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从国内到国外,“无感知购物”推动零售行业不断变革作为东南亚首家基于AI技术打造的智能消费体验超市,同时也是京东X无人超市海外落地的首个门店,京东X无人超市印尼PIK店面积达到270平米,包含服饰、家居、美妆、日常快消品等多个商品品类,超过2000个SKU,是目前所有京东X无人超市中面积最大、SKU最丰富的一家。和国内一样,在X无人超市印尼PIK店完成消费只需刷脸进店、智能购物和无感知结算三步走,消费者进店时,通过刷脸绑定个人身份和支付信息,因超市采用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消费者选完商品只需走过智能化结算通道就可以完成结算。与国内不同的是,京东X无人超市印尼PIK店更加注重线下零售和互动体验相结合,270平米的无人超市内,消费者可以根据丰富的商品随心“逛”、“购”,真正了解无人科技带来的无感知购物新体验。此外,基于京东在印尼丰富的SKU储备以及庞大的物流和供应链体系,X无人超市印尼PIK店在提供大量独家SKU的基础上,将定期对SKU品类做出更新,满足消费者不同的购物需求。京东X无人超市印尼PIK店面积达到270平米,包含服饰、家居、美妆、日常快消品等超过2000个SKU。据了解,尽管融合了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识别等京东自研技术的X无人超市在海外属于首次亮相,但在国内,京东X无人超市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已经在北京、天津、西安、济南、雄安新区等不同城市落地20余家门店,为消费者带来无感知购物体验的同时,也成为增加城市科技感的新潮元素。从国内到国外,借助不断进行的技术研发和场景开拓,京东X无人超市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成熟、可复制的商业模式,推动着当地零售行业不断变革。用科技创新零售基础设施,助力无界零售服务全球消费者将X无人超市首个海外门店落地印尼,与京东在印尼当地的业务发展息息相关。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之地,印尼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京东集团海外战略第一站。自2016年3月京东印尼站运营以来,京东在印尼迅速发展,商品已发展到19个品类、127个子品类,SKU超过35万,服务超过2000万用户,创造了超过2000个就业职位。京东印尼大部分出售商品均存放在自有仓库,配送服务覆盖7大岛屿、483个城市和6500个区县,随着更多仓库投入使用,85%的订单可以在1天内收到。在电商、物流、就业等相关方面,京东为印尼当地发展积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除了完整的电商物流基础设施、世界级先进的物流技术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更智能的物流和零售体验也成为京东在印尼开展业务的重要方向。此前,代表京东智能物流先进技术的无人机、配送机器人已在印尼展出亮相,此次X无人超市的落地则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全新的线上线下融合购物体验和商业模式。京东X无人超市使用的RFID标签为印尼当地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线上线下融合购物体验。今年618期间,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在谈到京东的“未来十年”时表示,“希望通过以技术驱动的供应链服务,服务全球的消费者和品牌商,通过降低社会化成本,提升人们的美好生活水平。”在开放共生的理念下,京东物流先后与日本乐天市场、美国沃尔玛、越南Tiki等电商和零售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与DHL、雅玛多、UPS、德迅等物流企业强强联合,以海外商流+跨境物流+本地配送+售后为核心,提供一站式进出口解决方案。京东还与谷歌就无界零售在全球落地展开合作,服务全球的消费者和品牌商。从让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走向全球,到把智能供应链带入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将无人科技与无界零售深度融合的无人超市落地海外,京东正朝着技术和创新驱动的国际化企业迈进。未来,随着京东将更多创新的零售基础设施能力带到全世界,京东将服务全球消费者,成为世界领先的智能商业体。
据国外媒体Fortune报道,作为行业先锋和世界上最大的共享单车独角之一,ofo当前却在大大缩减其全球业务,包括减少在美国的服务。这一举动是全球移动出行市场战争的一个最新转折——中国两大科技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以及美国两大打车服务Uber和Lyft都是这场战争的主角。ofo是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初创企业,去年夏天进入美国市场,先是在西雅图的街道上推出了1000辆小黄车。自那以来,该公司已在30个大城市部署了4万辆自行车。就在今年6月,ofo还表示希望在今年年底前覆盖100个美国城市。因此,当ofo上周宣布它的美国业务将转而进入“休眠模式”时,很多人都惊讶不已。随着它在多个城市停止服务,估计它的100名美国员工中将有70人失去工作。该公司的三名美国高管已经离职。该公司将其撤退举动归咎于地方法规。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ofo已开始重新评估那些阻碍新型绿色交通解决方案的市场,优先在支持替代性交通方案,以及可让我们持续地为用户服务的可行市场谋求增长。”在中国,ofo和摩拜单车当初能够在一个相对不受监管的环境中迅速扩张,它们采取向各地街道大量投放自行车的策略来争夺市场统治地位。地方政府起初没有实施干预,但没多久,城市街道上的共享单车泛滥成灾,政府不得不出来干预。来自中国的自行车堵塞人行道或堆积成山的图片给人留下了十分糟糕的印象。在拥抱风靡中国的“无桩式”共享单车模式的问题上,美国国会议员一直以来都比较审慎。在美国,大多数已经推出无桩式共享单车的城市都是在试点计划下让它们运营的,任何一家公司可以部署的自行车数量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在华盛顿特区,ofo只能投放400辆单车,它声称这种限制阻碍了它实现规模经济。事实上,美国的共享单车历史比中国更为悠久。当地的官员也对传统的单车租赁服务更加熟悉,该类服务相比之下更加井然有序,属于有桩式共享单车,即用户需要在指定的停靠点取车和还车。Uber和Lyft的布局在美国,行业领先者是一家名为Motivate的公司,该公司最近被Lyft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归门下,将更名为“Lyft单车”。该公司占据美国约80%的自行车租赁市场份额,且经常通过与企业赞助商合作来获取收入。在纽约,它的自行车是由花旗银行赞助的;在旧金山,它的自行车则是福特赞助的。总部位于纽约的Jump公司则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自行车共享模式,未来或许能够与Motivate的模式分庭抗礼。它是第一家从旧金山获得许可证的无桩式共享单车服务商。而在此之前,该市政府多年来一直都是给Motivate提供独家许可证合同。Jump带踏板辅助的电动自行车(在海湾地区的山丘上使用很方便)有一个集成的车轮锁,但是也提供了U-lock锁选项,这样自行车就可以被固定在诸如栏杆之类的固定物体上。这个特性让Jump能够避免触犯芝加哥的监管机构,因为当地的监管机构规定自行车在非使用状态需要固定在栏杆上——这一决定迫使ofo在7月早些时候退出城市。今年4月,Uber以大约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Jump。该举表明,Uber对Jump受到普遍认可的竞争优势很有信心:与Jump提供的无桩式单车相比,Motivate的有桩式单车要昂贵得多,另外还不清楚在归入Lyft以后Motivate能否延续它的那些富有价值的赞助合作。Uber和Lyft也在寻求扩张到电动滑板车市场——过去一年里美国刮起了一股电动滑板车热潮,行业领头羊是加州共享单车公司Lime。Uber最近也参与了Lime的一轮融资,后者是首批将无桩式共享单车模式移植到美国的公司之一,在ofo或者摩拜单车入驻前几个月便推出服务。Lime已经获得了4.67亿美元的融资,号称是美国领先的无桩式共享单车提供商。共享单车独角兽资本毫无疑问在ofo和摩拜单车的迅速扩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两家公司的激烈争斗背后是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之间的战争,ofo有阿里巴巴投资,摩拜则背靠腾讯。今年3月,阿里巴巴大举押注ofo,领投了后者的一轮8.66亿美元融资,成为它的主要投资者。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和网约车巨头滴滴也参与了该共享单车公司的前几轮融资。ofo去年的估值为20亿美元,但摩拜似乎更具价值:它在今年4月被美团(同样背靠腾讯)以27亿美元的价格买下。同月,ofo首席执行官戴威拒绝了来自滴滴的类似收购要约。戴威表示他已经认定ofo应该保持独立品牌地位,但目前的形势看起来很糟糕。5月,戴威发起了一项名为“胜利”的项目,试图以此提升员工士气。该项目的目标是让ofo的利润达到1元人民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ofo匆忙撤出了除美国以外的许多海外市场,其中包括以色列、澳大利亚、德国、印度大部分地区和英国的多个地区。就像Uber发现同时拓展亚洲市场和美国本土市场野心太大一样,中国的共享单车公司也可能无法同时占领东西半球。
