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未来>文章列表
未来
收银台上一个被翻烂的本子,里面记着各种电话,康师傅方便面、旺仔牛奶、农夫山泉、百事可乐等等,随手翻翻,有时同一款产品甚至能看到几个不同的电话号码。这大概是全国数百万家夫妻小店的真实情况,他们还有一个有趣的称呼,叫做蚂蚁雄兵。手机玩的溜,互联网化却只有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全国有近700万家小店,1-3线城市数量占比约50%,呈现出强集约化效应。一线城市拥有全国6%的人口,共有53万家小店,占比7%;二线城市拥有全国19%的人口,共有114万家小店,占比16%;三线城市拥有全国21%的人口,共有181万家小店,占比25%。”星瀚投资总监魏坤告诉锌财经。别小看这些小店,他们几乎贡献了整个零售渠道40%的出货量,其中约30%夫妻店盘踞在乡镇、农村,46%在三线城市、县级市。有意思的是,夫妻小店这个“硬骨头”,早就被无数创业公司反复啃食过,但无论是供应链赋能,或者无人零售,都没有拿出过漂亮的成绩单。店商互联的突然倒闭和宣告破产,曾获雷军投资,红极一时的B2B快消品供应链电商平台店达,也在去年的低调借着盐改转型。“夫妻店的经营,一般就是两口子,真再雇个人,账算不过来。”果小7CEO万晓莉说,大部分夫妻店的店面都是自己的,但很难实现拓展和扩张。然而,从2015年开始,电商巨头们就不约而同地打起了“夫妻店”的主意。“未来五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自刘强东去年高调宣布这一消息,已经过去1年多。随后,“天猫小店”的快速跟进,证明了阿里零售的同样重视。去年锌财经曾有多篇文章报道过,那么,这个被阿里和京东,视为线下流量最后入口,权利鏖战的新战场,新零售的最后一块硬骨头,究竟有什么魔力?1、铁公鸡身上如何拔下一根毛?“他们精明的很。”鲜世纪创始人廖川跟锌财经分享了,有天他刚到老朋友王老板的夫妻小店,正好碰到一个年轻人打听隔壁店铺情况。“你打电话给这个中介,这一代房子都是他在负责。”老王一边嗑瓜子,一边拿出一张中介名片,小伙子道了谢就走了。眼看小伙子走远了,廖川问老王,隔壁店铺明明也是他的,为何要多此一举。老王风轻云淡的回答道。“中介是我弟弟嘛,这样他能多业绩。”其实,存活下来的夫妻小店或者社区便利店,比平台更理解周边用户的需求,民间智慧,加上一点点土地红利,他们就可以活得很滋润。而在选品和摆放之中,他们有更大的学问。“鲜食作为全家、7-11的主要盈利产品,一来因为毛利率高;二来这类的商品力,并不依赖于品牌,更多依赖技术和和口感,赋予的渠道品牌力。”零售业资深人士万德乾表示,夫妻小店和便利店不同,但增加商品毛利率,或是增加商品销售的预期是相同的。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夫妻小店中,经常有不知名品牌的洗发水、纸巾等的出现,因为毛利率更高。靠着这些“民间智慧”,夫妻小店依然能在电商的冲击下活下来,但巨头不会无聊到去做现在或者未来都不能赚钱的事情。以杭州的社区生鲜店Mr.please为例,店主老张告诉锌财经潘越飞,商品算平均毛利率在20%-30%之间。“6月份开张试营业,9月份大概掌握了的这个小区的消费规律,控制住了货损,就开始盈利了,现在每天能卖6000-8000左右。”开业当天的日营业额近2万,是相隔30米的鲜丰水果店日理想销售额的2.5倍。但传统的互联网模式,似乎这块“硬骨头束手无策”。据前京东O2O业务部高管分享,当年京东曾对到家物流做过很多MVP实验,当时发现送餐有极大的需求但是不赚钱,而后对到家服务的许多研究成果,在后续物流中也有应用。O2O大战之后,生活服务类的项目大多悟出了一个道理,除了省钱没有什么是刚需。这对客单价可能不超过20块的夫妻小店来说,尤其适用。拿店达app来说,当时在苏州做地推,靠着比传统渠道价格更低的爆款产品红牛作为切入点,地推团队一次又一次地拜访商家,说服其安装店达的app,第一天推了530多家店,7天一共推了3000家小店。转载自网络:干线物流示意图但问题是,夫妻店的快消品是十分透明的生意,当优惠和补贴过去,老板还是会拿起电话,找到经销商的号码,然后下一批订单。“就是因为利润低啊,稍不注重效率一两个点就没了。”店达董事长芮赟表示。这就产生一个问题,传统互联网规模+流量的打法在这里无法试用。传统夫妻小店商品的毛利率大概在10%,而且通常是和县市级的代理商直接拿货。转载自网络:生活服务模式的配送示意图假设服务商越过地区代理商,找到源头供应商,中间的差值就成了服务商的利润率,所以,去掉中间商,直接服务夫妻小店和供应商,仿佛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按照互联网思维,这时候服务商只需要做三件事情:第一,研发连接双方的APP;第二,在各地区建大型仓库;第三,拉上四通一达做好配送。可问题是,连京东和阿里都无法保证盈利的快消品供应链,一个依靠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平台,又应该通过什么盈利?靠全国性的供应链规模?转载自网络:物流系统比看起来的复杂的多店商互联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但在店达的采访中,芮赟并没透露供应链实现整体盈利的迹象。单个地区供应链无法实现盈利,推向全国只会亏的更多。而另外一个无法忽视的点在于,在夫妻小店的场景中,店主拒绝只接受一家供应商服务,他们的担心很简单,未来有一天垄断会带来成本的提升。据万德乾透露,目前阿里零售通为夫妻小店供应的商品比例,平均占比在30%。看起来,仅靠供应链盈利并不太靠谱。2、要的多,不如挖的深“我们占了跨境商品客单价高的优势。”海拍客COO徐虹分享,海拍客平台上的商品都通过京东物流配送到三四五线城市的母婴店,一罐奶粉的配送成本,从保税仓到中部地区,大概在15元左右,如果走大货贸易的物流成本会再低一些。但这些成本在,夫妻店的快消品中是不敢想象的,即便和饿了么或者美团这样的众包平台的配送成本比,快消品的利润也实在是太低了。一瓶洗发水售价才20块,更别说2块钱一罐的可乐了。“区域代理商的模式这么多年一直存在,就证明其供应效率依然是最高效的。”万德乾在采访中反复强调这一点,他认为,如果没有提供其他增值服务,互联网平台光靠类似传统的供应链,实现整体盈利是几乎不可能的。但不同的快消品适合不同的供应链,以可乐这类短供应链为例,虽然在全国的生产厂超过10个,但上海地区的厂就只负责上海地区,出了上海,所有的条件都需要重新谈过。鲜世纪零售B2C系统“根本没有总部一说。”廖川说,很多平台和品牌的签约都是胡扯,开个会合个影,宣传一做,还是要一个个代理商不停的跑。如果说B2C的生意,用户规模化效应大于供应链规模化的效应;那么B2B的生意,就是供应链效应大于用户规模化效应。“饮料即食在便利店的效率远高于B2C电商,在饮料类、即食类品类的供应链效率方面,到店的供应链效率大大优于B2C。”魏坤特别提到这一点。“深度和广度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财报的天壤之别,”廖川告诉锌财经,2B的生意不适合烧钱和补贴,鲜世纪整体供应链上是几乎可以打平,甚至能够微弱盈利。商品流和现金流示意图“RetailisDetail。”这也是廖川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所有的事情都源自细节,商品毛利率,拆分到仓库、人员、物流,然后再一级级往下扣。“任何事情超过三步就会变得复杂和容易出错,但是借助信息化和外部设备,员工只需要跟着提示做不会出错。”廖川补充,大到仓库位置,仓库形状,小到商品摆放,如何拿货,如何打包,都是一门学问。“丢框还是分拣,是要看商品的。”不同角色对科技的需求而物流也是件复杂却不好挣钱的事。“如何节约费用,其实路线非常重要。”掌上快销COO王璐,在之前的采访中表示,当用户下单后,系统会根据店主位置,智能排线。就像外卖订单一样,假如一辆车有18个地点,那么系统自动规划好路线。司机在装货时,也是按照先后顺序来装。最后一个装上车的一定是最先送达的,这样能节约卸货时间。效率依然是这件事情的关键,除了之前提到的仓库,在物流和配送体系中门道也不少。这也和传统互联网公司想的不一样。品牌方的地区供应商,在地区的物流体系中有一个弊端,那就是物流末端的进销能力特别差。“因为单品的原因,通常供应商不会为了2、3箱可乐就配送,但是如果2箱百事可乐,2箱可口可乐,再加上几箱农夫山泉或者营养快线,那我就送了。”廖川补充。据说,在最新的仓库中鲜世纪对仓库做了升级对品牌方来说,鲜世纪和掌上快销就好像一个第三方服务公司,不仅帮着卖货,还解决物流和仓配的问题,真正的化零为整。把上千种SKU,分类,规整,设计自己的体系,然后和品牌商已有的物流系统进行磨合,从而取代从前的第三方服务公司,而非经销商体系。平台需要自下而上的去和品牌方的物流磨合,创造效率,从而产生价值。“他们并不太需要科技。”在有赞CEO白鸦看来,单独为夫妻店做小程序或者SaaS或者做一个小程序,都不是一个可行的生意,原因是他们不需要,或者他们根本用不到。对这样的小店,金融和科技还略显奢侈对于科技,这些夫妻小店们似乎也并不太感冒,而无人就更是奢侈。但金融的需求,却是存在的。比如支付宝之前推行的收款码和多收多贷计划,就是能够通过线下的扫码支付,让这一部分店主也能够享受金融服务,甚至还能在1688上赊货。而大部分B2B平台最后都切了供应链,比如找钢网。但这些事情,可能还没有那么快发生在如鲜世纪或者掌上快销这样的平台上。商业模式取胜的O2O,遇上了规模化效应的B2B,终于要在新零售的时代中,找到出路。问答鲜世纪创始人|廖川Q:全国性的复制有没有可能性?运营数据有哪些可以分享?A:区域先做深再做广,这还涉及到管理极限的问题,也涉及到是不是已经有了模型再去拷贝。我们正在拷贝已有模式,逐渐进行全国性扩张。整个运营成本控制在5.0%左右,实现了运营盈利。覆盖了20000个便利店,30个品牌商,平台上共有3000-4000个SKU。从上海开始,向苏州、宁波、无锡等地拓展,已经建立了五个信息化的物流营运中心。星瀚投资总监|魏坤Q:有哪些数据和细节,在投资机构的眼里,认为这个赛道正在处在风口上?A:众所周知,随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的不断渗透,互联网的红利已经走到末期,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各类电商增长趋势都开始放缓,零售、快消等行业的线上线下交易比例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而线下消费仍有极大的市场空间。零售业资深人士|万德乾Q:日本便利店虽然单店盈利能力非常强,但是整体依然处在亏损或微利状态,这是为什么?A:总部管理成本的问题,因为目前的三大日系便利店,在中国市场依然处在初期拓展阶段。在确保单店盈利(即保障加盟者盈利)的情况下,总部运营成本依然无法得到利润的整体正向指标。●规模化确实能够带来成本的下降,但如果模式本身无法盈利,亏损只会越来越大。●一个瓶子塞满乒乓球,还可以放巧克力豆,然后还能放下很多的沙子,排列和组合很重要,用更少的车,跑更多的店,送更多的货。
一起惠2018-07-19 10:45:35567 次
