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流量>文章列表
流量
京东快车收费标准是什么呢?关于京东快车的付费推广我想很多朋友都知道不用我多说了,但是很多朋友不知道京东快车收费标准是什么,今天小编就把京东快车收费标准分享给亲们希望可以帮助到亲们哦。京东快车是京东付费推广的一个工具,既然是付费当然是要以点击量收取费用。用来店铺引流,和增加产品销售。大家都知道京东快车有几个重要的维度,就是点击率、转化和产出比ROI,还有关键词选词。那么京东快车收费标准是什么呢?京东快车收费标准根据推广方式算法不一样:京东快车,频道页按展现付费竞价模式,搜索页按点击付费竞价模式。广告资源位,按展位和套餐类型价格不一样,需参照京东广告资源价位表。团购是不要钱,但没达到设定目标有资源惩罚(或者停报团购1个月)。其他推广方式,按具体情况而定。1、推荐广告位固定CPC(按点击)计费,京准通商家自定义输入推荐位出价,最低出价0.1元/点击,出价金额最多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基于京准通后台实时数据生成【出价建议】,商家可查看相应类目的今日出价和近7天出价统计图表,有效帮助合理出价。2、京东页面上各处的banner位置。购买方式:联系各运营购买。购买建议:性价比极低,品牌没有达到一定规模前不要购买。近期京东域名更换,京东流量质量比较低,建议不要购买。3、首页单品:首页各位置的单品位置。购买方式:月初的时候联系类目负责人提报购买。购买建议:疯狂抢购流量一般有3-5万左右,超毅台灯单品流量一般在5000-10000,综合考虑性价比,A套餐投资回报率最高。4、在商品搜索页及三级列表页顶部丶左侧及底部的单品广告位。购买方式:通过快车后台进行投放。下面是大致的投放流程。京东投放方式主要有按日买断丶CPC丶快车三种。按日买断在前一天的20:00前可以随时修改出价。CPC可以随时调整出价。快车还不成熟,建议观望下。不过做新品人气度可以试水快车亲们今天的分享就暂时先到这里了,关于京东快车收费标准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相信认真阅读过小编分享的亲,应该已经了解了,若是亲们觉得题刻提升自身的经验或者能力,建议您保存或者收藏一下这篇文章哦,更多相关话题和资讯尽在一起惠返利网。
一起惠2017-08-11 08:50:59521 次
喜茶北京门店准备本周六开业,丧茶已先进京。北京喜茶开业的消息近日又在社交圈里传开,北京商报记者在即将开业的喜茶三里屯黑金店与朝阳大悦城双水吧店现场确认后得知,喜茶在京两家门店将于8月12日(周六)正式营业。与此同时,对标喜茶的茶饮品牌丧茶却已率先在北京建外大街低调试营业,虽然被消费者称口感一般,但丧茶正尝试与来电科技、360等合作广告植入产品。网红奶茶连锁品牌主打情绪营销而非主要依靠口感取胜的玩法能否行得通?一丧一喜先后入京8月9日,有消费者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网传喜茶三里屯黑金店与朝阳大悦城双水吧店已开业,且排队火热。北京商报记者现场走访发现,北京两家门店均未开业。记者现场看到,朝阳大悦城的喜茶店铺面积较大,店铺内的灯饰、桌椅已基本布置完毕,且吧台材料也已准备好,环境整体舒适简洁。喜茶的迅速出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排队时间长”,朝阳大悦城的喜茶店铺为此采取了双水吧台设计用来分流。而三里屯门店则采用黑金风格,将喜茶的白灰色主调换成了以黑色和金色为主,颇具未来感和金属风。据喜茶方面表示,北京的两家门店将于8月12日早上10点正式开业。与此同时,在喜茶一夜成名后,颇有对标意味的丧茶也横空出世。比起迟迟未正式在京开业的喜茶,丧茶于7月初就已在建外大街低调试营业。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丧茶在北京的门店面积很小,估计不足10平方米,只能同时容身2-3名顾客。店内有两个营业员轮流点单和制作,尽管有部分顾客向记者透露口感一般,但仍不乏路过的消费者停留拍照或购买,点单队伍经常排到店外,大部分顾客表示是菜单上的“混吃等死”奶绿、“加油你是最胖的”丝袜奶茶、“前男友过得比我好”果茶等饮品名称吸引他们想尝试一下。借势情绪营销早在2012年喜茶就已于广东开出了第一家门店,但真正火起来,还是在今年2月喜茶进驻上海后,以“排队6小时才能买到一杯”迅速成为网红店,甚至一度出现了黄牛加价代买事件,引起热议。网易新闻与饿了么顺势联合推出了只营业4天的“丧茶”快闪店,一方面对标网红店喜茶,一方面蹭当时正流行的丧文化热点,短短几天吸引了上万流量后,丧茶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扩张开店。除排队长的特点之外,喜茶还有独创的“芝士茶”等饮品作为卖点,而丧茶则在“负面情绪”上做起了文章。据了解,不同于喜茶店面的精致装修,丧茶门店曾被不少消费者吐槽装修简单,茶饮口味也广受差评。对此,丧茶运营部门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混吃等死”奶绿等部分饮品确实不好喝,其略微苦涩的口感是公司有意设计,从名称到口味都要表达“混吃等死”的状态,使消费者更有场景感的体验到那种心境。该负责人表示,现在年轻人普遍压力大,很多负面情绪缺少宣泄的空间,丧茶从名称到口感都充满沮丧,容易触发消费者的不满情绪,将压力释放到对茶饮的抱怨上。所以尽管“混吃等死”奶绿已被菜单标注出很难喝,却依然销量最好。据了解,受限于门店面积狭小,丧茶北京店的单日营业额仅在3000-8000元,与三四线城市门店业绩相当,远差于深圳门店2万-3万元的日营业额。该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北京第二家丧茶门店正在选址筹备中,未来在面积较大的门店里,计划引入心理学宣泄室,帮助消费者缓解压力,更好地管理情绪。品质是核心动力网红产品通常都有一个活跃周期,无论是突然被炒红的喜茶,还是蹭热点的丧茶,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对于餐饮业来说,创新的概念和巧妙的包装设计有可取之处,但优质的产品才是品牌持续更好发展的基础。北商研究院特约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商业前行的根本在于能否留住顾客,而产品的品质则决定了能否真正留住顾客。只有从口感、原料、环境、服务到连锁化经营后的运营管理等各方面都做到品质化保证,才能带来反复购买的回头客。新的概念虽然能产生很多新奇好玩的尝试,维持消费者的新鲜感,带来很好的传播效应,但从长期发展来看,网红品牌热闹一阵后都免不了面临衰竭,最终存活下来的一定都是那些在产品上赢得消费者认可的企业。
一起惠2017-08-10 09:45:24394 次
独家获悉,阿里在家居行业的新零售项目将落地杭州,预计9月9日正式开业,目前正在装修阶段。家居类目成阿里新零售新宠小编拿到的资料显示,该门店叫“家时代”,定位家居品牌集合店,面积在500-1000平米,要做小而美的宜家,所有品牌主要来自阿里平台,前期以天猫上的品牌为主。“家时代由阿里零售+项目牵头,从前期的战略咨询、方案到品牌商、服务商的整合,阿里都在深度介入。”接近该项目的人士透露。据了解,家时代不单会有线下店,还将有独立的APP、微商城,线下门店将配备大屏幕、VR等,打通线上线下,实现线上线下的同款同价。杭州舜尚为该项目的具体经营管理和落地主体。据了解,舜尚是为该项目新成立的公司,今年3月份才正式注册。该公司背景为线下经营服饰、餐饮等多个行业多年的实体零售商,欲转型新零售。阿里零售+为阿里新零售战略的重要实践者,于去年9月正式上线,主要目标是帮助阿里系的线上品牌落地拓展全渠道业务。同时帮助线下零售渠道转型,使其具备线上数字化运营管理、引流的能力。阿里方面介绍称,零售+平台不仅仅是管理线下门店的交易通道,还与线上的对应淘宝企业店、自有APP等不同消费通道打通,最终实现的是线上线下全渠道会员数据化管理。目前,零售+平台入驻的品牌有阿卡、裂帛、茵曼、阿芙精油、妖精口袋、人本、宝家洁等,其中家居品牌可查的有一梦居、康尔馨家纺,大件家具品牌尚未看到具体入驻的品牌。已落地的项目有素型、生活选集、趣买Joybuy、谜秀等,主要以服饰类为主。其中,生活选集为阿里和银泰联合打造的第一个新零售家居项目,去年底在杭州武林银泰总店开业,总面积1200平米,集合了淘宝线上24个品牌,内设顾客体验区、场景展示区和商品精选区,展示方式与宜家相似,有客厅、卧室、儿童房、浴室、厨房和书房几个样板间,商品精选区则按客厅、厨房、卧室等具体使用场景陈列不同品牌和不同品类的商品。生活选集的每件商品都有二维码,通过扫码来实现线上线下商品信息、价格的打通。小编了解到,此次新落地的家时代为阿里零售+邀约的第三方零售渠道,通过在自家银泰试验后,阿里正在开放家居类目的新零售落地。阿里挖掘家居这座矿不只有一个手段家居建材品类是阿里和京东平台所剩无几的未完全开发地和希望田野。一方面,在总体流量遭遇天花板的时候,家居类目超高的客单价对需要规模的平台具有致命诱惑力;另一方面,互联网用户逐渐进入家庭生活,消费从服饰向家居产品转移,但纯电商模式显然无法满足用户对家居类产品的体验需求。为此,家居品类被业内人士称为最适合新零售的试验场。京东和阿里也在秘密试验适合的解决方案。除了零售+平台的方式外,天猫电器美家事业部也在围绕家场景,协同各个单品品牌、线下家居零售场景形成联盟,满足用户综合的整体解决方案需求。例如把美的家电、华日家具放在一个方案里,在百安居整体展示、销售。据此前天猫透露的消息,这个联盟已经在运作中,大概在8月份会看到很多线下的新型店面。小编了解到,TaTa木门在跟一些家电品牌进行线下场的融合。买家电、买木门或者布景墙是完全分离的,用户看到背景墙,只能凭脑子想象配一个什么样的电视比较合适,并没有一个场让人直观的感觉到。现在,家电和家装都融合在一个线下场景里,变成统一搭配,匹配到一个以家为场景的空间中,当用户进到这个环境中,会咨询整个空间多少钱。这套方案与当前家装领域的整装一样,按平米计价。2017年,天猫将推出叫场景库,场景库里全是一个个整体的空间解决方案。据了解,百安居计划要开的3000平米左右的标准店,就是和天猫线上完全打通,在线下主要以样板间的形式做主材的体验和展示。搭建完线下场景后,天猫将通过场复刻技术将线下完整的家装场景数字化到线上,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天猫首次亮相实景复刻技术——实景-GO)天猫实景复刻——“实景-GO”,通过对家装样板间的3D复刻,消费者可以在“家”里360°旋转、任意游走查看房间里的衣柜、冰箱、甚至花瓶摆件,体验商品放置在家中的实际效果,消费者逛天猫时可获得逼真的逛店体验,并可“所看即所得”在线购买。天猫方面透露,天猫提供终端设备,只需要半个小时时间,通过全景扫描,就可以将整个空间扫描到手机淘宝上。这个技术跟现在通过箭头点往前走的全景不同,可以任意角度、跟人一样的抬头往上看也是没有曲面,100%的还原线下场景。用户在线上选中一个场景后,可以在其附近的红星美凯龙、百安居等体验实体一模一样的线下场景。家居才是新零售的最佳试验场?天猫的新零售刚刚在家居行业展开,而红星美凯龙的新零售几乎已经宣告失败。上月,红星美凯龙的新零售掌舵人李斌卸任。此前,李斌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强推新零售,搭建了红星美凯龙APP,上线了直播、内容等功能,并强势让线下门店的经销商、品牌商入驻APP,试图将红星美凯龙的线上线下商品、客流打通。但该战略受到了来自红星美凯龙内部的多重阻力,最终以李斌的卸任落幕。“红星美凯龙的转型就像跨越太平洋的飞机,飞了三分之二坚持不了了,要返航,其实它返航的成本可能比坚持到彼岸的成本更高。”一位零售行业大佬认为,传统企业转互联网几乎都会遇到红星美凯龙的尴尬,但其实家居类是最适合线上线下打通试验新零售的场景。除了红星美凯龙,国美也在自己的卖场引入了爱空间、JAJAHOME这样的硬装、软装品牌,全面由“电器零售商”转向为以“家”为主导的方案服务商和提供商。线下做到顶级的宜家也于去年上线了官方网站,试验线上线下联动。“家居的款式要像女装一样丰富,匹配的物流支撑保障却要像大家电一样负重前行,而且要比大家电还复杂。大家电的物流基本是标品,产品虽重,但是装箱规格比较统一。家具产品不但重,规格还不统一,需要占用的运输空间更多。”零售专栏作家叶志荣认为,像买女装一样,大家居消费也是颜值消费,运输过程中还必须保护好,退换货也很麻烦。货架宽度和服务重度,决定了大家居电商的配置会是“天猫的款式多样性+京东的物流保障力”。事实上,除了家居品类的互联网化时机正在到来外,整个家居渠道多年来本身存在一个消费升级带来的供给断层,体现为80后、90后主流消费人群,受困于找不到符合自己审美、品质要求和价格期待的产品。这个断层即体现为价格上的也体现为离用户距离上的。壹间家居创始人谢青池告诉小编,市场现状是,传统家居卖场要六七倍加价率;淘宝这样的网购渠道一两倍加价就能卖,但质量千差万别。一个售价几千块的大品牌椅子,淘宝上仿品一百多块到几百块的都有,看着都一模一样,用一段时间螺丝掉了,才能感受到。在距离上,宜家只开在一二线城市的“近郊”,北京这样的城市也只有两家,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也是如此,离用户很远。渠道需要走近用户,增加触达用户的能力。为了填补这个空间,增强渠道辐射力,拉进与消费者的距离。此前宜家就已经开始布局小型门店,即宜家订货中心,门店仅1900平方米,面积是普通IKEA商场的十分之一。五星电器这样的传统家电卖场也推出了家居零售品牌星格玛,以“店中店”形式开在五星电器连锁直营门店,未来还计划开设独立店,预计今年将开20家店,3年内将开100家店。此外,像索菲亚这样的定制家具品牌,通过密集的小型门店快速渗透市场;野兽派这样的家居品牌集合店也正在崛起,成为一股新的势力。橙家这样的家装公司也正在将店开在商业中心,将家装和软体家具整合在一场景里,直接面向消费者零售。家时代无疑也是这些新势力中的一个。随着阿里零售+的开放,家居领域也将像服饰领域一样,不只有一个家时代来践行阿里的新零售梦想。对想转型新零售的零售商和品牌商来说,这无疑是个抱大腿的好机会。
