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
上月,《我不是药神》电影在全国公映。这个电影中故事的主人公的原型名叫陆勇,来自江苏无锡。关于“药神”的故事相信大家在电影和各种影评已经有所了解,而今天希望让大家去深入了解的不是处于“药神”角色的陆勇,而是深耕外贸以及跨境电商行业的企业家陆勇。陆勇为无锡市振生针织品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振生针织品在2001年就开始入驻阿里巴巴国际站,目前主打的产品为礼仪、质量管理和防护类的手套。跟很多传统外贸企业一样,振生针织品也在面临贸易环境变化、成本上升以及转型升级的挑战。为此,针对产品质量把控、全球供应链打造等问题与陆勇进行了一场访谈。品质仍是获取客户的保证据陆勇透露,目前振生针织品在30多个国家拥有200多个采购客户,这些客户有80%是来源于阿里巴巴国际站平台的。现在,振生针织主要开拓的是欧美和日本市场,包括法国、德国、挪威、冰岛、芬兰、西班牙、荷兰和英国等地。产品和采购价格适配是振生针织选择这些市场的重要原因。实际上也有类似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卖家来与振生针织进行询盘,但很多时候都因为价格问题最终没谈下订单。“新兴市场经济能力还不够,要接纳高端手套产品还需要一定时间,因此振生针织品主流市场还是在欧美和日本市场。”陆勇说道,现在振生针织品一双手套单价在5到6元,算比较高端的手套产品。但要进入高端市场,也意味着企业本身对产品的质量要进行更为严格的把控。陆勇指出,欧洲客户对品质要求非常高,而且订单数量通常都比较少。比如有的欧洲客户会要求手套的面料都经过OEKO-Tex检测。而在防护类产品上,振生纺织品每年则需要给几十个品种的产品做CE测试,才能把这些产品出口至欧洲。(编者注:1.STANDARD100byOEKO-TEX?是包括纺织品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终产品等所有加工级别在内的全球统一的纺织品检测和认证系统2.在欧盟市场“CE”标志属强制性认证标志,不论是欧盟内部企业生产的产品,还是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要想在欧盟市场上自由流通,就必须加贴“CE”标志,以表明产品符合欧盟《技术协调与标准化新方法》指令的基本要求。这是欧盟法律对产品提出的一种强制性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客户对原料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振生纺织品的原来都是国外进口的。与振生纺织品在印尼合作的面纱工厂的棉花则是从美国和新西兰等地进口的。而这种对品质的追求也成为振生纺织品获取客户的保证。“振生纺织品必须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老老实实搞好品质,做好产品。”陆勇说道。把工厂开到印尼保证品质让振生纺织品获得订单,但订单充足则要求企业解决产能的难题。两年前,振生纺织品在新疆喀什莎车县开设了两家工厂。国家对振生纺织的新疆工厂有非常优惠的政策扶持——设备是政府采购、厂房是免费提供,因此振生纺织只需要在工厂进行生产管理和培训工人即可。新疆的工厂暂时稳定了其产能。随后,陆勇开始计划与合作3年的棉纱工厂各投资50%在印尼泗水开设手套工厂。他指出,因为目前手套品类的自动化设备发展水平还不够强,因此主要还是手工制作为主。振生纺织品一半的成本都是劳动力成本,因此如何减低劳动力成本和保证劳动力稳定是解决产能的关键。陆勇分析道,跟中国6%以上的年均GDP增长速度相比,印尼的GDP涨幅会慢得多,因此5年内工资的增长速度并不会很快。在5到10年内,印尼将成为中国企业建立全球供应链体系的一个重点区域。在当地进行的考察也让陆勇更肯定自己的判断。陆勇在此前也去了东南亚其他国家市场(如孟加拉、尼泊尔、柬埔寨等)进行考察。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印尼。首先,振生纺织品的欧洲客户对生产的要求和人权保护的要求都很高,因此需要供应商的工厂有医保、社保且不能招募童工以及超时加班。印尼社保、医保等基础设施都符合要求,工资含社保大概在2000元左右,每年发13个月工资。当然,跟中国工厂不同,在印尼跟工人签合同的时候是按工时发放工资,这意味着没订单生产的时候也需要给工人付工钱。而不像在中国,放假工人可能就没工钱了。另外,在当地的服装工厂、印染工厂的废水处理问题和环保问题已经开始有所解决,有的工厂可能比中国大陆部分工厂管控还好。但是,陆勇也表示,跟中国工厂相比,印尼熟练的技术工人还是有所欠缺。如果工厂做一些比较精细的工艺仍然还没稳定的技术群体去解决。在他看来,这是因为印尼目前还是没有中国庞大产业功能去支持这样的技术发展,但只要工厂做好管控普通的订单还是能很好完成的。除了从劳动力成本和工厂搭建的环保及人权问题考虑外,陆勇认为印尼的保税工厂政策也让其能很好节约成本。陆勇,印尼保税工厂的政策跟中国的不太相同。在中国,保税工厂就是设置在保税区内的工厂。在印尼,保税工厂不一定在保税区内。一个工厂如果符合海关监管政策,有独立仓库、独立监管区域并各项设施均齐全时,就可以提出申请,把工厂变成保税工厂。“大概监管模式估计跟中国类似,即以用料核算为主。海关审核用料多少,消耗量多少,损失多少,借此来监管保税工厂。”陆勇说道。印尼保税工厂的模式对振生纺织品是有利的,因为本身振生纺织品的原料是进口的,所以进口的原料在印尼保税工厂生产后再出口就免去进口的税项。这种模式也不需要在中国进行周转。转型是挑战运营品牌是难点走出中国在海外设厂是振生纺织品在供应链端的一次升级转型。但对于消费者端,振生纺织品又有何转型尝试呢?实际上,做现货市场、开拓零售市场、搭建品牌一直为传统企业尝试较多的转型路径。当自己拥有品牌后,自己就拥有了议价权。陆勇透露,目前振生纺织品也在1688上卖现货,自己去年也做了“药神”这个品牌,但目前重心还是放在传统外贸订单上面。“传统外贸企业做品牌很难。我们还是希望有一个在品牌运作上很有经验的人来帮振生纺织品做指导以及进行合作。”陆勇也表达了自己焦虑的问题。当然,振生纺织品本身也在积极研究高端产品,来提升产品附加值。在陆勇看来,高端手套产品对企业要求主要有两个关键:第一,企业必须有好的产品和设计团队。第二,企业需要拥有非常熟练和稳定的工人。如果工厂的工人在企业并不稳定,那要做出高端的产品很难。因此振生纺织品需要时间去培训工人,让工人更为稳定后再慢慢找出一批工艺不错的工人去做高附加值的产品。但不管如何,在还没做出能完全改变企业受益结果之前,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仍是外贸企业必须关注的重点。此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巴巴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事业部联席总经理余涌曾指出,对于中小企业升级有两条路走:一条是品牌升级、产品升级;另一条路是在原有的体量上利用类似阿里巴巴等跨境电商平台提供整个供应链效率,借此减低成本,让供应链和整个生产流程实现全面的优化。在全球价值链中,“药神”陆勇创立的振生纺织品仅是众多传统外贸企业转型的缩影。要在这个越趋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传统外贸企业必须做出改变,这也意味着包括成本结构在内的各种体系要随着市场做出变化。这条路可能很长,但这些企业的努力正让整个全球化商业环境变得不一样。
距离今年的“双11”还有3个月,阿里巴巴就先放了个大招——在8月8日正式揭晓了“88VIP”这一全新会员计划。当中,包括虾米音乐、优酷、饿了么、淘票票等阿里体系内的生活方式类平台,以及Gap,LaPerla,Levi’s,Versace等天猫上15万个品牌当中的88个国内外大牌,联合在了一起提供一系列复合权益。这个消息是在广州当天专为回馈会员举办的“宠爱无限”演唱会现场宣布的。阿里巴巴CMO董本洪(ChrisTung)在天猫代言人易烊千玺压轴演出后,出场解读了这一”超级会员计划”。“会员最喜欢上天猫国际购买全世界的好货,在全球海淘,追赶尖顶潮流,期待正品保障,双11也不例外。”董本洪说,“88VIP涉及的不止购物,它囊括了吃完听看买,消费者站在阿里巴巴经济体最重要的中心。我们设计的初衷,是希望只要一张虚拟卡,能照顾大家所有的生活所需。”能以88元的价格加入“88VIP”的,正是淘宝数量高达2000万的超级会员中的中高端消费群体。他们需要淘气值达到1000分以上,而淘气值由购买力、互动性和参与度等一系列复杂指数综合评定。这群人显然是目前中国市场的消费主力,以年轻人和女性居多,而对品牌来说,他们更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潜力。根据咨询机构艾瑞的监测数据,19岁到24岁的用户成为当前电商平台的最大使用群体,而网络化程度更高、喜欢淘货的85后群体对淘宝的偏爱更高于其他群体。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投资管理教授JeffreyTowson(陶迅)认为,阿里巴巴会员制的出现,会对聚焦细分市场的品牌带来更多影响。“会员制对于可乐这样的高频快速消费品影响不大,但如果是一个依赖高净值人群而存在的品牌,如果阿里巴巴将这群人锁定,那品牌就需要留意一下了。”Towson说道。“更关键的是,目前的会员制度瞄准的是中高消费群体,但这可能只是短期策略,长远来看,阿里巴巴会让更多的消费者融入到这个体系当中。”如果品牌也看得足够长远,它们也有机会随着阿里会员制度的变化,纳入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更深地扎根于中国市场。Towson认为,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消费市场,阿里巴巴这一看似几乎无法回本的巨额投入是个不错的商业战略。“在中国市场,折扣依然是最有效的营销策略,虽然有优酷、虾米等附加服务,但本质上阿里巴巴想要推广的是折扣,折扣能够加强用户粘性,让消费者留在阿里巴巴。”对那些时尚品牌来说,不断优化线上营销策略意味着新的商机。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分析,中国网购市场已非常成熟。2017年中国网络商品零售市场规模达54,806亿元,同比增长2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15%。品牌们显然需要找到新的突破方式和增长点。本次入选的许多时尚品牌,都长期在竞争激烈的快时尚及中高端大众时尚市场中竞争,他们占领市场的关键是快速和及时的反应,紧跟需求动态调整。Gap在与阿里巴巴合作了去年的超级品牌日后,发现消费者的忠诚度及复购率都提高了,今年积极加入了88VIP计划。Gap电商业务总监陈莉表示,加入88VIP会员计划除了能吸引对美式时尚感兴趣的优质新客户,也是对老客户的一种回馈。“在88会员节活动期间,88会员贡献了Gap天猫官方旗舰店的近四分之一访客量,88会员的支付转化率显著高于其他访客,充分证明了88会员的价值。”陈莉说。据悉,Gap计划未来的全球线上业务规模达到30亿美元。美国运动休闲品牌Sketchers的电商运营总监古慧珍也发现,88会员能帮助品牌将更丰富的产品线带到中国市场,顺便传播品牌的加州生活方式。“这个活动的心智是推新品,因为经历了618大促后我们发现夏季的产品和价格的趋动已经不能满足于消费者的诉求,所以我们希望借助于这个活动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秋冬新品方面的福利。”古慧珍说道。而同样作为88会员品牌之一的Levi’s同样把其运营策略偏向多做新品推广、弱化线上折价营销。其中国策略与有着历史包袱的美国市场稍显不同,Levi’s意识到应该尽量淡化其牛仔品牌的形象,这样能抢夺更大的服装市场份额。“本土化的营销策略、本土化的设计和产品、令人满意的客服体验,是中国市场的灵药。”现已卸任的Levi’s前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NicolasVersloot曾告诉BoF。“如果再加上全渠道体验,是我们的最终愿景。”目前来看,若品牌能进一步打通88会员与其自身会员体系,提高市场营销效率,未来将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举个实际的例子,今年5月份的时候,天猫联合兰蔻发布了一个发光眼霜新品,优先一个月把这款眼霜发给超级会员,同时也为他们专门定制礼盒,在线下提供眼部SPA等各种服务,“所以那次合作后,当月成迅速成为整个眼霜市场的第一名。”阿里88VIP项目总负责人段玲说道。这意味着对于品牌来说,他们的营销思路需要从流量为王转为精细化深度营销。目前品牌值得留意的是,阿里巴巴调整了会员标准后,市场反应会如何?在Towson看来,在尚未收获足够消费者的反馈之前,很难判断第一版会员制效果如何。“消费者觉得这个产品酷不酷,才是可靠的判断标准。”Dowson说道。除此之外,品牌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这个巨大平台上吸引会员的注意力,迎战其竞争对手。“阿里巴巴还会不断办这种Party,并问品牌是否愿意加入,而品牌往往需要它提供的数据支持。换句话说,如果你是Zara,而H&M加入了,那么H&M就获得了数据优势。”Dowson说道。“当Chris(董本洪)面对品牌的时候,他的描述中会谈到,阿里巴巴通过提供消费者洞见,提供新品试验场,帮品牌赚得更多,而许多品牌会为此买单。”
