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电商
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通过搜索进行购物的电商模式均不能满足所有用户的线上消费需求了,这也让越来越多创业企业通过新的模式快速崛起。实际上,像拼多多这种通过新场景切入最后成长为大型电商平台的企业案例在海外也一直在发生。美国闪拍电商平台Tophatter就是海外新场景电商崛起的例子之一。该平台最核心的销售模式是90秒实时拍卖——即平台基于大数据和AI推荐技术给一定的商户推荐一个商品,消费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出价去抢这一产品,价高者得,平均的成单时间仅短短90秒。这是一种比传统电商模式更有紧张感的购物模式,而利用该模式,Tophatter在欧美电商市场中走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据其大中华区总经理张曼透露,在2017年,Tophatter的销售额已经高达3.5亿美金。跟大多数海外电商平台一样,Tophatter也非常关注中国的卖家市场,并在3年前进入中国市场开放招商。但与其他平台不同的是,在闪拍这个场景下,商户无论在供应链还是运营模式上都需进行一次深刻的思维转变。适合闪拍场景的商品“很多卖家把其他平台的爆品拿到Tophatter上卖并不一定会成功,对于卖家来说最核心的是找到合适的商品去适配闪拍这个场景。”张曼向一起惠说道。在她看来,闪拍这种场景更适合一些新奇特的商品。因为闪拍通常都是用户在手机上进行的一次快节奏的竞价购买,用户购物时更多是冲动消费,也就是要在短时间内跟其他用户去抢购同一个产品。当商户所提供的商品拥有一定的特点或者切中消费者某个需求时,买家当下即会出手竞拍,且拍到较高的价格。张曼指出,这类有特点的产品要么是价格非常有优势;要么则是拥有一些特色,对一群拥有一定规模的消费群体而言有高需求度的产品。“比如一款复古的游戏机,就在Tophatter上卖得很好。有一部分用户他们对过去任天堂游戏时代是抱有怀旧心态的,这种游戏机产品很好地切中他们的需求。”张曼说道。此外,张曼表示,因为闪拍场景下,用户进行购买决策是非常迅速的,所以商户的产品必须迅速激起广泛的用户群体的兴趣。这意味着相比鞋服类目,3C和珠宝首饰等类目的产品更具优势:鞋服涉及尺码和消费者对款式的品味差异的问题,而3C和珠宝首饰类产品在不同用户间的购买品味差异化并没这么大,所以聚拢的消费者也会更多。特别是那种有特色且非常炫的戒指首饰。张曼分析道,美国消费者非常喜欢一些非常大的戒指首饰,很多美国人基本上每天都换着各种各样的戒指出门。这类产品在当地有很广泛的消费群众基础,因此在Tophatter上也很热销。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要商品切中消费者需求,张曼也指出拥有一个较丰富的SKU的卖家会更有优势。实际上,Tophatter每次拍卖只会销售一个商品,这是拍卖这个场景的基础。而每次拍卖过程是有一个时间过程的,这意味着单个SKU一天能被拍卖的次数是有限的。因此,一个多样化的产品库,在这种模式下,会更有竞争优势。“此外,更丰富的SKU也让卖家更容易切中用户的需求点。因为如果只有有限品类的SKU库,如果这个品类并不能切中用户需求,那就没办法继续扩大销量了。当然,也有一些卖家设置Tophatter专供的产品,来切合我们用户的需求。”张曼说道。从场景电商升级为平台在中国寻找合适供应链的过程中,Tophatter也不断对自己的商业模式进行完善,借此提升企业的规模和促进商户的销售。张曼透露,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Tophatter开始开放更多数据和自主权给到卖家,并且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平台。而通过一些工具和规则的改变,Tophatter真正让卖家直接面向消费者去做调整。张曼分析道,在今年Tophatter转型平台的主要变化有以下5个方面:第一,卖家自设起拍价。