一起惠2017-08-10 09:18:06454 次
这个夏天,智能音箱火了。一方面是巨头摩拳擦掌,国外有亚马逊、谷歌、苹果、微软,国内有京东、阿里巴巴、搜狗、喜马拉雅、科大讯飞等等,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期盼能分到一杯羹,深圳南山区的创业者星罗棋布。这是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还是伪繁华的泡沫,抑或一次行业整体的升级换代?小编接触到的专家、从业者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作为一种产品形态,智能音箱不排除有昙花一现或者改弦更张的可能性,但这背后代表着真实而日益逼近的交互方式的变革,迎合了人类的对于简单、便捷的本性追求。同时,语音又是连接物联网的桥梁,家庭场景的价值将被更深挖掘,家居产品的制造、销售环节呗打散、重构,带来全新的品牌机会。因此,智能音箱是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高地。小编梳理了关于该产品的十个关键问题,特别适合初入门者服用。1.看起来是音箱,实际是语音交互在Sugr创始人兼CEO宋少鹏看来,智能音箱代表了人机交互的最先进成果——语音交互,这一方式符合人类对降低与物理世界交流所需成本的历史趋势。人机交互演进的方向很简单:使得交互成本的降低,即人完成交互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或者说人完成交互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如果大家沿着历史的规律,键盘——鼠标——触屏——语音,如果你想算2的10次方减1,在这四种交互环境下,大家可以算一算完成这个交互需要多少时间,答案是显然的。人类解决声音产品的历史迭代,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如果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两百年以前,可以想象一下,热爱音乐的人去欣赏音乐,需要驾着马车,到音乐厅或者歌剧院,才能欣赏音乐。留声机的发明,使得音乐第一次进入了家庭,我可以躺在家里面去欣赏音乐,是不是我付出的能量减少了?沿着这个思路一路迭代,到了iPod,我可以把1000首歌装在我的口袋,手指一滑,就可以欣赏我喜欢的音乐。能量的消耗就更少了。2014年,亚马逊Echo发布了智能音箱,动动嘴皮子就可以获得你想要的音乐,能量的消耗进一步减少了。因此,从音乐产品的迭代,恰恰印证了以上的规律——降低了人跟物理世界交互所需的能耗。(Sugr创始人兼CEO宋少鹏)2.还有人工智能出门问问CEO李志飞认为,智能音箱是虚拟个人助理的一种存在形式,而后者则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应用。最近人工智能特别火,大家可能每天都会看到各种各样人工智能的报道,比如说无人驾驶,智慧医疗、智慧城市,这其实很多都是一些2B的应用,而在2C领域有一个大家经常听到的类别,那就是虚拟的个人助理。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提出,过去这几十年,人类尤其是计算机的科学家,一直都在想象我们是不是能够创造一个机器,能够像人一样,跟人进行自然的对话,然后帮助你处理很多事情。这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产品,当然还有很多别的产品或技术,但这可能是大众关注比较多的。在1956-2011年,即在Siri出现之前,可能更多是算法,主要是政府或者学术界在研究算法,把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各种各样算法的框架搭起来。在2011年的时候,Apple发布了Siri,这可能一下子激发了大家对语音助手的讨论或者期待。我相信,当时所有人买了一个iPhone拿回家,第一件事情可能就是调戏一下Siri,显示一下自己的智商比Siri要高,然后就再也不用了。确实,在过去很多时候都是这么一个场景。但是,不管怎么样,大家确实看到了大众对于这种虚拟语音助手的热情。所以,后来无论是Google还是微软,还是Amazon,他们都发布了自己的虚拟助理,或者语音助手这样一个产品。其实在Siri之前,无论是IBM还是微软,还是Google,他们在语音交互的技术上做了很多很多尝试,也做了很多产品的尝试,只不过从来没有像Apple一样把Siri包装成一个类似于人的助理,然后引起大量的讨论。但是,确实Apple的用户教育能力是非常强的,所以在这之后基本上引起了整个虚拟个人助理的热潮。另外一个时间点我觉得比较关键,2014年Amazon发布智能音箱Echo。早期虚拟个人助理都是在手机上的体现,但是其实很多人只是调戏一下,显得自己的智商比机器还高,很放心,基本上就不再用了。而现在可以看得到,智能音箱可能是继智能手机之后一个唯一超过一千万量的产品,有比较高频的人机交互产品。。在那之后,大家其实就看到了,Google也发布了音箱,中国已经,或者说正在进入“百箱大战”,最后谁能胜出?谁也不知道。我认为单一的一个设备是很难承载所有的交互的,未来无论是交互的方式还是交互的设备,都会是多元化的。交互的方式除了语音、手势、图像、视觉、表情各种各样的方式可能都会是综合性的。语音可能比今天变得更重要一点,但是它绝对不会成为80%都靠语音交互方式。设备无论是耳塞也好,还是车载的设备也好,还是未来的AR、VR的设备也好,可能都会是虚拟个人助理硬件的载体。3.为什么音箱最先引爆热点?宋少鹏指出,智能音箱这样的产品形态最早在美国出现,这与当地的音乐消费习惯密切相关,极高的用户粘性使人工智能技术不用多完善就得以商用。美国的第一批广大流行音乐消费者是成长于汽车上的黄金一代,汽车上都配备收音机。在北美,大家习惯了背景式的、实时存在式的播放,在任何一个生活场景里面都会有音乐的存在。落实到家庭场景里面,音箱几乎就是刚需。有了这样的刚性需求,有了流媒体这样的播放习惯,换句话说,就是在智能音箱为大家提供语音交互的时候,其实用户对于语义理解的要求没有那么高。音箱本来就是被动播放音乐的产品,人工智能和语音助手的植入使它成为一个主动获取信息、获取音乐,成为一个流量的入口。慢慢地,技术的迭代使得它开始加入了家居其他产品的控制功能,逐步成长为家居的中控,这样就有了无比巨大的想象空间,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包括Google、亚马逊、微软、苹果都进入了这样一个产品竞争的赛道。巨头的进入使得产业的升级就会加快,服务的完善就会加快。所以,智能音箱在今年夏天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产品。4.为什么玩家都要来抢占智能音箱的高地?有种传闻,在深圳市南山区方圆一公里的范围内,就有超过100家智能音箱制造商。为什么大家一股脑都挤进来了呢?李志飞从技术和商业的角度阐述了其中的门道。从技术角度说,智能音箱是一个语音交互特别有意思的产品。我们在语音交互以及在语音交互硬件商落地做了很多尝试,包括手机、Googleglass、智能手表、车载、音箱、耳塞,我们发现,如果你要使语音交互有用,要具备几个条件:条件一:硬件的载体本身有一定的用户需求。因为Googleglass当时很大的问题,很快没人用了。条件二:使用的场景是比较私密的。智能手机现在在公共场合很难用语音交互的,但家里是一个比较私密的场景,自然用户可能愿意用语音进行交互。条件三:语音交互可能是你最好比较方便的形式,可能没有更好的方式,比如Googleglass就很难用别的方式。我们当时看DAU(日活跃用户数量),比如手机语音交互的DAU小于1%;手表小于10%;车载大于60%,也就是100个用户有60个用户会用语音进行交互;Googleglass是80%,因为它没有别的交互方式。总结起来,我觉得这三点是语音交互能不能得到应用一个基本的判断:1.硬件本身要有黏性。2:使用空间比较私密。3:语音交互可能是唯一的或者少有的一个好的交互方式。这三个条件都很重要,Googleglass单独看DAU很高80%,但是这个硬件本身没有刚需,使得它的语音交互作为上面的一个软件也没有用。为什么家居这么重要?我认为家居第一是私密的,第二我认为它有一定的使用场景。在技术层面,它代表不同的维度。举个例子,我们讲语音识别的远场近场,可能手机和手表,可能大于30厘米的距离,实际上一般你的后视镜也好,你的距离可能都在这里,所以这个基本上也是1米的距离。但是,音箱现在大家宣称最大是5米。这确实技术上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以前所有的语音识别收集数据都是离麦克风这么近或者更近,可能很少有人那么远的,而且需要远场唤醒,因为你不能手去弄它。而且在家里有多轮对话,家里小孩可能喜欢对话,而且你们没有屏幕,可能没有别的方式。所以,在技术上,它是语音交互独一无二、非常重要的练兵场。从商业角度来说,大家生活空间不就家里、车里、路上、办公室,这基本上覆盖了每天的空间。所以,家里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空间。未来搜索,我们首先用PC、键盘到手机上,已经很多开始用语音,未来家里可能直接用对话进行搜索,所以肯定是入口的一个东西。包括内容消费,比如现在很多音乐、音频,这种内容可能未来都收费,这个是智能音箱可能是很重要的消费场景,所以也是一个内容的入口。还有就是智能家居控制的入口,因为你很难想象,每个空调本身自己放远场识别的语音识别系统跟它交互,或者每一个电视、音箱,每一个电饭煲、扫地机器人都配备远场的语音交互非常智能的服务。我觉得智能音箱可能是从一个中心,它背后去控制各种设备。5.百箱大战竞争点在哪里?(李志飞)有的人拼性价比,硬件供应链能力比较强,打低价,把市场搞的很乱,或者说别人都没路可以走;有的拼智能,语音交互做的不错,全部都是自己的系统,可以更快、更准、对话更深,这个可能是我们比较重要的一个点;有的人是说,有内容生态,有音乐、FM、相声各种东西,这个打内容;有的可能是打渠道。所以现在确实没有一个选手全都具备了,当然市场上确实可能有那么3-4家,每一个都有自己稍微比较强一点的地方,可能拿着这个点不停地打。6.有了语音,我们还需要屏幕吗?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智能音箱不带有屏幕,依靠语音交互,据外媒报道,Facebook正在研发一款更加注重视觉画面交互的音箱,配置一块15英寸的触摸屏幕。(李志飞)从产品的角度,我一直觉得智能音箱这种100%靠语音交互的产品是很难做好的,一定得有一个屏幕的出现。但是屏幕是跟电视绑定,还是自带,或者必要的时候把手机打开,这其实是一个可以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反而相信,智能音箱可以上智能手机的屏幕,在有必要的时候,还是打开手机做一些操作,这可能是比较渐进式、现实的解决方案。智能电视作为智能音箱的屏幕,我觉得是不太靠谱的。电视是一个很重的设备,我打开它会觉得,把这么大的一个屏幕一打开,就是为了控制一个空调或者怎么样,我觉得这个事情完全不makesense(没有意义),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交互方式,所以我不认为它会成为最主要的音箱屏幕的辅助形式。当然,音箱可以跟智能电视交互没什么问题,但是更多是以使用电视场景的时候,我通过音箱控制。而不是说我为了控制空调,我跟智能音箱说了一句话,智能音箱把电视打开,电视显示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最后我看到什么东西,这个是不太现实的。7.入口是唯一的吗?很流行的设想是,智能音箱将控制整个家,难道真的只有这一个入口吗?(李志飞)从软件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入口是统一的。只不过硬件的载体是什么?是单一的音箱还是两三个音箱,或者在各处有不同的设备?首先,我认为,不会是唯一的设备,但我也不同意每一个设备都会有自己远场语音交互的能力。因为成本方面不合理,比如加50元或者100元给空调做远场语音交互,就为了控制开关温度,我觉得这是非常没有道理的事情。这是现在亚马逊、Google都在思考的问题。可以就选小设备,在花盆里,无处不在,有很多的模组。然而,是一个新的设备形态,可能就贴在面板上,放在花盆里、卧室的墙上,这种有一个特色,其实我们今天定义的屋里(远场语音交互)是不是有必要?因为可能房间有8个设备,我走到哪都有。8.国内智能音箱的需求量大吗?(李志飞)首先,短时间内达到什么千万级别的量,很难。今年整个市场差不多能达到100万的出货量。我觉得智能音箱这种形式要分软件和硬件两个层面来看。第一,从软件的角度来说,无论智能电视还是路由器、空调或者墙上的一个钟,成为一个入口设备,我觉得都比较类似。