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8月15日消息,最新获悉,猎豹移动副总裁许晓辉已经离职加盟每日优鲜,担任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MO。许晓辉(图片来自网络)据悉,许晓辉是一名资深的营销行业人士,曾就职于雅虎中国、金山软件、凡客诚品。其中,2009年加入凡客诚品,操盘的“凡客体”营销曾风靡一时;2010年底,创建慢生活品牌“初刻CRUCCO”,被业界称为“豆瓣版凡客”、“中国的无印良品”,而后被凡客全资收购;2014年9月,加入上市公司天音控股,担任其下属独立子公司天联网CEO职务;2016年8月,加入猎豹移动,担任副总裁。据了解,每日优鲜是围绕老百姓餐桌的生鲜O2O电商平台,覆盖水果蔬菜、海鲜肉禽、牛奶零食等,在主要城市建立了“城市分选中心+社区配送中心”速达冷链物流体系,为用户提供全球生鲜产品“2小时上门”服务。2016年4月,每日优鲜完成共计4.3亿元的B轮系列融资;2017年1月,完成C轮1亿美元融资。每日优鲜已经开始试图搭建线下流量入口,孵化了一个“无人超市”项目——每日优鲜便利购,为企业提供“生鲜茶水间”。每日优鲜用该项目跨过了传统门店,直接设置了离消费者最近的终端——市内无人货架:用户通过微信扫描码即可跳转至“每日优鲜便利店”小程序,扫码选购、自助付款。目前,市面上与每日优鲜便利购类似的产品有很多,包括同为综合商品货架的小e微店、老虎快购等,也有像回家吃饭、欧亚咖啡等垂直商品的自动售货设备。而每日优鲜便利购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嫁接原本每日优鲜的物流资源,以前置仓当做供货仓,保证每日高频补货。自去年12月AmazonGo曝光以来,便利店在国内瞬间大热,从超市、便利店再到自动售货设备,覆盖不同规模、不同距离购物场景的企业纷纷入场:自助购物超市便利蜂、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无人智能售货机邦马特……相较于上述无人便利店的在半开放区域落地,每日优鲜便利购及类似产品选择从企业入手,锁定了特定购物场景。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模式一方面规避了外界的进场难度,一方面也可以在具备诚信基础的环境中运营,不过未来可能会在供应链能力上面临挑战。
已经不止一个公众号反馈打开率下降的问题了。一位移动医疗创业者曾向小编透露,其几千万的用户,虽然每天文章都是10万+,但打开率已经从原来的7%-8%降到3%-4%。冯大辉在7月19日的“小道消息”里也撰文《你的微信公众号数据也下降得很厉害吧?》称,“新增读者量放缓,文章阅读量也不高,而且,转发量走低,这意味着文章触及不到新用户,自然也不会带来新的订阅。”和菜头、小马宋、魏武挥等第一批吃到微信公众号红利的自媒体也开始纷纷唱衰。魏武挥甚至称,“打开率的下降,可能导致内容创业项目估值的下降,更有可能形成内容运营者的挫败感。”很多人将其归因于公众号数量爆棚摊薄了流量红利,以及内容创业者输出内容质量的下降。但日前,有知情人士向小编爆料称,微信公众号文章打开率、阅读率下滑可能是起因于微信后台算法的调整,算法调整将直接影响到用户朋友圈的内容呈现。换句话说,你发的朋友圈,有些朋友可能根本看不到。“从2017年开始,微信就在策略性地回抓流量,‘搜一搜’和‘看一看’都是在分发流量。同时,微信在朋友圈分享机制上也做出了调整,很多文章可能会触达不到你想通过社交图谱覆盖的用户。有一些内容你分享了,但和你不常联系的朋友或许无法看到,甚至有些公众号的推送内容,也有关注的用户看不到。”上述爆料人士说道,咪蒙在禁言风波之后,很多用户在朋友圈被其文章刷屏的概率比以前少很多。朋友圈是微信的底线微信对内容分发的控制欲似乎一直在上升。在此之前,也有人曾向小编透露,微信公众号似乎有意进行千人前面的精准推送,创作者可在后台对用户打上比现在更为精准的标签。“有几个大V被叫到微信总部征询意见。”但此说法最终并未得到最终证实。除了早期的陌生人查看朋友圈和关闭朋友圈的功能外,几个月之前,微信推出了饱受争议的朋友圈“仅三天可见”功能,之后用户又可以设置某条朋友圈的互动不再通知的功能。在8月7日,微信最新的AppStore6.5.13版本中,出现了“不常联系的朋友”功能,随后微信表示该功能还是在灰度测试。小编在此前报道过微信即将在隐私功能中加入“不常联系的朋友”选项这一举措——将用“半年内无单聊”“无共同小群”和“半年内没有回复过他(她)的朋友圈”这三个维度来帮助用户批量管理好友。用户在点击后可以进行删除、屏蔽朋友圈等操作。有接近微信的相关人士表示,微信推出这个隐私功能后,也可以通过用户做精准筛选,以此来丰富后台的数据模型。“受此影响,如果一个用户一天分享了十条朋友圈,他常联系的朋友可能会看到十条,而半年不联系的朋友可能只看到两三条。”对此,微信官方只回复称:“产品功能还在灰度中,会根据用户反馈不断调整。”至于后台是否会自动影响朋友圈内容的展现,微信方面则没有回复。据上述人士透露,在此功能推出之前,不常联系的微信好友或许就不能收到彼此的全部朋友圈动态了。微信在后台会根据相关数据阈值,来判定用户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来把控用户朋友圈内容的呈现。而用户自己做出的分组选择,无疑增加了该数据模型的精准性。微信之所以在朋友圈上越来越谨慎,或许是因为朋友圈也是微信最重要的底线。“朋友圈一旦被太多没营养、过度功利的、甚至传递负面价值观的信息所污染,可能会直接影响微信的打开率和用户使用时长,连小程序都还不能在朋友圈直接分享。”微信在担心什么?有公开数据显示,微信全球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9亿;“互联网女皇”华尔街证券分析师MaryMeeker发布的《2017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也显示,微信使用率稳居中国第一,中国用户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时间高达9亿小时。相比之下,QQ、爱奇艺、UC浏览器和微博等所有移动应用的总使用时间为31亿小时;自媒体联盟SEE调研数据显示,在大多数城市用户的手机耗电量排行榜中,微信的耗电量占比超过50%。这些数据都显示,经过野蛮成长期,微信已经成长为占据中国用户使用时长最多的移动App。在大把占据国民时间,稳居使用率第一App的宝座后,微信究竟在担心什么?为何不断在调整内部的数据模型和算法呢?据爆料人士分析,微信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微信用户增长遇到达到瓶颈。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9亿人,新用户增量已经达到瓶颈。新用户增长率放缓的同时,微信要尽可能保证用户的打开率和使用时长。第二,微信可能要对流量进行洗牌。在流量庞大后,微信可能希望通过此类调整,限制不恰当的内容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传播,从而达到洗牌的目的。第三,微信要强化熟人社交的属性。与其他社交媒体不同,微信希望一直保持着熟人社交的属性。但随着功能的完善和普及率的增高,微信好友的构成越发复杂。除了经常联系的家人、朋友、同事之外,还有很多好友关系较为疏远。而微信更想保持熟人社交属性,因此会让用户的朋友圈更多呈现熟人发布和分享的内容,让不熟的人发布的内容从朋友圈中减少甚至“消失”。第四,微信要净化朋友圈环境。微商、广告、以及包括谣言在内的不良信息越发泛滥于朋友圈。这些信息往往都有煽动性强、诱导分享、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很容易大范围地占领朋友圈。微信通过新的算法能够控制单篇文章的流量阈值和分享次数,也就可以达到限制此类文章传播范围的目的。第五,微信过去在内容分发逻辑上,无论是公众号推送还是朋友圈分享,一直秉持的是“我喜欢、我订阅”的逻辑,也就是将内容获取的自主权交给了用户自己。这也意味着,由于每个人的兴趣图谱、社交图谱不同,其订阅和接受分享的内容也全然不同,微信的内容呈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千人千面。但在被接受部分,用户实际上也存在困扰,除了前述的干扰信息外,还存在着信息冗余现象。用户在关注大量的微信公众号之后,可能会接收到更多的无效信息。微信有可能将此寄托于机器算法,来更好的调节用户接受内容的方式。“这一点和‘头条’所倡导的‘我喜欢你推荐’逻辑有不谋而合之处。”