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社区便利>文章列表
社区便利
苏宁昨日在2019年北京攻略发布会上宣布,2019年北京苏宁将新开730家门店,覆盖CBD、购物中心、社区、县镇、企业等场景。其中,苏宁小店将再开500家,环首都经济圈的苏宁零售云店将冲刺新开100家,红孩子母婴室将再进驻500家企业,同时第一家苏宁影城也将在春节前开业。与此同时,北京苏宁总经理郝嘉还透露,2018年北京苏宁全年净增员工近5000人,2019年净增预计将超过6000人。据介绍,在2018年,北京苏宁全年累计新开门店623家,苏宁小店则完成了从0到500家的快速布局。而在苏宁门店的矩阵中,苏宁小店覆盖全国一二线的社区,苏宁拼购将瞄准电商长尾需求,苏宁零售云,则将现代化的零售服务实现向四五线市场赋能。在线上,苏宁拼购,既是产品入口,又是社群入口。在线下,苏宁小店、苏宁零售云、红孩子企业母婴室等各个业态的门店及布局也将会带来并导入大量的精准流量。苏宁小店则是北京苏宁当前的布局重心。在郝嘉看来,目前北京社区便利市场并不饱和。有统计称,北京还有近2000家便利店的市场空缺,为此,北京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印发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项目暂行规定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等鼓励政策。苏宁小店便瞄准了这块社区市场。苏宁方面介绍,在苏宁小店项目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双店”经营理念,即“线下便利店+线上APP”的O2O模式,面向消费者提供1公里范围内最快30分钟急速配送的服务。“2020年,苏宁将实现北京区域不低于2000家店面的覆盖”,郝嘉称。与此同时,苏宁还表示,2019年北京苏宁还将加快智慧化仓储、配送网络的升级和建设,重点加快冷链仓、前置仓、小店仓的布局,新建100个前置仓、300个快递点和1200个自提点,在北京主城区,秒达、1小时达、准时达、半日达将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
一起惠返利网2019-01-03 09:57:41432 次
收银台上一个被翻烂的本子,里面记着各种电话,康师傅方便面、旺仔牛奶、农夫山泉、百事可乐等等,随手翻翻,有时同一款产品甚至能看到几个不同的电话号码。这大概是全国数百万家夫妻小店的真实情况,他们还有一个有趣的称呼,叫做蚂蚁雄兵。手机玩的溜,互联网化却只有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全国有近700万家小店,1-3线城市数量占比约50%,呈现出强集约化效应。一线城市拥有全国6%的人口,共有53万家小店,占比7%;二线城市拥有全国19%的人口,共有114万家小店,占比16%;三线城市拥有全国21%的人口,共有181万家小店,占比25%。”星瀚投资总监魏坤告诉锌财经。别小看这些小店,他们几乎贡献了整个零售渠道40%的出货量,其中约30%夫妻店盘踞在乡镇、农村,46%在三线城市、县级市。有意思的是,夫妻小店这个“硬骨头”,早就被无数创业公司反复啃食过,但无论是供应链赋能,或者无人零售,都没有拿出过漂亮的成绩单。店商互联的突然倒闭和宣告破产,曾获雷军投资,红极一时的B2B快消品供应链电商平台店达,也在去年的低调借着盐改转型。“夫妻店的经营,一般就是两口子,真再雇个人,账算不过来。”果小7CEO万晓莉说,大部分夫妻店的店面都是自己的,但很难实现拓展和扩张。然而,从2015年开始,电商巨头们就不约而同地打起了“夫妻店”的主意。“未来五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自刘强东去年高调宣布这一消息,已经过去1年多。随后,“天猫小店”的快速跟进,证明了阿里零售的同样重视。去年锌财经曾有多篇文章报道过,那么,这个被阿里和京东,视为线下流量最后入口,权利鏖战的新战场,新零售的最后一块硬骨头,究竟有什么魔力?1、铁公鸡身上如何拔下一根毛?“他们精明的很。”鲜世纪创始人廖川跟锌财经分享了,有天他刚到老朋友王老板的夫妻小店,正好碰到一个年轻人打听隔壁店铺情况。“你打电话给这个中介,这一代房子都是他在负责。”老王一边嗑瓜子,一边拿出一张中介名片,小伙子道了谢就走了。眼看小伙子走远了,廖川问老王,隔壁店铺明明也是他的,为何要多此一举。老王风轻云淡的回答道。“中介是我弟弟嘛,这样他能多业绩。”其实,存活下来的夫妻小店或者社区便利店,比平台更理解周边用户的需求,民间智慧,加上一点点土地红利,他们就可以活得很滋润。而在选品和摆放之中,他们有更大的学问。“鲜食作为全家、7-11的主要盈利产品,一来因为毛利率高;二来这类的商品力,并不依赖于品牌,更多依赖技术和和口感,赋予的渠道品牌力。”零售业资深人士万德乾表示,夫妻小店和便利店不同,但增加商品毛利率,或是增加商品销售的预期是相同的。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夫妻小店中,经常有不知名品牌的洗发水、纸巾等的出现,因为毛利率更高。靠着这些“民间智慧”,夫妻小店依然能在电商的冲击下活下来,但巨头不会无聊到去做现在或者未来都不能赚钱的事情。以杭州的社区生鲜店Mr.please为例,店主老张告诉锌财经潘越飞,商品算平均毛利率在20%-30%之间。“6月份开张试营业,9月份大概掌握了的这个小区的消费规律,控制住了货损,就开始盈利了,现在每天能卖6000-8000左右。”开业当天的日营业额近2万,是相隔30米的鲜丰水果店日理想销售额的2.5倍。但传统的互联网模式,似乎这块“硬骨头束手无策”。据前京东O2O业务部高管分享,当年京东曾对到家物流做过很多MVP实验,当时发现送餐有极大的需求但是不赚钱,而后对到家服务的许多研究成果,在后续物流中也有应用。O2O大战之后,生活服务类的项目大多悟出了一个道理,除了省钱没有什么是刚需。这对客单价可能不超过20块的夫妻小店来说,尤其适用。拿店达app来说,当时在苏州做地推,靠着比传统渠道价格更低的爆款产品红牛作为切入点,地推团队一次又一次地拜访商家,说服其安装店达的app,第一天推了530多家店,7天一共推了3000家小店。转载自网络:干线物流示意图但问题是,夫妻店的快消品是十分透明的生意,当优惠和补贴过去,老板还是会拿起电话,找到经销商的号码,然后下一批订单。“就是因为利润低啊,稍不注重效率一两个点就没了。”店达董事长芮赟表示。这就产生一个问题,传统互联网规模+流量的打法在这里无法试用。传统夫妻小店商品的毛利率大概在10%,而且通常是和县市级的代理商直接拿货。转载自网络:生活服务模式的配送示意图假设服务商越过地区代理商,找到源头供应商,中间的差值就成了服务商的利润率,所以,去掉中间商,直接服务夫妻小店和供应商,仿佛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按照互联网思维,这时候服务商只需要做三件事情:第一,研发连接双方的APP;第二,在各地区建大型仓库;第三,拉上四通一达做好配送。可问题是,连京东和阿里都无法保证盈利的快消品供应链,一个依靠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平台,又应该通过什么盈利?靠全国性的供应链规模?转载自网络:物流系统比看起来的复杂的多店商互联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但在店达的采访中,芮赟并没透露供应链实现整体盈利的迹象。单个地区供应链无法实现盈利,推向全国只会亏的更多。而另外一个无法忽视的点在于,在夫妻小店的场景中,店主拒绝只接受一家供应商服务,他们的担心很简单,未来有一天垄断会带来成本的提升。据万德乾透露,目前阿里零售通为夫妻小店供应的商品比例,平均占比在30%。看起来,仅靠供应链盈利并不太靠谱。2、要的多,不如挖的深“我们占了跨境商品客单价高的优势。”海拍客COO徐虹分享,海拍客平台上的商品都通过京东物流配送到三四五线城市的母婴店,一罐奶粉的配送成本,从保税仓到中部地区,大概在15元左右,如果走大货贸易的物流成本会再低一些。但这些成本在,夫妻店的快消品中是不敢想象的,即便和饿了么或者美团这样的众包平台的配送成本比,快消品的利润也实在是太低了。一瓶洗发水售价才20块,更别说2块钱一罐的可乐了。“区域代理商的模式这么多年一直存在,就证明其供应效率依然是最高效的。”万德乾在采访中反复强调这一点,他认为,如果没有提供其他增值服务,互联网平台光靠类似传统的供应链,实现整体盈利是几乎不可能的。但不同的快消品适合不同的供应链,以可乐这类短供应链为例,虽然在全国的生产厂超过10个,但上海地区的厂就只负责上海地区,出了上海,所有的条件都需要重新谈过。鲜世纪零售B2C系统“根本没有总部一说。”廖川说,很多平台和品牌的签约都是胡扯,开个会合个影,宣传一做,还是要一个个代理商不停的跑。如果说B2C的生意,用户规模化效应大于供应链规模化的效应;那么B2B的生意,就是供应链效应大于用户规模化效应。“饮料即食在便利店的效率远高于B2C电商,在饮料类、即食类品类的供应链效率方面,到店的供应链效率大大优于B2C。”魏坤特别提到这一点。“深度和广度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财报的天壤之别,”廖川告诉锌财经,2B的生意不适合烧钱和补贴,鲜世纪整体供应链上是几乎可以打平,甚至能够微弱盈利。商品流和现金流示意图“RetailisDetail。”这也是廖川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所有的事情都源自细节,商品毛利率,拆分到仓库、人员、物流,然后再一级级往下扣。“任何事情超过三步就会变得复杂和容易出错,但是借助信息化和外部设备,员工只需要跟着提示做不会出错。”廖川补充,大到仓库位置,仓库形状,小到商品摆放,如何拿货,如何打包,都是一门学问。“丢框还是分拣,是要看商品的。”不同角色对科技的需求而物流也是件复杂却不好挣钱的事。“如何节约费用,其实路线非常重要。”掌上快销COO王璐,在之前的采访中表示,当用户下单后,系统会根据店主位置,智能排线。就像外卖订单一样,假如一辆车有18个地点,那么系统自动规划好路线。司机在装货时,也是按照先后顺序来装。最后一个装上车的一定是最先送达的,这样能节约卸货时间。效率依然是这件事情的关键,除了之前提到的仓库,在物流和配送体系中门道也不少。这也和传统互联网公司想的不一样。品牌方的地区供应商,在地区的物流体系中有一个弊端,那就是物流末端的进销能力特别差。“因为单品的原因,通常供应商不会为了2、3箱可乐就配送,但是如果2箱百事可乐,2箱可口可乐,再加上几箱农夫山泉或者营养快线,那我就送了。”廖川补充。据说,在最新的仓库中鲜世纪对仓库做了升级对品牌方来说,鲜世纪和掌上快销就好像一个第三方服务公司,不仅帮着卖货,还解决物流和仓配的问题,真正的化零为整。把上千种SKU,分类,规整,设计自己的体系,然后和品牌商已有的物流系统进行磨合,从而取代从前的第三方服务公司,而非经销商体系。平台需要自下而上的去和品牌方的物流磨合,创造效率,从而产生价值。“他们并不太需要科技。”在有赞CEO白鸦看来,单独为夫妻店做小程序或者SaaS或者做一个小程序,都不是一个可行的生意,原因是他们不需要,或者他们根本用不到。对这样的小店,金融和科技还略显奢侈对于科技,这些夫妻小店们似乎也并不太感冒,而无人就更是奢侈。但金融的需求,却是存在的。比如支付宝之前推行的收款码和多收多贷计划,就是能够通过线下的扫码支付,让这一部分店主也能够享受金融服务,甚至还能在1688上赊货。而大部分B2B平台最后都切了供应链,比如找钢网。但这些事情,可能还没有那么快发生在如鲜世纪或者掌上快销这样的平台上。商业模式取胜的O2O,遇上了规模化效应的B2B,终于要在新零售的时代中,找到出路。问答鲜世纪创始人|廖川Q:全国性的复制有没有可能性?运营数据有哪些可以分享?A:区域先做深再做广,这还涉及到管理极限的问题,也涉及到是不是已经有了模型再去拷贝。我们正在拷贝已有模式,逐渐进行全国性扩张。整个运营成本控制在5.0%左右,实现了运营盈利。覆盖了20000个便利店,30个品牌商,平台上共有3000-4000个SKU。从上海开始,向苏州、宁波、无锡等地拓展,已经建立了五个信息化的物流营运中心。星瀚投资总监|魏坤Q:有哪些数据和细节,在投资机构的眼里,认为这个赛道正在处在风口上?A:众所周知,随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的不断渗透,互联网的红利已经走到末期,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各类电商增长趋势都开始放缓,零售、快消等行业的线上线下交易比例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而线下消费仍有极大的市场空间。零售业资深人士|万德乾Q:日本便利店虽然单店盈利能力非常强,但是整体依然处在亏损或微利状态,这是为什么?A:总部管理成本的问题,因为目前的三大日系便利店,在中国市场依然处在初期拓展阶段。在确保单店盈利(即保障加盟者盈利)的情况下,总部运营成本依然无法得到利润的整体正向指标。●规模化确实能够带来成本的下降,但如果模式本身无法盈利,亏损只会越来越大。●一个瓶子塞满乒乓球,还可以放巧克力豆,然后还能放下很多的沙子,排列和组合很重要,用更少的车,跑更多的店,送更多的货。
一起惠2018-07-19 10:45:35520 次
