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执行力>文章列表
执行力
【编者按】资深电商人士、素有“桃花岛主黄药师”美誉的黄若,在金盆洗手、远离电商多年后,却似乎仍然惦念着这片曾经奋斗过的江湖。一起惠注意到,“黄老邪”此次重新审视电商时,零售业态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IPO榜单上,预留给京东、阿里巴巴的位子终于不必虚左以待;移动互联网赋予电商新的增长红利;品牌商开始在疾走中高谈阔论“互联网思维”;唯品会股价一路高走,成为二级市场最会赚钱的电商公司……面对风起云涌的市场,电商高管、职业经理人、操盘手应该如何应对与之而来的变化,特别如何在新的商业文敏能到来前,更加从容地在管理过程中做出最佳决策,黄若给出了独到的建议。亦如黄若在新书《再战江湖》中所言:“作为一名管理者,最为稀缺而关键的能力,在于宏观战略和具体执行之间的连接。所谓的两点一线,如果没有一条实线串联,再好的布局和规划,都是没有价值的零碎星点。很多时候,我们有灵光一现的火花,更有执行时推进十分努力却依然效果不佳的困扰,单就一个点来看,它们都很正确,但从战略到落地这条线是否规划得连贯有节奏,往往决定成败。”电商公司的管理管理,这是个被无数人讨论过,无数书籍论述过的话题。行业不同,管理的方法自然不同,哪怕同一个行业,不一样的企业文化,也自然有不同的管理风格。我喜欢把管理看成裁缝。就是说,一名好的管理者,特别是企业高管,应当是一位好裁缝。既然天下没有两个身材完全一模一样的人体,在一名优秀裁缝看来,也就不应该有两件完全相同的服装。就拿阿里巴巴的管理来说,就与百度公司大不相同,喜欢的人说它能鼓舞士气,有激情,又猛又持久的口号很贴近时代,不喜欢的人则认为近似宗教式的洗脑,本身就是反互联网的。虽然都是零售,电商公司的管理,特别是与人相关的管理,与线下零售有很大不同。从最明显处说,电商公司强调创新、开放,线下零售重视执行、细节。以我较熟悉的大型连锁零售业态来说,其业务遍布全国多省或者区域多城市,员工人数多,经营网点分散。本着追求单一成本优化和为顾客提供持续性的购物体验,企业讲求的是流程、标准化,各个环节的分解和环环相扣。这样的管理体系,更多是工业时代的产物:能够把一个收银台效率优化到每小时800件扫描不算本事,挑战在于能否把几千台收银台上的员工都训练得动作流畅人机协调。换一句话讲,单点上的100分不足称奇,需要的是几千个点上都能达到95分。用简单的数字公式,1000个95分的操作,其价值远远超过只有几个明显员工的100分。当然优秀操作者是要受到鼓励的,但核心的,则在于平均值的提升。以前我在线下零售业从事运营管理时,很喜欢的一个方法是“平均准则”——theruleofaverage。这是我自己的经验总结,在实际管理中很有效。所谓的平均准则,就是把一个统计数字的平均线作为起跑点,用来考评,促进低于平均线的人员或部门,例如说100家门店,平均的商品库存天数是50天,当30家门店库存超过50天;或者人均客单价120元,有20家门店低于120元。那么我们需要针对性的分析这些低于(高于)平均线的店面、部门、人员,其中存在哪些问题,什么环节是客观存在的(例如近期修路导致来客人数减少),什么环节是管理或操作方面做得不好,应当改善的。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方法十分有效,前提是管理者不能不问青红皂白的一味指责,而是要深入其中,了解实际情况,一起参与讨论和改善。平均准则容易见效的内在原因在于,我深信员工都有上进心,都希望自己和所在的团队能够做得出众,至少不比别人差。当你推动平均线以下的人或部门把目标努力达到平均线的时候,你正在一步步提升你的平均线,提高你的经营效率,从95,到97,97.5。这里的关键在于要知道低于平均线的症结所在并协调解决,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去观察、了解,而不是仅仅听几个别人的总结、汇报,这是管理者的首要功课。多年前我经历过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我还在线下负责零售店的运营管理,有一家新开的门店,收银台的收银效率一直不高。区域总经理反馈的消息是说员工新手多,操作还不熟练,换一句话说,这是培训端的问题。后来我到这家店呆了两天,发现一个让我震惊的情况,这家店开在地下一层,由于上下水的连接局限,员工厕所的坑位比其他门店少了近一半,更糟糕的是,工程部在装修时没有仔细研究,简单的就把男女厕所的坑位数一应减少了一半。这样问题就来了,本来多少员工需要一个厕所位在开店计划里是有依据可参照的。如今这么一半数减少下来,男员工的问题还不大,生理上的自然特征使得男性上厕所的平均时间短于女士(如果你是一位男士,什么时候你和你的女朋友逛商场期间上厕所,在没有排队等候的前提下,如果你出来以后发现她已经在等你,那你就得上男科做检查了)。主要的是零售门店男女员工的比例通常是3:7甚至2:8,加上场内几百名促销员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女员工,其结果大家可以想象得出:女员工上厕所每次都要排长长的队,等候10分钟是经常的事。加上有些主管不近人情,上厕所时间长了还要被扣分处罚,导致很多收银员上岗4个小时期间不敢喝水,就是怕上厕所等待时间过长被批评。了解到这个情况,我当时被深深触动了,自责,这是作为管理者的疏忽。那天晚上我回到酒店,顾不得洗澡、吃饭,先坐下来写了一篇很感性的短文,发到公司内部:这一份失职的不安……解决的办法呢?第二天我们商定,把邻近的经理办公室拆掉,改成女厕所。顺便提一句: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在大多数公共场所:商场、游乐园、体育馆,女厕所门前的排队现象十分普遍,这其实源于一个很愚蠢的设计:男女厕所的比例是一比一!这就是实体零售管理中的细节、执行力,点滴处改善的空间。现在时髦说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管理模式,这无疑有很多新理念,新价值观。我很欣赏互联网基因打造的电商企业那份开放和鼓励创新的管理文化,其企业结构大多比较扁平化,相较于等级森严,凡事层层报告的线下管理体系,这样的风格更适应信息时代的管理要求。工业时代的管理是权威式的,自上而下的,员工们更习惯于仰视,而信息时代的特点是参与、分享,彼此之间更多是一种平视关系。职务大小通常只是责任的轻重,没有太多尊卑贵贱(当然对名人的个人崇拜,粉丝效应则趋于放大)。这种工作氛围很符合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世界。相比于机械的执行,电商公司需要不断的创新。自主自发、自我激励的工作氛围往往引领着一家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在这方面,淘宝、亚马逊中国,还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淘品牌公司,都有员工激励和开放式管理的创新。近两年我在私募投资界服务,拜访过无数电商公司,有人问我怎么快速判断一家企业在管理方面有没有互联网基因,我半开玩笑的回答:一看彼此称呼,动不动就手肿(总)脚肿(总)的,那是线下运作的典型特征。二看员工上下班,是不是要强迫打卡。打卡作为一项日常管理工具无可厚非,但如果你让员工迟到就得扣钱,又如何要求他们有主人翁的责任感自发加班?大家都从有关报道中读到过亚马逊的披萨管理理念,即任何讨论以一张披萨饼够吃的任务为原则,也就是说,3~5人是开会讨论问题的合适人员规模。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如何且不探究,但它体现的是扁平化的管理,充分的授权和决策的及时性。