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智慧>文章列表
智慧
最近一段时间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则有趣的新闻,有人打车打不到,于是找了个同城货运的货拉拉。或许这只是个偶然事件,并非货拉拉的营销策划。但这份机智在博人一笑的同时,也让货拉拉以及它所处的同城货运行业走入了更多人的视线。事实上,这个看起来非常低调的领域已经发展多年,在经历早期的争议和探索后已经有一些稳定运行的玩家。例如刚刚提到的货拉拉,而在7月12日,58速运也宣布完成第一期2.5亿美元的融资,这也说明了经历资本寒冬、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等多方面考验后,同城货运已经实现了“去伪命题”标签,关于行业现阶段核心要素以及未来竞争方面,也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左手规模化,右手精细化:审时度势的折中之术才是王道对于同城货运行业来说,虽说已经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也有了类似货拉拉、58货运等发展态势良好的企业,但终究一直都没有诞生真正意义上的独角兽,这也使得对于同城货运的行业特征值得进行更深一层次的研究。烧钱大战一贯是互联网的拿手好戏,那么这个行业是否按照以往网约车、团购大战、共享单车一般打起“规模”战?在过去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同城货运行业确实是按照互联网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验去做,那就是“痛并快乐”的发展。一面规模化快速扩张,一面投入大、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事实上,唯快不破的竞争理论下,规模决胜理论在过去很多领域都已经得到证明,滴滴、美团的成功就是如此,在笔者看来,凡是可以以规模取胜的行业都有着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方面,不易于快速复制扩张的领域往往更强调扩张速度。不容易的往往最具价值,以网约车为例,网约车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地域性明显,不符合边际成本的递减规律,基本上每到一个新地方都是一个从零到一的过程,每到一个新地方都需要靠烧钱推广市场,尤其是在行业规范化之后,相关许可的获取也成了快速扩张的门槛。一个空白市场,率先进去的玩家往往具备抢占用户心智的价值,这一壁垒的建立往往很难被攻克,因此,轻装上阵,快速枪战市场就成了建立优势的不二法门。而同城货运行业明显具备这一特征,用户需求的培养、司机货车的招募等都是极具本地化特征的要素,如今的货拉拉、58速运等平台能发展到现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之前抢占规模化先机。一个简单、门槛低的商业模式,谁先到达规模优势,谁就有行业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具备劳动力密集型特征的互联网公司更强调服务网络的规模。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过去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几年受到了冲击,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O2O、新零售等理念的先后涌起,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的互联网服务形式开始不断创造价值。基于懒人经济下的新经济特征,外卖也好,网约车也好,骑手或者司机的抽成都是有限的,人口密度较高和人力成本却异常的低,打造出来一个规模化的有效服务网络才是其商业价值的体现,而同城货运正是如此,对城市服务网络往往比较重视。通过前面两点,同城货运似乎是个规模导向的领域,然而通过对现在行业竞争格局进行观察,不难发现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烧钱战、规模战当中,同城货运领域的玩家依旧不少,蓝犀牛、一号货车、速派得、咕咕速运等,市场上一度出现大量同质化的平台。而盈利模式、定价规则、司机的培训、货损问题等基本要素一直都没能实现标准化。如此看来,同城货运行业靠烧钱打出的规模化是很难杀死竞争对手的,走向精耕细作似乎也成了必然,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决定的:首先,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粘性”绝对称得上是一个热词。但“运货”,长期需要的人群往往都会自备运货工具,临时使用的人群,很久才会用一次,这与吃喝住行等其它生活服务还是有很大不同,具备过于低频的特征,行业很难建立起“用户粘性”,不像其它规模取胜的行业快速建立起用户习惯,基于规模化很难实现用户心智的占领,这就需要从效率、体验等其它方面入手进行精耕细作。在这一方面,同城货运行业的业内人士也表示,在风口退去以后,通过一点点试错建立起的服务体验壁垒确实比用优惠券燃烧起来的火墙要更加牢固。其次,产业本身规模化到达一个瓶颈期。不同商业形态所需要的土壤肥料各有差异,外卖的滋生土壤可以是各级城市;打车的滋生土壤同样也可以是各级城市。但同城货运的话,在一二线城市,还有部分三线城市需求往往会更大些,但低线城市的需求量明显不足。因为一二线城市生活节奏更快,目标用户数量大,用户时间碎片化特征明显,互联网思维浓重,对于同城货运这种互联网服务形式更容易接受。而且这些城市的面积比较大,更容易产生货运的服务需求。而底线城市则正好相反,这也使得同城货运玩家在经过规模扩张后,很难进行接下来的下沉攻击,这也是行业瓶颈期的由来。而规模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阶段,则需要进一步精耕细作提高效率,解决之前野蛮发展时期留下的后遗症。最后,正如当初马化腾朱啸虎朋友圈争论共享单车时所说的:“再便宜、再性价比高的功能机在智能化浪潮下必然不堪一击。”在智能浪潮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任何行业都不能置身事外。对于同城货运行业来说,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是行业精细化运作的必要手段。由此可见,同城货运似乎又是一个应该精细化运营的行业。而在以往的经验中,效率与规模很多时候都会形成一个“二律背反”,毕竟资源本身是存量的,一方的多了,对另一方就会造成挤压。加大精细化运作往往牺牲规模,重视规模也很难全身心进行精细化运作。事实上,对于同城货运来说完全可以打破这个“二律背反”。在行业初期,以规模主导,但现如今更强调两方面的协同实力。它不像共享单车那样数量庞大,在取得规模进行个体智能升级容易造成重复投放和资源浪费,货车的个体数量较少,智能设备的投放其实不影响已经投入使用的货的。而且前面我们讲过,行业受地域方面影响颇深,瓶颈期很快就会达到,即便规模上慢了半拍也不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规模和精细完全可以同步进行。因此,在行业早期快速扩张的货拉拉、58速运等平台如今都放缓了前进的步伐,改为“两条腿”走路,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大幅大加强对产业经营方式的精细化运作。智慧物流不是决胜利刃:推倒边界的壁垒重组才是最终的胜负手在互联网领域创投圈,投资人经常会问创业公司这样一句:“如果BAT想抄你的产品,你怎么办?你的壁垒是什么?”。事实上,关于壁垒的思考问题是任何一个行业每一家公司不同的阶段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同城货运领域而言,效率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的智慧化进程,因此不少人提出智慧物流会是决定最终结果的胜负手,但这真的是事实吗?我们先看一下理想蓝图中,智慧物流推动下的同城物流形态。不断提升运营效率这是基于新零售理念下智慧物流的最终理念。而同城货运,解决的其实就是“车”与“货”的信息匹配问题,具体来讲其实就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作为底层架构,进行全自动调度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将配送信息货物、时间、地点等与车辆运载能力、位置、任务等以及路况信息三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和匹配,根据配送员位置、用户位置、目的地进行合理规划路线,减少配送时间,从整体优化入手实现系统的高效运作。那么做到这些的难度很高吗?都是处于积极向上阶段的创业公司,都有大的投资人背景,谁比谁的眼光会差很多?智慧物流的大背景下,行业各路玩家都会加大这些领域的布局,而且创新不易,技术研发本身其实是个持续性的进程,试错成本很高,即便在技术上真的处于领先,但在具体实施阶段是否采取也是个未知数,毕竟技术越高,价值越大,投放成本也越高,但具体的效果上却不一定会有多大差距。就像过去很多手机厂商都把跑分作为手机的一个重要卖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为了突出其“发烧友”的定位,同时也是营销方面的需要。但是用户直观感受却并没有那么强,只要达到心理预期的基础分就可以了,性能的极致很多时候并不一定适合大众消费。同城货运领域,除非真的有绝对性的技术领先优势,能够给予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极大的提升,否则,在体验没有太大差距的情况下,那么用户决策的主要驱动则要回归到了价格上来,如此一来,技术价值高的企业反而不占优势。以往几次工业革命一样,技术的进步更多地是充当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是整个行业的进步,绝不是一家的独大。就最近几年科技公司的表现来看,曾经很多壁垒颇深的行业,如今都将被“开源”的重拳打破,最终受益的也将是整个科技行业,而人工智能方面,无论是谷歌、亚马逊等世界科技巨头,还是国内的BAT,都曾有过技术开源对外输出的表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同城货运原先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特征明显,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但随着行业“智慧升级”的深入,行业的进入门槛在不断地提高。水涨船高,但同一片水域不会厚此薄彼,船与船之间不会因为“水涨”就能判断彼此之间谁的“船身”更加坚固,因此,技术不足以成为行业间竞争的决胜因素。那么行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什么呢?在笔者看来这主要取决于八个字:推倒边界,壁垒重组。规模和效率在很多时候都被人们称作是行业竞争的壁垒,但你有的,别人也有,那就称不上了,如何在拉锯战中获得更多的认可,从而在规模上吞噬对手成为核心问题,在现阶段,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尽可能的提供更多服务,占据更多的用户时间,这不仅仅是行业内部竞争的需求,同时也是规避“野蛮人”的方式。在移动互联网进入深水区的今天,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也使得行业的竞争对手可能不只是在行业内部,更多的可能还来自于外部势力的侵入,很多领域的独角兽都在想方设法将自己的优势从单一或少数支点上升到生态系统层面。例如美团,主营业务一定是团购和外卖,但现在又涉足到了旅行、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多个生活服务领域,看似它在四处树敌,但与此同时这背后也有一定的商业逻辑。其扩张速度以及各个业务的稳定性暂时不论,但出发点是没错的,它攻击的就是用户生活的刚需性场景,每个用户手机上的APP是有限的,时间又是那么的碎片化,因此类似于综合类电商挤压垂直电商的逻辑,一站式服务平台战胜单一垂直类服务平台也是一定的。对于货拉拉们来说也是如此。真正的优势应该建立在多个堡垒上,而不是一个堡垒,应该以主营业务为同城货运为基础,以此作为担当整个平台生态赋能的前端流量入口,对其它细分市场进行渗透。如此一来,一方面规避了周边行业的野蛮人偷袭,先发制人抢占先机;另一方面,正如前面我们所说的那样,同城货运在生活场景中过于低频,但如果能渗透其它相对高频的场景这将在行业竞争中绝对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平台服务矩阵的相互转化上。因为通常情况下,流量转化的前提是要拥有较短的转化路径。用户在使用平台上某个高频服务时,潜移默化的会对其它暂时不就需要的服务功能留下印象,这就打入了用户心智,一旦需要,往往会成为首选。这其实就形成了业务之间流量转化的网络协同,形成了一个具备强大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生态体系,可以掌握更加详细的相关用户数据画像,这在未来也是极具想象空间。而在具体业务扩张的选择方面,货拉拉们其实也有着多重选择空间,例如开篇那则新闻提到的网约车,当前滴滴打车难的问题已经愈演愈烈,这也使得行业风口过去之后依旧会有曹操专车、美团等玩家们的加入,老玩家易到的卷土重来。本身主打与“车”有关的城市服务网络,货拉拉们与网约车市场有着很多相似的运营逻辑,涉足网约车市场不失为一种业务拓展的有效路径。除此之外,就整个同城物流服务而言,同城货运终究只是个细分领域,而其它各项业务,例如新零售兴起的同城即时配送、快递服务、跑腿服务等项目,货拉拉们其实也有着涉足的“基因”,同时也有利于建立更加完善和长远价值的城市物流服务网络,随着新零售的不断深入,在B端服务方面也有着很大想象空间。运货是核心,围绕运货积累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做服务品类的横向扩张,然后再反哺运货业务,同时在垂直方向上精耕细作、扩张规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打造拥有多个堡垒的生态组合拳,而这或许才是货拉拉们发展和竞争的正确姿态。
一起惠2018-07-31 09:44:11630 次
