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十一长假,各大商场纷纷打出打折促销的牌子,这其中,化妆品柜台的生意尤其火爆,仔细看看,雅诗兰黛、兰蔻、植村秀等等,琳琅满目,而国产品牌却寥寥无几,国产化妆品都去哪儿了?消费者不买国产化妆品,究竟是崇洋媚外还是技不如人?从现在来说,国产品牌是主要集中于三四线城市或者是农村地区,而一二线城市的确很难觅到他们的身影,主要生产珍珠类护肤品的国产化妆品品牌欧诗曼董事长沈志荣坦诚,现在其实城市中的白领确实很多不愿意用国货,他们产品的战略方针是消费者尽量能够便宜的使用,都用得起,为大多数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但是在他看来毕竟工薪家庭是大多数,而他们是使用国产化妆品的主要人群,总的来讲白领是少数,而他们白领更多的使用洋品牌,在他看来也更多是出于对品牌的追求效应。沈志荣:白领现在的崇洋媚外是比较重的,他们都是些外来品牌,雅诗兰黛、兰蔻等等这些,其实那个东西我们都知道,这种配方我们都有,但中国人不适应,因为西方国家的人肤色和我们中国人的肤色天差地别,他人高马大,皮肤很粗鲁,毛孔很粗,我们中国人是比较小巧玲珑的,都是皮肤很细腻的,所以跟他那个不一样。其实像沈志荣这样认为洋品牌不适合国人皮肤的,在国内的市场分析之中也不乏少数,无限极有限公司质量部总监姚松君,也就是酱油大王李锦记下面子产品负责人作出回应。姚松君:每个人根据他的肤质、生活习惯、生长的环境不同,也会对他选择化妆品方面有不同的需求,也不是说这一套东西好国外用就一定适合中国,因为外国女人肤质跟中国还不一样,她的胶原蛋白的结构很容易随着年龄增加就断裂,很容易衰老,中国女人的肤色细腻、肤色好,所以用的东西应该会有很大区别。国产品牌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改变目前现状是不是有具体的对策呢?对于目前国人不认可,而且销售范围比较狭窄的尴尬的处境,其实国产品牌们自己也都意识到了。他们也在想究竟从哪些方面来改进,是否是销售渠道的问题,无限极有限公司质量部总监姚松君表示,他们现在是采用的是这种类似于安利、玫琳凯这样的直销模式,从而尽量避免产品进入超市,被掩盖到茫茫的海洋之中。同时他们现在也关注到了电商的渠道优势,姚松君说,其实任何压力都来自自身,任何竞争也来自内部,不是外部给的压力,因为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之中都会面临很多外部的竞争对手。在无限极的发展当中,最大的竞争对手、最大的敌人也就是自身,很多问题都是在自己没有及时的把握和确定公司的发展方向,没有解决公司内部的问题的时候,不能够很好的应对外界的变化,关键还是要自己能不能主动去迎接变化变革,以创新的方式来引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很多自主品牌都拥有的问题,而在欧诗曼董事长沈志荣看来,更多是缺乏政策支持,这个应该也是目前国产品牌发展急需解决的矛盾。沈志荣说目前从化妆品行业对国家的贡献来说,包括纳税和解决劳动力都是有很大的贡献,但是国家却认为这个化妆品行业是一种奢侈品,在政策支持上并没有太多的倾斜,包括像国外的很多品牌在国外的一些地区都是有支持的,而在我们中国却行不通,这也是他认为中国国产品牌发展的困境所在。沈志荣:我们欧诗曼的都是上百年品牌,都是政府支持的,中国为什么老品牌都倒了,我们报的项目像珍珠化妆品这个项目报上去就给他们否掉了,化妆品搞什么科学技术,这个是真的很可笑,很悲哀的。
9月25日,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在上海发布“顺丰冷运”品牌,表示将为生鲜食品行业客户提供“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据了解,顺丰冷运是在整合顺丰现有物流、电商、门店等资源的基础上,为生鲜食品行业客户提供冷运仓储、冷运干线、冷运宅配、生鲜食品销售、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解决方案。事实上,在2012年5月顺丰的自有电商平台“顺丰优选”上线之初,顺丰便开始在冷链物流领域布局。2013年12月,顺丰正式成立了食品供应链事业部,之后逐渐推出“仓干配销”一体化的行业解决方案。今年9月,集冷运存储和中转功能的顺丰上海和厦门冷库也已正式启动。预计到今年底,顺丰将建成启用包括北京、广州、深圳、武汉、成都等地的总计10座B2C冷库。眼下,顺丰冷运的主要服务对象仍是顺丰优选,但公司已逐渐引入其他电商客户,如易果网、冰天美帝冰淇淋等。据公司称,在顺丰优选,生鲜商品可以覆盖全国54个城市;易果网在上海仓库的生鲜商品也可以被多批次、小批量地送至其北京仓库。顺丰速运副总裁李东起向记者表示,因看好冷链物流的巨大市场潜力,顺丰已将冷链物流作为公司重要的战略业务支柱。“在我国,综合冷链流通率仅为19%左右,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综合冷链流通率已超过9成。”与此同时,我国的冷链物流企业小而分散,成本居高不下,服务层次不齐,这同样让顺丰嗅到了机会。“目前,国内的第一大冷链物流企业,年销售额也就十几亿元,行业集中度相当低,”李东起称,“冷链是个资金密集型行业,投入相当大。而国内不少做了十几年的冷链企业,年收入也就1亿-2亿元,顺丰希望借助已有的资源,在这个领域走得快一些。”尽管不愿意透露具体的收入,但他表示顺丰冷运目前在国内的冷链物流行业中排在前十,“顺丰优选”进仓后的货损率不到2%。在顺丰速运食品供应链总裁吴国立看来,冷链物流的特点是必须要先在全国建多仓,“通常一个六千平米的冷库,需要2000万元的资金投入。”由于成本高昂,不少物流企业建了多个仓库后,就没有能力建落地配,无疑影响了运输的服务质量。而顺丰在全国已有完善的仓库布局,很多时候可以将普通仓库改造成冷库,从而节约了成本;加上顺丰在全国已建设了较全的配送资源,因此可以较快地在冷链领域发力。在此基础上,顺丰此前布局的“嘿客”门店成为顺丰冷运的又一关键环节。在公司设想中,由于生鲜食品不能脱温,当顾客无法及时收取货物时,顺丰冷运可以将嘿客作为商品的“缓存”区域,由顾客上门自取,或由嘿客员工送货上门。此外,由于生鲜食品的物料包装比较复杂,嘿客还可以承担物料回收的功能。
周一,受出售传闻影响,ASOS股价再次双位数飙升,收盘报2205.75便士,暴涨14.70%。该股曾在8月底受eBay和亚马逊收购传闻影响股价当日暴涨近20%。瑞银分析师周一在报告中表示亚马逊为了扩张国际及服饰市场,不排除整合收购,该行称亚马逊以50英镑每股收购ASOS是一个较为合适的价格。该价格较周一ASOS收盘价的22.06英镑有124.5%的溢价,不过较ASOS在2014年2月底最高价的71.95英镑仍有较大距离。ASOS股价今年迄今为止已经暴跌超过65%,连续发布三次盈利预警,最新一次发生在9月中旬,ASOS首席执行官NickRobertson表示2014/2015财年因为国际市场的投资,集团税前利润将维持2013/2014财年水平,没有增长。据无时尚中文网数据,截止2014年8月31日四季度ASOS美国销售0增长,固定汇率增幅也仅为10%,继续大幅放缓,欧盟其他国家四季度收入增长21%,固定汇率增幅29%,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市场出现5%的跌幅,固定汇率下也仅有3%的微弱增幅,整体国际市场收入增长6%至1.417亿英镑,固定汇率下增幅14%。英国本土保持33%的高双位数增幅,四季度收入为9832.1万英镑,但环比较三季度43%的增幅仍有大幅下跌。四季度集团零售收入录得2.400亿英镑,收入2.457亿英镑。ASOS在过去一年遭遇盈利预警、仓库大火、CEO离婚、竞争对手崛起等诸多不利因素,股价近日跌至19.15英镑,并持续在20英镑以下挣扎。
“易宝支付这两年做的最核心的事情是业务布局。支付是一个非常薄利、基础的服务。支付就像当年QQ一样本身不赚钱,但它来获得用户,在这个基础上叠加服务。”易宝支付创始人兼总裁唐彬在接受《东方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表示。“战略布局什么的?易宝的战略,其实现在想的已经很清晰了,这两年来看,支付是基础载体,就像腾讯通过支付,QQ把用户吸进来,Google通过搜索,把用户流量吸进来一样。”熟悉易宝的人都知道新近提出的口号叫“支付+金融+营销”。唐彬认为这种跨界是必然的趋势:一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一体化。二是移动互联网打法和传统的不一样。传统的靠流量为主,移动互联网进入互联网金融深水区,流量不是核心了。三是垄断行业正在被打破,如金融、通信。“它更多强调的是精准,怎么对一个或一类客户,提供深层次服务,这个时候要把技术、模式跟整个商业流程结合起来。”他认为,如果说互联网第一波核心是营销为王的话,第二波则是商业中后台全方位流程的改造。支付的未来毋庸置疑,支付行业是机会巨大的行业。唐彬特别提到,二维码支付是一个创新方式,虽然有风险,但是它是市场内生发展出来的,是有生命力的。央行提出暂停二维码支付是为了把风险问题搞清楚,以后放开是必然的。“现在我感觉已经应该很快放开了。像银联、银行都在做。但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创新、业务推进、速度方面比传统银行有优势。”“如今,互联网通过20年的发展,打破缺口,打破垄断了。但是它发展速度太快,冲击力太大,所以从政府尤其是监管的角度,担心不可控,暂停也好,规范也好,不是认为这个东西不好。而是想这个东西很好,我们要支持创新,但是同时不要出大篓子。”在唐彬看来,P2P应该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你把它想象成民间借贷的网络版,打破了思维、地区界限。二是P2P是很乱的市场,跟美国P2P模式不太一样,LengdingClub模式是偏中立的,中国更多的是资金池配套。低成本、风险可控是核心。如果没有这个核心的话,P2P迟早出问题。在谈到预计什么时候会有泡沫爆发这个问题时,唐彬表示:“如果从中国民间金融市场几万亿的市场规模看,P2P还是很小的,P2P就是两千亿元,从市场容量角度讲还没有泡沫。但是从市场混乱度方面,大家太同质化了,风险控制不了。互联网把忽悠钱变得很容易,跑路的特别多。就像国内市场一样,一方面资金多的很,M2达到一百多万亿元,一方面很多企业拿不到钱,其愿意就是没有理顺机制。”“我认为支付未来会从去帮助大量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去解决融资、营销、个性化服务、信息不对称问题。支付是个交易平台的核心载体。”“在我看来,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不在乎是互联网金融或不是互联网金融,用户在乎的就是金融服务。比如作为小企业主,能不能快速借到低成本的钱。不要拘泥于渠道,要在乎实质事情。需要钱的人拿不到钱,或者拿到钱成本这么高,这是要反思的,我认为中国金融业这个问题不解决就风险太大了,或者经济不能上个大台阶。”第三方支付未来趋势是什么样的?第一,支付可以成为一个基础平台。第二,既然是个基础平台,它上面可以叠加很多服务,比如说支付加金融,可以变成金融增值服务,像余额宝;支付加营销,可以变成一个像餐饮营销类产品哆啦宝的服务。通过支付,把用户信息留下来,数据留下来,帮助你更好的服务。做商业的中后台唐彬认为支付不是简单一个工具,支付是互联网金融交易的核心环节,交易包含了支付结算、金融服务、营销服务。支付是易宝的载体。但是支付本身是利润很薄的,尤其在中国这个竞争主体这么复杂,唐彬走了一条差异化的路。易宝首先选了行业路线,但行业路线很辛苦的。每个行业不一样,每个行业组建团队,没有三年是升不上去的。下一步打通行业,打通行业的方式,一是通过金融,一是通过营销。所以易宝这两年从银行挖了很多人才过来。投资了哆啦宝,投资了互联网改造的五味餐厅,唐彬更多的是想改变这个商业的中后台。“我的理念就是互联网金融新的一波,叫深水区,从流量眼球导向变成一个产业互联网的生根,全商业流程改造这么一个趋势。”在唐彬看来,易宝现在选的行业,尽可能是没有物流或物流很小的,交易链比较复杂,比如航空业、保险业。据了解,易宝支付第一家大客户是深圳航空,花了将近一年时间沟通交流,通过银行担保、技术认证等方法解决信任问题,得到对方认可。这反应了唐彬做市场从不冒失攻击,而是把人员分布在市场的角落里,静观竞争对手的动向,寻找市场的空隙。“这些行业都比较难进入。因为它的门槛比较高,比如说航空公司就那么几个大的,保险公司也就那么几个大的。但是一旦进去之后,你的根基就深了,它提供的服务就不是个点对点就能够满足的了。这样的话,我跟阿里巴巴、腾讯竞争的门槛就很高了,就是我的护城河。因为我们也想形成阿里巴巴那么多的用户资源和品牌影响力。一个个行业挖的很深,把资源沉淀下来,不要急,慢慢随着产业互联网起来,我们也就起来。”针对BAT都在做支付,对易宝的影响是怎么样时,唐彬说,比如说微信支付主要面向点对点用户,对支付宝伤害是最大的。易宝是做行业支付的,对公司相对影响就很小。“易宝对支付一直的看法,支付是一个核心的交易平台的组成部分。”“就像支付宝、腾讯,更多的是还以C为核心的。易宝做的是行业整个链条,从源头到用户,中间很长的。互联网进入深水区以后,易宝做的是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核心不在于流量,产业互联网核心在于整个产业高效、透明和增值服务,这是我们的主战场。”无疑,对易宝支付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良机。他有一个理念要做意见领袖。“我们在支付领域里面,至少行业支付是这么开拓的,希望去把我们的思想去影响更多的人,让这个行业更好地发展,这是最大的目的。”在跨界过程中,唐彬理解互联网是一群人浪漫,从业者在一起交流思想,互相碰撞,这本身就是浪漫的一部分。
