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
9月中旬,国家统计局以及各地区统计局陆续公布了全国和当地1-8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同比增长情况。小编经搜寻查阅,将全国和部分地区的1-8月份社会消费品的零售交易额梳理如下,供您参阅。全国2017年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308亿元,同比增长10.4%,与1-7月份持平。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3070亿元,增长8.6%。2017年8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3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9%,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3229亿元,增长7.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8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169亿元,同比增长9.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161亿元,增长11.5%。1-8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9428亿元,同比增长1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880亿元,增长12.1%。按消费类型分,8月份,餐饮收入3360亿元,同比增长10.7%;商品零售26970亿元,增长10.1%。1-8月份,餐饮收入25110亿元,同比增长11.1%;商品零售207198亿元,增长10.3%。在商品零售中,8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2400亿元,同比增长7.5%。1-8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96899亿元,同比增长8.6%。此外,2017年1-8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为42511亿元,同比增长34.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2101亿元,增长29.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8%;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5.4%、19.6%和32.9%。北京1-8月,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152.5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较1-7月回落0.2个百分点。从商品用途看,吃、穿、用和烧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1631.3亿元、480.8亿元、4700.8亿元和33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3.3%、5.4%和2.2%。限额以上单位商品类值中,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297.9亿元,同比增长5.9%,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个百分点;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54.9亿元,同比增长14.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6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38.3亿元,同比增长18.3%,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8个百分点。北京市零售额当月及累计增速(单位:%)上海1-8月,上海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68.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8%。从行业看,1-8月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999.0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69.01亿元,增长7.5%。从商品类别看,1-8月吃、穿、用、烧的商品零售额分别为1762.01亿元、1322.21亿元、4173.04亿元和410.81亿元,分别增长11.3%、14.6%、4.2%和11.5%,分别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0%、17.2%、54.4%和5.4%。天津1-8月,天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32.57亿元,同比增长5.5%。从商品种类看,22类限上零售商品中,有9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增长。其中,增幅超过两位数的商品分别有: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91.7%,家具类增长44.5%,化妆品类增长16.6%,家电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3.7%,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10.0%。从商业业态看,实体零售保持增长。1-8月,限上实体单位零售额1581.53亿元,增长0.8%,占限上零售额的85.9%。杭州1-8月,杭州市累计实现零售额3625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较1-7月持平。8月,杭州市消费品市场运行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1亿元,同比增长10.4%;按消费类型分,8月实现商品零售额430亿元,增长9.9%;实现餐饮收入50.7亿元,增长15.4%。1-8月,全市实现汽车类零售额573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此外,8月,杭州市限额以上百货零售业合计实现零售额17.4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13.2个百分点。重庆1-8月,重庆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208.5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4%,较去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较去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以下均为名义增长)。其中,8月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2.71亿元,同比增长10.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8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934.47亿元,同比增长11.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4.10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8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20.42亿元,同比增长1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29亿元,同比增长13.0%。按消费类型分,1-8月份,商品零售4470.63亿元,同比增长11.1%;餐饮收入737.94亿元,增长13.1%。其中,8月份,商品零售561.10亿元,同比增长10.3%;餐饮收入91.61亿元,同比增长10.2%。2017年1-8月,全市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194.01亿元,同比增长35.6%,比限额以上法人非网络商品零售额增速高23.9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比重为6.8%,拉动限额以上法人商品零售额增长2.0个百分点。广东1-8月,广东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01.32亿元,同比增长10.4%,增幅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与1-7月持平,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6%,比1-7月提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月增长速度1-8月,广东省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709.57亿元,同比增长1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091.75亿元,增长10.8%,增幅比城镇高0.5个百分点;实现商品零售额22414.70亿元,同比增长10.9%,增幅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4%,1-8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增长8.9%,增幅同比加快9.7个百分点;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同比增长17.1%,增幅同比加快17.0个百分点;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同比增长10.4%,增幅同比加快19.1个百分点。1-8月,汽车类零售同比增长7.8%,增幅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增长7.0%,饮料类增长5.7%,烟酒类增长6.7%,日用品类增长12.8%,增幅同比分别回落3.4个、3.8个、7.0个和4.5个百分点。1-8月,化妆品类商品零售同比增长4.3%,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同比增长12.2%,家具类商品零售增长11.9%,五金、电料类增长7.0%,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3.4个、10.1个、3.5个和8.4个百分点。此外,8月,广东省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7%,增幅比7月提高1.4个百分点。受苏宁易购“818”发烧节影响,广东省多地苏宁云商销售公司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和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增速明显提高,带动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和通讯器材类当月增速提高,这两类商品当月增速分别达23.0%和26.2%。浙江1-8月,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93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8月份增长11.5%。从限额以上批零单位分类商品零售额看,汽车类零售额增长5.5%,增速比1-7月回升1.3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1.9%;文化办公用品(24.9%)、家具(22.5%)、五金电料(22.0%)、体育娱乐用品(21.8%)、通讯器材(19.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16.6%)增长较快;家用电器、服装纺织、化妆品、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速均在10%以上。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9.0%。湖北1-8月,湖北省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27.65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但较1-7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491.26亿元,同比增长12.0%。1-8月,我省城镇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260.63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较1-7月回落0.1个百分点;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767.02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较1-7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城镇市场0.5个百分点。1-8月,全省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餐费收入1107.66亿元,同比增长13.0%,增速较1-7月回落了0.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商品零售1.3个百分点。全省实现商品零售9919.99亿元,同比增长11.7%。湖南8月份,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5.52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上年同期低2.6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法人单位实现零售额441.71亿元,增长5.8%,比上年同期低5.8个百分点。1-8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39.31亿元,增长10.6%。
