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投资人>文章列表
投资人
7月13日上午9点30分,随着敲钟的大锤落下,51信用卡正式挂牌港交所,股票代码2051。51信用卡开盘价直接升至8.76港元,较发行价8.5港元上涨3%。随后,股价波动较大,最高时涨幅一度达到10%,市值保持在100亿港元以上。此前的6月29日,51信用卡已经在香港启动全球招股。本次IPO,51计划发行1.19亿股,其中90%为国际配售,10%为香港公开发售。发行价介于8.50港元至11.50港元之间,按照中间价计算,本次发行融资额约10.97亿港元。这个始于信用卡管理工具的公司,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从工具型产品起家的金融科技公司的想象力。2012年5月,51信用卡推出了一款帮助用户管理信用卡账单的“51信用卡管家APP”。这个看似简单的工具给51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和数据。截至2017年12月31日,51信用卡已成功管理累计1.06亿张信用卡。所以,虽然是从一个工具型软件起步,但由于人群精准、需求显著,51信用卡随后便切入了金融交易服务,并快速构建了交易闭环。目前,51信用卡旗下已拥有“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51人品贷”、“给你花”等多款APP,涵盖了信用管理服务、信用卡科技服务以及在线信贷撮合与投资服务等多个业务板块,总注册用户已达8100万人。而之所以说51信用卡的业务形成了闭环,也是因为针对“51人品贷”产生的贷款,有77%的资金是由平台本身的“51人品”投资人提供的,另有20.3%来自其它机构,有2.7%来自于51信用卡附属的小贷公司。通常,即使能够获得庞大的用户群体,工具型产品一旦开始进行商业模式探索,往往容易遭遇瓶颈。盈利困难、估值不高是这些创业者们共同的困境。但跑出了自己业务闭环的51信用卡近一年的盈利能力却在加速显现。据招股书显示,51信用卡在2015年、2016年、2017年的收入总额依次为0.90亿元、5.71亿元、22.6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02.9%。而与之对应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0.53亿元、7.44亿元,已经实现连续两年盈利,且盈利额增长迅猛。其实,是信用卡管理工具所聚集起来的这群用户让51信用卡CEO孙海涛发现了”信用卡管理“背后隐藏的机会。孙海涛说:“负债人群是最可能产生借贷需求的,而且他们对利率不敏感。”这句话道出了51信用卡的两个核心:由工具型业务向信贷业务的高转化,以及其中的高利润。招股书显示,在2015、2016、2017这三年,51信用卡的线上信贷撮合业务促成的金额分别为8.15亿元、102.99亿元、338.9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44.7%。这是目前公司最大的营收来源,其中2017年占比达71.7%。从工具到交易,51信用卡逐渐从一个产业链上的支持型角色,变成了拥有定价权的核心角色。所以说,51信用卡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径:通过工具聚集用户、挖掘用户需求、同时积累数据,继而顺势而为切入金融交易环节,以足够的利润支撑自己继续拓展边界,从而形成一个金融生态。一位业内人士向36氪表示,在目前已经在港股和美股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当中,从业务模式的健康程度和利润的可持续性来看,51信用卡都属于表现比较优秀的。不过,随着51信用卡业务版图的扩大,并将自身数据与技术能力输出出去,也会不可避免的引起其他生态型玩家的注意。上市之后如何保持持续的增长,则更需要考验平台的持续获客、挖掘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以及技术的能力。以下是51信用卡CEO孙海涛的现场致辞:大家早上好,今年是我创业的第14个年头。6年前,我和4个同事在杭州城西一间小酒店住了一个月没回家,开发出51信用卡管家APP。今天,51信用卡已经有1000多人,用户过亿,最初的那4位同事,有两位今天来到现场,一会请他们俩来给51信用卡挂牌敲锣。感谢这个时代,给我们这些爱拼的人犒赏。去年的7月15日,我们在杭州召开100多人和中介机构的动员大会,决定来香港资本市场。4个月前我们在对面的环球大厦的printer办公室写好A1,虽然现在走过去只要10分钟,我们花了100多天走到这里。记得我们投行是一个晚上的11点21分收到交易所关于聆讯委员会的最后书面反馈意见的邮件。原来香港联交所也这么拼。最后,51信用卡的股票代码是2051,我希望能为这家公司拼命到2051,那年我才71岁。再次由衷感谢每位爱拼的伙伴和朋友们,感谢港交所。
一起惠2018-07-14 09:36:15369 次
7月12日,京东金融宣布与中金资本、中银投资、中信建投和中信资本等投资人签署B轮融资协议,融资金额约为130亿元人民币,投后估值约1330亿元人民币。2年多前的2016年1月,京东金融完成了A轮融资,彼时,投后估值为466.5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京东金融的估值在2年多翻了3倍!市场对京东金融的转型怎么看?估值大幅度提升的真正看点,在于显现出资本市场对于京东金融转型的态度。在过去一年多,京东金融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自营金融B2C模式的1.0向B2B2C的2.0转型。这种变化之大,有人甚至说,这是一场180度的大转弯。在1.0,京东金融是toC的模式,依托京东积累的数亿用户群体来做金融业务,这时候京东金融要做的是一家金融公司;但是在2.0,京东金融是toB的模式,将自己在数据、技术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开放出来,赋能金融机构,共同服务消费者和小微企业,这时候京东金融要做的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要做一个金融机构的企业级服务商。B2B2C的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位,决定了数据和技术成为重中之重。京东金融CEO陈生强甚至说,“任何与数据和技术无关的业务都不做”。梳理一下京东金融过去一年的动作,可以明显看到这一点。在人才的引进上,从去年10月开始,陆续有前亚马逊首席科学家薄列峰、益博睿大中华区CEO姚诚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计算机科学学院彭健博士、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城市计算负责人郑宇、北欧银行原副总裁张旭等人才加入京东金融,大大强化了京东金融在数据和技术方面的实力。在投资上,京东金融的布局同样突出。就在上周的7月2号,京东金融联合京东集团、红杉资本中国基金、IDG资本领投投资加推科技公司,该公司的“人工智能名片”在用小程序技术解决企业流量变现难题上表现出色。再往前看,6月京东金融联合京东云投资BoCloud博云、3月投资海益科技、5月投资简约费控、2016年11月联合ZestFinance成立数据技术服务公司ZRobot等都可圈可点。一句话,京东金融已经在金融科技的路上走了很深、很远,而京东金融2年估值翻了3倍,也充分说明资本市场对于京东金融这种转型给予了高度认可。当京东金融与实体经济碰撞为什么市场会对京东金融的转型给予认可?本质上,是因为大家认为当京东金融和实体经济碰撞,会带来新的体验,会对实体经济、传统企业带来深刻的改变、升级。如上所述,京东金融的优势在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数据、技术、用户运营能力。以技术能力为例,这里面包括风控、大数据挖掘、AI等方面的能力。京东金融将这些能力开放出来,而且做到了产品化、服务化。这些能力恰恰是传统的金融机构所急需的,一旦赋能给传统金融机构,加上他们所固有的优势,将有望打开新的想象空间,创造新的增长点,给最终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带来颠覆性的体验。京东金融和中国工商银行联合推出的“工银小白”就是一个例子。它打破了原来的金融服务要么在线下网点,要么在线上网站或者APP的模式,而是采用H5卡片式的形态,轻型、兼容、便捷、即插即用,可以嵌入到各种线上消费、社交网站等移动应用中,让金融服务的场景无处不在。而且,它还实现了从金融机构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的变革,以存款证明为例,用户只需要在线上申请,京东物流就可以将工行开具的存款证明配送到家,非常地便捷。工银小白的例子说明,当京东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结合在一起,连接、赋能下是可以孵化出新的物种,带来新的体验。现在,京东金融的B2B2C中的第二个B,也就是服务的对象,已经不局限于金融机构,而是涵盖的范围更广。例如,京东金融研发的智能城市信用平台正在助力福州打造“三坊七巷”信用街区,市民和游客能够在街区内享受信用租赁、信用支付、失物招领和无人超市等丰富的信用服务,比如可免押金借雨伞、充电宝等等。三坊七巷由此成为国内第一个以信用为主题的街区。所以,现在不难理解为什么京东金融的转型能够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了吧。一切,只是才刚刚开始京东金融1330亿元人民币的最新投后估值高不高?也高,也不高。高,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达到过千亿的估值,很了不起;不高,是因为一切只是才刚刚开始。京东金融的转型,让其从一个金融公司变身为一个金融科技服务公司,从toC的消费级公司到toB的企业服务公司,实际上是踏入了一个更大、更有前景的蓝海。说到这里,可以先看看中国和欧美的市场情况。在消费级市场上,美国+欧洲的人口数量约11亿,谷歌、Facebook、亚马逊三家最大的消费级公司的市场相加超过了1.5万亿美元,中国人口有13亿,互联网市场上,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三家公司的市值大约是4.5万亿人民币,考虑到中国的农村人口数量和购买力水平,BAT三家的市值已经有了追赶美国三家互联网公司的势头。再来看看企业服务市场,和消费级市场相比是冰火两重天。欧美的toB企业总数大概是2500万家,Oracle、SAP、salesforce三家最大的toB企业的市值总和约为3700亿美元,而中国的toB企业总数大概是2000万家,他们的市场总和还不到欧美三家公司的零头。可以看到,中国企业服务市场的空间有多么巨大!当下的中国经济,也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到服务经济,从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从粗放式到精细化。如何实现这一点?将互联网和实体经济融合,用数据、技术来帮助传统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是必由之路。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为传统企业提供企业级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将会获得巨大的历史性机遇,在企业级服务市场,一定会诞生像消费级市场的BAT,一定会出现类似于Oracle、SAP、salesforce这样的巨头。所以,对于京东金融来说,去金融化表面看起来为不少人所不理解,但是实际上是一招妙棋,等于是迈入了一个更大的蓝海。刘强东曾经说过,京东金融希望成为全球金融科技公司TOP3。如此,就不是一个千亿人民币的规模,而是千亿美金!一切,只是才刚刚开始。
一起惠2018-07-13 09:31:17514 次
商用车智慧服务平台狮桥集团正式宣布完成一轮由百度、阳光融汇资本联合领投的10亿元人民币战略融资。汉能投资担任本次交易的独家财务顾问。狮桥将与百度、阳光保险在AI风控技术、智能驾驶、车联网、金融和保险服务等方向展开深度合作,围绕商用车全生命周期的不同环节打造智慧金融和服务平台。根据官网介绍,狮桥成立于2012年4月,总部位于北京,已建立起以商用车为中心,围绕商用车司机和车主、经销商、金融机构、物流公司货主的生态体系。具体业务包括:运用SaaS工具,为经销商、车队运输公司提供业务管理、客户引流、库存融资、经营融资等综合解决方案;在新能源车源方面,是一汽解放新能源车在全国若干地区的一级代理;为新能源车用户提供新车购置(经营租赁、以租代购等)、车辆保养维修、充电和紧急备用车等综合解决方案以及金融业务。根据介绍,依托金融和技术实力,狮桥创立了公路运力平台——狮桥运力,自主研发了包括车货匹配、智能调度、动态定价、平台竞价等多个产品,服务电商、快递、快运、3PL及数千家专线物流公司。狮桥运力管理自有车辆4,600余台,外协加盟车辆14700余台。加入百度“Apollo”计划后,狮桥将携手百度开发并落地基于干线物流运输场景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狮桥现有员工近2000人,业务范围辐射全国30个省份的700余个县级市。2014年9月,狮桥引入控股股东美国知名私募基金贝恩资本(BainCapital);2018年6月,百度和阳光融汇资本向狮桥联合投资人民币10亿。百度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表示:“狮桥拥有行业最领先的信息化、数据化能力,有望率先落地商用车自动驾驶。狮桥已正式加入百度Apollo计划,与百度共同研发基于干线物流场景的智能驾驶技术。而百度也将在人工智能、风险征信数据、公路地图数据、驾驶数据等多方面向狮桥注入资源,推动狮桥成为中国最先进的商用车智慧服务平台。”
一起惠2018-07-12 09:27:56515 次
在北京,很多人最近“恨”起了滴滴。人们发现,叫车等待几十分钟的情况越发常见。这座被网约车改变了出行方式的城市,仿佛一夜回到解放前——一项严查非法客运的法规在7月1日落地,其中针对“京户”和“双证”的排查让很多滴滴司机不敢上路。怨声之中,这家6岁的公司又迎来新挑战。在网约车战场里,滴滴曾是最疯狂的烧钱机器,也是最得意的胜利者。但变化常在。挑战者开始垄断的那一刻,危机也就此埋下,与此同时,失意者在反击,领头者被孤立,说到底,这场战争远未结束。1程维面前坐着一个年轻人,对方问他,“我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打车”。看着对方疑惑的眼神,程维继续说:“我每天给你400块,你就绕三环打车,不要去昌平,资金有限,省着点花。”那是2012年秋天,滴滴刚上线不久。为了让司机有单接,这位前阿里人捡起了马云当年创立淘宝时的刷单做法:雇人打车。与2年前成立的易到用车还游走在“黑车”的灰色边缘不同,程维选择了出租车作为切入口。事后看来,这是个聪明的选择——与垄断者合作的存活几率,远远大于直接挑战。不过,“攻城”难度依然很大。高枕无忧的出租车行业,并不需要一位互联网外来者。程维和团队1个月内跑遍了北京189家出租车公司,得到的答案都是“拒绝”。直到第40多天,昌平一家小出租车公司松了口,程维得到了15分钟的产品推介机会,对方旗下的200辆车就是最初的曙光。等到滴滴上线时,后台属于司机端的橘色小灯亮了16盏,这意味着系统里只有16名司机。有滴滴员工很沮丧:在北京这座超级城市里,16名司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产品也不太给力。虽然在给王兴显摆继而被喷“垃圾”后,程维对产品做过调整,立志要达到70分以上,但司机抢单时总出现bug,结果订单没抢到,还得赔上上网费,他们一度怀疑:滴滴是跟运营商一起赚流量的骗子。而程维也是事后才知道,自己带着团队拼命推广的这款App,外包团队原来就是一位中专老师加上几个学生。程维其实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款叫“摇摇招车”的软件大概比滴滴提前半年上线,创始人王炜建做过广告和牛奶代理,这位互联网外行做出的网约车产品被朱啸虎评价“完全不是互联网思维”,因为用户必须先注册、充值才能使用。不过王炜建的传统路子走得好。他花300万和首都机场建立起联系——这是一个每天出租车吞吐超过2万辆的超级网点,也是一块旁人垂涎却难以得手的肥肉。程维走的是互联网路子,教育用户自然是躲不掉的步骤。那是iPhone5发布的一年,北京出租车司机里,只有15%的时髦人拥有智能手机,但“赚钱”的动力人人都有,于是,在大兴监狱旁给司机做培训时,程维说的最多的就是“帮你们赚更多的钱”。不过,场下司机没一个人抬头看他。这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隔壁住着领导人的北京土著最不信的就是“画饼”。程维用“每周5块”的流量补贴打动了他们。这年11月,他拿到了金沙江创投的300万美元,在此之前,滴滴账面仅剩1万元。同年,快的打车在杭州也渐有起色。在“安装快的软件就赚20块钱”的驱动之下,大批杭州出租车司机成为尝鲜者。大战号角由此吹响。22014年春天的那场网约车补贴大战,成为很多人的“美好”回忆。疯狂从2月持续到5月,滴滴和快的抢着撒钱。