网易严选在线下的试水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7月13日,网易严选的专用货架及商品出现在内蒙古安达便利店中。网易严选为后者供应35元左右的日用百货商品,目前共有近200个SKU。今年3月,丁磊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网易要开线下店,并称“很快,上半年吧”,而此时距离网易严选上线已将近2年,市场对其线下店的第一步抱有高期待。在这种期待下,网易此次与安达的合作略显谨慎,更多扮演输出产品的供货商角色,避开了实际线下零售经营中的选品、运营工作。便利店是近年来销售额增长最快的实体零售渠道。位置便捷、环境好、增值服务丰富使便利店满足了消费者的新需求。▲安达便利店内网易严选的货架成立于2015年的安达是内蒙古地区的便利店品牌,截至2018年5月以全直营形式开出120多家门店。根据第三只眼看零售数据,其门店面积大多在100平方米左右,单店日销约为6000元,高于行业平均值。同时,安达有向全国扩张的打算。但是,相对于全家、罗森、美宜佳等头部品牌,安达仍然是一个区域品牌。罗森全国门店数在去年3月突破一千家,而7-11在中国有2300多家店铺,且这些全国性便利店品牌对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有覆盖。此次与安达合作,或许能看出比起店铺的广泛覆盖,严选更重视合作伙伴的调性统一。相对于传统便利店,安达在选品、社区服务上有诸多创新,除了推出社区沙龙、理财等生活服务外,还引进褚橙和来伊份等网红品牌,使得其气质区别于竞争者。从2016起,安达连续2年获得便利店大会新锐奖、创新奖。最先选择在便利店中投入货架,这种谨慎可能与严选之前在线下零售业态的试水不顺利有关。2017年9月,世纪联华开出新零售体验店“鲸选未来店”,网易严选试图以线下门店形式入驻。推广信息甚至都已出现在铺位上,但随后铺面被调整为网易考拉海购,最终也未见开业。严选转而以专柜形式进驻不同类型的线下零售点。目前,网易严选已经有超过10000个SKU,包含家居日用、洗护、服装等多个品类。针对具体场景的不同,严选投放对应品类的产品,让产品更精准地到达用户群。例如,本次进驻安达便利店的严选商品以定价35元左右的日用小百货为主,约有60个到200个SKU,首批上架的商品包括数据线、创口贴、湿纸巾、懒人抹布、拖鞋等。这些日用百货满足的是便利店场景中社区用户的需求,比起严选商城中的家居用品,这些快消品消费频次更高。以往在严选商城上,因为88元包邮的设置,这些低价快消品多是用来凑单与其它高单价商品一起购买,用户不倾向于为其再付邮费;而将这些产品放置于便利店中,向社区用户销售,是更适合这类快消品的消费场景。在家居卖场场景中,今年7月,严选以专区形式入驻京东与曲美家居合作的京东曲美-时尚生活体验馆,包含800多个SKU。该体验馆面积约3000平,将低消费频次的家居用品和快消品融合在一起。和安达便利店合作并不是网易严选第一次试水线下,但之前的这些尝试主要目的并不是卖货,而是通过搭建一个体验场景,展示产品,促使消费者形成品牌认知。2017年8月,网易严选和亚朵酒店合作推出了推出“亚朵·网易严选酒店”。严选和亚朵合作设计了14间“严选房”,由严选提供软装家居品,消费者可以在短暂的住宿消费中全方位地体验网易严选的床品、香薰、洗护等多种产品。酒店大厅内设有购买货架,消费者也可以选择直接在网上下单,实现“所用即所购”。▲亚朵·网易严选酒店内景同年10月,网易严选宣布与万科杭州合作,打造以家为核心概念的“严选HOME”。即将样板房和售楼处大厅打造为严选生活示范区,用户在此体验后可以购买陈列的商品及样板房软装方案。同时,与长租公寓品牌“群岛”的合作,“群岛”提供场景和硬装,严选输出软装和商品,帮助住户实现真正的“拎包入住”。根据严选今年的计划,严选HOME在线下的布局要达到100个,和地产商的合作将从长租公寓拓展到民宿、住宅等多种房地产形态,此外,下半年还将推出一个与咖啡文化相关的独立旗舰店。网易在体验服务上的输出主要目的并不是卖货,这一点曾得到网易副总裁柳晓的印证。在和亚朵的合作中,柳晓表示,合作主要是为了让用户在线下也有场景体验严选的产品,并不在意这个酒店会吸引多少人入住,赚多少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卖货的压力不大。不久前的网易严选两周年庆生会上,丁磊提出了2018年GMV达到200亿的目标。根据网易2018年第一季度的财报,电商业务已经成为网易游戏以外的第二大业务,包括网易严选和考拉海购在内的电商业务同比增长了101.0%,占到总收入的26.33%,其中网易严选的贡献越来越大,丁磊也已经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对严选的期待。在品质生活电商这个类目里,虽然严选较早入局,但同时,这条赛道也在变得日渐拥挤。2017年,多个互联网巨头推出类严选模式的品质生活电商平台。4月初,小米正式上线生活电商平台“米家有品”App;5月,阿里上线了第一家自营店铺“淘宝心选”;今年1月,京东悄然推出“京造”入局红海。在线上,几家产品因为产品品类和风格的重合,差异化变得越来越难实现,而战场转至线下,竞争也并没有因为门槛的提高而降低,还遇到了和线上相似的瓶颈。今年6月,京东联合曲美家居推出了京东曲美-时尚生活体验馆,淘宝心选则在上海大润发杨浦店开了一家“淘宝心选·生活家”,MUJI在国内加快了开店的步伐,而海澜之家也挤入市场开起了家居生活馆“heilanhome”。尽管都在强调商品设计和制造模式上和网易严选的差异,但从最终展示的产品和店面风格来看,这种差异似乎很难体现。相比资本实力雄厚、客群广泛且深入的阿里、京东,以及线下经验丰富、实体产品供应链完整的无印良品、海澜之家,网易严选在现阶段没有选择直营店这种重资产的形式。在品牌建立和用户体验上,严选选择了按照品类的区别划分渠道,更重体验的家居用品和地产商、酒店合作搭建场景,拓展长尾客群。在线下的销售渠道建立中,优先将应急性的杂物百货通过便利店广泛快速渗透下沉。无法在产品上避开直接竞争的严选,选择了在渠道上错位竞争,这种方式无疑是安全的。不过,网易严选要实现丁老板所说的“用三到五年再造一个网易”,高强度的线下争夺战就迟早要来。
一起惠2018-07-19 10:42:48686 次
转转接入微信钱包近日,二手交易平台转转正式接入微信钱包入口,进一步向微信用户开放。值得注意的是,本就属于腾讯生态圈一员的转转,现在也和京东、美团一样,终于正式拥有微信10亿量级的用户流量资源。打开微信“我的钱包”,在第三方服务板块,微信用户可以清楚看到“转转二手”的新图标,点击即可进入转转官方小程序页面,卖二手、淘好货,交易二手物品。转转此次入驻微信钱包“九宫格”,为新用户直接提供二手交易的服务的同时,为微信生态补充了二手电商领域的关键拼图,转转将基于和腾讯的战略合作,持续在提升用户体验、丰富场景服务上,和微信一起探索创新的服务方式,强强联合赋能二手行业。正如转转CEO黄炜表示,“微信钱包入口是腾讯最高级别的入口支持,非常稀缺。从战略意义上,我们希望微信钱包入口能让更多人通过更低门槛,逐渐了解二手、了解转转。”创立于2015年的转转,近两年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在2016年11月12日一周年时,转转曾宣布交易额达到70亿元,一年后增两倍,增至210.64亿元。同时平台交易订单量达5698万单,较2016年增长了269.76%。另外,据速途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18年Q1二手交易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转转二手App已经以5288万的下载量成为二手交易平台行业第一,而其在3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2022.36万人,环比增长19.09%。事实上,微信和转转的合作早在2017年便开始展开。去年4月,微信投入2亿美元,同时给予转转业务层面的资源优势。同年6月,转转微信官方小程序也正式上线,目前已经获得了超过2000万的用户。可以预料的是,随着转转正式入驻微信钱包第三方服务,转转与腾讯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得到全面升级。闲鱼转转终有一战7月10日,阿里巴巴旗下的二手交易平台闲鱼公布了其新业务的最新数据。据《电商报》了解,闲鱼上线了一周的新业务闲鱼租赁订单数量已超2万,其中68%的用户为“90后”。闲鱼租赁目前主要围绕着租房、租衣服和租数码三大品类,租赁方式包括日租、月租等模式。闲鱼负责人谌伟业称,闲鱼租赁业务由淘宝租赁演化,接入了包括衣二三、估吗等在内的租赁品牌商,提供服装、手机、家电、玩具等在内的全品类租赁服务。上线一周以来,大多数闲鱼用户在闲鱼租赁上租房、租衣服、租数码。从区域来看,广东、江苏、山东使用租赁业务居多。对此,阿里方面称,淘宝租赁业务合并到闲鱼租赁,当前两个页面分别保留。整合完成后或将搅动租赁行业的格局。早在今年5月,就有媒体报道称阿里巴巴将会针对旗下不同平台中有所重合的租赁业务进行调整,有消息称阿里将会优先整合闲鱼与淘宝租赁业务,闲鱼租赁的上线也正验证了这一消息。但实际上,淘宝尚保留着淘宝租赁频道,包含租相机镜头、游戏电玩、智能设备、手机、办公电脑等品类,未来是否会进一步整合暂不得而知。值得注意的是,自阿里推出闲鱼以来,就一直将其视为集团发展新零售主力之外的补充。去年11月,阿里更直接投入10亿元,将闲鱼的线上社区“鱼塘”打造成线上线下结合的真实社区。种种迹象显示,闲鱼将会成为阿里布局二手市场、与腾讯转转互不相容的主力先锋。但对于转转和闲鱼而言,二手交易平台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似乎都扔困扰不断。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发布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在使用二手交易平台的过程中,56%的受访者认为最大的顾虑是产品质量难保证。此外,对可能遇到欺诈骗钱和物品掉包情况存在顾虑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45.6%和43.3%。显然,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在担心二手交易平台购买的商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二手市场上提供的商品说白了都是二手旧商品,但由于买卖双方都要通过线上交易,无法真实直观的感知鉴别商品的质量优劣,更难以对商品做出准确的估价。这种情况之下,交易过程中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买房很可能购买到无法使用的商品。此外,平台上的商品信息如何甄别、买卖双方的信誉度又如何保障?不同如同城交易,买卖双方可以面对面交流,展现商品面貌。但基于二手交易平台上更多的是跨区域的交易,用户很难对信息的真伪性做出判断。而且实际上,在交易过程汇总,卖家在平台上的主导权远远大于买家。消费者很难进行透彻的售后维权。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阿拉木斯此前在接受媒体访问时便表示,“B2C模式下,企业法人的比例、售后服务的承担能力相对规范,比如能要求卖方出具进货凭证。但是作为个人处理闲置物品的平台,首先,用户不是专职经营者,另外只要为合法取得,在处理过程中,不需要出具产品合法渠道,大部分人也没有这样进货的凭证。”换而言之,C2C二手交易一方面存在需求,另一方面监管上确实有很难绕过去的障碍,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题。实际上,消费者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买到假货、空包裹甚至被卖家收钱后拉黑的新闻层出不穷。去年3月以来,阿里严厉打假为淘宝清退大量卖家,殃及旗下的二手交易平台闲鱼,曾驻扎淘宝网的假货大量涌入门槛低、监管松的二手市场,假货引起的二手交易投诉剧增。尽管闲鱼通过数据手段监测用户的交易行为,也建立了客服介入机制,但每天海量的交易信息却让数据监控部门无从下手,新型售假者得以浑水摸鱼。更有二手交易平台客服在公开采访中表示,每天都会接到消费者投诉,买卖双方各执一词,每笔交易的双方都是个人,客服也要由人来处理,压力非常大。
一起惠2018-07-18 10:03:10587 次
7月17日,拼多多更新了自己的招股书,终于明确了发行价格和数量。将以每股16美元-19美元价格发行856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最高融资18.7亿美元,有望于7月26日登陆美纳斯达克上市。腾讯和红杉资本拟在此轮IPO中分别增持2.5亿美金,其中前者将在IPO后持有17%的股份,继续保持第二大股东的地位。今年排队上市的国内互联网企业扎堆,其中不乏像滴滴、小米、美团、拼多多这样大体量的企业。而拼多多可能是其中争议最大的一家,支持者认为存在即是合理,反对者则指责拼多多假冒伪劣严重、巨额亏损、流量依赖严重,质疑模式能否持续。商品假冒伪劣问题取决于发展策略和高层意志除了吐槽无处不在的砍价式分享骚扰之外,人们对拼多多意见最多的其实还是假冒伪劣商品问题。有人甚至指责,淘宝的很多厂商把阵地转移到了拼多多,这种推测不是没有可能,商家逐利追着流量跑很正常。我们不能说拼多多在有意保护不良商家,但如此多的假冒伪劣商品问题,拼多多作为平台显然无法推脱关系。在我看来,假冒伪劣商品问题并不是拼多多无法解决,而是它现在还没有真正将其放在急迫解决的台面上来。原因有这两个方面:1、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公司,拼多多要做的事情很多,现阶段可能没有足够的精力来解决这个问题;2、现阶段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会对其某些阶段目标(比如商家数量、GMV等关键指标)相违背,主观上它更希望推迟到以后再来处理。不过,假冒伪劣问题非常容易伤害用户体验,成为随时可能炸响的地雷。在之前春节的系列互联网回乡观察中,我已经接触到不少人反映商品质量不佳而逐渐弃坑的实例。而近一段时间,关于此类问题的批评报道也时不时在朋友圈刷屏,侧面反映了事态不容忽视。当然,目前这个危机还没有大规模地爆发,这是因为:1、拼多多的主流目标群体为三四线以下城市的中老年人用户,他们对此问题的敏感性不如主流电商平台的用户;2、用户增长尚有一定的空间,受到流量裂变进坑的用户远大于弃坑的用户。