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对手>文章列表
对手
消息称,原库巴网副总裁、现任国美在线高级副总裁彭亮可能将于近日离职,目前开始工作交替,接替彭亮的为一位刚到任的人士,身份不详。国美在线的一位管理人士称,“在高翔(现任国美在线CEO)的引领下,目前该到任的人士已于彭亮下属接洽并融合”。看看那些年,离开国美在线的高管们:2012年,王治全卸任库巴网CEO。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进行了二次创业,创办了垂直家纺电商“大朴网”。2013年,原国美在线CEO、国美在线的元老级人物韩德鹏离职,目前去向不明。随同韩德鹏一同离职的还有原国美在线另一位元老级人物高级副总裁张冰。削减广告支出,盈利艰难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就烧向了花钱的部门。据一位接近彭亮的人士称“高翔很不满国美在线之前的营销ROI,故彭亮每次上报新的营销预算后,高翔总会砍去一半预算“。或许这也是彭亮离开的原因之一。另从国美在线的ALEXA排名(第三方流量监测)我们可以看到,自从今年下半年国美在线削减广告支出后,其alexa排名从7月的1000名内下降到现在的46000多名,下降幅度近50倍。alexa排名的下降也侧面反映了其销量规模的下降。国美电器中期的发展报告中曾提到”以盈利性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在这个电商平台都在“自杀”、“亏本”的竞争格局下,国美电器居然要实现盈利,这实在令人费解。众所周知,零售业的盈利点主要来源于规模效应和边际效应,而国美在线削减广告支出、以及多品牌运营的举动与扩大规模都是背道而驰的,难道这是要走小而美的电商之路。战略摇摆不定,致被边缘化与苏宁电器对电商坚定的态度不同,国美电器对电商的定位总是摇摆不定。一会是独立发展的平台,一会又是线上线下的融合。一会是双品牌围剿竞争对手,一会又是单一品牌聚焦竞争,即使完成了对旗下两个电商品牌进行了资源整合,但是库巴网却依旧独立运营,仅供应链进行了整合。当然了,这也与2008年黄光裕出事有关。黄光裕出事后,国美电器内部经历多番派系斗争、高层变动,这也直接阻碍了国美电商的发展。相对于2012年44亿元的总营收,今年国美在线的目标是100亿并且实现盈利。相比起他的老对手苏宁的目标这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与京东的目标更是差之千里。甚至于今年的双十一大战中似乎少了国美在线的身影,或许国美系电商已经慢慢的被市场边缘化。
2013-11-11 14:10:31794 次
【一起惠返利网讯】11月1日,一起惠返利网独家获悉,电商行业的一对“老冤家”京东、当当正在秘密洽谈图书合作一事。知情人士向一起惠返利网爆料称,近期京东与当当两大“冤家”正在就图书业务的合作进行秘密洽淡,并且双方负责具体业务的高层也就合作的可能性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据悉,今年下半年开始,京东图书推出了第三方的开放平台,新华书店等图书商家相继入驻。而根据上述知情者透露,当当网也在近日与京东接洽合作,准备入驻。不过,一起惠返利网联系了当当网公关部,但当当网方面表示,并没有此项合作计划。当当网创建于1999年,以图书零售起家,在图书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并在随后的若干年里不断的巩固自己的图书地位。但近年来随着资本逐渐加码综合B2C平台,当当网的整体运营受到了外围比较大的压力。因此,在分析人士看来,借助自身在图书领域的优势多点开花或许会给当当网注入二次活力,从去年的入驻天猫就能发现,当当在合作上更加的开放一些。据悉,此前当当入驻天猫时,CEO李国庆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应该早点入驻”。媒体资料显示,京东图书成立三年,而年度增幅也在200%,挤近了网上图书零售商前三。“京东的变化,可能吸引了原来的老竞争对手当当网的合作洽谈。”知情人士称。在其看来,近两年的电商发展趋势中,电商的互相入驻或合并现象已经十分明显,而对于京东、当当两家曾经打得热火朝天的老冤家,化干戈为玉帛进行合作,或许是一次双赢之举。而据透露,如若消息属实,这将成为多年疯狂竞争以来,京东、当当首次大规模合作。
2013-11-01 17:41:45788 次
当阿里、腾讯将重头转向移动时,京东仍然在PC战场攻城略地,对于仍在捍卫“老二”地位的京东来说,还要拿多少成本去应对未来?目前的京东,正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局面。一方面,面对腾讯、苏宁的追击,在主战场PC领域不敢懈怠,仍需积极拓展市场份额以应对“追兵”者的增速。另一方面,在较大的市场份额下,阿里的资本帝国已瞄向移动,这个被视为下一个用户流量的主战场,而京东的追赶者腾讯也早已有了微信这个移动“门神”。而在这一系列变化中,腾讯电商未来会否凭借微信在移动的流量优势“弯道超车”,也将拷问着京东以及京东CEO刘强东。当京东在PC战场应对苏宁、腾讯的直面竞争时,苏宁、腾讯以及阿里已在移动领域展开布局。“今年双11,阿里最大的亮点在移动”,一名阿里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阿里会将大量地促销资源导入阿里旗下的手机应用微淘产品。而微淘由手机淘宝的团队孵化而来。目前,手机淘宝累计用户下载达3亿以上,平均每用户每日停留时间达30分钟。艾瑞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天猫在国内B2C电商交易规模占比达50.8%,而京东为17.1%。之后三名分别为腾讯、苏宁和亚马逊,占比分别为5.6%、5%和2.2%。阿里布局移动有其自身的考虑。与京东不同,阿里的模式本身就是广告中介平台,通过搭建流量生态,将线下卖家、买家资源“摆”到网上,于是有了B2B、淘宝。而随着用户使用习惯的迁移,未来最主要的流量来源将会从PC转向手机。移动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得阿里最大的对手已由京东转成了腾讯。如果说,阿里与京东是不同电商模式之间的竞争,以及用户对电商服务偏好转移的竞争;那么腾讯对阿里的威胁,是出于未来流量的压迫,而用户流量是阿里构建一切商业模式最核心的组成基础。目前已能看到的是,有大量的淘宝平台卖家在腾讯的微信上获取流量,也就是说,如果不改变现状,淘宝最大的外部流量未来可能受制于腾讯。阿里对腾讯的恐慌,也同样敲打着京东。京东从卖货开始,通过品类和地域扩张不断冲击规模,通过投入物流满足更好的购物体验以寻求与阿里业务的差异化,但要突破自营的规模瓶颈不能不发展平台业务,也由此,京东走向了自身与淘宝的融合模式。借助微信在移动领域的入口优势,腾讯电商会否“弯道超车”?今年8月,一封京东内部邮件透露了来自京东最高层对微信的忌惮,宣布京东所有员工不得在工作期间将工作内容在微信上发送。此外,京东也取消了与腾讯财付通的合作。目前,支付宝和财付通的注册用户分别为8亿和2亿,摒弃支付宝和财付通,京东的增量用户获取也会受到影响。而暂停合作,京东却缺少腾讯、阿里在移动领域和网络支付上的资源。尽管目前京东的移动流量较去年提升4倍,占京东整体流量的25%,但京东依然缺乏在移动端与腾讯、阿里抗衡的产品。也许,“京东会通过收购来弥补其在移动和支付体系上的不足”,电商分析人士李成东认为,在支付上,京东已经收购了网银在线,手握支付牌照;而在移动端,京东也不排除通过收购来展开布局。但在时间的争夺上,京东显然会花费一笔较大的成本。京东在应对“追兵”上也遇到了尴尬。尽管京东仍具有较大的市场优势,但京东的毛利率承受能力也在逐步降低。一方面是,多数投行判断京东可能将在明年上市,过低的毛利率不太有利于京东在今年年底实现盈利。另一方面是,京东的大量资金仍质押在物流建设上,要进行大型的价格战的储备,在现有资金上腾挪的空间相对苏宁、腾讯并不大,而只能通过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来将成本转嫁给供应商,而这种局面并不长期有利于京东与苏宁、腾讯在供应商资源上的竞争。而今年以来,天猫、苏宁、腾讯电商在家电领域频繁发力,通过低价策略瞄准京东的家电品类进行冲杀。一名腾讯电商公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腾讯电商的策略很简单,盯住京东,只要腾讯电商的家电比京东贵,腾讯就敢赔。一个事件是,苹果公司今年并没有将新兴产品iPadAir授予京东首发,而与腾讯电商旗下易迅网、苏宁进行了签约。有知情人士称,苹果公司对京东延缓账期的行为较不满意。
2013-10-31 12:22:36951 次
【一起惠返利网讯】当面对利益的时候,多数企业往往倾向于选择当即获利,而智者看到的是长远的价值。亚马逊中国正是国内最典型的孤独而又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亚马逊做的事情就像我们在股票市场上看到的高手常常做的,在机会大于风险的区间里,孤独并且不断买入市净率、市盈率都很有吸引力、被严重低估的“大盘蓝筹”,看起来短期难以获利,一旦价值在恰好的时机释放,将一飞冲天。对手融资的时候在改造系统2005年,亚马逊中国一年销售额不过1亿左右,如今,亚马逊中国的年销售额也达到了百亿级别。亚马逊在中国平均每年超100%的增速,已经跑赢了美国市场。只是与一些国内竞争对手相比,这组数据变的顿时失色。从2007年—2012年上半年,京东商城的年销售增长率依次为350%、267%、203%、155%、105%、120%。同样是“净利润为负”,规模和增长率京东则更加吸引眼球。京东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在合适的时间幸运地拿到了融资,而在此之后,电商界启动了一轮疯狂的投资热潮,包括当当网、麦考林、易迅网、唯品会等大型电商平台都开始吸引融资,而垂直电商也借热点拿风投。很短的一段时间,整个行业在热钱的快速驱动下,步入了并不太健康的快增长通道,不过当时听到的最多的字眼便是,融资、招兵买马、扩张、烧钱、倒闭等。当时的环境下,亚马逊按兵不动,只是在做着一件外界看来缺少投机意识的枯燥项目,即改造系统和搭建数据库。一位曾参与了亚马逊当年改造的IT技术老兵这样告诉一起惠返利网:“当时对卓越的改造,就是利用数据来优化购物感受、利用数据分类客户资源、利用数据匹配最佳供应链整合方式,进而优化消费体验。”亚马逊中国当时的负责人王汉华也曾具体谈及到其IT系统的优势和作用,“经过多年的累积,亚马逊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数据库和IT系统,系统根据数据库可以大概预测某个产品的某一型号在某一个地区一天能有多少订单。以某一款畅销书为例,系统会根据历史数据预测出这本书在上海当天的销量,而供应商备货、发货时间在系统中也有记录,假定为三天。那么,在亚马逊的采购部门,十天前就会将这个订单发给供应商。即,在消费者还没有下订单的时候,这本书就已经备在库房里了。”其实类似的优秀细节还有很多,覆盖到亚马逊的方方面面,甚至在一些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上,亚马逊超出同行很多距离,触及到了很多被同行所忽视的价值神经末梢。正是如此,亚马逊中国在对手们纷纷融资抢占市场先机的时候,低调地在修炼内功,而这样的修炼恰恰反映了亚马逊长远价值投资的性格类型。所以在价值区间的底部运行阶段,很少看到亚马逊中国如天猫、京东一样的风生水起,但也从来没有步入8848、搜易得一样的厄运通道,亚马逊一直在沉着并孤独的埋伏着。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过去的几年时间,亚马逊在资金、流量、技术、数据各个方面都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完全可以与天猫、京东做主要战场的正面冲击并搏出位,但亚马逊却选择的是“只做该做的事。”仓储和物流向极限效率优化一位在传统零售和互联网零售领域具有很强话语权的资深供应链人士告诉一起惠返利网:“亚马逊与其他电商平台最大的不同是,孤注一掷般地在优化供应链,也真正将美国亚马逊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精髓复制到了中国。”