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康师傅>文章列表
康师傅
9月2日消息,一起惠在拼多多近日更新的App中发现,一个名为“品牌馆”的栏目悄然出现在首页。其新版APP首页中间共有十个栏目,分两排呈现,而“品牌馆”位于第一排中间,也即在消费者打开第一屏的中心位置。对于品牌馆的上线,一起惠向拼多多官方进行求证,其公关人员表示,“从品牌馆中的商品销量上可以看出,这个概念其实早已有之。”而一起惠就此询问多个拼多多用户,对方均表示此前在拼多多购物时并没有注意到所谓的品牌馆这一概念。事实上,社交电商属性的拼多多起初并不太强调平台所售商品的品牌概念,业界普遍认为拼团模式和低价策略是其成功的两个最重要条件。拼多多于7月26日在纳斯达克上市,股价一度冲到26.7美元。但国内对于“五环外”电商拼多多的“挞伐”随之而来,各路段子手投来“山寨货”“假货”等利剑。与此同时,上市第五个交易日拼多多遭遇美国首家律所集体诉讼调查,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要求上海市工商局约谈拼多多。这一系列事件让拼多多股价一路受挫,8月24日达到最低点17.22美元,相较发行价19美元,市值缩水近9.4%。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让其不得不开始重视品质形象。比如,祭出“双打”行动,关店1128家。此次,上线品牌馆无疑也是拼多多尝试改变形象的又一做法。据官方数据,现在品牌馆的国内外品牌已达479个,如苹果、三只松鼠、御泥坊、清风、安踏、鸿星尔克、百草味等。一起惠还发现,拼多多的品牌馆里甚至还上架了一些以往普通消费者不太可能跟拼多多联系在一起的国际大牌、奢侈品牌,如阿玛尼、歌帝梵、纪梵希等。除此之外,还有如网易严选(83个产品)这样的渠道品牌出现在拼多多品牌馆。但是,不难看出,即使是品牌产品,拼多多也选择了价格更为亲民的产品。比如,三只松鼠在在拼多多的旗舰店,页面显示超过100元的产品仅占106款中的3款;一款阿玛尼液体眼影标价为310元,最高的产品价格为3200元,而阿玛尼在京东全球购上价格最高为47768元。从海量产品中挑出“品牌”,以品牌馆的形式强调其地位,拼多多这一行动似乎让人联想到了2011年淘宝上线的淘宝商城,也即后来的天猫。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天猫拥有超过15万个品牌,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0个品牌通过天猫向中国销售。“拼多多踩了淘宝踩过的坑,成长路径也与之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不难想象。但其所谓的品牌馆未来能否发展壮大,能否孵化成另一个天猫,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一位业内人士评论道。附:入驻拼多多的479个品牌名单A:A21、ABC、AK男装、Abckids、AUX奥克斯、奥妙、奥康、安尔乐、安德玛、安琪、安踏、澳乐、澳乐维他、澳佳宝、爱乡亲、爱仕达、爱奇艺、爱得利、爱慕莎、爱护、爱敬、爱法贝、艾斯臣、艾格、艾莱依、阿么、阿司倍鹭、阿尔卑斯、阿玛尼、阿童木、阿迪达斯、阿道夫B:B.DUCK、BABYCARE、Beats、Bose、bershka、佰草集、保乐力加、八马、北极狐、北面、博世、博洋、变形金刚、奔腾、宝宝金水、宝得适、宝瑞莱、巴布豆、巴拉巴拉、报喜鸟、斑布、暴走的萝莉、波司登、白雪、百丽、百丽丝、百乐、百斯盾、百草味、百雀羚、百龄坛、碧柔、碧生源、芭比、贝亲、贝因美、贝恩施、邦克仕C:CAMKIDS、CacheCache、Capshi、初语、春纪、晨光、潮流前线、炊大皇、茶花、草珊瑚、超威、超能D:Discovery、东成、东菱、东风嘉实多、多拉美、多芬、多莱斯、大嘴猴、大宝、大东、大黄蜂、对白、得力、得宝、得鲜、德国飞鹰、德芙、德运、杜蕾斯、滴露、稻香村、第6感、蝶翠诗、袋鼠妈妈、达利园、达芙妮、迪卡侬、迪士尼、都市丽人、都市牧场F:FivePlus、妇炎洁、富光、斧头牌、范斯、菲仕乐、蜂花、费列罗、费雪、飞利浦、飞科、飞跃、饭扫光G:GAP、光明、公牛、冈本、古井贡酒、国誉、感恩、格兰仕、格力、格力高、歌帝梵、甘源、盖朗、高露洁H:HealthyCare、华为、华味亨、华美、哈吉斯、哈尔斯、回力、回头客、好孩子、好巴食、好想你、好时、徽记、护舒宝、海信、海尔、海德、海福盛、环球、皇室玫瑰、红双喜、红牛、红色小象、红蜻蜓、红豆、花王、豪士、韩后、韩束、韩都衣舍、鸿星尔克J:JBL、JOCKEY、九牧、九阳、佳奥、佳能GLAD、健安喜、劲牌、JEEP吉普、吉香居、嘉华、嘉士利、嘉实多、嘉顿、家乐氏、捷渡、杰卡斯、杰士邦、江小白、洁丽雅、洁云、洁婷、洁柔、洁玉、箭牌、精武、纪梵希、蕉下、金号、金稻、金锣、金龙鱼、镜宴K:KDV、KIKC、凯蒂猫、凯驰、匡威、卡姿兰、卡拉羊、卡西欧、卡骆驰、口水娃、康佳、康奈、康宁、康尔馨、康师傅、康恩贝、康维他、康辉、快乐玛丽、珂兰、珂卡芙、科尔沁、科沃斯L:LOVO、丽丽、丽得姿、乐事、乐扣乐扣、乐町、六神、凌仕、力士、拉夏贝尔、拉芳、拉菲、李医生、李宁、李施德林、林氏木业、楼兰蜜语、榄菊、洛克、浪莎、溜溜梅、立白、立顿、粒上皇、绿伞、绿联、罗西尼、罗马仕、老川东、老席匠、联想、良品铺子、莱斯壁、蓝月亮、裂帛、隆力奇、雷蛇、骆驼M:MG小象、medicura、名创优品、名流、妈妈壹选、妙洁、妙管家、木林森、梦洁、梦特娇、满婷、猫人、玛丽黛佳、米莱达、美加净、美即、美宝莲、美特斯邦威、美的、美菱、美迪惠尔、膜法世家、蒙牛、马克华菲、马歇尔、NBA、NEWBALANCE、内野、农夫山泉、农心、南国、南方寝饰、南方黑芝麻、奈士迪、妮维雅、纽曼、耐克、诺澳O:OPPO、欧普照明、欧莱雅、欧诗漫P:PARATEX、匹克、普丽普莱、片仔癀、珀莱雅、皮尔·卡丹、盘龙云海、盼盼、苹果、葡记、飘柔Q:七匹狼、七度空间、亲恩、亲润、全棉时代、千禾、奇强、强生、强生婴儿、强生美肌、柒牌、泉林本色、洽洽、清风、秋水伊人、雀巢、青岛啤酒、青蛙王子R:人本、如熙、容声、日清、润本、清风、瑞士莲、荣耀S:Swisse、swkids、三利、三只松鼠、上好佳、上海香皂、丝蕴、十月结晶、双心、双枪、双汇、史努比、圣之花、圣象、收纳博士、斯沃琪、施华蔻、森田药妆、森马、水密码、水星家纺、沙巴哇、盛放、睡眠博士、膳魔师、舒客、舒蕾、苏泊尔、苏菲T:TENMIRO、Thinkpad、唐狮、天喔、天堂伞、天梭、天美意、婷美、探路者、汤臣倍健、汰渍、涂酷、添柏岚、特步、特百惠、童泰、糖猫、途虎养车V:VIVO、VermodaW、wonderbra、丸美、乌江、五粮液、威猛先生、威露士、娃哈哈、完达山、文墨、旺旺、汪汪队立大功、沃隆、温碧泉、物生物、维科、网易严选X:习酒、修正、喜临门、喜多、小熊、小米、小迷糊、小龙哈彼、序言、心相印、新秀丽、星期六、熊孩子、熙世界、相宜本草、禧天龙、西域美农、西麦、轩尼诗、雪花秀、鞋柜、Y:一叶子、云南白药、亚瑟士、亿滋、伊利、依思Q、依斯柏、医食同源、印象童年、友梦、姚太太、御泥坊、怡丽、意尔康、有友、永和豆浆、洋河、溢彩年华、燕之坊、盈湖、益节、盐津铺子、艺福堂、茵曼、衣品天成、逸阳、雅客、雅诗兰黛、雅马哈、雅鹿、鱼跃、鸭鸭Z:Zippo、中原G7、中粮、佐卡伊、卓诗尼、周大生、周大福、周黑鸭、子初、张小泉、张裕、掌阅、植美村、正泰、自然共和国、自然堂、芝华仕、芝华士、足力健、长城葡萄酒、长寿花、长虹#:360、361度(文/酸菜)
一起惠2018-09-03 09:06:57517 次
818大促前夕,苏宁大快消事业群总裁卞农与康师傅控股集团客户长陈煌树签署战略合作计划,双方将以智慧零售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和发挥苏宁线上、线下多业态、多产业优势,整合用户与场景,联动营销,并结合康师傅旗下各品牌事业部、区域优势,全面提升供应链效率与区域经营能力。官方表示,双方也将紧抓818、双十一等大促节点契机,展开品牌联动,携手向本年度1个亿的销售目标冲刺。据了解,苏宁超市作为苏宁大快消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与康师傅合作密切。双方在品牌、供应链、运营、市场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尤其是品牌和供应链方面。一、供应链:全国框架模式+全国统采模式在供应链合作上,双方通过全国框架模式和全国统采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比如饮品方面,目前双方已在其中38个大区完成合同签订,其余5个大区的合作也在积极推进过程中。饼干糕点等品类方面,目前双方已经在陆续推进全国区域的铺货。二、品牌:线上线下全渠道整合营销在营销层面,双方将强调线上线下全渠道整合营销,全国统筹、区域落地;在线上,双方将夯实线上多品类规模的同步与快速提升,建立规模优势,提升供应链效率;在线下合作方面,双方将就线下渠道深入合作,整合渠道优势,提升供应链效率。
