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股
【编者按】在各种猜测和评论声中,阿里巴巴IPO已进入了路演阶段,吸引着国内外的密切关注。不少国外研究公司认为,阿里巴巴最有意思的一部分在于它的国际化,“它在俄罗斯的发展将是和eBay、亚马逊竞争的最有趣的地方”。根据彭博社的报道,阿里巴巴国际零售业务在俄罗斯足以与eBay、亚马逊进行正面抗争,速卖通以其产品丰富度和价格优势深得人心。那么,在国外媒体及研究机构眼中,阿里巴巴的国际零售业务——全球速卖通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市场角色呢?对此,一起惠摘引了彭博社的一篇相关报道:中国在线零售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大举进攻俄罗斯市场,捕获着邻国那些爱买便宜货的消费者,此举似乎在向潜在投资者们展示着,其商业模式在国外同样能成功。根据TNS市场研究公司的报告,去年,全球速卖通在俄罗斯的月均访问量同比增长超过三倍,达到1590万,大大超过了俄罗斯本土最大电商Ozon(月均访问量85万)和国际电商平台eBay(82万),成为了俄罗斯名副其实的头号购物网站。同时,在今年7月,速卖通也闯入了俄罗斯访问量排名前十的网站名单。这一迅猛的增势提升了阿里巴巴在国际市场挑战亚马逊和eBay的潜力。通过提供价格低廉的中国产品,阿里巴巴在俄罗斯这个拥有1.43亿人口的国家得到了成功,其产品覆盖面非常广泛,从服装到汽配,无所不有。“我可以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在速卖通网站寻找商品,所有商品看起来都是又便宜又好用。网站的分类非常多,几乎涵盖了所有俄罗斯商店能提供的品种。”一家常在速卖通网站购物的莫斯科面包店老板这样评价道。她的糕点烘培工具、孩子们的衣服、智能手机相关产品,几乎都从速卖通购买的。莫斯科研究机构DataInsight的调查显示,速卖通在俄罗斯的平均客单价是25美元,仅为eBay客单价的一半。其指出,2013年,速卖通平均每天寄往俄罗斯6万个包裹,而今年速卖通在俄罗斯的交易额有望在去年4亿至5亿美元的基础上再增加1亿美元。从速卖通在俄罗斯的扩张方向来看,网站的各种低廉商品帮助其在小城镇和乡村地区得到了发展。在这些地区,工资水平比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低,因此,低价产品更加受到追捧。来自叶卡捷琳堡市(位于乌拉尔山区)的一位准爸爸谈道:“我最近在速卖通买了一个婴儿监视器,从中国运输过来花了35天时间,但是价格仅为俄罗斯本土在线商店卖价的四分之一。”他指出,拥有大量的购物者和产品评论帮助速卖通赢得了俄罗斯人的信任,而且大部分速卖通商户都提供免运费服务。“如果一件商品有1000个消费者给了好评,那么就有99%的可能我也会满意这个商品。所以,商家很在意用户的评论,如果用户不满意可以全额退款。而且,即便有的人对产品质量持保留态度,仍然是速卖通的忠实用户。”阿里巴巴集团在IPO文件中提到,其86%的营收来自中国国内业务,而速卖通是其国际扩张的工具。在上一财年,速卖通的营收几乎增长了两倍,达到1.5亿美元,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增长最快的业务线。而速卖通的增长主要来自其在俄罗斯、巴西及美国的销售。根据SimilarWeb的统计,俄罗斯用户占速卖通总用户数的15%,同时,从用户规模来看,俄罗斯也是阿里巴巴批发业务中排在美国和中国之后的第三大市场,而印度则是另一个成长型市场。据悉,速卖通已聘请了MarkZavadskiy作为俄罗斯业务发展总监。为了加速在俄罗斯市场的扩展,目前,速卖通已经和不少本土技术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从2012年开始,速卖通用户可以使用俄罗斯本土支付工具QiwiWallet,今年速卖通又添加了YandexMoney的支付选项。此外,速卖通还通过与俄罗斯最大搜索引擎Yandex的合作加大了网络营销投入。据了解,俄罗斯亿万富翁AlisherUsmanov和YuriMilner均为阿里巴巴的投资人,但其持股数并未在阿里招股书中透露。Usmanov控股公司USM的总裁此前曾对外表示,其在阿里巴巴的投资回报可能会超过Facebook。此外,DataInsight的调研还显示,去年,俄罗斯的电商营收增长了28%,达到163亿美元,今年则有望增长33%。但未来在获取在线购物者上,阿里巴巴可能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目前,eBay已展开了加速俄罗斯市场布局的计划;Ozon获得了1.5亿美元的最新投资,将大规模建设在线订单提货点;本土时尚电商Lamoda也积极推出了送货上门试穿的服务。速卖通在俄罗斯的扩张将受到来自其他国际电商及本土电商两方面的压力。对此,阿里巴巴发言人以上市静默期为由,拒绝透露其在俄罗斯的发展计划。但有消息称,IPO之后,阿里巴巴可能会宣布设立俄罗斯办分公司的计划。
昨日晚间消息,500彩票网今日宣布,公司首席风险官兼投资者关系总监廖本良(AnthonyLiu)将于2014年7月14日正式离职。离职后,廖本良将寻求其他发展机会。500彩票网已经启动寻找新任首席风险官的工作。500彩票网董事长兼CEO罗昭行称:“对于廖本良在过去三年中为公司做出的巨大贡献,我表示感谢。在公司IPO(首次公开招股)期间,他帮助公司将财务控制达到全球标准,我希望他前程似锦。”
【一起惠讯】6月17日消息,昨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的最新财务数据显示,在2014年第一季度,其商品交易总量(GMV,网站出售的所有商品的价值)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而由于持有阿里巴巴22.6%的股份,雅虎的股价因此受到影响,呈现下跌趋势。一起惠获悉,从股价走势来看,在昨日午后的股市交易中,雅虎股价下跌了4.5%,至35美元。阿里巴巴在最新的招股书中指出,2014年第一季度,其中国零售市场的商品交易总量从上年同期的5290亿元降至4300亿元。此外,在2014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的营业毛利从上年同期的51.3%降至45.3%。此前,《华尔街日报》曾刊文称,近期,雅虎的核心业务仍未呈现复苏迹象,而随着阿里巴巴IPO的临近,雅虎CEO玛丽莎·梅耶尔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据悉,今年第一季度,雅虎的广告营收减去佣金后为8.53亿美元,同比增长2%。根据eMarketer的数据,谷歌和Facebook在全球数字广告市场的份额总和为38%,而雅虎已下降至3%。上季度,雅虎总营收同比下降1%,至11.3亿美元,而利润则同比下降20%,至3.116亿美元。然而,雅虎股价在过去两年内仍上涨超过一倍,这主要是由于雅虎持有阿里巴巴22.6%的股份。如今,阿里巴巴第一季度业绩的下滑则对雅虎的股价造成了负面影响。
【编者按】多年以后,当刘强东回顾“电商编年史”时,准会想起2014年他去美国纳斯达克敲钟时那个遥远的清晨。电商史上没有哪一年比2014年更应该被深刻铭记,至少到现在是这样:聚美优品、京东在这一年接踵登陆美国资本市场。截至目前,国内已经有六家B2C型电商企业圆了“上市梦”。而在后面虎视眈眈的,还有万人瞩目的电商“银河战舰”——阿里巴巴,即将浮出水面。相比5年前电商第一股麦考林的弱不禁风,京东、阿里巴巴个个膀大腰圆、来势汹汹。在投资者眼里,他们是最后一波平台故事的硕果,是黄金期、涨潮期的宠儿,但身后也是万丈悬崖——六家公司超过一半不盈利是不争的事实。这也不由得让业界心生疑虑:上市成功之后,平台电商是否会为了在二级市场把故事继续讲得动听,而让商家贡献更多利润?平台故事说破收割期开始什么是最好的时代?一起惠粗略计算,上述七大上市电商公司(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总市值已接近2000亿美元,这几乎是一支可以闯入硅谷并肆意横行的“军团”。单是独当一面的阿里巴巴,其市值就有望超过Facebook。什么是最坏的时代?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些一窝蜂追逐平台模式的效仿者,早已一命呜呼。即使是上市的六家公司中,仍有一半在亏损中苦苦挣扎。以昨日上市的京东为例,其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净亏损800万美元,2014年第一季度净亏损额竟然达到52.9亿人民币。(Q1亏损的主要原因,一是对创始人刘强东的股权激励,二是优先股赎回价值增值产生了大约14.94亿元的支出。这一侧面也反映出,多数平台资本赎回期将至,亏损加剧,逼迫电商上市融资。)一起惠核算这六家上市公司2013年财报,在累计创造728亿美元营收的同时,整体总利润仅为0.29亿美元。即使是年度盈利的唯品会,其净利率才仅为3%。显然,平台模式正在成为上市公司一袭“皇帝的新装”,它非但没能带来更多的毛利空间,相反,在过去几年的电商演义中,同质化竞争、价格战,逼迫平台坠出一道无节操、无底线的反方向弧线。