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沃尔玛是传统产业时代的代表性巨无霸企业之一,许多科技公司在市值不断增长中,将超越沃尔玛视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节点。而在本周,全球最大社交网络Facebook,也在市值上将沃尔玛甩在了身后。据美联社报道,本周一,Facebook的公司市值超过了沃尔玛,将标普500指数中,沃尔玛被“赶出了”市值十强榜单,Facebook取而代之。本周二,Facebook继续拉大了和沃尔玛的市值差距。这个市值上的超越,显示出投资人对于成功科技股的“胃口不减”。在美国市值最高的公司名单中,苹果、微软和谷歌等公司名列其中,Facebook即将进入他们的行列。按照周二的收盘价,Facebook的最新市值为2380亿美元。当天其股价上涨了3.7%,收于87.88美元。作为对比,沃尔玛的最新市值为2340亿美元,其股价当天下跌了22美分,收于72.57美元。在上市之后,Facebook曾经陷入了一场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危机。不过扎克伯格带领Facebook,成功闯入了移动时代。其中,Facebook斥资220亿美元收购全世界最大的手机聊天工具WhatsApp,以10亿美元收购全美最受欢迎的手机照片分享工具Instagram,两款产品后来的表现令人吃惊,这两次并购被业界视为神来之笔。目前在全球移动广告市场,Facebook已经占据两成。在传统社交网络业务之外,Facebook四处出击,近期推出了手机新闻客户端产品,另外其网络视频和视频广告业务快速增长,正在威胁到谷歌旗下的YouTube。在过去一年后中,Facebook的股价上涨了三分之一,而标普500指数同期涨幅只有8.2%。Facebook几乎每个季度的经营业绩都超出了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在最近一个季度,Facebook的利润下滑了7%。扎克伯格表示原因包括美元升值、人员工资提高,以及Facebook需要在新项目新技术上投资。扎克伯格希望华尔街对于Facebook的发展保持耐心。从Facebook和沃尔玛的市值对比上,也显示出华尔街对于企业高增长前景给出的高估值。今年一季度,Facebook的收入为35.4亿美元,只相当于沃尔玛该季度的净利润(33.4亿美元),Facebook的体量远远不及沃尔玛。不过一季度,Facebook的营收增幅高达42%,沃尔玛则出现了同比萎缩。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以及全球公司市值榜单中,苹果公司遥遥领先,其市值为7350亿美元。
省一点返利网是一家专注于做返利的导购网站平台,成立时间较早,在业界也有着良好的口碑。因为其自身的特点和一直秉承着为用户省钱、为用户服务等宗旨,自然也吸引了众多的用户,使用的人多了,问题也就来了,其中一个最简单的问题:省一点返利网在哪里登陆呢?下面,小编就简单介绍一下:一、在百度搜索引擎上搜索“省一点返利网”。二、进入省一点返利网首页,找到登陆按钮。三、成功登陆
6月24日消息,王府井百货与上海百联、香港利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组建合资公司,同时公布“三年内打造六个品牌、开店300家,实现终端销售10亿元”的战略目标。据了解,合资公司落户于上海自贸区,由百联股份与王府井百货分别持股40%,利丰持股20%,初期业务将重点开发男装、婴童、家居生活、潮牌等品类。合资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自由或授权品牌开发、总代理/总经销的方式扩展外部渠道销售、招商协同、品牌推广与营销四个方向。据其官方发言称,未来的合资公司将成为百联、王府井及利丰推动自营业务战略及境内外采购的协调平台。王府井百货集团董事长刘冰表示,目前,王府井百货集团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处在“第三次创业”的大潮中。记者了解到,由于电商冲击,百货业还在经历寒冬,各大百货商场转型在即。王府井百货在目前在内地一共有29间百货商场,早在去年8月12日,王府井就已宣布启动全面战略转型,主要包含核心能力构建、全渠道建设与新技术运用、业态发展以及企业组织变革四部分内容。近日王府井又拟终止原承诺的2.08亿元对重庆王府井解放碑店、武汉王府井等4个项目装修改造投入,更用于永久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用于与主营业务相关的生产经营。利丰集团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大型跨国商贸集团,经营出口贸易、经销批发和零售三大核心业务,是从传统的华资贸易企业成功转型为运用供应链管理概念来统筹生产和流通的跨国企业的经典案例,目前利丰市场重心逐步向内地转移。上海百联旗下则有购物中心、购物广场及大卖场等,今年04月,百联推出首个自有男鞋品牌,掀开其自营业务转型的最新进展。5月,百联发布公告称,将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资金40亿元,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公司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优质资产控制权,拓展公司优势主业,打造全渠道零售体系。
近日,马云带着阿里巴巴的旋风席卷了美国。他用其特有的“激情与梦想式”马氏风格向亚马逊亮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阿里巴巴和亚马逊的区别是,亚马逊是一个购物网站,人们知道要什么买什么;阿里巴巴则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们买到的是惊喜和体验。”事实上,这已不是马云第一次“挑衅”亚马逊。就在今年年初,马云甚至直言“美国没阿里,亚马逊才活着。”但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在中国,阿里比亚马逊更加光芒万丈,但是在国际市场上,相较于亚马逊完备的服务质量管控体系以及无边界的业务生态,阿里巴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拼亚马逊马云赴美推跨境电商近日,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赴美,推销阿里的跨境电商策略,甚至在美国《华尔街日报》投书,以“美国网上商品在中国的机会”为题,力邀美国电商加入阿里跨境卖家。马云宣称,五年内即2020年前,阿里巴巴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平台销售过一万亿美元的公司,并要让公司的境外收入占比从目前的4%提高到50%。“这是一个从互联网技术走向数据科技的年代”,马云说,互联网曾几何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令人们互相知晓对方的需求。但是现在社会已经进化到了“大数据时代”,人们不再仅满足于知道对方有什么,而是需要数据的掌控者告诉不知道的人,消费者需要什么。这正是阿里巴巴的国际化战略,拓展跨境电商的同时利好美国中小企业。事实上,这是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后,马云第二度赴美,也是阿里开启国际化战略的重大举措,即拓展跨境电商的同时利好美国中小企业。目前,阿里巴巴阿里已在华盛顿建立新的国际政府事务部,由前GE(通用)高管EricPelletier领衔,他曾经担任布什总统的白宫班子成员。此外,阿里巴巴还欲在美主攻零售业打造顶级全球消费品平台。如在马云私人晚宴的长名单中,同席者还有雅诗兰黛CEO、ToryBurch高管、DKNY品牌创始人DonnaKara、婚纱女王VeraWang、美国家政女王MarthaStewart,以及前白宫总参谋长MackMcLarty等。由此可见,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帝国是要进军美国高档零售业,然后把美国人都爱穿的名牌“抱回”中国的节奏。“我希望世界级的品牌,比如LV、Gucci都有可能使用阿里巴巴的平台,将其商品销售至中国市场。阿里巴巴看到不断壮大的中国中产阶级消费者,我们需要告诉他们在哪里可以买到他们想要的国际商品。”马云表示。中国电商巨人PK美国电商老大不过,此番马云赴美最受舆论关注的是,中国的电商巨人会和美国电商老大有着怎样的过招?不负众望,马云在纽约经济俱乐部(ECONOMICCLUBOFNEWYORK)发表演讲的过程中,公开向亚马逊“寻衅”。“阿里巴巴和亚马逊的区别是,亚马逊是一个购物网站,人们知道要什么买什么;阿里巴巴则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们买到的是惊喜和体验。”马云称。事实上,阿里巴巴的光芒正在让亚马逊变得“压力重重”。根据2015年全球最有价值品牌100强榜单BrandZ,阿里巴巴已超越亚马逊和沃尔玛,成为最具价值的零售品牌。WPP全球零售首席执行官大卫罗斯表示,“阿里巴巴拥有最惊人的消费者黏度,它满足了惊人的消费需求。