但潜在用户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当增长速度放缓时,如果假冒伪劣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加上新用户逐渐成熟变得对产品和服务挑剔起来,那么危机将会立即浮上水面。届时用户大量流失下降,随之而来的是GMV和营收受挫下跌。以拼多多现在的发展速度来估算,我推测最快明年年中就可能面临这种现象。这或许是拼多多急于现在上市的主要原因。从各项数据来看,目前拼多多一切都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估值当然也会很漂亮,而这对于黄铮来说非常重要。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拼多多急于上市,或许也有先实现上市再快速回头来解决平台管理问题的意图。拼多多的商品伪劣和服务问题能否解决,由其发展策略决定,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取决于高层领导的意志。目前它在拼上市,现阶段急需做大的是规模,无论是用户数量还是交易。而上市成功的话,或许就能把精力放在管理上来,侧重于追求效率和质量。而解决问题的方式,除了大力整治现有平台,还很可能会培育新的交易平台。这好比阿里把淘宝做大后,利用淘宝的流量和用户来打造全新的天猫一样。亏损不是问题,有流量有份额实现赢利并不难还有不少人则担心拼多多的亏损。既然现在有年2600亿元这么大的GMV了,那就应该有规模效应能够赚钱,为何还在亏损呢?这的确是个本质的问题,创业不成做公益已经被大家当成了笑话,不想着赚钱的企业肯定不是为投资人负责的好企业。细究起来,拼多多现有的亏损问题并不大,它具有较大的潜在盈利能力。原因如下:首先,拼多多现有亏损并不是业务性亏损,而是处于扩张阶段的策略性亏损。到处当赞助商打广告,拼多多为了快速上位花费了不少的银子。而这一切都是费用,要记入运营成本表现为亏损。特别是在规模尚未达到之前,这笔费用占比更是高得多。其招股书显示,2017年拼多多投入销售和市场开支的费用为13.45亿元,同比增长近7倍,2018年一季度上述数据已经攀升到12.17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这也是今年一季度亏损2.8亿元的主要原因。试想如果拼多多收敛一下激进打法,今年一季度的市场费用只花一半,很可能就实现近3亿元的利润了。其次,拼多多的营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拼多多目前整体佣金费率只有1.4%,在电商行业中属于较低水平,仍有提升的空间。对标纯平台的天猫,除了手机等少数类目外,后者的大多数类目的佣金比率都在5%或更高。而京东和亚马逊的第三方平台佣金比率还要高一些,当然这是因为它们的推广广告位较少,而且第三方平台商品可以和自营商品一起出现在搜索页。作为平台,拼多多的佣金费率应该可以向天猫标准靠拢,在目前的基础翻一倍到2.8%问题不大。这意味着,将在同等GMV的情况下实现营收的翻番,而且费率还控制在天猫之下。有人可能会说,拼多多客单价低难以支撑这么高的佣金比率。其实大家误会了,低价很多情况下并不代表低毛利润率,商家是完全有能力覆盖佣金成本的。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我在教坏拼多多,这是必然的趋势,或许很快将会看到拼多多的具体行动。此外,坑位费、广告费也将是拼多多营收的新来源。对于尾部和新商家来说,购买精准的站内广告来打开销路是很必要的,平台则从中获得相应广告收入,拼多多只需学阿里和京东依葫芦画瓢即可。因此,只要有流量、用户和市场份额,电商平台想赚钱并不难。你看阿里,纯平台营收和利润一路涨得飞快;再看京东,第三方平台业务同样撑起了赢利的半边天。作为新兴的电商平台,拼多多要实现盈利并非难题。电商流量为王,没有微信的话拼多多还能称王吗?电商流量为王,但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拼多多的流量。主要风险在于现有流量模式是否可持续,如果失去微信支持,拼多多有没有足够的流量自我生生产能力。目前,社交电商基本上都依托于微信而存活,体量越大则风险越大。因为体量小的,尚有可能通过其他的社交应用获得对等的新流量。而体量大的平台一旦出现断流,则很难寻找新的流量来源。比如:去年锌财经报道之后,云集微店的公众号被彻底封号,就对其整体运营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导致后者元气大伤。微信目前的用户数量突破了10亿,已经成为国民基础应用,也就是说其用户增长天花板已经触及。而拼多多在挖掘移动社交红利人口上,效果非常显著,已经下沉到了县镇一级。根据招股书的披露,拼多多的用户超过了3亿人,可以说,它已经挖掘了一半多的目标用户人群了。剩下的一小半,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乡村一级,在物流基础设施普及之前很难开发他们。或者说,开发的价值不大,因为很多地方达不到人口规模而无法实现渠道下沉。也就是说,拼多多的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也即将到顶,下一步它将瞄准什么样的人群?拼多多目前还是依托微信产生的流量裂变,并带来相应的交易流水。由于腾讯的入股,我们通常把拼多多视为腾讯系,在微信体系享有一定的特权,否则以拼多多的疯狂分享可能早就被微信给封杀了。拼多多无法一直保持着野蛮生长的特权,因为微信不可能长期牺牲用户体验来扶持拼多多。这意味着拼多多必须具备自我流量生产能力,换言之,脱离了微信的倾斜性支持如何生存?拼多多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其策略开始有所转变并已行动。目前我观察到有两个看似微小但很重要的变化迹象:1、原来在帮好友砍价在微信中就可以,但现在必须在APP才能完成。很显然拼多多开始从微信向自己的APP导流,并试图将用户沉淀在APP上。2、目前在拼多多APP上,不少商品的拼团低至2个人,而且可在拼多多直接上发起和加入。这与传统电商平台的零售方式非常相近,实际上将用户购买门槛降至最低,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促进APP上的下单转化率,培养和巩固用户的消费习惯。拼多多在招股书中称其APP月活超过了一亿,但没有透露有多少交易是在拼多多APP上的闭环中完成的。如果拼多多能实现在自有APP上完成30-50%的交易额,就是非常大的成功。这意味着它有望摆脱对微信等外在流量的依赖,具有较强的自我流量生产能力。由于相关数据尚未公布,拼多多流量实力究竟如何,目前只有它自己清楚。上市即已开始,拼多多和淘宝必有一战拼多多上市讲了很多故事,电商、社交、阿里巴巴、京东、Costco和迪士尼,甚至还一度讲了个电商版Facebook的概念。抛开众多概念不论,在移动电商上拼多多的确有想象力,用户和GMV同步快速增长。但拼多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拼多多的用户多为增量市场,是移动互联网兴起后的新用户,他们普遍的特点是年纪较大或是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那里多是阿里和京东尚未来得及下沉开发的市场,拼多多提前抢占阿里和京东的潜在增长空间。通常来说,业内认为京东的用户平均购买力略强于天猫,而天猫又高于淘宝。从拼多多现有情况来看,其用户消费特征与淘宝比较接近。之前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卸载淘宝的用户有50.3%流向了拼多多,而拼多多的卸载用户中有78.3%流向了淘宝。在经营模式上,拼多多已经基本放弃了自营,全面转向了轻资产、高利润的平台模式。这样一来,拼多多和京东错开了竞争身位。加上逐渐从拼团回归到传统销售方式上来,拼多多将与淘宝争取相同的用户和商家,因此决战在所难免。拼多多全部身家都押在电商业务,而淘宝是阿里最核心的两个业务之一(另一个是支付宝),承担着流量生产和商家培育的重任。对于两者来说,这是一场谁都输不起的战争。目前来看拼多多的优势在于高成长率,而淘宝则在服务和体验上占优。对于拼多多来说,上市后最要紧的是,尽快解决平台的假冒伪劣商品问题,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一起惠2018-07-18 10:01:18471 次
据德国媒体报道,国内共享单车公司ofo在柏林试水3个月后,将暂时退出德国市场,根据统计,此前柏林大约投放了3000辆小黄车。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7月15日报道称,ofo将在未来几周内“负责任地退出”迄今在德国的唯一单车投放地柏林,ofo公司发言人表示,柏林的小黄车将被清理并转移至欧洲其他市场。“这是基于相关市场表现做出的一项战略决定。”该发言人称,不排除其重返德国市场的可能。这已经是ofo在这个月内撤离的第三个国家,7月初,该公司刚刚宣布停止在以色列和中东地区的业务运营,表示其将转而深耕新加坡、美国、法国等规模大、增长迅速的重点市场。上个礼拜,澳大利亚当地媒体还报道了,ofo着手关停澳大利亚业务的消息。据ofo澳洲发言人表示,该公司将在未来的60天内,逐步结束公司在澳大利亚的运营,目前ofo正将共享单车逐步从街道上移除,放置在仓库中。“此项决定非轻率之举,ofo澳大利亚分部将负起责任,在各个市场采取行动,逐步关闭业务,在终止运营前,解决一切突出问题。”根据ofo的说法,撤离上述国家是为了转阵其他更发达和需求强烈的国家和地区,比如硅谷、新加坡等。7月初,ofo方面刚刚公布了其他新加坡的运营状态,以表示其海外业务仍在正常进行。ofo表示其海外市场已经完成开拓业务阶段,将开启海外第二战略阶段。在此战略中,ofo创始人兼CEO戴威直接负责海外业务,并且将新加坡、美国、法国这一类规模大或增长迅速的地区作为重点城市。但事实上,相比共享单车,欧美国家用户对于共享滑板车的市场关注度更高。自今年三月开始,硅谷已经有多家共享滑板车企业拿到了多轮融资,美国出行巨头Lyft和Uber也已计划入场。上个月,ofo也曾被曝出正在硅谷尝试共享电动滑板车的业务。
一起惠2018-07-18 10:00:20311 次
上市之后第8天,小米发布了创业8周年纪录片。在纪录片中,除了小米一些著名的故事外,雷军还分享了一些未曾披露过的故事。有人问雷军:“如果你有一个月假期,你最想干什么?”雷军:“我其实有今年的计划,我想去看一下金字塔。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很好的地方,你没有去过。”“过去八年,印象最深的发布会,是哪一场?”雷军:“我觉得印象最深的发布会是第一次发布会。我是提前10分钟到现场,结果我发现我挤不进去,很不容易才挤进去以后呢,当时阿黎来找我说,赶紧提前开始,不开始要挤死人了,然后赶紧开始、赶紧开始。”小米上市8天后发布创业8周年纪录片,未来会有更刺激的项目在纪录片中,除了小米和雷军的广为人知的故事外,雷军还分享了一些未曾披露过的故事。上市之后第8天,小米发布了创业8周年纪录片。在纪录片中,除了小米一些著名的故事外,雷军还分享了一些未曾披露过的故事。有人问雷军:“如果你有一个月假期,你最想干什么?”雷军:“我其实有今年的计划,我想去看一下金字塔。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很好的地方,你没有去过。”“过去八年,印象最深的发布会,是哪一场?”雷军:“我觉得印象最深的发布会是第一次发布会。我是提前10分钟到现场,结果我发现我挤不进去,很不容易才挤进去以后呢,当时阿黎来找我说,赶紧提前开始,不开始要挤死人了,然后赶紧开始、赶紧开始。”在过去八年中,小米最受人称道的是两件事。第一,是以互联网模式做高性价比的手机,迅速起家,推动了智能手机产业效率和销售上的变革。“以互联网模式做手机”、“性价比”也成为了小米的标签。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15年7月,在一次内部会议上,雷军说:两个星期前,面试了一个我们高管推荐的人,他觉得这个人非常厉害,我跟他说这个人不行,他说为什么?我说这个人跟我聊了一个小时,他的简历接近完美。在一家重要的供应商,他接手的时候是900万美金一年,然后4年干到了2亿美金。我说你是挺牛,他说我有能力把稻草卖成金条,这就是我的能力。我跟他说,你跟我们的价值观不符,我们不需要骗用户的人。而且关键是你的用户就是我,我跟他用黄金价买稻草?第二,是小米在经历2016年的严重滑坡后,还能够重新夺回市场。2016年,小米手机出货量下滑,跌落中国厂商的冠军宝座,仅排在第四名,全球范围未能进入前五名。2015年,小米出货量达到7000万,虽然守住了国产厂商的第一名,但也未能达成1亿部手机的出货量目标。谈到小米这次滑坡,知名IT评论人keso在片中表示:今天的手机市场已经到了一个过度竞争的局面,可能过去的那个小米的做法、想法更具有颠覆性、更具有革命性,今天呢大家的差异性越来越小了······忽然它就到了一个边界,你就碰到了天花板。你就发现你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办法再去突破了。这个时候你就发现被你否定的那些东西今天还是有效的。2016年,雷军亲自挂帅手机研发和供应链,同年10月发布了第一款全面屏手机。在营销上,小米疯狂开线下店,从互联网电商转型到新零售的路子;并且开始请明星代言,包括梁朝伟、吴秀波、刘诗诗等,这一策略延续到了今天,比如小米8的代言人就是吴亦凡。此外,小米还在发力海外市场,尤其是印度市场。2017年,小米成功了打赢了翻身仗,全球出货量达9240万台。今年一季度,小米成为中国第二大、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在片中,小米37号员工刘安昱操着一口东北话说道:“我在看更新的更刺激的项目,到时候一定不会让你失望。反正我现在是心里面都是一团火”不过,未透露任何详情。刘安昱说的这个项目会是什么呢?