8月14日消息,唯品会于今日发布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二季度中,唯品会持续推进金融、物流业务。在金融业务中,唯品会立足于女性客群,探索定制化服务、家庭金融市场蓝海。截至6月底,消费贷产品“唯品花”累计开通用户数接近2000万,其中85后、90后年轻用户持续增长。此外,在6.16大促期间开售24小时,使用“唯品花”支付的金额占比24.9%。同时,唯品会加快物流仓储方面的布局。6月27日,唯品会东北物流中心正式开仓,主要负责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四省的订单业务以及全国商品的调拨业务。未来,唯品会将在智慧物流上不断发力,大力提升物流仓的运营质量和订单时效,满足日益更新的用户需求。截至目前,唯品会已在华南、华北、西南、华中、华东、东北地区设立六大物流仓储中心,总面积超过290万平方米;并设立了9个海外仓,合计仓储面积59000平方米。数据显示,2018年二季度,唯品会自建物流交付了约99%的订单,高于上年同期的95%。目前唯品会旗下品骏快递全国直营标准化站点3900个,快递员工总人数超过31000人。今年6月,唯品会华北物流中心还上线了机器人全自动集货缓存系统。截至2018年8月,唯品会已完成了11个海外办公室,19个大国际货品仓的全球布局,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德国仓、英国仓、法国仓、澳洲仓、美国仓、韩国仓、日本仓、香港仓、新加坡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海外仓规模为5.9万平米。唯品会方面表示,未来将围绕电商业务核心,深耕物流、金融、跨境等领域,拉动电商业务、提升客群质量。
随着电商平台战线不断向线下渗透,线下消费相对活跃的县镇也成为电商争夺的新战场。而为了尽可能讨好消费者,着眼于这些市场最为难啃的物流关卡,苏宁和京东等平台也展开了比拼。在日前召开的苏宁易购零售云合作伙伴大会上,针对苏宁零售云未来的发展方向,苏宁物流副总裁姚凯提出,要以“商品升级、服务升级、上下流通”升级县镇消费市场。他同时表示,仓网、路由、末端能力这三大维度将是苏宁物流接下来重点建设的基础网络。而围绕县镇市场一体化服务解决方案,苏宁寄望于此前推出的“苏宁帮客家”成为县镇市场末端服务环节痛点的服务项目。据苏宁方面表示,苏宁帮客家提供包括“配、揽、装、修、销”等在内的五位一体的服务体验,未来该服务将与零售云等苏宁内部资源深融合,在全国范围加速布局。显然,针对县镇市场逐渐壮大的消费需求及对服务要求的提升,作为家电销售巨头,苏宁有意借由服务体验的提升,为零售业云等其他业务的持续推进排除障碍。国家统计局今年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632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4%,占全国网上零售额的比重为15.5%,增速高于全国水平4.3个百分点。这一迹象表明,随着农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渠道下沉将是未来电商布局的关键之一。尤其以家电为主的大件商品,已然是零售巨头切入农村市场的一把利器。京东物流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在618大促活动期间,农村大件商品配送量持续增长,仅18日当天,农村大件商品配送出现高峰,配送量达到前一天的近6倍。而为踢破“农村物流服务效率低下”这块铁板,公认重视物流体验的京东同样没少在末端服务环节上下苦工。截至目前,京东在全国建设了一万多家京东帮服务店以及乡镇级家电专卖店,覆盖全国所有行政区县,为农村消费者提供“送装一体服务”。在农村消费升级的大潮中,此前在网购中相对边缘的农村、乡镇市场,用户的消费需求与消费能力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电商消费用户中不容忽视的一块拼图。然而新市场的崛起也往往伴随着物流服务难以跟进的尴尬,在苏宁、京东等为攻占农村市场的沙盘上,如何守住“快准全”的物流服务壁垒,恐怕仍将是重要的目标之一。
唯品会发布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唯品会第二季度总净营收207亿元(约合31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6.8亿元(约合1.03亿美元),同比增长76.4%。唯品会2018Q2核心数据唯品会第二季度总净营收207亿元(约合3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4%,图中看出,本季度营收同比前两年呈上升趋势,但相对于今年第一季度数据略微下降,无明显变化。唯品会第二季度活跃用户总数为2980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6%,关于本季度活跃用户数量的增长,唯品会归结于与腾讯和京东合作带来的成果。据财报显示,来自腾讯、京东的新客户数量占唯品会本季度新客户总数的24%,唯品会的京东旗舰店目前有大约150万人,来自唯品会小程序的新客户数量环比增长了500%以上。而用户数量作为推动唯品会业绩增长的重要数据,在过去六个季度中同比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并在2018年第一季度没有提到活跃用户数量,仅提到在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过去12个月里总的活跃用户人数为5660万。唯品会第二季度的总订单量为1.113亿份,较去年同期的8480万份同比增长31%,近期六个季度来看,唯品会订单总量基本平缓,本季度订单量的提高或可以作为唯品会在与腾讯、京东落地合作成效,活跃用户数量和新客户数量的增加给唯品会带来黏性增强的同时也带来订单量的提升。唯品会第二季度毛利润40亿元(约合6.11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8%;第二季度归属唯品会股东的净利润6.8亿元(约合1.03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6.4%。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唯品会第二季度归属唯品会股东的净利润是5.769亿元(合约和872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4.2%;唯品会本季度每用户平均营收同比增长约12%,财报显示,唯品会第二季度有约85%用户为重复客户,约96%的订单来自于重复用户,由此来看,唯品会用户黏度或正在增强。唯品会预计2018年第三季度总净营收将在173亿元-181亿元,同比增长13%至18%,此数据显示第三季度预期较本季度有所降低,财报解释为未来唯品会可能会进行调整。唯品会或遇流量危机,依托微信生态再发力今年5月份,唯品会宣布将积极转型社交电商,自去年年底唯品会转战腾讯战队,唯品会正加速与腾讯合作与布局,目前正在通过与腾讯的战略合作积极探索社交电商新模式,据悉唯品会与与微信钱包合作入口已于今年4月8日向所有微信用户开放。随后唯品会宣布其“大有可唯”广告平台将全新升级,其社交广告副总经理张敏毅曾透露,腾讯将与唯品会在内容流量、社交资源、数据等方面进行合作深化。回归唯品会电商创立初衷,自成立以来,女性消费者一直作为平台主要消费力促使唯品会继续成长,不过,今年5月底,唯品会男士版页面悄然上线,同时开启“唯品男士”微信小程序,意味着唯品会正式向全品类拓展。而就在6月14日,唯品会和京东首次联合发布报告《去性别化消费,中国两性消费趋势报告》,报告提出中国消费升级中一个重要趋势是去性别化消费,即随着男性自我形象管理意识的提升和两性分工的变化,传统基于性别标签定义的消费需求正在发生改变,消费的性别边界正在逐渐模糊。由此来看,唯品会增加男装板块是有力可寻。不仅如此,唯品会还在技术领域下功夫,今年6月份服饰品牌GUESS(盖尔斯)开通小程序商城,并由唯品会小程序开放平台提供技术支持,消费者则需要登录唯品会方可进店购买,不难看出,以上所有合作和动作均在有型和无形中给唯品会引流量,而相较于唯品会提到转型社交电商,不难发现大幅利用微信生态巨大流量池,通过社交为自己引入更多新鲜血液毫不违和。除此以外,从唯品会此前上线内部孵化的微信小程序“云品仓”,专注于给个人卖家提供从商品、物流、客服到营销的各种服务,并仅支持微信支付,明显全然依托于微信生态。不过近日,唯品会似乎盯上了“库存+代购”模式,8月10日,唯品会推出了代购批发平台唯品仓APP,旨在服务代购和批发群体,并借助微信社交平台为品牌方清库存。唯品会能够赋能小b客群(代购、批发商、微商),关键在于其与微信社交平台以及利用流量入口来实现,不过唯品会这种融合“特卖+库存+社交”等元素进行的探索与创新方式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垂直电商红利不再,合作京东玩跨境电商唯品会月京东的合作是双方需要彼此的见证,电商红利的消失殆尽,流量成本的高昂证明着花钱购买已经不现实,综合电商的天花板已经显现,更不必说以唯品会为代表的垂直电商模式会活的滋润,所以双方合作以来,以“特卖”出身的唯品会经过十年的发展和流量积攒,平台上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数量不可小觑,而京东正在发力服饰行业亟需一批消费者流量的进入,毕竟他们双方都在面临天猫服饰平台的最大竞对。跨境电商是唯品会低调布局四年的计划,今年5月份其与京东共同宣布加深合作并拓展跨境电商版图,海外仓则成为双方共同拓展跨境业务的首个合作点,唯品会借此来提高海外仓利用率、航运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扩大规模效应、降低货源成本、提高物流效率。而京东借此大力布局时尚业务拓展方面,唯品会的海外资源不失为京东加速时尚布局的重要补充资源。此外,在物流布局中,唯品会本季度新增沈阳地区性物流枢纽,并已在广东、江苏、四川、天津、河北和沈阳拥有6座物流枢纽,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唯品会仓储中心总占地面为290万平方米,其中约有180万平方米归属唯品会。早在今年3月和4月,京东和腾讯的流量入口给唯品会打开,而本季唯品会也是重点体现在活跃用户数的增加,所以唯品会此前提到其主要成效将于今年下半年体现。由此来看,唯品会在2018年与腾讯、京东的战略合作已经渐渐落地,未来唯品会能够实现快速增长,一则是京东+微信的流量支持,二来是唯品会与京东合理拓展的跨境电商领域。唯品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亚表示,“2018年第二季度,我们看到活跃客户数量增长的积极趋势,客户粘性持续改善。我们与战略合作伙伴腾讯和京东密切合作,释放这一战略联盟为三方带来的价值。”不过,在唯品会获得巨大流量入口和流量池之际,据截止今年3月31日的报告显示,唯品会创始人兼CEO沈亚持股12.7%,为最大股东,联合创始人兼COO洪晓波持股6.8%,此外便是腾讯持股7%和京东持股5.5%,腾讯与京东占股之则基本与沈亚持平,曾经成立四年便登陆美股的唯品会,似乎正在借助他人之风来助自己一臂之力。
美国第三方支付巨头PayPal(贝宝)有意在跨境电商上扩大影响力。PayPal中国区商户业务部总经理陆六六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4年前PayPal与中国监管部门就申请支付牌照进行了积极探讨,沟通一直没有间断过,“但申请牌照对一家外资公司来说还是比较复杂的一件事情。PayPal总部也好,PayPal中国也好,对这件事情一直是相当关心的,我们有很大的决心。”由于在中国没有获得支付牌照,PayPal无法在中国境内市场开展业务,这个支付平台把业务方向锁定在为中国跨境电商提供支付平台这一业务上,希望帮助中国中小企业在海外市场提供支付便利。“PayPal全球的交易中21%都是跨境交易,中国又是跨境交易中PayPal体系内最大的市场。虽然我们在中国现在只做跨境交易,但不管是跨境交易,还是中国市场,在PayPal整个体系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我们也统计过海外买家的交易数据,海外的买家每5笔交易中就有一笔是从中国购买的,所以从买家端来说,中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市场。从市场定位的角度讲,我们在中国只做跨境支付,这在我们的全球市场定位中也是相当重要的。”陆六六表示。8月10日,PayPal启动中小企业客户月,帮助中国中小型跨境电商进行转型升级。由于PayPal在全球200多个国家都有开展业务,因此海外用户使用PayPal支付从网上购买商品更为普遍。“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中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新时代对外贸易的主要动力。近年来,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更多的跨境贸易中小企业呈现出从传统B2B向B2C转型的趋势。”陆六六表示,“PayPal将服务中小企业和推进其发展作为我们的重要使命。”出席会议的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张莉表示:“希望通过政府、企业以及行业有关人士群策群力,共同打造一个促进中小跨境电商企业健康发展的交流合作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竞争,拓展商机。”据介绍,2017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达到人民币7.6万亿元,同比增长近20%。陆六六表示,今年7月,PayPal带着中国商户在印度做了三天考察,印度的支付市场物流、推广、消费者的分层、习惯等,”那个考察对商户的帮助很大,大大增强了他们在印度发展业务的信心。”PayPal总部位于美国,由特斯拉CEO马斯克等人早年创立,后被eBay收购,再后来又独立出来运营,渐成全球支付巨头。目前电子支付平台用户数达到2.44亿,业务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支持100多种货币付款。