阿里巴巴本身作为一个品牌,已使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不仅仅作为消费者,而是作为企业家,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他让这一切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阿里巴巴作为一个品牌最伟大的一点。”英国城市大学卡斯商学院教授,组织行为学家安德烈斯派塞甚至称,“阿里巴巴已成为中国的标志性品牌,就像20世纪中期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一样。”阿里巴巴挑战亚马逊或没那么容易但是仅有16年历史的中国这匹“黑马”——阿里巴巴,真的能超越已在美国深耕21年的电商大鳄亚马逊吗?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阿里巴巴要想在海外市场挑战亚马逊,没那么容易。亚马逊,这家1995年由杰夫·贝佐斯创办的电商网站,如今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中国和日本都有业务开展。2014年财年,亚马逊的总营收为889.9亿美元,阿里巴巴2015财年的营收仅为122.93亿美元。也就是说,亚马逊的营收规模数倍于阿里巴巴,这反映出电商自营B2C模式和平台模式的不同特点。事实上,亚马逊的大多数商品由自己向供应商采购,拥有仓库、库存,和阿里巴巴相比,亚马逊本质上还是零售业,通过赚取商品的差价获得收入。因此也继承了零售业的特点,那就是毛利率偏低,库存管理压力大。因此,尽管在中国市场,亚马逊完全被阿里巴巴的光芒掩盖。阿里巴巴进军亚马逊驻守的海外市场,则困难重重。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看,亚马逊拥有自己的物流和配送团队,对服务的质量更好把控。与亚马逊类似的京东商城,在中国市场上表现出来的较好物流体验,正是迫使马云下决心通过建设菜鸟网络解决物流问题的原因。从流通效率的角度看,一件商品从厂家到最终消费者手里,通过亚马逊耗费的社会资源更少。阿里巴巴要想在海外市场挑战亚马逊,并不那么容易,更何况亚马逊也是一家没有边界的互联网企业。亚马逊的2014年二季度财报显示,来自媒体产品的收入占比高达25%,其他业务(主要是云服务)的占比也达到6%。云服务是亚马逊最具前景的业务,它在这项业务上已经确立了领先地位。亚马逊还是一家专注于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他们直接面对消费者,提供Kindle、FirePhone等移动终端产品,以及上游正版的音乐、影视、电子书等内容。这些服务为亚马逊创造了不菲的利润,这让通过资本介入这些领域、希望搭建生态圈盈利的阿里巴巴望尘莫及。品牌专家AllenAdamson在福布斯中文网发表专栏文章《阿里巴巴能否成为首个走向国际化的中国品牌?》。文章分析指出,尽管中国巨型公司呈现急速增长的状况,但中国还没有任何大品牌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影响力,包括联想、海尔。阿里巴巴必须明确证明,自己在对于全球消费者看重的某个方面存在差异化优势。如果阿里巴巴不这样做,虽然它仍会继续取得成功,但就不会成为第一个从本土市场成功跃升至全球市场的中国品牌。不过,《哈佛商业评论》去年刊发的一篇分析文章认为,阿里巴巴的淘宝模式也在挑战亚马逊。因为亚马逊的商业模式依靠三大支柱,为首的是低利润。贝佐斯不止一次在采访中提到,亚马逊如何依靠低利润赢得发展机遇。阿里巴巴完全不依靠产品获利,而是通过广告与增值服务盈利,这种模式卓有成效。贝佐斯有句广为流传的名言:“你的利润就是我的机会。”《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问:如果竞争对手利润为零,亚马逊的机会何在?
北大纵横合伙人陶文盛认为,以中国市场为例,宜家应该是看到了不少供应商在电商平台开店带来的销售冲击。宜家布局电商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比如物流仓储等。近日,来自宜家(IKEA)方面的消息称,在所有拥有宜家实体店铺的国家,宜家都将开始发展电商业务,支持网上下单并为顾客送货上门。这意味着,这个来自欧洲的家居品牌,正在弥补之前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短板。昨日(6月10日),宜家中国区公关经理许丽德向记者证实,宜家确有上述计划,目前宜家在中国市场的自有线上平台亦在筹划中,不过推出时间还未确定,“未来电子商务会是宜家线下渠道的一个补充。”对于宜家的线上渠道能否复制实体店的成功,业内人士认为,从竞争对手表现以及后续宜家需要面临的物流、产品布局等问题来看,目前还很难说。已在十余国上线电商业务在宜家官网,用户可以浏览正在出售的商品,甚至还可以查询实体店铺中的商品库存,然后以“shoppinglist”的形式记录想要的商品,用这个清单到实体店去购物。不过,尽管宜家有这样类似网上商城的页面,但消费者却没法在网上进行结算。业内普遍认为,在重视发展实体业务的同时,宜家有些忽略网店的发展,也忽视了消费者行为的改变。如今,宜家宣布将在所有拥有实体门店的国家发展电商业务,意味着其将全面展开电商业务。许丽德告诉记者,整个宜家集团一直在考虑电子商务,宜家在西欧的一些国家已经实行了电子商务。“不存在之前不做的问题,我们是一直在准备,电子商务对宜家这样的家居零售商来说,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我们有将近1万种产品,需要有一个周密的计划。”事实上,宜家此前已经陆续在一些市场尝试线上业务,但没有全面铺开。今年初,宜家加拿大就宣布要在一年内开10家小型店,主要承担网购提货点的功能,部分兼有小型零售店。目前,宜家已在欧洲至少10个国家开设了电商业务。尽管宜家已在多个国家开展电子商务,但市场反映其线上产品的种类相对有限。有观点就认为,宜家总体来说似乎并不太愿意发展电商,因为宜家整体模式的基础是吸引人们到店铺来逛。而且,在宜家销量中,淘宝式的“冲动购物”占了很大比例,尤其是那些小件家居用品,但在线上,这样的模式难以被复制。中国市场的电商发展虽然火爆,但宜家在中国市场更加谨慎。宜家中国方面强调,其并未忽视电商在中国的发展,宜家也非常重视中国的电商市场。“对宜家来说,最关键的是给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希望消费者有更好的体验,因此不会着急推出一个连我们自己都还不满意的线上服务。”许丽德表示,中国市场电商业务的推出,目前还没有具体时间表,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电商会是宜家线下渠道的一个补充。面临物流仓储等挑战为什么宜家会选择在现阶段放开布局电商业务?北大纵横合伙人陶文盛告诉记者,以中国市场为例,宜家应该是看到了不少供应商在电商平台开店带来的销售冲击。“仿制品”一直是宜家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麻烦事。2012年,部分宜家原有的代工厂因不堪忍受给宜家代工的低利润,集体脱离宜家的供应商体系,组建了家居品牌嘉宜美。这一品牌通过仿制宜家的产品风格,并以低价优势试图借助电商突围。在全球市场众多的对手中,这些“仿制品”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宜家高管也承认公司战略失误,因为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宜家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如Wayfair、Overstock.com和Home24等。宜家CEOPeterAgnefjl表示“宜家没有及早进军电商,但现在时机已成熟。”有观点认为,宜家对电商的态度转变,与其业绩不无联系。2014年,宜家集团净收入达33亿欧元,同比增长0.4%。与同行相比,这一业绩并不差。不过,这一增速远低于宜家2013年3%和2012年8%的增长率。“宜家的产品都是标准化的,有条件做电子商务,时点不是大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通过电商这一新增渠道,宜家也想寻找新的增长点,毕竟在中国市场很多区域是没有宜家门店的,但需求却在那里。陶文盛则认为,在中国市场,宜家布局电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在线下,宜家的确有具备相当吸引力的购物体验和环境,但在发展电商业务时,走线上线下价格一致的模式,宜家除了要考虑不能对实体店造成冲击外,还要面对原代工厂仿制品的价格冲击。此外,物流仓储也是其发展电商的关键点。