【编者按】租过房或是通过中介买过二手房的消费者可能会注意到,微信朋友圈中开始有些房产经纪人在“晒房源”。通过移动端、社交媒体,碎片化地去找寻合适匹配的房源信息,逐渐开始流行起来。但是早在2011年时,类似链家地产这样的中介公司所尝试的移动互联网和O2O策略还仅仅是PC业务的平移,虽然也在线下店布局了Wifi和iPad等设备,但来来往往的顾客似乎并不“感冒”。历经三年的试错,链家地产开始回归理性思考。关于房产中介服务O2O,应该追寻的本质是什么?移动互联网又为这个行业带来了怎样的提升?以下是链家地产信息总监宋靖宇的公开分享:北京的朋友都知道链家地产,链家地产是做二手房交易的企业,传统叫做中介。我大概4年前接触这个行业,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中介还需要IT?不就是拿Excel这边有一堆房,那边有一堆客户,匹配一下,大家签合同就可以了吗?但是,当你进入这个行业去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这个行业还挺复杂。给大家简单举几个数据,以北京为例,北京大概有600万套住宅,大概有1万楼盘,每年有6000小区成交。在北京,链家地产有1100家门店,大概有2万经纪人。在面对这样的数据,企业要如何管理?比如,每个经纪人、或者每个销售团队覆盖多大的销售规模?哪些房子是他能够销售的?哪些房子是他可以去看,但是他不能去销售的?哪些房子他能够看到核心的数据?哪些房子能看到全部的数据?所以说,这样的数据管理还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而这还只是从业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如果从客户、业主到经纪人的全局视野来看问题,就会变得更加复杂。不动产服务行业的特点我自己总结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有几个特点,第一,它是非标的。就是每一件商品,也就是说每一套我们买的房子都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同一个单元,同一个楼层,不同的房间,它的户型,它的朝向,它的采光或者它的视野都是不同的,很难用标准化的方式去量化。第二,标的非常大。很多年轻人都会经历租房、买房、换房这样几个过程,但是不管处于哪个阶段,在每套买卖的房子上面,标的都非常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客户的决策过程和一般的购买行为有比较大的差异,会比较慎重。第三,强交互的过程。消费者从开始有买房的念头,到最终签约以及完成整个交易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线下强交互的需求,这样的行为,在用IT的手段支持整个业务发展的时候,会有相对比较大的区别。“强交互”的这一点,跟我们今天讲的主题“移动”,有比较大的关系。2012年:移动初体验,PC端功能移植是主要思路在链家的体系里面,我们大规模的IT建设是从2009年开始的。我们基本上把整合的系统分成内外两条线:一条线针对我们的客户、业主,简称我们的消费者。他们来看到我们整个体系的时候,可以看到什么信息、数据,以及可以给他们什么样的体验。另一条线是我们的经纪人,为了业务的需要,他需要什么样的系统来支撑。传统的这两条线都是在PC端进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网和内网,外网我们叫链家在线,内网我们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我们叫SE。链家在2011年左右尝试关注移动的领域,我们真正启动是在2011年底。我自己稍微做了一些总结,每一年整合的思路和进展都有不同的主题。在2012年刚刚开始做的时候,我自己理解,我们还是处在摸索的阶段。当时,我们的思路是把两个PC端的系统,整体搬到移动端,当时用的就是简单的功能平移。大家可以看到这是我们的外网,我们把它叫掌上链家;而这边是掌上SE,就是经纪人用的系统。但后来我们发现,这种简单平移似乎不太对。移动有社交的概念,有位置的概念,有纯粹移动的概念,同时还要利用时间的碎片,但这些我们好像都没怎么充分利用,而且也没有真正结合移动的特点来审视业务。2013年:摸索中前行,通过技术驱动业务提升所以,结合我们的实践,我们自己跳出来重新审视:这个行业到底需要什么,移动到底对这个行业有什么样的帮助、触动和影响。从这个视点出发,我们发现这个行业的本质还是“信息”。消费者需要我们提供准确、真实、完整的信息。结合这样的思路,我们进行了新的尝试,比如推出了“真房源”。虽然在一段时间内,整个互联网里中介房源的信息可以说真实度非常差,但是从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信息必然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准确,我们需要把这些事情做好。所以,我们推真房源。但是,我也要指出,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信息”和“信息本身的价值”。举个例子,我们曾经做过一个项目叫做匹配,就是为一位客户匹配一套房子,使最终成交的概率达到非常高的程度。如果做到这一点,经纪人的效率会有巨大的提升。但最终你会发现这个事非常难,难点在哪?不在于这个模型多么难,而在于你没有办法刻画客户的需求,或者你根本没有办法准确的描述客户真实的需求。第一,客户不会愿意告诉你他的真实需求,因为他刚刚接触经纪人,还不熟悉不信任。第二,即便客户告诉你,他的描述也是不全面的。第三,其实他不知道他有什么需求。客户告诉经纪人他想要买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在这个过程中,客户自己做了非常多的信息处理和翻译的工作,但是很多时候客户并没有能力做这个转换。而从房产经纪的角度,更有价值的是那些原始的数据:年龄,在什么性质的公司工作,工作了几年,年收入多少,工作地点等等。这些信息才是客户真实的业务需求,从IT的角度看,可以认为客户自己将这些业务需求转换为系统需求了。这个匹配工具推出来以后,结果特别有意思。我们的经纪人的反馈是:这个模型其实已经非常准确,输入一个客户的需求,工具推荐出来的房子,从老经纪人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靠谱的,成交概率会在80%以上。但是你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这些房子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业主都是不成心卖的,也就是房源的质量。这个问题要解决特别困难。所以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只关注移动本身的技术能够给行业带来的效率提升,我们还要思考信息本身的价值。通过移动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加工,从而提升信息的准确度。当时我们提出了要做到专业、增值、效率。专业、增值和效率本身就是信息的体量。比如说我们原来介绍一套房源的时候,数据量在KB级,现在我们慢慢把信息扩充,最后变成兆级的。消费者不需要你去帮他做太多加工解读,因为每个人的解读完全不同,你不可能替每个消费者做出适合他的解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房子尽可能完整地呈现给他。第二,就是我们说的有贡献有收获。信息的采集本身非常重要。这个行业的特点决定了交互的三方:客户、业主和经纪人,每个人都不愿意贡献信息。我们当时做的是通过移动端的技术手段使信息采集尽可能便利。其次,贡献信息的人要有收获。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2013年有了一些尝试,我们做了试点,给每个经纪人发了一个IPAD,希望他们通过IPAD和业主、客户做更好的沟通。另外我们也借助移动技术开发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应用。这个行业有一件事看起来很小,但是非常重要,就是钥匙的管理。很多业主委托我们卖房的时候,会把钥匙交给我们。业主把钥匙给我们,意味着对我们的信任,那么我们的安全性是不是能够不辜负这种信任?针对这点,我们开发了一个应用。经纪人通过一个标签,自动去识别在什么时候谁拿了这把钥匙,什么时候还回来。但是在实践中有一点觉得非常困难,那就是这个钥匙在使用过程中会被转借。比如我是一个经纪人,我今天带一个客户看房,我拿了这把钥匙。当我还没有还的时候,另外一个同事也要去看这套房子,这时候我可能就没有还到箱子里面去,就直接把钥匙给到另外一个人。那么,这个过程就无法记录。后来我们尝试通过手机做这个事。两个人在同一个时间去摇一摇。如果在同一个位置,同一个时间去摇,通过某种关联,可以设定这个钥匙完成转借的工作。通过移动技术,我们把钥匙转借这件事管理起来了。我们在2013年有一些感觉。第一,要回归到行业本身,到底这个行业能够推出什么东西。第二,移动技术确实能够使得原来不太可能出现的业务场景变得可能。2014:再思考,回归业务本质在2014年,我们思考的重点放到了客户体验上面。针对客户的需求,我们可能需要回归业务本质来看问题。我举个具体的例子:买房、卖房、租房,哪些事情有可能在移动端发生?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考虑客户群的特点和心理。首先,买房这个事标的非常大,绝大多数人都会将它当做一个大项目,因此不可能仅仅通过手机就完成整个交易过程。其次,现在买房的客户群以70后到85前居多,他们更倾向于在电脑前搜索研究,而不是用IPAD。但是,租赁的情况就完全不同。很多人觉得租赁这个事完全可以在手机上完成下单。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就会考虑应该把租赁单独做成APP。将买卖和租赁分开,就是针对不同的客户群提供不同的客户体验。另外一个具体问题是如何让客户和经纪人将看房时得到的信息和感受,甚至是现场拍摄的照片保留下来并且进行分享。对经纪人来说,提供更加准确和直接的信息,不仅是提升经纪人效率,而且也是促进客户完成这种体验。当我们将前端、后端、PC和移动完全打通的时候,不仅意味着信息的关联,而且是促进了信息的采集。当然微信上面的尝试我们也在进行,从去年年底我们就开始做微信公众号。微信确实和传统的APP有比较大的区别,第一它有传播的特点;第二它是弱交互;第三它是入口。微信因为这些特点,使得它和APP会有课题上细分的区别。我们现在大概的应用是把它和我们的“400”呼叫中心结合起来使用。呼叫中心的特点是强交互:客户或者业主给400打电话的过程中时间非常短,我们需要立刻作出响应,而且一旦通话结束,企业就没有其它渠道跟客户继续保持联系了。但微信是介于传统互联网的网站(或者APP)和电话之间的东西,它可以和客户进行交互。针对这一点我们做了一些尝试,特别是我们在老客户的维系上面做了一些事情,类似于偏媒体方面的尝试。我们初步感觉有一些效果,但是现在还刚刚起步,我们也在不断的观察调整。总体来说,特别想强调,这些都是我们更容易看到的前台的东西,而我们之所以有前台的呈现,或者有销售的数字支撑,是因为有后台给经纪人使用的业务系统。后台更加重要,它是基础,是数据,是业务逻辑,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关于安全和设备管理关于安全,我简单说一下。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不是太好,还是很粗浅的尝试。对于我们来讲,安全非常重要,但又相对复杂,后台的服务器的安全问题可能跟大家差不多,我们有另外两个主要的复杂性。第一,我们在全国有接近2500家门店,每个门店都是直营,都有WIFI的接入,这样就等于暴露了非常多的入口,每个点都可能成为问题点。第二,我们的经纪人流失率还是非常高的,再这样的背景下,怎么管控他的设备,怎么管理每个人员以及管理每个设备数据的安全,相对比较复杂。我们做了很多尝试。有两个大的思路,一个是我们用MDM的方式进行强管控,一个是BYOD,然后用其它应用层的东西来考虑整合安全。今天我们也没有什么答案,总体来看我们更倾向于BYOD的方式。我想跟大家强调,因为我不希望误导大家。我们这个行业有我们这个行业的特殊性,特别是我们人员的流动非常大。如果用MDM,给每个经纪人配一部手机,但这个经纪人用了两个月就离职了,那么这个手机要如何处理?我们考虑了各种各样的可能,但没有找到特别稳妥合适的处理方式,所以最终放弃了。但是链家有另外一条业务线,我们叫自如。它是做资产管理,简单来讲它叫租赁版的如家。我们会在北京签很多整栋的物业,这个物业会按照链家统一的标准进行装修、配置和改造,配品牌的家居家电,然后去出租,这些房间都会接WIFI。因为相对来说这条业务线的人员比较稳定。所以我们用MDM的方式给销售人员配统一的IPAD,让他完成他整个的业务。所以,在不同的场景下面,对安全的考虑和策略差别很大。总结与思考简单总结一下,对于移动互联网,我也在不断摸索,还不能说有特别成功的经验。今天回过头来看,2011年、2012年很多的策略可能是错的。或者三年以后,我们回过头看今年,很多的想法也不一定是对的。目前我感受比较深的有三点。第一,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新技术确实使原来不太可能实现的业务场景变得可能。我举一个例子,这是我们已经上线的系统,叫乐拨。它针对什么事?就是骚扰。我相信所有人都接到过中介问你要不要买房卖房的电话,其实我们自己也很痛苦,特别想改变这个情况。在传统的PC时代,企业没有办法管理众多的客户资源和信息,而为了让经纪人和销售人员做这种销售,企业一定会把这些电话给他。客观来说,今天作为一种相对比较低成本和有效的手段,这种方式的电话销售不可能被完全取缔。我们当时为了管理也设定了一些规则,经纪人在给客户打完电话后需要在系统标注这个客户有没有需求,如果有两个经纪人在系统里标记这个客户确实没有需求,我们就把这个电话号码删掉。但后来我们发现,这个规则到了经纪人的执行层面很难产生共鸣。他们会说,这个系统你点两次没需求就再也不给你这个电话号码了,所以大家千万不要点这个没需求。但是移动互联网确实使有效管理客户资源变得可能。思路就是自动记录每次通话的时长,通过分析,我们自动知道哪些电话应该继续被打,哪些电话不应该被打。这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我们希望这件事能有效果,希望未来大家不再接到骚扰电话。第二,我们希望能够从全流程来综合考虑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不是单纯地来看某条线的内容。讲O2O也好、还是讲移动互联网,其实它是多方位的。企业整个的流程是从售前到售后,线上还是线下,其实有一些是通过技术手段,通过系统来完成。有一些还是要借助于管理的手段,管理的规则来完成。面对经纪人、面对客户,在不同的维度上面,企业如何来经营你的产品,可能要从全过程的角度去看。并不是在手机上就能把所有的事情想清楚,我觉得它是立体的东西。第三,回归本质,还需要从产业链的角度思考企业移动战略的规划和布局。今天我们需要看到行业的发展趋势。今天的房地产经纪行业还是经纪公司独大,但是一个成熟的房地产服务业市场可能并不是这样,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来看,有一点比较肯定,就是信息一定会越来越开放,单纯靠信息来收费的时代已经远去,更多是看信息之上所提供的服务是什么。如果这个大的背景正确,那么这个行业会产生什么样的细分和细化。在细化的产业链里面,客户的需求又是什么?经纪人的需求又是什么?移动互联网能够提供什么?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坦白来讲,今天大家都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我们不去思考,不去动作,估计我们也就没有未来。我们必须争取往前走,这样才有机会,在摸索的过程中寻找答案。我的分享就这么多,谢谢!
