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
二季度财报中,大白汽车还是趣店的盈利中坚。日前,有媒体曝光趣店旗下的大白汽车正在大规模关闭门店,3天时间将全国179家门店关至48家,也有消息称是缩减到60家。趣店官方回应称,就是正常的门店优化和调整。大白汽车是趣店赴美上市后推出的汽车融资租赁服务产品,也是趣店砍掉校园贷后的一次重要业务转型,要将其作为未来的主营业务。此前,这一产品在线上通过支付宝“来分期”和大白汽车分期APP获客和销售,线下则是通过开直营店或加盟店。在关闭门店消息传出之前,趣店分布在河北、山西、江苏、贵州等地的179家大白汽车门店供养着700名员工。在今年发布的二季度财报中,大白汽车实现汽车销售收入7.85亿元,环比增长43.7%,线上交付总数超过1.5万辆,趣店以一种如释重负的口吻写到“消费金融和汽车新零售的双引擎战略终于有了业绩支撑”,大白汽车的地位可见一斑。但有个细节是趣店调低了对大白汽车的销售预估。年初,该产品负责人许龙豪言要在一年内卖掉10万辆车,达到100亿的交易规模,二季度报告中,大白汽车的年销量目标变成了2.5到3万辆。10万辆车的销售目标固然有宣传新业务之嫌,但随后的预估大幅调低、现在的关店裁员,还是要和蚂蚁金服不再续约的事联系起来看。互联网金融企业做汽车租赁,与传统打法不同,几乎都是走线上引流、线下签约的模式,其盈利也分为两部分,一是汽车租赁业务本身,二是引流到线下的引流利润,后者是最稳定的收入来源,因为即使直营店卖不出汽车,互金企业还是有稳定可观的引流费用。但是对趣店来说,这却是个最大的不稳定因素。8月,蚂蚁金服宣布与趣店的合约不再续签,而支付宝的九宫格入口已经不见来分期身影,只保留为搜索“来分期”显示的生活号。再看大白汽车的数据,已经签约的用户当中,来分期和支付宝导流的用户占比高达90%。通过线上做汽车零售租赁,可参考香港上市的易鑫,其线上入口包括淘车网、易鑫车贷网站及移动应用,还有分布在腾讯、京东、百度的流量入口。反观趣店,因为过于依赖,合作伙伴的抽身就几乎砍掉了其在大白汽车业务上的引流收入。收入通道变窄之后,再去花巨资做下沉,趣店的经营成本太大。大白汽车直营店聚集在三四五线城市,平均开店成本50万元左右,每家店的面积为200平米左右,只能容纳不超过两辆车,线下体验一般,提升线下渠道的获客短时间里难以实现。早期的烧钱自建本是为加筑新业务壁垒,现在来看,城墙还未筑起,墙内却生了火星子。即使大白汽车是企业未来的双引擎之一,但在盈利困局之下,趣店还是首选安身立命。
此轮投后蚂蚁金服估值1500亿-1600亿美元,超过了A股市场绝大多数银行股,隐然已是世界科技巨头中新的一极,坐稳金融科技领域的头把交椅。蚂蚁金服起源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最终于2014年10月份正式创立,历经5年互联网金融的黄金发展期。当下的蚂蚁金服早已不再是当初的第三方支付工具,而是成长为一家集支付、理财、信贷、银行、信用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金融科技公司。但在金融严监管之年,蚂蚁金服此前蓬勃发展的各条业务线纷纷触碰到监管的墙,为了给予市场以信心,此轮融资后蚂蚁金服给出了三个关键词:全球化、技术与普惠。盛世与隐忧,以此形容当前蚂蚁金服的境况可谓再合适不过。“无奈”地成为霸主2004年淘宝刚刚创立一年,步履蹒跚地走在荆棘丛生的前路上,当时淘宝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网购的信用缺失问题。发了货买家不付款,付了款卖家不发货等违约行为屡见不鲜,严重阻碍了淘宝的长足发展。为此阿里找银行谈合作,希望银行在处理交易款的同时提供第三方担保服务,以此为淘宝平台上的网购交易做信用背书。但彼时淘宝尚小,银行不愿意与之合作,“无奈”之下阿里自建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就是后来的支付宝。因为这项业务涉及金融领域,无牌照经营有可能触碰红线,因此据传马云做好了蹲监狱的心理准备。后来的故事很多人都了解,凭借支付宝的强力担保,淘宝的业务蒸蒸日上,最终成为电商霸主,可以说如果当初没有支付宝就不会有今天的淘宝。与此同时,支付宝成为了中国电商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后来又开放合作,并进入线下支付场景,最终从淘宝的附庸成长为一家业务独立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这是阿里一直对外宣传的支付宝成长故事,可谓一段被逼无奈成为巨头的“心酸”历程,后来马云还不无负气地调侃道,“如果银行不改变,那么我们就逼着让它们改变。