每个房间可能形式都会不一样,在厕所有可能现在像梳妆镜一样的魔镜成为最主要的载体,在客厅是音箱,在卧室可能是钟或者是挂灯有关的这种,所以这种是有可能会变化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尤其对我们这样的公司来说,我们还是把这个软件、交互AI作为最核心的东西。所以,市场硬件更多是我们的一个载体,我们找到一个大家能够接受的一种形式。9.智能音箱能在国内普及吗?宋少鹏认为,中美音乐欣赏以及家庭环境的差异,导致智能音箱在国内的发展路径不可能照搬美国的。我们身边的消费者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智能音箱?中美消费者对于音乐消费的DNA是不同的。美国音乐消费从听收音机开始的。收音机是什么呢?收音机是电台、radio,一个一个电台播放的是按照曲风、曲目、歌单所排列的音乐,所以我们认为北美的音乐消费DNA是源于流媒体。中国的音乐消费者最初接触音乐源于80年代初期的改革开放,港台的音乐以盒带、卡带的形式大量流入内地。大家首次接触音乐是精美的盒带、完美的印刷,包括封面、歌词,打开之后、欣赏完这些内容,才去把它放到收录机里面听音乐。听的内容是一般是一个歌手的完整专辑,里面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曲风,还很少有合集和混编,记忆深刻的是某一个歌手或者某一首歌。所以,我们认为中国音乐消费者的DNA是源于那个时候的盒带式的播放,是一种点播式的。我们认为这就是两地音乐消费的DNA根源上的不同。这样的不同在我们两地的音乐APP上就有了体现,我们以Spotify为例子,还有QQ音乐(用户量最大的中文音乐播放器),很大的不同:1、搜索在QQ音乐始终是一级菜单,在最显眼的地方,最方便用户搜索。为什么?因为用户要点播。在Spotify上你要到二级菜单才能完成搜索的功能。2、封面、歌词我们都在非常显著的位置,非常多的视觉信息,而在Spotify这边没有。总的俩说,北美的音乐消费是流媒体式的,他们的生活中的场景处处都有音乐,音乐就在那里放着,并不需要太多地去改变它、更换它。而我们的音乐消费DNA是点播式的,需要实时确定我要听这个、我要听那个。由此导致两地的消费者对于音乐播放硬件的要求是不同的。我们认为在中国点播会是一个非常强的需求,将会是一个常态,点播会带来技术上的需求,它包括更强大的语义理解能力,更丰富、更深入的音乐知识图谱,以及更完善的音乐版权和曲库。同时,中美两地的消费者消费的场景也有很大的不同,挑两个例子来跟大家分享。1、在美国,用户使用的空调通常都是中央空调,通过每个房间的温控来控制空调的温度。而在我们家里,通常都是壁挂式或者是落地式的空调,每一个空调都有单独的摇控器,这就决定了如果音箱作为一个智能家居的中控,它对于空调的接口、控制场景和体验是不同的。2、在北美消费者的厨房是开放式的,跟客厅融入一体的厨房,这也是亚马逊Echo最最常用的一个使用场景。而在我们身边,大家都知道,厨房为你完成的是煎、炒、烹、炸,这个场景是完全不一样的。由此还可以推出很多不一样的场景,大家可以去思考,这些场景所带来的用户需求一定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认为,在中国做智能音箱,一定不能复制亚马逊Echo的路径,而是要找到我们真正消费者的需求,落实消费者的场景,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10.距离一款电影Her那样的产品有多远?科幻片电影《她》(Her)其中的“女主角”——一款虚拟个人助理产品,给大家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但是李志飞强调,从技术实现的难度上看,它真的还只是科幻片。1、技术。从技术的角度,如果说我们去看整个技术的发展,在四年前,语音识别本身就是整个瓶颈,如果语音识别都不准,后面的理解、内容都没有有什么用?但是到今天,语音识别的技术本身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不会成为这个虚拟个人助理是不是能够被使用起来的瓶颈。而今天最大的瓶颈就是自然语言的理解。我相信大家都有一个经验,当你去调戏SIRI或者是调戏各种音箱的时候,第一轮没什么问题,当你跟它进行一个对话,你把句式换一换,或者说你再特意调戏一下它,基本上两、三轮就把它问死了,它是答非所问,或者纯粹就是“呵呵”的那种。所以这个确实是自然语言理解以及对话是我们未来两、三年遇到的特别大的瓶颈。在那之后,可能才是推荐、推理、背后的思考、理解和自己能够创造一些新的东西出来,这是再之后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悖论,一方面计算机可以创造一个程序,可以打败世界上最牛的下棋的,无论是围棋还是象棋的棋手,表现计算机非常聪明。但是另外一方面,计算机都不能像一个5岁的小孩一样跟你进行一个正常的对话。我认为最核心的是我们今天计算机没有对物理世界和常识有建模、理解。2、用户场景角度。因为虚拟个人助理或者是语音交互要得到使用,其实就是看你有什么样的场景,用户是调戏一下就走,还是说真正有活跃度。当用户打开这个机器,每天有多少比例会用语音交互,也就是说语音交互的DAU。智能车载可能是我们未来看到最先普及的语音交互的,其次还是无线耳塞或者是智能家居,最后才是手机。
一起惠2017-08-09 09:29:56412 次
8月8日消息,今天eBay全球开发者大会深圳站上,eBay宣布了API(应用程序接口)新功能在中国区上线。据悉,本次上线的新API功能包括:1.数据分析API:在智能化运营发展初期,API的主要功能体现在包括自动上架、自动更新物流信息、库存管理自动化等一系列提升运营效率的自动化系统上。最新发布的API在数据分析功能上的提升,则可以帮助卖家通过生成刊登流量报告、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提供eBay卖家标准表现等一系列极具价值的数据,增加卖家的销售机会。2.市场营销与供应链管理API:新的市场与供应链管理API具有多重功能。首先,卖家可以借助其更好地管理自己参与的各项促销活动,有效提升刊登的曝光度;供应链管理则在优化卖家采购流程的同时,提供商品定价分析,同时帮助卖家更精准锁定平台上高需求低供给的产品,有的放矢地进行产品开发。3.eBay中国卖家中心API:eBay中国卖家中心API使卖家可以更方便地调用自己的账号数据,从而实现精准管理上架商品、优化刊登、实时掌握账号表现等一系列功能。据了解,API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目的是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或硬件得以访问一组例程的能力,而又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随着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产业的不断发展、完善与升级,越来越多的中国卖家正利用API实现物品自动上架、库存和订单管理、物流及供应链优化、市场营销分析等一系列功能,通过更高效的运营实现业务规模化发展,从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跨境电商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在2009年,eBay中国团队开始制定“eBay开发者计划”,积极在中国卖家中推广API的使用。2012年,eBayAPI“精选服务商”计划正式启动。越来越多对eBay业务有深入理解并具有丰富系统集成经验的开发者,借助这个平台为亟需改进运营效率、扩大业务规模的卖家提供了包括咨询、设计、定制开发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推动eBay大中华区卖家向大数据分析、准确及时预测和判断市场趋势等智能化运营方式进步。据eBay平台数据统计,目前,大中华区卖家通过API实现自动上架的商品比例将近70%,比2010年eBay刚推出“eBay开发者计划”时增长了400%。eBay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林奕彰“在跨境出口价值链和供应链中,每个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都可以使卖家扬长避短,促进运营效率最大化。卖家也可以此为契机加速实现规模化经营,更好抓住市场的广阔机会,”eBay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林奕彰如此说道。此外,eBay方面也表示,为了推动卖家通过智能化运营实现规模化经营,以最终实现改进平台功能,提升买家和卖家双方的体验,eBay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目前,eBay的机器学习技术能够帮助卖家更好理解买家行为,并自动将卖家的产品推送给感兴趣的买家;eBay的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API向卖家提供精准的数据分析,并通过业务应用工具帮助卖家做出更明智的业务决策。eBay方面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由各种API延伸出的智能化运营方式将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一起惠2017-08-08 14:00:18227 次
周末的北京依然忙碌、喧嚣,我们去了最热闹的互联网活动,在深夜里跟你分享一点收获。会场上有熟面孔,比如,这个满面油光、体态丰腴且风趣幽默、大胆直言的男人。(罗永浩)也有新玩意儿,比如,这台会调戏妹子、会成语接龙的机器人。(搜狗机器人)当然,也不乏振聋发聩的见地。今天,与你分享的是知名智能家居企业Broadlink创始人兼CEO刘宗孺在极客公园大会上对于智能家居行业的剖析。智能家居突然火起来了?百箱大战虚火有点旺?只会手机控制的就敢叫人工智能?刘宗孺按时间顺序回顾了这一看似年轻行业二十多年间的几个里程碑,并展示了基于亲身探索所归纳的未来的可能性。智能家居发展的演进史大概在1995年的时候,比尔盖茨把他的豪宅盖完了,里面是集尽了智能化。你想想得到的豪宅的顶尖智能化,都在这个科技豪宅里面体现到了。它是什么呢?它底下铺了大概有84公里的光纤电缆,全部是用他的X86PC机做一些控制,我们把这个叫做PC机时代的智能家居。这个时代,一直延续了有十几二十年。在这之前,大家可能都没有机会去享受,或者接触到智能家居,它都是成套系统在一些豪宅里面、在一些大平层里面,才有可能会装这样的系统,价格也非常贵。2014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大家应该都记得很清楚,Nest被Google用32亿美金收购了。突然之间,就点爆了一个新的时代,智能家居的单品时代,或者叫智能硬件的时代。我们把它定义魏翊东互联时代的智能家居。层出不穷的智能硬件,大家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硬件,无论是穿戴的设备,还是我们家居里面的插座、插排、遥控、安防套装,层出不穷。但这股风也没火多久,大概也就两年,马上我们的媒体一天到晚都在说“智能硬件集体踏空”,有这么一些文章,确实有很多智能硬件公司也死(倒)了。这次的单品智能,实际上教育了很多普通用户,让他们有机会能通过一个非常便宜的产品接触到智能家居。亚马逊Echo怎么火起来?它是从一个早期只是购物和控制音乐的音箱,逐步发展。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它在亚马逊首页的banner上可以看到,成天都是它的Echodot,据说primeday一天据说就卖了几百万Echodot。在这种强力的推广下,他的banner大概一天要18万美金吧(没记错的话),一年365天这样去推广,才把这个市场推起来的。但是,大家满意度可能高一些的还是点歌、音乐,包括使用频率高的设一个提醒,比如5分钟以后提醒我,等等这样的功能。大家关注度很高的是什么呢?智能家居。也就是说,音箱到了家里面以后,当大家对它点了一会儿歌,问了一些问题,聊了几次天以后,后来发现频率就降低了。就跟我们当时玩Siri的道理是一样的。大家发现,我要通过它和家居互动,它的使用频率会越来越高,而且确实数据也表明,智能家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们7月份和它们做的一个产品套装,确实很可怕,我们第一批给他们备了几千台的货。亚马逊跟我们合作以后干什么呢?用语音去控制你的电视,我们现在做的是存量的设备。第一天上线,就卖空了。这就是因为亚马逊的Echo力量已经在这儿了,它的用户群已经足够大,有足够多的强烈需求,也就导致了我们愿意去花精力对接它的系统。谁能复制亚马逊的成功?这么多的音箱,谁最有可能去复制亚马逊的成功呢?Echo在美国市场或者在全球其它市场的成功呢?国内谁会成为一个Echo级的产品呢?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判断,我觉得是这样3点:1、它必须有完整的内容生态,无论是音乐的生态还是新闻的生态,包括地图的信息、外卖的信息,等等等等,它要有完整的生态。2、当然,它还必须有非常强的销售渠道和流量,才能像亚马逊一样把这个事情……因为它是一个新增的事物,中国人听音乐的习惯又没有那么多,才能够强行的让大家能够接受这样的习惯,包括价格、渠道。