【一起惠讯】在滴滴、快的两个App之外,打车领域实际还有一个隐秘的巨头级玩家——银联。一起惠了解到,中国银联旗下银联商务与中信银行合作推出的迷你POS收款方式已渐渐在部分出租车扩散开,与此同时,银联商务开发的收款App也试图抢占司机手机屏幕的位置。据悉,中信银行和银联商务合作的这款出租车POS机在今年6月份正式于北京地区推出,主要在北方出租公司推行。一起惠了解到,北京渔阳等出租车公司近期也已经开始配置了这款POS机。值得注意的是,与这款POS机配套的还有一个司机端的App“北京银商出租车”,开发者为北京银联商务有限公司。一位北京地区的出租车司机告诉一起惠,在使用银联POS机收款时,需要与上述App配合使用。据其介绍,该App通过蓝牙与POS机连接,支持收款、余额查询、订单明细查询和签到等功能。一起惠注意到,银联和中信银行推出的这款POS机不仅支持普通的银行刷卡,还支持银联闪付(NFC支付方式),乘客将支持闪付的卡在POS机感应区轻轻一挥就能完成支付,不需要输入密码。不过,与滴滴打车、快的打车不同的是,“北京银商出租车”App并没有通过现金补贴的方式来激励司机使用,上述司机称,银联和中信银行方面给的“好处”是可以通过签到、收单等方式来换取一些粮油类生活用品。这些措施似乎并没有给司机带来太大激励。据上述司机表示,其目前很少使用该POS机收单,而且通过App与POS机连接还比较麻烦,经常会出现连接不上的情况。但不可否认的是,未来出租车内支付的形态已经被打车App和银联改变。以滴滴打车为依托的微信支付、以快的打车为依托的支付宝钱包、以银联为依托的刷卡支付,都将让现金支付成为一种越来越罕见的支付方式。
曾经发生过高管频繁“换血”的艺龙(LONG.NASDAQ)在近期又发生重大人事变动。艺龙原首席内容官谢震以及首席财务官罗戎将离职。对于两位高管离职的原因,艺龙方面表述为,谢震2008年1月加入艺龙,任网站和营销副总裁,后晋升为首席运营官,将于2014年9月30日离开公司创业;罗戎于2013年6月加入艺龙,因家庭原因,将于2014年9月30日离开公司。公开资料显示,谢震于2008年1月加入艺龙,2011年5月晋升为艺龙COO,是艺龙CEO崔广福在宝洁及联邦快递金考的“老搭档”。有消息指出,谢震任职期间曾负责投资与市场推广。此番卸任后将外出创业,但具体项目尚不明确。未来艺龙的COO一职将由崔广福兼任,营销也将由崔广福亲自操刀。艺龙表示,目前谢震尚在工作交接阶段,具体信息将在近期统一披露。COO和CFO同时离职,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算是“大事件”,但对艺龙而言这并非第一次发生。艺龙多年前的人事震荡才是真正的令人“叹为观止”,甚至造成了艺龙多年亏损。相比之下,崔广福接任艺龙CEO后,艺龙的高层人事算比较稳定。1999年5月,唐越创立艺龙并随后在纳斯达克上市,当时艺龙与携程不相上下,全球最大的在线旅行服务公司Expedia花了6000万美元,拥有了艺龙52%的股权。但投资界出身的唐越心不在具体旅游业务经营,于是在2006年2月,唐越离职,由来自麦当劳的司徒耀明(TomSooHoo)担任艺龙总裁和CEO,这位在消费领域有丰富经验的高管一上任便按Expedia的意思大规模撤换高层管理团队。公开资料显示,先是2005年6月刚刚加入艺龙网,工作未满一年的首席营销官(CMO)韩晓明遭到撤换。随后,2003年12月加入艺龙网的销售副总裁刘刚和人力资源总监等重要职位的高层管理人员,在2006年6月到9月之间,全部易人。2006年7月27日,艺龙首席财务官柏立卓(DerekPalaschuk)也遭辞退,由沈潇同出任艺龙网临时首席财务官一职。可惜Expedia全面“入侵”后,却因为美国方式在中国市场的“水土不服”而使得艺龙陷入长期亏损,并不得不削减业务,这也令艺龙与携程拉开了距离。“所以相比之下,艺龙在多年前引入崔广福担任CEO后,管理团队基本是稳定的,此番COO和CFO的离职是多年来少有的高管重大人事变动,或许与高管个人发展有关。”劲旅咨询首席分析师魏长仁分析。值得注意的是,艺龙此次计划引入金宇晖和朱瑞清分别担任无线业务部技术副总裁和平台副总裁。金宇晖,于2014年7月加入艺龙,任无线业务部技术副总裁,负责艺龙无线端技术和人员管理。在加入艺龙之前,金宇晖任美国硅谷实时视频创业公司VeetleInc公司技术副总裁;在此之前,有6年在亚马逊公司美国总部团队、亚马逊中国团队的工作经历,还曾先后任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信息实验室、SAP公司美国研究所、IBM纽约T.J.Watson研究中心。朱瑞清,于2014年7月加入艺龙,平台副总裁,将继续负责支付、结算、促销、CRM和大数据的技术,朱瑞清在美国有14年的软件研发和产品管理经验。加入艺龙前曾任美国亚马逊高级经理,负责多个开发团队在库存管理、订单管理、供应链优化、系统集成、大数据等领域的创新。他创建和领导过亚马逊对多个全新产品和技术领域的拓展。在亚马逊前,他曾任职于美国微软、HTC等公司,先后担任服务器、客户端、数据处理平台、风险管理、人机交互界面、移动软件等方面的高级技术经理、产品设计经理和软件工程师。同时,艺龙原首席会计杨锐志将升任首席财务官,全面负责艺龙投资者关系、财务预算、会计、资金、内审工作。“艺龙此时将引进两位技术型副总裁,比如金宇晖在数据库系统、信息检索、云计算、大型网站和移动应用等诸多IT核心及前沿领域有丰富的研发和管理经验,可见艺龙希望在移动端业务寻求新突破,艺龙在其他方面业务已与携程有巨大差距,所以必须抓紧移动端客源。移动端也是携程等诸多在线旅游业者目前最热衷的业务板块。”魏长仁表示。
【一起惠讯】一向中规中矩、四平八稳的当当网无线业务近期有了波澜。一口气上线的三个导购频道(ChicNow/Go、当当腔调、iWant)将以全新的定位、全新的模式开始运作。时尚、年轻、有腔调,在标榜“更洋气”背后,当当无线做了怎样的改造?又有怎样的野心?据当当网无线购物事业部副总经理周宏刚介绍,当当网在今年4月份正式组建了无线事业部,由李国庆亲自挂帅,从聚美、美丽说、银泰等电商挖掘了不少时尚人才,目前团队规模已达到200多人,包括市场推广、时尚编辑、栏目运营和基础运维等团队。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团队之外,当当无线事业部还有独立的招商团队和广告售卖团队。当其时尚编辑在根据专题寻找相应商品的时候,可以不再局限于当当网平台之内。时尚编辑可以向招商团队提供其需要的商家名单,由后者去进行招募。有腔调、有特色、够时尚是当当无线招商团队招募商家的几个标准。“不去跟服装、百货争KA客户,我们不会去争当当女装的TOP100,有时尚有情调的淘宝C店是我们的目标商家。”周宏刚表示。另外,设计师、买手店也是当当无线的招募对象。此外,周宏刚还称,当当网无线事业部招募的商家,无论在入驻条件、店租和保证金上,都给予了不同于PC的优惠条件。在无线端,当当还将采取完全不用于PC端的选品方式。据当当网无线端ChicNow频道负责人介绍,在无线端的三个新频道中,时尚编辑有绝对的自主权,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筛选商品,推荐给用户,不接受商家主动的报名。“我们的时尚编辑部是唯一比较有特权的部门,单从时尚力角度衡量,以此保证自己的调性。”上述负责人表示。据一起惠了解,当当网于近期在移动客户端正式上线了三个时尚频道,分别为ChicNow/Go、当当腔调、iWant,其中,ChicNow和Go是根据用户性别而呈现的女性和男性时尚频道;当当强调则是一个主打新奇特的频道,强调有调性;iWant则是一个情景话题购物频道,根据用户的兴趣分组进行导购。
【编者按】“团队扩容、大规模招商、建新运营中心……”,过去几年,在跨境电商上走得不紧不慢,有些“拖泥带水”的亚马逊突然发力,如睡虎突醒,露出利爪,让人猝不及防。但面对半年跨境贸易额已高达260亿美元的eBay和正在新兴市场上不停攻城略地速卖通,现在才发力的亚马逊还有机会吗?是否为时已晚?9月15日,在刚成立不久的广州运营中心里,当亚马逊中国副总裁叶伟伦匆匆赶到媒体沟通会现场的时候,已经比预定时间晚了5分钟。在那之前,他刚刚在亚马逊中国首届“全球开店”卖家研讨会上向卖家们分享了“全球开店”业务的最新进展。“我们预期邀请70位卖家,结果来了150位,爆场了。”叶伟伦显得心情不错,他在亚马逊中国主管第三方平台业务拓展。会场的爆满、卖家的热情让他不得不在会场里多停留了一会儿。事实上,过去半年里,以往一向低调的亚马逊中国,已经针对“全球开店”业务举办了多次中小型的招商会、卖家沟通会、媒体见面会。亚马逊中国正在主动给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展提速,并想把这一信息对外传递出去。扩容团队让卖家不再找不到人“全球开店”是亚马逊开展的一个帮助本土卖家进入亚马逊全球市场的项目,2012年,这一项目被引入中国。早期,中国卖家想在亚马逊美国上销售商品,需要直接到亚马逊美国的网站上注册,流程复杂,需要的条件多。而通过“全球开店”项目,亚马逊中国则有讲中文的团队帮助国内卖家进入亚马逊在全球的各个站点,并提供咨询和培训。但事实上,过去两年,“全球开店”项目一直处于“放羊”的状态。与国内第三方电商平台卖家直接对接“小二”不同的是,亚马逊中国的卖家很难找到亚马逊中国的运营人员。这一方面是由于“全球开店”项目本身团队的人数有限、精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亚马逊坚持依靠系统和规则进行管理,尽量减少人工干预。但这一情况将在今年有所改变,叶伟伦介绍,今年以来,“全球开店”团队人数已经扩张了三倍,从原来的十几个人,扩展到50人的规模,到年底可能会再扩展一倍。同时今年亚马逊中国还相继建立起了上海和广州的运营团队。叶伟伦表示,新增员工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进行卖家的招募和培训。亚马逊渴望优质跨境电商卖家的心情极为迫切,几乎在每一场与跨境电商相关的活动上都能看到亚马逊招商人员的身影。而广州和上海团队的建立,也方便在当地和周边地区招募卖家,及提供必要服务。在增加卖家数量的同时,亚马逊着力解决另一大问题是平台与卖家沟通的不畅。在叶伟伦看来,这是“全球开店”业务过去很多问题的症结所在。“过去很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平台和卖家间缺乏沟通,我们也缺少对卖家进行平台规则方面的指导。比如说,有很多卖家会觉得亚马逊的规则过于严格,有时会出现不知道触犯了哪条规则,就受到了处罚,甚至被关店的情况,而出现问题的时候,又找不到我们的运营人员给予解释,这就容易造成矛盾和误解。”叶伟伦向一起惠表示。对此,亚马逊中国的解决方法是在国内建立了一个卖家支持团队,提供同一时区的中文服务。改变过去卖家碰到问题后,只能通过邮件或电话的方式寻求亚马逊的协助,总部则让卖家直接联系店铺网站所在国的团队的情况。此外,亚马逊还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全球主要市场配置了专门的员工来对接中国的卖家,解决国内卖家进入新市场“水土不服”的问题。改进产品将支持人民币收款叶伟伦向一起惠介绍,除了团队的建设外,今年亚马逊中国的另一主要业务是进行产品上的改进,以更适合中国卖家,其中已展开的包括3个部分。首先是将“销售建议”中文化。叶伟伦表示,亚马逊有非常强的数据分析能力,系统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随时给卖家提供销售建议,比如“你现在应该增加库存了;或者这个产品在亚马逊卖得特别好,你是不是有类似的产品?要不要卖?”而过去这些销售建议都是全英文的,在网站后台可以看到。亚马逊中国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这些销售建议全部中文化,并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给卖家。其次是改进支付解决方案。过去亚马逊美国站的卖家只能收美元,目前卖家已可以在亚马逊的后台直接开港币帐户,在美国站销售商品之后收取港币,下一步目标则是让卖家可以直接收取人民币。“这一类型的改进是我们接下来的重点。未来所有亚马逊的后台,包括整个界面可能都会中文化,包括注册、操作和收款的过程,需要全面做本地化的处理。”叶伟伦表示。再次是,“亚马逊物流”(FBA)新增了“二次包装”服务。当卖家的产品进到亚马逊美国的货仓之后,如果用户退货回来,出现外包装破损,亚马逊可以进行二次包装,然后再卖出去,前提是产品质量没有任何损失。叶伟伦表示,这是亚马逊对海外仓库改进的第一步。谨慎扩张管理依旧严格虽然亚马逊中国正在加快跨境电商业务的节奏,但态度上却保持着一贯的谨慎。譬如,在被一起惠问及“新兴市场大热后,亚马逊将何时选择进入”时,叶伟伦表示,如果亚马逊认为没有办法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的话,就不会匆忙进入某个市场。“我们进入每一个市场,相配套的物流还有仓储全部要考虑跟进,所以我们对于每一个市场的评估是相当周密的。全部评估完了之后,才会做出决定。”叶伟伦表示。业内人士则认为,这可能会使亚马逊失去一些机会。此外,在亚马逊看来,严格的规则和管理以及不希望卖家花过多的时间去做促销的态度是不会改变的。比如,未来卖家在亚马逊上依旧只能有一个账号。对于一向谨慎,掣肘颇多的亚马逊中国团队而言,这一次大胆的提速的背后是来自于亚马逊总部对于跨境电商业务的重视。eBay刚刚发布的上半年财报里,高达260亿美元的跨境电商收入也证实了这个市场的价值。“2014年是比较不一样的一年,整个跨境电商的议题被提到了公司的层面上,拉到了全球的战略层次。跨境电商在这一两年所呈现出来的状况也说明了它的重要性,我们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方案,得到总部的支持,所以有更多的投入在这个项目里面。”叶伟伦表示。
