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新世界>文章列表
新世界
11月23日,荣耀100系列新品发布会在武汉召开,发布会上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EO赵明宣布,荣耀互联网服务产品矩阵全面升级,聚力打造专属荣耀用户的互联网服务生态,致力于构建全场景、面向全渠道、服务全人群,创造属于每个人的智慧新世界。作为荣耀终端官方应用分发平台,荣耀应用市场随荣耀100系列正式上线,通过开发者实名认证、多重安全检测等机制保障应用安全,通过优质算法进行用户精准推荐,全方位赋能开发者业务提升,携手实现生态共建、商业共赢。
一起惠返利网2023-11-27 11:30:52290 次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最低时薪上涨推高经营成本,韩国各大便利店和大型超市加紧开设无人店。据韩国相关行业29日消息,这种潮流在营业时间较长而劳动力成本压力较大的便利店最为明显。据报道,新世界集团旗下便利店品牌“emart24”从去年9月起运营无人店,截至目前共有9家。顾客可用信用卡进行身份认证后进出,并在店内自己结算。emart24在首尔圣水店和清潭店试点运营自助式门店,这里有大型自动售货机和品尝柜台,销售食品类、乳制品、饼干、卫生纸、洗发水等。emart24计划今年内开设70个自助式门店。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emart24所有门店中24小时营业门的比重逐年下降,2015年为35.4%,2016年为34.6%,2017年为31.8%,今年上半年降至26%。报道称,便利店品牌7-Eleven在四个门店试点运行“7-ElevenExpress”,这里只有自动售货机,销售饮料、快餐等200多种产品。7-Eleven还启用人工智能结算机器人“VENY”,“VENY”可销售产品并进行结算。另一个便利店品牌MINISTOP也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开设无人便利店。大型超市也设置无人收银台。易买得今年1月起试点运行无人收银台,截至目前,韩国144个门店中有40个门店设置有无人收银台。乐天玛特去年4月引进无人收银台,截至目前10家门店共运营87个无人收银台。乐天玛特计划今年内在40多个门店设置400多个无人收银台。
一起惠2018-08-30 13:29:39223 次
继韩国大型零售商乐天玛特谋划逐步撤出中国内地市场后,该事件再有进展——乐天集团旗下高端百货连锁乐天百货(LOTTEDEPARTMENTSTORE)也计划出售其在中国内地市场的门店,可能逐步撤出中国内地市场。一位韩国流通行业的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独家透露,因受到在中国内地市场业务亏损的影响,乐天着手评估乐天百货在中国内地市场撤出的可行性。这也就意味着,继易买得之后,又一家韩国零售连锁很有可能将告别中国内地市场。或撤离中国内地市场有接近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其实在乐天玛特积极寻求买家将麾下中国市场的门店出售的同时,乐天系也在考虑将中国内地的乐天百货项目出售。第一财经记者与韩国乐天集团公关团队取得了联系,针对第一财经记者要求核实该消息的请求,该集团公关团队的崔女士首先表示:“从公司的立场来看,暂时没有可以正式透露的消息”,但同时以“个人名义”承认乐天百货在中国市场的运营确实遭遇了一些困难,并表示“为了解决这种状况,我们内部正在针对包括转让部分店铺在内的所有可行的方案进行商讨。”崔女士同时也表示:“不过,具体的应对方案还没有最终确定,我们也不排除包括撤出在内的所有可能。”公开资料显示,乐天百货于1979年在韩国首尔创建,此后于2008年进入中国市场,与银泰百货(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在北京王府井成立北京乐天银泰百货,此后在天津、威海、成都及沈阳先后成立店铺。知情人士称,现阶段乐天在华共有5家百货店,若乐天百货选择撤离中国内地市场,将首先处理位于天津的两个店铺、以及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的店铺。“这主要源于,这三家店铺所在的商业地产属于租赁地产,时间拖得越久,损失就将会更多;而位于成都及沈阳的百货则属于自有地产,若贸然出售将影响所在商业地产,由此乐天方面也会有所顾忌。”对此,乐天公关团队的崔女士也未否认这种猜测,并表示“具体集团将会如何处理在华的百货门店,暂时还没有定论,集团方面不排天津除任何的可能性。”而针对具体的撤离方式,业界人士则指出:“现阶段,乐天方面仍在考虑如何撤离,其中包括将营业财产整体、或直接解除租赁地产的租赁合同。”水土不服的乐天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乐天百货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不顺利”。该人士指出,2006年乐天宣布与银泰成立百货店的时候,乐天曾多次表态“将在上海及东北三省依次开设分店,并计划在未来10年开设20家百货门店”,不过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与成长,乐天的布局很快便受到了巨大挑战,以至于作为高端定位的流通店,许多高端品牌却拒绝进入乐天百货,最终乐天百货关闭了位于北京王府井的店铺。曾经在不少韩国大型企业任职管理层的张先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和易买得类似,乐天在中国市场长期水土不服,比如策略不够本地化却并不改变,造成成本高企,收益低下。“比如乐天在中国市场的百货项目,面积不大,招商和模式也不行,其在中国市场采取店中店模式并不适合,过小的面积也不适合如今需要体验感的市场,所以业绩非常不好。”张先生透露。同时,上述知情人士还表示,即便是在韩国市场,虽然乐天百货仍占有业界第一的位置,不过随着韩国内需状态不振、来自竞争对手新世界百货的不断追击、以及位于永登浦等部分繁华地带的店铺面临无法续期等尴尬因素。“乐天在韩国本土的状态也同样不容乐观。”运营战略的缺失,外加业务的不稳定性尚未消除,作为乐天集团流通部门的“主心骨”之一,乐天百货在中国市场的业务状况并不理想,甚至有损失急剧上升的趋势。第一财经记者查阅到乐天集团旗下百货部门在华的财务报告,这份报告显示,乐天百货在华业务于2016年销售额为970亿韩元,但亏损达700亿韩元;2017年销售额为760亿韩元,亏损额仍高达700亿韩元。2018年第一季度,乐天百货在华销售额200亿韩元(预计),亏损额为160亿韩元(预计)。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5月,乐天玛特以鲸吞北京万客隆8家门店为标志,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最初发展不错,在2009年底将门店数量提升至100家。当时的乐天玛特希望到2018年能在中国内地市场将门店扩至300家。可惜一系列麻烦接踵而来,和另一家韩国零售巨头易买得一样,在中国市场遭遇水土不服等一系列问题,不仅没有实现300家店的雄心壮志,反而关店频频。各种业绩压力和纷扰之下,乐天玛特意图出售中国内地市场的门店。在业界看来,此番乐天百货若也逐步撤出中国内地市场,则完全是乐天系的止损之举。
一起惠2018-07-30 10:31:18205 次
2018年3月,京东金融高达130亿的B轮融资的消息就“引爆投资圈”,据称领投的是中金、中粮等巨头,并于3月底签署法律文件、4月完成打款,投后估值1650亿~1900亿。2018年7月12日,京东金融正式宣布:已与中金资本、中银投资、中信建投和中信资本等签署了涉资130亿的《增资协议》,9月底之前完成打款,投后估值1330亿。时间拖了四五个月,估值缩水20%,说明投资圈对京东金融存在较大分歧,即便估值降至1330亿也只获得部分投资人认可。京东金融“脱胎”始末京东金融成立于2013年10月,年末推出的第一个产品属于“池保理业务”名为“京宝贝”。所谓“池保理业务”,是指供应商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获得资金融通。“京宝贝”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京东自营业务的供应商。例如京东欠某供应商100万,供应商资金周转困难,通过申请“京宝贝”可以获得50万~80万贷款,按日计息。2014年10月,京东又推出了面向开放平台第三方供应商的“京小贷”业务,最高额度500万元,放款到京东钱包。京东2015年报披露,与金融产品相关应收账款余额为64亿元,相当于营收的3.5%。2016年1月,京东金融完成A轮融资。红杉中国、嘉实投资、太保合共投入66.5亿、获得14.26%股权,投后估值466.5亿。2016年末,与金融产品相关应收账款余额为143亿元,相当于营收的5.5%。2017年3月,京东金融被彻底剥离,对价为143亿现金。京东不再持有任何股权,但京东金融的实际控制人仍为刘强东。相当于用143亿元买下一个内有143亿元的钱包。一年后这“钱包”值1200亿!假如国有企业一把手这么干,性质就严重了。京东股东对此无动于衷,说明2017年京东金融对他们而言轻如鸿毛。大洋彼岸的他们可知如今,与京东没有股权关系的京东金融值200亿美金,比京东的三分之一还多?2018年3月开始的B轮融资,7月份最终落实全部投资者,133亿资金将于三季度结束前到账,投前估值1200亿。此间有投资机构声称“京东金融市价1200亿,8折拿货,按960估值进场”,但真实性无法确认。等京东金融提交招股说明书时,才能真相大白。曾经是“温室里的花朵”京东金融的支柱业务至今仍是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两大主要产品是“京宝贝”和“京小贷”,它们的规模、成因与京东应付账款有“微妙关系”。2014年~2017年京东应付账款平均账期分别为41天、44天、52天和59天。截至2017年末,京东应付账款743亿,为2013年同期的675%,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1.1%。应当注意的是,京东只有在收取消费者货款之后、支付供应商之前才会形成“应付账款”。但对供应商而言,把商品放到京东仓库之时就已开始面临资金压力了。2014年~2017年京东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34.8天、36.4天、37.6天和38.1天。截至2017年末,京东存货417亿,为2013年同期的65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9.9%。综上所述,截至2017年末,京东应收账款及存货合计1160亿,为2013年同期的667%,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7%。按2017年的平均数据,一批货物进入京东仓库后38天才能卖完,京东确认应付账款后供应商还要等59天,总共要等97天才能收回货款!供应商资金紧张与京东压货、压款存在因果关系;供应商资金张是京东供应链金融增长的驱动力;供应商从京东贷到的钱,本质上就是京东欠供应商的!截至2015年末,京东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对象已经覆盖了10%的商家。京东消费金融始于2014年2月上线的“京东白条”。京东金融投资建议书提供了4个季度的白条交易金额(GMV)。其中2015年Q2的白条GMV达到50亿,占同期GMV的4.4%。而2014年Q3的“白条渗透率”仅为1.5%。2015年12月的这份《投资建议书》显示,2015年Q2白条活跃用户约为160万个。平均每位活跃用户贡献了3000元白条交易金额,而同期京东商城活跃用户一个季度的花销约950元。可以推测:白条用户主要是那些购买“大件”3C(特别是手机)的消费者。(摘自2015年12月《京东金融投资建议书》)把上面这个图表中的“白条季末余额”与“季末消费者预付”对比,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客户预付远大于白条余额。理论上讲,京东不需要融资就有钱向消费者“放贷”。“放贷”为啥打引号,因为可能根本不需要放贷。根据“京东白条”业务流程,从用户消费之时就开始计息,但京东并没有立即向供应商支付货款。假如账期是60天,只要用户在60天内还清欠款,京东金融可以不出一分钱白赚利息。假如用户12个月还清,京东金融也能省2个月的资金成本。(摘自2015年12月《京东金融投资建议书》)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三个“命门”是获客难、资金成本高、资产端缺少靠谱的项目。每获得一个注册用户的成本高达数百元;承诺给投资者的年化利息很少低于12%,18%、20%也很常见(这是互金平台的资金成本);收益稳定、风险较低的项目哪里找?别的不说,假设京东金融4亿注册用户300元一个地去拉,要花1200亿,B轮投前估值可能就来自这道简单的算术题。孕育于京东生态圈中的京东金融,至少在获客成本和资金成本方面,较其它互金公司有极大优势,资产端的风险也小得多。但坏帐率高于蚂蚁金服。假如不看拼多多与微信的寄生关系,成立第三个年头交易金额做到1400亿、用户接近3亿,这家电商真神了。同样,单看2013年底才成立京东金融也是神一样的存在。但压着供应商的款向供应商放贷,收了一部分客户的无息预付款向另一部分客户放贷,不立即向供应商付款却立即向白条用户计息。这些都不是正大光明的商业模式,而且离开京东生态圈根本玩不转。京东金融这株“温室里的花朵”还是“妖花”。本文无意做任何道德评判,但“温室”是有天花板的,京东商城规模扩张已经放缓,京东金融必须“走出去”,这是拆分的首要原因。个人资产水涨船高、200亿私募到手、有机会到A股“割菲菜”,这是拆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离开“温室”与其它互金公司一样高成本获客、一样高成本融资,一样到资产端寻寻觅觅……京东金融能否继续“茁壮成长”有待观察。“去金融化”只争朝夕2013年10月京东金融成立时的定位就是“一站式在线投融资平台”,宗旨是“为用户创造更多消费”以及“陪伴中小企业持续发展”,其实就是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2014年1月提交招股文件中称:“我们的业务规模无疑会令我们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活跃参与者。我们已经推出多种金融产品,包括为供应商服务的供应链金融产品。”百度“京东金融”获得的第一条结果就是“京东金融_互联网专业投资平台_风控严格_安全放心。”第二条是“京东金融-中国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能赚闪借会花!”第三条是已经修正的“百度百科”,上来一句“京东金融“定位为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但第二句便露了马脚:已建立起十大业务板块——企业金融、消费金融、农村金融、财富管理、支付、保险、证券、众筹众创、金融科技、海外事业。2015年12月《投资建议书》对京东金融业务布局归纳如下:2018年京东金融重组为“个人服务”和“企业服务”两大群组,11个业务版块,但其中只有“金融科技业务部”算是“服务金融机构”的部门。