从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对于这个业态的争论就从未停息。2017年,各种号称新零售的企业开始大量涌现,大的有阿里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中小业态包括无人零售、无人便利店、自动售货机等诸多的形态。后面,我们又看到互联网巨头对线下商超的大量并购,以及新型便利店的崛起。综合一年多线上线下实体与商业构想的不断变化,新零售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如何来界定?什么样的商业体是新零售的核心驱动?在现阶段以及未来几年,针对创业者,新零售不同层面的具体机会在哪里?本文专访了弘章资本创始合伙人、零售资深观察家翁怡诺,让我们一起来听他解析新零售下的流量逻辑,不同业态扮演的角色,以及新零售下多样化的新机会。-------------流量是新零售的核心要素1.新零售的两种界定现在新零售的概念非常火,创投圈对新零售的构想有很多,每个人对于新零售都有着不同的解读,认知上也都有差异。我将新零售分为了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上,在零售上进行创新的都可以称为新零售;狭义上的新零售,我在最近出版的《新零售的未来》中做了标准的定义,就是在技术驱动效率提升下,双向流量的服务性零售。对于狭义零售的解读可以从三方面来讲。首先,不论新零售怎么发展,它在本质上依然是零售,而零售就需要售卖大量不同种类的商品,需要是一个大杂烩式的平台。20个SKU那不是零售,那是连锁业态,所以新零售一定真的是零售。其次,什么是双向流量,其实就是O2O。但不论是Online还是Offline,都要在原来的逻辑上进行更深的演化,关注线上线下的融合,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流量。第三,服务性零售,就是指业态融合。比如我们卖货的时候,流量达到了瓶颈,想要继续增流,就可以通过增加服务性流量,将体验、娱乐、教育都放在一起,用那些流量来为我们的零售负责。现在新零售延伸出来很多概念,比如阿里巴巴叫新零售,京东叫无界零售,苏宁叫智慧零售,叫法不同,但逻辑和内核都是一样的,本质上都是想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进一步获取流量,提升成本效率。线上连接线下后,它变现的渠道就可以通过供应链延伸。2.新零售的核心是对流量的获取流量成本的提高是新零售产生的根本原因。新零售的产生与技术发展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流量成本不断提升,旧的业态模型破裂,B2C流量成本快速提升,电商流量红利也逐渐枯竭。为了进一步挖掘流量红利,就出现了新零售,来打通融合线上线下。所以在新零售里,流量是核心。其实零售的本质就是两个端口,一端是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即场景端;另一端是对接更高效的供应链。从场景端来说,不论是提升效率,还是加深体验,其目的都是为了吸引流量。而零售平台获得了充足的流量后,它就可以对供应链进行调整,压缩成本,获得利润。从流量思维出发,真正获取流量,要突破的核心就是对品类的区分。我们要把高频和低频的消费品类区分开,把高频作为核心,着重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优化。因为零售的核心就是争夺流量,高频消费品类才是新零售平台的价值所在,低频没法做成新零售。具体来讲,在新零售搭建的平台上,高频品类流量高、再加新零售自带的业态融合,对流量吸引就有叠加效应;而低频消费品类流量太低,是没有办法带来流量增量的。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低频的产品利用新零售平台推销产品,但它自己不太可能成长为一个平台。现在大家拼命投生鲜,就是因为生鲜产品是高频消费。线下超市对生鲜产品越来越关注,也是因为这类商品可以吸引人群,保证流量。有些人担心对流量的关注忽视了消费者的体验。但实际上,体验本身就是流量,这两者不矛盾。其实就是人的纯购买需求满足了,然后才开始考虑体验。零售业是要争夺消费者注意,争夺消费者时间的。因此,我们第一步要对实用时间进行争夺,第二步才是对娱乐和体验时间进行争夺。比如早上饿的时候人想要吃饭,谁能第一时间把饭送过去,谁就赢了;在大家速度都很快的情况下,才开始考虑谁提供的服务好这种体验上的事。这都是流量竞争已经极致化,要额外抢流才做的。3.利润是流量获取后的结果高流量能不能带来最后的利润,是大家经常会讨论的一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白,利润不是消费者提出的,它是企业为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的。作为消费者,他本身不会考虑你企业赚不赚钱。但是企业的利润来自消费者,没有消费者的话,企业是没法赚到钱的。所以利润可以说是消费者带来的副产品。德鲁克说企业的目的是什么,是最大程度创造它的用户。而创造用户不就是获取流量吗?所以可以说,企业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挣钱,企业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获取用户。利润是获取用户后的一个结果,不是原因。而且现在,由于资本的推动,获取利润的时间点后移了。过去利润很高的时候,是开一个店,挣到钱就再开一个店。而现在,微信不赚钱,但它连接了数十亿的流量,它想什么时候变现就能什么时候变现。2014年微商大爆发的时期,通过简单的人与人之间介绍的方式,不少微商品牌在短短一两年内就可以做到十几亿。之后,以云集为例,通过一层分销,降低产品价格,也获得了极大成功。现在比较火的拼多多,其实也是微信流量的受益者。它们都是通过对接微信庞大的流量,通过低价销售等手段,吸引了并未被传统电商吸纳的流量。拼多多崛起的空间就是那闲置的4亿流量。新零售业态需要大平台驱动1.互联网、流量碎片化对零售业的冲击零售业本身就是一个煎熬的生意,它的成长过程非常痛苦,本质是抢占更多的流量,形成规模效应。互联网的加入,使得零售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极致了。互联网做的最多的就是延伸跨界、跨地域以及转化更新。对零售业来说,互联网增加了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原本消费者购买一个东西,他得跑到门面店里。但是现在,他可以通过手机APP下单,可以通过好友分享下单,也可以到店消费。所以即使零售业背后的供应链没有变化,不同零售平台间的竞争却更极致了。而且随着互联网不断的深入发展,流量碎片化的情况也越来越明显。现在我们能发现流量很难集中在某个特定的零售平台上,它们是分散在很多平台上的。我之前做过大卖场,大卖场作为主要流量时,只要做好两个省的卖场,就可以取得不错的业绩。这时,需要做的就只是经营好卖场,让竞争者拿不到流量。通过在大卖场做广告,做促销,做终端拦截,就可以精准地取得大量流量。但是今天我们看,618搞得很累,双11搞得疲惫不堪,因为有太多卖货的平台了,大家都要争流量。而且今后巨头也在被新的巨头流量更迭,比如现在大家都在蹭的拼多多。越靠近新零售,就越有新的平台崛起,而崛起的平台又将继续分散流量,于是流量就更加碎片化。流量碎片化将会对所有的商业组织造成冲击。对零售业来说,它们吸引消费者,打动消费者,刺激流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品牌商来说,它们需要重新设立组织结构,应对更加多元的渠道变革。因为不同的销售渠道所需的销售策略完全不同,在卖场中和在拼多多上售卖产品,方法完全不同。品牌商的难题在于,如何组合各种渠道,设定销售策略。这可能还需要慢慢演化,需要它们不断计划,再根据流量调整,在不同阶段选出这个时间段里流量最佳的渠道,抓住流量红利,这样一些商业组织才可能崛起。2.新零售创新需要大平台驱动现在零售业态有两类,一类是相对传统的大中型企业,一类是有强大资源和资金支持的新零售业态,比如说盒马鲜生、超级物种。做新零售,前提是需要一定的规模基础。规模对于所有业态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没有规模,供应链都很难保证。所以对于大多数零售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区域称王,有了区域称王的基础,我们再讲第二步,比如怎么做供应链整合,怎么把线上线下的流量打通。所以只有区域的独角兽,大的平台企业才能带动行业的变革。中型的业态其实很难自身变革,因为智能、云计算很多工具对它直接效益的提升是有限的。比如盒马,未来它的速度加快,遍布全国后,我们就可以依靠盒马的速度引导整个行业发展,但不能指望整个零售支撑变革。在商业中没有群体效应,它是丛林法则。零售业里一个牌子能不能成,或者说要做成新零售,首先要看规模,规模到了之后再说模式,模式只是一个可复制的基础。真正的零售是要像野草那样,不是像玫瑰花,你要在最短的时间把每个地方占满了,每个地方能挣一点点钱就对了,这样玫瑰花就熬死了,这就是零售。此外,一家零售公司能不能成品牌,还要看竞争格局。竞争激烈的地方,就很难做起来。因为你形成不了规模,在博弈过程中成不了那个龙头。要么就是你不差钱,前期可以一直补贴,一直往里投钱。广义新零售下的机会1.新品牌的阶段性流量红利从广义新零售来讲,现在有一批新品牌企业崛起,比如说三只松鼠、周黑鸭、江小白、喜茶等,它们占据了细分品类先期巨大的流量红利。一个时段的流量红利对品牌的崛起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品牌商都是流量阶段性红利的受益者。当下,新品牌的产生也与其品类对应的渠道流量红利有关。比如小米生态链的的品牌成功与小米网的流量红利不无关系。产品的品类特质会决定品牌的流量,从而决定这一品牌的长期发展。当前一些茶饮品牌,如现在很火的日本新式茶饮,通过在营销上的做法和对茶饮产品的创新得到了巨大的网络效益,拥有极大的流量。但是我对它未来的长期发展还存有疑虑。因为对茶饮品牌的思考还需要回归茶这个品类本身。我认为像茶这样的品类是比较辛苦的,因为它的变换是有穷尽的,而消费者本身又是喜新厌旧的,它得不断改变它的姿势才可以维持流量。同时,我也不赞同用咖啡品牌推导茶饮品牌的发展,因为两者还是不同的,最基本的,茶的上瘾性就不如咖啡。一个大的品牌,它的根基就是品类的特性。在几十年间可以维持品类特性不变的产品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好产品。一个品牌如果可以穿越多个周期,保持自己的产品特性,大众就会对这个品牌形成独特的记忆,这种独特的产品记忆可以转化为长久的流量。品牌就是一定流量条件下消费者的信任和彰显。比如我拿出茅台说喝茅台,这叫彰显。2.围绕新人群变化成为一种核心能力现在很多新品牌都在提以消费者为中心,其实核心关注点是新的人群。我们得明白,人群和业态的关系是业态因为人群变化而变化,而人群是不会为业态变化而变化的。现在90后、00后的消费者逐渐崛起。这些年轻人其实是更理性的消费者,因为他们什么都见过,不会像我们当年那么盲目,没见过才会疯狂。现在的年轻人什么都见过,所以某种程度上,90后往后的年轻人对事物就是一瞬间有那么点兴趣。所以现在商家获取注意力越来越难,商业周期越来越短,越来越难持续。这给商家带来的考验就是,变化成了一种核心能力。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刺激,制造话题,才能吸引人。现在一些IP化的品牌以及做产品内容化、社交化的品牌比较火,它们本质上都是增加了体验,吸引了人群,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所有的商家都在寻找更好的办法吸引人群,一些品牌很火,说明在这个时间节点,他们做了对的事情,找到了刺激人群、吸引流量的办法。3..微信生态中有可能长出大平台在新消费业态中,我们看到一端是新品牌的不断推陈出新,但另一端,比如一些不是那么新的商品,通过渠道和价格优势,也在支撑一些线上平台快速发展。简单来说,这是个人群切分的问题。电商层面,天猫和京东两家切分了大量的流量,但依然有流量是闲置的,拼多多崛起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利用微信,对接了还未被吸入的那4亿流量。如果未来,它可以继续演化,形成一种自洽的逻辑,那它是有机会成为一个大平台的。我认为未来三五年,微信生态里会延伸出很多新的流量玩家,这些玩家都是特别值得关注的。而且不论是细分领域还是垂直方向,只要流量足够,都能做。至于流量维持,能否转化成好的商业模式都是之后才要考虑的事。首先他能在那个时间点内获得充足的流量,就说明至少那个时候他已经做对了。我能看到的一点是,现在所有线下零售连锁都想把数据留存下来,而不是急于利用各种工具去经营它。未来我认为也会是这样,微信生态导出的客流很多是线下获客,它们未来发展和原来的会员制不会有太大区别,还是会想各种办法把产生的客流留下。4.便利店等线下中小业态的机会对于线下的中小业态,我一直认为中国的便利店是有机会的,这个业态的机会和整体的商业进化是有关的。之前中国便利店发展的速度比较慢,但这两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融资认可。从宏观层面说,便利店的崛起和人口有关。首先是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其次是城市化、中心化的人口居住结构。现在便利店和资本、技术有一定的整合,它们属于广义的新零售,但是也不用看得那么玄乎,还是那句话,便利店的崛起是和人口相关的,资本只是看到了这种趋势,助力一下。技术层面上,便利店现在利用的主要还是IT系统,在这个时间点上,IT系统是有一定先进性的。其他技术,现在还没有大的应用。技术本身有多先进、多时尚,不会引起零售人太大的注意,大家还是从结果考虑,假如这些技术可以带来效率的极大提升,带来很多商业利益,那这些技术自然就会受到欢迎。现在线下还是有很多机遇的,因为现在线上基本被巨头垄断,出来的东西最后也要依附于它。但是线下还没有被整合,还是区域割据的状态,所以还有机会。我们投资了一个主要在威海和烟台经营的上市公司“家家悦”,它在这两个总人口加起来不过500万的三线城市,零售收入就能达到85亿人民币。中国像这样的城市有多少个呢?在区域性占有率特别高的企业,机会一定是特别大的。而像农村,现代化的零售可能还没有形成,现在谈的电子商务、智慧城市都还没影。在未来,谁能够在非一线级城市,在四五六级城市,把那边的供应链,消费者服务好,实现消费升级,这会是最大的机会。
一起惠2018-07-31 09:42:42453 次
