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巨头>文章列表
巨头
外卖市场瞬息万变,从业者如何站住脚,并占据先机,实现最终取胜呢?在CCFA新消费论坛-2018中国连锁餐饮峰会上,德克士首席数字官游仁宏在勺子课堂联合主办的《连锁餐饮巨头的外卖变革之路》论坛中发表了他的看法。德克士比较像是一个综合性餐饮,是一个大的连锁集团。我从德克士的外卖看到,外卖是一个重要的生意,一定要去抢,它就像把钱就放在那里,大家都去拿就对了。大家知道,北上广深杭和无锡、苏州,这些地方都已经被美团和饿了么占据。那在外卖市场里的下一个机会点是什么呢?1、如何在外卖战场中站住脚外卖的机会其实在于三四线城市。外卖平台的架构是所谓“地方诸侯”型的管理,它们在三四线城市设很多加盟商,很多企业补贴都由平台来提供。平台对全国加盟并非一视同仁,如果你把门店设在三四线城市,便可以争取到补贴。同时,三四线的外卖消费者开始成长,大家可以有机会从市场增长中赚钱。整个平台上的商家数量非常多。在竞争者这么多的情况下,第三方平台的实质就比较像广告公司,所以大家也不要把它想得怎么样。有老板说他很害怕和平台做生意,说抽成那么高,但其实你如果想上CCTV,那么广告费更贵。所以你要修正认知——外卖平台就是广告平台。你需要关注的是怎么去用促销换取流量,让消费者可以看到你,从几十万店家里面脱颖而出。另一个需要关注的点是外卖渠道,这部分一定要有独立的组织,定岗定位,让高层次的人来做。因为外卖渠道变化实在太快了,现在滴滴进来了,会有更多变数。但这不是说每个人均分一点工作去做,管理必须有定岗,必须从总部到地方都有专门的外卖负责人来管理。2、打赢外卖之战的3个忠告整个外卖市场里,买的最多的是年轻人。他们喜欢吃汉堡、披萨、小吃,所以注定外卖平台是客单价低、跑速很快、走量的状况。他们会不会去点北京烤鸭的菜?会,但是非常少。那是不是卖烤鸭、卖其他一些大菜品,就没有机会了?不是,我会分享给大家3个忠告。忠告1:千万不要听我的,请听用户的所有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德克士有2400家店,这个体量的情况肯定和大家不一样。我们是全国性的,肯定和区域性餐厅也不一样。所以不要听我的,听用户的,我后面讲的只是当做分享。前段时间阿里巴巴的CEO张勇在武汉大学做了一个分享,他讲的一句话我特别认可。他说:战略都是走出来的,和大家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我们也都是摸索出来的。所以请大家回去自己摸索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论。我刚才讲的数据都是对于德克士而言的,餐饮类别不一样,用户群体可能也不一样,但核心都是听用户的。这同时也是一个拥抱变化的过程。外卖数字营销每天都在变:本来美团和饿了么打完仗可以休息一下,又跑出一个滴滴来,搞不好之后ofo也会做外卖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拥抱这个变化,它不是一个可以永远赚到钱的地方,你要跟着市场走,跟着用户走。忠告2:把决策权交给听得到炮火的人我做什么东西不会,就去国外学。我上个月才从日本学外卖跟数字营销回来,去年则是去的美国。跟大家说没有什么好学的,外国和我们不一样,他们都走在我们的后面。我们需要自己去学习,去摸索出一条属于中国的外卖路。这就是我的第二个忠告:请把决策权交给听得到炮火声音的人。德克士的定价权、促销权甚至上什么样的产品做外卖,都在前线的手上,不在我手上。我只是定一些规则和系统,让它不要跑偏了就好。全国这么多家店,我不可能一家一家去管理,所以我们有60多个事业部,每一个都有外卖负责人。负责人的权力很大,他可以决定产品的定价、促销要加多少折扣,我设定一个KPI、看他指标就好。按照以前大公司的做法,他要一层一层上报,做一个活动促销还要报到我这里,黄花菜都凉了。现在,他直接和外卖平台地推的负责人谈判,权力都给他们。像坐办公室的那些人,像我一年都不会点几次外卖,但是那些坐办公室的年轻人,每天都要点外卖。你要让他们来做决断,而不是老板做决定。忠告3:把数据系统结合我刚才讲了第三方,当然我们自己也要做自己的东西。所以第三个忠告就是:数据一定要拿在自己手上,而且数据要活的。可能会有人奇怪为什么我一个首席数字官在管外卖。其实所有这些第三方平台都是数据平台,这也造成外卖的打法和过去堂食不一样。有可能你的规模还不够大,但你要充分去利用这些平台的数据。我不知道多少老板看过,它上面很多东西都可以用、很多数据可以挖掘。那些来过一次两次的用户,可以利用数据给他们做定向发券,吸引回头客。如果数据没有利用起来,它都不会是一个好的运营。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去“因地制宜”。你的产品不会是全国统一一致的,很多东西都要因地制宜去管理。2年前我这样做的时候,一个朋友还笑我,你看你们这个加盟都乱七八糟的,全国都不一致。我看他现在也开始学我了,他们也开始调整。为什么?外卖就是要这样打,在第三方才有机会赢。3、德克士的制胜法宝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做了品牌日,还优化了产品结构。第三方实际是一个去品牌化的过程,它只做满减和价格的搜寻,品牌没有任何优势,所以我们做了品牌日活动。我们要让消费者记得,吃炸鸡就要来德克士,事实是之后我们在第三方平台做得比我们的竞争对手还要好。我们还单独为外送做了产品——一桶都是鸡腿。消费者大部分吃炸鸡是分腿肉和胸肉,腿肉更多汁,消费者体验更好,我们就设计了“一桶都是腿”的炸鸡,放在外送里面。我们从外卖平台上面跟踪到的数据表示,消费者很多情况都是同事一起吃下午茶,或者开party,就买一桶都是腿来吃。这也是之前提到的,要知道你的用户,一直去尝试,我们也是失败了十次才搞出这样一个成功的产品大卖。外卖的打法和堂食不一样。堂食做法就是产品做好吃了,开在一个还可以、流量不错的店里就可以卖。外卖不是,外卖简单来讲就像淘宝一样,消费者坐在家里怎么知道要选你家,他不会打开电视看CCTV的广告买的,都是看手机。所以德克士今年开始做社交型外送,因为现在大家周末起床第一件事先打开手机看朋友圈。所以你如果要做早餐,要周末外送,你的接触点在哪里就知道了。我们非常努力在做社交平台的外送。我们要和粉丝的关系建立得像朋友一样,让他可以看到德克士提醒他吃什么样的早餐,我们会外送到他的家里,他可以在微信里把包括支付的整个流程做完。我们会和微信打通,一气呵成,这就是我们现在发展的社交型外送。
一起惠2018-04-12 08:57:42432 次
任晓华的孚日集团成立于30年前,靠海外市场和外贸生意发家;支撑他们走到今天的,是来自欧美、日本的客户订单,包括无印良品、迪士尼和沃尔玛。长期以来,来自国内电商平台的订单只能算得上是孚日收益来源的“毛毛雨”;然而,从2016年开始,这场“雨”越下越“密”了。根据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在2017年,孚日集团仅来自网易严选、大时代和米家的订单总额就直逼2亿元人民币。这些对电商流量玩法熟稔的新面孔对孚日集团提出的要求并不低于国外“高端”客户。任晓华一点也不敢懈怠。最初,公司并没有专门成立团队对接这些打出“新品牌”的客户,但合作两年后,对方在工艺流程、原料上的需求表现的丝毫“不差钱”。在孚日的工厂里,拥有适应高中低档要求的不同生产线,但在谈到合作时,这些互联网品牌方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把“品质”放在“成本”前考虑。?在“消费升级”和“新零售”的语境下,互联网公司和一批创业者开始通过全新品牌和ODM的方式,从毛巾、拖鞋、床品到沙发、茶几,“包圆”新消费阶级的生活方式——但它们必须攻下的,则是它们并不熟悉,又暗礁遍布的中国制造业。?门外汉的到来任晓华现在还记得,和这批制造业的“门外汉”第一次会面时的状况。2015年,来自网易严选的一支团队对孚日的产能和生产线做了一场“底儿掉”的考察。“虽然初期他们提出的合作意愿里订单数量不多,但诚意十足,一下子就在规划好几年的合作。”任晓华感受到,网易的“诚意”体现在付钱足够“痛快”。他们承诺会预先付款,以及每次拿货都会马上结算尾款。但他们提出,要在原料采购、生产、质检方面都深度参与。这样的“玩法”在国内客户中并不多见。无论对孚日这样的大型制造企业,还是中小型制造商来说,国内客户无法爽快承诺的“账期”永远是这些做惯了外贸生意的公司的“痛”——在它们所熟悉的国际市场上有着非常成熟的一套国际结算规则,但这种规则在国内市场上却并不一定奏效。这也是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少企业主宁愿打入毛利率不高的外贸牌,也没有动力尝试国内市场的重要原因。放在过去,一年净利润4亿多人民币、产能达到65万吨、甚至主导海外市场的孚日或许不会接受这些不足挂齿的订单合作。但近几年,外贸对公司业务的拉动作用一度放缓,让公司管理层开始思考如何回过头,扩展国内正在崛起的这片广阔消费市场。诸如网易严选、大时代这些客户,成为了公司试水的对象。这和整个中国制造业面临的转型背景不无关系。不断增加的生产成本、人力成本和浮动的汇率,正在让外贸市场上的“中国制造”失去了20年前的优势。固定的销售渠道却又限制了产品销量,如何增加销量,消化“过剩”的产能,成为了考验沉重制造业的关键。任晓华未能了解的是,和他会面的这支队伍,是直接带着网易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丁磊的“命令”来的。2015年下半年,网易内部开始调研中国制造商的制造生产能力、筹划上线网易严选时,丁磊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寻找一条质量足够好、足够柔软,但价格又没那么贵的浴巾。根据丁磊的说法,开始做网易严选的想法源于他购买浴巾的经历。他希望买到一条柔软的浴巾,但遍寻电商网站都不能满意,朋友劝他去国外买,那些远渡重洋而来的高价浴巾,价签上醒目地标注着“MadeinChina”。“买条好浴巾是我个人很基本的需求。我总在想,怎么中国没有人追究这件事?既然其他人不做,那我们就自己动手,并且把它做到极致。”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丁磊曾经这样表示。在那之后,他召集同事们展开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调研,寻找中国优质的制造厂商。“舍得砸钱”是包括网易严选、名创优品等公司能够打开供应链局面的第一把钥匙。从最初的毛巾、拖鞋,后来延伸到衬衫、家具,根据丁磊的说法,在2017年五六月份,网易严选上线一年半后,其SKU已经达到了5000左右,增速飞快。紧追严选,包括小米、京东等巨头都开始向着“新零售”路上的“中国制造”发力。形势看上去一片大好。但按照任晓华的说法来说,“谨慎”的尝试态度依然是目前孚日与这些新品牌合作时的主要心态。包括孚日在内,不少外贸厂商并不是没有想过通过自己做品牌在电商平台上打下一片天。“搞国内的2C的话,要么你学习成为一个应对国内市场的零售专家,要么你就组建团队,你得有搞零售、搞互联网的人。处理周转、库存这些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任晓华说。几年下来,由于公司“基因”里没有2C的经验,自营品牌在电商平台上,并没有赚到什么钱。如今,这些“门外汉”带来的,是丰厚的现金、充沛的流量和具有极强“不确定性”的未来。前途未卜的“安全感”“主要还是看这些客户能不能解决制造业厂商‘安全感’的问题。”好物APPCEO张忠义说。年过50岁的张忠义在加入好物这个团队前,曾经在广东拥有一家规模中等的家具外贸工厂。2008年金融危机后,他明显感受到,生意变得不那么景气。“大家都知道外贸工厂没有那么好做了。”张忠义也尝试过直接将工厂生产的产品以直销的方式在国内电商平台上出售,但由于对品牌、电商和零售方面的理解不够,2008年前后的那次尝试以失败告终。2015年,张忠义决定换一种方式继续尝试,他最终以顾问的身份加入了生活方式电商品牌好物的团队,因为在供应链方面经验丰富,成为了这家公司的CEO。大厂如网易、小米,都可以靠砸钱建立供应链生态,并且用强势的流量优势推广自己的产品和平台,但要成为他们信赖的供应商,建立长久合作关系,准入门槛不低,在庞杂又等待拯救的制造业体系里,产能、规模和声望如孚日这样大的公司还是少数;而更多中小型外贸供应厂商的现状更加尴尬一点,从几年前,他们就希望拥抱国内市场,也逐渐开始尝试电商或者其他渠道的新品牌,但最开始的接触过程更像“赌博”。做过工厂老板,如今又以这些厂商的品牌客户的身份重新回来的张忠义感触非常明显。“我们在挑选供应商,供应商也在考核我们。”张忠义说。不比网易的“大手笔”,创业公司如好物have只能选择从马克杯、餐具等品类入手,但因为最初对市场情况并不了解,第一批货只敢定一两百件,再拿到市场上试水。每天机器一开、工人上班,都意味着已经消耗成本,对于一家工厂来说,不接大单子不划算。“很多工厂一听才这么少的量,就不太愿意接。”张忠义最初只好靠“刷脸”,找到曾经的同僚帮忙。对方要背着亏钱的风险啊。但是依靠“人脉”建立起的合作关系并不能长久,“最开始可以靠刷脸求他们帮忙解决几单,如果几单下来,你还是成长不起来,那对方就会失去信心,后面再合作就难了。”经营了一段时间,好物have的平台上开始出现销售量稳定的“爆款”,这样的订单再拿到工厂,已经能够形成平台和厂商之间的稳定合作。但剩下的时间里,在不断扩展SKU、研发新品的过程中,好物have还在不断淘汰和升级供应链,在目前建立的200多家合作伙伴里,名单还在不断变化着。张忠义还记得十五前行业进入“黄金时期”的情景。那时候,工厂里每做出一批产品,都有客户的货车聚集在工厂门口,等着“抢先拉货”。如今,这样的盛况不再。而他曾经的同行们,只好开始在日益萎缩的外贸单子与前途未卜的国内市场两者中,小心翼翼的调整着天秤的平衡。工厂主的梦想暂时还分不清,这批会“玩流量”的互联网人和工厂主之间,谁正处于强势地位。“看上去,中国制造业门类齐全、规模很大,但是如果要把中国的供应链再做一个细分的话,那些最好的供应商还是稀缺的,其实并不过剩。”张忠义说。大的品牌商最后找到的供应商,依旧是少数几家工厂;除了“塔尖”上的几家工厂外,还有大量工厂很难一下子在国内客户里接到大订单。差距通常存在于产能之外。相比于一些“小作坊”,做过外贸的工厂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甚至在细节方面也有着接近“国际范儿”。“比如在知识产权这方面,也只有做过外贸的工厂会有意识的为客户做保护动作。”造作的联合创始人关子杉在考察了一圈供应链工厂后发现,外贸工厂会为不同品牌的打样产品专门开几间近乎保密的样品室,以防客户设计方案的泄露。对于以独立设计见长的造作来说,找到这样“细心”的工厂非常重要。而那些暂时接不到“大单”、又有着外贸经验的工厂,成为了创业公司们最好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危险”信号的解除,为了快速、灵活的验证市场,如造作、好物have这样的创业公司对SKU的更新频率甚至更高,“有的产品上线发现市场不能接受,我们会很快调整。”关子杉说。这也意味着,如果不能展现出成熟的管理能力和应对办法,做出“爆款”,背后的工厂也难遭“淘汰”的命运。就算那些还有能力在外贸单子的功劳簿上吃老底的工厂主,现在也不敢懈怠。甚至,它们对产品品质的关注已经超乎了找上门来的客户的想象。“想要冲出来,还是得舍得花钱买机器、舍得花钱招厉害的人,甚至不只做代工,也得懂点设计。”在广东佛山、拥有一家家族企业家具生产厂的赵振东说。放在不愁订单的时期,这家拥有1000多个工人、产能上亿的工厂根本不用操心设计的问题,但现在,这家公司每年都会派人到米兰家具展学习。赵振东在几年前从父亲的手中接过这家公司。行业里,赵振东属于被这群想在新消费市场上试水的客户们最推崇的“少壮派”。他们大多是“厂二代”,年龄不过三十多岁,思维开放又愿意冒险。为了和新品牌的客户合作,他们的决策足够迅捷,甚至会专门拉出几条生产线,培训工人进行针对性的生产。但同时,赵振东们也对工厂管理更加苛刻,甚至在一些客户看来,这种苛刻有点“不近人情”。一次,一位手握大单子的新品牌客户找上门来,要求赵振东用质量上乘的新西兰材料与国产材料各自掺半,做一批餐椅,赵振东也只好“忍痛”拒绝。“其实按照环保标准来看,根本没有问题,但是真的不敢做,怕传出去信誉就毁了,后面再也接不到好单子,再说天天在工人面前强调品质,如果再做这样的单子,怎么做管理?”“去拼性价比,是没有活路的。你今年做得好,有一个工厂他会做得比你好。至于为什么,你有时候也不知道。可能就是比底线。”赵振东说。作为整个环节上利润最为薄弱的一端,进入行业竞争期后,如何在“保持品质底线”的同时杀出一条“活路”,成为赵振东接下来面临的问题。他已经开始感受到了来自客户“压价”带来的压力,但又依然希望这些国内的新品牌能够继续以爆发的速度崛起。“只要不出大差错,我们稳定服务的小品牌最后变成大品牌,也会带着我们的工厂再上一个台阶。”这是接手工厂后,承诺给父亲的使命。这同样是冲在前端的生活方式新品牌们所期望的目标。人们经常拿这批新品牌在中国的崛起与无印良品的成长历史作对比——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异常繁荣的经济景象和消费者消费观念升级的背景下,诞生了无印良品这样的品牌,刚好满足了当时中产阶级既想省钱,又不愿意放弃品味和品质的消费需求。而后,从毛巾、服装再到生鲜、酒店,无印良品成为了一种带有强烈意义符号的生活方式代表。而现在,在拥抱那个“无印良品”似的美好未来之前,他们似乎还要花很长时间与品牌背后的中国工厂们去建立足够的默契。