好比走进“XX科技公司大厦”,看到各间办公室门上挂着“XX金融”、“证券”、“保险”这样的牌子,会以为进错大厦了。京东金融试图“去金融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定位为金融公司将面临严厉的监管,并且把自己放到与强大的传统金融机构竞争的位置,九死一生。再说想干金融也得有牌照呀,看看京东金融拿到什么牌照、没拿到什么牌照。自己做不了金融机构只能“服务金融机构”。二是估值。金融机构估值水平远低于互联网公司。以众安在线为例,2016年人保财险已赚保费和净利润分别为众安的84倍和1923倍。众安在线上市后,市值一度达到人保的二分之一!中国不缺巨型金融机构,最新世界500强中有10家中资金融机构,京东金融们没来由往它们堆里扎。因此对外宣示自己是“金融科技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能力”成为风潮。京东金融原本是B2C,B是京东金融,C是中小企业或个人消费者。2018年初CEO陈生强在博鳌亚洲论坛称,京东金融的核心商业模式是B2B2C(中间多出来的B是金融机构),盈利模式也要从资产方式获利变成服务方式获利。将来要输出给金融机构的技术能力从何而来?当然要在实际研发与运营中逐步积累,需要真实场景下的海量经验和数据。闭门造车的“金融科技”很难被金融机构所接受。京东金融2017年活跃用户仅1800万,100多亿营收主要来自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为金融机构提供科技服务收入“上亿”,也就是1%左右。截至2018年3月31日,支付宝已经服务了约8.7亿活跃用户,其中国内活跃用户数已达5.52亿。目前技术服务已经与金融收入相当,预计2020年后者将跌到10%左右。相比之下,尽管京东金融从善如流,方向感和路径都对,但起点低、起步晚,搞不好会“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在京东金融分拆过程中,与投资者签署的协议包含赎回条款。主要内容是假如京东金融未在约定期限内上市(QualifiedIPO),需要在180天内向投资者赎回股权并按年息8%支付利息。据悉协议规定的最后上市限期为2020年(未经官方证实)。A股远不如香港好混,众安的“金融科技”概念和小米的“互联网公司”定位,并未被香港监管机构质疑,致使部分投资者入瓮,小米市盈率甚至比腾讯还高一大截。但小米想在A股获得“互联网公司”标签却被证监会“84问”撅了回来。2020年,京东金融要证明自己不是金融机构而是金融科技公司,只有拿营收结构说话,打不了马虎眼。2017年才1%,2020年要高于50%,难度非常大。套用一句非常俗的话——留给京东金融的时间不多了。
一起惠2018-07-24 11:21:09317 次
这是一个创新创变的最好时代。当然,这也是一个轰轰烈烈的“先烈时代”。在移动互联网的新世界里,整个商业逻辑和市场逻辑都走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时代。创新创变是必然的,而“变则通”是企业的基本法则。近五年以来,各种成功都是基于创新创变。而成功概率最高,“造富”最热的都离不开移动互联网。诸如小米,京东,天猫等,近几年快速崛起的明星企业。又诸如“共享”下的“小黄车”等,基于商业模式创新创变而成功的企业。再如“平台”思维的携程等,基于移动端的服务与资源整合。能看到的成功都是“奇迹式的大成功”,都是“草根式”的的成功。这种现象,让大众对成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也让“逆袭”成为一种信仰。冷静下来,很多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的创新创变也是“批量性”的倒下,也是“行业性”的坍台。诸如生鲜电商,鲜果连锁。而“免费式的烧钱”行动无一例外的都和“地狱和天堂只差一步之遥”。这种“奇迹式的大成功”的背后,有另一种现象那就是“毁灭式的批量失败”,究竟背后有什么玄机?笔者专项研究表明:当前,有一种失败叫逻辑成功。这些曾经“逻辑很成功”的公司,你还记得吗这里仅以快消品B2B行业来分析,因为90%以上都倒闭了,最具代表性。先来看看这些逻辑很成功,结果很失败公司名录:再来分析一个众所周知的典型案例:案例1:店商互联成立于2014年,历经五轮融资近13亿元,已经是非常巨额的数字了。其业务曾经覆盖40个城市,超过42万家终端店铺,旗下无忧蚂蚁在全国加盟的配送站有2000多家。然而,店商互联一直没有找到可以持续的赢利能力和盈利点。最终在2018年资金链断裂,高管失联,人去楼空,只留下供应商和员工望洋兴叹。案例2:雅堂小超公开资料显示,起家于四川的雅堂小超一年之内在全国25个省市的加盟店突破了50000家,在14个省市拥有15个仓库,截至2017年12月29日累计交易额突破了160亿。并计划在2018年开设5000家直营便利店。为了抢夺终端,雅堂小超提供的商品价格普遍低于市场价的5-10%,并且每家加盟店补贴2-12万元,累计补贴超过5亿元,不少终端店直接“投怀送抱”。这种烧钱的行为,直接导致资金链断裂,投资人和供应商堵门无果。案例3:星利源(快消王)星利源曾经在全国排名第八,深圳排名第二。在2108年4月突然“断电”,停止运营,客服还建议去别家平台进货。星利源在2016年月交易额就突破了8000万元,用户数量达到40000家的进货宝,其APP已经下架所有商品。观峰咨询和国际咨询公司凯度有着如出一辙的研究数据:中国有小卖部月700万家,每年总计营业额约10万亿,占中国快消品零售额的40%,这是招徕快消品B2B平台商的根本原因。但是,尽管快消品B2B平台都找到了无可挑剔的“成功逻辑”,但最终的结果是“败的一塌糊涂”。提高效率和精细化,有错吗?毋庸置疑,商业的本质是效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商业的效率低,粗放运营到了必须改良和进化的地步。于是,基于提高效率和精细化运营的新商业逻辑出现。以快消品行业的商业市场为例。尤其是食品,酒水等快消品商业市场,仍然处在传统的“大批发”和“大流通”的“个体经营”阶段。这种“个体经营”受规模,运营体系的影响,其仓储,物流体系处在散乱状态,这种散乱的分散状态必然存在效率低,运营粗放的弊病。移动互联网到来,基于“平台和共享”的商业逻辑出现,仅食品,酒水等快消品就有十万亿的商业市场规模,如果能够通过“平台和共享”商业逻辑,实施“统仓通配”的集成化模式,把快消品“个体经营”的散乱粗放做以整合,理论上讲,仅仓储和物流费用就可以节约4-6%。试想,十万亿的商业市场,仅仅通过“统仓通配”的商业模式,就可以节省4-6%,这就是4000-6000亿的商业机会。于是,就有一大批以此为商业逻辑的创新创变的“草根们”,开始幻想自己能够创造一个集约化经营的商业逻辑,而且仅仅是食品,酒水的快消品就会有4000-6000亿的市场,如果拓展到整个商业市场领域呢?随随便便的成功就是万亿的商机。按照网络时髦的话说:这么一算,吓死本宝宝了。于是乎,基于提高商业市场效率和集约化程度的创业公司雨后春笋版的成立。这类公司,以传统批发商为“革命”的对象,开始于传统批发商谈“统仓通配”战略,描绘“平台+共享”的商业逻辑,宣传只有加盟这种商业航母才能不被颠覆的思想。有一家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成立于2015年,惨败于2016年。他们和传统经销商谈“统仓通配”,托管传统批发商的仓储和物流配送职能,承诺给传统批发商在仓储和物流配送方面节省4-6%的费用。并成立移动端的APP,实施线上下单,线下配送。一时间搞得风生水起,有模有样。当时,笔者就下了一结论,传统经销商很难进入这种平台。原因有三:一是仓储和物流配送是经销商的核心职能,也是连接市场的主要端口。把这个职能交给第三方,肯定担心丢失阵地;二是批发商的物流不是简单的送货,而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是客情关系维护和市场信息收集。丢掉物流配送职能就相当于和渠道商失去了联系,也相当于丢掉了收集市场信息的窗口;三是仓储和物流是批发商的核心商业机密和经营的“抓手”,明明知道“省钱还能省心”,也不可能交给第三方的深层次原因是担心被“架空”。笔者当时也给这家代表性公司的负责人讲了这些道理,但是这家公司负责人坚定的认为:从商业逻辑的角度看,非常成功,没有丝毫的毛病。而且坚定地认为,成功只是时间问题。盲从用户“痛点”,逻辑失误成必然为什么逻辑成功,运作失败了呢?笔者认为:逻辑成功,不代表一定能成功,也许意味着一定失败。从上述案例看,商业逻辑非常成功,而且符合社会和商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逻辑上分析数千亿,过万亿的机会也找不出毛病。笔者这里讲一个冷笑话,来解释下失败的根本原因。一对年轻人异地恋,男女双方内天各写一封信给对方,以表达思念之情。最后的结果是:邮递员和女方结了婚。这就是传统批发商明明知道提高效率和集成化运营,不仅可以省钱,还可以省心。也不愿意加盟的核心原因。在“统仓通配”的“平台+共享”的商业逻辑下,批发商担心自己的女朋友和邮递员结婚,这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有些痛点只是说明:痛,还可以快乐。现在基于解决“痛点”商业逻辑思维是主流思维。很多创新创变的群体,以为找到了“痛点”就是找到了成功的“支点”。其实,有些“痛点”里也蕴藏着“快乐”,这就是事物的两面性。基于解决痛点的“救世主”思维,也会把创业带上“断头台”。能不能识别需要解决,或者用户急切要解决的“痛点”才是创新创变成功的核心要素。比如,在酒类商业市场,也有提出“9分钟送到”的服务标准。后来也销声匿迹。顾客真的需要“9分钟送到”吗?从点菜到上菜,9分钟能上来吗?过度服务除了增加自身成本之外,还会给顾客带来“不舒服”。高铁的“你无需求,我无打扰”的服务理念,被乘客交口称赞。麦当劳可以不点餐坐半天的无打扰服务,以及自取餐食的“没有服务”,也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并称赞。有些“痛点”只是为了说明:存在即合理。从“痛点”的角度看,创新创变者需要理性对待“痛点”,识别具有商机的“痛点”。有些“痛点”是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或者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从商业逻辑上看,蕴含巨大商机,但是从操作上看,无法落地。这种痛点就是存在即合理。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整体进化式解决仍以“平台+共享”的“统仓通配”为例说明。商业的本质是效率,从效率的角度解决传统批发商的“痛点”,需要商业市场整体进化,而且竞争是进化内生动力。目前,商业市场,尤其是传统批发商,还没有走到4-6%决定生死的阶段。所以,尽管可以节省4-6%的费用,相比可能面临与“邮递员结婚”的风险,失去市场“抓手”的可能。他们宁肯少赚4-6%。从集成化的精细运营看,中国的商业市场差别比较大,商业市场发展和进化的层次比较多,且复杂。对于发达城市来讲,“统仓通配”的集成化运营时机基本成熟,而相对内地的县级市场而言,仓储和物流费用并没有制约批发商的发展。甚至绝大多数批发商已经自己购置了仓储,而资产增值又让批发商认为,仓储成本是可以忽略的。笔者认为,经销商的核心职能是产品的推广能力和渠道维护能力。仓储和物流是这两种能力的工具,单纯的从成本的角度理解批发商的仓储和物流是错误的。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说“平台+共享”的“统仓通配”集成化商业模式没有未来。只是说,需要时间,需要时间推动商业市场的进化,以整体进化推动行业发展。所以,不加辨识就认为逻辑成功就一定能成功的创客们,一定会成为“悬在半空”的先烈。再次提醒:有一种失败叫逻辑成功。从那些“逻辑很成功”的失败案例中,你有怎样的启发?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一起惠2018-06-28 08:57:48350 次
90%货损!一位无人货架的工作人员一边撤点,一边说,“前期还好,大家都不熟悉,不过到现在,很少付钱的,我们在后台都可以看得到”。从风口到废墟,无人货架从神坛上跌落,只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风口上的两个错觉如果说现在商业有两个风口:新零售与人工智能。那在这两个风口上,人们可能又存在同样的两个错觉,一个是高估了人性,另一个是高估了人工智能。对于人性的高估,在无人货架身上已人尽皆知。而对于人工智能的期待,则让人们充满了电影式的罗曼蒂克想象。现在的零售业,存在一个很大的新旧割裂。效率低、成本高,这确实是被人们称为老零售的重要问题;但人们对新零售,对人工智能的想象似乎又有些被过分夸大,不顾及零售的当前问题,而期待用超前的场景布局、炫酷的技术想象去创造一个美丽新世界,两相对比,又实在是有些,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的感觉。有人说,零售正进入跨越供应链驱动与社交变革,迈入智能驱动的新阶段,导致人工智能在商业上的应用春笋般涌出。如果说人脸识别、语音机器人这些确实有突破与应用的可能;但人工智能毕竟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弱人工智能尚且不提,场景化还不是太充分,在广泛的商业应用上,事实上并没有一个成熟的应用环境去支撑。而这时候,有人甚至声称零售无人车已落地商用,就有些不负责任了。服务的稳定性:场景创新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保证服务的稳定性,不仅是场景创新的核心,也是技术应用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零售其实是个既传统又苦的行业,因为零售是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面对的是具体的人,但人的行为往往是最不具稳定性的。而这种不稳定性,不仅表现在人性上,在许多智能设备的商业应用上,一旦购买习惯与操作习惯不满足设计期待,就会很大程度地影响用户体验。据某无人货架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虽然撤走了无人货架,但也会在随后补上新的无人货柜。扫码才能打开货柜,如果不进行付款操作,下一个购买者就不能打开货柜,而这时信息就会反馈到货架商,工作人员也会上门调控。而当笔者问到这样会不会有人恶意操作,对方给出的答案则是,在同一个屋檐下,应该会很少有人这样做,如果有,也只能技术上门解决了。虽然显在的货物损耗可能会被有效避免,但如何防范恶意行为,以及怎样让体验上的不稳定不去影响购物体验,就成了新零售、人工智能企业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过去十年,整个服务业的人工成本上涨了5到8倍,线下的零售受制于房租与不断上涨的人工。而线上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据说某电商的平均获客成本就已高达140块之多。于是,无论是千年流传的传统零售,还是昔日的互联网明星,大家都陷入了一样的成本泥潭。新零售首先是服务,然后才是改造新零售首先是服务,然后才是改造,而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新零售企业给予的赋能,如果反倒让被赋能方苦不堪言,那这家企业怕是至少会受到良心上的责问的。在现阶段,要服务好零售业,做好新零售,就不能脱离了成本谈未来。而从这个层面上讲,保证服务的稳定性,也是对被赋能方的负责。笔者从新零售企业甘来处了解到,其机器已落地两年时间,通过其透露的对某家B端客户的服务数据上看,甘来在场景搭建与服务之后,帮助客户销量增长了30%,管理成本下降了15%,而单台售货机的平均补货时间则下降了20分钟。从某种程度上讲,面对人工智能,企业在落地上的进两步,退一步,克制地应用,可能是最负责任甚至最有效的做法。揠苗助长,最终会让田地颗粒无收。缺乏成熟的土壤,新零售也不能一蹴而就。就像在1946年,电脑就已经诞生,但从一台大主机,变成14寸甚至10寸大小,期间如果没有互联网的普及,没有网速的加快等等因素的铺垫,是不会形成今天的模样的。换言之,新零售企业也是一样,在降本提效的路上,如果没有形成稳定服务,没有实现成熟的市场体验,没有长时间的商业落地,那这个商业模式都是有待检验的。