当下,社区便利店已俨然成为Amazon和Myntra等电商巨头的新生配送力量。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不论是Amazon印度站,还是Myntra,正愈加关注位置优越的社区便利店。在过去的一年里,各电商巨头均大手笔扩充自己麾下的社区便利店阵容,布局最后一公里配送。毫无疑问,有了这些社区便利店的加盟,电商能减少雇佣配送员人数,或让他们负责更复杂的任务。据估计,Amazon有三分之一的包裹要经过其社区便利店配送网络,该比例在Myntra则高达三分之二。2017年底,Amazon“我有空间(IHaveSpace-IHS)”项目已覆盖225个城市中的1.75万家社区便利店,同比增长40%。该项目主要通过与当地社区便利店合作,配送最后2-4公里内的包裹。去年4月,Flipkart旗下的Myntra推出了“门萨网络(MensaNetwork)”物流网络计划。目前,该计划已覆盖50个城市中的6200家社区便利店,这些便利店承担了Myntra大约60%的订单配送。Flipkart表示,在节假日销售旺季,约有20%到30%的订单是通过其另一个社区配送网络进行配送的,其中包括各阿波罗药店。“人们常说电子商务会阻碍社区便利店的发展,其实不然。我们之间的合作恰好证实了社区便利店的另一个用途,而且这项收入对社区便利店来说是稳定且可持续的,”Myntra供应链主管ManpreetRatia(同时也担任客户体验和人力资源部总监)表示。“Flipkart和Myntra之间是一种互通有无的关系,我们还与Flipkart分享了搭建‘门萨网络(MensaNetwork)’物流网络的经验。ManpreetRatia补充道,与时装零售品牌合作的社区便利店平均每月可以从这项业务中收入15000印度卢布(折合人民币约1437元)。在包裹比较集中的地区,收入会更高。Amazon并未透露它们通过社区便利店配送网络配送包裹的具体数量。削减配送人员数量Amazon称,他们会根据承诺时间、以往表现和履行成本等变量来确定最终的配送方式。一般来说,和Amazon合作的社区便利店每天配送20到30个包裹,相当于Amazon自己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队伍处理的平均包裹数。“这些个体工商户对自己的片区非常熟悉,而且大都信誉良好,可以保证收送包裹的效率,”Amazon印度站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其中有些IHS社区便利店也是我们收包裹的站点。”Amazon官方表示,公司打算为这些IHS店铺打上“Amazon快递点”字样,便于查找。今年3月,Amazon金牌会员服务印度站的负责人AkshaySahi表示,Amazon正打算规整其所有快递收发点,以提高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体验,让客户在线结账时就能查找相应的取件点。另外,社区便利店配送网络还能帮助电商公司精简最后一公里配送人员队伍。据知情人士透露,到目前为止,Amazon最后一公里配送队伍已从2016年的12000人减至4000人,部分原因是Amazon增加了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对此,Amazon并未作出回应,只是表明它们有成千上万的物流伙伴。Myntra方面也表示,有社区便利店参与配送,他们就能让更多配送员去处理先试后买的订单,以及检验退货商品。除了社区便利店以外,其他一切形式的社区商店,比如药店、手机配件商店、裁缝店和洗衣店等,也都在电商们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队伍的征召之列。诚然,搭建这样的配送网络需要大量投资,其中包括雇佣现场调配人员的运营成本、为合作便利店创建应用程序与技术的花费、以及共享客户管理方面的培训内容。行业专家表示,Amazon这样的电商巨头可能会为社区便利店提供信贷或营运贷款等金融服务,或是仓储服务。QuessCorp(印度的一家企业服务供应商)旗下DependoLogistics的总裁GuruprasadSrinivasan表示,去年,社区便利店参与配送的网购包裹增加了75%。“整体来看,仅通过社区便利店配送的网购包裹大约占10%,该比例还有望继续增长。”然而,这样的模式不是对所有电商都适用。在线杂货铺BigBasket就是最好的例证。两年前,BigBasket试行了一个类似的社区便利店配送网络“AasPaas”。不过,消费者对此似乎并不感冒。BigBasket只好取消了这项计划。BigBasket人力资源部总监TNHari表示:“目前,选择这种配送方式的消费者并不多,所以,现在我们没有在这方面投资的计划。”“出海频道”已经在36氪app上开出来了!将为大家集中地提供出海的好内容(今年会特别聚焦东南亚)。来,跟着小动画,三步置顶出海频道,一键直达关键动态。
一起惠2018-06-25 09:06:01342 次
近两年,生鲜电商凶猛,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391.3亿元,同比增长59.7%,预计在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这样一个巨大的生鲜市场,从产地到流通再到渠道销售,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痛点。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会长鲁芳校说,在果品行业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果品电商,做生鲜电商,开始很容易,但是做大了就很难,因为一般的企业没有强大的供应链能力。”阿里在生鲜领域全产业链布局,京东也站在第一梯队布局生鲜产业链。今年一月,京东生鲜自独立成为一级事业部,先后在全国超300个城市实现生鲜冷链自营配送。京东大数据显示,与2016年相比,2017年京东生鲜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30%,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40%。在巨头纷纷抢占生鲜市场的时候,京东也开始加速在生鲜上的布局。京东高级副总裁、大快消事业群总裁王笑松曾在“京东生鲜2018战略发布大会”上说道:“生鲜是京东铁了心要做好的事业,哪怕是龙潭虎穴也要去闯。”在过去两年多,京东在生鲜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看未来,京东还要推动生鲜上游的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去推动整个行业上游的发展。本文,零售前沿社(ID:lingshouqianyanshe)将从京东生鲜的整条产业链入手,挖掘京东生鲜如何协同各个环节,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的生鲜方法论京东生鲜不仅是连接生鲜产品和消费者的平台,还在上游生产端、渠道流通端、消费零售端全面布局,加强生鲜供应链整合服务能力,京东在供应链上的升级,可以理解成两个不同的阶段——供应链环节优化和把供应链变短,即通过优化供应链把供应链变短。京东生鲜不仅是一个流通平台,京东生鲜事业部总裁叶威认为,生鲜电商的发展关键在于以提升供应链效率等方式提高消费意识和用户体验,全方位浸入式满足消费者需求。京东生鲜京东生鲜还涉及到了原产地直采、自建物流设施,打造冷链体系、推动生鲜标准化,以及战略投资生鲜社区便利店钱大妈,配合京东旗下生鲜食品超市7FRESH(以下简称7FRESH),来满足消费者的全场景需求。据京东物流规划与发展负责人傅兵透露:“原来京东建仓更多的是围绕消费者建仓,满足快速送达需求。近几年,京东开始在产地端建立基础设施,一方面能够做好商品的预冷、加工包装处理,另一方面,还降低了整个产业链的损耗,保证商品的品质。京东物流联合生鲜事业部,推出了京东一小时达服务,尤其是对于高品质的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非常大。截止到目前,京东在全国已经建立了18个生鲜冷库,覆盖了生冷、冷冻、冷藏,并且实现了从零下30度一直到零上30度的覆盖,满足不同的冷链运输需求。为保证生鲜不因长距离物流运输而影响品质,京东生鲜建立生鲜电商冷链宅配平台,要做到全国300多个城市支持京东自营生鲜配送。其中,超过220个城市已实现了当日达和次日达。傅兵还透露,京东生鲜前置仓今年开始上线,当前京东生鲜前置仓可以实现一小时内送达,生鲜前置仓将在2年内覆盖全国一线城市,届时,还有流动的前置仓小车率先走进北京的社区和商圈,满足用户对于生鲜产品的消费需求。据叶威介绍,京东生鲜的前置仓面积在80-200平米,SKU数量在300~600之间,通过京东生鲜大数据选品,满足不同区域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实现三公里范围内的一小时送达服务。为了保证,京东生鲜不断在优化冷链物流体系,与国际上最先进的冷链物流企业,共同定制生鲜冷链的标准,希望能推进中国冷链生鲜标准的进程。除了打造冷链标准,京东生鲜还定制了一系列的生鲜标准,希望能够规范生鲜行业。5月28日,京东正式推出生鲜自有品牌京觅,京觅则充分体现了京东在生鲜上的标准化。标准化布局在生鲜标准化上,京东下手甚早,目前发布的生鲜标准包括产品分级和包装规范两大类,包括《京东生鲜小龙虾加工品标准》、《京东生鲜苹果分级标准》、《京东生鲜安全鸡蛋标准》、《京东生鲜樱桃/车厘子分级标准》等多种标准,这是京东首次明确将严格执行京东生鲜全产业链标准制度,并发布可量化的标准考核指标。以蓝莓为例,京东商城生鲜事业部果蔬运营部负责人李晓峰表示:“与传统蓝莓包装相比,标准制式的蓝莓包装盒通过增加一个带有气孔的盒盖,以及盒盖侧翼的卡扣细节处理,避免了蓝莓常见的压伤、碰伤等常见问题的同时,又保证了与冷藏箱冷气正常流通,锁住鲜度,同时增进运输便捷。”可量化的数据标准也避免了消费者在购买时出现的潜在纠纷问题。生鲜标准的发布降低了产品的损耗、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培养了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同时来源可追溯,让消费者放心的购买生鲜产品。“京东生鲜产品标准”,涉及产品分级和包装规范两个大类,京东生鲜标准是以京东生鲜丰富的全产业链经验为基础,与行业协会深入沟通在相关企业的协同下,由京东生鲜制定并面向所有相关生鲜的合作品牌发布的系列标准,规范了包装规格、样式、产品产地,品种、色泽、果形、压伤处个数等具体指标。帮助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幅降低耗损成本。生鲜产品作为非标品,在购买时,不同消费者对产品的口感偏好及心理预期均有差异,京东发布生鲜标准后,接下来也将严格执行京东生鲜全产业链标准制度,并发布可量化的标准考核指标,为的是让消费者有“标准”可依,让京东供应链提供的商品,无论在京东无界零售的任何一个渠道中,都能买到相同标准的商品。生鲜的集约效应多年布局,京东触达到的零售业态和合作方,包括天天果园、沃尔玛、永辉超市、7FRESH、银座商城、步步高、京东便利店、山姆、钱大妈等多种业态,7FRESH的落地最为显眼。2017年,京东正式提出并确立了“无界零售”战略,为了进一步推进消费场景的无界融合,为用户提供崭新的智慧零售消费模式,京东集团不但推出了融合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生鲜超市“7FRESH”,还联合腾讯先后战略投资了国内零售业巨头万达商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京东生鲜又推出生鲜联盟,推动生鲜上游的标准化、品牌化和规模化,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去推动行业上游的发展。京东和沃尔玛已经实现了线上线下打通,消费者在京东下的订单,订单会从沃尔玛门店就近为消费者送货。在入驻京东到家一周年后,沃尔玛线上GMV(订单量)对比去年10月增长了超过30倍。目前,沃尔玛京东到家上提供商品已经多达1500多种,双方仓配共享、会员融合、打通供应链、国内外产品一体化,报悉,未来京东到家和沃尔玛的合作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覆盖更多的门店和新城市,双方合作将在10月底时延伸到近20个城市146家门店。京东各个业态间的资源共享,京东一小时达提升了效率,通过京东生鲜前置仓满足消费者一小时内的及时需求,在过去的两年中,京东一小时达服务几乎覆盖了北京五环内绝大部分区域。2017年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达17897亿元,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为1418亿元。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未来三年生鲜电商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9%,线上市场渗透率将继续提升,到2020年达到21.7%。王笑松也认定了生鲜的发展,“生鲜是京东铁了心要做好的事业,哪怕是龙潭虎穴也要去闯,所以我又重操旧业在线下开店。”7FRESH的出现,扮演的是线下体验店的角色,作为中高端的生鲜超市,7FRESH今年在全国会开出接近50家门店。值得一提的是,京东的前置仓并不局限于京东自营,同样也不局限于内部体系,据京东生鲜事业部总裁叶威透露,未来7FRESH门店、京东便利店也可以作为前置仓,店仓协同来满足用户的消费需求。今年,生鲜行业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阿里推出云象供应链布局上游产地,盒马联合大润发打造的盒小马生鲜占比超过50%,美团旗下的小象生鲜刚刚开业,生鲜占比超过20%,美团战略投资的康品汇也定位于社区生鲜超市。当生鲜电商逐渐走到线下后,巨头们除了要比速度,更重要的是站在生鲜产业链全局,协同各个链条的发展。