“即便实体零售行业发生巨大转变,在受到电商的强力挤压的当下,英国百年老店JohnLewis仍然保持着出色的业绩”,业内人士如此评价这个英国最大的连锁百货JohnLewis(约翰?路易斯),它还被连续四年评为英国最受青睐的零售商,而这绝对与它不断拥抱消费升级脱不了关系。日前,JohnLewis就又在其店内玩出了新花样。据了解,JohnLewis在牛津街、利物浦、以及剑桥的门店推出了设备齐全的TheResidence“公寓”,该服务是零售商秋季促销活动OnlyHere的一部分,主要为消费者提供其所谓的终极版买前体验服务,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为消费者提供留宿过夜以及私人晚餐体验。小编获悉,每个公寓都包含一个宽敞的客厅和餐厅和卧室,屋内的橱柜和衣柜都配有最新的秋冬产品。在牛津街的公寓内还有一间设备齐全的厨房、书房以及可以俯瞰卡文迪什广场的露台。这些“公寓”会全天候开放,消费者可在TheResidence团队的帮助下体验及试用空间内的商品,品类从时尚到家居再到家电、电子等。对此,JohnLewis方面表示,在选定有限的消费者后,将在星期六对这部分用户开放“博物馆奇妙夜”式的留宿体验,其中包括在整个百货商店内的私人购物时间对ohnLewis百货进行全面了解,参加十人规模的晚宴,享受大厨准备的特别佳肴,接收报纸,收听晨间电台以及从服务人员口中获得购物建议等。另外,TheResidence还会面向消费者免费举办一些家庭实用技巧,比如,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枕头和羽绒被,如何在家办派对等等。总之,JohnLewis就是想让你在这儿有家一般的感觉。JohnLewis的用户体验总监PeterCross也表示,他们的目的就是营造一个家一样的场景,给用户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小编了解到,该集团董事长CharlieMayfield曾表示,“无论消费者选择哪条途径或者何种形式与我们接触,我们都要尽最大的可能让一切变得方便、精准、有趣和令人激动。”因此,你会发现在国内高喊新零售时,这个英国的老牌百货也做了许多走心的新尝试。比如,消费者可以在店内浏览商品,在移动端查价并下单,提货也可选择到店取、送货上门或是去与JohnLewis合作的5000多家邻店取货,也因此,JohnLewis被数字营销公司EPiServer评为英国最佳移动零售商。而为了与线上零售商拼成绩,JohnLewis自2007年开始,每年的圣诞节广告成了备受期待的事,并且还曾被称为“地球上最会拍广告的百货公司”。譬如,2011年的《漫长的等待》、2014年的《企鹅的礼物》等,凭借圣诞节广告,在2012年-2016年期间的销售额保持16%左右的稳定增长。另外,将广告片上传至YouTube、在每个视频中嵌入网站链接等也是JohnLewis屡试不爽的营销手段。在使用新技术方面,JohnLewis也从来不会裹足不前。据公开资料显示,针对家居品类,JohnLewis推出了一项定制服务,消费者可自行选择家具的款式、颜色及织物类型并查看效果图。升级后,JohnLewis还在家具模型和织物上附加RFID标签,以便消费者用RFID读取器扫一下来观看效果图。另外,JohnLewis还试图利用虚拟现实3D影像技术为用户从展示虚拟起居室,让用户感受到家具放在自己家中的样子……据了解,从1864年在伦敦牛津街开办第一家店铺算起,JohnLewis百货店已有150年的历史。在截至2017年1月28日的2016财年,JohnLewis税前利润录得21.2%的增幅至3.7亿英镑(约合32.9亿元)。这个百年商店通过不断迎合用户需求、借力线上工具、拥抱新技术等“生存法则”好像依旧保持着活力。
无人售货概念正在中国大行其道,而无人零售的最初模式——自动售货机,在经历了过去20多年的不温不火之后,也在今年被推到风口浪尖。各式各样的自助售货机出现在人们眼前,除了最常见的卖饮料、卖零食、卖盒饭,还有卖酒的、卖情趣用品的、卖口罩的、卖衣服的、卖口红的,大玩家小玩家似乎都来凑热闹。日前,有知情人士向小编透露,作为阿里旗下零售电商平台支柱的天猫也将涉足无人售货机领域,并且是做美妆产品。上述知情人士指出,天猫将联合平台上的国际化妆品商家来做这个无人美妆售货机项目,首批预计会在全国多地铺设数千台设备。而由于目前天猫平台多数国际化妆品品牌由国内的代运营商或线上总代操作,因此,天猫极有可能寻找大的美妆品牌服务商进行合作。“双方的合作方式可能是天猫提供运营支持,品牌服务商负责供货。具体而言,其无人售卖机将与天猫后台软硬件数据接口打通,实现所售商品品牌与天猫线上线下会员系统的完整对接。消费者在无人售货机选中商品后,可通过手机进行购买付款。”该人士猜测道,其无人美妆售货机还可能会加入一些“人机互动”的智能化设计,如皮肤测试仪或智能试妆镜等。一位业内人士也向小编指出,自2016年提出“新零售”概念以来,阿里已从多个领域进行了布局,线上线下融合、无人值守零售、智能体验店成了关键词,所涉及的品类也从食品生鲜逐渐扩展至时尚、家居等,而美妆作为天猫的一大支柱品类,自然不会被落下。“而且,美妆这个品类挺适合无人售卖模式的,像口红、面膜、防晒霜等实体店中常见、日常常用的美妆产品用无人售货机售卖,放在上下班经过的地方,消费者只需短暂驻足、简单操作就可以了。”该业内人士谈道。对此,小编向天猫公关部进行求证,对方表示“的确有这个项目正在推进”,但由于目前很多方面还在谈合作,最终敲定还需要一定时间,因此没有更多消息可以公开。不过其透露,该无人美妆售卖机“品类上会有很多想象力,不仅限于口红,彩妆、爽肤水、润肤露等都有可能”。事实上,天猫做无人美妆售货机并非无迹可寻。在今年7月21日-7月23日的天猫美妆节期间,天猫就曾联合美妆品牌玛丽黛佳试水无人口红售卖机。据悉,其无人口红售卖机最早亮相于杭州西湖银泰城,消费者打开手机淘宝扫一扫二维码对玛丽黛佳的天猫店铺进行关注并付款,就能从贩卖机取走选好色号的口红。(玛丽黛佳的无人彩妆售卖机)根据官方数据,该无人口红售卖机3天共计售出近1600支口红,在有效时间内平均一分钟卖出一支,一台机器单天售出的口红相当于玛丽黛佳线下专柜一周的销量。“此次试水的成绩无疑让天猫看到了大规模推广无人美妆售货机的可能性。”一位美妆行业从业者对小编表示,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单一、独立的渠道正在成为死穴,“新零售”概念的核心就是渠道整合。通过一系列线下软硬件数据接口的打通,玛丽黛佳的无人美妆售卖机实现了品牌与天猫会员系统的完整对接,未来通过接入LBS还能对会员进行持续运营。“这也意味着,当这一模式复制开来,品牌能够改变传统的会员运营和管理方式,实现对精准用户的实时触达。目前,玛丽黛佳的无人美妆售货机已经在全国很多城市进行了布局,初期效果据说还不错。”上述从业者告诉小编。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无人售货机零售业态的发展空间或许也是让天猫动心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公开资料,在日本这样一个无人售货机覆盖范围最大的国家,2011年全国处于运营状态的无人售货机数量达到580万台,年营业额约5.4万亿日元(约合3228亿元人民币,即500亿美元),所售商品除了食品、饮料、香烟之外,还包括游戏牌、书、伞、玩具、神签等等。而在中国,自1993年引入无人售货机到目前,全国总共仅有无人售货机21万台,其中卖饮料的机器占到40%以上的市场份额。也就是说,国内的无人售货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功能上远不及日本成熟,也远没有达到市场饱和,因此可以发挥的空间极大。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天猫和玛丽黛佳之外,目前市场上已有不少无人美妆售货机的玩家。比如,截止到本月,一批来自“美颜奇机”的美妆无人售货机已陆续出现在北京、深圳等全国7城市的地铁站、电影院等人流集中区,售卖价格从十几元到一百多元不等的美妆产品。还有消费者反馈,在广州地铁站见到不少品牌名为“来乐”的无人美妆售货机,主要售卖各式各样的口红。(美颜奇机无人美妆售货机)(来乐无人美妆售货机)当然,许多海外美妆品牌以及无人售货机运营商在无人彩妆机方面的尝试也给后来者很多启发。比如,早在2010年,法国奢侈品品牌香奈儿就在法国、美国等地推出了一款香水自动售货机;美国彩妆品牌贝玲妃(Benefit)也曾于2013年在全美25个机场投放无人售货车;欧莱雅、伊丽莎白雅顿、丝芙兰、悦诗风吟等美妆大牌也都曾尝试过类似的无人售卖设备。不过,做无人售货机并不是简单地把机器摆在大街上就万事大吉,背后还需要一个完善的产业链条运营。因此,目前很多尝试过无人美妆售货机的玩家,多数只是针对本品牌的一种消费体验,或者把它当做一种营销活动,机器的铺设数量和覆盖范围极为有限,真正大规模复制这种模式的寥寥可数。那么,天猫的无人美妆售货机到底会长什么样、具体如何运作、与其他玩家相比有哪些创新?天猫的入局又会不会引发新一波无人美妆售货机的热潮呢?我们拭目以待。
新零售的概念提出还不满一年,零售行业已经进入自我改造和快速更迭的快车道。在这个赛道上,有人想一骑绝尘,有人想弯道超车,有人想当追风少年……有人说新零售注定是巨头的游戏,因为零售全链方方面面牵扯的太多;也有人说新零售是传统零售的福音,给线下注入了新的活力。零售渠道观察从三个切面进行了观察,希望可以带来一些思考。密度和规模是战争的入场券以无人店和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零售将在规模化的胡同里血战到底。共享单车格局已定,摩拜单车和小黄车凭资本攻城略地,迅速撬开全国市场,成为该领域的两座高山。免费的公共道路资源是有限的,人们对缴纳押金次数的容忍也是有限的,现在政策也是有限的(多地禁止共享单车投放新增车辆),最早最快地掠夺资源的玩家往往才能笑到最后。共享经济是一门资源生意,它们所完成的交易几乎都依赖现有场景,现有场景成了宝贵资源。共享单车先行者在前,其他更依赖场景的共享生意也都深深意识到抢点布局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共享单车几乎算得上共享模式中共享效率最高的品种。凭借与生俱来的交通工具属性,共享单车可以做到随用随停,无桩带来的无牵挂感极大增强了用户体验和使用欲望,短距离出行使用共享单车的心理成本几近于零。而使用者本身就充当了物流机器,保证了单车在城市的流动性。而以共享充电宝为例,不管是大机柜型还是桌面型都需要使用者在用完充电宝后找到附近的布点放回去。由于按时计费,使用者对下一个场地是否仍有布点的不确认感增加了心理成本,间接导致不少非刚需人群放弃使用共享充电宝。对于共享充电宝的入局者来说,模式并非致命要素,快速抢市场、分地盘才是重中之重。只有布点密度够粘稠、把贡献充电宝塑根植于极为普遍的生活场景,才能给潜在消费者足够的安全感,同时把对手逼出场景区。不针对消费者的补贴大战或许即将打响。人们使用共享充电宝时往往因为刚需或不安全感,对价值相对没那么敏感,更看重的反而是取还的便利程度。据了解,一些共享充电宝品牌已经开始在高流量和高换桌率的零售店等场景交付“入场费”。共享充电宝在已有的生活场景里进行排他性布局,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亦然。高端小区、办公楼同一公司内公共资源有限,加上排他协议,几乎不可能出现两个相同业态进场的情况。起量和圈地将成为新零售玩家们的首场战役,其背后是资本和执行力的对垒。天猫小店和京东小店各自的百万计划,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有反对声音认为,靠资本力量抢市场还是移动互联网玩剩下的老一套,新零售在比拼流量的同时也应该保持精细化运营,前端呈现和后端效率依然可以影响生死。他们可能忘了,能选择生或死也是一种权利。在那之前,还需要一个战场的入场券。场景+品类结构是新零售的护城河共享经济和无人零售的逻辑很简单:抓住痛点,提供方便。除了小、轻、简,新零售也可以大、重、全,关键要有能力聚客。组织新商品、发展新业态、打造新环境、应用新技术……这些商业的新逻辑和新方式在被所有闯入新零售战场的新兵和正在努力转身的传统企业积极尝试。与小场景新零售业态陷入死亡厮杀不同,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空间则因其融合多场景的特点被奉为新零售典范,这些新零售综合体正在试图搭建一个基于场景定位的销售空间。餐饮与超市的融合是盒马鲜生颠覆传统零售业的法宝,这种融合业态满足了用户随买随吃的一站式体验。需要用餐的消费者可以近距离自行挑选食材,新鲜品质和卫生情况得以保证,已经在超市内购买了生鲜的顾客顺便用餐也顺理成章;无需就餐的消费者作为旁观者,也更容易对超市食材质量更加信赖,进而推动消费。对于这些零售综合体来说,餐饮不单是体验中心,更是流量中心。盒马鲜生改变了传统超市、卖场的品类组合原则,使整体的品类组合更浅且更加扁平。它们不提供简单商品,而更多是把以往家庭完成的事情放到店里完成,为顾客提供可以直接食用的成品、半成品,改变了传统超市的商品结构,也把传统的厨房场景搬到店内,把消费留在了店内。除了专注于“吃”场景的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世纪联华“鲸选未来店”、上品折扣“上品+”……等销售空间也都集中了多元场景,餐饮、科技、家居、书店等无一缺席。