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
米家扫拖机器人1T,原价在1999元,现在年货节这款扫地机在京东自营只要799元,现在有着立减1200元的预算,非常实惠。米家扫拖机器人1T搭载了应用于无人驾驶领域的ToF3D测距避障技术,可通过精确计算和智能感知快速实现对障碍物的测距来智能测算空间。这一技术的感知精度较红外线能够提升10倍,不仅能够提前规避墙体、衣柜等大体积障碍物,对居家常见的线团、儿童玩具、拖鞋等小物件能够同样做到精准避开。
8月5日消息,今日滴滴出行宣布旗下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滴滴出行CTO张博兼任自动驾驶新公司CEO,原顺为基金执行董事孟醒出任COO,贾兆寅和郑建强分别担任美国研发团队和中国研发团队的负责人,三人均向张博汇报。据悉,新成立的自动驾驶公司将整合滴滴出行平台资源和原有技术优势,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拓展与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同时与政府及社会各界探讨推动自动驾驶落地。滴滴出行CTO兼新公司CEO张博表示,“新公司希望进一步开放与汽车主机厂和产业伙伴的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无人驾驶技术商业化。”滴滴也将把在做网约车上所积累的对安全运营的理解和经验,逐步应用到无人驾驶运营中,同时与政府以及相关方共同探索自动驾驶运营的安全实践准则。据获悉,滴滴从2016年组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团队,已构建高精地图、感知、行为预测、规划与控制、基础设施与仿真、数据标注、问题诊断、车辆改装、云控与车联网、车路协同、信息安全等多个团队。目前团队在中美多地开展研发、测试,规模超200人。
5年时间,4次审议,3次公开征求意见,中国电商首部电商法终于问世。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电子商务法,共7章89条,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由全国人大财经委牵头的《电商法》颇具法律高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2013年电商被列入立法规划到最终出台的五年时间,电商带来的数字化经济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根据商务部发布《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7》显示,2017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37.9%。作为数字经济最活跃、最集中的表现形式之一,电子商务正全面引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也成为促进开放、创新、带动创业等方面的推进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随着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不仅实物电商取得长足的进步,网约车、外卖等O2O多领域的服务电商亦如此。2017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9万亿元,移动支付交易额达200多万亿元,从业人员接近4250万,均位居全球前列。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国网络零售额达7万亿元,约占全球的50%;全球电子商务企业前10位中,中国企业就占据四席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问题,假货泛滥、产品质量和安全、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不断发生,然而,对电商领域立法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电子商务法应该具有国际性、前瞻性,希望能够增添促进电商发展的内容,电子商务法立法并不成熟。”马云为此表态。而京东负责税务与资金的副总裁蔡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流露出的却是对电商法的极度期待:“如今,互联网是强势经济,实体经济反而是弱势经济,电子商务法应当尽快出台并执行,落实市场主体准入,加强事中监管,以及解决与线下并不一致的税收流失问题。”并且直言目前的电商法还“不够解渴”。阿里和京东作为电商当之无愧的代表,观点不一形成鲜明的对照。对于这部经过多方博弈的《电商法》将带来哪儿改变,其背后有着怎样的阈值?个人网店卖家登记:动了谁的奶酪?“电商不是法外之地,相当多所谓的个人网店都是成规模的公司化运作,而且享受到了比实体店更特殊的超级待遇,比如:可以无照经营、可以不缴纳税收、可以无固定经营场所……这些特殊待遇背后就是竞争的不公平和对实体经济的事实伤害”,在去年两会期间,刘强东在国税总局座谈会上,发了一腔“税腑之言”,话锋直指电商平台上的小微企业。期间,炮轰电商纳税问题的还有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王填表示,中国零售业已经进入新零售阶段,线上线下将会高度融合,电商公平纳税(尤其是C2C电商)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阶段,以便营造实体和电商公平竞争的环境。电商纳税问题,个人网店等中小微企业是否要纳入登记范围,是否推进线上线下平等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也是电商法最具争议的部分。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电商法起草组副组长尹中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电商法争论比较多的就是第十条。“从草稿、调研,一直到四审都有意见。”电商相对于传统商家,政策上对待上确实有一定的不公平,但是,政策调整如何把握阈值显得至关重要。此次,电商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包括自然人在内的电商经营者需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和税务登记。从最终条文来看,立法者的思路依然是登记为原则,不登记为例外。其中也留了一个缺口,那就是三审稿中将“个人从事零星小额交易活动”也纳入例外情形的范畴。从市场主体登记的内容来看,应是放宽,对于广大的自然人卖家及相应的电商平台,增加例外情形,减轻了登记义务,应是利好。再就是,电商法在市场主体登记放宽的同时,又明确规定不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的个人卖家在首次纳税义务发生后,必须办理税务登记。由此可见,本着线上线下相一致的原则,电商立法对此持肯定态度。此次,电商法推翻了2008年《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中,免除自然人网店工商登记义务的规定。而政策一出台,对C2C模式的淘宝影响不可谓不大。阿里系电商模式是平台模式,如果按照淘宝2017年4.82万亿的GMV来计算,按照17%的增值税来计算,淘宝卖家需上交8194亿的税收。据业内人士透露,按照即将实施的电商法案,对于电商经营者中个人网店、微商等放宽登记主体的规定来看,至少有10%的淘宝卖家受到影响。相当于上百万个人淘宝卖家将和线下经营者一样,按照经营纳税流程依法进行登记纳税。尽管仍然留了一个“零星小额”的例外缺口,但电商法并没有规定“零星小额”的额度究竟是多少,标准十分模糊,后续仍需配套规范来明确具体标准。所以,不难看出为何以自营为主的京东对电商法的有不同的诉求。“一刀切地要求自然人网店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是不合理的,因此立法作了除外安排。需要提示的是,依法可以不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的电商经营者,并不代表不适用电商法。”一位资深分析师表示。电商法明确了电商经营者作为纳税主体,赋有纳税义务。同时,国家为了保护弱小企业、促进市场竞争、提升创新能力,规定了电商经营者可以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硬币总有两面性,相应的优惠也只能适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数据:平台共治的内核此次电商法作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基础的法律框架,涉及的面比较广,有经营主体、经营行为、合同、快递物流、电子支付等在电商中比较典型的问题,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此次电商法有对未来平台共治的前瞻性引导。在电商法中指出,国家未来将采取措施推动建立公共数据共享机制,促进电商经营者依法利用公共数据。此次电商法在8月27日的四审,也正恰逢滴滴“乐清惨案”的档口,在滴滴顺风车业务下线整改期间,相关部委对滴滴的数据接入进行了相应的通报和监督接入。建立基础信息共享和上报制度可谓实现平台共治的一个可行路径。出租车司机杀人,不会去找出租车司机,那是因为所有出租车信息在当地公安局有备案的。而滴滴司机的信息,如果能和公安联网,共享上报,这次乐清事件的解决结果或许不一样。基础商业信息必须上报,好比住房子警察要登记信息一样,这是国家维持基本秩序的需要。如果公安局掌握这部分信息,相信滴滴司机作案以后,不至于在锁定上延误黄金时间。据相关报道了解到,地方交通部门与滴滴公司围绕不合规网约车监管进行了一场长达一年的数据拉锯战。一位地方交通监管部门相关人士曾经描述了这一监管的难度,其中一个难度源头即为数据的缺乏。该监管人士所在的城市从今年5月开始对不合规网约车进行了一轮整治,但是在整治过程中,需要平台方提报数据,在有效数据进入政府监管平台后,大量不合规的网约车将会成为重要的监管目标——多个城市交通管理者已经在约谈中要求滴滴限期清退平台上不合规的网约车。“一开始,我们当时要求滴滴在既定时间内清退若干车辆,并且按日上报清退车辆的数据;后来我们改变策略,要求滴滴每日上报剩余车辆的数据,如果我们发现运营的网约车不在滴滴上报的车辆中,我们就会罚款,最终累计罚款超过40万。”该人士透露。数据被互联网企业视为极为重要的竞争力。京东、阿里一直标榜自己为科技公司,是商业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其底气便来源于数据。程维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关于无人驾驶领域的竞争时,提及滴滴的优势之一即为数据,在程维看来滴滴平台有2100万车辆,其他无人驾驶竞争者均没有如此大的车队帮他们进行数据收集。滴滴智慧交通首席科学家刘向宏在2018年的一次论坛中曾经介绍滴滴每日处理的定位数据达到了106TB(1TB为1024GB)。数据同样是当前互联网立法中必然涉及的内容。电商法也不例外。电商法明确规定了电商平台需向市场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报送经营者的身份信息和税务相关信息。同时,还需要按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相关数据信息。此外,平台还需积极履行提示经营者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和税务登记的义务。无论是数据主动报送还是被动的提供,对于电商平台都是不小的压力和负担。但它的积极意义也不容忽视。从监管角度而言,便于登记和税收制度的落地。无论是市场监管部门,还是税务部门,要履行登记和收税的监管职责的前提是掌握经营者的相关信息。只有赋予平台及时报送或者提供相关信息的法定义务,上述目的才可能实现,登记和收税的相应规定也才有可能落到实处。整体看,市场主体登记、税务登记、数据报送、数据提供,四大核心义务,全面系统,互为补充,为电商平台编织了一个巨大的法律规制网。相应责任:折中阈值在对于平台责任认定上,从“连带责任”到“补充责任”再到“相应的责任”上几经改动。相较于三审稿,我们看到《电商法(草案)》有了重要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将平台经营者的“连带责任”修改为“补充责任”条,以及对“平台经营者不合理限制平台内经营者的交易”“对平台内经营者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未依法采取必要措施”的处罚上限做了明显提高。从“连带”到“补充”,多位学者直言,这两个字的变化将深刻改变平台的利益格局。然而,在四审稿中,中国消费者协会于8月29日发表措辞严厉的声明称,这两个字的修改将很大程度上减轻电商平台的责任,使得电子商务法有严重隐患,希望能够改回“连带责任”。不同的声音出自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持召开的“电子商务法三审稿立法建议”研讨会上,美团研究院院长张腾质疑:“第37条的规定是否意味着,滴滴要变成出租车公司,美团要变成餐厅、酒店等公司?给平台加了很多安全保障的义务,逼迫着这些平台为了实现这种义务,变成一个个线下实体,这和互联网发展的初衷是完全违背的。”因而,电商法最终确定“相应责任”做了折中处理。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说,未来争议解决中,如果特别法有所规定就从其规定,否则需要法院依据平台的过错、责任性质和份额等具体认定,可以理解为更有弹性和灵活性。平台责任的加减法争议,也体现在其他立法细节中。2016年以来,不少新增法条都对社会热点问题作出回应,比如“共享经济下的押金退还问题”,剑指“大数据杀熟”的个性推荐条款等,都旨在加重平台责任。可是,伴随电商蓬勃发展而来的问题亟需法律在监管上给予风险提示和引导。对于实体和线上的权责之争也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问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就表示,实体企业承担大量责任,电商平台不应特殊。网上购物已经成为消费者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产品和质量也成为消费者诟病平台最突出的问题。立法应该参照对实体零售企业的管理,强化平台主体责任,而不是避重就轻。这对于维护消费者利益,抑制假冒伪劣和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鼓励实体经济改进产品质量,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部分平台利用灰色地带,漠视现有法律法规,挑战社会道德底线,对于社会和消费价值观的负面导向不容忽视。很多百货,购物中心和超市也是平台型企业,多年来,实体企业在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承担了大量责任,也努力消除了诸多隐患,这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电商平台不应特殊。电商法具有平台安全审核的义务,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平台责任阈值需要周全设计,考虑面和辐射面需要不断地补充和调试。所以,首部《电子商务法》问世,意味着全面电子商务的时代已经到来,它后续的发展与进步,都将更加稳健与成熟。当前不规范、不正当的“野蛮生长”时代也必将终结,许多企业特别是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将承担起让整个电子商务生态更加健康的重任。
