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巨头>文章列表
巨头
尽管距离百度宣布陆奇职位变动的消息已经过去半个月,但这一职位变动所带来的影响仍未平息。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星期里,陆奇依然是媒体们追逐的热点人物,有关他下一站将去哪里的猜测从未停止,没有人认为已经年近60的陆奇会轻易选择退休。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李彦宏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放权实验,陆奇则完成了一场精彩的绝地反击。即便抛开种种商业元素,陆奇与百度的故事也足够精彩,但这段精彩的故事在两周前已经戛然而止。五月中旬,在百度内外依然对陆奇怀有极高信任的时点,百度突然宣布了陆奇将离任总裁、COO职位的信息,再一次刷新了百度高管离职的记录。百度大厦那间门窗紧闭的COO办公室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各方说法中,陆奇离职百度的真相似乎仍是一团迷雾,而在迷雾中,百度这家不断谋求重新崛起的互联网巨头的未来,在持续的动荡中,成为了更大的谜团。隐秘的变化:汇报关系与业务目标风暴并非突如其来,变数一直在暗中滋长。在李彦宏力邀陆奇入职百度的头半年,陆奇曾一度真正在COO的权力范围内履行职责。根据百度在陆奇入职时公布的信息,身为COO,百度各业务群组及负责人都将直接向陆奇汇报工作,而陆奇将向CEO李彦宏直接汇报。包括度秘、智能驾驶、渡鸦等AI相关团队都曾向《深网》表示其与陆奇沟通频繁,这些团队的管理层甚至每周都需要与陆奇直接汇报三四次,其他业务负责人也曾表示自陆奇加入以来,与其有过多次深度沟通。据《深网》了解,百度新兴核心业务Feed流,虽然在架构上向海龙应为直属高管,但陆奇经常会与相应业务的负责人直接接触。这样的情形并未持续太久,在2017年下半年,情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一位百度员工告诉《深网》,2017年年初至年中,其所在业务线有很多机会向陆奇汇报,同时,内部大项目陆奇会亲自过问。但到2017年年底,原先很多直接向陆奇汇报的业务,又变成向业务线相应副总裁汇报。进入2018年之后,陆奇就很少过问传统业务线的事情了。与之相对的是,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李彦宏开始亲自带领信息流团队。在不久前举行的百度内部沟通会上,李彦宏向在场的百度员工说道,“过去这半年的时间不少同学知道,我在亲自带信息流这个团队。每天早上八点半跟核心团队开会,每天都是如此。”这意味着,在陆奇入职百度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原先向其承诺的职权范围与汇报关系已经出现错位和裂缝。今年3月2日,百度地图事业部由搜索体系转入AI技术平台体系(AIG),原总经理李东旻离开百度,该职位由AI测试部高级总监李莹继任。尽管百度地图并不属于百度划定的主航道(人工智能和FEED流业务)范畴,但地图所产生的数据为陆奇所看重。调整之前,负责领导地图业务的李东旻直接向陆奇汇报,调整后,新的负责人向AIG负责人王海峰汇报。同时,陆奇曾明确对地图团队说过,不要有太多营收方面的压力,专心致志的思考数据和数据所产生的应用层价值。然而调整后的百度地图KPI由日活、月活等指标调整为营收,虽然没有启动裁员计划,但部门招聘已被冻结。百度地图的战略权重显然已变,而在变化的过程中,陆奇似乎失去了对它的直接掌控。在百度的最高决策层中,2017年9月加入的前新浪微博CFO余正钧是最新进入的一位,这位负责全面领导构建、发展和运营百度财务体系的高管直接向李彦宏汇报。在最近更新的百度官网上,余正钧位列高管页面第三位,紧邻陆奇。但一位接近陆奇的百度高层人士向《深网》透露,对于这位新加入的把控百度财权的高管,陆奇存在分歧,而根源还是在于权力分配问题。陆奇曾被寄予厚望,也被赋予权力。但在李彦宏与马东敏掌控百度最高权力的前提下,这位外来的职业经理人所能调配的资源,存在诸多变数。当施展抱负的条件无法兑现,人权、财权掣肘太大,加上还要做向上管理时,陆奇最终选择离开。铁腕陆奇陆奇任内,百度并不平静。2016年,百度连续遭遇血友病吧被卖及魏则西事件,外部口碑跌至冰点,同时,多年以来高效运转的商业模式受各种内外因素制约,已经触摸到天花板。李彦宏交到陆奇手中的,是一家传统业务衰落、新兴业务尚未支撑营收的公司,也是一家内部腐败频发、高管接连离职的巨头。与陆奇几乎同时加入百度的李彦宏妻子马东敏在回归后的内部讲话中这样说道:“大家还清晰地记得我们曾是中国互联网市值No.1的公司。这四年半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有太多需要复盘反思。”彼时,在危险面前,百度迷茫且有强烈求变的决心。面对棘手的现状,陆奇展示了他过人的才能。他以最快速度对百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制定了相应战略。《深网》此前曾报道,在2017年4月份举行的季度会上,陆奇进行了“全面诊断百度护城河”的讲话,这是一次确定“施政大纲”的演讲,随后主航道和护城河的概念通过内部信在百度内部正式传播。具体来讲,主航道指Feed流和人工智能两大业务,代表百度的未来;护城河是指能够让主航道业务航行更稳健的业务,起到护卫舰队的作用,是百度的现在。战略明晰对百度意义重大,在过去,百度业务散碎,很多小型业务占用了很多资源和人力却并未取得市场领先地位,浪费了很多资源。战略确定后百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主航道业务在内部拥有资源调配上的最优先权。整合成为陆奇初入百度的施政主线。2017年上半年,百度先后将搜索体系的AI团队与AI研究院整合成立了AI技术平台体系(AIG),将L3、L4及车联网团队整合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将DuerOS团队独立并升级成立度秘事业部(于今年进一步合并成立智能生活事业群组)。同时,围绕核心战略,百度陆续裁撤了医疗事业部,分拆了百度外卖、百度糯米、百度金融、百度国际化等业务,甩掉了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的资产的同时,也引入外部资本为百度谋求了最大利益。在ALLinAI的思路指引下,百度推出了DuerOS及Apollo开放平台,为百度的AI战略勾勒出明晰的图景——利用开放平台获得商业营收,类似于安卓模式,它们的落地拓展了资本市场对百度的想象空间。业务变革随之而来的是管理层的更新,陆奇加入后,王劲(百度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吴恩达(百度首席科学家、百度研究院院长)、曾良(百度糯米总经理)、陆复斌(百度副总裁,分管百度贴吧、百度知识体系)、李东旻(百度地图总经理)、相继离职,原CFO李昕晢调任百度资本。全情投入Feed流与人工智能、梳理内部业务明晰重点的决策带来了显著的积极效果,受Feed流业务营收增长以及AI加速布局的影响,过去一年,百度的实际业绩与外部口碑均得到明显提振。根据最新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百度营收209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为人民币67亿元(约合11亿美元),同比飙升277%。5月17日晚间,百度市值创下新高,一度站上990亿美元,离千亿美金只有一步之遥。于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调整,陆奇的能力内外皆被认可。尽管在部分人眼中,百度过去一年半时间发生的变化实际上也掺杂了李彦宏夫妇的意志,但作为台前实际推行改革的人物,陆奇依然展示了其极高的工作效率和高明的战略制定及管理能力。在百度陷入迷茫与动荡的过去两年,陆奇用最短时间内为这家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重新搭建了骨架,并取得了实质进展。在百度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的电话会议上,有分析师问陆奇,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商业化方面,如果以棒球比赛做比喻的话,现在进行到第几局?陆奇回答,现在是第二和第三之间,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式的棒球比赛每场共有9局,但比赛尚未进行到中场,陆奇却意外离开了。新政的遗产市场用近千亿市值的蒸发,表达了对陆奇离开百度的不解、困惑与担忧,但对于留在百度的人而言,未来如何才是更加值得关注的核心。与很多百度员工一样,已在百度工作多年的苏文在陆奇职位变动消息公布的当晚,参与了同事微信群里的竞猜——百度股价会跌几个点。市场给出的反馈远远超出他们的预计。这段时间,围绕陆奇去职的讨论是苏文和同事们谈论的主要议题,“我们最近一直在群里聊这件事,99%表达出来的都是不舍、悲观、犹疑,问怎么办。”在陆奇主政百度的一年零四个月里,苏文由于内部业务调整,经历了多次个人职位调整,他向《深网》坦言,如此频繁的调整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对员工其实有非常负面的影响,但出于对陆奇的信任,他理解并且接受改变。信任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构建,一是打通了百度内部高层与基层对话通道的新风会,二是陆奇个人勤奋的工作态度所带来的示范效应。苏文认为,陆奇所做的这两件事,真正推动解决了百度上传下达不畅、上行下效扭曲的积弊。由陆奇亲自推动举行的新风会,让很多普通百度员工第一次体验到,基层的声音能够真正传递至高层,而高层的决策考虑也能为基层所知。“我们和总监断档,总监和老板也有断档,原本上达的通路是封闭的,你有这个心理预期就不会去尝试。陆奇来了之后有了这个新风会,他会回邮件、回微信,让员工觉得我是这个公司决策的一份子,这个心理预期是很重要的,能够给员工建立一个心理预期已经很不容易了。”工作极其努力、认真的陆奇也为员工树立了职业精神的最好榜样,沟通与示范让陆奇在员工层面重建了信心。过去几年,被动迎接移动互联网挑战的百度日子并不好过,虽然仍旧是国内排名前三的互联网公司,但一系列尝试并未收到理想效果的遭遇动摇着公司内外的信心。对百度怀有很深感情的苏文并不掩饰自己的忧虑,“这么多年百度什做么都没做成,很多事情投入很大,比如之前的糯米,结果没出一年半载就不行了,我们下边的人心里会有很失落的感觉,一直在换赛道,从来没赢过,整个公司的信心有问题。”也正因如此,陆奇带来的一系列改变更为员工所看重,“陆奇来了之后我们其实是有建立信心的,每个人都希望他能影响到我们,每个人都觉得陆奇是拯救者。”然而,陆奇的去职让为期一年零四个月的新政戛然而止,战略与文化的细微改变都留下了更大的未知数。在未知面前,新政的遗产是否存在被颠覆的可能,这将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对百度价值的重估,以及百度内外信心的延续抑或崩塌。百度的意志无法得知是巧合还是刻意的安排,陆奇去职消息的宣布与2018年百度联盟峰会举行前后仅相隔三天。百度联盟峰会与百度另一重要会议百度世界大会具有同样长的历史,从2006年到现在已经举办了十三届。与旨在对外讲述百度整体战略的世界大会不同,联盟峰会的初衷是向百度流量生态的联盟合作伙伴展示百度在产品与流量上的最新策略。十三年来,百度联盟分成持续攀升,根据百度联盟峰会披露的数据:2008年,百度分给联盟伙伴的收益约4亿人民币;七年后的2015年,百度联盟分成突破百亿;2016年分成142亿;2017年分成160多亿,信息流、开屏联盟收益共享超过20亿,同比增长近20%,增长幅度与百度2017年总体营收增长幅度相当。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百度战略多次转向,但仅从营收的单一维度看,联盟毫无疑问仍是百度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百度变现体系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在陆奇主政百度期间,评断重要与否的标准曾一度发生改变。据《深网》了解,在2017年上半年的一次百度高管会议上,陆奇按照核心、外围、使命与非使命四个维度对百度内部所有业务进行了全盘梳理,将百度旗下的所有业务画进一张业务象限图中。核心、使命为第一象限,为百度最重要的业务,以此类推,非核心、非使命即为第四象限业务,指百度内部与主业关联不大,且无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业务,属于需要调整行列。Feed流与人工智能毫无争议的被划入第一象限,它们同时成为百度主航道业务,在内部享有资源调配上的最优先权。对百度传统业务的划分引起颇多争议。据《深网》了解,在该次高管会议上,陆奇提出百度贴吧“关、停、并、转”的建议。事实上,包括贴吧以及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在内的百度知识体系都被陆奇归入第四象限范畴。在一位负责百度知识体系业务的员工眼中,贴吧是百度唯一能承载社交想象的产品,百科和知道是百度搜索供血的来源,流量和营收均很强。对于陆奇做出的这一决定,他感到很难理解。对于这些质疑,陆奇在其参加的第一次百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的发言或许能够解答:“我和我的团队主要关注可以如何利用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业务的加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是如何有效地从数据中提取知识,而首要的工作就是建立使用场景,二是数据迭代,三是建立商业模式,这是我们的工作框架,我们的团队每周、每月都在监测这些指标。信息流业务上最需要改进的是匹配算法,搜索产品的最基本的服务就是理解用户需求、兴趣和信息需求。可以看出,以AI当作核心的技术被陆奇视为提升已有业务、拓展新业务的最重要因素,从销售驱动到技术驱动,正因如此,在陆奇主政百度的第一年,曾有百度员工对《深网》表示,联盟峰会以后可能不会那么重要了。但这位员工显然失算了。在陆奇去职的特殊背景下,2018年百度联盟峰显得尤其耐人寻味。更加不同寻常的是,鲜少接受采访的百度高级副总裁、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携搜索公司CTO郑子斌、百度副总裁吴海锋以及百度搜索公司运营总经理曹越一同接受了媒体群访。就在联盟峰会举行的前一天,李彦宏出现在百度内部的一个沟通会上,沟通会的主题是向百度员工释疑陆奇去职的原因,以及百度未来战略的走向。沟通会上,李彦宏强调,“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的发展战略是不会变的,当现场员工提问“决胜AI时代”战略如何进一步落地时,李彦宏回答:百度搜索团队会推出一款名为“简单搜索”的App,要做到对用户更加理解与了解。“这样的创新我认为未来会不断地有,我们会一点一点的把它推向市场。”在这位再次回归一线CEO的答案中,DuerOS与Apollo并未被提及。下一步,不再ALLin2017年7月5日,百度举行了史上第一次AI开发者大会,该场大会中,陆奇全程串讲并重点介绍了三个月前推出的Apollo开放平台。这是陆奇在百度的高光时刻之一,演讲中,陆奇表示,百度将ALLinAI,此后,ALLinAI成为了百度的重要标签。这一标签在半年被李彦宏亲自撕下,在今年1月份参加的一场公开活动中,李彦宏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说过“AllinAI”,他表示应该留有余地,不希望大家认为百度所有的资源都去做无人车、度秘了,“其实不是的,我们大多数的资源可能还是在百度搜索、百度的信息流(相对比较核心的业务上)”。从贴上标签到撕下标签的两个季度里,信息流贡献的真金白银愈加丰厚,根据百度今年2月发布的四季度财报,百度信息流业务每日分发量环比增加20%以上,百度App用户总使用时长同比增长约30%。同时,百家号的内容原创者从2017年年初的20万上涨至100万。与之相比,陆奇力推的Apollo开放平台盈利似乎仍旧非常遥远。根据陆奇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披露的信息,“阿波罗”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百度变现能力,为商业化创造机会。“Apollo计划提供的是一个开放,完整和可靠的平台,百度将开发代码,软件和能力,也将提供核心服务。这个计划总的设计思路是,汽车制造商可以利用Apollo计划获得无人驾驶汽车系统,通过在各种路况下的测试,最终在2020年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商用。”部分业内人士对于百度推出的Apollo计划给出了高度评价:框架搭得很好、战略很成功,原来自动驾驶门槛很高,Apollo降低了门槛,推动了整个产业往前进。但不可回避的问题在于,要达到陆奇2020年实现无人驾驶汽车商用的目标,Apollo必须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而目前,行业在L4的方向上暂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百度同样没有找到特别好的解决方案。要实现预想中的安卓路径,需要搭建一个完美的生态,以Apollo当前的技术实力,离目标尚有较大距离。压力当前,Apollo急于展示自己的落地可能,5月底,百度共享汽车自动驾驶示范园区在重庆落地,不过这仍是L3的技术范畴。与Apollo相比,DuerOS的处境相对乐观,这个由前微软首席研发总监景鲲领导的业务,今年通过与小鱼在家的合作,推出了一款价格中等的带屏智能音箱。同时,作为隐身幕后的重要人物,马东敏为DuerOS的推广出了不少力,为了帮助DuerOS获得更多合作伙伴的支持,这位对外职位为董事长特别助理的高管亲自出马谈妥了包括华为在内的手机大厂的合作。信息流为百度开辟了新的营收渠道,但这一业务本质上仍依附于百度原有搜索生态建立的流量体系、渠道入口和销售系统。若想打开更多想象空间,百度必须为自己找到能够产生营收的全新平台或者入口,陆奇曾将这一希望寄托在Apollo及DuerOS上,但现在,从百度释放的信息来看,百度高层选择了一条更加现实的路径。陆奇之后,百度无人再提“ALLIN”,面对无法逆转的事实,留在百度棋局中的人必须拥抱变化。一位百度员工这样安慰自己:“既然发生了这样的结果,老板应该是想清楚了:陆奇再厉害,他也是一个人,他值100亿美元,但他不值800亿美元。”