一起惠2018-08-08 09:51:55228 次
星巴克于美东时间7月26日盘后发布三季度业绩,其全球营收增11.5%至63.1亿美元,利润增23.3%至8.5亿美元,均超过华尔街预期,但中国市场的同店门店销售额则下降2%,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市场。2017财年,星巴克在中国的同店销售增长7%,2018财年的前两个季度则分别增长6%和4%,本季度出现负增长,下滑趋势明显。瑞幸咖啡等本土品牌的快速发展对星巴克形成了挑战。为增强竞争力,星巴克宣布将在中国启动外送业务。管理层表示,随着中产阶层日渐兴起,中国市场将非常广阔,但这个市场还远未成熟,给咖啡文化的培育也留下了想象空间。目前,星巴克在中国140多个城市的闹市区、办公区及商场入口处拥有3400家门店。“花高租金把店开在核心地段,这是星巴克贴近消费者的方法,也是这家公司曾屡试不爽的快速占领中国市场的秘诀。”研究中国新零售的北京大学教授陶迅(JeffreyTowson)向《财经》记者表示。然而下滑的同店销售似乎说明,这些门店快速拉动消费的魔力正在退却。但星巴克表示,公司关注的是长期机遇和长远发展,并不只盯着销售额。“在中国,我们70%的增长来自新店。”星巴克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王静瑛在业绩发布后的网络会议中向媒体和投资者表示。她同时说到,中国市场近三年的核心战略是加大投入扩张,用开新店的方式培育中国咖啡市场,与从未喝过咖啡的人分享咖啡体验。她同时表示,华东区的业务也尚处于理顺过程中。2017年,星巴克花费13亿收购华东合资企业后,其在中国大陆的所有门店转为直营店。中国市场的挑战中国的咖啡市场正在出现打破星巴克一家独大的现状。咖啡新锐瑞幸用半年的时间开了600家店,这是星巴克入华19年在中国开店总数的近1/6。瑞幸咖啡重点发力外送业务,与星巴克形成了差异化竞争。此外,瑞幸咖啡的单杯售价比星巴克便宜十元到几十元不等,陶迅认为,瑞幸的低价策略会给星巴克带来猛烈冲击。星巴克管理层在发布三季报时确认,为适应中国消费市场的数字化变革,星巴克也将于年底在中国开展外送服务。此前,星巴克的线上业务一直局限于用数字化产品吸纳更多会员,促进实体店咖啡购买。“在中国,外送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对星巴克来说,外送服务将是对咖啡门店的有力补充。”王静瑛说。不过,星巴克和瑞幸等中国新兴咖啡品牌的不同之处在于,这家老牌咖啡连锁依然看好咖啡馆在中国作为“第三空间”的角色。今年,星巴克选择把全球最大的门店开在了中国:2017年底,在上海南京路开设了该公司全球最大的烘焙工坊,借助阿里巴巴的AR技术将其打造为“智慧门店”,今年6月底在北京开设了全球第二大门店,混合售卖咖啡、茶和酒类饮品。星巴克还计划在2018年底前开200家带吧台的咖啡店,现场展示咖啡制作。中国依旧是星巴克门店数量增长最快的市场,星巴克的中国计划是一年开600家,到2022年再拓展100个城市,将中国门店数量翻番至6000家,五年内中国区营收增至2017年的三倍,运营利润增长超过两倍。舒尔茨多次表示,星巴克的中国市场规模会超过美国。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营销学教授、副院长陈歆磊向《财经》记者表示,与西方以咖啡为主要饮品的国家不同,中国消费者喝咖啡也是对品牌和门店环境的追求,而星巴克依旧是品牌价值最高的咖啡公司之一,其门店不俗的格调和统一服务依然具有竞争力。在实体门店、外送业务以外,即饮咖啡也是星巴克在中国的发力点。未来五年,星巴克将与康师傅合作,将即饮咖啡业务扩展至中国400个城市。咨询公司英敏特数据显示,2017年星巴克在中国餐饮咖啡场所的渗透率为76%,依然稳坐市场领先地位。CEO凯文?强森(KevinJohnson)表示,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将继续保持星巴克的长期投入市场地位。“星巴克的中国之路又宽又长,盈利性和战略性将无可比拟。”王静瑛说。全球范围的挑战星巴克的客流增长数据能说明市场竞争正在加大。彭博社曾发布数据显示,经历了2015年第四季度的较快客流增长后,星巴克在中国和亚太、美国、欧非中东几大市场的客流增长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减缓,美国和欧非中东甚至时而落入负增长。美国是星巴克最成熟的市场,美国、加拿大和南美地区贡献了星巴克70%左右的营收额,但6月星巴克宣布将于2019年关闭美国市场150家,分析认为星巴克的美国市场已趋近饱和,这也是为什么星巴克非常看重中国市场的原因。从竞争态势上看,在美国本土,咖啡巨头JAB旗下PaneraBread、麦当劳等快餐咖啡,以及蓝瓶咖啡、PhilzCoffee等精品咖啡正在抢夺星巴克的顾客。从全球来看,星巴克将三季度业绩的增长归功于新顾客增加,且这些顾客的消费水平提升了。三季度星巴克增加190万活跃会员,增幅为14%,客单价增长3%。“我们的业绩至少在走上正轨,对这点我们感到欣慰。”星巴克COO罗滋?布鲁尔(RozBrewer)说。星巴克还表示,与雀巢建立的咖啡联盟将于第四季度完成融合。星巴克于今年5月宣布与雀巢建立咖啡联盟,希望借力与雀巢建立的咖啡联盟关系,将包装咖啡等产品销往更多国家和地区,并扩大这些产品的销售渠道。上半年星巴克曾一度陷入种族歧视风波;6月以来,董事会主席霍华德?舒尔茨(HowardSchultz)辞去职务,紧接着CFO思考特?莫(ScottMaw)将退休等消息也给市场带来震动。星巴克年内股票跌约10%。
一起惠2018-07-30 10:29:18238 次
收银台上一个被翻烂的本子,里面记着各种电话,康师傅方便面、旺仔牛奶、农夫山泉、百事可乐等等,随手翻翻,有时同一款产品甚至能看到几个不同的电话号码。这大概是全国数百万家夫妻小店的真实情况,他们还有一个有趣的称呼,叫做蚂蚁雄兵。手机玩的溜,互联网化却只有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全国有近700万家小店,1-3线城市数量占比约50%,呈现出强集约化效应。一线城市拥有全国6%的人口,共有53万家小店,占比7%;二线城市拥有全国19%的人口,共有114万家小店,占比16%;三线城市拥有全国21%的人口,共有181万家小店,占比25%。”星瀚投资总监魏坤告诉锌财经。别小看这些小店,他们几乎贡献了整个零售渠道40%的出货量,其中约30%夫妻店盘踞在乡镇、农村,46%在三线城市、县级市。有意思的是,夫妻小店这个“硬骨头”,早就被无数创业公司反复啃食过,但无论是供应链赋能,或者无人零售,都没有拿出过漂亮的成绩单。店商互联的突然倒闭和宣告破产,曾获雷军投资,红极一时的B2B快消品供应链电商平台店达,也在去年的低调借着盐改转型。“夫妻店的经营,一般就是两口子,真再雇个人,账算不过来。”果小7CEO万晓莉说,大部分夫妻店的店面都是自己的,但很难实现拓展和扩张。然而,从2015年开始,电商巨头们就不约而同地打起了“夫妻店”的主意。“未来五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自刘强东去年高调宣布这一消息,已经过去1年多。随后,“天猫小店”的快速跟进,证明了阿里零售的同样重视。去年锌财经曾有多篇文章报道过,那么,这个被阿里和京东,视为线下流量最后入口,权利鏖战的新战场,新零售的最后一块硬骨头,究竟有什么魔力?1、铁公鸡身上如何拔下一根毛?“他们精明的很。”鲜世纪创始人廖川跟锌财经分享了,有天他刚到老朋友王老板的夫妻小店,正好碰到一个年轻人打听隔壁店铺情况。“你打电话给这个中介,这一代房子都是他在负责。”老王一边嗑瓜子,一边拿出一张中介名片,小伙子道了谢就走了。眼看小伙子走远了,廖川问老王,隔壁店铺明明也是他的,为何要多此一举。老王风轻云淡的回答道。“中介是我弟弟嘛,这样他能多业绩。”其实,存活下来的夫妻小店或者社区便利店,比平台更理解周边用户的需求,民间智慧,加上一点点土地红利,他们就可以活得很滋润。而在选品和摆放之中,他们有更大的学问。“鲜食作为全家、7-11的主要盈利产品,一来因为毛利率高;二来这类的商品力,并不依赖于品牌,更多依赖技术和和口感,赋予的渠道品牌力。”零售业资深人士万德乾表示,夫妻小店和便利店不同,但增加商品毛利率,或是增加商品销售的预期是相同的。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夫妻小店中,经常有不知名品牌的洗发水、纸巾等的出现,因为毛利率更高。靠着这些“民间智慧”,夫妻小店依然能在电商的冲击下活下来,但巨头不会无聊到去做现在或者未来都不能赚钱的事情。以杭州的社区生鲜店Mr.please为例,店主老张告诉锌财经潘越飞,商品算平均毛利率在20%-30%之间。