谁的蛋糕要被动了?不论微信是出于何种目的,调整算法后最先受影响的无疑是寄生于微信生态中的自媒体们。上述的五点原因,都将对微信自媒体产生影响。伴随微信用户增长率放缓的就是公众号的用户增量放缓,新用户的减少将直接影响到公众号的打开率。“如果今天一个公众号的新增粉丝有两万,那这两万用户基本都会打开它当天的文章。如果一段时间公众号的新增用户变少,那这段时间它的文章打开率可能都会变低。”有业内人士向小编表示。而朋友圈内容将根据用户关系呈现的调整,也会对微信公众号的增长产生影响。朋友圈是微信公众号内容传播和增长粉丝的重要渠道。例如百雀羚前阵子的“一镜到底”广告,不少微信用户都是先在朋友圈中先看到分享链接。但百雀羚在前不久发起的第二次类似的朋友圈传播,影响力似乎有所衰减。同时今年也被不少业内人士看做为自媒体的变现元年。除了广告、知识付费之外,大批自媒体选择了通过电商变现。寄于公众号篱下的自媒体电商,靠的就是微信生态大量的流量基础,以及朋友圈分享带来的裂变式增量。当新用户增量放缓,公众号打开率降低时,商品能够触达的用户数量也随之降低,加之分享到朋友圈后被看到的机会变小,自媒体电商的社交分享属性也被稀释。“微信未来商业化会倾向于考虑到不同场景和小程序关联在一起,而不是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此前曾有爆料人士告诉小编,微信正在内测小程序电商单品搜索。那对于用户来说,微信助其屏蔽掉非熟人的朋友圈消息,真的是遂他心意吗?如果用户处于某些原因需要看到全部的朋友圈内容,在新的算法模型下,微信如何满足用户这样的需求呢?有微信用户认为,这种屏蔽可以过滤掉和自己无关的无效信息,避免弱关系信息对强关系信息的干扰。不过也有用户表示,这种屏蔽有时可能会误伤部分有效信息。“半年内没有联系的好友,但他分享的信息对我来说可能是有用的。”此外,微信的本质是社交,社交的本质是建立连接。建立连接不仅仅是在熟人关系以及熟人社群基础上进行。打破原有的传统社交藩篱,跨界连接更多的不同的领域,这种互联网社交的交叉性才是微信过去得以爆炸的最重要因素。从信息共享的层面上看,内容传播也需要跨境,也需要交叉渗透,消除一切鸿沟。对此,也有业内人士猜测,最直接的方式是用户可以在“设置”中增加“接收全部好友的朋友圈内容”选项,让用户的朋友圈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看到全部的朋友圈内容。而微信这样的调整也让人联想到微博此前的传言。早在2015年就有消息称,微博出台了新的规定,降低博文的阅读量,每一条微博只会出现在50%的粉丝页面上。不过微博官方很快发布消息称,微博为了保证信息流的质量,做过对信息流的优化处理,将原本可能分发至用户信息流中的低质量、低互动内容以及垃圾营销信息限制展示。微信此次算法调整与之前的微博有异曲同工之处。而微博付费的会员不仅能屏蔽更多低质量信息,还有一项功能可以提高自己发布的微博被看到的机会。其实,微信正在逐步释放自己的能力和野心,而它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改变整个生态。
8月12日,小程序统计平台阿拉丁发布2017年二季度小程序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随着微信小程序入口不断开放,将在下半年快速涌入,预计四季度流量将较一季度呈现7倍增长。但分析认为,平台将App服务照搬到小程序上的做法行不通。在2017年二季度小程序指数榜单中,摩拜单车、王卡申请助手、腾讯视频、拼多多、蘑菇街女装特卖位列前五。数据监测显示,在Top100榜单中,小程序所属类型较多的前三位分别是工具类、零售类、生活服务类。其中工具类占比36%,零售类占比11%,生活服务类占比10%。阿拉丁数据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刘赞表示,当前小程序呈现出来的是工具集中化、去中心化的特点。从数据呈现上来看,Top小程序所在领域集中在刚需、高频、线上+线下应用等方面,体现了基本生活场景的特性。从小程序的商业价值来看,轻应用的属性将使它成为头部App的补充应用,同时也将替代长尾App或者低频服务App。事实上,在今年1月微信小程序刚面世时,诸多电商和商家视之为脱离阿里、京东等巨头打破渠道桎梏的出口。但半年多后,多位从业者表示,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在企业的规划中目前已经不是重点项目。小程序发展的外部条件也存在掣肘。群应用创始人杨芳贤表示,很多微信类目在小程序上还没有开放,内容类小程序在政策监管上有更多要求,这些都是要应对的挑战。此外小程序开发者对微信的审核标准也存在顾虑。阿拉丁小程序统计平台CEO史文禄认为,很多平台将App服务直接搬到小程序上,或把小程序做成“阉割版”的App,肯定行不通。
8月9日下午2点34分,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关联了旗下“美好的店”的商城小程序。吴晓波旗下电商产品“美好的店”上线于2015年11月。在出版散文集《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后不久,沉浸在对美好演绎中的吴晓波想让内容开出“美好的店”。吴晓波团队希望通过优质内容把读者导流到电商平台,以贩卖知识导流,形成稳定的社群和圈层,进而实现广告、卖课、电商的多样化商业变现。去年年底,“美好的店”项目被曝已被叫停,团队疑似解散。彼时正值罗辑思维退出papi酱,市场对内容电商是否为“虚火”的质疑声不断。今年起,吴晓波频道恢复对“美好的店”商品推荐。7月31日,袁米于“美好的店”全网首发,单价为每5公斤229元人民币,吴晓波频道此前为“美好的店”设立有独立菜单,点击即可进入H5页面的店铺。如今,吴晓波频道资料页可以清楚地看到被绑定的店铺小程序,“美好的店”已经在这个顶尖财经类IP的内容阵地独占了两大入口。小程序的能给内容电商运营者带来何种变化?吴晓波或许可以在卖货中找到自己的视角了。
随着“扫一扫”结账成为潮流,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不带现金出门感到习以为常。7月31日,在微信智慧工坊PRO版公开课上,微信支付团队公布了今年“无现金日”的策划。在8月1日至8月7日期间,用户使用微信支付可领取并累计鼓励金,还可额外随机获得现金红包、专享代金券,而鼓励金可在8月8日进行一次性抵扣。与此同时,微信支付的劲敌支付宝也联合各地政府、各地商铺推进“无现金社会”。其背后映射的是移动支付领域的激烈竞争。市场研究公司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2016年底,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份额分别为54%和37%。近期,苹果的ApplePay首次推出优惠活动,PayPal和百度钱包也合作拓展中国市场,“火拼”还在继续。借力服务商微信支付上线四年以来,已经从支付逐步拓展到各个行业和生活场景。继“公众号+微信支付”模式之后,微信支付又加入了小程序、社交广告、会员等服务能力,深挖线下流量。根据腾讯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9.38亿,同比增长23%。截至2016年12月,腾讯移动支付月活跃账户及日均支付交易笔数均超过6亿。事实上,在移动支付的各个环节中,微信支付提供的是较底层的解决方案,在线下通过第三方服务商来具体对接品牌商。而微信支付方面也强调,所有客户数据都掌握在各个行业的合作伙伴手中,微信支付并不会接管任何客户。在微信支付连接的各行业中,目前零售业占比最高,微信支付运营总监黄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个线下零售行业的痛点更明显,近年来电商不断地冲击它,行业改变的动力较足。零售行业也率先在架构、管理体系上进行变革。”对于零售品牌而言,它们看中的是微信携带的社交能力和传播能力。家乐福全国市场部首席营销官余莹向记者介绍道:“一方面,‘支付+朋友圈广告’的形式可以做到广告的精准推送;另一方面,电子会员卡、优惠券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尤其是优惠券可以和朋友分享,朋友有需求时就采用。这既免去了硬广的尴尬,也减少了广告成本。”除了零售,时尚、餐饮、出行等行业也成为微信支付的拓展方向。但是连接线下商铺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微信支付餐饮负责人许阳辉告诉记者:“一开始,服务商的服务不可能十分健全,例如,服务商会遇到如何帮助商家获取、读取数据等难题。