一起惠2018-04-12 08:55:58397 次
“去年就说了‘舍命狂奔’,今年还是一样。”几天前,盒马首席执行官侯毅宣布盒马在上海和北京开通24小时服务,在谈及未来发展时,他向记者强调了这四个字。记者注意到,在盒马推出新服务时,有一个细节被很多人忽略:“盒马鲜生”改名了——去除了名称中的“鲜生”二字,只保留了“盒马”。同时改变的还有盒马的宣传口号:从之前的“有盒马购新鲜”改为“鲜美生活”,强调盒马从生鲜新零售品牌升级为社区生活服务品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盒马面对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永辉超市的“超级物种”、京东的“7Fresh”,还有各种打着“新零售”或“智慧零售”旗号的新项目。从外在表现看,它们与盒马确实有些类似:有门店经营,也有限时快递;有包装成品,也有现场加工;从深层次的供应链看,这些项目也有变革:B2C的定制消费、大数据的供应方式,都进入日常运营。在这种“围攻”下,改名后的盒马还有机会吗?资源利用和深入社区“关门后,门店就像一个仓库,我只要配备几个拣货员和快递员,就能完成深夜的配送服务,增加的成本是有限的。”侯毅这样解释盒马最新的24小时配送服务。在记者跟踪采访盒马的过程中,发现资源最大化是盒马一直追求的目标。比如在最开始的选址中,侯毅似乎并不在乎门店到底在什么位置,因为在他眼里,每个门店既是体验店,又可以看做是三公里服务圈的仓库,即便偏僻一点,只要三公里内有需求,那么盒马就有机会。如今的24小时服务,无非是把“仓库”的作用进一步扩大,用有限的人力撬动晚上的仓储功能。“比起便利店的人力物力,我们的成本是低的。”侯毅这么说。24小时服务整合了盒马的综合资源。据盒马方面介绍,夜间服务除鲜活水产等少数品类外,几乎所有符合消费者夜间需求的品类都会提供,包括现做的夜宵将提供至凌晨1时。针对需求更迫切的消费者,盒马还在夜间提供家庭救急服务,承诺“30分钟内必达”。据了解,盒马对夜间服务将加收8元配送费,而不是日间服务的“首单免配送费”。但盒马方面认为,市场会为这项服务买单: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在半夜0时至4时登陆淘宝天猫的中国用户超过800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80后”。他们中的女性消费者经常熬夜买面膜、买衣服和买包;男性消费者则不睡觉购买内衣内裤、成人用品、纸巾和膨化食品。盒马在开通24小时配送服务前,已经通过阿里系的数据分析了用户需求。“用户的夜间需求是切实存在的,以前因为种种原因被压抑,我们释放了这种需求。”侯毅说。他还觉得,通过增加24小时服务,可以增强盒马与周边社区的粘性,带来更高的回购率:“24小时配送是盒马迈向社区生活中心的重要一步,我们发现新零售不仅可以打通线上线下、还能连接白天黑夜。在不断满足和激发消费者需求的过程中,盒马希望以用户为中心,重构三公里生活区,甚至优化人际关系,实现‘让远亲更近,让近邻更亲’的家庭和邻里关系。”侯毅笑称,新服务或许能取代便利店:“以前,不同便利店之间互相竞争;但现在,我们有了24小时服务,便利店在夜晚提供的应急消费我们可以覆盖了,何况我们的运营成本比他们更低、提供的产品种类更多、而且有送货上门服务。你说,是不是更有机会?”要新服务,也要新实体盒马在推新服务的同时,也在实体店的布局上“舍命狂奔”。比如侯毅就对记者说:“如果有好的物业,记得推荐给我们。”而官方消息是,盒马近日与恒大、碧桂园、融创、银泰等国内13家地产开发商签约,共同探索新零售。换句话说,盒马也意识到仅仅有创新服务并不足以抗衡竞争者,新零售所强调的线上线下联动决定了必须获得足够的线下资源。不过,线下资源正面临不同巨头的争夺,比如在现有的实体商业品牌中,永辉超市、家乐福、万达商业、步步高、海澜之家等就与腾讯达成深度合作关系。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研究会会长王永平表示:“现在互联网巨头引领下的新零售业态正在全国快速布局,正在取代传统零售业态成为新的主力店。”所以,盒马在争夺线下资源时不忘搬出以往的成功案例,请相关地产商“现身说法”。记者注意到,在盒马与13家地产开发商签约现场,出现了盒马全国首家门店金桥店的开发商崇邦集团。该集团副总裁梁美芬表示:“盒马进驻后,我们平均每个月增加三四千名以年轻消费者为主体的新客流,以后崇邦的项目会优先邀请盒马进驻。”侯毅也直言实体店对新零售的重要性。他说:“只有包括地产商在内新零售产业生态上的合作伙伴一起,才能让新零售取得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发展。”为此,他还表示会积极向地产开发商提供盒马的大数据系统和数字化能力,在社区精准化营销、优化选址和招商、个性化的客户运营等方面帮助商业地产一起实现商业升级。但有业内人士提醒,从整体看,目前的盒马是“开一家火一家”,不过也存在不同门店冷热不均的现象。比如在上海,一些位于郊区的盒马店的到店客流与市区门店的客流就有不小差距。这说明盒马在实体店的选址上仍有改进空间,或者说需要根据不同的实体店提供不同的服务:“新零售应该是灵活的,是按需供应,而不是标准化、程式化,盒马应该深谙这点,所以在抢地盘的同时,也必须根据不同地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一个盒马到整个阿里除了本身创新服务并积极与地产商合作外,盒马的另一个竞争手段是强化对供应商的吸引力。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盒马本身的资源,阿里巴巴及其合作伙伴的资源也被用了上去。波诺卡雪花黑毛牛总裁牛雷说:“进入盒马以来,我要做的就是保证产品备货量,至于怎么营销,完全可以依托盒马和盒马背后的阿里系资源。”他说,波诺卡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加拿大牛肉品牌之一,之前中国市场的进口牛肉以澳大利亚为主,加拿大牛肉要抢市场,需要强势推广。另一方面,消费升级也让中国消费者对牛排的认知正从调味牛排、原切牛排向草饲、谷饲等牛排转变;炖煮类的牛肉则由以往的牛腱、牛腩向更精细化的雪花牛肉片、高等级的牛肉粒转变,波诺卡也想迎合消费升级对品质产品的需求。但品牌擅长的是采购和供应,不擅长营销。好在进入盒马后,他们发现盒马的资源与阿里巴巴的资源是打通的,可以为品牌解决消费普及等问题。牛雷举例说,波诺卡牛肉前不久参加了天猫超市与易果生鲜共同举办的“猫超厨房”直播活动,“对品牌自己来说,即便有直播的想法,实践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但从盒马到天猫超市、易果生鲜,可以感受到阿里巴巴所有资源的整合利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贸易投资中国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蔡可珏也表示,对供应商来说,盒马及阿里巴巴旗下的其他品牌意味着丰富的资源,尤其对那些试图把握中国消费升级需求的品牌来说,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非常高:“一方面是丰富多样的销售渠道,包括盒马、天猫超市、易果生鲜;另一方面是他们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比如消费者对进口商品有‘产地溯源’的要求,而盒马等提供的解决方案中,就有这部分内容。”与此同时,阿里系的其他品牌也与盒马联手,从不同角度扩大阿里巴巴新零售的价值。易果生鲜是其中之一。3月底,来自四川省石棉县的黄果柑同时进入盒马和易果销售。易果生鲜副总裁周辉说:“帮助黄果柑走出石棉,是易果‘兴农+扶贫’战略具体实施。”他表示,此前那些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很难进入一二线城市,但通过易果生鲜的平台以及盒马、天猫超市、苏宁易购等合作伙伴,这些地区的农产品可以同时通过多个渠道供应,大大缩短了生鲜产品从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直线距离。新零售带来的供应链改革也进一步服务这些地区的农产品生产者。比如,就黄果柑而言,易果生鲜在四川当地建设产地仓,完善物流冷链基础设施,将天猫、苏宁、盒马等渠道平台采集到的销售数据反馈至上游生产端,辅导农户种植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黄果柑产品。周辉觉得,盒马只是阿里巴巴新零售的一个渠道,而新零售的根本目标是赋能更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所以,易果一方面通过源头直采、市场采买、上游合作和资本注入等方式对接上游的农业生产,加大对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地的采购;另一方面也通过各种渠道推广这些产品,为全国逾50个城市、2万多个终端提供包括商品、物流、质检、代运营等整体生鲜解决方案,把新零售的利好带给更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一起惠2018-04-10 09:37:23584 次
城市还是你以为的城市,农村却不是你以为的农村了。一说起农村,人们印象中似乎都是贫困落后。但近来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电商市场正在成为香饽饽。农村电商总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卖出去,一种是买进来。卖出去:面对的主要用户是农产品生产者,通过电商渠道帮助他们销售农产品,也叫“农产品进城”。买进来:面对的主要用户是农村消费者,通过电商渠道帮助他们购买商品,也叫“网货下乡”。本篇文章将针对农村电商中的“买进来”,来分析电商平台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行流量下沉,从资源甚广的农村获取用户流量。本文结构分为以下三块:农村电商市场概况农村消费者特征流量下沉方案例举一、农村电商市场概况1、市场现状(1)用户基础近几年来,农村网民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17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占比为27.0%,规模为2.09亿,较2016年底增加793万人,增幅为4.0%。(2)经济基础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比上年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55元,增长8.1%。(3)市场基础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农村电商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数据预计,2018年我国农村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8633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8.87%,2020年我国农村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16860亿元。(4)硬件基础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截止2017年底,全国农村宽带用户已达9377万户,全年净增1923万,增长25.8%,在固定宽带接入的占比为26.9%,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2、市场政策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在硬环境方面,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宽带普及率,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明确到2020年,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从上述可以看出,农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将会使得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将目光瞄准农村市场。且无可置疑的是,当一二线等城市用户价值被几近发掘完,获取用户成本越来越高时,农村这一片还未被广泛占领的市场,不得不让人瞩目。二、农村消费者特征(1)青中年居多老一辈文化程度不高,接受互联网成本较高;小一辈在上学,学业负担加家长监督,接触互联网时间较少。因此,农村网购消费者基本都是青中年,这部分人本身有经济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且对互联网接受能力强,是农村网购主力军。(2)注重性价比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城市相比较少。虽然近几年收入增加,但现有经济环境仍然有影响。