搞民营企业没意思,让国企不舒服这件事才有意思。”蛮荒时代的开创者与收割者而支付宝真正的黄金发展期,是被一款名为“余额宝”的产品开启的。2013年6月余额宝上线,年化7%的收益率一下子刷爆了舆论,全民开始讨论互联网理财。虽然7%的收益率昙花一现,但也仍然远高于银行存款收益,且能随存随取,全民的投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以此为起点,波澜壮阔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大潮拉开序幕,配合着双创的政策鼓励,互联网金融似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P2P、校园贷、消费分期、现金贷等创新产品不断出现,切入一个又一个所谓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意涉及的领地。虽然创新与乱象并生,但在宽松的金融政策下还是成长起来一大批互联网金融企业。互金的蛮荒时代由支付宝开启,随即它也很快加入了战局。余额宝之后,蚂蚁借呗、蚂蚁花呗、蚂蚁财富、蚂蚁信用、网商银行、互联网保险等业务纷纷创立,为了管理这些新增业务,蚂蚁金服创立,支付宝成为了蚂蚁金服的核心资产。最终大家发现,蚂蚁金服几乎没有错过互金创新过程中的任何一场盛宴——余额宝扶持的天弘基金成为了管理资金规模达1.6万亿的全球最大货币基金;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分别成为了消费金融和网络小贷领域最头部的玩家;支付宝带动了年交易额上百万亿的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的保险业务则搅动了整个保险市场,投资的众安保险成为了第一家上市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上市之初市值破千亿……凭借着阿里的海量电商数据和支付宝的海量支付数据,蚂蚁金服先天具有大数据风控优势,在一众互金企业毁誉参半的时候,却能独善其身,并赚走了全行业绝大多数的钱,成为了互金领域的最大收割者。但随着互金各个领域不断暴雷,监管的态度开始慢慢转变,近两年更是进入了金融严监管之年,各种监管办法不断被下达,一个个互金领域被束手,蚂蚁金服的某些业务也进入了被打击范围内。蚂蚁借呗和蚂蚁花呗通过ABS(资产证券化)的方式为融资端加杠杆,一度在证券市场融资数千亿,把杠杆放大到80多倍。后来监管紧急下令,消费金融企业的杠杆倍数被严重限制,为此蚂蚁金服不得不紧急追加注册资本金以满足政策要求。但无论如何,迅猛发展的势头已经被打掉。余额宝为首的货币基金则被一再限制,个人可购额度上限不断下调,单日可赎回额度也被一再收缩,被迫蚂蚁金服紧急引入多支货币基金以缓和政策压力。支付宝的移动支付业务被要求纳入网联监管,自身不能再自主结算,还要提请准备金,线下静态二维码付款额度上限也被限制。蚂蚁信用本来想切入个人征信领域,却没有获得监管机构的同意,最终只能转向信用服务和风控服务输出方向。被逼开放还是早有打算?监管对互金的态度一直都是对传统金融机构的补充,在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分散市场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但蚂蚁金服的理财、信贷等金融业务已经侵入了传统金融机构的领地,和银行直接展开业务争夺。且蚂蚁金服体量巨大,已被监管层视为系统性重要机构,即蚂蚁金服的经营风险已经有可能触发系统性风险。在此背景下,蚂蚁金服不断开始去“金融”人设,贴“科技”标签。在对外公关陈述中,蚂蚁金服称将在未来不断降低支付与金融服务的收入比重,提高技术服务的收入比重。言下之意,就是不再和传统金融机构争利,专心做一家金融科技企业,做技术服务输出。蚂蚁金服不断打出技术开放态度,并推出“BASIC”战略,即围绕Blockchain(区块链)、Ari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Cloudcomputing(云计算)五大领域,构建蚂蚁金服技术开放的基石,在此基础上,延伸风控、信用和连接的三大能力。