所以对很多希望转型进入网上零售的传统企业来说,经营模式和人才结构固然重要,但大的挑战还在于怎样接受互联网的管理文化,你难以用一套工业时代的管理手段,去有效运作一家信息时代的企业。特别是在中国,绝大多数线下公司的创始人、老板,本身就成长于工业时代或者前工业时代,他们往往有毅力,有眼光,有执行力,但更习惯于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管理,85后、90后新新族群,未必习惯于这一套。回过头来看,创新有余执行不足,则是互联网出身的电商公司最为普遍的管理薄弱环节。电商公司大多数人习惯于粗犷式的管理,用我的描述就是:六十分万岁,干嘛要对细节处花那么多精力呢?钱,有的是(风投机构可以输血),市场,大得很(网络世界没有边界)。记得我在淘宝工作时,曾经写过一封内部邮件:在我们快速向前奔跑的时候,请不要忘记绑紧自己的行装,因为,掉在地上的金子,本身就是财富。有一个现象,在我自己经历的两家电商公司均存在:开会基本没有纪要,上次周会的决定下周碰头时通常不做追踪。这是很不良的习惯,既然大家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讨论决定一件事,落实的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跟进的,多半不见追踪落实。不信你翻翻自己曾参与的讨论,有多少事项说了半天,再无下文了。这个方面,线下企业管理要扎实得多,仅仅连锁运营的Actionplan(周行动计划),列明事项内容,牵头人,完成时间表,每周定期回顾,这一点就足够大多数电商企业借鉴的。很多时候我们过多沉醉于探讨新模式、新市场、新手段,这当然具有无限价值。但任何创新都需要落地,需要实施领域的细化、调整。有不少创业阶段的B2C公司,几乎每一年就要重新定义公司战略、市场定位,这就好比在十字路口,往每个方向都走了五十米,几番辛苦下来,却发现自己还在原点徘徊。这个时候,你一咬牙往前走下去,遇到问题解决它而不是绕开它,往往会事半功倍。所以我们常听到这样的口号:创新是财富。我对此完全认可,不过更应当加上一句:执行是收获。有创新而缺乏执行,就好比把财富撒在大街上。电商公司的管理,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员工,特别是骨干员工的流动率。这个问题很多企业都注意到了,通常采用(积极的)员工业绩奖励或期权制度,乃至还有住房、子女教育津贴等方式来努力吸引优秀员工,加之以(防御性的)竞业禁止或者如果离职股权收回等等约束手段。但总体来说,效果并不理想,这个行业的员工流失率,和线下零售相比,依然高出很多。我很不赞同什么换一次工作穷三年,换一个行业苦十年的说法,这话听上去十足的土财主口气。在互联网,企业价值不在几处不动产,多少机器设备,财富主要是员工的付出和耕耘。古人就有良禽择木而栖的训诫,更何况在信息时代,人们追求更好的自我实现,更丰富的劳动报酬,这是时代给予今天职业人的空间。你总不能一边和投资人忽悠提高公司的估值进而拉升你的身价,一边指望借来唐僧的紧箍咒把员工死死拽在你的手心。都在高呼互联网思维,请不要只挑对你有利的部分放大。互联网时代的择业观,意味着员工不再死抱一张固定的名片,意味着85后90后希望有更多尝试和比对。所以我们要从观念上正视,平均流动率高是这个时代的正常现象,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现在的成功人物们很多都有第几位第几任女友,前任现任太太,为什么你就要求员工死守在你的这个二亩三分地。在这个问题上,与其强调留住一个人名在你的公司名册里多少年,不如着意在其任职期间有更好的称职表现和产出。互联网时代,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正在从彼此一辈子,进化到相互携手一阵子。好的公司与员工关系有如恋爱:爱你,真心的付出,离开你,良好的祝福。我的朋友许维有一句评论很地道:互联网年代,唯一能够留住员工的条件,就是公司的成长速度高于员工自己的成长速度。薪水、期权、合同,都非根本。因为,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过去几十年人类科技进步的成果,已经超过了几千年积累总和,那凭什么还要用以往的用人观念去衡量新新代青年?注:本文摘选自黄若新书《再看电商》黄若简介:中国连锁零售及电子商务骨灰级领军人物,江湖人称“黄药师”,跨界老兵。原当当网首席运营官,天猫创始总经理。有近30年的商业、零售业从业经验,曾长期任职多家全球500强企业高管、历任易初莲花、万客隆、天津家世界等知名零售企业总经理、执行副总裁等职。后加入淘宝网,任运营中心副总裁并负责淘宝商城的组建,带领团队开创了网上零售B2C平台这一全新电商模式。一位实操型的商业管理者,具有丰富的大型企业管理经验,同时对东西方不同的企业体系及消费者行为有着深刻了解。在领导零售业创建、重组和业务拓展方面具有专长。2011年6月自电商行业隐退,现服务于风险投资业。
一起惠2014-07-16 17:13:03517 次
现在是最适合互联网创业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潜在用户基数庞大;腾讯等大公司的开放平台把创业门槛降到最低,只需要足够好的创意和强大的执行力;社会对创业的认可和包容度越来越高,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从另一角度看,这样好的环境,也使得创业者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每个创业者都梦想打造下一个腾讯、百度、阿里巴巴,都希望能造就百亿甚至千亿美元市值的企业。谁能胜出?当你真正拥有一家业务众多的大公司时,又该怎么管理这个庞然大物?这些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但《环球企业家》杂志在2008年和2011年对马化腾的两次采访,提供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经验之谈。有趣的是,在谈到创业时,马化腾承认如果他现在要创业,也不敢说一定就能再做出一家腾讯这样规模的公司。在保持对时势的敬畏的同时,马化腾分享了他创业的心得:1.不要一开始就设定宏伟目标,而是把目标放到最低,事情是一点点细致做出来的。只要埋头过完自己的坎,自然会有人分心落后。2.要看做的事情有没有用户价值,只要事情做对了成本就不会太高。有价值、不放弃就肯定有回报。3.产品打磨得好用一点,用户自然会体会到你的心意。
一起惠2014-07-07 09:01:21642 次
6月9日消息,O2O专业媒体与研究机构亿欧网宣布获得杭州盈开资本数百万元A轮融资,成为O2O大热背景下垂直媒体领域又一个获得投资的案例。据亿欧网联合创始人黄渊普透露,A轮融资已于近日到账,融资额度为数百万元。公开资料显示,亿欧网于2014年2月9日上线,由黄渊普、王彬和张佳伟3人联合创办,曾获得Bianews创始人陈中天使投资。黄渊普曾在互联网分析机构艾瑞咨询担任电商分析师,后加入品途网成为合伙人,参与撰写多份O2O行业报告;王彬系北京科技大学博士,曾有6年电商创业经验;张佳伟具有数年家居O2O从业经验,同时亦是草根微博大号@电商行业运营者。黄渊普表示,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扩大内容团队,同时投入资金和资源推动“亿欧网专家计划”,重点扶持O2O领域的专家作者。盈开资本相关负责人表示,投资亿欧网是出于对亿欧网的专业报道和数据研究,以及黄渊普团队的快速执行力认可,同时,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的结合正在加快,需要有专业的媒体和研究机构对此进行研究,因此决定投资亿欧网。投资完成后,盈开资本旗下的创投自媒体B座12楼将与亿欧网展开战略合作,进行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盈开资本曾投资bong、树熊、爱图购、51信用卡、晨晓等移动互联网项目。亿欧网今日还宣布同时发布“O2O产业图谱”,全面展现O2O行业产业链的代表性企业。