因此,农村消费者在购物选择上,更偏向于性价比高的商品,对于价格比较敏感。(3)具有从众效应农村居民因地理环境等因素,具有人群聚集性,人们之间的交流也相对于城市居民要多,因此在消费选择上面,更偏向于熟人传播推荐。圈子中某个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可能会影响一整个圈子的用户购买决策。(4)心智“纯洁”农村互联网还未发展得太成熟,相对于因浸淫在互联网环境中,对很多互联网招数已经免疫的城市用户,受到互联网红利较少的农村用户,其一更容易被占领心智,使得品牌更容易被选择,其二更愿意为得到某些福利而去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三、流量下沉方案例举根据农村电商市场与消费者特征,简单列举以下方案,来进行农村用户流量获取。1、户外广告:传播知名度要想用户使用产品,首先得让他们知道产品的存在。广告一直是传播营销首选举措。在农村,户外广告包括牌体广告、墙体广告等,但最有效的广告形式莫过于墙体广告。福布斯中文网曾经把农村刷墙广告称为“农村市场最好的户外广告牌”。墙体广告的优势在于,距离上接近用户、时间上长期有效、内容上简单易传播,可以加深人们对产品的印象。比如淘宝的刷墙广告:2、合作推广:扩散传播由于农村群居环境特点,农村用户具有社群属性。因此可以通过点辐射面的方式来获取农村用户。KOL合作:选择区域中比较活跃有影响力的社群达人进行合作,由这类人作为传播源头,在微信群中进行扩散宣传。机构合作:与当地超市等机构合作宣传,以作者本人经验举例,一个乡镇中一个规模较大的超市,可以覆盖周围几十个乡村,约几万人。因此作为流通性较大,使用频率较高的超市,目标明显,可以起到很好的传播作用,具体方案比如和超市推出合作款商品,超市人员引导用户使用电商产品,在电商网站上购物后可到超市领取相应奖励等。超市亦可作为前置店,为用户提供电商服务。本地自媒体合作:本地自媒体因为内容基本是与本地人相关,因此往往在当地人心中影响力也较大,可以和这类自媒体合作,进行推广宣传。3、利益激励:触发行动利用农村消费者特征,采取利益激励手段来获取用户。具体的手段可以有以下几种:低价刺激:先选择低价爆款商品作为敲门砖,吸引用户进行购买,当用户在平台产生了购买行为后,可以采取其它策略诱导ta继续消费。比如拼多多的低价拼团和砍价免费拿,都是以极其优惠的价格吸引用户下单,同时促使用户自发分享,充分利用用户的社交链来传播引流。邀请奖励:通过现金或优惠券等的实际奖励,来刺激用户拉新。因为农村市场并未被互联网大量覆盖,这类用户对金钱比较敏感,对产品的容忍成本较高,他们更愿意为了得到利益而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而在他们周围还未被市场攘括的新用户,就是他们社交关系变现的资源。比如云集微店、网易推手、萌店等的分销返佣制,用户邀请好友成为平台用户,可以得到好友购物金额的%n返佣奖励。总结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后农业农村部的设立,更加表明今后农村将是国家扶持发展重中之重,农村市场之后必定是兵家必争之地,不可小觑。在城市用户流量变得越来越贵之时,很多电商巨头已经在布局农村市场,厮杀惨烈前进场,也许可以成就另一番天地。
一起惠2018-04-09 09:00:32321 次
2018年3月31日,苏宁易购(0020244.SZ)披露了《2017年年报》。报告显示,2017年营收1879.3亿,同比增长26.48%。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13亿,同比增长498%。没有被时代抛弃2012年~2014年间,苏宁营收增长乏力,与之前动辄20%以上的增速不可同日而语。2017年增速终于回升到26.5%,略低于2010年。但2017年苏宁营收是七年前的2.5倍,行业竞争环境、消费者购物方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0年国美已落下风,营收是苏宁的74.1%。2017年,国美营收同比下滑了6.7%,规模仅为苏宁的38.1%。2017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36.6万亿,同比增长10.2%,但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仅增长2.8%。26.5%的增速不算高,但与线下零售企业增长乏力形成鲜明的对比。根本原因在于,苏宁早已变身为“线上线下双料零售商”。2017年,苏宁商品销售规模(等同于电商GMV)为2433.43亿,其中线上1266.96亿,占比52.1%。这样的结构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2011年,在电商“冲击波”降临前夜,苏宁离开“舒适区”主动“革自己的命”。虽然痛失“绩优股”桂冠,但碾压老对手国美、营收增速差不多是行业均值的十倍,应当说得大于失。大润发被并购,创始人黄明端黯然离任时说:“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张泉灵的原话是“这个时代扔掉你的时候,都不会跟你说一声再见”)张近东有资格说:“苏宁没有被时代抛弃”。线下门店价值获得共识2009年前后,电商大潮初起。不少人认为“电商没有店面成本”、“能够展示的品类无限丰富”、“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下单,然后等送货上门”……因此电商必将取代、颠覆线下零售业。也有许多人,特别是传统零售行业中的佼佼者,认为“电商还太弱小”“C2C、B2C哪种模式都得亏”“十年八年都成不了气候”……张近东是传统零售大佬中最看好电商的,却不肯“壮士断腕”放弃线下,全力发展线上。在业绩最难看的那几年,“苏宁应当撤店、裁员”的观点成为某种“共识”。2014年5月20日,虎嗅上一篇文章认为苏宁当时480亿市值被低估了:“1500家门店,就算每家每天只有一百名顾客购物,全年就是5475万‘活跃用户’。如果打包出售,每家门店按3000万估算,总值已经是450亿了。”某读者称:“如果电商大趋势势不可挡,这些门店未来都是负担,估值应该为负,我看应该估值-3000万才对。不信你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收购方,苏宁把这1500家门店打包450亿卖给你,你买吗?”笔者没钱买苏宁,但马云有,而且是按1400多亿估值买的!(19.99%股权对价283亿)。时至今日,阿里、腾讯、京东、网易等巨头线下“扫货”到了疯狂的地步。参股永辉、华联、高鑫、家乐福、步步高、居然之家、海澜之家,再没有人认为“线下门店是负资产”。线下门店的价值受到重视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线上流量已经瓜分殆尽,并且没有多大增长空间。互联网公司获得新增流量越来越难、代价越来越高,于是纷纷到线下寻找“流量入口”。其次是线上购物的固有缺陷。例如,展示品类虽多,提供的信息却相当有限。网上相中一款6000多元的笔记本电脑,键盘手感如何、显示器看着舒服不舒服,不到线下店看看真机就下单?鞋子舒服不舒服眼睛没法告诉你!凡此种种,都是没法单纯靠网上体验来解决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电商发展到今天在社会商品总零售额中的占比在20%左右(其中阿里约占12%)。80%的消费行为仍然发生在线下。但线下商家是一盘散沙,运营效率、供应链管理、客户管理、IT技术全面落后于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头部互联网企业在上述各方面积累的巨大优势,不可遏制的向线下“溢出”。2017年末,苏宁拥有各类线下门店3799间,总面积505万平米。其中,1499间“电家3C”是主力,平均面积3000平米,坪效1.87万;2215间“苏宁易购直营店”是苏宁布局三四线市场的主力,平均面积160平米,坪效1.85万,2018年计划新开3000间;53间红孩子母婴店平均每间2064平米,2018年计划增开150间;便利店是苏宁伸向社区的“触手”,2018年计划增开1500家。2017年末,现有3799间门店总面积505万平米,其中89.6%通过社会化租赁取得。巨头们恶补线下布局时,苏宁已有3800间门店在手。按照张近东的规划,2018年苏宁要新开5000家门店。卖什么最赚钱零售业务的营业成本包括采购、运输、仓储等支出,毛利润率等“进销差价率”。而门店租金、人工费、广告等支出被列入“销售费用”。2017年,苏宁营收的95%来自零售业务,财报披露的毛利润率近似等“进销差价率”。2013年以来,苏宁毛利润率几乎“横盘”在14%~15%一线。2017年,毛利润达到创纪录的265亿,毛利润率14.1%。2017年,贡献毛利润最多的品类依次是小家电、冰洗、彩电音像、空调和通讯产品。其中小家电产品(包括厨卫、母婴、日百等)毛利润达64亿元,冰洗(白色家电)毛利润48亿,彩电音像(黑色家电)39亿。2017年销售收入达251亿的“数码及IT产品”,占零售额的14.1%,但毛利润仅为7.3亿元,对零售毛利润的贡献率3.4%。通讯产品销售额占零售额的27.5%,毛利润贡献率也只有11.8%。以上两个品类也可以概括为“3C”(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产品),2017年销售收入742.4亿,占总零售额的41.6%;但毛利润仅为32.9亿,占毛利润总额的15.1%。综上所述,苏宁3C品类毛利润率为4.4%。利润最丰厚的是小家电,以19%的销售额贡献了29.5%的毛利润。3C毛利润率低是普遍现象,因为这类产品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最少。消费者想买手机,对配置、功能及各渠道的价格都“门儿清”,线上线下商家都吃不了多少差价。空调、白电(冰箱、洗衣机)、黑电(彩电、音像、碟机)是苏宁淫浸20年的传统强项,毛利润率非常稳定。2017年,黑电、空调毛利润率为16%,白电毛利润率19%。苏宁“小家电”品类繁多,包括小家电、红孩子母婴、美妆、家居、食品、日用百货等等。近五年苏宁小家电毛利润率一直在18%~19%一线。2018年,苏宁计划新开5000间门店,其中3000间是苏宁易购直营店、1500间是社区便利店(苏宁小店)、150间是红孩子母婴店,4650间新店卖的东西(小家电、母婴、家书、食品、日百)统统都是毛利润率接近20%的“小家电”。“线上+线下”模式的效益评估2017年,苏宁销售额中线上、线下占比分别为52%和48%。这种销售架构“全球独此一家”,不妨称为“线上+线下”模式。与纯线上的京东相比,苏宁模式的效益如何呢?前面说过,苏宁将进销差价算做毛利润,将门店租赁、人员、广告等统统列入销售费用。店面租赁一直是销售费用中最大的一笔支出,2017年达53亿,核算下来平均每天每平米3.2元。其次是广告费用和人员工资,2017年支出分别为46亿、43亿。还有一项超过20亿的开支是“运输及仓储费用”。2017年支出28.3亿,其中运输25亿、仓储费3.3亿。“其它费用”包括门店装修、水电能源、固定资产折旧、技术服务费、保险费、差旅费、招待费等项,2017年共计支出35.7亿。苏宁“销售费用”其实是个大杂烩,既含门店费用也包含电商平台费用,还包含广告费、流量购买费及运输、配送费用。2017年,苏宁销售费用为206亿,占营收的11%。因此,占总零售额41.6%,但毛利润率仅为4.4%的3C品类是赔本赚吆喝了。但不卖3C是万万不可以的。从另一个角度说,3C价格透明度高、竞争激烈,苏宁进销差价率仅4.4%,友商能高到哪里去?爱思考的读者会问:就算进销差价和苏宁一样,如果纯在线上销售,没有店面、售货员方面的支出,销售成本会低很多吧?非也!首先,纯电商省了门店成本,但线上获取流量的成本却越来越高。其次,把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履约成本几乎可以“吃掉”毛利润。不妨看看京东:京东把“销售费用”拆成“市场费用”和“履约费用”。2017年Q4,市场费用、履约费用分别为80亿和47亿,合计占营收的12.7%。苏宁销售成本占零售额的11%,领先京东1.5个百分点。尽管优势微弱,但有两重意义:首先,对千亿级零售企业,1个~2个百分点的优势往往会起决定性作用;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电商兴起之初,许多人认为线下门店代表着“落后”,将被彻底摒弃。线上直营模式的亏损是暂时的,只要规模足够大,“赚取千亿净利润才叫赚钱。”(2014年刘强东语)。这里还得补充一个重要情节:京东微信一级入口五年使用权,是用15%股份换来的。折算下来每年代价超过100亿,却不仅没有归属到销售成本中,还被“非GAAP”掉了。如今“线上+线下”模式在运营3800家线下门店(总计505万平米)的情况下,销售成本不仅不输纯线上模式,还略微胜出。这正是张近东要新开5000间门店的底气所在。#京东也要成百家地开线下店了#2013年张近东提出“简单将线上线下分离开来,是不客观的,不专业的”、“融合线上线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零售业变革的方向”。今天不论“新零售”还是“智慧零售”,都绕不过“融合线上线下”这个环节。苏宁证明了下线门店没有被时代抛弃。
一起惠2018-04-09 08:55:55449 次
