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
沃尔玛入股京东的两年后,走过“棉婚”的双方交出了成绩单。沃尔玛在京东平台上的官方旗舰店粉丝数量130万;沃尔玛全球购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500%;以及,全国30个城市200家沃尔玛门店入驻京东到家,且提供“1小时达”服务。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商城大快消事业群总裁王笑松,以“尽管合作两年,但双方仍旧处在蜜月期”来形容两者的“婚姻关系”。连续两年的销售量暴增,为互联网巨头京东的零售版图增添光彩无限,于线下零售巨头更是救其电商业务于水火之中。作为蝉联五年世界500强榜首的零售企业代表,沃尔玛的革新效果也在凸显,牵手电商巨头成为一种自救的方式,也是零售业的发展态势。两年“蜜月期”如今的甜蜜,是这场感情的基础沉淀,但京东与沃尔玛的“恋爱”阶段并非顺畅。2011年,因京东拒绝全盘收购1号店,给了沃尔玛拥抱的机会,从中国平安手中收购17.7%的股权,次年增持至51.3%,成为1号店的最大股东,这一举动也解读为沃尔玛要进军中国电商的前奏。的确,这正是沃尔玛想要释放给中国市场的信号,在当时线下实体连锁风华正茂之时,沃尔玛想要通过1号店的网购服务作为沃尔玛实体店服务的补充,如此看来,此举正是打通线上线下无界零售的鼻祖级玩家。然而,现实却过于骨感。收购后的融合问题日渐浮出水面,线上线下订单及库存无法打通、存在文化差异、甚至创始团队因分歧等因素,使得1号店自被收购后份额逐年下跌。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第一季度中国B2C市场中,1号店的市场份额仅为1.3%。随着亏损加剧,1号店逐渐变成了沃尔玛在中国电商业务上的拖累。2016年6月,沃尔玛无奈放弃了在中国自己主导发展电商的策略,将1号店“过继”京东,京东也出让5%股权,换得沃尔玛的战略合作和大部分1号店的资产,以示合作诚意。半年后,沃尔玛对京东进行第二次增持,截至2016年12月31日,沃尔玛持有12.1%的京东A类普通股,占京东A、B类总股本的10.1%,成为京东第三大股东,前两位分别为,腾讯和刘强东。紧接着,沃尔玛宣布战略投资新达达5千万美元,沃尔玛中国的实体门店将独家接入京东到家,并由达达负责全部订单的配送。升级“三通2.0”战略现在“联姻”的7年后,沃尔玛终于在中国尝到了电商红利。据沃尔玛2019财年第一季度(2018年2月1日-4月30日)财报显示,其营收达到1227亿美元,同比增长4.4%,电商业务同比增长了33%,较上一财季有所反弹。在中国市场,沃尔玛Q1的总销售额增长6%,可比销售额增长4%,创下5年来的新高。透过逐年增长的销售额数据不难看出,王笑松用“蜜月期”形容当中的甜蜜,并不为过。京东与沃尔玛合作的背后,正是无界零售的践行。首先,入股后的沃尔玛将旗下山姆会员线下商店和ASDA搬上京东,又将线上京东产品搬入到沃尔玛的商超之中。对于京东而言,沃尔玛在中国拥有数百家线下店,在供应链与采销体系上都有巨大优势;对于沃尔玛来说,背靠电商巨头,也让线上之路更轻易,同时,京东之家也能帮助其卖场获得年轻的客流。自2016年6月京东和沃尔玛宣布战略合作后,双方推出了库存、门店、用户互通的“三通”策略,近日正值两周年,双方又发布“三通2.0”战略。值得注意的是,库存互通是提高京东配送效率和沃尔玛销量商品库存周转率的关键一措,举例来说,消费者在京东自营超市购买沃尔玛在售的相同商品,快递人员可以从距离下单顾客最近的沃尔玛门店取货。京东商城大快消事业群用户体验提升部总经理祁婷补充,截至今年6月底,京东与全国29个城市180家沃尔玛门店实现部分商品的库存打通。未来,库存打通会在全国范围全面铺开,并试点推出1小时送达服务。而门店互通则主要体现在沃尔玛和京东到家的合作上。目前,全国30个城市的200家沃尔玛门店入驻京东到家平台,在今年6月份,沃尔玛在京东到家平台上的销售额是去年同期3.5倍。另外,沃尔玛中国大卖场电子商务部副总裁博骏贤(JordanBerke)透露,沃尔玛与京东到家已经在建十个项目云仓,均是100%服务于线上订单,弥补了当前沃尔玛在某些区域店铺密度的不足,有效提升沃尔玛和山姆店本身口碑之外对用户的覆盖能力。除了线上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京东与沃尔玛在线下业务的探索也积极尝试。2017年6月,沃尔玛在深圳罗田店推出了首家“沃尔玛京东之家”。截止到目前,京东和沃尔玛已经开设了4家合作门店,其中3家沃尔玛京东之家,1家沃尔玛京东专卖店。传统零售拥抱电商巨头虽然沃尔玛在中国每年都在创造佳绩,但却无法掩盖实体连锁零售的焦虑。消费升级的到来,线上流量日趋昂贵,线下增速的乏力,互联网腾讯、阿里和京东等巨头纷纷切入线下。2016年11月阿里入股三江购物,淘宝便利店借助三江进驻宁波。去年2月,阿里又与拥有4800家线下门店资源的百联集团合作,将上海作为新零售的试验田。不久后,阿里还投资15亿元与新华联合伙投资新零售。同时,重点孵化新零售盒马鲜生,改造天猫小店并投资入股高鑫零售、居然之家等线下连锁零售。与阿里的“野蛮”行为有所区别,缺乏零售基因的腾讯,则是以生态搭建的方式为主,以技术和流量注入为主,想要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再看京东,在后电商的时代,它是以开放的心态赋能线下零售。在618购物节期间,京东携手线下门店总量将超过50万家。开设了7fresh生鲜超市和3C零售体验店,入股了永辉、沃尔玛、世纪联华等。京东还得到了谷歌5.5亿美元投资。在投资消息传出之后,京东CEO刘强东在内部公开信中表示,“未来,腾讯、沃尔玛、谷歌等战略投资者将与京东一起形成‘无界零售’的生态联盟,把大量中国优质的品牌和商品带向全球市场。”视角再回到沃尔玛,同去年一样,京东与沃尔玛今年依旧继续造节,“8.8购物节”也是双方合作的一度演兵。连续五年排名财富世界500强的沃尔玛,早已成为连锁零售巨头,但其依旧要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如何应对颠覆,并且紧跟趋势迅速实现融合,沃尔玛一直在为适应中国市场而改变,但其所面对的困境,也正是所有连锁零售企业的谜团,这对于整个零售业还是一项艰巨的考验。
五年前,电商正规军是不屑与微商为伍的。彼时,微商以一种矛盾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一方面诸如俏十岁凭借微商异军突起,一年卖出了超过4亿元的面膜,并冠名央视、湖南台等多个综艺节目;另一方面,假货、层层代理、吹嘘洗脑、付钱后不发货直接跑路等乱象屡屡发生。这使得微商逐渐与传销、骗子划了等号。妖风之下,大胆者如韩束在2014年9月进军微商渠道,成为首支微商正规军。韩束之后,号称数量2000万的微商们,越来越渴望登堂入室。但转年,央视给泼了一桶冷水。2015年4月,央视新闻曝光微商面膜天价荧光剂和激素,有的超标6000倍成为毒面膜。此事令“微商”形象彻底黑化,整个行业面临灭顶之灾——以微商起家的俏十岁面膜,几乎一夜之间痛失80%的销量,后退出微商,转型实体店,其他品牌更是对“微商”的帽子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几年过去,画风再度突变。所有平台都在做微商这个月刚过半,两家在微信上做服装库存分销的公司接连宣布融资。7月2日,爱库存完成5.8亿人民币B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钟鼎创投及建发集团跟投。7月17日,好衣库完成数亿人民币B轮融资,腾讯领投,IDG、险峰长青、元璟等机构跟投。就在6月,好衣库刚刚宣布由IDG资本领投的1亿人民币A轮融资。两家公司区别不大,本质上都是借助微信进行分销。平台与品牌方谈合作,分销给微商,微商在朋友圈里卖货。当微商一词蒙上贬义色彩后,媒体们爱用“社交电商”来形容这一类电商,但随着营销术语的升级,现在出了个更加专业的名词——S2b2C,上游对接品牌方库存,下游为职业微商代购提供正品低价库存,再由微商将商品分销,形成品牌方——平台——小b(微信代购)——消费者的交易体系。S2b2C模式简图,虎嗅据公开资料绘制在爱库存、好衣库之外,运用这一模式更被人所知的是云集。2015年5月,做淘品牌起家的安徽人肖尚略转型做综合电商,上线云集微店App。2018年4月,云集宣布完成1.2亿美金B轮融资。肖尚略向媒体表示,云集日销售额最高超过2.78亿元,2017年全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这家成立三年的创业公司已经长成微信生态中估值第二高的电商公司,仅次于接连拿到腾讯投资的拼多多。这套模式打破传统电商中的天价流量困境,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的传播低成本获客,并且有裂变效应,使得平台体量飙升。于是苦于流量压力的中小型平台纷纷转型。去年7月,母婴电商贝贝网推出“贝店”,当时贝店负责人如此描述这一业务:“第一个关键词是共享,即将贝贝的供应链体系开放给用户,让他们在自己的社群当中做分享和分销,从中产生效益。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分享,很多家庭都会在妈妈群里面,妈妈群一定会有少数的两到三个核心人士,她能够影响到社群的价值和定位,我们希望赋能到对应的人,让她们为妈妈群体服务。”几乎在同一时间,做海淘的达令宣布品牌升级为“达令家”招募会员,成为会员后可以销售达令家提供的产品。此后,诸如楚楚街上线楚楚推,以及洋葱海外仓、好物满仓、有好东西等创业项目跑步入场。电商巨头如阿里、京东等对微商分销也有所涉及。支付宝界面中一度出现微商进货入口去年一段时间支付宝主页上曾出现“微商进货”标签,给其微商业务引流。阿里的微商属于一级分销模式,用户使用阿里巴巴一款“微供”系统筛选商品、供销商,再使用App“采源宝”一键铺货到微信、朋友圈。今年1月份,京东和美丽联合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推出“微选”,入口在微信—发现—购物中。微选初始形态有些像淘宝头条,经过几次产品更新,现在来看像是微商分销平台。在首页,所有产品都注明返佣金的字眼,点击进入具体店铺,均在显眼位置挂有“合伙人招募”的广告,申请成为合伙人后同样可以一键转载铺货。网易在去年6月推出网易推手,网易旗下拿来分佣的产品将全部来自网易直营商品——网易严选、网易考拉。唯品会则在近期上线类似的产品云品仓。与创业企业不同,电商巨头们大都严守“一级分销”模式,避免政策风险。于是到最后,无论是做平台的还是做自营的,最后都成了做微商的。为什么微信分销遭追捧微商分销模式神不知鬼不觉地遍地开花。参与其中的既有电商巨头也有成立四五年模式已经成熟的第二梯队玩家,更有不计其数叫都叫不上名字的创业公司。为什么这一模式受到追捧?首先,流量成本高企依然是电商不能承受之痛。新产品获客要投广告,无论是低价补贴,还是百度关键词竞价,抑或做应用商店推广亦、找明星代言,说到底都是花钱买流量的模式。在创业热潮最火爆的2015年,做奢侈品二手生意的“胖虎”,把线下门店砍掉开始做线上交易平台。创始人马成曾透露,由于二手奢侈品单价高,当时获得一个下单用户的成本是1500元到2000元,主要渠道是百度关键字竞价和应用商店优化。“用户的忠诚度很低,哪边便宜就去哪边,而且获客成本这么高,就算他来你的平台下单,获客成本也赚不回来。”用户在胖虎平台上达成交易,它收取2%的佣金,而平均6000元的客单价,远不够支付流量成本,在线上尝试了两个月就停止购买流量。2016年后,流量价格对创业者来说已经贵到难以承受。有创业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购买流量,最多时一个月要花掉五六百万元人民币。“如果一家公司只拿到了几百万的天使轮,那他们融的钱还不够投广告”。2016年,海淘电商蜜淘倒闭。它在2014年获得B轮融资后,用补贴打价格战,耗费千万元买广告,以获取流量以及用户。但当更强的对手入场,同时遭遇互联网寒潮,最终兵败如山倒。相比较之下,通过微信群裂变、朋友圈传播而产生的社交流量,处于价格洼地。做跨境食品电商的格格家,在2017年同时做微信分销。创始人李潇另设团队上线一款新App,环球捕手。据一位接近李潇的人士透露,两者运营成本相同的情况下,环球捕手完成的订单数几乎是格格家的10倍。各个电商平台微信分销产品其二,电商增长放缓的大背景,要求玩家找新出路。从唯品会发布的2018年Q1财报来看,该公司总净营收为人民币199亿元(约合3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60亿元增长24.6%;净利润为人民币5.297亿元(约合84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519亿元下降4%。无独有偶,京东的第一季度财报,也呈现出了疲软的态势。