一起惠2018-06-06 10:14:14406 次
“走出社区,苏宁小店布局的不止于社区,在CBD中心,在高铁地铁枢纽站,都有小店的身影。”5月31日,618年中大促即将迎来开门红。苏宁线下业态率先发力,又一家苏宁小店在成都正式开业,O2O小店模式正式突破500店大关。截至目前,苏宁小店已覆盖全国48座城市。随着生鲜消费也日益成为新一代消费者新的需求点,社区便利店都开始试水“便利店+生鲜”模式,社区便利店好邻居借助易果供应链,丰富店内的生鲜产品sku数量;全时便利店也开启了社区生鲜店——全时生活,为社区居民提供包括生鲜、餐饮、生活用品、居家等一系列的生活综合服务。而苏宁小店社区店作为苏宁入局生鲜市场的“利刃”,以线上线下双中心运营模式,精准地划出了社区生鲜新市场的同时,也开始了大客流店与CBD店模型的迭代升级。盛于社区生鲜,又不止于此。开业500家小店只需150天今年年初,苏宁小店开始第一波的开店潮。在18年第一季度,小店交出了开店190家的优异答卷。在3月30日,小店最高做到133家店在全国43座城市同时开业。来到第二季度,小店持续通过“租、建、并、购、联”的模式,继续拓展全国布局。主打社区服务的概念,苏宁小店已覆盖近260个城市区域,建立了300多个会员社群,在售卖商品的同时,也为周边用户提供最快半小时配送、快递代收发、金融理财、房产租赁、家政帮客等一站式服务。全国布局片区管理苏宁小店全而精先后与海航冷链、崇明蔬菜等生鲜供应商达成合作,苏宁小店率先在上海区域打出了“社区生鲜”的王牌,上架来自东南亚及上海当种植基地的应季有机和生态果蔬,在生鲜市场占据了独特地位,总额取得近150%的销售增长,单店销售额增长最高超过6成。全国每一家苏宁小店,既有苏宁易购供应链的支持,也与当地的特色供应商合作、赋能传统老店品牌,提供充满区域特色的商品。休闲零食、生鲜果蔬、酒水饮料,小店实体店面及APP虚拟货架陈列的商品,都基于对当地消费者的市场调研,通过各城市片区自主开发、运营、市场推广模式,及时且精准地上线最受当地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保持稳定的货架更新率。双线优势凸显打造智慧零售生态圈“我们有自己体系苏宁物流的支持,有比行业更低的物流成本,商品的定价也会更低。”小店负责人表示,由于智慧零售双线渠道的赋能,小店更注重用户的消费频次与对品牌的认可。店面选址优势,服务范围不仅限于在20-200平米的店面,更能覆盖周边社区,满足社区用户的日常需求。线上,基于苏宁智慧零售的大数据导流,配合优惠活动,以10元到25元不等的获客成本不断吸引消费者。依托小店APP,实现门店外的电商平台与半小时达配送,转化率高达30%。线下,苏宁小店重点突出环境、品质与服务,并通过集团产业生态圈、苏宁会员体系、物流客服系统等增值服务提升顾客体验。按照全年1500店的计划,苏宁小店作为智慧零售时代重塑流量入口最关键的一环,将以最快的时间完善最后一公里布局。在目前已覆盖上万小区的基础上,苏宁小店正以强劲的生鲜商品与极致服务打造社区的“共享冰箱”,并作为重要的双线渠道,助力苏宁618年中大促。
一起惠2018-06-01 10:20:41391 次
今年年内,苏宁计划在全国新开1500家苏宁小店,这对于家电零售起家的苏宁来说算是大考,毫无疑问,苏宁是零售界翘楚。同样在便利店领域,2014年苏宁成立线上超市;2015年苏宁开始在南京试点苏宁小店模式;2016年苏宁推出智慧零售,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广。因此,苏宁在便利店领域的经验值不容忽视。虽然是两种不同的零售运营逻辑,然而智慧零售的到来,跨界融合成为了又一个关键。不要以为苏宁在赶“潮流”,顺势而为向来是这个零售巨无霸的基因,当年的实体零售互联网变革,苏宁是做的最彻底的一个,张近东向来都是对自己狠一点。新的零售市场机遇下,张近东又一次审视自己。2018年初,苏宁易购经历了一次高规格的人事调整,原苏宁北京易购大区负责人卞农调任总部任副总裁,全权负责新建立的大快消核心业务模块,主要分管超市、生鲜、母婴以及苏宁小店等业务。苏宁易购以“集团军”的姿态进军大快消市场,可以说是覆盖了不同人群,满足了不同的消费需求,同时又将苏宁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服务融合其中,这是苏宁在大快消领域的优势所在。如今发力正猛的当属苏宁小店,北京苏宁易购总经理郝嘉告诉零售前沿社(ID:lingshouqianyanshe):苏宁小店2018年计划成为北京最大的便利店。苏宁小店大企图北京的便利店市场足够大,据2017年底发布的《进一步优化连锁便利店发展环境的工作方案》指出,到2020年,北京便利店数量增加到3000家。而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场目前品牌便利店数量将近1200家,还有1800家便利店的市场空缺,但是目前还没有一家存在明显优势的便利店品牌,反观上海便利店市场,全家已经覆盖1348家门店,苏宁小店看到了市场空缺,认为这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记者通过苏宁小店App查看到,苏宁小店目前在北京共覆盖113个小区,就当前北京的便利店市场来看,全时便利店有350家门店,7-ELEVEn有250多家门店、好邻居有300多家门店,苏宁小店在门店数量上暂时不占优势。为了提升开店速度,苏宁小店与万达、恒大、碧桂园等物业达成合作,收购迪亚中国300家便利店,在自营模式上获得扩张门店的便捷性。众所周知,在零售行业,想大规模开店,需要依靠加盟方式,而苏宁小店却全部采用自营。在门店数量上,2018年第一季度,苏宁小店在全国各地新开190家门店;在刚过去的五一期间,苏宁小店再次在46城开设72家新店,门店数量不断提升,可见其扩张的野心。但开店数量能决定市场地位吗?日本7-ELEVEn集团执行董事内田慎治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7-ELEVEn有三点核心竞争力,除了高密度集中开店外,还有商品和特许加盟,实际上最重要的是特许加盟。正是因为采取了特许加盟的方式,才使得7-ELEVEn的店铺数量不断增长。内田慎治还强调,如果总部直接做直营店的话,80家门店就是极限了,再多的话就会出现管理不当的情况。因此,苏宁小店的野心不仅是要放在增加店铺数量上,还要回归零售的本质,思考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与7-ELEVEn、全时便利店、好邻居等老牌便利店的竞争下,差异化取胜。零售前沿社近期采访了北京苏宁易购总经理郝嘉,他总结了苏宁小店的三点差异化优势:1、借助苏宁易购门店,与收购迪亚中国的300家便利店,苏宁小店采用全部自营模式,便于门店统一管理,确保服务质量,同时还能提升品牌的知名度。2、通过提高线上运营能力,设置虚拟货架,线上线下互通,真正实现“共享厨房”的目的。3、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增值小店服务能力,比如推出快递代收发、苏宁金融理财项目、苏宁房产项目、帮客服务、苏宁文创等服务。4、通过提高日配类和生鲜类商品占比,摆脱电商平台局限性。总结来看,苏宁小店的优势在于自营和线上线下打通,以及以快消和生鲜为代表的商品,再将生鲜作为发展的重点,在连锁便利店领域,用生鲜撬动社区便利店的企业在过去并不常见,如今随着生鲜消费习惯的养成,生鲜成为便利店中不可或缺的品类之一。生鲜类的杠杆效应社区便利店都开始试水“便利店+生鲜”模式,社区便利店好邻居借助易果供应链,丰富店内的生鲜产品sku数量;全时便利店也开启了社区生鲜店——全时生活,为社区居民提供包括生鲜、餐饮、生活用品、居家等一系列的生活综合服务。而苏宁小店,则以生鲜便利店的姿态,主打半小时的配送速度与各类增值服务,能成为“便利店+生鲜”市场的搅局者吗?苏宁小店供应链依托于苏宁自营物流,在配送、冷链、仓储等都有成本与品控优势。苏宁小店解决了中小型生鲜电商企业运输难度大、易耗损、成本高等系列问题,苏宁小店自建冷链物流,在生鲜品类扩充上存在优势。依托于苏宁自营物流,最快可以实现半小时配送。今年初,苏宁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沈阳新建八个生鲜冷链仓并投入使用。凭借冷链物流体系,超过80%的订单能在24小时内送达。包括肉类在内的生鲜市场,鲜食部分,都将成为苏宁今年重点发力的领域。在鲜食部分,苏宁小店提出“早餐计划”,比如在北京市场,引入煎饼品牌“京五爷”主打地方特色。近期,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北京美食地图栏目播出了“苏宁小店&京五爷煎饼”,每个店内还提供餐饮区,供顾客使用。“与一线城市上海、广州相比,北京便利店市场存在更多机会点,随着北京市场的消费升级,对于一日三餐、生鲜的需求越来越大,为苏宁小店提供了机会点。”北京苏宁易购总经理郝嘉表示。随着生鲜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苏宁小店在生鲜以及冷链方面的布局都是苏宁发展的重心。据了解,苏宁小店今年计划在全国新开1500家,苏鲜生新开100家。随着苏宁小店门店数量的增加,布局在全国各地的每一家苏宁小店,都成为苏宁智慧零售战略的抓手,每个点位既是社区小店,也是苏宁物流的自提点,更是线上线下流量转化的场所。集合鲜食、轻餐饮、快消品于一体的苏宁小店,正式将苏宁带进了一公里零售生活圈。打造一公里零售生活圈苏宁小店无疑已经成为苏宁线下扩张的核心主力,它是苏宁进入社区的入口,是苏宁入局生鲜的武器,更是苏宁落地智慧零售的主力军。它将生鲜放在便利店,精准地对准社区市场,形成生鲜+社区+零售的新攻势。苏宁小店基于消费场景划分,基于辐射人群不同,将店铺类型分为了社区店、CBD店和大客流店:1、在社区店(80-200㎡),主要服务附近3公里之内的社区,面对家庭生活用户,满足五口之家基本生活需求。侧重基础食品、蔬果、生鲜以及较为全面的非食日用品,打造生鲜社区店差异化特色。2、在CBD店(60-200㎡),主要面对办公室白领及有一定消费实力的中产用户,加强热食、高品质生鲜、方便速食的配置,打造轻餐饮的网红商品,辐射人口3000人以上。3、在大客流店(20-200㎡),如地铁、学校、医院等针对不同场景,配置不同商品,日均流量达2万以上。此外,苏宁小店采用线上线下双中心运营模式。线上,苏宁小店App作为销售渠道实现商品销售、预订早餐等;线下,作为店内互联网工具实现门店自提、扫码购物。打造用户最后一公里的平台,通过苏宁自营物流完成配送,最快实现半小时达。记者走访了苏宁小店刘家窑店和马家堡店,发现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即附近都有一家苏宁易购。刘家窑店的马路对面就有一家苏宁易购、苏宁红孩子,店门口还放有苏宁易购宣传页,直接为其导流。而在马家堡店,苏宁小店紧邻苏宁易购。不得不说在发展前期,苏宁易购增加了苏宁小店选址的便利性。苏宁小店根据不同的场景来配置商品,同时在苏宁大生态下,还与苏宁易购、苏宁超市、红孩子等共享供应链,与各类供应链平台达成合作。比如,与各类生鲜品牌达成合作,迅速上线蔬菜、水果等来自各地优质货源的生鲜产品,在蔬菜方面,苏宁小店目前与崇明5000亩生态基地直供合作,后期也将开启青浦、南汇等原产地蔬菜直采,在进口水果方面,苏宁与海航供应链进行战略合作。截止到4月底,苏宁小店已经覆盖全国48个城市(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南京、武汉、成都、哈尔滨、新疆、重庆、石家庄、兰州等),共开出320家门店,据北京苏宁易购总经理郝嘉向零售前沿社(ID:lingshouqianyanshe)透露,苏宁小店5月底门店数量将达到500,苏宁小店还计划在2018年成为北京最大的便利店,但对于苏宁小店来说,并不简单。北京市场向来被看做便利店的“死地”,尚未形成最高效的消费环境,加之社区商业体系的市场作用进一步扩大,对于便利店也是考验。北京市场政策利好和资本入局,让北京便利店变成了热词,留给苏宁小店的任务艰巨,静观苏宁小店下一步动作。
一起惠2018-05-24 08:51:49489 次
