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
8月2日消息,继盒马鲜生、百联RISO等新零售业态面世之后,日前,杭州世纪华联也推出了自己的新零售样本——“世纪联华·鲸选”未来店。据悉,鲸选未来店定位为面向年轻人的一站式消费综合业态,特色是集购物、餐饮、娱乐、健身等于一体。店铺以联华鲸选App作为核心载体,并通过闪电购的实施,搭建一套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零售体系,集成智能拣货、无人收银等技术,承接点餐、直播、停车等服务,将原先的线下零售业态变为全渠道的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目前,其首家店铺已进入试运营阶段。通过以下剧透照,我们先来做个直观的了解:
根据《商店运营的新时代》的一项调查:69%的零售商将为他们的店员配备移动设备,保证员工间的通信;78%的店员将使用移动设备来查看产品信息;56%的店员使用移动设备来访问库存量和供货情况,保证库存可视性;82%的零售商将在部分或所有渠道上提供一致的定价,打破信息壁垒。数字化转型正在改变传统零售业。但一条全渠道的购物路径,要保证店铺运营、消费者、员工、资产与库存、装运货物、收据等每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互通”都处于“能够看得见的管理”之中。所以,国内外很多零售商都在不遗余力做这件事。英国快时尚品牌Topshop母公司Arcadia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据悉,为了加快数字化进程,Arcadia集团与零售技术公司RedAnt合作研发了一款面向客户的在线订购应用。目前,该应用已在Arcadia集团旗下的1400家店推出,包括Topshop、Topman、MissSelfridge、Evans、Burton、DorothyPerkins以及Wallisstores的品牌门店。该应用安装在店内配备的iPad上,消费者可以在逛街时来店里试穿衣服,然后用这个应用订购自己选中的商品。其提供的商品种类比店内展示的更丰富,尺码也更齐全,因为它打通了这个品牌所有门店和后端供应链,实现了整个零售网络系统和数据的整合。消费者甚至可以选择在这个店里下单,然后去别的店提货,也可以用这个设备直接在线支付而不用在店内排队结账,因为它通过无线蓝牙芯片和PIN设备与店内的交易结算系统实现了整合。据Arcadia方面介绍,推出这个店内在线订购应用的目的是,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多渠道的打通,让店内销售人员可以随时为顾客提供更快、信息更全更准的服务,从而提高门店运营效率。因为,实现了库存可视化和资源共享之后,任何一个门店的店员都可以调配其他门店的库存,这样也就把所有门店都流通起来了。其官方透露,这个新应用正式推出前已在一个多品牌专卖店进行了试点,并收到了员工和客户非常积极的反馈,目前产生的销售额已超过整体在线销售的5%。Arcadia集团数字化负责人SimonPritchard谈道:“Arcadia集团一直在寻找发展业务的最佳式,也一直支持和鼓励那些能与用户进行对话、能提升用户购物体验的革新,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现在,有了这个系统,我们可以给到店顾客提供一个更加丰富、更加联动的购物体验。”此外,根据公开信息,由于艰难的零售环境以及快时尚行业的激烈竞争,Arcadia集团2016年全年盈利下降了16%。今年,该集团还经历多位高管出走,目前正在加速补充新血。就在上周,其任命过去9年一直担任奢侈品集团Burberry首席商品官的PaulPrice为Topshop/Topman的首席执行官,将于9月4日正式履新。
7月18日,微软与百度宣布,双方将携手推进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作为Apollo开放平台的一员,微软将在全球除中国以外的地区为百度Apollo开放平台提供微软智能云Azure服务。据麦肯锡预测,2030年售出的新车中,自动驾驶汽车的比例将达到15%。为了实现这一共同目标,百度Apollo开放平台于2017年4月正式发布,旨在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平台,帮助他们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此计划囊括云端服务、软件平台、参考硬件平台及车辆平台。目前已有来自各行各业超过50家合作伙伴加入了百度Apollo开放平台,其中包括世界领先用车导航软件厂商TomTom,顶级供应商博世和德国大陆集团,以及东南亚领先打车租车服务供应商Grab。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KevinDallas表示:“微软非常高兴能与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结成合作伙伴。通过此次强强联手,双方在自动驾驶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兑现帮助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实现自主驾驶的承诺。现今,很多汽车都已具备了非常复杂的数据收集能力,通过运用微软全球云计算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功能来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大大加速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让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得到质的飞越。”百度总裁张亚勤表示:“我们对于微软加入Apollo开放平台表示非常高兴。Apollo开放平台旨在为自动驾驶行业提供一个开放、强大的平台,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借助微软智能云Azure——我们在中国境外的合作伙伴,将能够获得一个值得信赖且安全的公有云服务,从而使他们更加专注于技术创新本身,而无需考虑云基础架构的问题。”作为此次协作一部分,双方还计划在联网汽车解决方案领域探索更多合作机会,以期为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驾驶体验,并推动自动驾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据了解,在汽车制造领域包括BMW、戴姆勒、雷诺日产、丰田、沃尔沃以及福特在内的众多车企,都正在或计划采用微软智能云技术。本文百度与微软宣布达成合作,微软将在除中国以外地区为百度Apollo提供Azure服务来自动点科技.
昨日消息,京东与博世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力汽车后市场领域。双方将在新品首发、众筹、O2O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博世汽车售后市场大中华区总裁安德世表示,2017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90亿人民币,在数字化时代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步入更注重品质和多元体验的消费阶段。如何紧跟市场趋势,为国内汽车用户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创造更优的消费体验,是博世始终思考的方向,我们很高兴能和京东达成进一步的深度合作,借助京东在车主端的广大用户基础,让更多国内消费者更加方便快捷地购买到博世产品,并且实现了线上购买线下安装的完整闭环。同时,快速的消费者反馈还能为博世更新升级产品和服务提供依据。京东商城居家生活事业部汽车用品部总经理唐诣深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京东拥有2.4亿年度活跃用户,已是国内最大的中产阶级消费平台,双方合作将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未来消费趋势,同时京东大数据还将为品牌商制定经营策略提供支持,并通过向品牌方开放营销、物流等电商能力,赋能品牌方。此次双方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后,博世汽车配件产品从出厂到送达京东顾客手中的整个供应链环节将得到梳理优化。同时,京东也将成为博世重要的渠道之一,保证消费者第一时间购买到新品。据悉,此次合作后,博世旗下优立博(Unipoint)品牌的雨刮新品已在京东首发。此外,双方还将依托京东强大的线上及配送能力和博世强大的线下能力进行O2O合作。京东车管家作为京东与车主交互和引导汽车相关产品购买的一个重要入口,将在相关的产品领域里重点推送博世产品。同时,拥有95年历史的“博世汽车服务网络”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汽车服务网络。目前,博世在中国范围内拥有约300家车联线下服务门店,它们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汽车服务和快捷汽车服务解决方案。京东与博世达成O2O闭环后,消费者在京东购买博世自营配件将可享受线下的优惠安装及免费的多项检测服务。《联商网》了解到,博世集团是世界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也是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汽车售后在中国提供“配件、诊断、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高品质的汽车配件产品、诊断设备和专业服务,业务涵盖独立汽车售后市场和主机配套售后市场。博世汽车售后自2010年起就已开始拓展电子商务业务,并与京东达成合作,目前在京东上线的产品包括易损件和部分诊断设备共1500个产品料号,品类包含雨刮片、滤清器、制动系统、火花塞、电瓶、和喇叭。
