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生活半径>文章列表
生活半径
王珺,每日优鲜的关键人物之一。他曾是每日优鲜B+轮的投资人,2017年3月加入公司,成为合伙人兼CFO。随后,他主导了每日优鲜C+轮(2.3亿美元)、每日优鲜便利购融资(2亿美元)和D轮融资(4.5亿美元)三次大笔融资。同时,从去年3月起(至今年徐正接手),他管理每日优鲜华东区域的业务,因此,被称为“亲上战场的CFO”。而且他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将华东的月度GMV从6000万提升到了4亿。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达4.93万亿,同比增长4%,预计2019年将增长至5.13万亿。在此市场基础上,王珺认为,线上购买生鲜将有万亿市场,而每日优鲜终局可以达到3000亿的规模,成为阿里巴巴和京东这样的超级平台。为此,每日优鲜的前置仓从1.0版本正在升级为2.0版本,sku数增加到仓均3000个以上,面积达300平米。而3.0版本的前置仓将于6月在深圳发布,主打模块化、无人化和智能化。这次王珺成为每日优鲜“资金流转正”宣传的主要发言人。日前,一起惠受邀到每日优鲜前置仓北京现代城站参观,之后的沟通会上,王珺做了一个演讲,谈及以下八方面:1、3万亿的服装市场养出了阿里巴巴,1万亿的3C市场养出了京东,而生鲜有个五万亿的巨大市场,因此,做透了同时可以做出阿里巴巴和京东体量的超级平台。2、2025年生鲜行业的线上渗透率能到20%左右,拥有万亿规模。而生鲜零售有区域性,每日优鲜认为每个区域都有可能出现1到2个玩家。在全国的基础上,最大的玩家极有可能拿到40%到50%的份额。3、每日优鲜希望用5到7年的时间,做到3000亿的规模,通过3000亿的销售额,成为在社区三公里范围内的下一个超级平台。4、2.5天是每日优鲜的库存周转率,高速周转带来的低损耗率是每日优鲜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超市平均损耗10%,做得好的5%到8%,而每日优鲜可以做到1%。5、每日优鲜长期就是20个点毛利,打通10到15个点的成本,还有部分利润。用户(端)永远会便宜10%,“每日优鲜会永远平均比超市便宜10%”。6、每日优鲜现在大概在所有品类中,水果有将近九成是来自于产地和工厂,蔬菜大概在五成,肉蛋在七成。7、在2018年的Q4到今年的Q1,每日优鲜把开始了新一轮大规模扩张,简单来说就是以客带客,王珺认为这是无数次被证明高效的方式。8、支撑每日优鲜每年3倍的增长需要的是标准化,把人简单化。以下为王珺部分演讲内容实录(注:小标题为后期添加):我想重点聊聊每日优鲜一直在想的终局是什么?3000亿一个超级平台看一下我们是怎么看这个市场的,整个中国的生鲜零售是所有社会零售行业中最大的可触达市场,规模一共有五万亿。五万亿什么概念?大家觉得服装行业养出了一个阿里巴巴,服装行业有多大呢?只有3万亿。(大家认为)3C行业养出了京东,3C有多大呢?1万亿而已。(生鲜)有个巨大的市场,做透了同时可以养出一个阿里巴巴和京东。为什么到今天还没有人去做?还是说曾经做了的人解决方案不Work?我想肯定是后者。因为过去在线上买生鲜还没有线下方便:你要等一到三天,完全不方便,超市两到四个小时就能够完成。线上的第一大需求是方便,第二是便宜。过去在服装和3C行业,线上都做到了更便宜更方便。传统的模式没做到,于是生鲜的线上渗透率只有4%到7%。而在最成熟的行业,我们看到3C、日百、服装,甚至连宠物都已经做到30%以上的线上渗透率。3C行业42%以上的线上渗透率什么概念?一个简单的比较,今天整个北京的3C零售70%是线上走的,(大部分)下一代人压根就不会去线下买,这就是在成熟行业(的状况)。阿里巴巴和京东用他们很好的服务和品类能力,做出来线上化的能力。为什么在我们所处的品类里面没有做到?(渗透率)少的可怜,才4%?不过生鲜行业在过去几年通过所有人的努力,正在快速数字化。2016年,整个生鲜零售的线上渗透率只有1%而已,在过去几年已经快速翻倍了。按惯性走下去,大概在2022年应该是12%,2025年到20%。20%线上渗透率的概念就是头部城市会过50%。当在五万亿的市场上,有12%渗透率的时候,在线的交易额会达到6000亿。如果进一步突破到线上渗透率20%,是将近1万亿的交易额。也就说这个赛道通过在线化会养出下一个阿里巴巴和京东级别的公司。(在1万亿中)多个模式都会拿到一个市场份额。一个模式里面,最大的玩儿家能拿到多少份额?