在北京,有人连去1公里外的菜市场都要打出租,因为补贴后的车费只要1块,赶上运气好还能免费。司机端的补贴也狠,每月突然多出来的几千块补贴,让很多出租车司机的服务态度突然好了起来。马化腾是其中的关键人物。2013年春天,新上任的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在“两会”间隙专门找程维吃饭,不过,后者在赴约之前就打定了主意“不在B轮给腾讯领投的机会”。他不愿过早站队——当时老东家阿里已经投了快的,程维如果接受腾讯,就相当于站到了敌方阵营。但很多时候,flag立出来就是用来打脸的。没多久,程维在一家足浴店里跟天使投资人王刚达成一致:接受腾讯领投。微信的流量入口太诱人,他们也担心,腾讯如果转身去投摇摇,滴滴就会陷入危险。阵营选定后,大战的条件就此具备。滴滴和快的分别成为腾讯、阿里在网约车赛道的代言人。不过,程维后来把补贴大战的起源归结为“擦枪走火”——起初他只是从腾讯那拿了1500万费用,作为补贴,鼓励用户使用微信支付。没想到,原计划三周花完的费用,上线半天就见底了。显然,不管是腾讯还是滴滴,都低估了补贴的力量。疯狂涌进的订单塞满了滴滴原本的40台服务器。在程维求助之下,马化腾调集了腾讯技术人员,一晚上准备好1000台服务器,双方合作赶工7天7夜,重写了滴滴的服务架构。此时,快的已经在阿里支持之下火速入场,后者不愿看到微信支付的崛起。快的喊出了减免金额“永远比同行多一元”的口号,战事也随之变得更加疯狂。鏖战一直持续到5月,最疯狂的时候,两家撒出的补贴费用单日达到2000万美元。王刚后来回忆那段日子:来不及喘气,天天都是高潮。持续高潮的代价就是,滴滴在那个春天烧掉了14亿,快的烧掉了10亿。烧到最后,谁都扛不住了,补贴的效果也触到了天花板,5月,友好信号开始在滴滴和快的之间传递,你降一点补贴,我再跟进一点,直到5月17日,战事正式告一段落。类似的补贴打法,1年后被程维用在了与Uber的战场上。进入中国市场前,Uber释放的信号很强硬。创始人卡拉尼克提起了朱啸虎在2012年带着程维上门寻求投资的旧事,当时Uber提出的条件是40%股份,双方就此谈崩,于是也有了卡拉尼克后来的那句宣言:“要么接受Uber占股40%的投资,要么被Uber打败。”热衷战争史的程维将此举视为1840年的鸦片战争,卡拉尼克俨然成为船坚炮利的入侵者,“要么就割地40%,要么就打到紫禁城killyou”。不过,在程维看来,中国和中国互联网已经不是1840年,我们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补贴战硝烟再起。卡兰尼克为中国市场准备了10亿美金的补贴预算,滴滴方面也备足了弹药——2014年入职滴滴的柳青在资本市场有着长袖善舞的能力。第二次补贴战打了一年多,盈利成为最不重要的事情,到2016年夏天时,Uber在中国市场的亏损已经超过20亿美元。投资者坐不住了。于是历史再次重演:双方宣布停战,继而合并。中国成为Uber在全球第一个碰壁的战场,33岁的程维也成为网约车战争里最成功的“清道夫”。关于网约车补贴大战的疯狂奇观,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的这段话或许代表了很多人的观点:“如果提前几年说,中国互联网的产品会一天烧掉几个亿,就跟《大腕》里说炸掉喜马拉雅,把印度洋暖风引到西藏一样,听上去不是个笑话吗?”3程维在投资人眼里有“土狼”之称。这个名号缘于滴滴从成立开始一直战火不断,程维没时间、没精力、也没必要把自己修炼优雅。但他足够狠。几场大战之后,他愈战愈勇,等到2016年冬天时,滴滴已经拿下了网约车市场90%的份额,程维在互联网大会上放出的话是:“中国主场比赛已结束,接下来要走出去”。滴滴开始国际化征途,盈利也被重视起来——培育多年的网约车市场已经到了收割季节。有滴滴员工接受《财经》杂志采访称,滴滴与Uber合并之后,公司不再大张旗鼓去烧钱,对业务部门的考核增加了盈利权重,“有几个月公司的全盘目标是要盈利”。赚钱压力之下,补贴自然渐渐消失了。网约车成为滴滴一家独大的江湖,所有的游戏规则,核心都由程维掌握。有人对此不满。曾获得“滴滴十大出行司机”称号的汪博感受很直观:自己的收入从原来最高3万降到了1万。赶集网车曾经在2014年发布报告,称当年专车司机的平均税后收入是8509元,超过上海白领,但进入和平时期后,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从2016年开始,司机不满收入下降而发起的罢工,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多地上演。打车价格也上涨了,一边缅怀补贴大战一边抱怨的人们这才发现:似乎也没有太多的选择了。滴滴成了新一代的超级出租车公司,让人又爱又恨。失意者和觊觎者由此看到了机遇——2017年情人节,美团打车在南京上线,几个月前,王兴和程维还在乌镇相谈甚欢,几个月后,程维借《财经》专访传递的回应是:尔要战,便战。闻风而来的挑战者还有不少,嘀嗒出行、易到出行都卷土重来。他们都显得野心勃勃:易到计划在2018年实现3.75亿订单,日均单量100万;首汽约车则直接提出了在中高端商务市场做到第一的蓝图。网约车战场似乎又热闹了起来。不过,从目前市场份额来看,这些挑战者尚不足以动摇滴滴打下的江山。对于滴滴来说,最危险的麻烦始终是政策。从战争开端,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就悬在这家公司头上。早在开疆辟土的荒蛮时代,程维被问到最多的话就是“你们有没有交通委员会的红头文件”。此后,针对网约车是否合法的命题,一直在影响着滴滴的进程。相比与快的、Uber交手的明战,这场与政策博弈的暗战,滴滴似乎打得更吃力——最近的例子发生在7月,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实施的第一个上午,执法队检查车辆1800辆,查扣黑车54辆,平均半小时查处3辆车,并处1万到1.5万元罚款。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滴滴一下,无人应答。当然,这不会就此成为滴滴的结局。这家独角兽公司的上市传闻已经流传在坊间,像当年摇摇招车那样“政府出个文,随时都倒掉”的机率已经降到很低。与履历鲜亮的学霸创业者不同,因为漏掉三道数学大题,程维当年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他被调剂到北京化工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后辗转保险公司、足疗店,换了几份工作后才进入阿里,当了名底薪1500元的销售员。成名之后,他在公众视野中的人设也不算鲜明。相比使用滴滴的频次,人们对于这位创始人的熟悉程度似乎就差远了。但“尔要战便战”的硬气和野心似乎很早就有。在阿里负责4个人的销售小组时,他组织了一次团队聚餐,打算取个响亮的名号。当其他几个人的眼神都投向程维时,他缓缓吐出了四个字:君临天下。
一起惠2018-07-12 09:26:12529 次
7月9日上午九点,在香港交易所,小米如期而至。雷军携一众创始人兼高管在众多媒体面前亮相,参与敲钟仪式。上市首日,小米集团开盘跌破2.35%,报价16.6港元,跌破了17港元的发行价。其实,在上周五就有媒体报道小米在散户暗盘交易中报16.38港元,跌幅3.65%。“小米现象”有意思的是,就在小米上市前一天晚上,号称永远不上市的华为公司,其终端CEO余承东意有所指的在朋友圈表示,“很多企业把上市以及上市之后的一夜暴富,作为成功与伟大的标志。企业经营,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小米作为互联网营销模式和粉丝经济的“鼻祖”,模式始于魅族,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魅族陷入困境,逐渐失声之际。小米上市感谢标语,飘红北上广深、香港、杭州、南京等九大城市。同时,小米作为国内互联网手机品牌们的“老师”,“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一名华为终端的员工曾经告诉记者,华为在欧洲市场的主要劲敌就是小米公司,打败小米意味着华为可以专心和三星、苹果抗衡了。尽管华为在欧洲市场的起势很迅猛,小米仍然是国内手机厂商中可以威胁到华为根基的唯一对手。根据IDC数据显示,这两年智能手机市场出现的“零增长”,4G建设达到顶峰,5G新概念尚有时日。在这个阶段性的市场空白时期,智能手机市场存量用户饱和,而移动互联网红利的殆尽,也给未来手机市场格局带来一丝不确定性的因素。对于华为、OPPO、vivo这样的处于手机行业“头部”的企业来说,提高自身品牌的溢价能力,在今年是重中之重的战略。不可否认的是,小米本身IP就自带流量属性。这一次IPO几乎吸引了科技互联网、通信行业的半壁江山,吸晴功力不能小视。特别是,6月14日,证监会针对小米集团,公开发行存托凭证申请文件相关的反馈意见的公布。以及小米暂缓CDR进程,率先在香港上市,更让小米上市的舆论甚嚣尘上。一位券商对蓝鲸TMT记者表示,小米暂缓CDR进程以及上市首日破发,根源在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对小米的认知问题,二级市场认为小米能否支撑起如此大的估值存疑。未来的盈利空间以及未来市场的增长空间局限性是小米需要后续思考的关键问题。对于暂缓CDR进程对于小米的影响,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飙表示,在全球行业走势低迷的大环境下,大家对小米的“新物种”概念以及盈利能力、盈利预期信心不足。拥有小米手机,或者享受小米互联网服务的用户群80%在国内大陆地区。换句话说,真正了解小米公司以及小米公司的大本营在于大陆,而CDR却搁浅了。同时,香港大众、资本对于小米“新物种”以及“铁人三项”概念的不了解,对于小米吸纳资金的能力有影响。无法回复的问题其实,对于小米IPO的定性,以及最完整剖析都在证监会84问中,全方位的体现了出来。在证监会当天公布意见当天,就有证券公司员工对记者表示,这些问题对于小米过于尖锐、非常棘手,不好回答。一次不过会,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回答的问题符合CDR规定。记者重新翻看对于小米CDR,84个问题的反馈意见,首先,在信息披露方面。第39条,小米招股书使用的带有广告色彩、浮夸性、恭维性的语言和表述,使用客观、平实语言进行描述。第40条,发行人招股说明书大量引用艾瑞咨询的资料和数据,请保荐机构和律师核查相关报告是否为发行人本次发行上市定制,是否为付费报告,是否为公开报告,请就其客观性和公正性发表意见。就对小米招股书的客观性、以及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可靠性提出了根本性的质疑。第81条,要求小米公司结合公司主要产品、业务实质、收入占比、利润来源等,说明公司现阶段定位为互联网公司而非硬件公司是否准确。根据小米招股书显示,小米公司自称是一家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然而,智能手机在2015至2017近三年销售收入占居业务营收比例的80.4%、71.26%、70.28%。互联网服务业务占营收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8%、9.6%、8.6%。且主要来源于广告推广和移动游戏业务。CDR暂缓后,小米创始人兼董事长雷军一直向媒体表示,外界不要过度纠结于小米是什么类型的公司,小米是互联网“新物种”。强调小米铁人三项: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小米既能做电商,又能做硬件的互联网公司,小米是唯一一家具备全方位的公司。外界为什么过度于纠结小米的行业属性?重要原因在于小米到底属于互联网公司还是手机硬件公司,对于小米的估值、市盈率有直接影响。用一位阿里巴巴员工通俗的话来讲,小米如果说自己是硬件公司估值也就100个亿,如果说自己是互联网公司估值很可能就达到500个亿。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相比较于硬件产品,小米的互联网产品和BTAJ相比确实不够好。小米巨大的用户入口没有产生足够的引流,相关流量变现也不可观。也就是说,小米互联网业务跟其他社交、电商、游戏企业没有可比性,小米无非是抓住了消费级物联网的风口。小米的物联网也仅仅是在一定范围的内实现了物与物的连接。“小米是一家物联网公司,而不是互联网公司”,“在大家都对其互联网属性不认可的时候,物联网能够讲更多的故事。”所以,小米公司互联网公司属性定义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在驱动。作为小米物联网的基石,“生态链”。目前,小米已经累积投资超过210家生态链企业,其中超过90家公司专注于发展和生产智能硬件产品。第16条,进一步说明中(4)发行人与生态链企业之间是否共同研发产品,说明研发支持、合作义务的财务核算方式、原则,相关技术成果的归属,技术人员的独立性,是否存在潜在纠纷;(5)发行人与生态链企业利润分成的具体确定方法,如果产品滞销未产生利润的风险承担,生态链企业自有品牌产品是否仍需遵循有关成本价销售的要求,生态链企业自有品牌产品对发行人贴牌产品是否存在替代风险,发行人如何防控相关风险;证监会从其专利成果归属、风险纠纷以及成本销售定价相关风险提出问询。生态链是小米除了手机之外的重量级押注,小米招股书披露。募集的资金30%用于扩大加强IoT,40%全球吧扩展,30%研发核心自主产品。抛开小米生态链的研发自主性和可持续盈利性。其生态链的“封闭”性,在面对友商OPPO、vivo、TCL们“开放”的IoT生态联盟平台,海尔和Homekit、百度、阿里、京东、360等合作的海尔U+智慧生活平台。故事的出发点就不太一样。因为小米的生态链均是基于投资过的企业之中,建立起来的。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把每项产品全部做的一样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者不可能全部使用小米生态链旗下的产品。同时,互联网本身是“开放性”的,小米的属性客观限制了物联网概念的延伸。此外,上市前小米供应链毅嘉电子的严重污染,不能不说是小米IPO前夕不可回避的一个事情。第9条,MIUI操作系统的专利授权使用费,能否影响到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第36条,研发费用近三年占营业收入比例2.26%、3.07%、2.75%的是否存在资本化的问询。第53条。新零售概念中的线上+线下场景融合是否为炒作,缺少支付环节,或者受制于其他支付工具无法实现闭环的问询。第82条,对小米互联网业务未来持续增长能力的问询。都将小米的现在和将来进行了逐一“解构”,众所周知,小米的专利,于其海外业务扩张而言,是一枚“定时炸弹”。在任何官方资料、文件均没有显示,小米2014年与爱立信的专利纠纷得到彻底解决。根据小米招股书披露,小米如果在未来的收入多样性的探索中,达不到预期效果。未来收入仍然会对智能手机业务产生重大依赖。其中中低端机型(1299元以下),即红米系列2015至2017年销量占比分别为76.3%、75.8%、80.8%。公开资料显示,小米在印度市场高占有率的主要原因,在于实行“超低的价格策略”。过度依赖于低端机型对品牌和企业成长空间,均有非常大的伤害。而雷军声称的“5%硬件利润率”,在31(2)条中,也得到质疑,“说明综合净利率的计算口径,如何监督5%综合净利率水平,机制是否有效。”在人员构成方面,小米销售服务+管理平台+其他占比高达53.66%,手机部门仅占比8.9%。明显和手机营收占比的重要程度不匹配。在“新零售”线上+线下的概念中,不同于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的闭环体验,小米新零售仍旧在支付环节深度依赖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正如,国金证券研究所的唐川所述,“二级市场有更多的资源去支撑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二级市场有自己规则和价值观,不会屈从于来自一级市场的估值压力。对于一级市场的投资人来说,上市是一个套现离场的终点站。对于有抱负的企业来说,上市却是梦想开始的地方。”证监会84问扎破了小米虚幻的假象。小米饱受诟病的”性价比“,以及”互联网企业“的称号能走多远。取决于未来小米,业务的支撑点有多少。IPO对于小米是终点还是开始,取决于小米在未来企业发展中,拥有怎么样的“价值观”。这是考验的开始,不是胜利的终点。
一起惠2018-07-10 10:24:53649 次
