得非常详细,到手多久、使用多久、出手的原因(功能不够用了、想用新款)特别是可能被认为缺陷的地方(氧化发黄的痕迹、划痕、自然磨损、功能流畅性),能拍多清晰拍多清晰,还要加上注解指明;我非常反感那种故意隐瞒问题的卖家做法,有时可能贪便宜不成蚀把米!买家真的不是来找完美二手货的,但你不应该误导买家提高期望值。同样,做为买家时,我就很注重卖家信息是否详实,看到那些懒得一个字都不写、图用网上扒来的,东西和价格再动心我也不碰。况且,淘宝也出台了闲鱼商品的发布要求,作为发生纠纷时裁定的依据,只是很多人从来不看一眼:淘宝规则详细的商品介绍在一旦发生纠纷时反而是对卖家有利的证据,反之,嘿嘿。2.充分交流。淘宝判定重要依据之一就是双方的沟通内容(旺旺、闲鱼消息、QQ等皆可采用);无论买卖,交易之前我都会跟对方认真地交流一下,把对货品的疑问提前解决,这也是双方交换信息、估量对方是否是合适交易对象的好机会;上次我卖出一把青轴天机镜,我跟买家一再强调有两个不常用的键不灵,需要拆轴才能解决,如果他不懂怎么改就没必要下手,否则到手里总会为两个小故障心里有疙瘩,拆换轴的额外开销我也给他算了,对方很认真地考虑了一天,最后还是买了,到手后表示非常满意。3.擦亮双眼不要冲动消费。闲鱼上有些东西超级便宜,这是它吸引人的特色之一,不少人抱着捡漏的心理去找宝;但不是所有货品都适合在闲鱼交易,闲鱼不同于淘宝天猫的地方在于卖家是个体,没有像淘宝开店一样先提交一定额度的保证金(如果在淘宝网或天猫申请退货,买家凭自己的快速退款等级可以在卖家同意退款时,即时就收到淘宝垫付的退款),淘宝对闲鱼卖家的约束力比淘宝店铺和天猫弱,一旦发生纠纷,双方维权都有困难。因此,对于某些类商品,我是不建议(不论你作为买家或卖家)在闲鱼上交易:第一类有保质期或拆封后很难二次销售的。例如食品、化妆品、内衣;化妆品里除了香水是非直接接触型,其它的霜水膏粉……我觉得任何人都很排斥别人接触过的(哪怕只有一次),哪怕你是港澳代购、国外免税店来的、限量版、正品得不能再正,只要买家到手拆了封,你就很难再卖掉——虽然我看到真的有人卖用剩一半的面霜(⊙ˍ⊙)——而且还要考虑到买家以非正品等(难以验证的)理由退货,退到手后还是不是你的原物,仔细考虑一下吧第二类做为旧物让人容易产生卫生方面顾虑、“膈应”心理的如衣裤鞋帽,什么七新九新,只要是穿过的,准备开价一百以下你不如送身边的亲戚朋友了,还有开价十块的?不是逗我吧?够运费吗?舍不扔就捐了吧。这类商品出售慢不说,到手不起纠纷的简直少之又少,一方面是卖家有意隐瞒了一些缺陷信息(开线、抽丝、磨损、色差),另一方面买家往往带着美化滤镜盼商品,等到手之后发现和想像的有差距,再一想这是别人用过的旧物,头脑退热了就容易产生退货的念头;第三类运输途中可能出问题的,易碎的、易变形的、太大的太重的、买家太远运费高的……后二者简直是“到手刀”的好肥羊——“哎呀这个东西我不怎么喜欢\路上出了破损,我退给你双方运费都浪费了,你不如让我XX元,我就勉强收了咱们省得折腾。”你说你是愿意折腾一圈N天后退回来重新找买家??还是忍痛接受小刀大刀?第四类这类商品建议一定要做好质检和商品一致性的证据,那就是贵重饰品(金银玉宝石)。且不说闲鱼了,就是正规金店还容易出妖蛾子呢。所以说,不管闲鱼退款次数限制是多少,我们在买卖二手商品时也要擦亮我们的双眼,因为一旦维权开始,会很麻烦,而且需要保存证据,跨度时间长,所以买之前一定要看清楚再买。今天的闲鱼相关内容分享到这里了,还想了解更多的内容,请多多在站内搜索哦!
一起惠2018-07-06 08:51:00683 次
前两天美团点评在北京蓝色港湾开了一家线下店,叫WhiteHoneyBridal,来自官方的定义是:立足北京、未来希望辐射京津冀的共享婚纱礼服平台,这家店聚合了上千款最新婚纱礼服,以及数十个全球知名婚纱礼服品牌及商家,要成为消费者挑选婚纱礼服的一站式入口。我跟朋友开玩笑说,美团点评这是要做“共享经济+新零售+中国婚姻拯救者”的集合体。在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之前,后者在2013年就成立了结婚事业部,并很快成为大众点评营收增长率最快的事业部之一。美团点评结婚事业部数据显示,2017年婚嫁服务业市场规模约6000亿,预测未来几年还将保持20%~30%的年增长率。这是光明的一面。婚庆行业的另一面是,虽然市场很大,但一直没有独角兽公司出现,而且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国结婚的人数正在呈现下降趋势。先说为何没有出现独角兽公司。O2O最火的那两年,几乎每个传统服务行业都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创业公司,甚至独角兽。从团购到外卖再到网约车,以及现在势头正猛的新零售……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大部分领域都被互联网重塑了,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只有婚庆行业,不仅没有独角兽公司诞生,甚至一直都没有被互联网触及。虽然从PC时代就有形形色色的婚庆网站,但总体来说始终没有突破行业的两个天花板:地域限制和规模效应。二者其实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婚庆产业链条很长,涉及到新房装修、婚纱摄影、蜜月旅行、婚宴招待等等,在每一个环节当中,供应端和需求端都是极为分散的,存在被整合的切入点,但对创业公司来说,挑战极大。因为婚庆行业是个“高消费、低频度”的市场,互联网再讲究高举高打,也不能把低频打成高频。所以,低频领域容易出慢公司,但前提是互联网上半场还有流量红利;一旦流量都流向平台型公司,它们对极度分散的供给端和需求端的整合能力,将远远超过创业公司。再来看另一个问题:婚姻红利。婚庆行业没有出现独立的独角兽,还与一个时代背景有关。2013年,当O2O正式成为中国互联网创业大风口的时候,中国的结婚率也走到了历史高点:2005年到2013年,中国结婚率一直在持续上升,从6.3‰上升到9.92‰;但是从2013年之后,结婚率开始进入下降通道,2017年全国结婚率只有7.6‰。今年一季度,全国结婚对数为301.7万对,相比2013年一季度的428.2万对,5年时间中国结婚人数跌幅将近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婚庆行业的“人口红利”与中国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一方面过去5年中国互联网人口从半饱和到接近完全饱和,另一方面结婚的人数从历史高点开始走向历史低点。完美错过。一位研究人口问题的教授说,“如果按照22岁年龄看,相当于1996年出生的人进入到可以结婚的阶段。但是当时人口出生率在快速下降,这意味着后续几年达到结婚年龄阶段的人会迅速减少。”过去几年,我们看到在社交、游戏、短视频等领域满足90后需求的爆款产品层出不穷,但一涉及到婚姻领域,似乎互联网可做的事情并不多。一个原因是,选择不婚或者推迟结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宅一代”不仅在动摇着中国人传统的婚姻观,还在影响着社会基本结构。所以,继实行二胎政策之后,有传闻说还有可能全面放开生育。如果成真,这既是缓解中国人口下滑的举措,也是维系社会基本单元稳定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背景下,互联网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还是很值得期待的。WhiteHoneyBridal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婚纱店,它面对的人群也不是传统人群。首先传统婚纱店的SKU很少,最多不过二、三十个品牌,供给端有限;其次随着年轻一代进入结婚年龄,他们对婚纱礼服的选择更前卫、也更开放。大众点评结婚频道数据显示,70后在婚纱礼服消费上的平均客单价为9004元,80后为14167元,90后则高达16563元;在西装定制上,70后的平均客单价为5291元,80后为5277元,90后跃升至9217元。年轻一代结婚的数量在减少,但花费在大幅增加。此外,消费者也在不断追求个性化、独家款。大众点评结婚的相关调研结果显示,在购买/租赁婚纱礼服上,“独家的设计跟别人与众不同”、“结婚只有一次能力范围内要穿最好看的”成为了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占比高达60%以上,“质量”“品牌”“明星同款”对于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女性来说则不再那么重要,占比仅在20%左右。WhiteHoneyBridal的模式是,一方面邀请全球著名婚纱品牌入驻(目前已有19个著名品牌),这些品牌可租、可售;另一方面,普通用户也可以把自己结婚时的婚纱放到美团点评平台上租售。一般来说,婚纱的使用次数是四到五次,每次的租赁价格是原始价格的30%左右。也就是说,一件婚纱租赁三到四次,基本就能收回成本。这对于花费上万元购买婚纱、却只能用一次的新婚族来说,无疑是一条别样生财之道。美团点评结婚事业部总经理张涛说,WhiteHoneyBridal是国内第一个C2C婚纱共享平台(当然,也包括B2C、B2B共享)。这个事美团点评之所以能做,主要原因就是美团点评过去五年已经有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在,有一定品牌效应。说白了,通过共享模式,美团点评既解决了上游供给端的有限供应问题,也满足了下游需求端的无限选择问题,把婚庆行业一直以来的规模效应问题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克服了。同时也顺手解决了年轻人结婚成本越来越高的问题。要知道,美国年轻人结婚在婚纱上的平均投入还不到1万元人民币,而中国年轻人无论绝对收入还是相对收入都没美国年轻人高。所以说,WhiteHoneyBridal就是要用更低的成本让年轻人享受到更好的婚纱。
一起惠2018-07-06 08:47:16347 次
在过去的中国互联网历史中,老大和老二胜出后,老三往往处境堪忧。而在共享单车领域,哈罗正在打破这个魔咒。在哈罗单车的上海办公室内,会议室名称都以特斯拉、法拉利等汽车品牌命名,这多少可以窥见创始人对出行领域的热爱。1988年出生的杨磊已经有过三次创业经历,2016年9月1日,他和团队决定放弃“车钥匙”项目,转做共享单车。彼时,摩拜和ofo已相继完成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而杨磊和他的哈罗单车更像是资本的“弃儿”。杨磊找到GGV管理合伙人符绩勋表明来意,符绩勋的内心仍有很多疑问。他把问题丢给杨磊:“ofo和摩拜已经融了一大笔钱,具备先发优势,你凭什么超越或代替他们?”杨磊用一年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2017年10月,哈罗和阿里系的永安行合并。2017年12月,蚂蚁金服成为哈罗D轮领投方。2018年6月1日,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上海云鑫对哈罗单车增资18.93亿人民币。本轮融资结束后,哈罗估值达23亿美元。在湖畔大学5月底的课堂上,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称“哈罗单车在一年半内逆袭摩拜和ofo,日订单总量超过前两者之总和”。自开始起创业起,杨磊就很羡慕摩拜和ofo,它们手握所有资源、拿着高于哈罗数十倍的融资。“我们很羡慕,如果对手能随便省一点给我们,就够花我们一两年了。因此,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想哪一天超越他们。”某种程度上,哈罗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反击战。至于哈罗到底做对了什么,杨磊向创业家&i黑马总结,其成功反超的关键在于:效率、团队、中小城市。1逆袭之路2016年上半年,符绩勋和ofo、摩拜都曾有过沟通,当时双方正处于B轮融资阶段,但他最终谁也没投。回顾当时的决策,符绩勋表示,二者的产品和运营方式相对简单粗放,不利于经济模型的测算,譬如单车保有量、利用率等。此外,“先跑马圈地后升级换代”的逻辑在符绩勋看来也行不通,因为产品功能要和运营相匹配。而融资碰壁后的杨磊,在一两个城市做了试点,总结完产品和发展策略,并和竞争对手做了对比后,杨磊再一次找到符绩勋。这一次的见面让符绩勋感到心动。调研后,符绩勋决定“赌一把”。整个2017年上半年,ofo和摩拜陆续融资,估值不断攀升。而哈罗的融资却异常艰难。“见了一两百个投资人,没有一个投的。我们都快撑不下去了,每个月看着账面发工资。我们找投资人说融1500万美金,投资人都会笑话我。他说对手拿着几亿美金,你给我说你要1500万美金,1500万美金你能干什么?”杨磊对创业家&i黑马回忆道。在撑不下去的时候,杨磊再次找到GGV和天使投资方磐谷创投和成为资本,拿到救命钱。杨磊认为,摩拜和ofo早期拿了过多的融资,使得资本对他们的容忍度很高,允许他们犯各种错误、各种效率低下。一旦资本跟不上,他们再想回头修正也来不及了。因为牌面较差,哈罗一直处于“饥饿”的状态,能省则省。据了解,2017年整年哈罗在获取用户上只花了150万元,而这只相当于竞争对手一次活动开销。为了争夺用户,在2017年上半年ofo和摩拜开始了补贴大战和恶性竞争。这直接导致了两家现金流恶化,盈利难期,让原本为其站台呐喊的投资人逐渐呼吁只有合并才能盈利。相较而言,哈罗从未大力补贴。杨磊表示哈罗收费比较便宜,5块钱、2块钱的月卡已经足够支持哈罗盈亏平衡了。“ofo和摩拜因为过度关注竞争和对手的节奏等,才导致了今天的状况。我们更关注自己定几块钱、定价的道理是什么。”据公开信息显示,多家共享单车停止运营导致约15亿元用户押金无法正常返回,波及六七百万人。ofo和摩拜挪用押金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而经过多轮密集融资,2018年3月份,哈罗宣布在全国施行免押金骑行。2018年5月,免押两个月后,哈罗宣布注册用户增长了70%(近7千万),日骑行订单量翻倍。与此同时,资源再度向头部聚集。6月1日,哈罗宣布获得蚂蚁金服、成为资本、苏民投等20亿元新一轮融资。杨磊说,要干掉对手,首先得它们自己犯错。2“事事都要做对”符绩勋认为,在出行领域,滴滴是通过APP连接乘客与司机,管的是人。共享单车的项目管的则是车,对产品和技术要求较高:如何让车不被乱扔、如何有效提高车的使用率、管控它的行驶位置等。因此,如何管理车对共享单车企业来说是一个关键问题。在哈罗副总裁查淞城看来,这件事本身并不难。“只是把车修好,调度到有人骑的地方去,就是这么简单的工作。给我1000辆车,我肯定运营的妥妥的。它的难度在于车太多,700万辆车散落在200多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加上隔着好几层管理团队,从大区到省区再到城市,这件事就变得非常复杂。”分析之后,查淞城发现共享单车运营最重要的思路就是将庞大的工作进行拆解,进行精细化运营。“我们将运营模式落地到一个城市,又将一个城市拆解为几百个网格,打造出网格内的运营模型,这样就降低了运营的颗粒度。运营模型的标准化流程由运营端App来控制,再将其复制到整个城市、复制到全国。”网格化运营也具备一定的条件限制。在查淞城看来,同行的数据最多能表述一个城市的翻盘率、故障率、行驶率等,哈罗则把数据精细化到一个网格。要做成这件事情,靠的是产品、技术和数据。在业务初期,哈罗建立了“哈勃系统”和“BOS系统”,这让哈罗的运营效率更高。哈罗单车COO韩美表示,“我们一辆车运营成本是三毛钱,同行要1块。这也就意味着我拿1亿美金,抵得上同行的5亿美金。”杨磊认为,同行去一个工厂挑车、装上锁只能算作自行车,不叫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是什么?你要根据自己对行业的理解去定义。目前我们就有200多人在做车辆研发和嵌入式开发。只要关于单车,我们一定是好评最多的一家的公司,这些东西是用户给的。”在发展策略上,哈罗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选择从二三线城市切入而不是北上广。这个为哈罗日后反超打下关键基础的战略,其实来源于当时的资金紧张。“想在一个城市做深,就需要投足够多的车。在上海摩拜投了100万辆、ofo投了200万辆,这需要很多钱,一个城市就抵哈罗去年一年的开销。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只能找一个尽可能小的市场,小到让我们可以守得住,可以拼尽全力在市场上打成第一。”