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概念>文章列表
概念
24年之后,家乐福中国终于没逃过被收购的命运。6月23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将以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苏宁易购将成为家乐福中国控股股东,家乐福集团持股比例降至20%。1995年,家乐福挺进中国大陆,给物质尚且贫乏、渠道尚单一的中国人带来了大卖场的概念。在中国市场,家乐福通过向供应商收取通道费,占压货款,赚取后台利润,从而实现低成本的快速扩张,完美复制了其本土模式的高效。其门店数以每年十多家的速度递增,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四川等地遍布家乐福的身影。到10年后的2006年,家乐福在中国门店数已突破100家,一跃成为外资零售在华企业中的第一人,“开心购物家乐福”也成为一代人的经典回忆。2009年家乐福在内地市场的销售额首次被大润发超过,2010年其门店数量又被沃尔玛赶超,进入2014年,家乐福中国的市场份已额落后于高鑫零售、沃尔玛和华润万家,仅列第四位。一起惠按照时间顺序(不完全统计)整理出2011年至今关于家乐福的75条重要新闻,形成这8年的家乐福大事记,以飨读者。从这些大事记中可以看出,家乐福这八年的发展史几乎可以用血泪史来形容。也可以看到,基于商业的供应链建设、决策效率、电商冲击、媒体环境等等原因是一个世界第二的零售巨头一直被传收购最终被苏宁易购收购八成股份的根本原因。以下为2011-2019家乐福大事记:2011年:撤出中国的消息第一次出现7月21日,家乐福与团购网站糯米网(当时属于人人公司)深圳合作推出了多项日用品的团购服务。这些团购包括王老吉凉茶、蒙牛纯牛奶、心相印卷纸、蓝月亮洗衣液等消费者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以极低的价格登陆糯米网。8月11日,家乐福正式宣布在广州与满座网全面展开合作,八月份起,“家乐福网上团购季”正式启动。消费者能在满座网参与多项家乐福推出的多达200种日用品的团购,每月会有几十款日用品在满座网参与团购,价格约为门市店售价的9折。9月6日,家乐福要撤出中国的消息第一次出现,尽管家乐福在中国的代理商与传言中即将收购家乐福的几家超市集团均出面否认,但法媒评论称,家乐福在中国业绩不佳导致业务重组应当是不争的事实,这也预示中国零售市场竞争暗流涌动。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称,家乐福面对这个消息一度沉默,不仅加深了家乐福在中国业绩下降的形象,同时也导致了消息蔓延。2012年:315点名+价格欺诈被罚+裁员3月16日,315晚会报道了郑州国贸360家乐福店将同种三黄鸡分成白条鸡和柴鸡出售,价格差距达一倍之多,并将过期食品经过重新打散再包装,更改日期后进行出售。家乐福官方微博随后发布消息称:“家乐福对央视315晚会所报道的河南花园店严重违规操作生鲜类产品问题高度重视,在此向消费者表示最诚挚的歉意。公司立即展开调查,并将严肃处理。家乐福始终高度重视食品质量管理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培训,采取措施,切实保证相关规定认真落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感谢社会各界的关注。”6月17日,武汉市物价局通报称,该局对7家超市的“标高商品的原价,再以诱人的折扣促销”行为进行通报,并共计处以50万元的罚款。其中有6家为武汉汉福超市(即家乐福公司在武汉开的家乐福超市门店)。据了解,这6家门店共被处以罚款45万元。7月13日,家乐福宣布,由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市场受紧缩冲击,加上本土法国的超级市场营收疲软,第二季度公司同比销售额下降了1.3%。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家乐福实现销售额217.15亿欧元,略好于分析师预期的216.5亿欧元。除去燃料和汇率波动的季节销售额下降了1.3%,其中核心的法国超级市场销售额下降了5.7%。8月26日,法国《费加罗报》当地时间25日报道称,家乐福正计划在其法国国内总部机构中裁员500至600人。8月29日,家乐福再传欲出售中国区业务的消息,而这次被传的接盘者是华润。虽然昨日双方对此事都予以了否认,但业内人士表示,即便传言为真,这笔交易也再正常不过。求证家乐福中国区公关部,得到的回答是“中国市场还会稳步发展”。同日,家乐福宣布,鉴于中长期发展前景不乐观,难以占领市场领先地位,该公司将于年底关闭新加坡现有的两家卖场。这意味着家乐福已经决定退出新加坡市场。10月下旬,家乐福以26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在哥伦比亚的业务打包转让给了桑科萨集团(Cencosud),其中包括72个大卖场、16个便利店、4个现金兑换点、900家门店和26处商业中心。而在7月之前,家乐福对自己哥伦比亚业务的报价仅为现在成交价的3/4。11月1日,家乐福的网上商城曾一度以系统维护的名义暂停,昨日记者登录时发现,网站已经正常运转,不过依旧不能购物。11月5日,彭博社消息,家乐福日前表示,如果不计汇价起伏,该公司第3季在中国的同店销售额下跌了6.1%,在整个亚洲也下跌了3.1%。2013年:收入下降5月29日,家乐福传出再度出售资产的消息,其以5.3亿欧元(约合42.24亿元人民币)将持有的25%中东合资企业股权,售予合作伙伴MajidAlFuttaim。家乐福中国方面对此表示,集团的事情并不清楚,相关问题亦不能给出回应。7月7日,家乐福超市把标明“法式拉东”的食品摆在进口食品销售专柜售卖,顾客陈先生购买后发现,这款“法式拉东”其实是地道的中国制造,并非源自法国,因而以欺诈为由将超市告到法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近日一审判决超市退还货款540.70元,赔偿540.70元。7月19日,据彭博社报道,家乐福第二季度营收下降0.6%至205亿欧元,大致符合市场预期。7月26日,华尔街日报(WSJ)周四引用联邦检察官刚刚解封的部分刑事指控文件报道,一组黑客侵入了包括证券交易所运营商纳斯达克OMX集团、百货商店运营商J.C.Penney以及零售巨头家乐福在内十几家公司的电脑系统,盗窃个人数据和信用卡信息,造成了数亿美元的损失。7月29日,全球知名超市家乐福部分在华门店正在积极寻求与电商合作。知情人士透露,家乐福正在积极寻求多家电商合作,日前正在试图联系知名电商网站梦芭莎等。家乐福主要合作意向为联合特卖,且目前对有库存清货需求或O2O类的电商十分感兴趣。10月25日,家乐福称,第三季度该公司的营业收入为211亿欧元(即286亿美元),按当前汇率折算,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12月5日,家乐福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唐嘉年表示,家乐福对中国市场仍充满信心,力争在三年内覆盖100个城市,但目前不会向电子商务大举进军。2014年:退出印度收购亏损的Dia1月8日,家乐福收购波兰超市RAST,未公布收购价格。3月7日,家乐福已经正式支持微信充当会员卡现场使用。用户关注家乐福微信帐号,通过“我的账户”中“我的会员卡”,将实体店会员卡号和手机号输入后可绑定,然后生成新的电子会员卡。4月9日,老佛爷百货购家乐福6.1%股份,成第2大股东。4月16日消息,家乐福表示近期计划今年内重启巴西的电商业务,家乐福巴西的电商业务在2012年由于董事会调整所以被关闭。7月8日,家乐福宣布,作为集团关注具有关键战略重要性市场策略的一部分,将会退出印度市场。家乐福在2010年进入印度市场,并运营五家cashandcarry店。6月24日,家乐福同全球第三大折扣连锁超市集团西班牙Dia(迪亚)达成一项初步协议,Dia将把旗下陷入亏损的Dia法国出售给家乐福。价格6亿欧元。7月9日,日前,家乐福宣布从德国连锁超市零售商利威(Rewe)手中购得53家位于意大利的Billa超市,而收购的目的在于增强自己在意大利北部的实力。11月22日,家乐福中国将涉足便利店。就在近日,家乐福发布招聘启事,旗下新兴零售品牌“easy家乐福”将于近期开张营业,地点在上海。据相关人士透露,“easy家乐福”是家乐福旗下新兴的便利店品牌。第一家店将于下周在上海试营业,届时会支持微信支付。2015年:关店建仓1月21日,有外媒报道称,法国大型连锁超市家乐福正在考虑将中国业务分拆上市。有记者就上述消息向家乐福中国方面进行求证。家乐福中国方面回应称,家乐福在中国市场是长线发展,中国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对于中国业务分拆上市一事,目前家乐福中国方面没有收到更为详细的消息。3月5日,援引外媒,家乐福方面称,2014年营业利润增长至23.87亿欧元,家乐福方面称2015年将投资25-26亿欧元以重整和扩大店面。3月23日,家乐福将关闭其位于浙江的余杭南苑店。3月25日,连云港家乐福将转型社区店,柜台几乎清空。4月22日,微信支付与家乐福中国正式达成全面合作,家乐福全国237家门店将陆续接入微信支付。4月28日,支付宝钱包于近日宣布已与家乐福和华润万家达成合作,加紧线下布局。以后,在这两家超市消费可以不用带钱包了。5月21日,家乐福东莞镇区首店——石龙店将于该月31日正式关门歇业。5月2日,家乐福将投资35亿元在鄂州建华中区物流配送中心,这也是湖北在中博会上签约的最大外资项目。据悉,家乐福拟在全国建设6个配送中心,湖北是第二个敲定落地的,年内即将动工。该配送中心建成后,辐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和河南五省市场。8月17日,据外媒报道,法国竞争管理局(AUTORITEDELACONCURRENCE)批准家乐福集团出售旗下迪亚店,家乐福方面表示,800个迪亚店中,可能仅保留642家店。8月25日,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将收购3C在线零售商RueduCommerce,正与地产开发商AltareaCogedim就此展开排他性谈判。9月8日,家乐福携汉威士集团旗下媒体Arena在旗下服装品牌TEX官网上推出虚拟试衣间功能。据外媒报道,家乐福此举是为促销其自有品牌Tex不久前上线的秋冬新款女装。10月19号,家乐福公布,其第3季录得销售额约215亿欧元,按年增长4.2%;其中法国占102.66亿欧元,按年增长1.6%;国际市场占112.77亿欧元,按年增长6.2%;在中国市场销售额下滑了11.2%。2016年:O2O便利店5月16日,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加强食品布局,于本月初新开了家“线上菜馆”。用户可根据线上菜单在线预订菜品,也可根据网站提供的信息去线下店品尝相应的菜,平台共提供230个品类,其中包括寿司、水果拼盘等,提供的品类主要来自于家乐福大型超市及超级市场。餐品价格较为亲民,人均消费6~10.9欧。该服务支持送货上门,目前已有225家大卖场和246家菜市场接入。5月18日,家乐福在北京正式上线了O2O业务,商品SKU为1.5万个,其中生鲜商品超过4000个。生鲜品类将提供全程冷链配送服务,但配送范围目前仅限于双井、马连道、四元桥和中关村4家门店周边3公里范围内,常温商品则可以覆盖北京全境。6月20日,家乐福发布公告,9月将在法国3000个线下店接入ApplePay。10月19日,家乐福公布三季度财报,其在法国零售销量依旧稳定,南美市场销量上涨,但中国市场业务营收下跌,反映出海外零售商进入中国市场依旧面临压力。11月13日,家乐福计划在年底前开出40家易家福便利店。2017年:剥离中国业务新闻出现3月9日,家乐福公布2016年度全年业绩,财报显示,受在亚洲和法国本土市场表现不佳等因素拖累,2016年家乐福盈利大幅下降。4月13日,家乐福今年首季销售212.95亿欧,升6.2%,符合市场预期;而扣除汽油销售及年历因素,销售增长1.4%。期内,亚洲地区销售19.87亿欧,下跌4.1%。4月21日,华南区总裁马丁透露,公司将于下个月在深圳上线网上商城。此前大润发、步步高、沃尔玛、华润万家,甚至是屈臣氏在这方面都做了很多尝试。7月25日,家乐福开始在中国发力购物中心,中国区希望今后改造的门店和所有新开门店大多以购物中心模式运作,计划3年内,购物中心式的家乐福项目中,65%租赁面积是体验型行业,比如餐饮、娱乐业态等,以此拉动客流量和消费。受电商冲击,一直坚持大卖场业态发展的家乐福业绩承压。11月17日,家乐福携手美团外卖,正式在深圳上线O2O合作业务,在深圳家乐福门店3公里范围内提供1小时速达服务。12月21日,彭博援引Capital杂志未注明消息来源的报道称,家乐福首席执行官AlexandreBompard已聘请三家投行研究剥离中国、阿根廷和波兰业务的方案。2018年:从阿里到腾讯1月4日,官方表示,截至2017年底,家乐福电商平台的版图再次扩大,已覆盖广州、东莞、海口、长沙、合肥及大连六座城市;在加上先前已覆盖的北京、上海等12座城市,家乐福的电商平台入驻城市达到18个。1月18日,据法国媒体《回声报》报道,家乐福正在研究出售其在中国的业务,而买方是欧尚、阿里巴巴。1月23日,公告显示,家乐福与腾讯就在中国展开战略业务合作签署初步协议,腾讯与永辉可能将投资家乐福中国。同日,家乐福宣布了2022转型计划,称法国总部将采取自愿离职方式裁员,计划在其总部裁员2400人,拟节省20亿欧元的成本,此外,还计划在5年内开设2000家便利店。2月2日,家乐福与腾讯和永辉签署了一份关于家乐福中国潜在投资的条款表,潜在的投资将利用家乐福的全球零售知识,腾讯的技术优势和永辉的业务知识,特别是对新鲜产品的深入了解。投资完成后,家乐福仍将是家乐福中国的最大股东。2月7日,家乐福新型门店“极鲜工坊”日前开业,首店落脚武汉汉阳。3月8日,继沃尔玛之后,昨日法国超市集团家乐福(Carrefour)表示,将扩大以区块链为基础的食品追溯计划(foodtraceabilityprogram)。计划在2018年底前将区块链技术扩大运用到鸡蛋、奶酪、牛奶、橘子、番茄、鲑鱼及汉堡等8种食品上。4月2日,家乐福日前接连关闭了遂宁射洪店与成都光华店。5月21日,昨日腾讯与家乐福合作的首家智慧门店“LeMarche”开业。这是家乐福首家落地的主打餐饮、生鲜、进口商品、自有品牌的新业态,也是最新落地的一家微信支付智慧零售旗舰店。5月22日,家乐福决定在今年夏天关闭旗下法国境内超过200家尚未找到买家接手的小型社区超市及便利店。5月30日,家乐福推出了关于转型和降低成本的规划,旨在将经营重心转移到食品和绿色产品领域。6月4日,近日,“家乐福网上商城”正式登陆重庆,标志着重庆家乐福门店正式开启全渠道O2O营销。6月12日,谷歌与家乐福达成协议,将通过网络渠道在法国共同销售杂货。2019年初,法国购物者将可以通过谷歌旗下的Home、Assistant和法国购物服务等平台购买家乐福商品。7月13日,关于入股家乐福,传永辉高层仍在“纠结”。8月4日,对于“正式退出中国”的传言,家乐福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接到相关通知。8月13日,近日,家乐福集团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财报,家乐福大中华区经营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177%,报告中重点提及了其数字化转型的成效。8月21日,家乐福在京东到家上处于内测阶段,“没有正式上线,在跑系统”。10月9日,IBM周一发布了食品溯源区块链网络FoodTrust,大型企业及中小型企业可加入该网络,使用费从每月100美元到10000美元不等。家乐福集团已就该网络与IBM签约。10月15日,家乐福昨日宣布,“家乐福中国”小程序访问量过两亿次,用户突破千万,优惠券发放量超千万张。据悉,家乐福小程序上线于今年2月。小程序内设线上送货到家服务、会员权益查询,同时也加入了拼团营销等社交活动玩法。2019年:苏宁易购48亿收购八成股份3月1日,家乐福集团公布2018年全年业绩,全年销售额较去年同比增长1.4%至850亿欧元,利润提升4.6%。大中华区利润较去年同比增长11倍达3.5亿人民币。4月10日,国美与家乐福(中国)达成战略合作,国美将在今年7月底前以“店中店”模式,入驻家乐福(中国)的200余家门店。国美零售总裁王俊洲表示,国美和家乐福在新的消费形势下,都面临着巨大的调整空间,在下一轮竞争中,将进一步发挥供应链和服务链整合能力,回归零售本质。5月9日,据知情人士日前向媒体透露,家乐福正在考虑包括出售中国业务在内的多个方案。知情人士称,家乐福可能会为中国业务寻求约10亿美元,但也可能选择剥离部分股份,或者不将其出售。对此,家乐福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出售中国业务“不在议程之上”。6月21日,家乐福中国宣布,其海外旗舰店已正式上线京东商城海囤全球平台,京东物流将为家乐福提供跨境进口、清关、分拣、配送等物流服务。6月21日,日前,家乐福与京东物流展开合作,后者将为家乐福提供跨境进口、清关、分拣、配送等物流服务。未来,京东物流与家乐福的合作将扩展到更丰富的商品,并探索其他物流模式。6月23日,苏宁易购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拟出资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苏宁易购将成为家乐福中国控股股东,家乐福集团持股比例降至20%。
2019-06-25 09:38:33907 次
一则有关“ofo名下已无可执行财产”的消息再次将我们关注的焦点拉回到了共享单车这个曾经带给我们无限遐想的行业。作为移动互联网后半段出现的物种,共享单车曾经是资本追捧的对象,各大共享单车平台贴身肉搏的乱象让我们再次见识了千团大战的盛况。这个曾经被当成是“新四大发明”的物种,最终依然没有逃过资本寒冬的侵袭,在残酷的市场竞争当中败下阵来。在经历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单车平台的跑路和倒闭之后,以摩拜、ofo为代表的头部共享单车平台同样遭遇到了发展困境。随后,摩拜投身美团,ofo在共享单车市场上任性且孤独地前行。作为一个曾经头部的共享单车平台,到底是什么造就了ofo的惨败?作为一个曾经带给我们无限遐想的物种,共享单车到底是如何沦落到成为“鸡肋”的地位的呢?1是什么造就了共享单车的火爆?不可否认的是,共享单车是移动互联网下半场最惹人注目的行业。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互联网市场,共享单车都引发了不大不小的涟漪。从共享单车诞生的那一天开始,质疑与褒奖并存。尽管如此,共享单车还是成为后移动互联网时代最火爆的行业之一。回顾共享单车的火爆,我们可以看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互联网式思维模式的延续。虽然经历了早期的资本大战之后,互联网行业的市场格局基本上已经确定,以BAT为代表的传统互联网巨头和以TMD为代表的新生巨头成为头部的互联网企业。但是,在获取流量的方式和渠道上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空间,这最终导致了共享单车的出现。通过将人们的吃、穿、住、用、行与互联网式的物种实现深度绑定,成为人们获取流量的全新形式,共享单车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尽管在出行领域出现了滴滴这样的头部互联网公司,但是,汽车依然是一种成本很高的出行方式。于是,在出行领域选择一种新的方式成为人们思考的主要方向。于是,通过共享单车的方式来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和难题成为共享单车出现的根本原因所在。而资本和巨头之所以会对共享单车青睐有加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能够通过共享单车的方式来继续获得流量,从而延续他们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思维和平台模式。因此,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延续最终让共享单车出现,并且被资本和巨头青睐。资本面临的项目真空。经过早期的发展之后,投资机构对于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的投资依然是回报很高的领域,而移动互联网时代以TMD为代表的新生巨头更是让投资机构们看到了互联网行业内部依然存在的红利。然而,同投资机构背后的资金相比,相对比较靠谱的项目则是比较少的,共享单车虽然并不尽善尽美,但是,相对于其他项目来讲还是比较稳妥的,于是,大量资本开始涌入到了共享单车领域当中。从本质上来看,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其实是资本的丰沛与项目的枯竭之间的真空所导致的。投资机构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来弥补投资真空,最终让共享单车可以作为一种替代品来弥补互联网红利日渐缺失带来的诸多问题。投资机构之所以会把如此多的资金投入到共享单车领域当中,其实正是由于互联网红利逐渐冷却背后造成的投资真空所导致的。随着投资机构对于共享单车的不断加持,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到了共享单车领域当中,并且真正将共享单车这个领域变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领域。随着资本的加入以及互联网巨头的加入,共享单车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相对较为火爆的领域。互联网巨头打造生态系统的鼓动。以流量和平台为代表的发展模式让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希望能够将更多的场景、行业加入到自己的生态圈,从而可以获得足够多的用户和流量。共享单车作为出行领域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存在,同样是互联网巨头完善自我生态圈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我们看到摩拜、ofo、哈啰单车等共享单车玩家之所以背后有互联网巨头的影子,很大程度上由于互联网巨头打造生态系统的结果。通过在自身的平台上植入共享单车的入口,并且以战略投资的方式加入到共享单车的大战当中,共享单车俨然成为一个互联网巨头争相争夺的势力范围。通过站队、靠拢等方式,我们看到的是一场互联网巨头在共享单车背后所鼓动的繁荣的假象。成为互联网巨头大生态的一部分,是众多共享单车平台之所以能够在互联网巨头之间辗转腾挪的关键所在。当共享单车在互联网巨头的推动之下不断前行的时候,或许背后正是互联网巨头试图打造自我生态体系的思想作祟。在互联网巨头的流量和资本的扶持之下,我们看到了一场以补贴、烧钱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大战的开启。以概念和营销为代表的发展模式使然。回顾共享单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几乎共享单车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与概念、营销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新四大发明”、“共享经济”、“物联网”等诸多新概念几乎都曾经与共享单车产生过联系。从本质上来看,共享单车相关的概念的火爆最终让共享单车几乎可以与所有新的概念和模式相连通,最终实现自我发展。如果寻找助推共享单车出现的另外一个原因,以概念和营销为代表的发展模式的推动或许是另外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当共享单车市场被各种各样的概念、标签所充斥着的时候,一场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全新历程正在上演。如果我们寻找导致共享单车火爆的原因,或许以概念和营销为代表的发展模式才最终导致了它的出现。一味地去打概念、一味地去贴标签,一味地去迎合资本的需求,而忽略了共享单车本身最应该坚守和实现的东西,最终让共享单车沦为一个概念。如果我们思考推动共享单车火爆的另外一个原因,或许以概念和营销为代表的发展模式是最终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另外一个原因所在。分析共享单车火爆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共享单车的火爆并不是因为共享单车本身的商业模式、共享单车本身的盈利性、共享单车的行业改造能力所导致的,而是一些外部原因所导致的。通过分析共享单车火爆的原因,我们或许可以找到谁真正杀死了ofo,谁才是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2到底是谁杀死了ofo?希罗多德说过:欲要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共享单车同样如此。当共享单车市场不再是那个被资本和巨头青睐的领域,当共享单车距离我们渐行渐远,我们或许可以更加清晰地知道究竟是谁杀死了ofo。杀死共享单车的正是那些追捧它的人。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互联网巨头、互联网模式等诸多元素最终造就了共享单车的火爆。然而,虽然这些元素造就了共享单车的火爆,它们同样让共享单车的发展陷入到了难以挽回的境地里。一味地依赖这些外部的资本、模式和力量,缺少了对自我能力的健全和完善,所谓的共享单车正在陷入到一种迷失自我的状态里。当这些元素不再加持共享单车的时候,共享单车便失去了最后前行的勇气,最终不得不败下阵来。如果我们寻找杀死共享单车的那个人,或许正是那些把共享单车扶上神坛的那些人。仅仅只是将共享单车看成是一个概念、一种盈利方式、一个流量入口,所谓的共享单车正在陷入到一种失去真我的迷失状态里。随着共享单车逐渐失去真我,当这些外表鼓动它的元素远离自己的时候,共享单车早已失去了生存的能量。杀死共享单车的正是共享单车本身。我在以往的文章当中提到过类似的观点,真正杀死共享单车的或许正是共享单车本身。当共享单车一味地迷恋资本的作用,一味地迷恋互联网式的模式,一味地依靠互联网巨头的输血,而不是健全自身,探索符合自身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共享单车或许正在一步步走向死亡。缺少了对于自我模式的探索,缺少了对于自我造血能力的构建,缺少了对于商业本质的最根本的敬畏,最终让共享单车开始变得并不具备商业价值。因此,我们看到当共享单车最后进行财产清查的时候,名下已经没有了可以执行的财产,或许才是最悲哀的。当我们在思考究竟是谁杀死了共享单车的时候,或许最应该思考的就是共享单车自身。如果共享单车可以真正回归到共享本身,真正去寻找可以形成生态闭环的能力,那么,他们或许可以摆脱对于外部元素的依赖,真正找到的一个合适的发展模式。当共享单车的身影离我们远去,我们或许应该反思这个曾经带给我们无限遐想的行业从兴盛走向没落的原因所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告别共享单车的怪圈,通过不断创新新的商业模式,找到新的发展可能性,而不是一味地去质疑和痛打。