星巴克于美东时间7月26日盘后发布三季度业绩,其全球营收增11.5%至63.1亿美元,利润增23.3%至8.5亿美元,均超过华尔街预期,但中国市场的同店门店销售额则下降2%,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市场。2017财年,星巴克在中国的同店销售增长7%,2018财年的前两个季度则分别增长6%和4%,本季度出现负增长,下滑趋势明显。瑞幸咖啡等本土品牌的快速发展对星巴克形成了挑战。为增强竞争力,星巴克宣布将在中国启动外送业务。管理层表示,随着中产阶层日渐兴起,中国市场将非常广阔,但这个市场还远未成熟,给咖啡文化的培育也留下了想象空间。目前,星巴克在中国140多个城市的闹市区、办公区及商场入口处拥有3400家门店。“花高租金把店开在核心地段,这是星巴克贴近消费者的方法,也是这家公司曾屡试不爽的快速占领中国市场的秘诀。”研究中国新零售的北京大学教授陶迅(JeffreyTowson)向《财经》记者表示。然而下滑的同店销售似乎说明,这些门店快速拉动消费的魔力正在退却。但星巴克表示,公司关注的是长期机遇和长远发展,并不只盯着销售额。“在中国,我们70%的增长来自新店。”星巴克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王静瑛在业绩发布后的网络会议中向媒体和投资者表示。她同时说到,中国市场近三年的核心战略是加大投入扩张,用开新店的方式培育中国咖啡市场,与从未喝过咖啡的人分享咖啡体验。她同时表示,华东区的业务也尚处于理顺过程中。2017年,星巴克花费13亿收购华东合资企业后,其在中国大陆的所有门店转为直营店。中国市场的挑战中国的咖啡市场正在出现打破星巴克一家独大的现状。咖啡新锐瑞幸用半年的时间开了600家店,这是星巴克入华19年在中国开店总数的近1/6。瑞幸咖啡重点发力外送业务,与星巴克形成了差异化竞争。此外,瑞幸咖啡的单杯售价比星巴克便宜十元到几十元不等,陶迅认为,瑞幸的低价策略会给星巴克带来猛烈冲击。星巴克管理层在发布三季报时确认,为适应中国消费市场的数字化变革,星巴克也将于年底在中国开展外送服务。此前,星巴克的线上业务一直局限于用数字化产品吸纳更多会员,促进实体店咖啡购买。“在中国,外送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对星巴克来说,外送服务将是对咖啡门店的有力补充。”王静瑛说。不过,星巴克和瑞幸等中国新兴咖啡品牌的不同之处在于,这家老牌咖啡连锁依然看好咖啡馆在中国作为“第三空间”的角色。今年,星巴克选择把全球最大的门店开在了中国:2017年底,在上海南京路开设了该公司全球最大的烘焙工坊,借助阿里巴巴的AR技术将其打造为“智慧门店”,今年6月底在北京开设了全球第二大门店,混合售卖咖啡、茶和酒类饮品。星巴克还计划在2018年底前开200家带吧台的咖啡店,现场展示咖啡制作。中国依旧是星巴克门店数量增长最快的市场,星巴克的中国计划是一年开600家,到2022年再拓展100个城市,将中国门店数量翻番至6000家,五年内中国区营收增至2017年的三倍,运营利润增长超过两倍。舒尔茨多次表示,星巴克的中国市场规模会超过美国。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营销学教授、副院长陈歆磊向《财经》记者表示,与西方以咖啡为主要饮品的国家不同,中国消费者喝咖啡也是对品牌和门店环境的追求,而星巴克依旧是品牌价值最高的咖啡公司之一,其门店不俗的格调和统一服务依然具有竞争力。在实体门店、外送业务以外,即饮咖啡也是星巴克在中国的发力点。未来五年,星巴克将与康师傅合作,将即饮咖啡业务扩展至中国400个城市。咨询公司英敏特数据显示,2017年星巴克在中国餐饮咖啡场所的渗透率为76%,依然稳坐市场领先地位。CEO凯文?强森(KevinJohnson)表示,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将继续保持星巴克的长期投入市场地位。“星巴克的中国之路又宽又长,盈利性和战略性将无可比拟。”王静瑛说。全球范围的挑战星巴克的客流增长数据能说明市场竞争正在加大。彭博社曾发布数据显示,经历了2015年第四季度的较快客流增长后,星巴克在中国和亚太、美国、欧非中东几大市场的客流增长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减缓,美国和欧非中东甚至时而落入负增长。美国是星巴克最成熟的市场,美国、加拿大和南美地区贡献了星巴克70%左右的营收额,但6月星巴克宣布将于2019年关闭美国市场150家,分析认为星巴克的美国市场已趋近饱和,这也是为什么星巴克非常看重中国市场的原因。从竞争态势上看,在美国本土,咖啡巨头JAB旗下PaneraBread、麦当劳等快餐咖啡,以及蓝瓶咖啡、PhilzCoffee等精品咖啡正在抢夺星巴克的顾客。从全球来看,星巴克将三季度业绩的增长归功于新顾客增加,且这些顾客的消费水平提升了。三季度星巴克增加190万活跃会员,增幅为14%,客单价增长3%。“我们的业绩至少在走上正轨,对这点我们感到欣慰。”星巴克COO罗滋?布鲁尔(RozBrewer)说。星巴克还表示,与雀巢建立的咖啡联盟将于第四季度完成融合。星巴克于今年5月宣布与雀巢建立咖啡联盟,希望借力与雀巢建立的咖啡联盟关系,将包装咖啡等产品销往更多国家和地区,并扩大这些产品的销售渠道。上半年星巴克曾一度陷入种族歧视风波;6月以来,董事会主席霍华德?舒尔茨(HowardSchultz)辞去职务,紧接着CFO思考特?莫(ScottMaw)将退休等消息也给市场带来震动。星巴克年内股票跌约10%。
一起惠2018-07-30 10:29:18328 次
昨日,2018未来交通峰会在北京举办,高德地图易行平台迎来全面升级,并接入哈罗单车、小鹏汽车等出行服务商。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高德集团总裁刘振飞在接受新浪科技等媒体采访时表示,高德希望做一个基础平台,和所有与出行相关的服务商建立合作关系,把产品体验做好让更多人使用,赚钱并不是目的。布局网约车不为商业化去年7月,高德地图易行平台上线,滴滴出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等成为首批合作伙伴,高德由此走向了布局网约车的第一步。今年3月,滴滴深陷“杀熟”争议,美团打车入局一周,高德带着以公益为名的顺风车杀进市场,不抽取分成,也不提供补贴。近日,“高德叫车”业务来袭,一键打车,货比三家。2014年俞永福为高德地图争取了三年时间,三年之内,高德不考虑任何商业化目标,单纯靠产品驱动。现在三年已过,不免引发这样的猜想:高德会自己做网约车吗?对此,刘振飞对新浪科技回应称,高德也是一个参与者,希望能够发挥作为国内最大移动出行平台的优势,将需求和供给进行更好匹配。“这个市场一定有很多玩家,包括滴滴、曹操、神州,我们起到一个撮合作用,一方面做一站式出行服务平台,另外给合作伙伴提供更多技术、流量、调度能力。”他同时表示,高德不会考虑商业化,“高德是一个用户产品,是一个工具,把产品体验做好,让更多人用就行了,赚钱不是我们的目的。”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也很直接地向新浪科技表示,不会考虑自营,盈利并不是主要考量。“高德不会直接做出行服务,出行服务还是由滴滴、首汽等来做的,我们给它流量,给它更多科技赋能,让很多中小企业的玩家,也能达到滴滴那样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这是我们的使命。”高德不存在所谓对手服务进入支付宝、并借助芝麻信用推行免押金战略的哈罗单车,成为继摩拜、ofo后第三家接入易行平台的共享单车企业。关于与哈罗单车的协同,刘振飞认为,哈罗单车在南方应用得很多,而且与支付宝合作密切,希望支付宝能扫的高德也能扫。而除了哈罗单车,小鹏汽车、58速运也是易行平台的新成员,易行平台的不断升级,将信息服务立体化和出行服务全域化进一步推荐,但也有可能使得高德的角色像是一个竞争对手。刘振飞认为,对高德来讲不存在所谓对手,而是作为基础平台,与所有和出行相关的服务商建立合作关系,“都是好伙伴,好兄弟,我们把平台打开,来的都是客人,不管是出行、信息服务各个方面,只要我们谈好合作方式就可以”。那么面对用户呢?今年5月,有网友发文称,在高德App的叫车服务中使用了首汽约车,产生纠纷,高德告知其应联系首汽解决,首汽则称用高德打车需要去找高德,双方均推卸责任,最终不了了之。在刘振飞看来,高德作为平台,对投诉有完善的追责机制,接入的服务商要为品质负责;当然,如果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高德也会和合作伙伴一起面对。解决交通问题的优势进入雨季以来,多地出现打车难,投入多少车辆才能满足需求?高德地图现有的数据能否帮助缓解当前状况?这些都成了用户们关注的问题。高德面对的方式是发起“拯救堵点”计划,无偿提供数据、平台和能力,协助入驻实验室的科学家团队和项目组进行联合研发,并面向全民征集脑洞方案,让治理拥堵不再只是一个话题。其实在2016年,杭州市政府就已联合阿里巴巴等企业提出建设“城市大脑”项目,其中“城市大脑-智慧交通”由高德地图与阿里云联手推出,主要应用于交通领域,目前已正式落地。而滴滴出行CEO程维曾表示,希望成为全球智能交通技术的引领者,在滴滴的战略中,智慧交通同样举足轻重。对此,刘振飞的态度很乐观,在他看来,高德是从阿里巴巴的生态出发,而有生态的企业很少;其次,做好智慧交通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阿里云在这方面优势明显;此外,高德还在交通出行领域有多年的积累,完全有信心做好。“这个市场有很多玩家,很正常,有更多人进来当然好,但最终还是要看结果。”刘振飞对新浪科技说道。
一起惠2018-07-28 10:19:26802 次
近日智慧视通宣布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深圳中天防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据悉,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快产品升级、扩大销售渠道,引进各类人才等方面。智慧视通自2016年重组后,主要致力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研发,依靠自主研发的核心算法,打造AI超级引擎。核心技术包括形体识别,以视频搜视频,模糊人脸重构,三维视频融合等技术,已形成多个产品系列,应用于多地公安警务实战中。智慧视通将自主研发的“基于形体识别的检索追踪技术”独特应用在警务视频研判产品中,目前聚焦于“AI+新警务”。深圳中天防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军工基金投资公司。本次融资后,双方也将在军工安防领域进行深度合作。核心产品之一:“鹰眼”警用视频侦查分析系统在警务实战中,由于单一摄像头不能持续跟踪、人脸的模糊遮挡以及密集人群难以识别等问题,获得精确的人脸识别并不容易。对此,智慧视通打造了以形态识别为核心、可实现跨摄像机“以视频搜视频”追踪检索的“鹰眼”警用视频侦查系统,成为警务人员实战办案中的“利器”。1、跨摄像机“以视频搜视频”与其他智能视频检索系统采用的“以图搜图”的检索方式不同,智慧视通研发的“鹰眼”系列警用视频侦查分析系统可实现“以视频搜视频”。通过框选视频中的搜索目标,可直接提取出所有目标相关视频,以视频搜视频,并输出目标的动态轨迹。“以视频搜视频”还突破了市场上常见的静态比对瓶颈,能将所有目标按照动态和静态相似度概率碰撞形式推送出来,检索结果自动生成案件汇总文件包,含证据视频、地图轨迹、嫌疑目标图片、档案文件,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提交给办案人员。目前,该系统在对人、车等目标的快速检索方面系统检索速度可达140FPS,目标检测率高,稠密人流的检测率可达到95%以上,车辆检测率高达98%以上,为警务人员提供了AI+研判的新办案模式。2、模糊人脸重构模糊人脸重构采用生成式神经网络,利用模糊人脸的关键信息作为先验条件,根据其关键特征因素,生成较高质量的相似人脸图片。所生成的人脸图像不一定与真实图像完全一致,但在关键特征、视觉感知上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再根据该人脸图像在数据库中进行人脸识别。3、形体识别在普通安防视频中,目标成像尺寸较小,不易识别人脸特征,通过人的形体信息进行综合检索,不受人脸遮挡、人脸化妆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完成密集人群检索。该技术可以解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实现追踪检索。尖端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为保持技术的超前性,智慧视通一直不遗余力,随着智慧视通杭州研发基地的建成,智慧视通更是如虎添翼。智慧视通依靠自身多年在视频智能分析、三维可视分析领域的技术积累,善于把前沿技术与应用场景相结合,将自身打造成“技术+应用”的生态平台。
一起惠2018-07-27 09:33:41317 次
就在红星美凯龙上市前的5个月,居然之家宣布正式启动上市进程。家居流通行业的发展方向变得太快了,在一二线家居卖场扩张、盈利纷纷受限之际,包括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企业早已开始向外扩张,以寻求更多的突破之机。红星美凯龙搞投资疯狂“买买买”,被称“一身匪气”,居然之家似乎背靠大树好乘凉,但阿里联投130亿元背后的目的是对居然之家的“重新改造”。而改造后的结果,谁也不知道。只不过,不知道居然之家的“五年600店”和“十年千店”,未来还能不能实现?红星美凯龙1000亿身价减半,居然之家的上市捞金之路会顺畅吗?今年1月17日,红星美凯龙在上交所敲钟上市,发行价为10.23元每股,成为家居零售行业“A+H股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报收14.73元每股。值得注意的是,在几个涨停板之后,红星美凯龙最高的市值曾逼近1000亿元。就在红星美凯龙上市前的5个月,居然之家宣布正式启动上市进程,也开始走向了一条上市“捞金”的路。不过,亿欧家居发现在半年之后,红星美凯龙的A股股价迎来了大幅下滑。截至发稿前,红星美凯龙A股市值只剩500多亿,这还是当初那个曾经逼近过“1000亿”A股市值的红星美凯龙吗?等待着居然之家的上市之路将充满艰险。换个角度思考,从两家企业目前的多条主营业务线来看,以他们为代表的家居流通企业正在下一盘大棋,目标并不仅仅限于家居大卖场。01路子野、广撒网,野心勃勃的红星美凯龙频繁投资“互联网+家居”近年来,红星美凯龙在泛家居行业布下了不少点位,但也并不止步于“互联网+家居”行业。不难看出,红星美凯龙近两年来在定制家居行业、智能家居以及人工智能行业的落点较为频繁,在泛家居以外的行业里,它还注资了体育、交通出行、文娱影视等行业的创业公司。难怪有业内人士称红星美凯龙已经成为了“买买买”的家居企业代表之一了。红星美凯龙方面曾指出,企业的频繁“跨界投资”的目的是满足更多中产消费群体的需求,从而为他们打造完整的家居生态链。02打造行业孵化器,红星美凯龙用“买买买”开启想象空间另一方面,红星美凯龙还提出了“家居行业孵化器”。从红星美凯龙早前提交的回A招股书来看,红星美凯龙给自身的定位除了原有的“国内领先的家居装饰及家具商场运营商”以外,还多了一项自我定位,那就是——“家居行业孵化器”,并有志于成为拥有家居装饰及家具生态系统中最具价值的主要第三方平台。从红星美凯龙最新的官方定位来看,它的服务内容除了卖场自营和销售、委托经营与管理,还包括“装修供应链”、“卖场的轻资产扩张(星艺佳)”、“家装业务(家倍得装饰)”、“消费金融”、“O2O”和“物流配送”等等。另一方面,在红星美凯龙于招股书提到的“新业务事业群”中,亿欧家居发现它的新业务单元板块内容多样,分别覆盖了电商、家装、物流、金融、地产采购、投融资、物流产业园、基金管理等领域。这些内容已经不局限于全渠道泛家居业务平台服务商的战略定位了。这家企业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93年的连锁品牌家具商场,正想借助收购并购、孵化新业态的方式,幅射上下游产业链并扩大市场份额,为中产消费群体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实现自己的“孵化梦”。