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穿戴设备>文章列表
穿戴设备
11月30日消息,日前,手机及穿戴设备采购B2B平台机窝网正式上线。据悉,机窝网由深圳市机窝科技创办。机窝网方面表示,平台定位于手机及智能终端产品B2B交易平台,类似垂直行业的“天猫平台”。机窝网希望成为智能终端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合作的信息通道,帮助零售商获取优质报价、供应商。据机窝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代理商模式中,手机从出厂到零售商手中会经过层层的代理商,包括国代、省代、地级代理等等。这种模式没有太高的门槛,同时可以将货分得更细,深入到下线城市,缺点则在于因为代理模式固有的渠道存货和代理层次多的原因,导致手机出厂到零售商手中,有20%左右的渠道成本,利润被层层盘剥,而且还增加了企业的时间成本、流通成本。机窝网希望解决这个问题。其同时表示,未来机窝网IOS、安卓的App将一同上线,辅以数据服务的支持。据了解,近来农村电商渐热,其中则以3C产品进入农村最为热门。近两个月,宣布进入该领域的网站包括顺为资本投资的51订货网,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1号机、天联网。业内人士分析称,此类网站多关注T4-T6(四线城市至六线城市)市场,但因互联网在此渗透程度较低,再加上物流等因素,多以B2B为模式根本,倚靠线下零售店拓展市场。
一起惠2015-12-01 09:15:17660 次
近期,随着华为一级供应商福昌等手机配件商的倒闭,手机产业链可谓危机四伏。在手机价格大战的背景下,上游的手机厂商的境况尚不乐观,更何况处于下游的配件商。蓝思科技的董事长周群飞认为,“制约整个智能手机零配件发展的重要瓶颈,就是产业链的配套。而蓝思科技也正在做这方面的布局。”周群飞,《2015胡润女富豪榜》新一届“女首富”,《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全球白手起家女首富”。同时,亦有“小三上位”等太多传言如影随形。一条未经证实的数据显示,全球每2片中高端智能手机玻璃,就有一片产自蓝思。而蓝思更是因为“苹果概念股”“创业板中的中石油”而备受关注。对于企业,她表示,“我并不希望我的企业规模是最大的,而希望是最有创新力的。因为规模大并不代表实力,相反,在这个技术迭代相当迅速的智能手机行业,规模往往意味着不灵活。”蓝思路径折射手机行业发展轨迹周群飞最早的起家路径是这样的,从中也能看到手机企业的发展轨迹。1990年,周群飞到深圳打工,自学了包括丝网印刷在内的特种玻璃加工技术。1993年3月18日,22岁的周群飞开始了创业。最开始是给手表做玻璃加工,随后,一个国产手机做盖板加工的订单,让她将手表玻璃创造性地移植到了手机上,奠定了她在手机玻璃行业的江湖地位,随后更多的手机品牌慕名而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由于下游客户拖欠货款,周群飞无奈接受客户用旧设备折抵欠款的做法。她和哥哥联手将这些旧设备逐渐组建成玻璃加工生产线,开始切入玻璃加工的全链条。2001年,手机行业蓬勃发展,手机行业迎来一个用玻璃来做面板的巨大市场,但周群飞认为,唯有找到一个引领性的品牌,才能真正让玻璃取代亚克力成为趋势。这个机会就在摩托罗拉。2002年,正是摩托罗拉准备推出V3的时候,由于原来的日本供货商提供的玻璃存在质量问题,周群飞抓住机会,最终拿下了这个订单。2003年,蓝思(Lens镜片的意思)诞生,而之所以取名为Lens则是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希望客户在网络上搜索的时候,能马上找到我们。”周群飞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据蓝思副总经理、董秘彭孟武告诉记者,“摩托罗拉V3后来在全球销售1亿多部,蓝思就是它的唯一供应商,也就是这一订单,手机玻璃成为趋势,最终也奠定了周群飞的江湖地位。”从2003年开始,蓝思的主业就定位在了手机面板业务上,MP3、MP4播放器的显示面板及防撞面板。随后,国际上手机销量最大的品牌客户,包括诺基亚、三星等几大品牌手机相继与蓝思合作。蓝思也在“光明工业村”逐渐拓展,从最初租一个厂房,到后来把当地附近所有的厂房都租了下来。2006年,手机玻璃领域“智能触控”技术的出现,开启了新的智能手机的时代,由于对手感要求的大幅度提高,同时要导入新的技术比如“镀镆”“不沾水”等一系列性能指标,蓝思配合客户进行了研制开发,但此时,深圳工厂已经不能容纳如此大的产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蓝思科技的重心迁移到了内地湖南,也是周群飞的老家。由于订单量巨大,蓝思在湖南的工厂基本上是边建边引进设备边投产,几乎两个月新建一个工厂,一年新建一个工业园。2007年,全球首款智能手机发布,开启了人类这个最重要的电子终端设备的全新时代,行业格局彻底洗牌,新的巨头诞生。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苹果,如今,在蓝思的整个市场营收中,苹果订单几乎占到了一半。2015年3月,周群飞创办的蓝思科技成功登陆创业板,次日开盘后股价大涨,涨幅达到43.5%,周群飞一夜之间晋升百亿富豪之列。