一起惠2018-07-18 09:59:22293 次
网约车商业模式诞生在美国,美国也是网约车大国,其市场开始走向成熟和集中化。据外媒最新消息,面对两大巨头的垄断,美国一家二线的网约车准备变卖资产退出竞争。据美国彭博社报道,发生变故的二线网约车品牌是Juno公司,总部位于纽约市。去年四月,来自以色列的网约车公司Gett斥资2亿美元收购了Juno,准备在美国网约车市场分一杯羹。据消息人士称,Gett公司正考虑退出美国网约车市场,其中的一个选项是卖掉Juno公司。消息人士也表示,Gett尚未最终决定转让公司,他们也在考虑多种选项。据称,Gett之所以选择从美国退出,是因为面临Juno公司越来越高的运营成本。不过另外一个消息人士则表示,在今年一季度,Juno已经实现了盈利,另外母公司Gett也计划在明年一季度盈利。在美国网约车市场,Juno的实力要弱小得多,时至今日仅仅在纽约市运营业务,过去曾表示有计划进入更多美国城市。据消息人士称,Gett公司的投资人包括了德国汽车巨头大众集团。几个月前该公司计划进行一笔新的风险投资融资,目标规模为5亿美元,但是该公司实际只融到了8000万美元,这次融资的挫折,导致Gett公司萌生了退出美国市场的想法。除了美国之外,Gett的网约车业务主要覆盖俄国。此前,Uber公司也按照中国市场的做法,退出俄国市场,将资产和俄国互联网公司Yandex的网约车业务进行合并。而Gett最大对手就是这个合并后的实力企业。Gett网约车还覆盖了家乡市场以色列以及英国。据报道,两年前,Gett曾经被视为一家有实力和Uber展开全球争夺的网约车公司,当时从大众集团获得了三亿美元投资。不过后来,大众集团改变了关注点,开始把更多资源投放在自家注册的网约车公司Moia和其他业务上。值得一提的是,在传统汽车行业,越来越多的汽车巨头直接创办了网约车公司,而不再是对外部新创公司进行投资。一般认为,随着自动驾驶汽车逐步成熟,汽车制造商将首先利用无人车推出出租车服务,直接赚取“接送客”收入。未来随着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自动驾驶汽车才有可能进入普通民众家庭。网约车商业模式诞生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市,该市出现了Uber和Lyft两大服务巨头。此前,多家市场研究公司的报告显示,Uber和Lyft占据了美国100%的网约车市场空间,其他公司的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以往,Uber在美国市场优势十分明显,但是卡兰尼克执掌时期发生的不计其数丑闻,让企业形象严重受损,消费者远离而去(曾发生卸载Uber客户端的网络运动)。在此期间,Lyft依靠良好的品牌形象,获取新的投资,发展速度提速。一家机构的统计显示,Lyft如今已经占到了美国网约车市场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归属Uber。另外,在日本软银集团入股Uber之后,Uber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开始改变覆盖全球的思路,退出一些盈利前景不好的地区(比如东南亚、印度),关注美国、欧洲等运营状况良好的地区,从而为未来上市做准备。这意味着Uber将会在家乡市场美国本土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这也将是其他弱小品牌的坏消息。
一起惠2018-07-17 10:15:20390 次
韩国是全世界智能手机普及率最高的国家,拥有三星电子和LG电子两大手机巨头企业。据外媒最新消息,日前,韩国手机市场迎来一个新玩家:刚刚上市的小米公司和韩国运营商合作,正式进入韩国手机市场。韩国媒体指出,小米的到来,将使得韩国市场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为了给上市造势,在过去半年中,小米的国际化战略开始提速,比如该公司和李嘉诚旗下电信运营商合作,进入了欧洲手机市场。据韩国先驱报网站报道,7月16日(周一),小米和韩国两大电信公司SK电信和韩国电信合作,在韩国市场推出了红米Note5手机。小米还和韩国代理商共同举行了一次隆重的发布仪式,这也意味着小米将大举开拓韩国手机市场。之前,小米公司的手机能够在韩国的一些零售商或者网络商店零星购买到,但是如今,小米决定第一次和韩国本土电信公司展开合作,向本土消费者推广自家的高性价比手机。红米Note5手机在韩国的定价大约为30万韩元,相当于265美元。不过,SK电信和韩国电信通过数据套餐提供了补贴,补贴之后的价格大约为10万韩元,即不到100美元。除了和两大韩国电信公司合作之外,韩国的一些电子零售商也将开始发售这款手机。目前,韩国第三大电信运营商LGUplus并未销售小米的产品。上述LG运营商隶属于LG集团,LG集团旗下的LG电子是全球知名的智能手机制造商,是否是和LG电子的竞争关系导致LGUplus并未销售小米手机,尚无法证实。需要指出的是,小米公司旗下包括小米和红米两大手机产品线,红米定位于入门级和高性价比,小米则定位于中端,价格超过300美元。而在小米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中,该公司主要推广红米系列手机。在印度市场,红米手机获得巨大成功,多款产品成为明星爆款。去年四季度以来,小米已经超过了三星电子,成为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名。不久前小米公司的招股书显示,该公司主营业务是低端手机生产和销售,手机平均销售价格还不到150美元。这样的产品定位,也使得资本市场对于小米未来的盈利前景,产生了一定的忧虑。据韩国先驱报报道,小米的正式到来将会让韩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据悉,韩国手机市场被称为海外品牌的“坟场市场”,主要原因是三星电子在韩国本土拥有强大优势,海外品牌很难争抢份额。根据科技市场研究公司“战略分析”的报告,去年四季度,三星电子吞吃了韩国智能手机市场55%的份额,美国苹果获得28.3%,位居第二。两大巨头霸占了超过八成的市场份额。另外一家韩国手机厂商LG电子获得了15.7%份额,排名第三,而且LG份额获得了翻倍增长。数据显示,三星、苹果和LG几乎占到了韩国智能手机市场的99%。中国厂商想要开拓韩国手机市场,面临蜀道之难。在过去三年时间里,中国本土手机公司快速崛起,依靠着高性价比、网络直销等模式,中国厂商首先在本土市场打压了苹果、三星、LG等品牌,获得主导性优势。随后,中国厂商开始把性价比竞争模式带到印度、东南亚、非洲等海外市场。在印度,中国手机厂商已经获得了半壁江山。韩国媒体引述一位韩国学者的话说,小米等公司已经在中国市场学会了如何击败三星,目前正在海外市场复制这一经验。在韩国市场,小米的性价比法宝是否能够发挥作用,是否能够站稳一席之地,值得关注。
一起惠2018-07-17 10:13:37291 次
因为自有品牌,经济学家和律师们开始越来越多地争论“亚马逊是否在其市场上表现出垄断或反竞争行为”时,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犹如梦中惊醒:“什么?亚马逊的自有品牌?这些年都做了哪些?”没错,我们要讨论的就是AmazonBasics——亚马逊自有品牌。根据OneClickRetail的报告,2017年亚马逊的自有品牌AmazonBasics在宠物用品和床具产品线上,销售了大约200万美元的产品。现在其Wag牌狗粮进入了估值约300亿美元的宠物食品市场。而宠物食品市场,是2017年美国人总计在宠物身上花费的721亿美元中最大的一块。这些数据尚不足以引发关于垄断或反竞争行为的讨论。真正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一家总部位于华盛顿的负责审查商业和法规的新闻服务机构TheCapitolForum,在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指出:亚马逊用它的算法和平台推广自己的产品,会与依赖于亚马逊平台的零售商产生竞争。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又当裁判又踢球。自有品牌,电商巨头市场战略中的心头肉自有品牌是大型分销商如超级市场、连锁店等将自有商品品牌的产品,外包给优秀制造商进行贴牌生产的产物,一般价格略低于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Amazon自有品牌和网易严选、京造、淘宝心选一样,是各大零售电商们的心头肉。因为它们不仅可以使平台获取质量更可信、成本更低的商品,还可以让这些平台充分将手中已积累的零售数据创造更大价值,同时扩大会员客户数量。即使在没有第三方卖家的情况下,这些电商平台也可以通过自有品牌,保持和顾客的联系。此外,在线上和线下数据打通的新零售时代,这些平台还可以在线下建立实体店,售卖自有品牌的产品,吸引顾客。对此,美国Cadent咨询公司预测在未来十年内,大平台的自有品牌将会从知名品牌“窃取”多达640亿美元。亚马逊的日用品自有品牌,在2017年为亚马逊增加了约20亿美元的销售额。该公司进一步预测,到2027年,这部分收入将会增加到200亿美元。数字营销研究公司GartnerL2也对此专门进行了一项研究,更深入地探讨了亚马逊雄心勃勃的自有品牌战略在所有产品中的应用:服装、鞋和珠宝等品类,已占到亚马逊自有品牌的86%。由于亚马逊自有商品的价格比其它品牌的同类商品低,亚马逊在线商城上的第三方卖家感觉在和亚马逊进行价格竞争。这就犹如在沃尔玛旁边开了一个便利店,然后尝试和沃尔玛抢生意一样。在GartnerL2公司的这项研究中,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第一方卖家和第三方卖家,是否有希望与亚马逊自有品牌竞争?”答案显然是“没有太多希望。”因为亚马逊已经积极地进入园艺、户外、杂货、健康、家居、厨房以及其它日常必需品领域。但AmazonBasics只面向Prime会员。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品牌商需要接受的是,自有品牌在亚马逊的整体战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AmazonBasics:亚马逊手中的王牌GartnerL2的研究还表明,AmazonBasics是其自有品牌业务线中的最大赢家。尽管亚马逊目前约80个自有品牌中,只有三个以“亚马逊”命名,但它们占据了该公司自有品牌产品的近25%。报告指出,这意味着“AmazonBasics代表着亚马逊自有品牌战略中的一个超大角色。”另一个关键点是:亚马逊已经将它自己打造成了消费者默认的商品搜索引擎。跟据研究公司Survata的报告,大约49%的消费者会从亚马逊开始搜索第一件商品。而从Google或其它搜索引擎开始的36%的商品搜索,很大比例也会转向亚马逊的商品列表。这些关于消费者从哪里开始搜索商品的发现,印证了GartnerL2公司的研究结果:“与传统的零售商相比,亚马逊更像一个传统的搜索引擎。”亚马逊甚至比Google更了解顾客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以及什么时候需要补货。这些大数据使亚马逊占据了一个有利点来决定下一个自有品牌的最佳候选产品、以及如何将其自有产品放到它的搜索引擎中。这种方式将会吸引到最佳潜在客户,尤其是Prime会员。令人尴尬的是,许多公司仍然需要在亚马逊上寻找新客户和更广泛的分销。而这就好像是和亚马逊合作起来,将业务拱手让给亚马逊。亚马逊手中拿了所有的牌,而且按照它当前的速度,似乎没有什么办法能阻止它向市场的迈进。