日前在中国邮政与中国铁塔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中国邮政董事长刘爱力表示,邮政EMS将在明年引入战略投资者,启动IPO,确保三年之内成功上市。刘爱力没有透露更多其他上市细节。终于,在EMS多年前冲击IPO“中场休息”后,再次有了一个明确的时间表。这一消息的曝出立即引爆了整个行业,邮政老大哥终于又有大动作了!其实,自今年初以来,邮政的消息就不断:8月,中邮速递易智能信报箱在北京首次落地,这标志着中邮速递易将以科技创新力量变革传统信报箱,深化邮政普遍服务。7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对外宣布,根据集团公司寄递翼改革总体方案,为有效整合集团公司总部与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资源,加快快递物流业务发展,集团公司组建寄递事业部;7月19日宣布,刘爱力任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其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职务。5月,EMS水陆两栖无人机在湖北荆门试飞成功;……无论是中国邮政的人事变动、集团改制,还是EMS自身的创新举措,都在一定程度影响着着EMS的发展。而且,如今,EMS将于明年引入战略投资者,启动IPO。那么在既有优势下,EMS的上市将会“触动”谁的奶酪?有人认为,EMS一旦上市,受到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现在已经上市这几家民营快递企业。果真如此吗?不妨来看看以下几个方面:一、航空领域的争夺近段时间,数家快递公司出台方案,重金投向航空物流市场。通过让快件上飞机,不断提高快递服务的中高端供给能力。目前,国内只有顺丰控股、中国邮政(EMS)和圆通速递三家成立了自己的物流航空公司,拥有独立的航空运输能力。就在几天前,顺丰迎来新一架B757-200型全货机,至此顺丰航空全货机机队规模增长至46架,主力机型B757-200F同步增长至24架。而中国邮政航空飞机数量也达到了30余架,圆通航空投入使用的自有全货机数量已达10架。面对巨大的中高端服务市场,EMS上市融资后,发力航空物流或将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且,就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国际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快递业务量(完成5.2亿件,同比增长43.1%,明显超过行业平均增速),境外市场的发展空间更大。因此,可以预测购买货机、开通更多国内外航线或将是EMS上市后重点布局的业务之一。这一布局,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分食”顺丰、圆通等民营企业航空物流“蛋糕”。二、无人配送领域的争夺近两年,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行业上下游企业,都在扎堆地研发无人技术,并应用到物流的各个场景中,如苏宁的无人货车、京东的无人配送站、顺丰的无人机等,这些研发的一大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降本增效。几个月前,中国邮政速递物流的一架机长6米、机翼13米的无人机装着200公斤快递邮件从陆上机场起飞,在水上机场成功着陆,这是我国两栖无人机首次试飞成功。作为国内覆盖乡村网点最多的物流企业,中国邮政自2016年就开始启动无人机邮路的试运行。物流无人机将帮助依托中国邮政现有网络资源,在非人口密集、涉山涉水的广大偏远地区,扩大配送范围。这对于EMS在配送领域中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因此,一旦EMS上市成功,在无人配送领域的发展或将提速,甚至扩围到其他领域,如无人货车、无人驾驶等。三、体制的突破在民营快递在网点布局、资源整合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拓展得红红火火时,作为国营企业的中国邮政似乎比较低调和迟缓,不少人将这些都归咎于邮政体制问题,也有不少人认为,邮政“老大哥”是一只“沉睡的狮子”,如果能突破体制问题,其能量才能被完全被释放,而且这一能量是不容小觑的。暂且不说这话是否正确,但“老大哥”确实在体制改革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今年7月9日,中国邮政集团开寄递事业部成立大会,按照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寄递翼改革总体方案,此举目的在于整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部与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资源,加快快递物流业务发展。有分析指出,借由邮政、速递两大系统的资源通过改革及整合形成合力,中国邮政将有效减少内耗;此外,依托整个集团包括金融、网运、营销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中国邮政在快递市场的竞争力也有望进一步获得加持。有人表示,这一体制的改革就是在为接下来的EMS上市做准备。如今,又明确提出将在明年引入战略投资者,这无疑将加速邮政体系的市场化进程。在即有优势的影响下,EMS将释放更大效能,这或将影响到整个快递市场的格局。四、基于现有网络提升时效性时效,一直是中国邮政的一大尴尬。因此,邮政近些年一直在改进时效产品。如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在邮政速递系统启动同城当日递业务;青岛市邮政公司推出“全城达”同城快递业务,在保障时效的同时,价格也颇具优势,普通邮件500克以内资费5元;深圳邮政推出“邮政同城小包”产品,并承诺“半日未达,免费邮寄”;山东潍坊市邮政公司推出“全城达”同城限时专递业务,同样也是500克以内5元;在全国推出“次日递”时限承诺服务——“限时未达,原银奉还”等。而且,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也正在积极落实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服务农村电商、快递下乡工作深入开展,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遍布城乡的网络,打造了“极速鲜”服务平台,通过整合自主航空网络、优质民航线路、干线冷链专线、云仓速配服务等优质资源,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搭建起从原产地到消费者的快速通道,助力各地将优质的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暂且不说过去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对于产品的执行情况如何,EMS一旦上市,其各项业务、经营都需要接受市场的监督,体制也将更市场化,这无疑会推动EMS进一步释放效能。不论是服务还是时效,总之提升消费体验让人充满期待。五、具有核心优势的服务网络一直以来,在与民营快递企业“抗衡”中,中国邮政的优势除了拥有“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邮政”的网络布局外,似乎再没有其他的优势。但这种网络布局,恰是核心竞争力所在。而且,近年来邮政主动降价、向用户示好的服务精神也在行业中引发热议。其实,不管上市与否,邮政的网络对于民营快递企业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当下,民营快递企业还在花大精力向下向西布局网络,而邮政早已能在建好的网络上“起舞”,当然前提保障消费者服务品质。总之,邮政作为中国物流业服务网络最广、最深的企业,在发挥既有优势的前提下,EMS上市后对于民营快递在服务、时效、产品、布局、战略等方面发起了挑战,肯定会触动他们的“奶酪”。民营快递该如何应对?我们拭目以待吧。
今年入夏以来,网约车越来越难叫到,是很多用户的共同感受。而随着7月1日《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发布,帝都用户们叫车难的感受只会越来越强烈。根据这个《规定》,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将展开为期半年的“非法客运专项治理行动”,打击非法客运行为,机场、火车站重点点位检查24小时全覆盖。目标只有一个:黑车。黑车(非法客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网约车还没有诞生的时候,黑车与黑摩的的区别只在于轮子的数量;网约车出现之后,黑车一度被招安,摇身一变成快车、顺风车,但随着前年“京人京车”这种政策的出台,一夜回到解放前。只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过去两年因为违反“京人京牌”政策(主要是京人)而导致的罚款,都是由相关网约车平台买单,完事之后司机车照开、钱照赚。但进入2018年以来,有关部门的执法力度持续加强,7月1日的新规很有可能会把过去两年相对随机的执法审查常态化、固定化。就网约车行业而言,北京是全中国最重要的一个城市,美团打车入沪容易、进京却迟迟不得,个中缘由不言自明。然而就是这个最重要的网约车市场,现在不得不面临“沦陷”的局面。有人说是政策管的太严,应该适当松一松,毕竟网约车的出现给老百姓提供了不少便利。我觉得说网约车提供便利没错,但一个商业模式如果总是绕不开政策的管制,到底是政策的问题还是模式本身有问题?作为一个新生行业,网约车有四个利益相关方:用户、司机、平台运营方、政府。但不幸的是,目前这四个利益相关方对现状都不满意。先说用户。最大的不满就是打车越来越贵、越来越难。2016年滴滴合并Uber之后,一步一步减少,直至取消对乘客和司机两端的补贴,然后在快车页面中推出优享业务,部分快车收费标准提高。去年4月份,又在北京引入“分时计价”模式,提高早晚高峰时段价格,起步价与出租车看齐。而“京人京牌”、“沪人沪牌”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网约车一线城市的运力大减。财新数据显示,去年北京地区某主要网约车平台上,合规车辆仅占10.7%。供给端越来越少,网约车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越来越多,用户当然不满意。C端用户可以接受没有福利,但不能忍受福利的递减。给我的还要拿走,这怎么能行?再来说司机。有次坐快车,司机师傅说他的一位朋友在网约车补贴大战最疯狂的时候,一年赚了两辆奥迪A6(当然,我觉得低配版的可能性更大)。但现在的处境是,不仅补贴早就没有了,还要被平台抽取近30%的佣金。现在要想月收入过万,一个快车司机每天的出勤时间一般要到到15个小时左右,这与传统出租车司机的工作强度越来越接近了。一方面是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另一方面是收入越来越不具有竞争力,以至于今年入夏以来随着天气的暴热,很多司机不愿意出来拉活。除了天气,派单越来越远也是很多网约车司机的不满之处;明明附近有很多人在叫车,总是给你最远的那一单。那首歌怎么唱的来着:《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再来看网约车平台。这条到目前为止烧钱最多的互联网赛道,可能觉得自己很冤。以滴滴为例,干易到、并快的、顺手还把Uber收编了,花了上百亿美金好不容易一统江湖,最后却要面对前有政府管制、后有各路追兵的境地。获得了垄断地位,但没有获得垄断红利。网约车的出现是共享经济在中国崛起的标志性事件。它的初衷是解决打车难、打车贵的问题,但在中国畸形的资本竞争环境下,这个初衷已经走向了它的反面:叫网约车的难度在加大、费用在增多,而且还带来了更加拥堵的交通。政府当然要管,所以滴滴们觉得自己很冤。最后来看政府的不满意。《规定》出台的第二天我打车,司机师傅突然问我,是不是觉得这两天北京没那么堵了?他说这个《规定》对于不符合“京人京牌”政策的外地司机,简直是“团灭”,吓走了一大批人(至少目前是这样)。对待网约车,其实政府的着眼点就两个:一是看交通堵不堵;二是看是否触碰民怨。综合近几年中央对首都的定位来看,北京的交通不仅要比网约车出现之后更畅通,甚至要比网约车出现之前更畅通,这是基本目标,再好的商业模式也不能挑战这个目标。至于民怨,红线就是不能出人命。其实传统出租车行业每年都有刑事案件发生,网约车刚出来的时候,安全问题是乘客最大的疑虑。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似乎已经没有了这个顾虑。但最近两年频繁发生在网约车平台的伤人、杀人事件,似乎在提醒人们:那个恶魔始终存在。说实话,这种事件的发生,网约车平台肯定有责任,但这个锅也不能让平台方自己背。网约车模式天生的特性就决定了上述危险性的存在,乘客既然认同这种出行方式,当然就要考虑危险所在。但政府不这么认为。首先出人命对谁都不好,其次当命案发酵成影响社会舆论的事件,就不单单是刑事案件了。这次新出台的《规定》,就要求司机和车辆具备双重运营资格,没有其中一项资格认证,就属于违规。等于司机除了驾照,自己还要再考一个证,以及帮自己的车再拿一个证。商业模式的天然缺陷靠政策来填补,是网约车行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如果以滴滴成立的2012年算起,网约车这个模式已经在中国成长六年了,并且人催生了估值几百亿美金的公司,按理说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了,但现实就是乘客不满意、司机不满意、平台不满意、政府不满意,所有利益相关方都不满意!是时候反思一下模式本身的问题了。任何一个商业模式的成立,都要满足两个条件:1、顺应人性的常识;2、增效率、降成本。最初的几年时间,穿着共享经济外衣的网约车,借助资本的力量极大体现了商业模式的“先进性”:补贴最疯狂的时候,用户以近乎公共交通的出行成本享受私家车的服务,司机甚至不用出车仅仅通过刷单就能月薪过万。但这种释放人性之恶的商业模式,一旦失去资本的输血,就像突然断了毒品的瘾君子,所有问题都会原形毕露。我一直都认为,网约车没有护城河;如果说有,就是补贴,但问题是任何通过补贴才能生存的商业模式都不会长久,共享单车就是最好的例子。没有了补贴的网约车在效率方面正在向传统出租车看齐,成本甚至比出租车更高,再加上各种新政,网上叫车堪比买彩票。六年血战、烧钱无数,最后的结果仅仅是北京又多了一家出租车公司。共享经济的初衷是:我有闲置资源拿出来供你使用,你有闲置资源拿出来给我使用,是一种略带共产理想的资本主义交换。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成本,是共享经济的崇高理想。但网约车行业始终无法突破一个瓶颈:在不增加供应量的情况下,根本无法需求端;而如果无节制地增加供应量,又会导致交通拥堵、人身安全等社会问题。这两年的各项政策、新规一再提示:一个公司、一个行业的高效不能以一个社会的低效为成本。其实,在传统的网约车模式之外,这两年还兴起了一种新的网约车模式:分时租赁。这种新模式也是基于LBS,以小时或分钟计费,随取随用随还的自助式出行汽车租赁服务。它主要满足人们中短途出行需求。目前这个领域的公司有TOGO途歌、Gofun、Evcar等。分时租赁为什么会有市场?来自险峰华兴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一线城市都已经实行买车限号,北京每年新增的车牌数量小于10万且控制越来越严,私家车的供给无法实现粗放式增长。再看运营车辆,北京市出租车数量常年停留在6.7万没有增长,而由于经济模型和网约车新政的原因,滴滴快车的出行供给也已经达到了天花板。总结一句:粗放式增长已成过去,未来要靠供给侧改革。而且,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模式只解决0-10公里出行,10-100公里是出行服务还是真空市场。根据高德大数据,北京上海两个城市0-10公里的出行需求占总盘子的55%,10公里以上的需求占45%。再看供给,共享单车解决的是0-3公里的公共交通接驳需求,滴滴+出租车解决的是0-10公里的短途直达出行需求,神州租车解决的是100公里以上中长距离用车需求,而占据45%比例的10-100公里出行需求完全没有一个对应的供给。可以这样想,早上赶早班机,把车开到机场,自然就会有人把它开回来,单程价格只相当于专车的60%。分时租赁的好处是,首先不会增加车辆的供应量,以途歌为例,汽车都是从传统汽车租赁公司租来的,说白了盘活的都是北京现有车牌,不会增加城市交通负担。其次,汽车分时租赁没有司机服务,用户就是司机,司机就是用户,不存在刑事治安事件的可能。这也正是让有关部门最放心的地方。而没有了司机服务,出行成本也被大幅降低,对于分时租赁而言,开的越远,就越便宜。再次,分时租赁是走向无人驾驶的必要阶段。据说途歌这样的公司已经开始与百度的自动驾驶进行战略层面的合作。未来上班叫车,将会是汽车自己开到家门口。从人找车到车找人,是分时租赁最具创新性的一招,因为背后的数据呈现是完全按照无人驾驶的逻辑进行的。在无人驾驶普及的前夜,网约车也走到了一个需要变革的十字路口,新技术、新模式都是突破原有天花板的最好方式。一个行业的进化总需要先驱的付出。不管怎样,还是要感谢滴滴们!