失去了陆奇的百度,将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向前。尽管距离百度宣布陆奇职位变动的消息已经过去半个月,但这一职位变动所带来的影响仍未平息。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星期里,陆奇依然是媒体们追逐的热点人物,有关他下一站将去哪里的猜测从未停止,没有人认为已经年近60的陆奇会轻易选择退休。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李彦宏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放权实验,陆奇则完成了一场精彩的绝地反击。即便抛开种种商业元素,陆奇与百度的故事也足够精彩,但这段精彩的故事在两周前已经戛然而止。五月中旬,在百度内外依然对陆奇怀有极高信任的时点,百度突然宣布了陆奇将离任总裁、COO职位的信息,再一次刷新了百度高管离职的记录。百度大厦那间门窗紧闭的COO办公室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各方说法中,陆奇离职百度的真相似乎仍是一团迷雾,而在迷雾中,百度这家不断谋求重新崛起的互联网巨头的未来,在持续的动荡中,成为了更大的谜团。隐秘的变化:汇报关系与业务目标风暴并非突如其来,变数一直在暗中滋长。在李彦宏力邀陆奇入职百度的头半年,陆奇曾一度真正在COO的权力范围内履行职责。根据百度在陆奇入职时公布的信息,身为COO,百度各业务群组及负责人都将直接向陆奇汇报工作,而陆奇将向CEO李彦宏直接汇报。包括度秘、智能驾驶、渡鸦等AI相关团队都曾向《深网》表示其与陆奇沟通频繁,这些团队的管理层甚至每周都需要与陆奇直接汇报三四次,其他业务负责人也曾表示自陆奇加入以来,与其有过多次深度沟通。据《深网》了解,百度新兴核心业务Feed流,虽然在架构上向海龙应为直属高管,但陆奇经常会与相应业务的负责人直接接触。这样的情形并未持续太久,在2017年下半年,情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一位百度员工告诉《深网》,2017年年初至年中,其所在业务线有很多机会向陆奇汇报,同时,内部大项目陆奇会亲自过问。但到2017年年底,原先很多直接向陆奇汇报的业务,又变成向业务线相应副总裁汇报。进入2018年之后,陆奇就很少过问传统业务线的事情了。与之相对的是,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李彦宏开始亲自带领信息流团队。在不久前举行的百度内部沟通会上,李彦宏向在场的百度员工说道,“过去这半年的时间不少同学知道,我在亲自带信息流这个团队。每天早上八点半跟核心团队开会,每天都是如此。”这意味着,在陆奇入职百度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原先向其承诺的职权范围与汇报关系已经出现错位和裂缝。今年3月2日,百度地图事业部由搜索体系转入AI技术平台体系(AIG),原总经理李东旻离开百度,该职位由AI测试部高级总监李莹继任。尽管百度地图并不属于百度划定的主航道(人工智能和FEED流业务)范畴,但地图所产生的数据为陆奇所看重。调整之前,负责领导地图业务的李东旻直接向陆奇汇报,调整后,新的负责人向AIG负责人王海峰汇报。同时,陆奇曾明确对地图团队说过,不要有太多营收方面的压力,专心致志的思考数据和数据所产生的应用层价值。然而调整后的百度地图KPI由日活、月活等指标调整为营收,虽然没有启动裁员计划,但部门招聘已被冻结。百度地图的战略权重显然已变,而在变化的过程中,陆奇似乎失去了对它的直接掌控。在百度的最高决策层中,2017年9月加入的前新浪微博CFO余正钧是最新进入的一位,这位负责全面领导构建、发展和运营百度财务体系的高管直接向李彦宏汇报。在最近更新的百度官网上,余正钧位列高管页面第三位,紧邻陆奇。但一位接近陆奇的百度高层人士向《深网》透露,对于这位新加入的把控百度财权的高管,陆奇存在分歧,而根源还是在于权力分配问题。陆奇曾被寄予厚望,也被赋予权力。但在李彦宏与马东敏掌控百度最高权力的前提下,这位外来的职业经理人所能调配的资源,存在诸多变数。当施展抱负的条件无法兑现,人权、财权掣肘太大,加上还要做向上管理时,陆奇最终选择离开。铁腕陆奇陆奇任内,百度并不平静。2016年,百度连续遭遇血友病吧被卖及魏则西事件,外部口碑跌至冰点,同时,多年以来高效运转的商业模式受各种内外因素制约,已经触摸到天花板。李彦宏交到陆奇手中的,是一家传统业务衰落、新兴业务尚未支撑营收的公司,也是一家内部腐败频发、高管接连离职的巨头。与陆奇几乎同时加入百度的李彦宏妻子马东敏在回归后的内部讲话中这样说道:“大家还清晰地记得我们曾是中国互联网市值No.1的公司。这四年半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有太多需要复盘反思。”彼时,在危险面前,百度迷茫且有强烈求变的决心。面对棘手的现状,陆奇展示了他过人的才能。他以最快速度对百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制定了相应战略。《深网》此前曾报道,在2017年4月份举行的季度会上,陆奇进行了“全面诊断百度护城河”的讲话,这是一次确定“施政大纲”的演讲,随后主航道和护城河的概念通过内部信在百度内部正式传播。具体来讲,主航道指Feed流和人工智能两大业务,代表百度的未来;护城河是指能够让主航道业务航行更稳健的业务,起到护卫舰队的作用,是百度的现在。战略明晰对百度意义重大,在过去,百度业务散碎,很多小型业务占用了很多资源和人力却并未取得市场领先地位,浪费了很多资源。战略确定后百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主航道业务在内部拥有资源调配上的最优先权。整合成为陆奇初入百度的施政主线。2017年上半年,百度先后将搜索体系的AI团队与AI研究院整合成立了AI技术平台体系(AIG),将L3、L4及车联网团队整合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将DuerOS团队独立并升级成立度秘事业部(于今年进一步合并成立智能生活事业群组)。同时,围绕核心战略,百度陆续裁撤了医疗事业部,分拆了百度外卖、百度糯米、百度金融、百度国际化等业务,甩掉了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的资产的同时,也引入外部资本为百度谋求了最大利益。在ALLinAI的思路指引下,百度推出了DuerOS及Apollo开放平台,为百度的AI战略勾勒出明晰的图景——利用开放平台获得商业营收,类似于安卓模式,它们的落地拓展了资本市场对百度的想象空间。业务变革随之而来的是管理层的更新,陆奇加入后,王劲(百度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吴恩达(百度首席科学家、百度研究院院长)、曾良(百度糯米总经理)、陆复斌(百度副总裁,分管百度贴吧、百度知识体系)、李东旻(百度地图总经理)、相继离职,原CFO李昕晢调任百度资本。全情投入Feed流与人工智能、梳理内部业务明晰重点的决策带来了显著的积极效果,受Feed流业务营收增长以及AI加速布局的影响,过去一年,百度的实际业绩与外部口碑均得到明显提振。根据最新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百度营收209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为人民币67亿元(约合11亿美元),同比飙升277%。5月17日晚间,百度市值创下新高,一度站上990亿美元,离千亿美金只有一步之遥。于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调整,陆奇的能力内外皆被认可。尽管在部分人眼中,百度过去一年半时间发生的变化实际上也掺杂了李彦宏夫妇的意志,但作为台前实际推行改革的人物,陆奇依然展示了其极高的工作效率和高明的战略制定及管理能力。在百度陷入迷茫与动荡的过去两年,陆奇用最短时间内为这家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重新搭建了骨架,并取得了实质进展。在百度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的电话会议上,有分析师问陆奇,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商业化方面,如果以棒球比赛做比喻的话,现在进行到第几局?陆奇回答,现在是第二和第三之间,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式的棒球比赛每场共有9局,但比赛尚未进行到中场,陆奇却意外离开了。新政的遗产市场用近千亿市值的蒸发,表达了对陆奇离开百度的不解、困惑与担忧,但对于留在百度的人而言,未来如何才是更加值得关注的核心。与很多百度员工一样,已在百度工作多年的苏文在陆奇职位变动消息公布的当晚,参与了同事微信群里的竞猜——百度股价会跌几个点。市场给出的反馈远远超出他们的预计。这段时间,围绕陆奇去职的讨论是苏文和同事们谈论的主要议题,“我们最近一直在群里聊这件事,99%表达出来的都是不舍、悲观、犹疑,问怎么办。”在陆奇主政百度的一年零四个月里,苏文由于内部业务调整,经历了多次个人职位调整,他向《深网》坦言,如此频繁的调整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对员工其实有非常负面的影响,但出于对陆奇的信任,他理解并且接受改变。信任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构建,一是打通了百度内部高层与基层对话通道的新风会,二是陆奇个人勤奋的工作态度所带来的示范效应。苏文认为,陆奇所做的这两件事,真正推动解决了百度上传下达不畅、上行下效扭曲的积弊。由陆奇亲自推动举行的新风会,让很多普通百度员工第一次体验到,基层的声音能够真正传递至高层,而高层的决策考虑也能为基层所知。“我们和总监断档,总监和老板也有断档,原本上达的通路是封闭的,你有这个心理预期就不会去尝试。陆奇来了之后有了这个新风会,他会回邮件、回微信,让员工觉得我是这个公司决策的一份子,这个心理预期是很重要的,能够给员工建立一个心理预期已经很不容易了。”工作极其努力、认真的陆奇也为员工树立了职业精神的最好榜样,沟通与示范让陆奇在员工层面重建了信心。过去几年,被动迎接移动互联网挑战的百度日子并不好过,虽然仍旧是国内排名前三的互联网公司,但一系列尝试并未收到理想效果的遭遇动摇着公司内外的信心。对百度怀有很深感情的苏文并不掩饰自己的忧虑,“这么多年百度什做么都没做成,很多事情投入很大,比如之前的糯米,结果没出一年半载就不行了,我们下边的人心里会有很失落的感觉,一直在换赛道,从来没赢过,整个公司的信心有问题。”也正因如此,陆奇带来的一系列改变更为员工所看重,“陆奇来了之后我们其实是有建立信心的,每个人都希望他能影响到我们,每个人都觉得陆奇是拯救者。”然而,陆奇的去职让为期一年零四个月的新政戛然而止,战略与文化的细微改变都留下了更大的未知数。在未知面前,新政的遗产是否存在被颠覆的可能,这将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对百度价值的重估,以及百度内外信心的延续抑或崩塌。百度的意志无法得知是巧合还是刻意的安排,陆奇去职消息的宣布与2018年百度联盟峰会举行前后仅相隔三天。百度联盟峰会与百度另一重要会议百度世界大会具有同样长的历史,从2006年到现在已经举办了十三届。与旨在对外讲述百度整体战略的世界大会不同,联盟峰会的初衷是向百度流量生态的联盟合作伙伴展示百度在产品与流量上的最新策略。十三年来,百度联盟分成持续攀升,根据百度联盟峰会披露的数据:2008年,百度分给联盟伙伴的收益约4亿人民币;七年后的2015年,百度联盟分成突破百亿;2016年分成142亿;2017年分成160多亿,信息流、开屏联盟收益共享超过20亿,同比增长近20%,增长幅度与百度2017年总体营收增长幅度相当。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百度战略多次转向,但仅从营收的单一维度看,联盟毫无疑问仍是百度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百度变现体系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在陆奇主政百度期间,评断重要与否的标准曾一度发生改变。据《深网》了解,在2017年上半年的一次百度高管会议上,陆奇按照核心、外围、使命与非使命四个维度对百度内部所有业务进行了全盘梳理,将百度旗下的所有业务画进一张业务象限图中。核心、使命为第一象限,为百度最重要的业务,以此类推,非核心、非使命即为第四象限业务,指百度内部与主业关联不大,且无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业务,属于需要调整行列。Feed流与人工智能毫无争议的被划入第一象限,它们同时成为百度主航道业务,在内部享有资源调配上的最优先权。对百度传统业务的划分引起颇多争议。据《深网》了解,在该次高管会议上,陆奇提出百度贴吧“关、停、并、转”的建议。事实上,包括贴吧以及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在内的百度知识体系都被陆奇归入第四象限范畴。在一位负责百度知识体系业务的员工眼中,贴吧是百度唯一能承载社交想象的产品,百科和知道是百度搜索供血的来源,流量和营收均很强。对于陆奇做出的这一决定,他感到很难理解。对于这些质疑,陆奇在其参加的第一次百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的发言或许能够解答:“我和我的团队主要关注可以如何利用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业务的加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是如何有效地从数据中提取知识,而首要的工作就是建立使用场景,二是数据迭代,三是建立商业模式,这是我们的工作框架,我们的团队每周、每月都在监测这些指标。信息流业务上最需要改进的是匹配算法,搜索产品的最基本的服务就是理解用户需求、兴趣和信息需求。可以看出,以AI当作核心的技术被陆奇视为提升已有业务、拓展新业务的最重要因素,从销售驱动到技术驱动,正因如此,在陆奇主政百度的第一年,曾有百度员工对《深网》表示,联盟峰会以后可能不会那么重要了。但这位员工显然失算了。在陆奇去职的特殊背景下,2018年百度联盟峰显得尤其耐人寻味。更加不同寻常的是,鲜少接受采访的百度高级副总裁、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携搜索公司CTO郑子斌、百度副总裁吴海锋以及百度搜索公司运营总经理曹越一同接受了媒体群访。就在联盟峰会举行的前一天,李彦宏出现在百度内部的一个沟通会上,沟通会的主题是向百度员工释疑陆奇去职的原因,以及百度未来战略的走向。沟通会上,李彦宏强调,“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的发展战略是不会变的,当现场员工提问“决胜AI时代”战略如何进一步落地时,李彦宏回答:百度搜索团队会推出一款名为“简单搜索”的App,要做到对用户更加理解与了解。“这样的创新我认为未来会不断地有,我们会一点一点的把它推向市场。”在这位再次回归一线CEO的答案中,DuerOS与Apollo并未被提及。下一步,不再ALLin2017年7月5日,百度举行了史上第一次AI开发者大会,该场大会中,陆奇全程串讲并重点介绍了三个月前推出的Apollo开放平台。这是陆奇在百度的高光时刻之一,演讲中,陆奇表示,百度将ALLinAI,此后,ALLinAI成为了百度的重要标签。这一标签在半年被李彦宏亲自撕下,在今年1月份参加的一场公开活动中,李彦宏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说过“AllinAI”,他表示应该留有余地,不希望大家认为百度所有的资源都去做无人车、度秘了,“其实不是的,我们大多数的资源可能还是在百度搜索、百度的信息流(相对比较核心的业务上)”。从贴上标签到撕下标签的两个季度里,信息流贡献的真金白银愈加丰厚,根据百度今年2月发布的四季度财报,百度信息流业务每日分发量环比增加20%以上,百度App用户总使用时长同比增长约30%。同时,百家号的内容原创者从2017年年初的20万上涨至100万。与之相比,陆奇力推的Apollo开放平台盈利似乎仍旧非常遥远。根据陆奇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披露的信息,“阿波罗”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百度变现能力,为商业化创造机会。“Apollo计划提供的是一个开放,完整和可靠的平台,百度将开发代码,软件和能力,也将提供核心服务。这个计划总的设计思路是,汽车制造商可以利用Apollo计划获得无人驾驶汽车系统,通过在各种路况下的测试,最终在2020年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商用。”部分业内人士对于百度推出的Apollo计划给出了高度评价:框架搭得很好、战略很成功,原来自动驾驶门槛很高,Apollo降低了门槛,推动了整个产业往前进。但不可回避的问题在于,要达到陆奇2020年实现无人驾驶汽车商用的目标,Apollo必须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而目前,行业在L4的方向上暂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百度同样没有找到特别好的解决方案。要实现预想中的安卓路径,需要搭建一个完美的生态,以Apollo当前的技术实力,离目标尚有较大距离。压力当前,Apollo急于展示自己的落地可能,5月底,百度共享汽车自动驾驶示范园区在重庆落地,不过这仍是L3的技术范畴。与Apollo相比,DuerOS的处境相对乐观,这个由前微软首席研发总监景鲲领导的业务,今年通过与小鱼在家的合作,推出了一款价格中等的带屏智能音箱。同时,作为隐身幕后的重要人物,马东敏为DuerOS的推广出了不少力,为了帮助DuerOS获得更多合作伙伴的支持,这位对外职位为董事长特别助理的高管亲自出马谈妥了包括华为在内的手机大厂的合作。信息流为百度开辟了新的营收渠道,但这一业务本质上仍依附于百度原有搜索生态建立的流量体系、渠道入口和销售系统。若想打开更多想象空间,百度必须为自己找到能够产生营收的全新平台或者入口,陆奇曾将这一希望寄托在Apollo及DuerOS上,但现在,从百度释放的信息来看,百度高层选择了一条更加现实的路径。陆奇之后,百度无人再提“ALLIN”,面对无法逆转的事实,留在百度棋局中的人必须拥抱变化。一位百度员工这样安慰自己:“既然发生了这样的结果,老板应该是想清楚了:陆奇再厉害,他也是一个人,他值100亿美元,但他不值800亿美元。”失去了陆奇的百度,将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向前。