每日优鲜和整个行业到今年正式给出了答案——所有人都在追逐前置仓模式,因为这就是这个赛道最优解。而在前置仓赛道里,每日优鲜现在已提前对终局做出了判断。我们认为这是一个“winnertakesmost”的市场,它未必是像社交媒体那样“winnertakesall”。它不像大家想到的一些非常依赖双边网络效应的经济模型,那种基本上一个玩家到最后了。你看社交媒体供给和需求侧充分匹配的时候,没有第二个平台出来可能性。大家在(生鲜)这个市场里面,因为需求侧是高度本地化的,用户都是各个城市来经营的,供应链有一定的本地化属性,大比例全国化。它会享受规模经济效应带来的供给侧优势,但是在区域未必会体现的那么明显。在需求侧,我们觉得每个区域都有可能出现1到2个玩家,不会超过2个。在全国的基础上,最大的玩家极有可能拿到40%到50%的份额。基本上所有依赖规模经济的行业,这个规律都适用。这样下来,我们觉得大胆来想一下,一万亿的在线份额,6000亿被前置仓模式拿走,前置仓的领先者再拿掉40%到50%,3000亿的销售额。这就是每日优鲜想做的。我们希望用5到7年的时间,通过3000亿的销售额,成为在社区三公里这个范围内的下一个超级平台,依托着适合社区三公里环境内的消费品品类,依托着这里面最难做的易损品来差异化,做出我们和京东、阿里的区别,成为中国下一个超级平台。效率:2.5天完成周转每日优鲜有能力通过算法把仓库运转控制到2.5天。每天还只有10%的售罄率,1%的损耗率。然而大概率第二天一早,这些商品都售謦,让我们的整个供应链就变得无缝连接。第二天早上五点,新一批的补货又来了。所以这样的模型就让我们能够,同时实现低损耗,做高效的用户体验和差异化的供给。这件事也能够快速复制。我们大概现在一年的产能是建立1000个仓,和3万个以上的线下分布式执行团队。我们现在大概有1万多个人,1500个仓,算下来,到年底,我会有将近3到4万人。损耗率低是我们这核心竞争力,中国超市平均10%,做得好的5%到8%,我们是1%,原因是什么?因为库存周转两天多就卖完了。可以大胆地说,货从产地到每日优鲜到客户:干线运输(两三天到头)--库存周转(两天)--用户买回去放冰箱里(两到三天),基本上一个礼拜内,客户吃的所有的东西从产地过来的,非常新鲜。而在一个多级分销体系内,菜流转到第二级就已经超过这个水平,更不要说经过本地的零售商,再存一次的周转。比如鲜肉本质上是动物的尸体,只要离开冷冻的环境,就是在变质。像中国的超市一样,把鲜肉铺在一个恒温的柜台上,现场切给你,晚上切的肉和早上切的肉颜色都不太一样,这种事情在成熟国家不会发生(如美国超市禁止卖鲜肉)。每日优鲜专门为鲜肉开发一条供应链,保证商品从半夜屠宰加工--送到前置仓--(到仓)24小时卖掉,这样就足够新鲜。因为24小时内储存的环境甚至比你的冰箱还要更稳定,温度还会更低。所以它是一段价值创造,我们把这个叫结构性的运营成本。毛利:20个点10-15个点成本做这件事,运营一定要花很多钱,我的货要定成多少毛利来盖住它?刚才的这些效能,让我们运营成本长期在10-15个点,中国的传统超市做生鲜,毛利率大概30个点起。这就是我们的效率。超市要三十个点的毛利,打通30个点的成本,每日优鲜长期就是20个点毛利,打通10到15个点的成本,同时我们还有利润。用户(端)永远会便宜10%,这是为什么我们刚才能够说出每日优鲜会永远平均比超市便宜10%。接下来是来自于采购端的效率创造。大规模的直采是我们的核心供应链特色,我们现在大概在所有品类中,水果有将近九成是来自于产地和工厂,蔬菜这个值大概在五成,肉蛋在七成。第一点是我们有懂产品的300多买手;第二点是我们用系统接管。我们在想,有高效的供给侧,这么好的订单形态,那应该飞速去抢夺市场份额才对,所以在去年的Q4到今年的Q1,每日优鲜把我们全国区域化的经营效率提上来之后,坚决开始了新一轮大规模扩张,主要来源于社交,简单来说就是以客带客,这是无数次被证明高效的方式。此外每日优鲜还有个创新就是会员制。每日优鲜做会员制起源于2017年年初,到2018年底形成了顶峰。买过每日优鲜的会员卡,黏性就会高,我们会卖得很便宜,是个心智的占领,它有一种被打了标签的感觉。商品:买菜到全品类今天买菜概念很热,大家都叫什么什么买菜,是不是每日优鲜应该也卖菜?我想说的,只做买菜是行不通的。如果哪个超市跟你说我只卖菜,朋友们,毛利率至少35%,这就是本质。因为你只在那花一半的钱,人家就得多吃你一倍的毛利。大卖场说你来我这买个菜,顺便也买买水果、牙膏、锅碗瓢盆,顺便隔壁还买本书,或者买点日百,毛利率(可能)20个点,这就是大卖场的打法,就是水果店+菜市场+便利店+超市。有的生鲜电商40块钱的客单价,想要学我们做一单到家,怎么办?