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标准>文章列表
标准
这几天,相信大家已经被“8月起,一批新规将影响你的生活”刷屏了,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微信信用卡还款要收手续费了”。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有不少网友表示,将转而选择支付宝或者银行App信用卡还款。此项收费会否使腾讯大量用户分流?专家分析表示,与同类第三方支付平台相比,腾讯并未在信用卡还款功能上做太多宣传推广,用户流失的可能性不大。今起微信信用卡还款将收费7月1日,微信发布公告宣布,自2018年8月1日起,除了理财通铂金、黄金会员以及“爱定投计划”固定转入500元以上的用户可享受免费还款服务外,所有理财通用户的每笔信用卡还款都将被收取0.1%的费用,最低0.1元钱。微信钱包界面对此,微信方面解释称,每一笔还款背后都会产生支付通道手续费,为了使广大用户享受部分免费的产品体验,腾讯财付通一直在投入成本进行手续费补贴。近年来,随着信用卡还款业务的快速发展,通道手续费成本也在迅猛增长。事实上,这并不是微信第一次调整收费规则。早在去年12月1日,微信就对该业务进行了收费调整,对每个自然月累计还款额超出5000元的部分按0.1%进行收费,但当时很多用户对此新规没有产生多大反应。腾讯一季报披露数据显示,目前微信用户数已经突破10亿,达10.4亿。而当中有多少人会用信用卡还款这个功能呢?企鹅智酷发布的报告显示,有13.6%的用户会使用信用卡还款。据此测算,至少1亿以上用户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10个用户里大概率有1个人使用此功能。得知微信信用卡还款要开始收费,不少人一开始有些懵,尤其看到“铂金”“黄金”更是一头雾水,这说的可不是王者荣耀的段位,而是理财通的会员划分标准。去年理财通上线会员等级制度,共分为普通会员、白金会员、铂金会员和黄金会员四个等级。而会员等级由又“理财值”决定,需要通过资金量、资金持有的时长以及完成任务的情况来决定。以理财值区间为准,四个会员等级分别为:铂金会员:理财值≥50万;黄金会员:理财值10万~50万(不含50万);白银会员:理财值1万~10万(不含10万);普通会员:理财值1~1万(不含1万);也就是说,若想继续享受微信信用卡还款免手续费,除了使用“爱定投计划”固定转入500元以上的用户以外,需要通过腾讯理财通购买至少10万元的理财产品。影响大不大?评论尬Skr人与两年前微信宣布提现收费舆论几乎“一边倒”的现象不同,中新经纬客户端通过采访和梳理网络主流观点发现,对于此次微信调整收费的评论呈现两极化。部分人认为,因不使用微信信用卡还款功能而对自己影响不大;但也有使用该功能的网友表示,在银行App等还款功能不收取费用的情况下,自己多花钱并不划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发现,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表示,从未使用过微信信用卡还款功能。“怎么在微信上还款?没用过啊!”在北京一家外贸公司上班的康晨(化名)表示,他都是在建行APP上直接还款,并且还是经过提示才知道有微信信用卡还款功能。林静(化名)目前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在谈到为何不使用微信还款时,她表示,由于工资卡统一是在招行办理的,所以用招商银行掌上生活app直接还款很方便。此外,一位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也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我一般都用支付宝还款。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不能进行各类投资,我所有的积蓄都会存在余额宝里做理财,所以基本所有的支付还款都会用支付宝完成。”当然,在腾讯宣布此项收费后,网络上也有一些不淡定的网友发声,场面一度尬Skr人:@Py秦二爷:不好意思和我无关,我用的是支付宝。@废掉的一颗葱:原来好像多少内不用,现在全面收费了。挺好,该现金现金,该网银网银,该信用卡信用卡。@猫的夏目和我的你:以后直接用银行App转账还款,啥费用都没有!@沙特4297:手机网银免费转账,为啥要花这个钱?还有一位网友吐槽:“这个月我信用卡刷了2万多,如果用微信还款的话,就要支付20多块钱的手续费。”他说,20多块钱够我吃一顿外卖了,花这点钱来还信用卡,还不如直接转到支付宝来还。查询支付宝官网发现,支付宝信用卡还款确是不收手续费的。支付宝官方介绍,目前,通过支付宝电脑端为自己还款免费,为他人还款则需要支付0.2%的手续费,最低每笔2元,最高25元。同时,银行App直接还款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以工行融e联App为例,点击“信用卡”一栏选择立即还款即可。专家:腾讯不怕被分流两年前微信宣布提现收费动了所有用户的“奶酪”,这次的信用卡还款收费波及面较小却还是引发了一些争议,转而投入支付宝怀抱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微信是否考虑过这些影响?难道不怕被其他平台分流吗?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腾讯希望让资金更多在自有体系内流通,而减少投入大量成本支出。而微信信用卡还款收费最直接原因就是支付通道费太过高昂。需指出的是,自打央行实施“断直连”后,用户通过微信给信用卡还款,是通过腾讯财付通发起转账交易,然后再通过网联转账到银行处理的。特别是通过一家银行的储蓄卡给另一家银行的信用卡还款(交易过程来看,是跨行转账服务),银行会向腾讯收取通道费,正如腾讯方面所言,其“一直在投入成本进行手续费补贴”。单从个体用户来看,这个费用并不高,但摊在腾讯身上就是一笔大钱。数据显示,微信财付通的用户已经达到8亿以上,结合央行去年的数据来看,国内信用卡信贷总额为5.56万亿元,其中绝大多数都采用移动支付还款(主要是微信和支付宝),即使抛开其他还款方式来计算,微信可能会承担几十亿的通道费用。此前,亦有业内分析人士对媒体表示,微信支付因为其强社交属性,支付用户数、交易额已经稳定,这也坚定了微信要收费的底气和信心,已经不害怕用户流失。“通过收费和减免激励等方式,既降低微信支付团队运营成本,又通过差异化服务、引流到理财投资服务中,让微信生态内的老用户离不开。”该分析人士称。同时,付亮也指出,“与阿里巴巴、京东相比,腾讯在信用卡还款功能上投入的宣传并不大,也不存在所谓用户流失的说法。”在他看来,所谓使用“微信信用卡还款功能用户达1亿以上”的说法不一定准确,实际用户数可能要远远少于1亿,因为还有大量不使用微信支付功能的用户被算在内了。
一起惠2018-08-01 09:52:53465 次
7月31日早间,拼多多相关新闻发言人井然表示,刚上市不到一星期的拼多多受到了广泛的文章质疑,善意的批评拼多多都会接受进行整改,但真相是正在受到罕见的波次网络舆情攻击,并在网络上有专门的团队和人员在维护。据此,拼多多已经正在向国家互联网中心发起举报,详细材料在合适的时候也会向全社会公布。井然表示,这种舆情攻击的特性是先从编辑各类网络段子开始,同时雇佣水军在所有新媒体、自媒体链接以及评论的跟帖中进行维护,再进一步扩散至一些新媒体和网络野号等社会化资讯投放渠道,一旦有主流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号转发之后,将标题再洗为传统媒体品牌再进行二次传播,同时进一步维护评论,并进行付费投放到更多的上述渠道,将段子和严肃媒体的合理批评混编混排,再进一步放大舆情,引发更大范围内的受众情绪共鸣。井然举例称上市次日的上午10点多钟以下段子即出现在媒体群中,并随后在各个微信群和头条号当中被大面积铺设,但事实上,除了第一个商品在几个月之前被拼多多下架之后,拼多多从来未曾出售过其余字样的产品——“#拼多多上市#以下品牌恭祝拼多多成功美国上市:小米新品、松下新品、老于妈、粤利粤、雷碧、康帅傅、娃娃哈、大白免、太白兔、七匹狠、绿剪口香糖、可日可乐、必相印纸巾,帮宝造,abidas、adidiaos服饰(排名不分先后)”此后,几乎所有的新闻跟帖当中都”被安排“添加了被炮制出来的“拼多多旋转剃须刀”、“拼多多门锁型照相机”、“拼多多小块黑面膜”等从未在拼多多平台上出现的产品,上述内容均系标准网络谣言,近日在网络被有组织的进行推广,拼多多深受其害。井然表示,目前拼多多的发展仅有三年时间,商品库仅仅是同行的十分之一,平台被点名且确实存在的所有商品也同时存在于更主流电商平台。对于传统媒体和有识之士对于拼多多平台善意的监督,拼多多会认真思考整改。也希望大众能够从善意、公平的角度能够多给拼多多一些发展的时间。井然表示,商业竞争应该是一场有底线的竞争,我们对短短数日所遭受的舆论动员能力感到不寒而栗、细思恐极。拼多多相信,社会的正义和法律的公正是社会长久的度量衡,背后作手在历史面前迟早会浮出水面。井然同时表示,作为一个有着170万个商家入驻,数亿件商品,3.4亿消费者,年销售额超过2600多亿人民币的电商平台,网络上被传播和放大的这些不可能是全部的真相。拼多多打假的决心始终没有变过,如果仅靠售卖山寨和假货而没有核心价值,相信任何一个电商平台都注定不会长久。
一起惠2018-08-01 09:40:53433 次
7月28日消息,海关总署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布,海关进出口货物整合申报将于8月1日实施,报关单、报检单将合并为一张报关单。据悉,整合申报项目是关检业务融合的“第一枪”,是关检融合标志性的改革举措,因其改变了企业现有报关流程和作业模式,广大进出口企业感受最直接。经过梳理整合,原报关、报检共229个申报项目合并精简至105个,统一了国别(地区)、港口、币制等8个原报关、报检共有项的代码,其中7个采用国家标准代码或与国家标准建立对应关系。海关简化整合进口申报随附单证,将原报关、报检74项随附单据合并整合成10项,102项监管证件合并简化成64项。据了解,海关已针对1万多家进出口企业、报关代理企业开展了业务、技术培训和相关宣传,相关信息化系统也已完成开发、改造和更新,实现“一张大表”货物申报。海关总署副署长李国表示,关检融合不仅体现在形式上,如联合办公、统一标识、一支队伍等,更体现在把关服务的能力和质量是否得到提升。他进一步介绍,整合申报项目作为新海关落实中央改革任务、优化营商环境、应对复杂外贸形势和服务外贸企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意义重大,也对接下来的一系列的关检融合举措起到引领作用。更完整的报关单数据,为接下来的统一作业系统、统一风险研判、统一指令下达及统一现场执法奠定基础,不断完善监管与服务。
一起惠2018-07-31 09:45:30326 次
最近一段时间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则有趣的新闻,有人打车打不到,于是找了个同城货运的货拉拉。或许这只是个偶然事件,并非货拉拉的营销策划。但这份机智在博人一笑的同时,也让货拉拉以及它所处的同城货运行业走入了更多人的视线。事实上,这个看起来非常低调的领域已经发展多年,在经历早期的争议和探索后已经有一些稳定运行的玩家。例如刚刚提到的货拉拉,而在7月12日,58速运也宣布完成第一期2.5亿美元的融资,这也说明了经历资本寒冬、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等多方面考验后,同城货运已经实现了“去伪命题”标签,关于行业现阶段核心要素以及未来竞争方面,也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左手规模化,右手精细化:审时度势的折中之术才是王道对于同城货运行业来说,虽说已经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也有了类似货拉拉、58货运等发展态势良好的企业,但终究一直都没有诞生真正意义上的独角兽,这也使得对于同城货运的行业特征值得进行更深一层次的研究。烧钱大战一贯是互联网的拿手好戏,那么这个行业是否按照以往网约车、团购大战、共享单车一般打起“规模”战?在过去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同城货运行业确实是按照互联网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验去做,那就是“痛并快乐”的发展。一面规模化快速扩张,一面投入大、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事实上,唯快不破的竞争理论下,规模决胜理论在过去很多领域都已经得到证明,滴滴、美团的成功就是如此,在笔者看来,凡是可以以规模取胜的行业都有着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方面,不易于快速复制扩张的领域往往更强调扩张速度。不容易的往往最具价值,以网约车为例,网约车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地域性明显,不符合边际成本的递减规律,基本上每到一个新地方都是一个从零到一的过程,每到一个新地方都需要靠烧钱推广市场,尤其是在行业规范化之后,相关许可的获取也成了快速扩张的门槛。一个空白市场,率先进去的玩家往往具备抢占用户心智的价值,这一壁垒的建立往往很难被攻克,因此,轻装上阵,快速枪战市场就成了建立优势的不二法门。而同城货运行业明显具备这一特征,用户需求的培养、司机货车的招募等都是极具本地化特征的要素,如今的货拉拉、58速运等平台能发展到现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之前抢占规模化先机。一个简单、门槛低的商业模式,谁先到达规模优势,谁就有行业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具备劳动力密集型特征的互联网公司更强调服务网络的规模。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过去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几年受到了冲击,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O2O、新零售等理念的先后涌起,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的互联网服务形式开始不断创造价值。基于懒人经济下的新经济特征,外卖也好,网约车也好,骑手或者司机的抽成都是有限的,人口密度较高和人力成本却异常的低,打造出来一个规模化的有效服务网络才是其商业价值的体现,而同城货运正是如此,对城市服务网络往往比较重视。通过前面两点,同城货运似乎是个规模导向的领域,然而通过对现在行业竞争格局进行观察,不难发现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烧钱战、规模战当中,同城货运领域的玩家依旧不少,蓝犀牛、一号货车、速派得、咕咕速运等,市场上一度出现大量同质化的平台。而盈利模式、定价规则、司机的培训、货损问题等基本要素一直都没能实现标准化。如此看来,同城货运行业靠烧钱打出的规模化是很难杀死竞争对手的,走向精耕细作似乎也成了必然,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决定的:首先,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粘性”绝对称得上是一个热词。但“运货”,长期需要的人群往往都会自备运货工具,临时使用的人群,很久才会用一次,这与吃喝住行等其它生活服务还是有很大不同,具备过于低频的特征,行业很难建立起“用户粘性”,不像其它规模取胜的行业快速建立起用户习惯,基于规模化很难实现用户心智的占领,这就需要从效率、体验等其它方面入手进行精耕细作。在这一方面,同城货运行业的业内人士也表示,在风口退去以后,通过一点点试错建立起的服务体验壁垒确实比用优惠券燃烧起来的火墙要更加牢固。其次,产业本身规模化到达一个瓶颈期。不同商业形态所需要的土壤肥料各有差异,外卖的滋生土壤可以是各级城市;打车的滋生土壤同样也可以是各级城市。但同城货运的话,在一二线城市,还有部分三线城市需求往往会更大些,但低线城市的需求量明显不足。因为一二线城市生活节奏更快,目标用户数量大,用户时间碎片化特征明显,互联网思维浓重,对于同城货运这种互联网服务形式更容易接受。而且这些城市的面积比较大,更容易产生货运的服务需求。而底线城市则正好相反,这也使得同城货运玩家在经过规模扩张后,很难进行接下来的下沉攻击,这也是行业瓶颈期的由来。而规模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阶段,则需要进一步精耕细作提高效率,解决之前野蛮发展时期留下的后遗症。最后,正如当初马化腾朱啸虎朋友圈争论共享单车时所说的:“再便宜、再性价比高的功能机在智能化浪潮下必然不堪一击。”在智能浪潮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任何行业都不能置身事外。对于同城货运行业来说,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是行业精细化运作的必要手段。由此可见,同城货运似乎又是一个应该精细化运营的行业。而在以往的经验中,效率与规模很多时候都会形成一个“二律背反”,毕竟资源本身是存量的,一方的多了,对另一方就会造成挤压。加大精细化运作往往牺牲规模,重视规模也很难全身心进行精细化运作。事实上,对于同城货运来说完全可以打破这个“二律背反”。