在过去的中国互联网历史中,老大和老二胜出后,老三往往处境堪忧。而在共享单车领域,哈罗正在打破这个魔咒。在哈罗单车的上海办公室内,会议室名称都以特斯拉、法拉利等汽车品牌命名,这多少可以窥见创始人对出行领域的热爱。1988年出生的杨磊已经有过三次创业经历,2016年9月1日,他和团队决定放弃“车钥匙”项目,转做共享单车。彼时,摩拜和ofo已相继完成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而杨磊和他的哈罗单车更像是资本的“弃儿”。杨磊找到GGV管理合伙人符绩勋表明来意,符绩勋的内心仍有很多疑问。他把问题丢给杨磊:“ofo和摩拜已经融了一大笔钱,具备先发优势,你凭什么超越或代替他们?”杨磊用一年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2017年10月,哈罗和阿里系的永安行合并。2017年12月,蚂蚁金服成为哈罗D轮领投方。2018年6月1日,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上海云鑫对哈罗单车增资18.93亿人民币。本轮融资结束后,哈罗估值达23亿美元。在湖畔大学5月底的课堂上,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称“哈罗单车在一年半内逆袭摩拜和ofo,日订单总量超过前两者之总和”。自开始起创业起,杨磊就很羡慕摩拜和ofo,它们手握所有资源、拿着高于哈罗数十倍的融资。“我们很羡慕,如果对手能随便省一点给我们,就够花我们一两年了。因此,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想哪一天超越他们。”某种程度上,哈罗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反击战。至于哈罗到底做对了什么,杨磊向创业家&i黑马总结,其成功反超的关键在于:效率、团队、中小城市。1逆袭之路2016年上半年,符绩勋和ofo、摩拜都曾有过沟通,当时双方正处于B轮融资阶段,但他最终谁也没投。回顾当时的决策,符绩勋表示,二者的产品和运营方式相对简单粗放,不利于经济模型的测算,譬如单车保有量、利用率等。此外,“先跑马圈地后升级换代”的逻辑在符绩勋看来也行不通,因为产品功能要和运营相匹配。而融资碰壁后的杨磊,在一两个城市做了试点,总结完产品和发展策略,并和竞争对手做了对比后,杨磊再一次找到符绩勋。这一次的见面让符绩勋感到心动。调研后,符绩勋决定“赌一把”。整个2017年上半年,ofo和摩拜陆续融资,估值不断攀升。而哈罗的融资却异常艰难。“见了一两百个投资人,没有一个投的。我们都快撑不下去了,每个月看着账面发工资。我们找投资人说融1500万美金,投资人都会笑话我。他说对手拿着几亿美金,你给我说你要1500万美金,1500万美金你能干什么?”杨磊对创业家&i黑马回忆道。在撑不下去的时候,杨磊再次找到GGV和天使投资方磐谷创投和成为资本,拿到救命钱。杨磊认为,摩拜和ofo早期拿了过多的融资,使得资本对他们的容忍度很高,允许他们犯各种错误、各种效率低下。一旦资本跟不上,他们再想回头修正也来不及了。因为牌面较差,哈罗一直处于“饥饿”的状态,能省则省。据了解,2017年整年哈罗在获取用户上只花了150万元,而这只相当于竞争对手一次活动开销。为了争夺用户,在2017年上半年ofo和摩拜开始了补贴大战和恶性竞争。这直接导致了两家现金流恶化,盈利难期,让原本为其站台呐喊的投资人逐渐呼吁只有合并才能盈利。相较而言,哈罗从未大力补贴。杨磊表示哈罗收费比较便宜,5块钱、2块钱的月卡已经足够支持哈罗盈亏平衡了。“ofo和摩拜因为过度关注竞争和对手的节奏等,才导致了今天的状况。我们更关注自己定几块钱、定价的道理是什么。”据公开信息显示,多家共享单车停止运营导致约15亿元用户押金无法正常返回,波及六七百万人。ofo和摩拜挪用押金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而经过多轮密集融资,2018年3月份,哈罗宣布在全国施行免押金骑行。2018年5月,免押两个月后,哈罗宣布注册用户增长了70%(近7千万),日骑行订单量翻倍。与此同时,资源再度向头部聚集。6月1日,哈罗宣布获得蚂蚁金服、成为资本、苏民投等20亿元新一轮融资。杨磊说,要干掉对手,首先得它们自己犯错。2“事事都要做对”符绩勋认为,在出行领域,滴滴是通过APP连接乘客与司机,管的是人。共享单车的项目管的则是车,对产品和技术要求较高:如何让车不被乱扔、如何有效提高车的使用率、管控它的行驶位置等。因此,如何管理车对共享单车企业来说是一个关键问题。在哈罗副总裁查淞城看来,这件事本身并不难。“只是把车修好,调度到有人骑的地方去,就是这么简单的工作。给我1000辆车,我肯定运营的妥妥的。它的难度在于车太多,700万辆车散落在200多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加上隔着好几层管理团队,从大区到省区再到城市,这件事就变得非常复杂。”分析之后,查淞城发现共享单车运营最重要的思路就是将庞大的工作进行拆解,进行精细化运营。“我们将运营模式落地到一个城市,又将一个城市拆解为几百个网格,打造出网格内的运营模型,这样就降低了运营的颗粒度。运营模型的标准化流程由运营端App来控制,再将其复制到整个城市、复制到全国。”网格化运营也具备一定的条件限制。在查淞城看来,同行的数据最多能表述一个城市的翻盘率、故障率、行驶率等,哈罗则把数据精细化到一个网格。要做成这件事情,靠的是产品、技术和数据。在业务初期,哈罗建立了“哈勃系统”和“BOS系统”,这让哈罗的运营效率更高。哈罗单车COO韩美表示,“我们一辆车运营成本是三毛钱,同行要1块。这也就意味着我拿1亿美金,抵得上同行的5亿美金。”杨磊认为,同行去一个工厂挑车、装上锁只能算作自行车,不叫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是什么?你要根据自己对行业的理解去定义。目前我们就有200多人在做车辆研发和嵌入式开发。只要关于单车,我们一定是好评最多的一家的公司,这些东西是用户给的。”在发展策略上,哈罗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选择从二三线城市切入而不是北上广。这个为哈罗日后反超打下关键基础的战略,其实来源于当时的资金紧张。“想在一个城市做深,就需要投足够多的车。在上海摩拜投了100万辆、ofo投了200万辆,这需要很多钱,一个城市就抵哈罗去年一年的开销。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只能找一个尽可能小的市场,小到让我们可以守得住,可以拼尽全力在市场上打成第一。”杨磊分析称。尽管哈罗避开了一线城市白热化的竞争,但哈罗也没占到先发优势的便宜,因为ofo和摩拜也在穷追猛打。“前期我们进的城市,摩拜和小黄几乎都在,具备先发优势的还是它们。我们最终能在绝大部分城市里胜出,还是车好骑、用户体验、运营服务做的相对好一些。”查理说。哈罗进驻成都、天津后,这些城市的数据让杨磊感到惊讶。“我可以很明确的说,越大的城市市场越肥沃,这是不会错的。我们一定会去最好的市场,但因为后期有很多限制,需要我们花一定时间进攻。”接下来,哈罗和ofo、摩拜在一线城市少不了短兵相接。考虑政府政策,目前在北京哈罗以新车换永安行老旧单车进入。蚂蚁金服企业发展部总经理朱超认为,哈罗“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目前一线城市的单车供过于求,而二三线以下城市则供不应求。“随着城市的扩大,对哈罗的全国服务能力的要求很高,尤其是运营效率的提升。如果团队管理能力不够,将很难承受全国几百个城市的管理难度。”在团队方面,目前哈罗团队控制在3000人左右,同行早已是哈罗员工的几倍之多。2018年5月,摩拜、ofo相继爆出裁员新闻,而杨磊似乎对此早有预判,“我们非常不敢招人,每招一个新人都令我们压力更大,因为人员增长往往意味着效率递减。”成为资本合伙人沙烨告诉创业家&i黑马,早期市场对ofo和摩拜的资本优势过于看重,导致哈罗这样的好团队被严重低估。另外,单车市场是个精细化运营市场,能把大量中小城市市场做好的难度远大于做好几个大城市市场。能做好“农村”的,进攻城市容易。反之则难。3与巨头共舞的终局蚂蚁金服投资哈罗后,马化腾在朋友圈评论表示被当作支付的推广工具了,可怜其余小股东被锁死。共享单车发展至此,业内声音表示共享单车已经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因为需要流量入口,共享单车企业最终不得不站队巨头,或将都落得“摩拜式”的结局。统计显示,国内共有77家共享单车企业。2017年6月,悟空单车拉开共享单车行业倒闭潮的序幕,此后町町单车、3Vbike、小鸣单车等相继出局。大潮褪去,留下的玩家屈指可数。杨磊认为,共享单车这个生意是否能独立生存的核心原因在于有没有用户去用,有用户去用,最终一定能走出一条好的路来,没有用户去用,那将是一个很难走通的行业。事实上,哈罗的野心不限于成为一家共享单车企业,而是成为一家用技术推动交通出行进化的公司。去年,哈罗开始逐步实施“3510”战略:哈罗助力车计划解决5公里左右的骑行,10公里以上的则联合威马等合作伙伴尝试新能源汽车业务。“最早我也不敢说ofo和摩拜最后会怎样,只知道共享单车的需求肯定存在,但经济模型还是有待考验。投资哈罗,如果做得好会继续得到资本的支持,继续拓展单车市场;如果差一点,只要抢占几十个城市,未来也可能会成为并购对象。但当哈罗考虑做助力车的时候,我的想法就发生了一些改变。它能够打造一个出行方式,可以将1-3公里拉到3-10公里甚至更多,当它具备拉开距离的能力后,哈罗的市场价值和想象空间就发生了一些变化。”符绩勋告诉创业家&i黑马。因此,未来哈罗的对手不再是摩拜、ofo,而是和美团切磋。在杨磊心中,“把长远的东西想清楚了,远比今天在做的事情重要,即使那些东西两三年后才能出现。”对于哈罗的未来,一位接近阿里的投资人告诉创业家&i黑马,不管是拿阿里还是腾讯的钱,战略投资的利弊已经相当明显,所谓的体系内资源是需要企业博取。“巨头的战略资源不是一盘菜,上桌就能随意吃。”他说。“摩拜、ofo创立了这个模式,但最终没有把这个生意持续健康地做下去,现在这个重担落在我们身上了。”杨磊说。以下为杨磊、韩美、符绩勋口述,经创业家&i黑马编辑:杨磊:我习惯了“打差牌”从我们开始做的时候,摩拜、ofo确实很猛——规模、资金实力、影响力是我们的10倍、20倍。老实说,我们从一开始创业就很羡慕他们。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哪一天超越他们,这个行业应该怎么发展。在他们眼里肯定看不上哈罗,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做任何事情,自强是唯一的道理。过多的谈论竞争对手,我觉得对公司没什么实质性帮助。摩拜和ofo正是因为过度关注竞争、和对手的节奏等,才有了今天的情况。今天的互联网竞争不是做对一件事就可以胜出的,尤其在共享单车领域。你要事事都做对——从产品研发、公司节奏、运营和成本控制,到团队、融资,每一点都得做对,错一个环节必输无疑。我想不用一些关键词来说明我们某一方面很强,但今天哈罗单车是行业评价最好的,这些东西是用户给我们的。我不知道摩拜、ofo怎么理解自己的公司,我们的定位是一家硬件公司。我们非常重视硬件研发环节,共享单车核心体验在于用户的骑行,因此车子做得怎么样成为了一个重要因素。在单车业务上,我们投入非常多。做车辆研发、嵌入式开发就有200多人,而且还在不断增加。有同行是外包了一个研发团队去做这些东西,我认为那叫自行车,不叫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是什么?你要用自己的理解去定义。未来我们车子会用的更久、更好骑,这些都体现企业的运维能力和最初的设计能力上。现在我们的优势还不够明显,再过两年优势会更加明显。产品做的好说明了团队对这个行业的思考。此外,我们的节奏一直都控制的很好,包括市场策略、融资、打法的节奏。对手疯狂的时候很疯狂,但停摆也特别快。这些都是创业过程中的“昏招”。我常在内部开会时讲,我们没有多牛逼能把对手打败,唯一做对的事情就是做好自己。如果对手失败,首先得是它自己犯错。我们没有从一线城市做主要还是没有钱,想在一个城市做深,就需要投放足够多的车。在上海摩拜投了100万辆、ofo投了200万辆,这需要很多钱,一个城市就抵哈罗2017年全年的开销。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只能找一个尽可能小的市场,小到让我们可以守得住,可以拼尽全力成为市场第一。我可以很明确地说,越大的城市市场肯定越肥沃,这不会错。我们进成都、天津,这些城市让我们太惊讶了,比我做很多城市都好用,我们一定要到最好的市场里去,因为后期有很多限制,我们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进攻。现在在北京,我们通过把永安行的老旧单车换成了新车尝试进入。很多企业最后没有做起来是因为大都抱有投机行为,这和我们对出行的热爱没法比。我们对出行领域的坚持、希望未来能成为一家用技术推动交通出行进化的一家公司,这是我们放在内心和骨子里的认可。我们遇到困难不会很容易就放弃,去年我们比很多同行要困难的多。每个月发工资都发愁,但我们坚持过来了。2017年10月份之前,我们在钱上都很犯难。因为没有钱,只能特别节约。2017年在整个获取用户上只花了150万元,对手烧了很多亿。如果对手随便省一点点给我们,就够我们花一两年了。我们早期核心人员基本都是搞技术出身的,我们更相信可以正儿八经可以用数字去衡量的效率,不太相信营销。我觉得同行会有今天的境遇,核心来自于他们早期拿了太多钱,资本对他们容忍度很高,允许他们犯各种错误、各种效率低下。一旦资本风向不对,他们想回头修正错误也来不及了。我在内部开会讲过一句话,我说摩拜、ofo创立了这个模式,但最终没有把这个生意持续健康地做下去,这个重担落在我们身上了。有投资人问我你怎么看待共享单车这个生意,我觉得国家政策、用户会做出选择。共享单车一天的订单量比地铁订单量还要多。而且我们不是免费的,而且不需要政府投资。这个生意是否能独立生存的核心原因在于有没有用户去用,有足够多的用户去用,你最终一定能走出一条好的路来,没有用户去用,那这是一个很难去走的行业。一个行业有波动周期是正常现象,它不可能永远在风口,那样也不是什么好事。如果共享单车行业还很热,今天我们的压力会更大,一定太多人关注,所有问题都会被10倍的放大。目前的行业状况给我们留了足够多的时间踏实的做事情。哈罗走到现在最终都要归结到团队。我们没有一个高管离职,也从来空降过高管。起初我们也想过招一些牛人,但他们看不上我们。后来我们也想清楚了,你们玩你们的,我们玩我们自己的。我们从融资开始就定了比较长期的计划,没钱的时候也是如此。我觉得把长远的东西想清楚了,远比眼前的事情重要。你想清楚目标后就可以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在组织、在业务等多层面上保证你的思考、想法能落地,得到更好的执行,尽管这些想法也许在两三年后才能出现。现在我们融到了很多钱,这让我觉得更踏实。但我们仍有危机感,从来没有觉得好过过。这份危机感来自于我们有好几年的计划和目标,如何实现它、团队大了管理负担怎么解决?很多企业都逐渐没落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要想清楚很多东西。我习惯了“打差牌”,这样可以“保持饥饿”。一旦你成为行业老大了,缺乏竞争,自己也会变得有问题。我们希望整个团队能保持一定的饥饿感和危机感,这样才能发挥的更好。韩美:共享单车到了考验内功的时刻在决定加入团队之前,杨磊和我保持了长达1年的沟通。他对人对事都非常坚持,愿意Allin。他这一个特质就足以打败99.9%的人,是天生的创业者。很多人都是跟风做共享单车,但杨磊把这个行业看的很清楚:商业本质是什么、未来怎么发展。在哈罗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向后,关键在于执行。当时我们10个人的小团队,两三个月内开了8个城市,速度非常快。只有团队的执行力效率足够高,才能确保战略正确执行。我们融钱不容易,把每一辆车看的像宝贝一样,如果没干成,真的就会死掉。“枪支弹药”非常珍贵,我们一定要保证产出最高。在选城上,我们有几十个维度,如市场条件好、人数够多、政策条件要好、城市适合骑行等。第一批我们选择进入宁波、厦门、福州、杭州等8个城市。一开始的产品不可能完美,需要在实践中去摸索,逐步升级硬件、软件以及整个运营体系。具体来说,如怎么让车不流入农村、如何提高使用率、运维调度怎么做……在业务初期,我们建立了“哈勃系统”、“BOS系统”,通过智能化技术和工具提升运营效能。在线下,我们实行的是网格化和工程化管理,这样可以锁定到每一个岗位。我们将一个城市划分为多个网格运营,每个网格内的车辆维护情况、运营情况,云端的数据可以实时统计出来。人对了,事就对了。哈罗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1年多时间我们进入了200多个城市,这需要不断输出价值观一致和专业度高的人才。组织内部奖惩非常清楚,能者上、庸者让,江湖地位都是靠自己打下来的。我们也外聘一些“味道”匹配的人进来,如现在的CFO。他愿意来哈罗,也就愿意接受挑战。在薪资上我们可以给够,但做事还是要按照我们的规矩来,需要不断证明自己。这也是对人才的一种保护,如果一开始就身居高位、给他的时间很短、大家的期望值很高,着陆就会有问题。共享单车是个重资产投入的行业,需要精打细算。我们可以用技术还原每一个岗位的效率,每一分钱要花的明明白白,知道花在哪里去了。很多同行缺乏科研能力,连账都算不清楚。在战斗中,我们积累的宝贵经验带来了很多好处:第一、运营成本比对手低,效率更高。譬如我们一辆车运营成本3毛钱,对手需要1块多。这意味着我拿1亿美金,抵他们5亿美金,资金效率更高。第二,收益比对手高。我要考虑到即使没有投资人的钱,也能活下去。融资会让我们的成长速度更快,但不会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一定不是投资人和资本带来的,而是对生意本质的理解,一些不可被钱取代的东西。哈罗作为一个后发企业,在如此惨烈的竞争中能活下来,不是因为我们优秀,而是同行犯错太多。很多同行掉队不是我们出手打的,是因为他们没有关注内功和团队状况。企业如果被资本的风吹起来,如果是猪最后就会掉下去。谁在裸泳,潮水退去,就会看的清楚。我们即使在艰难的时候,其实也不把同行放眼里,因为我们知道这些队伍肯定会有问题,只要我们熬得住、坚持做自己。我们发现一些同行同岗不同酬、拿钱不干活的人大有人在。我们一个人能干的活,他们十个人才能干出来。现在我们也面临很多挑战:第一、对手在不断升级;第二、团队在快速扩张中,如何保持原有的价值观不被稀释;第三、如何保持良好的氛围。共享单车的局势现在基本稳定了,现在到了考验内功的时候。未来是否会有合并讲不清楚,这是资本的事。