一起惠2018-05-09 09:04:08246 次
2018年4月24日,满帮集团宣布完成合并后第一轮融资,融资金额19亿美元。本轮融资后,满帮的估值将超过60亿美元。此次融资由国新基金和软银愿景基金联合领投,包括谷歌资本(CapitalG)、FarallonCapital、BaillieGifford、WardFerry、阳光保险融汇资本、金沙江创投、新世界K11投资、农银国际在内的多家境内外投资机构跟投。红杉资本、腾讯、光速中国、全明星基金、钟鼎创投、高瓴资本、元生资本、襄禾资本、纪源资本等现有投资人也参与本轮融资。新一轮融资,满帮将持续帮助其提升用户体验和拓展新业务和新市场。未来,满帮将进一步探索新能源、无人驾驶、国际化等领域,持续进行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满帮董事长兼CEO王刚表示:“合并令满帮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就像满帮名字的寓意,我们全心全意致力于帮助货主用户和司机用户降本增效,坚持以技术为导向,将满帮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运力平台及运力公司。满帮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核心人才战略,我们希望用80亿来寻找人才,必要的时候包括用并购的方式来完成人才战略,让大家一起合并梦想,来满帮共同创业。”据知情人士称,软银集团将向满帮投资10亿美元新资金,前身为GoogleCapital的CapitalG将向满帮集团投资3,000万美元,这将是三年多来谷歌系风投对中国企业的首次投资。了解到,此前有消息称报道该公司计划筹资5亿至10亿美元。随后满帮集团发表声明回应称:此消息不实。作为全国最大的车货匹配信息平台,满帮持续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准确便捷的信息交互平台服务。同时,满帮也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货车车后服务平台,通过覆盖车油、ETC、新车、金融、保险、园区等服务领域,为货车司机提供一站式服务。2018年,满帮已经成功上线在线运费交易平台,已实现单月交易数亿元,为货主和司机间的交易提供更多保驾护航。截至目前,中国干线货车700万辆中有520万辆是满帮会员,中国物流企业150万家中有125万家是满帮会员,中国公路货物日周转量182.8亿吨公里中有135.9亿吨公里是通过满帮平台发布。通过减少空驶,满帮于2017年为中国节省了860亿元的燃油损耗,减少4600万吨的碳排放。
一起惠2018-04-24 10:02:52254 次
3月5日消息,永旺董事会宣布全票通过和深兰合资提案,合资协议本日签署完成,合资公司即将进驻中国。双方将携手进军中国和日本智能物业管理、零售升级、安防等人工智能升级市场。据悉,日本永旺在最新世界500强排名第87位,拥有2万个商超到便利店的它是日本乃至亚洲最大的零售企业,旗下拥有永旺超市、永旺梦乐城、吉之岛、八佰伴、日本家乐福、MAXVALU食品超市、WELCIA医药超市、MINISTOP便利店、DIAMONDCITY商业开发、品牌专卖店以及AEON银行、信用卡等金融业务等多种业态,2017年销售额高达4900亿人民币。同时永旺还是亚洲最大的物业管理公司。其实早在2017年12月,深兰科技创始人陈海波就在其微信朋友圈中提到,“深兰已携手日本永旺集团,未来国内TakeGo注册用户,带着手就可以去日本购物了。无需换日元、美元、欧元,别忘了带手就可以,深兰pay就是支付终极工具。”不过,那时候的“携手”还未在双方的官方渠道中正式公开。图片来自陈海波朋友圈
一起惠2018-03-06 10:00:06263 次
渠道下沉至三四五线城市,这一趋势正在为汽车交易平台和中小车商带来机会。此前,汽车交易平台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梦里有“流量为王”、“直营商城”和“去掉中间商”。梦醒时,大家突然意识到线下的重要性。于是又争相向下渗透。当汽车交易平台遇到线下的中小汽车经销商(下称“中小车商”),有人选择直接干掉,但更多的玩家,会选择为中小车商提供交易利器以求共同壮大。要做汽车新零售的大搜车正在持续向中小车商释放友好信号。用大搜车创始人兼CEO姚军红的话说,他要做的事情就是给车商发枪。发枪的另一种提法是赋能,他们曾宣称要坚持向车商赋能一百年。今年6月至今,大搜车悄然开了300多家弹个车体验店。这一数字最近经由姚军红披露时,对于外界来说可能显得突然,但选择加入这一体系的中小车商却早已化身“弹军”,被平台带着跑了很远一段距离。要为中小车商赋能的还有卖好车、省心宝、牛牛汽车等一众互联网平台。其实,无论是C2B、B2C、C2C、B2B,还是汽车交易服务商,大家凭借技术和资本的力量,均在为汽车流通领域贡献新的玩法。而后,新的玩法很可能会大幅提升中小车商的交易效率,让他们远超那些固守传统做法的同行。对比汽车交易平台发展初期的鲁莽和冲动,这一次,平台正变得低调谦卑,不断通过技术和服务与行业发生着更深度的融合。一、车商的险境“全国的综合经销商预计有10万家左右,这个数据是我们地推人员挨家挨户拜访出来的。”在省心宝汽车工作的樊颖杰说。虽然她还用着陕西老家的手机号码,但已经在这家重庆的公司工作多年。这十万家综合经销商大多有着很聪明的头脑。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小编,对于经销商尤其是二手车商来说,很多都是当地的人精。因为,他们必须把账算得特别清楚,否则就会亏钱干不下去。但是,即使被称为人精,相比平台,一个车商的力量仍然有局限性。据车置宝创始人兼CEO黄乐透露,借助技术的力量,现在车置宝平台上交易量最高的客服,一个月能成交一百多台二手车,相当于十个车商的成交量。更让经销商尴尬的是,一些二手车C2C平台的口号就是要“没有中间商”。以今年8-10月的交易数据为基准,瓜子二手车打出“平均每一分钟成交一辆”的广告语。照此计算,三个月内的成交量将达到132480台,相当于每月成交44160台。C2C的模式是让两端用户通过平台直接交易,从而去掉了中间商赚差价的环节。这一做法遭到部分车商的激烈抵制。“现市场存在扰乱行业经营秩序的电商,在市场里拍摄车辆照片,名为帮买帮卖,实为交易信息截留,断我们二次销售的后路。即日起,如有发现以上相关人员,请直接拒绝其采集信息或者通知保安来处理。”不久前,浙江方林二手车市场贴出这样一条通知。除了平台,新兴造车公司也在试图绕开更上游的经销商。蔚来汽车的经销渠道将全部采用直营策略。小编从蔚来汽车的工作人士处了解到,目前他们位于广州的提车点已经建设完成。接下来,在北京和上海等地区的销售和售后很可能也将主要通过提车点完成。蔚来汽车之外,车和家和小鹏汽车均选择了汽车直销的方式,而不会自建4S店渠道。这对于国内存在近三十年的4S店经销体系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压力。当平台和技术逐渐渗透到汽车交易中,拥抱变化的经销商也许会拿到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而那些固守传统做法的车商,即使本身过得不错,却有可能因为跑得不够快而掉队,甚至被快节奏的时代无声甩开。二、自救与他救聪明的车商自然不会坐等关门。这些年,车商适应互联网的程度或许已经远超常人的理解。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是,通常情况下,用户进入一家汽车网站后,总是会看到极为丰富的车辆信息。许多人可能不会意识到,各家网站的车辆信息很多都是相通的。这在于,一家4S店会同时与汽车之家、易车、太平洋汽车网等平台进行合作,以求获得更多线索导流。至于非4S店体系的经销商,出于成本考虑,他们可能不会在大的流量平台做广告投放,但即使互联网化最初级车商,也会通过微信朋友圈推广售车信息。此外,一些嗅觉更敏锐的车商,会前往全国各地,以寻找新兴汽车交易平台,获取平台发展期的红利。艾瑞咨询此前发布的《2017年中国B2B模式新车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电商平台正在分别从“主机厂—消费者”、“区域代理商—消费者”、“二级代理商—二级代理商”三个环节进行着渗透。在这一渗透过程中,除自建门店以形成的渠道体系外,汽车交易平台还会通过提供系统服务或招募经销商等方式来完成渠道建设。上个月,湖北宜昌的车商喻春莹刚刚拿下当地11个区的一车购加盟代理权。一车购是省心宝汽车旗下的经销商服务加盟品牌,喻春莹感兴趣的是它的金融方案。不过,加盟后,喻春莹的门店必须换上一车购招牌,从他这里加盟的经销商也将统一标识。作出这一决定并不简单,喻春莹从去年年底了解到一车购,今年年底才选择加入,中间历时近一年。“许多经销商会自己开车或坐飞机来重庆了解加盟细节,能看出来很想加盟,但还是会来来来回回考察很多次。”樊颖杰说。有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流量的红利消失后,线下门店的获客成本与线上相比正在变低。退一步说,即便成本高昂,按照互联网的打法,一些平台在初期也完全可以不去计较线下布局成本。一位已经自建数百家直营门店的平台高管人士称,计算门店租金、销售人员等各项费用后会发现,销车利润是可以覆盖店铺租金等各项成本的,而且还能提高客户的购车体验。“这两年,交易服务平台对传统经销商的交易效率有一些提升,不能说完全消除了信息不对称,但是让经销商参考的附加值更高了。”嘉骏名车的沈伟航这样看待现在的汽车交易平台。他还记得以前一些平台上的信息非常混乱,让人根本不敢相信。汽车交易平台与经销商不断形成联系。对于偏重线下体验的汽车交易来说,一部分平台玩家逐渐意识到,实体门店是汽车线上交易闭环中必须补全的一环。由此,汽车经销商尤其是二三线、四五线的综合经销商,开始成为许多汽车交易平台想要合作的资源。“十万个汽车经销商的尊重,比多少亿美金值钱一亿倍。”喜欢写作和收藏手办的卖好车创始人兼CEO李研珠这样说。三、向车商提供武装“去年156台,今年接近260台。”一位与大搜车合作的山东孙姓车商在微信上简短回复道。在随后的通话中,他说自己在去年底开始使用大搜车的大风车软件,今年的增量一半以上可以归功于大风车,尤其是软件的销售线索、客户反馈等功能。车商孙先生是得到平台加持的案例之一。能够做到这样的成绩,恐怕在于,平台已经可以比车商更加清楚汽车交易链条中的痛点——“车源和资金”。一般来讲,要提升经销商的交易效率,前提是满足他们的需求。从新车车源看,目前,汽车交易平台主要通过向主机厂直采车源、从4S店手中购买车源等方式,向中小车商提供车源。这一过程中,平台相当于主机厂的大客户,直接与主机厂或4S店进行谈判。“主机厂会看你的渠道铺设和资金能力,比如,我们采购1千多台车,需要先付全款给到主机厂,他们才会把车本给到我们。主机厂需要你的资金很强,才会卖给你。”花生好车公关总监赵文圣说。在新车电商领域,主要有B2C和B2B两种模式。前者的发展相对来说并不是很顺利。小编了解到,除汽车之家、易车的自营电商业务遇到困难外,即使一些坚持做B2C电商的平台,也多把此类业务控制在较小的比例。能为中小车商提供大批持续稳定的新车车源的,目前来看,大多是B2B模式平台。这也是卖好车、省心宝、牛牛汽车等新车B2B电商平台,不断开放各种免费资源,吸引车商与之形成合作乃至黏性的原因之一。换个视角看,车商也需要平台提供的先进技术和服务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新车已不是新车电商平台的专属品。二手车交易平台也在进入这片空间。优信、大搜车、瓜子都是从二手车切入,进而延伸出新车销售服务的平台。与新车B2B电商不同的是,他们更倾向与通过融资租赁的形式进行新车交易。另外一件武器是资金。2014年底,汕头的车商沈伟航进入汽车行业。他曾和卖好车、车镇、车行168和海淘车都有过接触,目前合作最深的是卖好车。“和卖好车的合作,从今年来看,主要在金融产品这部分嫁接的比较多。我刚进入这个行业不久,卖好车的前期像运维管理、资源整合上给与了我们很多帮助。”沈伟航说。截至今年9月底,卖好车宣布已获得银行40亿元授信。据李研珠此前透露,公司已经处于盈利状态,靠供应链金融就可以养活团队。接下来,需要做的是扩大金融业务的规模,把投入仓储的钱再赚回来。除了直接提供车源和资金,平台还在利用加盟体系或软件服务,尝试与中小车商建立更深层的联系。上述的一车购项目仅是其中启动较晚的一类,其它如网车、易鑫旗下“开走吧”等也选择了车商加盟的方式。“汽车和其它行业还不太一样,线下获客特别依赖于当地经销商的社会力量,加盟模式会聚集当地的力量,主机厂这么多年没有采取直营的方式,还是有他的道理的。”网车创始人兼CEO戴其其说。今年5月,网车提出招募经销商的城市合伙人计划,据戴其其透露,此项目现在已覆盖21个省市的300家车商门店,明年计划达到1000家。“大家都在探索经销商加盟的模式,我们与别的平台不同的是,不仅提供后端的供应链服务,还会给车商提供品牌的赋能,帮助车商塑造口碑、服务标准和系统化交易流程。”“新车领域采用加盟方式是因为,线下店可以通过门槛较高的车源来掌控。”一猫汽车网创始人兼CEO王辉宇说。但当被问及是否会随着瓜子二手车、大搜车这样些平台的兴起,将经销渠道网络发生很大的变化时,王辉宇明确回复称,“不会,他们还是没弄到汽车行业真正的痛点上。”不过,有业内人士透露,大搜车正在酝酿一项宏大的计划,且已经具备向主机厂拿到部分极为优惠车型的能力,这对于车商来说,或许不是一件坏事。
一起惠2017-12-26 09:44:20310 次