在行业初期,以规模主导,但现如今更强调两方面的协同实力。它不像共享单车那样数量庞大,在取得规模进行个体智能升级容易造成重复投放和资源浪费,货车的个体数量较少,智能设备的投放其实不影响已经投入使用的货的。而且前面我们讲过,行业受地域方面影响颇深,瓶颈期很快就会达到,即便规模上慢了半拍也不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规模和精细完全可以同步进行。因此,在行业早期快速扩张的货拉拉、58速运等平台如今都放缓了前进的步伐,改为“两条腿”走路,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大幅大加强对产业经营方式的精细化运作。智慧物流不是决胜利刃:推倒边界的壁垒重组才是最终的胜负手在互联网领域创投圈,投资人经常会问创业公司这样一句:“如果BAT想抄你的产品,你怎么办?你的壁垒是什么?”。事实上,关于壁垒的思考问题是任何一个行业每一家公司不同的阶段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同城货运领域而言,效率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的智慧化进程,因此不少人提出智慧物流会是决定最终结果的胜负手,但这真的是事实吗?我们先看一下理想蓝图中,智慧物流推动下的同城物流形态。不断提升运营效率这是基于新零售理念下智慧物流的最终理念。而同城货运,解决的其实就是“车”与“货”的信息匹配问题,具体来讲其实就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作为底层架构,进行全自动调度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将配送信息货物、时间、地点等与车辆运载能力、位置、任务等以及路况信息三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和匹配,根据配送员位置、用户位置、目的地进行合理规划路线,减少配送时间,从整体优化入手实现系统的高效运作。那么做到这些的难度很高吗?都是处于积极向上阶段的创业公司,都有大的投资人背景,谁比谁的眼光会差很多?智慧物流的大背景下,行业各路玩家都会加大这些领域的布局,而且创新不易,技术研发本身其实是个持续性的进程,试错成本很高,即便在技术上真的处于领先,但在具体实施阶段是否采取也是个未知数,毕竟技术越高,价值越大,投放成本也越高,但具体的效果上却不一定会有多大差距。就像过去很多手机厂商都把跑分作为手机的一个重要卖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为了突出其“发烧友”的定位,同时也是营销方面的需要。但是用户直观感受却并没有那么强,只要达到心理预期的基础分就可以了,性能的极致很多时候并不一定适合大众消费。同城货运领域,除非真的有绝对性的技术领先优势,能够给予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极大的提升,否则,在体验没有太大差距的情况下,那么用户决策的主要驱动则要回归到了价格上来,如此一来,技术价值高的企业反而不占优势。以往几次工业革命一样,技术的进步更多地是充当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是整个行业的进步,绝不是一家的独大。就最近几年科技公司的表现来看,曾经很多壁垒颇深的行业,如今都将被“开源”的重拳打破,最终受益的也将是整个科技行业,而人工智能方面,无论是谷歌、亚马逊等世界科技巨头,还是国内的BAT,都曾有过技术开源对外输出的表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同城货运原先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特征明显,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但随着行业“智慧升级”的深入,行业的进入门槛在不断地提高。水涨船高,但同一片水域不会厚此薄彼,船与船之间不会因为“水涨”就能判断彼此之间谁的“船身”更加坚固,因此,技术不足以成为行业间竞争的决胜因素。那么行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什么呢?在笔者看来这主要取决于八个字:推倒边界,壁垒重组。规模和效率在很多时候都被人们称作是行业竞争的壁垒,但你有的,别人也有,那就称不上了,如何在拉锯战中获得更多的认可,从而在规模上吞噬对手成为核心问题,在现阶段,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尽可能的提供更多服务,占据更多的用户时间,这不仅仅是行业内部竞争的需求,同时也是规避“野蛮人”的方式。在移动互联网进入深水区的今天,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也使得行业的竞争对手可能不只是在行业内部,更多的可能还来自于外部势力的侵入,很多领域的独角兽都在想方设法将自己的优势从单一或少数支点上升到生态系统层面。例如美团,主营业务一定是团购和外卖,但现在又涉足到了旅行、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多个生活服务领域,看似它在四处树敌,但与此同时这背后也有一定的商业逻辑。其扩张速度以及各个业务的稳定性暂时不论,但出发点是没错的,它攻击的就是用户生活的刚需性场景,每个用户手机上的APP是有限的,时间又是那么的碎片化,因此类似于综合类电商挤压垂直电商的逻辑,一站式服务平台战胜单一垂直类服务平台也是一定的。对于货拉拉们来说也是如此。真正的优势应该建立在多个堡垒上,而不是一个堡垒,应该以主营业务为同城货运为基础,以此作为担当整个平台生态赋能的前端流量入口,对其它细分市场进行渗透。如此一来,一方面规避了周边行业的野蛮人偷袭,先发制人抢占先机;另一方面,正如前面我们所说的那样,同城货运在生活场景中过于低频,但如果能渗透其它相对高频的场景这将在行业竞争中绝对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平台服务矩阵的相互转化上。因为通常情况下,流量转化的前提是要拥有较短的转化路径。用户在使用平台上某个高频服务时,潜移默化的会对其它暂时不就需要的服务功能留下印象,这就打入了用户心智,一旦需要,往往会成为首选。这其实就形成了业务之间流量转化的网络协同,形成了一个具备强大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生态体系,可以掌握更加详细的相关用户数据画像,这在未来也是极具想象空间。而在具体业务扩张的选择方面,货拉拉们其实也有着多重选择空间,例如开篇那则新闻提到的网约车,当前滴滴打车难的问题已经愈演愈烈,这也使得行业风口过去之后依旧会有曹操专车、美团等玩家们的加入,老玩家易到的卷土重来。本身主打与“车”有关的城市服务网络,货拉拉们与网约车市场有着很多相似的运营逻辑,涉足网约车市场不失为一种业务拓展的有效路径。除此之外,就整个同城物流服务而言,同城货运终究只是个细分领域,而其它各项业务,例如新零售兴起的同城即时配送、快递服务、跑腿服务等项目,货拉拉们其实也有着涉足的“基因”,同时也有利于建立更加完善和长远价值的城市物流服务网络,随着新零售的不断深入,在B端服务方面也有着很大想象空间。运货是核心,围绕运货积累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做服务品类的横向扩张,然后再反哺运货业务,同时在垂直方向上精耕细作、扩张规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打造拥有多个堡垒的生态组合拳,而这或许才是货拉拉们发展和竞争的正确姿态。
一起惠2018-07-31 09:44:11638 次
从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对于这个业态的争论就从未停息。2017年,各种号称新零售的企业开始大量涌现,大的有阿里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中小业态包括无人零售、无人便利店、自动售货机等诸多的形态。后面,我们又看到互联网巨头对线下商超的大量并购,以及新型便利店的崛起。综合一年多线上线下实体与商业构想的不断变化,新零售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如何来界定?什么样的商业体是新零售的核心驱动?在现阶段以及未来几年,针对创业者,新零售不同层面的具体机会在哪里?本文专访了弘章资本创始合伙人、零售资深观察家翁怡诺,让我们一起来听他解析新零售下的流量逻辑,不同业态扮演的角色,以及新零售下多样化的新机会。-------------流量是新零售的核心要素1.新零售的两种界定现在新零售的概念非常火,创投圈对新零售的构想有很多,每个人对于新零售都有着不同的解读,认知上也都有差异。我将新零售分为了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上,在零售上进行创新的都可以称为新零售;狭义上的新零售,我在最近出版的《新零售的未来》中做了标准的定义,就是在技术驱动效率提升下,双向流量的服务性零售。对于狭义零售的解读可以从三方面来讲。首先,不论新零售怎么发展,它在本质上依然是零售,而零售就需要售卖大量不同种类的商品,需要是一个大杂烩式的平台。20个SKU那不是零售,那是连锁业态,所以新零售一定真的是零售。其次,什么是双向流量,其实就是O2O。但不论是Online还是Offline,都要在原来的逻辑上进行更深的演化,关注线上线下的融合,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流量。第三,服务性零售,就是指业态融合。比如我们卖货的时候,流量达到了瓶颈,想要继续增流,就可以通过增加服务性流量,将体验、娱乐、教育都放在一起,用那些流量来为我们的零售负责。现在新零售延伸出来很多概念,比如阿里巴巴叫新零售,京东叫无界零售,苏宁叫智慧零售,叫法不同,但逻辑和内核都是一样的,本质上都是想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进一步获取流量,提升成本效率。线上连接线下后,它变现的渠道就可以通过供应链延伸。2.新零售的核心是对流量的获取流量成本的提高是新零售产生的根本原因。新零售的产生与技术发展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流量成本不断提升,旧的业态模型破裂,B2C流量成本快速提升,电商流量红利也逐渐枯竭。为了进一步挖掘流量红利,就出现了新零售,来打通融合线上线下。所以在新零售里,流量是核心。其实零售的本质就是两个端口,一端是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即场景端;另一端是对接更高效的供应链。从场景端来说,不论是提升效率,还是加深体验,其目的都是为了吸引流量。而零售平台获得了充足的流量后,它就可以对供应链进行调整,压缩成本,获得利润。从流量思维出发,真正获取流量,要突破的核心就是对品类的区分。我们要把高频和低频的消费品类区分开,把高频作为核心,着重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优化。因为零售的核心就是争夺流量,高频消费品类才是新零售平台的价值所在,低频没法做成新零售。具体来讲,在新零售搭建的平台上,高频品类流量高、再加新零售自带的业态融合,对流量吸引就有叠加效应;而低频消费品类流量太低,是没有办法带来流量增量的。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低频的产品利用新零售平台推销产品,但它自己不太可能成长为一个平台。现在大家拼命投生鲜,就是因为生鲜产品是高频消费。线下超市对生鲜产品越来越关注,也是因为这类商品可以吸引人群,保证流量。有些人担心对流量的关注忽视了消费者的体验。但实际上,体验本身就是流量,这两者不矛盾。其实就是人的纯购买需求满足了,然后才开始考虑体验。零售业是要争夺消费者注意,争夺消费者时间的。因此,我们第一步要对实用时间进行争夺,第二步才是对娱乐和体验时间进行争夺。比如早上饿的时候人想要吃饭,谁能第一时间把饭送过去,谁就赢了;在大家速度都很快的情况下,才开始考虑谁提供的服务好这种体验上的事。这都是流量竞争已经极致化,要额外抢流才做的。3.利润是流量获取后的结果高流量能不能带来最后的利润,是大家经常会讨论的一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白,利润不是消费者提出的,它是企业为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的。作为消费者,他本身不会考虑你企业赚不赚钱。但是企业的利润来自消费者,没有消费者的话,企业是没法赚到钱的。所以利润可以说是消费者带来的副产品。德鲁克说企业的目的是什么,是最大程度创造它的用户。而创造用户不就是获取流量吗?所以可以说,企业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挣钱,企业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获取用户。利润是获取用户后的一个结果,不是原因。而且现在,由于资本的推动,获取利润的时间点后移了。过去利润很高的时候,是开一个店,挣到钱就再开一个店。而现在,微信不赚钱,但它连接了数十亿的流量,它想什么时候变现就能什么时候变现。2014年微商大爆发的时期,通过简单的人与人之间介绍的方式,不少微商品牌在短短一两年内就可以做到十几亿。之后,以云集为例,通过一层分销,降低产品价格,也获得了极大成功。现在比较火的拼多多,其实也是微信流量的受益者。它们都是通过对接微信庞大的流量,通过低价销售等手段,吸引了并未被传统电商吸纳的流量。拼多多崛起的空间就是那闲置的4亿流量。新零售业态需要大平台驱动1.互联网、流量碎片化对零售业的冲击零售业本身就是一个煎熬的生意,它的成长过程非常痛苦,本质是抢占更多的流量,形成规模效应。互联网的加入,使得零售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极致了。互联网做的最多的就是延伸跨界、跨地域以及转化更新。对零售业来说,互联网增加了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原本消费者购买一个东西,他得跑到门面店里。但是现在,他可以通过手机APP下单,可以通过好友分享下单,也可以到店消费。所以即使零售业背后的供应链没有变化,不同零售平台间的竞争却更极致了。而且随着互联网不断的深入发展,流量碎片化的情况也越来越明显。现在我们能发现流量很难集中在某个特定的零售平台上,它们是分散在很多平台上的。我之前做过大卖场,大卖场作为主要流量时,只要做好两个省的卖场,就可以取得不错的业绩。这时,需要做的就只是经营好卖场,让竞争者拿不到流量。通过在大卖场做广告,做促销,做终端拦截,就可以精准地取得大量流量。但是今天我们看,618搞得很累,双11搞得疲惫不堪,因为有太多卖货的平台了,大家都要争流量。而且今后巨头也在被新的巨头流量更迭,比如现在大家都在蹭的拼多多。越靠近新零售,就越有新的平台崛起,而崛起的平台又将继续分散流量,于是流量就更加碎片化。流量碎片化将会对所有的商业组织造成冲击。对零售业来说,它们吸引消费者,打动消费者,刺激流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品牌商来说,它们需要重新设立组织结构,应对更加多元的渠道变革。因为不同的销售渠道所需的销售策略完全不同,在卖场中和在拼多多上售卖产品,方法完全不同。品牌商的难题在于,如何组合各种渠道,设定销售策略。这可能还需要慢慢演化,需要它们不断计划,再根据流量调整,在不同阶段选出这个时间段里流量最佳的渠道,抓住流量红利,这样一些商业组织才可能崛起。2.新零售创新需要大平台驱动现在零售业态有两类,一类是相对传统的大中型企业,一类是有强大资源和资金支持的新零售业态,比如说盒马鲜生、超级物种。做新零售,前提是需要一定的规模基础。规模对于所有业态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没有规模,供应链都很难保证。所以对于大多数零售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区域称王,有了区域称王的基础,我们再讲第二步,比如怎么做供应链整合,怎么把线上线下的流量打通。所以只有区域的独角兽,大的平台企业才能带动行业的变革。中型的业态其实很难自身变革,因为智能、云计算很多工具对它直接效益的提升是有限的。比如盒马,未来它的速度加快,遍布全国后,我们就可以依靠盒马的速度引导整个行业发展,但不能指望整个零售支撑变革。在商业中没有群体效应,它是丛林法则。零售业里一个牌子能不能成,或者说要做成新零售,首先要看规模,规模到了之后再说模式,模式只是一个可复制的基础。真正的零售是要像野草那样,不是像玫瑰花,你要在最短的时间把每个地方占满了,每个地方能挣一点点钱就对了,这样玫瑰花就熬死了,这就是零售。此外,一家零售公司能不能成品牌,还要看竞争格局。竞争激烈的地方,就很难做起来。因为你形成不了规模,在博弈过程中成不了那个龙头。要么就是你不差钱,前期可以一直补贴,一直往里投钱。广义新零售下的机会1.新品牌的阶段性流量红利从广义新零售来讲,现在有一批新品牌企业崛起,比如说三只松鼠、周黑鸭、江小白、喜茶等,它们占据了细分品类先期巨大的流量红利。一个时段的流量红利对品牌的崛起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品牌商都是流量阶段性红利的受益者。当下,新品牌的产生也与其品类对应的渠道流量红利有关。比如小米生态链的的品牌成功与小米网的流量红利不无关系。