2019-06-24 09:37:22613 次
2009年11月11日,淘宝网实现5200万元的销售额,那是淘宝的第一个双十一,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现任CEO,当年的淘宝网CFO逍遥子张勇的成名之战。半年后的2010年6月18日,京东不甘示弱,在自己的店庆日推出了618购物节。自此之后,“双十一”和“618”成为年尾和年中的两个网购高潮。今年,618十周年,很多曾经一成不变的事情,正在发生改变,这背后是电商生态的颠覆,以及中国人消费意识的觉醒与进化。2019年的618,京东“去刘强东”,拼多多入局,这可能是折射未来变化的一个重要节点。京东完成“去刘强东”京东“去刘强东”,实属无奈的选择。从去年的618算起,最近一年,京东的市值跌掉了240亿美元,去年8月30日刘强东涉嫌性侵被捕后股价下跌的曲线更是刺眼。前有追赶无望的淘宝,后有来势汹汹的拼多多和苏宁。对京东来说,2019年的618势必是背水之战。但这一战,看不见刘强东的身影。5月21日,京东零售集团轮值CEO徐雷在发布会上发表演讲。他回顾了京东创立至今的15年发展和变化,强调了京东“正品行货”与其他电商的差异,分解向品牌商及合作伙伴进行质量分级并倾斜相应资源的机制,最后给出了未来三年,反向定制商品及独家新品等战略。就在去年底,京东发布的组织架构调整公告中,京东商城将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划分为前中后台。京东拼购、京东新通路、7Fresh等距离客户较近的业务,被正式推到前台。而积淀了京东核心能力的3C电子、时尚居家等事业群则放到了中台。此前直接向刘强东汇报工作的三大事业群(大快消,电子文娱,时尚生活)负责人,改为向京东集团CMO、京东商城轮值CEO徐雷汇报。显然,在京东目前的架构中,徐雷占据了重要位置。今年的618峰会中,徐雷和京东数字科技CEO陈生强、京东物流CEO王振辉共同参与了启动仪式。此前,不管是演讲还是启动仪式,主角都是刘强东。不出意外,这三个人将是京东新一代领导层。刘强东正在逐渐消失于公众视野,他缺席了京东年会、不再参加各种公开论坛和活动,这既是京东自我保护的需要,也是持有京东股票的投资者希望看到的。截至下午15时,今年京东618的销售额已经超过1800亿元,较去年的1275亿元,已经取得了亮眼的增长。从一言堂到三驾马车,彻底变更管理模式,也许会是京东重换新生的一次机会。拉升的拼多多,下沉的御三家4年前,阿里和苏宁达成战略合作,外加2014年腾讯大手笔投资京东。至此,淘宝、京东、苏宁作为电商行业前三的地位几乎不可动摇,颇让人有一种大局已定的感觉。据说那几年里,投资人都不看电商项目。等杭州人黄铮开始抛头露面,他的拼多多已经势不可挡地发展为电商第四级,锋芒一度盖过京东和苏宁。拼多多把“五环外”做成了自己的专有名词。于是今年618,御三家都在积极学习拼多多,抢占下沉市场。2018年,京东的用户增长陷入停滞,最大的原因就是对下沉市场开拓不力。5月24日,京东的头炮由“全民拼购日”打响,其下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45倍,卖出2620万件商品。同日,京东发布“厂直优品”计划,瞄准国内超10万家的制造企业提供与消费者的连接机会,拼购业务正是该计划的重要承载平台。而在营销上,京东推出“城城分现金”的活动,瞄准的也是四五线城市。从前端、供应链到营销,京东全套致敬拼多多。阿里这边,雪藏多年的聚划算被推上C位,成为重要战略“新客计划”的主角。在不到两天时间内,聚划算商品成交件数已突破1亿,创下“618”史上最高纪录。其中,近一半订单来自下沉市场。阿里2019财年的财报数据中,新增的1亿用户有77%来自下沉市场。阿里巴巴营销平台总经理家洛在采访中表示,“下沉市场是中国重要的增量市场,是中国消费发展的主要方向。”聚划算将通过打造智能中台,重构供给生态,丰富供给品类品牌,基于C2M全链路的数字化,实现产销购高效匹配。这与拼多多重构供应链的方式如出一辙。苏宁在拼购业务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不过苏宁拼购主打的是生鲜,一季度培育了23家农产品“拼基地”,还要在未来培育500座“拼拼庄园”。今年苏宁“608超级拼购日”当天,开场仅一小时,就打破了2018年“618”的单日最高纪录。与御三家拼命挤占下沉市场相反,拼多多在向上拉升。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9年Q1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拼多多44.2%的新增用户,来自二线及以上城市,并且呈持续上升趋势。今年618,拼多多喊出“猫拼狗”的概念,希望制造拼多多和淘宝、京东平起平坐的氛围;戴森吹风机、ReFa瘦脸仪、iPhoneXR等主推产品也瞄准了消费能力更强的一二线消费者。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与腾讯、网易严选、格兰仕进行战略合作,无一不透露出拼多多冲出水面的野心。御三家向下,拼多多向上,今年下半年,当四巨头在五环路上相遇时,也许会掀起新一轮电商大战。那将是一场拼新品、拼物流、拼服务、拼供应链,甚至拼管理和执行力的终极决战。
2019-06-21 09:31:58710 次
1998年6月18日,“京东多媒体”(京东前身)在中关村一栋由铁条焊成的临时建筑中宣布成立,营业面积3平米,年费用1.2万。这是当时中国最生机勃勃的一块土地,四海、中海、海龙、鼎好、中关村e世界等电子卖场在这片小小区域先后落地,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此上演创富神话。有中关村最早期的摊主对《深网》如此描述,“可能一个背着大蛇皮袋从身边走过的中年男人,就是月收入超过10万元的超级富翁。”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京东多媒体”创始人刘强东本会像那些“中年男人”一样,从月入一万到月入十万甚至月入百万;从一个摊位由小做大、由单店做多店再到连锁店;随着十年后电商行业崛起实体零售衰落,这个已经捞到了第一桶金的宿迁小子可能会转型做个成功的淘宝店,或者重开餐馆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非典爆发改变了这条本来缓慢上升的曲线,消费者们拒绝出门让线下零售行业受到致命打击,刘强东以及他的同行们不得不躲在家里,一筹莫展。但机与危相伴而生,最终有冒着被感染风险偷偷溜回北京的销售经理,在刘强东办公室里提出了利用互联网来销售公司存货的办法。此时刘强东并未意识到电商的魔力,一位在中关村时期刘强东的合作伙伴如此对《深网》描述日后的电商行业霸主:“当时刘强东和中关村的一般人没有区别,甚至和那些普通的小贩相比还有一点点的木讷,但做生意很精明,看趋势也很准。”今天看来,京东最初网上销售的方式堪称简陋:在论坛上发布信息,感兴趣的消费者通过论坛联络京东后汇款购买商品。不过“看趋势很准”让刘强东和京东最终在中关村诸多“蚂蚁雄兵”中脱颖而出,一年后,尝到甜头京东全面转型电商。多年后刘强东曾坦率地对媒体表示,京东商城与其说是一个灵感激发出来的产物,还不如说是一个在绝境下被逼出来的产物。另一个被逼诞生的产物则是618大促前身“月黑风高”,在那个品牌厂商对商品拥有极为严格定价权的年代,别说日后电商行业极为娴熟的价格战,就连短时间低价促销都不可想象。京东不得不趁夜色掩护搞一些限时秒杀,以此回馈忠实用户,在此之后“月黑风高”成了传统,每年都会在“红六月”选一天固定时间进行。随着京东、阿里巴巴先后赴美上市,618和双十一成为中国电商行业每年最关键的两个节点。京东零售大促营销负责人陈子豪对《深网》表示,每年双十一结束后开始启动618筹备工作,而在618结束之后则开始启动双十一准备工作。近年来,苏宁、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以及更多品牌方选择在这两个超级狂欢日发力,从618到双十一再从双十一到618成为成为中国电商行业、零售行业的常态。今年618,京东交出的数字是:从2019年6月1日0点到6月18日24点,累计下单金额达2015亿元。从“月黑风高”到618刘强东租下柜台后的几年里,中国电商行业正处在第一个迅速发展时期:美商网成为首家进入中国的海外电商网站并获得多家美国VC千万美元级别投资,随后阿里巴巴正式注册成立;1999年8月,邵亦波创办国内首家C2C电子商务平台易趣网;同年5月,有着中国电子商务第一人头衔的王峻涛创立了8848网站并融资250万美元;几个月后,李国庆和夫人俞渝仿照亚马逊创办后来中国第一家上市电商平台当当网。2004年,京东多媒体网jdlaser.com正式开通。在网页背后提供支撑的是一个草台班子,大多数代码由社会学专业出身、自学编程的刘强东自己编写,主要助手是通过论坛销售光磁产品结识的曹鹏以及另一位程序员。在京东网站上线前三年里,负责京东网站开发和管理的人员一直不足5人,所有与系统相关的工作都是这几个人合力完成。和当时已经基本成熟的淘宝、当当、卓越(亚马逊中国)等电商网站相比,此时京东只能拿出一组简单展示商品的网页。网站功能非常简单,用户可以线上下单,不过下单后需要人工打印订单到仓库提货。“月黑风高”成为京东拉拢用户的重要手段,后来京东店庆日还曾经有过多种叫法,“红6月”、“老刘专场”等先后出现。但当时的店庆日远没有今天618这样内容丰富,往往只是选择一些库存商品设定特定数量,在固定时间进行秒杀,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都由人工控制。这是一个真正“小而美”的时代,一些价值在百元以上的外设产品秒杀价格仅需一元。小打小闹的时代终将过去,2008年金融危机呼啸而至,首轮融资几乎消耗殆尽的京东估值从两亿美元瞬间掉到3000万美元,“你把你的生命投入,可碰到的坎坷真的很多,你会感觉生命在被摧残。所以大部分人创业中途放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成功创业者和失败创业者的差别就在于坚持。”等来融资的京东开始在物流、金融、技术等领域率先布局。2008年10月,京东上线家电类商品,开始向综合型电商转型。日后京东的主要竞争者阿里巴巴也正度日艰难,其核心B2B业务(当时主要是小商品外贸)增长停滞,主打C2C的淘宝网仍处于亏损之中。整个外界对阿里巴巴充满质疑,股价表现很差。新推出的业务“淘宝商城”,入驻者主要面向大企业、大品牌,不过此时的中国零售行业却并未适应这种新兴模式,招商甚为艰难。更糟糕的是社会环境、品牌方对电商渠道充满误解,在那个年代电商渠道的功能被理解为清理库存、尾货甚至一部分瑕疵货。2009年,中国电商平台们以造节模式走向舞台中央。该年诞生的阿里巴巴双十一一鸣惊人,单日销售额超过5000万;同年京东红6月销售额达到3.5亿,接近去年全年营业额,其中618当日销售额突破3000万。没有人准备好接受这样庞大的数字,2011年双十一时天猫大量商家打印订单的喷墨打印机因工作负荷太大产生自然;而随着京东618的影响力和订单量呈指数级增长,技术人员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这终将改变中国,改变世界。根据国家统计局及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2009年拥有1.3亿网购用户,网上零售市场规模2670亿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1%;2017年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人,当年国内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7175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9.6%。京东独舞2009年,京东第一次大规模从营销概念推广618,从日后公布的数字看京东与阿里在各自促销日当天销售额相去不远,当然这也与京东单品价格较高有关。不过在2010年时,618已经被双十一拉开一个身位。这一年,原来淘宝商城的市场部活动已经演变为整个阿里巴巴集团最重要的活动,该年淘宝商城单日销售额达到9.36亿,每秒超过2万元交易额,总共181家店铺销售额过百万。这一年,京东最大的变化是开始建设第三方商业平台,彻底改变了京东之前全部为自营的经营模式。这为京东带来了新的驱动力,2010年数据显示,京东已成为国内首家销售额超过百亿的B2C电商平台,注册用户超过6000万,入驻供应商近万家,在线销售家电、数码通信、家居百货、服装服饰等12大类,数万种品牌商品。此前的“月黑风高”也从1天改成30天的促销模式,食品、日百品类也加入促销,在一些老京东人看来,这一年才是真正的618元年。由于用户暴增,2011年618期间京东出现了大面积宕机,为此刘强东不得不在微博上向网友道歉。此时的京东正处于技术“空窗期”,研发人员就像消防员一样,四处灭火,甚至简单粗暴地重启系统服务都是常规处理手段。这是一段痛苦的经历,京东零售技术与数据中台研发高级总监尚鑫如此对《深网》描述当时的混乱,“特别狼狈。”在他的回忆中,“领导坐在办公室里面不出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加机器,一层一层加。”关于京东技术甚至诞生了“高速换胎”这一专有名词,即技术已经成为京东业务快速发展的瓶颈,给系统架构进行调整,如同给一辆高速奔驰的赛车换轮胎。从2013年开始,京东较为系统地利用项目管理理念,以项目形式推进618技术备战。这一年,618开会、备战都在北辰会议中心的成都会议室中进行,把该会议室作为备战的指挥部。这是京东第一次有了集中备战的概念。2013年618前夜,成都会议室的桌上放了几台台式机,墙边放了两台大电视。但会议室现场的50多人没有足够插座,结果电量超负荷导致跳闸,最后只能从隔壁扯了一根电线接上插线板才勉强撑过了618凌晨高峰期。尽管在此时京东的技术能力稍显不足,但在物流领域的大量投入还是让京东618有了独门武器:尚未成立菜鸟的阿里巴巴每年双十一都被称为“龟速物流”,2010年双十一期间还诞生了国内电商物流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爆仓,甚至有双十一当天的货物到年底时才送到消费者手中;早早就选择自建物流的京东商城在2010年时就拥有华北、华南、中南、西南四大物流中心,在天津、苏州、杭州、南京、深圳、武汉、厦门等40余座重点城市建立了配送站。2007年刘强东刚拿到今日资本的1000万美金时,就把自己想做仓配一体物流的想法提了出来,理由很简单:“客户投诉超过一半是到货慢,或者货摔坏了。”自营电商的高成本,以及刘强东不惜耗费巨资自建仓储和物流的偏执,曾让京东长期遭遇资金链断裂的质疑。但品控和物流体验的提升,最终让京东迅速成长为中国唯一能与阿里抗衡的另一电商巨头。京东商城的崛起,对提升中国电商行业的整体服务品质功不可没。电商狂欢阿里与京东,双十一与618,两大电商平台,两大电商节日,彼此之间的竞争螺旋交替上升。2011年1月19日,马云在京宣布阿里集团将领衔集资千亿人民币投资为电子商务配套的现代物流体系,以推动社会化物流平台(菜鸟网络前身)的建设。2012年2月,京东商城上线包裹跟踪(GIS)系统,方便用户实时地了解追踪自己的网购物品配送进度。此时离“月黑风高”已过去接近十年,离“618元年”也整整过去三年,京东的618独舞也终于变成电商的另一个集体狂欢。2012年被称为电商史上最惨烈的价格战年:4月,苏宁易购、国美旗下库巴网、当当等电商平台先后推出优惠活动;618京东店庆日,诸多电商平台选择跟进,试图狙击京东;8月,刘强东以微博模式宣布在大家电领域向国美苏宁宣战,国美苏宁随即迎战,表示价格只会比京东更低,这被称为电商史上的815之战。这一年,京东宣布将服装和图书品类加入618促销,拉开全品类大促序幕,促销当日京东销售额突破10亿元。更多的玩家涌入对京东来说是个好消息,2012年加入京东的陈子豪对《深网》表示,友商加入进来,对于整个零售行业是有帮助的:“中国零售行业已经形成了618和双十一双峰鼎立的局面,把事情做大,是一件好事。”最重要的竞争者自然是阿里巴巴,在2012年前阿里巴巴体系下的淘宝天猫往往对618采取回避的策略,即便参与也不会选择618当天。但随着京东逐渐在双十一发力,以及双方商品结构从各有侧重变成互相倾轧,阿里巴巴也开始加入京东的618主战场。很长一段时期内,阿里与京东在618的竞争螺旋交替上升。2014年,京东在纳斯达克正式上市,618在时任市场营销负责人徐雷的力主之下走向品牌化,618大促也从此前“红六月”的30天变成20天,并一直延续至今。当年,天猫高调参加年中大促。2016年,京东将618网购狂欢节定位为“品质狂欢节”,宣布与34个国际大牌、超过400家优质品牌携手。阿里则明确将“粉丝经济”作为天猫新的增长点,同时宣布首届“天猫618粉丝狂欢节”启动。2017年,京东携手各知名企业,构筑无界618联盟,线下品牌开始加入线上大促。天猫则启动“618理想生活狂欢节”。2018年,618的主战场移到线下,京东的盟友包括商超巨头沃尔玛、永辉、步步高,阿里的主要线下盟友则为银泰、大润发。和双十一类似,618也成为了各大电商平台“秀肌肉”的主要战场,每一个新兴的电商平台都试图在618这样的流量盛宴分一杯羹。夺命二选一2012年“双11”之际,阿里发函表示:近年来各电子商务网站积极参与的促销日“双十一”,阿里巴巴集团于2011年就已经注册成为商标,并于2012年审核通过。经阿里巴巴集团授权,天猫就“双十一”商标享有专用权,希望各网站不要在广告、活动中用到“双十一”的字眼,以免承担连带法律责任。这拉开了“二选一”的序幕,2013年6月,媒体报道天猫平台要求商家进行“二选一”抉择,标志着该政策从“双11”延伸到“618”;2015年8月,天猫宣布与迪卡侬、Timberland和Lafuma等20余家国际品牌签署独家合作协议,产品只能在天猫平台独家销售,这意味着“二选一”行为不仅限于“双11”、“618”等短暂性的节日时点,而是成了年度常态。随后京东向工商局实名举报阿里进行商家“二选一”行为,最终促使《网络促销暂行规定》的出台,明文规定禁止“二选一”行为。然而,相关法律的出台却依然未能阻止阿里继续推行“二选一”行为。2017年6月,淘宝商家爆料阿里继续要求商家进行“二选一”,并于同年7月被爆逼迫商家签订“独家合作”协议。更要引起关注的是,“二选一”已经从以往的明文传达到如今的口头传达,从明令禁止到暗示执行,从提前通知警告到事后直接处罚等。而且对商家的惩罚力度也正在逐渐加大,以前可能仅仅是在会场上进行撤会处理,现在则可能以降低搜索权限、流量劫持、数据接口减少进行威胁,商家几乎别无选择。对于那些为了高昂流量费用苦苦挣扎的中小商家来说,这本就不是一个好的电商时代,而愈演愈烈的“二选一”难题则让他们进一步沦为电商平台竞争的炮灰。一家国内知名服饰品牌商刘云(化名)对《深网》表示:“不发邮件、不发微信,二选一不会给你留下证据,如果拒绝二选一的要求,你付钱购买的权限(如直通车)也不会直接关闭,但很多隐性福利将向其他品牌倾斜。”这个在服装行业已经打拼多年的从业者感慨到:“在大平台上,头部品牌下面的品牌最难以生存,也没有成长空间。”“这很不公平。”这让刘云觉得有一些愤怒,但他对《深网》表示,对一些同行的选择其实也可以理解:“一些同行,包括我们自己,毕竟还有严苛的销售任务摆在眼前,如果没有天猫活动的支持,说不定这些品牌就会濒临崩溃。”据业内人士介绍,在二选一的背后受到伤害最深的是那些中型品牌:“一些垂直品类的小商家,商品不错,如果细心经营,可能一年内的的销量就能从几千万迅速到一两个亿,而以下线下的渠道商则差不多能够做到三五个亿,达到线下十分之一左右的体量。这些企业往往占据行业的百分比不足两位数,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这时候,二选一竞争就来了,谈到这里,刘云也是一脸无奈:“那些参与二选一的店,往往都是正在快速增长的店,被打压,伤害很大。”有资料显示目前入住天猫的商户,其总运营成本已经达到40%以上,其中广告费占比15%-20%,物流费占比5%-8%,平台佣金费占比5%,仓库配货费占比5%,人员工资占比10%,若按照50%的毛利计算,15%到20%的推广费用已经是很正常,传统企业辛辛苦苦一年做到2个亿,其中4000万就交给了入驻的平台,基本上是给平台打工。在刘云看来,解决二选一的办法还是要有固定的规则:“我们商家更希望看到的是各个平台有各个平台自己的合理固定规则,你不能天天改变。而且这个规则不应该是有导向性的,服务好我就愿意在你的平台销售,服务不好我们就不销售,品牌方应该是一个被服务的对象而不应该是一个被打压的对象,不能把品牌当做打击竞争对手的工具。”新势力拼多多2017年双11,有数据显示全国电商流量淘宝、天猫占66.2%,京东占21.4%,其他12.4%,这其中还包括和阿里达成战略合作的苏宁。尽管以唯品会、网易严选、当当为代表的一批电商试图在这不多市场份额里掘金,但在那几年中,电商的竞争被认为大局已定。有传闻称,在那几年中投资人基本不看电商项目。直到拼多多崛起。2015年4月,黄峥担任CEO的拼好货开始试运营,7月拼好货App正式上线,两个月后登上苹果应用商店免费排行榜第一;2015年底,拼好货完成了千万美金级B轮融资,主要投资方为高榕资本与IDG;同年9月,黄峥创办的游戏公司上海寻梦内部孵化了另外一个类似拼团项目拼多多;2016年9月,拼好货与拼多多团队合并成为新的拼多多,并采用了拼多多的平台模式。2017年,拼多多年交易额突破千亿,达到这个数字,京东用了10年,淘宝用了5年。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成功赴美上市。拼多多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拼多多实现营收131.2亿元,同比增长652.26%;平台GMV达4716亿元,同比增长234%。曾经以为流量已枯竭的电商领先者们忽然意识到还有一个庞大的市场值得争取。据QuestMobile发布的“下沉市场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3月底,拼多多下沉市场增量月活用户同比净增5880万。而据极光大数据显示,拼多多是年轻群体占比最大的互联网应用之一,95后、00用户占比达43%,规模超过1.6亿。今年618期间,京东重点发力四五线城市,推出“城城分现金”等活动,并以拼购模式抢夺下沉市场;阿里方面则忽然推出多年来不温不火的聚划算,有数据显示聚划算今年618近一半订单来自下沉市场。天猫618主要负责人之一阿里巴巴营销平台总经理家洛在采访中表示,“下沉市场是中国重要的增量市场,是中国消费发展的主要方向。”新势力的加入引发新一轮围剿,《财新》将此评论为“阿里点杀拼多多”。在2018年年度财报发布后,黄峥发布了上市后的首份股东信。在股东信中,黄峥选择将“二选一”行为公开:“当前面临的‘二选一’会持续一段时间,但‘长期独家排他’是必然会被打破,是不可持续的。大体量的新电商是必然会出现的,不是现在的拼多多,就是未来的‘Costco+Disney’。”今年618期间,引发最大争议的是微波炉品牌格兰仕,这也是自拼多多崛起以来,第一家用官方声明的形式来对淘宝天猫公开表达不满的品牌商。6月17日中午,微波炉品牌商格兰仕在其官微发布声明称其产品在天猫遭受搜索异常,呼吁天猫“店大不能欺客”。格兰仕声明中将搜索异常的原因归之于对另一电商平台拼多多的拜访。“拜访拼多多以来,格兰仕在天猫平台的搜索端陆续出现异常,导致正常销售遭遇严重影响,经过各方沟通,异常至今未解决。”天猫方面对此回应称,“在天猫搜索一下就知道了,不存在屏蔽格兰仕。”6月18日消息,格兰仕第三次发布声明,称希望天猫公开对话,希望天猫与其联系,“呼吁天猫业务高层介入,使天猫重回正确轨道。”针对此次二选一事件,拼多多“百亿补贴”项目负责人宗辉对《深网》表示,二选一是电商行业长期存在的毒瘤,“短时间内集中发动‘二选一’,是部分电商平台牺牲了自己的长期格局、利益和口碑,来完成面前的kpi。”他坚称,“‘二选一’不是挑战,更不是什么‘最大的挑战’。”
2019-06-21 09:25:53954 次
在闲鱼上卖产品,在无数同种类,标题类似、图片相差无几、软文类似的闲鱼宝贝要抢占流量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要想在闲鱼上真正的赚到钱,就得做到你的产品是同类产品中的独角兽,成为闲鱼上的优品卖家。如何成为闲鱼上的优品卖家?我们这里会以农产品为例,看如何在闲鱼上把农产品做起来。最近,有淘宝卖家分享“怎么在闲鱼1天卖出1万单茶叶”。看到这个标题,可能各位卖家朋友都觉得太夸大其词。可能在大家概念里,闲鱼是个卖闲置二手商品的平台。这里,易佰店淘宝店铺买卖指出,闲鱼商家分为闲鱼清仓和闲鱼优品两种。其中,“闲鱼清仓”是商家提供闲置产能和闲置商品的“清仓”市场,旨在帮助商家解决库存、生产滞销、临近保质期等多种营销场景下的销售问题,并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低价质优的消费体验。在年初时闲鱼发起了付邮免费送的专场活动招商,上述淘宝卖家看着仓库里积压了不少的铁观音一直在犯愁,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报名了活动。小二通知他们备货8000件,甚至准备好一天发货3000件时,他们都在半信半疑——闲鱼,真的能行吗?当时“付邮免费送”专场活动,营销玩法是:商家改价至0.01元+8元运费。为了不让客户觉得产品太廉价而打消购买的欲望或不信任;这个卖家优化了图片和主图视频。并在文案上做解释“保时捷车主都在喝”来激发客户对产品的好奇,由于价格不高。而且看起来还很体面,所以有些不消费茶叶的顾客可能也因此下单。然后,来介绍一下闲鱼清仓的日常玩法:一、首先下载闲鱼app,打开看到闲鱼的主页面;二、找到闲鱼清仓的入口,然后点击进入。看到闲鱼众多在出售的农副产品了吗?页头的闲鱼官方助农板块,大多推荐的是有新闻媒体报道的各地滞销的果品,或者是扶贫原产地直发的蔬果。接下来的板块是新品试吃,根据观察得出结论:这个精选的商品都是用低价试吃来做新品售卖的时令蔬果。接下来的华南馆、西南馆,也都是集合了个各个地域的农副产品。那么,农副产品商家如何入驻闲鱼清仓?提交入驻申请且审核成功的商家,系统通过算法综合各项指标,将店铺内优质的商品进行打标——“闲鱼清仓”、“闲鱼优品”。成为闲鱼清仓/闲鱼优品商家后(第二个工作日)可参加“闲鱼清仓/闲鱼优品”日常活动,该日常活动会每天持续在闲鱼首页投放,商家可自行报名、撤销,商品每3个工作日会审核一次,一旦审核通过,就有机会在活动页面上展示。入驻闲鱼清仓的商家,只能选择一个角色入驻,优先选择“闲鱼清仓商家”角色进行入驻,如不符合再看“闲鱼清仓代理商家“角色是否能入驻,最后看“闲鱼清仓其他商家”是否符合。以上即通过农副产品举例,教你如何在闲鱼平台上把货卖成功,玩转闲鱼,从而让有需求的顾客能搜到你,引爆流量,成为闲鱼上的超级卖家!