场景搭配带来1+1>2的效果,而价值聚合也进入了新零售的视野。盒马生鲜创始人侯毅指出,盒马模式的核心就是依据新消费环境,重构新消费价值观。基于当前消费的需求特点,它们重新设计了一套包含“新鲜一刻”、“所想即所得”、“一站式购物模式”、“让吃变得快乐,让做饭变成一种娱乐”四个组成部分的消费价值观,并贯彻进店。通过构造价值观,盒马鲜生让对这份价值感认同的消费者更加依赖自己提供的服务,增强了留客能力。与此类似,专注潮流的YOHO!以潮流时尚为主题打造的“YOHOSTORE”几乎在单一空间内汇聚了与其相关的所有场景和共同价值。在YOHO!STORE,大部分的品牌被以品类和风格来进行货架划分而不以单店形式出现,个别品牌会根据潮流风向和生意逻辑设立独立店中店但数量极少。此外,YOHO!STORE划出了很大一块面积给品牌提供服务和活动的空间。一方面,品牌会提供类似球鞋清洗、潮流课堂、理发造型等潮流服务;另一方面,也会有艺术展、品牌展和livehouse等活动不定期举办。这些同类场景和价值的集合对潮流人士的吸引力可想而知。差异化、场景化、价值化、社交化、便利化……在零售渠道观察看来,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玩法背后的逻辑都是:锁住消费者,新零售的护城河里才有水。供应链没插上翅膀,风口再高你也容易掉下来前端万店大战,后端的供应链也要跟得上节奏。无人值守货架很火,但猩便利CEO司江华认为“一个货架加几袋零食”就入局追风口是妥妥的炮灰思路。“当体量达到一定规模,就会发现壁垒很高,风口没那么好追。”在诸侯瓜分中原后,决定谁能笑到最后的是强大的基本功。除了数据驱动,还需要供应链能力、运营能力、商品研发等能力。果小美创始人阎利珉对零售渠道观察表示,后端运营是玩好无人值守货架的保障,包括货损、供应链和流量转化在内的种种保障都缺一不可。有一环没有做好,都是在给自己挖坑。哈米科技创始人赵文强曾指出,无人值守货架行业的设仓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理论上,一个仓在它覆盖半径内的客户密度越高,成本效率就越好。但现实是半径内客户的积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可能很分散,如何去搭建一个动态的仓配模型,让成本效率尽量最大化才是竞争的核心壁垒。这就对企业的大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办公室场景少不了生鲜品类,但生鲜供应链的成本不是人人都承担得起的,拥有成熟供应链和门店网点的生鲜电商则具备先发优势。生鲜电商+无人货架的联姻因此成为热门。今年6月,每日优鲜推出的“每日优鲜便利购”项目正式宣告了生鲜电商和无人货架行业的结合。8月,哈米科技宣布将与易果生鲜从生鲜供应链、冷链配送、企业福利等角度进行合作。易果也会将自己的生鲜供应链体系、1小时送达的服务体系、B2C服务等能力全面开放给哈米。昨天(9月15日),百果园与七只考拉、好品、领蛙等无人值守货架公司进行合作,成立“大百果联盟”,向合作伙伴全面开放水果供应链体系。……无人值守货架的本质是更微型的“前置仓”模式,仍是一种规模化效益。U掌柜CEO祝鹏程认为,要实现盈利,最终靠的是规模化效益下的高效运营,和以供应链为核心的综合运营能力。从数字化的角度看,新零售语境下的供应链强调“多位一体”。供应链不再只是被动的等待前端信息的传递,而要主动的参与到更加前端的服务消费者的工作中去,完成商品选择、销售预测、动态定价、自动补货、计划采购等多种职能。马云在5月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指出,新零售时代的物流必须要靠数据。未来的物流公司要成长,要靠数据,靠技术,靠人才和高度投入技术研发。马云对物流行业的预言呼唤供应链的数字化和技术化变革,供应链同样需要变得更加智慧。线下零售的数字化正在反推新零售时代下的供应链变革。许多商家使用电子价签实现线上线下的数据同步,将包括SKU、库存、价格、促销等数据完全打通,为供应链可视化打下了基础。新零售语境下,供应链追求精确和效率的结合。和传统电商相比,新零售场景凭借自身聚客能力将覆盖半径内的订单集约到店,以B2B物流大面积代替B2C物流,小部分B2C作为短程补充(3KM内半小时配送等),极大降低了物流成本。看似剩下了由店到家的300米,其实省下了十倍百倍的物流分拣、配送浪费,供应链效率提升,运转和调整的节奏就能更快;和传统便利店相比,数字化管理对供应链的反推作用会更明显,当人们能更容易地从店里买到自己喜欢和需要的商品时,这盘生意就成了。誓要做百万家的京东小店和天猫小店把供应链和线下仓储的能力开放给传统便利店经营者,其显现的潜力充分表明了新零售对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深切需求。新零售玩法无限,却万变不离其宗。数字化全渠道运营和全新场景沟通了线上线下,使线上线下同样好玩,同样高性价比,同样高品质,对消费者同样了解。迅速布点抢占场景的规模战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获客手段和打破效率桎梏的供应链管理都是基础建设,保证不掉队的同时,不同的营销方式、产品力甚至品味取向等都会成为每个新零售从业者独有的亮点。新零售,会把未来的中国打磨成全世界羡慕的样子。
这个超过十四亿人口的大国,今年突然吹起了“无人”的风。各类形式的无人业态似乎都一夜之间迎来了春天,资本扎堆涌入,玩家相继入场。其中,无人值守货架瞄准了相对封闭的办公场景,因其无人值守、无需复杂设备、可快速布点、场景具有天然排他性等特点受到各路资本青睐,融资消息接踵而至。目前市场上活跃的无人值守货架已有十余家,其中包括小e到家、哈米科技、果小美、领蛙、每日优鲜便利购和七只考拉等等。办公室场景下的无人值守货架商品大多以零食饮品为主,SKU数量多在30~100种之间。受制于特定的场景和有限的场地面积,无人值守货架陈列的商品在种类和数量上有严格的限制,在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购物需求显得有些许“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除了日常零食外,生鲜、冷饮和餐食等也成为玩家们拓展品类的重点。在这当中,生鲜商品因其高客单价、高毛利、高频刚需和粘性强等特点,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品类。今年6月,生鲜电商每日优鲜正式进军无人值守货架行业,推出名为“每日优鲜便利购”新项目,并在内部组织了百人团队攻坚,而该项目也在供应链方面依托每日优鲜,具备先发优势。8月中旬,小e到家也在北京部分网点开始尝试上架生鲜产品,目前在广州深圳两地还上架了餐食产品,目前正在测试阶段。随后的8月30号,哈米科技宣布与易果生鲜将从生鲜供应链、冷链配送、企业福利等角度进行合作。第一,易果会将自己的生鲜供应链体系全面开放给哈米;第二,在办公室货架SKU有限的前提下,易果向哈米开放1小时送达的服务体系;第三,对于办公场景下的计划性和定制性需求,易果向哈米开放B2C服务能力;第四,易果还将在企业福利业务上,根据经验帮助哈米建立解决方案。而易果生鲜是天猫超市生鲜板块的实际运营者,在上个月刚刚宣布获得了来自天猫3亿美元的D轮融资。天猫一向看重的易果生鲜此次全面向哈米科技开放其供应链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无人货架模式与办公室场景结合所带来的吸引力。小e微店创始人荣光认为,解决好生鲜品类的问题是每个玩家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但这不会成为行业门槛。无人值守货架需要在固定场景下满足多种需求,添加生鲜餐食品类是每个玩家未来都会做的,会成为一个趋势。但生鲜的运营难度会高于目前商品的难度,各家也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在无人值守货架中添加生鲜品类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不同玩家又是怎样看待的呢?面对每日优鲜的入场、易果生鲜与哈米的联手,荣光也坦言不会有压力。“大家都看好这个市场,但还是要比拼谁的速度快,规模大,运营效率高。每日优鲜是很值得我们尊重和重视的友商,在供应链方面确实有值得学习的东西。但是这个业务先要解决的是网点的数量,我认为小e微店在这个方面占有优势。目前行业还是‘占地盘’阶段,要先要做好基本功。”果小美创始人阎利珉也曾表示:“生鲜品类已经在考虑中,但我们不会自己去做,只会和垂直行业的No.1进行合作,预计本月底会有结论。”资深智库、新零售专栏作家叶志荣表示,无人值守货架切入生鲜品类,主要有以下三个难点。其一,选品。货架有限,要选什么品类?水果有季节性且是易耗品,需要了解何种品类才能匹配需求。而不同商圈、不同企业,对水果的需求又完全不同,如何合理进行货品调配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其二,耗损率。水果也是要看颜值的,开放货架,会有挑挑拣拣的现象,按份包装,则难以满足过于个性化和碎片化的需求。如何既保持品相,又降低损耗,也是一个相对棘手的问题。其三,补货及回收。水果一下子卖完了,往往不能像其他商品那样可以得到及时补充;而几日内未售出的水果,因为极易变质又难以存放或回收处理。他还认为,每日优鲜共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是供应链,二就是其原有的前置仓布局。办公室的货架是前置仓的小前置仓,原有的前置仓配网络可以支持此种模式。近日,有消息传出京东到家也在悄悄地开展无人货架项目。目前已在四川、广州深圳等地布局多个网点。一位资深零售从业者表示,京东到家的物流主要是做超市的体外循环,无法切入核心品类和核心交易数据。京东到家选择无人货架行业,可以在供应链、商品和消费场景等方面深耕。而每日优鲜和本来生活等类型的生鲜电商也都更有机会纵深到消费场景中。叶志荣也表示,在生鲜类目方面,京东到家并没有特别的优势。但是办公室货架的快消品类目,京东超市则具备优势。这个领域将是超市板块的增量,可以转移部分便利店的存量,抓住频次提高带来的增量,而且还能提高物流效率。不过,易果向哈米开放一小时送达的服务能力,以及京东到家的物流优势可以解决无人值守货架的生鲜补货问题吗?“到家递送是种方式,但不一定能够解决。办公室货架消费具有冲动性,有就买了,没有可能就算了。用到家体系来补货,只是补货架,不涉及消费者什么时候下单,是自己体系的调度能力。但问题又出现了,货源从哪来?价格、品质都要尽量保证一致。”叶志荣补充道。
9月8日,唯品会在成都银泰中心开了家“不时尚未来馆”服装快闪店,打造二十年后的线下购物场景。《联商网》了解到,“不时尚未来馆”作为线下快闪店,占地300平米,开放时间3天,科技感极强。店内运用了镭射扫描、沉浸体验、3D魔镜试衣、Siri导购、无人支付等技术手段。当顾客踏入店内,门头镭射装置一秒便能记录顾客的身材信息,站在魔镜3D试衣镜前,后台对应数据推荐款式和尺码,现场呈现上身效果,省去排队等试衣间的时间。如果顾客对服装版式有疑问,可以随处随时发问,人工智能Siri予以解答。当顾客选择好服装,拿着走出门口完成声纹结算,衣物便能轻松快递上门。此外,《联商网》还了解到,3天里,唯品会跟据2017秋季运动、慵懒、混搭、甜美、复古、文艺六大潮流穿衣风格,将“不时尚未来馆”整体装潢每天更换两种。其中梦龙雪糕与唯品会联合推出6款主题风格雪糕,文艺风格馆摇身变成一片绿色森林,鲜花订阅品牌花加(FlowerPlus)助力场馆设计,双面花墙野趣十足。摩拜单车更将骑行环保理念带进运动风格馆,顾客可以体验骑行装置发电点亮场馆灯饰。唯品会表示,镭射扫描、沉浸体验、3D魔镜试衣、Siri导购、无人支付,等技术的运用,目的是改进当前线下购物体验痛点。现代消费观念从过去单方接受设计师灌输的风格,转向消费者通过自我审美和生活态度形塑个性化着装,这次唯品会的线下快闪店借助具象服装风格和艺术化陈列,希望站在消费者角度传达出唯品会真正适合顾客的和他们想要的理念。事实上,自新零售概念提出以来,电商触及线下已经越来越频繁,而快闪店也成了各大品牌追捧的对象。其根本原因是,快闪店具有时间短,成本低,聚客能力强,品牌传播快的特征。早在今年三月就传出唯品会要开线下店,而且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唯品会特卖的特征,其线下店将很大程度上以快闪店的形式呈现,随后唯品会予以否认。此次“不时尚未来馆”快闪店的开店,或许是唯品会线下的一个开始。
第五届YOHOOD已经于9月3日成功闭幕,而YOHO!的“潮流零售新业态”YOHO!STORE也将于9月底在南京开始试营业。YOHOOD期间,笔者曾问YOHO!创始人梁超为什么在这个领域YOHO!可以独步中原,同时也没有巨头入局?梁超说,YOHO!的团队基因和在潮流领域的精耕细作,使得YOHO!能在自己的领域足够专注,在巨头们纷纷搭建生态的时候把“戏“唱好。呼唤潮流场景集聚漫步日本原宿街头或纽约SOHO等老牌时尚街区,让梁超触动最深的是这方寸间产业全链的聚集。一切和潮流产业相关的场景都在这里:工作室、画廊、时尚店、公司、从各地自发而来的潮男潮女……人、艺术和时尚产业在这里过招和碰撞,一切元素看起来都无比流行,空气中浸透了改造潮流的创造力。每年,梁超都会飞几次日本、美国和欧洲,去看看当地的那些著名时尚街区有什么新变化,看看艺术和潮流又有什么新的碰撞,思考哪些创新设计元素值得真正思索和学习。从这个切面透视中国,梁超觉得在自己的领域里似乎还缺了些什么。在中国,潮流产业的从业者们还没能打造出一个类似的社区空间。国内潮流文化发展初期的碎片化导致从业者们遍布全国,很难有一股子凝聚力来把它们吸引到一起。群体渴望在同一空间内寻求交流和认同,潮流的先行者们也不例外。于是,三里屯或798这样的品牌和艺术集聚地成了潮男潮女们找不到其他选项之外最好的目的地。于是三年前,梁超开始筹划YOHO!的第一家线下业态。在搞定了市政工程和交房等基础而繁琐的事情后,5000平米的空间终于在南京新街口艾尚天地落定,潮流圣地制造者片山正通开始操刀设计。这是一个全新的业态,以至于梁超和他的团队为取名苦恼了很久。“YOHO!GROUND”“YOHO!VILLAGE”等等都被拿出来翻来覆去地咀嚼了好几遍。后来他们忽然想通了:不管是GROUND、SPACE还是VILLAGE都是自己才能理解的东西,对于消费者来说,STORE才是他们最熟悉的叫法。YOHO!STORE的名字就这么被定了下来,但梁超却说它不是卖货的。贯穿设计和运营始终的,是相当商业地产的逻辑。“这就是我们并不是很Care我们的店叫什么的原因,”梁超说:“颠覆店的概念,让这片区域成为城市的潮流中心,从真正意义上把货品、人和潮流文化聚合起来,这才是我们的目的。”在YOHO!STORE,大部分的品牌被以品类和风格来进行货架划分而不以单店形式出现,个别品牌会根据潮流风向和生意逻辑设立独立店中店但数量极少。