2013年刮了好一阵“青春旋风”。其中陈可辛执导的60后“青春赞歌”《中国合伙人》,打动几代观众,经典台词也在网上流传,最令人推崇当属佟大为饰演的王阳在婚礼上心有戚戚焉说出的三个“真理”,其中“千万别跟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成为金句中的金句。不少专家也举手赞成这个说法,民间认同的人也不少。倒是娱乐圈明星看起来“荤素不忌”,合伙开公司的案例层出不穷。最近大热案例当属李冰冰、黄晓明和早就在商海“捞得风生水起”的好友任泉,三人合伙开了一间热辣十足的火锅店。见证了火锅店从无到有的工作人员跟记者分享了三位明星合伙人的想法,还说为了杜绝以后的经济纠纷,三人早就做好了防御措施。被誉为“最帅合伙人”的冯德伦、吴彦祖受访时也强调再好的朋友开公司,都要分工明确。在台湾被“面包风波”缠得心情郁闷的小S,似乎早有预见般,在与一见如故的谢娜去年在北京合开甜品店时就强调“谈钱不伤感情”。这些明星的例子,也在说明一个道理:投资有风险,找好友搭伙,亲兄弟明算账!最热辣明星合伙人:李冰冰&任泉&黄晓明合作项目:火锅店成立时间:2014年1月合作风格:一人带团两人献计李冰冰、黄晓明和任泉合伙在北京工体北路黄金地段开了间火锅店“热辣壹号”,该店自1月18日开业以来,已火速出现排队的现象。有人冲着夜宵三折的优惠而来,有人冲着明星号召力上门试吃,有食客在知名点评网上直言“见到黄晓明不打折也来吃。”李冰冰工作室宣传Lancyi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这几天我客串了好几回‘接线生’的工作,不少客人预约时都说知道是三位明星合开的,要来吃吃看。”慕名而来的除了粉丝,还有大牌,“周一(1月20日)李亚鹏也带着朋友来吃了,我们开始并不知道,是他去埋单时才发现。”事实上,“热辣壹号”1月中试营业以来,三位明星合伙人的团队都“扎”在这里,采访中Lancyi两三次说抱歉,因为连着好几天吃火锅,她上火不时咳嗽。而黄晓明的宣传总监也选在火锅店举办生日宴,老板埋单又能和业界人士联络感情,一举两得。从未和人合伙开店的李冰冰也对自己这个“第一次”十分上心,在去美国为《变形金刚4》做补充工作前,她几乎一整个礼拜的晚上都待在火锅店招呼亲朋好友。Lancyi说:“冰姐有一个自己的包厢,888号房,出国工作前她好几个晚上都待在那里请吃饭。”据悉,三位合伙人都有专属包间,挂满了写真照。爱吃火锅一分钟决定合作作为圈中独当一面的大明星,李冰冰、任泉和黄晓明怎么突然想到要一起开店?1月18日的开店仪式上,任泉表示,和李冰冰一同看完电影《中国合伙人》后,便有了一起开餐饮店的想法。没想到,李冰冰和黄晓明一说,对方也觉得“有搞头”。李冰冰笑着说:“想都没想,一分钟就决定合作了。”而曾经跟随李冰冰的工作人员透露每当出国工作时,李冰冰最馋的就是火锅和饺子,他半开玩笑地说道:“吃货的节奏就是自己开一家店。”Lancyi则透露经常要在北京招呼朋友的李冰冰,还是觉得有自己的据点比较方便。所以任泉一提出,她立刻就答应了。作为圈内低调的投资高手,任泉这十年来演艺圈之外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他在全国各地开办的川菜馆、火锅店挣得盆满钵满,近年投资的早教事业,如今成为其最新的“聚宝盆”。和这位投资高手合作,同时还是任泉老同学的李冰冰笑说自己醒悟得太晚:“我俩还在读大学的时候,他就跟我借了4万块钱开餐饮店。我当时觉得会亏,没想着入股,只当借钱支持朋友了。那会儿真是没头脑。”
【编者按】京东云又来了。这一次它将触角伸向了政府、印刷、教育、商业地产、批发零售等不同领域。面对标准不一、千奇百怪的合作伙伴,京东该如何应对?京东技术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家何刚给出的答案是:合作,团结中国各级城市里面大大小小集成商,帮助他们去转型,而不是革他们的命。以下是京东云新业务的9个关键性问题:提问1:目前我们国家各个政府部门对政府云建设这一块越来越重视,请问京东云在政务云建设这一块怎么做,面对政府采购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有没有下一步的计划?何刚:您刚才问到了政务云方向和采购,是我们去年一直做的事情。这个方面实际上我们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我们叫做公共云,一个叫做私有云。公共云是政府大力在推动,中央政府包括各级政府,10年开始国家有许多试点城市推动公共云的落地。京东去年6月份也推出我们公共云服务,为政府企业提供从计算资源到存储资源到网络资源一系列的基础云服务,并且我们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通过了工信部的可行云认证。私有云方面,今年年初开始各级领导也一直在强化整个中国政府体系的信息化,要逐渐向国产化去转型,不光是硬件,包括软件。这个方面,实际上京东可能有别于业界一些互联网公司相应一些做法。我们不但在公共云方面进行标准认证,私有云方面也将我们京东的积淀,不管是在计算层面,还是数据层面,还有大数据分析层面,各式各样的系统,以及客户数据中心的方式,都用来为我们的政企提供服务。今年6、7月份我们有11项基础云服务入围了政府信息化采购的名单。接下来,京东在政府云方面将会继续投入,一方面在规模上,我们希望基础运营方面,不管是公共云还是私有云的方式能够推广到越来越多的政企机构里面去,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会注重更多的服务。在基础云方面,比如库存乃至大数据分析方面等推出越来越多的形式,不管公有云形式还有私有云形式,配合整个国家向国产化转型的要求。提问2:京东发布的新方案中,电商云、物流云和金融云。后两者用户使用时候有一个必要条件,必须先在京东的平台上有合作,才能把这两个解决方案用上。是这样吗?何刚:今天我们推出的新服务包括物流金融、数据分析融和物流这两个方面,也是我们广大企业,可能是最为关心的两个方向。我们的方案是完全不要求你的企业必须在京东卖东西,或者给京东提供商品,或者开店,完全没有这种要求。我们其实提供的服务是两个方向,一个京东平台做的,大力推广的事,比如把物流进行开放,你不是京东上的商家,但是你的货完全可以存在京东的仓库,在京东生产,然后京东给你配送。收到订单,可以把指令发到京东的仓库,然后京东帮你生产和配送,送到客户手里,这是第一种方式。另外,用的商家并不希望用京东的仓库和京东的配送员,因为很多企业自己有仓库的,但是他不知道这个仓库里边标准化生产流程步骤是怎么样,没有这些标准和流程,也没有信息系统管控。电商走到六级城市,那种地方很难想象有这种配送标准化。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我们的仓储系统、配送信息系统,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给这些公司,让他管理自己的仓库和配送。这个时候,通过信息系统的方式,以云的方式,凝炼出来这个行业里面操作的标准,服务给社会。提问3:咱们京东云对外的开放比例大概什么情况?有没有一部分留给京东自己用。何刚:我可以说几乎是100%,京东的电商、物流、金融,我们的智能硬件、数据分析和基础云,都开放。京东有的,京东为世人所知道的一些东西,其实几乎没有任何一个落下的,都在开放。可能在每一个方向开放,现在还不是说能达到100%,原因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来得及把我们过去这么多年积累的东西全部开放出来,因为毕竟对外把系统云服务提供出来还是比较新鲜的方向。我们未来会根据行业里客户提出的需求进行调整。有些需求如果是非常有共性,需求量非常大,我们也会去做,将来京东内部使用可能是我们对外提供的一个子集,这是完全可能的。提问4:京东云的研发情况怎么样?何刚: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京东的系统几乎100%都是自主研发。可能除了极个别的位置,出于审计方面的一些硬性要求,会选择一些商业化。从做电商开始,包括我们整个的仓库和配送系统的第一版,老刘自己写上去的,是真的,所以我们一直自己研发。提问5: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将来也会提供云服务,未来共同的市场情况下,京东有什么样的优势?何刚:为什么放眼全世界进入云的做法都是共性的?不管是游戏行业还是电商行业,实际上到了最底层都需要机器和存储设备都需要网络,大家都擅长,所以一般人都会从这进入。但是我们行业里面推广云计算的时候,不管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发现一个共性,就是当你劝说企业的老板,跟他说云计算好的时候,他实际上没有很大的动力,因为对于一个老板他更在乎收益。所以我们发现和老板谈,说给你节省机器资源,对他有打动,因为是成本,但是不解决他老板的根本问题。老板最在乎的实际上是你能够帮我在一个月之内搞定吗?一个月之内搞定我愿意花更多的钱,因为可能丧失市场机会,这个道理整个行业里面也是公认的。在整个市场层面,层面越高市场越大,利润越往上越高。举个例子,一台机器买回家就是一个盒子,盒子的净利润可能就是5%,这是整个全世界IT行业就是这样。但是上面装的软件,软件的利润是暴利,80%的利润是有的。可见,盒子到软件,越往上盘子越大,能上去越好,是老板最关心的,愿意为其花钱至于将来互联网公司都云,我们做的东西和整个京东的基因相关的。互联网公司能够积累电商或者物流方面底蕴的,我觉得还是蛮少的。京东其实从一开始就在用互联网方式做传统行业的一家公司,某种程度上,我们和小米模式的比较像,小米从第一天就用互联网的方式去制造手机,我们是从第一天用互联网的方式做零售。很多其他公司,不存在传统行业,所以他提炼出来的东西不一定能够帮助到现在的传统行业,因为他本身没有参照没有对比。提问6:京东有云,阿里巴巴也会有云,两者差别在哪里?何刚:比较类似,但也不一样,两个完全是不同规的做法。京东云和阿里云做的不一样也没有什么太惊讶。我觉得这样的问题首先应该问,你为什么要和阿里一样?有一个人做起来,做这个事,最大的机会是你跟他做的有所不同才对,更多发挥你的优势你的价值。我们认为现在传统企业全部在互联网化,几乎没有哪个企业他不把电商作为他的销售渠道之一,都希望能够直接终端消费者,不希望中间有一级代理、二级代理。所以我们认为将来所有的企业都会把电商整个的系统作为他的标配。当我们做云计算的时候,我们可能是一个立体式的,所有能够发挥出的方向我们都会去做,但是我们会避免无中生有提问7:京东云传统企业的客户和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客户比例是多少?何刚:不同的产品是不同的比例。基础云、公共云的服务里面,绝大多数都是互联网企业。私有云客户清一色全都是传统企业,这两个业务不太一样。比如物流云,客户没有一个是互联网企业。实际上从我们推出之前就已经设计好了,主要对象是谁。提问8:京东云未来三年和五年战略目标是什么,期望值是怎样的?何刚:战略方向就一个,坚持开放,深化开放,没别的。所以未来你会看到,我们会尽全力用最快的速度让每一个方向更深化。比如说提供O2O的方案,目前还只能做到某种类型的社区;比如说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可能只能服务于一个,后续会扩大规模,持续深化。老刘在外面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京东现阶段聚焦怎么为用户产生价值,同样,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系统帮助他创新,不简单只是提升交易,我们聚焦在产生价值。如果你能为这个行业产生价值,最后你会得到价值。提问9:如果每个客户需求不一样,产品和服务如何标准化?何刚:的确,我们的客户都是千奇百怪的,各个行业都有了,美容、美发、参观、物业、地产,印刷……每个客户要的东西都不太一样,那怎么解决?很简单,通过合作伙伴。京东聚焦的是打造标准化的模块化的平台,这个产品上面会提供足够的接口,你可以选择几个模块加在一起,由一个集成商去拿这几个模块组装一个东西提供给客户。依赖于我们大大小小的合作伙伴去为这些客户定制,这些合作伙伴极其重要。中国大大小小各级城市里面,都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集成商存在,他们只做家门口几家公司的生意,可能就三五个人,每年可能就收入几十万。但是他们有客户,如果我们给他们用这样标准化和模块化的东西,他们基于我们做简单的定制开发并且维护,那么就可以解决这些客户。帮助他们去转型,而不是革他们的命,是希望打造一个共赢的生态。