2018年3月31日,苏宁易购(0020244.SZ)披露了《2017年年报》。报告显示,2017年营收1879.3亿,同比增长26.48%。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13亿,同比增长498%。没有被时代抛弃2012年~2014年间,苏宁营收增长乏力,与之前动辄20%以上的增速不可同日而语。2017年增速终于回升到26.5%,略低于2010年。但2017年苏宁营收是七年前的2.5倍,行业竞争环境、消费者购物方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0年国美已落下风,营收是苏宁的74.1%。2017年,国美营收同比下滑了6.7%,规模仅为苏宁的38.1%。2017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36.6万亿,同比增长10.2%,但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仅增长2.8%。26.5%的增速不算高,但与线下零售企业增长乏力形成鲜明的对比。根本原因在于,苏宁早已变身为“线上线下双料零售商”。2017年,苏宁商品销售规模(等同于电商GMV)为2433.43亿,其中线上1266.96亿,占比52.1%。这样的结构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2011年,在电商“冲击波”降临前夜,苏宁离开“舒适区”主动“革自己的命”。虽然痛失“绩优股”桂冠,但碾压老对手国美、营收增速差不多是行业均值的十倍,应当说得大于失。大润发被并购,创始人黄明端黯然离任时说:“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张泉灵的原话是“这个时代扔掉你的时候,都不会跟你说一声再见”)张近东有资格说:“苏宁没有被时代抛弃”。线下门店价值获得共识2009年前后,电商大潮初起。不少人认为“电商没有店面成本”、“能够展示的品类无限丰富”、“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下单,然后等送货上门”……因此电商必将取代、颠覆线下零售业。也有许多人,特别是传统零售行业中的佼佼者,认为“电商还太弱小”“C2C、B2C哪种模式都得亏”“十年八年都成不了气候”……张近东是传统零售大佬中最看好电商的,却不肯“壮士断腕”放弃线下,全力发展线上。在业绩最难看的那几年,“苏宁应当撤店、裁员”的观点成为某种“共识”。2014年5月20日,虎嗅上一篇文章认为苏宁当时480亿市值被低估了:“1500家门店,就算每家每天只有一百名顾客购物,全年就是5475万‘活跃用户’。如果打包出售,每家门店按3000万估算,总值已经是450亿了。”某读者称:“如果电商大趋势势不可挡,这些门店未来都是负担,估值应该为负,我看应该估值-3000万才对。不信你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收购方,苏宁把这1500家门店打包450亿卖给你,你买吗?”笔者没钱买苏宁,但马云有,而且是按1400多亿估值买的!(19.99%股权对价283亿)。时至今日,阿里、腾讯、京东、网易等巨头线下“扫货”到了疯狂的地步。参股永辉、华联、高鑫、家乐福、步步高、居然之家、海澜之家,再没有人认为“线下门店是负资产”。线下门店的价值受到重视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线上流量已经瓜分殆尽,并且没有多大增长空间。互联网公司获得新增流量越来越难、代价越来越高,于是纷纷到线下寻找“流量入口”。其次是线上购物的固有缺陷。例如,展示品类虽多,提供的信息却相当有限。网上相中一款6000多元的笔记本电脑,键盘手感如何、显示器看着舒服不舒服,不到线下店看看真机就下单?鞋子舒服不舒服眼睛没法告诉你!凡此种种,都是没法单纯靠网上体验来解决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电商发展到今天在社会商品总零售额中的占比在20%左右(其中阿里约占12%)。80%的消费行为仍然发生在线下。但线下商家是一盘散沙,运营效率、供应链管理、客户管理、IT技术全面落后于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头部互联网企业在上述各方面积累的巨大优势,不可遏制的向线下“溢出”。2017年末,苏宁拥有各类线下门店3799间,总面积505万平米。其中,1499间“电家3C”是主力,平均面积3000平米,坪效1.87万;2215间“苏宁易购直营店”是苏宁布局三四线市场的主力,平均面积160平米,坪效1.85万,2018年计划新开3000间;53间红孩子母婴店平均每间2064平米,2018年计划增开150间;便利店是苏宁伸向社区的“触手”,2018年计划增开1500家。2017年末,现有3799间门店总面积505万平米,其中89.6%通过社会化租赁取得。巨头们恶补线下布局时,苏宁已有3800间门店在手。按照张近东的规划,2018年苏宁要新开5000家门店。卖什么最赚钱零售业务的营业成本包括采购、运输、仓储等支出,毛利润率等“进销差价率”。而门店租金、人工费、广告等支出被列入“销售费用”。2017年,苏宁营收的95%来自零售业务,财报披露的毛利润率近似等“进销差价率”。2013年以来,苏宁毛利润率几乎“横盘”在14%~15%一线。2017年,毛利润达到创纪录的265亿,毛利润率14.1%。2017年,贡献毛利润最多的品类依次是小家电、冰洗、彩电音像、空调和通讯产品。其中小家电产品(包括厨卫、母婴、日百等)毛利润达64亿元,冰洗(白色家电)毛利润48亿,彩电音像(黑色家电)39亿。2017年销售收入达251亿的“数码及IT产品”,占零售额的14.1%,但毛利润仅为7.3亿元,对零售毛利润的贡献率3.4%。通讯产品销售额占零售额的27.5%,毛利润贡献率也只有11.8%。以上两个品类也可以概括为“3C”(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产品),2017年销售收入742.4亿,占总零售额的41.6%;但毛利润仅为32.9亿,占毛利润总额的15.1%。综上所述,苏宁3C品类毛利润率为4.4%。利润最丰厚的是小家电,以19%的销售额贡献了29.5%的毛利润。3C毛利润率低是普遍现象,因为这类产品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最少。消费者想买手机,对配置、功能及各渠道的价格都“门儿清”,线上线下商家都吃不了多少差价。空调、白电(冰箱、洗衣机)、黑电(彩电、音像、碟机)是苏宁淫浸20年的传统强项,毛利润率非常稳定。2017年,黑电、空调毛利润率为16%,白电毛利润率19%。苏宁“小家电”品类繁多,包括小家电、红孩子母婴、美妆、家居、食品、日用百货等等。近五年苏宁小家电毛利润率一直在18%~19%一线。2018年,苏宁计划新开5000间门店,其中3000间是苏宁易购直营店、1500间是社区便利店(苏宁小店)、150间是红孩子母婴店,4650间新店卖的东西(小家电、母婴、家书、食品、日百)统统都是毛利润率接近20%的“小家电”。“线上+线下”模式的效益评估2017年,苏宁销售额中线上、线下占比分别为52%和48%。这种销售架构“全球独此一家”,不妨称为“线上+线下”模式。与纯线上的京东相比,苏宁模式的效益如何呢?前面说过,苏宁将进销差价算做毛利润,将门店租赁、人员、广告等统统列入销售费用。店面租赁一直是销售费用中最大的一笔支出,2017年达53亿,核算下来平均每天每平米3.2元。其次是广告费用和人员工资,2017年支出分别为46亿、43亿。还有一项超过20亿的开支是“运输及仓储费用”。2017年支出28.3亿,其中运输25亿、仓储费3.3亿。“其它费用”包括门店装修、水电能源、固定资产折旧、技术服务费、保险费、差旅费、招待费等项,2017年共计支出35.7亿。苏宁“销售费用”其实是个大杂烩,既含门店费用也包含电商平台费用,还包含广告费、流量购买费及运输、配送费用。2017年,苏宁销售费用为206亿,占营收的11%。因此,占总零售额41.6%,但毛利润率仅为4.4%的3C品类是赔本赚吆喝了。但不卖3C是万万不可以的。从另一个角度说,3C价格透明度高、竞争激烈,苏宁进销差价率仅4.4%,友商能高到哪里去?爱思考的读者会问:就算进销差价和苏宁一样,如果纯在线上销售,没有店面、售货员方面的支出,销售成本会低很多吧?非也!首先,纯电商省了门店成本,但线上获取流量的成本却越来越高。其次,把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履约成本几乎可以“吃掉”毛利润。不妨看看京东:京东把“销售费用”拆成“市场费用”和“履约费用”。2017年Q4,市场费用、履约费用分别为80亿和47亿,合计占营收的12.7%。苏宁销售成本占零售额的11%,领先京东1.5个百分点。尽管优势微弱,但有两重意义:首先,对千亿级零售企业,1个~2个百分点的优势往往会起决定性作用;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电商兴起之初,许多人认为线下门店代表着“落后”,将被彻底摒弃。线上直营模式的亏损是暂时的,只要规模足够大,“赚取千亿净利润才叫赚钱。”(2014年刘强东语)。这里还得补充一个重要情节:京东微信一级入口五年使用权,是用15%股份换来的。折算下来每年代价超过100亿,却不仅没有归属到销售成本中,还被“非GAAP”掉了。如今“线上+线下”模式在运营3800家线下门店(总计505万平米)的情况下,销售成本不仅不输纯线上模式,还略微胜出。这正是张近东要新开5000间门店的底气所在。#京东也要成百家地开线下店了#2013年张近东提出“简单将线上线下分离开来,是不客观的,不专业的”、“融合线上线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零售业变革的方向”。今天不论“新零售”还是“智慧零售”,都绕不过“融合线上线下”这个环节。苏宁证明了下线门店没有被时代抛弃。
一起惠2018-04-09 08:55:55417 次
近期中国快递行业发生的几件事都与零售有关。2月末传出消息,华润万家原CEO陈硕加入顺丰,负责顺丰商业板块。顺丰商业方面向《财经》证实,陈硕于2017年4月加入顺丰集团,目前为集团CEO顾问,提供商业定位等顾问和管理支持。2月初,中通旗下的中通商业入局无人货架领域,成为继顺丰之后第二家布局无人货架的快递公司。同一个月,申通在四川低调运作的社区零售业务也被敏锐的媒体发现,得到了业界的关注。这一系列消息再一次将快递公司的零售尝试带入了公众视野。目前来看,快递公司的零售业态并未跳出传统零售范畴,包括了线上零售和线下零售,其线下零售形式以社区附近的小型便利店为主,所销售的商品围绕社区生活,主要是生鲜食品、生活用品等。零售行业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新资本的涌入,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美团等众多互联网巨头频频出手,搅动着零售这个长久以来被传统公司(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华润万家、永辉超市、物美、7-11等)统治的市场。快递公司长久以来扮演的是商品运送者这一角色,可以说是零售舞台上的“配角”,如今主营快递业务的公司也想要深入“厮杀不断”的零售业,成为商品的销售者,争夺“主角”位置,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零售行业是否会因为快递公司的入局而发生改变?快递零售业态入局零售领域较早、动作较为频繁的快递公司是顺丰。早在2009年,顺丰就开始试水零售业务,借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和时令,通过快递员来推销粽子、月饼和大闸蟹等食品。之后,顺丰开始尝试运营电商平台。2012年,顺丰调整业务方向,将冷链技术定为核心竞争力,推出对冷链技术要求比较高的生鲜食品电商平台“顺丰优选”。2014年,顺丰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布局线下便利店“嘿客”。2015年,“嘿客”更名为“顺丰家”,同年,顺丰控股剥离了负责线上线下零售业务的顺丰商业板块。2016年9月,“顺丰家”更名为与线上生鲜平台统一命名的“顺丰优选”。与顺丰自上而下、顶层设计的零售模式不同,申通的零售业务是一种自下而上、基层自发的模式。申通攀枝花业务总负责人蔡潇告诉《财经》记者,申通的零售业务是由他发起的,始于攀枝花,同时也得到了总部的政策和技术支持。2015年,蔡潇尝试的第一个产品是攀枝花市内的线下便利店“攀果鲜”。2016年,他的团队在成都开设了O2O模式的巨贤百味,包括同名线下便利店和基于淘宝、微信等第三方平台的线上服务。后来,蔡潇发现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只适合做线上,并不适合线下销售,于是他开发并上线了自有手机应用。蔡潇表示,除社区零售外,申通更重视解决社区周边的餐馆、酒店、KTV和学校等商家机构的采购配送问题,为它们供应生鲜食品。“每个店负责三公里内的所有商家和社区居民,”蔡潇向《财经》记者解释,“目前我们是30%的销售额来自社区零售,70%来自商家机构。”紧随顺丰和申通,中通、圆通、韵达和百世都先后入局零售。《财经》记者对主流快递物流公司在线上及线下零售(或其他形式)的投入做了以下不完全统计:据《财经》记者整理和观察,多家快递物流公司的线上电商、O2O及线下零售业务有几个相似之处:首先,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快递公司经营的商品种类不多,且大多是生鲜食品、生活消费品,以及少量跨境商品;其次,快递公司所开设的线下店主要采取的是“小业态”的形式(店面面积从几十平米到一百平米不等),业务内容包括快递包裹收发,兼顾小食品和生鲜产品的售卖,同时为社区周围的消费群体提供将商品递送到家的服务。