搭上永辉超市的顺风车,万宁似乎迎来了最有可能改变形象的机会——这个一向以低调、谨慎在内地市场著称的健与美零售连锁企业,迎来了全面提速与提升的契机。只不过,当下的市场,有多大的期待,就有多大的挑战。搭车随着万宁与永辉超市联手打造的两家新店相继开业,亚洲零售巨头牛奶国际入股永辉超市后的首个合作项目正式浮出水面——牛奶国际旗下品牌万宁,以店中店的形式入驻永辉超市,借势扩张。据万宁高层表示,与永辉超市联手,开拓更多有消费潜力的城市,“是万宁2015年最为重心的战略部署。”而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翁海辉则向新金融观察记者进一步透露,新店会在日后陆续问世,“预计今年将再开10余家。”值得一提的是,首批开业的2家新门店中,一家位于北京。对于一直固守在华南地区的万宁来说,这是一个积极的扩张信号。毕竟,万宁在北方市场的表现始终差强人意。以天津市场为例,2009年,万宁开出了天津市场的第一家门店,展开了与老竞争对手屈臣氏的抢地盘战。但六年过后,屈臣氏在天津的门店数量达到了42家,万宁却在天津市场销声匿迹。事实上,这对总被放到一起比较的对手之间的差距并不仅仅体现在北方市场。屈臣氏于1989年进入内地市场,26年的时间里,开出超过2000家店铺,预计到2016年底,其在内地的店铺总数将达3000家。而比屈臣氏晚了整整15年才进入内地市场的万宁,用11年的时间,开出了约200家店——这个在香港有着强大品牌背景和产品特色、几乎在所有大型ShoppingMall里都会出现的品牌,却在内地市场被打上了迟来者和模仿者的烙印。也许是万宁方面也意识到了节奏过缓的问题,于是有了去年的提速计划:未来3年,万宁将在内地净增至少300家店铺,平均每年新开100家店,即平均每2-3天开一家新店。这意味着,万宁要用3年的时间,完成比过去11年还要多的工作。但在眼下零售环境低迷、租金成本及人力成本高企的背景下,靠万宁自己单枪匹马地硬干,这显然有些不太现实。于是,搭上永辉超市的顺风车,再合适不过。“我们永辉在全国开业的门店已经400多家了,如果万宁认为对它们有帮助,跟永辉可以形成差异化经营,互相是共赢的,这些门店都可以作为它的选址资源。这样比它们一家一家地去找要方便得多,也快得多。”翁海辉表示,永辉超市与自己的大股东,即万宁的母公司牛奶国际之间有着商业共享的默契,因而对于可以业态互补、客流互补的万宁抱着开放、欢迎的态度,而至于在商品品类选择和价格协同等问题上,彼此将会在合作过程中慢慢磨合。挑战不过,对于万宁来说,即便可以顺利开疆辟土,这也不一定能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毕竟,竞争对手们不但没有放松,甚至较以往更甚。况且,在如今的时代,要赢得消费者的认可,门店数量的多寡也许已不再重要。摆在万宁面前一个最老生常谈的问题是,如何摆脱屈臣氏的影子。新金融观察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在大多数人眼中,“万宁和屈臣氏没什么区别,但店铺比后者少,做得比后者差。”这是消费者对万宁的外在直观感受,却道出了万宁的内在问题:缺乏经营特色、陷入同质化竞争,再“上纲上线”些来看,这多多少少也暴露出了万宁运营管理水平问题。如果说这是万宁在内地市场的历史性问题,那么眼下,新问题来了。“万宁与永辉的牵手其实是双方的互相借力,但没看到在模式上有多么颠覆的东西,所以谈扩张目前还不明朗。”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店中店模式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但店中店必须要有其价值,“比如万宁加大了母婴类、护肤护发类产品的比重,虽然说更加贴近自己原来‘健康引领美丽’的定位,短时间内可能会吸引一些客流,但是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如何做得有‘黏性’,这才是未来线下零售业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林岳看来,万宁所代表的药妆零售模式发展到了一定时期,特别是移动电商时期,就需要考虑转型和升级,而且这种升级必须考虑如何“黏住”顾客,“让顾客来这里成为就像买菜、吃饭这样的生活习惯,那就成功了。”在专业人士的眼中,既然已经比竞争对手迟到了15年时间,且一直烙印着模仿者的印记,万宁就更应该破釜沉舟地去创新与转型,开拓O2O模式,结合线上线下的便民服务,这或许才是这位后来者的生存之道。坦白来说,万宁背后站着经营着惠康超级市场、7-11便利店等品牌店铺的牛奶国际,对于万宁而言,论资金、实力、经验,几乎是样样都不缺,如果真能认清现状、找准道路、重装上阵,其实并非没有机会。无论如何,“傍上”永辉是一个新的开始,是被赋予更多期待的开始,也是被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连寻找借口都将愈发困难的开始。
从“千团大战”杀出转型为美妆电商并赴美IPO,聚美优品的成功能否在冲向跨境电商时再次复制?这里在重复团购一样的厮杀和野蛮:竞争对手的繁多、政策的不确定性、与品牌商的微妙关系,都让这个创业样本面临新的严峻考验。转型跨境电商不可五年前聚美优品还不叫这个名字,而叫团美网。借着团购+闪购的模式杀出重围,聚美优品摇身变为美妆B2C,在成立四年后赴美实现IPO,如今又称为跨境电商的追随者。相关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内地“海淘族”突破2000万人,年销售额超1万亿元,商务部预测,明年我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6.5万亿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聚美优品成为跨境业务的追随者不难理解。聚美优品CEO陈欧在内部邮件中将这次转型称做“上市后的再创业”。为此,聚美优品一直高调地用行动为自己张贴跨境标签,极速免税店和母婴特卖即是其跨境业务的产品体现,也是聚美优品近一年来提及最多的业务,众高管在公开场合和微博上也极力为其跨境业务呐喊疾呼,陈欧则放言要补贴10亿元称霸海外购。事实上,“从聚美优品的自身业务来看,这是他不得不做的选择”,易观国际分析师王小星这样认为,聚美优品主营业务为美妆,而且已全部实现自营,在中国,化妆品与海外市场有着天然的兼容,这让他没有选择余地。“不是我崇洋媚外,试想一下,如果聚美优品平台上全是国产化妆品,盘子一定做不了那么大,这是国内市场的特殊性决定的”,业内人士如是判断。然而,商业敏感度不只是聚美优品一家有,阿里巴巴、亚马逊、京东、苏宁、当当等所有电商巨头都已在此领域排兵布阵,网易CEO丁磊近期更是携旗下考拉海购团队亲自赴韩洽谈跨境合作,此外洋码头、街蜜等创业公司在此领域掘金的速度和力度也不容小觑,相比于低门槛的团购大战,跨境电商行业的竞争明显段位更高。“即使聚美优品已经顺利实现第一次转型,也不能保证它玩跨境电商时候能成功”,王小星坦承,这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低价优势或被政策所限跨境电商动辄半价的竞争优势可能被削弱,其政策红利可能发生转变。据了解,目前跨境电商主要采取保税进口模式,企业将大批货物免税囤放到国内保税区,有用户购买再以个人物品清关,不仅无需经过检验检疫程序,而且这些商品可以以个人带入或邮寄物品的名义,仅交纳行邮税。根据进口物品种类,海关分别征收10%、20%、30%、50%的行邮税。而传统的进口贸易按进口关税+消费税+增值税交税,整体税率水平在40%以上。这两种贸易形式的税率差正是跨境电商的价格优势所在。近日海关总署副署长鲁培军向媒体透露,“对行邮税要提高,或者是否并入货物税的问题,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相应的,国务院近期批准对部分日用消费品开展降低进口关税试点,护肤品和纸尿裤等14类商品平均降幅超过50%。对此,业内人士刘先生表示,“如果行邮税上调政策落定,跨境电商的价格会有一定程度上升,相反却利好于传统的进口贸易商”。不过,虽然说行邮税和关税的调整,让跨境电商和传统进口贸易商的差价在缩小,但是跨境电商仍占有低价优势。值得注意的是,“电商的假货问题一直是用户的心病,正品与否是用户关心的重点,相比之下用户对传统渠道的品质就比较放心,现在关税的调整让传统渠道商品价格适当下调,这样将会对用户产生较大吸引力”,刘先生如是解释。有趣的是,据媒体报道,一名资深进口跨境电商企业高管认为,正是保税进口模式“冲得太猛”波及到传统进口贸易商,才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拉拢上游成双刃剑如果说行业竞争跟政策调整这些外部因素不可控,那么公司自身可控的战略规划就显得格外重要,聚美优品的确也在这方面实现了突破。近期,陈欧在微博上自曝向韩国it’sskin公司投资几千万美元,这在美妆B2C甚至是整个跨境电商尚属首例,虽然聚美优品并未透露具体的投资金额和参股比例,但是其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我们应该会针对该品牌出台倾向性政策”。据了解,it’sskin为韩国三大化妆品之一的韩佛公司旗下品牌,蜗牛霜为其明星产品。事实上,聚美优品对it’sskin的偏爱已经开始显现。在聚美优品的百度品牌推广页面,it’sskin作为极速免税店业务的三个推荐品牌出现,并出现在第一排第一个位置。毫无疑问,双方此次资本合作是对电商渠道话语权加强的背书。但是对于同平台的其他品牌来说,平台与竞争者的捆绑或许并不是好消息,这感觉就像是聚美优品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难言公平,对此王小星表示认同。有意思的是,就在陈欧宣布投资it’sskin前后,韩妆品牌就与聚美优品的电商同行“眉来眼去”,而国内电商对韩妆市场的野心也十分明确,据了解,目前考拉海购已获得官方授权的韩妆品牌包括AHC、LG生活健康、skinfood、toocoolforschool、绿手指等数十个。此外,聚美优品与it’sskin被曝合作当天,丁磊正在与韩国LG生活健康和NATUREREPUBLIC等韩妆品牌高层就双方合作问题进行深度洽谈,it’sskin亦在丁磊的谈判名单中。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聚美优品也并不是it’sskin在国内的独家电商渠道,唯品会、考拉海购等平台都有it’sskin品牌的产品在售。“显然,品牌对于电商渠道的态度则是广撒网,并没有择一而终的意思”,分析人士坦言,这边有A平台给投资品牌吃小灶的风险,那边有B平台频抛橄榄枝,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排除短期内其他合作品牌逃离的可能。