仓储和物流向极限效率优化看似简单,其实正是亚马逊最核心的另个价值投资手法。“优化消费体验的关键是快速反应的供应链,而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在于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货物随机摆放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也能使理货员将这一段流程的效率最大化。”某国际零售巨头物流总监这样说道。与一些其他电商平台加大仓储物流资金并集中增加大量人手不同,亚马逊第一步仍旧是以系统为基础去匹配仓库。乍一看来,很多公司仓库物流部门的迅速增肥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亚马逊的价值投资让两者在遇到单量变大的时候,利用先进系统支撑的可以更加的从容。一位业界人士在微博上利用配图做了含蓄的对比:当面临爆仓单量的时候,亚马逊货架堆积很满,但整齐有序,某知名快递公司则包裹堆积如山,乱作一团。亚马逊的优势在于可以由系统来匹配最佳的仓库,亚马逊在全国有15个运营中心,分别位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总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而每个仓库没有从属关系,任何订单都会由系统进行自动匹配到发货成本最低、到达效率最高的仓库。亚马逊的价值投资就是在不断的优化各个环节的配合效率。因此,亚马逊管控供应商方面也有独特的办法,美国亚马逊后台系统可以和供应商直接对接,以确保产品从供货仓储到配送的效率最优。在国内,亚马逊正积极引导供应商系统与亚马逊进行对接。供应商看到每种产品的库存或市场需求,都可以很迅速的做出反应,进而优化效率。再看货物在货架上的存放,亚马逊采用打乱式存放,看似品类上有大量交叉,而实际上货物在仓库中依靠其长宽高可以达到最大化存储,也有利于理货员走流程的速度。有数据显示,这种存放方式,每个订单要比按类目存放节约不少时间,整个运营效率甚至会提高2-3倍。不少参观过亚马逊仓库的业界人士也曾提到过亚马逊仓库中几个优秀的细节:图书音像类商品会放在书架上进行存储,以防止折页和磨损;高价品将放置于指定区域单独保管和发货,防止丢失;保质期商品将根据生产日期,以先进先出的原则发货;而食品放在空调间,以保证有适合食品保存的温度和湿度。对内管理如此严苛的标准,在很多行业人士看来可以适当“松绑”。业内人士认为,“步子豪放点可以走的更快”,暗指亚马逊每一步都过于谨慎。不过,亚马逊方面曾明确表明,现在的严苛是为之后的更加高效,而其实也是其典型的价值投资的主要一步。积蓄力量从开放平台单点突破2011年7月,就在业内人士均以为天猫、京东等平台已经把开放平台的发展机会全部占尽时,亚马逊宣布正式推出“我要开店”服务,这一动作被当时亚马逊中国总裁王汉华称为“10年里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一”。行业人士看来,在当时的节点,电商再介入开放平台已经徒劳,而应该去转攻其他方向。但亚马逊中国当时传达出来的态度则是:过去多年已经在IT系统、仓库、物流、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基础建设,现在是时候发力开放平台。并且亚马逊方面传达出一些可以提供给第三方卖家的重要优势。仅以上述仓库为例,卖家无需投入仓储、物流等耗资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无需投入人力进行库存管理,订单分拣,配送和客服等繁杂的日常工作,可以有更多时间、人力、资金去拓展和优化其产品线,专注战略决策。现在,亚马逊更是支持多渠道配送,很容易满足跨平台运营需求,而商户可以使用储存在亚马逊运营中心的库存,配送来自亚马逊以外的其他销售渠道的订单。更加凸显其人性化的是,针对不同需求(配送时间点、配送包装等)又有不同配送方法再让其增益。事实上,两年后的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综合电商加入开放平台队伍,包括苏宁、QQ网购、1号商城等,甚至已经有很多垂直领域B2C宣布走开放平台路线。这样的现象证明,至少当时的亚马逊坚持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最终得到了市场验证,所以还有如此之多对商业价值的跟随。不过,有冷静的互联网零售人士看来,对于亚马逊而言,现在也存在一些风险。天猫平台已经做到了年交易额2000亿,且原先完全保持平台中立的策略正在转移,阿里已经在物流、搜索、本地服务、移动等领域展开了紧锣密鼓的投资、收购或其他布局;京东集团2013年在扶植第三方平台商户方面研究了多个方案,涉及了物流、IT、互联网金融、电商营销等方面;就在9月中旬,苏宁宣布推出苏宁开放平台3.0版本苏宁云台,以自贸区模型重新规划和构建开放平台生态模型。当越来越多的大平台都开始转攻开放平台阵地时,这个市场变的更加纷扰,竞争也变的不可避免。不过,就像亚马逊全球总裁贝索斯此前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所说:“如果你所做的每件事都围绕三年规划展开,那么你的竞争对手就太多了;但如果你愿意投资一个七年期的规划,你的竞争对手就少了很多——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这样干。”因此,亚马逊中国凭借其长线投资的战略已经去掉了大量的竞争威胁,冷静的价值投资将逐渐发威。
2013-10-23 11:22:48952 次
hepsiburada.com是土耳其领先的电子商务网站。近期其销售业绩突飞猛进,以致于其公司高层不无得意地在世界零售大会上宣称,hepsiburada.com已然成了“土耳其的亚马逊”。土耳其电子商务销售额目前仅占全国零售总额的1%,但土耳其人口结构非常年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网上购物,因此电子商务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从土耳其《每日新闻报》10月8日的报道中了解到,土耳其大型电子商务购物网站hepsiburada.com每个月可售出100万件商品,这些商品包括化妆品、书籍、家用电器和家具等等。近日,在巴黎举办的“世界零售大会”上,hepsiburada.com的女负责人HanzadeDoanBoyner表示:“我们拥有5000多个供应商,涉及50万种商品,放眼全球,我们的竞争对手也不是很多的。”DoanBoyner是参加该峰会的唯一土耳其企业家。她说:“我们的产品品类多样,服务质量上乘,这些因素使我们成为了土耳其的亚马逊。”但是,电子商务领域的销售额仅仅占土耳其零售销售总额的1%,而欧洲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5%。DoanBoyner表示:“土耳其拥有7500万人口,其中41%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许多年轻人将放弃传统的购物习惯而转为网上购物,这对土耳其电子商务的发展大有裨益,将使土耳其电子商务行业在五年之后超越欧洲。换句话说,土耳其电子商务正在构建着未来。”Hepsiburada.com目前拥有四个大型仓库,上个月售出100万件货物。70%的顾客订货可以一天之内送达。DoanBoyner说:“我们立下目标,在12月份要售出200万件货物。虽然技术改变了人们购物的方式,但是人们购物的需求一点也没有变。如今,传统的实体店处在与网上商店的激烈竞争之中。”她说,顾客们在网上购物时,只要点击一下鼠标,可以浏览到许多商品,同时也可以便捷地对比价格,购买商品时也无需像在实体店里一样,在收银台面前排队。此外,还节省了不少出门购物的交通成本等等。雨果网了解到,hepsiburada.com是“Doan在线”旗下的电子商务网站,其销售额近年来一路高歌,增长迅猛,预计明年其销售额将有望突破至5亿美元。电子商务现今在土耳其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小,依照hepsiburada.com营业额以50%的增幅看来,土耳其的电子商务领域存在着巨大的潜力空间。
2013-10-13 10:50:40998 次
【一起惠返利网讯】10月10日消息,一起惠返利网获悉,双十一当天,天猫仅向商家开放5款官方营销工具,而非官方指定的第三方促销工具则不会生效。据商家透露,天猫双十一期间,天猫方面推出“店铺优惠”“搭配宝”“优惠券”“用户限购”和“特价宝”五款官方应用,帮助商家完成店铺或商品在当日的满减、满折、满送、满邮等促销设置。除了上述五款促销工具外,11月11日当天,包括淘宝官方在内的限时折扣、搭配套餐、满就送、淘宝VIP、店铺VIP及各种第三方优惠工具等优惠设置将不生效。相反,在天猫营销中心中的工具,则会正常生效。与此同时,根据天猫的规定,在2013年11月10日22时到2013年11月11日4时,为保证流量高峰期间系统的稳定,还将暂停各工具的新增、修改、删除等功能。为此,天猫特别提醒商家注意,需在11月10日22点前完成所有工具设置。虽然天猫免费向商家开放使用上述营销工具,但仍有不同的声音指出,天猫有借双十一兜售自有产品之嫌。“作为平台方和规则制定方,天猫有权在特定时间要求卖家使用谁的软件,也有权间接屏蔽其他软件。”某积分促销的软件提供商表示,双十一不仅大大刺激商家的销售热忱,对于软件服务商而言,也是一次营销良机。一起惠返利网注意到,在天猫官方推荐的五款产品中,特别强调了与其他促销工具的对比差别。以即将上线的“特价宝”为例,无论是促销方式的丰富度,还是优惠力度上,均显示要强过其他第三方应用。“让人可发一笑的是,这张对比表格关于是否支持双十一的选项里,天猫只为特价宝打上了对勾,其他的一律是打叉。先用政策约束卖家的选择权,再用带有明显倾向性手法的‘黑’掉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就是淘宝典型的‘神逻辑’。”上述积分促销软件服务商说道。此外,天猫官方的宣传也格外留意引导商家使用官方软件。无论是在淘宝论坛中,还是各种公告中,都明确告知卖家“现在开始,全部使用天猫官方营销工具设置营销活动”“尽快掌握5个天猫官方营销工具的操作使用”,并提醒卖家需及时注意相关产品的优化升级。“虽然双十一之后就会解除对其他应用的限定,但商家的习惯一旦建立,对第三方服务商而言同样会造成冲击。”有商家认为,天猫指定商家使用官方营销工具,与第三方服务商存在利益冲突还将体现在双十一结束之后。由于双十一期间天猫不遗余力地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必然导致双十一后部分商家继续使用这些工具,而造成第三方提供商客户流失。来自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2012年,淘宝开放平台上聚集的第三方服务商达到49万家,共服务于900多万家免费用户和100万家收费用户,依托淘宝平台的衍生服务营收规模约152亿元。随着淘宝卖家对于细分市场需求的增多,围绕着“直通车”等淘宝营销工具的专业服务商发展迅猛。而在一起惠返利网日前展开的一次调研中显示,商家对电商服务市场的需求中,有21%的投票选择营销类工具或应用,仅次于数据挖掘类。