所幸的是,还有很多实体零售巨头似乎可以与之抗衡,比如传统的实体零售店沃尔玛、Target和Costco。尽管面对舆论这样的质疑:其是否会在自家平台上对自有品牌进行流量倾斜?亚马逊仍计划在2018年大力发展自有品牌,并将它们和智能家居AmazonAlexa语音购物系统,以及Prime会员项目结合起来。网易严选、米家、京造、淘宝心选的品牌图谋在国内电商市场,自有品牌同样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作为网易旗下原创生活类自营电商品牌,“网易严选”是在2016年4月正式上线的。当一年后消费者发现,一套在无印良品商售价590元的纯棉格子床上三件套,在网易严选上售价仅为299元时,网易严选则表示“该产品由无印良品的制造商生产”。“好的生活,没那么贵“的理念,让网易严选在2017年交出了不俗的成绩:2017年,网易公司净收入达到541.02亿元(人民币),其中电商业务净收入贡献了21.6%。尤其是在2017年Q4网易电商收入出现了大幅增长的态势,占比达到31.9%(46.54亿元),在2017年四个季度中占比最高。两年前网易严选的SKU只有30个,而到目前已经达到了1万个左右。网易严选通过自身巨大的流量入口,面对众多制造商有了更多选择余地,在丰富其产品线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采购成本。这套供应链打法也很快渗透到网易严选的新零售布局中:今年4月其宣布要打造100家严选HOME(实体店),这与严选拓展不同业务领域方向(如家居软装领域)的战略极为契合。如果说网易严选的成功在于“选”,那么行业内另一个玩家小米的米家,则胜在“控”。一直以高性价比产品作为优势的小米,在2016年3月上线了“米家”品牌,其中的产品均来自小米生态链伙伴企业。雷军曾提出:“当几乎所有的人都劝我把小米产品卖贵的时候,我感到孤独,因为他们不了解我的梦想和追求。不管你们认不认同,我就是要一条路干到黑,就是要做出感动人心但价格公道的产品。”结果是,2017年小米生态链销售额超过200亿,对比2016年销售额增涨了100%。究其原因,是米家产品并非向供应商采购,而是小米从产品设计、营销、供应链管理等多个角度,共同和生态链企业严控品质的结果。对于更多新玩家来说,严选和米家不是难以挑战的高峰。“京造”是京东在2018年1月中旬悄然上线的生活家居自有品牌。无论其是想“京东造”、“精心造”,还是“经得起造”,都意味着在2015年便开始独立运作五大自有品牌却以失败告终的京东,不甘放弃、卷土重来的“自有品牌”决心。在今年“618”购物节上,刘强东在微信朋友圈为“京造”带货,也开始让京造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以目前京东的市场资源和供应链掌控能力,想必未来绝不会仅仅局限于消费电子类产品的范畴。作为“迟到”的巨头,6月28日阿里巴巴也在杭州举办了“淘宝心选”品牌发布会。抛开外界的各种分析,看一下制造商的见解:“作为工厂,在新型材料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和淘宝心选合作后,我们拥有了更多大数据的支持,知道生产的方向在哪里,这能够帮助厂商及时洞察到消费者端的需求,持续地推出爆款。”似乎,我们又看到了亚马逊AmazonBasics的踪影。结束语笔者对于这两年众多电商巨头们纷纷进入到自有品牌领域,持向好的看法。首先是这些年随着电商市场的迅速发展,假货问题凸显,容易让消费者对电商平台感到失望和“没底儿”。而电商巨头们用自有供应链资源和自身品牌来塑造的,有品质保障、且性价比高的商品,无疑会让消费者在产品种类和价格方面都有了更多的选择。而在美国,人们担心亚马逊的自有品牌会垄断市场确实值得关注。据CNBC文章显示,目前来看亚马逊自有品牌的市场份额占比还远未达到50%。在有可能碰到垄断的红线之前,亚马逊或许还会继续挖掘一下其自有品牌的潜力。而沃尔玛、Target等零售巨头的存在,则会阻止可能发生的垄断态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电商巨头自有品牌的存在,对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确实是一个威胁。应对方法或许正如印度电商平台Flipkart在2017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自有品牌领域时,其自有品牌业务负责人AdarshMenon的提示:“只要第三方卖家的商品质量和价格都有保障,就不会受到太多来自Flipkart自有品牌的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这些不得不面对的趋势,电商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还是要做好“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的准备。毕竟无论是在质量、价格、还是在产品研发能力上,他们都要接受越来越大的挑战。
一起惠2018-07-16 09:46:14401 次
“负载均衡”这是一场配送平台和配送平台之间的合作:在外送高峰时段,Instacart选择Postmates共同完成高峰时段的配送,目前仅在旧金山地区试点。据彭博消息,Instacart日前完成了2以美元E轮融资,由CoatueManagement和GladeBrookCapitalPartners领投。Instacart仍然自行完成平台消费的配送服务,但当平台需求量很大的时候,会将一些订单交付给Postmates。Postmates创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旧金山。这家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在为商家和品牌提供配送服务(如沃尔玛),公司几乎可以承接任何类型的送货服务,但一般以方便食品、杂货和零售商品为主,大部分商品承诺在半小时到1小时送达。但此次和Instacart的合作,意味着Postmates第一次为一家原本就有配送服务的企业,提供配送支持。这发生于杂货零售市场的一个转折点。亚马逊以140亿美元收购WholeFoods,促使竞争者们加快布局更加快速、便捷的配送服务,如Target、沃尔玛等大型零售企业。杂货市场高度分散,为Instacart们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但只有数量、没有质量的交付是毫无意义的,Instacart和Postmates的合作,是为了保证上午和下午早些时候的按时交付,这个时间点是大多数Instacart订单的交付时段。和喜欢热食、准备好的用户不同,Instacart的订单大多集中在上午和下午“不早不晚的时候”。Instacart西北区总经理MichelleMcRae解释说,和Postmates的合作主要考虑到“负载均衡”。就像许多按需服务一样,Instacart看到了在某些特定日期、或某一天的特定时段出现的需求峰值。此次尝试主要为应对高峰时段,并且是在Postmates未被充分利用的时段,利用的是Postmates的闲置运力。McRae还强调,此次尝试不会影响到现有的消费者或配送服务商,因为Postmates仅在高峰时段提供服务。有趣的是,这让Postmates看到了一个更大的机会:在使用相同或更低的人力成本的情况下,提供额外的按需配送服务。“我们认为这肯定是Postmates未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ostmatesSVPDanMosher表示,大多数企业和品牌都希望拥有快速交付能力,随着公司的扩张产生足够的密度,以足够经济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点。不仅仅面向餐厅、零售商,对其他潜在的按需服务也是如此。他补充说,企业配送服务(toB)所占比例永远不会超过Postmates直接面向消费者(toC)的业务比例。二者的合作目前仅在旧金山进行,但Instacart称计划将该业务扩大到其它地区。但这项合作并不是排他的,Postmates也正积极和沃尔玛合作,将商品配送到消费者手中。
一起惠2018-07-16 09:43:12406 次
7月16日消息,获悉,在日前举办的海关总署2018年上半年进出口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表示,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稳中有进,结构进一步优化,动力转换有所加快,质量效益稳步提高。预计今年全年我国外贸稳中向好的势头能够得到巩固,质量和效益将有所提高。黄颂平指出,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7.9%。其中,出口7.5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4.9%;进口6.61万亿元,增长11.5%;贸易顺差9013.2亿元,收窄26.7%。具体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一般贸易进出口快速增长,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8.33万亿元,增长12.2%,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9%,比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二、对前三大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上半年,我国对欧盟、美国和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5.3%、5.2%和11%,三者合计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41%。同期,我国对中东欧16国进出口增长14.7%,高出全国整体增速6.8个百分点。三、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继续提升,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上半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5.52万亿元,增长11.2%,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9.1%,比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57万亿元,增长7.6%,占出口总值的47.5%,继续保持出口份额居首的地位;进口1.95万亿元,增长18.4%。四、中西部、东北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整体,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上半年,西部12省市外贸增速为17.8%,超过全国增速9.9个百分点;中部6省市外贸增速为13.2%,超过全国增速5.3个百分点;东北三省外贸增速为8.8%,超过全国增速0.9个百分点;东部10省市外贸增速为6.7%。五、机电产品出口保持增长,出口提质增效稳步推进。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4.4万亿元,增长7%,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8.6%。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增长8%,机械设备出口增长9%。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1.41万亿元,下降4.1%,占出口总值的18.7%。六、原油、天然气、水海产品等商品进口量增加,扩大进口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上半年,我国进口原油2.25亿吨,增加5.8%;天然气4208万吨,增加35.4%;成品油1649万吨,增加9.7%;铜260万吨,增加16.3%。同期,水海产品进口量增加12.4%;化妆品增加1倍;医药品增加8%。总的看,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稳中有进,结构进一步优化,动力转换有所加快,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但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提升,未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平稳运行将面临一些挑战。海关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落实扩大改革开放举措,全面推进机构改革及各项业务改革落地生根,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保持外贸持续稳定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一起惠2018-07-16 09:37:56312 次