一起惠2018-06-07 10:46:43465 次
近两年,生鲜电商凶猛,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391.3亿元,同比增长59.7%,预计在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这样一个巨大的生鲜市场,从产地到流通再到渠道销售,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痛点。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会长鲁芳校说,在果品行业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果品电商,做生鲜电商,开始很容易,但是做大了就很难,因为一般的企业没有强大的供应链能力。”阿里在生鲜领域全产业链布局,京东也站在第一梯队布局生鲜产业链。今年一月,京东生鲜自独立成为一级事业部,先后在全国超300个城市实现生鲜冷链自营配送。京东大数据显示,与2016年相比,2017年京东生鲜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30%,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40%。在巨头纷纷抢占生鲜市场的时候,京东也开始加速在生鲜上的布局。京东高级副总裁、大快消事业群总裁王笑松曾在“京东生鲜2018战略发布大会”上说道:“生鲜是京东铁了心要做好的事业,哪怕是龙潭虎穴也要去闯。”在过去两年多,京东在生鲜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看未来,京东还要推动生鲜上游的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去推动整个行业上游的发展。本文,零售前沿社(ID:lingshouqianyanshe)将从京东生鲜的整条产业链入手,挖掘京东生鲜如何协同各个环节,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的生鲜方法论京东生鲜不仅是连接生鲜产品和消费者的平台,还在上游生产端、渠道流通端、消费零售端全面布局,加强生鲜供应链整合服务能力,京东在供应链上的升级,可以理解成两个不同的阶段——供应链环节优化和把供应链变短,即通过优化供应链把供应链变短。京东生鲜不仅是一个流通平台,京东生鲜事业部总裁叶威认为,生鲜电商的发展关键在于以提升供应链效率等方式提高消费意识和用户体验,全方位浸入式满足消费者需求。京东生鲜京东生鲜还涉及到了原产地直采、自建物流设施,打造冷链体系、推动生鲜标准化,以及战略投资生鲜社区便利店钱大妈,配合京东旗下生鲜食品超市7FRESH(以下简称7FRESH),来满足消费者的全场景需求。据京东物流规划与发展负责人傅兵透露:“原来京东建仓更多的是围绕消费者建仓,满足快速送达需求。近几年,京东开始在产地端建立基础设施,一方面能够做好商品的预冷、加工包装处理,另一方面,还降低了整个产业链的损耗,保证商品的品质。京东物流联合生鲜事业部,推出了京东一小时达服务,尤其是对于高品质的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非常大。截止到目前,京东在全国已经建立了18个生鲜冷库,覆盖了生冷、冷冻、冷藏,并且实现了从零下30度一直到零上30度的覆盖,满足不同的冷链运输需求。为保证生鲜不因长距离物流运输而影响品质,京东生鲜建立生鲜电商冷链宅配平台,要做到全国300多个城市支持京东自营生鲜配送。其中,超过220个城市已实现了当日达和次日达。傅兵还透露,京东生鲜前置仓今年开始上线,当前京东生鲜前置仓可以实现一小时内送达,生鲜前置仓将在2年内覆盖全国一线城市,届时,还有流动的前置仓小车率先走进北京的社区和商圈,满足用户对于生鲜产品的消费需求。据叶威介绍,京东生鲜的前置仓面积在80-200平米,SKU数量在300~600之间,通过京东生鲜大数据选品,满足不同区域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实现三公里范围内的一小时送达服务。为了保证,京东生鲜不断在优化冷链物流体系,与国际上最先进的冷链物流企业,共同定制生鲜冷链的标准,希望能推进中国冷链生鲜标准的进程。除了打造冷链标准,京东生鲜还定制了一系列的生鲜标准,希望能够规范生鲜行业。5月28日,京东正式推出生鲜自有品牌京觅,京觅则充分体现了京东在生鲜上的标准化。标准化布局在生鲜标准化上,京东下手甚早,目前发布的生鲜标准包括产品分级和包装规范两大类,包括《京东生鲜小龙虾加工品标准》、《京东生鲜苹果分级标准》、《京东生鲜安全鸡蛋标准》、《京东生鲜樱桃/车厘子分级标准》等多种标准,这是京东首次明确将严格执行京东生鲜全产业链标准制度,并发布可量化的标准考核指标。以蓝莓为例,京东商城生鲜事业部果蔬运营部负责人李晓峰表示:“与传统蓝莓包装相比,标准制式的蓝莓包装盒通过增加一个带有气孔的盒盖,以及盒盖侧翼的卡扣细节处理,避免了蓝莓常见的压伤、碰伤等常见问题的同时,又保证了与冷藏箱冷气正常流通,锁住鲜度,同时增进运输便捷。”可量化的数据标准也避免了消费者在购买时出现的潜在纠纷问题。生鲜标准的发布降低了产品的损耗、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培养了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同时来源可追溯,让消费者放心的购买生鲜产品。“京东生鲜产品标准”,涉及产品分级和包装规范两个大类,京东生鲜标准是以京东生鲜丰富的全产业链经验为基础,与行业协会深入沟通在相关企业的协同下,由京东生鲜制定并面向所有相关生鲜的合作品牌发布的系列标准,规范了包装规格、样式、产品产地,品种、色泽、果形、压伤处个数等具体指标。帮助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幅降低耗损成本。生鲜产品作为非标品,在购买时,不同消费者对产品的口感偏好及心理预期均有差异,京东发布生鲜标准后,接下来也将严格执行京东生鲜全产业链标准制度,并发布可量化的标准考核指标,为的是让消费者有“标准”可依,让京东供应链提供的商品,无论在京东无界零售的任何一个渠道中,都能买到相同标准的商品。生鲜的集约效应多年布局,京东触达到的零售业态和合作方,包括天天果园、沃尔玛、永辉超市、7FRESH、银座商城、步步高、京东便利店、山姆、钱大妈等多种业态,7FRESH的落地最为显眼。2017年,京东正式提出并确立了“无界零售”战略,为了进一步推进消费场景的无界融合,为用户提供崭新的智慧零售消费模式,京东集团不但推出了融合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生鲜超市“7FRESH”,还联合腾讯先后战略投资了国内零售业巨头万达商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京东生鲜又推出生鲜联盟,推动生鲜上游的标准化、品牌化和规模化,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去推动行业上游的发展。京东和沃尔玛已经实现了线上线下打通,消费者在京东下的订单,订单会从沃尔玛门店就近为消费者送货。在入驻京东到家一周年后,沃尔玛线上GMV(订单量)对比去年10月增长了超过30倍。目前,沃尔玛京东到家上提供商品已经多达1500多种,双方仓配共享、会员融合、打通供应链、国内外产品一体化,报悉,未来京东到家和沃尔玛的合作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覆盖更多的门店和新城市,双方合作将在10月底时延伸到近20个城市146家门店。京东各个业态间的资源共享,京东一小时达提升了效率,通过京东生鲜前置仓满足消费者一小时内的及时需求,在过去的两年中,京东一小时达服务几乎覆盖了北京五环内绝大部分区域。2017年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达17897亿元,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为1418亿元。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未来三年生鲜电商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9%,线上市场渗透率将继续提升,到2020年达到21.7%。王笑松也认定了生鲜的发展,“生鲜是京东铁了心要做好的事业,哪怕是龙潭虎穴也要去闯,所以我又重操旧业在线下开店。”7FRESH的出现,扮演的是线下体验店的角色,作为中高端的生鲜超市,7FRESH今年在全国会开出接近50家门店。值得一提的是,京东的前置仓并不局限于京东自营,同样也不局限于内部体系,据京东生鲜事业部总裁叶威透露,未来7FRESH门店、京东便利店也可以作为前置仓,店仓协同来满足用户的消费需求。今年,生鲜行业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阿里推出云象供应链布局上游产地,盒马联合大润发打造的盒小马生鲜占比超过50%,美团旗下的小象生鲜刚刚开业,生鲜占比超过20%,美团战略投资的康品汇也定位于社区生鲜超市。当生鲜电商逐渐走到线下后,巨头们除了要比速度,更重要的是站在生鲜产业链全局,协同各个链条的发展。
一起惠2018-06-06 10:14:14450 次
2013年2月的一个深夜,化妆品公司俏十岁创始人武斌,仍在办公室里不安徘徊。公司研发的面膜始终销路不畅,令他寝食难安。尽管努力尝试了各种方法,但渠道和消费者依然对新品牌不买账,库存压力越来越大。他不由怀疑,前后多年的研发心血,可能真的要胎死腹中。5个月过后,奇迹发生——俏十岁面膜一夜爆红。武斌点石成金的魔力来自微商,这源于他的无心插柳。此前,因为库存太多,武斌心灰意冷,将面膜送给朋友们使用。有些人觉得效果不错,产生了在朋友圈展示和销售的念头,并征得了武斌的同意。意外的是,没过几天,产品销量就从最初的几盒增加到成百上千盒,伴随着核裂变般的扩散,几个月后,俏十岁传遍了全国朋友圈。武斌大喜,借势布局,一年之后,在没有一名正儿八经销售员的情况下,俏十岁卖出了超过4亿元的面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创富神话面前,压抑了多年的传统零售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纷纷踏足新大陆。韩后、太太口服液、洋河、同仁堂等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以不同模式切入,这其中:富士康卖起了手机,向百万员工招募分销商;海尔宣布招募3万名创客;国美则向旗下30万员工发出人人开微店的进击令,业绩与工资直接挂钩;甚至国企中粮也在朋友圈卖起了食品、保健品。社交电商大幕,在2015年徐徐拉开。拓荒者们热情满腔,旁观者却报以冷眼,他们认为社交电商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有评论称,社交只是一种引流方式,不是一种电商模式,不符合大众日常消费习惯;且大量微商产品单一、消费频次不高,只能靠拉下级代理层层囤货盈利,真正到达消费端的商品并不多,本质上无异于传销,这样的模式不可持续。上述评论一语成谶。由于几乎不需要任何门槛,社交电商催生了一批创业者,他们在缺少监管的情况下野蛮生长,在短短半年之内让社交电商乱象丛生:朋友圈中打擦边球、混水摸鱼者层出不穷,三无货、假货、A货亦是泛滥不止;私下窜货、乱要价、售后问题频出;央视曝光微商中含激素和荧光剂的毒面膜后,不仅大批面膜品牌遭遇滑铁卢,其他领域草根品牌也没活过5个月;俏十岁几乎一夜之间痛失80%的销量,后退出微商,转型实体店;破了微商销售纪录、光芒四射的云集和环球捕手因涉嫌传销被罚款千万整改……一时间,整个微商生态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从业者遭受前所未有的鄙视。社交电商不会有春天,传统电商仍是消费者最爱,几乎成了主流舆论的共识。然而,两年后,零售画风再次突变。传统电商增长乏力,离天花板越来越近。2015年,中国电商交易量增幅为36.5%,此后连续两年大幅下滑至19%。在互联网新增用户接近饱和状态下,引流成本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而此前不被看好的社交电商,却悄然蹿出两匹黑马——拼多多和贝店。拼多多是拼团砍价式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消费者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发送链接拼团采购,会获得超低的价格。据称,上线后不满一年,拼多多的单日成交额即突破1000万。如今,其活跃用户已超过3亿,直逼京东;月流水高达400亿元——拼多多用不到3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些成绩,阿里和京东做到这个数字用了10年。贝店是贝贝网的移动端变体,上线于2017年8月,属于综合性社交电商平台,号称打造“社交版天猫”。其模式类似直销——用户达到一定消费门槛后即可成为店主,一边可以享受作为忠实消费者的折扣福利,一边可以通过推销产品获得利润回报。上线3个月,贝店日订单量突破百万,今年3月活跃用户环比增长133.37%,位列当月移动App月活增幅榜第一。两匹黑马的狂奔,似乎让业界看到曙光——社交电商是可行的,某些高效的模式甚至可以规模化复制。另一份统计数字,更为社交电商的前景添了一把火:2017年,微信生态的电商交易总额已突破万亿,相当于阿里全年交易额的三分之一。所有人都认为风口来了,资本亦伺机而动。过去4个月中,社交电商领域,融资捷报频传:1月,库存分销平台爱库存完成1亿元A轮融资;2月,“改邪归正”的环球捕手宣布获得浙江大学战略投资,估值20亿元;4月,拼多多融资30亿美元,估值150亿美元,资本方为腾讯和红杉资本;4月,礼物说完成1亿人民币C1轮融资,C2轮正在进行;4月,“从良”的云集也得到了1.2亿美金B轮融资。这些融资背后,站着IDG资本、高榕资本、今日资本、新天域资本、鼎晖投资以及北极光等声名显赫的金主。他们眼里,看到的是下一个独角兽,甚至下一个淘宝。同样在4月,一条让业界欢欣鼓舞的消息降临——19日,帮商家开移动商店的工具提供商有赞(曾用名口袋通)完成借壳上市,市值超过60亿港币,成为“微信生态第一股”。尽管本质上,社交电商“是在长江、黄河之外,再挖出一条河的玩家”,渠道之间似乎并非零和博弈,但传统电商仍不敢怠慢,加速布局追赶,以防止用户大量流失。淘宝推出了特价版APP,对标拼多多的拼团模式;京东则在京东优选内新增了“天天拼购”模块,3-5人即可拼团获得2.7-6折的优惠,随后又推出开普勒轻商城小程序,为零售商家提供社交电商基础设施;网易考拉上线了微商城;唯品会的微商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实施。更值得回味的是,时隔4年后,微商鼻祖——俏十岁与武斌也宣布重返微商江湖,准备孵化一批新的微商品牌。一切似乎意味着,在经过市场和混乱的洗礼后,社交电商的生态终于以日益规范的趋势,让昔日战将找回了信心。只是,这信心不再属于武斌一个人,朋友圈江湖、10亿用户的争夺大战已再所难免。原本被广泛唱衰的社交电商,怎么突然间就火了?首先,在运营机制上,社交电商的确具备了传统电商不可比拟的优势——裂变。传统电商革了传统零售的命,但它的软肋在于需要千方百计地引流。一个电商平台就像一个大集,需要把四面八方的人群吸引到集市中消费,消费者之间很难相互传导。而随着平台间竞争加刷,市场增长放缓,引流的成本越来越高。社交电商则不需要集中引流,它将大集变成了无数个销售站点,每个站点都在赚取差价或售后分成的利益驱动下自动引流。或者说,社交电商将引流任务转嫁给以个体为主的分销商或代理商。以某某商为例,如果你注册成为其店主,就会获得双重身份——某某商的消费者和分销商,采购其商品时可以享受7折优惠。当你通过微信向好友推荐自己店内商品后,每成交一单便可得到3折的利润。当销售额累积到规定条件,你便可以发展下一级分销商了,你的采购成本可以低至6.5折,下级卖出的每一件商品中,你都会得到0.5折的利润。这种由消费者到分销商的过程就是裂变。对于部分商品而言,这种模式建立在较高销售价格的基础之上,以给“上级”分销商留下足够的利润分配空间。在拼团模式中,裂变效应更为明显,消费者为拿到低价而自发组团,就是在为商家作免费的引流推广,不仅用户数量增长迅速,对于想要卖掉产品的品牌商来说,获客成本、运营成本要比传统电商低得多。此外,在传统电商难以下沉的三线城市以下的市场,社交电商也更有用武之地。传统电商发展至今18年,对三线以下城市覆盖率一直不高,除了物流因素外,与这一消费群体对电商的认知度偏低有关。但这一群体却有另一个特点——更易受到熟人圈子的影响。他们的手机里可能没有淘宝、京东,但大都有微信。经过熟人推荐,在对话框里就可完成购物过程,在他们看来要比传统电商更简单、便捷。他们也拥有更多的业余时间,以适应低门槛的社交电商所提供的兼职舞台。这样广阔的卖家队伍给社交生意提供了充足的土壤。几家头部社交电商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三线以下城市产生的交易量高于一二线城市。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如火如荼的社交电商并不完美,其背后隐藏着不可忽视的三大痛点。其一,管理难到位。做分销、代理商的门槛不高,导致从业者良莠不齐、能力不一的现象颇为普遍。自以为天高皇帝远,总部看不见的微商,敢于以杀鸡取卵的方式谋取眼前利益,最终对品牌造成伤害。比如,运营已经趋于规范的拼多多和云集,至今仍不断接到各种投诉:有消费者买到假货难退货,有的退款被扣押,还有些从业者为显示平台实力而进行虚假宣传。此前云集1.2亿美元的B轮融资,某些店主敢吹出20倍,说成20亿美金,让云集无辜背锅。其二,个体从业者的收入水平,决定了模式的持续性。朋友圈里经常让人亮瞎眼的操作,莫过于微商们晒的收入,要么动辄几万、几十万的交易额截图,要么买车买房的照片,一边吹嘘自己够敬业,一边数落旁人不努力,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无数人心潮澎湃、禁不住诱惑,加入代理大军。殊不知,这背后都是满满的套路。有从业者爆料,大部分这类截图都是用专门的软件制作的,只为了击中大多数人渴望轻松发财的软肋,而且这招百试不爽。微商的收入到底有多少?一直是业界的未解之谜。实际上,由于微商所售商品种类有限,交易频次本身受限,再加上有限且不稳定的客流,导致大部分微商的实际收入如同鸡肋。在收入层次上,这个模式依旧是金字塔,越靠近顶端,收入越高,而下面的群体,则是“上位者”赚钱的渠道。某微商在知乎坦言,自己不作假、不夸大宣传、不拉代理,一年算下来连零花钱都没赚到。另一个兼职做微商,做了1年赚了不到2万,而和她一样的朋友们,都是做了一段时间后,要么换产品,要么全部放弃。混乱时期,入局早的代理,确实有人月入数万,但在日益规范的市场中,这几乎就是做梦。笔者所接触的微店店主,情况也大同小异,其中一位已经发展出5个分销商,月收入还不到两千:“现在才知道,那些说微商赚钱的,都是骗人的,想靠这个赚钱,太难了。”随着各家巨头的进一步扩张,价格战在所难免,从业者的利润或将进一步被压缩。无利可图的情况下,还有多少人愿意自发成为裂变的一份子?其三,对用户的过度骚扰。用户眼里的朋友圈,应该是清静的茶馆或咖啡厅,圈内好友晒着各自的心情,欢声笑语、嬉笑怒骂。但各种格格不入的微商广告,却打破了既有的环境,实在难以讨喜。不难想象,这场风口之下,朋友圈里的微商会越来越多。当茶馆里叫卖声此起彼伏的时候,用户们是继续忍受,还是会选择离开?借用俏十岁创始人武斌的话:做微商就像洗澡,随时想洗都可以去洗。但是,一定要调好水温,过热了一定会被烫死。