制造业的挑战但是蓝思目前也面临着制造企业人力成本上升,生产员工的管理,对苹果等大客户过于依赖等问题。五中全会和最新发布的“十三五”规划显示:中国工人的收入将再翻一番,对制造业而言,这就意味着,劳动力的成本也就要再翻一番。在这个背景下,蓝思在2014年开始进行自动化战略规划,在榔梨基地,记者在蓝思的生产线上看到了来自日本的自动化机械手臂。“自动化是我们的一项重要部署,我们会把人力很难完成的工作交给这些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来完成。但我们并没有具体要投入多少金额的计划,这要看我们生产线需求情况,有些工序适合改造,有些工序则更适合人来完成。”周群飞告诉记者,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一些跨国公司的合作者曾一度劝她到东南亚投资设厂,但她很清楚制约整个智能手机零配件发展的重要瓶颈,那就是产业链的配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东南亚,比如越南,那里缺少相关的配套,尤其是成熟的技术工人,虽然劳动力便宜,但很多工作是做不来的。”事实也的确如此,这家合作伙伴劝蓝思未果之后,转而自己在越南投资了玻璃面板的工厂,但最后以失败告终。为了完善产业链的配套,周群飞从蓝思转战湖南之后就开始在这方面做出努力,一方面,投资上游的一些配件或材料,另一方面,逐渐向下游进行拓展。“未来我们可以不单做一家提供手机玻璃视窗的企业,我们还可以做多一些,比如提供一些完整的零部件。”周群飞表示。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1~6月,蓝思的客户高度集中,对前五大品牌客户的销售占比分别为94.26%、96.25%、93.10%和88.85%,其中对苹果和三星的销售占比分别为80.28%、87.65%、83.60%和71.97%。正是凭借苹果和三星的大量采购,蓝思科技业绩逐年递增。但对大客户的过多依赖也意味着风险。一旦主要客户出现停产、经营困难、财务情况恶化等情形,势必会影响公司经营和业绩。面对大客户订单占比过高,存在一定经营风险的问题,周群飞告诉记者,“其实我们早就在战略上有相关的准备,只是没有对外透露,加上起步阶段,收入规模较小,财报上没有体现。目前,蓝思的客户除了囊括智能手机行业内所有的国际国内一流品牌之外,已经开始向可穿戴设备进行延伸,包括智能家居、汽车、医疗器械行业的很多公司都已经开始合作。”而公司董秘彭孟武透露,“公司对国内客户的发展一直保持关注,努力争取扩大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此前,外界对于蓝思科技股本结构中周群飞夫妇持股比例(持有发行前99.09%)过高存在争议。在公司为上市进行股改过程中都没有引入战略投资人的蓝思,在最近的定增计划中开始向战略投资人开放,“我们的目的并不主要是引入投资,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有一些战略伙伴的加入,帮助蓝思成为一个不断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潮流的国际化公司。”周群飞表示。
一起惠2015-11-09 08:57:32439 次
10月20日消息,今日下午,智能手表软硬件研发团队出门问问宣布获得来自谷歌的C轮融资,出门问问已累计获得融资7500万美元。关于谷歌投资出门问问的原因,出门问问CEO李志飞表示,谷歌投资出门问问源于双方在AndroidWear方面的合作。今年9月,MOTO360二代推出之际,由于谷歌在AndroidWear上内置的GoogleNow语音搜索和地图服务均无法使用,这款面向可穿戴设备的操作系统在中国根本无法使用。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谷歌将出门问问的中文语音搜索服务引入了AndroidWear中文版上,只要对着中文版MOTO360说“你好,安卓”,就能唤醒出门问问的中文语音搜索引擎。如此,AndroidWear在中国得以落地。谷歌负责本次投资的VP称,之所以投资出门问问是因为其研发了非常独特自成体系的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李志飞称,出门问问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定义下一代人机交互。核心的AI技术有语音识别、智能推送、语义分析、垂直搜索、文字转语音。这些技术都是出门问问自主研发的技术。而出门问问在人工智能落地的思路是,直接面向消费者,做2C产品。并且将软件、硬件和服务深度整合。另外,出门问问在其Ticwear系统和硬件中集成的强大的本地化服务能力也是吸引谷歌投资的原因之一。众所周知,谷歌的Android系统在手机、平板等设备上统碎片化已经成了既定的事实,但到了新兴的AndroidWear系统,谷歌肯定不希望这种情况再次上演,希望给用户带来统一的完整的操作体验。这有利于谷歌在中国的发展,而内置到系统底层的服务也会跟随系统的普及而壮大。据悉,出门问问在2012年10月成立,曾经得到红杉资本、真格基金、SIG、圆美光电、歌尔声学等多家资本投资。李志飞称,本次谷歌的融资不控股,出门问问仍是一家独立决策的公司,只是在后续会有更亲密的合作。李志飞透露,目前,出门问问团队目前有100人左右,其中技术产品人员占70%,公司估值3亿美元。未来战略布局方面,出门问问将面向车载系统、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提供人工智能服务。(小羿)