此外,YOHO!STORE划出了很大一块面积给品牌提供服务和活动的空间。一方面,品牌会提供类似球鞋清洗、潮流课堂、理发造型等潮流服务;另一方面,也会有艺术展、品牌展和livehouse等活动不定期举办。YOHO!STORE*新零售“YOHO!STORE是潮流人群的集散地,只要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只要够酷,这里什么都会有!”事实上,YOHO!STORE创造了一个高度沉浸和统一的场景。对于潮人们来说,这是一个来了就觉得是“自己的地方”所在,所有的语言、符号和颜色成为鸡尾酒在这个容器里激荡混合,调出来的或许是有无限可能的中国新潮流。YOHO!STORE把新零售贯彻得很全面。梁超读的是理工科学校,学的是经济管理,毕业后进了电视台,又出来做了时尚类媒体。零售他不专业,事实上他也承认在潮流领域YOHO!有的是比他专业的人。他反复念叨的是:被用户需求推着走,YOHO!才从一本杂志变成了现在的潮流垂直生态平台。不那么懂零售,就请懂零售的来做线下。YOHO!目前负责线下零售渠道的VP是从adidas和VF走出来的Rose。Rose出身于传统零售,但对电商也有深刻的理解。谈起和Rose的磨合,梁超似乎怎么也说不完:“这一年来我们基本上不断地在沟通……到底线下店的体验应该是什么样的?小到一个话术,比如进门的时候到底要不要跟消费者打招呼,是还要说像日本、韩国那样说欢迎光临,又或者说像欧美那边更多的是一个微笑,包括更多提供自助服务等等,这些细节都会去讨论。又比如说我们货架上到底挂几件衣服,我们以前做电商的时候完全没有这概念,所以我们给线下调货的时候只会说调拨流程是什么样的。一个货架承担挂通的衣服能挂几件?挂两件更合适还是挂四件?还是全挂?这个是有很多讲究的……变化太快,我们真的希望这家线下店能够带给消费者不同的体验。”扫码显示商品详情和推荐搭配的智能货架,展示买家秀和评价的互动试衣镜,可以定制图案的T恤,“潮流顾问”的贴心服务和建议……这些组合在一起构成了YOHO!STORE完整服务体验;而能实时调价的智能价签、会员的线上线下无缝切换和精准推送、有货app的讨论社区……等则体现了YOHO!深耕新零售的决心。梁超说,YOHO!理解的新零售,就是通过满足消费者在潮流时尚发展中不断变化的需求而进行的布局。首先,通过线上线下的一体化运营,将会员、商品、定价、库存、物流体系全部打通;其次,零售运营之外,YOHO!会对通向消费者的通路有更深的思考。不管在线上还是线下,如何通过内容和文化达到聚焦和获客是YOHO!从未停止关注的。认知迭代创造新市场在YOHOOD的会场外有一条饮料小吃街,我在其中一家叫做“BADBOYBURGERS”的店里认识了李师傅。叫他李师傅,是因为他是来自西安的一位纹身师,所有的顾客都叫他李师傅。第一次见到李师傅我的心情比较复杂:他拖着黄色小脏辫儿、嘴巴、耳朵上钉着几个闪闪发光的金属;凑近看,眼袋上点了两点黑痣,舌尖就像蛇信子一样分成了两半。他对自己身体的改造让我困惑,也知道他不会是YOHO!的典型受众,但他的年龄成功引起了我的兴趣:他是95后。李师傅刚好生在1995年,和许多人一样被粗暴地贴上了“95后”的标签。如果对这个年龄群体进行街头采样的记者不小心碰见了李师傅,或许笔下又会新生“垮掉的一代”。在李师傅眼里,时尚无非是张扬个性,而个性最终归于自由:改造自己,也是其他人毋须置喙的自由。“其实就是接触之后钻进去了,”李师傅落落大方,“所有人都是从一小片纹身开始的,但只要入了坑就出不来了,我这里说的入坑不是贬义词。”李师傅拉扯着上衣,指给我布满他全身的花纹。“我们对身体美的认知是在和你们不同的维度,没有谁对谁错,纹身也是艺术,和每一幅精雕细琢的工笔画没什么不同。”我沉默了,我本来也没有戴上有色眼镜去看李师傅,但李师傅自有的认知体系让我为自以为对他的了解而羞愧。李师傅对时尚的认知和在场的其他人没什么不同,区别仅在于柔和还是激烈。对于大部分时尚男女来说,通过选择自己对品牌设计感的喜好来表达自己最为简单而高效,李师傅般的暴烈走出了他们生活的舒适区。梁超对我说,尽管中国的潮流文化才刚刚起步,但的确已经经历了认知迭代。以80后为主,首批接触国外潮牌和最新潮流时尚的人在那个年代寥寥无几。“我可以说中国的金字塔尖那拨年轻人才会去了解这些,只有他们才能常常出国,知道国外在流行什么。”而当时国内的所谓“时尚”从业人员,他们从数量到质量,认知从深度到宽度都处在一个低级阶段,很难给这些热爱时尚的年轻人参考意见。而以95后为代表,甚至广延到00后的新生代们则相当幸运,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在95后已经纷纷走进大学又踏上社会的过程中,环境已经成为了影响他们对潮流认知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时候,整个业界形态也变得相当丰富,零售、艺术和生活方式不断参与到潮流文化的传播和创造中,成为潮流文化爆发的火药。YOHO!不止是年轻人的。他最资深的那批用户,也是即将完全接管社会话语权的80后们都已经长大成熟,有的早已成家。他们或许不能再在生活中那么街头,也可能会有人想把潮流文化编织进血脉。高街时尚购物平台BLK和YOHO!KIDS-潮童应运而生,精准的用户延展:生活得严肃而精致的他们可以选择高品质和轻奢,而无潮流不欢的他们则可以让baby时尚一整年。在YOHO!创办早期,梁超对YOHO!的定位是要做中国潮流产业的传播中、引领者、创造者。我问梁超现在做到了没有?他想了想说,传播是做到了,引领也做到了,下一个十年,YOHO!会试着把属于中国的文化引入西方潮流界。唯一不可阻挡的就是趋势,潮流的发展也是。
9月7日,蒙牛CEO卢敏放率队走进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访问,当天,蒙牛乳业与阿里巴巴在杭州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未来将在线上销售、品牌建设等方面展开多领域深化合作。《联商网》了解到,8月29日下午,阿里巴巴零售通与蒙牛集团签约框架合作协议,蒙牛集团将利用阿里巴巴零售通的渠道和技术优势,建立数据化的管理系统,提升蒙牛在线下零售小店的市场份额。同时,双方将在商品仓配体系达成进一步的合作,推动零售通前置仓的拓展。这是继上周签署“零售通”框架合作协议之后,双方的再次牵手。卢敏放表示,与阿里的全面合作不仅是拓展销售渠道,更是全面接轨新零售和大数据营销。通过一系列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关注和贴近消费者的购买场景、购买行为,正是蒙牛不断践行“以消费者为中心”理念的体现。蒙牛执行总裁石东伟表示,乳制品行业信息化的潮流已经开始,蒙牛势必要迎潮赶上。凭借与阿里巴巴以往合作的良好基础,蒙牛希望与阿里巴巴联手,利用渠道资源、品牌优势与零售通平台的有效结合,共同探索新零售下的双赢,双方在大数据特别是基于大数据的新产品孵化的研究上可以有更加深入的合作。靖捷表示,天猫已经成为全球知名品牌新品“云研发中心”。凭借海量的大数据研究,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精准投放、缩短新品调研周期等诸多实质性的“提质增效”。随着全球消费升级的不断加剧、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消费者购买行为和消费场景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变。作为与消费者接触最为频繁的快速消费品行业,销售渠道是连接品牌与消费者的纽带。蒙牛期待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巨大动能。未来,蒙牛将借助阿里巴巴新零售渠道在数据赋能和效率提升方面的强大优势,进一步实现渠道下沉,扩大终端网络布局,并借助大数据体系促成更贴合消费者需求的研发和更加精准的市场投放,继续在中国乳制品行业数字化转型中引领潮流。
上海七宝老街是一条古镇风貌街,是实实在在的水乡,也是离上海市区最近的古镇。这里有老楼和小桥流水,也有商业化后涌入的游客。氽来钟声响起时,若是恰逢夕阳西照,音律和光线丝丝飘洒在头发和小吃摊上,别有一番慢滋味。沿着七宝老街的主路之一青年路朝东走到头,向北拐上新镇路,去年12月刚刚开业的上海闵行宝龙艾美酒店就矗立在马路对面。这是一家客房数达240间的喜达屋旗下高端连锁酒店,艾美一贯的现代文艺气质和500米外七宝老街的古朴形成了和谐的辉映和反差。古典和现代在此“撞色”。“撞色”是时尚圈的搭配方式,越来越多的”撞色”落地于如今的商业逻辑。林捷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不久前刚以多点联合创始人兼CEO身份离职的他,即将在上海开出第一间属于自己的便利店──简24。林捷想做的,是冰冷科技和温度的“撞色”。艾美酒店三十米开外,刚好是林捷的办公室。“无人”是一阵风林捷承认,他在借无人便利店的这波“风”。不同的是,他觉得自己是先行者而非跟风者。一是因为自己做得早,二是因为他更关注“便利店”本身而非无人概念。“其实我就是思考了AmazonGO在中国应该有的形态,”林捷说,“没想到我的货架在技术落地后和后来无人的那套东西很像,更没想到今年无人便利店能忽然火成那样。”事实表明,消费者对无人便利店的好奇心和接受度都很高,简24在布局初期借势宣传“无人”概念是一个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的选择。有风借,为什么不呢?简24的货架基于以视觉为主的多传感器协作来实现无人化,用林捷的话说,这是一个更智能化的AmazonGo。计算机通过视觉算法识别和捕捉人脸和动作,实时完成人体和商品的绑定。消费者的整个购物流程是:1.首次注册后,直接扫app入店;2.入店挑选商品;(这个过程中最好不要把商品交给别人,由于识别区域限制,谁从货架拿走了商品就扣谁的钱)3.可以留在店内休闲区休息、会客或直接离店;4.可以选择免密支付、直接支付或离店后支付;(类似滴滴打车)5.和芝麻信用或更多信用体系绑定,并且一次违约后将无法再次进店。在简24的理念里,视觉识别只是工具,最重要的是实现消费过程的“无感”。而相比于各种需要二次识别和自助扫码的无人便利店,简24尽可能实现了消费流程的简洁。做好便利店,光有硬件基础还不够,软件也得跟得上。林捷在多点的工作经验让他对新零售的概念感触很深:零售是本质,但绝对离不开人和技术的结合。他认为,传统零售领域不高效的地方如供应链、运营、营销等确实都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往前推动,重要的是这个过程的推力和磨合转化的过程应当是由人主导,且自上而下。“比如说,做到实时把门店品类销售数据呈现意义非常大,但是现在很多店做不到,因为POS机由于安全机制不联网,需要每天上报。但是实现这个想法并不难,就是在POS机后面加个中台而已。”林捷举了个例子,“那为什么便利店和超市不用?难道是它们不需要吗?我觉得其实关键在于有了技术之后做零售的人能不能在理解和接受的基础上,真正把技术用在流程里。这点真的是太难了!线下零售的一些人的固执程度,可能只有做这行的才会知道。”由此,简24创始团队的线上线下经验成为了他们的自信来源。“技术是优势,但是类似的视觉技术在两年后会成为标配。所以技术很重要,但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林捷简单算了算,两三年内视觉技术成为标配后,那些后改造的传统便利店还需要至少一年时间才能把人和sku跟视觉无人管理系统磨合好。掐指一算,简24似乎至少领先了3年。软件的优势首先体现在了供应链管理方面,简24有自信做到不对供应商退货,也自信有一万种营销手法可以把临期商品卖出去。保质期还剩三分之一的商品被称为临期商品,预期在变质前卖不出去的商品一般会被提前退给供货商,再由供货商自行处理。由于简24承诺不退货,他们可以拿到相对更高的分润点数。“一瓶水要临期了,但肯定还能喝,我买一送一全送了都能送掉。我们的后台会针对记录里喜欢买水的顾客,或是最近浏览过水的,还有那些喜欢喝运动饮料的顾客等等做精准推送,不信送不掉,屡试不爽。”虽然商品送走了,但是带来了转化,优化了和供应链之间的流通,省了很多事儿。“如果管理层跟不上对新零售真正内涵的理解,负责实际操作的基层更加不会理解。”林捷说。做有温度的便利店2016年,中国便利店行业规模首度超过千亿,并在门店增速和销售规模上保持不低的增速,但渗透率仍仅为0.45%。相比之下,作为便利店发源地的日本则拥有一个渗透率为8.2%,行业规模高达6923亿元的高度成熟市场。在日本和台湾,与其说便利店是一个零售场所,不如说是一个一站式服务中心,它几乎能满足你的所有日常生活需求。在日本,便利店基本提供了从快递、邮政、干洗到影印、传真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几乎所有服务。仅仅是提供免费洗手间和店内ATM机就涵盖了范围极广的人群。事实上,单纯只为了购物进入便利店的顾客只占20%。作为比较,中国目前的便利店服务项目就显得单调得多。2015年,在平均毛利率分别为30%(日)和26%(中)的基础上,日本便利店单点单天的平均销售额为42032元,而中国是6002元。在林捷心里,简24就应该做成一个像日本那样有温度的便利店。一百平左右的空间里,简24将在初期划出二十几平的空间作为休闲空间,并考虑在未来逐步优化至40平左右。在设想中,简24会是一个有着客厅般体验的公共空间,顾客可以在这里自由休息或者会客。由于星巴克的盛行,咖啡会客文化已经基本流行开来。人们习惯了去咖啡店点两杯咖啡,然后坐下来闲聊或是讨论工作。简24想要塑造的场景是:会客或闲聊时,所有人都可以直接去货架上拿走现在需要的商品,直接回桌就能使用,不用像在星巴克一样重新排队、点餐、付款和等待,一切都如同在家一样自然。实际上,这家所谓的“无人便利店”可能依然“有人”。简24强调在C端零售链路上的无人,但会为这个刻意营造的“客厅”场景引入服务专员。这个服务专员会理货、会打扫、也会和人交流……林捷认为这样的“有人”是必要的,只有人和人交流才能产生真正的情感纽带。完全无人的便利店就像冰冷的机器,可能同样高效但永远不可能像日本便利店一样成为人们心里的第二个“家”。他判断,两三年内中国的便利店文化才会真正形成,那个时候人们对便利店的认知已经重构,不管是时尚潮人还是孤独患者都在便利店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2011年日本大地震期间,7-Eleven、全家、罗森三大便利店集团80%的东北地区分店在两周内恢复正常营业,为灾民提供卫生间、自来水以及生活必需供给。“即使震感已经缓和,但只要看不到7-Eleven的灯光像往常一样亮起,心中就还是会有隐隐的不安。”这或许就是商业的温度。“我们不追求高爆发。”外资便利店已经在一二线城市布局二十多年,新兴便利店的选址成为了挑战。由于本身的性质,便利店的选址相较于其他零售模式显得更为重要,想找到一个好地段的门面不是易事。既然如此,也干脆不去追求野蛮生长。考虑到门店选址依然是便利店的重中之重,简24选择了开放加盟模式,并称自己解决了加盟模式的最大弊端。由于商家素质和执行力良莠不齐且很难用经济门槛完全区分,加盟商户的个体行为导致的品牌形象受损一直是开放加盟连锁店的心病。简24鼓励使用无现金支付,初期也接受现金,但无现支付金会是绝对的大头。由于价格全平台同步并在app对顾客透明,一直到移动支付完成的零售全程都可以在线上解决,直接管住了便利店的“钱”。货品方面,全货架布置的摄像头也担当了纠察的重任。“如果一些已经临期、该拿来赠送或促销的商品还摆在货架上卖,我的摄像头识别后可以直接设置成不收费,让消费者白拿!”林捷笑道,“钱和货我都关注了,还怕加盟吗?”简24的首店将在这个月底在上海开业,目标是一年内开一百多家店。设想中,硬科技和柔管理会在不同城市打造有温度的空间,一起撞色,一起创造价值。在林捷心里,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大势所趋。