一起惠2014-06-09 12:08:49507 次
自2011年招商银行提出“消灭信用卡”战略后,移动支付持续爆发,手机钱包、二维码支付、各类支付钱包、虚拟信用卡等等层出不穷。央行2013年支付体系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信用卡累计发放3.91亿张,较上年末仅增长18.03%。在信用卡告别“跑马圈地”的时代,发卡量持续回落,移动支付却获得高速发展,全年完成交易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86%和317.56%,这些现象似乎都支撑着“信用卡消亡论”。但驶入2014年,第三方支付监管不断升级。从年初传出央行在第三方支付牌照上将减少发放的频率和数量,到3月14日央行下发关于暂停支付宝、微信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支付的指导意见,再到央行通知汇付天下等八家主流支付公司4月1日起,停止线下收单接入新商户,到4月18日银监会联合央行下发10号文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一系列延续性的监管政策显示,移动支付仍面临安全和风控的检验。显然,在解决风控“头号难题”之前,谈消灭信用卡仍为时尚早。但在“会理财”的支付宝面前,传统的信用卡支付早已“相形见绌”,再也按捺不住“触网”的脚步。“触网”保卫战银行还在“深耕”信用卡。4月19日,民生银行携手银联,“民生银联车车信用卡”面向私家车主“触网”首发。据悉,针对私家车设计信用卡在银行业并不是首次,之前建设银行与广发银行均有针对私家车推行信用卡。“除了具备信用卡常规的消费信贷服务之外,提供的酒后代驾、机场接送、商务代驾、道路救援、代办年检等车务管家所有服务的预约及使用,均可通过民生信用卡手机客户端完成操作。”据民生银行人士介绍称,此次民生银行还针对习惯于网购的客户群,加油返现的金额可直接用于民生信用卡商城购物消费。民生银行行长洪崎称,“集支付、结算、消费于一身的金融产品,已渗透我国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内信用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民生信用卡注重客户细分市场,将高端、小微信用卡市场锁定为重点目标市场。”上述民生银行人士称,此外还推出国内最顶级的无限及钻石信用卡、覆盖最多币种的留学生信用卡,以及针对80后的in卡和女性“女人花”信用卡等各种特色主题卡。就在4月18日,农业银行举行信用卡360度服务升级品牌发布会,农行业务总监刘桂平称,该行信用卡已由产品服务时代正式进入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服务品牌构建时代。会上,农行还携手中国银联发布了全新信用卡产品——“农行漂亮妈妈信用卡”。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市面上产品主要面向都市女性群体,同质化程度高且细分程度不够,年轻妈妈们作为重要细分群体,对育儿消费个性化服务需求强烈,将推动银行卡市场的精耕细作。一直以来,国内信用卡从百货、汽车、航空等多个行业领域研发注重客户细分市场,从数量上来说,信用卡累计发卡量目前近4亿张,发展迅猛。但在线金融搜索平台“融360”近期发布的信用卡用户满意度调查显示,银行和持卡用户对于收费项目是否合理以及在度的把握上有很突出的认知差异,信用卡人性化服务尚有很大发展空间。这份持续开展了1个月,近9万名用户参与的在线调查显示,持卡用户普遍指责信用卡全额罚息规定为霸王条款,有87.3%的用户对信用卡全额罚息收费方式不满意。但迄今各银行在容差和容时服务的执行力度有限,执行标准不一。只有工商银行一家取消了全额罚息制度,只按欠款部分计提利息。违规巨额套现信用卡已成不良重灾区。今年年初,央行一纸“79号文”下发到第三方支付机构,从4月1日起,叫停了包括汇付天下、易宝支付、随行付、富友、卡友、海科融通、盛付通、捷付瑞通在内的8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入新商户,银联商务和广东嘉联也被要求自查。《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整治信用卡预授权交易套现,正是此次爆发叫停事件的导火索。通俗地说,POS机开通预授权以后可以超限15%,比如说一张2万元信用额度的信用卡,用户存入100万元后,额度就扩大到了115万元,有些持卡人利用这个规则,把钱套出来,可以花掉115万元,这和银行发行信用卡时的授信额度成比例上升。不断恶化的信用卡坏账规模,正是监管层下定决心整肃的主要原因。央行公布的《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13年我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251.9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86%,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1.37%,占比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和损失额出现了近几年不曾出现过的整体上升。根据上市银行年报显示,2013年年末的信用卡不良贷款率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上升,兴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0.91%上升到1.82%,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由1.55%上升到1.75%。兴业银行年报对此解释称,信用卡逾期增加12.36亿元,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受宏观经济放缓影响较大或自身经营管理不善等问题,出现还款困难或违约。尽管民生银行年报并未公布信用卡不良贷款情况,但洪崎透露,“截至目前,民生银行信用卡发卡量已经逼近2000万张,信用卡业务已经连续6年实现盈利。”从全球范围来看,信用卡业务从发卡到实现盈利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国内商业银行而言,现实的情况是,信用卡业务往往微利,甚至不盈利。谈及民生银行异军突起实现快速盈利的原因,民生银行内部人士称,一是得力于民生银行的事业部经营,信用卡中心直属民生银行总行,且总部设立在北京,自2005年发卡以来,在全国83个城市设立了一级或者二级分中心;二是民生银行的高端联名卡以及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开展的跨界整合行销活动,在提升了双方品牌影响力的同时,创造了极高的社会关注度。
一起惠2014-04-27 09:04:48655 次