近几年,跨境电商的触角不再仅仅盯着发达国家,而是逐渐开始伸向东南亚、巴西等新兴市场。电商巨头都开始加速在“蓝海”市场的布局,电商新锐开拓新领地变得不那么容易。然而,他从创业之初就扎根于印尼市场,后期升级为跨境B2B移动电商平台并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据了解,WOOK是一家创办于2014年面向印尼市场的移动电商平台,经过3年多的发展,目前平台上主要有大3C类包括数码、手机、手机周边的智能硬件、无人机航模和生活品类包括比如背包、家居小家电、美容产品、智能家居以及家居建材等。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4月开始,WOOK开始进军越南、菲律宾以及缅甸,而且已经开始筹备。WOOK隶属于印尼非凡电讯有限公司,目前仍由其运营管理。2010年创办非凡电讯,2014年又创建了跨境电商平台的许龙华分享了WOOK运营的痛点、机遇与挑战。从0到1缔造S2B2C新模式2010年许龙华从工作了7年的TCL离职寻找创业机会,本着边看边玩的心态去到印尼。在当时,许龙华发现印尼当地假货盛行,而且中国的东西很便宜,加上自己曾经在TCL做销售以及营销的经验判断,如果把好的产品和供应链对接到印尼,应该有很大的发展机会。最初,许龙华觉得做品牌的机会很大,因此起步的时候主要做品牌的3C数码周边产品。利用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在国内完成周边产品的开发、设计、代工,然后输出到印尼市场,于2011年创建了“VIVAN”和“ROBOT”两大品牌。到了14年年底的时候才开始慢慢转型,把原来在中国设计、开发、代工的产品在当地做品牌以及分销,另外利用互联网优势升级商业模式,做跨境B2B平台。“在14年的时候,我觉得把整个贸易以及当地的分销过程扁平化、在线化、移动化是个机会,这也是当时定位做APP的原因。利用APP连接品牌和制造商,连接当地的零售店,把分散的零售店、低效率的渠道分销以及不合规的清关流程通过跨境B2B平台扁平化,然后用正规的方式做,将有品牌、有品质保障的产品带到印尼。”许龙华说。据许龙华介绍,目前WOOK的移动电商平台有700多sku,主要精选头部制造商和品牌商。从端到端的采购、库存管理、清关、存货再到门店整个链条都是由WOOK完成。WOOK不做零售,而是服务和连接零售店、零售商家,为商家做服务,赋能小B卖家,现在已经升级为S2B2C的商业模式。模式下沉建立行业壁垒值得注意的是,WOOK于2017年5月获得1.5亿元B轮融资,许龙华对外发声称,新进融资将用于拓展品类以及商业模式升级。一个升级为S2B2C商业模式的B2B平台应该拓展什么样的品类呢?许龙华分析道,对于WOOK升级的S2B2C的商业模式而言,赋能线下零售店,帮零售商做售后服务,可以说是企业的一大亮点,基于此,WOOK引入了家居建材等品类。线上电商平台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有很好的购物体验,标品、服装、化妆品、电子产品、手机及周边适合做线上,但是还有很多品类需要提供服务,比如瓷砖、窗帘、墙纸、软装等需要设计、安装服务以及售后服务。这时候,零售店并不容易被线上电商替代掉。另外,WOOK扩展的新品类本身销售链条非常传统,其中痛点很多,市场大,也有提升和改造的空间,对于跨境B2B电商平台在中间可以创造的价值也很大。“早期WOOK做消费电子产品、手机和周边产品,慢慢发现做重一些,也是一个竞争路径的选择,对于未来跟巨头比拼也能形成一定的壁垒。”许龙华说。“目前,新品类刚刚起步,虽然谈不上市场份额占比,但是成长空间比较大。将来,新拓展的品类也会在越南、缅甸以及菲律宾等东南亚沿线布局。”许龙华称。每个地方对产品的需求是有区别的,但是大逻辑一样,就是要做精选供应链,选择当地市场最需要的产品,根据市场的需求去开发产品,通过地推的方式,落地服务,不单是做一个移动端APP在平台上卖货。许龙华分析称,几年后印尼将进入新零售时代,线上线下结合。WOOK要做的是帮助传统的当地零售商在未来抓住新零售的机会。与此同时,提供IT的解决方案、供应链、品牌营销包括WOOK自有社交媒体营销等,为商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体系。这是真正的跨境S2B2C服务集成,构建一个服务体系,包括本地化服务、本地化营销服务、本地化品牌推广服务以及本地化售后服务等把中国好的产品和品牌整合起来,建立自己的壁垒。WOOK决定不做太多品类,也不拓展太多国家,而是要做深耕。采用地推模式发力线下遇阻2B和2C的打法不一样,B端懂产品,而且还要有服务,跟平台建立一个信任的过程,不仅仅是下载了APP就算作自己的用户了。据了解,目前WOOK在印尼覆盖了一万五千多家线下零售,现在仍以每个月1000多家左右的速度拓展线下店铺。许龙华介绍称,相对于国内电商开设百万级门店而言,WOOK的速度并不算快,而且一个地推人员可以服务50家左右的门店,目前公司有300-400地推人员,而且还在扩张中。前期覆盖的门店主要是打磨模式的过程,包括供应链的运作,IT系统的磨合。目前基础基本已经打好了,因此,扩张的速度算在可控范围内。“看起来毫不费力,其实真正的去走也并不如人意。在B端地推的过程中有太多困难了。”许龙华说如是。早起,在印尼APP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很慢,主要因为网络信号很慢,打开APP的速度也很慢,所以要习惯这种方式其实很难。另外,以前人们的拿货方式都是去批发市场,很多老板跑到雅加达批发市场去找货。信息的传递也是靠人和人,打电话或着发短信等。除了市场的基本情况,其实小B对品牌也是有要求的。如今,不论线上还是线下用户都已经年轻化了,消费者需求的本质逻辑是差不多的。第一,要有品牌,如果没有品牌的话,产品定价就要便宜。第二,对品质有保障。小B本身做的是商圈生意,因此信息要全面的给到客户,另外还要共同服务于C端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打通本地市场完善供应链体系对重货品类应用于新的跨境电商模式而言,供应链成了整个流程中制胜的关键,对效率提升影响也很大。整体而言,WOOK要将整个供应链流程中的存货、在途、配送信息等在线化,APP对接ERP系统,包括打通商家的IT系统。首先,要建立并打通一个IT全流程系统,将库存、销售信息等及时共享给供应商以及品牌商,从而使供应商以及品牌商可以随时随地掌控货物到达的节点,对订单进行操作。除了供应链流程的IT化,WOOK在中国有专业的团队,包括产品经理、商务、品质控制等等。对于自有品牌供应链做的偏重,因为这其中需要管控、选品、品质控制甚至是IT设计,有专门的产品团队对接;而对于第三方品牌模式做的比较轻,可能商务对接就可以了。对于每个品类,WOOK一般会设置一个产品经理全程负责,几十个产品经理负责细分模块,以产品为王的思路,选择优质的供应商。比如,在3C数码品类里面,WOOK与那些国内向欧美顶级品牌做跨境电商的供应链一样,上游选择相同的生产厂家,标准基本上也按照欧美的标准做。许龙华称,WOOK的模式相对与单一品牌模式而言还是有区别的,比如多品类,多品牌打法。另外,这几年跨境电商红利加速品牌的发展,而东南亚国家应该有东南亚国家的打法,本质上还是要把产品和服务做好。逐渐接入移动支付关税还是要正规化据许龙华介绍称,目前WOOK已经开始接入一些移动支付,但是主要还是银行转账,在APP中有银行的接口,用网银输入账号和密码进行支付。但是涉及到报关和结汇方面就比较初级了,货物还是通过一般贸易的方式,中国报关、印尼清关,然后交增值税的方式。WOOK一般把上百家供应商的货物集成起来,就是所谓的供应链集成的方式,降低物流成本。而在关税律法方面,对于WOOK这种S2B2C的模式中,整个链条WOOK坚持走正规化流程。整体而言,印尼的效率还是偏低的,但是清关的打击力度很大。印尼的法律法规很清晰,真正想做长久,还是要选择正规的方式。这样,电商公司进入印尼才能给当地的政府、员工已经用户带去正真的价值。这样深耕与印尼才有可能。虽说要正规化,除了印尼,包括泰国、越南等都有比较成熟的法律法规,但是东南亚国家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所以除了正规的方式,桌子底下的规则也有,但是要给他们送钱,就看你怎么选择。巨头进入WOOK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跨境电商进入下半场,新兴市场作为大家看好的蓝海市场,电商巨头也纷纷开抢占市场,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是机遇还是挑战呢?许龙华说,“在印尼,整个线上电商加起来的市场占有率才有百分之三点多,未来会很快的发展。目前,线上零售能占到20%-30%,还有很大一部分在线下,即便巨头纷纷进入,但是线下这种‘苦活、累活、脏活’并不是每一个电商巨头都会深扎于这块,对于我们这种创业公司是机遇也是挑战,机会反而更大一些。”世上没有一种模式可以通吃天下,巨头的优势是什么?垂直型平台的创业公司优势和机会又在哪里?许龙华称,走差异化路径,做更深的服务建立壁垒,保证产品的质量,是WOOK目前走的道路。许龙华分析道,阿里、京东在中国是非常成功的,走向海外也一样,复制中国的模式也会成功,但是并不代表其他的创业公司,其他的模式就没有机会了。其实归根结底商业本质是没有变的,更高的效率、更好的品质、更有优势的价格以及更优质的服务,是用户需求的集中体现。互联网可以解决一部分商品品类的销售,但是仍有一些品类需要线下服务去支撑,线上电商根本玩不转。
一起惠2018-04-03 08:42:09312 次
近期中国快递行业发生的几件事都与零售有关。2月末传出消息,华润万家原CEO陈硕加入顺丰,负责顺丰商业板块。顺丰商业方面向《财经》证实,陈硕于2017年4月加入顺丰集团,目前为集团CEO顾问,提供商业定位等顾问和管理支持。2月初,中通旗下的中通商业入局无人货架领域,成为继顺丰之后第二家布局无人货架的快递公司。同一个月,申通在四川低调运作的社区零售业务也被敏锐的媒体发现,得到了业界的关注。这一系列消息再一次将快递公司的零售尝试带入了公众视野。目前来看,快递公司的零售业态并未跳出传统零售范畴,包括了线上零售和线下零售,其线下零售形式以社区附近的小型便利店为主,所销售的商品围绕社区生活,主要是生鲜食品、生活用品等。零售行业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新资本的涌入,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美团等众多互联网巨头频频出手,搅动着零售这个长久以来被传统公司(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华润万家、永辉超市、物美、7-11等)统治的市场。快递公司长久以来扮演的是商品运送者这一角色,可以说是零售舞台上的“配角”,如今主营快递业务的公司也想要深入“厮杀不断”的零售业,成为商品的销售者,争夺“主角”位置,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零售行业是否会因为快递公司的入局而发生改变?快递零售业态入局零售领域较早、动作较为频繁的快递公司是顺丰。早在2009年,顺丰就开始试水零售业务,借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和时令,通过快递员来推销粽子、月饼和大闸蟹等食品。之后,顺丰开始尝试运营电商平台。2012年,顺丰调整业务方向,将冷链技术定为核心竞争力,推出对冷链技术要求比较高的生鲜食品电商平台“顺丰优选”。2014年,顺丰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布局线下便利店“嘿客”。2015年,“嘿客”更名为“顺丰家”,同年,顺丰控股剥离了负责线上线下零售业务的顺丰商业板块。2016年9月,“顺丰家”更名为与线上生鲜平台统一命名的“顺丰优选”。与顺丰自上而下、顶层设计的零售模式不同,申通的零售业务是一种自下而上、基层自发的模式。申通攀枝花业务总负责人蔡潇告诉《财经》记者,申通的零售业务是由他发起的,始于攀枝花,同时也得到了总部的政策和技术支持。2015年,蔡潇尝试的第一个产品是攀枝花市内的线下便利店“攀果鲜”。2016年,他的团队在成都开设了O2O模式的巨贤百味,包括同名线下便利店和基于淘宝、微信等第三方平台的线上服务。后来,蔡潇发现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只适合做线上,并不适合线下销售,于是他开发并上线了自有手机应用。蔡潇表示,除社区零售外,申通更重视解决社区周边的餐馆、酒店、KTV和学校等商家机构的采购配送问题,为它们供应生鲜食品。“每个店负责三公里内的所有商家和社区居民,”蔡潇向《财经》记者解释,“目前我们是30%的销售额来自社区零售,70%来自商家机构。”紧随顺丰和申通,中通、圆通、韵达和百世都先后入局零售。《财经》记者对主流快递物流公司在线上及线下零售(或其他形式)的投入做了以下不完全统计:据《财经》记者整理和观察,多家快递物流公司的线上电商、O2O及线下零售业务有几个相似之处:首先,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快递公司经营的商品种类不多,且大多是生鲜食品、生活消费品,以及少量跨境商品;其次,快递公司所开设的线下店主要采取的是“小业态”的形式(店面面积从几十平米到一百平米不等),业务内容包括快递包裹收发,兼顾小食品和生鲜产品的售卖,同时为社区周围的消费群体提供将商品递送到家的服务。第三,快递公司的一些线下零售店利用了原有的快递网点空间,有的则将网点空间扩大。“生鲜食品是每个消费者都需要的东西,比鞋子、衣服之类的都好做。”就为什么快递公司普遍选择做生鲜食品,蔡潇向记者这样解释。在生鲜食品领域,除了传统的超市和便利店之外,阿里巴巴的盒马鲜生、腾讯入股的永辉超级物种,以及京东的7FRESH和美团的掌鱼生鲜都是这一领域的活跃者,无人货架领域背后也处处闪现着“巨头们”的身影。快递公司选择加码零售行业的激烈竞争,在零售业人士看来,是因为快递公司和互联网电商企业一样,也看到了“黏住”消费者的重要性。“这些公司都认识到了直面消费者、与消费者产生更多关联的必要性,而零售就是一个能够帮助公司与消费者建立更多直接联系的入口。”新快消工作室创始人鲍跃忠向《财经》记者表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立平也向《财经》记者表示,做零售能够让企业获得顾客流量,拿到有效的顾客信息,而仅做配送,顾客价值不掌握在快递公司手里。同时,快递业人士认为,快递公司做零售,是出于一种危机意识,为的是借助零售业务,给快递这一主业制造需求,制造快递包裹。“除了收发快递,快递网点也卖东西,这样客户选择快递服务的同时,还可以买蔬菜,需要吃,就需要送,我们再把蔬菜送到家里,既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也满足他们的递送需求。”蔡潇告诉《财经》记者。蔡潇表示,做零售必须服务于快递这一主营业务。“做零售是围绕着做快递的,给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为的是加强与客户的联系,走出同质化的价格竞争。”用销售商品的利润支付快递网点的租金,辅助网点更好地完成物流业务,这是快递公司选择发展零售的又一原因。“快递公司扩充网点的服务项目,从仅仅收发快递包裹,到兼卖零食生鲜,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空间使用效率,增加服务深度和稳定性,缓解末端网点租金压力,更好地完成派送和揽件服务。”中国快递协会原副秘书长邵钟林向《财经》记者表示。邵钟林告诉记者,很多年前,他在中国的一些小城市考察快递网点时,还曾看到过一些快递网点提供修车服务,或者兼卖化学品。“这和快递公司做零售是一个道理,”邵钟林表示,“为的正是借助提高服务品种和质量,消化场所的租金成本,使快递服务更稳定。”一位不愿具名的快递物流行业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快递物流公司做零售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用零售业务来实践服务于商家的供应链平台。百世就是一个例子。2015年,百世旗下的百世店加推出邻里便利店,2016年收购成都wowo连锁便利店,通过自建和整合便利店,可以实践和发展为便利店提供的B2B(企业对企业)服务。培育新动能快递行业做零售的逻辑背后,还有行业整体上不得不面对的“内忧外患”现实焦虑。“内忧”体现在快递公司提供的服务高度同质化,行业增速下滑,加之电商领域的价格战传导至快递领域,快递行业竞争加剧,出现了快递增量不增利的局面。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统计,2016年全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51.7%,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4.6%,而2017年全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28%,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7%,业务量增速及业务收入增速大幅下滑。包括各大主流快递公司在内,国内各类快递公司已超过8000家,但快递行业的利润空间却被逐渐压缩。从2007年到2016年,国内快递业平均单价从28.5元降到12.7元。中金公司的数据显示,快递行业毛利率已经从2007年的30%下滑到目前的5%。