一起惠2018-06-05 10:35:08464 次
今天,虎嗅推送了一篇《小黄车快黄了》的头条文章,披露了最近ofo大裁员、业务缩编、资金链紧张等负面消息,直接将其放到火上烤。对此,ofo回应还算是比较迅速,联合创始人于信出面反击,斥该文为“无稽之谈”。不过,由于目前共享单车市场现状堪忧,在摩拜卖身美团之后,外界对于另一行业巨头ofo能否独立走下去持有怀疑态度,也是很正常的一种思路。我个人觉得,虎嗅这篇文章虽然标题有些大,但里边的内容很多还是在理的。用户退押金较顺畅,表明ofo经营仍正常众所周知,ofo面临的困局并非个例,而是共享单车行业整体表现的缩影。在此之前,大批的共享单车企业倒闭,原因非常相似:无法实现基础业务的盈亏平衡,非理性竞争提前把钱烧完了。这句话用在ofo身上同样成立:在风投资本加持下,ofo和摩拜这两年大举扩张、超量投放,过于强调市场份额,却忽视了成本控制和精细化运营。最终,它们在短时间就获得了大量份额,却没有办法建立起商业模式和竞争壁垒,更别提实现基础业务的盈亏平衡了。即便是较少在市场营销上烧钱的哈罗单车,去年的经营亏损也高达5亿元,不难推测ofo和摩拜的亏损金额更要远高于此。在此不久,ofo取消之前推行的免押金政策,仅在少数几个城市保留,大部分城市的用户如果想骑行小黄车就必须交纳相应的押金。在面临着哈罗单车等免押金扩张冲击的情况下,ofo此举可谓是逆势而上,也从侧面反映出其资金链紧张的情况确实存在,以至于不惜冒着流失用户、牺牲部分市场份额的风险。对于ofo来说,外界的质疑带来了最直接的现实影响:用户再次恐慌性退取押金。就在前几天,不少人还在声讨小蓝单车,指责后者停止运营一年仍无法退还自己的押金。所以当《小黄车快黄了》出来后,听说小黄车的情况不佳时,很多人的恐慌心理顿生,急于退掉押金以免利益受损。我在朋友圈就看到不少人晒出退取押金的截图,嗯,多数是媒体或自媒体老师。虽然在退押金的流程中设置了一些小心机,但整体上来看,ofo用户目前退押金还比较顺利。这当中可能有部分因素是ofo对于今天危机处理考虑周全,保持退押金渠道畅通,以平息事态影响。但同时也表明ofo的资金链或许还没有到一个严重的程度,至少目前仍可以保证业务正常运转。左右不逢源,ofo想脱离滴滴却难投阿里事实上,与小蓝、小鸣等相比,ofo已经足够运气。它不但早早地拿到了滴滴的巨资投资,并在规模和品牌上领先一干对手。但ofo也有自己的致命问题,那就是管理层与大股东的纷争对立,影响了企业运营和发展。这年头创业是否成功几乎一半要看干爹的实力,在国内互联网行业中滴滴的实力仅次于BAT,而且双方业务存在着互补性。滴滴的大手笔投资ofo本来是一件好事,当时外界也比较看好两者的合作。但凡事都有双面性,滴滴投资后派驻的空降团队比较强势激进,ofo管理团队不愿意权力被架空,双方由合作转为对立。滴滴空降团队最终撤离,但双方之间的矛盾却不断激化升级。滴滴给出与摩拜合并等建议,ofo管理团队直接拒绝;同样ofo管理团队的一些经营决策,滴滴也不予配合。内斗的结果是,ofo无法以更合理更有效率的方式展开运营,其中最关键的融资问题也迟迟得不到解决。为了摆脱滴滴的控制,实现独立发展,ofo一度萌发了重新找干爹的想法。在BAT中,百度已经策略转型、退出了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而腾讯则一直坚定地站在摩拜这边,可供选择的巨头并不多,于是ofo想投入阿里阵容。但是可惜此时的形势不同了,阿里手下已经有了性价比更高、势头更好的哈罗单车,对ofo的兴趣大减。虽然阿里领投了今年3月8.66亿美元的ofoE2-1轮融资,但其出资多是以抵押借款17.7亿元的债权而非股权。这与当年不太看好锤子的做法非常类似,反观阿里对哈罗多次追加股权投资,意味着在阿里看来ofo的重要性已经大大削弱。可以说,现在ofo的境地有些尴尬和被动。一方面和大股东滴滴闹僵,失望的后者甚至干脆自建品牌青桔和托管小蓝进入共享单车行业;另一方面想投靠阿里却又不被重视,ofo一心想嫁入阿里阵营,但阿里却只想花最少的钱得到它的身子(核心固定资产)。一旦真的资金链断裂,在现有市场环境下,几乎很难有资本愿意接手,将面临破产被肢解的命运。理性权衡利益,ofo重回滴滴怀抱概率较大目前共享单车已经步入巨头收割的时代,任何一家想独立发展都不太现实。摩拜率先放弃了,哈罗则纯粹更像是平台的供应商,如今看来ofo也基本没有这个可能。早前摩拜被美团收购时,还有人感叹创业不易反被资本吞噬。如今我们回过来看,其实摩拜管理层的选择非常明智,能够在恰当的时机卖掉自己也是创业价值的一种体现。在目前的形势下,除了现有股东之外,已经很难有其他人出手相救。目前重要股东中,滴滴和阿里是最有影响力的两家。阿里已经有新欢哈罗单车,后者的不良资产包袱轻而且非常听话。相对而言,ofo与滴滴的利益更加接近,滴滴当年可是认认真真和ofo结婚过日子的,只是脾气有点粗暴而已。我想最终ofo管理层还是有可能向滴滴服软,寻求后者伸出援手。经济学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即假设人是理性的,会尽力实现利益最大化。在企业和行业形势好时,管理层往往可能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激情,而最后关系到企业存亡和自身利益时应该还是会回归理性中来。解救ofo,也是在盘活管理层在公司的股权价值,尽管现价不如当初但多少都是赚到。另外退一步来说,这样还可借机重塑自己的个人形象,否则哪个投资人会愿意再投一回与大股东对着干的创业者呢。同理,滴滴是ofo目前还是仅次于创始人戴威的第二大股东,身为理性的投资者不可能坐视自己的资产权益贬值直至清零。而且ofo现有的业务和资产,当前对于滴滴的整体策略仍有较大的价值,可以帮助它迅速在国内和全球进行布局,防御美团、优步、口碑等对手的渗透和进攻。因此,只要ofo管理层率先低头服软,滴滴应该还是会伸手相救,接管ofo的整体运营,毕竟两者有着相同的商业利益。届时,ofo品牌仍然会继续存在,但大裁员调整和创始人团队的出局则不可避免。在商业面前,所谓情怀始终是要让位给利益的。
一起惠2018-06-05 10:32:16375 次
京东也杀入了无人餐厅市场。5月29日,京东宣布JOYS智慧餐厅将于8月正式面世,可以通过机器人实现点菜、做菜、传菜全程无人化,全能机器人大厨可提供八大菜系的四十多道菜品。京东预测到2020年,餐厅技术与独家菜谱将全面开放,全国加盟店可达1000家。其实,提起无人餐厅,大家并不陌生。早在去年10月,马云的第一家无人餐厅就在杭州开业。亮点在于“刷脸支付”,全程不需要手机和钱包,也没有收银员和服务员,智能点餐吃完就走。当然,马云的野心也非常大,宣称未来几年要在全国开展10万家无人餐厅。阿里、京东纷纷盯上无人餐厅,背后的商业逻辑到底是什么?无人餐厅对餐饮人来讲到底是好用的高科技,还是昙花一现的空架子呢?阿里深度切入线下餐饮场景京东转型零售基础设施提供商不难发现,从去年10月第一家无人餐厅开业后,阿里的相关布局就已经加速。蚂蚁金服是百胜中国的投资方之一,几乎是同时,肯德基深圳无人餐厅开业。同样是全程数字点餐取餐,刷脸就可以吃饭。同年11月,口碑开放无人餐厅技术,杭州“老字号”五芳斋宣布与口碑共同推出首家无人餐厅,主打“无人自助式”体验服务,实现24小时营业,于2018年1月在杭州正式落地。作为阿里新零售的三驾马车之一,盒马同样在无人餐厅上有所尝试。盒马上海南翔店的“机器人主题餐厅”进行初步尝试,一方面利用智能设备提高出菜和服务效率,另一方面在闲时进行折扣定价等措施,引导消费者在非高峰时段用餐。值得注意的是马云的无人餐厅在顾客第一次光临后需要先用支付宝扫码授权,刷脸确认身份,之后系统会永远记住顾客的身份,就可以永远撇开手机了。如果需要人工服务,服务员随时待命。有趣的是,“马云系”的无人餐厅也在不断迭代,从自助取餐到机器人送餐,从刷脸绑定到支付宝扫码点餐,用户的体验越来越好,使用的成本也越来越低。与移动支付不同,阿里通过无人餐厅这项新技术深层次地切人餐饮市场,也能更全面地掌握线下消费的大数据,绘制更完整的用户画像。不难想象,马云无人餐厅的模式在于通过支付宝授权、自助点餐、移动支付等方式获取用户资料,和自有的消费数据打通后,自热可以形成更大的价值,大数据才是背后的金矿。与阿里不尽相同,京东的着眼点在于创新技术和未来零售业的新模式。除了无人餐厅,京东同期发布的还有无人驾驶重型卡车、续航1000公里的无人大飞机等智慧物流、智慧家庭等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京东集团CMO徐雷透露:“京东成为零售基础设施提供商的战略确立,零售基础设备、技术服务、解决方案将全面对外开放,京东也将实现从‘科技零售’到‘零售科技’的转变。”有趣的是,京东刚刚发布其无人餐厅产品,就被盒马南翔机器餐厅项目负责人闻先质疑其概念是模仿盒马。虽然目前还无法判断版权,但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无人餐厅的技术壁垒并不高,主要在于理念和体验上的创新谁更胜一筹,以及渠道的拓展上,谁能拿下更多的餐饮品牌。便捷性or个性化无人对餐饮来讲是良药还是鸡肋?目前,无人餐厅得到认可的多为提升制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和构建新鲜的消费体验方面。据盒马CEO侯毅透露,通过智能化设备,可大大缩短加工时间,3分钟蒸鱼,30秒烤一盘扇贝;消费者坐在座位上,菜品20秒钟机器人自动传送到餐桌前等等。而大数据辅助可以让商家更好的掌握用户的口味、喜好等,随时调整经营战略。在替代人力方面,效果也比较显著。五芳斋无人餐厅在没有服务员、没有菜单、无人送餐的情况下,单月营业额增长40%,人效翻了三倍。减少了7名员工,以每个员工每月用工成本5000元来算,相当于每年节省42万元用工成本。同时餐厅实现了24小时营业,也大大提高了门店的使用效率。口碑行业策略专家郑震滨表示:“无人餐厅并非概念上的‘无人’,它的核心意义是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生物识别等现行的互联网技术对行业传统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乃至革新,助力商家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实现服务升级和满足用户的消费升级需求,无人餐厅更是新零售模式下的智慧餐厅。”然而,由于缺少了人性化的服务,无人餐厅自推出以来也饱受争议。餐厅点菜环节服务员的推荐都会影响到顾客的决策,盒马无人餐厅等也受到了消费者的吐槽:“送来的鱿鱼是凉的,又没有办法骂机器人。”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局气创始人韩桐在接受亿欧采访时也表达了对无人餐厅的顾虑。“我觉得无人餐厅是一种伪概念。”刘京京直言:“追求便捷的这部分顾客需求越来越多地被外卖满足,既然到餐厅吃饭,更多的还是需要一个氛围,也就是社交需求。”局气创始人韩桐则提到“无人餐厅是逼的。就好像厨房做标准化、去厨师化一样,因为人力房租成本的上升,无人餐厅才会出现。但对于消费者来讲,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找我看来还是一种退步,餐饮终归是服务业,没有人的话,人性化服务方面肯定会降低。”无疑,无人餐厅的模式或许更适用于快餐类企业。无需太多的服务,在提升效率的前提下,无人餐厅或许是一种新的选择。亿欧注意到,现在的无人餐厅多包含自助点餐结账功能,这一基础的模块目前应用也比较广泛。比如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这三大快餐品牌以及普通街边的餐厅里,都可以看到这一简单的应用。而再提升到自助取餐、自动送餐甚至机器人炒菜方面,因为涉及到整点改造,餐饮品牌做了不同的选择。高度标准化的产品更适用于这种“高科技”,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性化的服务反而越来越成为快餐企业竞争的方向。比如麦当劳非但没有推出无人餐厅,反而增加了送餐到桌服务,新增服务官;德克士的无人餐厅旗舰店也只是前厅无人,后厨还专门做了透明化的处理,增加了手工制作环节,更多地提倡有温度的服务。而无人餐厅的另一类模式是无人快餐终端。比如饭美美等无人快餐售卖机、卤豆无人面馆。这一类模式拓展的是餐饮的场景,因为可以深入到写字楼、候车室等场地,终端所要承担的房租成本相对于餐饮门店不是一个数量级,同时这种商业模式在国外也得到了印证。刘京京认为:“降低成本、提高顾客体验,智能终端的存在很有可能真正解决实实在在的痛点,而不是伪需求。”当然,面临外卖的竞争,无人终端的使用频次也有待市场的考验。无论是无人餐厅还是无人售卖,需要解决的是顾客根本的需求。便捷性是其最大的优势,与其炫酷的形式感比起来,新鲜的体验往往稍纵即逝,餐饮的本质还是食品,如何通过大数据,提升产品口感的同时帮助餐厅更好地决策,才能真正抓住顾客的心。
一起惠2018-06-01 10:23:04486 次
沉寂已久的万达近日又“高调”了不少。先是融创二度驰援,以95亿购买万达商业近4%的股份,接着被爆万达网科裁员接近尾声,业务全停、豪华高管团队解散等消息。而就在昨天(5月30日),万达官方宣布将于腾讯、高朋共同成立一家合资网络科技公司。据澎湃新闻报道,裁员完成后,留下的原万达网科员工约300人将会去万达网科和腾讯系高朋科技成立的新公司。没错,还是网科公司,显然,在经过曲折坎坷的发展之后,万达做电商业务之心不死,这次,会怎么做?新网科公司诞生5月30日,万达、腾讯、高朋宣布三方将成立一家合资网络科技公司,全力打造全球领先的线上线下融合新消费模式。据《联商网》了解,合资公司的股权分布为:万达商管集团占股51%;腾讯占股42.48%;高朋占股份6.52%。新公司董事长由万达商管集团总裁齐界担任,CEO由腾讯推荐、高朋CEO高峡担任。值得注意的是,万达网科总裁曲德君并未在新公司高管之列。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曲德君未来可能会离开万达集团自行创业。此外,新成立的网络科技公司将注入万达网科公司原飞凡等部分业务;腾讯将投入线上流量等优质资源;高朋融入电子发票等业务。万达官方宣称,万达、腾讯、高朋的合作,目的是整合三家优势资源,一方面对万达商业中心线下场景进行全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广场、智慧门店,紧密连接商业中心、商户和消费者,形成“超级导购”、“超级店长”、“超级会员”三位一体体系,提升商业中心效能和消费体验。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新消费领域潜在的升级空间和巨大市场,共同营造新消费大生态。此次合作,三方各取所需。对于万达广场而言,可以通过微信等获得巨大线上流量,智慧升级万达广场,建立强大会员体系,提升企业整体价值。对于腾讯,可以获得海量线下流量和丰富场景,实现流量和技术落地,加快“智慧零售”战略推进。对于高朋,可以获得巨大业务流量,提升行业领导地位。坎坷的万达电商此前,万达网科集团电商业务的发展就颇为坎坷。自从2016年10月,万达网络科技集团从万达金融集团中分拆独立出来后,其发展历经波折,旗下主要有四大业务板块:数字商业、智慧生活、金融科技和公有云服务。按照王健林的设想,网科要力争2018年实现整体赢利,2020年利润过百亿,并实现万达网科的整体上市。但此后,网科集团的业务发展并不顺利,尤其是最核心的零售业务飞凡电商,商业模式模糊,团队的动荡以及迟迟无法盈利使得这项被王健林看重的转型之作走向终点。2017年11月有传言称,万达云公司销售部、市场部、解决方案部等部门解散,解散的原因则是公司与IBM的合作谈判并不顺利。在万达集团2017年年会上,王健林特别提到了飞凡的问题。他说,飞凡原本的方向有偏差。“过去总想着做规模,如果从一开始就只为万达广场、旅游度假区研发,可能早就整出名堂了”。万达电商一直未见盈利,王健林还罕见的承认自己犯了一个错误,给曲德君太多钱。“如果当初少给点钱,定个投资上限就好了”。王健林当时在会上提出对万达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现有的四大业务集团从先前的商业集团、文化集团、金融集团和网络科技集团变为商管集团、文化集团、地产集团和金融集团,网络科技集团不再作为单独的业务集团存在。新合作的不确定性这次与腾讯的合作,万达电商期望能借助这家互联网巨头的大规模流量切入迎来转机。根据万达的信息显示,此次合作万达可以通过微信等获得巨大线上流量,智慧升级万达广场,建立强大会员体系,提升企业整体价值。但流量是否就能够拯救商业还是未知数,毕竟,在最近几年,像中粮大悦城等商业地产商拥抱互联网的案例并不少见,无论从商业业态、运营模式、管理方法上都需要作出改变。当然,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腾讯话语权增强腾讯与万达合作曾有失败的先例。早在2014年,万达便与腾讯尝试合作电商业务。彼时万达、百度、腾讯合资的万达电商成立,万达持股70%,另外两家持股各为15%。但2016年,飞凡宣布,腾讯和百度未投入任何资金,“腾百万”就此拆伙。而此次合作中,腾讯的话语权明显增强,除了在新公司占据42.48%的股份外,腾讯今年1月宣布投资100亿元,持有万达商业2.06%的股份。此外,腾讯还是新公司占比6.52%的高朋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21.07%。“这次合作和上一次不太一样,过去更多是百度、腾讯给万达‘抬轿子’,没有看到实质性的产品结合和场景打通。”有业内人士如此表示。要避免上一次合作的问题,真正将万达线下资源与腾讯线上资源打通,需要双方的参与感。“万达拥有零售资源,腾讯拥有新零售技术,打通线上线下不能交由某一方,而是需要保证双方全心去做,”最终能否做成,要看万达在新零售领域的决心,毕竟改造现有模式,对于传统零售业者是极大的改变。换句话说,成功与否,取决于王健林的改造决心有多强、多彻底。结语自从去年万达海外投资遭遇监管出现股债双杀之后,国内市场呈现出八仙过海救万达的趋势,先是融创消化了万达的13个文旅项目,随后腾讯、苏宁、京东和融创又入股万达,让万达在半年时间里挽狂澜于既倒。在进行内部架构调整之后,万达也迎来了更多的合作方,对于此前一直并不成功的电商业务,万达这次能够一偿宿愿吗?