“6月份开张试营业,9月份大概掌握了的这个小区的消费规律,控制住了货损,就开始盈利了,现在每天能卖6000-8000左右。”开业当天的日营业额近2万,是相隔30米的鲜丰水果店日理想销售额的2.5倍。但传统的互联网模式,似乎这块“硬骨头束手无策”。据前京东O2O业务部高管分享,当年京东曾对到家物流做过很多MVP实验,当时发现送餐有极大的需求但是不赚钱,而后对到家服务的许多研究成果,在后续物流中也有应用。O2O大战之后,生活服务类的项目大多悟出了一个道理,除了省钱没有什么是刚需。这对客单价可能不超过20块的夫妻小店来说,尤其适用。拿店达app来说,当时在苏州做地推,靠着比传统渠道价格更低的爆款产品红牛作为切入点,地推团队一次又一次地拜访商家,说服其安装店达的app,第一天推了530多家店,7天一共推了3000家小店。转载自网络:干线物流示意图但问题是,夫妻店的快消品是十分透明的生意,当优惠和补贴过去,老板还是会拿起电话,找到经销商的号码,然后下一批订单。“就是因为利润低啊,稍不注重效率一两个点就没了。”店达董事长芮赟表示。这就产生一个问题,传统互联网规模+流量的打法在这里无法试用。传统夫妻小店商品的毛利率大概在10%,而且通常是和县市级的代理商直接拿货。转载自网络:生活服务模式的配送示意图假设服务商越过地区代理商,找到源头供应商,中间的差值就成了服务商的利润率,所以,去掉中间商,直接服务夫妻小店和供应商,仿佛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按照互联网思维,这时候服务商只需要做三件事情:第一,研发连接双方的APP;第二,在各地区建大型仓库;第三,拉上四通一达做好配送。可问题是,连京东和阿里都无法保证盈利的快消品供应链,一个依靠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平台,又应该通过什么盈利?靠全国性的供应链规模?转载自网络:物流系统比看起来的复杂的多店商互联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但在店达的采访中,芮赟并没透露供应链实现整体盈利的迹象。单个地区供应链无法实现盈利,推向全国只会亏的更多。而另外一个无法忽视的点在于,在夫妻小店的场景中,店主拒绝只接受一家供应商服务,他们的担心很简单,未来有一天垄断会带来成本的提升。据万德乾透露,目前阿里零售通为夫妻小店供应的商品比例,平均占比在30%。看起来,仅靠供应链盈利并不太靠谱。2、要的多,不如挖的深“我们占了跨境商品客单价高的优势。”海拍客COO徐虹分享,海拍客平台上的商品都通过京东物流配送到三四五线城市的母婴店,一罐奶粉的配送成本,从保税仓到中部地区,大概在15元左右,如果走大货贸易的物流成本会再低一些。但这些成本在,夫妻店的快消品中是不敢想象的,即便和饿了么或者美团这样的众包平台的配送成本比,快消品的利润也实在是太低了。一瓶洗发水售价才20块,更别说2块钱一罐的可乐了。“区域代理商的模式这么多年一直存在,就证明其供应效率依然是最高效的。”万德乾在采访中反复强调这一点,他认为,如果没有提供其他增值服务,互联网平台光靠类似传统的供应链,实现整体盈利是几乎不可能的。但不同的快消品适合不同的供应链,以可乐这类短供应链为例,虽然在全国的生产厂超过10个,但上海地区的厂就只负责上海地区,出了上海,所有的条件都需要重新谈过。鲜世纪零售B2C系统“根本没有总部一说。”廖川说,很多平台和品牌的签约都是胡扯,开个会合个影,宣传一做,还是要一个个代理商不停的跑。如果说B2C的生意,用户规模化效应大于供应链规模化的效应;那么B2B的生意,就是供应链效应大于用户规模化效应。“饮料即食在便利店的效率远高于B2C电商,在饮料类、即食类品类的供应链效率方面,到店的供应链效率大大优于B2C。”魏坤特别提到这一点。“深度和广度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财报的天壤之别,”廖川告诉锌财经,2B的生意不适合烧钱和补贴,鲜世纪整体供应链上是几乎可以打平,甚至能够微弱盈利。商品流和现金流示意图“RetailisDetail。”这也是廖川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所有的事情都源自细节,商品毛利率,拆分到仓库、人员、物流,然后再一级级往下扣。“任何事情超过三步就会变得复杂和容易出错,但是借助信息化和外部设备,员工只需要跟着提示做不会出错。”廖川补充,大到仓库位置,仓库形状,小到商品摆放,如何拿货,如何打包,都是一门学问。“丢框还是分拣,是要看商品的。”不同角色对科技的需求而物流也是件复杂却不好挣钱的事。“如何节约费用,其实路线非常重要。”掌上快销COO王璐,在之前的采访中表示,当用户下单后,系统会根据店主位置,智能排线。就像外卖订单一样,假如一辆车有18个地点,那么系统自动规划好路线。司机在装货时,也是按照先后顺序来装。最后一个装上车的一定是最先送达的,这样能节约卸货时间。效率依然是这件事情的关键,除了之前提到的仓库,在物流和配送体系中门道也不少。这也和传统互联网公司想的不一样。品牌方的地区供应商,在地区的物流体系中有一个弊端,那就是物流末端的进销能力特别差。“因为单品的原因,通常供应商不会为了2、3箱可乐就配送,但是如果2箱百事可乐,2箱可口可乐,再加上几箱农夫山泉或者营养快线,那我就送了。”廖川补充。据说,在最新的仓库中鲜世纪对仓库做了升级对品牌方来说,鲜世纪和掌上快销就好像一个第三方服务公司,不仅帮着卖货,还解决物流和仓配的问题,真正的化零为整。把上千种SKU,分类,规整,设计自己的体系,然后和品牌商已有的物流系统进行磨合,从而取代从前的第三方服务公司,而非经销商体系。平台需要自下而上的去和品牌方的物流磨合,创造效率,从而产生价值。“他们并不太需要科技。”在有赞CEO白鸦看来,单独为夫妻店做小程序或者SaaS或者做一个小程序,都不是一个可行的生意,原因是他们不需要,或者他们根本用不到。对这样的小店,金融和科技还略显奢侈对于科技,这些夫妻小店们似乎也并不太感冒,而无人就更是奢侈。但金融的需求,却是存在的。比如支付宝之前推行的收款码和多收多贷计划,就是能够通过线下的扫码支付,让这一部分店主也能够享受金融服务,甚至还能在1688上赊货。而大部分B2B平台最后都切了供应链,比如找钢网。但这些事情,可能还没有那么快发生在如鲜世纪或者掌上快销这样的平台上。商业模式取胜的O2O,遇上了规模化效应的B2B,终于要在新零售的时代中,找到出路。问答鲜世纪创始人|廖川Q:全国性的复制有没有可能性?运营数据有哪些可以分享?A:区域先做深再做广,这还涉及到管理极限的问题,也涉及到是不是已经有了模型再去拷贝。我们正在拷贝已有模式,逐渐进行全国性扩张。整个运营成本控制在5.0%左右,实现了运营盈利。覆盖了20000个便利店,30个品牌商,平台上共有3000-4000个SKU。从上海开始,向苏州、宁波、无锡等地拓展,已经建立了五个信息化的物流营运中心。星瀚投资总监|魏坤Q:有哪些数据和细节,在投资机构的眼里,认为这个赛道正在处在风口上?A:众所周知,随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的不断渗透,互联网的红利已经走到末期,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各类电商增长趋势都开始放缓,零售、快消等行业的线上线下交易比例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而线下消费仍有极大的市场空间。零售业资深人士|万德乾Q:日本便利店虽然单店盈利能力非常强,但是整体依然处在亏损或微利状态,这是为什么?A:总部管理成本的问题,因为目前的三大日系便利店,在中国市场依然处在初期拓展阶段。在确保单店盈利(即保障加盟者盈利)的情况下,总部运营成本依然无法得到利润的整体正向指标。●规模化确实能够带来成本的下降,但如果模式本身无法盈利,亏损只会越来越大。●一个瓶子塞满乒乓球,还可以放巧克力豆,然后还能放下很多的沙子,排列和组合很重要,用更少的车,跑更多的店,送更多的货。
一起惠2018-07-19 10:45:35309 次