第三,快递公司的一些线下零售店利用了原有的快递网点空间,有的则将网点空间扩大。“生鲜食品是每个消费者都需要的东西,比鞋子、衣服之类的都好做。”就为什么快递公司普遍选择做生鲜食品,蔡潇向记者这样解释。在生鲜食品领域,除了传统的超市和便利店之外,阿里巴巴的盒马鲜生、腾讯入股的永辉超级物种,以及京东的7FRESH和美团的掌鱼生鲜都是这一领域的活跃者,无人货架领域背后也处处闪现着“巨头们”的身影。快递公司选择加码零售行业的激烈竞争,在零售业人士看来,是因为快递公司和互联网电商企业一样,也看到了“黏住”消费者的重要性。“这些公司都认识到了直面消费者、与消费者产生更多关联的必要性,而零售就是一个能够帮助公司与消费者建立更多直接联系的入口。”新快消工作室创始人鲍跃忠向《财经》记者表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立平也向《财经》记者表示,做零售能够让企业获得顾客流量,拿到有效的顾客信息,而仅做配送,顾客价值不掌握在快递公司手里。同时,快递业人士认为,快递公司做零售,是出于一种危机意识,为的是借助零售业务,给快递这一主业制造需求,制造快递包裹。“除了收发快递,快递网点也卖东西,这样客户选择快递服务的同时,还可以买蔬菜,需要吃,就需要送,我们再把蔬菜送到家里,既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也满足他们的递送需求。”蔡潇告诉《财经》记者。蔡潇表示,做零售必须服务于快递这一主营业务。“做零售是围绕着做快递的,给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为的是加强与客户的联系,走出同质化的价格竞争。”用销售商品的利润支付快递网点的租金,辅助网点更好地完成物流业务,这是快递公司选择发展零售的又一原因。“快递公司扩充网点的服务项目,从仅仅收发快递包裹,到兼卖零食生鲜,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空间使用效率,增加服务深度和稳定性,缓解末端网点租金压力,更好地完成派送和揽件服务。”中国快递协会原副秘书长邵钟林向《财经》记者表示。邵钟林告诉记者,很多年前,他在中国的一些小城市考察快递网点时,还曾看到过一些快递网点提供修车服务,或者兼卖化学品。“这和快递公司做零售是一个道理,”邵钟林表示,“为的正是借助提高服务品种和质量,消化场所的租金成本,使快递服务更稳定。”一位不愿具名的快递物流行业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快递物流公司做零售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用零售业务来实践服务于商家的供应链平台。百世就是一个例子。2015年,百世旗下的百世店加推出邻里便利店,2016年收购成都wowo连锁便利店,通过自建和整合便利店,可以实践和发展为便利店提供的B2B(企业对企业)服务。培育新动能快递行业做零售的逻辑背后,还有行业整体上不得不面对的“内忧外患”现实焦虑。“内忧”体现在快递公司提供的服务高度同质化,行业增速下滑,加之电商领域的价格战传导至快递领域,快递行业竞争加剧,出现了快递增量不增利的局面。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统计,2016年全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51.7%,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4.6%,而2017年全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28%,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7%,业务量增速及业务收入增速大幅下滑。包括各大主流快递公司在内,国内各类快递公司已超过8000家,但快递行业的利润空间却被逐渐压缩。从2007年到2016年,国内快递业平均单价从28.5元降到12.7元。中金公司的数据显示,快递行业毛利率已经从2007年的30%下滑到目前的5%。在激烈的同行竞争、增速下滑、毛利下跌等“内忧”因素之外,中国的快递公司还面临着“外患”的行业大背景。与UPS、DHL等国际综合物流供应商不同,中国的快递公司高度依赖来自电商平台的业务,而与快递业的增速减缓保持同步,中国电商业务的增速也在放缓。中国快递公司的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电子商务的崛起,而在庞大的电商交易规模中,网络购物是中国快递行业的主要驱动力,过去几年来,网络购物的繁荣带动了快递业务的激增。然而,这一发展红利的背面是,中国快递业的发展对电商、对网络购物的依赖性非常高。根据国家邮政局的数据,目前网络购物所产生的快件量占中国快递业务总量的60%以上,部分快递公司网购件占比甚至超过80%。这一情况就导致了快递公司的发展过于被动,一旦电商公司对快递公司的需求出现变化,快递公司的生存便有可能受到威胁。上述情况已经成为现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中国电商交易规模增长速度已经呈现出放缓态势,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速度也显著下滑。鲍跃忠告诉《财经》记者,在目前电商业务、用户规模和快递物流公司核心业务增长均有所放缓的背景下,快递物流公司将触角伸向其他领域,培育增长新动能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选项。试水资本蔡潇认为,快递公司做零售,最大的优势就是客户大数据,同时,一家成熟的快递物流公司,它的许多加盟网点都在“自己的地方”生存了十几年,有丰富的资源积累,这些都有助于快递公司拓展零售业务,而在做生鲜食品零售业务的过程中,快递公司也能发挥和培育仓储、配送能力,尤其是冷链技术。中通相关负责人也向《财经》记者表示,各大快递公司先后布局线上线下融合的零售业务,进行不同模式、不同深度的尝试,其背后的主要逻辑是想要深挖快递网络本身的资源,利用快件本身所带有的流量,以及快递网络的优势,对快递网点末端升级改造,同时结合自身所拥有仓配优势,切入零售渠道,进而建设自有供应链体系,实现商流和物流的有效融合,最后实现网点升级改造,实现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新零售模式。不过,不少零售和快递行业人士都认为,从整体上看,快递公司试水零售的成果并不显著,快递物流的优势和零售的契合度有限。有分析人士认为,对快递公司来说,通过资本切入零售业或许是一个更适合的方式。“社区零售目前是一个投资热点,但是目前看来,快递公司自己开店不是一个好主意。”陈立平向《财经》记者表示。“快递公司想要完善上下游产品线,想在做社区‘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同时,顺便满足社区的消费需求,可实际上,零售和快递没有太多交集。“陈立平认为,快递物流公司应该去收购或者入股成熟的便利店,再去增加快递自提点,这会比自己开店更顺利。“通过收购、入股,把商品自提的功能嫁接到便利店身上,这个逻辑是成立的。”陈立平表示,目前快递公司涉足的便利店、社区店的市场日趋饱和,做零售的技术要求也很高,同时线下店的选址也很麻烦,需要大量加盟,因此快递公司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开店很困难。“快递公司自己开店非常麻烦,覆盖率很低,牵扯精力很大,是在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鲍跃忠也对目前快递公司的零售尝试做了保守的评价,他表示,快递公司进入零售领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快递公司的物流能力与需要拓展的零售能力之间的关联性有限。“快递公司进军便利店、超市和电商领域尚在试水期,目前还没有较为成功的案例,快递行业也在不断地探索和磨合。”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丁威向《财经》记者表示,“毕竟隔行如隔山,还是需要摸索,需要‘交学费’。“以顺丰为例,顺丰控股上市壳公司鼎泰新材2016年公开披露的资料显示,由顺丰商业自2014年开始集中铺设线下门店所致,顺丰商业板块自2013年至2015年分别亏损了1.26亿元、6.14亿元、8.66亿元。顺丰商业板块指的正是负责顺丰线上及线下零售业务的商贸控股、顺丰电商、顺丰商业。2015年9月,顺丰控股的前身顺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向大股东明德控股持股76%的顺丰控股集团商贸有限公司出售了商业板块100%股权,原因是商业业务尚处于探索期,无法与快递业务产生协同效应,会对上市资产造成较大波动等因素。也就是说,目前顺丰的上市资产顺丰控股中并不包含顺丰商业业务。资料表示,剥离商业板块有助于引入外部资本,让商业板块得到更好的发展。申通和圆通方面告诉《财经》记者,申通和圆通的商业业务也不包含在上市资产内。陈立平曾去顺丰在回龙观的社区便利店考察,他认为,消费者对店里进口商品的认知度并不高,同时很多商品与线上重合,因此该便利店很难吸引消费者在自提商品的同时额外消费。鲍跃忠认为,在零售方面顺丰做了几次调整,但是还没有找到感觉,未来还需要摸索,而实际上,包括快递公司在内的诸多公司所进行的零售尝试都还未形成气候。在鲍跃忠看来,这些公司尚未走出一条成功的零售道路的原因是“在用旧思维做新零售”。“许多电商和快递公司,甚至地产公司(如保利地产旗下的若比邻便利店)也进入零售了,但是大多数公司都是基于对零售简单的认识进入这个行业,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零售业的当下和未来有准确的判断和把握。”鲍跃忠表示。事实上,不仅仅是新入局者还在探索,零售行业自身就处于变革调整之中,传统的零售公司也还在摸索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电商的冲击下,近年来不少传统零售公司表现持续低迷。据媒体报道,2017年,受销售额不断下滑的影响,沃尔玛关闭了11家在华门店,乐天玛特退出中国市场,华润万家一年半的时间自营门店减少了800多家,卜蜂莲花2012年-2016年连续亏损超过11亿元人民币,仅2016年当年就亏损5.37亿元,而家乐福经历了连续两年销售额负增长后,引入了“救兵”腾讯和永辉,才平息了外界对其退出中国市场的猜测。鲍跃忠认为,零售变革最重要的是,要由以商品为中心,转为以顾客为中心。不论是从线上平台往线下实体店的销售引流,还是从线下经营往线上平台的销售引流,目的都是通过结合线上和线下双重力量,“黏住”顾客,提升销量。然而,在今天的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的零售模式与顾客产生的依旧是弱关系,做零售的公司需要用拥有社群化特点的互联网连接手段重新构建与顾客之间的强关系。“可是目前意识到问题的公司并不多。”鲍跃忠向《财经》记者表示。“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很大满足,做零售,就需要找到更多吸引消费者的方式,让顾客有消费的理由。”陈立平告诉《财经》记者。作为申通零售的发起人,蔡潇对目前攀枝花市场的零售业务表示满意。“没有走出同质化竞争的快递公司,70%的包裹还来自电商,我们攀枝花这边,30%来自电商,70%是自己制造的快递包裹。”蔡潇告诉《财经》记者。“我们的情况已经反过来了。”蔡潇表示。目前,申通的巨贤百味在成都有30多家店,店铺大小在50平方米至100平方米之间不等,2018年将会在四川以外的省市开设约10家新店;攀果鲜在攀枝花有5家店,同时,第六家店也在筹备之中,蔡潇表示,这家店将是他第一次试水中型店面(预计面积为800平方米)。蔡潇的团队将于2018年6月开始做pc端平台,目前也在开发自有的用于寄快递、卖生鲜的支付工具。蔡潇表示,通过四川地区的试点,申通将来会把全部快递网点都改造为“快递+零售+递送”的形式,同时也会开新店,新店数量将超过网点改造的便利店数量。圆通、韵达拒绝了《财经》记者有关今后零售业务进一步的信息披露和采访请求;截至发稿,顺丰、中通尚未给出更多回复。“目前快递公司做的零售仅仅是一种尝试。”一位不愿具名的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告诉《财经》记者。但他认可快递公司做零售的必要性,“快递公司需要控制末端资源(物流客户),为将来的发展占领机会。”邵钟林则向《财经》记者表示,快递公司做零售并不寻求做得有多好,它们的零售投入依旧服务于物流主营业务。鲍跃忠向《财经》记者表示,虽然目前看来,快递公司在零售方面尚未形成一股可抗衡主流玩家的力量,但这一变化预示着中国未来的零售形式和公司主体都将变得更加多元化。
一起惠2018-04-02 09:14:07481 次