【编者按】见到尚雯婕时,她已经在工作室连续拍了几个小时的大片,拍片间隙还在认真的和摄影师讨论拍照细节、亲自选片等等,所以,一起惠的这次跨界聊天就安排在她化妆的同时进行。由于对着化妆镜,尚雯婕的形象在镜中镜外穿梭着,也折射出她的两面:荧屏中作为一个个性十足的明星,尚雯婕并不像外界看到的那般高冷,甚至热情奔放;但在现实世界里,相比其他借电商为噱头的艺人,她更具商业头脑,也更加理性、拘谨。初入电商圈,就选择投资,并将投资作为经营自己的重要手段,将自己的个性完全融入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产品中去。这或许是尚雯婕的特立独行之处。在镁光灯下华丽丽度过数载后,是什么原因让31岁的尚雯婕产生了投身世界上最“苦逼”行业——电商的想法?一起惠带着诸多问题与尚雯婕展开了一次畅谈。对话双方:一起惠尚雯婕投资电商但不拿艺人的身份说事儿一起惠:你真的想清楚要投资电商吗?这是个苦哈哈的行业,很多投资人都是血本无归。尚雯婕:第一,我自己想法确定,第二个,团队和各方面媒体资源的成熟,所以才有了做电商的基础。电子商务是未来的消费模式,现阶段正处于一个遍地开花的时候,这个阶段会形成很多未来的消费群体和消费习惯。在这个时候去抓住消费者,把创新的模式建立起来,才能够保证在未来的电商市场上站稳脚跟。一起惠:你说的这番话不太像个艺人,而是个商人。投资电商这个行为是你作为艺人在自身经营方面做的规划吗?尚雯婕:其实这次投资是一个纯粹的商业行为,基于艺人的身份做一件事不是我们做这个投资的初衷。本质是我们自己的公司要做电商,策划不同的产品,为产品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平台跟它合作。与平台的关系是共同投资,双方拿出自己最擅长的资源、经验、能力来进行合作。一起惠:很多人借此做了转型,比如李静,从艺人向商人的方面转变,你觉得在这个方面擅长吗?尚雯婕:这几年经营艺人身份跟经营一个产品有很多共同之处,我相信有很多积累的经验可以用到做产品上面,不过关于电商的实际操作问题我们没有经验,所以我们每投资一个产品都会跟一个电商平台合作,用他们的经验去补足的我们一些缺失。一起惠:在艺人做纯粹电商这个品牌你是第一个,作为一个开创者,在开拓电商方面你有什么感想吗。尚雯婕:我们才刚刚开始,只能说我这几年我看了各种电商的各种品牌成功或者失败以后,觉得想法很重要,创新非常重要。革新、创新、产品的设计很重要,包括营销模式等。天猫首发但Yoho!适合独立品牌成长一起惠:这次投资电商品牌为什么会选择Yoho!这样的平台来进行合作呢?尚雯婕:Yoho!是现在独立品牌做得比较好的平台,它对于独立设计品牌的推广、营销都比较有经验,我觉得这个平台的受众群体跟mapuce6的受众群体契合度比较高,而且他们可以补足我们在渠道、工作、宣传上做不到的一些领域。一起惠:听Yoho!介绍,工作室合作关系是投资和创意的模式,其他的艺人都会选择自己作为代言人的形式参与一个品牌,你为什么会选择投资的方式呢?尚雯婕:我们不希望把投资的产品做成一种为自己代言的品牌,这样的话从无形当中限制了它的消费群体。如果需要代言,我们会选择一个更适合的人来做这个事,我们还是要站在投资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一起惠:很多艺人都会选择在淘宝、天猫开星店,没有这么做是出于什么考虑?尚雯婕:天猫是我们这一款旅行箱的首发网站,但是会以yoho!旗舰店的形式去销售。当然,现在天猫也在做时尚化的转型,在这个时机与天猫合作对我们的宣传也比较有利。此外,有很多旅游电商也是我们重点考虑的平台,还包括时尚类平台等。突出个性但不想和尚雯婕有太大联系一起惠:这个品牌的定位是什么?目标群体?尚雯婕:其实这个品牌针对的就是对设计、品质和个性方面有比较高追求的人群,尤其在时尚方面的要比较有追求的消费者。mapuce6本身是一个时尚生活方式的品牌,它整体的特点是比较先锋的设计、比较颠覆的概念和想法。比如说我们这个行李箱,它是两种,一种是全透明的,第二个就是1+2的模式,它可以经过不同的箱子内衬去改变箱子的外观。从行李箱的概念来说,这个箱子相对有自主权,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完善在自己的产品上面,而且这个箱子是可变化的,透明的设计也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让别人看到你的世界,也可以看到别人的世界,所以从整个概念上来说是很鲜明,比较颠覆的一个概念。一起惠:今年准备让这个品牌计划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尚雯婕:我们非常看好这一款行李箱,希望做到在国内的旅行箱品牌里面有一席之地,这个是我们到年底之前的目标。其实国外在创意旅行箱做得很有意思,但是在中国没有一个知名的、时尚的旅行箱有,我们尝试做这一块,是一个全新的没有太多战火的领域。一起惠:你现在投资的只是一个透明箱包,将来会不会有其他品类的拓展呢?比如服装、电视之类的东西。尚雯婕:会有,现在的产品名称是mapuce6,以后还会有其他的数字,一个数字代表一个产品的类别。我们投资的品牌就是时尚生活方式的一个集合,所有和生活方式有关的产品都会有。一起惠:你给人的印象中个性鲜明突出,这个品牌会不会在设计的时候,加入一些个人元素在里面。尚雯婕:从整个设计考量来说,我还是以现在的整个互联网多媒体大时代的这种趋势为出发点。我没有想把它做成粉丝产品,它和尚雯婕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我坚持一些原则,比如理念上坚持创新,彰显个性,这些东西可以用到普世的大众消费群体。符合现在兴起的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时代90后的思维特点,我们都会融入到产品的设计理念中,但是不会和尚雯婕这个人有太多的特别紧密的联系,它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产品而存在的。崇拜雷军但不做粉丝经济一起惠:在互联网营销这方面,作为一个明星和电商合作,有很多天然优势。尚雯婕:我们跟Yoho!合作,提供产品先期的研发,包括营销、产品定位、产品设计、想法还有营销的一些经验等。一起惠:现在很多明星都做潮牌,发展粉丝经济。不过除了粉丝也应该有其他的各种各样的客户加入购买人群当中来。你的粉丝的量很大,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计划调动其他的消费群体呢?尚雯婕:对于一个产品来说,粉丝经济不是一个很健康的发展机制,在针对粉丝去做产品研发的时候,无意当中会把产品跟其他的大众消费者给割裂开来,而后者无疑才是最大的市场。所以粉丝群体是要谨慎考量的东西,它的双刃剑很严重,做得不好,会变成一个封闭式的、不健康的机制。我们把所有的消费者都定义为普通的大众消费者,在这个群体上去考虑他们的需求和产品的特性。不过粉丝在先期产品宣传和铺开上面会起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它绝不是我们针对的消费群体。一起惠:你喜欢在互联网上营销自己吗?尚雯婕:互联网营销,首先是娱乐营销在更大层面上的延展,其次产品本身是要有互联网特性的,这一点很重要,所以我们设计不是所有在网上卖的都是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产品不需要有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人的思维特性,它必须符合一定互联网传播的性质。我们这个行李箱做的透明的设计,是在社交媒体、社交APP得到的灵感,现在的人希望大家来看到他的生活,彰显自己的品位。这个从思维模式上来说是一种互联网思维的设计,所以产品本身它首先必须是带互联网思维的产品。一起惠:你对小米的粉丝营销感兴趣吗?尚雯婕:雷军老师是我特别崇拜的一个科技界、电商界非常成功的前辈,我感觉他所谓的粉丝营销其实是基于产品的创新。在我眼中所有东西归根到底都必须从产品的创新开始做。
拥有Wi-Fi并连上电视,就能将电视变成电脑,可看网络视频和电视直播,强大的功能和实惠的价格让互联网盒子受到不少家庭追捧。然而最近,一度风光无限的盒子遭遇尴尬。随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多次出手对互联网电视以及盒子加强监管,如今盒子不能看电视直播、不能回看电视,并且内容也开始缩水,不少视频网站的TV版客户端(APP)也普遍下架。一系列的重拳出击,不仅让视频网站的客厅战略面临变数,也让盒子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缘起视频网站TV版APP下架8月下旬以来,几乎每天都有视频TV版APP宣布下架的消息。昨天,记者从爱家市场(注:是基于Android专门针对智能电视及电视盒的软件平台)了解到,截至目前,其已接到腾讯视频、爱奇艺、PPTV聚力、暴风影音、乐视网、凤凰视频几家视频网站的通知,要求对相关应用做下架处理。据记者了解,腾讯视频在视频网站中动作较早,早在8月22日就向多家第三方应用商店发出了官方通知,紧急叫停了正在相关网站播放的腾讯视频TV版。之后,8月29日,PPTV聚力、优酷土豆也发布相关通知;9月1日,爱奇艺、暴风影音、搜狐视频、乐视网也表态要下架;9月2日,凤凰视频宣布下架。对于下架举措的出台,几家视频网站给记者的表态均是:严格贯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互联网电视业务的整顿要求。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要求,互联网盒子上播出的内容必须由内容服务牌照拥有方提供,同时要经过央视国际、百视通、杭州华数、南方传媒、湖南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七家集成业务牌照拥有方审核和管理后才能播出。伴随视频网站主动要求应用商店下架APP的是,互联网电视内容集成播控牌照商也在按照政策要求清理不合规的APP。百视通方面表示,牌照旗下的所有设备,包括长虹、TCL、康佳等电视厂商以及美如画、海美迪等盒子厂商、互联网投影仪等设备将全面下架所有能连接互联网的应用。而华数传媒方面也表示,公司已经按照总局政策要求清理了所有不合规的视频网站APP以及其他能连接互联网的第三方电视应用。现状部分下架并不彻底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几家宣称下架TV版APP的视频网站中,仅腾讯视频关闭得比较彻底,它在下架之外还同时关闭了互联网电视客户端的应用服务,即不管是否已安装到本地,面对的统一结局都是无法在电视上在线观看。优酷土豆虽表态其TV版APP在7月已经下线并停止更新,呼吁用户主动删除,但优酷XL和土豆XL仍活跃于各家TV市场。有TV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这实际上就是改了个名字,掩耳盗铃。”据透露,除优酷土豆外,搜狐视频、爱奇艺都已陆续实施类似“手段”将TV版APP“改头换面”重新上架。而据记者了解,如果用户此前就已经在本地安装这些视频应用,或者利用外接USB手动安装暴风影音、爱奇艺等,依然可以观看。分析盒子存在安全隐患据悉,目前各播控平台即牌照方所拥有的内容版权相对较少,以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为例,其版权资源中基本没有美剧和日剧,电影版权数量也相对较少且部分是付费。各大TV版APP的下架,意味着用户通过盒子或智能电视收看的影视资源开始减少。在赛迪顾问互联网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温昕煜看来,此次视频网站TV版APP下架和清理,其实是对《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181号文)规定的严格执行,广电总局要求,商业网站不能在盒子和互联网电视上自建内容平台,内容需经牌照方审核后方可播出。