4月12日,刘强东在2018年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提出“无人零售”的概念,还宣布,京东要每天开1000家店面,每300—500米就要有一家京东便利店。与此同时,阿里与苏宁也都在加紧布局线下便利店的脚步。在京东宣布“日开千家”之前,阿里零售通项目就曾宣布将在2018年覆盖100万家小店,“苏宁小店”计划2018年在全国开出1500家门店。对于电商巨头们来说,在线上红利渐衰、获客成本越来越贵的当下,利用供应链与物流优势,进军便利店行业,是一笔看上去不错的生意。然而线下零售何其复杂,无论京东还是阿里,对于便利店行业都是门外汉。“千家、万家”从口号落实到店面,并不容易。京东的夫妻店改造一年多前,刘强东曾宣布要在“未来5年全国布局100万家京东便利店”,这一次又放出了“日开千店”的豪言壮语。不同于一年前,便利店的同行们这一次显得很淡定。多位便利店从业者都告诉记者,对于京东便利店的“挂牌”模式表示不看好。但不得不说,刘强东的想法很好。京东便利店聚焦区县、农村市场,致力于通过搭建强有效的供应链,将线下夫妻店、京东与供货方相连接,正如刘强东在数字经济峰会上所说的,京东并不希望去赚谁的钱,而是更希望通过各方合作,向供应链去要效益与利益。而中国有2800多个区县,并不是每个区县都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对于京东便利店来说,最大的意义是在县城、农村夫妻店之间推广“掌柜宝APP”的使用。据介绍,加盟京东便利店的商家可以通过“掌柜宝APP”直接进货,省去了中间环节,再小的商家也可以直接找宝洁采购,下单后,京东再通过物流给采购者送货到家。京东为夫妻店减少了层层进货渠道、也因此压低了进货价格,而京东、店铺、供货品牌三方也因此获利,当然,掌柜宝也可以为餐饮等其它零售业态使用。据刘强东描述,通过京东的赋能,商家只是花很少的钱、找到一个有人流的门面,每个月就能有大概超过8000元的收入。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某加盟京东便利店的店主表示,因为京东完善的线上渠道和物流体系,所以看好这个项目。便利店开业当天营业额达到八万,利润近两万。甘肃庆阳县的一位京东便利店主认为,京东掌柜宝搞定了国内外的货源,所以与其他的店形成了差异性,由此带动了客流,提升了销售额。根据京东客服的说法,只要集齐所需要的牌照,缴纳5000-20000元保证金,就可以获得京东便利店的信誉背书。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3月,京东便利店每周开的新店在1000家到1200家,每天接到5万份申请,而这其中有很多在外的打工者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回到自己的小县城。对于夫妻老婆店主,最重要的是进货商品的价格是否足够低,而消费者在乎的则是产品的质量。罗森中国董事兼副总裁张晟指出:“如果管理不好,挂着你的牌子的店铺还去别的渠道进货,一旦消费者买到伪劣商品的时候,对品牌都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损害。”实际上在90年代,像立白、康师傅这样的快消品牌就曾推出过命名为“挂牌”的措施,即选择一部分夫妻老婆店,以较低价格直接供货,同时将品牌名称加在店头前。业内把这种情况称为深度分销。但关键在于,挂牌之后,快消品牌能不能对店铺进行有效管理。“加盟这个行业,请进来容易,留得住难,管得好更难。”张晟说。在张晟看来,夫妻老婆店改造,必须要提供两条“鱼”。第一条“鱼”,就是给店铺足够的利润空间;第二条“鱼”是授人以渔,要看赋能方有没有能力帮助店铺去赚更多的钱。“电商巨头可以通过供应链优势为店铺提供便宜的产品,但批发市场或者其它渠道或许更便宜,而且如果出现了消费者投诉和食品安全问题,企业又要如何去应对?”中商惠民执行总裁苏小新对张晟的观点也表示赞同,而对于传统夫妻店改造,中商惠民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其实改造夫妻店最大的困难,是你在跟店铺沟通具体事物的同时,他们会更愿意依照自己固有的经验办事情,在指挥上面非常不好操作,我们要反复通过一些数据化、智能化的东西去增加店铺的销售额,然后再去说服加盟主。”苏宁的“重”操作相比之下,老对手阿里与苏宁在线下便利店的投入就更“重”。去年8月份,阿里零售通就已经宣布覆盖了全国50万家小店,线下店“天猫小店”要开上万家,阿里零售通总裁林小海告诉记者,目前为止,天猫小店已经开了约1000家,“还有1000多家签了约,等待施工改造。还有很多家报了名等待审核。”与此同时,苏宁也在发力布局小店。“我们不赞同京东便利店的‘翻牌’模式,过于追求速度会给商品品质和服务能力带来巨大的风险。”苏宁小店公司总裁鲍俊伟表示,苏宁和京东在小店上最大的区别就是,苏宁小店是纯直营,没有加盟店。小店由苏宁供货,不存在其他进货渠道,更便于管理。在开店数量上,苏宁显然无法和阿里京东相提并论,鲍俊伟称,苏宁做线下小店的优势首先是和房地产商合作,获得不错得店铺位置;其次苏宁在店铺一公里范围之内,可以提供半小时送达服务,一公里以外支持“上午购买下午送达”;另外,苏宁提高了日配类和生鲜类的商品占比。据鲍俊伟介绍,苏宁小店在4月结束前,数量将达到400家,未来将保持每个月新增150-200家的开业速度。对于电商巨头来说,扎堆进军线下,更多是希望获得更多的分销渠道,其次就是追求品牌曝光,引流线上。但是不管是京东还是苏宁,都希望能够打破便利店的地域限制,迅速实现规模化效应。据鲍俊伟介绍,首先,电商巨头在全国甚至全球有成熟的物流体系,可以根据相对成熟的物流体系去搭建或者完善供应链渠道,这也是传统便利店玩家无法理解苏宁为什么能做到“一日三配”甚至是全国范围内“一日两配”的原因。“而很多老牌便利店玩家在新的城市没有物流基地、也没有配送能力,就不愿意去投入。”其次,在O2O方面,苏宁认为相比传统的便利店,“不管是与京东到家合作还是与饿了么合作,到最后数据与客户都是第三方平台的,而传统的便利店它只有约1500个SKU,我们的线上线下结合能超过3000万SKU的支撑。”破局者还是搅局者?便利店市场何其复杂,电商巨头进入这个行业,究竟有没有机会?在张晟看来,在一线城市拓展市场已经很困难,但二、三线以及农村市场都有机会,“但这个依然取决于你是否有强大的物流、以及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在供应链方面,苏小新认为,“很多零售与快消行业的电商,供应链更多是围绕快递包裹传递所构成的b2c业务,但对于以便利店为主体的供应链环节,多数还属于b2b业务,也就是说,2c的供应链与2b的供应链还有着不小差别。”“而且现在喊出的数据过于夸张”,张晟告诉《中国企业家》记者,不管是在日本还是中国台湾,都是每2500人养活一家便利店,也就是说,中国市场最终需要60万家便利店数量,但是现在大家恨不得要开100万家店铺,这就意味着每1200人养活一家店铺。“从理论上来讲,这个数据是不可行的。”电商巨头的加入,短期来看会对传统便利店产生一些影响,传统品牌在募集加盟商的时候,或许会受到一些压力,但关键还是在你想要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便利店。“如果你只是卖传统的商品,或者说去买断特色的商品的话,终究只是会陷入到价格战里,所以罗森在做的,是不断强化买手制度和自有品牌。”从诸多便利店从业者的观点来看,目前的便利店发展有两大发展趋势,即“场景化”与“消费者碎片化”。好邻居CEO陶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道,不同场景对便利店有不同的需求,“比如社区型便利店对生鲜的要求就更高,而对于写字楼下的便利店,盒饭等即食商品的比例就要更大。”而随着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则会越来越多样化,规模效应会逐渐递减。张晟补充到,“同样是江苏,无锡和江阴的消费者喜好就完全不一样。所以如何去抓住消费者的碎片化需求,会成为关键。”
一起惠2018-04-27 08:52:27341 次
爱看韩剧的朋友都知道,韩国人除了爱吃泡菜,还爱吃方便面。每次看到电视中人物稀里哗啦吃面的样子,都非常诱人。这时候,你忍不住也去买了一包方便面,吃了一口发现,难吃。最近,中国的方便面销量,持续下滑,企业叫苦不迭,2013年以来,中国方便面销量从462亿包下跌到了380亿包。而在韩国,近5年来,方便面总需求呈现稳步提升的状态。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爱吃方便面,而韩国方便面需求和销量反而不断增长呢?如今,方便面被贴上了不健康、低端的标签,但是,导致方便面卖不动的原因,真的就这么简单?而国务院也发现了这一点。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意见》中提到:大力发展方便食品、速冻食品。中国方便面3年少卖80亿包夜幕降临,烧一壶开水,就着升腾的热气和香味吃下一碗方便面,这曾经是加班的你、偷懒的你亦或赶火车的你经常遇到的场景。世界方便面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3年以前的中国,这种场景平均每年约发生400亿次,国人吃掉的方便面相当于世界总消费量的一半。2011~2013年,中国方便面年销量从424.7亿包增长至462.2亿包。然而,这种持续、稳步攀升的趋势却在2013年之后出现了转折。2013~2016年,中国方便面年销量从462.2亿包跌至385.2亿包,跌幅高达16.66%。这种由盛及衰倒“V”字型的发展历程在国内主要方便面企业也有更加直观的体现。