2019-06-19 09:34:041004 次
现在很多年轻人总觉得自己还年轻,认为现在考虑养老金过早,大家不要觉得言之甚早,养老金赚的就是一个复利的概念,支付宝给大家推了一只养老目标基金嘛,它其实可以算是一种比较优质的长期投资了。它是一种封闭式基金,为了保证资金稳定便于基金经理安心操作,或一年或三年,你是不能随意加注或者提前退出的,那么,支付宝终身养老金最多可以投几次呢?支付宝养老金这个产品,起保金额仅为一元,还不设缴纳时间,没有次数限制,你可以估摸着你的钱袋子,富余的时候呢多投一点,缺钱的时候呢干脆不投,非常自由,别的不说,光凭这一点,就秒杀掉了大多数的封闭式“养老目标基金”。这个保险最奇葩的地方,还在于它有分红收益!这么一说是不是有点余额宝的既视感…具体来说,就是在你起投的次月就能领取到一笔分红收益。不过,毕竟是分红,它的收益是不固定的,要是公司经营得好,分得就多一点,如果老板手头比较紧,那么所谓的分红也可能一毛不拔。当然,这个分红不同于保险本身,它是可以提前提现的。要是那天支付宝里缺钱了,也可以提前把分红提取出来,不用干巴巴地守到几十年后也能及时享受到这笔收益。其次养老金稳定增值,终身保障,不谈分红,它本质还是一种养老保险,在你达到一定的年龄后每年都能领取到一笔“固定”收益,男生要到60岁,女生要到55岁。最后,要补充一点,保险公司破产的风险还是比较低的。尤其支付宝这次的合作方,人保的资历和实力都是相当过硬的,而且如果自己没能坚持到80岁,那么保险公司也会以80岁为标准,一次性将所有的养老金收益都退还给你的家人。Em…如果超过80岁,养老金的收益也是不停的,也就是活得越久,赚得越多…支付宝全民保终身养老金最高投保金额199999元,实际投保金额用户可以自行输入,范围在1元-199999元之间。据了解,支付宝全民保终身养老金算是一种普惠性质的养老金产品,最低1元起投,可随时随地投保,不限制时间和次数,新款产品首创按月参与红利分配,目前市面上有售的养老险,多为定期定额,每月几百至上万不等,这对部分工薪族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如果想薅羊毛的同时又为以后养老提供一定的保障,那么,这款产品还是很值得推荐的。
2019-06-17 09:20:18445 次
相信现在很多的小伙伴都比较适应提前消费的概念那么就势必会有属于自己的一张信用卡,那么如果只要小伙伴们使用了信用卡的话就会一定会需要还款的了,那么现如今使用支付宝来进行信用卡的还款要手续费吗?怎么收费?首先我们要知道的就是,只要您的支付宝账号绑定了您的信用卡的话,那么还款就非常的方便了,只要到了还款的时间就能够使用支付宝来进行直接的还款。而不用再银行卡上进行转账支付等等的操作,就会便捷以及快速的完成还款,所以使用支付宝还款还是非常的方便的了。那么小编在这里非常开心的告诉大家,如果使用的是手机端的支付宝来进行信用卡的还款的话,是不用支付手续费的哦。那如果是小伙伴来使用支付宝给您的好朋友给就是给他人来进行还款的话,只要您是用手机端的支付宝就都不需要手续费哦。可是如果您使用的是电脑端的话,那么您使用电脑端的支付宝来进行信用卡的还款操作给您本人来进行还款也是不需要手续费的。但是您使用电脑端的支付宝来给他人进行还款的话就需要收取0.2%的手续费。最低必须要收取您2元,但是最高也只会收取您25元的手续费,费率还是比较低的。那么如果不小心在进行信用卡还款的时候还款失败了的话,那么您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细的核对您填写的有关于您的信用卡银行信息是不是填写错误了,例如您的卡号或者是开户名等等在填写的过程中是不是出现了失误。如果没有的话,您可以联系您的信用卡所属的银行客服来详细的了解一下您的信用卡的状态是不是异常了,或者是其它的原因。如果以上都不是的话,那么就只有可能是因为您的网络问题了,有时候您的网络在传输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常,您只需要在过一段时间重新来进行信用卡还款的操作就可以了。说到最后呢,如果您的信用卡异常还款失败了的话,您也不用担心,您的资金会按照您的当时付款的方式来进行原路的退回哦,如果您实在不放心的话,可以在进度中心来查看您的资金退回的详细情况哦。
2019-06-13 09:37:02471 次
618在即,新一轮电商大战正在上演。与往年不同,在强势崛起的拼多多加入后,今年的618已经提前演变成电商平台间的激烈遭遇战。曾经的猫狗大战,也一跃成了”猫拼狗“的三国演义。鉴于人口红利布局的变化,互联网企业当下正普遍开启新一轮的战略转变。这届618,也正好可以作为观测阿里、拼多多和京东这三家电商平台战略核心的最佳窗口。京东向下突围曾几何时,618还只是京东独家的“生日”,是只属于京东的店庆狂欢。但现在,618早已有了新的标签——年中大促,并几乎成为了所有电商们的共同节日。不得不说,已经鲜有人记得“618只属于京东”,取而代之的早已是“电商们的618”。但京东没必要因此而觉得失落。至少今年,淘宝已经将618当成了与双十一同等重要的促销节。收获竞争对手的战略上重视,也是一种光荣。今年的618,京东依然是以派发“京喜红包”为主,不过派发的方式有所改变,玩出了一点新花样。传统的派发方式是用户登陆京东PC端或APP端的618主场后,点击弹窗即可领取红包,红包面额0.5元、1元、6.18元、61.8元不等,用户最高可领取618元的红包,且每人每天有3次中奖机会。红包在下单时可用,并且可以与其他任何优惠,比如东券、京东等叠加使用,此外红包本身也可以叠加使用,下单即减免相应金额。今年的618,京东新增了一项活动,名为“疯狂66小时”,用户需要开启京东APP的定位服务后才能参与。具体活动方式为京东每天会陆续开启20个左右的城市,在每个城市开启后的66个小时内,用户可通过京东APP定位在当地,锁定参与资格,并为城市集够5个赞,即可获得平分红包的资格。对比来看,传统派发方式比较中规中矩,而今年的这个新玩法设计,很明显带有“拓展下沉城市新用户”的目的。因为“疯狂66小时”所覆盖的国内360多个城市,其实是以三线以及三线以下城市为主,旨在帮助京东以及京东平台的品牌商快速获取下沉市场的用户和关注度。不言而喻,“下沉市场”正是京东准备进入的主要战场,借助618的促销让利,从而顺利收割一波下沉用户,是京东的战略诉求之一。其实根据此前京东的说法,主场迎战的京东主要有三大主打战略方向:C2M、立体营销、社交电商。其中,C2M是消费者直连工厂,是一种高级定制模式,也是拼多多一直在做的,而社交电商不用多说,是拼多多崛起的核心原因之一。所以说,C2M和社交电商两大战略方向其实都带有拼多多的影子。由此可见,今年的618对于京东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年中大促,还是一次转型去寻找新流量和新用户的良机。如果论及京东为何会有这种转变,拼多多的后来居上给京东带来的份额和地位的双重压力是主要原因,京东整个集团处于“水逆期”则是另外的原因。正因如此,京东才会想要借助618来进攻下沉市场,以实现可能的反击和转型,为自己缓解压力。淘宝的战略防御为了应对今年的618,淘宝早早就推出了聚划算和新品两大杀手锏。这两大杀手锏各司其职,前者剑指如日中天的拼多多,而后者则是为了抵御住京东的攻势。诚然,面对拼多多和京东的同时进攻,淘宝必须左右防备。但淘宝的防御手段不止于此,其正在进一步加码此前验证过的竞争手段,以垒砌一道独特的墙壁,抵御友商们的猛攻。据此前媒体报道,在网红品牌大喜服饰事件中,拼多多小二曾经发微博表示,有商家正在遭遇“二选一”,不过网红赵大喜并未对此进行回应。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在此前回应中也表示了对于“二选一”的反对,表示拼多多正在遭遇行业史上最大规模“二选一”。其实类似的事件以前也有不少,不过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电商平台之间对于品牌商的争夺。面对618这样的大促节,淘宝也好,拼多多也罢,要争夺网红品牌商,站在电商的角度看,其实都还讲得通,目的无非还是要用品牌商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沉淀一部分品牌用户。除此之外,在618期间,天猫也祭出了曾屡试不爽的“促销三板斧”:满减、红包、神券等等。不过今年618天猫为了搏得更高的声量,还宣称其打折促销力度将达到甚至是超过双11的级别。不难看出,为了打好618这场防御战,淘宝已经选择用上了所有可以使用的武器,颇有一副搏命之势。这不难理解,因为老大哥淘宝正在不可避免地经历新一轮的竞争考验。淘宝虽然依旧还是电商的老大,但是拼多多近两年的快速崛起却让淘宝或多或少感觉到了压力,一个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拼多多在下沉市场做的风生水起,这与一直拥有大量下沉用户的淘宝形成了非常直接的竞争关系。所以对于淘宝来说,一方面需要加码下沉市场,守住原有用户,另一方面则需要防守拼多多的入侵,加上京东战略的变化,以及其高端品类的攻势,淘宝不得不做好全方位的防守。综合来看,拼多多和京东两个强敌火力依旧很猛,所以淘宝才会在今年的618作出改变,选择加大促销的力度,并采取相关的反制措施。毕竟对于淘宝来说,如果在618这样的大促中抵御住强敌的攻击,那么其地位就能得到保障。拼多多:一路精兵,奇袭上下拼多多和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存在的最大区别,就是其“新电商”的基因。作为新电商,今年618是其首度进入传统电商平台的主战场进行作战。得益于拼多多“不走寻常路”的基因,拼多多今年也不负众望,提供了一些新颖的打法。此前很多人都好奇靠创新的拼购模式起家的拼多多会玩出什么样的新花样。以此前拼多多21小时卖出1000辆五菱宏光的战绩为例,很多人认为,拼多多极有可能会再度复制这种打法,上线“拼团砍价免费送五菱宏光”这样的活动,甚至还有不少网友呼吁拼多多在618大促期间上线“拼房”频道。但在本次618大促中,拼多多给出的最终答案是,不搞任何套路,直接对商品进行降价。这一促销补贴的玩法也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具体来看,拼多多的做法是直接补贴百亿现金,用于打造全网最热10000款商品的全渠道历史最低价,比如“网红商品”戴森吹风机、refacarat美容仪、bose耳机等。拼多多的战术看起来很简单,就是没有套路,直接让利给消费者。为此拼多多在APP上的618“百亿补贴”主会场也印上了醒目的“不玩套路”字眼,拼多多的会场包含“每日专场”、“今日必买”、“精选大牌”等专区。其中,“今日必买”每天会推出3-4款超低价品牌标品,在比对其他渠道最低价的基础上,拼多多还会实行200元至1000元不等的再降幅。同时,拼多多方面还表示,平台的“百亿补贴”小组将24小时待命,比对线上线下所有渠道的价格,实时更新,以确保拼多多上的商品价格是最低的。事实上,拼多多这套精准补贴爆款的打法,看似无套路,但其实是想用一路精兵,同时打开两个突破口,巩固流量池。拼多多大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涛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正呈现‘向下趋省、向上趋好’两大消费趋势,他们是产地直发的平价农产品最大的消费群体,同时对于最顶尖商品的需求也愈发旺盛。”对戴森、苹果手机、bose耳机、ReFa瘦脸仪这样的爆款产品进行重点补贴,刚好兼顾了这两个趋势。一方面,对于下沉市场的用户而言,他们能够以够得着的价格享受戴森这样的“精英家电”,另一方面,对于一线城市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原本就是这些产品的核心受众,价格补贴将有效占领这部分用户的心智。事实如拼多多所愿。6月5日,拼多多宣布的新款iPhone创造了单日销售记录,在此带动下,相关苹果系列产品也创造了销售历史。根据拼多多的数据,驱动拼多多618大促的核心,是以高客单价为标志的“中产消费”。因此在6月6日,拼多多“百亿补贴”大促集中上线了一批新的热门商品,包括1888元的戴森吹风机、729元的ReFa瘦脸仪、4449元的iPhoneXR等等,均打破了其历史价格底线。从618的补贴战略来看,拼多多当前有两大使命:第一是继续挖掘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借助下沉市场的消费升级实现平台升级,第二是继续攻入一线城市,以占领高消费力的年轻用户的心智。显然,这两个方向上的持续发力,将会巩固拼多多在不同市场的独特品牌力。值得注意的是,在618之前,拼多多通过农货上行、C2M模式已经实现了部分成效。5月份QuestMobile发布的《下沉市场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3月,中国全互联网应用中,抖音、快手、支付宝、拼多多分列下沉市场MAU(月活用户)增量前四,其中,拼多多净增下沉月活用户5880万,是手机淘宝的2.33倍,是闲鱼的5.57倍。同比增速高达61.2%。拼多多不可复制的增长逻辑和战略打法,也正是拼多多作为新电商和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们最大的区别所在。总的来说,今年的618的这场“猫拼狗”大战仍在激烈进行中,不管是京东的下沉,还是淘宝的防御,抑或是拼多多的奇袭,当新玩法和旧玩法融合,当新电商和传统电商相遇,消费者都从竞争中享受到了更多补贴和实惠,从这个概念上看,618或许是电商行业下半场的提前彩排,而过去几年被诟病为“套路节”的电商节,也将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2019-06-12 09:53:25825 次
从几人规模到上百人规模,国内为跨境电商提供独立站建站工具的服务平台数十年浮沉终渐壮大。(以下为独立站提供建站工具的平台都统称为独立站服务平台)“独立站从2007年开始在国内兴起,但是当时很多卖家卖仿品,生意越做越窄,2012年至2014年,国内独立站服务平台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国内最早专注于跨境电商的自建站平台Ueeshop创始人Marco说道。而在这段时期,部分独立站服务平台也开始升级并建立自己的核心壁垒。摒弃开源系统据悉,2007年开始,国内独立站服务平台还在使用开源系统,如Magento,IMCART等,一人至十几人的团队规模遍地开花。然而,随着卖家的需求增多,开源系统的弊端也逐渐凸显。Marco告诉一起惠,独立站服务平台使用开源系统有两个问题:一是没办法掌握核心技术,只能帮助客户进行简单的安装以及后期的皮肤修改;二是如果开源系统存在很多bug,平台没有办法进行修复。“当时大家还没有品牌服务商的概念,市场上都在做技术外包业务,相当于网络公司做广告服务,包括Ueeshop最初也是做技术服务和开发,直到2014年才开始升级为SaaS平台。”Marco说道。以技术为核心做产品研发迭代很快,那些被淘汰的服务平台要么没有自己核心的技术,要么对市场不是很敏锐,要么就是服务做得不好,导致用户的留存率很低,“目前Ueeshop的用户留存率可以达到60%。”但是如果平台单从工具的角度出发,如提供建站和开发服务,就很难做大,所以,最终都是往平台转型做。“但是转型的过程却不是一件易事。”Marco解释说道:“目前国内独立站服务平台一般都是靠收取建站和开发费用作为主要收入,但是这个数字是有限的,加上获客成本高,增长很吃力,转型做平台的话,就需要和卖家的营销、支付、物流等挂钩,当这些收入大于工具收入时,平台就算转型成功。”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很多独立站服务平台已经收取佣金。Marco称,目前来看国内服务平台还未到达那个阶段,主要因为平台收取佣金也需要一定的门槛,包括支付通道和牌照等问题。需求驱动下的“优胜劣汰”平台在谋求转变的同时,独立站卖家的需求也开始发生三点明显变化。第一,越来越多的卖家会开始测爆品,因为起量较快。一类是做得比较好的卖家,选品到Facebook媒介循环测试,测中之后可以日出百单;另一类是以前只做平台不懂营销的卖家,对于投放广告比较陌生,运营起来相对困难。第二,一些卖家对打造品牌的意识越来越强。Marco告诉一起惠,独立站卖家以前只关注转化,出产品几乎没有要求,只要回报率高。而现在,很多卖垂直品类的卖家开始考虑做品牌。“以前做营销卖家只需要专注转化率,而做品牌前期无法计算投入产出比,需要卖家具有长远的目光以及情怀,想和做是两码事。”Marco补充说道,“我理解的品牌就是一个网站产生足够的复购率,因为品牌价值主要体现在产品溢价和复购率上。”第三,卖家在资金的流动方面会越来越紧张,因为押款会越来越多。目前,平台上可以达到每月10万美元流水的卖家较多。Marco称,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独立站服务平台都无法在资金上为卖家提供帮助,但是国内服务平台可以凭借本地化以及免佣的优势帮助卖家做个性化运营。Ueeshop现阶段的计划主要是围绕大客户去开展,希望把大客户经验带给更多的中小客户,从而满足卖家日益变化的需求。Ueeshop某品类独立站卖家告诉一起惠,其在遇到好的功能时,也会和Ueeshop平台提出建议,开发并实现这样的功能。“随着卖家需求不断增多,两三年之后肯定会有一款更好用的独立站服务平台脱颖而出,就像Magento被取代是一个道理。”上述卖家说道。增量市场现阶段,国内独立站服务平台还未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基于目前的市场环境,独立站服务平台潜在用户的市场增量空间还很大。上述独立站卖家告诉一起惠,之前其主要通过速卖通平台销售,由于利润空间小,从2014年开始转做独立站。从经营模式上看,独立站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做零售,二是做小额B2B。此前有部分卖家从阿里巴巴国际站转型做独立站B2B业务,目前独立站做B2B生意的占比较大。从运营方式上看,独立站也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上述测爆品方法,另一类是有供应链基础的卖家做垂直类网站。其中,爆品的出单成本较低,需要考虑测试周期,而垂直类网站出单成本在一段时间较为固定。“我们在转型的时候也综合对比了很多服务平台,主要考虑因素就是成本问题,如合作之后是否还需要请懂编程的技术人员,各方面收费标准费用,还有就是地域性。”上述独立站卖家说道。“之所以选择国内的独立站服务平台,主要是因为它的可操作性和自由性更大一些。”Marco称,从历史数据来看,第三方平台转型做独立站的卖家类型较为多见,工厂转型做独立站的卖家也越来越多,除了作为外贸和跨境电商拓展渠道的一种方式,独立站服务平台的潜在用户增量市场也愈发明显,“现在有一个趋势,即国内天猫淘宝卖家也开始做独立站了。”对此,上述卖家表示,国内淘宝天猫卖家直接转做独立站可能比较难,一是他们很难重视,二是现在的广告费用日益增加,是2014年的4到5倍,现阶段入局较为困难。
2019-06-12 09:51:53706 次
随着新型营销工具的升级,导购的角色正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新的转变,新零售和“社交+电商”的兴起让导购成为了品牌新的流量入口。据统计,从事导购工作的的一线从业人员数量已经达到1.2亿,通过这1.2亿导购,零售企业可以触达国内的大部分线下消费者。有人认为,和冷冰冰的商品详情页相比,导购是消费者最有温度的接触点,也是新零售和智慧零售的首末闭环,做好导购的数字化运营不再是一句空话。在新环境和新工具下,新渠道和新技术如何塑造新导购成为广为关注的命题。为此,一起惠与几家早已发力数字化和全渠道的零售企业导购聊了聊,看看他们在智慧零售实践中总结出了哪些“心经”。新运营:细标签、勤分享“在南京上学,穿最小号,自信有主见;2019年2月才结婚,(单亲家庭,父亲再婚,后妈比较强势,需要主夸赞),休闲运动风格。”“超胖!喜欢称呼弟弟‘宝宝’,2016年1月30日带弟弟在我手上买一件170柠檬黄带帽外套899,一件165,白色349衬衫,外加一件深海夜光羽绒服165.折后849,共销售2050(并绑定H5,休闲商务型)。”绫致时装苏北区域管理沙沙的微信里,躺着上千曾经在她这里购买过衣服的顾客。在几乎每一个顾客的微信“描述”栏里,沙沙都详细记录着这位顾客的性格、穿衣风格和购买历史。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一起惠也很难相信,今天的线下导购已经可以将对人的精细化运营,手动操作到如此细致。对于绫致集团旗下许多导购来说,深度运营顾客的重要性从去年开始凸显。2018年3月,腾讯与绫致集团合作推出小程序商城WeMall,并迅速由试点北京推广至全国。WeMall被绫致称为“线上二楼”,核心思路就是以线下导购为中心构建线下社群,然后通过WeMall进行场景补充。在WeMall的运营逻辑下,导购基于微信好友关系对顾客进行后期运营,最终通过小程序为客户提供品牌服务。比如,导购通过朋友圈或私聊分享千人千面的营销内容(明星单品、经典穿搭、促销资讯等内容),顾客就可以直接通过分享跳转到WeMall小程序进行购买。一些消费者在店内没有决定好,也可以回家通过WeMall继续下单。场景补充得到了切实的收效:据绫致统计的数据,在1亿多的WeMall销售中,有75%来自导购的朋友圈推广,19%来自跨城市购买,20%来自闭店时间。WeMall逐渐成为绫致集团的重要销售渠道,但管理依然需要以门店为单位。由于下单链接与导购强绑定,而导购又挂靠于门店,对导购的管理和引导直接决定了WeMall的渠道效应能否得到彻底释放。作为区域管理,沙沙每天最高频的动作是登陆手机BI系统,看看昨天一天的店内销售额排名以及旗下门店WeMall的销售排名。沙沙表示,她现在最关注的数据除了销售排名,其次就是店员的WeMall分享率,再次是店员的WeMall销售额。在她看来,分享率够了但销售额上不去是顾客运营的方法论问题,而分享率不够则是工作热情问题。为此,沙沙在制定KPI的时候将分享率纳入成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店员只需要每天花十分钟分享几件WeMall商城的商品,即可完成考核。在实际应用中,虽然店员分享商品的动作非常简单,但由于WeMall的销售额与自身业绩挂钩,店员往往不会机械地随意分享商品──既然总要分享这么多条,店员们即更倾向于分享易于自己顾客转化的商品,无形中提高了WeMall商品的触达精度。顾客的需求24小时都能产生,这意味着导购的部分私人时间会被工作微信占用。在沙沙看来,她认识的大部分导购都已经把和顾客聊天当做生活中的一部分,分享和帮助购物决策成为潜移默化的动作,几乎没有人会把与自己顾客的良好互动生硬定性为工作。这和当下火热的社交电商有一点相同:再复杂精密的商业逻辑,碰到需要人交互的时候都会变得不合“商业道理”。新私域:企业微信和社群在数字化会员场景中,会员的身份信息和交互行为都会被数据记录,成为品牌的永久数字资产。但在植入线下社交动作的零售场景下,作为品牌资产的顾客信息难以被数据化,因此无法永久存续,有因种种原因遗失的风险。在店员承担更多社交互动功能后,绫致成都春熙路杰克琼斯店长杨杨也在管理导购的问题上花了不少心思。杨杨为门店里的每一位雇员都定制了专属的工牌,工牌上有着店铺的公共微信号。顾客扫码加店铺微信为好友后,店员即可通过店铺的微信账号对顾客进行全面的触达。杨杨向一起惠解释道,之所以要加店铺微信号,主要是为了把用户资产沉淀在公司。导购使用私人号联系顾客,最后有可能变成顾客跟着人走,而不是跟着品牌走。因此,杨杨在培训导购时特别强调品牌概念,对导购的培训行为都专注于让顾客对品牌产生信任感。由于使用了店铺的公共微信号,WeMall的分成就直接返回到店铺。杨杨表示,顾客在WeMall下单时只需备注导购名,每月或每季度结算时会将原本属于导购的分成给回导购,属于导购的收入一分也不会少。此外,为了避免公共账号影响导购积极性,门店不禁止导购用私人微信号和私人WeMall链接添加顾客,但需要保证顾客首先添加了公共微信号,并保持标签同步,避免用户资产外流。事实上,沙沙和杨杨对未来企业微信的应用都充满兴趣。在她们看来,企业微信能够切实解决个人号与公共号的共存问题,既不像公共微信那样官方,又能确保企业资产不会外流。之所以说是未来,是因为“企业微信目前的功能还不完善”。在沙沙看来,企业微信不能通过朋友圈触达顾客是第一个导购使用的门槛,只有朋友圈才能用最少的时间做到最大的触达面积。“但这只是补充一个功能的问题”。沙沙相信,未来企业微信一定会开放更多功能,让导购们能把所有的线上营销工作都搬上去。一个背景是,从供应链的数字化改造开始,绫致时装逐步完成了SAP、PLM、GSP、OMS、WMS、HCM、IPOS等30多套系统的实施和升级,将所有系统中的数据打通,并开始用数据驱动几乎所有的工作环节。也因此,WeMall得以在立项段时间内即上线。如果企业微信将来确实能开放更多的功能,更多如绫致的企业想要去把数据和企业微信接通,应该比过去几年的难度都要小得多。除了开设公共账号和期待企业微信,想要在进行用户触达同时维系品牌资产,还有一个方法是运营社群。“永辉生活卫星仓”是去年9月4日腾讯与永辉联手推出的新模式到家业务。用户可通过永辉生活APP和小程序下单,由永辉生活卫星仓履单,为周边3公里用户提供配送到家服务,最快仅需30分钟。据一起惠了解,永辉生活卫星仓为全温度带智能仓,面积在300-600平方米之间,拥有约3000支精选SKU,生鲜占比超过50%,并且实行一日两配的物流补货。在人的运营上,一方面卫星仓可以通过腾讯提供的工具,分析周边的群体对购物需求偏好,以及在选品和渠道偏好方面的特征。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卫星仓可以进一步知道其所辐射的用户群体是谁以及他们喜欢的品类是什么,并依此为依据对卫星仓进行迭代。另一方面,永辉卫星仓正在逐步将社群运营的实践推广到各个分仓。在永辉卫星仓厦门光电仓,厦门地区的永辉卫星仓业务部在此办公,导购“李和明”──实际上是卫星仓的社群运营负责人──正在用“东东东东”的网名和卫星仓的用户讨论售后和优惠信息。由于卫星仓的品类相对固定,影响的人群范围也相有空间限制,单个卫星仓对社群的诉求其实更多在于提高活跃度和复购率。由于厦门光电仓是2019年开设的新仓,依靠自然客也有着不错的增长数字,地推换个小区摆摊一天同样能圈一批潜在用户进群,但在社群运营的过程中李和明发现,真正提供购买力的还是少部分忠实用户。因此,基于卫星仓服务的社群组建带来了多个效果:一是提高日活,激活老客,优惠信息总能刺激一些人下单,即便是偶尔看到;二是帮助售后,补充客服的紧张工作;三是帮助忠粉的深度运营,通过拉符合条件的高级会员入群,卫星仓可以给到这些会员更高的优惠,进一步提升平台黏度。在一个案例中,李和明的社群中来了一个喜欢过度挑刺的顾客,常常在群组中@客服要求售后,而其碰到的问题几乎都是吹毛求疵。在客服犯难之时,李和明索性将“刺头顾客”当成了营销样本,每次都客客气气地完成这位顾客的售后要求。最后,社群中的大部分人都开始声讨这位顾客,这位顾客也自觉无趣,默默退群,但卫星仓的售后服务则通过这一事件赢得了口碑。看来,即使有了企业微信等高度整合化的工具,即使这类工具和微信的融合更为深度,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智慧和温度,短时间还不容易被完全取代。新导购与新工具在第一章的案例中,精细化的顾客标签成为导购提高转化率的武器。如今,这件事情也开始被数字化。在驿氪新版的门店管理和运营工具中,门店导购可以在营销助手App里的标签库里为顾客选择细分标签,并要保持标签的动态更新。有了标签以后,系统可以自动对会员进行分组,向目标客户进行派发优惠券等营销动作。为了保证后续营销动作的精准性,标签的准确性就尤为重要。一起惠了解到,一些品牌开始将会员标签的覆盖度和准确度纳入导购的考核体系中,系统可以根据会员消费数据进行匹配抽查,测试会员的购买行为和标签维度是否匹配。同时,标签的数字化也顺带解决了企业担心客户资产外流的问题。在大品牌渠道固化的今天,拥有多样能够接触到消费者的渠道或许只是增长的基础要素。在绫致时装中国的创始人丹飞看来,想要成为未来改变行业游戏规则的企业,必须能够将产品、渠道、品牌和营销有机地融合起来。针对细分的不同的消费者群体,设计出最适合他们的产品,用他们最容易接触到的方式和最能够接受的价格赢得人心。丹飞坦言,数字化对服装零售的价值不仅在于降本提效,更重要的是帮助绫致在线上和线下寻找新的销售渠道和增长点。具备数字化运营素质的店员,现在慢慢成为了绫致的核心竞争力。“之前大家认为电商的出现就是抢走了自己的销售和顾客,但现在有了新的数字化工具和触达的通路之后,大家感觉到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新的技能,实现线上渠道的拓展和销售转化。从长期来看,这对他们的职业生涯非常有好处。你可以说,这是一个让自己更加强大的过程。”