在过去,Tophatter上的商品都是1美元起拍的。但对于卖家来说,如果起拍价太低,他们也并不会把那些价格高的产品拿出去拍卖。第二,让卖家可以自己决定什么产品拿出来拍卖。在Tophatter体系中,平台会基于大数据去决定哪些消费者在某段时间内被推荐什么样的拍卖产品,这些产品都是从商家的商品库中进行筛选的。而在转型平台后,Tophatter的卖家可以随时设定什么产品可以允许平台进行推荐。第三,卖家可以设置拍卖时段。到了该时段,产品才会被推荐去进行拍卖。第四,设立了收藏页面。买家可以收藏卖家展示的产品,当收藏的产品开始竞拍时,会通知买家进行竞拍。第五,推出保底价。当最终的竞拍价成交价格低于保底价商品不会销售。“通过开放权限,Tophatter真正把买家库开放给卖家,然后让卖家利用工具盘活买家库。这样,买卖双方才能更好地进行对话,把真正好的产品跑出来。”张曼说道。张曼认为,拍卖这个场景天然就是适合做较高货值的产品。当平台的限制更少后,商家才愿意把自己价格高的、好的产品放在平台上去卖,平台的客单价就起来了。实际上,据张曼透露,在转型平台给卖家更多自主权后,Tophatter的客单价的确在增长。在进行转型升级前,Tophatter的客单价大概是10到12美金,现在客单价大概在15到25美金。部分3C电子产品甚至能拍到上百美金的价格。升级供应链除了开放自主权让商户把更好的商品放到平台上销售外,Tophatter也在通过一系列手段创造环境,支持更多有能力的卖家在平台上进行发展,最终实现优胜劣汰。张曼向一起惠透露,Tophatter内部会对平台上的卖家进行分级,不同层级的卖家其佣金扣点有所区别。在一开始,卖家新进入平台时其佣金扣点统一为15%。但过了卖家试用期后,Tophatter会对卖家进行评级,通过卖家账号表现、时效、产品质量以及买家申诉情况进行综合评分。Tophatter会把卖家分为顶级卖家、优选卖家和风险卖家。风险卖家的佣金扣点仍会设为15%,但优选卖家和顶级卖家的佣金扣点则降到9%。顶级卖家还会获得15天的回款周期。在这种机制下,优秀的卖家就会获取更多的利润最终存留在平台上。而因为闪拍场景对中国卖家而言仍是一种新事物,Tophatter也会针对平台的运营给商户提供有系统的培训课程。在招商的过程中,Tophatter也会针对优质的有信心的卖家配备招商经理,进行一对一的扶持。“当然,中国卖家对新生事物接受程度与尝试意愿都比美国卖家强的多,所以不少卖家本身就可以摸索出自己一些系统的经验。”张曼说道。此外,Tophatter也在积极引入一些优秀的品牌商进入平台,并测试一些功能去帮助品牌更容易被平台上的用户认知。比如提前预告单个品牌产品积及拍卖的信息,让用户同时去关注这个品牌的产品。实际上,虽然目前丰富SKU的卖家目前在闪拍场景上更有优势,但也并不意味着拥有较少SKU的品牌商并无机会。张曼告诉一起惠,Tophatter上一个单品一天销售两三百单是不少见的,只需要产品切合平台的用户需求便可拥有有规模的销量。与此同时,下半年,Tophatter还将在一口价上做更多的尝试,帮助精品卖家更好的推广产品和转化订单。与此同时,张曼也透露,Tophatter现在也在给平台上的卖家对接一些品牌产品和供应链平台,来给他们优质货源支持。比如现在Tophatter中国团队正跟1688跨境专供沟通进行优质货源合作的可行性。从Tophatter的发展进程上看,新的场景在选品和销售运营模式上的确跟传统电商拥有不少区别。而这些区别也许会成为中国跨境电商卖家进行多样化商业模式布局的促进力量。
据阿里截至12月31日的季度财报显示,在上季度,阿里国际零售业务和国际批发业务的业绩营收达80亿元,占集团总营收的7%。通过投资、自建平台、基础设施搭建,阿里正不断把自己在中国的电商经验输出到海外。跟阿里一季度上千亿元的总营收相比(上季度阿里实现1172.78亿元营收),阿里国际电商业务仍是一个有待成长的“小孩”。但这也意味着其待发掘的潜力是巨大的。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在去年对外公开的致股东信中曾指出,全球化仍然是阿里巴巴的长期战略。最终阿里的目标不只是从中国卖往世界,而是从世界卖往世界,由此诞生一个真正全球化的平台。