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巨头>文章列表
巨头
5月15日消息,获悉,昨日,网易考拉海购与拜尔斯道夫公司在德国汉堡市政厅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拜尔斯道夫旗下妮维雅跨境全品类授权、打造妮维雅跨境独家联名款商品、共同开拓中国市场等多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合影人士(从右至左):拜尔斯道夫电子商务全球副总裁Sigmar先生、拜尔斯道夫执行董事会委员暨首席市场官RalphGusko先生、汉堡市长PeterTschentscher先生、网易考拉海购CEO张蕾女士、中国驻汉堡总领事孙从彬先生据了解,拜尔斯道夫公司创立于1882年,是欧洲三大护肤巨头之一。旗下拥有妮维雅、优色林、莱珀妮等知名品牌。妮维雅方面预计,2018年中国消费者通过海淘的方式购入的妮维雅销售额将突破九位数,达到亿元级别人民币的体量。拜尔斯道夫公司方面表示,网易考拉海购其自营直采+精选模式能够更好的保障品质与口碑,同时,网易考拉海购背后媒体属性和丰富的用户流量等资源,可以帮助海外品牌更快的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据悉,2017年,网易考拉海购正式启动欧洲战略,并宣布在未来三年内将投入30亿欧元直接采购当地优质商品,并为国外品牌入华提供多方面的扶持,打造一站式服务,从“精选商品平台”升级为“品质品牌合伙人”。拜尔斯道夫方面透露,此次合作是基于双方共同发展基础之上的长远规划,接下来双方也将进一步开拓产品、市场、品牌等其他合作项目,在电子商务领域展开联合。
一起惠2018-05-16 08:48:51436 次
十年前,亚马逊(1602.91,-6.17,-0.38%)公司发布Kindle,提升了用数字设备阅读的吸引力。四年前,在首席执行官杰夫·贝佐斯领导下,亚马逊推出了智能语音助手Echo,此后数百万人开始跟电脑对话。现在,亚马逊又下了一个大赌注:家用机器人。知情者称,零售与云计算领域巨头亚马逊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绝密计划,要打造家用机器人。该项目代号维斯塔(Vesta),维斯塔是古罗马神话中掌管炉灶、家庭和家人的女神。项目管理人格雷格·泽尔主管亚马逊在美国加州森尼韦尔的Lab126硬件研发部门。Lab126负责多款亚马逊设备的研发,比如Echo扬声器、FireTV机顶盒、Fire平板电脑和市场表现不佳的手机FirePhone。维斯塔项目萌生于几年前,但直到今年,亚马逊才开始积极地招兵买马。Lab126部门的求职页面有诸如“软件工程师,机器人方向”、“首席传感器工程师”等几十个岗位。了解计划的人士透露,亚马逊希望在今年年底以前开始在公司员工的家中投放机器人,可能最早2019年推向大众市场。但计划日程可能会变动,亚马逊的硬件项目有时会胎死腹中。一位亚马逊的发言人称,公司对“传闻和猜测”不予置评。目前尚不清楚亚马逊的机器人可能具有哪些功能。熟悉该项目的人士推测,“维斯塔”机器人可能是某种移动版的Echo内置语音助手Alexa,即使没有购置Echo设备的用户也可以方便使用。该机器人样机配有先进的摄像头和电脑视觉软件,可以像自动驾驶汽车一样在家中移动(46.93,-0.01,-0.02%)。苹果(188.59,-0.72,-0.38%)公司前高管麦克斯·佩利主导电脑视觉研发。亚马逊还从机器人行业聘请了专业机械工程师。知情人士表示,维塔斯项目的机器人跟亚马逊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和德国的子公司AmazonRobitcs设计的产品不一样。该公司制造的机器人主要在亚马逊仓库里负责搬运商品,由此前的KivaSystems公司设计。2012年亚马逊以7.55亿美元收购该公司后改名为AmazonRobitcs。几十年前,科技业就希望通过家用机器人提供陪伴,或完成基本的家务。早在1983年,美国电脑游戏厂商雅达利的创始人诺兰·布什内尔就推出一款三英尺(约0.9米)高的雪人形象机器人TopoRobot。该机器人可以根据苹果II电脑的编程指挥移动,但功能单一所以销售惨淡。多年来,美国、日本和中国市场都曾推出服务型机器人,不过进步有限。美国机器人公司iRobotCorp.推出的Roomba只能吸尘扫地,就已在业内一枝独秀,2002年以来售出超过2000万台。最近,日本索尼(48.08,1.20,2.56%)和韩国LG电子也表现出对机器人感兴趣。今年1月的国际消费类电子展览会(CES)上,LG展示了一款Cloi,但演示时多次执行任务失败。索尼则展出了新版的机器狗Aibo。20年前索尼发布了机器狗的概念,直到2005年左右开始发售初版。Aibo除了模仿狗叫也没有多少别的本事(倒是可以编程踢足球)。新版机器狗售价1800美元,和去犬舍买一条真正的狗价格相当。如今,电脑视觉、摄像头、人工智能和语音激活技术进步迅速,提升了亚马逊向市场推出机器人的可能。亚马逊已明确表示,如果Prime会员用户通过亚马逊的设备购买更多产品,订购更多服务,亚马逊愿意为机器人提供部分补贴。这也意味着,不远的将来主流消费者选购机器人会更轻松。全球市场研究机构ResearchandMarkets估算,到2023年消费类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从今年的54亿美元左右增长到每年约150亿美元。
一起惠2018-05-15 10:11:47401 次
这两年特别是今年以来,似乎有越来越多服装企业宣布和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和战略投资关系,这会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转型发展方式吗?海澜之家:引入腾讯作为战略投资者,与阿里达成战略合作2月2日晚,海澜之家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荣基国际有限公司与深圳市腾讯普和有限合伙企业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经协商,荣基拟以10.48元/股的价格转让约2.39亿股公司股份予腾讯普和,股份转让总价约为人民币25亿元,本次转让股份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5.31%。同日,海澜之家全资子公司江阴海澜之家投资有限公司与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挚信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在深圳市签署了《关于共同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之框架协议》。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方向和目的为对服装相关产业链、优秀服装服饰品牌、服装制造等公司进行投资,加强公司多品牌、多品类、多渠道布局。基金目标规模拟定为人民币100亿元。据报道,在腾讯入股公告发布一周后,海澜之家旗下的海澜优选生活馆微商城上线,销售的商品包括办公用品、化妆用品、餐桌用品等系列。此外海澜集团旗下的Aex、OVV等品牌也都上线了微商城。4月8日,海澜之家正式推出微商城。商城中的商品品类有西服、衬衫、卫衣等类别。在宣布腾讯成为战略投资者之前,海澜之家还公告和另一家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去年9月1日,海澜之家发布公告,公司与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在品牌建设、渠道管理、产品创新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公告称,公司与阿里的战略合作,符合公司打造时尚产业生态圈及多品牌运营平台的目标。都市丽人:腾讯、京东、唯品会成为战略投资者,与京东设立合作基金和海澜之家一样,都市丽人亦先后宣布与互联网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并引入战略投资者。4月26日,都市丽人发布公告,以每股认购价4.2港元向Windcreek(京东间接全资附属)、意象架构投资(腾讯全资附属)、唯品会及QuickReturns(中瑞控股全资附属)配售共1.21亿股,配售股份占现有已发行股本5.67%及扩大后已发行股本5.37%。其中,京东占5605.07万股、腾讯占1868.36万股、唯品会占1868.36万股,以及中瑞控股占2802.54万股,持股分别为2.48%、0.83%、0.83%及1.24%。此次配售净筹5.09亿港元,拟由公司用作为集团销售分销渠道改革、潜在合并、收购和合作项目及一般流动资金用途供给资金。除了引入腾讯、京东、唯品会等互联网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都市丽人此前已宣布与京东共同设立合作基金。2月7日,都市丽人发布公告,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广东都市丽人、京东全资附属公司京东世纪及李国丞(作为基金管理团队的代表)订立主要条款。根据条款,合作基金的目标规模预计为人民币10亿元,以后将按实际需要扩大基金规模。首次出资预计不少于人民币3.5亿元,当中广东都市丽人预计出资人民币2.5亿元,而京东世纪预计出资人民币1亿元。基金管理团队亦可对基金出资,惟其出资额不多于首次出资总金额的5%。合作基金的投资目标主要为中国国内外涉及贴身衣物品牌、上下游及相关周边行业的公司。预计合作基金的期限为8年,且可能再延期两次,每次延期一年。都市丽人在公告中称,希望利用其对贴身衣物产品行业的行业经验,开展主要投资国内外贴身衣物相关行业的产业基金,用于适合集团业务的行业并购及资源整合。太平鸟:与阿里巴巴达成“新零售”战略合作另一家大众服饰企业太平鸟则于去年便宣布和互联网巨头达成战略合作关系。2017年9月20日,太平鸟发布公告,公司与阿里巴巴旗下天猫达成新零售战略合作意向。未来双方拟在品牌建设、大数据运用、消费者运营和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领域以及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开展新零售战略合作。公司宣布与阿里开启双百亿计划,公司预计2017年全年线上零售额达到30亿元,到2020年,太平鸟通过与天猫在品牌建设、大数据运用、消费者运营和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等领域开启新零售战略合作,目标实现公司线上零售额突破百亿,线上线下零售额实现双百亿。太平鸟称,公司与阿里的战略合作意向符合公司品牌的新零售平台、渠道的战略布局。太平鸟2017年年报显示,2017全年公司实现线上零售净额21.66亿元(剔除退货),较去年同期15.97亿元同比增长35.6%。2017年“双十一”当日,公司全品牌实现零售额近8.08亿元,零售额较去年“双十一”同比增长31.4%。其中,太平鸟男装单日销售额超3.28亿,居男装品类第四名;太平鸟女装单日销售额超2.08亿,居女装品类第六名;乐町单日销售额超1.63亿,居女装品类第八名;MiniPeace单日销售额超0.72亿,居童装品类第七位;MaterialGirl单日销售量超0.37亿。太平鸟在年报中称,公司推进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与天猫在新零售方面进行探索合作,扩大品牌线下门店与线上零售的互动,通过商品、支付等维度打通,支持门店扫码购、门店自提等新业务。红豆股份:与京东达成“店铺零售无界”战略合作4月19日,红豆股份发布公告,公司与京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店铺零售无界、品牌传播无界等方面进行合作。公告称,双方将在构建“数字化”运营体系、营造服装零售新生态等领域开展合作,通过JPass、云POS、支付等功能接入,打造“全接触点体验营销、全时段精准营销、全渠道数字化营销”;打造智慧红豆+京东科技的品牌旗舰店,布局全国重点一线城市;双方合作联合入驻红豆万花城,共同选择以10万人口经济发达卫星城镇为发展目标,共同以新城镇综合体为载体,营造集购物体验便捷、生活服务配套丰富的购物场景。双方将打造红豆七夕文化节、规划年度超级品牌日、发力重要电商节日(618、双十一、双十二),推进线上、线下联合营销。红豆股份称,本次公司与京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是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以及智能技术等应用,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推进公司服装业务与互联网的融合。浩沙国际:与阿里巴巴达成体育“新零售”战略合作5月8日,室内服饰运动品牌上市企业浩沙国际发布公告,公司与阿里体育集团于北京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集团将与阿里体育联手在全中国范围内就线上线下融合打通、在服饰产业、运动服务以及大数据等板块展开战略合作。公告称,集团与阿里体育合作后,阿里体育的线上平台将支持集团的电商,集团销售网络也将成为阿里体育推进体育新零售的线下场景。阿里体育的线上用户可以在集团线下体验专业服务和产品,而集团的线上销售渠道的流量将得到扩大。同时,浩沙会员系统及消费数据将与阿里体育依托的平台互动,阿里体育依托支付宝等阿里系平台,拥有“运动账户”服务产品,可以将用户行走的步数变成支付宝的“卡路里币”,并兑换或优惠购买集团运动相关商品。公告还称,集团还将与阿里体育共同开发符合国际标准运动培训课程的运动相关产品,并在集团的线下销售网络进行推广。双方将在各类赛事营销、落地上进行合作,还将共同挖掘、运营落地各地智慧体育城市的相关服务及产品。华尚观察:“服装企业+互联网企业”,可视为服企一种新的发展方式2017年特别是今年以来,似乎有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联手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案例发生,不仅仅有海澜之家、太平鸟、都市丽人这些市值、渠道规模较大的服装企业和阿里、腾讯系牵手的事例,还有红豆股份、浩沙国际这些市值、渠道规模稍小一些的服装企业也宣布和互联网巨头达成某些方面的战略合作关系,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的服装企业会被阿里和腾讯系“看上”。就目前形势来看,服装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合作,主要还是“强强联合”,是行业整合的一种体现。服装企业和腾讯系的合作,更多涉及到资本的层面,腾讯系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比如腾讯入股海澜之家、腾讯、京东、唯品会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都市丽人,并且双方还有设立并购基金、投资基金的动作,未来可能会出现“服装企业+互联网企业”作为投资并购方并购其他服装企业或者其他领域企业的模式,基于腾讯系背后强大的资本力量和庞大的企业集群,这对被并购投资的企业来说应该是有一定“诱惑力”的。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这两年特别是今年以来,以腾讯和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作为战略投资者,频频并购及入股线下实体企业,已成为传统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投资之外的另一种产业资本整合方式,服装产业作为典型的传统产业,自然是“首当其冲”。