一起惠2015-10-21 09:01:12617 次
10月15日消息,阿里云和富士康联合发布“淘富成真”创业扶持项目,向智能硬件创业者开放硬件、电商平台及云计算能力,并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扶持、营销服务等。据悉,“淘富成真”由阿里云和富士康共同发起,开放富士康设计、研发、专利、供应链、智造等能力,阿里云大数据处理能力,阿里电商天猫淘宝的平台能力,同时引入银杏谷资本、云锋基金、猪八戒网、洛可可等企业为创业者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帮助中小智能硬件创业者对标国际品质,做出优质的智能产品。目前,富士康旗下九大次集团和八大智造平台,以及数千名富士康工程师已全面入驻云栖小镇,为创业者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检验检测、工业设计、生产制造等全链条服务,并直接对接创业者。据介绍,富士康九大次集团产品线涵盖了手机与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车联网与传感器、笔记本电脑、电视家电、服务器、通讯与智能家庭、精密连接器、医疗健康等领域;八大智造平台为专利平台、投资平台、物流平台、跨境电商平台、检验与测试平台、快速打样(NPI)平台、智造平台、供应链与采购平台。据了解到,今年年初以来,“淘富成真”项目组每周举办创业者见面会,智能硬件领域创业团队可在见面会上展示自己的产品,和阿里、富士康、银杏谷等公司代表一起探讨合作可能性。阿里CTO王坚表示,就制造业而言,如果富士康的能力开放出来,会直接提升整体的创新水平。阿里也将开放一切和互联网相关的服务,如云计算、智能操作系统以及电子商务、支付等。他表示,创业者还可获得来自银杏谷资本的资金扶持、猪八戒网创意营销、洛可可的工业设计能力等。资料显示,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台湾鸿海精密集团在大陆投资兴办的高新科技企业。1988年在深圳地区投资建厂,在中国大陆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到环渤海、从西南到中南到东北建立了30余个科技工业园区,在亚洲、美洲、欧洲等地拥有200余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现拥有12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客户群,摩托罗拉、苹果等都是其代表性合作伙伴。
一起惠2015-10-15 09:15:37617 次
在争夺智能设备入口上,小米与李宁又联姻了。日前,李宁公司宣布与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手环缔造者华米科技达成战略协议,共同研发新一代智能跑鞋,探索大数据健康领域。李宁希望借此来解决目前遇到的转型危机,探索智能鞋的市场空间,而小米无疑是在给自己的生态圈补墙。目前智能产品还在孕育中,产品已经进入测试阶段,预计2015年7、8月份上市。各取所需下的“各怀鬼胎”作为中国最为知名的本土体育品牌,李宁公司公布的2014年财报显示,公司2014年亏损达7.43亿元,截止到2014年年底,李宁品牌共有4424家加盟店,比2013年降低了11.3%。与此同时,李宁积极扩张网络直营店,新开276家门店,共计1202家,同比增长29.8%,然而这并未能使其亏损状况有所好转,自2012年、2013年分别亏损19.79亿元和3.91亿元后,这已是李宁连续第三年亏损。小米公司在推出智能穿戴设备小米手环后,经历了一段爆发期,但销售量在突破100万之后,用户相对饱和,产品进入了缓慢增长阶段。为了缓解用户增长缓慢现象,加紧智能生态布局,在李宁宣布双方合作的两个星期前,小米公司旗下生态链企业小蚁科技正式推出了“小米版GoPro”——小蚁运动相机,主打“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基础版售价399元,增加自拍杆套装的旅行版售价499元,在小米官网、京东以及天猫旗舰同步发售。随着公众参与体育的热情剧增,健康追踪应用等各种智能运动设备流行,在小米手环用户增长饱和、推出小米运动相机以及李宁连续亏损、深陷转型困境的时期,两家的合作给市场增加了更多的遐想空间。但是,双方的合作,除了追逐商业上的各取所需之外,似乎并没有太大的诚意。小米与李宁合作主要出于以下三个考虑:首先,从小米以往的产品来看,以价格为核心竞争力的小米最擅长的是产品营销,尤其是互联网产品营销,但是其在硬件研发上并无突出的优势。在很早之前,耐克就进行了相关智能运动鞋的研发和尝试,而在之后与李宁合作研发的项目中,更像是进行了一场技术大练兵;其次,经过爆发式的增长之后,小米手环用户趋于饱和,亟须开拓新用户,而李宁的用户与小米的用户有一定的重合;最后,小米手环、小米相机、智能跑鞋都是与运动相关的设备,将之串联起来对于小米深入智能硬件领域、打造完善的运动生态圈有帮助。