2013-10-10 10:29:29707 次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以小博大,将价格战火燃烧到京东商城的自留地;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游戏,他破釜沉舟,以企业盈利为代价换取极致般的用户体验;电商江湖,什么才是最有效的破敌利器?大浪淘沙,谁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英雄?本期《财经面对面》对话1号店董事长、联合创始人于刚。1号店董事长、联合创始人于刚人物简介于刚,1号店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学士,康乃尔大学物理硕士,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决策科学博士。曾任戴尔全球采购副总裁、亚马逊全球供应链副总裁。实时监控竞争对手用系统确保低价2013年,电商江湖硝烟再起,就在大佬们宣称“休养生息”之际,历来低调的1号店异军突起,7月,1号店借五周年店庆之际频频擎起降价大旗,推出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优惠促销;8月,1号店又以“D50计划”发力手机市场,贴身比价京东商城,直接将价格战火引到京东的自留地。新浪财经:你挑战的是一个非常擅长或者是善于价格战的京东,你的底气在哪里?为什么会主动地去挑战京东?于刚:其实我们没有挑起任何的价格战,我们只是用一个很好的价格策略去管理我们手机这个价格品类,我们用系统去管理,保证我们手机品类可以很健康很快速地去发展,这个管理后面的价格策略和价格模型全是系统去管理的。新浪财经:7月份是我们5周年店庆,也推出了优惠促销的措施,也有数据说,我们在7月份当中有27%的商品是达到1号店历史最低价格的,这算是属于一个价格战的类别吗?于刚:我们认为我们给顾客提供的是价值,而且是个长期的价值,当然价格非常重要。你可以到网上去查,基本上我们所有的价格指数,我们用系统管理保证在业界都是排在前三位。我们有一个价格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每天监控我们60多家竞争对手的1700多万商品的价格和库存,后面有我们公司的价格策略和价格模型。而且我们每个星期在周商业回顾的时候,中间很重要一部分就是回顾价格,就是我们和竞争对手的价格比较,保证我们的价格时刻有竞争力。价格我们是靠系统去管理。新浪财经:中国有个习惯就是大家都很喜欢模仿。于刚:你像前端的这些都很容易被模仿的,你新推出一个商业模式,你的营销方法,营销手段这都很容易被模仿,不容易模仿的更多的是那些系统。也许正是因为1号店有了这套强大的价格管理系统,于刚才有了大规模扩张商品品类的底气。一直以“网上超市”为定位的1号店,从2011年开始,更多地向“百货商场”的方向发展,而这种“全品类”化的扩张策略也已成为各大电商企业的发展趋势。1号店会否陷入同质化的尴尬局面,成了于刚面临的新挑战。于刚:从商务模式上我们经过很多的思考,其实当时我们是以快速消费品切入的,我们知道快速消费品它确实存在着很多的这种大、重,有短的保质期,还有易漏易损等等的一些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半径比较短。新浪财经:毛利也比较低?于刚:毛利其实也不怎么低,我觉得比3C数码电子消费品高多了,但是它有不适合电子商务短半径的特征,所以我们迅速地开始扩张到服装,扩张到电子消费品,母婴保健等等。所以说让我们迅速地,一个是丰富我们品类,让我们整个这种商品的综合性,让它商务模式化变得更健康,我也可以有黏性很强的快速消费品,我也可以有很多可以为公司盈利的包括服装、服饰、珠宝、箱包,还有一些保健品等等这类商品,让我们整个的商务模式更健康。新浪财经:你这个拳头分开打总是没有你往一个方向打有力量,怎么扬长避短呢?于刚:我觉得我们的聚焦始终不变,我们聚焦在顾客体验上面,和我们核心竞争力上面。顾客体验它是一个综合的考量,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商品的丰富度,因为你必须要有顾客想要的东西他才会来,然后才是商品的价格,系统整个界面的友好度和售后的服务等等。我觉得我们不管是从最早三千个商品,从快销品切入电子商务,后来不断引入3C数码、服装、图书,包括最近引进的生鲜,我们都是真正地实现我们最早的梦想,就是让顾客可以足不出户享受这种优质的现代化生活。将用户体验指标与员工薪酬挂钩得用户体验者得市场,对于电商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固然重要,但是提升用户体验的优质服务更为关键,这或许就是1号店在硝烟弥漫的电商战场中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将用户体验细化到极致,需要完善供应链、信息系统、客服、产品等一系列前后端的系统,于刚为此找到一套独特的方法。新浪财经:所有的电商企业,其实不光是1号店,大家都会说顾客体验度对我来说是最最重要的,那为什么1号店可以保持这样的速度或者市场更多的认可,他们就没有做到呢?于刚:因为顾客体验这个事很容易把它喊成一个口号,很多企业都这样说顾客是上帝,顾客是衣食父母,我觉得这个东西一喊就变成口号了,我们不希望成为一个口号。所以说我们采取了很多具体的做法。比如说我们找了一个第三方公司给我们每个星期做顾客体验调查,它要调查数千个顾客,然后得到一个顾客体验指标。我们同时把这个由三方公司调查的顾客体验指标,和我们所有员工的薪资、奖金、提升挂钩起来,让每个员工都知道他做的事情是会影响到顾客体验的,让每个人都去关注顾客体验,比如说你做采购的,你采购来的商品是不是顾客要的商品;然后你是仓库里面的,每个商品的质量能不能保证,到时候有没有破损,出去的时候有没有灰尘;然后当然配送就不用讲了,还有很多客服售后,能不能真正实时地解决顾客的问题,顾客打电话来不是想听你说一声抱歉,这个没有用的,我们希望解决顾客问题。所以说我们考核客服怎么考核呢?考核他四个小时之内完整地解决顾客(问题的)比例,也就是说顾客问题解决率。新浪财经:但是我当时也听说你们推这个具体的考核也是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推(的时候)也遇到很多大家的不理解或者说阻力。于刚:很大的阻力,当时我们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新浪财经:最大的让你印象深刻的阻力后来是怎么样的?于刚:当时最大的阻力,很多部门就说顾客体验跟我有什么关系,都是配送员的事情,他们跟顾客直接打交道,也就是客服的问题,他们对顾客态度好一点就行了,所以说我们遇到巨大的阻力,最后两个月的时间,我和峻岭召集我们所有的高管二十多个人说今天是最后一次会议,你有选择,你可以离开1号店,但是这是我们的理念,你必须接受,你要留在1号店你就必须接受这种理念。推出来之后我发现效果非常好的。我们刚推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的顾客满意度是84.4%,等我们过了一年我再回头看,我们已经做到了92%。新浪财经:其实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是非常地不容易。于刚: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解决顾客体验问题并不是说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我们是专门有一套分析,叫Paretoanalysis(帕累托分析),怎么做分析呢?把顾客各种各样的反馈从线上的反馈,电话的反馈和线下各种各样社区里的反馈归纳起来,总结起来,把它分类,每次解决最大的几类,把最大的几类解决,新的问题又冒出来了,然后再解决那些问题,做一个问题清单,每个星期的问题每个星期解决,这个没有magic(魔法),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把它一天解决的,我们是通过五年多的时间,每一天点点滴滴地做到现在。对1号店有深刻了解的话,你会发现我们这么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一直是中国电商里面成长最快的企业之一,2011年的时候我们还被德勤评为全亚太地区成长最快的企业,其实它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但是我们聚焦不是在成长上面,我们全部放在顾客体验上面。你可以看到我们周回顾的时候,两个小时的时间有半个小时全是放在顾客的反馈上面,叫聆听顾客声音,我们所有的六十几个公司的各部门的负责人全部一起来看看顾客对我们有什么反馈,我们怎么样去把顾客所提出的问题系统化地及时地去解决。还有一个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我们要求所有的高管必须定期地要做一日客服,一日配送和一日仓储,我自己也全都做过,到仓库里去入库、上架、检货、包装、配送,包括最后的分捡和做配送,我也做过客服,而且我每天都去看所有顾客的一些反馈,这样就让我们所有的高管有第一手的资料,知道我们怎么样更好地服务顾客。新浪财经:大家也会称1号店为电商的黑马,大家就想,这个逆袭的故事它接下来会怎么延续,我们如何再进一步保持我们黑马的速度一直往上走?于刚:其实我们认为,将来区分一个优秀电商和平庸电商的分水岭还在于它的顾客体验。所以说我们认为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纲举目张,这个纲就是顾客体验,这个成长、发展和它的盈利都是目,如果把顾客体验做好了,是不会担心你的发展盈利的。不盈利是战略选择现在规模和速度最重要尽管于刚可以为了提高用户体验而暂时牺牲盈利的空间,但是任何商业的本质和核心都是“盈利”,持续的亏损绝非发展的长期驱动力,在中国电商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的今天,选择主动“盈利”还是被动地“不盈利”,成为考验企业家们智慧与决策的难题。新浪财经:但是对于电商来说盈利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词,对于盈利是怎么样的一个考虑?于刚:我们是非常重视这点的,因为电商不管是哪个企业它最后都是要盈利的,我们从最初怎么样去设计我们的商务模式,我和我的搭档刘峻岭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不断去讨论怎么样让这个商务模式真正可行的,我们希望我们是成熟的一次创业,而不是一次拍脑袋,脑袋一热就出来创业,商业模式里面很多的数据,很多财务的一些分析我们都做过大量的工作,做了很多的市场调查,我们知道怎么样才能让这个商务模式它具有盈利的可能和将来具有这种可扩性。比如说,我们认为电商全场免运费它是不可行的,因为它的商务模式是不对的。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从开始到现在,不管有多么大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压力,我们从来没有过免运费,它并没有减缓我们前进的步伐,这是一个。还有一个是我们精细化管理,刚才讲了我们开发了大量的系统,做了大量的优化,光去年一年我们运营成本就降了37%,我觉得在这些,我们还有很多BIPBusinessImprovement(业务改进)一些项目,让我们的运营成本和我们的商务模式可行,运营成本下降。新浪财经:到今天1号店已经开始盈利了吗?于刚:1号店还没有盈利,但是这是我们的战略选择,因为如果要盈利这个不难,因为我们知道有些品类是盈利的,有些品类是不盈利的,有些服务模式是盈利的,有些服务模式是不盈利的,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最早的vision(愿景)我们一定要提供,让顾客可以足不出户享受所有的商品和服务,我觉得在这个道路上我们不会偏移的,我们不会因为短期要盈利的这种压力或者怎么样来改变我们的商务模式,一定要给顾客提供丰富的商品,所有顾客想要的服务和商品我们都提供。新浪财经:我相信在和团队或者和我们股东在聊的时候,应该给大家一个预期说,有没有设置一个时间点?于刚:我们实际上对盈利的要求,我们内部也是有目标的,包括时间目标和我们整个进程也是不断地去审核,新浪财经:哪一年的时候?于刚:但是这个我们对外是不公布的,你可以看到,我们不断地在做什么事情呢?一个是优化我们的供应链,我们可以看到每年我们的利润是在大幅提升的,同时我们自己的运营成本也是在不断下降的,我刚才提及的,光去年一年我们运营成本降了37%,我觉得这个速度还是非常可喜的。我们认为在这个时候规模是非常重要的,发展速度是非常重要的。电商是个规模游戏决策速度比决策质量重要中国电商行业的集体亏损正是受制于这种“以速度换规模”的行业大环境,电商企业以牺牲盈利为代价大打“价格战”,寄希望于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扩大规模,并将所有的竞争对手远远抛在身后,然而在一轮轮残酷的大浪淘沙之后,谁会有希望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新浪财经:有没有发现现在互联网创业就是“唯快不破”,如果电商没有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就容不得你慢慢地去做着一些东西吗?