在6月26日上午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王新哲透露,工信部将继续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其中包括突破核心技术,增强发展动力。推动产、学、研、用之间融合互动,引导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夯实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芯片和基础软件等产业核心基础,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融合发展。此外,工信部还将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实现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强化部省合作联动,加快打造一批特色突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政策体系方面,工信部将加快建立人工智能标准、测评、知识产权等服务体系,推动建设行业训练资源库、标准测试数据集和开放平台,构建人工智能基础支撑平台。推动完善相关政策,特别是人才、财税、金融等政策。当天发布会上,科技部党组成员周长奎介绍称,加速积累的技术能力与海量的数据资源、巨大的应用需求、开放的市场环境形成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独特优势。周长奎说,经过多年的持续积累,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国际科技论文的发表量和发明专利的授权量都已经居世界第二位,部分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也实现了重要突破,像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技术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自适应自主学习、直觉感知、综合推理、混合智能、群体智能等初步具备了发展能力,中文信息处理、智能监控、生物特征的识别、工业机械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也逐步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日趋活跃,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速成长,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共享出行的风口已经过去了吗?从共享单车、电单车到滑板车,这股共享风潮刚刚在中国市场偃旗息鼓,又突然在欧美和东南亚市场热络起来。而中国的滴滴,东南亚的Grab,美国的Uber和Lyft,就如同盯着猎物的虎豹,又开始出手了……Lyft表示将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otivate。两周前,多家外媒刚把这则新闻PO出不久,反转剧情就来了。就在Lyft以为这笔交易已经板上钉钉之时,Uber最近突然横插一脚,表示也在积极考虑收购Motivate的事宜,并且收购价格很有可能超过Lyft的报价……全球网约车巨头蜂拥入局共享单车摩托车、船只、直升机、人力车……不管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只要涉及人们的出行,Uber都不想放过,而它的劲敌Lyft也不含糊。双方在网约车市场的拼争尚未完结,最近又在北美市场瞄着共享单车较劲了。这并非是Uber首次在共享单车行业有所行动。今年四月,Uber宣布将收购美国最早成立的共享单车公司之一——JumpBikes,这家企业拥有旧金山无桩共享单车项目的独家运营许可,同时这也是达拉·科斯罗萨西接管Uber以来完成的首次收购。据多家媒体披露,本次收购金额为2亿美元。仅在两个月后,Uber又相中了Motivate。在单一领域如此密集的投资节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Uber的后知后觉和企图在共享单车市场迎头赶上的意愿。Motivate是全美最大的共享单车企业,旗下拥有纽约CitiBike和旧金山FordGobike,2017年收入达到1亿美元。从体量上来看,JumpBikes的市场占有率明显低于Motivate,但Uber的入局迅速提高了JumpBikes在各地的单车投放量。“当你骑上这些单车并踩动踏板时,你会感觉自己像个超人!”达拉·科斯罗萨西略带幽默地向公众推荐共享单车。在美国,Jump自行车每使用30分钟需支付2美元。那么,共享单车为何对Uber和Lyft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在欧美市场,共享单车拥有庞大用户基础。根据Alltechasia的报道,两位德国研究员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像纽约这样的大城市,尽管出租车和网约车服务日益增多,但在在最后一英里的出行方案选择方面,自行车是最受当市民欢迎的交通工具,而在诸多拥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系统的欧洲城市,情况也一样。也就是说,即便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人们对共享单车的需求也非常旺盛。无怪乎诸如Bird(共享电动滑板车)和Lime等短途出行初创企业在今年以来会频频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相较于硝烟弥漫的美国市场,在共享单车领域中国已提前一步进入洗牌阶段。早在2016年,滴滴就已入股中国共享单车双寡头之一ofo。今年一月,滴滴接管小蓝单车,推出自营品牌青桔单车。此外,同样希望在出行市场分一杯羹的美团点评收购了另一家共享单车巨头摩拜,而哈罗单车也已于去年投身江苏永安行低碳科技旗下,支付宝也是其股东之一。再来看看东南亚。自Uber全面撤出后,新加坡网约车巨头Grab便坐上了东南亚地区打车市场的头把交椅。今年一月,Grab宣布将和本土打车企业oBike合作。此后,双方的合作进展虽不明朗,但种种迹象显示,Grab准备一头扎进目前被Ofo、摩拜以及oBike三分天下的新加坡共享单车市场。三月下旬,Grab推出名为GrabCycle的App,通过该App,用户可以搜寻附近的所有众多运营商提供的私人出行设备,例如自行车和电动滑板车。据悉,Grab已经与四家运营商展开了相关合作,分别是oBike、GBikes、Anywheel和Popscoot。Grab发言人曾公开表示,“我们一直在探索新的出行方式,以丰富我们现有的交通产品组合。我们致力于在全岛推广共享单车,使之成为大家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选择。”然而,在全球巨头纷纷进军共享单车市场的大背景下,我们也注意到,共享单车业务目前并不盈利,那么为何巨头们会争先恐后的入场呢?共享单车难盈利?接盘侠在排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也越来越受到追捧。对于城市而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污染,提高空气质量。因此,无论从舆论层面还是环境层面来看,共享单车的出现都可谓恰逢其时。然而,作为百花齐放的共享经济体系的一员,共享单车也遭遇了与其它伙伴同样的盈利困境。业内普遍认为,共享经济是消费者的蜜糖,却是企业和投资者的砒霜。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出行需求,共享单车的数量必须足够多,才能让人们随时随地都有车可骑。与此相悖的是,单车的维护与购买成本高企,而收费却很低。因此,共享单车企业不盈利太正常不过。从这一点来看,无论是疯狂入局的打车企业还是其它投资者,趟入共享单车行业的浑水都是为了更长远的战略性目标。此前,根据CreditSuisse发布的报告,到2025年,共享经济的全球市场价值将达3,350亿美元。而作为共享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共享单车在未来无论以哪种方式输出利润,巨头们的考虑想必是提前布局总该是没错的。不过,尽管共享单车企业本身很难盈利,但如果投入巨头的怀抱,其所发挥出的优势却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最后一公里出行的最佳选择,共享单车在全球各地拥簇甚众。而正是因为这种轻量式出行的便捷性,共享单车运营商可以广泛地接触到各行各业的用户,包括学生、上班族甚至游客等等。而这至少可以为企业带来两方面的助益。一方面,即便共享单车未来不再是大势所趋,但通过该项业务搜集的海量数据可以帮助企业轻松拓展其它业务。例如,Grab就借助打车业务所获取的大量用户和数据基础,从一家单纯的打车企业成长为一家支付App(GrabPay)开发商。另一方面,尽管共享单车在短期内盈利困难,但从长远来看却不一定。运营商可以利用共享单车搜集的用户数据,对自己的业务模式和车辆投放地点及数量进行调整,在精简单车数量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长此以往,很难说这种模式不会盈利。此外,这些数据当然还可以应用于无人驾驶等AI领域以及其它业务领域。关于这一点,我们在此不做探讨,但不可否认的是,共享单车为其它业务带来的想象空间不可估量。最后,具体到网约车领域,入局共享单车的打车巨头的优势则更为明显。事实上,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方面,共享单车拥有天然的优势,而这也对网约车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入局共享单车行业,打车企业不仅可以吸纳更多的用户,还可以培养用户使用其App的习惯,提高用户粘性。对于打车巨头而言,他们的终极目标是打造一站式出行服务帝国,也就是说他们希望只要用户有出行需求时就会联想到它们的平台,这当然不会局限于单车。按照这个逻辑,打车巨头们下一个PK领域会是无人驾驶还是直升机,抑或是网约船……我们只需拭目以待。不过对于Uber的入局,懂懂笔记却是捏着一把汗。Uber在收购Jump时,该企业只有约1000辆共享单车,而如若想要在全球市场赢得市场份额,至少还需投入数百万辆单车。面对竞争对手的强势挑衅,一波波烧钱大战在所难免。然而,我们也知道,Uber计划在2019年IPO,不知道资本市场会如何看待Uber入局共享单车行业呢?【结束语】共享单车企业独木难支,但排队接盘的企业和投资者却为数众多。不过,这仅仅是个开始。在这轮席卷全球的共享单车业务整合潮中,还会有更多的重量级玩家出现。无论入场形式是投资、合作还是内部开发,很快我们将看到,除了科技巨头外,很多传统的汽车制造商都有可能加入进来。悄悄告诉你,宝马和马辛德拉(印度大车厂)都已经在生产电动滑板车和电动单车啦!
“未来十年电商市场发展趋势或将是品味将会比模式、技术更重要。”01可能刘强东自己也没想到,当年在6月18日召开的年中总结表彰大会,会在多年后成为全民年中购物节,让搬砖了半年的用户在大节必有大促的自我安慰下又多了一个说服自己任性买买买的机会。但用户仅将618等同于促销打折活动月的认知,恐怕不仅618活动的缔造者京东不会同意,整个电商行业也不会同意。否则,京东也不会在今年618启动会上鲜谈优惠政策和品牌活动而改走黑科技线路,网易考拉也不会在品牌提档升级迈向综合电商平台的时候,宣扬要为电商行业注入品味基因了。可以说,已有十五年历史的618,在今年的风向上是有了一种历史性的转变。即使线上线下关于它的广告依旧是铺天盖地,但相较于以往更能让人觉察到的是电商平台们似乎都在开始淡化“打折促销”的标签烙印,转而将发力重心放在了科技、品味、生活方式打造的方方面面。如我们所见,京东在5月末举办的618启动会上,其一改以往大谈优惠政策和品牌活动推介的习惯,转而是走起了黑科技线路,让技术研发线的同事成为了这场启动会的主角,对外展示的是“L4级无人驾驶重型卡车、续航1000公里的无人大飞机、由机器人炒菜服务的餐厅、全面助推智能硬件发展的Alpha平台、帮助线下店和品牌商显著提升运营水平的智慧供应链、具备情感的人工智能图像和语音技术”这些消费者可能平时并不太会关注但却可能关乎消费体验的后端技术层面的东西。网易也在618期间将旗下跨境电商品牌平台网易考拉海购统一升级为网易考拉,主打跨境进口,除开牢牢占据跨境电商第一之外,还衍生全球制造等业务,逐步往综合电商平台迈进,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次品牌升级中,网易将“品味”作为了其电商业务未来发展的关键词。如果联想到此前丁磊在接受《商业周刊/中文版》所说的“网易是一家有品味的、创新的科技企业”、“目前,整个中国科技行业最缺品味”这两句话,网易想为电商行业在更大层面上带来改变的愿望似乎也已跃然纸上。02一个秀科技,一个玩品味,看似截然相反的路径背后,二者实则的诉求却可能都是为了抓住电商行业发展的下一个十年。过去十五年,中国用户在电商平台上经历了“从淘得到省得下”到“品质好体验佳”的成长路径,同时,用户的消费升级也不断倒推着电商平台的升级发展与行业的大浪淘沙。而在当下,电商平台们事实上又走到了一个新的路口,其不仅需要面对日益放缓的平台增速,老用户们对平台服务的更多需求,他们更需要面对00后这一全新消费群体的全面崛起。作为互联网原住民,00后相对于当下中国市场核心消费群体的“80、90后”而言,其将在很大程度上打乱原有的市场格局,放眼未来10-20年,“00后”将会后来居上,成为驱动消费市场的主力,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A.T.Kearney)在去年11月发布的《未来消费者:从“人以群分”到“千人千面”》报告中如是说。这对于市场而言,是忧虑同时也有机会。毕竟从过往历史来看,有太多的公司产品因为没有把握住用户成长的脚步而由盛转衰,同样也有因为把握住用户成长脚步的公司不断成为新时代的巨擎,而具体到产业上,我们也能看到的是游戏、淘宝、天猫、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商、短视频等等的出现、崛起、繁荣,无一不是因为跟随、把握了消费者的成长脚步,满足了用户需求。而从这个层面来说,在面对即将改变的市场,全新的消费群体,电商平台们主动改变姿势,其实倒也可以说是与时俱进。所以京东如今鲜谈优惠政策和品牌活动推介转而宣扬黑科技,试图用科技带来更高的效率,网易考拉向全品类综合电商延展,强化产品的档次格调,通过工厂店链接精品源头、线下店打造可感体验,试图创造出更为轻松、欢愉的购物体验,事实上都可以说是他们在看到这种变化趋势后的主动出击。03当然,不同的路径选择,自然也有对于商业未来的不同理解或是初衷。对于京东而言,积极拥抱技术提升效率,虽然有一丝对标老对手的意味,但更多可能还是源于刘强东的初心,刘强东曾在多个场合谈到,京东电商成立那天的定位就是“作为一家用技术来为品牌商提供供应链服务的基础设施服务商”,这些年来极发展无人驾驶、无人机送货、人工智能这些技术,目的是为了在效率变革下让他的兄弟们再不用冒着烈日、寒风、风雪、雾霾对世界的伤害,走在大街上送货,而是可以坐在办公室,监控全国数百万台无人机和配送机器人,还有全国八百家管理中心,几十万辆无人车,两三万个无人配送站。而网易为电商业务注入品味基因,可能也离不开丁磊对于品味的执着,用丁磊自己的话来说是“品味是关于调性、定位,是更高层次的,其会特定的场景下会提高用户愉悦度,对产品创新开发是有帮助的”。事实上我们也看到,“品味基因”也的确使网易在游戏、新闻、音乐、公开课乃至是养猪这诸多领域不断的为市场用户带来惊喜,同时也使得网易总能在那些看似已经没有机会的市场突破成长或是后来居上。诸如在跨境电商市场,网易不是第一个入场的,但它却依靠品味(精选全球商品、精选货物源头的网易考拉工厂店、线下海淘潮品店等等来不断照顾、满足用户本身需求)在这个消费升级最为显著的市场中取得了份额第一,这或许也更为坚定了当下网易在进军综合电商平台时继续将品味为核心。对于电商平台而言,选择科技或是品味,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把握住下一个十年,但对于模式选择者而言,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科技与品味,谁是未来十年电商市场发展新姿势?