而对于耗费了两年时间,改革计划没有明显起色,业绩依旧走不出亏损泥潭的运动品牌李宁而言,的确亟须转型自救寻找良方。一直以来,李宁作为一款运动品牌,主要消费人群的年龄在25岁以上。虽然近两年其年轻化的战略均以失败告终,但是李宁依旧希望能够打开年轻市场,毕竟运动市场的主力还是年轻人。此次李宁与小米合作,一方面希望借助小米的品牌形象,提升自身在年轻群体中的曝光率与口碑;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困境中,借助智能穿戴设备的风口,从传统体育鞋服品牌正式进入相对刚刚起步的智能运动细分领域,虽然带有豪赌意味,但对于深陷亏损泥潭的李宁公司来说,无异于一根救命稻草;同时,受此次信息的刺激,李宁公司的股价连升五日,更在3月19日和20日大涨,这反应出外界对于李宁公司突破目前困境持乐观态度。智能跑鞋真的是运动刚需吗?据悉,双方此次合作的具体内容为“将李宁运动实验室积累的中国跑者数据和测试数据转化为一系列算法,由小米手环研发团队实现在鞋底智能芯片中;智能芯片通过采集跑者运动数据和对跑姿和步态进行分析,为跑者提供专业的指导。产品还将与小米运动移动端APP相连,对跑者的运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运动记录、步态分析、专业指导和里程换购。”简单点说,就是小米研发出智能芯片,将其放入鞋底,搭配智能手环使用。看起来似乎很高大上,但是,在鞋底加入芯片的设计概念早已被其他品牌使用过,现在这种概念已过时。早在2006年,Apple就和Nike推出了Nike+系列产品,包括Nike+iPod——用户将传感器连接至iPodNano、iPodTouch或iPhone,跟踪用户的运动数据。NIKE在合作中研发的技术包括记录、分析和换购等功能。实际上这款产品并没有大卖,而买了的用户表示只用了几次。对于喜爱跑步的用户来说,他们大多数情况下买跑鞋第一还是看重品牌和质量,价格反而相对没那么重要,甚至低价的产品对于爱好跑鞋者没有吸引力,大家更愿意多花几百块钱买个高质量的;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定价500多元的李宁跑鞋虽然拥有智能功能,但并不实用,而且这个价位的同类产品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因此这一产品对于普通用户的吸引力并不大。如何从外观、舒适性、耐用性、机能性等方面赶上国际品牌,让用户认同,对李宁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此外,智能跑鞋的实际功能也有待考验:以目前的智能手环来说,市场上并没有一款能说服人们相信它真的比教练更能了解消费者自身该如何运动的产品;不仅如此,多数智能手环所产生的分析数据结果也并不令人信服。如果小米芯片记录的结果无法带来真正的指导作用,最终沦为仅监测跑步时间、路线与具备社交功能的工具,那么买智能跑鞋的意义就不大了。就算两家公司解决了上述问题,那么可穿戴设备的电池、传输、功耗等技术上存在的瓶颈是整个行业的老大难问题,目前依旧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严重影响消费者体验。寻求华丽变身,可惜灰姑娘找错了王子在日新月异的数码和运动装备产业中,两家决定合作推出智能跑鞋是本身一件好事,但不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零售业,在创新方面上都避免不了迷失方向,况且这一概念早已在多年前被他人玩过了。此外这种合作后来者完全可以快速复制,一旦华为、联想等具有研发实力的厂商与安踏、特步等进行联合,在无法迅速站稳脚跟的情况下,小米和李宁将会迎来当头一棒。2014年李宁电商收入上升48%,但电商业务占总收入比例仅为5%。线上线下互搏难题是李宁电商营销缺失的难言之隐,在传统渠道迅速衰落的大潮中,如何快速地进入互联网、成功打开在电商销量是李宁的重中之重。而仅仅与小米合作推出智能跑鞋的举动对长期面临艰难的李宁公司帮助有限。更多情况下,消费者是否会青睐李宁品牌的智能跑鞋,取决于李宁在渠道和品牌上的重塑,而回归零售行业的本质才最为关键。而对于小米来说,在四线城市的年轻人群体中,李宁的确是有市场的,小米希望通过与李宁合作更迅速地收获这一运动消费用户。即便目标方向没有错误,但这种方式却十分欠妥。因为对这部分运动用户来说,体育与健康并没有那么被广为关注。小米每次的投资合作都会在业界带来一股旋风,让众人对他们的合作充满想象,但是这次与李宁的能够让人想象的空间却极为有限。两家公司可能都希望自己是灰姑娘,借助对方进行华丽的变身,事实是,对方都不是自己的王子。
一起惠2015-05-22 10:01:38659 次