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在昨日举行的苏宁春季部署会上表示,2013年苏宁战略布局全面落地,2014年是战略执行年,成效突显年,要全面再造新十年、新苏宁。面对新老对手的挑战,张近东要求员工要回归狼性文化。张近东表示,集团去年的重点是战略布局,今年要战术聚焦,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测算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要明确不同阶段的主攻目标。“互联网的竞争是残酷的赢家通吃,如果我们不对标领先者,即使取得快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速也有可能被淘汰。”张近东说。张近东强调,在总部层面,各商品经营体系要立足行业、立足平台推进经营攻略。无论是电器、母婴、还是超市,都要找到行业的领先者和竞争对手,寻找差距,从而确定每一个品类的渠道经营策略、品牌合作策略、品类经营策略,指导部署大区的地区攻略。以下为腾讯科技整理的张近东演讲摘要:执行力是苏宁二次创业成功最坚实的保障,但今天的执行力不同于十年前标准化复制的模式,而是要坚定战略、创新执行。创新执行力的核心有三个关键环节:意识上的紧迫感,构建创新执行的法则,并找到科学的执行方法。在意识方面,执行力的提高需要有“危机意识”、“亮剑意识”和“团队意识”。危机意识:目前集团正在进行第三次创业,需要我们有再创业的激情和斗志,所有苏宁人要放下已有的光环,一起奋斗。亮剑意识:在互联网时代,不是对手的成了对手,不是同行的成了同行。面对新老对手的挑战,我要求大家要回归狼性文化。但我这里所说的狼性,不是狭义的野蛮霸道,苏宁从来都是强不凌弱、弱不畏强,强要强到骨子里。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能妄自尊大、闭门发展,要打开眼界,去研究所有的对手和同行,针对性的制定竞争策略。团队协作的意识:随着苏宁涉足的领域的不断扩大,我们的体系越来越庞大,组织越来越复杂,但体系之间的协作却越来越难。这不完全是组织流程的问题,还有心态的问题。现在我们的一些干部变的越来越本位、越来越封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心态的存在使得工作沟通的成本上升,导致沟通效率降低。在执行法则方面,互联网时代的执行不再是标准化的复制,而是要按照“三效法则”来创新执行。在连锁时代,苏宁的快速扩张得益于制度的标准化,大家工作有章可循。互联网零售时代要求我们要快速赶超,但是由于我们的很多经验和知识结构都来自于连锁,面对大量的新业务,和大量传统业务的创新要求,存在着大量的模糊地带和探索空间。
一起惠2014-02-11 18:17:36599 次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以小博大,将价格战火燃烧到京东商城的自留地;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游戏,他破釜沉舟,以企业盈利为代价换取极致般的用户体验;电商江湖,什么才是最有效的破敌利器?大浪淘沙,谁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英雄?本期《财经面对面》对话1号店董事长、联合创始人于刚。1号店董事长、联合创始人于刚人物简介于刚,1号店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学士,康乃尔大学物理硕士,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决策科学博士。曾任戴尔全球采购副总裁、亚马逊全球供应链副总裁。实时监控竞争对手用系统确保低价2013年,电商江湖硝烟再起,就在大佬们宣称“休养生息”之际,历来低调的1号店异军突起,7月,1号店借五周年店庆之际频频擎起降价大旗,推出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优惠促销;8月,1号店又以“D50计划”发力手机市场,贴身比价京东商城,直接将价格战火引到京东的自留地。新浪财经:你挑战的是一个非常擅长或者是善于价格战的京东,你的底气在哪里?为什么会主动地去挑战京东?于刚:其实我们没有挑起任何的价格战,我们只是用一个很好的价格策略去管理我们手机这个价格品类,我们用系统去管理,保证我们手机品类可以很健康很快速地去发展,这个管理后面的价格策略和价格模型全是系统去管理的。新浪财经:7月份是我们5周年店庆,也推出了优惠促销的措施,也有数据说,我们在7月份当中有27%的商品是达到1号店历史最低价格的,这算是属于一个价格战的类别吗?于刚:我们认为我们给顾客提供的是价值,而且是个长期的价值,当然价格非常重要。你可以到网上去查,基本上我们所有的价格指数,我们用系统管理保证在业界都是排在前三位。我们有一个价格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每天监控我们60多家竞争对手的1700多万商品的价格和库存,后面有我们公司的价格策略和价格模型。而且我们每个星期在周商业回顾的时候,中间很重要一部分就是回顾价格,就是我们和竞争对手的价格比较,保证我们的价格时刻有竞争力。价格我们是靠系统去管理。新浪财经:中国有个习惯就是大家都很喜欢模仿。于刚:你像前端的这些都很容易被模仿的,你新推出一个商业模式,你的营销方法,营销手段这都很容易被模仿,不容易模仿的更多的是那些系统。也许正是因为1号店有了这套强大的价格管理系统,于刚才有了大规模扩张商品品类的底气。一直以“网上超市”为定位的1号店,从2011年开始,更多地向“百货商场”的方向发展,而这种“全品类”化的扩张策略也已成为各大电商企业的发展趋势。1号店会否陷入同质化的尴尬局面,成了于刚面临的新挑战。于刚:从商务模式上我们经过很多的思考,其实当时我们是以快速消费品切入的,我们知道快速消费品它确实存在着很多的这种大、重,有短的保质期,还有易漏易损等等的一些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半径比较短。新浪财经:毛利也比较低?于刚:毛利其实也不怎么低,我觉得比3C数码电子消费品高多了,但是它有不适合电子商务短半径的特征,所以我们迅速地开始扩张到服装,扩张到电子消费品,母婴保健等等。所以说让我们迅速地,一个是丰富我们品类,让我们整个这种商品的综合性,让它商务模式化变得更健康,我也可以有黏性很强的快速消费品,我也可以有很多可以为公司盈利的包括服装、服饰、珠宝、箱包,还有一些保健品等等这类商品,让我们整个的商务模式更健康。新浪财经:你这个拳头分开打总是没有你往一个方向打有力量,怎么扬长避短呢?于刚:我觉得我们的聚焦始终不变,我们聚焦在顾客体验上面,和我们核心竞争力上面。顾客体验它是一个综合的考量,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商品的丰富度,因为你必须要有顾客想要的东西他才会来,然后才是商品的价格,系统整个界面的友好度和售后的服务等等。我觉得我们不管是从最早三千个商品,从快销品切入电子商务,后来不断引入3C数码、服装、图书,包括最近引进的生鲜,我们都是真正地实现我们最早的梦想,就是让顾客可以足不出户享受这种优质的现代化生活。将用户体验指标与员工薪酬挂钩得用户体验者得市场,对于电商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固然重要,但是提升用户体验的优质服务更为关键,这或许就是1号店在硝烟弥漫的电商战场中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将用户体验细化到极致,需要完善供应链、信息系统、客服、产品等一系列前后端的系统,于刚为此找到一套独特的方法。新浪财经:所有的电商企业,其实不光是1号店,大家都会说顾客体验度对我来说是最最重要的,那为什么1号店可以保持这样的速度或者市场更多的认可,他们就没有做到呢?于刚:因为顾客体验这个事很容易把它喊成一个口号,很多企业都这样说顾客是上帝,顾客是衣食父母,我觉得这个东西一喊就变成口号了,我们不希望成为一个口号。所以说我们采取了很多具体的做法。