中东地区作为亚、非、欧三大洲接合部,是“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重要区域之一,也是跨境电商的目标蓝海区域之一。大家眼中的中东或许都是多金的,那么中国的跨境电商企业在这好不好掘金呢?日前,和DDU速递CEO魏世界进行了对话,魏世界分析了目前中东市场面临的困境,并且给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昙花一现”的中东电商市场2017年亚马逊开始抢滩中东市场收购了Souq,紧接着,以全球最大地产商之一Emaa集团董事长Alabbar为代表的海湾投资商,以及沙特主权投资基金共同投资打造了十亿本土电商平台Noon,中东迎来跨境电商发展高峰期。“这是一个井喷式的发展,”魏世界说道,“特别是在沙特,阿联酋,科威特这三个国家的手机普及率非常高,尤其是阿联酋,其智能手机普及率高达70%到80%。中东地区对电商的需求很大,但是该地区的电商渗透率却很低,直到2016年之后才发展起来。”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年的时间,中东地区的电商消费者市场一下“坍塌”。魏世界表示,去年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尤为突出,并且标价还很高。据悉,迪拜有一个中国最大的批发市场,中国卖家把相同的产品挂在网上,价格却翻了3到5倍,消费者体验极差,市场自然就垮掉了。另外,中东地区很多产品是限制入境的,如电子烟,成人用品等,但是并不代表这些产品在中东没有市场。很多人看中“商机”钻空子,以谋取利润,这使得中东电商市场更加无法规范,这些都直接影响部分卖家收益。魏世界举例说道:“DDU的某个客户,在相同金额广告投入费用下,去年一天能出600单左右,而今年只能出200单左右,并且产出比较去年比整体降低50%。”支付环节没打开拒签率达50%作为深耕迪拜的本土综合型物流公司,DDU不仅涉及头程货运,还涉及最后一公里配送等服务。妥投率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公司收益。魏世界,除了产品质量问题,中东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支付环节没有打开,消费者没有可选的线上交易方式,同时使用信用卡的人群比例很低。加上迪拜的移动支付还没发展起来,导致大多数人选择COD(货到付款)交易,线上支付止步不前。“像Souq、Noon这样的本土电商平台,线上支付方式在逐渐完善,在迪拜大约有30%的人在使用信用卡支付,70%使用COD的方式。而中国的跨境电商平台,约95%都是使用COD方式,线上支付比列极低。”魏世界说道。货到付款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方便消费者的,但是在这样一种情形之下却是对物流公司和电商平台是不利的。魏世界表示,DDU给客户的承诺是3次尝试投递,如投递成功之后也只收取一次的快递费用。这是货到付款的弊端所在,实际大部分的货物都需要连续3次投递,这种情况常有发生的话,对于DDU而言人力物力成本过高,而在阿联酋有的妥投率却只有50%。“当然,不同公司的拒签率是不一样的,海外仓和直发方式的签收率也是不一样的,阿联酋地区直邮方式的签收率为50%左右,海外仓发货的签收率在70%到90%。”魏世界说到。根据目前DDU的数据显示,目前有很多商家的客户都来自独立站,独立站比较偏爱从国内直发,从采购发货到收货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而很多消费者是没有耐心的,加上货到付款的方式,消费者随意下单随时取消订单,这期间没有任何成本。这也是造成拒签率高的另一客观原因。7000多家物流公司集聚迪拜最后一公里配送成难题拒签率过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物流公司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难度,虽然阿联酋的物流体系已经相当成熟,但是还是存在这样的问题。魏世界表示,在阿联酋空运有世界第一大机场,海运有中东第一大码头杰贝阿里码头,整体而言,其物流体系的配套设施都是世界一流的。但是从电商的角度来说,由于客户的支付使用习惯,签收率低等原因,导致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度增大,另外,不是所有的快递公司都是有资质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迪拜的物流公司有7000多家,做快递类的不到200家,在这个大体系之下,有做清关的,有做拖车运输的,有做快递的,有做仓储服务的,其中单独做快递的,值得注意的是,拿到邮局审批且有快递执照的合法同城快递公司只有49家。“DDU就是这其中一家,”魏世界说道,“目前DDU团队总共有90人左右,在阿联酋有接近60人,划分为两个部门,货运部门和快递部门,这两个部门紧密配合。货运部门主要负责从中国到迪拜的头程运输,包括清关,运输,仓库等。快递部门负责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但是阿联酋有一些偏远地区,配送起来相对困难。”这么多的物流公司,并且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还有待解决,所以竞争压力不言而喻。魏世界表示,DDU之前也是一个传统的物流公司,专门做迪拜清关和拖车服务,在2015年初转型做快递,直到2015年底才定位到电商物流,现在的市场已经很细化了。魏世界,DDU虽然还没强大到和国际大物流公司竞争,但是也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第一,中国管理团队+迪拜运营团队的运作模式。DDU基本面向中国市场,所以在沟通上是无障碍的。另外DDU的智能物流操作系统,可以与客户之间进行无缝衔接。第二,DDU的业务重点是在海外仓+最后一公里配送。目前,针对中国市场而言,暂时还没有与DDU做相同业务框架的公司,特别是电商二次销售领域,其他的快递公司基本没有涉足。沙特、阿联酋新增增值税中国企业进入需核算好成本虽然目前来说中东市场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正是这样,或许挑战也是机遇。据悉,专注中东市场的浙江执御(JollyChic)短短几年就成为了估值十亿美金的独角兽,环球易购、Shein、ClubFactory等也占有比较高的市场份额,中东购物类APP下载量排行榜已经被中国公司占去了大半块江山。当然想要进入该市场就必须要了解整体概况。魏世界表示,阿联酋目前在外汇管制上还没特别的限制,所以资金流转还是比较自由的,虽然2008年之后银行监管相对较严,但是资料齐全问题就不大。另外,海湾国家市场的大部分货物关税是5%,高新科技类1%,烟酒的税率分别是50%和100%,因为烟酒属于管制类的产品很难入境,除非是专门经营且有相关许可证的公司才能涉足。值得注意的是,从2018年1月1日起,中东市场新增增值税,税率为5%。目前只有阿联酋和沙特两个国家有增值税,但是增值税相关工作还不是很完善,相关销项抵扣体系还不成熟。基于以上中东市场的各方面要求,魏世界给想涉足中东市场或者已经进入中东市场的企业提出以下五点建议:第一,中国企业进入中东市场最主要的是把成本算清楚,包括增值税,关税,运费,末端配送,签收率低导致的退件成本核算。第二,风险控制非常重要,必须合法合规。无论是头程运输还是末端配送再到资金回款,都要找有资质的公司合作,尽可能规避风险,另外,产品需要合法合规,不准入境的产品不做。第三,企业进入中东市场要走品牌化的道路。品牌化是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精耕细作,越早建立自己的品牌越好。第四,从粗放式发展转为精细化运营,从包装、品质、推广、订单筛选、售后等各个环节严格把控,提高产品性价比。第五,2016-2017年,小卖家们在Facebook等平台随便砸广告就能赚快钱,但是现在中东的电商整体环境已经规范了很多,Souq和Noon都很重视用户体验,中国卖家也应该转变思路及操作模式。另外,根据中东的文化和市场需求来看,现在母婴类,时装类,3C产品等品类的市场很广阔。重新洗牌之后的中东市场,品牌商的价值将会凸显,或许中东市场的暂时衰落对于跨境电商而言是重新进入该市场的绝佳时期。
8月10日消息,小程序服务商“酷客多”宣布获得启浦投资5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标志着酷客多将迈入全新2.0时代。据悉,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酷客多SAAS软件产品研发,加强产品功能以覆盖更多服务场景,提升用户体验,以及市场推广和代理商扶持。据了解,酷客多(www.kukeduo.net)是国内较早期的小程序服务提供商,协助商家在微信生态里快速布局,也将为企业主提供SAAS软件、广告营销、小程序电商运营、小程序分发平台(球小栈)等服务,协助企业数字化转型,社交化电商转型,从而打造更加智能化、智慧化的商业体系。酷客多小程序目前已经研发了40多款营销插件,2500多个功能项,上百种模板适用于不同行业,未来酷客多将研发100多个营销插件及模板满足线上线下各种营销场景,为企业主营销和销售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截止目前已服务10万家企业,全球代理商超过600家。
除了中国外,日本也正经历对外开放的历程。人口数量不断下滑让日本不得不将过去自给自足为特征的内销市场打开,真正往经济全球化迈步。旅游市场的开放、消费市场的开放以及价值链的开放正激发日本企业更具创造力地走往世界。尽管日本经济全球化的驱动力跟其他国家不同,但这些企业的全球化经验是值得世界各种类型企业借鉴的。Laox株式会社则是瞄准日本经济全球化机遇的企业代表之一。创立于1930年,在2009年被苏宁易购收购的Laox早早针对入境游市场在日本全国布局了41家免税店。据Laox方面透露,去年,来日本的中国游客约700多万人次,到Laox免税店的中国游客人数就高达300万人。在2017年,Laox的销售已经高达642亿日元(约39.4亿人民币)。而针对日本继续加大力度的经济全球化策略,Laox也开始往体验式消费、跨境电商等模式进行扩展,并定下了2020年销售规模破1600亿日元(约98亿人民币)的目标。日前,走访了Laox旗下的海港城新项目并与Laox株式会社的社长罗怡文进行了一次交流,以了解这家日本“免税店始祖”在全球化路上的扩展路径和投资策略。日本经济全球化契机“虽然日本不少产品出口到国外,但日本国内仍然是一个很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市场。因此,到现在,日本的经济实际上仍没实现全球化。”罗怡文说道。而真正打开日本市场的原因居然是人口的骤减。据日本总务省7月11日公布的根据住民基本台帐的人口动态调查,截至今年1月1日,国内的日本人较上年减少374,055人(超过37万人),为125,209,603人(超过1.25亿人),连续9年减少。下滑幅度超过上年约6.6万人,刷新最高纪录。从日本的人口结构看,主要是15岁以下的儿童人口和15岁到65岁的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而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从2013年的13.13%下降到2018年12.57%;劳动力人口从2013年的62.47%下降为2018年的59.77%,而老年人口则从2013年的24.40%上升为27.76%。罗怡文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本身自给自足的市场正逐渐萎缩,若日本不开放市场,则会有经济下滑的问题。应对这个情况,日本最早打开的是入境游市场。事实上,入境旅游已经成为日本政府实现到2020财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00万亿日元目标的核心要素,为此,日本政府制定了到2020年的入境旅游目标。具体指标包括入境游客数量要达到4000万人,而在2015年,日本入境游客数仅为1970万人。但要完成该目标并不困难。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访日外国游客比上年增长19.3%,达2869万人次,连续6年保持增长,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大陆访日游客比上年增加15.4%,达735.58万人次,连续3年名列首位。据日本政府旅游局(JNTO)7月18日公布的数字,今年6月访日的全体外国人旅客增加15.3%,达270万4,500人次,创6月的历史最高纪录。1到6月的累计旅客人数增加15.6%,达1,589万8,900人次,是上半年史上最高纪录,维持整年人数将超过3000万人次的态势。“时势造英雄。当日本刚大力开放旅游市场的时候,Laox是最早投入这个市场的,并转型转做旅游市场。因此在2015年,提前布局免税店的Laox的销售额高达926.9亿日元(约57亿人民币)。”罗怡文。