杨磊分析称。尽管哈罗避开了一线城市白热化的竞争,但哈罗也没占到先发优势的便宜,因为ofo和摩拜也在穷追猛打。“前期我们进的城市,摩拜和小黄几乎都在,具备先发优势的还是它们。我们最终能在绝大部分城市里胜出,还是车好骑、用户体验、运营服务做的相对好一些。”查理说。哈罗进驻成都、天津后,这些城市的数据让杨磊感到惊讶。“我可以很明确的说,越大的城市市场越肥沃,这是不会错的。我们一定会去最好的市场,但因为后期有很多限制,需要我们花一定时间进攻。”接下来,哈罗和ofo、摩拜在一线城市少不了短兵相接。考虑政府政策,目前在北京哈罗以新车换永安行老旧单车进入。蚂蚁金服企业发展部总经理朱超认为,哈罗“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目前一线城市的单车供过于求,而二三线以下城市则供不应求。“随着城市的扩大,对哈罗的全国服务能力的要求很高,尤其是运营效率的提升。如果团队管理能力不够,将很难承受全国几百个城市的管理难度。”在团队方面,目前哈罗团队控制在3000人左右,同行早已是哈罗员工的几倍之多。2018年5月,摩拜、ofo相继爆出裁员新闻,而杨磊似乎对此早有预判,“我们非常不敢招人,每招一个新人都令我们压力更大,因为人员增长往往意味着效率递减。”成为资本合伙人沙烨告诉创业家&i黑马,早期市场对ofo和摩拜的资本优势过于看重,导致哈罗这样的好团队被严重低估。另外,单车市场是个精细化运营市场,能把大量中小城市市场做好的难度远大于做好几个大城市市场。能做好“农村”的,进攻城市容易。反之则难。3与巨头共舞的终局蚂蚁金服投资哈罗后,马化腾在朋友圈评论表示被当作支付的推广工具了,可怜其余小股东被锁死。共享单车发展至此,业内声音表示共享单车已经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因为需要流量入口,共享单车企业最终不得不站队巨头,或将都落得“摩拜式”的结局。统计显示,国内共有77家共享单车企业。2017年6月,悟空单车拉开共享单车行业倒闭潮的序幕,此后町町单车、3Vbike、小鸣单车等相继出局。大潮褪去,留下的玩家屈指可数。杨磊认为,共享单车这个生意是否能独立生存的核心原因在于有没有用户去用,有用户去用,最终一定能走出一条好的路来,没有用户去用,那将是一个很难走通的行业。事实上,哈罗的野心不限于成为一家共享单车企业,而是成为一家用技术推动交通出行进化的公司。去年,哈罗开始逐步实施“3510”战略:哈罗助力车计划解决5公里左右的骑行,10公里以上的则联合威马等合作伙伴尝试新能源汽车业务。“最早我也不敢说ofo和摩拜最后会怎样,只知道共享单车的需求肯定存在,但经济模型还是有待考验。投资哈罗,如果做得好会继续得到资本的支持,继续拓展单车市场;如果差一点,只要抢占几十个城市,未来也可能会成为并购对象。但当哈罗考虑做助力车的时候,我的想法就发生了一些改变。它能够打造一个出行方式,可以将1-3公里拉到3-10公里甚至更多,当它具备拉开距离的能力后,哈罗的市场价值和想象空间就发生了一些变化。”符绩勋告诉创业家&i黑马。因此,未来哈罗的对手不再是摩拜、ofo,而是和美团切磋。在杨磊心中,“把长远的东西想清楚了,远比今天在做的事情重要,即使那些东西两三年后才能出现。”对于哈罗的未来,一位接近阿里的投资人告诉创业家&i黑马,不管是拿阿里还是腾讯的钱,战略投资的利弊已经相当明显,所谓的体系内资源是需要企业博取。“巨头的战略资源不是一盘菜,上桌就能随意吃。”他说。“摩拜、ofo创立了这个模式,但最终没有把这个生意持续健康地做下去,现在这个重担落在我们身上了。”杨磊说。以下为杨磊、韩美、符绩勋口述,经创业家&i黑马编辑:杨磊:我习惯了“打差牌”从我们开始做的时候,摩拜、ofo确实很猛——规模、资金实力、影响力是我们的10倍、20倍。老实说,我们从一开始创业就很羡慕他们。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哪一天超越他们,这个行业应该怎么发展。在他们眼里肯定看不上哈罗,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做任何事情,自强是唯一的道理。过多的谈论竞争对手,我觉得对公司没什么实质性帮助。摩拜和ofo正是因为过度关注竞争、和对手的节奏等,才有了今天的情况。今天的互联网竞争不是做对一件事就可以胜出的,尤其在共享单车领域。你要事事都做对——从产品研发、公司节奏、运营和成本控制,到团队、融资,每一点都得做对,错一个环节必输无疑。我想不用一些关键词来说明我们某一方面很强,但今天哈罗单车是行业评价最好的,这些东西是用户给我们的。我不知道摩拜、ofo怎么理解自己的公司,我们的定位是一家硬件公司。我们非常重视硬件研发环节,共享单车核心体验在于用户的骑行,因此车子做得怎么样成为了一个重要因素。在单车业务上,我们投入非常多。做车辆研发、嵌入式开发就有200多人,而且还在不断增加。有同行是外包了一个研发团队去做这些东西,我认为那叫自行车,不叫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是什么?你要用自己的理解去定义。未来我们车子会用的更久、更好骑,这些都体现企业的运维能力和最初的设计能力上。现在我们的优势还不够明显,再过两年优势会更加明显。产品做的好说明了团队对这个行业的思考。此外,我们的节奏一直都控制的很好,包括市场策略、融资、打法的节奏。对手疯狂的时候很疯狂,但停摆也特别快。这些都是创业过程中的“昏招”。我常在内部开会时讲,我们没有多牛逼能把对手打败,唯一做对的事情就是做好自己。如果对手失败,首先得是它自己犯错。我们没有从一线城市做主要还是没有钱,想在一个城市做深,就需要投放足够多的车。在上海摩拜投了100万辆、ofo投了200万辆,这需要很多钱,一个城市就抵哈罗2017年全年的开销。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只能找一个尽可能小的市场,小到让我们可以守得住,可以拼尽全力成为市场第一。我可以很明确地说,越大的城市市场肯定越肥沃,这不会错。我们进成都、天津,这些城市让我们太惊讶了,比我做很多城市都好用,我们一定要到最好的市场里去,因为后期有很多限制,我们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进攻。现在在北京,我们通过把永安行的老旧单车换成了新车尝试进入。很多企业最后没有做起来是因为大都抱有投机行为,这和我们对出行的热爱没法比。我们对出行领域的坚持、希望未来能成为一家用技术推动交通出行进化的一家公司,这是我们放在内心和骨子里的认可。我们遇到困难不会很容易就放弃,去年我们比很多同行要困难的多。每个月发工资都发愁,但我们坚持过来了。2017年10月份之前,我们在钱上都很犯难。因为没有钱,只能特别节约。2017年在整个获取用户上只花了150万元,对手烧了很多亿。如果对手随便省一点点给我们,就够我们花一两年了。我们早期核心人员基本都是搞技术出身的,我们更相信可以正儿八经可以用数字去衡量的效率,不太相信营销。我觉得同行会有今天的境遇,核心来自于他们早期拿了太多钱,资本对他们容忍度很高,允许他们犯各种错误、各种效率低下。一旦资本风向不对,他们想回头修正错误也来不及了。我在内部开会讲过一句话,我说摩拜、ofo创立了这个模式,但最终没有把这个生意持续健康地做下去,这个重担落在我们身上了。有投资人问我你怎么看待共享单车这个生意,我觉得国家政策、用户会做出选择。共享单车一天的订单量比地铁订单量还要多。而且我们不是免费的,而且不需要政府投资。这个生意是否能独立生存的核心原因在于有没有用户去用,有足够多的用户去用,你最终一定能走出一条好的路来,没有用户去用,那这是一个很难去走的行业。一个行业有波动周期是正常现象,它不可能永远在风口,那样也不是什么好事。如果共享单车行业还很热,今天我们的压力会更大,一定太多人关注,所有问题都会被10倍的放大。目前的行业状况给我们留了足够多的时间踏实的做事情。哈罗走到现在最终都要归结到团队。我们没有一个高管离职,也从来空降过高管。起初我们也想过招一些牛人,但他们看不上我们。后来我们也想清楚了,你们玩你们的,我们玩我们自己的。我们从融资开始就定了比较长期的计划,没钱的时候也是如此。我觉得把长远的东西想清楚了,远比眼前的事情重要。你想清楚目标后就可以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在组织、在业务等多层面上保证你的思考、想法能落地,得到更好的执行,尽管这些想法也许在两三年后才能出现。现在我们融到了很多钱,这让我觉得更踏实。但我们仍有危机感,从来没有觉得好过过。这份危机感来自于我们有好几年的计划和目标,如何实现它、团队大了管理负担怎么解决?很多企业都逐渐没落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要想清楚很多东西。我习惯了“打差牌”,这样可以“保持饥饿”。一旦你成为行业老大了,缺乏竞争,自己也会变得有问题。我们希望整个团队能保持一定的饥饿感和危机感,这样才能发挥的更好。韩美:共享单车到了考验内功的时刻在决定加入团队之前,杨磊和我保持了长达1年的沟通。他对人对事都非常坚持,愿意Allin。他这一个特质就足以打败99.9%的人,是天生的创业者。很多人都是跟风做共享单车,但杨磊把这个行业看的很清楚:商业本质是什么、未来怎么发展。在哈罗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向后,关键在于执行。当时我们10个人的小团队,两三个月内开了8个城市,速度非常快。只有团队的执行力效率足够高,才能确保战略正确执行。我们融钱不容易,把每一辆车看的像宝贝一样,如果没干成,真的就会死掉。“枪支弹药”非常珍贵,我们一定要保证产出最高。在选城上,我们有几十个维度,如市场条件好、人数够多、政策条件要好、城市适合骑行等。第一批我们选择进入宁波、厦门、福州、杭州等8个城市。一开始的产品不可能完美,需要在实践中去摸索,逐步升级硬件、软件以及整个运营体系。具体来说,如怎么让车不流入农村、如何提高使用率、运维调度怎么做……在业务初期,我们建立了“哈勃系统”、“BOS系统”,通过智能化技术和工具提升运营效能。在线下,我们实行的是网格化和工程化管理,这样可以锁定到每一个岗位。我们将一个城市划分为多个网格运营,每个网格内的车辆维护情况、运营情况,云端的数据可以实时统计出来。人对了,事就对了。哈罗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1年多时间我们进入了200多个城市,这需要不断输出价值观一致和专业度高的人才。组织内部奖惩非常清楚,能者上、庸者让,江湖地位都是靠自己打下来的。我们也外聘一些“味道”匹配的人进来,如现在的CFO。他愿意来哈罗,也就愿意接受挑战。在薪资上我们可以给够,但做事还是要按照我们的规矩来,需要不断证明自己。这也是对人才的一种保护,如果一开始就身居高位、给他的时间很短、大家的期望值很高,着陆就会有问题。共享单车是个重资产投入的行业,需要精打细算。我们可以用技术还原每一个岗位的效率,每一分钱要花的明明白白,知道花在哪里去了。很多同行缺乏科研能力,连账都算不清楚。在战斗中,我们积累的宝贵经验带来了很多好处:第一、运营成本比对手低,效率更高。譬如我们一辆车运营成本3毛钱,对手需要1块多。这意味着我拿1亿美金,抵他们5亿美金,资金效率更高。第二,收益比对手高。我要考虑到即使没有投资人的钱,也能活下去。融资会让我们的成长速度更快,但不会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一定不是投资人和资本带来的,而是对生意本质的理解,一些不可被钱取代的东西。哈罗作为一个后发企业,在如此惨烈的竞争中能活下来,不是因为我们优秀,而是同行犯错太多。很多同行掉队不是我们出手打的,是因为他们没有关注内功和团队状况。企业如果被资本的风吹起来,如果是猪最后就会掉下去。谁在裸泳,潮水退去,就会看的清楚。我们即使在艰难的时候,其实也不把同行放眼里,因为我们知道这些队伍肯定会有问题,只要我们熬得住、坚持做自己。我们发现一些同行同岗不同酬、拿钱不干活的人大有人在。我们一个人能干的活,他们十个人才能干出来。现在我们也面临很多挑战:第一、对手在不断升级;第二、团队在快速扩张中,如何保持原有的价值观不被稀释;第三、如何保持良好的氛围。共享单车的局势现在基本稳定了,现在到了考验内功的时候。未来是否会有合并讲不清楚,这是资本的事。但我相信优秀的团队一定是主角,并来并去,这个生意总得有人干,投资人一定要挑最好的团队。做企业永远要坚持用户价值第一,这也是哈罗要造好车、造智能车的原因。当公司利益和客户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选择客户利益,这样才能走的长远。符绩勋:共享单车的想象空间正在发生变化2016年下半年杨磊找到我,表达了自己想做共享单车的想法。当时,ofo和摩拜起势很快,已经融资不少。面对杨磊我有很多疑问,作为后来者,如果没有优势很难超越它们。那次见面后,杨磊在两个城市做了试点,尝试一些市场投放。因为摩拜和ofo开始主要发力一二线城市,所以某些地域还有空间。调研之后,杨磊又找到我分享他的测试心得,在产品和运营上同竞品做了一些比较,也阐述了接下来的发展策略。他们在测试中的很多想法和心得,以及测试过程中的一些创新,是我在之前的共享单车项目中没有听过的,比其它家更超前。在产品跟运营上,其它家还是有点简单粗放,譬如说对于经济模型的测算,单车折旧年限的考虑,都比较乐观。与它们不同,哈罗一开始就把单车的运营考虑得很清楚,包括如何定位、如果运用电子围栏更好的管理车辆等。这就是产品的技术所在。打车这个市场中,滴滴、快的是通过APP掌握人与人的连接,而单车项目管理的是一辆车,这对产品和技术的要求更高。怎么能让单车不被乱扔进垃圾桶里,怎么能有效管理车的使用和骑行位置,等等,都是创业团队要考虑的事情。另外,单车这个市场跟汽车不一样,单车的半径很短,只有1-3公里,也就意味着即便当时ofo和摩拜拿了不少钱,还有很多城市是未覆盖的。所以,哈罗如果能够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先把二三线中小城市做起来,其实大家的位置差不多,也是一个对等的竞争。在那个时间点上,如果没有更多的钱,公司可能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我和GGV几位合伙人商量之后,决定再给杨磊一笔钱让他往前跑,同时也帮他引荐一些行业内的优秀人才共事。而单车市场的天花板有多高,坦白讲,在2017年上半年的时候,我内心其实也还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后来,当哈罗开始研究并考虑做助力单车的时候,我的想法就有了些改变。改变在于,这个平台所打造的出行方式,不再是短距离单车这样一个简单的市场。它把原来1-3公里的距离延长到3-10公里或者更多。也就是说,它的市场价值和想象空间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果能同时覆盖单车、助力车甚至共享汽车,那么这是另外一个出行路口,也可能去抢占滴滴、神州、一嗨租车等公司的市场份额。至于最后哈罗能否脱颖而出,这取决于公司还有团队本身的能力。杨磊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连续创业者,他有一种很强的韧性。比如最初他找到我时,我觉得切入单车有点不靠谱,脑子里有各种疑问,但我和他说去试吧,他就真的能够去试、去学,找出问题的根本,然后说服我他为什么能成。后期,蚂蚁金服投资了哈罗,不断加大对哈罗的支持,这也体现出了哈罗在产品和管理能力等方面提升。巨头的战略资源也能很好的帮助被投企业。但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战略投资可能是把双刃剑,前提是企业自身过硬,不要对所谓的战略投资太依赖,不管是资源上的依赖还是资本上的依赖,不然都会影响你的价值。企业真正的价值来源于自身的独立性,这是强大的前提,不然,将可能被绑架。在我看来,哈罗正在走向一个越来越独立的过程。
一起惠2018-07-04 09:28:43341 次