【编者按】快消B2B、新零售和便利店成为2017年可与共享单车比肩的风口。据了解,以汇通达、中商惠民、零售通等多个平台均认为,服务小b用户是平台的“用户价值观”。但围绕服务用户,众多平台也有不同的想法。其中,中商惠民认为,将用户分级,并按照等级匹配平台资源,是服务用户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汇通达则认为技术化改造,如门店系统、智能供应链体系才是重中之重。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快消品”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B2B行业分会指导,B2B行业专业媒体托比网主办,此次论坛以“开放·协作·赋能”为主题,旨在与B2B行业人共同探讨,为新零售拨云见日。小编整理多位嘉宾演讲内容,并汇集各平台创始人、高管对于“用户价值观”的思考:中商惠民执行总裁苏小新:有些客户不要了,有些客户开始重点经营我们不可能给小B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商品需求,因为他的需求不一定正确。他没有系统、没有账,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是伪、什么是实,应该用我们的商品结构去影响他,不该卖的东西我们希望他下架,不要再去占用资金、货架以及库存。中商惠民的客户数从5万、10万、15万到50万,目前,客户增长速度降下来了,这是因为中商惠民开始挑肥捡瘦,有些客户开始不要了,有些客户我们开始重点经营了。因为做了客户分级管理,让所有的客户满意就等于让所有的客户都不满意,客户应该从三个维度做画像:第一,静态,要知道他的价值是什么,要有绝对的量化指标;第二,对这些客户的服务分级、管理;第三,客户也有生命周期的,一个小卖部生意很好,旁边开了一个全家,那个小卖部就挂了,所以他有可能会降级。量化价格评估维度相对比较简单:第一,活跃度;第二,交易金额状况;第三,产品结构状况;第四,对促销品的需求状况。有的客户一个月从惠民进三万块钱,但都是水,我给他的评级是普通客户,有的客户一个月从惠民进一万五千块钱,有三千块钱是进口食品,我立马给他贴了一个VIP标签。因为商品结构非常重要,通过整个链路的价值分析以及属性评估,把客户分成尾部、腰部、头部,对这些客户再加上动态订单行为,也就下单的时候惠民要考虑他的品类,根据这一张订单的单价以及数量、运距等等这些履约条件,衡量订单的仓配成本。此后,可以对客户进行高级、优级以及普通服务评估。比如今天杭州38度的高温,仓库爆单的时候不可能临时调动机动车,把全部的货送过去。惠民对这些普通客户进行T+2的服务,但是有价值的客户、VIP客户,就算是拿自己车送,也必须送过去,因为得罪不起。当资源恒定的情况下,必须要做到千人千面。客户都是复杂的,所以我们会把客户分为四类,对活跃的客户要激活,对沉睡的客户不要用拉新的手段,否则是在浪费钱,因为病没有产生特别好的效率。之前惠民关注的是月活,从今年开始,惠民重点追求周活跃指标,月活跃价值不大,月活跃有可能是价格,有可能是商品,有可能是活动带来的客户订单。阿里零售通营销中心总经理云通:零售通让超级会员生意提升了70%以上最近,我们在四个城市做试点,推出了“超级会员”,让这些会员不仅仅是从根本上改变商品结构,还要让它武装到牙齿。现在,很多POS机只是收银机,零售通给它一整套智能管理平台,包括专业服务、能优先介入金融等,让他的生意更好起来。我们做了一些测试,在杭州的一些店里。零售通还没有把C端的流量接进去,还没有把生鲜体系接进去,只是做了品相结构再造,基于消费者的分析。这些小店的生意就提升了70%,甚至100%。怡亚通副总裁温晓林:B2B的客户思维还不够极致客户思维,这点很多B2B做得非常好,但是做得还不够极致。要以客户角度去思考,客户不光是消费者,也包括我们的零售店。他们需要什么,让很多B2B企业受益的是知道客户、小店需要什么,根据客户思维提供相应的服务,这就会有很好的发展。卓尔云市CEO胡毅:当我们发现自营很难盈利之后……以前我们更多的关注是在批发市场里面的贸易商,后面如果卓尔还希望卖家跟我们玩,就必须解决卖家的下游问题,所以把重点放在终端店。跟其他朋友聊,更多提到便利店,但卓尔提到的是终端店。除了夫妻老婆店,还有服装店,很多餐馆。我们认为,再去垂直行业竞争,可能永远排在后面。换一个思路,如果把控社区可能会形成我们的竞争优势。回过头看便利店,有没有可能在不到一百平方米的便利店又卖纸尿裤、又卖啤酒?当一位父亲推着一辆购物车,看到上面有纸尿裤、下面有啤酒,他会怎么选择?我看到现在的便利店不会有。我在给这么多店服务的时候,我能解决这个关联销售,那我在社区里会提升一定的优势。我们干的是怎么把社区所有的终端店打通,同时,还有其它的附加服务。选择模式时,我们有很多痛苦的选择。撮合有很多问题:第一,卖家不一定能提供给我需要的货,买家不一定听我的。所以先要解决供货的问题,于是有了自营。自营需要很多准备工作,要选好仓、车、品牌,之后要入库、上架、卖出去,好像准备比较久。做了自营后发现一个痛点——没有机会去盈利,如果没有机会盈利就很不靠谱,如何盈利呢?我们发现,盈利与否取决于买家,买家不只一个渠道;也取决于卖家,卖家不只在供货。如果我们有了加盟门店,那是不是情况会好一点?我们就做了一下试验,试验发现,我们希望加盟商换门头、能交加盟费。结果友商加盟不要钱,或者有一些友商加盟贴给你钱。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判断事情要慢慢做,不要着急,因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不知道他会不会从贴一千到贴一万。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沉淀的东西有没有可能拿出去作为我们盈利的手段?后来发现在前面做自营的过程中,仓、配,以及为上游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这些东西都可以作为增值服务,去提升它的价值。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终端店,掌握了越来越多在这个社区里用户的数据。我们可以从一个群体分析这个社区大概是什么样的人群。可以从个体分析,当他是一个爸爸,在母婴店买一个纸尿布,会不会去便利店买啤酒的问题。我们把这个问题转换成一个能力,再转给终端店,这些终端店会更喜欢我们。罗森便利副总经理何韵民:快消B2B去农村肯定有价值从事快消B2B,我相信在乡镇便利店肯定有价值。城市当地便利店,有些是当地市场的领导地位,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当然有向周边城市市场拓展的尝试,有很强的区域化拓展的优势。它主流消费者,通常会有加盟。当然他们需要建立鲜食供应链,还有快消品厂家供应商的优势,对整个中国便利店市场普及教育的概念。乡镇便利店就是深度分销,主要是周边的小圈子的人群,很重要的特点不一定都能连上网。所以为什么台下很多B2B快消品供应商就有机会去通过系统连上这些夫妻小店。很多都是以小的快消品为主,品类不是很多,或者是自行通过批发市场,或者通过批发商拿货送货。汇通达副总裁孙超:B2B最重要的是人汇通达做农村电商就聚焦到乡镇,给全国的夫妻老婆店做赋能、做升级、做改造,让农村消费者享受和城市一样的服务。我们的标准就是专注在农村的乡镇夫妻老婆店。我们希望提升整个农村的消费产业场景和生态内容和节点。以门店为例,我们做大量的系统,不同的行业包括家电、家具、超市等等,做了大量的技术化改造,做门店系统,做B2C平台,也做了很多内部精细化的系统,还有大量的培训。只有工具改变不了主体经营结构,从供应链来讲,希望打造更优质的更智能的供应链体系,其实希望能把上游包括我们平台跟门店到消费者全面打通,这个产业链怎样做的更高效更智能数字化,还有区域化和本地化,还有分布式的空间体系。因为汇通达的用户是乡镇型门店,差异非常大。B2B产业革新本质是人,B2B里面人的因素是永远不会被替代的。零售简单一些,其实谁买不重要,但B2B不一样。有的时候因为这个人买了这个货,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B2B非常重要的一个革新理念就是三类人:第一,企业自身的人,能不能顺应这个时代,通过互联网通过信息化这方面快速的调整;第二,服务伙伴,是不是能够适应理解;第三,上下游的合作伙伴。
西门子日前在新加坡成立其首个整合性的数字化中心(DigitalizationHub),以将其物联网专业知识和创新带入东南亚市场。数字化中心设于麦波申路新加坡西门子总部。基于该中心,西门子将与客户及合作伙伴联合开发面向未来的数字应用,以构建数字生态系统。在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的支持下,该中心汇集了数据科学家、解决方案架构师、软件工程师、系统专家和城市基础设施、工业和医疗等领域的专家,共同探索、学习、开发和测试面向未来的数字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更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西门子工业云平台MindSphere是数字化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开放的、基于云的物联网操作系统,为开发者、应用和服务提供数据分析、连接功能及各类工具。该平台有助于评估和处理数据,以获得洞察力并优化资产绩效,以实现生产力的最大化。“由于其特别先进的工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以及政府‘智慧国家’计划对数字经济的推动,新加坡是该中心的理想地点。”西门子首席执行官凯飒(JoeKaese)表示。成立初期将有来自各个学科的60名在数字化中心工作,预计到2022年人数将增至300人。该中心的聚焦领域为城市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和医疗保健。随着数字化中心的成立,西门子与新加坡能源集团(SPGroup)、新科电子(STElectronics)以及南洋理工大学(NTUSingapore)签署了合作协议,以展开大规模数字驱动型创新。
TakeGo、缤果盒子、淘咖啡……扫手入场、自由购物、无感支付,无人便利店因为新技术新体验,成为了零售行业最耀眼的新星。然而,一个叫邦马特产品,虽然和它们有着同样的酷炫体验,却坚称自己不是无人便利店,只是一个让消费者购买到“此时此刻”最想要的东西的智能终端。“拿完就走”的自动售货机在深圳和杭州的写字楼、社区和校园里,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占地1平米左右的自动售货机。它没有坚硬的购买按钮,没有投币入口,没有提示支付的标签,消费者只需扫码或指纹打开玻璃门,拿出想要的商品再关闭玻璃门,即可转身离开完成购物,这就是无人零售的新玩家——邦马特无人智能售货机。邦马特无人智能售货机据了解,邦马特主要为消费者提供新鲜、便捷的冷食。相比于传统的自动售货机,邦马特有三个特点:1、技术应用:用指纹识别、商品识别等技术,让用户体验无感支付。2、固定场景:专注高校以及写字楼、社区两个高频的生活场所,精准服务固定需求。3、运营模式:每天分时段多次补货,让消费者可以在不同时间点买到最需要的商品,如早上可购买牛奶面包,下午可购买水果。邦马特CEO黄阳介绍,7-11(711便利店)对零售要素重要性的判断依次为:距离、品质、价格,而国内零售更多是在讨论转化率,忽略了消费者到店这一过程的优化。基于对711判断的认同,黄阳团队认为拉近商品和消费者距离的售货机是一个机会,于是便有了如今的邦马特。自2016年成立,邦马特已经铺设了数百个终端,每台机器月销售额约在8000~10000元,包括哇哈哈、可口可乐、康师傅、全聚德、面包好了、煌上煌等多个品牌,均已与邦马特达成了合作。“日本的售货机市场非常成熟,但在国内不能照搬。”在确定运营策略之前,黄阳认识到,40年前日本街头零售商业配套服务还不健全,所以自动售货机作为先进的零售形式占据了市场,但中国街边的商业配套设施已经非常健全,不适合全面铺设。因此,邦马特选择服务固定场景的固定需求,以获取线下的碎片化消费数据。“邦马特不是做工具,而是做渠道。”黄阳称,邦马特是一家以售货机为载体,做流通渠道的公司,未来还将变成一个供应链服务公司,提供针对智能售货机网络的一整套底层服务。无人且便利但坚决不做店面“我们相当于迷你版的7-11。”黄阳表示,收集消费偏好数据反向指导供应链选品的思路上,邦马特和7-11非常相似,不过仅仅“迷你”这个差异,也是邦马特团队深思熟虑后的选择。黄阳强调,邦马特不是无人便利店。“零售从线上回归线下很大的原因是流量太贵,线上流量成本本质上就是线下零售的房租,无人便利店仍没有解决房租成本的问题。”他表示,邦马特做的是离用户更近,拦截碎片化流量的小型设备。不过即便只做设备,也要改变传统售货机的问题,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消费者喜好是会疲倦的,传统便利店要保持20%商品每月更新才能维持消费者的兴趣。邦马特会每天多次补货,提前预设消费者每个时段最想要的商品,提升商品的可得率。”而黄阳口中的多次补货背后,是邦马特完全自营的供应链。商品方面,大流通商品来自厂家和当地供应商,面包、果切等来自当地有中央厨房的连锁店;物流方面,在每个城市设有“中央仓+前置平行仓”,全程冷链,每个平行仓2个人加1台车,负责周围30~50台设备的基础运营。“所有运营都由我们公司负责,但会引入一些加盟商提供好的场地资源。”黄阳介绍,邦马特希望用最快的方式拓展市场,吸纳更多优质的商业物业,“毕竟线下零售最终拼的就是位置。”目前,邦马特正在筹备进入武汉和长沙。黄阳坦言,智能售货机市场还是一片蓝海,一旦网络搭建起来,其价值是比零售收益大得多:邦马特可以成为广告渠道,做售货机版的分众;可以担当智能终端,做食品版的丰巢;也可以成为食品厂家推广新品的渠道……而其最大的能力,还是通过积累的实时消费数据,反向指导供应链,在每个点位上提供足够精准的商品,甚至做到不铺设任何多余的商品。