“好的生活,没那么贵。”网易严选将这句标语印在了每一个发出的包裹上,也伴随包裹触达着越来越多中产消费者的生活观念。从2016年4月正式上线发展到现在,作为网易旗下原创生活类自营电商品牌,一岁半的网易严选在网易的产品矩阵中,是一个颇为年轻的产品,而就在几个月前,网易刚刚迎来了自己20岁的生日。但网易严选的成长堪称火箭般的增长速度,数据显示,2016年下半年,这半年时间严选收获了3000万用户和月均6000万的流水;今年8月刚刚发布的网易第二季度财报中,邮箱、电商及其他业务净收入33.50亿元,同比增加68.9%,上一季度,该项业务的净收入同样维持了超过60%的同比增速。网易CEO丁磊曾给网易严选放出了2017年一年要实现70亿GMV的豪言,而据网易严选市场部总经理陈洁透露,目前严选的营收已经达到丁磊预期。去年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丁磊在各种场合极力推荐严选的产品,并且身体力行,从头到脚都穿上了严选的产品,包括上衣、裤子、袜子、鞋子等,让一位记者印象深刻的是,丁磊在接受采访时主动让其猜价格,“你猜我这双鞋子多少钱?严选的,只要200元。”丁磊对严选赋予了极大的期待,如果你留意网易严选的App,你会发现在专题中有一个丁磊站台的“丁磊私物推荐”,丁磊也曾多次表示,要通过网易考拉、严选等电商业务,“花三到五年时间再造一个网易”。今天的网易严选,因其简洁而不简约的设计、相对过硬的产品质量以及具有亲和力的价格,成为如今中产阶级的救星,他们普遍对品质有追求,同时又不愿浪费过多时间用于选择,严选也因此被很多消费案例引为生活美学的典型。而就在一年多以前,2016年1月,网易严选在微博发布尚处于测试阶段的第一条广告,主要卖点突出“同样材质、同样的制造商,但售价却便宜得多”,随后微博大V“作业本”质疑网易严选有侵权之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严选依然陷入山寨的质疑声中。10月的最后一天,凤凰科技来到网易严选的衬衣制造商溢达集团工厂内部,这也是严选首次对外公开它的供应链,在严选倡导的ODM模式下,它与工厂的合作究竟是怎么样的?从被质疑侵权发展到今天成为生活美学的代名词,网易严选养成依靠的核心是什么?探秘严选合作工厂:不只是有制造能力广东的佛山,是一座以工业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制造业名城,“佛山制造”享誉海内外,其中,服装业是典例。溢达集团成立于1978年,2016年一年,溢达为世界知名品牌生产超过1.1亿件优质衬衫,相当于每秒生产超过9件衬衫。在溢达的业务分布中,其中42%的货品销往美国,24%销往欧洲,国内占比仅13%,溢达男士棉制梭织衬衫在国内企业中,其出口额已经连续14年位列第一。走进溢达的生产车间,一台台衣车轰隆隆得有节奏运转,制衣工人只需按一下“缝制”键,机器就会按照溢达自主研发的走线模具自动缝制好;随后,这件衣服又会沿着车间配置的智能运输设备被自动运送到下一道工序,并且通过每件衣服独一无二的条形码,使得每件衣服每道工序的经手人、当前正进行的工序等信息都能被车间内部运输链智能识别,最终实现对每件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成品品质跟踪溯源。溢达制衣车间Eton生产线溢达制衣厂电脑绣花,一台机器可以同时给20件衣服绣花目前,溢达梭织制衣的自动化率达到65%,针织部自动化率达到35%,均是行业内较高水平。和传统制衣工序相比,溢达自动化制衣效率提升了3倍;自动化制衣技术的运用,让员工培训周期缩短了93%,溢达自动化业务负责人告诉凤凰科技,原先工厂培养出一名熟手需要一年,但现在通过自动化设备,培训的时间仅为两周。溢达纺织与严选的接触始于2016年10月,今年4月份正式推出第一批合作衬衣,目前,网易严选上衬衣商品款色已经达到22款,其中绝大部分衬衣产品都是由溢达供应,网易严选从选品、设计、生产等环节进行把控。溢达梭织布厂整经车间据陈洁介绍,消费升级过程中,用户对衬衣的面料需求、舒适度需求、外观需求都有着不一样的升级,据溢达商务负责人透露,严选会介入到整个过程,具体到原材料选择哪种棉线,而双方团队根据大数据,共同完成产品的最终设计定稿,让用户需求能够最大程度在最终销售的产品上得以体现。溢达纺织一直在强调自己不是简单的贴牌商,事实上,溢达也拥有自己的服装品牌,同时也开发了自有电商渠道。所谓ODM,严选说变革的力量在工厂端严选将ODM模式这一概念带到了大众面前,简单来说,ODM就是工厂负责设计生产,网易严选则需要在原料采购、生产、质检、销售和售后等全产业链环节严格把控。网易严选品控负责人李丹透露,目前严选的品控团队有一百多人,品控流程包括14个基础流程,另外整个严选的质量系统保障,还包括企业标准、新品开发线上审核、系统大数据反馈、商品追溯机制、员工培训与发展多个环节,是一项非常重的“苦力活”。网易严选的品控流程在这其中,网易严选的角色,实际上就是买手和品控员的双重角色,首先,严选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到各个原材料的核心产区,找到优秀制造商,并从原料选择、产品设计、打样、规模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都与制造商保持沟通,从而保证产品质量。溢达的商务负责人介绍,具体到溢达与严选一起研发生产产品,严选利用自己的大数据,能够知道自己的消费群体喜欢什么,帮助制造商即时了解市场动态,而溢达则知道怎么样将产品质量做到最好、用最好的工艺把消费者喜欢的东西表达出来,其纵向一体化供应链有能力快速主动调整内部生产安排,更好地调配生产资源。李丹觉得,在双方的合作中,严选始终是一个助力者,严选将会推动产品质量的改善,而真正变革的力量,则在工厂端。2013年7月时任佛山创意产业园电商总经理助理张淑华当时就曾表示过,佛山很缺这样一个服务平台,它拥有世界的流行趋势信息和数据搜集,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判断市场需要什么、自己要做什么,如果拥有这样一个平台,佛山的工厂都将从中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和设计,这将大大减少他们的设计市场化风险和成本。合作酒店、成人用品、线下空间,严选的边界网易情趣品牌“春风”网易严选将大部分精力投入了与工厂的合作,并将产品定制、调整成消费者喜爱的统一风格。目前,像溢达这样的网易严选合作工厂数量有数百家,主要分布在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其中浙江和广东工厂的占比超过一半,另外还有一部分海外供应商在为严选提供商品。借助网易邮箱近10亿的用户基数、媲美大牌的质量和亲民的价格,“性冷淡风”的网易严选迅速实现了冷启动,并收获了相当数量的忠实粉丝。而在这之后,如何继续保持并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优势?答案或许在最近的几个月中。5月22日,严选推出自有品牌“黑凤梨”系列,有严选自己的设计团队独立设计完成,以黑、粉、金为主要色调,品类小至水杯零食,大至沙发储物柜均有涉足。8月8日,严选联合亚朵推出千元一宿的酒店,酒店的日常运营则由亚朵负责,由网易严选对房间进行室内空间的重新设计改造,寝具、洗护及家居等大部分用品均选自网易严选。两个月后,网易严选宣布与万科杭州基于万科·智谷项目,打造以家为核心概念的“严选HOME”,包括实景空间、可售卖的网易严选全套软装方案以及面向年轻用户打造的社区文化生态。一个礼拜前,严选又上线了成人情趣品牌“春风”,延续了黑凤梨原创系列一贯的简约风格,其清新的产品外观和脱俗的文案调性,让“春风”成为情趣界的一股清流。互联网爱谈论边界的话题,如果说酒店、HOME是严选在线下的场景打造,那么情趣品牌“春风”的上线就意味着严选在品类探索的路上正式迈开了步伐。严选商务总监蒋锦杰告诉凤凰科技,“目前暂时没有什么品类是严选绝对不会去尝试的。”对于严选而言,其角色就像一位20岁青年手中用以探索新世界的利剑,重点在不断尝试,没有什么边界,至于能不能赚钱,或许是30岁要考虑的问题。陈洁明确表示,网易严选目前不考虑盈利,集团对盈利没有要求,严选内部的目标,首先是要做大用户量。这一说法得到了印证,严选与亚朵酒店合作当天,网易副总裁柳晓刚曾表示,此次合作主要是为了让用户在线下也有场景体验严选的产品,并不在意这个酒店会吸引多少人入住,赚多少钱。而严选也将继续在线下探索更多的场景,丁磊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严选接下来还会尝试做书店和其他零售业态。”丁磊在给严选提出2017年70亿GMV之后,也在2017年网易财报会议上,甩出了2018年严选要做200亿GMV的小目标。怎么实现200亿?目前看来,一是严选继续扩大边界探索新领域,但都处于尝试阶段,对数据没有要求;另一点则是继续扩大严选既有品类的SKU,推出更多产品以吸引更多的用户。目前严选的商品共有9796款,而在今年5、6月份,公开数据显示彼时严选的SKU在5000个左右,这期间SKU的增长速度并不慢,而为了要达到丁磊200亿GMV的小目标,增加SKU和把控商品品质之间,应该如何平衡,将是接下来严选品控团队最大的难题。怎么样持续讲好故事,并能够不断讲出新故事,将会是网易严选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将要重点考虑的命题。
一起惠2017-11-02 09:36:46296 次
消费升级从期待变成现实,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转变过去以低价购物为主的消费理念。事实上,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以80、90后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中国正迎来新一轮消费升级浪潮。为此,壹流研究于2017年9月份发起了一项在线调查,最终有1000名左右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95后参与,在此基础上剖析了95后消费行为样本。一、95后消费面面观收入主要来源依然靠父母壹流研究的调查发现,参与调查的95后中,超过半数的人经济尚未独立,仍旧依靠父母、亲友,95后中的大龄群体,开始逐渐进入社会,也因如此,接近4成的人依靠自己获取收入。95后收入主要来源状况消费能力可观201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616元。壹流研究调查显示,以一二线城市为主的95后受访者中,近三分之一月均消费金额超过2000元,接近10%的95后受访者月均消费金额超过3000元。这也就意味着,这部分95后受访者月均消费已远远超过全国人均可支配月收入,体现出惊人的消费力,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他们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95后月均消费金额餐饮依然是消费的主要支出95后每月主要消费支出依旧是饮食,吃始终是重头戏,超过半数95后都将大头消费用于餐饮,且超过半数的人饮食花销在500元到1000元之间,近四成的人每月在饮食上花销上千元。95后每月主要消费支出95后每月饮食支出状况购物注重产品外观设计43.9%的人会因产品外观设计产生购物欲,注重产品外观设计成为95后做出消费决策的最重要因素,95后追求时尚潮流。如果一个产品外观夺目,必然会让人留意,产生购买欲望,高颜值产品在实现自身基本功能的同时,又能够带给95后消费上的愉悦,这种一见钟情式的消费在95后群体中十分常见。值得关注的是,仅有3%的人在进行购物决策时,最为看重代言人,粉丝经济持续火热,各大品牌争相邀请流量明星担当代言人,以期争取更多消费者,根据调查结果,可以推测,明星代言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95后的消费欲望,但是尚不能成为主导。做出消费决策有时仅仅是一刹那的事情,这时,就要求产品能够让人第一眼心动。刺激95后购物欲望的主要因素网购生活用品占主流壹流研究的调查发现,95后在消费中对于网络的依赖非常强大,任何商品都可以从线上购买,在生活用品的消费上,线上渠道已经超过线下渠道,65.1%的人选择在线上购买生活用品,线上购买生活用品带给95后丝毫不逊于线下购买的方便、快捷的体验,甚至还有价格优惠,95后选择最优购物渠道,也在体现着95后在消费中的理性一面。生活用品购买渠道大额消费集中在数码产品和旅游95后的大额消费主要集中在数码产品和旅游上,其中43.9%的人将大额消费花费在数码产品上面。95后对于数码产品的追逐早已不仅仅停留在智能手机上,各类新潮的数码产品都能激发起95后的购买欲望,新潮便携的自拍神器是许多女生的最爱,而一些智能可穿戴设备、科技新潮的电子产品则是男生的最爱。另外,34.8%的人将大额消费花在旅游上,95后对于旅游产品也展现出强大的消费实力。95后与长辈们的旅游观念已大为不同,自由行、住民宿、跨境游成为95后最受欢迎的旅行选择之一,他们大多希望跟同学或者朋友出游而非选择家人同行。他们兴致勃勃地查阅旅行攻略,提前制定好行程,以期望获得更好的旅行体验,拍出更美的照片。95后跨境游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而周边高性价比国家地区都成为95后旅行的理想目的地。大额消费方向购物信赖朋友推荐为了进一步降低对产品的不信任感,95后在获取购物信息时,更加依赖朋友推荐和用户评价。30.3%的人通过淘宝评价确定购买,54.5%的人通过朋友推荐获取购物信任息,占最大比重,朋友提供的购物信息往往经过了过滤和筛选,保证了真实性,也让95后省去了辨别筛选购物信息的环节。95后对产品口碑的重视,也在提醒各大品牌和零售商,社交媒体时代的口碑营销尤其重要。购物信息主要获取渠道线下商城也是95后购物的选择95后的休闲选择正在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在对休闲场所的选择上,95后依然秉持着方便为先的理念,近30%的人选择了商场,综合性商场同时满足了95后购物、餐饮、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备受95后青睐。日常休闲场所选择二、95后消费习惯与上一代相比,95后遇上了更新鲜的消费平台和消费场景,这些新鲜消费平台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95后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超前消费:普遍但也理性海淘消费:购物偏好的性别差异明显,信任跨境电商平台服饰消费:品牌忠诚度不高,小众品牌拥有市场餐饮消费:品牌餐饮受欢迎,口味是选择关键住房消费:考量不多,要求低价和舒适并重,对品牌公寓有所期待新零售:待开发的市场,方便快捷依然是95后核心需求三、95后消费行为特征壹流研究的调查发现95后在不同场景下进行的消费选择,可以从中概括出95后群体消费的一些共性特征。而这些共有特性,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时刻影响着95后的消费选择。对颜值要求高颜值既是95后对消费产品的外观要求,也是他们对于自身的要求。产品自身的外观设计已足以引起95后的购物欲望,苹果产品的简约,无印良品的质感,都能让95后眼前一亮,有设计感的商场、餐厅也能吸引95后前往。95后对自我颜值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对颜值的重视已经超过了前辈,并且愿意为此持续投入时间金钱和精力。花钱进健身房流汗,吃减脂餐,购买线上健身课程,95后追赶着这一波健身热潮,锻造身体,以达到“身材好,穿什么都好看”的目的。而95后对美妆护肤品的消费力更是惊人,一旦进入美妆护肤领域,就像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不同品牌的美妆护肤品不断推销产品的独特功效,让95后竞相追随,实现变美的幻想。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身体消费,95后都确信,颜值将成为他们在很多领域的竞争资本,他们对于颜值的要求是持续性的,不仅希望现在容颜焕发,也希望未来能青春永驻。重娱乐爱尝鲜在一切皆可娱乐,一切皆可成段子的时代,娱乐消遣在95后的生活中必不可少。满足着95后的精神消费需求,一切95后感兴趣的娱乐方式,都将转化为消费热点。95后追逐真人明星,也热爱二次元偶像,创造段子,也消费段子,有着超强的娱乐消费需求。粉丝经济,网红经济进入95后的消费生活,发端于韩国的粉丝应援文化在95后群体中盛行,在钟爱的网红经验的网店购买同款也是一种潮流,而虚拟的二次元偶像吸粉能力丝毫不弱于真人明星,各类衍生品在95后当中拥有广阔的市场。95后的娱乐至上也体现在他们强大的虚拟消费能力上,95后愿意为他们认为值得的东西付费。