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里·吃过
如何在一天之内,了解这座城市最鲜活的特点?滚妹给你两个小建议。第一,是去逛逛菜市场,弄懂这座城市的口味,很关键。至于第二,你得去弄堂里走一遭。比如在成都,去太古里、春熙路没什么稀奇,要是撞进了崇德里,指不定就能捡到什么小惊喜。站在只招待36名食客的老院落「崇德里·吃过」,迎面而来的,是个穿衬衫、戴圆眼镜、留着中长头发清瘦挺拔的......「跑堂」?他招呼着落座的食客:「把小炒肉夹到锅盔里面去,大口吃!」顺手捞走桌上的杂物。唔,约摸还是个处女座。瞧着这周身独特的气场,我觉得,他一定不是个简单的跑堂!果然,他就是传说中「成都的名片」,崇德里的设计者——王亥。1977年,王亥考入了四川美术学院,与何多苓、张晓刚、罗中立这些后来成了美术界泰斗的同学一样出色,两年后就凭借着作品《春》夺得了第五届美展的二等奖。1987年去了香港,因为爱情。王亥说,对自己而言,生命的每个阶段开始都很偶然。画了十几年的肖像画,之后开了家餐厅,一不小心就开上了时代周刊。成了红透香港艺术圈、美食圈的「香港私房菜之父」,金庸、蔡澜、倪匡等人都曾是他的座上宾。也主持过《锵锵三人行》。画画、写作、主持、「喜新厌旧」地玩了半辈子跨界,每一种经历都给了自己新的经历和丰富度。即便如此,王亥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回到成都,是以设计师的身份。2012年,旅居香港近30年的王亥,刚回到成都,打算过过悠闲惬意的退休生活。做餐饮的搭档却找到他,说有个地方让他看看。而王亥只看了一眼崇德里,便一口答应了这个设计项目。这条60多米的残巷,左边是百来年的青砖白墙老房子,角落里还有丛生的蒿草。右边是中国城市里最熟悉不过的上世纪90年代砖混结构老「教工宿舍楼」,而两条街外,就是成都最繁华的太古里。市井和国际在这里对话,生活在这里,就是生活在新旧之间,生活在自己缺席的那30年的记忆片段里。那一眼像是看到了崇德里未来的20年,王亥脑海中立马有了构思。他以「一个城市的回家路」这样的主题,把整个空间分为「谈茶」、「吃过」、「驻下」三个部分,用茶室、餐厅、民宿三种形态,去呈现一种成都市井的生活方式。强调设计和设计师近乎偏执,空间里摆设的,都是bulthaup、FrizHansen、IngoMaurer等设计师品牌。最大限度地保留它历史的痕迹,保留现状,又恢复功能,让空间比例舒适而恰当。经过一年多的设计改造,「崇德里·驻下」成了成都的地标性民宿,也获得了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的青睐。「这大概是我一生中最努力的450天了」,王亥笑着说。30年,和其他城市一样,成都的变化翻天覆地,回到故乡的王亥百感交集,面对熟悉的街道名称,也还是辨不清方位。一切都变了,除了最流利的「母语」和最好吃的「母味」。快速路抽走了城市的灵魂,要想回归理性的年代,想要找回城市的记忆,你就得慢下来。借一个能够安顿身心的家就好,可以吃、可以谈茶、可以住家,崇德里是这样,成都亦然。吃过「香港私房菜之父」的崇德里·吃过只招待36名食客,这一次,滚妹用自己的巴掌脸担保,为你保留三十六分之一的席位。一顿不满足?那,半山隐庐挑高二十米的火锅怎么样?谈茶这座拥有2000多家客栈、民宿、精品酒店的城市里,几乎家家都能坐下来喝一杯茶。当然,我们的时间有限啊,还是选最有趣的那杯茶吧,比如崇德里,比如半山隐庐、肯派陈静家、德门仁里、屋头、素舍、安隅小院等等。住家崇德里·驻下成都两大地标性代表民宿:「崇德里·驻下」和半山隐庐,一个藏于市井,一个掩于山林。崇德里·驻下拐过镗钯街,就是崇德里·驻下,有着现代视角下的舒适,也带着川西人对家乡的独特理解,有着归乡的温情,满满的成都味道。半山隐庐致力于「把最美的中国呈现给世界」的隐庐酒店,也在成都西北的龙门山脉,建了座玻璃之城,就是半山隐庐。挑空17米长,6层楼高的全玻璃设计,为的是360度无遮拦的美景。一杯法国波尔多红伴林间四溢的绿,醉倒在山林间,不能不说,又是另一桩赏心乐事——只是,这件快乐的小事,你自己来,需要提前两个月才能预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