据透露,经过了两次产品的迭代,邦马特正在测试的第三代智能售货机会实现更大的技术更新,将现代自动化仓库的技术微缩化,内置在售货机中,提升售货机的能力。此外,邦马特也在尝试一些增至服务,比如在校园中增加“跑腿”业务。邦马特第三代产品效果图什么将无人便利店推上了风口?“无人模式理论上会减少人力成本,但中国和美国、日本零售业的人工成本占比不同,国内实体零售的最大成本在于房租,所以,无人模式对减少国内线下零售成本的作用并不大。”黄阳认为,无人便利店在国内大火有两方面原因:(1)AmazonGo的出现点燃了这个行业。(2)模式符合数据挖掘的趋势。无人便利店可以收集实时交易数据,包括一个人买了什么,购买时间,购买地点,还在什么时间、地点买过何种商品,甚至平时都喜欢买什么,进而指导精准推荐。“带有时间维度和偏好的实时经营数据,其价值远高于交易数据。”黄阳补充道。2016年末,亚马逊推出AmazonGo,国内无人便利店市场彻底被点燃。原邻家便利店团队创立的便利蜂、深蓝科技的TakeGo、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等陆续进场,阿里旗下的“淘咖啡”也在近日与消费者见了面。然而,备受关注的领域,也会迎来一些质疑的声音。“任何技术在出现一年后就不是新技术了。不论水孔头做得多漂亮,最终还是要看出不出水、出来的水质好不好。”一位实体零售行业人士认为,无人便利店确实是趋势,但能否有稳定的技术支持市场发展是关键,“AmazonGo在2015年就申请了专利,2016年底才推出产品,至今仍在内测没有对外,这说明什么?无人便利店的技术储备没有那么容易。”其实,国内很多无人售货所采用的仍是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如缤果盒子),用传统的商品识别技术保证体验的流畅。但有无人便利店业内人士透露,RFID的使用成本非常高,“一个标签成本在0.5~0.6元,便利店的客单价和毛利有限,这样的技术并不是长久之计;如果采用更先进的商品识别技术,容错率是不是在可承受范围内也值得讨论。”不过黄阳认为,无人便利店对线下零售数据在线化的推动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夫妻店数字化改造比较困难,但直接用无人便利店或自动售货机实现起来相对容易些。”“所谓新零售,应该做到和电商一样的实时数据反馈。线下数据一直没有被积累起来,传统便利店往往一整天结束才知道卖出了什么。新零售其实是O2O的延续,只不过O2O的重心在线上,新零售的重心在线下。”黄阳指出,无人便利店也是新零售的一种尝试,将线下没有被收集的零售数据,通过智能或物联网设备与用户信息打通,让数据更加完整、有效。一位零售技术服务商表示,如果将线下数据比作矿,每个路边小店就是一个小矿体,这些资源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新能源(数据资源)。“新型便利店可以完成开采这些资源的第一步——让线下数据在线化,而未来能够覆盖多个线下场景的工具则有机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比如支付。”另有零售资深人士指出,线下业务与线上业务不同,线下业务是存在区域和位置限制的,各家企业都有建立资源独占性的可能,所以未来,无人便利店很可能像共享单车一样,保持长期的多元发展。而黄阳也表示,不论是无人便利店还是智能自动售货机都需要一个优化的过程,各种模式的价值也需要在大量投用后,由消费者的选择来判定。
奢侈品电商平台Farfetch近来可谓是赚足了眼球,先是收购康泰纳仕集团旗下的电商平台Style.com,紧接着又宣布与中国电商巨头京东合作,获得京东数百万英镑的投资。人事方面,Farfetch今年3月将最大竞争对手Net-a-Porter的创始人NatalieMassenet吸引致麾下,6月初又任命原数字营销部门高级副总裁JohnVeichmanis为公司CMO。这几个举措似乎都将Farfetch推向了风口浪尖,也宣告了它加大市场扩张力度的决心。有外媒报道称,Farfetch接下来要继续提高盈利能力(去年平台交易额为8亿美元),并且开始为上市做准备,预计IPO的估值大概在15亿美元到50亿美元之间。日前,外媒DIGIDAY对JohnVeichmanis进行了一次采访,聊了聊Farfetch在数字化营销方面策略以及Veichmanis对于数字化的理解。据悉,Veichmanis目前带领着一支130人的营销团队,他们由数据科学家、编辑、人工智能专家组成。Veichmanis一直坚持以数据驱动来构建品牌意识,而这也是为什么Farfetch能在变化最多也最迅速的电商市场保持健康增长,同时又能在亚马逊、Net-a-Porter这些强劲电商对手的围攻下脱颖而出的原因。以下为采访内容提炼:问题1:你在2015年加入Farfetch之前并没有任何时尚行业从业经验,这对你在Farfetch所扮演的角色有何影响吗?Veichmanis:不管哪个行业,市场营销的规则都是越来越多的依靠科技和数据,来跟消费者之间建立更丰富的对话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我为Farfetch带来的东西——我们有能力去建立有意义的客户主张,然后找到通过技术去触达用户的方法。问题2:奢侈品行业的意义在不断演变。你们是如何针对这一点来做市场营销的?Veichmanis:Farfetch面临的挑战是我们想构建一个全球知名的品牌。但要意识到,如果你想在奢侈品行业构建一个品牌,你需要确保你的故事讲给了正确的人群听,否则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浪费。所以,我们现在的主要方向是运用平台的已有数据(大量访客和现有消费者的数据)来找到更多消费者,而且是用技术来实现。事实上,我们是在减少触达的消费者数量,但却找到更精准的热爱奢侈品和时尚行业的人,然后再和他们进行交流。我认为新时代的奢侈品行业CMO应该承担这样角色:不仅要通过科技准确定位到目标人群,更要同消费者进行对话、讲述一个不断发展的故事,从而启发他们的想法,最终刺激他们产生购买行为。问题3:那你们具体是怎样运作“数据科技”的?Veichmanis:过去两年,我们在营销技术平台上投入了400万美元,在营销技术、人工智能和数据科技上都有很大的投入。整个营销团队中,四分之一的人是数据科学家。我们通过分析手中的数据,定位到目标顾客群体,对他们的喜好和购买行为进行预测,然后再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讲故事”。问题4:你认为如今的市场营销人员都需要成为数据科学家吗?Veichmanis:首先,我自己也不是数据科学家出身。但不可否认,数据科学家团队可以做的、可以传递的东西非常重要。数据就是营销人员的资本。我们的工作就是围绕数据来创造意义,然后更好的服务消费者。不过,这并不是说数据科学家把文字和研究报告给到我们就行了,而是说我们需要根据这些聚集起来的数据,在实际操作中做出正确的决策。我相信,从现在开始的今后10年里,任何一个有水准的营销团队都需要这样的能力。问题5:Farfetch最新一轮融资将用于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拓展。你们将如何推进这个新市场的发展?Veichmanis:这个问题又回到数据上来,这也是我们为啥会对于京东给我们所带来的机会感到兴奋。我们将和京东旗下的黑珑科技营销技术平台合作,这能够让我们利用京东的大数据资源在中国建立自动化营销体系,并进一步在中国市场建立品牌知名度。最终,当我们寻求在这个市场有所作为时,可以以数据和大量的市场测验为基础来制定策略。我们会加强在中国的活跃度,努力尝试更多新鲜东西,并在不断学习的前提下尽快熟悉这个市场。问题6:作为一个市场营销专家,你觉得来自亚马逊的威胁会对你的决策产生影响吗?Veichmanis:我对亚马逊是非常钦佩的,他们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这一点无可置疑。我认为,这个领域目前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创意产业与技术、数据学科之间的交叉。退回到五年前,许多营销理念都是基于打印和模拟的,没有真正运营技术能力来自定义通信。但现在,做营销需要讲述更有趣的、更有吸引力的故事。人与人是不断发生连接的,并且需要持续的寻求信息。因此,“运用”的频率大大改变了。作为一个品牌营销人员,你可以用更坦率的、更个人化的方式去和目标对象进行交流。比如,像Airbnb这样的品牌就是在使用简介的消息建立情感联系,但是它使用了新技术来决定到底要把这些信息展示给谁看以及在哪儿展示。所以,把理性的数据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是非常有趣的。问题7:这个行业需要不断创造新内容,你对此会有很大压力吗?Veichmanis: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时代的内容太多,噪音也太多了。但这就是我们正在努力做的。数据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去交流,但老实讲,我们现在做得还不够。我想很多营销人员都在寻找更有效的方法。问题8:Farfetch要加快盈利的话,你们的工作会有哪些侧重点?Veichmanis:市场营销是盈利的一个关键驱动力。Farfetch平台上的品牌商和精品店一直在增加新产品,而我们的工作就是不断把用户需求反馈给他们。营销是平台模式的核心能力,所以我们坚持自己做,而不是通过第三方机构来做。现在,我们有自己的付费搜索专家、邮件营销团队、数据科学家。品牌商和精品店愿意跟我们合作也是出于这一点。我们把很大一部分营收都投入到了驱动市场需求上。最终,我们能多高效地获取新用户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持续创造价值。如果用户不断回来,那他们就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盈利空间。所以,我们大部分工作都是围绕提高效率、加大复购率来做的,而不会在那些不太可能买奢侈品的用户身上做投入。
为电商商家提供数据服务的开发者和运营商正经历着巨头企业对数据安全性越发警惕所带来的变化。这些变化来自于淘宝开放平台近期的一则公告:“为营造安全、规范、有序的开发环境,保障消费者数据的安全性,开放平台将于2017年6月1日起针对开发者未合规存储、处理和转移用户数据的行为进行排查,一经发现,将根据《开放平台&聚石塔安全违规行为及处罚规范》进行处理。”阿里巴巴这则关于数据存储、处理和转移的要求,在加强“安防”之余,也让数据服务商感受到了压力。比如,“必须把客户数据全部移交到淘宝数据开放平台?”“非淘宝系的数据怎么办?”“万一淘宝不给合作方开放数据接口呢?”当数据资产的比拼逐渐取代传统商业层面的竞争,数据安全也成为未来商业从业者的心病,大公司正试图明确自己在数据资产领域的绝对地位,并为了确保地位不被安全漏洞破坏而编织起新的藩篱。此前火爆一时的顺丰菜鸟大战中,利益双方均指责对方有觊觎非主体范围内数据之嫌,尽管双方协约至今尚未明晰,但不可否认,没有一家公司热衷于向另一家公司开放自有数据。物流是如此,电商交易也是一样。淘宝数据必须部署在阿里云?淘宝开放平台公告详情截图据悉,淘宝开放平台在5月18日发出的“安全违规行为排查公告”中,涉及数据“储存”和“转移”的三条违规情况分别是:①开发者通过Appkey或相关权限获取淘宝平台用户的数据未存储在RDS中,同时涉及到淘宝平台用户数据的业务处理逻辑未部署在聚石塔内的ECS上;②开发者通过Appkey或相关权限获取淘宝平台用户隐私数据时,未通过奇门或聚石塔通信等官方产品的接口与塔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③开发者通过Appkey或相关权限获取淘宝平台用户非隐私数据时,未通过开放平台SPI体系已发布的接口与塔外系统进行交互,擅自通过其外部系统的接口将聚石塔内数据输出到聚石塔外的系统里。经多位开发者描述,这些条款的主要目的,在于限制阿里聚石塔数据的取用。通俗的解释,即①开发者从聚石塔中获取的淘宝用户数据,必须储存在阿里云数据库中。