而且蚂蚁金服不断宣称,和创立支付宝一样,余额宝、蚂蚁借呗等产品也是“无奈”之下推出的,因为没有金融机构愿意合作,所以只能自己搞试验田,待模式成熟后再向外界开放,把自营模式变成赋能模式。言下之意,蚂蚁金服并非被逼开放转型,而是早有打算,和支付宝创立一样,是“无奈”之举。但蚂蚁金服的财报,或许有另外一番解读。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两款信贷产品,虽然在收入上占比不大,但却绝对是利润的主要来源。阿里最近的财报显示,蚂蚁金服在最近一个财务季度出现了1.14亿美元的亏损,一方面原因是支付宝不断砸钱为用户发放奖励金,与微信支付争夺市场;而另一方面的原因恐怕是信贷业务被限制,利润贡献能力下降。有人测算,虽然金融业务只为蚂蚁金服贡献了百分之三十几的收入,但却贡献了一半以上的利润。如果蚂蚁金服下定决心去金融化,就必须能在技术服务输出方面重新找到一个现金流业务。像腾讯一样,靠QQ和微信获客,靠游戏变现,常年以来游戏都是腾讯的主要利润来源,甚至一度被人戏称,腾讯是一家游戏公司。同样的,金融业务,就相当于是蚂蚁金服的“游戏”。如果蚂蚁金服决心去金融化,就必须为全球坐拥8.7亿用户的支付宝,找到一个稳定变现的新“游戏”业务。这个未来的不确定性,便是蚂蚁金服1500亿美元盛世下,一个无法回避的隐忧。另一方面,蚂蚁金服的全球化战略也并非一帆风顺,金融市场有别于一般商贸市场,各国政府在监管层面都更加审慎,且各国情况不一,金融政策也有很大不同,支付宝想要在其它市场落地,仍需要面对不小监管挑战。而且各国市场都已经出现了一些本地支付企业,特别是欧美市场有PayPal这样的巨头,支付宝在没有用户基础和淘宝加持的情况下出海,面对的竞争环境并不乐观。此次蚂蚁金服融资140亿美元,很重要的一个用途就是开拓国外市场,引入国际人才。因此整体而言,蚂蚁金服的全球化战略也充满挑战。全球化、技术和普惠三大战略,既是蚂蚁金服选择的未来增长新引擎,也是当下做得还不到位的地方。巨额融资既体现了资本市场对蚂蚁金服过往经历的肯定,也透视了蚂蚁金服本身仍有硬骨头要啃。盛世之下皆有隐忧,这或许是所有卓越公司到伟大公司都需要迈过的坎儿。
11月1日下午消息,据知情人透露,网易前副总编辑杨彬彬已经入职趣店,担任副总裁,分管公关业务。对此,新浪科技联系杨彬彬和趣店,双方均未回应。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个月,新晋美股上市公司趣店,因为其现金贷业务以及CEO的一篇专访而遭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公开资料显示,杨彬彬于2016年9月正式加盟网易传媒,任网易副总编辑。此前,曾先后在《南方都市报》、《新京报》、《财经》杂志、凤凰网任职,还曾参与财新传媒创业。趣店,2014年成立,2017年10月18日晚,在纽交所成功IPO,且当晚股价超出发行价。这引发媒体对趣店的关注,它2015-2016年都还亏损,之前做校园贷被打击,后靠着现金贷一年翻盘并以高营收成功上市。媒体质疑趣店校园贷业务是否真的停运,现金贷业务是否打擦边球。而趣店也想迅速洗白,平息非议。于是,上市后第三天,10月20日,趣店微信公众号发律师函:趣店正式登陆纽交所上市,随即有部分别有用心的造谣者对趣店经营模式等无端攻击,对趣店部分高管名誉恶意中伤,文章所述内容纯属虚构。紧接着,10月22日,趣店创始人罗敏与自媒体“卢泓言”(著名媒体人程苓峰)联合发布了《趣店罗敏回应一切》,但是,没想到会引来更大的质疑与声讨。尤其是罗敏关于是否存在暴利催收的回应:“没有。凡是过期不还的,我们这里就是坏账,我们的坏账,一律不会催促他们来还钱。电话都不会给他们打。你不还钱,就算了,当作福利送你了。就这样。”趣店这两次次公关行为被业界认为非常失败,被调侃称确实需要一个新的公关负责人加入,尚不知此次杨彬彬的加入,趣店会不会扳回一城。
趣店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10月18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QD”。趣店9月18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首次公开招股)招股书,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拟最高融资7.5亿美元。据美国财经网站IPOScoop报道,趣店计划以每股19美元至22美元的价格发行3750万股美国存托股,预计融资7.688亿美元。趣店的前身是成立于2014年的“趣分期”,是“校园贷”市场头部创业公司之一,成立之初主要业务是向在校大学生提供购物分期贷款。2016年7月,趣分期更名为“趣店”,并将服务对象从在校学生拓展至青年群体。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趣店交易笔数达2000多万笔,较过去8个季度复合增长率达78%。趣店此次IPO的承销商为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花旗集团、中金公司及瑞银投资银行。