一起惠2018-06-01 10:19:20384 次
一则“网售处方药即将放开”的消息又在医药圈悄悄蔓延。日前,网传国家药监局拟公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将允许药品零售企业通过网络销售处方药,但应当具备与医疗机构电子处方信息实时共享、互联互通的条件,确保处方真实、可溯源。其中,两个重大变化:单体药店也可以网售药品,不再限制医药连锁企业;网售处方药必须连接互联网医院,通过规范诊疗行为来事实推进网售处方药业务增长。事实上,网售处方药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药品市场总规模达1.49万亿,其中85%的销售规模来自于处方药销售。业内普遍认为,网售处方药新政一旦放开,处方外流市场规模定会超过千亿。面对这庞大的市场空间,有多位医药人士向健识君表示,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加紧研究,具体政策放开到什么程度,还需要看最终版本。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医药分开、降低药占比、流通两票制等医改政策落地,处方外流已是大势所趋,此前徘徊在医改边缘的零售药店,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现如今的医药零售市场,素有四大连锁公司之称的一心堂、老百姓、大森林、益丰大药房早已对处方外流虎视眈眈,探索多元化新零售服务。可以想象,谁才是未来这千亿市场最终的王者?◆四大连锁药店整体业绩比拼总体来看,A股四大上市连锁药店,有3家的经营规模都在70亿元以上,都保持较好的增长水平。净利润除大参林在10%附近外,其余三家皆保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净利率在5%-6%附近。注:数据根据东方财富网数据中心数据、上市公司年报整理;以营业收入大小排序,供参考。◆门店情况比拼一心堂是门店数量及直营门店数量最多的连锁,但是老百姓是医保门店比例最高的连锁,有利于慢病患者药店购药;从店均面积来看,老百姓最大,每家门店平均面积达到近160平方米,远远超过大参林97.54平方米。注:数据根据公司年报整理,其中一心堂、大森林无加盟店数据,此处均以所有门店均为直营店计;以门店数量多少排序,供参考。◆经营效率比拼日均平效是连锁药店经营效率的最直观指标,也是使用最多的指标,可能由于大参林点军面积相对较小,因此在陈列和空间使用上发挥了较高的效率,日均平效达到日均平效最低的一心堂的2倍多。当然,这与大参林的药店主要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广东省也有较大关系,而一心堂的半数以上门店则在经济水平相对欠发达的云南。注:数据根据公司年报整理;以日均平效大小排序,日均平效=日均营业收入/门店经营面积,其中大参林披露数据为月均平效,此处以月均平效/30来计,供参考。◆销售费用(职工薪酬)大比拼药店连锁企业的销售费用60%左右为销售营业人员的薪资待遇花费,其余则为房租水电及运营费用。同时也包含了日常运营花费。从销售费占比来看,四家企业均在20%-30%之间,年销售人员花费均在10-12万元之间。据此估计,这些连锁药店企业销售人员的年均薪酬在5万元-7.5万元之间。注:数据根据公司年报整理;供参考。四大连锁药店如何承接处方外流?◆一心堂2018年,一心堂计划除了在深耕川渝重点区域市场、持续加强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之外,承接处方外流工作也重中之重。公司认为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全面展开以及医保控费等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医药分开”改革趋势日益明显。当前医疗机构、医保机构、零售药店三方信息共享试点和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试行将为药品零售行业发展提供重要机遇,医药分开的局面逐步形成。为承接医院处方外流带来的巨大增量市场,积极跟进医改推进步伐。公司将通过开展与政府、医疗机构、医保机构以及供应商的合作,加快医院周边门店的新建和收购步伐,在医疗保险支付、社区医疗职能承接、医院处方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老百姓老百姓2018年计划在内生发展方面、外延式发展、商品力方面、专业服务方面、财务管控方面和人力资源方面六大方面发力,其中商品力方面和专业服务方面主要是为承接处方外流做准备。商品力方面,实行“采购垂直管理”体系,采购买手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第一原则,加强采购对业务的服务能力,利用全国资源加快医院品种、新特药(DTP)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的渠道开发及引进。大力开发自有品牌,规范商标使用,统一VI形象,督导营销方案落地实行,提高其销售份额。梳理各店型经营目录,让商品更聚焦,更有竞争力。筹建医药产业园物流项目,确保配送中心、门店、顾客的商品供应顺畅。专业服务方面,继续推行慢病生活馆、微医问诊、顾客APP、微信服务号用药咨询、疾病管理等专业服务项目,提高门店执业药师配备,利用员工APP对店员进行病症问诊和关联用药的培训,加入自动服务机辅助员工提高疾病和药品知识专业服务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可追溯顾客全流程的信息,达到DTP药房药事服务能力的标准,为承接医院处方外流做好准备。◆大参林大参林2018年计划通过自建加并购双管齐下的方式,加快门店网络的布局和坚持“做强大品类、做大小品类”的战术,进一步完善商品品类的规划,挖掘被忽略的小品类商品潜力,增强客户的粘度。与此同时,积极参与医改政策,开发新的销售增长点也是大参林2018年经营计划中的重要的一项。公司计划从加强院边店拓展、建立DTP/DTC专业药房、筹建中医馆(诊所)/坐堂、申请慢病定点等方面进行部署,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专业化服务来拥抱医改政策和处方外流的重大发展机遇。◆益丰药房益丰药房2018年四方面经营计划中除加快门店网络扩张与应对处方外流无直接关系外,其他工作计划皆与抓住处方外流为零售药店带来的机会有关。①积极参与医改政策,创新经营模式,承接巨大的医药增量市场。公司将通过开展与政府及医保部门、医疗机构、保险公司以及制药厂家的合作,加快医院周边门店的新建和收购步伐,加快DTP/DTC专业药房建设,在医疗保险支付、社区医疗职能承接、医院处方信息共享、慢病管理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②以CRM和大数据为核心,加快医药电商业务的发展。根据医药行业和电商发展趋势,以CRM和大数据为核心,打造医药电商业务,建设O2O健康云服务平台,持续发展基于CRM系统的会员运营,进一步深化线上线下会员运营的一体化,强化会员服务和内容运营,逐步打造核心会员慢病管理系统,稳步推进自营O2O业务;把握医药分家和处方外流,广开渠道加速第三方O2O电商业务发展;持续优化B2C运营,深挖供应链优势;有序整合益丰健康、微信公众号、微信商城众多O2O第三方渠道,员工公众号、员工APP、CRM系统、门店平板服务系统、中台系统、ERP、WMS系统等各产品线资源为多渠道电商和企业智能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持。实现服务的智能化和会员的全新体验,提升会员的粘性和忠诚度。③通过健康管理服务和业态延伸,持续探索大健康药房新业态。通过线下线上为会员提供针对性的康复、保健、预防、养生、护理等健康管理服务,在更广义的健康领域为顾客提供更高级别的专业服务和更多元的健康商品。商品方面:从药品出发,向中药养生、保健食品、保健器械、母婴用品、个人护理用品及与健康相关联的便利品等延伸;服务方面:从药学服务出发,向预防保健、用药跟踪、慢病管理、健康生活顾问等领域延伸;业态方面:通过开设中医馆、中医坐堂、门诊部、店内店内简易门诊以及互联网医疗等方式,向诊疗延伸。
一起惠2018-05-30 09:19:58342 次
从今年3月开始,鲜丰水果平均以每个月“攻克”一座城市的速度,先后进军武汉、郑州、天津、成都、福州市场。就在不久前的5月23日,鲜丰水果与罗森便利合作开出一家复合型门店,尝试“水果+便利店”经营模式。鲜丰水果副总裁吴涛表示,未来不排除向包括罗森在内的第三方零售企业输出品牌及供应链,借助区域加盟快速发展。这意味着,鲜丰水果不满足传统的单店加盟模式,而是希望像罗森那样进行区域复制,从而实现裂变式扩张。鲜丰水果将异业合作提上日程,背后是整个水果行业巨变。今年1月11日、22日,百果园、鲜丰水果先后迎来了各自的B轮融资,资本为水果店扩张提供充足弹药。百果园宣布完成15亿元融资后,在线下开放加盟,进一步提升其开店速度;在线上则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据百果园透露,其目标是在2020年将线上销售占比做到40%以上。鲜丰获得红杉资本领投的B轮融资后,计划通过三项工程完善其水果产业链运营能力,即深耕供应链,推动全球水果基地建设;加速布局冷链物流基地;从信息化投入方面提升顾客体验与运营效率等方面。两大水果连锁店在一个月内相继获得融资,这是颇具标志性的事件。上升到产业层面,水果终端之战一触即发。全国性品牌并购加快,区域性企业抱团取暖,加上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入局,使得各路水果玩家进一步切分市场份额。例如在鲜丰水果瞄准的华中、华南、华北等市场中,包括易果生鲜、百果园、果多美等多个品牌成为竞品。鲜丰水果是在尝试一种新路径,即结合百果园与易果生鲜两种发力模式,即在门店端利用其运营标准与业务体系开放特许加盟,正面应战百果园。在公司战略层面,则针对类似于罗森这样的目标企业输出水果解决方案。从这一点来看,易果生鲜此前与全家合作尝试“便利店+生鲜”经营模式,或许也为鲜丰水果试水新业态提供参考。与时间赛跑规模扩张是第一要务在水果连锁专业店业态中,两大品牌几乎同时提出“万店”计划,一个是以近3000家门店居于行业第一的百果园,另一个则是凭借1500多家门店跟随其后的鲜丰水果,使围绕北京、合肥、武汉、重庆、深圳等区域展开的卡位战逐步打响。随着百果园从全面直营转为开放加盟,其扩店速度必然同比加快。对于鲜丰水果来说,抢占水果连锁品牌头把交椅,巩固现有市场份额的难度随之增大。鲜丰水果作为同业态排名第二的连锁品牌,在引入资本、开拓市场等方面占据的资源优势,相比较百果园来说略逊一筹。《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重庆市场便是鲜丰水果与百果园正面交锋的典型案例。据“上游财经——重庆商报”报道称,鲜丰水果于2017年在重庆同时关闭数十家门店,接盘者正是百果园。原因在于,鲜丰水果重庆分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其法定代表人正是重庆一家本土连锁企业的老板,即“超奇果业”。而在2017年6月时,百果园与超奇果业达成战略合作,并宣布开出47家门店。如此一来,超奇果业便将此前开放给鲜丰水果的经营合作权收回后移交给了百果园,导致鲜丰水果关店。资本助力使得百果园通过并购区域品牌迅速占领新进市场。另一方面,百果园在获得15亿元B轮融资后,宣布开放加盟,并计划以此为起点,建立生态圈,实现从单一公司从向生态型组织的全面转型。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在谈到“万店”目标时表示,“毕竟单个公司的资源,包括人、财、物都是有限的。但一旦把百果园变成赋能型平台,向整个社会面敞开,实现这个目标就不是一个难事了。”夹击之下,鲜丰水果要想达成“百城万店”计划就需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速开店,同时保障单店盈利能力不受影响。吴涛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华中、华北、华南区域还有很大的市场份额等待分割,我们不排除寻找具有相似客群结构与消费场景的业态进行合作,例如开放区域加盟来提升品牌竞争力。”此次与罗森试水“便利店+水果店”,是鲜丰水果的最新尝试,未来有可能向罗森体系内其他门店推广。这意味着,罗森的加入有可能帮助鲜丰水果提升顾客消费频次。试想一下,消费者中午去便利店中购买鲜食作为午餐,顺带购买蔬菜沙拉、水果拼盘等品类作为补充是一种相对自然的关联购买另一方面,引入类似于罗森这样的战略合作方,并展开区域合作,将有利于鲜丰水果快速布局区域市场。从运营角度来说,以企业形式加盟意味着鲜丰水果在管控门店品质,获得当地供应商资源、物业资源等方面将占据优势。同时,鲜丰水果借此也可逐渐成为一家品牌运营公司,以轻资产运作形式获取增量。鲜丰水果创始人也曾表示,鲜丰水果实际上是一家水果供应链公司和品牌运营商。在千余家门店中,属于鲜丰水果的直营店只有8家,其余均为加盟店,而鲜丰水果的批发业务更是占到了销售额的三成,其负责批发业务的品牌叫做“水果码头”。形成产业闭环聚焦供应链、信息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参考百果园、鲜丰水果近期动作来看,专注于水果终端零售店的阶段逐渐过去,行业巨头大多将产业链建设、打造水果生态圈等战略纳入规划。“鲜丰水果很早之前就倡导生态圈的理念,我们将企业、果农、供应商、家人(同事)、加盟商、顾客以及政府组成一个紧紧围绕水果的生态圈,让生态圈内的每个部分得到有机增长”。吴涛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据吴涛透露,鲜丰水果在2018年初获得B轮融资后,便从三个方向确立了企业重点战略。首先,它计划在全球推动水果基地建设,深耕水果供应链。与国内一些水果连锁店从批发市场或者大型水果贸易商拿货不同,鲜丰水果的供应链一直延伸到基地一级,也就是与产地的农业合作社直接对接。这有利于鲜丰水果获得高品质、价格稳定的类定制化产品,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同时,也能够减少中间环节,提升产品优势。据吴涛透露,同等品质的水果,鲜丰水果提供的要比从市场批发有20%的价格优势。其次,布局冷链物流基地,提升供应链效率是鲜丰水果的第二大方向。举例来说,鲜丰水果的配送中心基本实现了商品的“零库存”,数据显示,鲜丰水果配送中心的周转天数为1.7天。目前,鲜丰水果在杭州、宁波、温州、上海、合肥和重庆拥有6大水果专业冷链仓储,容量3600吨,高峰时日吞吐量达到2000吨。最后,鲜丰水果筹划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从而优化运营效率与顾客体验。例如就在四天前,鲜丰水果与某服务商达成城配供应链优化系统合作,计划搭建一套智能化的城市配送动态数学模型,以此缩减物流环节的排车时间,优化配送路线,下同货车人路店六要素。这是因为,水果产业不是工业品,难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动。一方面有可能导致产生过剩,影响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则有可能阻碍营收增长。举例来说,百果园曾表示其过去基本上保持每年以60%至80%的年化收入增长,而今年预计在50%至60%之间。为此,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产业链成本即成为行业痛点,同时也为鲜丰水果、百果园这样的行业巨头提供了发力方向。以交易平台为例,百果园为了实现交易互通,它将所有的供应商搬到线上,使其实现到货后隔日交割,在此过程中至少先支付50%的货款给到供应商,以此保证对方的现金流比较充裕,可以再去阻止产品供应。据百果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实现一个买方只有百果园,但拥有多卖方的交易平台。预计在今年底,百果园计划开放该平台,从而构筑一个B2B平台。”由此可以看出,百果园的布局不仅满足于成为水果连锁店的老大,它还想做一个水果产业链多方赋能的生态系统。例如在谈到B轮融资资金用途时,余惠勇表示,“我们围绕整个产业链,从顾客这一端开始,一直要达到种植端。是比较大的一个布局。”余惠勇说。在此背景下,鲜丰水果要想实现突围,大体上只有两条路可走,其一是依照百果园此前的发展路径,从种植、供应来呢、销售、营销服务、交易、金融以及大数据信息化等方面逐步优化,从而提升供应链能力,为日后向产业链上游延伸,转型为赋能型平台打下基础。其二则是另辟蹊径,例如通过开放区域加盟,重点发力水果码头B2B业务等形式获取市场占有率。《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想做水果生态圈领导者的人不会只有百果园一家。在供应链、零售终端甚至是单品领域,都有诸多希望成为新龙头的势力伺机而动。水果连锁品牌正在从产、供、销环节拉开全产链混战。
一起惠2018-05-30 09:17:13496 次