2019-06-04 09:19:15440 次
2019年注定是社交电商风起云涌的一年,从蓝海逐渐变为红海的社交电商领域,玩家们都在自己的赛道上奋力狂奔。今年以来,社交电商的头部玩家——每日一淘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中也是动作频频。接入POP商家快速圈地为了加快全品类的战略布局落地,日前,每日一淘开始全面接受POP商家入驻,以补充长尾用户的购物需求。这意味着作为社交电商先锋部队的每日一淘又迈出了扩张的一大步。每日一淘战略总监Kevin告诉一起惠,每日一淘希望通过POP商家的入驻来补充品类,以满足更多的用户。一起惠在每日一淘的商家入驻申请中看到,入驻商家在4月1日到6月30日入驻,可免去90天的平台服务费。每日一淘表示,入驻的POP商家会收取一定的质保金和平台使用费,但具体金额还将进行调整。从主打生鲜品类到现在的全品类扩张,每日一淘早在2018年10月就开始了全品类的布局。据每日一淘内部人士透露,为了完成品类扩张布局,公司内部将组织框架进行了调整,划分了生鲜事业部、消费品事业部、3C数码图书事业部、服装事业部等四大事业部。今年5月,历经两个月筹备的每日一淘淘遍全球频道上线,上线首日交易额达500万,10000罐网红a2奶粉上线当天全部售完。在扩充品类上,每日一淘表示,正在引入越来越多的全球直采产品,未来还将继续丰富品类。目前每日一淘在水果产地方面已经布局了东南亚地区、澳洲和新西兰地区、智利和秘鲁地区、美国地区、西班牙和埃及地区。目前,每日一淘的销售品类已覆盖到生鲜、百货、食品、服装、3C数码、美妆个护、母婴等多品类,Sku数达到10万,非生鲜品类占据了平台GMV的半壁江山,而生鲜品类的销售份额在全品类销售占比中已下降至40%附近。轻资产模式跑得更快?每日一淘以经营生鲜品类起家,面对运营垂直类目到运营全品类的转型,每日一淘有自己的考量。“每日一淘没有仓储,我们采用的是一件代发模式,所以在扩充品类时并没有太多顾忌。”Kevin解释到。用户在每日一淘平台上下单完毕,平台将用户订单信息共享给API接入的供应商。如此一件代发,省去仓储成本的同时也能缩短流通环节。从今年2月底开始,每日一淘已经在全国21个城市实现部分商品次日达。每日一淘是每日优鲜孵化的社交电商平台,令人惊讶的是每日一淘并没有利用每日优鲜的前置仓资源,而是采用了无仓储的轻资产模式。“我们有强大的品控抽检流程,而且在采销环节也有强大的队伍支撑。”Kevin说到,“每日一淘虽然由每日优鲜孵化,但选品和用户人群是不一样的。每日优鲜的用户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对生鲜的时效性要求比较高。而每日一淘的用户集中在下沉市场,更在乎的是高性价比。”与每日优鲜形成差异化经营,在市场份额、用户覆盖上与每日优鲜形成错位也是每日一淘的营销打法之一。Kevin称,与每日一淘合作的基地都经过严格筛选,而且也会有相应地品控人员驻扎在基地进行质检抽查。当问到一直以打造爆款著称的每日一淘的秘诀在何处时,Kevin将其归功于社群经济对用户需求的及时反馈以及口碑传播上,当然专业化的采销团队也功不可没。“每日一淘是个非常注重人才的公司,我们在人才的引进上也非常的重视。”Kevin说到。有趣的是,Kevin的话也在他自己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验证。1989年出生的Kevin以最高荣誉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是名副其实的学霸。毕业后做到了美国沃尔玛电商和跨境电商的业务总监。名校加名企双料加持的他回国后加入每日一淘,工作内容直接向CEO汇报。“加入每日一淘前,我跟公司两位创始人徐正、曾斌聊了一个半小时,被他俩对行业的独到见解征服。”Kevin说,每日一淘用人策略讲究“ALLIN”年轻人,公司愿意为年轻人创造机会,让人才得到充分发展,这是他决定加入的重要原因。下沉市场的用户靠什么留下目前,每日一淘仍处于市场扩张期。谈到平台的未来战略时,Kevin从日活跃用户、购买频次和客单价的维度进行了分析。“每日一淘在用户购买频次激励和客单价提升上已经做了足够的动作,我们当下就是要聚焦用户增量。”Kevin说。每日一淘自去年4月成立以来发展劲猛,2018年7月拿到A轮3000万美元的融资,又在同年11月拿到B轮1亿美元融资,成为被资本看好的的宠儿。同时,每日一淘也用亮眼的成绩交出了答卷。上线不到半年,每日一淘月GMV突破1亿元。据了解,每日一淘用户普遍集中于3-6线城市,以女性为主。“在销售环节,下沉市场用户的关联性更强,成交更好,他们有自我表达的欲望,更愿意分享购物经历。”Kevin坦言,并不是平台要给用户消费分层,而是这些下沉市场的用户本来就有极大的需求未被满足。瞄准了3-6线线城市的家庭消费,每日一淘接下来要致力深耕这块“价值洼地”。据了解,每日一淘曾在发展种子用户时与推手团合作,而目前每日一淘的用户增长裂变已完全依赖平台活力。据每日一淘内部人士透露,尤其是2018年11月会员实行“免费邀请制”后,用户数呈井喷式增长。今年5月,在每日一淘对外公布的资料中显示:平台用户数达到1000万,会员数达100万。“微信有10亿用户,现在的市场足够大,没有谁抢谁的概念,大家都在圈自己的地。”Kevin对于社交电商市场容量的预判充满了乐观。“在未来3-5个月,每日一淘将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尽量多的触达过去没有触达到的用户。”
2019-06-04 09:17:24483 次
关于出口B2B电商最早一批探索者大龙网的新动向,业内一度发出众多猜想。当外界以为大龙网的B2B业务或已被迫转型时,大龙网创始人冯剑峰则严正表示,“大龙网没有转型,也依然领先”。冯剑峰把目前大龙网正在做的业务归结为S2b2C模式,简单来说,即直接链接国内供应链源头与海外小b企业。而这一模式能否行得通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用冯剑峰的话说,大龙网是自己所坚持道路上的先行者。S2b2C——传统B2B的破局之法跨境电商行业最容易被理解的是B2C模式,而深耕于B2B行业的却寥寥无几。最早与大龙网一起发展起来的B2B同行是阿里巴巴,当时还用的是黄页模式,后来才出现一批如环球资源等企业,学习阿里模式,做B2B业务。但纵观B2B行业多年发展历程,并未出现过多突破性进展,所以冯剑峰想探寻一条有别于传统B2B的模式出来。而这时,曾鸣和卫哲提出的关于B2B和S2b2C的理念就与其不谋而合。“传统的分销体系是从源头工厂到大市场、进口商、国外一级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商,再到国外小b商家的一整条链路。现在我们的模式,是从国内源头工厂直接对接到国外小b商家,中间减少了四级的分销过程。”这是大龙网的S2b2C。关于S2b2C的概念,曾鸣的理念是,整合前端供应链的大S,赋能小b,再一起服务C端用户。换言之,放到跨境行业的S2b2C,就相当于中国的供应链和国外的中小b商家通过互联网的一套服务体系直接打通。其中,下游销售要对上游数据透明,给上游提供销售支撑,而上游的生产则要为下游提供供应链的支持。在冯剑峰看来,卫哲关于B2B的观点,更加接地气。即获取小b的方式直接通过线上行不通,一定要用“地推”的方式。其分为三种模式:手动式、半自动式,以及全自动。冯剑峰也表示,通过这三种模式跟客户建立的联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小b客户缺的不是信息沟通,其重视的是服务体系、信任体系和销售网络。“大龙网是卫哲和曾鸣理论的践行者,目前在身体力行地做着二人理论所描述的前景和道路。”冯剑峰说道,其把自己当前的方法,比作美团做地推的模式。冯剑峰告诉一起惠,S2b2C的模式大龙网已经做了两年多,在两年之前其专注的B2B业务,现在也同步在做,如今每年纯利润能达到千万以上。比如龙工厂业务,即建立中国中小企业的落地,帮中小企业进行招商,这已是大龙网一个较为成熟的产品线。目前,大龙网在其S2b2C模式的践行地——印尼,主攻的是箱包、电子产品、服装配饰以及厨房小家电品类,且一个品类每月流水能达到以百万美金起步的体量。而这个模式在印尼也已经运行到畅通的阶段,在今年下半年,大龙网计划将会往菲律宾以及越南等市场进行模式复制。但事实上,S2b2C模式比传统B2B或B2C模式更为复杂,其重点是S对小b的赋能,很容易出现前端供应链能力不足,提供的服务出现破碎、割裂、不匹配等等的状况。这就要求B2B企业有着很强的某种供应链整合能力,所以,S2b2C模式做起来并不容易。曾鸣也曾称,S2b2C是一条复杂链路的产业,真正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可能要分段实现,且真正能做到的企业也寥寥无几。下沉市场建立信用和销售体系是关键中国有2300多个城镇县和地区,拥有完备的产业链和产业带,以致于中国的电商很容易就可以进入到海外市场,做跨境电商。但想要真正杀到中国的产业带内部,链接国内外,并取得当地市场的信任,并不容易。目前,大龙网计划在印尼九个一线城市建立服务中心,现已建成三个。该中心兼具样品展示以及临时中转仓等功能,且每个中心都配有销售和服务团队,大龙网希望通过这九个基地覆盖印尼400个城市的3亿人口。“但九个服务中心只是起到在一线城市建立信用背书的作用,大龙网的真正目标用户是下沉到二三线县城的群体。”冯剑峰说道。这九个服务基地下共设有五百至一千个站点,每个站点下对应着约有几十至几百个小b商家,且每个站点都有一位数字经销商。冯剑峰告诉一起惠,这些数字经销商可称之为代理人,或线下站长,都是本地人,主要作用是帮助大龙网建立销售和推广体系,以降低自建的成本。他也表示,对于B端群体,其所需最基础的东西就是产品,但即使B2B企业建立了海外仓或者样品展示中心,都不一定能帮小b将产品卖掉。小b商家最需要的还是回归传统,这就需要建立针对小b的销售服务体系和信用体系。“但小b群体最初并不是完全从线上获得的,而是用facetoface的地推销售方式。”此外,在做销售体系之前,还必须要通过两个硬指标:即不仅要精准感知和定位目标用户画像,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定价体系,即小b和终端市场分别的定价。“对于小b群体,要首先替他想到,他也要赚钱。”冯剑峰说道。建立销售体系是最艰难的门槛。冯剑峰认为,这是基于一切的基础。不同于C端消费者的冲动型消费,敏感于产品品相和价格,小b群体的特征是对于产品服务和信任敏感,只有建立了这个基础,才能谈后续的商业操作。为此,大龙网去了很多国家,在做S2b2C模式的一两年时间里,冯剑峰带领大部分核心业务团队到海外,国内只留了研发和运营团队。“在经历了各种尝试后,大龙网终于总结出了如何以低成本方式建立地推团队与销售体系的方式。”今年,大龙网还会大规模将销售团队迁移至海外,建立海外地推销售体系。手动、半自动、全自动——地推的三把枪但为什么S2b阶段一定要使用地推销售体系呢?卫哲曾在其文章中提到,B2b模式的特点是多人使用、多人决策。比如,小b企业要进货,但B2b企业通过互联网很难找到要进货的keyperson,如果要找到这些人,只能靠地推。冯剑峰则认为,纵观阿里1688的成长轨迹,其最初也是采用这样的策略,让销售铁军大举向市场推广,拜访工厂等。所以,大龙网当前的地推策略与阿里当时的思路一致。“不同点就在于,我们是跨境进行地推,把阿里当时的模式复制了一遍。”他还称,美团最初建立品牌和服务体系时,也并不是像外界所想象的,只靠打广告就能吸引商家,而是靠销售和地推团队,通过面对面对接小b,来传播其销售和服务的概念。“从我实践了这么多年的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一关必不可少。做面向小b群体的生意,绝不是单纯的做个网站,小b们就能乖乖的自动上门注册。”大龙网正在海外建立的面向小b的地推销售体系模式,恰好对应了卫哲的“三动”理论。手动模式,即首先跟小b建立销售和信任关系。这个过程与美团最初通过地推建立小b群体信任体系的方式相同,即面对面向国外小b客户推广自己的软件和模式。另外,大龙网也会不定期举行与国外小b商家的见面会,各个站点的站长也要通过产品与国外小b商家建立销售互动与信任关系。半自动模式,即在建立销售信任基础后,站长用一定的信息化沟通工具与小b商家建立沟通。为此,大龙网打通了印尼版微信whatsapp和大龙网销售软件之间的接口,各站长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国外小b商家推荐产品。商家们点击所分享的链接后,便可跳转到大龙网APP的销售界面上“进货”。全自动模式,即在前两种模式的沉淀下,大龙网已与给小b建立了信任合作关系,可邀请小b注册平台账号,之后,小b商家就可以在线自助进行采购。此外,在国内端,大龙网将源头工厂端下沉到了县级区,比如江苏沛县、安徽池州、四川青白江等地,并在这些地区建立了17个工厂集货区,进行生产和集货。冯剑峰说道,海外新兴国家市场的互联网和电商意识,并不像中国那么超前,必须要经过上述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大龙网所承担的角色就是技术赋能和供应链赋能。值得注意的是,大龙网在国外端的APP同时向小b和商家开放。但不同的是,小b用户可享受会员价格,比传统进货渠道便宜30%左右,而普通C端消费者则是一般的零售价格。不看好跨境B2C?要做渠道下沉的服务网如今,印尼电子商务以每年百分之四十几的增速在高速发展,伴随着的是大公司拼命烧钱获取C端流量的现状。当流量获取后,对于印尼企业来说,最迫切需求的就是货源。所以,大龙网坚持瞄准的就是这个需要货源的小b群体。同时,冯剑峰也表示,他并不看好如今跨境B2C的发展模式,认为其早期的发展只是“奶油蛋糕上浮出的小油花”,只是短期获益。“在跨境电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印尼一定会有自己的电子商务生态体系,到时候消费者就不一定会非到中国的平台上买东西。”“我不能往下攻,往下攻的话,大龙网的竞争对象就变成了阿里巴巴等几大巨头公司,他们是靠流量和物流补贴来做的,要先烧钱才能有所回报。”冯剑峰表示,印尼小b群体的客单价要高于C端消费者50倍甚至100倍,且小b群体购买的回头率及毛利率都很高。“另外,C端群体的服务成本高、获取流量困难,且相比于印尼本地淘宝,大龙网不具备优势,如果要做,这就是另一个烧钱的市场。所以,大龙网不会碰C端群体”。但是,印尼的小b端会向大龙网开放C端销售数据,且大龙网会与小b端一起协同向C端提供供应链支持。这也正是曾鸣理论中提到的,S2b2C模式最大的创新,是S和小b共同服务C,同时,B2B企业要构建供应商、商家与消费者的协同网。“大龙网也是在踩过各种坑,尝试过海外仓、海外展等各种方法后,才确定了要坚持走当前的这条路。”冯剑峰称,如果要将其当前的模式运用到其他市场,可以聚焦四个地区:东南亚、中东欧、中东和非洲等一带一路新兴经济市场。“它们的基础设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都处在中国十几年前的发展阶段,模式容易复制。”而在面对大龙网如今所处的行业地位,以及其所践行的道路是否真的行得通的问题时,冯剑峰不愿做过多评价。他表示,创业就要忍得住寂寞,真真正正做自己的渠道。“国家一直号召支持的就是让中欧企业自建渠道,让全球的中小企业实现互联,这个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却很少有企业像大龙网一样硬着骨头向前冲的。”大龙网未来的愿景就是要将目前正在做的模式复制到更多国家,并且在每个国家都建立自己的服务基地,做一个渠道下沉的服务大网。再进阶一步后,要布局的就是品牌化道路。
2019-06-03 09:36:01609 次
一面是小米的“明星效应”,一面是社交推广企业的“专业推广”,背靠小米有品供应链能力的有品有鱼,刚刚正式运营就拿出了单月GMV破亿的成绩。在这背后,社交与品质电商结合的势能正在悄悄蔓延。在新平台喷涌而出的今天,有品有鱼抱着怎样的心态进入市场?它的运营逻辑有何不同?它又是如何看待自己根本价值的?日前,有品有鱼总经理马晨飞(小马哥)与一起惠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一一解开了答案。有品有鱼因何而来一起惠:小米有品为什么会做社交电商?小马哥:传统电商行业的获客成本逐年攀升,流量获取越来越难。在此环境下,每家企业都在探索流量获取的新方法。近年来,社交电商已是公认的资本新风口,拼多多、云集等社交电商行业的优秀企业成功IPO,也说明了这个行业正在快速崛起。小米有品作为小米集团电商战略的重要一环,势必要迎风赶上,抓住这个机遇。小米有品定位精品生活电商,主打高品质、高颜值、高性价比的商品,我们希望通过有品有鱼的社交属性将好的商品推广到更多的人群中,帮助大家感受消费升级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一起惠:有鱼的定位与运作模式和有品不同,供应链也会有一定差别吗?小马哥:虽然有鱼定位面向女性客群且模式更社交,但目前,其供应链体系还是依托于有品。小米生态链产品是有鱼平台上众多商品的一部分,平台中还有非常多第三方合作企业所提供的优质商品。未来,我们会与更多优质供应商合作,无论是不是小米生态链企业,有鱼平台对于商品的高品质要求始终不会变,都会按照有品供应商的选择标准。对于供应商的审核,包括整个商品的品质把控,有鱼在行业里都是非常苛刻的。我们会从业务角度、买手角度去选商品,比如选了10个商品进行提报,但实际经过层层品控把关,最终能上架的可能只有3个。一起惠:有品最近一直在尝试各种创新营销,无论是入驻抖音还是拓展线下店,有鱼也是一部分,从传统电商模式到社交电商,本质上的差别是什么?你们如何理解这些创新?小马哥:有品有鱼是“社交驱动型精品会员制电商平台”,我们可以通过“社交驱动”和“会员电商”两个关键词来进行解读。有鱼平台的本质是会员电商,希望吸引对于小米价值观高度认可的用户成为会员,为他们提供完善的、高价值的会员服务。我们建立了一套S2B2C模式,一边是具备好商品和推广需求的商家,另一边是具有社交资源的推广公司,有品有鱼作为平台为双方搭建起有效通路,并提供物流、客服、品控等全方位的支撑,让双方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满足。比如把供应链做的更好,就要离用户更近一点,我们希望它变得更柔性,能快速迭代产品。这个模式区别于传统电商的是,需要不断的去销售,通过用户评价以及很多数据去追溯分析商品好不好卖。我们从厂商拿到样品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跟社群接触,让KOL亲身体验,反馈商品有什么样的问题,适不适合销售等。拿到反馈后,我们再决定这个商品接下来该怎么运营。厂商跟社群之间的关系会更紧密,这是我们模式上和传统电商甚至其他社交电商不太一样的地方。传统的电商基本上是靠传统的流量,通过算法让流量效果最大化,让转化变得更好,优化产品的所有导流路径,还是机械化方面花的精力更多,方法标准化、工具标准化,很少有人的投入,而社交电商我们是在人上花的精力更多。有品有鱼在服务谁一起惠:有品有鱼的主要受众是此前积累的米粉吗?小马哥:当然不是。业务封测阶段邀请了一些核心用户参与,但实际上有鱼经过这5个月的运营,新增用户中非米粉群体的占比更多。米粉大多是男性用户,而社交电商中女性占大多数,这个已经被行业验证过了,我们也希望通过有品有鱼让用户构成上有一些新的突破,让更多的女性用户进入到小米的体系中。有品定位的是生活消费品,适合女性用户,可以满足她们的消费需求,我们希望借助有品积累的优质商品、供应链体系,去获取更多的女性用户。一起惠:有鱼的用户是偏一线城市更多一些吗?小马哥:主要还是二三线城市比较多,甚至更下沉。社交电商的下沉能力和属性已经被行业验证了。一起惠:有鱼平台方同时服务商家和社群公司,双方信息的流转和双向反馈怎样实现?小马哥:平台管控商品的品质,合格之后厂商会直接在平台上进行推广,销售环节就直接打通在一起了,没有那么复杂的流程,过程之中基本都是靠运营去解决。我们有一套反馈机制,渠道运营的同学会把社群反馈的信息通过一个标准收集上来,厂商拿到这个信息跟我们的商品团队沟通该怎么后续推动,是继续销售、增加产量,还是迭代一个版本再上架。这样的信息流转每天都在发生,时时都在发生,很高频。有品有鱼的爆品逻辑一起惠:有鱼平台有多少SKU,商品策略是做宽还是深耕?小马哥:目前,有鱼平台SKU数量是和有品基本一致,但不会每个品类、每件商品都去细致的运营。因为面向是女性用户,所以会以居家、美妆洗护、母婴、饮食等品类为主。我们真正推的商品,是一天能卖出几万个或者几十万个的商品,一天推一款,还是打爆品。一部分是有品开发好的,有鱼拿来通过社群的方式去再去销售一遍,一部分是新品。一起惠:似乎有品也是爆品策略,和有鱼的爆品策略有什么不同?小马哥:商品的匹配策略不一样。社群愿意卖的东西,是一些具备科技感或者创新性,客单价不要太高,百元左右的商品。有品的客单价偏高,这个类型的商品在社群里不太好销售。但是我们要把GMV做上来,不销售一些大客单价的东西,也会很难。毕竟现在体量还小,我们也在尝试,到底卖什么,未来商品的销售策略,也正在一步一步探索。一起惠:为什么有鱼会将平台交由社群公司运营?如何平衡双方的关系?小马哥:他们是平台的合作伙伴。有鱼是S2B2C的模式,是三方合作,商家、有鱼平台、社交推广公司。例如某个合作的社交推广公司,会教企业主如何通过社群吸引流量,也会接一些企业的外包,类似于我有一个活动,希望通过社群做一些传播,跟广告公司有些类似。有鱼起初也尝试了自己去运营社群,但推动缓慢。分析原因后发现每个社群都有自己独特的属性,只有社群的原生用户才最懂这个社群,平台单纯靠一套通用的方法很难做到快速拓展。所以,我们决定踏踏实实干好S端服务,因为把商品品质做好才是活下来的根本,也是小米的价值观。商品好才会有效率的产生,我们不会走纯靠烧钱的资本玩法。我们会想怎么把效率做的更高,把利润做的更合适,让我们的业务更加健康、稳健的运转。我们希望让社群产业朝着更合规、更合理的方向去探索。而避免平台和推广公司发生冲突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让社群变得更好。我们不参与社群管理,我们把服务做好,扶持大家在平台上自我发展。有品有鱼的产业价值一起惠:有的社交电商平台在做自营,有的品牌自己在做社交电商,还有的会接入工厂品牌、供应链品牌,直接跟社群联合上,您怎么看待这其中的差别?小马哥:社交电商让很多厂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是在京东、天猫里卖的东西拿来也一定能卖得好。这种现象会引发定制款,打磨一款新的产品出来,对于厂商来讲是在更新。这其中涉及的因素特别多,比如用户构成的问题,有鱼用户构成和有品不一样,所以有品卖得好的大家电,在有鱼卖的不一定好,不是说这个商品有问题,因为我们的用户女性会多一点。很多厂商、甚至工厂也在自己做社交电商,自己做个App出来。长远来看,最后拼的不是社群,是一种销售方式,其次拼的还是供应链,最终拼的是商品。所以我们才希望把供应链变得更柔性,让厂商的反应速度变得更快。一起惠: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是腾讯提出来的,是说需求会向上游传导,最终把产业上游一起带进来。您怎么看产业上游直接参与进来?小马哥:平台或社群直接对接工厂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商品和玩法的认知。把商品给到平台,要告诉平台商品的亮点在哪,提供一些素材,比如能不能给到一句话,让社群或者身边的朋友对商品瞬间产生感兴趣。或者能不能策划一些活动,比如参观你的工厂等等。商家方面会面临一种新的逻辑,以前有20%的毛利可以拿出来去买流量,现在同样有20%的毛利,但不买流量,而是要采用某种方式让消费者变得更活跃,这个变化对于商家的挑战是特别大的。我们这边没有流量位的概念,销售场景在微信里,只是让利打价格差异不一定能卖好。所有卖得好的商品,采用的基本上都是商家和平台、社群三方在一起讨论出的玩法。每一个社群运营公司都有一个代表参与,商家有一个运营代表参与,和我们共同讨论该怎么玩。这和传统的逻辑完全不一样的,对于厂商来讲是一个新的课题。一起惠:有的社交电商平台已经上市,今年又涌现了很多新的平台,大家会面临怎样的竞争压力,会形成怎样的局面呢?小马哥:整体的电商格局形成了两大派系:(1)规模化、标准化的“机器派”:将大数据、算法与计算完美融合的“导流电商”,每天可以实时处理数亿次商品搜索以及海量用户数据。(2)以“人”为先的社交电商:通过微信群等载体,人与人交流,让销售变得有人情味。在属于后者的社交电商中,也可以细分出不同的玩法:(1)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节点,能自给自足,有就业机会,这是大势。(2)产业化机会,即社群产业化机会,这也是我们在做的事情,一个更长远的思考。各家社交电商将社群当成流量入口,把社群当成获取用户的方式是一致的,但背后,我们是把这事当成产业看。跟我们合作的社群之前都不是公司,我们要把每一个社群变成一个企业,社群的领袖,现在就是一个企业法人。我相信在社群这个生态里,未来也会出现很多有可能上市的企业,他们可以加入有鱼去做卖货的事情,也可以自己产生很多新的营销行为,所以我们并不要求我们是独家渠道,你可以做自己的事情,我们鼓励每一家公司有自己的业务。社交电商已是一个万亿规模,影响了数亿消费者的大市场,更是对于3线及以下城市用户的触达十分有效的通路。2019年,社交电商开始了下半场的战斗,也日趋白热化。云集的成功上市也为资本方打了一针兴奋剂,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越来越多的平台涌现,外加淘宝、苏宁、京东等传统电商巨头的入场,行业已进入到“百团大战”的时期。