就是必须要这么快吗?最根本的对电商来说就是快速?于刚:必须的。因为你知道互联网就是把整个全世界变成平的,大家都联系起来,然后信息的传播它是光速的。所以,这个时候决策速度的重要性超出了决策质量的重要性,有时候太追求一次就把决策做对,这往往失去了战机。我和刘峻岭我们搬了五个办公室,我们永远都是在一个办公室里面分享。所以,决策起来非常快,有时候即使我们两个人有些冲突,认为这个事情意见完全不一致的时候,我们迅速地把决策团队一起带进来一起讨论马上做决策,有时候不做决策比做一个错误决策还糟糕。新浪财经:但是在追求快的时候,快不是最重要的,刹车才是最重要的,1号店怎么做到我快马上就快的起来,慢我也可以随时调整我的步伐?于刚:实际上我们的快并不是我们去追求的快,它是水到渠成的,我们因为做了正确的事情,聚焦在顾客体验上,把顾客体验做好了,顾客口碑好了,一传十,十传百,这样让你自然的发展很快。实际上你看好几次因为速度太快了,我们仓储、配送跟不上,我们爆仓了,然后我们订单跟不上了,配送不出去了,我们在今年周年庆7月的时候,前几天我们都还要截单,也就是我们到下午五六点就停止接受订单了,我们还是把关注点放在顾客身上,让“快”成为一个副产品。新浪财经:这个行业的洗牌对你来说,认为是一个行业正常的?于刚:我觉得是正常的,实际上这种大浪淘沙让整个行业更健康,真正地让那些能生存下来的,真正的可以做好所有这一切的,包括商品的丰富度、价格、服务等等,最后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新浪财经:但这个行业洗牌你觉得到一个什么程度可能就是一个阶段?于刚:它肯定最后是有几家生存,然后大多数都会被淘汰掉,我觉得这个东西就看谁做得更好,因为顾客是有选择的,尤其电子商务化他的选择更容易。线下你从一个超市到另外一个超市还有具体的一些距离,怎么去。但是线上它随时就可以转,你做得不好,他做得更好随时可以转,价格也是透明的,服务也是透明的,我觉得这一点让电子商务对广大的消费者来讲它是一个福音,让他真正的有选择。新浪财经:那你这么说的话小电商就都没有生存的余地了,全都要被淘汰掉,如果说你觉得有一些小电商它可以生存下来,你觉得它应该有哪些必须要做到的地方?于刚:小电商将来假如要生存的话,它恐怕得有它的一些核心竞争力,比如说它有一些政府政策上的壁垒或者一些很专业的品类,但是一般来讲电子商务它就是个规模游戏,你必须要有巨大的规模,因为这些投入不管你是仓储物流,还有技术,IT上的投入,还有人才,现在竞争这么强,人才投入都是巨大的,你规模太小实现不了规模效益。新浪财经:垂直电商还有空间吗?于刚:觉得垂直电商如果是自有品牌的话,它是有空间的,如果它是标准化的品牌,竞争确实蛮难的。因为电子商务它是有这个特征,它是一个规模游戏,它不受时间、空间、货架的限制,如果你一个垂直电商你可以做的品类我也可以做的话,顾客他希望一站式购买,他希望在一个地方我把我所有的都搞定,而且这种规模越大的电商如果也非常重视顾客体验的话,可以跟顾客产生情感的交流和为顾客个性化的服务的话,那么对于这种小的和垂直化电商挑战确实很大的。新浪财经:可不可以这么理解,你认为电商是一个规模游戏,所以,你才会有现在这样的一个追求发展速度,然后尽快地圈好地?于刚:可以这样讲,但是我们的关注点还不是在发展上面,还是在顾客体验上面,因为发展是一个副产品,我们顾客口碑做好了,顾客体验做好了,你整个成长它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新浪财经:你觉得1号店离电商第一阵营还有多远?于刚:我们并不是去那么看重这个究竟是第几名,我们流量,刚周年庆的时候日流量过了千万,也就是一天有一千多万的用户上1号店来逛、来买,我觉得这个是,在中国B2C电子商务里面是排在前三位的,但是我们并没有过多地去关注究竟它排名是怎么样的,我们更关注的还是顾客怎么看我们,我们怎么为顾客服务好,创造更大价值,我人生中间的一个哲学就是我们一定要创造价值,如果我们创造了价值我们就会有自己的价值。新浪财经:电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你觉得到今天来说,它未来的趋势是怎么样的?大概你觉得会存活几家?于刚:我觉得电子商务再往前的发展还会这样继续地集成化、平台化和规模化,我觉得具体是几家很难预测,我觉得会有那么三五家。新浪财经:包括1号店吗?于刚:肯定会有1号店的。企业要常革自己的命做对事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新浪财经:你们创业的时候起点还是比一般的(创业者)会比较高一些,因为你们从跨国公司的高管出来,当时你们有做过swot分析吗?于刚:我们当时还是做了很多的分析,我们叫做成熟的创业,我们想都将近50了,四十好几了,这次创业的话风险还是很大的,我们不想拍拍脑袋就出来做一件事情,我们想要做就做轰轰烈烈的事业。所以我们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中间好几次我们又回头来把以前的推翻掉,又重新设计商务模式,又出去做市场调查,我们去了很多的超市,也去了很多的卖场,做了大量的数据分析,保证每个数据我们都是正确的,而且有些商务模式中一些假设我们要多次求证,现在看起来我们早期的这种谨慎和这种思考还是非常有用的。我觉得我和刘峻岭的价值观非常非常一致,这就是为什么很快就走到一起决定一起合作创业,我们非常透明,当然这么多年有众多别的一些机会,但是我们从来都是对对方透明,都是全身心地承诺在这个事业上。再就是我们对所有的问题。新浪财经:你们不吵架吗?于刚:我们有很多争论,非常多的争论,但是我们争论有个非常重要的一致的一个观点就是,我们争论的最后只是对这件事的真理在哪,而不是说你对还是我对,你对我对没关系,大家都一致地去找到这个真理,大家都认为一定要做诚信的企业,因为这是企业可以长久地去发展,顾客绝对是放在第一位的,然后要非常强的执行力,还有就是不断地去创新,经常要革自己的命才行,如果不革自己的命,别人会来革我们的命。新浪财经:你们吵得最凶的时候,最大的一次分歧是什么样的一个事情?于刚:我们很多次,早期的时候对商务模式,我们有时候甚至拍桌子的这种,都认为我不认同,他也不认同,但是没关系,做一件正确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我们更多讨论这个事情本身是不是个正确的事情。新浪财经:有没有谁也说服不了谁?于刚:有,经常有。我有一个字叫1+1>10,因为我们两个人互补非常强,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所有的问题都摊在桌面上谈,我们不怕冲突,我们有很多解决冲突的方法,我们追求真理,而不追求是你对还是我对,这个没有什么关系,我们甚至每两周的时间,我们就会坐下来关在屋子里做批评和自我批评,回头看看过去的两周我们做了哪些正确的决策,做哪些错误的决策,而且我们两个人这种性格的互补,我觉得还是和我们本身思考方法的互补还是非常强的,刘峻岭是一个直觉非常好,感觉非常好,马上看到有很多机会,我需要处理很多的信息、数据,然后用自己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思考,去真正理解了这件事情,我才能够往下再走一步,才愿意推动一步,我觉得我们这种互补的关系让我们避免了很多的错误,让我们也很快地去做出决策。新浪财经:因为你在创业之前,本来就是教授出身,而且你是拿到物理学的硕士,还有决策学的博士,后来又是在跨国公司的高管工作,凡事有正反面的,正面我们已经看到了,但是如果从反面来看的话,你觉得它带给你哪些弱项的地方?于刚:一个就是以前我学术的背景太追求完美,所有东西都是要求他的,所有的证明都一丝不苟,我觉得实际上,创业过程中很难一次把所有东西都考虑那么周全,考虑到位,实际我在不断地纠正这一点,咱们先把事情先做出来,然后再去完善它。所以,有时候把一件事情先推出来很重要,因为这个时机变的很重要。这是一点。还有一点,以前在戴尔、亚马逊做高管,见识过全球最顶尖的一些人才和团队,我当然希望我的团队也那么优秀,对整个1号店的发展,那肯定是更急一些,看到很多不满的,执行力不到位的,就会更严厉一些,其实有时候发现,我们得一点点做起,从一个创业型的公司来讲的话,我们的起点还是很低的,我们一步一步地提高所有团队的素质和执行力。
2013-09-30 11:03:11865 次
【一起惠返利网讯】9月18日消息,有知情人士向一起惠返利网爆料,京东日前向开放平台商家发布通知,将在“双十一”期间向平台商家实施双重补贴,包括整个11月免收物流配送费,同时还将直接补贴商家,联合进行站外推广。上述人士表示,已有部分商家陆续接到京东的活动介绍。从该人士提供的信息看,京东此次活动主要涉及物流配送和流量两方面。其中,即针对已经使用京东配送的商家,或者在10月10日前与京东签订备忘录,承诺未来一年使用京东配送的商家,在10月26日到11月30日期间妥投签收的订单,配送费由京东承担。另一方面,京东将在10月和11月,联合商家,展开大力度的优惠促销活动。在开放平台方面,京东将会为商家提供包括配送费用补贴、流量补贴等支持,并针对商家如何准备“双十一”活动提供各项支持,补贴将在“双十一”之后直接打入商家京东商务舱账号。一起惠返利网就以上两方面向京东进行求证,对方表示,此举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促销力度,京东将会为商家提供包括配送费用补贴、流量补贴等支持,从而保证让商家更好的让利消费者。据一起惠返利网了解,继去年创造了191亿元的单日零售记录后,天猫今年仍将在11月11日开启全网大促活动,并已内定“保底300亿,冲刺500亿”的交易额目标。显然,京东并不甘寂寞,试图通过物流和营销的双重补贴来刺激平台商家在此期间发挥更大的势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阻击天猫的目的。物流是眼下电商最难啃的骨头,也完全可以成为最锋利的剑。一直想做电商大生态圈的马云,唯一的短板就是仓储物流。这也是为何不惜千亿巨资要打造“菜鸟”智能骨干网的重要原因。“物流配送是天猫的软肋,京东则打出物流牌,的确是有备而来。”业内人士指出,“双十一”销售额及订单量的急剧爆棚,单日有望释放出4亿快件包裹。有关方面预测,申通、圆通、韵达三家快递公司11月12日累计快递业务量将突破1000万件,这将极大考验快递公司的承载及疏散能力。尽管天猫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应急预案,并将引入各种“智能物流”系统来环节快递公司的压力,但在此之前,中国的整个物流业尚未有过处理日均4亿包裹的经验。而对于更乐于创造纪录的天猫而言,后端的配送则显得捉襟见肘。根据第三方的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618”还是“双十一”,价格战并非一家电商平台“独舞”,而是众多电商平台的混战与狂欢。这种人造流量高峰,可让更多的电商平台受益。因此,京东作为天猫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也有望在此期间享受流量带来的红利,从而冲击订单高峰。据悉,今年京东已经制定的整体销售目标(GMV)为1100亿,而开放平台则是其扩充体量和冲刺规模的重要砝码。为此,京东在今年7月份正式对外公布了开放平台策略,在物流方面,京东将在2013年下半年开放13万平方米的仓库。未来阶段,京东将陆续华东、华南、华北建20万平方米的POP专用仓。另一方面,京东还将开通全国360个大中城市配送服务,扩大211服务、“次日达”、晚间配送的覆盖范围。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将于2013年下半年开通二级分拨中心接货功能,搭建跨区域公路、铁路、空运分拣中心网络。实现一地库存、全国发货的点对点服务。业内人士指出,京东自有物流系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在短期内对其他电商平台较有杀伤力,而在未来阶段,与“菜鸟”等物流体系也势必会有所一战。
2013-09-18 10:32:31885 次