继韩国大型零售商乐天玛特谋划逐步撤出中国内地市场后,该事件再有进展——乐天集团旗下高端百货连锁乐天百货(LOTTEDEPARTMENTSTORE)也计划出售其在中国内地市场的门店,可能逐步撤出中国内地市场。一位韩国流通行业的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独家透露,因受到在中国内地市场业务亏损的影响,乐天着手评估乐天百货在中国内地市场撤出的可行性。这也就意味着,继易买得之后,又一家韩国零售连锁很有可能将告别中国内地市场。或撤离中国内地市场有接近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其实在乐天玛特积极寻求买家将麾下中国市场的门店出售的同时,乐天系也在考虑将中国内地的乐天百货项目出售。第一财经记者与韩国乐天集团公关团队取得了联系,针对第一财经记者要求核实该消息的请求,该集团公关团队的崔女士首先表示:“从公司的立场来看,暂时没有可以正式透露的消息”,但同时以“个人名义”承认乐天百货在中国市场的运营确实遭遇了一些困难,并表示“为了解决这种状况,我们内部正在针对包括转让部分店铺在内的所有可行的方案进行商讨。”崔女士同时也表示:“不过,具体的应对方案还没有最终确定,我们也不排除包括撤出在内的所有可能。”公开资料显示,乐天百货于1979年在韩国首尔创建,此后于2008年进入中国市场,与银泰百货(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在北京王府井成立北京乐天银泰百货,此后在天津、威海、成都及沈阳先后成立店铺。知情人士称,现阶段乐天在华共有5家百货店,若乐天百货选择撤离中国内地市场,将首先处理位于天津的两个店铺、以及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的店铺。“这主要源于,这三家店铺所在的商业地产属于租赁地产,时间拖得越久,损失就将会更多;而位于成都及沈阳的百货则属于自有地产,若贸然出售将影响所在商业地产,由此乐天方面也会有所顾忌。”对此,乐天公关团队的崔女士也未否认这种猜测,并表示“具体集团将会如何处理在华的百货门店,暂时还没有定论,集团方面不排天津除任何的可能性。”而针对具体的撤离方式,业界人士则指出:“现阶段,乐天方面仍在考虑如何撤离,其中包括将营业财产整体、或直接解除租赁地产的租赁合同。”水土不服的乐天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乐天百货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不顺利”。该人士指出,2006年乐天宣布与银泰成立百货店的时候,乐天曾多次表态“将在上海及东北三省依次开设分店,并计划在未来10年开设20家百货门店”,不过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与成长,乐天的布局很快便受到了巨大挑战,以至于作为高端定位的流通店,许多高端品牌却拒绝进入乐天百货,最终乐天百货关闭了位于北京王府井的店铺。曾经在不少韩国大型企业任职管理层的张先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和易买得类似,乐天在中国市场长期水土不服,比如策略不够本地化却并不改变,造成成本高企,收益低下。“比如乐天在中国市场的百货项目,面积不大,招商和模式也不行,其在中国市场采取店中店模式并不适合,过小的面积也不适合如今需要体验感的市场,所以业绩非常不好。”张先生透露。同时,上述知情人士还表示,即便是在韩国市场,虽然乐天百货仍占有业界第一的位置,不过随着韩国内需状态不振、来自竞争对手新世界百货的不断追击、以及位于永登浦等部分繁华地带的店铺面临无法续期等尴尬因素。“乐天在韩国本土的状态也同样不容乐观。”运营战略的缺失,外加业务的不稳定性尚未消除,作为乐天集团流通部门的“主心骨”之一,乐天百货在中国市场的业务状况并不理想,甚至有损失急剧上升的趋势。第一财经记者查阅到乐天集团旗下百货部门在华的财务报告,这份报告显示,乐天百货在华业务于2016年销售额为970亿韩元,但亏损达700亿韩元;2017年销售额为760亿韩元,亏损额仍高达700亿韩元。2018年第一季度,乐天百货在华销售额200亿韩元(预计),亏损额为160亿韩元(预计)。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5月,乐天玛特以鲸吞北京万客隆8家门店为标志,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最初发展不错,在2009年底将门店数量提升至100家。当时的乐天玛特希望到2018年能在中国内地市场将门店扩至300家。可惜一系列麻烦接踵而来,和另一家韩国零售巨头易买得一样,在中国市场遭遇水土不服等一系列问题,不仅没有实现300家店的雄心壮志,反而关店频频。各种业绩压力和纷扰之下,乐天玛特意图出售中国内地市场的门店。在业界看来,此番乐天百货若也逐步撤出中国内地市场,则完全是乐天系的止损之举。
沃尔玛入股京东的两年后,走过“棉婚”的双方交出了成绩单。沃尔玛在京东平台上的官方旗舰店粉丝数量130万;沃尔玛全球购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500%;以及,全国30个城市200家沃尔玛门店入驻京东到家,且提供“1小时达”服务。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商城大快消事业群总裁王笑松,以“尽管合作两年,但双方仍旧处在蜜月期”来形容两者的“婚姻关系”。连续两年的销售量暴增,为互联网巨头京东的零售版图增添光彩无限,于线下零售巨头更是救其电商业务于水火之中。作为蝉联五年世界500强榜首的零售企业代表,沃尔玛的革新效果也在凸显,牵手电商巨头成为一种自救的方式,也是零售业的发展态势。两年“蜜月期”如今的甜蜜,是这场感情的基础沉淀,但京东与沃尔玛的“恋爱”阶段并非顺畅。2011年,因京东拒绝全盘收购1号店,给了沃尔玛拥抱的机会,从中国平安手中收购17.7%的股权,次年增持至51.3%,成为1号店的最大股东,这一举动也解读为沃尔玛要进军中国电商的前奏。的确,这正是沃尔玛想要释放给中国市场的信号,在当时线下实体连锁风华正茂之时,沃尔玛想要通过1号店的网购服务作为沃尔玛实体店服务的补充,如此看来,此举正是打通线上线下无界零售的鼻祖级玩家。然而,现实却过于骨感。收购后的融合问题日渐浮出水面,线上线下订单及库存无法打通、存在文化差异、甚至创始团队因分歧等因素,使得1号店自被收购后份额逐年下跌。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第一季度中国B2C市场中,1号店的市场份额仅为1.3%。随着亏损加剧,1号店逐渐变成了沃尔玛在中国电商业务上的拖累。2016年6月,沃尔玛无奈放弃了在中国自己主导发展电商的策略,将1号店“过继”京东,京东也出让5%股权,换得沃尔玛的战略合作和大部分1号店的资产,以示合作诚意。半年后,沃尔玛对京东进行第二次增持,截至2016年12月31日,沃尔玛持有12.1%的京东A类普通股,占京东A、B类总股本的10.1%,成为京东第三大股东,前两位分别为,腾讯和刘强东。紧接着,沃尔玛宣布战略投资新达达5千万美元,沃尔玛中国的实体门店将独家接入京东到家,并由达达负责全部订单的配送。升级“三通2.0”战略现在“联姻”的7年后,沃尔玛终于在中国尝到了电商红利。据沃尔玛2019财年第一季度(2018年2月1日-4月30日)财报显示,其营收达到1227亿美元,同比增长4.4%,电商业务同比增长了33%,较上一财季有所反弹。在中国市场,沃尔玛Q1的总销售额增长6%,可比销售额增长4%,创下5年来的新高。透过逐年增长的销售额数据不难看出,王笑松用“蜜月期”形容当中的甜蜜,并不为过。京东与沃尔玛合作的背后,正是无界零售的践行。首先,入股后的沃尔玛将旗下山姆会员线下商店和ASDA搬上京东,又将线上京东产品搬入到沃尔玛的商超之中。对于京东而言,沃尔玛在中国拥有数百家线下店,在供应链与采销体系上都有巨大优势;对于沃尔玛来说,背靠电商巨头,也让线上之路更轻易,同时,京东之家也能帮助其卖场获得年轻的客流。自2016年6月京东和沃尔玛宣布战略合作后,双方推出了库存、门店、用户互通的“三通”策略,近日正值两周年,双方又发布“三通2.0”战略。值得注意的是,库存互通是提高京东配送效率和沃尔玛销量商品库存周转率的关键一措,举例来说,消费者在京东自营超市购买沃尔玛在售的相同商品,快递人员可以从距离下单顾客最近的沃尔玛门店取货。京东商城大快消事业群用户体验提升部总经理祁婷补充,截至今年6月底,京东与全国29个城市180家沃尔玛门店实现部分商品的库存打通。未来,库存打通会在全国范围全面铺开,并试点推出1小时送达服务。而门店互通则主要体现在沃尔玛和京东到家的合作上。目前,全国30个城市的200家沃尔玛门店入驻京东到家平台,在今年6月份,沃尔玛在京东到家平台上的销售额是去年同期3.5倍。另外,沃尔玛中国大卖场电子商务部副总裁博骏贤(JordanBerke)透露,沃尔玛与京东到家已经在建十个项目云仓,均是100%服务于线上订单,弥补了当前沃尔玛在某些区域店铺密度的不足,有效提升沃尔玛和山姆店本身口碑之外对用户的覆盖能力。除了线上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京东与沃尔玛在线下业务的探索也积极尝试。2017年6月,沃尔玛在深圳罗田店推出了首家“沃尔玛京东之家”。截止到目前,京东和沃尔玛已经开设了4家合作门店,其中3家沃尔玛京东之家,1家沃尔玛京东专卖店。传统零售拥抱电商巨头虽然沃尔玛在中国每年都在创造佳绩,但却无法掩盖实体连锁零售的焦虑。消费升级的到来,线上流量日趋昂贵,线下增速的乏力,互联网腾讯、阿里和京东等巨头纷纷切入线下。2016年11月阿里入股三江购物,淘宝便利店借助三江进驻宁波。去年2月,阿里又与拥有4800家线下门店资源的百联集团合作,将上海作为新零售的试验田。不久后,阿里还投资15亿元与新华联合伙投资新零售。同时,重点孵化新零售盒马鲜生,改造天猫小店并投资入股高鑫零售、居然之家等线下连锁零售。与阿里的“野蛮”行为有所区别,缺乏零售基因的腾讯,则是以生态搭建的方式为主,以技术和流量注入为主,想要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再看京东,在后电商的时代,它是以开放的心态赋能线下零售。在618购物节期间,京东携手线下门店总量将超过50万家。开设了7fresh生鲜超市和3C零售体验店,入股了永辉、沃尔玛、世纪联华等。京东还得到了谷歌5.5亿美元投资。在投资消息传出之后,京东CEO刘强东在内部公开信中表示,“未来,腾讯、沃尔玛、谷歌等战略投资者将与京东一起形成‘无界零售’的生态联盟,把大量中国优质的品牌和商品带向全球市场。”视角再回到沃尔玛,同去年一样,京东与沃尔玛今年依旧继续造节,“8.8购物节”也是双方合作的一度演兵。连续五年排名财富世界500强的沃尔玛,早已成为连锁零售巨头,但其依旧要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如何应对颠覆,并且紧跟趋势迅速实现融合,沃尔玛一直在为适应中国市场而改变,但其所面对的困境,也正是所有连锁零售企业的谜团,这对于整个零售业还是一项艰巨的考验。
