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
12月9日上午消息,阿里巴巴[微博]集团与海尔集团今日宣布达成战略合作。阿里巴巴集团对海尔集团子公司海尔电器进行总额为28.22亿元港币(约合人民币22.13亿元)的投资。双方将联手打造全新的家电及大件商品的物流配送、安装服务等整套体系及标准,该体系将对全社会开放。本次战略合作后,双方将通过新设立的日日顺物流合资公司,共同建立端到端大件物流服务标准,打造覆盖各级市场的领先的家电及大件物品的物流及服务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双方共同开发、提供创新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及产品,推动中国物流产业的跨越式进步。基于本次战略合作,日日顺物流及服务网络将同时全面支持天猫的发展,为天猫商家及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家电和大件商品的物流、配送及安装服务。本次战略合作中,阿里巴巴集团对海尔集团子公司海尔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尔电器”)进行总额为28.22亿元港币的投资。其中阿里巴巴集团对海尔电器旗下日日顺物流投资18.57亿元港币,设立合资公司,包括:1)认购日日顺物流9.9%的股权,金额是5.41亿元港币;2)认购海尔电器发行的金额为13.16亿元港币的可转换债券,该可转换债券未来可转换成日日顺物流24.1%的股份。此外,阿里巴巴集团以认购新股的方式对海尔电器投资9.65亿元港币,获得投资后海尔电器2%的股份。海尔电器在家电及大件商品配送安装服务领域有着深度的布局——海尔电器旗下的日日顺物流在全国拥有9个发运基地,90个物流配送中心,仓储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以上。同时已建立7600多家县级专卖店,约26000个乡镇专卖店,19万个村级联络站。并在全国2800多个县建立了物流配送站和17000多家服务商网点,已在全国串成一张家电及大件商品的仓储、物流、配送、安装一体的服务网络。阿里巴巴集团一直致力打造良性的社会商业生态。其中,阿里巴巴集团旗下B2C平台天猫已有7万品牌商家进驻,2012年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2013年天猫双11购物狂欢节,单日聚集4亿消费者参与,交易额突破350亿元人民币。当天,天猫大家电交易额同比去年同日增幅达350%以上,而包括家具在内的大件商品交易额同比去年同日增幅达150%。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表示,此次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海尔可以更好地向阿里学习,双方合作的目的不仅仅是把业务做到多大,而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体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特别感谢海尔对于阿里巴巴的信任,也特别欣赏海尔拥抱变化的心态。阿里与海尔的此次合作是一个“WWW”的合作,Win、Win、Win,三个赢。阿里非常荣幸能与海尔通过这样的共同理念,联手打造一个平台,让中国的制造业能够通过一种好的平台遍布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
12月6日,中国人寿保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国寿电商”)低调挂牌。这是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印发后,保险业第一家正式挂牌成立的电子商务公司。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权威渠道独家获悉,该公司注册资金10亿元,为中国人寿(集团)公司(下称“国寿集团”)全资成立的一级子公司。至此,中国人寿已成为集寿险、财险、养老险、电子商务、基金、保险资产管理和投资于一体的多元化金融保险集团。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副总裁刘英齐将兼任国寿电商董事长、总裁。高管团队一寿一财早在年初的工作会上,中国人寿董事长杨明生就曾提出,要有效把握科技进步带来的机遇,积极适应80后、90后等新兴客户群体的特点,加快建设电销、网销等新兴渠道,建立集团统一的电子商务公司。就是在上述工作会上,中国人寿确定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战略,12月5日,一位国寿集团内部人士透露。经过近十个月筹备,国寿电商于11月27日获得中国保监会的筹建批文,11月28日向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公司设立登记并获批准,12月6日正式成立。公开资料显示,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刘英齐从2003年8月起担任中国人寿高管,曾分管个人保险、团体保险、银行保险、县域保险、健康保险及内控、运营、董秘等工作,涉及几乎所有管理领域。她还曾牵头创建了中国人寿银保渠道,并在任中国人寿安徽省分公司高管期间,牵头出台了该省公司第一部保险代理人基本法,组建了该省第一支营销队伍。中国人寿副总裁刘英齐将兼任国寿电商董事长、总裁此外,国寿电商的两位副总裁尹铭、朱宏玲分别来自国寿集团旗下产险公司及集团公司信息技术部。其中,尹铭来自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公司(下称“国寿财险”),其出任副总裁的同时即将兼任国寿财险副总裁一职(现为总裁助理)。前述国寿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尹铭有近十年省级分公司一把手的从业经历,也是目前中国人寿系统内较年轻的高层干部,具有较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基层经验。刘英齐的另一主要助手朱宏玲,出任国寿电商副总裁前任国寿集团信息技术部总经理,电子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从1986年进入保险业,一直从事信息技术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刘、尹同时兼任专业公司副总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加强集团下各子公司之间的沟通协调,为新成立的电子商务公司的发展提高业务协作的便利,及降低沟通成本。由此可见,国寿集团高层对该公司较为重视,一位寿险公司人士分析认为。该人士同时认为:“实事求是地讲,中国人寿在互联网发展方面已经落后其他主要竞争对手,电子商务公司的成立是其正式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的重要一环,但中国人寿这只"大象"能否在电子商务领域起舞还有待观察。”快速布局全国保险业是政策性很强的行业,今年8月8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可见国家已把促进信息产业消费当成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战略性安排,这必将极大地促进包括保险电子商务在内的信息产业迅猛发展。《意见》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培育信息消费需求、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消费环境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支持举措。8月17日,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以加强战略引导和系统部署,推动我国宽带基础设施快速健康发展。政策接连出台,可见国家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坚定决心和迫切心情。作为一家传统的国有保险企业,中国人寿历来给人留下“稳重、保守”的印象,但此次对电子商务公司的热衷,颇超出市场的预期。自负责筹建中国人寿电子商务公司以来,刘英齐一直对保险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进行追踪和研究,前述国寿内部人士称。刘英齐曾撰文指出,尽管保险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广阔,但当前面临着一些瓶颈,主要表现在:寿险电销人均产能下降,以资源投入为驱动的保费增长模式前景堪忧;车险电销协作业务占比过高,影响渠道盈利能力;互联网销售受产品、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制约,保费收入难以实现规模突破。刘英齐在文中提出的设想是,保险公司建设直属于电子商务渠道的客户服务专员团队,通过客户服务团队与网销职能单元相配合,形成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的保险电子商务新平台,从根本上突破新渠道发展的瓶颈。目前,国寿电商在国寿集团的支持下,正在全国快速布局。据上述人士透露,到明年年底,国寿电商将在全国至少建成长沙、上海、合肥、成都、郑州五家区域分公司,坐席人力达到8000人以上。在系统建设上,国寿电商区域分公司将参照国际最新经验,建成可以支持集团内财险、寿险、养老险、基金等不同业务领域发展的联络中心。据记者了解,新华保险公司也正在积极筹备电商公司。
【一起惠返利网讯】12月6日消息,一起惠返利网获悉,微淘方面日前曝光了与线下传统零售O2O的具体方案,包括线下引流、会员管理、分成机制、成交转化、数据挖掘等几大核心内容依次出台。据一起惠返利网了解,此前,微淘官方渠道曾放出“微淘O2O运营战略会议”消息,被业内解读为微淘招募O2O合作商家的重要信号。而在此次公布的最新信息显示,在于线下商家合作方面,微淘已经有了更明确的计划。一起惠返利网注意到,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五部分:第一,微淘将基于收货地址和地理位置地图信息,为门店带来更多的线上客户。第二,门店客户来访,扫描关注微淘,借助淘宝消费大数据,分析门店客源的消费行为,做好二次精准营销服务。第三,基于网络的CRM,能够按门店、区域、消费能力定向发送消息,从而完成线上线下会员的统一管理。第四,在利益均衡上,微淘保证在一定时间内线上购买,对应的门店和导购可以拿到分成。第五,微淘将进一步开放菜单、接口,完善的商品浏览和支付闭环,极大增加线下客户的成交转化。为了更好地撬动线下市场,微淘官方向商家提供了统一的素材和模板,方便商家制作易拉宝、海报等多种宣传资料。其重点突出的则是微淘商家的官方账号二维码。在推广方面,微淘已经要求合作商家将相关物料在线下门店的展示情况,以及与消费者线下互动的照片资料上传新浪微博。微淘则提供相应的公关宣传,以树立典型。一起惠返利网了解到,包括内衣品牌歌莉娅、男装品牌GXG、女装品牌香影,以及食品品牌绝味鸭脖等均已参与到微淘O2O之中。其中,绝味鸭脖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长沙,深圳,南昌,重庆和天津这九个城市的四百多家门店均有涉及,通过各种促销和互动,曝光人群达230多万,涨粉54万。此外,微淘方面还承诺,双12期间会助力O2O商家的促销活动,拿出百万资源推广。显然,在断掉微信接口后,阿里巴巴正在通过来往、微淘等移动产品,将战线向线下零售市场蔓延,并拉动具有实体门店和专柜的品牌商一起加入到O2O的战局之中,从而更好地渗透线下消费市场。据悉,此前微淘还在本地化生活方面表现出企图心,今年7月份,淘宝无线部门就已经启动对本地服务商家招商,以“生活圈”的方式面向区域性线下门店和服务网点,进而推动本地生活向移动电商的战略转型。