财报数据显示,京东在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3.1%,而2017财年Q2、Q3、Q4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43.6%、39.2%、38.7%。增速放缓,既有季节因素,也有行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的原因。唯品会CEO沈亚在分析师会议上说:“我们正积极推进如何从货架电商转型到社交电商,从提高转化率转变为提高裂变率,从引流思维转变为裂变思维。”其三,微信天然适合做分销。“42章经”的曲凯曾经问过白鸦对社交电商的看法,当时白鸦说如果五年以后人们复盘近几年的互联网,有两件大事是一定要提的:第一个是vivo和OPPO的销量超过了小米;第二个是微信红包,让拿到vivo和OPPO的人手机里都有钱了。这两点,其实打通了四五六线城镇青年及中老年人群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此外,微信扩大了交往范围,从之前手机通讯录中数十个熟人关系扩展到几千个半数人关系,并且从之前的点对点通讯,扩展到可以通过群和朋友圈点对面通讯。机遇与风险在搜索引擎中,无论以“云集”、“环球捕手”、“贝店”还是“达令家”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最下方的相关搜索中都会出现一条联想词条“XX到底是不是传销”。官方对于传销组织的认定,通常有几个判断标准:“人员在30人以上,且层级在三级以上”,以及“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诸如阿里的微供、京东的微选、网易推手等大平台都是以一级分销来规避风险,即直接从平台分销出售给C端用户,不能再发展下线。而云集、环球捕手等平台则因分销层级不清陷入争议。2017年7月,云集微店接到一张958万的“迟到”的罚单。CEO肖尚略在公开信中承认“2015年下半年,云集微店采用的地推模式引起了一些外界争议,监管部门认为部分推广形式与《禁止传销条例》冲突”,但他强调,早在2016年2月,“在有关部门和法学人士的帮助下,云集就对地推中有争议的部分进行了整改”。公开信息显示,起初云集的店主分为三个不同的层级,缴纳398元平台服务费后,就能一键成为普通云集店主,通过自购优惠、用户CPS和邀请新店主得到报酬。在店主通过直接邀请和间接发展100名新店主以后,就成为云集主管,之后邀请的每一位新店主,他都能得到150元/位的培训费和15%的销售佣金;团队人数达到1000人后,主管就可竞聘服务商(经理)。整改之后,用户花398元购买一套自营化妆品后赠送店主资格,邀请新人购买化妆品后会获得商城代金币。主管和经理仍能获取培训费和销售佣金,但会与云集签订兼职劳动合同,从而规避风险。云集CEO肖尚略反对把云集比做微商的说法。“微商——微小的商业,这一概念非常值得推广,可是微商的层层代理、层层抽成,把原本100元的商品卖到了1000元,客户和底层微商的商业价值都没有得到尊重,是不健康的商业模式。”他认为云集与微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级分销的结算模式。“云集的财务收支都由总部统一结算,每一件商品的收入汇总至云集后,分别向供应商、品牌商支付商品成本,向物流商提供物流、仓储成本,向每一位店主、经理、主管分配利益,我们店主的利益由上往下划分,而非由下往上。”环球捕手等平台也采用了类似的做法。今年6月份《新京报》的一篇报道直指环球捕手疑似传销,其中提到,环球捕手会员用户分店主、服务商、优秀服务商三个等级。新用户在平台上购买399元的指定产品,即可开通“捕手会员”,同时成为“环球捕手店主”,可以分享销售商品获取佣金;获直属下级会员省钱额度和销售佣金收益的25%;每邀请一位下级会员可收益100元。CEO李潇回应《新京报》称,目前外面流传的一些规则并非环球捕手官方制定的,而是一些服务商曲解了规则。“环球捕手的会员体系中确实存在店主、服务商、优秀服务商三种概念,但并非所谓的‘上下线’关系,分销体系也并非多级。会员邀请一名新会员时会获得奖励以及新会员消费的佣金,是仅有的一级。”他进一步解释,当会员邀请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或新会员消费总额超过一定额度时,平台会从中选择一些优秀的会员,邀请其成为服务商;优秀服务商更是服务商中的佼佼者。服务商和优秀服务商将承担管理统筹和服务会员的职责,基于其团队人数和销售额会获得相应奖励。对于创业者来说,微信分销模式的风险在于,如果做多层分销,虽然能带来爆发式增长,但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如果只有一级分销,又要以牺牲增长速度为代价。为了避开微商所留下的骗子等固有印象,他们又以社交/社群电商等概念对这一模式进行包装。2006年,在经历了与监管层的漫长博弈和转型后,安利终于获得象征合法身份的直销牌照。十年后,这些在社交电商中掘金的创业者们,在对产品进行不断的升级变更后,不知道是否能迎来同样的好消息。
同程艺龙近期赴中国香港递交招股书,正式启动IPO计划。经过几轮融资和整合,作为上市主体的同程艺龙背后出现了诸多巨头和知名投资者的身影,包括腾讯、携程、万达、鸥翎还有后期加入的华侨城。华侨城的入股更被视为是同程艺龙赴中国香港上市的信号。在笔者看来,华侨城所获得的是其文旅布局的在线业务的完善,毕竟同程艺龙在OTA(在线旅游代理商)领域的优势显而易见。而万达将麾下的旅行社业务整合入同程艺龙后,也能更加集中自身的主业,且通过同程艺龙的资本运作达到获利退出的目的。再看同程艺龙的两大股东,携程和腾讯——根据同程艺龙招股书披露的股权结构情况,腾讯持有47621574股,持股比例24.92%,为第一大股东;携程持有43723978股,持股比例22.88%,为第二大股东。先说腾讯。捆绑了腾讯的同程艺龙,其从腾讯方面获得的最大支持就是流量。这也给同程艺龙的用户数量和活跃度带来很大提升。同程艺龙招股书显示,同程艺龙平均月活跃用户由2015年的8870万已增长至2017年的1.212亿人次,平均付费用户从2015年的390万增长至1560万。2017年,交通票务交易额超过800亿元人民币,住宿预订交易额超223亿元人民币。2017年,同程艺龙的腾讯旗下平台的平均月活跃用户为7960万,移动应用程序及WAP页面的平均月活跃用户为2790万,网站的平均月活跃用户为1370万。从数据可见,同程艺龙之所以有不错的用户增长和流量,是因为有超过60%的流量源自于腾讯相关渠道。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同程及艺龙有85.1%的注册用户居于非一线城市,而非一线城市居民2017年的旅游总支出占中国旅游总支出的89.7%,这主要受益于微信在非一线城市拥有十分稳固的市场地位。腾讯当然也从同程艺龙的合作中斩获更多客户信息和旅游大数据,尤其是使其布局了旅游产业。根据虎嗅网的预测,假如在香港主板能够获得与携程相同的市销率,同程艺龙市值约50亿美元,但在线旅行是万亿级市场,同程艺龙填补了香港主板在这个领域的空白,又有腾讯给钱给流量,阅文集团股价回落后,最新市值为86亿美元,同程艺龙市值应在100亿~150亿美元。因此,作为第一大股东的腾讯自然有利可图。但最大的获益者或许是携程。据虎嗅网统计,2017年,“艺龙”和“同程线上”营收分别为25.2亿和27.1亿,合计52.3亿,同比增加43.6%;同程艺龙总营收相当于携程的19.5%,增速比携程高4个百分点,毛利润达到携程的16.1%,毛利润率与携程的差距正在缩小。同程艺龙成立后,鉴于携程是该公司的主要股东,因此同程艺龙的收益中有相当比例贡献给了携程。尽管从股权比例来看,携程是第二大股东,但关键在于,几乎所有的酒店、机票资源和库存量大多都掌握在携程手中。也就是说,有这样一个商业逻辑——腾讯发挥麾下各大渠道优势,将同程艺龙的客户量和活跃度、黏性等大幅提升,客户越多,旅游酒店和机票的需求量就越大,而酒店、机票等资源基本都掌握在携程手中,这相当于同程艺龙在变相地为携程做“销售员”。同时,携程通过这样的资本捆绑也达到了其一贯喜好的“去对手化”效果,进一步巩固了自身作为在线旅游业界“老大”的地位,因此,携程看起来才是最大的赢家。为了掌握更多的实体资源,携程将以酒店行业为切入点,在旅游业内,抢先布局产业金融。如今,身处旅游产业中的酒店行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业态层次正逐渐从经济便捷升级成中高档,但这对不少酒店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其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根据携程调查,酒店业主想要装修或者翻新的话,通过抵押贷款的方式融资,存在贷款审批时间长、额度少、周期短等难题,难以快速满足资金需求。于是,通过对酒店行业十多年的耕耘以及对酒店投资与风险的把控,携程联合银行等众多金融机构,计划推出酒店装修方面的创新金融产品,为携程平台上的酒店业主提供金融服务。在笔者看来,拓展酒店金融或其他相关业务,意味着携程通过各种方式,将旅游、酒店和机票等资源更好地掌握在手中,增加掌控力后,携程就能充实库存,加强在供应链等方面的话语权。同程艺龙或是其他与携程有关联的业者都在为携程做实质贡献,而且这犹如马太效应一般——更多资本运作会加强携程在业内的“去对手化”和与同业的关联度,而更庞大的队伍提升了携程的议价能力和对资源的掌控权,继而让更多的关联合作方为自己做“销售员”,这是携程在下的一盘大棋。
从国内电商转战跨境电商,从欧美市场转战东南亚和非洲市场,在出海之路上越走越远,经验自然就越来越多。怕输就不要做,想赚钱就不能怂,盼成功就不能鼠目寸光,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相信每个人都懂。如何才能在海外市场成功笼络人心,如何能用首战经验拓展更多海外市场,不同海外市场该如何切入呢?近日,与小蚁科技跨境电商总监Penny林旖颖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共同探讨了跨境电商的海外之路。品牌先行顺利切入欧美市场国内市场逐渐饱和,国外市场抢滩激烈,竞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在跨境电商的头顶上,未雨绸缪似乎是化解危机的正解。据悉,前几年小蚁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上游批量代工,2016年的时候进入美国市场,2017年的时候进入欧洲市场,Penny表示,小蚁在进入欧美市场之前就已经生产出了适应海外市场的产品,利用品牌先行的优势让渠道商和零售商主动找到小蚁,加上小蚁的大量宣传促进了本次的转型。短短两年时间,小蚁品牌已经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认可,无论是在品牌认知度还是市场占有率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Penny称,目前,小蚁在速卖通平台上是出海十大品牌之一,亚马逊平台上牢牢占据个大品类bestseller,这主要归功于小蚁能够紧跟趋势,市场宣传和推广的渠道广。当然,知识产权和专利问题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面临的,也是很多中国企业出海的门槛。Penny指出,中国品牌出海欧美市场存在两个门槛,一方面在产品打造上,技术和专利是一大难点,另外一方面是公司战略方案,大多海外渠道只不过是清库存的一种方式,很多企业把国内线下的生意直接搬到海外,在产品创新和推广宣传方式上也是倾向于国内模式,自然做不好。而小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专门组建了海外的团队,根据当地市场的需求,借力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Penny称,在市场拓展方面,小蚁会将权利直接下放到成熟地区的企业,全权交给当地办公室独立运作,当然上海总部会作为总舵对技术研发,生产渠道进行支持,在公司整体战略上进行方向上指导。主打分销转战东南亚市场东南亚虽然是众多企业看中的蓝海市场,但是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时效性差等问题,很多企业虽然跃跃欲试但还是战战兢兢,怕投资会存在风险。对此,Penny表示,小蚁完全没有这样的担忧,因为小蚁是全权交给当地的分销商来拓展东南亚市场,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小蚁会在线下招募一些当地的公司去销售,利用当地公司的资源优势拓展市场,把当地的运营和推广也给分销商来做,线上可能会和国内的一些大卖家进行合作来做分销,小蚁本身只负责寻找合作资源,自身不去运营。