本届俄罗斯世界杯本没有中国队晋级,但仍旧在国内掀起了热潮。除了四年一次的机遇,国内厂商在本界世界杯的营销活动,却在这次热度中又添了一簇花。华帝赞助法国国家队,推出“夺冠就退款”的营销活动也在球迷中广泛传播。虽然品牌知名度获得了极大提升,但股价反而坐上了过山车。先是16日股价开盘走高甚至一度涨停,收盘时最终上涨3.97%。随后的17、18两日,股价则跌了将近一成。这本是一场教科书般四两拨千斤的营销活动,它是怎么演变成一场闹剧的呢?事件回顾3月1日,华帝正式宣布与法国国家足球队签约,成为法国国家足球队官方赞助商。两者将在产品和品牌等层面展开合作。5月31日,华帝在报纸和社交媒体上投放“法国队夺冠华帝退全款”的广告,活动规定,凡在6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购买华帝“夺冠套餐”的消费者,若法国队夺冠则将获得全额退款。6月30日,随着法国队4比3战胜阿根廷队,成功晋级八强,“退全款”的活动也逐渐开始爆发起来。华帝也在此时趁热打铁,宣布“退全款”活动向后延续三天。营销活动顺风水顺的同时,投资者则开始担心若最终退款,会影响到企业整体利润。外加“京津经销商跑路”事件发酵,从7月初开始,华帝股份的股价一度跌停。华帝为稳定股价发布了《关于营销活动情况的公告》。公告显示,活动期间线下渠道总零售额预计约为7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0%左右;线上零售额预计约为3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0%以上。其中“夺冠退全款”线下零售额预计约为5000万元,占线下渠道总零售额约7%;线上2900万元,占线上渠道零售额约9.67%。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活动线下渠道的退款责任由销售区域经销商承担,仅线上渠道的退款责任由公司总部承担。而在线上的2900万零售额中,还包含了销售产品的利润,最终华帝要负担的成本,仅是线上卖出产品的成本价。也就是说,最终承担的成本还要远低于2900万,相比华帝每年几亿的利润可以说是九牛一毛。7月16日凌晨,法国队最终捧起大力神杯。华帝也在第一时间在微博微信上宣布兑现“全退款”承诺。然而,这也是一场混乱的开始。线上退全款变退卡提及“退款”二字,相信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都等同于退“钱”,无论是以现金还是原支付手段的形式。虽然各大电商上的官方旗舰店也及时更新了退款流程,但用户却发现期待中的退钱变成了退购物卡,而且还做了诸多规则限定。以京东为例,退款对规定时间的单子、用户ID及数量、退款申报时间都做了明确要求,这都无可厚非。争议点在于两处:一、购买“夺冠套餐”后,因商家原因超过了期限才开取发票,最终却拒绝给用户退款;二、退款并非以原支付方式的形式,而是以购物卡(京东E卡)的方式返还用户。而后者是主要争议点。不少消费者都认为自己被“套路”了,而华帝方面则解释道,购物卡等同于钱,可直接在平台上购买商品。但实际上,这个购买的过程是受限制的。目前的电商,大部分都可以将售卖的产品分为自营和第三方两部分。简单来讲,自营就是电商自己进货之后卖给消费者;而第三方则是其他经销商借用这个平台来售卖商品。目前的购物卡只能在平台上购买自营产品。自营产品的品类目前还是相对较少,而且价格和第三方也存在一定差异。只能在“该平台”购买“自营”产品这两个条件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自由。根据最初印有董事长潘叶江签名的广告显示,华帝只承诺根据购买“夺冠套餐”发票金额退款,但并未就退款形式作进一步说明。只是在广告最下面有一行小字:“活动细则详询华帝当地各终端门店或各电商平台华帝授权店”。目前,对于退款方式是否合理还存在争论,如果说确实因为消费者未能详细阅读活动细则产生差异算是情有可原,那么线下的退款则成了“老赖”行径。线下退全款遭遇各样问题根据长江商报报道,一武汉市用户购买了线下经销商制定的“夺冠套餐”,但最终经销商表示只能给其中一件产品退款,即:只退总额的一半;根据现代快报报道,一南京消费者在拿着订单和发票去退款时,却被告知还需要购买协议才能退款。而这名用户表示,购买时商家未明示需签署任何协议;对此,新浪科技走访了北京地区部分华帝线下门店,发现问题也不少。首先,即便是办公时段,部分建材城、电器卖场中的华帝专柜也处于无人停业状态。其次,红星美凯龙西四环店中的华帝专柜工作人员对新浪科技表示,本店不曾参加“全退款”活动。再次,苏宁易购复兴路店店员称,活动期间并未售出“夺冠套餐”,自己对活动也不是很关注。而根据此前新京报报道,因曾出现京津经销商被查封的问题,退款时间暂未定,店员称需要将资料上报总部。由此可以发现,不同地区的用户都遇到了不同的问题。若想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则要从华帝的经销商体系说起。经销商先款后货自负盈亏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对新浪科技表示道,华帝采用了独家代理的经销制分销方式。总部以大区为管理单位,对全国销售区域进行了统一部署,一级、二级经销商均采用先款后货的结算方式。简单来说,就是经销商提货需要在帐期内结算提货的全部金额,而后续经营风险则需自己承担。而7月发布的公告确认了线下退款由经销商自行承担的事实。而实际上,本次的“全退款”活动只是一个导火索,背后还包含着华帝现任董事长潘叶江一系列渠道改革,造成和经销商的冲突。而这就要牵扯到新老一代领导人的交替问题了。华帝成立于1992年,最初由黄文枝、黄启均、关锡源、李家康、邓新华、潘权枝、杨建辉7人以股权均分、决策投票的方式创立。但这种股权均分的模式会造成每个股东意见分歧,造成公司内部的潜在风险。虽然在创办的前几年,华帝一直顺风顺水,但在1999年前后遇了内部话语权的矛盾。为了解决话语权以及投票效率低下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华帝采用了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改革方式,“七君子”同时退出经营管理,转而让职业经理人姚吉庆出任华帝总经理。然而这次改革以失败告终,姚吉庆在任职期间将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处理七君子的关系上,实际的经营权并未脱离七君子影响。随后7人决定赶走外人,在2001年实现股份改制,在未提前通知的情况下直接解职了姚吉庆。之后成立合伙企业九洲投资控股,并于2004年登陆A股。实际上,现任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潘权枝之子潘叶江早在22岁时就表现出了接手的意愿。但碍于创业之初禁止亲属加入公司的君子协定,潘叶江只得另起炉灶。他创办了优加电器,给其他家电品牌做OEM代工。此后,随着7名联合创始人年事增长,开始培养第二代企业领导人。其中年龄最大、也小有所成的潘叶江成了目标,并开始了一系列资本运作。先是2012年潘叶江的优加电器与父亲的百得厨卫合并,随后合并的百得集团被华帝收购,潘叶江进入管理层。之后,潘家在董事会中的话语权逐步提升,在潘叶江的一系列操作下,逐渐踢出了上一代创始人,完成了从“七君子”到潘叶江时代的过渡。潘叶江在2015年末完成“夺宫”后,开始对华帝大刀阔斧的改革。产品层面转型高端,渠道层面削减费用、取消差别经销商补贴政策。高端转型带来的销量下滑阵痛以及渠道层面改革触及了包括京津独家代理王伟等和老一辈华帝领导人打江山的经销商的利益,进而引发了矛盾。综合以上原因,经销商“老赖”式退款也就容易理解了。而根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经销商表示,目前仅少量经销商配合华帝开启了线下的“全退款”活动。退款风波或仅为开始一位广告公司人事对新浪科技表示,华帝本次的世界杯营销或许并未做好准备。也就是说,华帝一开始就未针对法国队真正夺冠完善好预案。他引入同样赞助其他国家国家队的长虹、美菱和威力,比利时国家队刚刚打入八强时,美菱就针对此前公布的“进八强打八折”举办了线下活动。反观华帝,仅仅是在社交媒体上放出了一张活动延续三天的海报。“甚至连海报中的素材,都是用之前的拼凑重制的。”这位广告公司人事对新浪科技称。从眼前看,妥善处理“退款”问题是华帝当头之急。否则,来之不易的品牌知名度则会转化为消费者的不信任。而从本次线下退款折射出的经销商管控则是华帝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以手机行业OPPO、VIVO为例,后两者会通过参股经销商公司的方式激发经销商兴趣。反观华帝乃至整个厨电行业和家电行业,仍以先款后货模式为主。就如何管控并让经销商履行退款职责的问题,截止发稿时,华帝方面仍未接通新浪科技的电话。
2018年,在线票务市场已经明显出现了猫眼电影、淘票票独大的局面,其余二线票务平台的市场占有率被大量积压。2018年春节淘票票出票份额最高达到43.6%,而猫眼电影在与微影时代合并之后也是来势汹汹。而与这两家平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糯米、时光网、万达电影APP、上海电影旗下的天下票仓等二线票务平台似乎都逐渐失去了“声音”。7月5日,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影”)发布公告称,拟将全资子公司天下票仓51%股权通过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挂牌出让,挂牌底价预计为1.2189亿元。虽然上海电影宣称此举是为了“引入多元化战略资本,加快转型升级”,但仍有媒体迅速将其解读为“二线票务平台沦为弃子”。二线票务平台真的只能沦为弃子吗?笔者认为事实并不这么简单。从票补大战到入口与平台之争,猫眼淘票票重定义在线票务价值目前在线票务份额已经占据了全部票务市场的90%以上出票率,猫眼电影与淘票票依托庞大的用户规模迅速进化,发展起了以电影在线宣发为核心的商业模式。2018年截至7月11日,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猫眼电影主发行电影票房位列第2,淘票票仅有一部《南极之恋》,位居21位;联合发行方面,淘票票发行票房已经超过百亿,位列第二,猫眼电影紧随其后。在2018年以前,用”票补大战”提升占有率是普遍做法,2015年猫眼电影曾经获得了超过70%的市场占有率,依靠廉价电影票获取用户成为见效极快的手段。只不过,投入巨大的票补大战并未带来足够的用户粘性,最终成为平台之间徒劳又不得不为之的一项投入。占据支付宝入口的淘票票、猫眼微影合并后占据微信入口的猫眼,也逐步将票务与其他入口联系起来。同时,猫眼专业版、淘票票专业版等面向B端的数据服务也先后面世。卖票行为本身早已被证明是难以盈利的,猫眼电影与淘票票的在线宣发商业模式,是建立在强大的市场占有率,以及背后的腾讯、阿里巴巴的强大资源之上的。与猫眼、淘票票相比,其他票务平台难以在线上入口、资源方面追赶上来。但从其他几家票务平台现状来看,以万达为首的传统电影公司并未放弃打造自己的在线票务业务。万达电影APP已经到了6.0版本,万达2015年收购的时光网也稳步经营着票务销售,还开发了衍生品等多元业务。在这个当口,对万达、上影等电影公司而言,自己的在线票务平台的意义或许与猫眼电影、淘票票并不一样。万达在线票务联合影院资源,意在维护院线话语权猫眼电影带有美团的地推基因,所以在宣发上倾向于主控发行,把控上下游产业链;而淘票票背靠阿里巴巴的数据优势,更希望经营成一个平台性质的宣发模式。猫眼淘票票借由线上资源进入影视产业链的发行端,是由其互联网特性决定的。万达影视联合大地时代电影发行、广州金逸影视传媒、横店电影院线共同投资五洲发行是万达影视发行业务的重要板块,万达、大地、金逸、横店等均是国内前十院线公司。五洲发行成功发行的作品有《夏洛特烦恼》《解忧杂货店》《熊出没·变形记》等。而另一家发行公司华影天下,则是华谊兄弟牵头联合微影时代和上海电影组成,微影时代同样有万达的股份,上海电影的院线排名也在国内前列。可见对万达电影等强势的院线公司而言,发行业务的模式不同,依靠的并非在线票务占有率。并且因为猫眼、淘票票建立的前期优势过大,如果大量投入资金争夺在线票务市场份额,如今对万达而言已经不是一个好的选项。但万达并未停止对旗下票务APP的支持。笔者经过比对,发现万达电影APP的同场价格低于猫眼电影、淘票票、时光网,而天下票仓上更是没有万达影院购票入口。万达电影APP的另一个特点是有单独影院卖品栏目:在APP中可直接手机下单万达影院的食品、与COSTA合作的咖啡等。由此笔者认为,万达电影APP不同于猫眼、淘票票的一个特点在于,它立足的基础是国内排行第一的万达院线,目前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巩固并发展万达影院的会员规模,连接线下卖品资源。万达做电影APP深层次目的则需要联合电影产业链来看:传统模式中,排片对票房成绩影响极大,而排片的话语权几乎被全部掌握在院线端手中;而如今线上出票比例占据绝对优势、猫眼淘票票又达成了垄断线上票务之势后,在线预售等网络数据将极大地影响后续排片,院线的话语权逐步被票务平台侵占。