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康师傅。康师傅方便面作为国内方便面行业的佼佼者,它的变化趋势几乎成为整个方便面行业的“晴雨表”。公司年报显示,2006~2013年,康师傅方便面板块营收从10.52亿美元增长至43.32亿美元。2013年~2016年,该板块营收又下滑至32.39亿美元。不仅如此,整个方便面上下游日子都不好过。有方便面经销商透露,一箱24包的康师傅袋装面,从康师傅厂家拿货在46.5元~47.5元,折算下来每包1.98元,商超卖场终端销售价为2.5元/包。“一包方便面只能赚4毛钱,销量上不去,不仅不赚钱,甚至还会赔钱。”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则表示,方便面销量下滑的背后是人们消费结构的转变。“与最初’吃饱’的观念相比较,当前,消费者需要的是健康营养的膳食。”诚然,方便面被网络“污名化”、交通工具的极大快捷和便利,都可能会对方便面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些显然都不是关键因素。只有当方便面方便、快捷、廉价等诸多核心优势被另一种商业模式取代时,其市场地位才会遭到显性冲击。这“另一种商业模式”,就是恰好在2013年前后迅速崛起的外卖行业。网络订餐规模6年涨8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机对身边的10位朋友做了一次调查,其中,50%的受访者表示超过1年未吃过方便面;70%的受访者认为方便面并非健康食品;而90%的受访者有过网络订餐的经历。当方便面销量开始遭遇滑铁卢时,正是国内在线订餐规模迅速扩张的时期。2012年以来,网络订餐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平均增速50%左右。其中,这与国内方便面行业2013年出现的由盛及衰的世纪拐点形成鲜明对照。2015年以来,在线餐饮市场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但规模已经破千亿,达到1250.3亿元。2016年市场规模为1662.4亿元,仍然较上一年增长达33%。百度外卖前副总裁王耀弘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络订餐规模的迅速扩大无疑对方便面行业形成了跨界打击。无论是方便面还是外卖,其功能属性高度相似。但网络订餐模式不仅比方便面更加方便、快捷,而且消费选择更加丰富,口味更加多元化。方便面的核心优势几乎被完全取代。作为后起之秀,外卖优势又体现在什么地方?1、被动消费与主动选择“过去购买方便面是为了充饥,属于被动消费。但是,我们打开外卖APP,会有丰富的选择。”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外卖平台通过技术措施能够让消费者形成参与式或者体验式消费。2、方便程度与速度饿了么公关人员海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外卖配送速度是影响用户就餐体验的关键因素之一。方便面虽然不存在配送时间,但需要基本加工的过程;外卖不可避免存在配送时间,但签收即可食用。3、价格毫无疑问,与外卖相比,方便面的价格更加低廉。但有专家表示,随着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方便面继续走低价路线很有可能吃力不讨好。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表示,方便面虽然价格便宜,近5年来几乎没有涨价,但在有些人看来,却成了“垃圾食品”的代名词。“为方便面正名,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王耀弘表示,中国的人力成本和骑手的覆盖率正处于一个非常匹配的阶段,加上各种减免活动,消费者在线购买一份外卖甚至比在实体店还要便宜。“这种输血式的营销模式虽然也存在弊端,但至少在当前体现出了明显的价格优势。”韩国外卖太贵,难以撼动方便面世界方便面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世界人均方便面消费量为13.3份,韩国人均消费量为76.1份,排名第一,而中国人均方便面销量未能进入前三甲。近5年来,韩国方便面总需求呈现稳步提升的状态。2012~2016年,韩国方便面总需求从35.2亿包提升至38.3亿包。从需求量来看,除了2014年略有下降以外,其余年份均呈现上升态势。如果说中国方便面行业的萎缩是受到基于O2O的网络订餐平台的冲击,那么,韩国是否有网络订餐平台?韩国网络订餐的发展情况又如何?在韩剧里,我们经常看到外卖小哥送来啤酒和炸鸡的场景。客观来说,韩国的外卖行业是比较发达的,甚至被称为“摩托车上”的民族。早在1993年,韩国首家摩托车外卖企业出现,也因此出现了快速送货服务这个行业。从地铁快速送货服务发展到24小时代理配送服务,外卖文化在韩国无处不在。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韩国最大的O2O网络订餐平台BDMJ(国民外卖)成交总额为16.1亿美元,占全球外卖行业总成交额的2%。同年,中国三大主流网络订餐平台成交总额达到173亿美元,占全球总成交额的22.1%。其中,美团外卖平台年度成交额为85.4亿美元;饿了么为62.6亿美元;百度外卖为25亿美元。虽然韩国外卖文化历史悠久,但线上订餐的总成交额却并不高。高昂的人力成本和低覆盖率成为主要掣肘。正在韩国读大学的王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韩国,使用手机APP订餐一般不会单独设立配送费,是包含在总价里面的。韩国外卖软件很多,大概有数十种,但我们使用频率并不高,平均一周使用不会超过5次。究其原因,王丽认为,购买相同的食品,便利店会比外卖便宜很多。在韩国,一份炸酱面+糖醋肉套餐在订餐平台上的价格折算成人民币约为59元。但在便利店,一份炸酱面的价格只有12元,一份糖醋肉的价格为24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提供中文服务的“我是你的韩国朋友”互联网订餐平台上发现,一份炸酱面的价格折算下来居然达到41元人民币;一份糖醋肉的价格为130元;一份炒年糕的价格为83元。相同的商品,外卖平台与便利店在价格上之所以形成如此大的差距,除了商品本身价值以外,剩余的价差则主要用来支付人力成本。以炸酱面为例,便利店与外卖平台之间竟然相差29元,外卖比实体店贵了3倍多。相比在订餐平台上点一顿外卖动辄上百元,韩国方便面则体现出明显的价格优势。王丽从韩国便利店给记者发来的照片显示,5袋装方便面在韩国超市的售价折合人民币为29元,一袋方便面的价格不到6元人民币。在中国工作的韩国人郑先生却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自己常年会在家里储备一箱方便面。“方便面在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主食,非常方便。”
一起惠2017-11-28 09:25:07256 次
TakeGo、缤果盒子、淘咖啡……扫手入场、自由购物、无感支付,无人便利店因为新技术新体验,成为了零售行业最耀眼的新星。然而,一个叫邦马特产品,虽然和它们有着同样的酷炫体验,却坚称自己不是无人便利店,只是一个让消费者购买到“此时此刻”最想要的东西的智能终端。“拿完就走”的自动售货机在深圳和杭州的写字楼、社区和校园里,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占地1平米左右的自动售货机。它没有坚硬的购买按钮,没有投币入口,没有提示支付的标签,消费者只需扫码或指纹打开玻璃门,拿出想要的商品再关闭玻璃门,即可转身离开完成购物,这就是无人零售的新玩家——邦马特无人智能售货机。邦马特无人智能售货机据了解,邦马特主要为消费者提供新鲜、便捷的冷食。相比于传统的自动售货机,邦马特有三个特点:1、技术应用:用指纹识别、商品识别等技术,让用户体验无感支付。2、固定场景:专注高校以及写字楼、社区两个高频的生活场所,精准服务固定需求。3、运营模式:每天分时段多次补货,让消费者可以在不同时间点买到最需要的商品,如早上可购买牛奶面包,下午可购买水果。邦马特CEO黄阳介绍,7-11(711便利店)对零售要素重要性的判断依次为:距离、品质、价格,而国内零售更多是在讨论转化率,忽略了消费者到店这一过程的优化。基于对711判断的认同,黄阳团队认为拉近商品和消费者距离的售货机是一个机会,于是便有了如今的邦马特。自2016年成立,邦马特已经铺设了数百个终端,每台机器月销售额约在8000~10000元,包括哇哈哈、可口可乐、康师傅、全聚德、面包好了、煌上煌等多个品牌,均已与邦马特达成了合作。