9月5日消息,今日,阿里巴巴零售通在天津智慧商店峰会上宣布,正式启动“一路向北”计划,将有超过千家零售小店实现升级。目前,天猫小店的“一路向北”计划已率先在天津、山东进行落地。此前,阿里巴巴零售通事业部总经理林小海曾表示,预计财年低天猫小店将突破一万家。这是继阿里无人便利、盒马鲜生之后,推出的又一基于新零售理念旨在更好服务数百万零售小店老板和消费者的落地项目。此外,林小海还表示,天猫小店还将接入阿里系的生态力量,如阿里健康、飞猪、农村淘宝、菜鸟驿站等,让天猫小店的功能更加多元化。阿里巴巴零售通事业部营销中心总监涂晓昱表示:“零售通将天猫小店选择在消费者住所附近100米―500米的范围。天猫小店会根据每个店铺辐射的顾客构成,结合淘系数据计算,什么样的商品最适合这家超市和社区。”资料显示,零售通是阿里巴巴针对线下零售小店推出的一个为城市社区零售店提供订货、物流、营销、增值服务等的互联网一站式进货平台,目前,零售通已经覆盖超过50万家零售小店。过去几个月,零售通每月环比增长超过50%,7月同比去年增长28倍。8月28日,零售通宣布,第一家天猫小店已在杭州正式运营。
办公室货架、无人便利店等新项目井喷之后,新零售的风口还在不断升级。36氪获悉,原大众点评COO吕广渝进军新零售,首款产品办公室货架——猩便利,获超亿元天使融资,是目前新零售领域天使融资规模最大的一家。猩便利的天使投资方为光速中国,原美团点评系高管以个人身份参投,包括原美团CEO王兴、原大众点评CEO张涛,大众点评CFO叶树蕻和美团副总裁王慧文。此外,原日本罗森资深副总裁晓村先生加入猩便利。创立不到三个月的猩便利,融资和高管团队十分豪华。与此同时,公司今天同时宣布与另一家新零售公司合并。即猩便利的无人值守便利架实际运营方——哦加哦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合并后新公司将统一使用“猩便利”品牌。猩便利商业模式由两部分构成,办公室无人货架和社区新型便利店。办公室货架一方面作为办公室场景的无人零售渠道,另一方面和社区新型便利店的数据打通,包括选品、物流和营销体系,共同构建猩便利的便利零售体系。其中办公室的选品目前主要包括零食,而根据猩便利在接受36氪采访时透露,便利店端的选品未来更可能是自营产品和网红产品等,供应链端由公司独立组建。按照官方的说法,猩便利将通过大数据营销系统,对多平台商品进行智能管理,从而引导商品供给,迎合用户需求。从而达到“无限逼近消费者内心需求”,在任何场景下实现智能化推送。目前,公司在运营上按照“日补货周上新”、“千架千面”的标准来执行,对办公室无人货架的运营要求相对较高。此外,猩便利也将自行构建后端的供应链体系。包括有食品流通资质和冷链的自有仓库,网络化管理和日补货的自营配送体系,并整合全国一级代理商,直通厂家。根据公司的数据,目前猩便利办公室无人货架已经覆盖包括阿里巴巴、携程、百度、中国移动、强生、中国平安等公司。在覆盖城市、点位占有率目前较为领先。
马云称2017年是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元年。2017年以来,阿里用零售通涉足便利店、用盒马和百联涉足超市、用银泰私有化涉足百货,用口碑玩本地生活,在整个线下零售业态中唯独还没有尝试购物中心MALL。近日,一起惠获悉,阿里正在建设第一家完全属于阿里的购物中心,新的购物中心名字叫做“moremall”“猫茂”。一起惠了解到,首家”猫茂“开在阿里巴巴杭州西溪园区,淘宝城三期,总面积4万平米,整体结构为5层,目前正在装修阶段,预计2018年4月正式对外营业。同时有知情人士告诉一起惠,“猫茂”具有以下几个特色:阿里独家操盘:上述知情人士告诉一起惠,“猫茂”目前筹建由阿里巴巴智慧建筑事业部操盘,而招商团队是由阿里自己组建的团队。另有业内人士告诉一起惠,该项目最初的运营团队确定的是南京水游城的运营方鹏欣,后来才改成阿里自己的招商团队,目前鹏欣仍留有一小部分团队协助。不过,有知情人士透露了实情,他说,目前鹏欣已经和阿里解约,有一部分人从鹏欣离职后,阿里录用。新零售技术落地:“猫茂”将会植入一系列阿里推出的新零售技术。一起惠了解到,6月17日,天猫在杭州嘉里中心和城西银泰城开设了“新零售体验馆”,批量展示了AR天眼、未来试妆镜、虚拟试衣间等一系列技术驱动的新零售产品。当时,天猫营销平台事业部总经理刘博表示,这只是一个开端,很多东西并未成熟,天猫的目标就是将这些技术常态化,让线上线下的链接更顺畅。该知情人士表示,这里很多相关技术已经成熟,“猫茂”将会让这些技术正式大规模商用,同时天猫的一些玩法也会落地。淘品牌与传统品牌共存:淘品牌依托淘宝天猫而起,随着互联网流量触顶纷纷寻求线下机会。据该知情人士介绍,在品牌上,“猫茂”将会引进一批淘品牌,同时也会有很多有影响力的传统品牌。事实上,今年阿里与众多品牌达成新零售方面的意向,如8月30日,天猫宣布与海澜之家正式达成新零售战略合作。未来,海澜之家线下5000多家门店将与天猫深度融合,成为新零售“智慧门店”。盒马鲜生旗舰店:“猫茂”的主力店将引入阿里新零售急先锋盒马鲜生。同时一起惠了解到,这家店将是盒马在杭州的旗舰店。正如之前一起惠所报道的,盒马鲜生今年下半年进驻杭州,第一家店将于近期在拱墅区开业,目前已经开始了人员招聘,配送骑手培训工作。太平洋影城:该知情人士介绍,在电影院等娱乐业态方面,“猫茂”将引入峨眉电影制片场旗下的太平洋影城。随着“猫茂”的建成落地,阿里完成线下便利店、超市、百货、购物中心等主要业态的样本建设工作。而今年7月份,阿里巴巴宣布成立“五新执行委员会”,成内部组织构架向新零售方向的调整。那么,阿里在新零售方向基本完成理论和框架建设,在今后的3-5年,将是新零售的大规模试验和扩张期。那么,阿里的第一个购物中心“猫茂”开业后到底怎么样,是否能让我们耳目一新,一起惠将会持续关注报道。
新生事物的成长总是伴随着质疑声。至今没有一个官方准确版本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的社交电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跑在前面的玩家似乎很难被人看懂,也少不了许多的争议。就在参加“2017亿邦社交电商峰会”之前,云集微店(以下简称云集)刚刚经历了一场风浪,微信公众号被封、一些媒体为其扣上“涉嫌传销”的帽子。不过,云集官方并未对此作出过多解释,其创始人兼CEO肖尚略在本次峰会的演讲以及与小编的对话中,也显得颇为淡然和笃定。“把自己做好就可以了,没必要去回应这些口水。你在做一个创新的事儿,因为你创新,你才有机会,但你凭什么要让所有人都有这样的认知呢?”肖尚略解释道。在他看来,未来社交场景下商品流通方式将被重构,这件事势不可挡,但现阶段并不能被所有人消化很正常,而云集也不渴望所有人的理解。看得见的趋势——云集的机会以往,线上线下零售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关系,大家高喊“消灭低效零售渠道”的口号。但今天,线上企业的流量获取、用户复购也遇到问题,于是他们开始与线下融合,转变成帮助传统零售改造升级的思路,各种新零售模式相继出现。但这可能并不是新零售的全部,甚至不代表新零售。肖尚略指出,第一个渠道——线下零售,是一种中度垄断,用几千条商业街、几万个百货商场来连接品牌供给和消费者需求,是分布式商业地产。第二个渠道——电商,是一种重度垄断,因为电商Top10就等于原来线下那些商业街,它在连接品牌方的供给和消费者的需求时是中心化的。但是,在今天新的消费场景下,零售市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三个变化:第一,个体商业力量的崛起。在移动互联网当下,90%的信息供给来自于个体,不到10%来自中小企业,不到1%来自规模性企业。规模性企业的更新频率和时效跟中小企业比、跟个人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生产信息主体的变革所带来的正是经济商业的变革——经济单位变小,个体商业力量崛起。第二,共享经济的诞生。如果互联网三个阶段说是叫做在线、互动和重新协作的话,今天的互联网就是在重新协作这个阶段。“很多这样的典型企业,Airbnb自己没有一个房间却可以调动全球几百万的房间;滴滴没有一辆自己的车却可以调动数百万辆车、数百万驾驶员。因为大家都在云上面协同。”第三,消费的升级。媒体碎片化或者自媒体崛起以后,信息的获得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消费的需求也会越来越个性化。“你可以想一下,十年前我们穿的用的东西的品牌集中度是怎样的,今天我们穿的东西的品牌集中度又是怎样的。这一些都代表着海量供给以及个性化需求的出现。”(云集创始人兼CEO肖尚略)“要满足海量供给与个性化需求之间的链接,解决方案既不是线下的中度垄断连接,也不能靠线上的重度垄断连接,而是要毛细血管一样的连接。所以,我认为新的个人零售会成为第三种渠道。”肖尚略谈道。“未来可能是一千万个在各自细分领域有影响力的人来卖东西,他们的个体影响力变成了供给和需求的连接。”肖尚略解释称。就好比罗振宇靠个体影响力变成了图书的媒介和渠道,变成了连接器。但罗振宇这种大IP毕竟是少数,只拥有几百或者几千粉丝的人才是大多数,而他们不可能像逻辑思维那样商业化。“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平台找到一千个拥有5000粉丝的人,那它就有500万粉丝了,并且还是互动的。云集要做的就是这样一个把一千个个体影响力聚合起来的平台。”肖尚略直言,“拥有5000粉丝的这些个体,他们原来是没有连接价值的,但有了云端的资源共享后,他们就有了连接价值,而他们背后的企业会比传统电商更好,因为它是极具规模性效应的。”激活个体商业潜能——成为百亿级电商的秘密过去的平台更多是在做资源聚合,而没有实现资源共享。比如,在传统电商平台上,很多企业开旗舰店、专卖店,客服、仓库、摄影师、美工都是自己的,都是一个个资源孤岛。但在新的零售环境下,这些资源都可以变成共享云端的生产要素。云集作为一个平台,承载了三个利益主体:品牌商、店主、消费者。从品牌到终端消费者中间只有一个分销环节——店主,实现最短流程,相当于云集为品牌商提供了“渠道+媒介+代理”的解决方案。而从店主到消费者,云集为其提供包括商品、内容、客服、IT系统、培训在内的后端支撑。“云集提供的是整个零售的协作网络,我们通过资源的整合为店主(也就是小b)提供一整套零售解决方案,而不是一个生产要素。”据肖尚略介绍。在这套解决方案里,商品、内容、客服、IT系统、培训全部云化了。店主不需要囤货、不需要建仓库、不需要自己对接快递、不需要组织客服团队、不需要自建IT系统,在供应链端的投入接近于零。他们要做的就是从云集的商品库里挑选商品添加到自己的虚拟店铺中,然后分享商品、培养自己的买家。“产品本身没有差异,但每个店主展现的内容以及跟消费者的沟通表达是有差异的。这种沟通还是千人千面的,我影响一部分人,你也影响一部分人,如果有一千种表达方式,那它对用户的渗透和覆盖就大了很多。”肖尚略谈道:“从今天我们所处的阶段来说,所有东西都可以数字化,音乐数字化、图书数字化、钱也数字化了,那我们的供应链以及各项服务也可以被数字化共享。你在云端开了店以后,你就相当于是拥有了几千万上亿的库存。”反过来,这些店主也为云集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对于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来说,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用户从哪里来。如果今天还向过往的那些公司一样去投分众、去投BAT、去投中心化的电视媒体,你会发现这就是一条不归路。但如果商品的销售可以社会化就完全不同了。每一个店主都能影响他身边的一群人,他们组成了巨大的精准流量。”(云集的7朵“共享云”图示)按照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的分析,云集是一种典型的S2b2C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S和小b共同服务C,小b服务C离不开S平台提供的种种支持,S也需要通过小b来服务C。云集整合制造商资源,同时集成一张大的服务网络,从后端全方位赋能小店主,鼓励他们通过社交媒体服务于消费者。据了解,云集有一个100多人的买手团队,在全网、全球范围内精选适合中国市场的家庭消费类高频刚需产品,上架到商品库。目前,其总共有3000多SKU,品类足够宽,但每个细分品类的品牌很少,每个季度会被淘汰20%不畅销商品,每个月有上亿的库存可共享给店主。内容方面,也就是商品的信息表达(包括文案、图片、视频等),云集全部提供现成材料,既有云集员工编辑的,也有其他老店主提供的,店主也可以根据自身使用体验自己创作营销内容。此外,云集还整合了客服云、物流云、IT系统云等,彼此协作,按需提供给店主。“通过两年时间我们证明了这一个探索的价值。我们用两年时间从一个月只五六十万销售规模,做到今天一个月将近八九个亿的销售规模。不出意外,两年半可以达到百亿级销售规模。”肖尚略表示。社交电商与就业——云集抓什么人群?截止到目前,云集大概有210万店主。“我们的店主大部分都是女性,是在就业市场受歧视的孕龄或育龄女性。”肖尚略向小编谈到,“今天的就业市场对女性来说是不公平的。社会的发展让我们看到,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都挤压出来大量就业人口,但新的就业岗位又没有及时产生,而且女性在就业方面受到排挤、歧视的现实一直存在。所以,她们非常需要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二战的时候,美国的男性都去打仗了,女性留下来做生产,等仗打完之后,男性都回来了,女性就下岗了,又回到家庭,但她们又不甘于这样。