这些东西可能是能彰显自己身份的QQ会员,可能是爆款游戏充值卡,可能是视频网站会员,也可是漫画APP,无论是新鲜的刺激还是持续的愉悦体验,都能让95后为此买单。这些东西最终的指向其实是线上的优质内容和优质服务,这也体现出95后在进行娱乐消费时主要关注点。重视消费场景95后看重的消费场景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第一,叫身在其中,第二,身临其境。身在其中,是指95后对于消费体验和消费过程的重视,95后注重内心的感受,乐意与消费场景发生某种互动,而良好的消费氛围能够满足95后的心理需求,提高他们对产品本身的好感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愿意增加消费的时长和频次。身临其境,则指的是95后对于附加在产品之上的故事等内容更感兴趣,这些故事融入到了95后的需求场景之中,成为产品卖点,当自我情感与产品发生关联时,95后的消费热情也随之提高。个性化需求强烈消费品市场在网络影响下变得丰富,产品可选择的范围全球化、产品的设计多样化,单纯的物质消费已经很难满足95后。95后在消费时更加关注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以期望通过消费展示自己的品味和身份,“我”越来越多地在消费中得到体现。当地理和社会经济差异逐步淡化,消费开始变得精神化,甚至符号化时,95后追求的消费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而是关注消费某种产品能否体现自己所追求的品味和身份。这种对品味和身份的追求,影响着95后的消费行为。消费的考量不仅仅是价格,而是在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前提下,对自己形象风格一种塑造,也因如此个性化定制消费越来越受到重视。热衷圈子消费社交媒体的强大带动了95后之中社群的盛行,95后群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圈子,这些基于兴趣或者其他原因建立起来的社交圈子,能够直接影响到95后的消费过程。圈子在95后消费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包括,让95后获得某种身份认同,寻找到相同爱好,建立起消费信任。活在社交媒体中的95后乐于分享,分享自己的消费兴趣点,分享自己的购物心得体会。当圈子里的消费信任建立起来后,圈子中的95后完全相信圈友的分享体验,购买同款,以此获得与相同的消费体验,并找到新的共同话题和身份认同。在95后群体中,基于社交产生的购物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各类小众亚文化社群,产生消费需求与细分市场迅速对应,让商家高效锁定目标消费群。四、结论壹流研究的调查发现,当下的95后已展现出不俗的超强消费能力,对于多数95后而言,现阶段并非能够做到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即使有超前消费帮助,也需要认真考虑还款能力。冲动消费是存在的,但总体来说,他们的消费趋于理性。因此,期待能一下子掏空95后的钱包并不十分容易。但是95后更愿意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买单,抓住95后的个性化需求,挖掘他们的兴趣点,关注95后的社群圈子,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95后依旧是追逐爆款的,美妆护肤品、网红店、衣服鞋包,无一例外,95后也从不排斥小众消费,文艺风、冷淡风都要体验,而爆款和小众的链接点其实是95后对于个人风格和品味的重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消费中夹杂着他们某种虚荣心的满足和晒的需求,但背后是广阔的市场,当然,这也对品牌和零售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准的营销策略,引发共鸣的宣传语境,才能让95后感受到,拥有这件产品时,他们能够与众不同,或者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本轮消费升级,其实也是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和新的生活方式的主张。95后也乐于接受新的生活态度,也更容易被新的生活方式打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95后进入工作阶段,收入能力也随之提高,而收入能力也将进一步带动95后的消费水平,想要购买和有能力购买之间的距离正在不断缩短,可以预见95后依然是新型消费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依然有必要培养95后的消费理念,带他们体验更新鲜的生活方式,提高95后对品牌的认知度,商家需要营造的氛围是,让95后认为,当自己消费的起某种特定品牌时,意味着自己已经进入某个阶层,或者获得了某种身份。他们会在之后的时间里,将这些消费理念付诸于实践,品牌和零售商的机会也蕴含其中。
一起惠2017-10-23 10:11:31316 次
韩国新世界集团副会长郑溶镇31日表示,集团旗下易买得超市将全面退出中国市场。这是自易买得超市传出将关闭在华业务以来,集团高层首次出面证实。据悉,易买得超市1997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已有20年的在华经营历史。据韩国纽西斯通讯社31日报道,当天新世界就业博览会在京畿道高阳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会后,新世界集团副会长郑溶镇与记者会面时表示,“易买得超市将全面退出中国市场”。报道援引业界人士消息称,易买得退出中国市场后,会以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为中心继续开展海外业务。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称,易买得最早于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并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易买得”超市。不过从2011年开始,由于经营状况不佳,易买得开始对在华业务进行结构整顿。上海老西门店的租赁合同原定于本月末到期,至今也未续约。目前运营中的6家门店也计划年内全部关闭。据韩联社早前报道,有分析认为,没能把店铺和品牌本地化是易买得退出中国的主要原因。而韩国部署“萨德”以后,中韩关系持续紧张,这使易买得不再指望能经受更多挫折。
一起惠2017-06-01 09:20:45224 次
以人货场三维一体作为出发点,从ID到交付场景再到物流纵横,新零售的神秘大门就此开启。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快要100天了,在美国很传统的“新总统百日新政”这个关键点上,特朗普好像目前成绩寥寥。中国互联网大BOSS之一——微信在4月18日星期二做了个重大决定:可以通过长按二维码识别小程序了!从微信小程序1月9日发布到4月18日,作为体育老师培养的数学天才,我认真的对着日历用指头数了数:好像刚刚好满100天耶!小程序的“百日新政”,是无意的?还是刻意的?2016年12月30日,有关小程序诞生之后会带来的种种想象,我在朋友圈里写下了如下文字:“千人千面,万店万物,一攻一受,Perfect!Great!”不过,当1月9日小程序真正面世的时候,我设想的Perfect场景没有出现。刚出生小程序特别刻意的抑制了场景的连接想象力,主要入口来自于用户进入某一类线下场景去发现、去使用(来都来了的容易被计入存量,但人们更爱增量)。于是,过去这100天,小程序从被寄予厚望、从革命性的想象、从新的流量红利,到被一定程度上归为可能要失败的一个产品。4月18日,100天的新起点,会是小程序的焕然重生吗?回过头来说说“千人千面,万店万物,一攻一受”吧。“千人千面”是C2B的形象表达,C2B是新零售的终局。时代让零售必须面对C2B:消费者的认知水平是全球化的,认知迭代速度是互联网化的,个性化需求会大量出现。人人都想有所不同,但社会依然按着“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法则在运行。人往往会在追求有所不同于某些人的同时,又试图趋同于另一些人,从而形成人群、阶层。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生态就是一种“人以群分”的社群生态——由用户自己来选择看什么样的公众号、在朋友圈接收谁的信息。在这里,自发的形成了一个趋于“千人千面”的超大流量池:据说公众号每天的PV在50亿量级。谁不想要流量呢?谁最想要流量呢?从B2C、O2O到C2B、C2M……做零售的,几千年来都在思考着如何让物遇到人,如何让人发现物。把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当成零售的触点不是什么新鲜事。有很多公众号都开始了商品的经营,比如知名的一条;有很多做零售的也开起了公众号来运营内容和人群,比如大悦城。对大多数的公众号运营者而言,内容和人群运营是核心,那在商品的运营上会不会力不从心?读者的认知迭代那么快,内容容易快速调整,商品、商城是不是就不好转身了?对冀望于通过运营公众号来创造新触点的大多数零售商来说,做内容是不是也有点吃力?内容的风格要考虑和经营的商品有衔接的关系,是不是也限制了内容的选择?“人以群分”了,“物以类聚”也久矣了。市场上并不缺好的商品,中国的制造业、零售业沉淀着大量的商品,它们现在面临着巨大的流量焦虑(“网易严选”的快速崛起就是例证)。如果公众号的“千人千面”与零售业的“万店万物”能够打通,那不亚于开拓了一条新航线,把两个资源丰富又互有所需的新大陆连接了起来。小程序“即用即走”的特性,提供了双方很好的结合点。第一,公众号不用去涉足偏重的商品供应链,做好内容做好人群经营就好;商品方不用去涉足自身不擅长的内容运营,做好产品就好。第二,双方互相匹配时,就发生连接;双方不再匹配时,就断开连接。没有绑定关系,市场自组织,谁疗效好找谁。通过小程序,零售业为公众号众包了商品供应链;反之,公众号为零售业众包了内容和人群运营。双方能力互补,互为众包。同时,人人爱增量。公众号有更多与商品、品牌结合的变现模式,零售业有更多不同人群的流量来源。公众号负责“攻”,为品牌、商品培养潜在人群。小程序负责“受”,承载兴趣的交易转化。此谓:千人千面,万店万物,一攻一受。小程序开始支持长按二维码识别,当初设想的“公众号负责攻人群,小程序负责受交易”的一种新零售CP组合终于有了实现的基础。小程序从对入口的抑制,到释放了更多识别小程序二维码的场景,一方面应该是来自这100天来的产品应用反馈,另一方面是否有来自阿里系的压力呢?4月12日,支付宝联合口碑发布了一个“码战略”,要通过二维码盘活线下用户和流量。这个“码战略”和小程序最早推出时设想的服务场景是不是有点像?3月底,阿里公布了“千咖登淘”计划,向广大的自媒体创作者,特别是微信公众号大咖抛出了橄榄枝吸引他们登淘做内容,要在淘系庞大的商品供应链之上建一层内容层。阿里系的“商品流大陆”正在试图联通“信息流大陆”。“千人千面”的新零售需要新的信息流来创造商品流的新流动性。海量的信息流轨迹才能支持让算法更精准的去看透用户,新零售说来说去一直在努力实现数据化的“看人下菜碟”。说起“千人千面”,一个代表是“今日头条”,每个人刷出来的资讯是不一样的。另一个代表是淘宝,在APP端早早的推出了“千人千面”。但是基于商品流做“千人千面”和基于信息流做“千人千面”,哪个会把人看得更准?以下为个人感受,仅供参考。目前基于商品流的千人千面有点像“挖坟”:根据商品浏览记录做推荐,新的推荐有很多是已经购买过的同类。基于信息流的千人千面更有可能做到“挖潜”:基于阅读轨迹,可能发现新的兴趣。一方面是信息流在人的碎片时间中占有的比重更大,八卦是刚需;另一方面是信息这种商品的消费门槛更低,用户关注点容易出现跳跃式迁移,打开新世界。未来零售,企业要从对Marketshare(市场份额)的争夺进化到对Mindshare(注意力占有率)的争夺。信息流应该是创造Mindshare的主入口,通过“千人千面”的Mindshare再转化为商品流中“万店万物”的Marketshare。(注意力占有率:是指消费者潜意识中的品牌影响力份额)那么问题来了,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的组合,在信息流中加商品流,是实现“千人千面,万店万物,一攻一受”的最佳CP?还是“淘系海量商品+内容入淘”,在商品流中加信息流,更有构建C2B的战斗力?欢迎分享你的看法。有关新零售的观点,也是千人千面的。
一起惠2017-04-27 09:20:58422 次
随着年龄的增长,见的事情也越来越多,有些事总会放开一些,但如果是10年前的话,我肯定不行的,记得有一次就是在南昌求学的时候,坐公交车上,前面一男一女就在说那个地方的人呀什么的,那个女的就说最不喜欢安徽人呀什么的,安徽人很坏云云吧!我在后面听的那个火腾的就上来了,临下车时拍拍人家的肩膀恐吓到:下次说话注意点,再让我听到你说安徽人不好,把你头发剪掉去!看着一脸呆瓜表情,心里爽的不得了,换成现在的我,应该不会那么去做了,那不都有坏人和好人吗?心灵成长,让我以全新的姿态面世,这不更好吗?一本好书也能让你有这个收获,就是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的,当当网首发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作者:张德芬,被誉为华语世界首席身心灵畅销书作家。著有身心灵三部曲《遇见未知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及《重遇未知的自己: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其作品一上市便跻身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多次斩获“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同时,翻译了德国心灵导师艾克哈特?托尔的作品《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和加拿大知见心理学领袖克里斯多福?孟的《找回你的生命礼物》等。华语世界第一部影响了数千万人的身心灵成长小说,销量过百万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作者张德芬首次对内容进行修订,并精心续写全新结局,分享她最新的心灵成长心得。本书借由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情,帮助我们看到主宰自己人生的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在操控我们的身心。并以故事的形式来分享张德芬多年的心灵成长感悟,来帮助我们解除现有的人生模式,帮助我们从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从而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找回原本真实、快乐的自己!