1月30日消息,近日,苏宁经历了一次人事调整,原苏宁北京易购大区负责人卞农调任总部任副总裁,负责新建立的大快消核心业务模块,主要分管超市、生鲜、母婴以及苏宁小店等业务。对此,“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卞农阐述了苏宁大快消业务的发展方向,并重点介绍了未来苏宁小店以及生鲜、冷链方面的布局。第一把火——重点发力生鲜业务近年来,随着“智慧零售”概念的普及,生鲜市场正进行着“拉锯战”。国内零售巨头们开始布局线下,其中生鲜市场更是成为巨头试水的跑马场。零售巨头生鲜份额之争背后,反应了在线上流量趋于饱和的当下,各巨头对线下资源的渴望。面对盒马生鲜、京东7-Fresh等新零售生鲜超市,苏宁生鲜在北京市场的压力不小。卞农认为生鲜市场是大快消领域竞争的关键,“核心在供应链+仓储物流”。根据公开数据,在供应链方面,苏宁生鲜拥有100多个海外直采基地,买手团队遍布全球147个国家和地区,覆盖果蔬、海鲜水产、休闲食品、酒饮、滋补保健、美妆等众多品类。而在物流仓储方面,苏宁凭借其冷链物流体系,超过80%的订单能在24小时内送达。另外,用户通过线上下单,苏鲜生店周围可实现3公里范围内半小时配送。“这些都是苏宁生鲜的优势,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对于苏鲜生的未来发展,卞农表示,“2018年初要新建8个冷链仓,还要新开100家苏鲜生店。”第二把火——增开1500家苏宁小店近日,苏宁小店宣布将在2018年增开1500家店计划,并增设5万个无人货架。结合卞农“未来苏宁将重点发力生鲜业务”的说法,或许能看出这一系列动作背后,苏宁在大快消领域的战略目的。卞农介绍到,苏宁推出“供应链+小店”互为支撑模式,所有苏宁小店将依托苏宁供应链体系发展。据了解,苏宁小店的商品分为快消品和生鲜两类,由线上与线下两部分构成。线上拥有日常便利性商品为主的一小时送达、生鲜产品为主的生鲜预定、苏宁易购的精选商品。线下则为100-200平的社区便利店,线下销售生鲜占比约30%。此外,苏宁小店依托苏宁的自建物流体系,可做到2公里范围内1小时急速配送。与传统的便利店不同,苏宁小店宣策通过生鲜切入,方便了周围居民的生活需求,打通了从线上到线下,从社区生活到服务的社区消费链条。另外,卞农对记者强调,“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快速复制。谁更快的将小店开进社区,谁就掌握了社区场景消费的入口。”据了解,苏宁小店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启快速复制模式,卞农介绍,“今年春节前,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将有数百家苏宁小店、苏鲜生店开业。”第三把火——新八大冷链仓生鲜产品具有保质期短、易腐性、损耗大等特点,对温度控制要求高,需完善的冷链保障。对此,卞农要加快苏宁冷链仓的建设速度。据了解,近期,苏宁将新开广州、南京、上海、北京、武汉、成都、沈阳、西安八座冷链仓。新开的八座冷链仓均采用B2B店配和B2C客户包装发货模式,满足苏宁生鲜、苏宁小店、苏鲜生超市的冷链物流需求。据了解,苏宁冷链仓进行分区模式,包含冷藏、冷冻以及常温三大温区,满足不同生鲜产品的贮藏需求,商品覆盖新鲜蔬果、海鲜水产、禽蛋肉类、低温奶制品、进口食品等品类。
一起惠2018-01-31 09:28:44396 次
好邻居的大股东鲜生活,最初被大家认识是因为做跨境进口电商,那时,整个行业火得一塌糊涂。到2016年跨境电商新政出台,逐渐冷静下来的行业也让玩家们开始思考新的征途。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鲜生活把目光放到了线下零售市场,并选中了便利店这条赛道。创立自有社区便利品牌、牵头成立“中国便利店直采联盟”、把便利店业态与跨境O2O融合……这一系列摸索让鲜生活最终把自己确立为“为便利店赋能,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的社区新零售模式”。不过,鲜生活创始人兼CEO肖欣并不愿意把这理解为“转型”。“鲜生活虽然是从跨境电商切入的,但我们的目标一直是‘更有品质的生活方式’,不管跨不跨境,不管线上怎么做、线下怎么做,初心就是要成为一个有品质的零售平台。只不过这个零售平台要怎么来做必须与时俱进,找到更合理的突破点,获得足够的资金和资源。”他向小编强调。“尝试了各种线下模型、各种资源组合后,我们摸索出了新型社区便利店的突破口。简单说,就是从单纯的跨境电商生意变成一个更贴近用户的零售模式。”拿什么押宝新赛道?肖欣认为,线下零售业大量的机会存在于对存量资源的改造,核心是怎么把原来的东西在新零售模型里面进行重构,以满足于升级了的消费者的即时性需求。“有更好的服务体验,同时又能在零售业态中打出一个明确的用户心智,比如有人押海鲜赛道,有人押水果赛道,我们就是押‘社区+便利’这条赛道。”在其看来,传统的社区便利店有很大的改造和价值提升空间,但他们对这种升级改造心有余而力不足。互联网企业出身的鲜生活,只要有好的运营团队和好的改造能力,对线下零售有包容性理解,对存量的便利店网络或者存量物业入口资源进行整合,就可以迅速做起来。鲜生活所做的帮助社区便利店赋能升级的事,按照肖欣的话,是为其输出一整套新零售逻辑。具体来看,其解决方案包括:一、全渠道流量运营。将各种线上流量(包括天猫1小时达(与易果合作)、饿了么、美团等)和门店流量融合,用一体化的商品组合去满足线上线下用户的需求。也就是说,用线上流量反哺线下门店,增加线下门店坪效。“这不是单纯的一个系统,一套SOP,一套培训体系,而是各个方面都要融入进来的一个完整体系。”肖欣向小编解释道,这种流量运营不是给个订单就完事,而是要考虑到重新盘货、重新配置人员和操作流程、履约等,是一整套运营系统的重构。在其看来,以前O2O阶段行业的做法是零散式的,把线上订单给到夫妻老婆店,想送就送,不想送就打个电话跟用户说没货了、送不了。但鲜生活是要把它变成一种便利店自营的、对服务品质有很高要求的专业运作,商品要新鲜、履约要快、客户体验要有保障、线上数据要准确、后续会员运营也要做精细。二、商品供应链的升级。鲜生活作为一个供应链整合者,既有自己的进口商品供应链,也有合作方易果的生鲜供应链,还有部分天猫的供应链资源。其将基于各种数据重新优选商品,为便利店运营商提供商品结构重组的解决方案。“新的商品组合要让便利店变得更有品质,同时,它作为线上流量的前置库存,还要能满足线上用户的需求。”肖欣指出。三、引入黑科技。与国内知名AI和大数据团队旷视科技(FACE++)、函数空间(FX)深度合作,在便利店内引入自助购设备和人脸识别技术,帮助提升店面运营效率。好邻居的改造计划2017年10月29日,香港上市公司绿城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鲜生活、安鲜达(易果集团旗下)与绿城服务共同成立合资公司ChinaCVS,以8400万美元(约和5.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全资收购好邻居便利店,其中,鲜生活持股50%。两个月后,一个升级版的好邻居便利店新样本出现在了北京农科院大院。这个店在优化传统便利店快消品的同时,增添了生鲜产品;接入淘鲜达、天猫超市、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的线上流量,并实现3公里范围内1小时送达;设置自助购物机和扫码购复核机,并植入一些简单的AI智能应用元素。通过这样的改造升级,实现线上单店高峰日单600单,销售额大幅增加。(商品结构重组)(门店配送)(自助扫码购)总体而言,线上线下一体化解决方案是这个好邻居店的关键动作。鲜生活负责技术和流量对接,以及线上运营,好邻居则依托自己15年线下运营的经验,进行商品结构的重组优化。双方共同进行大仓和店面的数字化改造、商品的数字化改造以及打通线上线下的技术中台,从而实现线上流量的统一管理和门店实时调配,基本达到“线上线下一盘货,一个用户会员体系”的目标。“对于这家店的改造结果,我们认为还有可提升的空间。”肖欣坦言,这只是与好邻居合作融合的第一个样本,未来双方还会在此基础上从视觉、产品、运营模型等各方面继续提升改造店的品质。与此同时,鲜生活还将自己现有的社区便利店并入了好邻居品牌体系,与好邻居一体化运营和管理。接下来,其将按照社区店型和写字楼店型两种大模型去升级改造。预计2018年双方在北京会有150家左右的好邻居门店实现升级改造,并且还会再开出新店,做到更好的网点密度。“好邻居是鲜生活做为便利店赋能的一个样板。我们先打好这个样板,把一个15年的老品牌,升级成符合现代社区需求、有很高运营效率的新型便利店,才能有更多合作伙伴进入到我的体系中来。”肖欣解释道。规模化之路刚刚开始鲜生活所拥有的商品组织能力、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以及流量获取和转化,正是便利店可以借助的优势。但鲜生活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肖欣告诉小编:“我们只做连锁便利店,即有连锁网络、有后台系统、能够配送、可以强控的便利店,而不打算去做那些零散的夫妻老婆店。”因为,按照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夫妻老婆店已有阿里零售通、京东新通路等大玩家在做,鲜生活作为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要做去这种店很难,它们没有线下零售网络,无法强控,“一家一家去‘洗脑’,很难寻求规模化。”以好邻居为例,它在北京拥有300多家门店,在北京便利店市场份额排名第一。鲜生活入股好邻居之后,可以借助其原有的门店网络把试验成功的新零售模型快速复制、推广。但怎样把业务拓展到更大的市场去呢?肖欣给出的答案是“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去啃。”在中国便利店市场,除了7-11、全家等大品牌和各种零散的夫妻老婆店之外,大部分是区域性便利店品牌,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方连锁便利店。他们仍在用传统思维做生意,虽然在本地已有一定规模,但很难跨区域扩张。而他们正是鲜生活的服务目标。目前,北京之外,鲜生活已在杭州施展拳脚。据悉,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鲜生活和好邻居把一体化门店运营模式输入到杭州市场。通过与好邻居的另一股东绿城服务合作,三方共同打造了一种以小区物业为依托的“有人+无人”便利店业态。这种业态的特点是在一些封闭小区内,客流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采用无人值守便利店的形式,而遇到上下班高峰期,客流较多的时候,再切换成有人值守的便利店。该模式其中的一个核心技术点,就是要实现消费者的数字化,即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无人技术实现消费者的识别和自主结账。(目前,好邻居在北京的一些学校、社区和写字楼也在尝试这种无人便利模式。)
一起惠2018-01-23 10:10:57443 次
11月19号,苏宁在南京举行了它的零售战略发布会,说明年要开5000家线下店。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在发布会上说,未来三年要开1.5万家店,在明年增设的5000家线下门店中,分这么几种:1500家是类似于便利店的社区小店;3000家是苏宁易购精选店;500家直营店;200家电器店;100家做母婴用品的红孩子;50家苏宁影城;30家体育店。苏宁把明年90%的新店都押在了零售上面,而它更为人知的电器店只占了新店的0.04%。面对电商,线下卖电器赚钱不易。2010年苏宁成立了电商平台苏宁易购,开始在网上卖食品、玩具、衣服、图书等综合百货商品,之后苏宁在2015年接受阿里巴巴投资,开始说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故事。今年11月,苏宁在上海开了一家无人店Biu,13个货柜里摆放着运动服饰、颈枕、电动牙刷、蓝牙音箱、水杯等商品。消费者需要下载苏宁金融这款手机应用,并绑定银行卡来消费。从苏宁发布的2017半年报来看,苏宁一共开设了1489家连锁店面,社区店643家,其中云店204家,而根据张近东1500家社区小店的计划和3000家云店的计划,明年新增的这两种店铺数量是目前数量的5倍。从电商、线下体验店、社区便利店、无人零售店,苏宁把现在大家都在做的零售项目基本试了个遍,可效果似乎却不太好。2014年4月开设的苏宁超市,在一年内换了三任总经理,而用管理传统电器销售的方法来管理零售,由此引发的企业文化冲突被认为是高管频频离职的原因之一。从销售额上看,苏宁的表现也不如它的老对手京东。从两个公司2016年的年报上看,苏宁的销售额为1486亿元,只有京东2601亿元的一半左右。而这次的新计划开设的门店中,90%都是线下的便利店、小型零售店,苏宁原本完善的电器物流体系、阿里巴巴的电商流量也派不上什么用场,看起来更像是个从头开始的新业务。
一起惠2017-12-22 09:28:43381 次