比如说我们找了一个第三方公司给我们每个星期做顾客体验调查,它要调查数千个顾客,然后得到一个顾客体验指标。我们同时把这个由三方公司调查的顾客体验指标,和我们所有员工的薪资、奖金、提升挂钩起来,让每个员工都知道他做的事情是会影响到顾客体验的,让每个人都去关注顾客体验,比如说你做采购的,你采购来的商品是不是顾客要的商品;然后你是仓库里面的,每个商品的质量能不能保证,到时候有没有破损,出去的时候有没有灰尘;然后当然配送就不用讲了,还有很多客服售后,能不能真正实时地解决顾客的问题,顾客打电话来不是想听你说一声抱歉,这个没有用的,我们希望解决顾客问题。所以说我们考核客服怎么考核呢?考核他四个小时之内完整地解决顾客(问题的)比例,也就是说顾客问题解决率。新浪财经:但是我当时也听说你们推这个具体的考核也是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推(的时候)也遇到很多大家的不理解或者说阻力。于刚:很大的阻力,当时我们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新浪财经:最大的让你印象深刻的阻力后来是怎么样的?于刚:当时最大的阻力,很多部门就说顾客体验跟我有什么关系,都是配送员的事情,他们跟顾客直接打交道,也就是客服的问题,他们对顾客态度好一点就行了,所以说我们遇到巨大的阻力,最后两个月的时间,我和峻岭召集我们所有的高管二十多个人说今天是最后一次会议,你有选择,你可以离开1号店,但是这是我们的理念,你必须接受,你要留在1号店你就必须接受这种理念。推出来之后我发现效果非常好的。我们刚推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的顾客满意度是84.4%,等我们过了一年我再回头看,我们已经做到了92%。新浪财经:其实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是非常地不容易。于刚: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解决顾客体验问题并不是说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我们是专门有一套分析,叫Paretoanalysis(帕累托分析),怎么做分析呢?把顾客各种各样的反馈从线上的反馈,电话的反馈和线下各种各样社区里的反馈归纳起来,总结起来,把它分类,每次解决最大的几类,把最大的几类解决,新的问题又冒出来了,然后再解决那些问题,做一个问题清单,每个星期的问题每个星期解决,这个没有magic(魔法),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把它一天解决的,我们是通过五年多的时间,每一天点点滴滴地做到现在。对1号店有深刻了解的话,你会发现我们这么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一直是中国电商里面成长最快的企业之一,2011年的时候我们还被德勤评为全亚太地区成长最快的企业,其实它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但是我们聚焦不是在成长上面,我们全部放在顾客体验上面。你可以看到我们周回顾的时候,两个小时的时间有半个小时全是放在顾客的反馈上面,叫聆听顾客声音,我们所有的六十几个公司的各部门的负责人全部一起来看看顾客对我们有什么反馈,我们怎么样去把顾客所提出的问题系统化地及时地去解决。还有一个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我们要求所有的高管必须定期地要做一日客服,一日配送和一日仓储,我自己也全都做过,到仓库里去入库、上架、检货、包装、配送,包括最后的分捡和做配送,我也做过客服,而且我每天都去看所有顾客的一些反馈,这样就让我们所有的高管有第一手的资料,知道我们怎么样更好地服务顾客。新浪财经:大家也会称1号店为电商的黑马,大家就想,这个逆袭的故事它接下来会怎么延续,我们如何再进一步保持我们黑马的速度一直往上走?于刚:其实我们认为,将来区分一个优秀电商和平庸电商的分水岭还在于它的顾客体验。所以说我们认为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纲举目张,这个纲就是顾客体验,这个成长、发展和它的盈利都是目,如果把顾客体验做好了,是不会担心你的发展盈利的。不盈利是战略选择现在规模和速度最重要尽管于刚可以为了提高用户体验而暂时牺牲盈利的空间,但是任何商业的本质和核心都是“盈利”,持续的亏损绝非发展的长期驱动力,在中国电商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的今天,选择主动“盈利”还是被动地“不盈利”,成为考验企业家们智慧与决策的难题。新浪财经:但是对于电商来说盈利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词,对于盈利是怎么样的一个考虑?于刚:我们是非常重视这点的,因为电商不管是哪个企业它最后都是要盈利的,我们从最初怎么样去设计我们的商务模式,我和我的搭档刘峻岭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不断去讨论怎么样让这个商务模式真正可行的,我们希望我们是成熟的一次创业,而不是一次拍脑袋,脑袋一热就出来创业,商业模式里面很多的数据,很多财务的一些分析我们都做过大量的工作,做了很多的市场调查,我们知道怎么样才能让这个商务模式它具有盈利的可能和将来具有这种可扩性。比如说,我们认为电商全场免运费它是不可行的,因为它的商务模式是不对的。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从开始到现在,不管有多么大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压力,我们从来没有过免运费,它并没有减缓我们前进的步伐,这是一个。还有一个是我们精细化管理,刚才讲了我们开发了大量的系统,做了大量的优化,光去年一年我们运营成本就降了37%,我觉得在这些,我们还有很多BIPBusinessImprovement(业务改进)一些项目,让我们的运营成本和我们的商务模式可行,运营成本下降。新浪财经:到今天1号店已经开始盈利了吗?于刚:1号店还没有盈利,但是这是我们的战略选择,因为如果要盈利这个不难,因为我们知道有些品类是盈利的,有些品类是不盈利的,有些服务模式是盈利的,有些服务模式是不盈利的,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最早的vision(愿景)我们一定要提供,让顾客可以足不出户享受所有的商品和服务,我觉得在这个道路上我们不会偏移的,我们不会因为短期要盈利的这种压力或者怎么样来改变我们的商务模式,一定要给顾客提供丰富的商品,所有顾客想要的服务和商品我们都提供。新浪财经:我相信在和团队或者和我们股东在聊的时候,应该给大家一个预期说,有没有设置一个时间点?于刚:我们实际上对盈利的要求,我们内部也是有目标的,包括时间目标和我们整个进程也是不断地去审核,新浪财经:哪一年的时候?于刚:但是这个我们对外是不公布的,你可以看到,我们不断地在做什么事情呢?一个是优化我们的供应链,我们可以看到每年我们的利润是在大幅提升的,同时我们自己的运营成本也是在不断下降的,我刚才提及的,光去年一年我们运营成本降了37%,我觉得这个速度还是非常可喜的。我们认为在这个时候规模是非常重要的,发展速度是非常重要的。电商是个规模游戏决策速度比决策质量重要中国电商行业的集体亏损正是受制于这种“以速度换规模”的行业大环境,电商企业以牺牲盈利为代价大打“价格战”,寄希望于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扩大规模,并将所有的竞争对手远远抛在身后,然而在一轮轮残酷的大浪淘沙之后,谁会有希望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新浪财经:有没有发现现在互联网创业就是“唯快不破”,如果电商没有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就容不得你慢慢地去做着一些东西吗?