一起惠2017-03-17 09:25:37554 次
3月10日消息,继Lotte(乐天)集团旗下超市乐天玛特陆续撤出中国市场之后,韩国另一大连锁超市——新世界集团旗下emart(易买得)也将关闭两家中国门店。挡不住的颓势:今年再关两家门店根据韩国媒体PulsebyMaeilBusinessNewsKorea的消息,emart官方日前公开表示,将关闭位于上海老西门城区的门店。同时,今年之内,位于上海的另一家门店也将关闭。该报道指出,emart见证了乐天集团因“萨德”事件而在中国遭到民众强烈抵制,不得不思考自身在中国市场发展的风险,于是决定撤退。此次关闭上海的两家店后,emart在中国将只剩下5家店。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此次emart的关店被韩国媒体归因于目前中韩两国紧张关系所带来的影响,但emart在中国线下零售市场从几年前就开始“节节败退”,是个不争的事实。亿邦动力网从公开资料了解到,其实,这并不是emart首次在中国关店。早在1997年,新世界集团便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中国的“易买得”超市,之后分别以江浙、天津、北京为中心,开设了更多店面。最多的时候,2010年中国总共有27家店。但这之后就开始缩减:2012年减少至16家,2014年减少至10家,2016年11月其在中国最老的一家门店关闭后只剩7家。而到今年,其中国门店数量将进一步缩减至5家。(图片来自韩国媒体PulsebyMaeilBusinessNewsKorea)无疑,在中国市场,大卖场业态几年前就已步入“下坡路”。去年曾有资深业内人士指出,和过去一两年类似,未来两三年,关店、转型等调整仍旧是这个行业主旋律。不过,从整个零售行业来看,市场是在增加的,具体到各个业态以及各个企业的情况则不尽相同。“那些精细化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以及转型升级速度快的企业将会更快走出困局,反之则只有死路一条。”显然,emart在中国线下市场的败退除了跟零售行业的大环境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自身经营策略的失败。根据韩国媒体的报道,emart中国公司在2014年的营收为3618亿韩元(约合3.1亿美元),亏损440亿韩元(约合3800万美元);2015年,营收为2212亿韩元(约合1.9亿美元),亏损351亿韩元(约合3032万美元);2016年,营收降低至1480亿韩元(约合1.3亿美元),但亏损减少至155亿韩元(约合1339万美元)。按照目前的情况,emart在中国继续关店很可能会对2017年的营收产生影响。试图转向电商,但能不能成还不一定不过,这些年emart在中国也并非没有做转型调整。2015年,在线下业务“大势已去”的情况下,emart选择了进军中国电商市场的新路径。2015年7月,emart牵手网易考拉海购,10月入驻了天猫国际开设了emart官方海外旗舰店,“蹭”上了跨境电商的热度。天猫国际的emart官方海外旗舰店网易考拉海购的emart产品紧接着,在2015年双11,emart迎来了大展拳脚的时刻。在预售阶段,其以815.774万元的总额排进天猫国际店铺预售TOP20榜单,位列第13位。新世界集团副总裁崔宇正还对外表示,将借这次双11之势推出多个emart旗下自有品牌。崔宇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道:“我们在中国线下市场过得艰难,但在中国线上市场的发展可能性却越来越大。”他指出,进入中国电商市场是emart调整全球资产组合的最新行动,并表示“韩国线下消费者+全球在线消费者”成为未来emart新的全球化布局战略方向。为了提升在中国的知名度,emart搞出不少花样,推广上也更加重视以本土化。不仅跟随大流玩微博、微信,还联合KOL进行社交化营销。比如,emart母公司新世界集团会定期举办“GlobalFamTour(全球考察)”活动,邀请中国的知名博主参观新世界集团旗下的各流通渠道,博主亲身体验商品后,便以此为材料制作推广内容。这些策略的转变似乎的确为其提升了“再入华”的成功率。在天猫国际,emart官方海外旗舰店作为“韩国馆”的代表性商家获得了大量的曝光机会,打开其店铺的商品页面也不难发现产品销售的火爆——最受欢迎的五款产品总销售依次为12万+、7万+、6万+、5万+、3万+,其他产品的销量也是同行中较高的。而在网易考拉,很多emart的食品及日化用品也位于热门产品之列。Emart天猫店铺热销产品此外,在此前Lotte关闭天猫国际店铺时,曾有业内人士指出,emart可能是间接受益者。因为,“Lotte所售的韩国品牌,很多都有单独开天猫店,或者在其他零售商店铺里有销售,如emart、爱茉莉、唯美铺、tmon等。Lotte的退出对emart而言意味着少了一个竞争对手。”不过,纵观这两年风风火火进入中国电商市场的海外零售商,真正能笑到最后的还是极少数。一位资深从业者曾向亿邦动力网直言:“很少有海外商家能深刻理解阿里的复杂生态体系,也不懂中国电商市场的运营逻辑。大量企业涌来,平台的资源不够分,最后必然抓大放小。很多海外商家来到天猫,最后的命运恐怕都是陪跑。”除了已经离开的Lotte,emart还面对着众多强敌,他们都是这几年进驻天猫等平台的商超类海外零售商,比如澳洲的ChemistWarehouse、美国的Costco、日本的松本清、英国的Sainsbury’s等。显然,emart在中国从线下转向线上的行为能不能成还不一定。在中国之外寻求新的海外扩张虽然在中国线下市场一再关店、收缩,但事实上,近年来,emart在整个海外市场的拓展上是非常积极的。其官方曾对外表示,公司的目标是到明年海外市场营收能够超过1000亿韩元(约合8650万美元),几乎是今年预测值(530亿韩元)的两倍。而考虑到海外业务的扩张,公司今年整体营收目标是比去年增长65%。据了解,去年,emart的消费品出口额达到320亿韩元,相比2015年的81亿韩元有极大的增长。目前emart的出口业务已经涉足10个国外市场,今年的目标则是把这一数字扩大到20。根据其官方消息,今年1月emart已开始出口至菲律宾,本月还将开拓日本市场,紧接着4月进军英国,此后再陆续进入泰国和台湾市场。此外,emart销售部门负责人ShimJin-bo日前还对韩国媒体表示,今年下半年emart将出口至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和荷兰,逐渐把业务覆盖全球各地。如此看来,除了中国市场之外,emart的野心真可谓遍及四方,寻求进入更多国家可能也是emart应对中国市场风险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起惠2017-03-10 09:57:42462 次
11月23日消息,据《韩国时报》(KoreaTimes)报道,韩国线下百货正在紧锣密鼓筹备黑色星期五。《韩国时报》称,中国的光棍节是韩国商家卖向海外的好机会,但黑色星期五对他们来说则是危机,因为美国商家吸引了全世界消费者的目光。为争夺注意力,韩国零售商近几年都在黑色星期五之前一个星期开始大促活动,譬如,去年举行了名叫K-SaleDay的促销。今年也不例外,大型百货商店上周纷纷宣布加入战局。百货商店AKPlaza所有商品从本月17号到下月4号将有七到九折的优惠,部分商品低至一折。“我们要向线上消费者推广这些活动,让他们知道线下商家也要做促销。”AKPlaza方面透露。乐天百货商店上周五开始在全国33家门店内举行淡季促销,大约有210个国外品牌参加,外套、包包和鞋子等商品提供五到七折不等的优惠。新世界百货从本月17号到下月4号将有大约470个品牌举行促销活动,最低三折;现代百货有200个国外时尚品牌从上周五开始推出五到九折的优惠。然而,一些百货商店里分包的店铺抱怨一次次大促活动让其不堪重负:百货商店要求店家参加促销,却没有减免佣金。去年的K-SaleDay也饱受批评,因为当时该活动刚好在韩国黑色星期五(从10月1日开始,持续2周)之后举行。《韩国时报》援引专家说法称,美国零售商承担库存的费用,直接从分包商处购买产品,而韩国零售商将未售出的产品退回给分包商,从而增加库存费用。
一起惠2016-11-23 09:58:03435 次
如今,双十一已不再仅仅是电商的狂欢节,线下零售商也不再只是旁观者。近日,实体零售商都纷纷交出双十一期间的成绩单。联商网统计了11家国内主要实体零售企业双十一的销售业绩,记者看到,超七成零售商销售总额增幅超过5成,万达百货、五星电器、新世界百货、王府井整体销售翻一番。其中,新世界百货42家门店双十一期间销售同比增长167%、客流同比增长138%,为11家企业中增幅最大的企业。双十一历经8年,成交量也由最初的5000万到如今的千亿规模。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流量天花板的到来,电商双十一的成交额涨幅也在不断的下降,增幅放缓。数据显示,阿里由2010年的增长1780%到今年的32%,京东也由2014年的增长200%以上到今年的60%。相比较,实体店在双十一期间的销售增幅大多超过电商平台的销售增幅。从实体零售今年的整体表现来看,线下实体零售在双11期间不断创新,正越来越好的借势“双十一”,同时,也变得更开放包容,线上线下互相革命、融合、尊重的时代正在到来。无论是营销方式、与线上平台合作,还是引入互联网思维,实体零售商都能较好的参与到“双11”这场全民购物狂欢节中。可以预见,未来双十一将更趋于“常态化”,将会跟中秋、国庆、元旦的销售节点一样,成为一个普通的购物节日。
一起惠2016-11-17 09:32:15514 次
卫生棉条是女生们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敲门砖吗?无疑是的。当有一天你得知,即便身在经期也可以自如地游泳戏水,并且完全无需担心「血流成河」,内心无疑是非常懵逼的。直到身边的女生都开始享受卫生棉条带来的便利,炎炎夏日里无需再担心出门旅行正好碰上姨妈问候该怎么办,生理期该选多薄的卫生用品才能不闷热等等这些问题,而你依旧因为迟迟不敢对自己下手,徘徊在新世界门外,这可多多少少有点对不起这个盛夏了。那么,就让今天这篇文章手把手为你开启这扇门吧。维基百科说:卫生棉条,又称卫生栓,简称棉条,是一种棉质的圆柱体,在女性月经来潮时,可置入阴道中吸收经血。一个卫生棉条惯用者,一生中使用的卫生棉条可能超过10000个。这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那时候的女性就已经在经期用棉布缠绕在木条上……听起来有点恐怖。当代的卫生棉条是1929年由一位美国医生发明的,1931年申请专利,1936年在美国上市,说起来和1921年问世的第一片高洁丝卫生棉也算是同世代。由于使用卫生棉条不影响衣着和运动,到1990年代初,已经有约70%的美国年轻女性会使用导管式卫生棉条了。另一说指出这和近半世纪女权运动的繁荣也休戚相关,女人一生中有六七年的时间被生理期限制行动,一个不被束缚的生理期是女性解放的一项重要议题。老规矩,我们先来解释几个关于卫生棉条的「迷思」。棉条真的厉害到可以让我们完全无束缚么?棉条可以阻塞血流通过,一根卫生棉条每四到六小时更换一次完全可以让人安心,最长则可使用8小时。基本上都是建议大家四到六小时更换一次,使用棉条以后不管是穿比基尼还是丁字裤都不用担心会有落网之鱼。关于游泳也是没问题的,甚至浮潜和深潜都ok,不过在游泳后要记得马上更换。万一棉条不见了怎么办?卫生棉条都会附有一条供将其拉出时用的棉线,有些人可能会担心这条棉线会不会断掉,卫生棉条是高密度的压缩体,棉线可承受三公斤以上的拉力,就算真的不见了,它也不至于跑到子宫里,用手指就能取出。能缓解痛经?这在科学上倒是解释得通:内置型棉条能有助吸收子宫颈管中滞流的经血,从而减轻一些痛经症状,但这也因人而异。使用棉条会破坏处女膜吗?这是许多人对于使用棉条最大的顾虑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首先,处女膜并不只是单纯的一个膜,而是位于阴道入口有弹性的黏膜皱摺,作为有弹性的组织,其开口直径约有2.5厘米,所以答案显然是并不会破坏处女膜。而且根据早在1994年就发表的研究显示,无性经验的女性中习惯卫生棉使用者与习惯棉条使用者的处女膜并无显著差异。使用卫生棉条患上TSS丢掉性命的几率是?如果上面那个问题是人们对棉条最大的顾虑,那么这个绝对可列在最大的偏见里。当然,因为卫生棉条的原因患上TSS从而截肢甚至丢掉性命的报道确实层出不穷,不过需要注意是,卫生棉条只是诱引之一而已!中毒休克症候群,简称TSS,它是由细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所释放的毒素引起、以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为特征的急性疾病,一般认为多发生于月经期女性。其发病过程大概是:1、太久没有更换卫生棉条2、子宫内膜干裂3、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循环系统4、产生高烧呕吐等症状简单来说就是,卫生棉条的吸收力太好,使用者可能会认为不用经常更换,从而增加了感染机会,其实只要使用者注意自己的使用状况,勤于更换卫生棉条完全可以避免。两大类型卫生棉条的材质主要是由棉、人造纤维或这两种材质混合而成,目前市面上的产品主要有两种:指入型和导管型。指入型,顾名是用手指置入,超市里最常见的ob棉条就是指入型。一般将棉条塞入两个指节的深度,才会到达正确位置,所以初学者们常常会下不去手。导管型的棉芯由导管包裹,手指不会直接接触棉条和阴道,相比之下更加卫生。使用感上,导管置入体内时较为顺滑,没有摩擦感,初次尝试也能很快上手。选哪种?注意点什么?1、阴道长度短的女孩,更适合选择指入型棉条;反之则比较适合使用导管型。2、如厕时,棉线比较容易被排泄物污染,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需要马上更换新的卫生棉条。3、各国对于棉条使用时间的建议都有所不同,德国卫生局表示一天至少要更换两次;美国FDA规定最多只能使用8小时;匈牙利妇产科医师学会则推荐每6-8小时更换一次……其实更换的时间因人和流量而异,可依棉线上是否有经血渗出,当作更换的依据。4、基于亚洲人的生理特点,第一次购买可以从light和regular两个型号用起,让身体先有所适应,light体积最小,吸收量也最小,少女也可以接受。许多为欧美女性设计的大size棉条虽然吸收量大,但取出会有点困难。5、如果本身患有妇科疾病,能否使用需要遵循医嘱,因为如果棉条阻塞的不是经血而是非正常分泌物,可能会加重病情。手把手教你怎么用首先洗干净双手,然后看图。坐姿,站姿其实都可以。Tips:若感到不适,或有强烈异物感,说明放置的位置不对。每个人阴道角度不同(一般为45度),多试几次总会找到自己的方法。可以借助经血湿润的阴道壁顺势推入,注意的是一定保持放松。这些棉条可以买TampaxTampax是美国最有名的卫生棉条品牌之一,由妇科专家根据女性生理结构和经期需求精心设计,可以完全代替卫生巾。棉芯使用天然有机棉,结合竖状螺纹印,不掉棉絮,吸收量大,紫色size最小也最适合新手。UByKotex高洁丝出品的UByKotex,安全低敏的高品质棉芯,强拉力棉线,管身也相当纤细更有助推入,给予全天候的隐形保护。Playtex拥有六十多年历史的Playtex专注生产棉条,在北美销量第一,据说拥有十几项国际专利,在全球占有50%市场份额,棉芯采用了独特的花瓣造型,吸收力max。Natracare德国的Natracare是欧洲女性很喜欢的一个棉条品牌,使用到的棉花从种植开始就不施农药和化肥,成品不经过氯气漂白,产品获得过环保产品认证,北欧生态认证,非动物测试等等,总之是非常环保。Unicharm苏菲旗下的Unicharm在日本市场几乎是垄断状,手指大小的小型吸收体能瞬间吸收经血,推入和取出的使用感都比较温和。