②数据处理逻辑要部署在阿里云的云主机中;③开发者必须通过官方接口对聚石塔中的数据进行调取和输出。如果未能及时响应,开发者将被按照违规处理,结果就是不能实时取用数据、提取数据被模糊化、罚款、停用所有API接口等。“安全”还是“垄断”?据悉,聚石塔是阿里云旗下的SaaS应用,为商家和服务商提供IT基础设施和数据云服务,主要产品就是规范中被多次提及的云主机(ECS)和云数据库(RDS)。对于服务淘宝商家的服务商而言,使用聚石塔调取淘宝数据几乎是必须选择,只是以往,数据的调取和储存不是“捆绑”的。如今,淘宝开放平台“不储存就违规”的限定,让部分服务商有些措手不及。挑战首先来自一些第三方云技术服务公司。这些公司明确表示,阿里巴巴的新规实施后,其电商客户有很大可能迁出,转移至阿里云。“把与淘宝相关业务数据都放置到阿里云,所谓的‘开放’去哪儿了,数据服务的使用权不应当是‘垄断’的。”相比竞争对手的情绪使然,阿里巴巴的公告内容并无不妥。小编了解到,ECS的主要作用是数据运算处理,虽然兼具储存功能,但其对数据的监控成本远高于RDS。站在安全角度,阿里要求聚石塔开发者将数据储存到RDS存在合理性。然而,另一种来自开发者和电商商家的担忧则更为敏感。第三方服务器中运行的非淘系订单数据,都放到聚石塔中,如何确保这些数据不被平台读取?尽管商家所强调的非淘系数据,在阿里巴巴的公告中并未提及,但一位行业高管则揭示了隐藏在公告之外的倾向:阿里有机会获取并读取非淘系数据,因为开发者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分离系统中的淘系和非淘系数据,基本会全盘储存(在阿里云)。“技术上可以实现数据的分离,让淘系数据入(聚石)塔,其余数据另外储存。但这需要在聚石塔之外另租服务器,不仅会增加操作的复杂性,成本也会大大增加。客户(商家)面对压力,妥协入塔会成为默认选项,也意味着他的非淘系电商数据,已经在阿里云。”一位深度合作聚石塔的服务商坦言,“妥协”存在另一方面的风险,即非淘系电商平台的施压,“如果非淘系平台要求数据存储在他们的云服务中,开发者就会被挤在夹缝中,面临二选一。”此外,对于公告中数据交互必须通过聚石塔官方接口的要求,上述服务商也显得忧心忡忡:“之前只需要开发者来对接聚石塔,之后再和其它系统自主对接就好。现在只有聚石塔给其它系统开放接口,我们才能合作。如果突然决定中断接口呢?”顺丰和菜鸟的数据之争让他感到心有余悸。但也有CRM服务商认为,淘宝开放平台的三条规则“没毛病”。“这是对那些靠非法和投机手段获取数据的软件开发者的正式警告。正规手段获取数据的服务商不会有任何影响。而不具有合法性的业务本身就很难维持,投机手段被规范也是迟早的事儿。”对此,阿里云方面表示,阿里云为客户提供计算工具,客户如何使用这个工具,阿里云不会干涉。“可能外界会对误云服务中数据的归属,可以明确承诺的是,阿里云不碰客户的数据。”小编也就相关质疑联系了淘宝方面,目前尚未得到明确回复。数据主权到底归谁?无论是此前顺丰菜鸟的物流数据之争,抑或这次订单数据云存储规范化所引发的疑虑,总会让阴谋论者趁机妄加揣测阿里巴巴是个“野心家”,但另一方面,更多雄辩和杂音的交相呼应,也为“数据主权”撕开了一个口子。据IDC公有云服务追踪研究预计,2018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20亿美元,企业业务、设备、服务数据化后,让数据流通起来成为云计算行业爆发的关键点,这显然需要连接众多企业的互联网巨头来完成。马云积极倡导未来即将迈向数据资产时代,而经历电商洗礼的传统商业正在面对山呼海啸般的数据狂潮。马化腾也曾表示,“云化程度,是该行业数字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当一切业务在线化、数字化之后,大数据、云计算将成为横亘在所有商业面前的最后一道关卡。然而,即便“数据泄露”事件频频发生,数据安全亟待解决,拥有强大运算能力的互联网巨头,也往往只被当做不得不靠拢、却难以完全信任的对象。一位ERP企业创始人指出,像阿里、腾讯、谷歌、Facebook、亚马逊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其实都具备制定商业数据交换标准的能力,甚至影响整个行业的数据交互。“假想所有企业与阿里交互数据时都需要走阿里的官方接口,用阿里云把控数据储存,用奇门统一的交换,这就是一个商业数据江湖。”讨论数据主权的意义在于,在这样一个商业数据江湖里,如何才能确保制定游戏规则的一方是中立和可信赖的。当巨型互联网公司倚借先进的技术能力一路高歌猛进,又用什么方法来约束其在数据方面的应用,而不一定非要极端地用商业道德来审视和衡量。阿里云曾在2015年提出倡议:“运行在云计算平台上的开发者、公司、政府、社会机构的数据,所有权绝对属于客户;云计算平台不得将这些数据移作它用。平台方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客户保障其数据的私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这份倡议被视为中国云计算服务商首次定义行业标准,界定了用户普遍关注的数据安全问题。彼时,来自英特尔、浪潮、用友、新奥特等企业的多位行业人士做出了响应,而这正是巨头在行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据了解,阿里云是阿里巴巴增值最快的业务单元之一,2017财年中营收规模已经达到66.63亿元人民币。已经在全球跻身云服务商前三位,在国内公有云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承担着国内37%网站业务的阿里云,其每一步商业数据交互规范化的进程都将对云服务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只是,诸如阿里巴巴这样的大树,在完成人类使命的过程中,难免修枝剪叶。“数据是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未来任何新技术的燃料,决定着产业话语权,所以巨头才会采用‘垄断’的办法。即便今天不能完全发挥大数据价值,但也要守着金矿,不许别人来挖。这种战略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无可厚非,但也体现出了云服务‘中立’的重要性。”一位云服务产品高管表示。上述人士强调,云服务行业的良性竞争需要多元和开放。“云服务的核心优势是技术,不能让商家面对太多的限制,再大的商业帝国一旦不具备开放性也只是一个封闭系统。”他强调,封闭只会加强依赖,让行业中开发者的自主性越来越少,合作成本越来越高。好在,百度云、腾讯云、亚马逊AWS、微软Azure、美团云等巨头企业的云服务,以及青云、UCloud等创新平台的涌现,正让云服务竞争变得更加多元和激烈。HCR报告分析认为,虽然国内云服务市场格局初现,但还存在很大的释放空间,需求的差异化将为更多中小服务商提供生存空间,行业解决方案将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如乐视的视频云、京东的电商云等。另有业内人士表示,很多中小企业刚刚面临信息化,即将成为云服务的巨大目标群;而企业服务不会一家独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能够帮助用户解决生产经营痛点的服务,都是云服务厂商的巨大机会。
贝索斯一定想不到,这个在亚马逊身上至今尚未全面落地的无人便利店计划,已经被国人玩出了各种花样。现在,连高鑫零售也坐不住了。上周,欧尚中国首个缤果盒子在其位于上海杨浦区的总部楼下亮相,这个大约15㎡的便利店填充了近500个SKU,商品包括食品、非食品等。在这个可移动的便利“盒子”里,消费者扫码开门后,可选购商品并放在收银台检测区,扫码付款并取走商品,全程无人值守。没过几日,大润发总部也迎来了同样的“客人”——大润发首个缤果盒子正式开门营业。(位于大润发总部的缤果盒子,图片来自大润发员工朋友圈)由于被欧尚中国与大润发背后母公司高鑫零售投资,缤果盒子一经推出便在零售圈内广为讨论。这个由缤果水果推出的全新社区智能化项目,目的是为高端社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鲜及便利服务。根据官方说法,缤果水果成立于2013年11月,是目前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生鲜移动电商,通过自建物流,业务覆盖5个城市,并拥有超过22个线下网店,年销售额数千万元。具体到缤果盒子方面,共分中号盒子和大号盒子两款,面积分别是12.48㎡(4.8m*2.6m)、15.6㎡(6m*2.6m)。缤果盒子配备了智能防盗识别系统,在盒子里多角落装置摄像头,离店检测区可通过读取商品标签内信息判断是否所有商品成功结账,予以开门或语音提示。缤果盒子方面表示,现已试运营超过半年,无一偷盗情况。(图片截自缤果盒子官宣视频,版权归对方所有)盈利方面,缤果盒子推出了地区合伙人计划,向个人加盟者收取一次性加盟费,每个月收取流水佣金3%~5%。根据缤果盒子方面的说法,加盟者盈利方向主要有销售利差收入、渠道价值变现以及现金流再利用等三个方面。除此之外,缤果盒子还设想到可以作为自提柜,兼顾生鲜自提柜及普通包裹自提柜,作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商业容器存在,集成柜员机、自助政务处理、物业服务功能等商业服务模块。据悉,缤果盒子目前仍处于调试阶段,预计还需要3~4个月才能完成调试。出于保密的原因,大润发的相关负责人并不愿意透露关于这个项目的具体情况。但关于无人便利店业态,想必大家早已不陌生。从目前市面上已出现的便利店形态来看,AmazonGo的“拿了就走”(“JustWalkOut”)似乎更接近于理想中的发展方向。但由于技术原因,目前迟迟不见公开营业的踪迹。而在国内,则有一众更贴近于“半成品”的无人便利店,比较知名的有爱鲜蜂、罗森“无人化”便利店、7-ElevenSignature等。他们的一大特点是均定位无人便利店,但均有用户手动扫码环节。(部分无人便利店经营模式对比)单从自助收银来看,除了无人便利店业态,包括翠微百货、永辉超市、物美等大型商超对于这方面的探索也早已展开。线下方面,曾实地探访过翠微百货(翠微店),对其自助结账机进行了简单探讨(详情请见亿邦官网:《实地体验翠微百货自助购物:惊喜与遗憾》)。物美则在其多点App中新增“自由购”功能,通过手机App扫描商品条形码,在线支付获得条形码并在物美多点专属通道凭条形码出超市。尽管缤果盒子号称“全球首创,十八项专利发明”,但从目前的体验来看,缤果盒子仍没有解决现阶段大部分无人便利店面临的顾客需“主动扫码”问题。现有的已投入运营的“无人”便利店业态,主要还是节省了人工成本,并通过选址过滤、门禁扫码等方式将可能带来的偷盗及失信风险最大限度的降低。不仅如此,无人零售还有一个关键在于监督防盗。无人零售/收银创业者陈维龙认为,防作弊的作用,一般的方案是自己去结账。不过,这样的方案存在的技术难点在于商品品类的识别。“对大规模商品进行建模、训练、提取特征值,是非常非常大的工作量。它在货架上的位置,或在货架上的组合再进行训练,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么,高鑫零售又为何选择这个时候以这种方式切入便利店呢?事实上,面对客群需求的转变,投资缤果盒子或许只是高鑫零售对于小型超市的一次对便利店这一业态的尝试。过去的2016年,业务差异化及整合线上线下业务,使得高鑫零售旗下卖场同店销售增长有所改善,但消费市场增速仍低于往期。高鑫零售也开始寻求小型业态的落脚点。大润发董事长黄明端此前在接受商业观察家采访时曾表示,高鑫零售开董事会时也在想,除了大店,也要考虑精品超市、小型超市等多业态的组合。“过去,我们比较偷懒。主要怪我,我看不起小店的业绩,总说开100个便利店等于一个大卖场。现在,大卖场市场增速正在放缓,那我们需要找到更多成长动力。我们在检讨这件事情。”黄明端说道。为了显示改革决心,大润发和欧尚最近的调整也是一波接着一波。上月中旬,欧尚大卖场总经理沈辉宣布离职。随后,在欧尚缤果盒子上线同一天,欧尚对外宣布零售中国大卖场组织架构全面调整。另一方面,欧尚与大润发的中国采购业务合并一事也在稳步推进中。在选址方面,黄明端表示,大润发发展便利店,形态可能跟喜士多不太一样,会类似于家乐福便利超市业态。“我们新的便利店业态可能会更接近居民区。这个业态在公司董事会上,已经形成共识了,今年会处于打磨阶段。我们要去研究这个业态。”