在投资者眼里,平台电商的故事已经接近尾声,摒弃利润的上市公司,会遭到资本市场惩罚性的反击。当当网曾是冰火两重天的典型代表,从发行价17美元,最高一路暴涨到32美元,作为当时唯一盈利的电商,几乎书写了中国电商海外上市的资本神话。但好景不长,在资本追捧下,跟京东抢份额,跟淘宝拼规模,陷入亏损泥沼,股价险些跌穿。当当网201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净利润回升到200万人民币。“但这种‘做’出来的利润,根本不值一提,好比我跟朋友借200万,只够在北京五环边上买套房。”某位投资界大佬直言。“京东也是一样。自营业务效率虽然很高,但长期依赖存在天花板,且始终未能盈利;POP虽然在增长,但前面有淘宝和天猫,日子不会好过太多。”一位特卖商城类B2C电商高管告诉一起惠。即使强悍如阿里,近来也被摇晃得厉害。有不少商家反映,天猫、淘宝的流量也开始出现下滑趋势。“天猫管理层在今年的战略会上,明确释放出信号,要追求品牌调性,可以忽略规模。但需要注意的是,放弃规模不代表放弃利润。”某女装品牌电商人士向一起惠解读,天猫对零售市场的控制力在减弱,在规模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保证利润显然是当务之急。而来自唯品会的几家品牌商则异口同声,称“苛政猛于虎”。“唯品会从流血上市,到而今的股价百倍疯长,拐点就在于效率和毛利的提升。”一位福建男装品牌商告诉一起惠,如今上一期唯品会,要为其贡献品牌毛利的40%。无独有偶,刚刚声称要忽略股价、把JMEI从手机的股票软件删去的聚美优品,也被商家爆出扣点从上市前的18%悄然抬升至20%。在商家眼里,上市的光辉并无法掩盖平台们“生意人”的本质。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一起惠官方微信(iebrun)近期的一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阿里巴巴、京东上市后,超过六成商家对平台各种费用、扣点的飙升感到忧心忡忡。一起惠官网微信投票:商家最担心平台上市后的各种费用上涨问题“上市电商公司一旦将注意力转移到二级资本市场,做出漂亮财务报表,对商家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某男鞋品牌负责人感慨道。平台红利结束品牌商趁早觉悟不可回避的是,电商行业正在迎来重要的转折点。早期野蛮竞争、圈地运动的时代正在远离,取而代之的,是在投资人的注目下“裸泳”,更加透明化、规范化的操作。随着增速放缓形势的咄咄逼人,电商对经营指标、投入产出和利润也更加关注,平台红利彻底宣告结束。某大型垂直B2C电商CEO表示,电商平台为了攫取利润,一方面培养新生意,不断哄新玩家进场,且最好个个是“土豪”;另一方面则把手伸向现有商家口袋里,让老商家贡献力量。“一到大活动就让你掏钱,平时让别人进来,拿你做案例。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文明。”分析人士认为,平台故事之所以无法继续演绎,在于平台模式本质是反效率的,平台把自身的成本社会化,只会为成功者授勋,不为失败者买单。“电商不断通过规模扩张来弥补自己的亏损,违背了零售业通过提升效率来抬高收益的本质规律。”当平台模式走到尽头,总要有人来买单,其“生意人”的本质也便暴露无遗。“天猫过去几年利用‘双十一’这样的营销节日,不断以各种免费广告资源的形式树立品牌标杆,但很快,这些品牌成熟、稳固之后,免费午餐将结束,关系再‘铁’的品牌也要花钱置换资源和位置。”某女装一线操盘手向一起惠透露,几大平台上市之后,倾向性的重点扶持政策会逐步收紧,聚焦到投入产出比更大的品牌身上,甚至不会超过20家。即便在上市之后仍然可以在POP上为商家创造局部流量红利的京东,其未来仍然会面临规模化效应的问题。“5-6年前,淘宝的卖家也很爽,没有太多费用,但当卖任何商品都遭遇100个商家同质化竞争的时候,就要拼价格或者拼广告位,成本无疑会剧增。”黄若坦言,以前商家就像漂在西湖水上,有天然的曝光机会;现在几十万个商家,跳到湖里,就浮不到湖面上。在平台游戏中,品牌是被绑架的,必要时候是要妥协的。据粗略计算,现在每杀出一家女装小额盈利电商,年销售额在3000万以上,利润300万左右,要挤死三家才能实现。茵曼CEO方建华也在2013年双十一之后曾直言,对于传统品牌来说,想做大电商的话,少于1个亿,“搞不动”。“阿里巴巴2013年全年总营收79.52亿美元,所有商家净利之和是多少,有心人不妨算算,更能看清自己是不是肥料一枚?”上述女装操盘手人士提醒,需要留意平均每个买家在天猫淘宝上购物一单的广告消耗,和购物产生的商家净利,到底谁大谁小。至于那些还在平台外围观望乃至犹疑不决的线下品牌商,几乎与这些已经上市的电商平台绝缘,再难享受平台红利。“品牌商需要重新定位,新经济形势下,品牌积淀本来有限,过度爱惜羽毛,定会失去机会。”后“裸奔时代”:谁的春天来了?显然,在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们的舞台上,再上演“屌丝”传奇的故事几无可能。上市公司的集体“裸奔”,极有可能成为品牌“触网”的分水岭,也让互联网创业者、亟待变更的传统企业、投资人将视线锁定在新的蓝海之上。据一起惠了解,如茵曼、韩都衣舍这样的铁杆淘品牌也开始四处布局通路,平衡淘系电商与非淘系电商的格局,以便进可攻、退可守。“两家公司去年在天猫的的销售占还在80%左右,今年已经将这一比例降至60%。”对于那些尚未进场的线下品牌而言,在第二、第三梯队的电商阵营中,仍然还存在短暂的红利期。比如一如既往沉稳的亚马逊中国,虽然一直不温不火,但当市场整体降温之后,其平台价值则会显现。再比如用手机贴膜来“勾搭”客流的苏宁易购,其传统渠道通路正在全面互联网化,为那些有意进军O2O的品牌商提供了条件。而且,从这两家公司过去两年对电商的投入来看,从来“不差钱”。此外,一直对电商有所觊觎的百度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参与这场战争,试图重新布局,利用“微购”、钱包、糯米等撬动未来轻应用购物的上游流量供应商。而在移动端,不少独立品牌都开始思索自建通路,寻求增长红利。“2012年年底时基本上没有任何一家电商移动销售占比能超过20%,但在2013年,行业迎来爆发增长。”据业内人士透露,2014年仍然是移动快速增长的一年,特别是在细分市场里,有些移动端年底销售占比达到50%并非天方夜谭。最后,对于那些熬过了一个又一个资本寒冬、仍然跟在大部队后面、继续活着的垂直电商,在大平台上市结束之后,似乎终于盼到了春天。这些具有高粘性用户、集合特定人群的电商平台,将向唯品会、聚美优品一样,在更多的细分领域中深耕细作,并重新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聚美优品登陆纽交所,首日上涨9.91%报收于24.18美元。由于聚美优品从成立至上市的总融资额仅为1300万美元,因此公司高管和董事会团队持股比例高达57.5%,其中聚美优品CEO陈欧个人持股40.7%,公司上市后个人身家近百亿元人民币。在上市当日的连线采访中,陈欧表示,投资人看到了聚美整合化妆品供应链的优势。“作为中国最大的化妆品电商,聚美可以在上市后借助资本优势更好地控制供应链。”值得一提的是,陈欧提到了备受关注的货源问题。“未来聚美优品会在供应链整合上下最大的力气。化妆品从线下走到线上是伴随着大量的不信任和混乱,聚美的目标和使命就是终结这种混乱,和更多品牌建立直接代理和发行的关系,让消费者知道中国的化妆品有很多牌子都是由聚美代理的。这样聚美就不再会是一个会被误解的平台,很多谣言也会戛然而止。”此前,聚美优品招股书中写明当前已有约1700家供应商及第三方卖家与之合作,不过也提到“由海外或国内供应商或第三方卖家所提供的一些特定品牌产品是未经授权的,而这样将会影响我们与品牌商尤其是中国市场上的国际美妆品牌商的关系,甚至是负面影响”。根据招股书,在2013年的净营收中,超过75%来自有授权资质的供应商及第三方卖家所销售的产品。
昨日消息,京东招股书资料显示,其第一季度净营收226.57亿元,同比增长65.1%。京东招股书资料显示,第一季度净营收为226.57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37.25亿元增长65.1%。其中,自营业务销售收入为217.8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33.22亿元增长63.5%;服务及其它业务收入为8.7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03亿元增长117.4%。第一季度营业费用为265.09亿元,去年同期为137.27亿元。运营亏损为38.52亿元,去年同期为200万元。第一季度净亏损为37.95亿元,而去年同期为净利润1300万元。不按照美国会计师准则,调整后净亏损8100万元,去年同期为净利润8200万元。第一季度自由现金流为2.75亿元,去年同期为5.26亿元。第一季度的资本支出为6.33亿元,去年同期为2.58亿元,其中第一季度购买办公楼耗资1.91亿元,土地使用权的购买费用为1.06亿元。活跃用户数达到3340万,去年同期为1660万;订单数为1.293亿单,去年同期为5760万单;GMV(商品交易总额)为441亿元,去年同期为240亿元。京东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共计133.38亿元,去年同期为108.12亿元。