此前,腾讯社交洞察携手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CDC)联合发布的这份基于腾讯社交大数据,的《腾讯00后研究报告》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这份研究报告显示,这些逐渐成为新消费时代主力军的00后们,消费态度更倾向于“懂即自我、现实、平等、包容、适应、关怀”这几个方面。具体而言则是拥有更高的自我认知,会以某个领域深刻的洞见和创造来定义自我,并为此而积极付费,更向往专注且有信念的品牌和偶像,希望深入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等等。若从这份收集72位00后的网络日记,结合对24位00后的深度访谈,收集超1.5万份调查问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大数据与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式的《腾讯00后研究报告》报告来看,其所指向的未来十年电商市场发展趋势或将是品味将会比模式、技术更重要。04为什么会这样?或许在于模式可以模仿,技术只关乎于效率却很难构筑壁垒,但品味却照顾了人性。对于电商行业来说,事实上已经很难有所谓的领先模式了,即使真有这样的领先模式,但在当下现实,其更可能的结局只是被大家一拥而上的竞相模仿,最终被巨头拍死在沙滩上,更何况对于电商市场而言,其实模式事实上也就是那么几种;再说技术,它的重要性是没有人能够否认的,事实上是技术构筑起了服务、交易稳定运行基础,但是也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对于当下的电商行业而言,是事实用以实现稳定交易、提升效率的技术黑科技,早已是你有我有全都有了。诸如网易电商更为被人知晓的是品味,但这并不意味网易电商背后就没有黑科技了,事实上网易电商业务的背后也早有诸如AGV拣货机器人、CubiScan三维测量仪、数据自动匹配系统、AR实景技术、网易七鱼聊天机器人等等黑科技的内在支撑。这种事实彰显的一个现实是:当下在巨头的较量中,技术在事实上并没有所谓的绝对领先,尚不能构筑起真正的壁垒。但品味这种非技术的东西,它却能够“指导技术”,让人文与艺术发生交叉结合的化学反应,诸如在iPhone诞生之前,事实上市场上就已有了触控屏幕、应用商店,但最终我们看到的却是,只有在乔布斯的品味下,才诞生出了iPhone这款在合适的时间将这些合适的技术进行了合适整合,最终改变世界的设备。这就是品味的魅力与能量。回到电商平台,事实上也是同样的道理——模式、技术,事实上其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人,希望的是能让消费者成为平台的死忠粉,但要让消费者成为平台死忠粉,需要的是品味的契合、情感的链接、对行为背后意图的理解,而这显然是冷冰冰的技术所无法解决的。或也正因如此,丁磊才会在当下大家都在谈论新零售、展示黑科技肌肉的时候,转而提出新消费理念,呼吁零售要以人为本、以消费者为本,说“零售离不开人这个基本核心。所有零售形式的演变,都源于对用户需求的理解,这是一切的原点”吧。
尽管距离百度宣布陆奇职位变动的消息已经过去半个月,但这一职位变动所带来的影响仍未平息。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星期里,陆奇依然是媒体们追逐的热点人物,有关他下一站将去哪里的猜测从未停止,没有人认为已经年近60的陆奇会轻易选择退休。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李彦宏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放权实验,陆奇则完成了一场精彩的绝地反击。即便抛开种种商业元素,陆奇与百度的故事也足够精彩,但这段精彩的故事在两周前已经戛然而止。五月中旬,在百度内外依然对陆奇怀有极高信任的时点,百度突然宣布了陆奇将离任总裁、COO职位的信息,再一次刷新了百度高管离职的记录。百度大厦那间门窗紧闭的COO办公室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各方说法中,陆奇离职百度的真相似乎仍是一团迷雾,而在迷雾中,百度这家不断谋求重新崛起的互联网巨头的未来,在持续的动荡中,成为了更大的谜团。隐秘的变化:汇报关系与业务目标风暴并非突如其来,变数一直在暗中滋长。在李彦宏力邀陆奇入职百度的头半年,陆奇曾一度真正在COO的权力范围内履行职责。根据百度在陆奇入职时公布的信息,身为COO,百度各业务群组及负责人都将直接向陆奇汇报工作,而陆奇将向CEO李彦宏直接汇报。包括度秘、智能驾驶、渡鸦等AI相关团队都曾向《深网》表示其与陆奇沟通频繁,这些团队的管理层甚至每周都需要与陆奇直接汇报三四次,其他业务负责人也曾表示自陆奇加入以来,与其有过多次深度沟通。据《深网》了解,百度新兴核心业务Feed流,虽然在架构上向海龙应为直属高管,但陆奇经常会与相应业务的负责人直接接触。这样的情形并未持续太久,在2017年下半年,情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一位百度员工告诉《深网》,2017年年初至年中,其所在业务线有很多机会向陆奇汇报,同时,内部大项目陆奇会亲自过问。但到2017年年底,原先很多直接向陆奇汇报的业务,又变成向业务线相应副总裁汇报。进入2018年之后,陆奇就很少过问传统业务线的事情了。与之相对的是,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李彦宏开始亲自带领信息流团队。在不久前举行的百度内部沟通会上,李彦宏向在场的百度员工说道,“过去这半年的时间不少同学知道,我在亲自带信息流这个团队。每天早上八点半跟核心团队开会,每天都是如此。”这意味着,在陆奇入职百度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原先向其承诺的职权范围与汇报关系已经出现错位和裂缝。今年3月2日,百度地图事业部由搜索体系转入AI技术平台体系(AIG),原总经理李东旻离开百度,该职位由AI测试部高级总监李莹继任。尽管百度地图并不属于百度划定的主航道(人工智能和FEED流业务)范畴,但地图所产生的数据为陆奇所看重。调整之前,负责领导地图业务的李东旻直接向陆奇汇报,调整后,新的负责人向AIG负责人王海峰汇报。同时,陆奇曾明确对地图团队说过,不要有太多营收方面的压力,专心致志的思考数据和数据所产生的应用层价值。然而调整后的百度地图KPI由日活、月活等指标调整为营收,虽然没有启动裁员计划,但部门招聘已被冻结。百度地图的战略权重显然已变,而在变化的过程中,陆奇似乎失去了对它的直接掌控。在百度的最高决策层中,2017年9月加入的前新浪微博CFO余正钧是最新进入的一位,这位负责全面领导构建、发展和运营百度财务体系的高管直接向李彦宏汇报。在最近更新的百度官网上,余正钧位列高管页面第三位,紧邻陆奇。但一位接近陆奇的百度高层人士向《深网》透露,对于这位新加入的把控百度财权的高管,陆奇存在分歧,而根源还是在于权力分配问题。陆奇曾被寄予厚望,也被赋予权力。但在李彦宏与马东敏掌控百度最高权力的前提下,这位外来的职业经理人所能调配的资源,存在诸多变数。当施展抱负的条件无法兑现,人权、财权掣肘太大,加上还要做向上管理时,陆奇最终选择离开。铁腕陆奇陆奇任内,百度并不平静。2016年,百度连续遭遇血友病吧被卖及魏则西事件,外部口碑跌至冰点,同时,多年以来高效运转的商业模式受各种内外因素制约,已经触摸到天花板。李彦宏交到陆奇手中的,是一家传统业务衰落、新兴业务尚未支撑营收的公司,也是一家内部腐败频发、高管接连离职的巨头。与陆奇几乎同时加入百度的李彦宏妻子马东敏在回归后的内部讲话中这样说道:“大家还清晰地记得我们曾是中国互联网市值No.1的公司。这四年半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有太多需要复盘反思。”彼时,在危险面前,百度迷茫且有强烈求变的决心。面对棘手的现状,陆奇展示了他过人的才能。他以最快速度对百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制定了相应战略。《深网》此前曾报道,在2017年4月份举行的季度会上,陆奇进行了“全面诊断百度护城河”的讲话,这是一次确定“施政大纲”的演讲,随后主航道和护城河的概念通过内部信在百度内部正式传播。具体来讲,主航道指Feed流和人工智能两大业务,代表百度的未来;护城河是指能够让主航道业务航行更稳健的业务,起到护卫舰队的作用,是百度的现在。战略明晰对百度意义重大,在过去,百度业务散碎,很多小型业务占用了很多资源和人力却并未取得市场领先地位,浪费了很多资源。战略确定后百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主航道业务在内部拥有资源调配上的最优先权。整合成为陆奇初入百度的施政主线。2017年上半年,百度先后将搜索体系的AI团队与AI研究院整合成立了AI技术平台体系(AIG),将L3、L4及车联网团队整合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将DuerOS团队独立并升级成立度秘事业部(于今年进一步合并成立智能生活事业群组)。同时,围绕核心战略,百度陆续裁撤了医疗事业部,分拆了百度外卖、百度糯米、百度金融、百度国际化等业务,甩掉了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的资产的同时,也引入外部资本为百度谋求了最大利益。在ALLinAI的思路指引下,百度推出了DuerOS及Apollo开放平台,为百度的AI战略勾勒出明晰的图景——利用开放平台获得商业营收,类似于安卓模式,它们的落地拓展了资本市场对百度的想象空间。业务变革随之而来的是管理层的更新,陆奇加入后,王劲(百度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吴恩达(百度首席科学家、百度研究院院长)、曾良(百度糯米总经理)、陆复斌(百度副总裁,分管百度贴吧、百度知识体系)、李东旻(百度地图总经理)、相继离职,原CFO李昕晢调任百度资本。全情投入Feed流与人工智能、梳理内部业务明晰重点的决策带来了显著的积极效果,受Feed流业务营收增长以及AI加速布局的影响,过去一年,百度的实际业绩与外部口碑均得到明显提振。根据最新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百度营收209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为人民币67亿元(约合11亿美元),同比飙升277%。5月17日晚间,百度市值创下新高,一度站上990亿美元,离千亿美金只有一步之遥。于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调整,陆奇的能力内外皆被认可。尽管在部分人眼中,百度过去一年半时间发生的变化实际上也掺杂了李彦宏夫妇的意志,但作为台前实际推行改革的人物,陆奇依然展示了其极高的工作效率和高明的战略制定及管理能力。在百度陷入迷茫与动荡的过去两年,陆奇用最短时间内为这家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重新搭建了骨架,并取得了实质进展。在百度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的电话会议上,有分析师问陆奇,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商业化方面,如果以棒球比赛做比喻的话,现在进行到第几局?陆奇回答,现在是第二和第三之间,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式的棒球比赛每场共有9局,但比赛尚未进行到中场,陆奇却意外离开了。新政的遗产市场用近千亿市值的蒸发,表达了对陆奇离开百度的不解、困惑与担忧,但对于留在百度的人而言,未来如何才是更加值得关注的核心。与很多百度员工一样,已在百度工作多年的苏文在陆奇职位变动消息公布的当晚,参与了同事微信群里的竞猜——百度股价会跌几个点。市场给出的反馈远远超出他们的预计。这段时间,围绕陆奇去职的讨论是苏文和同事们谈论的主要议题,“我们最近一直在群里聊这件事,99%表达出来的都是不舍、悲观、犹疑,问怎么办。”在陆奇主政百度的一年零四个月里,苏文由于内部业务调整,经历了多次个人职位调整,他向《深网》坦言,如此频繁的调整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对员工其实有非常负面的影响,但出于对陆奇的信任,他理解并且接受改变。信任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构建,一是打通了百度内部高层与基层对话通道的新风会,二是陆奇个人勤奋的工作态度所带来的示范效应。苏文认为,陆奇所做的这两件事,真正推动解决了百度上传下达不畅、上行下效扭曲的积弊。由陆奇亲自推动举行的新风会,让很多普通百度员工第一次体验到,基层的声音能够真正传递至高层,而高层的决策考虑也能为基层所知。“我们和总监断档,总监和老板也有断档,原本上达的通路是封闭的,你有这个心理预期就不会去尝试。陆奇来了之后有了这个新风会,他会回邮件、回微信,让员工觉得我是这个公司决策的一份子,这个心理预期是很重要的,能够给员工建立一个心理预期已经很不容易了。”工作极其努力、认真的陆奇也为员工树立了职业精神的最好榜样,沟通与示范让陆奇在员工层面重建了信心。过去几年,被动迎接移动互联网挑战的百度日子并不好过,虽然仍旧是国内排名前三的互联网公司,但一系列尝试并未收到理想效果的遭遇动摇着公司内外的信心。对百度怀有很深感情的苏文并不掩饰自己的忧虑,“这么多年百度什做么都没做成,很多事情投入很大,比如之前的糯米,结果没出一年半载就不行了,我们下边的人心里会有很失落的感觉,一直在换赛道,从来没赢过,整个公司的信心有问题。”也正因如此,陆奇带来的一系列改变更为员工所看重,“陆奇来了之后我们其实是有建立信心的,每个人都希望他能影响到我们,每个人都觉得陆奇是拯救者。”然而,陆奇的去职让为期一年零四个月的新政戛然而止,战略与文化的细微改变都留下了更大的未知数。在未知面前,新政的遗产是否存在被颠覆的可能,这将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对百度价值的重估,以及百度内外信心的延续抑或崩塌。百度的意志无法得知是巧合还是刻意的安排,陆奇去职消息的宣布与2018年百度联盟峰会举行前后仅相隔三天。百度联盟峰会与百度另一重要会议百度世界大会具有同样长的历史,从2006年到现在已经举办了十三届。与旨在对外讲述百度整体战略的世界大会不同,联盟峰会的初衷是向百度流量生态的联盟合作伙伴展示百度在产品与流量上的最新策略。十三年来,百度联盟分成持续攀升,根据百度联盟峰会披露的数据:2008年,百度分给联盟伙伴的收益约4亿人民币;七年后的2015年,百度联盟分成突破百亿;2016年分成142亿;2017年分成160多亿,信息流、开屏联盟收益共享超过20亿,同比增长近20%,增长幅度与百度2017年总体营收增长幅度相当。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百度战略多次转向,但仅从营收的单一维度看,联盟毫无疑问仍是百度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百度变现体系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在陆奇主政百度期间,评断重要与否的标准曾一度发生改变。据《深网》了解,在2017年上半年的一次百度高管会议上,陆奇按照核心、外围、使命与非使命四个维度对百度内部所有业务进行了全盘梳理,将百度旗下的所有业务画进一张业务象限图中。核心、使命为第一象限,为百度最重要的业务,以此类推,非核心、非使命即为第四象限业务,指百度内部与主业关联不大,且无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业务,属于需要调整行列。Feed流与人工智能毫无争议的被划入第一象限,它们同时成为百度主航道业务,在内部享有资源调配上的最优先权。对百度传统业务的划分引起颇多争议。据《深网》了解,在该次高管会议上,陆奇提出百度贴吧“关、停、并、转”的建议。事实上,包括贴吧以及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在内的百度知识体系都被陆奇归入第四象限范畴。在一位负责百度知识体系业务的员工眼中,贴吧是百度唯一能承载社交想象的产品,百科和知道是百度搜索供血的来源,流量和营收均很强。