所以,当时美国的直销行业快速发展起来。这和今天我们的情况是一样的,比如微商、社交电商,都是给女性创造的就业机会,她们可以在这里有所作为。”解放女性、重塑女性社会价值——云集用这个口号快速吸引、培养了一大批店主,而这些店主不仅是云集的客户,也是云集狂热的粉丝。“2017亿邦社交电商峰会”上发生的一幕可以说明这一点:轮到肖尚略上台演讲时,一群坐在观众席的女粉丝突然起身呐喊、拍照,还有人送上鲜花,等他结束演讲离场时,这群粉丝前簇后拥地跟着离场,并在场外排队与之合影留念。你不难发现这群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女性,她们身上流露出的热情和活力,以及她们相互之间的亲密。据悉,年轻家庭主妇是云集的主力用户人群。一方面因为她们是家庭消费的决策者,是家庭消费的入口,另一方面是因为她们大都困于家庭,渴望社交、渴望重塑人生价值,因此天生具备了社交电商基因。从地区分布来看,目前云集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约50%,而其在三四五线城市的用户渗透率也高于传统电商。“我们去年有100万店主,今年到现在是210万,它会像滚雪球一样,但也是一个我们认为比较可控的发展速度。”肖尚略指出,云集的店主除了来自自己销售部门的市场推广外,主要还是靠老店主推荐新店主。“就像你玩的王者荣耀一样,它的用户也是靠一个推荐一个的方式来的。这就是社会化的力量,是一个用户带动一个用户的效果。这对我们来说是最有效的方式,而且是最低成本的方式。”据介绍,云集店主每推荐一个新店主,奖励是店主资格延期3个月以及40元购物优惠券,而如果他推荐的这个店主卖了商品或者又推荐了一个新店主,都不再与他有利益关系。因此,店主的盈利来源主要是商品交易提成,每卖出一件商品大概有10-15个点的利润空间。“她们就像是豆瓣上或者淘宝、天猫上喜欢写商品评价的人,一方面追求自己购物省钱,另一方面也乐于给身边朋友推荐好物。”肖尚略强调。“其实,她们大部分不具备专业的销售能力,但不代表她不能够做,她可以当做一份爱好或兼职。我们让她有事儿干,干完还能得到一些物质上的奖励和精神上的满足感。何乐而不为呢?”据了解,云集店主主要通过微信、微博、陌陌、游戏平台等线上渠道以及线下聚会场景分享商品,他的朋友购买商品是跳转到云集的H5页面或者在云集App上完成交易。这样就相当于云集掌握着整个交易闭环,可以保证商品品质以及所有售后服务的规范性。风险与争议——要在天亮之前跑出来2015年下半年,云集被认为部分推广形式与《禁止传销条例》冲突,但因存有争议,杭州市滨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其2015年行为的处罚罚单直到2017年六七月份才正式下发,金额为958万元。而实际上,早在2016年2月,云集已在有关部门和法学人士的帮助下,就对地推中有争议的部分进行了整改,已由三级分销变为一级分销。对于很多人质疑云集店主推荐店主的模式有“走偏”的可能(比如不卖货而专门去招募新店主),肖尚略回应道:“我们的激励政策是推荐一个新店主奖励3个月的平台免费使用权和40块钱购物代金券而已。在这种体系下,店主自己会衡量的。退一万步,他如果就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专门招募店主而不是卖货的,那他对谁带来坏处了吗?”肖尚略坦承,事实上,云集最具争议的地方,还不在于老店主推荐新店主的模式,而在于其针对店主的培训机制。店主基本上都不是专业销售人员出身,关于商品、关于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必不可少,但遍及全国各地的店主该怎么来培训?云集的逻辑是把一些非常有经验、做得较为成功的店主变成云集的兼职员工,让他们来培训新店主,并按效果享受一定的奖励。肖尚略介绍称:“我们采用竞聘制,那些具备销售能力、达到一定销售额度、对社交零售行业有很好认知、有社群管理能力的老店主跟我们签劳动合同,变成兼职员工。我们根据劳动成果来给他发工资。也就是说,看他服务了多少新店主、培训了多少人,我们给他固定的培训费,然后他维护社群、做售前售后支持这部分客服工作按效果计费,即他培训的店主赚钱了,他可以拿到奖励。”不过,在其看来,监管部门认为云集所做的是合法、合情合理的才最重要的。商务部电子商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向东就曾指出,社交电商是电商发展的一种趋势,要从社会功能上认定它的价值,目前它的爆发增长带来了监管的复杂性,传销也混入其中,但监管和打击要抓住“欺诈”实质,而不是多级代理的形式。“所以,你判断一个商业模式是否是传销要看它的利益相关方有没有欺诈行为,它是不是把不值钱或者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卖高价获取非法收益、扰乱经济秩序,它有没有涉及到类似人身控制等危害社会稳定的东西。”肖尚略指出,从云集实际产生的电子商务零售额、物流发货件数、商品客单价、平台的税收贡献来看,云集提高了商品流通的效率,创造了真实的社会价值。云集所有利益相关方(品牌商/厂商、店主、消费者、平台)没有任何商业欺诈行为,也没有危害社会稳定,反而是带来了一定的就业。这才是根本。“如果不看这些这些实质就判断这是一家违法的公司,岂不是很荒唐可笑?这是把对社会上一些不好的印象投射到了一个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东西上去。”肖尚略直言,云集遭遇的网络“口水”正是一种社会情绪的表现。不过,这些“口水”似乎并没有给云集带来什么阻碍。召开店主动员大会备战双十一、参加各种电商峰会、继续每月一度的石榴节大促——经历了一系列风波之后,云集一切工作正常进行,而继续增长的销售额更是最硬气的回应。“外界看来,我这家企业正处于漩涡当中,但实际上我是很笃定和坦然的。它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人的认知还没跟上,或者因为一些刚发生的恶性事件而把我们联想进去。但如果所有人的认知都跟上了,我们也就不用创业了。”在肖尚略眼中,今天社交电商所引起的争议,就好比当年大众不能接受哥白尼的“日心说”、早期的市场经济被视作投机倒把一样。“这是时代认知造成的。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理解你、看懂你,那时天已经亮了。”
8月28日,阿里巴巴旗下零售通宣布,第一家专心服务社区的”天猫小店”(天猫·维军超市)已在杭州正式运营。门店位于杭州市西溪路418号,此前是一家大学校园区的小卖部。8月22日,阿里巴巴CEO张勇宣布,阿里零售通将在一年内服务100万家线下便利店,财年内““天猫小店””突破一万家。“让数字技术绝不仅止于销售,也不仅止于消费者侧,而是走向整个产业链条,走向供给侧,为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服务。“张勇说。什么是”天猫小店”?”天猫小店”项目是阿里巴巴零售通在新零售战略的基础上,为广大零售小店定制的「天猫」品牌合作计划。通过授权天猫品牌、门店个性改造、丰富商品结构、专业增值服务、智能门店管理等能力全面赋能小店。详细介绍可参见《阿里爆改老旧小超市,这样的天猫小店年内会有一万家!》。那么,如果你是一个家庭便利店主,需要满足哪些要求才能申请加入”天猫小店”计划呢?又需要投入些什么呢?零售渠道观察在此综合了各方面信息,为你带来最全资料。一、“天猫小店”有哪些申请条件?●经营资质:持有营业执照和经营类目所需的相关经营许可证(食品、烟酒和卫生许可证等)。●店铺要求:自带面积50平方米以上小店,门店自有产权或剩余租赁期限一年以上。“天猫小店”不是简单的加盟,而是品牌授权计划。天猫会对其进行位置、客流、品质等各方面的资质考核,通过后才能进入这个计划。●正品保证:承诺店内所有商品无假货。如有违反,愿意承担因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系统接入:同意使用并接入智能门店管理系统。林小海:“我们并不只是挂一个牌子,因为挂一个牌子就是一个广告,这个品牌的背书背后是希望给到小店给它提供更合适它周边消费者商品的结构,希望改变它商品结构,帮助这个小店做到信息化。”●超级会员:加入零售通超级会员,获得”天猫小店”报名资格一年缴纳3999元成为阿里巴巴超级会员,可获得总值7799元的云POS机和全年最高4800元的满返红包,有机会获得阿里巴巴旗下知名品牌授权的优先权。二、加入”天猫小店”需要哪些投入?●签约后每月在零售通平台实物采购金额超过1万元1万元基本上可以满足微型店一个月的备货需求,当然,也基本断绝了微型店的其他进货渠道。●缴纳1万元保证金这个没话说●自行承担店招等店铺改造费用据了解,一家传统便利店的加盟费是30至60万元,而零售通想把改造成本控制在传统便利店加盟费的11%,即3至6万元。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零售通事业部总经理林小海表示:“这笔费用主要不在店内的装修,而在小店的信息化系统,提升小店的供应体系运转效率”。●在门店首选位置提供一组专属货架,用于”天猫小店”指定商品经营。三、加入”天猫小店”能带来什么?●天猫品牌授权在保留小店名称的基础上,从店招、店内装修到助销物料加入天猫元素。基本上,就是帮你增加陌生客源的信任感,同时可以给“天猫小店”品牌刷存在感。●天猫货架入驻天猫线上爆款、天猫国际热销进口商品、农村淘宝「淘乡甜」精选农产品等优质、畅销商品将登上天猫货架。专属供应链渠道供货,帮你摆脱进货选货难问题,吸引到更多顾客,改善小店毛利空间。用你的空间,做马云的生意。不过,能赚到钱就是好事。●4800元超级红包小店进货每满5000元即可获得100元红包,全年最高可获4800元进货红包。红包还能与零售通平台同期红包和优惠叠加使用,让你能边进货边赚钱。这似乎是零售通超级会员的福利,但是成为超级会员是”天猫小店”的报名条件,所以……●店内环境改造为小店量身定制门店装修方案,将店内环境改造得整洁高级,让顾客更爱逛、更想买。漏说了一句:别忘了自己出钱装修。●专业经营指导行业资深专家将为小店运营提供专业指导,进货怎么选、货品怎么摆、货架怎么放,专家出谋划策,让生意更轻松。●智能设备、线上流量及各类营销活动的优先支持“天猫小店”可享受手淘等线上引流资源,同时可以优先获得智能设备及相关配件、优先参与品牌商营销活动等合作。主要是云POS,还是零售通超级会员就提供的福利。云POS优势:背靠零售通,坐拥5000万件商品的商品库,品类齐全;雇佣店员看店时,店主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查看小店经营情况;边销售边建档、会员管理和店铺运营一机掌控。四、“天猫小店”装修有哪些可选套餐?零售通为小店提供了多个改造升级套餐,小店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A套餐:全店装修,每平米成本约800元装修范围包括:店招与袖招、收银区、天猫货架、休闲区、天花板和地板翻新等全店装修。B套餐:局部重点改造,挂牌和收银区,预计投入2-4万元装修范围包括:店招与袖招、收银区。C套餐:天猫店招挂牌,预计投入8千元-2万元(依招牌材质而定)。装修范围:店招与袖招。
要说全球生鲜电商、在线超市的成功典范,恐怕很难不让人想到Ocado。从2002年运营至今,它不仅早已扭亏为盈摆脱了大多生鲜电商的厄运,还在智能化、新技术方面远远甩开了很多同行(比如机器人手臂挑选水果、自动驾驶送货卡车等),成为众多生鲜电商膜拜、效仿的对象。日前,Ocado又成了第一家专门针对亚马逊智能语音控制系统Alexa推出语音购物App的英国在线超市。据悉,Ocado的AmazonAlexa定制款语音购物App,可以让拥有亚马逊账户的用户通过语音添加商品至购物车、追踪订单等,同时还可以帮助消费者寻找应季食物并向其推荐相应的食谱。目前,这个声控应用已经添加到了Ocado的各个购物渠道,包括iOS版移动应用、watchOS应用、安卓版移动应用以及Ocado的购物网站。“超市品类的购物体验必须要快速、简单、方便。使用声音识别技术后,我们的App可以让消费者不动一根手指头便能把自己想买的东西添加到购物车。”Ocado上午总监LawrenceHene谈道。“现在,消费者对便捷购物方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了,很高兴我们能成为英国第一家使用语音购物技术的在线超市。你只需要告诉Alexa你要买什么,它就可以帮你完成。”据悉,Ocado是英国最大的线上食品杂货零售商,一直被视作该领域可以与亚马逊相抗衡的一家电商。有消息称,前不久亚马逊宣布以137亿美元的高价收购全食超市(WholeFoods)后,美国多家超市集团都在打探Ocado的相关动向,并寻求与之达成合作。根据公开资料,Ocado由三位前高盛银行家于2000年创立,总部设在英国赫特福德郡的哈特菲尔德,2002年1月正式商业运营,2010年7月21日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旗下品牌有Ocado线上商城、Ocado智能平台、Sizzle厨房用品网站yijiFetch宠物用品网站等。据市场研究机构KantarWorldpanel的数据,在英国市场,在线杂货购物量约占整个杂货交易市场的7.6%左右,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了10%以上,而Ocado在该市场的份额约为1.3%左右。Ocado最大的特色是依靠“供货商——运营中心(CFC,CustomerFulfillmentCentre)——前置仓——顾客”的配送链条来进行集中储存、捡装和配送,以保证货品的准时达到率和精准率,其竞争对手包括FreshDirect、AmazonFresh等。其中,AmazonFresh已先Ocado一步向用户提供了语音购物的体验。在智能化方面,Ocado一直是行业里的佼佼者。除了目前新推出的语音购物功能之外,上个月它还测试了无人车送货技术,而其后端操作的智能化水平也是没有几个同行能做到的。据悉,Ocado仓配物流系统的核心就是智能分拣中心和物流体系。比如,Ocado物流中心使用了自动存储解决方案,包括几十个机器人帮助实现高效的自动化作业;仓库能支持2万多个品项的存储,并完成高精准的分拣流程;物流车辆按照单独的箱体排列,分别对应不同的冷藏温度,适用不同生鲜食品的储藏需求。听惯了国内大热的“新零售”“无人便利店”“智能商业”概念,你是不是觉得Ocado的这一切听起来有点与之不谋和而之意呢?只不过,Ocado似乎更注重用技术革新而不是商业模式转变来推动业务发展。其智能仓储物流早在几年前就已实现,无人车送货项目也已公开表示将在2021年前投入使用并在十年内向全球推广。现在,Ocado又开始涉足语音购物,有没有让你看到一些新的趋势呢?