我们通过培训服务商来克服短暂的阵痛,并且我们保证不抢服务商的利润,同时会相应地给予他们服务推广费、物料等补贴优惠。”他还表示,现在一二线城市的线下市场已经到达瓶颈期,今年会往三四线城市进一步扩张。除了国内市场,微信支付也向国外进军。目前,微信支付的跨境支付已合规化接入19个国家和地区,已有12个币种,10个行业合规化接入。两强争霸7月31日,腾讯联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知名调研机构益普索共同发布了《2017智慧生活指数报告》,报告指出,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6年,国内非银机构移动端支付的笔数从33.77亿笔增加到970.51亿笔,年复合增长率为195.09%。移动支付正在强势崛起,另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58.8万亿元,2017年预计规模将增至98.7万亿元。尽管市场上有银联、ApplePay等玩家,但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占据着中国绝大部分市场,双方战况胶着。多位同时接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线下品牌商告诉记者,目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用户比例非常接近,两者的数据“咬得很紧”。总体而言,微信支付拥有强社交属性,支付宝则在用户数据上更为翔实。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的O2O数字营销主管伍安娜向记者分析道:“微信在社交方面很强,需要会员分享、互动的环节我们就通过微信支付来营销。支付宝因为有实名制的后台支持,在数据精准度上更强。”奈雪广州市场负责人梁嘉欣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微信的社交数据很强大,支付宝的用户画像精准,因为支付宝拥有用户购买商品的具体数据。同时,在线下活动上支付宝给予较大补贴。”不论是微信支付还是支付宝,均通过成千上万家服务商来对接线下商铺。在服务商眼中,两者的差别较小,掌贝的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与微信及支付宝的合作模式基本上类似,差异之处在于商户的费率和对服务商的返佣。”掌贝为线下商铺提供融合收款、评价系统、卡券管理等门店应用和营销服务。另一家第三方服务商则告诉记者:“关于微信和支付宝的费率,我们都是按照支付通道方的要求申请,与官方费率一致,微信一般是在0.6%,支付宝目前是0.55%。”此外,对于业内排行靠前或者有潜力的公司,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均会给予0费率的支持。在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看来:“在国内,移动支付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两家的天下,未来他们的份额差距也不会太大。目前来看,两者提供的服务越来越相近,又各有特色。微信在场景营销、社交营销方面具有优势,而支付宝凭借多年的经营和商家的距离更近。从公司角度来看,腾讯的特长在于ToC类产品,在ToB业务的经验上阿里更强。”
在2015年6月淘宝发布淘口令后,淘宝客和微信保持着一种沉默的“暧昧”,两者明面上装作互不相见,私下却不断上演着猫和老鼠的戏码。5月,腾讯再次封杀了淘宝客在QQ和微信端的推广链接,似乎要给猫鼠游戏宣告结局。淘宝拼团有意无意地在猫窝顺了点小鱼干,被逼得掏出利爪的微信不会意识到,这或许是自己玩了手商品搜索后的链式反应。一切动作都源于恐惧……5月21日,不少淘宝客发现微信、QQ上的淘宝客推广链接打不开了。阿里巴巴集团旗下营销平台阿里妈妈迅速发布公告,确认了淘宝客链接被屏蔽一事,并建议淘宝客在分享推广内容时,先把链接去掉,引导买家通过淘口令登录购买。(《阿里妈妈发布公告:淘宝客遭微信QQ封杀》)淘宝客推广是一种按成交计费的推广模式,淘宝客只要从淘宝客推广专区获取商品代码,任何买家经过淘宝客的推广进入淘宝卖家店铺完成购买后,就可得到由卖家支付的佣金。淘宝客借鉴了于亚马逊平台上发展而来CPS联盟,随着阿里平台站内流量成本的水涨船高,走佣金模式的CPS的“中小型商家友好”特性被广大长尾卖家推崇,逐渐成为今天阿里妈妈平台旗下的第一赚钱机器。阿里妈妈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影响不大。”需要指出的是,通过不断修改链接特征来绕过微信的识别的确不是什么技术上的难题,但微信也可以顺手就在下次更新里再次封杀。这样的“躲猫猫”游戏要玩到什么时候没人知道,但淘宝客和消费者却极有可能在陷在“今天能不能打开链接?”的沼泽里失去耐心。这并非腾讯旗下产品第一次屏蔽淘宝客链接。事实上,微信一直保持着对淘宝及淘宝客链接的屏蔽──直到今年3月淘宝客更新至5.1版本后,淘宝客链接才能重新在微信中打开──这显然不是因为微信的善意。不到两个月,突围再次宣告失败。在此前的长期时间内,淘宝客们早已经积累了一身教授买家通过淘口令和复制链接的形式进店购买的本领,阿里妈妈方面称“影响不大”也并非没有理由。虽说3月淘宝客5.1版本绕过屏蔽的手段才持续了不到两个月,可这次“偷偷摸摸”的突围却让淘宝客活跃在微信的身影更“扎眼”了。(《乱象还是趋势?淘宝客们开始瞄准微信了》)淘宝客的新模型“淘宝优惠机器人”利用购物返利和多级分销牢牢地抓住了一大票活跃在微信生态内的优质客户,“它们在‘相互屏蔽’多年的微信和淘宝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桥梁。“这些在微信中滋生的返利通道,却让微信的流量再次流向了淘宝。2016年,微信为阿里贡献了高达2000亿元的GMV,总占比达6%。触碰微信那根异常敏感神经的还不止是微信淘宝客生态的乱象丛生。7月18日,淘宝网的营销新玩法——拼团正式上线生效。根据淘宝网的定义,拼团是一种营销活动工具,买家通过自身分享邀请好友组团,成团后可享受卖家商品的让利。支付宝不做社交了,淘宝却再次伸出了触手。拼团模式,其实就是社交经济。用户将拼团购物链接转发到微信群等场景中,亲友、同事等熟人在规定时间内实现拼团即可获得折扣。这种裂变式的社交拼团模式能产生“病毒式”的传播效应,在极低的成本下拉动新的用户增长。以其代表拼多多为例,据披露,拼多多2017年5月的交易额已经过50亿元,日订单量过500万,客单价20多元。去年7月,拼多多完成了由腾讯领投的1.1亿美元的B轮融资。另据未披露消息,在3月份完成的C轮融资中,拼多多估值已达20亿美金。拼多多的产品逻辑是:调动起用户的社交关系拼团购买某一低于其他购物平台价格的商品。比传统团购自由度更高,SKU更灵活。拼多多为微信生态外的电商品牌和品牌商打开了一个新的流量渠道,以银泰西有、网易考拉为代表的零售巨头对此趋之若鹜。恒安纸业在今年12日至14日尝试拼团卖纸巾,活动期间纸品类购买转化率达48%,参团率达98%,通过社交分享带来的订单量比例超过50%。7月24日,美妆平台河狸家的拼团项目在首页上线……由于拼团模式和此前的流行的诱导转发类似具有病毒性的传播效应,促销信息泛滥会严重影响微信生态的用户体验,因此即便是领投了拼多多B轮的腾讯也仍未开放拼团的朋友圈分享权限。其实,微信在2016年拼团模式起步之初就出台了朋友圈谢绝拼团的公告,直到今年4~5月才真正下手整治。在微信的划定边界里,拼多多简单、粗暴的一招鲜可以在好友对话和微信群出现,但如果想出现在朋友圈,肯定不会是链接的形式。据微店生态业内人士透露,微信要求拼团业者在页面开发时就取消微信右上角的分享到朋友圈功能,从技术上进行了限制。在这样的背景下,淘宝拼团的上线直接越过了微信的红线。由于淘宝客5.1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绕过微信屏蔽,此次淘宝拼团上线恰好品尝到了这枚甜蜜的果实,可以畅通无阻地在微信生态各个位置流动和展示。“自己人”都无法获得的朋友圈露出,竞争对手竟然突破了;之前还只是优惠低价的淘口令,如今竟然想透过拼团继续掠夺微信流量……这种种难免让微信恼羞成怒。实际上,淘宝还没来得及有大动作,触怒微信的可能仅仅是那一纸公告。在手淘,无论如何都无法找到拼团的入口,朋友圈和群聊似乎也没有见到淘宝拼团的刷屏,绞杀在起义开始前的黎明就已开始。淘宝急着上马拼团,除了保持了一贯对社交零售的饥渴之外,或许也是受了微信的刺激。