对于陆奇做出的这一决定,他感到很难理解。对于这些质疑,陆奇在其参加的第一次百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的发言或许能够解答:“我和我的团队主要关注可以如何利用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业务的加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是如何有效地从数据中提取知识,而首要的工作就是建立使用场景,二是数据迭代,三是建立商业模式,这是我们的工作框架,我们的团队每周、每月都在监测这些指标。信息流业务上最需要改进的是匹配算法,搜索产品的最基本的服务就是理解用户需求、兴趣和信息需求。可以看出,以AI当作核心的技术被陆奇视为提升已有业务、拓展新业务的最重要因素,从销售驱动到技术驱动,正因如此,在陆奇主政百度的第一年,曾有百度员工对《深网》表示,联盟峰会以后可能不会那么重要了。但这位员工显然失算了。在陆奇去职的特殊背景下,2018年百度联盟峰显得尤其耐人寻味。更加不同寻常的是,鲜少接受采访的百度高级副总裁、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携搜索公司CTO郑子斌、百度副总裁吴海锋以及百度搜索公司运营总经理曹越一同接受了媒体群访。就在联盟峰会举行的前一天,李彦宏出现在百度内部的一个沟通会上,沟通会的主题是向百度员工释疑陆奇去职的原因,以及百度未来战略的走向。沟通会上,李彦宏强调,“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的发展战略是不会变的,当现场员工提问“决胜AI时代”战略如何进一步落地时,李彦宏回答:百度搜索团队会推出一款名为“简单搜索”的App,要做到对用户更加理解与了解。“这样的创新我认为未来会不断地有,我们会一点一点的把它推向市场。”在这位再次回归一线CEO的答案中,DuerOS与Apollo并未被提及。下一步,不再ALLin2017年7月5日,百度举行了史上第一次AI开发者大会,该场大会中,陆奇全程串讲并重点介绍了三个月前推出的Apollo开放平台。这是陆奇在百度的高光时刻之一,演讲中,陆奇表示,百度将ALLinAI,此后,ALLinAI成为了百度的重要标签。这一标签在半年被李彦宏亲自撕下,在今年1月份参加的一场公开活动中,李彦宏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说过“AllinAI”,他表示应该留有余地,不希望大家认为百度所有的资源都去做无人车、度秘了,“其实不是的,我们大多数的资源可能还是在百度搜索、百度的信息流(相对比较核心的业务上)”。从贴上标签到撕下标签的两个季度里,信息流贡献的真金白银愈加丰厚,根据百度今年2月发布的四季度财报,百度信息流业务每日分发量环比增加20%以上,百度App用户总使用时长同比增长约30%。同时,百家号的内容原创者从2017年年初的20万上涨至100万。与之相比,陆奇力推的Apollo开放平台盈利似乎仍旧非常遥远。根据陆奇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披露的信息,“阿波罗”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百度变现能力,为商业化创造机会。“Apollo计划提供的是一个开放,完整和可靠的平台,百度将开发代码,软件和能力,也将提供核心服务。这个计划总的设计思路是,汽车制造商可以利用Apollo计划获得无人驾驶汽车系统,通过在各种路况下的测试,最终在2020年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商用。”部分业内人士对于百度推出的Apollo计划给出了高度评价:框架搭得很好、战略很成功,原来自动驾驶门槛很高,Apollo降低了门槛,推动了整个产业往前进。但不可回避的问题在于,要达到陆奇2020年实现无人驾驶汽车商用的目标,Apollo必须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而目前,行业在L4的方向上暂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百度同样没有找到特别好的解决方案。要实现预想中的安卓路径,需要搭建一个完美的生态,以Apollo当前的技术实力,离目标尚有较大距离。压力当前,Apollo急于展示自己的落地可能,5月底,百度共享汽车自动驾驶示范园区在重庆落地,不过这仍是L3的技术范畴。与Apollo相比,DuerOS的处境相对乐观,这个由前微软首席研发总监景鲲领导的业务,今年通过与小鱼在家的合作,推出了一款价格中等的带屏智能音箱。同时,作为隐身幕后的重要人物,马东敏为DuerOS的推广出了不少力,为了帮助DuerOS获得更多合作伙伴的支持,这位对外职位为董事长特别助理的高管亲自出马谈妥了包括华为在内的手机大厂的合作。信息流为百度开辟了新的营收渠道,但这一业务本质上仍依附于百度原有搜索生态建立的流量体系、渠道入口和销售系统。若想打开更多想象空间,百度必须为自己找到能够产生营收的全新平台或者入口,陆奇曾将这一希望寄托在Apollo及DuerOS上,但现在,从百度释放的信息来看,百度高层选择了一条更加现实的路径。陆奇之后,百度无人再提“ALLIN”,面对无法逆转的事实,留在百度棋局中的人必须拥抱变化。一位百度员工这样安慰自己:“既然发生了这样的结果,老板应该是想清楚了:陆奇再厉害,他也是一个人,他值100亿美元,但他不值800亿美元。”失去了陆奇的百度,将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向前。尽管距离百度宣布陆奇职位变动的消息已经过去半个月,但这一职位变动所带来的影响仍未平息。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星期里,陆奇依然是媒体们追逐的热点人物,有关他下一站将去哪里的猜测从未停止,没有人认为已经年近60的陆奇会轻易选择退休。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李彦宏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放权实验,陆奇则完成了一场精彩的绝地反击。即便抛开种种商业元素,陆奇与百度的故事也足够精彩,但这段精彩的故事在两周前已经戛然而止。五月中旬,在百度内外依然对陆奇怀有极高信任的时点,百度突然宣布了陆奇将离任总裁、COO职位的信息,再一次刷新了百度高管离职的记录。百度大厦那间门窗紧闭的COO办公室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各方说法中,陆奇离职百度的真相似乎仍是一团迷雾,而在迷雾中,百度这家不断谋求重新崛起的互联网巨头的未来,在持续的动荡中,成为了更大的谜团。隐秘的变化:汇报关系与业务目标风暴并非突如其来,变数一直在暗中滋长。在李彦宏力邀陆奇入职百度的头半年,陆奇曾一度真正在COO的权力范围内履行职责。根据百度在陆奇入职时公布的信息,身为COO,百度各业务群组及负责人都将直接向陆奇汇报工作,而陆奇将向CEO李彦宏直接汇报。包括度秘、智能驾驶、渡鸦等AI相关团队都曾向《深网》表示其与陆奇沟通频繁,这些团队的管理层甚至每周都需要与陆奇直接汇报三四次,其他业务负责人也曾表示自陆奇加入以来,与其有过多次深度沟通。据《深网》了解,百度新兴核心业务Feed流,虽然在架构上向海龙应为直属高管,但陆奇经常会与相应业务的负责人直接接触。这样的情形并未持续太久,在2017年下半年,情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一位百度员工告诉《深网》,2017年年初至年中,其所在业务线有很多机会向陆奇汇报,同时,内部大项目陆奇会亲自过问。但到2017年年底,原先很多直接向陆奇汇报的业务,又变成向业务线相应副总裁汇报。进入2018年之后,陆奇就很少过问传统业务线的事情了。与之相对的是,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李彦宏开始亲自带领信息流团队。在不久前举行的百度内部沟通会上,李彦宏向在场的百度员工说道,“过去这半年的时间不少同学知道,我在亲自带信息流这个团队。每天早上八点半跟核心团队开会,每天都是如此。”这意味着,在陆奇入职百度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原先向其承诺的职权范围与汇报关系已经出现错位和裂缝。今年3月2日,百度地图事业部由搜索体系转入AI技术平台体系(AIG),原总经理李东旻离开百度,该职位由AI测试部高级总监李莹继任。尽管百度地图并不属于百度划定的主航道(人工智能和FEED流业务)范畴,但地图所产生的数据为陆奇所看重。调整之前,负责领导地图业务的李东旻直接向陆奇汇报,调整后,新的负责人向AIG负责人王海峰汇报。同时,陆奇曾明确对地图团队说过,不要有太多营收方面的压力,专心致志的思考数据和数据所产生的应用层价值。然而调整后的百度地图KPI由日活、月活等指标调整为营收,虽然没有启动裁员计划,但部门招聘已被冻结。百度地图的战略权重显然已变,而在变化的过程中,陆奇似乎失去了对它的直接掌控。在百度的最高决策层中,2017年9月加入的前新浪微博CFO余正钧是最新进入的一位,这位负责全面领导构建、发展和运营百度财务体系的高管直接向李彦宏汇报。在最近更新的百度官网上,余正钧位列高管页面第三位,紧邻陆奇。但一位接近陆奇的百度高层人士向《深网》透露,对于这位新加入的把控百度财权的高管,陆奇存在分歧,而根源还是在于权力分配问题。陆奇曾被寄予厚望,也被赋予权力。但在李彦宏与马东敏掌控百度最高权力的前提下,这位外来的职业经理人所能调配的资源,存在诸多变数。当施展抱负的条件无法兑现,人权、财权掣肘太大,加上还要做向上管理时,陆奇最终选择离开。铁腕陆奇陆奇任内,百度并不平静。2016年,百度连续遭遇血友病吧被卖及魏则西事件,外部口碑跌至冰点,同时,多年以来高效运转的商业模式受各种内外因素制约,已经触摸到天花板。李彦宏交到陆奇手中的,是一家传统业务衰落、新兴业务尚未支撑营收的公司,也是一家内部腐败频发、高管接连离职的巨头。与陆奇几乎同时加入百度的李彦宏妻子马东敏在回归后的内部讲话中这样说道:“大家还清晰地记得我们曾是中国互联网市值No.1的公司。这四年半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有太多需要复盘反思。”彼时,在危险面前,百度迷茫且有强烈求变的决心。面对棘手的现状,陆奇展示了他过人的才能。他以最快速度对百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制定了相应战略。《深网》此前曾报道,在2017年4月份举行的季度会上,陆奇进行了“全面诊断百度护城河”的讲话,这是一次确定“施政大纲”的演讲,随后主航道和护城河的概念通过内部信在百度内部正式传播。具体来讲,主航道指Feed流和人工智能两大业务,代表百度的未来;护城河是指能够让主航道业务航行更稳健的业务,起到护卫舰队的作用,是百度的现在。战略明晰对百度意义重大,在过去,百度业务散碎,很多小型业务占用了很多资源和人力却并未取得市场领先地位,浪费了很多资源。战略确定后百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主航道业务在内部拥有资源调配上的最优先权。整合成为陆奇初入百度的施政主线。2017年上半年,百度先后将搜索体系的AI团队与AI研究院整合成立了AI技术平台体系(AIG),将L3、L4及车联网团队整合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将DuerOS团队独立并升级成立度秘事业部(于今年进一步合并成立智能生活事业群组)。同时,围绕核心战略,百度陆续裁撤了医疗事业部,分拆了百度外卖、百度糯米、百度金融、百度国际化等业务,甩掉了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的资产的同时,也引入外部资本为百度谋求了最大利益。在ALLinAI的思路指引下,百度推出了DuerOS及Apollo开放平台,为百度的AI战略勾勒出明晰的图景——利用开放平台获得商业营收,类似于安卓模式,它们的落地拓展了资本市场对百度的想象空间。业务变革随之而来的是管理层的更新,陆奇加入后,王劲(百度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吴恩达(百度首席科学家、百度研究院院长)、曾良(百度糯米总经理)、陆复斌(百度副总裁,分管百度贴吧、百度知识体系)、李东旻(百度地图总经理)、相继离职,原CFO李昕晢调任百度资本。全情投入Feed流与人工智能、梳理内部业务明晰重点的决策带来了显著的积极效果,受Feed流业务营收增长以及AI加速布局的影响,过去一年,百度的实际业绩与外部口碑均得到明显提振。根据最新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百度营收209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为人民币67亿元(约合11亿美元),同比飙升277%。5月17日晚间,百度市值创下新高,一度站上990亿美元,离千亿美金只有一步之遥。于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调整,陆奇的能力内外皆被认可。尽管在部分人眼中,百度过去一年半时间发生的变化实际上也掺杂了李彦宏夫妇的意志,但作为台前实际推行改革的人物,陆奇依然展示了其极高的工作效率和高明的战略制定及管理能力。在百度陷入迷茫与动荡的过去两年,陆奇用最短时间内为这家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重新搭建了骨架,并取得了实质进展。在百度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的电话会议上,有分析师问陆奇,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商业化方面,如果以棒球比赛做比喻的话,现在进行到第几局?陆奇回答,现在是第二和第三之间,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式的棒球比赛每场共有9局,但比赛尚未进行到中场,陆奇却意外离开了。新政的遗产市场用近千亿市值的蒸发,表达了对陆奇离开百度的不解、困惑与担忧,但对于留在百度的人而言,未来如何才是更加值得关注的核心。与很多百度员工一样,已在百度工作多年的苏文在陆奇职位变动消息公布的当晚,参与了同事微信群里的竞猜——百度股价会跌几个点。市场给出的反馈远远超出他们的预计。这段时间,围绕陆奇去职的讨论是苏文和同事们谈论的主要议题,“我们最近一直在群里聊这件事,99%表达出来的都是不舍、悲观、犹疑,问怎么办。”在陆奇主政百度的一年零四个月里,苏文由于内部业务调整,经历了多次个人职位调整,他向《深网》坦言,如此频繁的调整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对员工其实有非常负面的影响,但出于对陆奇的信任,他理解并且接受改变。信任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构建,一是打通了百度内部高层与基层对话通道的新风会,二是陆奇个人勤奋的工作态度所带来的示范效应。苏文认为,陆奇所做的这两件事,真正推动解决了百度上传下达不畅、上行下效扭曲的积弊。由陆奇亲自推动举行的新风会,让很多普通百度员工第一次体验到,基层的声音能够真正传递至高层,而高层的决策考虑也能为基层所知。“我们和总监断档,总监和老板也有断档,原本上达的通路是封闭的,你有这个心理预期就不会去尝试。陆奇来了之后有了这个新风会,他会回邮件、回微信,让员工觉得我是这个公司决策的一份子,这个心理预期是很重要的,能够给员工建立一个心理预期已经很不容易了。”工作极其努力、认真的陆奇也为员工树立了职业精神的最好榜样,沟通与示范让陆奇在员工层面重建了信心。过去几年,被动迎接移动互联网挑战的百度日子并不好过,虽然仍旧是国内排名前三的互联网公司,但一系列尝试并未收到理想效果的遭遇动摇着公司内外的信心。对百度怀有很深感情的苏文并不掩饰自己的忧虑,“这么多年百度什做么都没做成,很多事情投入很大,比如之前的糯米,结果没出一年半载就不行了,我们下边的人心里会有很失落的感觉,一直在换赛道,从来没赢过,整个公司的信心有问题。”也正因如此,陆奇带来的一系列改变更为员工所看重,“陆奇来了之后我们其实是有建立信心的,每个人都希望他能影响到我们,每个人都觉得陆奇是拯救者。”然而,陆奇的去职让为期一年零四个月的新政戛然而止,战略与文化的细微改变都留下了更大的未知数。