2019-05-30 09:21:32571 次
经过两年的孕育,从业者们开始意识到,相比执着于“新零售”和“智慧零售”之间的概念辨析,当前阶段更考验行业智慧的,是如何将这些理论落地跑通,如何真正地用理论找到业绩的增量。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在电商和移动互联网的加持下,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正在发生改变,诸多品牌需要正视门店客流正在下滑的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品牌必须不断调整和消费者互动的方式,实时感知客户喜好和习惯的变化,才能在拉新的同时保证老客的激活。在这条路上,已经出现了不少探索者。先将目光拉回2013年,时任美特斯邦威CIO的闵捷曾在内部主导了一个名为“时尚顾问”的项目,力图通过加强导购的专业性和数字化来寻找门店增量。2015年,闵捷创立了消费者运营服务平台驿氪,其很多的产品设计思路也正源自与当年那个内部测试的项目。驿氪创始人兼CEO闵捷离交易更近回头看向六年前的“时尚顾问”项目,当时微信聊天、社群尚未有今天这么方便,用户和导购心智也不成熟,时尚顾问主要从事门店内的活动和管理,为消费者提供搭配建议等个性化服务,来促进门店的转化成交。在社交工具愈发成熟的今天,闵捷想让导购发挥更大的销售和营销价值的构思终于有了落地生根的土壤。在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闵捷持续地看好导购的价值,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导购突破门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电商解决了顾客随时可买的问题,而驿氪则想解决导购随时可卖的问题。在2015年7月,驿氪发布了第一版门店管理和运营的工具——营销助手,门店导购可使用该App查看门店经营中的各类数据,各个区域的管理者也可以多角度了解门店运营情况等等。目前,驿氪所覆盖的客户包括影儿、拉夏贝尔、九牧王、奥康、梦洁、王府井等等,并已支持超过2亿消费者在微信卡包中开卡。在驿氪第一代产品面世之初,导购还并未得到和今天一样的重视。彼时,还未有和微信打通的企业微信,以及张小龙口中的“人即是服务”,也未有新零售的概念以及和手淘打通的钉钉。此刻,庞大的导购军团已站在零售改革的风口,应和行业的变化发展,驿氪在近日对其门店运营的管理工具和产品进行了最大规模的迭代。一起惠了解到,驿氪在设计门店运营工具时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和交易连接的更紧,导购可以更方便的看到数据,例如小程序商城的实时订单,让导购了解订单的进行情况;第二,把核心的会员任务和待办任务做突出显示,让导购打开APP就知道做什么;第三,让每个导购可以自定义工作台,实现导购工作台的千人千面;第四,增加更多的高级任务,例如待办和回访任务等,让导购知道哪些用户要流失,针对性地去维系。对于这次的产品升级,闵捷概括总结为四个字:离钱更近。作为一个ToB的服务商,驿氪所做的APP不是为了让导购拼命打开,而是让导购一打开App就能直观地看到业绩情况,不用自己去后台查看数据,同时能及时响应小程序实时订单,防止订单和客户流失。“导购能做什么呢?对于品牌来说,导购一是能够提供服务,靠提供服务来带动商品销售,二是能够做数据采集,采集精准的客户标签,更好的执行总部下发的任务。”闵捷向一起惠表示。要将会员标签化毋庸置疑,品牌并不希望导购把顾客的数据和资源留在个人微信里,伴随着品牌数字化进程和各种工具的出现,导购离职会带走顾客这件事儿正在得到改善。据介绍,门店导购可以在营销助手App里的标签库里为顾客选择细分标签,并要及时发现会员的行为变化,保证标签的动态更新。目前,一些品牌开始将会员标签的覆盖度和准确度纳入导购的考核体系中,系统可以根据会员消费数据进行匹配抽查,测试会员的购买行为和标签维度是否匹配。在有了标签以后,系统可以自动对会员进行分组,向目标客户派发优惠券等。为了保证后续营销动作的精准性,打标签的环节就尤为重要,当标签数量足够丰富和精准,其可发挥的数据价值也就越大。值得注意的是,和身高、年龄等基础信息数据不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数据是存在保鲜期的,购买数据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客户数据。顾客在不断发生变化,品牌不能以单一滞后的购买数据去定义客户的行为。如何保证数据的新鲜度,也是考验品牌和导购的难题之一。但伴随着AI算法的不断演化,未来导购打标签的环节是否可以自动化?机器又能否代替导购为品牌提供更为准确的标签体系呢?对此问题,闵捷的答案是否定的。“目前这件事在时尚类目里做不了。时尚类目需要的会员标签是基于发型、身高、体型和消费者的购物习惯等建立的,机器暂时没有这种学习能力。其实对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在于衣服本身,而是在于让人看上去好看,这需要导购的判断和主动性。”闵捷认为,导购天然具备卖货潜质,但微商不一定都具备卖货潜质。相较之下,线下更容易建立信任,导购更了解产品,了解怎样和顾客聊天、如何互动引导,并可以判断产品是否适合顾客等等。同时,导购背后还有整个品牌的产品服务体系做背书,且越是高客单的商品越需要服务。对于零售业来说,处于神经末梢上的导购一直是最大的服务载体,能够最直接地触达客户,也是品牌和客户的连接点,到今天导购的角色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工具的出现和连接的在线化,使得导购的工作场景和方式正在改变。“其实总客流是没有变化的,门店客流之所以下滑是因为客户和品牌交流的场景发生了改变,更多的人来自离店场景。门店的客流已经发生了改变,但很多门店还是要求导购上班不准用手机,这就是没有思考到零售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品牌和消费者的触点发生了改变。”闵捷分析称。一起惠了解到,在客流和场景的改变下,已经开始有先行者在创造新的场景和新的触点,以此谋求新增量。例如,家纺品牌梦洁非门店营业时间的订单已经接近一半,同时有六成的SKU是小程序特有,和门店商品形成互补。得会员者得天下除了对门店运营工具进行改版外,驿氪还在近日推出了付费会员工具。据介绍,驿氪所提供的会员权益工具类似于平台的付费会员,除了折扣外,品牌还可提供其他的合作权益,能够实现更多跨界会员合作,因为商品权益绝不是让品牌单方面折扣让利。如果说拓宽导购的服务边界是在为品牌锁住导购,降低离职率,那么付费会员的本质就是锁定消费和顾客。如果消费者认可品牌,他就会通过付费来锁定长期权益,也可以说,付费会员可以甄别消费者的忠诚度。品牌要为消费者提供高价值的会员权益,持续地引导顾客消费。“品牌在计算获客成本时,要看新客是进行了单次交易还是多次交易。如果一个顾客只买了一单,那获客成本自然很高。在未来,得会员者得天下。”“Costco和云集模式很大一部分收益来自会员费,这对品牌也有借鉴意义,锁定会员提高增收。同时,Costco和云集都在精选SKU。消费者可以加速购买决策,还可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闵捷向一起惠表示。相比其他工具,闵捷认为驿氪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数据能力,以及希望帮助品牌打造私有数据池的初衷。“导购用什么工具只是表层的表现形式,核心能力仍是在背后的数据支撑,系统PC后台+小程序+H5商城+前端APP工具,打通整个数据流程才是关键。”在驿氪描绘的品牌私有的数据池中,品牌可以汇集全渠道的会员数据,并能够加以运用寻找增量。为了达成这个初衷,目前驿氪搭建了以CRM数据管理总台和门店管理工具营销助手App为核心,以H5商城、小程序商城和广告系统为表现形式,以导购分销和全员分销为拓展路径的服务体系。在这套体系之下,系统可以结合零售场景把数据变成标准化的模型,来为导购和门店服务。“核心不是导购手上有没有一个可使用的App,而是在于App背后的底层数据支持和零售流程管理的支持。”从驿氪创立至今,闵捷曾多次强调过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分为三个阶段:建立关系、经营关系和持续关系。在这三个阶段中,经营关系更为重要,这一环节关系到品牌可以从现有的存量中找到增量。对于品牌来说,大家手中已经有很多会员,把会员在线化是最关键。而经营关系也是为了能够持续关系,经营关系是种草,持续关系则是收获。闵捷表示,腾讯为零售业提供了七种工具,但在工具背后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一个房子建好,还需要配套的水电和物业的服务。数据就是电和水,数据就是让品牌导购和整个组织都能有针对性的去协同。用什么工具不重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获客,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才是重点。”一起惠了解到,在未来驿氪会围绕零售的场景和数据继续深挖。“数据最为重要,驿氪要帮助品牌更好的了解数据。品牌知道自己有一千个会员不是核心,而是要知道有多少会员是本月过生日、哪些会员多长时间没回来购买了、最近上新的商品是匹配哪些客人的等等细节。”在年初的内部总结中,闵捷曾表示在2019年要帮助20个品牌的小程序成交过亿。“今年可以达成这一目标,明年在此基础上增长4-5倍是没有问题的。驿氪要帮助品牌离消费者更近,离交易更近,找到增长,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
2019-05-27 09:29:00472 次
2015年5月的一个普通工作日,刚上任不到三个月的荣耀总裁赵明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一批荣耀手机在运输途中,发生了极为罕见的集装箱车轮自燃事故,尽管集装箱内的手机并没有被烧坏,但仍有很少的一部分手机受到了高温的影响。质检部门判断这些手机绝大多数使用两年后应该没问题,不过也不能100%确保没问题。这批价值2000万的手机,是荣耀为备战即将到来的618电商促销准备的,当时市场正在热销,而且经常处于缺货的状态。是否可以降价销售,并和消费者说明情况,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赵明和荣耀的管理团队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他们决定销毁这批手机。荣耀销毁价值2000万手机的事情很快在圈内传开,也为即将到来的618打了个口碑前战,那一年618,荣耀成为线上销量最好的手机品牌。2015年10月,荣耀提前完成了全年50亿美元的销售目标,成为当年互联网手机的新星。2015年年底,赵明的年终绩效在华为内部被打了令人羡慕的A。不过形势一片大好的荣耀很快遇到了品牌诞生以来的第一道难关。2015年底,为了彻底贯彻手机双品牌战略,华为消费者业务宣布荣耀独立运营,荣耀品牌需要全面脱离华为品牌的销售网络。线下零起步,线上天猫店拆分,荣耀线上销售很快下滑了40%。羽翼尚未丰满的荣耀品牌在整个2016年,经受着组织调整的阵痛。2016年年底,赵明和华为高层领导说“绩效给我打C都无所谓,但绝不容许动我的岗位,我就是赖也要赖在荣耀这个岗位上。”三年过去,赵明在自己“赖”的岗位上做出了成绩,数据显示荣耀手机已经连续十个季度互联网手机排名领先,自从2018年全力开拓海外市场以来,预计2019年海外市场将取得超过100%的增长,而荣耀手机也把最新的目标定为中国前二、全球前四。如何应对未来渠道变化、和华为双品牌运营如何协同,何应对当前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挑战?荣耀总裁赵明近日接受腾讯《深网》等媒体专访,对荣耀的品牌战略,做了详细解答。全渠道的品牌战略2019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高速增长已不复存在。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19年1-3月,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7307.2万部,同比下降10.7%。寒冬中,各大智能手机厂商也纷纷加速变革。小米、OV各自拆分出了新品牌,销量欠佳的苹果几个月来已经开展多轮降价,败退中国的三星也试图同时发力旗舰和中低端产品以卷土重来。而面对越发激烈的竞争,荣耀也彻底告别了互联网品牌,开始加速线下布局。赵明此前将荣耀包括线下布局加速在内的战略转型,归纳为“二级火箭”战略,他表示这个战略包括极具竞争力的产品、极具扩张力的渠道、极具场景力的生态和极具年轻力的品牌。如果说线上的互联网模式是荣耀的“一级火箭”,助推荣耀快速扩大规模和影响,那么包括发力线下实体店模式的渠道变革在内的“四个极具”,就是构成荣耀“二级火箭”的重要助推,荣耀正从互联网品牌全面转型为全渠道的品牌。据荣耀官方透露的数据显示,荣耀目前线下已开设总计近2000家线下门店,这些门店将覆盖旗舰店、下层门店以及主打消费体验和青年生活方式的荣耀Life潮玩店三种模式。此前4月27日,荣耀2019年第一百家shoppingmall门店“荣耀Life”潮玩店在昆明开业。赵明透露,荣耀Life成都店也将在近期开业,而今年将会陆续有这样的线下门店展示出来。当谈及荣耀Life的品牌理念时,赵明表示“(希望)让消费者更好的去了解,原来荣耀的品牌所宣传的“年轻、科技、潮品”是怎样的诠释,他能看得见,摸得着,体验感知。”不过赵明也强调,荣耀的轻商业模式并不会因为发力线下发生改变,“荣耀跟渠道和零售的合作伙伴密切的配合,各自做各自擅长的事情永远不会变,比如说昆明那家店是我们把品牌部和国内零售部的团队派到昆明跟他们一起做的,那家店还不是荣耀的,那家店是按照荣耀的设想建的,但是是我们的零售合作伙伴。成都这家店是由我们的品牌部建的,都不是国内的销售团队,你想品牌部建的能建多少,肯定就是对所有的用户展示,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们的品牌形象怎么样,品牌理念是什么样的,跟消费者在荣耀的店面当中到底能够有什么样的体验,这是一个全面和综合的关系。”赵明说。两个拳头合在一起没有意义赵明曾形象的将华为和荣耀的关系比作大众和奥迪,华为和荣耀在品牌和销售渠道上都彻底分开,但在研发方面会共享一些基础性的技术。当面对未来华为和荣耀品牌是否会为了应对新的全球形式而更加团结的问题时,赵明直言内部的团结和外部的独立并不矛盾,他表示“未来两个品牌会一起打造全新的生态或者全新的,团结更多的人一起,我们把整个行业做的更好。从不从的角度和不同的维度互相支持和配合这是必然的。”但作为华为消费者业务的双品牌,荣耀和华为的业务有重合,如何平衡双方竞争和资源搭建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赵明表示荣耀和华为品牌在这方面一直做到了很好的平衡。“作为华为体系和集团下面的双品牌,我们各自对各自的目标用户群体,商业模式和基本的品牌理念有了差别之后,各自按照我们定义的商业模式品牌和目标用户群体做事情。所以过去几年当中,我们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是没有困惑的。”赵明说。他同时表示,涉及到产品价位重合的问题,荣耀和华为品牌已在最高的战略层面达到共识。“当市场和目标用户群体和竞争形势变化的时候,这个问题自然就出来了。我们做的是顺应客户需求和市场以及竞争自然而然到这了。这个过程中作为商业管理的组织和团队来讲,这是很自然的过程。”赵明说。在赵明看来,荣耀只有坚持走自己的路才能走的越来越远,而华为和荣耀就像两个拳头,合在一起没有意义。“我们不会因为华为越做越高端,就往他靠。你只有坚定的走自己的路,这条路才会越走越宽。华为公司设定华为和荣耀两个品牌的时候,就是希望两个犄角,两个拳头,最后把两个拳头变成一个拳头,这是没有意义的。”如何应对国际形势挑战由于国际形势的最新变化,赵明坦言会对此前的目标做出适当调整,但他同时表示荣耀整体大的方向和战略不会有变化。“我们也没有想到国际形势是这样的方式产生的变化,但是我们觉得靴子总要落地了,靴子只要落地了,不管什么样的,对我们来说方向和目标变得唯一了。”赵明说道。赵明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荣耀将进一步加强中国市场。同时,华为已拥有芯片和操作系统等备用方案,赵明认为这或许是一个更好的机会,与全球更多的互联网合作伙伴合作一起,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生态。“欧洲本地有很多互联网公司,也有类似于像中国一样的互联网的生态体系。其实大家都是开放的,未来对互联网服务也许是新的机遇和发展。你会发现这还是一件让人感觉到未来可以做出很多与众不同的事情。”赵明说。而在手机本身的产品竞争力方面,赵明认为下一步竞争的关键是软件和操作系统的体验。据华为消费者业务总裁余承东此前透露,华为最快将于今年秋天,最晚明年春天,推出自己操作系统,余承东还表示华为的操作系统将兼容全部安卓应用和所有Web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的体验或许能成为华为手机未来的亮点。赵明最后透露荣耀将于年底推出5G手机,但发布时间和地点都暂未确定。以下是采访实录(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略有调整):问:之前余总(余承东)说支持荣耀发展,包括产品、品牌和渠道,荣耀20是不是打了第一枪?之后具体来说在产品的节奏方面,今年上半年我们看产品节奏慢一点,品牌节奏也相对慢一点,那未来下半年有什么打算?赵明:其实在整个今年上半年,应该是我们在准备产品,如果说进一步全面提升荣耀20和20PRO整个体验和性能,这款产品按照去年的节奏应该是四月份就发布了,四月中旬左右,相当于晚了一个多月,国内的发布应该是31号,销售应该是6月1号,发布之后第二天就销售了。我们推迟也是希望能够精心打磨,这次没有任何打折的全力以赴打造的一款产品推给消费者,这就是我们整个今年产品规划的节奏控制的变化。荣耀20系列,的确是整个新战略当中承载我们全新战略的第一款产品,这款产品今天大家都已经看到了,20和20PRO,我相信大家使用20和20PRO拍照的时候,我可以说跟行业内现在市面上任何一款相机去比较都不输,甚至很多地方更好,我们是精心调校和打磨的。另外整个下半年和未来的荣耀产品市场战略中,也是匹配我们整个业务战略和市场战略,我们也做产品战略相匹配的,所以荣耀20系列之后,紧跟着马上二季度了,6月1号正式发售我们的20系列,三季度很快,非常强大的产品就出来了,包括未来四季度的时候我们会计划推出5G相应的产品。这一系列其实承载着荣耀全新的业务战略,而这个业务战略不受现在的形势和变化的影响,或者我们会更加的积极和主动。问:未来品牌方面的后续动作怎么做?赵明:今年应该可以看到一点苗头了,我不是宣布荣耀Life,其实荣耀Life是先在昆明做了尝试,马上在六月初,我们会在成都打造另外一家荣耀Life的店面。你会看到我们希望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的全新的体验,让消费者和我们的用户更好的理解荣耀这个品牌。如果说我们总是在网上传播我们的品牌理念和想法,其实大家还是缺乏最直观的第一认知。这也是我们后来今年跟晓云,品牌部一起考虑在全国范围内还是要建一些荣耀品牌的概念店的。就是让消费者更好的去了解,原来荣耀的品牌所宣传的“年轻、科技、潮品”是怎样的诠释,他能看得见,摸得着,体验感知。今年我们其实会陆陆续续有这样的线下的店面展示出来,非常的不一样。所以也邀请大家到时候成都店开业的时候会去。问: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点?赵明:我们说这是公共后花园,谁都可以进来溜溜,我们从来不说线上就是我们的自留地,未来几个品牌都会成为全渠道的品牌。OPPO、VIVO、华为、三星、小米也好,你会看到去年到今年开始,我不是特别强调的互联网品牌,荣耀要成为全方位充分竞争的品牌。单纯的限定在线上或者线下我觉得得不足以描述今天的市场形势,华为、OPPO、荣耀、苹果、小米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了95%的份额了,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在寻找新的增长的机会,这是很正常的思维逻辑。我们只不过像荣耀先于整个市场的变化之前,我们提前了一两个季度,半年到九个月的时间去发现,提前做了转型和转变回想这几年,从2015年到现在,我们每次对市场变化的预判都是非常准确的,所以我们还是提前做好了准备,有相应的一些坑避过去了。问:轻商业模式会有调整么,会有一定程度的加重么?赵明:不会的,我们应该是在昆明那家荣耀Life的店开业的时候我讲了,荣耀跟渠道和零售的合作伙伴密切的配合,各自做各自擅长的事情永远不会变,比如说昆明那家店是我们把品牌部和国内零售部的团队派到昆明跟他们一起做的,那家店还不是荣耀的,那家店是按照荣耀的设想建的,但是是我们的零售合作伙伴。成都这家店是由我们的品牌部建的,都不是国内的销售团队,你想品牌部建的能建多少,肯定就是对所有的用户展示,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们的品牌形象怎么样,品牌理念是什么样的,跟消费者在荣耀的店面当中到底能够有什么样的体验,这是一个全面和综合的关系。问:荣耀和华为的品牌越来越独立,现在全球形势之下,未来有没有可能会往更团结的方向走?赵明:内部的团结和外部的独立这两个不矛盾。未来两个品牌会一起打造全新的生态或者全新的,团结更多的人一起,我们把整个行业做的更好。从不从的角度和不同的维度互相支持和配合,这是必然的。荣耀品牌的理念和用户群体在整个华为和荣耀两个品牌来讲,我们也是很独特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未来可能在打造更多生态的地方,荣耀也会更加的积极。问:你会觉得荣耀什么时候应该作为一家华为的公司,什么时候你觉得荣耀就应该作为荣耀,因为这个东西,当你和华为肯定涉及到竞争和资源搭建的问题,这是很难匹配的问题,怎么看这个问题?赵明:我们现在就平衡的很好,荣耀在很多的日常的事情上,基本上我们自己做决定。今天也没有余总过来给我站台,也没有谁。作为华为体系和集团下面的双品牌来讲,我们各自对各自的目标用户群体,商业模式和基本的品牌理念有了差别之后,各自按照我们定义的商业模式品牌和目标用户群体做事情。所以过去几年当中,我们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是没有困惑的。问:那有没有考虑到华为会越过来,荣耀会越过去,荣耀会出涉及到华为P系列的价位的产品,本身就涉及到产品重合了?赵明:这个就是在我们最高的战略层面大家达到共识,后面的事情日常谁讨论和纠结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就没有办法做了。