让老百姓花35个点的毛利率买菜,凭什么35个点毛利率?我觉得35个点毛利率,就应该被那些体验无比时尚的精品店去赚。我们要做的就是全品类经营,超市是不是已经是个终极业态了?可能也未必,我们现在看到的超市品类,无非就是水果加食材,再加一些日百、快消,为什么没有服务?超市是三公里生活半径内,最主体的流量聚集业态,就应该同时叠加上大量的服务形态,咖啡、餐食这些都应该有,所以我们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前置仓未来还会有新的分区。组织:每日优鲜如何建立一万个站点培训在中国的传统零售行业被当成了核心能力,(很多人)认为培养出一个成熟的店长再去复制是最大的卖点。在每日优鲜的眼里,我们觉得这可能不是最大的卖点,或者是大概率不是,为什么?因为培训代表着这个事情复杂,当一个生意,我们希望每年3倍以上的增长,培训是根本跟不上的。每日优鲜采取的解决方案是,让人变得简单。这跟美国的连锁管理是一个逻辑——傻瓜式操作。我们希望所有复杂的经营决策站长都不需要参与,比如流量、采购、货品库存、销售管理,在分布式的节点上,他们就是库管、配送现场管理,再带一些客服的职能,非常简单、易复制,这样我们就有机会快速建立一万个节点(前置仓)。比如说在分布式经营节点上有一件事特别容易管,配送站。四通一达管理的站点规模是大概十万级。中国传统的现代零售门店的管理,直营上限大概是多少呢?千级。拥有1万家店的KFC就是建立在标准化流程的基础上。我们希望在短期内建立超过一万个节点,就一定不能遵循传统的管理模式。在这个事情上,我们选择了“allin技术”。每日优鲜1700个总部员工,其中40%是工程师,这个比例基本上已经接近亚马逊。亚马逊当年相对沃尔玛的创新,也是来自于大规模技术投入。当然他那个年代可能还没有这么复杂的大数据,用的是美式的传统的DatabaseMarketing和回归统计来管理,算法给了我们更快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2019-05-21 09:12:36297 次
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店都开始实行线下线上同时销售的渠道,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生意火爆起来。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知道和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小编马上就来为大家分析淘宝便利店和淘宝到家有何区别?淘宝便利店业务致力于打造一小时送达圈,并于8月9日组织了一场“配送人员都很帅”的线下一小时配送营销活动。据悉,淘宝便利店已经开始摸排一线城市,快速在北上广深铺开。淘宝便利店采用加盟+控供应链的模式,通过阿里集团1688旗下的零售通做供应链和淘宝的点点送做运力平台。将最优质的好货供给线下20万家小店,抹去中间商环节,将利润率打到最低。不同于其他“只卖流量”的O2O模式,淘宝貌似在做O2O的基础设施,会精选最好的商家,强控质量,一个区域一个便利店,精选好商家带给用户更好的服务。淘宝把手淘的首屏拿出坑位给便利店,同时阿里巴巴投资10亿给点我达和生活半径,再加上零售通的供应链。一个每天1.5亿次打开的超级app,加上快速效率的供应链系统,淘宝便利店的未来相当可怕。淘宝便利店的货都来自线下的门店,通过和线下门店合作,挖掘2公里内的需求,把便利店500米的辐射能力扩大了范围。帮助线下店做了增收,目前客单价在50左右,而线下便利店客单都在20以下,对线下门店帮助巨大。淘宝到家是为本地消费者提供商品到家、服务到家的平台,让消费者能够获得更便捷的渠道,更实惠的商品,更优质的服务,核心宗旨为消费者提供本地上门服务。淘宝到家最初在手机淘宝内拥有一级入口,但后期因为业务调整缘故,已经被撤下了明显的推广位置,目前只能在手淘内手动搜索“到家”才能看到。曾有电商业务线的员工向搜狐科技表示,淘宝到家属于已经快被遗忘的项目,在阿里内部都有很多人并不知晓其近况。本次阿里入股高鑫零售的公告内又重提淘宝到家,目前尚不知道是否会重新提升该业务的权重。但可以确定的是,盒马鲜生将成为本次收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看完了上述的内容之后,大家应该清楚的了解到了淘宝便利店和淘宝到家有何区别了吧!此外,也希望大家能够多来一起惠返利网逛逛,后续还将为大家提供更多的相关内容,帮助大家解决各种疑难杂症!