在激烈的同行竞争、增速下滑、毛利下跌等“内忧”因素之外,中国的快递公司还面临着“外患”的行业大背景。与UPS、DHL等国际综合物流供应商不同,中国的快递公司高度依赖来自电商平台的业务,而与快递业的增速减缓保持同步,中国电商业务的增速也在放缓。中国快递公司的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电子商务的崛起,而在庞大的电商交易规模中,网络购物是中国快递行业的主要驱动力,过去几年来,网络购物的繁荣带动了快递业务的激增。然而,这一发展红利的背面是,中国快递业的发展对电商、对网络购物的依赖性非常高。根据国家邮政局的数据,目前网络购物所产生的快件量占中国快递业务总量的60%以上,部分快递公司网购件占比甚至超过80%。这一情况就导致了快递公司的发展过于被动,一旦电商公司对快递公司的需求出现变化,快递公司的生存便有可能受到威胁。上述情况已经成为现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中国电商交易规模增长速度已经呈现出放缓态势,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速度也显著下滑。鲍跃忠告诉《财经》记者,在目前电商业务、用户规模和快递物流公司核心业务增长均有所放缓的背景下,快递物流公司将触角伸向其他领域,培育增长新动能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选项。试水资本蔡潇认为,快递公司做零售,最大的优势就是客户大数据,同时,一家成熟的快递物流公司,它的许多加盟网点都在“自己的地方”生存了十几年,有丰富的资源积累,这些都有助于快递公司拓展零售业务,而在做生鲜食品零售业务的过程中,快递公司也能发挥和培育仓储、配送能力,尤其是冷链技术。中通相关负责人也向《财经》记者表示,各大快递公司先后布局线上线下融合的零售业务,进行不同模式、不同深度的尝试,其背后的主要逻辑是想要深挖快递网络本身的资源,利用快件本身所带有的流量,以及快递网络的优势,对快递网点末端升级改造,同时结合自身所拥有仓配优势,切入零售渠道,进而建设自有供应链体系,实现商流和物流的有效融合,最后实现网点升级改造,实现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新零售模式。不过,不少零售和快递行业人士都认为,从整体上看,快递公司试水零售的成果并不显著,快递物流的优势和零售的契合度有限。有分析人士认为,对快递公司来说,通过资本切入零售业或许是一个更适合的方式。“社区零售目前是一个投资热点,但是目前看来,快递公司自己开店不是一个好主意。”陈立平向《财经》记者表示。“快递公司想要完善上下游产品线,想在做社区‘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同时,顺便满足社区的消费需求,可实际上,零售和快递没有太多交集。“陈立平认为,快递物流公司应该去收购或者入股成熟的便利店,再去增加快递自提点,这会比自己开店更顺利。“通过收购、入股,把商品自提的功能嫁接到便利店身上,这个逻辑是成立的。”陈立平表示,目前快递公司涉足的便利店、社区店的市场日趋饱和,做零售的技术要求也很高,同时线下店的选址也很麻烦,需要大量加盟,因此快递公司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开店很困难。“快递公司自己开店非常麻烦,覆盖率很低,牵扯精力很大,是在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鲍跃忠也对目前快递公司的零售尝试做了保守的评价,他表示,快递公司进入零售领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快递公司的物流能力与需要拓展的零售能力之间的关联性有限。“快递公司进军便利店、超市和电商领域尚在试水期,目前还没有较为成功的案例,快递行业也在不断地探索和磨合。”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丁威向《财经》记者表示,“毕竟隔行如隔山,还是需要摸索,需要‘交学费’。“以顺丰为例,顺丰控股上市壳公司鼎泰新材2016年公开披露的资料显示,由顺丰商业自2014年开始集中铺设线下门店所致,顺丰商业板块自2013年至2015年分别亏损了1.26亿元、6.14亿元、8.66亿元。顺丰商业板块指的正是负责顺丰线上及线下零售业务的商贸控股、顺丰电商、顺丰商业。2015年9月,顺丰控股的前身顺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向大股东明德控股持股76%的顺丰控股集团商贸有限公司出售了商业板块100%股权,原因是商业业务尚处于探索期,无法与快递业务产生协同效应,会对上市资产造成较大波动等因素。也就是说,目前顺丰的上市资产顺丰控股中并不包含顺丰商业业务。资料表示,剥离商业板块有助于引入外部资本,让商业板块得到更好的发展。申通和圆通方面告诉《财经》记者,申通和圆通的商业业务也不包含在上市资产内。陈立平曾去顺丰在回龙观的社区便利店考察,他认为,消费者对店里进口商品的认知度并不高,同时很多商品与线上重合,因此该便利店很难吸引消费者在自提商品的同时额外消费。鲍跃忠认为,在零售方面顺丰做了几次调整,但是还没有找到感觉,未来还需要摸索,而实际上,包括快递公司在内的诸多公司所进行的零售尝试都还未形成气候。在鲍跃忠看来,这些公司尚未走出一条成功的零售道路的原因是“在用旧思维做新零售”。“许多电商和快递公司,甚至地产公司(如保利地产旗下的若比邻便利店)也进入零售了,但是大多数公司都是基于对零售简单的认识进入这个行业,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零售业的当下和未来有准确的判断和把握。”鲍跃忠表示。事实上,不仅仅是新入局者还在探索,零售行业自身就处于变革调整之中,传统的零售公司也还在摸索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电商的冲击下,近年来不少传统零售公司表现持续低迷。据媒体报道,2017年,受销售额不断下滑的影响,沃尔玛关闭了11家在华门店,乐天玛特退出中国市场,华润万家一年半的时间自营门店减少了800多家,卜蜂莲花2012年-2016年连续亏损超过11亿元人民币,仅2016年当年就亏损5.37亿元,而家乐福经历了连续两年销售额负增长后,引入了“救兵”腾讯和永辉,才平息了外界对其退出中国市场的猜测。鲍跃忠认为,零售变革最重要的是,要由以商品为中心,转为以顾客为中心。不论是从线上平台往线下实体店的销售引流,还是从线下经营往线上平台的销售引流,目的都是通过结合线上和线下双重力量,“黏住”顾客,提升销量。然而,在今天的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的零售模式与顾客产生的依旧是弱关系,做零售的公司需要用拥有社群化特点的互联网连接手段重新构建与顾客之间的强关系。“可是目前意识到问题的公司并不多。”鲍跃忠向《财经》记者表示。“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很大满足,做零售,就需要找到更多吸引消费者的方式,让顾客有消费的理由。”陈立平告诉《财经》记者。作为申通零售的发起人,蔡潇对目前攀枝花市场的零售业务表示满意。“没有走出同质化竞争的快递公司,70%的包裹还来自电商,我们攀枝花这边,30%来自电商,70%是自己制造的快递包裹。”蔡潇告诉《财经》记者。“我们的情况已经反过来了。”蔡潇表示。目前,申通的巨贤百味在成都有30多家店,店铺大小在50平方米至100平方米之间不等,2018年将会在四川以外的省市开设约10家新店;攀果鲜在攀枝花有5家店,同时,第六家店也在筹备之中,蔡潇表示,这家店将是他第一次试水中型店面(预计面积为800平方米)。蔡潇的团队将于2018年6月开始做pc端平台,目前也在开发自有的用于寄快递、卖生鲜的支付工具。蔡潇表示,通过四川地区的试点,申通将来会把全部快递网点都改造为“快递+零售+递送”的形式,同时也会开新店,新店数量将超过网点改造的便利店数量。圆通、韵达拒绝了《财经》记者有关今后零售业务进一步的信息披露和采访请求;截至发稿,顺丰、中通尚未给出更多回复。“目前快递公司做的零售仅仅是一种尝试。”一位不愿具名的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告诉《财经》记者。但他认可快递公司做零售的必要性,“快递公司需要控制末端资源(物流客户),为将来的发展占领机会。”邵钟林则向《财经》记者表示,快递公司做零售并不寻求做得有多好,它们的零售投入依旧服务于物流主营业务。鲍跃忠向《财经》记者表示,虽然目前看来,快递公司在零售方面尚未形成一股可抗衡主流玩家的力量,但这一变化预示着中国未来的零售形式和公司主体都将变得更加多元化。
一起惠2018-04-02 09:14:07520 次
国内一则沃尔玛超市内的公告在近期引起了轩然大波。3月下旬,成都、重庆等部分西南地区沃尔玛门店消费者发现在结账时无法使用支付宝,如使用移动支付,仅支持微信支付。多张来自沃尔玛不同分店的公示显示,自2018年3月15日起,沃尔玛支付方式为:微信支付、银联卡、信用卡、预付卡、现金(暂停使用支付宝)。随后,沃尔玛中国区对此事做出回应,称“暂停接受支付宝是一个商业决定”。根据联商网报道:从2018年3月15日起,沃尔玛华西区和微信达成深度合作关系,将推出独家优惠,并进行更多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营销合作。即日起,沃尔玛在华西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的门店暂时停止接受支付宝支付,这是一个商业决定,沃尔玛不定期对业务进行回顾。由于线下零售行业近年来在数字化转型层面动作频频,再加上去年年末至今,腾讯接连对永辉、家乐福、步步高、万达商业、海澜之家等线下实体零售企业进行投资。一时间,腾讯倡导的“智慧零售”与阿里巴巴此前提出的“新零售”呈分庭抗礼之势,而此次沃尔玛下撤支付宝“二选一”之举,也被诸多媒体解读为两家巨头背后的零售企业正式开始站队。对此,钛媒体独家专访到腾讯微信支付副总经理黄丽,黄丽是微信支付团队早期成员,负责微信支付零售、医疗等多个行业从无到有的运营搭建。针对沃尔玛“二选一”、零售企业数据应用、行业是否存在“排他协议”等问题,黄丽一一进行了回复。黄丽首先对钛媒体复盘了沃尔玛此次“二选一”事件的相关细节,她表示,和沃尔玛之间的战略合作在去年年底就已经开始进行,合作内容为门店数字化运营与用户画像的精准定位,“我们跟沃尔玛没有任何排他协议,(使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的决定权在商家手里。”黄丽对钛媒体说到。但同时,黄丽也坦陈,在仅支持微信支付后,沃尔玛在消费通道中的诸如消费频次、客单、复购等用户数据会更加完整,这有助于沃尔玛与腾讯目前进行的数字化营销方案试验。详细来说,如果零售网点同时支持多种移动支付,消费者通过支付呈现出的用户行为就不够完整,比如某位用户大部分时间使用支付方式A,仅个别时候使用支付方式B,那么在用户画像的标签定位中,A、B通路就会在该用户的消费频次、客单、复购、喜好等环节中呈现显著差别。必须要提到的是,线下用户消费数据关乎隐私安全,也是实体零售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如何处理与这些企业在数据获取与应用层面的关系,也成为考验阿里巴巴与腾讯推进线上线下零售方案一体化的关键要素。此前,步步高曾与阿里巴巴进行过18个月的投资谈判,但最后在与腾讯接触2个月后迅速敲定。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就对阿里巴巴与腾讯的零售合作方式进行过评价。根据商家观察家的报道,王填曾这样表示:“阿里是帝国生态,不开放,他们要了你的数据资产,就是’一锅端走’。阿里不肯分享这块(数据资产变现),要独占这一块的利益。”不过,王填的言论也在近日被另一家零售巨头回击。3月29日,大润发新零售COO袁彬在活动中表示:“(王填)说’数据都被一锅端走’,像我们大润发有3000万会员的数据,但并没有挖掘出来多少价值。客人到门店买了什么,喜好是什么,这些数据都需要经过互联网化提炼出来才有价值,不是卖卖顾客信息就能值钱的。”去年12月,阿里巴巴向大润发母集团高鑫零售投资224亿港币,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大润发也因此成为阿里巴巴在今年重点推进的新零售“八路纵队”中的一部分。对于王填所说的阿里巴巴对线下合作企业数据“一锅端”的说法,钛媒体向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集团寻求进一步回复,对方均表示不予置评。“对商家来说,数据层面的问题都是高压线,有那么多商业伙伴愿意跟腾讯合作,也是因为我们不会问企业要数据,更不会把腾讯的数据和合作企业的数据进行交换。”黄丽在谈到与零售企业的数据合作方式时对钛媒体表示。在黄丽看来,有一种与企业合作数据应用的方式是“数据交换”,这需要零售企业向合作方交出自己的消费者数据,最后将各方数据源整合在一起以生成完整的用户画像,但该方式一方面涉及数据隐私安全,另一方面也容易让企业丧失数据资产的主动权。“腾讯对用户数据极端谨慎,这一点是凌驾于所有KPI考核之上的。”黄丽谈到。因此在与企业的数字营销方案中,腾讯采取的方式是将脱敏(去除用户隐私信息)后的数据生成用户行为、喜好一类的标签,再与合作企业在具备第三方监管条件下的数据黑盒中进行匹配,最后生成的是同样基于具体零售场景的标签。同时,黄丽也对当下零售企业所谓“站队”的现象作出回复,在她看来,企业对于自己利益诉求的把控,不会因为腾讯是否投资而改变,而沃尔玛这样的全球500强企业,更不会因为“腾讯与沃尔玛共同持股京东”就轻易站队腾讯。“站队就是一个伪命题,没有绝对的站队,应该是某个战略发展阶段企业对当下自己商业利益的取舍和判断。”黄丽对钛媒体表示。以下为钛媒体与腾讯微信支付副总经理黄丽的访谈实录,经钛媒体编辑后发布:谈站队与“排他”:腾讯不会推荐,也不会去阻拦商户接入支付宝钛媒体:怎么解读此次沃尔玛在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二选一”事件?黄丽: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商业选择,也是商家根据自己发展诉求得出的判断。对于三四线城市小微商家来说,他们的选择很简单,就是看它附近的客户愿意用什么,怎么用方便,就选择用谁;对于腰部的连锁社区店来说,他们考虑的是谁家有补贴,或者怎么把附近更多客户带进来,不会考虑什么大数据,更不会考虑什么资本关系。对于沃尔玛这样的企业来说,能在门店数字化方面产生帮助尤为重要,我们从去年年底开始和沃尔玛进行数字化营销方向的战略合作,今年3月已经正式启动。钛媒体:这个数据化试验具体指什么?黄丽:因为这个活动才刚刚开展,细节不便多说,方向上就是打造智慧门店与用户数字化,未来可以提供消费者从进入线下商业体到离开整个过程的智能化解决方案。钛媒体:在与沃尔玛的合作中,腾讯是否与沃尔玛签署过“排他协议”?黄丽:没有,我们跟沃尔玛没有任何排他协议,对于沃尔玛的公告我们之前也是不知情的。大家有时候会误解。在商家对移动支付的接入过程中,本身也存在先后顺序,比如某个快消品牌先接了哪一家支付,但碍于系统、财务、内部机制等问题,暂时不支持另一家;或者有时候商家的某一个支付系统宕机了,就先被运营人员撤掉。这些都会造成用户认为商家在“二选一”。至于沃尔玛的情况,也是基于数据化的运营要求才发布了“暂不支持”支付宝的公告,沃尔玛方面希望进行数据化试验,保持唯一(支付)通道的话效果会更好。