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当下阿里电商出海的版图。速卖通:改变购物搜索逻辑在阿里出海电商版图中,上线于2010年4月的全球速卖通是覆盖国家范围最广的零售平台之一。据速卖通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速卖通海外买家数累计突破1.5亿,全球范围内每月访问量超2亿,用户已遍及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俄罗斯、巴西、美国、西班牙、法国、乌克兰、以色列、白俄罗斯、加拿大、荷兰成为购买力最强的十大国家。(阿里全球速卖通官网主页)目前,速卖通平台已经发展了网红博客、拼团、直播等多种中国电商的玩法,在平台的风格上有区别于亚马逊等欧美电商平台。但这并不是速卖通的初始原貌。速卖通平台的风格转折点在去年。去年3月,阿里宣布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B2B事业群总裁戴珊直接负责全球速卖通业务。随后,戴珊即宣布了速卖通的转型战略——从购物平台往生活平台发展。“速卖通的逻辑将从购物搜索逻辑改变,并赋予更多的美好和温度。”戴珊说道。这个战略转型也直接改变了速卖通的业务聚焦点。在去年9月,速卖通总经理王明强对外公布了速卖通未来重点关注的方向:第一,给用户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未来速卖通不仅仅是买东西的平台而且是海外消费者获得快乐的平台。因此速卖通会利用更丰富的商品库提升消费者发现的乐趣,并在欧洲深入跟社交网站进行合作。第二,成为商家海外市场版图运营主阵地。速卖通将帮助商户做好品牌建设,给商户提供更多打造品牌的产品工具系统。上述两个关注重心是相辅相成的。过去,欧美电商平台主要基于搜索算法等逻辑来进行平台搭建。因此,性价比越高的商品,在平台搜索上是越有优势的。但对于品牌来说,性价比并不一定是其最重点关注的属性。而引入更多社交玩法把平台变成一个生活平台,则更像是阿里在中国的电商打法。在中国,阿里本身积累了大量数据,并开发了多种“种草”工具赋能商户,让品牌通过直播、微博、社群等多种方式给用户种草。与之相对应,速卖通开始扩展社交玩法,也恰好给商家品牌建设提供合适的土壤。Lazada:强调私域意识跟速卖通相比,阿里旗下的Lazada在扩展中则更聚焦于区域化。一起惠了解到,Lazada于2012年3月上线,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以及越南设有分部,拥有40多万卖家,数千个品牌合作伙伴和100多个物流合作伙伴。(Lazada马来西亚站的官网截图)在2016年,阿里投资10亿美元以控股Lazada,2017年投资10亿美元增持其股权至83%。2018年3月,阿里巴巴再追加投资20亿美元。目前,阿里巴巴集团对Lazada的投资额总计已达到40亿美元。阿里在控股Lazada后刚开始主要是对其进行商业模式梳理以及物流、技术能力体系的搭建。随后,在今年3月,Lazada对外公开2019年的战略,私域意识和品牌成为其今年关注重点。当然,与天猫和速卖通等电商平台相比,Lazada的私域流量构建更为“初级”。一起惠了解到,目前Lazada已经在泰国上线红人网红直播,而其余地区也在3月份陆续实现直播功能。明显,在内容生态玩法上,Lazada仍在“努力”搭建中。与此同时,Lazada也在为商家提供了一系列私域运营工具,并不断培养商家运营店铺、经营粉丝、内容运营等意识。Lazada方面表示,希望通过这些功能,把Lazada从一个卖货平台往生态、社区、内容发展。根据Lazada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有商家通过大促季节实现3个月内成功将粉丝数量从5000名提升到8万名,也有商家通过视频和优化图片展示等方式,使购买转化率大增70%。品牌方面,Lazada今年则把LazMall作为平台关键项目之一。Lazada集团联席主席印井曾指出,LazMall目标成为全球品牌开拓东南亚的平台。