对志在影视全产业链的万达电影而言,这显然是一大隐患,因此在线票务就成为万达不可或缺的资源,存在就是最大的价值。收购时光网也有这方面的意义。被万达收购之后,时光网逐渐成为了一个影视资讯媒体、在线票务、影视衍生品销售的聚合平台,明显与功能较为单一的万达电影APP达成了互补态势。二线票务平台价值不在自身,在于背后公司的长期布局而对院线不那么强势的上海电影、华谊兄弟们而言,独家的在线票务APP存在感也越来越小。二八效应下用户越来越集中于头部平台,其他平台用户规模很难扩大。从天下票仓的财务数据来看,2017年天下票仓的经审计营业收入为5592.82万元,净利润为2468.33万元,利润率相当高。淘票票与猫眼电影因为争夺市场的大量投入,此前公布的数据多为大量亏损,但天下票仓的盈利显然更多是因为放弃投入票补获取占有率的结果,目前来看,仅仅是依托上影旗下院线SFC资源的一个“低配版万达电影APP”。上海电影方面表示,“公司将为天下票仓引入多元化战略资本,加快其转型升级。天下票仓将发展成为基于提升用户服务和用户体验的,具备整合线上票务、线下影院和其他‘场景娱乐’入口能力的,对接电影内容与商业品牌的整合营销需求的O2O垂直服务平台。公司亦将借此平台继续加强对电影宣发及营销领域的战略投资和布局,从而带动现有的电影发行放映产业链上其他环节的良性互动并产生聚合效应。”笔者认为,这番话只能视为一个美妙的愿景:主流的影视资本都已经站队完毕,天下票仓相比淘票票、猫眼而言并没有特殊的价值,顶多作为在线票务新入局者的储备,新的战略投资者很难达到阿里、腾讯、万达的量级。但从上海电影的角度来考虑,出售51%的股权却是一件双赢的事:一方面,公司2017年净利润增长仅为8.82%,2017年Q1同比净利润下滑-10.45%,业绩增长陷入停滞甚至后退,天下票仓的股权出售将为公司带来新增约2.17亿元投资收益、约1.88亿元净利润,将大幅助力2018年度业绩。另一方面,上影的出品发行业务从2017年至今也备受质疑,2017年主出品的《鲛珠传》票房仅有1.13亿元,《心理罪城市之光》2.24亿元,这两部电影投入规模较大,票房均低于预期。对上影来说,2018年是一个必须求变的时期,天下票仓或许将成为一个改革契机。总而言之,二线票务平台的存在价值,并非在于平台本身,而在于背后资本的地位和目标。这也是二线票务平台与猫眼电影、淘票票的最大区别。面对阿里“无上限投入”的宣言决心、猫眼电影联合微信之后收割入口的态势,其他票务平台背后并不存在这样强烈的驱动力,没有投入,自然不会有产出。但对万达、上影这些院线势力而言,旗下的票务平台相当于一个“种子”,现阶段是攥在手里的一个潜在资源。至于能否发芽,就要看这些公司自身的长期战略布局了。
商用车智慧服务平台狮桥集团正式宣布完成一轮由百度、阳光融汇资本联合领投的10亿元人民币战略融资。汉能投资担任本次交易的独家财务顾问。狮桥将与百度、阳光保险在AI风控技术、智能驾驶、车联网、金融和保险服务等方向展开深度合作,围绕商用车全生命周期的不同环节打造智慧金融和服务平台。根据官网介绍,狮桥成立于2012年4月,总部位于北京,已建立起以商用车为中心,围绕商用车司机和车主、经销商、金融机构、物流公司货主的生态体系。具体业务包括:运用SaaS工具,为经销商、车队运输公司提供业务管理、客户引流、库存融资、经营融资等综合解决方案;在新能源车源方面,是一汽解放新能源车在全国若干地区的一级代理;为新能源车用户提供新车购置(经营租赁、以租代购等)、车辆保养维修、充电和紧急备用车等综合解决方案以及金融业务。根据介绍,依托金融和技术实力,狮桥创立了公路运力平台——狮桥运力,自主研发了包括车货匹配、智能调度、动态定价、平台竞价等多个产品,服务电商、快递、快运、3PL及数千家专线物流公司。狮桥运力管理自有车辆4,600余台,外协加盟车辆14700余台。加入百度“Apollo”计划后,狮桥将携手百度开发并落地基于干线物流运输场景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狮桥现有员工近2000人,业务范围辐射全国30个省份的700余个县级市。2014年9月,狮桥引入控股股东美国知名私募基金贝恩资本(BainCapital);2018年6月,百度和阳光融汇资本向狮桥联合投资人民币10亿。百度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表示:“狮桥拥有行业最领先的信息化、数据化能力,有望率先落地商用车自动驾驶。狮桥已正式加入百度Apollo计划,与百度共同研发基于干线物流场景的智能驾驶技术。而百度也将在人工智能、风险征信数据、公路地图数据、驾驶数据等多方面向狮桥注入资源,推动狮桥成为中国最先进的商用车智慧服务平台。”
美国电信运营商AT&T周三宣布与“混合现实”创业公司MagicLeap达成战略合作。AT&T将投资MagicLeap,并与其在零售方面合作。MagicLeap去年展示了名为“MagicLeapOne”的首款产品,这是一款所谓的“混合现实”头盔,可连接佩戴在用户腰间的小型计算设备,并配有控制器。头盔本身被称为“Lightwear”,便携式电源和处理器包则被称为“Lightpack”。AT&T发言人称,这项交易的内容包括该公司对MagicLeap进行股权投资,以及与其达成零售合作等,但AT&T拒绝透露对MagicLeap的投资额。这项合作意味着,AT&T将成为MagicLeap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独家无线经销商。AT&T称,当MagicLeapOne于今年晚些时候正式上市时,该公司的客户将可在亚特兰大、波士顿、芝加哥、洛杉矶和旧金山的特定连锁店中“率先体验”这种产品,随后则将面向更多市场推出。这种独家合作意味着,届时其它移动网络公司可能无法出售这种新产品,但其它零售商则很可能可与AT&T同时提供该产品。MagicLeap已从谷歌、摩根大通和阿里巴巴集团等投资者那里筹集到逾20亿美元资金,并与NBA达成合作,使其用户可在MagicLeapOne上市以后通过这种头盔收看比赛。此外,MagicLeap还已与《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出品方卢卡斯影业达成合作。AT&TCEO约翰·多诺万(JohnDonovan)周三发表声明称:“AT&T对能将我们的先驱技术、无与伦比的网络、内容平台和庞大的客户生态系统与MagicLeap打造的下一代计算设备合为一体感到激动。”这两家公司合作后将为消费者提供什么体验或内容的细节尚属未知,但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电信公司正在寻找为用户提供更多体验和内容的方法。
前两天美团点评在北京蓝色港湾开了一家线下店,叫WhiteHoneyBridal,来自官方的定义是:立足北京、未来希望辐射京津冀的共享婚纱礼服平台,这家店聚合了上千款最新婚纱礼服,以及数十个全球知名婚纱礼服品牌及商家,要成为消费者挑选婚纱礼服的一站式入口。我跟朋友开玩笑说,美团点评这是要做“共享经济+新零售+中国婚姻拯救者”的集合体。在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之前,后者在2013年就成立了结婚事业部,并很快成为大众点评营收增长率最快的事业部之一。美团点评结婚事业部数据显示,2017年婚嫁服务业市场规模约6000亿,预测未来几年还将保持20%~30%的年增长率。这是光明的一面。婚庆行业的另一面是,虽然市场很大,但一直没有独角兽公司出现,而且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国结婚的人数正在呈现下降趋势。先说为何没有出现独角兽公司。O2O最火的那两年,几乎每个传统服务行业都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创业公司,甚至独角兽。从团购到外卖再到网约车,以及现在势头正猛的新零售……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大部分领域都被互联网重塑了,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只有婚庆行业,不仅没有独角兽公司诞生,甚至一直都没有被互联网触及。虽然从PC时代就有形形色色的婚庆网站,但总体来说始终没有突破行业的两个天花板:地域限制和规模效应。二者其实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婚庆产业链条很长,涉及到新房装修、婚纱摄影、蜜月旅行、婚宴招待等等,在每一个环节当中,供应端和需求端都是极为分散的,存在被整合的切入点,但对创业公司来说,挑战极大。因为婚庆行业是个“高消费、低频度”的市场,互联网再讲究高举高打,也不能把低频打成高频。所以,低频领域容易出慢公司,但前提是互联网上半场还有流量红利;一旦流量都流向平台型公司,它们对极度分散的供给端和需求端的整合能力,将远远超过创业公司。再来看另一个问题:婚姻红利。婚庆行业没有出现独立的独角兽,还与一个时代背景有关。2013年,当O2O正式成为中国互联网创业大风口的时候,中国的结婚率也走到了历史高点:2005年到2013年,中国结婚率一直在持续上升,从6.3‰上升到9.92‰;但是从2013年之后,结婚率开始进入下降通道,2017年全国结婚率只有7.6‰。今年一季度,全国结婚对数为301.7万对,相比2013年一季度的428.2万对,5年时间中国结婚人数跌幅将近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婚庆行业的“人口红利”与中国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一方面过去5年中国互联网人口从半饱和到接近完全饱和,另一方面结婚的人数从历史高点开始走向历史低点。完美错过。一位研究人口问题的教授说,“如果按照22岁年龄看,相当于1996年出生的人进入到可以结婚的阶段。但是当时人口出生率在快速下降,这意味着后续几年达到结婚年龄阶段的人会迅速减少。”过去几年,我们看到在社交、游戏、短视频等领域满足90后需求的爆款产品层出不穷,但一涉及到婚姻领域,似乎互联网可做的事情并不多。一个原因是,选择不婚或者推迟结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宅一代”不仅在动摇着中国人传统的婚姻观,还在影响着社会基本结构。所以,继实行二胎政策之后,有传闻说还有可能全面放开生育。如果成真,这既是缓解中国人口下滑的举措,也是维系社会基本单元稳定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背景下,互联网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还是很值得期待的。WhiteHoneyBridal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婚纱店,它面对的人群也不是传统人群。首先传统婚纱店的SKU很少,最多不过二、三十个品牌,供给端有限;其次随着年轻一代进入结婚年龄,他们对婚纱礼服的选择更前卫、也更开放。大众点评结婚频道数据显示,70后在婚纱礼服消费上的平均客单价为9004元,80后为14167元,90后则高达16563元;在西装定制上,70后的平均客单价为5291元,80后为5277元,90后跃升至9217元。年轻一代结婚的数量在减少,但花费在大幅增加。此外,消费者也在不断追求个性化、独家款。大众点评结婚的相关调研结果显示,在购买/租赁婚纱礼服上,“独家的设计跟别人与众不同”、“结婚只有一次能力范围内要穿最好看的”成为了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占比高达60%以上,“质量”“品牌”“明星同款”对于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女性来说则不再那么重要,占比仅在20%左右。WhiteHoneyBridal的模式是,一方面邀请全球著名婚纱品牌入驻(目前已有19个著名品牌),这些品牌可租、可售;另一方面,普通用户也可以把自己结婚时的婚纱放到美团点评平台上租售。一般来说,婚纱的使用次数是四到五次,每次的租赁价格是原始价格的30%左右。也就是说,一件婚纱租赁三到四次,基本就能收回成本。这对于花费上万元购买婚纱、却只能用一次的新婚族来说,无疑是一条别样生财之道。美团点评结婚事业部总经理张涛说,WhiteHoneyBridal是国内第一个C2C婚纱共享平台(当然,也包括B2C、B2B共享)。这个事美团点评之所以能做,主要原因就是美团点评过去五年已经有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在,有一定品牌效应。说白了,通过共享模式,美团点评既解决了上游供给端的有限供应问题,也满足了下游需求端的无限选择问题,把婚庆行业一直以来的规模效应问题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克服了。同时也顺手解决了年轻人结婚成本越来越高的问题。要知道,美国年轻人结婚在婚纱上的平均投入还不到1万元人民币,而中国年轻人无论绝对收入还是相对收入都没美国年轻人高。所以说,WhiteHoneyBridal就是要用更低的成本让年轻人享受到更好的婚纱。