原来业界普遍认为,超市、大卖场在与线上的竞争中,生鲜将成为对前者非常有力的一块阵地,受制于“最后一公里”和生鲜产品的特性,线下显然能提供比线上更为积极和稳妥的商品与服务。然而,事实并不如想象般乐观。线上零售商不约而同地在生鲜上大做文章,京东、天猫设置了专门的生鲜频道,经常发放大额优惠券,使用优惠券后消费者不光能以更优的价格购买到同品质商品,还能享受到送货到家的服务。除此之外,还有每日优鲜等生鲜类电商,也在不断蚕食生鲜市场,他们除了精耕生鲜品类,还在周边品类上下了功夫,围绕消费者的餐食做足了功课。线上显然摆出了要在生鲜品类上一争高下的架势,仓储与送货条件的具备让最后一公里变得更加顺畅。除了线上的围剿,传统商超与卖场在线下也遭遇到了围攻。仿佛一夜之间,各种社区生鲜小店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种生鲜小店的主营范围是水果、蔬菜、生鲜肉等,品类大致与超市重合。小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更具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小店所需的经营面积不大,大都在社区周边,他们离消费者更近,在超市与消费者之间,他们大量布店,成功截留了一部分消费者;二是生鲜小店的商品大都是统一配送,一天一送,保证了生鲜产品的鲜度及品质,与大卖场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具优势;三是因为统一配送和采购,价格也具优势。这些小店成功地吸引了一些顾客,培养了顾客的消费习惯,也成为大卖场和超市生鲜品类的有力竞争者。除了这些看得见的竞争者外,生鲜品类还要面临潜伏竞争者的竞争。一些以社群营销为主体的经营者正在入侵生鲜领地。这类经营者大都以组建社群为基本推广单位:把相近地理位置的人组建成为一个群,定期发布商品信息,根据成员的定购情况由组织者负责送货,因为群成员都在一个地点收货,降低了送货成本;还有一种是不以地理位置为目标,以喜好的产品为集合点,比如专门定购海鲜的社群,群成员自行定购由组织者单向发货。不管哪种方式,最终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传统卖场的生鲜品类受到了来自“海陆空”的夹击,现在看,最后一公里的优势几乎消失殆尽。仅凭最后一公里试图取得战略上的优势成为明日黄花。但生鲜品类重要的战略地位却是不争的事实,早年业内曾流传得生鲜者得天下,如果无法在生鲜品类上取得突破,恐怕很难再取得更为显著的经营优势。传统卖场在这场生鲜突围战中,如何保持并扩大优势,或许以下方面值得深入探讨。一是挑战供应链,这决定了生鲜品类走多远。供应链决定了商品的质量、价格,对生鲜产品尤为重要。生鲜产品因产品保质期短、鲜度要求高的特性,对供应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经营方式是利用代理商的资源,由代理商做中间商。代理商作为缓冲,超市避免了损耗、规避了一些经营风险。但风险与收益在某种程度上成正比,风险虽然降低,却牺牲了经营质量:首先,经营的品种受制于代理商。代理商为了最大化满足自身利益,经营品种选择大多保守、同质化严重,传统卖场难以实现差异化经营。其次,经过代理商的加价,敏感商品如普通蔬菜,根本没有价格优势,给顾客留下了高价的印象。最后,由代理商代理经营,相当于把主动权交到他人手里,就像一个人习惯接受他人的投食,逐渐丧失了主动进食的能力,能力的缺失其实比流失顾客还可怕。在代理商的温暖怀抱里,传统商超渐渐失去了主动生存意识。由代理商经营生鲜品类的劣势显而易见,但许多零售商仍依靠代理商,归根结底是不愿意走出舒适区,害怕损失、失败,不愿意尝试独立行走。供应链的优化需要在源头上找到解决方案,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如有可能最好到产地直接采购,既能获得第一手的货源,也能保证商品的新鲜品质。产地采购,不光要有销量的保证,还有要配套的物流体系,两者缺一不可:销量不足增大采购成本,物流跟进不到位,商品的鲜度则大打折扣。为了降低经营难度,传统商超可先选取几个重点品种或品类进行供应链优化的尝试,逐步建立生鲜品类优势。在一个海鲜社群里,群主与海边的渔户建立合作关系,渔户定期发冷链物流送货,旺季时每天一送或隔天一送,海鲜产品从打捞起到送到消费者手中,经历了最短的时间,产品新鲜有保证,虽然价格比农贸市场略高,但仍有大量忠实顾客。鲜活产品是超市经营的痛点,许多超市都把鲜活产品经营成了“观赏品类”,量少不新鲜,这当然无法获得顾客认同。生鲜品类如果不下力气在供应链上解决问题,所有的方法都是隔靴搔痒,看似解决方式很妙,其实只是为了掩盖不想花力气而已。二是商品品质与价格的平衡,鱼和熊掌的兼得。消费者无疑是在乎价格的,也喜爱购买更低价的产品——这里的逻辑关系是,在保持同等品质下更喜欢购买价格更低的商品。消费者对生鲜产品的品质要求较高,如果以牺牲品质获取低价并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在上面介绍的海鲜产品社群里,因为商家要承担一定损失,并加上物流等费用,价格略高于同类产品,但高价格根本阻挡不住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每到了鲜货,都会引来大量的购买者。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在于品质,新鲜产品带来的优质口感令人无法拒绝。要想保持海产品的品质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生鲜传奇为了让消费者买到新鲜的刚刚预处理的鱼,晚上在物流中心宰杀、包装,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商品的新鲜度。并让顾客看到红色的鱼鳃,以证明是活鱼宰杀。原来生鲜传奇在卖场现场处理鲜鱼,会留下腥味,调整后,不仅保证了鲜鱼的鲜度,还保持了售卖现场的整洁。要想获得新鲜的品质,零售商需要想尽办法找到完美或尽量完美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大致完成。用应付的心态,最终也只能收获应付的回报。随着消费者优质生活愿望的提升,在生鲜品类,只想通过价格吸引消费者显然是低估了日益提升的消费水平。如何在兼顾品质的前提下获得更优的价格,这才是超市生鲜品类重点思考的命题,顾此失彼都是权宜之计。要想取得品质与价格的优势,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供应链。只有优质的供应链才能保证品质与价格,向消费者提供性价比高、超出预期的生鲜商品无疑是重要的经营目标。传统商超在品质与价格的博弈战中,只有勇于挑战的卖场才有机会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三是场景的摸拟与构建,提供美好生活的提案。生鲜产品归根结底与消费者的餐桌有关。“民以食为天”,食物给消费者带去了综合的独特感受,因此消费者对食物也更有一份额外的情感。从消费者看到一种食材、引发购买欲望,到食材真正出现在餐桌,这其间消费者的心路历程发生了哪些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需要超市经营者详细解读,分解出每一个步骤,查找消费者的哪些需求还可以更好的得到满足。这需要预设消费场景和食用场景。在消费场景里,需要考虑消费者最在乎商品的哪方面特质,对生鲜产品而言,新鲜度无疑最能打动消费者。并不是每一种商品的新鲜度都能恰到好处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比如前面讲到的鲜鱼,卖一整条活鱼给顾客,顾客不仅要自己宰杀,还有运送的麻烦,像生鲜传奇那样,在最短时间内把预处理过的鱼销售给顾客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还如,叶菜类的商品保鲜最难打理,一些蔬菜上市半天就焉得失去颜值,也难再讨消费者喜欢,这需要超市经营者在上货时间、护理蔬菜方面有一定的措施让蔬菜持续保鲜。生鲜消费,消费者除了是“颜值爱好者”,还是“懒惰省事者”。许多生鲜商品的预处理需要技巧,而且处理过程较为复杂,许多消费者面对可能出现的庞大处理或加工过程,首先冒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念头,大多望而却步。怎样把消费者做的工作更多放在超市里面实施,尽量向消费者提供加工过程简单的食品,这需要在消费场景里解决。许多商家如美团新近开业的小象生鲜、沃尔玛的社区店惠选超市都推出了一些只需回家简单加工的菜品,如酸菜鱼、金针肥牛、五彩虾仁等,消费者拿回家简单烹饪就可做完一道菜肴。还有的超市,售卖加工过的净菜,减去了消费者择洗的麻烦。在消费场景里,尽量减除消费者可能面临的麻烦,尽可能多地替消费者多做一点工作,替消费者想得越多,就越能增加消费者的黏性。在食用场景里,要考虑消费者在食用前会遇到哪些问题,哪些细节值得再去探究与深入。现在许多超市都会把菜品或水果放在一个简单的包装盒里售卖,但菜量最好一餐就可以吃完,水果量最好不超过两天。量越大消费者食用时间越久,就越影响品质,进而影响到消费者对商家的品质印象。选取大小合适的包装盒是一门学问。当天不食用的食材,有哪些存储技巧,相应技巧如果在购买时或在商品上附带介绍,同样会增加消费者的信任感。从商品被带出卖场到被端上消费者的餐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如何尽可能减少消费者的麻烦,让消费者更关注食材本身,把细节做到极致,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大有文章可作。最终呈现给消费者的生鲜经营,如果能让他联想到生活场景、触动某一兴奋点、畅想到一些生活期许,无疑是在更高层面上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当下,传统商超的生鲜品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难,如果还固守传统的经营方式、拘泥在传统思维里,不肯跳出舒适区,那么只能被时代抛弃、被消费者抛弃。
一起惠2018-07-02 09:56:59296 次
尽管距离百度宣布陆奇职位变动的消息已经过去半个月,但这一职位变动所带来的影响仍未平息。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星期里,陆奇依然是媒体们追逐的热点人物,有关他下一站将去哪里的猜测从未停止,没有人认为已经年近60的陆奇会轻易选择退休。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李彦宏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放权实验,陆奇则完成了一场精彩的绝地反击。即便抛开种种商业元素,陆奇与百度的故事也足够精彩,但这段精彩的故事在两周前已经戛然而止。五月中旬,在百度内外依然对陆奇怀有极高信任的时点,百度突然宣布了陆奇将离任总裁、COO职位的信息,再一次刷新了百度高管离职的记录。百度大厦那间门窗紧闭的COO办公室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各方说法中,陆奇离职百度的真相似乎仍是一团迷雾,而在迷雾中,百度这家不断谋求重新崛起的互联网巨头的未来,在持续的动荡中,成为了更大的谜团。隐秘的变化:汇报关系与业务目标风暴并非突如其来,变数一直在暗中滋长。在李彦宏力邀陆奇入职百度的头半年,陆奇曾一度真正在COO的权力范围内履行职责。根据百度在陆奇入职时公布的信息,身为COO,百度各业务群组及负责人都将直接向陆奇汇报工作,而陆奇将向CEO李彦宏直接汇报。包括度秘、智能驾驶、渡鸦等AI相关团队都曾向《深网》表示其与陆奇沟通频繁,这些团队的管理层甚至每周都需要与陆奇直接汇报三四次,其他业务负责人也曾表示自陆奇加入以来,与其有过多次深度沟通。据《深网》了解,百度新兴核心业务Feed流,虽然在架构上向海龙应为直属高管,但陆奇经常会与相应业务的负责人直接接触。这样的情形并未持续太久,在2017年下半年,情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一位百度员工告诉《深网》,2017年年初至年中,其所在业务线有很多机会向陆奇汇报,同时,内部大项目陆奇会亲自过问。但到2017年年底,原先很多直接向陆奇汇报的业务,又变成向业务线相应副总裁汇报。进入2018年之后,陆奇就很少过问传统业务线的事情了。与之相对的是,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李彦宏开始亲自带领信息流团队。在不久前举行的百度内部沟通会上,李彦宏向在场的百度员工说道,“过去这半年的时间不少同学知道,我在亲自带信息流这个团队。每天早上八点半跟核心团队开会,每天都是如此。”这意味着,在陆奇入职百度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原先向其承诺的职权范围与汇报关系已经出现错位和裂缝。今年3月2日,百度地图事业部由搜索体系转入AI技术平台体系(AIG),原总经理李东旻离开百度,该职位由AI测试部高级总监李莹继任。尽管百度地图并不属于百度划定的主航道(人工智能和FEED流业务)范畴,但地图所产生的数据为陆奇所看重。调整之前,负责领导地图业务的李东旻直接向陆奇汇报,调整后,新的负责人向AIG负责人王海峰汇报。同时,陆奇曾明确对地图团队说过,不要有太多营收方面的压力,专心致志的思考数据和数据所产生的应用层价值。然而调整后的百度地图KPI由日活、月活等指标调整为营收,虽然没有启动裁员计划,但部门招聘已被冻结。百度地图的战略权重显然已变,而在变化的过程中,陆奇似乎失去了对它的直接掌控。在百度的最高决策层中,2017年9月加入的前新浪微博CFO余正钧是最新进入的一位,这位负责全面领导构建、发展和运营百度财务体系的高管直接向李彦宏汇报。在最近更新的百度官网上,余正钧位列高管页面第三位,紧邻陆奇。但一位接近陆奇的百度高层人士向《深网》透露,对于这位新加入的把控百度财权的高管,陆奇存在分歧,而根源还是在于权力分配问题。陆奇曾被寄予厚望,也被赋予权力。但在李彦宏与马东敏掌控百度最高权力的前提下,这位外来的职业经理人所能调配的资源,存在诸多变数。当施展抱负的条件无法兑现,人权、财权掣肘太大,加上还要做向上管理时,陆奇最终选择离开。铁腕陆奇陆奇任内,百度并不平静。2016年,百度连续遭遇血友病吧被卖及魏则西事件,外部口碑跌至冰点,同时,多年以来高效运转的商业模式受各种内外因素制约,已经触摸到天花板。李彦宏交到陆奇手中的,是一家传统业务衰落、新兴业务尚未支撑营收的公司,也是一家内部腐败频发、高管接连离职的巨头。与陆奇几乎同时加入百度的李彦宏妻子马东敏在回归后的内部讲话中这样说道:“大家还清晰地记得我们曾是中国互联网市值No.1的公司。这四年半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有太多需要复盘反思。”彼时,在危险面前,百度迷茫且有强烈求变的决心。面对棘手的现状,陆奇展示了他过人的才能。他以最快速度对百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制定了相应战略。《深网》此前曾报道,在2017年4月份举行的季度会上,陆奇进行了“全面诊断百度护城河”的讲话,这是一次确定“施政大纲”的演讲,随后主航道和护城河的概念通过内部信在百度内部正式传播。具体来讲,主航道指Feed流和人工智能两大业务,代表百度的未来;护城河是指能够让主航道业务航行更稳健的业务,起到护卫舰队的作用,是百度的现在。战略明晰对百度意义重大,在过去,百度业务散碎,很多小型业务占用了很多资源和人力却并未取得市场领先地位,浪费了很多资源。战略确定后百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主航道业务在内部拥有资源调配上的最优先权。整合成为陆奇初入百度的施政主线。2017年上半年,百度先后将搜索体系的AI团队与AI研究院整合成立了AI技术平台体系(AIG),将L3、L4及车联网团队整合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将DuerOS团队独立并升级成立度秘事业部(于今年进一步合并成立智能生活事业群组)。同时,围绕核心战略,百度陆续裁撤了医疗事业部,分拆了百度外卖、百度糯米、百度金融、百度国际化等业务,甩掉了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的资产的同时,也引入外部资本为百度谋求了最大利益。在ALLinAI的思路指引下,百度推出了DuerOS及Apollo开放平台,为百度的AI战略勾勒出明晰的图景——利用开放平台获得商业营收,类似于安卓模式,它们的落地拓展了资本市场对百度的想象空间。业务变革随之而来的是管理层的更新,陆奇加入后,王劲(百度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吴恩达(百度首席科学家、百度研究院院长)、曾良(百度糯米总经理)、陆复斌(百度副总裁,分管百度贴吧、百度知识体系)、李东旻(百度地图总经理)、相继离职,原CFO李昕晢调任百度资本。全情投入Feed流与人工智能、梳理内部业务明晰重点的决策带来了显著的积极效果,受Feed流业务营收增长以及AI加速布局的影响,过去一年,百度的实际业绩与外部口碑均得到明显提振。根据最新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百度营收209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为人民币67亿元(约合11亿美元),同比飙升277%。