【一起惠返利网讯】8月29日消息,在结束与京东商城合作约3个月后,医药B2C“好药师”日前高调对外宣布了其未来的战略布局和业绩规划。从好药师公布的相关战略来看,其未来将作为九州通集团旗下电商主力,与九州通另外两个电商平台“九州通医药网”和“去买药网”全面整合,成为一个大健康平台。而在业绩方面,好药师方面称,将在2015年实现年营收20亿元。整合三大电商平台除了此前颇受外界关注的好药师网上药店,九州通集团旗下其实还有另外两个电商平台:一个是B2B平台“九州通医药交易平台”,一个是处方药导购平台“去买药网”。九州通集团总经理龚翼华透露,好药师网上药店2012年销售额达8000万,而九州通医药交易平台在2012年的总销售额达11亿元。据他介绍,未来九州通旗下三个电商网站将全面整合,实现订单的统一处理和后台ERP系统的统一。未来,处方药O2O导购平台“去买药网”将把线上消费者引导到好药师的B2C平台或者线下药房;而B2B平台则能为线下药房进行无缝补货。最终,九州通企图搭建一个融合线上、线下的“大健康平台”。启动门店配送策略而在物流配送方面,好药师方面透露,未来将采取门店自提和门店配送两种方式:消费者愿意到附近门店自提商品的,可以自行提货,不愿意自提的消费者,则将由好药师方面调度门店进行配送。这种配送方式与此前京东好药师公布的配送策略不谋而合。据一起惠返利网了解,好药师目前的配送基本通过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方式完成。其中包括顺丰、韵达等快递企业,也包括京东商城的物流系统。龚翼华表示,医药电商有两大瓶颈:在前端,消费者有获得药品选购指导方面的需求;在后端,消费者对药品送达的时效性要求极高。尤其是在新版GSP标准发布后,“国家队”医药电商的物流有更高的要求,更加提高了医药电商的门槛。与京东并非“一刀两断”虽然九州通收回京东手上所有好药师的股权,但好药师与京东商城未来并非“井水不犯河水”,二者依然以合作者的姿态保持着常态业务联系。一方面,好药师在京东开放平台有独立店铺,相当一部分的保健产品在京东出售。根据好药师CMO李彩芬提供的相关数据,好药师2013年上半年的销售业绩中,有将近87%来自于平台销售,而这些平台中,京东自然是一个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如上文所述,目前好药师依然有部分物流和配送由京东商城的物流体系负责。当然,在未来的医药电商格局中,好药师网上药店和京东即将上线的“京东医药城”必然也将是会展开角逐的竞争对手。公开资料显示,好药师网上药店在2012年全年实现销售额为7900多万,2013年上半年实现销售6129万元。九州通集团总经理龚翼华称,好药师计划将在2015年实现销售额20亿,而这一数字超过了2012年整个中国医药B2C的总交易额。很明显,在与京东“分手”之后,好药师想证明自己能够自力更生。失去京东这棵流量大树之后,好药师正在尝试建立强势的品牌和寻求更有效的老客户维护之道。
2013-08-29 09:18:56985 次
虽然拥有令无数广告主羡慕的高质量用户数据和巨大的网站流量,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亚马逊还是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商品销售上,广告只是作为自身业务的补充可有可无的存在。不过最近两年,亚马逊对广告这种不屑的态度正在逐渐发生变化,“沉睡的巨人”正在苏醒,慢慢对外界显露其在广告方面的野心。一、发展迅速的广告业务根据eMarketer最新发布的数字显示,亚马逊2013年的广告收入(扣除流量购买成本)将达到8.35亿美金,较之2012年的6.10亿美金增长45.51%,预计这种高速增长仍将持续。eMarketer预计目前亚马逊广告收入的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搜索广告,即在搜索结果内或旁边显示的广告。当然来自于亚马逊家族网站的广告收入也占到相当一部分。从地区来看,美国是亚马逊广告收入的主要来源。eMarketer预计亚马逊2012年来自于美国市场的广告收入为4.5亿美金,占比高达74%。2013年这一数字将增长46.8%达到6.6亿美金,2015年预计将达到11亿美金。尽管亚马逊的广告业务增长迅速,但是相比集团2012年610亿美金的销售收入而言占比仍然很低,与美国主要的互联网广告主Google、Facebook、Yahoo以及美国在线(Aol)相比也差距很大。但是在互联网广告领域亚马逊毕竟刚刚起步,他所拥有的数亿用户的购物数据是相较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最大优势。大概在6年前亚马逊开始通过官方网站以及附属网站售卖广告,主要是来自于品牌厂商和卖家的促销广告或品牌广告,目前亚马逊的大部分广告收入也是来自于此。2012年10月,亚马逊发布了全新的广告形式AmazonMediaGroup,这是亚马逊广告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亚马逊真正的开始考虑拓展这一业务。二、不断丰富的广告产品仔细梳理一下,亚马逊还是有很多广告产品提供给商家的,不过好几种产品也是去年才开始。目前亚马逊提供的广告产品分为6大类型,其中亚马逊及附属网站上的广告业务、移动广告业务、Kindle上的广告业务、站外广告业务属于AmazonMediaGroup。1、亚马逊及其附属网站上的广告业务亚马逊在其主站及附属网站上提供广告服务。基于18年的数据积累和不断优化,亚马逊的个性化推荐技术闻名业界。现在亚马逊将这些数据和技术的积累应用到广告领域,希望凭借对消费者的理解和先进的技术实力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提升消费者购物的效率和体验。Amazon.com:亚马逊的官方网站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网站之一,目前拥有超多2亿的活跃用户和每个月1.5亿的独立访客。广告主可以在搜索页面、顾客评论页面、购物车页面等地方展示广告,也可以通过优惠券推送或者嵌入视频的方式投放广告。Quidsi:Quidsi是全美最大的在线尿布及其他婴儿用品零售商,被亚马逊斥资5.45亿美元收购。Quidsi拥有并运营Diapers.com,Soap.com,BeautyBar.com,Wag.com,YoYo.com,Casa.com,Vine.com,AfterSchool.com以及Bookworm.com等站点。IMDB:IMDb是一个关于电影演员、电影、电视节目、电视明星、电子游戏和电影制作的在线数据库。每天都有数百万的用户到IMDB上查看相关的娱乐信息。DPReview:DPReview是一个面向全球消费者的数码产品社区,提供关于数码产品最新、最全以及最权威的评测。2、亚马逊移动广告业务2012年底,亚马逊建立了一个移动广告联盟网络,目前该网络的广告已经可以在KindleFire,Android以及iOS(iPhone、iPad)上的应用中显示广告。亚马逊的移动广告联盟网络同样利用了亚马逊积累的海量用户数据和精准化的顾客定位技术,以实现广告投放效率的最大化。该广告平台采用CPM和CPC两种计价方式。2013年3月初,亚马逊发布了移动广告API,允许开发者在应用内投放显示广告,并可以和其他广告网络同时嵌入应用当中,广告内容将来自亚马逊和其他广告主。亚马逊还表示,其广告网络能够为开发者带来“有竞争力的CPM”,目前该项目只面向美国开放。值得注意的是描述中的“其他广告主”,可见亚马逊打造移动广告网络的决心。3、Kindle上的广告亚马逊相继在2011年4月和2012年9月相继为旗下流行的电子阅读器Kindle和平板电脑KindleFire引入广告补贴模式,内置了“特别优惠”弹出窗口、Home页面和屏保页面的展示广告。comScore的调研数字显示亚马逊Kindle设备的屏保广告将广告主品牌的知名度平均提升了19%,效果是一般展示广告的4倍多,但是成本仅为其他线上展示广告的1/5。4、亚马逊站外广告无论是在亚马逊网站,还是Kindle上的广告投放方式都颇为传统,这个过程通常是广告主与亚马逊的销售代理讨论广告的目标群和投放方式,然后确定购买,由亚马逊在自己的网站上执行并反馈相应的结果。据一些媒体报道,亚马逊从2010年的第四季度开始尝试在其他网站上发布广告。2012年年中,亚马逊正式将这种第三方的广告业务命名为亚马逊广告平台(AmazonAdvertisingPlatform,简称“APP”)。至此,这一运行两年多的业务正式浮出水面。亚马逊称目前已经在美国、英国和德国的数千个网站显上示广告。据媒体报道,亚马逊会通过网站出版商或广告交易机构购买广告位,然后利用自己研发的技术,在这些广告位上投放实时广告。亚马逊称第一天里这种广告所实现的用户覆盖率是仅在亚马逊网站上投放广告的近4倍。5、亚马逊产品广告(AmazonProductAds)AmazonProductAds是亚马逊在2008年发布的广告服务,不过当时并没有大力推广。2011年的圣诞购物季,AmazonProductAds获得了极大的关注,逐渐成为部分零售商的一种重要网络销售渠道。AmazonProductAds允许广告主通过在亚马逊上的广告将消费者引流到自己的网站上实现销售,亚马逊根据不同的产品品类按照每次点击收取佣金。具体而言就是消费者点击亚马逊网站上广告主产品的图片或文字描述时,会弹出一个带有广告主网站链接按钮的详细产品介绍页面,从而将消费者引到广告主的网站上进行购买。通过这种方式,亚马逊不仅获得了广告收益,也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产品品类。6、亚马逊本地广告(AmazonLocal)2011年6月,亚马逊推出了针对本地服务市场的团购业务AmazonLocal,AmazonLocal和亚马逊全站打通,每天通过邮件向附近的消费者发送优惠信息,商家按照CPS的方式付费。三、基于海量用户数据,面向全网实时竞价的新一代广告产品上文中提到,亚马逊在六年前已经开始在自己拥有的网站上售卖广告,最近则发展到了Kindle阅读器和平板电脑上,但是这种传统的广告形式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首先,由于亚马逊拥有的网站及广告位置有限,这种广告存在明显的天花板,想象空间不大,仅是电商业务的补充;其次,这种广告业务仅是在亚马逊站内开展,对其他广告巨头的影响较小。但是亚马逊接连推出的AmazonAdvertisingPlatform和AmazonMobileAdNetwork足以说明广告战略在亚马逊内部已经全新升级了,并不只是局限于内部资源和站内的广告售卖,而是希望涉足更广阔的网络广告市场。这是一块更大的市场,必然会侵蚀到现有巨头的利益,而亚马逊也有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因此引起了业内广泛的关注。亚马逊的一位女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正在利用亚马逊世界级的个性化推荐技术、无以伦比的用户数据和互动视频内容,努力构建新一代的广告产品。”而这种新一代的广告产品就是基于强大需求方平台(DSP)的实时竞价(RTB)广告模式,实现真正基于用户兴趣的广告呈现方式。RTB(RealTimeBidding,实时竞价)是在每一个广告展示曝光的基础上进行竞价,就是为每一个出现的PV进行一次展现竞价,出价高的广告将会被这个PV看到。与传统的广告模式相比,RTB购买的是受众而不是广告位。如果事先知道了这个受众的兴趣爱好,那么据此去实时的投放广告无疑会获得最好的回报。在RTB模式下,流量和点击率将不再是重要的衡量方式,用户看到广告之后的行为才是最重要的,因此RTB代表着一种更加合理、更有效率、也更先进的广告投放方式,是未来广告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一广告模式通常的流程是这样的:某个网站提供实时竞价(RTB)的广告位,当一个用户访问该网站时,网站会自动收集用户的cookies信息并将该信息发送给广告交易平台,广告交易平台再转发给所有接入进来的DSP,收到通知的DSP将接收到的信息与自己数据库中用户的信息进行比对,确认用户的身份、属性以及爱好,然后根据相应的广告投放需求去进行竞价。RTB模式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对用户信息的了解和精准定位,在海量用户中寻找他们的特点或个性化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和画像,然后将其与不同类型的广告进行匹配。在广告投放过程中,如果显示的广告与用户的兴趣爱好或者需求相吻合,那么广告就能产生最大的效益。谷歌认为展示广告的市场规模会从现在的200亿美金扩张到2015年的500亿美金,其中50%以上的展示广告将通过RTB模式完成。据监测机构IDC预计,到2015年,基于RTB的展示型广告数额将实现飞跃发展,其中美国市场将增长71%、德国增长99%、法国增长103%、英国增长114%。对于亚马逊来说,过去18年间,它追踪了成千上亿网购用户在亚马逊网站上的浏览、搜索以及购买记录,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而且开发了强大的推荐算法,亚马逊利用这些算法为消费者推荐了很多适合的商品,这是亚马逊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现在亚马逊可以轻易地将这些优势移植到网络广告领域,打造基于海量用户购物数据的强大的实时广告竞价产品,为广告主将广告在合适的网站、合适的时间展现给合适的消费者。当亚马逊的用户访问某个网站时,亚马逊的数据可以帮助确认此人来自哪里,最近在亚马逊上购买了什么商品,比如纸尿布。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在这个网站的广告位上投放母婴产品的促销信息或许是最合适的。相较其他DSP,亚马逊拥有消费者的购买信息,这种信息相比单纯的cookies无疑更有价值。因此,这种基于背后强大数据和技术实力支撑的实时竞价广告产品一定会吸引非常多的广告主,前景看好。今天当我们浏览网页时,看到的大多数是基于亚马逊数据的亚马逊的广告,但是未来也许就会有非常多的机会看到基于亚马逊数据的可口可乐的广告。附原文链接:http://www.tmtpost.com/59563.html