共享出行的风口已经过去了吗?从共享单车、电单车到滑板车,这股共享风潮刚刚在中国市场偃旗息鼓,又突然在欧美和东南亚市场热络起来。而中国的滴滴,东南亚的Grab,美国的Uber和Lyft,就如同盯着猎物的虎豹,又开始出手了……Lyft表示将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otivate。两周前,多家外媒刚把这则新闻PO出不久,反转剧情就来了。就在Lyft以为这笔交易已经板上钉钉之时,Uber最近突然横插一脚,表示也在积极考虑收购Motivate的事宜,并且收购价格很有可能超过Lyft的报价……全球网约车巨头蜂拥入局共享单车摩托车、船只、直升机、人力车……不管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只要涉及人们的出行,Uber都不想放过,而它的劲敌Lyft也不含糊。双方在网约车市场的拼争尚未完结,最近又在北美市场瞄着共享单车较劲了。这并非是Uber首次在共享单车行业有所行动。今年四月,Uber宣布将收购美国最早成立的共享单车公司之一——JumpBikes,这家企业拥有旧金山无桩共享单车项目的独家运营许可,同时这也是达拉·科斯罗萨西接管Uber以来完成的首次收购。据多家媒体披露,本次收购金额为2亿美元。仅在两个月后,Uber又相中了Motivate。在单一领域如此密集的投资节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Uber的后知后觉和企图在共享单车市场迎头赶上的意愿。Motivate是全美最大的共享单车企业,旗下拥有纽约CitiBike和旧金山FordGobike,2017年收入达到1亿美元。从体量上来看,JumpBikes的市场占有率明显低于Motivate,但Uber的入局迅速提高了JumpBikes在各地的单车投放量。“当你骑上这些单车并踩动踏板时,你会感觉自己像个超人!”达拉·科斯罗萨西略带幽默地向公众推荐共享单车。在美国,Jump自行车每使用30分钟需支付2美元。那么,共享单车为何对Uber和Lyft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在欧美市场,共享单车拥有庞大用户基础。根据Alltechasia的报道,两位德国研究员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像纽约这样的大城市,尽管出租车和网约车服务日益增多,但在在最后一英里的出行方案选择方面,自行车是最受当市民欢迎的交通工具,而在诸多拥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系统的欧洲城市,情况也一样。也就是说,即便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人们对共享单车的需求也非常旺盛。无怪乎诸如Bird(共享电动滑板车)和Lime等短途出行初创企业在今年以来会频频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相较于硝烟弥漫的美国市场,在共享单车领域中国已提前一步进入洗牌阶段。早在2016年,滴滴就已入股中国共享单车双寡头之一ofo。今年一月,滴滴接管小蓝单车,推出自营品牌青桔单车。此外,同样希望在出行市场分一杯羹的美团点评收购了另一家共享单车巨头摩拜,而哈罗单车也已于去年投身江苏永安行低碳科技旗下,支付宝也是其股东之一。再来看看东南亚。自Uber全面撤出后,新加坡网约车巨头Grab便坐上了东南亚地区打车市场的头把交椅。今年一月,Grab宣布将和本土打车企业oBike合作。此后,双方的合作进展虽不明朗,但种种迹象显示,Grab准备一头扎进目前被Ofo、摩拜以及oBike三分天下的新加坡共享单车市场。三月下旬,Grab推出名为GrabCycle的App,通过该App,用户可以搜寻附近的所有众多运营商提供的私人出行设备,例如自行车和电动滑板车。据悉,Grab已经与四家运营商展开了相关合作,分别是oBike、GBikes、Anywheel和Popscoot。Grab发言人曾公开表示,“我们一直在探索新的出行方式,以丰富我们现有的交通产品组合。我们致力于在全岛推广共享单车,使之成为大家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选择。”然而,在全球巨头纷纷进军共享单车市场的大背景下,我们也注意到,共享单车业务目前并不盈利,那么为何巨头们会争先恐后的入场呢?共享单车难盈利?接盘侠在排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也越来越受到追捧。对于城市而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污染,提高空气质量。因此,无论从舆论层面还是环境层面来看,共享单车的出现都可谓恰逢其时。然而,作为百花齐放的共享经济体系的一员,共享单车也遭遇了与其它伙伴同样的盈利困境。业内普遍认为,共享经济是消费者的蜜糖,却是企业和投资者的砒霜。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出行需求,共享单车的数量必须足够多,才能让人们随时随地都有车可骑。与此相悖的是,单车的维护与购买成本高企,而收费却很低。因此,共享单车企业不盈利太正常不过。从这一点来看,无论是疯狂入局的打车企业还是其它投资者,趟入共享单车行业的浑水都是为了更长远的战略性目标。此前,根据CreditSuisse发布的报告,到2025年,共享经济的全球市场价值将达3,350亿美元。而作为共享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共享单车在未来无论以哪种方式输出利润,巨头们的考虑想必是提前布局总该是没错的。不过,尽管共享单车企业本身很难盈利,但如果投入巨头的怀抱,其所发挥出的优势却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最后一公里出行的最佳选择,共享单车在全球各地拥簇甚众。而正是因为这种轻量式出行的便捷性,共享单车运营商可以广泛地接触到各行各业的用户,包括学生、上班族甚至游客等等。而这至少可以为企业带来两方面的助益。一方面,即便共享单车未来不再是大势所趋,但通过该项业务搜集的海量数据可以帮助企业轻松拓展其它业务。例如,Grab就借助打车业务所获取的大量用户和数据基础,从一家单纯的打车企业成长为一家支付App(GrabPay)开发商。另一方面,尽管共享单车在短期内盈利困难,但从长远来看却不一定。运营商可以利用共享单车搜集的用户数据,对自己的业务模式和车辆投放地点及数量进行调整,在精简单车数量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长此以往,很难说这种模式不会盈利。此外,这些数据当然还可以应用于无人驾驶等AI领域以及其它业务领域。关于这一点,我们在此不做探讨,但不可否认的是,共享单车为其它业务带来的想象空间不可估量。最后,具体到网约车领域,入局共享单车的打车巨头的优势则更为明显。事实上,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方面,共享单车拥有天然的优势,而这也对网约车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入局共享单车行业,打车企业不仅可以吸纳更多的用户,还可以培养用户使用其App的习惯,提高用户粘性。对于打车巨头而言,他们的终极目标是打造一站式出行服务帝国,也就是说他们希望只要用户有出行需求时就会联想到它们的平台,这当然不会局限于单车。按照这个逻辑,打车巨头们下一个PK领域会是无人驾驶还是直升机,抑或是网约船……我们只需拭目以待。不过对于Uber的入局,懂懂笔记却是捏着一把汗。Uber在收购Jump时,该企业只有约1000辆共享单车,而如若想要在全球市场赢得市场份额,至少还需投入数百万辆单车。面对竞争对手的强势挑衅,一波波烧钱大战在所难免。然而,我们也知道,Uber计划在2019年IPO,不知道资本市场会如何看待Uber入局共享单车行业呢?【结束语】共享单车企业独木难支,但排队接盘的企业和投资者却为数众多。不过,这仅仅是个开始。在这轮席卷全球的共享单车业务整合潮中,还会有更多的重量级玩家出现。无论入场形式是投资、合作还是内部开发,很快我们将看到,除了科技巨头外,很多传统的汽车制造商都有可能加入进来。悄悄告诉你,宝马和马辛德拉(印度大车厂)都已经在生产电动滑板车和电动单车啦!
大润发与阿里的新零售融合继续加速。6月14日晚间,高鑫零售发布公告称,公司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大润发中国与天猫供应链订立代销协议,据此,天猫供应链(作为代销方)同意供大润发中国(作为寄售方)于天猫在线超市向客户销售代销产品,以大润发中国向天猫供应链支付代销费作为代价。代销协议的期限由2018年4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止,为期9个月。协议期间,代销协议及其项下拟进行交易的建议年度上限为人民币5亿元。根据协议,天猫供应链同意供大润发中国于天猫在线超市向客户销售代销产品。客户透过天猫在线超市购买相关代销产品后,天猫供应链将负责向客户交付代销产品,有关成本由天猫供应链自行承担。根据协议,大润发中国于天猫在线超市提供的代销产品零售价(含税)应不低于大润发中国于同期间在其他第三方在线平台提供的价格。高鑫零售表示,根据代销协议与天猫供应链的合作将使集团得以受益于天猫在线超市的广大客户群并进一步推广集团透过多种在线零售渠道的销售。资料显示,天猫供应链为一家根据中国法律?册成立的公司,并为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天猫供应链主要从事天猫超市采购与销售业务,天猫超市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天猫所经营的超市类别,主打优质新鲜农产品、食品及快速消费品。事实上,大润发与阿里的合作在之前已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双方也开展了一系列动作。2017年12月29日,大润发中国与淘宝中国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天猫供应链(关联方)订立供应协议,大润发中国同意采购而天猫供应链同意按非独家基准供应相关产品,于集团经营的大润发门店销售。2018年1月2日,天猫宣布天猫超市数百货品已在华东地区20个城市167家大润发上架,涉及休闲零食、家清家居、收纳日用、洗护美妆等快消品类。2018年6月2日,大润发与盒马合作的全新品牌“盒小马”在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正式开业。这也是继盒马鲜生后,阿里新零售打造的又一个新零售业态。据了解,在全国门店完成新零售改造后,大润发还将进行更多新尝试。截至6月11日,全国100家大润发门店完成新零售改造。经过数字化改造后的门店,整体效益提升了15%。这意味着大润发正式开启线上线下全面融合时代。