4月底,全球四大知名快时尚品牌Zara、H&M、Uniqlo、Gap已经悉数开通了小程序,鉴于四个品牌与阿里巴巴的关系亲疏不同,以及各自的中国战略和自我主张不同,四个品牌开通的小程序的个数、功能也不尽相同,但至少可以看到,没有一个品牌愿意去承担不开通小程序可能带来的遗憾,因此,不难判断,一旦小程序能让四大品牌尝到甜头,对于阿里巴巴的零售基础,可能是雪崩式的坍塌。实际上,除了四大快时尚品牌之外,近期本土的海澜之家、都市丽人等垂直行业龙头公司,都开始和腾讯联袂,接受其投资,拥抱其程序,这既是“二选一”的结果,也是某种程度的分裂,阿里巴巴在与京东的竞争中尽占风头,但与腾讯的竞争中,却不得不甘拜下风。相对于超过10亿的用户,以及全中国人已经基本离不开的微信,阿里巴巴没有任何一个“武器”可以拿来与微信“交战”,相反,阿里巴巴的天猫淘宝银泰代表的零售、蚂蚁金服代表的金融支付、优酷土豆代表的视频文娱以及增长迅猛的云,腾讯都有相应的“武器”或者投资的“军队”与之一战。当微信不可能被阿里巴巴打死时,它就有机会吞噬阿里巴巴的一切,当然,最重要的是吞噬阿里巴巴的心脏和疯狂造血“机器”――零售业务。小程序下的四大快时尚品牌中国战略在分析宏观的胜负之前,作为在线零售行业基石的仍然是传统零售品牌,而四大快时尚品牌比任何中国本土品牌都要起到示范作用,特别是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额第一的Uniqlo。四大快时尚品牌目前在中国都有自营电商、天猫店,而其中Gap和Uniqlo曾经都开设过京东店,但是已经双双关闭。其中Uniqlo京东店2015年4月开业,当年7月关闭,双方合作3个月即告夭折。坊间传闻,马云为Uniqlo在京东开店亲自去到日本拜访迅销老板柳井正,中间人是软银的孙正义。三方利益牵连,软银是阿里巴巴的大股东;柳井正是软银的董事会成员,也是孙正义的老大哥兼老友。Uniqlo京东开店的利害关系,不仅仅是天猫被分流了一个客户,更糟糕的是天猫立的一个旗帜可能“叛变”。Uniqlo是天猫“双11”的常年冠军,“叛逃”京东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可能是核爆级别的。最终,阿里巴巴顺利让Uniqlo“排他”,在中国将天猫作为唯一第三方平台。这一个小小的插曲,今天看来对于天猫和京东的竞争可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接让京东无力追赶天猫。从最近京东和阿里巴巴的季报来看,双方的GMV开始倒挂,而在Uniqlo京东开店、撤店事件时,京东的服饰业务高歌猛进,GMV增长比天猫快,与此同时陆逊递卡、丝芙兰、联合利华等大量巨头入驻京东,其中丝芙兰彼时更是弃天猫择京东。2014-2015年,是两间公司最剑拔弩张以及竞争焦灼之时,与今天不断的正规“声明”互相谴责不同,彼时的阿里巴巴和京东几乎用尽最下作和下流的手段互相对骂,宛若在阴沟里摔跤的两个小混混。2014年“双12”促销,京东和天猫更是在各自客户端首页玩起文字游戏,用“拒绝假货,不玩猫腻”和“真心便宜,不然是狗”讽刺对方“猫”、“狗”。在京东和阿里巴巴最新的官方说辞中,这种“猫狗”大战虽然进一步升级,但强弱对抗其实已经降级。阿里巴巴已经通过天猫的声明,暗示“某电商”是“碰瓷式”竞争,而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和首席财务官黄宣德在过去两季财报上都坦诚,大量服饰品牌与天猫的独家合作对京东服饰业务造成了严重打击。除此之外,为推动GMV的增长,京东加大平台业务,而曾经让阿里巴巴乌云遮头的“假货”问题如今反倒成为京东挥之不去的阴影,无论是近期的假茅台、六六事件,还是此前的Gucci眼镜,每一次都引发了舆论极大关注,更更更重要的是,即使这样,京东的GMV增速还远不如天猫。2017年的“618”,京东更进一步失去了Gap,也让其想大力发展的服饰业务瞬间停滞,甚至倒退。作为美国品牌,长期在亚马逊的环境下生长,深知平台合作、竞争的厉害关系,Gap在中国是三箭齐发开展的在线业务,自营、天猫、京东。最终,去年10月,妥协于天猫更多的用户和更大的流量,Gap从京东撤店。从此,四大快时尚与京东渐行渐远。至于Zara和H&M,都是在自营一段时间后,发现中国国情有别于欧美成熟市场,最终加入天猫,开设网店,其中H&M直到今年才刚刚加入。无论从品牌号召力、流量、GMV增速,阿里巴巴在中国市场的平台业务目前已经没有对手,曾经的直接竞争对手京东基本没有还手能力和任何超越的可能了。至于,京东为何失去对阿里巴巴的追赶能力,并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因此不再对此做出分析。阿里巴巴在平台业务方面看不到任何对手,不过,中国平台业务确有大量的玩家,除了京东、唯品会,近期关注度最高的肯定是拼多多,另外还有小红书、美丽说蘑菇街联合,还有不得不提但通常被忽视掉的苏宁易购,而这些垂直领域的竞争对手背后,几乎都有腾讯的影子。一个市场拥有这么多大的平台玩家,即是拥有最大零售市场的美国也不曾出现,美国市场除了亚马逊、eBay外,大的平台玩家寥寥,更多是品牌或公司自营电商,比如walmart.com、macys.com、gap.com。很多人可能会将中国特殊的电商行情总结为,阿里巴巴形成巨大的闭环,让消费者和商家养成了依赖性的习惯。但是,在美国,同样有巨大,甚至比阿里巴巴对零售行业更具威慑力和压迫感的亚马逊,但是品牌和公司自营电商同样风生水起,并最终从去年末开始见到收获。中国电商行业特殊的国情,我更愿意总结为服饰行业的不成规模以及人口红利。中国年销售100亿元的服饰集团一双手就可以数得过来,因此在电商上的大规模基础投资变得完全不可能,这不但会削弱公司的盈利能力,甚至可以将一个公司拖进泥沼。此前美邦和百丽都曾试图进行自营电商的尝试,但结果都是非常苦涩的,一个主营业务连年亏损、一个退市。在中国,勇敢者可能不但不能收获掌声,反而是躺在地上迎来避无可避的脚踩,行业对美邦和百丽的嘲讽反而一浪接一浪。这当然是一种悲哀,当在“二选一”的环境下毫无话语权的时候,相信,或多或少有一点这种感觉吧。刘强东在1Q的分析师电话会上也曾谈到此事,认为中国品牌在压迫底下会更愿意探索各种新的途径。中国的服饰品牌和公司,当然不会甘愿接受阿里巴巴越来越高的费用,仅仅是敢怒不敢言而已,因为自己所有的努力,最后都转化为阿里巴巴的增长和利润,任谁都不愿意。所以,微信的出现,给了品牌真正的曙光。不仅仅是腾讯和马化腾过去7年重新塑造的价值观和个人性格,让腾讯成为中国最伟大、最受尊敬、最值得信赖的企业,同时还有背后巨大的流量工具和甘愿、承诺做“助手”的共赢策略。在京东只能赢得两个快时尚品牌的合作之后,微信小程序很容易就迎来四大快时品牌的全面入驻。Gap毫无疑问,开通了小程序的销售功能,在常规的小程序外,还开通了一个精选产品小程序;而Zara的小程序也是采取自营,其拥抱微信的策略与品牌在中国自营在线策略碰壁后的求变一样的敏锐。Uniqlo尽管目前还没有开通小程序销售,但是必然,只是时间问题。在京东撤店之后第二年,Uniqlo就在2016年“双11”发生了吊诡的“售罄”事件,将大量的天猫客户导流至线下门店,推广起“C2C”服务。H&M在中国的在线策略相对保守,不过其开设了两个以社交为主的小程序。一边是阿里巴巴,一边是腾讯,一边是收钱营销和佣金模式的线上百货模式,一边是自主经营和借助平台开发自主的独立旗舰店模式,四大快时尚显然已经爬上墙头,静待销售型小程序进一步的规模化和微信用户的接纳。社交型电商不仅仅是拼多多和微商,实际上真正的社交型电商正需要将拼多多和微商挤压出去,至少成为微信生态电商中的小众。微信朋友、群、朋友圈之间的信任,相对于纯电商平台,转化率孰高孰低并不需要太多证明。人口红利的特殊国情不仅仅在与智能手机的爆发,同时还让电商行业的基建成本降低,从血汗工厂走出来的工人,骑上不归路的电单车,就成为机器人一样的快递员。特朗普在谴责美国邮政对亚马逊的优惠时可能并不知道中国快递员的真实状况,但人口红利的使用都是“需要还的”,制造业南移现状就是“先知”。香港经济日报特写冯国纶的文章截图4月份香港经济日报一篇特写利丰主席冯国纶的文章非常有意思。有一段讲冯国纶回忆利丰物流总裁彭焜耀跟内地物流巨头谈合作的经历,内地巨头认为利丰应该在物流上亏一半,然后在股市上“割韭菜”。上面经历就是“旧经济”和“新经济”的对比,香港实业家和内地创业家的对比,当然,港股的“老千股”可能比内地更不堪,包括一些传统零售股。但总体香港零售商更具务实精神,不会追求电商规模,更看重利润,而不像更多的内地商人,动不动就喊出多少亿的电商规模。那么微信小程序是不是那个腾讯颠覆阿里巴巴电商业务“真命天子”呢?如果是,如何去颠覆?如果不是,那应该是其他的什么工具吗?
一起惠2018-05-29 10:33:01505 次
近日,网易考拉海购与欧洲三大护肤巨头之一的拜尔斯道夫公司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在拜尔斯道夫旗下妮维雅跨境全品类授权、打造妮维雅跨境独家联名款商品、共同开拓中国市场等多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拥有百余年历史的拜尔斯道夫公司是欧洲三大护肤巨头之一。旗下的妮维雅品牌从1911年诞生到现在,拥有多项世界领先的护肤研发科技及专利技术,连续多年被德国消费者评为最佳美妆护肤品牌。拜尔斯道夫方面介绍,此次合作是基于双方共同发展基础上的长远规划。网易考拉拥有大量的女性用户,此次合作将会把妮维雅风靡全球的女性面部护理系列产品引入中国,丰富妮维雅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线,提升妮维雅品牌在中国的品牌形象。通过与中国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网易考拉海购的合作,预计妮维雅跨境电商2018年的销售或将达到亿元人民币体量。抢占海外供应链高地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崛起正在左右着消费升级的浪潮,人们越来越看重商品的个性化和品质感。在这样的背景下,跨境电商争夺的焦点也从价格战转移到了上游供应链。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拿下更多的海外品牌,成为跨境电商近些年积极修炼的内功。“境外供应链是跨境电商的根本,谁能拥有更多顶级供应商资源,谁就能做到价格更低、品类更丰富,从而占领竞争高地。”业内人士认为。网易考拉海购从2015年成立之初,就显示出其对上游供应链的重视和建设力度。此前,网易CEO丁磊还曾带队亲赴日本、韩国拓展美妆母婴等商品供应链,并拿到数十个韩国一线美妆品牌的授权。为了从供应链源头上保障正品,网易考拉先后举办欧洲招商会、澳洲招商会、日本招商会以及法国招商会,不断传递网易考拉在为中国消费者寻找更多优质海外商品的理念。网易考拉方面透露,以日本市场为例,目前日本商品销量在网易考拉总销售额中占比第一,稳坐网易考拉第一货源国的宝座。家居、美妆、母婴、个护等类目的销量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此前,网易考拉在日本举办招商会,CEO张蕾宣布了未来三年将在日本采购5000亿日元(约300亿元人民币)商品的计划。而在澳洲和美国市场,网易考拉海购的销售业绩也取得优异成绩。澳贸委国际业务执行总监MichaelClifton曾在2016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网易考拉是进口澳洲商品进口额最大的跨境电商。加快拓展欧洲市场步伐欧洲商品俘获中国用户芳心的关键在于其良好的品质。网易考拉海购《2017欧洲进口商品消费趋势报告》指出,严谨、安全、品质、精致、放心,是众多中国消费者对欧洲商品的认知和评价,他们尤其偏爱德国和法国的商品,品质感、质量好是主要衡量指标。鉴于国内消费市场对品质关注度的不断聚焦,有着品质优良传统的欧洲品牌一直以来都是网易考拉的战略重点。此前,网易考拉已与多个欧洲各国知名品牌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如欧洲Hero集团首个电商授权、雀巢惠氏战略合作、英国贸易投资总署战略合作、荷兰美赞臣达成战略合作、意大利卡夫亨氏战略合作等等。随着新消费时代的来临,网易考拉全球供应链布局加速。2017年4月,网易考拉CEO张蕾亲赴德国举行欧洲招商会,宣布网易考拉正式启动欧洲战略,未来将在欧洲进行30亿欧元直采计划。随后,网易考拉在欧洲市场捷报频传,足迹遍布整个欧洲。在刚刚过去的Q1季度,网易考拉海购已与数十个全球知名品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包括欧洲最大制药集团之一Ferrer菲尔若集团、澳洲60年老牌护肤品牌Ego等,涵盖美妆护肤、母婴、保健、家居各大品类。此外,网易CEO丁磊还亲赴丹麦,引进丹麦最大家居品牌欧森丹尔,将丹麦的品质生活带给中国的消费者。在过去3年里,网易考拉海购凭借自身模式优势、保姆式服务优势、媒体型电商优势等,成为全球众多品牌在华的最佳合伙人。欧洲最大母婴产品供应商baby-walz的CEOTorstenWaackVanWasen对外表示,进入中国市场最重要的是找到最佳合作伙伴,他看重网易考拉背靠的网易集团拥有丰富的传播渠道,提供的“保姆式”的合作方案,能帮助baby-walz在中国有效地推广自有品牌。随着网易考拉供应链的飞快扩张,网易考拉也同步加快了扩张海外仓储的脚步,已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开设18个海外仓,并计划在西欧和中东增加5个海外仓,预计未来海外仓面积将超过10万平方米。
一起惠2018-05-25 09:07:39338 次
法国零售业巨头家乐福将根据今年初公布的“家乐福2022计划”,决定在今年夏天关闭旗下法国境内超过200家尚未找到买家接手的小型社区超市及便利店。1月24日,家乐福首席执行官AlexandreBompard公布了“家乐福2022”计划,宣布了包括裁员、组织架构改革、拓展便利店业务、将经营重心转向电子商务和有机产品等一系列变革措施。按照该计划,家乐福将削减后勤管理部门、并优化公司结构。集团巴黎大区各个总部做合理性整合,法国总部裁员2400人,从而节省20亿欧元的成本。其中家乐福法国总部共有10500名员工。去年新上任的总裁亚历山大·邦帕尔认为,这种臃肿的规模同目前公司面临的竞争态势不相匹配。出于促进增长,提高价格竞争力的考虑,家乐福将在资源和财务配置上严格甄选:每年总投资额为20亿欧元;对提高商业竞争力和发展自有品牌进行投资;至2020年整年减少20亿欧元的成本;减少前迪亚天天超市旗下273个家门店。此前曾提到,家乐福计划在今后的3年内,削减10万平方米、约5%的卖场面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家乐福的大型卖场模式备受质疑,但家乐福并没有关闭任何一家大型卖场的计划,而是选择的关闭一些尚未找到买家接手的小型社区超市及便利店。家乐福发言人称,旗下法国境内计划出售的273家小型社区超市及便利店中,目前有超过200家门店鲜有收购者问津。如果到6月4日的限期前仍未找到买家,这200多家门店将于夏天被关闭。家乐福发言人还表示称,截至目前,该集团计划出售的社区超市及便利店中已有23家确定了买家,另有22家门店有买家表示购买意愿。这意味着目前只有这45家门店确定将会被保留并继续经营。据了解,家乐福集团目前在全球拥有12150家门店、超过38万名员工。而它曾是全球第二大连锁超市集团,如今已经跌落至第九位。
一起惠2018-05-24 08:56:57276 次
如果说共享单车是中小型创业者的「绞肉机」,那么无人货架则是玩家们的「修罗场」,后期高达90%的货损率成了压垮无人货架「风口」上的最后一根稻草。2017年下半年,风头无两的无人货架搭上新零售之风的最后一班车,和无人便利店一起成为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几十家无人零售项目闪电融资超30亿元,猩便利,果小美等头部玩家紧锣密鼓的开始了无人货架上半场布局。一边是疯狂烧钱的快速扩张,另一边是无人点位的激烈竞争,短短几个月时间,无人货架像星火燎原一般席卷各大城市写字楼和商圈,无人零售第一阶段的空间战拉开序幕。前期简单粗暴的成本核算就是点位租金成本+运输成本,和传统开店选址、租金、装修和人力等成本相比,优势明显,换言之谁占的点位越多,谁销售额提升的概率就越大。时过境迁,还没等无人货架的下半场开始,前期扎堆入局的无人货架玩家大部分已经悄悄退出,即便是仅存的几家头部企业,也将目光聚焦在从无人货架转型智能货柜的节点上,至此,纯无人货架商业模式这条路已经行不通,很多创业者甚至连无人货架怎么被「吃垮」的都不知道。无人货架失败逻辑1.低门槛无技术壁垒,商品同质化严重相较于其他新零售项目,无人货架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壁垒,花几百块钱采购一个货架,摆放好商品即可,接下来考验的就是商务谈判能力和地推能力,拼的就是资本实力和资源渠道。而商品呢?千篇一律的快消品,而且货架空间有限,摆放的食品可选性不高,加上点位比较分散,补货延迟司空见惯,和楼下的便利店相比,唯一的优势可能就剩下消费的最后100米了。2.货损率高,服务滞后,点位低质多量商品货损率能控制在10%以内的已经是钻石级玩家了,大部分无人货架30%的货损率一点也不夸张。按理来说,开放式场所的货损率要比封闭式场所的货损率要高,但是写字楼、办公空间这些地方都是以开放式场所为主,封闭式场所即便可以放使用人群也不多。快速扩张最大的弊端是点位数量上去了,但是质量很低,高质量场所不是想进就能进,为了绩效只好选择一些人员覆盖较少,偏僻的写字楼,这样下来不仅货架丢失率高企,运营成本不减反增。3.无节制烧钱扩张,夸大盈利能力沉没成本包括设备采购硬件成本和智能软件成本,光是前期沉没成本就花去了不少钱,加上商品的铺货成本和物流成本才是一个无人货架的初始成本,这还不包括BD的地推成本和水涨船高的点位租金成本。无人货架不同于商品的规模化生产,边际成本并没有随着点位铺开而降低,而客单价的盈利能力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即时性流量无法沉淀,消费者更多的是突发性消费,复购率不稳定也难以预测。4.高估人性,脱离实际需求高估人性既是无人货架也是共享单车的通病。零售场景无人监督你指望消费者自觉付钱,简直是痴人说梦,倒不是说消费者的素质如何如何,举个例子,100个人就算99个人都很自觉的扫码付钱,只要有一个人不付钱直接从无人货架上拿走商品,那么下一次就会有更多人会尝试这么做。无人货架和无人便利店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通过技术手段监督规避了这样的风险,况且从便利店到办公室场景的消费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转变的,仅仅是一两次的新品尝鲜无法将消费者深度的需求挖掘出来,无人货架的实际需求到底有多少?无从知晓。智能货柜前景几何?不难看出,无人货架企业纷纷转型智能货柜准备放手一搏。相比无人货架来说,智能货柜的技术门槛更高,封闭的柜门有效降低了货损率,另一方面,智能货柜和传统的无人贩卖机各有千秋,传统的无人贩卖机我们需要投币,然后选中商品自动掉落,操作简单,而智能货柜的商品选择更加丰富,扫码付款更加先进。笔者认为,智能货柜代替无人货架是大势所趋,至少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现阶段是无人零售办公室场景化的最好选择。也可以说是新零售时代下无人贩卖机的转型升级,然而无人零售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有三个:服务,需求和供应链,只有将这三个问题真正思考清楚,才是检验无人零售商业模式的关键所在。新零售首先是服务,然后才是改造,而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假设智能货柜真的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如何在不增加运营成本的基础让消费者获得更好更稳的消费体验?如何对零售终端的进行智能化监督、预测?这些都是无人零售要考虑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依赖于技术手段的创新和应用。无人零售从根本来说还是零售,既然是零售就一定要考虑供应链,脱离了供应链谈新零售、智能货柜的都是耍流氓,假设智能货柜领域真的跑出了一个独角兽,背后必定是有完整供应链的物流或者传统零售巨头玩家入场的。最后,对用户后续消费需求的深度挖掘是整个过程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流量沉淀还是线上线下导流,最关键的是给消费者选择智能货柜购买的一个理由,哪怕一周只有二到三次的复购率,这门生意就有做下去的可能。
一起惠2018-05-23 08:48:57358 次