给员工发了一封深情款款的公开信沈国军昨正式辞任银泰商业董事局主席银泰换帅,能否下好零售业O2O这盘棋?6月5日,本是银泰商业股东大会的日子,就在前一天傍晚,银泰系的员工们收到了一封深情款款的公开信《永远爱在一起》。发信人不是别人,正是原银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沈国军。这是继“股权转让”、“阿里收编”等动作之后,银泰商业的又一次变动。银泰未来真的会变成阿里商业吗?沈国军去向如何?十多天来,众说纷纭。与其让外界猜,不如自己讲。“2015年6月5日我将辞任银泰商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及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未来将集中精力思考银泰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沈国军在公开信中称,辞任后他将在银泰公益、银泰置地、银泰资源、银泰金融投资、银泰农业发展、银泰未来科技城、银泰中心,in及银泰城购物中心业务上花更多时间。就在前几天,王健林的万达电商换帅的消息也是刷爆了朋友圈。三年内换了两轮CEO,两任COO,原因何在?董策离开后,万达电商是否将改变运营思路?零售业O2O这盘棋,真的那么难下么?马云和王健林,究竟谁能笑到最后?沈国军谦称自己是“误入歧途”的外行作为银泰商业零售板块业务的创始人,沈国军是中国商业零售行业的变革者和推动者。在沈国军致员工的公开信《永远爱在一起》中,他这样描述自己的“银泰岁月”:“从1998年一个无心插柳的生意,一家银泰百货门店发展到全国领先的零售业集团,从1000万资本金发展到市值300亿的公司,从一个‘误入歧途’的外行发展成为行业创新引导者”。“误入歧途”的“外行”能在17年后将这门生意做成市值300亿的公司,背后是创新——沈国军在近10年间“创举”频出:2007年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上市,超额认购240倍;2009年乌镇会议后,在百货行业市场大好的情况下,银泰商业成为全国首家转型体验式购物中心的百货连锁品牌,也正是因此,使银泰商业零售业务板块在目前商业零售行业盈利整体下滑的情况下,依旧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态势;2010年,沈国军又在同行业中率先推出了服务中国时尚消费人群的电子商务平台——银泰网。可以说,银泰商业是国内最早一批拥抱互联网的传统商业零售企业之一。2014年3月,马云出手。阿里巴巴集团以53.7亿港币投资银泰商业。之后双方开始进一步整合。双方曾宣布,约定在未来三年内,阿里集团最终在银泰商业的持股比例不低于25%。2015年6月5日,沈国军正式辞任银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职位,该职务由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接任。公开信透露银泰版图中的两个新单元转身,并不意味着离开。沈国军称,辞任后将在银泰公益、银泰置地、银泰资源、银泰金融投资、银泰农业发展、银泰未来科技城、银泰中心,in及银泰城购物中心业务上花更多时间。沈国军的商业版图中并未放弃商业零售板块业务。银泰商业相关人士表示,沈国军退任银泰商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完全是基于银泰商业(集团)未来发展前景的主动选择,是推动新力量对企业转型的主动融合与引导。沈国军的主动让贤,意在希望阿里巴巴集团和张勇能将互联网技术、新创新思路、新服务架构等层面更广泛地引入到银泰商业,从而进一步深化双方于2014年3月达成战略合作时的目标,即打造线上线下的未来商业基础设施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封公开信中,人们罕见地看到了银泰版图中两个新单元——“银泰农业发展”和“银泰未来科技城”。资料显示,未来科技城是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多个地方建设的科研基地,首先在北京、天津、杭州、武汉四地进行试点,明确提出“要在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部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40—5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推进产学研结合,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创业机制,集聚一大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此举意在借鉴改革开放初期建经济特区的经验,将其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引领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代表我国自主创新技术最高水平的“人才特区”。零售业O2O,谁都没走出迷局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普及应用,电子商务在国内取得了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传统零售业的业绩却面临大考,一时之间甚至不少人产生了“线下已死”的悲观论调。零售业O2O能否拯救行业,众人都很期待。相比于沈国军的一举一动引发的波澜,万达电商换帅的消息只是在零售业界引发了关注。“其实万达不必着急,大家也都是图个热闹的阶段。零售业O2O有点像赌石的场景,谁都知道抱着一个宝贝疙瘩,未来可能值钱,甚至表面裂纹里仿佛冒着金光,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切。相比之下我反而觉得从上往下的融合比从下往上硬飞起来要容易一点。生在地上的这些,太重,无论是硬件、观念,还有利益,更重要的是,毕竟只是个交易环节,如果上游商品厂商不配合,仅靠自己做,谈何容易。”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业内人士如此点评。万擎咨询CEO鲁振旺分析,万达电商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寻求一个技术性的CEO,而是要找一个对商场、零售行业理念认识更深刻的人。杭城零售业某资深人士直言,在国内对商场、零售行业认识深刻的人不多。他个人觉得,刘强东对零售业的了解要比其他一些纯电商要深入。但京东O2O也没有成功。无论是零售业做O2O还是京东这样的纯电商做线下,或是“喵街”做O2O,大家都是在尝试,因为不折腾不行。实体店的确受互联网颇大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已然发生了变化。即便是国外,O2O在某个环节产生效益提升的案例有,但是整体成功的依然没有,大家都在探索之中。所以,马云和王健林,谁都不能操之过急。
家教O2O对教育行业的变革还没有真正开始,可是两极分化的梯队已经出现。根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目前在资本的催化下,如跟谁学、轻轻家教、请他教在资金规模上已经迈进“亿元俱乐部”,而对于其他在融资上处于弱势的家教O2O来说,也在探索如何谋变。行业整合从未停止,未来将一家独大,还是全军覆没?“亿元俱乐部”领跑今年3月31日,由“创业明星”、新东方前执行总裁陈向东创立的跟谁学宣布获得5000万美元融资;紧接着,由前精锐教育创始人之一胡国志、前昂立教育创始人刘常科一起创办的轻轻家教便宣布获得1500万美元B轮融资,以及未公布融资金额的B+轮融资。就在业界以为家教O2O资本领头羊大局已定的时候,一家名为请他教的机构犹如黑马般再次携重金杀入该领域。与跟谁学、轻轻家教这种创始人均为资深教育人士出身不同,请他教创始人陈远河更多的是互联网玩法,他是中国最早期的知名站长,被外界誉为“福建流量王”。据请他教披露的消息显示,此次A轮融资金额6950万元,资方背景包括梅花创投、纽信创投、2345董事长庞升东、知名投资人吴世春以及唱吧CEO陈华。陈远河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A+轮也将很快公布,加在一起资金总规模将超过1亿元。这意味着,它将成为继跟谁学、轻轻家教之后,另一家融资额迈入“亿元俱乐部”的家教O2O机构。目前,请他教在北京各大楼宇间分众传媒平台上的广告已经全面铺开,据了解,此轮广告将持续三周,总投资额超过1000万元。“家教O2O对教育行业的变革还没有真正开始,可是两极分化的梯队已经出现。”有教育界人士表示。的确如此,目前活跃的家教O2O平台达到一二十家,单从融资额度来看,跟谁学、轻轻家教、请他教已经远远领先于其他家机构。第二梯队机构谋变对于那些没有被资本热宠的家教O2O平台来说,接下来如何生存,或许是它们不得不面临的一大难题。