微妙的变化源自于今年5月上线的微信“搜一搜”,通过这个入口,用户可以搜索相关的公众号、小程序、朋友圈等,目前已经与扫一扫、摇一摇成为同级功能。而另一个隐藏在小程序中的搜索入口则是能检索到小程序本身。如若能够通过检索连接人与商品,其背后蕴藏的巨大想象空间和流量势能就会瞬间爆发。月初,亿邦曾首报微信即将内测商品搜索,有受访者指出微信做商品搜索本质上是要建立基于微信的电商搜索环境。“电商的模式和格局既定,想在存量市场中改变人货场的竞争模式,需要挖掘新的流量或者改变原有流量的分发模式,微信做商品搜索将以上两点都包括了。”一位传统零售从业者表示,“如果依托于微信小程序电商可以崛起,商家面对二选一的时候,会有C选项。”今年年中,腾讯悄悄地上线了一个叫“觅鱼”的导购网站,同时发布了其桌面客户端。出人意料的是,觅鱼没有开发手机端的APP。觅鱼从全网抓取优惠信息分发到平台上,用户可以直接点击链接领券并下单购买。经过观察,觅鱼并没有洗去商品链接中的推广ID,得到觅鱼免费青睐的淘宝客完全是“中彩”。最新版本的觅鱼还没有用户体系,因此并不能做到商品推送的千人千面,和市面上的老牌导购网站比起来显得非常不成熟,或许可以将它当作一个“姿态”性质的产品来宣扬腾讯的开放理念。未来,淘宝客或许依然会活跃在微信生态内,但是所有的商品展示和购买通道可能都要通过一个类似觅鱼的小程序来接通。微信生态内的电商推广思路和面貌或许会趋同,但终究被拾掇好了。腾讯总会用对开放的不同定义告诉你:我对大家是开放的,但开放是我的。
【编者按】从今年3月份开始,小程序频繁发布新功能,其中不少功能都与微信公众号相关联。日前,小程序再度开放新能力,开发者可以授权第三方创建微信开放平台账号,同时管理公众号和小程序的用户。这项能力又将带来什么改变呢?(本文为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服务商微盟投稿,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近日,小程序开放新能力,开发者可以授权第三方创建微信开放平台账号,同时管理公众号和小程序的用户,实现用户身份的打通。其实,小程序上线以来,一直不断开放新能力,其中与公众号的关联就占了很大一部分,比如小程序与公众号之间的相互跳转,公众号群发文章支持插入小程序卡片等等。此前,小程序官方曾对外表示,“小程序和公众号并不是对立面,重要的是可以转化”,这次开放的新能力,也侧面印证了这一说法,总之小程序与公众号的关联越来越紧密了,同时也不得不引人猜想,小程序与公众号彻底打通,或许只是时间问题。一键授权第三方实现用户统一管理以前,商户虽然可以同时拥有公众号和小程序,但是两边的用户各自独立,商户不能有效识别用户的身份。在我们看来,商家不能区分小程序的用户是不是公众号的粉丝,也不能辨别公众号的粉丝是不是小程序的用户,更不知道哪些用户既是公众号粉丝也是小程序的用户,给商户的用户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而要实现用户的身份打通和管理,需要在微信开放平台完成注册后再分别绑定,但是各种文档、API接口,对一些不懂开发的商户来说,很难实现小程序与公众号用户身份的识别。现在,商户可以将公众号和小程序授权给第三方,通过第三方帮助商户完成创建和绑定流程,从而识别来自不同公众号或小程序的同一用户。微盟认为,小程序与公众号打通,远不止如此。试想一下:在商家公众号中已是会员,商家的小程序自动识别你的会员身份;在公众号推送文章里领取的优惠券,使用小程序在线付款时可以直接抵扣;同时在小程序中的买单记录也可以在公众号中查找到……公众号和小程序之间数据和用户的互联互通,在方便用户的同时,更能方便商家统一管理用户和数据,实现更加智能的营销。小程序+公众号产生叠加效应截至2017年3月,微信公众号数量超过1200万个,公众号已经建立起强大的内容生态体系,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流方式,依托公众号的触达能力,企业可以与用户和消费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而小程序的出现也一度让许多新媒体运营者感到困惑——既生瑜何生亮?有了公众号,为什么还要做小程序?从产品功能性来看,小程序的工具属性更强,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可以和公众号关联,也可以不用和公众号关联,用完即走的概念让小程序不需要粉丝沉淀,有更好的用户使用体验。小程序上线半年来,微信不遗余力力推小程序,这一点从微信搜索结果上就能够看出来:小程序是被放在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公众号、朋友圈和文章。同时,一大批的品牌商户也在积极布局小程序的风口,肯德基就是一个典型,从1月9日首批跟随微信小程序一起上线肯德基小程序,近期更是推出了小程序点餐的补贴优惠活动,在肯德基公众号菜单中植入了小程序点餐链接,引导公众号粉丝使用小程序点餐。其实,肯德基手机点餐(微信公众号点餐、手机APP)已经非常成熟完善了,为什么还要不遗余力地推广小程序呢?这正是“公众号+小程序”两者叠加所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对于商户来说,更期待的是:公众号生产内容,触达粉丝和用户,小程序做商业服务和交易变现,将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将营销在微信的生态体系内完成。在实际的运营中,商家如果又想要小程序的体验,又想要让客户成为你的粉丝,那么就可以使用公众号作为粉丝的沉淀,而商城、下单、介绍等通过小程序来实现。在公众号里做一个自定义菜单,点击就可以打开小程序,这样就把小程序和公众号结合起来使用了。赋能商业还需第三方服务商在微信生态中,微信提供的更多的是基础能力。这次的“用户统一管理”也是小程序与公众号在底层数据上的互通,更多基于复杂场景的应用,比如会员的互通、订单和支付体系等的互通还要由第三方服务商来实现,微信不可能一一去做。微盟是首批参与此接口内测的服务商之一,基于微信的基础能力和开放接口,可以为行业匹配更加适用的解决方案。未来,即使是不懂开发的中小商户,也能实现自有公众号和小程序的无缝衔接。其实,在小程序发布之前,公众号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扮演着工具的角色,微信扫码连接线下场景,很多企业纷纷将其作为O2O升级的重要渠道,而微盟在其中作为第三方服务商,为不具备开发能力的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基于微信H5的解决方案。不过,相较于需要层层跳转的内嵌H5,小程序无需加载的原生体验对用户来说更加友好。从服务客户的角度来说,小程序非常必要。目前,微盟针对线下实体门店的小程序解决方案也已经上线。可以预见的是,伴随企业商户对小程序理解日益加深,第三方服务商将在微信生态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微软在昨天宣布推出微软中国首款微信小程序“微软小蜜”,作为微软中国首款小程序,“微软小蜜”可以帮助用户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目前用户可以在微信小程序搜索框搜索使用。目前微软为“微软小蜜”提供了四项技能,分别是“OCR文字识别”、“智能校准偏斜图片”、“一键生成可编辑PPT”以及“自动还原图中表格”功能,适合于记录会议现场、收集日常信息、还原表格框架等场景。OCR文字识别功能以及智能校准偏斜图片功能均能够在字面理解,对于识别上传之后的图片,可以轻易的转换成PPT格式的幻灯片文件进行编辑,用户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取代电脑等工具完成一些复杂操作,微软的目标是让制作PPT不再需要鼠标与键盘。该小程序最大的黑科技来自于“识别并还原表格”功能,我们知道被制作成图片的表格在还原时相当繁琐,但是有了这个功能之后就请轻松识别表格、文字,只需“小蜜”识别之后就能复原,目前该功能还在公测阶段,每天前1000人可以体验该功能。
6月21日晚间消息,小程序再次迎来三大功能升级,包括小程序打开小程序、门店小程序的门店页支持添加视频、门店小程序支持接口管理,丰富了使用场景和扩展性。以下为主要功能升级:1、小程序打开小程序同一个公众号下关联的10个同主体小程序和3个非同主体小程序之间,可以调用接口直接相互跳转。微信客户端6.5.9及以上版本支持。2、门店小程序的门店页支持添加视频为了方便宣传门店形象,门店小程序的门店页支持可添加视频。添加视频方式有两种:上传视频至公众号素材库添加。输入视频链接或含视频的图文消息链接添加。3、门店小程序支持接口管理门店小程序支持接口管理,提供创建商家,新增、查询、修改和删除门店等接口,同时支持第三方平台授权调用,方便批量管理门店。