Penny称,小蚁的产品非常适合东南亚市场,目前,在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占有率都很高,另外,小蚁还会利用打包托管的模式拓宽分销渠道,即官方开一个旗舰店,把店铺打包托管给分销企业去做,当然分销商也可以自己开一个店铺来做。当然,销量的多少有一部分取决于品牌的知名度,而目前中国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普遍不高,Penny表示,在提升海外知名度方面,小蚁除了直营团队的努力,还会高效协同当地分销零售代理,铺线下做地推,参与各种活动宣传,在信息化透明的时代,市场营销方面也可以说是全面开花,主流宣传渠道有,杂志,网红,大V等合作。中国品牌出海需要长期投入虽然短期就能收益是最好的结果,但是中国品牌在出海的道路上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成长,最重要的是要不断的投入才能有回报。对此,Penny给出中国出海的企业三点建议:第一,中国品牌出海,更多是以批量出海为主,大多跨境电商在市场的占有率表现出色,但是能体现出品牌溢价的企业还不是很多,尤其是服装品类,需要花几年时间线上线下、品牌推广、产品研发同时进行,不是一个短期内能打出爆款的节奏。第二,不要照搬国内的运营模式以及人才梯队,根据集团的战略方向,在一个市场足以支撑起技术研发项目,并且可以落地的时候组建专门的海外研发团队,当然,这需要当地人才货和政府资源等。第三,不能只在乎眼前数据,适当放权。给当地的分销公司一定权利,在符合集团整体利益以及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让分销企业自由支配。和大多中国品牌一样,小蚁也希望更够在海外市场有更好的成绩,Penny表示,得益于跨境电商平台出海的品牌溢价和渠道福利,小蚁今年会把重心放在多渠道分销上,带领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占领全球市场。
超市快送模式有4个核心关注点,按照重要性排序,分别是订单密度,盈亏模型,速度广度和无人配送,下文解读这4点。订单密度=区域线上订单日均数量/区域面积,根据网上公开信息,盒马鲜生部分门店线上订单超过线下,甚至线上订单占比70%,也就是说半径3公里范围内,盒马鲜生线上订单每天有几千单。京东到家的3公里范围订单数量可估算,笔者在上海市区某地打开京东到家APP,把距离3公里范围内超市和蔬果店的订单数量相加,得到一万多单的月销量数据。去年8月,每日优鲜公布月销售2.8亿,全国600个前置仓,北京200个前置仓,这样算来,每个前置仓每天单量180单左右,估算北京半径3公里范围内有4个前置仓,则3公里半径区域每天720单。从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结论,订单密度的排名是,盒马鲜生>每日优鲜和京东到家,估计美团外卖、饿了么商超频道,永辉生活APP,多点等与京东到家单量差别不大。超市快送第一目标当然是把规模做大,规模等于订单密度*覆盖区域,订单密度高,说明更多消费者接受,订单密度一定程度上代表模式的健康度。订单密度的背后是引流成本和留存率,如果引流成本是100元/新客,留存率是20%,那么一千万推广投入能留存2万顾客,如果引流成本是20元,留存率是50%,那么一千万推广投入能留存25万顾客,后者是前者10倍效率。盒马鲜生的订单密度为什么远高于友商,核心原因是引流成本和留存率,靠门店引流,大大降低引流成本,同时丰富多样商品也提升了留存率。订单密度还代表效率,订单密度越高,单位时间内并发订单多,那么送货员每次送货订单多,平均履单成本就会降低,履单成本当然也是超市快送模式的核心竞争力。综上所述,判断超市快送模式竞争力,第一关注点应该是订单密度。盈亏模型盈亏模型是毛利与成本的关系,成本不能远大于毛利,如果不考虑成本,不停大额补贴,那么都能把订单密度做高,超市快送项目可以阶段性亏损,但一定要亏损可控,要能看到未来价值。超市快送模式的利润主要有3部分,一是快送订单进销价格差(扣点),二是运费,三是流量变现利润。流量变现比如有永辉生活APP的次日达频道,盒马鲜生的云超频道,流量变现建立在大网络,大流量基础之上,是自然结果,考虑盈亏模型时,主要考虑订单差价毛利+运费与履单成本。如果超市快送模式平均履单成本是10元,再考虑引流、运营等其他成本,那么估计每单要14元毛利才能维持盈亏平衡。盒马鲜生没有起送门槛和运费,永辉生活、每日优鲜有起送门槛,京东到家、美团外卖商超频道有收运费,它们的目的都是需要足够的毛利支持成本,其中盒马鲜生因为商品丰富,定位较高,所以其自然客单价也足够支持,免运费也推动盒马鲜生订单密度的提高。一些失败的超市快送模式,比如在家点点、爱鲜蜂、小区快点,它们失败的原因是不能在毛利与成本之间找到平衡。在家点点与爱鲜蜂,因为商品少,如果设置门槛,顾客很难凑单,如果没有门槛,则客单价不足以支持履单成本。小区快点虽然商品丰富度够,但没有线下销售渠道,线上销量不足以支持库存周转,会恶性循环。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盈亏模型是判断超市快送模式竞争力的第二要素。速度广度速度指超市快送模式的发展速度,能否快速占领市场,广度指超市快送模式适应范围,能够在哪些区域生存发展,比如农村地区就不符合超市快送模式。从发展速度而言,京东到家>每日优鲜>永辉生活APP>盒马鲜生。盒马鲜生模式最重,开新店需要较长筹备周期,京东到家由于不用控货,不用开店,速度最快。每日优鲜的前置仓库筹建比较简单,永辉生活自有门店基数较大,它们发展速度居中。表面上理解,更快的发展速度,能培养更多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消费者一旦习惯某个超市快送平台,要转移习惯,会比较困难,除非新的平台在各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其实发展速度还要和渗透率结合起来,京东到家在半径3公里范围区域每天大概几百单,渗透率可能不到3%,并不能影响足够的消费者。如果把发展速度与渗透率结合起来看,那么盒马鲜生就会有更强竞争力,开新店的同时,老店渗透率在提升,能影响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多。在广度方面(覆盖区域范围),笔者认为,美团外卖饿了么商超频道有更强的广度,因为其与外卖结合,运力和客群可复用。其它平台,包含每日优鲜,京东到家,盒马鲜生,永辉生活APP能覆盖的广度还需要观察,怎样的消费力,人群密度适合它们,也与他们的迭代进化有关。无人配送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无人车,无人机送货时代一定会到来,目前超市快送模式只具有便利的竞争力,在无人送货时代,超市快送同时具备实惠和便利两大竞争力,超市快送有望成为第一主流购物方式,重塑零售格局,所以对于超市快送企业而言,怎么抓住无人送货时代机会,至关重要。市场份额最大的超市快送企业最可能抓住无人送货机会,市场份额大,代表习惯和心智,目前看来,盒马鲜生如果能在几年内达到足够的覆盖度,那最可能抓住无人送货红利。超市快送不仅仅是快速送货,整个业态会因为快速送货重构,比如其系统要支持快速拣货,打包配送,门店硬件要承载线上订单履约能力,供应链要符合快送场景需求,配送需要大数据路由和物流能力,所以,能够建立积累以上竞争力的企业更可能抓住无人送货机会。新工具,新技术的应用,一开始用于优化旧模式,最终新工具新技术会催生新业态新生态,比如IT技术最开始用于传统商业商品管理,收银机用于提高收银效率和准确度,最终催生了连锁超市行业。同理,无人送货会对超市快送带来怎样的改变,怎样的模式才最适合无人送货时代,这是笔者思考和实践的目标。综上所述,无人送货是超市快送企业现在就应该思考的问题,以怎样的姿态,怎样的节奏才能更好迎接未来,这样是超市快送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总结超市快送竞争力,可以从订单密度、盈亏模型、速度广度、无人送货四点分析,希望本文对读者理解超市快送有帮助。
商用车智慧服务平台狮桥集团正式宣布完成一轮由百度、阳光融汇资本联合领投的10亿元人民币战略融资。汉能投资担任本次交易的独家财务顾问。狮桥将与百度、阳光保险在AI风控技术、智能驾驶、车联网、金融和保险服务等方向展开深度合作,围绕商用车全生命周期的不同环节打造智慧金融和服务平台。根据官网介绍,狮桥成立于2012年4月,总部位于北京,已建立起以商用车为中心,围绕商用车司机和车主、经销商、金融机构、物流公司货主的生态体系。具体业务包括:运用SaaS工具,为经销商、车队运输公司提供业务管理、客户引流、库存融资、经营融资等综合解决方案;在新能源车源方面,是一汽解放新能源车在全国若干地区的一级代理;为新能源车用户提供新车购置(经营租赁、以租代购等)、车辆保养维修、充电和紧急备用车等综合解决方案以及金融业务。根据介绍,依托金融和技术实力,狮桥创立了公路运力平台——狮桥运力,自主研发了包括车货匹配、智能调度、动态定价、平台竞价等多个产品,服务电商、快递、快运、3PL及数千家专线物流公司。狮桥运力管理自有车辆4,600余台,外协加盟车辆14700余台。加入百度“Apollo”计划后,狮桥将携手百度开发并落地基于干线物流运输场景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狮桥现有员工近2000人,业务范围辐射全国30个省份的700余个县级市。2014年9月,狮桥引入控股股东美国知名私募基金贝恩资本(BainCapital);2018年6月,百度和阳光融汇资本向狮桥联合投资人民币10亿。百度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表示:“狮桥拥有行业最领先的信息化、数据化能力,有望率先落地商用车自动驾驶。狮桥已正式加入百度Apollo计划,与百度共同研发基于干线物流场景的智能驾驶技术。而百度也将在人工智能、风险征信数据、公路地图数据、驾驶数据等多方面向狮桥注入资源,推动狮桥成为中国最先进的商用车智慧服务平台。”
京东医药流通布局持续深入,继大格局的医药物流后,已进一步渗透到着眼于“送药上门”的医药O2O。着眼于整个医药流通的布局来看,相对立体的规模化效应或成为京东的竞争壁垒。在日前召开的“2018全国药店周”上,达达-京东到家CEO蒯佳祺表示,实体药店线上化发展是行业趋势所在,医药健康业务,正是京东到家今年零售赋能的重点发力方向之一。他同时表示,京东到家将不断迭代赋能工具,升级赋能策略,为合作药店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帮助其实现电商化、数字化升级,开拓线上销售新商机。这也表明,对京东无界零售的架构而言,目前O2O业务在赋能医药商方面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在实体药店线上化发展的大趋势下,O2O对于京东医药流通的整体布局而言,也将起到愈加活跃的赋能效果。此外,从京东在医药流通领域的整体布局来看,承担末端配送O2O业务也构成京东试图打造“一盘货”模式的重要一环。今年6月,京东物流方面曾表示将用“一盘货”模式赋能医药供应链,有意打通所有销售渠道,实现库存共享、统一调配。这一表态意味着京东物流有意针对医药领域的不同主体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囊括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干支线配送等服务。而对连锁药店而言,则可通过同城配送服务,补足医药流通的“最后一公里”。显然,京东有意在医药流通的多个环节部署,以期在该领域实现“无界零售”。去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支持药品流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规范零售药店互联网零售服务,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型配送方式。针对药品流通的渠道融合,政策的放开无疑为药企加码医药O2O提供了导向作用,也为京东在该业务的赋能带来更多合作机遇。据京东到家方面发布的数据,目前京东到家已为北京、上海、武汉、成都等近40座城市的消费者提供药品上门服务,同时京东整体在医药流通领域已涉及自营药房、医药批发、医药O2O等业务。随着医药物流的版图逐步完善以及医药O2O赋能效果日益彰显,规模化效应或将助推京东O2O业务占据更多竞争优势。