尽管去年11月已经传出过类似消息,不过根据SkyNews的最新报道,Farfetch可能加快它的上市准备过程——预计IPO时间为18个月以内,上市地点为纽约证交所,而估值则将高达50亿美元,远远超过此前公布的15亿美元。Farfetch选择在纽约上市主要是考虑到英国脱欧带来的风险,以及美国市场对奢侈品电商的旺盛需求。根据彭博社报道,2016年美国时尚业的总销售额超过180亿美元,是英国的两倍多。在一份声明中,Farfetch总裁JoseNeves仍然拒绝对IPO计划做任何详细的解释:“我们在未来可能考虑IPO,但现在我们的重点是业务增长,支持者们也非常支持我们在全球奢侈品行业的技术平台上做投资。”不过他在奢侈品电商上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2月,Net-a-Porter创始人NatalieMassenet刚刚加入Farfetch成为非执行联合主席。4月,这家公司又公布了一项名为“未来商店”的计划,似乎想更加强调它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而非一家时尚公司的实力。按照Farfetch创始人JoséNeves的说法,“未来商店”是一套为合作伙伴服务的模块化操作系统,包括跟踪顾客在线上和线下浏览过的信息、数字化穿衣镜、移动支付等,帮助第三方获取用户数据,更好的购物者互动。据BoF报道,这项计划将于2018年全面铺开。与此同时,它还和Net-a-Porter一样开始推进B2B业务,帮助品牌建设自己的电商网站。“有了这些数据,你就能给客户在线上和线下都提供超级个性化的体验。比如市场营销上,你已经知道5个小时前有一位客户到过你的商店,你就能在Instagram瞄准他们。”JoséNeves在去年接受BoF采访时说。这一切都需要更大资本的投入。Farfetch成立已经有9年了,迄今共融资3.5亿,投资者包括中国的IDG资本、法国的Eurazeo、伦敦的VitruvianPartners以及美国康泰纳仕集团。它的上一轮融资发生在去年,新加坡投资基金TemasekHoldings注资1.1亿美元,也正是这家机构给出了15亿美元的估值。如果从销售业绩和流量表现上看,Farfetch的确算得上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电商之一。按照Alexa的数据,Farfetch的流量超过了Net-a-Porter和NeimanMarcus等竞争对手。尽管它去年损失了4000万美元,还是没能盈利,但其总销售额达到8000万美元,同比增长了60%,年营收额则达到1.5亿美元左右,主要来自其向第三方合作品牌收取的25%佣金。但从奢侈品对电商愈发开放的态度来看,这个市场的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拥挤。Farfetch不仅需要追赶体量大得多的Net-a-Porter——后者在2016年的净销售额达到20亿美元,同比增长18%,且推出了和Farfetch类似的快速上门送货服务——还要面对自己的客户带来的竞争。6月9日,LVMH刚刚上线了自己的电商网站24Sèvres,而Farfetch上有70多个品牌都来自该集团。
6月9日消息,今日,阿里巴巴CEO张勇在2017投资者日大会表示,2020年阿里巴巴GMV将达一万亿美元(6万亿人民币)。而在这之中,新零售战略势必将起决定性作用。张勇在开场演讲中表示,在新零售战略的推动下,天猫也已与过去完全不一样,也开启了转型之路。“新零售是阿里巴巴面向未来所做出的全新战略愿景规划,是大数据驱动的线上线下融合,是零售核心元素的数字化。”据了解,阿里目前的核心电商、本地服务、数字媒体娱乐以及数据科技四大板块,彼此在数据驱动下也已形成协同效应。此前,张勇曾在2016新网商峰会对新零售的未来进行过解读。他认为,现在的电商零售已经不是把线下商品、线下公司一部分运营能力放到网上,就能爆发出惊人能量的时代。走向新零售的核心是,基于从以商品为核心的到以内容为核心的消费洞察重构起点,触发要完成在企业内部的组织之间的重构、职能之间的重构,充分利用互联网爆发新零售力量。而在今天,张勇同时称,从制造连接到重新定义零售,天猫四个方面实现了重构,包括品牌营销以及用户连接的重构、通路的重构、供应链的重构、线上线下商业业态的打通和重构。今年5月23日,天猫宣布进行品牌升级,品牌口号从“上天猫就购了”变更为“理想生活上天猫”。此举被业内人士评价称为,这标志着天猫完成从传统零售到新零售时代的跨越。天猫方面表示,目前天猫已覆盖了绝大部分国内品牌,以及超过1.2万国际品牌、18万知名大牌、8.9万旗舰店。截至2017年3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价值消费者品牌中,有近八成品牌已入驻天猫。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集团CFO武卫在今日的演讲中表示,相比年度活跃买家(annualactivebuyer),年度活跃消费者(annualactivecustomer)已成为更准确衡量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价值的指标,也是更加符合当下互联网发展趋势的核心指标。据武卫介绍,阿里巴巴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的商业场景,已不局限于零售平台本身,而是一个理想生活社区。从在线市场、本地服务到大文娱,用户在阿里平台的消费行为既包含实物消费、服务消费,也包括文化娱乐等消费。“因此,年度活跃消费者(annualactivecustomer)是更为贴切的指标。”事实上,之所以把年度活跃消费者指数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看待,其实跟消费者停留时长的价值有关。有数据显示,消费者在阿里巴巴上的时间越长,在平台上下单的可能性和购买的品类就越多,支出也会有显著提升。而根据阿里巴巴上个月披露的2017财年第四财季业绩显示,2017财年第四财季,移动电商平台贡献了中国零售平台季度收入的85%,中国零售平台年度活跃买家增至4.54亿,移动端月度活跃用户高达5.07亿。此外,武卫表示,对阿里巴巴来说,收入不仅来自于在线市场本身,更来自于消费者运营——帮助商家和品牌获得、运营、留存消费者。因此,线上市场收入(OnlineMarketingRevenue)将升级为客户管理收入(CustomerManagementRevenue)。内容经济方面,在淘宝天猫等平台也呈现出向好的势头。武卫举例称,消费者分享其购买商品的次数同比上年增长80%,而内容驱动的商品详情页浏览同比增加140%。武卫同时表示,未来,电商板块依然是阿里巴巴产生现金流的核心成熟业务。速卖通、阿里云为新增长势力;国际化、农村、数字媒体和娱乐、全域营销(uni-marketing)则为孵化业务;创新项目包括钉钉、人工智能、物联网(IOT)、高德等。据悉,阿里巴巴2017财年全年收入为1582.73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56%。阿里巴巴2018财年收入指引区间将为45%~49%,而阿里巴巴的远景目标是到2036年服务全球消费者达到20亿。
上周的菜鸟顺丰之争,有一项媒体调查挺有意思:吃瓜群众在站队上,大概有八成站了“顺丰”(王卫)。在毒眼看来,这原本是孤掌难鸣、各执一词的事情,其实很难分辨是谁绝对的正确,绝对的错误,但舆论的风口倒向了一边。但倒向一边真的是好事情吗?未分输赢菜鸟顺丰或不会再如从前相比之前的唇枪舌战,被邮政总局叫停之后,双方均显得讳莫如深。顺丰控股发布声明,确认全面恢复和菜鸟网络的业务合作和数据传输。在亿邦动力网的询问下,菜鸟集团公关部人士也表示,“双方合作恢复如前,但具体商业合作内容不便透露”。然而,什么才是“恢复如前”?毒眼注意到,顺丰与菜鸟关于快递柜的合同曾于2017年3月到期。经过近两个月的沟通谈判,双方无法就信息安全所需要的数据连接达成共识,遂中止了合同协议。那么,协议中到底有哪些涉及数据的关键条款,让双方都如此敏感?按照此前顺丰透露的信息,丰巢在2016年跟菜鸟开始合作,内容包括:①菜鸟提供消费者手机号信息给丰巢。②丰巢反馈快递出入柜信息、丰巢网点推送等相关快递柜物流信息给菜鸟。假如顺丰此言非虚,那么,可以认定的是,菜鸟和顺丰(丰巢)之前的合作中,是有存在交换数据的事实。菜鸟开放的是买家ID,顺丰共享的是快递柜物流路由信息。那么,和好如初的前提,就是双方愿意继续共享这两个关键信息。不能共享这两个信息会怎样?毒眼非常巧合的拿到了一些用户在5月30日(菜鸟称顺丰断掉数据接口的日期)以前,以及6月3日(双方握手言和恢复数据的日期)当天经过丰巢快递柜的物流路由信息。图一:5月10日的淘宝订单物流信息图二:6月3日的淘宝订单物流信息从图一可见,在双方闹翻之前,用户能够清楚在手机淘宝中看到快递员的联系方式、取货码、包裹进入到丰巢快递柜,以及取件的情况。但自5月30日开始,这两个环节突然就看不到了,凡是被放到了丰巢快递柜的包裹,淘宝订单物流信息的末端只留下了简单的签收记录。这一状况持续到6月3日中午尚未恢复。这说明什么?丰巢是横亘在快递包裹接触消费者之间的关键通道。虽然多数物流快递公司已经是菜鸟的盟友,并在撕逼大战开启后第一时间表态力挺菜鸟,但只要这些快递公司决定把包裹放到丰巢的快递柜,就如同放到了一个黑箱子,这部分数据是快递、丰巢以及消费者之间共享。菜鸟数据被断流了。这对菜鸟乃至阿里巴巴到底有多重要?毒眼的一位朋友曾经是淘宝上的资深操盘手,他告诉毒眼:“依托于淘系电商平台和接入到商家ERP系统的聚石塔服务,阿里巴巴方面可以持有订单的全部数据,其中也包含商家回传的发货、快递交接包裹的节点数据。菜鸟通过系统或者跟快递系统接口调用,即可持有物流路由信息(配送流程跟踪数据)。顺丰丰巢则掌握着快递员ID、包裹物流单号、买家ID(手机号)、丰巢取件码这四个快递公司最重要的资产。这4个数据项,阿里系有其中3个。缺失的取件码,如果通过菜鸟裹裹(菜鸟app)发送,则可以掌握快递员终端配送,并联通消费者。”由此可见,菜鸟和顺丰的分歧,是基于两种商业模式之间的对抗。毒眼看来,这其中不在乎谁对谁错。本质上,双方都是大数据的顶级玩家。阿里巴巴借助菜鸟连接电商交易平台、商家、订单和物流公司,因此,菜鸟的数据链条上,淘系数据几乎是全链路的。而顺丰跟两通一达(申通、中通、韵达)建立的丰巢也已经初步形成了全渠道、消费者数据、包裹信息,快递跟踪记录、存放领取、消费者生活习惯等完善的场景数据。如果说菜鸟是物流界的超级数据平台,那么,丰巢也显然是另一个数据平台,也同样拥有自己的数据生态。但现在,对菜鸟而言,丰巢快递柜在最后一公里做了精准拦截,物流数据有一部分是放到黑箱子里的,是不可视的。这一部分信息,既有非淘系数据,又有最后一公里的物流路由情况。因此,无论菜鸟是否像顺丰描述的那样,“觊觎”对方的数据,并索要开放,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一向在大数据方面所向披靡的阿里巴巴,唯独在最后一公里对横空出世的丰巢快递柜无可奈何。在商业对垒上,丰巢是顺丰布局的关键之子,是一步好棋。布局快递柜这件苦差事耗费成本,如今换来的是一道开关自如的防火墙,让顺丰掌握着主动权,双方对弈之间显然不会拱手相让。尽管过去的合作中,双方互通数据,但如果顺丰“任性”一把,菜鸟束手无策。这在此次撕逼大战中可见一斑。从这一点上判断,顺丰先下一城。不过,就分歧的处理上,邮政总局从大局入手,让双方由对抗回到合作的层面,菜鸟又化被动为主动。接下来,双方是否会采取有条件的合作,显然是最大博弈,将决定这盘棋该怎么走下去。数据脆弱而敏感但数据为王毒眼在此前一篇文章《顺丰菜鸟数据之争很幼稚在线时代在乎隐私?》中曾提到过,顺丰和菜鸟到底是谁断了谁的接口不重要,随着数据资产对于一家公司的重要性越来越为凸显,传统企业不会束手就擒。顺丰菜鸟之争引发的数据之争,让数据将变成非常脆弱而又敏感。“调解是冷启动,回到原点,事情本身仍然无法逃避。”毒眼的一位前淘系创业者朋友指出,在更多内部消息确认之前,吃瓜群众们永远无缘知道真相到底是怎样。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双方基于数据安全、信息共享、调用接口等多方面已经出现不信任的裂痕。