但根据部分业内人士的反馈来看,红星美凯龙的不少投资案例走的都是“野路子”模式,以控股的方式帮助创业企业获得发展。只不过,若业内人士的描述确有其事,假设长期以这种模式介入到企业的发展中,还会有更多的创业公司希望与之共度“美好时光”吗?毕竟投资市场是开放的,钱谁都能给,但优秀的创业公司对投资人或投资机构的选择权也会更大。至于浮动较大的市值波动情况,只能说市场信心不足,红星美凯龙得加把劲才行了。03扩大业务布局,居然之家要从“大家居”转向“大消费”如果说“买买买”是业内人士对红星美凯龙的评价,那么居然之家则被看作是“卖卖卖”的代名词。半年间,居然之家就变相“卖身”了好几次。在2018年初,阿里联合一众投资机构及企业给居然之家带来了130亿人民币的投资,居然之家因此释放了36%股权。而在这轮巨额投资的热度尚未消退之际,居然之家又迎来了顾家家居的新一轮融资。2月26日,顾家家居发出公告,将出资1.98亿元成立投资基金,并宣布投资的唯一对象是居然之家,投资完成后,顾家家居将间接持有居然之家0.54%的股权,未来将获得居然之家IPO上市投资收益外,并与居然之家在业务方面保持战略合作。除此之外,惠达卫浴也加入了居然之家的阵营。惠达卫浴于3月8日宣布与居然之家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等共同成立投资基金“北京居然之家联合投资管理中心”,并以自有资金参与认购投资基金3000万元基金份额。在达到30亿元的该基金规模中,顾家集团又认购出资5亿元,乐华恒业出资2亿元。除了“卖卖卖”,居然之家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在于向“大消费”方向的转型升级。在2018年初,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喊出了一个口号,到2022年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零售经营格局,实体店数量要超过600家、市场年销售额过千亿人民币,并在2027年之前力争完成由“大家居”向“大消费”的转型升级,实体店数量超过1200家,也就是实现“十年千店”的目标。从居然之家现有的业务格局来看,居然之家正在建设的“大消费平台”涵盖的内容很多。它覆盖了室内设计和装修、家具建材销售、智慧物流、商业会展、金融服务、跨境电商、食品超市、院线餐饮、儿童娱乐、体育健身、数码智能、居家养老、城市综合体开发等领域。不过,其布局的行业类别看上去似乎没有红星美凯龙来得“专注”。在亿欧家居看来,由于家居建材行业处在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中产消费群体的崛起和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让家居建材这个“土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2017年,一大堆家居公司成功上市,到2018年,获得IPO或正在寻求IPO的企业也有不少,比如已经成功登陆港股的齐家网(齐屹科技)、试图登上创业板的顶固等,居然之家也是正在寻求IPO的企业中的一员。从居然之家的布局来看,无论是健康养老还是儿童娱乐、运动健身,它都将矛头对准了当代中产阶级群体的普遍消费需求,并试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而开辟出一条“新商业”的光明大道。04获投130亿元,居然之家是借力新零售造势还是等着被阿里改造的“羔羊”?在这些战略合作及股权投资与收购的事件中,最受关注的是居然之家与阿里的合作,这将为居然之家“新零售”的落地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间,今年3月底,它与阿里盒马鲜生的“组cp”式合作,也让业内人士看到了居然之家从“大家居”转向“大消费”的新机遇。但这些摆在台面上讲的话可能隐含着另外的一种可能性。可以说,为同一批消费群体提供更多层次、更优质的专业化服务已经成为了家居企业普遍的思路,家居流通行业如此,定制家居行业也是如此。居然之家从“大家居”转向“大消费”的发展道路大概率是对的,但走不走得通就得看今后的发展了。居然之家缺钱吗?2017年市场销售额超600亿的它其实并不缺钱,投入的成本远低于总营业收入。所以,钱并不是吸引居然之家接受阿里联合投资的唯一理由。有从业者告诉亿欧:居然之家看中的是阿里庞大的线上数据量,这将是有助于居然之家转型大消费的重大推力。但从阿里的角度来看,就不这么简单了。不只一位从业者告诉亿欧,居然之家很可能被改造成新零售卖场,还有人说它有可能延伸成为新的“万达商业广场”。虽然这两种想象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但改造这件事情拥有太多的不可预见性。反正,中国缺不缺家居卖场很难说,但不缺少另一个万达广场。05家居卖场快速扩张的“不光鲜”:绑定一二线品牌并签下3年开500店的协议,是霸王条款还是战略合作?撇开上面的这些猜测与议论,对于红星美凯龙与居然之家来说,布局未来泛家居产业链、并在其中搭建起生态体系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主要目标。回归到家居流通行业的本质,对家居卖场数量扩张的要求也是他们共同努力的方向,但在这一点上,家居卖场的扩张还会跟前十年一样顺风顺水吗?如上图所示,截至2017年底,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的家居卖场总数均已超过了200家,两家家居流通行业巨头全年新增的商场数量相近,其中绝大多数新增的家具卖场是委管卖场。但是,在一二线城市,目前家具卖场所处的市场环境并不好。虽然红星们纷纷开启了大店模式,让主材商在卖场开大门店,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家居产品解决方案,但是在线上线下零售模式暂未真正打通的情况下,家居行业急需开拓新的营销方式和获客渠道。也就是说,家居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在家居卖场开线下店和开自营店了。我们可以看到,大型商城比如家乐福超市旁边,已经入驻了一些家具品牌,他们的店面不一定是大店模式,可能店面并不大,成本也不低,但这种新的消费场景也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获客途径。亿欧家居在撰写此文时无意间听闻了一个消息:家居卖场的扩张背后其实是有“盟约”做基础的。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都已经纷纷绑定了不少家居建材行业的一二线品牌,和他们签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的内容是什么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要求他们三年内在红星或居然之家内开500家店。有行业人士告诉亿欧,在现有卖场流量逐步衰减的基础之一,如果红星和居然们不这么做的话,卖场的人流量只会更少。甚至,如果他们不绑定那些一二些品牌的长期合作,红星们、居然之家们每年的关店数量就远远不止2家或3家了,可能会翻个很多倍。因此,对于形势严峻的家居流通行业,亿欧家居认为,包括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在内,应该提前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一二线城市卖场占有率低,陷入价格战,竞争相对来说十分激烈。在家居建材企业纷纷寻求获客新通道、不再主要依靠家居卖场和自营店带来流量的背景下,如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难道真的只能依赖一二线品牌的广泛开店带来流量?二是三四线或五六线城市相对一二线城市来说,市场竞争更偏良性。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除了要PK当地品牌,还有一点要比拼的是谁比谁熬得住、谁比谁跑得快,应该怎么比拼?这是我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对于提出的问题,我们作为行业观察者并不能提供解决方案。但结合与很多行业人士的交谈,在未来家居消费场景更加多变、用户的家居消费需求更加突出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先看清楚家居建材未来的发展方向的企业将占据发展的先机,而这个“方向”将与零售有关,更与如何将“零售下沉”有关。目前,摆在红星们、居然们面前的是一道难题,而答题的钥匙就握在市场的手里。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谁能够及早地发现行业的机遇并且快速改变航向,谁能够看到势头后及时将服务下沉、趁势上岸,谁就能更早一些看到未来,届时,活下来的,才是胜者。
一起惠2018-07-26 10:05:16458 次
收银台上一个被翻烂的本子,里面记着各种电话,康师傅方便面、旺仔牛奶、农夫山泉、百事可乐等等,随手翻翻,有时同一款产品甚至能看到几个不同的电话号码。这大概是全国数百万家夫妻小店的真实情况,他们还有一个有趣的称呼,叫做蚂蚁雄兵。手机玩的溜,互联网化却只有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全国有近700万家小店,1-3线城市数量占比约50%,呈现出强集约化效应。一线城市拥有全国6%的人口,共有53万家小店,占比7%;二线城市拥有全国19%的人口,共有114万家小店,占比16%;三线城市拥有全国21%的人口,共有181万家小店,占比25%。”星瀚投资总监魏坤告诉锌财经。别小看这些小店,他们几乎贡献了整个零售渠道40%的出货量,其中约30%夫妻店盘踞在乡镇、农村,46%在三线城市、县级市。有意思的是,夫妻小店这个“硬骨头”,早就被无数创业公司反复啃食过,但无论是供应链赋能,或者无人零售,都没有拿出过漂亮的成绩单。店商互联的突然倒闭和宣告破产,曾获雷军投资,红极一时的B2B快消品供应链电商平台店达,也在去年的低调借着盐改转型。“夫妻店的经营,一般就是两口子,真再雇个人,账算不过来。”果小7CEO万晓莉说,大部分夫妻店的店面都是自己的,但很难实现拓展和扩张。然而,从2015年开始,电商巨头们就不约而同地打起了“夫妻店”的主意。“未来五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自刘强东去年高调宣布这一消息,已经过去1年多。随后,“天猫小店”的快速跟进,证明了阿里零售的同样重视。去年锌财经曾有多篇文章报道过,那么,这个被阿里和京东,视为线下流量最后入口,权利鏖战的新战场,新零售的最后一块硬骨头,究竟有什么魔力?1、铁公鸡身上如何拔下一根毛?“他们精明的很。”鲜世纪创始人廖川跟锌财经分享了,有天他刚到老朋友王老板的夫妻小店,正好碰到一个年轻人打听隔壁店铺情况。“你打电话给这个中介,这一代房子都是他在负责。”老王一边嗑瓜子,一边拿出一张中介名片,小伙子道了谢就走了。眼看小伙子走远了,廖川问老王,隔壁店铺明明也是他的,为何要多此一举。老王风轻云淡的回答道。“中介是我弟弟嘛,这样他能多业绩。”其实,存活下来的夫妻小店或者社区便利店,比平台更理解周边用户的需求,民间智慧,加上一点点土地红利,他们就可以活得很滋润。而在选品和摆放之中,他们有更大的学问。“鲜食作为全家、7-11的主要盈利产品,一来因为毛利率高;二来这类的商品力,并不依赖于品牌,更多依赖技术和和口感,赋予的渠道品牌力。”零售业资深人士万德乾表示,夫妻小店和便利店不同,但增加商品毛利率,或是增加商品销售的预期是相同的。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夫妻小店中,经常有不知名品牌的洗发水、纸巾等的出现,因为毛利率更高。靠着这些“民间智慧”,夫妻小店依然能在电商的冲击下活下来,但巨头不会无聊到去做现在或者未来都不能赚钱的事情。以杭州的社区生鲜店Mr.please为例,店主老张告诉锌财经潘越飞,商品算平均毛利率在20%-30%之间。“6月份开张试营业,9月份大概掌握了的这个小区的消费规律,控制住了货损,就开始盈利了,现在每天能卖6000-8000左右。”开业当天的日营业额近2万,是相隔30米的鲜丰水果店日理想销售额的2.5倍。但传统的互联网模式,似乎这块“硬骨头束手无策”。据前京东O2O业务部高管分享,当年京东曾对到家物流做过很多MVP实验,当时发现送餐有极大的需求但是不赚钱,而后对到家服务的许多研究成果,在后续物流中也有应用。O2O大战之后,生活服务类的项目大多悟出了一个道理,除了省钱没有什么是刚需。这对客单价可能不超过20块的夫妻小店来说,尤其适用。拿店达app来说,当时在苏州做地推,靠着比传统渠道价格更低的爆款产品红牛作为切入点,地推团队一次又一次地拜访商家,说服其安装店达的app,第一天推了530多家店,7天一共推了3000家小店。转载自网络:干线物流示意图但问题是,夫妻店的快消品是十分透明的生意,当优惠和补贴过去,老板还是会拿起电话,找到经销商的号码,然后下一批订单。“就是因为利润低啊,稍不注重效率一两个点就没了。”店达董事长芮赟表示。这就产生一个问题,传统互联网规模+流量的打法在这里无法试用。传统夫妻小店商品的毛利率大概在10%,而且通常是和县市级的代理商直接拿货。转载自网络:生活服务模式的配送示意图假设服务商越过地区代理商,找到源头供应商,中间的差值就成了服务商的利润率,所以,去掉中间商,直接服务夫妻小店和供应商,仿佛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按照互联网思维,这时候服务商只需要做三件事情:第一,研发连接双方的APP;第二,在各地区建大型仓库;第三,拉上四通一达做好配送。可问题是,连京东和阿里都无法保证盈利的快消品供应链,一个依靠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平台,又应该通过什么盈利?靠全国性的供应链规模?转载自网络:物流系统比看起来的复杂的多店商互联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但在店达的采访中,芮赟并没透露供应链实现整体盈利的迹象。单个地区供应链无法实现盈利,推向全国只会亏的更多。而另外一个无法忽视的点在于,在夫妻小店的场景中,店主拒绝只接受一家供应商服务,他们的担心很简单,未来有一天垄断会带来成本的提升。据万德乾透露,目前阿里零售通为夫妻小店供应的商品比例,平均占比在30%。看起来,仅靠供应链盈利并不太靠谱。2、要的多,不如挖的深“我们占了跨境商品客单价高的优势。”海拍客COO徐虹分享,海拍客平台上的商品都通过京东物流配送到三四五线城市的母婴店,一罐奶粉的配送成本,从保税仓到中部地区,大概在15元左右,如果走大货贸易的物流成本会再低一些。但这些成本在,夫妻店的快消品中是不敢想象的,即便和饿了么或者美团这样的众包平台的配送成本比,快消品的利润也实在是太低了。一瓶洗发水售价才20块,更别说2块钱一罐的可乐了。“区域代理商的模式这么多年一直存在,就证明其供应效率依然是最高效的。”万德乾在采访中反复强调这一点,他认为,如果没有提供其他增值服务,互联网平台光靠类似传统的供应链,实现整体盈利是几乎不可能的。但不同的快消品适合不同的供应链,以可乐这类短供应链为例,虽然在全国的生产厂超过10个,但上海地区的厂就只负责上海地区,出了上海,所有的条件都需要重新谈过。