从单一游客市场转型多元化投资在风口形成时要集中资源单一突破去夺取市场份额,当市场渐成熟后则需让自己受益结构更为多元化进一步扩展规模。在日本开发入境游市场时,Laox也把精力投入在免税店业务中。现在,日本游客购物的市场也渐趋成熟,Laox也开始往更广的业务范围进行扩展。罗怡文指出,现在,入境游客的消费习惯和市场竞争状况正逐渐发生三大改变,从而导致免税店市场也产生变化。第一,游客入境游需求纵向改变。游客来日本关注的商品不仅是家电,也开始关注快消品和化妆品,这些产品的客单价比家电低得多,因此也会间接促使免税店整体的销售规模下降。与此同时,现在很多游客来日本除了买东西还有体验,消费层次开始发生变化。第二,坪效的降低。在2015年的时候,几乎75%的游客都是第一次到日本,现在50%以上的游客都是经常到日本旅游的。当来的次数多了,游客每次买的东西也就会减少,坪效也随之降低。第三,竞争越趋激烈。在市场刚开放时,仅Laox开展免税店业务。随着免税店市场的机遇被挖掘,现在日本主流的企业都开始布局免税店市场,因此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罗怡文透露,在此前,Laox的业务比较单一,以免税业务为主,当免税业务受到冲击,Laox的业绩就会下跌。因此,Laox不能只通过免税这种单一业务维持企业未来的发展,扩大业务收益范围,把受益结构变得更合理更完善更灵活将是Laox转型的目标。从Laox公开的数字目标上可以看到,在接下来3年,Laox预测平均成长率约为38%(年率),在该阶段的目标是努力完成收益结构的改革。(在2017年,Laox销售规模642亿日元,免税商品销售额占比约75%;2020年,Laox目标销售规模为1600亿日元,免税商品销售额占比37.5%。)此外,Laox已把此时期定位“投资阶段”,利用该阶段为今后的收益能力强化打好坚实的基础。在该投资阶段,Laox仍然看好的是日本经济的全球化,但并不局限于游客购物生意。从两个中心开展双向事业发展模式罗怡文强调,如果只看日本市场大家可能会认为没戏,但如果把日本和中国、日本和印度深圳日本和世界市场联系起来,日本市场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因为日本的商品和服务市场都可以为这些市场提供服务。Laox需要的是在日本经济全球化机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免税店业务未来仍是Laox重要核心之一,但这个市场发展的同时,客户的需求可能会慢慢从购物转移到体验,Laox会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投资,推进‘购物+体验’双向事业的发展模式。”罗怡文说道。在Laox透露的经营计划概要中,Laox双向事业发展模式的中心放在商品销售和体验活动上。商品销售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渠道多样化和顾客多样化。为达到该目标,Laox需要重点铺设5个渠道。第一,店铺网络渠道(B2C模式)。投资形成日本最大的综合免税店网络。精选日本全国各地优势地理位置,在闹市区、机场、游轮港口等开免税店。目前已开店41家。第二,贸易渠道(B2B)。面向巨大的中国市场,构建销售网络。第三,跨境电商渠道(B2C、B2B2C)。通过苏宁易购、阿里巴巴等平台给中国消费者提供商品。第四,微信会员渠道。利用Laox独有的社交网络开始提供会员积分服务。目前会员数量已经高达30万人。第五,商品展厅销售渠道。针对游轮乘客开展的“商品展示预约销售”模式已经开上海宝山港等地起步。而体验活动的目标则是充实服务内容。其中,Laox会在今年内将搭建体验型消费系统平台体系。该平台包含餐饮、娱乐、休闲、体育设施、购物等Loax独自运营的信息服务、预约网站及客服中心等部分。在服务内容方面则会以两个方面为主:第一是餐饮事业,Laox会自己经营颇具特色的餐厅以及逐渐构建餐饮店铺网络;另外是休闲娱乐,Laox将关注如何将日本的娱乐表演打造成供全世界人们享受的商业模式。体验消费与购物融合对于未来的转型,Laox提到了扩展顾客多样化以及充实服务等内容,但具体如何实现呢?对此,走访了中国绿地集团和日本Laox共同投资的综合商业设施“千叶海港城”项目。了解到,千叶海港城位于成田机场和东京之间(到市区约45分钟),主要为了满足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和对应入境游市场需求,内设写字楼、商业购物区、宾馆、体育馆等设施。相比免税店这种仅针对境外游客的零售形式,综合商业设施的形式更能给Laox的顾客多样化提供活力。据Laox方面透露,目前,海港城日本顾客占6成,海外游客占4成。其中,千叶海港城的体验型综合休闲设施于2017年7月正式开业。该商城1到2楼主要售卖化妆品、杂货、日用品等日本国内流行且贴切生活的海量商品。3楼则以百货、动漫周边产品为主。在购物中心1楼设有日本杯面博物馆,里面拥有各种各样罕见的各地速食杯面以及色彩鲜艳的配菜菜单。用户可以直接购买,特可以现场叫店员制作享用。3楼除了购物区也设有日本文化体验区。该区域提供日本饮茶体验及和服体验,每天至少有两个中国或中国台湾团体来进行体验。而在文化体验区体验的茶点及茶等产品均可以在该购物中心购买。上述两个体验区域均把体验和购物联合在一起。而“博物馆”以及“日本文化体验”等特性,也让其更具有海外入境游客的吸引力。除了购物与体验结合的专区,千叶海港城也设有专门体验消费项目。如4楼这是剧场型生存游戏场,该射击游戏场为日本面积最大。5楼则为THENEWYORK自助餐厅。6到7楼则为健身房。这种购物和体验的模式在日本是非常少有的。海港城的相关负责人向表示,在日本的购物中心要不就是专门购物,要不就是专门进行娱乐,类似还敢吃这种模式是独有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包括前3层的商品以及各种娱乐设施整个购物中心大部分为Laox自营的产品及服务。上述负责人表示,这种强自营的模式的好处是能自主把控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在海港城卖的商品都是Laox子公司的产品或者自己贸易公司采购的产品为主,因此本身就能确保真品且能对价格进行整体的调控。与此同时,强自营模式也能对自己的购物中心进行更快速的模块调整。比如在过去购物中心的2楼为奥特莱斯,主要销售产品为服饰,而基于用户调研,发现海外游客用户更多后该层就直接增添Laox的电器产品区域,更偏向于面向入境游消费者。但是,这种强自营也意味着投入的资金更为庞大。因为在普通商业地产模式中,以出租单元这种模式来给用户提供服务更为普遍。海港城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无论在日本还是在中国,海港城这种“重”模式都是罕见的。因此,这种模式的实现极为关键的一点是投资机遇。罗怡文透露,千叶海港城建筑建立的时候花耗了6亿多美金,而中国绿地和Laox仅花了不到十分之一的价格就把其收购下来。“日本经济全球化目前是面临投资不足的境况。日本经济全球化的潜力是足够大的。现在很多企业对日本经济全球化的关注点在建酒店。相比Laox海港城的投资,酒店的投资才是‘重’投资。”他说道。此外,当把产业购置后,自己进行自营也比招租更有效率。海港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其花时间招租还不如让Laox自己先独家运营,这样Laox本身也不需要交额外的租费去开店铺。但是,该负责人也表示,如果其他商家有更好且Laox本身也觉得可以进行持续发展的想法,也愿意把位置租出去让这些商家运营。线上线下融合当然,除了扩展线下销售和服务网络外,Loax也正努力尝试把线上和线下进行有效的融合。其中,Laox在2018年收购的日本最大礼品公司SHADDY则成为其电商物流网络的突破关键之一。据了解,SHADDY在日本经营着“画册选购”模式。这种模式类似于中国十年前的邮寄购物方式。消费者通过SHADDY的画册选取心仪的产品,并通过邮寄方式去购买。虽然这种模式完全基于线下,但其物流网络跟电商模式是适配的。现在,SHADDY一年所寄出的包裹达一千万个,拥有十几个物流仓库中心。与此同时,SHADDY也在线下如千叶海港城以及线上如自营APP上销售产品。与此同时,SHADDY也正通过跨境电商模式把产品卖到中国。如现在,SHADDY已经在天猫设有旗舰店,也跟中国几家大型电商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而在中国苏宁的线下门店里,SHADDY也设有线下展示线上购买的体验区域来连接中国的消费者。“当这些模式走顺后,未来SHADDY也可能进入中国。无论是什么模式,Laox最大的有点在于自己拥有独特的商品。而日本的商品现在是价廉物美的,因此竞争力也是有的。”罗怡文说道。无论是线上的扩张还是新领域的投资,Laox这家日本免税店的“始祖”的发展道路均突显出聚焦用户价值投资以及抓住投资机遇的重要性,这些商业本质不仅对正处于日本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日本企业适用,对正处于对外开放时期下的中国企业,也同受用。
近日支付宝与淘宝开展了新的合作,那就是支付宝拼团功能。阿里爸爸表示,这只是双方业务合作的第一步。支付宝拼团产品好吗?“拼团”页面位于在支付宝首页的底部,“每日必抢”“五折拼团”会分时段给用户推荐不同的拼团商品,支付宝上的这些商品都来自不同的淘宝店,涵盖了日用、食品、服饰等十多个品类。但拼团价会比淘宝价格低一些,很多甚至都是打5折的降价幅度。支付宝的拼团功能除了可以自主发起拼团、邀请好友外,还能由系统匹配,加入到已经开始的拼单中,这对用户来说,是非常方便的。支付宝上线拼团新功能,会发展得好吗?阿里巴巴最近的一份财报显示,支付宝的国内用户已达5.5亿,而第三方统计的淘宝用户数也超过4.3亿。这两大平台展开合作,势必会给国内电商领域带来冲击。不仅如此,支付宝近年来不断增加各类生活服务,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支付工具的范畴,创造了更多的应用场景;而淘宝则经过不断演变,衍生出很多的新玩法,尤其是通过大数据挖掘,实现了个性化的商品推荐。事实上,淘宝的个性化推荐与支付宝的众多应用场景都有合作空间,可以想象,经过当前“拼团”的合作试验,未来双方的合作形式会更加灵活。之前小编也尝试过别的拼团应用,可是最终因为没有邀请到足够多的好友一起购买,失败了。但是此次支付宝拼团可以由系统自动匹配拼团,可以说是福音了。而且支付宝拼团上线后,标志着小程序时代的电商拉锯战正式打响了。“微信加拼多多”VS“支付宝加淘宝”,你更看好谁呢?
在抖音和快手各自抓住了上亿日活用户,外加腾讯把微视复活之后,阿里和网易仍然认为这个市场没有被很好地满足。在马化腾和张一鸣隔空对战的炮火掩护下,网易的“网易戏精”和阿里系的“电流小视频”都已在应用商店上线。因为还在用户验证阶段,没有大规模推广,这两款App的存在尚未被太多人注意到。“进入短视频领域半年,我感觉这个市场远没有想象中成熟。”网易戏精产品负责人魏炜立说,“现在市面上短视频太多同质化内容,用户参与的门槛太高,我们觉得网易可以在其中做一些事情。”大厂悉数入局短视频,其中Nani为百度旗下网易戏精于今年2月在网易内部立项,7月5日正式上线,隶属于网易人工智能事业部,目前有10人左右的独立产品团队。网易向来有内部孵化项目的传统,网易严选是网易邮箱事业部孵化出的,网易云音乐最初是网易杭州研究院的项目,考虑到这一点,网易戏精诞生于人工智能事业部,而不是内容部门,就显得不那么令人意外了。AR和AI技术是网易戏精跟其它短视频应用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不同场景里移动后置摄像头,手机画面中会出现不同的AR特效,在提示语的引导下,用户可以在其中做出各种动作,在一些剧本中还可以通过手势识别和追踪等AI技术来完成特效的交互。目前网易戏精有八款剧本,主题分别为“召唤你的守护神”、“蹦一个养生迪”、“追光时刻”等。请开始你的表演——这是网易戏精的slogan,与抖音的“记录美好生活”和快手的“记录世界记录你”截然相反。按照剧本表演,意味着留给用户自由发挥的空间并不太多,只有八款剧本,也意味着起码目前,在这个短视频应用里刷到重复内容的概率非常大。魏炜立对这点并不否认,“我们希望让用户刚接触这个产品的时候,就能以最小成本快速明白做什么,并且进行尝试。”接下来的两个月里,网易戏精打算上线更多AR剧本和AI玩法。当用户已经习惯漫无目的上划屏幕来打发时间,内容量是网易戏精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它需要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保证用户对AR和AI技术的新鲜感。在2016年PokémonGo大火了一波之后,AR的娱乐功能就已经完成了一轮普及。至于此后支付宝推出的AR集五福,网易与农夫山泉一起推出的“AR乐瓶”,更多地被归入营销活动的范畴,很难再达到类似当初大量玩家在街头捕捉宝可梦的盛况。就算在短视频App里,AR特效也已经是标配。无论是抖音还是电流,都有AR贴纸。美图也有一款名为PartyNow的应用,以AR特效为主要卖点。网易戏精更大的理想是做成“95后的创意短视频社区类产品”,这家公司一贯长于社区产品调性,无论是网易云音乐还是轻博客LOFTER,都有忠诚拥趸。但是,在网易戏精达成内容社区这个目标之前,短视频赛道的烧钱战以及强运营属性都是这支初创团队需要跨过的门槛。跟网易几乎同时到达战场的还有阿里。一个月前,阿里系的短视频产品“电流”也已经在安卓、苹果商店上线,开发者一栏标明是优酷。今年6月初,就有MCN为电流短视频招募达人。根据36氪拿到的达人招募材料,根据达人等级不同,待遇分为两种:底薪800元+补贴800元,或者是底薪1500元+补贴800元。在招募群里,招募者反复强调电流的补贴力度,“产品还在内测中,目前达人招募的门槛很低,通过率90%,发一条视频100元。”从内容的整体风格来看,电流更向抖音看齐,包括对配乐的重视和内容的段子化。抖音上流行的海草舞和学猫叫都可以在电流上找到相应的内容,光看界面,很难分辨出电流和抖音的区别。在运营上,电流也在模仿抖音,招募达人的表单上需要注明抖音ID、风格,并且注明无点赞无评论的可以搬运。除此之外,电流承担的另一项职能是支持优酷的节目营销,#这就是对唱#、#触电世界杯#等话题的设置都跟优酷的头部内容相关。正如《创造101》期间,微视也需要与腾讯视频共享各种节目资源。对阿里而言,只拿出一个跟抖音八成像的产品当然是不够的。优酷之外,淘宝也在筹备一款更侧重于电商带货方向的短视频应用,早在今年5月份就已经有消息传出,但具体上线时间却一直在推迟。短视频这场硬战,显然要比想象中更加难打。