【一起惠讯】仅靠卖化妆品上市,聚美优品的故事没那么动听。所以,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关系到未来成长空间的两大数字特别受资本界关注:一是移动销售占比达49%,二是开放平台销售占比为14.5%。对此,一起惠从多位服装、箱包与家居类品牌商了解到,与移动销售占比相比,他们更关心的是开放平台运营情况。“把PC端与移动端割裂来看是不科学的,PC端卖得好,移动端才会卖得好,现在平台都是把老客户往移动端倒,整体运营水平高才是王道。开放平台的发展速度更与商家切身利益相关,也更能说明聚美的成长空间有多大。”然而,目前的状况是,多数品牌商普遍反映在聚美优品开放平台销售量偏低。“以服装类目为例,现在大家的主要渠道还是倾向以天猫与唯品会为主,连京东和当当都差不多沦为‘鸡肋渠道’了,聚美情况就更差,只比凡客稍好。一位女装互联网品牌负责人称,聚美优品开放平台上的销量只有唯品会的十分之一。针对商家们关心聚美优品上市之后会不会扭转现状,一起惠联系到多位资深卖家与电商从业者,他们分析聚美优品做开放平台会遇到三大障碍。障碍一:聚美没有卖服装的基因据悉,聚美优品IPO招股书中只公布了2013年营收收入为4.83亿美元、开放平台销售占比14.5%,以及笼统地说明供应商和第三方商户约1700家,所以,外界并无法真正掌握聚美优品第三方商户平均年销量的真实情况。为此,一起惠联系到多位聚美第三方商户,得到的反馈却是,一般中档女装卖家一期能卖5万到10万、春夏一期能卖1万到5万。中偏低档女鞋上聚美促销活动一期销量不会超过十万。总体来说,聚美优品开放平台上的销量增速较慢,在商家看来,更适合甩死库存。为什么活跃用户有1050万的聚美优品,开放平台销量却没能迅速崛起?“陈欧不是做服装的人,他们团队身上流的是营销的血液,对服装的把关以及理解上还远远不够。”一位退出聚美开放平台的箱包品牌商告诉一起惠,这是聚美开放平台身上的致命伤。处境尴尬的不仅是聚美,京东与当当网自做开放平台之后,服装、箱包与家居一直是其重点开拓类目,但始终没有树立竞争门槛。被商家列为天猫、唯品会之外的第二梯队。一位有多年传统零售从业经验的人士分析,隔行如隔山,电商跨品类运营,没有平台们想象中容易。“化妆品是标准化产品,服装、箱包与家居是半标准化产品,虽然同样是针对女性用户,但是运营完全是两码事。”障碍二:只做跟随者难具超越性随着特卖模式的兴起,聚美优品与唯品会无论是商业模式上,还是品类上均高度重合,注定二者要正面厮杀。“先不论唯品会已经树立‘最大的服装品牌特卖平台’这一先发优势,单从现实条件来看就是聚美优品难拼得过的。”在“二选一”中,品牌商态度多数倾向于唯品会。首先,唯品会与商户合作已有成功经验,流程也相对成熟。多数商家选择放弃聚美优品的主要原因在于,更愿意与唯品会走在一起达成长线的框架合作,“尽管唯品会招商政策很苛刻,扣点也更高,但是商家更看重唯品会带来的销量。”据唯品会合作商户反馈,唯品会在商家选定上树立了门槛:聚美不要求商户入仓,所以也没有售罄率的要求。相反,唯品会要求商户商品必须入仓,并且在入仓前对商家有入选考察,若商家售罄率低于60%则容易被淘汰,这也逼迫商家不能反复上旧款。此外,在价格管控上,唯品会要求品牌商供货全网最低,聚美要求比全网旗舰店低5%即可。其次,唯品会对商家如此强势,是因为其掌握了大量用户,并且把一部分利益反馈给消费者。“唯品会对商家严厉,受益的是消费者。在上新速度与性价比上,唯品会击中了消费者的痛点,也就树立了行业服务标准。正是因为如此,唯品会上有一批客单价在380元以上的用户,这是天猫平台上都很觊觎的。”商家反馈,跟随者聚美优品在供应商与用户两头都没有核心竞争力,从而可以冲击到唯品会这样的渠道,也就在对比中失去了控制权。此外,一位高端女装品牌电商负责人分析,聚美优品可以与唯品会差异化,主做中低端品牌,但这样做的结果则面临逐渐被边缘化的威胁。“电子商务发展到任何阶段,服装都是存在于品牌卖场+折扣卖场+地摊这三种市场中。品牌卖场与地摊是大头,中间的折扣卖场是对传统渠道的补充。唯品会为什么能做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品牌卖场天猫在走明显下坡路,给了唯品会留了一个机会。”障碍三:自营品类上不了台阶难带动开放平台实际上,无论是传统零售业还是电子商务,开放平台初期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自营平台的带动。而对于聚美优品来说,有一个致命问题一直没有被解决:网上化妆品难排除假货和水货的嫌疑,在品牌商那里美誉度并不高。“中高端化妆品还是以走线下为主,对线上非官方渠道向来是排斥的。”中高端品牌对聚美优品的态度决定了其规模与用户质量。“如果能搞定大品牌,让他们把正品拿上来卖,聚美可以往上走一大步,否则只能走中低端路线,卖卖水货,吸引的也是中低端用户。”一位女鞋品牌商告诉一起惠,聚美用户以一二线城市的低收入年轻女性为主,虽然总体客单价过得去,但是购买实力有限,对单品的价格较敏感。一起惠注意到,上市招股书显示的客单价也能佐证,聚美优品为22.7美元,唯品会为34.7美元,京东为64美元。上述商家分析,聚美优品的客单价相对较低,并且消费者购买化妆品多是一次购买几件产品,反映出聚美用户单品价格更低。顾客购买力直接决定了开放平台的销量的成长性。华平资本顾问、当当网前任COO黄若曾经分析,当当网开放平台做精品百货不容易,理由就是图书购买者消费能力有限,带不动客单价较高的产品。“相对京东来讲,当当网是个小体量的公司,他们撬不动那个大盘。这点不能学京东,因为京东的用户是买800块的东西,然后要他买200块的百货,这是可以带得动的。当当的用户是买50块的图书,你要50块的用户带动200块的百货,那是很困难的。”在一起惠联系的众多第三方商家中,有部分品牌商直言,并没有官方直接授权入驻聚美优品的开放平台,在聚美优品的特卖商城中看到的极有可能是代理商为其供货。“每个平台用户群属性不同,进入聚美,是希望销量扩张还是品牌溢价?平台被资本包围,我们很担心明年会产生泡沫。聚美做开放平台是寻求规模增量,在新扩张的品类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品牌商是不愿意做小白鼠的。”某女装淘品牌指出,品牌进驻平台寻求增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阶段更乐于找稳健的合作伙伴。针对聚美优品在开放平台上难有大发展,也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近两年移动电商飞速发展,小而美的垂直电商会越来越多,聚美优品与其做大而全不如做专而精。“MG面膜年销售额也有十个亿,无线端用户越来越细分,类似MG面膜这样的品牌商或者渠道商势必会多起来。聚美如果开放平台做不好,自营平台也会受到蚕食。但做专而精需要时间积累,不如直接拿流量兑现容易,对于上市后的聚美来说,快速增收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一起惠讯】5月19日消息,据一位接近京东的人士透露,今年初,京东已经秘密收购了一家在俄罗斯销售额排名前五的本土B2C网站,还收购一家俄罗斯本土的快递公司。同时,俄罗斯已被京东内部确定为海外业务的首个发力市场。在完成内贸电商的布局之后,京东把目标瞄准了海外。一起惠发现,在京东提交的IPO招股书中,“国际业务扩张”在京东新业务计划中被列为了重点。京东表示,凭借其在中国拥有的经验,其可能寻求战略举措进行海外业务拓展,包括在中国以外地区设立网站、仓库和建立支付系统等,从而将JD品牌推广给更多海外客户。上述接近京东的消息人士表示,京东将俄罗斯定为首先发力的海外市场,早有端倪。虽然早在2012年10月,京东国际站就已上线,销售包括电器、婴儿奶粉等产品。但由于在欧美主流市场面临着亚马逊、eBay等国际电商的竞争,京东国际站的销量一直不见起色。所以京东索性改变方向,从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入手,因为这些国家的消费者对于国际电商平台的品牌认知度较低。此前曾有消息显示,京东正在紧急布局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自营业务,将在2014年内在俄罗斯和东南亚地区建立仓储,重点发展对当地的跨境电商业务。此外,今年三月份,原华为电商总裁徐昕泉正式加盟京东,随后担任京东海外事业部负责人,负责京东国际化方面相关业务。徐昕泉曾主导了华为在独联体片区市场的开拓,对俄罗斯市场十分了解,并在俄罗斯拥有深厚的资源。而关于京东拓展海外的方式,京东集团董事长刘强东此前曾透露,京东正在探索一种“一般贸易+自营电商”为主的新型贸易模式,通过“大额贸易”的形式实现产品进出口,并在境外设立实体运营公司开展电商业务,实现本地化电商服务本地居民。同时建立本地化客服中心,提供本地退换货服务。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按照刘强东对京东海外业务的规划,收购本土电商公司和相关服务公司将是最省力和稳妥的做法。