一起惠2018-05-15 10:02:09358 次
2018年5月8日,浩沙与阿里体育走到了一起,这样两个巨头的联手,会带来怎样的激情碰撞呢?独角兽,早已经成为如今众多创业神话中的热门词汇。在原本的神话传说中,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菲力普,曾捕获了一只独角动物,但无论谁骑上它,总是很快被甩下来。公元三世纪的罗马作家Aelian写到,只有最年轻的Cartazon(沙漠之王)才能够捕捉它,因为最强壮的成年人也很难使它屈服。这种动物就是独角兽,稀有而高贵。2013年,美国著名CowboyVenture投资人AileenLee将私募和公开市场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做出分类,并将这些公司比喻称为“独角兽”。而在体育圈里提到这个称号,想必有不少人会首先想到阿里体育。12亿A轮融资,全资收购乐动力,拿下杭马之后,阿里体育又在近日战略合作浩沙,接连做出大动作的阿里体育,这次会与浩沙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接连大动作的阿里体育,这次牵手了浩沙上个月,阿里体育刚刚公布拿到12亿人民币A轮融资的消息,估值80亿。同时,阿里体育全资收购了移动健身应用乐动力,为其“体育新零售”和“运动银行”提供线上大数据和工具支持。紧接着,阿里体育拿下了杭州马拉松2018-2021四年的运营权,在去年海南(三亚)国际马拉松试水之后,正式瞄准了路跑背后的全民健身市场。而今天,阿里体育又与浩沙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将通过浩沙线下服饰门店、健身俱乐部等来推进阿里体育新零售的线下场景。公开资料显示,浩沙国际是中国最大的室内运动服饰品牌,主要设计及生产多元化的中高端室内运动服饰产品,包括水运动、瑜伽健身、运动内衣及配件,在中国泳装、健身瑜伽及运动内衣三大细分市场均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17年,浩沙国际再度获得由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估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达到人民币56.76亿元。基于在水运动领域的影响力,浩沙近年来与国际泳联、中国游泳协会、各地方泳协展开了一系列密切合作,冠名并赞助多项赛事。阿里体育创始人兼CEO张大钟对这一合作进行了分析——在阿里电商大数据的支持下,5-6亿消费者通过淘宝购买了体育用品,而其中游泳装备排在了前5位。于是和在游泳装备、赛事以及线下健身领域拥有近30年经验的浩沙集团进行深度合作,成为阿里体育融通线上线下的关键一步。而在这背后,阿里体育的“运动账户”还有哪些玩法呢?线上线下配齐,运动账户有哪些玩法?不管是在全资收购乐动力,还是战略合作浩沙,阿里体育都反复提及了“运动账户”这一概念。的确,在支付宝“体育服务”版块下方即可找到个人的“运动账户”功能,在这一账户下,运动步数可以兑换成卡币进行商品购买,每100步数可兑换1卡币。另外,在其“运动红包挑战赛”中,2元即可报名参赛,参赛者当日满5000步可以平分奖金。显然,阿里体育在阿里平台的优势背书下,在强调及培养一个新的用户消费习惯,正如数年前培养支付宝一样。在获得了5-6亿运动装备消费数据之后,阿里体育想挖掘的无疑是背后运动人群的更深层需求,及更大的潜在市场。所以你可以看到甚至在淘宝移动端“我的淘宝”页面,也新增了“我的健康”功能区,用户可以在其中进行健康指数测评、健康产品购买、以及获得相关的健康管理服务。并购乐动力,为阿里体育获取并研究线上运动人群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为其“运动账户”的开发完善提供了工具支持。据乐动力方面介绍,他们如今已拥有5500万用户,覆盖跑步、健身、减肥三大人群,截止目前,乐动力平台累积的用户步数接近三百万亿。牵手浩沙,则为阿里体育线下运动人群考察研究及“运动账户”相关服务体验落地提供了场景,目前,浩沙在全国近20个城市运营着三个品牌、160多家健身房,有近千家服饰门店的会员管理系统及会员消费数据。阿里体育平台服务部高级总监孙作孚表示,阿里巴巴推出运动账户体系,是希望基于阿里巴巴本身电商大数据的基础,真正触及到线下运动场景之中。“我们会把用户的运动数据,接入到阿里巴巴平台当中,进行精准的用户营销定位,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精准用户画像,同时可以帮助浩沙在转化过程当中做到更好的营销和推广。”线上线下装备配齐之后,阿里体育的“运动账户”虽难以达到今天“支付宝”的普及程度,但其“运动变现机制”下的产品和服务空间其实还很大。健身,不是阿里体育的终极目标此前张大钟在接受生态圈采访时表示,“健身行业目前还面临很多瓶颈,未来我们会深耕,提供更多相关服务,比如:提供健身餐、提升健身房效能、提供各种便利消费等,所以我们除了健身领域,也会在其他运动场景里加强投资和运营。”据张大钟分析,“即时消费”将会成为今后运动中的重要趋势,“比如我们会感觉运动场馆只是用来运动的,同时在消费的地方是没有办法运动的,但是实际上,如果我们在一个运动场景里,发现好用的运动物品,比如羽毛球拍,就可以立即购得,这样的场景体验,会是运动场馆效能的提升。”而今年3月27日,浩沙健身首家新零售智能健身俱乐部北京龙德广场店开业,其实早已暗示二者的合作趋势。在这家新零售健身房,会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购买健身俱乐部内的任意一样产品,包括跑步机、动感单车等大型健身器械、运动健身类营养健康餐饮食品、健身小器械以及运动指导工具等,也可以实现“现场扫码、网上下单,送货到家”式的“想买就买”。此次联手浩沙,除了运动大数据和线下健身房新零售体验,双方还在服饰产品、培训课程研发等领域进行了合作。张大钟近日也表示,阿里体育接下来还会在其他运动领域中进行投资和布局。目前阿里体育正在深入体育场馆和健身场所领域,而结合阿里体育的会员权益,他们也会在公益、买运动保险、订场馆、买赛事票、报名培训等方面深化业务,持续激励用户。在今天的发布会上,生态圈原本计划提问一个近日热门的话题“阿里体育有怎样的梦想”,但由于时间问题,我们没能得到问题的答案。而从近日的一系列表现来看,最终,健身不会是阿里体育的终极目标,基于此的“体育经济基础平台”才是。在阿里体育接连大动作之时,在激烈的行业竞争和市场变化之间,难免诱惑与机遇并存,究竟这只独角兽能否一步一步走到最后,留待时间给我们答案。
一起惠2018-05-11 08:59:03323 次
自「新零售」的概念兴起,大众耳闻的多数所谓的新零售项目都是基于C端体验。从阿里的盒马鲜生,到2017年12月京东将腾讯拉入新零售战局投资永辉超市,尤其是进入2018年,巨头们加快跑马圈地的速度,业务范围从商超迅速蔓延到生鲜、餐饮、家居等领域。生鲜超市、无人便利店、「无界零售」等各类所谓的「新零售」形式的试水层出不穷。然而,这种末端体验背后庞大的B2B市场,是否也有「新零售」的影子呢?1B2B生意中的「变」2013年,是O2O厮杀最为火热的一年。物流行业里,车货匹配在这一年进入狂热期。对于商品流通业来讲,战况同样火热。无数创业大军挤入这场市场争夺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借力资本推动——烧钱。中商惠民,即是这股创业浪潮中诞生者之一。但,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中商惠民至今仍然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于快消品B2B,架起了连接上游品牌商和下游零售商的桥梁。从成立到现在近五年的时间里,用中商惠民执行总裁苏小新的话讲,中商惠民一直在做三件事:研究渠道、研究供应链成本和2B端的客户体验。而这些研究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就是整个流通链条如何发生变化。1)上游品牌商在变。过去几十年,整个传统渠道不断更新迭代,但是渠道的层级依然复杂,存在经销、分销、批发等不同层级,层级多所带来的问题是效率低。同时,品牌商在不停推陈出新,而传统经销商的销售模式一成不变,导致细分市场的产品无法到达终端;最后是整个产品的品质保障,亟待升级。2)中间经销商在变。作为生产与消费的关键连接,传统经销商依旧在进行机械性的销售网络建设、渠道推广和消费者培育等常规性经营工作,但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原材料、物流、人力等各种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3)下游零售商也在变。伴随着末端体验驱动的消费升级,用户需求更加多元化,要求经销商对市场运作的差异化、精准化以及服务的专业化等要求越来越高。这个链条中,各个参与者的一系列需求变化,催生着B2B商业模式的变化。苏小新认为,「人、货、场」「场、货、人」不管怎么排序,新的零售场景下体现出来的零售特征是全渠道的,而中商惠民要成为一个最大的渠道商。2重体验,建立强联系「我认为『新零售』不分C端还是B端,主要理念是线上线下相结合,以技术、数据赋能的方式,来提升整个流通效率,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在中商惠民执行总裁苏小新看来,客户体验方面,B端客户与C端客户的本质差异并不大。尤其是快消品的B2B,客户也很重视体验。苏小新认为这个体验是,商品的精细化运营与大数据驱动供应链给上下游带来的体验。同时,快消品是一个利润很薄的行业,加上传统的快消品进货体系相对成熟,B端小店基本与供货商保持着较长时间的联系,二者之间的粘度甚至超越了日常的供需关系。所以,想要靠「烧钱」去买到这个市场很难,而这也是当年的O2O浪潮中众多创业者交完学费后学到的重要一课。中商惠民针对零售商做过一项全国性的调查,从全国20个城市中,每个城市随机抽取了100个售点样本。「我们调研后发现,店主主要关注四个问题,当然针对不同品相,店主所关注的重点排序是不一样的,比如酒水饮料类,店主首要关心的还是价格,休闲食品类店主首要关心的是品相齐全度。」苏小新告诉记者。第一,价格。整个快消品领域,店主最关注的还是价格。店主不奢望能够买到全城最低价,有时最低价可能是陷阱,所以,他们对价格的需求就是稳定且市场合理价。第二,品相齐全度。如果平台只卖可口可乐,没有百事可乐,那么末端消费需求迫使店主再去寻找其他渠道,这样便会增加店主的时间成本和采购成本,所以品相齐全也是店主关心的重点。第三,送货服务。中商惠民承诺客户都是「T+1」到货,晚上清点库存下单,第二天送货,这样可以合理地帮助店主管控店铺库存。第四,售后服务。货物运输配送中难免会出现产品破损,产品售后对店主同样重要。因为快消品的利润很薄,产品破损必然会造成店铺利润损失。看似最平常、最简单的问题,却是2B企业最需要积极改善的。而大数据、云计算、智慧物流等,都将推动新零售下的用户体验。3B2B要「重运营」与C端市场靠流量驱动不同,B端靠的是,效率与质量。因此,运营一定是重中之重,重是「重要」,也是「重资产」。目前为止,中商惠民已经完成了两轮约19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这些资金基本都投入到了自建仓储物流与创新技术应用。在商业模式推演时,中商惠民就坚持要自建供应链体系,并坚持供应链体系的标准化、数字化,才能保证时效、安全、售后等服务体验的落地。数据驱动精细化管理。快消品又是一个薄利的领域。2017年末,由运联传媒组织的「城配日本游学活动」赴日考察了日本「最后一公里」代表性企业,拜访过一家快消品B2B企业「国分集团」,其2016年全年销售额达18178.76亿日元,而纯利润仅有34.53亿日元,利润率仅有0.19%。「我们必须要数据驱动精细化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因此,中商惠民的库存周转天数总体控制在7天左右。」同时,针对上游品牌商,传统渠道下的产品出厂后流通信息断层,而技术的作用就是全程数据可视化,并提供给品牌商用于市场数据分析,做到产品的精准投放。做规模,摊成本。无论是供应链还是技术,重资产的投入,就要涉及到回收周期的问题。B2B平台想要盈利,一定是靠规模。因为仓储、物流、研发成本是固定的,但平台承担了多少销售额,这是变量,当达到一定规模后,边际效益才会显现。
一起惠2018-05-10 09:08:17417 次
5月5日,步步高超市红星店上线京东到家。而在此之前,这家门店是接入多点Damll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功能。舍多点而用京东到家,背后是步步高关于赋能平台的一场“赛马”。《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步步高先后拿出三批门店来分别上线多点Dmall、腾讯小程序以及京东到家进行独立测试,从而甄选出更加适合自己的赋能平台。上述赋能平台在步步高门店形成“三路纵队”,分别是以长沙红星店为代表的200多家京东到家系门店、以长沙梅溪湖店为代表的腾讯小程序系门店,以及以长沙王府井店为代表的28家多点Dmall系门店。“任何一个零售企业或者消费者不可能打开太多的APP或小程序。多点、京东到家以及小程序可以同步赛跑”。在不久前举办的“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期间,步步高董事长王填在接受《第三只眼看零售》等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业界对于多点Dmall、腾讯小程序以及京东到家谁更适合区域实体零售商的疑问,在步步高这场测试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三批门店独立上线赋能平台,步步高开辟“赛马场”步步高2017年财报显示,其门店数达到318家。步步高从中选取三分之二的门店,作为测试各大赋能平台应用实效的“赛马场”。从多点Dmall上线到相继接入腾讯小程序及京东到家,不到半年时间,它们组成了步步高“赛马制”下的三路纵队。步步高的第一路纵队是最早接入其门店体系的多点Dmall。它是针对实体店的“痛点”研发出电商系统、支付系统、会员系统(美杜莎系统)、促销引导系统(潘多拉系统)、门店拣货及配送系统(盘古系统)等解决方案,根据实体店合作深度的不同而输出不同系统。有零售专家分析称,多点Dmall更像一个技术供应商。《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多点Dmall的未来走向是影响步步高决策的重要因素。就在不久之前举办的“互联网+”经济峰会上,物美创始人兼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发表讲话,称“多点Dmall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不妨碍和微信有一个全面、彻底的合作”。