6月19日,有媒体报道称,“小黄车ofo”小程序遭到封杀,经腾讯科技核实,被封杀的ofo小程序系山寨ofo,ofo官方也表示,该小程序不是出自本公司。微信官方回应,该小程序注册主体为个人,因涉嫌违规提供“社区”服务,微信平台依据相关规范进行下架处理。以下为微信官方回应全文:“小黄车ofo”小程序的注册主体为个人,提供了“社区”服务,但其实际提交的类目仅有“生活服务-综合生活服务平台类目”和“商业服务-公关/推广/市场调查”,违反《微信小程序平台运营规范》中“微信小程序的服务范围需与实际填写的类目和标签一致,也需和自身所提供的服务一致,且不应超出小程序平台的类目库范围”的规定。企业如要在小程序内提供服务,建议以企业为主体注册小程序,并按平台规则提供服务及相应资质。
6月16日下午,很多网友反应微信小程序里出现了广告内容。具体来说,通过小程序入口搜索“酒店”、“机票”等关键字,会得到大量相关的搜索结果,而广告内容会显示在第一位而且有清晰的标识。如下图,搜索“酒店”会看到艺龙酒店机票火车票预订的广告内容,而搜索“机票”会看到同样的广告内容。另外笔者还发现,这些广告内容同时也出现在了“搜一搜”功能中。输入“机票”、“酒店”两个关键字,同样可以看到排在第一位的广告内容。对此,微信团队告诉36氪记者:“小程序关键词推广功能正在试点,开放时间未定。已被灰度到的用户可通过搜索试点小程序开发者配置的品牌词和服务词,找到它的小程序或者相关服务。目前,B端在试点,C端也是灰度状态,而且只有很少用户可搜到。”另外,微信团队还表示:“我们希望每个推广背后都是具体的内容或服务,一方面直接帮助用户找到所需的内容或服务;另一方面也更好地帮助优质小程序浮现。”此外,关于“搜一搜”和小程序中的广告内容会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还不确定。自小程序上线以来,就在不断丰富自己的能力矩阵,包括打通了微信支付、开放了附近功能、连通了卡包、加强了社交分享功能以及接入了扫一扫功能等。微信公开课讲师于洪潇日前就曾表示,微信小程序可以抓住零售的新机会。小程序不仅利于品牌商和零售商,同时又可以加强双方的联系。所以当小程序中入驻了大量的品牌商和零售商的时候,其中蕴藏的广告变现能力也会得到释放。这次的试点才是一个开始。未来,小程序中的广告内容可能会进一步的扩大,而且还会生成竞价广告体系。另外,用户通过搜索场景、关键词、小程序名称等得到相关的服务,其中很大程度上还可以实现模糊搜索。正如张小龙此前所表示,小程序中不存在“商店“。微信团队从开始就没有做小程序分发的想法,小程序一定是没有中心入口、去中心化的,“同理分类、排行、推荐的模式在小程序里是不存在的”。在这之前,稍显克制的朋友圈广告没有引起用户的反感,反而其精准推广的形式用户口碑不错。不知道这一次的小程序广告又会为公司释放多少能量?今年第一季度,腾讯网络广告的营收同比增长47%至68.88亿元。但相比2016Q3和2016Q4的74亿元和83亿元则有所下降。从过去两年的数据来看,来自网络广告的增速已经告别之前动辄三位数的增长,而保持在40%-50%之间。在该季度,腾讯对广告业务的具体划分进行了调整。不再是效果广告和品牌展示广告,而是按广告属性和非广告属性来划分:媒体广告收入(主要包括新闻、视频及音乐的广告位产生的收入)增长20%至25.09亿元,主要反映移动端媒体平台腾讯新闻及腾讯视频收入的增长。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主要包括社交平台、应用商店、浏览器及广告联盟产生的收入)增长67%至43.79亿元,主要受来自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账号、应用商店及手机浏览器的广告收入增长所带动。如果小程序广告正式上线,其营收应该会被归入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这一大类中。另外,小程序如果正与品牌商和零售商的广告需求打通,这对公司的广告业务将是极大的促进。近年以来,腾讯在稳定的游戏收入外,也越来越重视广告的营收,以努力实现公司营收的多元化。在这之前,腾讯曾调整了广告业务的人事任命,以进一步挖掘该业务的潜在价值并提高它的战略地位。今年3月底,腾讯曾考虑扩大公司在美国旧金山的微信团队,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广告主和支付用户。早前还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未来腾讯可能会发展成了一个以广告业务为主的公司,比如广告营收占比高达85%的Facebook。会吗?
今天,全球智能共享单车行业首创者摩拜单车宣布完成一笔超过6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创下共享单车行业单笔融资最高纪录。本轮融资由腾讯领投,新引入的战略和财务投资者包括工银国际、交银国际、FarallonCapital等重磅投资人;TPG、红杉中国、高瓴资本等多家现有股东继续增持跟投。2016年4月摩拜单车在上海投入运营,此后迅速扩展至北京、广州、深圳、成都、天津、新加坡等城市。近日登陆英国曼彻斯特和索尔福德两市后,其在全球布局城市突破100座,运营车辆超过500万辆,日订单量最高超过2500万,注册用户超过1亿,是全球最大的智能共享单车平台和互联网出行平台。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称,新一轮融资将助力摩拜单车国际化进程,计划年底服务全球200座城市;此外摩拜还将携手全球领先物联网合作伙伴,推动移动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实景应用;另外还将在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领域加速战略布局和技术创新。摩拜每一辆单车均独家配备“北斗+GPS+格洛纳斯”多模卫星定位芯片和物联网芯片,在行业独家打造了全球无缝连接的移动物联网系统,首次实现NB-IoT物联网技术的实景应用。腾讯继C轮投资、D轮领投摩拜单车后,再一次领投摩拜。此外双方还在多个层面上展开合作,包括摩拜单车首批入驻微信“小程序”、入驻微信钱包“九宫格”等。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腾讯将继续开放包括微信在内的核心资源,为摩拜单车持续提供成长动能,助力摩拜单车的创新和业务扩张。分析人士认为,摩拜单车此轮融资将加速行业优势资源向头部企业靠拢。
共享单车再次掀起融资竞争。腾讯科技从多个权威消息源获悉,摩拜单车、ofo都在进行新一轮的融资,而且金额都达到数亿美元。6月12日,一位接近摩拜单车高层的人士向腾讯科技透露,摩拜单车很快将宣布E轮融资。而此前据外媒《Theinformation》报道,摩拜单车正在以20亿美元的估值寻求新一轮6亿美元融资。一位投资界人士也向腾讯科技证实,腾讯十分看好摩拜单车的前景,主导了此次E轮融资,上几轮的其他投资人也都有跟投。从创立至今,摩拜单车已经完成了7轮融资,总金额达到3.5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腾讯、华平投资、创新工场、高瓴资本、熊猫资本、愉悦资本、红杉资本中国、启明创投、富士康、携程、华住等。其中,经过参投C+轮、D轮融资,腾讯已经是摩拜单车除创始团队外的最大股东。最新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摩拜单车用户量超过1亿,已经进入全球90个城市,每天提供超过2000万次出行服务,运营超过500万辆智能共享单车,并且还在以10万辆/天的投放速度在增长。今年1月13日,创始人胡玮炜曾透露,用户量超过1000万。这意味着,摩拜单车的用户量在五个月内增长了9倍。这在以往的任何互联网项目中,都是极其罕见的。无独有偶,据此前彭博社报道,另一家共享单车巨头ofo也将以30亿美元的估值寻求新一轮的融资,这笔融资的金额大概是5亿美元。一位某投资机构的知情人士向腾讯科技证实,ofo目前确实在进行融资。此前,ofo已经完成多轮融资,累计金额高达6.5亿美元。ofo的上一轮融资发生在今年3月1日,ofo完成D轮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亿元)融资。该轮融资由DST领投,滴滴出行、蚂蚁金服、中信产业基金、经纬中国、Coatue、Atomico、新华联集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机构跟投。