“海外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本国的电商公司,本地化运营在物流和售后上也具有巨大的优势。”另外,该业内人士表示,针对俄罗斯市场的特殊性,本土化运营相比于传统的跨境电商模式也更有优势。首先,俄罗斯网民对于在线支付的接受程度极低,在网购时,更习惯使用货到付款的方式,尤其是客单价较高时。“京东如果要做好俄罗斯市场,支持货到付款,是必须的选择。此时,如果海外物流是由合作伙伴来做的,就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其次,受限于俄罗斯海关的清关能力,中俄之间的跨境电商物流一直极不稳定,运载量有限。“收购一家俄罗斯本土快递公司,进而建立俄罗斯海外仓,可以帮助京东有效地避免掉这种物流的不确定性。”再次,俄罗斯对于海外电商进入俄罗斯市场的政策正在缩紧。譬如,日前俄总统普京签署法令,授权政府修改个人购买物品免税规则,未来俄罗斯消费者月网购免关税条件将可能由网购总额不超过1000欧元、总重量不超过31公斤下调为总额不超过150欧元,总重量不超过10公斤。“如果京东收购本土电商网站,通过该网站去拓展俄罗斯市场,就不用面临这些限制了。”最后,俄罗斯本土电商正处在爆发的前夜,过去几年,都保持着较高的行业增速,此时收购俄罗斯排名较前的电商是一笔不错的投资。据了解,作为俄罗斯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Ulmart已经在筹备明年的IPO计划,并计划在下一个五年内争取将年销售额增加到100亿-150亿美元。事实上,目前瞄准了俄罗斯本土电商网站的国内电商平台可能不仅仅只有京东一家。有知情人士向一起惠透露,今年唯品会将与俄罗斯闪购网站KupiVIP合作,或作为供应商的角色为KupiVIP提供品牌产品,解决俄罗斯本土电商缺乏货源的问题。上述消息人士表示,京东在俄罗斯市场的拓展,除了要面对来自俄罗斯本土电商的竞争外,更大的竞争其实还是来自于其在国内的最大竞争对手阿里巴巴。据一起惠了解,阿里巴巴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从去年起就把俄罗斯定位为最重要的海外市场,目前来自俄罗斯的交易额已占到速卖通总交易额的30%以上。一位从事中俄跨境物流的服务商预计,目前速卖通占据了跨境电商俄罗斯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北京时间5月7日凌晨消息,聚美优品周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首次公开招股)招股书增补文件,披露该公司的2014年财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文件显示,聚美优品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660万美元,发行价区间为19.5-21.5美元,估值区间为31.2-32.5亿美元。招股书显示,聚美计划发售95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ADS),每股存托凭证代表1股A类普通股,30天之内承销商可以行使“绿鞋”权力(超额配售选择权),再发售142.5万股存托凭证。计划发行区间19.5-21.5美元,交易代码JMEI,计划于纽交所上市。同时新加坡GeneralAtlantic基金管理公司与聚美优品签署股份认购协议,最高认购价值1.5亿美元的聚美股份,锁定期限180天。按照定价中间值20.5美元计算,此次新发行股票及私募的总融资额度为3.227亿美元,如果行使绿鞋权力,则增加到3.498亿美元。如果按照最高发行价格21.5美元计算,则总融资额度增加到3.85亿美元(包括绿鞋)。以此计划发行区间计算,聚美估值区间在31.2-32.5亿美元之间。今年4月首次传出聚美IPO消息时,市场给出的预测估值为30亿美元左右,基本符合目前结果。当前美国资本市场的中概股波动性加大,聚美优品凭借业绩增长和美妆垂直电商的发展空间,吸引了长期价值机构投资者的眼球,新加坡GeneralAtlantic基金管理公司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聚美此次公开发行中,投下1.5亿美元成为基石投资人。聚美同时披露了截止到2014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业绩。NetGMV为2.713亿美元,同比增长42%;净营收1.549亿美元,其中包括自营业务1.299亿美元,第三方平台业务2500万美金。相比2013年第一季度220%的增长,其销售额增长幅度显示,在重大促销活动方面,聚美开始更重视流量质量和加强品牌保护,而不是简单以打折方式打价格战。利润方面,2014年第一季度毛利6830万美元,净利润1660万美金,剔除股权激励成本后同比大幅增长122%。
4月21日下午消息,《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美国移动支付公司Square正与谷歌、PayPal和苹果公司展开收购谈判。而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则表示,据多方知情人士透露,谷歌并未与Square展开严肃的收购谈判。Square迄今为止已经通过Khosla、红杉资本和KPCB等风险投资机构累计融资逾3亿美元,其估值则高达数十亿美元。但支付服务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在POS机领域,况且Square还面临诸多障碍和挑战。在搁置IPO(首次公开招股)计划后,Square刚刚获得了约2亿美元的信用额度。据知情人士透露,Square正在兜售自己,他们已经与多家公司的并购主管就此展开了接触,包括谷歌的唐·哈里森(DonHarrison)。据《华尔街日报》报道,Square还与PayPal和苹果公司展开了收购谈判。而TechCrunch的消息表明,苹果比谷歌更有可能与Square达成交易,因为Square创始人杰克·多西(JackDorsey)对苹果公司的各种产品都赞赏有加。另外一家科技媒体TheInformation最近报道称,谷歌的确将Square列为收购目标。但TechCrunch的知情人士表示,双方的会谈并非真正的收购谈判,只是“两分钟的见面寒暄而已”。Square发言人否认与谷歌展开并购谈判。
易居中国旗下O2O整合服务平台乐居今天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招股说明书增补文件(F-1/A)。文件显示,乐居计划以每股10到12美元的发行价发行115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每股美国存托凭证相当于一股普通股),最多募集1.38亿美元资金。此前乐居计划以同一价格IPO发行2035.5万股美国存托凭证,这意味着该公司将其计划中的股票发行量缩减了44%。招股书显示,IPO前,易居共持有乐居100,798,200股股票,占股84.0%,腾讯持股19,201,800股,占股16.0%;IPO后,易居持股总数不变,占股稀释为76.3%,腾讯持股增加为21,231,220股,占股16.1%。乐居的招股说明书显示,该公司2013年营收达到3.354亿美元,较上年的1.713亿美元增长近一倍;乐居2013年实现净利润4270万美元。乐居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交易代码为“LEJU”。乐居表示,该公司计划使用募集到的资金扩展进入新市场,并改善自己的技术基础设施。瑞士信贷证券公司、摩根大通证券公司和华兴资本证券公司将担任乐居首次公开招股交易的主承销商。