第二路纵队是步步高接入梅溪湖店的腾讯小程序。步步高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后,计划通过四大步骤盘活线下流量、推动门店升级,其中腾讯小程序是其重要依托。按照步步高的规划,在第一阶段,步步高通过小程序扫码购、到家服务等形式,将线上业务销售,即增量部分占比做到整个零售总额的10%;第二阶段,希望借助腾讯的数字化能力,使步步高会员规模突破500万,从而衍生出更多增值空间;第三阶段,步步高预计在9月30日之前实现数字化供应链改造;最后一个阶段则是步步高将长期围绕数字化运营做出升级改造。在此过程中,腾讯尽管是步步高的股东,但它也将面临一场大考:即如何证明其协同实体店完成数字化升级的能力。京东到家是步步高接入的第三路纵队,落地性与系统性是其核心卖点。一方面,这与京东到家在“京腾系”中的定位有关,它是京东“无界零售”第一个具象的落地化解决方案。包括沃尔玛、华润万家、永辉、卜蜂莲花、全家、7-11、罗森等零售企业,均与京东到家达成合作。这对于京东到家来说,是在实体零售商领域累积的规模优势,其中既有大卖场业态,也有接近消费者的便利店、社区店业态,使其在为实体店赋能时,既可拓宽业务边界,也可使多家零售企业在特定领域发挥战略协同作用。另一方面,京东到家从一个功能相对单一的到家平台,已经逐步升级为能够为实体店提供综合类解决方案的赋能平台。蒯佳祺此前表示,京东到家已经推出流量赋能、履约赋能、商品赋能、门店赋能、用户赋能五大模块,其中商品、门店、用户三个板块或成新增亮点。例如在提升履约效率方面,京东到家在合作商户门店内将原先只有20-50㎡的拣货区升级到了带有冷藏设备的100㎡的拣货仓,使得放置商品品类从早期的几百种高频标品扩展到包含生鲜在内的上千种品类,基本达到线上销售品类的100%全覆盖。随后,借助达达450多万注册配送员,京东到家将平均履约时效缩短至45分钟以内。而在商品赋能上,京东到家可通过全域数据信息和由此形成的大数据分析产品,协助步步高门店优化品类结构和选品逻辑,同时指导门店备货与营销,使门店即便迎来线上订单高峰,也可保证货品充足供应。据了解,京东到家接下来将会在步步高200多家门店内上线包括自助收银和扫码购在内的门店一体化解决方案。此外,针对区域零售商在对接赋能平台时存在顾虑等问题,达达-京东到家CEO蒯佳祺表示,“区域零售商更多是得到能力而不会失去什么,我们接下来还会提供更多的社交电商工具,比如线上拼团线下取货等。我们的心态是始终站在商家立场上,提供不同的选择给到商家。”红星店去多点上京东到家,赋能平台进入“淘汰赛”这两年来,帮助零售企业实现数字化经营的各类赋能平台可以用百花齐放来形容:盒马鲜生、淘鲜达、京东到家、美团、闪电购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伴随着腾讯-阿里两极格局的明朗化和并购整合的加剧,赋能平台也开始进入整合期。用王填的话来说,就是“九九归一”。“赋能平台竞争渐趋白热化,它们早已跨过模式之争,逐步深入到门店改造、商品调整、数字化运营等层面落地,最终的结果是由百花齐放走向整合与统一。”一位零售业观察者表示。另一方面,实体零售企业在接入赋能平台时,也愈加看重阿里系、腾讯系带来的资源整合优势。步步高赛马制下的三路纵队,是赋能平台发展态势的一个缩影,即“淘汰赛”已经开启,各大平台不得不贴身肉搏。在腾讯小程序、京东到家以及多点Dmall的赛跑中,步步高并未公开表示其倾向性。但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首家上线京东到家的步步高红星店,此前是由多点Dmall负责其线上线下一体化业务。也就是说,红星店“异变”或许代表了步步高未来的选择方向。据京东到家官方数据显示,该门店上线首日订单突破2500单,成为步步高门店线上销售日订单量的最高值。这背后是平台流量的植入。京东到家有三道流量入口,分别是京东商城、京东到家APP以及对接线下零售商产生的地推流量。就拿京东商城来说,它在APP首屏第一行便为京东到家设置有永久性入口。每当消费者在京东商城APP中搜索超市、生鲜、水果等相关单品,会发现搜索结构链条中排名第四位的一定是京东到家的链接。也就是说,京东平台上活跃的4.5亿名用户,均为京东到家的潜在客群。相比之下,多点Dmall的流量入口稍显单一。不过,多点Dmall的特点在于它对传统零售企业“痛点”的洞察。由于与物美集团关系密切,多点Dmall在物美大卖场中进行了大量测试,最终形成多点Dmall的系列产品。另一方面,针对不同零售企业的规模和数字化程度的不同,多点Dmall针对零售企业开放了“轻”、“重”两种模式提供接入。在这场“赛马”中,作为裁判员提出了明确的考核标准。王填曾经表示,步步高希望从会员数字化、商品数字化、场景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应用数字化等方面发力,融入以腾讯系为代表的新生态,打通外部流量、整合线上线下入口,实现流量变现。目前京东到家刚刚上线、小程序也上线不久,而多点Dmall已经在步步高系统运行了一段时间。可以说比赛还刚刚开始,未来结局到底如何,还有很大的变数。这使得赋能平台逐渐呈现出两种趋势,其一是寻求巨头背书,例如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指出,“不排除和微信全面合作的论调”。其二则是展开业务和平,推动多方对接,从而扩大覆盖面,建立生态圈。例如美团近期提出的“超级APP”理念,即包括美团、大众点评、美团外卖、猫眼电影等APP,加上微信、QQ等社交入口组成的超级APP群。它就像PC时代的浏览器,边界越模糊,生态圈效应反而越强。
一起惠2018-05-10 09:03:09694 次
从线下走到线上的品牌战略,对于ZARA,到底是阵痛还是危机?增速放缓、股价暴跌、CEO归隐、全球关店,尽管ZARA及其母集团INDITEX在2017年的财报显示,他们依然是这个星球上最受欢迎的快时尚品牌,但面对来自资本市场的质疑,ZARA在2018年还是没有拿出足够有说服力的回应。对他们而言,最大的机遇和威胁都来自于中国市场。据财报,截至2017财年末,INDITEX集团在中国共开设店铺593家,仅次于该集团在西班牙的店铺总数。而近年来,面对举步维艰的线下市场,ZARA不止放缓了开店速度,甚至关掉了位于成都春熙路的“中国区最大旗舰店兼首家形象店”。而在陌生的中国线上市场,对手不止是优衣库。ZARA最忌惮的,是成长于互联网的快时尚品牌韩都衣舍,其款式上新速度和款式数量都已经超越ZARA,成为互联网第一快时尚品牌。相对于ZARA、H&M这样的传统巨头,韩都衣舍更熟悉阿里培养的中国互联网市场,而且根据近年来的大粉丝+大数据战略可以看出,他们擅长的除了在互联网上卖货,还更懂得这个国家年轻人的消费心理。世上最恐怖的事情,不是镜子里的另一个自己,而是镜子中的人比自己还要鲜亮动人。2018年5月3日,当ZARA还在用渠道思维考虑线上与线下的关系时,韩都衣舍联合天猫欢聚日已经举着“快时尚新零售品牌”的大旗,来到杭州——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大本营,开了第一间品牌体验店。到场的除了25岁左右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媒体。到这时,很多人才刚刚开始意识到,2016年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提出的“新零售”,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零售界一个不可逆的大势。那么,ZARA的线上策略,距离阿里和韩都衣舍提的“新零售”还有多远?这个距离又是怎么被拉开的呢?一、是谁让ZARA成为“慢时尚”的代表在全球互联网品牌崛起之前,没有人想到ZARA也会因为更新速度的问题而困扰。国外的韩都衣舍们,凭借互联网天然的速度优势,在2017年,将H&M和ZARA们打的措手不及。Boohoo.com,ASOS、Missguided已经被外媒将称作是“超快时尚”(UltrafastFashion)的代表,它们以更疯狂的节奏响应消费者对于及时性、新鲜感的需求,将商品的生产周期压缩到了在2-4周内。在韩都衣舍的官网上,你也可以看到“每日上新100款”这样的slogan。互联网品牌已经成为快时尚的最新一批颠覆者。而这个位置,曾经属于ZARA。他们的垂直出货模式,曾经极大地缩短了出货时间:平均为3—4周,因此一年可以有13-18个Collection。更加传统的品牌出货的整个流程需要4至6个月,一年一般只有两个Collection。ZARA原来最骄傲的一点就是,比同样以出货速度著称的H&M,还快了5天。而这样的优势在韩都衣舍们面前已经荡然无存。相比“垂直出货”,资本市场更喜欢的概念类型,是像韩都衣舍说的“柔性供应链”。对于至今仍无应对方案的ZARA来说,失去了快还只是失去了一张ACE,真正可能会让他们输掉整个牌局的,是以阿里和韩都衣舍为代表提出的“新零售”。二、渠道之争的硝烟已散去,线上完胜,线下的意义还剩什么?在本次奇妙灵兽节现场,韩都衣舍的品牌负责人提出了一个稍显激进的观点:在当下的零售市场中,线下存在的价值仅仅是做消费者体验。这其中包括消费体验和品牌体验。所以,像GUCCI、CHANNEL和韩都衣舍这样的快闪店以后会成为零售业的常态吗?虽然这点这还有待时间的考证,但传统的快时尚品牌正在用行动证明,忽视或错估消费者体验的代价有多么严重。众所周知,ZARA为了保证快速运输,不惜支付高额的运费而不愿意花费广告费和市场营销的费用,市场营销费用只占总成本的0.3%-0.4%。但没有广告,不代表它们就没有做品牌体验。ZARA一直在用门店做体验。虚荣心,是他们对大众最重要的洞察。在纽约,他们把店开在第五大道;在巴黎,是香榭丽舍大街;在上海,是南京路。因此,ZARA的邻居全是路易?威登、香奈儿等奢侈品巨头。媒体将ZARA的开店策略总结为油污理论,它会将店开到城市最繁华的地区,并慢慢将触手伸向周边较小的商业区,就如同“油污”一般,先由一大滴,然后慢慢延伸。ZARA选择用高额的租金,将高级购物中心的体验,转化为自己的品牌体验。然而这个路数,正在急速失效。其实很好理解,当GUCCI、CHANNEL这样的奢侈品都在跨界、恶搞、快闪店的路上渐行渐远,用“平民化”试图自救时,ZARA这种“伪高端”的品牌战略如何还能取得之前的效果呢?当H&M于3月入驻天猫时,也提到了新零售。但他们面对的问题,和ZARA一样,仅仅将线上作为销售渠道,既不能扭转颓势,也不是真的“新零售”。关于消费者体验,他们依然没有拿出什么和新零售品牌抗衡的好办法。韩都衣舍采用的粉丝战略,已经帮他们在全网积累了全社交平台总计6000万粉丝数。这个惊人的数字,加上移动化、内容化的环境,让他们与后来者的距离已经甩的越来越远。当韩都衣舍又走进线下,试图和粉丝进行深度互动时,这种品牌体验让ZARA望尘莫及。“奇妙灵兽节”期间,韩都衣舍举办的粉丝见面会现场火爆,韩国的知名网红和时尚博主,以品牌的名义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粉丝进行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为了扩张电商业务,ZARA母公司在2017年底传出了出售全球16处房产的消息,可惜的是,至今市场依然看不到在放弃线下的“高级感”之后,他们将用怎样的品牌体验,在国内应对韩都衣舍们的冲击。三、数据颠覆一切:ZARA的销售预测神奇不再“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线上数据驱动,线下体验融合。”就是阿里新零售的核心精神。除了体验,韩都衣舍在此次奇妙灵兽节现场,面对媒体时,反复强调的就是他们从2012年起研发的C2B系统,他们的品牌负责人介绍到,这套成熟的系统可以通过公开数据,分析当季最流行的款式、花色、材质等重要流行元素,从而在短时间内决定每一款式的运作策略。许多媒体人听完后,都表示这个系统让他们想到了ZARA的销售预测——一个如“海底捞式”的人工数据搜集体系。如前文所述,ZARA的核心,是店铺。曾经有一则广泛流传的传闻说,当你走进店内,柜台和店内各角落都装有摄影机,店经理随身带着PDA。当你向店员反映:“这个衣领图案很漂亮”、“我不喜欢口袋的拉链”,这些细微末节的细项,店员向分店经理汇报,经理通过ZARA内部全球资讯网络,每天至少两次传递资讯给总部设计人员,由总部作出决策后立刻传送到生产线,改变产品样式。关店后,销售人员结帐、盘点每天货品上下架情况,并对客人购买与退货率做出统计。再结合柜台现金资料,交易系统做出当日成交分析报告,分析当日产品热销排名,然后,数据直达ZARA仓储系统。收集海量的顾客意见,以此做出生产销售决策,这样的作法大大降低了存货率。同时,根据这些电话和电脑数据,ZARA分析出相似的“区域流行”,在颜色、版型的生产中,做出最靠近客户需求的市场区隔。这套严谨的体系之前被时尚圈视为圭臬。但当像韩都衣舍这样的互联网品牌,开始依托于基数更加繁复的互联网大数据做出判断时,ZARA那套体系还行得通吗?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韩都衣舍这套体系针对商品上架后的各项运营指标(单品销售件数、毛利额、转化率、消费者评价、购物车数量、剩余库存等),按照一定算法进行的商品动态排名分析。商品上架后只需3-5天,运营人员就可以迅速判断,这个产品是否需要参加活动?应在店铺中安排什么样的展示位置?是否要促销?是否要调整价格?等等等等。它贯穿起了韩都衣舍的所有环节。通过商业智能的数字化决策大大减少了人的感性决策导致的运营风险,因此韩都的运营效率得以大大提升。在这套系统的帮助下,韩都衣舍的季度售罄率通常都会高达95%以上,而服装行业的平均售罄率仅有60%。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看,两边各自的说辞在对比之下,都是韩都衣舍显得更加诱人。这一切来源于互联网的高效,和互联网数据的精准。四、总结作为至今依然是全球第一快时尚品牌的ZARA,无论是在国内,亦或是国际市场上,都在面对互联网品牌的剧烈冲击。而当中国成为其全球仅次于西班牙的第二市场后,ZARA必将在这里全力以赴,才可以跟上“新零售”的大趋势。而曾经被称为“互联网版的ZARA”的韩都衣舍,正在完成过往模式的升级与蜕变。如果ZARA日后的发展重点,真的要转移至线上的话,在国内市场与之背水一战的对手,除了优衣库,必将少不了已经在这个战场上生存了12年的韩都衣舍。
一起惠2018-05-09 09:02:24417 次