但我相信优秀的团队一定是主角,并来并去,这个生意总得有人干,投资人一定要挑最好的团队。做企业永远要坚持用户价值第一,这也是哈罗要造好车、造智能车的原因。当公司利益和客户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选择客户利益,这样才能走的长远。符绩勋:共享单车的想象空间正在发生变化2016年下半年杨磊找到我,表达了自己想做共享单车的想法。当时,ofo和摩拜起势很快,已经融资不少。面对杨磊我有很多疑问,作为后来者,如果没有优势很难超越它们。那次见面后,杨磊在两个城市做了试点,尝试一些市场投放。因为摩拜和ofo开始主要发力一二线城市,所以某些地域还有空间。调研之后,杨磊又找到我分享他的测试心得,在产品和运营上同竞品做了一些比较,也阐述了接下来的发展策略。他们在测试中的很多想法和心得,以及测试过程中的一些创新,是我在之前的共享单车项目中没有听过的,比其它家更超前。在产品跟运营上,其它家还是有点简单粗放,譬如说对于经济模型的测算,单车折旧年限的考虑,都比较乐观。与它们不同,哈罗一开始就把单车的运营考虑得很清楚,包括如何定位、如果运用电子围栏更好的管理车辆等。这就是产品的技术所在。打车这个市场中,滴滴、快的是通过APP掌握人与人的连接,而单车项目管理的是一辆车,这对产品和技术的要求更高。怎么能让单车不被乱扔进垃圾桶里,怎么能有效管理车的使用和骑行位置,等等,都是创业团队要考虑的事情。另外,单车这个市场跟汽车不一样,单车的半径很短,只有1-3公里,也就意味着即便当时ofo和摩拜拿了不少钱,还有很多城市是未覆盖的。所以,哈罗如果能够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先把二三线中小城市做起来,其实大家的位置差不多,也是一个对等的竞争。在那个时间点上,如果没有更多的钱,公司可能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我和GGV几位合伙人商量之后,决定再给杨磊一笔钱让他往前跑,同时也帮他引荐一些行业内的优秀人才共事。而单车市场的天花板有多高,坦白讲,在2017年上半年的时候,我内心其实也还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后来,当哈罗开始研究并考虑做助力单车的时候,我的想法就有了些改变。改变在于,这个平台所打造的出行方式,不再是短距离单车这样一个简单的市场。它把原来1-3公里的距离延长到3-10公里或者更多。也就是说,它的市场价值和想象空间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果能同时覆盖单车、助力车甚至共享汽车,那么这是另外一个出行路口,也可能去抢占滴滴、神州、一嗨租车等公司的市场份额。至于最后哈罗能否脱颖而出,这取决于公司还有团队本身的能力。杨磊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连续创业者,他有一种很强的韧性。比如最初他找到我时,我觉得切入单车有点不靠谱,脑子里有各种疑问,但我和他说去试吧,他就真的能够去试、去学,找出问题的根本,然后说服我他为什么能成。后期,蚂蚁金服投资了哈罗,不断加大对哈罗的支持,这也体现出了哈罗在产品和管理能力等方面提升。巨头的战略资源也能很好的帮助被投企业。但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战略投资可能是把双刃剑,前提是企业自身过硬,不要对所谓的战略投资太依赖,不管是资源上的依赖还是资本上的依赖,不然都会影响你的价值。企业真正的价值来源于自身的独立性,这是强大的前提,不然,将可能被绑架。在我看来,哈罗正在走向一个越来越独立的过程。
一起惠2018-07-04 09:28:43515 次
多位人士今日向雷帝网证实,社交电商拼多多将于下周向美国SEC提交赴美上市文件,高盛和中金将担任本次拼多多上市的承销商。拼多多官方表示,“不予置评”。不过,雷帝网获悉,这一消息已非常确切,下周就会有消息出来。过去的一年,拼多多像黑马一样杀出,在电商市场迅速超过唯品会,并正在向阿里、京东发起挑战。今年初,拼多多刚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在30亿美元,估值近150亿美元,腾讯领投,红杉参与。拼多多完成这一轮融资在市场上非常的火热,一些投资机构都还挤不进去。拼多多能快速崛起,有几个重要原因,比如,拼多多有非常优秀的团队,非常聚焦;拼多多关键点是“拼”;把一个个信息孤岛给连起来,获得巨大的流量;极致低价。当别人9块9包邮时,拼多多的价格就更低。当然,拼多多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近日多家商家在拼多多上海总部维权,身穿印有红色字体的“非法冻结商家资金”白色衬衫,高喊“拼多多还我血汗钱”。在京东618之际,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还接受了媒体群访,表示自己心里很难受,觉得很委屈。“我没有想到,这样一个规模的事情,被放大到这个程度,这是我工作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也是这么多年来,我妈第一次就我工作的事情打电话给我,询问儿子你怎么了。”黄峥说,商家到拼多多总部来维权背后的种种迹象显示有人在推动这个事情,但首先拼多多还是要反思自身的问题,拼多多已经到了这样一个体量,的确在影响很多人。据一位业内人士对雷帝网指出,拼多多之所以要急着上市,有几方面原因:1,抢在诸多不确定之前上市,成为社交电商第一股,对拼多多所有的投资人都会很好。2,拼多多转型需要更多资金。拼多多现在是淘宝模式,很多货品都是低价低质。未来若要转型,就需要优质产品,就不可能太便宜。用类似当年阿里的模式,拼多多的未来要像阿里通过天猫、支付宝赚钱一样,前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拼多多刚完成一轮融资,现在能上当然好,不能上,也没那么大影响,赶不上就再等,但早点上,当然最好。”当前,阿里、京东都成立了“打多办”,大危机来临前,拼多多早点上市,就拥有足够多的资金,深挖洞、广积粮,估值会很好。一位投资行业人士指出,拼多多如果现在上市,数据会非常好,是用3年时间走过京东10年走的路,国外的投资人都会买账。“现在上市对拼多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上述人士称,如果未来局面紧张,拼多多估值往下走,曝出更多问题,就更不划算。
一起惠2018-06-30 09:41:39359 次
这是一个创新创变的最好时代。当然,这也是一个轰轰烈烈的“先烈时代”。在移动互联网的新世界里,整个商业逻辑和市场逻辑都走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时代。创新创变是必然的,而“变则通”是企业的基本法则。近五年以来,各种成功都是基于创新创变。而成功概率最高,“造富”最热的都离不开移动互联网。诸如小米,京东,天猫等,近几年快速崛起的明星企业。又诸如“共享”下的“小黄车”等,基于商业模式创新创变而成功的企业。再如“平台”思维的携程等,基于移动端的服务与资源整合。能看到的成功都是“奇迹式的大成功”,都是“草根式”的的成功。这种现象,让大众对成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也让“逆袭”成为一种信仰。冷静下来,很多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的创新创变也是“批量性”的倒下,也是“行业性”的坍台。诸如生鲜电商,鲜果连锁。而“免费式的烧钱”行动无一例外的都和“地狱和天堂只差一步之遥”。这种“奇迹式的大成功”的背后,有另一种现象那就是“毁灭式的批量失败”,究竟背后有什么玄机?笔者专项研究表明:当前,有一种失败叫逻辑成功。这些曾经“逻辑很成功”的公司,你还记得吗这里仅以快消品B2B行业来分析,因为90%以上都倒闭了,最具代表性。先来看看这些逻辑很成功,结果很失败公司名录:再来分析一个众所周知的典型案例:案例1:店商互联成立于2014年,历经五轮融资近13亿元,已经是非常巨额的数字了。其业务曾经覆盖40个城市,超过42万家终端店铺,旗下无忧蚂蚁在全国加盟的配送站有2000多家。然而,店商互联一直没有找到可以持续的赢利能力和盈利点。最终在2018年资金链断裂,高管失联,人去楼空,只留下供应商和员工望洋兴叹。案例2:雅堂小超公开资料显示,起家于四川的雅堂小超一年之内在全国25个省市的加盟店突破了50000家,在14个省市拥有15个仓库,截至2017年12月29日累计交易额突破了160亿。并计划在2018年开设5000家直营便利店。为了抢夺终端,雅堂小超提供的商品价格普遍低于市场价的5-10%,并且每家加盟店补贴2-12万元,累计补贴超过5亿元,不少终端店直接“投怀送抱”。这种烧钱的行为,直接导致资金链断裂,投资人和供应商堵门无果。案例3:星利源(快消王)星利源曾经在全国排名第八,深圳排名第二。在2108年4月突然“断电”,停止运营,客服还建议去别家平台进货。星利源在2016年月交易额就突破了8000万元,用户数量达到40000家的进货宝,其APP已经下架所有商品。观峰咨询和国际咨询公司凯度有着如出一辙的研究数据:中国有小卖部月700万家,每年总计营业额约10万亿,占中国快消品零售额的40%,这是招徕快消品B2B平台商的根本原因。但是,尽管快消品B2B平台都找到了无可挑剔的“成功逻辑”,但最终的结果是“败的一塌糊涂”。提高效率和精细化,有错吗?毋庸置疑,商业的本质是效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商业的效率低,粗放运营到了必须改良和进化的地步。于是,基于提高效率和精细化运营的新商业逻辑出现。以快消品行业的商业市场为例。尤其是食品,酒水等快消品商业市场,仍然处在传统的“大批发”和“大流通”的“个体经营”阶段。这种“个体经营”受规模,运营体系的影响,其仓储,物流体系处在散乱状态,这种散乱的分散状态必然存在效率低,运营粗放的弊病。移动互联网到来,基于“平台和共享”的商业逻辑出现,仅食品,酒水等快消品就有十万亿的商业市场规模,如果能够通过“平台和共享”商业逻辑,实施“统仓通配”的集成化模式,把快消品“个体经营”的散乱粗放做以整合,理论上讲,仅仓储和物流费用就可以节约4-6%。试想,十万亿的商业市场,仅仅通过“统仓通配”的商业模式,就可以节省4-6%,这就是4000-6000亿的商业机会。于是,就有一大批以此为商业逻辑的创新创变的“草根们”,开始幻想自己能够创造一个集约化经营的商业逻辑,而且仅仅是食品,酒水的快消品就会有4000-6000亿的市场,如果拓展到整个商业市场领域呢?随随便便的成功就是万亿的商机。按照网络时髦的话说:这么一算,吓死本宝宝了。于是乎,基于提高商业市场效率和集约化程度的创业公司雨后春笋版的成立。这类公司,以传统批发商为“革命”的对象,开始于传统批发商谈“统仓通配”战略,描绘“平台+共享”的商业逻辑,宣传只有加盟这种商业航母才能不被颠覆的思想。有一家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成立于2015年,惨败于2016年。他们和传统经销商谈“统仓通配”,托管传统批发商的仓储和物流配送职能,承诺给传统批发商在仓储和物流配送方面节省4-6%的费用。并成立移动端的APP,实施线上下单,线下配送。一时间搞得风生水起,有模有样。当时,笔者就下了一结论,传统经销商很难进入这种平台。原因有三:一是仓储和物流配送是经销商的核心职能,也是连接市场的主要端口。把这个职能交给第三方,肯定担心丢失阵地;二是批发商的物流不是简单的送货,而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是客情关系维护和市场信息收集。丢掉物流配送职能就相当于和渠道商失去了联系,也相当于丢掉了收集市场信息的窗口;三是仓储和物流是批发商的核心商业机密和经营的“抓手”,明明知道“省钱还能省心”,也不可能交给第三方的深层次原因是担心被“架空”。笔者当时也给这家代表性公司的负责人讲了这些道理,但是这家公司负责人坚定的认为:从商业逻辑的角度看,非常成功,没有丝毫的毛病。而且坚定地认为,成功只是时间问题。盲从用户“痛点”,逻辑失误成必然为什么逻辑成功,运作失败了呢?笔者认为:逻辑成功,不代表一定能成功,也许意味着一定失败。从上述案例看,商业逻辑非常成功,而且符合社会和商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逻辑上分析数千亿,过万亿的机会也找不出毛病。笔者这里讲一个冷笑话,来解释下失败的根本原因。一对年轻人异地恋,男女双方内天各写一封信给对方,以表达思念之情。最后的结果是:邮递员和女方结了婚。这就是传统批发商明明知道提高效率和集成化运营,不仅可以省钱,还可以省心。也不愿意加盟的核心原因。在“统仓通配”的“平台+共享”的商业逻辑下,批发商担心自己的女朋友和邮递员结婚,这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有些痛点只是说明:痛,还可以快乐。现在基于解决“痛点”商业逻辑思维是主流思维。很多创新创变的群体,以为找到了“痛点”就是找到了成功的“支点”。其实,有些“痛点”里也蕴藏着“快乐”,这就是事物的两面性。基于解决痛点的“救世主”思维,也会把创业带上“断头台”。能不能识别需要解决,或者用户急切要解决的“痛点”才是创新创变成功的核心要素。比如,在酒类商业市场,也有提出“9分钟送到”的服务标准。后来也销声匿迹。顾客真的需要“9分钟送到”吗?从点菜到上菜,9分钟能上来吗?过度服务除了增加自身成本之外,还会给顾客带来“不舒服”。高铁的“你无需求,我无打扰”的服务理念,被乘客交口称赞。麦当劳可以不点餐坐半天的无打扰服务,以及自取餐食的“没有服务”,也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并称赞。有些“痛点”只是为了说明:存在即合理。从“痛点”的角度看,创新创变者需要理性对待“痛点”,识别具有商机的“痛点”。有些“痛点”是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或者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从商业逻辑上看,蕴含巨大商机,但是从操作上看,无法落地。这种痛点就是存在即合理。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整体进化式解决仍以“平台+共享”的“统仓通配”为例说明。商业的本质是效率,从效率的角度解决传统批发商的“痛点”,需要商业市场整体进化,而且竞争是进化内生动力。目前,商业市场,尤其是传统批发商,还没有走到4-6%决定生死的阶段。所以,尽管可以节省4-6%的费用,相比可能面临与“邮递员结婚”的风险,失去市场“抓手”的可能。他们宁肯少赚4-6%。从集成化的精细运营看,中国的商业市场差别比较大,商业市场发展和进化的层次比较多,且复杂。对于发达城市来讲,“统仓通配”的集成化运营时机基本成熟,而相对内地的县级市场而言,仓储和物流费用并没有制约批发商的发展。甚至绝大多数批发商已经自己购置了仓储,而资产增值又让批发商认为,仓储成本是可以忽略的。笔者认为,经销商的核心职能是产品的推广能力和渠道维护能力。仓储和物流是这两种能力的工具,单纯的从成本的角度理解批发商的仓储和物流是错误的。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说“平台+共享”的“统仓通配”集成化商业模式没有未来。只是说,需要时间,需要时间推动商业市场的进化,以整体进化推动行业发展。所以,不加辨识就认为逻辑成功就一定能成功的创客们,一定会成为“悬在半空”的先烈。再次提醒:有一种失败叫逻辑成功。从那些“逻辑很成功”的失败案例中,你有怎样的启发?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一起惠2018-06-28 08:57:48435 次