在未知面前,新政的遗产是否存在被颠覆的可能,这将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对百度价值的重估,以及百度内外信心的延续抑或崩塌。百度的意志无法得知是巧合还是刻意的安排,陆奇去职消息的宣布与2018年百度联盟峰会举行前后仅相隔三天。百度联盟峰会与百度另一重要会议百度世界大会具有同样长的历史,从2006年到现在已经举办了十三届。与旨在对外讲述百度整体战略的世界大会不同,联盟峰会的初衷是向百度流量生态的联盟合作伙伴展示百度在产品与流量上的最新策略。十三年来,百度联盟分成持续攀升,根据百度联盟峰会披露的数据:2008年,百度分给联盟伙伴的收益约4亿人民币;七年后的2015年,百度联盟分成突破百亿;2016年分成142亿;2017年分成160多亿,信息流、开屏联盟收益共享超过20亿,同比增长近20%,增长幅度与百度2017年总体营收增长幅度相当。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百度战略多次转向,但仅从营收的单一维度看,联盟毫无疑问仍是百度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百度变现体系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在陆奇主政百度期间,评断重要与否的标准曾一度发生改变。据《深网》了解,在2017年上半年的一次百度高管会议上,陆奇按照核心、外围、使命与非使命四个维度对百度内部所有业务进行了全盘梳理,将百度旗下的所有业务画进一张业务象限图中。核心、使命为第一象限,为百度最重要的业务,以此类推,非核心、非使命即为第四象限业务,指百度内部与主业关联不大,且无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业务,属于需要调整行列。Feed流与人工智能毫无争议的被划入第一象限,它们同时成为百度主航道业务,在内部享有资源调配上的最优先权。对百度传统业务的划分引起颇多争议。据《深网》了解,在该次高管会议上,陆奇提出百度贴吧“关、停、并、转”的建议。事实上,包括贴吧以及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在内的百度知识体系都被陆奇归入第四象限范畴。在一位负责百度知识体系业务的员工眼中,贴吧是百度唯一能承载社交想象的产品,百科和知道是百度搜索供血的来源,流量和营收均很强。对于陆奇做出的这一决定,他感到很难理解。对于这些质疑,陆奇在其参加的第一次百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的发言或许能够解答:“我和我的团队主要关注可以如何利用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业务的加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是如何有效地从数据中提取知识,而首要的工作就是建立使用场景,二是数据迭代,三是建立商业模式,这是我们的工作框架,我们的团队每周、每月都在监测这些指标。信息流业务上最需要改进的是匹配算法,搜索产品的最基本的服务就是理解用户需求、兴趣和信息需求。可以看出,以AI当作核心的技术被陆奇视为提升已有业务、拓展新业务的最重要因素,从销售驱动到技术驱动,正因如此,在陆奇主政百度的第一年,曾有百度员工对《深网》表示,联盟峰会以后可能不会那么重要了。但这位员工显然失算了。在陆奇去职的特殊背景下,2018年百度联盟峰显得尤其耐人寻味。更加不同寻常的是,鲜少接受采访的百度高级副总裁、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携搜索公司CTO郑子斌、百度副总裁吴海锋以及百度搜索公司运营总经理曹越一同接受了媒体群访。就在联盟峰会举行的前一天,李彦宏出现在百度内部的一个沟通会上,沟通会的主题是向百度员工释疑陆奇去职的原因,以及百度未来战略的走向。沟通会上,李彦宏强调,“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的发展战略是不会变的,当现场员工提问“决胜AI时代”战略如何进一步落地时,李彦宏回答:百度搜索团队会推出一款名为“简单搜索”的App,要做到对用户更加理解与了解。“这样的创新我认为未来会不断地有,我们会一点一点的把它推向市场。”在这位再次回归一线CEO的答案中,DuerOS与Apollo并未被提及。下一步,不再ALLin2017年7月5日,百度举行了史上第一次AI开发者大会,该场大会中,陆奇全程串讲并重点介绍了三个月前推出的Apollo开放平台。这是陆奇在百度的高光时刻之一,演讲中,陆奇表示,百度将ALLinAI,此后,ALLinAI成为了百度的重要标签。这一标签在半年被李彦宏亲自撕下,在今年1月份参加的一场公开活动中,李彦宏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说过“AllinAI”,他表示应该留有余地,不希望大家认为百度所有的资源都去做无人车、度秘了,“其实不是的,我们大多数的资源可能还是在百度搜索、百度的信息流(相对比较核心的业务上)”。从贴上标签到撕下标签的两个季度里,信息流贡献的真金白银愈加丰厚,根据百度今年2月发布的四季度财报,百度信息流业务每日分发量环比增加20%以上,百度App用户总使用时长同比增长约30%。同时,百家号的内容原创者从2017年年初的20万上涨至100万。与之相比,陆奇力推的Apollo开放平台盈利似乎仍旧非常遥远。根据陆奇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披露的信息,“阿波罗”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百度变现能力,为商业化创造机会。“Apollo计划提供的是一个开放,完整和可靠的平台,百度将开发代码,软件和能力,也将提供核心服务。这个计划总的设计思路是,汽车制造商可以利用Apollo计划获得无人驾驶汽车系统,通过在各种路况下的测试,最终在2020年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商用。”部分业内人士对于百度推出的Apollo计划给出了高度评价:框架搭得很好、战略很成功,原来自动驾驶门槛很高,Apollo降低了门槛,推动了整个产业往前进。但不可回避的问题在于,要达到陆奇2020年实现无人驾驶汽车商用的目标,Apollo必须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而目前,行业在L4的方向上暂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百度同样没有找到特别好的解决方案。要实现预想中的安卓路径,需要搭建一个完美的生态,以Apollo当前的技术实力,离目标尚有较大距离。压力当前,Apollo急于展示自己的落地可能,5月底,百度共享汽车自动驾驶示范园区在重庆落地,不过这仍是L3的技术范畴。与Apollo相比,DuerOS的处境相对乐观,这个由前微软首席研发总监景鲲领导的业务,今年通过与小鱼在家的合作,推出了一款价格中等的带屏智能音箱。同时,作为隐身幕后的重要人物,马东敏为DuerOS的推广出了不少力,为了帮助DuerOS获得更多合作伙伴的支持,这位对外职位为董事长特别助理的高管亲自出马谈妥了包括华为在内的手机大厂的合作。信息流为百度开辟了新的营收渠道,但这一业务本质上仍依附于百度原有搜索生态建立的流量体系、渠道入口和销售系统。若想打开更多想象空间,百度必须为自己找到能够产生营收的全新平台或者入口,陆奇曾将这一希望寄托在Apollo及DuerOS上,但现在,从百度释放的信息来看,百度高层选择了一条更加现实的路径。陆奇之后,百度无人再提“ALLIN”,面对无法逆转的事实,留在百度棋局中的人必须拥抱变化。一位百度员工这样安慰自己:“既然发生了这样的结果,老板应该是想清楚了:陆奇再厉害,他也是一个人,他值100亿美元,但他不值800亿美元。”失去了陆奇的百度,将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向前。
京东也杀入了无人餐厅市场。5月29日,京东宣布JOYS智慧餐厅将于8月正式面世,可以通过机器人实现点菜、做菜、传菜全程无人化,全能机器人大厨可提供八大菜系的四十多道菜品。京东预测到2020年,餐厅技术与独家菜谱将全面开放,全国加盟店可达1000家。其实,提起无人餐厅,大家并不陌生。早在去年10月,马云的第一家无人餐厅就在杭州开业。亮点在于“刷脸支付”,全程不需要手机和钱包,也没有收银员和服务员,智能点餐吃完就走。当然,马云的野心也非常大,宣称未来几年要在全国开展10万家无人餐厅。阿里、京东纷纷盯上无人餐厅,背后的商业逻辑到底是什么?无人餐厅对餐饮人来讲到底是好用的高科技,还是昙花一现的空架子呢?阿里深度切入线下餐饮场景京东转型零售基础设施提供商不难发现,从去年10月第一家无人餐厅开业后,阿里的相关布局就已经加速。蚂蚁金服是百胜中国的投资方之一,几乎是同时,肯德基深圳无人餐厅开业。同样是全程数字点餐取餐,刷脸就可以吃饭。同年11月,口碑开放无人餐厅技术,杭州“老字号”五芳斋宣布与口碑共同推出首家无人餐厅,主打“无人自助式”体验服务,实现24小时营业,于2018年1月在杭州正式落地。作为阿里新零售的三驾马车之一,盒马同样在无人餐厅上有所尝试。盒马上海南翔店的“机器人主题餐厅”进行初步尝试,一方面利用智能设备提高出菜和服务效率,另一方面在闲时进行折扣定价等措施,引导消费者在非高峰时段用餐。值得注意的是马云的无人餐厅在顾客第一次光临后需要先用支付宝扫码授权,刷脸确认身份,之后系统会永远记住顾客的身份,就可以永远撇开手机了。如果需要人工服务,服务员随时待命。有趣的是,“马云系”的无人餐厅也在不断迭代,从自助取餐到机器人送餐,从刷脸绑定到支付宝扫码点餐,用户的体验越来越好,使用的成本也越来越低。与移动支付不同,阿里通过无人餐厅这项新技术深层次地切人餐饮市场,也能更全面地掌握线下消费的大数据,绘制更完整的用户画像。不难想象,马云无人餐厅的模式在于通过支付宝授权、自助点餐、移动支付等方式获取用户资料,和自有的消费数据打通后,自热可以形成更大的价值,大数据才是背后的金矿。与阿里不尽相同,京东的着眼点在于创新技术和未来零售业的新模式。除了无人餐厅,京东同期发布的还有无人驾驶重型卡车、续航1000公里的无人大飞机等智慧物流、智慧家庭等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京东集团CMO徐雷透露:“京东成为零售基础设施提供商的战略确立,零售基础设备、技术服务、解决方案将全面对外开放,京东也将实现从‘科技零售’到‘零售科技’的转变。”有趣的是,京东刚刚发布其无人餐厅产品,就被盒马南翔机器餐厅项目负责人闻先质疑其概念是模仿盒马。虽然目前还无法判断版权,但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无人餐厅的技术壁垒并不高,主要在于理念和体验上的创新谁更胜一筹,以及渠道的拓展上,谁能拿下更多的餐饮品牌。便捷性or个性化无人对餐饮来讲是良药还是鸡肋?目前,无人餐厅得到认可的多为提升制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和构建新鲜的消费体验方面。据盒马CEO侯毅透露,通过智能化设备,可大大缩短加工时间,3分钟蒸鱼,30秒烤一盘扇贝;消费者坐在座位上,菜品20秒钟机器人自动传送到餐桌前等等。而大数据辅助可以让商家更好的掌握用户的口味、喜好等,随时调整经营战略。在替代人力方面,效果也比较显著。五芳斋无人餐厅在没有服务员、没有菜单、无人送餐的情况下,单月营业额增长40%,人效翻了三倍。减少了7名员工,以每个员工每月用工成本5000元来算,相当于每年节省42万元用工成本。同时餐厅实现了24小时营业,也大大提高了门店的使用效率。口碑行业策略专家郑震滨表示:“无人餐厅并非概念上的‘无人’,它的核心意义是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生物识别等现行的互联网技术对行业传统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乃至革新,助力商家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实现服务升级和满足用户的消费升级需求,无人餐厅更是新零售模式下的智慧餐厅。”然而,由于缺少了人性化的服务,无人餐厅自推出以来也饱受争议。餐厅点菜环节服务员的推荐都会影响到顾客的决策,盒马无人餐厅等也受到了消费者的吐槽:“送来的鱿鱼是凉的,又没有办法骂机器人。”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局气创始人韩桐在接受亿欧采访时也表达了对无人餐厅的顾虑。“我觉得无人餐厅是一种伪概念。”刘京京直言:“追求便捷的这部分顾客需求越来越多地被外卖满足,既然到餐厅吃饭,更多的还是需要一个氛围,也就是社交需求。”局气创始人韩桐则提到“无人餐厅是逼的。就好像厨房做标准化、去厨师化一样,因为人力房租成本的上升,无人餐厅才会出现。但对于消费者来讲,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找我看来还是一种退步,餐饮终归是服务业,没有人的话,人性化服务方面肯定会降低。”无疑,无人餐厅的模式或许更适用于快餐类企业。无需太多的服务,在提升效率的前提下,无人餐厅或许是一种新的选择。亿欧注意到,现在的无人餐厅多包含自助点餐结账功能,这一基础的模块目前应用也比较广泛。比如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这三大快餐品牌以及普通街边的餐厅里,都可以看到这一简单的应用。而再提升到自助取餐、自动送餐甚至机器人炒菜方面,因为涉及到整点改造,餐饮品牌做了不同的选择。高度标准化的产品更适用于这种“高科技”,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性化的服务反而越来越成为快餐企业竞争的方向。比如麦当劳非但没有推出无人餐厅,反而增加了送餐到桌服务,新增服务官;德克士的无人餐厅旗舰店也只是前厅无人,后厨还专门做了透明化的处理,增加了手工制作环节,更多地提倡有温度的服务。而无人餐厅的另一类模式是无人快餐终端。比如饭美美等无人快餐售卖机、卤豆无人面馆。这一类模式拓展的是餐饮的场景,因为可以深入到写字楼、候车室等场地,终端所要承担的房租成本相对于餐饮门店不是一个数量级,同时这种商业模式在国外也得到了印证。刘京京认为:“降低成本、提高顾客体验,智能终端的存在很有可能真正解决实实在在的痛点,而不是伪需求。”当然,面临外卖的竞争,无人终端的使用频次也有待市场的考验。无论是无人餐厅还是无人售卖,需要解决的是顾客根本的需求。便捷性是其最大的优势,与其炫酷的形式感比起来,新鲜的体验往往稍纵即逝,餐饮的本质还是食品,如何通过大数据,提升产品口感的同时帮助餐厅更好地决策,才能真正抓住顾客的心。