在与腾讯缠斗三个月之后,字节跳动终于按耐不住亮出了自己的底牌。上个周末,陷入“补贴罗生门”的腾讯微视登顶AppStore,这也是其复活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巧合的是,一直严防死守各项运营数据的字节跳动,将旗下现象级产品抖音的用户数据公之于众。不到两年时间,增长黑客式的爆炸性发展,无疑让外界窥到了抖音的火爆。但这位后来居上者,真的已经稳居短视频的塔尖了吗?毕竟抖音收割的大量用户以及他们的时间,已经让老大哥腾讯感到不安,更何况抖音还在觊觎社交。由此来看,或许上半年的“头腾大战”只是一个烟雾弹,下半年才是真正的真枪实战。用户增长不依赖微信、品牌广告受欢迎,抖音发出挑战书“抖音春节爆炸性的增长,其实我们也有点意外。”字节跳动副总裁李亮接受36氪等媒体采访时说道。过去一年多以来,抖音的用户增长确实像坐上了火箭,并实现了三级跳。2016年9月,抖音1.0.0版本上线;到今年6月,抖音日活用户数超1.5亿,月活用户数超3亿。从36氪此前的报道来看,抖音的用户主要是一二线的年轻人,年龄在18-24岁。不过从最新数据来看,抖音用户不仅在下沉,而且年龄也增长至24-30岁。似乎Snapchat、快手等产品面临的用户群体、用户增长等问题,在抖音这里都不是问题。从QuestMobile的最新数据来看,截至2018年3月,短视频行业的用户规模达到4.61亿。这意味着,这些用户主要来自头部的快手和抖音。不过随着竞争者的分食,似乎抖音的天花板也不再遥远。对于这一观点,抖音市场部负责人支颖完全否认。“从抖音用户增速来看,丝毫没有放缓的迹象,而且很大一部分用户都来自自增长。用户天花板的问题还不在考量范畴内,因为市场空间还很大。”而且李亮还补充道,这1.5亿的DAU还不包括海外数据,年底想给大家一个惊喜。此前,抖音方面曾透露,海外月活用户已经超1亿。腾讯的打压是否对用户增长造成影响。李亮对此解释称,抖音的流量增长严重依赖微信,这是一个误会。事实上,抖音很大一部分用户都来自自增长。而腾讯的封杀,只是会影响到一千多万用户的分享体验。不过他没有否认监管带来的影响。“如果没有这个意外(整改)发生,我们的数据可能更好。”同理,用户增长激进的抖音,商业化亦是。去年9月36氪曾独家报道抖音的商业化,到今年有传言称其今年的广告收入大概在百亿规模。在记者的多次追问下,支颖和李亮都没有透露具体的数字。目前,抖音的收入依然以广告为主。据李亮介绍,抖音的品牌广告非常受欢迎,而且整体收益也非常不错。早期靠微信微博导流的抖音,如今已经可以实现自增长。与此同时,腾讯的打压也不能使其伤筋动骨。更为重要的是,抖音的商业化进展顺利。由此来看,这次用户数据的公开,更像是对腾讯的宣战?刘炽平亲自督战、重金投入,腾讯能第三次逆势翻盘吗?去年乌镇大会期间,腾讯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还曾与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同桌吃饭。彼时,虽然两家公司有竞争但也有合作,并没有交恶。据李亮向36氪回忆,去年10月他入职今日头条的时候,两家公司的关系还非常的好。而关系比较微妙始于今年3月。这是因为春节期节,抖音用户增长4000万。期间,腾讯对抖音做了一个评估。这之后,就看到了包括“诱导分享”、“阈值限流”、“短视频整治”等一系列封杀理由。虽然还不能证实腾讯是否对抖音进行评估。不过,两会期间马化腾对短视频表示出来的兴趣,似乎证明他们已经开始注意到这类产品。最直接的体现是,腾讯今年4月复活了去年3月关闭的微视——推出2018年的首次更新,并且在安卓4.0版本中上线三大功能。另外,微视隶属的社交网络事业群,也将其升级为战略级的产品。虽然两家一直在微信中进行了多轮口水战,但真正的爆发点是5月初马化腾与张一鸣的深夜互怼。张一鸣直接指出,微信在封杀抖音,同时微视在搬运抄袭抖音。至此,“头腾大战”彻底爆发,核心问题还是围绕短视频以及可能的社交边界。两位大佬针尖对麦芒的交锋,让外界看到了他们的焦虑。抖音真的可以实现社交野心,并影响到腾讯吗?而腾讯可以依靠自己的产品哲学和生态系统继续取胜吗?这些问题还没有答案,不过抖音在海外攻城略地的时候,腾讯也加大了对微视的投入,包括资金、流量、渠道等等。36氪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马化腾非常重视微视的发展,并且腾讯总裁刘炽平在亲自带队微视。在腾讯视频《创造101》节目的带动、红包的刺激以及补贴的投入下,微视终于在6月8日登顶AppStore免费榜榜首。不过两家的缠斗依然激烈,尤其是在优质达人、广告宣传资源的争夺上。近日就有消息称,抖音要求与拥有20万粉丝的用户签订独家协议。不过头条方面已对此进行辟谣。除了外部竞争外,短视频平台与达人、机构的利益关系还需要梳理清楚。比如,微视最近因“补贴罗生门”被诟病,而且让很多达人不再留恋该平台。“头腾大战”仍在持续。值得关注的是,早年的QQ和微信都不是腾讯的首创,不过公司都通过各种方式保住了自己的优势。这一次在短视频上,腾讯能不能再次逆势翻盘?王帅、俞永福力挺,但张一鸣还是想自己折腾到底在BAT(腾讯、阿里、百度)第一梯队之外,今日头条算是跻身第二梯队的破局者。因为在内容和产品方面的优势,BAT都曾向头条抛出投资意向。不过头条都一一拒绝,并表示要独立发展。这也反应了创始人的意志,张一鸣想要看看自己到底能折腾出什么结果。不过,阿里高管多次出面力挺张一鸣,以及抖音出现淘宝外链等迹象,都让外界猜测头条是不是要投入阿里怀抱。对此,李亮回复36氪称,“目前为止,一鸣还是非常坚定的想做一家独立的公司,不会靠A也不会靠B。”这样的回应似乎一语击破此前外界所有的传闻。然而对于头条,阿里似乎依然“情有独钟”。一位阿里内部人士告诉36氪,张一鸣不会那么容易接受投资。即便监管使得估值下降,但这并不能代表头条的长期价值。而对于头条的未来发展,李亮似乎也信心十足。虽然并没有回答头条最打动他的地方,不过他向36氪表示:“我从360出来,发现今日头条是最有可能改变行业格局的一家公司。”上述内部人士还表示,社交的代际变迁要比商业的代际变迁容易迅速多了,张一鸣对这一点很有信心,而这也是马化腾着急的原因。抖音涉足社交,这是外界一致猜测的发展方向之一。对此,李亮和支颖都没有否认。支颖还表示,抖音现在已经有关注tab。其他还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不方便透露。虽然对未来的社交方式不是很了解,但李亮也表示与腾讯产生摩擦,可能是抖音的用户增速以及使用时长。今年还是头条国际化的关键年,而公司到底有没有融资、缺不缺钱,依然是个谜题。
据科技媒体Axios报道,Uber正在考虑收购共享单车公司Motivate。在纽约运营的CitiBike和在旧金山运营的FordGoBike都是该公司旗下项目。另有消息称Uber的竞争对手Lyft也在考虑收购Motivate,对其估值超过2.5亿美元。像Uber这样的打车公司们都在寻求新的增长点,探索城市出行方式的更多选择。Uber最近就收购了共享单车公司Jump,该公司独家运营着旧金山市的无桩共享单车项目。目前来说,Motivate旗下项目主要是“有桩”的,即必须将单车停在固定的停车地点。已开通运营的城市有波士顿、芝加哥、哥伦布市、泽西城、纽约、波特兰市、旧金山、和华盛顿特区。就业务量来说,据报道Motivate在今年5月份的订单量超过318万。据PitchBook报道,总部位于纽约布鲁克林的Motivate最近接受了来自包括世代投资公司(GenerationInvestmentManagement)在内的多家投资机构近5000万美元的投资。
京东也杀入了无人餐厅市场。5月29日,京东宣布JOYS智慧餐厅将于8月正式面世,可以通过机器人实现点菜、做菜、传菜全程无人化,全能机器人大厨可提供八大菜系的四十多道菜品。京东预测到2020年,餐厅技术与独家菜谱将全面开放,全国加盟店可达1000家。其实,提起无人餐厅,大家并不陌生。早在去年10月,马云的第一家无人餐厅就在杭州开业。亮点在于“刷脸支付”,全程不需要手机和钱包,也没有收银员和服务员,智能点餐吃完就走。当然,马云的野心也非常大,宣称未来几年要在全国开展10万家无人餐厅。阿里、京东纷纷盯上无人餐厅,背后的商业逻辑到底是什么?无人餐厅对餐饮人来讲到底是好用的高科技,还是昙花一现的空架子呢?阿里深度切入线下餐饮场景京东转型零售基础设施提供商不难发现,从去年10月第一家无人餐厅开业后,阿里的相关布局就已经加速。蚂蚁金服是百胜中国的投资方之一,几乎是同时,肯德基深圳无人餐厅开业。同样是全程数字点餐取餐,刷脸就可以吃饭。同年11月,口碑开放无人餐厅技术,杭州“老字号”五芳斋宣布与口碑共同推出首家无人餐厅,主打“无人自助式”体验服务,实现24小时营业,于2018年1月在杭州正式落地。作为阿里新零售的三驾马车之一,盒马同样在无人餐厅上有所尝试。盒马上海南翔店的“机器人主题餐厅”进行初步尝试,一方面利用智能设备提高出菜和服务效率,另一方面在闲时进行折扣定价等措施,引导消费者在非高峰时段用餐。值得注意的是马云的无人餐厅在顾客第一次光临后需要先用支付宝扫码授权,刷脸确认身份,之后系统会永远记住顾客的身份,就可以永远撇开手机了。如果需要人工服务,服务员随时待命。有趣的是,“马云系”的无人餐厅也在不断迭代,从自助取餐到机器人送餐,从刷脸绑定到支付宝扫码点餐,用户的体验越来越好,使用的成本也越来越低。与移动支付不同,阿里通过无人餐厅这项新技术深层次地切人餐饮市场,也能更全面地掌握线下消费的大数据,绘制更完整的用户画像。不难想象,马云无人餐厅的模式在于通过支付宝授权、自助点餐、移动支付等方式获取用户资料,和自有的消费数据打通后,自热可以形成更大的价值,大数据才是背后的金矿。与阿里不尽相同,京东的着眼点在于创新技术和未来零售业的新模式。除了无人餐厅,京东同期发布的还有无人驾驶重型卡车、续航1000公里的无人大飞机等智慧物流、智慧家庭等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京东集团CMO徐雷透露:“京东成为零售基础设施提供商的战略确立,零售基础设备、技术服务、解决方案将全面对外开放,京东也将实现从‘科技零售’到‘零售科技’的转变。”有趣的是,京东刚刚发布其无人餐厅产品,就被盒马南翔机器餐厅项目负责人闻先质疑其概念是模仿盒马。虽然目前还无法判断版权,但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无人餐厅的技术壁垒并不高,主要在于理念和体验上的创新谁更胜一筹,以及渠道的拓展上,谁能拿下更多的餐饮品牌。便捷性or个性化无人对餐饮来讲是良药还是鸡肋?