4月17日,京东商城旗下日韩品牌垂直网站“迷你挑”创始人赖丹丹宣布,已通过法律途径正式起诉京东方面。起诉状已于2014年4月1日被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立案。据业内人士分析,京东赴美上市进程将受到影响。赖丹丹透露,2011年末,经京东内部投资团队评估,对外宣布收购B2C网站“迷你挑”。2012年6月,注册成立了上海上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上尚国际)作为“迷你挑”的运营主体,公司章程议定:京东全资子公司上海晟达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晟达元)出资800万,占股80%,赖丹丹及团队出资200万占股20%(经股东会决议于2014年年中缴清)。2013全年迷你挑最终实现了约3.5亿的交易额,同比增长率超过500%,子公司净利润超过1500万。2014年1月22日,京东商城以业务调整为由,单方面强行要求迷你挑员工转岗(仅保留10个招商岗位)或解除劳动关系。2014年1月28日,迷你挑管理的1123家店铺在系统中被强行接收。同日,迷你挑所有在职员工系统权限被关闭,迷你挑网站被迫自当日起停止更新。仅仅2天后,2014年1月30日(除夕),京东宣布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开呈报第一稿招股说明书。对于迷你挑的情况,京东方面曾发出官方声明:京东迷你挑是京东控股的子公司,今年初,综合考虑其业务模式和经营情况等因素,公司经研究决定将该业务并入开放平台部门。目前,仅有少数成员既拒绝转岗也不接受公司提供的超过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终止补偿金方案。京东已经委托外部律师全权处理相关事宜。此外,京东商城4月14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招股说明书增补文件(F-1/A)显示,该公司已敲定在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挂牌交易,证券代码为“JD”。京东商城此前提交的文件已显示,该公司2013年总净营收为人民币693.4亿元(约合114.54亿美元),高于上年的人民币413.81亿元,高于2011年的人民币211.29亿元。京东商城2013年运营亏损为人民币5.79亿元(约合9600万美元),好于上年同期的运营亏损人民币19.51亿元,好于2011年的运营亏损人民币14.04亿元。京东商城计划通过首次公开招股募集15亿美元资金。投资银行美银/美林和瑞银集团为京东商城首次公开招股的主承销商;Allen&CompanyLLC、巴克莱银行、华兴资本证券和Jefferies为京东商城首次公开招股的副承销商。
【一起惠讯】4月16日消息,一起惠独家获悉,京东已经内部宣布集团历史上最为重磅的人士调整,刘强东将卸任京东商城集团CEO一职,并由现任COO沈皓瑜接任。而刘强东则继续担任集团董事长兼CEO,并逐步退出日常运营和管理。而与此同时,集团副董事长赵国庆宣布个人原因离职。消息人士称,这一任命目前在京东已经小范围宣布,但原本并无近日公布的计划。值得注意的是,4月15日,京东联合董事长赵国庆称因个人学习与创业原因,卸任京东集团副董事长一职,转作集团高级顾问。据一起惠了解,京东集团今年新成立了四个子集团,即京东商城、京东金融、拍拍和京东国际集团。而此次刘强东卸任的则是京东商城集团CEO一职,其京东集团董事长兼CEO身份不变。同时,其他子集团人事做出最新调整:沈皓瑜担任京东商城CEO,陈生强担任京东金融CEO,蒉莺春担任拍拍网总裁,徐昕泉担任海外事业部负责人,蓝烨担任京东集团CMO兼任京东商城采销工作。此外,上述四个子集团非法律意义,仅为业务板块名称。京东今年上市则是集团整体打包上市。据知情人士透露,京东此轮变局敲响了上市在即的前奏。沈皓瑜的国际化背景和跨行业管理经验,足以充分胜任CEO这一角色,而刘强东也会授予沈皓瑜更大的支配权和管理权。刘强东在2013年曾赴美国学习,在此期间,刘强东授权管理团队全权管理京东业务和日常事务。刘强东的本意即为充分授权于现有管理团队,在淡出公众视野的一年之内,其与高管之间仅保持邮件沟通。回国后,刘强东曾坦言管理层的表现超出自己预期,“京东发展到了一个检验团队协作、团队自主性的时候了。”据悉,沈皓瑜于2011年8月份加入京东商城,任职首席运营官(COO)。此前,沈皓瑜曾任职美国运通个人卡发行部副总裁。2007年加入百度之后,担任百度高级副总裁,负责商业产品运营及多项新业务拓展。不过,刘强东卸任商城CEO并不意味着失去对京东的控制权,其本人仍为京东集团CEO,且是集团最大的资产之一。京东自2007年3月以来共计进行了5次大型融资,募资额总计高达18.77亿美元,但刘强东并没有失去掌控权。根据京东向SEC最新提交的招股书增补文件显示,京东的股权结构中,刘强东获得93,780,970股普通限售股,旗下基金总股本数达463,345,349股,占比为18.8%;第二大股东为老虎基金,持股比例为18.1%;第三则是腾讯,占总股本的14.3%。而在2013年,刘强东还在“休养生息”中,隔空遥控完成了京东管理层的多人轮岗,其对公司的掌控力显而易见。
雅虎周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文件显示,阿里巴巴集团2013年第四季度净利润达到13.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10%;营收为30.5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6%。阿里巴巴集团当前正筹备在美国证券市场进行首次公开招股(IPO)。雅虎披露的信息显示,阿里巴巴集团2013年第四季度毛利润为23.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3%;营收为30.5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6%;净利润达到13.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10%。雅虎当前持有阿里巴巴集团大约24%的股权。资料显示,阿里巴巴在2013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营收分别为13.8亿美元、17.37亿美元、17.8亿美元。整合四个季度的业绩,阿里巴巴集团2013年全年营收达到79.5亿美元。在雅虎今年1月发布阿里巴巴集团2013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数据之后,市场分析师曾给予了阿里巴巴集团平均1530亿美元的估值。投资公司MyriadAssetManagementLtd首席投资官卡尔·哈滕洛赫尔(CarlHuttenlocher)认为,到今年年底,阿里巴巴集团的市值可能会达到2000亿美元。哈滕洛赫尔预计,阿里巴巴集团的市值将超越亚马逊、Facebook等互联网公司,成为仅次于谷歌(微博)的全球第二大市值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在去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为13.6亿美元,远远超过Facebook的5.20亿美元,以及雅虎的3.48亿美元。
4月12日,化妆品电商聚美优品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上市申请文件。与包括京东等在内的不少中国电商股通过资本驱动规模,然后冲刺IPO的成长路径不一样的是,聚美优品主要通过自我造血来成长--成立近四年至今,仅融资约1300万美元。截至2013年底,聚美优品已实现连续7个季度盈利,且2013年净利额同比增长近6倍。在中国电商界中,“刘强东们”通过“外输血”模式推动公司前行,而聚美优品的陈欧则选择了“内造血”路径角逐江湖。盈利式增长聚美优品向SEC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13年底,该公司连续盈利已达7个季度。以此推算,聚美优品至少从2012年第二季度便开始盈利。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正是中国平台电商们烧钱抢份额的高潮期,比如当年的刘强东,深信“不该赚钱的时候去赚钱就是愚蠢”的商业逻辑,以资本为后台推动力、以市场份额为追求目标,随即掀起“6•18”、“8•15”两场电商烧钱大战。与“刘强东们”烧钱赚份额的逻辑不同的是,陈欧倾向于自我造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2年“8•15电商战”刚过,10月12日上午,陈欧在微博上表示:“只有规模而没法盈利的企业已经被资本市场抛弃,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会更加理性地思考做企业的根本,那就是盈利并活下来,只有这样,行业才能共赢。”聚美优品招股说明书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该公司已盈利,且当年合计净利额达837万美元,2013年净利额同比增长近6倍,冲高至5800万美元。聚美优品的前身团美网,成立于2010年3月,到2012年第二季度盈利时,仅成立近2年,且至今只融资了近1300万美元。与聚美优品造血式成长路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选择输血模式的京东,2004年涉足电商的京东10年多已融资约22.3亿美元,京东向SEC提交的F1更新文件显示,2013年京东净亏损4990万元人民币,总体上还未摆脱输血轨迹。盈利秘诀:巧降成本聚美优品能够在成立仅近两年后便步入盈利式轨道,究其原因,可从盈利空间与成本控制两个纬度来解剖。从盈利空间的角度来讲,聚美优品切入的化妆品电商领域前景广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Frost&Sullivan的一份报告内容汇总后发现,中国美妆产品行业零售销售总额,在聚美优品成立时的2010年,达到1362亿元,2013年几乎翻倍至2209亿元,2018年预计更会冲高至4318亿元,市场容量从而达到2010年的约3.17倍。