【一起惠讯】12月3日消息,随着处方药互联网销售解禁降至,阿里健康也终于显露真身,旗下首款产品“阿里健康客户端”浮出水面。这是继电商、物流、金融之外,阿里巴巴谋求的的又一新增长点。用手机客户端可直购处方药一起惠查看这款App发现,阿里健康可以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拍照上传,社会药店通过这款App以市场竞价的方式响应电子处方,患者则根据价格、服务、品牌等因素选择提供药品供应和配送的商家。接下来则是比价、下单、支付……这对于一个热衷网购的人来说再熟悉不过。然而,阿里健康传递出的“杀气”已经令不少药品流通渠道内、靠信息不对称及特殊关系过着滋润日子的中间商们感觉寒冬将至。据阿里健康有关人员透露,阿里健康目前将石家庄作为唯一试点开始运营。这是电子处方,以及处方药互联网销售的一次推动。现阶段,阿里健康App上提供的总体药价比医院低20%甚至更多,而且还有订单满减的优惠。“第一次是降价20%,很快降到50%,接下来降100%,医药逐步分离,完全重新利益分配,大幅度降低老百姓用药成本、医保成本,医疗机构回归去治病的根本……”数据显示,我国万亿规模的药品市场中,处方药占八成,其中药店零售渠道只占到20%。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促进互联网药品交易的政策相继出台,许多药店都开展了网络售药业务。最新消息则称,国家将有望最快在2015年元旦开放处方药的网上销售。而作为国家药监局首批的互联网药品零售(B2C)第三方平台资质,阿里健康似乎正处于领跑地位。“医药分开是政府和企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够促成医药分离,阿里可以提供工具,把地域的用药情况、地域的病症、消费者偏好,以及趋势分析提供给制药企业,让从生产到消费者之间的渠道越来越扁平化,让患者吃到应该吃到的药物。”张守川坦言。神秘背后推手现身据悉,阿里健康模式的缔造者及操盘手王亚卿和张守川,这两位不再年轻的电商人,此前在京东时就属于职业化程度较高的两块“硬骨头”。王亚卿曾是甲骨文全球副总裁,曾与刘强东在美国谈得投缘,并出任京东集团CTO。张守川则操盘麦德龙中国北方区,管辖不同国籍、数千人的团队。张守川2009年加盟京东后,率领POP平台杀出了血路。在二人离开京东后,电商行业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2014年,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相继上市,并进入成熟期,电商市场业已瓜分完毕,还会留下哪些机会?如此看来,阿里健康显然是王亚卿和张守川志在必得的“后电商时代”版图。实际上,据知情人士透露,王亚卿此前就受托完成中信21世纪(阿里健康前身)的数据迁移,并在中信集团的挽留下,成为中信21世纪的CEO。2013年8月,王亚卿邀请曾一起摸爬滚打的张守川加盟,后者任职COO。接近京东的人士透露,王张两人年龄相仿,教育背景类似,同为海归身份,一个擅长技术,一个擅长运营,在京东搭档时配合默契,类似组合在互联网圈并不多见。在两者相得益彰的努力下,中信21世纪很快获得了阿里巴巴的资本青睐,并最终促成了这笔或将改变未来国内医药格局的重大交易。一位接近中信21世纪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信21世纪在拿到阿里巴巴的注资之后,不仅仅实现了国企向混合所有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阿里巴巴成熟的云服务和大数据技术,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健康信息化标准,谋求该领域的领头者地位。但阿里健康的野心似乎远不止此,其背后已经可以预见医药市场的变化,以及阿里巴巴对更高境界商业生态的谋求。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中国医疗改革、医药分离、医保制度等环节的逐步推进,不单单是处方电子化,一场关于未来医疗产业的变革即将到来。前人想都不敢想的三板斧这是否是假大空的喊话?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的阿里健康几个核心点便可窥一二:阿里健康瞄准的是什么?简单的说,三个支柱:一是对物的追溯,二是对人的追溯,三是整个医疗流程的“平台化”。对物的追溯相对容易理解。阿里健康原本就拥有最全的药品监管码(2014年药品监管码入网率接近50%,未来是90%甚至更高),在这套可以做到对药品最小单位进行追溯和记录的条码之下,药品流转将变得信息化、透明化。而药品监管仅仅是第一步,未来则是保健品、化妆品、食品,乃至服装等非标品。“你是什么时候生产啊,走什么流通渠道,然后怎么到终端消费者手里,是可以查询的。其实这是为食品安全或者健康保障提供了一个基础。”至于对人类生命体征的追溯,则是犹如《星际穿越》般烧脑的构造。据知情人介绍,未来阿里健康要做到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终老,所有的生命体征都将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等等手段转化成为数据,并通过阿里云实现对人类身体健康情况的实时追踪。一起惠了解到,王亚卿和张守川极力主张让阿里健康实现从有病求医到疾病预防的转变。也即当一个人的生命出现异样,就会接收到智能设备的推送,从而提醒他是否应该及早治疗或饮食、起居习惯上作出调整改变。实现上述看起来像是美国大片中的场景,在阿里健康看来,只需10年,也许更短。因为随着技术的革新,很多趋势可以预见,智能内衣、智能床垫,乃至基因检测、抽血,各种数据都会成为阿里医疗未来重要的“造血细胞”。但这也只是阿里健康的一部分。据知情人士透露,其正在着手创造的,是一个医疗机构入驻平台,类似虚拟医院(或者互联网医院),也就是医疗“平台化”。这里的想象空间,似乎让阿里巴巴看到了未来。假如10年之后,医院不复存在,这算不算电商平台诸侯争霸的时代结束后,下一个能够把创业者吹向天空的风口呢?