3、中文环境和英文环境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英文很简单,单词基本上我说什么它表达的意思是非常直接的,而且没有那么多的口音。当然除了印度口音啊,但是印度我要给你们讲个故事,印度口音的英语它们有一个专门的设置,叫印度英文。你跟它无论是用标准的英文口音还是用印度口音跟它讲,它跟你回话的时候都是带着印度口音的英语,专门有这么一个设置。包括UK,英国有一个UK的英语设置。但是总的来说,它不像中文会有这么多的口音、同音字、多义词,我们人和人说话,包括中国各种各样的方言,哪怕你说的是普通话,经常还会有听不懂,或者听不明白的时候。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音箱到了我们家里面,它很难满足我们大部分用户的预期。还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是我们的数据,我们早期收的这些语音数据基本上都是从手机APP端来的,无论是讯飞、百度还是搜狗,等等,每天能够收到大量语音的数据,做了训练以后才能把准确值做的越来越高,语义的理解越来越好。但是,我们缺什么呢?远场的数据。当这个音箱变成了一个远场交互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事情都变了,它的SNR就不一样了。这时候,其实要重新有大量的数据帮我们训练,能够让我们的产品体验越做越好。但是,其实后面这些问题我觉得都会随着时间的积累可以解决。但是,谁会成为Echo呢?我觉得前面这个问题是最大的,大家可以自己想这个生态里面谁有这样完整的生态和强硬的销售渠道,我觉得它们是最有可能的。名字我就不说了,怕得罪其他人。最终极的智能家居是什么样?大家可能会听说很多智能家居的场景,比如说某巨头他们都会在宣传的时候说,我推开门了,窗帘打开了,灯开了,热水器开了,等等这一系列所谓联动的场景。这是设定好的规则。你说我要睡觉了,这个灯关了,窗帘关了,那个电器关了,也是人为提前设定好的规则。每次你跟它说“我睡觉了”,它做的事情都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同样的,你家里不是你一个人,你在卧室睡觉了,说不定还有人在你的客厅看电视,你帮他把灯、电视都关了,尴尬不尴尬?所以说现在的智能家居跟智能没有任何关系,哪怕是到了现在的时代,我们以前用面板来控制,后来用手机来控制,移动时代有一个超级APP可以控制家里的一切,很酷吧?现在更酷了,我们可以用Echo、音箱来控制,包括拿我们的“魔法棒”来控制,它离不开是个可控式家居。怎么样的智能才叫智能呢?这是我们的理解。我们先做了一件事情,我们先做了一件机器学习的模型,给到空调,为什么?因为我们服务的空调厂家最多,每年出货的模组里面空调是1000多万,我们希望让这些空调不光是联网,联网了拿手机控制,我们希望它变得更聪明,能够为你真正做到一个很好的服务。厂家把他们历史的数据给到我们,我们根据当前温湿度情况,包括室外的天气情况,以及地点、时间、用户的历史使用习惯,通过机器学习的算法,让空调做一个当下条件下最好的决策。没有用到任何深度学习,非常简单,就是相对来说可能没有那么Sexy的算法,但是它能解决一个很好的问题,就是让空调能够帮你做最好的决策。干什么用呢?你晚上睡觉了,你还是告诉它“我睡觉了”,空调马上就会把机器模型跑起来。该停机的时候停机,该除湿的时候除湿,该送风的时候送风。总之让你的环境最舒服,还节能,因为压缩机没有一直运转,也不会把你冻醒。空调只是我们第一个尝试,我们的理想是这样的,你告诉我“我睡觉”了,我把这个意图广播给家里所有联盟的设备,每个设备根据他的情况用他自己的模型做当下他最好的决策。我明明知道有人在看电视,但是主人要睡觉了,好吧,等他把电视关了,回去了,没人了,当然还有传感器,我再把灯关了。
一起惠2017-08-07 09:47:16305 次
最新获悉,成都7-11将于8月7日起,全店开通京东到家,目前有4个区共15家店可提供配送服务。据了解,成都7-11由7月份部分店铺开通京东到家服务,主要覆盖了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和高新区四个主城区,共有15家店。接入京东到家的店铺均位于人流量大、用户需求密集的写字楼附近,其主要供应商品有“关东煮”、便当、现磨咖啡、零食、啤酒饮料、冰激凌、酸奶、护肤品、生活用品等,为消费者提供1小时送达服务。(图片来自:7-11官网)值得注意的是,7-11线上可同步享受店内部分优惠活动。据了解,2016年3月7日,重庆市主城区共有18家7-11店铺入驻京东到家,为消费者提供多品类2小时送达极速体验。每家线上门店提供近300种产品,涵盖水果、牛奶、休闲零食、生活用品等。(图片来自:7ELEVEn成都)京东到家回应称,截止目前,全国共有40多家7-11门店入驻京东到家。
一起惠2017-08-07 09:34:15299 次
据沃尔玛旗下英国子公司Asda(阿斯达)超市指出,其在2016年全年的销售额下降了3%,利润则下降了1/5,表现低于预期。为此,Asda日前公布了最新多渠道发展策略。未来,Asda将加强门店表现,发展可信赖的在线销售渠道以及以低成本模式来运营等。另外,Asda还计划对其实体店铺实行降价策略,也将改善自有品牌产品的种类质量,同时对在线商店以及门店的购物体验进行投资。截至2016年12月31日,Asda营收共录得217亿英镑,同比上年下降3%;税前利润达7.92亿英镑,同比上年的9.75亿英镑下降了19%。在2016年,该零售商共新增8家超市。据了解,Asda、Tesco、Sainsburys以及Morrisons被并称为英国四大超市品牌,而Asda的颓势在2015年就已初显。面对德国廉价超市Aldi和Lidl的低价竞争,几家大佬都有些措手不及,不过有分析人士称,其中当属Aada的境况最糟糕。据Aada2015年财报显示,其在第一季度下降3.9%的基础上,在截止到7月30日的11个周里,Asda的同比销售额又下滑了4.7%。有分析师认为,业绩一直走低的Asda太需要一个重大转型了。不过,Asda还是抱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现状及未来发展。Asda称,目前的低成本运营策略已初显成效,通过这种运作模式,集团可以向商品价格、商品质量以及用户服务等方面投入更多。未来,其还将继续寻找新的方式来改善门店及在线商店的商品供应,帮助消费者节省资金。该集团方面还表示,目前,消费者可自由支配收入正在稳步增长,但消费环境并不乐观,多数仍保持谨慎的消费态度,而价格也依旧是关键的购买因素。在竞争激烈的零售行业中,成功的关键便取决于是否能满足一直在变化的消费者。另外,这家英国超市在今年4月时选择以全球购官方旗舰店的方式入驻京东,这也是ASDA首次大规模进驻英国本土以外的市场。据了解,ASDA于1956年正式成立。1999年,沃尔玛通过收购将当时拥有230家门店的ASDA变为旗下品牌之一。目前,ASDA在英国共设有600余家门店,周客流量达1800万人次。另外,ASDA还曾多次在英国杂志TheGrocer的超市行业价格排名中名列前茅,并被称为英国人心目中的“国民超市”。
一起惠2017-08-07 09:29:12324 次
过去十多年间,零售业的两大阵营——线上和线下,经历了从完全对立到逐渐融合的转变。线上零售因价格更低、库存更大而抢走了线下零售大批顾客,实体店沦为电商的“样品间”。但随着消费环境的变化,线上零售所带来的冲击“逼迫”着实体零售企业进行一场升级变革,而电商的倒闭潮也证明了单一的销售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发展需求。这时候,“新零售”概念的诞生似乎为大家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归宿,尤其是那些已被逼到角落的线下零售商因此看到了绝地反击的希望。“新零售对线上零售而言,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业态。而对线下零售而言,它是传统模式的一种创新,对线下商店进行改造,立足于数字化、数据化、平台化、智能化就有未来。”海航集团旗下全渠道新零售系统方案解决服务公司购信董事长陈鸿彬谈道。数字化是一切想象的基础事实上,从两三年前开始,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已经颠覆了很多传统行业的管理和运营思维。随之蔓延开来的便是一股“转型”风。具体到零售行业,新一轮革命也是围绕“数字化转型”展开的。被视为阿里新零售“一号工程”的盒马鲜生是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范本。从公开信息来看,它以线下体验店为基础,并将之作为线上平台盒马APP的仓储、分拣及配送中心,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来满足周边3公里范围内消费者对生鲜食品采购、餐饮以及生活休闲的需求。消费者既可以在门店采购商品,也可以在APP下单,然后由盒马鲜生与合作伙伴提供30分钟送达服务。不难发现,其核心是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线上线下融合。这也正迎合了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新网商峰会”上所言:“走向新零售非常重要的标志是,要完成消费者的可识别、可触达、可洞察、可服务。每个企业都要走向数据公司,才有可能走向新零售。”另外一个例子是大型国有商贸流通产业集团百联。为了推动传统商业转型升级,百联制定了“互联网+全渠道营销”的战略思路。百联商圈门店通过植入科技元素探索跨界融合,包括推进车库改造、Wi-Fi及室内导航、电子屏配置、餐饮娱乐信息化接口、POS收银系统、网店定点自取点等门店数字化改造,并在旗下数十家门店启用百联通卡,打通线上线下会员体系。可见,数字化是所谓的新零售业态与传统商超最大的一个区别。但这种“数字化转型”绝非仅仅是全新的店铺形态、新颖的促销手段这样简单。传统零售数字化转型从哪儿着手?在研究了传统零售行业的痛点以及它与新零售之间的差距后,陈鸿彬给出一个结论:传统零售的数字化转型应该从六个方面着手,即全业态的融合、新技术的研发、高效供应链整理、会员的打通、支付的互联以及物流的协同。首先,传统零售往往是多个门店多套系统并行,互不关联、数据无法共享,造成运营复杂、管理压力大。而解决方法就是建立数字一体化的云中台,即把线下ERP系统和线上系统二合一,进行云化。“未来,无人店是不是主流的解决方案,我们还不好下结论。但如果说‘无人’是一种体验的话,那么‘有人’就更是一种体验了。况且无人技术在当前还尚未成熟,没有一套强大的云中台系统做支撑,是无法跟智能前端相匹配的。”陈鸿彬表示。供应链方面,传统零售是以生产商为核心,生产了多少,再通过各种渠道卖到消费者手里。但未来的零售供应链应该是协同模型,以消费者为中心,由消费者决定生产多少货,下游驱动上游。而且高效的供应链一定是智能化的,比如SKU同步、库存同步、价格同步等。“此外,传统零售孤立的会员体系也使得他们无法做到精准营销。”陈鸿彬解释道,“因为传统门店的客户是没有画像的,你不知道该给他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所以,线上线下、各渠道之间、各个门店之间要实现会员体系统的打通。你便利店的会员,走到你的精品商超时,应该让他感受到一样的认知和服务。”在其看来,线下零售的“翻身”机会并不是去把电商的流量抢回来,而是要维护好自己固有的流量,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系统,保证对店铺运营、消费者、员工、资产与库存、装运货物和收据,每个环节之间“信息互通”、处于“能够看得见的管理”之中。系统服务商怎样适应新零售时代?有了上述这些对传统零售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作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购信也找到了自己在新零售时代的发展方向。“去年,AmazonGo的出现给大家描绘了一个未来的零售场景,紧接着国内各种无人商店模型也开始出现。但当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在前端的酷炫体验时,也应该看到它背后是线下零售数字化转型对IT技术以及整个后端系统支撑提出的更高要求。”陈鸿彬谈到,商店要成为一个智能的前端、要有整体良好的体验,没有一个后端强大的中后台解决方案是无法真正实现的。因此,购信的定位是为线下零售门店(包括各类商超连锁、便利店)提供智能商业全渠道系统(RetailTechSystem,简称RTS)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和研发“全渠道新零售大中台系统+智能商业零售终端+SaaS云服务+零售大数据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物流”的一体化云交易系统。(购信的产品结构及用户类型)而作为海航集团下属企业,目前购信已将自己的解决方案应用在了海航供销大集的10万家门店当中。“供销大集是中国城乡商品流通综合服务运营商,提供线上、线下、物流、到家以及B2B服务平台,包括线下市场终端零售平台酷铺、电商平台大集商城、为终端便利店提供货源及物流服务的B2B电商平台掌合天下等。购信的整套系统将这些业务整合在一起,把原有成员企业相互分离、信息不共享的局面彻底打通,使之实现统一的数字化管理。”陈鸿彬解释道。(购信的全渠道新零售解决方案图解)“集团内部的这种合作算是我们前期的摸索、打磨,接下来我们会开始更多的市场化运作。而且,我们很明确的一点是,未来还要从系统服务上升到参与门店运营。而有了与供销大集的成功合作基础,我们会更有底气。”