2013年推出第一款路由器开始,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已经耕耘5年。在这5年间,小米已经形成由小米路由器、智能音箱、小蚁智能摄像机、小米盒子等构成的智能家居产品矩阵。唐沐加入小米刚好5年,如今他是小米生态链副总裁。以研发小米第一款路由器为起点,唐沐参与了小米多款智能家居产品的研发,全程见证小米智能家居生态链的成长。目前,在中国的智能家居领域,尽管华为、苹果和三星等老牌硬件商动作频频,BAT也斥数十亿巨资进场,小米仍然守住了行业领先的地位。唐沐告诉36氪,小米如今的IoT(即物联网)设备连接数为全球之最,已经超过1亿。而2017年小米生态链中的各类智能产品营业额达到200亿人民币。在近期举行的ARK创变者大会上,唐沐接受了36氪的专访,聊了聊小米在智能家居行业的方法论。在专访中,唐沐透露智能家居如今是小米除手机外最重要的业务,小米以路由器为中心的IoT设备连接数已经过亿。此外,他还表示,巨头们目前都想收割IoT。不过他认为,补贴烧钱并不能解决问题。唐沐认为智能家居是个风口,但不要指望它能像手机行业一样爆发,一切都应用户的需求为准。智能家居是第二大业务,延续手机的方法论在做智能家居时,小米并没有特别的开发出一套方法论,而是复制此前手机业务的成功。和华为、三星、苹果等硬件商类似,小米主要做的也是硬件。但小米不像其他硬件公司那样以出售高价位的硬件来赚取利润,而是通过把控供应链,在将成本放低的同时不会放高毛利,这种模式帮助小米以高性价比的硬件获取大量用户,并依靠硬件上的互联网增值业务来赚钱。小米手机的成功验证了这种商业模式,目前,小米手机的活跃用户达到了2.2亿。这2.2亿的用户会通过使用小米手机而消费小米手机自带的MIUI系统。唐沐认为,此前手机业务的成功,让小米意识到,想靠硬件圈粉,需要打造爆品,这是互联网的商业逻辑。小米智能家居生态链上的产品很多,每年发布超过200个产品。唐沐透露,只有会成为爆品的产品,小米才会花时间和成本推广。而小米对于爆品的定义,主要在于两个维度,一个是口碑,一个就是流量。而口碑足够好则会带来足够的流量。小米近期发布的招股书显示,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是小米业务的三大重点,其中智能硬件和IoT平台都与智能家居密切相关。按照唐沐的说法,从定性的角度来看,智能家居目前是除手机外,小米最重要的业务;而从定量的角度来看,小米的IoT设备连接数已经过亿,智能家居业务的销售额和营业额都仅次于手机。其中,路由器的月销售量已超过百万,而整个国内市场路由器一年的销量在6000到7000万左右。此外,小米智能音箱的月销量也接近百万。路由器没达到雷军预期,但IoT设备连接数已过亿在小米的智能家居产品矩阵中,路由器曾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不过,目前的情况是,路由器不再像此前雷军常常对外宣告的那样,是小米的三大核心业务之一(即手机、电视、路由器)。不过,唐沐认为,尽管路由器并没有变成最早以前老板雷军所预期的那样,但它仍然在小米的智能家居业务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主要在于路由器本身具有重要的数据属性和平台属性。通过这两个属性,小米已经建立了以路由器为中心的、连接数过亿的IoT平台。更重要的是,小米将路由器当做切入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并且,据唐沐透露,从今年开始,小米将实现路由器和其他产品更多的连接。只不过连接的方式会变得更加的灵活。唐沐表示,一开始想的切入点是路由器硬件本身。在出现不适配问题后,小米找到了另一个切入点,通过一款APP建立一个WiFi模组,并将其置入小米所有的智能设备中。这个WiFi模组因此成为所有设备接入互联网的一个入口。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使没有购买小米路由器,用户也能将家里面的智能设备连接网络,唐沐将这种方式称作小米的“软硬两条腿在走路”。而对于小米而言,今后依然要持续抢占中国的路由器市场,甚至是全球的市场。要把路由器变成一个展示率达到50%以上的品类,就像如今的TPLINK一样。唐沐认为,只要遵循小米一贯的产品思路即“软硬两条腿走路”,加上执行到位,这个目标可以实现。在他看来,路由器仍然是中心级的一个设备。不过,小米也在持续探索新的可能成为中心和平台的设备,比如说智能音箱。巨头都想用智能音箱收割IoT,但补贴不是长久之计目前的趋势是,除了华为三星等传统硬件商,BAT也开始入局智能音箱和云交互。与网约车补贴大战类似,BAT也想要通过烧钱补贴智能音箱,借此收割以往的IoT。具体而言,和将路由器作为IoT中心的原理类似,巨头们将智能音箱视为切入IoT的入口,控制智能音箱等于控制IoT中其他的所有设备,唐沐认为,这可能比小米用APP软件控制IoT更加有效和方便。这种做法导致的后果是,在智能音箱等品类上形成优势的公司将控制整个IoT,形成买方市场,消费者只会也只能购买这家公司的相关产品,这是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在于智能设备都能同时上网。因此,做好智能音箱或云交互就等于设置了智能家居的行业门槛。面对其他巨头花大价钱补贴智能音箱以缩短与小米此前在IoT上的差距,唐沐告诉36氪,这让小米发觉自己此前在智能家居领域设立的门槛短暂且不可持续的:“我们不收割友商就收割,所以小米必须要做成这件事。”那么,收割IoT为何如此重要?这在于IoT是智能家居得以实现的先导条件。“智能家居实际上是个高级形态”唐沐说,在他看来,真正的智能家居,往往要求各个设备之间的联动,而且很多行为都必须是自动发生的。因此,第一步就是要将设备连起来,IoT能确保这种连接性。唐沐透露,过去两年间,接在小米路由器上的设备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局限于手机和电脑,还包括很多小米的Mac地址无法辨认的设备。此外,每户平均连上路由器的设备数在不断增加,它们有着强烈的上网需求。例如,起着安防作用的摄像头目前逐渐变成了刚需,尤其是在家里有小孩子、老人或宠物时。智能家居目前是个风口,但唐沐觉得,不要指望它能像智能手机行业那样爆发。“手机是一个百年难遇、变革性的牛逼品类,它几乎占据用户所有的闲暇时间。”唐沐表示。此外,智能家居实际是一个持续更新迭代的过程,而目前中国社会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不过,“一切都是用户需求说了算”,这是唐沐在腾讯做了10年用户体验设计、在小米做了5年硬件得出的结论。
一起惠2018-05-08 10:32:19409 次
“五一”前后,不少电商巨头纷纷开出实体店,赚足了一波节假日流量。4月28日,阿里首个商业项目“亲橙里”和网易考拉首家线下店“海淘爆品店”同时在杭州开业。“五一”期间,远在千里之外的雄安新区,京东X无人超市目前最大的一家门店亮相。苏宁近300家各类新门店在全国开业。阿里“亲橙里”4月28日,阿里首个商业项目“亲橙里”在杭州西溪园区阿里淘宝城3期开业。共有包括盒马鲜生、淘宝心选、天猫国际、星巴克、华为、外婆家、炉鱼、乔治、JNBYHOME、浙大启辰教育、峨影1958影城、艾维口腔等70余个品牌进驻。业态涉及餐饮、服饰、3C、超市、配饰、美容美甲、娱乐、医疗等。“亲橙里”除了为园区员工服务以外,也向周边消费者开放。目前,项目总体由阿里巴巴智慧建筑事业部操盘,具体实施团队为绿城集团,商管团队为南都物业。网易考拉“海淘爆品店”4月28日,网易考拉海购首家线下实体店——网易考拉“海淘爆品店”正式开业,选址杭州大厦·中央商城B1区域,营业面积近300平米。网易考拉海淘店目前SKU在1000个左右,涵盖美妆、个护、母婴、轻奢、数码家电、运动服饰等热门类目。在客群方面,网易考拉海淘店主要聚焦年龄在18-35岁之间的中产阶级女性用户,提供周边五公里当日达服务。与其它新零售门店动辄从生鲜切入有所不同,网易考拉从母婴、美妆等核心优势品类入手,逐步渗透到周边领域。京东X无人超市雄安新区店五一假期,“雄安发布”官方微信发布了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园区最新照片,京东X无人超市雄安新区店正式亮相。坐落于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这家门店面积达246平方米,是京东X无人超市目前最大的一家门店,同时也是京东助力雄安新区建设的首个实际落地项目。“有生品见”4月28日,“有生品见”全球首家线下店正式落地上海七宝万科广场。仅在一天后,有生品见全球第二家店在南京友谊广场开业。“有生品见”是弘章资本和开润股份共同参股投资设立的一家零售公司,力求在新零售业态方向的探索和尝试。涵盖出行、家居、智能、家电、服装、日化、食品、餐厨、婴童、杂货等十大品类,首店面积约1000㎡,涵盖出行、家居、智能、家电、服装、日化、食品、餐厨、婴童、杂货等十大热门品类。主要商品包括90分出行产品、各种第三方品牌商品和部分小米生态链公司产品。苏宁“五一”连续开店在4月底到五一期间,全国46座城市共将迎来72家新开苏宁小店,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一二线城市,店面类型以社区店为主,主打社区O2O市场。苏宁零售云2018年4月底将开业112家门店,覆盖全国22个省、90个城市,截至到5月1日总共有385家门店进入运营,第二季度还将极速爆发、全面收割县镇市场。实际上“五一”前后,除了电商巨头纷纷开店外,不少传统零售商、品牌商等也在推陈出新。居然之家商业项目居然之家体验MALL在北京营业,旗下两大品牌“居然吃货天下”和“居然耀莱成龙影城”正式亮相;天虹旗下sp@ce超市挺进粤西;资生堂新零售项目“资生堂官方美妆星品馆”跨境电商平台正式落地;百丽X天猫智慧门店全国亮相。2018年,传统实体店纷纷改造出新,线上巨头在线下频频布点,而线上线下的融合也会越来越深。
一起惠2018-05-05 09:05:38435 次
“入夜渐微凉,繁花落地成霜”,用这句歌词来形容当下的无人货架行业,最适合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猩便利、便利蜂、GOGO小超等无人货架项目相继被曝出现问题。到了今年,这一局面没有得到改观,加入“凉凉”大军的又有两个头部玩家——果小美和便利购。“头部玩家纷纷出事”成立于2017年6月的果小美,在短短数月间融资轮次推进到C轮,去年年中一时风头无两。但就在日前,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有人匿名爆料称,无人货架企业果小美融资失败、连夜裁员,且有疑似果小美办公室及设备等资产处理的清算名单流出。在面对沸沸扬扬的裁员传闻,果小美在对外声明中称,看好办公室零售场景,继续推进线下货架,探索从“自营的重模式”升级转型为“与第三方联合运营以及区域合伙人制的轻资产模式”。据悉,下一阶段,果小美将重点发力云端电商业务以及现有货架的终端运营。同样被传出正在经历大裁员的头部玩家还有便利购。据了解,便利购是每日优鲜孵化的办公室无人货架项目,2017年年中成立,年底分拆成独立子公司。2017年12月,每日优鲜曾公布5亿美元D轮融资,其中2亿美元实际上属于便利购业务。对被传裁员,每日优鲜公关回应称“裁员是造谣”。其表示,便利购的绩效考核和人员优化制度本身就比主营业务严格。更早一点,今年2月,猩便利被曝出大范围大裁员,除了北京等重要城市留下一些运维人员外,其他城市就地解散。对此,官方回应称,公司对内部人员、资源进行优化、重组,主要目的是为匹配“精细化运营”下一阶段的战略规划。除了上述三家外,今年3月,便利蜂被曝大规模撤站;今年2月,位于成都的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GOGO无人超市也被曝出停运和暂停运营。“今年难觅融资消息”遥想去年此时,无人货架风口突袭,引爆创投圈。数据显示,不到一年时间,就有约50家企业入局,融资金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在资本蜂拥过后,不少巨头也将目光放在这个行业中。腾讯投资每日优鲜便利购、阿里联合美的集团推出“小卖柜”、猎豹移动旗下的无人货架项目“豹便利”去年11月初开始运营、顺丰的“丰e足食”也在去年11月底宣布正式运营、京东到家无人智能柜已经升级到了第二代。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关于行业的负面新闻便开始铺天盖地。不少投资人当时直言,无人货架行业在半年后将迎来洗牌。如今看来,洗牌速度远高于投资人的预测。与去年大相庭径的是,今年至今,还没有无人货架项目获得融资的新闻出现,更多的是原来的无人货架企业正在纷纷宣布转型。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无人货架企业而言,点位是关键,尤其是优质点位。但是作为一门考验人性的生意,与其他无人零售细分领域一样,无人货架的损耗率极高。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江澜此前曾撰文表示,自助便利货架的拓展速度大概是单人单月新增10个货架。即便是免费进场也需要一家家谈和签,然后上货,整个周期并不短。行业的一般情况是进入员工在50人左右的公司,通过扫楼的方式跟行政谈,签约以后一两周的时间可以上架商品,整个周期最快需要两周。而如果员工人数再往上,谈判周期会更长,商品配送的频次也要相应增加。“转型智能化成必然趋势”可以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无人货架正在被智能货架所取代。业内人士指出,智能货架能够解决盗损问题,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包括上述的猩便利、果小美等,都已经在尝试这条道路。在融入智能商业系统后,智能货架相比传统的无人货架,能够利用大数据等对用户习惯、购物喜好等诸多方面的分析、测算,可以更加精准的获知货架的运营情况,什么时候该补货,哪些是畅销品,哪些是滞销品,如何进行货品搭配等等一目了然。避免了缺货的同时,也能让用户更容易拿到自己喜欢的货品。与货损率相比,无人零售货柜更具备吸引力的地方或许在于场景的多元化。与无人货架集中在办公室场景相比,业内人士指出,B端用户、社区的市场价值更大。睿鼎资本高级投资总监苏家辉表示,2018年,无人零售的商业模式成功与否将会得到市场的验证,创业公司是否能够低成本找到用户、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用户对品牌忠诚度并且能在有效时间内获得资本的青睐,都是决定这一模式是否成立的因素。在一级市场商业模式加速迭代的残酷竞争中,头部效应已经屡次被验证,考虑到每一波新趋势开始和结束的间隔都越来越短的情况下,加速布点并降低运营成本,尽快实现正向的现金流,才能保证不在真正的竞争到来之前倒下。有投资人认为,从无人货架到智能货架,碎片化零售终端虽然变智能了,可以解决一定的货损问题,但却绕不开供应链问题,大一些的无人货架公司已经开始在着手解决供应链问题,可若是涉足社区新零售市场,对商品种类要求更加多样,除了零食,还要涉及水果、蔬菜等生鲜品类,这对供应链能力和运营能力的挑战也更大。这也意味着,在供应链环节,智能化也是一个趋势。智能供应链是融合了区域资源共享系统和智能订单处理系统,使供应链端仓储、车辆、订单、配送、客户维护等各环节互通互联,实现了车辆智能调度、订单智能分配、配送路线智能优化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无人货架玩家最终胜出的应该还是其中的供应链强者。毕竟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都比较容易模仿,但供应链管体系却很难被人学走。
一起惠2018-05-05 08:52:37270 次