5月17日晚间,百度市值创下新高,一度站上990亿美元,离千亿美金只有一步之遥。于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调整,陆奇的能力内外皆被认可。尽管在部分人眼中,百度过去一年半时间发生的变化实际上也掺杂了李彦宏夫妇的意志,但作为台前实际推行改革的人物,陆奇依然展示了其极高的工作效率和高明的战略制定及管理能力。在百度陷入迷茫与动荡的过去两年,陆奇用最短时间内为这家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重新搭建了骨架,并取得了实质进展。在百度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的电话会议上,有分析师问陆奇,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商业化方面,如果以棒球比赛做比喻的话,现在进行到第几局?陆奇回答,现在是第二和第三之间,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式的棒球比赛每场共有9局,但比赛尚未进行到中场,陆奇却意外离开了。新政的遗产市场用近千亿市值的蒸发,表达了对陆奇离开百度的不解、困惑与担忧,但对于留在百度的人而言,未来如何才是更加值得关注的核心。与很多百度员工一样,已在百度工作多年的苏文在陆奇职位变动消息公布的当晚,参与了同事微信群里的竞猜——百度股价会跌几个点。市场给出的反馈远远超出他们的预计。这段时间,围绕陆奇去职的讨论是苏文和同事们谈论的主要议题,“我们最近一直在群里聊这件事,99%表达出来的都是不舍、悲观、犹疑,问怎么办。”在陆奇主政百度的一年零四个月里,苏文由于内部业务调整,经历了多次个人职位调整,他向《深网》坦言,如此频繁的调整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对员工其实有非常负面的影响,但出于对陆奇的信任,他理解并且接受改变。信任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构建,一是打通了百度内部高层与基层对话通道的新风会,二是陆奇个人勤奋的工作态度所带来的示范效应。苏文认为,陆奇所做的这两件事,真正推动解决了百度上传下达不畅、上行下效扭曲的积弊。由陆奇亲自推动举行的新风会,让很多普通百度员工第一次体验到,基层的声音能够真正传递至高层,而高层的决策考虑也能为基层所知。“我们和总监断档,总监和老板也有断档,原本上达的通路是封闭的,你有这个心理预期就不会去尝试。陆奇来了之后有了这个新风会,他会回邮件、回微信,让员工觉得我是这个公司决策的一份子,这个心理预期是很重要的,能够给员工建立一个心理预期已经很不容易了。”工作极其努力、认真的陆奇也为员工树立了职业精神的最好榜样,沟通与示范让陆奇在员工层面重建了信心。过去几年,被动迎接移动互联网挑战的百度日子并不好过,虽然仍旧是国内排名前三的互联网公司,但一系列尝试并未收到理想效果的遭遇动摇着公司内外的信心。对百度怀有很深感情的苏文并不掩饰自己的忧虑,“这么多年百度什做么都没做成,很多事情投入很大,比如之前的糯米,结果没出一年半载就不行了,我们下边的人心里会有很失落的感觉,一直在换赛道,从来没赢过,整个公司的信心有问题。”也正因如此,陆奇带来的一系列改变更为员工所看重,“陆奇来了之后我们其实是有建立信心的,每个人都希望他能影响到我们,每个人都觉得陆奇是拯救者。”然而,陆奇的去职让为期一年零四个月的新政戛然而止,战略与文化的细微改变都留下了更大的未知数。在未知面前,新政的遗产是否存在被颠覆的可能,这将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对百度价值的重估,以及百度内外信心的延续抑或崩塌。百度的意志无法得知是巧合还是刻意的安排,陆奇去职消息的宣布与2018年百度联盟峰会举行前后仅相隔三天。百度联盟峰会与百度另一重要会议百度世界大会具有同样长的历史,从2006年到现在已经举办了十三届。与旨在对外讲述百度整体战略的世界大会不同,联盟峰会的初衷是向百度流量生态的联盟合作伙伴展示百度在产品与流量上的最新策略。十三年来,百度联盟分成持续攀升,根据百度联盟峰会披露的数据:2008年,百度分给联盟伙伴的收益约4亿人民币;七年后的2015年,百度联盟分成突破百亿;2016年分成142亿;2017年分成160多亿,信息流、开屏联盟收益共享超过20亿,同比增长近20%,增长幅度与百度2017年总体营收增长幅度相当。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百度战略多次转向,但仅从营收的单一维度看,联盟毫无疑问仍是百度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百度变现体系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在陆奇主政百度期间,评断重要与否的标准曾一度发生改变。据《深网》了解,在2017年上半年的一次百度高管会议上,陆奇按照核心、外围、使命与非使命四个维度对百度内部所有业务进行了全盘梳理,将百度旗下的所有业务画进一张业务象限图中。核心、使命为第一象限,为百度最重要的业务,以此类推,非核心、非使命即为第四象限业务,指百度内部与主业关联不大,且无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业务,属于需要调整行列。Feed流与人工智能毫无争议的被划入第一象限,它们同时成为百度主航道业务,在内部享有资源调配上的最优先权。对百度传统业务的划分引起颇多争议。据《深网》了解,在该次高管会议上,陆奇提出百度贴吧“关、停、并、转”的建议。事实上,包括贴吧以及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在内的百度知识体系都被陆奇归入第四象限范畴。在一位负责百度知识体系业务的员工眼中,贴吧是百度唯一能承载社交想象的产品,百科和知道是百度搜索供血的来源,流量和营收均很强。对于陆奇做出的这一决定,他感到很难理解。对于这些质疑,陆奇在其参加的第一次百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的发言或许能够解答:“我和我的团队主要关注可以如何利用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业务的加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是如何有效地从数据中提取知识,而首要的工作就是建立使用场景,二是数据迭代,三是建立商业模式,这是我们的工作框架,我们的团队每周、每月都在监测这些指标。信息流业务上最需要改进的是匹配算法,搜索产品的最基本的服务就是理解用户需求、兴趣和信息需求。可以看出,以AI当作核心的技术被陆奇视为提升已有业务、拓展新业务的最重要因素,从销售驱动到技术驱动,正因如此,在陆奇主政百度的第一年,曾有百度员工对《深网》表示,联盟峰会以后可能不会那么重要了。但这位员工显然失算了。在陆奇去职的特殊背景下,2018年百度联盟峰显得尤其耐人寻味。更加不同寻常的是,鲜少接受采访的百度高级副总裁、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携搜索公司CTO郑子斌、百度副总裁吴海锋以及百度搜索公司运营总经理曹越一同接受了媒体群访。就在联盟峰会举行的前一天,李彦宏出现在百度内部的一个沟通会上,沟通会的主题是向百度员工释疑陆奇去职的原因,以及百度未来战略的走向。沟通会上,李彦宏强调,“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的发展战略是不会变的,当现场员工提问“决胜AI时代”战略如何进一步落地时,李彦宏回答:百度搜索团队会推出一款名为“简单搜索”的App,要做到对用户更加理解与了解。“这样的创新我认为未来会不断地有,我们会一点一点的把它推向市场。”在这位再次回归一线CEO的答案中,DuerOS与Apollo并未被提及。下一步,不再ALLin2017年7月5日,百度举行了史上第一次AI开发者大会,该场大会中,陆奇全程串讲并重点介绍了三个月前推出的Apollo开放平台。这是陆奇在百度的高光时刻之一,演讲中,陆奇表示,百度将ALLinAI,此后,ALLinAI成为了百度的重要标签。这一标签在半年被李彦宏亲自撕下,在今年1月份参加的一场公开活动中,李彦宏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说过“AllinAI”,他表示应该留有余地,不希望大家认为百度所有的资源都去做无人车、度秘了,“其实不是的,我们大多数的资源可能还是在百度搜索、百度的信息流(相对比较核心的业务上)”。从贴上标签到撕下标签的两个季度里,信息流贡献的真金白银愈加丰厚,根据百度今年2月发布的四季度财报,百度信息流业务每日分发量环比增加20%以上,百度App用户总使用时长同比增长约30%。同时,百家号的内容原创者从2017年年初的20万上涨至100万。与之相比,陆奇力推的Apollo开放平台盈利似乎仍旧非常遥远。根据陆奇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披露的信息,“阿波罗”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百度变现能力,为商业化创造机会。“Apollo计划提供的是一个开放,完整和可靠的平台,百度将开发代码,软件和能力,也将提供核心服务。这个计划总的设计思路是,汽车制造商可以利用Apollo计划获得无人驾驶汽车系统,通过在各种路况下的测试,最终在2020年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商用。”部分业内人士对于百度推出的Apollo计划给出了高度评价:框架搭得很好、战略很成功,原来自动驾驶门槛很高,Apollo降低了门槛,推动了整个产业往前进。但不可回避的问题在于,要达到陆奇2020年实现无人驾驶汽车商用的目标,Apollo必须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而目前,行业在L4的方向上暂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百度同样没有找到特别好的解决方案。要实现预想中的安卓路径,需要搭建一个完美的生态,以Apollo当前的技术实力,离目标尚有较大距离。压力当前,Apollo急于展示自己的落地可能,5月底,百度共享汽车自动驾驶示范园区在重庆落地,不过这仍是L3的技术范畴。与Apollo相比,DuerOS的处境相对乐观,这个由前微软首席研发总监景鲲领导的业务,今年通过与小鱼在家的合作,推出了一款价格中等的带屏智能音箱。同时,作为隐身幕后的重要人物,马东敏为DuerOS的推广出了不少力,为了帮助DuerOS获得更多合作伙伴的支持,这位对外职位为董事长特别助理的高管亲自出马谈妥了包括华为在内的手机大厂的合作。信息流为百度开辟了新的营收渠道,但这一业务本质上仍依附于百度原有搜索生态建立的流量体系、渠道入口和销售系统。若想打开更多想象空间,百度必须为自己找到能够产生营收的全新平台或者入口,陆奇曾将这一希望寄托在Apollo及DuerOS上,但现在,从百度释放的信息来看,百度高层选择了一条更加现实的路径。陆奇之后,百度无人再提“ALLIN”,面对无法逆转的事实,留在百度棋局中的人必须拥抱变化。一位百度员工这样安慰自己:“既然发生了这样的结果,老板应该是想清楚了:陆奇再厉害,他也是一个人,他值100亿美元,但他不值800亿美元。”失去了陆奇的百度,将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向前。尽管距离百度宣布陆奇职位变动的消息已经过去半个月,但这一职位变动所带来的影响仍未平息。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星期里,陆奇依然是媒体们追逐的热点人物,有关他下一站将去哪里的猜测从未停止,没有人认为已经年近60的陆奇会轻易选择退休。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李彦宏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放权实验,陆奇则完成了一场精彩的绝地反击。即便抛开种种商业元素,陆奇与百度的故事也足够精彩,但这段精彩的故事在两周前已经戛然而止。五月中旬,在百度内外依然对陆奇怀有极高信任的时点,百度突然宣布了陆奇将离任总裁、COO职位的信息,再一次刷新了百度高管离职的记录。百度大厦那间门窗紧闭的COO办公室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各方说法中,陆奇离职百度的真相似乎仍是一团迷雾,而在迷雾中,百度这家不断谋求重新崛起的互联网巨头的未来,在持续的动荡中,成为了更大的谜团。隐秘的变化:汇报关系与业务目标风暴并非突如其来,变数一直在暗中滋长。在李彦宏力邀陆奇入职百度的头半年,陆奇曾一度真正在COO的权力范围内履行职责。根据百度在陆奇入职时公布的信息,身为COO,百度各业务群组及负责人都将直接向陆奇汇报工作,而陆奇将向CEO李彦宏直接汇报。包括度秘、智能驾驶、渡鸦等AI相关团队都曾向《深网》表示其与陆奇沟通频繁,这些团队的管理层甚至每周都需要与陆奇直接汇报三四次,其他业务负责人也曾表示自陆奇加入以来,与其有过多次深度沟通。据《深网》了解,百度新兴核心业务Feed流,虽然在架构上向海龙应为直属高管,但陆奇经常会与相应业务的负责人直接接触。这样的情形并未持续太久,在2017年下半年,情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一位百度员工告诉《深网》,2017年年初至年中,其所在业务线有很多机会向陆奇汇报,同时,内部大项目陆奇会亲自过问。但到2017年年底,原先很多直接向陆奇汇报的业务,又变成向业务线相应副总裁汇报。进入2018年之后,陆奇就很少过问传统业务线的事情了。与之相对的是,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李彦宏开始亲自带领信息流团队。在不久前举行的百度内部沟通会上,李彦宏向在场的百度员工说道,“过去这半年的时间不少同学知道,我在亲自带信息流这个团队。每天早上八点半跟核心团队开会,每天都是如此。”这意味着,在陆奇入职百度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原先向其承诺的职权范围与汇报关系已经出现错位和裂缝。今年3月2日,百度地图事业部由搜索体系转入AI技术平台体系(AIG),原总经理李东旻离开百度,该职位由AI测试部高级总监李莹继任。尽管百度地图并不属于百度划定的主航道(人工智能和FEED流业务)范畴,但地图所产生的数据为陆奇所看重。调整之前,负责领导地图业务的李东旻直接向陆奇汇报,调整后,新的负责人向AIG负责人王海峰汇报。同时,陆奇曾明确对地图团队说过,不要有太多营收方面的压力,专心致志的思考数据和数据所产生的应用层价值。然而调整后的百度地图KPI由日活、月活等指标调整为营收,虽然没有启动裁员计划,但部门招聘已被冻结。百度地图的战略权重显然已变,而在变化的过程中,陆奇似乎失去了对它的直接掌控。在百度的最高决策层中,2017年9月加入的前新浪微博CFO余正钧是最新进入的一位,这位负责全面领导构建、发展和运营百度财务体系的高管直接向李彦宏汇报。在最近更新的百度官网上,余正钧位列高管页面第三位,紧邻陆奇。但一位接近陆奇的百度高层人士向《深网》透露,对于这位新加入的把控百度财权的高管,陆奇存在分歧,而根源还是在于权力分配问题。陆奇曾被寄予厚望,也被赋予权力。但在李彦宏与马东敏掌控百度最高权力的前提下,这位外来的职业经理人所能调配的资源,存在诸多变数。当施展抱负的条件无法兑现,人权、财权掣肘太大,加上还要做向上管理时,陆奇最终选择离开。铁腕陆奇陆奇任内,百度并不平静。2016年,百度连续遭遇血友病吧被卖及魏则西事件,外部口碑跌至冰点,同时,多年以来高效运转的商业模式受各种内外因素制约,已经触摸到天花板。李彦宏交到陆奇手中的,是一家传统业务衰落、新兴业务尚未支撑营收的公司,也是一家内部腐败频发、高管接连离职的巨头。与陆奇几乎同时加入百度的李彦宏妻子马东敏在回归后的内部讲话中这样说道:“大家还清晰地记得我们曾是中国互联网市值No.1的公司。这四年半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有太多需要复盘反思。”彼时,在危险面前,百度迷茫且有强烈求变的决心。面对棘手的现状,陆奇展示了他过人的才能。他以最快速度对百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制定了相应战略。