这边在杭州办“零售通”大会,那边就是一连串刷屏的天猫小店demo宣传。再加上前两天卫哲“我为什么不看好无人便利店”以及曾鸣教授“S2b2c”的前哨,明眼人基本上可以判断出来,这是阿里巴巴新零售战略的延伸,也是通往未来智能商业方向的关键连接点。天猫小店,可以说是阿里巴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一步好棋。似乎所有人都看到了阿里巴巴和京东通过百万便利店的方式,决议杀入线下的决心,但似乎没有人注意到阿里巴巴还留了一手,就是钉钉。钉钉显然已经不是社交软件,也不是普通的办公OA,而是一个打破公司墙壁的终极在线协作工具,即曾鸣所强调的S2b的本质——社会化在线协作平台。当然,所有的串联都是有并联衍生的。和微信在腾讯的境遇相似,一个在阿里内部孵化而一度被边缘化的产品,能够成长为今天的规模,除了坚忍不拔,其可塑性也决定了其没有通常意义所理解的“人设”概念。钉钉的演变也更符合阿里一直强调的“拥抱变化”。从传统电商业务向新零售倾斜的今日,毒眼认为,钉钉所扮演的角色远大于天猫小店的横空出世。天猫小店其背后是阿里链接供应商和渠道商的决心。这其中除了老对手京东,也包括掌合天下、中商惠民等一些B2B平台参与其中。大家都抱有一种想法,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重塑整个大流通。此前就曾阐述过全时便利店B2B平台全时汇是如何兵败一招的。大流通的环节对于下游采购而言,在标品为主的快消品领域中,价格敏感是十分难搞的一件事。特别是小本经营的商家,对经营成本还是非常看重。因此,如果价格不是十分有杀手锏,通过互联网化的方式去采购的必要性就没有这么强。因此,平台补贴基本上是这个阶段要做的事情。说道烧钱补贴,谁也不是巨头的对手。就算有风投给你十几个亿去烧,可能也是一时燃眉之急。夫妻店的老板老板娘是势力的,他们没有理由使用在线化的工具,何谈让大流通的数字化?又何谈有一天还要来个人脸识别、人工智能这么不接地气的“噱头”?也就意味着商品的在线化并不得以解决真正的流通效率问题。这也是过去零售通也好、新通路也好,以及其他那些数字化线下门店的项目都没有得到很好爆发的原因。不过,这次阿里巴巴想了一个更好的招数,就是前面说到的钉钉。目前大多数公司只把钉钉理解成为一个打卡工具。殊不知,钉钉在很早之前就上线了“天猫企业采购”。这个看上去只是一个2B的企业级采购需求的产品,在毒眼看来实际已经为打通上下游之间,玩转S2B2C做好准备。向内看,钉钉在帮助企业自身提升管理效率,向外看,钉钉正在连接无数企业,更重要的是,钉钉在连接企业的人与人。卫哲曾经说过,B2B的本质不是企业对企业,而是人对人。而卫哲最新又提到了“四个在线化”,第一步就是员工的在线化。这是卫哲眼光过人之处。对于大企业来说,员工就是从老板到高中基层的每一个人。对于夫妻店来说,员工就是夫妻俩。决定采购权本身的还是夫妻,他们势利也好,务实也罢,终归搞定生意的背后是搞定经营者,甚至是经营决策者本身。小店的好处是决策者就是经营者,也是员工,扁平化到机制,非常容易管理。这也决定了其人的在线化(数字化)比SKU的在线化更切合实际。按照卫哲的说法就是:“想象一下开一个线下传统店,开门后里面不能没有店小二,第一个应该到的是店小二,店小二来了以后店里面不能空空荡荡,要把商品放进去,然后再人走进去,然后再进行管理。传统零售四个到位的次序也是员工到位,商品到位,客户到位,管理到位。只不过今天你再去想象一下拥抱互联网,要去改造自己成为新零售,就把四个到位变成四个在线。”再来关联曾鸣教授的S2b2c,很多人很多阐释。这个念头概念满天飞,毒眼不做一一过滤,只讲自己的理解:S2b的核心是去中心化,连接一起生产力和生产要素。说的具化一点。未来商业生态应该是绝对开放,而不是今天的相对开放。试想,哪家电商公司没有几个牛逼的设计师,这些人有独到的审美和快速的成稿能力,年薪几十万几百万。为什么不能把这些设计师的能力开放出来,面向全业界?同理,哪家公司没有自建仓库,为什么不能把这些仓库的冗余释放出来?哪家公司不养着几个做新媒体业务的做内容营销,为什么不能把他们共享给其他公司?云设计、云仓库、云供应链、云客服……也就是说,未来的个人和机构都不在只服务于自身的产业链条本身,而是开放协作,跨界连通。每个个体都不只是为原有的公司服务,也不再向上级和老板汇报,他本身就是一个机构,也是一个连接点。他所需要做的就是解放生产力,放大自己的能力,贡献更大的价值。公司这层墙壁被打破之后,公司也就被重构。整个商业生态会重新自有组合,形成一个社会化协作的在线化生态。而在这个过程中,员工在线显然是第一位的。扯回来,当有了夫妻店的老板和老板娘在线使用采购工具,而另一端则是供货商源源不断的发促销,整个产业链才能真正的在互联网上跑起来。至于说仓储物流客服这些,统统由更具有协作能力的第三方来提供专业服务,或者像中央厨房一样提供高度标准化的服务,让店主可以拿来即用,用完就赚到钱。钉钉在这一点上,已经悄无声息的在布局。只是今天的钉钉还是在企业端,更多的使用人群是白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楼下小卖部颜值犹在的阿姨也“钉”了你一下,请不要受宠若惊,她不是约你跳广场舞,而是开始拿你当做一个客户了。这就是商业社会的社交。而未来,智能商业的社会,在大数据的驱动下,说不定,阿姨还没来及念挂,智能终端就已经提醒你,该去店里看看阿姨,给她送货了——如果你真的是去送货的话。
把“无人经济”玩得出神入化的,阿里巴巴算是一个。从无人超市“淘咖啡”的亮相到天猫汽车自动贩卖机概念的出炉,阿里巴巴一面做着各种无人零售生意,一面不忘强调“阿里巴巴不冲击任何行业,但必须分享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而这份探索和思考,显然又不仅仅局限于无人经济。相较于“有人”“无人”,阿里巴巴始终更在意的是“尝试新物种,重新定义新零售下的零售场景”。比如,盒马鲜生,就是又一个要发力探索的典型。以北京市场为例,虽然盒马鲜生已经开出了2家门店,但位于十里堡的首店至今依然热度难退。据新金融观察记者现场体验,周三中午11:00到店,海鲜区已经堆了不少消费者,11:30完成选购并称重打签后,进入领号排队环节,排到的32号意味着要等待60—90分钟才可进入下一步的付费及加工环节,而从付费、加工到取餐,之间仍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从选购到取餐,用时超过两个小时。据一位“熟客”向新金融观察记者介绍,这已经算快了:“刚开业的时候,尤其到周末,人满为患,等三个小时都不足为奇。感觉大多数人都是冲着海鲜区来的。”这正是盒马鲜生的主打特色之一。不同于其他卖场,盒马鲜生主打海鲜产品,并可以直接在店内加工、即食。超过1万平方米的卖场内,有一半面积用于餐饮服务,传统的快消类产品占据的只是非黄金位置。“盒马鲜生其实是一个‘四不像’的业态,它既不是超市,也不是便利店,同时更不是餐饮店或菜市场。”在盒马鲜生创始人侯毅的解读里,对于盒马鲜生最准确的定位是数据和技术驱动的新零售平台。而这个新零售平台,在经过约两年时间的“闷声苦干”后,“商业模式已基本成熟”。根据华泰证券(20.770,1.13,5.75%)研报显示,位于上海金桥的盒马鲜生全国第一店,2016年全年营业额约2.5亿元,坪效约5.6万元,远高于同业平均水平(1.5万元)。而侯毅此前也曾公开表示,现有13家门店中有一半已经盈利。此外,据侯毅透露,盒马鲜生的用户黏性和线上转化效率同样出色:平均店铺线上订单占比超过50%,营业长达半年的店铺则可以达到70%,线上商品转化率高达35%。或许正是不俗的表现,引来了各方人士的到访。除了自己的“大家长”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星巴克董事会执行主席霍华德·舒尔茨也成为了盒马鲜生的捧场者。这些无疑更助推了盒马鲜生这个新零售“网红”的人气。生鲜电商中的“异类”势头大好,乘胜追击。从2016年1月的第一家店算起,目前的13家门店里,平均不到一个半月便开出一家。其中,在刚刚过去的7月,盒马鲜生位于北京、上海的3家门店同时正式营业。再算上已在筹备当中、预计于9月开业的贵阳门店、深圳门店,以及今年年底前有望开出的2家位于杭州的门店,毫无疑问,到今年下半年,盒马鲜生已然提速。侯毅曾直言,随着上海金桥店实现盈利,公司将步入“舍命狂奔”的阶段,未来有望在直辖市、省会城市等一线城市开设2000家直营或合资店。显然,扩张的计划还在继续。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这毕竟是一个“烧钱”的营生。一方面,盒马鲜生的前期投入成本颇高,单店开店成本在几千万元不等;另一方面,据一位了解盒马鲜生内部运作的人士向新金融观察记者透露:“损耗巨大。”“外人看到的是多红火、多热闹,但其实包括前期被‘朝阳群众’举报导致延迟开业好几个月,包括现在外界开始注意到的一些什么排队问题、支付问题,很多事都不是外人看到的、想象的这么简单。”在该知情人士看来,站在更长的时间维度和更广的空间维度,盒马鲜生眼下依旧还只能算是在探索阶段,“能不能持续地这么受追捧,尤其在越来越多的同类竞品都进来后,是需要再看一下的。”对此,中信建投证券也在报告中指出,现在被认为新零售的业态还只是市场和行业巨头探索的一个过程,它可能会失败。对于投资者而言,要充分理解巨头行为背后的逻辑,但不应迷信巨头的选择。事实上,残酷的竞争已经开始。永辉的超级物种、美团的掌鱼生鲜、百联的RISO、高鑫零售的大润发优鲜……虽然形式上各有差别,但理念上颇为相似。如果再算上早期的生鲜电商玩家,行业竞争不可谓不激烈。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整体交易额约913亿元,同比增长80%,预计2017年整体市场规模可达1500亿元。但另据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于去年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只有1%实现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则是巨额亏损。这意味着,“钱景”虽在前,但能否抵达实则未知。对于新事物,诚然需要勇敢尝试,但同样也需要等待、探索甚至反复试错。
在2个小时的对话过程中,这家水果B2B“果然优”的创始人金飞提到的最多的就是“优质”两个字。关于生鲜、水果电商,甚至延伸到电商的其他品类,金飞都认为核心是商品的品质问题。果然优创始人、CEO金飞据小编了解,目前,平台已经达到盈亏平衡点,而这一点也让金飞认为果然优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自己的商业模式。2015年,果然优拿到了雷军旗下顺为资本的10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投资,2017年初,其对外宣布获得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厚实资本。果然优与雷军的小米似乎有某种相似性,都认为消费升级是我国现阶段消费状况的“主旋律”。恰如雷军所说,“消费升级不是产品越来越贵,而是同样的价钱能买到更好的产品。未来,从电商升级到新零售之后,线下销售同样的产品,也应该是电商一样的价格。”消费升级的正确打开方式,进口水果要铺向二、三线城市据小编了解,目前,果然优的进口水果比例占到平台70%以上,国产水果约占30%。果然优在这个领域的特点与大部分水果B2B均有一定的区别,如果乐乐、易买果(被美菜收购)等。而本来生活的B2B业务本来果坊与其有相似之处。果然优创始人、CEO金飞认为,在进口水果领域,上游有比较稳定的供应链,但是下游的小b却很难获得。“这个领域是典型的上、下两端信息不对称,环节很多,上游集中、下游分散。所有的特点都指向,B2B模式非常符合这个领域。”在海鲜B2B领域,极鲜网方面也认为,处于食品安全的考虑以及尝鲜等各类型的餐饮需求,跨境海鲜是消费者更为理想的选择。据小编了解,极鲜网在2016年获得阿里系基金湖畔山南和联想系君联资本的亿元级A轮投资。“进口水果在一线城市已经有比较完善的供应链了,从我们的数据上看,二、三线城市对于消费升级的需求更加旺盛,我们也将目标用户放在了二、三线城市。”金飞如是说道。“现在已经有很多品牌,包括部分进口品牌,看到我们的能力,然后开始找我们合作,希望我们帮他们把货铺下去。也就是说,果然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渠道能力。”小编根据果然优方面给出的数据了解到,目前,果然优拥有36个品类中的2500个单品,配送范围覆盖全国25个省、126个城市,其中湖南、广州、江西、广西、福建、湖北、河南、四川、重庆9个省市占总营收的80%,合作商家8000多个。赋能小b,品质才是第一要义?“广州的水果批发市场有一定优势,是亚洲最大的进口水果市场,占了中国70%-80%的份额。果然优应该抓住这个地缘优势。”果然优创始人、CEO金飞介绍称。亿邦动力通过其他创始人了解到,江南水果市场确实是我国最大的进口水果市场,通过该水果市场,将水果分销至全国各地。金飞表示,很多小品类可以说,果然优买完之后,全中国的大流通市场就没有货了。我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提高夫妻老婆店的竞争力,“让果然优服务的夫妻老婆店拥有和那些有职业店长、有品牌直营的店有一样的竞争力,甚至在采购成本上和他们价格相同。而这时候夫妻老婆店的服务能力就会体现出来了。”据小编了解,8月中旬,百果园对外宣布盈利。百果园方面对外宣布,2017年7月份线上单月销售额突破1.2亿元,线上日销售额峰值达600万元,线上会员数突破500万人,线上月度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且实现规模化盈利。类似百果园的线下店,正在逐步进化,而人们口中所谓“新零售典范”无人便利店也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一线城市中的夫妻老婆店成为人们口中的“传统零售”,似乎再难有生存之所,永无翻身之日。但金飞认为,夫妻老婆店拥有其特别的优势,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熟人之间的信任更加紧密,拥有相较于品牌店更大的优势。这一点与阿里零售通营销中心总经理云通观点相似。云通曾向小编分析举例称,“你会把小孩放在便利店吗?你肯定不敢。但是,街坊李大妈开的这个小店已经20年了,她跟你家是邻居,你可能把小孩放在那里帮你管一管。”他向亿邦动力介绍称,平台掌握了下游的小b,为他们赋能,现在很多经销商都会参考果然优对水果的定价,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我们所具备的优势是。第一,通过现有渠道,对未来价格进行预测,这个误差率甚至可以到零误差。第二,我们有已经成熟的渠道,不需要担心销量。果然优推出了金融产品,帮助他们开店,进一步赋能小b,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品质很重要,“网易严选会成为黑马”据小编了解,多位生鲜领域的创始人曾反馈,生鲜的难题之首在于生鲜标准化。而生鲜标准化的问题,主要取决于产地集约化能力。同时,产地集约化问题,又是一个农民会丧失低成本生存的问题——失去土地的农民丧失低成本生存的能力。复杂的农业现状,让生鲜电商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霾。但是,果然优创始人、CEO金飞似乎并不这么认为。“水果领域的人应该感谢褚时健,感谢褚橙的出现。是褚橙让大家开始重视水果品质的。”金飞表示,现在很多人提生鲜标准化问题,但是,水果领域的品质问题更为重要。“国内很多水果都还没有熟就已经采摘了,而采摘期在国外受政府管控,以保证水果的甜度。没有好的品质,产品就无法形成口碑,当然销售状况就会不好。”金飞认为,作为创业公司来说,落脚点就是用户,获取足够的用户之后,才能在上游产生足够的影响力。而或许用户的最好方式,就是产品的品质。据小编了解,目前,基于社交属性的团购型生鲜电商再次进入大众视线。另一方面,农产品在微商领域似乎也逐渐为人们所知。在金飞眼中,这些模式似乎并非想象中性感。“最近出来的一些电商平台,我比较喜欢网易严选”,金飞如是说道。有些工厂制造能力和品质没有问题,但是缺乏设计产品的能力。网易严选把这类企业选出来,标注为“XXX的制造商”,目的是为了告诉大家,品质是没有问题,然后贴上他自己的品牌。“我相信,你只要东西质量过硬,就会有市场。我认为,未来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而谈到一些主打低价的平台,金飞反问到:“基于便宜吸引用户的模式,能有什么粘性?你会吃9.9包邮的水果吗?你敢吃吗?”据小编了解,目前,果然优将“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定位为消费升级的核心目标人群。果然优方面相信,只有这样的人群,才有消费升级的动力。