去年LazMall已经获得多个国际品牌的进入。“Lazada的出海品牌才刚刚开始,现在在东南亚的品牌更多的是已经在本地有运营的品牌,而且更偏向于国际品牌。中国品牌是Lazada想要走的第一步,因为中国制造已经从‘制造’转变为‘智造’,中国有很多有品质的品牌,在东南亚市场有很大的机会。”印井向一起惠说道。天猫出海:以淘系商品为主的出海链路搭建与速卖通和Lazada有所区别的是,天猫出海是2017年6月才正式对外发布的项目,更为“年轻”。天猫出海目前主要有两个通道:一是给近一亿海外华人供应商品的通道,具体承载的产品是淘宝海外版;二是Lazada通路,具体承载的产品为天猫在Lazada上的taobaoCollection(淘宝精选)和与Lazada一起运营的跨境模块。值得注意的是,速卖通和Lazada平台在中国招募的除了品牌商还有贸易商(跨境电商内俗称“卖家”),而对于天猫出海项目,其产品均来自于淘系。天猫出海的目标则是如何把淘系的商品带到海外。以去年双11他们出海的目标为例,据天猫进出口总经理刘鹏透露,去年双11,淘宝海外版主要沉淀的能力在拼柜海运上,而天猫海外与Lazada合作的部分最主要沉淀的能力则是如何通过机器翻译将出海的商品进行“数据化”。阿里国际站:数字化出海战略跟上述平台相比较,阿里国际站的特殊性在于其为B2B平台。(阿里巴巴国际站官网截图)在阿里国际站上的商户分为两种:一种为定制类工厂,即海外采购商通过阿里国际站找到工厂进行询盘,然后再下订单,工厂生产商品;另外一种则为现货卖家,供应商本身已经拥有备货,采购商直接购买。在跨境零售领域,商户发出的商品以包裹为单位,有的商品可以直接从中国通过邮政或快递的模式直接发到海外的消费者手上。但对于跨境B2B来说,无论是供应商还是采购方甚至是贸易流程,均拥有非常大的区别。跨境B2B的供应商大多为工厂,而采购方则为海外贸易商或品牌商。海外采购方一次采购的量比跨境零售的量也多得多(甚至以一个海运货柜为单位)。因此,通常跨境B2B采取一般贸易出口模式,并通过外综服务企业把商品出口到海外。据阿里巴巴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事业部联席总经理张阔透露,阿里国际站的外综服务都是统一通过阿里旗下的“一达通”公司进行,申报主体在去年已经变成两种选择。商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以自己本企业为申报主体或者以“一达通”为申报主体。而在外综服务平台,无论企业选择谁做自己的申报主体,其操作界面和操作流程都是一样的。当然,阿里国际站也不断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工厂出海效率。据张阔介绍,阿里国际站关注的为“人货场”的数据化重构。首先,关于“人”的方面,主要是帮助企业做客户资产管理。一方面,从企业端的固定资产做数字化赋能。比如,企业的工厂、生产模具、库存商品、产品详情(具体规格、颜色、性能等)以及企业的人才等都可以通过数字储备,Alibaba.com提供一套服务体系帮中小企业做产能储备。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去存储现有客户需求。Alibaba.com为客户提供一个数字化客户资产管理系统,将全世界对你商品感兴趣的买家圈住,比如,买家通过查看数据化产品介绍以及与商家的沟通,可以在线上直接生成数据化凭证。通过数据沉淀将卖家现有能力触达到可能成为的客户,实现精准营销。达摩院为国际站提供了智能翻译技术,目前可以识别43种语向,让买卖双方沟通无忧就是赋能方式之一。其次,关于“货”的方面,从贸易的整个结构看,除了卖家的结构在发生变化,买家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卖家通过商品的数字化重构,提高自身竞争力。“场”方面,张阔认为有两方面:第一,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沟通、履单。目前国际站已经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以及公共和私域结合的方式,让卖家和买家更匹配。