《深网》此前曾报道,在2017年4月份举行的季度会上,陆奇进行了“全面诊断百度护城河”的讲话,这是一次确定“施政大纲”的演讲,随后主航道和护城河的概念通过内部信在百度内部正式传播。具体来讲,主航道指Feed流和人工智能两大业务,代表百度的未来;护城河是指能够让主航道业务航行更稳健的业务,起到护卫舰队的作用,是百度的现在。战略明晰对百度意义重大,在过去,百度业务散碎,很多小型业务占用了很多资源和人力却并未取得市场领先地位,浪费了很多资源。战略确定后百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主航道业务在内部拥有资源调配上的最优先权。整合成为陆奇初入百度的施政主线。2017年上半年,百度先后将搜索体系的AI团队与AI研究院整合成立了AI技术平台体系(AIG),将L3、L4及车联网团队整合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将DuerOS团队独立并升级成立度秘事业部(于今年进一步合并成立智能生活事业群组)。同时,围绕核心战略,百度陆续裁撤了医疗事业部,分拆了百度外卖、百度糯米、百度金融、百度国际化等业务,甩掉了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的资产的同时,也引入外部资本为百度谋求了最大利益。在ALLinAI的思路指引下,百度推出了DuerOS及Apollo开放平台,为百度的AI战略勾勒出明晰的图景——利用开放平台获得商业营收,类似于安卓模式,它们的落地拓展了资本市场对百度的想象空间。业务变革随之而来的是管理层的更新,陆奇加入后,王劲(百度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吴恩达(百度首席科学家、百度研究院院长)、曾良(百度糯米总经理)、陆复斌(百度副总裁,分管百度贴吧、百度知识体系)、李东旻(百度地图总经理)、相继离职,原CFO李昕晢调任百度资本。全情投入Feed流与人工智能、梳理内部业务明晰重点的决策带来了显著的积极效果,受Feed流业务营收增长以及AI加速布局的影响,过去一年,百度的实际业绩与外部口碑均得到明显提振。根据最新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百度营收209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为人民币67亿元(约合11亿美元),同比飙升277%。5月17日晚间,百度市值创下新高,一度站上990亿美元,离千亿美金只有一步之遥。于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调整,陆奇的能力内外皆被认可。尽管在部分人眼中,百度过去一年半时间发生的变化实际上也掺杂了李彦宏夫妇的意志,但作为台前实际推行改革的人物,陆奇依然展示了其极高的工作效率和高明的战略制定及管理能力。在百度陷入迷茫与动荡的过去两年,陆奇用最短时间内为这家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重新搭建了骨架,并取得了实质进展。在百度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的电话会议上,有分析师问陆奇,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商业化方面,如果以棒球比赛做比喻的话,现在进行到第几局?陆奇回答,现在是第二和第三之间,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式的棒球比赛每场共有9局,但比赛尚未进行到中场,陆奇却意外离开了。新政的遗产市场用近千亿市值的蒸发,表达了对陆奇离开百度的不解、困惑与担忧,但对于留在百度的人而言,未来如何才是更加值得关注的核心。与很多百度员工一样,已在百度工作多年的苏文在陆奇职位变动消息公布的当晚,参与了同事微信群里的竞猜——百度股价会跌几个点。市场给出的反馈远远超出他们的预计。这段时间,围绕陆奇去职的讨论是苏文和同事们谈论的主要议题,“我们最近一直在群里聊这件事,99%表达出来的都是不舍、悲观、犹疑,问怎么办。”在陆奇主政百度的一年零四个月里,苏文由于内部业务调整,经历了多次个人职位调整,他向《深网》坦言,如此频繁的调整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对员工其实有非常负面的影响,但出于对陆奇的信任,他理解并且接受改变。信任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构建,一是打通了百度内部高层与基层对话通道的新风会,二是陆奇个人勤奋的工作态度所带来的示范效应。苏文认为,陆奇所做的这两件事,真正推动解决了百度上传下达不畅、上行下效扭曲的积弊。由陆奇亲自推动举行的新风会,让很多普通百度员工第一次体验到,基层的声音能够真正传递至高层,而高层的决策考虑也能为基层所知。“我们和总监断档,总监和老板也有断档,原本上达的通路是封闭的,你有这个心理预期就不会去尝试。陆奇来了之后有了这个新风会,他会回邮件、回微信,让员工觉得我是这个公司决策的一份子,这个心理预期是很重要的,能够给员工建立一个心理预期已经很不容易了。”工作极其努力、认真的陆奇也为员工树立了职业精神的最好榜样,沟通与示范让陆奇在员工层面重建了信心。过去几年,被动迎接移动互联网挑战的百度日子并不好过,虽然仍旧是国内排名前三的互联网公司,但一系列尝试并未收到理想效果的遭遇动摇着公司内外的信心。对百度怀有很深感情的苏文并不掩饰自己的忧虑,“这么多年百度什做么都没做成,很多事情投入很大,比如之前的糯米,结果没出一年半载就不行了,我们下边的人心里会有很失落的感觉,一直在换赛道,从来没赢过,整个公司的信心有问题。”也正因如此,陆奇带来的一系列改变更为员工所看重,“陆奇来了之后我们其实是有建立信心的,每个人都希望他能影响到我们,每个人都觉得陆奇是拯救者。”然而,陆奇的去职让为期一年零四个月的新政戛然而止,战略与文化的细微改变都留下了更大的未知数。在未知面前,新政的遗产是否存在被颠覆的可能,这将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对百度价值的重估,以及百度内外信心的延续抑或崩塌。百度的意志无法得知是巧合还是刻意的安排,陆奇去职消息的宣布与2018年百度联盟峰会举行前后仅相隔三天。百度联盟峰会与百度另一重要会议百度世界大会具有同样长的历史,从2006年到现在已经举办了十三届。与旨在对外讲述百度整体战略的世界大会不同,联盟峰会的初衷是向百度流量生态的联盟合作伙伴展示百度在产品与流量上的最新策略。十三年来,百度联盟分成持续攀升,根据百度联盟峰会披露的数据:2008年,百度分给联盟伙伴的收益约4亿人民币;七年后的2015年,百度联盟分成突破百亿;2016年分成142亿;2017年分成160多亿,信息流、开屏联盟收益共享超过20亿,同比增长近20%,增长幅度与百度2017年总体营收增长幅度相当。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百度战略多次转向,但仅从营收的单一维度看,联盟毫无疑问仍是百度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百度变现体系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在陆奇主政百度期间,评断重要与否的标准曾一度发生改变。据《深网》了解,在2017年上半年的一次百度高管会议上,陆奇按照核心、外围、使命与非使命四个维度对百度内部所有业务进行了全盘梳理,将百度旗下的所有业务画进一张业务象限图中。核心、使命为第一象限,为百度最重要的业务,以此类推,非核心、非使命即为第四象限业务,指百度内部与主业关联不大,且无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业务,属于需要调整行列。Feed流与人工智能毫无争议的被划入第一象限,它们同时成为百度主航道业务,在内部享有资源调配上的最优先权。对百度传统业务的划分引起颇多争议。据《深网》了解,在该次高管会议上,陆奇提出百度贴吧“关、停、并、转”的建议。事实上,包括贴吧以及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在内的百度知识体系都被陆奇归入第四象限范畴。在一位负责百度知识体系业务的员工眼中,贴吧是百度唯一能承载社交想象的产品,百科和知道是百度搜索供血的来源,流量和营收均很强。对于陆奇做出的这一决定,他感到很难理解。对于这些质疑,陆奇在其参加的第一次百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的发言或许能够解答:“我和我的团队主要关注可以如何利用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业务的加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是如何有效地从数据中提取知识,而首要的工作就是建立使用场景,二是数据迭代,三是建立商业模式,这是我们的工作框架,我们的团队每周、每月都在监测这些指标。信息流业务上最需要改进的是匹配算法,搜索产品的最基本的服务就是理解用户需求、兴趣和信息需求。可以看出,以AI当作核心的技术被陆奇视为提升已有业务、拓展新业务的最重要因素,从销售驱动到技术驱动,正因如此,在陆奇主政百度的第一年,曾有百度员工对《深网》表示,联盟峰会以后可能不会那么重要了。但这位员工显然失算了。在陆奇去职的特殊背景下,2018年百度联盟峰显得尤其耐人寻味。更加不同寻常的是,鲜少接受采访的百度高级副总裁、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携搜索公司CTO郑子斌、百度副总裁吴海锋以及百度搜索公司运营总经理曹越一同接受了媒体群访。就在联盟峰会举行的前一天,李彦宏出现在百度内部的一个沟通会上,沟通会的主题是向百度员工释疑陆奇去职的原因,以及百度未来战略的走向。沟通会上,李彦宏强调,“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的发展战略是不会变的,当现场员工提问“决胜AI时代”战略如何进一步落地时,李彦宏回答:百度搜索团队会推出一款名为“简单搜索”的App,要做到对用户更加理解与了解。“这样的创新我认为未来会不断地有,我们会一点一点的把它推向市场。”在这位再次回归一线CEO的答案中,DuerOS与Apollo并未被提及。下一步,不再ALLin2017年7月5日,百度举行了史上第一次AI开发者大会,该场大会中,陆奇全程串讲并重点介绍了三个月前推出的Apollo开放平台。这是陆奇在百度的高光时刻之一,演讲中,陆奇表示,百度将ALLinAI,此后,ALLinAI成为了百度的重要标签。这一标签在半年被李彦宏亲自撕下,在今年1月份参加的一场公开活动中,李彦宏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说过“AllinAI”,他表示应该留有余地,不希望大家认为百度所有的资源都去做无人车、度秘了,“其实不是的,我们大多数的资源可能还是在百度搜索、百度的信息流(相对比较核心的业务上)”。从贴上标签到撕下标签的两个季度里,信息流贡献的真金白银愈加丰厚,根据百度今年2月发布的四季度财报,百度信息流业务每日分发量环比增加20%以上,百度App用户总使用时长同比增长约30%。同时,百家号的内容原创者从2017年年初的20万上涨至100万。与之相比,陆奇力推的Apollo开放平台盈利似乎仍旧非常遥远。根据陆奇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披露的信息,“阿波罗”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百度变现能力,为商业化创造机会。“Apollo计划提供的是一个开放,完整和可靠的平台,百度将开发代码,软件和能力,也将提供核心服务。这个计划总的设计思路是,汽车制造商可以利用Apollo计划获得无人驾驶汽车系统,通过在各种路况下的测试,最终在2020年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商用。”部分业内人士对于百度推出的Apollo计划给出了高度评价:框架搭得很好、战略很成功,原来自动驾驶门槛很高,Apollo降低了门槛,推动了整个产业往前进。但不可回避的问题在于,要达到陆奇2020年实现无人驾驶汽车商用的目标,Apollo必须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而目前,行业在L4的方向上暂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百度同样没有找到特别好的解决方案。要实现预想中的安卓路径,需要搭建一个完美的生态,以Apollo当前的技术实力,离目标尚有较大距离。压力当前,Apollo急于展示自己的落地可能,5月底,百度共享汽车自动驾驶示范园区在重庆落地,不过这仍是L3的技术范畴。与Apollo相比,DuerOS的处境相对乐观,这个由前微软首席研发总监景鲲领导的业务,今年通过与小鱼在家的合作,推出了一款价格中等的带屏智能音箱。同时,作为隐身幕后的重要人物,马东敏为DuerOS的推广出了不少力,为了帮助DuerOS获得更多合作伙伴的支持,这位对外职位为董事长特别助理的高管亲自出马谈妥了包括华为在内的手机大厂的合作。信息流为百度开辟了新的营收渠道,但这一业务本质上仍依附于百度原有搜索生态建立的流量体系、渠道入口和销售系统。若想打开更多想象空间,百度必须为自己找到能够产生营收的全新平台或者入口,陆奇曾将这一希望寄托在Apollo及DuerOS上,但现在,从百度释放的信息来看,百度高层选择了一条更加现实的路径。陆奇之后,百度无人再提“ALLIN”,面对无法逆转的事实,留在百度棋局中的人必须拥抱变化。一位百度员工这样安慰自己:“既然发生了这样的结果,老板应该是想清楚了:陆奇再厉害,他也是一个人,他值100亿美元,但他不值800亿美元。”失去了陆奇的百度,将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向前。
一起惠2018-06-07 10:46:43298 次
2013年2月的一个深夜,化妆品公司俏十岁创始人武斌,仍在办公室里不安徘徊。公司研发的面膜始终销路不畅,令他寝食难安。尽管努力尝试了各种方法,但渠道和消费者依然对新品牌不买账,库存压力越来越大。他不由怀疑,前后多年的研发心血,可能真的要胎死腹中。5个月过后,奇迹发生——俏十岁面膜一夜爆红。武斌点石成金的魔力来自微商,这源于他的无心插柳。此前,因为库存太多,武斌心灰意冷,将面膜送给朋友们使用。有些人觉得效果不错,产生了在朋友圈展示和销售的念头,并征得了武斌的同意。意外的是,没过几天,产品销量就从最初的几盒增加到成百上千盒,伴随着核裂变般的扩散,几个月后,俏十岁传遍了全国朋友圈。武斌大喜,借势布局,一年之后,在没有一名正儿八经销售员的情况下,俏十岁卖出了超过4亿元的面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创富神话面前,压抑了多年的传统零售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纷纷踏足新大陆。韩后、太太口服液、洋河、同仁堂等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以不同模式切入,这其中:富士康卖起了手机,向百万员工招募分销商;海尔宣布招募3万名创客;国美则向旗下30万员工发出人人开微店的进击令,业绩与工资直接挂钩;甚至国企中粮也在朋友圈卖起了食品、保健品。社交电商大幕,在2015年徐徐拉开。拓荒者们热情满腔,旁观者却报以冷眼,他们认为社交电商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有评论称,社交只是一种引流方式,不是一种电商模式,不符合大众日常消费习惯;且大量微商产品单一、消费频次不高,只能靠拉下级代理层层囤货盈利,真正到达消费端的商品并不多,本质上无异于传销,这样的模式不可持续。上述评论一语成谶。由于几乎不需要任何门槛,社交电商催生了一批创业者,他们在缺少监管的情况下野蛮生长,在短短半年之内让社交电商乱象丛生:朋友圈中打擦边球、混水摸鱼者层出不穷,三无货、假货、A货亦是泛滥不止;私下窜货、乱要价、售后问题频出;央视曝光微商中含激素和荧光剂的毒面膜后,不仅大批面膜品牌遭遇滑铁卢,其他领域草根品牌也没活过5个月;俏十岁几乎一夜之间痛失80%的销量,后退出微商,转型实体店;破了微商销售纪录、光芒四射的云集和环球捕手因涉嫌传销被罚款千万整改……一时间,整个微商生态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从业者遭受前所未有的鄙视。