近日,达芙妮(00210.HK)发布2018年第二季度业绩警告。公告显示,上半年同店销售跌幅9.1%,净关闭416个销售点。达芙妮预警称,公司上半年亏损将与2017年下半年亏损相若。这意味着,这家公司今年上半年亏损额将同比增加一倍还要多,将达近5亿港元。关店都没能止亏,可能快没人对达芙妮抱有希望了。达芙妮曾经的市值超过195亿港元,但现在仅为5.51亿港元,每股价格价格仅有0.34港元。回望达芙妮从巅峰滑落低谷的这三年半,根本没有能翻身的迹象,一代“鞋王”怎么了?昔日“鞋王”在鞋履行业,被称为“鞋王”的有两家:一家是百丽,另一家是达芙妮。两家企业有不少相同之处——都是做代工起家,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推出自己的女鞋品牌,都选择在百货公司开专柜迈出国内市场的第一步,也同样是女鞋行业中为数不多拥有从制造、设计到终端销售整条产业链的企业。但与百丽走中高端不同,达芙妮一直定位中低档,这种定位差异也决定了达芙妮与百丽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产品方面,为了降低成本,达芙妮主要依靠自己的团队做设计,以“基本款”为主,这样大部分女鞋的模具可以通用,通过微小改变即可满足差异化,这种设计思路让达芙妮可以将物料利用率大大提高。完整的产业链成本控制加上租金上的优势,让“平价走量”的达芙妮也有不错的利润率。渠道方面,因为客单价较低,达芙妮将商场专柜逐渐撤出免去百货高昂的扣点,将渠道重点放在街边专卖店上,并且自1999年陈英杰上任达芙妮总经理后,达芙妮就将渠道策略重点由代理商转向开设自营专卖店,这让达芙妮可以迅速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进行打折或调货,而不用看商场脸色。就这样达芙妮以每年300家门店的数量在内地迅速扩张。2005年陈英杰判断随着越来越多社区出现,大众消费习惯正在从百货公司向社区商圈转移,所以创立了新品牌“shoebox(鞋柜)”,开设在大众经常光顾的社区和超市里。当年时尚的达芙妮,请S.H.E做品牌代言人,真的是多开店就能多赚钱,为了聚焦女鞋业务,2009年达芙妮关闭所有Nike品牌销售点2010年更直接放弃续签大陆Adidas运动鞋经销商资格,专攻女鞋渠道市场。低价、相对的时尚,以及从生产加工到终端销售全程可控的产业链,让达芙妮成为了“鞋王”。在最辉煌的时候,达芙妮号称每年能销售出近5000万双女鞋,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曾经接近20%。这代表在中国每5双女鞋就有一双来自达芙妮。2012年巅峰时期,达芙妮门店总数达到6881家。然而2012年后,达芙妮就开始走下坡路。当时,几乎国内所有服饰公司都遇到的“中年危机”:品牌老化,产品不够时尚,订货会模式导致库存积压,人力、物业、流通成本上涨,受电商冲击。达芙妮也一样,品类单一,当初省下的设计开发成本,到了还的时候。销量上不去导致库存积压,成本上升压缩利润空间,“鞋王”陷入泥潭。为什么达芙妮越陷越深?转型,是必然要考虑的事情。回顾国内服饰企业复苏的这几年,谁库存清理越快,谁就能更快重新去拥抱消费者。国内服饰企业清库存基本都已在2017年完成,在这之后,整个纺织服饰行业景气度回升。前文提到达芙妮的大部分门店都是直营店,这应该能让达芙妮更快地感知到周边环境的变化并作出调整,然而达芙妮却越陷越深。自2012年的巅峰之后,达芙妮就开始关店,连带营收也开始下降,并且毛利率、净利率持续走低,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达芙妮分别亏损3.79亿港元、8.19亿港元和7.34亿港元。毛利持续下跌的一大原因,是达芙妮的平均售价持续下滑。2012年下跌10%,2014年单位数下跌,2015年下跌4.6%,2016年下跌4.8%至159元人民币,2017年同样为159元人民币。而与毛利润下跌相对应的是销售费用持续上升。2015年之后,销售费用比毛利还要高,售价降低,销售费用上升,达芙妮净利润被两面夹击。近几年,达芙妮累积关店超过三千家,但门店布局变动并不大,尤其是四到六线城市的占比。对市场中门店的情况,达芙妮一直沿用一到六线的城市划分,且财报里几乎没有对消费人群的关注,看来达芙妮的消费主力人群并无多少变化,这也侧面反应了达芙妮渠道品牌的本质。但换个角度,其他服饰企业为了保持营收和库存清理,往往会关掉一二线城市门店,转而做渠道下沉。达芙妮的92%都是直营门店,并且下沉渠道已经铺的比较完备,可为什么达芙妮却没能利用起来呢?回到正题,达芙妮售价下跌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库存清理上。从上图看,达芙妮的存货占比一直平稳,也就是说虽然存货下降了,但带来的相对压力却没有变化,迟缓的清理动作是一步保守的错棋。此外达芙妮库存拨备逐年上升,这说明达芙妮存货库龄结构没有得到优化。服饰企业往往选择电商渠道快速、批量处理库存,如唯品会。虽然达芙妮在2014、2015年双十一中取得女鞋类目排名第一,但到现在达芙妮财报中仍没有做单独的渠道披露,可见占整个营收比重是有限的。这可能有历史的原因,早在2006年达芙妮就已经开始尝试电商业务,但在2010年决定与百度一同投资电商平台“耀点100”,2011年底,达芙妮电商部门在高层的授意下,关闭了京东、乐淘和好乐买等优势分销渠道,转而全力支持耀点100。结果“耀点100”失败了,达芙妮也错过了电商红利期。线下清仓,就跟线上完全不是一个样子。打折会损害品牌价值,很多品牌往往把库存销毁或剪标处理,也不让其流入市场,但达芙妮则长期在门店打折促销,要是再配个音乐或者大喇叭,那简直是把品牌形象往泥里整。新品进入,总是被笼罩在这种吆喝声之中,很难有销售提振。而且,门店销售库存,必然会挤压新品的销售空间,这又陷入了库存死循环。不赚钱,就只能烧钱,现在达芙妮就是在拿钱堵经营的窟窿。2017年,达芙妮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05亿港元,如果经营情况不改善,再这么下去,达芙妮老底都要烧光了。2011年到2017年,达芙妮的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从68天上升至121天,显然是在账款中找空间。值得一提的是,达芙妮负债率并不高,2017年负债率为27%,且99%是流动负债,除了占大部分的应付账款,只有1.56亿港元的银行贷款,再想到达芙妮迟钝的转身动作,难道,达芙妮管理层不准备再努力了?渠道品牌的时代早已过去,而达芙妮的问题显然不只是渠道成本高,是品牌、产品有问题,需要在稳住毛利的同时,做好产品好设计,把价格提上去,覆盖掉销售费用。更多的问题在达芙妮管理层领导力上。达芙妮直营店比例如此之高,在经营乏力时会风险都压在自己身上,但同样达芙妮应该更容易感觉到痛,直营门店是自己的“手腕”,如果达芙妮愿意改变,阻力肯定要比那些“订货会+经销商”模式的品牌要小很多吧。达芙妮的自救达芙妮也是自救过的,高管变动并且做了一些营销活动,从其行动看,达芙妮倾向选择重建品牌形象。首先是“二代”接班。去年5月17日,达芙妮集团发布公告,首席执行官张智凯同时兼任集团主席,而集团原主席陈英杰辞任。张智凯为达芙妮集团联合创办人张文仪之子,而陈英杰为集团联合创办人陈贤民外甥,张智凯和陈英杰为表兄弟,同为陈贤民外甥。在2016年,陈英杰投资了选秀节目《蜜蜂少女队》,还与日本出版商讲谈社一同创办了少女时尚杂志《vivi美眉》,但都没太大成效。电视节目最后还损失了2600万元。张志凯上任后,开始革新店面和LOGO,并且重返购物中心,想借购物中心的环境重塑品牌形象,根据新团队的计划,达芙妮今年将在全国继续加大购物中心店的比重,理想的比例是购物中心能占整体渠道的四至五成。去年8月,达芙妮联手纽约买手店品牌OpeningCeremony推出合作款,希望“变时髦”,这个筹备了一年多的跨界合作被寄予了厚望。达芙妮将营销的重点放在了更年轻的消费者群体——20岁上下的年轻女孩身上。但OpeningCeremony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相当低,而且说实话,并感觉时尚的气息。要知道自从2010之后,街头风、运动风就比较频繁地出现在各大时装周,这股时尚运动化或者说运动时尚化的风潮,从StanSmith登上时装周T台为节点,加上核心品牌、人物、文化的推动,正持续改变年轻人的主流审美。李宁、安踏都去搭了运动时尚化的便车,但达芙妮可能并不准备跟上这股风,达芙妮执行董事张智乔曾表示:“达芙妮没办法完全成为一个时尚品牌,他的历史品牌价值还是有性价比的大众女鞋,市场没办法完全推翻。”这言外之意,是达芙妮做不了时尚,仍要继续低价路线。也许,这对达芙妮是好事。既然品牌难以“高举”不妨在“低打”发力,选择拥抱低价市场。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时,在拼多多看到了达芙妮的身影。达芙妮爱“拼”,却不一定能赢。从销量看,达芙妮在拼多多还有不错的市场,这是否意味着达芙妮品牌还能抢救一下?可能过不了多久,达芙妮也会出现在好衣库、爱库存或者其他微信电商上,这比用拙劣的设计去磕“性价比”更有想象空间。虽然影响品牌形象,但对经营是有好处,存货可别再留着过年了。初看达芙妮的市值,可能会有“为什么这么低,是不是被低估或做低”的想法,但加深了解后,发现能降到这么低也是有情理可讲的。卖不出去的存货没法创造利润,持续积压还会消耗资金,直营门店关掉也未必能收回成本。没有销售,则生产越多亏得越多,那达芙妮已经没有“剩余价值”了吗?在达芙妮集团2017年年报里,张智凯写道:“像所有艰难的任务一样,业务革新转型通常会在其产生产期收益前带来短期阵痛。”是阵痛吗?一个感觉:到现在达芙妮仍没找准道。
不久前刚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的小红书身陷裁员风波。未来三个月,小红书将裁撤电商部门一半的员工,该部门将从约500人缩减至200余人,目前HR已经和部分员工谈话完毕。同时,小红书电商部门根据商品品类所划分的10余个组别也将缩减至个位数。对于裁员的报道,小红书官方辟谣称,“是不实消息,公司整体人员稳定并无裁员计划。”但全天候科技从小红书内部员工张敏处获知,小红书确实已经在裁员。张敏表示“在曝出裁员传闻之前,小红书其实已经裁了一波了”,至于裁员的数量以及涉及的部门,张敏表示并不清楚。张敏透露,“这几天小红书正在组织员工签署禁业协议”。这似乎也从侧面佐证了小红书裁员的传闻。在今年6月份,小红书曾宣布获得了由阿里巴巴领投的3亿美金融资,投后估值超过30亿美金。不过,宣布完融资消息没多久,小红书就被曝出在进行架构调整,首当其冲的就是电商部门。电商战略分析师李成东表示,这次的裁员风波,很可能是小红书主动选择的,未来可能逐步剥离电商业务,选择和天猫国际合作。失败的电商尝试虽然小红书自始至终都把自己定义为“生活社区”,但自2013年成立以来的6年里,它先后经历了数次转型。从购物攻略到信息分享社区再到“社区+电商”平台,频繁转型背后是小红书对盈利的渴望。创业之初,小红书平台上的内容主要与出境游相关;到了2013年底,小红书开始切入美妆、个护,并迅速收获了大量用户,随之平台上开始出现用户对小红书自营代购的呼声。2014年8月,小红书开始用“秒杀”抢购的模式试水电商。对此,小红书创始人瞿芳曾表示,“电商负责赚钱养家,内容负责貌美如花”。她的言外之意是,小红书希望通过自己前期积攒下的流量来进行电商变现。在小红书上线电商业务的2014年,跨境电商领域已经有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洋码头等众多竞争对手。虽然也采用了“跨境直邮+保税仓”的模式,并与众多国外品牌达成合作,但长期以来小红书的电商业务并无太多起色,而且还屡被曝出假货、用户信息泄露等问题。“对于供应链的把控不严,对于上游供应商的吸引力不够是小红书做不好电商的主要原因”,李成东说。公开资料显示,小红书App上的跨境商品有10万个SKU(库存量单位),相比较小红书几十万的购物笔记数量,内容和商品的流量并不匹配。一位长期在小红书上翻阅“种草”笔记的用户对全天候科技表示,“除了浏览小红书的内容,自己很少在上面购物,通常是看完内容之后,再去天猫或者网易考拉这样的平台下单”。在国际一线大牌的入驻数量和跨境电商市场份额上,小红书并不具有竞争力。易观国际公布的今年一季度的跨境电商市场份额中,小红书以4.3%的占比位居第六位,远远落后于天猫国际、网易考拉、京东全球购等巨头。图片来源:易观国际值得注意的是,初入跨境电商领域,小红书就选择了自建物流的自营模式,这对于本就盈利能力不强的小红书来说是巨大的成本考验。据全天候科技了解,在涉入电商的这几年,小红书的电商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目前收入主要来自广告”,瞿芳2016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称,小红书2017年销售额为65亿元,2018年销售额预期达到120亿元。但是,2018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和去年同期持平甚至有所下降,要实现120亿销售额的小目标,对于小红书来说并不容易。“当前小红书营收来源太单一,电商纯烧钱,薄弱的供应链又难以稳固消费者,一旦流量流失或增速放缓,广告带来的营收也会出现下滑”,李成东分析称。