美团、携程发力网约车,易到降佣升级为免佣,高德推出拼车服务,蚂蚁金服领投立刻出行入局共享汽车。2018年初,网约车市场格外热闹。当外界将目光聚焦于这场混战时,滴滴内部曾于3年前提出的洪流战略正逐步成型。过去两年时间里,滴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在未来的十年,滴滴将在汽车和交通产业的变革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滴滴出行CEO程维认为,未来的汽车和出行、硬件产品和软件服务的边界会越来越融合。4月底,滴滴在北京万豪酒店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洪流汇聚,共享智能出行”的发布会,并宣布成立洪流联盟,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所谓“汽车运营商平台”,即是程维“边界融合”理念的承载。北汽、博世、比亚迪、宁德时代、长安汽车、奇瑞、联通智网、车和家等31家企业成为了滴滴洪流联盟的首批成员。他们将在汽车制造、零配件制造、新能源、数字地图、车联网等不同领域,完成与滴滴的合作。滴滴出行副总裁杨峻在接受《深网》专访时表示,滴滴的策略是搭建一个开放的、互相赋能的合作平台,合作将涵盖设计生产为共享而生的汽车。“我们把我们感知到的数据,用户的需求输出给车企合作伙伴,依托车企的精益制造能力,跟他们一起来定义这样的系列车型。”对于滴滴而言,关于新能源的战略部署是一个全新变量。背靠5亿用户和2100万车主的滴滴,希望凭借这个囊括了新能源汽车、网约车和共享汽车、新能源充电、后服务市场等整个产业链的变量完成核心竞争能力的升级。扩大出行版图“淘宝连接了所有的商品,百度连接了所有的信息,微信连接了所有的人,滴滴的使命就是连接大家制造出来的所有的车,提高车和整个城市交通的效率。”时间倒回到两年前,程维在电动汽车百人会的演讲台上如此说道。这是程维第一次参加电动汽车百人会,这次大会让他看待出行的视角从企业维度上升到产业维度。“大家都在思考怎么抓住新能源的机会,让中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按照时间维度,程维喜欢把滴滴的发展目标依五年做一个划分节点。在成立的第一个五年,这家公司服务了中国将近5亿的用户和2100万的车主。程维做出大胆预测,未来十年,滴滴平台将在全球范围内服务20亿用户,满足用户50%的出行需求,并推广超过1000万辆共享新能源汽车。其实围绕新能源和车主生态,滴滴早在2016年就开始有所布局。比如在2016年全面铺开车主加油服务,与南京万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如果说滴滴初期与车企的合作只限于车辆供应上,那么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展,滴滴与车企的合作也更为紧密。尤其进入2018年之后,滴滴与车企的接触则更加频繁。从加入洪流联盟的企业名单中不难看出,除了汽车制造和零配件制造外,数字地图、车联网、新能源充电等领域的企业也成为滴滴看好的对象。一个更加值得关注的信号是,滴滴在4月底将此前已有的汽车租售、加油、微保及分时租赁等多项汽车服务与运营业务整合到了一起,成立了“一站式汽车服务平台”。打通入口,搭建平台依托于易车网和蔚来汽车,李斌在过去几年分别投资了首汽约车、嘀嗒拼车、摩拜单车等出行领域的知名公司,涉猎范围更是囊括汽车媒体、汽车电商、整车制造、汽车后市场、移动出行服务等行业,搭建起一个“出行帝国”。如果说李斌扩大出行版图更多通过投资来铺开,那么滴滴选择的则是另外一个思路:打通一个入口,建立融合多种服务的平台。当被问及滴滴未来是否会考虑收购或并购出行领域的创业公司时,杨峻对《深网》表示,滴滴更倾向于与合作伙伴携手来解决人们多样化的用车需求。这其中,成立合资公司是滴滴围绕汽车运营商的合作方式探索之一。实际上在洪流联盟成立之前,今年3月,北汽、车和家先后宣布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通过分别组建合资公司的形式,为共享出行场景定制生产智能电动车,探索共享出行运营的商业模式。谈起和各方开展合作的过程,杨峻对腾讯《深网》回忆,滴滴与合作方对于产品定位和对汽车运营商概念认知的一致性,是促使达成合作的重要原因。“我们最早谈其实是想谈如何一起定制一个共享新能源汽车,但很快就谈到车出来之后到底有什么样的方式走下一步。传统思路肯定是把它卖掉,但现在我们发现卖掉不是最佳的方案,一起运营才是,这就是汽车运营商的概念。”杨峻对《深网》表示。滴滴与车和家的这次合作,将主要战略目标聚焦在降低出行成本——设计针对网约车使用产经的专用车型,并以控制每公里的投入运营成本为目标。车和家创始人李想曾描述过这种专用车型的使用场景,比如通过特别设计改善现当下拼车拥挤、车内异味等问题,并对于用户上下车方式、行李摆放方式等设计的优化。在运营模式上,按照座椅进行交易,解决早晚高峰供给不足的情况。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在洪流发布会上曾谈到,未来的车是人类生活除了家、办公地点之外的第三大场景,在过去车是解决人出行的工具,未来可以提供车上的办公、车上的娱乐,车上的享受等等可能。杨峻对《深网》说,共享出行汽车的重点主要是在车内的体验,因此设计侧重点与普通的家用汽车出行有所不同。“我们更在意内部空间的舒适度,和这一段行程的感受。”这为滴滴后续投入的新能源汽车定下了基调,即共享出行汽车围绕乘客需求来定制,并在驾驶平稳性、续航、充电等方面,为司机做更实用和细致的考虑。继一汽、广汽、车和家之后,滴滴还对《深网》确认正与大众汽车商议合作,不过具体细节尚未披露。据华尔街日报称,二者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后者持股40%,双方未来将组建一支10万辆汽车组成的共享出行车队,大众还将为车队提供电动化和自动驾驶技术并进行管理。当回顾起两年前滴滴与部分车企试水运营新能源汽车时,杨峻对《深网》坦言,彼时续航里程、充电有着很大挑战。但他表示滴滴始终坚信两点,第一点,共享、智能、新能源这三个行业趋势的交汇一定会改变未来出行;第二点,从共享汽车运营成本来看,新能源汽车有明显优势。“我们关注的不是初始购置成本,我们关注的是每公里的使用成本,效益的优势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杨峻算了一笔账,传统汽车每公里油耗费用大概在6毛到8毛,新能源汽车每公里耗电费用在2毛到3毛,车辆使用成本能够降低一半。一组来自于内部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滴滴平台目前注册26万辆电动汽车,占中国电动乘用车近30%,而现有滴滴司机中已有35%在换车时选择新能源汽车。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到2017年,与全国销量走势类似,滴滴新能源汽车数量呈上升趋势,也先后经历了短暂的低谷期和稳定的增长期。新的“赌注”就在滴滴公布洪流联盟的当天下午,一则来自于华尔街日报的消息再次将滴滴至于聚光灯下。该报道称,滴滴出行正在讨论进行数十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计划,并且寻求至少700亿美元-800亿美元的估值。滴滴对此消息表示不予评论。单靠网约车业务显然无法支撑滴滴如此高的估值,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以及国际化战略和无人驾驶才是滴滴的野心所在。程维曾透露,滴滴的汽车资产管理中心在2017年就已经实现盈利。他们进一步作出预测,包括汽车租赁、维保、加油等汽车服务平台业务将在今年达到年化GMV900亿人民币(约141亿美元)的目标。而据外媒报道称,滴滴的GMV在2017年达到了250到270亿美元。这个新的行业看起来充满机会。滴滴更新的计划在于,2020年将在平台投放100万辆电动车,而在此之前首先要建好基础设施,搭建充电网络。为此,起步于网约车,经历过国内外出行市场混战的滴滴重新定义了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的出行平台;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以及成为全球智能交通技术的引领者。对此有声音认为,滴滴正在试图围绕新能源搭建更坚固的堡垒,通过打通汽车产业上下游的方式来巩固其在出行市场的地位。尽管滴滴在网约车市场经历了多场胶着厮杀并取得了不错成绩,但他无疑还是这个行业的新生。这场有关新能源的“赌注”是否能够顺利实现,还需要交给时间去验证。
4月24日,滴滴出行今日召开“洪流汇聚,共享智能出行”发布会,成立洪流联盟,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据介绍,该联盟旨在联合汽车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角逐共享化、智能化和新能源化的汽车产业变革。滴滴出行董事长兼CEO程维表示,过去两年滴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在未来的十年,滴滴将在汽车和交通产业的变革中扮演怎样的角色。程维认为,未来的汽车和出行、硬件产品和软件服务的边界会越来越融合。程维表示,滴滴对于未来十年的愿景是,第一,成为全球最大一站式出行平台,服务超过全球20亿用户和50%的出行需求,其中共享出行是一个明显的增量市场。第二,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推广超过1000万辆共享新能源汽车。程维介绍,滴滴自己的租赁车队今年会突破5万辆。第三,希望滴滴成为全球智能交通技术的引领者。目前,滴滴无人驾驶、智慧交通领域进行投入,未来交通将实现线上化、智能化。滴滴出行副总裁杨峻介绍,滴滴平台在2020年将运营超过100万辆电动汽车。滴滴平台目前注册26万辆电动汽车,占中国电动乘用车近30%。
2018年4月24日,满帮集团宣布完成合并后第一轮融资,融资金额19亿美元。本轮融资后,满帮的估值将超过60亿美元。此次融资由国新基金和软银愿景基金联合领投,包括谷歌资本(CapitalG)、FarallonCapital、BaillieGifford、WardFerry、阳光保险融汇资本、金沙江创投、新世界K11投资、农银国际在内的多家境内外投资机构跟投。红杉资本、腾讯、光速中国、全明星基金、钟鼎创投、高瓴资本、元生资本、襄禾资本、纪源资本等现有投资人也参与本轮融资。新一轮融资,满帮将持续帮助其提升用户体验和拓展新业务和新市场。未来,满帮将进一步探索新能源、无人驾驶、国际化等领域,持续进行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满帮董事长兼CEO王刚表示:“合并令满帮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就像满帮名字的寓意,我们全心全意致力于帮助货主用户和司机用户降本增效,坚持以技术为导向,将满帮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运力平台及运力公司。满帮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核心人才战略,我们希望用80亿来寻找人才,必要的时候包括用并购的方式来完成人才战略,让大家一起合并梦想,来满帮共同创业。”据知情人士称,软银集团将向满帮投资10亿美元新资金,前身为GoogleCapital的CapitalG将向满帮集团投资3,000万美元,这将是三年多来谷歌系风投对中国企业的首次投资。了解到,此前有消息称报道该公司计划筹资5亿至10亿美元。随后满帮集团发表声明回应称:此消息不实。作为全国最大的车货匹配信息平台,满帮持续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准确便捷的信息交互平台服务。同时,满帮也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货车车后服务平台,通过覆盖车油、ETC、新车、金融、保险、园区等服务领域,为货车司机提供一站式服务。2018年,满帮已经成功上线在线运费交易平台,已实现单月交易数亿元,为货主和司机间的交易提供更多保驾护航。截至目前,中国干线货车700万辆中有520万辆是满帮会员,中国物流企业150万家中有125万家是满帮会员,中国公路货物日周转量182.8亿吨公里中有135.9亿吨公里是通过满帮平台发布。通过减少空驶,满帮于2017年为中国节省了860亿元的燃油损耗,减少4600万吨的碳排放。
你可能会认为,在打车应用盛行的地方,城市堵塞情况会有所缓解,但美国交通专家布鲁斯-夏勒(BruceSchaller)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随着Uber和Lyft等打车应用变得越来越流行,城市的交通压力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变得更加拥堵了。在这项研究活动实施的四年时间里,曼哈顿提供打车服务的汽车数量增加了81%。纽约市现在约有6.8万名提供打车服务的司机。这个数字是获准在这里运营的的士数量的5倍。他的研究表明,很多提供打车服务的汽车约有45%的时间处于空车运转状态。这就是说,有很多没有乘客的空车在繁忙的街道上行驶。公共交通政策专家贾勒特-沃克(JarrettWalker)称,一些简单的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提供打车服务的汽车增加了而不是缓解了城市拥堵状况。“很多人心想,‘今天早上公共交通肯定非常繁忙’,于是他们就干脆放弃公共交通,改而预订打车服务了。”他说。“这就是说,人们从可以搭载更多乘客的交通工具转到了载客数更少的车辆,从而导致运送同样多的人需要更多的车辆出行。因此,这就导致交通变得更加堵塞。”他表示,可以肯定的是,当前的状况不会持续下去,因为很多城市管制当局正在想办法解决拥堵问题。“我想,我们将会看到更强的行政干预,以减轻这些打车服务公司的影响。”美国东北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克里斯托-威尔逊(ChristoWilson)教授称,与打车服务司机相关的数据证明了它们对于城市拥堵情况的影响。“你可以看看Uber汽车的出行规律,它们往往出现在一天的高峰期。”他说,“在最堵车的时候,它们往往成群结队地出现。”他表示,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叫车的功能还具有其他不可预见的后果,从而进一步加重交通堵塞状况。“这提高了车辆出行的总数。如果不是这些打车服务便宜,人们可能也不会乘坐它。”他说,“因此,这必然会增加堵塞情况。”对此,打车服务公司拒不承认它们是繁忙城市交通堵塞的罪魁祸首。“城市拥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Uber公司交通政策主管安德鲁-萨尔兹伯格(AndrewSalzberg)说。他表示,其他因素也在影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包括经济发展、道路建设以及相关交通政策。“司机的数量是最简单的测量指标之一,也往往会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他说。他指出,因为在路上堵得无法动弹而感到失望的不仅是的士和私家车车主。“交通堵塞问题显然也不利于我们公司的发展。”他说。他表示,有人认为,Uber和其他打车服务公司想要取代公共交通。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不止一次地表示,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没有什么出行工具比公共交通运送乘客的效率更高。”他说。他表示,如果能够说服人们放弃自己的私家车,那么打车服务和公共交通的乘客数量将会出现大幅增长。鼓励人们乘坐公交车、有轨电车和列车以及打车服务,有助于减轻交通压力。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去做。萨尔兹伯格称,对于Uber对来,征收拥堵费是一个好的办法。这就是说,对于那些驾驶自己的汽车到市中心的人征收拥堵费用。此外,他表示,公共交通服务和打车服务之间还可以推行合作计划。这在加拿大安大略因尼斯费尔已有先例。具体的做法是:人们搭乘Uber汽车从家里到集散地,然后再换乘公交车和有轨电车到安大略中心。麻省理工学院城市科技教授卡洛-拉蒂(CarloRatti)称,随着打车服务和无人驾驶汽车逐渐发展成熟,城市需要对于这些变化进行管控。在2014年,拉蒂教授就预测合理的路线设计和拼车服务可以让城市交通量减少80%。他现在仍然坚持这样的预测,但是他表示人们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减轻这些变化带来的冲击。他表示,研究表明简单地将现在的个人持有私家车比率较高的状况变成人人拥有无人驾驶汽车的状况将是“灾难”。如果目前的状况持续下去,那么最后的结果可能会使城市污染和堵塞进一步增加,交通行业受到严重冲击。“我们有必要用批评的眼光来看待这些新的科技,然后引导它们发展,从而达到我们期望的社会目的。”他说,“如果我们周全地考虑和管理这些变化,那么无人驾驶汽车可能帮助我们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城市体验。”