社交电商不会有春天,传统电商仍是消费者最爱,几乎成了主流舆论的共识。然而,两年后,零售画风再次突变。传统电商增长乏力,离天花板越来越近。2015年,中国电商交易量增幅为36.5%,此后连续两年大幅下滑至19%。在互联网新增用户接近饱和状态下,引流成本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而此前不被看好的社交电商,却悄然蹿出两匹黑马——拼多多和贝店。拼多多是拼团砍价式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消费者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发送链接拼团采购,会获得超低的价格。据称,上线后不满一年,拼多多的单日成交额即突破1000万。如今,其活跃用户已超过3亿,直逼京东;月流水高达400亿元——拼多多用不到3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些成绩,阿里和京东做到这个数字用了10年。贝店是贝贝网的移动端变体,上线于2017年8月,属于综合性社交电商平台,号称打造“社交版天猫”。其模式类似直销——用户达到一定消费门槛后即可成为店主,一边可以享受作为忠实消费者的折扣福利,一边可以通过推销产品获得利润回报。上线3个月,贝店日订单量突破百万,今年3月活跃用户环比增长133.37%,位列当月移动App月活增幅榜第一。两匹黑马的狂奔,似乎让业界看到曙光——社交电商是可行的,某些高效的模式甚至可以规模化复制。另一份统计数字,更为社交电商的前景添了一把火:2017年,微信生态的电商交易总额已突破万亿,相当于阿里全年交易额的三分之一。所有人都认为风口来了,资本亦伺机而动。过去4个月中,社交电商领域,融资捷报频传:1月,库存分销平台爱库存完成1亿元A轮融资;2月,“改邪归正”的环球捕手宣布获得浙江大学战略投资,估值20亿元;4月,拼多多融资30亿美元,估值150亿美元,资本方为腾讯和红杉资本;4月,礼物说完成1亿人民币C1轮融资,C2轮正在进行;4月,“从良”的云集也得到了1.2亿美金B轮融资。这些融资背后,站着IDG资本、高榕资本、今日资本、新天域资本、鼎晖投资以及北极光等声名显赫的金主。他们眼里,看到的是下一个独角兽,甚至下一个淘宝。同样在4月,一条让业界欢欣鼓舞的消息降临——19日,帮商家开移动商店的工具提供商有赞(曾用名口袋通)完成借壳上市,市值超过60亿港币,成为“微信生态第一股”。尽管本质上,社交电商“是在长江、黄河之外,再挖出一条河的玩家”,渠道之间似乎并非零和博弈,但传统电商仍不敢怠慢,加速布局追赶,以防止用户大量流失。淘宝推出了特价版APP,对标拼多多的拼团模式;京东则在京东优选内新增了“天天拼购”模块,3-5人即可拼团获得2.7-6折的优惠,随后又推出开普勒轻商城小程序,为零售商家提供社交电商基础设施;网易考拉上线了微商城;唯品会的微商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实施。更值得回味的是,时隔4年后,微商鼻祖——俏十岁与武斌也宣布重返微商江湖,准备孵化一批新的微商品牌。一切似乎意味着,在经过市场和混乱的洗礼后,社交电商的生态终于以日益规范的趋势,让昔日战将找回了信心。只是,这信心不再属于武斌一个人,朋友圈江湖、10亿用户的争夺大战已再所难免。原本被广泛唱衰的社交电商,怎么突然间就火了?首先,在运营机制上,社交电商的确具备了传统电商不可比拟的优势——裂变。传统电商革了传统零售的命,但它的软肋在于需要千方百计地引流。一个电商平台就像一个大集,需要把四面八方的人群吸引到集市中消费,消费者之间很难相互传导。而随着平台间竞争加刷,市场增长放缓,引流的成本越来越高。社交电商则不需要集中引流,它将大集变成了无数个销售站点,每个站点都在赚取差价或售后分成的利益驱动下自动引流。或者说,社交电商将引流任务转嫁给以个体为主的分销商或代理商。以某某商为例,如果你注册成为其店主,就会获得双重身份——某某商的消费者和分销商,采购其商品时可以享受7折优惠。当你通过微信向好友推荐自己店内商品后,每成交一单便可得到3折的利润。当销售额累积到规定条件,你便可以发展下一级分销商了,你的采购成本可以低至6.5折,下级卖出的每一件商品中,你都会得到0.5折的利润。这种由消费者到分销商的过程就是裂变。对于部分商品而言,这种模式建立在较高销售价格的基础之上,以给“上级”分销商留下足够的利润分配空间。在拼团模式中,裂变效应更为明显,消费者为拿到低价而自发组团,就是在为商家作免费的引流推广,不仅用户数量增长迅速,对于想要卖掉产品的品牌商来说,获客成本、运营成本要比传统电商低得多。此外,在传统电商难以下沉的三线城市以下的市场,社交电商也更有用武之地。传统电商发展至今18年,对三线以下城市覆盖率一直不高,除了物流因素外,与这一消费群体对电商的认知度偏低有关。但这一群体却有另一个特点——更易受到熟人圈子的影响。他们的手机里可能没有淘宝、京东,但大都有微信。经过熟人推荐,在对话框里就可完成购物过程,在他们看来要比传统电商更简单、便捷。他们也拥有更多的业余时间,以适应低门槛的社交电商所提供的兼职舞台。这样广阔的卖家队伍给社交生意提供了充足的土壤。几家头部社交电商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三线以下城市产生的交易量高于一二线城市。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如火如荼的社交电商并不完美,其背后隐藏着不可忽视的三大痛点。其一,管理难到位。做分销、代理商的门槛不高,导致从业者良莠不齐、能力不一的现象颇为普遍。自以为天高皇帝远,总部看不见的微商,敢于以杀鸡取卵的方式谋取眼前利益,最终对品牌造成伤害。比如,运营已经趋于规范的拼多多和云集,至今仍不断接到各种投诉:有消费者买到假货难退货,有的退款被扣押,还有些从业者为显示平台实力而进行虚假宣传。此前云集1.2亿美元的B轮融资,某些店主敢吹出20倍,说成20亿美金,让云集无辜背锅。其二,个体从业者的收入水平,决定了模式的持续性。朋友圈里经常让人亮瞎眼的操作,莫过于微商们晒的收入,要么动辄几万、几十万的交易额截图,要么买车买房的照片,一边吹嘘自己够敬业,一边数落旁人不努力,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无数人心潮澎湃、禁不住诱惑,加入代理大军。殊不知,这背后都是满满的套路。有从业者爆料,大部分这类截图都是用专门的软件制作的,只为了击中大多数人渴望轻松发财的软肋,而且这招百试不爽。微商的收入到底有多少?一直是业界的未解之谜。实际上,由于微商所售商品种类有限,交易频次本身受限,再加上有限且不稳定的客流,导致大部分微商的实际收入如同鸡肋。在收入层次上,这个模式依旧是金字塔,越靠近顶端,收入越高,而下面的群体,则是“上位者”赚钱的渠道。某微商在知乎坦言,自己不作假、不夸大宣传、不拉代理,一年算下来连零花钱都没赚到。另一个兼职做微商,做了1年赚了不到2万,而和她一样的朋友们,都是做了一段时间后,要么换产品,要么全部放弃。混乱时期,入局早的代理,确实有人月入数万,但在日益规范的市场中,这几乎就是做梦。笔者所接触的微店店主,情况也大同小异,其中一位已经发展出5个分销商,月收入还不到两千:“现在才知道,那些说微商赚钱的,都是骗人的,想靠这个赚钱,太难了。”随着各家巨头的进一步扩张,价格战在所难免,从业者的利润或将进一步被压缩。无利可图的情况下,还有多少人愿意自发成为裂变的一份子?其三,对用户的过度骚扰。用户眼里的朋友圈,应该是清静的茶馆或咖啡厅,圈内好友晒着各自的心情,欢声笑语、嬉笑怒骂。但各种格格不入的微商广告,却打破了既有的环境,实在难以讨喜。不难想象,这场风口之下,朋友圈里的微商会越来越多。当茶馆里叫卖声此起彼伏的时候,用户们是继续忍受,还是会选择离开?借用俏十岁创始人武斌的话:做微商就像洗澡,随时想洗都可以去洗。但是,一定要调好水温,过热了一定会被烫死。
一起惠2018-06-05 10:35:08349 次
“喜茶不需要美团帮自己导流,他们强调的是会员数据。”距离美团旗下龙珠资本投资喜茶,刚过去一个月。谈及这次投资,美团餐饮学院院长、美团餐饮行业首席策略官白秀峰表示,这是一种双向选择:美团考虑行业的服务需求,喜茶则需要美团来帮自己提高效率,或者满足用户数据维度的收集需求。全渠道会员是为了满足新餐饮需求。日前,白秀峰在接受包含36氪在内的4家媒体采访时,聊了聊自己对餐饮智能化、全渠道会员、平台开放,以及企业合作的看法。美团投资与并购的标准是什么?近两个月来,美团在投资并购方面频频出手。3月末,餐饮服务商奥琦玮获得由美团点评领投的2亿元融资。4月下旬,喜茶完成4亿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美团点评旗下龙珠资本。5月中旬,美团点评全资收购屏芯科技,双方已经完成相关交割,后期屏芯科技将保持独立运营。屏芯科技定位餐饮ERP系统,通过SaaS实现后台实时交互,让老板实时了解财务收入情况。谈及美团选择企业的标准,白秀峰表示,一方面是达成共同认知,要“走到一起去”;另一方面,美团看一个业务要不要继续做,取决于各种因素。餐饮界定位与平行定位不一样,它可能相对高端、复杂一点,美团看到全大体量腰部市场,并不需要那么强大的定制能力,因此这是一个节奏问题、阶段问题。美团收购屏芯科技软件公司,就是基于对自己业务的补充。屏芯科技做餐厅的收银系统,包括后厨的供应链,这些都可以帮助美团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而美团投资喜茶,则是基于一种双向选择,美团考虑的是行业的服务需求。据白秀峰介绍,茶饮属于很典型的轻餐市场,它的需求是高效,对于会员非常强烈。喜茶需要美团帮自己梳理会员,他们不知道用户在哪,看不到自己的数据。喜茶不需要美团帮自己导流,他们强调自己的会员数据,需要美团来帮自己提高效率,或者满足用户数据维度的收集需求。“德克士、吉野家都强调会员价值”,白秀峰借此来佐证全渠道会员是为了满足新餐饮需求:“五年前你和做奶茶的谈会员,他们还听不懂,因为会员是正餐厅,储值的那才叫会员,现在大家都能接受了。”“美团为什么做收银软件、做支付?因为这两个产品都基于会员数据收集。”美团结合线上买单、评价、广告、团购、外卖、订座、预点餐,最终形成全渠道的会员数据,这些数据积累能帮助商家更加了解客人的消费特征。智能餐饮的未来长啥样?在美团的2018中国餐饮产业创新峰会上,白秀峰多次提到一个词——餐饮智能化。36氪很好奇,美团接下来会如何推进餐饮智能化,有哪些具体的措施,以及机器人餐厅是否会成为一种趋势。白秀峰告诉36氪,餐饮智能化的前提是线上线下一体化、数据化、科技化,围绕三化实现效率提升。智能化下有一些机器人的应用能在不同场景里实现,但今天并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的餐厅,那是一个“伪命题”。只能说在某一个环节里,比如说设定好程序由机器人来炒菜,纯粹的机器人餐厅还有待实现的时间,从头到尾没有人的不太可能。白秀峰透露称,美团也在探索机器人餐厅,希望用自己的店把它试点出来。美团会和一些公司合作,不过现在还没有到达对外输出的阶段。值得注意的是,送餐机器人是美团推进餐饮智能化的重要一环。白秀峰告诉36氪,送餐机器人多年没有发展,是因为做这件事的科技公司都靠单一的想象场景去实现。从餐饮角度来看,送餐机器人都具有特定场景,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就像概念车一样。从长远来看,送餐机器人一定是满足了一些需求,从平台的角度来看,最好的体验是用户与平台、餐厅完美打通,这才是它的使用场景。他表示,机器人餐厅还处于“伪命题”阶段,并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的餐厅。至于智能餐饮的未来,白秀峰表示美团目前也在持续探索,从大的方面来讲,一定要把门店的系统、平台与用户完美打通。具体的未来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美团只是在思考判断整个方向该怎么走,以及店该怎么去开。开放平台的“尺度”是什么?从行业走势来看,开放平台是餐饮业的必走之路。但距离真正实现“开放”还有多远的路要走?以及,到底要“开放”什么?“你把你的数据开放给我们,我把我们数据开放给你”。白秀峰认为,真正的开放应该是餐饮、同行以及商家能相互赋能,提供能够提高效率的、有价值的数据。这样可以帮助商家数据更全,保证核心目的围绕商家。“这个数据不涉及到隐私问题”,白秀峰强调:“我们只是围绕商家服务的问题。”在白秀峰看来,未来平台开放的终极形态,是所有餐饮行业商家不一定非要用美团的软件,就能达到数据更全的目的。相比美团现在开放功能层面的东西,白秀峰觉得下一步是开放数据层面的东西,而且一定是脱敏维度性的东西。但这个标准依然很难衡量,白秀峰借以软件发展历程来试图说明这一层关系。“软件发展了几十年了,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慢慢都会被SaaS(软件即服务)化,SaaS化以后开放更容易。”白秀峰提到,软件发展第一步就是SaaS化。美团收银软件目前已迭代至第四代,第一代是单机版,第二代是CS版,第三代是SaaS版,第四代是与平台结合的SaaS版,SaaS化以后更容易与平台完美融合。“我认为是这样一个节奏。”
一起惠2018-05-25 09:11:10383 次
亚马逊正打算进一步了解它的客户。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新报道,这家在线零售商,虽然已经较为了解用户的购物偏好,但他们打算进一步了解用户的具体尺码等信息。据报道,亚马逊正邀请消费者前往纽约的办公室,以便在超过20周的周期内监控他们的身材和体型。据报道称,志愿者将每月两次前往亚马逊的纽约办公室,以便公司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身体是如何随着时间而变化的”。作为回报,参与者将获得价值250美元的亚马逊礼品卡。这项新的工作似乎是亚马逊最近收购的计算机视觉创业公司BodyLabs以及公司随后成立的3D身体扫描团队的一部分。工作背后的思路似乎是,让亚马逊能够帮助其消费者找到完美适合他们的裤子,或者帮助消费者从视觉上准确地判断某件连衣裙是否适合特定身材。这可能会减少亚马逊必须处理的退换货数量,因为退换货总是在线购物的一大风险(尤其是在线购买服饰时)。亚马逊目前正在建立其自己的身体扫描团队。该团队将专注于创建“人体的统计三维模型,然后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和其他策略匹配人物的图像和视频”。正如亚马逊在其招聘信息中所描述的,这项功能最终将为亚马逊的消费者带来“广泛商业应用”。最近,亚马逊越来越重视服装。除了在过去几年中推出自己的时装品牌,公司还推出了PrimeWardrobe,这项服务允许亚马逊的Prime订阅用户一次性选择数件衣服快递到家,然后退回那些他们不喜欢或不合适的衣服。当然,如果身体扫描可用的话,消费者就可以潜在地避免这些错误选择。但是也不要指望这种技术会在一夜之间突然实现。正如康奈尔大学的苏珊·阿什顿(SusanAshdown)教授所说,身体扫描“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你的肩膀姿态、臀部的角度等等——都会影响穿衣风格。”但是,假如亚马逊有能力解决这些难题,公司势必将开创一个崭新的在线购物时代。
一起惠2018-05-08 10:24:31241 次