就是必须要这么快吗?最根本的对电商来说就是快速?于刚:必须的。因为你知道互联网就是把整个全世界变成平的,大家都联系起来,然后信息的传播它是光速的。所以,这个时候决策速度的重要性超出了决策质量的重要性,有时候太追求一次就把决策做对,这往往失去了战机。我和刘峻岭我们搬了五个办公室,我们永远都是在一个办公室里面分享。所以,决策起来非常快,有时候即使我们两个人有些冲突,认为这个事情意见完全不一致的时候,我们迅速地把决策团队一起带进来一起讨论马上做决策,有时候不做决策比做一个错误决策还糟糕。新浪财经:但是在追求快的时候,快不是最重要的,刹车才是最重要的,1号店怎么做到我快马上就快的起来,慢我也可以随时调整我的步伐?于刚:实际上我们的快并不是我们去追求的快,它是水到渠成的,我们因为做了正确的事情,聚焦在顾客体验上,把顾客体验做好了,顾客口碑好了,一传十,十传百,这样让你自然的发展很快。实际上你看好几次因为速度太快了,我们仓储、配送跟不上,我们爆仓了,然后我们订单跟不上了,配送不出去了,我们在今年周年庆7月的时候,前几天我们都还要截单,也就是我们到下午五六点就停止接受订单了,我们还是把关注点放在顾客身上,让“快”成为一个副产品。新浪财经:这个行业的洗牌对你来说,认为是一个行业正常的?于刚:我觉得是正常的,实际上这种大浪淘沙让整个行业更健康,真正地让那些能生存下来的,真正的可以做好所有这一切的,包括商品的丰富度、价格、服务等等,最后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新浪财经:但这个行业洗牌你觉得到一个什么程度可能就是一个阶段?于刚:它肯定最后是有几家生存,然后大多数都会被淘汰掉,我觉得这个东西就看谁做得更好,因为顾客是有选择的,尤其电子商务化他的选择更容易。线下你从一个超市到另外一个超市还有具体的一些距离,怎么去。但是线上它随时就可以转,你做得不好,他做得更好随时可以转,价格也是透明的,服务也是透明的,我觉得这一点让电子商务对广大的消费者来讲它是一个福音,让他真正的有选择。新浪财经:那你这么说的话小电商就都没有生存的余地了,全都要被淘汰掉,如果说你觉得有一些小电商它可以生存下来,你觉得它应该有哪些必须要做到的地方?于刚:小电商将来假如要生存的话,它恐怕得有它的一些核心竞争力,比如说它有一些政府政策上的壁垒或者一些很专业的品类,但是一般来讲电子商务它就是个规模游戏,你必须要有巨大的规模,因为这些投入不管你是仓储物流,还有技术,IT上的投入,还有人才,现在竞争这么强,人才投入都是巨大的,你规模太小实现不了规模效益。新浪财经:垂直电商还有空间吗?于刚:觉得垂直电商如果是自有品牌的话,它是有空间的,如果它是标准化的品牌,竞争确实蛮难的。因为电子商务它是有这个特征,它是一个规模游戏,它不受时间、空间、货架的限制,如果你一个垂直电商你可以做的品类我也可以做的话,顾客他希望一站式购买,他希望在一个地方我把我所有的都搞定,而且这种规模越大的电商如果也非常重视顾客体验的话,可以跟顾客产生情感的交流和为顾客个性化的服务的话,那么对于这种小的和垂直化电商挑战确实很大的。新浪财经:可不可以这么理解,你认为电商是一个规模游戏,所以,你才会有现在这样的一个追求发展速度,然后尽快地圈好地?于刚:可以这样讲,但是我们的关注点还不是在发展上面,还是在顾客体验上面,因为发展是一个副产品,我们顾客口碑做好了,顾客体验做好了,你整个成长它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新浪财经:你觉得1号店离电商第一阵营还有多远?于刚:我们并不是去那么看重这个究竟是第几名,我们流量,刚周年庆的时候日流量过了千万,也就是一天有一千多万的用户上1号店来逛、来买,我觉得这个是,在中国B2C电子商务里面是排在前三位的,但是我们并没有过多地去关注究竟它排名是怎么样的,我们更关注的还是顾客怎么看我们,我们怎么为顾客服务好,创造更大价值,我人生中间的一个哲学就是我们一定要创造价值,如果我们创造了价值我们就会有自己的价值。新浪财经:电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你觉得到今天来说,它未来的趋势是怎么样的?大概你觉得会存活几家?于刚:我觉得电子商务再往前的发展还会这样继续地集成化、平台化和规模化,我觉得具体是几家很难预测,我觉得会有那么三五家。新浪财经:包括1号店吗?于刚:肯定会有1号店的。企业要常革自己的命做对事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新浪财经:你们创业的时候起点还是比一般的(创业者)会比较高一些,因为你们从跨国公司的高管出来,当时你们有做过swot分析吗?于刚:我们当时还是做了很多的分析,我们叫做成熟的创业,我们想都将近50了,四十好几了,这次创业的话风险还是很大的,我们不想拍拍脑袋就出来做一件事情,我们想要做就做轰轰烈烈的事业。所以我们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中间好几次我们又回头来把以前的推翻掉,又重新设计商务模式,又出去做市场调查,我们去了很多的超市,也去了很多的卖场,做了大量的数据分析,保证每个数据我们都是正确的,而且有些商务模式中一些假设我们要多次求证,现在看起来我们早期的这种谨慎和这种思考还是非常有用的。我觉得我和刘峻岭的价值观非常非常一致,这就是为什么很快就走到一起决定一起合作创业,我们非常透明,当然这么多年有众多别的一些机会,但是我们从来都是对对方透明,都是全身心地承诺在这个事业上。再就是我们对所有的问题。新浪财经:你们不吵架吗?于刚:我们有很多争论,非常多的争论,但是我们争论有个非常重要的一致的一个观点就是,我们争论的最后只是对这件事的真理在哪,而不是说你对还是我对,你对我对没关系,大家都一致地去找到这个真理,大家都认为一定要做诚信的企业,因为这是企业可以长久地去发展,顾客绝对是放在第一位的,然后要非常强的执行力,还有就是不断地去创新,经常要革自己的命才行,如果不革自己的命,别人会来革我们的命。新浪财经:你们吵得最凶的时候,最大的一次分歧是什么样的一个事情?于刚:我们很多次,早期的时候对商务模式,我们有时候甚至拍桌子的这种,都认为我不认同,他也不认同,但是没关系,做一件正确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我们更多讨论这个事情本身是不是个正确的事情。新浪财经:有没有谁也说服不了谁?于刚:有,经常有。我有一个字叫1+1>10,因为我们两个人互补非常强,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所有的问题都摊在桌面上谈,我们不怕冲突,我们有很多解决冲突的方法,我们追求真理,而不追求是你对还是我对,这个没有什么关系,我们甚至每两周的时间,我们就会坐下来关在屋子里做批评和自我批评,回头看看过去的两周我们做了哪些正确的决策,做哪些错误的决策,而且我们两个人这种性格的互补,我觉得还是和我们本身思考方法的互补还是非常强的,刘峻岭是一个直觉非常好,感觉非常好,马上看到有很多机会,我需要处理很多的信息、数据,然后用自己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思考,去真正理解了这件事情,我才能够往下再走一步,才愿意推动一步,我觉得我们这种互补的关系让我们避免了很多的错误,让我们也很快地去做出决策。新浪财经:因为你在创业之前,本来就是教授出身,而且你是拿到物理学的硕士,还有决策学的博士,后来又是在跨国公司的高管工作,凡事有正反面的,正面我们已经看到了,但是如果从反面来看的话,你觉得它带给你哪些弱项的地方?于刚:一个就是以前我学术的背景太追求完美,所有东西都是要求他的,所有的证明都一丝不苟,我觉得实际上,创业过程中很难一次把所有东西都考虑那么周全,考虑到位,实际我在不断地纠正这一点,咱们先把事情先做出来,然后再去完善它。所以,有时候把一件事情先推出来很重要,因为这个时机变的很重要。这是一点。还有一点,以前在戴尔、亚马逊做高管,见识过全球最顶尖的一些人才和团队,我当然希望我的团队也那么优秀,对整个1号店的发展,那肯定是更急一些,看到很多不满的,执行力不到位的,就会更严厉一些,其实有时候发现,我们得一点点做起,从一个创业型的公司来讲的话,我们的起点还是很低的,我们一步一步地提高所有团队的素质和执行力。