7月10日,运动科技公司Keep宣布完成1.27亿美元D轮融资,由高盛领投,腾讯、GGV纪源资本、晨兴资本、BAI等老股东跟投。三月份的时候,Keep创始人王宁宣布了Keep商业化的“正餐”:线上依凭付费的内容与服务;线下依靠硬件+Keepland。而本轮融资将用于挖掘数据和AI应用、帮助行业发展以及投入在旗下运动时尚服饰品牌KeepUp和线下店Keepland中。作为一家线上运动健身平台的领头羊,Keep没有走线上传统的电商+广告的商业模式,而是将未来发展重点放在线下。虽说在线上它会推出付费的内容跟服务,但这跟其他平台的优势并不明显,线下发展才是Keep未来主攻的战场。作为线上流量资源的佼佼者,Keep布局线下优势如何?跟传统品牌线下实体店抢生意,Keep存有那些不足?旗下运动品牌如何跟众多知名的运动品牌相竞争?线下商业化探索,Keep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Keep商业落地线下无可厚非中国是一个体育大国,但相对于美国来说,我国居民在体育方面的消费并不高。国家为了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在2016年10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盘活体育场馆资源,扶持健身俱乐部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健身休闲企业上市,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健身休闲产业,到2025年健身休闲产业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有了政策的扶助推动,全国也刮起了一股健身锻炼的风潮。对于国民来说,除了会选择公共活动区域进行锻炼之外,有很多也开始倾向于在健身房选择专业健身教练帮助锻炼,在线下健身房仍是不少用户锻炼的首选。据媒体报道2018年全国健身房的数量在7800家左右,2018年我国健身俱乐部市场产值规模有177.2亿元伴随着我国健身俱乐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预计未来几年,健身俱乐部市场规模将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到2022年健身俱乐部市场产值规模将达到300亿元。Keep经过三年的发展,实现了在线上积累一大批原始用户,在拥有流量的前提下,如何快速实现商业变现这是它必须解决的。相对于传统的线上产品,Keep要想开辟新的商业模式也并不容易,毕竟线上要么走电商要么走付费,然而走电商的途径效果也并不如人意。KeepCEO王宁也对媒体坦诚:“Keep提供的产品,不管是课程、还是电商平台上售卖的商品,都较为大众化,对于众多痴迷于“举铁”或其他专业健身项目的人,没有太大吸引力。”因此,Keep选择未来的发展重点集中在线下也是情理之中。根据现在积累的用户运动数据,它也培养了了一批小白客户成为有潜力的运动健身对象有意愿线下体验。Keep挑战传统线下实体难度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健身市场远未达到天花板,但中国的健身会员渗透率仅为0.4%。据媒体报道,2015年中国商业健身俱乐部总数约为5940家,其中总体20%处于赢利状态,其余大约80%基本在维持或亏损状态。可以看出,线下健身房的运营其实并不好做。Keep在线上的运营可以说是很成功,用户量跟用户活跃度都是指数很高,但是如何将这批巨大流量变现是它的最大难点。Keep选择线下正面跟传统品牌竞争是否也存在不小的挑战?(这里主要讨论的是Keep旗下业务与传统健身房跟运动品牌的竞争)1、Keepland跟传统健身房的较量并不占优势在内容上来看,Keep的Keepland采用小团体的授课方式,用户付费上课。而传统的健身空间,基本上满足了用户健身的需求,教练、器械、内容都包含在内,可以看出它的线下运动空间运营跟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异。Keep表示今年的主要任务是打通Keepland模式,而非短期盈利。目前他们打算开各种不同主题的门店从中积累经验,探索线下健身的商业模型。虽说现在Keep资金还充足,还是有能力扩张门店来达到探索效果,但是这里面投入的成本也不低,线下烧钱揽客模式是否能让它快速盈利呢?在用户划分来看,像传统的健身房虽说暂时没有形成品牌垄断的趋势,但是每个地区甚至是每个区域都有一个线下健身活动区域,虽说它们都是分散的,但是它们也在一定范围内吸引了附近的用户,基本上客源算是稳定的。对于用户来说,可能健身的内容差异对于他们没有什么影响,但是价格以及距离反而是它们要考虑的。同时对于线下健身运动中心来说,用户的留存不容易,就算办了年卡或者月卡之类,但是很难转化用户有其他方面的消费。2、KeepKit是个新生跟知名运动品牌比差距很大除了线下健身空间之外,Keep也推出了运动时尚服饰品牌KeepUp。为了发展体育生态推衍生品很正常,只是目前市场上体育运动品牌基本上是饱和的状态,2017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利润达到108亿元,预计2018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利润将达到136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8.58%,2021年利润将达到188亿元。而其中安踏、李宁、特步国际和361度根据它们2017年的财报来看,四家品牌利润快占到一半,而这还没有计算其它国外品牌的盈利,可见留给新的品牌机会并不多。这些品牌在渠道门店、电商、知名度上都已经达到了国民皆知的程度,Keepup还能从这些品牌商中抢到市场份额吗?这些品牌商都是经历了很多年的发展,Keep作为一个线上健身app可以说算成功,但是要树立起一个运动品牌,发展道路还是很漫长。线下营收将直接决定Keep成败Keep选择线下是商业发展的必走之路,但是这条商业变现之路并不好走。作为一个新生品牌要跟传统实力品牌竞争,面对的挑战更多。对于Keep来说未来选择上市是它最大发展目标,但是目前商业变现难的前提下,如何让自身的商业化之路好走,可以从下面几点尝试。1、布局智能运动硬件要快狠准现在Keep已经在智能运动硬件推出了一款跑步机Keepkit,它未来也会在这领域继续有所动作。虽说目前智能运动还未迎来发展风口,但是随着智能概念的盛行,智能运动肯定也会相应的被炒热,提前在风口爆发前布好局,也有利于它抢占有利地位。同时对于投资者来说,新的商业概念的推出对于他们也有吸引力,获得更多融资之类的肯定也是一个砝码。2、资金充裕的前提下针对性投资健身事业目前Keep在线下也还没有大范围的扩张门店,几乎还是比较慎重的在线下拓展。这次融到1.27亿美元除了可以发展自身业务之外,其实有针对性的投资健身相关的项目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小米目前建立的生态,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雷军有先见之明的投资生态链需要的项目。与其投入巨大成本从零开始,还不如收购或者投资一些已经做得不错的产品。比如说智能运动产品、线下健身房等等。3、尽可能赞助更多体育赛事虽说目前国内大型的体育赛事跟品牌商的合作都是几年的合约形式,但是只要肯投入成本选择一个重大IP赛事,围绕赛事展开一系列的线上线下推广,尽最大可能将品牌知名度打出去,都能为旗下业务招揽不少的用户。或者利用自身品牌影响力,自己组织有关赛事,发动线上线下用户积极参与,从而打造一个赛事品牌,这种营销推广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4、Keepup跨界合作可以选择大牌或者是明星对于运动品牌来说,除了请代言人是最好的宣传方式之外,在自身名气还不高的前提下,积极选择跟一些知名品牌合作推限量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或者是像OPPO、vivo一样选择流量明星代言,最快速的提升知名度,利用明星效应捆绑跟明星的合作,这样能短时间内让品牌出名。当然运动品牌的质量也很关键,如何跟上潮流推出一些爆红款也是要考虑的方面。keep相对于其它运动健身app已经在线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线下这个竞争激烈的战场,要想将自身商业化快速变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何走的又稳又快就很关键,投资圈除了看中keep的发展潜力,更看重它能否快速盈利。下次融资Keep能不能打破这次的纪录,可能关键就看它接下来的一系列商业化运作了。
一起惠2018-07-14 09:50:061103 次
超市快送模式有4个核心关注点,按照重要性排序,分别是订单密度,盈亏模型,速度广度和无人配送,下文解读这4点。订单密度=区域线上订单日均数量/区域面积,根据网上公开信息,盒马鲜生部分门店线上订单超过线下,甚至线上订单占比70%,也就是说半径3公里范围内,盒马鲜生线上订单每天有几千单。京东到家的3公里范围订单数量可估算,笔者在上海市区某地打开京东到家APP,把距离3公里范围内超市和蔬果店的订单数量相加,得到一万多单的月销量数据。去年8月,每日优鲜公布月销售2.8亿,全国600个前置仓,北京200个前置仓,这样算来,每个前置仓每天单量180单左右,估算北京半径3公里范围内有4个前置仓,则3公里半径区域每天720单。从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结论,订单密度的排名是,盒马鲜生>每日优鲜和京东到家,估计美团外卖、饿了么商超频道,永辉生活APP,多点等与京东到家单量差别不大。超市快送第一目标当然是把规模做大,规模等于订单密度*覆盖区域,订单密度高,说明更多消费者接受,订单密度一定程度上代表模式的健康度。订单密度的背后是引流成本和留存率,如果引流成本是100元/新客,留存率是20%,那么一千万推广投入能留存2万顾客,如果引流成本是20元,留存率是50%,那么一千万推广投入能留存25万顾客,后者是前者10倍效率。盒马鲜生的订单密度为什么远高于友商,核心原因是引流成本和留存率,靠门店引流,大大降低引流成本,同时丰富多样商品也提升了留存率。订单密度还代表效率,订单密度越高,单位时间内并发订单多,那么送货员每次送货订单多,平均履单成本就会降低,履单成本当然也是超市快送模式的核心竞争力。综上所述,判断超市快送模式竞争力,第一关注点应该是订单密度。盈亏模型盈亏模型是毛利与成本的关系,成本不能远大于毛利,如果不考虑成本,不停大额补贴,那么都能把订单密度做高,超市快送项目可以阶段性亏损,但一定要亏损可控,要能看到未来价值。超市快送模式的利润主要有3部分,一是快送订单进销价格差(扣点),二是运费,三是流量变现利润。流量变现比如有永辉生活APP的次日达频道,盒马鲜生的云超频道,流量变现建立在大网络,大流量基础之上,是自然结果,考虑盈亏模型时,主要考虑订单差价毛利+运费与履单成本。如果超市快送模式平均履单成本是10元,再考虑引流、运营等其他成本,那么估计每单要14元毛利才能维持盈亏平衡。盒马鲜生没有起送门槛和运费,永辉生活、每日优鲜有起送门槛,京东到家、美团外卖商超频道有收运费,它们的目的都是需要足够的毛利支持成本,其中盒马鲜生因为商品丰富,定位较高,所以其自然客单价也足够支持,免运费也推动盒马鲜生订单密度的提高。一些失败的超市快送模式,比如在家点点、爱鲜蜂、小区快点,它们失败的原因是不能在毛利与成本之间找到平衡。在家点点与爱鲜蜂,因为商品少,如果设置门槛,顾客很难凑单,如果没有门槛,则客单价不足以支持履单成本。小区快点虽然商品丰富度够,但没有线下销售渠道,线上销量不足以支持库存周转,会恶性循环。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盈亏模型是判断超市快送模式竞争力的第二要素。速度广度速度指超市快送模式的发展速度,能否快速占领市场,广度指超市快送模式适应范围,能够在哪些区域生存发展,比如农村地区就不符合超市快送模式。