【一起惠返利网讯】12月4日消息,日前,QQ网购开放平台负责人李波针对阿里巴巴封杀微信一事作出回应。李波坦言,移动互联网隐藏大量商机,必须学会拥抱这个浪潮。但作为竞争对手,对方的产品对自己造成威胁,“干掉它”合情合理。“如果我是淘宝的话,看到微信很危险,我也要干掉它。”不过,李波劝诫对方,应该将目光放长远,应该选择拥抱变化,参与到无线互联网的浪潮中,成为其中的一环。“封杀面对潮流趋势,历史证明一般都没有什么用,都封杀不掉。”李波指出,阿里巴巴在无线端最近的一系列动作,包括不断强化无线端产品,其实足以证明它对移动互联网大势所趋的重视程度。李波认为,移动互联网还是一片蓝海,短期内还不会出现哪一家能吃定的格局,因此,可能比PC市场的想象空间还要大很多。李波表示,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未来可以容纳更多的电商模式,参与者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联手把整个市场尽快做大、做久,这个比封杀、干掉对手要重要得多。据一起惠返利网了解,此前,阿里巴巴关闭了从微信跳转到淘宝商品和店铺的通道;而腾讯微信则封杀了阿里同类产品“来往”的推广链接。此外,腾讯手机应用下载渠道“应用宝”也取消了原先对支付宝钱包的所有推荐入口。显然,阿里巴巴与腾讯之间在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争夺战已从隐形转向公开化。昨日,微信团队还指出阿里巴巴公关团队发布“枪稿”攻击微信,并呼吁公平竞争。实际上,微信在触及传统品牌、传统零售O2O触网方面似乎更具后发优势。而淘宝系电商则面临被更多崛起的电商开放平台挖角的尴尬局面。据李波介绍,QQ网购在2014年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商家和服务商,尤其在服务商体系中更加注重优质服务商的招募。在平台标准上通过价格策略,运用限价等手段在过度竞争的服务品类树立游戏规则。此外,QQ网购还会调用淘宝所不具备的平台资源去支持服务商,包括腾讯广告战略、QQ空间、腾讯网等融入到服务生态体系的建设中来。“很多人做淘宝起家对淘宝非常熟悉,但对各个平台了解还是有限。所以,大家不是去做很苦逼的红海,这块蓝海也可以做起来,只是简单把淘宝照搬,这块还是有限的。”
有消息称阿里大手笔收购还在继续,目前已经完成手机音乐播放器天天动听的收购。天天动听是上海水渡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手机音乐播放器,公司于2008年5月成立,2011年A轮融资数百万美元,2012年10月获得阿里战略投资。2009年底天天动听用户突破1000万,2011年用户数突破5000万,2012年12月用户突破1亿,今年6月天天动听用户量突破2个亿,增长十分迅猛。天天动听之前,阿里已经收购了虾米音乐。再次在音乐市场大手笔布局音乐,也可视为,阿里不再囿于电商布局的决心。此外,最近业内有消息传出阿里或与新浪、360合做布局视频搜索,亦在合理逻辑之中。从淘宝即网购,到淘宝即生活,阿里集团的布局,也不再限于电子商务的水电煤,更要做生活中的水电煤。当然,你也可以将它视为,阿里与腾讯两大巨头的布局对抗。腾讯公司业务众多,它的触角几乎无所不在,来而不往非礼也,与其坐等企鹅公司屡战屡败的冲击电商与支付,倒不如,向音乐、社交等腾讯业务线杀将过去,不同的是,来往是阿里在SNS领域平地起高楼,而音乐方面,无论是虾米,抑或是天天动听都有用户基础。阿里战意正浓,南极远征军磨刀霍霍,企鹅危矣。
在银泰商业与天猫联手O2O(OnlinetoOffline)后,越来越多的实体零售业者启动线上与线下联动。百联集团昨日表示,其麾下百联电商,刚举行供应商战略合作联盟会议,拟最大限度地将各自资源落实到线上线下,并启动“网订店取”、“店取电付”等O2O业务。百联电商表示,百联电商计划投入1亿元的商品营销资源,并与众多供应商和联营商推行百联电商线上线下业务合作,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业务流程改革和供应链改革,与缔约供应商联动营销,提供“网订店取”等服务。包括中粮集团、三星电子、金龙鱼、索尼、卡西欧、百度、腾讯、华为、伊藤忠华糖和联邦快递、顺丰速运、中国邮政、黑猫宅急便、双岚物流等130多家国内外企业,以及联华快客实体平台都已响应。其中,中粮集团、三星电子、索尼、卡西欧、金龙鱼、伊藤忠华糖等品牌企业与百联电商正式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书。百联电商透露,将利用百联系的实体门店和自身电商首先实现O2O,从12月1日起,其第一批近300家快客门店将开通“网订店取”、“店取电付”等O2O业务,客户在百联电商平台购物到一定金额时,可以通过联华快客门店“网订店取”。若不在线支付的客人也可以通过“店取店付”即在实体店取货并付款方式进行。“百联电商与快客便利店的O2O‘网订店取’业务预计今年年内扩大至500家门店,明年计划将覆盖快客约1300家门店。今后百联电商还拟将线上与线下联动业务进一步推广,利用商品信息化,比如二维码、APP、LBS、微信等将消费者由线上带到线下体验。百联电商今后会大力推进商品数字化运作。”百联集团内部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便利店的O2O联动,百联电商近期拟与第一八佰伴开展商业联动,选出部分第一八佰伴超市进口商品,在线上形成超市进口商品活动专区,为明年在商品引进及销售上的合作打基础。第一八佰伴的岁末跨年购物也将与百联电商联合采用线上线下双重支付的付款方式。百联电商今年还拟尝试以手机APP支付的方式简化支付流程,据透露,百联手机移动应用商城将在不久后上线。受消费走低和电商冲击,传统零售业日子很不好过,今年前三季度,百联集团麾下联华超市营收250.88亿元,同比增长1.26%,然而净利润1.8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8%。因而此番百联电商大力投入O2O被业界视作是其想依靠自身电商联动实体店转型并增加利润之举,但“网订店取”对物流配送的及时性、门店分布的密集度等都有不小挑战。
腾讯电商旗下易迅网日前表示,从本月起将与顺丰速运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据悉,在易迅网自建物流不能达到而顺丰可以覆盖的区域,所有的订单配送都将交由顺丰完成。易迅网是国内第一家全面启用顺丰作为第三方配送的电子商务企业。在全面启用顺丰作为第三方配送合作伙伴之后,支持易迅网货到付款的城市将从此前15个省市自治区不到100个地级市扩充到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地级市,交由顺丰配送的订单有80-90%可以实现次日达,其余配送距离在1000公里以上的地区可以实现隔日达。易迅与顺丰达成战略合作之后,将有助于易迅在维系高标准“快”物流的口碑上,进一步拓展全国化的区域布局,实现加速成长。易迅网物流配送副总裁林捷透露,易迅与顺丰目前已经完成了系统的深度对接,顺丰也会在所有面单上备注“易迅订单,优先配送”等类似信息,要求其快递员优先配送易迅订单,最大程度保障易迅客户的感受。与此同时,顺丰在易迅全国所有的16个分仓都有驻场操作,每个仓派驻人员直接与打包线进行不间断操作;而部分特殊商品,如液体、易碎品等,顺丰的驻场人员还会按照运输原则,提供物料,并由派驻人员协助打包。另外,为了节省时间,保证易迅“快速”的口碑,易迅和顺丰还探索出了仓配一体化的操作模式:即顺丰从打包线上提取货物后,完成一系列称重、扫描、装车操作,不作停顿;易迅根据顺丰的配送批次调整仓库生产批次,同时顺丰也为易迅的截单时间相应调整发车班次。林捷表示,从长期来看,双方的战略合作还将会不断升级,凡是顺丰能够覆盖的区域,易迅优先将订单分配给顺丰配送。未来顺丰还将为易迅提供顺丰服务范围内的上门取件、合约机业务、在长三角、珠三角和北京、济南,沈阳,武汉、重庆、成都等20多个顺丰仓所在地城市以及当地仓所辐射的部分城市提供一日两送服务。未来,顺丰还将为易迅提供以旧换新、部分签收等服务。另外随着易迅联营平台开始从华东区域试点生鲜、进口食品,双方在生鲜等需要冷链物流的品类方面也会开始尝试合作,例如使用顺丰的空运服务。林捷认为,易迅与顺丰的战略合作无论是对于易迅,还是电商行业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将使易迅除了在核心一二线城市通过“一日三送”继续保持行业最高标准配送速度之外,面向更广阔的区域也能维系高标准的物流口碑。他表示,这种差异化、点餐式物流服务将成为中国电商物流发展的主流趋势。
马云的竞争对手已不再是京东的刘强东,而变成了腾讯的马化腾。而敌人的敌人是朋友,马云会考虑短期内牵手周鸿祎么?2013年8月,淘宝屏蔽了微信的淘宝客接口;2013年11月,淘宝屏蔽了来自微信的所有链接。这么说可能还不够直白,换一个通俗说法。淘宝本身有一个面向淘卖家的工具平台,提供包括统计分析、营销、管理等第三方开发软件。一些卖家根据这个系统在微信上建立店铺页面。通过这个页面,微信用户可以在微信上完成对淘宝店铺商品的一站式购买。但2013年8月,淘宝方面把这个接口屏蔽掉了。3个月后,淘宝不仅屏蔽了微信上的淘宝卖家工具平台的接口,还屏蔽了微信上所有指向淘宝的链接。这意味着,你在朋友圈发一个淘宝链接,打不开;你在微信公众账号的文章上,附带一个带有淘宝店铺的原文链接,打不开;你在微信和好友的对话内容中带有任意一个淘宝店铺的链接,也仍然打不开。淘宝给出的解释是,一些用户在微信上点击了虚假的淘宝链接,上了当,但微信方面并没有技术团队来处理这些在微信传播的虚假淘宝链接。于是淘宝出于用户数据安全的考虑,干脆就全部屏蔽了来自微信的链接。这意思是,我都已经完全屏蔽了微信,用户再在微信上看到啥淘宝链接,点击后上了当,那肯定不是我淘宝的事,而是你在微信的平台被骗了。这是淘宝对全面屏蔽微信,给出的一个基于用户层面的理由。但在糯米网CEO沈博阳看来,这个理由显然略显牵强。“如果伪造的淘宝店铺是在淘宝上的,那这是淘宝自身的问题,需要清理伪造店铺;如果伪造的淘宝店铺不是在淘宝上的,屏蔽也没有用。”沈博阳认为,既然双方已经撕破脸,就没必要立牌坊找这么多些理由了。这场对决背后的商业战略意图,也的确较为明显。腾讯微信的迅猛发展已危及到了阿里的生命。更不要说,阿里如果在明年还解决不好,将极大的影响其IPO估值了。财经小说《做单》作者胡震生有一个极端的假设。腾讯微信只需走三步就可击溃阿里,而目前已经走了前两步。这三步是:第一,微信开通商家公众号,用户直接在公众号里买东西,类似淘宝、天猫;第二,微信打通支付;第三,微信开通淘宝一键搬家,把信誉数据一键复制。如此一来,微信彻底打通O2O,而淘宝和京东,都只沦为快递和仓库。也的确,天猫或淘宝,是商户直接来在PC互联网上开店;而微信,不管你在哪,手机上的每一个公众号(服务号)都对应一个商户。二者本质都是圈用户、搭平台、接商户。而微信所处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基础要远远大于PC互联网。屏蔽微信,阿里打击的就是其公众号。公众号是微信电商服务的头部。有相当多的微信公众号是“后面靠着淘宝的润土,前面在微信上做营销”。