聚美优品被再度置于聚光灯下,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侧影。最新的跟聚美优品有关的消息是,它卖了一部分“老股”。5月28日,聚美优品宣布出售所持育儿网站“宝宝树”4%的股权,作价约8650万美元。新入局的投资人是互联网巨头之一的阿里巴巴,融资后宝宝树估值达约140亿人民币,此后,聚美优品还将持有宝宝树约3.33%的股权。而宝宝树也被传有望于2018年上市。作为宝宝树的早期投资人,该交易公布后,聚美优品的股价上涨了10%。她卷入了一场专利纠纷。2018年5月底,持续了一年的共享充电宝公司“街电”和“来电”的专利纠纷告一段落:在这场专利战中,街电以7局5胜的事实性胜利压倒了来电。而街电正是聚美优品旗下的公司——2017年8月,聚美优品完成了对这家共享充电企业的收购。它的财报仍是复杂的矛盾体。2018年4月30日公布的2017年财报显示:聚美电商业务的营业利润为9500万元,比2016年的1.42亿元下降了30%。活跃用户数、新增客户、重复购买率和合作商家几个关键指标的数据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毋庸讳言,流量变得越来越稀缺和珍贵,巨头之外的电商公司的业务都有下滑的危险。而加上街电投入带来的亏损,直接导致了聚美全年亏损3698万元。好的数据和坏的数据一起呈现,好消息和坏消息交相传出——聚美优品到底处在一个怎样的时刻?看上去,聚美优品的股价已经低得不能再低了,这是利空出尽还是有更大的麻烦?聚美一边巨额押注街电、一边投资宝宝树,还一边投拍电视剧,这是病急乱投医还是一张暗相勾连的版图?回到最重要的问题上: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聚美优品的价值是被低估了还是高估了?对“聚美优品还值不值钱”的追问,其实是一个关于未来的问题。而这个未来的起点,就是当下这个复杂与冲突交织,乌云镶着金边的聚美优品的当下——这是一个聚美的关键时刻。过去的一年,聚美优品几乎只做了一件事:花钱。围绕着“街电”业务,聚美花了大量的钱。2017年5月,聚美优品3亿元人民币投资街电,占其60%股份,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出任董事长,接着在8月全资收购了街电。街电提供共享充电宝服务,采用自助租借的机柜,将其充电机柜布放在合作的商场、电影院和餐厅等公共场所,用户通过扫描机柜上的二维码付费,即可取走,用毕在街电的任何一个网点将其归还。2017年,街电的扩张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在共享充电宝领域排名市场第一。截至2018年4月底,街电累计用户突破6000万,最高日订单达120万,覆盖了全中国200多座城市,并在部分城市实现盈利。从第三方支付数据看,街电稳居支付宝线下支付订单前三名。尽管街电的投入是聚美优品2017年亏损的主要来源,财报显示街电仅为聚美优品贡献了1%的收入。但这恰好是一个“新兴市场”早期症候的典型特征——市场规模大且快速扩张,但收入规模尚且有限。过了最初的爬坡期,能否实现规模化的收入,是这个市场能否被验证的关键指标。聚美优品并不希望2018年仍是街电的“烧钱年”。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街电2018年的目标为营收4-6亿元人民币,达到累计盈亏平衡。活跃用户数用户数1.5-2亿,全年日均订单80万单,年增长率300%。如果能实现这样的增长目标,至少街电能确保不再成为聚美优品财务数据上的负累,尽管尚不能实现规模化的盈利,但起码能证明它的增长性以及商业模式的被验证性——这至少能证明它是一个比共享单车更能直接带来现金流的生意。这在资本意志的考量上,就已经很重要了。但没有2017年的“花钱”,这一切都无从谈起。接下来,聚美还得为街电的升级花钱——纷扰了一年的专利纠纷暂告一段落,来电与街电的7项专利纠纷,街电连赢了5场,尤其是核心的租借专利上街电也赢得胜利,剩余的两项非核心专利,很快也可能被判无效。当初聚美优品用1亿元人民币构筑的专利护城河基本无虞。但除了专利护城河之外,产品的快速迭代更为重要,未来还有可能存在新的专利纠纷,街电可以通过产品快速研发升级进一步强化专利能力,但这同样需要花钱。聚美还把钱花在了影视上。2018年4月30日,聚美集团旗下的影视公司投资制作的电视连续剧《温暖的弦》登陆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并在腾讯视频、优酷视频、芒果TV网络同步播出。该剧首播实时收视率排名第一,首轮全集播放完毕后全网播放量破70亿,连续24天单日网播量排名第一。从题材上,《温暖的弦》既可以说是IT商战剧,也可以说是偶像剧,属于影视文化领域的安全和被鼓励题材。尽管这是聚美第一次试水影视制作,但从版权售卖和未来的潜在广告和IP收入上,还有颇多值得期待的地方。而在共享充电宝“街电”和影视剧两个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业务背后,有着一个共同的基本逻辑:流量思维。准确地说是流量的深加工。这意味着聚美的流量运营进入了深水区。根据业内人士对街电2018年的预期,如果街电活跃用户数达到2亿,商家资源达到300万,仅流量的价值将达到数十亿元人民币。聚美优品的用户以女性为主,通过街电,聚美优品还可以获得大量来自非女性用户的流量。而每一个共享充电宝本身,也因其分布在餐厅、电影院和商城等场景中,加之本身是一个移动的多媒体终端,极容易建立起围绕着消费场景的新零售服务——而这又回到了聚美优品的电商主营业务上来。这意味着聚美获得了新的流量来源,通过共享充电宝的激活、流动和渗入不同的消费场景,将这些流量进行了深耕和转化,最终成为了新的交易载体。如果仅仅当共享充电宝当作一个单一的“风口”,它显然不会具备那么大的想象力。更何况独立运营的街电在具备了更大的想象力之后,还可以在资本运作上独立发展,成为聚美优品电商的护城河与卫星城。影视剧的逻辑也很类似。姑且不论该剧已经盈利,为聚美优品2018年第二季度带来的现金流收益。仅从流量角度,《温暖的弦》作为一部商战剧和偶像剧,聚美优品的品牌植入和垂直产品植入也将为电商主业带来流量价值与品牌价值。而且作为一部影视剧,它还可以延展为其它IP形式。如今没有什么比内容电商和偶像效应更好的“带货”方式了。影视剧背后是明星,影视剧和明星共同的背后是流量,流量意味着曝光率和转化率——这个曝光率和转化率正是“内容电商”的核心。这也是聚美对于流量资源的一次再度开发。除此之外,聚美优品还投资了母婴社区宝宝树,后者的用户和聚美优品的目标用户重合度较高,也是聚美获取精准流量的重要渠道。以上三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业务布局,正是聚美优品流量来源,而这些流量的账面价值目前达到8亿元人民币左右。相较之下,聚美在流量获取上的总投资为9.82亿:街电已投资4亿,宝宝树已投资3.72亿,聚美影视计划投资2.1亿,已投资8400万——这些流量的投入相比当前的账面价值还略有亏损。但在2018年,无论是街电的增长数据还是影视剧的回报,加上出售宝宝树股权的收益,这部分的价值将陆续体现在接下来几个季度,以及2018年的财报上。通过这样的逻辑,聚美优品正在形成“流量获取——流量深加工——流量兑现”的生态,以及电商+新零售+数据服务的框架。该投入的钱和资源投入了,接下来还要继续投入,而回报也已经开始了。如果聚美优品不是一家上市公司而是一家普通的互联网企业的话,人们对这么一家公司的看法估计也不会那么苛刻。对这样的问题,聚美优品试图通过管理层回购股份来增强市场信心,同时也加强对公司的控制力,让公司更能按照长远的转型规划发展自己,避免受到太多短期目标的干扰。2018年4月30日,就在财报发布的同时,聚美优品宣布董事会已经批准了一项股票回购计划——该计划授权公司在未来12个月内回购总价值最高达1亿美元的股票。这意味着包括创始人兼CEO陈欧在内的公司管理层准备接着all-in,不准备下船。无论是转型这件事,还是重新思考流量价值和布局多元化业务这件事,都得all-in。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陈欧说,他希望人们看到聚美优品是“一家没有边界的科技互联网公司”,而“没有边界”这件事,资本市场通常是希望看到的。当然它的前提是“更好看”的财务数据,当all-in投入的大头都放进去,也把财务数据拉到底之后,接下来触底反弹是一件可以预期的事儿。这就是聚美优品在“关键时刻”所有的纠结、矛盾和乐观的所在。
一起惠2018-06-08 10:01:40340 次
左手社交、右手电商的小红书成功引起了大佬们的注意,5月31日,即将迎来“五周岁生日”的小红书宣布公司完成了新一轮超过3亿美元融资,一众投资机构中,电商霸主阿里和社交寡头腾讯赫然在列。电商市场早就是红海一片,能获得两大巨头同时青睐,足以证明小红书的“社交+电商”模式已经杀出重围。不过,高处不胜寒,1亿“小红薯”能否撑得起30亿美元的估值,小红书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一条明星效应、粉丝流量带货的“妖路”“这是范冰冰在小红书上分享的她在用的抗皱眼霜,价格也不贵,买下试试啦。”“小红书上可以放心海淘,基本上没有假货。”“过几天要去泰国旅游,先到小红书上查下有哪些好玩好吃的。”这些都是小编身边“小红薯”们嘴里的小红书。小红薯即小红书的粉丝用户群。2013年7月小红书在上海成立,截至2018年5月“小红薯”已近1亿,其中女性用户占九成。用户的上述体验实质上概括了小红书之所以迅速蹿红的原因,不同于一般的电商平台,小红书用一种“不做电商”的姿态来做电商。“小红书是一个社交-电商平台,而其他平台首先是一个电商。”有投资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一般的电商平台是先有消费需求,然后消费者到电商平台上寻找想要购买的商品;而社交电商则是从社交入手,通过优质内容分享引导至交易。”“社区+电商”的玩法不是小红书独创,但是小红书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妖路”——明星效应、粉丝流量带货。从林允、范冰冰、戚薇、张韶涵的分享入驻,再转化成高质量的图片和原创内容、经过推荐的海量的信息,之后吸引各路KOL形成独特的UGC氛围,最后落入成为带货变现的套路,一个完整的“社交+电商”闭环就实现了。小红书上的明星入驻大部分都是自主行为。毕竟在高质量图片、原创内容、海量信息的平台上,明星入驻获取关注度是一件好事,2017年入驻的林允从明星高台下凡,在小红书刮起一阵“邻家少女风”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从演技垃圾的“星女郎”黑料到“被演戏耽误了的美妆博主”、“新一代带货女王”,林允确实在小红书上实现了翻身。仔细思考一番,小红书完全就是明星转战美妆博主的跳板,是一个吸睛的营销魔盒!由明星发酵的“同款”一直占领着消费市场的半壁江山。不仅仅是小红书,越来越多的品牌重视代言明星的每一次的亮相,甚至连街拍都成为商品的新战场。行内人士甚至直言:“带货力”是衡量明星商业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小红书的魔力在哪里?“内容+社交”安身立命电商的世界是复杂的。这一点从天猫的GMV在5年内从2000亿翻跃至2万亿,上涨10倍;从第二大电商巨头京东去年GMV近1.3万亿,增幅37%就能看出端倪。在电商的版图里,淘宝、天猫、京东仍是品牌未来几年电商营销的主阵地。然而有趣的是,在巨头的厮杀里,总会有人幸存。网易严选、淘宝心选等平台开始受到追捧,而小红书、抖音等以内容为驱动的电商种草平台开始兴起。电商模式上的硬碰硬,小红书甘拜下风,但是相对可靠、中立的UGC用户原创内容)信息建立起的竞争壁垒,得以让小红书安身立命。UGC社区和跨境电商是小红书的两大运营模块。打开小红书APP的首页,你看到不是明码标价的商品,而是一张张丰富多彩的生活图片,有美丽的风景,有朋友的相聚,不同的陌生人在分享他们各自的生活。在小红书的UGC社区,用户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笔记的方式分享吃穿玩乐的生活方式,展示你的生活品质,从美妆、衣物到旅行、酒店,小红书上标记着1亿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分享的威力在明星效应之下被无限放大。当范冰冰、林允们在小红书上一反明星“高冷”形象,如邻家女孩一样介绍她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洗发水时,很快就有千千万万的“小红薯”们争着要“剁手”。凭借着明星们的强大号召力和内容,小红书的流量变现能力一直在稳步增长。官方发布的成绩包括:2015年末,小红书刚刚上线电商功能半年,即完成7亿元的销售额;2017年6月周年庆,两小时卖了一个亿。回顾小红书发家史,从内容起家的小红书做的最正确的决策就是:电商负责赚钱养家,内容负责貌美如花。凭借优质内容传播的杀出一条血路的小红书深深知道传统电商这条路太难走了。“基本上跟电商相关的会和采访,我都是能躲就躲的。”小红书联合创始人瞿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跨境电商或是垂直电商太容易碰到天花板。在行业人士看来看来,小红书能够在资本市场上沉寂近两年后重获青睐,并接连获得腾讯和阿里这两大互联网巨头的重视,或许正是因为该平台对于内容的专注。对目标用户的精准定位是小红书的另一大法宝。小红书内容是滚雪球的模式,95后产生的内容占大部分比例。而且随着用户族群的改变,小红书的品牌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明星的入驻带来了中高端产品的曝光、用户年龄越来越小年轻化产品越来越多……小红书打造的好玩的调性和有趣生活方式,令年轻人不断打call。被阿里、腾讯追着投,巨头们开始“流量收割”联合赞助《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是小红书一次成功的营销战略,让其媒体曝光量大增,而在业内造成更大轰动的是其新一轮融资同时惊现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的身影。电商发家的阿里和社交崛起的腾讯都押中了小红书,看重的正是电商红海中,社交电商这股新鲜势力的崛起。阿里和腾讯的入局,被认为是互联网巨头对流量的一次“收割”,可能不久后我们就会在小红书上看到淘宝链接。正如此前阿里投资微博,把微博变成了阿里电商链接和淘宝广告的大卖场一样。而对于小红书而言,借助这两大靠山,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变现能力。回顾近几年中国电商产业的发展,很有趣的一个现象就是,随着中国人均消费能力的不断升级,淘宝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被改变,原本固若金汤的阿里帝国迎来了一波波新对手的正面挑战。新型的社交电商平台层出不穷。除了小红书外,异军突起的还有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的拼多多借助团购模式,低成本地获取了巨大流量,不到三年时间,就实现了月流水400亿;同样唯品会也通过发力社交电商迅速走红。投资界整理发现,国内的内容社交的电商平台并不少,主要分为以下几类:B2C类平台:小红书、美丽说、蘑菇街等;B2B2C类平台:云集、环球捕手等;导购类平台:什么值得买、美柚等;拼团模式:拼多多、京东拼购、洋码头“砍价团”、苏宁易购拼团等。在社交电商新势力不断崛起之时,阿里和腾讯都坐不住了。阿里和腾讯,一个是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一个是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却在社交电商上都看到了自己的短板。阿里希望获得高质量的社交用户和原创内容,以此提高用户粘性,腾讯在希望将社交流量变现,导入商业品牌,形成“社交+电商”的完整闭环。同时投资小红书是腾讯和阿里在社交电商领域下的又一个重注,此前两者已经有过多轮较量。4月11日,社交电商拼多多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在30亿美金左右,估值接近150亿美金,由腾讯领投,红杉参投。在2016年7月公布的拼多多B轮融资中,腾讯就是投资方之一。而阿里除了上线淘宝特价版和淘宝直播、淘宝短视频等新的内容形式外,还积极和第三方社交平台如抖音、微博、陌陌等展开合作,借助社交平台的带货能力,用户数量和粘性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资本的涌入之下,社交电商这把火可能还会烧很久。小红书本次D轮融资投资方名单中,一批VC/PE机构选择继续跟投,比如金沙江创投、纪源资本、真格基金,这三家机构此前曾参与过小红书多轮融资,元生资本则是新加入者。艾媒咨询预计2018年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达76900亿元,移动端交易额为57370亿元,占比74.6%。社交电商的新风口已经到来。小红书历史融资红到发紫的小红书还能被“翻”多久?小红书背后资本有腾讯、阿里作为靠山。腾讯有社交流量、阿里的电商帝国,小红书作为“巨头的宠儿”似乎可以高枕无忧。但实则,本次阿里看上的无非是小红书的两大优势:一是小红书年轻用户群体;二是小红书在社交内容上的沉淀和突破。但江湖中有一句话说的妙:阿里入局,寸草不生。不知道阿里此时是要做财务投资人的角色还是战略投资人呢?当下小红书的内容属性占据主力,电商功能并不完善、商品种类不齐全。但是如果加大电商力度,社群氛围若被打破,却又容易适得其反。互联网巨头都打着各自的算盘。小红书一直努力在内容和电商跷跷板上保持平衡,阿里的入局,为这种平衡增加了变数。与此同时,想要拓宽变现渠道小红书同样面临着传统电商们还未克服的难题,比如供应链、商品质量等。物流是决定电商体验的基础,也是电商的一大核心价值。菜鸟网络作为阿里巴巴的战略支柱,曾被马云定义为阿里巴巴继电商平台、蚂蚁金服之后的第三极。然而,在小红书上,物流却成为了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多数用户反应,小红书物流太慢,而且会出现“物流信息不显示,联系客服也不进行处理”的情况,严重时致使很多用户弃用小红书。物流是线上线下商业融合的高速公路,如果一条高速公路没有信息指示灯,并且时常堵车,那么即使线上打通的再好,变现落地也是不尽人意的。因此,若想在电商服务商与优质内容齐头并进,小红书必须在物流配送仓储服务问题上加大马力。货真价实,优质生活一直是小红书主打的核心特色,如何在假货泛滥的电商市场上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小红书同样面临考验。结语知乎上有人这样评论:“小红书更像是一个明星加持的媒体平台。类似范冰冰等明星的笔记里确实有些干货,但是其他好多明星就不是了,一篇笔记没啥技术含量还骗了好多赞。原先我认为小红书就像女生专用的知乎一样存在。没成想明星霸屏之后变得这么质量低下。”明星KOL大量入场,让“小红书”的定位潜移默化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人将小红书与微博进行类比,过度的明星效应如果让小红书变成了“红微博”、“粉知乎”,那么小红书也就不复存在了。即将在6.6日迎来周年庆的它,未来还能翻阅几年呢?