目前,无人餐厅得到认可的多为提升制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和构建新鲜的消费体验方面。据盒马CEO侯毅透露,通过智能化设备,可大大缩短加工时间,3分钟蒸鱼,30秒烤一盘扇贝;消费者坐在座位上,菜品20秒钟机器人自动传送到餐桌前等等。而大数据辅助可以让商家更好的掌握用户的口味、喜好等,随时调整经营战略。在替代人力方面,效果也比较显著。五芳斋无人餐厅在没有服务员、没有菜单、无人送餐的情况下,单月营业额增长40%,人效翻了三倍。减少了7名员工,以每个员工每月用工成本5000元来算,相当于每年节省42万元用工成本。同时餐厅实现了24小时营业,也大大提高了门店的使用效率。口碑行业策略专家郑震滨表示:“无人餐厅并非概念上的‘无人’,它的核心意义是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生物识别等现行的互联网技术对行业传统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乃至革新,助力商家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实现服务升级和满足用户的消费升级需求,无人餐厅更是新零售模式下的智慧餐厅。”然而,由于缺少了人性化的服务,无人餐厅自推出以来也饱受争议。餐厅点菜环节服务员的推荐都会影响到顾客的决策,盒马无人餐厅等也受到了消费者的吐槽:“送来的鱿鱼是凉的,又没有办法骂机器人。”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局气创始人韩桐在接受亿欧采访时也表达了对无人餐厅的顾虑。“我觉得无人餐厅是一种伪概念。”刘京京直言:“追求便捷的这部分顾客需求越来越多地被外卖满足,既然到餐厅吃饭,更多的还是需要一个氛围,也就是社交需求。”局气创始人韩桐则提到“无人餐厅是逼的。就好像厨房做标准化、去厨师化一样,因为人力房租成本的上升,无人餐厅才会出现。但对于消费者来讲,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找我看来还是一种退步,餐饮终归是服务业,没有人的话,人性化服务方面肯定会降低。”无疑,无人餐厅的模式或许更适用于快餐类企业。无需太多的服务,在提升效率的前提下,无人餐厅或许是一种新的选择。亿欧注意到,现在的无人餐厅多包含自助点餐结账功能,这一基础的模块目前应用也比较广泛。比如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这三大快餐品牌以及普通街边的餐厅里,都可以看到这一简单的应用。而再提升到自助取餐、自动送餐甚至机器人炒菜方面,因为涉及到整点改造,餐饮品牌做了不同的选择。高度标准化的产品更适用于这种“高科技”,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性化的服务反而越来越成为快餐企业竞争的方向。比如麦当劳非但没有推出无人餐厅,反而增加了送餐到桌服务,新增服务官;德克士的无人餐厅旗舰店也只是前厅无人,后厨还专门做了透明化的处理,增加了手工制作环节,更多地提倡有温度的服务。而无人餐厅的另一类模式是无人快餐终端。比如饭美美等无人快餐售卖机、卤豆无人面馆。这一类模式拓展的是餐饮的场景,因为可以深入到写字楼、候车室等场地,终端所要承担的房租成本相对于餐饮门店不是一个数量级,同时这种商业模式在国外也得到了印证。刘京京认为:“降低成本、提高顾客体验,智能终端的存在很有可能真正解决实实在在的痛点,而不是伪需求。”当然,面临外卖的竞争,无人终端的使用频次也有待市场的考验。无论是无人餐厅还是无人售卖,需要解决的是顾客根本的需求。便捷性是其最大的优势,与其炫酷的形式感比起来,新鲜的体验往往稍纵即逝,餐饮的本质还是食品,如何通过大数据,提升产品口感的同时帮助餐厅更好地决策,才能真正抓住顾客的心。
5月31日消息,独家获悉,将东北大米放在易拉罐里的“龙米”将于今年年末在上海开出首家智能24小时米文化主题形象店,主要销售大米深加工产品。对标星巴克的体验店龙米联合创始人孙语浍介绍,龙米体验店是一个对标星巴克,并且可以传承米文化的生活、社交空间:提供以大米为原料的饮品(米糊等)、米饭料理等,同时设置体验区,让消费者亲身体验饭团等大米相关产品的制作。据悉,龙米成立于2014年,经营从大米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链路业务。其特点是,用易拉罐包装销售,让东北大米成为品牌“标品”。龙米拥有完整的大米供应链,在东北五常地区管理种植4万亩稻田,并现代车间进行加工,日产能力达150万吨。2015年之前,龙米团队主要在建设上游供应链,2015年开始销售产品至今,在没有投入营销投入的前提下,龙米销售额已经超过2亿元,2018年销售额很可能突破3.5亿元。包装在易拉罐里的大米孙语浍说,龙米的种子用户来自众筹项目的3000个家庭,其中大部分是三口之家,而这批种子用户的特质也决定了龙米的目标用户。“易拉罐包装的灵感源于日本大米的塑料罐。”她介绍,创始团队受到启发后,选择了达到食品级安全的易拉罐作为龙米的包装,一方面充氮技术保鲜效果好,另一方面其容量也刚好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三口之家一餐的饭量。在她看来,新一代消费者对商品的追求已经不止于实用性,还要好玩、好看。主管营销业务的她,确实也采取了和江小白类似的方式,为易拉罐制定了主题,添加了文案,让用户更愿意在社交媒体中秀出来。社群、营销方面的创新,让龙米线上重复下单四次以上的复购率已经达到35%,每个月在平台中产生消费的用户已经超过20万人。东北大米的品牌化之路孙语浍指出,大米市场的环境并不理想,存在价格体系混乱、没有品牌概念、陈米假米泛滥等问题。以价格为例,东北大米的市价跨度很大,每斤10~60元不等,而即便是最好大米稻花香2号,理论上单价也不能超过30元。龙米产品的单价在10~20元之间,每个价位的大米种类不同,包括稻花香2号和多种东北大米。龙米认为,由于消费升级,大米市场未来也会走高品质路线,那些“可以吃但无法勾起食欲”的大米一定会被淘汰。目前,龙米按月打磨新鲜大米,“没有陈米”是龙米保证产品品质的基准。据悉,龙米的在黑龙江、广东、上海设有三个大仓,并以社区店为前置仓,让销售渠道覆盖了线上和线下:线上:约占整体销售额30%,有小程序“龙米大饭店”和本来生活等第三方平台。线下:约占整体销售额70%,其中一部分来自连锁社区店、礼品定制等,另一部分来自与品牌餐饮连锁的合作,如西贝莜面村。未来,龙米的重点仍是toC业务,只会借助toB业务稳定销售额,作为整体业务的支撑。“2018年,龙米要进行营销投入了。”孙语浍补充道,龙米将主攻社交环境中的精准流量抓取C端用户,会员技术开放方面也会投入更多。
4月底,全球四大知名快时尚品牌Zara、H&M、Uniqlo、Gap已经悉数开通了小程序,鉴于四个品牌与阿里巴巴的关系亲疏不同,以及各自的中国战略和自我主张不同,四个品牌开通的小程序的个数、功能也不尽相同,但至少可以看到,没有一个品牌愿意去承担不开通小程序可能带来的遗憾,因此,不难判断,一旦小程序能让四大品牌尝到甜头,对于阿里巴巴的零售基础,可能是雪崩式的坍塌。实际上,除了四大快时尚品牌之外,近期本土的海澜之家、都市丽人等垂直行业龙头公司,都开始和腾讯联袂,接受其投资,拥抱其程序,这既是“二选一”的结果,也是某种程度的分裂,阿里巴巴在与京东的竞争中尽占风头,但与腾讯的竞争中,却不得不甘拜下风。相对于超过10亿的用户,以及全中国人已经基本离不开的微信,阿里巴巴没有任何一个“武器”可以拿来与微信“交战”,相反,阿里巴巴的天猫淘宝银泰代表的零售、蚂蚁金服代表的金融支付、优酷土豆代表的视频文娱以及增长迅猛的云,腾讯都有相应的“武器”或者投资的“军队”与之一战。当微信不可能被阿里巴巴打死时,它就有机会吞噬阿里巴巴的一切,当然,最重要的是吞噬阿里巴巴的心脏和疯狂造血“机器”――零售业务。小程序下的四大快时尚品牌中国战略在分析宏观的胜负之前,作为在线零售行业基石的仍然是传统零售品牌,而四大快时尚品牌比任何中国本土品牌都要起到示范作用,特别是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额第一的Uniqlo。四大快时尚品牌目前在中国都有自营电商、天猫店,而其中Gap和Uniqlo曾经都开设过京东店,但是已经双双关闭。其中Uniqlo京东店2015年4月开业,当年7月关闭,双方合作3个月即告夭折。坊间传闻,马云为Uniqlo在京东开店亲自去到日本拜访迅销老板柳井正,中间人是软银的孙正义。三方利益牵连,软银是阿里巴巴的大股东;柳井正是软银的董事会成员,也是孙正义的老大哥兼老友。Uniqlo京东开店的利害关系,不仅仅是天猫被分流了一个客户,更糟糕的是天猫立的一个旗帜可能“叛变”。Uniqlo是天猫“双11”的常年冠军,“叛逃”京东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可能是核爆级别的。最终,阿里巴巴顺利让Uniqlo“排他”,在中国将天猫作为唯一第三方平台。这一个小小的插曲,今天看来对于天猫和京东的竞争可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接让京东无力追赶天猫。从最近京东和阿里巴巴的季报来看,双方的GMV开始倒挂,而在Uniqlo京东开店、撤店事件时,京东的服饰业务高歌猛进,GMV增长比天猫快,与此同时陆逊递卡、丝芙兰、联合利华等大量巨头入驻京东,其中丝芙兰彼时更是弃天猫择京东。2014-2015年,是两间公司最剑拔弩张以及竞争焦灼之时,与今天不断的正规“声明”互相谴责不同,彼时的阿里巴巴和京东几乎用尽最下作和下流的手段互相对骂,宛若在阴沟里摔跤的两个小混混。2014年“双12”促销,京东和天猫更是在各自客户端首页玩起文字游戏,用“拒绝假货,不玩猫腻”和“真心便宜,不然是狗”讽刺对方“猫”、“狗”。在京东和阿里巴巴最新的官方说辞中,这种“猫狗”大战虽然进一步升级,但强弱对抗其实已经降级。阿里巴巴已经通过天猫的声明,暗示“某电商”是“碰瓷式”竞争,而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和首席财务官黄宣德在过去两季财报上都坦诚,大量服饰品牌与天猫的独家合作对京东服饰业务造成了严重打击。除此之外,为推动GMV的增长,京东加大平台业务,而曾经让阿里巴巴乌云遮头的“假货”问题如今反倒成为京东挥之不去的阴影,无论是近期的假茅台、六六事件,还是此前的Gucci眼镜,每一次都引发了舆论极大关注,更更更重要的是,即使这样,京东的GMV增速还远不如天猫。2017年的“618”,京东更进一步失去了Gap,也让其想大力发展的服饰业务瞬间停滞,甚至倒退。作为美国品牌,长期在亚马逊的环境下生长,深知平台合作、竞争的厉害关系,Gap在中国是三箭齐发开展的在线业务,自营、天猫、京东。最终,去年10月,妥协于天猫更多的用户和更大的流量,Gap从京东撤店。从此,四大快时尚与京东渐行渐远。至于Zara和H&M,都是在自营一段时间后,发现中国国情有别于欧美成熟市场,最终加入天猫,开设网店,其中H&M直到今年才刚刚加入。无论从品牌号召力、流量、GMV增速,阿里巴巴在中国市场的平台业务目前已经没有对手,曾经的直接竞争对手京东基本没有还手能力和任何超越的可能了。至于,京东为何失去对阿里巴巴的追赶能力,并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因此不再对此做出分析。阿里巴巴在平台业务方面看不到任何对手,不过,中国平台业务确有大量的玩家,除了京东、唯品会,近期关注度最高的肯定是拼多多,另外还有小红书、美丽说蘑菇街联合,还有不得不提但通常被忽视掉的苏宁易购,而这些垂直领域的竞争对手背后,几乎都有腾讯的影子。