而阿里希望通过屏蔽微信链接,能让这些公众号回到“来往”、“微淘”、“手机淘宝”、“支付宝钱包”上做营销。阿里非常清楚自身的移动社交产品与微信同类相比,其最大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唯有电商资源。这个核心资源不能给微信分走,而要用来扶持自己的移动平台。此外,阿里的算盘里可能还包括,屏蔽微信链接,也会分流一些微信用户到“来往”。你想,熟人之间交流能谈什么?最近买了什么?有什么好东西推荐?这些与购物相关的话题显然是熟人社交的主要内容之一。而网购又占据了年轻人购物行为的相当比重。谈论买了什么,也不能脱离淘宝的链接吧?这都是人们网购中习惯性的关联动作。但商战并不是只许你出招,不许我还招。腾讯也的确还招了,但对“来往”的动作小,对“支付宝钱包”的动作大。就在前日,腾讯应用宝已将支付宝钱包从各种推荐位置下掉,目前仅能通过搜索来查找到该应用。也许马化腾更担心的并不是“来往”,而是“支付宝钱包”。颠覆你的往往不是你的跟随者,而是创新者。“来往”的火力越猛,越在正面战场拖住微信,也越给支付宝钱包争取时间。“支付宝钱包”的震慑力在哪?与微信、来往不同,支付宝钱包从支付领域切入移动,并通过开放平台,也以公众号的方式引入商家,此外,为了增强平台粘性,支付宝钱包也会考虑接入第三方游戏、小说阅读等。而与微信相比,支付宝钱包由于其支付属性付费转化率会更高,这也是能够吸引商家的原因之一。马化腾的还手,会不会给马云启示?那就是,你腾讯用下载渠道来制约我的移动部署,而我阿里不能没有自身控制下的下载渠道。据易观的数据显示,2013年Q3,国内移动应用分发市场份额,“腾讯系”(应用宝+QQ浏览器+搜狗)以10.4%的份额位列第四。其中,腾讯应用宝的份额为5.2%。还有一个重要的消息是,腾讯移动应用平台部运营总监王智雄昨日透露,今年12月1日起,应用宝将融入腾讯开放平台(open.qq.com)中,实现“一点接入全平台分发”策略。哪些全平台?包括微信、QQ、QQ空间、QQ浏览器、手机管家、电脑管家、搜狗输入法等。用通俗的话就是,以前这些腾讯的开放平台都是分散在各个不同的产品线上的,如:微信、QQ、QQ空间等,而从12月1日起,这些原来分散的开放平台资源将统一由应用宝管理,由应用宝来统一分配分发资源给腾讯各个不同的平台入口。也就是说,整个“腾讯系”的分发资源,将由应用宝来掌控。那也就意味着,一旦腾讯与阿里的战斗升级,阿里损失的可就是10.4%的渠道份额。在移动端打仗,没有控制的移动分发渠道是极其危险的。阿里目前就陷入此种危险。如何抵御“腾讯系”移动分发市场可能对阿里移动产品进行的封堵?唯有结盟。目前移动应用分发市场的前三位依次是“百度系”(安卓市场+百度手机助手+91助手)、“360系”(360手机助手+360浏览器+360搜索)和豌豆荚,市场份额依次为40.6%、24.8%和12.4%。而紧随“腾讯系”后,排名第五的是安智市场,份额为4.5%。其中,豌豆荚刚刚拿了软银的投资,短期内被阿里收购的希望较小,但不排除明年存在这种可能。而安智市场曾在今年7月与阿里传过绯闻,但结果不知。可即使拿下安智,阿里在国内移动分发市场的份额仍然没有竞争力。也许这个时候,马云应该想想周鸿祎了。
创意产品闪购网站Fab曾红极一时,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宠儿;现在,它仍然频频出现在镁光灯下,但是它出镜的原因已然发生了变化。从持续不断的管理层变动到人员裁减,Fab公司的变化比007邦德先生的马丁尼酒换得还勤。随着人事频繁变动,这家位于纽约的电子商务公司一直在不停烧钱。没有人知道它何时止血。动荡不安的公司早在今年4月,当Fab公司宣布转变商业战略时,它就开始流血。它的商业战略从销售限量版商品的闪购网站模式转向了更为传统的、全球化的零售店模式。当时,该公司CEO兼联合创始人杰森-戈德伯格(JasonGoldberg)声称,他希望Fab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创意产品零售店”,并致力于与Ikea和亚马逊竞争。自从实施这个宏伟的计划以来,该公司经历了数轮裁员。最近一次是上周,该公司在其纽约办事处裁减了81名员工。而在今年7月,它在欧洲也裁掉了100多名员工,以减少其柏林和纽约办事处的重复工作岗位。然后在10月,这家公司又以革新技术和压缩成本为由砍掉了20%的员工。自从4月以来,已有10多名高管和高级经理离开Fab公司,其中包括首席营销官和欧洲业务主管。FabCOO贝丝-费雷拉(BethFerreira)也准备于今年底离职。迄今为止,Fab公司遭受的最大打击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官布拉德福-谢尔哈姆(BradfordShellhammer)离职。在本月初,布拉德福就宣布了离开该公司的消息。在以前,Fab公司CEO戈德伯格经常说谢尔哈姆是该公司的秘密武器。一次,当记者问起Fab的竞争对手时,戈德伯格不无骄傲地说,“这是一个需要有品味的行业,可惜他们没有布拉德福。”现在好了,Fab也没有布拉德福了。以前,Fab网站上销售的任何产品都必须经过布拉德福的批准;现在,恐怕没有人能够取代布拉德福的位置。除了削减岗位外,该公司还砍掉了它销售的酒、食物和宠物等类别,以期提高专注度。此外,该公司的CEO戈德伯格和CTO兼联合创始人尼希斯-莎(NishithShah)还决定在明年不领取工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这么多的变故,不能不令人惊讶。但是,Fab认为,这是公司步入正轨的必经之路。“随着我们重新调整业务,执行2014-2017年计划,我们公司正在进行管理层大调整。”Fab公司的全球传播高级副总裁黛博拉-罗斯(DeborahRoth)说,“在我们精简业务的时候,管理层面上必然会发生很多的变动。”哪里出了错在战略发生转变之前,Fab公司一直专注于发展,而不是利润。在2012年,该公司的营收额达到了1.15亿美元。但是,伴随着营收大幅度增长,成本也随之急剧攀升。为了提高品牌认知度,该公司花了很高的成本来留住消费者。Fab网站投资机构FirstRoundCapital的合伙人霍华德-摩根(HowardMorgan)说,“有些消费者很棒,在Fab网站上买了很多东西。”他说,“但是,也有一些消费者只是偶尔来消费一下,我们花了大价钱来吸引他们,但是我们并没有从他们身上赚到钱。”在2012年,这些成本加上广告费用,将Fab的营销预算推高到了4000万美元,约占其营收的35%。戈德伯格曾表示,它希望这个数字被控制在1000万美元以内。Fab的一系列收购活动也没能帮助它缩减成本。它收购了印度技术公司TrueSparrowSystems、品牌服饰销售网站FashionStake、德国团购网站Casadanda、英国创意商店Llustre以及德国定制家具店MassivKonzept。而且,运营团购网站还牵扯到棘手的物流问题,需要耗费很多资源,从上传库存产品、确定送货和退货策略、确保客服到位以及撰写产品说明和美化产品照片等等。而这些就可能吃掉一家公司的营收。在2011年,Fab公司的毛利率为29%(现在则为43%)。因此,在经营范围上,它必须做到窄而深,而不是宽而浅。“在给消费者提供各种特色服务如独家商品、免费送货、免费退货以及低价格时,为了盈利,我们就不能只关注营收。我们还必须小心地控制我们的成本。”戈德伯格在一份公司内部备忘录中对员工说。不可避免的失败?在2010年,戈德伯格和谢尔哈姆本想建立一个同性恋社交网站Fabulis。但是经过一年的运营后,他们发现这个网站并无吸引力,白花了200万美元的投资资金,于是他们俩决定将该网站转型为团购网站。在2011年,Fab网站诞生了。该网站采用“朋友推荐”的经营模式,凡是推荐朋友注册该网站或在该网站上购买商品的用户,均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如折扣或免运费。通过这种激励机制,Fab成为了网络上发展最快的电子商务公司。在开售首日,Fab就售出了6.5万美元的商品;18天之后,它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00万美元;在不到三个半月的时间里,该公司就拥有了100万个用户。这样的发展速度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他们认定这种闪购模式一定会做大做强。在2011年,Fab公司从AndreessenHorowitz、FirstRoundCapital、SVAngel和SoftTechVC等风投公司总共筹集了逾4800万美元资金。不幸的是,这种闪购模式并未成功,Fab公司陷入了困境。不仅管理层出现巨变,而且它的很多统计数据也不容乐观。在今年10月,该公司总共只有67.3364万个访客,相对于2012年11月的高峰期,这个数字下跌了550万。在2012年,Fab公司未能达到它的2500万美元的延伸营收目标。同样,在今年,该公司据传也无法达到它的2.5亿美元的基本营收目标。尽管如此,没有人否认Fab已通过吸引消费者、提高品牌覆盖面以及建立与供应商的牢固关系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Fab网站的注册用户超过了1400万,它每五秒钟就会售出一款产品,它已与全球1.5万个设计师进行了合作,它的品牌已拓展到了30个国家。如果Fab公司不采取传统路线,开设传统电子商务零售店,那么它很可能无法获得这样的发展速度。而且,Fab所处的是电子商务行业,这个行业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培育。例如,亚马逊成立于1997年,现已融资逾33亿美元,但是它仍然没有盈利。投资者仍然对于戈德伯格充满信心,他们预计他会在18个月内让Fab变成一家盈利的公司。仅在今年,Fab就已融资了1.65亿美元。这是否足以让Fab止血呢,我们将拭目以待。
来自尼尔森的调查报告显示,尽管传统渠道仍然占据94%的中国零售市场,但传统零售渠道增速缓慢已成事实,电子商务正高歌猛进。网购规模中,数码产品、家电、手机,服饰、箱包、鞋帽,以及母婴用品,居于前三类。从2005年开始,尼尔森开始监测60个国家消费的消费者信心状况、关注热点及意愿。尼尔森中国区总经理董沛德介绍了这份三季度调查报告显示,他表示,中国消费者消费意愿的上涨主要表现在低线城市和农村地区,这归功于居民收入提高和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等因素。同时,与线下销售相比,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零售渠道增长迅速。电商渠道对整体零售市场的贡献率在过去5年中增长了9倍多,从2007年的0.6%增长到2012年的5.6%。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电商渠道来说,挑战在于如何更好地去了解客户是谁、他们在网上购买的是什么。据尼尔森调查研究显示,服饰、箱包的网购渗透率为最高,达到88%。日用品位居第二,吸引了大约73%的网购消费者。尽管只有约30%的受访者称他们曾经网上购买母婴用品,但在尼尔森调研的8项网购产品类别中,母婴用品的网购规模在电商市场中排名第三,紧随数码产品/家电/手机和服饰/箱包/鞋帽之后。智能手机在消费者中的普及率已达66%,电子商务正向移动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尼尔森大中华区副总裁许丽平表示,如何通过正确的市场战略,与不同的手机用户实现互动,是制造商、零售商快速增长的关键。