一起惠2018-06-07 10:52:28425 次
作为长期关注家居家装产业发展、深耕产业研究的作者,我们在家居家装行业有时会被问到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想在XXX领域创业,你觉得还有机会吗?”、“家居家装行业还有哪些投资机会?”、“能不能给我们对接几个投资人”,又或者“你们觉得XXX行业里哪几家企业做得好?”等等,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没有统一的答案,但其实是行业人士特别是家装家居创业大军们关心的话题。5月18号,我们在北京举办了一场近千人参加的大型家居家装行业峰会,邀请了超过二十位精英创业者、企业高管和投资大伽到场,也围绕新技术创新、全屋定制、智能家居、新零售、赋能商业新时代等话题展开了很多的讨论。峰会上不同观点的交锋、新事物新技术新场景的浮出水面,再加上从各个角度展开的对行业痼疾的理解与分析,在给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让经受了“迭代”的产业痛点浮出水面。在经过了两周时间的沉淀与整理之后,我们发现新的行业痛点已然产生,有必要将已经形变的产业痛点“公之于众”,而弄清楚这些产业痛点的根源和成长路径,将会变相为提出上述问题的读者们提供新的思路。因此,亿欧家居这次将以多位家居家装行业投资人的观点为基础,推出“投资人说丨家居家装行业痛点篇”和“投资人说丨家居家装行业趋势篇”上、下两篇选题文章,希望能够为行业人士提供一些有效信息。家居家装行业的痛点,可以分为五大类家居家装行业的参与者有很多,传统企业、创业者、投资人、上市公司、观察者、设计师、产业工人及建筑工人、监理人员、配送人员等等,以家装企业为例,无论是从获客营销、设计签单、施工管理到最终交付的任一环节中,都存在或大或小的痛点。就像联创永宣管理合伙人高洪庆所说的一样——“家装行业浑身都是痛点”。这一点也是导致家装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发展速度一直赶不上其他行业的原因。而要想让包括家装产业在内的家居建材4万亿大产业的发展提速,就必须要从其痛点入手。总的来说,在亿欧家居看来,家居家装行业的痛点集中在五大方面:一是工业化思维难以普及,二是信息不对称性过于严重,三是用户需求无法用统一的标准加以衡量,四是家居智能化一直难以普及,五是行业缺乏一场真正的技术变革。痛点一:工业化无法普及,家居家装行业就仍然是纯粹的传统行业在过去几年里,家居家装行业发生了很多变化,到2018年进入了混沌期。混沌期的标志就在于市场端、消费端和工厂端、设计端都发生了变化,而原有的生态和作业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正如高洪庆在前不久峰会上的圆桌论坛环节所提到的,“以前我们谈很多的互联网家装,但这个概念如果停留在以前的模式是行不通的,真正能对行业进行改造的不是互联网化。”因为互联网化只是一种呈现,其核心和本质的商业模式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在他看来,消费者端已经发生了明显升级,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已经变得非常明显,而硬装标准化、软装个性化已经成为了不少企业布局的方向,在平衡标准化与个性化、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用到工业化思维,因为工业化思维才能给这个行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效率提升,这一点非常重要。高洪庆补充道,“如果不用工业化的思维来改造传统家居行业,那我认为这个行业依然是传统行业。”正如我们所了解的一样,家装产业的核心痛点之一在于难以实现高效交付,但在工业化思维的引领之下,企业的管理体系和生产效率将得到较大的提升,这里面也就存在着新的发展机遇。如果企业依旧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可能还有几年时间能让大家维持现状,但往前迈步的机会就拱手让给其他率先布局的企业了。痛点二:家居家装行业最大的痛点是靠信息不对称赚钱对于体验过装修难题的用户而言,信息不对称确实是一个让他们很心烦的话题,有时还会让人觉得非常痛苦。但信息不对称这一点在未来有没有机会改变呢?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姚亚平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认证:1)设计师不只靠设计费挣钱,增项、产品费用才是大头。在家装行业,普通房屋的设计是按一平米多少设计费来计价的,但家装设计本身是一门复杂的活,会涉及到前期的出图和中后期的调整。而往往设计师与装饰公司会优先或只能提供相应合作方固定的几种产品,也是设计师会优先推荐的,这也是姚亚平认为多数家装设计师已经沦落为产品销售的原因。2)利益分配机制和用户机制不匹配是导致家居行业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家装行业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用户痛点很多,设计师光做设计无法赚钱,供应链企业只有量大了才有机会赚到钱等等,这些痛点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是——“行业需要被革命化”。家装体系要想走向成熟,必须要用一套新的模式来做,而这套新的体系必须要能够解决利益分配机制和用户机制不匹配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未来家装行业在行业规模的扩大、成本的降低和碎片化结构提升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成长空间。不过,在亿欧看来,这个痛点的弊病太大,短期内无法真正解决,而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有企业率先冒出头革掉自己的命。痛点三:“家装就是这么一个事,但凡涉及到个性化就会出问题”熟悉家装行业的人都知道,全屋定制之所以发展得快,是因为定制化是备受消费者青睐的模式,它的背后代表着“个性化”。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的需求永远是非标的,如果单纯以标准化的方式来做家居家装,那愿意买单的消费者永远不会占大头。广济创投合伙人苏新义跟亿欧家居作者曾经聊到过一点,目前,家居厂商的实体生产能力其实是过剩的,同时他们在个性化和定制化方面的能力是有缺失的。这两点的不同导致了消费者需求难以被满足。如果光做个性化就会极大地提高了单个订单的时间、人力和财务成本,但标准化这条路径也无法让多数人满足,从这个角度来看,家装行业的进化还需等待一段时间。痛点四:家居智能化难普及,根本原因是“不发达的大脑”和“残缺的四肢”近几年来,智能家居在媒体报道、大众视角、大公司产品攻坚战中频频亮相,但这个行业真的实现了智能化普及吗?智能家居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吗?其实并没有。分享投资联合创始人崔欣欣表示,国人的居住环境并不缺乏智能化,真正缺乏的其实是功能化产品的大量普及。这句话的意思是智能家居产品的应用性还不够充分,很多产品对用户业说并不具备真正的吸引性。在当下,智能家居产品的全貌并不是一体化的,崔欣欣形容它为“不发达的头脑”和“残缺的四肢”的组合。因为头脑和四肢没有办法连接起来,所以很多在家庭智能体系中的判断工作、系统思维就无法产生效用,自然而然也就不能完成数据判断和处理工作。因此,智能家居产品和用户之间的桥梁还没有搭建好恰恰就是使智能家居整体发展受限的原因之一。痛点五:VR、AR发展受限,行业缺乏一场真正的技术变革VR在家居行业的应用也已经推进多时了,亿欧家居前不久在《VR、BIM、3D云设计盛行,家装产业凭借新技术变革追赶潮流前线》文章中也有提到几起近三年来VR家装领域的投资事件,然而,近一年以来VR家装的发展却不如人意。对于VR存在的问题,华映资本合伙人章高男告诉亿欧家居,它最大的问题在于颗粒感过强,真正的虚拟现实至少要达到没有颗粒点的感觉,这跟采用的设备关系很大。另外,眩晕感、延迟感还有视角问题等问题也无法避免。而AR目前发展也不成熟的原因也是因为底层技术和架构发展受限。在他看来,人类对视觉交互和效果的追求肯定是越来越好的,对优质体验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而倒推到家居家装行业上,应用场景就会越来越受限。一旦人们的新鲜劲头一过,对产品的需求就会大幅降低。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技术应用未来没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只不过由于技术受限,暂时还达不到罢了。亿欧家居认为,家居家装行业其实一直缺乏一场真正的技术变革,它不仅是迄今为止还没有被彻底工业化改造的行业,同时还是技术创新力量较弱的土行业。现今,大多数新技术领域的聚焦重点停留在获客营销阶段,只有少量企业开始试着往核心的施工交付阶段发展,但光这两类是远远不够的,接下来,行业还有待发生一场更大规模、更进一步的技术变革。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进行探讨。纵览行业全局,难道家居家装行业的痛点只有上述五个吗?并不是,行业的痛点数不胜数,而每一类提出的痛点又包括很多个小问题,而任一问题的出现都会带来新的创业机会。实际上,痛点虽然限制了行业的发展速度,但同时也为行业趋势提供了新的方向。在下一篇文章中,亿欧家居将着重讨论家居家装产业在2019年的发展趋势,敬请期待!
一起惠2018-06-06 10:11:05261 次
小米上市已进入到关键进程,有香港媒体称,小米于周四(7日)进行上市聆讯,最快月底招股募集资金70亿美元(约546亿港元),计划7月上旬挂牌。又有消息称,小米IPO计划通过CDRs形式在内地发售30亿美元,占IPO募资总额30%;其余部分在香港发售。这意味着小米可从资本市场募集100亿美元。最近说法是,目前在香港中环流传的承销团名单可以称之为极其豪华;包括3家国际大行和6家中资行。其中6家中资行分别是,中金公司和中银国际、农银国际、建银国际、工银国际,另外还有招银国际;3家国际投行分别是瑞信、德银和摩根大通。实际上,小米不仅自身在壮大,还形成了一个小米生态链,且蔚然成型。如今,小米和顺为资本共投资百家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手环生产商华米作为小米生态链一员还在美国上市。雷军的理想是要做一家伟大的公司过去几年,小米相继投了爱奇艺、美的、OFO小黄车、积木盒子、51信用卡等。小米平台上的很多产品如小米手环、小米净化器、小米耳机等也都是小米生态链企业生产。小米在投资领域的布局理念是:1,以参股不控股的方式与成员企业建立纽带,对成员企业持股比例控制在10%到20%之间。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成员企业发展的独立性和冲劲,理顺成员企业与小米之间的利益关系,确保利益一致性,第三是享受成员企业做大后的投资回报。2,价值观、产品观、方法论的传导是整个生态系统繁衍下去的根本。小米以不赚快钱、做最好产品、追求高性价比、坚信互联网模式是先进的,提升效率、改造传统行业为价值观,向生态链企业输出,提升凝聚力。比如,从手机开始,到智能硬件到生活耗材,其设计端均保持简约风格,去除多余的装饰,功能端仅保留核心功能;通过多重内测环节,上市前即经过苛刻的品质检测,上市后返修率和投诉率低,此外,秉承低毛利策略,降低消费者尝试的门槛,优质低价的商品上市初期即可快速放量。3,输出品牌背书资源,提升产品市场关注度。对于初创企业而言,自主品牌获得市场认可是一个漫长过程,但如果贴上小米的标签,就可以短期内迅速提升关注度,缩短市场培育期。具体来说,对于通过小米内测的产品,对科技类、极客类相关产品的开放小米品牌;对以智能家居、消费类硬件、生活耗材为主的产品向其开放“米家”品牌。4,给予渠道资源支持,线上渠道高转化率及线下渠道快速铺设,加快铺设加快初创品类上量速度。今年4月25日,小米CEO雷军在武汉大学举办的小米新品发布会上公开了4月23日小米董事会通过的决议:小米向用户承诺每年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手机及IoT和生活消费产品)综合税后净利率不超过5%,如超过小米将把超过5%部分用合理方式返还给小米用户。在发布会上,雷军主动提出:有人质疑,这么低的利润率,怎么能够保证小米的持续竞争力?雷军的回答是,通常世界级创新,不是靠暴利堆出来的,像谷歌这样的公司,最初都是靠几个人用聪明才智干出来的。“事实证明,小米正是通过坚持创新科技和顶尖设计,才做出远超消费者预期的产品。”雷军的理想是做一家伟大的公司,当然,小米承诺每年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手机及IoT和生活消费产品)综合税后净利率不超过5%的说法受到了外界争议。产生争议的重点在于,雷军是在小米手机的新品发布会上宣布了这一消息,在手机行业只有苹果等极少企业可以做到综合税后净利率超过5%。而如果排除小米手机,类似小米手环、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移动电源及小米生活消费产品综合税后净利率的确能超过5%。如果这项标准执行,这些产品的价格会产生极大冲击力。用雷军的话说,大众消费商品应该主动控制合理的利润,这将会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贪恋高毛利的举措都将走向一条不归之路。小米的投资也存在一个逻辑。据知情人士对雷帝网透露,小米最核心产品是小米手机,围绕着手机,小米有三个产品圈层:第一圈层是手机周边商品,基于小米手机已取得市场影响力和庞大的活跃用户群,小米周边是小米有先天优势的第一个圈层,如耳机、音箱、移动电源等。第二圈层是智能硬件,小米投资孵化了多个领域的智能硬件产品,如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电饭煲等传统白电的智能化;也投资孵化了无人机、平衡车、机器人等极客互融类智能玩具。2014年到2016年,小米先后投资了27/28/22个智能硬件产品,相当于15天就投资一家公司,为以后物联网布局打下硬件基础。第三个圈层是生活耗材,如毛巾、牙刷、旅行箱、跑鞋和背包等。一方面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满足米粉追求高品质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是科技公司属性决定产品生命周期具有不确定性,生活耗材类商品能对科技公司不确定属性产生巨大对冲作用。小米手机作为核心,这些周边生态链产品则增强了小米生态的粘性,使得小米越来越强。晨兴资本是小米IPO大赢家小米在创立的前4年,平均每一年都有一轮融资:2010年底,小米完成A轮4100万美元融资,投资方为Morningside、启明和IDG,估值2.5亿美元左右;2011年12月,小米完成9000万美元融资,估值1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启明、IDG、顺为基金、淡马锡、高通、Morningside;2012年6月底,小米融资2.16亿美元,估值40亿美元。2013年8月,小米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达100亿美元。2014年12月,小米完成11亿美元融资,投资人包括All-stars、DST、GIC、厚朴投资和云峰基金等投资机构。招股书显示,小米CEO雷军持股31.1296%,为大股东;晨兴资本持有17.193%股权,为第二大股东,小米总裁林斌持股13.3286%,为第三大股东。此外,顺为资本持有约2.91%股权,小米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黎万强、洪峰及刚刚退休的小米联合创始人黄江吉分别持有3.2375%股权。小米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德持1.5494%股权,小米联合创始人,退休的周光平持1.4317%股权,小米联合创始人、小米电视负责人王川持有1.1149%股权。当前,小米执行董事为雷军、林斌,非执行董事为顺为资本CEO许达来、晨兴资本合伙人刘芹,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陈东升、前金山软件CFO王舜德及一位香港李姓富豪。顺为资本和晨兴资本都是小米重要的盟军,彼此一起投了很多共同项目,类似欢聚时代等。尤其是顺为资本是小米的重要合作伙伴,彼此在小米生态链上有非常多的投资案例。顺为资本CEO许达来曾对雷帝网表示,小米和顺为合作投资的企业中,未来会批量诞生具有IPO能力的优秀公司。“小米也有一个很强大的投资团队,顺为资本和小米的投资团队之间应该是兄弟关系。”许达来说,小米和顺为资本追求的目标会有所不同,小米主要追求战略投资价值。而顺为资本主要追求的是财务投资价值,给LP带来丰厚回报最重要。
一起惠2018-06-06 10:07:59344 次