产品的品类特质会决定品牌的流量,从而决定这一品牌的长期发展。当前一些茶饮品牌,如现在很火的日本新式茶饮,通过在营销上的做法和对茶饮产品的创新得到了巨大的网络效益,拥有极大的流量。但是我对它未来的长期发展还存有疑虑。因为对茶饮品牌的思考还需要回归茶这个品类本身。我认为像茶这样的品类是比较辛苦的,因为它的变换是有穷尽的,而消费者本身又是喜新厌旧的,它得不断改变它的姿势才可以维持流量。同时,我也不赞同用咖啡品牌推导茶饮品牌的发展,因为两者还是不同的,最基本的,茶的上瘾性就不如咖啡。一个大的品牌,它的根基就是品类的特性。在几十年间可以维持品类特性不变的产品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好产品。一个品牌如果可以穿越多个周期,保持自己的产品特性,大众就会对这个品牌形成独特的记忆,这种独特的产品记忆可以转化为长久的流量。品牌就是一定流量条件下消费者的信任和彰显。比如我拿出茅台说喝茅台,这叫彰显。2.围绕新人群变化成为一种核心能力现在很多新品牌都在提以消费者为中心,其实核心关注点是新的人群。我们得明白,人群和业态的关系是业态因为人群变化而变化,而人群是不会为业态变化而变化的。现在90后、00后的消费者逐渐崛起。这些年轻人其实是更理性的消费者,因为他们什么都见过,不会像我们当年那么盲目,没见过才会疯狂。现在的年轻人什么都见过,所以某种程度上,90后往后的年轻人对事物就是一瞬间有那么点兴趣。所以现在商家获取注意力越来越难,商业周期越来越短,越来越难持续。这给商家带来的考验就是,变化成了一种核心能力。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刺激,制造话题,才能吸引人。现在一些IP化的品牌以及做产品内容化、社交化的品牌比较火,它们本质上都是增加了体验,吸引了人群,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所有的商家都在寻找更好的办法吸引人群,一些品牌很火,说明在这个时间节点,他们做了对的事情,找到了刺激人群、吸引流量的办法。3..微信生态中有可能长出大平台在新消费业态中,我们看到一端是新品牌的不断推陈出新,但另一端,比如一些不是那么新的商品,通过渠道和价格优势,也在支撑一些线上平台快速发展。简单来说,这是个人群切分的问题。电商层面,天猫和京东两家切分了大量的流量,但依然有流量是闲置的,拼多多崛起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利用微信,对接了还未被吸入的那4亿流量。如果未来,它可以继续演化,形成一种自洽的逻辑,那它是有机会成为一个大平台的。我认为未来三五年,微信生态里会延伸出很多新的流量玩家,这些玩家都是特别值得关注的。而且不论是细分领域还是垂直方向,只要流量足够,都能做。至于流量维持,能否转化成好的商业模式都是之后才要考虑的事。首先他能在那个时间点内获得充足的流量,就说明至少那个时候他已经做对了。我能看到的一点是,现在所有线下零售连锁都想把数据留存下来,而不是急于利用各种工具去经营它。未来我认为也会是这样,微信生态导出的客流很多是线下获客,它们未来发展和原来的会员制不会有太大区别,还是会想各种办法把产生的客流留下。4.便利店等线下中小业态的机会对于线下的中小业态,我一直认为中国的便利店是有机会的,这个业态的机会和整体的商业进化是有关的。之前中国便利店发展的速度比较慢,但这两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融资认可。从宏观层面说,便利店的崛起和人口有关。首先是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其次是城市化、中心化的人口居住结构。现在便利店和资本、技术有一定的整合,它们属于广义的新零售,但是也不用看得那么玄乎,还是那句话,便利店的崛起是和人口相关的,资本只是看到了这种趋势,助力一下。技术层面上,便利店现在利用的主要还是IT系统,在这个时间点上,IT系统是有一定先进性的。其他技术,现在还没有大的应用。技术本身有多先进、多时尚,不会引起零售人太大的注意,大家还是从结果考虑,假如这些技术可以带来效率的极大提升,带来很多商业利益,那这些技术自然就会受到欢迎。现在线下还是有很多机遇的,因为现在线上基本被巨头垄断,出来的东西最后也要依附于它。但是线下还没有被整合,还是区域割据的状态,所以还有机会。我们投资了一个主要在威海和烟台经营的上市公司“家家悦”,它在这两个总人口加起来不过500万的三线城市,零售收入就能达到85亿人民币。中国像这样的城市有多少个呢?在区域性占有率特别高的企业,机会一定是特别大的。而像农村,现代化的零售可能还没有形成,现在谈的电子商务、智慧城市都还没影。在未来,谁能够在非一线级城市,在四五六级城市,把那边的供应链,消费者服务好,实现消费升级,这会是最大的机会。
一起惠2018-07-31 09:42:42456 次
“从3C业务到B2B、B2C等,京东发展的核心还是用户体验。”在京东全球购天津保税仓中,京东商城大快消事业群京东全球购总经理杨叶这样强调。7月26日,京东全球购发布了35项“安心购”举措,其中有对原有举措的升级,也有新增举措。举措具体分为品质管控和售后服务两个方面,按照实施环节包含售前6项品质管控举措、售中7项品质管控举措和售后服务22项举措。京东商城大快消事业群经营管理部总经理王哲透露,35项举措对标行业整体情况,其中有12项举措是京东全球购独创,相比其他平台更为规范和严格。那具体来看,其中京东全球购在品质管控和售后服务两个环节又是如何操做的?售前:六道标准,入仓严检售前,京东全球购在遴选商品环节设立了六个标准,所有的商品需要经过国外政府机构认可、品牌官方授权、原产地直采、买手甄选、海关监管和入仓严检。在这六道门槛中有任何一环不合标准,商品都不能够上架销售。京东全球购位于天津滨海新区保税区津滨大道的保税仓,涵盖存储区、分拣区、收货区、发货区等,其中分拣区总面积1400平米,收货区面积630平米,亿欧现场观察到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售前作业。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亿欧看到商品在通过海关后会进入待验货区,之后到达验货区。在验货部分,京东全球购和英国质量安全服务机ITS(IntertekTestingServices)合作,所有商品必须接受拆箱检验的入库检查,检验后会被划分为合格品或不良品两类,其中瑕疵品一律做退货或销毁处理。以兔子玩具为例,质检师拿到商品后会观察其外观是否存在瑕疵,内部是否含有硬物,同时会徒手揪玩具零件或凸起部位,以防因玩具零部件不牢固导致儿童玩耍时误吞咽的情况发生。在通过外观检查后,商品会被送到实验室检测是否含有不良化学成分。此外,每个品类的商品平均需要经过50多项的检验指标才能最终完成检查。对于新引入的供应商,京东全球购初期会查验每一批次商品。当和供应商建立起分级管理和信用互信后,则改为抽验。在不良品区域,亿欧看到有因包装破损、脏污而待退还给供应商的牛奶。工作人员表示,检验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检验商品真伪,另一方面在于保证用户体验。在较长的国际物流链路中,商品的安全性和性能很可能会受到外界影响。经过检测的商品随后进入存储区,仓库按照货物分为机油区、个护区等,拣货工作在这里完成。与此同时,商品入库后检测工作仍然没有停止。仓库日常检查由京东内部人员进行,第三方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检查,比如商品是否在日常储位上、仓库内摄像头是否正常作业、货物码放是否合规、消防环境是否正常等。这一环节,京东全球购和瑞士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SGS进行合作。目前,京东全球购与美国、德国、荷兰、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政府机构合作,与数百个如达能纽迪希亚、雀巢集团、美赞臣、Lotte等的国际一线品牌、行业巨头达成直接采购的协议。同时,京东全球购借助“买手团”提升商品入驻门槛;升级“原产地直采”模式,在日韩美法泰等地设立办事处,直接对接品牌方、工厂、大型商超和全球顶级供应商,从源头保证商品质量。最后,在出库时,拣货人员会根据手持终端中系统规划的最优路径到对应的储位前,拿到正确的商品,再交到生产区域,进行复核和打包。打包人员则会根据商品易损易碎程度选择填充气柱、气枕或气泡垫。售中:区块链溯源,第三方抽检在销售过程中,除了有自营保税仓、自建物流体系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背书之外,京东全球购还通过其他辅助措施来把控品质。京东搭建"京东区块链防伪追溯平台",借助区块链技术将商品原材料过程、生产过程、流通过程、营销过程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写入区块链,相当于为每件商品配备一张身份证。用户只要下单后扫码就可以看到商品全程的流通信息。工作人员告诉亿欧,截至目前,京东区块链防伪追溯平台已实现超过10亿件商品可追溯。同时,对于在售商品,京东全球购利用“溯源检查”进行质量二次把关。由鉴定专家、审核专家、专业买手、普通消费者、媒体等组成的溯源检查团,深入原料种植区、生产现场、仓储物流场所进行检查,确保品牌商按标准从源头把控商品品质。此外,在售商品将进行不定期抽检,由第三方机构人员充当“神秘买手”模拟真实消费者匿名下单,收货后送往检测机构,从下单起到送往检测机构全程公证。另一方面,京东也与天祥集团、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华测检测认证集团成立“安心购”质检联盟,由联盟成员单位对京东全球购商品进行第三方抽查和实验室检测工作。售后:侵害用户,或罚百万在售后环节,王哲介绍道:京东全球购实施了13项名为售后无忧的保障举措和9项特色服务项目。前者主要针对售后中的普遍痛点和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包括设置专属客服团队、对侵害用户权益的商家罚款百万等;后者则是针对用纸尿裤过敏、安全座椅出故障等某类产品的售后服务举措。此外,京东全球购一并推出“神灯管家”、“闪电退款”等服务,并且配有由外部的多位行业专家组成的第三方独立调查团协助消费者维权。很多时候,用户在平台面前处于弱势地位。往往商品只有到了交付环节,用户才能够亲自检验货品质量。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平台有意识地在检验环节和信息透明上下功夫,并将用户体验的重要性放大。实际上,早在今年4月,京东公布京东全球购2018战略规划时便宣布了要用区块链全程溯源,保证用户体验。由此不难看出,杨叶口中的用户体验,对于京东全球购而言无疑是一切举措产生的根源。
一起惠2018-07-28 10:25:09332 次
用了10年,京东上市;8年,唯品会、小米上市;5年,淘宝上市。而拼多多,则是用了两年3个月。26岁那年,黄峥受段永平邀请,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随后不久,与段永平忘年交的黄峥,就自己的职业选择咨询段永平,段永平建议他去Google,也正是因此,黄峥成了李开复的同事。如此经历,让黄峥对商业、对技术、对模式创新有了更多深刻的理解和洞察。这次让消费者替代自己在两地敲钟,实际上,正是体现了拼多多的用户第一、消费者至上的价值观。从沃尔玛时代开始,顾客是上帝、顾客永远都是对的就成了各行各业的服务信条。但是,更多的企业是将这种精神当做一种口号去宣传。而拼多多,从其此次两地敲钟者来看,是真正将消费者当做了一家人,让家人替自己敲钟,黄峥的决定其实是拼多多两年多来对消费者的重视和需求的强满足使然。强需求,超越品牌的消费体验拼多多走的是品类聚焦路线,家居日用、服装、生鲜等以新鲜度和品质作为衡量标准,而不是以品牌知名度作为标准,这种在拼多多上主打的商品,可以理解为功能驱动型商品。即,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不是以品牌为判断和选购标准,而是更看重商品本身的质量和价格,是性价比和质价比的混种,这种混种,带给消费者的,是此前单一品牌标准下被购买力限制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也是物质需求和精神满足的合二为一。以此次上海敲钟者为例,来自北京的杨靓婧一家五口,家庭每一位成员都是拼多多的忠实用户,经常拼团购物,也是拼多多“砍价免费拿”活动的爱好者,六岁的女儿喜欢哼唱拼多多的主题曲。再以纳斯达克现场敲钟人张怡为例,她同样是拼多多的忠实用户,2016年底,因为一次朋友的群发链接,她成为拼多多的用户。那之后,家里的日常所需,张怡基本上都在拼多多购买,“反正家中百货,都被拼多多承包了”。最近,她刚刚买了一条30元左右的毛毯,觉得特别实用,比去商场买划算多了。不仅如此,张怡还推荐身边朋友,甚至为国外朋友“代购”拼多多上的物品。“我身边的外国朋友都喜欢MadeinChina,便宜、实用。”可以说,拼多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电商平台,而是能带给消费者购物的愉悦感和精神层次的满足和体验。过去,品牌是人们选购商品的单一标准,但是拼多多的突起,则为更多消费者带来了新标准,要么是品牌,要么是拼多多,在农产品这样的非标商品的选购上,更是将拼多多作为唯一选择标准。而上海敲钟者六岁的女儿喜欢哼唱拼多多的主题曲的同时,还喜欢在多多果园种树,这实际上是从精神层面对消费者的多维度体验赋能。像多多果园,基于拼多多的电商优势,能直接将用户种出的水果以真实水果送给用户,这种体验可以说是很到位的。用黄峥的话说就是,如果以传统企业类比,拼多多应该是“Costco”和“迪士尼”的结合体,它不光提供超高的性价比,更将娱乐性融入每个环节。深覆盖,反向定制只是开始拼多多上的产品模式,反向定制比较多,很多商品都是平台定制的,就是定制1万件商品在平台上卖,然后打造一个爆款。这种反向定制实际上是一个对上下游产业链的生态重构,通过反向定制,拼多多可以为工厂赋能,让工厂按需生产,既能减少损耗和积压,也能根据拼多多的用户反馈和大数据去反向指导生产和研发,如此,实际上是盘活了线下的制造端资源,同时又能通过拼多多的赋能,让消费者买到的是价格便宜但是品质又超出预期的商品。如此反向定制,既可以看作是拼多多爆款逻辑的胜利,但是又应该跳出爆款思维,去从更大的层面看拼多多的未来。如,自有品牌+严选。前者是沃尔玛在线下零售勃兴的时候打造的产品模式新变种,后来成为各大综合商超的一致路径。而后者则是以网易严选为代表的精选电商模式。拼多多既不是前者,也非后者。但是,从其反向定制的成功来看,拼多多却完全有实力将自有品牌+严选模式进行模式再造,进而基于拼多多的平台属性和消费需求,实现更大尺度的创新。拼多多的用户更多的来自于四五线城市,但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拼多多能试水比如自有品牌、严选模式等,在稳定四五线城市地位的同时,发力一二三线城市也不无可能。从边界上来看,京东和淘宝的用户都是有边界的,而拼多多的用户则是没有边界的。有边界的用户会有使用习惯的限制,而无边界用户随时可能因为需求而被打动,这就是无胜于有的境界,也是拼多多的想象力所在。招股书显示,截止2018年6月30日的12个月期间,拼多多GMV达2621亿元,活跃买家平均消费额从674元增至763元。此外,拼多多平台的收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全年佣金及广告收入为17亿元,2018年Q1季度佣金及广告收入则达13亿元,较去年同期大涨37倍。由此不难看出,拼多多的整体业绩已经超过了如唯品会这样的垂直电商,也仅次于淘宝、京东。而关键的一点是,大家的距离缩小,其他平台用了N年,而拼多多只用了不到3年。以淘宝为例,有人爆料说淘宝的增速在20%左右,而拼多多GMV增速则达到了851%,是淘宝的43倍。而拼多多更是仅用时2年,GMV便突破千亿大关,相较之下,京东用时15年,而淘宝用时5年。拼多多的深覆盖,一方面是对C端用户的覆盖,因为只有足够量级的用户规模,才能形成反向定制,才能做到规模效应,才能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而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6月30日的12个月期间,拼多多活跃买家数达3.44亿。Q2季度,拼多多的平均月活用户达1.95亿,较Q1增长17%。深覆盖的另一方面,则是对M端的赋能。针对M端(Manufactory),拼多多“少SKU、高订单、短爆发”的模式,被认为最匹配工厂的转型升级。过去3年,拼多多平台上已经诞生了近千家工厂品牌。可以说,这种对C端、M端的赋能和模式创立,让拼多多不仅仅是一家贩卖商品的电商,也是融合了物质和精神消费的平台,无论是反向定制还是自有品牌亦或是未来更大胆的模式创新,说拼多多已经成为电商一极并不为过。黄峥将拼多多看做是“新空间”——如果我们畅想未来,拼多多将成为一个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融合的“新空间”:这个“空间”里,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有机结合,用户可以用最划算的价钱买到理想的商品,更在过程中收获快乐;这个“空间”里,供给两端的链条被压缩,批量定制化大规模实现,社会资源的无谓损耗持续降低。而黄峥进一步憧憬的模式未来则是——如果以传统企业类比,这个“空间”应该是“Costco”和“迪士尼”的结合体,它不光提供超高的性价比,更将娱乐性融入每个环节。尽管黄峥很谦虚的称拼多多距离这个目标仍有相当远的距离。但这也决定了,拼多多将是一家立足长远,持续挑战自我的公司。而在懂懂笔记看来,拼多多实际上已经成为不同于电商、娱乐的新空间、新平台,而随着上市,拼多多得以有更多的资金、资源去从源头研发设计和创新模式,譬如针对线下新零售,拼多多不仅会颠覆传统的2元店,而且还很大可能会掣肘阿里京东。由此,拼多多带给用户的将是更新的体验、更强的需求满足和更深入的覆盖。【结束语】让消费者当敲钟人,拼多多算是头一遭。而这样一个说电商不是纯电商、说社交不仅仅是社交的平台,正如一头“小怪兽”,让我们得以看到消费需求本质和真实的一面,也有机会以此管窥商业社会价值的缔造和释放是一个怎样的创新。拼多多的上市,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本市场的关注和参与,其实也藉此让拼多多得以在镁光灯下打开自身更大的想象空间,不是“网红店”,不是“旧电商”,而是融合了电商+社交+新零售+新制造+新空间的复合物,这个复合物,正在与更多的可能元素进行化学反应。而目前我们看到的拼多多,其实只是模式革命早期的面孔而已。