【一起惠返利网讯】11月21日消息,既天猫双十一首度尝试O2O策略之后,阿里巴巴还在继续向传统零售渗透。一起惠返利网最新了解到,双十一之后,阿里巴巴试图结盟更多线下商户探索O2O模式,其对微信O2O的攻防心态也表现得更加明显。在阿里巴巴最新的O2O尝试中,微淘成为其连接线上、线下的关键点。早在双十一前期,阿里巴巴已经开始与部分传统品牌商合作,在线下店中植入了天猫或微淘的信息,将顾客从线下引流到线上。最早展开此类尝试的歌莉娅和GXG无疑已经成为阿里巴巴O2O的先锋队员。据了解,在10月份,GXG就在线下精选出全国各地58家线下门店一起互动,在店铺门口摆放微淘活动宣传资料,推广微淘的互动抽奖活动,完成微淘粉丝的原始积累。根据阿里巴巴方面提供的数据,该活动期间,GXG微淘粉丝最高日增长数达10万,微淘日访问量最高达到76.44万。目前,GXG的官方微淘账号粉丝已达到29.8万。女装品牌歌莉娅则已经被冠名为“微淘第一女装品牌”,可见其对这一热门社交产品的“忠心”,而淘宝方面也有意将其打造成微淘明星品牌的意图。不过,阿里巴巴的O2O并非仅仅是将线下客流引到线上这么简单。业内人士向一起惠返利网指出,无论是微淘拉粉丝,还是双十一的O2O,都只是阿里巴巴循序渐进对线下零售市场的试探和摸底,更加是对咄咄逼人的微信进行提前防御。虽然此前微信的O2O更加偏重本地生活服务,但从与天虹商场的合作开始,微信对线下零售的渗透就已经开始。加上最近热传的微信与绫致时装密谋O2O项目,更突显其对传统零售的兴趣。据一起惠返利网了解,绫致时装的微信O2O消费场景中,消费者进入ONLY店铺里看中了某款衣服,可以通过扫描衣服吊牌上的二维码,在手机端查找到相关的搭配服饰(每款衣服大约会有三款推荐搭配),进而弥补门店商品展示空间有限的缺憾。与此同时,消费者还可以在线下店使用微信支付完成下单。“不能说微信的零售O2O就已经成熟得能让谁颤抖,但作为线上零售老大的淘宝必须加快自己的步伐。”上述人士向一起惠返利网表示,由于自身并没有完整的线上、线下融合模式,阿里巴巴目前的主要动作还集中在寻求传统零售商的联盟。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歌莉娅、GXG等微淘标杆,阿里巴巴已开始筹谋传统零售商招募运营方案,并将在近期举办微淘O2O战略会议。可见,虽然双十一高调O2O策略引起了不少传统商场的情绪反弹,但这并不能阻挡阿里巴巴向线下渗透的野心。另一个不容置疑的方面是,在阿里巴巴的O2O战略中,移动应用将成为至关重要的连接。二维码扫描、优惠券领取、红包领取、微淘关注……通过移动应用,既将线下顾客引流到线上,更是将线下顾客引到移动端。
消息称,原库巴网副总裁、现任国美在线高级副总裁彭亮可能将于近日离职,目前开始工作交替,接替彭亮的为一位刚到任的人士,身份不详。国美在线的一位管理人士称,“在高翔(现任国美在线CEO)的引领下,目前该到任的人士已于彭亮下属接洽并融合”。看看那些年,离开国美在线的高管们:2012年,王治全卸任库巴网CEO。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进行了二次创业,创办了垂直家纺电商“大朴网”。2013年,原国美在线CEO、国美在线的元老级人物韩德鹏离职,目前去向不明。随同韩德鹏一同离职的还有原国美在线另一位元老级人物高级副总裁张冰。削减广告支出,盈利艰难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就烧向了花钱的部门。据一位接近彭亮的人士称“高翔很不满国美在线之前的营销ROI,故彭亮每次上报新的营销预算后,高翔总会砍去一半预算“。或许这也是彭亮离开的原因之一。另从国美在线的ALEXA排名(第三方流量监测)我们可以看到,自从今年下半年国美在线削减广告支出后,其alexa排名从7月的1000名内下降到现在的46000多名,下降幅度近50倍。alexa排名的下降也侧面反映了其销量规模的下降。国美电器中期的发展报告中曾提到”以盈利性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在这个电商平台都在“自杀”、“亏本”的竞争格局下,国美电器居然要实现盈利,这实在令人费解。众所周知,零售业的盈利点主要来源于规模效应和边际效应,而国美在线削减广告支出、以及多品牌运营的举动与扩大规模都是背道而驰的,难道这是要走小而美的电商之路。战略摇摆不定,致被边缘化与苏宁电器对电商坚定的态度不同,国美电器对电商的定位总是摇摆不定。一会是独立发展的平台,一会又是线上线下的融合。一会是双品牌围剿竞争对手,一会又是单一品牌聚焦竞争,即使完成了对旗下两个电商品牌进行了资源整合,但是库巴网却依旧独立运营,仅供应链进行了整合。当然了,这也与2008年黄光裕出事有关。黄光裕出事后,国美电器内部经历多番派系斗争、高层变动,这也直接阻碍了国美电商的发展。相对于2012年44亿元的总营收,今年国美在线的目标是100亿并且实现盈利。相比起他的老对手苏宁的目标这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与京东的目标更是差之千里。甚至于今年的双十一大战中似乎少了国美在线的身影,或许国美系电商已经慢慢的被市场边缘化。
【一起惠返利网讯】10月25日消息,因”双十一”网购节订单瞬间暴增而引发的爆仓和配送延迟问题一直很严重。不过,今年易迅网等自营B2C网站的自有物流优势开始体现。日前,易迅网负责物流配送的副总裁林捷告诉一起惠返利网:“在电商大促期间电商企业比拼的焦点已经从以往的价格战转向物流战。为此,易迅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们内部提出要让信息更安全,让包裹更准时,让服务更标准。”据林捷介绍,在一系列的品类和区域拓展,以及流量大幅上升后,易迅今年“双十一”件量预计将大幅超越去年,全网峰值可能超过20万个订单,为此最近一段时间易迅网已通过增加自动化设备的覆盖和增加人力物力等多种方式,保证易迅在双十一期间也能“一日三送”,当天就能收到包裹的城市多达19个(包括一日三送和一日两送的城市),而易迅为了应对高峰引进了新的战略合作伙伴,预计可以配送到的最高单量能达到30万单。据悉,易迅目前可以实现“一日三送”的配送地区基本覆盖一二线的重点城市,具体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武汉、重庆、成都、西安、济南、青岛、沈阳、郑州等。易迅有关人士指出,双十一期间,用户当天上午11点之前下单,下午就能送达,当日11点至15时期间下单,晚上22点送达,当日15点以后到次日凌晨下单,次日14点之前送达。此外,易迅网“一日两送”可覆盖地区还包括杭州、福州、南京、无锡,苏州、天津、长沙等7个城市,而还有很多城市可以做到“一日一送”,这要远超很多第三方物流的的配送速度。易迅网有关人士透露,去年“双十一”期间,易迅自建物流的及时配送率实现95%,今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98%。”为了兑现闪电送的承诺,易迅网对原有的仓库进行了临时的扩充。据介绍,目前易迅在全国仓储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为应对“双十一”的备货,华东总部又临时租赁3万平方米的仓库。与此同时,易迅网近期开始开展以华东为试点,对华东最大的物流仓库的进行自动化改造。扩大仓库面积的同时,针对小件商品已实现自动化流水线分拣作业,节约了30%的人力的同时,分拣效率则提高了30%,且实现实时分拨,以保证应对“双十一”这样的订单高峰期物流的稳定和高效。目前该项目已经从10月23日正式上线。为解决“双十一”期间因货物猛增而大量堆放问题,易迅今年还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城市新增多个大件配送服务网点,上海地区此次新增长兴岛和横沙岛两个点,让崇明三岛的用户能更好享受“一日三送”的闪电送服务。据介绍,本次新增大件配送服务点主要集中在非省会城市,以江苏省和浙江为例,包括昆山、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嘉兴、湖州、绍兴等多个地区。整体来看,强化自有物流优势的易迅2013年在仓储建设上的投入可谓不惜成本。在原有上海、北京、深圳等6个核心城市仓储物流布局的基础上,易迅今年已经在全国新开设广州、杭州、成都、南京、济南等十大核心仓,其中投资10亿元的广州黄埔仓作为易迅华南运营中心将成为华南区域最大的仓储中心,而投资12亿元,占地200亩的上海青浦仓即将开工,预计2014年投入使用,届时将超过京东的亚洲1号,成为亚洲最大的自动化仓储中心。除了扩容物流仓储外,在仓储配送人员方面易迅也在积极为双十一准备,今年“双十一”前期,易迅加大人员储备,仓库人员是去年的3倍。通过灵活的用工形式,保障了高峰时段的人员的合理配置。即便如此,易迅自有物流还是有一些区域尚未完全覆盖,对于这些区域的物流准备,林捷表示:“如果易迅自有物流无法覆盖的地区,我们将与顺丰等优质供应商合作,保证用户最快收到自己在易迅网购的商品。”有电商行业人士指出,商品出货送到用户手中的最后一公里与用户体验直接挂钩,“双十一”尤为关键,“以往每逢大促,消费者往往会被价格引着走,而忘记最重要的物流体验,但是去年双十一甚至有消费者一个月后才收货。随着电商价格趋于同质化,是否能快速及时到货就成为未来获得消费者青睐的重要依据。”
【一起惠返利网讯】当面对利益的时候,多数企业往往倾向于选择当即获利,而智者看到的是长远的价值。亚马逊中国正是国内最典型的孤独而又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亚马逊做的事情就像我们在股票市场上看到的高手常常做的,在机会大于风险的区间里,孤独并且不断买入市净率、市盈率都很有吸引力、被严重低估的“大盘蓝筹”,看起来短期难以获利,一旦价值在恰好的时机释放,将一飞冲天。对手融资的时候在改造系统2005年,亚马逊中国一年销售额不过1亿左右,如今,亚马逊中国的年销售额也达到了百亿级别。亚马逊在中国平均每年超100%的增速,已经跑赢了美国市场。只是与一些国内竞争对手相比,这组数据变的顿时失色。从2007年—2012年上半年,京东商城的年销售增长率依次为350%、267%、203%、155%、105%、120%。同样是“净利润为负”,规模和增长率京东则更加吸引眼球。京东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在合适的时间幸运地拿到了融资,而在此之后,电商界启动了一轮疯狂的投资热潮,包括当当网、麦考林、易迅网、唯品会等大型电商平台都开始吸引融资,而垂直电商也借热点拿风投。很短的一段时间,整个行业在热钱的快速驱动下,步入了并不太健康的快增长通道,不过当时听到的最多的字眼便是,融资、招兵买马、扩张、烧钱、倒闭等。当时的环境下,亚马逊按兵不动,只是在做着一件外界看来缺少投机意识的枯燥项目,即改造系统和搭建数据库。一位曾参与了亚马逊当年改造的IT技术老兵这样告诉一起惠返利网:“当时对卓越的改造,就是利用数据来优化购物感受、利用数据分类客户资源、利用数据匹配最佳供应链整合方式,进而优化消费体验。”亚马逊中国当时的负责人王汉华也曾具体谈及到其IT系统的优势和作用,“经过多年的累积,亚马逊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数据库和IT系统,系统根据数据库可以大概预测某个产品的某一型号在某一个地区一天能有多少订单。以某一款畅销书为例,系统会根据历史数据预测出这本书在上海当天的销量,而供应商备货、发货时间在系统中也有记录,假定为三天。那么,在亚马逊的采购部门,十天前就会将这个订单发给供应商。即,在消费者还没有下订单的时候,这本书就已经备在库房里了。”其实类似的优秀细节还有很多,覆盖到亚马逊的方方面面,甚至在一些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上,亚马逊超出同行很多距离,触及到了很多被同行所忽视的价值神经末梢。正是如此,亚马逊中国在对手们纷纷融资抢占市场先机的时候,低调地在修炼内功,而这样的修炼恰恰反映了亚马逊长远价值投资的性格类型。所以在价值区间的底部运行阶段,很少看到亚马逊中国如天猫、京东一样的风生水起,但也从来没有步入8848、搜易得一样的厄运通道,亚马逊一直在沉着并孤独的埋伏着。