钛媒体:是否意味着沃尔玛之后会有可能重新上线支付宝?黄丽:这不是腾讯可以左右的事情,全凭企业的选择,决定权在商家手里。对于商家来说,任何选择都和他们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消费者们也会“用脚投票”,如果沃尔玛发现之后超过50%的消费者都不用微信支付而是用支付宝,它肯定会再接回来。钛媒体:腾讯是否可以用投资行为干预企业的决定?黄丽:企业对于自己利益诉求的把控,不会因为腾讯是否投资而改变。主要是心理上会有一些拉近,合作的时候会容易沟通一点,但对于流量、数据等问题,还是会博弈和谈判。钛媒体:对零售企业根据投资“站队”的观点怎么看?黄丽:腾讯从来没有提过“站队”,这本身也是一个伪命题。首先没有绝对的站队。站队是阶段性的,是某个战略发展阶段商家对当下自己商业利益的取舍和判断;其次,站队有时只是业务层级的需要,比如在商家选择系统会根据运营情况选择多个产品,让可供挑选的余地大一点。所以对于腾讯来说,我虽然不会推荐商家去接上支付宝,但在数据安全与生态开放的前提下,我们的链路是开放的,不会去阻拦商家(接支付宝)。谈数据与流量:腾讯内部部门想要数据也会被拒绝钛媒体:在数据的应用合作层面,腾讯是怎么和零售企业合作的?黄丽:腾讯与企业的数据共建不是互相交换数据,而是基于大家对用户数据化的判断,建立一个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跑出一些应用,输出的是场景标签,而不是数据结果。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商业伙伴愿意跟我们合作,我们提供的是大数据的分析能力,而不是对企业数据窃取式的全盘拿走。商家最想要的自然是腾讯的用户数据,但他们也明白必须要用自己的数据来交换。从隐私保护层面来讲,腾讯不会给出数据,连脱敏后的数据都不会给;另外,商家也会有疑虑说如果把数据给到第三方,会不会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钛媒体:如果腾讯不接触零售企业的数据,是否会对数字营销方案的推动造成阻碍?黄丽:这就涉及我们的数据运算方式,我们用的是共建数据池,就是“黑箱”的方式,腾讯和合作零售企业互相贡献对应用场景有利的算法模型,这个模型被归置于第三方监管的黑箱里面。比如说根据线下的人脸识别应用在服装店推送广告,我们需要知道大概的用户画像,诸如:男、25岁、年轻,然后将这些标签经过运算后放到黑箱,再与当季新款衣服的标签进行匹配,就可以生成适合用户画像的相应服饰推荐。钛媒体:用户数据隐私在腾讯内部的重要性是如何体现的?黄丽:这是腾讯的高压线,保护用户数据隐私是凌驾于一切营销活动与经营KPI之上的。腾讯对于数据建设是非常保守、极端谨慎的,任何公司、包括腾讯内部有些部门来找我们要数据都是会被拒绝的。钛媒体:腾讯的去中心化流量平台对商家来说意味着什么?黄丽:电商、线上平台能为企业带来商品销量与用户增量,但是容易形成垄断,当只有某一家平台独大的时候,推荐谁和不推荐谁其实是有逻辑的,还有“返点”一类的要求,特别是当商家有超过50%交易在平台上后,相应的自主权就会降低。腾讯的逻辑就不是这样的。腾讯没有其他的中心化平台,虽然京东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但也不是腾讯说干什么就能让京东干什么,腾讯发展的公众号、小程序、微信支付全是开放的,不会去做竞价排名,这对商家来说就是工具,是没有威胁的。
一起惠2018-04-02 09:08:33334 次
美国最大零售商沃尔玛(88.97,1.20,1.37%)正在与医疗保险巨头Humana就发展更紧密的关系进行早期谈判,包括讨论收购Humana的可能性。沃尔玛本月较早时与Humana进行了接洽,目前谈判还处在初步阶段。虽然双方之间的谈判主要集中在新的合作关系上,但并购交易也是讨论的议题之一。根据美国非营利机构凯撒家族基金会(GeorgeKaiserFamilyFoundation)的统计,过去60年里,美国医疗保健成本大幅上升,1960年美国医疗保健总支出为272亿美元,2016年已飙升至3.3万亿美元,人均为10348美元。今年1月有报道称,亚马逊(1447.34,15.92,1.11%)、摩根大通(109.97,1.97,1.82%)与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伟三大巨头联合宣布,计划成立一家具有保护伞性质的独立医保公司,为自己的雇员及家属提供价格合理、透明的高品质医疗保健服务。此举将挑战全球最昂贵的医疗保健体系,后者不断上升的成本损害了企业利润。
一起惠2018-03-30 10:24:49367 次
新零售攻城略地的战火纷飞中,海澜之家因周旋于腾讯、阿里之间获得较高关注,但一纸财报暴露了其间的隐忧。3月24日海澜之家最新公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其营业收入182亿元,对比其2014至2016年间的营业收入,123.38亿元、158.30亿元、170.00亿元,海澜之家在2014至2017年的年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幅分别为72.56%、28.30%、7.39%、7.06%,虽然营业收入呈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增速已在放缓。坏消息不止一个。3月20日,海澜之家发布公告,发行可转债拟募集不超过30亿元,用于产业链信息化升级、物流园区建设、爱居兔研发办公大楼建设项目,在可转债获得证监会通过的前一天,机构投资者大宗抛售海澜之家股票。海澜之家是国内纺织服装行业上市公司中总市值排名领先的企业,目前在全国拥有5000余家门店,包括男装品牌海澜之家、女装品牌爱居兔等。其中大部分为加盟店和商场店,直营店仅有31家。对于机构与投资者失望的最大原因,华夏时报《“男人的衣柜”存货太多海澜之家陷断舍离困境》一文称,是海澜之家持续疲软的增长业绩,其主营业务男装品牌海澜之家的业绩已经进入“瓶颈期”。高库存也是关键原因。根据海澜之家财报,2014至2017年的库存额分别是60.86亿元、95.8亿元、86.32亿元、81.83亿元。高库存对供应链健康、公司利润、产品更新换代速度都会造成致命影响。这也导致试图走时尚青春路线的海澜之家在新产品迭代方面力不从心,一度被外界称为“老男人的衣柜”。海澜之家由周建平创办于1988年,依靠将生产和销售渠道外包、专注做品牌运营的轻资产模式,快速扩张,超越雅戈尔等老牌服饰企业。轻资产运营让其快速扩张的同时也为高库存埋下隐忧。事实上,2012年海澜之家首次公开募股时,就曾因为高达56.82%的高库存率被否。海澜之家坦言,“面对庞大并快速增长的存货量,如公司对存货的管理能力不能及时提升,对订货安排、存货数量、存货周转和存货调度的控制将面临风险,可能对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这已引起海澜之家的重视。海澜之家2017年年报称,“由于存货金额重大,且预计售价的确定过程涉及管理层的判断和估计,我们将存货跌价准备确认为关键审计事项。”为了改变“职场中年人”的形象,吸引更多年轻人,2017年海澜之家不仅与本土时装设计师合作,推出新品牌,还在营销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变革,请林更新代言、冠名《奔跑吧兄弟》、《最强大脑》等多项综艺节目,但在压力面前,这些动作终归治标不治本。借助电商渠道也成为海澜之家摆脱困境的途径之一。周建平敢于放权,将转型的重任交到了儿子手中。2012年周建平之子周立宸从清华大学金融学专业毕业,工作两年后回到海澜之家工作。他亲眼目睹了海澜之家仓储压力高、效率低的疲态和困境。2015年接受信息、商品中心、电子商务等几大板块业务,采用RFID芯片技术,为超过2亿件衣服完成了“身份编码”。海蓝之家基于RFID芯片的物流仓库也是由他搭建而成。2017年2月,年仅29岁的周立宸出任海澜之家总裁,主要负责互联网转型工作。与周立宸有过接触的天猫小二告诉“商业人物”,周立宸是一位敬业、负责的领导,他会过问电商的每一个细节,货品、消费人群、竞品、竞品人群与竞品的差距等等。阿里巴巴新零售有四路大军:服装百货、电器、快销食品与生鲜、本地生活服务。虽然海澜之家不同于银泰集团、高鑫零售等阿里巨额投资的大型商超,因为服装是阿里巴巴发展最早的项目,也是“新零售”思路提出后最早布局的产业之一。海澜之家这样积极转型的心态显然容易赢得阿里方面的好感,并有试图将其培育为新零售标杆的迹象。去年8月,马云到访海澜之家,半个月后,双方达成战略合作。这也被业内称为阿里新零售战略在服装领域的试探之举。周立宸把海澜之家称作航空母舰,阿里巴巴为宇宙飞船,希望双方合力打破边界,在新零售领域深耕细作。阿里新零售的推进路径是,基于大数据,对人、货、场的重构,促使线上对线下环节进行反哺。他们更愿意用“重构”描绘新零售的未来,阿里认为,传统零售商很难深度参与线上与线下各个链条,在效益与利益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重构的核心是要发生化学反应,使真正的商业价值获得本质的提升。对于与之合作的线下企业,阿里大多先从场景入手,通过支付宝、大数据、精准营销等技术,吸引线下客流。不过,双方的合作还没有传出实质进展,海澜之家就投向了腾讯的怀抱。“Martin急了,不满腾讯投资团队在线下零售布局太慢太弱。这一个多月,他们真是没日没夜地加班。”财新杂志报道了腾讯负责投资业务的总裁刘炽平在新年交替之际的焦虑,期间腾讯密集投资了包括海澜之家在内的数家零售企业,仅仅这波投资,就达到了200亿元。根据马化腾在3月25日召开的“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的发言,腾讯投资线下零售商,最主要目的是让微信用户和线下服务产生更多连接,以利好腾讯支付、云和广告三大业务。零售企业用好腾讯的流量、技术,可以降低获客成本,并且与库存建立连接。互联网线上流量红利进一步消失,零售行业成为腾讯、阿里战略攻守的新阵地。新零售与之前阿里和腾讯参与投资的大多数项目一样,割裂为两个阵营。在新零售的众多参与者中,大多数零售商选择了选边战队。阿里旗下有三江、银泰、联华、新华都、高鑫零售等;腾讯旗下则是京东、永辉、家乐福、沃尔玛、步步高。只有海澜之家、苏宁等少数商家选择了双线合作。与苏宁相比,海澜之家虽然店面众多,但多数为加盟店,而且自身的互联网探索时间较短,能否在双方的合作中争夺更多主动权,还是个未知数。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王力行告诉财新,AT资源禀赋不同,造成了投资路径不同:“腾讯处于流量上游,长于在去中心化中分发;而阿里处于流量下游,长于在中心化中变现。”基于业务协同,阿里希望对新零售企业拥有更多话语权。在目前腾讯投资的众多项目中,也有沃尔玛、步步高这样的企业先是与阿里谈过,因为主导权问题最终转向腾讯。关于阿里和腾讯的不同,步步高董事长王填做过这样的比喻,阿里像苹果,封闭,腾讯像安卓,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平台,互不干预。不过,没有谁愿意把自主权拱手相让。虽然马化腾在公开场合表示,“大家看满大街的移动支付,我们其实并不排斥另外一家”,他也在公开信中指出,腾讯将帮助商家从“二选一”的困境中走出来,但腾讯大规模投资背后,对零售行业带来的影响还是比外界预想地快得多。3月15日,沃尔玛在西南地区接入微信支付,对外明确表示,什么支付方式都能用,就是不能用支付宝。对此,腾讯方面回应,尊重传统零售商的自主选择。但从方便消费者角度考虑,两个支付工具同时使用显然对商家更有利。继沃尔玛之后,步步高也于3月24日宣布,旗下门店禁止使用支付宝,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行动距步步高战队腾讯仅一个多月时间,而禁用支付宝的“排他性”行为也不像此前王填对腾讯所做的比喻,反观阿里系的实体店并没有禁用微信支付。如此看来,腾讯高姿态背后是另一种试与争锋的霸气,外界普遍认为,腾讯参与新零售后,势必带来更多类似的“二选一”。零售业这场对决,争夺的是实体行业的未来,这也应验了此前内部人士对财新杂志所讲的预判,对A(阿里)、T(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来说,不是一场战斗,而是全面的战役,“AT两家的竞争针尖对麦芒,虽说不见得在协议条款里进行排他性限定,但股权关系一旦绑定,一定会有倾向性。”海澜之家的初衷是希望利用双方的技术优势,取长补短、互相借力,但在新零售这一双雄逐鹿、舍我其谁的战场上,居于攻守同盟中间地带的海澜之家能否得偿所愿,它会成为拉锯战的靶心,还是合作共赢的标杆?命运并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起惠2018-03-28 09:16:09427 次
3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1月份至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082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新业态新消费发展尤为迅速,全国网上零售额12271亿元,同比增长37.3%,比上年同期提高5.4%。与整个消费市场增长趋势协同,休闲食品行业也因年货促销迎来增长,行业数据显示,休闲零食三强中,百草味在天猫旗舰店1-2月份的销售额同比增长最高,达32.68%,良品铺子同比增长达到21.10%。另外,随着涨幅和巨头市场占额的变化,整个休闲零食行业龙头品牌之间的格局变化也引发不少业内人士关注。年货节销售亮眼,为2018年迎来开门红据天猫旗舰店销售数据显示,2018年1-2月份,三只松鼠旗天猫舰店销售额达12.5亿,同比增长1.83%,良品铺子1-2月份销售额为4.2亿元,同比增长21.10%。其中,百草味1-2月份销售额7.9亿元,以同比增长32.68%的增幅领涨整个休闲零食行业。据媒体报道,2017年百草味全网年销售达到40亿。对标2011年(转型线上后第一个完整统计年份)百草味0.23亿的销售业绩,7年以来,百草味实现了173.9倍的飞速增长,较2016年增长了48%。同期,良品铺子表现强劲。根据媒体报道,2017年良品铺子销售额为60亿,其中,线上渠道贡献约三分之一。而且,良品铺子线下动作频频,从扩张门店到跨品牌合作布局新零售,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势头很足。相较而言,三只松鼠自暂缓上市后增速稍有放慢。不过,根据媒体2月初消息显示,2018年货节期间,三只松鼠新推出的多款坚果年货礼盒销量喜人,力压百草味和良品铺子,稳居全网年货销量第一。对于表现强劲的百草味,记者采访了解到,年货节的抢眼表现主要是因为年货礼盒产品贡献。据百草味对外公布的一份2018年货节业绩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10日,百草味累计销售年货礼盒2450万个,全网礼盒销量排名第一,相当于每卖出4盒年货坚果礼盒,就有1盒属于百草味。其中,超级爆款“外婆的灶台”礼盒3个月累计售出320万盒。另外,截至2018年2月10日,百草味累计超50000吨坚果零食卖给了4170万消费者手中。行业整体增速放缓,“逆势生长”或引发行业竞逐格局休闲零食行业增速呈放缓之态,业内普遍认为是因为线上流量红利减少,电商品牌线上获客能力下降。近日,有媒体公布了一份行业报告,监测机构联合第三方独立数据部门跟踪来伊份、盐津铺子、好想你(好想你枣业和百草味)、洽洽食品、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6家企业(以下简称CR6,其中四家为上市公司)数据显示,截止17年11月30日,CR6在天猫平台的销售额Q1同比增长45.0%、Q2同比增50.3%、Q3同比增29.1%、10-11月同比增13.1%,进入Q4以来增速放缓。同期天猫全网销售额10、11月增速则分别为-38.0%和-6.2%,进入负增长通道。此外,受电商整体环境变化和价格敏感影响,以及个别品牌内外因素变化,休闲零食品牌行业格局也在逐渐发生一些变化。根据上述报告,2017年度CR6的相对市占率(即企业销售额/CR6总销售额)中,三只松鼠同比下行4.89%。相反,良品铺子和百草味线上销量呈上升趋势,两个品牌的相对占有率上行3.26%和1.57%。对此,不少媒体解读指出,在行业走入“负增长”态势中,良品铺子和百草味可谓“逆势生长”,迎来一个高速增长期。此前,中泰证券研报指出,预计2018年休闲食品市场将增长11.8%达到9191亿元的市场规模。同时,作为新零售行业头部品类资源,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未来有两倍以上的增长空间。眼下,休闲零食行业内三强角逐的态势早已形成,良品铺子、百草味、三只松鼠在2017年动作不断,境况不一:良品铺子线上线下并重,大力拓展线下渠道布局新零售;百草味投建生产基地和食品研究院,专注“练内功”,尝试线上线下联动;三只松鼠布局松鼠小镇和线下投食店,打造IP产业。业内专业人士分析,在这种行业前景下,休闲零食头部品牌眼下的布局可谓至关重要,将决定接下来新的行业格局。不过,谁能稳占头把交椅,还是一场长跑赛