一起惠2018-07-28 10:23:03452 次
7月26日,拼多多正式挂牌纳斯达克,股票代码:PDD,成为国内首个两地敲钟上市的公司。拼多多敲钟仪式现场直击记者在上海陆家嘴的敲钟仪式上第一时间获知,拼多多开盘报价26.62美元,较发行价19美元上涨40%,盘前竞价超25美元。截止发稿前,市值近三百亿美元。值得提及的是,拼多多这次完成了16.3亿美元的融资(官方表示,16.3亿美元是没有行使超额认购之前的融资额,行使超额认购权后融资18.7亿美元)。黄峥在敲钟仪式现场发表了感言:拼多多植根于中国和上海,希望未来新电商的模式能覆盖全球,这也是为什么拼多多选择纽约、上海两地同步敲钟仪式的原因。拼多多致力于成为Costco和迪士尼的结合体,平台上不光提供超高性价比,同时也富有娱乐性的产品及服务,黄峥再次坦诚目前公司离此目标还有相当远的距离。黄峥还透露,未来拼多多将在农业上进行重要布局,进一步打通农产品流通环节。2017年度,拼多多共计催生9亿多笔扶贫订单,销出183万吨农货,覆盖90%国家级贫困县。据了解,2018年,拼多多将投入100亿元资源,加速进入500个产地,扶持1万名新农人,帮助更多农产品产地解决货源与交付难题。不知这是否暗示着未来拼多多平台上生鲜会是其核心业务之一。IPO后,黄峥也将捐出其拥有的2.3%公司股份成立私人慈善基金;按IPO发行价计算,黄峥此次捐出的资金约为4.47亿美元。此外,黄峥还计划另建一个私人慈善基金,以支持科学和医学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回过头来看,拼多多赴美IPO一事颇有“一波三折”的风味,递交给SEC的招股书更新了两回,从起初募资不超过10亿美元到调升至最终的18.7亿美元。显然这在近期资本市场钱荒的大环境里实属难得了。同时,腾讯和红杉资本拟在此轮IPO中分别增持2.5亿美元。有趣的是,拼多多的发行价也一直有所变化,从媒体爆料的22.8美元到最后黄峥坚持的19美元,或许黄峥还是保持着冷静,以求稳为主。由此看来,社交电商第一股这个故事,看起来倒是符合向来深谙社交密事的美股市场的口味。光芒万丈:3.44亿人背后的真相在今年6月第一次正式提交招股书开始,外界对拼多多的揣测就没有停止过。止血上市,流血上市等词不断出现在媒体头条。最早成立于2015年4月,3年后IPO,黄峥这一番跃进就是为了“割外国的韭菜”?拼多多招股书显示,截止2018年6月30日的12个月间,拼多多GMV达2621亿元,活跃买家数达3.44亿,活跃买家平均消费额从674元增至763元;跃升为继淘宝、京东之后的电商第三股势力。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半年报告,截止2018年6月,综合电商行业用户规模直逼8亿,行业渗透率突破70%;而在新增的用户中,三四线城市用户占比过半41岁以上用户同比增加35%。据报告分析,“拼团”、“砍价”、“分享立减”等社交裂变的模式的出现和迅速扩张正是吸引大批三四线城市用户的主要原因。以拼团、低价为公司主打旋律的拼多多已经吸引了3.44亿人次,这些人背后三线以下城市占据达到57%,女性用户占比70.5%,25-35岁用户占比57.8%。在品途商业评论看来,黄峥创建的拼多多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超乎寻常的增长,最大还是得益于该公司真正抓住了中国消费大环境不均衡发展的市场必然需求;也就是三四线甚至以下城市的用户消费需求。创业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社会实践,以创业浪潮为巅的今天,实业经济面临迫切转型,新零售时代下,一份深度创业何尝不与国民经济挂钩?深耕三四线城市,依托社交生态进行裂变,核心亮点是拼团和低价,拼多多在电商被淘宝和京东垄断的格局下找到了一条不曾被人走过的路,引领了一波新的潮流。不妨衍生想一想,19大报告中被俨然提出的我国新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拼多多在其中扮演了多大的革命角色?有网络数据统计,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32元,城乡之间、经济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省份占2/3;在消费构成中,用于生活用品及服务、衣着等消费型需求的开支仅占10%左右。较低的可支配收入,仅占10%的消费型需求,一方面这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基本事实,另一方面这也凸显了这类消费群体对价格的极高敏感度。钟鼎创投合伙人孙艳华在一次品途商业评论采访中也分享过一个基于底线城市的调研发现: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懒了,他们花在抖音等社交app、游戏上的时间变多,在商品供给剩余的今天,面临着极其多选择的消费者花在电商上的时间愈发呈缩减趋势,如何帮助消费者花最少的时间买到最好的产品是所有电商平台需要考虑的问题。回到上面那个问题,品途商业评论亦认为,全民社交已经风靡,这种现象早在近两年快手、抖音、今日头条等内容平台火爆四五线城市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而大环境使然,拼多多以电商角色抓住了“农村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改变了这数亿群体的购买场景和习惯。曾有一名拼多多投资人对记者透露,决定投资拼多多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拼多多的极致模式,它最大化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执行力。资本催熟:然后呢?除了流血上市被许多人评断之外,拼多多是否只是一场资本游戏也是另一个热议。这种看法并非无理取闹。成立3年,完成了4轮融资,其中腾讯、高榕资本、红杉资本的股份最高,占股比例分别17%、9.3%、6.8%。在不少人眼里,拼多多是一个资本催熟的典型案例。极度依托于微信生态,腾讯给予了拼多多最自由的发展空间。这空间有多大?微信有10亿用户。这意味着拼多多拿到了一张10亿流量券,获客成本大大降低;实际上也就是众人口中的社交电商红利。已然地,社交电商的红利已经兑现在拼多多身上。据招股书,拼多多2017年和2018年Q1GMV分别为1412亿和662亿元人民币,总订单量分别为43亿单和17亿单。在营收方面,2018Q1到2016年分别为13.85,17.44,5.05亿元人民币;2018Q1实现了37倍的增长。甚至有一个数据是,拼多多2017Q4的营收为2.448亿元,京东同期营收为2.925亿元,相差无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社交电商红利并非拼多多一家独享。事实上鼓吹新零售的今天,基本上没有一家零售企业不试图在“社交电商红利”上分一杯羹。说白了,大家都在啃微信生态(包括小程序)罢了。资本的投入加快了拼多多的发展,壮大了拼多多的市场份额,以一种简单粗暴的模式。那么然后呢?一位业内人士对品途商业评论表示,社交电商红利估计持续不了多长时间了。记者颇认可该观点。遥观往日阿里京东电商之路,电商红利何不明显?如今呢?流量又何其贵也。现在的社交电商企业在拼命吞噬微信生态下的红利,利用的是消费者社交空间的压榨,甚至由于社交电商企业的“骚扰式”营销模式,很大程度上它们也在透支消费者的社交欲望。但当红利不再,当消费者和市场变得更成熟,社交电商企业何以为继?这也是拼多多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换句话说,资本让拼多多在短短3年内就赶上了京东电商的流量,这也暗指了未来几大平台之间对用户的新一轮争夺将会多么激烈。到那个时候,流量又会多贵呢?为什么是此时此刻?拼多多为何选在此刻上市?其实这才是最深刻的问题。据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Q1季度,拼多多流动资产中仍有86.34亿元现金。也就是说,拼多多并非被迫上市。上市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公司要受到公众监督,一切事物相比上市前都要更透明许多,也更受限制;意味着股价的波动很可能会导致公司的生死,而股价波动又深受蝴蝶效应营销,任何因素都会影响到公司股价;意味着由于市盈率的出现,诱惑变得实体化了,上市前颇虚的股份在上市后变成了实打实的美金。资本没有威逼,是黄峥亲手把拼多多推上了生死之境。是为钱?为名?还是想用这种极端的方式亲手改变拼多多的未来?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拼多多上市后必定会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转型是必然的选择;而清醒的黄峥很可能早有计划。向来富贵险中求,名利与否就看你敢不敢殊死一战。因此,品途商业评论推测,选在此刻上市很可能是黄峥意识到对以“社交电商”名头起家的拼多多来说当下是IPO的最佳时机。一是这个时间点讲社交电商这个故事最恰当;二是拼多多不可能永远依赖社交电商,若红利消失后再谋求IPO,想必不会造成今天的吸金和估值效果;三是黄峥敢于在最好的时机内做最冒险的事拿到最多的钱给公司补充弹药。曾经唯品会同样差不多3年的时间登陆纽交所,也实现了22个季度的持续盈利,但似乎股价却不太被美股市场看好,市值从最高时200亿美元缩减至今天的66.9亿元美元。这一点可以看出,盈利不是投资人对股价的唯一衡量标准,唯品会背后因用户数量和营收的缩减而导致的无法更大规模化、可持续化发展或许是导致市值流失的原因。接下来黄峥会带领拼多多怎么走,未来拼多多会变成什么样,是继续做一家电商平台,还是如阿里京东一样布局物流、供应链、金融、云计算等领域,让时间告诉我们答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和拼多多一起在成长、变化的是中国所有的零售企业,当然包括阿里京东美团点评这些巨头,拼多多的成长很可能不会再如刚成立时那般肆意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品途商业评论分析,拼多多的新模式如果是追求品质化,那很可能需要面临品牌形象定位的转型,短期这样的可能性不大。但试想,在新型城镇化带来的人口回流和资本回流,三四线如同国外的中小城镇那般的商业建设趋势下,拼多多必然要面临“大家都不傻了,你该怎么玩儿的问题”。那个时候,拼多多不能再以信息不对称的模式收割市场,唯有沉下心来做渠道、做供应链、做产品、做品牌……这些零售消费市场的细活儿,拼多多必须要去面对。不过招股书中倒是提到,公司计划将40%的募资款用于增强和扩大公司现有业务,40%用于技术研发,剩余资金将用于日常公司运营和潜在投资项目。前路未明:悬在拼多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代蹴就了拼多多的庞大体量,时间却是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拼多多已经成功圈层了属于自己的用户,那么接下来如何挖掘价值才是重要的。品途商业评论总结悬在拼多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并不止一把。第一,如上文所提,社交电商红利不会一直持续,拼多多需要思考下一步的可能性。第二,确定要一直依托微信生态吗?当拼多多增长到一定体量,包括腾讯在内,阿里、京东等平台会带给拼多多多大的竞争压力?第三,确定要一直以低价、拼团为核心发展策略吗?不可否认,这种极致的商业模式成就了今天的拼多多,但品途商业评论认为单一低价的模式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当消费者和市场环境愈加成熟,消费者的需求将会更加苛刻和细分化,低价和低价带来的产品低质不可能再轻易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第四,确定要一直主打三四线城市消费群体吗?拼多多带起了底线城市的消费需求,拉动了这些城市的消费经济。但随着消费群体的成熟和固定,除了要进一步满足日益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之外,拼多多势必需要考虑“农村包围城市”这条路到底该怎么走。而如果要进行消费群体升级的话,随着而来的是不是拼多多模式、渠道的升级?这其中转型难度可想而知不会小。第五,平台监管制度和商家管理的矛盾该怎么解决?今年6月上海拼多多总部爆发了一场商家维权活动,商家因认为拼多多平台“非法冻结商家资金”而维权。据了解,这并不是第一次商家集体维权,而对一家商家的冻结金额最高达数百万。曾有商家告诉品途商业评论,拼多多以一家他完全不认识的涉假店铺关联为由,冻结了资金,之后平台拒绝沟通,也同样没有告知他哪里违规。这样的事情在拼多多平台并不少见。拼多多收入主要来自在线广告和交易佣金,2017年,拼多多全年佣金及广告收入为17亿元,2018年Q1季度佣金及广告收入达13亿元,较去年同期大涨37倍。显然管理好平台上的商家对拼多多至关重要,当商家对平台失去信心,拼多多也自然会面临生死之困。除此之外,假货难题也同样是悬在拼多多头上的一把刀。或许不止以上等方面,拼多多需要考虑到更多,包括资本市场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升级,竞争环境的压力等等,留给如今还依旧保持单一模式的拼多多的时间并不多了。
一起惠2018-07-27 09:38:37565 次
五年前,电商正规军是不屑与微商为伍的。彼时,微商以一种矛盾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一方面诸如俏十岁凭借微商异军突起,一年卖出了超过4亿元的面膜,并冠名央视、湖南台等多个综艺节目;另一方面,假货、层层代理、吹嘘洗脑、付钱后不发货直接跑路等乱象屡屡发生。这使得微商逐渐与传销、骗子划了等号。妖风之下,大胆者如韩束在2014年9月进军微商渠道,成为首支微商正规军。韩束之后,号称数量2000万的微商们,越来越渴望登堂入室。但转年,央视给泼了一桶冷水。2015年4月,央视新闻曝光微商面膜天价荧光剂和激素,有的超标6000倍成为毒面膜。此事令“微商”形象彻底黑化,整个行业面临灭顶之灾——以微商起家的俏十岁面膜,几乎一夜之间痛失80%的销量,后退出微商,转型实体店,其他品牌更是对“微商”的帽子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几年过去,画风再度突变。所有平台都在做微商这个月刚过半,两家在微信上做服装库存分销的公司接连宣布融资。7月2日,爱库存完成5.8亿人民币B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钟鼎创投及建发集团跟投。7月17日,好衣库完成数亿人民币B轮融资,腾讯领投,IDG、险峰长青、元璟等机构跟投。就在6月,好衣库刚刚宣布由IDG资本领投的1亿人民币A轮融资。两家公司区别不大,本质上都是借助微信进行分销。平台与品牌方谈合作,分销给微商,微商在朋友圈里卖货。当微商一词蒙上贬义色彩后,媒体们爱用“社交电商”来形容这一类电商,但随着营销术语的升级,现在出了个更加专业的名词——S2b2C,上游对接品牌方库存,下游为职业微商代购提供正品低价库存,再由微商将商品分销,形成品牌方——平台——小b(微信代购)——消费者的交易体系。S2b2C模式简图,虎嗅据公开资料绘制在爱库存、好衣库之外,运用这一模式更被人所知的是云集。2015年5月,做淘品牌起家的安徽人肖尚略转型做综合电商,上线云集微店App。2018年4月,云集宣布完成1.2亿美金B轮融资。肖尚略向媒体表示,云集日销售额最高超过2.78亿元,2017年全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这家成立三年的创业公司已经长成微信生态中估值第二高的电商公司,仅次于接连拿到腾讯投资的拼多多。这套模式打破传统电商中的天价流量困境,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的传播低成本获客,并且有裂变效应,使得平台体量飙升。于是苦于流量压力的中小型平台纷纷转型。去年7月,母婴电商贝贝网推出“贝店”,当时贝店负责人如此描述这一业务:“第一个关键词是共享,即将贝贝的供应链体系开放给用户,让他们在自己的社群当中做分享和分销,从中产生效益。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分享,很多家庭都会在妈妈群里面,妈妈群一定会有少数的两到三个核心人士,她能够影响到社群的价值和定位,我们希望赋能到对应的人,让她们为妈妈群体服务。”几乎在同一时间,做海淘的达令宣布品牌升级为“达令家”招募会员,成为会员后可以销售达令家提供的产品。