ofo官方宣称,目前已经在全国的100座城市投放了近600万辆小黄车。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已将服务范围覆盖至伦敦和新加坡。未来,ofo的目标是再下20个国家(包括日本、西班牙、法国、德国和菲利普)以及200多座城市。目前,摩拜单车、ofo是市场上共享单车的最主要玩家,二者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除了融资金额比拼外,流量入口、投放数量、市场份额等都成为争夺焦点。摩拜单车与微信深度合作,通过入驻九宫格、小程序开锁、微信扫一扫开锁等,获得了巨额导流;还发布“摩拜+”战略,布局“生活圈”“大数据”“物联网”三大开放平台,与中国联通(微博)、京东、招商银行、中国银联、百度地图等达成合作。ofo也背靠投资方,接入滴滴出行,用户可直接在滴滴出行APP内获取开锁密码,支付用车费用;与支付宝合作,只要芝麻信用在650分以上的用户,无需缴纳99元押金,即可享受骑行服务。共享单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各路资金不断涌入。不过,共享单车也将面临规范发展的问题。5月2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共享单车实行用户实名制注册、使用,禁止向未满12岁的儿童提供服务,为用户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和第三者责任险等,并要求推广智能锁、运用电子围栏等技术等。
美团外卖宣布昨日完成订单达到1255万单创下新高,日交易额突破5亿。6月3日,美团外卖曾宣布平台日完成订单量突破1200万单。“美团外卖订单的快速增长,折射出消费人群对外卖用餐的需求不断被激活”,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美团外卖表示连续半年每个月新增用户总量高达1000万,目前美团外卖的月购买用户数已超过6700万。外卖对地域、人群、场景的渗透正在快速扩散,一个典型特征是外卖正逐渐从“工作餐”向“家庭餐桌”延伸。根据美团外卖大数据统计,每到周末外卖订单量都会迎来一周的最高峰,而且周末的晚上比中午还要高。白领群体不仅工作日在写字楼里订外卖,到了周末,这种消费惯性也顺势延伸到了居民楼、住宅。另一方面,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用户的外卖订餐水平也在发生改变,“目前美团外卖平台的平均客单价已经突破了40元。其中,白领客单价在46元左右。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全国整体的月均客单价上升了约18%”,美团外卖表示。美团外卖表示,多入口流量互补是美团外卖覆盖差异化用户、支撑单量增长的关键因素。美团点评副总裁兼外卖和配送事业部总经理王莆中曾透露,“除美团外卖APP之外,美团外卖还拥有自于美团APP、大众点评的APP、微信钱包生活服务入口、微信小程序和手机QQ这些入口的流量。”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研究机构QuestMobile发布的《2016上半年外卖行业研究报告》指出,来自不同入口的流量形成平台联动优势,有效支撑美团外卖月活跃用户数领跑行业,超过行业所有独立APP月活数据总和。美团外卖方面还表示,在美团外卖每天1200万订单中有超过30万单是非餐饮订单。除了餐饮外卖配送外,美团外卖还提供超市零售、生鲜果蔬、甜点饮品、鲜花蛋糕等多品类的配送订购。近期推出的“跑腿代购”功能也补全了对小吃、烟酒、咖啡、日用品的个性化用品的配送,进而促进用户粘性提升。资料显示,目前美团外卖的覆盖城市数量超过1300座,活跃配送骑手数超30万,合作商户数超过100万。
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天猫App一狠心,做了一件非常挑战自我的事情——完全的去中心化。这意味着,天猫不再想着用同一宴席去讨好所有人,尽管这可能是一桌满汉全席。这次的千人千面来的彻底,彻底到悄无声息。如果你现在打开这款最新版本的App,在首页几乎看不到什么大的流量入口,直愣愣放在眼前的就一个全新全异的界面,所有的商品信息都是基于算法,源自个性化的推荐。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熟知的另一款淘宝App上,至少要向下滑动三四屏才能触碰到。去中心化是个非常难得的选择。要知道,阿里巴巴拥有5.7亿移动用户,他们的活跃用户会每天打开7次手机淘宝。虽然没有公开天猫的具体数字,但可想而知的是,这个超高流量电商平台在过去几年里,一直是网购的最主要通道,存在着巨大的虹吸效应。而正是基于这样的储备,才会造就千亿级别的单日销售神话,才会为其流量变现提供巨大的支撑。但自从去年双十一开始,这家公司的管理者就开始呼吁“千人千面”。尽管毒眼从部分品牌商那里听到了若干抱怨,诸如千人千面会让流量更加分化,达不到集中式入口集中式营销的爆发,这直接导致了这些品牌商在参与天猫营销活动过程中无法释放更多的势能。不过,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对此的态度是坚决的。他指出,千人千面在无线时代已经变成一个必然。“无线时代信息浏览方式的转变,商品只能够展现在五六寸的手机屏幕上,这时候,如果让几亿人同时看到一样的东西,那一定会有大量的人是不满意的。所以,无线时代几乎逼着你去使用大数据猜测每一个人的喜好。”把一款App内容的决策权交给用户,让他们自定义自己想要看到的内容,而不再是千篇一律,已经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主旋律。但就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公司,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正确的选择一定会触动很多参与者的利益。这其间,是要考验一家公司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和远见,也要考验它是否有足够的合适的方法和策略。先说说远见和智慧。毒眼这些年已经听很多公司喊了很多年“去中心化”,有的是希望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来颠覆PC时代的互联网巨头,打破一元格局;有的是希望用新的方式去顺应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必然,树立新典范。但可惜的是,毒眼并没有看到这些呼声很高的公司获得太多突破性甚至实质性的进展。举个最近的例子,譬如小程序。有些商家对这款微信工具的评价很一般,高雅一点的描述,称之为“禁欲”。其带来最直接的失落感是,小程序并没有充当流量入口这样的角色,特别是在流量红利日趋稀薄的今时今日。多么的可笑,那些成天喊着去中心化的公司,还是戴着老花镜去看待小程序,寄希望于一个巨大的流量管道,裹挟海量用户的潮汐,来解决当下的问题。如此“变法”,多少有些短视。“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那些喊着去中心化的公司可能只考虑到了外部因素,以为因势利导即可扶摇直上,但却忽视了根本——内部基因的阻力。如果你是一家在PC时代活得很好的公司,过去的成功就是如今最大的陷阱。比如对集中式流量爆发的期待,比如押宝一年一次的双十一,比如更愿意在大型电商平台投广告,比如希望所有的人群都是你的用户……不一一枚举,但这些都是互联网创业者赖以生存的不二法门,没有理由相信它是错的。但毒眼要提醒诸位的是,发迹于此,也须注定毁灭于此。人年幼的时候,寻求的是共性,因为共性是对身份最好的识别,才能给一个尚未发育的人安全感。因此,幼年时的需求端会希望和别人一样,你有的我也要有。但当他成熟之后,一定开始注重差异性,因为差异性才体现了存在感,你有的我不想有。如果手机壳可以千千万,那手机里的内容就一定是定制化、个性化、差异化的,甚至一个App中加载的内容也一定是“远近高低各不同”,才更有趣些。每一个优秀的厨师都应该记住,拿手好菜固然重要,但恰恰是一鱼多吃,才能让不同口味的人都为你点赞。因此,对用户最好的尊重,不是追求多么极致的用户体验,而是把每个用户都当成不同的人去看待。而随意给用户贴标签,随意给自身做定位的企业,一定是未来商业时代最大的蹩脚。再说说方法和策略。去中心化,不一定是没有中心。尽管要触及灵魂,改造基因,但并非和母体彻底决裂。