“此前相关规定并未执行,盒子市场已经野蛮生长两年,广电总局此轮监管也是想收回监管权,将客厅屏幕中的视频内容纳入自身监管体系。”温昕煜认为,广电总局并不是想彻底禁止第三方视频网站提供内容,而是想通过提供平台将内容源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对内容源的监管将自然加强。歌华有线副总经理兼运营总监罗小布告诉记者,广电总局指出互联网科技公司推出的盒子、互联网产品违规,并不是针对内容,其背后的核心是因为互联网企业在设计盒子的时候给自己留下了入口,从而想推送什么就可以推送什么,可以随时为自己的商业目的服务,这也留下了安全隐患,容易被攻击。据他介绍,对于与视频网站的合作,各有线运营商一直以来都是持开放的态度,以歌华有线为例,目前就与迅雷等多家视频网站达成合作。影响盒子市场销量大降受政策影响,一些企业的产品计划也出现变故。阿里原本在7月16日发布硬件,但最终变成联盟发布,业界期待的天猫魔盒2并未出现,而乐视盒子也暂停销售。政策严管下市场上盒子出货量情况如何?爱家市场综合自淘宝、京东、易迅等电商网站的数据显示,销售量排名靠前的品牌盒子如小米、英菲克、天猫等虽然在淘宝的整体销量仍然维持一个相对高位,但7月环比6月却出现了大幅度下滑。以小米盒子为例,其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盒子出货量还是70449台,而7月则降至59677台。此外,英菲克6月销量为45168台,而7月销量报41941台;天猫盒子销量则持续维持在14000台左右。在三网融合专家吴纯勇看来,总体来看,影响力或知名度越大、越正规的企业,受政策影响越明显;而三无的山寨盒子或黑盒子短期内受到影响将有限。预测牌照方将成香饽饽在温昕煜看来,广电总局的此轮整改集中在内容方、牌照方、硬件方三个层面,在内容上面是要求撤销电视直播、清除了第三方视频应用,“清除第三方应用虽然不至于让视频网站无缘客厅,但毫无疑问会对视频企业现有客厅战略产生影响。”据悉,目前乐视、爱奇艺、优酷土豆等公司均通过智能电视机与机顶盒产品的组合来抢占客厅,乐视网、PPTV聚力是打造自有品牌,优土、爱奇艺则是通过与牌照方和硬件方合作的方式,独家内置内容并同时提供TV版APP。温昕煜称,以往视频网站主要提供TV版专区运营,通过流量导入其互联网平台进行流量变现。但如果第三方应用的形式被彻底堵死,和牌照方合作就成为单纯的内容提供,其品牌特征并不容易强化,这种通过流量导入平台进行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将没有那么实用。温昕煜指出,内容仍是视频网站的核心竞争力,牌照方将成为视频网站争抢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预计最后仅有少数几家内容更优质的网站与牌照方达成独家合作。9月10日,爱奇艺TV版客户端以银河(爱奇艺)视频客户端身份回归,是唯一接入隶属央广的中央银河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并集成了央广TV、江苏广电、电影网等多家内容。三网融合专家吴纯勇告诉记者,虽然集成播控平台牌照不再颁发,只剩七家,但未来内容牌照预计将会在四十家左右,视频网站将通过争抢内容牌照方扩大自己在客厅屏幕上的市场份额。昨天,多家视频网站向记者表示由于政策原因暂不便就此问题进行回应,但也有负责人私下向记者表示,目前各家都还是在观望,只是在大方向上严守政策指向。盒子仍有一定存活期今年是智能电视行业飞速发展的一年。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智能电视渗透率已达到62.3%。在智能电视大行其道的时候,盒子还有多久的生存空间?在温昕煜看来,虽然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电视基本都是具有互联网功能的智能电视,盒子的市场空间主要是针对目前家庭中存量的非互联网电视,但由于盒子价格便宜,操作简单,作为过渡性产品仍然具有市场。吴纯勇也认为,盒子和互联网电视的定位并不一样,相比互联网电视,价格低廉的盒子更接近消耗品,其产品更新换代、硬件升级也将更加快速,未来功能也将越来越多元化。预计在未来七八年时间,都将出现盒子与互联网电视并存的情况。
昨天,微信在钱包里新增了刷卡功能,第一时间查看了下。从今天开始可以支持的商家:DQ冰雪皇后、国大药房、天虹、壹加壹、卜蜂莲花(华南)、好邻居、爱婴室、民生百货、国大365。开通刷卡功能之后,再点击刷卡会显示以下的条形码和二维码,商户带扫码功能的POS机可直接扫描目前可选择零钱和已绑定储蓄卡支付,暂不支持信用卡。条形码和二维码除了每分钟自动更新外,在刷卡页的手机屏幕上随意滑动,也可随时更换条形码和二维码,保护用户财产安全。和腾讯内部相关人士沟通了下,了解到一些情况,分享给大家:1、微信提供接口,想要拥有此功能的商家,自己去申请接口,并自行完成开发即可(不过目前还未完全开放申请)。2、硬件支持,最好是能支持红外扫码的硬件扫描设备,激光扫码比较麻烦,因为屏幕反光的原因,只有少部分比较贵的激光扫码枪支持。3、目前300块钱以下的不需要输入支付密码。4、特别适合超市、便利店这类排队较多,而且消费不高的场所。我们知道超市、便利店原本就有扫码设备,以前扫商品条形码时可以识别出具体的商品是什么,现在扫微信上的支付条形码时,系统识别出是微信的,就通过微信提供的接口走支付功能即可。5、目前还不支持在扫码支付完成后,推荐关注商家公众号,不过很快就会实现。而且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将公众号和商家原有CRM打通,就可实现类似招商银行信用卡的功能,我们支付完毕后,商家公众号自动下发我们购买的商品,我们还可以随时查询以往的购物记录,实用且环保,商家还可以借助公众号做一些用户维护。其实支付宝也早就在布局此项功能,以杭州、上海向周围辐射,而我相信微信一定会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微信此举意在争夺线下支付市场,这将是微信改造传统行业真正落地的重要一步。当以后支持微信扫码支付的商家越来越多,我们出门真的就不用带“真”钱包,有微信或支付宝钱包就够啦!
【编者按】在国内,物流已是一个相当成熟的行业,谁还想在电子商务过程的物流环节弄出点惊人的东西,似乎已无机会。但今年以来,一个在成都本土诞生的物流模式开始快速发展,并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那就是自提货柜。三泰电子旗下子公司的速递易业务在成都和重庆的试点取得成功后,似乎打响了第一枪。但自提货柜在国内市场中尚未真正成熟,消费者尚未完全接受的情况下,又面临“顺丰嘿客”、天猫便利店、京东自提点这样的猛虎在后面追赶。而面临着设备成本高、前期投入大、监管体系未理顺等问题,速递易却敢于“吃螃蟹”,采取向快递员收费的方式,来填补自身经营成本。勇气可嘉的同时,也不禁令业界深思:这种营收模式是否具有长远性?日前,一起惠与三泰电子速递易业务负责人贾勇进行了一场对话。贾勇具体阐述了其对速递易的发展想法,并对问题和前景做了分析。一起惠:速递易所做的自提货柜是快递流程中最后一百米交接的环节,也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方式。那么,速递易是怎么想清楚要做这件事的?贾勇:我们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做这个行业,结合着金融社区化和社会电商化的热点。总公司三泰电子给银行做金融服务十多年,从软件、硬件、解决方案、BPO等方面积累了技术和客户。目前来看,国内做自提货柜这个行业的很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这种自提货柜具有先投入后产出的特性,需要做大规模、做大网络,然后再说通过客户黏性和客户流量转化变现,前期投入非常大。但这件事是符合我们自身发展逻辑的,技术不是问题,理念不是问题,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利用这个平台去做最终的变现渠道一起惠:速递易是直接去寻找终端用户合作,还是找电商平台和快递公司合作?贾勇:我们的发展逻辑是先让速递易进入老百姓的视线,给他们带来最末端的一种便利,如果得到他们的认可,那我们必然会向上游去拓展业务线。但速递易作为快递末端的一个解决方案,不可能不关注物流、不关注电商,而且最好的方式肯定是和上游的电商签约,他们所有的客户买了东西后就选择送货到速递易。但是实际上,由于产品的特点和市场化的竞争,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吸引到上游的企业客户,所以我们的发展方向就变成“自下而上”。由于我们末端的客户黏性导致上端的关注,然后我们再去谈合作,最后才有可能形成我们所希望的那种局面。客户就有权利来选择,是希望快递员把包裹交到手上?还是希望快递员把包裹放到快件箱自己去取?成为一个多元化的方式。一起惠:速递易做到哪一步了?贾勇:前年,我们在做这个事的时候,老百姓基本上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甚至很多电商、物流服务商也不知道。但如果我们花很多精力去告诉他们快件箱是什么东西的话,实际是抛弃了C端去做B端。通过互联网切入的一个有利点不是首先整合B端,而是去提升C端的感受,所以我们设计的整个流程不需要任何B端的配合,只需要依靠C端的选择去影响B端的习惯。最初是快递员想用速递易的自提货柜,因为他们总是会遇到收货人不在家的情况,有了自提货柜他们就省事了。把包裹放进柜子,给客户打个电话,再给他一个密码,等他回来时自己去取。客户拿着密码去取货时,他会对这个东西有一个评价,如果好,下次网购时就会把地址写为小区的速递易。如果这一行为成了一种习惯,以后网购地址都这么写,那就会影响到上游的电商和快递。照这样的思路,就不需要速递易直接去找上游客户,而是让上游客户主动来找到速递易,或者至少我们找他时,他不会不知道我是谁。一起惠:如何去向快递员做推广?贾勇:我们的合作伙伴是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双方有利益关系。快递员要送包裹进小区,必须通过物业或者业委会,他去的时候,如果业委会已经引进了我们的产品,那物业会告诉快递员,不能在小区乱窜,避免造成安全隐患,可以把包裹放速递易。这是一个磨合的过程,实际看起来也并不是强制性的,而且很多时候是快递员发现了速递易以后,自己要用,因为对他来说太省事了。一起惠:在选址上你们会考虑哪些因素?贾勇:基于大家对速递易未来空间的想象,我们会去考虑把柜子布放在什么样的小区更有价值。因为它是一种商业行为,那我们就会想一二线城市、高端小区、网购比较频繁的人群。对我们来说,投件率是公司上下最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放一个柜子,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必须达到什么样的饱和使用率,否则就没有意义了。其实根据去年淘宝的统计数据,2013年有60%的网购来自于三四线城市及以下,但单纯去考虑网购的多少可能还不完全。在大城市,它的附加值、增值业务部分价值更高。比如说,我们把柜子设在了那里,它就成为一个很好的广告载体。一起惠:怎么收取费用?贾勇:对于终端用户,我们在设计理念上是全免费的。客户来使用这个东西,才导致整个链条上的环节能够有效运作起来,所以我们不向终端用户收费,但是会有一个超期保管费。为什么呢?因为去年我们在试点发现一个问题,因为免费,就会有一些用户老不去取货,他觉得放那挺安全的,可别的业主就有意见了,也过度占用了资源。因此,我们就采用收取超期报关费的办法。但结果发现,这只是解决了一部分问题,网购的人还真懒,就算收超期保管费,还是有一些人不及时取货。慢慢地实践吧,只能从免费存放的时间来调节,对末端基本服务一定要用免费方式。一起惠:速递易的盈利模式是什么?贾勇:目前是向快递员收费,标准是使用一次箱子五毛钱。而快递员派送一个包裹可能是一块、两块或者两块五的收益。为什么快递员愿意付这个钱呢?因为速递易给快递员创造的价值是很高的,要么送两三倍的快件,提高他的收益,要么他可以利用剩下的时间去做别的事,提升了他的工作品质,也提升他的工作效率。这是初期的收费来源,也是最早的一种模式,但后期肯定会根据快递量、网购这些信息再去发展别的增值业务。一起惠:怎样保证安全性呢?贾勇:快递员要用速递易的柜子,需要经过身份认证,需要在速递易注册。而且,速递易需要掌握快递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自提货柜背后都有一个后台在做支撑,掌控着柜子的一切状态。一起惠:根据中国的市场情况来看,自提货柜的发展空间大吗?贾勇:我觉得发展空间极其大。目前,速递易在全国总共有7000多个网点,并没有大范围铺开,只在成都、重庆做了比较全面的试点,效果都还不错。我们今年就要做到在全国一万多个网点。一起惠:除了快递员,速递易还会去考虑寻找的客户吗?贾勇:会的。我们现在还有一些个人客户,比如你想把某样东西给你的朋友,他不在家,你也可以把东西寄放在速递易的自提货柜。另外,还有很多本地化的小商户可以开发成我们的客户,比如生鲜、粮油类的可以利用自提货柜做送货上门的服务。一起惠:在发展过程中,速递易遇到的难点和发展瓶颈是什么呢?贾勇:市场的无序化是最大的障碍。国内一直存在这个问题,速度为王,为快不惑。国内市场竞争环境是很残酷的,因为没有真正的市场保护体系,很多人没有想明白就疯狂涌入一个行业,常常会把一个还没发展成熟的行业做烂。第二个问题是,速递易增值业务的摸索也是迫在眉睫的。解决了消费者的需求,还需要努力去盈利,前期那么大的投入也是需要后期的盈利来弥补的。第三就是,在现有的体制下,监管体系如何理顺也是一个很大的困难。速递易做快递包裹的事,快递行业就会认为,这是我的蛋糕,你凭什么来做?除非你是我管的。这就会有很多矛盾在里边,需要慢慢摸索出一条更好的平衡各方利益的道路。还有就是大家都明白的事,互联网时代,可能只有行业老大才能活得滋润,老二可能就很难生存了。所以,一切都逼着我们去做大规模,那就会有很多相应的风险。