此后,诸如楚楚街上线楚楚推,以及洋葱海外仓、好物满仓、有好东西等创业项目跑步入场。电商巨头如阿里、京东等对微商分销也有所涉及。支付宝界面中一度出现微商进货入口去年一段时间支付宝主页上曾出现“微商进货”标签,给其微商业务引流。阿里的微商属于一级分销模式,用户使用阿里巴巴一款“微供”系统筛选商品、供销商,再使用App“采源宝”一键铺货到微信、朋友圈。今年1月份,京东和美丽联合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推出“微选”,入口在微信—发现—购物中。微选初始形态有些像淘宝头条,经过几次产品更新,现在来看像是微商分销平台。在首页,所有产品都注明返佣金的字眼,点击进入具体店铺,均在显眼位置挂有“合伙人招募”的广告,申请成为合伙人后同样可以一键转载铺货。网易在去年6月推出网易推手,网易旗下拿来分佣的产品将全部来自网易直营商品——网易严选、网易考拉。唯品会则在近期上线类似的产品云品仓。与创业企业不同,电商巨头们大都严守“一级分销”模式,避免政策风险。于是到最后,无论是做平台的还是做自营的,最后都成了做微商的。为什么微信分销遭追捧微商分销模式神不知鬼不觉地遍地开花。参与其中的既有电商巨头也有成立四五年模式已经成熟的第二梯队玩家,更有不计其数叫都叫不上名字的创业公司。为什么这一模式受到追捧?首先,流量成本高企依然是电商不能承受之痛。新产品获客要投广告,无论是低价补贴,还是百度关键词竞价,抑或做应用商店推广亦、找明星代言,说到底都是花钱买流量的模式。在创业热潮最火爆的2015年,做奢侈品二手生意的“胖虎”,把线下门店砍掉开始做线上交易平台。创始人马成曾透露,由于二手奢侈品单价高,当时获得一个下单用户的成本是1500元到2000元,主要渠道是百度关键字竞价和应用商店优化。“用户的忠诚度很低,哪边便宜就去哪边,而且获客成本这么高,就算他来你的平台下单,获客成本也赚不回来。”用户在胖虎平台上达成交易,它收取2%的佣金,而平均6000元的客单价,远不够支付流量成本,在线上尝试了两个月就停止购买流量。2016年后,流量价格对创业者来说已经贵到难以承受。有创业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购买流量,最多时一个月要花掉五六百万元人民币。“如果一家公司只拿到了几百万的天使轮,那他们融的钱还不够投广告”。2016年,海淘电商蜜淘倒闭。它在2014年获得B轮融资后,用补贴打价格战,耗费千万元买广告,以获取流量以及用户。但当更强的对手入场,同时遭遇互联网寒潮,最终兵败如山倒。相比较之下,通过微信群裂变、朋友圈传播而产生的社交流量,处于价格洼地。做跨境食品电商的格格家,在2017年同时做微信分销。创始人李潇另设团队上线一款新App,环球捕手。据一位接近李潇的人士透露,两者运营成本相同的情况下,环球捕手完成的订单数几乎是格格家的10倍。各个电商平台微信分销产品其二,电商增长放缓的大背景,要求玩家找新出路。从唯品会发布的2018年Q1财报来看,该公司总净营收为人民币199亿元(约合3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60亿元增长24.6%;净利润为人民币5.297亿元(约合84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519亿元下降4%。无独有偶,京东的第一季度财报,也呈现出了疲软的态势。财报数据显示,京东在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3.1%,而2017财年Q2、Q3、Q4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43.6%、39.2%、38.7%。增速放缓,既有季节因素,也有行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的原因。唯品会CEO沈亚在分析师会议上说:“我们正积极推进如何从货架电商转型到社交电商,从提高转化率转变为提高裂变率,从引流思维转变为裂变思维。”其三,微信天然适合做分销。“42章经”的曲凯曾经问过白鸦对社交电商的看法,当时白鸦说如果五年以后人们复盘近几年的互联网,有两件大事是一定要提的:第一个是vivo和OPPO的销量超过了小米;第二个是微信红包,让拿到vivo和OPPO的人手机里都有钱了。这两点,其实打通了四五六线城镇青年及中老年人群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此外,微信扩大了交往范围,从之前手机通讯录中数十个熟人关系扩展到几千个半数人关系,并且从之前的点对点通讯,扩展到可以通过群和朋友圈点对面通讯。机遇与风险在搜索引擎中,无论以“云集”、“环球捕手”、“贝店”还是“达令家”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最下方的相关搜索中都会出现一条联想词条“XX到底是不是传销”。官方对于传销组织的认定,通常有几个判断标准:“人员在30人以上,且层级在三级以上”,以及“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诸如阿里的微供、京东的微选、网易推手等大平台都是以一级分销来规避风险,即直接从平台分销出售给C端用户,不能再发展下线。而云集、环球捕手等平台则因分销层级不清陷入争议。2017年7月,云集微店接到一张958万的“迟到”的罚单。CEO肖尚略在公开信中承认“2015年下半年,云集微店采用的地推模式引起了一些外界争议,监管部门认为部分推广形式与《禁止传销条例》冲突”,但他强调,早在2016年2月,“在有关部门和法学人士的帮助下,云集就对地推中有争议的部分进行了整改”。公开信息显示,起初云集的店主分为三个不同的层级,缴纳398元平台服务费后,就能一键成为普通云集店主,通过自购优惠、用户CPS和邀请新店主得到报酬。在店主通过直接邀请和间接发展100名新店主以后,就成为云集主管,之后邀请的每一位新店主,他都能得到150元/位的培训费和15%的销售佣金;团队人数达到1000人后,主管就可竞聘服务商(经理)。整改之后,用户花398元购买一套自营化妆品后赠送店主资格,邀请新人购买化妆品后会获得商城代金币。主管和经理仍能获取培训费和销售佣金,但会与云集签订兼职劳动合同,从而规避风险。云集CEO肖尚略反对把云集比做微商的说法。“微商——微小的商业,这一概念非常值得推广,可是微商的层层代理、层层抽成,把原本100元的商品卖到了1000元,客户和底层微商的商业价值都没有得到尊重,是不健康的商业模式。”他认为云集与微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级分销的结算模式。“云集的财务收支都由总部统一结算,每一件商品的收入汇总至云集后,分别向供应商、品牌商支付商品成本,向物流商提供物流、仓储成本,向每一位店主、经理、主管分配利益,我们店主的利益由上往下划分,而非由下往上。”环球捕手等平台也采用了类似的做法。今年6月份《新京报》的一篇报道直指环球捕手疑似传销,其中提到,环球捕手会员用户分店主、服务商、优秀服务商三个等级。新用户在平台上购买399元的指定产品,即可开通“捕手会员”,同时成为“环球捕手店主”,可以分享销售商品获取佣金;获直属下级会员省钱额度和销售佣金收益的25%;每邀请一位下级会员可收益100元。CEO李潇回应《新京报》称,目前外面流传的一些规则并非环球捕手官方制定的,而是一些服务商曲解了规则。“环球捕手的会员体系中确实存在店主、服务商、优秀服务商三种概念,但并非所谓的‘上下线’关系,分销体系也并非多级。会员邀请一名新会员时会获得奖励以及新会员消费的佣金,是仅有的一级。”他进一步解释,当会员邀请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或新会员消费总额超过一定额度时,平台会从中选择一些优秀的会员,邀请其成为服务商;优秀服务商更是服务商中的佼佼者。服务商和优秀服务商将承担管理统筹和服务会员的职责,基于其团队人数和销售额会获得相应奖励。对于创业者来说,微信分销模式的风险在于,如果做多层分销,虽然能带来爆发式增长,但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如果只有一级分销,又要以牺牲增长速度为代价。为了避开微商所留下的骗子等固有印象,他们又以社交/社群电商等概念对这一模式进行包装。2006年,在经历了与监管层的漫长博弈和转型后,安利终于获得象征合法身份的直销牌照。十年后,这些在社交电商中掘金的创业者们,在对产品进行不断的升级变更后,不知道是否能迎来同样的好消息。
一起惠2018-07-25 10:19:14634 次
西班牙全境共计8家授权小米合作店;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Canalys统计,小米手机在第一季度欧洲出货240万部,位居西班牙市场份额第三、欧洲第四。昨天借着新机小米A2全球发布的机会,小米又秀了一把西欧市场近况;而这一切,距离小米香港上市不过两周。至于小米是如何在正式登陆西欧8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这样的数据增长,我们在发布会后请来小米公司高级副总裁、如今的海外事业部掌门人王翔,聊了聊各方面的“小细节”。1、定义“新AndroidOne”在西班牙发布的小米A2是小米旗下第二款AndroidOne智能手机,其对应的是小米6X国行版,原生安卓系统+骁龙660AIE+中端产品定价,都是它的特色。而在去年9月,这家公司曾以5X为原型打造了首款主推国际的产品A1,随后在11月宣布全面进军西班牙线下市场。记为小米在西欧市场迈出的第一步。不过反过来说,这对于谷歌的AndroidOne或许也是一次新尝试。“谷歌最早找到我们的时候并不确定小米会考虑做AndroidOne设备,毕竟早期AndroidOne走的是超低端迅速普及的策略。而小米有着多年做硬件的经验,还是希望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一些体验。不过最后双方敲定,产品部分“由小米全权负责”——“基于这样的合作态度才有了如今的A系列产品,我认为这也是目前最成功的AndroidOne系列设备”对此,王翔颇为兴奋的说。2、和印象里不太像的一样的目标用户产品之外则是用户,伴随每年巴展,西班牙和西班牙人似乎化作了这么一个符号:他们每逢MWC就闹罢工、全年有好几个月都在假期、不太喜欢科技互联网;他们热爱生活,但可能不怎么热爱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然而对于目前的小米西班牙授权店,事情似乎又不太一样。“我们的用户对物联网产品非常感兴趣,至少是现阶段非常感兴趣。手环、滑板车的热情都很高。”不过这可能也和小米在西班牙的“群众基础”有关。王翔现场举了个例子“早期MIUI前100名核心米粉里面,有2个是西班牙米粉”。而在发布会现场,我们也看到了不少当地米粉的身影。从价格段分析,西欧地区用户的构成更复杂,也是区别于印度市场的地方。出色的购买力让这个市场在旗舰机上有不少需求。同样,不太热衷数码产品,但是赶上4G升级的用户也不在少数。对此,才有了如今A2和A2Lite并行的策略。3、关于授权店产品的选择谈到小米进军欧洲,授权店开设往往带有着些许象征意味;再进一步,把哪些生态链产品放到店里更能代表小米?这乍看是在谈论“卖什么”,但背后自有他的门道。以积木机器人为例,“我们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目的,主要还是想让大家更全面的了解我们,比较极客也比较好玩。去年我们推出的滑板车也是这个想法,而且滑板车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都非常受欢迎。”而抛开“选择”,更大的问题是“移植”,王翔说“这是个工作量相当大的任务”。“尽管我们都说欧洲地区,但实际上每个国家的标准都不太一样;不同的语言、插座、包装,我们也是头疼了很长时间才搞定了这些。而这只是挑战之一;包括产品的售后问题,我们也是尽量选择自己搞定”举个例子,小米笔记本目前就在西班牙有售,但是你看键盘首先就要替换成西班牙语。4、知识产权的老话题“我们在过去申请的两万多件专利当中,已经获批了七八千件;其中有一般是海外的”作为小米过去几年知识产权方面的负责人,王翔在谈到这个所有厂商进军海外的共同难题时这样说。“知识产权的问题在我们这个行业,是商业模式的一部分;包括我们熟知的国际品牌每个月处理的相关纠纷就有几十件,我们自然不例外。当然这是一个持续投入的问题,你必须有更多的技术用于和其他品牌交换”在未来两年,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下,“怎么样提高知识产权资产的质量”则成了小米的新课题。5、再提2019年进军美国此前王翔曾对外称会在2019年进军美国市场,至于这个时间点是怎么来得,现场我们有了更详细的解答。“美国市场的度特性在于运营商主导,网络频段和国内比更复杂,需要投入更多的网络工程师;这跟小米以往熟悉的模式并不相同的。我们习惯设计一款产品,能针对越多的用户越好。另外同时间段里我们的精力也有限,并不能全球全部市场同步前进。”从本质看“运营商模式不是小米的舒适区”才是关键。以如今西班牙市场为例:虽然线上各渠道电商、线下授权店、线下公开渠道都有小米的身影。但谈到运营商市场,目前仍旧处于探索期。写在最后:上市之后看小米的欧洲之旅在月初的公开信中,雷军曾经总结了小米未来的成长空间,并将之总结为三大策略。其中两条分别是:小米要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尽早实现国际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未来十年,小米公司的IOT(物联网)业务预计达到40%~50%显然,在欧洲市场的拓展无疑是两件事的交汇点。王翔坦言“是机遇但也有压力”。我们我们前面谈了那么多机遇,但压力仍旧存在。“我们去年五六月份看西欧市场,很多机型卖400多欧元,但其实也就国内千元机的水准。不仅手机包括生态链产品,我们小米的产品也更有设计感”这种降维打击给了小米迅速扩大市场的机会,“新市场最早总会有一波冲量的高峰期”,不过目前AndroidOne最多也只能上探到中端价格。所以,如何验证其在高端产品的竞争力,可能是快速增长期过后,小米马上要面临的问题。
一起惠2018-07-25 10:16:21338 次
焦虑的女人们,正在成为知识付费的主力。当很多人对知识付费仍然停留在罗振宇、吴晓波等“高精尖”的职场达人培训时,一波越来越丰富的内容正在影响着整体的生态。诸如美妆、亲子、家庭职场平衡等针对女性群体的知识付费内容占比正在变高。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这一年涌现出不少知识付费的平台,知识能够实实在在获得收入。头头是道基金董事崔璀先后见证了估值20亿的“吴晓波频道”、拥有3500万用户的十点读书等项目的诞生和壮大。她曾无意间听到一个故事,一位全职妈妈在丈夫碰到企业管理问题时,在网上学习了管理课程,并对丈夫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这让她对女性自我提升觉得感动的同时,也发现了这块市场的商机。出于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上课充电,而付费知识课程的易获得、时间短、价格低等特点,迅速成为了这部分女性的选择。无论是遇到情感的困惑、职场的瓶颈、育儿的难题,女性们都会找到相应的课程和老师,一边学习一边咨询。在这个趋势下,不少平台上线了针对女性群体的付费课程,也出现了更多垂直于育儿、女性职场等细分领域的平台。“对于男性来说,解决职场的困惑,就解决了80%的问题,但对一个女性来说,这可能仅占10%。还有亲子育儿、亲密关系、职场自我发展、家庭和职场发展冲突等等,这意味着更多不同的课程,和更垂直的社群。”崔璀认为。但目前无论是针对哪个群体的付费课程,都还存在着营销大于内容,实际效果不佳的问题。女性群体想要依靠买知识付费课程实现自我提升,很大程度上还需要靠“火眼金睛”挑选。“女性焦虑”下的机会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市场部工作的李拉,最近发现自己有一些“职业焦虑症”。这是她步入职场的第四年,也是她觉得自己急需充电的一年。她并未选择到学校进修,而是选择了这两年流行的知识付费课程。从2016年开始,李拉开始买知识付费课程,她把学习的时间安排在下班后的9点-10点之间。从学习PPT制作,到学习PS应用,最近她又买了得到平台的《如何成为研究高手》,和三节课的《产品运营入门》。购买功利性很强的课程,李拉希望让自己多掌握技能,来缓解自己在职场上感到的焦虑。同样希望借助“上课”来缓解焦虑的,还有40岁的张婕,“现在每天有无数件事情要做,管孩子、管工作,说不烦躁是骗人的。”她正处在最烦闷的时期,孩子7岁,刚上小学一年级,自己在职场上还要竞争公司管理层的岗位。在工作和家庭之间转换已经疲惫不堪,但双重焦虑之下,她还是买了一些课。张婕在千聊平台上买了“戒吼”课程,顾名思义,不要再对着孩子吼,而是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和教育孩子,这是妈妈群里广泛传播的课程。随后,她会花一个小时上职场课程,学习撒切尔夫人怎样演讲、学习美国国务卿赖斯的表达等等。在畅销书作家、“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创始人李筱懿看来,焦虑是现在社会不同年龄段女性共有的通病。这是因为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也在不断上升,女性意识正在觉醒,因此对提高自我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强烈。而因为这种焦虑兴起的付费知识课程,已经是一门生意。