一起惠2014-12-03 09:21:26716 次
【一起惠讯】8月30日消息,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昨晚发布了2014年上半年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1-6月份,苏宁实现营业总收入511.52亿元,其中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55亿元。报告期内,二季度苏宁实现营业收入环比增长23.67%,其中线上销售收入环比增加50.97%。财报信息显示,一季度苏宁继续在组织、人员等方面进行调整磨合,为转型战略的深化执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二季度,苏宁强势进入战略发力期,围绕全渠道融合、品类拓展经营、新业务发展以及后台服务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力。通过近半年的战略实践,苏宁O2O模式在物流体验、商品差异化经营、门店互联网改造等方面已经全面凸显。线下业务方面,在上半年度,苏宁继续优化门店结构,加大在二三级市场布局,在大陆市场新开店面62家,其中二、三级市场新开店面占比84%。伴随着上半年度苏宁在二三线城市开店力度的大力增加,以及针对门店结构的持续优化调整,苏宁门店在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中担当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二季度,苏宁在门店创新性的推出免费贴膜、穿戴设备免费体验等服务,进一步提升门店自提的服务范围和能力,门店整体在店面引流、店面功能及促销推广方面均有较大改善。报告显示,二季度可比门店销售收入降幅收窄至4.0%。在线上业务方面,苏宁在上半年度借助苏宁云台招商上线运动户外频道,进一步丰富母婴品类巩固国内母婴市场第一品牌的地位。另外持续优化提升客户体验,6月份苏宁易购网页的改版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数据显示,上半年苏宁线上业务实现商品销售收入82.82亿元(含税)。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优势成为苏宁用户体验提升的助推器。上半年苏宁持续推进门店快递点、服务网点的建设,探索线下自提柜布局,不断完善最后一公里网络建设。报告期内,物流妥投率、消费者服务满意度等物流运营、客户服务的核心指标逐步改善,提升明显。6月份,苏宁物流妥投率更是达到了99.02%,消费者服务满意度提升至95%。而在刚刚结束的818大促期间,苏宁推出了急速达、半日达、一日三送等个性化服务,尤其是急速达服务,物流配送时常以分钟计算,持续刷新行业物流配送速度。
一起惠2014-10-16 09:07:27626 次
【一起惠网讯】7月9日消息,日前,易迅网发布公告称,未来将专注于通讯、IT数码(包括智能家居及穿戴设备)、家电、汽车用品等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和体验。据一起惠了解,易迅网将逐步进行改版和调整。这是易迅网并入京东后第一次官方曝光的经营策略上的重大变化和调整。腾讯入股京东之初,曾有媒体报道,京东有意扶持易迅在华东市场,希望能够抢夺1号店市场份额,而这一策略将主要在日用百货上体现。从现在情况看,此计划落空。并入京东后,易迅的平台化战略彻底结束。此次易迅网改版,将转变为更为专业的垂直电商平台,发挥此前在自营业务中积累的优势,专注通讯、家电、IT数码、汽车等类目。但有商家向亿邦动力网表示,京东自营在家电3C等类目很有优势,易迅网的策略并没有太大意义。未来商家还是会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京东。3C自营业务本就是易迅网的核心,和京东的自营业务在商户、商品、战略上几乎重叠。有业内人士认为,易迅网既保留独立的品牌,现在又仍然坚持原本的业务核心,未来有可能和京东互相掣肘、出现内耗情况。
一起惠2014-07-09 10:26:49582 次
据国外媒体报道,三星电子公司证实将推出基于Tizen新操作系统平台的智能电视,下个月将发布智能电视产品软件开发工具(SDK)。这家韩国公司已经出货了搭载Linux操作系统平台的设备——Gear2和Gear2Neo智能表。三星电视软件开发工具(SamsungTVSDK)测试版本的发布,将使得开发者获得软件开发的机会。三星电子公司表示,该测试版本包括允许基于手势和声音控制的智能互动功能和能够与移动和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的多屏选项。但是,三星电子公司没有透露该电视何时向消费者销售的信息。华尔街日报上个月报道称,三星电子公司正准备在俄罗斯和印度推出自己的首个搭载Tizen操作系统智能手机,同时也暗示该公司的智能电视也正在开发中。不过到目前为止所述的Tizen操作系统智能手机仍然没有推出,但今天的新闻证实,三星电子公司至少正在计划Tizen平台智能电视。由于该公司去年推出Tizen智能手机计划后来流产,因此现在无法保证所述的智能电视一定会成功推出。此Tizen电视软件开发工具,于7月初在网站向开发者提供下载。