2013-08-28 11:05:351128 次
8月23日消息,据消息人士透露,阿里巴巴正在整合集团资源,有意全力进军O2O市场,试图再造另一“大淘宝”。该人士称,阿里O2O目前已召集销售、营销及运营各方面力量,组建统一团队,并由新任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亲自挂帅。首批将落地的城市共计15个,包括杭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天津、南京、西安、重庆、郑州、成都、厦门、青岛、长沙。该消息尚未得到阿里巴巴方面证实。小编联系到阿里公关部门,对方表示不予置评。不过,阿里巴巴对于本地生活市场,以及O2O领域始终虎视眈眈。从最早的融合口碑网,到最近阶段推出淘宝点点、收购高德地图等一系列app产品,其整合线上线下消费市场的野心已十分明显。今年年初,阿里巴巴集团重新进行组织构架调整,单独成立了淘宝生活事业部。事后,董事局主席马云也曾强调,本地生活领域是“五六点钟的太阳”,足以再造一个淘宝。而今年7月份,新一任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在接受港媒采访时也透露,阿里巴巴已做好上市准备,未来融资将用于收购,收购对象主要为本地生活服务电商,即O2O。上述消息人士指出,鉴于淘宝、天猫的网上零售将在未来恐遭遇增长瓶颈,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汇集吃喝玩乐的本地化生活市场已经进入高增长阶段,阿里向O2O市场倾斜的战略必要性凸显。即使是在购物消费领域,目前的淘宝模式也同样有难以支撑的短板。譬如在家居、建材、农产品、生鲜等类目,均需要很强的实体体验和线下操作。因此,无论是消费流程还是支付闭环,均对阿里巴巴现有商业模式提出重大挑战。据悉,今年“双十一”期间,天猫有望将协同线下门店及专柜进行联合大促,从而拉升传统零售市场的整体业绩。此外,阿里巴巴的O2O之路也并非没有阻挠。首先,微信等各类移动产品的成功问市,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网购人群对淘宝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在本地生活方面,微信微生活对O2O的率先尝试,以及线下扫码、微信支付的横空出世,也成为竞争对手的拦路虎。相比之下,阿里巴巴尚未打造出足够撼动业界的产品,能够占据O2O的市场入口。其正在极力描绘的O2O版图更多通过收并购的形式去搭建。“但阿里巴巴只是通过收购打造了一个本地生活的链条,还缺少一个真正的平台。”业内人士向亿邦动力网指出,将各类本地生活应用及产品汇集到一起,并打通各个应用之间的接口、功能,才有可能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也更符合阿里的一贯商业思路。横亘在阿里巴巴面前的另一道屏障或许来自其“地推”的能力。此前,亿邦动力网在与某第三方服务商沟通时,对方曾对此表示看衰。“一家家去和线下餐馆、院线、酒店去交涉,并非阿里擅长,这些苦力活很艰巨。”
2013-08-23 16:36:421408 次
6月6日晚,苏宁全国200多家分公司,8000多名管理干部举行了名为“线上线下同价誓师大会”。上海市虹口区苏宁电器曲阳店的销售员张博(化名)正在家里玩微信,公司已经表示,鼓励个人通过微信、微博向客户做营销,一旦产生销售将给予奖励。但是对于他的师傅徐明(化名)而言,却并没有那么乐观。徐师傅不用智能手机,他仍然相信会有人到实体店下单。6月8日始,苏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所有门店销售的所有商品都与苏宁易购同品同价的政策。对于苏宁而言,这无异于一场自身造血功能的整体改造。从供应链管理、物流建设、售后服务、信息技术,细微至销售员的培训与洗脑,苏宁已经至少准备了半年时间。而在业界看来,苏宁的转型才刚刚开始,阵痛难免,现在论成败还为时过早。前奏:张近东“变线”在过去的几年间,张近东几乎每年都会去美国。考察拜访沃尔玛、亚马逊、百思买,IBM等科技巨头,“以科技重塑传统连锁零售业态”,已经是盘旋在脑子里很久的念头。“对于中国传统零售行业而言,苏宁已经走在了最前面,至于未来能走多远,现在谁也不敢断言。”与此同时,苏宁一边遭遇传统零售业毛利率下滑的挑战,另一面开始切身体验到互联网带来的冲击。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分析了经营思路上的变化,“2009年易购上线,当初的构想比较狭隘,认为缺少网上渠道就做一个。2009年到2012年年底,我们做了两个渠道,一个是实体、一个是网络,却是割裂的。我们日益感受到,线上线下最终要走向融合。”2013年2月,“苏宁电器”正式更名“苏宁云商”,公司架构也随之整体调整,苏宁构筑起总部管理、总部经营、地区执行三大管理层级,将其概括为“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设立电子商务、连锁平台和商品经营三大经营总部,涵盖实体产品、内容产品、服务产品三个大类28个事业部。“从公司角度是彻底转型互联网,从苏宁易购角度来说,2013年的变化就是做成彻底的互联网公司。”孙为民说。中场:线上线下“落地”对于苏宁云商而言,线上线下同价背后实际上落地的仍是O2O的商业模式。苏宁未来的实体店不再是简单的实体店铺,演变成新的互联网店面。通过实体店给消费者提供的展示、体验与服务,同时与网上购物的便利性相结合。两个平台又共享同样的库存、商品、物流、服务。苏宁云商转型很大的壁垒还在于执行力,IBM电子商务顾问王祺指出,来自渠道的反弹、理念贯彻,包括技术上的执行力都将为双线同价带来一系列问题。“但是苏宁特有的实体店会在未来的长期增长中有所体现。”王祺认为,价格只是渠道融合的第一步,最终将归结到用户体验的融合。“而这种体验,在国内苏宁仍占有优势,是竞争对手京东等给不了的。”仅是开始:阵痛难免与考核变奏为了配合渠道融合带来的考核难题,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亦表示,将于近期推出相应的考核方案:一是门店辐射半径内的线上销售计入该门店销售业绩;其次门店销售员有更多非门店陈列产品(包括线上产品)推荐给消费者,产生销售给予奖励。这种变化的目的显然为了最大程度激活基层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即使如此,仍然有一系列阵痛在等待着苏宁。瑞银证券的研报指出,“此举能够一定程度增强线下门店的价格吸引力、推动线下同店销售增长,但将有损公司整体业务毛利率,为公司主动采取的降低利润、扩大市场份额之举。”瑞银维持“中性”评级,下调目标价至5.5元。宏源证券分析师陈炫如则认为,苏宁旨在打造O2O运营模式,其线下体验做得不够。全国的物流布局还有很长路要走。技术性的操作问题显然也仍在调试中。按照苏宁的设计,转型后借助其后台信息系统,可以将门店与线上相同的商品成交价锁定。但在上海某苏宁门店,由于系统的原因,记者仍然没能完成线上线下的现场比价。“受限于技术执行力的推进,实际操作难免会遇到问题。”王祺指出,受到竞争者的影响,电商的价格调整可能一天几跳,即使实行价格监测,门店纸质标签的更替困难,都会降低调价效率。
2013-07-15 21:19:521043 次
阿里巴巴官方首度承认做好上市准备,恐怕让最大竞争对手京东有些紧张。昨日有消息传出,京东已经启动IPO进程,并委托普华永道进行审计。但京东相关负责人昨日回应称,对该消息不知情,“到目前为止,京东没有明确的上市时间表”。而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在舆论阵地颇为低调是因为京东商城CEO刘强东一直在出差,其是否是为公司IPO做准备引人遐想。业界对京东IPO的猜测从未间断,阿里巴巴的高调之举更加深了传言的可信度。事实上,作为国内电商龙头,京东和阿里巴巴一样,登陆资本市场只是时间问题。按照业内人士的预测,京东将会避开阿里巴巴的上市节点,不排除其会抢在阿里之前上市。据业内人士透露,京东和阿里一直在资本市场明争暗斗,都希望能够抢占市场先机。虽然京东和阿里在规模上有一定差距,但都属于同一类型公司,各大券商在投资配置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只会在同类股票中选择一家。如果两家公司上市撞车,可能会带来两败俱伤的后果。还有业内人士认为,京东如果抢先阿里巴巴上市,IPO的准备时间可能会有些不足。而且一旦阿里巴巴抢先上市后股价虚高,很多券商也会选择京东。
2013-07-15 20:56:071394 次
恶性竞争、黑客攻击、水军谩骂、给一线城市发真货二三线城市发假货……国家工商总局24日下午特别召集全国12家网络企业举行了一场2个小时的网络监管座谈会,遭遇网上暴力攻击和不正当竞争是网络企业们“吐槽”最多的问题。国家工商总局市场司司长刘红亮表示,网络市场的问题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近期将集中精力对一些网络监管规则进行修改、完善,下半年实施。同时还要对网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梳理和公告,集中展开专项整治。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针对电子商务的法律。对此刘红亮透露,我国的《电子商务法》已列入全国人大财经委、法工委的立法日程,正在起草。不过立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正式出台还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而对于网上“职业打假”利用灰色漏洞谋生,刘红亮认为,职业打假人规避法律并不违法,说明网上确有质量或服务不规范的地方,企业也就不用委屈了,应该自己做到位。假货横行给二三线城市发假货为了找到规范网络交易秩序的有效方法,此次工商总局邀请了腾讯、阿里巴巴、金山、小米、苏宁易购、百度等全国12家知名网络企业参与座谈,想听听他们对目前网络秩序现状是何种看法。结果企业们纷纷诉起“苦”来。假货横行,令消费者防不胜防,网络企业也力不从心。乐蜂网首席执行官王立成指出,化妆品的假货很多来自广东,一支假的雅诗兰黛成本只有10元钱。卖家都是掺杂着卖,而且越来越“精明”,他们甚至会根据用户的信息、IP地址判断城市,“给一线城市的买家发真货,给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发假货”,因为二三线城市消费者有可能没用过,不知道真货是什么样子。网上暴力网络黑客攻击水军谩骂网络企业们还指向了越来越多的网上不正当竞争。金山集团副总裁和互联网安全首席执行官傅盛毫不客气地说,金山多次遭到竞争对手“无底线的攻击”,把“金山”说成“黑山”,用户安装的金山产品也被强行卸载,有的对手还搞网络体检,装了某种浏览器体检是100分,不装就是50分,这对消费者误导非常深。“这种网络暴力亟需整治规范”,乐蜂网首席执行官王立成对此也深恶痛绝:“每次只要一做促销,肯定就会受到黑客攻击,一年被攻击不下七八次,导致顾客打不开网页”。发个微博,立马有5000多名水军在网上谩骂。