从发展速度而言,京东到家>每日优鲜>永辉生活APP>盒马鲜生。盒马鲜生模式最重,开新店需要较长筹备周期,京东到家由于不用控货,不用开店,速度最快。每日优鲜的前置仓库筹建比较简单,永辉生活自有门店基数较大,它们发展速度居中。表面上理解,更快的发展速度,能培养更多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消费者一旦习惯某个超市快送平台,要转移习惯,会比较困难,除非新的平台在各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其实发展速度还要和渗透率结合起来,京东到家在半径3公里范围区域每天大概几百单,渗透率可能不到3%,并不能影响足够的消费者。如果把发展速度与渗透率结合起来看,那么盒马鲜生就会有更强竞争力,开新店的同时,老店渗透率在提升,能影响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多。在广度方面(覆盖区域范围),笔者认为,美团外卖饿了么商超频道有更强的广度,因为其与外卖结合,运力和客群可复用。其它平台,包含每日优鲜,京东到家,盒马鲜生,永辉生活APP能覆盖的广度还需要观察,怎样的消费力,人群密度适合它们,也与他们的迭代进化有关。无人配送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无人车,无人机送货时代一定会到来,目前超市快送模式只具有便利的竞争力,在无人送货时代,超市快送同时具备实惠和便利两大竞争力,超市快送有望成为第一主流购物方式,重塑零售格局,所以对于超市快送企业而言,怎么抓住无人送货时代机会,至关重要。市场份额最大的超市快送企业最可能抓住无人送货机会,市场份额大,代表习惯和心智,目前看来,盒马鲜生如果能在几年内达到足够的覆盖度,那最可能抓住无人送货红利。超市快送不仅仅是快速送货,整个业态会因为快速送货重构,比如其系统要支持快速拣货,打包配送,门店硬件要承载线上订单履约能力,供应链要符合快送场景需求,配送需要大数据路由和物流能力,所以,能够建立积累以上竞争力的企业更可能抓住无人送货机会。新工具,新技术的应用,一开始用于优化旧模式,最终新工具新技术会催生新业态新生态,比如IT技术最开始用于传统商业商品管理,收银机用于提高收银效率和准确度,最终催生了连锁超市行业。同理,无人送货会对超市快送带来怎样的改变,怎样的模式才最适合无人送货时代,这是笔者思考和实践的目标。综上所述,无人送货是超市快送企业现在就应该思考的问题,以怎样的姿态,怎样的节奏才能更好迎接未来,这样是超市快送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总结超市快送竞争力,可以从订单密度、盈亏模型、速度广度、无人送货四点分析,希望本文对读者理解超市快送有帮助。
一起惠2018-07-14 09:48:42787 次
去年ofo和摩拜激烈的价格战,以及双方在国际市场攻城略地的比拼,可谓风光无限,然而在盈利泡沫破碎,资本热情燃尽后,今年的共享单车市场更多的是寻求如何高效的运营,以实现盈利为生存输血。在声明坚决独立发展后,实现盈利对ofo来说至关重要。戴威宣布接管海外业务不久,就有澳媒披露ofo正在筹划退出澳大利亚市场,未来两个月将在阿德莱德及悉尼回收小黄车。而此前,ofo已先后退出以色列、中东地区,早起大规模铺张的印度市场,有媒体称当地员工已被裁员。ofo澳大利亚发言人称,退出澳大利亚市场是一项战略决策,ofo未来将优先发展重点国际市场。这一说法与7月6日ofo宣布海外市场进入第二战略阶段十分切合,在第二阶段,ofo方称将深耕重点市场,其中包含新加坡、美国、法国等增长迅速的地区。在重点市场,ofo将进行精细化运营,根据各个市场的不同提供差异化服务,其中在法国市场,随着巴黎政府提升自行车用量,ofo新增投放了近万辆小黄车新车。而摩拜自被美团收购后,除5月份宣布入驻印度西部城市浦那外,在国际业务上几乎没有新的进展,但日前在国内市场开启了无门槛免押金骑行,作为首发企业,摩拜或将借此进一步提升骑行频率及新增用户。相较于去年与ofo争相公布落地国,在资本及多方原因促成下,共享单车逐渐走向精细化运营的下半场,圈地时代就这样暂告结束。值得注意的是,因规避了和ofo、摩拜价格战的哈罗单车,在二线及以下城市稳步推进,似乎为其积攒了不少实力。在ofo和摩拜因资本而后劲不足的当下,哈罗单车单方面宣布,因竞争对手订单下滑,哈罗日订单已突破2400万,居行业首位。此外,哈罗单车目前并无意扩展国际市场,凭借蚂蚁金服的扶持,哈罗在国内市场已对ofo和摩拜形成了强力围剿之势。
一起惠2018-07-13 09:36:02404 次
7月10日,饿了么宣布,“未来餐厅”年销售额已经突破10亿元,分布在全国30多个城市的数百家线下外卖门店,已孵化出多个年交易额千万级乃至亿级的“外卖网红品牌”,平均出餐时间3分钟,坪效最高达普通餐厅的5倍。大数据指导新品研发,中央厨房标准严控食品安全,智能烹饪设备让餐品“光速”出炉,再辅以蜂鸟分钟级配送能力——饿了么精研3年的“未来餐厅”项目,是贯穿全链条的整套餐饮门店解决方案。饿了么表示,接下来,这套解决方案将对所有餐饮商家开放,赋能广大外卖创业者。“未来餐厅”的未来感上线不到2年,就以2亿元的年交易额,跻身国内一线外卖品牌行列,“周大虾龙虾盖浇饭”的爆红史背后,“未来餐厅”的大数据选品及研发能力,居功至伟。饿了么“未来餐厅”孵化网红品牌周大虾龙虾盖浇饭据介绍,“未来餐厅”拥有专门的食品实验室,对市面上的爆款产品进行味觉和嗅觉等指标的量化分析,确定产品最佳口味。同时,通过分析平台消费大数据,“未来餐厅”还可为餐饮外卖品牌规划出合适的定位,并根据每季度消费者口味变化趋势及时预判、推出新品。如此,“未来餐厅”能最大限度降低品牌初创阶段的试错成本,这对于餐饮创业者尤为关键。运用监控系统和智能烹饪技术,“未来餐厅”还能保证在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下,将平均出餐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仅为普通餐厅外卖出餐时长的1/5。“未来餐厅”的餐品中心温度必须超过75摄氏度,方可打包出餐具体而言,食品在中央厨房制作完成后,全程使用冷链配送到前置仓即线下外卖门店。外卖门店员工只要一进店,个人消毒、食品效期登记等每一项加工工序,都通过“未来餐厅”自主研发的app进行全程监控,临保食品也会在app内预警。结合24小时后厨直播,门店里每个食品安全环节被确保执行到位。为提高线下外卖门店的出餐效率,“未来餐厅”还引进大型智能蒸烤箱、嵌入式保温柜等多种先进食品加工设备,并合理规划店内加工动线,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迭代。全面融入阿里生态为探索线上线下联动的餐饮新零售,“未来餐厅”也开始试水新型实体门店“筷马热食”。兼具堂食和外卖的筷马热食门店除品牌外卖,筷马热食还开辟了堂食和零售区域,满足周边白领用户快捷的就餐需求。据了解,“筷马热食”首家门店开张不到半年,月营收已超过50万元,坪效为周边餐饮商户数倍。“我们希望继续修路搭桥,不断完善餐饮外卖基础设施,这样创业者和品牌将能把更多精力放在产品和服务上。”饿了么“未来餐厅”项目负责人说,“这是‘未来餐厅’创立的初心,相信在下个10年,每个热爱美食的人都能做得起、做得好外卖。”在被阿里收购的3个月间,饿了么全面融入阿里生态。不仅直面手淘、支付宝等平台的海量用户,还输出自身的供应链能力和物流配送能力。在不久前举行的饿了么“夏季战役”启动大会上,饿了么CEO王磊表示,将投入数十亿元,围绕商家赋能、即时配送和消费者福利进行“三大升级”。“饿了么不是自己在战斗,这是阿里新零售生态各路纵队的大规模、多兵种、集团军协同作战。”王磊透露,接下来,蜂鸟配送将进一步向阿里生态内各路新零售纵队提供分钟级配送支持。其中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未来餐厅”外卖门店有望作为蜂鸟前置仓网络的一部分,成为遍布社区的生活服务站点。
一起惠2018-07-13 09:33:55525 次
7月12日消息,今日,一站式健康医疗生态平台平安好医生公布了企业健康管理业务的最新进展:企业管理式医疗保障计划已与包括万科、绿城、中国银行、中国电信、中核核电、恒大集团在内的近200家企业签约,服务近150万企业员工,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另外,平安好医生方面表示,平安好医生的医院网络已经遍布中国30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超过3100家医院(包括逾1000家三甲医院)。同时,平安好医生目前已经在中国80多个城市上线了1小时送药上门服务。据悉,平安好医生于今年5月24日推出的企业管理医疗保障计划,主要包含“员工体检”、“在线医务室”和“团体健康360”三大产品。通过这三大产品,平安好医生能为企业用户的员工提供7*24小时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并为企业员工构建一个贯穿全流程的医疗保障服务计划,实现从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到亚健康管理、再到疾病咨询管理、最后到健康保险产品的全覆盖。未来,将通过企业管理式医疗保障计划,快速切入市场,并与更多企业展开合作。
一起惠2018-07-13 09:32:50487 次
美团、大众点评合并,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合并,58同城、赶集网合并,携程、去哪儿网合并,频频出现的垂直领域合并潮加上BAT三巨头,让互联网创业者领域越来越难有成长为新巨头的机会。2016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彦宏提到称“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说这个话,不是说以后大家不会用手机来上网了,而是说如果今天这样一个公司还没有成立或者是做大,靠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已经没有可能再出现独角兽了,因为市场已经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其他的大佬也曾发表过类似的言论,大家的共识是,移动互联网领域再想做大的概率几近于零。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境内外互联网上市企业总数为102家,总体市值为8.97万亿元,其中BAT三家企业的市值占总市值的73.9%。应用宝、百度手机助手、PP助手、豌豆荚、华为手机助手等应用商店里,App下载量总排行席位也几无变化,都是巨头的产业,新兴应用进榜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成立于2016年的抖音,用2年不到的时间,就将日活做到1.5亿,月活3亿,最近半年抖音日均百度搜索次数超过10万,估值达80亿美金。抖音带来的不仅是用户层的痴迷,于创业者、互联网巨头们而言,疯狂的抖音背后亦有不少启示意义。第一,移动互联网仍有机会。2016年的短视频已经不是蓝海市场,快手、美拍、秒拍等皆已成熟,2016年6月8日自媒体X博士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表的《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文章,更是将快手推向风口浪尖。快手CEO宿华在首次公开露面会上提到,截止到2016年6月,快手的注册用户已经3亿多。除快手这类短视频外,手机社交、手机新闻、手机搜索、手机音乐、手机视频、手机支付、手机购物等移动互联网领域,也早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新人难有“占坑”机会。但抖音从爆红至疯狂,却给了创业者、互联网巨头们一个启示,看似已经饱和没机会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仍然有机会,抖音的爆红区别于Faceu、足记、疯狂猜图、魔漫相机等昙花一现的应用,在社区+社交的双重属性下,用户并不会用完即走,而是逐渐沉迷,只至用户的碎片化时间被打断或自身厌倦才会离开。第二,巨头们的“护城河”并没有那么深。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并不复杂,电商、游戏、广告再加上用户付费,前三者是主流,这四种盈利模式看似土气,实则可以千变万化,只要有流量,就能够衍生万象。于新兴的创业公司/创新产品而言,要想成长,就迈不过BAT等互联网巨头们构筑的“护城河”,不在巨头这里交“入门费”不行。