问:但是这个战略怎么达成?赵明:当市场和目标用户群体和竞争形势变化的时候,自然就出来了。比如说当时我们荣耀做互联网手机的时候,旗舰机是1999,那时候我们说1999就是我们能做到的非常好的标准价位,然后又能做出好手机,现在你再用1999,很难了。这个时候实际上是市场和整个技术的发展,原来我们做了一个摄像头,现在我们用了四个。原来拍照当年是12,现在是48,很快就是64了,再往上是不是亿级像素,这就是技术发展的需要了。你这种技术的发展,需求的发展,大家要的产品四千块钱才能做出来,但是你还是守着1999,你就是被历史和市场淘汰了。我们做的是顺应客户需求和市场以及竞争自然而然到这了。这个过程中作为商业管理的组织和团队来讲,这是很自然的过程。问:您怎么评价荣耀和华为两条错位竞争的路线和发展?譬如年轻人的消费能力反超中年人,荣耀产品定义也比华为更高级?赵明:倒也不完全按高级不高级分的,我们这两年在欧洲发布的时候,我们内部一边准备发布会的材料也一边在讨论,现在的年轻人,因为在欧洲很多年轻人买荣耀手机,他们基于什么样的想法,我们最近也跟很多运营商的客户包括我们的年轻的很多粉丝交流。第一个印象我们发现,荣耀对他们是一个增加输入、流量的一个品牌,就是说荣耀的品牌跟市面上其他的品牌不一样,很多人是其他的运营商的用户是因为喜欢荣耀的产品,由其他的运营商转网。这就是你品牌的精神,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你们也在问,是不是华为和荣耀有时候距离保持的很好,就是因为我们把前面定义好了,我们不会说今天华为越做越高端,往他靠一下,没有。你只有坚定的走自己的路,这条路才会越走越宽,你走到别人的路上,如果华为公司设定华为和荣耀两个品牌的时候,就是希望两个犄角,两个拳头,最后把两个拳头变成一个拳头,这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在整个荣耀的品牌和产品运作的时候,刚才老熊也在说,我们的目标群体,我们的品牌内核是什么,我们持续往这个方向做,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你说未来荣耀的用户群体喜欢听音乐,打游戏,那我们就提高游戏的属性就是了,增加更好的,提供更好的游戏的配件,比如说用石墨稀散热,在荣耀20Pro当中,把散热性能做的很好。我就能满足更多的用户这方面的需求。你要是专业玩游戏的,我们不一定满足你专业玩游戏。所以荣耀在整个的产品设计上,会坚定的按照我们即有的策略走,你会看到我们这次是把20和Pro拆成两款产品定义一个系列的时候,其实是给了我们更大的灵活性,有时候我们的用户群体还是希望合理的价格买到荣耀20的产品,但是还有一部分觉得对我差一些,我们就用荣耀20和Pro两款产品更好的完全覆盖到。问:您之前说三年前五,这个挑战加剧时间点会变么?赵明:国际形势的变化,我们会适当的做调整,但是我们整体的大方向和战略不会有调整。大的方向和战略,你要说三年和五年的问题,我们也没有想到国际形势是这样的方式产生的变化,但是我们觉得靴子总要落地了,靴子只要落地了,不管什么样的,对我们来说方向和目标变得唯一了。问:刚才说的形势的情况下,业务战略会受影响,但是市场的布局和关注应该会有一些变化。在今年的情况下,我们在全球市场上,比如说重点会关注哪些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会不会比以往投入的更大?赵明:我们起家就是在中国,所以今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市场肯定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在全球整个的市场战略来讲,肯定是由于这件事情取得各种的解决方法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现有的发布的一些产品和正在销售的产品,也是不受影响的,可以继续销售的,而且大家也在网上看到了,我们也有相应的器件和芯片的替代方案和措施,所以我们肯定会持续往前走。未来,未尝不是给我们一个更好的机会与全球更多的互联网合作伙伴一起合作,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生态。欧洲本地有很多互联网公司,也有类似于像中国一样的互联网的生态体系。其实大家都是开放的,未来对互联网服务也许是新的机遇和发展。所以我们说我们看到的其实有很大的挑战,今天不用矫情这个事情。但是另外你会发现还是一件让人感觉到未来可以做出很多与众不同的事情的。问:现在中国的市场已经非常激烈了,荣耀除了产品上打磨之外,我们会在哪些措施上,比如说面对竞品的品牌,我们有什么比较有利或者独立的措施,别家没有办法模仿的措施,我们有没有这方面的规划或者设想?赵明:最最核心的,就是产品的设计和体验。坦率的讲,其他的方面都可以很快速的跟进和模仿的,比如说价格。产品最核心的就是我们把器件放在一起之后,你带来的增值是什么,屏幕你可以获取,我也可以获取,CPU、处理器,结构件,这些器件放在一起的时候,作为器件来讲价值是固定的,但是作为手机品牌和厂家来讲,最最关键的是当用你的系统设计和软件设计架构设计放在一起的时候,你给他带来的增值是什么,商品的本身就是经过下一道手的时候给他带来的增加的价值。我们可能就是要用我们的创新和技术带来更多的附加值,然后我们回馈给消费者。未来持续的强化当中,为啥老熊在我们的组织当中地位非常高,我们只有一个副总裁,就是老熊,是我们的产品副总裁。问:刚才您说了产品竞争力这块,能不能细化说一下,感觉PRO上主要的竞争力就是摄像头,是说现在的竞争力主要是摄像头么,还有其他的么?赵明:下一步还是在软件和操作系统的体验上。其实客观来讲,一是拍照的体验最直观,最好的展示和诠释的最直观;第二,我们要看到现在的消费者,用了一段时间荣耀的手机也好、华为的手机也好,你会看到我们在应用半年甚至一年以后,整个的产品体验对于消费者的保障是最好的。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做相应的市场调研,我们整个华为和荣耀的团队,这方面是花了大量的精力去了解消费者使用我们产品之后的体验的。所以你会看到为什么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我们的用户的留存率或者说后面继续使用华为手机、荣耀手机的比例一直都是最高的。而我们的用户的NPS,在过去中国市场里面我们都是排在前面的,这才是竞争的关键。由于用户用了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我们可能是由90分缩到70分,这可能是我们的市场营销和传播的能力。反过来有一个什么好处呢,我们的口碑的营销反倒一代一代积累起来的,我们的每一代产品都是在上一代的基础上销量在持续的增加,荣耀8、荣耀9,荣耀10,每一代都比上一代卖的更好,这次的荣耀20系列有两款产品,就更不用说了,肯定是更大的爆款。有一些品牌的旗舰机起伏很大,而我们一代比一代好,第一代使用我们产品的人最后都会跟周边的朋友和家人形成良好的口碑,一说这个系列我用过,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是增加的。所以你会看到荣耀在过去的中国市场这几年,我们都是非常持续稳健的在发展。对于很多市场上的波动,对荣耀来说相对影响最小。最近几年我们的渠道也在稳步的提升,尤其是线下的部分,线下也是保持着最高效的驱动。所以在整个市场形势下和面对竞争的形势下,我们还会坚持自己的策略和打法,全面的提升我们的综合能力,这个综合能力不仅仅是体现在硬件的配置,配置支持了什么。最后你发现消费者真的想要的功能和特点,荣耀手机上都有。另外一点,我们在消费者看不到的很多的体验上花工夫,因为宣传的东西不可见,原来我们开玩笑说坐高铁,你可以去比对一下,用我们的手机乘高铁和友商的手机比较,在350的速度下,不管是数据业务还是娱乐业务,我们的体验都比别人好。但是这个地方不像介绍拍照,拍拍月亮,很容易大家都看起来了,拍月亮现在是一个梗。然后我们研发电梯模式,在电梯里面看东西,出了电梯最快的速度回到4G网络,我们就是为那几秒钟,我们优化可能比别人快三到五秒就可以回到4G网络,我们会把精力放在这里。所以你最后发现,未来真的在这个市场上,我们相信很多很多的细节的打磨上去投入,在别人看得到和看不到的地方,但是对你的影响和体验,能够很明显的让你应用了之后就可以感知到。哪天你可能因为别的参数宣传的更好买了别人,但是用一段时间我们坚信他还会回来。问:今年年底发5G,这里面还有运营商的渠道,未来我们会不会加强运营商的渠道?赵明:欧洲我们跟运营商的合作已经越来越多了,荣耀有一个特点,进入任何一个市场都是先从公开市场开始做,在公开市场我们去验证荣耀的品牌、产品和我们的零售的合作也好,当完成这个验证之后,我们才去跟运营商合作,你会发现荣耀做一个市场很少有一去之后三到六个月之间像大爆炸一样瞬间铺开,我们不是的。一直都是两个点,三个点,五个点,十个点,一步步起来的,但是这样走我们每一步都走的很踏实,我们每一步都把属于自己的核心能力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且大家也知道其实你每一步往下,你已经准备好了,当你看到荣耀今天的时候,我们已经为下一步的成长做好的储备。所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不断往前走的正循环。问:我最后想了解一下荣耀5G手机的规划,是在国内首发是其他国家首发?赵明:现在我们还没有定发布,应该是在国内吧。现在还没有定发布会,四季度的发布会在什么地方还没有决定。
2019-05-27 09:24:42560 次
近年来,零售业先后出现过6大热点:O2O与全渠道、大数据与数字化、新零售与餐饮化、便利店与无人化、小业态与社区化、店群化与社群化。今年以来,前置仓与社群化又成为零售业的新热点,核心聚焦生鲜食品,大家都开始抢夺“菜市”生意。盒马鲜生不仅开了“菜市”,而且还做起了类似前置仓的“盒马小站”。叮咚小区改为“叮咚买菜”,猪年春节前就在小区打起了栏杆广告,使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并开始使用这个“生鲜到家”的APP。“水果大卖场”开始转型为“蔬果大卖场”。苏宁小店也正在快速抢占小区门口的制高点。“百果园”几千家店也要做前置仓和卖蔬菜了。步步高布局生鲜便利店“汇米生鲜”。阿里与百联合资的“逸刻便利”也开张了。美团买菜启动北京市场测试。饿了么口碑宣布与叮咚买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苏宁小店APP上线苏宁菜场功能。永辉超市一季度开了93家Mini店,打响社区生鲜阵地战。上海清美鲜食据说今年也要开到600家。真是眼花缭乱!行业大户人家入行“菜市”,模式多样,百花齐放,“菜贩”们针对的都是“饭碗”!谁能胜出?折腾出“放心菜”“美味汤”“安全饭”?值得行业期待!从我观察来看,社区卖菜有四个阵地,发展现状是:社区门口开菜店;菜场门口开菜场;卖场内外冷清清;送菜到家热腾腾。(一)社区门口开菜店日前,下班顺路送同事回家,在上海市闵行区沧源路“金榜世家”小区门口发现:原来的小超市改成了“苏宁小店”,坐在车上望过去,灯光很明亮,感觉店铺形象有显著提升。正想抽空去看看,同事告诉我说隔壁又开了一家“清美鲜食”。有些公司入行卖菜,是试探。苏宁易购与清美鲜食,似乎真的是想把“小店”做大。2018年苏宁小店从21家狂增到3996家;清美鲜食2018年新开80家,目前在上海地区有160多家,预计2019年将发展到600家。清美鲜食的顾客反映,主推清美产品,如牛奶豆浆,传统豆制品面食很多,蔬菜都是包装售卖。我同事还说“苏宁小店位于小区门口右侧第一个铺位,清美鲜食位于右侧第二个铺位,感觉苏宁小店没有清美舒服,所以没进去过,地方小的缘故吧”。“清美豆制品”与顾客的超强粘性,是引导顾客进店的一个重要原因,买豆制品面食进店,结果也买了其他食品。这种由豆制品基因延伸出来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对开好小店非常重要。还有“妙生活”、“康品汇生鲜菜场”等看起来蛮高大上的多种“菜店”,也都纷纷登陆小区。说白了他们都是“菜贩”。他们之所以能在小区占有一席之地,大致有两个原因:第一,没有菜场;第二,离菜场较远。如位于上海市仙霞西路916号的康品汇,图1所示“1”点位置,位于S20(外环线)之外的西郊地区,北有“新泾北苑”,南有“新泾家苑”,平均房价约为5.2-5.5万元,两个大社区附近没有菜场,仙霞西路南面有“联华超市”和“真味道”,北面有“紫燕百味鸡”和“品皖园包子”。每个小区都有150多幢房子,人口集聚,但店铺稀少,尤其是没有菜场,所以,生鲜小店虽然价格比较高,生意还不错。借助新零售、新资本、新技术的赋能,如果既能提升社区小店的形象,又能贴近居民生活所需,还能使经营者获得持续的盈利,那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二)菜场门口开菜场近日到菜场一看,发现了一个新变化:菜场边上又开了两个较小一点的“菜场”,比菜场小比菜店大。一家叫“九丰生鲜”,原来是迪亚天天,如图2所示。另一家叫“农家田园生鲜超市”,原来是“农家乐”,后来改为酒店+熟食,如今又改为“生鲜超市”,其实就是一个菜场,如图3所示。这些“小型菜场”与“传统菜场”有三点区别:一是品类比较集中,蔬菜水果+海鲜河鲜+鲜肉+熟食+粮油干货调味品,不像传统菜场同类菜品有多个摊位;二是明码标价;三是基本实现统一收银,水果蔬菜分两个收银机在出口结算,其他分别支付。价格实在便宜到不能再便宜了。而且是实分时段折扣定价:17:30起八折优惠,每隔半小时降一折,到晚上八点降到三折。快要落市的大蚕豆10元12.5斤,5元6斤;菜场边上的菜店则卖10元10斤,离菜场稍远一点的小菜店10元13斤。大叔大妈们买20元蚕豆,就地剥好把豆肉带回家,其乐融融。(三)到家团购热腾腾与社区菜店和菜场相比,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美团买菜等买菜渠道就更为便捷,图4是过年前夕在一个小区入口拍摄的照片。叮咚买菜进小区,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叮咚买菜。从总体来说,手机买菜是一种很好的趋势,是外卖培育了消费习惯,是年轻人没有养成菜场买菜的习惯,是因为存在不方便买菜的场景,如雨天、下班回家没时间买菜等等。APP+前置仓+快捷配送+供应链,四个方面做得好,融合在一起,就成全了这项业务。关键是顾客体验如何?以叮咚买菜为例,顾客通常的体验是:菜新鲜、配送快、价格适中、服务好,所以,不仅年轻人喜欢,中老年人使用过以后,也会养成手机买菜的习惯,下班回家订货,回家不用再去菜场或超市,省时省力,方便快捷。但问题在于,即使做前置仓生鲜损耗低,租金低,人工开支也低,毛利率达到30%,但骑手的费用怎么分担?在未来,贵在培育消费者“付费理念”,接受方便快捷的服务,就得支付相应的费用,给消费者提供了新的价值,但效率的提升如果无法弥补成本的增加,那就只能依靠提高服务费用,但如果消费者不接受,要么继续亏损,要么直接挂掉。所以,对大多数“玩生鲜”的企业来说,生鲜其实就是一个“烫手山芋”,闻闻是香的,拿到手上就立马“烫心”,还没吃到甜头,就两手不能动弹。店群与团购,似乎比菜店与到家更为热闹。我以为:店群的作用更多是为了沟通、连接与引流,所以,大部分采取到店支付提货的方式,这在店家与顾客基本“失联”的状态下,应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加强“连接”的方式,所以对改善店铺形象,提升经营业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别人做,你不做,顾客会很不满意;别人做,你也做,就看谁做得更有诚意,但效果会相互抵消一些。这方面,未来应该有更便捷的技术与改进方式。团购热了一阵以后,可能不会继续热下去,除非是针对那些以团购为乐的人。(四)卖场内外冷清清面对菜场、菜店、到家、团购,传统超市与卖场明显地被冷落了,生意也越来越不行。大卖场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型,光靠一个店长的努力,已经无力回天,凡是有菜店与菜场的地方,就基本没超市与卖场的什么事儿。卖场的干货,网上都有,卖场的生鲜,菜场、菜店的价格、鲜度、品类,都比卖场更有吸引力,如今连牛奶在菜场也有专门的门面。当然,各地差异很大,从商圈到立地,差异也很大。所以,卖场压根没必要开得那么晚,纯属浪费。甚至连有些便利店也在晚上10点就关门了。有些人说,现在的零售已经不是单纯卖商品,但生活服务类实体零售商首先面临的是商品与价格这两道坎都过不去,再怎么吆喝,都没有效果。不仅高收入群体与年轻群体远离卖场,中老年消费者与低端消费人群也在渐渐离开卖场,这样下去是维持不了多久的。如果把卖场改为菜场,说不定还会热闹一点。民以食为天,买菜是刚需,卖菜市场有几万亿体量,这是一个存量机会。为什么近年来大家都想做“卖菜”的生意?有些人认为“买菜”也是一个流量入口,如果把卖菜的生意做好了,还能获得稳定的客群,搭载其他业务。想法很完美,但如果做法不到位,结果必定是“人财两空”。买菜的基本需求有三点:一是新鲜好吃,二是品项齐全,三是价格适当。如今再加上一条新需求就是快捷便利。所以,APP买菜是一个发展方向,但如何化解成本是一个大问题。未来将结束免费到家服务,好的服务就应该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这一点应该通过提供持续改进的用户价值来树立品牌确信(不是品牌自信!),但绝对不是靠无中生有的概念来忽悠消费者!吃瓜群众心中都有一杆秤!总的来说,机会有三点:品项齐全、便捷服务、品价比高。陷进也有三点:高价但品质一般、做不到规模而损耗严重、运营成本过高。私人卖菜可以养家糊口,连锁卖菜则亏得连底裤都没了!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外食(餐馆)与中食(便利店与快餐)的人越来越多,买食材回家自做(内食)的人就越来越少。买菜减少,卖菜增多,需方减量,供方增量,这样发展下去,必然一地鸡毛。所以,卖菜这个最传统的行当,如果没有创新,光开个店是很难赚钱了!前有学区房,后又盒区房,将有菜区房,尤其是在老龄化社会,老人居住地与菜场比较近,是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靠近菜场的房子特别适合老年人居住,菜场不仅是一个“买菜场所”,更是一个“社交场景”,还是一个“参观场景”。有菜场在,老年人的生活会更充实。有人说,还有一个医区房,当然,适合老年人居住的房子应该靠近医院。但医院毕竟不是令人快乐的地方,既要近一点,也要有一定距离。
2019-05-27 09:20:20949 次
5月22日消息,在今日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由永辉超市及永辉云创始人张轩宁、微盟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孙涛勇、腾讯副总裁林璟骅、优衣库中国地区营销和媒体负责人朱凤身、K11资深运营董事胡玉君等人参与的《洞察零售业的下一步》零售论坛圆桌对话里,其各自表述了对与目前零售业态的看法。张轩宁称,未来零售包含多样性,包括消费升级浪潮带来的消费分级,用户的需求开始多样性、多边化、多渠道,是单一业态在线上线下零售都没有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未来应该是线上线下融合,零售业态开始去中心化,出现小型化以及多品牌。孙涛勇称,大量的零售商是没有自己的用户中台和数据中台,微盟要做的就是构建用户私域的流量,搭建起小程序的官方商城,构建起数据中台。未来零售最理想的情况是,当小程序商城占到每个零售企业线上订单的30%乃至以上。林璟骅称,零售下一步是全触点的零售。腾讯希望能够透过全触点把私域、把控制权,把延展的能力交回到各行各业的零售企业身上。腾讯作为一个助手和连接器,把这个资产还回给零售企业,而零售企业下一步的延展,就是生产要素的重组跟创意。优衣库中国地区营销和媒体负责人朱凤身称,优衣库希望打通整个包括社交电商在内的全平台的零售服务的渠道,去激活全场景的用户群。通过线上线下的打通,包括从库存、服务、体验、会员等,最终能够最快速让用户可以用最省心的方式找到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K11资深运营董事胡玉君称,现在零售面对的困难是场景化创意的缺乏,如果数字化的帮助,成功的机会会大大提升。以下为该论坛对话的详细速记:主持人:感谢Davis,相信Davis说的超级连接战略,将带领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全触点零售时代,为行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业绩增量,而万亿增量的前景真是让我们看到了非常大的商机。今天,我们也邀请到了多位行业大咖,他们是各行业零售数字化领军企业代表,与我们一起通过对趋势的讨论和成功案例的分享,给我们探讨他们对趋势的洞察,共同探讨“超级连接”战略提出的意义和对企业的价值。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一个高峰对话环节《洞察零售业的下一步》,有请永辉超市及永辉云创始人张轩宁先生,优衣库中国地区营销和媒体负责人朱凤身女士,K11资深运营董事胡玉君女士,微盟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孙涛勇先生,腾讯公司副总裁林璟骅先生,以及此次高峰对话环节的特邀主持人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先生,一起登台参与这一环节。掌声欢迎!吴声:各位嘉宾请坐,谢谢主持人,在刚才Davis的分享里面,我们看到了很多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里面,其实有很多的关键词是与在座的每一位零售业的从业者具体方法论息息相关。其实他所谈到的很多,对于零售业的洞察,是不是如我们刚才所思考,所探讨的那样代表了零售业的可能性呢?其实我们今天就要问到永辉超市的张轩宁先生,我们有很多新的尝试,无论是这种小业态的尝试,还是生鲜加堂食的体验,你们认为用户发生了变化吗?他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与刚才Davis所提到的零售业整体的变革,到底是印证还是遥相呼应呢?张轩宁:我觉得永辉就是卖生鲜产品的零售企业,用科技的力量,平台的服务模式,服务纯业态,纯渠道,有不同的用户。我们第一个看到的是消费升级浪潮带来的消费分级,用户的需求开始多样性,多边化,还有多渠道,是单一业态在线上线下零售都没有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未来应该是线上线下融合,零售业态开始去中心化,小型化,还有多品牌。我觉得我们这样子积极拥抱变化拥抱数字化的技术才能更好的服务用户,到今天为止,大概是这样的理解,谢谢!吴声:我们可以感受到他认为为了满足用户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永辉选择了更加创新的小的形态去形成颗粒度的一种解决方案去匹配,他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腾讯智慧零售的一些解决方案,能够更好的去认知到原来这样一种消费分级本身是代表今天用户,为什么它跟以前不一样了,可以这么说吗?张轩宁:中国的商场经历了大卖场的浪潮,下一个风口应该是小业态,刚才Davis讲了超级连接,还有各个触点,我觉得我们用了一个最笨的办法,第一个是相信腾讯的理念,全面快速的拥抱腾讯的技术,让它的产品,小程序,扫码购,连接到永辉品牌中间来。我们永辉全渠道给业态快速连接的应用落地,比如永辉商超是比较早一批开发,我们也是采纳小团队,而且腾讯是上门服务,而且不收钱,2B的服务超好。我们这个比较笨的企业,就不断开始学习,找到连接,大概是这样的。吴声:其实刚才宁总的分享看到,业态越来越小的变化才能更好的适应人和用户的数字化行为,我们看一看人,再看看货的代表,刚才Davis在分享里面多次提到了优衣库。不瞒各位,我自己刚刚用优衣库的小程序掌上商城下单了一个,但是还没有买到,要后天凌晨才开售。优衣库的门店数量是很强的,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甚至可以感受到优衣库对这种先进技术拥抱的决心和行动,远远不像跨国品牌,也有可能跟优衣库是快时尚的品牌有关系。但是我们依然要问,第一个去拥抱公众号,去拥抱小程序,无数的第一背后到底是什么逻辑?让优衣库这种品牌,对于人的理解,发生了一个前程无忧的迭代?优衣库朱凤身:优衣库是一个服饰的品牌,我们也意识到需要去转型,我们希望转型成数字消费、零售一家公司,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构筑消费者为中心的一个最好的服务,同时又能强化我们的品牌,这是我们的一个宗旨。我们发现在整个数字化行业越来越发展的现在,特别在数字化驱动发展的情况下,消费者越来越多信息渠道以及平台选择的同时,他反而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复杂的购物环境和购物体验,所以我们的宗旨是一直希望去寻找如何更快、更好、更便捷、以及更精准的给到客户,满足他的需求,找到他最想要的商品。所以我们从几年前,包括跟所有的合作商合作,我们想去打通整个包括社交电商在内的全平台的零售服务的渠道,希望去激活全场景的用户群。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线上线下的打通,包括从库存,还有就是服务、体验、会员、最终能够最快速的,让Consumer可以用最省心的方式找到他们。