女生的衣柜里永远缺一件衣服,缺的那件衣服就是逛街欲望的体现。《偶像练习生》风靡之后,我们又看到,原来男生也可以打扮得甚为精致。归根结底,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生活方式和行为态度不断演变,我们迎来全民消费时代。都市单身人口增多,消费者口味越来越挑剔,买什么、如何买得专业成为了他们共同的功课。正所谓爱过才知情深,醉过才知酒浓,要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就需要体验。很难说,是用户行为变迁驱动了商业浪潮,还是商业前瞻带动了用户消费。不管怎样,实体经济和体验经济正在回归,而电商早就不是那个电商了。01亚马逊、阿里、京东、网易等巨头纷纷进军线下店。亚马逊进攻线下领域为其带来了不同于一般公司的发展空间。去年,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获得在美数百家线下零售门店。此外,亚马逊还创立了自主品牌实体书店,建立了无人门店AmazonGo。国内则是阿里和腾讯系争霸,网易电商崛起成第三极。此前,AT的线下版图主要体现在生鲜领域,比如盒马鲜生、永辉超市等等。而最近,线下店正在多点开花。走到第五年的天猫国际,在杭州开出了第一家线下门店。不过这更像是一个体验与展示门店。消费者来逛,能够获得专业店员推荐,不过到了购买阶段,用户还是需要通过App来加入购物车以及结账付款。对天猫国际的大盘子来说,这个线下店目前还只是辅助业务。今年满三岁的网易考拉,于五一前夕,在杭州开出了首家线下店“海淘爆品店”。这家线下店位于杭州武林CBD核心区域的杭州大厦,算是这座电商之城的潮流中心。店内在售和展示的商品,依据网易考拉的用户消费数据,从全球数十万款进口商品中精选得出,之后会根据数据更新而定期更换。虽然到店体验更为完整,但卖货也并非网易考拉线下店的核心。对现阶段的电商平台来说,线下店更多是体验和品牌导向,用于快速迭代。正如哈佛商学院教授杰拉尔德提出的,由全程体验形成的感受和情感因素对顾客的购买偏好和刺激的影响,远比产品和服务本身的功能性感知要大得多。这也就是为什么网易考拉的线下店保持了网易的时尚简约风格,其设计团队曾参与Apple旗舰店、上海中心大厦等诸多项目。另外,围绕主题也能够创造差异化体验。比如宜家的商场定位就是“买家居,更卖生活”,直观、简洁的方式,融商品信息和家居时尚为一体。“海淘爆品店”的一个slogan是“家在杭州,随时随地预见欧洲”,从环境体验、服务体验再到情感体验,网易考拉线上线下的道理是一以贯之的。02线下店的选品推荐,其实有点类似最近比较流行的全民制作人概念。每个用户都有权力pick心仪的商品,越受欢迎的商品越有可能从线上走到线下。于网易考拉而言,线下店就是和用户价值共创的过程。这一点在网易考拉“全球工厂店”上得到充分体现。海内外工厂其实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没有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认知度。线下店相当于提供了一个展示空间,让消费者能够近距离感受这些品牌,用料材质、设计风格等等。这其实也补足了网易考拉“全球工厂店”对于赋能优质工厂品牌的线下一环。消费者在线下体验和购买的过程,相当于贡献了自己的资源。毕竟,新消费时代下的门店,其消费体验的结果不是平台方获得流水,消费者获得商品,而是两者与第三方品牌一起,共同创造价值。像“全球工厂店”这样深入产业上游,精选商品源头的打法,已经不是传统电商的路子了。线下店的另外一点好处体现在购买决策。我们可以把“海淘爆品店”理解成编辑精选的线下版本,当然,这个所谓编辑是有用户数据产生的。用户到店体验,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思考或者对比,就能选购到符合自己口味的商品。在质价比和精选这两个方面,网易考拉、小米有品、京东京造等其实都是师从costco。costco在大而全的沃尔玛生态之外,找到了特制精选、规模供应、会员变现的差异化竞争体系。网易考拉们则是在淘宝之外,找到了泛中产阶层这一群体。costco不久也要在中国开线下店了,这说明国外巨头也看好中国会员收费的前景。主打“精选+极致质价比+用户忠诚度”的网易考拉模式,其定位其实也就是线上costco。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网易考拉和未来的costco中国市场来说,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03正如吴晓波在其年终秀所说的那样,曾经处于产业鄙视链底端的百货店、便利店等,如今成为最值得投资的标的物,表现出很多新品牌……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谈恋爱,都需要放松自己的情绪,都希望有一场邂逅,都愿意在线下欢笑一次,流一次眼泪。线下店的存在,就是满足人的体验性,这也是实体经济的本质。所以,吴晓波才会预测,当人的体验、情感和购物之间形成一种新的粘连时,在中国地区将发生全世界最为激进、规模最大的一次零售革命。就像亚马逊一样,中国的科技公司也越来越多跨界。就像武林高手一样,能够综合各家功夫所长,才能纵横江湖。从“买得到”到“买得好”,网易抓住用户新消费的需求,打造精选、有品质、有品味的平台,并且在线下打通体验、互动、售卖、用户情感沟通于一体的线下场景。腾讯则手握微信生态,作为流量富裕者,其对新零售布局更加重视零售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以自身流量和数据赋能新兴电商企业。比如拼多多异军突起,以及腾讯联合京东的一系列投资。阿里的投资布局,既是自身从线上向线下的渠道延伸,也是低成本流量获取的方式,基于其基础设施建设者和广告变现服务的盈利模式,阿里更像是一种创新改造。今年,阿里收购饿了么,阿里CEO张勇(逍遥子)在员工信中是这样定调的:为阿里生态拓展全新的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完成从新零售走向新消费的重要一步。这说明,词汇也是有风口的,电商的服役期可能就要过去了。当我们看到新零售的业态丰富到“新零售”都无法概括的时候,丁磊提出的“新消费”又风起了。
一起惠2018-05-04 09:12:18617 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二手车电商市场的战争又到了一年厉兵秣马之时。资本与巨头,作为这个市场的搅动风云者,从来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具备价值的投资标的。4月26日,人人车拿到了高盛领投,腾讯和滴滴等投资方跟投的一笔3亿美元的新投资。要知道,这已经不是腾讯、滴滴第一次投资人人车。腾讯曾在2015年8月和2016年9月两次对人人车进行投资,这次投资已经是第三次。滴滴则是在2017年9月曾投资人人车,这次投资也已经是第二次。投资复投资,腾讯、滴滴多次投资人人车,足以发现两者对二手车市场以及人人车本身的看好,而人人车自身也能够给腾讯、滴滴带来诸多补充。腾讯、滴滴多轮投资的考量对腾讯而言,投资二手车市场,更像是看好这个赛道的布局行为。1、腾讯本身就看好二手车市场,投资了多家二手车电商平台。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对这些二手车电商的投资基本都属于财务投资;2、虽说腾讯把二手车电商投了个遍,但三次投资人人车,此举也是非常罕见,除了出于对赛道的看好,这也表达了对人人车的长期信心。毕竟人人车最早开创二手车电商模式,互联网基因强,素来追求效率口碑。长期以来发展状态一直较为健康,和腾讯的投资理念也比较融洽;3、腾讯自身有大量业务,如金融业务等和二手车电商有强相关,虽然目前腾讯在二手车市场属于财务投资者的身份,但不排除未来业务和平台之间存在联系;4、腾讯的投资可能也存在和阿里竞争的考虑。阿里去年以3.35亿美金投资了大搜车。腾讯虽然看似“佛系”财务投资,但投资二手车电商市场,也有出于建立自身护城河的目的。总的来说,腾讯目前并没有太多紧迫的战略需求,更多是一种防御性质的财务投资。对滴滴而言,投资二手车市场,则是相对紧迫,尤其是在和美团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如何把自身的产业链延长、把护城河做深成了最大的考量,而继半年前投资人人车后,再度投资人人车,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所产生的决策。1、对滴滴而言,人人车的二手车交易能力能够以相对于新车更低的成本向司机供给车辆,不断降低司机的准入门槛,进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丰富滴滴的运力,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有更多符合政策标准的二手车进入网约车市场,为用户提供服务。2、滴滴自身专车业务、政府企业用车业务正在快速扩张。在扩张过程之中,滴滴可以直接通过人人车采购二手车,这不仅可以降低专车、政府企业用车的采购成本,也可以便于迅速建立起更庞大的运力队伍。3、当然,运力其实仅仅只是一个层面,滴滴投资人人车真正的目的还是在于双方在产业链上共同延伸。特别是在4月25日那天,滴滴和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发起成立“洪流联盟”,目的是围绕车主和汽车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人人车也会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一点我们暂且按下不表,再下文中再详细解读4、常常有人问,滴滴在网约车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网约车市场忠诚度不足,盈利模式模糊,其实是网约车市场任何一家新企业都要解决的问题。滴滴一直不愿意打价格战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希望通过合理的利润逐渐整合产业链,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人人车对滴滴来说,是很好的能力联盟,能帮助滴滴在产业链上下游提高整合能力。“滴滴+人人车”是个怎样的联盟很多人看到滴滴投资人人车,一直好奇滴滴和人人车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我更想用双方是互补的“夫妻关系”来形容这种合作。根据人人车CEO李建的说法,人人车还在和滴滴联手制订一些基于大数据的推荐策略。毕竟滴滴这样的渠道,是一个大流量渠道,也是相对精准的渠道,它的场景非常精确,甚至打车也是个非常高频的行为。精准、高频、大流量,这一系列特征综合在一起的时候,双方能够基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展开无数合作模式——金融、技术研究、线下维修保养等都是目前双方正在探索路径。人人车和滴滴在产业链上下游因此形成了天然的业务结合。1、在技术研究层面上,人人车和滴滴,彼此共享数据。人人车甚至为滴滴提供了定价能力。人人车因为长期在二手车领域深耕,能够帮助滴滴发现滴滴生态中的车辆状态残值。从这个角度来看,滴滴可以根据这种车辆状态,作出更好的定价标准,通过精耕细作的方式保障平台的盈利空间。2、通过滴滴的洪流战略,人人车瞬间具备了非常有保障的线下服务体系的支持。滴滴在过去3年搭建了完善的线下维修保养体系。滴滴“小桔车服”今年计划在全国范围内落地汽车维修保养店,人人车也将接小桔车服的维保服务,把售后服务体系进一步做一个落地。3、滴滴司机对车的需求人人车恰恰可以来满足。一些司机对二手车有很强的需求,人人车可以提供比新车更廉价的二手车满足他们的需求;一些司机队新车有需求,人人车也可以帮助这些司机提供金融、租赁服务,滴滴的运力可以因此得到提升。广告砸市场过时了,生态整合才行经过四年时间发展,人人车已经搭建了以二手车交易为入口,集新车、二手车交易,金融、售后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交易服务体系。人人车已经从单一的二手车交易服务走向了综合型交易服务的新阶段。这其实也是二手车电商市场应该发展的方向——摆脱广告砸市场这个简单粗暴的做法,走向产业整合和精耕细作。过去几年二手车市场一直流行靠广告砸市场的逻辑。用战争思维烧出市场是很多平台的一贯思路,但这种广告主导的思路本身就存在问题:1、广告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广告的目的还是要聚焦服务,但是过去几年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有些企业把几乎所有融资都拿来砸广告,羊毛出在羊身上,用户体验并没有因此得到太多提升,这种做法对行业走向纵深也同样不利;2、广告模式,本身就是粗犷的流量思路,粗犷流量思路诞生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发展早期,它虽然曾经有效,但放在今天成本实在太高,意义也不大,滴滴+人人车这种大且精准的流量结合在一起,进行深耕细作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3、二手车电商不可能一直只卖二手车。二手车电商本身就是个中介生意——不让中间商赚差价,那么自己的利润必然是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生态拓展而来,但是过去几年大多数平台产业链上下游拓展的力度都不够,而今天人人车却做到了这一点,这也决定了人人车未来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如今,我们用“二手车电商”这个角度再去看人人车,可能会显得有些不够准确。用李健的话来说,今天的人人车更像是一个“互联网二手车4S店”。在4S店里,你可以买车,你可以租车,你甚至可以购买到保险金融服务,也能够进行售后的维修保养,几乎所有事情都能在这个线上的二手车4S店之中完成——这恐怕才是所有二手车电商发展必然要瞄准的方向。
一起惠2018-05-02 10:48:18400 次