移动互联网产品最终都是要落地到下载量和安装量,下载量、安装量不落地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基本上都是“吹水”,而在下载量、安装量方面,巨头们都各守要道,比如关键字广告、信息流广告、应用商店广告,基本上都在巨头手里,App的创建维护成本降低了,可是其渠道成本却变高了,没钱的创业公司直接在渠道层面就折了。另外,新兴创业者/创业公司在模式上最终也很有可能和巨头们冲突,而一旦遇到互联网巨头的话,大多数创业者/创业公司都充当了炮灰。短视频2016年尽管还算火,但远远没有达到让巨头们过分重视的地步,或者说巨头们自有自己的核心战略部署,2016年的百度还在“allinAI”,而阿里则开始布局新零售。在巨头们未重视的短视频领域,抖音开始逐渐成长,直至其也成为短视频领域的巨擘之后,BAT等互联网巨头们才开始缓过头来,巨头们看似很深的“护城河”并没有挡住抖音的壮大。第三,不能放任抖音不管。如果任由抖音一路高歌猛进,最终互联网巨头们都有可能受到抖音的掣肘,一方面是巨头旗下产品的用户使用时长、用户注意力会被抖音给抢走,另一方面是,抖音的规则已经建立,其他平台只能成为抖音的玩家,这两者显然都不是互联网巨头们所希望看到的。对于巨头们来说,就必须要有动作。多重因素之下,疯狂的抖音最近一年内带来了一批批短视频“学徒”,就连BAT等巨头也没能免俗,比如腾讯的下饭视频、速看视频、时光小视频、百度的Nani小视频等。鸡贼的创业者们亦不愿意放弃做抖音“学徒”的机会。据郭静的互联网圈了解,创业者们对抖音的“学习”非常之夸张,比如抖秀短视频、抖叁短视频、抖s短视频、抖浪短视频、抖友短视频、逗音短视频等,在名称、形式等方面,与抖音完全是“孪生兄弟”般相似。为何包括BAT等互联网巨头在内,都开始做抖音的“学徒”呢?一是既然抖音能够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其他平台自然也有这种脱颖而出的机会,万一也像抖音一样做大了呢;二是App的创建成本并不高,巨头公司随手就可以做一个类抖音的产品,除微视外,大多数类抖音产品都非主营业务部门在大力推动,更像是各个垂直业务线的尝试,比如Nani小视频就是出自百度贴吧旗下,有戏短视频则出自搜狐新媒体部门,谁说短视频则出自陌陌旗下的子公司;三是抖音本身的门槛并不算高,抖音的前置属性是短视频制作工具,是一种短视频的玩法,而这种玩法并不是“独门秘籍”,能让用户感到娱乐有趣的玩法有很多种。对于抖音而言,这些“学徒”的出现并不会造成影响,抖音的“护城河”是社区+社交,通过社区留存内容,通过内容来形成社交氛围,用户在线下或者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上的谈资、数字谈资很多时候都是抖音内容作为载体,“学徒”们固然也能像抖音一样做出各种好玩的短视频工具,但其要做到跟抖音一样成为社交的一部分,则又需要一两年的时间节点,另外在运营、推广、砸钱等方面也得用力+配合,并且还得走在抖音前面,而不是做抖音的“学徒”,学抖音易,做成抖音难。当然,抖音如今也遇到了一些麻烦,这是任何公司在做大之后都会遇到的坎坷,只要抖音能跨过去,未来还是很美好的。在短视频策略上,互联网巨头们更钟爱的方式是,将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内容介质,与平台结合,比如淘宝商品详情页里逐渐以短视频内容作为呈现方式;AppStore的App介绍里,也允许开发者使用短视频作为介绍;新闻资讯平台里短视频也早就开始占据重要位置,在线音乐平台的短视频也已独立成为一个子频道。遑论巨头们对于抖音的危机感,我认为有点儿夸大,一方面,互联网巨头的主营业务非常稳健,另一方面,巨头们的诸多投资布局也逐渐成型,且获得了不菲的商业回报,抖音不可能成为互联网的第四极。所谓“邯郸学步”,学抖音挺没意思的,只怪市场的大机遇已成定型。
一起惠2018-07-12 09:30:10973 次
有巨头们在的科技金融领域一直都很热闹,融资消息和上市传闻从未间断。而从年初就被传正在寻求融资的京东金融,终于有了新进展。有消息称,京东金融近日已融资至少130亿元(约20亿美元),估值1200亿元。较去年的600亿元估值已经增长一倍。消息人士称,此轮融资的主要投资者包括中金公司(CICCCapital)、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券商中国证券(ChinaSecurities)、私募股权公司中信资本(CiticCapital)和中国银行(bankofChina)投资部门BOCGI。京东金融对外的回应称,此轮融资尚未完成,拒绝置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轮的融资中的投资机构,都有着国资的背景,如果融资消息坐实,它们将成为京东金融正需要的有力“背书”。刘强东曾经说过,京东金融有望在2020年之前成为全球金融科技公司TOP3。但是目前相比其他家的金融业务,京东金融的实力着实还差了点,最明显的短板还是牌照。虎嗅作者杨舒芳在文章《撕开科技的外衣,京东金融还是那家“牌照荒”的金融公司》中就有提到,在BATJ四大互联网巨头的金融科技阵营里,京东所拥有的牌照数量不及BAT,而且对比阿里的网商银行、腾讯的微众银行、百度的百信银行,京东是四家中唯一没有银行牌照的。此外,京东金融还缺失保险、证券、消费金融和个人征信等牌照。究其原因,很大的可能是监管方面对其实际能力还存在质疑,故而银行、保险、基金等几个行业内所谓的“大牌照”,一直没有获得监管机构的放行。如果这次的融资结束,有了投资者的助力,京东金融拿下牌照的难度系数应该会小很多。虽然在牌照的问题上捉襟见肘,京东金融却似乎从来都没有表现出对牌照的渴求,因为它对自己的定位从来都表达地十分清晰:一家全球领先的数据驱动型科技公司。京东金融官方曾经向外传达过,公司的核心资产是数据能力和技术能力。京东金融CEO陈生强也多次表示过,京东金融未来的定位将不再做金融。对于金融平台的监管,只会趋严,而不直接触碰金融业务,向科技业务转型,是避免触线的前提。“未来京东金融的收入,将来源于服务金融机构产生的服务性收入,而不是拥有资产所获得的收益。”陈生强在接受《财经》杂志的采访时如此说过。京东金融果真可以做到“不如其名”吗?恐怕对依然以“金融”命名的公司们来说,“去金融化”更像是一个伪命题。去金融化是京东金融正在做的事,但是目前来看,略有难度。因为现实的状况还是,京东金融目前一半以上的营收,都来自于消费金融。今年5月份,自媒体“开柒”曾曝光出京东金融的融资推介材料。资料显示,京东金融2017年四个季度的收入分别为18.1亿元、24.2亿元、27.7亿元和33.3亿元,总收入为103.3亿元。而京东金融的四大核心业务板块(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支付业务、财富管理)中,消费金融(京东白条、金条)的收入占比正在持续上升,2017年第四季度,消费金融已经占到了总收入的55%。有京东金融公司人士向《财经》杂志透露,现在京东金融的估值是按业务条线单独估值之后再融合到一起的,所以京东金融不可能“放弃”已有的业务,毕竟服务性收入总量较低,利润率再高也支撑不住整体。而且如果没有一线的金融业务经验,科技类公司很难真正具备服务金融机构的能力。而且,想要做世界第三的京东金融,还有着比蚂蚁金服和微众银行高出不少的消费贷和现金贷不良率。2017年,蚂蚁金服和微众银行的现金贷不良率分别在0.7%、0.6%,而京东金融达到了1.3%;蚂蚁金服的消费贷不良率为1.8%,京东金融则达到了3.4%。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京东目前拥有拆分后的京东金融约40%的收益权。但是,京东金融和京东的业务挂钩并不明了,目前所看到的仅有关联,是在上述融资推介材料中显示的,京东金融的支付业务收入有85%来自于京东体系内的交易。当然,关于京东金融的盈利状况,外界更不得而知,但在年初刘强东给京东全体员工的一封内部信中有透露,京东金融已经实现单季盈利。自从京东金融分拆出来之后,“即将单独上市”的消息就源源不绝,最新的说法是,融资顺利的话,京东金融计划于2019年~2020年在A股实现上市,到时候只怕还是会脱下“科技”的外衣,露出扭捏的“金融”本质,而能不能更加体面地走上上市之路,还是要看这两年,京东金融的“去金融化”能进行到哪一步了。
一起惠2018-07-12 09:23:53418 次
在线医疗服务平台微医集团日前表示,尽管最近市况不佳,但公司正积极准备在香港上市。在上一轮融资后,微医集团的估值已达55亿美元。“我们将选择适当的时机上市,”微医集团创始人兼CEO廖杰远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道。“我们相信,在线医疗平台,尤其是像我们这样专注于卫生保健的平台,将能满足中国14亿人口的需求,进而受到认可,获得市场的奖励。”他并没有透露上市的时间框架,该公司曾在今年4月表示,计划在未来一年半内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廖杰远的评论正值小米集团登陆香港交易所,在上市首日遭遇破发之际。这家智能手机厂商的股价在周一收报16.8港元,较17港元的发行价下跌了1.2%。分析人士表示,小米上市首日的尴尬表现部分是受到了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他们担心这可能导致中国科技公司很难从美国获取核心技术。与此同时,自今年5月赴港上市以来,微医集团头号竞争对手平安好医生的股价已经累计下跌了18%。“我们与很多同行都不同,我们花了八年时间,在中国的医疗体系中建立了一个全面的系统,同时连接大医院和基层诊所,”廖杰远说道。他并不认为最近的市场状况将对微医集团在香港的表现产生太大影响。微医集团成立于2010年,是数家在近年来提出解决中国医疗资源紧张、医院资金不足问题的在线卫生保健提供商之一。由于这些问题,病人们不得不在医院长时间等待,并花大价钱从黄牛那里购买专家预约号。目前,微医集团向中国超过2700家医院、24万名医生以及1.6亿平台用户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同样在周一,微医集团与利和医疗集团(idsMED)在香港签约,成立微医利和医疗中国公司,后者将推动中国首个智能医疗供应链解决方案及采购平台的建立。微医集团在新合资公司中持有51%的股份,利和医疗则持有其余49%的股份。今年5月,微医集团还宣布与香港两家最好的妇产医院合并组成的实体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微医集团首席战略官陈弘哲表示,合并组成的新公司将在香港试管受精市场占据30%的份额。
一起惠2018-07-11 10:32:27378 次
滴滴出行与大陆集团签署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在智能互联和出行服务领域的优势,在智能网联车和定制新能源车方面开展项目合作。基于大陆集团在车联网领域的先进产品和技术、丰富的设计和工程研发经验,以及滴滴在出行领域的实践经验,双方将通过多种形式在智能网联车和定制新能源车方面开展项目合作。大陆集团将为滴滴新一代共享出行汽车提供智能互联车机产品。滴滴出行副总裁杨峻表示:“新能源、共享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和出行共同的发展方向,用于共享出行的汽车将成为消费者体验产品的新场景。滴滴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积累,以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大陆集团一起推动技术的进步,引领从车的硬件、系统,再到应用服务的创新。”大陆集团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恩表示:“我们和滴滴的合作旨在进一步提高全球用户的出行体验。大陆集团致力于为未来智能和可持续出行提供先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滴滴在智能出行平台运营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此次双方的战略合作将共同推动智能出行技术与领先移动出行平台的深度融合,促进未来智能出行的可持续发展。”此前,滴滴联合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共同成立“洪流联盟”,搭建开放、赋能的合作平台,围绕共享出行构建汽车设计、资产运营和售后服务的整体方案。滴滴已陆续与一汽、广汽、北汽等汽车制造厂商展开合作。
一起惠2018-07-11 09:57:17290 次
441-460/2944 记录23/148 页首页上一页1...20212223242526...148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