今天,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新时代的中国”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会上以“中国经济的新动能”为主题发言,他提到:1、每天因为汽车事故500个人死掉,没人关注,但Uber出一次事故,全世界都非常关注,这就类似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就是新闻;2、中国的消费者在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很多时候是愿意以一定的个人数据授权使用,去换取更加便捷的服务;3、研发上投入累积超过100亿人民币了。AI上我们还会持续投入,人才很贵,但我们愿意花这个钱。以下为李彦宏演讲及问答环节发言实录,由新浪科技整理。中国刚刚开完两会,在总理工作报告里提到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前者是过去5年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一个动力,后者提到的背景是说面向未来,我们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我觉得这个很有道理。互联网本身的成长在中国已经遇到瓶颈,人口红利逐渐在消失,每人每天上网时长就那么长,这时互联网成长的动力成为问题,现在网上推广成本和线下差不多,甚至更贵,这时需要新动力,就是人工智能。中国非常愿意利用新技术,无人车无论研发还是制造都处在还比较领先的位置。4个月后,我们和金龙合作的无人驾驶小巴就会量产出现。这是一辆完全自动驾驶的车,一开始会现在相对封闭的区域首先尝试起来。无人驾驶技术目前在开放道路上还没有成熟到摆脱司机,但是这项技术成长很快,我相信未来3-5年时间就会进入开放道路。今天无人驾驶出一个事故大家就非常关注,类似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就是新闻,每天因为汽车事故500个人死掉,没人关注,但Uber出一次事故,全世界都非常关注。整个无人驾驶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有很长的产业链,也不仅仅涉及中国,全球都会参与,所以我们认为一个开放的态度会更受益。中国人现在接受新事物的态度是更开放的,在这个角度看,自动驾驶会在中国更快的普及开。中国制造方面,会有新的物种出现,原来是音箱,一个小的电器,现在是智能音箱,原来是电视,现在是语音可以直接操控的电视。中国制造现在正在发展为中国智造,任何一个设备,都应该应该有一个接口,是能听懂人的语音的。以后机器能听懂人话,人就不需要学习工具了,工具学会听懂人。政策方面,中国也非常开放,最近北京开放了105公里的道路供无人驾驶车进行测试。这个意义很大,北京不是普通城市,他拥有2000多万人口,是一个大国之首都,政治性非常强的城市,现在对这项技术也开放,这非常不容易。我们的员工非常勤奋,经常加班。中国数据的庞大也非常庞大,这些都是优势。演讲结束,李彦宏回答了关于“隐私”与“数据投入”的问题。关于隐私,李彦宏讲到:政府、企业的数据开放,有助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AI企业的能力也将会呈指数级上升。当然,我们也非常重视隐私问题,以及数据的保护问题,用户信息安全保障是所有互联网公司的生命线,我们有责任保护用户信息安全不被侵犯。在过去几年中,中国也越来越认识到这个问题,也在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同时,用户的一些个人数据实际上能够帮助互联玩企业为之提供更好的服务或产品。比如,用户在电商、购物网站上的习惯、关注的品类等等信息,有助于网站为用户提供更贴心、更高效的服务。中国的消费者在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很多时候是愿意以一定的个人数据授权使用,去换取更加便捷的服务的。因此,我们需要在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和运用用户数据为之提供更好服务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当然,这一切都要遵循一定原则,要在保障用户数据权益的基础上,用这些数据让所有人受益。其次,关于研发投入,李彦宏说到:研发上投入累积超过100亿人民币了。AI上我们还会持续投入,人才很贵,但我们愿意花这个钱,我们请到硅谷那边的人才来北京工作的话,我们会给他加薪15%左右,如果北京的同事要去硅谷工作的话,我们会把工资降15%左右,因为我们的市场主要在中国,在中国工作给我们带来的效率会更高,产出会更大。
景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景驰科技”)正式加入百度Apollo开放平台,成为Apollo合作伙伴。景驰科技是一家由人工智能驱动、以无人驾驶技术为核心的公司,由前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负责人王劲创立。2月26日,景驰工程副总裁杨庆雄向新浪科技确认了,王劲已离开公司、卸任CEO的消息,对于王劲离开的细节及原因,景驰方面表示是由于“家庭原因,只有王劲一人离开,公司其他事务不变”。随后,又有媒体曝出,景驰科技CEO由公司CTO韩旭接任。去年,百度“追杀前高管”、百度起诉王劲及景驰科技等消息更是成为国内无人驾驶界“第一公案”。根据公开信息,百度请求法院判令,王劲及其创办的景驰立即停止侵害百度的商业秘密,包括并不限于停止利用该商业秘密从事与百度相竞争的自动驾驶相关业务;并判令两被告共同赔偿其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5000万元,同时两被告公开声明消除影响,并承担全部诉讼费用。此次合作事项,是否与此相关呢?对于加入百度Apollo,景驰科技CEO韩旭表示:“景驰自创业之初就坚信,中国将最早实现无人驾驶,Apollo平台的开源开放创新模式为行业树立了典范,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个观点。景驰很高兴加入百度Apollo,在Apollo的助力下跑出更快的速度。”百度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则表示:“百度Apollo开放平台全面拥抱自动驾驶创业新势力,希望通过开源开放的创新模式,降低自动驾驶行业门槛,成为景驰等优秀创业公司的‘创新加速器’,让中国的技术跑赢世界。”据百度方面介绍,此前自动驾驶创业公司Momenta、智行者科技,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车和家、威马汽车等都成为Apollo合作伙伴。
3月4日消息,京东(Nasdaq:JD)日前发布了2017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第四季度,京东净营收为人民币1102亿元(约合169亿美元),同比增长38.7%。净亏损为人民币9.092亿元(约合1.39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2.614亿元相比下滑27.9%。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4.493亿元(约合691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人民币7.797亿元。财报发布后,京东方面回答了分析师关于财报以及未来发展的提问。在提到京东对物流以及海外市场的布局时,刘强东表示,“目前,我们计划接下来来几年在京东物流方面的投入主要包括两大块,一大块是资产投资,包括土地、房产以及软硬件设备投资,第二块是对最新物流技术的投资。对于土地房产设备上的投资,这些都是比较传统的业务,我相信大家应该很好理解,所以我重点向大家介绍京东在技术上的投资。目前我们已经在上海建成全球第一个全自动仓储中心,京东无人配送站也在两周以前测试成功,我们的无人配送机目前在中国北京有超过100所大学开始送货。我们相信京东无人机能在今年拿到十个省的执照,而我们的无人驾驶卡车已经测试成功半年。虽然这些投资不能在短期内给我们带来财务上的好处,但我们相信在未来某个时间点,随着技术发展成熟和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技术可以让京东在保持竞争优势方面提供强大支持。京东物流在去年已开始以独立公司的形式运转,目前进展得非常顺利,已经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们相信在三到五年之内,来自于京东体系之外的收入就将超过50%。来自外部的物流收入并不仅仅来自于品牌产品卖家,还有大量企业客户可能并不是跟京东一个行业的,但他们也在逐步使用京东物流。”对于海外市场的布局,他表示,“就在我们今天所说的,京东的海外业务目前只是在当地国家建立自己的运营中心,目前主要还是在东南亚,过去在洛杉矶设立过办公室,但主要是将美国品牌吸引到中国来。从今年起,我们将开始非常慎重、认真地考虑要不要在洛杉矶和周边城市提供本地化销售服务,但是目前还没有非常明确的时间表。”
2月28日消息,今日,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商汤科技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以下简称MIT)宣布成立人工智能联盟,共同探索人类与机器智能的未来。该联盟将致力于全方位人工智能原创技术研发,涉及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脑科学智能算法、医疗图像、机器人等,将全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以应对更多全球性挑战,并将有力支持MIT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最前沿跨学科探索研究。据悉,是全球首家参与MIT最近成立的IntelligenceQuest(以下简称IQ)项目的公司。IQ项目覆盖包括材料设计、金融、早期疾病诊断等在内的多个领域。商汤科技创始人、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汤晓鸥表示:“作为MIT校友,我很高兴能与母校合作,共同促进人工智能的研究,这是我毕生从事的事业。商汤科技致力于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领域原创技术研发。MIT-商汤科技人工智能联盟成立后,我们将汇聚全球最优秀的顶尖人才,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造福社会。”了解到,商汤科技是一家专注于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在人脸识别、图像识别、视频分析、无人驾驶等方面都有技术突破,业务范围覆盖安防、金融、智能手机、机器人和汽车等行业。商汤科技自主研发了深度学习平台并在多个行业落地应用。目前,商汤科技正在大力开发自动驾驶、智能医疗和深度学习硬件优化技术。此外,商汤科技还在持续加强技术平台发展,开创更多应用场景,搭建人工智能商业生态体系。
无人便利再怎么牛气,从店到家这一段还需要劳动力,硅谷在琢磨最后一公里的无人化。没有方向盘、油门、刹车踏板和档杆,以及驾驶员的座位,这样的一辆小车从城市仓驶出,穿过城市,到了楼下,给你发一条含密码的App通知,你下楼看见了这辆外观类似四座小轿车的“配送员”,用密码打开其中一个车门,顺利取到快递,它又不急不忙地跑去下一家。这就是硅谷自动驾驶创业公司Nuro日前发布L4级无人驾驶配送车。如果说看起来与普通汽车有什么不同的话,除了内部没有所有为人类驾驶准备的部件,车顶上有感应器阵列,包含激光雷达、光学相机和雷达。此外,Nuro车身比一般的车小,差不多像丰田汉兰达一样高,但要窄的多,差不是普通车一半宽。之所以设计成轻型的,是为了适合在社区或者城市里穿行。设计师们认为,富余出来的三四英尺空隙,能帮助它更好避开车祸。因为对准了货物配送市场,Nuro无人车采用轻量化材料,降低车重,保护行人。车身两侧各有两个可打开的货仓,总体载重量超过100公斤。经过18个月的发展,Nuro有六辆车在收集数据和优化路线,持续喂养学习中的机器。这款无人配送车可以在模拟的道路环境中,完成红绿灯识别、行人识别、自动变道、以及自主通过四向停车路口等操作。虽然只装货不拉人,Nuro也还面临着所有无人驾驶汽车的都会有的公开行驶的挑战。其已经获得了自动驾驶圣地——加州的机动车辆管理局执照,准备今年下半年上公共道路测试。另外,还需要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部的同意,才能在禁止完全无人驾驶的州运行。无人配送的应用场景很值得想象,电商送货上门的最后一公里、外卖配送、便利店和商超的小范围送货等等。当然,还有一些未解决的问题,比如,没有人把货抗几层楼,没有人会敲门,消费者拿到手里会不会更费劲呢?怎样防止人们不偷拿别人的货物呢?很多细节值得商榷。目前,Nuro已经完成了两轮融资(都属于A轮),累计获得资金9200万美元。第一次融资由高榕资本领投,真格基金、网易创始人丁磊等跟投。第二次融资由美国机构GreylockPartners领投,原投资方继续跟投。现在,Nuro的一大任务是与大大小小的零售商,以及潜在的量产制造商展开协商。特斯拉的电动半挂式卡车一面世就获得了巨头青睐,DHL、加拿大货运服务公司FortigoFreightServices以及沃尔玛都订货了,准备用来测试。
据国外媒体报道称,美国市场研究机构NavigantResearch日前发布了“无人驾驶技术排行榜”(AutonomousDrivingLeaderboard)。根据该公司调查显示,如今无人驾驶汽车行业现状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简单来说,NavigantResearch所发布的这份榜单是衡量各大汽车制造商自动驾驶技术水平的一个可视化指标。同时,该榜单还揭示了哪些厂商拥有足够的资源和行业影响力,来将自己的想法从设计图带入真正的消费级市场。通常来说,许多人或许都默认像特斯拉、苹果这两家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头条板块里的公司肯定会被视为这一领域的领导企业。然而,Navigant所公布的这份自动驾驶技术排行榜或许会出乎我们的意料,因为苹果和特斯拉的名字竟然均出现在了这份榜单的末尾位置。对此,Navigant以特斯拉为例解释称,特斯拉在同其关键零部件供应商Mobileye分道扬镳后,一直在艰难地试图找回往日雄风。“尽管特斯拉一直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表现得十分激进,但自从它终止了和Mobileye的合作后,该公司就一直在艰难地用自家研发出的系统来实现以往水平的自动驾驶能力。”Navigant在报告中写道。特斯拉的排名或许得到了解释,但苹果排名垫底又怎么解释呢?外界分析认为,这部分或许是因为有消息称苹果已经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其秘密自动驾驶项目“泰坦计划”(ProjectTitan)上转移走了。另一点是,作为重度依赖外包商和承包制造商的苹果目前仍不具备任何与汽车制造相关的基础设施。长期占据这份榜单榜首位置的福特在今年排名已经下跌到了第4位,这主要是因为Alphabet旗下的Waymo和通用汽车这两家公司均在去年加大了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从而拉开了同福特的差距。Navigant同时指出,福特排名的下滑和自身短板没有任何联系,下滑的最大原因是诸如戴姆勒-博世、宝马-英特尔、大众-英特尔这样强强合作所营造出的激烈市场竞争环境所致。在另一方面,中国搜索巨头百度也通过推出“阿波罗计划”(Apolloprogram)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这让百度的排名一下从去年“挑战者”分类的末尾升至了“竞争者”分类里的前几名。简单来说,所谓“阿波罗计划”是百度开放自动驾驶平台,该公司表示将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他们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百度表示,公司将开放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车辆控制、车载操作系统等功能的代码或能力,并且提供完整的开发测试工具。此外,公司还将在车辆和传感器等领域选择协同度和兼容性最好的合作伙伴,共同组成协作联盟,推荐给项目参与方使用,进一步降低无人车的研发门槛,促进技术快速普及。在本月举行的CES上,自动驾驶软件公司Aptiv(安波福)联合知名共享出行平台Lyft展示了旗下最新自动驾驶打车服务,这也帮助Aptiv今年的排名上升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