2013-09-30 11:03:11864 次
6月6日晚,苏宁全国200多家分公司,8000多名管理干部举行了名为“线上线下同价誓师大会”。上海市虹口区苏宁电器曲阳店的销售员张博(化名)正在家里玩微信,公司已经表示,鼓励个人通过微信、微博向客户做营销,一旦产生销售将给予奖励。但是对于他的师傅徐明(化名)而言,却并没有那么乐观。徐师傅不用智能手机,他仍然相信会有人到实体店下单。6月8日始,苏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所有门店销售的所有商品都与苏宁易购同品同价的政策。对于苏宁而言,这无异于一场自身造血功能的整体改造。从供应链管理、物流建设、售后服务、信息技术,细微至销售员的培训与洗脑,苏宁已经至少准备了半年时间。而在业界看来,苏宁的转型才刚刚开始,阵痛难免,现在论成败还为时过早。前奏:张近东“变线”在过去的几年间,张近东几乎每年都会去美国。考察拜访沃尔玛、亚马逊、百思买,IBM等科技巨头,“以科技重塑传统连锁零售业态”,已经是盘旋在脑子里很久的念头。“对于中国传统零售行业而言,苏宁已经走在了最前面,至于未来能走多远,现在谁也不敢断言。”与此同时,苏宁一边遭遇传统零售业毛利率下滑的挑战,另一面开始切身体验到互联网带来的冲击。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分析了经营思路上的变化,“2009年易购上线,当初的构想比较狭隘,认为缺少网上渠道就做一个。2009年到2012年年底,我们做了两个渠道,一个是实体、一个是网络,却是割裂的。我们日益感受到,线上线下最终要走向融合。”2013年2月,“苏宁电器”正式更名“苏宁云商”,公司架构也随之整体调整,苏宁构筑起总部管理、总部经营、地区执行三大管理层级,将其概括为“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设立电子商务、连锁平台和商品经营三大经营总部,涵盖实体产品、内容产品、服务产品三个大类28个事业部。“从公司角度是彻底转型互联网,从苏宁易购角度来说,2013年的变化就是做成彻底的互联网公司。”孙为民说。中场:线上线下“落地”对于苏宁云商而言,线上线下同价背后实际上落地的仍是O2O的商业模式。苏宁未来的实体店不再是简单的实体店铺,演变成新的互联网店面。通过实体店给消费者提供的展示、体验与服务,同时与网上购物的便利性相结合。两个平台又共享同样的库存、商品、物流、服务。苏宁云商转型很大的壁垒还在于执行力,IBM电子商务顾问王祺指出,来自渠道的反弹、理念贯彻,包括技术上的执行力都将为双线同价带来一系列问题。“但是苏宁特有的实体店会在未来的长期增长中有所体现。”王祺认为,价格只是渠道融合的第一步,最终将归结到用户体验的融合。“而这种体验,在国内苏宁仍占有优势,是竞争对手京东等给不了的。”仅是开始:阵痛难免与考核变奏为了配合渠道融合带来的考核难题,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亦表示,将于近期推出相应的考核方案:一是门店辐射半径内的线上销售计入该门店销售业绩;其次门店销售员有更多非门店陈列产品(包括线上产品)推荐给消费者,产生销售给予奖励。这种变化的目的显然为了最大程度激活基层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即使如此,仍然有一系列阵痛在等待着苏宁。瑞银证券的研报指出,“此举能够一定程度增强线下门店的价格吸引力、推动线下同店销售增长,但将有损公司整体业务毛利率,为公司主动采取的降低利润、扩大市场份额之举。”瑞银维持“中性”评级,下调目标价至5.5元。宏源证券分析师陈炫如则认为,苏宁旨在打造O2O运营模式,其线下体验做得不够。全国的物流布局还有很长路要走。技术性的操作问题显然也仍在调试中。按照苏宁的设计,转型后借助其后台信息系统,可以将门店与线上相同的商品成交价锁定。但在上海某苏宁门店,由于系统的原因,记者仍然没能完成线上线下的现场比价。“受限于技术执行力的推进,实际操作难免会遇到问题。”王祺指出,受到竞争者的影响,电商的价格调整可能一天几跳,即使实行价格监测,门店纸质标签的更替困难,都会降低调价效率。
2013-07-15 21:19:521041 次
《中国经济周刊》见习记者赵明月北京报道这些天,卖家林森一直重复做着一个噩梦:她的手机上不断收到淘宝商城——天猫关于店铺保证金不足的提醒,摸不着头脑的她上线查看,发现店铺一天之内遭到上百笔恶拍,账户上的十几万元保证金分文不剩。被质疑的规则林森是天猫商铺上一家售卖进口木地板的老板。在天猫上,这类建材行业的生意并不好做。林森怀着“有生意就做一下,没生意就赚吆喝”的心态在天猫上晃了两年。除了网店,林森还有一个实体商铺。前段时间实体店仓库要盘点,考虑到天猫上一直生意冷清,林森就把客服全部调去仓库帮忙。2012年9月2日,林森突然收到天猫短信说店铺保证金不足。她满腹疑惑地上线查看,却目瞪口呆。短短几天时间,天猫上竟然产生了27笔交易,这几乎是她去年一整年的业绩。但这些买家拍下之后没有催促发货,而是立即申请退款,理由不约而同的都是“卖家缺货”。林森蒙了,如果这些退款申请都能成立,退款金额将达3万余元。按照天猫商城经营规则(下称天猫规则),由于缺货,除退还原款外,卖家还需赔付买家货款的30%以作补偿。这1万多元的赔款将从林森在开店时缴纳的15万保证金中扣除。系统显示,5天来已有6笔退款成功,天猫系统已经从林森的保证金账户中扣掉近2700元赔付给买家。当时的林森还是乐观的,在她看来,这是很明显的恶拍:“买家装修买木地板一般都是几十个平方米地买,而那27笔交易之中,都是一块一块地拍,拍完后马上申请退款,理由都是缺货,可是我们并没有缺货。”但当林森满怀信心地向天猫客服求助时,客服告诉她,按照天猫规则,林森只能自己联系卖家协商解决。“他们明显是恶意拍买,怎么可能协商出结果啊。”林森近乎绝望地向记者感叹。“这里的生意没法做了,天猫竟不与我确认就直接扣掉保证金!面对这类事件,天猫最起码应该有一个法律立场,而不是一味地用规则说事。”那天晚上,林森撤掉店里所有的商品,并决定待年底期满之后,彻底退出天猫。就类似事件,天猫日前在其新浪官方微博就商家遭遇讹诈进行了说明:经长期调查,并和广大商家进行广泛沟通和确认后,天猫目前已经有证据证明,有一批不法分子伪装成消费者对合规商家进行讹诈。天猫将会根据平台发展中遇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对规则进行修正与完善,尽力从各个阶段减少恶意行为对商家的干扰。尽管如此,与林森有相似遭遇的商户还是越来越多,一个庞大的神秘讹诈团伙,已经瞄准了天猫上的买家们。职业差评师的生意除了林森所遇到的恶意买家外,天猫上还存在着一大批利用发票规则,对卖家进行发票讹诈的不法分子。他们往往同时操纵多个账号,在天猫上拍下一件物品后,不忙付款,先向店铺客服咨询能否开具发票,一旦得到“不开”或“没有”的答复,就立即向天猫投诉。按照天猫规则,卖家一旦被投诉两次,不但会被扣掉12分,还将面临高达1万元的罚款。上个月,卖家兆丰就遭逢了3次这种类型的讹诈。“稍稍说错一句话就有可能面临投诉、举报,而且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兆丰说,“提供发票的规定我们都懂,但是我们只是打印机坏掉了,说了暂时不能开发票,难道就是在拒绝吗?”