6月28日,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召开媒体沟通会就该文件进行解读。会议明确,现阶段暂停网贷平台进入校园贷,同时鼓励正规机构服务大学生信贷需求,以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可以继续与银行合作开展校园信贷服务。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发文的核心目的是让大学生合理的信贷需求得到满足,鼓励银行等正规机构进入市场;P2P是信息中介机构不应是高利贷机构,正规的P2P公司培育好了将来也可以进入。也就是说,网贷平台有望在整改备案完成之后,进入校园贷服务“白名单”。监管认为,过去几年,“校园贷”有四类参与主体:一是电商系,包括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以及分期乐商城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用户;二是各类网贷机构;三是各类民间金融线上化的高利贷者;四是协助诱导学生利用学生身份披着“校园贷”幌子以欺骗形式犯罪的不法分子。过去一年,校园贷频发的乱象,基本上都是第三第四类引发的。根据文件要求,目前只有银监会批准的持牌金融机构才能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法与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涛认为,这为校园贷业务确立了较高的行业准入门槛,会将高利贷、线下贷款公司及一些不正规的民间放贷机构挡在校园之外,同时也会更好地引导中国未来主流信贷消费人群树立良好信用意识及科学理性消费观念。会上,监管层对目前电商背景的互联网平台和银行联合开展校园信贷服务也表示了认可。媒体问到京东白条、蚂蚁花呗、借呗是否可以给大学生信用消费额度,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回复称,校园贷产品应满足综合利率不高于36%的底线,微粒贷和蚂蚁花呗如果以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作为借贷主体是合规的。也有媒体问到乐信集团和工商银行联合发行信用卡的模式是否允许,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回复,只要乐信不是放款机构,银行承担核心风险就是可以的。5月底,工商银行透露正与乐信集团旗下的分期乐商城联合开发一款“工银分期乐联名卡”,并于6月6日启动在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九所高校的发卡试点。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也提出,目前是科技金融3.0时代,互联网公司做平台,金融公司控制核心风险,相互融合相互提高才适应时代潮流,有资金的持牌金融机构和有技术的平台合作才能服务好校园金融需求。实际上,近期包括BAT、京东、乐信在内的互联网平台频繁传出与银行进行战略合作。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教授也表示,这类互联网平台有服务校园市场经验,也有技术和数据沉淀,利于银行对学生进行模型分析,而且也有消费场景进行支撑,能更好地识别客户,为客户画像,具备银行不具备的优势,所以银行和fintech合作的模式属于传统金融和互联网的融合,应该支持。