其实,2016年以来,跨境电商就逐渐入冬,尤其是垂直类的跨境电商平台,陷入生存困境。2016年3月,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发布了《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其中规定,自2016年4月8日起,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将不再按邮递物品征收行邮税,而是按货物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以推动跨境电商健康发展。这条政策令大批的跨境电商倒闭,包括曾经处于第一梯队接近C轮融资的知名跨境电商平台蜜淘。在阿里入股前,小红书宣布上一轮融资还是在2016年3月。跨境电商困境或许是小红书时隔两年才拿到新融资的原因。在2017年,甚至有消息称融资困难的小红书四处找人接盘。今年6月,新一轮融资后,瞿芳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更多地在谈论小红书的社区内容,而不是电商。据说过去两年,小红书已经在小心翼翼地调整电商策略。发力内容社区这两年小红书在经营内容社区上投放了更多精力。从去年11月底开始,小红书就开始邀请各路明星入驻。范冰冰高达910万的小红书粉丝数创下了平台最高纪录。一条长达13分钟的“自创按摩大法”视频,单是评论数就超过了7万。据小红书官方透露,如今平台上经过身份验证的大小明星已经超过200位。明星“种草”直接带动了社区的活跃。QuestMobile的报告显示,小红书的DAU(日活跃用户数)从2018年初到6月底,从300多万一路涨至840.6万左右。一季度的日活增长率也在全网app(DAU100万—1000万)中排名第6,社区类排名第一。除此之外,小红书也前所未有地尝试了赞助综艺节目的娱乐营销。今年一季度,它连续成为网络综艺《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次席赞助商,据36氪报道,两者的投放金额均在千万级别。现如今打开小红书的App,首页呈现的也几乎是清一色的达人笔记,而在商城一栏,原本的主资源位已经不再利用“限时购”推广外部品牌,更多是推广自己的自有品牌“有光”。也就是说,小红书原本和其它跨境电商平台一样卖各种美妆个护产品,现在更加注重扶持自有品牌了。今年6月,小红书获得阿里领投的3亿美金融资后,似乎更加坚定了向内容社区转型之路。据小红书内部员工透露,随着抖音等短视频的崛起,目前小红书已经把目标瞄准了短视频。虽然目前社区的内容仍以图文为主,但最近小红书已经在向短视频方向发力。该员工表示,为了完善自己的分发机制,达到千人千面的推荐效果,最近小红书在大力招揽技术人员。这一点在融资后的新闻稿中也有所体现,“小红书此轮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和升级团队,继续加大在产品技术方面的投入,尤其是算法分发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做更好的储备。”李成栋分析,小红书未来可能会放弃自己的电商业务,选择和天猫国际合作。在阿里入股后,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员曹磊也曾做过预测,“小红书很有可能会和天猫国际打通,以此来为阿里导流,阿里也会在供应链和物流方面为小红书提供资源。流量变现的同时,闭环也加速完善”。在李成东看来,小红书社区的内容生产能力将为阿里提供可观的稳定流量。而早在2016年,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淘宝2016年卖家大会上就表示,社区化、内容化和本地生活化是淘宝未来的三大方向。为了保持用户粘性,小红书内部也加快了孵化的进程,自有品牌“有光”已经于今年3月份上线,而在6月份,小红书首家线下店也在上海开业。据全天候科技了解,目前小红书近850万的DAU中,男性用户只占到100万,为了吸引男性用户的关注,小红书最近也在考虑赞助体育赛事,并增加3C、数码产品的内容比例。“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吸引流量,依靠广告变现将是未来小红书最主要的变现路径”,李成东分析。今年拿到3亿美金融资后,小红书创始人瞿芳和CEO毛文超在一封内部信中说,“一切归零,再出发。”今天,小红书曝出电商裁员的消息,甚至直接放弃电商业务,一点也不令人意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的升级以及人口结构的变迁,“便利”的需求不断被催生,在大卖场和百货关店潮下,便利店凭借着与消费者亲密的距离,在疲软的零售行业中表现亮眼,一直保持着客观的增长速度。不过,虽然增长势头良好,但对照日本的便利店,国内的便利店在产品结构、门店布局与渠道拓展、盈利能力等方面仍有所欠缺,有数据显示,日本的便利店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超市,两者占比约为54%:46%,而在中国,这个比例是8%:92%。电商巨头们显然已经嗅到了这一迹象,在线上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当下,焦虑的京东、阿里、苏宁都纷纷喊出“智慧零售、新零售、无界零售”等口号,深入布局线下战场,意图利用自身供应链与物流实力,占领线下零售这一巨大的市场,而这场战争的导火索,便是布局便利店。天猫小店、苏宁小店、京东便利店在短时间内的快速扩张,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一点。不难看出,在经历了猩便利、缤果盒子类的无人货架等概念性业态的泡沫之后,市场和资本逐渐变得理性,重新审视便利店作为传统业态的价值点,2018年的便利店,注定要掀起一阵腥风血雨。便利店成风口?电商巨头的高歌猛进传统的便利店算得上是一个“慢行业”,像7-11、罗森等知名的便利店进入中国市场已超过20年,但仍在“千店级”规模,平均算的话,一年的开店数仅有10家左右,一直在不紧不慢的稳步发展。而最近两年,阿里、京东的“百万便利店”计划和苏宁年开1500家苏宁小店的目标可谓打破了这一稳定的格局。以罗森、7-11、全家为代表的日系便利店和本土便利店们明显感觉到了危机感,纷纷加速外延式扩张,开始修炼“快功夫”,势必要守住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在笔者看来,看似不怎么起眼的小便利店之所以能够突然间受到各大电商巨头的青睐,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从发展趋势来看,便利店所蕴含的能量无可限量。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整体的市场已经不是以往的大众化市场,变为了分层化、小众化、个性化的市场。这是一个市场结构发生的根本变化。而且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淡化了价格敏感度,加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对于品质和便利的需求,而便利店能够很好的顺应这一趋势,从而在萧条的零售行业中“屹立不倒”,并展现出强大的增长趋势。而且,根据国外经验,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便利店行业便会逐渐步入成熟期。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已十分接近这一数字,可见便利店存在着一定的空白市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是电商巨头们能够为之所动的主要因素。从自身的角度来说,线上红利渐衰、获客成本越来越贵,纯电商的模式已经即将触碰天花板,零售市场线上与线下的整合已成为不可避免的潮流,特别是对电商巨头们而言,线下市场的争夺已然成为了新的战场,利用自身供应链与物流优势来向便利店领域扩张似乎在合适不过了。而电商便利店在追求品牌曝光的同时,更多的是充当一个流量和数据的引流入口,来吸引还未在淘宝或者京东等平台上有过购物经历的老年人和儿童,从而获得更多的用户流量来引流线上。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便利店尚存多面顽疾表面光鲜的便利店的未来虽有着十分巨大的想象空间,但在当下,仍然在面临着内忧外患的行业危机。首先是便利店行业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单店的低收益和小体量,在房租和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的面前,运营成本不断飙升,而资本和新零售概念的介入也并不能改变这个行业的生存规律。有数据显示,内资便利店的平均日销售额为4,727元,不足日本7-11的1/9,仅为罗森日均销售额的1/7。在盈利水平方面也存在显著差距,国内大多便利店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都显著低于日本系便利店。而就算是已在中国深耕几十年的三大日系便利店,也只有全家开始盈利,可见,提高盈利能力是所有便利店所面临的重要挑战。鲜食餐饮被视为便利店引流、提升毛利率的关键,但售卖鲜食前提是高投入,从鲜食工厂、选品、物流、设备等等,便利店的后端链条长度和复杂程度有时甚至高于大型零售,其中还要承担一定的货损风险,大多数便利店的店主为了减少损失,索性将鲜食餐饮拒之门外,导致利润率上涨缓慢。如此,便陷入了“不做鲜食等死,做了鲜食找死”的恶性循环。包括便利店+生鲜的商业模式也是一样,由于生鲜产品损耗率较高,在保管、品控、物流运输等方面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的运营成本,使得很多便利店商家望而却步,长此以往,也就造成了那些看似高大上的便利店却在亏损中挣扎的处境。除此之外,其他较为垂直的店铺也在不断瓜分着便利店的市场。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市场拥有者极为丰富的餐饮业态,社区附近大街小巷的餐饮多如牛毛,随着中式快餐品牌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标准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便利店涉入较浅的鲜食餐饮完全无法与之抗衡。加上百果园、良品铺子这样的水果类、零食类的专业小业态店铺的快速发展,更能满足在消费升级下人们对商品品质的高质量要求,百果园官方数据则显示,2017年百果园门店总数为2645家,增长54.6%,盈利情况尚佳。并且品类还在不断扩展,这对便利店而言,无疑又是从自己身上割了一块肉。还有,现在大部分较为成型的社区附近基本都会设立一些社区超市,与便利店相比,商品的SKU更加丰富,也没有了便利店中商品10%的溢价,甚至于选址也优于便利店,更加贴近消费者。如此看来,便利店的优势荡然无存,能够勉强生存下去就已经是万幸了。而曾经那些辉煌一时的便民服务,也已经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成为了鸡肋,水电煤气费用、订火车票甚至家政服务等增值服务,完全可以通过手机解决,想要以此带来业务上的改观无异于痴人说梦。那么,看似已经走投无路的便利店,究竟该何去何从,电商巨头的加持究竟能否助其焕发第二春呢?从自身优势出发,打造全新生态便利店如今,便利店想要得以生存,必须打造差异化发展,利用电商平台自身的优势,在终端模式、商品组合、业务延伸、数字化、供应链及业务拓展等方面发力,不断满足日益分化的消费者需求,才能真正在零售市场中占据一席地位。具体来说,无论商业规则如何改变,其本质都是要为消费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购物问题将是零售企业和资本市场抢占的重要阵地。而便利店作为天然的前置仓,结合电商平台物流的优势,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30分钟的便利到家服务能够将以往零售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失联状态变为实时链接、形成一种更紧密的关系。同时,还可以减少供货负担和库存的压力,保证了新鲜食品的质量。再者,一定抓住消费者的碎片化需求,未来便利店大概率会并呈现出“千店千面”的特征。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来不断开发不同的细分商品、店群或子业态,比如“便利店+生鲜+干洗+书店+茶饮”等各种便民服务,打造多业态的有机复合体,在呈现出更多的个性和特色的同时,也建立起了商品组合差异的优势。最后,也就是老生常谈的通过科技和人工智能的赋能来实现对便利店行业的全方位升级。在高租金、高人工成本的重压之下,想要探索出能够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还是要将便利店的无人化作为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无人便利店在常规便利店面前遭遇过低谷,但其技术的应用可以作为一种补充而存在,用有温度的人加上无人化的智能设备,比如智能取货柜、电子价签、智能大屏、自助收银、刷脸支付等等,诸如此类的组合形态能够很好的让消费者获得更有品质和个性化的服务,提升便利店与消费者之间的温度。而且,基于电商平台上庞大的用户数据和消费数据,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加深对消费者行为的认知,用技术与数据推动便利店人、货、场的关系重构。更加精准地看清细分客群的产品偏好、价格偏好,从而优化产品供应链,提高供应链精益性、运营效率和销售质量。特别是在生鲜供应链方面,能够得到更好的库存优化和损耗控制,解决其盈利难的困境。可以预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改变便利店市场格局的重要催化剂。总的来说,线下零售水很深,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而便利店更是一个要耐得住寂寞的领域,变革的深水区才刚刚到来,想要靠短期的噱头来吸引眼球套现或通过资本盲目扩张只会导致自取灭亡。只有创造出全新的业态,更加准确的切入目标消费者的生活,为消费者创造更加便利、快捷、时尚、休闲的生活价值,才是新零售环境下便利店变革的方向。未来,新零售便利店必将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甚至能够服务于城市社区信息的连接,要知道,多元化创新永无止境,不管是传统便利店还是电商便利店都需要抓住转型的核心,稳步前行,才能真正得以健康的发展。而作为消费者,也更加希望能够享受到便利店所提供的更多便利。