知识付费平台“千聊”的创始人朱峻修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最初创业时并没有只关注女性群体,而是想要搭建一个面向更大市场的语音直播和知识分享平台。但运营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女性用户占据了更大的比重,平台推出的情感、心理、美妆等课程,都获得了更高的销量。“20-49岁之间,二三线城市的年轻女性,往往具有旺盛的学习和自我提升需求,热爱泛进步类的知识。”千聊并非唯一以女性为主的平台,据全天候科技了解,拥有3500万用户的十点读书和1.5亿用户荔枝微课,平台的女性用户的都高达70%以上。根据2018年极光大数据对主要知识付费平台的调查,喜马拉雅FM和分答的女性占比分别为50.5%和51%,已经和男性用户平分天下。这些平台上,课程相对较为低廉,交付预期并不高,但能够产生集聚效应,提高复购率,内容生产机制也能更加持续。泰合资本投资副总裁蒋科告诉全天候科技,男性群体对知识付费内容的交付预期比较高,是因为对于学习的效果有明确的预期,比如加薪、职场进步等。但知识付费并不是技能本身,很多时候并不能帮助用户达成这个目标,因此产生心理落差,导致续费率低。而女性的知识付费内容偏向生活类、情感类,属于文化消费和精神消费,比较容易实现,对效果比较容易产生满足感。女性学习变迁:从功利到兴趣知识付费平台小鹅通的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小鹅通知识付费的用户中,女性用户占比达到了62%。女性付费用户中,个人提升和母婴亲子是付费用户比例最高的两个,分别占据27%和18%。而心灵情感、生活文艺、女性时尚、医疗健康等领域,合计达到整个付费用户分布的15%左右。出于这样的趋势,目前面向女性受众的课程在每个付费平台都能占据一席之地,多与情感、亲子和职场相关。千聊、荔枝微课平台上面向女性用户的课程较多。打开千聊首页,就可以看到诸如完美妆容、30天瑜伽课、恋爱观、女性自我管理方法等相关课程。十点读书也推出了和女性职场、健康、亲子、文艺等方向的书籍分享课。得到的首页推出亲子专栏,还有面向职场女性的解压、管理人脉、提升职业形象、礼仪等课程。音频平台喜马拉雅FM推出了专门的亲子教育专栏,情感方面,也找到了张德芬打造的女性成长必修课。蜻蜓FM推出了100天女神养成记、幸福课、完美关系必修课等针对女性受众的课程。蒋科提到的生活类、情感类、兴趣类的内容正在越来越丰富,占比甚至超越了目的性强的专业技能类课程。据崔璀介绍,目前市场上很多课程内容都只是干货的讲解,更适合男性用户,而女性用户更喜欢指导、陪伴类的课程。“要在共情和干货中选择一个完美的结合点。”买了很多技能类课程的李拉告诉全天候科技,最近在连续两天听着“产品运营入门”的课程睡着之后,她放弃了这门课,“学不进去,3个月的学习时间马上就到了,我才学习了不到1/3。”李拉提到。实际上,在买的课程中,她能坚持下来的不多。她坦诚每一次按下付款图标的时候,总是信心满满,幻想着3个月后能有更飞速的提升,但最后往往事与愿违。“定好了每天晚上学习的时间,但经常加班或者晚上和朋友聚会,回到家收拾一下很快要睡觉。一天的课程落下了只能靠周末补回来,落下太多就干脆不补了。”李拉提到,很多时候,一个不感兴趣或是“太费脑细胞”的课程,拖延到最后会形成恶性循环。最近,李拉听从朋友的推荐,开始听情感、美妆、健身类的课程。体验之后,深深感觉这类课程花费的头脑和精力更少,却在心里上有很大的安慰。她在上下班路上,就可以完成部分课程,更难得的是,“听完情感课,我学会剖析我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能更舒心地面对。”现在,李拉只保留了几门简单的女性课程,提高气质,修养身心。从功利化的学习,走向兴趣化学习,不只是李拉一个人的经历。2018年5月的新榜知识分销课程列表top100,包括财富投资、职场技能等相关课程占据45个席位。而读书、健身、旅游、摄影、写字等更加贴近生活类课程占据55个席位。从大分类来看,兴趣类占比超过50%。从内容种类来看,100个课程覆盖了30种以上不同类别的内容。在半年以前,兴趣类课程可能还不到10%。下沉市场旺盛的求知欲2017年开始,知识付费的赛道逐渐增多,豆瓣、知乎等社交平台纷纷进场,今日头条近期也宣布正式入局。在崔璀看来,很多平台不是在做知识付费,而是用内容的方式流量变现。她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随着类目和数量的增多,不少人陷入了“决策瘫痪”。“知识课程和商品不一样,它的挑选没有可以参考的标准,只能去试,或者靠品牌背书。比如说你想听财富相关的课,很容易选吴晓波。但是女性内容,现在好像想不出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人来为付费课程背书。”崔璀说。在这种需要“火眼金睛”挑选的情况下,目前知识付费项目已经出现问题。“42章经”创始人曲凯曾提到,知识付费是一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生意,同质化严重,干货缺乏,质量低的课程也可以通过价格优势逆袭。朱峻修本人也有些悲观,他曾提到在“千聊”平台的800万单节、50万小时的课程里,很多讲师的内容逻辑延续的是传统的逻辑,内容的稀缺性不够。这会导致更多和李拉一样受众,最终选择其他的学习方式。不过,有问题也意味着有机会。“虽然市场上似乎是个老师就可以开课,但是目前已经有人在用内容塑造品牌,在长期的积累和交流下,未来一定会出现几个平台是能够被垂直用户认可熟知的。现在才刚刚开始。”崔璀说。2017年底,崔璀参与创建了知识付费项目Momself,针对宝宝妈妈,提供生育前后所需的心理辅导和育儿知识。从怀孕到孩子出身成长,宝妈面临的每一步都是崔璀看中的痛点。产前焦虑、产后抑郁、育儿经、重返职场等,她和团队已经围绕相关话题开展了多门课程。“妈妈群体的终身成长,都可以纳入我们关注的行列。”而处理职场和家庭方面,李筱懿也正在做更多的尝试。全职妈妈李筱懿会对读者们说,“我不能兼顾家庭事业,但我很努力,这就是我的现状。”从她的第一本畅销书开始,她一直在传递一个自己的价值观——女人要把自己摆在第一的位置,不是孩子或是老公,而是自己。她的课程也在引导女性更多进行人生和职场规划,走一条自己的路。2016年她拿到了头头是道基金的投资,创建针对集社交、电商和知识付费于一体的平台——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我们的核心用户大概是这样一种形象:本科毕业,已经工作七八年,月薪上万,消费能力较强。可能已经步入婚姻殿堂,追求生活和工作上的自我成长。同时人生也面临生活、工作、情感等多方面的困扰。”李筱懿提到。了解到用户需求之后,李筱懿得以“对症下药”,她与喜马拉雅FM合作的女性职场课《职场成功女性三大心法》目前取得了17万份的销售成绩。李筱懿很看重对社群的运营和维护,她认为一个成熟的社群,可以对女性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出书、付费课程只是第一步,现在我们要打造的小社群,涉及到关乎一个女性成长的各个方面,女性用户也能从这个平台上,找到走出困境的方法。”李筱懿说。近期刚完成1600万元Pre-A轮融资的“简知”也是一个专门针对女性的女性内容付费平台,创始人谢冠鹏曾提到,简知的主要用户群体是主打25-45岁普通家庭女性。这部分群体大多已婚甚至已育,会苦恼于婆媳、育儿、婚姻等家庭问题。相较于那些付费能力强的头部精英群体,她们更加焦虑,也更愿意寻求外部建议,因而付费意愿会更强。在崔璀看来,在知识付费领域,垂直人群永远有机会,重点看能不能把握好这个群体的需求,能不能把这个群体打透。“打透的方法,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打法,从内容到渠道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布局。”从渠道上看,目前的新机会在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市场。蒋科已经注意到这个趋势,他看到樊登读书会等知识付费平台已经通过裂变等形式,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在乡镇这个级别,如果用户想追求比看电影和打游戏更高一点的文化消费是很难的。最常见的文化消费升级的模型就是他们自己组织读书会。以此作为模板,更多的付费课程仍然有获得下沉的契机。”蒋科说。他提到,有了微信等平台的赋能,通过分销、群红包、广点通等、通过头部产品带动、线下宣传等五花八门的方式,产品有机会到达受众。但能够留住用户的,仍然是持续获取精准流量的能力。“这要求创业公司有场景运营和社群运营能力。需要对症下药,除了管理、财经,可以增加写艺术类、文化类,也可以有养花、烹饪等更贴近生活方面的知识。”最近,李筱懿发现,更多三四线甚至乡镇的女性具备了足够的消费能力,也开始注重自我发展。“我们办了两次‘香蜜游’,这是20人一个小团,价位在4万左右的出国深度游,来自一线城市的用户占比不到20%。”她举例。对于未来知识付费的发展趋势,蒋科总结:“目前知识付费领域主要是瞄准男性、精英人群,我觉得未来还有几个拓展方向。分别是针对女性群体、老年人、小孩、下沉人群的知识付费内容。流量上,目前主要聚集在头部内容平台,未来生活化、多元化的腰部化内容,可以在垂直受众中高效传播。”
一起惠2018-07-24 11:27:00401 次
自商品售出之日(以实际收货日期为准)起7日内可以退换货,15日内可以换货,您可在线提交返修/退换申请办理退换货事宜。具体退换货标准如下:本售后总则不适用闪购商品、海外购商品;退货时请保持主商品完好,附件齐全,并将商品的赠品一并返回;退换类别具体描述是否支持7天(含)内退换货是否支持15天(含)内换货是否收取返回运费备注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功能性故障或商品质量问题经由生产厂家指定或特约售后服务中心检测确认,并出具检测报告或经第三方卖家售后确认属于商品质量问题。是是否当地无检测条件的请联系第三方卖家客服处理。到货物流损、缺件或商品描述与网站不符等京东原因物流损指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坏、漏液、破碎、性能故障,经售后人员核查情况属实。缺件指商品原装配件缺失。是是否京东审核期间可能需要快递人员证明或要求您提供实物照片等,以便第三方卖家售后快速做出判断并及时处理。其他原因除以上两种原因之外,如个人原因导致的退换货,在保证商品完好的前提下。是否是由客户承担商品返回第三方卖家的运费。
一起惠2018-07-20 13:14:08467 次
京东承诺符合以下情况,自客户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内可以退货,15日内可以换货,客户可在线提交返修申请办理退换货事宜。具体退换货标准如下:退换类别具体描述是否支持7天(含)内退货是否支持15天(含)内换货是否收取返回运费备注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功能性故障或商品质量问题经由生产厂家指定或特约售后服务中心检测确认,并出具检测报告或经京东售后确认属于商品质量问题是是否当地无检测条件的请联系京东售后处理到货物流损、缺件或商品描述与网站不符物流损指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坏、漏液、破碎、性能故障,于收到货后24小时内反馈,经核查情况属实。缺件指商品原装配件缺失。是否否京东审核期间可能需要快递人员证明或要求您提供实物照片等,以便快速做出判断并处理。其他原因除以上两种原因之外,如个人原因导致的退换货,在商品完好、附件齐全的前提下。是(夺宝岛售出商品、有标注不支持无理由退货的情况除外)否是(京享值≥20000每月3次免费上门取件服务、PLUS会员不限次免运费)由您承担商品返回京东的运费取件收费标准。PLUS会员客户免运费运费标准。退换货运费常见问题
一起惠2018-07-20 13:13:14473 次
小米上市后,雷军在公开信中还有很多增长点没有说出来,比如IoT,再比如汽车。上市后,企业会有更多资金;有了更多资金,就会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或者自己做,或者买买买,以求不断突破边界。小米上市后,股价先是破发,后是上涨,在资本市场呈现出不错的气象。那么,小米未来新的战略机会在哪里?雷军在公开信中谈到了小米的增长潜力:第一个是智能手机可继续增长进入世界三强;第二个是进行品类拓展进入更多千亿级市场;第三个是国际市场空间广阔,未来国际业务收入会占到收入一半以上。“仅这三条策略,就保障了小米未来的成长性。”其实,还有很多增长点雷军没有说出来,比如IoT,再比如汽车。雷军考察小鹏汽车7月18日,雷军到访小鹏汽车位于广州的新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考察,还对小鹏汽车量产版G3进行了试乘试驾,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坐在副驾驶亲自为其讲解。小鹏汽车新基地位于广州岑村,是小鹏汽车7月16日启用的新研发总部,雷军造访有祝贺乔迁之喜的意思。何小鹏是UC联合创始人之一,他创办的小鹏汽车与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并列为中国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三巨头,均意在对标中国版的特斯拉,只是市场定位和商业模式略所不同。雷军视察小鹏汽车,在很多人看来是因为私人原因。何小鹏与雷军的关系圈内人都知道。梁捷和何小鹏创办了UC,后来邀请时任联想投资副总裁的俞永福加入并担任CEO,俞永福帮助UC与雷军搭上了线,雷军投资了UC,还长期在其董事会里面,甚至一度担任董事长一职。雷军的加入让UC从一个App成长为一个小巨头,不只是给其带来了业务发展所需的核心资源,还引入了大量资本。在微信尚未成为今天的超级App时,Web类内容在移动互联网还有着很大的市场,手机浏览器作为Web内容的入口级应用,被BAT倚重,百度和腾讯投入许多资源自己做,阿里则对UC进行了收购,阿里接盘,让UC团队获得丰厚回报,雷军获利超过一千倍。被并入阿里的UC不再主攻浏览器方向,而是转型内容平台,对标今日头条,在自媒体、短视频等业务上布局。俞永福先是担任阿里大文娱主席,后又成为eWTP生态投资基金操盘手,帮马云在全球看项目。跟大多数创业者被巨头收购后选择离开一样,何小鹏在去年也正式从阿里离职,创办小鹏汽车,跟雷军40岁办小米一样,何小鹏离职时也刚过不惑之年。做小鹏汽车时何小鹏就表示,将以雷军为目标:“下一段事业继续以你为榜样,努力做些不同的事情。”而在许多场合,何小鹏都不忘对雷军致敬,将雷军视作人生的导师、创业的贵人。何小鹏对雷军的致敬不只是言语之间,而是拿出了真金白银,在小米IPO后,何小鹏曾高调宣称,“昨天和今天通过二级市场,买了和拥有超过一亿美元的小米(股票)。”其中,何小鹏也分享了自己的投资心得,透露其还持有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股票。不过,雷军对小鹏汽车进行一天的考察,恐怕不只是“祝贺乔迁之喜”这么简单,IPO后的小米,对于汽车的兴趣将日益浓厚。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小鹏汽车最近被传正在寻求融资,预计本月将从阿里巴巴等投资方处筹集超过6亿美元,其估值接近40亿美元,何小鹏在前几天给员工的内部信中提到,“很快会和大家报告下一步的融资信息”。在这个的关键时刻,雷军出现在小鹏汽车新基地,难免会让人猜测,小米或者说雷军系的资本如顺为资本,可能会对小鹏汽车进行加持。而小米此前对汽车就表示出一些兴趣。去年小米与北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打造一款纯电动的小型汽车,价格仅为3.9万元,小米主要提供基于MIUI的车载系统,雷军与北汽集团总裁徐和谊共同出席签约仪式。此外小米生态链中也有一些与汽车相关的产品,如车载空气净化器、车载充电器、智能行车记录仪,对于小米来说,这些设备是其IoT网络中的一部分。上述动作都只是浅尝辄止,小米还没有深入到汽车行业,相对而言,BAT三大科技巨头已经成为“老司机”。百度瞄准自动驾驶汽车,Apollo平台立志成为自动驾驶行业的Android系统,李彦宏冒着收罚单的风险坐无人车上五环,百度还投资了蔚来和威马两大明星新车品牌;阿里力推互联网汽车操作系统AliOS,与上汽联合成立斑马,不造车,而是为汽车全行业提供互联网汽车整体解决方案,阿里也是小鹏汽车的重要投资者;腾讯在汽车布局上相对保守,与百度一起投资蔚来,去年拿出18亿美元,通过公开市场收购特斯拉5%股权成第五大股东,由于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这一投资更像是财务投资。马化腾表示此举原因是“因为特斯拉象征着未来科技,腾讯希望能够离未来科技更近。”小米是中国事实上的独立于BAT外的第四极,自然不会忽视智能手机后的又一个超级蛋糕。雷军本人对于汽车也兴趣浓厚,早在2013年,他在俞永福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给后者送了一辆特斯拉。IPO前,或许是怕重蹈乐视覆辙,小米对于造车的态度是十分谨慎的,尽管外界一直呼声不断但小米并无大的动作;IPO后,小米有了充足的弹药,而且前面的玩家已给小米铺好了路,各家新能源和互联网汽车的量产时间正好是这几年,路上的坑都被他们踩得差不多了,小米造车的时机已经很成熟。而且正如我此前所言,小米核心能力是面向其用户群打造极具性价比的产品,从手机复制到更多品类,汽车同样是一个需要性价比的品类,且传统汽车体验很是糟糕,小米可以作为的空间不少。如果小米造车,将是一个比做电饭锅,或者签字笔,性感百倍的故事。