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过去的几年时间,亚马逊在资金、流量、技术、数据各个方面都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完全可以与天猫、京东做主要战场的正面冲击并搏出位,但亚马逊却选择的是“只做该做的事。”仓储和物流向极限效率优化一位在传统零售和互联网零售领域具有很强话语权的资深供应链人士告诉一起惠返利网:“亚马逊与其他电商平台最大的不同是,孤注一掷般地在优化供应链,也真正将美国亚马逊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精髓复制到了中国。”仓储和物流向极限效率优化看似简单,其实正是亚马逊最核心的另个价值投资手法。“优化消费体验的关键是快速反应的供应链,而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在于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货物随机摆放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也能使理货员将这一段流程的效率最大化。”某国际零售巨头物流总监这样说道。与一些其他电商平台加大仓储物流资金并集中增加大量人手不同,亚马逊第一步仍旧是以系统为基础去匹配仓库。乍一看来,很多公司仓库物流部门的迅速增肥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亚马逊的价值投资让两者在遇到单量变大的时候,利用先进系统支撑的可以更加的从容。一位业界人士在微博上利用配图做了含蓄的对比:当面临爆仓单量的时候,亚马逊货架堆积很满,但整齐有序,某知名快递公司则包裹堆积如山,乱作一团。亚马逊的优势在于可以由系统来匹配最佳的仓库,亚马逊在全国有15个运营中心,分别位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总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而每个仓库没有从属关系,任何订单都会由系统进行自动匹配到发货成本最低、到达效率最高的仓库。亚马逊的价值投资就是在不断的优化各个环节的配合效率。因此,亚马逊管控供应商方面也有独特的办法,美国亚马逊后台系统可以和供应商直接对接,以确保产品从供货仓储到配送的效率最优。在国内,亚马逊正积极引导供应商系统与亚马逊进行对接。供应商看到每种产品的库存或市场需求,都可以很迅速的做出反应,进而优化效率。再看货物在货架上的存放,亚马逊采用打乱式存放,看似品类上有大量交叉,而实际上货物在仓库中依靠其长宽高可以达到最大化存储,也有利于理货员走流程的速度。有数据显示,这种存放方式,每个订单要比按类目存放节约不少时间,整个运营效率甚至会提高2-3倍。不少参观过亚马逊仓库的业界人士也曾提到过亚马逊仓库中几个优秀的细节:图书音像类商品会放在书架上进行存储,以防止折页和磨损;高价品将放置于指定区域单独保管和发货,防止丢失;保质期商品将根据生产日期,以先进先出的原则发货;而食品放在空调间,以保证有适合食品保存的温度和湿度。对内管理如此严苛的标准,在很多行业人士看来可以适当“松绑”。业内人士认为,“步子豪放点可以走的更快”,暗指亚马逊每一步都过于谨慎。不过,亚马逊方面曾明确表明,现在的严苛是为之后的更加高效,而其实也是其典型的价值投资的主要一步。积蓄力量从开放平台单点突破2011年7月,就在业内人士均以为天猫、京东等平台已经把开放平台的发展机会全部占尽时,亚马逊宣布正式推出“我要开店”服务,这一动作被当时亚马逊中国总裁王汉华称为“10年里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一”。行业人士看来,在当时的节点,电商再介入开放平台已经徒劳,而应该去转攻其他方向。但亚马逊中国当时传达出来的态度则是:过去多年已经在IT系统、仓库、物流、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基础建设,现在是时候发力开放平台。并且亚马逊方面传达出一些可以提供给第三方卖家的重要优势。仅以上述仓库为例,卖家无需投入仓储、物流等耗资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无需投入人力进行库存管理,订单分拣,配送和客服等繁杂的日常工作,可以有更多时间、人力、资金去拓展和优化其产品线,专注战略决策。现在,亚马逊更是支持多渠道配送,很容易满足跨平台运营需求,而商户可以使用储存在亚马逊运营中心的库存,配送来自亚马逊以外的其他销售渠道的订单。更加凸显其人性化的是,针对不同需求(配送时间点、配送包装等)又有不同配送方法再让其增益。事实上,两年后的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综合电商加入开放平台队伍,包括苏宁、QQ网购、1号商城等,甚至已经有很多垂直领域B2C宣布走开放平台路线。这样的现象证明,至少当时的亚马逊坚持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最终得到了市场验证,所以还有如此之多对商业价值的跟随。不过,有冷静的互联网零售人士看来,对于亚马逊而言,现在也存在一些风险。天猫平台已经做到了年交易额2000亿,且原先完全保持平台中立的策略正在转移,阿里已经在物流、搜索、本地服务、移动等领域展开了紧锣密鼓的投资、收购或其他布局;京东集团2013年在扶植第三方平台商户方面研究了多个方案,涉及了物流、IT、互联网金融、电商营销等方面;就在9月中旬,苏宁宣布推出苏宁开放平台3.0版本苏宁云台,以自贸区模型重新规划和构建开放平台生态模型。当越来越多的大平台都开始转攻开放平台阵地时,这个市场变的更加纷扰,竞争也变的不可避免。不过,就像亚马逊全球总裁贝索斯此前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所说:“如果你所做的每件事都围绕三年规划展开,那么你的竞争对手就太多了;但如果你愿意投资一个七年期的规划,你的竞争对手就少了很多——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这样干。”因此,亚马逊中国凭借其长线投资的战略已经去掉了大量的竞争威胁,冷静的价值投资将逐渐发威。
【一起惠返利网讯】10月10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今天表示,“今天的香港市场,对新兴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还需要时间研究和消化。我们决定不选择在香港上市。”他是今天在杭州的一次媒体交流时做出上述表示的。这是阿里巴巴集团管理团队首次就IPO相关事宜作出公开表态。阿里巴巴集团新闻发言人表示:阿里一直欢迎讨论“合伙人制度”这一机制创新。阿里巴巴没有递交过正式申请,没有要求过AB双重股权结构,没有挑战香港市场所奉行的“同股同权”标准。但在没有认真的倾听阿里巴巴的真实需求前提下,就对不存在的事实和传言进行讨论,并由此得出“结论”,我们对此表示遗憾。因此集团作出上述决定。在此之前,有关阿里巴巴集团上市地点事宜众说纷纭。而陆兆禧的表态则意味着,鉴于香港市场目前状况,其已经不在阿里巴巴集团的上市考虑地点之列。目前阿里集团还未就最终上市地点做出选择,只是将香港排除在外。此前,阿里集团曾经和香港市场监管机构进行过几次接触和非正式沟通,引发市场激烈争论。阿里方面提出,其希望以创新的治理结构来实现公司治理----“合伙人制度”,即公司业务的核心管理者,拥有较大的战略决策权,减少资本市场短期波动影响,从确保客户、公司,以及所有股东的长期利益。阿里巴巴表示,阿里合伙人制度“确保了每个股东的权益,包括不受任何限制选举独立董事的权利、重大交易和关联方交易的投票权等”。但在香港坊间的讨论之中,这个方案被曲解为“双重股权制度”—即少数股东通过投票权设置,来控制公司。这显然并非阿里巴巴方面的方案初衷,在上月底,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和副董事长身份的蔡崇信,以公开信的形式透露,其并称阿里巴巴从未提议过采用双重股权结构(DualClass)的方案,且合伙人方案“充分保护了股东的重要权益”,并未威胁到香港监管机构倡导的“一股一票”原则。但在市场一片烦嚣之中,阿里巴巴和香港监管机构之间的议题讨论始终未能获得对焦。而在昨日,云峰基金创始人之一的虞锋更是公开表示了对香港当下相关议题谈论的困惑之处,称据其理解,阿里巴巴或马云,都没有要求让小股东(即马云)控制公司,不是要违反同股同权原则,也尊重一人一票的原则,“批判了半天的东西,不是人家要求的东西,是挺奇怪的事。”而陆兆禧的表态则有望为上述不对称讨论画上句话。他说,我们决定不选择香港。截止发稿,香港方面尚未有所评论。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以小博大,将价格战火燃烧到京东商城的自留地;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游戏,他破釜沉舟,以企业盈利为代价换取极致般的用户体验;电商江湖,什么才是最有效的破敌利器?大浪淘沙,谁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英雄?本期《财经面对面》对话1号店董事长、联合创始人于刚。1号店董事长、联合创始人于刚人物简介于刚,1号店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学士,康乃尔大学物理硕士,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决策科学博士。曾任戴尔全球采购副总裁、亚马逊全球供应链副总裁。实时监控竞争对手用系统确保低价2013年,电商江湖硝烟再起,就在大佬们宣称“休养生息”之际,历来低调的1号店异军突起,7月,1号店借五周年店庆之际频频擎起降价大旗,推出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优惠促销;8月,1号店又以“D50计划”发力手机市场,贴身比价京东商城,直接将价格战火引到京东的自留地。新浪财经:你挑战的是一个非常擅长或者是善于价格战的京东,你的底气在哪里?为什么会主动地去挑战京东?于刚:其实我们没有挑起任何的价格战,我们只是用一个很好的价格策略去管理我们手机这个价格品类,我们用系统去管理,保证我们手机品类可以很健康很快速地去发展,这个管理后面的价格策略和价格模型全是系统去管理的。新浪财经:7月份是我们5周年店庆,也推出了优惠促销的措施,也有数据说,我们在7月份当中有27%的商品是达到1号店历史最低价格的,这算是属于一个价格战的类别吗?于刚:我们认为我们给顾客提供的是价值,而且是个长期的价值,当然价格非常重要。你可以到网上去查,基本上我们所有的价格指数,我们用系统管理保证在业界都是排在前三位。我们有一个价格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每天监控我们60多家竞争对手的1700多万商品的价格和库存,后面有我们公司的价格策略和价格模型。而且我们每个星期在周商业回顾的时候,中间很重要一部分就是回顾价格,就是我们和竞争对手的价格比较,保证我们的价格时刻有竞争力。价格我们是靠系统去管理。新浪财经:中国有个习惯就是大家都很喜欢模仿。于刚:你像前端的这些都很容易被模仿的,你新推出一个商业模式,你的营销方法,营销手段这都很容易被模仿,不容易模仿的更多的是那些系统。也许正是因为1号店有了这套强大的价格管理系统,于刚才有了大规模扩张商品品类的底气。一直以“网上超市”为定位的1号店,从2011年开始,更多地向“百货商场”的方向发展,而这种“全品类”化的扩张策略也已成为各大电商企业的发展趋势。