一起惠2018-03-22 09:01:00352 次
3月20日消息,获悉,今天晚间有媒体曝出阿里巴巴拟收购巴基斯坦电商Daraz,对此有RocketInternet内部知情人士透露,双方确实在谈判,但是目前谈判还没有实质性进展。据了解,RocketInternet为Daraz、Jumia、Linio以及在2016年被阿里控股的Lazada的最初始投资方。其中,Daraz是西亚地区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总部在巴基斯坦,覆盖亚洲5个国家,拥有5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实际上,在此前,阿里已经开始在南亚市场进行布局。在上周,阿里巴巴关联公司蚂蚁金服决定收购巴基斯坦Telenor微金融银行的45%股权,收购代价为1.845亿美元。这将会帮助阿里巴巴拓展巴基斯坦的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有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实际上RocketInternet旗下的Jumia也可能成为阿里巴巴潜在的收购对象。据介绍,谈判从去年开始一直在进行,目前并没有实质性结果。而Jumia则为非洲本土电商平台,目前Jumia已经拥有23个国家的独立站点,其中五个国家已经开通了国际业务,包括尼日利亚、肯尼亚、埃及以及摩洛哥等。在这些国家里,Jumia覆盖了8.2亿的网购群体。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就跨境电商发展态势看,几大巨头已经开始整合全球的电商平台资源,估计世界电商也将有寡头出现。近年来,阿里开始通过对外投资拓展海外市场。其中,最重要的投资之一要算是在2016年10亿美金投资控股了Lazada。在此后,阿里分别在2017年以及本周分别用10亿美金和20亿美金增资了Lazada。据悉,Lazada于2012年3月创立,总部位于新加坡,覆盖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及越南。该平台目前拥有超过145000个本地和国际卖家,以及3000个品牌。它还为整个地区的5.6亿消费者提供服务。而在增资的同时,阿里巴巴同时宣布,彭蕾将出任LazadaCEO,目前她已是Lazada董事长。Lazada现任CEO马克斯·比特纳(MaxBittner)将卸任,担任高级顾问。对于Lazada的增资,阿里巴巴方面表示,该投资强调了阿里巴巴对Lazada业务未来取得成功以及东南亚市场增长前景的信心,该地区也是阿里巴巴全球增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Lazada也让阿里国际业务实现更快速的增长。最明显的一点在于在2016年8月阿里公布的2017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中,阿里首次把Lazada业务纳入国际零售业务中进行财务统计时,让阿里国际零售业务营收翻倍。与此同时,阿里也不断积极把阿里系的商户引入Lazada。阿里宝宝首席执行官张勇也曾明确指出,阿里将利用自身中国零售平台的商户优势,帮助国内零售商家登陆Lazada平台,向东南亚消费者售卖产品。实际上,阿里已尝试通过“东方馆”、“淘宝专页”的方式把阿里系商户带到Lazada。而Lazada这个投资案例的成功,或会促使阿里做更多的国际化投资。
一起惠2018-03-21 08:39:41399 次
百世集团创业之初希望做成平台,无奈物流行业链条长、标准化欠佳,只能绕道而行,从做“项目”升级到做“产品”,再重新回归“平台”。B2B快消品订货平台百世店加是百世平台战略的重要部分之一,它在2017年收入22.3亿,目前已覆盖36万家零售小店。日前,百世集团副总裁、百世店加总经理刘波与小编进行了对话,介绍百世店加逻辑的同时,深度解析了快消品B2B的“前世今生”。回归初心:从做项目到深度分销综合服务事实上,百世在创业之初就瞄准了平台模式,但物流行业链条长,标准化程度低的特点使得这一目标无法一蹴而就。为此,百世决定分步完成目标:2007~2008年的项目物流阶段(Project),为李宁、3M等项目级客户做供应链优化,该阶段中百世在全国建立了28各分公司。虽然百世系统可以帮助品牌提高供应链的效率,但针对局部链条的优化可发挥的空间比较有限。2009年至今的标准产品阶段(Product),在行业内推出网络化标准服务产品。目前,百世已经构建了覆盖全国完整的供应链服务网络,包括由快递、快运、云仓组成的地网和由链条中各端口的应用软件组成的天网。这些既形成了综合供应链服务的基础体系,又为百世回归“平台”初心提供了网络基础。2015年开始,百世逐渐进入平台化阶段(Platform),推出的平台化业务包括百世金融、百世优货,还有2015年7月正式上线的百世店加。为了将供应链的“推模式”变成“拉模式”,用小店数据拉动供应链,实现使需求、计划、生产节奏的全链路互动,实时同步需求与供应,2018年开始,百世店加从单纯的一站式订货平台提升为综合供应链服务平台,增加了选品和品类运营服务,结合仓储和配送服务,让小店老板去专注于如何开店。“可以预见,百世店加未来会瞄准很多由O2O热潮培养起来的用户需求。”刘波补充道,百世店加聚焦最后一公里,希望通过供应链及增值服务创新赋能小店,做到线上线下一体化,在最后一公里和快递业务深度融合,成为社区的服务的入口。应对冲击:改变供应链碎片化的低效现状据刘波介绍,我国物流供应链成本约占GDP的15%~16%,而发达国家已经可以将该数字控制在10%以内。以美国为例,其在20世纪70年代的占比为16%,到2000年就降低到了9%,其中优化空间最大的就是库存成本,而这也反映出了我国供应链效率始终无法提升的根本问题。“相比于美国,国内供给侧有太多的品牌、经销商,加上经销体系存在渠道、区域隔离和品牌隔离,导致供应链碎片化分散化,效率存在极大浪费。”刘波称,百世店加想要用平台化的思路改变这样的现状。在2015年,百世店加看到了机会。彼时,国内快消行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个转折点:电商的冲击使得整个渠道的面临变革,消费的升级让品牌的老化越发明显。曾经需求大于供给的市场变成供大于求,供应链管理效率变得尤为关键,大家必须从粗放追求增量变成精细化运营。不出预料,近两年传统零售行业发生了巨变。大卖场关店潮的原因是用户不再走进大卖场,即用户需求开始经济平衡。刘波预测,在未来的十年内,快消行业将会发生重构:大卖场业态会逐渐解体,一部分功能集中到城市的共同配送中心即电商的订单工厂(OFC),一部分分散到社区小店。“传统的卖场更多升级为体验中心,但交易更多会通过线上离用户最近的手机端和线下离用户最近的社区小店来完成。”小编了解到,百世店加正是要从中国600多万的夫妻小店入手,以它们为服务对象,结合多年来积累的仓储、配送为它们提供一站式的供应链服务,从它们开始推动行业供应链效率的提升。预见未来:所有环节数字化实现统仓共配在成为深度分销平台的过程中,百世店加已经深度思考过品牌、经销商和平台之间的关系:品牌商专注于是商品,经销商服务于品牌商,平台服务于小店和消费者,三者各司其职,达成“共赢”。他认为,百世店加这类平台相当于将原本分散、隔离的经销商服务聚合了起来,但品牌若想提升市场占有率仍需要依赖经销商,毕竟夫妻店只是品牌商渠道的一部分,相当于一个“虚拟大卖场”,但还有很多KA渠道大卖场需要去攻占。只是,经销商也需要向新经销商转型,学习如何做促销活动,如何调整店面陈列等。据了解,快消品B2B出现于2013年,在2015年开始有玩家大量涌入,而京东、阿里等大佬进入后,很多创业平台便开始很难获得资本的支持。有快消B2B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几个大玩家有相似指之处,也各有差异优势,如阿里零售通资源丰富侧重撮合,京东掌柜宝同时具备货源和物流等。但上述人士强调,toB和toC业务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烧钱拓展换不来忠诚度,因此不论以怎样的模式,都要注重控制成本。“目前有几家热门平台还都仅仅是把经销商的生意搬到了线上,这对于快消B2B是没有意义的。”刘波也表示,供应链服务往往需要“锁货”,即每个城市的SKU基本锁定,通过这样的形式避免供应链的成本过高。“只有真正改变快消行业的经分销体系,让经销商转型,实现城市的统仓共配,通过互联网让每一个环节实现数字化,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让数据发挥作用,逐渐提升全社会的效率。”他强调,快消B2B不是互联网+,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它的本质是产业升级。也正是因此,他认为整个行业还没有迎来赛点,甚至有点乍暖还寒。在刘波看来,整个行业还在破晓阶段:方向清晰赛道清楚,但改变需要很长的过程。“快消是一个上万亿的市场,容得下多条大江大河,一家企业无法改变整个行业的供应链效率,多家竞争对于行业来说是好事。”他预测,2018年各家平台会逐渐沉淀下来,整个行业也将在2019年进入巨头领跑阶段,“未来这个行业不会只有大佬,区域性的平台在特定市场也会有很好的表现。”刘波告诉小编,快消B2B的本质不是电子商务化,而是商务电子化,比如让合同、供应商结算等实现无纸化完成。“B2B最大的问题是渠道成本高、回款慢,一直靠压货的供应链是不健康的,需要一个信用体系去约束。但是,没有数字化的情况下,信用体系也就不存在。”他指出,只有同时拥有强大的信息技术和高度集成的供应链服务网络的企业,才真正具备行业价值。
一起惠2018-03-14 08:57:29460 次
据外媒报道,亚马逊正准备建造第二总部,让各个城市互相竞争,承诺提供数量惊人的新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公司现有员工的工作一定安全。据《西雅图时报》周一报道称,亚马逊将在其西雅图总部裁掉数百名员工,同时在其他地区也裁掉数百人。这家电商巨头在随后确认了报道。今年早些时候,亚马逊冻结了部分业务的招聘活动。亚马逊称,此次裁员从周一启动,将持续数周。它称,公司最近的快速增长让一些单位超出预算,部分团队的人员过多。“作为年度规划程序的一部分,我们正对公司的人事进行调整,在一些地方进行小规模裁员,在其他许多地方则大举招聘。对于受影响的员工,我们将努力在正在招聘的领域为他们找到新角色。”亚马逊说。据一份声明显示,亚马逊第二总部的候选城市目前已经从238座缩减至20座,其中19座是美国城市,一座是加拿大城市。这些城市大多位于美国东海岸,而亚马逊现有总部位于西海岸。有分析师称,中标城市将新增大量的高薪工作,因为亚马逊承诺在第二总部招聘最多50000名员工。亚马逊还计划在新设施上花费逾50亿美元,这一支出与苹果太空船总部的造价相当。据《福布斯》杂志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全球富豪榜显示,亚马逊创始人兼CEO杰夫-贝索斯(JeffBezos)的身价高达1120亿美元。
一起惠2018-03-14 08:52:28348 次
3月5日消息,有知情人士向一起惠爆料,阿里零售通已经加入无人货架战场,推出了“智选”货架。图片来自知情爆料人从爆料人提供的图片来看,“智选”货架由常温货架和冷柜组合而成,覆盖商品包括巧克力、饼干等零食以及各类果汁、饮料。一起惠就此询问了零售通相关负责人,其表示,图中硬件确系阿里零售通方面推出的货架,不过目前仅在阿里园区产品体验区中设立了一个试点,还未正式对外推广。“整个项目进度跟去年公布的智选计划保持同步。”上述人士补充道,“智选货架与上下游的合作形式还在内部讨论阶段,预计在今年3月底之前会敲定并正式落地。”该负责人介绍,相对于大多数无人货架选择拓展企业办公区的策略而言,“智选”货架计划直接入驻零售通的线下小店,未来正式对外的产品还会较当前版本做些升级。2017年,各个品牌的无人货架雨后春笋一样地出现,然而如今,早起玩家领蛙投靠了便利蜂、番茄便利奔向果小美、51零食卖身猩便利、七只考拉项目停摆……,无人货架领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经历了一番风起云涌。一场洗牌过后,大家从不能绕过的点位之争开始瞄准精细化运营。而此时,创业公司的摸爬滚打让巨头们看出了门道,京东到家、饿了么、猎豹、顺丰、每日优鲜等开始纷纷进场货架领域,阿里零售通如今似乎也要加入其中。业内人士认为,阿里零售通若真的进入无人货架领域,无疑将是“大佬入局”,“零售通覆盖小店的公开数字已经达到60万,如果将这些小店作为目标群,减少了很大的地推压力,让它可以直接从商品运营入手。”该人士强调,除保证货源外,运营货架的重要能力还有物流效率,而包括猫超仓库、蜂鸟等都可能为其助力。据一起惠网了解,早在去年12月,阿里零售通公布了智选计划,将根据淘宝线上消费数据和高德地图结合地理位置,对小店进行13个类属商圈划分:办公、景点、医院、学校、住宅区等,并根据商圈类型,对小店推出不同的大数据选品方案。同时,零售通还会面向小店推出智选货架,店主可以直接在店内接入货架,让零售通大数据直接指导货架,帮小店一站式改善产品结构。零售通方面当时表示,智选计划在产品方面的体现是在零售通中设置“智选”频道,首期将推出百货、家纺、母婴、休食、进口、文具、美妆、3C数码等8大核心类目、74个三级类目和首批目标品牌,构成第一代“智选”类目。不过,从目前这个试点货架来看,其商品类目还可能存在调整的空间。根据智选计划,零售通将通过重点打造淘品牌、区域品牌、产业带品牌、进口品牌、中华老字号和源厂直供,在2019财年实现100个淘品牌落地、100个区域品牌出省、1000个进口品牌下沉和1000个产业带品牌直供。
一起惠2018-03-06 09:55:11524 次