除了线上线下打通,跨行业融合正在成为新零售一个重要发展趋向。位于广州的奥买家全球购(以下简称“奥买家”),是最近几年跨境电商领域跑出的一匹黑马,从2015年成立,到2017年成为跨境电商十强,它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奥买家是奥园地产集团旗下的电商公司,将商业地产与跨境电商结合,并由此成长为一种新零售模式,是它最为显眼的特质。在前几年,线上化似乎是不可逆的趋势,但当线上渠道和基础设施逐渐成熟,线下的存量空间和用户资源显得越来越重要。奥买家前期在线上的技术、产品、人员做了大量投入,而在搭建完这些系统后,它线下空间的流量入口作用正在不断凸显,这是很多电商目前梦寐以求的一个新渠道。但它能否充分利用好这波红利,并将之转化为更大的动能,打造成为跨境电商的一种领先模式,是我们要着重探讨的问题。近日,i黑马&野草专访了奥买家总裁刘丽萍,从这家企业的前后端打法,以及对行业价值的思考,我们来寻找一些答案。如何理解奥买家的发展模式,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奥园集团,作为一家发展20多年的地产集团,位居中国地产30强,业务涉及地产、投资、金控、文旅等多个方向。从地产延伸到跨境电商,似乎距离很大,但对它来说,却是一线之隔,因为之前主要是线下,线上化是必然要扩展的方向。同时,跨境电商行业这几年来,一直保持着逆势增长,2012-2017年增长总和超过300%,而从2018到2022年,进口跨境电商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虽然在2017年初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规范,结果是让一批资质不强的企业遭到洗牌,整个行业红利期并没有过去,还未出现一家独大或者几家独大。如何突破业务边界,饱含着奥园等诸多地产企业的焦虑和梦想。依托跨境电商这个大机会,广州同时也是重点贸易区,跨境电商成了奥园的一个重要的新商业试验区。刘丽萍,此前她在沃尔玛、亚马逊中国、敦煌网等企业做过20多年的零售管理,2016年9月加入奥买家担任总裁。在她原有的印象中,地产公司会偏传统,很难和互联网连接。但与奥园的实际接触中,却发现它对互联网、电商行业积累了很深的认知,包括对地产里做跨境电商的成败得失都很清楚。在这种心态下,奥买家起初尝试的是以O2O模式做跨境电商,即在线下先开体验店,然后做线上商城,借助线下空间和用户资源,以一种较低的试错方式,逐步往上打通。不过,奥买家本身的目标在于搭建平台化的线上生意,摆脱单一业务的限制,这也是奥买家独立运营,完全以电商体系来走的原因。最初,因为跨境电商销售主要在线上,并没有太多实际落地的场景。而奥买家初期线上线下也处于割裂的状态,价格、库存和后台系统都没有统一。在刘丽萍看来,现在主流的消费者,尤其是80后、90后,一方面比较宅,喜欢网购,另一方面乐于在线下做吃喝玩乐的体验。奥买家一直在思考,围绕这批消费者如何才能做产业和服务更好的结合。由于商业地产的基因,奥买家诞生之日起就铺线下店,而基于跨境电商的定位,又使得它对线上平台持续在做重度投入,这样形成的其实是一个两端并重的发展模式。为了打破这种割裂状态,刘丽萍加入奥买家之后,开始进行整个电商生态体系的搭建。其中,包括开展新技术研发、B2B、B2C、物流、出口外综等多方位的线上线下业务,以此来做资源整合和效率的提升。刘丽萍告诉i黑马&野草,这块构想的逻辑主要是围绕三块:一是奥买家本身的优势是什么;二是跨境电商市场的痛点是什么;三是依托奥买家的优势能为消费者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此后两年,围绕电商生态体系的定位,奥买家在商品、技术、团队等方面都做了重要布局。在落地过程中,奥买家所着力打造的是双线购模式,它具体包含四个在线,即商品在线、会员在线、数据在线、场景在线。商品在线,就是实现线上线下同款同价同库存,减少消费者在商品上的体验差别。而会员在线和数据在线更多在于,根据线上线下用户的不同购买行为,来做精准的会员营销。场景在线依托的主要是线下门店,这也是奥买家相比很多跨境电商最大的特质之一。多场景的设置,本质上是要突破流量问题。而奥买家将线下店线上化,并依此做融合形态的双线购,是其破除流量瓶颈主要路径之一,也是在跨境电商领域,比较少见的新零售落地场景。走进奥买家全球精品店,我们会看到,每个货架上都有溯源屏,通过扫码商品二维码,可获取品牌介绍、规格以及资质认证,并连接了线上购买渠道。除了促成直接购买,它更大的目的在于建立用户信任,消解之前跨境电商的假货问题。溯源屏之外,奥买家还在店里设置了线上商品互动大屏、AR试妆镜等技术装置,来拉长消费者停留时间和品牌认知度。刘丽萍介绍,经过最近半个月的实践,进店80%的用户都转化为了线上注册用户,而其中又有80%是新用户,导流作用明显。依托这种线上线下资源连接和高效率转化,双线购模式可以说是奥买家新零售的第一站,如何开启第二第三站,还要在变化中厘清。但回头来看奥买家的这场新零售实验,我们发现,做跨境电商的新零售升级,本质上需要一定平台基础,并能在战略方向上做持续高密度的投入,以此带来更大流量,然后才有机会伴随行业大趋势迭代生长,甚至成为领先品牌。奥买家从开设线下体验店,中间搭建电商生态体系,到目前推出双线购,让它更像基于平台和经验优势所衍生的新物种。这有些像阿里做盒马鲜生、永辉做超级物种。差别的是,奥买家诞生于地产集团,这种基因在线下空间、用户资源价值越来越凸显的当下,似乎多了几重机会。所以,奥买家也在做新零售技术研发、三公里物流、门店加盟等诸多新业务,这些之前跨境电商少有涉及,就像刘丽萍对所期望的,“以科技构建商业新平台,引领商业新秩序”。但是,它也还需要更为长久、持续的验证,等到规模效应更大范围显现的时候,我们可以确信说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忙于促销清理破纪录滞销库存的Hennes&MauritzAB(HMb.ST)已经连续两季未能取得销售增长。该全球第二大服装零售商今天披露,截至5月底的二季度含税销售按当地汇率计算持平于去年同期,不及市场预期的0.5%增长,但比一季度下跌1.7%有所改善。最大竞争对手、Zara母公司InditexSA(ITX.MC)印地纺集团则本周中表示,全球销售按当地汇率计算在2-4月的一季度同比上升7%,5月至今的升幅更扩大至9%。核心品牌H&M的疲软导致Hennes&MauritzAB销售增长停滞甚至收缩,盈利能力倒退,过去三年市值蒸发了超过一半。周五盘中Hennes&MauritzAB(HMb.ST)急跌最多4.8%至133.32瑞典克朗,截至周四收盘该股在2018年已经累计下跌17.1%。H&M创始人的儿子、Hennes&MauritzAB主席StefanPersson在今年头五个月通过控股公司Ramsbury斥资64亿瑞典克朗、约合7.28亿美元在公开市场多次吸纳共计约5,300万股Hennes&MauritzAB(HMb.ST)股份,将Ramsbury的持股比例提高至44.5%。加上其妹妹LottieTham和家人所持有的5%股份,集团创始家族的持股比例达49.9%,投票权约75%,因此引起该家族将集团私有化的猜测。StefanPersson上月抛售瑞典科技公司HexagonAB(HEXAb.ST)股份套现逾20亿瑞典克朗、约合2.27亿美元后,传闻进一步发酵。根据瑞典新闻网站Breakit.se,StefanPersson周四出席集团旗下多品牌折扣新零售概念Afound在斯德哥尔摩开设的全球首店时,表示私有化传闻从集团上市以来不断翻炒,而家族增持与传闻毫无关联。二季度Hennes&MauritzAB的增值税后销售为519.83亿瑞典克朗,较去年同期的513.83亿瑞典克朗上涨1.2%,而市场期望可增长3%至530亿瑞典克朗。根据该集团最大市场德国和本土市场瑞典的行业数据,Hennes&MauritzAB的二季度期间两国的服装销售都有轻微增长。RBCCapitalMarketsLLC加皇资本市场分析师RichardChamberlain指出该集团的同店销售已经连跌三年,二季度同店销售估计比去年同期进一步下跌4%-5%,再次差过市场预期的表现加深了投资者对其中期盈利的忧虑,也显示该集团缺乏可行的计划追上零售行业快速数字化的步伐。也有投资者提出了对Stefan的儿子、Hennes&MauritzAB首席执行官Karl-JohanPersson能否带领H&M改革和集团复苏的质疑。MacquarieLtd.麦格理分析师AndreasInderst指向Hennes&MauritzAB与InditexSA印地纺集团的巨大分化。他表示Hennes&MauritzAB二季度同店销售同比减少了5%,与此同时InditexSA印地纺集团则录得4%-5%的增长。瑞典银行Handelsbanken分析师MagnusRaman认为该集团连极低水平的市场预期都不能达到,情况令人忧心,他估计过去12个月该集团的同店销售跌幅达6.8%。Hennes&MauritzAB管理层曾表示本财年同店销售会持续下滑,预计2019财年才能恢复增长。该集团的存货总额截至2月底已经高达349.59亿瑞典克朗、约合接近40亿美元,占过去12个月集团增值税后销售的17.6%和总资产的32.3%。截至5月31日,Hennes&MauritzAB在全球69个市场设有4,801间门店,比去年同期净增加303家店。过去一年集团在加速重组H&M品牌销售网络的同时,推出了中档品牌Arket及折扣零售商Afound两个新零售概念。现在该集团的独立品牌数量已经增加至九个,终于追上InditexSA印地纺集团。然而前者基本上完全倚重H&M业务,虽然该集团不拆分品牌销售,但从门店数量可以看到,截至一季度末H&M全球4,293间门店占集团门店总数的90.5%,第二大品牌COS仅占不到5%。而InditexSA印地纺集团每十间门店只有三间是Zara,而该品牌对销售的贡献达到65.6%,Bershka和Pull&Bear的门店占比也分别达到14.7%和10.4%。本财年内Hennes&MauritzAB计划关闭170间门店,同时开设390家新店。Hennes&MauritzAB(HMb.ST)周五收报133.96瑞典克朗,全天下跌4.36%。分析师RichardChamberlain对该股评级为“跑输大市”,AndreasInderst的评级为“中性”。
日前,奥买家举办2018战略发布会,奥买家全球购总裁刘丽萍表示,未来零售领域,随着消费者行为变化以及技术演进,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以消费者购物体验为核心的全面融合零售将是未来的主流业态。刘丽萍认为全面融合零售有三个趋势:一是推动线下门店体验的升级,一定是多场景、多渠道;二是会有大量服务商的涌现,三是数字化向上游产业渗透,带来上游供应链相应的改变和变革。布局双线购全力拓展线下店据悉,奥买家凭借对趋势的判断布局了双线购,基于线下实体店的线上线下全渠道深度融合,让用户全场景无缝购买。刘丽萍在发布会现场阐述了奥买家双线购的特征:商品在线、会员在线、数据在线、场景在线。她认为,奥买家双线购的商业模式里,有很重要的两点,一是上游供应链,与品牌方及物流和服务商深度合作,二是线下加盟店的拓展。对于拓展加盟店,刘丽萍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说市场上经常见的加盟方式是,你给我加盟费,我把这个品牌给你,但这种方式对于品牌是有很大的伤害。所以,奥买家的加盟采用的是整体托管,也就是说无论从技术方面还是供应链方面、运营方面,奥买家都有成熟的体系可以整个输出给加盟方,此外,对有需求的加盟线商奥买家也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加盟商发展。此外,刘丽萍介绍称,也有一些传统的连锁店希望升级改造,他们一方面希望加盟奥买家的店,一方面觉得自己做了这么多年不想改店铺名字,但是又很喜欢奥买家的理念,这种情况,奥买家会以合作的方式来更好地帮助他们升级改造。事实上,在线下店拓展方面,奥买家母公司奥园地产是奥买家强有力的支撑者,据刘丽萍介绍,借助母公司地产优势,奥买家在线下店拓展方面将快速布局。而奥园集团发展多年积累的住宅用户、物业用户、商业用户、酒店文旅用户,都将会成为奥买家的潜在用户。“奥园集团在建立自己的会员体系以及大数据中心,集团内部给予奥买家会员流量的赋能支持,奥园遍布全国的物业都有奥买家的宣传和广告,整个集团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赋能和帮助。”刘丽萍介绍称。关于奥买家双线购,刘丽萍还提到了营销一体化方面的情况。其表示,未来双线购模式里,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几千家门店,整体营销是一体化的。“也就是说做一个营销活动的时候是全线一起做,但是对每一个店又有不同的精准推送,这样可以保证我们每个店快速标准化运作以及发展。”刘丽萍表示。严控供应链建立招商体系刘丽萍认为,零售的本质是将更好、更丰富的商品提供给消费者,随着数字革命和消费者的变化,以及相应的技术大数据、AR、VR场景的应用,一定会带来上游供应链相应的改变和变革。对于奥买家而言,严控商品,打造精细化供应链也是其核心能力。对于奥买家供应链,刘丽萍做了详细分析。据其介绍,目前奥买家在供应链端主要有三块来挑选商品。一是奥买家直接和品牌商合作,或者和品牌商授权地一级经销商合作,这样让整个商品的链路更清晰。二是奥买家自营,自营侧重于母婴、美妆等品类。