延续第一部分所涉及到的关键数据,有一点格外引起毒眼注意,也将决定双方能否回到谈判桌上商榷协议:“续约的过程中,菜鸟提出:所有快递柜信息的触发必须通过菜鸟裹裹,取件码信息无条件给到菜鸟,丰巢需要返回所有包裹信息给菜鸟(包括非淘系订单)。”按照以上顺丰的说辞,正是这一条款,让其感到“难以接受”,也是拉开这场撕逼大战序幕的关键性因素。这里涵盖两个关键信息,除了第一部分讨论过的取件码,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非淘系”数据。根据此前双方对峙时撕开的部分真相可以窥见:一方面,顺丰指出,菜鸟要求顺丰向其开放非淘宝系数据;另一方面,菜鸟则反击称,顺丰借丰巢快递柜调用非顺丰数据。毒眼了解到,所谓非淘系数据指的是其他物流快递公司接入到丰巢快递柜的数据。这部分体量由多大:丰巢公开数据显示,其近300万寄存快递柜的包裹中,200万是淘系订单,94万跟阿里巴巴无关。“菜鸟希望顺丰回传的是无关的94万订单。”丰巢发言人表示。显然,非淘系的数据一方面决定了顺丰可以平衡鸡蛋和篮子,另一方面也决定了丰巢这个科技项目对传统快递行业的变革驱动力乃至掌控力。举另一个有趣的例子,即使在撕逼发生之前,毒眼一个朋友由EMS发货的包裹路经丰巢快递柜,其物流信息也是不完整的,用户只能看到和撕逼之后菜鸟包裹类似的情形——只有签收记录。图三:淘宝订单的菜鸟信息,由EMS提供配送服务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状况,毒眼猜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EMS和顺丰是竞争对手。顺丰不将数据开放给对手是不言而喻的。而EMS之所以没有像菜鸟一样和顺丰对撕起来,毒眼觉得,并不是市场份额不够大、大腿够不够粗,而是其数字化、互联网化的程度远不及顺丰。“EMS显然还没有构筑自己的互联网能力以及大数据能力。相比于顺丰、菜鸟,EMS和其他快递公司对未来商业的理解在一个层面和维度之上——当然,他们也尝试做电商平台,但就像顺丰试水电商一样尚未具备掀翻电商巨头的能力——但他们都只是快递公司,甚至是很传统的快递公司。从接单到运输的全流程上,他们尚未想象到数据的魅力,也并未想象到如果才能将数字化赋予全行业。”一位众包物流服务商告诉毒眼,做不到这一点,定会受制于人,就有可能被数据“绑架”。要知道,快递柜不仅仅只是普通的邮箱,更是带着订单信息、用户信息、快递信息的数据宝库,且随时可以跟用户沟通。所以,丰巢的出现不是用来打败传统的邮箱、快递柜,而是找到数据的入口、用户的连接点。在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比拼远远超过物流高速公路的比拼,谁手中掌握着海量信息、海量数据,并有海量数据的运算能力,谁才能主导行业。一家传统公司,可以不接入阿里云,也可以不接入菜鸟,不接入丰巢,但它不可能成为一个不在线化的公司,这也是为什么没有战队到阿里系的队列,顺丰也一样会选择腾讯云。顺丰显然不想只是作为一家纯物理式运作的公司,它必须是在线的、互联网化的、数字化的。哪怕中断了阿里的数据接口,用户依然可以在丰巢的微信公众号来完成下单动作。中局是分水岭这可能是大势对于接下来的局势,也是非常关乎到“非淘系”。京东发话了,美团响应了,网易也不打破沉默。关于站队这件事,毒眼第一次看到舆论导向的倾斜,还看到了更多的平台的坚决表态。而这些表态的平台,基本属于“非淘系”。非淘系电商挺顺丰是否意味着和淘系电商彻底宣告对峙?而这一举动是否将深远地影响接下来的电商格局?毒眼认为是肯定的。首先,非淘系电商为何要支持顺丰?在商言商,毒眼并不觉得这些大佬只是“仗义执言”、“趁火打劫”。站在顺丰的立场,合纵连横非常必要。因为丰巢现阶段接入的数据大多来自于快递、物流行业,且顺丰只掌握着电商最后一公里的数据。为此,京东、美团、网易考拉的订单数据,可以弥补顺丰在数据多元化以及数据链条长度的天然不足。站在非淘系的立场,即使未来世界是大数据、云计算的世界,所有企业在触网后都要交出一部分数据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但谁更具有中立性,谁可能更能赢的信赖。物流是关键数据,快递是链接消费者的通路,电商公司将其放在菜鸟或者阿里云,即使对方再中立,也会顾虑到淘系的竞争关系;而接入丰巢和腾讯云,因其没有直接电商元素,似乎摩擦会更小、信任感会更强。其次,数字商业多元格局正在建立。毒眼之前批评过,互联网世界非常喜欢二元对立、非此即彼。把淘系和非淘系做比对,似乎有意将电商切割成两个世界。实际上,巨头的增长速度正在放缓,新兴市场和细分领域还在孕育新的机会。这期间不只是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也包含在数据追逐上更广袤空间的探索。毒眼之前和一家传统零售公司的CIO聊天时,他曾说,任何一家公司在数据的汪洋大海里都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公司在线化、数字化成功之后,数据量将几何式爆发,极大丰富的数据除了带来处理能力、计算模型、迭代进化的复杂性,也带来了新市场格局的多元化。面对这样的局面,单极称霸或是两极对立的产业形态都无法主导数据的高效运转,大数据市场需要更多参与者,更多竞争。最后,毒眼想借《智能时代》《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老师的一段话:“虽然到目前为止,Facebook、腾讯和阿里巴巴这些实际上已经掌握了用户隐私的公司似乎还靠得住,但是掌握了大量用户数据的公司远不止这几家。当掌握大量用户数据的公司和用户利益发生冲突时,前者会有意无意地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牺牲掉用户的利益。“我们把命运寄托在一些公司的善意上其实并不可靠。如果一家公司或者政府部门有能力获得和随意使用每一个人的隐私,那么它就拥有了某种超级权力。更进一步讲,如果拥有用户大量私密数据的公司同时具有了超级机器智能水平,那么它不仅拥有权力,而且还拥有超级执行力。历史证明,任何不受约束的超级权力最后都会带来灾难。”故此,顺丰菜鸟之争,仍然只是各自商业利益之争。任何一家独占数据,且权力过大,都不是最好的选择。毒眼权且将其视作数据认知革命前的启蒙运动。这是电商的中局,从业者应该警醒:在某些争执面前,与其说是民心所向,倒不如说是大势所趋。唯心地看,假设所有的冲突都是命中注定,那2017年的这场电商风波注定的不平凡的。这既是隐喻,也是最好的安排。
毒眼刚刚见到在公司门口派发快件的顺丰小哥。小哥憨直地讲述了他眼里的顺丰菜鸟之争。“天猫的要求太严了,具体到小时,如果没按时送到,可能会被投诉,公司也会打电话催着派送,影响其他的订单配送。”小哥可能觉得严苛,毒眼则洞见了未来——菜鸟要做到物流的信息化、流程化、标准化。菜鸟要改造物流就是通过数据对系统流程的改造,最终达到极致。未来对快递员的要求将来会越来越严苛,精准到秒,因为“兢兢业业”数据和机器做出了精准到秒的判断。反而是人会觉得累,人会懒惰。马云不久前刚刚说到,要让未来中国一天可以承接10亿包裹——去年天猫双11一天的包裹量是6.75亿。我们现在看到的双十一单日爆棚,可能只是马云看到未来的日常。十亿包裹跋山涉水,穿街过巷,将是一幅什么景象?在这条满载“订单数据”的高速公路上,可能蕴藏着很多创新机遇。站在这个角度去看,顺丰和菜鸟到底是谁断了谁的接口不重要,因为原因大家都猜得到。数据对于一家公司的重要性越来越为凸显,那些传统企业也不再是为了提升业绩而置自己数据于不顾的傻大黑粗,不言而喻,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战略在接下来的推行中一定会遇到类似的阻力。如果说电商之战是让传统零售和网络购物发生对立,那么数据之战也一定会引发类似的冲突。也就是今后会越来越多看到在“云”方面站队的情况,比如顺丰,今天苦恼的是选择腾讯云还是阿里云?明天也许就是在京东云和亚马逊云之间踌躇?精明如顺丰者,在菜鸟建立的时候,就没打算跟着其他几家快递巨头一起玩进去。这样的智慧和前瞻似乎已经预示了今天的撕逼。不管此事如何收场,顺丰菜鸟之争已经预示了未来企业的走向:或者成为一家拥有庞大数据量并能对此数据有极强运算能力的公司,或者把数据交给第三方,使用第三方的服务,融入到公有云的体系内。顺丰这样的一家年营业收入570多亿、净利润40多亿的上市公司,单单通过航空运输一年内就消化了超过百万吨快件的快递巨头,并不能说没有数据。同理,其他的几家快递龙头企业数据量也绝对是庞然大物。但是,毒眼必须指出的是,顺丰的数据和其他任何一家传统公司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只因为它的数据是存储在一个封闭的体系内,如果没有淘宝、菜鸟的支撑,它可能不会这么快做到一件事——在线化。按照阿里巴巴集团CTO王坚的看法,“大数据不是因为大而产生的价值,而是因为在线上而产生了价值,因为数据从此可以在更大范围流动它产生的价值,这是真正的数据带来的巨大变化。”也如同马云最新言论“未来几年内,要把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言外之意,阿里巴巴这样一家互联网巨型航母,各项业务所产生、积累的大数据未来一定会丰富阿里的生态体系,同时让生态蕴含的数据产生新的价值,再反哺生态,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循环逻辑。因此,用菜鸟的逻辑去审视快递行业,每家公司只是其物流数据生态链上的一环,或者一条线,即使顺丰这条线不在线,也并不影响菜鸟网络的运转。如果用阿里巴巴的逻辑去审视全人类,那整个物流业也只是其数据生态链上的一环,或者一条线。这也是为什么阿里巴巴开始强调“去电商化”。毕竟电子商务仅仅涉及到商品、交易、支付、物流,顶多再渗透到上游的供应链、分销、生产制造(最近又有S2b的概念抛出)的数据链条,未来还有更广袤的市场等待阿里巴巴来收割。去电商化,只是接入到更多商业甚至非商业场景数据的开端。当然,你可以不接入阿里云,也可以不接入菜鸟,但你不可能成为一个不在线化的公司,这也是为什么没有战队到阿里系的队列,顺丰也一样会选择腾讯云。顺丰显然不想只是作为一家纯物理式运作的公司,它必须是在线的。哪怕中断了阿里的数据接口,用户依然可以在顺丰微信公众号来完成下单动作。由此可见,未来的传统公司,想要关起门来建造自己的数据王国,看上是极难成功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就在横亘在前面,传统公司从技术上无法完成超越,就必须搭上这趟列车。毒眼预感,未来数字化战争将无比惨烈,那些没有搭上快车的企业,已经被远远丢在身后。而全副武装的公司,则在数字化的世界里展开肉搏和厮杀。这个时候,如果还在纠结于数据安全性,那简直像看待火车会不会重出轨道一样的传统眼光。未来是没有隐私的世界,数据商用是注定的,是防不胜防,也是无需防范的。这不是道德的问题,也不全是商业壁垒的问题,而是人类必须迎接全新的时代——放弃小我,拥抱大我。《1984》的预言正在发生,只不过,监视人类的不再是“老大哥”,而是商业巨擘。人类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每发一次自拍照,都是为互联网贡献数据;每骑一次单车,也是为大数据添砖加瓦。如同毒眼深爱的梁文道老师说过的,不用等到别人来侵犯,人们已经越来越爱暴露自己的隐私。我们每一个人集体地去窥看每一个人的隐私,这就是我们这个年代。没有隐私的时代,数据是真理,算法是走向真理的最佳途径。注:来源:毒眼商业,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据外媒北京时间5月30日报道,中国腾讯控股公司正利用其庞大的社交网络来吸引奢侈时尚品牌入驻微信应用,可能会在网络零售领域开辟一条新战线。法国奢侈品牌珑骧(Longchamp)和英国博柏利(Burberry)已经开始在微信上销售手提包和服饰。路易威登旗下纪梵希(Givenchy)和迪奥品牌正在微信平台上通过闪购活动测试他们的商品需求。挑战阿里巴巴奢侈品牌入驻微信的举措是对阿里巴巴集团的一个挑战,后者是中国电商行业的主导厂商。咨询公司贝恩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在线交易额预计将达到人民币6万亿元(约合8700亿美元)。