海外特别是欧美日韩消费者挑剔极了,除非是价格特别便宜,没有科技、没有质量、没有内涵的产品很难得他们的喜好。面对海外消费者对品质极致的追求,作为一个品牌商,你可能要被彻底底地扒开,浑身上下从里到外地被考验个遍,才能让他们彻彻底底信服。真正打动人心的产品是如何进行设计、制造以及分销和销售的?日前,与1688跨境电商专供上的供应商金圣斯——这个专注于高科技箱包产品的品牌运营兼商品经理傅康丰进行了一场对话。当背包遇上高科技“金圣斯的产品主要以科技箱包为主,主要是融入当下比较潮流的科技元素,我们现在正在跟汉能集团深度合作,研发薄膜太阳能发电背包。”金金圣斯品牌运营兼商品经理傅康丰这样说。据了解,太阳能背包主要利用柔性的薄膜太阳能板,结合金圣斯公司专利USB充电连接,薄膜发电材料衰落期比较长,损耗比较低,加上可弯曲折叠,解决了背包生产过程中的翻包工艺难题,是背包跟电的完美结合。除了USB,部分背包肩带上还设计有专利手机吸盘,包后面有一个隐形防盗袋,保证贵重物品的安全。面料大多采用尼龙面料,防水涂层,具备防泼水功能。“对于要求更高一点的客户,我们会选用一些防水拉链,或者双层防爆拉链,单层的拉链很容易让小偷拿锐器一下划开,但是双层防爆拉链就不会。”傅康丰说,他们对商品的选材要求很高,也非常主动地运用新鲜的科技。据了解,现在他们的研发团队正在研发两个东西,一个是防弹背包,在合作防弹材料公司进行测试,还有一个是变色包,材料可以根据不同光线角度变色,视觉感非常好。傅康丰认为,喜欢研发新奇的东西,和善于利用新科技,使得金圣斯在科技箱包方面,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都走在前沿。600多项专利他做出了销量3000多万的单品配有USB充电连接的包包在现在已经不少见,但作为早期在箱包加入这个功能的金圣斯,早已对这个实用功能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这给品牌带来了较高附加值的同时,也能够获得专利授权收益。现在的金圣斯已经拥有发明专利1个,实用新型专利17个,其他外观专利500多个。在去年8月份,金圣收购了一家企业,同时收购过来的还有该公司的许多专利。加上他们自己公司原来的300多项,现在已经有了600多项专利。做专利意味着投资的增加,在跨境电商升级、商品品质提升的情况下,如何既能让产品满足成本需求,又可以不丧失价格优势,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然而,傅康丰表示,只要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相匹配,即使价格高一些也不会感到成本压力特别大。“跨境所有卖家几乎都认同国外客户首先需求是品质。我们研发一个新产品,在后期会通过不同的营销方式想办法让客户接受,会有一整套运营手法,组织优势合作伙伴。前期做众筹很厉害的可以去做众筹,接下来第二波会有自媒体渠道,大量发布产品消息,有了自媒体销售影响力和众筹IP后,才会去做全网分销。”金圣斯曾经有一个推广防盗防割包的案例。这个1688跨境专供的供应商曾经跟一个工业设计老师团队和一个美国设计师团队合作设计开发的一款防盗背包,在美国Cickstarter众筹平台一期众筹120万美元,通过众筹方式打造了一个很好的IP,把产品的知名度在全网打开了。再加上本身是很好的产品,众筹引爆之后再进入自媒体分销渠道,现在已经进入全球分销阶段,单一个包,加上所有的分销商的生意,做了差不多三千多万。专注质量成为企业文化傅康丰说,“金圣斯集团董事长兼CEO黄辉古黄董经常说的一句话:当你的公司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发展的时候,就记住一点,做好产品的品质。质量是我们公司最重视的,这是可以真正提升品牌形象与内涵的东西。”用价格低来吸引顾客,从来就不是他们的策略。傅康丰指出,从上到下,从中高层管理到一线员工,他们都非常注重产品的质量。金圣斯有近70人的研发团队,包括设计师、纸格师傅、后期平面设计等。从产品概念提出到产品打样出来会经过一个严谨的过程,包括细节改进检测试用等等。产品概念一出来,跟进材料研发的,跟进成品研发的,分工明确,最后打出版呈现给客户。打板前期与客户的沟通是很重要的,如果客户的质量要求低于他们的质量要求底线,这个单就不会接。傅康丰认为,不要一味地参与各个渠道的价格战,因为打价格战对于科技产品来说没有很大的优势。相对来说,产品宣传,产品品质,客户体验,产品细节才是优势。因此对于品质和注重研发设计会是一贯的方针。条条大路通罗马在销售渠道方面,傅康丰称跨境占到80%左右,国内零售只占到20%,同时品牌分销跟零售都在做。受制于高品质要求所带来的高成本,在国内没有价格优势,所以相对来说国内占比比较少,跨境利润更多一些。但由于今近两年人民币的升值和现在美国对中国的反制,挑战和压力也在变大,也会对公司产生一些影响。傅康丰指出,由于是给客户提供单品,所以他们需要切入客户的渠道。“也许客户在做鞋服渠道,我们做的产品只是配件而已,但是他们鞋服受到冲击,我们肯定也会多少受到连带冲击。分销商、采购商知道美国要给中国产品加关税这个消息,一定会有担忧,不知道下一步会不会轮到他的品类。客户做的是期货,不是现货,所以单量会缩小也是情理之中。”众筹渠道这个近年来兴起的概念,傅康丰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渠道。“一个比较新颖的产品进入众筹渠道后,接受的群体是一些比较愿意尝鲜的客群,他觉得这个东西很有意思,就愿意掏钱去尝试一下。接下来我们会针对细分客群,把这个产品做好,把影响力进一步做大。比如说我们会把产品送去参加一些设计大赛,如果能拿到日本顶级设计大奖、红点、IF设计大奖等,说明这个东西很专业、设计能力很强,加上销售出来的数据很漂亮,我们这个产品会受很多顾客接受。我们已经引爆了好几个项目了,跟其他合作伙伴资源互补,蒙马特的防盗包和UNO卷筒包,都是比较好的案例,也产生了非常好的效应,产品都引领了科技箱包行业。”大中小都不怕傅康丰说,“我们公司的模式是面对整个跨境电商的,无论你是大中小商家都有一套业务接口。大的有大的合作方式,中等的有中等的合作方式,如果你全渠道运营能力很强,我们有另外一种合作方式。大的分销商一般愿意自己定货,这样他的货量是稳定的、可控的。中小商家我们品牌有库存备货,所以我们基于强大的供应链、研发实力、资金实力,全渠道的大中小客户都留了业务接口。”UNO卷筒包是一个很好的案例。UNO提出产品需求,基于金圣斯对这类产品的理解,双方交流修改,由金圣斯研发部门设计出了这款产品。“这种模式就是针对他们熟悉的某一部分渠道来引爆这个产品,一是通过众筹,国内国外很多筹品平台,二是自媒体营销,最后是全球分销,我们比较有针对性的让设计团队对接他,只要我们确定版了,供应链就会全力配合他做这些事情。”“如果只是做亚马逊单品,我们对库存量会有一个预测,按照对方的需求和节奏备好库存。”但是这里也会有一个风险,就是可能会因沟通不畅而产生断货。所以很多大的采购商愿意自己备库存,也有一些用金圣斯的专利产品来做他们自己的品牌。那些年我们一起担的风险傅康丰指出,目前分销占大部分,零售只占30%多。零售方面,国内国外都有,主要是天猫、京东、亚马逊这些渠道。金圣斯也有自己的零售运营团队。对于此傅康丰指出,人员配备和人才架构很重要,要做到人才资源互补。在分销方面,金圣斯针对分销商会有一个指导价。由于在欧盟、美国控价涉嫌价格违法,商家并不能强制客户卖多少钱。但基于成本,如果想盈利,价格就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针对货品操作,是一盘货还是两盘货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是一盘半的货,我们有很多优势产品会分享给客户。优势产品很畅销,每个渠道和分销商都适应,因此我们会同时从价格、款式保护起来。如果客户觉得这个不适合他,我们也会有特供款和专供款。实力比较强的客户,他会很愿意这个款只有他做。不够实力但是有信心的,金圣斯会在库存方面支持,在价格方面迁就。只要卖开了,我就给你货,部分压货风险我们金圣斯自己承担下来,支持客户做大。”这个1688跨境专供金牌供应商的品牌运营及商品经理说道。对于货量大、占资长的潜在问题,傅康丰指出,“金圣斯合作的对象相对来说都是比较优良的客户,账期这一块不存在什么问题,比如说我们给客户接单,他会先付30%定金,出货全额付款,基本上没有客户会拖欠货款,资金这一块很安全。”
一起惠2018-05-04 09:17:55280 次
2011年小米手机问世,经过7年,小米终于开启了上市之路。5月3日上午,小米集团(下文简称小米)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这被认为将是今年全球最大规模IPO。不仅如此,它对整个通信行业也是意义重大。由此开始的手机市场资本化,有望成为手机厂商未来竞争的核心武器,并不断加速市场格局的重塑。不被压缩的手机市场IDC刚刚发布了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全球销量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自2013年第一季度以来首次低于1亿,而全球智能手机厂商第一季度出货量3.361亿台,下降2.4%。位于第四的小米,也是该季度表现最好的品牌,得益于其在海外市场的迅猛增长,小米在Q1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了2760万部,市场份额为8.2%,同比增长达86.4%。需要注意的是,增量并不一定增益。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小米手机2017年平均售价881.3元,销量9141万部,贡献总收入约805.64亿元。相比销量的节节攀升,净利润则是持续亏损。依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小米2015年亏损76.3亿元,2016年盈利4.9亿元,2017年再度亏损438.9亿元。亏损背后的原因很多,但抛开会计记账方式影响,小米2017年经调整利润也仅仅54亿左右。手机市场不断萎缩、竞争更为激烈已是不争的事实。IDC的分析师称,全球范围内,包括重要的中国市场,消费者对高端智能手机的兴趣依旧浓厚,但新智能手机用户增长乏力,导致出货量下滑。很显然,这说明用户更换手机的周期在变长。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2到18个月内,大量高端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短期内会延长智能手机用户的升级周期。而手机厂商为了获取有限的用户势必会加大投入,主要在产品研发、营销推广、渠道建设等方面。据腾讯《深网》观察,过去一年,华为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费用高达800多亿元;小米深入线下渠道、品牌投入,目前小米之家全国范围内门店数突破300家,加上铺天盖地的广告,说其耗资百亿元也并不夸张;OPPO、vivo一如既往的大手笔营销造势,但它们更重视技术储备在未来竞争中的重要性,所以在5G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上频频出招,要知道修炼“内功”往往是不计成本的投入。用行业人士的话来讲,目前的手机市场不仅仅是红海市场,而是早已演变成了一个“血海”市场。“华米OV”做到今天的位置不易,更难的是接下来如何守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另一个原因是目前小米自身极力希望摘掉的低端标签。2017年,小米整体销量复苏,海外市场功不可没,但让人担忧的是,红米系列的低端机型担当了小米手机的主力军。虽然,小米曾宣称不靠硬件,靠软件、内容运营就可以挣钱,但招股书数据显示,小米尚需时日才能真正证明自己的商业模式。招股书显示,小米收入主要来自四大业务: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以及其他。2015年小米智能手机收入537亿元,2016年487亿元,2017年805亿元;智能手机业务在四大业务中占比分别为80.4%、71.3%和70.3%。小米也表示,“倘我们不能按预期扩大收入来源,则可能继续高度依赖智能手机销售赚取大部分收入。智能手机销量减少或价格下跌、用户喜好转变或智能手机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可能重大不利影响我们的业务及经营业绩。”虽然非硬件业务的收入同比在增长,但从过去七年发展来看,小米实实在在的还是一家以硬件为主要收入的手机厂商。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Research发布的报告显示,每部小米手机的利润只有2美元。小米的互联网服务利润率明显要高得多。小米更愿意标榜自己是个互联网公司,因为业内往往认为互联网公司的流量入口以及后续盈利空间强于硬件公司,前景更加广阔,容易获得更高估值。目前的手机市场,绝大多数品牌还是依靠硬件赚取利润,包括苹果在内,硬件依然是收入大头,其次是软件服务。所以,众多手机厂商很早就意识到布局中高端产品的重要性,小米也不例外,只不过目前收效甚微。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小米手机2017年平均售价881.3元,2016年为879.9元,2015年为807.2元。在此期间,低端红米系列走量拉低了价格,中端数字(小米5、6估计note)系列销量上升但占比整体并不高,而打造的MIX系列受限产能等因素还没有在高端市场为小米赢得更多用户。“中国目前的消费能力及产品选择价值观与小米发展初期已经截然不同,性价比虽然很重要,但消费者更愿意为了完美的使用体验、产品细节与外型设计及应用附加价值而付出更多钞票。”IDC分析师说。铁人三项是个综合体力的考验,但首项游泳是关键,慢了不行,会落后;快了也不好,后期乏力。对应小米“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的“铁人三项”商业模式,首项硬件还需要长时间打磨。手机市场资本化加速2018年是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上市的大年,一波国内新经济公司可能都计划在今年登陆资本市场,包括估值千亿元级别的滴滴出行、美团点评、今日头条、陆金所等知名互联网品牌,以及蔚来汽车等快速崛起的人工智能“独角兽”。相比互联网行业,手机市场资本化进程并不那么快。手机市场以产品为王,产品决定了留下或是走开,胜出或是失败。持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是手机厂商在这个竞争残酷激烈的赛道上留到最后的关键砝码。对曾经脱胎于传统手机制造商出来的互联网手机创业公司而言,产品固然第一,但以资本运作来保证后发力则显得更为重要。回顾过去四年,魅族接受阿里投资、锤子接受苏宁云商注资,苏宁又注资努比亚,酷派一分为三,左手360右手乐视。资本市场对于手机行业的热情虽没有像对互联网独角兽那么疯狂,但也保持了高度关注。此前,魅族准备IPO的消息一直传闻不断。魅族科技创始人兼CEO黄章也表达了冲击IPO的意愿。今年,锤子与360手机的合并虽然搁浅,但不能不说手机资本化的进程正在成为各大手机厂商战略性的布局,而小米开启上市,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从事手机行业十多年的百立丰董事长黄明权对腾讯《深网》表示,“小米上市对行业是好事情,未来都一定会走IPO的路线。”目前,百立丰正准备资产重组,大富科技拟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方式购买百立丰51%以上股权,百立丰100%股权交易价格的预估值初步确定为人民币16~19亿元。行业普遍认为,由于换机降温、红利消退,中国手机市场在2020年5G来临前将步入红利真空期。面对如此窘境,手机厂商还不能放松在品牌、技术、产业链掌控力、创新的投入,引入资本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那么,谁会成为手机行业下一个上市的公司呢?一加、vivo相关高层对腾讯《深网》透露,发展路径不同,不会考虑IPO,而OPPO、荣耀内部则不予置评。中国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华为,上市传闻一直不断,官方也屡次辟谣,但对于2C的手机业务,剥离母公司IPO并不是不可能。知情人士对腾讯《深网》透露,早年,华为开始做自有品牌手机的时候,曾考虑过向合作伙伴出售终端业务的股权,并将该业务剥离上市,后因金融危机而搁置了。“如今华为终端的体量已相当庞大,每向前一步都已不易,从长远发展来看,IPO可以引入更多资本,不受集团掣肘,灵活发展业务。”该人士表示。荣耀总裁赵明最近指出:“以前荣耀讲不惧风停,但如果面对行业逆风(市场萎缩)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思考应该怎么准备。”他表示,“行业‘过冬’,就要多备棉袄。”对于雷军“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不超过5%”的说法,赵明也透露荣耀的利润率低于5%。华为内部人士曾对腾讯《深网》称,终端如果可以IPO自然是好事,但华为体系、内部股权激励结构比较复,所以IPO难度较大。如果可以,作为小米的老对手,荣耀完全可以先尝试IPO。
一起惠2018-05-04 09:13:51364 次