2017年3月,继共享单车后,共享充电宝站上风口:资本蜂拥而入的背景下,几个月完成几轮融资就跟玩似的。但在这个风口上,可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也可能“北风卷地白草折”。如今,周年之际,值得一“记”的是:来电、街电、小电宣布盈亏平衡,开始释放出向好的信号;只能一“祭”的是:有些共享充电宝企业已阵亡。创业者蜂拥而入2017年3月31日,小电宣布融资,共享充电宝成为金沙江创投朱啸虎继滴滴、ofo之后看好的另一个共享经济项目。朱啸虎公开表示,充电是刚需,未来几年内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继小电之后,来电、街电、Hi电等企业相继宣布融资消息,40天的时间里共有11笔融资、近35家机构进入共享充电宝行业,融资额约为12亿元,这是2015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获得融资额的近5倍,其中小电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从天使轮到B轮的3轮融资,Hi电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两轮融资。共享充电宝就这样火了起来。火热的融资吸引了市场的极大关注,但随后出现的一些行业事件又将共享充电宝推到镁光灯下:2017年10月11日,共享充电宝品牌乐电(LeDian)正式宣布停止运营,随后搜狐科技频道爆出小宝充电、泡泡充电、放电科技、PP充电、河马充电等多家企业相继走到项目清算阶段,曾经位于第一梯队的Hi电则爆出负面新闻,外界对此解读为“洗牌期”来临,对于共享充电宝商业模式的讨论再次热烈起来。对于外界的质疑,街电CEO原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显得很淡定:“这些倒闭的企业压根就没起来过,只是炒了一把噱头。”来电科技合伙人、CMO任牧则更直接地称:“它悄无声息地出现,悄无声息地死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它们自己知道自己曾经存在过。”同时任牧指出,创业者蜂拥而入也是因为低估了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技术难度。从已经关闭或者传出问题的几家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共性来看,其创始人都没有与电池行业有关的基因。Hi电创始人刘文源在接受《创业邦》采访时感叹:“这个事情很多人都觉得门槛低,结果把个人名声还有人脉都搭进去了,拿个几百万,发现事实不是这样的。”资本回归理性共享充电宝市场遇冷,除创业者低估行业门槛而导致的失败外,还与资本的态度有关。不得不承认,资本对于一个行业是否能成为风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时间上看,共享充电宝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行业:来电科技2014年就已经成立,街电稍晚,成立于2015年,然而在资本进入以前一直默默无闻。“创投市场,风口又不是电风扇,不会一直吹,一定是吹一阵停一阵,这中间资本起了巨大的作用。”任牧说道。去年7月前,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融资节奏一直都很紧凑,不断有新的玩家出现宣布融资消息,其中就包括后起之秀怪兽充电,然而进入8月后,整个行业的融资频率突然下降。事实上,截至去年5月、6月,金沙江创投、红杉中国、高榕资本、SIG、红点中国等国内一线的投资机构均已入局,任牧指出,在这种情形下对于后进入的小玩家来说,可选择的投资机构比较少,“他们在市场上已经有了比较好的投资标的。”同时,共享充电宝市场头部玩家的估值已经相对较高,这使得投资机构更加慎重地看待整个行业——“共享充电宝项目真的值那么多钱?投资机构也会有这样的疑问。”任牧说道。原源认为,另一个导致投资机构谨慎看待共享充电宝项目的原因是共享单车行业倒闭潮的出现。根据毕马威此前发布的报告,2016年中国风投公司共投出了31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0%,其中大部分流向了共享经济公司。“共享单车火热的时候资本蜂拥而入,然而2017年经过一轮盲目的扩张,很多企业倒闭,许多资本被套了进去,投资机构对共享充电宝的狂热也慢慢冷静下来。”原源指出。线下竞争愈发激烈无论共享充电宝市场是否遇冷,对于生存下来的企业来说,资本带来的好处已经显现:更多的用户开始了解并使用共享充电设备。根据阿拉丁统计的2018年3月微信小程序榜单TOP100,小电、怪兽充电、街电等共享充电宝企业都位列其中。但是随着融资频率的明显下降,企业自我造血的能力越来越重要。对于目前主要依靠租金为主要营收来源的共享充电宝企业来说,点位的选择越来越重要、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事实上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各家共享充电宝企业都在不停地更新迭代产品,并不断拓展业务场景以抢占更好的点位:来电从大机柜模式向小机柜延伸;街电反向由小到大,开始增设大机柜产品;小电和怪兽也纷纷进军小机柜领域。不过,由于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基因及对市场的看法不同,导致各家在点位的选择和扩张的策略上也有所不同。在任牧看来,共享充电宝的发展阶段必然是从产品入侵硬件到产品适应场景,再到产品融入场景,最后到产品改造场景。而所谓的改造场景就是通过产品去满足或者解决场景中原来没有解决掉的需求,从而寻找挖掘,甚至创造出一些新的商业机会和商业价值。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来电基于场景的特殊性及不同的需求,选择相应的硬件去匹配场景,通过为商家解决需求的方式绑定商家,进而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其中就包括将共享充电宝与自助售卖机、商场导引地图、餐厅点菜系统做结合。当然,对于“不同的产品场景适合不同的产品”的认知,大家是一致的,街电也推出了跟机场航班信息相结合的产品。但或许是陈欧入主街电后所带来的互联网流量思维及背靠聚美“不差钱”的缘故,街电和来电在打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街电更多的是通过标准化的产品快速在市场上铺量,从而达到更大的设备铺设密度以获取更多的用户订单。原源认为,标准化的产品市场教育成本相对比较低,“只需要复制复制再复制,在市场上快速出量。这样供应链的成本会降低,供应链成本降低之后向用户收费也会越来越低。”因此街电在共享充电宝点位的选择上更加开放,居民区等场景也在其考虑范围之内,以便用户归还,这和街电铺量的市场策略也是一致的。刚刚完成B+轮融资的小电则提出2018年主推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并且会在一线城市做更大的运营,夺回战场,比如餐饮场景等。“目前小电BD团队接近800人,在跟许多店铺签订独家排他协议。”小电方面向记者表示。未来结局待定2017年底,街电宣布部分城市盈利,第二天来电宣布再次实现盈亏平衡。到了2018年,小电也在3月22日举办的B+轮融资发布会上对外确认盈利。据原源及任牧介绍,目前共享充电宝企业的营收主要来自于租金,不过各家也都在探索新的盈利方式,包括电商、新零售、互联网金融等。此外,小电方面还向记者表示,2018年将会增加社群玩法,深耕一二线城市用户,以拓展电商、金融、会员体系等多元化营收渠道。相比于小电、来电、怪兽充电,街电的营收压力反而没有那么大。陈欧此前曾公开表示后续将注入几十亿元资金发展街电。对于变现,原源表现得并不着急。原源认为,共享充电宝市场天花板比较高,还有一个很大的增长空间——“现在我们每天有100万订单,但是100万其实在互联网公司不算什么,很多企业都能达到这样的流量级别,我觉得至少每天有三五百万再去考虑变现会比较合适。”总而言之,共享充电宝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并释放出向好的信号,但经营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盈亏平衡只是第一步。值得一提的是,共享充电宝所设想的广告等各种盈利方式,此前也曾多次被共享单车企业提及。不过,不久前美团CEO王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单车是比外卖、网约车更累更重的业务,而且看不到清晰的盈利模式。”美团收购摩拜也被外界视为欲借助摩拜完善其出行板块,最终打造“吃、喝、住、行”的生态闭环。从摩拜的结局看,共享单车最终成为巨头生态场景中的一环,而其作为一个独立生态的可能性尚未得到验证,一直被拿来与单车做对比的共享充电宝是否会“沦为”与摩拜一样的结局还未可知。
一起惠2018-04-28 08:57:22433 次
近日,优衣库在深圳万象天地开出深圳当地最大店铺。优衣库大中华区CMO吴品慧表示,除店面独特设计外,优衣库首次在全国门店推出了融合线上线下,打通实体与虚拟的AR“数字体验馆”,进一步补充和优化店铺服务体验。优衣库“数字体验馆”:补充实体购物服务盲区“比如衬衫大部分都是叠放的,你可能很难第一眼快速找到你想要的款式、颜色,甚至是尺寸,或者了解更多如何穿着的时尚搭配。如果你想迅速查看购买,这时候AR的数字体验是很好的补充功能。”吴品慧说,如果有顾客在这家门店想快速了解一件衣服,除了看海报,还能通过手机扫码进行更多直观的数字沟通,看到产品信息、面料工艺、穿搭推荐等介绍。吴品慧表示,未来还将开发更多功能,服务于顾客直接网店下单,门店自提。“把商品、卖场跟体验能够做一个更好的融合,符合城市风格和消费者生活需求,让用户能够更好通过“数字体验馆”聪明购物,买到真正需要的优质的商品。这是“数字体验馆”的初衷。”吴品慧说道。据悉,目前,优衣库以深圳为起点,在全国近600多家门店推出实体体验店铺结合AR虚拟数字体验,融合商品与店铺体验服务的优衣库“数字体验馆”,消费者在店铺中用智能手机扫海报,能体验到包含服装场景、商品信息展示等在内的AR互动。吴品慧称,虽然优衣库门店已有非常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但优衣库始终希望通过数字体验馆及AR数字互动等一系列技术化智能方式,更好地解决顾客在购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痛点,让用户能够更好地体验和购买。优衣库门店数字化战略:提升服务体验是根本早在2014年,优衣库就以数码海报的方式拉开其数字化战略序幕,尝试线上线下人货打通。这次推出的数字体验馆也是优衣库为实现门店数字化智能化而做的进一步尝试。此外,优衣库很早就启动智慧支付,通过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无现金支付方式,让进店消费享受便捷快速地无现金消费体验。随后优衣库又推出网店下单、门店自提服务,通过技术打通线上线下库存,开启线上线下全时随地联动购物。2017年7月,优衣库在全国门店引入智能导购大屏,让消费者更方便地实现购物之旅。AR技术开始火热后,优衣库和支付宝合作,通过AR技术和实体门店购物结合,春节期间为顾客带来AR实体门店抢红包新体验。今年,优衣库又以深圳为点,全国门店推出“数字体验馆”,对于连续多年在数字技术化和新零售上的升级和门店服务进行提升。对此一系列的门店智慧化和数字化措施,吴品慧表示,优衣库关注的并不仅是技术本身,而是通过技术,让优衣库的商品、门店和用户的生活方式和需求结合,技术提升商品服务和用户体验才是根本。服装零售巨头的数字化转型比拼:“以速制胜”不止优衣库,整个快时尚行业都在不断通过线上化改造,智慧化门店来重构自身的人、货、场。早在2009年,优衣库就入驻了天猫。2013年GAP也在天猫开店。2014年,ZARA入驻天猫。有人跑得快,就有人跑得慢。直到2017年12月15日,H&M集团才宣布与阿里巴巴开启战略合作,旗下核心品牌H&M和H&MHome于2018年入驻天猫。除了比拼线上,服饰零售巨头在中国的线下门店也是各自进行智慧化、数字化改造。无论是GAP的“网订店取”,还是ZARA的“大数字运营”,或者是优衣库的“数字体验馆”。“事实上,面对技术不断进步和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的变动,对于这些国际服饰零售企业来讲,比拼的就是反应速度,以速制胜。谁更能够越早采用技术变化,不断升级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对谁越有利。不过对于服饰而言,技术是外在,商品品质和体验才是内核。”一位时尚观察者评论称。优衣库大中华区CMO吴品慧对优衣库的各类技术变化也表示,优衣库门店所涉及的各种技术,包括现在所讲的大数据和各类数字化营销手段都只是工具。“对于优衣库而言,把商品和服务做到极致,让优衣库的品牌跟商品融入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消费文化跟用户生活方式,让消费者因优衣库享受品质生活,才是优衣库想要的。”吴品慧补充说。
一起惠2018-04-28 08:47:32385 次
4月12日,刘强东在2018年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提出“无人零售”的概念,还宣布,京东要每天开1000家店面,每300—500米就要有一家京东便利店。与此同时,阿里与苏宁也都在加紧布局线下便利店的脚步。在京东宣布“日开千家”之前,阿里零售通项目就曾宣布将在2018年覆盖100万家小店,“苏宁小店”计划2018年在全国开出1500家门店。对于电商巨头们来说,在线上红利渐衰、获客成本越来越贵的当下,利用供应链与物流优势,进军便利店行业,是一笔看上去不错的生意。然而线下零售何其复杂,无论京东还是阿里,对于便利店行业都是门外汉。“千家、万家”从口号落实到店面,并不容易。京东的夫妻店改造一年多前,刘强东曾宣布要在“未来5年全国布局100万家京东便利店”,这一次又放出了“日开千店”的豪言壮语。不同于一年前,便利店的同行们这一次显得很淡定。多位便利店从业者都告诉记者,对于京东便利店的“挂牌”模式表示不看好。但不得不说,刘强东的想法很好。京东便利店聚焦区县、农村市场,致力于通过搭建强有效的供应链,将线下夫妻店、京东与供货方相连接,正如刘强东在数字经济峰会上所说的,京东并不希望去赚谁的钱,而是更希望通过各方合作,向供应链去要效益与利益。而中国有2800多个区县,并不是每个区县都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对于京东便利店来说,最大的意义是在县城、农村夫妻店之间推广“掌柜宝APP”的使用。据介绍,加盟京东便利店的商家可以通过“掌柜宝APP”直接进货,省去了中间环节,再小的商家也可以直接找宝洁采购,下单后,京东再通过物流给采购者送货到家。京东为夫妻店减少了层层进货渠道、也因此压低了进货价格,而京东、店铺、供货品牌三方也因此获利,当然,掌柜宝也可以为餐饮等其它零售业态使用。据刘强东描述,通过京东的赋能,商家只是花很少的钱、找到一个有人流的门面,每个月就能有大概超过8000元的收入。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某加盟京东便利店的店主表示,因为京东完善的线上渠道和物流体系,所以看好这个项目。便利店开业当天营业额达到八万,利润近两万。甘肃庆阳县的一位京东便利店主认为,京东掌柜宝搞定了国内外的货源,所以与其他的店形成了差异性,由此带动了客流,提升了销售额。根据京东客服的说法,只要集齐所需要的牌照,缴纳5000-20000元保证金,就可以获得京东便利店的信誉背书。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3月,京东便利店每周开的新店在1000家到1200家,每天接到5万份申请,而这其中有很多在外的打工者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回到自己的小县城。对于夫妻老婆店主,最重要的是进货商品的价格是否足够低,而消费者在乎的则是产品的质量。罗森中国董事兼副总裁张晟指出:“如果管理不好,挂着你的牌子的店铺还去别的渠道进货,一旦消费者买到伪劣商品的时候,对品牌都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损害。”实际上在90年代,像立白、康师傅这样的快消品牌就曾推出过命名为“挂牌”的措施,即选择一部分夫妻老婆店,以较低价格直接供货,同时将品牌名称加在店头前。业内把这种情况称为深度分销。但关键在于,挂牌之后,快消品牌能不能对店铺进行有效管理。“加盟这个行业,请进来容易,留得住难,管得好更难。”张晟说。在张晟看来,夫妻老婆店改造,必须要提供两条“鱼”。第一条“鱼”,就是给店铺足够的利润空间;第二条“鱼”是授人以渔,要看赋能方有没有能力帮助店铺去赚更多的钱。“电商巨头可以通过供应链优势为店铺提供便宜的产品,但批发市场或者其它渠道或许更便宜,而且如果出现了消费者投诉和食品安全问题,企业又要如何去应对?”中商惠民执行总裁苏小新对张晟的观点也表示赞同,而对于传统夫妻店改造,中商惠民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其实改造夫妻店最大的困难,是你在跟店铺沟通具体事物的同时,他们会更愿意依照自己固有的经验办事情,在指挥上面非常不好操作,我们要反复通过一些数据化、智能化的东西去增加店铺的销售额,然后再去说服加盟主。”苏宁的“重”操作相比之下,老对手阿里与苏宁在线下便利店的投入就更“重”。