一起惠2017-12-06 09:10:11246 次
昨日生活半径在其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公开信,称生活半径将战略转型,全力聚焦线下短距离即时配送服务。从5月1日开始,将暂停外卖O2O线上平台运营,关闭微信及App下单渠道。事实上,今年2月,生活半径就已经放出“将原有TOC的外卖订单入口关闭,全力TOB,专注于B端的配送业务”的消息,而生活半径在本次的公开信中也直接表示,“推荐大家使用饿了么、口碑外卖平台”。去年8月生活半径获得C轮融资,与新口碑展开深度合作,将生活半径打造成多品类的生活服务O2O平台。口碑自复活以来大力发力外卖业务,先后投资总部在北京的生活半径重模式外卖,再投资总部在杭州的点我吧及众包即时物流配送项目点我达。饿了么获得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的投资后,与口碑在外卖业务及外卖配送方面展开深度合作,4月20日,口碑外卖商家改签至饿了么平台,原口碑外卖商家的配送也由饿了么接手。之后便有消息称,原来为口碑外卖提供配送服务的第三方平台将会并入饿了么旗下“蜂鸟”配送系统中,作为开放系统成员继续提供配送服务,以补充饿了么方面的运力。北京商报记者随即向饿了么方面核实上述信息,得到饿了么方面的确认。有业内分析认为,复活口碑足以显示阿里对于生活服务市场觊觎已久,投资配送项目亦是为其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如今饿了么与口碑外卖业务合并,阿里此前投资的配送项目的功能也将被逐一激活。
一起惠2016-04-22 08:51:531418 次
4月7日消息,阿里投资饿了么的消息今日被坐实,网易科技查询饿了么母公司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企业登记信息时发现,3月30日,饿了么曾做了董事备案变更,变更之后,JOSEPHCHUNGTSAI(阿里巴巴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加入董事会,变为董事。对此网易科技致电阿里和饿了么相关部门,对此不予置评。此外,从变更信息中观察到,滴滴的CEO程维以及饿了么副总裁罗宇龙也同时加入董事会,目前饿了么董事会成员共有9人,分别为:康嘉、汪渊、朱啸虎、丛真、JOSEPHCHUNGTSAI、吴敬阳、程维、罗宇龙。2015年12月,有消息称阿里将斥资12.5亿美金入股饿了么,占股27.5%,同时成为饿了么第一大股东,此前双方并没有对此进行回应。近日,网易科技观察饿了么产品端,在支付环节支付宝成为用户支付的优先选择取代了此前的微信支付,同时,过去一段时间内饿了么加大了补贴的力度,从这些细节上也可判断,阿里投资之后的影响在加深。关于饿了么合并的传言从2015年开始就不绝于耳,在“新美大”合并之初曾传言饿了么将加入美团大众点评的合并之中,对此饿了么CEO张旭豪表示,饿了么将坚持独立发展,不会被合并。在O2O领域,阿里联合蚂蚁金服重启“口碑”,此前在外面送餐领域已经投资生活半径、美食送等平台,但是这两个平台显然并不能满足阿里的要求,外界认为,阿里投资饿了么也将大大提升口碑平台的服务能力。饿了么曾完成多轮融资,最近一轮完成6.3亿美元F轮系列融资,由中信产业基金、华联股份领投,华人文化产业基金、歌斐资产等新投资方,腾讯、京东、红杉资本等原投资方也都进行了跟投。但是,从目前了解的资料来看,多轮融资之后,饿了么创始团队的占股比例并不高,此外各大机构投资者的占比层次不齐,并没有一家独大的战略投资者,消息人士称,阿里入股对于饿了么未尝不是好事。
一起惠2016-04-08 08:50:27652 次