2013-05-26 23:38:441130 次
民资快递业将迎来最为强劲的竞争对手。近日有消息称,中国邮政旗下的各地邮政,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出同城快递业务,收费标准将大大低于目前快递业通行的资费标准。邮政系统强大的网点资源等优势,若再辅以价格优势,或将挤垮目前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民资快递。经《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证实,此事属实。上海邮政早在2011年4月,就已推出商务速递业务,以“7+2”的资费标准,在试点同城快递业务。而传言中的北京邮政商务速递业务,或将以5元起价的收费模式冲击市场。北京试点低价快递一位民营快递的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5元起价的收费模式恐将引发新一轮的恶性竞争。如果参照这个“5+1”的收费模式,所有的民营快递都会亏损。近日有消息称,北京邮政将作为试点在城六区推出“廉价快递”业务,以满足普通包裹与EMS之间的用户需求。目前,拥有300人队伍的北京邮政下属的商务投递局已正式挂牌成立。在定价方面,该廉价快递5元起价,1斤以上的包裹按标准加价。其推出的廉价快递业务主要针对银企账单和国内小包裹,将来会逐步扩展至同城快递业务。在时效上,上述业务能保证上午收寄的快件当日达。超低价入市,辅以独享的邮政配送资源,北京邮政试点“廉价快递”的消息出来后,让很多民营快递的管理层开始坐立不安。国内一位民营快递的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如果消息属实,5元起价的收费模式恐将引发新一轮的恶性竞争。在如今高企的人力及物流背景下,如果参照这个“5+1”的收费模式,所有的民营快递都会亏损。更让快递行业里很多人感到惊讶的是,这次推出廉价快递业务的主体,是隶属于中国邮政的北京邮政。中国邮政目前的业务共分3类,分别为邮政业务、邮储银行和速递物流。其中中国邮政旗下的速递物流公司是专业经营和管理全国邮政速递物流业务的,拥有EMS特快专递和CNPL中邮物流等品牌。经过近两年的调整,EMS如今的价位已经能与民营速递中的顺丰做到不相上下,比“四通一达”略高。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我国《邮政法》里有明确规定,邮政企业的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应当分业经营。其中,速递业务、储蓄业务,包括一些代收费业务,都被明确划分为竞争性业务,应当与享受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及补贴的邮政基本业务区分开。“若一边拿着国家的财务补贴,一边与民营速递进行市场竞争,不仅违反了《邮政法》,也有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原则。”徐勇说。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民营速递企业的管理层,均持有类似的看法。回应:服务升级而已隶属于上海邮政的商务速递业务,资费标准为“7+2”,即首重1KG为7元,每续重1KG及其零数加2元,较民营快递的价格略低。上述消息称,北京只是廉价快递业务全国复制的开始。北京城区完成创新试点后,未来可能将上述模式向全国范围进行推广。记者尝试联系中国邮政的有关负责人,但未获回应。有上海邮政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事实上,这一模式早已在上海开始试点。自2011年4月起,上海邮政就已经推出上海邮政商务速递业务,进行试点运营。记者采访获悉,隶属于上海邮政的商务速递业务,资费标准为“7+2”,即首重1KG为7元,每续重1KG及其零数加2元,较民营快递的价格略低。对于行业里“违反《邮政法》及竞争公平性原则”的指责,上海邮政上述负责人向本报回应称,目前的商务速递业务,是在其邮政基本业务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如以前用户若对邮寄小件物品的安全性有一定要求,一般可采取“挂号邮件”的模式,但挂号邮件必须到邮局营业窗口交寄,其模式已经不太符合年轻主流用户的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中国邮政给予各地邮政分公司一定权限,对原有的邮政模式予以升级,这也是邮政改革的一小部分。该人士表示,为保证与同属中国邮政的EMS不产生或尽量少产生同业竞争的关系,上海邮政在商务速递的寄件内容和服务范围上略有区分,如寄件的物品重量多为1KG以内的小件物品,如文件、单证、票据和卡类,服务范围只限于上海市全境,只提供少数的国内小包服务等。难以企及的竞争优势有人士建议,即使中国邮政拟涉足速递业,也应将眼光瞄准外资快递,更多的提供国际间速递及高端速递服务,而非降低身段以低价入场。这个被称为“廉价EMS”的邮政商务速递业务,是否会被认定为与普通的快递业务有直接竞争的关系,恐将成为其存在合理性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据最近已起草完毕的《邮政普遍服务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拟在整个快递行业征收邮政普遍服务基金。而按该基金的征收标准,为国内同城快递0.1元/件、国内异地0.2元/件、港澳台1元/件、国际2元/件;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年营收200万元以下企业可免征。这个被行业里称为“份子钱”的征收标准,被认为将从普通快递企业中切走企业利润的25%~40%。目前,我国快递企业利润普遍在3%~5%。“一边从民营快递企业中收取‘份子钱’,一边还享有国家对邮政的财务补贴,中国邮政的竞争优势太过明显。”有国内民营快递的负责人愤然的说。“廉价EMS”对市场的冲击也不言而喻。无论是北京邮政传言中的“5+1”,或是上海邮政正在执行的“7+2”收费模式,都是目前成本模式下,民营速递企业难以做到的。徐勇表示,此外,邮政系统相比于民营快递公司,在物流上还有很多后者难以企及的优势,如其拥有遍及全国的网点,有可用来进行速递业务的飞机,其在铁路和公路上享有“绿色通道”,在市区的停车等方面均有政策优惠。资源优势和网点优势,使其很容易在终端市场上取得更大的份额。而今若其再将财务上的优势转化为价格优势,会令很多民营快递企业难以生存。多位快递行业人士向本报呼吁,虽经过多年发展,中国邮政在提供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中西部资源投入不均衡的问题,其更应当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保障公民基本通信权的服务上,而非与民企争蛋糕。另有人士建议,即使中国邮政拟涉足速递业,也应将眼光瞄准外资快递,更多的提供国际间速递及高端速递服务,而非降低身段以低价入场。
2013-05-26 23:37:29997 次
据国外媒体报道,阿里巴巴集团周一宣布,该公司面向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聚划算海外(JuhuasuanOverseas)网站已经上线。该网站是C2C零售平台淘宝网和团购网站聚划算的结合体。聚划算海外将以聚划算团购交易的形式,提供挑选出来的淘宝卖家的商品和服务。聚划算仅面向中国大陆用户,原因是不支持跨境送货。聚划算海外当前每日提供12至20款团购交易服务,将在未来几周内向香港用户销售本地化的生活方式服务和旅游服务。淘宝国际业务总监达芙妮·李(DaphneLee)在声明中表示,新网站将利用淘宝网和天猫商城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现有200万用户。阿里巴巴集团表示,截至2012年年底,淘宝网在中国香港的注册用户为140万;在中国台湾的注册用户为60万。聚划算创办于2010年3月,最初隶属于淘宝网。2011年11月,聚划算从淘宝网旗下分拆出来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一家独立子公司。尽管聚划算在中国大陆市场面临着拉手网、美团网等团购网站的激烈竞争,通过部分的携手本地服务提供商,聚划算依旧获得了发展。这一战略也让聚划算成为了中国大陆最大的团购网站。市场调研公司大淘团的统计数据显示,聚划算目前占有中国网络团购市场34%的份额,为第二大竞争对手美团网的两倍。
2013-04-09 18:05:381163 次
3月20日消息,据彭博社的报道,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今天在香港举行的瑞士信贷亚洲投资大会上表示,未来阿里巴巴将会通过收购实现移动应用业务的增长。马云表示,阿里巴巴自三年前开始涉足移动业务,但是却没能跟上竞争对手腾讯的发展步伐,后者在去年第四季度的净收入增长了37%,而微信用户量在今年1月份已经超过3亿,“我们在这个领域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我们的创新能力确实不如腾讯,他们的微信是个非常棒的产品,”马云说道,“未来阿里巴巴将会通过兼并和收购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谈及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时,马云表示未来5年将会是中国电子商务的黄金发展期,电商的销售额有望在5年内占到中国零售业总额的30%。市场研究公司易观国际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网购消费者已经超过美国,而在线交易额将会在2015年达到2.57万亿元,2012年中国市场的在线交易额为1.22万亿元。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年底,中国一共有5.64亿互联网用户,较2011年增长了10%。据了解,阿里巴巴集团2012年的净利润达到4.84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1%,而销售额则同比增长74%,达到40.8亿美元,“如果阿里巴巴进行IPO,那么其市值将有可能超过腾讯和百度,”国信证券分析师埃里克·仇(EricQiu)表示,目前腾讯和百度的市值分别是63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另据悉,目前阿里巴巴集团一共拥有2.4万名员工,除了提供B2B贸易、个人零售和支付等服务之外,还涉足云计算、在线支付和拍卖等服务领域。
2013-03-23 02:05:001168 次