第二,参加线下展会,将所有参展的商家的商品和服务进行数字化,并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让线上几十万、上百万的买家可以和商户进行实时互动,让“场”发挥更大的效应。1688跨境专供:改变“展示模式”1688本身为国内B2B平台,但放在跨境电商生态中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有一批贸易型跨境电商卖家利用1688平台采购货源,然后把采购的产品通过亚马逊、eBay、速卖通等跨境零售平台卖给海外消费者。为了全球电商卖家数字化现货采购服务的需求,1688跨境专供于2017年3月上线。在2018年,1688跨境专供年度GMV增长超过120%,买家数增长100%,为全球超过100万速卖通、亚马逊、lazada、eBay等全球平台商家提供服务。【过去一年,1500万全球采购商活跃在1688跨境专供,其中1100万来自移动端同比超过1倍。在电商出海业务上,1688跨境专供目前有两个重心:第一,让工厂货物具备全球流通能力。1688给工厂货源提供货源数字化、全球营销、支付、流通的能力,与此同时,联合速卖通和Lazada等平台,打通产地货源通全球的数字化通道。值得注意的是,目前,1688跨境专供除了给中国卖家提供货源外,也通过Lazada商家后台的货源推荐,把中国的货源推荐给海外的卖家。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涉及的整个供应链流程也是1688跨境专供需要重点解决的。第二,把货源匹配给跨境电商卖家。1688跨境专供设想的是工厂只需要把自己商品做好,1688跨境专供自动把工厂商品匹配到相应的渠道和卖家。比如速卖通和1688跨境专供合作的“橙风计划”就是产品自动匹配渠道的一大尝试。在“橙风计划”中,1688跨境专供会按照国家属性划分国家商品库。然后,1688跨境专供会根据速卖通卖家的经营情况,给速卖通卖家后台做货源推荐和货源匹配,每个速卖通卖家后台看到的货源推荐和品牌是不一样的。
受到电商冲击、商业地产租金上涨、消费需求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国内外传统百货商超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关店潮”。华尔街证券分析师MaryMeeker在《2017年互联网女皇报告》中提到,线下零售店倒闭数量打破了20年来的纪录,但与此同时,电商玩家们却“逆势而为”开设线下实体店,且数量越来越多。在国内,以淘宝、京东为首的电商平台开线下体验店,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品牌也在开实体店。而在国外,除了亚马逊这样的巨头又是开实体书店又是开无人便利店之外,各种垂直电商也对走向线下屡试不爽。比如,时尚服饰电商Everlane不仅多次玩快闪店,去年还开了一家展销厅形式的实体店FitStudio。运动服饰品牌Fabletics也是从线上起家,然后逐渐布局线下市场,今年初宣布新增设12家店铺,并计划未来三年将线下店数量增至100个。互联网男装品牌Bonobos也表示要开第40家实体店了,它的线下店主要用来做展示,用户可在这里试穿衣服并下单,最终达到线下辅助线上的效果。此外,珠宝电商BlueNile、眼镜电商WarbyParker、时装电商ModCloth等,都开设过各种形式的线下门店。日前,这一电商开实体店的大军又新增两名悍将——来自英国的Boden和来自美国的ModernCitizen,他们均是从线上起家的服装品牌。据悉,Boden计划今年在伦敦开设第一家独立实体门店。这家体店将于10月正式开业,坐落于伦敦约克公爵广场20-23号,周围有不少同类商家的店铺,包括时尚品牌Cos、Joseph、Trilogy、Whistles、MonicaVinader以及Zara。该店面积约为1.821平方英尺,销售Boden成人服装、BodenIcons特藏系列以及MiniBoden童装。