发展线下业务已经成为生鲜电商积极探索的新方向,虽说线下市场是一块“硬骨头”,但众多电商平台却越挫越勇。对标盒马再战线下线下店成为不少电商平台的执念,从线下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也已经成为电商平台的普遍做法。而这一点也在生鲜电商的领域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在马云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之后,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了。背靠阿里的盒马鲜生率先入局,开设线下门店。据记者了解,盒马鲜生于16年1月开设一家占地逾4000平米的首家支付宝会员店,以食品、生鲜为主推,其中部分为自营品牌,采用线上线下全渠道经营,提供店内购买和线上下单5公里内30分钟送达服务。目前盒马鲜生已在北京、宁波、上海三地开设9家门店。除此之外,今年年初,永辉也在大本营福州推出第五种消费品业态“超级物种”,并提出2017年开店50家的目标。据媒体报道,二代超级物种计划于4月中下旬面世。在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等“生鲜O2O体验店”搅动行业格局的环境下,生鲜电商“本来生活”也心动念起表示将会把业态延伸到线下,开设一家与盒马鲜生模式类似的线下旗舰店。这不是本来生活第一次探索线下了,只不过彼时“新零售”的概念尚未提出,便一直向着B2C、O2O等发展模式努力。在2015年本来生活推出“本来集市”和“本来果坊”,分别为社区便利店和小型水果店供货,还与便利店合作,成立主打1小时配送生鲜食品及其他生活用品的“本来便利”,不过10个月后,它就停止服务,整合进“本来生活”的B2C业务中。也算间接宣告了本来生活首次试水线下失败。这一次的失败并未让本来生活放弃打通线上线下的决心。在2016年本来生活董事长喻华峰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曾公开表示,“未来要做深做宽食品领域,定位是中高端。今年年底将上线一个新的生鲜模式,预计今年将开线下店。”忧虑满满意外频发本来生活和盒马鲜生走在同一条道路上,看到的风景却大不相同。盒马鲜生从2016年建立第一个O2O生鲜超市到现在,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筹建了8个门店。今年4月盒马鲜生又正式接入淘宝。虽说不见得盒马鲜生一路上都是一番风顺、也曾因为物业纠纷推迟开店,但是背靠阿里这颗大树就足以让盒马鲜生从无形中获取众多优势。而反观本来生活第一家线下店开业就如此坎坷。而且,早在该项目首次对大众透露时,就有业界人士分析利弊后,表示对其的担忧。首先,自建实体店需要雄厚的资本,还要考验本来生活的选址能力和运营能力,这些都需要本来生活有足够的储备,以及保证有可以支持本来生活在自建门店后仍旧可以长远发展的团队。首先就资本而言,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去年5月,本来生活完成了C轮、C+轮融资共1.17亿美元融资。但是,从去年5月至今,本来生活再无对外公开的融资声明。其次选址能力,本来生活非常谨慎,作了大量的调查,因此选址能力值得肯定,但是问题也接踵而至。地段佳价格自然也不便宜,本来生活选择在成都天府新区开设门店,该区域吸引着大批高收入、高格调的年轻人,地段十佳。但是根据成都的租金数据以及店面面积计算,本来生活所需的2000平店面售价在6000万以上,按租计算每月也需要30万以上,在加上水电人力等成本,投入极高。那么问题来了,本来生活融资速度可以说是较慢的,因此,资金储备是否充足实在值得推敲。最后,运营能力,即团队要保证本来生活在自建门店后也可以实现长远发展。本来生活曾推出“本来便利”,旨在依托线下原有的便利店等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但以失败告终。虽说或能从中获取一些经验,但这些经验能否让该团队变得足够强大,仍有待考究。果不其然,还未开始,本来生活这边就频发推迟开业事故。首先不知什么缘由,自2016年本来生活董事长宣布计划在2016年开设线下店的计划比原定时间晚了半年,直至2017年4月才首次对外公布计划,称本来生活的首家线下旗舰店将于今年6月初将在成都天府新区铁像寺水街开业。此后又将这一时间点延迟到6月30日。这就意味着本来生活的第一家线下旗舰店已经连续两次推迟开业时间。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已经推迟两次的本来生活应更加小心才是,未曾想第三次推迟开业的消息再次传出。本来计划于6月30日开业的线下店,再度被推迟至7月7日。本来生活相关工作人员在称,拖延开店进度多是因为运设备的卡车晚到、员工培训拖堂、电路需要重新铺设等原因,众多原因累积在一起最终导致门店开业的时间不断被拖延。值得一提的是,该工作人员声称,7月7日才是本来生活第一次对外正式确定的开业日期,此前开业时间只是内部拟定的工作节点。但综上所述,本来生活选在在其他平台已经稍有建树之时进入,已经落后于人,再加上自身的诸多问题,想要突围成功实属不易。本来生活的线下之路仍面临着许多挑战。行业追捧生鲜难存生鲜电商试水线下不仅仅是本来生活一家对其趋之若鹜,毫不夸张的说这已成为整个行业的大趋势。为何生鲜行业如此着急破局线下呢?时间回溯至一两年前,生鲜电商们也同此前的O2O、团购、P2P等行业一样,开始陷入着痛苦的死亡潮。风口正热的时候,生鲜电商这一领域便吸引了大量的资本进入,但是,在一番激烈地厮杀后让很多企业销声匿迹。生鲜电商领域“噩耗”屡屡传出,这不得不让整个行业未知警醒。据相关数据表明,随着生鲜电商行业"烧钱"热的不断进行,行业的规模已经由2010年的4.2亿元急速攀升至2016年的913.9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80%,2017年整体市场规模可达1500亿元。然而,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盈利,另有7%巨亏、88%亏损、4%持平。因此,对于生鲜电商们来讲,拓展线下市场就算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也要倾尽全力的啃下。因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带来的就是拥有无限可能的生机。一方面,生鲜电商拓展线下可以更为有效的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获得电商平台难以触及的消费群体。这是因为集合零售和餐饮的实体门店更容易为消费者提供场景化消费体验,不断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从而促进销售。而且,线下的实体门店更容易拉近平台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感官的触觉会为消费者带来亲近感,有效提升购物体验,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另外一方面。生鲜电商通过搭建门店,可以缩短冷链物流的时间从而降低成本,门店是消费场所也是商家的库存,一定程度上满足消费者对生鲜配送速度的要求,同时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是零售的发展趋势。自建门店虽然要面临较重的经营压力,但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企业的估值,获取更多的资本认可。
一起惠2017-07-10 09:17:27368 次
今天,生鲜商超O2O平台京东到家发布了其上半年相关营业数据。数据显示,京东到家上半年业务收入超过了去年同期的7.5倍,销售额(GMV)平均月度环比增幅超过了30%,订单量平均月度环比增幅达到了20%。据统计,上半年总计有包括欧尚和正大优鲜在内的超过3万家实体门店新入驻京东到家平台。达达-京东到家CEO蒯佳祺透露,入驻京东到家的商户普遍可以实现10%-30%的整体销量增长。今年4月13日,针对行业普遍存在的痛点,京东到家发布了“零售赋能”新战略,提出将通过“流量赋能”、“效率赋能”、“用户运营赋能”三方面为传统零售业赋能,想以此帮助传统零售企业借平台之力填补物流配送、订单处理、平台体验等各方面的短板,完成互联网转型升级。京东到家方面表示,为了提升商户效率,京东到家接入了300多万众包配送员,为商家提供“1小时送达”服务,缩短了商品的配送时间。此外,京东到家提供的一整套订单履约解决方案和技术工具也能帮助门店缩短拣货时间,提高处理订单的效率。针对传统超市缺乏用户画像信息的问题,京东到家为商家提供了一系列用户管理和运营工具,用户下单或关注后即可成为商家的粉丝。通过这些工具,商家可以向用户推送活动和推广信息,实现线上营销。有数据显示,在上半年,京东到家订单的好评率由去年同期的97.6%上升到了99.5%,提升了近两个百分点。同时,入驻京东到家的商户普遍可以实现10%-30%的整体销量增长。以沃尔玛为例,其今年6月的线上销售额(GMV)达到了1月份的近4.5倍,订单量则达到了1月份的近3.5倍;永辉6月份的线上销售额和订单量也比1月份增长了超过2倍;4月份新入驻的社区便利超市正大优鲜6月份的线上销售额比4月份增长了超过6倍,订单量增长了近7倍。目前,京东到家的服务范围已经覆盖了全国22个主要城市的7万多家门店,并吸引了包括沃尔玛、永辉、欧尚在内的国内外零售商家的独家入驻。
一起惠2017-07-07 09:51:23328 次
王府井爱便利副总经理李绍章介绍称,国美第一城店是首期亮相开业店铺中唯一一家直营店,经营面积70余平方米,主营百货、食品、生鲜三大类共计1500余种商品,其中生鲜(蔬果肉蛋禽)是一大经营特色。此外,店内设有手机充电、话费充值、小药箱、洗眼镜、磨刀等便民服务项目,同时开通免费Wifi,并满足线上线下各种支付方式。王府井集团总裁杜宝祥表示,王府井爱便利将采取“便利店+油盐酱醋茶+蔬果肉蛋禽”的模式,满足社区居民对刚需、高频、及时、便利购物和便民服务的需求。据了解,首期开业的王府井爱便利店铺共有106家,大多集中于朝阳区,超出两个月前签约时宣布的66家店开业目标。除自营店模式之外,多为加盟店,王府井爱便利还将在北京其他地区加大开发力度。此外,在开业仪式上,王府井集团副总裁、王府井爱便利公司董事长周晴分别与首农集团、京粮集团、二商集团负责人,签署了项目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完善供应链整合能力,通过王府井集团的全国销售网络,扩大北京名优产品在国内的销售渠道。据北京市商务委委员赵卫东介绍,在今年一季度,北京市共建设提升便利店7类基本便民商业网点260个,在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大背景下,社区商业正处于提质转型的新阶段。在3月30日,王府井集团、爱便利和美邻优品成立合资公司,在北京地区发展“社区便利店”项目。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其中,王府井集团出资2000万元,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40%;爱便利出资2000万元,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40%;美邻优品出资1000万元,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20%。关于发展计划,爱便利董事长范永刚曾表示,未来三年,爱便利将努力实现加盟连锁店不低于3000家,直营店不低于1000家,并实现30亿元销售额。据悉,爱便利创办于2012年,是一家从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的便利店公司,在去年3月完成1.1亿元A轮融资,今年3月宣布获得2亿元B轮融资,由锴明投资领投,多家美国基金跟投。而和爱便利的合作,也不是王府井第一次接触便利店了。早在2005年,王府井就以近7400万元收购了7-11(北京)有限公司25%的股权,开始涉足便利店生意。
一起惠2017-06-07 09:18:21467 次
近日,专注于便利店供应链服务的快消品B2B电商平台——豫便利宣布完成由中鹤集团投资的1亿元Pre-A轮融资,据了解,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商品供应链、智能仓储、物流系统、终端门店升级等环节建设,进一步完善在便利店供应链服务体系的战略布局,打造便民社会化服务体系。据托比网企业数据库显示,豫便利是河南润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旗下便利店B2B供应链平台,融合B2B+O2O生态链,以社区便利店为切入点,注重渠道的整合和管理,优化上游供应链体系,抢占下游社区流量入口,打通厂商——便利店——消费者的产销路径,助力便利店实现O2O一体化运营。在经营模式上,豫便利采取的是自营的运作方式,并非平台的交易模式,通过对上游资源的整合,为下游便利店提供一站式供应链资源,逐渐打通整个业务环节的壁垒,提升平台服务效率,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而对于豫便利的经营模式,也是本次中鹤集团资本青睐所在,中鹤集团负责人表示,对于本次的投资,看中的是该平台的衍生价值及平台对产业上游的资源整合能力。豫便利董事长孟庆波表示,这次融资对于双方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战略含义。豫便利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于便利店供应链服务平台,以提供优质供应链服务为核心,在打造上游厂商入口的同时,为下游便利店提供一站式供应链资源,逐渐让自己变成一个产业连接器,提升行业运行效率,降低行业交易成本。据悉,本轮融资后,豫便利将加速战略升级,在未来的两到三年,携手50万家便利店,一同进行产业升级和生态再造。