今年3月,“孩子学”曾被大众点评收购,虽然当初在收购之时宣称孩子学将保持独立运营,但据业内人士透露,孩子学实际上在大众点评体系里已被边缘化,大众点评当初收购它时也主要是看中它的团队。作为最早成立的家教O2O之一,神州佳教(前身是“家教快举手”)则试图避免竞争激烈的个体老师领域,其“拉拢对象”一方面面向培训机构,另一方面面向大学生家教,将与北京各大高校签署合作协议。据神州佳教联合创始人马振肖透露,神州佳教接下来将与资本紧密对接,或将引入B轮融资,或将在新三板挂牌。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危机感在其他家教O2O平台机构那里同样存在,如何应对这轮资本冲击波?在浙江、上海等地,一些家教O2O平台开始避免全战线竞争,转而深耕当地市场。行业整合趋势或现获得大手笔融资后,这些家教平台的“造势”已经开始,除了请他教狂推地面视频广告以外,轻轻家教、跟谁学也不例外。据胡国志透露,将从广州开始全面挖人,他承诺轻轻家教给老师的税前底薪不低于1.5万元,这相当于传统一对一培训机构的4倍。陈向东则表示:“将投入1.6亿元,将6月16日(跟谁学成立纪念日)打造成‘全民学习节’。”正如同当初打车领域一样,滴滴和快的在资本助推下,通过疯狂补贴的形式将其他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全部蚕食掉,如今家教O2O领域,那些迹象也开始显现。最终的结果是,处于胶着状态的滴滴和快的合二为一,从而在该领域一家独大,这种路径是否会在家教O2O领域重演?在陈远河看来,家教O2O的商业模式还需要得到市场的最终检验,他预测,该领域最后真正成功的可能只有一两家,也可能一家都没有,接下来将会出现行业整合及并购现象。
最近小编在度娘里搜索了一下,发现有人想知道返现网的操作教程,虽然人很少,但是还是有需求,正好小编没有什么事,所以简短给各位朋友介绍一下。返现网的功能模块有:商城返利、热搜榜、9.9元包邮、品牌特卖。商城返利:用户选择要去购物的商城,然后点击进去,成功购物。热搜榜:里面把最近最热的搜索词呈现出来,然后又以类型分类,让用户可以快速找到最热最贴切的商品。9.9包邮:里面全是30以下的商品,而且每个商品价格的最近一位数字都是9,还全国包邮。品牌特卖:里面全是最优惠,最热门的商品。下面小编拿京东给各位演示一下:选择首页,点击京东图标。购买你要的商品。商品买完之后,就可以转到返现网来看返利订单了。(刚刚在京东购买完之后,肯定要等个几分钟)
大家都知道,京东和腾迅合并后,旗下拍拍易迅,QQ、微信都是京东之一,所以现在京东针对无线端的优惠是比较多的,比如说优惠劵发放啊,基本都是无线端才能用,有些商品,只限制在微信或者手Q端才能低价,由于目前没有京东APP返利,所有的媒体暂时都不支持,但是如果我想走返利,如何来操作呢,下面请大家仔细看操作步骤,一起惠小编教大家京东手Q、微信端返利!步骤如下:更新:目前第一种方法手Q端可跟单(因为容易被判定为作弊订单),建议使用第二种方法或第三种微信返利。第一种跟单方法(这种方法不要在手Q端使用):一、步骤一:(找到京东PC端的商品链接,将连接放到一起惠会员中心→→我要推广→→商城商品地址生成推广→→进行扫描下单即可完成返利)我要推广二、步骤二:扫描后直接在手Q或微信端下单,下单完成如图所示。三、步骤三:(京东返回订单是15分钟左右,即可看到返利订单,京东手Q、微信返利即如此简单,如图所示)→去试试←第二种跟单方法(手Q端使用此方法跟单):二、步骤二:登录后点击右下角的“返回首页”(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7年前,一名大学生夜晚在学校门前支起烧烤摊勤工俭学,7年后,他已成为自贡市首个网上专业户外烧烤公司负责人。近日,这名成功转型的创业者张涛告诉记者,“我的目标是做成全国网络烧烤第一品牌,下一步将向省外布局配送、加工网点,提升O2O线下体验。”张涛是近几年来自贡市高新区享受创业补贴的96名大学毕业生之一。2006年,张涛从江安县考入了四川理工学院美术系,2008年,他在校门口支起了一个烧烤摊,2010年,大学毕业时,张涛的烧烤摊就进了门店,“有了店面压力一下就大了,好在2011年我申报并获得自贡市高新区管委会的创业补贴8000元,还享受了国家减免税政策。”生意正常运转后,如何把一个小小的烧烤店做大做强,张涛动了不少脑筋,一个打进的电话启发了他——“经常都接到学生的电话订单,要求送烧烤上门,我想能否将烧烤放到网上,实现网上下单、网银支付、线下配送的O2O互联网烧烤营销模式?”2012年,张涛的第一家淘宝店注册开业,经营户外烧烤食材配送、户外用品用具零售、承办大型户外烧烤活动。“网上销售第一个月,连一根烧烤也没卖出去,到第二个月才接到一笔十多元的小单。这让我产生了怀疑,网店还要不要继续?”挺了两年,张涛的网店生意才有所好转——2014年4月起,网店生意突然“爆好”起来,到如今每月网上订单达到30多万元,已聘请了近10名员工,还注册成立了一个经营户外烧烤配送的电子商务公司。“今年,我们已向10名创业的大学生发放创业补贴10万元。近几年来已‘帮创’96名大学生,发放创业补贴80多万元。”自贡市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局长舒诚芳告诉记者,高新区创建了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设立了创业资助资金,对首次创业的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贴,同时对入驻园区的大学生实施房租、水电、证照办理等“一条龙”服务以及项目补贴,搭建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广阔平台。
6月2日,开业不到3年的尚泰百货成都万象城店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闭店公告。公告称,该店将于2015年8月31日正式停止营业。记者从该公司独家获悉,尚泰百货在中国内地的另外三家店已经全部关闭,包括两家尚泰百货门店和旗下时尚百货品牌“先先”的一家门店,待尚泰成都店关闭并完成交付、结算后,尚泰百货将撤离中国内地市场。进入中国内地市场5年,尚泰旗下4家门店全部折戟。微信号通知将闭店客服称“因为合同到期”“不想说再见,不舍说再见,离别之际,感恩每一位朋友,感谢对尚泰的支持与陪伴!也提醒持有尚泰百货储值卡或会员卡的顾客,请您尽快到店消费储值卡或兑换积分哦!”2日下午,记者在该店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公告上看到,该店将于2015年8月31日正式停业,6月2日起将停止会员卡积分。对于在该店购买的商品(三包期内),会继续提供服务。该消息是否属实?华西都市报记者立即拨打了该店客服中心的电话。“是的,我们将于8月底闭店。”该店客服中心一名员工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说,“闭店的原因是因为与万象城的合同到期。我们已经给会员群发了短信,并通过微信等方式通知顾客来办理积分等事宜。这段时间服饰等商品也在打折,可以过来看看。”尚泰暂时撤出内地单体百货不适应当前市场随后,记者联系上了该公司成都市场部的相关负责人,她也向记者证实了该消息。“尚泰跟万象城之前签订了3年的扣点协议,3年到期后将开始转收租金。我们核了一下成本后,感觉太高了。而且尚泰在东南亚和泰国市场都是以Shoppingmall的形式开店,到了中国后才以单体百货的形式开店。”她说,目前公司经过战略调整,决定暂时退出中国内地市场。“隔几年等条件成熟了之后再回来,到时候会以购物中心或者收购的形式回来。在意大利我们收购了当地的文艺复兴百货就很成功。”她向记者表示,等成都万象城完成交付和结算后,尚泰中国包括其上海总部所有员工都将撤走。进入中国内地5年泰国零售巨头4店全部折戟尚泰百货属于泰国中央零售集团,集团旗下有Central(尚泰)和Robinson两个百货公司品牌,在泰国是首屈一指的百货公司,拥有60余年的专业零售经验,在泰国境内有十多家门店,尚泰属于高端百货品牌,集零售、百货于一身。在泰国,尚泰百货深受上流人士、外国居民及游客青睐。而且,尚泰还是世界百货公司联盟IGDS的成员(IGDS是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公司联盟,由34家世界领先的零售商组成),可见其实力不凡。2010年5月,万象城携手尚泰百货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尚泰百货杭州万象城店是尚泰进入中国的首家店,也是第一家进入杭州的外资百货。2011年,尚泰百货继续和华润合作,进驻沈阳万象城。同年,尚泰旗下时尚百货品牌先先百货也进驻沈阳。2012年9月,尚泰百货在成都万象城落户。作为成都万象城内的主力百货,尚泰从B1至4F共五层,总面积约为21000平米,引入近20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以及多个首次登陆成都市场的国际名品。然而,进入中国5年,尚泰旗下位于中国内地的4家门店全部折戟。在尚泰成都万象城店传出闭店消息前,该公司已于2014年6月底和11月底分别关闭了沈阳店以及杭州店。此前的2012年12月,先先百货也在开业一年多后关闭了位于沈阳的门店。行业观察购物中心去百货化单体百货迎洗牌?今年以来,成都多家零售百货品牌店关闭,包括101购物艺术中心、NOVO百货、天虹百货红牌楼店。此次尚泰百货停业,是否意味着成都零售百货业迎来了单体百货的“淘汰赛”?对于尚泰百货的退出,成都万象城6月2日晚间回应表示,“尚泰百货成都万象城店将于2015年8月31日22:00正式关闭,这是尚泰基于目前市场形势作出的战略调整。成都万象城开业三年来取得了优异的市场表现,2014年全年实现16.2亿的零售额,在成都购物中心中排名第二,同比取得38%的增长。尚泰战略性撤出后,万象城将利用最短的时间,利用该区域全力打造一个全新的时尚空间,此区域将以复合业态的形式呈现,为成都带来更新更具话题性、前瞻性的国际时尚品牌和互动体验式的独特业态。去百货化是购物中心发展的一个趋势,这次调整也是万象城基于对未来零售趋势的判断,作出的慎重决策。”成都市零售商协会副秘书长欧建瓴表示,“关店很正常,并不是说单体百货就不能适应当前市场了,成都也有不少经营得很好的单体百货如伊藤洋华堂等。我认为,当前企业最主要的还是要积极调整自身经营模式,以适应消费者需求。”她表示,电商冲击、购物中心挤压都不是单体百货店停业的核心原因。