一起惠2014-06-03 09:01:01660 次
4月12日消息,在两年前,耐克将自己的业务范围从运动服饰扩展到了健身技术,并推出了首款FuelBand健身追踪器。而据知情人士日前透露,耐克公司内部已经在认真地讨论是否要退出可穿戴硬件市场。这究竟是出于怎样的原因呢?科技网站CNET日前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目前,耐克在售的旗舰设备是Nike+FuelBandSE,价格是150美元。旗下另有一款Nike+运动手表,售价140美元。耐克从未公布这些设备的销售数字。健身追踪器市场目前尚处于萌芽期,但其在去年的市场价值预计达到了3.3亿美元。耐克的竞争对手们——Fitbit、Jawbone、Withings和Garmin——都已经在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根据NPDGroup的数据,FuelBand在实体店和大型在线零售商处的销售占到可穿戴健身追踪器总销量的10%。放弃硬件业务并不意味着耐克会退出可穿戴市场。分析师表示,因为Nike+这个数字健身平台的高度成熟,耐克可能更适合作为数据收集商和应用制造商,而不是去销售硬件。耐克很有可能会和苹果展开合作,特别是考虑到这两家公司非同一般的关系。苹果总裁蒂姆•库克担任耐克的董事会成员已经长达9年,而耐克的FuelBand配套应用从两年前问世以来就一直是iOS平台所独占的。师JimDuffy在谈及耐克于可穿戴市场的侧重时说道,“而是去开发可供他们进行诊断分析的客户数据库和数据池,来让用户变得更加活跃,而核心产品的需求则会因此而提高。”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耐克内部的讨论始于最近几个月。据称耐克的高层当时一度决定正式停止可穿戴硬件产品的研发,不过相关的讨论已经暂时停止,所以最终情况可能有所变化。在耐克考虑退出可穿戴硬件市场的同时,现有的移动设备制造商也纷纷转向该领域寻找新的机遇。谷歌的AndroidWear已经吸引到了包括摩托罗拉、LG和Fossil在内的多家厂商,相关的硬件产品也将陆续问世。此外,三星在今年年初也带来了旗下第二代可穿戴设备,而苹果据传也会在今年发布名为iWatch的智能手表。在2006年,耐克和苹果联合发布了Nike+iPod跑步追踪器,这是这家运动品牌在策略转变上迈出的第一部,也是双方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那可能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合作关系。”CowenandCompany的耐克分析师FayeLandes说道。耐克和苹果目前都拒绝对相关的信息进行任何评论。“我是否认为耐克在5年之后还会在这个领域里?由于现有用户群体的存在,他们的Nike+业务绝对不会停止。”Landes说道。在去年8月份,耐克宣布旗下Nike+平台中的用户数量达到了1800万。而在日前,官方公布的数字已经达到了2800万。FuelBand:不只是推动业务的发展FuelBand于2012年2月正式发布,并获得了外界的一致好评。在去年11月,耐克又推出了这款设备的SE升级版。但软件平台Nike+的命运在2011年秋天时就远没有那么顺风顺水了。“和你们一样,我们给自己定下了超高的标准,但目前的Nike+还达不到这个标准。”时任NikeRunning高级副总监兼总经理的JaymeMartin在一封道歉信当中这样写道。在当时,Nike+存在着诸多问题,从同步到登录再到整体的网站当时都存在许多问题。而通过FuelBand这款设备,耐克得以扭转了整个局面。Nike+得到了全面的修整,而FuelBand则成了一款代表着全新生活方式的产品。更多FuelBand的售出意味着Nike+将迎来更多的用户,耐克核心产品同时也将获得更多的潜在购买者。“对于耐克来说,FuelBand是一次展示创新的机遇,”PiperJaffray分析师SeanNaughton说道,“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来售出更多的鞋子和服饰,并制作和推出消费者感兴趣的产品。”这种策略已经见到了成效。不仅Nike+拥有了超过2800万的用户,耐克也开始拓展其他的产品,比如女性训练应用N+TC和Nike+Move等。耐克把自己的目光放在了依靠软件引领市场,让FuelBand和智能手表的尝试变得更加依附于这些设备原本要去促成的:一个开始于你手机当中的应用、结束于你脚上的鞋子/身上的衣服的生态系统。