【一起惠讯】9月12日消息,尽管江湖传闻命中率很高,但顺丰全面转型加盟模式的消息不胫而走之后,却遭到了官方的“当头一棒”。此前,有消息人士告知一起惠,顺丰将在2015年全网转改加盟商模式。这一劲爆内容的确足够引人侧目。素有“高大上”之称的顺丰,能在快递行业鹤立鸡群,在于始终坚持直营管理模式,一旦放开加盟,也即意味着快速膨胀与管理失控的旧戏码将在顺丰身上重演。显然,过去有无数快递公司混乱状况频发,让加盟模式的不可控性凸显。特别是网购配送过程中暴露的安全隐患,也往往会归咎于加盟商的“自作主张”。这些既定事实促使各家快递公司在近些年不断缩减加盟比例,转向直营。就在此时,一向爱惜羽毛、讲求行业自律的顺丰反而要走上这样的不归路?不过,在进一步核实情况后,一起惠了解到,上述人士对顺丰所谓“加盟”的描述颇有夸大之嫌。实际上,顺丰正在内部推进一个名为“顺丰伙伴计划”的项目。“今年外包10%,明年全部业务外包。”爆料人士指出,目前一些高校乡镇以及内地省会城市开始加盟,很多顺丰员工都等着明年抢地盘。能否将“外包”等同于加盟?就此,顺丰方面则对传闻予以澄清。顺丰明确表示,根本没有开放加盟一说,更谈不上全面加盟,在整个的活动和计划中,也无关于外部企业的网点。“‘顺丰伙伴计划’的确存在,但不是外界传言的开放加盟,激进扩张。而是为了激发内外部伙伴同行的创业计划,从企业定位上说,算是品牌内涵的增长。”顺丰方面告诉一起惠,早在2008年,顺丰就曾引入干线、输单的外包合作。今年初顺丰推行偏远地区的新型代理方式,激发员工的能量和市场敏锐度。其实,以顺丰内部员工为主的拓展方案已初现端倪。例如上次一起惠独家披露的顺丰员工“下乡”开店一事,也属于“顺丰伙伴计划”的一部分。在顺丰自身看来,以员工为合作伙伴的开拓方式效果良好,乡镇网点的员工创业代理,不但延伸了顺丰网络体系,也进一步证明顺丰有能力成为助推员工创业的孵化器。对此,上述爆料人则指出,“顺丰伙伴计划”将采取内部竞标模式,加盟者需去工商办理营业执照。此外,为了保障运转可控,中标点需三个月试运营,并接受统一培训。“态度前提是自愿的,内部准入原则是需要竞标,流程、考核和质量控制,一定也都是顺丰式的,这些严格统一。”一位顺丰内部人士透露,尽管顺丰伙伴计划类似“内部加盟”,但整个管理体系都是紧紧掌控在顺丰手中,也就是形式类似加盟,但标准都归顺丰一手制定,一把抓,精神内核完全一致。此举实际上是一种以“加盟”为名义的直营式扩张。这种“形散意不散”的新型管理机制和内部小微创业的管理模式,似乎是顺丰颇为深谋远虑的一招棋。据一起惠了解,今年顺丰净增员工6到7万人,人员总规模将突破30万人。在行业人士看来,即便如顺丰这样高度自律的快递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也同样面临快速扩张之后带来的管理难题。顺丰集团总裁王卫也曾在内部训话中多次强调,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组织架构,特别是将贴近新一代的互联网思维逐步融入纳入到闭环管理体系中。“顺丰之前的高速发展主要是靠一整套机制(包括收派员的计提考核等)来推动的。坦白说,这套机制比较粗放,在前期市场大发展时是比较有效的,但是走到现在,这套机制已经遇到‘天花板’了。而要如何突破这层‘天花板’,我认为要靠精细化的管理。”据物流界资深人士透露,鼓励返乡创业也好,开启伙伴计划也好,顺丰都需应对更大的挑战,特别是人员流失问题。“内部创业其实也是公司利益再分配的一个机制,内部竞标的方式或许能让组织的毛细血管孵化出更强的创业基因,也让这种创业信心得到合理的回报。”“鼓励员工成为公司伙伴,而不仅仅是打工者。从这个层面上,伙伴计划也是进一步延展内部概念,集中在创造内部创业氛围。”顺丰如是告诉一起惠。从数据上也能窥见伙伴计划带来的变化。顺丰下乡工程从2013年年底着手、2014年春节后区启动,目前已经覆盖乡镇1万3千多个,主要区域是华中、华西、华北。目前,乡镇快件量已经占到顺丰总件量的10%左右。目前的顺丰仍在继续推行伙伴计划,但顺丰强调,无论是哪种计划,都会是一种“不断尝试+调校”去做事的一贯风格,而不会采取硬性量化的方法做“规划”,因此,工作要分步展开,实施节奏在各个地区也会有动态的差异。
【一起惠讯】万达联合百度、腾讯两大巨头重新打造电商的消息让互联网圈子炸开了锅,喧嚣之下,一起惠关注到已经离职的万达电商前任CEO龚义涛的最新近况。这位万达电商的首位掌门人,已经开始了自己全新的创业项目,且同样聚焦在传统零售的O2O领域。知情人士告诉一起惠,龚义涛的创业公司名为“万江龙网络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武汉,定位是传统零售商场的O2O服务,例如购物中心的数据分析、用户运营等。在今年4月份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已经从万达离职的龚义涛系统阐述了自己的“智慧商圈”想法。在他看来,用户第一、数据化运营、快速迭代是互联网世界非常有用的方法,而传统购物中心在这些方面还比较脆弱。而一起惠在万江龙的一则招聘启事中了解到,其已经获得了3000万天使融资,且已经签下两家商业地产,搭建O2O平台。而另有知情人士向一起惠透露,龚义涛正在与海外资本洽谈融资事宜。万江龙的招聘启事中称已获得3000万天使融资除了搭团队、引资本,龚义涛团队在近期有另外两个比较高调的动作。一个是与成都移动互联网O2O企业搜啦网达成合作,另一个是与宝龙地产旗下宝龙电商项目确立合作关系。据一起惠了解,搜啦网凭借其提供移动O2O服务在成都积累了不少传统零售商场资源,包括凯德广场、仁和春天、茂业百货、万象城等,而万江龙则试图借用这些资源,在搜啦的服务(主要是wifi铺设)基础上,提供客户引流、数据分析等深层运营服务。搜啦网总经理王汝平向一起惠透露,其与万江龙的合作将不仅限于业务层面,还将涉及资金层面。其中一种可能是,万江龙将收购搜啦网部分股权。但这一合作并未最终敲定。而与宝龙电商的合作,万江龙也主要是看重了宝龙旗下的购物中心资源。一起惠了解到,宝龙电商目前采取的模式是“1个购物中心对应1个电商平台”,发展区域性O2O,其对数据化运营、顾客管理等方面自然有巨大的需求。这对龚义涛的团队来说无疑也是一个绝佳的练兵机会。资料显示,龚义涛曾任阿里巴巴资深技术总监,在谷歌负责电商业务。2012年12月份,龚义涛正式出任万达电商CEO,而2013年6月份,龚义涛被曝从万达电商离职。万达与百度、腾讯合作之后,公布了新上任的电商CEO——原东方园林旗下苗联网负责人董策。
【一起惠讯】9月5日消息,日前,多家商户向一起惠反映,京东美妆类目近期将发生重大调整:原有的POP平台店铺将在两个月内全部关闭,转为京东自营。这也是继洗护、喂养类目之后,又一个由POP转自营的类目。某化妆品经销商向一起惠官方微信(iebrun)爆料称,包括韩后、珀莱雅等品牌商在内的多家京东化妆品专卖店商品被莫名下架,且预测跟京东准备将化妆品类目收归自营有关。对此,一起惠就此事联系了多家京东POP平台的化妆品商户。某化妆品品牌商电商负责人称,其所在品牌的京东POP店铺在一周前就已经关闭,未来在京东将全部以自营模式经营。这一要求由京东自营团队方面提出,其所在的品牌也全程配合。上述品牌电商负责人估计,未来京东化妆品类目自营和POP模式的比例将由现在的6:4调整为8:2。而另外有两家化妆品商家负责人则透露,京东两个月之内将彻底关停化妆品POP,全部转为自营模式。就化妆品类目的这一调整,一起惠向京东官方核实了相关情况,京东方面回应称,此消息不属实,京东目前没有全部转为自营的计划。此外,京东方面也未透露进一步信息。尽管京东否认了化妆品类目将全部转为自营,但该类目向自营倾斜的趋势却非常明显。除了上文中商家反应的情况,一起惠还在京东检索了多个化妆品品牌的关键词,发现大多数品牌的检索结果中,京东自营商品已经占据绝对优势,极少见到POP店铺商品。至于京东做出这一重大调整的原因,各个商家有不同的分析。一位化妆品品牌的京东店铺代运营商认为,这一调整跟此前聚美优品的假货事件有直接关系。“聚美的事情出来之后,京东就已经开始在做调整了,好几个跟人体直接接触的商品类目,都做了调整。收归自营,可能是为了更好地把控质量。”而另一化妆品品牌电商负责人则称,一年前就知道京东会将化妆品类目会向自营倾斜,只是最近才开始快速落实。在他看来,京东化妆品类目收归自营是必然的趋势,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京东方面认为能将自营团队的优势从3C数码扩展到化妆品类目,而且从销售情况来看,化妆品类目的自营部分销售情况确实更好。上述负责人称,此前其品牌在京东的销量一直是自营优于POP。“POP店铺月销售在100万左右,而自营部分月销售能达到三四百万。”也因如此,对于关闭POP店铺这一调整,其相对比较配合。其次,京东POP商户对天猫的“偏爱”或许是导致京东做出此调整的另一原因。“大多数的京东POP商家习惯将流量引导到天猫,京东POP则相对受到冷落。因此,短期来讲,转为自营对京东来说更有利。化妆品与3C数码比较类似,都是标准品,转化为自营也比较合适。”再有,京东试图通过增加自营类目提高竞争壁垒,用自己的规则对战天猫。“相比开放平台,自营的门槛更高。POP业务一直难以追上天猫的京东,与其以弱攻强,不如选择强化自营优势,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据一起惠了解,在今年7月份,京东多家洗护、喂养类店铺就爆料称,京东运营小二通过电话通知商家,京东POP将关闭洗护、喂养类目,但京东方面对这一情况依然给予否认,称后期还会筛选优质的品牌商入驻,这一态度与此次的化妆品类目的调整颇为相似。另一个与这一调整相关的消息是,京东已经在组织架构上启动新一轮调整,将原有同一类目下两套管理体系(自营和POP)合并成“一条线”。京东官方称,原有食品、生鲜、母婴、汽车部分(维修保养、车载电器、美容清洗)等类目全部转到日百自营管理;营养保健、汽车部分(整车、汽车装饰、安全自驾)则全部转到了POP。对京东这一调整最为关心的无疑还是其POP平台的商家。一起惠曾通过调研了解到,很多商家对京东未来的自营、POP的方向性感到捉摸不定。不过,上市之后,刘强东反复强调和肯定自营对于京东的价值,甚至盈利空间也来自于自营。而在最新的一次京东财报电话会议,京东又解释称,其二季度销售额的真正增长并非来自3C数码等“拳头品类”(自营),而是此前一直被看做非核心业务的日用百货品类和开放平台的增长。