阿里旗下网站在2017财年处理的电商交易额超过5470亿美元,超过了eBay和亚马逊的交易额总和。尽管微信上的奢侈品销售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腾讯吸引高端时尚品牌入驻微信的举措属于中国互联网巨头竞争不断扩大的一部分。阿里、腾讯以及百度正突破各自的传统业务,进军支付、社交媒体以及电商领域。一些奢侈品牌已开始在微信上销售商品珑骧CEO让·卡士格兰(JeanCassegrain)称,客户对于珑骧在微信上的限量版手提包销售反馈积极,该公司正考虑扩大在微信上销售的商品组合。“不管怎样,微信都会对我们的销售作出重大贡献,”他表示。在奢侈品销售面临艰难环境的情况下,高端品牌正在重新思考他们的数字战略。贝恩称,2016年,全球个人奢侈品销售额为2390亿欧元(约合2670亿美元),同比持平,但中国消费者在全球奢侈品上的支出首次下滑。即便如此,奢侈品牌在中国内地的销量实现了增长,原因是奢侈品牌降低了商品价格,同时政府鼓励国民在国内消费。在美国,少量奢侈品牌已经开始在聊天应用等社交媒体上测试商品销售。不过,腾讯在中国是利用围绕着微信建立的庞大在线生态系统优势来吸引奢侈品牌。微信的用户超过9亿人,他们不需要离开微信应用就可以预订电影票、打车、支付水电费。今年,腾讯还简化了在微信上发布多媒体广告和开店的程序,使得该平台对奢侈品牌更具吸引力。腾讯总裁刘炽平在本月表示,微信在商业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线商品销售也加剧了微信支付与市场领头羊支付宝的竞争,后者由蚂蚁金服在2009年推出。用户在微信平台上只能使用微信支付。就在2014年时,支付宝还控制着中国近80%的移动支付市场,但是今年第一季度已降至54%。研究公司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包括微信支付在内的腾讯支付系统在第一季度的份额为40%。阿里设法吸引奢侈品牌多年来,阿里一直在设法吸引奢侈品牌在其网站上销售商品。去年,阿里与魅力惠合作,为那些可能没有在阿里网站上开店的品牌提供闪购活动。魅力惠在2015年获得了阿里的1亿美元投资。阿里还在利用大数据来清理平台上的假货。阿里创始人马云在去年表示,阿里是全球“打假斗士”。微信支付正蚕食支付宝份额根据数字咨询公司L2提供的数据,过去一年,阿里已把第三方上架的全球前10大奢侈时尚品牌的商品数量平均降低73%。不过,截至今年4月,淘宝网站上由第三方上架的前10大奢侈品品牌的平均量依旧有4.9万件。手表制造商豪雅、珠宝商潘多拉(Pandora)等平价品牌以及化妆品公司已在天猫上开店。不过,L2亚太研究主管丹尼尔·贝利(DanielleBailey)表示,多数奢侈时尚品牌依旧对阿里、京东等开放平台持谨慎态度,因为他们担心失去专营权这一光环。博柏利是个例外,该品牌2014年就在天猫上开店。微信同样面临假货问题对于微信等社交媒体网站来说,假货同样是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不过,珑骧CEO卡士格兰表示,微信的吸引力在于它不是一个同时销售奢侈品和日常用品的开放平台。用户必须关注珑骧的账号或者扫描二维码才能进入珑骧的网站。普拉达CEO帕特里奇奥·贝尔泰利(PatrizioBertelli)在4月份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微信等渠道把我们在社交媒体领域的影响力转化为销量。”但是贝利表示,在更多奢侈品牌在微信上开店,而不是提供一次性商品销售前,“很难说这些在线试验是否有效,”她表示。博柏利、手表和珠宝品牌Cie.FinancièreRichemontSA旗下卡地亚和沙夫豪森IWC万国表是少数已在微信开设完整商店的品牌。卡地亚大中华区CEO李汉龙先生(RenaudLitre)表示,卡地亚之所以在微信信息流中投放广告,并在该平台上销售商品,是因为“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市场之一,卡地亚必须适应这一形势”。“对于奢侈品行业来说,重要的是不要自己骗自己,”奢侈品研究公司DigitalLuxuryGroup驻中国总经理巴勃罗·莫龙(PabloMauron)表示,“人们想要触摸到商品。我依旧怀疑从未购买过某一个品牌商品的消费者会在微信上购买一块价值2万美元的手表。”
成立于1984年的天虹商场在3月底更名为“天虹股份”。天虹曾在当时表示,新名称能够更适应公司全渠道和多业态的战略布局需要。但其实在改名之前,这家33岁的老牌零售企业早就走上了转型路。根据天虹股份2016年度的业绩报告,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72.73亿元,同比下降0.71%,电商销售却同比增长60%。目前天虹通过虹领巾App带动线上线下全渠道的融合,其中虹领巾是天虹B2C模式在移动端的重要入口,其iOS版本自2015年8月上线以来经历了25次版本更迭,并在本月刚刚更新了的3.0.0版本。天虹早就玩起新零售在虹领巾最新的版本中,除了向顾客提供基础的线上购物服务外,还支持手机自助买单、天虹到家、品牌云店、停车缴费、领取优惠券和口令券、购物积分支付等多种功能。天虹方面表示,虹领巾App是公司全渠道业务的核心,是线下实体店购物的补充,将带领天虹的门店完成向互联网的转型。而虹领巾作为一个线上平台,在开展电商业务的同时,也会协同线下实体门店为消费者提供相关服务。据介绍,目前天虹门店的超市商品已经全部实现数字化,并将收银POS系统与虹领巾App对接,实现了顾客自助买单。顾客到天虹超市购物时,可通过虹领巾App中的“手机自助买单--免排队收银”功能,扫描商品的条形码并加入购物车,选购完成后提交订单完成支付,离开超市时在专属核验通道出示二维码后就可离开。虹领巾App界面截图顾客正在通过手机自助购物天虹超市内的自助买单通道引导图顾客正在核验机前核验天虹方面表示,排队问题是传统超市最大的痛点之一。当顾客只买几件商品还要浪费大把时间排队时,不仅影响了顾客的购物体验,也增加了门店收银压力和运营成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2016年6月24日,天虹的智慧收银业务就完成开发并上线,上线半年取得了日均三万单的成绩。目前自助买单业务已覆盖天虹所有超市,共计64家。除了自助买单,天虹到家也是虹领巾融合线上线下的重要部分。顾客在虹领巾App的天虹到家模块中下单后,超市店员接单拣货,再交由物流公司配送,可实现5公里范围内2小时送货上门。同时,顾客还可预约送货时间,超市将按照顾客的要求进行发货。据天虹方面介绍,在百货方面,虹领巾App中的品牌云店版块将为实体专柜提供更多的商品展示机会及库存空间,除了可以让用户在App上下单外,还能满足更多O2O购物的需求。例如顾客经常在实体专柜会遇到商品断缺码,或未陈列出实际需要的款式的情况,用户可在虹领巾App品牌云店板块找到该专柜品牌的店铺进行挑选,输入店员提供的特惠码下单购买,商品会被配送到家。此外,虹领巾App还为绑定车牌号的用户提供停车缴费、违章查缴等服务。天虹方面介绍称,天虹改造了商场停车场出入口系统,系统可通过车牌识别技术实现无卡化的进出停车场。在绑定后,顾客进场时会自动开闸和计时,可实时查看停车费用,并支持使用商场消费积分支付停车费,也可使用支付宝、微信和银联等方式支付。关于优惠券的相关服务,天虹方面介绍称,虹领巾App会帮助用户自动识别定位到最近的天虹门店,并推送门店当天的优惠信息,再识别会员身份,精准推送相匹配的优惠券,能够让到门店消费的顾客收到线下优惠券,线上购物的顾客收到线上优惠券。零售商们的转型路其实,天虹的这些尝试也代表了不少传统零售商的转型方向。来自斑马技术公司(Zebra)的一份亚太及全球零售行业的研究报告显示,在亚太区有88%的零售商希望在未来四年内支持线上购物,店内提货模式,进一步完善全渠道购物;至2021年,亚太区有近76%的零售商将能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到店服务,大多数零售商将能够了解特定客户到商店中的时间。而针对线上下单到店提货的情况,零售商们想做到当顾客的车到达停车场时收到提示,再开始进行在线订单的分拣。显然,零售商们都意识到了全渠道发展的重要性,并试图为顾客提供更个性化更加舒适的购物体验。在天虹推出自助购物之后,物美在京的160多家超市也在近日上线了手机自助结账功能,顾客可在多点App中“自由购”功能中进行扫码和支付,经过防损门后可将商品直接带出超市,无需排队。不过目前物美仍在核验通道处安排了工作人员,来检查顾客的支付二维码。此外,今年2月在中关村附近出现的便利店——便利蜂也可通过App实现自助购物。永辉超市、翠微百货等也推出了自助结算机,顾客可在结算机处扫描商品条形码,然后再进行支付。再看下国外,谈及自助购物就不得不提起在去年引起了一阵骚动的AmazonGo。根据亚马逊的介绍,AmazonGo是新型零售商店,无需排队结账,甚至没有结款台。消费者走进店里,打开AmazonGo的App,扫描二维码后就可进行选购,他拿取或放回了什么都能被感应追踪,而大量传感器会将这些实时变化传递给App。选购完之后,消费者无需亲自结算便可拿着商品直接出门,因为App绑定了信用卡等支付方式,可自动完成结算。不过,AmazonGo并未向传言所说在今年年初就对外开放,目前仍停留在内部测试阶段,何时才能面世还不得而知。面对传统零售转型的这股浪潮,天虹方面也表示,未来的新型零售需要集数字化、体验化、主题编辑化于一体。尽管传统零售企业都在转型,但零售的本质从未改变。天虹在国内零售业内改革相对较早和成熟,但转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点一滴的细节构成,这对天虹来说是一种试炼,也是新天虹成长的必经之路。
阿里巴巴的首席执行官张勇把他执掌的这家公司描述成“一个拥有5.07亿移动用户和3.8万亿元人民币GMV的经济体”。但实际上,从2017财年Q2(2016年第三季度)开始,这个庞然大物就不再拿GMV说事了。相比而言,它更乐于讲讲如何让用户在手机淘宝上驻足更长的时间。比如40%的月活跃用户,每天会至少打开一次淘宝,又或者日活跃用户平均每天会打开7次这个软件,以及淘宝平均停留时间达到了20分钟。不仅仅是淘宝,想办法成为一个超高频的App,把对DAU的重视程度超过对UV乃至GMV的关注,已经是当下非常聚焦的事情了。如何才能把用户黏在你的手机客户端里,而不是让他毫无成本意识的跳来跳去,这是至关重要。譬如今日头条,让创始人张一鸣最值得炫耀的一个数据,就是1.4亿的活跃用户平均每天使用时长超过了76分钟。多么令人不能自拔,当你看到朋友圈越来越多的分享链接前面灌上“今日头条”这样的标签,就不难想想为什么微信要做“看一看”这样的功能。很多人乐于把这种变化归于移动用户红利的消失殆尽,也就是大家习惯说的互联网下半场——在存量中比拼的是用户使用效率,而不再是海量廉价用户的获取。正如同罗胖所言,互联网的下半场是“时间战争”:时间是一个固定的池子,时间是一个战场。“只要你不是微信,你在这个市场上你有什么资格那么傲娇,(让用户)用完就走!”这也许就是淘宝为什么那么热衷于社交、内容这样看上去和它不太相关的事情,总要有很多的理由让用户持续“逛”下去,而不仅仅是买买买,然后和这款制造全球零售最大GMV的软件saygoodbye。但小编不禁开始思索,这些在时间战场上厮杀殆尽之后的App市场,到底会是什么模样?如果淘宝成为用户时间的集大成者,它理应除了成就购物天堂,方便衣食住行,成为电影院或者游乐场所,或者一本好书——并非所有的精神食粮都是用来消遣。总是,用户只呆上2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最好能呆上一整天,把这款App当成爱丽丝的梦幻仙境,永远找不到出口。以此类比,这也是美团、支付宝、今日头条、滴滴或者共享单车们想要做的事情。将你生命中所有的时间贡献给网络世界,你可能无时无刻不在联网的状态中。所以,首先,在互联网的上半场,其实既非人口红利的战争,又非用户时间的厮杀,而是互联网公司你争我夺过程中将人类行为、场景切割成无数版图,并逐一在线化、数字化的过程。只要这个在线化、数字化的过程还没有结束,互联网的上半场就远没到可以宣告胜利的时刻。因此,哪怕是诸如“共享篮球”“共享洗衣机”“滴滴厕所”这等让人啼笑皆非的项目,也是上半场进程中的必经之路。