3月4日消息,京东(Nasdaq:JD)日前发布了2017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第四季度,京东净营收为人民币1102亿元(约合169亿美元),同比增长38.7%。净亏损为人民币9.092亿元(约合1.39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2.614亿元相比下滑27.9%。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4.493亿元(约合691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人民币7.797亿元。财报发布后,京东方面回答了分析师关于财报以及未来发展的提问,在提到京东7Fresh时,京东CFO黄宣德表示,“7Fresh是京东的一次实验,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针对实体店的实验,以实现每平方米非常高的销售额,因为通过京东打造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系统,比如达达和京东到家,基本上可以实现更高的同店销售额。我们的目的不是开特别多的店,而是想利用这种店来开发多渠道的商店技术解决方案,然后将这些解决方案用于支持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提到京东对线下零售商的投资,而通过7Fresh获得的解决方案将可以用于加强我们与线下合作伙伴的友好关系。刘强东:我再来补充一点。我们还会在北京开更多的7Fresh商店,以进行商业模式的验证。一旦商业模式验证成功,我们会采用加盟和对外自营的方式发动合作伙伴把7Fresh做好。我想说的是,京东最大的优势是已经拥有一套覆盖全国的非常健全的供应链系统,京东在这方面确实具有诸多优势。一旦商业模式得到验证,我们开店的速度会非常快。在中国,有一些在线下发展有二三十年历史的传统商超巨头,他们的供应链系统目前只是覆盖一部分中国城市,而京东商超服务已经可以触及中国任何一个角落。”
一起惠2018-03-05 10:02:39307 次
时间与距离中蕴含着商机。盒马鲜生将推出全新的外卖模式,侯毅最近这一不经意的叫阵,揭开了互联网巨头下一场战争大幕,近场零售的时代已经不远。2018年春节假期刚一结束,饿了么被阿里巴巴95亿美元全资收购的消息便不胫而走。紧接着,阿里旗下新物种盒马鲜生CEO侯毅的耿直之语传出,称将要推出全新的外卖模式,报两年前被封杀之仇,“将美团的估值打掉一半。”如果连起来看,被阿里巴巴扶持壮大的饿了么,它的下一个大概率事件应该是与盒马鲜生紧密协作。外卖平台与实体门店的结合,预示着什么?抢夺线下流量入口的盒马鲜生在外卖上的新动向,与美团外卖即将为海澜之家线下门店送货的消息两相映照,昭示着线上平台开始随着实体零售转换身姿。之前的“门店—快递—家”的配送逻辑,开始变为“门店—快递or外卖—家”。多年来苦于无法盈利的外卖平台养兵千日,终于要在拓宽业务边界的过程中进行变现战争,乃至最终被投入到腾讯与阿里巴巴主导的零售战争中去。从两条线看,阿里巴巴阵营方面,一旦盒马鲜生与饿了么协作,其想象空间是,随着盒马鲜生的商品品类不断扩张,试验成功后,将有机会在服务好盒马鲜生线上用户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打通阿里巴巴旗下天猫平台上的实体商家。腾讯阵营方面,当美团外卖与海澜之家这样的实体零售商探索成功,自然也会打通对标天猫的京东平台上的实体商家。如此一来,实体门店会成为线上平台的前置仓,线上平台则会成为实体门店的线上导购台,中间由外卖人员不断做配送服务支持,为近场零售的普及带来一轮强势推广。当外卖平台可以保证一小时达甚至半小时达,从送餐饮物品,到服装、图书、3C产品,网络零售的效率将进一步提升。对于用户来说,线上购物的体验将发生重大变化。对于门店来说,触达用户的节点也将更为密集。而对于外卖平台,上述业务模式一旦被拓展成功,将直接打破美团、饿了么近年来持续盈利难的魔咒。在双方既有的基于地理位置的外卖半径圈势力范围内,将因为增加更多需要配送的商品,从而让配送效率倍增,最终覆盖外卖人员的配送成本。但这仅是理论上的推演,当前,两大阵营上的双方仍各有软肋。美团外卖的强大在于到家业务,但却在到店方面一直未见重大推进。其实,美团与实体零售商家的接触并不算晚,未见太大起色可能源于商家的碎片化,也可能源于用户的消费习惯尚未形成。而对于盒马鲜生来说,优势肯定在于基于线上导流能力带来的到店业务,但在到家业务上,以菜鸟为核心,搭配四通一达的配送网络,其实也一直存有因无法自营物流而带来的时效和体验苦恼。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回应侯毅说,“做企业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用户,不是为了搞破坏”,言辞间充满温和和正能量,但无法改变的是,一场围绕线下做文章的近场激战已经临近。
一起惠2018-02-28 09:30:49653 次
在全球消费数字化的浪潮面前,奢侈品巨头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法国奢侈品品牌香奈儿也加码进驻电商阵地。不过在现实的业绩压力面前,品牌与渠道该如何取舍,恐怕依然是个难题。日前,香奈儿宣布将入股英国奢侈品网络零售商Farefetch。在完成入股后,香奈儿将同后者进行电子业务上的合作,由后者开发适应个人化服务的数字技术。此前,香奈儿在互联网业务的扩张上态度并非十分积极,此番直接入股奢侈品电商平台,这动作也被解读为香奈儿有意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实现线上线下零售渠道的融合。近几年,香奈儿在线上不断有一些新动作,例如在2015年与Net-a-porter合作试水首个电商项目,将旗下珠宝系列CocoCrush放到电商平台上售卖,随后又在2016年在微信卖最新款的香水产品。但与Dior、Gucci等热衷于做线上生意的奢侈品牌不同,香奈儿高层对待电商的态度显然依旧十分纠结。香奈儿全球精品部总裁BrunoPavlovsky曾于去年的11月公开表示,公司不计划将香奈儿的成衣和包袋品类在线上进行售卖,公司的电商进程到此为止。可见,面对奢侈品消费电商化的大趋势,香奈儿依然在进与出的边缘试探。尽管BrunoPavlovsky也曾表示,香奈儿在电商上布局,并不是为了扩大销量,而是为了提高对顾客服务的质量。但如今的香奈儿不得不承认,其业绩表现正遭逢骨感的现实。德勤为香奈儿撰写的财报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财年内,香奈儿营业利润下滑23%至16亿美元,总销售额下滑17%达62.4亿美元。占据香奈儿很大部分利润的化妆品与香水业务,在2015年销售额为29.1亿美元,同比下降21%。而香奈儿2016年度财报则显示,香奈儿的销售额较上一财年再度下跌9%至56.7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大跌35%至8.74亿美元。一方面是现实的业绩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坚守品牌的“不触电”原则,香奈儿最终选择了通过电商优化实体店零售体验这一折中的方式,向现实低头。与之相似,此前对电商持抗拒态度的爱马仕、LVMH也选择通过自营渠道切入电商战场。在全球奢侈品市场逐渐陷入饱和甚至倒退的趋势下,奢侈品牌拥抱电商已经蔚然成风。
一起惠2018-02-26 09:46:07533 次
优步(Uber)是全球手机打车市场的老大,在全球各国都出现了和优步竞争的本地对手,在欧洲,优步面临欧洲最大打车公司Taxify的竞争。据外媒最新消息,面对优步在伦敦业务陷入中断,Taxify近日已经申请一万个司机牌照,准备开挖伦敦这个大市场。Taxify目前已经覆盖了26个国家地区,包括欧洲、非洲以及澳大利亚。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2月24日报道,Taxify最近向伦敦市交通局申请了一万个手机打车服务的司机牌照,目前已经签约的司机总量为5000个。伦敦是全球排名前五的世界级大城市,也是手机打车公司垂涎的市场。2012年,优步进入了伦敦开始手机打车运营,到目前为止,优步一共签约了四万名司机。不过在去年底,由于监管违规等原因,伦敦市交通局停止为优步的牌照续约,目前优步在伦敦市的服务已经彻底停止,这对优步来说是重大挫折。据报道,Taxify已经把优步视为伦敦市最大竞争对手,该公司表示自身的客运费抽成更低,司机的收入更高。此次并非Taxify第一次进入伦敦市场,去年九月,该公司收购了伦敦的一家小型出租车公司,通过一种变通的方式获得了运营牌照,但是在经营三天之后,伦敦市交通局下令该公司停业。去年底,该公司承认违反了伦敦市有关出租车运营的规定,支付了250英镑的罚款,以及伦敦市交通局一万英镑的律师费。在新提交的申请文件中,Taxify表示已经意识到过去出现的错误。据悉,该公司已经解雇了英国业务的负责人,挖来了其他行业资深人士,其中包括优步英国公司的公共政策负责人。面对伦敦市政府的封杀,之前优步新任掌门人科罗沙已经公开向伦敦市民道歉,表示将会改正错误,取得伦敦人的原谅。据悉,今年四月或六月,伦敦相关的法庭将举行听证会,优步是否能够在伦敦重新运营将见分晓。对于优步来说,欧洲是能够盈利的重要市场,而且优步目前仍然占据一定的市场优势。不久前,软银集团新入驻优步的一位董事曾表示,优步未来应该更加关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拉丁美洲等盈利市场。这位高管暗示,优步不应该在软银拥有被投资打车公司的亚太市场过多纠缠。据报道,Taxify公司的总部在科技业比较发达的爱沙尼亚,目前这家公司正准备向欧洲的二级城市扩张,另外准备在今年再一次融资。据悉,中国手机打车公司滴滴之前已经向Taxify投资,获得一定股权,滴滴今年可能继续向Taxify投入资金。和全球其他国家相比,欧洲对于手机打车业务的监管更为严格。时至今日,大量的欧洲知名城市仍然禁止私家车随意通过手机软件来从事客运。之前,欧洲的一家法庭裁定,优步并不是一家高科技公司,而只不过是一家从事客运的出租车公司。这意味着所有的手机打车公司未来在欧洲都将被视作出租车公司,必须符合欧洲各国的出租车公司监管规定。
一起惠2018-02-26 09:35:33265 次
这是巧合吗?昨天,ofo宣布与中国信通院达成战略合作,戴威的笑脸刚刚刷屏结束;今天,就有媒体爆出摩拜即将完成E轮融资的消息,据悉本轮融资多于10亿美元,由美团领投,腾讯等多个老股东和新投资方跟投,并且,美团的资金已经到账。美团加入摩拜阵营,并不令人意外。2017年年底,愉悦资本的刘二海曾谈到过美团在摩拜的角色,他表示:“出行本质上是流量门槛,美团进来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美团内部人士回复投资界:“没有此事”。Anyway,传言再次霸屏。如果这接连的刷屏是巧合,只能说共享单车双巨头的缘分深不可测。大战升级现如今,ofo和摩拜之间的竞争,早已不局限于同业竞争、独角兽之战、资本大战……他们从国内打到国外,从线下杀到线上,并且随着投资方的增加、融资金额的上涨,频频上演新番剧情,精彩程度让吃瓜群众频频感叹“单车大战比热门网剧还吸睛”。投资界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成立至今,ofo已经斩获了10轮融资,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参投资本方在20家左右;如果本次美团领投传言为真,则是摩拜斩获的第11轮融资,摩拜的总融资额将超过20亿美元,参投资本方在30家左右。下表为投资界根据公开数据整理的ofo与摩拜系列融资详情:伴随着队友越来越多,竞争格局也在随之变化。首先,基于单车行业,ofo和摩拜虽然是毫无疑问的两大巨头,但是二者的地位也没有十分稳固。哈罗单车在2017年一年完成6轮融资之后,火速杀入第一梯队,看其背后投资方,蚂蚁金服赫然在列;并且,小蓝单车也在2017年起死回生,收购方为滴滴。此外,ofo、摩拜、小蓝、哈罗的“四国杀”也只是战场之一。其背后,滴滴与美团的竞争也日益激烈。2017年3月,美团开始在南京试点网约车,2017年年底,美团打车正式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温州、福州、厦门7城的APP上线打车入口,剑指滴滴。另外,摩拜的共享汽车和共享电单车也接连推出,似乎在资方支持下毫不畏惧滴滴的势力。再往后看,阿里和腾讯的竞争则生生不息。当初滴滴争战网约车霸主、美团大战点评的时候,腾讯和阿里作为背后资方就没有闲着,如今单车大战,马化腾也曾在朋友圈与朱啸虎公开“互怼”。马云也曾公开表态:“无论共享单车也好,还是当年的滴滴快的也罢,作用不可小视。共享经济服务低收入人群,收入和利润一定是不容易”。单车大战已经彻底升级为出行大战,巨头站队、资本撑腰,相信新一轮补贴大战也将拉开帷幕。ofo、摩拜传了近一年的合并,谈得怎么样了?不知不觉,ofo与摩拜或将合并的消息也被传了小一年了。起初,是ofo的投资人朱啸虎先带起这个话题,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行业还没有达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就合并,需要一定的大智慧大格局,因为很多时候我觉得,再去打消耗战没有意义。”和朱啸虎一样认为“打消耗战没有意义”的投资人不在少数。由清科集团、投资界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ofo投资人王刚不仅明确希望ofo与摩拜合并,并且提出“我希望合并后的公司,滴滴能够主导。”作为ofo与摩拜背后的两大巨头,马云不仅公开表达了自己态度,还替马化腾发了言,他说:“我知道腾讯是希望共享单车企业合并的。阿里做任何的兼并、合作都会思考对行业的贡献,不能为了垄断、为了早点收钱而做。”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马云城府很深,他口口声声说不知道阿里投了ofo,其实心里清楚谁想推动合并,于是投资ofo和哈罗单车制衡腾讯,这将是一场拉锯战。”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则表示:“可能大家份额都不太增长的时候,是合并时机吧。”另一方面,他还指出“合并的阻力不来自投资人。”倘若如此,那么创始人又是如何看待的呢?ofo创始人戴威曾对外回应过此事,他的态度可以总结为:针对合并,“在共享单车行业合作是大于竞争的”;针对资本的期待,“作为创业者,非常感谢资本,因为资本助力了企业快速发展,但资本也要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创业者应该与投资人良性互动,共同发展、解决问题。”总而言之,关于合并一事,各方都给予了观点,但是双方创始人私下有没有交流过我们并不清楚,肉眼可见的是,ofo与摩拜的战争还在继续,并且战火越烧越广阔,而ofo投资人朱啸虎已经撤退了。
一起惠2018-02-08 09:26:22398 次
221-240/878 记录12/44 页首页上一页1...9101112131415...44下一页尾页
每周热门资讯更多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万表网
最高返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