这些需求量大且高毛利品类通过自营可以对整个商品质量做到很好把控。三是建立招商体系,和商家合作。据刘丽萍介绍,很多的商品完全靠自营有点不太现实,比如时尚类的产品,像服装、饰品、手表,这类产品完全由奥买家自己去采购的话,库存压力很大,尤其又是季节性的,很难操作。对此,奥买家和商家合作,利用招商方式。在奥买家平台入驻的货是由商家来发“广州线下门店就是和ParisLook合作,它是法国最大的巴黎保税免费店,我们和他们直接合作,实际上就是一个商家入驻的方式。”刘丽萍介绍。刘丽萍表示,奥买家会通过资质的审核、风控体系的建立和加强,严格把控供应链端。怎么找到好的商品,也是跨境平台比较头疼地问题。刘丽萍介绍,在奥买家,商品部会去浏览海外当地相关网站和媒体,研究了解海外市场时时情况,看看他们主推商品有哪些,找到这些品牌,和他们合作。“我们既然说要把全球的好货运过来,先要知道全世界有哪些好货,这些好货一定要在当地看现在热卖的商品是什么,新品是什么,在主推的商品有哪些,这些机会点在哪里,我们都要知道,这样才能找到好的商品。”刘丽萍说。好商品过来之后,对于非标商品,比如轻奢时尚类如何去推,也是考验团队运营能力的。刘丽萍介绍,奥买家会不断有很多新的营销手段,来引导消费者。奥买家专门做了个“挑”的板块,主推很多搭配的技巧和当季主流色、流行色,以帮助消费者在时尚元素中更好地购买。刘丽萍表示,未来,奥买家将加强时尚类商品的丰富度,引入更好地时尚品牌,加大整体的招商力度。紧抓跨境新机遇深耕核心能力在发布会现场,刘丽萍介绍,2018到2022年,跨境电商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进口跨境电商增长率在整个跨境电商增长率中,占比大约是20%-30%,而且在持续提升。2018到2022年,进口跨境电商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这一系列数字背后的机会带给各个跨境电商平台机会和挑战。而据了解,跨境“4·8”新政以后,跨境进口大浪淘沙,市场格局相对稳定。在天猫国际、京东国际、网易考拉和一批垂直进口电商平台的格斗中,奥买家如何拼杀出来,争取更多用户?对此,刘丽萍认为,进口跨境电商领域中,目前还没有一家独大,也没有两家独大,每一家的打法都不同,还存在很多机会。对于整个跨境进口行业来说在政策上也是利好的,消费者对海外好产品的需求,对整个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也一定是正面和向上的。刘丽萍表示,奥买家的核心能力,就是深度融合的双线购模式,奥买家会不断探索,深耕供应链,挑选好货,迅速拓展线下门店,背靠奥园集团,加大线下网点的铺设和布局,让用户可以在奥买家全场景购买。“未来的开店计划,未来超过一百家城市,开三千家店铺。”刘丽萍说
.针对天猫国际海外商家,(除中国及发货地法定节假日外),商家需在买家付款后的120小时内发货,(定制、预售及其他特殊情形等另行约定发货时间的商品除外)商家的发货时间,以快递公司系统内记录的时间为准。2.针对进口现货商家(即带有标识的商家),商家需在买家付款后的48小时内发货,(定制、预售及其他特殊情形等另行约定发货时间的商品除外)。商家的发货时间,以快递公司系统内记录的时间为准。3.若您购买的是官网直供商品(带有标识),部分商品在详情页面无库存数量显示时,需要卖家先确认后才能接单发货。如果海外商品售罄导致卖家无法接单发货,订单将会关闭,交易资金自动返还至买家支付宝帐户。买家可在「已买到宝贝」查询到订单详情。若卖家长期不发货,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催促商家发货:【我的淘宝】-【已买到宝贝】-找到相应的订单,点击【提醒卖家发货】;或者通过阿里旺旺联系商家,询问发货时间。
携程进一步增强与BookingHoldings的合伙伙伴关系。该公司宣布,BookingHoldings旗下最大企业Booking.com的CEO吉莉安·坦斯(GillianTans)已被任命为携程董事会观察员,该席位此前由Booking.com的亚太区主管担任。携程和Booking.com将继续共享双方酒店库存的访问权,允许用户在全球选择一系列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在坦斯被任命的消息之前,携程和BookingHoldings旗下另一家企业OpenTable达成了商业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此次合作,OpenTable这家全球领先的在线餐厅预订服务将把其北美餐厅与携同的用户联系起来。携程CEO孙洁表示:“我们期待深化全球两大旅游平台BookingHoldings和携程的关系。我相信,我们的综合资源将为全球旅客带来更多的创新和价值。”“携程是Booking在中国的重要伙伴,双方的合作一直很紧密,”BookingHoldingsCEO格伦·福格尔(GlennFogel)说道。Booking.comCEO坦斯说道:“自2012年以来,我们与携程的合作关系非常紧密。作为中国最知名的旅游公司,携程是帮助促进全球旅游业发展的理想合作伙伴。我也很荣幸能代表BookingHoldings成为携程董事会观察员。”BookingHoldingsInc此前名为PricelineGroup,是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集团。该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Norwalk。今年2月份,PricelineGroup宣布更名为BookingHoldingsInc。BookingHoldings最大的品牌是Booking.com,后者拥有超过150万处预订房源,每日预订单数超过100万,在Booking控股公司总预定量和营业利润中占据极大比例。更名后的Booking控股公司将主要由六个品牌组成,分别为:Booking.com、priceline.com,Kayak,agoda.com,Rentalcars.com和OpenTable。据悉,成立于1996年的Booking.com于2005年7月被Priceline以1.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如今,BookingHoldings已经成为一家市值约1000亿美元的公司。有行业分析认为,这主要归功于Booking.com的爆炸式增长。
了维护以生活消费为目的的用户及平台销售商家(以下简称商家)的权益,若用户出现本规则中所述的违规订单情形,用户承诺其自愿接受京东或商家按照本规则进行处理。一、违规订单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为:1.一人或多人合意使用一个或多个京东账号下单不支付、不完全支付或者选择延迟发货等方式违规占库存;2.商家刷单炒信或帮助商家刷单炒信的下单行为;3.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商、代理商、销售商等对其所供货或销售的商品、服务进行回购的行为;4.代购、中间商、零售商或批发商等人员或群体、公司等,以再销售或商业使用为目的的订购行为;(企业用户、或与京东特殊销售渠道商签订合同的除外)5.盗取他人京东账号、银行账号等信息、或盗取他人京东账号中的资产等的下单行为;6.出现威胁京东或商家系统安全的行为;7.出现违反用户注册协议中约定、京东平台规则规定的行为;8.使用软件注册的京东账号,或注册信息、订单详情中含任何虚假信息的京东账号,或者以任何非京东认可的方式(如:机器人软件、蜘蛛软件、爬虫软件、刷屏软件等)访问或登录京东商城网站进行包括但不仅限于如下行为:(1)领取、兑换优惠券;(2)进行抽奖;(3)领取京豆;(4)购买商品;(5)参与各类优惠活动;9.一人或多人合意使用一个或多个京东账号购买商品或服务等数量超过正常生活消费需求的订购行为;10.下单后拒不收货的行为,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情形:(1)使用货到付款支付方式,同一用户的相同或不同京东账号累计出现3次以上无法联系到客户,或在付款前无正当理由拒收的;(2)收货人声称非本人订购的订单,京东判定为虚假下单或恶意代下单的情形;11、购买大批量商品,以资金紧张或其他理由要求分批送货;12、一人或多人合意使用一个或多个京东账号购买商品或服务等,要求更改收货地址、收货人的,单次或累计更改订单商品总数量大于等于50件,或30天内要求更改次数大于等于3次,或者要求转交其他承运商进行二次配送的;13.利用软件、技术手段、拆单或其他方式,为套取优惠、折扣、赠品、运费或其他利益而注册一个或多个京东账号、一人使用同一或多个京东账号,或合意他人使用同一或多个京东账号进行下单等行为;14.敲诈勒索商家,且商家可提供聊天记录或录音等证据;15.通过订单收货信息、订单备注、留言、评价等手段发送违规内容、广告或垃圾信息等;二、若出现以上第一条中的任一情形,用户承诺自愿接受京东或商家对违规订单进行以下任一项或多项操作:1.取消订单;2.不发货;3.对已出库、发货的订单进行拦截、追回;4.限制、降低京东会员权益,如:货到付款、下单购买商品等;5.扣除京豆;6.使用以上第一条中的形式获得的京豆、优惠券、赠品、E卡或者已经发放的实物奖品等,京东或商家有权回收、作废、或禁止、限制其使用;7.删除或屏蔽违规文字、图片或信息;8.暂停或停止服务;9.其他京东或商家认为有必要的管控措施。三、注意事项1.若出现本规则规定的违规订单情形,如订单被取消、未按照既定时间发货、不发货等,将按照本规则进行处理,若京东平台其他规则与本规则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规则规定。2.若出现本规则中规定的违规订单情形,京东、商家将采取取消订单、不予发货、不向客户提供商品或服务等措施,无任何赔付、补偿。3.若因本规则中违规订单原因,订单被取消等,将按照平台规则中快速退款流程进行退款。4.如对订单取消、不发货等情形有疑问,可与京东、商家客服进行联系。
今日,接近ofo新加坡团队的知情人士又进一步向动点科技确认,上周五(6月1日)已经有50%的ofo新加坡团队员工接到了裁员通知,他们被告知本周一(6月4日)停止工作。此外,动点科技还了解到更令人震惊的情况:在新加坡当地的一个物流公司内,满仓库的ofo小黄车正在进行打折促销,价格为每辆50新币起,折合人民币约240元。从动点科技得到的促销海报上看(题图),该仓库里堆满了成色较新的小黄车,周围还有一些未拆封的新车包装件。海报宣传标写着“ofoBicyclesWaerhouseSales”,时间是6月15—17日,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6点,每辆单车的价格为50新币。动点科技新加坡记者当晚驱车赶往海报上的地址,发现该建筑位于BokSengGroup园区内。BokSengGroup是新加坡重型吊装和运输巨头,该公司官网显示,其物流主营业务包括仓储和库存管理、集装箱仓库管理、常规卡车运输和海洋物流等。动点科技在现场看到了很多拖车和集装箱,并找到了一处堆放ofo小黄车的仓库,由于闸门紧锁,只能看到外围堆放起来的未拆封的ofo新车包装件。仓库保安似乎也并不了解具体情况,还向动点科技询问这批车会什么时候运走。如果以最新的数据来看,小黄车的单车成本约为335元。照此成本,此次促销的小黄车在原成本上还打了约七折,可谓亏本甩卖。(ofo供应商上海凤凰今年四月底发布了2017年年报,年报显示2017年ofo计划采购整车178万辆,当期确认收入59672万元,由此可以计算出,小黄车的成本约为335元。)动点科技得到的消息是物流公司和ofo存在费用纠纷,因而采取甩卖其新车的行动。ofo小黄车方面下午回复动点科技称,出售上述车辆的是新加坡一家与ofo有业务往来的货运代理/物流公司,ofo认为该公司采取出售单车的行为过于激进,并正在努力沟通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以下是完整回应:“ofo与新加坡的一家货运代理/物流公司有业务往来,并已同意支付服务相关费用。鉴于ofo正在与该公司进行商讨,我们认为对方此时采取此行动过于激进。ofo在考虑诉诸法律手段的同时,也在真诚努力地避免ofo财产被出售。在ofo看来,对方这种出售行为是不合理的,其目的是为了在双方正在进行的商讨中占据上风。ofo期待在法庭之外解决这一问题,但同时保留其法律上的所有权利。”不过,ofo方面没有正面回应其新加坡团队裁员一事,动点科技将会持续关注。
