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柯尔>文章列表
柯尔
8月18日消息,在阿里B2B平台1688.com通过启动“实力商家”计划,上线全球货源平台等策略以提升平台内卖家的质量的同时,面向海外买家的阿里巴巴国际站在线批发业务也开启了新的“品牌”策略。据获悉,阿里巴巴国际站将于下半年上线“品牌馆”,目前已经开始了品牌馆的招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据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品牌馆除了会在站内的卖家中筛选外,也将会和国外知名品牌商及代理商进行合作。现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已经开始在全球招50家品牌商,针对该项目入驻的卖家,阿里国际站将免除其第一年的会员费,而第一批入驻的企业也将会享受品牌馆的优先推荐。但是,虽然品牌馆项目会给予入驻卖家很大的支持,但是其入驻门槛也是较高的。据了解,针对港澳台及海外卖家的入驻,阿里巴巴国际“品牌馆”从商家的年销售额、销售规模以及销售排名等几个纬度来设限。知情人士透露,要入驻“品牌馆”的商家,需要满足以下任意一条:1.年销售额4000万美金;2.国外知名电商(如Amazon,eBay,Newegg,Bestbuy等)品牌叶子类目销售排名前30;3.海外知名百货公司热销品牌(梅西百货、巴黎春天、柯尔百货等);4.全球线下上次或者大型超市销售点超过1000个;5.已入驻知名海淘网站的海外品牌(天猫国际、京东国际、银泰国际等)。实际上,这并不是阿里巴巴国际站首次海外品牌招商。知情人士表示,虽然在成立之初,阿里巴巴国际站是立足于中国供应商的出口服务的,但在近几年开始,阿里巴巴国际站也开始与国外企业合作,目前国际站有很大一部分会员都是海外卖家,海外卖家商品已达数千万。有业内人士分析道,这次成立品牌馆,引入优质海外卖家,或为阿里巴巴国际站提升站内商家商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实现卖家分层的“天猫化”策略。而实际上,除了阿里巴巴国际站外,阿里的针对国内买家的B2B平台和外贸出口B2C平台也在深化“品牌化”策略。在今年六月,同为阿里旗下的B2B平台1688.com也开始了品牌化战略,启动了“实力商家”计划,从流量、物流、营销推广等层面对2万个优质卖家进行打包扶持,对服务进行分层,目的是改善买家(大多是淘宝店主和线下零售商)体验,再用买家资源扩大商户收益,形成平台的良性循环。除此之外,1688.com还于今年5月18日上线了全球货源平台,把海外大牌引入1688的批发平台上。据此,阿里巴巴资深副总裁吴敏芝表示,希望将1688打造成全球进口分销平台,并利用物流支持和数据流服务做到进口商品可追溯保真。无独有偶,从去年开始,阿里旗下外贸B2C平台速卖通就开始陆续对平台内各重点类目设立了招商门槛,征收入驻年费,而且入驻年费还有不断提高的趋势。此外,速卖通还启动了严入准出”政策,对于要加入速卖通平台的卖家,采取严格的认证,并设置更多的行业准入规则,提高进入速卖通平台的门槛。此外,速卖通将对新卖家发布的商品数、可发布的类目设限,以此防止部分新卖家用“价格战”与一些优质的大卖家进行恶性竞争。
一起惠2015-08-19 09:10:45855 次
8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打车软件Uber周二宣布将于华盛顿地区小范围测试“同日快递”服务——Cornerstore。该项服务目前只提供了大约100种的可购买日常用品,但消费者在享受该服务带来的“同日送货上门”的同时,却并不需要为此支付额外费用,甚至包括给司机的小费。根据Uber官方描述,Cornerstore同日快递服务是基于Uber司机正好前往购买者所在地,并顺带将购买品带上的模式运营的,因此消费者并不需要为服务额外付费。这种“同日快递”当前看来有点好到令人难以置信。而如果在今后能全面展开,将会对亚马逊多年来一直苦心经营,并希望获得突破的全国性快递服务构成毁灭性威胁。虽然Uber在拓展Cornerstore快递服务方面表现十分谨慎,但公司与其股东就未来跨业务发展曾有过深入开放的探讨。Uber董事比尔·柯尔利(BillGurley)就曾于博客上指出,Uber未来或许不只是纯粹的出租车打车服务公司,业务可能拓展至快递领域,就像UPS公司那样;也可能像Hertz一样展开汽车租凭业务;甚至可能会考虑完全的汽车所有权的业务。Uber之所以敢如此大胆,是因为该公司如今在很多城市的业务规模已增长至一个超过很多人最初预期的水平。亚马逊目前是快递效率最高的公司。旗下数百万的Prime用户均可免费获得公司保证的“2日快递”服务。亚马逊也拥有“同日快递”服务,但该业务仅在美国6个城市展开。公司如今有计划进一步拓展,并推出类似UberCornerstore的日用品“同日快递”服务。谷歌旗下也有类似的服务,名为ShoppingExpress。该服务只在加州少数地区和纽约曼哈顿岛提供。除了科技巨头外,还有大量初创企业也试图在以不同的方式推出自己的“同日快递”服务。譬如Instacart和WunWun等,但这些小公司鉴于资金等考虑,大多采取为每单快递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运营——而这种模式往往是财大气粗的巨头们一直希望避免的。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和2000年互联网大泡沫时就曾出现过Kozmo.com这样的日用品采购加快递服务公司。但今时今日不同之处在于,推广此项业务的企业多数拥有稳定的资金流。即使是小型初创企业也多采用自由职业者或合同工的模式来完成每单快递,这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的运营经费。甚至有消息称,已经关闭的Kozmo网站如今又被买了下来,并计划东山再起。尽管这种同日快递的商业模式是当前市场热门,但许多科技领域的投资者对此并不看好。在他们看来,此类快递服务很难独善其身,但作为大企业用以招揽更多消费者倒是很好的噱头。“(快递服务)那时候不能生存下来,今天也不能,除非你是不在乎赔钱赚吆喝科技巨头。”FirtMarkCapital科技领域投资人、Zipments投资者里克·海茨曼(RickHeitzmann)表示,“对于他们来说,快递服务不赚钱无所谓,重要的是能吸引到消费者在自家平台上消费。”
一起惠2014-08-20 14:32:0053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