一起惠2017-04-25 09:54:53298 次
2月9日消息,爱鲜蜂收购门事件终落下帷幕。今日,中商惠民正式对外宣布完成对社区电商爱鲜蜂的战略投资。这次合作双方将在优势资源上协同发展,延续爱鲜蜂用户、商户、供应商“三边得利”的业务模式,持续深耕社区市场。社区O2O从2014年开始经历时间不长,发展变化却很快,从线上下单、线下提供服务的纯流量手段,到线上线下资源融合、深入供应链提升行业效率,而社区O2O领域的竞争也由最开始的创业公司到传统巨头纷纷投入试水,现在社区O2O的竞争已经从价格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能力的竞争,线上、线下资源融合创新的竞争。爱鲜蜂方面表示,双方合作可以认为是社区零售领域发展到现在自然竞合的结果。爱鲜蜂依靠1小时的社区配送积累了一批忠实的粉丝;而中商惠民的物流配送体系以及丰富的进货渠道在供应链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双方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巩固现有上游供应链合作,丰富商品品类,提升干线物流的配送效率;另一方面,爱鲜蜂自身则可以把精力更集中在C端用户服务上,进一步提升配送服务的速度和品质、在品牌和营销上持续发力。中商惠民方面称,作为一家以B2B为基础业务的电商企业,中商惠民已经自建了仓储物流体系,公司希望从供应链端深入,对全国的社区超市和便利店进行改造升级。此次合作,可以进一步完善社区O2O行业内的战略布局,打造更优质的一站式便民生活服务体系。据悉,双方已经着手开始协同发展规划,在持续深耕重点区域,打透重点城市的基础上进行外延服务,同时结合双方已经积累的资源,在金融、管理、大数据等方面给予上下游客户更大支持,探索新型零售渠道的发展可能。爱鲜蜂于2014年成立,是最早一批社区零售的创业公司。爱鲜蜂主打“掌上便利店”和“1小时送达”服务,通过与遍布城市的社区便利店合作,打造共享经济为基础的30—60分钟上门配送服务,解决用户的即时消费需求。除了下游的合作外,爱鲜蜂也在加强上游供应链的打造。除了在生鲜领域内与产地进行合作,推出直采自有品牌“蜂觅”外,还与可口可乐、玛氏、加多宝等大品牌进行合作,探索新零售渠道力。
一起惠2017-02-10 10:01:43528 次
7月21日消息,日前,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便利店委员会的支持下,鲜LIFE联合国内线下龙头连锁企业共同成立B2B平台——“中国便利店直采联盟”。该联盟拟联合政府引导基金、产业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发起“中小型零售企业产业创新基金”。据介绍,直采联盟将为成员单位整合海外供应链优势资源,实现海外原产地直采、集约化跨境物流和极速报税通关,同时搭建各自的O2O跨境销售平台,扩大进口商品的全渠道销售。与此同时,“中小型零售企业产业创新基金”将面向全国便利店产业,扶持便利店和中小型零售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和消费模式升级,并整合优化行业供应链体系。此外,基金还将以提供低资金成本的方式扶持传统社区便利店,进行O2O升级。从公开资料中了解到,作为上述直采联盟和产业创新基金的发起方,鲜LIFE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新型供应链驱动的互联网平台。其采用集约采购、集约物流、原产地品牌商直采的模式建立了海外供应商网络,并与品牌总代、进口贸易商以及国外品牌方建立合作关系。目前,鲜LIFE拥有超过100个海外品牌授权,涵盖了零食、母婴、保健、日用、美妆、轻奢日用、生鲜等产品,并以跨境电商和一般贸易的形式引入到内地,。
一起惠2016-07-21 08:53:07637 次
线上社区服务平台“在家点点”于近日完成千万美元A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高榕资本、魔量基金等投资机构跟投。在家点点告诉亿欧网,其实A轮融资早在2015年9月就已完成。据亿欧网此前报道,在家点点成立于2015年7月,8月18日完成2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魔量基金。在家点点位于上海徐汇区,CEO为周瑜峰,隶属上海立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其运营模式为为微小创业者(个体户)和社区用户提供一个在线创业平台,即创业者可以再App上申请成为小区内拥有小仓库的“私人助理”,一个仓库对应一个小区。平台整合资源包括便利店、果蔬以及快递收发等,并致力10分钟送达。作为一个在线社区服务平台,技术团队是在家点点为用户提供优质用户体验的有力支撑。据了解,在家点点现已引进大量来自腾讯、阿里、百度等平台的技术人员,App一直在迭代版本。此前,亿欧网曾谈到,这种线上平台模式对创业者而言,成本低、风险低;对平台而言,人耗低,类加盟模式让小微创业者更有自主创业的动力。在人员培训方面,在家点点现已成立商家服务部及供应链服务部,通过品牌扶植、优惠补贴、广告引流等方式帮助用户在平台上成长。与此同时,在家点点要求创业者交纳5000元保证金,作为平台不参与商家的销售分成和供货。周瑜峰曾谈到,在家点点作为一家互联网服务公司,融资当以服务商家为首要目的。围绕社区内用户需求,社区O2O模式不断被创新被迭代。从社区便利店到社区内一体化服务乃至现今社区中开始试行的共享经济模式,社区O2O服务越来越便利。在家点点的模式,对创业者而言,不仅节省了实体创业者难以承受的房租成本,还能通过平台的引流获得大量流量。并且基于社区场景中用户需求市场容量,小微创业者在此场景中以低成本创业,成功几率更大。此外,现今用户对物流配送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及时性还要求质量。在配送时间的提升上,据称在家点点够实现29分钟快速送达;社区O2O平台e袋洗推出小e管家,基于社区共享经济,提高配送速度;小区内智能柜广设,通过智能柜跨过配送服务中,供需双方等待时间。此前关于“在家点点”获得融资,亿欧网曾谈到,其通过营造社区线下商户创业氛围,鼓励创业者到社区中去,并与其合力打造社区O2O生态体系,这是一种平台化思维的体现,其思维方式不再局限于用户而是跳出供应链的圈子,从整个资源融合的角度来对待社区O2O。这次获得红杉资本和高榕资本的投资,或为其运营模式可行的力证。
一起惠2016-01-18 09:35:10666 次
面对电商的冲击,传统零售业纷纷寻找新出路。在与全球第三零售商TESCO组建合资公司满一年后,华润万家一边立足社区,推出“乐购express”便利超市;一边加码电商,电商平台e万家预计下月发布,以形成互补的商业链条闭环。这也宣告华润万家正由原来单一实体零售店转向实体店和电子商务双渠道。便利超市主打生鲜食品4月29日,乐购express首家便利超市在深圳开业。据华润万家介绍,与传统超市不同的是,乐购express便利超市以生鲜和食品为主,顾客在此可享受大卖场式的生鲜一站式服务,也可在店内的休闲餐饮区解决一日三餐。其最大的亮点在于,乐购express在卖场前区预留电商自提柜,在卖场后区设置电商中转站,为日后线上线下的一站式购物体验提供便利。近年来,社区便利超市一直是华润万家大力发展的业务形态。据悉,当前广州共有社区便利超市141家。此次华润万家推出乐购express加码便利超市,被指与业绩受乐购拖累不无关系。华润创业发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旗下零售业务即华润万家净利3.56亿元,同比下滑30.5%,远低于市场预期。至此华润万家已经连续五个季度出现净利下滑。华润万家总经理叶宏伟表示,华润万家看好乐购全球化运营的专业知识、成熟的IT系统和顾客分析,及自有品牌的丰富经验。乐购express可优化便利超市的业务模式,提升便利超市的影响力。乐购express将以华润万家标准超市升级+新增门店的方式出现,未来将陆续开展此类业态,并向中西部三四线城市下沉。预计到2018年,乐购express便利超市将达到518家。结合各种业态打通O2O除了布局社区,涉足电商是传统零售商的另一转型方向。沃尔玛继投资1号店后,又推出O2O服务平台“速购”;大润发斥资打造“飞牛网”;家乐福转型试水超市电商;全家便利店与亚马逊实现O2O打通;华润万家则将推出e万家电商平台。记者了解到,e万家将从生鲜做起,同时结合大卖场、社区店和直送等,形成网状的配送体系。目前e万家处于公测阶段,预计6月份正式发布。“乐购在英国采用的就是多种配送方式相结合的模式,除了配送到家,顾客还可以选择线上选购、线下实体店或其他网点取货的方式。”叶宏伟表示,乐购在这方面的优势为华润万家e万家提供了经验借鉴。华润万家方面介绍,e万家最先上线的城市将是深圳,因为深圳有60万会员,供应链、物流配送体系、品牌更完善。为了更好地与电商匹配,华润万家目前已成立一个独立的电商团队,同时还成立了市场营销部门,着重顾客洞察和分析。
一起惠2015-06-01 08:52:43779 次
4月29日上午,沃尔玛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董明伦(DougMcMlillon)上任以来第三次访华,在不到一个小时的媒体沟通会上,他宣称,沃尔玛未来3年计划新增115家门店;同时加大山姆开店计划和电商投入推动O2OApp,并将鲜食14天退款推至全国。针对近期传得沸沸扬扬的一号店创始人于刚离职和沃尔玛作为最大股东的电商战略调整,董明伦表示:一号店做得很成功,随着电商发展,今后1号店的业务模式会有变化;线上线下整合是趋势,只有每种业态发展得非常好的情况下才能将二者更好结合。他有信心,随着时间过去,两方将有更好的合作,但这个不可能在一个季度或者一年时间内发生。3年增设115家门店自董明伦升任沃尔玛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任命正式生效以来,15个月内已经三次专程访华,此前他在沃尔玛服务了30多年。这是他首次以新身份,对媒体详解公司在中国的长期发展战略,以及对全球零售行业的看法。董明伦说:“过去20年里我不断来中国,最初是因为采购工作。沃尔玛是最早一批来到中国的外资零售企业之一,我们致力于本土采购、和供应商共同成长。中国业务是沃尔玛的重中之重,而且中国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我们致力于在中国长期投资。”1996年进入中国以来,沃尔玛在中国165个城市已经开设了412家门店。2013年时,沃尔玛曾决定关闭中国的25家商店,以重新调整中国业务的重心,引起广泛关注,但很快沃尔玛就又宣布了数量更多的新开门店计划。2014年底,沃尔玛的营运区域划分将从6个改为5个,取消大连区域办公室,该区域相关门店的管理职能转移至北京区域办公室。这是去年以来,沃尔玛被爆出的多起裁员或者变相裁员事件之一。董明伦强调,沃尔玛将在3年里增设约115门店,包括大卖场和山姆会员店。一方面,将继续在上海、深圳、长沙、武汉等一二线城市布局,强化在成熟市场的渗透;一方面,沃尔玛也将加大对新兴城市、新城镇的开拓。山姆会员店是投资发展重点,未来2-3年将在中国新开设7家新店。山姆会员店是沃尔玛在美国的重要业态,董明伦2006年-2009年主政山姆会员店业务时,年销售额突破了460亿美元。不过山姆会员店在中国发展缓慢,早在2013年时,沃尔玛就曾经计划,在未来六七年里,将山姆会员店每年的增长速度提升至10家新店。另外,沃尔玛已经投入6亿元对90多家门店升级改造,预计2015年还会投入超过3.7亿元,用于超过50家门店的升级改造。稳妥地发展电子商务今年第一季度,沃尔玛的强劲对手,包括家乐福、华润、大润发、永辉等,都提出了各自的电商计划,同时线下增设社区便利店实现最后一公里布局。面对蓬勃发展的线上零售业的冲击,董明伦表示,希望沃尔玛将线上线下二者结合起来,满足消费者多样的需求。这种结合包括,沃尔玛官方旗舰店入驻1号店;沃尔玛的大卖场也计划推出移动端APP,顾客可以选择送货到家、到店提货;门店也会逐渐接受不同方式的电子支付。对外界认为沃尔玛电商业务在华发展缓慢的观点,董明伦说:“我们在加速电子商务方面的步伐,我相信中国市场(前景)光明。”不过,他也强调,沃尔玛会更“稳妥”地发展电子商务,而不是一味的强调速度。他说:“市场(增长)不是你想有多快就多快,涉及很多因素。我们正在建设物流配送网络,想要业务建立在很强的基础上。如果业务发展速度很快,但让顾客失望了,问题就很难解决了。”“我们不是仅仅做一个季度或者一年的生意,业绩上全球都有这样的压力,但我们不会允许员工为了业绩而不去做正确的事情。”董明伦说。
一起惠2015-05-04 09:52:00630 次
1-20/30 记录1/2 页首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