顾客是零售店最重要的经营资源。零售的经营必须要以顾客为中心。当然这个以顾客为中心不是指以顾客需求为中心,是指如何以经营好顾客资源为中心。--面对当前来客数持续下滑的严峻局面,零售店必须要重构以经营顾客资源为中心的新营销模式。长期以来的零售模式是商品驱动。也就是零售店的定位是把商品做好,用有特色的商品,用一定的品类管理技巧去吸引顾客,满足顾客需求。但是在目前的零售市场环境下,创造商品的特色越来越困难。面对商品市场的极大丰富,面对互联网打破市场之间的商品信息不对称,用自有品牌、独有品牌、超低价格等一些手段都难以达到以往的效果。以往的品类管理理念、模式也已经在逐步失效。特别是各种专业店、小业态、便利性业态的快速发展,再强的优势品类,也可能被一些专业店、小业态所取代。并且,目前的严选模式也在打破以往的零售商品组织理念。以往零售要讲究品类组织的完整,只有完整的品类组合才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也才能实现门店良好的经营成果。但是,严选模式完全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商品组织理念。只要品牌的理念能够打动目标消费者,并能产生较强的品牌信任、甚至是粉丝关系,消费者完全可以接受你所提供的部分商品,不一定是完整的商品组合。像小米的有生品见模式、MUJI模式。再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对消费购买影响的社群化特点。在商品极大丰富,在消费者购买有更多选择的环境下,在社群化成为当前重要的社会特点的情况下,社群影响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购买的主要因素。以上现象都在表明,以商品驱动的零售理念需要彻底变革了。必须要由商品驱动、以商品为中心的零售模式,变革为顾客驱动、以消费者为中心。零售的经营的核心需要由商品一端转移到顾客一端。--用品类管理的思路,做顾客分类,经营顾客资源2080法则是所有零售企业都非常熟悉的经营法则。但是,以往企业对这一法则主要是用在品类管理上。所谓2080法则就是20%的品类贡献了80%的销售,20%商品贡献了80%的业绩。当然,在大多的零售业态中,大多的情况是3070的比率法则。今天,要把这一法则转移到面对顾客的管理上。实际上很清楚,不仅是商品的经营适用于2080法则,所有经营资源都适合于这一法则。包括对顾客资源的经营上。零售企业肯定是、一定是、必然是20%的顾客为企业贡献了80%的销售。这个是不能有任何怀疑的铁律。以往我们在做品类管理中,衡量商品部门品类管理做的好不好的主要标准就是是不是做到了3070,也就是30%的商品贡献了70%的销售。只有这样,整个的企业经营才会有特色,门店才会做到重点商品突出,同时丰富性商品、补充性商品也才会合理,企业的销售结构、库存结构才会科学。今天我们必须要把这一法则用到我们的顾客管理上。也就是企业必须要做到20%的顾客为企业贡献了80%的销售,企业才会有稳定的市场,才会形成稳定的商圈,才会有稳定的发展,才会形成健康良性的循环。也可以讲,只有构建起这样一个顾客管理体系,达到了这样的一个比率,零售店才能讲是做的好的一个零售店。没有这样一个顾客管理体系的零售店是不能适应当前的零售市场环境。这一定是一个重构的思路。因为长期以来的零售店不是这样的理念、模式。长期以来的零售店对所有的顾客是“一律公平对待”的。也就是所有的顾客进入你的零售店“享受一样的待遇”。接受一样的商品、接受一样的价格、接受同等的服务。这实际上对价值顾客来讲是一种“很不公平”的经营体系。当然一些企业也实行了会员制,但大多的会员制只是一种记账的形式,也就是一种顾客的消费记录。也有一些企业实行了会员价、会员商品,但是由于这种会员的服务体系并不完整,实际产生的效果也是有限的。也包括开市客实行了会员制。但是会员制只是消费者进店的门槛。这种对价值顾客“显失公平”的经营模式,绝对是不合理的。造成的结果是零售店难以形成价值顾客,极易产生顾客流失,特别是高端价值顾客极易流失。长期以来,零售一直是这样的一种理念作指导。在这种理念指导之下,很多的零售经营方式如特价、促销等都是以这样一种“不公平”方式呈现给顾客。可能这样的不公平方式把很多的忠诚顾客、价值顾客给赶跑了。--零售店如何做顾客分类?目前看,价值顾客对零售店越来越重要。首先,目前看零售市场,你还想通过以往的促销手段去吸引新顾客越来越难。“拉新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企业必须要从稳定忠诚顾客,挖掘顾客价值上去寻求新的突破。这是主要的出路。其次,特别重要的是,目前中产阶级的崛起,已经有了一大批具备较强消费能力的新消费阶层。他们的消费能力是非常强的,有极大的消费潜力。盒马的单店曾经有年度购买贡献达到20几万以上的顾客,也有的店曾经有过单周贡献9898元的价值顾客。面对这样的价值顾客,你还是以往的经营理念,还是需要转型顾客分类,经营好价值顾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了。再是以往那样盲目的促销投放,不区分顾客对象、不讲究顾客接受,一味的特价的模式,肯定已经过时了。需要用互联网的手段实现精准营销。要解决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必须要做顾客分类。所谓顾客分类就是要把你的价值顾客、忠诚顾客细分出来。然后,用不同的策略服务好不同的价值顾客。甚至是用不同的策略精准服务好每一个价值顾客。顾客分类可以结合企业实际,可以分得细一点,也可以分的粗一点。应该是从互联网技术上可以支持企业细分到每一顾客。当然,分的越细管理和营销就会越精准,但是成本可能会高一点。未来的趋势是需要细分到每一个顾客。因为每一个顾客都有不一样的个性化需求。--企业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顾客管理体系企业必须要针对当前的零售环境,重构一套针对顾客管理的新营销体系。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成顾客注册。能够实现顾客分类、实现有效的顾客管理、实现精准的顾客管理的基础是顾客注册。企业要转换以顾客为中心的新营销模式,必须要首先完成顾客注册,把顾客变成为一种数字化信息,给顾客建立账户体系。没有顾客注册,就不可能实现这样一种转换。通过顾客注册,建立每一个顾客的账户体系,就像我们所做的商品单品管理一样,实现顾客的单客管理。就可以有效的管理、营销每一个顾客。并且借助这种连接手段,可以实现实时链接、实时影响、实时交互,将会带来更多的效果。二是构建完整的顾客营销体系。就类似于我们以往的商品营销体系一样。可以从三个方面构建:商品方面:用商品打造顾客价值。特别是围绕价值顾客,围绕创造更大的顾客价值,构建生态化的、更完整的商品、服务体系;利益方面:可以用利益分配打造价值顾客。针对不同的顾客价值贡献,采取一定的奖励回馈;服务方面:可以为价值顾客提供更优质的至尊贵宾服务,甚至是更多的增值服务。可能更需要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做。体系的设计要结合企业实际、行业实际。目标是打造终身价值顾客。三是重构企业的运行体系。重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模式转换,核心在于转变观念。需要改变几十年的零售理念。需要重构企业的运行体系、企业组织。需要按照营销顾客资源的角度,重新设计门店的定位、重构门店功能、重构新的商品体系、重构企业的运营体系。最主要的是要打破以往的很多传统模式,构建新的顾客中心模式。笔者:鲍跃忠微信bc7180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专家;专注于新零售变革实践创新。
6月4日消息,获悉,在618来临之际,京东物流海外仓全面提升,不仅为618全球购保障了物流运力,还将国际供应链的“点、线、网”串联打通,缩短与全球商品的“距离”。据了解,目前,京东物流依靠覆盖全球的海外仓、十余个保税仓及跨境口岸、近千条全球运输链路以及中国全境的配送网络和信息系统,使海外直邮的进口商品平均时效提升至3.9天,核心城市隔日达。而在“全球售”、中国品牌出口的大形势下,京东物流海外仓还将承担目的地最后一公里的仓配功能,形成一个辐射全球的仓储物流网络。另外,京东物流国际供应链已在五大洲设立超过110多个海外仓,原产地覆盖达到100%。通过海外仓进行供应链前置,能够避免增加商品不必要的物流成本,在原产地即开启商品的溯源追踪,也为打击假货和用户的购物安全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京东物流海外仓也对外开放,帮助商家全球备货。以京东物流香港仓为例,沃尔玛、莎莎、屈臣氏等品牌先后入驻,各大品牌通过京东物流香港仓进行统一存储、调拨、分拣。对于各大品牌来说,将香港仓作为主要集散地,不仅可以将商品送往内地,还可使欧美来的商品通过香港仓转运发送至东南亚等地,形成国际供应链网络。有商家表示,“使用京东物流海外仓,不仅可以销售一个原产地的货,比如日本产品可以通过日本仓进行订单生产,法国品牌可以直接在法国仓备货直邮,通过京东物流的海外仓服务,在线上可以做到全球品牌一盘货,给消费者更多进口商品选择的同时,也更便于库存管理。”据了解,目前京东物流香港仓面积近1万平米,并内设恒温区、高值区,以及针对奢侈品的专业打包台等。仓内操作、管理和系统完全按照京东国内仓储标准进行仓内的生产管理,SKU数超过10万,涵盖了母婴、个护、3C、家居、时尚、食品等品类。
2013年2月的一个深夜,化妆品公司俏十岁创始人武斌,仍在办公室里不安徘徊。公司研发的面膜始终销路不畅,令他寝食难安。尽管努力尝试了各种方法,但渠道和消费者依然对新品牌不买账,库存压力越来越大。他不由怀疑,前后多年的研发心血,可能真的要胎死腹中。5个月过后,奇迹发生——俏十岁面膜一夜爆红。武斌点石成金的魔力来自微商,这源于他的无心插柳。此前,因为库存太多,武斌心灰意冷,将面膜送给朋友们使用。有些人觉得效果不错,产生了在朋友圈展示和销售的念头,并征得了武斌的同意。意外的是,没过几天,产品销量就从最初的几盒增加到成百上千盒,伴随着核裂变般的扩散,几个月后,俏十岁传遍了全国朋友圈。武斌大喜,借势布局,一年之后,在没有一名正儿八经销售员的情况下,俏十岁卖出了超过4亿元的面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创富神话面前,压抑了多年的传统零售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纷纷踏足新大陆。韩后、太太口服液、洋河、同仁堂等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以不同模式切入,这其中:富士康卖起了手机,向百万员工招募分销商;海尔宣布招募3万名创客;国美则向旗下30万员工发出人人开微店的进击令,业绩与工资直接挂钩;甚至国企中粮也在朋友圈卖起了食品、保健品。社交电商大幕,在2015年徐徐拉开。拓荒者们热情满腔,旁观者却报以冷眼,他们认为社交电商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有评论称,社交只是一种引流方式,不是一种电商模式,不符合大众日常消费习惯;且大量微商产品单一、消费频次不高,只能靠拉下级代理层层囤货盈利,真正到达消费端的商品并不多,本质上无异于传销,这样的模式不可持续。上述评论一语成谶。由于几乎不需要任何门槛,社交电商催生了一批创业者,他们在缺少监管的情况下野蛮生长,在短短半年之内让社交电商乱象丛生:朋友圈中打擦边球、混水摸鱼者层出不穷,三无货、假货、A货亦是泛滥不止;私下窜货、乱要价、售后问题频出;央视曝光微商中含激素和荧光剂的毒面膜后,不仅大批面膜品牌遭遇滑铁卢,其他领域草根品牌也没活过5个月;俏十岁几乎一夜之间痛失80%的销量,后退出微商,转型实体店;破了微商销售纪录、光芒四射的云集和环球捕手因涉嫌传销被罚款千万整改……一时间,整个微商生态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从业者遭受前所未有的鄙视。社交电商不会有春天,传统电商仍是消费者最爱,几乎成了主流舆论的共识。然而,两年后,零售画风再次突变。传统电商增长乏力,离天花板越来越近。2015年,中国电商交易量增幅为36.5%,此后连续两年大幅下滑至19%。在互联网新增用户接近饱和状态下,引流成本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而此前不被看好的社交电商,却悄然蹿出两匹黑马——拼多多和贝店。拼多多是拼团砍价式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消费者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发送链接拼团采购,会获得超低的价格。据称,上线后不满一年,拼多多的单日成交额即突破1000万。如今,其活跃用户已超过3亿,直逼京东;月流水高达400亿元——拼多多用不到3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些成绩,阿里和京东做到这个数字用了10年。贝店是贝贝网的移动端变体,上线于2017年8月,属于综合性社交电商平台,号称打造“社交版天猫”。其模式类似直销——用户达到一定消费门槛后即可成为店主,一边可以享受作为忠实消费者的折扣福利,一边可以通过推销产品获得利润回报。