鲜世纪零售B2C系统“根本没有总部一说。”廖川说,很多平台和品牌的签约都是胡扯,开个会合个影,宣传一做,还是要一个个代理商不停的跑。如果说B2C的生意,用户规模化效应大于供应链规模化的效应;那么B2B的生意,就是供应链效应大于用户规模化效应。“饮料即食在便利店的效率远高于B2C电商,在饮料类、即食类品类的供应链效率方面,到店的供应链效率大大优于B2C。”魏坤特别提到这一点。“深度和广度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财报的天壤之别,”廖川告诉锌财经,2B的生意不适合烧钱和补贴,鲜世纪整体供应链上是几乎可以打平,甚至能够微弱盈利。商品流和现金流示意图“RetailisDetail。”这也是廖川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所有的事情都源自细节,商品毛利率,拆分到仓库、人员、物流,然后再一级级往下扣。“任何事情超过三步就会变得复杂和容易出错,但是借助信息化和外部设备,员工只需要跟着提示做不会出错。”廖川补充,大到仓库位置,仓库形状,小到商品摆放,如何拿货,如何打包,都是一门学问。“丢框还是分拣,是要看商品的。”不同角色对科技的需求而物流也是件复杂却不好挣钱的事。“如何节约费用,其实路线非常重要。”掌上快销COO王璐,在之前的采访中表示,当用户下单后,系统会根据店主位置,智能排线。就像外卖订单一样,假如一辆车有18个地点,那么系统自动规划好路线。司机在装货时,也是按照先后顺序来装。最后一个装上车的一定是最先送达的,这样能节约卸货时间。效率依然是这件事情的关键,除了之前提到的仓库,在物流和配送体系中门道也不少。这也和传统互联网公司想的不一样。品牌方的地区供应商,在地区的物流体系中有一个弊端,那就是物流末端的进销能力特别差。“因为单品的原因,通常供应商不会为了2、3箱可乐就配送,但是如果2箱百事可乐,2箱可口可乐,再加上几箱农夫山泉或者营养快线,那我就送了。”廖川补充。据说,在最新的仓库中鲜世纪对仓库做了升级对品牌方来说,鲜世纪和掌上快销就好像一个第三方服务公司,不仅帮着卖货,还解决物流和仓配的问题,真正的化零为整。把上千种SKU,分类,规整,设计自己的体系,然后和品牌商已有的物流系统进行磨合,从而取代从前的第三方服务公司,而非经销商体系。平台需要自下而上的去和品牌方的物流磨合,创造效率,从而产生价值。“他们并不太需要科技。”在有赞CEO白鸦看来,单独为夫妻店做小程序或者SaaS或者做一个小程序,都不是一个可行的生意,原因是他们不需要,或者他们根本用不到。对这样的小店,金融和科技还略显奢侈对于科技,这些夫妻小店们似乎也并不太感冒,而无人就更是奢侈。但金融的需求,却是存在的。比如支付宝之前推行的收款码和多收多贷计划,就是能够通过线下的扫码支付,让这一部分店主也能够享受金融服务,甚至还能在1688上赊货。而大部分B2B平台最后都切了供应链,比如找钢网。但这些事情,可能还没有那么快发生在如鲜世纪或者掌上快销这样的平台上。商业模式取胜的O2O,遇上了规模化效应的B2B,终于要在新零售的时代中,找到出路。问答鲜世纪创始人|廖川Q:全国性的复制有没有可能性?运营数据有哪些可以分享?A:区域先做深再做广,这还涉及到管理极限的问题,也涉及到是不是已经有了模型再去拷贝。我们正在拷贝已有模式,逐渐进行全国性扩张。整个运营成本控制在5.0%左右,实现了运营盈利。覆盖了20000个便利店,30个品牌商,平台上共有3000-4000个SKU。从上海开始,向苏州、宁波、无锡等地拓展,已经建立了五个信息化的物流营运中心。星瀚投资总监|魏坤Q:有哪些数据和细节,在投资机构的眼里,认为这个赛道正在处在风口上?A:众所周知,随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的不断渗透,互联网的红利已经走到末期,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各类电商增长趋势都开始放缓,零售、快消等行业的线上线下交易比例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而线下消费仍有极大的市场空间。零售业资深人士|万德乾Q:日本便利店虽然单店盈利能力非常强,但是整体依然处在亏损或微利状态,这是为什么?A:总部管理成本的问题,因为目前的三大日系便利店,在中国市场依然处在初期拓展阶段。在确保单店盈利(即保障加盟者盈利)的情况下,总部运营成本依然无法得到利润的整体正向指标。●规模化确实能够带来成本的下降,但如果模式本身无法盈利,亏损只会越来越大。●一个瓶子塞满乒乓球,还可以放巧克力豆,然后还能放下很多的沙子,排列和组合很重要,用更少的车,跑更多的店,送更多的货。
一起惠2018-07-19 10:45:35560 次
7月12日消息获悉,天猫总裁靖捷今日在“天猫双11狂欢夜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的天猫双11将是过去十年中国商业集中爆发的时刻。“新零售和全球化,将是今年天猫双11的两个核心关键词。它们正是过去十年中国商业变化最生动的写照。全球化让尚未进入国内的生鲜、美妆、母婴在天猫变得触手可及,大量中国品牌也随着天猫出海做到货通全球。”靖捷说。靖捷表示,刚刚过去的618成为了天猫双11的预演,不仅用13天完成去年18天的目标,更见证了传统零售全面转向新零售——全国线下有超过70个新零售商圈、10万家天猫智慧门店、20万品牌、7000万人同步参与其。数据显示,2017年11月11日凌晨,3分1秒后,天猫双11成交额已破百亿,不到2016年同样破百用的6分58秒的一半,跟2015年的12分28秒相比则只有四分之一。2017年天猫双11当日高达1682亿的成交额,已与1999年4月中国2400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差不远——阿里巴巴正成立于当月。天猫方面表示,2016年成为了天猫双11的“全球化元年”。2017年的天猫双11海内外超百万商家打通线上线下,创下商业史上社会化大协同的记录。随着天猫新零售生态不断演进,饿了么、口碑、大润发等其它各路大军都可能在双11这一年度盛事中亮相,2018年的天猫双11更具想象空间。据悉,今年“天猫双11狂欢夜”晚会将于11月10日晚在浙江卫视、东方卫视、优酷等平台同步直播。
一起惠2018-07-13 09:29:38456 次
商用车智慧服务平台狮桥集团正式宣布完成一轮由百度、阳光融汇资本联合领投的10亿元人民币战略融资。汉能投资担任本次交易的独家财务顾问。狮桥将与百度、阳光保险在AI风控技术、智能驾驶、车联网、金融和保险服务等方向展开深度合作,围绕商用车全生命周期的不同环节打造智慧金融和服务平台。根据官网介绍,狮桥成立于2012年4月,总部位于北京,已建立起以商用车为中心,围绕商用车司机和车主、经销商、金融机构、物流公司货主的生态体系。具体业务包括:运用SaaS工具,为经销商、车队运输公司提供业务管理、客户引流、库存融资、经营融资等综合解决方案;在新能源车源方面,是一汽解放新能源车在全国若干地区的一级代理;为新能源车用户提供新车购置(经营租赁、以租代购等)、车辆保养维修、充电和紧急备用车等综合解决方案以及金融业务。根据介绍,依托金融和技术实力,狮桥创立了公路运力平台——狮桥运力,自主研发了包括车货匹配、智能调度、动态定价、平台竞价等多个产品,服务电商、快递、快运、3PL及数千家专线物流公司。狮桥运力管理自有车辆4,600余台,外协加盟车辆14700余台。加入百度“Apollo”计划后,狮桥将携手百度开发并落地基于干线物流运输场景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狮桥现有员工近2000人,业务范围辐射全国30个省份的700余个县级市。2014年9月,狮桥引入控股股东美国知名私募基金贝恩资本(BainCapital);2018年6月,百度和阳光融汇资本向狮桥联合投资人民币10亿。百度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表示:“狮桥拥有行业最领先的信息化、数据化能力,有望率先落地商用车自动驾驶。狮桥已正式加入百度Apollo计划,与百度共同研发基于干线物流场景的智能驾驶技术。而百度也将在人工智能、风险征信数据、公路地图数据、驾驶数据等多方面向狮桥注入资源,推动狮桥成为中国最先进的商用车智慧服务平台。”
一起惠2018-07-12 09:27:56508 次
7月9日上午九点,在香港交易所,小米如期而至。雷军携一众创始人兼高管在众多媒体面前亮相,参与敲钟仪式。上市首日,小米集团开盘跌破2.35%,报价16.6港元,跌破了17港元的发行价。其实,在上周五就有媒体报道小米在散户暗盘交易中报16.38港元,跌幅3.65%。“小米现象”有意思的是,就在小米上市前一天晚上,号称永远不上市的华为公司,其终端CEO余承东意有所指的在朋友圈表示,“很多企业把上市以及上市之后的一夜暴富,作为成功与伟大的标志。企业经营,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小米作为互联网营销模式和粉丝经济的“鼻祖”,模式始于魅族,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魅族陷入困境,逐渐失声之际。小米上市感谢标语,飘红北上广深、香港、杭州、南京等九大城市。同时,小米作为国内互联网手机品牌们的“老师”,“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一名华为终端的员工曾经告诉记者,华为在欧洲市场的主要劲敌就是小米公司,打败小米意味着华为可以专心和三星、苹果抗衡了。尽管华为在欧洲市场的起势很迅猛,小米仍然是国内手机厂商中可以威胁到华为根基的唯一对手。根据IDC数据显示,这两年智能手机市场出现的“零增长”,4G建设达到顶峰,5G新概念尚有时日。在这个阶段性的市场空白时期,智能手机市场存量用户饱和,而移动互联网红利的殆尽,也给未来手机市场格局带来一丝不确定性的因素。对于华为、OPPO、vivo这样的处于手机行业“头部”的企业来说,提高自身品牌的溢价能力,在今年是重中之重的战略。不可否认的是,小米本身IP就自带流量属性。这一次IPO几乎吸引了科技互联网、通信行业的半壁江山,吸晴功力不能小视。特别是,6月14日,证监会针对小米集团,公开发行存托凭证申请文件相关的反馈意见的公布。以及小米暂缓CDR进程,率先在香港上市,更让小米上市的舆论甚嚣尘上。一位券商对蓝鲸TMT记者表示,小米暂缓CDR进程以及上市首日破发,根源在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对小米的认知问题,二级市场认为小米能否支撑起如此大的估值存疑。未来的盈利空间以及未来市场的增长空间局限性是小米需要后续思考的关键问题。对于暂缓CDR进程对于小米的影响,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飙表示,在全球行业走势低迷的大环境下,大家对小米的“新物种”概念以及盈利能力、盈利预期信心不足。拥有小米手机,或者享受小米互联网服务的用户群80%在国内大陆地区。换句话说,真正了解小米公司以及小米公司的大本营在于大陆,而CDR却搁浅了。同时,香港大众、资本对于小米“新物种”以及“铁人三项”概念的不了解,对于小米吸纳资金的能力有影响。无法回复的问题其实,对于小米IPO的定性,以及最完整剖析都在证监会84问中,全方位的体现了出来。在证监会当天公布意见当天,就有证券公司员工对记者表示,这些问题对于小米过于尖锐、非常棘手,不好回答。一次不过会,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回答的问题符合CDR规定。记者重新翻看对于小米CDR,84个问题的反馈意见,首先,在信息披露方面。第39条,小米招股书使用的带有广告色彩、浮夸性、恭维性的语言和表述,使用客观、平实语言进行描述。第40条,发行人招股说明书大量引用艾瑞咨询的资料和数据,请保荐机构和律师核查相关报告是否为发行人本次发行上市定制,是否为付费报告,是否为公开报告,请就其客观性和公正性发表意见。就对小米招股书的客观性、以及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可靠性提出了根本性的质疑。第81条,要求小米公司结合公司主要产品、业务实质、收入占比、利润来源等,说明公司现阶段定位为互联网公司而非硬件公司是否准确。根据小米招股书显示,小米公司自称是一家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然而,智能手机在2015至2017近三年销售收入占居业务营收比例的80.4%、71.26%、70.28%。互联网服务业务占营收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8%、9.6%、8.6%。且主要来源于广告推广和移动游戏业务。CDR暂缓后,小米创始人兼董事长雷军一直向媒体表示,外界不要过度纠结于小米是什么类型的公司,小米是互联网“新物种”。强调小米铁人三项: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小米既能做电商,又能做硬件的互联网公司,小米是唯一一家具备全方位的公司。外界为什么过度于纠结小米的行业属性?重要原因在于小米到底属于互联网公司还是手机硬件公司,对于小米的估值、市盈率有直接影响。用一位阿里巴巴员工通俗的话来讲,小米如果说自己是硬件公司估值也就100个亿,如果说自己是互联网公司估值很可能就达到500个亿。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相比较于硬件产品,小米的互联网产品和BTAJ相比确实不够好。小米巨大的用户入口没有产生足够的引流,相关流量变现也不可观。也就是说,小米互联网业务跟其他社交、电商、游戏企业没有可比性,小米无非是抓住了消费级物联网的风口。小米的物联网也仅仅是在一定范围的内实现了物与物的连接。“小米是一家物联网公司,而不是互联网公司”,“在大家都对其互联网属性不认可的时候,物联网能够讲更多的故事。”所以,小米公司互联网公司属性定义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在驱动。作为小米物联网的基石,“生态链”。目前,小米已经累积投资超过210家生态链企业,其中超过90家公司专注于发展和生产智能硬件产品。第16条,进一步说明中(4)发行人与生态链企业之间是否共同研发产品,说明研发支持、合作义务的财务核算方式、原则,相关技术成果的归属,技术人员的独立性,是否存在潜在纠纷;(5)发行人与生态链企业利润分成的具体确定方法,如果产品滞销未产生利润的风险承担,生态链企业自有品牌产品是否仍需遵循有关成本价销售的要求,生态链企业自有品牌产品对发行人贴牌产品是否存在替代风险,发行人如何防控相关风险;证监会从其专利成果归属、风险纠纷以及成本销售定价相关风险提出问询。生态链是小米除了手机之外的重量级押注,小米招股书披露。募集的资金30%用于扩大加强IoT,40%全球吧扩展,30%研发核心自主产品。抛开小米生态链的研发自主性和可持续盈利性。其生态链的“封闭”性,在面对友商OPPO、vivo、TCL们“开放”的IoT生态联盟平台,海尔和Homekit、百度、阿里、京东、360等合作的海尔U+智慧生活平台。故事的出发点就不太一样。因为小米的生态链均是基于投资过的企业之中,建立起来的。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把每项产品全部做的一样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者不可能全部使用小米生态链旗下的产品。