有接近聚美优品人士透露,假货风波之后,聚美优品订单减少30%以上,对公司业绩造成极大影响3月以来,垂直化妆品电商间的战争波澜起伏,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近日,聚美优品更是卷入其中,被曝施压供应商涉嫌不正当竞争,且陷入造假风波。对此,有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聚美优品来货渠道或存有漏洞。不过,聚美优品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聚美自成立之初就坚持与正规代理商建立合作,很早就在采购部专门设置自己的质检员,所有产品都是实物拍摄,采购商品的进货渠道更是经过层层把关。”订单大幅减少投诉量增多实际上,虽然聚美优品方面表示,造假事件对公司销售并无影响。但据记者了解,聚美优品假货风波之后,订单大幅减少。记者曾多次拨打聚美优品官方客户电话,均因客服全线繁忙被挂断。一位接近聚美优品人士表示:“假货风波事件之后,聚美优品订单减少30%以上,投诉量大幅提升,消费者要求退换货现象不断,对公司业绩造成极大影响。”此前联合创始人陈鸥在聚美优品推出三十天无条件退货、全程保障、100%正品的三大政策,抢占市场。然而不足两年,聚美优品却负面消息缠身,除了“假货”质疑,日前还被曝出涉嫌“施压供应商”,要求供应商不向其他电商提供促销支持,否则将面临账期延长甚至解除合作。值得一提的是,陈欧将这些风波视为“竞争者惯用手法”。为增强消费者网购化妆品的信心,近日,陈鸥联合欧莱雅、玉兰油、佰草集、谜尚、曼秀雷敦等40多家国内外品牌联合发起成立“真品联盟”,并发出电商“行业自律”宣言。不过陈鸥的这一举动并未平息争议,反而引来新一轮质疑。来货渠道存漏洞?那么,对于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假货问题,到底是否真有其事呢?对此,中国互联网协会一位人士表示,关于聚美优品卖假货的说法只是来自于一位自称是“聚美优品前员工”的网友,其可信度低,需要有客观事实为依据。而一位广东化妆品销售渠道商告诉记者:“造假现象在化妆品屡见不鲜,对于聚美优品这样大型化妆品网站来说,渠道一般较为正规。网站产品价格低于专柜,一方面是减去人工、店面等成本,另一方面不乏可能有部分水货充量。”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聚美优品爆发造假风波,不少大牌化妆品企业却选择与其撇清关系,这与聚美优品的强硬态度不无关系。据乐蜂网爆料,聚美优品要求各品牌供应商给予最大力度促销,并将账期延长逾60日。此外,对于聚美优品的产品的渠道和来源,部分化妆品企业也有所质疑。一位化妆品品牌负责人表示:“部分化妆品销售网站来货渠道存在漏洞,并非从正规渠道获得,其中不乏一些大型销售网站。”不过,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表示,电商聚美优品在行业内,尤其是细分化妆品细分市场中的实力不容忽视。陷入假货风波主要是因为近期其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等引发消费者质疑,而聚美优品难以拿出确凿的证据来洗刷自己的清白。虽然风波来势汹汹,短期内对企业会有不利影响,但从长期看,不会对企业造成致命的威胁。行业恶性竞争对手互揭短实际上,在一向被认为“水很深”的化妆品业,高价和大品牌产品成为众多不规范商家“动刀”的目标,由于化妆品价格高、产品质量层次不齐,有着巨大利润“缩挤”空间,且渠道复杂,从而让商家有机会谋取巨额利益。而为了夺取这块巨大的蛋糕,竞争对手之间也“大打出手”。3月初,聚美周年庆大促销,3天网站销售即过10亿元。当时,垂直化妆品电商口水仗一度升级,乐蜂网暗指聚美优品对供应商提价,湖南卫视与淘宝网合作的嗨淘网更是微博质问其卖假货。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电商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内建立合理、有序、公平的竞争环境,为电商未来的长期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而价格战不断,不仅进一步挤压了行业利润,使双方两败俱伤,而且也不利于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业内人士还指出,电商最大的优点在于高开放、灵活性强、成本低,劣势在于售后服务不健全,商品价格竞争激烈,利润微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售后服务等方面势必会“偷工减料”,损害消费者正当权益。未来需要在售后服务、个性化服务、保障产品质量等方面有所提升。
2013-03-23 01:59:501317 次
北京时间3月20日上午消息,美国《联邦计算机周刊》(FederalComputerWeek)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称,亚马逊即将与美国中央情报局(以下简称“CIA”)签署一份价值6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帮助其打造一个私有云基础设施,而合约期长达10年。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认为,如果这一报道内容属实,或许会改变企业云计算市场的“游戏规则”。这是因为,亚马逊旗下云计算服务AmazonWebServices(以下简称“AWS”)将帮助CIA打造一个充斥着大数据等新技术的“私有云”,而这家在线零售巨头的强势进入,可能会改变企业云计算市场的现有格局。CIA向来对其内部事务讳莫如深,这次的态度也不例外,对于同亚马逊签订合同的传闻,既不证实,也不发表评论。不过,如果《联邦计算机周刊》的报道无误,那么CIA与亚马逊签订的合约涉及“私有云”,而AWS服务并不擅长这方面的业务。AWS目前是美国最大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一般而言,“私有云”意味着,企业可以在自家数据中心使用云技术。“公有云”则会使用托管服务,让许多用户共同分享硬件产品,进而节省开支。亚马逊一直对私有云不太感兴趣,多年前甚至公开反对。如果有企业对基于亚马逊技术的私有云服务趋之若鹜,他们通常会与EucalyptusSystems这样的创业公司进行合作。“虚拟私有云”(VirtualPrivateCloud)服务一直是亚马逊开拓这一领域的重要工具,该服务仍然使用亚马逊托管的硬件,但安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令其表现地更像是私有数据中心。如果亚马逊的确进军私有云业务,这恐怕会给VMware和Citrix等私有云服务市场的两大巨头带来巨大的威胁。除此之外,惠普、IBM、思科和其他推动私有云发展的硬件厂商也会面临威胁。不管亚马逊开拓私有云行业的策略是不是发生了彻底转变,但获得CIA订单对其未来业务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IBM、惠普和Rackspace等竞争对手均表示,他们的云服务比亚马逊的更稳定、更安全。但很显然,CIA并不这样认为,依旧选择了亚马逊的服务。亚马逊暂未对此报道发表评论。
2013-03-21 15:34:491115 次
2013电商5大看点阿里分拆京东天猫争上市时不待人,国内电商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气势从2012年的混乱之中杀出,直面2013。然,刀光剑影并无暗淡,鼓角争鸣亦未远去,以往遗留的几大悬念极有可能在2013年依次揭开。亿邦动力网在此预测2013年电商界最值得关注的五大变局,以供参考。看点1阿里分拆的棋局腾讯电商、凡客、阿里巴巴在过去一年都进行了事业群的分拆和布局。但阿里自认为分拆得还不够彻底。依照马云的计划,将阿里巴巴拆散成为30个子公司或产业群更为合适。分拆的背后是马云对集团化管理的推翻与重建。马云已过不惑之年,重新思考后的他对于阿里大盘的考量不再是规模化增长和绩效的提升,而是如何让枝繁叶茂的生态体系更合理健康的成长,从而保证物种多样化和独立性的同时,塑造阿里大孵化器新的价值观。以2012年11月底的数据判断,1万亿的大淘宝交易仅是开端,未来有可能是10万亿甚至更多,阿里有信心向实体零售领域发起攻击。这样的局面是马云以前所期盼的,也是前所未有不曾驾驭的。在这个阿里系中,每一次事件的爆发均动一发而系全身,从“清洗卫哲”到“淘宝十月围城”,从“支付宝转移”到“阿里反腐聚划算”,没有一次不牵扯到马云的精力,没有一次不将其摆上风口浪尖。因此,阿里的拆分有望让“去中心化”的概念落地,将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得以分化。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将根据马云所提出的“平台、金融、数据”对旗下产业群进行重组,以促进其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时代的创新和活力。看点2打破谁先上市的僵局由于退市后阿里巴巴重新上市的时间表尚未确定,2013年谁能率先冲向二级市场捞金将成为万众瞩目的大事件。以目前的形势分析,阿里巴巴(包含旗下天猫)、京东商城、凡客等电商企业均具备野心和实力冲击纳斯达克。但横亘在这些企业面前的是海外资本市场窗口期何时打开,以及能否获得合理的估值和融资回报。以去年成功上市的唯品会2012年财报和股价的表现来看,控制成本结构,及早盈利,将成为接下来IPO的风向标。因此包括京东、凡客在内的一众电商企业纷纷对外放出2013势必盈利的宣言。但唯品会的一路走高得益于2012年品牌商高压库存的释放与快消渠道型商业模式的碰撞,同京东、凡客等电商模式相近的已上市公司当当和麦考林均不容乐观。这也为后来者上市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唯独不同的是阿里巴巴,这个庞大机构的IPO计划虽然势在必行,但从管理者的情绪上看,并不急于冒进。显然,刚刚拿到银湖资本、俄罗斯投资基金、淡马锡控股、云峰基金以及国开行等重金注入后,阿里巴巴不像其他电商平台那样对资金的渴望如此强烈。最早2013,最晚2015,无非是估值的多与少,以及上市前以何等价位去回购雅虎剩余持股的问题。看点3传统企业O2O破局2013年,万达电商要O2O,苏宁电商要O2O,汽车电商要O2O,家装电商也要O2O……虽然O2O被团购演绎成“废柴”,但却有可能在实体零售领域制造一颗原子弹。在传统品牌全面触“网”之后,2013年的电商开始进入对大型传统零售业改造的攻坚阶段。但现实情况却是,尚未有一家传统零售企业思索出明确路径。万达从挥金寻觅电商总经理,到最终仅召集20人的团队,目测整个国内电商界均无人敢于接招,足以说明这样的改造的复杂程度和不确定性。与此同时,电商对家装、汽车等线下经销渠道的改造以及市场的重新布局也障碍重重。涉及到个性化定制、大体积产品物流、安装售后等流程的复杂性,网上卖货的模式或许不再可行。因此,未来O2O的定位将极有可能成为offlinetoonline的数据平台搭建,再到onlinetooffline的引流和资源整合。依照马云与万达董事长王健林的赌局,未来阶段虚实共存的零售模式仍将长期博弈。对于如何将线上与线下格局融会贯通?如何在避开电商斗转星移的同时还能使出一招神龙摆尾?是左右互搏还是扼腕断臂?这都是传统企业必须攻克的难题,才不会让O2O成为纸上空谈看点4移动电商市场格局从概念到落地,移动电商的脉络正在逐渐清晰。2013年将是移动电商全面角逐以及商业模式全面确立的一年。从国外趋势上看,以ebay为首的老牌电商开始通过移动端完成对亚马逊等老对手的“弯道超车”,其移动收入在过去三年中都呈现翻倍增长的态势。反观国内,纯移动电商App虽然建立的产品,但还没有明晰的盈利模式,长期处在市场营销和打造口碑的阶段;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的电商,诸如淘宝移动、凡客移动、1号店、团购移动、外贸等效果初显。从另一层面上判断,随着移动平台和使用场景的逐渐丰富,移动电商有望在今年爆发出更多的物种。譬如在二维码支付、LBS、SNS等成熟产品和技术之上诞生的移动电商应用极具市场想象空间,传统企业也开始意识到有望在移动电商领域可以后发制人。而当物种达到一定丰富程度的时候,整个产业链条也便水到渠成形成真正的闭环。看点5垂直电商生死局从骗局到生死局,垂直电商已在众说纷纭中逐渐远离网络零售的核心竞争。垂直电商到底死不死?依照电商大佬们的判断,垂直电商并非没有竞争力,而是没有找到核心竞争力。当当网李国庆认为垂直B2C的困境在于不够垂直、缺乏特色、亏损率居高。资深零售人士黄若则指出,以自有品牌为主的垂直电商大有作为。刘强东也对零售平台型垂直电商的前景表示堪忧,更看好垂直品牌。尽管嘴上如此说,但大佬们驾驶的平台战车对垂直电商的碾压却从未消停。红孩子被收购、维棉关门大吉、玛萨玛索传闻四起、初刻求收购……节节败退的垂直电商想要在2013绝地反击,仍要在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上有所追求,并在资本寒冬的情形下有所取舍。此外,面对不可避免的价格战,垂直电商则需尽快找准定位。向唯品会这样依靠低价销售名品库存的路数靠拢,或许能找到一线生机。
2013-01-07 23:55:581044 次
661-680/685 记录34/35 页首页上一页1...3132333435下一页尾页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爱奇艺
最高返利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