风口上的无人货架2017年一度被认为是无人零售的“元年”,综合多个研究中心的数据来看,无人零售的市场潜力巨大,可以说是块千亿级蛋糕。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无人货架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到2022年,无人零售的用户规模将达到2.4亿人,而在2017年也仅为0.05亿,这5年间要翻48倍。在无人零售规模方面,报告预测2022年将达到9500亿元,是2017年100亿元的95倍。值得注意的是,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此前统计的数据,国内有超过5000万家企业,每年以超过500万家的速度增长。无人货架在一、二线城市有1亿左右可瞄准的用户,企业终端货架容量10到20万,早期有10~30亿元的市场空间。2017年8月到9月这短短的两个月内,无人货架上演了一场令人咂舌的融资风暴。8月17日哈米科技宣布获得真格基金等领头的三轮数千万元融资;21日,领娃宣布完成A轮数千万元融资;30日,番茄便利和果小美均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均为数千万元以上。随后而来的9月,融资风暴还在继续。4日,猩便利完成超亿元的天使轮融资,美团点评高管作为投资方之一;5日,友盒宣布完成A轮数千万元融资,投资方有安芙兰资本、贵阳创投等;隔天,七只考拉获得执一资本领投的5000万元A轮融资。据《电商报》统计数据发现,截至2017年9月末,已经有至少16家无人货架获得投资,最高的达到3.3亿元,融资总额超过25亿元,如此密集的融资规模,一度令其他行业眼红。屡屡刷新的融资金额让无人货架成为新零售下的一匹黑马,成为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后的新风口。风光之后一片狼藉资本的退潮比想象当中来得更快一些,时至2018年,无人货架不但融资风暴停了下来,裁员撤店等负面消息更蜂拥而出。5月4日,果小美传出即将退出市场的“重大通知”称,果小美即将解散,货架由企业自行处理。尽管果小美迅速做出辟谣声明,但仍有不少果小美货架撤销的消息传出,货架也长时间未曾补货。对此,果小美回复称“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业务调整,在此期间我们无法为您补齐商品,完成模式调整后,我们会为大家提供更丰富的商品。”此外,,有媒体假借学生身份询问果小美是否招人时,对方更回应“公司这段时间正在整顿,所有的招聘工作都停止了,以后也不知道何时有机会再招聘。”公司发展概况令人担忧。不得不提的是,同为无人货架先行者的便利蜂此前便传出了除现有的8个智能货柜试点城市及3个欲铺城市之外,剩余38个已铺设简易无人货架的城市将全部撤站的消息。另一玩家猩便利也被曝出在一二线城市的布局进行收缩、调整,无人货架行业迎来发展寒潮。5月3日,小e微店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份声明,表示同属无人货架行业的每日优鲜便利购多次在不止一个城市将小e微店的冰箱和货架等设备、商品运走,要求每日优鲜便利购公开向行业及用户道歉。对此,每日优鲜便利购回应称,表示道歉,整个过程中,每日优鲜便利购员工是在获得客户企业授权的情况下协助执行,不存在违规违法行为。双方各执一词,均未能拿出能够令对方信服的证据,事件也从开始时的沸沸扬扬变成一出不了了之的闹剧。虽然果小美至今为止仍称其退出市场的所谓“通知”,是来自于同行的恶意竞争,更广而宣之称“不排除别有用心之人捏造。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但实际上,无人货架行业中业务缩减、恶意竞争资金链断裂等负面消息早已铺天盖地而来,行业风波不过是负面宣泄的最后一击。后风口时代路在何方?自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提出“新零售”这一概念以来,零售行业掀起了一股线上反攻线下的风气。由于无人货架具备投入小、人力成本低而且能满足消费者及时性需求等特点,又披着零售外衣但同时具备共享经济内核的,更被业内认为是切入了零售行业的“真空地带”。理想总是美好的,但落到现实难免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由于具备共享经济的性质,无人货架自出现以来便在考验着消费者的人性,但事实却令人失望。以无人货架项目“用点心吧”为例,该项目曾在铺设完成64个无人货架后,核对前端和后台数据时发现,货损率超过20%,货损最严重的甚至到达39%。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除了靠用户自觉,无人货架基本无法解决偷盗、漏付款等问题,损耗率远超有人实体店。事实上,无人货架行业的竞争已经由点位数量之争转变成点位质量之争。据TalkingData发布的《2017年无人货架行业白皮书》显示,无人货架以往盲目追求点位数量,忽视点位质量和运营效率的做法将被市场淘汰,企业则需要通过精细管理提升运营质量并逐步实现盈利。尽管行业早已吸收了大量的资本,但企业运营和发展却并没有跟上,纵观无人货架行业当前的发展状况,依然难觅行业巨头的踪影,未来的发展方向或只能依赖于资本巨鳄。2017年12月,每日优鲜便利购宣布拆分独立运营,并宣布已获得腾讯领投A轮、鼎晖领投B轮,A+B共计2亿美元融资。与此同时,京东X无人超市官方透露,今年京东X无人超市将会在郑州、长春、成都等重点省会城市开设100家门店,布局写字楼、社区和商业中心等消费场景。此外,阿里巴巴也不甘寂寞,宣布联合美的集团推出“小卖柜”,正式进军无人货架领域。不难发现,巨头也正通过自营、投资等多种方式切入无人货架,对行业内的企业而言,未来的生存之道或不得不依附于巨头的“树荫”之下。
一起惠2018-05-22 10:30:24364 次
据统计,过去一年移动支付同比增长达226%,成为使用频率最高,应用场景最广的支付方式。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深入,改变了一切交易的格局。C端用户已经被充分挖掘,若支付行业不把重心从电商支付上转移开,或许将面临业务收缩的后果。相对C端而言,当前B端支付市场仍然是一片蓝海。2017年国家大力提倡运用“互联网+”赋能传统行业,B端支付作为互联网化交易渠道,能够帮助传统产业实现资产由重到轻的转变。随着更多传统企业触网,有着行业支付背景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能够更好地服务这些企业,帮助他们实现转型升级。随着时间推移,B端支付的优势会慢慢显现,在行业中沉浸多年的2B支付企业,有望凭借着先入优势和经验技术,帮助传统企业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对于中小支付机构来说,虽然备付金统一管理对其隐性收入影响较大,C端市场已被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拥有强大消费场景的公司垄断。由于缺乏场景支撑,B端突破是中小支付机构的一个方向,支付+模式已经是行业的趋势。由于低费率、市场营销和高度竞争,支付的直接利润被严重压缩。但支付是商业活动的最后闭环,掌握着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支付也成为互联网巨头打造生态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可对掌握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应用,衍生出相关的增值服务。移动化、数据化的普及带来传统企业信息化需求的提升,以及支付行业解决方案的进步,给传统企业的B端支付带来机会。传统领域信息化程度提升,对支付解决方案的需求加大,而通过支付解决方案带来的丰富产业链数据,又会为供应链金融以及精细化运营提供支持,这些衍生服务又反过来加大B端支付解决方案对于传统企业的吸引力。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支付核心底层模块并没有太大区别。支付公司的核心能力在于产品设计,产品需要适应特定产业链条,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解决传统支付的痛点,替代性会大大降低。
一起惠2018-05-22 10:30:24282 次
快递服务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快件揽收、快件中转、干线运输和快件派送。把它们比喻成“四节甘蔗”,顺丰采取自营模式从头啃到尾。其它快递公司采取“自营+加盟”模式,自己啃中间两节——“快件中转”和“干线运输”两节,头上的“快件揽收”和尾巴上的“快件派送”让加盟商去啃。根据“自营”还是“自营+加盟”,民营快递公司的分野泾渭分明:顺丰、非顺丰。按照上述标准,采取自营模式的京东物流似乎与顺丰同出一门。其实,京东物流与所有的快递公司的差别远远大于顺丰与其它快递公司。“非顺丰”公司份额扩张2017年,顺丰业务量达30.5亿件,同比增长18.3%,但市场份额却下降0.5个百分点至7.6%。也就是说,“自营+加盟”模式的市场份额超过92%且在缓慢上升。中通保住了“王座”,2017年业务量达62.2亿件,市场份额为15.5%,较2016年高0.9个百分点。曾经距离中通仅一步之遥的圆通,尽管2017年业务量净增6亿单,市场份额却降至12.6%,与中通的距离拉大了。2017年,韵达、百世的表现可谓“如狼似虎”,业务量分别净增14.8亿和15.7亿,增幅分别为45.6%和71.4%。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用户需求也总是千差万别。快递贵重物品或重要合同/证件时,用户最在意的是安全、快捷,对价格不敏感。自营模式起点高、服务品质有保障,对高端需求来讲,顺丰曾经是无可替代的选择,但没有人买两提卫生纸还要用顺丰半日达。顺丰市份额下降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电商向纵深发展,从低线城市获得大量网购订单,顺丰显然不是首选;二是采取“自营+加盟”快递公司中的佼佼者已成为巨头并纷纷登陆资本市场,管理水准及人才、技术、资金实力日新月异,承揽高端订单的条件已经成熟,开始分流顺丰的传统客户。“吃甘蔗”的姿势不一样顺丰业务量排在“三通一达”之后,2017年又被百世快递超过,但顺丰的营收、净利润却远超同行。为简明起见,本文仅以申通、圆通为样本与顺丰进行对照。2017年,顺丰、申通、圆通快递业务量分别为30.5亿件、39亿件和50.6亿件。这一年,顺丰营收710.9亿元,申通、圆通分别为126.6亿和199.8亿。可以看到,申通、圆通营收加起来不到到顺丰的一半。2017年,顺丰单票快递业务收入23元,圆通、申通分别为3.84元和12.3元。悬殊差距由两方面的原因导致:首先是模式不同,顺丰把四个环节的收入统统据为己有。顺丰收费也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14年,顺丰单票收入为23.6元,比行业平均值高60%;2017年,顺丰单票收入降了五毛钱,而行业均价仅2.48元,顺丰比行业平值高87.8%。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顺丰的策略显然是先收入再保份额。但这也是出于无奈,2017年扣非净利润率仅为5.2%,如果拿优质服务去打价格战必然陷入巨亏。假如没有上市,顺丰或许有其它的选择。顺丰赚的是辛苦钱顺丰收费那么高,净利润率那么薄,钱都到哪里去了?顺丰收费比行业平均价格高80%,但毛利润率未见有多高。2015年,顺丰毛利润率为22%,比申通、圆通分别高5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2017年,申通与顺丰的差距缩小到2个百分点。圆通毛利润率只有11%,营收增速亦明显低于申通和顺丰。顺丰营收成本主要包括外包、薪酬、运输成本、办公及租赁、物料、折旧及摊销等。2017年,这六项支出累计起来占营收的77.8%。其中外包成本279亿、营收的39%;薪酬支出100.7亿、占营收的14%;这两项成本合计高达380亿、占营收的53%,主要都是人力成本。2017年顺丰27.4亿折旧及摊销是“不变成本”,不管有没有生意都要发生,而380亿人力成本是“可变成本”。与不变成本对应的是生产资料消耗、与可变成本对应的是劳动力消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中,生产资料价值与劳动力价值的比例称为“资本有机构成”。假如一架波音飞机每年折旧、维护成本为1个亿,机组成员年薪1000万,这架飞机所提供航空服务的资本有机构成即为10:1。通俗地讲,就是10万年薪雇个人玩价值1000万的机器(假设折旧期为10年)。所以尽管民航从业者工资水平较高,但民航却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按照2017年的数据,顺丰资本有机构成为1:14,与民航相差一百多倍。尽管顺丰有数十架飞机、数万台机动车、上百万平米仓储设施,但与其它快递公司一样,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赚的都是辛苦钱。纯正的互联网公司资本有机构成也相当低,但那是智力密集型企业。类似的还有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设计师事务所。顶尖投资机构如高盛,属于资本密集加智力密集。绝大多数服务业都属劳动密集型,社会对它们的需求是海量的。但有一点要记住:劳动密集型企业估值不高,最牛的快递公司也不例外。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UPS,市盈率、市销率分别为30倍和1.4倍。联邦快递市盈率、市销率分别只有22.5倍和1.02倍。顺丰市盈率、市销率分别为43倍和2.9倍,考虑到“高成长性”(其实营收增速只有23.7%)和A股投资者的“慷慨”,当前略高于2000亿的市值基本合理。京东物流不是快递公司2016年11月,京东物流对第三方卖家全面开放;2017年4月,京东物流宣布独立运营;2017年中,刘强东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未来快递就两家,就是顺丰和京东!”2018年1月,虎嗅一篇文章曾预言《京东顺丰必有一战》。2018年2月14日,京东物流完成A轮融资,融资额25亿美元,投后估值超过130亿美元。2018年5月,刘强东改口称“京东物流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竞争对手。”或许有旁观者觉得刘强东出尔反尔,等着看京东、顺丰“互掐”的热闹。“互掐”是少不了的,但刘强东说得没错——“其它的要不就是快递公司,要不就是仓储公司,要不就是快运公司。”许多人认为京东物流与顺丰都采用的都是直营模式,两者的差别只在体量上。其实京东物流与所有快递公司、仓储公司、快运公司有根本性的不同。京东物流本质上是一家贸易公司。上文讲快递业务有“四节甘蔗”:快件揽收、快件中转、干线运输和快件派送。京东为第三方配送没有“揽收”之说,一律要卖家把商品发至京东仓库。2017年,顺丰快递业务收入706亿,运营着136座仓库,总面积近140万平米。套用零售业概念,顺丰仓储设施的“坪效”是5万元/平米。同期京东物流收入259亿(取京东的覆约费用,有一定误差),78个城市运营的486座仓库总面积超过1000万平米,“坪效”0.26万元/平米,约为顺丰的1/20。尽管不可能像丰田那样实现“零库存”,但以尽可能少的仓储面积,实现尽可能多的营收无疑是所有快递企业的努力方向。谷歌有一个著名的理念:“用户在首页上花费的时间越短越好”,快递公司的价值观则应当是“商品在我们手里的时间越短越好”。2017年末,京东存货账面值达417亿元,存货周转天数超过45天!据悉,京东物流未来还准备将仓储面积扩大到5000万平米。京东物流大建特建仓库原因有二个:第一是以储代运,提高配送时效性。顺丰的法宝是“天网”——主要由57架全货机+散航构成。日均3400个班资、发货量3040吨,占全国航空货运总量的23%,2017年,顺丰总业务量30.5亿票,其中7.6亿票经由空运,占比约25%。京东没有“天网”,就拼命建仓库,把商品囤到用户家门口。严格来讲这不叫快递而是“落地陪”。“211限时达”可在当天完成上午11点前下的订单;“极速达”可以2小时内完成商品配送,支撑此类服务的必然是前置仓库、不可能是“天网”。#将来用户一下单,送货小哥就跨上电动车,要多快有多快#第二是“网罗”第三方卖家并占用它们的资金。京东存货账面值惊人,但应付账款更惊人。2017年末,应付账款高在743亿。巨额存货主要是自营业务形成的。货已卖给京东,但还在库房里,供应商当然拿不到钱,就算卖了也要再等一段时间。另外,再截流一部分第三方卖家的货款,所以应付账款比存货账面金额还高326亿!随着5000万平米仓库的陆续建成,“威胁利诱”第三方卖更多地使用京东提供的物流服务。货到了京东仓库,主动权就不属于第三方卖家了—……此外,京东展开各种金融服务也有了“源头活水”。快递公司希望商品“快走”,京东物流却盼着“多囤”;仓储公司只向货主收保管费,京东却全额占用货款。所以,京东物流既不是快递公司也不是仓储公司。京东的设想不错,关键是供应商是否配合,用自己的钱把京东的仓库填满,再向京东借款度日。更重要的是与数千亿存货相关的财务成本和风险由谁来承担,如货损、滞销。营收增速已将至30%一线,“5000万平米仓库”是京东放出的“胜负手”。
一起惠2018-05-21 09:30:25481 次
美团打造的新零售线下店“小象生鲜”即将亮相,这是美团在打造“掌鱼生鲜”一年后孵化的第二家线下体验店。《联商网》获悉,这家“小象生鲜”计划5月25日开业,据知情人士透露,未来美团把线下体验店全部更名为“小象生鲜”,将不再沿用“掌鱼生鲜”的名称,这也就意味着“掌鱼生鲜”望京店将更名。去年7月19日,美团新零售业态“掌鱼生鲜”首店在北京望京开业,依托掌鱼生鲜APP,“掌鱼生鲜”可以提供3公里内最快30分钟达的服务。尽管“掌鱼生鲜”是美团进军新零售的首家门店,但开业之初并没有太多特色,相比于其他新零售业态其更像是一家普通超市。在开业3个月后,“掌鱼生鲜”迎来大改造,增加了餐饮业态,开始尝试用堂食探索线下市场。据《联商网》获悉,本次将亮相的美团“小象生鲜”位于北京方庄时代life负一层,店内设置有烘培、果蔬、日配等区域,并规划了较大面积的餐饮区,能够为顾客提供中餐、牛排、海鲜等堂食服务。此外,还特别设置了烹饪教学区。据了解,美团“小象生鲜”未来选址的标准之一是当地消费水平,确保GDP人均不低于5万的城市,主要聚集在北上广深等,计划在2018年开出20家店,2019年计划开店50家。自2016年以来,互联网巨头纷纷迎战线下新零售业态超市,在零售业态不断更迭的今天,美团这次的“小象生鲜”未来又将如何?我们将持续关注。
一起惠2018-05-18 09:11:22491 次