上周,随着多项互联网金融整治方案落地,监管日益趋严已成为行业共识。值得注意的是,银监会明确,校园网贷将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监管高压之下,近期,包括我来贷等多家平台宣布退出校园贷市场,转型其他业务。近日,我来贷在官方微信发布通知称,于2016年10月正式关闭学生申请贷款通道。至于原因,我来贷在通知中称是由于多地发文限制校园贷业务,并降低学生用户的信贷风险。监管下校园贷原有业务难维持而在此之前,已有多家主攻校园贷的平台宣布转型或退出。4月,分期乐宣布其分期消费服务向白领人群开放;8月,优分期成立和创金服集团,进军非校园消费金融业务;9月5日,趣分期宣布暂停校园分期市场地推;9月27日,名校贷也宣布进军白领市场。记者调查发现,以前广州大学城在宿舍、课室、饭堂等地总能见到的各种宣传校园消费借贷平台的传单或者发传单的人已经难觅踪迹,在广州大学城读书的隆小姐表示:“最近也没有看到发传单了”。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称,经摸查统计,在广州注册的校园网贷平台约有7家,业务规模较小,其中有4家进行了整改,3家已经关闭或无法访问网站。对于平台相继退出或转型的原因,融360分析师徐瑾指出,此前的“裸条”、“暴力催收”等事件,加速了监管政策的落地,近期监管层更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规范市场,校园贷平台受到了极大束缚,原有的业务很难维持。自3月份有学生因欠60多万元校园贷款而自杀后,教育部、银监会等部委多次发文提示风险,多地地方金融局也下发配套细则。在上周银监会等十五部委联合发布的《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中,校园贷更是与房地产行业并行,被列入了重点排查领域。而有业内人士还告诉记者,让校园贷压力剧增的还有地方金融办和互联网金融协会。8月底起,深圳、广州、重庆等地纷纷下发监管文件……如9月7日广州发布的《关于规范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的通知》,明确规定不得向未成年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提供借贷撮合服务,未经学校批准不得在校园开展任何形式的营销宣传活动等。必须要有监护人担保随着监管不断加强,多家平台相继退出,有业内人士预言校园贷市场即将消失。不过,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认为现在退出市场的主要还是创业型的一些企业,并不是说全行业都在退出这个市场,监管仅仅是压缩了市场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如果还只专注于做一块业务,可能做不大。所以,有很多校园网贷平台转而提供非校园消费金融服务。方颂也告诉记者,根据专项整治工作安排,校园贷也将分类处置,对于虚假宣传、高利放贷、暴力催收等乱象将坚决地进行清理整顿,对继续保留的校园贷业务,将严格地设立准入条件,特别是借款人的条件,有的大学生没有还款能力。“我们下一步要继续做校园网贷,大学生必须要有监护人担保,进行双身份认证。”方颂说。
校园贷市场正经历一场“浩劫”。趣分期宣布退出校园市场谋求转型,名校贷也计划升级现有校园贷平台,记者获悉,佰仟金融对学生分期业务也保持谨慎,下线了此类业务,市场认为是监管施压,另一方面校园市场坏账过高,推高了平台的成本,侵蚀了原本应得的利润,也令不少平台动了后撤的心思。但“禁得了欲望,禁不住需求”,校园贷市场会否真的消失?在采访过程中,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校园贷市场应该不会消失,未来应该是如何让校园贷变得合规。校园贷起家的趣分期日前宣布从校园市场向全社会信用卡消费金融用户转型,而名校贷紧随其后进行升级。同时有消息称,佰仟金融也将下线校园分期业务。一时间,校园贷行业风声鹤唳,不少人士认为,这些主要是缘于对校园贷市场的整治。近期,银监会以及各地金融办加紧了对校园贷的监管,在8月底举行的网贷监管细则发布会上,银监会发言人表示,对校园网贷拟采取“五字”整治方针,“停、转、整、教、引”。近段时间,重庆、广西、深圳及广州等地,也相继出台了校园贷的整改措施,而不少措施都以“负面清单”为主,可见监管整治的决心。多年以来,盘踞在校园金融领域的不仅有近来备受关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和电商企业,银行、小贷等机构同样也有参与。