今天,虎嗅推送了一篇《小黄车快黄了》的头条文章,披露了最近ofo大裁员、业务缩编、资金链紧张等负面消息,直接将其放到火上烤。对此,ofo回应还算是比较迅速,联合创始人于信出面反击,斥该文为“无稽之谈”。不过,由于目前共享单车市场现状堪忧,在摩拜卖身美团之后,外界对于另一行业巨头ofo能否独立走下去持有怀疑态度,也是很正常的一种思路。我个人觉得,虎嗅这篇文章虽然标题有些大,但里边的内容很多还是在理的。用户退押金较顺畅,表明ofo经营仍正常众所周知,ofo面临的困局并非个例,而是共享单车行业整体表现的缩影。在此之前,大批的共享单车企业倒闭,原因非常相似:无法实现基础业务的盈亏平衡,非理性竞争提前把钱烧完了。这句话用在ofo身上同样成立:在风投资本加持下,ofo和摩拜这两年大举扩张、超量投放,过于强调市场份额,却忽视了成本控制和精细化运营。最终,它们在短时间就获得了大量份额,却没有办法建立起商业模式和竞争壁垒,更别提实现基础业务的盈亏平衡了。即便是较少在市场营销上烧钱的哈罗单车,去年的经营亏损也高达5亿元,不难推测ofo和摩拜的亏损金额更要远高于此。在此不久,ofo取消之前推行的免押金政策,仅在少数几个城市保留,大部分城市的用户如果想骑行小黄车就必须交纳相应的押金。在面临着哈罗单车等免押金扩张冲击的情况下,ofo此举可谓是逆势而上,也从侧面反映出其资金链紧张的情况确实存在,以至于不惜冒着流失用户、牺牲部分市场份额的风险。对于ofo来说,外界的质疑带来了最直接的现实影响:用户再次恐慌性退取押金。就在前几天,不少人还在声讨小蓝单车,指责后者停止运营一年仍无法退还自己的押金。所以当《小黄车快黄了》出来后,听说小黄车的情况不佳时,很多人的恐慌心理顿生,急于退掉押金以免利益受损。我在朋友圈就看到不少人晒出退取押金的截图,嗯,多数是媒体或自媒体老师。虽然在退押金的流程中设置了一些小心机,但整体上来看,ofo用户目前退押金还比较顺利。这当中可能有部分因素是ofo对于今天危机处理考虑周全,保持退押金渠道畅通,以平息事态影响。但同时也表明ofo的资金链或许还没有到一个严重的程度,至少目前仍可以保证业务正常运转。左右不逢源,ofo想脱离滴滴却难投阿里事实上,与小蓝、小鸣等相比,ofo已经足够运气。它不但早早地拿到了滴滴的巨资投资,并在规模和品牌上领先一干对手。但ofo也有自己的致命问题,那就是管理层与大股东的纷争对立,影响了企业运营和发展。这年头创业是否成功几乎一半要看干爹的实力,在国内互联网行业中滴滴的实力仅次于BAT,而且双方业务存在着互补性。滴滴的大手笔投资ofo本来是一件好事,当时外界也比较看好两者的合作。但凡事都有双面性,滴滴投资后派驻的空降团队比较强势激进,ofo管理团队不愿意权力被架空,双方由合作转为对立。滴滴空降团队最终撤离,但双方之间的矛盾却不断激化升级。滴滴给出与摩拜合并等建议,ofo管理团队直接拒绝;同样ofo管理团队的一些经营决策,滴滴也不予配合。内斗的结果是,ofo无法以更合理更有效率的方式展开运营,其中最关键的融资问题也迟迟得不到解决。为了摆脱滴滴的控制,实现独立发展,ofo一度萌发了重新找干爹的想法。在BAT中,百度已经策略转型、退出了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而腾讯则一直坚定地站在摩拜这边,可供选择的巨头并不多,于是ofo想投入阿里阵容。但是可惜此时的形势不同了,阿里手下已经有了性价比更高、势头更好的哈罗单车,对ofo的兴趣大减。虽然阿里领投了今年3月8.66亿美元的ofoE2-1轮融资,但其出资多是以抵押借款17.7亿元的债权而非股权。这与当年不太看好锤子的做法非常类似,反观阿里对哈罗多次追加股权投资,意味着在阿里看来ofo的重要性已经大大削弱。可以说,现在ofo的境地有些尴尬和被动。一方面和大股东滴滴闹僵,失望的后者甚至干脆自建品牌青桔和托管小蓝进入共享单车行业;另一方面想投靠阿里却又不被重视,ofo一心想嫁入阿里阵营,但阿里却只想花最少的钱得到它的身子(核心固定资产)。一旦真的资金链断裂,在现有市场环境下,几乎很难有资本愿意接手,将面临破产被肢解的命运。理性权衡利益,ofo重回滴滴怀抱概率较大目前共享单车已经步入巨头收割的时代,任何一家想独立发展都不太现实。摩拜率先放弃了,哈罗则纯粹更像是平台的供应商,如今看来ofo也基本没有这个可能。早前摩拜被美团收购时,还有人感叹创业不易反被资本吞噬。如今我们回过来看,其实摩拜管理层的选择非常明智,能够在恰当的时机卖掉自己也是创业价值的一种体现。在目前的形势下,除了现有股东之外,已经很难有其他人出手相救。目前重要股东中,滴滴和阿里是最有影响力的两家。阿里已经有新欢哈罗单车,后者的不良资产包袱轻而且非常听话。相对而言,ofo与滴滴的利益更加接近,滴滴当年可是认认真真和ofo结婚过日子的,只是脾气有点粗暴而已。我想最终ofo管理层还是有可能向滴滴服软,寻求后者伸出援手。经济学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即假设人是理性的,会尽力实现利益最大化。在企业和行业形势好时,管理层往往可能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激情,而最后关系到企业存亡和自身利益时应该还是会回归理性中来。解救ofo,也是在盘活管理层在公司的股权价值,尽管现价不如当初但多少都是赚到。另外退一步来说,这样还可借机重塑自己的个人形象,否则哪个投资人会愿意再投一回与大股东对着干的创业者呢。同理,滴滴是ofo目前还是仅次于创始人戴威的第二大股东,身为理性的投资者不可能坐视自己的资产权益贬值直至清零。而且ofo现有的业务和资产,当前对于滴滴的整体策略仍有较大的价值,可以帮助它迅速在国内和全球进行布局,防御美团、优步、口碑等对手的渗透和进攻。因此,只要ofo管理层率先低头服软,滴滴应该还是会伸手相救,接管ofo的整体运营,毕竟两者有着相同的商业利益。届时,ofo品牌仍然会继续存在,但大裁员调整和创始人团队的出局则不可避免。在商业面前,所谓情怀始终是要让位给利益的。
一起惠2018-06-05 10:32:16375 次
回顾本周重要电商新闻,整理如下:6月1日零点过后仅13分钟,天猫服饰行业成交额就超去年全天。手机电器行业8小时成交超去年全天,开场10分钟内苹果、海尔、美的、奥克斯等品牌成交纷纷破亿。小米8新品在天猫全球首发,60秒就被一抢而空。刚在A股上市的科沃斯,扫地机器人DJ35一分钟销售近5000台。AAPE在半小时完成日销10倍的销售,潮牌CLOT开场48分钟完成去年618所有销售。天猫618首日仅一小时,激光导航扫地机、食物垃圾处理器、抽湿器等都是同比十几倍乃至二十几倍的增长,蒸汽拖把更是同比增长100倍。数据显示,京东618开场一小时,累计下单金额达到50亿元,同比增长130%。618首日,卧室、客厅、儿童等家具销售额均达去年同期的2倍以上,家具品类全天销售额达到了去年同期的2.48倍,拍卖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126%。家居日用品类中,一次性用品类目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10%,销量同比增长180%。收纳用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20%,知名收纳品牌禧天龙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7倍,爱丽思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倍。雨伞雨具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00%,调性伞具品牌蕉下销售额同比增长近5倍。家装建材品类,618活动仅开始30分钟,销售额突破去年6月1日全天;全天销售额同比增长近200%。“购物分享社区”小红书发布内部信,宣布刚完成了一轮超过3亿美元的财务融资,公司估值超过30亿美金。本轮融资由阿里领投,金沙江创投、腾讯投资、纪源资本、元生资本、天图投资、真格基金、K11郑志刚在内的新老投资人全部参与了此轮融资。小红书成立于2013年6月,公开信称2018年5月,月度活跃用户接近3000万。据媒体报道,此轮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和升级团队,继续加大在产品技术方面的投入,尤其是算法分发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做更好的储备。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决定,从7月1号起,进一步降低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5月31日发布公告,明确了此次下调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的税目和税率。此次降税,涉及1449个税目,平均税率由15.7%降为6.9%。降税范围基本覆盖了百姓日常消费的方方面面。这次下调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涉及的基本都是百姓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物品,小到一支铅笔,大到旋转木马,还有林林总总的日杂百货等。一旦政策实施,将更好满足国内百姓消费升级的需求。专家分析,我国日用消费品总体上国际竞争力较强,但品质、品牌商品等国内有效供给难以适应国内消费需求升级,人民群众对国外特色优势消费品的需求持续升温。关税税率调整要从侧重满足国内生产需要向兼顾生产和消费需要转变。日前,蘑菇街宣布,推出商家管理“推优汰劣”新细则,商品质量和服务落后的商家,将会遭遇流量屏蔽乃至末位淘汰。其中,蘑菇街将重点针对平台上的儿童服装类目,开展全类目的商家教育和“推优汰劣”工作。据蘑菇街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蘑菇街商家管理“推优汰劣”新细则包括:在星级规则方面,增加店铺服务指标,更全面综合评定店铺情况;在商家管理“汰劣”方面,店铺各项指标排在底部的商家,平台将进行流量屏蔽,对于店铺各项数据不达标的商家,平台将进行淘汰;在商品发布数量规则方面,商品质量和服务落后的商家,商品发布数量将会受到严格限制。其中,儿童服装类目将列入蘑菇街商家管理“推优汰劣”的重点。在重点“汰劣”的同时,蘑菇街还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针对不同类目商品的特征属性做针对性的品质管理,通过蘑菇街商品品质监控数据,使商品品质判定有标准可循。同时,不断优化商品供应结构,加大品牌优质商品引入,推广优质商品,筛选优质商家的开展“超级品牌日”;通过打造“品质商家”系列活动,鼓励商家提供品质商品,扩大品质商品的覆盖范围;“神秘买家”作为蘑菇街质检团队的一种随机抽检手段,将在现有管理的机制上,配合“推优汰劣”,增大对重点类目的抽检频率。京东生鲜发布2018年战略。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商城大快消事业群总裁王笑松透露,到年底7Fresh计划开出50家门店,5年的目标为500家。据了解,7FRESH是京东线下生鲜超市,2018年1月4日,在试营业6天后,首家7FRESH亦庄大族广场店正式开业。试营业期间,日均单店单日客流量达一万人次以上;试营业首日,7FRESHApp注册用户数对比上线第一天增长3000%。另外,获悉,京东生鲜于日前开通了1小时达的服务,目前已在北京部分区域试运行,京东生鲜总裁叶威在朋友圈表示,更多的区域正在开通。
一起惠2018-06-04 09:08:03429 次
如果说共享单车是中小型创业者的「绞肉机」,那么无人货架则是玩家们的「修罗场」,后期高达90%的货损率成了压垮无人货架「风口」上的最后一根稻草。2017年下半年,风头无两的无人货架搭上新零售之风的最后一班车,和无人便利店一起成为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几十家无人零售项目闪电融资超30亿元,猩便利,果小美等头部玩家紧锣密鼓的开始了无人货架上半场布局。一边是疯狂烧钱的快速扩张,另一边是无人点位的激烈竞争,短短几个月时间,无人货架像星火燎原一般席卷各大城市写字楼和商圈,无人零售第一阶段的空间战拉开序幕。前期简单粗暴的成本核算就是点位租金成本+运输成本,和传统开店选址、租金、装修和人力等成本相比,优势明显,换言之谁占的点位越多,谁销售额提升的概率就越大。时过境迁,还没等无人货架的下半场开始,前期扎堆入局的无人货架玩家大部分已经悄悄退出,即便是仅存的几家头部企业,也将目光聚焦在从无人货架转型智能货柜的节点上,至此,纯无人货架商业模式这条路已经行不通,很多创业者甚至连无人货架怎么被「吃垮」的都不知道。无人货架失败逻辑1.低门槛无技术壁垒,商品同质化严重相较于其他新零售项目,无人货架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壁垒,花几百块钱采购一个货架,摆放好商品即可,接下来考验的就是商务谈判能力和地推能力,拼的就是资本实力和资源渠道。而商品呢?千篇一律的快消品,而且货架空间有限,摆放的食品可选性不高,加上点位比较分散,补货延迟司空见惯,和楼下的便利店相比,唯一的优势可能就剩下消费的最后100米了。2.货损率高,服务滞后,点位低质多量商品货损率能控制在10%以内的已经是钻石级玩家了,大部分无人货架30%的货损率一点也不夸张。按理来说,开放式场所的货损率要比封闭式场所的货损率要高,但是写字楼、办公空间这些地方都是以开放式场所为主,封闭式场所即便可以放使用人群也不多。快速扩张最大的弊端是点位数量上去了,但是质量很低,高质量场所不是想进就能进,为了绩效只好选择一些人员覆盖较少,偏僻的写字楼,这样下来不仅货架丢失率高企,运营成本不减反增。3.无节制烧钱扩张,夸大盈利能力沉没成本包括设备采购硬件成本和智能软件成本,光是前期沉没成本就花去了不少钱,加上商品的铺货成本和物流成本才是一个无人货架的初始成本,这还不包括BD的地推成本和水涨船高的点位租金成本。无人货架不同于商品的规模化生产,边际成本并没有随着点位铺开而降低,而客单价的盈利能力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即时性流量无法沉淀,消费者更多的是突发性消费,复购率不稳定也难以预测。4.高估人性,脱离实际需求高估人性既是无人货架也是共享单车的通病。零售场景无人监督你指望消费者自觉付钱,简直是痴人说梦,倒不是说消费者的素质如何如何,举个例子,100个人就算99个人都很自觉的扫码付钱,只要有一个人不付钱直接从无人货架上拿走商品,那么下一次就会有更多人会尝试这么做。无人货架和无人便利店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通过技术手段监督规避了这样的风险,况且从便利店到办公室场景的消费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转变的,仅仅是一两次的新品尝鲜无法将消费者深度的需求挖掘出来,无人货架的实际需求到底有多少?无从知晓。智能货柜前景几何?不难看出,无人货架企业纷纷转型智能货柜准备放手一搏。相比无人货架来说,智能货柜的技术门槛更高,封闭的柜门有效降低了货损率,另一方面,智能货柜和传统的无人贩卖机各有千秋,传统的无人贩卖机我们需要投币,然后选中商品自动掉落,操作简单,而智能货柜的商品选择更加丰富,扫码付款更加先进。笔者认为,智能货柜代替无人货架是大势所趋,至少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现阶段是无人零售办公室场景化的最好选择。也可以说是新零售时代下无人贩卖机的转型升级,然而无人零售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有三个:服务,需求和供应链,只有将这三个问题真正思考清楚,才是检验无人零售商业模式的关键所在。新零售首先是服务,然后才是改造,而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假设智能货柜真的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如何在不增加运营成本的基础让消费者获得更好更稳的消费体验?如何对零售终端的进行智能化监督、预测?这些都是无人零售要考虑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依赖于技术手段的创新和应用。无人零售从根本来说还是零售,既然是零售就一定要考虑供应链,脱离了供应链谈新零售、智能货柜的都是耍流氓,假设智能货柜领域真的跑出了一个独角兽,背后必定是有完整供应链的物流或者传统零售巨头玩家入场的。最后,对用户后续消费需求的深度挖掘是整个过程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流量沉淀还是线上线下导流,最关键的是给消费者选择智能货柜购买的一个理由,哪怕一周只有二到三次的复购率,这门生意就有做下去的可能。
一起惠2018-05-23 08:48:57360 次
2018年5月8日,浩沙与阿里体育走到了一起,这样两个巨头的联手,会带来怎样的激情碰撞呢?独角兽,早已经成为如今众多创业神话中的热门词汇。在原本的神话传说中,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菲力普,曾捕获了一只独角动物,但无论谁骑上它,总是很快被甩下来。公元三世纪的罗马作家Aelian写到,只有最年轻的Cartazon(沙漠之王)才能够捕捉它,因为最强壮的成年人也很难使它屈服。这种动物就是独角兽,稀有而高贵。2013年,美国著名CowboyVenture投资人AileenLee将私募和公开市场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做出分类,并将这些公司比喻称为“独角兽”。而在体育圈里提到这个称号,想必有不少人会首先想到阿里体育。12亿A轮融资,全资收购乐动力,拿下杭马之后,阿里体育又在近日战略合作浩沙,接连做出大动作的阿里体育,这次会与浩沙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接连大动作的阿里体育,这次牵手了浩沙上个月,阿里体育刚刚公布拿到12亿人民币A轮融资的消息,估值80亿。同时,阿里体育全资收购了移动健身应用乐动力,为其“体育新零售”和“运动银行”提供线上大数据和工具支持。紧接着,阿里体育拿下了杭州马拉松2018-2021四年的运营权,在去年海南(三亚)国际马拉松试水之后,正式瞄准了路跑背后的全民健身市场。而今天,阿里体育又与浩沙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将通过浩沙线下服饰门店、健身俱乐部等来推进阿里体育新零售的线下场景。公开资料显示,浩沙国际是中国最大的室内运动服饰品牌,主要设计及生产多元化的中高端室内运动服饰产品,包括水运动、瑜伽健身、运动内衣及配件,在中国泳装、健身瑜伽及运动内衣三大细分市场均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17年,浩沙国际再度获得由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估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达到人民币56.76亿元。基于在水运动领域的影响力,浩沙近年来与国际泳联、中国游泳协会、各地方泳协展开了一系列密切合作,冠名并赞助多项赛事。阿里体育创始人兼CEO张大钟对这一合作进行了分析——在阿里电商大数据的支持下,5-6亿消费者通过淘宝购买了体育用品,而其中游泳装备排在了前5位。于是和在游泳装备、赛事以及线下健身领域拥有近30年经验的浩沙集团进行深度合作,成为阿里体育融通线上线下的关键一步。而在这背后,阿里体育的“运动账户”还有哪些玩法呢?线上线下配齐,运动账户有哪些玩法?不管是在全资收购乐动力,还是战略合作浩沙,阿里体育都反复提及了“运动账户”这一概念。的确,在支付宝“体育服务”版块下方即可找到个人的“运动账户”功能,在这一账户下,运动步数可以兑换成卡币进行商品购买,每100步数可兑换1卡币。另外,在其“运动红包挑战赛”中,2元即可报名参赛,参赛者当日满5000步可以平分奖金。显然,阿里体育在阿里平台的优势背书下,在强调及培养一个新的用户消费习惯,正如数年前培养支付宝一样。在获得了5-6亿运动装备消费数据之后,阿里体育想挖掘的无疑是背后运动人群的更深层需求,及更大的潜在市场。所以你可以看到甚至在淘宝移动端“我的淘宝”页面,也新增了“我的健康”功能区,用户可以在其中进行健康指数测评、健康产品购买、以及获得相关的健康管理服务。并购乐动力,为阿里体育获取并研究线上运动人群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为其“运动账户”的开发完善提供了工具支持。据乐动力方面介绍,他们如今已拥有5500万用户,覆盖跑步、健身、减肥三大人群,截止目前,乐动力平台累积的用户步数接近三百万亿。牵手浩沙,则为阿里体育线下运动人群考察研究及“运动账户”相关服务体验落地提供了场景,目前,浩沙在全国近20个城市运营着三个品牌、160多家健身房,有近千家服饰门店的会员管理系统及会员消费数据。阿里体育平台服务部高级总监孙作孚表示,阿里巴巴推出运动账户体系,是希望基于阿里巴巴本身电商大数据的基础,真正触及到线下运动场景之中。“我们会把用户的运动数据,接入到阿里巴巴平台当中,进行精准的用户营销定位,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精准用户画像,同时可以帮助浩沙在转化过程当中做到更好的营销和推广。”线上线下装备配齐之后,阿里体育的“运动账户”虽难以达到今天“支付宝”的普及程度,但其“运动变现机制”下的产品和服务空间其实还很大。健身,不是阿里体育的终极目标此前张大钟在接受生态圈采访时表示,“健身行业目前还面临很多瓶颈,未来我们会深耕,提供更多相关服务,比如:提供健身餐、提升健身房效能、提供各种便利消费等,所以我们除了健身领域,也会在其他运动场景里加强投资和运营。”据张大钟分析,“即时消费”将会成为今后运动中的重要趋势,“比如我们会感觉运动场馆只是用来运动的,同时在消费的地方是没有办法运动的,但是实际上,如果我们在一个运动场景里,发现好用的运动物品,比如羽毛球拍,就可以立即购得,这样的场景体验,会是运动场馆效能的提升。”而今年3月27日,浩沙健身首家新零售智能健身俱乐部北京龙德广场店开业,其实早已暗示二者的合作趋势。在这家新零售健身房,会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购买健身俱乐部内的任意一样产品,包括跑步机、动感单车等大型健身器械、运动健身类营养健康餐饮食品、健身小器械以及运动指导工具等,也可以实现“现场扫码、网上下单,送货到家”式的“想买就买”。此次联手浩沙,除了运动大数据和线下健身房新零售体验,双方还在服饰产品、培训课程研发等领域进行了合作。张大钟近日也表示,阿里体育接下来还会在其他运动领域中进行投资和布局。目前阿里体育正在深入体育场馆和健身场所领域,而结合阿里体育的会员权益,他们也会在公益、买运动保险、订场馆、买赛事票、报名培训等方面深化业务,持续激励用户。在今天的发布会上,生态圈原本计划提问一个近日热门的话题“阿里体育有怎样的梦想”,但由于时间问题,我们没能得到问题的答案。而从近日的一系列表现来看,最终,健身不会是阿里体育的终极目标,基于此的“体育经济基础平台”才是。在阿里体育接连大动作之时,在激烈的行业竞争和市场变化之间,难免诱惑与机遇并存,究竟这只独角兽能否一步一步走到最后,留待时间给我们答案。