【亿邦动力网讯】8月21日,阿里CBU事业部举行工业品品牌站发布会。阿里CBU事业部联席总经理汪海介绍了阿里B2B在未来10年的战略规划。汪海介绍称,阿里B2B要在今年打造一个繁荣大市场,在3年内打造中国最高效、最火热的贸易平台,在5年内打造中小企业贸易数据分享平台,构建中小企业商业基础设施。此外,汪海分析称:“阿里巴巴平台绝对不只是一个卖货的平台,我们最终希望提供给所有的商家的是商家所需要的,但是你们自己做可能很难做的,但是阿里巴巴是一定要做的,提供给你的这个能力是数据化的能力,我们希望把数据化的能力,阿里巴巴今天作为一个平台,是有着全世界最丰富的数据。”以下内容为汪海演讲全文:我今天分享的是CBU的战略,为什么分享战略?因为,我希望大家的合作是长期的合作,不是一个项目,是我们可以在未来10年一起走过的隆重的合作。所以我必须跟大家分享CBU未来10年到底要干什么,我也介绍一下我本人,我叫汪海,花名七公。我是2003年加入淘宝,伴随着淘宝从一家非常小的创业公司,在湖畔花园,看到今天变成了这么一个巨大的生态体系,经历过中国零售行业被电商化所改变,直到今天我们提出来新零售的战略,随后零售品牌被阿里巴巴基础设施造成深远影响和改变。我们阿里巴巴这个平台产生的巨大的消费者数据、工业链数据,正在让我们整个零售品牌走向下一个10年,走向下一个20年更新的DT时代模式。(汪海曾负责阿里数据平台搭建、阿里淘系用户打通,2017年初转战阿里B2B事业部)回到CBU,我今年3月份在淘宝做了十几年以后,重新回到CBU,回到CBU以后我也在看整个CBU的业务过去发展的形态、速度和模式,看完以后,我再回到西溪的时候,很多人问我,你从新零售现在这么火热的板块来到滨江,来到B2B看起来很难做的业务板块,到底是怎么想的。其实我在看看了B2B业务以后,我回答他们,我觉得前面十几年在阿里集团,在整个淘宝的沉淀,其实都是为了接下来10年做准备的,其实都是做了非常好的铺垫。整个在滨江的B2B业务,在我来看,我回答这里处处是蓝海,到处是金矿,只要你肯挖,可以挖出未来发展的黄金10年。以我在整个零售板块快速发展的经验来看,我们在未来在数据化,数据化如何赋能整个B2B的贸易上,可以看到非常大的空间。基于这个前提,我们也确定了整个未来10年的战略,希望在10年战略的指导下,可以让我们整个B2B的发展重新走上快速的跑道。(阿里B2B业务主要集中在滨江园区)其实我们今天已经看到整个新零售板块,我们做的最大的一个努力是希望成为成个新零售板块的商业基础设施,帮助所有的零售品牌,可以依托于我们整个数据的资源,新的数据能力,让整个零售品牌的商业模式、商业效率,都能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回到整个B系的板块来说,我也希望花10年的时间,因为零售是整个现在商业领域电子化、数字化最成功、最前沿的板块,但是整个商业的领域,我们判断未来数据一定是驱动整个商业领域发生变革的最重要的资源,所以我们也希望我们可以花10年的时间让整个B类的商业领域都可以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10年的目标是希望成为B类商业升级的基础设施,我们希望把我们的数据能力、产品能力、技术能力、基础设施能力赋能于所有希望做好B类商业的所有合作伙伴们,大家一块去实现真正的整个商业的升级,这也是对整个中国来说,我们可以让我们的整个商业效率获得极大的提升。汪海解析阿里B2B的10年战略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确定了10年的目标,反过来我们希望5年能做成数据分享的第一平台,因为数据只有越被分享,才能越值钱,才能越被用好。我们希望所有的伙伴,他们的数据都是连通在一块的,并且这些数据最终能够帮助所有的商家、所有的品牌,能够实现商业的升级。所以5年的策略就定为我们要成为数据分享的第一平台。回到3年,我们必须成为最火热的中小贸易的贸易平台,因为数据是被沉淀下来的,只有我们成为中国最大的一个贸易的平台,我们所有的交易,我们所有的合作伙伴的数据,很多行为都被在线化了以后,我们沉淀的数据是可以在未来真正驱动所有的企业发生商业模式的改变和演进。回到今年,今年是提出繁荣大市场,我们希望给平台上的商家和买家确定一个信心,这里是繁荣的市场,我们希望用我们所有的能力告诉我们的买家,你想采购,想批发,就上这个平台,这个平台无所不有,所有希望做生意的买家,都应该在这个平台上,不管你采购什么样的类目,都应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你对应的商家。所有想做生意的商家,这里是你做生意的首选,开启电子商务的首选平台。我们希望在这里,能够把我们整个繁荣大市场的概念,这个理念,真正地做出来。大家看到9月6号是整个今年开启的第一场全网大促,上个星期一我们开商家见面会,滨江已经很久没看到上千个商家跑到这个园区,并且把周围的交通全部给堵塞了,我们发现只要阿里巴巴表示了我们想繁荣大市场的决心,所有的商家都是非常开心的都是想投入做这件事情的。所以我们也有非常大的信心,觉得今年我们一定能够整个商家的群体跟买家的群体,一起去把整个1688今年的发展提到一个快速发展的路线上,并且我们希望几年保持这个发展的态势,基本上每年是翻倍的增长,以这样的态势做到真正10年能成为商业的基础设施,我们希望花更短的时间,成为商业升级的基础设施,跟整个零售板块相比。汪海提出阿里B2B的飞轮战略今年我们整个CBU的年度战略分成五块,第一块是整个公域的市场,我们希望起到飞轮战略,这里面包含几块,第一块是开源引流,这是阿里巴巴必须做的,因为我们是一个平台,我们希望把所有的能想做生意的人,都要帮助我们的商家去touch到,这是平台必须承担的职责。让所有真正想做生意,想做采购,想做进货的人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去做。所以开源引流,我们做的动作,不仅是跟淘宝天猫做了深度的打通,在整个千牛淘宝天猫的卖家群里面做了深度的结合,把更多1688的商家和商品,个性化地透沉到淘宝天猫必备的工作模块里面,让这两方面的数据更好地对接。另一方面我们也跟支付宝合作,大家也知道支付宝今年在以非常快的速度铺往线下的所有零售端,所有的企业,我们也跟支付宝合作,把我们整个1688上的商家和商品部署到支付宝推广的线下的零售店去。另一方面,我们也跟很多跨境平台,跟跨境的提供商合作,把我们整个商品和商家部署到所有跨境经营的零售端平台去,不管是在AE上卖货还是在亚马逊上卖货,我们都可以把我们1688的商家和商品铺到那些平台。我们也在线下的整个零售体系里面,线下的整个商业体系里面,我们也加上了非常大的市场宣传、品牌广告,所有做的一切,我们希望在阿里巴巴这个平台经营的商人,应该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因为阿里巴巴不遗余力地去为所有的商户带来新的客户,拓展到新的市场。这是我们整个飞轮战略里面非常重要的开源,我们也在不断地打造这个场景,在构造人货场的匹配,我们希望打造专业的场景,让专业的精准的客户群可以在这个场景里面实现匹配,因为B类生意大家最关心的是精准客户群,不在乎流量有C那么大,但是来的每个客户应该跟我是门当户对的是最应该做生意的。所以在B类生意里面我们要做场景,我们今天所做的工业品品牌站,就是我们的一个场景的设计,我们会在整个1688的平台上构建更多的这种场景,帮助我们各个领域的商家,可以跟他的精准客户群实现对接。在这个场景里面实现最高的商业效率的转换,并且留存。我们还要赋能商家更多地做好自运营,不管是传播上还是客户维系上,还是我们整个营销上,还是其他方面,我们希望用到整个产品和工具,和阿里巴巴的数据,可以帮助商家在这个平台上真正地运营自己的生意,运营自己的客户,运营自己的品牌。所以这些方面,是我们整个飞轮战略在公开市场这块,我们希望可以帮助商家去做到。我们今年也特别提出来私域运营,就是我们希望商家在这个私域运营的平台上,可以真正去发展他的私密客户,私密的订单,阶梯型的定价,各种各样的针对他的CIM提出的这么一款工具,可以帮助所有的商家更高效地维护他的客户关系,做好整个B类生意。我们要特别拎出来的为什么今天有这个发布会?因为我们把整个工业品,把我们的非消费品真正提升成整个公司的战略,因为战略就一定要有组织架构的保障,所以今年是陈意明被任命为整个非消费品的总经理,我们有一个组织架构去保障今年的第三大战略,就是打造专业的工业品市场,这个是可以在组织保障的情况下快速推进的。所以我也很快看到陈意明的团队非常努力,见到了成效,我们成立了不久就有今天这次工业品品牌站的上线发布会,并且有40多个品牌跟我们一起参与这个工业品的建设,我们希望今年在陈意明的带领下可以在这块上,我们的战略落地可以更加快地进行。后面是数据化的整个运营体系,今年也提上了一个非常高的优先级,成为五大战略之一。我们相信阿里巴巴平台绝对不只是一个卖货的平台,我们最终希望提供给所有的商家的是商家所需要的,但是你们自己做可能很难做的,但是阿里巴巴是一定要做的,提供给你的这个能力是数据化的能力,我们希望把数据化的能力,阿里巴巴今天作为一个平台,是有着全世界最丰富的数据。我们希望把这个数据能力,真正赋能给所有的商家,所有的品牌,让数据成为大家共有的东西,让数据来帮助大家更好地实现未来的转型。卖家成长体系,是作为第五个战略,我们希望所有的卖家跟我们是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共同在研究和发展未来的战略,卖家自己的发展战略是阿里巴巴跟你共同完成,怎么样真正把电商作为一个长期发展战略,我们希望阿里巴巴能够跟商家一起把这件事情完成,不仅仅只是搭建一个平台上来你自己玩自己的,我希望我们是长期合作伙伴的关系,我们希望共同走过这个过程,真正等到10年整个商业的基础设施,帮助大家去成就商业的未来。今天工业品品牌站的发布,我们希望能共同给我们的买家正品现货,希望我们的品牌商能够引进本地的经销商,能够给我们的买家提供本地化的非常好的服务,我们希望阿里巴巴把所有支付的手段都尽量地完善,希望我们共同一起节我们的买家提供他们现在还不太能够享受到的电商类的服务。对于我们的品牌商来说,第一,我们希望共同能够打造高效的品牌营销能力,我们希望能够把电子渠道这件事情,电子分销体系这件事情,通过阿里巴巴能够跟各位品牌一起去探索。另外我们希望怎么样把数据应用于整个商业,这个能力我们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共同打造。所以我们希望跟所有的品牌一起,通过数据,通过产品,通过我们的运营机制,大家一起可以把我们的买家共同服务好。阿里巴巴也会全力引入更多的买家,共同把我们整个商业体系越做越大,大家可以跟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也可以跟大家一起快速成长。今天非常高兴我代表整个CBU,可以跟大家讲一下我们的发展战略,因为我们希望我们是可以站在一个共同对未来的期望的前提下我们形成的合作,我们希望可以长期持续地去做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事情,阿里巴巴作为一个平台,一定会跟各位一起,把各位想做的,当然不一定有能力做的事情,阿里巴巴一定会把这些责任承担起来,帮助大家一起共同服务好我们的整个市场,服务好我们整个买方。谢谢各位,我今天讲的基本上就这些,谢谢!
8月17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18财年第一季度(2017年4月1日-6月30日)业绩,在收入、年度活跃消费者、移动月活用户多方面实现超预期强力增长,显示新零售战略的持续推进对于集团各项业务的强大带动作用。其中,核心电商收入加速巩固领先优势,天猫在B2C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平台付费商家数量及平均支出均创历史新高;跨境及国际消费业务继续强劲增长,为长期增长奠定基础;云计算付费用户超过100万,达成重要里程碑。阿里巴巴该季度收入达人民币501.84亿元(74.03亿美元),同比增长56%,其中核心电商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30.27亿元(63.47亿美元),同比增长58%。中国零售平台上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4.66亿,约为中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移动月度活跃用户更高达5.29亿,较2017年3月增长2200万。在财报出炉之前,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对阿里业绩进行预热,评级机构上调对阿里股价预期,机构投资者纷纷进场。据CNBC报道,索罗斯、DavidTepper等全球最富有的对冲基金大佬纷纷在二季度大手笔增持阿里巴巴股票,其中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大举增持近八成。美国投资机构Stifel则将阿里预期股价调高9%至180美元。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武卫表示:客户管理收入的显著增长,反映我们为消费者带来了具有差异化的商业价值。我们计划继续投资于长期增长机遇,而其中的一部分已经在为消费者及投资者带来巨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