1号店会否陷入同质化的尴尬局面,成了于刚面临的新挑战。于刚:从商务模式上我们经过很多的思考,其实当时我们是以快速消费品切入的,我们知道快速消费品它确实存在着很多的这种大、重,有短的保质期,还有易漏易损等等的一些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半径比较短。新浪财经:毛利也比较低?于刚:毛利其实也不怎么低,我觉得比3C数码电子消费品高多了,但是它有不适合电子商务短半径的特征,所以我们迅速地开始扩张到服装,扩张到电子消费品,母婴保健等等。所以说让我们迅速地,一个是丰富我们品类,让我们整个这种商品的综合性,让它商务模式化变得更健康,我也可以有黏性很强的快速消费品,我也可以有很多可以为公司盈利的包括服装、服饰、珠宝、箱包,还有一些保健品等等这类商品,让我们整个的商务模式更健康。新浪财经:你这个拳头分开打总是没有你往一个方向打有力量,怎么扬长避短呢?于刚:我觉得我们的聚焦始终不变,我们聚焦在顾客体验上面,和我们核心竞争力上面。顾客体验它是一个综合的考量,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商品的丰富度,因为你必须要有顾客想要的东西他才会来,然后才是商品的价格,系统整个界面的友好度和售后的服务等等。我觉得我们不管是从最早三千个商品,从快销品切入电子商务,后来不断引入3C数码、服装、图书,包括最近引进的生鲜,我们都是真正地实现我们最早的梦想,就是让顾客可以足不出户享受这种优质的现代化生活。将用户体验指标与员工薪酬挂钩得用户体验者得市场,对于电商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固然重要,但是提升用户体验的优质服务更为关键,这或许就是1号店在硝烟弥漫的电商战场中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将用户体验细化到极致,需要完善供应链、信息系统、客服、产品等一系列前后端的系统,于刚为此找到一套独特的方法。新浪财经:所有的电商企业,其实不光是1号店,大家都会说顾客体验度对我来说是最最重要的,那为什么1号店可以保持这样的速度或者市场更多的认可,他们就没有做到呢?于刚:因为顾客体验这个事很容易把它喊成一个口号,很多企业都这样说顾客是上帝,顾客是衣食父母,我觉得这个东西一喊就变成口号了,我们不希望成为一个口号。所以说我们采取了很多具体的做法。比如说我们找了一个第三方公司给我们每个星期做顾客体验调查,它要调查数千个顾客,然后得到一个顾客体验指标。我们同时把这个由三方公司调查的顾客体验指标,和我们所有员工的薪资、奖金、提升挂钩起来,让每个员工都知道他做的事情是会影响到顾客体验的,让每个人都去关注顾客体验,比如说你做采购的,你采购来的商品是不是顾客要的商品;然后你是仓库里面的,每个商品的质量能不能保证,到时候有没有破损,出去的时候有没有灰尘;然后当然配送就不用讲了,还有很多客服售后,能不能真正实时地解决顾客的问题,顾客打电话来不是想听你说一声抱歉,这个没有用的,我们希望解决顾客问题。所以说我们考核客服怎么考核呢?考核他四个小时之内完整地解决顾客(问题的)比例,也就是说顾客问题解决率。新浪财经:但是我当时也听说你们推这个具体的考核也是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推(的时候)也遇到很多大家的不理解或者说阻力。于刚:很大的阻力,当时我们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新浪财经:最大的让你印象深刻的阻力后来是怎么样的?于刚:当时最大的阻力,很多部门就说顾客体验跟我有什么关系,都是配送员的事情,他们跟顾客直接打交道,也就是客服的问题,他们对顾客态度好一点就行了,所以说我们遇到巨大的阻力,最后两个月的时间,我和峻岭召集我们所有的高管二十多个人说今天是最后一次会议,你有选择,你可以离开1号店,但是这是我们的理念,你必须接受,你要留在1号店你就必须接受这种理念。推出来之后我发现效果非常好的。我们刚推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的顾客满意度是84.4%,等我们过了一年我再回头看,我们已经做到了92%。新浪财经:其实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是非常地不容易。于刚: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解决顾客体验问题并不是说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我们是专门有一套分析,叫Paretoanalysis(帕累托分析),怎么做分析呢?把顾客各种各样的反馈从线上的反馈,电话的反馈和线下各种各样社区里的反馈归纳起来,总结起来,把它分类,每次解决最大的几类,把最大的几类解决,新的问题又冒出来了,然后再解决那些问题,做一个问题清单,每个星期的问题每个星期解决,这个没有magic(魔法),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把它一天解决的,我们是通过五年多的时间,每一天点点滴滴地做到现在。对1号店有深刻了解的话,你会发现我们这么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一直是中国电商里面成长最快的企业之一,2011年的时候我们还被德勤评为全亚太地区成长最快的企业,其实它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但是我们聚焦不是在成长上面,我们全部放在顾客体验上面。你可以看到我们周回顾的时候,两个小时的时间有半个小时全是放在顾客的反馈上面,叫聆听顾客声音,我们所有的六十几个公司的各部门的负责人全部一起来看看顾客对我们有什么反馈,我们怎么样去把顾客所提出的问题系统化地及时地去解决。还有一个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我们要求所有的高管必须定期地要做一日客服,一日配送和一日仓储,我自己也全都做过,到仓库里去入库、上架、检货、包装、配送,包括最后的分捡和做配送,我也做过客服,而且我每天都去看所有顾客的一些反馈,这样就让我们所有的高管有第一手的资料,知道我们怎么样更好地服务顾客。新浪财经:大家也会称1号店为电商的黑马,大家就想,这个逆袭的故事它接下来会怎么延续,我们如何再进一步保持我们黑马的速度一直往上走?于刚:其实我们认为,将来区分一个优秀电商和平庸电商的分水岭还在于它的顾客体验。所以说我们认为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纲举目张,这个纲就是顾客体验,这个成长、发展和它的盈利都是目,如果把顾客体验做好了,是不会担心你的发展盈利的。不盈利是战略选择现在规模和速度最重要尽管于刚可以为了提高用户体验而暂时牺牲盈利的空间,但是任何商业的本质和核心都是“盈利”,持续的亏损绝非发展的长期驱动力,在中国电商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的今天,选择主动“盈利”还是被动地“不盈利”,成为考验企业家们智慧与决策的难题。新浪财经:但是对于电商来说盈利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词,对于盈利是怎么样的一个考虑?于刚:我们是非常重视这点的,因为电商不管是哪个企业它最后都是要盈利的,我们从最初怎么样去设计我们的商务模式,我和我的搭档刘峻岭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不断去讨论怎么样让这个商务模式真正可行的,我们希望我们是成熟的一次创业,而不是一次拍脑袋,脑袋一热就出来创业,商业模式里面很多的数据,很多财务的一些分析我们都做过大量的工作,做了很多的市场调查,我们知道怎么样才能让这个商务模式它具有盈利的可能和将来具有这种可扩性。比如说,我们认为电商全场免运费它是不可行的,因为它的商务模式是不对的。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从开始到现在,不管有多么大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压力,我们从来没有过免运费,它并没有减缓我们前进的步伐,这是一个。还有一个是我们精细化管理,刚才讲了我们开发了大量的系统,做了大量的优化,光去年一年我们运营成本就降了37%,我觉得在这些,我们还有很多BIPBusinessImprovement(业务改进)一些项目,让我们的运营成本和我们的商务模式可行,运营成本下降。新浪财经:到今天1号店已经开始盈利了吗?于刚:1号店还没有盈利,但是这是我们的战略选择,因为如果要盈利这个不难,因为我们知道有些品类是盈利的,有些品类是不盈利的,有些服务模式是盈利的,有些服务模式是不盈利的,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最早的vision(愿景)我们一定要提供,让顾客可以足不出户享受所有的商品和服务,我觉得在这个道路上我们不会偏移的,我们不会因为短期要盈利的这种压力或者怎么样来改变我们的商务模式,一定要给顾客提供丰富的商品,所有顾客想要的服务和商品我们都提供。新浪财经:我相信在和团队或者和我们股东在聊的时候,应该给大家一个预期说,有没有设置一个时间点?于刚:我们实际上对盈利的要求,我们内部也是有目标的,包括时间目标和我们整个进程也是不断地去审核,新浪财经:哪一年的时候?于刚:但是这个我们对外是不公布的,你可以看到,我们不断地在做什么事情呢?一个是优化我们的供应链,我们可以看到每年我们的利润是在大幅提升的,同时我们自己的运营成本也是在不断下降的,我刚才提及的,光去年一年我们运营成本降了37%,我觉得这个速度还是非常可喜的。我们认为在这个时候规模是非常重要的,发展速度是非常重要的。电商是个规模游戏决策速度比决策质量重要中国电商行业的集体亏损正是受制于这种“以速度换规模”的行业大环境,电商企业以牺牲盈利为代价大打“价格战”,寄希望于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扩大规模,并将所有的竞争对手远远抛在身后,然而在一轮轮残酷的大浪淘沙之后,谁会有希望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新浪财经:有没有发现现在互联网创业就是“唯快不破”,如果电商没有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就容不得你慢慢地去做着一些东西吗?就是必须要这么快吗?最根本的对电商来说就是快速?于刚:必须的。因为你知道互联网就是把整个全世界变成平的,大家都联系起来,然后信息的传播它是光速的。所以,这个时候决策速度的重要性超出了决策质量的重要性,有时候太追求一次就把决策做对,这往往失去了战机。我和刘峻岭我们搬了五个办公室,我们永远都是在一个办公室里面分享。所以,决策起来非常快,有时候即使我们两个人有些冲突,认为这个事情意见完全不一致的时候,我们迅速地把决策团队一起带进来一起讨论马上做决策,有时候不做决策比做一个错误决策还糟糕。新浪财经:但是在追求快的时候,快不是最重要的,刹车才是最重要的,1号店怎么做到我快马上就快的起来,慢我也可以随时调整我的步伐?于刚:实际上我们的快并不是我们去追求的快,它是水到渠成的,我们因为做了正确的事情,聚焦在顾客体验上,把顾客体验做好了,顾客口碑好了,一传十,十传百,这样让你自然的发展很快。实际上你看好几次因为速度太快了,我们仓储、配送跟不上,我们爆仓了,然后我们订单跟不上了,配送不出去了,我们在今年周年庆7月的时候,前几天我们都还要截单,也就是我们到下午五六点就停止接受订单了,我们还是把关注点放在顾客身上,让“快”成为一个副产品。