这是继进驻英国连锁百货JohnLewis之后,Boden在线下零售业务方面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而根据其计划,除了开设独立的品牌旗舰店之外,明年还会有更多类似与JohnLewis合作这样的线下销售行动。ModernCitizen则是由Gap前员工创立的在线时装品牌,本月在旧金山开的第一家线下门店成为其进军实体零售业的第一步。据悉,该店销售女装、美妆、家居用品,还提供一对一的时尚穿搭指导服务,以及线上订单的到店提货或配送到家服务。“作为一家从线上起家的小公司,我们对于首家实体店的开业非常欣慰。”公司创始人CEOJessicaLee谈道,“有了实体店,我们每天都能亲眼见到用户,并与他们进行交流。这种与用户的直接接触是开实体店给我们带来的非常重要的一点。”诚然,与电商相比,实体店的优势主要在于服务和消费体验。过去,电商主要是用“价格”逆袭实体店,但当商业核心优势正在从“价格”变成“服务”时,这些电商玩家们意识到,线上获得的是一个个冷冰冰的数据,而线下是与消费者面对面交流所产生的“人情味儿”。另一方面,一个重要的数据是,看似线下零售被线上零售步步紧逼,但从二者目前的占比来看,却是另一番情形。根据eMarketer的数据,去年全球零售额为22万亿美元,其中在线零售仅为1.9万亿美元,占比不到10%。就连在中国这样的电商高度发展的国家,也才占15%的份额。这足以说明,线下零售仍蕴藏着巨大商机。美国运动服饰在线零售商Fabletics公布的一个结果可以印证这一点。2016年,Fabletics的销售额达到2.35亿美元,成为全球电商增长最快的15家公司之一。但总经理格雷格表示,Fabletics的线上成功事实上要归功于其已开出的18家实体店——来自于实体店的数据驱动了Fabletics的整体增长。所以,“我们也需要实体店”——这似乎成了众多电商玩家的共同心声。但他们要走到自己完全不熟悉的战场,能比传统线下零售商做得更好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扎堆开线下店的电商玩家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用线下店辅助线上交易,比如充当试衣间、体验点、订单自提点等;二是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购物体验,打造不同以往传统零售商的新兴销售和服务方式。像Everlane、Fabletics、Bonobos以及一些打着“线下体验店”旗号的都是第一种,而类似亚马逊的AmazonGo、阿里的盒马鲜生等属于第二种。第一种可归为前两年大家炒得火热的O2O,第二种则更倾向于今年流行的“新零售”概念。总体而言都是线上线下的融合(要么是线下体验配合线上购买,要么是线上数据为线下渠道赋能),或者说,将互联网精神和线下体验相结合。正如眼镜电商WarbyParker联席首席执行官NeilBlumenthal所言,“我不认为零售业已死,但平平无奇的零售体验已死”。当然,电商玩家纷纷转向线下的时候,线下零售商也在积极进军线上或者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比如,沃尔玛仅在2017年就完成了对多个电商企业的收购,包括Shoebuy、Moosejaw、Modcloth;国内的百联集团推出新零售项目RISO、大润发上线新零售业态“飞牛优鲜”等等。此外,不管是互联网企业出生还是传统企业出身,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造传统店铺的案例也此起彼伏。一场全球性的新的零售争霸赛硝烟四起。到底是电商利用实体店再赢一次,还是传统零售商抓住新风口扳回一盘,变局之中方显英雄。