上线3个月,贝店日订单量突破百万,今年3月活跃用户环比增长133.37%,位列当月移动App月活增幅榜第一。两匹黑马的狂奔,似乎让业界看到曙光——社交电商是可行的,某些高效的模式甚至可以规模化复制。另一份统计数字,更为社交电商的前景添了一把火:2017年,微信生态的电商交易总额已突破万亿,相当于阿里全年交易额的三分之一。所有人都认为风口来了,资本亦伺机而动。过去4个月中,社交电商领域,融资捷报频传:1月,库存分销平台爱库存完成1亿元A轮融资;2月,“改邪归正”的环球捕手宣布获得浙江大学战略投资,估值20亿元;4月,拼多多融资30亿美元,估值150亿美元,资本方为腾讯和红杉资本;4月,礼物说完成1亿人民币C1轮融资,C2轮正在进行;4月,“从良”的云集也得到了1.2亿美金B轮融资。这些融资背后,站着IDG资本、高榕资本、今日资本、新天域资本、鼎晖投资以及北极光等声名显赫的金主。他们眼里,看到的是下一个独角兽,甚至下一个淘宝。同样在4月,一条让业界欢欣鼓舞的消息降临——19日,帮商家开移动商店的工具提供商有赞(曾用名口袋通)完成借壳上市,市值超过60亿港币,成为“微信生态第一股”。尽管本质上,社交电商“是在长江、黄河之外,再挖出一条河的玩家”,渠道之间似乎并非零和博弈,但传统电商仍不敢怠慢,加速布局追赶,以防止用户大量流失。淘宝推出了特价版APP,对标拼多多的拼团模式;京东则在京东优选内新增了“天天拼购”模块,3-5人即可拼团获得2.7-6折的优惠,随后又推出开普勒轻商城小程序,为零售商家提供社交电商基础设施;网易考拉上线了微商城;唯品会的微商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实施。更值得回味的是,时隔4年后,微商鼻祖——俏十岁与武斌也宣布重返微商江湖,准备孵化一批新的微商品牌。一切似乎意味着,在经过市场和混乱的洗礼后,社交电商的生态终于以日益规范的趋势,让昔日战将找回了信心。只是,这信心不再属于武斌一个人,朋友圈江湖、10亿用户的争夺大战已再所难免。原本被广泛唱衰的社交电商,怎么突然间就火了?首先,在运营机制上,社交电商的确具备了传统电商不可比拟的优势——裂变。传统电商革了传统零售的命,但它的软肋在于需要千方百计地引流。一个电商平台就像一个大集,需要把四面八方的人群吸引到集市中消费,消费者之间很难相互传导。而随着平台间竞争加刷,市场增长放缓,引流的成本越来越高。社交电商则不需要集中引流,它将大集变成了无数个销售站点,每个站点都在赚取差价或售后分成的利益驱动下自动引流。或者说,社交电商将引流任务转嫁给以个体为主的分销商或代理商。以某某商为例,如果你注册成为其店主,就会获得双重身份——某某商的消费者和分销商,采购其商品时可以享受7折优惠。当你通过微信向好友推荐自己店内商品后,每成交一单便可得到3折的利润。当销售额累积到规定条件,你便可以发展下一级分销商了,你的采购成本可以低至6.5折,下级卖出的每一件商品中,你都会得到0.5折的利润。这种由消费者到分销商的过程就是裂变。对于部分商品而言,这种模式建立在较高销售价格的基础之上,以给“上级”分销商留下足够的利润分配空间。在拼团模式中,裂变效应更为明显,消费者为拿到低价而自发组团,就是在为商家作免费的引流推广,不仅用户数量增长迅速,对于想要卖掉产品的品牌商来说,获客成本、运营成本要比传统电商低得多。此外,在传统电商难以下沉的三线城市以下的市场,社交电商也更有用武之地。传统电商发展至今18年,对三线以下城市覆盖率一直不高,除了物流因素外,与这一消费群体对电商的认知度偏低有关。但这一群体却有另一个特点——更易受到熟人圈子的影响。他们的手机里可能没有淘宝、京东,但大都有微信。经过熟人推荐,在对话框里就可完成购物过程,在他们看来要比传统电商更简单、便捷。他们也拥有更多的业余时间,以适应低门槛的社交电商所提供的兼职舞台。这样广阔的卖家队伍给社交生意提供了充足的土壤。几家头部社交电商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三线以下城市产生的交易量高于一二线城市。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如火如荼的社交电商并不完美,其背后隐藏着不可忽视的三大痛点。其一,管理难到位。做分销、代理商的门槛不高,导致从业者良莠不齐、能力不一的现象颇为普遍。自以为天高皇帝远,总部看不见的微商,敢于以杀鸡取卵的方式谋取眼前利益,最终对品牌造成伤害。比如,运营已经趋于规范的拼多多和云集,至今仍不断接到各种投诉:有消费者买到假货难退货,有的退款被扣押,还有些从业者为显示平台实力而进行虚假宣传。此前云集1.2亿美元的B轮融资,某些店主敢吹出20倍,说成20亿美金,让云集无辜背锅。其二,个体从业者的收入水平,决定了模式的持续性。朋友圈里经常让人亮瞎眼的操作,莫过于微商们晒的收入,要么动辄几万、几十万的交易额截图,要么买车买房的照片,一边吹嘘自己够敬业,一边数落旁人不努力,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无数人心潮澎湃、禁不住诱惑,加入代理大军。殊不知,这背后都是满满的套路。有从业者爆料,大部分这类截图都是用专门的软件制作的,只为了击中大多数人渴望轻松发财的软肋,而且这招百试不爽。微商的收入到底有多少?一直是业界的未解之谜。实际上,由于微商所售商品种类有限,交易频次本身受限,再加上有限且不稳定的客流,导致大部分微商的实际收入如同鸡肋。在收入层次上,这个模式依旧是金字塔,越靠近顶端,收入越高,而下面的群体,则是“上位者”赚钱的渠道。某微商在知乎坦言,自己不作假、不夸大宣传、不拉代理,一年算下来连零花钱都没赚到。另一个兼职做微商,做了1年赚了不到2万,而和她一样的朋友们,都是做了一段时间后,要么换产品,要么全部放弃。混乱时期,入局早的代理,确实有人月入数万,但在日益规范的市场中,这几乎就是做梦。笔者所接触的微店店主,情况也大同小异,其中一位已经发展出5个分销商,月收入还不到两千:“现在才知道,那些说微商赚钱的,都是骗人的,想靠这个赚钱,太难了。”随着各家巨头的进一步扩张,价格战在所难免,从业者的利润或将进一步被压缩。无利可图的情况下,还有多少人愿意自发成为裂变的一份子?其三,对用户的过度骚扰。用户眼里的朋友圈,应该是清静的茶馆或咖啡厅,圈内好友晒着各自的心情,欢声笑语、嬉笑怒骂。但各种格格不入的微商广告,却打破了既有的环境,实在难以讨喜。不难想象,这场风口之下,朋友圈里的微商会越来越多。当茶馆里叫卖声此起彼伏的时候,用户们是继续忍受,还是会选择离开?借用俏十岁创始人武斌的话:做微商就像洗澡,随时想洗都可以去洗。但是,一定要调好水温,过热了一定会被烫死。
为了维护以正常生活消费为目的的用户及平台销售商家(以下简称商家)的权益,在用户提交订单后、实际签收前,若出现本规则中所述的非正常订单情形,用户承诺其自愿接受国美或商家按照本规则进行处理。一、非正常订单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一人或多人合意使用多个账号下单不支付或者选择延迟发货不正当占库存;2.帮助商家刷单或者供应商自买等非正常消费客户订单;3.盗取他人国美账号、银行帐号等信息下单购买商品;4.出现威胁国美或商家系统安全的行为;5.出现违反用户注册协议中约定、国美平台规则规定的行为;6.使用软件刷单、注册的帐号,或注册信息、订单详情中含任何虚假信息的账号进行如下行为:(1)领取、兑换优惠券;(2)进行抽奖;(3)领取美豆;(4)抢购热门商品;(5)其他非以生活消费为目的的购买商品或参加活动的行为。二、若出现以上第一条中的情形,用户承诺自愿接受国美或商家对非正常订单进行以下任一项或多项操作:1.删除、取消订单;2.不发货;3.对已出库、发货的订单进行拦截、追回;4.暂时保存异常订单的国美账号;5.使用以上第一条中的形式获得的美豆、优惠券、礼品卡或者已经发放的实物奖品等,国美有权回收、或禁止、限制其使用。三、注意事项1.若出现本规则规定的非正常订单情形,如订单被取消、删除、未按照既定时间发货、不发货等,将按照本规则进行处理,若国美平台其它规则与本规则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规则规定。2.若出现本规则中规定的非正常订单情形,国美、商家将采取取消订单、删除订单、不予发货、不向客户提供商品或服务等措施,无任何赔付、补偿。3.若因本规则中非正常订单原因,订单被取消、删除等,将按照平台规则中快速退款流程进行退款。4.如对订单删除、取消、不发货等情形有疑问,可与国美、商家客服进行联系。
据美国财经网站CNBC报道,沃尔玛在幕后炮制出了大量的高科技创意。最近,这家大型零售商发布了一系列专利申请,这些专利未来有可能会彻底颠覆我们所认知的购物体验。虽然无法保证这些想法会成真,但它们让我们得以一瞥沃尔玛对未来零售业的展望。以下是沃尔玛最近公布的6项专利申请:1.智能购物车这款智能购物车的底部安装有一台专门的设备,顾客用智能手机或者其它设备来召唤它,它由中央计算机控制。这款智能购物车可以帮助购物者自动浏览超市内的货架,并且找到特定的某种商品。此外,它还可以执行导航操作,将用户引导到他们所需的商品面前,所以它可能是自动驾驶车的开始。它与亚马逊的无人售货商店非常类似。2.可穿戴追踪设备这种可穿戴设备将与商店的系统和设备相连,以追踪用户的行为。它有可能被用来提高员工的生产力。2016年的时候,亚马逊就申请了类似的员工追踪设备。3.店内库存追踪器这项专利展示了一种“电子成像设备”,这款设备可以自动感知店内库存的变化。当其感知到库存偏少时,它可以自动发送低库存信号,这样就无需员工时刻检查库存。4.室内无人机协助沃尔玛的商店面积很大,无人机也许能帮上忙,这样用户不需要店员帮助就可以完成任务。这家零售商申请了无人机辅助技术,可以向用户提供“价格验证”或“导航协助”服务。顾客有需要的话,可以用手机召唤这种室内无人机,并通过它引导自己到想要的商品货架面前。5.区块链分类帐沃尔玛也加入了区块链热潮中。这种区块链账本可以追踪商店出售给特定客户的商品,并允许客户在第一次购买后注册该商品。该零售商提交了一个用户界面模型,该模型将使用区块链技术帮助客户以新的价格转售产品。6.区块链配送卡车车队沃尔玛的“智能包装”专利采用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工具来跟踪包装内容、环境条件、位置和其他细节。专利中描述的这款设备旨在用于诸如自动驾驶车辆和自动驾驶飞机等新技术中。沃尔玛想让自动驾驶卡车更容易交货。这项技术可以通过使用“基于认证的访问和加密”来让自动驾驶车辆进入受限区域。总结再一次强调,沃尔玛申请这些专利,并不意味着该公司会将它们变成现实。根据CBInsights公司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该公司已经申请了1419项专利。然而,最新的文件显示,沃尔玛还在计划如何面对在电子商务领域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的亚马逊的挑战。
5月30日消息,在2018中国电子商务大会智慧生态——智能商业论坛上,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方巍发表了《以共享零售模式全面进军“家生活”市场》的演讲。他指出,国美正从国美电器真正的转变为国美零售,从家电市场进入到“家·生活”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零售的市场随着技术的发展,场景发生了无界的变化,而技术的发展也驱动了很多的社交、社群经济的发展以及分享的过程。所以“社交+商务+利益共享”的模式成为共享零售主要的核心。据悉,2018中国电子商务大会以“共创新时代链接新未来”为主题,由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指导,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主办、北京电子商务协会承办。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方巍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以下是演讲实录:方魏: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跟大家分享,共享零售,实际上刚才王晶女士创新旗帜讲了提供零售的人工智能方面解决方案。今天主办方挺会安排的,我们是一个典型的零售公司,我们是一个典型的老牌零售公司,31年了,我们可以看到国美它作为一个家电的零售商,它在整个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也在发生着很多变化,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主题演讲主要是以共享零售模式来进军“家·生活”的市场。