所以我们去年也推出了一键全新购,随时随地下单购买,随时随地可以购买的选购转化。对于我们优衣库来说,虽然线下有很强的优势,但是本身门店也有自己物理的局限性和库存的局限性,我们觉得这样线上线下打通,真正满足客户随时随地,任何场景,任何时间交付给Consumer,也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吴声:优衣库并不在意我们在哪里成交,我们很在意的是能不能精准,快速,有效的去完成这个连接,应该和Davis的连接宗旨相谋和。当用户需要的时候,他的所见能否真实快速的所得,我不知道在座很多同学是不是很熟悉艺术购物中心或者叫购物艺术中心,但是我们知道在15、16年开始,凭借它非常独特的一种艺术,乃至策展式的商业,符合了年轻人随机购买。在这个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坚定的战略诉求,甚至于在未来的这种战略里面,开始数字化和策展型的商业本身的关系是怎么思考的?胡玉君:其实一般人对商场的解读就是一个场地的解读者,但是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单纯仅仅只是一个场地的提供者,我们常常思考人、货、场这三个怎么联系在一起。我们推动是艺术人文自然,艺术当然可以使大家都觉得我们做得很好,但是在人方面,还有场景是怎么处理?为什么我们对场景方面特别重视,而且我们也发觉场景一直在变化,为什么一直在变化呢?可能在三年前,五年前一直把一个地方装饰的很漂亮,很多网红去打卡,然后拿到很多的风传,你就拿到很多客户过来。但是这些人,我们说那种是不是真正的我们所需要的课程,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因为一个商场毕竟是有面积的限制,我不可能只是找一些完全不能够帮我的商户做到Cousumer的场景。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当然是我们觉得艺术是唯一的,现在追求的不单单是Exclusive,Exclusive当然重要,但是不仅仅是Exclusive是唯一了。怎么和艺术融化是非常大的问题,我看到一些商场里面也用艺术品,我们把艺术品放在场景里面,是否能够达到K11的效果?不一定,为什么在中间?我们现在已经开始了数字化的一个研究,就是说他在这个场景里面,究竟他为什么过来这个场景,我的客户,我的商品究竟是否跟我精致的艺术展览可以融合在一起。我们常常推崇说你把艺术跟你的场景,还有就是把整个场地怎么融合的最美满就有可能带来下一次再来。同时间我们在推送整个场景的时候,我们现在已经放了很多跟商户的合作,怎么推动我们的商户里面的产品,这个我觉得未来的趋势不单纯仅仅只是艺术,艺术只是一个入口,其中一个能够来Unity的方式。未来我们还是觉得另外一个模式是我们在看的,现在也有很多追求Craft,究竟这个Craft之后的故事是什么,我们未来的方向就是看了场景之后,我还可以看到什么。究竟每一个客户来之后,他们很开心之后,买这个东西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所以Craft,还有未来所说的design,都是更加折中的方向。吴声: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今天的用户或者今天的消费者,他们基于艺术,基于审美,我们是一个伴随者,同时用伴随的手段design驱动的这样一个场景,更好的与这个用户本身的一种迭代去形成这种关系。胡玉君:对,如果仅仅是一个场景,我们零售来说是要经验,可能你要20年的经验,甚至于30年的经验才能懂你的客户。但是有数字化帮助的时候,每一个场景,我们设定的时候实时通过大量的数据,就可以帮助我们设定这个场景的确定性,匹配这次有推送一些客户过来的,精准就是三倍的增加。也就是说我们现在零售或者做场景的,面对的困难就是,比较年纪大的可能没有创意,但是有经验,看到这个事情发生的时候成功几率是多少。但是年轻人可能对经验方面落地没有那么好,所以如果有数字上面的一些帮助,在分析上面的一些帮助,这些年轻人有创意的同时配合这些的时候,成功的机会会大大提升。吴声:我不知道在座同行有没有听到,我们并没有讲评效,甚至都没有说过去我们怎样的租户,他们的租金,营业额的变化,但是我们句句不离零售的宗旨,到底关键词是人货场的融合,还是说以人为本,他正在通过数字化的这种能力去模型化,去驱动它。其实我们下面一个问题跟开始的分享是承上启下的关系,我们要请微盟的董事局主席兼CEO孙涛勇先生,我们都知道长期以来我们自己本身也经历了很多迭代,但是这个迭代里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我们是和腾讯,甚至和腾讯的生态用户,甚至和今天零售业的这种数字化的用户是一起跑了一个马拉松。当然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我们去帮助优衣库,我们去帮助永辉,我们要问的问题是三位零售业所洞察里面,从你看待他们下一步的机会,微盟能够帮到他的是什么,我们又怎么去理解这样零售业中人货场关系的变化?微盟孙涛勇:微盟一直是在帮助企业做一些数字化的转型,数字化的营销,其实刚才我们看到腾讯大的战略,腾讯更多的是说,我们认为他是可以给企业提供很多工具和能力,甚至和企业提供毛坯房,也有优衣库这种样板间。微盟更多是为很多中小客户提供精装修的标准化解决方案,我们可能会提供一对一的定制化装修方案,所以这也是微盟的一个定位。首先我想分享两个现状,第一个现状就是说我们都知道中国的零售总额,线上的零售总额占整个中国的22%,美国是15%,这个数据差不多。但是有一个数据有很大差异,就是中国总额里面8、90%都是来自于线上的。但是我们看到美国的电商平台只有50%,加上零散的最多60%,所以有40%是自己的官方渠道。美国除了有Amazon,其实可能大家不太知道的,想说批发也有300亿美金。所以就是刚才Davis说的.COM1.0,我们目前的服务客户来说占比确实是很少,这是第一个现状。第二个现状,我们认为大量的零售商是没有自己的用户中台和数据中台,这是我们服务大量的客户所观察到的,我们讲智慧零售。吴声:永辉虽然在点头,但是您表示不服?微盟孙涛勇:对,昨天我跟优衣库说,他们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他们是代表,是我们的样板间,大部分的零售商还是在朝着整个用户数据中台构建。智慧零售首先讲是智慧,最后一个阶段才是智慧智能,前面是数字化阶段,其实大部分企业还在信息化阶段,信息化阶段就是我们有自己的ERP,我有自己的CMY,但是大部分是不通的。他们没有一个统一的用户中台和数据中台,我们现在讲的全触点,这也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为什么今天是一个特别好的时候呢,就是以前我们讲O2O的时候,我们线上一个渠道,线下一个渠道这两个是无法通的,为什么呢?因为线上渠道无法去运营他,因为这个客户不是你的,是平台的,我们一直想做全频道没有做成功的原因就是线上这一块是没有的,是缺失的。也有很多原因,比如说在线上平台里面搜索不到你的东西,但是在美国很多时候,在谷歌就是可以看到自己的官方网站,所以企业把这一块东西一直缺失了。我们认为今天是特别好的时候是为什么?小程序,刚才Davis总结的小程序,它的特点,可链接,可裂变,各种各样的,可沉淀这些,我们认为是非常好的时候。所以我们直接跳到.COM2.0,好像中国直接跳到移动支付阶段,所以我们可能又一次弯道超车,成为一个新的,乃至全球非常领先的一个地位。我们刚才讲超级连接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关键词,就是私域,我们讲高效,温度,没有私域,就谈不上高效。对于私域来说,建立自己的官方商城,这个官方商城跟你的用户中台,跟你的线上线下完全融合,只有当这个完全融合之后,我们各个触点。为什么我们以前不讲触点讲渠道?现在我们发现最好的触点是导购,现在实体店里面你触达这个店的最直接是导购,所以我们认为今天已经到了一个真的是新的智慧零售,新的.COM2.0的时代,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构建用户私域的流量,搭建起小程序的官方商城,构建起数据中台。我认为未来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当小程序商城占到你线上订单的30%乃至以上,我认为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一个模式。吴声:全是广告,但是我不得不说他讲的很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在刚才分享过程中,你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小程序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智慧系统。你刚才讲私域流量,我对这个词没有多大感觉,因为全民都在讲私域流量。但是我关心的是你讲的是全渠道运营资产,还是更加可持续运营的用户能力,还是说是以用户这样的私域重新去建构我们自己的商业模式,也就是在企业今天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你认为这是不是一个更重要的着力点?以用户的这样一种私域重新去建构自己的商业模式,也就是说在这个企业今天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你认为是不是更重要的着力点或者重新出发的关键点。孙涛勇:我不认为小程序是OS,我认为整个微信才是一个OS,整个小程序它也只是一个很核心的能力,比如说我们认为未来小程序它就是企业的官网,小程序我认为是官网,配合支付、营销等等,一起组建小生态。第二个问题,对私域我的一个定义和理解,是可连接、可识别、可触达、可运营,我觉得要至少满足这四点,才是真正的私域。我们认为平台电商的流量或者说线下的这种客户的流量,如果它没有被数字化,没有被连接起来,甚至它无法通过你的一些有温度、有情感的运营,它都不能定义为私域。只有满足这几个条件才能达成我们所理解的私域。吴声:我们讲的私域是关系、分享、可视、运营,在持续可运营的过程中,我们依然在低估微信,但我们对于小程序的低估又没有给予它足够的高估,但不重要。最后一个问题,回到Davis,对人的延伸是场的延展,讲货找人,将场本身是数字化的人重新去定义,坦率讲是比较绕的表达,我们看到你其实是始终以数字化的用户重新认知我们原来理解零售的要素,你认为是否今天零售流程要素或者你在后面分享出组织的变革里,都因为这样一种重新定义发生本质变化呢?林璟骅:我觉得零售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以人为本,不管是超市、便利店,还是商场,一开始组织各种各样的要素设想这样一群人来我的店购买商品,一直以来都是以人为本。我这边提出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其实是希望能够帮大家更深刻的记录到人,因为随着你业态的发展,我今天如果是开一家杂货店,我就服务我小区里面的住客,我可以认识张妈妈、林伯伯、李阿姨,我服务200个人,可是我们在座的都是连锁企业,大家起码也有个100、500家店,你怎么可能知道这些人是什么样的人。那没有对这些人的了解,企业发展到后面该怎么做。优衣库有很强大的服装的供应链,它对于布料的研发,实际上是领先在全世界的。但它还是没有办法回答一个问题,比如说张总,可能适合他穿的衣服是谁,具体到人。永辉有最强大的全球的生鲜供应链的控制,今天要去买猕猴桃,一样没有办法回答我喜欢车厘子还是猕猴桃。所以我希望能够把对到人的理解,通过私域化,可触达、可运营、可记录,可以在上面延展,能够做出来的延展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升级。企业的升级其实生产要素都在,对于供应链,其实零售不讲供应链都是耍流氓。我在想腾讯能够做的帮忙并不是告诉大家怎么建供应链,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有的能力是能够帮助你把用户连得更好,让你对用户的理解更深刻。同时你自然而然会因此驱动企业里面进一步的升级。我的供应链可以怎么样重组,我的店可以怎么样组成更小的业态,有怎么样的变化,中间不管说数据中台或者说供应链往前发展的中台,或者说业务管理的中台,其实都是为了更多样化、更贴近用户需求而去做的企业能力的提升。我相信一切都讲人,还是回到零售最本质,我们是服务人,对人的理解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人更好的理解,才能够推动我企业整个生产要素不断的迭代升级,我企业才有活力,才能够长期,今天做大卖场还是休闲卖场还是购物商场,我是人的周末休闲聚集地还是我是在卖生活杂物,每一次都可以被重新定义。可是重新定义的根源来自于你对于顾客的洞察,跟你对于生产要素重组的能力。吴声:其实可以这样来理解,在刚才你所提到的更好的连接,对于用户更深刻的洞察。我们已经在改变很多零售的效率,零售的范式。长期从供应链、供给侧到需求端的变化里,很多新的模式在发生变化,比如提到中科万达广场,它照理只是北京城乡结合部的一个商场,但因为数字化以后其实它跟原来所理解的不一样,开始移动起来了,裂变起活化起来了。我们原来看到的东西慢慢变成我们不那么熟悉的样子,甚至长成新的东西,新的物种。所以刚才我们5位嘉宾第一轮分享里,我们能清晰感受到关键词的核心在于我们没有谈现在非常火热的直播电商,没有说这就是社区拼团、社区团购有哪一些是做得最好的可取之处,没有强调社交裂变它是多么重要,只是关心如何更好理解用户,如何更好洞察用户变化和新技术的关系。其实我们正从原来的电商,原来的零售进化成一种新的零售关系,新的一种零售范式。所以我还进一步要问一下,你讲超级连接整个分享最后,又提到超级连接的本质,其实就是腾讯智慧零售的定义。特别希望以它为增长的引擎,以数字化的用户去驱动全触点的一种零售。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这个全触点在你的这种定义里,它到底是人的一种行为的触点,是场景和人的关系的触点,是这样一种人因为这种场景激活的货的连接,还是说它是一个完全消费者本身的更加细节的变化和商户和零售企业的变化。我特别想知道你讲的全触点零售,全触点到底意味着什么?林璟骅:我们讲触点就想要区别于渠道,渠道大家想到的是一个组织,是一种铺货形态。我们讲的触点是企业与用户的互动节点,我们讲触点不讲渠道。第二个我讲触点,吴老师刚刚已经把问题回答了,你问的问题顺便也回答了问题。触点既是一个卖货场景的延展,我们不是在线下才能够买到货,我们可以在小程序上面买到货,可以在群里面欣赏到商品,然后我们可以在里面问导购问题,可以得到回答,可以产生交易。所以触点其实讲的是既是场的延展,也是货本身,就扫码的同时实际上跟货产生连接,跟货产生连接不再只是纯粹看拿这个货,而是透过这个信息的交流有了更多对于货本身的理解,同时还有其他互动的延展。我们在想这个触点时,其实它既是货找人,也是人场的延展,也是人在线上更多的互动。我们为什么讲说它是全触点,是因为它在每一个场景里面都可以设计出来,随着你的数字化,然后配合你的门店场景,可以属于每一个企业自己特色的各式各样的触点的运营。吴声:今天主题叫做零售的下一步,所以是不是可以认为你认为的零售下一步就是这样一个的全触点的零售。林璟骅:问题本身已经回答了,我们当然觉得它是全触点。但我觉得零售下一步不仅于此,希望能够透过全触点把私域、把控制权,把延展的能力交回到各行各业的零售企业身上。腾讯作为一个助手,作为一个连接器,我们觉得说只是把这个资产还回给零售企业,零售企业下一步的延展,我觉得是生产要素的重组跟创意。在这里面可以发展出小业态、新业态的迭代,更尝试商品的洞察,有更好的研发。还是回到零售不讲供应链都是耍流氓,怎么通过这个迭代帮助行业不断往前迈进,而不再是电商永生零售死亡,不是这样子。其实还是一个重组的过程。吴声:所以这其实是一个范式的转移,从这个意义上刚才Davis所表达的和刚才永辉所提到的有异曲同工的地方。永远提到业态越来越小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假如用一两句话理解你所想象的零售下一步,除了是一种小的业态本身变化,对于零售本身组织,这个公司,这个商业模式是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张轩宁:我觉得零售下面应该是数字化的建设和应用,还要建立一个零售的中台和敏捷的交互方式来解决。我觉得永辉历史上经过了4次大的组织架构变革:从2005、2010、2015、2018这四次中,一次次数字化建设和中台建设。我们做了两个中台,一个是永辉内部的自己开店2C的中台,就永辉云超。第二个我们在2B的,永辉云创,中台的意义我们是这样理解的,包括一个业务中台,第二个数据中心,第三个数据技术中心,第三个数据算法中心,第四个数据运营中心,第五个研发中台,第六个组织中台。我觉得我们永辉在开店的速度,现在越来越快,从原来的增长模式已经到裂变模式。我举个例子,我们2000年和弟弟一起创业,2010年上市,这10年只开了100家店。现在随着中台的建设有能力一个月之内开出100家。吴声:一个月开100家,一个月抵过去的10年,你认为这个变化的本质是中台还是其他吗?张轩宁:中台相互连接的能力。吴声:开店快因为中台能力让前端的模块标准化,或者说这个接口能力能够形成一个API还是说是因为是个数字化的选址,数字化的供应链,数字化的这样一种仓储配送的体系让我们可以快速的开。张轩宁:开店刚才说了,这样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永辉的战略就是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这个单聚焦就是聚焦生鲜,我们的运气很好,选择了生鲜,这个赛道很宽,潜力无限大,但同时生鲜这个赛道护城河又很深,其他人要进来很不容易,进来了能够留下来的很少,留下来能够做大就更少了。现在的大永辉就像一家GP公司,有腾讯、京东、怡和牛奶这样的战略投资者当LP,再连接很多的生态、合作伙伴。而大永辉又作为LP,投资云超、云创、云商等等。具体到永辉云创,大永辉的体系内,云创一直是创新的平台,很多新的业态、新的技术,都在云创孵化、应用。云创孵化出了优质生鲜食材体验店超级物种、家门口的生鲜便利店永辉生活、配送到家的线上生鲜生活超市永辉生活·到家三个核心业态。云创从诞生第一天就是希望做成一家TOB服务零售的公司,让永辉更多的合伙人成为创始人。未来从经营商品,到经营用户、服务用户、创造价值,真正让用户更满意、让创业更容易。吴声:从我们刚才讲的数据中台、算法中台,供应链的中台,一系列的中台建设,让我们整个业务形态和组织裂变有据可依,同时更加适对。通过不断满足用户颗粒度的变化,我们自己对于这种前置仓永辉到家的模式,还有永辉生活和超级物种形成网络。这里面理解优衣库它也有类似的比如说小程序,跨界的联名,甚至我们看到的这种线下门店。下一步我们理解优衣库的零售,甚至于我们和腾讯智慧合作以后我们自己特别期待的下一步的能力,它会是什么?朱凤身:我觉得我们一直在想突破传统零售行业的一些限制,传统零售行业其实是卖东西,推销嘛。就是我们已经生产完货,我们把商品推给消费者。未来的零售应该是消费者的需求去拉动的,所以我觉得像刚刚一直在说的增长或者大数据,或者私域化,我觉得最终这些数据成片,像我们现在把所有的全渠道打通这些数据,包括所有的会员购买习惯以及整个市场的发展去帮助我们更好的预测未来的顾客需求在哪里,顾客的需求在哪里大的市场在哪里。把设计、生产、销售甚至全员的数据化整合起来,最终把整个供应链,包括物流整合起来,最终能够最快速的去反映到整个市场和我们的商品当中。同时我觉得这样也是帮助我们把品牌和消费者的互动的距离更加拉近,我们可以第一手知道消费者的反馈,门店的反馈,把这些反馈最终反馈到我们的设计中,提升设计、服务、体验。最终还是回到最终我们可以给到消费者最快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最快给到他最想要的商品。人货场最终能够优化整个供应链,最终能够让消费者得到更好的服务和体验。吴声:也非常呼应刚刚提到的供应链层面所形成的优化,不能形成研发组织流程这样的敏捷,不构成我们看到的C2B、C2M或者C2F,这样的场运营中也有类似的定义能力,我们看到不同的K11无论是上海还是广州。你会发现它背后关于用户运营去驱动陈列,驱动我们的招商,驱动租户本身的组合逻辑始终没有变化,下一步来讲你认为产生巨大变化可能是什么?胡玉君:其实我觉得未来作为商场的供应者来讲,不能够仅仅只是你作为好像把自己变成是以前说的业主,不能只是你是业主方。未来想法其实我们作为业主方的一个名字会越来越含糊。就说了我不只是一个场景的提供者,我更加要了解的就是我们的客户,客户是有两种:第一种就是进来的,供应商也是。未来作为商场的经营者,除了场所的提供者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他也必须要是一个品牌者,就是说以前可能是10年20年前,一般不同商场在不同地点叫不同的名字,但是K11不只是一个场所,而是一个品牌。未来从这个品牌再扩展下去,不单纯仅仅是一个场地,比如说K11已经有我们的艺术,也有我们的气质,也有我们的写字楼。未来更加有自己的品牌,我们也是零售商。所以未来如果要真正的成功,我觉得是那个角色你不能够只定义自己是一个角色,同样时间需要有很多其他的科技或者是平台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是一个未来整个闭环的必须的。整个闭环来讲不单纯仅仅是我们自己,而且应该是看到所有你有机会能够关注到的人或者是货。这样的情况之下,你能够理解你的供应商是怎么样一回事,你能够理解你客户怎么一回事,才可能有机会会成功。不然你就仅仅只是一个场所的提供者,我觉得这个时代已经完完全全的过去了。吴声:我们必须要成为用户的共创者和共建者,在共创和共建过程中,自己必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和IP。想问假如用一句话非常简练的来表达你现在对于零售下一步看法,用怎样的关键词和一句话。孙涛勇:我认为未来企业零售你的客户最首选的线上的购物渠道方式一定是你的小程序商城,我认为是一个结果。林璟骅:零售的转型,数字化转型一定要从全触点过起,累计数据,帮助找到各种创新的可能。吴声:感谢5位嘉宾在刚才的分享,我们看到数字化的用户,私域用户,共享、众创、数据中台、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包括我们所理解的无时无刻高效效应用户的机制,构成我们对于零售下一步的认知。是不是这样主导着下一次的零售转移呢?我们正在见证,也正在参与,也期待更多零售从业者和刚才K11所表达的一样,我们去众创一个伟大光明时代的到来。
2019-05-23 09:20:12530 次