一起惠2017-08-04 09:41:29397 次
经历过跌宕起伏而后重拾市场的凡客诚品,目前正在尝试通过新业务增加用户黏性。一直秉持高端定位的服装定制业务,成为凡客诚品的新战线。凡客上线定制服务服装虽是朝阳产业,却越来越难做,企业在不断增加新业务。近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凡客诚品官网发现,页面新增了私人定制业务。记者查询发现,凡客诚品私人定制的产品包括衬衫、西装上衣、西装套装、西裤。网站显示,凡客诚品定制业务目前仅在北京、上海两个城市推出,衬衫产品依据面料产地、功能分为499元起、699元起、999元起三个起步价格;西装产品定制方面也依据不同原料,单件西裤售价699元起,西服套装高至7990元起。北京商报记者从凡客诚品市场和品牌部负责人刘亿林那里了解到,顾客在凡客诚品官网填写预约信息、工作人员与顾客确认时间后,由着装顾问上门测量顾客所需衣物的尺寸。北京商报记者向刘亿林确认是否上线私人定制业务时,该工作人员透露,自去年底,凡客诚品开始筹划定制服装业务,今年4月在网站上线。目前,凡客诚品的私人定制业务还处于公测阶段,具体定单数量还不便透露。据他介绍,凡客诚品在北京、上海各有8-10名着装顾问。“目前定单来自于自然流量,9月左右,公司将主推定制服务业务。”该工作人员说。凡客诚品工作人员表示,公司顾客的消费水平在提升,同时公司要推出符合中高消费需求的产品,增加用户黏性。据悉,凡客诚品将通过公测阶段的消费反馈,逐渐完善定制服务涉及的产业链功能。上述工作人员透露,“上线几个月来,会有消费者对定制服务提出特殊、严格的要求,目前公司都能满足顾客的需求”。昔日铁粉已长成“金粉”公开资料显示,凡客诚品由创始人陈年创办于2007年,据了解,凡客诚品的产品涵盖男装、女装、童装、鞋、家居、配饰、化妆品七大类,支持全国1100个城市货到付款、当面试穿,收货之日起7天内可为消费者提供退换货服务。凭借29元的平民T恤,凡客诚品曾在国内服装零售领域一炮打响。经过快速扩张的凡客诚品,曾估值高达30亿美元,旗下员工数量达1.3万人。陈年曾把凡客诚品2011年的销售额目标从40亿元上调到100亿元。相关信息显示,在2013年末,凡客诚品的员工数量开始锐减。据陈年在参加一次论坛对话活动时表示,当时公司有150名在职员工,用户有七八百万。同时陈年称,未来凡客诚品还会做大。不过,在凡客诚品开始重振公司后,新产品也重获市场认可,印有诗歌与个性标语的T恤又在年轻消费者和“铁粉”中广为流传起来。在2017年初宣布2016年靠免烫衬衫业务获得很好的业绩。对于此次推出私人定制西装套装业务,凡客诚品是看到10年前的忠实顾客如今处于另一个职业阶段,他们对高档商务服装有更多需求。业内人士分析也认为,凡客诚品此举,也是在针对“铁粉”客群的新需求,针对这批成长起来的“金粉”推出的业务。定制服务胜算几何对于上线定制服务的原因,陈年曾表示,衬衫是凡客诚品口碑最好的产品。2013年、2014年,凡客诚品在这个阶段是口碑最好的时候。陈年介绍,凡客诚品在2013年、2014年调整期间,了解到用户对西装要求越来越高,这让陈年找到了“灵感”。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我国私人定制服装市场规模1022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2000亿元。另外,国内服装品牌雅戈尔、报喜鸟也纷纷入局定制服装市场。国内服装行业战略专家、UTA时尚管理集团中国区总裁杨大筠认为,定制服装并非行业新形式,一直以来都定位高端。未来定制服装行业会出现高增长,但不会成为年轻人等主流消费群所追求的个性消费趋势。杨大筠进一步解释称,定制服装会在婚纱、礼服等特殊场合服装领域受欢迎,在日常穿着服装中,消费者对定制服务需求还不算高。从国内男性服装需求来看,很多公司不会对男士做出严格的着装要求,将定制服装打造成快时尚、平价模式,多数是营销手法。凡客诚品是电商平台,其实还不太具备制造“基因”,在定制业务执行中需多下功夫。国内多数定制公司实现盈利并不简单。不过,刘亿林则对北京商报表示,在定制服装中实现盈利其实并不是件难事。此外,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建议,定制服装要在品控上下功夫,凡客诚品应努力“让消费者相信凡客诚品的产品质量有保证”。
一起惠2017-08-04 09:38:00312 次
生鲜电商的行业竞争已经是巨头间的博弈,而竞争的核心十分明确,就是供应链和用户体验。8月3日,天猫宣布斥资3亿美元投资易果。这也是阿里继去年3月领投易果C轮融资后的再次追加投资。易果表示,此轮投资后有助于公司更快速地壮大安鲜达业务和供应链的发展,并将进一步融入天猫生态圈。天猫再投易果加码冷链物流易果新融到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旗下冷链物流平台安鲜达的基础设施建设。易果集团董事长、CEO张晔认为,这轮融资后,易果生鲜将进一步融入天猫生态圈,更加快速地将安鲜达和供应链发展壮大,建成一套为“中国生鲜行业而生”的复合式物流供应链体系,同时双方在业务端的资源整合将加快这一体系建设的效率。同时易果表示,随着易果D轮融资完成,全国的冷链能力复制将是企业投入的重点领域。包括在生鲜产地源头铺建产地仓,把冷链物流和安全质检的能力带到农村,促进农产品源头的标准化,实现“原产地新鲜直供”等。预计到2020年,安鲜达计划布局的产地仓将达到56个。据了解,这已经是阿里及天猫先后参与的易果第三轮融资。早在2014年,易果就曾获得阿里巴巴和云峰资本联合注资的B轮融资,而去年3月阿里也领投了易果的C轮融资,并在此后促成了苏宁对易果的C+轮融资。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靖捷表示,在天猫和易果生鲜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在生鲜领域供应链能力上得到大幅提升,一方面,来自美国、阿根廷、挪威等147个国家的食材齐聚天猫;另一方面,盱眙小龙虾、山东美早大樱桃、巴楚留香瓜等特色产品也通过天猫卖到全国。随着易果与天猫的融合,安鲜达将为天猫平台上的生鲜商户提供更优质的冷链物流服务。赋能供应商服务竞争飙速生鲜电商从最初的创业蓝海,如今更多被视为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原因不仅在于企业在初创期做客户拉新时需要持续投入,更需要应对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所需的高成本。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整体交易额约913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80%,2017年整体市场规模可达1500亿元。但由于成本居高不下、配套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4000多家生鲜电商仅1%盈利,88%亏损,其余堪堪打平。此前,生鲜电商平台不堪亏损压力离场的事情时有发生,美味七七、许鲜等都先后登上了“生鲜死亡名单”。在经过几番市场洗牌后,可以注意到,当前的生鲜电商玩家,不再局限于对单款爆品的打造,更多是把精力放在基础设施服务上。就此次获得天猫增资的易果而言,加码冷链物流建设,是市场竞争和消费升级趋势下的必然选择。易果表示,“生鲜电商的门槛已经很高,船票已经派发完毕。接下来的重点是做好冷链物流网络布局,优化体验,并且把平台的能力开放给全行业”。不只是天猫与易果这对搭配组合正在加码能力开放,京东旗下的京东到家同样将“赋能”战略视为时下生鲜电商发展的必经之路。今年4月,京东到家发布“零售赋能”战略,表示将从流量、效率、用户运营三个层面帮助传统零售门店完成互联网转型升级。达达-京东到家CEO蒯佳祺表示,商超要实现互联网化升级首先要面对没有基础用户、没有配送团队、没有线上营销工具的“三无”难题,而这也正是京东到家的价值所在。天天果园创始人王伟此前也表示,在生鲜电商行业,创业走“互联网+生鲜”道路行不通,“生鲜+互联网”的模式才能赢得未来。生鲜零售对互联网的态度,应视为优化商品和服务的工具,而不是当做一个商业模式来做。格局渐显差异化棋局难铺开细数当前的生鲜电商格局,占据两极的是以“天猫+易果+盒马”形成的阿里系战队,和京东超市、京东到家以及京东投资的天天果园所组成的京东系战队。除此之外,还有如本来生活、中粮我买网、顺丰优选等颇具资金实力和背景的重量级玩家,以及如每日优鲜、U掌柜等创业型玩家。而随着资本注入规模的逐步加大,多数生鲜电商对未来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路径,但想要找到难以被他人复制的差异点则越来越难。今年7月,美国牛肉解禁,包括易果、中粮我买网、天天果园等纷纷在第一时间引进。除此之外,如天猫超市独家引进美国蕾妮黄樱桃、天天果园首发澳大利亚巧克力橙等,此前凭借一款明星“褚橙”就能收获大众眼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而在创新业务的尝试上,日前本来生活首家线下店在成都开业,因为定位于家庭的“冰箱+厨房”,并向消费者提供“零售+轻食+社交”的多元体验,这也让业内将之视为本来生活对标盒马鲜生的新零售试水。接连收获三轮投资的每日优鲜,凭借快捷的配送服务在北京市场广受认可,如今正在大力向南方城市推进。而在生鲜O2O的赛道中,同样面临着与盒马鲜生、京东到家等巨头玩家竞争的挑战。互联网商业顾问、首席知识官叶志荣曾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无论是生鲜电商还是商超O2O,不同平台间会有各自的优势差异,但彼此之间在供应链、品类等资源上的差距已经不再像三年前那么大。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生鲜电商仍然存在平台黏性低的问题,一次两次的糟糕体验,就会让用户对平台弃如敝履,因此想要站稳市场,只能在供应链和物流服务等硬实力方面下苦工。
一起惠2017-08-04 09:34:08544 次
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共享充电行业又迎来新的融资消息——7月27日,怪兽充电宣布获得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在“共享经济”的黄金时代,共享概念层出不穷,但共享充电宝的现状和未来仍算不上明朗:一方面是资本的强势入局,另一方面则是市场对共享充电宝“是否刚需”、“天花板多高”、“教育成本如何”等问题的质疑。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街电、来电、小电、HI电、魔宝电源等10多家共享充电企业融资额达10多亿元。艾媒咨询CEO张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认为,短期从技术上看,电池技术的发展跟不上移动应用的深入,共享充电宝的产品是有用户价值的。但是目前资本已经开始反思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对于创业者想把量先做上去再思考变现的做法,资本并不一定会买单了。从成本和损耗来看,共享充电宝作为入口带来的变现的商业模式是比共享单车保险的,但目前的变现途径还太浅,门槛太低。创业者更应该一手抓用户量拓展,一手抓变现,深耕用户需求,尽快探索出更多元的变现模式。并非高回报在艾媒咨询《2017Q1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研究报告》中,来电科技、小电科技、街电科技分列共享充电宝品牌影响力前三位。日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和试用了以上三家的产品,它们基本代表了目前的主流的三种类型,一个是机柜大场景,一台单机设备可放几十个充电宝,主要存在于人流量大的大场景中,如大型商场,以来电的大型机柜为主;一个是机柜小场景,主要存在于餐厅、酒吧、咖啡厅等地方,以街电的小型机柜和来电的小型机柜为主;另一个是桌面小场景,线机一体,不能带走,也主要存在餐厅、酒吧等地,以小电的桌用型为代表。产品本身来看,充电宝差异不大,但来电不配备充电线,十元购买可以获得一条长度10cm的数据线。此外,来电的大机柜配有显示屏,充电宝和显示屏可为商家提供个性化定制;使用途径上,来电和街电可以移动使用,异地借还,相应地,两者分别需要缴纳押金100元和99元,或者芝麻信用分达到600分以上,押金1-5天可以退换。小电则线机一体,只能放在机器旁充电,也不需要缴纳押金;价格上,三者收费都是一元每小时,但来电的产品前一小时免费;盈利模式来看,目前主要包括租赁费用、押金、广告收入、周边产品售卖(数据线)。关于共享充电宝“成本低、高回报”的算法是,每台充电宝成本在100元以下,即使每天被租借一次,三个月也可以收回成本。在张毅看来,共享充电宝本身的成本不是问题,关键还涉及到开发、铺设、谈判、运营等,因此从短期来看,这肯定不是一个高回报的行业。在7月28日举办的中国共享充电高峰论坛上,小电科技硬件负责人方书龙表示,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竞争只是一小方面,大部分是在合作共赢。因为这个行业光靠一两家做不起来,需要引导消费者形成使用充电宝的习惯,形成规模效应。