我们可以看到,从零售的进程里面,今天讲的很多都是零售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原来的零售更多是研究的商品,现在的零售更多研究的是消费者,因为过去是在商品供不应求的时候,生产商造什么我们卖什么,我们只要把商品做到最低实际上就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来购买。现在时代发生了变化,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商就要造什么。所以零售商就要把所有的环节进行打通,我们现在叫做真正的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国美从一个家电的零售商也在向“家·生活”进行延展,为什么要向“家·生活”呢?这个零售业进入到无界,没有边界了,过去这行业划分了很多,比如说,做家电的、做家居的、超市的、百货的,而现在因为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很多原来零售边界全部被打破。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消费者他实际上希望提供的是一整套解决方案,家电、家居、家装、整体厨房、整体卫浴、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等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国美也开始从家电领域进入到了家电、家装和家居等领域,既是我们战略的改变也是消费者需求的改变,横向的边界被打破了,我们通过大量的技术和场景进行了全链条的整合。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整个全屋解决方案是国美在向一个“家·生活”方面进行,解决的初衷就是国美要打开自己,无论从供应链、服务端甚至在数据端所有的平台。所以这也是共享零售的基础,在全场景里面来进行延展。国美正从国美电器真正的转变为国美零售,从家电市场进入到“家·生活”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零售的市场随着技术的发展,场景发生了无界的变化,而技术的发展也驱动了很多的社交、社群经济的发展以及分享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社交+商务+利益共享”的模式成为共享零售主要的核心。这是整个共享零售的原创图,在这里面可以看到,它分为了界面端和后台的供应链端,界面端已经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融合,我们看到,有很多的用科技来创造的智慧型门店、智慧型运营,其实都是在前端的界面端进行了延展,在这里面形成了线上、线下的互动,也就是说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购物消费者已经无所谓了,很多的人希望在家里来进行购物,但是也希望能在实体店里面最好有人给他做展示。比如用线上来进行短视频的链接、跟店里的店员进行全场景的分享,这个人不用到店,因为他在家里面也可以分享店里面所有的场景。有的是在店里面购买的时候一键完成线下体验,线上下单,可以看到人是自由的穿行,用技术形成了很多的链接和链条。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是交融的融合过程,后面所有的供应链是一致的,商品端、库存和物流、服务、数据、会员都是一致的。后面的系统全部都是共享开放的,前台的界面端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界面,实现了与用户的智慧交融,后面形成的共享的供应链体系,来完成对它的支撑。这时整个商业场景,都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个场景里面打造具体家电、家装综合性体验馆,打造了小店社区店O2O的小店,进入到了四五线里面的综合类、融合性的数字门店,其实都是在这样一个架构底下完成的。在这么一个架构里面实现了人与人衔接、人与商品的衔接、人与服务的衔接,零售的本质还是在研究商品、服务,把好的商品、好的服务推送给适合的人,不是说简单的只有商品、只有服务,消费者就会接受,而是千人千面,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样的商品、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这就是技术所赋予到零售里面,零售像插上翅膀一样形成科技零售。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场景端里面,在共享零售的模式底下,基本上从国美的零售,这四个维度进行了赋能过程,第一,开放跨场景的深度运营,线上、线下的场景全面开放,通过开放平台来共同运营恰“家·生活”的场景。第二,提供了丰富场景,形成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的交融的立体店。在立体店里面人所有的行为和画像都在这里面进行了记录,以前更多记录的是线上的行为路径,而现在所有的实体店实现了数字化,把消费者在不同的场景里面所需要的综合性需求都进行记录、分解、分析后,给消费者提供相应的推荐。在交易前中后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进程,以前提供的服务都是单独的送货服务、安装服务,现在这个时代里面价值是入户服务,能通过这个服务形成用户深度链接,第一,入户了以后能给消费者做成全套的智能解决方案,来形成智能化的家庭领域安装。第二,我们可以通过APP后端给消费者做服务的物联,提供服务的算法。所以在这里面不仅场景端、供应链端、以及服务和后服务端都可以提供技术,来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黏性,这就是这个时代用技术赋予零售的方式。通过开放场景、丰富场景的内涵、多元的数据以及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形成了共享零售对零售赋能的方法。在国美来看,深度的运营方式是挖掘通过场景的赋能产生的算法,,分析用户想要什么,来反向定制商品。而不是我们让商家制定什么商品,商品再找什么用户。,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反向定制方式。目前国美这个体系,能够真正的实现O2O的反向定制。目前国美48%的商品都是差异化商品。比如,我们跟海尔,看到了整个在彩电领域的市场,除了40吋、42吋、50吋、55吋、56吋,还有小众的47吋,国美进行大量定制,推给所需要的人群,产生了很多高性价比的产品。类似这样的定制方案都是在需求被清晰挖掘后所产生的方案,这是国美深度运营对零售的赋能。第二,目前国美已经进行了线下体验、线上下单,整个的双平台交融穿行,在实体门店里面大约是8小时的体验时长,但通过手机,突破了场景和时间限制,这就是全立体的交融。这个全立体交融里面最大的价值是所有的24小时之内,人在双平台立体店里面穿行,所有数据全部都沉淀到后台的大数据工厂里,在这里挖掘每一个用户、每一个会员行为,通过各种算法进行行为分析,,一方面是向会员进行个性化智能推送,一方面是形成聚合数据以后,跟工厂开始进行集中的反向定制,因为我们一年一千亿的销售额完全有能力一次定制大约十亿以上的商品来进行销售,这里我们形成用户跟工厂之间的连接链条。这是一个重要的场景。第三,在数据处理方面我们跟很多的公司进行了纵横的联盟,通过这样联盟合作把数据进行了深度挖掘,在挖掘过程中,首先完成选品,选择出来合适的商品给到合适的用户,其次要进行扩品,我们一方面可以进行自营的采购,一方面可以打开平台进行扩品,让别的商家进入到国美平台进行销售。这里面也同时给商家赋能了相应的客户端需求。最后可以进行商品的定制。选品能力、扩品能力和定制能力,都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形成的,国美对超过2亿的会员都进行了深度挖掘,从而产生赋能和复购,这是整个科技领域里面给零售带来最大的贡献,因为原来我们零售里面的门店从来没有被数字化的时候,根本看不到这些用户里面的实际行为,我们就产生不了赋能,而现在这些技术手段实际上让零售插上了翅膀。在国美的后服务平台里,我介绍一下服务的可视化,所有的物流服务、送装一体化服务都是可视化的。其中有一点是送装一体化,其实在市面上送货、安装现在大部分仍是分离的,而我们现在送装一体化已经覆盖全部一二线城市,让用户在一个时间段里完成送货和安装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因为送货工人不一定会安装的,安装工人不一定会送货的。这里面怎么组合呢?我们是通过算法知道什么时候送货到家,货到家以后提前半个小时通知安装工过去,这样形成了无缝连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技术手段可以形成物流的可视化、送装一体化和后面智能型的客服以及链接。在这个里面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里面还有一个发挥重要作用的平台——智能的后服务,现在市面上的服务一般是把电器安装过去了、净水器安装过去了、电冰箱安装过去了、空气净化器安装过去了就算服务的结束,而我们通过这个搭建了智能平台,可以帮助用户监控家里的水、空气,家里的水、空气不一定数据传递到了云端,因为涉及到用户的隐私所以只是回传到用户自己的手环上,用户自己在家里面是可以不断的监控自己的水质、自己家里的空气。很多用户装了净水器以后,如果不经常换滤芯,出来水比我们没装还要脏。在这里面通过这样一些传感和数据的共享,我们不断的可以使用户看到机器的状态、空气质量、水的质量,从而产生更多的消费,我们也可以免费换滤芯,去做清洗,这样就进行了一个闭环的链接,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是通过更多的服务来提高用户黏性。这个服务的基础是让所有的空气跟水显性化数据化,为此我们搭了整个的后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平台,把家里的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全都连起来,即是大家所说要做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再加上后服务物联,实际上就是用智能零售的后服务搭建设一个平台来做监控。在这里面可以看到,这是整个数据的传导,通过国美管家的平台形成对家庭里面智能产品数据的回传形成服务的链接,我们在智慧型的零售过程中,提供了从后服务,服务端形成智能解决方案。这里也可以看到,国美共享零售,第一,开放所有的商品,把国美的商品后面的物流、售后体系全面开放给用户支持他们进行分享。第二,我们线上、线下的门店进行了交融互通。第三,把自己原来有形的物流、大数据等进行了开放和分享。在这里面形成了分发体系,也形成了自己的社交体系,现在这个社会既是一个线上线下穿行体,又是社交社群体,国美又建立了“美”系列,国美的商品、物流、售后全部都开放,在开放的基础上形成了分发流,通过这个分发流,用美店的方式形成了商品的共享。人人都可以来分享我们的商品,在美店上随便一键就可以开一个小店,这些小店的商品从哪儿来呢?从后台的数据库里面来,国美的供应链采购的商品都可以分享。商品卖出去以后,谁来承担售后呢?国美来承担,谁来承担物流呢?国美来承担,大家更多的帮国美卖、卖、卖,其实这也是一个分发流产生过程。每个人都会因为分享而获利,再受利益的驱动而进行分享。因为分享,有的人要逐利,有的人要达到心理的满足感。所以这是以美店为主导的载体,我们通过了美信、美媒一系列产品,希望大家可以有机会品鉴一下我们的产品,美店形成了人与商品的连接,美媒形成了人与广告主之间的连接,美视形成了人与内容之间的连接,所有这些连接都会带来自发的分发流,通过分发流产生了社会性的分发渠道,我们管它叫社交形成自发的引流点,这样就可以通过社交场景带动流量、通过开放供应链来形成自发的流量产生,这是整个国美社交分享的逻辑。通过分发流可以在整个渠道里面降零售商的成本,降低渠道之间的传播成本,这样就形成了更新型的通过共享零售的分发流体系。所以国美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国美现在拥有超过2亿的会员,希望在未来三年使国美通过智慧零售、共享零售能使国美服务到一亿的家庭。最后,因为这个社会是一个分享时代、共享时代,今天来的都是大咖,我想用凯文·凯利的一句话来作为我们主题演讲的结束语,共享更像是一种态度,一类技术,一些工具,可以推进协作、共享、聚合、协调、灵活机构以及其他各种各样新兴的社会合作的形式,它是前沿,它是创新的沃土,这种完全去中心化的力量几乎是开始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