8月10日消息,据获悉,继物美、光明、新一佳、美廉美、乐购、岁宝百货、乐万家等商超之后,麦德龙超市正式入驻O2O生活服务平台多点(Dmall)商城。即日起,北京消费者可登陆多点商城,通过其APP选购麦德龙超市商品,且多点官方承诺保证一小时送货到家。据了解,麦德龙是一家会员制超市,只针对“有限”客户,即工商领域的经营者、群体消费层实行会员制。麦德龙与多点(Dmall)合作后,消费者只要注册成为多点商城会员,即可享受多点和麦德龙双重的会员服务。同时,通过多点商城选购麦德龙的商品,支持货到现金或POS刷卡支付、微信在线支付等多种支付模式。多点商城负责人表示,多点商城通过将一个消费者一个小时生活半径内所需要的商家接入到平台中,以最终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价格合适,最快送达产品为目的。通过与麦德龙的合作,进一步丰富了多点商城的产品品类,同时也扩大了多点商城的服务范围,更好的满足消费者一小时内的生活需求。据悉,多点(Dmall)成立四个月来,已经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与多家著名连锁商超合作,多点商城每天都有3-4万人的用户增长量,每周都有20多万新用户加入。2015年底,多点商城将会覆盖华北、华东、华南等一线城市。
一起惠2015-08-11 09:01:30836 次
【一起惠讯】4月1日消息,一起惠获悉,O2O生活服务平台“生活半径”昨日开通了山西太原长风商圈,并将于今日开通四川成都南延商圈和辽宁沈阳铁西商圈,欲在今年覆盖全国一、二线城市。据悉,生活半径是一种物流型企业,其核心模式是建立平台、整合线下的商户资源,自身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生活半径典型业务以外卖、超市配送为主,并通过网站促销加线下体验的方式为实体商户进行线上引流。据一起惠了解,生活半径成立于2010年9月,如今已经开通了全国60多个商圈,覆盖了北京、深圳、天津、广州、长春、杭州、沈阳、廊坊、大同等城市,并计划在今年覆盖全国一线、二线城市。与国内很多社区O2O项目通过整合社区周边商铺的供应链系统不同,生活半径采取的是自营物流模式,物流和配送都是自有团队在负责(目前生活半径北京配送团队约有1200人)。
一起惠2015-04-02 08:53:53609 次
【一起惠讯】2月9日消息,一起惠获得消息,外卖O2O企业“生活半径”近期已正式上线水果送货上门服务。据生活半径市场部负责人介绍,生活半径从上个月开始尝试水果O2O的服务。在该服务覆盖的商圈内,用户在线上下单之后,生活半径将在45分钟之内完成配送。目前,该服务主要覆盖北京地区的9个商圈。实际上,在水果配送之前,生活半径就有便利店送货的业务,具体模式也是自己采购、自己配送。根据生活半径提供的数据,其在北京已经拥有40个商圈,仓储系统主要由商圈附近的网点(比如在社区居民楼里租下的一个空房间)来承担。根据生活半径提供的数据,目前其便利店每日订单能达到1500~2000单左右。一起惠了解到,与国内很多社区O2O项目通过整合社区周边商铺的供应链系统不同,生活半径采取的是自营模式,所有水果货源都由自己采购,物流和配送也都是自有团队在负责(目前生活半径北京配送团队约有600~700人)。因此,在已有的便利店O2O基础上,生活半径拓展水果送货上门业务无疑轻松许多,在原有仓储基础上增加冷藏系统即可保证水果的新鲜度。据悉,生活半径是创立于2010年的本地生活服务O2O企业,主要业务是在线外卖,目前日订单量在2万左右。至于为什么要拓展便利店和水果配送业务,生活半径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是由于今年外卖O2O领域竞争加剧,尤其是百度、美团等互联网巨头企业争相进入这一领域,更是让创业企业倍感压力。因此,生活半径试图拓展业务领域,进行差异化竞争。
一起惠2015-02-09 09:13:33624 次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爱奇艺
最高返利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