去年8月份,阿里零售通就已经宣布覆盖了全国50万家小店,线下店“天猫小店”要开上万家,阿里零售通总裁林小海告诉记者,目前为止,天猫小店已经开了约1000家,“还有1000多家签了约,等待施工改造。还有很多家报了名等待审核。”与此同时,苏宁也在发力布局小店。“我们不赞同京东便利店的‘翻牌’模式,过于追求速度会给商品品质和服务能力带来巨大的风险。”苏宁小店公司总裁鲍俊伟表示,苏宁和京东在小店上最大的区别就是,苏宁小店是纯直营,没有加盟店。小店由苏宁供货,不存在其他进货渠道,更便于管理。在开店数量上,苏宁显然无法和阿里京东相提并论,鲍俊伟称,苏宁做线下小店的优势首先是和房地产商合作,获得不错得店铺位置;其次苏宁在店铺一公里范围之内,可以提供半小时送达服务,一公里以外支持“上午购买下午送达”;另外,苏宁提高了日配类和生鲜类的商品占比。据鲍俊伟介绍,苏宁小店在4月结束前,数量将达到400家,未来将保持每个月新增150-200家的开业速度。对于电商巨头来说,扎堆进军线下,更多是希望获得更多的分销渠道,其次就是追求品牌曝光,引流线上。但是不管是京东还是苏宁,都希望能够打破便利店的地域限制,迅速实现规模化效应。据鲍俊伟介绍,首先,电商巨头在全国甚至全球有成熟的物流体系,可以根据相对成熟的物流体系去搭建或者完善供应链渠道,这也是传统便利店玩家无法理解苏宁为什么能做到“一日三配”甚至是全国范围内“一日两配”的原因。“而很多老牌便利店玩家在新的城市没有物流基地、也没有配送能力,就不愿意去投入。”其次,在O2O方面,苏宁认为相比传统的便利店,“不管是与京东到家合作还是与饿了么合作,到最后数据与客户都是第三方平台的,而传统的便利店它只有约1500个SKU,我们的线上线下结合能超过3000万SKU的支撑。”破局者还是搅局者?便利店市场何其复杂,电商巨头进入这个行业,究竟有没有机会?在张晟看来,在一线城市拓展市场已经很困难,但二、三线以及农村市场都有机会,“但这个依然取决于你是否有强大的物流、以及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在供应链方面,苏小新认为,“很多零售与快消行业的电商,供应链更多是围绕快递包裹传递所构成的b2c业务,但对于以便利店为主体的供应链环节,多数还属于b2b业务,也就是说,2c的供应链与2b的供应链还有着不小差别。”“而且现在喊出的数据过于夸张”,张晟告诉《中国企业家》记者,不管是在日本还是中国台湾,都是每2500人养活一家便利店,也就是说,中国市场最终需要60万家便利店数量,但是现在大家恨不得要开100万家店铺,这就意味着每1200人养活一家店铺。“从理论上来讲,这个数据是不可行的。”电商巨头的加入,短期来看会对传统便利店产生一些影响,传统品牌在募集加盟商的时候,或许会受到一些压力,但关键还是在你想要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便利店。“如果你只是卖传统的商品,或者说去买断特色的商品的话,终究只是会陷入到价格战里,所以罗森在做的,是不断强化买手制度和自有品牌。”从诸多便利店从业者的观点来看,目前的便利店发展有两大发展趋势,即“场景化”与“消费者碎片化”。好邻居CEO陶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道,不同场景对便利店有不同的需求,“比如社区型便利店对生鲜的要求就更高,而对于写字楼下的便利店,盒饭等即食商品的比例就要更大。”而随着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则会越来越多样化,规模效应会逐渐递减。张晟补充到,“同样是江苏,无锡和江阴的消费者喜好就完全不一样。所以如何去抓住消费者的碎片化需求,会成为关键。”
一起惠2018-04-27 08:52:27521 次
近日,有传言称无人货架果小美要“裁员”、“解散”。与此同时,某知名职场社交平台上也出现了各种匿名爆料,“果小美这次融资真的没戏了,昨天晚上连夜裁员”、“还在果小美的老哥们赶紧准备后路,船要翻了”。在匿名爆料后面有评论留言称,“果小美连夜裁员是为了融资后不给老员工加薪水……老板格局太小,不能待在这公司了”,“过完年后内部都知道,拿不到融资……”。晚间,知名自媒体调戏电商称,有果小美工作人员家属爆料称,果小美在北京的一处指定仓库被供应商封仓,果小美跟供应商合作出了问题。各种消息,综合起来发现果小美可能遇到了以下三个问题:一、公司资金链断裂;二、市场由59城市紧缩至15个主要城市。三、员工开始大幅被降薪,人心浮动,降薪幅度在25%到30%。随后,果小美CMO胡冠回复媒体称,其就在北京的办公室里,果小美一直都会在,也会不断探索办公室零售的运营模式,解散是不可能的。另外胡冠中发布一份最新数据,以证明果小美现在状况正常。以下为果小美提供的最新数据材料:果小美,截止目前其日均交易额已破百万。它也是首个聚焦办公室零售日均交易额突破百万的公司。数据显示,目前果小美服务企业超8万家,业务覆盖全国59个城市,货架终端数量近10万,日均交易额已超百万元。果小美以办公室文化圈层为核心,深耕白领职场生活刚性需求,通过办公室无人货架+精选快消商品+急速物流等生产链整合方式,解决零售终端与消费者的最后距离。除无人货架外,在今年年初果小美还在微信服务号上推出了拼团活动,提供包括纸巾、水果等产品的拼团,拼团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个是一人成团,一个是办公室成团。和其他拼团活动不同的是,办公室组团购买成功后仅发货给团长,再由团长分货。模式的优势是相同品质,更便宜;相同价格的,品质更好。果小美于2017年6月底在成都成立,深耕办公室白领文化圈层,全面覆盖白领生活和工作两大场景。截至目前,已席卷北京、上海、武汉、成都、杭州等59城,被多家媒体、机构评选为最具成长潜力品牌。《联商网》了解到,果小美成立于2017年6月23日,成立三个月内,果小美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亿人民币。创始人是原阿里聚划算总经理阎利珉(花名慧空)。公开资料显示,公司核心成员也多来自阿里巴巴、支付宝,如阿里金融创始团队的王毕才、聚划算生活团和特色中国的运营负责人任明阳。事实上,类似另一家无人货架头部玩家猩便利一样,果小美无论是像传言一样真的出现了问题,还是像胡冠中说的那样一切正常,无人货架行业进入2018年以来发展出现严重问题是不容置疑的。资本搅动下的无人大战无人货架的出现让零售巨头们猝不及防,谁能想到零售业还存在这样一块处女地?于是大佬们纷纷上船补票,这其中包括经纬中国、IDG创投、蓝驰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在资本的疯狂追逐下,不断有玩家杀入办公室无人货架赛道。截至目前,阿里、腾讯系每日优鲜便利购、猎豹、京东到家、顺丰、苏宁等巨头玩家均已入局无人货架。2017年12月19日,阿里联合美的集团推出“小卖柜”,正式进军无人货架领域;看似和无人货架八竿子打不着的猎豹移动,也在这一天确认布局无人货架,旗下“豹便利”从11月初开始运营,已铺设5000个点位。2017年12月29日,每日优鲜便利购宣布拆分独立运营,并已获得腾讯领投A轮、鼎晖领投B轮,A+B共计2亿美元融资。京东到家无人智能柜已经升级到了第二代,顺丰的无人货架项目“丰e足食”也在11月底宣布正式运营。目前,已经有小e微店、老虎快购、果小美、哈米科技、猩便利、零食e家、领蛙、七只考拉等多家无人货架创业项目。无人货架究竟有多疯狂?根据媒体梳理不完全统计,目前无人货架项目被披露获得融资的近30家,累计投资金额近30亿人民币。资本追逐的速度令人咂舌。今年刚成立的猩便利便已在天使轮拿到1亿元投资,11月初又获得红杉等机构的3.8亿A轮投资;同样,成立才半年的果小美也接连拿到了近5亿元的投资。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无人货架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止今年9月,已经有至少16家无人货架获得投资,融资总额已经超过25亿元。攻城掠地,抢占点位对于办公室无人货架来说,场景、运营企业、用户三者构建了其生态链,而要占据这个生态链,场景尤为重要:得场景者,得流量。毋庸置疑,办公室无人货架关键是点位之争,谁占据的场景点位越多,谁就可能在竞争中领先,当无人货架做到100-200个点位时,如果还想继续扩张,就必须要打通渠道资源:花最少的钱获得更多优质点位,以此赢得投资方的青睐和认可。据无人货架行业从业者透露,在行业内部的确存在此类的恶性竞争现象,为了快速铺量,挤垮竞争对手,部分无人货架企业竞品商务BD私下接触多家竞品商务BD,以金钱利益为诱惑,明码标价购买竞品点位及数据:办公室100人以上的,2500一个货架,然后进行疯狂铺设无人货架。更有甚者,对入住企业负责人散布竞品谣言:资金链断裂、已经停止开拓市场,随时可能无法付款即将被收购等。一些平台通过高价购买无效点位来鼓吹自己货架业务分布数据以赢得更多资本关注。恶性竞争,乱象频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资本眼里,无人货架不仅仅是新零售的入口和关卡,更是后面源源不断的流量。这就意味着谁占据更多的场景和点位,谁就能获得数据、获得流量,打通渠道资源,这就意味着赛道竞争的激烈及惨烈。据猎云网报道,某竞品为后续融资增加资本筹码,在武汉、重庆、苏州、郑州等地线下市场扩张过程中,不择手段,对同一办公室场地中存放的无人货架进行“大扫除”。位于武汉楚河汉街附近写字楼的6家企业,布置的无人货柜主要集中在猩便利、京东到家、友盒、饿了么NOW等品牌。这些货架摆放位置比较明显,基本上位于公司进门处,以及行政前台人员可以看到的地方。据了解,办公室无人货架入驻办公室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承担电费和租金,但是售出货品的利润归自己。另一种是免去租金,让货架免费放在办公区,但和入驻公司之间按一定比例进行利润分成,并且按销售量每月结清。不过这些品牌之间似乎是水火不容,武汉楚河汉街某办公区域前台工作人员称,现在她所在的办公区域入驻了三家知名的无人货架企业,自去年11月份开始,她注意到每周都有其他的人“冒充”(猫诚、猩便利、饿了么NOW)公司配货员,把办公室存放的其他竞品货架扔掉,商品全部收走,然后存放自己公司的货架上品。对于无人货柜的入驻,多位公司员工受访时表示:“谁福利多就让谁入驻,品牌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货品品类、优惠力度和补货速度跟上。“某公司行政前台表示,现在每天过来做推销的都有好几家品牌(便利蜂、美味生活、京东到家)等,其中,“美味生活”工作人员来推销时都会说,货品免费吃,不用给钱。”行业知情人士表示,办公室无人货架一般考核都是以月为单位,放满一个月及以上对BD来讲才算有效单。所以会催生出一些BD或者外包团队给客户公司承诺:只要满一个月,东西随便吃。谈及行业竞争,有业内从业人员表示,目前办公室无人货架领域存在严重的恶性竞争:首先,打价格战,由于货架摆放商品雷同,同样的商品,出现不一样的价格。其次,烧钱买点位、买客户、抢占办公区域,破坏货架、损坏商品、涂划支付二维码、价格标签,个别BD冒充竞对BD撤换货架等恶劣竞争行为。低估人性贪婪,高估白领素质电商报称,有人预测无人货架会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大量资金涌入会导致市场极度扩张,但同时因为低门槛,缺少差异化,也很容易陷入同样的烧钱大战,大战过后是否又是一地鸡毛?与大量共享经济项目一样,无人货架也将面对消费者素质与信任的严峻考验。据报道,无人货架项目“用点心吧”在铺设完成64个无人货架后,核对前端和后台数据时发现,货损率超过20%,货损最严重的甚至到达39%,有时后台显示货架上还有不少商品,补货人员去了却发现货架已经空空如也。一家无人货架的创始人表示:“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拿了东西却不付款,虽然都是写字楼里的白领,但也不见得就有多高的觉悟和素质。”货损率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每天货架补货带来的人力成本也不低,在如此严峻的的情况下,无人货架这个创业项目很难实现盈利。正如今天的共享单车一样,即便每天有千万辆ofo、摩拜在满街跑,投资人依旧在为流量变现而头疼。互联网创业往往不能以传统商业的思维模式来实现变现,能否在这个不到一平米的小货架上玩出花样,这需要创业者的智慧。巨头的收割期事实上,无人货架的竞争,其本质上还是零售的供应链和人性的竞争。除了抢占布点以外,要想维护下去必须要打造一个强大的供应链体系,降低商品损耗。然而,市场上的无人货架创业者,拥有零售行业经验的寥寥无几。在资本的快速催化下,行业充满浮躁,肯静下心来认真打磨供应链的更是寥寥无几。随着资本的降温,没有了资金支持,无人货架凉下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为了活下去,寻找巨头的靠山,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无人货架进入巨头的收割期,4月16日,有消息曝出蚂蚁金服即将入股猩便利。这或许仅仅是开始。
一起惠2018-04-27 08:51:17451 次
“甘来就是新零售的赋能服务商。”甘来创始人兼CEO铉伟英笑道。无论是谁问起甘来的定位,她都会这样介绍。在去年冬天,甘来给自己的定位还是一家智能售货机平台商。现在,甘来希望可以成为新零售全过程的服务商和参与者。那究竟何为“新零售”?又该如何界定“老零售”和“新零售”呢?在铉伟英看来,界定“新零售”共有三点标准,分别是:新成本、新效率、新体验。“任何创新都需要围绕这三点,做不到这三点就不要谈新零售了。”先来看成本问题。她认为,老成本是指线上出现扎口效应,而线下门店和人工成本都在不断升高。新成本则是指线上线下逐步一体化,同时去店面化、去人工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线上线下联动一定会带来新的产业效率。而技术的每一次更接近于产业,都一定会带来新的产业机会。再来看效率问题。“以前的营业额做到一千万以上,可能就有很多人说要帮你做SaaS。但是好的预测不等于好的决策,好的决策也不等于好的执行。原来是人指挥SaaS的时代,而新的效率应该是SaaS指挥人。”铉伟英说道。“我们应该把一些行为交给更聪明的人工智能亦或是其他系统来进行处理,利用数据智能来驱动管理,从而降低管理协同的摩擦系数。因为人与人产生的摩擦系数会让团队没办法百分百形成合力,如果能去掉这个摩擦系数,那么效率会更高。”她补充解释道。最后看体验环节。在铉伟英看来,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他们更注重体验感和参与感,有趣变得更重要,一切皆可娱乐;从企业角度出发,客户需要买软件之外的新体验,同时客户也不会为任何一个不成熟的东西买单。了解到,目前甘来主要向品牌商、渠道商和其他零售经营者提供新零售解决方案,品牌客户中囊括了天猫、万达、天虹以及某全球知名快消品品牌等等。用铉伟英自己的话说,甘来是做零售出身,甚至比很多企业更清楚地知道他们自身需要什么。“在几年的发展测试中,甘来踩了很多‘坑’,也了解到现在零售业的痛点在哪里。”甘来想解决的痛点之一就是获客。“我们想帮助客户把线下流产资产更快、更有效的组织起来,并以工业化的速度导到线上且形成规模。获客是商家重点思考的问题,他们的核心诉求就是主动获客、精准获客、降低获客成本。”同时,铉伟英举了一个例子。甘来曾为一家世界知名的自助零售运营商提供解决方案,而这家自助零售运营商控制了日本三分之一的自助零售江山,它的主要诉求除了精准获客和降低成本外,更希望寻求场景销售的增量,增加和用户的互动营销。此外,对零售经营者来说,他们还希望可以通过数据驱动等解决方案来增加销量、减少库存以及快速扩张。了解到,甘来对自动售货机的外观及工控系统都进行了改造,它希望让每一台售货机都成为一个智能微型无人店,具有上新、促销、组合套餐、实时销售数据、缺货补货提醒等电商功能,并且可适用于全场景。“甘来的核心能力主要有三点:全品类可售、模块化拼接和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管理。经营者无需考虑应该在什么场景售卖什么品类,何时该补货、投放广告、做促销。甘来设备上还配置了摄像头,可支持线下客流量监测、用户识别、人脸支付等功能。”铉伟英介绍道。此外,在数字化方面,甘来在微软提供的认知服务基础上,还在机器的认知服务应用上进行了更多的尝试。“除了包含人脸比对于图像识别的人脸于视觉识别外,更做了情绪识别的应用尝试,比如通过分析人脸来检测多种情感,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甘来的AI都可以一眼识别出来。”谈及人工智能的应用时,铉伟英还补充道,零售是个“苦哈哈”的活,概念性、前沿化的东西虽然炫酷,但是在中国,大家必须了解一个前提——在过去十年,整个服务业的成本上涨了五到八倍,大部分零售商其实还在和成本做斗争。既然是服务商,甘来就不能脱离了成本谈技术。“人工智能会怎样改变零售?得先让数据说话。”