一个市场拥有这么多大的平台玩家,即是拥有最大零售市场的美国也不曾出现,美国市场除了亚马逊、eBay外,大的平台玩家寥寥,更多是品牌或公司自营电商,比如walmart.com、macys.com、gap.com。很多人可能会将中国特殊的电商行情总结为,阿里巴巴形成巨大的闭环,让消费者和商家养成了依赖性的习惯。但是,在美国,同样有巨大,甚至比阿里巴巴对零售行业更具威慑力和压迫感的亚马逊,但是品牌和公司自营电商同样风生水起,并最终从去年末开始见到收获。中国电商行业特殊的国情,我更愿意总结为服饰行业的不成规模以及人口红利。中国年销售100亿元的服饰集团一双手就可以数得过来,因此在电商上的大规模基础投资变得完全不可能,这不但会削弱公司的盈利能力,甚至可以将一个公司拖进泥沼。此前美邦和百丽都曾试图进行自营电商的尝试,但结果都是非常苦涩的,一个主营业务连年亏损、一个退市。在中国,勇敢者可能不但不能收获掌声,反而是躺在地上迎来避无可避的脚踩,行业对美邦和百丽的嘲讽反而一浪接一浪。这当然是一种悲哀,当在“二选一”的环境下毫无话语权的时候,相信,或多或少有一点这种感觉吧。刘强东在1Q的分析师电话会上也曾谈到此事,认为中国品牌在压迫底下会更愿意探索各种新的途径。中国的服饰品牌和公司,当然不会甘愿接受阿里巴巴越来越高的费用,仅仅是敢怒不敢言而已,因为自己所有的努力,最后都转化为阿里巴巴的增长和利润,任谁都不愿意。所以,微信的出现,给了品牌真正的曙光。不仅仅是腾讯和马化腾过去7年重新塑造的价值观和个人性格,让腾讯成为中国最伟大、最受尊敬、最值得信赖的企业,同时还有背后巨大的流量工具和甘愿、承诺做“助手”的共赢策略。在京东只能赢得两个快时尚品牌的合作之后,微信小程序很容易就迎来四大快时品牌的全面入驻。Gap毫无疑问,开通了小程序的销售功能,在常规的小程序外,还开通了一个精选产品小程序;而Zara的小程序也是采取自营,其拥抱微信的策略与品牌在中国自营在线策略碰壁后的求变一样的敏锐。Uniqlo尽管目前还没有开通小程序销售,但是必然,只是时间问题。在京东撤店之后第二年,Uniqlo就在2016年“双11”发生了吊诡的“售罄”事件,将大量的天猫客户导流至线下门店,推广起“C2C”服务。H&M在中国的在线策略相对保守,不过其开设了两个以社交为主的小程序。一边是阿里巴巴,一边是腾讯,一边是收钱营销和佣金模式的线上百货模式,一边是自主经营和借助平台开发自主的独立旗舰店模式,四大快时尚显然已经爬上墙头,静待销售型小程序进一步的规模化和微信用户的接纳。社交型电商不仅仅是拼多多和微商,实际上真正的社交型电商正需要将拼多多和微商挤压出去,至少成为微信生态电商中的小众。微信朋友、群、朋友圈之间的信任,相对于纯电商平台,转化率孰高孰低并不需要太多证明。人口红利的特殊国情不仅仅在与智能手机的爆发,同时还让电商行业的基建成本降低,从血汗工厂走出来的工人,骑上不归路的电单车,就成为机器人一样的快递员。特朗普在谴责美国邮政对亚马逊的优惠时可能并不知道中国快递员的真实状况,但人口红利的使用都是“需要还的”,制造业南移现状就是“先知”。香港经济日报特写冯国纶的文章截图4月份香港经济日报一篇特写利丰主席冯国纶的文章非常有意思。有一段讲冯国纶回忆利丰物流总裁彭焜耀跟内地物流巨头谈合作的经历,内地巨头认为利丰应该在物流上亏一半,然后在股市上“割韭菜”。上面经历就是“旧经济”和“新经济”的对比,香港实业家和内地创业家的对比,当然,港股的“老千股”可能比内地更不堪,包括一些传统零售股。但总体香港零售商更具务实精神,不会追求电商规模,更看重利润,而不像更多的内地商人,动不动就喊出多少亿的电商规模。那么微信小程序是不是那个腾讯颠覆阿里巴巴电商业务“真命天子”呢?如果是,如何去颠覆?如果不是,那应该是其他的什么工具吗?
近日,网易考拉海购与欧洲三大护肤巨头之一的拜尔斯道夫公司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在拜尔斯道夫旗下妮维雅跨境全品类授权、打造妮维雅跨境独家联名款商品、共同开拓中国市场等多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拥有百余年历史的拜尔斯道夫公司是欧洲三大护肤巨头之一。旗下的妮维雅品牌从1911年诞生到现在,拥有多项世界领先的护肤研发科技及专利技术,连续多年被德国消费者评为最佳美妆护肤品牌。拜尔斯道夫方面介绍,此次合作是基于双方共同发展基础上的长远规划。网易考拉拥有大量的女性用户,此次合作将会把妮维雅风靡全球的女性面部护理系列产品引入中国,丰富妮维雅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线,提升妮维雅品牌在中国的品牌形象。通过与中国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网易考拉海购的合作,预计妮维雅跨境电商2018年的销售或将达到亿元人民币体量。抢占海外供应链高地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崛起正在左右着消费升级的浪潮,人们越来越看重商品的个性化和品质感。在这样的背景下,跨境电商争夺的焦点也从价格战转移到了上游供应链。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拿下更多的海外品牌,成为跨境电商近些年积极修炼的内功。“境外供应链是跨境电商的根本,谁能拥有更多顶级供应商资源,谁就能做到价格更低、品类更丰富,从而占领竞争高地。”业内人士认为。网易考拉海购从2015年成立之初,就显示出其对上游供应链的重视和建设力度。此前,网易CEO丁磊还曾带队亲赴日本、韩国拓展美妆母婴等商品供应链,并拿到数十个韩国一线美妆品牌的授权。为了从供应链源头上保障正品,网易考拉先后举办欧洲招商会、澳洲招商会、日本招商会以及法国招商会,不断传递网易考拉在为中国消费者寻找更多优质海外商品的理念。网易考拉方面透露,以日本市场为例,目前日本商品销量在网易考拉总销售额中占比第一,稳坐网易考拉第一货源国的宝座。家居、美妆、母婴、个护等类目的销量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此前,网易考拉在日本举办招商会,CEO张蕾宣布了未来三年将在日本采购5000亿日元(约300亿元人民币)商品的计划。而在澳洲和美国市场,网易考拉海购的销售业绩也取得优异成绩。澳贸委国际业务执行总监MichaelClifton曾在2016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网易考拉是进口澳洲商品进口额最大的跨境电商。加快拓展欧洲市场步伐欧洲商品俘获中国用户芳心的关键在于其良好的品质。网易考拉海购《2017欧洲进口商品消费趋势报告》指出,严谨、安全、品质、精致、放心,是众多中国消费者对欧洲商品的认知和评价,他们尤其偏爱德国和法国的商品,品质感、质量好是主要衡量指标。鉴于国内消费市场对品质关注度的不断聚焦,有着品质优良传统的欧洲品牌一直以来都是网易考拉的战略重点。此前,网易考拉已与多个欧洲各国知名品牌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如欧洲Hero集团首个电商授权、雀巢惠氏战略合作、英国贸易投资总署战略合作、荷兰美赞臣达成战略合作、意大利卡夫亨氏战略合作等等。随着新消费时代的来临,网易考拉全球供应链布局加速。2017年4月,网易考拉CEO张蕾亲赴德国举行欧洲招商会,宣布网易考拉正式启动欧洲战略,未来将在欧洲进行30亿欧元直采计划。随后,网易考拉在欧洲市场捷报频传,足迹遍布整个欧洲。在刚刚过去的Q1季度,网易考拉海购已与数十个全球知名品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包括欧洲最大制药集团之一Ferrer菲尔若集团、澳洲60年老牌护肤品牌Ego等,涵盖美妆护肤、母婴、保健、家居各大品类。此外,网易CEO丁磊还亲赴丹麦,引进丹麦最大家居品牌欧森丹尔,将丹麦的品质生活带给中国的消费者。在过去3年里,网易考拉海购凭借自身模式优势、保姆式服务优势、媒体型电商优势等,成为全球众多品牌在华的最佳合伙人。欧洲最大母婴产品供应商baby-walz的CEOTorstenWaackVanWasen对外表示,进入中国市场最重要的是找到最佳合作伙伴,他看重网易考拉背靠的网易集团拥有丰富的传播渠道,提供的“保姆式”的合作方案,能帮助baby-walz在中国有效地推广自有品牌。随着网易考拉供应链的飞快扩张,网易考拉也同步加快了扩张海外仓储的脚步,已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开设18个海外仓,并计划在西欧和中东增加5个海外仓,预计未来海外仓面积将超过10万平方米。
5月16日消息,日前,京东车品与昆仑润滑油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京东将联合昆仑300多家旗舰店以及合作门店推出15分钟换油+检测项目,为消费者提供润滑油安装及更换服务。除此之外,双方也在无界零售、产品定制、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了解到,未来,京东平台还将会独家首发昆仑润滑油的新品,并开设昆仑润滑油的官方旗舰店。另外,京东也将与昆仑润滑油联合以昆仑润滑油的研究院和实验室为基础,为京东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及换油服务。
5月16日消息,京东与盯盯拍(深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盯盯拍”)日前签署战略合作。据悉,根据协议,双方将加强在大数据分析领域的合作,共同发起产品调研,打通线上粉丝内容共享通道并推出盯盯拍京东用户专属权益。此外,双方还将在新品众筹与独家发售、产品定制、跨界营销、线上线下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5月15日消息,获悉,昨日,网易考拉海购与拜尔斯道夫公司在德国汉堡市政厅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拜尔斯道夫旗下妮维雅跨境全品类授权、打造妮维雅跨境独家联名款商品、共同开拓中国市场等多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合影人士(从右至左):拜尔斯道夫电子商务全球副总裁Sigmar先生、拜尔斯道夫执行董事会委员暨首席市场官RalphGusko先生、汉堡市长PeterTschentscher先生、网易考拉海购CEO张蕾女士、中国驻汉堡总领事孙从彬先生据了解,拜尔斯道夫公司创立于1882年,是欧洲三大护肤巨头之一。旗下拥有妮维雅、优色林、莱珀妮等知名品牌。妮维雅方面预计,2018年中国消费者通过海淘的方式购入的妮维雅销售额将突破九位数,达到亿元级别人民币的体量。拜尔斯道夫公司方面表示,网易考拉海购其自营直采+精选模式能够更好的保障品质与口碑,同时,网易考拉海购背后媒体属性和丰富的用户流量等资源,可以帮助海外品牌更快的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据悉,2017年,网易考拉海购正式启动欧洲战略,并宣布在未来三年内将投入30亿欧元直接采购当地优质商品,并为国外品牌入华提供多方面的扶持,打造一站式服务,从“精选商品平台”升级为“品质品牌合伙人”。拜尔斯道夫方面透露,此次合作是基于双方共同发展基础之上的长远规划,接下来双方也将进一步开拓产品、市场、品牌等其他合作项目,在电子商务领域展开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