联姻阿里巴巴,大刀阔斧改造门店,引入盒马鲜生、电影院、儿童游乐等等,布局大消费。一贯带着建材装修泥瓦匠气息的居然之家,这一次走得猛而坚决。据了解,目前居然之家集团业务有家居、金融、商业地产、大消费几大板块。其中家居板块正在运作上市,业务包括家居卖场、设计家平台、装饰公司、智慧物流等。按照居然之家的规划,未来十年要开到1200家连锁,总销售额达到2000亿元。2017年,居然之家全国门店223家,营业额600多亿。这意味着,居然之家要以每年平均开100家门店的速度狂奔。从今年上市成功的红星美凯龙财报里,依然可以看到大家居这个渠道商业模式60%左右的高毛利,高收益,甚至开店的增速。为何同行的居然之家这么积极的走向了转型之路?从整个家居建材行业的互联网渗透率来看,远不及网络零售市场整体水平10%这样高,其特殊的品类特点阻击了电商的侵蚀,远未如快消、服饰等百货行业一样受到冲击,为何居然之家早早就选择拥抱阿里巴巴?从家居建材这样重的大件品类,向快消、文娱转型,跟百货商场抢生意,居然之家的逻辑是什么?居然之家家居连锁CEO王宁上任后,首次对外回应了众多疑惑。家居卖场的隐形风暴正在来临与被电商几乎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的百货业态不同,家居卖场的日子一直过得很好。相形之下,居然之家与阿里巴巴联姻的消息一度让行业甚为惊讶。“我们并不是一开始要做这个事情。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我们快速奔跑是受益者,但跑的过程中很少有人去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市场的细分、场景的体验,就跟过去农民种地一样,靠天吃饭,粗放耕种,最后也能活下来。进入到现在,我觉得是一个精耕细作的时代。”王宁称,家居行业正在发生两个重要的变革,这使得居然之家不得不快速转型。第一,整个家居行业的上游工厂在减少。以实木地板为例,过去南浔是实木地板古镇,有两三千家工厂,现在只剩不到一千家,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急剧缩减。“很像国产彩电行业三十年前。三十年前我们国家的国产彩电大概有四十几个品牌,几乎每个省都有一个。现在国产彩电品牌数超不过五个。试想一下如果当年居然之家是做彩电卖场,本来分了三十个展位,一个展位一个品牌,结果突然这些年变成五个品牌了,那我们怎么活呢?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挑战。”王宁称,此前卖场里有几十个防盗门品牌,但随着这几年整个房地产市场出售直接配备防盗门,市场里基本就只留下了进口或高端的几个防盗门品牌,以满足需要换门的用户。品牌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第二,跨界到家居行业成为一种风尚,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据了解,国美、苏宁等传统零售渠道巨头也都纷纷进入了大家居行业,有自己的家装公司,同时也布局家居零售。京东、阿里等电商平台面临其他品类的饱和,更是将下一个竞争品类压在了大家居上,整全力的探索家居行业的电商化。连华为也提出了智能家居百亿战略,小米的物联网布局,网易严选这种新型的互联网品牌和橙家、亚朵酒店等跨界做起了场景家居。在众多玩家跨进大家居行业的时候,居然之家选择以攻为守,跨出去。王宁透露,居然之家的大消费战略,根植于其会员数据,意在从低频转向高频。其在卖场引入院线、餐饮、儿童娱乐、教育、养老、健身等等业务,不仅是为了产生一次消费,而是紧紧抓住场景体验,将用户吸引和留在居然之家的场里,形成联动高频的消费触达。以其吃货天下项目为例,居然之家投入了所有的厨房设备打造了一个明厨开放的用餐环境,所有的餐桌、餐椅全部意大利纯进口,而且上面有二维码,吃完了饭如果喜欢可以把桌子直接买走。王宁称,居然之家所有大消费的项目都本着一个逻辑布局。首先都能够跟着家居卖场出去;第二,每一个业态都可以连锁;第三,每一个连锁单独出去都可以上市。与阿里牵手,要明白要什么6月,第一家盒马将正式进驻居然之家北京丽泽店。与阿里牵手后,居然之家也成为了家居行业新零售的重要标杆。如何落地、如何改造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王宁透露,目前居然之家和阿里都分别成了专门的新零售项目组对接,设定了详细的工作进程表。阿里方面由天猫美家定制产品负责人东一领队二十几个人的专职团队与居然之家对接。居然之家方面则由任成总负责,从IT、营销、财务抽调和招聘了一个专职团队。据了解,目前双方的对接团队分成两个小组,一个是卖场的数字化,即阿里提出的智慧门店,包括卖场的数字化硬件搭建、门店与线上交易的打通等;一个是云设计家小组,包括AR、VR等场景、商品数字化。首期,盒马鲜生将率先入驻居然之家,北京的八个门店,盒马会入驻七个。盒马的会员和居然之家的会员也将对接打通。“盒马不是简单的商圈半径三公里,半小时以内免费送货。盒马鲜生做的是把消费者所有的画像描绘出来。判断出来一家几口人,牛奶多长时间能喝完,帝王蟹拿回去以后大概下次什么时候再来。两到三次之后,你就不用再去盒马现场买东西了,到点你等着,它一定给你推送,甚至份量都填好,给你送过去。”王宁称,盒马鲜生之所以被推崇,核心是其做到了门店三公里会员的精准数字化运营,占领了用户心智。居然之家要做的正是学会用这样一套大数据分析方法,运营起来沉淀的会员。“我们也有数据,我们的会员是真正的会员,我们清楚的知道他家在什么地方住,但这些数据没有激活。相当于大家都知道是财富,但是我们没有办法用它。”据了解,居然之家西四环的金源店将作为新零售的改造店,投入巨资重构。“新零售或者智慧门店,都是以互联网为依托,以提升行业效率和改善消费体验为目的。如果不以这两个为目的我觉得都是虚的。”以居然之家金源店为例,王宁描绘了居然之家的新零售面貌。“金源店商圈半径25公里画一个圆,阿里用大数据对这50万人的消费轨迹分析可以判断出这50万人当中有5万人是未来半年之内可能要进行家庭装修的,还可以判断出这5万人当中那些消费能力够得着居然之家的,也许有1万人。对这1万人再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出他喜欢的装修风格是欧美的还是中式,还是极简风格。这种情况下,只要消费者进入居然之家大门,我们马上就会给他推送一些符合他喜好的。如果喜欢欧美风格的,就不会推送东鹏品牌的瓷砖,而是马可波罗的。同时用LBS可以导航消费者怎么快速走到马可波罗店。不像以前,消费者在卖场里是瞎转,就好象大海捞针一样。”将700-800家门店开到县级市场相比于过去19年开了223家门店,未来10年要开1200家店的战略不可谓不激进。像居然之家这样几万平米超级体量的门店,到底要开到哪里?市场是否有足够的容纳空间?在百货业连续几年都关店的趋势下,为何居然之家还自信能开好店?“家居行业有5万亿,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仅仅占行业的1%-2%。而国美苏宁做到最好的时候两家加到一起是超过行业40%的份额,这才是流通行业的巨鳄。只要我们往前多做一个百分点对于居然之家就是六七百亿销售。”王宁认为,增加销售、释放更大红利的方法就是不断复制开连锁店。王宁称,中国有2800个县级城市,至少有1/3的城市符合居然之家开卖场的需求。“一个城市的人口数,一个是城市在建平米数,还有城市的消费能力、城市化进程等等,从这些方面我们有一个团队专门研究开店,开多少店不是我们拍脑袋的。”王宁透露,居然之家未来新开的1200多家门店,其中有700-800家将开在县级城市。据了解,居然之家开新店的策略主要有三点:第一,不仅限于自己开店,还将收编、收购同业门店。王宁透露,已有很多同业卖场和百货商场主动找居然之家合作。去年,河南的欧凯龙、西北的万家家居都挂上了居然之家的招牌。“很多在各个城市位置非常好的百货商场,面积五六万平米,受电商影响,做卖场招不上来商,这对居然之家就是一个红利。”第二,放权、众包开店任务。“原来开店集团需要派人去看,现在不需要,除非重点城市。店开好了加分,开不好成为包袱也由各省的分公司总经理背着。”据了解,目前居然之家的开店目标都放权给各省分公司总经理,由总经理全权负责销售、招商、收费、利润和连锁经营。每个分公司年初就领走了全年的签约门店数量。集团总部主要负责北京地区的连锁,如通州、平谷等郊区的开店,以及上海、南京、杭州、深圳等区域性重点城市和江苏、福建上升空间很大的重点省份。第三,供给侧改革。据王宁介绍,下沉县级城市开店,居然之家对场内的品牌定位也相对往下探,定位不会像一线城市那么高,而是选择更适合接地气的县级城市的品牌,做县级城市里的高品质。了解到,今年下半年,居然之家将进入开业高潮,九、十月份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一两家甚至是三家店开业,2018年开店总数将达300家。
一起惠2018-05-18 09:06:02424 次
线下零售市场正迎来新一轮的变革,便利店业态正取代大卖场模式领跑市场。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连锁百强》(下称“报告”)显示,百强便利店企业2017年销售增长率达到16.9%,门店数量增长18.1%,成为实体零售企业中增长最快的业态。根据报告显示,2017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到2.2万亿,同比增长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百强连锁门店总数10.98万家,同比增长9.1%。其中,百货店、购物中心等大卖场的开店数量明显减少,而小型门店数量增长相对较快,达到7.7%。2017年,百强企业新增门店9197个,小型门店约占新增门店总数的八成。大型超市和超市门店数量则仅分别增长3.7%和1.0%。百强便利店企业2017年销售增长率达到16.9%,门店数量增长18.1%,成为实体零售企业中增长最快的业态。具体来看,便利店连锁美宜佳领跑市场,2017年年度销售额为122亿元,销售增长率为30%,门店数达11659家,增速为25.4%。罗森便利店的增幅则取得了行业最高,2017年的销售增长率达49.8%,门店总数为1399家,增长率达45.9%。随着便利店成为线下零售主要布局的业态,社区零售正成为市场的香饽饽。目前,除了美宜佳、罗森、全家、7-11等国内便利店连锁在国内遍地开花,以苏宁为代表的电商零售企业,以物美、永辉、家乐福为代表的传统商超也纷纷进军社区零售,布局小型门店。其中,苏宁正在加速旗下自营社区零售苏宁小店的扩张。截至目前,苏宁新开的店已经近600家。其中,以服务社区为主的苏宁小店和遍布三四级市场的苏宁易购精选店,已经开了近400家。4月3日,苏宁全资收购连锁便利店品牌迪亚天天中国,并纳入到苏宁自营便利店苏宁小店体系中,加速苏宁小店在上海等城市的布局。另一方面,传统商超新开店的面积也越来越小,社区店、精品店成为传统商超的市场扩张首选。例如物美社区店、永辉会员店,世纪联华citylife,Easy家乐福等。沃尔玛中国业务总裁陈文渊也曾表示,接下来,沃尔玛每年会开设30至40家大卖场,紧凑型门店的占比将越来越高。阿里巴巴、京东甚至也以整合线下夫妻小店的形式加速对社区零售的渗透。在以便利店为主的线下小店业态全面爆发下,阿里巴巴、京东等线上巨头,永辉、家乐福等传统商超以及罗森、美宜佳等便利连锁三方的混战将日趋激烈。
一起惠2018-05-17 09:47:22255 次
据彭博社报道,亚马逊公司正准备深入阿里巴巴总部所在地,与这家中国电子商务巨头展开正面对决。在接下来的几周里,亚马逊即将在阿里巴巴总部所在地杭州举办一项活动,与400家热衷于将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家居用品和更多产品直接卖给美国和欧洲消费者的中国制造商展开互动。本次活动的邀请函显示,亚马逊专家将就购买趋势提供深入分析,以利于商家在2018年的假日季充分备货。本次活动由亚马逊全球开店(AmazonGlobalSelling)项目提供赞助,活动被命名为“为U而来”(ComingTogetherForU)。这次活动是亚马逊努力从电子商务平台过渡为全球物流运作的一部分,其宗旨是帮助亚马逊商家走出去,直接对接中国制造商。亚马逊公司将帮助商家直接从工厂采购货物,并将其运送到其它国家,从而完成订单并快速交货,亚马逊将从中收取费用。快速交付可帮助亚马逊在美国的电子商务中占据主导地位,该公司希望将这种做法推广到全球范围内,以便与阿里巴巴、eBay和Wish等电商抗衡。亚马逊拒绝对此置评。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亚马逊已拥有1亿个高级用户,作为主要电子商务平台,他们有能力以点带面,将一个国家的购物者与另一个国家的商家联系起来。该公司正在印度和拉丁美洲大力推进,去年也在澳大利亚开展了业务,并通过收购迪拜的Souq.com网站在中东站稳脚跟。对于消费者而言,无论住在巴黎、北京还是悉尼,都希望寻求更好价格和在国内找不到的产品,因此,人们越来越愿意从海外商人那里购买。根据DHL全球快递在2016年发布的一份报告,跨境交易比国内电子商务销售增长更快,预计到2020年总额将达到9000亿美元,占到全球市场的20%。跨境销售是亚马逊物流发展的一大焦点。去年,该公司在纽约举办了一场活动,为1500位商人提供货币兑换服务和语言翻译工具,帮助他们向海外客户销售。亚马逊公司可利用业务规模和与国际货运公司联动运输等条件获得运费折扣,以此为诱饵,为平台吸引更多商家和货物。眼下已有超过200万个独立商家在亚马逊平台上出售货物,为每一笔销售支付佣金。他们之间的竞争有助于保持低价和更新库存,并帮助亚马逊吸引到超过3亿的全球客户。电子商务仍然是该公司在美国国内最主要的业务。但随着购物者越来越愿意去国外寻找商品,亚马逊看到了向在线商家出售更多服务的商机。这类服务的收入在第一季度激增了39%,达到93亿美元。但是,亚马逊的努力可能会给它的一些商业伙伴带来麻烦。“当亚马逊把中国工厂引入平台、使其直接与终端消费者接触时,独立商家将被迫直接与其供应商展开竞争,”Flexport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瑞恩·彼特森(RyanPetersen)说,该公司帮助亚马逊商家从海外进口产品。“对于那些转售中国产品而非生产原创产品的商家而言,这种新的竞争模式将使经营变得非常艰难。”
一起惠2018-05-17 09:41:08388 次
近日,国内首家跨境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跨知通,在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杭州,举办了“OUTRUNBRAND2018中国跨境电商出海品牌价值论坛”,论坛由跨知通主办,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中国(浙江)电子商务投融资服务中心联合主办,跨知通出海品牌研究院和贸读网承办。榜单发布现场论坛期间,跨知通旗下品牌研究机构,跨知通出海品牌研究院和中国(浙江)电子商务投融资服务中心联合发布了《OUTRUNBRAND2018中国跨境电商出海品牌发展报告》,并推出了“OUTRUNBRAND2018中国跨境电商出海品牌30强推荐榜”。附:完整榜单电商出海品牌30强榜单报告发布后,跨知通创始人兼CEO高进军,做了题为《中国跨境电商出海品牌关键洞察与发现》的主题分享,从行业分类、地区分析和品牌成长性分析等三个维度,对30强出海品牌做了分析。高进军榜单解读2018OUTRUNBRAND中国跨境电商出海品牌30强推荐榜解读上榜品牌涵盖10个行业,以消费电子、在线零售及快时尚品牌为主导中国人最早涉猎出口跨境电商,可以追溯到那几年eBay上出现的一些手工艺品、字画、丝绸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他们赢得了外国人的追捧,基本上通过独立网站销售。后来发现,老外对于公益礼品的复购率并不高,而且运费很贵。这时,在深圳等地区,具备一定科技含量,货值相对高,运费底的电子产品开始出现,目前深圳有70%的跨境电商卖家,在从事消费电子的出口。而长三角的卖家,则主要在从事快时尚产品的出口,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有义乌、杭州、上海、南京等等。中国的出口跨境电商,消费电子和快时尚,两个品类基本上占到7成。从这10行业里面,还有非常多的行业,有非常大的机会,在很多行业里根本还没有冒尖的品牌出现,比如,日化、母婴、食品……在国内电商行业格局定型的情况下,跨境品牌才是真正的蓝海。深圳入榜企业最多,占了全国入榜品牌的43%,继续领跑全国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互联网衍生的新型贸易形态,跨境电商以全球化、网络化、便捷性等特点,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国内电商巨头以及海外电商企业瞄准消费升级需求,纷纷发力跨境业务,中国跨境电商“大本营”:深圳跨境电商占全国一半。深圳能够成为目前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最高的地区,与两方面优势密切相关,而这两方面优势,或能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具备跨境电商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第一是交通物流优势,深圳依靠机场、港口以及毗邻港澳优势,具备了发展跨境电商贸易的交通基础;尤其是在电商物流方面,目前深圳拥有全国80%的供应链企业总部。第二是电子商务区聚集优势,目前深圳全市已建成以福田国际电子商务、华南城电商园区、前海跨境电商、罗湖互联网产业园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集聚区近40个,园区总面积已超过200万平方米,近7000家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入驻。品牌以互联网技术驱动为主,未来会回到商业的本质,更加注重产品研发的公司才能走的更远这一轮的创业,从国内的BAT,到国外的google、Amazon、苹果等,还有各种独角兽公司,最大的变革来自互联网,技术的升级,换来产业的提升,从而发现新的机会,跨境电商行业也一样,这30个品牌中,只有7个来自传统的制造行业,也可以基本上说是从事传统外贸代加工中成才起来的品牌。成熟的产品驱动有很多种方式,总结下来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制造,第二个是用户体验与设计。在这两者背后还有一个共同的驱动力就是产品的研发,还有个共同个感性认知,那就是对生活与行业的热爱之情。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在全球互联网技术以及经济一体化的积极推动下快速发展,给消费者提供了多样的商品和简捷的跨境购物体验。这种方式,未来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另一个角度看,出口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国内在制造业方面的成本、产业链配套优势,另一方面受益于海外市场提升的电商渗透率和对高性价比产品的消费诉求。互联网技术驱动的平台类电商依然存在机会,而竞争激烈的成熟产品驱动需要具备供应链管理、自有品牌研发和营销导流等方面构建壁垒,才能够在差异化道路上实现增长。
一起惠2018-05-16 09:21:25348 次
181-200/878 记录10/44 页首页上一页1...78910111213...44下一页尾页
每周热门资讯更多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万表网
最高返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