一起惠2018-05-11 08:59:03347 次
5月6日消息,小米于近日申请IPO。在这份招股书中,夹杂着一封雷军的公开信。公开信中除了小米的发展历程以及日后发展规划,而雷军在信中表示:“我想向您说明,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旨在向社会各界进一步诠释小米的企业形象。随后,这封公开信引起了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复兴集团董事长郭广昌、Bilibili创始人陈睿、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等多人回应。今日,美菜网创始人刘传军也发文,回复雷军《美菜是谁,美菜为什么而奋斗?》以下为刘传军回复全文:读到雷总《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公开信时,我刚参加完第32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颁奖仪式。当我站在台上接过青年奖章时,我的内心非常澎湃,我的激动不在于美菜取得了目前的成绩,而是对创业路上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所有合作伙伴表示感激,特别是离不开雷总的言传身教和以身示范。创业的路上,我相信每个创业者都背负了诸多不易与不解。所以,当看到雷总的公开信时,我由衷地为小米高兴,这种心情除了替企业的壮大而喜悦,作为创业者,我还看到了中国品牌在世界崛起的希望,他是创业者的榜样。小米的每一个举措都包含着可贵的创新。正如雷总在公开信里所言,8年来的每一天里,是‘和用户交朋友,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的愿景一直驱动着小米努力创新,不断追求极致的产品和效率,成就一个不断缔造成长奇迹的小米。他们的工程师们醉心于探究前人从未尝试的技术与产品,在每一处细节都反覆雕琢,立志拿出的每一款产品都远超用户预期。如果一个创业者不具备一种使命感,也许创业这条路终究只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这也是为什么总有那么多创业公司昙花一现,半路夭折。雷总说,小米的使命是,“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我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中,再也没有比自己愿景达成并一直在这条路上砥砺前行的赤诚更打动人的了。2014年,当我决定创立美菜时,雷总和他的小米早已是互联网界的一面大旗,他们在互联网的风口浪尖上为我们这些后来者树立了标杆。雷军是小米的创始人,同时也是顺为资本的创始人。我和雷总的渊源始于他是美菜的投资人。当初,正是雷总的信任与投资,给了我创立美菜的信心和决心,每个创业者最开始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行业前辈给予关注和支持,那么,开始的路一定会走得异常艰辛。所以,我非常感激雷总对美菜的认可和帮助,尤其是在美菜每一轮融资时他的大力支持。雷总不仅在互联网行业建立了自己的恢宏事业,在农业方面他也有独到的见解,特别希望帮助农村、农业、农民。正因如此,美菜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雷总的很多宝贵建议,同时,他也分享了小米在成长过程中的很多经验,这使美菜以往鉴来,受益匪浅。在此之前,一直听闻业界有雷系一说,在雷总为美菜投资后,我才知道,原来雷总专研投资的那段时间,他凭借自己的判断力,给一批优秀的创业公司投资,因此也结交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如今看来,那些雷总投资的公司依然步履矫健地走在路上,在各自行业做着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什么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事?这些看起来空洞无形的问题其实是每个有责任感的企业家的思考所在。因此,我也想借雷总公开信的题目,也问问自己:美菜是谁,美菜为什么奋斗?美菜是谁?美菜是一家致力于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来改变农业、农村现状以及改善农民生活的企业。我们希望借助互联网技术将农村千家万户的农产品与城市千万中小餐厅连在一起,一端是田间地头,一端是1000万家商户和13亿消费者,我们希望通过美菜,各餐厅只需在每天将第二天所需蔬菜、肉蛋、米面、粮油等在我们平台上下单,次日清晨,我们就能将货物送到餐厅。我们打破了传统农业中农产品到餐桌的中间环节,不仅为餐厅节省了人力物力,也降低了采购成本,还方便了千万农户,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困扰农民多年的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低廉两大难题。美菜为什么而奋斗?我想这是一家公司立业之基,也是一往直前的路上使命兼程的灯塔。因此,我创立美菜,是想为8亿农民谋幸福。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儿子,如果不是15岁那年我家玉米地因干旱绝收,以至于那年家里日子过得紧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我大概不会在后来的日子一直关注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在美菜成立前,我了解到的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未有太大改变,哪怕农产品顺利丰收,但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两端主体分布极分散且中间物流成本极高的特点,也让很多农民为销路问题而发愁,因此也造成了农产品的积压。这些问题关乎着中国8亿农民的生活,如果没有人去改善,那么8亿农民仍然不能完全主动掌握自己的生活。因此,美菜推行产地直供直采、精准扶贫,这一场从初心出发的直奔目标而去的战略行动就与8亿农民的血脉紧紧联系到一起。去年,我们开启了“美菜SOS精准扶贫计划”。今年3月13日,在得知四川省米易县有成千上万斤番茄滞销的消息后,我带队来到四川米易,当我看到河畔上被菜农倾倒掉的番茄时,非常难过。鲜红的番茄就像菜农一年的血汗,一股股全注入了河流。于是,我们当即启动美菜网SOS全国采购计划,很快解决了米易番茄滞销难题。截至目前,我们已帮助内蒙古、山东、安徽等12个省市助销滞销农产品2445万斤,在贫困地区采购农产品超1亿斤。为8亿农民谋幸福并不是一句口号,我认为美菜在关注农民困难的同时也在为他们寻找解决办法,正是这样我们才能一点一点地改变着农民的生活,也是这样我们才敢说自己在为中国农业的发展一点一点地添砖加瓦。所以,做美菜的创业,是我这辈子做得最有价值的事情,因为美菜真的可以帮助到很多农民,可以改变中国的农民和农村。当我看到这个社会依然有小米这样优秀的企业在奋发向前,有雷总这样杰出的企业家初心不改,坚持不懈,我感到无比光荣,因为在创业之路上,我们会永远带着初心,砥砺前行。最后,祝福小米立足新的起点,开创新的辉煌!感谢雷总,感谢顺为,感谢Tuck和天哥对美菜的信任。刘传军美菜网创始人兼CEO
一起惠2018-05-07 09:06:19318 次
更加高效和舒适地交易二手优质商品,已经是时尚女性的主流需求,也因此成为二手行业的突破口。今天,时尚二手电商只二宣布连续获得A轮及A+轮融资,每轮融资均为千万级美元。两轮融资分别由红点创投中国基金及元璟资本领投,此前老股东华创资本等跟投。市场情况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更高的追求,一方面,高性价比的二手优质商品需求高涨,另一方面,市场中巨大存量优质闲置商品也需要一个简单高效且有保障的交易渠道。有观点表明,到2020年,中国整个市场二手交易市场可以达到万亿级别。只二创始人兼CEO祝泰倪奇认为,二手交易,尤其是针对女性的二手时尚类商品交易已经经过最初的启蒙阶段,精准、优质的服务有助于带动整个行业升级并建立壁垒。如何解决女性二手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效率、成本、真伪、清洁、售后问题是只二探索的核心。卖家省心,买家放心“我们的探索已经证明,从服务端入手,可以让二手优质商品交易变得简单、方便、可信,尤其是针对女性的二手时尚类商品的交易,它本就应当成为主流、时尚的消费方式。”祝泰倪奇说。据了解,目前,只二已经聚集了超过80万的买家和卖家,并为卖家提供了从物流到定价、鉴定、护理清洁、包装等一系列服务,“我们希望只二不仅是交易平台,更是覆盖二手交易流程的全链路服务平台,”祝泰倪奇说。而数据也显示,通过这些服务上架的商品中,80%都可以在90天内卖出,证明了服务驱动二手品牌交易的价值。在卖家端,只二根据先进的算法大数据提供专业定价建议与自由定价相结合的方式,减轻个人卖家定价困扰,只二也同时支持买断与寄卖两种服务模式,让卖家卖得省心。同时,只二还在售卖期间提供全流程的高清摄像监控结合RFID跟踪,让卖家在只二卖得安心。而在买家端,只二所有上架商品都经过专业的清洗、杀菌和保养护理服务,商品都经过高清拍摄真实还原所有细节,并由华泰保险对正品进行承保,接受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的第三方权威鉴定且出具权威鉴定证书,让买家买得放心。希望买家收到商品时几乎没有‘二手’的感知,但又享受到巨大的折扣和性价比。“我们早期的尝试印证了市场需求,而目前的发展状况则证明,一个系统化的二手交易服务体系,不管对于卖家端还是买家端都是巨大推动力,”祝泰倪奇说,“这也是目前整个二手交易行业都在探索的方向。”他也表示,只二接下来的发展重点将放在定价算法的优化完善、用户多样化玩法体系的搭建,和品牌的市场推广。投资人说A+轮领投方元璟资本合伙人王琦表示,二手交易市场的巨大空间已成为行业共识,谁能率先树立服务标准,并协同更多行业伙伴推动行业服务升级,就更容易成为市场领跑者。A轮领投方红点中国主管合伙人袁文达则认为,女性二手时尚类产品交易的市场巨大。只二准确抓住女性对时尚产品流通性的需求,充分发挥在对二手物品的获取、甄别以及翻新再售上面的服务优势,将二手商品的价值最大化。通过精确定价、快速交易、以及优质的客户体验,连接买卖双方,迅速覆盖市场。
一起惠2018-05-05 09:03:21242 次
“入夜渐微凉,繁花落地成霜”,用这句歌词来形容当下的无人货架行业,最适合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猩便利、便利蜂、GOGO小超等无人货架项目相继被曝出现问题。到了今年,这一局面没有得到改观,加入“凉凉”大军的又有两个头部玩家——果小美和便利购。“头部玩家纷纷出事”成立于2017年6月的果小美,在短短数月间融资轮次推进到C轮,去年年中一时风头无两。但就在日前,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有人匿名爆料称,无人货架企业果小美融资失败、连夜裁员,且有疑似果小美办公室及设备等资产处理的清算名单流出。在面对沸沸扬扬的裁员传闻,果小美在对外声明中称,看好办公室零售场景,继续推进线下货架,探索从“自营的重模式”升级转型为“与第三方联合运营以及区域合伙人制的轻资产模式”。据悉,下一阶段,果小美将重点发力云端电商业务以及现有货架的终端运营。同样被传出正在经历大裁员的头部玩家还有便利购。据了解,便利购是每日优鲜孵化的办公室无人货架项目,2017年年中成立,年底分拆成独立子公司。2017年12月,每日优鲜曾公布5亿美元D轮融资,其中2亿美元实际上属于便利购业务。对被传裁员,每日优鲜公关回应称“裁员是造谣”。其表示,便利购的绩效考核和人员优化制度本身就比主营业务严格。更早一点,今年2月,猩便利被曝出大范围大裁员,除了北京等重要城市留下一些运维人员外,其他城市就地解散。对此,官方回应称,公司对内部人员、资源进行优化、重组,主要目的是为匹配“精细化运营”下一阶段的战略规划。除了上述三家外,今年3月,便利蜂被曝大规模撤站;今年2月,位于成都的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GOGO无人超市也被曝出停运和暂停运营。“今年难觅融资消息”遥想去年此时,无人货架风口突袭,引爆创投圈。数据显示,不到一年时间,就有约50家企业入局,融资金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在资本蜂拥过后,不少巨头也将目光放在这个行业中。腾讯投资每日优鲜便利购、阿里联合美的集团推出“小卖柜”、猎豹移动旗下的无人货架项目“豹便利”去年11月初开始运营、顺丰的“丰e足食”也在去年11月底宣布正式运营、京东到家无人智能柜已经升级到了第二代。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关于行业的负面新闻便开始铺天盖地。不少投资人当时直言,无人货架行业在半年后将迎来洗牌。如今看来,洗牌速度远高于投资人的预测。与去年大相庭径的是,今年至今,还没有无人货架项目获得融资的新闻出现,更多的是原来的无人货架企业正在纷纷宣布转型。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无人货架企业而言,点位是关键,尤其是优质点位。但是作为一门考验人性的生意,与其他无人零售细分领域一样,无人货架的损耗率极高。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江澜此前曾撰文表示,自助便利货架的拓展速度大概是单人单月新增10个货架。即便是免费进场也需要一家家谈和签,然后上货,整个周期并不短。行业的一般情况是进入员工在50人左右的公司,通过扫楼的方式跟行政谈,签约以后一两周的时间可以上架商品,整个周期最快需要两周。而如果员工人数再往上,谈判周期会更长,商品配送的频次也要相应增加。“转型智能化成必然趋势”可以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无人货架正在被智能货架所取代。业内人士指出,智能货架能够解决盗损问题,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包括上述的猩便利、果小美等,都已经在尝试这条道路。在融入智能商业系统后,智能货架相比传统的无人货架,能够利用大数据等对用户习惯、购物喜好等诸多方面的分析、测算,可以更加精准的获知货架的运营情况,什么时候该补货,哪些是畅销品,哪些是滞销品,如何进行货品搭配等等一目了然。避免了缺货的同时,也能让用户更容易拿到自己喜欢的货品。与货损率相比,无人零售货柜更具备吸引力的地方或许在于场景的多元化。与无人货架集中在办公室场景相比,业内人士指出,B端用户、社区的市场价值更大。睿鼎资本高级投资总监苏家辉表示,2018年,无人零售的商业模式成功与否将会得到市场的验证,创业公司是否能够低成本找到用户、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用户对品牌忠诚度并且能在有效时间内获得资本的青睐,都是决定这一模式是否成立的因素。在一级市场商业模式加速迭代的残酷竞争中,头部效应已经屡次被验证,考虑到每一波新趋势开始和结束的间隔都越来越短的情况下,加速布点并降低运营成本,尽快实现正向的现金流,才能保证不在真正的竞争到来之前倒下。有投资人认为,从无人货架到智能货架,碎片化零售终端虽然变智能了,可以解决一定的货损问题,但却绕不开供应链问题,大一些的无人货架公司已经开始在着手解决供应链问题,可若是涉足社区新零售市场,对商品种类要求更加多样,除了零食,还要涉及水果、蔬菜等生鲜品类,这对供应链能力和运营能力的挑战也更大。这也意味着,在供应链环节,智能化也是一个趋势。智能供应链是融合了区域资源共享系统和智能订单处理系统,使供应链端仓储、车辆、订单、配送、客户维护等各环节互通互联,实现了车辆智能调度、订单智能分配、配送路线智能优化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无人货架玩家最终胜出的应该还是其中的供应链强者。毕竟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都比较容易模仿,但供应链管体系却很难被人学走。
一起惠2018-05-05 08:52:37283 次
近日,疯蜜创始人张桓在公众号发文称被滴滴司机殴打,在文中其认为滴滴出行平台对司机管控不力,处理问题拖泥带水,建议微博公开道歉,并称将贱卖滴滴的所有投资。5月2日,滴滴方面表示,在公安机关协调下,目前双方已经互相达成谅解,司机就打人的行为向乘客进行了书面道歉,乘客也表示接受。滴滴方面鉴于司机的经济情况和认错态度,决定不追究司机的责任,并对自己的不礼貌言辞向司机书面道歉。滴滴方面称,事件发生后,他们持续联系乘客、司机,全力配合警方,并劝导司机尽快主动前往配合调查,在符合法律规定程序的前提下向警方提供了相关录音证据、行驶轨迹和司机信息。此外,滴滴还称,按照之前的承诺承担其医疗等相关费用,并再一次向乘客张先生郑重道歉。
一起惠2018-05-03 09:20:21277 次
41-60/375 记录3/19 页首页上一页1234567...19下一页尾页
每周热门资讯更多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万表网
最高返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