街电副总裁何顺介绍,目前街电主要是在做市场的铺设,希望解决异地借还的问题,让用户在身边五百米范围内快捷获取到充电宝并且满足需求。此外,在可折叠、快充、MFi认证等多个方面,公司试图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最早进入行业的来电COO黄云介绍,来电想做的不仅仅是充电宝服务,是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希望覆盖到全场景商家的需求,连接商家和用户。一位从业者表示,共享充电宝不像共享单车,会不断有厂商进入,共享充电宝需要先进入商家,而商户接入一两家就不会再让同类设施进入了。因此对共享充电宝企业来说,目前阶段要尽快铺设,形成规模化的网络。信息安全痛点在充电宝本身的使用上,无论是网点的密集化还是手机没电之后的应急五分钟充电,体验都在不断提升,但共享充电宝还有一大潜在的隐患——信息安全。随着信息的价值越来越高,信息安全隐患给消费者带来的心理压力对使用意愿的制约是毁灭性的。而这在张毅看来,对于最后要获得成功的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是一件有门槛的事情”。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O2O部助理分析师陈礼腾介绍,如果要通过共享充电宝窃取手机信息,最可能实施的方法是在内部装上特殊的芯片,目前手机的电源口和数据传输口是一体的,电源线往往也具备数据传输线的功能,当充电宝连接线接上手机后,内置的芯片就能通过电源线给手机植入木马,再通过木马盗取手机内的信息。在目前的几种模式中,线机一体的产品之外,处于相对开放状态的充电宝谁都可以借出带走,这带来了不法分子可能拆开装入特殊芯片的可能。黄云介绍,来电电芯足够大,树莓派(基于ARM的微型电脑主板)等无法放进,而且黑客改造的成本很高,改动过的充电宝也会被识别发现,不会再放出。他向记者介绍,充电弹出授权界面的、被撬开或者改装过的充电宝,都有安全风险。方书龙表示,小电只有充电线,无法传数据。且每个充电宝有ID码,非小电充电宝无法塞入机器。伏特加共享充电宝CEO丁明磊介绍,伏特加产品做了防拆保护,即使拆开也无法还原。此外,机柜只能识别自家的充电宝。信息安全之外,充电宝本身的安全也值得关注。在硬件上,各个厂家都表示做出了诸多防护措施保证质量,防止充电过程中发生燃爆事故,相关行业标准也正在推进中。此外,技术进步也给这个市场带来风险,随着电池容量扩增,快速充电、无线充电模式的兴起,共享充电宝市场面临着电池技术与充电设施技术进步的双重不确定性,当前各家也都在密切跟进中。
一起惠2017-08-02 09:28:11323 次
随着“扫一扫”结账成为潮流,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不带现金出门感到习以为常。7月31日,在微信智慧工坊PRO版公开课上,微信支付团队公布了今年“无现金日”的策划。在8月1日至8月7日期间,用户使用微信支付可领取并累计鼓励金,还可额外随机获得现金红包、专享代金券,而鼓励金可在8月8日进行一次性抵扣。与此同时,微信支付的劲敌支付宝也联合各地政府、各地商铺推进“无现金社会”。其背后映射的是移动支付领域的激烈竞争。市场研究公司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2016年底,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份额分别为54%和37%。近期,苹果的ApplePay首次推出优惠活动,PayPal和百度钱包也合作拓展中国市场,“火拼”还在继续。借力服务商微信支付上线四年以来,已经从支付逐步拓展到各个行业和生活场景。继“公众号+微信支付”模式之后,微信支付又加入了小程序、社交广告、会员等服务能力,深挖线下流量。根据腾讯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9.38亿,同比增长23%。截至2016年12月,腾讯移动支付月活跃账户及日均支付交易笔数均超过6亿。事实上,在移动支付的各个环节中,微信支付提供的是较底层的解决方案,在线下通过第三方服务商来具体对接品牌商。而微信支付方面也强调,所有客户数据都掌握在各个行业的合作伙伴手中,微信支付并不会接管任何客户。在微信支付连接的各行业中,目前零售业占比最高,微信支付运营总监黄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个线下零售行业的痛点更明显,近年来电商不断地冲击它,行业改变的动力较足。零售行业也率先在架构、管理体系上进行变革。”对于零售品牌而言,它们看中的是微信携带的社交能力和传播能力。家乐福全国市场部首席营销官余莹向记者介绍道:“一方面,‘支付+朋友圈广告’的形式可以做到广告的精准推送;另一方面,电子会员卡、优惠券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尤其是优惠券可以和朋友分享,朋友有需求时就采用。这既免去了硬广的尴尬,也减少了广告成本。”除了零售,时尚、餐饮、出行等行业也成为微信支付的拓展方向。但是连接线下商铺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微信支付餐饮负责人许阳辉告诉记者:“一开始,服务商的服务不可能十分健全,例如,服务商会遇到如何帮助商家获取、读取数据等难题。我们通过培训服务商来克服短暂的阵痛,并且我们保证不抢服务商的利润,同时会相应地给予他们服务推广费、物料等补贴优惠。”他还表示,现在一二线城市的线下市场已经到达瓶颈期,今年会往三四线城市进一步扩张。除了国内市场,微信支付也向国外进军。目前,微信支付的跨境支付已合规化接入19个国家和地区,已有12个币种,10个行业合规化接入。两强争霸7月31日,腾讯联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知名调研机构益普索共同发布了《2017智慧生活指数报告》,报告指出,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6年,国内非银机构移动端支付的笔数从33.77亿笔增加到970.51亿笔,年复合增长率为195.09%。移动支付正在强势崛起,另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58.8万亿元,2017年预计规模将增至98.7万亿元。尽管市场上有银联、ApplePay等玩家,但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占据着中国绝大部分市场,双方战况胶着。多位同时接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线下品牌商告诉记者,目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用户比例非常接近,两者的数据“咬得很紧”。总体而言,微信支付拥有强社交属性,支付宝则在用户数据上更为翔实。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的O2O数字营销主管伍安娜向记者分析道:“微信在社交方面很强,需要会员分享、互动的环节我们就通过微信支付来营销。支付宝因为有实名制的后台支持,在数据精准度上更强。”奈雪广州市场负责人梁嘉欣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微信的社交数据很强大,支付宝的用户画像精准,因为支付宝拥有用户购买商品的具体数据。同时,在线下活动上支付宝给予较大补贴。”不论是微信支付还是支付宝,均通过成千上万家服务商来对接线下商铺。在服务商眼中,两者的差别较小,掌贝的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与微信及支付宝的合作模式基本上类似,差异之处在于商户的费率和对服务商的返佣。”掌贝为线下商铺提供融合收款、评价系统、卡券管理等门店应用和营销服务。另一家第三方服务商则告诉记者:“关于微信和支付宝的费率,我们都是按照支付通道方的要求申请,与官方费率一致,微信一般是在0.6%,支付宝目前是0.55%。”此外,对于业内排行靠前或者有潜力的公司,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均会给予0费率的支持。在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看来:“在国内,移动支付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两家的天下,未来他们的份额差距也不会太大。目前来看,两者提供的服务越来越相近,又各有特色。微信在场景营销、社交营销方面具有优势,而支付宝凭借多年的经营和商家的距离更近。从公司角度来看,腾讯的特长在于ToC类产品,在ToB业务的经验上阿里更强。”
一起惠2017-08-01 10:43:40364 次
未来,京东在自营方面可能会继续完善线上零部件品类,扩大线下合作门店的覆盖范围。在汽车电商和汽车金融方面打通上下游企业,目前来看,新车、二手车电商租赁已初见规模,下一步,京东有可能会发力整个汽车产业链的上游——主机厂。京东也开始玩儿概念了。继7月13日京东在汽车用品节专场期开幕当天宣布上线直播修车的“透明车间”之后,在7月20日联想全球创新科技大会上,刘强东又首次谈起京东的无人卡车概念模型:“无人卡车行驶的时候会不断地释放配送机器人,是个流动的配送站。”实际上,这不是京东第一次对汽车行业出手了。在2010年,京东就成立了汽车用品采销部,从熟悉的3C类产品GPS单品类入手,后来逐步扩充到电子电器、改装配件、坐垫脚垫、车饰精品、安全应急、自驾装备、系统养护、汽车美容等品类。2013年,京东上线了汽车后市场的垂直频道——京东车管家,其定位是一站式汽车养护平台。京东车管家不只经营线上电商业务,同时与线下过万家汽车维修店合作。在京东上购买了汽车配件之后,可以选择合作店面预约安装。除此之外,京东车管家平台上可以预约购买汽车维修美容等服务,相当于搭建起了一个汽车后市场O2O平台,为之后在此领域的布局打下了基础。而这只是个开始,京东之后在汽车行业的布局环环相扣,基于电商渠道,借助流量优势,慢慢形成规模。自营布局——扫货零部件品牌2015年以来,京东通过与海拉门店、马牌轮胎、3M汽车以及博世的合作,以电商零售+O2O的方式跑马圈地,着手布局汽车后市场。在博世与京东联手之前,博世也与天猫签订了合作协议。对此,博世方面表示两个平台覆盖的人群不同。数码电器产品起家的京东平台上男性用户居多,同时关注汽车的也多为男性人群,在覆盖的用户群体方面就有了更多交集,这可能也是京东选择入局汽车行业的原因之一。投资布局——汽车电商与汽车金融2015年1月,京东和腾讯以现金和独家资源的形式投资易车,金额约13亿美元。其中,京东以认购新股的方式投资易车约11.5亿美元,其中包括4亿美元现金和7.5美元资源。而京东所谓的价值7.5亿美元的独家资源主要指京东WEB及移动端新车、二手车频道的五年独家运营权,以及其他电商方面的支持。易车的主营业务是新车导购,2014年之后开始尝试汽车电商模式。与京东合作后,京东商城的新车、二手车频道对其开放,两者之间实现了流量的互转化。对于3C产品起家的京东来说,与易车合作涉足汽车电商,也弥补了自身平台的客单价低的短板。不止易车网,此次京东与腾讯、百度向易车网旗下的易鑫资本(现已更名为易鑫集团)注入了5.5亿美元资金。易鑫资本主要经营汽车金融类业务,提供汽车贷款和汽车保险服务。8月,京东与易鑫资本的合作项目落地,京东金融-车贷频道上线,易鑫开始负责独立运营京东的车贷频道。至此,可以说易车与易鑫资本在购车和汽车电商的串联业务,京东都参与其中。除了与易车的战略合作,京东在汽车金融领域还发展了其他小伙伴。2016年4月,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美利金融宣布获得京东金融集团投资,双方将在二手车消费金融方面合作,京东金融在自有App上的汽车白条专区接入美利车金融,为其开放美利车金融客户专属入口。今年7月26日,美利金融向亿欧表示,其与京东金融、华泰证券合作的“京东金融·华泰·美利车金融信托受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募集成立,项目发行中引入了京东金融Pre-ABS资金参与资产生成,并将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发行并进行交易,资产总规模1.89亿元。2016年12月,京东金融战略入股汽车融资租赁平台花生好车,但具体交易金额一直没有披露。双方合作后,京东金融会在大数据风控和消费金融领域给予花生好车支持。京东在汽车行业多年来零零散散的布局,也终于初现端倪,这可以看成是一种基于电商O2O的汽车全产业链服务。从投资易车网和花生好车入手新车、二手车电商销售和融资租赁业务,再由京东金融联合易鑫资本、美利金融和花生好车加持购车、租车时的汽车金融服务,海拉、马牌轮胎和博世的零部件生意贯穿始终,加之京东车管家与线下合作门店辅助,京东已经形成了从汽车电商、汽车金融到汽车后市场的格局。未来,京东在自营方面可能会继续与更多的零部件厂商和线下门店合作,逐渐完善线上零部件品类,扩大线下合作门店的覆盖范围。在汽车电商和汽车金融方面打通上下游企业,目前来看,新车、二手车电商租赁已经初见规模,下一步,京东有可能会发力整个汽车产业链的上游——主机厂。眼下,京东宣布明年双十一之前无人仓库投入使用,作为“移动配送站”的无人卡车也提上了日程,是否可以由此判断,汽车后市场生态已经进入到平稳发展阶段,京东接下来也要走技术流,通过无人车的方式开始着手优化智能物流了?