兆丰最后决定拿出4000元与黑手们私了。因为一旦投诉成功,他就会被扣分、罚款,并在搜索中被屏蔽12天,这对他来说几乎是不可承受之重。“他们对淘宝规则太熟悉了,专门靠讹诈吃饭。”兆丰叹息,“被投诉后的两天之内,店铺的流量和订单跌了30%~50%,整整半个月都没生意。”《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了一个职业差评师QQ群,以应聘者的身份加入后得到一份“职业差评师技术宝典”。这份教程主要有三层内容,首先“找肉”,循着有利用机会的天猫规则,找到存在漏洞的卖家;其次“猎肉”,将卖家违背天猫规则的证据截图保留,然后向天猫投诉,在卖家主动联系自己后,讹诈卖家;最后,“宝典”里还提到一些如何成功讹诈卖家的技巧。这样的职业差评师的收入能有多少呢?群里一个网名叫婷婷的人告诉记者:“成功一单挣100元没问题,一个月收入少则数千,高的甚至可以达到上万元。”当记者假装有所顾忌的询问:“这样做风险大不大?警察会不会找麻烦?”群主告诉记者:“哪天警察找你了,你就打死不承认,一口咬定账号被盗,不是本人,法律有漏洞,我们玩的就是规则。”“小二”形同虚设?“最近是不是又增加什么新骗术了,记得说出来大家分享下哦!”“除了信用卡、邮费、发票,你们还有其他被骗经历吗?”“这个问题要怎么回答才不违规?”“申诉恶拍成功啦,我稍后会发布成果和大家分享!”以上的对话来自一个名叫天猫维权的旺旺群,这个群组由一些曾被讹诈过的卖家组成。每当碰到可疑情况,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和群里的伙伴交流对策。群主肖先生告诉记者,“能做的我们都做了。虽然在商户遭到讹诈的时候,天猫也提供了申诉通道,但动辄就扣分、罚款的规则对店铺影响太大,还不如直接给钱了事。”其实,面对讹诈,商家还有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联系天猫“小二”投诉。“对待投诉,卖家首先要用积极的态度去跟对方沟通;虽然有时会受气,不过为了投诉不成立,卖家还是要忍耐一下,收集对自己有用的证据,积极跟‘小二’联系;天猫会做出公平公正的判罚的。”天猫公关部负责人颜乔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天猫“小二”是阿里巴巴内部及天猫商家对天猫工作人员的统称。最初“小二”这个名字让商家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但如今“小二”们在商家心中已经成为神一般的存在。随着天猫交易量的逐年攀升,“小二”们手中的权力也被逐步放大,拥有从监督管理到处理投诉等多重权力。尽管“小二”掌握着天猫卖家的生杀大权,但是“小二”的“司法”能力却没有赶上天猫光速成长的脚步。随着天猫规则愈加复杂,这些据悉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年轻人,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状况,应对能力捉襟见肘。“同一个问题咨询10位‘小二’,往往会得到10个不同的答复。”兆丰告诉记者。“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卖家们加强员工管理和培训,加大交易流程的规范力度,就可以减少给恶意分子提供钻空子的机会。当然,我们对‘小二’团队的培训一刻也不曾停止。”一位天猫客服部资深经理告诉记者。天猫作为阿里巴巴打造的B2C平台,它并不涉足物流、市场、采购等诸多环节,当货品和服务都不是天猫提供,天猫如何做到统一标准,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呢?于是,天猫强调消费者权益的规则应运而生,并从今年开始加强了执行力度。天猫规定,一旦买家投诉成功,卖家就会被扣分、罚款,并且会在搜索中被屏蔽。对天猫商户而言,一旦被扣掉分数,店家不但要面临相应额度的罚款,更会被降低用户评级,店铺也存在被强行关闭的风险。在很多卖家眼里,天猫规则一直含糊不清,他们几乎每个月都能收到天猫规则调整的变更通知,然而无论他们怎样去学习,仍只是在一次次骗局中吸取教训。对此,颜乔回应:“天猫正在逐步完善规则。而且每次规则发生变动,我们都会有弹出窗口或站内信等进行提醒。最近我们还成立了处理专门恶意投诉的团队,此外,自动裁决系统也会有改进。”大品牌卖家的盛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天猫上受灾严重的大多是一些中小卖家。这些卖家手上有点货源,利用百十万资金,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和品牌,但对天猫规则运作并不十分老练。而天猫的一些大型品牌卖家所受影响微乎其微。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很多大型卖家都会受到天猫的“特殊照顾”,对于一些年销售额达几亿的卖家会有一对一的“小二”专门为其服务,黑手们就很难偷袭成功。“我有一个朋友经营着一个年销售额能有两亿的大商铺,他跟几个‘小二’就很熟,我有几次遇到麻烦,还是通过他联系到‘小二’摆平的。”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大户都是爷,一个销售额两亿的女装店,一年到头服务费、广告费加起来,要付给天猫上千万呢,天猫肯定得特殊照顾他们。”这些数量上只占到20%的大卖家们,为天猫创造了80%的利润。电子商务分析师陈寿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如果在某种程度上很多卖家的利益确实已经遭受到很大损伤,甚至影响到天猫的运营,天猫才会去修改规则。”然而在天猫商城中,中小卖家不占少数。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天猫有6万商家,其中小型商家就有5万。这一切都归因于天猫的出身——脱胎于依靠中小卖家起家的淘宝。“天猫看样子是铁了心要淘汰中小卖家,而彻底打造成为大品牌王国。”一位不愿具名的电商分析师告诉记者。“那些中小卖家曾使得天猫成为流量圣地,如今天猫的一些新规却让他们的生存越来越艰难,这有点过河拆桥的意思了。”不过天猫对这一观点显然持否认态度。颜乔回应称,天猫对商家没有大小之分,只有诚信与否。天猫的规则对于所有商家都是平等的,只要商家能为消费者提供好的商品和服务,就能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的理念。其实一直以来,打造品质之城都是天猫的目标,这背后则是一系列的门槛提升。日前,天猫更新了两项收费标准,计划从明年1月起将技术服务费和违约保证金上涨5倍到15倍。种种迹象表明,天猫规则越来越倾向于品牌卖家。今年,越来越多的线下品牌开始走向线上。目前,全球十大运动品牌,9家已经进驻天猫开启官方旗舰店。“这些官方旗舰店在淘宝林立,其阴影已遮挡住其他中小店铺本就稀少的阳光。”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说到影响,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虽然与天猫往品牌大本营方向发展的目标相符,但却不利于天猫长远的发展,就像大的经济体一样,活力更多的是来自于微小企业,当大商家垄断天猫,廉价而生机勃勃的自由市场将不复存在。”
2012-11-15 23:27:411181 次
41-48/48 记录3/3 页首页上一页123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爱奇艺
最高返利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