在此期间,线上美妆电商的份额也会逐渐上升,由2010年在线B2C美妆产品销售额占中国美妆产品零售销售总额的1.3%上升至2013年的10.2%,到2018年该比例预计将增长至21.9%。化妆品电商领域孕育的庞大容量,为聚美优品的成长提供了市场前提。聚美优品营收额也从2011年的0.92亿美元,飙升至2013年的8.17亿美元,上涨近8.85倍。除市场容量为聚美优品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行业空间之外,化妆品领域的高毛利率特性也让聚美优品具备极大的毛利率提升空间。聚美优品招股书显示,该公司2013年毛利率为24.5%,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线下化妆品零售商莎莎(sasa)和屈臣氏毛利率分别达到47%和35%,一些国际著名化妆品品牌厂商甚至可达70%。目前聚美优品的毛利率低于他们,主要缘于其销售结构,即聚美优品所销售的产品主要由代理品牌和独家品牌两部分组成。其中销售额中占比约15%的独家品牌,一般毛利率可达70%;相应地,另外约85%的第三方代理品牌,毛利率相对较低,从而拉低了总体毛利率。化妆品的毛利率较高,伴随聚美优品在生态链条中溢价能力的提高,提升独家品牌占比,在运营效率基本保持的情况下,其毛利率仍可相应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在市场容量广阔及行业毛利率较高的背景下,聚美优品赚钱能力极强,而另一方面,聚美优品在支出端也有让业内惊讶的成本控制能力,这可从电商所在的新客获取成本、市场费用和包括仓储、分拣、物流等在内的履约成本等指标处得到体现。在履约成本方面,鉴于化妆品单位体积小,从而在仓储、分拣以及物流配送等方面,相较于3C、服装等品类,成本控制更具优势。聚美优品招股书内容显示,该公司2011年、2012年、2013年的仓储物流费率分别为12.8%、8.8%、7.2%,呈逐年下降趋势。新客获取成本方面,2013年聚美优品平均获取一名新客户的平均成本为38元,而为64元,前者仅为后者的近六成。市场费用方面,聚美优品招股书显示,该公司2011年~2013年市场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0.1%、11%、6.3%。综合下来,2013年聚美优品的盈亏平衡点为16%,即公司毛利率超过16%便可盈利。值得注意的是,主打自有品牌的乐蜂,毛利率接近30%,超过聚美优品的24.5%,不过2013年乐蜂却亏损1.5亿元,区别就在于成本控制能力。如欲深究聚美优品的成本控制能力,不得不提到陈欧另类的企业家自营销逻辑。2010年3月,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的陈欧回国创立了团购网站团美网,当时的学习对象是美国的Groupon,后于2011年在千团大战的背景下转向化妆品B2C的聚美优品。聚美优品的营销逻辑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模式,陈欧及其管理团队通过自身价值观和人格魅力营销来塑造企业家的自媒体品牌形象,然后通过自媒体品牌形象吸引相应圈层的粉丝,而后围绕粉丝社群进行粉丝生态营造。比如陈欧有意参加诸如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搭车”等节目以及推出“我为自己代言”系列广告,迅速将自己打造成为未来而奋斗、激情的80后创业者代表,陈欧体迅速引起强烈共鸣。记者曾与不少业内营销界人士沟通,他们认为,产品广告营销模式是工业化思维,以企业家自媒体为代表的价值观营销是互联网思维产物。比如小米的雷军、华远地产的任志强、SOHO中国的潘石屹、阿里巴巴的马云以及正走在企业家自营销路上的董明珠等,皆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打造企业家自媒体形象,然后进行粉丝生态经营。陈欧式的企业家自营销模式,成本相对较低,且客户忠诚度高。聚美优品招股说明书显示,客户量方面,2011年、2012年、2013年,聚美的活跃客户(时间段内至少购买过一次商品)总数分别为130万、480万和1050万,回头客分别占客户总数的53.8%、56.3%和62%;订单量方面,2011年、2012年、2013年聚美优品总订单数分别为约450万单、约1600万单和约3600万单,每位活跃客户的平均订单量则始终保持在3.4单左右,其中回头客订单额分别占订单总额的比例分别高达约86.7%、86.6%和88.9%。移动端交易额占比近半聚美优品招股书的内容显示,聚美优品的移动化转型也较为顺利。2013年12月,聚美优品交易总额中,来自移动端的贡献占比已达到约43%,2014年一季度该比例继续提升至49%。在时下的电商圈,甚至整个IT圈,移动端已成战略制高点,也是一家IT公司未来想像空间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这从马云撒网式布局移动端以及移动端对腾讯、Facebook、百度市值涨跌的决定性影响等皆可得到体现。已向SEC提交IPO申请的京东,鉴于自身移动端布局的不力,从而牵手腾讯。这笔交易中刘强东为了得到微信入口而付出了不菲的代价。相应地,腾讯在这笔交易中所付出的易迅部分资产、拍拍、QQ网购等实物资产反而成了添头,微信的入口价值成了腾讯资产包中的主角。对于聚美优品移动端占比近半的原因,除了该公司管理团队的战略重视外,也与其销售模式和目标客户群存在极大的关系。电商公司在布局移动端时,受限于移动端屏幕尺寸的原因,产品信息展示的宽度与深度不足的问题,一直较为困惑,但聚美优品的销售模式为限时特卖模式,每天向用户精选销售的产品品类相对较为集中。垂直特卖模式简化了搜索和挑选过程,以特定推荐模式可以带给消费者更简便的浏览体验,更宜适合移动端发力。放大到整个化妆品电商行业的角度来说,也较为适合移动端发力。相较于服装、3C等品类,化妆品品类的SKU(库存量单位)本来就较少,比如聚美优品的合作伙伴有1700家,但仅有1万多个SKU。这种SKU较少的情况,也一定程度上会减缓移动端展示不足的困境。此外,聚美优品的目标客户群主要是年轻女性,易于接受移动端购物模式。除了移动端这块基础性布局外,聚美优品另一块基础性工作便是假货预防的机制性建设。2013年,以交易总额为评价标准,聚美优品以22.1%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中国最大美妆电商。作为行业的领头羊,化妆品电商行业被信任的程度越高,自身越受益。基于此逻辑,据记者了解,在中消协、中国质量万里行的监管下,聚美优品联合百家化妆品品牌公司成立了真品联盟,自掏腰包强推中国化妆品真品联盟防伪码体系。其基本逻辑在于:力争将每一个进聚美优品仓储的SKU,都需自带一个基于二维码基础上的防伪码,且这个防伪码只能使用一次,扫后便作废,以免被假货链条二次利用。当消费者购买了聚美优品的相关产品时,消费者线下可通过二维码随地扫描,即时进入真品联盟防伪码体系,通过唯一的防伪码来核对产品的真假,从而从机制设置上净化电商环境,打消消费者对假货的疑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聚美优品本次计划通过IPO交易筹集最多4亿美元资金,拟在纽交所或纳斯达克挂牌,股票交易代码为“JMEI”。IPO筹集到的资金用途主要为营销和品牌宣传活动,包括建立更多的实体店,增加独家商品范围,扩大物流网络,提升物流保障能力,增强IT架构系统,以及其他一些企业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潜在的收购、投资和结盟等。
4月11日消息,根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通过一项最新对微博的研究,新浪微博的业务可能影响力远小于此公司此前公布的。这个类似Twitter的微博平台在过去5年里已经迅速的改变了中国新闻的传统报道形式。要搞清楚到底有多少用户在使用微博非常难:营销公司建立了数以百万计的僵尸账户为名人和品牌创建虚构的追随者,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垃圾邮件账户生成自动化的消息。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傅景华(FuKing-wa)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有千万用户创造了该平台上94%的信息,约2亿用户大多时候仅转发这些信息。傅景华为衡量微博的实际使用情况,首先要了解实际上有多少用户发布信息。他创建了一个自动程序,浏览成千上万的微博账户,了解他们是否曾经被使用。调查中发现,有58.8%的账号在今年1月3日之前并没有发过微博。如果这个比率是真的,这将意味着大约5亿的账户中,总共约3亿微博账户是空的。这些账户从未用来发布信息或者删除帖子。傅景华继续研究这发布过内容的2.087亿账户,他发现,大约93.8%的微博内容都转自1040万个账号,也就是占活跃用户的5%。剩下的1.983亿个帐号大部分只转载不发布原创。上周,当新浪微博提交文件准备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其招股书中对于用户数量的描述引起争议。