【一起惠讯】9月3日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针对部分类目,京东就组织架构上已着手启动新一轮调整,以期解决自营与POP(开放平台)两种经营模式左右互博的问题,并实现优势互补。其最可能实施的方案,是将原有的同一类目下两套管理体系合并成“一条线”。自营POP双线并一线某专营店经销商告诉一起惠,其所属的日用百货类目的管理结构上已经开始有了变化,部分子类目的POP部门与自营合并,从而成为一个部门之下的两个团队。“预测感受最明显的变化将来自于各类目的组织架构,至于上层有没有调整很难说,但是按照类目来分的采销(自营)和POP这个级别已经是一个总监来管理,或者总监更上一级。”据某保健品品牌商家透露指出,由于组织架构变化,人事方面也会跟进调整,其所在的类目的总监被POP的人“取而代之”。据一起惠了解,京东POP平台此前先后有张守川、程峻怡、蒉莺春主管。今年4月份,京东为上市做出最重大人事调整,蒉莺春担任京东收购的新拍拍总裁,POP交由开放平台事业部总经理辛利军负责;同时,蓝烨则兼任京东采销主管。对此,京东官方表示,京东并没有进行自营和POP管理结构的调整,只是内部在品类划分上稍做变动。至于这种“变动”,京东称,已经有一段时间,包括食品、生鲜、母婴、汽车部分(维修保养、车载电器、美容清洗)等类目全部转到日百自营管理;营养保健、汽车部分(整车、汽车装饰、安全自驾)全部转到POP。“京东两种经营模式的融合,最好的策略是根据类目的受众人群消费特点来制定发展规划。比如服装,京东一定会以POP为主,自营为辅;3C可能就是直营,禁止或者限定POP店铺数量来控制,仅仅做补充。”有业内人士建议,京东比较好的方式就是抓大放小,大的类目和支持做自营,小的放开做POP。京东想往自营拉商家?随着京东内部管理结构上的变革,商家层面则伺机而动,应对新的变化。“最明显的感受三点:一是资源重新分配,二是商家需要选择与京东的合作模式,三是部分商家也要针对京东结构的变化调整电商业务的结构。”据某品牌商透露,京东此前针对部分品类向商家释放信号,并在内部会议上初步渗透了自营和POP融合协作的发展层级规划。一位与会商家提供的线索来看,京东将从基础运营、资源整合、潜力挖掘和大品牌战略四个步骤逐步实现部分类目自营和POP的统一管理。该商家称,京东将提升品牌的展现和曝光,同时享受京东仓配、货到付款和客服等统一的服务,增强品牌诚信度。“也包括商家比较重视的流量资源,京东也会对两套经营体系的相互引流作出调整。”此前,由于京东早期主打3C数码,因此在其他类目上前段的展示上相对偏弱,这也遭到了部分POP商家的诟病。对于开放平台这一模式而言,商家显然对流量分配机制格外在意。“京东的设想是未来自营商品和POP商品联合促销,像品牌团、为新品牌特卖等,包括一些频道页面、集合促销页面、商务舱等也会联合推广。”一位商家告诉一起惠,这样的变化意味着,资源将按照类目重新分配,京东自营和POP都可以平等地拿到资源,自营商家也可进行产品运营操作,POP的商家也会有更多机会参加到京东的整体活动。“比如一个首焦页面类目里,既会有采销商家也会有POP商家。”不过,也有商家认为,京东此举有意为扩充自营做铺垫,把POP平台上的好商家和爆款产品引入到自营。“那天开会,有个负责采销的总监去推销了半天,采销原来最大的优势是有活动有销量,适合品牌厂家和大经销商。”不过,在商家眼里,京东自营模式毛利低、资金运转慢、客户数据不公开等因素,很可能制约商家向自营转型,“更何况POP现在也可以入仓”。鉴于部分品牌在京东上自营和POP两边均有销售,其原有横向的采销和店铺运营结构也将随着京东的变化而变化。“索性从并到一起,成立一个京东业务部算了。”刘强东心中的天平难忖度实际上,并非每个类目和品牌的商家均会在此轮调整中受到波及。比如某化妆品互联网品牌主管就直言影响不大,因为京东化妆品领域并非主力平台,而且越细分的市场人群越固定,属于京东经营模式调整不会触及的那一层。“京东的重点还是3C和数码,就算是用在京东买欧莱雅这样的大牌,也可能只是顺带买一个而已。”一起惠调研了解到,相比组织架构调整,商家更加关心京东未来的走向。特别是此前洗护喂养等类目被京东强行关闭店铺,转做自营后,京东未来对自营和POP的方向性另商家捉摸不定。上市之后,京东集团CEO刘强东的若干“冰山一角”式的表态,也让3.8万POP商家不断揣测未来京东的走向。刘强东反复强调和肯定自营对于京东的价值,甚至盈利空间也来自于自营。“自营做了价值链条的一半,第三方只做了20%。”不过,在最新的一次京东财报电话会议,京东对现有经营模式和经营效率做出了阐释。京东认为,二季度销售额达到630亿元中真正的增长并非来自3C数码等“拳头品类”(自营),而是此前一直被看做非核心业务的日用百货品类和开放平台的增长。“家用电器和日用百货的营收呈现净增长,而且服装鞋帽、食品和箱包等品类的增长率均超过平均水平。”京东CFO黄宣德在电话会议上表示。此外,从一年一度的“618”活动中来看,以品牌为主的POP商家也是占用了京东绝对的营销资源。而一起惠此前从知名IT企业获得的消息则是,在自营品类中的家电、3C进行部分开放,吸引大型品牌的代理商、经销商入驻京东平台开店,从而为未来的O2O做部署。“刘强东的心思是想突出京东的自营在B2C中的核心竞争优势,采销管控能力既是零售的的本质,也是京东区别于天猫的最强门槛。”商家指出,所有人都在忖度“东哥”的心思,天平究竟向哪一边倾斜。对此,资深零售人士、知名电商高管、投资人黄若指出,京东当时从品类杀手(3C数码)向横向品类扩充,从自营转向联营,一方面其用户能够为其新品类带来几乎免费的流量,另一方面,高毛利品类和营收模式也会令促使其尽快盈利。但问题在于,京东同时做这两件事,节奏感和时间点没有把握好。“同时做造成的不利影响,一方面普通消费者的心目中,京东品牌的识别特征被弱化了;另一方面,每个商品类别的规划没有做到那么好,平台应该是对自营的一种补充,核心主体还是自己的主打商品。”黄若表示。
【编者按】口袋通是32岁的白鸦第二次创业,但他的创业想法似乎从来没消停过。在导购网站“逛”之后,白鸦甚至想到了做老人手机和月子中心,但都在冷静下来之后选择搁置。相比错过了最佳市场机遇的“逛”,口袋通踩到了微信电商的准确节点上,有人认为白鸦这次“找到感觉”了。作为老阿里人,白鸦深知淘宝模式的弊病,他认为PC端的平台模式导致很多商户的畸形发展,丧失了零售企业的一些本能。那么在他心中,怎样的活法才更牛叉?口袋通能做什么?又做不了什么?在与一起惠的一次对话中,白鸦系统讲述了自己的想法。淘宝京东磨灭了商家的本能一起惠:口袋通接触到很多的商家,他们有哪些困惑?是否存在流量上的困惑?白鸦:在微信这没这么回事(导流量),放弃这个想法吧。不要用原来的思路去干事儿。我们也在做联合营销,也做导流,后面还会有大规模的导流,但是这个导流不是说我抢好一个坑位,然后拿最低的价格去砸,不是这样的,是要拿你的商品,拿你的服务去吸引消费者,跟原来那些点是不一样的。一起惠:按照你的说法,是不是在“去中心化时代”的时代里,商家会更多的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说依靠哪个平台给我分配流量?白鸦:对,过去我们的商家,做了十几年电商,毛都没有,就仓库里一堆货,公司里一堆人,没有自己的顾客,每天90%的流量是买的,只要停了广告的投入就没有订单了,每年的广告投入在翻倍的增长,所以商家得的客户是这样得来的。投广告还是不投,不投是死,投很快也得死。一起惠:现在商家在微信上自己找流量、找客户的能力足够吗?白鸦:作为一个零售商,如果没有能力跟你的顾客互动,没有能力跟你的顾客打交道,就该死,就不是能力够不够,没这个能力就死了。我们接触的商户里,也有做得很差的,但能够真正深入做下来的都还不错。自己找客户、跟客户打交道是商家的本能,只是以前的模式把这一本能磨灭了。以前我用我的信用规则,我用我的销售规则,我用我的消费者评价,反正我搞一堆好的规则,你就遵守我的规则,你就能卖了,反而把这个能力(与顾客互动)给磨灭掉了。但是零售的本质就是单个商家,甚至单个销售员跟单个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销售。口袋通只能是一个工具,一个基础服务,让你知道一些基本的规则和玩法,同时提供合作机会让你与其它厂家互动,剩下的怎么跟顾客互动应该由你自己来搞定。今天有很多微信营销的人说,我帮你跟你的顾客互动,帮你把这些东西全做完,不可能的。这事跟没有人能够替你男朋友给你写情书是一个道理。引流:三分靠借力七分靠自己一起惠:口袋通已经拥有不少商户资源,怎样整合利用这些资源?白鸦:我们后面会做更多的商户之间的串联,无外乎是这么几个事情:第一,商家自己的流量不要浪费了,你说我是个卖袜子的,但我的消费者进来之后你天天只有袜子,那它的重复购买、流量转化可能是有问题的,所以只有袜子还是不够的,这个时候他其实是可以跟其他的商户产生合作的,我们想办法从产品上、从机制上,让商家和商家之间的合作构起来。第二,我们会去挑头,把商家组织起来,让商家去跟一些有趣的、有真正自己粉丝的,能够跟粉丝产生互动的自媒体和一些有影响力的垂直媒体合作,让那些自媒体和垂直媒体跟一系列的商家有一些合作性的东西。第三,我们其实已经开始在做的,组织商家参与微信和微博的导流的内测,让商家有更多的流量和更多的订单,这个原则我们自己和商家都在把握。你在淘宝上、京东上90%流量全是靠买的,而你在生活化电商上更多的期望值应该是只有那么30%(或者40%)的流量是外部导给我的,还有60%、70%流量(其实叫订单更准确)应该是我自己在跟顾客互动过程中得来的。一起惠:关联销售的事,能举一个例子吗,在微信移动电商做法下怎么样做的?白鸦:以前关联销售是说一个卖包的找一个卖衣服的,俩人挂上广告好像就能卖动了,发现扯淡,没有真正卖动的,我了解到的一个箱包卖家,跟多少家合作,没有一个卖得动的,但是发现在这个粉丝时代关联销售变得很有意思了。我举个例子,我们一个卖燕窝的商家,因为它服务做得很好,积累了一群真正的粉丝,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尝试了卖痱子粉、莲子,效果非常好。莲子几小时就卖完了,痱子粉只能限量,只能大家抢。这里有两个很关键的,第一个是商家真正站出来替他的消费者承担责任,替他的消费者挑好的商品;第二个是消费者真正信任商家,以前消费者呢?我信任你是因为其它买家的评论还可以,你的信用等级还不错,因为这个信任你。而真正的粉丝是,我一直在跟你互动,我天天买你家的东西,我都知道你们家的故事,我知道你什么时候上新,我知道你每一款东西的状态,愿意为你推荐的产品买单。把不擅长的外包出去一起惠:刚才你提到基础平台,实际上口袋通也在开放一些接口给其他的服务商。是不是说你们会选择做一个相对比较轻的模式,把一些能力开放给其他服务商,而不是说样样都去深入,全部包揽?白鸦:对,这有点像层层外包了。我们要深入的只是三个东西:一是会深入到基本的顾客管理,顾客管理这个事情我们会有多深做多深,现在在这上面做的相对比较浅。会员分层、喜好分析、积分规则、资产管理、会员卡以及更多会员身份的东西,往下会越来越深,一定会深入到客户生命周期管理,客户消费预测等等。二是结合社区把消费者发现商品的过程、消费过程做得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乐趣。三是在全网销售的协作上我们也一定会越做越深。原来一个商家只在淘宝卖完了,现在要在微信上卖、京东上卖、1号店上卖,一个商品怎么做统一的上架,怎么做统一的库存管理,怎么做统一的销售浮动,销售之后的整个的订单的处理、发货的管理、物流的跟踪、消费者的售后服务,整个这些销售的协作对于商家是很大的问题。至于说把哪个商家包装得更个性化,我们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我们已经有十几万的商家,未来会有几百万的商家,几千万的商家,这么多商家不可能针对性做每一个商家的个性化服务。我们会有更多的服务商,或者叫代理商,由他们来提供个性化服务。一起惠:你提到全网销售也是我挺想问的一个问题,现在我们理解到的口袋通更多的是跟微信绑定在一起,未来口袋通会拓展微信以外的机会吗?白鸦:刚才我说的客户经营就不只是经营微信的粉丝,还有全网的粉丝,微博、陌陌、豆瓣、facebook、twitter我们都会合作。一起惠:顾客的管理也包括淘宝、京东平台的用户吗?白鸦:包括,只是我们的重点是在社交上,因为淘宝、京东、1号店并没有给到商家真正的顾客,他给到商家都是一个个的符号和一个个的手机号,据说现在淘宝连手机号也不给了。这些大平台的数据只能帮助商家去分析他的顾客特征,并不能去帮他和顾客做互动,一旦不能帮商家和消费者做互动,那么这个渠道其实只是一个数据渠道,不是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电商做微信自媒体?胡扯一起惠:现在一些企业做微信的思路是以内容为导向,通过订阅号编辑好的内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白鸦:以内容为导向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可能有一部分的品类适合于做内容,去做一些指导性、顾问式的内容,去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从而产生一些消费。比如说母婴,可能适合做这样一些东西,实际上是服务导向。你是一个商家,你就绝对做不好媒体,我们从来没有见到哪个商家做好了一个媒体的,因为你的出发点是“我要赚他钱”,怎么可能把一个媒体做好呢。作为商家,它的出发点就一定不是公正的,不可能有客观的内容导向,所以商家是不可能做好媒体的。商家一定是服务导向的,通过服务赚钱,这是完全天经地义的。一起惠:确实有一些电商想在微信上做一个自媒体,首先抛开电商的印记,做一个自己品类里的垂直媒体,以此来吸引用户。白鸦:胡扯嘛,因为最终的目的是赚钱,怎么能开发得了呢,你可以看现在做生活消费类的自媒体,背后一定不是一个商家在做的。一起惠:那媒体做电商呢?白鸦:媒体做电商,更多的是利用媒体引导力、利用媒体影响力,去做一些消费引导,也很难做的很深入,而且媒体做电商一定是综合性的。品类相对多一些,很难做垂直性的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