一起惠2017-07-31 09:37:54370 次
在2015年6月淘宝发布淘口令后,淘宝客和微信保持着一种沉默的“暧昧”,两者明面上装作互不相见,私下却不断上演着猫和老鼠的戏码。5月,腾讯再次封杀了淘宝客在QQ和微信端的推广链接,似乎要给猫鼠游戏宣告结局。淘宝拼团有意无意地在猫窝顺了点小鱼干,被逼得掏出利爪的微信不会意识到,这或许是自己玩了手商品搜索后的链式反应。一切动作都源于恐惧……5月21日,不少淘宝客发现微信、QQ上的淘宝客推广链接打不开了。阿里巴巴集团旗下营销平台阿里妈妈迅速发布公告,确认了淘宝客链接被屏蔽一事,并建议淘宝客在分享推广内容时,先把链接去掉,引导买家通过淘口令登录购买。(《阿里妈妈发布公告:淘宝客遭微信QQ封杀》)淘宝客推广是一种按成交计费的推广模式,淘宝客只要从淘宝客推广专区获取商品代码,任何买家经过淘宝客的推广进入淘宝卖家店铺完成购买后,就可得到由卖家支付的佣金。淘宝客借鉴了于亚马逊平台上发展而来CPS联盟,随着阿里平台站内流量成本的水涨船高,走佣金模式的CPS的“中小型商家友好”特性被广大长尾卖家推崇,逐渐成为今天阿里妈妈平台旗下的第一赚钱机器。阿里妈妈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影响不大。”需要指出的是,通过不断修改链接特征来绕过微信的识别的确不是什么技术上的难题,但微信也可以顺手就在下次更新里再次封杀。这样的“躲猫猫”游戏要玩到什么时候没人知道,但淘宝客和消费者却极有可能在陷在“今天能不能打开链接?”的沼泽里失去耐心。这并非腾讯旗下产品第一次屏蔽淘宝客链接。事实上,微信一直保持着对淘宝及淘宝客链接的屏蔽──直到今年3月淘宝客更新至5.1版本后,淘宝客链接才能重新在微信中打开──这显然不是因为微信的善意。不到两个月,突围再次宣告失败。在此前的长期时间内,淘宝客们早已经积累了一身教授买家通过淘口令和复制链接的形式进店购买的本领,阿里妈妈方面称“影响不大”也并非没有理由。虽说3月淘宝客5.1版本绕过屏蔽的手段才持续了不到两个月,可这次“偷偷摸摸”的突围却让淘宝客活跃在微信的身影更“扎眼”了。(《乱象还是趋势?淘宝客们开始瞄准微信了》)淘宝客的新模型“淘宝优惠机器人”利用购物返利和多级分销牢牢地抓住了一大票活跃在微信生态内的优质客户,“它们在‘相互屏蔽’多年的微信和淘宝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桥梁。“这些在微信中滋生的返利通道,却让微信的流量再次流向了淘宝。2016年,微信为阿里贡献了高达2000亿元的GMV,总占比达6%。触碰微信那根异常敏感神经的还不止是微信淘宝客生态的乱象丛生。7月18日,淘宝网的营销新玩法——拼团正式上线生效。根据淘宝网的定义,拼团是一种营销活动工具,买家通过自身分享邀请好友组团,成团后可享受卖家商品的让利。支付宝不做社交了,淘宝却再次伸出了触手。拼团模式,其实就是社交经济。用户将拼团购物链接转发到微信群等场景中,亲友、同事等熟人在规定时间内实现拼团即可获得折扣。这种裂变式的社交拼团模式能产生“病毒式”的传播效应,在极低的成本下拉动新的用户增长。以其代表拼多多为例,据披露,拼多多2017年5月的交易额已经过50亿元,日订单量过500万,客单价20多元。去年7月,拼多多完成了由腾讯领投的1.1亿美元的B轮融资。另据未披露消息,在3月份完成的C轮融资中,拼多多估值已达20亿美金。拼多多的产品逻辑是:调动起用户的社交关系拼团购买某一低于其他购物平台价格的商品。比传统团购自由度更高,SKU更灵活。拼多多为微信生态外的电商品牌和品牌商打开了一个新的流量渠道,以银泰西有、网易考拉为代表的零售巨头对此趋之若鹜。恒安纸业在今年12日至14日尝试拼团卖纸巾,活动期间纸品类购买转化率达48%,参团率达98%,通过社交分享带来的订单量比例超过50%。7月24日,美妆平台河狸家的拼团项目在首页上线……由于拼团模式和此前的流行的诱导转发类似具有病毒性的传播效应,促销信息泛滥会严重影响微信生态的用户体验,因此即便是领投了拼多多B轮的腾讯也仍未开放拼团的朋友圈分享权限。其实,微信在2016年拼团模式起步之初就出台了朋友圈谢绝拼团的公告,直到今年4~5月才真正下手整治。在微信的划定边界里,拼多多简单、粗暴的一招鲜可以在好友对话和微信群出现,但如果想出现在朋友圈,肯定不会是链接的形式。据微店生态业内人士透露,微信要求拼团业者在页面开发时就取消微信右上角的分享到朋友圈功能,从技术上进行了限制。在这样的背景下,淘宝拼团的上线直接越过了微信的红线。由于淘宝客5.1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绕过微信屏蔽,此次淘宝拼团上线恰好品尝到了这枚甜蜜的果实,可以畅通无阻地在微信生态各个位置流动和展示。“自己人”都无法获得的朋友圈露出,竞争对手竟然突破了;之前还只是优惠低价的淘口令,如今竟然想透过拼团继续掠夺微信流量……这种种难免让微信恼羞成怒。实际上,淘宝还没来得及有大动作,触怒微信的可能仅仅是那一纸公告。在手淘,无论如何都无法找到拼团的入口,朋友圈和群聊似乎也没有见到淘宝拼团的刷屏,绞杀在起义开始前的黎明就已开始。淘宝急着上马拼团,除了保持了一贯对社交零售的饥渴之外,或许也是受了微信的刺激。微妙的变化源自于今年5月上线的微信“搜一搜”,通过这个入口,用户可以搜索相关的公众号、小程序、朋友圈等,目前已经与扫一扫、摇一摇成为同级功能。而另一个隐藏在小程序中的搜索入口则是能检索到小程序本身。如若能够通过检索连接人与商品,其背后蕴藏的巨大想象空间和流量势能就会瞬间爆发。月初,亿邦曾首报微信即将内测商品搜索,有受访者指出微信做商品搜索本质上是要建立基于微信的电商搜索环境。“电商的模式和格局既定,想在存量市场中改变人货场的竞争模式,需要挖掘新的流量或者改变原有流量的分发模式,微信做商品搜索将以上两点都包括了。”一位传统零售从业者表示,“如果依托于微信小程序电商可以崛起,商家面对二选一的时候,会有C选项。”今年年中,腾讯悄悄地上线了一个叫“觅鱼”的导购网站,同时发布了其桌面客户端。出人意料的是,觅鱼没有开发手机端的APP。觅鱼从全网抓取优惠信息分发到平台上,用户可以直接点击链接领券并下单购买。经过观察,觅鱼并没有洗去商品链接中的推广ID,得到觅鱼免费青睐的淘宝客完全是“中彩”。最新版本的觅鱼还没有用户体系,因此并不能做到商品推送的千人千面,和市面上的老牌导购网站比起来显得非常不成熟,或许可以将它当作一个“姿态”性质的产品来宣扬腾讯的开放理念。未来,淘宝客或许依然会活跃在微信生态内,但是所有的商品展示和购买通道可能都要通过一个类似觅鱼的小程序来接通。微信生态内的电商推广思路和面貌或许会趋同,但终究被拾掇好了。腾讯总会用对开放的不同定义告诉你:我对大家是开放的,但开放是我的。
一起惠2017-07-29 11:28:13399 次
在国际旅游生态圈布局上,携程再迈出重要一步,此次把目光瞄向了日本。7月27日,携程宣布与日本大阪观光局展开战略合作,双方将在产品研发与推广、大数据、创新营销等方面强化合作。众所周知,近年赴日旅游备受国人青睐,暑期赴日旅游人数更是再创新高。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合作除了能够为赴日旅游带来客流,同时也能帮助携程深化目的地产品。当前由于旅游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加码目的地也成为各家OTA布局的重点。据悉,此次合作,大阪观光局一方面将通过携程发放周游券,让更多中国游客免费畅游当地著名景点。另一方面,大阪当地知名酒店集团将与携程进行更密切的合作。据大阪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阪观光局将通过携程平台,向中国游客发放大阪市1日及2日周游券。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有约531万人次外国游客前往大阪旅游,其中中国游客成为主力。大阪观光局局长溝畑宏表示,目前,中国已成赴大阪旅游的主要客源地。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由于自由行、定制游的兴起,当前很多OTA都在加码目的地业务,未来谁掌握更多目的地资源谁就能获取更多流量。
一起惠2017-07-28 09:23:14338 次
此前我们报道过的“鼎奥科技”宣布获1.2亿A+轮融资,首泰金信、青松基金、朗盛基金领投,经纬、丰厚继续跟投。鼎奥科技自主研发旗下互联网产品“车通云”是基于4亿汽车零部件SKU的大数据及算法应用的智能汽配供应链服务平台。系统通过VIN对应查找逻辑,可实现颗粒化配件结构的呈现;基于配件数据货架,提供智能查询体验,形成流量入口;实现精准高效配件查找,释放配件订购需求,提供汽配供应链交易服务。在核心产品优势方面,鼎奥科技CEO郝鼎文告诉36氪,其主要有以下四点:1、切入场景的智能工具2、数亿匹配的算法应3、简单高效的查询体验4、遍布全国的配件供应。基于数据货架,匹配算法,服务配件供应链体系,通过SaaS系统实现线上导流需求,线下实现交易的服务体系。自2016年11月以来,车通云陆续开通北京、上海(2个门店)、广州、成都、重庆、济南、昆明8家配件周转中心,首家门店正式运营当月实现单门店盈亏平衡。车通云目前正在持续扩张,2017年底将在全国建设30家配件周转中心,2018年建设100家直营门店,目标营业额20亿。
一起惠2017-07-27 09:41:40318 次
7月26日消息,独家获悉,餐饮食材供应链运营平台“优配良品”联合创始人、云事业群副总裁刘磊向小编透露,优配良品在创业28个月之后,已经整体实现月度规模化盈利。优配良品联合创始人、云事业群副总裁刘磊朋友圈截图刘磊向小编介绍称,目前,优配良品已经开放了北京、沈阳和成都等城市,其规模化的逻辑是建立在北京实现整体盈利后,才将验证过的模式复制到沈阳和成都等城市,所以沈阳从开放到实现单月盈利仅耗时100天,下一步,优配良品会将这套方法论复制到更多城市。优配良品创始人、CEO史庆东朋友圈截图据小编了解,2014年,食材B2B开始火爆,链农、美菜、饭店联盟、小农女等一众创业公司集中出现,并先后获得较高额度融资。而此时,创立于2015年3月的优配良品还未出生。长久以来,食材类型企业在盈利能力上备受质疑。如今,成为最早实现规模化盈利的企业。“我们比别人起步晚,没有先发优势,别人可以有钱任性,烧钱做规模,花钱涨知识,而我们每天想的都是怎么活下去。”刘磊如是说道。食材B2B盈利是个大难题,优配良品是怎么做到的?小编综合多位创始人观点了解到,2014年食材B2B风潮,主要对标企业为美国Sysco(西索科)。但美国与中国,在农业、餐饮等领域存在诸多差异导致食材B2B的盈利能力备受质疑。“准确地说,优配良品是一家‘餐饮食材供应链运营平台’,这是优配良品创始人史庆东从几年前就开始说的。曾鸣教授提出S2b之后,大家也可以把我们理解为一家S2b的平台。”优配良品联合创始人、云事业群副总裁刘磊介绍称。联合创始人刘磊主要负责优配良品的云事业群,涵盖采购、供应商管理、商品管理、仓储、物流以及售后服务等整个大供应链体系。“我们希望通过构建全新的餐饮食材供应链生态,让餐饮经营更美好。”刘磊介绍称,作为S2b最核心的部门S,我的任务就是带领云事业群的团队,洞察餐饮客户的深层需求,整合全供应链的优质资源去服务客户,通过食材供应这件事协同客户优化整个经营链条,提升经营利润,降低因为食材的加工等级低或者供给不稳定而造成的固定、人力、能源成本的浪费,规避因食品安全问题而带来的经营风险,增加客户规模化扩张和优化菜品结构的能力。“在盈利这件事儿上,我认为我们只是兑现了对客户、对兄弟团队、对公司、对合作伙伴的承诺,背后是这条生态链上所有的伙伴企业一起努力的结果。”刘磊称。看中安鲜达,“易果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易果成立于2005年,12年的生鲜供应链沉淀,对于优配良品来讲,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传授和能力共享。我们在上游供应链的整合上是互通的,易果给予了我们很多实际的帮助,也帮助我们完成了很多行业认知能力的提升。”刘磊分析称。优配良品联合创始人、云事业群副总裁刘磊介绍称,优配良品在战略层面主要由史庆东负责,我的工作相对具体,当时接受易果的投资,也更多是从战略层面考量。从实际工作的认知上讲,易果与优配良品产生了很好的协同效应。“在仓储物流层面,优配良品也与易果进行充分的融合和协同。为易果官网、天猫超市生鲜板块等C端大流量平台,造就了优配良品的覆盖、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优配良品和安鲜达充分协同,让我们多了一双可以遍布全国的脚,而安鲜达则多了一双在全国拿订单的手。”刘磊分析称。据小编了解,不就前刚刚结束的618活动中,易果方面曾对外披露,2个小时内获取15万个生鲜订单,全天订单数超过30万单。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涉足生鲜领域的物流,安鲜达极有可能是顺丰之后的第二大物流企业。盈利只是“开始”而已小编从优配良品创始人、CEO史庆东处了解到,2016年,优配良品曾在系统上花掉了相当大的精力,包括与合作企业打通、优化系统服务等。在北京深挖很长一段时间后,优配良品也开始寻求在全国领域发力。“从今天起,我们算是刚刚开始。”刘磊认为。“盈利只能说明方向选择是正确的。还有很多成本和费用没有降到最低,未来肯定还有空间。”可以肯定的是,优配良品的初心没有变过,通过产业链上所有伙伴的共同努力,帮助餐饮客户,让他们的生意能够经营的更简单一些。目前,优配良品在完成规模化盈利后,不断复制无疑成为其未来的主要方向,而快速实现盈利,持续造血无疑会成为最关键一步。
一起惠2017-07-26 09:04:55325 次
【亿邦动力网讯】去年,新美大CEO王兴在内部发表了一次讲话,他提到“线上线下的高度结合”将会是公司接下来的发展方向。然后就有了今天的掌鱼生鲜。7月19日,美团点评首家新零售业态“掌鱼生鲜”在望京的博泰国际商业广场开业。这个从出生伊始就不断被拿来与“盒马鲜生”做对比的新事物──在笔者实地寻访过后──撕毁了这个贴在身上的标签。“掌鱼生鲜”是美团点评在对其线上线下资源进行整合的一次新尝试。店内几乎所有商品都采用电子价签,绝大多数为预包装商品,方便线上线下同步调价和配送。青菜、苹果等果蔬类商品不放开散称,均包装好了按份出售。和盒马鲜生不同,掌鱼生鲜内部并没有餐饮项目。然而,掌鱼生鲜的企业主体——北京宝宝爱吃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注册的经营范围中有餐饮服务这块内容。根据业内人士消息,掌鱼生鲜未来将上线餐饮服务,乃至将打造“中央厨房加工+社区配送”的一条龙服务。但实地探访下来,笔者对店内是否还有空间放得下食材加工和就餐区域存疑。掌鱼生鲜落地的望京地区购买力良好,阿里、美团、Uber、陌陌、58同城、携程等大型的互联网公司纷纷落地于此。阿里巴巴大楼距离掌鱼生鲜还不到2公里,正处在配送范围之内。附近的住宅楼密集,很大一部分是工作于望京的都市白领,他们对生活品质有着很高的追求。这么大的市场,不做餐饮是可惜的:这些白领是当下消费升级、线上配送服务使用的主力客群。白领们想自己做饭吃又没时间买菜,最终的选择是大多是干脆不自己做饭吃,而掌鱼生鲜实际上并没有能力解决他们的餐饮问题。亿邦动力网将盒马鲜生和掌鱼生鲜的部分信息整理汇总,详见下图(点击放大):入店后,掌鱼生鲜的迎宾店员会上来热情地打招呼。整个店内分为生鲜区和休闲快消食品区两个部分,由于场地限制,两个部分间只有两条过道连通,而接通两个区域最直接的过道宽度仅够两个成年人并肩擦身而过。设计部门察觉了这样的窘境,在没有货品的一侧用覆盖了整面墙的镜子来营造空间感,获得了一些效果,但想要靠镜子提高火爆时候的顾客通过率无疑是痴人说梦。有意思的是,店内几个区域的店员让笔者体会了几种不同的风味:迎宾店员敬业地迎接笔者入店消费、果蔬去的店员热情洋溢地给笔者推荐果蔬、海鲜区的店员强硬地阻止了笔者拍照并且在笔者离开此区域后依然关注着笔者的动向、而休闲快消食品区的店员则可能因为顾客不多而三五人群聚在一起闲聊。店内设有烘焙货架,但没有烘培房,售卖的面包等烘焙制品和普通超市里摆放的无异。休闲快消食品区的货品和普通便利店也大同小异,冰激凌单价会比超市均价贵5~6毛,溢价在可接受范围内。掌鱼生鲜不卖活鲜,也没有常见的淡水产品,所有水产品都为海鲜。经营活鲜是一门技术,饲养难、存活难,也考验门店是否有足够流量基础。处理不好,会直线拉低毛利表现。值得一提的是,掌鱼生鲜的海鲜品类非常丰富,同一种海鲜基本够可以提供多种不同产地的选择,可以给消费者更大的选择空间。水果区既有来自广东、黑龙江等国内地区的特色水果,也有来自墨西哥、泰国等国家的进口水果。在产品品质把控上,如蔬菜类农产品都贴有食品检验检疫的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追溯相应的产品信息。有人说30分钟送达用户手中的构想限制了盒马鲜生的配送范围,以至于目前盒马鲜生只能做到店面周围3公里范围内的配送。这意味着盒马鲜生的用户获取很大程度依赖线下店的铺设,这被认为“线下生鲜商业模式过重”。掌鱼生鲜显然没有这样的困扰──至少他们目前根本不做餐饮。这也使得它强调配送速度变得滑稽──不进行餐饮配送的话,现有的冷链配送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冷冻海鲜更远更久的保鲜配送,把自己限定在5公里和最快30分钟配送到家仿佛是在和盒马鲜生怄气。在“中央厨房加工+社区配送”的服务上线之前,掌鱼生鲜很难称得上是新零售范例。目前看来,掌鱼生鲜提供的服务和沃尔玛与京东到家合作的生鲜O2O服务没什么本质区别。仅仅将生鲜供应直营化,没有餐饮黏度,品类和价格不占优势,掌鱼生鲜想光凭电子价签和大型商超抢生意都有些困难──这些商超楼下的玻璃格子里可装着一个个头上冒汗的食客。一个小细节:掌鱼生鲜后仓跟前台门店用一块帘布作为区隔,这非常方便店员从后仓调货,也能节省面积,比一扇要不停开合的门要“新零售”得多。掌鱼生鲜和所谓的“新零售”,究竟是隔了一块帘子还是一扇门呢?