“日本的售货机市场非常成熟,但在国内不能照搬。”在确定运营策略之前,黄阳认识到,40年前日本街头零售商业配套服务还不健全,所以自动售货机作为先进的零售形式占据了市场,但中国街边的商业配套设施已经非常健全,不适合全面铺设。因此,邦马特选择服务固定场景的固定需求,以获取线下的碎片化消费数据。“邦马特不是做工具,而是做渠道。”黄阳称,邦马特是一家以售货机为载体,做流通渠道的公司,未来还将变成一个供应链服务公司,提供针对智能售货机网络的一整套底层服务。无人且便利但坚决不做店面“我们相当于迷你版的7-11。”黄阳表示,收集消费偏好数据反向指导供应链选品的思路上,邦马特和7-11非常相似,不过仅仅“迷你”这个差异,也是邦马特团队深思熟虑后的选择。黄阳强调,邦马特不是无人便利店。“零售从线上回归线下很大的原因是流量太贵,线上流量成本本质上就是线下零售的房租,无人便利店仍没有解决房租成本的问题。”他表示,邦马特做的是离用户更近,拦截碎片化流量的小型设备。不过即便只做设备,也要改变传统售货机的问题,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消费者喜好是会疲倦的,传统便利店要保持20%商品每月更新才能维持消费者的兴趣。邦马特会每天多次补货,提前预设消费者每个时段最想要的商品,提升商品的可得率。”而黄阳口中的多次补货背后,是邦马特完全自营的供应链。商品方面,大流通商品来自厂家和当地供应商,面包、果切等来自当地有中央厨房的连锁店;物流方面,在每个城市设有“中央仓+前置平行仓”,全程冷链,每个平行仓2个人加1台车,负责周围30~50台设备的基础运营。“所有运营都由我们公司负责,但会引入一些加盟商提供好的场地资源。”黄阳介绍,邦马特希望用最快的方式拓展市场,吸纳更多优质的商业物业,“毕竟线下零售最终拼的就是位置。”目前,邦马特正在筹备进入武汉和长沙。黄阳坦言,智能售货机市场还是一片蓝海,一旦网络搭建起来,其价值是比零售收益大得多:邦马特可以成为广告渠道,做售货机版的分众;可以担当智能终端,做食品版的丰巢;也可以成为食品厂家推广新品的渠道……而其最大的能力,还是通过积累的实时消费数据,反向指导供应链,在每个点位上提供足够精准的商品,甚至做到不铺设任何多余的商品。据透露,经过了两次产品的迭代,邦马特正在测试的第三代智能售货机会实现更大的技术更新,将现代自动化仓库的技术微缩化,内置在售货机中,提升售货机的能力。此外,邦马特也在尝试一些增至服务,比如在校园中增加“跑腿”业务。邦马特第三代产品效果图什么将无人便利店推上了风口?“无人模式理论上会减少人力成本,但中国和美国、日本零售业的人工成本占比不同,国内实体零售的最大成本在于房租,所以,无人模式对减少国内线下零售成本的作用并不大。”黄阳认为,无人便利店在国内大火有两方面原因:(1)AmazonGo的出现点燃了这个行业。(2)模式符合数据挖掘的趋势。无人便利店可以收集实时交易数据,包括一个人买了什么,购买时间,购买地点,还在什么时间、地点买过何种商品,甚至平时都喜欢买什么,进而指导精准推荐。“带有时间维度和偏好的实时经营数据,其价值远高于交易数据。”黄阳补充道。2016年末,亚马逊推出AmazonGo,国内无人便利店市场彻底被点燃。原邻家便利店团队创立的便利蜂、深蓝科技的TakeGo、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等陆续进场,阿里旗下的“淘咖啡”也在近日与消费者见了面。然而,备受关注的领域,也会迎来一些质疑的声音。“任何技术在出现一年后就不是新技术了。不论水孔头做得多漂亮,最终还是要看出不出水、出来的水质好不好。”一位实体零售行业人士认为,无人便利店确实是趋势,但能否有稳定的技术支持市场发展是关键,“AmazonGo在2015年就申请了专利,2016年底才推出产品,至今仍在内测没有对外,这说明什么?无人便利店的技术储备没有那么容易。”其实,国内很多无人售货所采用的仍是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如缤果盒子),用传统的商品识别技术保证体验的流畅。但有无人便利店业内人士透露,RFID的使用成本非常高,“一个标签成本在0.5~0.6元,便利店的客单价和毛利有限,这样的技术并不是长久之计;如果采用更先进的商品识别技术,容错率是不是在可承受范围内也值得讨论。”不过黄阳认为,无人便利店对线下零售数据在线化的推动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夫妻店数字化改造比较困难,但直接用无人便利店或自动售货机实现起来相对容易些。”“所谓新零售,应该做到和电商一样的实时数据反馈。线下数据一直没有被积累起来,传统便利店往往一整天结束才知道卖出了什么。新零售其实是O2O的延续,只不过O2O的重心在线上,新零售的重心在线下。”黄阳指出,无人便利店也是新零售的一种尝试,将线下没有被收集的零售数据,通过智能或物联网设备与用户信息打通,让数据更加完整、有效。一位零售技术服务商表示,如果将线下数据比作矿,每个路边小店就是一个小矿体,这些资源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新能源(数据资源)。“新型便利店可以完成开采这些资源的第一步——让线下数据在线化,而未来能够覆盖多个线下场景的工具则有机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比如支付。”另有零售资深人士指出,线下业务与线上业务不同,线下业务是存在区域和位置限制的,各家企业都有建立资源独占性的可能,所以未来,无人便利店很可能像共享单车一样,保持长期的多元发展。而黄阳也表示,不论是无人便利店还是智能自动售货机都需要一个优化的过程,各种模式的价值也需要在大量投用后,由消费者的选择来判定。
一起惠2017-07-12 09:34:43353 次
方便面自引入中国大陆以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在国民消费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但近年来,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和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方便面似乎正在市场上经历着滑铁卢之役。日前,中国台湾网官方微博指出,台湾康师傅于2017年1月1日解散。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广泛热议——康师傅要倒闭了?但此康师傅非彼康师傅,为此,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即刻发声,称台湾康师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系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经营范围仅限台湾地区,主营业务是方便面生产设备的租赁和进口,不涉及任何食品的生产经营。乌龙事件真相大白,但方便面行业的困境却依然存在。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学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方便面销售已连续4年呈下滑趋势,该行业的发展也陷入了困局。究其缘由,一方面,源自行业危机。据了解,在大健康产业飞速发展、健康观念渐入人心的情况下,方便面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仍属不健康食品;另一方面,企业品牌、产品以及经营模式出现老化。总的来说就是,消费已经升级,但方便面产品却没有相应地升级。除此之外,棕榈油价格的上升以及各大网络订餐平台的兴起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方便面行业的发展。加之不时曝出的行业内偷工减料、食品安全等问题,消费者对该行业的信心尤其不足。2012年7月,有媒体便报道称,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的多款、多批次方便面被检出酸价超标;2014年及2015年,康师傅的“黑心油”事件也令康师傅的整个品牌形象严重受损……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加强监管外,相关企业也应更加自律。同时,注重产品的创新,通过工艺的改进和对营养、安全的基础研究,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的产品线。
一起惠2017-01-09 09:51:46592 次