现在,智能手机所具备的追踪能力已经非常强大,专用的健身追踪器也因此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这类健身追踪设备所做的是为品牌解决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你要如何以一种私人的方式来和个人进行交互,”CreditSuisse分析师ChristianBuss分析师说道,“这和建立一个品牌存在感并不相同。”从这方面看,耐克应该会认为自己专有的锻炼测量标准NikeFuel,和围绕着它的健身生活模式品牌要比销售一款售价150美元、对自己237亿美元年销售额基本没有任何帮助的设备更加重要。“FuelBand从来都不是要成为一款增加收益的产品,也不是为了成为可穿戴市场里长期的领导者,”PiperJaffray的Naughton说道,“他们拥有如此大的消费者网络,并已经建立了用户社区。而这些才是真正的力量和价值所在——理解一位消费者,建立一份信任,并根据用户的行为去理解他/她所寻找的。”没有什么比Nike+FuelLab更能说明耐克已经把重点重新放回软件上了。这个实验室会让耐克的合作伙伴——从锻炼应用RunKeeper、性能平台Strava,还有健身应用MyFitnessPal——开发包含NikeFuel系统的产品。耐克还将在今年秋天开放Nike+的API,让感兴趣的开发者能够为这个生态系统添砖加瓦。苹果的合作:再明显不过的选择如果苹果推出一款智能手表或是健身追踪器(或者两者混合),耐克可能会成为首要的合作伙伴。8年前的Nike+iPod运动套件——包含一个需要固定在耐克运动鞋上的小型追踪器和一个iPod臂带——在苹果的网站上依然有一个专门的页面。追踪器本身的价格是19美元,对比8年前下降了10美元。对于苹果来说,耐克拥有着强大的营销冲击力。而对于Nike+平台,苹果同样也是如此。“苹果的业务是硬件,耐克的业务是运动鞋。我并不认为苹果把耐克看成了竞争对手。苹果的硬件产品可能会对耐克的软件起到支持作用,”Duffy说道,“至少苹果能支持自己的应用,耐克将会满足于让苹果销售硬件。”业界一直盛传,因为库克的董事会成员身份,耐克和苹果达成了某种握手协议,让FuelBand成为一款iOS所独享的健身配件。但耐克对此进行了澄清。耐克的数字运动副总StefanOlander在去年接受采访时曾说道,由于公司注重的是品质而非规模,谷歌的碎片化现状让Android版FuelBand迟迟未能推出。“我们并不反对Android,我们也并没有被禁止这样做。我们只是想要确定,当我们做这件事的时候,能够把它做好。”对于那些等待Android兼容性的FuelBand粉丝来说,如果耐克退出设备市场,他们肯定会很失望。但耐克现在可能会把侧重点转向以软件为中心,而在这个领域里,他们的核心应用已经具备了Android和iOS的支持。“耐克想不想变得更加以软件为中心?答案是肯定的,”Duffy说道,“他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建立一个大型的社区。”“他们并不想要成为一家设备公司。他们的主要侧重是继续销售更多的运动鞋、休闲鞋、服装和其他运动装备,”Naughton补充道,“最终,Nike+社区才是他们和消费者建立联系的地方。”
一起惠2014-04-13 09:53:591075 次
4月1日消息,阿里云计算今日宣布将联合高德、友盟、科大讯飞等,推出移动开发平台“聚无线”。这是阿里巴巴首次在移动领域开放云计算、大数据、支付、分发推广、移动营销和广告五大能力,形成一个云服务、开发、测试、融资、推广、分发、变现的一站式平台。阿里云相关负责人介绍,聚无线首先建立在阿里云的云计算实力上,并提供服务器,储存和数据库力量。平台上汇聚的高德的地图、友盟的统计和社会化分享、科大讯飞的语音、云测的测试、Appcan的开发、酷传的分发,阿里云将整合这些服务,并对SDK打包,再提供给用户一站式享用的服务。阿里云计算业务总经理陈金培坦言,正是在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上,开发者提出的大量我们无法满足的问题,催生了今天“聚无线”平台。“移动互联网创意层出不穷创意,需要多元而多变的能力,目前没有哪一家公司能够完全满足,阿里云和合作伙伴希望打造一个移动生态,集合全行业能力,满足创新的需求”。近年来,阿里云布局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垂直物联网板块。“聚无线”上线后,将为可穿戴设备提供传感器适配层,人体健康模型框,针对O2O提供核心的商家和商品信息库,继续不断推进物联网服务能力的储备,开发新的技术框架。“在未来,物联网上的每一个端,都可以在聚无线平台上一站式开发,调用云服务和能力。”据悉,聚无线联合了银杏谷资本,真格基金,丰厚资本,浙商创投,对平台开发者进行投资。而未来来自聚无线平台上的每个商业计划书,都会得到阿里投资部的回复,优秀开发者有机会获得阿里巴巴自有资本的垂青。
一起惠2014-04-01 10:21:19646 次
21-31/31 记录2/2 页首页上一页12