一起惠2017-07-25 11:46:27347 次
【编者按】国内二手车市场尚未成熟之际,走线上之路的创业者,可能正让传统经销商又爱又恨。可以帮助经销商提升交易,但如果想直接操盘自己做,不行,因为还有理解行业、适应消费习惯等很长的路要走,这应该是不少传统经销商的看法。但无论如何,线上平台背靠资本而至时,仍然对线下造成了一定冲击,虽然从交易量来看仍然只是极小的一块。在这样的时期,占据主体的实体经销商怎样看待行业,又是怎样看待线上平台的,小编近日与迈卡易董事长廖衍邦进行了一番交流。迈卡易主要从事二手车线下实体店交易,自2009年公司创立至今,其以最低50%的增长率向前发展,好的年份甚至可以翻倍。目前,迈卡易已在广州和佛山开设两家店,其中,佛山旗舰店的规模为一万多平的五层门店。重线下运营或许就是迈卡易成长的要诀。廖衍邦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说,“二手车实体经销商未来核心的竞争是在管理上面,而不是在其它方面。”而对于线上平台,不久前他也在武汉那场中国二手车大会上进行过颇为尖锐的质问,“如果你有价值干吗要免费?”线上无法离开线下独立存活,这是他的立场。以下为对话内容:互联网不能解决所有行业痛点小编:从2009年公司创立至今,迈卡易整体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能达到多少?廖衍邦:或多或少吧,迈卡易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从28平米的中介小店,到一千多平的小卖场,到如今一万多平的五层旗舰店,这七年来都有一定的发展。好的年份翻倍以上,譬如2012-2013年,差的时候也在50%左右。小编:您对这一增速是否满意,有没有想过,如果换成互联网的打法,增速会变得更快?廖衍邦:假如没有限迁限购,估计增速更好。迈卡易一直都拥抱互联网,利用其优势去优化我们的经营效率,但行业现状痛点不是互联网都可以解决的(后来补充表示,信任是二手车行业最大的痛点)。互联网在国内早已繁盛发展,甚至领先世界,为什么二手车的井喷一直没成功喷过?这里面就说明,这个行业的很多问题不是互联网能够加速的。小编:迈卡易的业务核心,人才、技术、客户资源、品牌、线下店,哪一项更为重要?廖衍邦:人才最重要,技术在这个行业暂时没有太大壁垒,至于客户资源、品牌、线下店,都是迈卡易的优势。小编:迈卡易也在做评估技术研发、优化信息化工程,与纯互联网公司相比,做这些事情有什么不同?廖衍邦:互联网公司更注重通用化标准化,而迈卡易更注重灵活性和时效性。譬如一个CRM或者ERP系统,一个通用版本,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或者不同阶段的迈卡易,或者不同特点的经销商。小编:你们曾经被易车、汽车之家、58同城颁发过“全国二手车专业公司20强”、“保证金商家”等奖项,是否曾经与这些信息平台有过业务合作?与其合作中有过怎样的收获或损失?廖衍邦:迈卡易一直与行业垂直平台紧密合作,除了信息发布获取线索以外,我们也进行过一些深入合作,譬如2015年与汽车之家联合主办的一场周末热卖会,两天卖了97台车,收获颇丰。损失谈不上,但每年不断增加的流量成本,也是一个困扰。小编:为什么要和弹个车合作?为什么会认同大搜车?是不是只要不和经销商竞争卖车的平台,迈卡易都会与之合作?廖衍邦:弹个车的最大好处是不占用我们的资金、场地,反而补充了我们的客户资源转化。迈卡易欢迎一切的良性资源合作,至于是否存在竞争,一时半刻难以判别。小编:在金融方面,迈卡易的贷款与很多优信金融、第一车贷等很多平台都有合作,为什么?廖衍邦:一个行业肯定是金融撬动的,没有金融先行,这个行业难以发展。迈卡易之所以很早就愿意跟金融平台合作,是希望尽早建立自身在行业信誉体系里面的征信,这对未来的发展肯定有帮助。小编:个人车主想要卖车给迈卡易的话,迈卡易是利用车300的价格评估技术进行收车吗?廖衍邦:车300是一个不错的参考,迈卡易会结合自身情况与实时市场状况进行评估。要先理解自己再谈优化行业小编:二手车能不能成为被数据驱动的行业?廖衍邦: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逐步完善,对任何行业都有帮助。中国二手车行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很多东西尚未成熟,不太稳定,个性化区域化现象也很严重,数据模型难以精确成型,说驱动还有点早吧。小编:在二手车行业中,线上平台只能是工具吗?他们的价值是什么?廖衍邦:“工具”看你怎么定义了,譬如某些快消品,京东淘宝俨然成为了消费场所,商品制造者和销售商反而成了“工具”。反过来,一个餐馆会不会没有了大众就活不下去?假如有没有大众,这个餐馆都能继续经营,大众只能扮演“工具”的角色。线上平台在二手车行业中的价值,现实中最明显体现的,就是给实体经销商带来流量。线上平台用批发价买入流量,挣点钱卖给经销商,还是比经销商分散买流量要便宜,效率更高,你就有价值;反之,你强行霸占了流量,甚至在百度哄抬物价,同时你的流量卖给经销商的效率低下,精准度差,还要一年比一年卖得贵,甚至比经销商自己买还高成本,试问你的价值在哪里?小编:武汉二手车大会上,您说“如果二手车平台做的事是有价值的,为什么免费?”但是互联网的打法其实就是,免费打败收费,您怎么看?廖衍邦:免费只是进程中的一个阶段,谁一辈子做免收费自己又亏本的生意?关键是,你的免费是否为了重造行业结构,优化行业效率,提升消费体验,从而创造你的价值。而且,所有的免费,最终都是“收费”的,只是羊毛出在猪身上而已。一个处于初始阶段的行业,收费是必须的,需要最直白的利润去建设去发展。造都没造起来,你改造什么?连你自己都不懂怎么去造,你凭什么去优化?二手车行业现在免费的,你要打败哪些在收费的?举个通俗的例子,互联网这么牛,是否可以免费把一头牛从养殖场直接空运到我家里,我就吃上了美味的牛扒?屠宰场、分发商、餐馆大厨,他们的价值可以免费打败收费么?小编:天猫已经聚集了海量实体经销商,对于大宗消费的汽车来说,如果跨区域流通、信任机制、支付体系这些问题了,会不会有一家或几家互联网巨头,同样收纳大量实体汽车经销商?廖衍邦:美国几乎没有中国的区域流通问题,信任机制和支付体系也相当成熟,Beepi为什么死了?其次,收纳来干嘛?天猫收纳了哪些实体经销商?社会讲求分工合作,分工源于专业,合作源于成本。我相信未来,会出现互联网巨头与实体经销商巨头的紧密合作,但谁收纳谁,感觉都不太理性。小编:原来的二手车流通体系是,车商收购车主的二手车,经过处理后,再卖给别的车主。线上平台出现后,开始出现C和B排列组合的各种撮合交易模式。您认为互联网科技会改变商业形态吗?线上平台流量、数据、系统可以帮助线下交易提效增速吗?廖衍邦:可以,已经有很多行业,商业形态被互联网科技优化了。就说二手车行业,通过线上平台给迈卡易提供的后台数据分析,看到哪些库存车受欢迎哪些车不行;又譬如大风车系统,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线索转化管理,这些都是我们渴望得到的。不投实体可能是风投想象力不够小编:您认同二手车电商平台是一群程序员、客服、销售、战略家组成的吗?综合来看,这种线上平台的交易模式是不是比传统行业高效?廖衍邦:现在有二手车电商平台么?还没有真正的平台交易之前,我无法比对它与传统行业的效率高低。小编:线上如果低效,它们就该死。但是活着,是不是资本在支撑?廖衍邦:无论线上线下,效率提升都有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假如资本愿意支撑线上平台活着,自然有资本的理由。然而,为什么资本就找不到支撑线下的逻辑呢?我是不大相信二手车行业是线上驱动线下的,反过来,只有线下发展到一定阶段,线上才有发展机遇。假如我的逻辑正确,哪个资本先取得线下优势,将来就有博弈权,而不是死守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看起来,不是一般线下实体可以满足风投的需求,冒昧说一句,这不是线下实体的局限性,是风投的想象力不够,或者是对行业的认知不足。小编:主机厂似乎很少为自己的二手车业务做线上广告,但二手车电商却已经通过大量资金投放广告,这虽然可以强化品牌认知,进而间接催动交易,但是从根本上讲,线上平台大量投放广告是不是一笔不划算的生意?廖衍邦:这些广告起到了消费教育作用,整个行业都能从中收益。二手车平台之所以这样投放,固然有他们的道理,简单概括就是烧钱模式。至于是否划算,只有投放的人才知道了,呵呵。小编:传闻一些线上平台会出现调表车的车辆,在质量把控上,互联网人创业与车商经营二手车,差距究竟在哪里?廖衍邦:差别在于对行业状况的了解,对消费的认知上面。假如一个互联网人没买过二手车没卖过二手车,他怎么知道消费者想什么?更别说他的个体认知与广泛性的差异了。假如一个互联网人没参与过二手车经营,没在这个圈子混过,他怎么了解这个行业的机遇在哪里?任何人创业,没有做足调研,没有奋战其中,怎么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反观车商,假如你不敬畏互联网的力量,不学习互联网思维,拒绝与互联网共舞,迟早一天会被淘汰。小编:理论上,通过二手车电商平台买卖车,会减少租店、人员、售后等多项成本,将重的交易变轻。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即使卖新车,也是一个销售顾问不断说服、车主实地感受的过程,所以对于二手车行业来讲,线上化交易是不是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消费环境?廖衍邦:是的,原来之所以重,肯定有重的道理,不能一下子变天。谁都想轻,但轻要找到轻的理由。迈卡易现在很重,为什么我们可以踏踏实实去重?因为我们相信,重是一个学习一个实践一个探索的阶段,重过了,你才能在历练中找到轻在哪里。同时,我们相信,从重变轻不是一个突变,是一个累积的渐变,顺势而为。一定程度上,互联网的优化,新零售的植入,让我们的店租、人工、资金成本逐渐降低,这不就是一个从重变轻的过程么?
一起惠2017-07-25 11:43:30321 次
701-720/1520 记录36/76 页首页上一页1...33343536373839...7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