市场增长放缓和不以硬件盈利的互联网企业连番“搅局”,像两座大山正压得彩电企业苦不堪言。为避免在未来的互联网时代沦为简单的硬件打工族,缓过神来的电视厂商开始反击。创维成功打造面向互联网的“酷开”品牌,成为2014年唯一业绩没有下滑的彩电企业。海信去年与11家视频网站在互联网视频内容上达成合作,今年联手腾讯打造游戏平台,开始结合自身的规模优势按互联网打法转型。5月上旬,海信的最新尝试是推出基于智能电视的大屏电商平台“聚享购”。不过,专家认为,海信的电商平台作为客厅入口切入电商有一定合理性,但指望电视电商与PC电商、移动电商平起平坐,促进电视销售则未免过于理想化。跨境购物从已经公布完毕的2014财年和2015年一季报可以看出,彩电企业的日子非常不好过。从数据看,康佳、长虹、TCL等国内传统彩电厂商的净利润都出现明显下滑,海信虽然减幅相对较小,但净利润较上年也减少11.5%,只有创维保持住微弱增长。除市场增长放缓的大背景,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以乐视、小米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企业的“搅局”。这些企业强调生态概念,以产品和服务作为盈利点,硬件则薄利销售,加之以线上销售为主,渠道费用大幅压缩,有的甚至打出“硬件免费,产品付费”的口号。虽然同样打智能电视的招牌,但一对比,智能电视是传统彩电企业的升级产品、高端产品,对利润的影响权重很大,但对互联网企业只是承载产品和服务的硬件,要的只是数量,不求利润。定位不同,再加上价格优势,对用户的吸引力自然也不同。虽然据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智能电视市场相关数据显示,海信以19.5%的市场品牌占有率排在第一位,乐视TV以及小米仅排第十和第十四名,但海信的第一位已经变得不轻松,国内有“搅局”者,日韩品牌也在高端电视领域加紧追赶,三星以14.3%的市场品牌占有率排名第二,第三名LG也达11%。最关键的是线上销售方面,2013年海信还是销售冠军,但2014年,冠军已被乐视夺走,酷开+创维排在第二,即便小米在某些型号上也能拿到销量冠军。因此,海信要想全面保持线上销售的王位,必须有革命性的作为。从去年开始,海信就开始向互联网打法转型,先与11家视频网站在互联网视频内容上达成合作,切入互联网企业的核心生态圈;今年,海信联手腾讯打造“聚好玩”精品游戏平台,新上线“聚享购”大屏电商购物平台,推出9999合伙人计划,打造面向年轻人的VIDDA子品牌等。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国内首个基于智能电视的“聚享购”跨境购物商城的推出。按海信的设计,在“聚享购”平台,用户无须导购,通过产品视频和产品高清图即可全方位了解产品的细节,可实现在电视一键下单、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完成支付。初期,该电商平台主要销售三个方向的商品,一是海信旗下的家电产品。二是与韩国韩流文化综合服务平台TheK集团合作,提供韩国正品商品和直邮服务。海信负责“运营”线上客流和优化体验平台,合作方提供跨境物流和仓储环节。三是销售国内跨境电商平台环球购物上的国际品牌。海信海视云CEO于芝涛表示,“聚享购”是海信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尝试,也是又一次跨界尝试。未来,海信将基于VIDAA智能电视系统,将购物与视频、游戏、教育等核心智能电视业务互联互通,打造场景购物新模式。重构入口海信电商切入的跨境购物,是目前电商行业最热门、竞争也最激烈的领域之一,上有天猫国际、亚马逊直邮、京东海外购等巨头抢滩,下有洋码头、蜜芽宝贝、蜜淘等一批新兴垂直平台。与这些平台相比,“聚享购”强调最突出的区别是基于大屏的产品视频和产品高清图,可以全方位了解产品的细节。这是电视电商与PC购物、移动购物相比最大的优势。此外,海信电商强调价格,用户可享受机场免税店同价,部分商品甚至达到免税店九折的优惠,以及正品保证,支持品牌官网验真,假一罚万,并提供7天包退换、15天包换的无障碍售后服务。对于海信推出的电视电商,电商专家和家电专家从各自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观点。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张周平认为,智能电视是未来家庭购物的重要入口之一,有一定的前景,但他判断用户增长不会太多。因为目前电视的收视人群主要集中在农村和一老一小两个群体,这些都不是网购的主流人群,尤其不是跨境购物的主流。“聚享购”强调的产品视频和高清图片,张周平认为这并不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像当年杭州兴起的3D虚拟场景购物“开心淘开心”,市场反响并不好,目前已经退出市场。在电商行业,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是价格、质量和服务,在这些方面,比拼的不仅仅是入口,更是后台的一系列流程和服务。基于此,他认为海信关于“电视大屏成为客厅互联网最重要的入口,其潜在价值甚至不亚于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判断未免过于理想化。信心满满对垒专家质疑,电商能否帮助海信实现救赎,维持其智能电视销售的王位呢?电商计划背后,与海信的智能硬件销售及生态圈建设有何关联?《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海信新闻负责人喻海涛,但到截稿为止未获回复。海信做内容、建游戏平台等系列动作都曾被市场解读为,以多元化业务场景促进智能电视的销售。当智能电视占据城市客厅,甚至以极快的速度普及到农村客厅后,其具备足够的想象力。但当传统家电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发展方向殊途同归时,影响最终竞争力的因素也变得错综复杂。仍以市场上主要对标企业乐视和小米为例。乐视旗下产品的销售主要通过乐视商城实现,5月初,该商场宣布启用域名,基于“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垂直整合乐视生态,该商城将打造成生态型电商平台。随后乐视推出的LePar超级合伙人制,用体验店形式向线下延伸,打造一个不同于传统渠道的“O2O+C2B+众筹”多维一体的合作模式。5月26日,乐视商城推出“超级联盟现货专场”,2.5万台超级电视、5000副Leme蓝牙耳机不到3分钟即宣告售罄,下次周二现货日将在6月2日开放购买。但要达成乐视这样的生态圈,对资金的需求也极其强大。从最近乐视在股市上的表现也可以得到佐证。继宣布启动新一轮高达75亿元的融资计划后,乐视创始人贾廷跃宣布将减持百亿市值的股票,该资金将无偿借给上市公司使用。小米除把粉丝经济运作到极致外,也在“内容+硬件”上大手笔投资,2014年10亿美元砸向内容版权领域,入股美的。像小米、乐视这样的企业,只要方向明确,背后有VC、风投的支持,花起钱来不心疼,不达目的不罢休。但像海信这样的传统家电企业,即便清楚生态模式背后的商业价值,在资金投入上肯定更谨慎,不会像小米、乐视那样处处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因此,电商作为海信的多种尝试之一,成败可能并不关键,重要的是作为传统的家电企业,开始强调利用自己的用户规模优势,探索适合自己的互联网融合之路。这一点,也得到家电专家的认可。在家电研究专家、投中集团分析师杜善友看来,海信在智能电视市场的品牌占有率排在第一位,有大量的终端用户。无论是去年与11家视频网站在互联网视频内容上的合作,还是今年联手腾讯打造游戏平台,以及现在推出的跨境购物商城,其核心都是借助互联网将终端用户转化。对海信有深入了解的杜善友认为,海信的管理团队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现在做的这些尝试是否成功并不是很重要,因为围绕着这一核心还会有许多其他的尝试冒出来。
首先,我们应该选择一个返利网。现在返利网这么多,我们应该怎么返利呢,这个你可以通过百度或者是其他一些用1号店购物用返利网的,你可以多参考一下。最好是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返利网。下面,我就拿“一起惠”返利网演示下怎么注册。直接点击首页左上角的登录按钮,然后点击注册,注册页上需要什么,你就填什么,填完之后,点击提交。如果提示“注册成功”,那就表明已经OK了,你已经可以用这个返利网去1号店购物了。完成!!!