一起惠2018-04-26 08:53:07326 次
去年A轮融资4000万之后,杉数科技一直没顾上对外宣布。业务正式运营一年多,杉数科技已经完成了营收回款过千万,这在一片AI公司炒估值炒创业团队背景甚至炒发布学术论文、参加高逼格学术会议的洪流里,尤为清奇。这似乎与其核心的技术——以优化算法及数学建模为核心的智能决策技术一样,或许不是那么性感,但极为实用。了解到,杉数科技已拿下了京东商城、滴滴、顺丰、永辉超市等一系列巨头的订单。“目前主动找我们的客户太多,我们的服务能力远远不够。”杉数科技CEO罗小渠颇为忧愁。作为一家创业公司,杉数科技有一流的团队和市场定位,一流的拿大客户的能力,但在集中爆发的市场需求面前,步伐依然显得不够快。这是一种实用的AI技术“我们输出的是一个可见、清晰的结果,可以用数据直接测量,这是我们做的这件事儿的特点。”以与某啤酒巨头的合作为例,杉数科技为其提供城市大仓到门店各渠道的B2B补货配送优化。这里从品牌商角度需要知道三个问题:第一是运力,可以是自己的车队也可以是第三方车队,需要告诉承运部门需要多少辆车;第二需要知道这么多车,每辆车去哪些地方?传统的方法是一个人负责一个配送区域,今天100单跑100个地儿,1万单就跑1万个地方,订单高度不平均,不能动态调整;第三是知道了每辆车去哪些地方后,先去哪儿后去哪儿?杉数科技CPO王曦称,以上每个环节都可以被优化。通过其优化算法,整个城市配送至少达到三个层面的优化效率。第一,人工减少,原本可能需要两个排班的人花很多个小时去做每天的订单分配,用大车还是小车?装箱规格等需要人来判断的许多问题直接被系统自动化替代;第二,用车数量直接节约了20-30%;第三,路径优化后配送时间短了,节约了成本。这种直接输出数据结果的优化算法,让杉数科技的技术听上去没那么酷但却很实用。尤其在整个零售供应链体系里,从前端的产品定价到物流配送、仓储、生产制造,每一块链条都需要效率的极致优化,每一个环节效率的提升都将带来企业整体利润的提升。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时代,零售行业全心全意在跑马圈地,无所谓效率优化。但在人口红利消失后,零售业又回归到了追求对每一个环节效率的提升。罗小渠称,杉数科技跑了一年后,2017年的回款已经超过了一千万,真正落地了一些案例,找到了一条让抽象的优化算法落地的路径。“中国的AI企业动辄估值好几个亿美金,它们实际到手的收入可能才几百万。很多企业拿出来讲的不是真正的客户落地,而是发的文章数量、参加的会议规格,没有在商业上找到真正的应用场景。”罗小渠称,杉数科技的价值远远被低估了,在2C的投资逻辑下是看不懂2B市场真正的价值创造机制的。服务10亿级别企业需要什么能力?目前,杉数科技定位供应链优化,瞄准营收规模10亿以上的企业服务,主要提供五块服务:运输优化(调度运力资源,用几辆车?怎么优化路径?先送什么后送什么?)、场景式仓储(货架怎么摆放更优化?)、网络优化(核心是选址)、库存优化(如何补货,如何在不同的仓库之间调拨?)、定价。2017年,杉数科技跟国内的一个零售行业巨头合作的就是门店的选址。与腾讯和支付宝提供的门店选址不同,杉数科技主要提供底层算法,这套算法模型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基于需求数据的判断,跟阿里、腾讯的服务相似,需要分析用户在哪儿?第二是基于零售体本身的系统化优化问题,例如门店与门店之间的距离多少合适?主路口还是岔路口?支撑仓和门店之间的配送时间和效率是否合理?而这些是杉数科技优化算法所擅长的。“核心是一套优化算法。”罗小渠所指的优化算法是杉数科技的核心能力和产品,在杉数科技的产品架构里,底层是一套优化算法求解器。2017年,杉数科技牵头发布了国内首个运筹学算法平台LEAVES,是中国第一个成规模的运筹学算法求解器。这个算法源自杉数科技的创始团队,五位核心成员均来自斯坦福大学,包括斯坦福大学教授叶荫宇,冯?诺依曼奖唯一的华人得主。这个团队核心所学为运筹学,核心就是用优化算法解决系统平衡问题,在所有的选择中找到最佳平衡点。例如大量的资源分配问题,一个广告位置到底该放哪个广告?一个产品定价除了成本和利润标准外究竟定什么价位会带来最大的收益?优化算法面对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最终会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和选择,而不是像普通咨询公司那样给出一个趋势或者范围。罗小渠解释,优化算法是AI领域中的一个核心算法体系,大量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优化问题,而且优化算法在供应链相关的领域中(如物流、零售等)有非常直接的应用价值。“亚马逊有一个专门的供应链技术团队,还有一个专门的优化算法团队,两个团队加起来好几千人。而中国在这个领域还是很落后的,连要建一个几十人的团队都非易事,核心是没人。”罗小渠称,杉数科技是极少数真正从事优化算法开发并能将技术方案落地到企业让企业付费的团队。这也是杉数科技可以拿下滴滴、京东、德邦等一众一流企业的资本。据了解,目前中国的企业已经开始跑美国找运筹学的人才。罗小渠认为,运筹学是在数据的基础上做决策,统计学人才这两年在市场上的价码翻了好几十倍,运筹学的需求已经在慢慢衍生。这是一个刚刚开始的红利战场2018年,杉数科技有一个重点目标,即技术体系的模块化。罗小渠将其定位为杉数科技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一开始,杉数科技凭借绝对的技术门槛只服务大企业,提供的是定制化的服务,一个项目几百万起,平均每个客户一年的订单超过1000万。但完全定制化的服务无法规模化复制,杉数科技试图在底层算法基础上,把技术方案模块化,如乐高积木一样,这些无数微小颗粒度的技术模块,可以在任何一个需求上自由组合拼接出一套个性化极强的产品,达成标准化和灵活化之间的平衡。这似乎延续了杉数科技团队的基因,总在追求最完美的平衡。除此之外,杉数科技还尝试了两个产品:智能库存管理系统“StockGo库存狗”和智能配送路径规划系统“PonyPlus小马驾驾”。其中,库存狗主要面向小微电商企业,可以植入ERP系统,在原有的系统基础上提供更优化的算法决策支持。小马驾驾主要服务年运输规模千万以上的企业,重点在B2B城配服务。“中国是个天然市场,中国公司几乎没有能够自建优化算法技术体系的,对于第三方技术平台有强烈的需求。”罗小渠称,美国超大型企业不少会内部自建优化算法团队,主要源于该技术在美国发展较早,而当时数据主要在企业内部,同时传统的技术结构决定了解决方案本身的强个性化和对于人工干预的依赖。但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iot带来大量公共数据,数据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已经很通畅,同时算法技术的演进使得解决方案的自适应程度大大提升,这给第三方技术平台的出现带来了机会。从数据本身、技术本身的发展,服务的外置化更有效、性价比更高,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用外置的服务取代内置的团队。而这一效应在中国市场将会尤其明显:在需求快速扩大的同时,企业面对的是人才储备缺乏,自建团队需要很长时间的困境。这正是杉数科技这样的第三方技术平台崛起的历史机遇。杉数科技在中国市场的服务经验也验证了这一趋势。杉数科技的合作客户典型地有着极强的业务资源和业务网络,公司从历史发展路径到组织结构再到公司文化都是高度业务导向的,此类公司要自建算法团队并非易事,一来触及不到合适的人才,二来人才的融合管理也很具挑战。这样的公司在中国非常有代表性,对于他们而言,杉数科技是天然的长期合作伙伴。“我们公司的发展战略是一纵一横,一纵是供应链市场,一横是服务大量广泛的优化计算需求,如国防安全、医疗金融、航空能源等等。”罗小渠称,目前国内大型企业使用的优化求解软件都被国外的公司垄断,而杉数科技的目标,就是让优化算法的应用全面国产化。目前为止,杉数科技已经获得两轮融资,上轮融资约4000万元,由高达投资领投,联想创投、将门创投跟投。
一起惠2018-04-25 08:54:53385 次
天猫国际走到了第五年。跨境零售电商最火的时期,阿里巴巴高调推出天猫国际。它含着“全球化网购元年”的金钥匙出生,不久又承担了“全球买、全球卖”的部分重任。可在其后的两三年里,受制于行业监管政策的起伏,天猫国际跌跌撞撞还是守住了市场第一的位置。只是,这个第一并不像其它淘系业务一般稳固,京东全球购、网易考拉紧追不舍,小红书、洋码头、唯品国际也能分去一部分市场。终于,在阿里巴巴祭出“八路大军”齐上阵参战新零售的时候,还未能从天猫里独立出来的天猫国际在杭州开出了第一家线下门店。4月20日,天猫国际西湖银泰店正式开业,它的选品、展示都采用自营形式。这家面积达300平方米的天猫国际线下门店占尽了天时地利。杭州是阿里巴巴的总部所在地,也是国务院批复的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杭州综试区),有多位政府高官加持。在这个监管政策因素影响过重的领域,稍稍有一点税率上的风吹草动都能传导至整个行业的兴亡。而向媒体介绍门店时接受采访的阿里方面,除了按例有门店的PM罗爽,还增加了一位天猫国际政府事务资深专家,以便专门回答有关监管方面的问题。事实上,杭州综试区不仅与本土的天猫国际、网易考拉有深度合作,向外部电商巨头也敞开着大门。4月17日,美国电商公司eBay与杭州综试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只不过主要目的在于做跨境电商出口业务。eBay进入中国时曾败给阿里巴巴,马云用淘宝把eBay在中国的C2C业务尽数夺去。此外,银泰本就是阿里入股的坚实盟友,在阿里新零售的版图里代表服饰百货类目,占据重要位置。天猫国际的用户一直以25-35岁之间的女性为主,大部分都出过国,在结婚、生孩子前后来到天猫国际的平台上采购,这也是大多数跨境零售电商平台的共同特点。在天猫国际上线之初,日本花王纸尿裤曾经成为跨境电商行业的一个指标性产品。西湖银泰线下店目前的选品也与此联系紧密:美妆、母婴、个护、食品和保健品。必须要说明的是,由于政策因素,这家店是一家跨境保税展示店,作用仅限于体验和展示。货柜上的所有跨境商品都是从保税仓通过担保借出来陈列的,店内所有商品不得直接销售。也就是说,与机场免税店不同,消费者到店来逛,只能看、不能买了带走。不过,由于天猫国际线下店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包装规格型号统一的标品,陈列出来,用户除了能触碰到商品的包装之外,与线上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你不能打开一包零食来试吃,更不能把吹风机拆出来试用一番。它就好像是把编辑推荐功能搬到了线下。顾客拿起一款包装上没有任何中文指引的跨境商品,通过遍布全店的自助查询屏扫码,就能在屏幕上看见商品的中文详情页。在前期测试阶段,天猫国际决定在查询屏的商品详情页显示PGC达人推荐,而非UGC的用户购买评价。店铺里也配备了数位训练有素的专业店员,他们负责给顾客推介。到了购买阶段,用户还是得通过手淘来完成加入购物车和结账付款,然后根据距离远近等待快递送货。跨境商品监管的流程并没有因为天猫国际开了线下店就发送变化,只是多了一个体验展示的功能。此外,电子价签、查询屏以及无人派样机则更接近于新零售——将商品数据化展示,并且收集用户购买行为产生的数据。除此之外,天猫国际线下店跟盒马鲜生、口碑、天猫小店等业态的相似度就很小了。比如,其它新零售业态常说道的“前置仓”,天猫国际线下店从根子上就不可能承担这一功能,跨境保税仓仍然需要审批和严格监管。对罗爽来说,天猫国际现在几百亿的盘子,这个线下店只是线上业务的辅助,她不会指定年内扩张到多少城市多少店的目标,而更愿意去衡量门店的客流量以及通过线下体验后转换到线上的用户量。“天猫国际主要还是做线上的生意。”罗爽总结说。在目前的监管政策尚不允许门店零售直销的情况下,天猫国际的线下店更像是新零售科技的练兵之所。
一起惠2018-04-23 08:43:03522 次
2000年左右,亚马逊、eBay相继进入中国,随后本土的阿里巴巴、京东扛起大旗,于是轰轰烈烈的电商时代开始了。目前零售业已经演变成了腾讯系和阿里系带量的两大阵营,不再区分线上线下。不曾想电商以革命者的姿态杀入零售行业,最终造成了线上、线下的稳定格局,此时几大电商巨头又开始提出新零售的概念。海信智能商用无人零售项目负责人程君永认为:“所有行业发展都会越来越智慧”,无论是新零售还是无人店,都是只零售的一种形式。电商从未彻底代替线下门店,无人只是智慧零售发展的过程。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中国无人零售商店专题研究报告》,2017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预计达389.4亿元,2020年增长率预计达281%,至2022年市场交易额将超过1.8万亿元。从数据来看,海信在无人零售店还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实际上在无人店的布局上,海信并未取得多少先发优势,早在2016年底,亚马逊就推出了AmazonGo的项目,随后的2017年,国内阿里淘咖啡、苏宁无人店Biu、缤果盒子相继入局。这几家公司采用了更多更前沿的技术,例如机器视觉、图像识别、人脸识别、RFID……在用户角度,只需拿起商品,出门扫脸即可完成整个支付流程。而海信的无人店则相对传统,门口收银台与目前市面上传统商超自助收银台相同,还需用户自己扫描商品,并通过支付宝、微信二维码支付。谈及原因,程君永表示,这些无人零售方式都存在两个痛点:一、门店成本过高无法快速复制;二、人脸识别等稳定性较差,实际使用需要人工干预,违背了无人零售的初衷。而海信的无人零售解决方案既可以快速复制,而且可以保证“无人”。海信应用稳定的技术快速迭代,可以做到无人盒子Hi-BOX从运输到完成安装,最快只需要一夜时间。
一起惠2018-04-23 08:37:32360 次
201-220/878 记录11/44 页首页上一页1...891011121314...44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