口碑与阿里作为阿里生活服务版图中的两个重要板块,双方一旦合并融资,或给美团带来压力。谷歌要重回中国的消息不仅引发舆论热议,就连《人民日报》都在海外社交平台Twitter和Facebook上刊文,欢迎Google重返中国大陆。对此,百度董事长、CEO李彦宏也忍不住要在朋友圈说几句。他称,百度曾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反超Google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如果Google回来,我们非常有信心再赢一次。关于巨头们的大战,除了百度要迎战谷歌;今日媒体报道称,阿里也要出大招打造生活服务的超级入口,好好跟美团干一架了。路透社今天的报道称,阿里巴巴计划合并口碑、饿了么,并将就此募集30至50亿美元。该媒体援引知情人士说法称,合并后的公司估值高达250亿美元。彭博社消息称,软银集团旗下的monsterVisionFund计划领投饿了么30亿美元至50亿美元,作为协议的一部分,阿里巴巴打算合并饿了么与口碑。另一名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这项计划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启动,届时新公司还将囊括阿里巴巴旗下新鲜农产品和食品配送服务平台——盒马鲜生。针对这一消息,口碑方面向全天候科技官方回应称:“对市场传闻不予评论。”此前,有消息称,口碑、饿了么和盒马会合并然后独立融资。但饿了么CEO王磊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这个假得没边了。合并是一个组织关系的调整,现在是三个独立运作,如果要搞组织整合不是没事找事吗?”1、阿里生活服务应用版图饿了么、口碑、盒马鲜生等为阿里生态拓展全新的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完成从新零售走向新消费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4月,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与饿了么联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经签订收购协议,将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阿里方面表示,此次收购完成后,将以餐饮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的切入点,以饿了么作为本地生活服务最高频应用之一的外卖服务,结合口碑以数据技术赋能线下餐饮商家的到店服务,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对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全新拓展。口碑成立于2015年6月,由阿里巴巴集团与蚂蚁金服集团共同出资设立,之后约2年时间里,口碑一直依附于支付宝;直到去年年末,口碑推出了自己的独立APP。2018年1月,口碑正式进入阿里新零售体系,负责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探索新零售。在吃喝玩乐等诸多线下业态中,口碑以餐饮行业为突破口,探索新餐饮。截止今年1月,全国已经有超过250万家商家入驻口碑平台,单日交易笔数超过3000万笔。饿了么依托外卖服务形成的庞大立体的本地即时配送网络,协同阿里新零售“三公里理想生活圈”,盒马“半小时达”和24小时家庭救急服务,“天猫超市一小时达”,众多一线品牌“线上下单门店发货二小时达”等一起,成为支撑阿里各种新零售场景的物流基础设施。2、合并融资对标美团?口碑与阿里作为阿里生活服务版图中的两个重要板块,双方一旦合并融资,或给美团带来压力。“阿里巴巴和美团是能够提供全面O2O服务的公司,”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的一位分析师表示:“阿里巴巴的三个部门(口碑、饿了么、盒马鲜生)相互补充,将它们合并为一个平台,与美团展开竞争,具有战略逻辑。”此前,王磊就曾表示,美团和美团外卖都是竞争对手。他认为,本地生活对阿里是非常重要的入口。阿里从实物电商到数字电商(大文娱),再到本地服务电商,是一脉相承的事。阿里收购饿了么还因为即时配送对阿里新零售来说是核心基础设施,另外,高频的支付场景,对阿里金融业务是支撑。“阿里所有都围绕消费者和商户的商业互联网化,只是场景不停在变。餐饮本质上,是外卖和到店两个场景。饿了么先瞄着外卖去做,所以从另一个角度,需要更多考虑商家,通过服务商家去服务消费者。”王磊还称,“饿了么的边界是本地生活服务的边界,现阶段重点是餐饮外卖。我说的边界不是说品牌的边界,是作为一个平台,你要考虑清楚哪些事情是自己做,哪些事情是别人做。”从口碑和饿了么的定位来看,在场景上,前者覆盖到店销售,后者覆盖外卖,两者合并正好互补。据悉,口碑占据2017年中国到店O2O市场交易份额的55.5%,超出美团点评约20个百分点。今年6月,美团点评已向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称,美团本次目标募资金额为60亿美元,公司估值约600亿美元。一边是将口碑、饿了么、盒马鲜合并打“组合拳”的阿里;一边是准备赴港上市的美团,最终谁将成为收割市场的玩家,短期内仍旧是迷。
近日,支付宝悄然上线了拼团功能。在支付宝首页的底部可找到了这个“拼团”页面。准确来说这其实是“限时拼团”,它会分时段给用户推荐不同的拼团商品。可以看到,支付宝上的这些商品全都来自不同的淘宝店家,涵盖了日用、食品、服饰等十多个品类。但拼团价会比淘宝价格再低一些,很多甚至都是再打5折的降价幅度。在尝试点击拼团后发现,支付宝的拼团功能多样,除了可以自主发起拼团、邀请好友外,还能由系统匹配,加入到已经开始的拼单中。在支付宝上出现的这个拼团功能,不仅商品来自淘宝,订单、会员系统与淘宝打通,而且推荐的拼团商品似乎也结合了用户此前在淘宝上的购物习惯。实际上,这并非淘宝第一次发力拼团电商,今年3月就推出了淘宝特价版,宣布要做“消费分级”。根据阿里巴巴最近一份财报显示,支付宝的国内用户已达5.5亿,而第三方统计的淘宝月活用户数也超过4.3亿。可以预见的是,淘宝的个性化推荐与支付宝的众多应用场景都有合作空间,未来双方的合作形式会更加灵活。
上市在即的美团向外界展示出其在新零售领域的野心。继在北京开店后,无锡成为美团旗下新零售品牌“小象生鲜”落地的第二个城市。作为首家登陆无锡,集生鲜食品、餐饮、电商和即时配送于一体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生鲜超市,针对无锡市场,小象生鲜也进行了升级。相较于北京方庄店,无锡双店在面积上显著扩大。以广益店为例,面积约为4500平米,是北京方庄店的两倍多,商品区和餐饮区占比约2:1,生鲜类商品的占比超过60%。不仅是小象生鲜,美团在近日还依次推出了新零售闪购业务和无人配送开放平台,诸多信息显示,美团在新零售方面的布局正在加强。无独有偶,美团在外卖市场的头号竞争对手饿了么也开始在新零售领域频频发力——在进入阿里体系后,饿了么的角色显然已经不仅局限于外卖,其配送团队蜂鸟将全面融入阿里新零售,即时配送不再仅服务餐饮外卖,而是计划向各路新零售纵队输出运力。可以看到的是,美团与饿了么的角逐已经从外卖延伸到新零售的新战场中。美团闪购与无人配送组合拳以满足消费者便捷购买、商家提升经营效率、骑手在各个时间段配送的需求,美团近日上线了新零售品牌“美团闪购”。一位美团内部人士对《深网》透露,美团闪购并非新的业务,实际上是此前美团跑腿业务的升级。美团跑腿是美团推出的同城帮买帮送服务,曾在2017年3月上线,用户通过美团或美团外卖App代购下单,指定物品就可在1小时内完成全城送达。海澜之家是美团跑腿的初批尝试。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发展,美团开始将配送品类覆盖更多的领域,全面发力新零售。《深网》了解到,美团高级副总裁王莆中将全面负责闪购业务。王莆中表示,从去年及今年上半年来看,美团通过配送网络送出去的零售产品达到2.6倍增长,非餐品类的增长率是最快的,尤其是生鲜、水果;商家数量翻了一番。背后的驱动力在于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王莆中表示,目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达到156个,城镇化人口达到8.1亿;零售行业线上化率的增长,电商主力品类增速放缓,食品生鲜处于较低水平,其中食品生鲜的线上化率在6%,有很大增长空间。美团在过去几年铺开的配送能力成为有望覆盖这些品类的基础。据美团官方数据显示,该平台覆盖全国2800个城市,年度交易用户3.1亿,拥有53万日活跃骑手,平均配送市场为30分钟,几乎覆盖了所有主流人群。除了将配送更多新零售的品类,美团过去一段时间一直在无人配送这件事上下了很大功夫。实际上,美团发力无人配送已久,在无人机、无人车领域已已经过多轮实验。据《深网》了解,其无人配送事业部的前身即为此前的项目组“W”。同王兴一样毕业于清华的夏华夏,曾先后担任Google高级工程师,百度主任架构师。2014年6月,夏华夏加入美团任美团首席科学家及配送部总经理,负责基础架构及大数据等相关工作。夏华夏对《深网》表示,“不仅限于外卖,比鲜花、蛋糕这些品类,或者是以后的闪购里面的一些物品,我们都希望用无人配送的方式或者是地面、天空的方式,用机器来配送。”“未来很长时间内,都会是人车混送的方式。”夏华夏说,无人配送车是对骑手的有效补充,它可以持续工作,比如承担更多的夜间配送工作;骑手更为灵活,可以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场景,骑手与无人配送车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提升效率,优化用户体验。据《深网》了解,自2018年3月至今,美团无人配送已经完成了在朝阳大悦城的B端测试运营、深圳联想大厦的C端试运营,并有选择性地在上海松江大学城实现了从B端到C端的完整闭环运营。夏华夏对《深网》表示,松江大学城内由无人车配送的美团外卖订单已经超过1000单/天,这也印证了美团无人配送规模化运营的可行性。相比于饿了么,美团目前披露的无人配送的计划显得更加完备。美团近日正式宣布推出无人配送开放平台计划,希望将软件(如仿真系统、视觉感知)、网络(如通讯、运营商)、器件(如计算芯片、激光雷达)、整车(包括设计生产)、实业(地产、园区、物业)综合到一起,实现从餐厅到目的地的全程无人配送。不过,美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王慧文认为,目前美团无人配送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实验室”阶段。目前仍有许多难点有待攻克,他们希望在2019年实现规模化运营。饿了么与阿里生态全面打通美团在外卖及新零售领域的头号竞争对手饿了么,也显示出其在加入阿里体系后的首个计划落地,即饿了么为阿里的新零售提供物流基础。6月22日,在阿里收购饿了么两个月之后,饿了么新CEO王磊表示饿了么将不再局限在餐饮外卖上,包括水果、生鲜、药品、鲜花等非餐饮品类亦纳入到饿了么的配送范围里,正式成为阿里生态的一部分。而随后美团闪购的出现标志着二者围绕新零售的激战正式打响。为此,饿了么将于今年夏季投入30亿元。“饿了么与阿里生态之间的协同力量,是任何竞争对手都无法企及的。未来竞争的核心不是比谁钱多,而是以餐饮为起点的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新零售大升级。”王磊作出判断。易观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整体交易规模为705.8亿元人民币,但环比增长仅为4.2%。该数据报告还指出,预计互联网外卖市场在未来三年内仍将维持增长的态势,但同比增速将持续走低,同时外卖业务也已经成为生活服务类别下的第二大消费场景,排在第一位的是生活服务综合平台。这些数据都意味着,外卖市场之争正在向更广泛的市场的延伸。在这样的背景下,饿了么透露,其在上海7月以来平台的新零售交易额环比6月增长40.1%,订单量环比增长30.3%。其中,百果园在平台夏季果蔬大促第一天日订单量即突破10万单,环比增长3倍,全家便利店交易额环比增幅更接近两倍。2017年,阿里巴巴联手蚂蚁金服曾以10亿美元入股饿了么时,就对外明确表示“口碑专注到店,饿了么专注到家”的业务分工。在今年4月阿里巴巴全资收购饿了么之后,来自阿里阿里新零售体系的赋能,将为饿了么的配送提供更强的能力和更广的平台,比如支持盒马鲜生、天猫超市以及其他品牌商先下单的三公里、半小时配送服务。与此同时,饿了么内部孵化的无人货架项目“饿了么Now”则在今年3月在其首个入驻的城市上海实现运营盈利。在凭借无人配送行驶改善配送成本和效率这一点上,饿了么也迈出了其“未来物流”战略的重要一步。7月26日,饿了么宣布获准开辟中国第一批无人机即时配送航线,送餐无人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无人机试运营期间,用户从下单开始,平均仅需20分钟即可收到外卖。饿了么方面称,其送餐机器人也在取得突破性进展,适应不同楼宇场景的二代机器人将于近期面世,除送餐外,还将承担流动无人货架等角色,预计今年覆盖范围扩大至多个城市超过500座楼宇。据了解,未来还有更多新零售服务将通过蜂鸟的本地即时配送网络落地,触达3公里半径内的用户,包括智能调度系统、外卖无人机、机器人等产品,都将适配新零售复杂场景进行更新迭代。激战新零售外卖市场,或者说生活本地服务正在进化出一个全新的格局,如果说此前是美团与饿了么的一对一决战,那么在阿里收购饿了么之后,美团需要面对的则是饿了么、百度外卖、口碑与阿里的协同作战。为了更快速争抢到更大的市场份额,饿了么将在今年7月至9月期间投入30亿元人民币以应对市场越发激烈的竞争,他们希望能够将市场份额提至50%以上。同时彭博社还称饿了么正在寻求新一轮金额为20亿美元的融资,对此王磊给出的回应是,预计阿里未来会继续为饿了么的发展投入数亿资金,所以资金并不是现在的核心问题。他还强调,饿了么目前并没有寻求除阿里巴巴集团以外的新资金注入。一边是准备赴港上市的美团,一边是有阿里傍身、不缺资金的饿了么,最终谁才会成为收割新零售市场的玩家,这在短期内将会是个疑问。然而可以预见的是,加码布局新零售的美团与饿了么势必将把战火重新燃起。