新浪财经:这个行业的洗牌对你来说,认为是一个行业正常的?于刚:我觉得是正常的,实际上这种大浪淘沙让整个行业更健康,真正地让那些能生存下来的,真正的可以做好所有这一切的,包括商品的丰富度、价格、服务等等,最后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新浪财经:但这个行业洗牌你觉得到一个什么程度可能就是一个阶段?于刚:它肯定最后是有几家生存,然后大多数都会被淘汰掉,我觉得这个东西就看谁做得更好,因为顾客是有选择的,尤其电子商务化他的选择更容易。线下你从一个超市到另外一个超市还有具体的一些距离,怎么去。但是线上它随时就可以转,你做得不好,他做得更好随时可以转,价格也是透明的,服务也是透明的,我觉得这一点让电子商务对广大的消费者来讲它是一个福音,让他真正的有选择。新浪财经:那你这么说的话小电商就都没有生存的余地了,全都要被淘汰掉,如果说你觉得有一些小电商它可以生存下来,你觉得它应该有哪些必须要做到的地方?于刚:小电商将来假如要生存的话,它恐怕得有它的一些核心竞争力,比如说它有一些政府政策上的壁垒或者一些很专业的品类,但是一般来讲电子商务它就是个规模游戏,你必须要有巨大的规模,因为这些投入不管你是仓储物流,还有技术,IT上的投入,还有人才,现在竞争这么强,人才投入都是巨大的,你规模太小实现不了规模效益。新浪财经:垂直电商还有空间吗?于刚:觉得垂直电商如果是自有品牌的话,它是有空间的,如果它是标准化的品牌,竞争确实蛮难的。因为电子商务它是有这个特征,它是一个规模游戏,它不受时间、空间、货架的限制,如果你一个垂直电商你可以做的品类我也可以做的话,顾客他希望一站式购买,他希望在一个地方我把我所有的都搞定,而且这种规模越大的电商如果也非常重视顾客体验的话,可以跟顾客产生情感的交流和为顾客个性化的服务的话,那么对于这种小的和垂直化电商挑战确实很大的。新浪财经:可不可以这么理解,你认为电商是一个规模游戏,所以,你才会有现在这样的一个追求发展速度,然后尽快地圈好地?于刚:可以这样讲,但是我们的关注点还不是在发展上面,还是在顾客体验上面,因为发展是一个副产品,我们顾客口碑做好了,顾客体验做好了,你整个成长它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新浪财经:你觉得1号店离电商第一阵营还有多远?于刚:我们并不是去那么看重这个究竟是第几名,我们流量,刚周年庆的时候日流量过了千万,也就是一天有一千多万的用户上1号店来逛、来买,我觉得这个是,在中国B2C电子商务里面是排在前三位的,但是我们并没有过多地去关注究竟它排名是怎么样的,我们更关注的还是顾客怎么看我们,我们怎么为顾客服务好,创造更大价值,我人生中间的一个哲学就是我们一定要创造价值,如果我们创造了价值我们就会有自己的价值。新浪财经:电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你觉得到今天来说,它未来的趋势是怎么样的?大概你觉得会存活几家?于刚:我觉得电子商务再往前的发展还会这样继续地集成化、平台化和规模化,我觉得具体是几家很难预测,我觉得会有那么三五家。新浪财经:包括1号店吗?于刚:肯定会有1号店的。企业要常革自己的命做对事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新浪财经:你们创业的时候起点还是比一般的(创业者)会比较高一些,因为你们从跨国公司的高管出来,当时你们有做过swot分析吗?于刚:我们当时还是做了很多的分析,我们叫做成熟的创业,我们想都将近50了,四十好几了,这次创业的话风险还是很大的,我们不想拍拍脑袋就出来做一件事情,我们想要做就做轰轰烈烈的事业。所以我们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中间好几次我们又回头来把以前的推翻掉,又重新设计商务模式,又出去做市场调查,我们去了很多的超市,也去了很多的卖场,做了大量的数据分析,保证每个数据我们都是正确的,而且有些商务模式中一些假设我们要多次求证,现在看起来我们早期的这种谨慎和这种思考还是非常有用的。我觉得我和刘峻岭的价值观非常非常一致,这就是为什么很快就走到一起决定一起合作创业,我们非常透明,当然这么多年有众多别的一些机会,但是我们从来都是对对方透明,都是全身心地承诺在这个事业上。再就是我们对所有的问题。新浪财经:你们不吵架吗?于刚:我们有很多争论,非常多的争论,但是我们争论有个非常重要的一致的一个观点就是,我们争论的最后只是对这件事的真理在哪,而不是说你对还是我对,你对我对没关系,大家都一致地去找到这个真理,大家都认为一定要做诚信的企业,因为这是企业可以长久地去发展,顾客绝对是放在第一位的,然后要非常强的执行力,还有就是不断地去创新,经常要革自己的命才行,如果不革自己的命,别人会来革我们的命。新浪财经:你们吵得最凶的时候,最大的一次分歧是什么样的一个事情?于刚:我们很多次,早期的时候对商务模式,我们有时候甚至拍桌子的这种,都认为我不认同,他也不认同,但是没关系,做一件正确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我们更多讨论这个事情本身是不是个正确的事情。新浪财经:有没有谁也说服不了谁?于刚:有,经常有。我有一个字叫1+1>10,因为我们两个人互补非常强,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所有的问题都摊在桌面上谈,我们不怕冲突,我们有很多解决冲突的方法,我们追求真理,而不追求是你对还是我对,这个没有什么关系,我们甚至每两周的时间,我们就会坐下来关在屋子里做批评和自我批评,回头看看过去的两周我们做了哪些正确的决策,做哪些错误的决策,而且我们两个人这种性格的互补,我觉得还是和我们本身思考方法的互补还是非常强的,刘峻岭是一个直觉非常好,感觉非常好,马上看到有很多机会,我需要处理很多的信息、数据,然后用自己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思考,去真正理解了这件事情,我才能够往下再走一步,才愿意推动一步,我觉得我们这种互补的关系让我们避免了很多的错误,让我们也很快地去做出决策。新浪财经:因为你在创业之前,本来就是教授出身,而且你是拿到物理学的硕士,还有决策学的博士,后来又是在跨国公司的高管工作,凡事有正反面的,正面我们已经看到了,但是如果从反面来看的话,你觉得它带给你哪些弱项的地方?于刚:一个就是以前我学术的背景太追求完美,所有东西都是要求他的,所有的证明都一丝不苟,我觉得实际上,创业过程中很难一次把所有东西都考虑那么周全,考虑到位,实际我在不断地纠正这一点,咱们先把事情先做出来,然后再去完善它。所以,有时候把一件事情先推出来很重要,因为这个时机变的很重要。这是一点。还有一点,以前在戴尔、亚马逊做高管,见识过全球最顶尖的一些人才和团队,我当然希望我的团队也那么优秀,对整个1号店的发展,那肯定是更急一些,看到很多不满的,执行力不到位的,就会更严厉一些,其实有时候发现,我们得一点点做起,从一个创业型的公司来讲的话,我们的起点还是很低的,我们一步一步地提高所有团队的素质和执行力。
在中国的金融行业逐渐互联网化的过程中,与国有大行聚焦电商平台的策略不同的是,中小银行在直销银行服务上扮演着“先锋”角色。近日,北京银行宣布,与其境外战略合作伙伴荷兰ING集团正式开通直销银行服务模式,此举标志着国内第一家直销银行破土萌芽,或将开启国内直销银行的新时代。而被认为是银行业搅局者的阿里巴巴,也最终选择了与银行合作的策略。阿里巴巴近日与民生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启动全面战略合作。一直以来,互联网公司都被认为是银行业的潜在挑战者,对于咄咄逼人的互联网企业,银行亦一直持敌视态度。但种种迹象显示,情况似乎正在发生微妙变化。9月初,浦发银行还与腾讯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重点是拓展互联网金融及电子商务业务,利用微信等新型移动终端探索新科技在金融服务生活化方面的深度应用。一方面,互联网公司具有大数据优势,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具有金融服务优势,二者之间的合作,使当前硝烟味十足的互联网金融呈现出了另一幅全新的图景。民生、北京银行逐鹿直销银行目前,北京银行直销银行已经从经营区域、产品设计、系统建设、组织架构、直销方式、客户群体等多个维度做好了充分准备,并率先在北京、西安、济南等地建立了多家直销门店,拟上线推出简单、便捷、优惠的专属金融产品。所谓直销银行,是指业务拓展不以柜台为基础,打破时间、地域、网点等限制,主要通过电子渠道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银行经营模式和客户开发模式,能够为客户提供简单、透明、优惠的产品。ING派驻北京银行专业团队负责人魏德勇表示:“这次开通直销银行,不是简单的渠道拓展,而是构建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中国的中小银行面临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的挑战,特别是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推出直销银行“恰逢其时”。目前全球最大的直销银行机构——ING-DiBa,是与北京银行具有战略合作关系的ING集团下属分支机构,它向客户提供的金融产品十分丰富,包括活期账户、储蓄账户、个人房地产金融以及中间业务。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自2005年与ING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北京银行始终将引入直销银行模式作为重点技援项目,每年都选派专业团队赴设在德国法兰克福的ING-DiBa学习,ING也从产品设计、系统建设、组织架构、营销模式等各个层面给予具体指导和长期支持。在互联网圈子中,阿里巴巴是无可争议的领头羊;民生银行在银行业中则以创新著称。在民生银行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框架下,民生银行将根据阿里巴巴及其关联公司需求及淘宝用户的特点,设计推出针对淘宝用户的专属理财产品,并通过在淘宝平台上建立淘宝店铺,实现专属理财产品及其他适宜产品的展示和线上销售功能。事实上,种类繁多的合作项目中,以直销银行业务方面的探索最受同业关注。双方达成一致,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政策并且具备必要的技术条件的前提下,民生银行为直销银行提供丰富实用并符合阿里巴巴或其关联公司客户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而阿里巴巴或其关联公司将负责利用自身渠道与资源大力促进民生银行直销银行发展。目前,双方已就民生银行在淘宝网开立直销银行店铺,以及民生银行直销银行电子账户系统与支付宝账户系统实现互通等事宜达成一致。民生银行行长洪崎表示:“开设直销银行,促进金融的互联网化,通过电子化渠道将让金融服务更加简单便利。传统银行业已经身处移动互联网技术重塑金融生态的崭新时代,银行必须为自身注入互联网基因。”其实,直销银行金融模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出现,目前国际上知名的直销银行有INGDirect、HSBCDirect、Openbank等。民生银行电子银行部人士透露,目前,民生直销银行的筹备工作正逐步展开。这是种不依托实体网点、主要通过电子渠道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新型银行经营模式。