4月24日,“洪流汇聚——共享智能出行”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在圆桌论坛环节,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认为,电动汽车的发展一定要有先锋部队,充电网络等的建设关键在于先锋部队要“杀出去”。王传福认为,商用车先锋部队是公交,公交的电动化是商用车电动化的基础。并认为滴滴网约车是乘用车电动化的先锋部队。当商用车和乘用车的充电问题解决之后,老百姓私家车的充电问题也因此迎刃而解。而要成为先锋部队,还需要克服万重困难,比如说充电网络。从成本的角度来看,燃油车是完美无缺,它作为一个运输工具、作为一个生产资料应该是首选,但大家依然看好电动车。王传福认为,电动车有优势是从使用成本角度来看的,是有社会责任的体现,因为电动车对环境好,对我们子孙后代好,未来成本会下降。王传福同时认为,10年后电动车是必然趋势,“发动机可以不要了,前面那个大鼻子就没有了,电机可以藏在轮子里面,整体的空间会变得更大。噪音也会变得更低,因为没有发动机的声音,这样会体现出更多的设计和美感,从性能上来讲,原来的汽车实际上是一个机械产品,未来的车更像是一个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带来的是智能、方便”。“10年以后,作为电子化程度更高的电动车,它无法想象,很酷”。王传福称,汽车行业确实需要改变,需要变革。100年的汽车历史需要一次调整,需要一些新经济地拥抱。作为车企,比亚迪比较早地提出新能源作为公司的发展方向,不希望成为先烈。比亚迪愿意更加积极的配合新概念,也非常积极地参与,并作为一个先锋部队实现电动化。比亚迪强调技术至上,从技术的角度,比亚迪认为电动车会慢慢接近传统车的制造成本,以及实现与燃油车一样的使用便利性,比亚迪也在用行动实现梦想,而这一天越来越快。出行的便利会刺激出行的增长,其实从高铁里面可以看出来。以前,从深圳到桂林要坐飞机,或者坐巴士倒腾,原来一辈子去一次就够了。但深圳到桂林的高铁修好以后,3个小时就到了,可能变成一年去一次,就因为高铁的便利带来个人出行的剧增。我相信共享网约出行的便利,原来觉得出去很麻烦,现在很方便,手机点一下车就到门口了,服务也很好,这会刺激出行的增长。
一起惠2018-04-25 08:56:16255 次
去年A轮融资4000万之后,杉数科技一直没顾上对外宣布。业务正式运营一年多,杉数科技已经完成了营收回款过千万,这在一片AI公司炒估值炒创业团队背景甚至炒发布学术论文、参加高逼格学术会议的洪流里,尤为清奇。这似乎与其核心的技术——以优化算法及数学建模为核心的智能决策技术一样,或许不是那么性感,但极为实用。了解到,杉数科技已拿下了京东商城、滴滴、顺丰、永辉超市等一系列巨头的订单。“目前主动找我们的客户太多,我们的服务能力远远不够。”杉数科技CEO罗小渠颇为忧愁。作为一家创业公司,杉数科技有一流的团队和市场定位,一流的拿大客户的能力,但在集中爆发的市场需求面前,步伐依然显得不够快。这是一种实用的AI技术“我们输出的是一个可见、清晰的结果,可以用数据直接测量,这是我们做的这件事儿的特点。”以与某啤酒巨头的合作为例,杉数科技为其提供城市大仓到门店各渠道的B2B补货配送优化。这里从品牌商角度需要知道三个问题:第一是运力,可以是自己的车队也可以是第三方车队,需要告诉承运部门需要多少辆车;第二需要知道这么多车,每辆车去哪些地方?传统的方法是一个人负责一个配送区域,今天100单跑100个地儿,1万单就跑1万个地方,订单高度不平均,不能动态调整;第三是知道了每辆车去哪些地方后,先去哪儿后去哪儿?杉数科技CPO王曦称,以上每个环节都可以被优化。通过其优化算法,整个城市配送至少达到三个层面的优化效率。第一,人工减少,原本可能需要两个排班的人花很多个小时去做每天的订单分配,用大车还是小车?装箱规格等需要人来判断的许多问题直接被系统自动化替代;第二,用车数量直接节约了20-30%;第三,路径优化后配送时间短了,节约了成本。这种直接输出数据结果的优化算法,让杉数科技的技术听上去没那么酷但却很实用。尤其在整个零售供应链体系里,从前端的产品定价到物流配送、仓储、生产制造,每一块链条都需要效率的极致优化,每一个环节效率的提升都将带来企业整体利润的提升。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时代,零售行业全心全意在跑马圈地,无所谓效率优化。但在人口红利消失后,零售业又回归到了追求对每一个环节效率的提升。罗小渠称,杉数科技跑了一年后,2017年的回款已经超过了一千万,真正落地了一些案例,找到了一条让抽象的优化算法落地的路径。“中国的AI企业动辄估值好几个亿美金,它们实际到手的收入可能才几百万。很多企业拿出来讲的不是真正的客户落地,而是发的文章数量、参加的会议规格,没有在商业上找到真正的应用场景。”罗小渠称,杉数科技的价值远远被低估了,在2C的投资逻辑下是看不懂2B市场真正的价值创造机制的。服务10亿级别企业需要什么能力?目前,杉数科技定位供应链优化,瞄准营收规模10亿以上的企业服务,主要提供五块服务:运输优化(调度运力资源,用几辆车?怎么优化路径?先送什么后送什么?)、场景式仓储(货架怎么摆放更优化?)、网络优化(核心是选址)、库存优化(如何补货,如何在不同的仓库之间调拨?)、定价。2017年,杉数科技跟国内的一个零售行业巨头合作的就是门店的选址。与腾讯和支付宝提供的门店选址不同,杉数科技主要提供底层算法,这套算法模型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基于需求数据的判断,跟阿里、腾讯的服务相似,需要分析用户在哪儿?第二是基于零售体本身的系统化优化问题,例如门店与门店之间的距离多少合适?主路口还是岔路口?支撑仓和门店之间的配送时间和效率是否合理?而这些是杉数科技优化算法所擅长的。“核心是一套优化算法。”罗小渠所指的优化算法是杉数科技的核心能力和产品,在杉数科技的产品架构里,底层是一套优化算法求解器。2017年,杉数科技牵头发布了国内首个运筹学算法平台LEAVES,是中国第一个成规模的运筹学算法求解器。这个算法源自杉数科技的创始团队,五位核心成员均来自斯坦福大学,包括斯坦福大学教授叶荫宇,冯?诺依曼奖唯一的华人得主。这个团队核心所学为运筹学,核心就是用优化算法解决系统平衡问题,在所有的选择中找到最佳平衡点。例如大量的资源分配问题,一个广告位置到底该放哪个广告?一个产品定价除了成本和利润标准外究竟定什么价位会带来最大的收益?优化算法面对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最终会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和选择,而不是像普通咨询公司那样给出一个趋势或者范围。罗小渠解释,优化算法是AI领域中的一个核心算法体系,大量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优化问题,而且优化算法在供应链相关的领域中(如物流、零售等)有非常直接的应用价值。“亚马逊有一个专门的供应链技术团队,还有一个专门的优化算法团队,两个团队加起来好几千人。而中国在这个领域还是很落后的,连要建一个几十人的团队都非易事,核心是没人。”罗小渠称,杉数科技是极少数真正从事优化算法开发并能将技术方案落地到企业让企业付费的团队。这也是杉数科技可以拿下滴滴、京东、德邦等一众一流企业的资本。据了解,目前中国的企业已经开始跑美国找运筹学的人才。罗小渠认为,运筹学是在数据的基础上做决策,统计学人才这两年在市场上的价码翻了好几十倍,运筹学的需求已经在慢慢衍生。这是一个刚刚开始的红利战场2018年,杉数科技有一个重点目标,即技术体系的模块化。罗小渠将其定位为杉数科技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一开始,杉数科技凭借绝对的技术门槛只服务大企业,提供的是定制化的服务,一个项目几百万起,平均每个客户一年的订单超过1000万。但完全定制化的服务无法规模化复制,杉数科技试图在底层算法基础上,把技术方案模块化,如乐高积木一样,这些无数微小颗粒度的技术模块,可以在任何一个需求上自由组合拼接出一套个性化极强的产品,达成标准化和灵活化之间的平衡。这似乎延续了杉数科技团队的基因,总在追求最完美的平衡。除此之外,杉数科技还尝试了两个产品:智能库存管理系统“StockGo库存狗”和智能配送路径规划系统“PonyPlus小马驾驾”。其中,库存狗主要面向小微电商企业,可以植入ERP系统,在原有的系统基础上提供更优化的算法决策支持。小马驾驾主要服务年运输规模千万以上的企业,重点在B2B城配服务。“中国是个天然市场,中国公司几乎没有能够自建优化算法技术体系的,对于第三方技术平台有强烈的需求。”罗小渠称,美国超大型企业不少会内部自建优化算法团队,主要源于该技术在美国发展较早,而当时数据主要在企业内部,同时传统的技术结构决定了解决方案本身的强个性化和对于人工干预的依赖。但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iot带来大量公共数据,数据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已经很通畅,同时算法技术的演进使得解决方案的自适应程度大大提升,这给第三方技术平台的出现带来了机会。从数据本身、技术本身的发展,服务的外置化更有效、性价比更高,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用外置的服务取代内置的团队。而这一效应在中国市场将会尤其明显:在需求快速扩大的同时,企业面对的是人才储备缺乏,自建团队需要很长时间的困境。这正是杉数科技这样的第三方技术平台崛起的历史机遇。杉数科技在中国市场的服务经验也验证了这一趋势。杉数科技的合作客户典型地有着极强的业务资源和业务网络,公司从历史发展路径到组织结构再到公司文化都是高度业务导向的,此类公司要自建算法团队并非易事,一来触及不到合适的人才,二来人才的融合管理也很具挑战。这样的公司在中国非常有代表性,对于他们而言,杉数科技是天然的长期合作伙伴。“我们公司的发展战略是一纵一横,一纵是供应链市场,一横是服务大量广泛的优化计算需求,如国防安全、医疗金融、航空能源等等。”罗小渠称,目前国内大型企业使用的优化求解软件都被国外的公司垄断,而杉数科技的目标,就是让优化算法的应用全面国产化。目前为止,杉数科技已经获得两轮融资,上轮融资约4000万元,由高达投资领投,联想创投、将门创投跟投。
一起惠2018-04-25 08:54:53313 次
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在一号店上买过东西呢?觉得一号店怎么样呢?有没有了解一下一号店呢?要不,现在就和小编一起来好好了解一下一号店吧!一、一号店简介1号店是国内首家网上超市,由世界500强Dell前高管于刚(全球副总裁)和刘峻岭(全球副总裁,中国和香港区总裁)联合在上海张江高科园区创立。刘峻岭曾被评选为2005年中国IT十大财经人物和2006年计算机世界十大新闻人物。在加入戴尔之前,于刚曾任亚马逊全球供应链副总裁,他对亚马逊的供应链进行改造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戴尔,他负责180亿美元的采购。他们二人领导团队,能够取长补短,而且他们持有相同的价值观——为顾客带来价值。2008年7月网站正式上线,成立仅3年半的时间,以每月业绩28%的平均飙升速度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B2C网上购物平台。一号店“1号店”是在中国规模、品类均占行业领先地位的B2C电子商务企业。由上海益实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投资创办。自上线以来一年多时间已拥有注册用户一百多万,上千个供应商,数百个品牌合作商,商品涉及食品饮料、美容护理、厨卫清洁、母婴玩具、电器、家居、营养保健、礼品卡等大类,480个小类,4万多种商品。志在为顾客提供生活用品的一站式网上购物服务。1号店用独特的商务模式和创新的技术平台为顾客和商家创造价值!“全力满足顾客需求,追求最完美的顾客体验”一直是1号店的核心经营理念。1号店始终坚持双赢的理念,为供应商和顾客创造价值,自身的价值也就得以体现;做业界第一的顾客体验,是1号店每一个员工的使命,要让中国数亿的家庭用户,都能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一站式购物的便捷和乐趣。二、一号店企业文化1号店企业文化很简单,称之为“八字箴言”:诚信INTEGRITY,顾客CUSTOMER,执1号店LOGO行EXECUTION和创新INNOVATION。其中,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因为诚信是万事之基。简单地说,诚信,就是DOWHATYOUSAY,SAYWHATYOUDO。1号店对顾客诚信,对供应商诚信,员工之间要诚信。一号店1号店的使命:用先进的系统平台和创新的商务模式为顾客和商家创造最大价值1号店的理念:诚信人品为重,诚信为基,光明磊落,一诺千金掷地有声!顾客顾客如母,用心服务,换位思考,客户体验万事之先!执行数据说话,结果导向,注重细节,有效沟通追求效率!创新打破约束,发挥潜能,敢于尝试,不断追求创造价值!“诚信、顾客、创新、执行”为1号店的核心理念,深深影响并支配着每一位1号店人的行为。我们始终将诚信放在第一位,致力于让“诚信”成为1号店的第二张名片。每一位新的员工加入1号店,都将参加一系列的企业文化培训。让这八字箴言成为每一位1号店人的行动准则。三、一号店产品优势1号店,截止2011年12月有13大产品分类、1大虚拟产品,拥有SKU数(产品品类):超过180,000;1号店,2010年新增产品有飞机票、火车票、店中店相关商品;1号店,2011年向广大用户推出生鲜类产品,目前已有酸奶、水果、有机蔬菜、猪肉、鸡肉/鸡蛋等生鲜已陆续上线。1号店核心竞争力中的CRM模块,还会对顾客行为做大量的数据分析,建立顾客行为模型,然后根据顾客的不同特点做新品推荐。所有的模块彼此即独立,又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大的系统平台;重要的一点是,这五大体系都是建立在可扩(SCALABLE)基础上:每个模块都能不断地优化、自动化和规模化。1号店为客户提供了直观清晰的商品展示,最大程度模拟真实超市的购物体验,充分体现“逛”的乐趣。还为客户提供消费查询等多种线上服务。1号店保持商品的价格比线上和线下的商家都具有竞争力,使得购物不仅不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还获得实惠。
一起惠2018-02-06 09:44:44394 次
现在淘宝推出了小蚂答,就是如果自己的问题可以使用这个工具就能解答,但有的时候如果问题不能得到解决,那么就可以通过小蚂答转到人工服务,那么这个操作的我不做是什么呢?是不是很方便呢?下面请看小编的分析!还记得拨打客服电话的情况吗,"某某服务请按1、某某服务请按2",每次进入特定的服务都需要经过好几次操作,繁琐的操作步骤无疑让人抓狂,今后这一情况可能不会再出现了。8月23日,在杭州举办的《新客服高峰论坛》上,蚂蚁金服宣布将全面对外开放以AI技术为核心的"新客服平台",这是继昨日开放无人值守技术后,又一对外开放的AI应用范围。这次对外开放"新客服平台",意味着我们今后打客服电话将不再需要繁琐的按键操作了,只需要动动嘴就能获取所需要的服务。有拨打过支付宝客服电话的小伙伴可能会注意到,只需要对着手机"下指令",系统识别语音就会直接跳转服务,人工智能客服"小蚂答"1秒就能给出应答。根据蚂蚁金服的数据,"小蚂答"完成5轮问答所需要的时间大概为1秒钟,比人工客服效率高出30至60倍。此外,它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启动一键挂失、一键报案等功能。看到这里肯定有人担心,人工智能都进驻客服领域了,那普通客服不是要下岗了?"小蚂答"的负责人表示,"落实到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上,机器并不完美,人工不能缺席。问题解决方案最终还是要看用户诉求的紧急程度,比如因为遭受诈骗而造成财务损失的用户,最需要的还是人的帮助和关怀,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蚂蚁金服的人工智能目前开放应用的范围正在逐渐扩大,此前就在理财、保险等领域对外开放,如今又有了无人值守技术和新客服平台的开放。蚂蚁金服以开放的姿态分享更多技术,不仅促进了自身业务的扩展,还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可以看到现在小蚂答的功能还是挺全的,并且如果不能得到答复,还可以转接到人工服务,对于怎么进行转接的步骤,上面编说清楚了,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使用这些办法去解决的哦!
一起惠2018-01-22 09:13:20311 次
41-60/247 记录3/13 页首页上一页1234567...13下一页尾页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爱奇艺
最高返利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