一起惠2016-08-12 08:45:311327 次
6月30日消息,日前,苏宁与中国电信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协议,同时宣布将依托双方的线下渠道,推出消费金融产品“全网通任性付”。苏宁方面表示,在本次合作中,整合了线上苏宁易购平台和线下1600家核心商圈门店、1500多家易购直营店,以及PPTV聚力传媒、苏宁置业等渠道触点;中国电信则梳理了6万家精品专营渠道门店,与苏宁展开合作。用户在注册苏宁易付宝之后,通过实名认证,便可以使用任性付功能。苏宁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未来,消费者在任意苏宁门店或者中国电信门店,都可以获得任性付提供的购机贷款服务,每期用户只需正常缴纳话费,无需额外付款。对于指定的机型,消费者不用花一分钱就可拿到,并享受电信通讯服务。”他同时介绍称,2014~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将维持19.5%的复合增长率,2019年将达到37.4万亿元。2015年12月,苏宁消费金融在南京试点推广“全网通任性付”。苏宁数据显示,到店顾客最快5分钟即可将“全网通任性付”办理成功。目前,“全网通任性付”的用户数量近万人。据了解,此外,苏宁消费金融还与一块去旅行网、我趣旅行网等旅游平台达成战略合作,推出旅游消费金融产品“任性游”;与上海新世界教育集团合作推出面向年轻人的教育培训免息分期信贷产品“任性学”;还推出任性到家、任性美家、任性租房、任性旅游等信贷产品。
一起惠2016-07-01 09:01:17654 次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所以,请不要拿“理性消费”来阻止大家对大牌和洋牌的偏爱。口碑好的品牌除了拥有可靠的质量之外,有时候还象征着个人的一种格调、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追求。不过,琳琅满目的市场上充斥着这样一些“伪大牌”和“伪洋牌”,这里没有诋毁否定的意思,它们叫法独特匠心,非大气即洋气,总能让你与某些高大上的品牌联系在一起。爱一个品牌,首先要真正了解它的“血统”,这样才不会自鸣得意,以至于弄出笑话。本文旨在帮助大家增长姿势,扫掉一些购物时的品牌盲区。先讲个真实的故事:年产24万瓶的拉菲,分到中国市场约5万瓶,但滑稽的是,中国一年却能消耗200万瓶所谓的拉菲,如此惨烈的数据对比像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真是有多少假拉菲,就有多少傻大款。目前拉菲造假主要是山寨,俗称傍大款,拉菲正牌、拉菲副牌、拉菲传说、卡斯特拉菲,不过是让自己看起来和拉菲有关系而已。本文要讨论的话题远远不只是红酒,服装可是这一现象的第一重灾区,动不动就是意大利的、法国的……国产的山寨品牌竟然也敢称自己是意大利米兰的。LAMIU曾经在网络一度热销的内衣品牌,商家更是自称这是一个来自日本的国际知名品牌。如果你一直以为兰缪是在岛国备受宠爱的知名内衣品牌的话,那就错了。据悉,这个日本品牌的商标在中国和日本是同时进行注册的,在国内运作这个品牌的是优品生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而更奇怪的是,日本的官网注册时间竟然比中文网站还要晚。一般来说,母公司的网站推出时间不应晚于中文网站的推出时间。实际上,兰缪在本质上是一个由中国人主导推动的日本牌子。简单来说就是:在国外注册一个牌子放到国内来卖,然后说自己是国际品牌。GXGGXG全称GILLMIXGREEN,法国设计风格的年轻与时尚的男性服装,2007年由中哲慕尚创立。中哲慕尚是一家主要定位于中高端休闲男装的自有服装品牌公司,旗下拥有“GXG”、“gxg.jeans”等服饰品牌。GXG一直对外宣称该品牌诞生于法国,其实GXG起家的工厂就位于杉杉集团所在的宁波市鄞州望春工业园区杉杉路111号。正因如此,中哲慕尚一直难以摆脱制造“假洋品牌”的嫌疑。另外据悉,森马服饰最终未能并购中哲慕尚,似乎也与其“假洋牌”有关。JEEPJeep是克莱斯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商标,创立于1941年,主要用于公司生产的具有越野性能的四轮驱动车。老美的纯种jeep只生产汽车,不生产衣服。商场里jeep的衣服卖的挺贵,一个衬衫都得800-900,一个帽子也要200以上,其实就是北京的一个服装品牌,和Jeep车没有半毛钱关系。PLAYBOY国内常听说的是花花公子,年轻人对这个品牌更了解一些,男装、女装、羽绒服、内衣内裤、拉杆箱……产品很多很多。花花公子企业国际有限公司,英文名:PlayboyEnterprisesInternational,Inc,总部位于美国,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旗下的《PLAYBOY》是知名度极高的老牌男性成人杂志。经典的兔子LOGO,代表了这家公司所倡导的轻松自然的生活态度。接下来说说国内的花花公子,2007年美国花花公子企业国际有限公司委任PremierConceptsPteLtd为中国“PLAYBOY”、“兔头标志”的女装总代理商(注意这里指的是女装),并由PremierConceptsPteLtd授权江苏必胜服饰有限公司为PLAYBOY休闲系列女装的中国区总经销商,由此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必胜公司全权负责中国区“PLAYBOY”、“兔头标志”的休闲系列女装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明白了,国内所谓的花花公子,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完全本土化,说白了不过是贴上了PLAYBOY的“兔头标志”而已。adivon没错,这就是以前的阿迪王。是不是以为这个是阿迪达斯的兄弟?“一切皆可改变”,这是阿迪王的广告语,是不是又联想到了“一切皆有可能”?正式介绍一下,adivon阿迪王,1993年于福建泉州创立的体育用品品牌,主要开发、生产、销售运动鞋、服装、运动器材。阿迪王公司创立之初确实被称为山寨品牌。但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产品在三四线城市已经很受欢迎。小故事:2008年8月,阿迪达斯诉讼阿迪王侵犯商标权,双方协商决定将“阿迪王”中文商标和三角标LOGO被无偿转让给阿迪达斯,该中文商标及三角标LOGO将不能再继续使用并出现在终端店面中。所以现在看到的adivon的LOGO和以前的大不一样了。Ochirly、TRENDIANO欧时力服装在新世界、SOGO、百盛、银泰等百货店都有得卖,而且销量一直不错。不能说欧时力的服装有任何问题,因为从很多方面来看,欧时力的衣服确实有那么一些意大利的时尚魅力。1990年,OCHIRLY正式出身于佛罗伦萨,沿袭着意大利的时尚与佛罗伦萨的深邃,一跃成为欧洲新锐品牌,成为时尚、典雅的代表,生动在世界时装舞台上。但很多人不知道,中国销售的欧时力服装的母公司是赫基国际集团(TrendyGroup),总部位于广州市,老板是温州企业家。赫基国际集团旗下拥有多个经营服装业务的子公司,1999年将OCHIRLY品牌引进国内,从此打造出中文品牌欧时力。如果说欧时力是地地道道的广州货的话,稍显不敬,但是如果说它属于意大利,就很牵强附会了。TRENDIANO的情况与欧时力类似,并且同样由赫基国际集团进行运作,官网确有那么一点欧洲范儿,就连模特都是洋人。me&city这个牌子很洋气是吧,海报和模特也都是洋人,me&city是美特斯邦威于2008年底推出的高端品牌,当时选定的代言人为《越狱》男一号米勒。主要销售一些城市白领类型的衣服,是地道的国货,男装女装都有,衣服、鞋、羽绒服等都很全,价格不算贵,基本都在千元以内,邦购上经常会有打折活动。拉夏贝尔拉夏贝尔(LaChapelle)本意在法文中译为小教堂,是法国一条风情小街,创始人邢加兴在构思这个品牌时正居住在这条充满法国文化的小街上,在浪漫温馨而又充满激情的岁月里诞生了拉夏贝尔服饰,并将这唯美风情延续至今。于是就有很多人一厢情愿的以为这个总部位于上海的“拉夏贝尔”是法国的品牌。不过,拉夏贝尔的服饰可圈可点,以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为主要受众,设计风格一直走在潮流前线,款式较多,尤其适合可爱风的小女生。MO&Co女装品牌,有人戏言“远看像MAX&CO,近看像COCO”,网上搜索相关资料的话,你会发现这样的介绍:时尚女装品牌摩安珂(MO&Co.)诞生于法国巴黎,擅长以天然的材质,内敛的剪裁和独特的细节演绎型格又略带女人味的摩登法式风格……不过,下面这段介绍可能是你想不到的:广州爱帛服饰有限公司于2004年代理了法国时尚品牌“MO&Co”在中国市场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权……又是一个异域品牌本土化的鲜活案例。即便如此,MO&Co的女装价格依旧不菲,动辄千元以上。Ports以下内容原封不动转载,但可信度极高:宝姿国内名气非常大,销量也非常好。消费者一直认为宝姿是美洲的品牌,其实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品牌。十多年前两个温州人去美洲注册了宝姿这个商标,然后花大本钱在国内各大城市黄金地段大搞专卖店,在各大时尚杂志、媒体猛打广告,以及操作其他种种高明的炒作手段,让大众认为宝姿是一个国际性的高级时装品牌,继而去疯狂购买宝姿的衣服,纷纷成为宝姿拥趸。中国人的宝姿也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从来都是外国人的服装品牌打入中国市场,而中国人的服装品牌只能在国内卖卖,所以我很佩服创造宝姿这个品牌的两个温州人。骆驼CAMEL美国骆驼只卖香烟,皮具和鞋子等基本都是山寨!骆驼CAMEL和美国骆驼Cantorp均为中国人万金刚所创。美国骆驼香烟始创于1913年,骆驼CAMEL、美国骆驼Cantorp和美国骆驼香烟一点关系都没有。至于骆驼户外、骆驼休闲、骆驼商务等服饰,统统都是国货。Latosca这个牌子的衣服在不少商场都能见到,款式偏年轻人群,乍一看,以为是Lacoste(鳄鱼)?睁大眼睛再仔细看看,人家鳄鱼是Lacosteeeee……尼玛Latoscaaaaa……该品牌隶属于青岛意润升时装有限公司,是意大利、香港、青岛三方合资的品牌,据说有意大利T-BannerS.A.的资本,于是就敢出来说自己是意大利米兰品牌,想吐了有没有?价格上,真不比鳄鱼低多少呢!Stellaluna女鞋品牌,号称意大利品牌,把价格卖的高高的,两三千一双。Stellalun(意大利文)音译过来的意思是星月光滑,也有叫星星月亮的。其实这个品牌是中国的,只不过是在意大利注册,鞋子也是国产的,产地全部来自东莞,据悉设计师都是咱中国同胞(品牌创意总监StephenChi齐乐人,他是StellaLuna的设计灵魂)。官网地址:stellalunafashion.com,是不是有点奇怪为什么不是stellaluna.com,其实你懂的!ONLY、VEROMODA、JACK&JONES、SELECTED转遍一二三线城市,你发现在各种档次商场,都会有上面这几个熟悉的身影,而且它们往往占据最大面积。传说中,这些品牌来自北欧,再细点,丹麦。之所以要把这几个品牌放在一起来说,是因为它们都是丹麦BESTSELLER集团的品牌。几经周转进入中国,如果你认为穿上这几个品牌的衣服就找到了国际范儿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这几个品牌衣服的设计、加工、生产都由几个天津人控制。稍微细心一点你会发现,每一季最流行的、最艳丽的服装,你都能在ONLY找到,当然它们过季的速度也比其它品牌更快,基本没有经典款。其实它没有真正的设计师,它的所有设计,基本就是抄袭每一季最红最热的一线品牌秀。Swissgear威戈我们先梳理一下几个品牌之间的关系,瑞士军刀有三个牌子:Wenger威戈、Victorinox维氏和VictorinoxSwissArmy(瑞士部队),这三个品牌都是正宗的。那么Swissgear是怎么来的?Wenger威戈在北美的分公司曾经开发过一个名叫“Swissgear”的产品系列,此系列专门针对低收入人群,该系列的所有产品上均会注明“SwissgearBYWenger”的标志。大家要注意,正宗的“Swissgear”只是产品系列的名称,没有注册商标。