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带录影机
.曾经没有打败VCD的录像带最近终于正式退出历史,看来也是时候跟小时候录像带里的记忆来次集体告别了。就像近百年里被判过无数次死刑的报纸,如今可能要先行见证数字化报刊的坠落一样,许多被一再唱衰过的产业最后依旧活得不赖。但也并非所有人都能成为幸运儿。在刚刚过去的七月末,日本目前唯一还在生产盒式磁带录影机(VCR)的船井电机,宣布了他们的VCR业务因「零件采购困难」将正式停产。此前,船井电机的录像机还在以三洋贴牌向北美以及其他极少数地区销售,去年的销量是75万台。面临市场不断萎缩,部件生产商也纷纷不干了的境况,VCR的退市似乎是注定的事情,毕竟另一大录像机生产商索尼公司,早在2002年就关停了其Betamax格式录像机的生产。年轻一代大概已经忘了或者根本不清楚VCR是什么,VCR不是综艺节目里面的「下面请看这位男嘉宾的VCR」,而是VideoCassetteRecorder的缩写,中文也就是盒式磁带录像机,它是使用空白录像带并加载录像机进行影像录制和存储的监控设备。1956年,美国Ampex公司推出了第一款磁带录像机,作为划时代的产品,当时它的售价高达5万美元,但上市后仍在一周内卖出了100台之多。过了二十年,录像机在1980年代走进美国普通家庭,也步入了鼎盛时期,对于那个时候的人们,拥有一台VCR意味着「只有设置好定时器,录像机就能自动录下你想看却不能看的节目。你可以不受电视节目表的束缚,享受属于自己的黄金时段。」,这段话来自1981年《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消费指南。今天盒式录像机的停产同时意味着VHS录像带也完成了历史任务,到了和朋友们告别的时刻。VHS是VideoHomeSystem的缩写,它是由日本JVC公司在1976年开发的一款家用录像机录制和播放格式。1980年代,经历了那场与索尼公司著名的格式之争后,VHS最终成为家用录像机的标准格式。当时市场上两种主要的录像带格式分别是JVC的VHS和索尼的Betamax,因为物美价廉的VHS提供了比Betamax格式更长的播放时间,加之广泛的许可权和更好的兼容性,从而击败了对手。当然,索尼专用的Betamax格式也有不少优点,这你应该也能猜到,比如图像质量。所以许多老牌电视机构仍然会用Betamax录像带来保存节目,2000年以前,BBC用的也是Betamax。不过VHS胜利的甜头也没有尝到太久,1995年DVD的出现告诉VHS的好日子到头了,没过几年DVD的销量就彻底把VHS甩了下去。到了2006年,在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商场就已经再也买不到VHS录像带了,虽然仍旧在生产中,近十年死忠粉们的购买录像带渠道也只能在eBay和亚马逊间辗转。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VHS却意味着那个年代我们跟外面的世界悄悄建立起来的奇妙连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录像带主要在中国的两个渠道小型繁荣起来:充斥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录像厅和还没有开始VCD业务的音像店。其中前者为小青年们进行了影响深远的港片启蒙,后者则算得上中国人家庭影音娱乐的鼻祖。曾经招摇一时的录像厅生意,对于七零年代生人影响最大,不在少数的青少年在那里第一回和《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打上照面。全盛时期的录像厅就像是十年前的网吧,而港片则是这个网吧里的「魔兽世界」,在那个电视里最多能看到《射雕英雄传》的年代,内地录像厅倒是紧跟香港电影的步伐,影院看得到的电影这里能看到,看不到的这里也能看到。「挑门帘进去,意料中的黑乎乎,只有远处一台吊起的20英寸彩电闪烁其词,一元看仨片,循环播放,交钱后,摸到后排长凳坐下,凝神望去正演到一部武打片的后半段,看得目瞪口呆,四个小时后,终于捱到这片子重新播放,原来叫《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香港制造:一梦十年》的作者影评人魏君子在一篇回忆里说。同时也像这本书介绍里说的「录像厅长大的一代,也是亲历了香港电影黄金岁月的一代。」那时可能谁也没想到,是昏暗的录像厅培养出了一代最忠实的港片迷吧。和国际不太同步的是,虽然录像带在中国的好光景也没有持续太长,但相比欧美市场后来直接被DVD接管天下,我们的记忆里还有过一个叫做VCD的东西呼风唤雨了好一阵。世界上第一台VCD影碟机是1993年中国人姜万勐和孙燕生发明并投入生产的。因为VCD在技术层面并不领先于VHS录像带,且清晰度也和后者不分伯仲,作为升级到DVD前的过渡产品,在当年录像机已经深入人心的欧美市场没能被大多数人接受。不过在另一边的新兴市场亚洲,凭借成本低,操作简单又易于保存的优点,VCD很快代替了VHS的地位,坐上音像制品的第一把交椅。此时在DVD大军到来前的日本和欧美地区,录像带的租赁市场也好,销售市场也好还是相当稳定的,至今仍然有人保持着使用录像机的习惯,也像这就是为什么在如今录像机近乎完全淘汰的境地下,船井电机依旧能一年卖出75万台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