拥有康师傅、德克士、全家、味全等品牌的顶新集团自己大概没想到,一个「空壳」子公司的解散带来了这么厉害的传播,一夜之间「康师傅方便面破产」的消息铺天盖地,搞得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自己专门站出来发布声明,强调主营业务一切正常,清算的只是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台湾康师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后者主要的业务其实是面向台湾进行方便面生产设备的租赁和进口,但2015年康师傅方便面就全面撤出了台湾,不再生产和销售,这家公司实际上就没有业务可做了,清算解散也在情理之中。相关信息:官方发出的公告如下关于台湾康师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清算解散事宜的说明:1.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始终聚焦主业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无任何不利影响。2.台湾康师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系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子公司,经营范围仅限台湾地区,主营业务是方便面生产设备的租赁和进口,不涉及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因2015年后本公司在台湾地区已不再委托其他公司生产销售康师傅方便面,该子公司已无任何实质经营业务,因此董事会决定依法办理清算解散事宜并予以公告。谨此说明,以正视听!之所以备受关注,还在于「康师傅」在大陆人心中的位置,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甚至就是童年的记忆之一。不过即便这家公司清算,对于「康师傅」品牌的所有业务没有任何影响,我们仍然可以在大陆买到康师傅的方便面,另外在饮品等领域康师傅也仍然在正常运转——最近几年无论是快消、方便食品还是饮品市场,康师傅都在面临巨大压力,新品推出的速度不慢,但要迎合消费者口味也是越来越难。不过这些都和清算「台湾康师傅」这家公司无关。康师傅方便面是在2015年停止在台湾生产和销售的,这是2014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顶新集团「油品事件」的后续,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仍然没有最终确认,当中已经有多次的翻转,不少当时的指控在后续已经被接连推翻,但无论怎样,这导致的后果已经非常惨痛:顶新集团退出了台湾油品市场,康师傅方便面也转而聚焦在大陆市场——并在当年引来大陆消费者对康师傅方便面的恐慌。不过换个角度,这条新闻被迅速传播并且短时间传出了无数个版本,康师傅方面应该感觉到欣慰:原来还是有这么多人关注着康师傅呐。
一起惠2017-01-05 09:23:13543 次
台湾顶新集团转投资的台湾康师傅公司董事会决议,将从2017年1月1日正式清算解散,针对台湾媒体的这则报道,记者今天从康师傅控股公司方面证实了“解散”消息,不过康师傅方面表示,台湾康师傅不涉及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其清算解散也与内地康师傅生产经营无关。对于上述事件,在香港上市的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今夜发声明表示,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始终聚焦主业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无任何不利影响。康师傅控股表示:台湾康师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系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子公司,经营范围仅限台湾地区,主营业务是方便面生产设备的租赁和进口,不涉及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因2015年后本公司在台湾地区已不再委托其他公司生产销售康师傅方便面,该子公司已无任何实质经营业务,因此董事会决定依法办理清算解散事宜并予以公告。据了解,康师傅控股的主要业务就是在内地生产销售康师傅方便面、饮品、方便食品等。对于台湾康师傅清算的缘起,有台湾媒体报道援引台湾康师傅董事长贾先德的表态称,台湾康师傅主要进口机器设备,再经由品牌授权交由味全制造生产康师傅方便面,但2014~2015年爆发黑心油事件后,2015年台湾康师傅已无实质营运,因此董事会决定清算解散,后续将按公司法程序进行。对于上述媒体中关于贾先德的说法,康师傅控股方面给予否认。不过,在业内普遍看来,台湾康师傅确实是因为受到“问题油”事件影响而导致无实质经营业务。据了解,2014年10月8日,台湾检方查获顶新旗下的正义公司以饲料用油混充食用猪油的案件。随后,正义公司的68项油品被下架,至少波及下游230家食品企业。10月10日,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又爆出,顶新制油从越南进口的原料油以食用猪油报关入台,但越南官方证实仅供作饲料用,不得用于食用油。顶新集团旗下的正义公司是台湾大型猪油生产商之一,作为台湾知名食品企业,顶新旗下还拥有味全、康师傅等。彼时,味全大陆方面相关负责人就表示,大陆味全的产品没有使用来自台湾地区的食用油脂,所以“问题油”不涉及大陆的味全产品。康师傅当时也表示:康师傅与台湾味全、正义公司均为各自独立的经营法人,并无直接关联;康师傅在大陆生产与销售的产品从未涉及台湾油品事件,也未从台湾进口相关原料。后来康师傅还发公告声称:“我司已于2014年10月13日终止对台湾味全公司的康师傅商标的品牌授权,台湾味全公司不得再以‘康师傅’为品牌在台湾生产与销售方便面产品。”很显然,终止与台湾味全品牌授权后,台湾康师傅已经是一家空壳公司,无存在的必要。而且这些都与内地康师傅的生产经营均无关。更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7月份曝出的消息是:台湾法院审理让一直认定顶新集团铁定是黑心企业的媒体和观众目瞪口呆:顶新集团从越南大幸福公司购入的食用猪油根本不是什么饲料油,而是完全合格的食用油。此前,因食用油事件康师傅屡次被“黑”,康师傅甚至选择报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起惠2017-01-03 09:47:03417 次
曾因“非油炸”概念走红的方便面品牌五谷道场要被中粮抛弃了,这是其遭遇的二度易手。北京产权交易所里,中粮五谷道场食品有限公司100%股权及5367.947822万元债权正在挂牌转让,“转让价格面议”,“转让条件待定”。挂牌信息中首次披露了五谷道场最近两年的经营数据(由于五谷道场没有并入中粮旗下上市公司内,7年来的经营数据无法得知)。2015年度五谷道场的营业利润和净利润都为亏损状态,该年度公司负债为9.27亿元。今年前9个月,五谷道场的营业收入约7905万元,营业利润为-519.35万元,净利润为-504.06万元。五谷道场2004年由中旺集团创立,2005年提出“非油炸”概念一炮走红,2006年就做到了15亿元的销售额。当年康师傅曾表示愿出资5亿元收购五谷道场,后因中旺创始人王中旺提出要做大股东,导致收购流产。这一交易告吹后,随之而来的是五谷道场在各地过快投产建厂而导致资金链断裂,五谷道场北京房山琉璃河生产基地(现五谷道场挂牌信息中所在地)出现了拖欠工资导致的劳资纠纷事件。至2008年五谷道场因各地欠款太多而全面停产,公司提出了重整申请。2009年中粮集团以1.09亿元的价格取得了该公司100%的股权,成为重组投资人。收购五谷道场后,时任中粮董事长的宁高宁曾表示,五谷道场的目标是在方便食品市场占领30%份额,至少要有10亿元的销售额才能被消费者记住。为实现这一目标,中粮请来康师傅创始人之一,曾任华丰方便面营销总监、白象方便面总裁的宋国良任总经理,并在2011年向五谷道场拨了2亿元支持资金。但这些举措都没能见效,据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透露,五谷道场在中粮入主后始终没有实现盈利。五谷道场这7年来可能一直是中粮集团的一个拖累,而后者正在施行聚焦核心业务,淘汰退出非主业不良资产的战略,由此也不难理解中粮如今对五谷道场的处理方式。今年内中粮已经先后剥离了金帝巧克力、君顶酒庄等资产。