不过,造车也比造手机等硬件复杂一百倍,小米不可能自己上手,而是会像BAT一样从投资开始,从系统切入(MIUI),先上车再造车,上车已经开始,造车只是时间问题。小米不会直接做技术门槛很高的自动驾驶,这不是它擅长的事情。而从目前的迹象来看,小米很可能先通过投资押注小鹏汽车来深入汽车行业。小鹏姓雷还是姓马?小鹏汽车官方介绍是“小鹏汽车致力于应用新的技术、工艺和商业模式,造年轻人喜爱的智能化电动汽车,改变用户使用、体验,购买和维护汽车的模式。”,从定位来看,与小米定位如出一辙。在三大新锐汽车品牌中,蔚来汽车定位高端SUV,ES8基准版补贴前售价44.8万元;小鹏汽车旗舰产品G3的价格区间将在20万-28万,补贴后售价稳定在14-22万元左右,跟小米一样主打性价比。“企业的业务市场规模要足够大,用户需求足够强烈,产品与小米用户需求契合;具备强大的团队;且价值观一致。”这是小米生态链选择企业的标准。不难发现,小鹏汽车完全负责这些标准,只不过后者不会愿意成为小米生态链一员,但要拿小米或者雷军的钱,应该是不会介意的。何小鹏此前也说过,以前以为造车100亿太夸张,跳进去才发现200亿都不够花。事实上,小鹏汽车目前已经拥有了一个豪华的投资军团。雷军是小鹏的天使投资人之一。UC创始人何小鹏、YY创始人李学凌、猎豹移动CEO傅盛、腾讯高管吴霄光,经纬创投张颖构成的天使投资团也基本等于雷军兄弟团,A1轮还出现了顺为资本的身影。此前小鹏汽车就已经很小米走得很近,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是长城会主办的年度大会,雷军曾有一个title是长城会董事长,事实上GMIC基本上也等同于雷军系的半个圈子聚会,今年北京车展期间,小鹏汽车将重点展位放在了GMIC上来吸引互联网人群的目标,而不是像蔚来汽车等品牌聚焦到北京车展上。小鹏汽车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支持者,就是阿里巴巴。从去年5月到今年1月,小鹏汽车已完成多轮融资:A轮22亿元由神州优车旗下的优车产业基金领投,A+一共有三轮,A0轮来自阿里巴巴集团和何小鹏本人;A1轮由纪源资本、晨兴资本、IDG、经纬资本、顺为资本和光控众盈资本联合投资;A2轮投资方包括新鼎资本、昆仲资本和光速创投;今年1月规模为22亿元的B轮来自于阿里巴巴、富士康和IDG。完成B轮融资后,小鹏汽车筹得的资金超过50亿元。可以看到,A+三轮累积资金不到6亿元,都算小投资,神州和阿里领投的A/B轮才是大笔融资。即将完成的融资大概率会有阿里巴巴的身影,会不会出现小米系的钱?答案很快就会公布。小鹏汽车究竟是阿里系还是雷军系?前段时间,财务自由的何小鹏大手笔买入小米股票,同时旗下公司又去拿阿里的融资,因此有人说何小鹏是把阿里锅里的饭,往小米的碗里盛。创业者和企业家的个人财富和企业资本是分开的,互联网大佬个人投资收益颇丰的不少,比如车和家CEO、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就曾多次炫耀自己的投资心得,他通过购买微博和奇虎两支股票赚了5000万美元。创业者只需要对创业项目本身负责,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钱来创业。他们也有投资的权利,个人财富就是个人的,像贾跃亭那样将个人股票套现后再承诺“无息贷款”给公司,也没什么意义。而且,阿里投资苏宁,苏宁也投资阿里,这样的互相投资现象也越来越多见,小米上市前夕雷军也邀请马云、马化腾等大佬给钱站台,如今的科技圈,玩儿的就是圈子。
一起惠2018-07-20 13:07:57569 次
适用范围:本规则适用于京东开放平台第三方卖家销售的商品,不适用于京东自营、虚拟、闪购及海外购的商品。定制商品主要是指买家介入产品的生产过程,以获得符合自己的个人属性、需求以及尺寸样式的商品,例如:将指定的图案、文字印刷到指定的产品上,或按自身需要制作的商品(如定制沙发、定制衣柜等)。因此若买家与卖家进行定制商品交易的,建议买家认真查看商品页面标示的商品生产周期、发货时间等信息,并与卖家明确约定好商品的交付时间、交付标准等,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一、定制商品的处理原则卖家出售的商品如属于定制商品的,若买卖双方申请京东介入纠纷处理后,京东将根据卖家商品详情页中的描述,以及买卖双方在交易前的约定情况进行判断及处理,定制类商品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但卖家如自行提供退货承诺的情况除外。【已有清晰约定】1)若商品确实存在描述不符、质量问题等情况,买家有权向卖家提出退换货申请。2)除商品确实存在描述不符、质量问题等情况、不符合双方约定的定制要求外,不支持退换货申请,但如卖家明确表明不履行定制约定的情况除外。3)若买家无正当理由拒绝签收定制商品,应当由买家承担发货及退货运费,及卖家因此产生的损失。【约定不清或无约定】1)若买家与卖家未约定具体的交付时间,且卖家商品详情页未就交付时间进行说明的,卖家应当按京东开放平台规定的非特殊商品发货时间为买家进行发货,若卖家未在约定的交付时间内发货的,买家可以申请退款。2)若买家提出的交付标准不清晰存在冲突,且卖家未与买家进行确认的,买家可申请退货退款,发货及退货运费均由卖家承担。3)若买家与卖家已约定了具体的交付标准,但买家在卖家开始生产后提出新的需求(该新需求买卖家双方之前并未约定,同时该需求将会导致商品的组成、功能、属性等发生改变),因此引起的纠纷申请京东介入后,京东将根据买卖双方的举证情况,按“谁过错,谁承担”原则进行处理。二、定制商品的举证若买家表示收到的定制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描述不符”,买家可按照《商品质量问题纠纷处理(买家版)》、《商品描述不符的纠纷处理(买家版)》纠纷处理对应专题中的相关举证要求进行举证。若买家表示收到的定制商品与之前约定的情况存在不一致时,买家需要根据纠纷问题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商品确实与约定不一致(如咚咚聊天记录等)。三、定制商品运费纠纷交易中的运费争议,根据“谁过错,谁承担”的原则处理,但买卖双方协商一致的除外。具体关于退换货问题相应的运费争议,请您查看《运费问题纠纷处理(买家版)》。
一起惠2018-07-19 11:34:28330 次
每期分期服务费=消费本金×分期服务费率(月)。具体分期服务费率见下述费用标准,每期服务费与当期本金一同收取。注:如提前还款白条订单,应将剩余的分期服务费全部一次性还清。
一起惠2018-07-18 10:42:34373 次
7月17日,拼多多更新了自己的招股书,终于明确了发行价格和数量。将以每股16美元-19美元价格发行856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最高融资18.7亿美元,有望于7月26日登陆美纳斯达克上市。腾讯和红杉资本拟在此轮IPO中分别增持2.5亿美金,其中前者将在IPO后持有17%的股份,继续保持第二大股东的地位。今年排队上市的国内互联网企业扎堆,其中不乏像滴滴、小米、美团、拼多多这样大体量的企业。而拼多多可能是其中争议最大的一家,支持者认为存在即是合理,反对者则指责拼多多假冒伪劣严重、巨额亏损、流量依赖严重,质疑模式能否持续。商品假冒伪劣问题取决于发展策略和高层意志除了吐槽无处不在的砍价式分享骚扰之外,人们对拼多多意见最多的其实还是假冒伪劣商品问题。有人甚至指责,淘宝的很多厂商把阵地转移到了拼多多,这种推测不是没有可能,商家逐利追着流量跑很正常。我们不能说拼多多在有意保护不良商家,但如此多的假冒伪劣商品问题,拼多多作为平台显然无法推脱关系。在我看来,假冒伪劣商品问题并不是拼多多无法解决,而是它现在还没有真正将其放在急迫解决的台面上来。原因有这两个方面:1、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公司,拼多多要做的事情很多,现阶段可能没有足够的精力来解决这个问题;2、现阶段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会对其某些阶段目标(比如商家数量、GMV等关键指标)相违背,主观上它更希望推迟到以后再来处理。不过,假冒伪劣问题非常容易伤害用户体验,成为随时可能炸响的地雷。在之前春节的系列互联网回乡观察中,我已经接触到不少人反映商品质量不佳而逐渐弃坑的实例。而近一段时间,关于此类问题的批评报道也时不时在朋友圈刷屏,侧面反映了事态不容忽视。当然,目前这个危机还没有大规模地爆发,这是因为:1、拼多多的主流目标群体为三四线以下城市的中老年人用户,他们对此问题的敏感性不如主流电商平台的用户;2、用户增长尚有一定的空间,受到流量裂变进坑的用户远大于弃坑的用户。但潜在用户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当增长速度放缓时,如果假冒伪劣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加上新用户逐渐成熟变得对产品和服务挑剔起来,那么危机将会立即浮上水面。届时用户大量流失下降,随之而来的是GMV和营收受挫下跌。以拼多多现在的发展速度来估算,我推测最快明年年中就可能面临这种现象。这或许是拼多多急于现在上市的主要原因。从各项数据来看,目前拼多多一切都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估值当然也会很漂亮,而这对于黄铮来说非常重要。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拼多多急于上市,或许也有先实现上市再快速回头来解决平台管理问题的意图。拼多多的商品伪劣和服务问题能否解决,由其发展策略决定,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取决于高层领导的意志。目前它在拼上市,现阶段急需做大的是规模,无论是用户数量还是交易。而上市成功的话,或许就能把精力放在管理上来,侧重于追求效率和质量。而解决问题的方式,除了大力整治现有平台,还很可能会培育新的交易平台。这好比阿里把淘宝做大后,利用淘宝的流量和用户来打造全新的天猫一样。亏损不是问题,有流量有份额实现赢利并不难还有不少人则担心拼多多的亏损。既然现在有年2600亿元这么大的GMV了,那就应该有规模效应能够赚钱,为何还在亏损呢?这的确是个本质的问题,创业不成做公益已经被大家当成了笑话,不想着赚钱的企业肯定不是为投资人负责的好企业。细究起来,拼多多现有的亏损问题并不大,它具有较大的潜在盈利能力。原因如下:首先,拼多多现有亏损并不是业务性亏损,而是处于扩张阶段的策略性亏损。到处当赞助商打广告,拼多多为了快速上位花费了不少的银子。而这一切都是费用,要记入运营成本表现为亏损。特别是在规模尚未达到之前,这笔费用占比更是高得多。其招股书显示,2017年拼多多投入销售和市场开支的费用为13.45亿元,同比增长近7倍,2018年一季度上述数据已经攀升到12.17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这也是今年一季度亏损2.8亿元的主要原因。试想如果拼多多收敛一下激进打法,今年一季度的市场费用只花一半,很可能就实现近3亿元的利润了。其次,拼多多的营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拼多多目前整体佣金费率只有1.4%,在电商行业中属于较低水平,仍有提升的空间。对标纯平台的天猫,除了手机等少数类目外,后者的大多数类目的佣金比率都在5%或更高。而京东和亚马逊的第三方平台佣金比率还要高一些,当然这是因为它们的推广广告位较少,而且第三方平台商品可以和自营商品一起出现在搜索页。作为平台,拼多多的佣金费率应该可以向天猫标准靠拢,在目前的基础翻一倍到2.8%问题不大。这意味着,将在同等GMV的情况下实现营收的翻番,而且费率还控制在天猫之下。有人可能会说,拼多多客单价低难以支撑这么高的佣金比率。其实大家误会了,低价很多情况下并不代表低毛利润率,商家是完全有能力覆盖佣金成本的。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我在教坏拼多多,这是必然的趋势,或许很快将会看到拼多多的具体行动。此外,坑位费、广告费也将是拼多多营收的新来源。对于尾部和新商家来说,购买精准的站内广告来打开销路是很必要的,平台则从中获得相应广告收入,拼多多只需学阿里和京东依葫芦画瓢即可。因此,只要有流量、用户和市场份额,电商平台想赚钱并不难。你看阿里,纯平台营收和利润一路涨得飞快;再看京东,第三方平台业务同样撑起了赢利的半边天。作为新兴的电商平台,拼多多要实现盈利并非难题。电商流量为王,没有微信的话拼多多还能称王吗?电商流量为王,但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拼多多的流量。主要风险在于现有流量模式是否可持续,如果失去微信支持,拼多多有没有足够的流量自我生生产能力。目前,社交电商基本上都依托于微信而存活,体量越大则风险越大。因为体量小的,尚有可能通过其他的社交应用获得对等的新流量。而体量大的平台一旦出现断流,则很难寻找新的流量来源。比如:去年锌财经报道之后,云集微店的公众号被彻底封号,就对其整体运营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导致后者元气大伤。微信目前的用户数量突破了10亿,已经成为国民基础应用,也就是说其用户增长天花板已经触及。而拼多多在挖掘移动社交红利人口上,效果非常显著,已经下沉到了县镇一级。根据招股书的披露,拼多多的用户超过了3亿人,可以说,它已经挖掘了一半多的目标用户人群了。剩下的一小半,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乡村一级,在物流基础设施普及之前很难开发他们。或者说,开发的价值不大,因为很多地方达不到人口规模而无法实现渠道下沉。也就是说,拼多多的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也即将到顶,下一步它将瞄准什么样的人群?拼多多目前还是依托微信产生的流量裂变,并带来相应的交易流水。由于腾讯的入股,我们通常把拼多多视为腾讯系,在微信体系享有一定的特权,否则以拼多多的疯狂分享可能早就被微信给封杀了。拼多多无法一直保持着野蛮生长的特权,因为微信不可能长期牺牲用户体验来扶持拼多多。这意味着拼多多必须具备自我流量生产能力,换言之,脱离了微信的倾斜性支持如何生存?拼多多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其策略开始有所转变并已行动。目前我观察到有两个看似微小但很重要的变化迹象:1、原来在帮好友砍价在微信中就可以,但现在必须在APP才能完成。很显然拼多多开始从微信向自己的APP导流,并试图将用户沉淀在APP上。2、目前在拼多多APP上,不少商品的拼团低至2个人,而且可在拼多多直接上发起和加入。这与传统电商平台的零售方式非常相近,实际上将用户购买门槛降至最低,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促进APP上的下单转化率,培养和巩固用户的消费习惯。拼多多在招股书中称其APP月活超过了一亿,但没有透露有多少交易是在拼多多APP上的闭环中完成的。如果拼多多能实现在自有APP上完成30-50%的交易额,就是非常大的成功。这意味着它有望摆脱对微信等外在流量的依赖,具有较强的自我流量生产能力。由于相关数据尚未公布,拼多多流量实力究竟如何,目前只有它自己清楚。上市即已开始,拼多多和淘宝必有一战拼多多上市讲了很多故事,电商、社交、阿里巴巴、京东、Costco和迪士尼,甚至还一度讲了个电商版Facebook的概念。抛开众多概念不论,在移动电商上拼多多的确有想象力,用户和GMV同步快速增长。但拼多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拼多多的用户多为增量市场,是移动互联网兴起后的新用户,他们普遍的特点是年纪较大或是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那里多是阿里和京东尚未来得及下沉开发的市场,拼多多提前抢占阿里和京东的潜在增长空间。通常来说,业内认为京东的用户平均购买力略强于天猫,而天猫又高于淘宝。从拼多多现有情况来看,其用户消费特征与淘宝比较接近。之前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卸载淘宝的用户有50.3%流向了拼多多,而拼多多的卸载用户中有78.3%流向了淘宝。在经营模式上,拼多多已经基本放弃了自营,全面转向了轻资产、高利润的平台模式。这样一来,拼多多和京东错开了竞争身位。加上逐渐从拼团回归到传统销售方式上来,拼多多将与淘宝争取相同的用户和商家,因此决战在所难免。拼多多全部身家都押在电商业务,而淘宝是阿里最核心的两个业务之一(另一个是支付宝),承担着流量生产和商家培育的重任。对于两者来说,这是一场谁都输不起的战争。目前来看拼多多的优势在于高成长率,而淘宝则在服务和体验上占优。对于拼多多来说,上市后最要紧的是,尽快解决平台的假冒伪劣商品问题,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一起惠2018-07-18 10:01:18471 次
商品包装由于商品种类大小不同都是不同的,具体以实际收到为准。具体包装规则见下表:品类范围包装方式内包装外包装裸瓶红酒、洋酒类气柱袋京东新纸箱或二次纸箱1、玻璃裸瓶类商品,包括个护化妆、橄榄油、蜂蜜、调味品等2、裸瓶酒类(白酒、黄酒等)、塑料盒装酒类3、罐装、盒装奶粉类气泡袋纸盒包装牛奶、饮料等液体商品非原包装商品出库时需要用透明带包裹,避免单瓶破损污染其他商品透明袋1、易碎商品(含易碎易折商品):如部分饼干蛋糕、部分玩具等2、个护化妆、食品母婴等非固体商品无手表、首饰等高值产品无京东新纸箱1、整包(大于或等于12)、整箱酒水饮料类2、2升以上食用油。机油、洗衣液等,单件订单装透明袋出库3、原厂包装为纸箱的、且原包装符合运输要求的商品4、单体商品包装尺寸大于我司耗材最大规格(如不符合运输标准的.需要用缠绕膜缠绕后,才会出库)无原包成人用品遮光带京东袋服装、鞋类无快递防撕袋