天猫App没有裂变成无数个黑猫白猫,而是把一只猫的原型放在消费者面前,任由消费者打扮就好。被热炒的社交电商,不再依托于集中式的入口,从坐商变行商,游走于民间,但在线的体现方式,仍要寄居在微信这个大生态体系之中。未来的互联网基于连接发生作用。因为连接,信息孤岛会被打破;因为连接,不同区块之间才能产生新的信任乃至交易。毕竟用一条引水渠去让所有人都汲取营养,是不可能的。马太效应最大的缺憾,是无法让经济的神经末梢感受到真正的活力,大多数我们看到的绮丽都是来自一叶障目。但去中心化绝对不是回归到信息孤岛的时代。而是连接信息孤岛的方式从过去集中灌溉变成了养分共享。在共享的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完成整个人类的在线连通。封闭的系统中充满了小农思想和主宰意味,每当出现封闭,就注定会衍生出更多的中心化胚胎,中间长出参天大树,只会让河流干涸得更快。为此,去掉集中的导流管道,放开那些利益集团的把关人,把选择权交给用户,才可能是最精准的选择。对此,毒眼从来不信“父系算法”,而是相信大数据的力量,传承的基因要在这里被打破。让市场本身发挥更大作用,而不是计划式的经济组织方式,不断的去人为干预。毒眼相信,越来越多的优秀公司,懂得采山之灵气、琢水之芳华,也懂得弱化人的主导因素,更尊重用户的价值。把所有的命门,消灭在未来商业的浪潮到来之前。
共享雨伞“春笋”宣布获得500万元天使轮融资。春笋共享雨伞是一家主打雨伞租赁服务的共享经济模式创业公司,以晴雨伞和桩机匹配为主,准备以商超和酒店为线下投放点,用户通过小程序或公众号押金59元,即可享受24小时内免费,之后每日一元的雨伞使用权。春笋表示,首批10万件产品将于6月份正式入驻上海和北京。创始人李永秋在接受亿欧采访时认为,相比较共享单车和充电宝,低成本的雨伞并不低频,还可覆盖室内和室外双重场景,广告效应更强,运营成本更低,真正的壁垒在于BD团队的强弱,即搞定室内投放渠道和室外投放规模便可形成壁垒,共享雨伞可通过雨伞租赁收入、广告收益、雨伞定制、数据增值等方式获得盈利。
第一款“刷屏”朋友圈的小程序,上线不久就遭到了微信的封禁。从5月18日晚上开始,一款名为“匿名聊聊”的应用在朋友圈刷屏。在“匿名聊聊”小程序中,朋友圈直接识别二维码,输入3位聊天口令,就能跟分享小程序码的朋友匿名聊天。然而,还没来得及给不断增长的访问请求增加服务器,5月19日凌晨,该款小程序已经暂停服务,显示的原因是“涉嫌诱导分享”。该款小程序的开发者、上海阅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魏志成表示,上线后仅用4个小时,大约在晚上9点,“匿名聊聊”的页面访问量就冲至40多万。魏志成说,“这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个零推广就引爆线上流量的小程序”。该公司此前还开发了匿名社交App和微信公众号“朋友印象”。对于被封,魏志成表示委屈,“明明没有诱导”,并表示下周会有更好玩的版本发布。截至发稿,微信团队尚未对此作出回应。有意思的是,“匿名聊聊”开发者团队此前曾获得腾讯投资。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于2015年9月份获得了Pre-A轮4500万人民币的融资,投资方为软银和腾讯等。2016年,朋友印象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融资,估值已达13亿元人民币。除此之外,朋友印象的股东中还包括俞敏洪、潘石屹、张歆艺、海清、乐嘉、吴秀波等多位商界、演艺界明星大咖。在获得腾讯投资之前,腾讯曾把朋友印象封杀了6次。
若不是被人问起,小燕子(化名)还没有发现,原来这两三年自己关注了这么多微信公众号。在小燕子关注的微信公众号中,大致分为新闻、运动、美妆和文学等几大类。也不知是从何时起,这些原本靠着内容吸引她的公众号,也开始卖东西了,而她并不排斥这些美妆号卖个口红,运动号卖个健身装备,文学号开个线上书店。她慢慢才认识到,手机中微信耗电量的占比越来越高。微信不再仅是一个聊天软件,正慢慢变成她生活中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甚至成为了一个贴身伴随品。根据自媒体电商联盟SEE的创始人万旭成Tree提供的数据,微信今年在用户手机中的平均耗电量已经超过50%,而在2015年,这一数字还在20%~30%的区间内。同时,每天大约有50万个微信公众号在更新,页面浏览量达到了50亿次左右,并在不断上涨。SEE创始人万旭成中心化的微信要玩“去中心化”Tree介绍,目前手机App的平均日活量为3%~5%,而公众号的打开率为10%~20%。同时,公众号日均PV达到50亿次,也已超过百度的日均搜索次数,这意味着微信公众号已经取代百度成为最大的信息分发平台,中国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从搜索变成了内容。这些数据都证明微信早已不只是交流沟通的工具,它逐渐形成了一个中心化生态,占据越来越多的“国民总时长”。而这个在绝大部分用户的手机耗电榜拔得头筹的App,却要在自己“中心化”的池子里玩“去中心化”。“微信公众号有2000多万个,他们在共同分割微信的8.9亿用户。目前微信还没有粉丝过2000万的超级大号,每一个账号都有各自的主题和精准用户。大部分公众号是用两种思维来“圈地”,一种是内容思维,另一种是流量思维,用内容来赋能得到流量。”Tree表示。目前,第一波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和流量格局已定,这些参与者在付出大量的传播成本和求粉运营成本之后,终究要寻求变现。从去年开始,大批公众号开始疯狂寻找变现方式,其中包括广告、电商、内容付费、社群和IP化等等。Tree表示,公众号有两种属性,一是媒体属性,二是渠道属性。此前公众号的媒体属性会更强烈一些,粘结力较差。他们要想真正的产出价值,短期或随机变现是不行的,要将内容和流量思维切换成产品和服务思维。自媒体做电商才是最好出路?目前自媒体变现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广告、电商和知识付费。在公众号媒体属性凸显时,广告是第一收入来源。据悉,目前头部公众号万粉报价为1000-2000元,腰部账号为500-1500元,而草根号仅有100-200元左右。“自媒体们会很快触摸到广告变现的天花板,若是没有长期合作就不能很好的运营和发展。同时,广告行业需要大规模曝光,自媒体广告仅是整个广告市场的残羹,没有挖掘出自身的价值。而自媒体精准的流量是有利于转化的,它可以在垂直领域里高频次接触用户,这决定了和广告属性相比,自媒体的渠道属性更为强烈。”Tree表示。此外,在他看来,知识付费是线上出版,是虚拟商品的销售,是内容电商含义的一种延展。现代知识更新速度快,但传统出版行业速度慢、效率低,它不能帮用户去解决当下的问题。知识付费更加高效和便捷,解决了这部分痛点,所以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但是公众号如果真的做只是付费,需要去上游签约作家、版权方和IP方等,整合碎片化内容,那这个门槛相对较高,所以自媒体的渠道价值仍大于媒体价值。Tree认为,自媒体的渠道属性决定了自媒体更适合做电商。电商带来的毛利高、复购多、形成粉丝闭环等好处,也有利于其自身的长期发展。“现在自媒体做电商有两种玩法,一是在淘宝做内容电商,但这也许会把粉丝导给淘宝;二是公众号在自己的体系内做电商,形成闭环。”而在SEE要做的事情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帮助自媒体自己做电商。据介绍,SEE通过内部的核心数据系统,对850万公众号的文章进行抓取分析,通过机器学习和语言分析,判断出公众号适合的品类客单价和品牌,再通过这些维度帮助他们选品。同时,SEE也在扮演多种连接器的角色,连接公众号和品牌,连接公众号和供应链端,以此来解决自媒体做电商时遇到的短板。目前SEE已经和超过2000个品牌进行合作,可提供超过15000个SKU,覆盖美妆、时尚、家居和零食等品类。SEE还面向自媒体提供售前售后支持、仓储物流等支持,在深圳、上海、杭州、北京和香港等地建有中央仓。此外,SEE已经不少的头部大号进行了合作,帮助他们构建电商闭环,其中包括一条、陈翔六点半、Papitube和同道大叔等等。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Tree认为,自媒体若想提高电商复购率和用户忠诚度,需要做好以下四点。一是养成粉丝心智,这也是核心。通过长期、高频和有规划的电商运营养成粉丝心智,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三到六个月。