跨境B2B交易机构Payoneer日前已完成1.8亿美元E轮融资,领投方为风投公司TechnologyCrossoverVentures,参投方是其现有股东SusquehannaGrowthEquity。Payoneer的CEO表示,“此次融资金额将用来支持Payoneer全球业务的长期增长战略。Payoneer平台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及数字企业在全球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支付问题,但我们认为Payoneer还远处于早期平台建设阶段,所以Payoneer目前正在扩大团队建设,打造两倍于此前的技术和产品团队,以此来加快新产品的推出。在今年3月,Payoneer已收购了在线托管服务商ArmorPayments公司。收购其他公司也将是Payoneer快速满足客户需求的另一方式。”Payoneer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纽约,主要业务是帮助其合作伙伴将资金下发到全球,尤其专注于单笔资金额度小但是客户群分布广的下发模式。其同时也为全球客户提供美国银行或欧洲银行收款账户,用于接收欧美电商平台和企业的贸易款项。在支付领域,Payoneer的竞争对手包括支付巨头PayPal、初创公司Tipalti及英国的TransferWise等。但一位消息人士称,Payoneer的真正竞争对手是国际大银行,因为大多数国际支付仍是通过纸张支票和国际汇票进行。专注于B2B,Payoneer已吸引了许多大客户,包括谷歌、亚马逊、Airbnb等,目前其正在巩固它的全球支付地位。据悉,Payoneer曾于2014年获得中国平安500万美元的投资,后者亦是Payoneer的股东之一。Payoneer此前已获得9000万美元的投资,此次融资金额是过去11年里所融金额的好几倍。关于Payoneer的估值,其CEOScottGalit并未透露,不过他表示,该公司在过去3年一直盈利,并且每年的收益超过1亿美元。Payoneer宣称目前已在全球拥有579个员工,其中70%员工工作于欧洲、中东和非洲,美国员工占20%,亚洲员工占15%。关于未来发展,CEOScottGalit称Payoneer将会加快全球关键市场的当地办事处投资。今年初,Payoneer已在印度、菲律宾和日本的关键市场设立了办事处。
分析称,美国梅西百货2013年三季度毛利润率下降,其正面临“艰难的环境”。据记者了解,广州“海淘族”马小姐两周前在英国一家婴儿车品牌网站购买的婴儿车昨日送货到家。“这个品牌并不是很知名的品牌,没想到竟然能直运中国。”在马小姐的惊讶背后,其实是近两年来多家欧美商家争相抢夺中国消费者的巨大变化。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中国海外代购交易规模连年翻番,2012年海外代购交易规模达483亿元,而2013年该数字很可能突破700亿元。一位武汉网友日前甚至在网上晒出刚刚在美国圣诞消费季一口气购买的1.9万多元的商品。“在美国Nordstrom、Skinstore、亚马逊网站上购买的化妆品、雪地靴、羽绒服、胶囊咖啡机等产品,要是在国内买,三四万元都不一定够。”这位网友感叹。昨日,记者在不少海淘论坛板块看到,不少海淘们感叹前两年还没有几家欧美电商提供商品可直运中国的服务,现在情况则快速转变。提供该项服务的有销售潮牌的SHOPBOP,也有英国的化妆品综合网站,美国的benefit、亚马逊的部分商品以及多个设计师品牌等。其实,从2011年开始,美国的零售商就盯上了中国的网络消费和巨大市场潜力。当年,美国百货业航母梅西百货集团宣布,旗下梅西百货连锁和布鲁明代尔连锁百货公司向中国开放网上购物送货上门的服务。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梅西百货刚刚在本周三称,该公司计划裁员2500人,并关闭旗下五家表现不佳的连锁店。看来,梅西百货愿意提供直运中国的服务,说到底还是因为巨大的中国市场消费力的诱惑。数据显示,从2007年起,造访梅西百货的中国顾客增长率达50%,而2010年中国人在梅西平均每单消费就达200美元,是当时美国人在梅西百货人均消费额的5倍以上。不仅如此,部分海外商家甚至已经直接在中国国内设立仓储中心,将网店开到了中国。而更多的情况则是,如亚马逊、梅西等国外电商、百货都纷纷推出了中文版本,方便中国消费者进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