同时,互联网本身是“开放性”的,小米的属性客观限制了物联网概念的延伸。此外,上市前小米供应链毅嘉电子的严重污染,不能不说是小米IPO前夕不可回避的一个事情。第9条,MIUI操作系统的专利授权使用费,能否影响到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第36条,研发费用近三年占营业收入比例2.26%、3.07%、2.75%的是否存在资本化的问询。第53条。新零售概念中的线上+线下场景融合是否为炒作,缺少支付环节,或者受制于其他支付工具无法实现闭环的问询。第82条,对小米互联网业务未来持续增长能力的问询。都将小米的现在和将来进行了逐一“解构”,众所周知,小米的专利,于其海外业务扩张而言,是一枚“定时炸弹”。在任何官方资料、文件均没有显示,小米2014年与爱立信的专利纠纷得到彻底解决。根据小米招股书披露,小米如果在未来的收入多样性的探索中,达不到预期效果。未来收入仍然会对智能手机业务产生重大依赖。其中中低端机型(1299元以下),即红米系列2015至2017年销量占比分别为76.3%、75.8%、80.8%。公开资料显示,小米在印度市场高占有率的主要原因,在于实行“超低的价格策略”。过度依赖于低端机型对品牌和企业成长空间,均有非常大的伤害。而雷军声称的“5%硬件利润率”,在31(2)条中,也得到质疑,“说明综合净利率的计算口径,如何监督5%综合净利率水平,机制是否有效。”在人员构成方面,小米销售服务+管理平台+其他占比高达53.66%,手机部门仅占比8.9%。明显和手机营收占比的重要程度不匹配。在“新零售”线上+线下的概念中,不同于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的闭环体验,小米新零售仍旧在支付环节深度依赖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正如,国金证券研究所的唐川所述,“二级市场有更多的资源去支撑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二级市场有自己规则和价值观,不会屈从于来自一级市场的估值压力。对于一级市场的投资人来说,上市是一个套现离场的终点站。对于有抱负的企业来说,上市却是梦想开始的地方。”证监会84问扎破了小米虚幻的假象。小米饱受诟病的”性价比“,以及”互联网企业“的称号能走多远。取决于未来小米,业务的支撑点有多少。IPO对于小米是终点还是开始,取决于小米在未来企业发展中,拥有怎么样的“价值观”。这是考验的开始,不是胜利的终点。
一起惠2018-07-10 10:24:53644 次
如果说2017年是新零售的元年,是一个讨论与争议之年的话,那么,2018年就是一个践行之年,这一年里,各种创新、裂变和突破纷至沓来。新零售的风已吹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在各个论坛上都可以听到关于新零售的讨论,毋庸置疑,我们真的对新零售充满了期待。甚至不管它叫什么,是智慧零售、无边界零售还是新零售,都不重要了,我们看到的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新零售、新物种、物联网、智能生活还有区块链等多元素的组合,形成了这个时代最动人心弦的交响乐。那么新零售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消费者之间链接的关系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面对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零售企业又该何去何从?这些问题都是每一位零售人绕不开的话题。在2018正和岛创变年会上,弘章资本创始合伙人翁怡诺、复华商业集团COO兼地球港管理公司CEO韩吉韬分享了对这些问题的最新思考。一、新零售是概念,还是趋势?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到底什么是新零售?阿里最早提出的新零售是指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数据驱动的泛零售业态。京东又提出了无边界零售。后来又有人提出“4个2”:即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有对的货在那个地方等着对的人,即“知人、知货、知时、知场”。无论是新零售还是智慧零售,其实零售的本质还是存在的,即零售本身的区域和规模的供应链效应,以及零售的细节和服务体验都是不能变革的。复华商业集团COO兼地球港管理公司CEO韩吉韬表示。即便未来有非常多的科技和技术,其实用户最关注的依然是是否能够以最高效、最低成本的方式让他获得更好的体验。字复华商业集团COO兼地球港管理公司CEO韩吉韬表示,无论新旧,用户最关心的依然是以最高效、最低成本的方式获得更好的体验。所以,在韩吉韬看来:新零售是一个趋势,而不是一个风口。需要用5-8年的时间去建立起来,新零售的从业者要去摸索用户需求的趋势变化,跟着他的消费场景走。而不是一味得教育用户,或者引导用户跟着你去盲从和嬗变。对于新零售的定义,弘章资本创始合伙人翁怡诺也从以下两个方面做了解读。1.狭义新零售即双向流量的服务型零售。双向流量怎么理解?双向流量实际上还是O2O的玩法,今天再讲O2O或许大家会有一点慌,因为过去那一波O2O都没有成功。但没有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实际上是过去的O2O没有人关注它的物流逻辑。今天我们所说的新零售O2O是有物流逻辑和物流规划的,简单来讲,就是获客、转化、提效三部曲。线下获客和线上获客相互打通,线下能够为线上导流。比如盒马鲜生、孩子王最早做的就是线下运营粉丝,线下获客、互相传播,把多种娱乐化体验业态糅合在一起,然后再导流。他们就在新零售领域做了一个非常棒的尝试。新零售时代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可以把过去对流量、品类的理解串在一起,这是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可以帮助我们看到零售业态的演化方向。翁怡诺介绍。B2C模式已经发展为旧电商,今天我们进入到了百舸争流的新零售时代。韩吉涛表示,新零售是一个趋势,而不是风口。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业态大融合,多种流量形态的融合是今天新零售非常重要的一个现象,也被称之为“服务型零售的兴起”。简单来讲,服务型零售的内核在于流量成本,任何中心化的流量都是有上限的。比如卖货,到了某一阶段,你会发现无论你卖的东西品质有多好,也不能再获得大量新的流量。这时,就要想办法获客,什么办法?我们会增加服务型的流量。可见,整个演化的路径,实际上是成本的不断提升而寻找到的新的路径,这是我们看到新零售演化的一个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旧的业态或许会在某一阶段消失,但也有一些新的业态会进一步迭代、重生,甚至出现颠覆性的玩法。2.广义新零售在翁怡诺看来,今天所有的零售品牌,只要是创新业态、创新体验,都可以被扣上新零售这顶大帽子。二、新零售的核心在“三多”韩吉韬介绍,地球港的初衷是致力于打造一个全球好食新空间。希望能以高效率低成本的苛选方式将全球的好食带给消费者,再把它加工成可口的美味,为顾客打造一个线上、线下全场景覆盖的购物空间。通过重新连接世界美食,来启迪泛中产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所以,在消费场景的构建上,地球港要充分研究消费者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也就是说,不管是在实际的物理空间还是虚拟的互联网空间,会给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商品、服务和内容,如何更有效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新零售未来核心的组合。韩吉韬表示,地球港通过结合各种各样的场景覆盖,不断践行总结出新零售的核心是在以下“三多”:第一,多业态融合举个例子:地球港的每一家门店都有一个不到10平方米左右的“比邻海购”体验区,这个海购体验区内会有一些实物海购商品的展示,用户也可以通过搭载AR效果的终端来了解商品。走进卖场的用户,主要还是泛中产家庭用户,他们对购买海外百货商品有着强烈的需求。消费者需要购买海外的母婴用品、化妆品、保健品以及其他优质家居用品,不需要担心假货问题,因为这个平台可以将这些商品有效展示出来,用户可以现场体验。体验完了以后,他们会成为地球港的会员,然后直接到在地球港APP上的海购平台,下单购买。这一轮测试下来发现,这种围绕着用户生活方式的业态,几乎没有成本,而且用户转化率还很高。韩吉韬介绍。因为这样的海购方式只需要地球港搭建起平台,不需要建仓和参与配送环节,只需要通过保税仓和海外直邮来供货。“能够来卖场的用户都是我们的目标用户,他们除了追求更好的‘吃’以外,还希望更好的‘用’。”所以,相较于线上的虚拟海淘平台,卖场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体验,让消费者更有信任感,这种信任感是天然存在的。而且如果在海购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消费者可以到店咨询。这种线上线下的结合方式,增强了用户的信任感,转化率自然就会提高。韩吉韬称,围绕用户需求变化的趋势和他的消费场景,增加更多的业态,这是多业态的深度合作。其实,新零售不仅仅是对超市、餐饮文化的一个结合,我们会围绕用户需求变化的趋势和他的消费场景,增加更多的业态,这是多业态的深度融合。第二,多场景覆盖传统的线下门店,它能够在某一个固定时间段满足用户(比如传统超市工作日的晚市和周末的午市和晚市)。在这种单一的物理空间和时间下,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是有限的。而新零售的多场景覆盖就能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它可以通过不断覆盖不同场景,让用户通过多维度体验来增加对你的认知。比如我们的超市不仅能够提供很好的食材,还能提供很好的餐食。那么,不管是白领还是社区居民,都可以去卖场吃饭,吃完饭还可以顺便打包一份下午茶或者购买其他商品。从早餐到夜宵全天候供应,再融合线上渠道,全场景的满足用户核心需求。这时,新零售就可以把传统零售的“坪效”换一个词了,应该是“店效”,因为每一个门店的效率会比传统零售的坪效至少高出2-3倍。第三,多流量的共享多流量共享不仅仅是把线下流量转到线上,而且还要把这些线上流量有效转到线下。这让消费者更好地体验我们为其提供的餐食、商品、服务,甚至还有一些泛科技产品(抓娃娃机、照片打印机、迷你KTV、身高体重秤、自助冰激凌机等)的体验。比如,我们的卖场里有一款自主研发的黑科技产品,自助啤酒机。这款啤酒机有意思的地方在于,酒是从杯底往上走,而且啤酒沫儿是可以通过程序被远程控制的,沫儿可高可低。在这样的场景下,我们更愿意把用户从线上导入线下,因为当他们有了更好的体验后,对产品的信任度就会很高。韩吉韬还结合其五六年做社区O2O的经验,分享了他认为纯粹围绕社区做小店的O2O难逾越的几个难题:1.损耗;2.获客和黏客的成本。即使你有前置仓,但没有属于自己门店的话,这时用户对你的信任度还是不高的。所以,损耗加上获客成本等原因,就让这个模式看起来不成立了。但为什么像新零售这样的门店还能成立?我们将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①由于卖场和仓库是合一的,所以损耗和卖场是一致的。②我们获客成本很低的原因在于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体验场所,用户在线下买了几次后,他们几乎不会再关注我们要提供什么促销。如果有时间,他们会亲自来门店购物,如果没时间,就在家或者办公室等着送货上门。③多做IP的组合,包括品牌、场景、商品及服务的IP。其实当你拥有这些IP以后,用户对你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就很强,他会自带流量,帮助你传播。三、新零售的未来翁怡诺认为,要谈新零售的未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回头看历史,因为未来是不可知的,我们能做的是对历史的研判。研判谁?日本。比如《第四消费时代》这本书,讲的就是日本消费演化的四个阶段。因为所有的消费现象跟行为实际上都跟人的行为相关,所以,研究消费本质上是研究人。弘章资本创始合伙人翁怡诺称,研究消费本质上是研究人。通过这本书,我们了解到日本的人口在第一二阶段是增加的,到了第三、四阶段就慢慢的减少了。日本甚至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不婚族,生育率很低,老龄化程度比较高。出生率从5%降到了1.3%,老龄化从5%增加到了30%。所以,你会看到整个消费形态从国家优先、集体主义,然后进入到了大家庭时代,然后再到一个小家庭时代、个人时代,最终进入到共享经济时代。从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者的行为出现的有意思的变化。刚开始我们喜欢“大”,大房子、豪宅、豪车,因为这些物质是彰显我们与众不同的标志。但慢慢你会发现,大家又开始喜欢小物件了,从大家电向小家电方向转移,从喜欢大物件到有调性的小物件。第四消费时代,日本已经出现了弱品牌甚至叫去品牌的现象,越来越多的朴素的、本土的产品形态是被更多高县级城市的人群所接受的。所以,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我觉得应该是往后看10年,谋3年,动1年。翁怡诺表示。往后看10年,能够看到中国的快速老龄化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中国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叠层世界”。什么是“叠层世界”?是指北上广深一线市场,可能正处在从第三消费时代向第四时代演化的过程中了,但中国很多二线城市可能是在第三消费时代,三线城市可能还在第二消费时代。所以,它本身是一个叠加。从这个逻辑推演来看,未来一个重要的机会是什么?是新零售往三四线,甚至五六线城市走。翁怡诺表示,未来一个重要的机会是什么?新零售往三四线甚至五六线城市走。“今天有人跟我讲,他在上海做了一个特棒的生意,我不是那么兴奋。但你说你在三四五线城市做了一个很大的生意,我相信我是特别兴奋的。”翁怡诺表示,因为这是我们消费的未来。“曾经有朋友问我,消费的美好生活是什么?我当时第一反应是农村没有假货就是我们的美好生活。”翁怡诺介绍。当下很多镇一级、乡一级地区,很多新零售还没有到达。另外,近五年来,渠道碎片化趋势明显。比如,过去我们卖快消品,通过大卖场这一渠道就可以做三个省,只要会做终端拦截,就有一定的量,做出5个亿的收入出来也不是难事。但放在今天就行不通了,今天的挑战是要会玩B2B电商、零售通,甚至新通路、渠道社区店,还有我们新零售渠道,无人化也是一个渠道,所以,这么多的渠道,实际上也叫流量碎片化。那么,对于品牌商而言最大的难处在哪?在如此碎片化的流量之下,要组织多少个运营团队去对付每一种流量的运营。甚至有一些流量渠道,我们对它还很陌生。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品牌商们不断迭代自己,去适应所有的新渠道。你会玩拼多多吗?掌握了抖音的营销手段了吗?实际上这些在近半年内出现的新的流量变化,都是我们今天的流量红利。在这些流量红利之下,我们是有机会重新定义新消费品牌的。所以,当谈到新电商时,不一定要想到京东、阿里。其实“樊登读书会”也是一个新电商,未来“奇葩说”也许也是一个电商。因为新的技术正在加速零售的效率和供应链的效率,过去很多不敢想象的事情,在今天的数据面前,可能都形成了更好的效率提升。但要强调的是,零售的竞争力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先打好基础,再借助新的技术提升效率,这有一个先后顺序。所以,这些能够为零售赋能的新技术公司、数据公司,一定孕育了非常大的机会。翁怡诺称,服务型零售的特征是品类差异化、业态提效、场景式的体验来获取新的流量和客流。服务型零售的特征是品类差异化、业态提效、场景式的体验来获取新的流量和客流。翁怡诺强调。这其中会有大量的业态融合,比如各种餐饮和零售之间的融合,就是非常有效的。在这个碎片化时代,如何能够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满足企业的盈利,又能让零售的效率有所提升,是摆在众多企业家面前的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起惠2018-07-02 09:58:43436 次