二是通过内容为商品和服务赋能,让用户感受到你为他提供了独特且有价值的服务;三是做自有品牌的ODM,利用品牌口碑和黏性提升用户认可度,类似于网易严选;四是通过微信小程序创建商城入口,方便用户寻找,提升复购率。小程序给了内容电商更大想象空间Tree认为,小程序的出现会增加公众号本身的连接能力。在小程序出现前,公众号的交易入口是依靠“阅读原文”进入,转化率极低。公众号文章里传统的H5广告打开率一般仅有1%-5%,而小程序可以把这一数字提升至20%。而商业发展和创业风口都是在朝着成本低、有红利和效率高的方向走,小程序运营成本低、转化率高、复购率高的特点都会给内容电商更多的想象空间。“在没有小程序之前,自媒体没有连接能力,只有媒体能力。它可以帮助自媒体连接成熟商业模式里的任何服务,连接电商、商品、品牌、广告和社群,并可以帮助沉淀粉丝。这个连接力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媒体人,也许会让中国商业迅速走向微信生态。小程序会是一个分水岭,会让流量重新洗牌。”Tree认为。在不少人眼中,内容电商是整个电商行业的一波巨大红利,其流量成本低、打开率高、品类相对成熟、垂直精准和接近用户心理等特点,都会给传统电商有力一击。Tree说道:“马云提出的新零售C2B是ConsumertoBusiness——消费者到企业,而我认为C2B应该是ContentstoBusiness——内容到企业。内容可以覆盖一群有相同需求的人,而服务一群人的经济效益会远大于服务一个人。”在Tree看来,若有一天淘宝会输,那一定是输给去中心化电商的无形网络。
5月9日消息,昨晚微信方面再次升级小程序功能——获取用户所在群ID,即当用户在群聊中点击小程序的分享卡片,开发者即可获取群ID(标识微信群的唯一ID)和群名称。通过本接口获取的群ID和群名称,开发者可以知道用户是否来自同一个微信群。一方面能为不同微信群内的用户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相同微信群内的用户之间也能更好地进行协作。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带动和群相关的小程序发展。如通过将不同功能的小程序分享到微信群中,可以实现在微信群中的协同办公、共同点餐、娱乐活动PK等。自4月开始,微信小程序陆续添加了新功能,主要方向是为小程序开放更多微信流量入口,增强微信小程序在微信生态中的能力,包括对个人开发者开放、关联多个公众号、兼容线下二维码、打通App、长按二维码跳转、新增数据分析接口等。
以人货场三维一体作为出发点,从ID到交付场景再到物流纵横,新零售的神秘大门就此开启。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快要100天了,在美国很传统的“新总统百日新政”这个关键点上,特朗普好像目前成绩寥寥。中国互联网大BOSS之一——微信在4月18日星期二做了个重大决定:可以通过长按二维码识别小程序了!从微信小程序1月9日发布到4月18日,作为体育老师培养的数学天才,我认真的对着日历用指头数了数:好像刚刚好满100天耶!小程序的“百日新政”,是无意的?还是刻意的?2016年12月30日,有关小程序诞生之后会带来的种种想象,我在朋友圈里写下了如下文字:“千人千面,万店万物,一攻一受,Perfect!Great!”不过,当1月9日小程序真正面世的时候,我设想的Perfect场景没有出现。刚出生小程序特别刻意的抑制了场景的连接想象力,主要入口来自于用户进入某一类线下场景去发现、去使用(来都来了的容易被计入存量,但人们更爱增量)。于是,过去这100天,小程序从被寄予厚望、从革命性的想象、从新的流量红利,到被一定程度上归为可能要失败的一个产品。4月18日,100天的新起点,会是小程序的焕然重生吗?回过头来说说“千人千面,万店万物,一攻一受”吧。“千人千面”是C2B的形象表达,C2B是新零售的终局。时代让零售必须面对C2B:消费者的认知水平是全球化的,认知迭代速度是互联网化的,个性化需求会大量出现。人人都想有所不同,但社会依然按着“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法则在运行。人往往会在追求有所不同于某些人的同时,又试图趋同于另一些人,从而形成人群、阶层。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生态就是一种“人以群分”的社群生态——由用户自己来选择看什么样的公众号、在朋友圈接收谁的信息。在这里,自发的形成了一个趋于“千人千面”的超大流量池:据说公众号每天的PV在50亿量级。谁不想要流量呢?谁最想要流量呢?从B2C、O2O到C2B、C2M……做零售的,几千年来都在思考着如何让物遇到人,如何让人发现物。把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当成零售的触点不是什么新鲜事。有很多公众号都开始了商品的经营,比如知名的一条;有很多做零售的也开起了公众号来运营内容和人群,比如大悦城。对大多数的公众号运营者而言,内容和人群运营是核心,那在商品的运营上会不会力不从心?读者的认知迭代那么快,内容容易快速调整,商品、商城是不是就不好转身了?对冀望于通过运营公众号来创造新触点的大多数零售商来说,做内容是不是也有点吃力?内容的风格要考虑和经营的商品有衔接的关系,是不是也限制了内容的选择?“人以群分”了,“物以类聚”也久矣了。市场上并不缺好的商品,中国的制造业、零售业沉淀着大量的商品,它们现在面临着巨大的流量焦虑(“网易严选”的快速崛起就是例证)。如果公众号的“千人千面”与零售业的“万店万物”能够打通,那不亚于开拓了一条新航线,把两个资源丰富又互有所需的新大陆连接了起来。小程序“即用即走”的特性,提供了双方很好的结合点。第一,公众号不用去涉足偏重的商品供应链,做好内容做好人群经营就好;商品方不用去涉足自身不擅长的内容运营,做好产品就好。第二,双方互相匹配时,就发生连接;双方不再匹配时,就断开连接。没有绑定关系,市场自组织,谁疗效好找谁。通过小程序,零售业为公众号众包了商品供应链;反之,公众号为零售业众包了内容和人群运营。双方能力互补,互为众包。同时,人人爱增量。公众号有更多与商品、品牌结合的变现模式,零售业有更多不同人群的流量来源。公众号负责“攻”,为品牌、商品培养潜在人群。小程序负责“受”,承载兴趣的交易转化。此谓:千人千面,万店万物,一攻一受。小程序开始支持长按二维码识别,当初设想的“公众号负责攻人群,小程序负责受交易”的一种新零售CP组合终于有了实现的基础。小程序从对入口的抑制,到释放了更多识别小程序二维码的场景,一方面应该是来自这100天来的产品应用反馈,另一方面是否有来自阿里系的压力呢?4月12日,支付宝联合口碑发布了一个“码战略”,要通过二维码盘活线下用户和流量。这个“码战略”和小程序最早推出时设想的服务场景是不是有点像?3月底,阿里公布了“千咖登淘”计划,向广大的自媒体创作者,特别是微信公众号大咖抛出了橄榄枝吸引他们登淘做内容,要在淘系庞大的商品供应链之上建一层内容层。阿里系的“商品流大陆”正在试图联通“信息流大陆”。“千人千面”的新零售需要新的信息流来创造商品流的新流动性。海量的信息流轨迹才能支持让算法更精准的去看透用户,新零售说来说去一直在努力实现数据化的“看人下菜碟”。说起“千人千面”,一个代表是“今日头条”,每个人刷出来的资讯是不一样的。另一个代表是淘宝,在APP端早早的推出了“千人千面”。但是基于商品流做“千人千面”和基于信息流做“千人千面”,哪个会把人看得更准?以下为个人感受,仅供参考。目前基于商品流的千人千面有点像“挖坟”:根据商品浏览记录做推荐,新的推荐有很多是已经购买过的同类。基于信息流的千人千面更有可能做到“挖潜”:基于阅读轨迹,可能发现新的兴趣。一方面是信息流在人的碎片时间中占有的比重更大,八卦是刚需;另一方面是信息这种商品的消费门槛更低,用户关注点容易出现跳跃式迁移,打开新世界。未来零售,企业要从对Marketshare(市场份额)的争夺进化到对Mindshare(注意力占有率)的争夺。信息流应该是创造Mindshare的主入口,通过“千人千面”的Mindshare再转化为商品流中“万店万物”的Marketshare。(注意力占有率:是指消费者潜意识中的品牌影响力份额)那么问题来了,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的组合,在信息流中加商品流,是实现“千人千面,万店万物,一攻一受”的最佳CP?还是“淘系海量商品+内容入淘”,在商品流中加信息流,更有构建C2B的战斗力?欢迎分享你的看法。有关新零售的观点,也是千人千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