实际上,着手清理五谷道场这一亏损资产的动作从今年8月中粮的一次挂牌交易就露出了端倪。当月,北京产权交易所挂出中粮江西天然五谷食品有限公司股权及债权的出售信息。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中粮江西天然五谷食品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债权的挂牌价格为1.25亿元。挂牌信息显示,2015年,中粮江西天然五谷食品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仅为2.7万元,营业利润为-437.18万元,净利润则为-436.94万元;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86万元,营业利润-34.38万元,净利润为-34.38万元。而这项交易至今仍无受让方。就目前整个方便面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要找到五谷道场的接盘者并不容易。2016年中国方便食品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方便面产业已连续下滑了四年,而调整还在继续。去年中国内地方便面总产量362.49亿份,较上年下跌8.54%;销售额490.91亿元,同比下跌6.75%。而这种调整仍在继续。根据其对全国22家方便面企业的统计,有9家都出现销售下跌,多个品牌已经开始调整经营方向。五谷道场是目前中粮旗下唯一的方便面品牌,一旦接盘侠出现,就意味着中粮退出了方便面市场。
一起惠2016-11-28 09:55:10518 次
4月28日消息,据最新获悉,今日,永辉方面联合伊利、农夫山泉、好丽友食品、康师傅等100余家企业,宣布将拓展生鲜B2B业务。永辉方面称,其B2B项目主要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部队、院校、医院等单位食堂及酒店、餐饮行业、家庭提供食材,此外,还将涉及生鲜出口业务。永辉超市副总裁翁海辉介绍称,永辉的B2B业务将依托彩食鲜板块,重庆彩食鲜项目已经在4月启动,接下来将在北京、福建等地区陆续启动。据悉,2015年11月20日,永辉超市的运营方永辉投资有限公司与韩国CJ集团旗下CJfreshway成立了希杰富乐味永辉(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和北京彩食鲜食材流通有限公司两个合资公司。两家公司注册资本均为1亿元,双方持股比例分别是7:3和3:7。从主营业务上看,前者针对海外供应商商品采购,后者则以中央厨房、食品加工和处理为主。据了解到,目前,涉及生鲜、食材的B2B平台颇多,除撮合模式的链农、小农女、有菜之外,还有自营模式的美菜、优配良品,再加上不久前获得超过1亿元融资的宋小菜。此次,背靠京东的永辉超市加入战局,或许会让战局更加难以揣摩。
一起惠2016-04-29 09:08:23812 次
吃货的字典里从来不缺少泡面的字样,无论是红烧牛肉面还是鲜虾鱼板面。可是,大多数人都没有机会知道泡面是怎么做出来的,不过,作为一条生物狗,我就有了接触泡面制作的机会。当年我大三,实习结束,论文未开,恰巧某方便面厂来我们学校招工,坦白说条件不错,实习期月薪三千,包吃住,六个月轮岗后直接进管理层(有一个毕业一年的师姐已经升到科长了,堪称神速)或搞研发。正是大多数同学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如此优厚的条件,理应趋之若鹜,但是听说厂址在河北的隆尧县,大部分人退却了。最后只有五个人去了,当然,不包括偶。偶去那,是在他们去了两个月后,恰巧我一个关系不错的老师和该厂有合作,把我带去呆了半个多月,打一打下手。就我所知所见,浅谈几点。图:方便面生产车间第一问:有个专门试吃面的岗位?这个工作是有的,两个地方有,一个地方师兄叫他试面车间,也就是质检车间,这个地方除了一般的理化检查之外,还会直接把生产线上下来的面弄熟,不过一般不吃。另一个就是真正吃面的地方了,叫研发车间,不过吃法可能要让很多人失望了,因为有些时候,这里是吃面的负责吃面,不加调料,做调料的喝汤,不加面······甚至试车(就是一种新的面饼正式投产前的小规模试验,大概要试上几次才可以)的时候要带着家伙,等面下来反复吃好几次····光是想想就觉得坑爹。图:其实,试吃是件苦差事所以这些人可能就是大家所说的:一辈子吃方便面没有调料包的人吧!据说老坛酸菜就是因为研发部的人总吃面都要吃吐了,然后想,要是有醋就好了,两边人一协调,就出现了加了醋包的酸菜面,哈哈哈哈!第二问:口味研发特别费时间?嗯,这个事,国外的不了解,可能新口味的研发是比较费时间,不过国内嘛,据说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讨论到底要开发什么口味,确定好后,按照食品工程推过去就可以了,然后就是想办法把味道做得独特,实在是觉得坑爹。哦,这就是为什么某坛酸菜被仿制的如此之快的原因。第三问:油是反复使用的棕榈油?怎么说呢,这是真的。我看到的油都是棕榈油,也都是炸过一天后(只有两条生产线很特殊,一条是不停车,实时监测的,另一条是每半天检测一次,可能是工艺不一样,没细问)处理一下检测合格就继续使用的。很多人觉得棕榈油对身体不好,我也不太想科普,坦白说,用棕榈油就是因为便宜,对人体没有已知的危害,嗯,吃多了发胖不算。至于循环使用,说真的,检测合格后循环使用是方便面乃至全世界油炸界的行业标准,也符合国家要求,每次都检测合格就算是极其有业界良心了,连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大企业也不是说前一天炸过的油就直接倒掉的,也是和这个一样,检测,处理,重复利用。况且,既然检测合格了,就代表不会产生大的危害。所以怎么看这件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图:连总理大人都吃泡面第四问:肠跟蛋是自己产的么?一般来说,只要你没看见这家厂生产这个单卖,都是和一些厂家签订协议订购的,肯定不如专业做肠或者蛋的大品牌,不过,有总比没有好。第五问:面饼都是一个样?不管是红烧牛肉,香辣牛肉,还是鲜虾鱼板,葱烧排骨,小鸡炖蘑菇都是同一种面饼。一般来说一个大的方便面厂会有数十种口味的面,但是面饼只有数种,甚至只有一种。因为面饼的研发比调料难多了,和设备工艺有极大的关系,更改制面车间的结构也特别难,所以只要是一个厂生产的同一系列面饼都是一个生产线下来的,然后加上什么调料,就是什么口味。即使是所谓喷粉技术魔法士干脆面也是在面饼半成型后喷涂的调料,面饼本身没有差别。图:所有方便面的面饼都一个样,汗!所以说,每次想到这里就觉得康师傅对红烧牛肉面不公平,明明是一样的面饼为什么这个最便宜。第六问:食盐量远超人体所需量?是的,一袋面里囊括的盐,远远超过一个人一天所需量(重体力劳动者除外),不过鉴于是汤面,只吃面的话,真心没什么影响。所以,强烈建议有喝面汤习惯的人只喝一半,或者,放半包调料就可以了。第七问:蔬菜包都是烂菜做的?这不靠谱,我所见到的进料都是按卡车计算的,大约每车有半吨左右,哪里能找到这么多烂菜来呢?更何况又都是些便宜的白菜胡萝卜,食堂也用的是这些东西,都没出过问题,库房里也比较干净,也没有什么菜进来放一个多星期的现象。不过说真的,方便面厂买菜比我平时在乐购买便宜多了,让我心中很是郁闷。听师兄说,一般大厂子都犯不着弄烂菜,一整箱面都拼不出一整叶白菜来,反倒是小厂子为了节省成本,有些这么做。第八问:蔬菜包有营养么?以现在的科技手段,保留蔬菜的营养,不是难事,不过,方便面厂是不会这么干就是了,成本太高,一般的面里脱水蔬菜里面维生素什么的还剩一半就算上天眷顾了,肉比蔬菜强一点点。蛋,我就不抱什么希望了。一般来说有两种主流生产模式,一个是全蛋调味烘干,一种是蛋粉调味烘干,国内一般采用后者,虽然鸡蛋粉号称是全蛋营养,不过,我没相信过。第九问:配料表靠谱么?一般来说,只要明确说明了到底是什么料的,都是极其靠谱的,不会出错,但凡是写什么提取物啊,浓缩精华啊,语焉不详的,不是加了这种东西本身然后调了味,就是直接调的味道根本没这东西,购买的时候需要谨慎。最后,附上在面厂学到的煮面小技巧:煮面时用大量的水并同时单独烧一壶开水,水沸后再放面不加调料,把调料预先放置在碗里不加酱包,煮好后把水倒掉,再把热腾腾的面倒在调料上,加适量开水搅拌两下,然后就可以愉快的开吃了!(也可以不加水调料只放半包直接搅拌,也挺好吃的)这样做的好处是最大限度的去除了面饼里面的油,在不加酱包的条件下,非常适合口味清淡,熬夜吃泡面而又不想发福的吃货们。(感谢作者紫电疾风冒打断腿之大风险提供的内容)
一起惠2015-11-21 09:04:221593 次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爱奇艺
最高返利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