找到准确计算新浪微博使用人数的方法,对于评估其股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去年起,新浪微博就不得不面临腾讯微信的冲击。据新浪微博上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文件显示,市场估值39亿美元。在文件中,新浪微博称其用户数量增长迅速。截至去年12月份,该平台月活跃用户为1.291亿,与上年同比增长33.5%以上;日活跃用户增长了36.1%,至6140万,这一数字超过了意大利的总人口。傅景华指出,新浪微博对活跃用户的定义值得商榷。傅景华说:“新浪微博只看有多少人每月至少登录一次该平台。不过,登录不代表用户会真正使用该服务。”另据中国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表明,中国的微博用户数量正在下降。2013年底,中国仅有2.81亿微博用户,较之上年减少9%。不过,该机构并没有给出数据来源。新浪微博在相关文件中表示,其价值取决于微博的影响力和中国不断增长的网民数量。去年10月份,美国社交网络Twitter在上市时对活跃用户的定义也引起争议。一些观察人士指出,政府加强对市场推广公司的管理也是微博使用人数下降的一个原因。然而,一些分析师则认为新浪微博的价值被低估。亨利•郭詹资本全球投资研究分析师预计,新浪微博的估值应当能达到50亿美元。他认为,微博不会被微信等其他社交平台所替代。周二,新浪投资者关系办公室电话没有接通,也不回复电子邮件的置评请求。
4月12日凌晨消息,聚美优品周五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首次公开招股)上市申请文件,聚美优品拟通过IPO交易筹集最多4亿美元资金,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挂牌,股票交易代码为“JMEI”。文件显示,聚美优品2011年净亏损为402.9万美元,2012年净利润为810.4万美元,2013年净利润为2500.4万美元;2011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474.5万美元,2012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12.4万美元,2013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580.6万美元。截至2011年12月31日,聚美优品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总额为911.7万美元,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为2996.4万美元,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为1.11亿美元。高盛(亚洲)公司、瑞信证券(美国)公司、摩根大通证券公司、华兴资本证券公司、派杰(PiperJaffray&Co。)和奥本海默将担任聚美优品IPO交易的承销商。资料显示,聚美优品是第一家也是中国最大的化妆品限时特卖商城,由陈欧、戴雨森等创立于2010年3月,还首创了“化妆品团购”模式。
2011年,腾邦国际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募集资金净额近6亿元。此后,腾邦国际加快步伐以收购扩张,收购公司质量良莠不齐,其中世纪风行尤为可疑。据知情人士透露,腾邦国际能上市依赖于收购,上市后能壮大也依赖于此。腾邦国际最初靠做国内机票业务起家,自身资产偏弱,管理水平不高,靠一系列对外收购,拼凑出了后来成功上市的腾邦国际,上市之后依然收购不断,以此扩大规模。2008年3月,腾邦国际的保荐人及主承销商国信证券申请立项,5月确认同意立项。腾邦国际的布局则早一年,于2007年开始,收购了3家主营国内机票代理业务的航空服务公司。不但扩充了国内机票板块,资产规模也大涨。次年收购深圳国际机票领域元老级人物赖明的深圳市昼夜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昼夜通”),补上了国际机票板块。第三年,腾邦国际收购新金銮旅行社。国内机票、国际机票、旅游三大板块拼图完成。1日收购3公司,核心人物彭玉梅带来上市关键资产尽管腾邦国际现在看上去似乎顺风顺水,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其上市之路原本不应那么顺畅。腾邦国际能上市,要从国内机票板块的扩充说起,背后的核心人物彭玉梅发挥了重要作用。彭玉梅1997年至2000年任中国西北航空深圳公司控制员。2000年开始任深圳市时讯达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时迅达”)、深圳市天鸿航空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天鸿航空”)、深圳市航程航空服务有限公司(下称“航程航空”)执行董事、总经理。航程航空、天鸿航空、时讯达3家公司主要从事国内航空客运销售代理业务。彭玉梅为大股东,分别占股90%,100%,90%。2007年1月9日,腾邦国际通过3份《股权转让协议》,收购了彭玉梅持有的这3家公司70%的股权。“彭玉梅做机票的量比腾邦大多了。但她把点数放给代理人放得很凶,给代理人的结算周期很长,最后资金链断了。”一位腾邦内部知情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记者从相关资料了解到,票务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代理销售机票获得代理佣金,分为基础佣金和后返佣金。基础佣金根据航空公司制定的销售政策确定,后返佣金则与航空公司规定的考核指标挂钩。一级代理主要从航空公司处获得代理佣金。为了扩大市场规模、增加市场销售渠道,同时为了达到航空公司的考核指标取得后返佣金,就会寻求合作销售,一级代理商要吸引二级代理,要把一部分佣金下放给二级代理。据知情人士透露,彭玉梅将航程航空、天鸿航空、时讯达3家公司出售给腾邦国际是不得已而为之。当时这3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86.71%,91.46%和53.10%,应收账款几乎为货币资金2倍,资金链紧张。2006年度,3家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仅为-3.03万元、0.85万元和0.69万元。收购完成后,3家公司更名为腾邦商贸、腾邦航空、腾邦商务。随后腾邦于2008年5月完成对3家公司剩余30%股权的收购。收购完成后,彭玉梅加入腾邦的兄弟公司腾邦物流担任副总经理,并于2009年受让腾邦股东可可西投资5%股权,成为腾邦间接持股股东。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3家公司的收购给腾邦带来巨大的好处,腾邦能上市跟这些资产绝对有关”。招股书显示,收购3家公司后腾邦总资产由6386.66万元增加到1.1亿元,增长率73.49%。更重要的是,扩展了国内机票代理业务。其中,从收购前的2006年到收购后的2007年,腾邦的合作销售金额由1.98亿元增长将近5倍到11.22亿元,合作销售占总业务的比重由35.37%增长为59.46%。低价收购亏损资产补全业务版图为上市光有国内机票业务不够。腾邦国际还是继续扩张之路。2008年腾邦国际收购昼夜通。这家公司由赖明、林巧玉、周迎等7人共同出资设立,在国际机票领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截至2007年12月31日,昼夜通净资产255.24万元,亏损48万元,腾邦以500万元的低廉价格购得其100%股权。腾邦以做国内机票为主,收购了这家公司以后实现了两条腿走路。业内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做国内机票技术含量不高,国际机票技术含量高很多。做国内机票的一天就可以上岗,做国际机票的没有三个月半年一年,是做不了的。想把一张国际机票卖好不容易,涉及到对航空公司政策的掌握。所以做国际机票的公司不太多。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从香港到东京纽约莫斯科到欧洲飞一圈,不同的人做价格是不一样的,如果不会做或刚做,算一张票可能4万块,有经验的人可能两三万就可以。单做国内没有做国际的经验,很难起得了家。收购昼夜通,补上了腾邦国际机票领域的业务。”最后是旅游板块。2009年腾邦收购深圳市新金銮旅行社有限公司。新金銮的业务主要是国内旅游、入境旅游、会议服务、签证等旅游服务。新金銮的规模不大,业务人员只有个位数。招股书显示截至2010年9月30日,其总资产为68.8万元,净资产-9.47万元,2010年1-9月净利润亏损24.47万元。但这一收购仍然发挥了巨大作用。原本弱小的腾邦国际,通过收购,拼凑出了国内机票、国际机票、旅游三大板块。