而我们在其他地方看到的“Swissgear威戈”是正式注册商标的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商标和上面说的三个纯种没任何关系!提到国产奶粉,大家都抱以“不加评论”的态度,可一旦提到进口奶粉,国人便趋之若鹜。正因如此,国内的奶粉市场中充斥着大量的“假洋牌”。欧美日澳等国家的奶粉品牌是比较少的,一个国家也就三、四个。只有德国和法国的稍微多一些,但也十个不到。而且这些品牌都是历史比较悠久的,几十年、上百年(惠氏Wyeth)、甚至三百年(牛栏Cow-Gate)。因为国外的监管严苛,所以很难会有什么新品牌诞生,如美国百余年奶粉历史下来也就仅存区区三个大牌子。以下内容经核实后摘自网易博客:善臣善臣是对中国市场刻意起的名字,利用国人崇美心理。将美国维他命品牌“Centrium善存”稍作修改,调换了‘e’和‘n’,以及‘r’和‘i’的顺序,以欺骗英文盲。‘善臣’之发音接近‘善存’,用以对付不细心者;可笑的是,美国品牌会自豪地标上USA,但不会标America,因后者仅表示“美洲,南美洲或北美洲”,只有中国英文使用者才会自作聪明这么标。这个山寨得厉害!施恩被认为是奶粉行业最大的“假洋鬼子”,业内人从来都是将它当笑话讲的。实际上是雅士利换了一个名字在广州分装的高价产品,奶源来自雅士利山西的一个奶粉基地。和雅士利一样的配方、原料,却披个美国的品牌外衣来骗钱,前几年靠大量的广告成名,后来在三聚氰胺中出事和假洋鬼子身份被曝光后,差不多倒闭了,但雅士利不差钱,还在硬撑着。新怡刚从新西兰回国后,就有一些朋友问我“新怡奶粉”英文名叫“Newfresh”在新西兰怎么样?我在新西兰呆过4年,就从没听说过、见到过“Newfresh”或者“新怡奶粉”,而且还说是配方奶粉。要知道在新西兰政府对配方奶粉管制是很严格的。在新西兰超市里我根本就没见过新怡奶粉。常见的也就KARICARE、惠氏Wyeth和亨氏Heinz几家,市场上几乎没有其他牌子的。国内那一大把名字带‘纽’字的所谓新西兰奶粉实在太坑人了!育婴博士挺会起名字的,对准了中国妈妈的心理。在欧美澳新市场,连个影子都不见的假货。竟然还分牛奶粉和羊奶粉,也只有国产奶粉才会想出这个招数,不过那个包装看起来确实挺好看的,也难怪有些家长会给骗了呀!瑞士皇牌在瑞士本土绝对没有这个品牌!那么有可能是瑞士厂家生产的外销品牌?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我仔细看了瑞士皇牌的介绍,在生产商这一拦是这么写的,HerstelltinHochendorf,意思是生产于Hochendorf这个地方。这个写的很是语焉不详,第一不符合正常的书写规律、未清晰地标注出制造商,一般都是写明具体生产商是谁,是一家有限公司GmBH还是股份公司AG,而不是只写一个地名。在瑞士叫做Hochendorf的地方不止一处,Hochendorf字面意思就是高处的村庄,这样的村庄可就太多了,在瑞士都是同时写明州的名字和四位数的邮编,这才能确定一个地方究竟在哪里。确实Hochendorf是个很有历史的乳制品公司,但是奇怪的是,它的婴儿食品少的出奇,只有两种儿童饮品。新西兰纽瑞滋现在打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品牌的牌子实在太多了,在中国就有几十个,可是在人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真的就只有几个奶粉品牌,只能说中国人在“造假”这一方面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想象力呀!产品在奶罐上只留了固定信箱,没有标明生产地址,此外,在产品产地新西兰本土市场也未发现纽瑞滋产品销售。澳大利亚澳优和施恩、合生元一样也是假洋鬼子,是原来湖南南山的一批管理人员出来自创的一个品牌,主要是通过澳大利亚的一家原料贴牌公司TATURA来生产,也有部分是以配方粉的形式运回长沙分装的,其的能力多是澳大利亚贴牌生产的,澳优品牌是国内生产的,价格低一些。主要是高利润给婴童店销售,因为利润高,很多小店很喜欢推广这个品牌,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性价很低;其假洋鬼子身份也曾被中央电视台等报道过。荷兰美智宝号称始建于1894年荷兰公司旗下主打品牌的美智宝(Mercebio)奶粉,当地主流渠道均未见过该品牌产品,一直以“荷兰美智宝”品牌出现的美智宝奶粉,实际上只在中国有售。在婴儿奶粉行业,此前已经有施恩奶粉、澳优奶粉等只在国内有售的产品,因为冒充假洋品牌而被曝光。美智宝奶粉被网友认为是婴儿奶粉中的又一个山寨洋品牌。德露滋CREMILK作为牛奶干燥工厂成立于1918年,距今不足百年,后来一直以来以生产速溶咖啡和速溶卡布奇诺为主。德露滋德国官网信息翻译出来就是:“2011年开始,标注VIBALEN商标的德露滋婴儿配方奶粉和婴幼儿配方奶粉供给中国市场”,在德露滋的德国官网上看不到德文包装的配方奶粉。看来又是一个中国制造的假洋鬼子!多美滋多美滋虽然标榜属于法国达能集团,所用设备分别从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挪威等国进口,但生产线位于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这个品牌很有意思,1993年,由丹麦宝隆洋行投资在上海建设英特儿营养乳品有限公司,建立以本地奶源为主要原料的奶粉生产基地,生产名为多美滋的奶粉,号称丹麦品牌,其实只是丹麦的品牌,并非丹麦进口的产品。2006年又变成了荷兰品牌,到了2007年,纳入达能麾下,又成了法国品牌。说是世界品牌,可是在美国、丹麦、荷兰、法国都没有多美滋的产品,原来,这样所谓的进口品牌竟然也是个披着洋外衣的假洋鬼子。大家还记得“丸美冒充日货遭遇打假名人”和“卡姿兰身陷马甲门”吧,时至今日,化妆品行业“披洋衣”的现象依然比比皆是。其操作手法和套路与上文中所提到的一些服装品牌等类似,在境外某个国家或地区注册商标或空壳公司,然后以授权或与国内公司合作的名义在国内使用。韩妙我的美丽日记我的美丽日记,是台湾统一药品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自创的保养面膜品牌,在台湾特别受欢迎。这个立志成为台湾第一药妆产品供应商的公司,早已为当地消费者提供了雅漾、自白肌等品牌产品。有人说,去台湾旅游,我的美丽日志面膜与凤梨酥一起被并称为“大陆游客赴台必带的两样特产”。韩妙我的美丽日记(以下简称韩妙)则是广东的,和台湾的“我的美丽日记”没有半毛钱的关系,鉴于其无节操模仿,所以这里忍不住称韩妙为地道的土鳖。从包装到设计都是山寨“我的美丽日记”的路线,而且为了装台湾货还找了个台湾艺人做代言,所以很容易混淆视听。很多使用后的妹子表示,韩妙有含荧光粉的嫌疑,瞬间小心肝碎一地了。目前韩妙的面膜等产品在一些电商中仍有销售,大家擦亮眼睛啊!如果是购买“我的美丽日记”产品,建议去屈臣氏等正规授权渠道。花印花印——HANAJIRUSHI,在日文里,意味着“花的印迹”和“花的精神”。主营面膜、面霜、洁面产品等化妆品,目前是柳岩为其代言。百度一下你会发现对花印有如下介绍:进口面膜第一品牌……日本国内销量第一……花印株式会社COSMOBEAUTY……等等。感觉如何?是不是联想到了“日本”、“进口”、“大牌”等词汇。不过,花印产品上曾经出现的疑问可能会让你瞬间有被懵的赶脚:第一,大部分日本化妆品在标注产地时都会用英文‘MadeInJapan’,而花印的产品上却是‘日本制’这样的汉字表述;第二,在日本,‘蛋白质’是用日文片假名写的,写法是‘タンパク質’或者‘たん白質’,而花印产品中标注的‘蛋白’在日文书写中已经不使用了。此前就有相关媒体报道过,在日本很少有人听说过花印这个品牌,也没有人听过一家叫COSMOBEAUTY的化妆品公司。而曾经在日本工作过几年的作者,在日本时也不曾听说过花印这个品牌。另外,在花印官网(http://www.hanajirushi.com/)中发现,目前在日本仅有的一家实体店地址竟然与该公司的办公地址同属一处,种种迹象表明,花印极有可能是“假洋牌”。至少不是宣传中所说的“日本国内销量第一”。韩束韩束是上海的品牌,是由上海韩束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002年创建于上海,其生产工厂位于苏州。明明就是大路货色,却要趁着近些年的韩风装成是从韩国远渡重洋的样子,而且还请了韩国明星做代言,产品的包装也偏韩化,名字里又带了一个韩字所以也不免让大众以为这货真的是韩国本土的化妆品。其实韩束化妆品是正经八百的国货,根本就不是什么韩国的牌子。不过韩束倒也没有吹嘘自己是韩国来的,只不过种种宣传确实成功的误导了消费者,不得不说一个化妆品名字真的很重要啊。韩束现在比较火的一款BB霜也请了志玲姐姐做代言,很多使用过的妹纸还是表示非常满意的。所以摆正心态,韩束还是可以继续购买。韩后和韩束一样还有一个叫做韩后的化妆品品牌,记得么?《星你》中总出现的那个化妆品,她是广东十年长生旗下的化妆品牌,土生土长的国货,不禁想到商家为了打造这个品牌真是大手笔啊。(因为没看星你呢……所以这段请看过的童鞋发挥)。美即你会以为它是韩国的吗?其实它不是!美即面膜刚刚上市时,打的正是“韩国面膜”的牌子,直到后来才在韩国为该品牌追加注册。2003年,正值韩剧侵袭中国荧屏,韩流文化如洪水猛兽扑来,美即面膜没有错过这个机会,不但以韩国著名品牌自称,还在产品概念和包装上都费尽心思。为了跟自己宣传的韩国品牌身份相符,美即面膜所推出的所有产品上都印上了醒目的韩文商标。值得一提的是,美即没有任何产品在韩国销售,美即公司在其上市的招股书中这样写道:公司的所有业务都在中国……故事讲到这里,可能你会说美即不厚道,但这并不能说美即面膜产品不好,商业上永恒的道理是“businessisbusiness”。2013年欧莱雅集团收购美即,这才让背负了多年“假洋牌”的美即获得“洋身份”。自此,这款从最初并未在韩国有过销售的“韩国面膜”,终于逐渐摆脱“假洋牌”的尴尬。珀莱雅人家的确没说自己是洋品牌,只是名字起得很洋气点,容易和“欧莱雅”“欧珀莱”混淆。现在郑重介绍一下,珀莱雅化妆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地点在杭州,公司旗下拥有“珀莱雅”、“晶蓝”、“韩雅”等多个品牌,佟丽娅和徐熙媛是珀莱雅的形象代言人。在国内的诸多化妆品中,珀莱雅做的算是不错的。简而言之一句话:珀莱雅是地地道道的国产品牌,与什么法国等完全不沾边。契尔氏看到这个名字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美国的Kiehl's吧?No!我们今天说的“契尔氏”,是广州市望莎妆业旗下的护肤品牌。不错,Kiehl’s没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前,大家都习惯叫它“契尔氏”,但是现在,Kiehl’s已经确定更改为科颜氏了。其原因?也许就是因为被广州望莎妆业抢注了“契尔氏”这个名字吧。话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吧。不过还好,虽然“契尔氏”的护肤品也有往Kiehl’s的明星单品小黄瓜水上靠,但是产品包装没有抄袭,从外包装上很容易区分,尤其Kiehl’s忠实用户们,闭着眼睛都能分辨出来。实在分不清,记住“科颜氏”,或者英文名Kiehl’s就好了,因为“契尔氏”的英(pin)文(yin)名是“qiershi”。比较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亚马逊中国粗心大意到把“契尔氏”产品放到了Kiehl’s品牌下,这是存心迷惑用户?还是亚马逊你太呆萌了?另外,关于广州市望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也就是望莎妆业,成立于2006年,护肤品质量如何不妄下定论,因为没用过,实在好奇感兴趣的话,也可以试试,毕竟也不贵,亚马逊自营商品,满49就包邮呢。玻儿中文名很嗲很洋气,英文名是正统的英文单词(虽然依旧感觉怪怪的),不是汉语拼音,外包装设计也是很洋气的女孩风,笔者当年差点就以为它是洋品牌了,哦不,人家的自我介绍确实是“源自英国”的洋牌。它太像洋品牌了!太像贝玲妃了!太像格兰玛弗兰了!当然,这些都是很主观的判断,不能因为像,就说人家是山寨。可是,辛辛苦苦找了几个英国主流的购物网站,没有发现Popular、PopPopular、PopArtBeauty、popularartcosmetics等玻儿用过或者可能有关系的美妆品牌。再回过头看看玻儿的中国官网,没有英国官网的链接?2009年成立后就在上海、福建建立了研发及生产基地,目前销售的美妆产品产地也都是中国大陆,结论显而易见——注册在英国的国产化妆品公司。好了,关于“玻儿”就到此为止吧,我想说,其实用户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不喜欢国货,你硬要染发漂白把自己打扮成金发碧眼的洋品牌,最后不中不洋,岂不是得不偿失……Ifiona菲奥娜上面说过了玻儿,再说Ifiona菲奥娜就简单多了,因为人家尽管品牌介绍扯上了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小镇什么的,但官网上很坦然地注明了“杭州嘉妙贸易有限公司”,美妆产品产地自然也是“中国大陆”。再说说菲奥娜的产品吧,它家的CC霜你未必用过,但你一定在某些地方见过,因为电商上到处都有,不得不承认猫咪的形象赚了不少第一眼的好感分。菲奥娜CC霜价格不高,40g的CC霜只要三四十元,除了外包装,瓶身全是英文,名字又诱惑十足,“瘦脸”、“淡斑”、“水颜新生”、“神奇换肤”……很想找人帮忙看鉴定一下成分,为何这么神奇,可是产品介绍页除了“蕴含精纯维生素C,大豆精华、维生素B3”这种模糊的概念,根本没有具体的成分表。所以,别期望太高,如果真觉得那么好用,请相信我,一定是你皮肤底子好的无可挑剔!
一起惠2016-03-24 09:21:282676 次
1-20/30 记录1/2 页首页12下一页尾页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爱奇艺
最高返利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