5月22日,由淘宝房产、万有引力互动传播集团联合举办的“淘宝房产落地青岛发布会”举行。发布会上,万有引力互动传播集团董事长韩永坤、北京房拍拍CEO周磊、青岛市工商联房地产行业联盟副秘书长龙江,以及卓越、万达、秀兰等青岛知名房企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据介绍,此次淘宝房产联手万有引力互动传播集团落地青岛,就是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联合探寻全新发展之路的一次大胆尝试,也将对青岛房产市场带来一次全新颠覆与重建。作为青岛迎来淘宝房产的助力者,万有引力互动传播集团董事长韩永坤,就万能淘宝与房产时代联姻发表解说。建立于淘宝网庞大平台之上的淘宝房产,不仅给开发商带来更多资源合作优先尝试的机会,同时也将为参与合作的开发商提供海量的资源推广机会,并持续导入难以计数的消费客群流量;对于置业者也将拥有全新的消费与安家尝试,其必将进一步推动青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同样看好淘宝房产进入青岛前景的北京房拍拍CEO周磊,在就淘宝房产业务内容和具体操作进行详细讲解的同时,也与到场来宾分享诸多成功线上销售案例。同时周磊对于淘宝房产能够落地青岛,和万有引力互动传播集团,以及万达、卓越等大型开发商达成战略合作非常看重,也希望能够把与青岛的联盟合作,打造成淘宝又一线上线下成功结合的典型案例。对于淘宝房产正式落地青岛,地产开发商代表卓越集团青岛分公司总经理霍勇等业内人士均表示由衷认可与期待。而对于淘宝房产、万有引力互动传播集团和地产开发企业三方合作的战略达成,也势必推动青岛地产行业的一次新生。
一座始建于16世纪、起拍价亿元的意大利古堡,上周在淘宝拍卖上线开拍,截至21日晚22:00,因无人参与而流拍。不过,该拍品引来98106次围观。记者从主办方淘宝拍卖平台方面获悉,该古城堡虽然流拍,主要是因涉及金额较大、时间紧张,投资者无法全面了解信息并作决定。但该平台方表示,在此次开拍中,他们收到不少意向者的咨询,接下来意大利方面将进一步向意向客户沟通,甚至组织实地考察。据透露,除古堡外,部分“平民化”的意大利公寓有拍卖成功,其中最高成交的是一套米兰市区4星级华美达酒店式公寓,以934167元成交。
原创服装设计师品牌似乎越来越受到资本的青睐。不久前,天猫、京东先后启动扶持原创服装设计师品牌的活动。不单是电商平台,一些淘品牌本身也开始在业内寻求设计师资源,企望笼络更多的设计师资源,寻求品牌突破。那么通过这些电商企业搭建的平台,这些原创设计师品牌能否走出小众,面向大众呢?原创设计师成“香饽饽”?广东服装协会会长刘岳屛认为,中国本身并不缺优秀的设计师。但是,他们大部分都在企业任职,所有的创作都围绕企业、品牌的风格来设计产品。一些设计师则选择开自己的工作室,但他们或给企业做产品规划,或做ODM,或就自己开店。电商是开店的一个选择,不过,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这些工作室、设计师品牌大部分还是走“小众”、“私人订制”的概念,规模过小,产品单价高昂,非一般的消费者能够接触到。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全国衣着终端消费规模在2万亿元左右,而线上交易就占到了其中的7000亿元。正是看到电商平台的优势,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够直接接触到更大的市场。一些资本也正是看到了这一潜力。上周末,汇美集团的创始人方建华对外宣布投入1亿资金,启动设计师创业扶持计划,目标孵化20-30个电商原创设计师品牌。有意思的是,早在今年3月,这个知名的“淘品牌”因获得服装上市公司搜于特的3.24亿元的投资而广受关注。方建华称,这也是服装电商最高估值的投资。他计划今年底启动IPO,有望成为第一家上市的淘品牌。据方建华透露,2013年,汇美集团其实就悄悄启动设立了“设计师品牌孵化平台”计划,其中包括生活在左、PASS、SAMYAMA等。“这些品牌的成立时间都在1年左右,但今年的销售额都有望突破1亿人民币。”他说。模式痛点:产品到商品转换脱节事实上,平台方面,几年前就已尝试整合设计师资源,营造自己的时尚生态圈。记者了解到,淘宝网D2C设计师店铺已推出多年,该模式就是整合设计资源,每一款服装都进行预售,下单量达到销售规模进行打版生产销售。2014年,天猫与北京国际设计周主办方宣布,双方携手百家全球知名设计师以“设计猫”店铺独家入驻天猫,下一步天猫将发布全新设计师平台,实现品牌时尚化整体解决方案。不过,一位经营服装网店的的商家告诉记者,D2C模式本身存在断层问题,这是平台无法解决的痛点。早前,阿里曾高调推出D2C平台,一度倾注了大量的平台资源,开设专门频道,期望将个人设计师资源在其平台上转化。“后来证明这个项目并未很好地落地。”上述商家如此评价道。他认为D2C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创新点,但由于受制设计师自身品牌运营能力、供应链、管理短缺,即使给了大量流量也很难承接住;第二,从D2C平台本身展示的产品来看,这些原创设计师市场经验不足,设计出来的服装款式多数是概念作品,消费者不一定买账。“D2C涉及到服装产业的层层衔接,仅仅靠设计师和销售平台,将很难实现设计价值转化。”该商家称。电商发展迅猛,为一些小众设计师品牌切入市场提供了契机和平台。各商家也开始从价格策略转向价值策略,但整合供应链却始终是当下最大的瓶颈。“整合设计师资源,是各方都看好的方向,但做起来很难”。方建华认为,平台拥有流量、影响力等优势,但在品牌定位塑造、资金、日常运营、供应链、人才团队管理方面无法做到持续性和衔接落地。“作为淘品牌,汇美旗下的茵曼、初语等品牌都非常成功,在这方面拥有天然的优势,可以为这些品牌提供一整套商业解决方案,比平台更接地气。”他自信地表示。
在争夺智能设备入口上,小米与李宁又联姻了。日前,李宁公司宣布与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手环缔造者华米科技达成战略协议,共同研发新一代智能跑鞋,探索大数据健康领域。李宁希望借此来解决目前遇到的转型危机,探索智能鞋的市场空间,而小米无疑是在给自己的生态圈补墙。目前智能产品还在孕育中,产品已经进入测试阶段,预计2015年7、8月份上市。各取所需下的“各怀鬼胎”作为中国最为知名的本土体育品牌,李宁公司公布的2014年财报显示,公司2014年亏损达7.43亿元,截止到2014年年底,李宁品牌共有4424家加盟店,比2013年降低了11.3%。与此同时,李宁积极扩张网络直营店,新开276家门店,共计1202家,同比增长29.8%,然而这并未能使其亏损状况有所好转,自2012年、2013年分别亏损19.79亿元和3.91亿元后,这已是李宁连续第三年亏损。小米公司在推出智能穿戴设备小米手环后,经历了一段爆发期,但销售量在突破100万之后,用户相对饱和,产品进入了缓慢增长阶段。