8月6日消息,今日有媒体报道“小红书将裁撤电商部门1/2的员工,该部门将从约500人缩减至200余人”。针对此报道,小红书发表回应称,此为不实消息,当前业务发展迅速,整体人员稳定,并无裁员计划。了解到,小红书在今年5月完成由阿里领投超3亿美元的财务融资,而此轮资金正是将主要用于扩大和升级团队,继续加大在产品技术方面的投入,尤其是算法分发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做更好的储备。资料显示,小红书成立于2013年6月,拥有月度活跃用户接近3000万。目前,小红书除了APP,已开通小程序,也是以用户分享笔记形式。同时小红书微信小程序也有商城,包含类目:美妆个护、服饰鞋包、母婴、家居生活、服装内衣、家电数码、保健品以及配饰等。以下为回应全文:近期,我们发现有关于小红书人员流动异常的不实报道。对此,小红书严正声明,此消息为不实消息。小红书当前业务发展迅速,于今年6月份刚刚完成超过3亿美元的财务融资,整体人员稳定,并无裁员计划。感谢所有关心小红书的朋友们。分布在世界各地的2000多名小红书人,将持续为创造一个美好、真实、多元的社区而不断努力。小红书2018年8月6日
一年一度的ChinaJoy,既是腾讯和网易这样的游戏大厂大秀肌肉的舞台,也是无数“苟活”的中小厂商们期待好运气能一炮而红的机遇时刻。可其中最特别的当属另一大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虽然曾经表达过对游戏的轻蔑,但如今也不得不与游戏行业越走越近。很多人或许还没注意到,淘宝小游戏已经上线运营两个月了。这指的不是中国版《旅行青蛙》单单这一款上过新闻的海外引进产品特殊案例,而是与微信小游戏一样的小游戏平台。一边是微信小游戏上线半年、开放一个季度以来的大红大紫,各种讨论和争议、产品政策调整从不间断,开发者和用户涌入微信小游戏,商业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而另一边,淘宝小游戏却没做任何宣发地低调上线,既不希望与微信小游戏正面碰撞,又想进一步推进淘宝两年来的内容生态化战略——面对社交电商的冲击,淘宝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守住用户越来越有限的时间和注意力。与淘宝业已运营许久的直播、短视频、头条等业务一样,游戏也是内容领域里的关键品类。淘宝小游戏平台淘宝的小游戏平台深藏在淘金币体系里,具体入口是手机淘宝首页-领金币(淘金币)-玩游戏。简单测试下来,淘宝小游戏平台的产品逻辑可能是,用户购物交易产生优惠需求-淘金币可抵扣优惠券-签到领金币的形式用户体验一般-加入互动性粘性更强的小游戏-玩游戏做任务可获得淘金币奖励-淘金币可抵扣购物优惠券。如此,一个交易与游戏的产品体系即可完成闭环。其实早在2014年,手机淘宝就曾短暂地上线过“游戏中心”。彼时,阿里集团还在集全公司之力运营一款用来对抗微信的移动社交通讯App“来往”,而“来往”也同时推出了两款游戏。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手机淘宝游戏中心和来往都没有成功。但那时淘宝仍然对流量的获取没那么焦虑,在阿里的集团战略“Allin无线”支持下,淘宝在很短的时间内把PC端流量成功转化为移动端流量,避免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掉队。但是到了2018年的今天,全网流量洼地屈指可数,除了头条系产品和微信,其余产品都难以做出增量。阿里必须用各种办法找到流量。目前为止,淘金币小游戏平台上一共有16款小游戏,大多是轻度双人对战及关卡游戏,例如连连看、五子棋等。游戏内置语音开关,对战时显示双方的头像和ID,用户在淘宝里玩游戏也可进行一定程度的社交。在今年ChinaJoy期间的阿里游戏生态晚会上,阿里九游总经理张楠楠在接受包括36氪在内的媒体采访时称,淘宝小游戏平台的数据增长非常快,但她并未透露具体数据。《旅行青蛙》的贡献几个月之前,《旅行青蛙》是淘宝这个五亿用户级产品事隔多年后又一次在游戏领域的试水。在阿里体系里负责做IP衍生的阿里鱼总裁吴倩当时曾介绍,起初对《旅行青蛙》衍生品销售定的目标只是破亿,但用户高涨的热情使得只用了一个半月就完成了这个目标。可以说,是《旅行青蛙》让阿里各个业务线重新看到了游戏IP的潜力。游戏一直是腾讯网易的主阵地,两家公司基本上占据了中国游戏市场九成左右的份额。而作为电商巨头,阿里对游戏的态度又一直有暧昧不清的历史。从做渠道到收购UC做发行,从做发行到收购简悦团队做内容,阿里到底会怎么切入变现能力最强的游戏领域?整个行业都在观望、等待阿里游戏频繁的新动作。张楠楠称,虽然还不能说阿里游戏的顶级入口会在哪里,但只要能落地到具体场景,现在的《旅行青蛙》以后可能就会变成更多游戏的分发入口。比如,闺密群就是一个场景,此前淘宝可以满足闺蜜群的购物分享与经验交流需求,那么之后也可以尝试满足对轻度游戏的需求。淘宝里会有这样的场景,阿里系的其它App也会有不同的场景,只要场景里用户有对游戏的需求,就可以设置游戏入口。她透露,除了淘宝天猫,酒旅平台飞猪、在线视频平台优酷等都有可能会尝试做游戏的业务联动。未来游戏在阿里体系里存在非常大的想象空间。阿里的业务基因是强在供应和销售体系,在没有超级IP、但对流量的需求日渐饥渴的现实状况下,《旅行青蛙》这样的轻度游戏IP承担部分聚集流量的作用,也是很合理的情况。但张楠楠反复重申,强调“阿里游戏不是导流”。做游戏的最终目的当然是为了电商交易,但阿里并非要在游戏里设置点对点跳转到交易页面,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导流输血方式。而是把在淘宝里玩游戏比作游乐场,用户在里面玩得久了,自然会多买一盒盒饭,或者多买一瓶水。这才是阿里对游戏的理解。因此,除了IP授权之外,对于阿里游戏旗下各平台上的开发者来说,广告仍然会是收入的主要来源。阿里巴巴是中国广告收入最高的互联网公司,拥有相当成熟的广告变现工具,“直接接入就好了。”张楠楠说。值得注意的是,阿里游戏生态晚会已经举办到了第三年,“尝试”仍然是所有阿里游戏高管经常提到的重要概念。
“这个消息对于我来说也很突然,我入职刚一个月。”一名正在办理离职手续的邻家员工告诉《中国企业家》杂志。对于绝大多数员工来说,邻家的倒下过于突然,“我们前一天还在正常运营中”。8月3日,记者走访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发现,与之前各大媒体所报道的不同,除不断有员工前来办理离职手续外,出现在办公现场更多的是全时、苏宁小店等不同企业的招聘人员,与此同时,各招聘广告也早已贴满了邻家的LOGO形象墙。现场一名邻里家同行的HR吴俊(化名)告诉记者,8月2日上午,场面还一度“热闹”,办公室坐满了前来“讨说法”的供应商与被迫辞职的员工,“今天上午(8月3日)还比较乱,不过逐渐就恢复了秩序”。8月3日晚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微信公众号也同时发文,称协会已对邻家便利店近日出现的情况高度关注。文中表示,此次关店系邻家唯一出资方善林金融受上海警方调查,资金账户被冻结,无法继续注资,同时邻家受供应商诉讼,账号资金已被冻结所致。此外,协会认为此次事件属于个例,并不会影响便利店行业的发展,同时组织北京市便利店企业商讨协助。据悉,好邻居、全时、7-Eleven北京、罗森北京、超市发、便利蜂、苏宁小店等多家企业皆表示愿意吸纳因邻家解散赋闲的门店员工。而据《中国企业家》了解,苏宁小店8月份将在北京开设60家门店,目前60家门店都已进入装修阶段,有大量人员招聘需求。目前,北京邻家便利店的门店基本都处于停业状态。员工“维权”仍在继续据吴俊了解,邻家便利店的员工分为三类,除有五险一金待遇的正式员工外,还有由邻家方聘用的“小时工”以及由第三方聘用的“管培生”,而就算是“管培生”,也经过邻家的正式培训,并承诺三个月后正式转正。8月2日,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由于邻里家公司的银行账户已全部被冻结,预计不能顺利发放7月员工工资”。该报道称,邻家的员工在办理完离职后,会得到一份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书,这份文件代表员工离职的责任在于公司,属于被动离职,之后员工可以拿着这份文件去申请仲裁从而争取到赔偿,公司现在能做的只有这么多。8月3日,《中国企业家》走访发现,办公室各会议室已结束“水泄不通”的局面,第二会议室还成为全时便利店的招聘“标间”,现场更多未散去的,是与邻家合作的、通过第三方招聘外包人员的。记者现场了解到,因没有签署相关合同,大部分外包员工对于自己能否顺利拿到所拖欠工资表示担忧。“虽然考勤记录已有统计,但我们并没有与邻家或是第三方公司签署过劳动合同,这件事让我们吃一堑长一智,但我们培训是在邻家总部,之后很快在门店上岗,所做的工作也与正式员工无二,所以起初非常放心”,邻家一位“管培生”周铭(化名)告诉记者。而从周铭提供的“三方关系确认书”来看,邻家的外包方为寰球亿人(北京)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该公司的确于2018年3月发布数条24小时便利店的招聘信息。此外,有外包员工向记者透露,包括寰球亿人在内,邻家便利店还另与其它俩家外包公司有合作。目前,三家外包公司已委托相关人员就此事宜与邻家方面进行沟通,其中有考勤记录的70余位“管培生”,每位员工所欠工资从一千到几千元不等。“不过现在还没有给出结果,我们只能选择相信邻家。”周铭告诉记者。实际上在绝大部分员工看来,邻家的运营一直做的不错,很多门店的日流水也较为可观,而大部分媒体对于该事件的态度也是“惋惜”的,一名业内人士曾向《中国企业家》表示,在他看来,邻家的现任CEO王磊也是受害者之一。截至发稿前,王磊未对媒体做出回应。邻家做错了什么?一方面是邻家的轰然倒塌,另一方面其他便利店品牌仍在不断扩张。正因此,各大品牌都将目光投向邻家遗留的大量人力与门店资源。“这几天邻家的破产引起一阵惋惜”,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但“实际上除非是超级有耐心、钱特别多的股东,不然像邻家这样的公司早晚会出问题。”资料显示,邻家便利店成立于2015年5月5日,为早前7-Eleven北京高管王紫创立,后因与投资方产生分歧,王紫带领团队转而创立便利蜂。也就是说,自成立以来,邻家就自带7-Eleven的影子,邻家早期更是被媒体冠为“最像7-Eleven”的本土品牌。便利店是舶来品,单纯依靠经验经营很难实现规模化,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市场层级分明,且就算是一个城市,也存在“江南、江北”消费者口味、需求不同的情况。就算是有一定威望的从业人员,对于便利店行业本身,也从未表现得过于乐观。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报告》显示,便利店的运营成本正在快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高昂租金与人工费用,而随着新零售概念的提出,更多电商巨头转战线下,被资本搅热的行业更容易出现泡沫。资本都愿意投资新奇的项目,但是便利店行业本身并不性感。在一些投资人看来,便利店行业的技术革命还远远不够,阿里、腾讯等巨头都希望能够借助数据赋能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但就算是盒马鲜生,也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在打破技术壁垒的同时,首先要解决的还是生存”,从业者必须在规模效应与成本之间寻求平衡,也必须在“新零售”的大环境下,选择更经济的运营模式。早前,零售专家鲍跃忠曾表示,一个便利店品牌,如果能够做到1/3的店面盈利,1/3的店面持平,1/3的店面轻微亏损,就已经是非常正常的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