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腾邦国际离职高管曾指出收购新金銮的关键性,腾邦取得旅游牌照,得以在上市时挂在旅游板块,对上市定价起到了很大帮助。记者试图了解上市前腾邦的情况,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上述知情人士强烈质疑腾邦管理人员的水平,既不了解业务,又不听取意见。几家被收购公司的老板加入腾邦后成为职业经理人,腾邦对他们不信任,对关于业务的意见不采纳,同时架空其权力,不在其业务领域重用。这些人中,有因为持有腾邦股份而不愿离开的,也有宁可放弃利益而先后离职的。上述知情人士对腾邦的企业文化也颇有微词,称其加入腾邦时,即有高管对其表示,“在我们公司,你不要会做事,只要会做人就行了。”其同时指出腾邦装点门面的表面功夫也同样用在了公司上市包装上。但另一位曾供职于上市前腾邦的内部人士的看法则相对中性,“每个老板用人风格不一样。有钱了以后,风气好多了”。平均1年2收购,1869万入股世纪风行疑为空壳无论如何,腾邦国际通过资本运作,如愿以偿上市了。腾邦国际于2011年2月15日登陆深交所。募集项目主要为国际商旅运营中心项目和营销服务中心项目。前者由1200坐席呼叫中心、可可西网站升级和扩建、研发培训中心、综合支付结算系统、集团客户管理中心等子项目构成。后者拟在北京、上海、香港、澳洲等海内外城市和地区建立十大区域营销服务中心。两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12年12月31日。2012年报显示两募投项目皆滞后。腾邦国际的解释是,国际商旅运营中心项目滞后由于2011年公司战略重心由OTA转向B2B以及TMC,而该项目是以OTA为重点制定的业务计划,因而放缓。而营销服务中心项目滞后也归结于战略调整改变了公司在地域上的布局。2013年5月5日,腾邦正式将两项目的“计划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延长2年至2014年12月31日。但腾邦国际以收购方式在各地扩张的步伐并没有停止,对外收购十分积极。今年3月18日,腾邦国际发布最新一份公告,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收购厦门思赢航空服务有限公司60%股权。上市后的过去三年间,腾邦国际收购了多家公司。2011年122万元全资收购香港福兴100%股权,719万元收购北京易程70%股权。2012年1198万元收购四川华商60%股权,1869万元收购世纪风行51%股权。2013年140万元收购东方文化80%股权,980万元收购兆驿旅行社70%股权。一位关注腾邦国际的旅游度假行业分析师表示,“腾邦国际前期并购的步伐,从去年开始比较明显。但也不是完全按照计划来。前几年有几家收购公司还是亏损的,现在的目标是收购一些比较好的公司。亏损收购是抢占市场,刚开始做,还没实现利润。”这些被收购公司的质量参差不齐。2013半年报显示,新纳入报告期的东方文化和兆驿旅行社上半年皆亏损,东方文化净利润-7.52万,兆驿旅行社净利润-13.79万。最有趣的是2012年收购的世纪风行。上述知情人士称其只是一个空壳。2012年5月31日腾邦国际发布公告,拟使用超募资金1869万元收购世纪风行51%股权。截至2012年4月30日,世纪风行净资产229万元,评估机构对其资产使用收益法评估,价值2569万元,增值超10倍。世纪风行当期净利润43万元,2011全年净利润仅9.8万元。高估值与低收益形成鲜明对比。另据上述知情人士称,腾邦国际虽占有过半股权,但经营权、财务权、人事权皆在世纪风行,腾邦国际对其几乎没有控制力。这次收购,腾邦国际和世纪风行签有对赌协议,规定世纪风行未来三年需要完成净利润3459万元,第1-3年,需要完成的净利润分别为771万元、1079万元和1510万元,由2012年1月1日开始计算。这一计划看来颇为乐观。2012年报显示,世纪风行净利润仅36.78万,距离目标771万元还有巨大的差距。上述知情人士还表示,“世纪风行的客户主要为公务客户,现在公务客户少了,2012年本来要亏损,是腾邦国际派了一批人过去才做起来,而世纪风行人员流失严重,其实现对赌协议的能力值得怀疑。”2014年4月3日,理财周报记者致电腾邦国际询问相关事项,工作人员要求记者将问题发至公司邮箱以书面形式沟通,截至发稿,记者未收到回复。
【一起惠讯】日前,京东CEO刘强东在面对李彦宏、柳传志等一干大佬的提问时直言,京东十年后70%的净利润来自于金融业务。据悉,这番话是百度CEO李彦宏向刘强东提问时讲到的。由于近期京东上线白条、小金库、贷款等多个金融产品,外界对于金融服务的利润究竟能够占比总利润的数据十分好奇。对此,刘强东指出,沃尔玛全球净利润45%是来自现金流再投资的收益,真正每个店面卖货的净利润为55%。“京东预计会更加大胆,十年后70%的净利润来自于金融业务。”刘强东表示,零售业务是京东获取用户和数据的手段,零售给消费者带去更好的消费体验,消费者贡献的数据。京东要在零售商赚钱依赖的是技术能力,而不是压榨供应商。对此,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则补充到,京东之所以压力不大,是因为45%的利润从供应链金融所得。近期,京东金融平台正式上线,嘉实基金、鹏华基金、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工银瑞信、建信基金、招商基金、国泰基金8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官方旗舰店正式入驻。与此同时,个人资产增值服务“小金库”也在金融平台正式开售。随着京保贝、京东白条、网银钱包、金融平台陆续上线,京东金融集团业形成了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网银在线、平台业务四个板块。一起惠了解到,京东于日前更新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招股书文件,增加了2013年全年财务数据。文件显示,2013年全年,京东营收为693.4亿元,运营亏损5.79亿元。据悉,京东于北京时间1月30日晚间正式向SEC递交IPO招股书,计划赴美上市,最高融资15亿美元,美林和UBS为其承销商。
腾讯入股京东今早最终尘埃落定,如果将复杂的港股公告浅显解读,这个交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腾讯以2.14亿美元+QQ网购+C2C拍拍网+少量易迅股权(据估算约10%)获得了京东IPO前的15%股份,根据公告,第一部分股权交易完成后,腾讯数码、腾讯电商、易迅物流及腾讯广州都将属于京东。第二部分是一个未来承诺:京东首次公开招股时,腾讯以招股价再认购京东额外5%股份,京东有权利收购易迅剩余股份。这其中关于易迅网有两个问题,第一是目前京东到底持有多少易迅股权。根据公告披露,易迅是腾讯附属公司,在股份认购协议交割前,腾讯电商持有易迅9.9%注册资本,而腾讯电商在本次交易中出售给京东,加上易迅子公司易迅物流也会出售给京东,京东至少持有易迅10%股份。第二个问题就是,为何京东并购易迅没有一次性做交易,而是分为两个部分?新浪科技就此问题请教了一些投行专业人士和分析师,大致上有两个推测:第一,京东暂时不接盘易迅,是为了上市前不计入易迅的亏损。根据今天腾讯披露的信息,腾讯QQ网购以及C2C拍拍业务,截至2013年9月20日的财务资料为亏损7100万元,而这两个业务在2012年亏损2000万元、2011年亏损16200万元。易迅的亏损数额更大,2013年前9个月亏损4.37亿元,2013年亏损3.15亿元,2011年亏损1.72亿元。而对于已经提交招股书的京东而言,其2013年前三个月的盈利也只有6000万元,并且主营B2C业务并未实现盈利,如果上市前100%并购易迅,并这部分亏损并入进去,京东上市的财报将会很难看。第二,通过两部分来完成这一步骤,可能是为了规避法律风险,如果目前京东直接100%接盘易迅,由于双方都是以3C类为主营业务,有可能会遭到反垄断调查。实际上易迅并入京东已经是协商好的事情,可能存在一个未披露的协议。而根据港股的公告,也给这部分未来的交易做了充分说明:京东获得腾讯授予的认购期权,京东有权利要求腾讯转让对上海易迅保留的权益。至于购买易迅剩下股权所需要的花费,腾讯则规定有两个方法,第一是整体花费8亿元,第二是双方认可的市场公允价值,以两个方法中价格高的为准。这个交易的有效期是2017年3月10日。分析人士认为,京东很有可能在IPO后才会收购剩下易迅的股份。不过目前易迅和京东的合并已经开始,据了解易迅网一线的员工以及重要业务员工(比如3C业务)都将并入京东相应各个大区,而因为合并需要调整的重复岗位人员,则将被分配到其他大区。京东原则上希望保持易迅员工的稳定。而且就在上周五,易迅内部做出了组织架构调整以及人员调整,包括组成联营事业部,负责公司开放平台业务,由易迅网CEO卜广齐负责。同时在内部集中将一批经理级别员工提拔为总监,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是易迅网暂时还将保持独立运营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