这里,必须要感谢BAT、TMD,也包括eBay、Amazon、google、FB、Uber、苹果这样的大公司,正是因为他们的快速壮大、攻城拔寨,才有了近20年互联网超高速进化,才有了大数据的积累;也正是由于他们的独大,才会逼迫创业者寻找更加垂直细分的时间、人群和场景,用同样的方式将其快速数字化。如果愿意俯瞰整个互联网,其实就是几张大网连接几十张小网,几十张小网又连接成千上万更小的网,而每一张网上都集结着用户的时间。现在哪里还没有被这张网连接和覆盖,哪里就仍然还是互联网上半场要去进攻的方向。比如第三世界国家,可能需要“数字丝绸之路”的赋能;比如偏远山区,可能需要农村电商的扶贫;比如传统的生产制造业,需要更加自动化的高效运作……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如果用上帝视角观看,其实是无限机会。没错,时间的确是稳定的数值,但场景却可以无限。也许从业者们更应该想清楚的是,除了无休止的占领用户时间之外,还应该把用户的时间和场景结合起来。例如一个人只可能在漫长的通勤时间里去看书、看视频,去学习,去娱乐,但这个时间一定不是发生在他和客户谈生意的时候。《王者荣耀》这款游戏就算把玩家的时间切得再碎片化,他也不会在高考前5分钟再掏出手机玩一把——这个时候如果有一款App可以让他能快速消化两道考试大题,一定是加分的。其次,假如按照极限去推论,淘宝和头条终究会占满了用户24小时,同时也覆盖到所有的场景,依然面临着一个更大问题——用户把时间和场景上传给了网络,留在现实场景里的这具驱壳该如何处理。小编认为,这就是留给互联网下半场要去解决的问题——肉身。是的,现实世界中,唯一无法超越时间的,即是肉身。未来的极限假设中,人的大脑是跟随者场景和时间一起转移到互联网的数字化世界中,在那里,意识、信念、知识都可以保留或者重建。肉身和大脑可能面临分离。很多人会跳出来辩驳,人工智能的时代,会解决这个问题。就像《黑镜》又或者《攻壳机动队》一样,机器人链接数字化的意识,能够让肉身也完成数字化,并且永生。也有人会说,未来的医疗技术——毕竟自古以来,疾病就是人类的头号杀手——能够改变这一切。比如Google和FB,都有专门的实验室和部门研究“永生术”。Google的首席未来学家家雷·库兹韦尔(RayKurzweil)认为在2029年左右,人类将会达到一个临界点,届时医疗技术将使人均寿命每过一年就能延长一岁,最终实现永生。但小编认为,就算肉身可以抗衰,也不会百毒不侵。这就是为什么马斯克要造X-sapce,因为地球有可能超载,也有可能环境恶化不再适宜人类生存,要将未来子孙的肉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得以延续,就必须动用新技术。从进化论的角度看,马斯克的想法更加切合实际。就算客观的时间和场景以及主观的意识都完成了数字化,但肉身涵盖着最重要的一点信息依旧无法同步到互联网上,就是人类的基因。小编觉得,人类不会放弃自己的基因延续,而这至关重要的一点,不会让人类抛弃肉身。正如英国作家里查德·道金斯在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里写过:“生物体是基因创造的生存机器。生命短暂,基因不朽。”在这种情形下,马斯克也不是崇高的发明家。他并没有比之前任何一个科技大佬更占据道德制高点,他所做的一切,和其他一切动物的本能近似,都是为了延续各自基因,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滋长的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而已。所以,互联网的从业者们,投身这场时间战争之余,除了开始思考和场景结合的更多可能性,小编也呼吁可以从延续基因这个角度出发,着眼于如何能让基因成为未来数字世界最重要的一环或者突破口。如果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App是一个向上拉升用户行为触达云端的通道,那基因一定是向地面牵引的重力。在这里,小编任性地以为,人不会为了制造那艘通往虚拟世界的诺亚方舟,轻易地将自己量化为一个被贴上标签、没有个体差异的数字。正如同我们渴望肉身可以成为永恒的机器,而机器人又何尝是一样,渴望拥有人类的肉身和基因?小编以为,抢占用户时间的App并不可怕,镶嵌了基因的App,才是最可怕的。
5月12日消息,今年3月,LVMH曾宣布要自己做一个电商平台,一时之间引发了人们的诸多猜想。如今这个平台终于要让大家看到它的“庐山真面目”了。据外媒报道,这个电商平台取名为“24Sevres”,将于6月6日在70多个国家同步上线。据了解,24Sevres将涵盖时尚、美妆、箱包等类别,以及超过150个品牌。除了销售集团旗下的品牌外,LVMH也会引入大量外部品牌来丰富24Sevres的商品组合。这个平台就像一个“奢侈品线上百货公司”,但售卖的产品还会维持奢侈品的高逼格和稀缺性,并且会提供一些电商特供产品。根据其公开信息,此番投资规模高达数百万欧元,并且也是该集团首席数字官IanRogers上任后对电商业务最大一笔的投入。据悉,在24Sevres诞生前,LVMH并没有把旗下的所有品牌都投入到电商大军中,对不同的品牌也会采取不同的数字化策略,譬如集团旗下品牌Fendi和Kenzo的大量资源就投入到电商市场中,而Celine却一直不曾拥有一个独立电商网站。不过,前不久Celine也表示最快于今年年底加入电商渠道了。现在,有了24Sevres,LVMH终于可以顺理成章的把旗下品牌全部引入,而且还可以保证“我的地盘我做主”。想来也是弥补了不少缺憾吧。事实上,奢侈品集团们一直被诟病的地方是,为了保持自己品牌调性,他们喜欢把“高端”与“高冷”画上等号,所以在获取年轻一代互联网用户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不过,LVMH还算是掉头较早的一家。它通过建立LVMHLuxuryVentures(LVMH奢侈品创投)公司,向一些奢侈品创新项目进行投资,目前已打入社交媒体圈子,与年轻一代潮人们建立了某种关系。在电商销售方面,LVMH虽然显得比较保守,但这些年也一直在做尝试。早在2001年,集团旗下品牌LouisVuitton便开始在线上进行销售。此外,还有不少品牌与奢侈品电商平台合作,如Fendi就已在YOOX平台进行销售。而对于在电商方面可谓是全球领先的中国市场,LVMH也做出了响应。集团旗下高化妆品品牌娇兰(Guerlain)、美妆零售品牌丝芙兰(SEPHORA)、高端腕表品牌泰格豪雅(TAGHeuer)、高端护肤品牌馥蕾诗(fresh)等都先后进驻天猫。当然,这些尝试也给LVHM带来了回报,即便现在这一回报还很小。据悉,集团去年的线上销售额已达到20亿欧元,相当于集团总收入的5.3%。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ConsultingGroup)的报告,目前电商仍然是全球奢侈品市场份额相对较小的一部分,仅占行业整体销售比例的7%左右。不过,在2020年,这一数字有望提升至12%。所以,对于LVMH而言,这是个必争之地。24Sevres的诞生便是一种坚定的宣告。
据天猫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以天猫为代表的阿里零售平台中高端消费为1.2万亿,相当于国人2015年全年的境外消费,其中天猫上18岁-24岁的年轻用户占比超过60%以上。占据中国高端腕表线上市场的半壁江山,天猫腕表2016年的年轻消费者更是高达90%,包括日本、瑞士、德国等全球高端腕表不断与天猫战略合作,成为其数字化转型的主阵地。在4月25日卡西欧与天猫在日本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中,双方就“新零售”作为品牌转型合作达成共识,卡西欧将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打通消费者随时随地体验升级的全渠道以及新零售项目升级,共同投入优势资源。2016年双11前夕,卡西欧联合天猫在杭州湖滨银泰开出“全球首家全渠道智慧型门店”,可以实现消费者体感互动、AR体验、现场直接扫码加购物车等功能。同时利用天猫大数据,实时分析来逛店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喜好,“智慧导购墙”可以对卡西欧不同系列海量产品做千人千面的实时展示,匹配与之最适合的商品,满足消费者购物、娱乐、社交等综合体验需求。在今年战略签约仪式上,卡西欧方面称,中国市场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和天猫的战略合作正在成为卡西欧在中国乃至全球业务最重要的和可持续的销量与利润增长引擎。西铁城:入华60年天猫焕新颜天猫服饰总经理刘秀云则表示,此次天猫包括与西铁城在内的日本三大腕表集团再度续签战略合作,是天猫成为全球高端腕表集团数字化转型主阵地的延续。自2017年开年以来,来自瑞士、日本、德国等全球高端腕表品牌与天猫陆续达成2017年一揽子独家战略合作计划,继服饰、珠宝、美妆等奢侈品品类之后,腕表正在成为奢侈品品牌不断与天猫达成合作,希望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又一热门品类。2017年2月14日,泰格豪雅和天猫召开战略合作发布会,开幕当天刚开始3分钟,就创下天猫开业最高销售记录。除了卡西欧等日本三大腕表集团、LVMH集团旗下的泰格豪雅,如今,天梭、阿玛尼、三宅一生等高端腕表品牌均先后入驻天猫,线上市场正在成为高端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通道,而借助阿里大数据的力量,品牌与年轻消费者的关系得以重构,并抢先赢得千禧一代的关注力。
印度被Facebook视为增长新用户的重要市场,但他们最近的新动作不是拉更多人上网,而是推移动支付。这基本是个确定要做的事情了。Facebook最近还在发布新职位的招聘,目标就是为了做新的支付功能。Facebook想找个印度市场上的移动支付业务负责人,工作内容包括跟银行合作,为WhatsApp提供支持服务。但WhatsApp在印度没有设办公室,新职位也要求在Facebook美国总部工作。印度科技新闻网站TheKen爆料称,Facebook旗下的即时通讯应用WhatsApp将在半年内上线移动支付功能。WhatsApp没有直接否认。该公司发言人告诉CNN:“印度对WhatsApp是个很重要的市场,我们正试图弄明白我们怎样能对印度数字化(DigitalIndia)的愿景做得更多。”在实际操作上,在WhatsApp内购买商品的体验可能跟微信更相似。公司将可以入驻WhatsApp建立公众号,给用户发送信息、提供打折优惠信息和购买链接。这是继Messenger之后,Facebook在旗下第二个即时通讯应用中增加支付功能,WhatsApp首先上线的是个人用户之间的转账服务。Messenger在2015年3月增加了同样的个人转账功能,随后在去年接入了更多的服务,例如打车服务Uber,跟现在的微信一样。这可能也是WhatsApp以后会接入的服务。在印度推进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跟当地推进的新移动支付系统有关系。《金融时报》引用知情人士称,WhatsApp可能加入印度政府去年推出的移动支付项目UnifiedPaymentsInterface(UPI)。这是个类似于微信支付、支付宝的服务,只需要印度智能手机用户下载这个名为UPI的app,就可以完成线上转账、支付。帮助开发移动支付系统UPI的公司iSPIRT称,WhatsApp要上线的移动支付功能只是在UPI这款移动支付工具上换个用户界面,没有自己开发新的支付系统。当然,印度是WhatsApp最大的市场、Facebook过去几年在印度电商相关业务上的投资也能为新功能背书。在印度本土,有2亿用户在使用WhatsApp聊天、发图片,同时也在做交易。CounterpointResearch分析师NeilShah称:“我已经看到人们销售婴儿服饰、药物、艺术品和工艺品——它(WhatsApp)已经变成了一个类似美国分类信息网站Craigslist般的平台了。”移动支付业务看上去是WhatsApp想通过自己10亿用户赚钱的新办法之一。这算是兑现了扎克伯格3年前的承诺,包括WhatsApp等Facebook旗下服务吸引到10亿用户量的时候,他们才会考虑赚钱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