早在2009年以前,商业银行信用卡就进入了校园消费市场,但是由于银行对学生还款能力审查不严、学生消费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等多方原因,银监会在2009年叫停了商业银行为大学生办理信用卡的行为,但这一市场仍然存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进入校园分期市场,除了趣分期、分期乐以外的互金平台,还有京东白条和蚂蚁花呗都把校园定位为服务群体之一。据了解,当前校园借贷平台大致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电商+金融,基于消费场景的模式;第二类则是现金直接贷款平台。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数以千计的、良莠不齐的地方借贷公司也将业务触角伸向学生群体,有的以网络贷款形式出现在校园,有的直接以校内传单的形式出现,“裸条”、“暴力催收”、“超高滞纳金”、“超额授信额度”、“超高手续费”等乱象爆发,严重扰乱行业秩序。在监管逐渐趋严的背景下,校园贷平台会否逐渐消失?他们又将如何发展?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闫海峰指出,“校园贷”本质上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具备其应有的工具价值。如果接受“校园贷”服务的对象能够挖掘其价值,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校园贷”是利大于弊的。“按照各地监管原则,校园分期平台惟有转型一条路可走。”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认为。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认为,校园贷市场肯定不会消失,因为需求存在,近段时间出台的政策也并非一刀切,而是建议平台更加规范。对于校园贷平台适合转型的方向,马骏认为,可以随着毕业生的发展轨迹进行转型,比如目标客户为刚毕业没多久的学生、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这样也能有效地控制平台成本。“校园贷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未来的重点应该是如何让校园贷变得合规。合规的校园贷,有严格的额度限制,有真实的消费场景,普通大学生在合规平台上的平均消费在3000元左右,在学生的偿付能力内。其实,不少专注于学生借贷的平台积累了不少‘白板’用户的信用状况,他们没有信用卡、贷款,在央行征信系统中没有记录,将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征信信息纳入到全社会统一的征信体系,有利于国内不健全的征信市场建设,一些平台可以利用这些大数据发展新的业务方向。”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
趣店集团(原校园分期平台“趣分期”)今日宣布已于今年早些时间暂停了校园地推业务,此后将专注于非信用卡人群的消费金融业务,退出校园分期市场。今年上半年,曾有传闻称趣店裁撤了所有在校园内部聘请的校园代理。此次趣店方面表示,这部分人员实质上已经转岗,集团将成立专注于招聘、实习、就业的校园生态服务公司,地推人员已全部加入该公司。趣店联合创始人何洪佳同时向新浪科技表示,趣店在2015年就已经开始布局成年人业务,并在今年早些时间全面暂停了校园地推业务。同时,其透露,如果算上已毕业用户在内,趣店非校园用户已近2000万,成年非信用卡用户将成为其主要用户。随着当前校园用户的毕业更替,趣店将完全告别校园市场。国内有多家涉足校园分期业务的企业如趣分期、分期乐、爱学贷、优分期等,随着近段时间以来校园贷频现“跳楼自杀”、“裸贷”等极端事件,再加上相关部门的监管收紧,一部分平台已经开始拓展非校园贷业务。今年9月1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发通知,开始对校园贷进行规范,并要求校园贷借款用途须与学业相关。而在此前,上海、重庆等地也有类似动作,目的就是为了使校园贷的发展更加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