一起惠2018-07-14 10:05:46443 次
7月10日,饿了么宣布,“未来餐厅”年销售额已经突破10亿元,分布在全国30多个城市的数百家线下外卖门店,已孵化出多个年交易额千万级乃至亿级的“外卖网红品牌”,平均出餐时间3分钟,坪效最高达普通餐厅的5倍。大数据指导新品研发,中央厨房标准严控食品安全,智能烹饪设备让餐品“光速”出炉,再辅以蜂鸟分钟级配送能力——饿了么精研3年的“未来餐厅”项目,是贯穿全链条的整套餐饮门店解决方案。饿了么表示,接下来,这套解决方案将对所有餐饮商家开放,赋能广大外卖创业者。“未来餐厅”的未来感上线不到2年,就以2亿元的年交易额,跻身国内一线外卖品牌行列,“周大虾龙虾盖浇饭”的爆红史背后,“未来餐厅”的大数据选品及研发能力,居功至伟。饿了么“未来餐厅”孵化网红品牌周大虾龙虾盖浇饭据介绍,“未来餐厅”拥有专门的食品实验室,对市面上的爆款产品进行味觉和嗅觉等指标的量化分析,确定产品最佳口味。同时,通过分析平台消费大数据,“未来餐厅”还可为餐饮外卖品牌规划出合适的定位,并根据每季度消费者口味变化趋势及时预判、推出新品。如此,“未来餐厅”能最大限度降低品牌初创阶段的试错成本,这对于餐饮创业者尤为关键。运用监控系统和智能烹饪技术,“未来餐厅”还能保证在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下,将平均出餐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仅为普通餐厅外卖出餐时长的1/5。“未来餐厅”的餐品中心温度必须超过75摄氏度,方可打包出餐具体而言,食品在中央厨房制作完成后,全程使用冷链配送到前置仓即线下外卖门店。外卖门店员工只要一进店,个人消毒、食品效期登记等每一项加工工序,都通过“未来餐厅”自主研发的app进行全程监控,临保食品也会在app内预警。结合24小时后厨直播,门店里每个食品安全环节被确保执行到位。为提高线下外卖门店的出餐效率,“未来餐厅”还引进大型智能蒸烤箱、嵌入式保温柜等多种先进食品加工设备,并合理规划店内加工动线,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迭代。全面融入阿里生态为探索线上线下联动的餐饮新零售,“未来餐厅”也开始试水新型实体门店“筷马热食”。兼具堂食和外卖的筷马热食门店除品牌外卖,筷马热食还开辟了堂食和零售区域,满足周边白领用户快捷的就餐需求。据了解,“筷马热食”首家门店开张不到半年,月营收已超过50万元,坪效为周边餐饮商户数倍。“我们希望继续修路搭桥,不断完善餐饮外卖基础设施,这样创业者和品牌将能把更多精力放在产品和服务上。”饿了么“未来餐厅”项目负责人说,“这是‘未来餐厅’创立的初心,相信在下个10年,每个热爱美食的人都能做得起、做得好外卖。”在被阿里收购的3个月间,饿了么全面融入阿里生态。不仅直面手淘、支付宝等平台的海量用户,还输出自身的供应链能力和物流配送能力。在不久前举行的饿了么“夏季战役”启动大会上,饿了么CEO王磊表示,将投入数十亿元,围绕商家赋能、即时配送和消费者福利进行“三大升级”。“饿了么不是自己在战斗,这是阿里新零售生态各路纵队的大规模、多兵种、集团军协同作战。”王磊透露,接下来,蜂鸟配送将进一步向阿里生态内各路新零售纵队提供分钟级配送支持。其中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未来餐厅”外卖门店有望作为蜂鸟前置仓网络的一部分,成为遍布社区的生活服务站点。
一起惠2018-07-13 09:33:55521 次
7月9日消息,获悉,近日,商务部等部门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出意见。对此,国务院表示该意见已经国务院通过,并转发该意见原文,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需认真贯彻执行。根据意见,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在稳定出口的同时,主动扩大进口,支持关系民生的产品进口,增加有助于转型发展的技术装备进口,增加农产品、资源性产品进口,创新进口贸易方式,且坚持进出口并重。以下为意见全文:商务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国际发展合作署、能源局、林草局、外汇局、药监局、知识产权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决策部署,更好发挥进口对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稳定出口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自由贸易,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稳定出口的同时,主动扩大进口,促进国内供给体系质量提升,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实现优进优出,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创新发展环境,以制度、模式、业态、服务创新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以扩大进口增强对外贸易持续发展动力。二是坚持进口出口并重。在稳定出口国际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进口对提升消费、调整结构、发展经济、扩大开放的重要作用,推动进口与出口平衡发展。三是坚持统筹规划发展。坚持内外需协调、内外贸结合,推动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对外援助互动协同发展,遵循市场化原则,内外资一视同仁,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四是坚持互利共赢战略。将扩大进口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紧密结合,增加自相关国家和地区进口,扩大利益融合,共同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二、优化进口结构促进生产消费升级(三)支持关系民生的产品进口。适应消费升级和供给提质需要,支持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日用消费品、医药和康复、养老护理等设备进口。落实降低部分商品进口税率措施,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清理不合理加价,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完善免税店政策,扩大免税品进口。(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外汇局、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积极发展服务贸易。调整《鼓励进口服务目录》。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新兴服务贸易,促进建筑设计、商贸物流、咨询服务、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进口。(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卫生健康委、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外汇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增加有助于转型发展的技术装备进口。结合国内产业发展情况确定进口重点领域,充分发挥《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的作用,支持国内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设备及零部件进口,促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优化鼓励进口的成套设备检验模式。(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增加农产品、资源性产品进口。配合国内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结构调整总体布局,适度增加国内紧缺农产品和有利于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农资、农机等产品进口。加快与有关国家签订农产品检验检疫准入议定书,推动重要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准入。鼓励国内有需求的资源性产品进口。(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七)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充分发挥多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的作用,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作为重点开拓的进口来源地,加强战略对接,适度增加适应国内消费升级需求的特色优质产品进口,扩大贸易规模。(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八)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继续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坚定不移支持全球贸易自由化。积极推进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谈判,加快建设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引导企业充分利用自贸协定优惠安排,积极扩大进口。加大促贸援助力度。(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国际发展合作署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九)落实自最不发达国家进口货物及服务优惠安排。继续落实有关给予同我建交最不发达国家97%税目输华产品零关税待遇的承诺。继续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给予最不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市场准入优惠措施。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援助。(财政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际发展合作署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积极发挥多渠道促进作用(十)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化经营,努力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打造成为世界各国展示国家发展成就、开展国际贸易的开放型合作平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公共产品,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志性工程。(商务部牵头负责)(十一)持续发挥外资对扩大进口的推动作用。完善外商投资相关管理体制,优化境内投资环境。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节能环保领域,进一步发挥外资在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优化进口结构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外汇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二)推动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有效互动。加快推进签订高水平的投资协定,提高对外投资便利化水平。深化国际能源资源开发、农林业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带动相关产品进口。(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能源局、林草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三)创新进口贸易方式。加快出台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过渡期后监管具体方案,统筹调整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正面清单。加快复制推广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成熟经验做法,研究扩大试点范围。加快推进汽车平行进口试点。积极推进维修、研发设计、再制造业务试点工作。支持边境贸易发展。(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改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条件(十四)大力培育进口促进平台。充分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各类区域,不断推进监管创新、服务创新,培育形成一批进口贸易特色明显、贸易便利化措施完善、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五)优化进口通关流程。加快实施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推进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海关预裁定制度,开展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国际互认,推动检测报告和认证证书的国际互认,提高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六)降低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进一步规范进口非关税措施,健全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加强进口行政审批取消或下放后的监管体系建设。落实国家对企业减税降费政策,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公示制度,清理进口环节不合理收费。(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七)加快改善国内营商环境。加强外贸诚信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公平竞争。推进以缺陷进口消费品召回体系为核心的进口消费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进口消费质量安全投诉平台。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规范和完善国内市场秩序。(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知识产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国务院还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新形势下扩大进口工作,根据本意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责任,抓紧制订出台具体政策措施,推进政策落实。商务部要切实发挥牵头作用,加强指导,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一起惠2018-07-11 09:56:10398 次
281-300/1413 记录15/71 页首页上一页1...12131415161718...71下一页尾页
每周热门资讯更多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万表网
最高返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