王珺,每日优鲜的关键人物之一。他曾是每日优鲜B+轮的投资人,2017年3月加入公司,成为合伙人兼CFO。随后,他主导了每日优鲜C+轮(2.3亿美元)、每日优鲜便利购融资(2亿美元)和D轮融资(4.5亿美元)三次大笔融资。同时,从去年3月起(至今年徐正接手),他管理每日优鲜华东区域的业务,因此,被称为“亲上战场的CFO”。而且他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将华东的月度GMV从6000万提升到了4亿。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达4.93万亿,同比增长4%,预计2019年将增长至5.13万亿。在此市场基础上,王珺认为,线上购买生鲜将有万亿市场,而每日优鲜终局可以达到3000亿的规模,成为阿里巴巴和京东这样的超级平台。为此,每日优鲜的前置仓从1.0版本正在升级为2.0版本,sku数增加到仓均3000个以上,面积达300平米。而3.0版本的前置仓将于6月在深圳发布,主打模块化、无人化和智能化。这次王珺成为每日优鲜“资金流转正”宣传的主要发言人。日前,一起惠受邀到每日优鲜前置仓北京现代城站参观,之后的沟通会上,王珺做了一个演讲,谈及以下八方面:1、3万亿的服装市场养出了阿里巴巴,1万亿的3C市场养出了京东,而生鲜有个五万亿的巨大市场,因此,做透了同时可以做出阿里巴巴和京东体量的超级平台。2、2025年生鲜行业的线上渗透率能到20%左右,拥有万亿规模。而生鲜零售有区域性,每日优鲜认为每个区域都有可能出现1到2个玩家。在全国的基础上,最大的玩家极有可能拿到40%到50%的份额。3、每日优鲜希望用5到7年的时间,做到3000亿的规模,通过3000亿的销售额,成为在社区三公里范围内的下一个超级平台。4、2.5天是每日优鲜的库存周转率,高速周转带来的低损耗率是每日优鲜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超市平均损耗10%,做得好的5%到8%,而每日优鲜可以做到1%。5、每日优鲜长期就是20个点毛利,打通10到15个点的成本,还有部分利润。用户(端)永远会便宜10%,“每日优鲜会永远平均比超市便宜10%”。6、每日优鲜现在大概在所有品类中,水果有将近九成是来自于产地和工厂,蔬菜大概在五成,肉蛋在七成。7、在2018年的Q4到今年的Q1,每日优鲜把开始了新一轮大规模扩张,简单来说就是以客带客,王珺认为这是无数次被证明高效的方式。8、支撑每日优鲜每年3倍的增长需要的是标准化,把人简单化。以下为王珺部分演讲内容实录(注:小标题为后期添加):我想重点聊聊每日优鲜一直在想的终局是什么?3000亿一个超级平台看一下我们是怎么看这个市场的,整个中国的生鲜零售是所有社会零售行业中最大的可触达市场,规模一共有五万亿。五万亿什么概念?大家觉得服装行业养出了一个阿里巴巴,服装行业有多大呢?只有3万亿。(大家认为)3C行业养出了京东,3C有多大呢?1万亿而已。(生鲜)有个巨大的市场,做透了同时可以养出一个阿里巴巴和京东。为什么到今天还没有人去做?还是说曾经做了的人解决方案不Work?我想肯定是后者。因为过去在线上买生鲜还没有线下方便:你要等一到三天,完全不方便,超市两到四个小时就能够完成。线上的第一大需求是方便,第二是便宜。过去在服装和3C行业,线上都做到了更便宜更方便。传统的模式没做到,于是生鲜的线上渗透率只有4%到7%。而在最成熟的行业,我们看到3C、日百、服装,甚至连宠物都已经做到30%以上的线上渗透率。3C行业42%以上的线上渗透率什么概念?一个简单的比较,今天整个北京的3C零售70%是线上走的,(大部分)下一代人压根就不会去线下买,这就是在成熟行业(的状况)。阿里巴巴和京东用他们很好的服务和品类能力,做出来线上化的能力。为什么在我们所处的品类里面没有做到?(渗透率)少的可怜,才4%?不过生鲜行业在过去几年通过所有人的努力,正在快速数字化。2016年,整个生鲜零售的线上渗透率只有1%而已,在过去几年已经快速翻倍了。按惯性走下去,大概在2022年应该是12%,2025年到20%。20%线上渗透率的概念就是头部城市会过50%。当在五万亿的市场上,有12%渗透率的时候,在线的交易额会达到6000亿。如果进一步突破到线上渗透率20%,是将近1万亿的交易额。也就说这个赛道通过在线化会养出下一个阿里巴巴和京东级别的公司。(在1万亿中)多个模式都会拿到一个市场份额。一个模式里面,最大的玩儿家能拿到多少份额?每日优鲜和整个行业到今年正式给出了答案——所有人都在追逐前置仓模式,因为这就是这个赛道最优解。而在前置仓赛道里,每日优鲜现在已提前对终局做出了判断。我们认为这是一个“winnertakesmost”的市场,它未必是像社交媒体那样“winnertakesall”。它不像大家想到的一些非常依赖双边网络效应的经济模型,那种基本上一个玩家到最后了。你看社交媒体供给和需求侧充分匹配的时候,没有第二个平台出来可能性。大家在(生鲜)这个市场里面,因为需求侧是高度本地化的,用户都是各个城市来经营的,供应链有一定的本地化属性,大比例全国化。它会享受规模经济效应带来的供给侧优势,但是在区域未必会体现的那么明显。在需求侧,我们觉得每个区域都有可能出现1到2个玩家,不会超过2个。在全国的基础上,最大的玩家极有可能拿到40%到50%的份额。基本上所有依赖规模经济的行业,这个规律都适用。这样下来,我们觉得大胆来想一下,一万亿的在线份额,6000亿被前置仓模式拿走,前置仓的领先者再拿掉40%到50%,3000亿的销售额。这就是每日优鲜想做的。我们希望用5到7年的时间,通过3000亿的销售额,成为在社区三公里这个范围内的下一个超级平台,依托着适合社区三公里环境内的消费品品类,依托着这里面最难做的易损品来差异化,做出我们和京东、阿里的区别,成为中国下一个超级平台。效率:2.5天完成周转每日优鲜有能力通过算法把仓库运转控制到2.5天。每天还只有10%的售罄率,1%的损耗率。然而大概率第二天一早,这些商品都售謦,让我们的整个供应链就变得无缝连接。第二天早上五点,新一批的补货又来了。所以这样的模型就让我们能够,同时实现低损耗,做高效的用户体验和差异化的供给。这件事也能够快速复制。我们大概现在一年的产能是建立1000个仓,和3万个以上的线下分布式执行团队。我们现在大概有1万多个人,1500个仓,算下来,到年底,我会有将近3到4万人。损耗率低是我们这核心竞争力,中国超市平均10%,做得好的5%到8%,我们是1%,原因是什么?因为库存周转两天多就卖完了。可以大胆地说,货从产地到每日优鲜到客户:干线运输(两三天到头)--库存周转(两天)--用户买回去放冰箱里(两到三天),基本上一个礼拜内,客户吃的所有的东西从产地过来的,非常新鲜。而在一个多级分销体系内,菜流转到第二级就已经超过这个水平,更不要说经过本地的零售商,再存一次的周转。比如鲜肉本质上是动物的尸体,只要离开冷冻的环境,就是在变质。像中国的超市一样,把鲜肉铺在一个恒温的柜台上,现场切给你,晚上切的肉和早上切的肉颜色都不太一样,这种事情在成熟国家不会发生(如美国超市禁止卖鲜肉)。每日优鲜专门为鲜肉开发一条供应链,保证商品从半夜屠宰加工--送到前置仓--(到仓)24小时卖掉,这样就足够新鲜。因为24小时内储存的环境甚至比你的冰箱还要更稳定,温度还会更低。所以它是一段价值创造,我们把这个叫结构性的运营成本。毛利:20个点10-15个点成本做这件事,运营一定要花很多钱,我的货要定成多少毛利来盖住它?刚才的这些效能,让我们运营成本长期在10-15个点,中国的传统超市做生鲜,毛利率大概30个点起。这就是我们的效率。超市要三十个点的毛利,打通30个点的成本,每日优鲜长期就是20个点毛利,打通10到15个点的成本,同时我们还有利润。用户(端)永远会便宜10%,这是为什么我们刚才能够说出每日优鲜会永远平均比超市便宜10%。接下来是来自于采购端的效率创造。大规模的直采是我们的核心供应链特色,我们现在大概在所有品类中,水果有将近九成是来自于产地和工厂,蔬菜这个值大概在五成,肉蛋在七成。第一点是我们有懂产品的300多买手;第二点是我们用系统接管。我们在想,有高效的供给侧,这么好的订单形态,那应该飞速去抢夺市场份额才对,所以在去年的Q4到今年的Q1,每日优鲜把我们全国区域化的经营效率提上来之后,坚决开始了新一轮大规模扩张,主要来源于社交,简单来说就是以客带客,这是无数次被证明高效的方式。此外每日优鲜还有个创新就是会员制。每日优鲜做会员制起源于2017年年初,到2018年底形成了顶峰。买过每日优鲜的会员卡,黏性就会高,我们会卖得很便宜,是个心智的占领,它有一种被打了标签的感觉。商品:买菜到全品类今天买菜概念很热,大家都叫什么什么买菜,是不是每日优鲜应该也卖菜?我想说的,只做买菜是行不通的。如果哪个超市跟你说我只卖菜,朋友们,毛利率至少35%,这就是本质。因为你只在那花一半的钱,人家就得多吃你一倍的毛利。大卖场说你来我这买个菜,顺便也买买水果、牙膏、锅碗瓢盆,顺便隔壁还买本书,或者买点日百,毛利率(可能)20个点,这就是大卖场的打法,就是水果店+菜市场+便利店+超市。有的生鲜电商40块钱的客单价,想要学我们做一单到家,怎么办?让老百姓花35个点的毛利率买菜,凭什么35个点毛利率?我觉得35个点毛利率,就应该被那些体验无比时尚的精品店去赚。我们要做的就是全品类经营,超市是不是已经是个终极业态了?可能也未必,我们现在看到的超市品类,无非就是水果加食材,再加一些日百、快消,为什么没有服务?超市是三公里生活半径内,最主体的流量聚集业态,就应该同时叠加上大量的服务形态,咖啡、餐食这些都应该有,所以我们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前置仓未来还会有新的分区。组织:每日优鲜如何建立一万个站点培训在中国的传统零售行业被当成了核心能力,(很多人)认为培养出一个成熟的店长再去复制是最大的卖点。在每日优鲜的眼里,我们觉得这可能不是最大的卖点,或者是大概率不是,为什么?因为培训代表着这个事情复杂,当一个生意,我们希望每年3倍以上的增长,培训是根本跟不上的。每日优鲜采取的解决方案是,让人变得简单。这跟美国的连锁管理是一个逻辑——傻瓜式操作。我们希望所有复杂的经营决策站长都不需要参与,比如流量、采购、货品库存、销售管理,在分布式的节点上,他们就是库管、配送现场管理,再带一些客服的职能,非常简单、易复制,这样我们就有机会快速建立一万个节点(前置仓)。比如说在分布式经营节点上有一件事特别容易管,配送站。四通一达管理的站点规模是大概十万级。中国传统的现代零售门店的管理,直营上限大概是多少呢?千级。拥有1万家店的KFC就是建立在标准化流程的基础上。我们希望在短期内建立超过一万个节点,就一定不能遵循传统的管理模式。在这个事情上,我们选择了“allin技术”。每日优鲜1700个总部员工,其中40%是工程师,这个比例基本上已经接近亚马逊。亚马逊当年相对沃尔玛的创新,也是来自于大规模技术投入。当然他那个年代可能还没有这么复杂的大数据,用的是美式的传统的DatabaseMarketing和回归统计来管理,算法给了我们更快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2019-05-21 09:12:36448 次
当抖音成为新一代的国民级App,一系列的问题便出现在了所有电商人的脑海中:抖音里有商机吗?它是有效的营销阵地还是新的高转化渠道?要怎样做才能实现目标?……作为问题的主角,抖音正不断为平台中的电商玩家提供着丰富的工具,从支持接入淘宝和放心购的商品,到增设购物车、接入POI展示,上线视频推广工具DOU+、直播橱窗、快闪店、抖店等,参与其中的玩家和组合玩法都在急速增加。带着头条号的基础粉丝入驻抖音后,某明星类账号在短短一天就增加了100万粉丝,这样的成绩对于玩家本身是一个惊喜,但对于维麦创想却是意料之中。“只要了解抖音用户对明星、网红和素人差异化关注度,结合抖音平台活动,就可以帮账号取得很好的成绩。”维麦创想创始人李洋如是说。2018年12月,“2019抖音企业蓝V生态计划”正式公布,抖音将助力企业品牌、广告公司、视频制作团队、代运营服务商,共同打造一个健康活力的营销生态。为了给全新的生态增加“润滑剂”,抖音选取了首批官方合作的蓝V全效服务商,维麦创想便是其中之一。维麦创想成立于2014年,用了两年时间深耕包括微信、淘宝、京东在内的各大平台的内容电商服务;2016年起,公司开始将精力转向短视频业务,主要服务抖音,成为了集MCN、策划、培训、巨量引擎代理商等多种业务的全案服务商。如今身为蓝V服务商的维麦创想,也成为了第一时间获知抖音商业化方向,研究抖音玩法的角色之一。日前,一起惠和维麦创想创始人李洋进行了一次对话,试图能够跳出一线玩家视角,了解拥有多年内容电商操盘经验的老炮,对“抖音生态”有着怎么样的理解,并帮助一线玩家捕捉一些平台的最新动向。一起惠:内容电商生态中,服务商和MCN机构都是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本质区别和生存条件是什么?李洋:MCN机构可以理解为小型经纪公司,负责达人的招募、培养、资源对接等,偏偏向于注重自己的商业变现能力;服务商主要是负责满足玩家的多元化需求,如在建立账号、内容制作、推广、代运营等,包括平台资源和外部资源的对接。在抖音内部,对接MCN机构和服务商是两个不同的事业部。在实际业务中,二者是资源互通,合作的关系。抖音的发展太快了,而每一个账号进入之后又要从规划到运营完成很多工作,玩家太多,但每个领域账号的官方对接人经常忙不过来,平台直接下沉对接所有玩家并不现实。MCN和服务商起到了一个快速获取信息,帮助玩家快速融入的作用。以明星业务为例,其天然自带流量和IP属性,MCN能够促成客户和明星之间的合作,并与平台合作对大IP进行活动支持,这些细节可能是一个独立玩家无法获得的信息。一起惠:在代运营方面,传统电商平台的内容电商运转模式和抖音有什么差别?李洋:淘宝和京东也有服务商的概念,在内容电商领域平台没有主推。这两个平台中比较主流的是MCN机构,平台重视,商家也非常认可他们,因此MCN机构的话语权非常强。两者也都有达人平台,生产内容带货可以赚取佣金,但从实践来看,服务商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商家服务。淘宝和京东的内容体系比较完善,分别推出了“阿里任务”和“京任务”两个在线平台供机构、商家、达人等在线对接,大家明码标价的接发任务。虽然平台对生产的内容会严格把控,但只要是符合标准的优质内容都会被公平采纳。对于抖音而言,已经形成了星图、即合任务交易平台,入驻达人和商家在不断增加。一起惠:相比于传统的图文式内容电商,抖音、快手中的短视频电商应该如何运营?李洋:抖音和快手两个平台对视频的推荐逻辑相似,根据小流量池的效果推荐进入更大的流量池,但台大方向存在差异。快手主推的是人,不论是个人还是明星,快手的文化是“普世”,不会因为达人是明星就差别对待,这样生长出来的达人获得的用户信任会非常高,也就是所谓的“老铁经济”,转化很高。抖音主推的是内容,只有持续输出高品质内容,才能保持粉丝粘性,这和传统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完全不同,公众号哪怕一两个月不更新内容也有机会重拾和粉丝的沟通,但抖音的用户会更关注更新的内容,动态页面的点击并不高。抖音生态脉络及个人机会一起惠:有几场关于抖音变现的大会非常火爆,似乎很多传统电商角色都在进入抖音,各类玩家的比例怎样?李洋:具体的数据还不明确,但很明显的趋势是淘宝商家在不断增多。以李佳琪的抖音号为例,很多抖音中的视频其实都来源于淘宝直播内容的剪辑,淘宝直播负责人也曾经在公开场合肯定过类似的做法,鼓励大家运用好新平台为淘宝导流。近期,淘宝联盟官方还分享了有关如何运营抖音、快手的课程,可见平台的态度也是鼓励和开放的,而且非常重视。这其实也给了很多商家入驻抖音的动力。阿姐家情侣装在抖音中的账号矩阵抖音对电商的态度也很开放,从各种工具,到对接淘宝和鲁班电商、抖音小店,现在还宣布在618前支持接入京东,平台本身也在逐渐寻找一种平衡。目前,抖音蓝V也可以加入其它链接(任何电商着陆页),但这个链接的入口比较隐蔽,只能添加在账号主页中,而且点击过后需要跳转二次登陆,所以转化并不高。一起惠:传统电商想利用抖音变现,有哪些秘诀?李洋:有两种选择,自己着手运营账号,或者找成品的账号做投放。变现的难度主要在于选品,要选适合抖音运营的商品,如美妆、美食、服装、三农、新奇特商品。抖音的本质是对用户产生“瞬时刺激”,除非是领域大V,更建议运营一些决策成本低的商品,比如书,买书几乎没有决策成本,只要内容好从种草到购买的消费流程会非常流畅。而账号的价值取决于内容,一定要尽可能真人出镜,建立起极高的信任度。达人人设和商品的性质统一对建立信任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比如让果农直接在果园中推荐水果。一起惠:抖音近期在商业化方面有什么新动态,有哪些好的机会?李洋:Vlog是今年的一个重点,据说要引入10亿流量降低了视频门槛。抖音最初起家,是依靠一些颜值的玩家,但发展至今,更需要一些专业性的内容来提升平台的内容质量,提高内容为用户带来的价值,相信这也是推出Vlog的原因之一。目前,平台也在内测5分钟的视频权限,我认为未来也不排除面向所有用户开放。好的商业化机会可以参考平台的扶持方向,比如非遗传人、vlog等。以vlog为例,达人自主参加活动或者通过MCN参加,审核通过后这些账号会得到活动流量扶持,非遗传人扶持计划也已经出台了,抖音今年要打造10个年入百万的非遗传人。平台一定会扶持一些标杆账号。玩家们可以根据自己所长选择参加不同的主题活动,便于自身快速的发展。
2019-05-09 09:18:42380 次
天猫每年会做一个叫做“Toptalk”的超级品牌私享会,也通常就在会上提出下一年或者下一个阶段的新战略、新定位和新目标。在今年刚刚结束的Toptalk上,新晋天猫总裁蒋凡为天猫未来三年定下了四个“小目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未来三年要让天猫平台交易规模翻一番”。根据公开财报,阿里巴巴2018财年总交易规模为4.82万亿元,其中淘宝和天猫的交易规模分别为2.689万亿元及2.131万亿元。翻一番的目标,意味着三年后天猫平台的交易额要达到4万亿元,超过阿里巴巴2017财年的全平台交易额。有业内人士对这样的目标感到疑虑:如今的天猫已然是处于成熟期的庞然大物,规模越大往往伴随着创业初期倍数级增长的消失,天猫又何以有底气喊出三年交易规模翻一番的目标?面对质疑,蒋凡掏出了新客战略、新品战略和旗舰店升级战略三把武器。其中,新品战略成为了此次Toptalk详细剖析的重点。为什么要强调新品?天猫的新品战略怎么做?品牌对怎么看天猫的新品战略?又是否愿意配合?新品与新客之间有着怎样的交叉互补关系?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惠从天猫、品牌、商家等处,获得了一些答案。新品=新增量不少重度淘宝用户已经发现,4月17日起,手机淘宝首页的天猫入口已经升级为天猫新品。这一改动事实上早有端倪:就在入口变更的前一天,天猫还宣布2019年将有超过5000万款新品在天猫首发,使得天猫成为全球最大新品首发平台。看起来,品牌对天猫的新品战略并不排斥。为什么新品对天猫如此重要,乃至成为未来三年GMV翻番的抓手?一个数据是,2018年,天猫上的新品销售占到大盘31%。一款超级新品可占到店铺整体销售额5%~30%,而行业TOP100新品全年销售额则可占大盘约20%。新品头部效应,确实正在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某品牌电商负责人A向一起惠表示,爆款新品能带来的不仅是高销量和高业绩,更重要的是能够拉动新的潜在客群、重新定义和开拓新品类、加快产品结构的升级,优化供应链效率,同时提升品牌力。他以漱口水品牌李施德林为例,作为一个男性消费者占比高达60%的品牌,李施德林通过一款叫做“仙女水”的新品攻破女性市场,从而使业绩有了新的增长点。天猫消费者平台事业部总经理家洛向一起惠表示,三年翻一番的核心驱动力就是新品增长和新品战略,这本质上是一种战略拆解。在家洛看来,为新品的背后带动了巨大的消费者需求和极大的需求升级,因此会成为天猫扩大规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驱动因素。家洛认为,如果按照原来的理解,人们比较容易停留在现在的增长数据,通过做一个简单的加权来预测明年的增长。这种数学逻辑的计算方式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它不具备对于未来业务挑战目标的能力。因此,未来目标的挑战能力必须是在现有基础之上的升级挖掘,用这种升级的挖掘开辟新的消费需求、开辟新的消费价格的增长、开辟更多用户愿意为这个服务/产品/类型去买单的可能,才能推动无论是平台还是品牌更高级别的增长。此外,消费分级盛行也是天猫推行新品战略的重要背景之一。在消费升级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中国也在消费分级的路上加速前行。有人追求精品,愿意为建立在产品本身价值之上的品牌溢价和情感价值买单;有人追求高性价比产品;也有人在注重产品品质的同时在乎产品背后的故事和代表的个性。消费逐渐呈现一种多元化、分级化趋势。新产品迟迟不引进,会让品牌已有的产品面临老化风险;而另一方面,中国的消费升级速度远超市场想象。随着新消费群体开始慢慢占领国内消费市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明显,更细颗粒度的商品被市场所需要。某品牌电商负责人A表示,对于品牌而言,不论是挖掘新需求还是创造新需求,都需要新品跟上消费者的脚步。加速上新,是品牌获取新用户、留存和激活存量用户的最佳手段,也是品牌保持活力、避免品牌老化的关键。天猫已经下注,就看更多的品牌跟不跟了。新品战略≠一味推新对于品牌来说,狂推新品并非万能的解药。当年采用“机海战术”的诺基亚,最终败给了一年只开一次发布会的苹果。有数据显示,美国的零售行业每年平均要推出大約30000种新产品,但是其中70%以上的产品在货架上存活不超过12个月。而在一些统计中,中国市场对应的比例更是不到10%。电商平台亦复如是:2018年天猫平台上各品牌发布的新品中,只有60%能得以存活(新品上市的周期内能销售出10件以上);畅销的不到10%(二级类目占据类30%的商品);成为超级新品的只有5千款(新品上市后很快成为品类Top50,只占万分之一)。新品的竞争非常激烈,马太效应集中。某品牌电商负责人B表示,上新速度是很表面的状态。只有深度准备、深度运营,拥有充分的市场洞察、市场调研甚至有一定的消费者测试的基础之上,新品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乃至爆发。对品牌来说,在新品机会洞察、潜客全方位触达之后的第三步,才轮得到新品上市。然而,缩短新品研发周期,和全面的市场调研之间,仿佛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何缩短新品研发周期、又提升新品上市成功率,成为品牌的最大痛点。过去,品牌经营更多依靠商业直觉,感性决策占据主流。风险高,成功不可复制。而在数字化时代,大数据使市场的触角达到前所未有的敏锐、深刻、精准,一切行为皆可监测、追踪和运营。对于电商平台来说,万物皆数据的平台性质决定了通过大数据指导新品研发和生产是其相对于线下零售的优势之处。为此,天猫提供了一系列新品研发、营销等工具与服务,例如天猫小黑盒、新品创新中心、数据银行、天猫优先等,能为品牌从数据指导研发、拉新、试用、复购等全链路赋能。天猫品牌营销中心总监秀珣表示,天猫会从品类切入选择、人群圈选、市场洞察、品牌策略、新品概念、研发方案等全链条深度指导,对应工具在线上问卷生成、投放、收集、数据分析方面体现规模化、可视化、可追溯,最后辅助新品在天猫上进行市场投放。品牌商选择天猫新品创新中心服务,有从0到1阶段的新品研发,也有从1到10的迭新。秀珣强调,整个过程中天猫会从用户画像、品类市场趋势、市场洞察等方向不同程度地开放数据(以指数为主),同时兼顾竞品之间的保密性。去年,天猫宣布启动“新零售数据赋能新品计划”。自此,品牌的新品研发周期将从18个月缩短为9个月。海外新品引入速度也将从150天锐减到15天。依托业内首个针对数亿消费者的天猫新品调研新系统,传统的新品研发“三步走”进程被缩减,“洞察市场机会”只要7天、“甄选产品概念”只用10天、“预估市场潜力”不到8天。这意味着,品牌花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过去要耗费10个月的前期工作,剩下的8个月则用来生产制造,随后再通过天猫小黑盒等推向市场。小黑盒的第一个大项目是雅诗兰黛气垫粉饼液,天猫和雅诗兰黛双方前后谈了3个月。高端品牌很在意细节,不喜欢折扣,不愿意随便送赠品,又希望在确保不降低品牌质感和形象的基础上抓到精准客户。小黑盒的最终表现不错,雅诗兰黛气垫粉饼作为新品类,很快挤进了美妆市场的前三名。新品战略,不是狂推新品,还要知道推什么新品、为谁推新品、怎么推新品。电商平台上的数据流转使得新品战略的意义比以往更容易深化和执行,这一过程中的数据积累对平台和品牌而言同样是宝贵的财富。上述提到的某品牌电商负责人B表示:“时代不同了,过去花钱买流量就能活得很好,现在最好是什么都陪着平台一起玩。”用一句广告词来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新客战略:用户激活和战术制导蒋凡为天猫“三年计划”制定的四个小目标中,还有一个是要把“品牌官方旗舰店升级为品牌的消费者运营主阵地”。这是到三大战略中的“新客战略”,最重要的就是激活淘宝天猫的用户,把平台用户转化成品牌消费者,从而产生新的交易。事实上,2018年全球品牌平均渗透率仅0.3%,每个品牌平均粉丝数只有191万(当时淘系用户数为6亿)。广为人知的欧莱雅集团,在天猫美妆这一垂直品类的渗透率也不到10%,在天猫渗透率不到3%。蒋凡举了个例子:全国天猫的用户,数杭州人在线上消费最活跃,杭州人又数阿里员工在线上消费最活跃。从一个普通消费者的消费活跃度到阿里员工的消费活跃度,也产生了“新客”。除了提升普通消费者在平台的活跃度,下沉市场仍然有大量的用户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互联网数据服务商易观国际日前发布了《下沉市场消费者网购趋势洞察2019》,报告显示,下沉市场消费升级加速,用户对于商品品质的关注度已经高于价格。报告指出,与传统认知中下沉市场消费者更注重价格不同,下沉市场消费者已经将商品的质量和品质列为最关注的指标,超越价格因素;消费者对于口碑评价、品牌知名度等指标的关注度也呈现上升趋势,价格因素仅仅位列第三。合适的、针对人群定制的新品,可以更好地刺激下沉市场用户投身到电商平台上来,创造三年翻一番的新增量。新品吸引到了人,顾客则成为了一次性消费者。天猫消费者平台事业部总经理家洛介绍称,天猫将升级旗舰店的产品功能,给商家提供更多的工具。让品牌以天猫旗舰店为核心,运营自己的全盘生意。淘宝直播是其中一环。淘榜单联合淘宝直播发布的《2019年淘宝直播生态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8年淘宝直播平台带货超千亿元,同比增长近400%,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千亿级增量市场。直播带动成交最高的5个行业分别是:珠宝、女装、流行饰品、美容护肤及童装。其中,排名最高的珠宝行业,所有商家超过6成的成交均来自直播。此外,在直播拉动成交排名前十的行业中,还出现了鲜花园艺这个相对小众的品类。2018年,通过淘宝直播引导成交达5000万的店铺有84家,其中还有23家实现成交额破亿。依靠电商引流带货,直播的营利模式已经较为清晰。在阿里生态内,淘宝直播作为重要工具,可以与淘宝、天猫等不同的业务线进行交叉合作,对细分市场进行深耕。天猫上品牌的旗舰店对于直播的运用,除了带来了成交额的增长,也能为品牌触达消费者提供途径。其次,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消费体验也是运营新客和新增量的重要阵地。以汽车行业为例,消费者可以直接在天猫汽车线上下单,支付预付款,车辆运输到指定提车门店后,消费者到店提车,在店内支付尾款。此外,通过和星巴克、BOSE、居然之家等品牌、卖场的新零售改造合作,天猫获得更多精准用户,同时也能利用数字化工具更好地对此前“看不见的客人”进行精准运营。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了解消费者且能精准触达消费者的前提下,天猫或许能让新品获得“制导导弹”般的“精准打击能力”,听起来确实有些夸张。阿里巴巴CEO张勇此前曾表示,“天猫早已不仅仅是一个服务于品牌商和消费者的线上交易市场,更是全球品牌和零售商在数字化过程中致胜的驱动力量。”今天,要验证新品、新客和新店战略能否成功,天猫给了自己三年时间。
2019-05-07 09:19:27404 次
21-40/639 记录2/32 页首页上一页1234567...32下一页尾页
每周热门资讯更多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万表网
最高返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