6月30日消息,获悉,有消息传出,苏宁高层正在与大润发密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双方合作协议超出了之前苏宁和大润发的公告,或涉及818业绩翻番,超市、母婴等大快消品类合作,其影响力可能远远超乎市场的想象,甚至可能成为颠覆零售行业的一颗深水炸弹。苏宁大润发战略合作的推进,其速度、广度和深度已经超出了市场的预期。6月21日晚,苏宁宣布重磅消息,称与大润发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围绕中国大陆地区所有大润发门店的家电3C专区,深入合作经营。一周后,6月27日上午,苏宁大润发就紧锣密鼓地召开了首次全国动员会,苏宁43个大区近2000人与各地大润发团队400多人开始了密切沟通,明确表示将818作为一次重要的练兵场。大润发董事长黄明端在启动会上对双方团队郑重地表示"1个多月就要升级近300家店,这是行业奇迹!这不是普通的联营,而是双方共同的事业,和紧密的融合。"而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当场部署“将开放智慧零售资源,818要实现业绩翻番,与大润发共创奇迹!”仅仅3天后,苏宁易购集团副总裁田睿亲自带领管理团队奔赴大润发总部,与大润发董事长黄明端就合作细节一一敲定,包括双方供应链、系统打通、大数据服务等,目标就是818前近300家店的开设。据悉,以后大润发的招牌上都会包含“苏宁易购”,消费者会看到“大润发”和“苏宁易购”这对CP经常性的在一起。除了家电3C门店818发烧节前要快速落地外,据悉会上还探讨了超市、母婴品类的供应链合作与连锁超市的合作。但具体合作详情,苏宁和大润发方面并未透露。
一起惠2018-07-02 09:55:33424 次
6月27日消息,苏宁体育集团旗下首家苏宁彩票智慧门店昨日在南京开业,不仅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服务和体验,也是苏宁在智慧零售新业态上的重要布局和尝试。有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体育彩票年销量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2000亿元,而江苏省的年销量也首次突破200亿,成为销量最多的省份。同时,中国拥有近1亿的彩票用户,也即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彩票大国。随着体育彩票销售额的快速增长,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空间也进一步扩大。此外,随着俄罗斯世界杯的升温,球迷的竞彩热情空前高涨,国内体育彩票销量就迅速突破100亿。在此背景下,苏宁打造了智慧彩票门店。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曾提出未来零售是“智慧零售”,智慧零售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感知消费习惯,预测消费趋势,引导生产制造,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在苏宁去年年底的那场“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暨合作伙伴签约大会”上,张近东说,苏宁已经找到智慧零售落地的全面解决方案,并提出了2020年之前要拥有超过2万家店面,覆盖400个地级市、2000个区县,经营范围深入3-6级市场。据了解,苏宁体育集团在南京集庆门的首家彩票智慧门店占地面积达到160平米,店内设有销售区域、商品展示区、竞彩展示区、电子走势区、VIP区和综合区等多个功能分区。在苏宁彩票智慧门店,用户在门店内可以通过中国体育彩票APP下单生成投注二维码后在门店内扫码出票;可以通过门店内设置的有人值守自助终端自主进行购彩;也可以使用苏宁金融提供的苏宁支付在门店内进行非现金投注。此外,苏宁彩票智慧门店还整合了苏宁体育旗下江苏苏宁和国际米兰两家足球俱乐部的资源,在门店内设置了苏宁足球俱乐部的特别展示区和国际米兰文化墙区域。苏宁体育集团相关负责人在谈到彩票智慧门店时表示:“近年来,体彩实体门店的智慧化、数字化改造已经成为体彩管理机构重点关注的课题,苏宁体育集团希望借助在苏宁彩票智慧门店上的尝试,为中国体育彩票实体门店的转型升级实践出一条可行之路。”
一起惠2018-06-28 08:55:16341 次
6月22日消息,在智能商业大会夏季峰会暨2018全球人工智能+零售未来发展大会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刘宏先生发表了现场致辞。据悉,大会以“智能场景”为主题,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智慧商业分会、思尔福·AI零售展、厦门市网络零售企业协会、海豚社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刘宏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下是现场致辞实录:刘宏: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昨天晚上赶到厦门参加“人工智能+零售无人店超市”,我们也在琢磨我们机器人用在哪里?其中一个场景就是无人超市,无人超市用机器人来代替的目的,不仅仅是节约成本,更重要的是劳动力的解放。我们考虑过比如说小超市24个小时的零售店,两口子每人管12个小时根本累得不行了,所以说无人超市、机器人超市应该是劳动力的解放,对我们工作人员劳动程度的解放。当然,还有一个提高服务效率。如果到超市之后问服务员黑人牙膏在什么地方卖?一般小伙伴们都答不出来可能。无人销售也好、老婆店也好,应该是效率的提升,是对日常生活当中服务的改善,特别是劳动力的改造的解脱。大家一定会关心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能够走进各行各业,换个角度,今天下午的论坛我们会阐述这样的观点。先跟大家汇报一下结论,如果有一天,未来十年之后机器人代替了人类20%的劳动的话,造成的不应该是20%人的失业,而是解放了20%的劳动力。若干年之后机器人代替的80%的劳动力的话,会把全社会必要劳动之间缩短了80%,另外周二到周日全休息,我们可以出去享受生活,这样的日子才是我们真正的生活。我想每周八小时工作制这个时代的来临,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成果,希望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美好的明天,祝贺此次会议的成功,谢谢。
一起惠2018-06-27 08:53:52351 次
前天,阿里钉钉在深圳卫视开了一场直播发布会。阿里钉钉CEO无招在现场发布了多款新产品,并着重介绍了钉钉和手淘间的打通,以及智能导购的构思。同时,大润发董事长黄明端和林清轩创始人孙来春都亲自到场站台,阐述钉钉对于门店效率提升的帮助。AT之争的战火,已经不可制止地蔓延到实体零售业了。对标阿里钉钉的企业微信也和微信已实现消息互通,全力招兵买马。智慧零售VS新零售的两大阵营都已子弹上膛。有关腾讯阿里之争,业内众说纷纭,究竟AT谁能更胜一筹,现在仍是未知数。针对两者在零售领域的布局,特约撰稿人闻道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为投稿全文:注:本文为投稿,不代表立场和观点。阿里巴巴6月24日公布了其新零售的王炸产品—钉钉。阿里的基因,是ToB的商家运营基因,是千锤百炼的小二,以及一轮一轮被炮火洗礼的大型传统品牌商,淘品牌已经硕果仅存。腾讯的基因,是ToC的产品基因。腾讯是一群优秀的产品经理组成的公司,深谙人性,微信和游戏做的极致强大。而腾讯自从把QQ电商/易迅网给自废武功之后,就已经丧失了ToB的商业基因,是一只独脚巨人。而京东,虽有腾讯投资,但显然有自己的逻辑,也有着自己的天花板。腾讯收入,来自游戏,尤其是王者荣耀,但是游戏再火爆,换肤和道具的收入再高,也终究是一个游戏公司。而游戏所面临的道德压力,非常之大。而短视频方面,抖音给了腾讯莫大的竞争压力,霸占了年轻族群的眼球时间。腾讯的微视,仓促应战,可是消费者心智和习惯,已经被抖音占据。腾讯希望靠微视来逆袭短视频,而黄金时间窗口正在飘过。2017年双十一的二选一,彻底打醒了腾讯和京东,于是乎”智慧零售”横空出世。如果没有对商业,尤其是实体经济的深度参与,腾讯就是一家游戏公司,加上一个广告部。智慧零售,是唯一可以支撑腾讯市值增长的要素。线上的零售格局,天猫/京东/唯品会,已成定局,与腾讯没啥关系。因此腾讯智慧零售的焦点,必然是抢夺线下的场景。成功=战略*组织能力先看战略,腾讯成立了智慧零售战略部,从俯视视角的“赋能”,改为了平等亲民的“助手”的概念,腾讯放低了自己的姿态,这获得了传统零售的心理认同。腾讯重磅参与CCFA(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8年3月份的深圳论坛,数千元的入场券,一票难求,充分说明了实体零售对于腾讯智慧零售的殷切期望。腾讯智慧零售提出“助手”的口号之后,问题也随之而来:1、腾讯理解实体商业吗?2、如果不理解,或者一知半解,怎么做好”助手”?阿里的商家事业部,除了原有的线上零售,更是招募了大批来自实体零售的精英专家,对于商业的理解较为深刻和透彻。盒马鲜生的成功,除了侯毅先生的商业智慧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核心团队来自阿里巴巴的O2O事业部,带着早期的经验和教训,近百人杀到上海,利用盒马这个完全独立的体外体系,进行创新。当盒马获得了成功后,马云先生才到盒马上海张扬路店,滴血认子。阿里巴巴通过盒马鲜生,通过天猫小店/亲橙里等等,空陆两栖作战模式,透彻理解和升级线下零售。而腾讯的组织能力,则还需要进化:1、腾讯云承载了智慧零售的重任,可是流量资源却在微信和腾讯社交广告手上。腾讯的智慧零售,基本上是新组建的团队,内部的磨合,以及对外的产品和案例,显然都更为急迫;2、腾讯社交广告,也在做智慧零售;3、微信支付;4、微信开放平台;5、京东无界零售是否与腾讯的深度协同,还是处在内部左手和右手博弈的过程。那么腾讯智慧零售的产品解决方案示范案例…….分别在哪里呢?腾讯企点,是腾讯的ToB业务单位,遗憾的是它长在QQ的土壤上,而不是微信。品牌商和零售商的主力客群,只能接受微信和小程序,而非QQ。盐碱地上要长出美丽的鲜花和果实,实在是难为了腾讯企点的团队。ToB,腾讯基本上三句话:1我很大很牛,2我有很多资源和社交数据,3请你掏钱做广告。全渠道模式下,零售的大致环节分解为:1、内容;2流量(线上流量+线下门店客流);3、门店运营(线上门店+实体门店);4订单(线上订单+线下订单+OMS);5收银支付(聚合支付);6商品交付(用户提袋+电商物流+门店发货等)。对应的,我们看阿里的线上路线:数据银行-阿里妈妈UniMarketing-品牌天猫旗舰店-收藏/订单-支付宝-电商物流(菜鸟)阿里的新零售线下路线:品牌商-实体店客流-钉钉-订单-支付宝-用户自提(或门店发货)钉钉和支付宝,可以把品牌的天猫店铺和线下全面打通,像一颗钢钉,牢牢的掌控了实体门店的数据,从而实现了四个在线:1、顾客在线;2、店员在线;3、商品在线;4、管理在线。而来自实体门店的数据,可以向上反哺阿里妈妈和天猫的数据,形成立体的用户画像。再看看流量广告部分:阿里妈妈:销售收入1000亿/年vs腾讯社交广告:330亿/年。从品牌商的视角,阿里有强大的数据银行和UniMarketing,广告直接跳到天猫旗舰店,直接CPS获利,所以品牌商的营销侧是完整的全程数字链条,持续优化。腾讯的DMP和社交广告,缺乏商业交易数据,只能是粗放的品牌营销,而非与销售相关的效果营销。腾讯的社交广告,要跳到哪里去?数字链条是中断的,转化路径过长。微信朋友圈的CPM收费模式,更多的是品牌商的形象广告,CPA或者CPS的ROI不够好看。而广点通CPC,除了跳转到京东和微信商城,与品牌商的实体销售,也多是割裂的。腾讯的企业微信,距离当下的钉钉,对于商业的理解,还是要奋起直追。实体零售伸着脖子瞪大眼睛,看阿里新零售日新月异,焦虑感的同时,耐心承受着煎熬,等待着腾讯云能够落地,去深入骨髓的理解商业。腾讯与实体商业的距离,必然需要第三方来填空,所以扶持和赋能ISV,是必然选择。而腾讯云的渠道部门,强大的ToC产品逻辑下,是否合理的ToB,从商务上和资源上理解和支持ISV,都是一个挑战。基于保护头部品牌商的数据安全,腾讯的TencentDataCloud采取了最严格的管控,导致了ISV无法形成对腰部和长尾客户的深度创新。腾讯云的渠道部门,要求ISV开放其产品进行评审,问题来了:ToC的产品经理,是否有能力来评价ToB的商业逻辑?而ISV的那点行业know-how,随时担心被腾讯云抄袭。腾讯的内部赛马竞争模式,个别部门为了抢头牌,把代理商的客户撬掉,签约成为直客,杀鸡取卵,这种泣血祭天的方式,给合作伙伴和客户带来了惊慌和不安。腾讯显然还需要加快其成人礼,才可以真正的形成和阿里的正面竞争。我们来看一下腾讯智慧零售的发展进程:2017年,提出智慧零售的口号;2018年,智慧零售起步,入场;2019年,对于腾讯,将是“决战”的一年;人工智能的兴起,将导致中场异常热闹;2020年,或者稍晚,阿里腾讯的格局成型。结论:留给腾讯智慧零售的时间,越来越紧张了。对实体零售而言,除了数字化的影响之外,还有业态调整、竞争模式、人才组织等更深层次的问题迫切解决,否则给蚂蚁插上A或T的翅膀,它仍然还是飞蚂蚁,不是蝴蝶更不是小鸟。阿里或腾讯的尘埃落地还需要一段时间,绝大部分零售企业不在头部,离阿里腾讯还有一段距离,让阿里腾讯的方案再完善一会,让子弹再飞一会。阿门!