与传统银行相比,直销银行的客户开发模式将打破时间、地域、物理网点、行业间的限制,同时也能够提供更优惠的贷款利率、更高的存款利息。竞合互联网金融与中小银行相比,国有大行似乎并未在直销银行方面有所推进。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近日表示,工行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把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整合,创造一种新的互联网金融。在他看来,这一轮互联网金融浪潮是从银行客户的交易端、电子商务端发起的,互联网通过电子商务掌握了大量的客户信息,并欲以这些信息为基础向银行的融资端和支付端进军。对于银行来说,拥有大量的客户融资信息,包括存款信息、支付信息等,“但是我们发现,银行客户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有时候被割裂了。”一家股份行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国有大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策略相对较为慎重,此外,中小银行网点优势相对不足,直销银行可以降低网点依赖和运营成本,同时提高客户的回报率。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包括姜建清、交行董事长牛锡明等在内的银行业领军人物,曾不约而同地在公开场合阐述了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的战略选择。牛锡明预言,互联网金融将颠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服务模式,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广为密布的银行营业网点可能会缩减,营业网点将不再有现金柜台。早在互联网企业零星介入金融领域之初,银行人士对于以第三方支付、P2P公司、阿里小贷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逐渐侵入银行传统地盘,表现出了极大的忧虑。“现在互联网企业规模还小,但对银行潜在冲击不可小视。”一位国有大行电子银行部人士就称,以第三方支付企业为例,支付企业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之后,不但与银行业务重叠,并且有可能进一步“翻牌”成为一家大型的零售银行,这就可能与银行产生实质性竞争。因此,在过去的两三年中,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显得相对审慎。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日益深化,这种情况在2013年悄然发生变化。更多的银行开始倾向于与互联网企业合作,除了竞争之外,互联网金融世界中合作的意味开始变浓。
【一起惠返利网讯】9月17日消息,淘宝于昨日正式推出“淘字号”服务,拥有淘字号的卖家可享受搜索关键词店铺直达的推广效果。淘宝方面解释称,淘字号服务是指卖家通过字号保护从而获得店铺名唯一性等权益的一种店铺服务。店铺名由淘字号和自定义区组成,字号区为必填项,自定义区为选填项。淘字号总长度控制在4-14字节,店铺名总长度不超过20个字节。据一起惠返利网了解,淘字号有唯一性,也就是说,每一个店铺的淘字号都不一样,不能重名。卖家以后可以对外传播自己的字号,买家可以直接通过字号来记忆和找到卖家。根据淘宝官方声明,淘字号卖家可享受到以下三点权益,包括:①当搜索关键词与“淘字号”完全匹配时,在商品搜索下直接展现该淘字号卖家店铺信息;②淘字号一旦申请成功就进入保护,其他卖家就不能使用与之相同的字号;③可开通爱淘,一旦有粉丝关注,即可以出现在粉丝的淘宝首页。值得注意的是,淘宝官方要求,淘字号的命名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淘宝服务协议》和《淘宝规则》等相关规定。此外,淘字号禁用知名品牌、游戏名等特殊名称,同时,对地名、行业、热词等进行限制,不能单独出现。一起惠返利网获悉,此次淘字号为一期公测,公测时间为9月25日至10月7日。所有在2013年8月份以前在淘宝开店的卖家均可在线申请内测。淘宝方面称,将在10月13日之前完成审核,并分别于10月14日和21日公布结果;同时,淘宝还将公布淘字号二期内测的申请报名及相关规定。据了解,今年7月份,淘宝内部会议中,阿里巴巴副总裁、淘宝一号人物张宇(花名:语嫣)对淘宝未来十年的玩法及战略进行部署,其中明确指出,将推出“淘字号”等一系列个性化方案,帮助卖家更好的获取流量。根据张宇的解释,“淘字号”通过对店铺的重新命名,可以让卖家与买家之间建立直接、稳定的关系,从被找到,到被铭记,不再单纯依靠搜索、直通车等方式,做一锤子买卖。
日前,苏宁宣布,定义为开放平台3.0模式的苏宁开放平台正式上线。免年费、免平台使用费、免佣金是苏宁开放平台给商户的条件,也是苏宁云台主打的特色。不过,排名居前的电商巨头天猫、京东等已经在开放平台上构筑起较深、较宽的护城河,苏宁能否从天猫、京东商城[微博]处抢到市场份额呢?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开放平台的关键在于抢夺优质供应商资源,随着各家平台电商纷纷推进平台开放,未来在开放平台形成竞争优势的或许仅有几家实力强劲的企业,其他电商或只能专注于“小而美”。平台竞争优势逐渐集中电商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促销战、价格战层出不穷,电商为抢占市场大打出手。传统零售商苏宁、国美对行业逐渐成熟、竞争逐渐充分的电商业态度也在快速转变。从起初“冷对待”到迅速触网、甚至开放平台转型为零售互联网企业,传统零售商正在尝试着走一条另类的线下线上融合之路。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认为:“自主经营式B2C模式,目前仍是苏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不过因为这部分业务需要电商企业自主采购、自己负责销售、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成本高昂,目前尚无有效的盈利之策。所以,转型开放式平台,可以让苏宁在快速扩充规模的同时降低经营成本。”作为开放平台的后来者,苏宁为吸引商户开出的优惠条件是“三免、两低、一担保”政策。近年来,大量的广告投放,网络广告费用的飞涨,让电商的推广费大幅上扬,各电商纷纷寻求新的营销方式,京东商城也以售卖首页广告位及收取各项促销推广费获得广告收入。苏宁的“诱人”条件,无形中给其他电商巨头带来巨大压力。与此同时,苏宁或也将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员申正远表示:“苏宁大规模的招商行动必然会给京东、天猫带来压力。电子商务之间的竞争是一个规模和服务的竞争,包括客户规模、供应商规模以及物流体系等。苏宁开放平台‘三免’将极大吸引商家。在供应商争夺战中,苏宁的实力不可小觑,但天猫、京东等电商老大已具备雄厚的实力,苏宁未来的路还很长。”业内人士认为,平台开放关键在于抢夺优质的供应商资源,但优质的供应商毕竟有限,随着各家平台电商纷纷推进平台开放,行业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因此,未来在开放平台形成竞争优势的或许仅有几家实力强劲的企业,其他电商或只能专注于“小而美”。零售商加速互联网转型苏宁近年来的动作,无不透露出对苏宁易购在业务比重方面的提升。今年,苏宁易购运用自主采购、开放平台、战略联盟、并购等多种方式进行品类扩张,扩充百货品类。今年2月份,苏宁宣布新的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形成了三大经营事业群、28个事业部和60个大区组成的新架构。6月8日,苏宁线下和线上正式实现同款同价,产品可供顾客实时比价。而此次,苏宁云台也将实现“双线”同时开放。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微博]表示,此次苏宁云台的开放是加速苏宁互联网转型的手段。“双线同价实质是O2O模式的建立,包括平台、店面开放,在店面引入互联网技术。双线不能按照传统意义上简单的开放来理解,包括线下兑换货、网点支付等,双线全方位开放,可节约成本。”梁振鹏认为:“苏宁线上开放平台商户可进入苏宁线下门店,这种差异化资源是其他纯电商企业所不具备的。但苏宁首推的线上、线下同步同价模式,不可能短期内一蹴而就。”申正远告诉记者:“与其他电商相比,规模化的线下实体店是苏宁的最大差异。苏宁‘双线模式’短期内会出现阵痛,长期值得期待。”欲建多维盈利模式?苏宁曾不止一次进行大规模招商。此次,苏宁完全开放平台,可谓是苏宁对商业模式的一次“全身心”开放,然而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多次被疑尚未找到清晰盈利模式的今天,苏宁云台的盈利模式又将如何?如何实现健康的盈利,让众多电商巨头苦不堪言。今年2月份,一向标榜“零利润”的京东商城终于完成第四轮约7亿美元的融资。然而在这个烧钱的行业,靠不断融资来弥补现金流的空缺始终是难以长期维系的方式,对盈利模式的探索难以推进,让电商再也伤不起、等不起。此次苏宁云台的开放,盈利模式亦引发各方关注。苏宁云台是否已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孙为民告诉记者:“今年2月份苏宁易购已完成转型成为平台商,团队已经到位。资源是盈利的核心,物流、推广、经销等都将构成苏宁云台盈利的来源,随着成本的集约化,苏宁转型互联网企业后,盈利模式将是多维的。”数据显示,苏宁易购2012年实体商品销售收入152.16亿元,总收入183.36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210.8%。虽然苏宁易购去年成长速度高于电商整体成长速度,但提及业绩目标,苏宁方面仍较为谨慎。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表示:“苏宁易购销售指标承担者是销售商品事业部也是商户,平台开放后业绩将超过自营模式。苏宁易购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核算公司,以后线上线下融合将共同承担苏宁的销售指标。”他认为,苏宁此次开放平台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互联网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尝试,未来3年到5年时间里,实践将证明苏宁是否探索出一个新的可持续发展盈利模式。
昨天记者获悉,苏宁开放平台已经开始内测,并将在本月正式启动全国招商。目前报名入驻苏宁开放平台的商家总数已经超过5000家。苏宁表示,与亚马逊、阿里等开放平台不同的是,苏宁的开放平台战略将在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同时推进。8月29日凌晨,苏宁开放平台正式开始内测,近300多家商户参与了此次内测,结果顺利。业内人士表示,苏宁的开放平台上线之后,国内三大电商平台的格局将基本形成。与阿里、京东相比,苏宁的优势在于布局全国的1600多家门店,苏宁可以让入驻其线上开放平台的品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