为了缓解用户增长缓慢现象,加紧智能生态布局,在李宁宣布双方合作的两个星期前,小米公司旗下生态链企业小蚁科技正式推出了“小米版GoPro”——小蚁运动相机,主打“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基础版售价399元,增加自拍杆套装的旅行版售价499元,在小米官网、京东以及天猫旗舰同步发售。随着公众参与体育的热情剧增,健康追踪应用等各种智能运动设备流行,在小米手环用户增长饱和、推出小米运动相机以及李宁连续亏损、深陷转型困境的时期,两家的合作给市场增加了更多的遐想空间。但是,双方的合作,除了追逐商业上的各取所需之外,似乎并没有太大的诚意。小米与李宁合作主要出于以下三个考虑:首先,从小米以往的产品来看,以价格为核心竞争力的小米最擅长的是产品营销,尤其是互联网产品营销,但是其在硬件研发上并无突出的优势。在很早之前,耐克就进行了相关智能运动鞋的研发和尝试,而在之后与李宁合作研发的项目中,更像是进行了一场技术大练兵;其次,经过爆发式的增长之后,小米手环用户趋于饱和,亟须开拓新用户,而李宁的用户与小米的用户有一定的重合;最后,小米手环、小米相机、智能跑鞋都是与运动相关的设备,将之串联起来对于小米深入智能硬件领域、打造完善的运动生态圈有帮助。而对于耗费了两年时间,改革计划没有明显起色,业绩依旧走不出亏损泥潭的运动品牌李宁而言,的确亟须转型自救寻找良方。一直以来,李宁作为一款运动品牌,主要消费人群的年龄在25岁以上。虽然近两年其年轻化的战略均以失败告终,但是李宁依旧希望能够打开年轻市场,毕竟运动市场的主力还是年轻人。此次李宁与小米合作,一方面希望借助小米的品牌形象,提升自身在年轻群体中的曝光率与口碑;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困境中,借助智能穿戴设备的风口,从传统体育鞋服品牌正式进入相对刚刚起步的智能运动细分领域,虽然带有豪赌意味,但对于深陷亏损泥潭的李宁公司来说,无异于一根救命稻草;同时,受此次信息的刺激,李宁公司的股价连升五日,更在3月19日和20日大涨,这反应出外界对于李宁公司突破目前困境持乐观态度。智能跑鞋真的是运动刚需吗?据悉,双方此次合作的具体内容为“将李宁运动实验室积累的中国跑者数据和测试数据转化为一系列算法,由小米手环研发团队实现在鞋底智能芯片中;智能芯片通过采集跑者运动数据和对跑姿和步态进行分析,为跑者提供专业的指导。产品还将与小米运动移动端APP相连,对跑者的运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运动记录、步态分析、专业指导和里程换购。”简单点说,就是小米研发出智能芯片,将其放入鞋底,搭配智能手环使用。看起来似乎很高大上,但是,在鞋底加入芯片的设计概念早已被其他品牌使用过,现在这种概念已过时。早在2006年,Apple就和Nike推出了Nike+系列产品,包括Nike+iPod——用户将传感器连接至iPodNano、iPodTouch或iPhone,跟踪用户的运动数据。NIKE在合作中研发的技术包括记录、分析和换购等功能。实际上这款产品并没有大卖,而买了的用户表示只用了几次。对于喜爱跑步的用户来说,他们大多数情况下买跑鞋第一还是看重品牌和质量,价格反而相对没那么重要,甚至低价的产品对于爱好跑鞋者没有吸引力,大家更愿意多花几百块钱买个高质量的;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定价500多元的李宁跑鞋虽然拥有智能功能,但并不实用,而且这个价位的同类产品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因此这一产品对于普通用户的吸引力并不大。如何从外观、舒适性、耐用性、机能性等方面赶上国际品牌,让用户认同,对李宁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此外,智能跑鞋的实际功能也有待考验:以目前的智能手环来说,市场上并没有一款能说服人们相信它真的比教练更能了解消费者自身该如何运动的产品;不仅如此,多数智能手环所产生的分析数据结果也并不令人信服。如果小米芯片记录的结果无法带来真正的指导作用,最终沦为仅监测跑步时间、路线与具备社交功能的工具,那么买智能跑鞋的意义就不大了。就算两家公司解决了上述问题,那么可穿戴设备的电池、传输、功耗等技术上存在的瓶颈是整个行业的老大难问题,目前依旧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严重影响消费者体验。寻求华丽变身,可惜灰姑娘找错了王子在日新月异的数码和运动装备产业中,两家决定合作推出智能跑鞋是本身一件好事,但不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零售业,在创新方面上都避免不了迷失方向,况且这一概念早已在多年前被他人玩过了。此外这种合作后来者完全可以快速复制,一旦华为、联想等具有研发实力的厂商与安踏、特步等进行联合,在无法迅速站稳脚跟的情况下,小米和李宁将会迎来当头一棒。2014年李宁电商收入上升48%,但电商业务占总收入比例仅为5%。线上线下互搏难题是李宁电商营销缺失的难言之隐,在传统渠道迅速衰落的大潮中,如何快速地进入互联网、成功打开在电商销量是李宁的重中之重。而仅仅与小米合作推出智能跑鞋的举动对长期面临艰难的李宁公司帮助有限。更多情况下,消费者是否会青睐李宁品牌的智能跑鞋,取决于李宁在渠道和品牌上的重塑,而回归零售行业的本质才最为关键。而对于小米来说,在四线城市的年轻人群体中,李宁的确是有市场的,小米希望通过与李宁合作更迅速地收获这一运动消费用户。即便目标方向没有错误,但这种方式却十分欠妥。因为对这部分运动用户来说,体育与健康并没有那么被广为关注。小米每次的投资合作都会在业界带来一股旋风,让众人对他们的合作充满想象,但是这次与李宁的能够让人想象的空间却极为有限。两家公司可能都希望自己是灰姑娘,借助对方进行华丽的变身,事实是,对方都不是自己的王子。
日前,当当网推出“自出版”平台,希望凭借当当网多年来与出版社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大量作者提供更多的出书机会。据介绍,当当网的“自出版”平台将会以买断版权的形式与作者签约,目前已有百位作者成功签约。在此之前,当当网在数字阅读领域已经拥有了《当当读书》、《翻篇儿》和《当读小说》三款移动应用。其中,《当当读书》是一款主打纸质书电子化概念的应用产品,它可以为用户提供全国最多的正版内容,用户目标群体为深度阅读用户群,这也是当当网最早期的应用产品;《翻篇儿》是一款轻阅读产品,专为轻度阅读用户打造,应用提供的内容都摘自正版纸书的精华内容,它引导用户对图书产生兴趣,并进行完整阅读;《当读小说》以网络原创文学为主,为用户提供时下最热的网络文学内容,并且加入了当下最流行的“弹幕”元素,主攻年轻人群体。而近日推出的当当网“自出版”平台,作为当当布局电子书市场的全新模式,或许将能为数字阅读领域带来更多的新的变化和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