一起惠2018-06-27 08:42:33480 次
钉钉人脸识别是最近才开通的一项新功能,后台录入人脸信息后可以进行笑脸打卡,它是进行生物识别的,可以判断为是否是本人亲自打卡,确保考勤结果安全有效,一个人无法给多个账号录入人脸,杜绝代打卡,这是随着钉钉打卡越来越严而出来的,那么钉钉人脸识别每次都要吗?如何进行人脸识别?钉钉人脸识别打卡,第一次是先录入人脸,人脸录入之后就可以人脸识别打卡了,以后每次打卡手机对着自己脸部,手机自动识别出是你本人之后弹出确认提示,点确认就打卡成功了,打卡成功之后会有声音及钉钉系统提醒,所以不是每次都需要录入人脸信息的。目前钉钉可支持人脸识别的钉钉云考勤机有:中控智慧UF100、浩顺F3979;钉钉智能考勤机、钉钉智能前台M2考勤机,这些可在在淘宝搜索购买。考勤打卡时考勤系统会做出综合判断,如果检测到你的打卡环境有异常才会触发人脸识别打卡,如果你在考勤打卡时需要验证人脸的话可以关注一下弹窗上的具体提示进行验证打卡,之后可能还会验证几次,系统自动评估正常后就会自动取消人脸验证的。想要关闭人脸识别的话也是可以的,但是员工是无法自己关闭的,必须要管理员才能操作,管理员在手机钉钉的工作里面找到考勤打卡,然后在该界面找到设置,设置里面有个安全设置,在这里可以取消或者打开人脸识别功能。
一起惠2018-06-25 09:16:023274 次
农产品集购网是布瑞克(苏州)农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大宗农产品现货交易B2B垂直电商平台,以变革大宗农产品流通贸易模式、助力农业转型升级为愿景。针对大宗农产品交易当中的供需两难、储运成本过高,以及交易风险高的痛点,农产品集购网提供了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产业互联网模式和亮点农产品集购网打造了“一、二、三产”融合模式,构建以“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挂钩,以销定产”为基本特征的订单农业。通过产业互联网交易平台解决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智能物联储运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储运成本,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融资与支付信用问题,全面提升大宗农产品交易的效率、规模以及服务品质。具体内容如下:其一,大宗商品在线交易平台。通过农产品集购网的交易机制和遍布全国的交割仓库,对大宗农产品的货物和仓储物流进行标准化、信息化,实现客户远程在线交易,缩短了大宗农产品的供应链,提高了大宗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其二,物联网智能化仓储物流。布瑞克物联网智能仓储中心拥有超大仓储空间,并建立起一套能与客户交互,提供服务信息的实时查询、浏览、在线货物跟踪、实现配送线路规划、物流资源调度、货物检查等服务的物流信息化系统,方便上下游客户将商品存放于农产品集购网仓储物流中心,统一储存、管理、运输,节约储存成本和运输成本,提升整个行业的流通速度。通过大数据、电子商务、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大宗农产品供应链集成解决方案,提升客户竞争优势。通过打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供应链管理的集成统一,实现第四方物流4PL系统,从根本上解决大宗农产品行业供应链管理的问题,提升采购和销售的决策效率,降低行业成本。其三,供应链金融。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与商业银行、物流服务商三方合作,为交易商提供全流程供应链融资服务,加速农产品的流通,是“三流合一”的重要支撑平台。农产品集购网基于电商平台销售产生的大量下游交易数据,形成县域农业生产需求的大数据,将订单需求反馈到产地,能够有效地减少种植的盲目性,较好地解决让农民头疼的卖难以及增产不增收等问题,帮助农民化解生产风险,实现增产增收,促进农户将粮食及牲畜售往全国。结合集购网“互联网+”的模式,使当地农业生产智能化、智慧化,为农户客观分析市场风险与未来发展、帮助农户制定年度计划,让农民精于耕种与养殖。转型价值与成效目前平台采购注册用户已超过40000余家,长期有采购行为的大型农贸商数量达10000余家。迅猛的发展势头令农产品集购网在短短几年内已发展成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及第四方物流服务两大领域的标杆企业。农产品集购网电商平台自营销售额2015年10亿,2016年40亿,由于企业进行经营战略调整,聚焦利润增长业务领域、精简规模,2017年自营销售额为26亿,实现利润增长过千万。
一起惠2018-06-25 09:03:37307 次
日前,2018青城论道高峰会在成都举行,在会上发布《2018年成都市城市共同配送试点中期评估研究报告》。据了解,该份报告根据调研现状和各类型企业在城市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配送发展趋势做了解读。在医药物流方面,报告认为,在未来资源共享发展趋势下,未来医药配送中心可将自己的服务实现外包,通过建立标准的服务流程,服务需求方通过在线下单,订单通过信息系统传递至配送中心。在家居物流方面,报告认为,目前家具市场管理较为散乱,各商户基本属于独自作业,缺乏统一调度平台,车辆在进入专业市场时,无法预估自身等货时间,车辆最短等待时长在1-2个小时,有的甚至达到48小时以上。整合社会车辆管理难度大。一是配送企业缺乏相关信息,车辆监管力度弱。二是个体司机接货难度大、接货周期长。家具专业市场中有存在个体司机揽活配送的情况,但是其接货难度较大、且接货周期普遍较长。此外,在冷链物流方面,报告认为,随着新零售趋势的高速发展,传统家禽市场、冷链市场也在探索新零售模式下的发展方向,即线上与线下企业相互渗透,传统线下企业通过建立电商平台开拓线上渠道,实现消费流量的多渠道化发展,另外在新零售趋势下,消费者对物品质量要求也非常高,也意味着家禽市场、冷链市场须对温度环境实现精准把控,将对智能化设备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运作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依托冷链体系全链条数字化,通过协同家禽市场、冷链市场中各企业,为最终消费者或者下游零售商提供敏捷和柔性化服务。据了解,“2018青城论道高峰会”于2018年6月22日在成都青城山隆重举行。本次高峰会由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指导,上海际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驹马联合主办,普洛斯特别支持,政府机构、物流行业、投资行业等150余名大咖聚首智慧分享。在本次会上,际链分别和德邦、平安工业物流还就重大物流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一起惠2018-06-25 09:01:25283 次
电商时代,有一句经典广告语,“没有人上街,不代表没有人逛街”。双十一、双十二,再加上618,三大爆买季在移动支付、移动电商的赋能下,让消费者可以躺在家里一键下单,似乎也印证了这句广告语。不过,店铺这种传统零售的基础设施,在被“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了几年后,重新被新零售定义,成为了整个新零售体系中的基础设施和到家级服务的始发点——按照阿里的观点,这些实体店正是“新零售之城”的基础。2018年“天猫618”之际,截至6月16日14点,全国新零售商圈消费笔数平均增长率为31%。而上海、杭州、北京、深圳、重庆这五个城市商圈的消费笔数增长最为猛烈,平均增长率近50%,客流增长超30%。6月18日15点,天猫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天猫新零售的带动下,预计当天约有7000万人在线下参加了天猫618,这个数字超过了海南省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总数。从传统电商到新零售型“新电商”电商强劲发展,在中国零售总额中占比近20%,这已经成为不争的现实与趋势。不过,电商的本质是方便消费者,在这方面,纯电商——或曰“传统电商”——是有天生短板的,简单想一想,当商品都在某个郊区的大型仓库中时,你的隔日送达乃至当日送达的成本会有多高;如果再出现退货,消费者的“扯皮成本”、物流来回取件的成本和消费者心理的不满带来的成本,都是要由电商企业承担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数据来自于美国:亚马逊配送中心平均距离消费者90英里,而具有实体店的沃尔玛,平均距离消费者只有10英里。中国的数据没有这么夸张,但是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提升,物流就将成为压倒电商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了避免此类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在天猫618期间,全国100家完成新零售改造的大润发门店已经实现三公里内1小时送达。大力度的优惠和方便的体验让一清早的大润发就门庭若市,天猫618的活动区域更是成为顾客抢购的重点。大润发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润发完成新零售升级的100家门店,最近一周线下客流量比上周环比增长近30%,线上订单数增长了20%。6月16至17日,居然之家北京地区实现销售7.12亿元,同比去年端午期间销售增长230.94%。杭州盒马解百店店长徐龙燕也表示,端午期间盒马单日线上线下的客流峰值接近30000人次——这一数据已经超过了雷峰塔的单日游客数量。所以,在消费者不仅仅需要低价的时代,以价格为核心竞争力的传统电商体系很快就会崩塌,所以我们目前才见证了电商们走到线下,和越来越多的实体店合作:因为每一个实体店其实都是一个具有“自引流”能力的“用户界面(UI)”,每日进店的消费者就是“日活(DAU)”,而每一个店员就是用户体验(UX)。所以,新零售时代,我们需要的是新电商,这种电商模式是将传统电商的数据化、精细化经营赋能给传统实体店,在实体店传统的体验之上,用新技术给外部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以及帮助内部消费者(即员工、一线店员)能更好的帮助外部消费者进行体验。这种结合将带来协同效应,新电商的体验=传统电商体验+传统店铺体验+电商*店铺的协同协同。今年全国总共有70多个新零售商圈同步参与天猫618,实现线上线下的打通。6月16至20日,消费者在这些商圈里消费,同样能享受天猫618优惠并且使用购物津贴。16日是天猫618在线下正式开启的第一天,线下与新零售结合后的势能也开始爆发。天猫新零售大盘消费数据显示:截止到17日下午14点,天猫618带动线下消费笔数同比去年大幅增长了45%,消费热度直追国庆黄金周。阿里版新零售与赋能我们既要仰望天空,也要脚踏实地,这意味着,飘着云端的线上电商平台很重要,紧接底气的线下实体店更为重要,这将是新电商、新体验的发源地和流量池——而且还是免费的自生流量池。现如今,实体店的地下一层在盒马鲜生和淘票票的帮助下崇焕生机,成为新流量池。四五层的传统餐饮聚集区在口碑扫码点餐的帮助下,为消费者带来便捷与体验——根据口碑的线下商户数据,天猫618首日,就带动商场消费金额同比大增109%,交易笔数同比大幅增长73%。那么现在还剩下两部分,第一就是一层的美妆区,如何让最有体验的化妆品得到技术的全新赋能?第二个就是二、三层的百货服装区,如何帮助消费者找到最适合的商品,如何帮助店员更好提供服务和交叉营销的机会,这都摆在了新零售面前。在美妆区,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已经浮出水面,天猫与雅诗兰黛、植村秀等品牌共同推出的试妆魔镜惊艳亮相杭州西湖银泰,利用3D建模技术打造的“试妆镜”通过对人脸的高精度识别,能够实现美瞳、腮红、眼影和唇彩的实时绘制,达到逼真、自然的虚拟试妆效果。除了虚拟试妆,当天,由天猫和新锐彩妆品牌玛丽黛佳联手打造的无人色彩贩卖机前也排列长队,妹子们拿出手机扫码付款,一声“咔哒”之后,就能从贩卖机取走选好色号的口红,像买可乐和矿泉水一样买口红。去年,天猫彩妆周期间,这台机器不停歇运转长达三天,前来扫一扫体验无人购物的队伍一直排到十米开外。一台机器单天售出的口红相当于玛丽黛佳在线下专柜一周的销量。通过无人售卖,玛丽黛佳了解到妹子们最近的偏好,这为品牌的运营和研发提供了大数据参考。在服装百货区,新零售也是有了用武之地。在马克华菲的首家新零售智慧门店内,每一个商品配置了RFID,消费者试穿后站在店内的智能大屏前,通过物联网识别器,大屏便可自动识别商品ID,不仅同步推送模特试穿效果,还将呈现产品介绍、评价、相关搭配等内容。据了解,自该门店的智慧导购和全渠道新零售项目上马以来,整体业绩提升达10%,该店铺的粉丝增长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店铺,去年国庆当天在全渠道上成交更是同比提升30%——这种智能魔镜也正是全球百货业的发展趋势。最后还有无人零售。淘咖啡实现了“自动识别、即走即付”购物体验,而且除了零售功能外,“淘咖啡”还兼具餐饮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来进行下单,并完成支付,可以说,淘咖啡是AmazonGo在中国的进化版本。甚至,还有“天猫汽车自动贩卖机”。“芝麻信用750分5分钟审核通过、一成首付、支付宝缴月供”,简单三个步骤就能实现线上买车,线下提车的便利,在去年618的三天时间内共售出3万多台车,相当于一个大型汽车经销集团一年销量。新零售,新动能马云曾说,新零售是“五新”:新能源、新技术、新制造、新金融,最后才是新零售。而当我们从整个产业链条的角度看,才能真正明白:新零售是以新技术为驱动、以新产业为基础、以新业态为先导、以新模式为呈现的“综合体”。未来,在新零售的带动下,伴随消费者的“消费升级”,其发展必然地将带动机器人制造、支付设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一系列新产业的发展。在投资、消费和出口的“三驾马车”当中,新零售从消费升级、消费赋能切入,未来必将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一起惠2018-06-19 10:22:17574 次
CEO亚历山大·邦帕德(AlexandreBompard)向公司股东表示,该公司最近与谷歌和腾讯达成的新联盟表明,家乐福的电子商务战略取得显著进展。邦帕德去年7月出任家乐福CEO,他说,面对亚马逊和其他在线竞争对手的挑战,推动家乐福向电子商务领域扩张“绝对”是公司的头等要事。邦帕德说在家乐福年度股东大会上称:“6个月前,我们还是孤立无援,所有的零售联盟都没有我们的参与。但如今,我们与腾讯和谷歌结成了联盟。”作为欧洲最大的零售商,家乐福今年1月曾宣布,计划裁员和削减成本,但增加电子商务投资,并将在中国市场寻求合作,以推动营收和利润增长。此外,家乐福还计划开发数字购物产品,与国内对手竞争。作为这些计划的一部分,家乐福今年5月20日宣布,与腾讯合作的首家智慧门店“LeMarche”在上海开业,这是家乐福全球首家落地的主打餐饮、生鲜、进口商品、自有品牌的新业态,也是最新落地的一家微信支付智慧零售旗舰店。本周一,家乐福宣布与谷歌组建合资公司,成为在法国第一家与谷歌合作的零售商。从2019年开始,家乐福将通过谷歌的产品和服务来销售商品,包括GoogleHome智能音箱和GoogleAssistant语音助手等。电子商务市场,家乐福处于落后地位。邦帕德之前已宣布,到2022年将在电子商务领域投资28亿欧元(约合32亿美元),,此次与谷歌合作正符合家乐福的这一投资计划。在此之前,家乐福本土竞争对手Monoprix今年3月曾宣布,将通过亚马逊的PrimeNow服务向巴黎消费者销售产品。
一起惠2018-06-18 11:40:37339 次
161-180/478 记录9/24 页首页上一页1...6789101112...24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